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人,就业形势会如何?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新京报贝壳财经​ 发表

2022 年: 我发动场上的永续魔法【扩招】,召唤 167 万个【毕业生 token】!这下我场上一共有 1076 万个【毕业生 token】了,准备迎接就业率暴跌的败北吧!

高校: 纳尼!我发动速攻魔法【校园招聘会】,出来吧需要招聘的企业们,吞噬掉【毕业生 token】吧!

2022 年: 校招能提供的岗位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是抵挡不住我【扩招】的力量的!

高校: 我的回合还在继续,我发动场上三幻神之一【考研】的效果,把一部分毕业生变成研究生!哈哈想不到吧,升学也算在就业率内哦!

2022 年: 呵,不过是把危机拖延到未来几年罢了,等两三年后这些研究生也要成为毕业生,我看你还能怎么办!

高校: 我发动场上第二只三幻神【考公】的效果,把一部分毕业生顺利送上岸!啊怎么会这样,【毕业生 token】并没有减少!

2022 年: 你以为能在国考上岸的毕业生有多少?别忘了,这些一战没上岸的人,都会去二战三战,他们都会扣除你的就业率!你的生命已如同风中残烛了!

高校: 所列哇多嘎那!

2022 年: 马萨卡

高校: 我解放场上的三只【辅导员】,特殊召唤最后一只三幻神,降临吧,【灵活就业 · 直播新媒体】!发动灵活就业的力量,把所有未找到工作,准备考研考公二战的学生全都变成新媒体运营,直播运营!

2022 年: 不可能!我的【毕业生 token】没那么容易就签了灵活就业!

高校: 发动墓地里的【辅导员】的效果,除外墓地里的辅导员,获得场上所有毕业生的毕业证!哈哈哈,想要维持他们不被破坏,就老老实实地签了灵活就业吧!

2022 年: 怎么会这样!

高校: 赢了,真是一场有趣的毕业季!今年我们的就业率也是 100% 呢!

知乎:阿董 Adong

公众号:阿董 Adong

B 站:有趣的阿董 Adong

欢迎大家来玩!

知乎用户 阿董 Adong​ 发表

毕业人口比出生人口都多,还能咋看

知乎用户 继续生存 发表

写个段子《当作家》

甲:张三啊,你的就业情况怎样了?

乙:王老师啊,我看,我是没法就业了!

甲:为什么?

乙:我这个人啊,浑身都是缺点!

甲:你都有什么缺点?

乙:我的缺点,多着呢!

甲:那你一条一条说说。

乙:说这个干啥?供您嘲笑?

甲:缺点,换一个角度看,就是优点啊!

乙:我怎么不知道,缺点还能成为优点?

甲:我给你分析分析,你就知道了。你都有哪些缺点?

乙:我自命清高、消极避世,不愿意和人来往。

甲:自命清高,好啊!你可以坐在家里嘛。

乙:坐在家里啃老?

甲:坐在家里,当 “作家” 啊!

乙:我没什么可当作家的潜质啊!

甲:怎么没有?你作息规律吗?爱熬夜吗?

乙:我早晨不起,晚上不睡,天天熬夜玩手机。

甲:天天熬夜,好啊!很多作家都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写东西!看来,你和他们有相似之处啊!

乙:就这?

甲:你继续说你的缺点嘛,我好帮你继续分析啊。

乙:我这个人吧,特别敏感自卑,还是个小心眼儿。

谁说我一句不好,我能琢磨上八天八夜,记恨谁一辈子!

甲:敏感自卑,好啊!

乙:好在哪里?

甲:说明你心思细腻、心理活动多啊!

乙:这有什么用吗?

甲:那当然了!

这说明,你对人类的情感世界有深刻的体会和认知,有真情实感!

训练训练,你就可以描摹人千回百转的心思啦!

乙:我描摹人的心思干啥?

甲:去当作家,写东西啊!

很多作家能写出心思细腻、深入人心的文章,全是源于他们自卑敏感的特质!

乙:我不是时时刻刻都敏感自卑的。有的时候,我还特别自负自恋!

甲:自负自恋,好啊!

乙:好在哪里?

甲:能壮胆、激发灵感啊!

依我看,“李白斗酒诗百篇”,其实就是用酒壮壮胆,好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这样就激发出灵感来了!

你既然本来就是个自恋狂,那连酒钱都省了!

这还不是大大的好事吗?你还有啥缺点?

乙:我爱发牢骚!

甲:爱发牢骚,好啊!

乙:发牢骚,人人都烦,连我自己都烦自己!这还能有啥好处?

甲:你看看那些伟大诗人的诗篇,有一类就是专门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的!这不就是发牢骚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谁肚子里,还没点牢骚?

你要是发牢骚发得好,能引发大众共鸣,那就要红啦!

乙:发牢骚的时候,我不是仅仅哀叹自己时运不济,而是看什么都不顺眼,尖酸刻薄,见谁骂谁。

甲:尖酸刻薄,好啊!

乙:这又好在哪里了?

甲:尖酸刻薄,说明你毒舌啊!适合去嬉笑怒骂,针砭时弊!

乙:大家不是都很讨厌这样的人吗?

甲:非也!这样的人,活在人们周围,人们才会感觉讨厌;隔着屏幕,说不定还会喜欢你呢!

你看看《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就知道了,没几个人想和他生活在一起,但是 “隔空” 喜欢他的人,一抓一大把!

乙:不一样的。谢尔顿心思纯净,我心理阴暗,思想阴郁。

甲:思想阴郁,好啊!

乙:这又好在哪里了?

甲:你看那些高大上的严肃文学,欢乐明快有几个?大多不都是风格阴郁的?

要是你写的东西,让人看了觉得内心压抑得喘不上气,那你可就不仅仅是普通作家,而是大作家啦!

乙:我的语文水平就很普通,怎么当作家啊?

甲:可以先写写自媒体,慢慢练练嘛。

乙:我哪有时间写自媒体?

甲:可以当作工作来做嘛。现在,政策不一样啦!写自媒体,就算是就业了!

乙: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甲:现在呢,学校在统计 “就业去向”,我看你特别适合写东西,你就填“自媒体工作者” 吧!

知乎用户 乔加西​ 发表

看看今年的考研人数和国考人数就知道了,最近这些年,年年都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然而一年更比一年难。2022 考研报名人数达到史无前例的 462 万,国考报名人数历史第一次突破 200 万。

如果市场一片欣欣向荣,好工作遍地都是,再不济创业也能挣钱,谁不愿意早点上班挣钱,非得去累死累活的考研呢?十几年前我毕业那会儿,大家可选择项很多,最优秀的同学都选择去美帝留学,次优秀的同学本校或者跨校保研,保不了研的第一选择都是进外企,剩下的能进国企进国企,能进好的私企进私企,还有一小部分创业的,最后实在没处去的才考研。

如果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繁荣,就像前些年一样,谁愿意进体制内挣那一个月几千元的死工资呢?现在的小朋友们可能不理解,我毕业的那会儿,同学们中谁要说自己去考公务员,那是要受到集体鄙视的,是要承受着老师和同学另类的目光去坚持复习的。我们一个学院接近 200 人,在毕业季选择考公的,只有 1 个人。当然,学校里文科类专业考公的略多一些,但也是少数。

很遗憾的是,今年这种情况,看似高潮,可能只是未来更加艰难局面的一个序曲。只要经济形势一日不好转,疫情一日不彻底结束,中国高端产业链升级一日不成功,这样的局面就还会持续,内卷就不会好转。

最后我想说,这几年毕业的孩子们太不容易了。

知乎用户 托马斯​ 发表

刚好今天有个同事跟我说想裸辞。

我说:“就这每年一千万新鲜的,充满朝气的,涉世未深的,价格便宜的,任劳任怨的,积极自驱的,不唱反调儿的,不会请婚假的,不会请产假的,不用提前下班儿接娃放学的,能加班的,能熬夜的,团建必到的,身体倍儿棒的,有光明未来的——弟弟妹妹们踏入社会跟你竞争——容我喘口气儿——你还裸辞???”

然后我同事被我震慑住了,打算找好下家再辞职。

不过话说回来哈,老板真不当人的建议还是麻溜儿辞职,别太顾前瞻后,因为咱们都受不了的,相信我,00 后弟弟妹妹们更不会惯着他们。

知乎用户 四顾​ 发表

全球疫情形势严峻,因疫情而导致的失业群体尚未 “起死回生”,紧接着又有以千万计的“生力军” 呼啸“杀奔而来”,且与往年同比增加以百万计的这样一个“兵团”,大举进袭“社会蛋糕”,令人“胆战心惊”,不可谓不严阵以待。

堪比战场的职场,金戈铁马,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硝烟弥漫,杀声四起,人仰马翻,……

职场竞争白热化已是常态!

细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应对策略,似曾相识,无可奈何,和往年之情无异,似是老调重弹,恰如新瓶旧酒,其中滋味,也只能各自品尝了…

“各地各高校要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鼓励中小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引导支持灵活就业,大力支持创新创业。”…

“要开拓政策性岗位,统筹好各类升学考试安排,做好国有企业招聘,组织实施好基层项目,推进大学生征兵,确保政策性岗位和市场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

“要强化就业服务,加强网络招聘市场和校园招聘市场建设,深入推进 “互联网 +” 就业服务,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

“要加强重点群体帮扶,启动实施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 要求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做好高职百万扩招毕业生就业服务。”

看着一席话,聊胜于无。

知乎用户 無何有之鄉​ 发表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哥几个又来刷爽文了

几个问题对比这看,真有意思

年轻人用不生孩子的行动促进双碳改革,另一方面为社会带来巨大的人口红利

形式一片大好,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メ(^∀^)ノ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天心耀莹 发表

这件事如果一定要说明白,明白的说,

大概是这样,就只能说,就目前的情况,

综观全局,纵览古今,

还要考虑各个省市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评价水平,

还要考虑各个省市各个地区的消费水平,

分析总结,也许可以这么认为,

大家可能可以发现,尽管也许不中听,

无论如何,恐怕前景微妙,

现阶段只能如此预期,

会议强调,各地各高校要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

鼓励中小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引导支持灵活就业,大力支持创新创业。

要开拓政策性岗位,统筹好各类升学考试安排,做好国有企业招聘,

组织实施好基层项目,推进大学生征兵,

确保政策性岗位和市场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要强化就业服务,

加强网络招聘市场和校园招聘市场建设,深入推进 “互联网 +” 就业服务,

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要加强重点群体帮扶,

启动实施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

按照 “一人一档”“一人一策” 要求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

做好高职百万扩招毕业生就业服务。

综上所述,概括说来,

只要高校毕业了,你就变的很自由灵活。

知乎用户 贵重物品 DR​ 发表

1.2022 年会比 2021 年要好吗?
我认为不会,两个原因,第一是新冠疫情并没有结束,全世界范围内,新变异毒株依然在不断被发现,疫情并没有得到缓解。
第二个是美国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过快)压力,不可能再像 2 年前一样通过大规模的扩表降息行为来维持经济面的平稳。
一旦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面临的是资金稀缺导致的资产价格下跌,资金为了更高的增值速度(美国银行的利息)而聚集到美国。

其他国家缺少资金,你的资产价格得不到充足资金的支撑,那么就必然面对资产的重新定价,这是美联储加息对非美国家的影响。
美国加息并不是没有代价的,银行加息意味着,低于银行利息的企业得不到资金的帮助,而没有资金帮助的企业,它破产的风险性会非常大,加息最大的问题就是导致企业破产风险大增,企业大规模破产之后导致大规模的失业,这就是美国加息对美国国内企业的影响。
因为美国的物价上涨导致美国的货币宽松政策不可能持续,在病毒不断变化的现在,美国还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来延缓疫情导致的经济问题吗?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最大的影响,是对房地产企业的进一步打击。
中国的货币政策是以美元为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整体经济为挣美元服务,谁能有大量美元,谁就是大爷。
在 08 年之前,中国通过发展制造业来获得美元,在 15 年之后,中国通过房地产企业去美国资本市场融资来获得美元。
房地产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土地,土地在政府手中,那么房地产将资金用于购买土地,政府财政获得了极大的补充,政府主导的基建与公共服务行业,在房地产的源源不断涌出的货币(房地产有多少美元债,他在银行就有多少钱)加持下,基建行业与编制类工作的生活提升就是必然,土木热与公考热就是一个合理的现象。
但是房地产行业产出的产品(房子)需要人去购买,既然你公司都是依靠债务,产品价格就需要一个高位,才能使得你的公司能够盈利。
依靠借贷的公司,其产品价格大概率需要贷款做支撑。
现在 60 万亿居民负债下,其中一半都是房贷,房价再上涨,那就会挤压其他消费了。
以前的房地产是能带动其他消费的,而现在的房地产是会挤压其他消费的。
15 年以前的房价是由存款支持,所以涨幅不大,但是 15 年之后的房价是由现金流带来的债务支撑,所以涨幅非常大,不是官方控制的结果,而是贷款支撑的产品价格上涨速度与存款支撑的产品价格上涨速度是不一样的。
房地产现在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能不能融到资的问题,而是一个居民负债空间还有增加的可能吗?对于房价来说,长期看人口,中期看经济,短期看政策;
人口方面,这几天的财经新闻都在讲各个国家老龄化,就是在打预防针;
经济侧方面,2 亿灵活就业意味着 2 亿人靠自己交五险;
政策方面,倒是一个利好,但是在长期与中期不看好的情况下,这个利好政策的刺激效果怎么样还是一个未知数。
2. 建议年轻人去考公与考编吗?
我只是把事实分析出来,怎么看待那就是你们读者的事情。
首先要明白体制内的待遇是建立在地方财政充裕的情况下,而在房地产公司倒闭,土地财政无法继续的情况下,地方财政的收入从何而来?
在疫情不结束的情况下,疫情检测与防控是刚性支出,在收入减少,支出又大增的情况,实际上的地方财政亏空非常严重,这就是疫情开始时候,国家特别下令发行防疫国债,及时为了给地方政府一个钱,维持基本的政府运转与公共服务支撑。
解决亏空无外乎开源节流,开源就是一种类似于河北霸州的操作,以及交通罚款等不计入国家财政而是计入地方财政之类的罚款频次的大增。
节流嘛,最简单就是减少不必要开支,地方政府的支出大头是基建与公共服务,基建的欠款是在疫情发生前就有,甚至现在已经是先要向政府交一笔保证金才能允许投标的,公共服务的欠款这个我倒没有什么印象。

所以体制内人员的工资大概占地方财政支出的百分之十,而组织(行政与商业组织)都有扩张的欲望,而唯一能遏制这种倾向的只能是资源不足,俗称没钱了。
节流节到体制内人员身上,只能证明地方财政很恼火,有两种方法。
一是减少体制内人数,东北黑龙江省已经收回了 4.6 万名事业编的名额,所以今年可能面临一个体制内工作岗位减少的问题;
另外一种就是减少体制内待遇,降薪,取消十三薪,体制内工资交税,欠薪,就是常态,在人口不断流入的东南地区,公共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地区,同时地方财政不算太差的地区,降薪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降薪,取消十三薪,体制内工资交税,欠薪,缩编,回收事业编,停招公务员,停招临时工的情况,还是要看看所在城市的财政情况。
现在的形势用一句话总结:“全国老龄化,华北东北化,东北黑省化,黑省鹤岗化”。
全国老龄化这个对于普通人的好消息在于,作为劳动力来说,劳动力数量越来越少了,在 12 年以前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没有选择的,而在 12 年之后出现了用工荒现象,这说明,他们可以不选择去工厂打工,而是从事其他行业,人有的选了。
像现在工厂连残疾人都要,这要是放在十多年前是不敢想象的,说明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在发生变化。
今年会进入大规模的退休潮,可能面临劳动力与就业岗位之比是在提升,美国与日本的数据都是在 100:一百几的比例,意味着 100 个劳动力面临一百多个岗位,美国是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岗位的增多(每提升百分之一的 GDP,就会新增许多工作岗位),日本没有经济的增长,那就是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我一个在华北工作的东北老哥在网上聊天中,总结到这个河北在东北化,实际上是华北在东北化。
东北在黑省化,黑省可是连省会城市的房价涨幅都支撑不住,现在东北只有三个城市房价在提升,大连,沈阳,长春,其他城市阴跌。
黑省已经开始减少事业编了,而鹤岗更强,鹤岗已经停招基层人员了,这意味着这个城市的公共服务会慢慢减少。
我在看十四五专家写的《大国大城》中说到中国现在是城镇化完成,但是城市化还没有完成,他提出进一步的城市化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本质上就是汇率的基础,美元汇率那么高不光是因为美国是国际贸易结算系统的货币发行国,还有一个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所提供的一个基础价值。
人要继续往大城市聚齐的话,大城市的公共服务势必会增加,因此需求的体制内岗位就多。总结下来,你考体制内工作的竞争压力,那要看是在城市的财政情况。
根源是在面临经济发动机没油了(房地产无法继续借美元债)的情况下造成的影响,对体制内最大的影响就是地方财政吃紧,编制类工作更珍贵与稀缺;
对体制外的影响就是大量公司手下不盈利的产品线被裁撤掉,没有大量便宜的资金,是支撑不了那么多亏损的产品线的,没有想以前一样那么多的工作岗位;
而对于资产端,资产价格的重定义也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趋势是 “全国老龄化,华北东北化,东北黑省化,黑省鹤岗化”。
总结就是体制外的逆城市化,体制内的城市化。
选择权在各位手中。
3. 建议年轻人去哪些行业?
我建议年轻人去增量行业与接近印钞机的行业。基建不会消失,但是依然是一个缩量经济,因为 08 年的时候基建是支柱,而现在是支柱之一,占经济的比重与地位就是在下降的。
基建在下降,也不意味着这个行业没有增量,以西南地区为例,贵州省的基建已经快结束了,但是云南与四川的基建还有很大空间,作为建筑行业的上游——水泥企业与从业人员来说来说,四川与云南的发展肯定更好。
我在 2020 年到现在写的关于贵州省水泥行业的文章都在强调一点,你能接受跨省工作,水泥行业在云南与四川还有发展空间,我 2 年前的判断还算正确。
未来 10 年的方向是碳资源相关,碳排放更能作为人类活动的锚定物,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石油用量肯定会在石油价格上反应,因此美国锚定石油,实际上是在锚定全球工业生产情况。

现在不是工业发展决定经济的时代了,人类的农业活动,工业活动,商业活动不一定会用石油,但是一定会导致碳排放。
在碳排放有一定值限定的情况下,或者减少低净值活动的碳排放,节约出更多的碳排放量去从事高净值的活动。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支柱,这是一个八千万量的空白市场,然后减少碳排放会是一个发展重点。
二十年前打工热与开厂热是因为要通过制造业来赚取外汇,所以制造业就是印钞机,现在的考公热与考编热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需求已经不是制造业——外汇存款模式能满足的,而是美元债——房地产公司——土地财政才能满足需要的。
因为群体的经济选择会无尽接近理性,所以可能会看见环保相关岗位热与减排相关岗位热的出现。
4. 有哪些建议?
我是在 19 年得到消息,经济衰退的周期会在 2025 年开始,我在 19,20,21 这三年基本不会负债消费的原因就是我知道未来预期不会太好。

而我存钱的目的就是为了 2025 年做准备,但是时间还是不够了。
未来升职加薪的预期不会太好,那这种负债消费透支未来现金流的行为尽量避免。
当然不是还有 3 年才到 2025 年嘛,这个是没有计算疫情情况的结果,而 2 年疫情至少会加速 2 年。
我算是明白了房价不涨对中国整个经济产生的影响会有多大,包括对整个财政的影响,就业岗位数量的影响,资产价格的影响。
以前我认为,30 年前到 40 年前的下海浪潮是外面是黄金遍地,下海去捡黄金,现在明白是一种被迫行为。
单位发不出工资,还有老婆孩子要养,你没有办法,你只有下海经商。
上一辈受到的教育还是很保守,他们对稳定工作的需求是非常高的,这种社会环境下,会出现主动的大规模下海经商的现象,很神奇啊。
当年国企三角债,国企员工生活比公务员还好,现在是地方政府负债很多,体制内与体制外天差地别。
但与当年的情况不一样的点在于,当时中国有大量的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现在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是反转的;
当时面对国外的大量需求,国内需要劳动力这个最重要的资源进行重新分配,现在没有这个需要。
我并不认为会像当年大下岗一样。
过去体制内下海是因为老婆孩子,现在车贷房贷,拥有车贷房贷的人是接受不了降薪的。
我写经济方面的文章是没有立场的,只有逻辑分析与经济模式的差异,我并不认为负债消费有坏处,只是它在一些经济周期内是不适合的,同样在 15 年的时候,面对经济减速的情况下,在中国劳动力供给关系还是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经济减速意味着就业岗位的减少,考虑到这个问题之后,当外汇——制造业不足以支撑经济发展的时候,用美元——房地产商模式也没有什么坏处。
同时使用不同的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同模式下的抗风险能力也不一样,仅此而已。
我对两种经济模式没有厌恶的感觉,我只是对经济模式分析感兴趣。
最后强调一点,经济类文章我没有立场,因为理性分析不需要感性与理想。
下一周更新《希望比信心更重要》。

知乎用户 香酥辣 发表

考不上研,考不上公,不如进厂打个工。

高赞的 “自媒体工作者” 真是太高了!描述得绘声绘色。

辅导员这边有指标,大三期末开会,鼓吹学生报班考研考公,要么就走选调,支教保研也是可以的。大四忙里忙外每天在朋友圈考研倒计时,估计下学期就要催学生赶紧找个电子厂,好让他填表格交差了,毕竟升学率和就业率,起码形式上要过得去。

我不选择考研,但我可以这么说,学校在就业方面对学生更多是阻碍而不是帮助。

拿我来说,秋招跨专业找了一个厂子,今天刚把盖完章的三方取回来,我的秋招彻底结束。我非常满意工作地点和工作薪资,只不过 995 的工作时长也是高薪所要付出的代价。

学校方面对我有任何作用吗?

首先,寝室里苹果手机 + 中国移动简直信号 debuff 拉满,手机经常是无服务的,导致错过好几个约面试的电话。后面再打过去问,已经面试结束了。校园网、寝室信号肯定有问题。

然后,本天坑专业大四上学期每天早上都有课,离谱。我的老乡、未来的同事、秋招群的同学等都发出灵魂拷问:“怎么大四了还有课?” 真是绷不住了。好在老师真是人美心善活菩萨,宽容我上课复习一些面经,也不叫我起来回答。不过拿到 offer 后估计还得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混毕业要紧。

再有,唯一学校出现的地方就是三方上面改了两个章,一个是学院审核,一个是学校审核。

并且,宣讲会质量真的离大谱,相同职位网上 10k 起步宣讲 5k,还是在三四线。

其余:邮寄三方可是顺丰在校外,形式主义对学生封校,教职工随意出入,所以我只能隔着栅栏跟顺丰小哥填单子。

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太廉价了,大家都去考研吧,都去考公吧,都去考编制吧。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知乎用户 Z 薛定喵 发表

既然有不少人认同我的说法,姑且再多聊两句,空而大,但和咱们老百姓息息相关。

新疫情时代,白等上台,全球政治上左转,经济危机开始改头换面的出现。

货币依然滥发,民族主义盛行,嫌隙加剧,国外乱成一片。国内日子不好过,但也能过。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正确领导(不吹不黑),这一点很重要。

简单举个例子,教培行业的一夜崩塌,这在资本主义西方是难以想象的。

疫情之后,我劝周围已经在体制内的人都好好休养生息,因为这个疫情暴露出了太多的问题。

最明显的就是,老百姓的吃饭,教育,住房问题。

公考越来越热,体制越来越吃香,就算是说要降低公务员待遇,我依然看好这个行业在以后近 5-10 年的一个稳定表现。面对宣传口径,要有分辨能力。

教育住房问题国家政策在疫情的影响下更加快速的实施。有些人可能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一般说来一项政策,国家层面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制定,起草和审核时间是有一定程序的,这才叫做让子弹飞。

这个时代太复杂,很多事情可能老百姓在几年后才能看到影响如何的深远。

今年,我卖了老家的小产权房收拢资金,屏蔽消费主义坚决不买乱七八糟的东西,跃跃欲试准备考公。做了普通人能做的一些事。

索性,个人生活与工作全部保守一点,伺机而动吧。

原回答————————

我曾看到一个说法,具体时间记不住了。

大概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幸福的一批人,大抵是我们父辈这一波,也就是马云到柳传志这个岁数的人。

原因无非是,那时候百废俱兴,完美躲过三年自然灾害,只要读书肯干,还是有出路的。

就算是碰到国企下岗这么个事件,能发光的金子,还是可以发光。

现在时间拉回来看,85 后到 90 后这一波出生的孩子,早上车买房的人,日子过的还不错。

95 后,00 后就惨了,遇到了基本上所有的时代难题。

注意,是时代难题,基本是无解的,人只是这时代里的一粒沙子。

以前大家都穷,就是一句话,勤劳肯干,吃饱饭。

现在基尼系数已经不表,问题是人就算勤劳肯干,你也看不到希望。

我 89 年出生,中签上车,日子小康,比上不足。

家里亲戚中,大我几岁的表姐,在国考还没那么热的时候考上了海关。

表妹在支持下顺利上岸,读了法硕现在在律所。

我无法想象,如果我们不巧碰上这几年的疫情和就业难题,我们这些普通人是否有能力,过好一个普通人平凡的生活。

大的方向不谈了。

说句平实而又细思极恐的评价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某天我在朋友圈写了这句话,有了考公的想法,感到冰凉刺骨,在普通人不经意的瞬间,其实他们的命运一早就注定了)

知乎用户 MaJet​ 发表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 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高达 909 万人,同比增加 35 万,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疫情导致留学生回流,竞争也开始日益白热化发展

根据有关单位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 年国内海外归来人才投递的简历相较于 2019 年增长 33.9%。在今年春节后的第二周,由于考研成绩的发布,使不少应届生流向求职市场,求职人数较去年同阶段增长 143.1%

一、2021 年就业形势分析

1、疫情的影响仍有不确定性:

2、校园招聘岗位数量有所减少:

3、部分群体就业难度持续增加

应届生或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一方面是国外疫情不稳定,不少海外留学选择回国就业,另一方面是去年毕业未就业的应届生同样也会使得就业难度提高

4、“高期望”“慢就业” 加剧

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已经从 “要找到一个饭碗” 转变成“要找到一个铁饭碗”,最好是个“金饭碗”

什么意思呢?就是从最初没有目的地找工作,变成稳定的工作,最好是高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不少往届生在社会摸爬滚打几年后,会慢慢产生观念上的转变,为什么应届毕业生就早早地有了这种观念呢?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不少公司、机构措不及防。不少公司为了自保更是选择缩编、减薪、裁员。疫情期间,互联网在有段时间确实充斥着类似的信息,这让即将毕业的应届生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需求,才形成现在的这种局面。

知乎用户 宇航员 star 发表

就业形势严峻这个是老生常谈了。从公务员考试和考研的热度上就能体现。

短短十年间,考研人数从不到一百万已经增长到三百万了。

公务员考试的热度一直在增加,这个不必赘述。北大清华毕业生都争相参加定向选调了。

就连素来被瞧不上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都成了香饽饽。教师资格证考试人数增加了几倍。仅山东省每年的考试人数就达到几十万。

清北毕业生去珠三角当中学老师,985 毕业生进一二线城市当老师,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十年之前,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为了解决应届生就业难题,专升本扩招,硕士扩招,博士扩招,博士后扩招,就连将要被取消的第二学士学位招生都扩大了!事业单位将大部分岗位留给应届生,就是为了就业数据好看点。你说就业形势严峻不严峻?


更正一下,有同学提醒我,考研人数已经达到 462 万了,看来有突破五百万的趋势。从 17 年突破二百万,到今年的 462 万,五年时间,人数翻了一倍还多。

知乎用户 教师考编指南 发表

这个问题我只侧面回答一下,这两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第一个数据

2022 年考研的报考人数是 422 万人,去年 2021 年的最终报考人数是 377 万。今年报考人数比去年多了几十万。

如果经济形势好,就业好,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去考研?并且考研的人,应届生的比例是惊人的!

2021 年研究生又一轮大扩招,最终招录了 110 万名研究生从而暂缓了就业。2022 年的研究生招生,必然扩招,话放这里,2022 年可能会招 120 万名研究生,以缓解缓解就业。

如果经济形势好,哪有那么多人愿意继续读书?

第二个数据

刚刚结束的 2022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最终通过审核的人数是 213 万余人,什么概念?2021 年最终报考人数是 151 万余人,今年比去年多了 60 万人报名。而国家公务员考试,60% 以上的岗位是限制了应届生才能报名的,累计大约 2 万余个岗位职数。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该吸引多少应届生踊跃报名参加?这 200 多万应届生中,又该有多少人报名了国考呢?我们知道,平均一下,2022 年国考的平均报考比例是 68:1。那么这 2 万余个岗位,粗浅估计一下,就有 136 万应届生报名了。

真的有那么多应届生报名国考吗?安徽一个消防的岗位,限制应届生,限制教育学类报名,你知道吗?吸引了 1000 多人报名!你说卷不卷?

如果经济形势好,真的会有那么多人去考公务员嘛?一个西藏阿里地区的岗位,因为是三不限,史无前例的吸引了 2 万人报名!你说吓人不?

这两个数据,应该可以帮助你了解今年的就业形势吧?

你觉得会乐观吗?

在我印象里,史上最严毕业季这几个字,每年都在提,好像每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而今年,如果你刚好赶上毕业季,你面对的毕业季,将是空前严峻的。

人民网都这么说咯

作为一个已经而立之年的 90 年出生的老狗,我印象里 08 年经济危机以来,就开始说最难就业季。都最难了十多年了。而且这个提法会一直持续下去,就业难的现象不会那么快缓解。

老狗上班以后有一个规律,有次和一个三线城市某市局的朋友聊天,朋友就说,现在考公务员的孩子学历越来越高了,以前来个 211 的本科都觉得是来了高材生,现在 985 的硕士都来他们三四线城市当公务员了。。。经济形势不好,公考就是热门选择。看看历年报考人数就知道了。。。

10 年前,那时候的我,还在大学的象牙塔里读书,考公务员只不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尝试,那个时候考公机构,就是中公华图粉笔,没有现在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小机构。考公务员也挺热门的,但是远没有现在这么夸张。

我清晰的记得几个事:

A、警校并不那么受大家热捧,只要能考个二本线,基本就能去读各地的省警校,警校就业也惨淡,没有什么警校联考,警校生也不能保证大学毕业就入警。

B、师范类院校提前批,只有家庭条件不太好的人愿意去报名,普通二本师范类专业,真的只有普通二本愿意报名。

C、五六年前,选调生政策刚刚出台,很多人就算是裸考,也能考上,并没有什么难度。经常新闻里看到一个北大清华的硕博,在基层干了两三年,就提拔为副县长了。换句话说,选调生是求着清北的人来,来了真的落实待遇。但是很多人并不会选择去当选调生。

D、我考上那个代管县级市的公务员时,同事们都说,你一个海事大学的高材生,怎么跑我们这里来了?

E、十年前,大家羡慕的是那些签了什么大厂的工作,什么世界五百强的管培生。考公务员甚至被人看不起,尤其是那些想考回老家当公务员的人,都会被同学说成认为一流的毕业生去私企,二流的毕业生去国企,三流的毕业生才考公务员。

10 年后,我在知乎上冲浪,我惊喜的发现,之前的那些事儿都颠倒了:

A、警校高考的分数水涨船高,现在基本上全部比一本线还要高出不少分了。家长都巴不得孩子去读警校,毕业出来回家考个警察,稳定的公务员多好。毕竟警校联考制度出台,警校学生,最起码能回家当个小片警,一个当地公务员收入 plus 的职业哇!从警甚至成为热门职业。

B、师范院校提前批,不比一本线高个几十分,是别想去读了。普通二本师范类专业,都要一本以上的分数才能考上,不为别的,因为师范类专业可以更方便得考教师编,教师也是非常稳定,非常好的选择。

C、今天,选调生卷到天上去了,央选神仙打架我们就忍了,毕竟部委公务员,高大上,前途无量。可是一堆清北硕士疯狂卷各种地方上的选调生甚至事业编,那是不是就有点太那个啥了?2021 年北大毕业生 800 人考公务员,创了北大最大就业群体。一些卷不了公务员的清北冷门专业的硕士,疯狂的去考什么事业编、还有临时工,这些新闻想必你也看到了。。。

D、离开那个县级市的我,偶尔在和那边的哥们聊天时,他们告诉我,现在来县级市里当公务员的,都有 985 大学的研究生,我陷入了沉思。。。那么一个小地方,为什么需要 985 的硕士去呢?是不是有点高射炮打蚊子了?

E、十年后,备考公务员是一件堂堂正正的事情,好像不考公务员的人,反而有些傻。无数名校学生疯狂的去卷什么街道。我在某街道看到本硕都是 985 的人,我知道了什么是卷到天上去。江浙那边一个随便地级市都有脸说我们招录公务员,要研究生以上,我就知道现在学历是有多么不值钱。。。也庆幸自己早早就上岸了。

这 10 年间,人们对于体制内工作的追捧,可见一斑。这十年间,就业不易,也可见一斑。

也是这 10 年间,让很多人知道,自己的奋斗是奋斗不出个所以然来。不如考进体制内,背靠大树好乘凉。拿一份普通的工作,朝九晚五,也没什么不好的。

有人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我倒认为,是因为高校研究生大扩招,造成了如今大量高学历人才疯狂报考公务员。2010 年,研究生招生也就是几十万,2021 年,研究生招生 110 万人。我有个小兄弟,19 年来大外念某小宇宙的硕士,那一届,他老师招了 7 个学生。2020 年,他老师招了 17 个学生,2021 年,他老师招了 22 个学生。你说吓人不?

一年真的消化的了这么多高材生吗?高学历的人多了,但是好的岗位是恒定的,并没有什么增加。那除了内卷,还能怎么办?

恐怕最可怕的事情,是现在这些孩子的内卷,会最终变成无效内卷。

这是最悲哀的。

知乎用户 香樟连翘​ 发表

教育部在统计就业数据的时候,有一个指标叫做初次就业率,意思是指,截止到当年 9 月 30 日 (评论区有小伙伴指出正确截止时间应为 8 月 31 日,是我记错了,特此更正) 应届本科生的就业情况。但是从今年开始,改名叫做应届毕业生去向落实情况,以前就业需要签三方,用人合同,现在只要出一个证明,或者开一个抖音直播,都算落实了。

另外 20 年开始研究生大量扩招,当年招生人数直接翻倍,这一批在 2022 年就会进入就业市场,结合疫情下旅游、教育培训、餐饮,房地产公司的倒闭,会让政府非常头疼。

对了,关于研究生扩招可以参考一个数据,教育部评估中心要求学校每年公布质量报告,公示期一年。里面有一个生师比要求,医学院校要求 16,普通院校 18,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学校超了。甚至有的实际数据早就超了红线的 22,只是拼了命的拿兼职教师充数 (国家要求兼职教师不得超过专任教师的四分之一,有的已经超过一半了)。ps: 对该数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到每个学校的信息公开网站查找,以江苏为例,省教育厅要求是 11 月 15 日在网站公开 2020-2021 学年质量报告,11 月 20 日上报教育厅,国务院督导办会针对公开情况打分,所以大家还是很重视的。

知乎用户 张逸恒 发表

绝大多数普通出身的 00 后,挺惨的,遇上了最卷的时代,一届毕业的本硕博超过一千万。

90 后的话,出社会时虽然传统行业不行,但小部分人抓住了互联网,实现了财富自由。

00 后出社会时,确实全是红海,绝大多数行业都进入了存量市场。并且经济增长注定一年比一年低。

00 后工作后,社会经济环境是走下坡路的。中国相对而言机会最多的,绝对是 70 后,而且各行各业都有机会。

更惨的是什么呢,竞争的同届高校生超过一千万人,可一年的新生儿也才一千多万。

这意味着,你升学工作时面临最激烈的竞争,等老了后,养老还成问题(中国退休金制度,当下老年人的退休金,是由当下工作的人缴纳的)

知乎用户 奥利弗 发表

每年的就业形势都是更严峻的。

由于我已经很多年没有找过工作了,但是从学生的就业情况看,的确形式非常不乐观。

有一个现象就是,有很多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在过去的确就是工作的人,为了能够有一个研究生学历而参加这种类型的学习。但是最近我发现,很多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人,其实是没有工作的,在家待业。

这些人其实是可以去专门找工作的,但是却在学校里,跟全日制的学生一起,天天上学。

我就感觉到就业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另一个现象,每年考研究生,公务员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不是也能够说明,在市场里,能够给年轻人提供的位置越来越少了呢?

即使在就业的年轻人中,我也知道不少拿着很低的薪水,在父母家居住,其实没有能够真正的独立出来。不少岗位之所以存在,也有家庭在对该岗位的就业人员提供隐形补贴。

所以,综合考虑下来。

真的很不乐观。

知乎用户 HORIZON​ 发表

我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情况,我是 2020 届的。

我们学校那一届的大群里,在前段时间双减后有人弄了一个投票,意思就是失业的有多少,一直家里蹲的有多少,目前有工作的有多少。

之后数据很出乎意料,我清楚的记得,1100 多个人参加投票,毕业后就家里蹲有 10%,目前失业的有 60%。

这个结果挺让人意外,我原本以为大家会说一些什么,可没过多久群就解散了。

我和舍友讨论了一下这个事情,不知道怎么的,说着说着俩人都抑郁了。

我毕业那年撞上疫情,因为只是个实习生,给了我 2000 块打发了,我其实还是比较感激的,毕竟其他同学被打发连钱都没。

他则是辗转销售、客服、推销,目前也家里蹲了。

我们学校是个普通本科,什么专业都有,当初校招我就是找了个有双休的小公司去上班,后来疫情被控制后出来就找不到工作了。

也不是完全找不到,便利店店员,网吧网管,服务员这些还是能找到的,可是家里坚决不同意,说是我读书这么多年去这种地方会给他们丢脸。

后来就蹲家里,开始备考公务员,结果人一蹲家里就废了。

没钱花,心情抑郁,睡不着,脱发,逐渐失去社交能力,去网络上找在线兼职结果全身骗子,写网文结果快二十万字没等到上架数据就扑的不行也太监了,人越来越胖,没有走出家里的勇气,人也易怒具有攻击性。

我真心奉劝 2022 届同学,做什么也不要家里蹲,(你家有钱当我没说)

人会废掉的。

至于当前形势,我没什么看法,出了问题国家会出来处理,不需要杞人忧天。

真正高学历的人家还是抢手,找不到工作的都是咱们这些没本事,不出挑的人。

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上了大四有心里危机就要付诸行动,不要只是危机,赶快动起来去找保障。

真的蹲两年就废了。

我计划在应届生身份过期后,还找不到工作就进厂。

不然真的止不住自杀的念头。


更新

谢谢私信鼓励我的朋友

自杀这类话,也就是偶尔的念头,说说而已,家里目前没有打击过我,所以我心态还不错。

毕竟我比起来过的不好的人,过的算是很不错的了。

同学的朋友,和我们同样是普通本科学校毕业的,现在六个人合租一个小房子,在做销售。

我这个同学说起来他们就有说不完的话,但主要提及的就是女朋友。

当我说他们为啥还要找女朋友的时候,他和我一样不理解,但还是说朋友原话是 “不找女朋友可能就撑不住了”。

据说上次和女朋友闹分手,他朋友就差点自杀了。

我是真的不理解他们的压力,但我觉得挺可怕的。

那些社会上的奇葩新闻背后,是不是压力很大的那群人,奔溃所导致?

回忆起自己,真的很平坦

我还记得 16 年我考上大学的暑假,我光靠着入学通知的照片就能轻松找到一份超市电商运营的工作,两个月赚了 6k,我爸添了 3k,我买了一台 8999 的机械革命电脑。

17 年我参加电子商务全国三创大赛拿了国奖第二,靠这没有含金量的证书照片,暑假依旧轻松的找到了一个制作化肥公司的驻西安分公司信息部实习生工作,两个月赚了 7k,双休,朝九晚五,有加班费,那会儿工作轻松,我还天天摸鱼打 LOL。

18 年,19 年找工作越来越轻松,那会儿顺利的不行,我都快变成了一个社交牛逼症,结果一切都在毕业那年变了。

20 年 3.4 月,100 多份简历,就三个人回复我,说是他 / 她已经离职了。

7-11 月,焦急到想自杀了都,跑了 6 家面试,要求都很苛刻,3k 工资,一个月四天假,朝八晚七,中午休息一小时,给的条件都差不多,反正苛刻到不行。

12 月份的时候,我爸告诉我他搭上了路子,准备 50w 给我买个工作,我严词拒绝了。

又两个月后,再问我,我默认了,心里想着自己以后慢慢还。可后来才发现那人是骗子,好在还没给钱。

接着是各种找关系,但大多数都是花几十 w 给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塞进去当个清洁工这种既视感,就是花钱也买不到好工作。

……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发牢骚。

心里也感慨万千,只能安慰自己,疫情之下那么多家破人亡,我这又算什么?

广大千千万万家里蹲又算什么?

虽然大部分回答都跑题了,

但是我想提醒一下,普通本科及以下,有点危机感,现在这种大环境,不内卷就会落得我这样。


11.23

十个人追更,但我也不知道再能说些什么了。

吐槽一下华图和中公的公众号吧,作为一个备考人,我一直关注事业单位招考,但这些公众号很缺德,标题十分吸引人,动辄某地招收几千人,事业编制,结果一打开,999 个劳务派遣,1 个事业编。

要不就是:快看,300 个全部事业编!

等你关注了几个其他公众号,打开一看,条件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专业还卡的很死。

挺搞心态的。


今天又是难受的一天,好不容易等到西安事业单位招聘,结果发现被几个 985、211 高校全部包圆了

难受受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NCM6P0 发表

人人都是大猛子,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知乎用户 神降大师 发表

全国 16 岁至 24 岁城镇人口失业率为 14.6%,今年 909 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怎么样? - 雷空桑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5714320/answer/2201825427

可以先把这篇回答看了吧,其实就是重复问题,看完记得切回来。

疫情不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只是因为疫情,就业难可以摊到台面上来说了。

仔细阅读:要开拓政策性岗位,统筹好各类升学考试安排,做好国有企业招聘,组织实施好基层项目,推进大学生征兵,确保政策性岗位和市场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

**看懂了么?**哦,看懂了:

要进国企,要考研,要当老师的科研助理。

你在第一层。韭菜心态太重,基本就是随大流给考研机构考公机构交钱还上不了岸的命,或者被导师许诺保研然后被白 piao 后说没名额了的命。

**真的看懂了么?**哦,这回看懂了:

进国企会冗员,以后改制你还是会下岗;考研是缓刑,研究生读出来好像也没法就业;科研助理则干脆就是给导师打黑工。我决定躺平。

你在第二层。避世心态太重,基本就是抱怨社会怀疑一切的命了,但是也挺好,至少没像第一层给自己希望,所以体感上也不会太痛苦。

**字缝里的字看懂了么?**哦,又看明白了,字缝里还有意思呢:

总体稳定的意思是收入 3000~5000 月薪,就叫稳定,哪管你是不是 211/985,哪管你对品质生活的要求。你想有高质量就业(8000 以上)那是你个人的小诉求,宏观不 care 你的,你最好别实习,别给防疫添麻烦,别出去自己学技能,把学校的教学比下去了。

你在第三层。弗兰克扬的思想有了。知道职业规划不是你辅导员上课讲的那些鸡汤,职业规划只有在开始实习职业了之后才能规划,没有在校园里能做清楚的职业规划。

但是基本也就是能带着 “我独醒” 的明白心态,明明白白的痛苦一段时间,这部分人,遇到好的机会时,纵身一跃是有创造奇迹的可能的。

**那整段背后的意思呢?**哦,这回真明白了,话里还有话呢:

话说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说。教育部 + 人社局一起发通知,是不是说明 “就业” 不是教育口自己能解决的,必须社会 + 产业来解决?

那你是不是应该反应过来了,在学校导师跟你说学校领先于产业,实际上真实情况是金融投钱给产业,产业投钱给学校做课题,学校本质上就是做了个产业的课题外包,便自以为自己领先于产业?

哦你说基础学科学校厉害啊,基础学科有科研院所呢,学校也不一定厉害。

如果产业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你是不是应该早日脱离学校,自寻出路 + 家庭支持才是正道?

你在第四层,你很有希望在校招场景下,提前拿到全职 offer,并且体面进入一个有希望的行业。你知道了,就业是个人理想 + 落地实践 + 家庭支持 + 自学技能 / 自找实习,才能带来好的结果。

我 HR,是你们眼中的资本家狗腿子,我说什么你们都不会信。

我只想说:治标和治本的区别在于,治标是短期见效的,治本是长期见效的。

在这一段 “要开拓政策性岗位,统筹好各类升学考试安排,做好国有企业招聘,组织实施好基层项目,推进大学生征兵,确保政策性岗位和市场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 里面,我没有看到治本的东西

没有看到教育内容改革,没有看到跟企业加深交流,没有看到对学生个人兴趣的尊重。

没有治本的东西出来,明年还会是最难就业季。

知乎用户 雷空桑​ 发表

讲几句题外话,某些人阴阳怪气艾特郑天讥大佬、还有的杠我说我在吹牛逼,信不信是你们自己的事,跟我狗几把关系没有。

记住,你们的好坏跟我无关,你们啥样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在这个残酷的社会里我就是个牛马。

我只是开个帖子给大家介绍下今年秋季招聘的情况,希望给大家些参考。

都是学生时代过来的,你们学院的就业情况你学院领导凭良心给你们讲过?还是你导员手把手的教过?或者你家里有资源有背景啥都不用你操心?

有啥话直说,阴阳怪气艾特这个艾特那个有意思吗?我本身学历、能力就一般,考了个双非、学了个会计,我已经交代的挺清楚的了。

我没鼓吹进事务所、考 CPA 啥的吧?我也没劝大家学会计啥的吧?双非会计本科、硕士每年毕业那么多,就业形势还不好,我只是开个帖子给大家点参考,你们在这阴阳怪气什么?

再更,目前男生 9 人找到工作~

秋招已经接近尾声,从新更一下男生这边的情况:

目前男生还是 8 人找到工作:

3 人签了中交,1 人中交物资公司到手 8000(不用跟项目),1 人中交二航局到手 8500(跟项目),1 人中交水务到手 8500,(综合收入第一年 15 万左右。

2 人国家能源集团下属电厂,一个地点是郑州火电据说规模不小,一个地点是武汉新能源电厂刚起步,待遇不详。

1 大神 CPA 过了 6 门去事务所等签字权,钱对他来说已经无所谓。

1 人中铁 11 局,目测到手 6500-7500 之间?

1 人铁塔已拒,银行问题不大。

我目前拿到 5 个 offer,中行济南营销、工行济南营销、兴业威海营销,青岛某国企采购、青岛某国企财务~

待遇不待遇的另说,我比百分之 90 的应届生年龄都大,很多事身不由己,所以能拿到这几个 offer 就很满足、很开心。

我是东北人,94 年出生,明年毕业 28 周岁,29 虚岁。房子买在了济南、女朋友在济南工作,我的选择只有山东,明白吗?

山东卷不卷你们来碰一碰就知道,随便某个企业招聘碰不到 985.211 的研究生我算你屌大!!!每年光山东财经等本地高校向对外经贸、央财等 985.211 输送的研究生没有 1000 也有 800,你猜他们毕业回不回山东就业?

昨天某国企人力跟我说,综合管理岗编制 3 人,报名 78,简历直接 pass 掉 66 人,要不你也来碰一碰?

再更,工商银行济南分行客户经理~

更中国银行济南分行,过~

再更,兴业银行市场营销岗位已过~

更新一下,目前拿到俩个国企 offer,一个采购岗 7500,一个财务岗 6000。

另外,在等工行体检结果,回复小赵同学,我报的是济南市区的营销岗,您说的成都那边的情况我不了解,起码济南这边当个柜员不需要 985.211 的硕士学历。

银行类:恒丰、中行、天津银行、兴业、华夏面试均已结束等结果,均为济南分行

保险类:太平人寿青岛分公司等面试结果、太平人寿和太平财险济南分公司等面试结果~

双非会计专业,记录一下自己的秋招经历。

就业形势确实挺严峻,但是我感觉找一个养活自己的工作问题不大,重要的是认清形势、做好充分的准备!!!

班里 38 个人,11 个男生、27 个女生。

目前男生 8 人找到工作:

4 人签了中交,1 人中交物资公司到手 6500(不用跟项目),2 人中交二航局到手 8500(跟项目),1 人中交水务到手 8500(跟项目),中交给的待遇比较好,综合收入第一年 15 万左右。

1 大神 CPA 过了 6 门去事务所等签字权,钱对他来说已经无所谓。

1 人中铁 11 局,目测到手 6500-7500 之间?

1 人农发行,武汉周边到手 10 万➕。

1 人铁塔已拒,银行问题不大。

剩下 2 人其实想签问题不大,目前还在等面试结果。

女生大约签了一半,南方私企比较多,年薪都是 12-15 之间,剩下的等春季招聘。

建筑施工类企业、国企、央企在我看来始终是吸纳就业的大头,再就是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底层,柜员、理财、客户经理等岗位……

财务专业就这样,饿不死,大福大贵也不太可能,毕竟学校层次在这里,非 985 非 211 非双一流,四非的标签打在身上死死的。

大家都签的二线城市,家里帮衬帮衬,拿个首付当个房奴,养家糊口问题不大。如果非要大富大贵,那就只能学学祖师爷贾会计了,嘴皮子要好、情商要高。

不过据我观察,财务专业劝退就劝吧,双非研究生也还凑合,百分之 90 的银行、保险、证券基层岗位简历都能过。只要简历过了笔试没啥难度,毕竟都是 199 联考过来的,逻辑、推理也都学过……

面试的话就看个人发挥了,我的经验是要大胆、要自信,敢于跟面试官交流,都是学生时代过来的,你啥想法面试官心里清楚的很。但是你不敢张嘴,神仙也救不了啊~

再就是自己得重视起来,校园招聘网、就业公众号、智联招聘都关注着,每天抽出俩小时看一看、投一投。目标企业的官网每天都要去浏览,大企业的秋季招聘信息百分百会在官网公布。

虽然初级会计、证券、银行、基金从业这些证书含金量不高,但是考下来起码能证明你的态度,想从事相关的工作。这些证书在大神看来可能不算什么,有总比没有强,菜鸡之间的较量其实看的还是面试的发挥。

实习经历刷起来,两、三段相关行业的实习经历就够用了,钱不钱的不重要,只要能给你开实习证明就行。兼职、打工这些最好不要说,毕竟是找工作,相关行业的实习经历含金量更高一些。

我感觉成绩是一方面,排名靠前自然是好的。像我这种菜鸡,只能着重讲自己的实习历经、校园活动方面的东西,比如案例大赛、志愿者活动等等。

找工作成绩再菜简历还是要写的,成绩不行就靠别的凑呗。到我介绍了我一般都是跟面试官说我像驴一样能跑、白酒能喝一斤、知乎上有 1000 来个粉丝不厌其烦的听我吹牛逼。在此也要感谢各位粉丝爸爸,我把你们写在了简历上去凑数,爱你们。

再就是职能类的工作,四六级证书啥的最好过了,企业还是很看重这点的。能入党最好入党,党建、宣传、行政、人力这种工作不是党员基本都被 pass 掉。这些岗位也都是语言、财务、管理类专业招聘的大头,成绩、四六级、实习经历就这些,大家简历都差不多,党员的身份显得更加重要。很多同学对入党的事不感冒,不太积极,甚至感觉大学里入党的人都是有目的性的,目的不单纯。我感觉多了解我党的历史、听一听党课收获还是很多的,积极向组织靠拢是好事。换做我是人力,我也喜欢思想态度端正的。至少在我们学校挂科的、活动不积极的肯定入不了党,评选的时候同学也不会给他投票。成绩、日常表现大家都一清二楚,积极向上、态度端正的在我们学校才有资格,我感觉挺好一件事。反正我每年都写入党申请书,写了 5 年终于入上了。

就业形势反正就是这样,好好学习、四六级过了、考几个相关证书、刷几段实习经历、多参加点社会活动。

尽力了就行了,都是普通人,能养活自己就行了。有那智商、有那精力、有那实力,我也想去计算机卷。工资开到位了,我也想 996,我也想去 985、211,谁让咱菜呢。

对于双非财务的同学,我感觉认清自己的身份挺重要的,谁让咱当初没考上 985.211 呢。北上广深没有咱们的容身之处,二、三线城市机会还是有的,大胆的干就完了。

秋季招聘刚开始的时候面对大企业也不敢投简历,感觉自己非 985.211 不配。后来想开了,先把简历投了再说,不要我是自己实力不济错过了就错过了,要我了那只能说企业瞎了眼招我这么个菜鸡,怎么都不亏,真的是赢麻了。

现在的小朋友……

我也没说自己多牛逼,整个过程都在强调自己双非这件事,投的岗位也都是银行、证券、保险的基层岗位,柜员、营销乱七八糟的,你还说我有吹牛逼的嫌疑~

杠不杠的无所谓,随便挑了几个短信给你看一下,都是济南市区的,这回信了吗?

这个是济南工行的体检通知,济南也算是盛会城市吧?不信的话明天可以来现场捉我,安排你吃把子肉,喝趵突泉!!!

下面是我跟同学和企业人力核实的工资情况:

这回信了吗?

再不济也是正儿八经的本科毕业,投个银行柜员、营销岗位我这有啥吹牛逼的嫌疑呢……

还有,本来俺这就双非了、成绩还刁次,总得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吧?比如我能吹牛逼!!!

预计未来一周各个银行、保险等机构会出结果,我会持续更新一个菜逼的就业之路。大佬别喷,我只是给我这样的菜的选手也提供点借鉴,到手 5000~6000 养活自己就行了。

对了,年终奖 2 到 4 月薪那个是南方私企,我们班两个同学去了这个企业,这两个同学都是大佬,成绩优异,做电池的~

知乎用户 凯夫拉勇士 发表

不用慌,再坚持 22 年,等 2021 年的新生儿毕业,那时就只有四百万毕业生了,同比将减少 12%以上,就业形势一定大好

知乎用户 自做自爱 发表

哎,苦了这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会愁云惨淡。

情况和应对的分析,如下。

一、经济形势低迷 + 毕业生两年人数叠加,就业市场鸭梨山大

数据说话,2020 年毕业生 874 万人,今年,2021 年的毕业生是 909 万人。

明年 2022,预计是 1000 万人。

原本今年的就业情况就不好,许多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会把就业压力延续到明年。

未来几年,这种情况还会继续。

中国新生儿人数是从 2017 年才开始下降,也就是说,等到大学生人数以及大学毕业人数下降,要等 10 多年之后了。

二、经济快速转型,学生能力不符合企业继续

这几届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内容。进入新阶段,许多企业真正需要的职业能力,比如带货主播、新媒体运营,这些课程在大学中,并没有学习。即使有培训项目进入高校,许多学生也不愿意学习这种低层次的课程。

三、学生就业意愿低,新型就业形态还没成气候

Z 世代学生,有不同的就业观念,导致许多人并不愿意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而适合新人群的就业形态,自由薪灵活用工的工作方式,还没有成为企业用工形式的主流或之一。这就又加剧了就业情况的不佳。

总体而言,在这个时代转化的阶段,这几届毕业的大学生,要承受意想不到的就业变局。


下面,谈谈应届大学生就业的解决之道。

1,一二线城市的就业竞争灰常激烈,三四线城市的竞争稍缓,特别是特色乡镇,具有就业吸引力。

2,迅速学习企业急需的岗位能力,跟随企业转型一起发展。

3,回到家乡,为家乡建设出力。

知乎用户 程然新商业​​ 发表

中国的大学生人数太多了,从 1978 年恢复高考至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群已经累积了 1.1 亿,加上明年毕业的人数,差不多每 10 个中国人里面就有一个大学生,而且这 10 个人里面还有 4 个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也就是说,真正的就业主力人群里面,每 6 个就有一个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找工作能不卷么?

而且,自从 1998 年大学扩招之后,考上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刚开始是 400 多分能上本科,后来变成 300 多分,现在有些地方 200 多分就能进入大学了。

先不说现在的大学生整体水准有没有降低,由于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对工作和未来的预期是挺高的,叫他们去工厂打螺丝做手机,没几个人真心愿意,这就是现在白领工作竞争严重的根源。

但一个国家总是要有人当产业工人的,等我们的父辈老去,以后中国工厂的工作大学生不做,谁会去做呢?

对了,今年中国出生的人口大概率都不到 1000 万,你品品……

知乎用户 枫冷慕诗​ 发表

如何?,吓死我了街道办事处人才引进基层一线非研究生不录而且还得专业对口

卷烟厂招聘 已经提升到基本看不见研究生了,清一色博士生,不知道的还以为那个国家级研究站招人呢

国家电网除了野外作业服务期 5 年以外也基本没有本科生的位置了

军旅文职,除了边远地区基本研究生起步

国企非施工单位…… 基本重点名校研究生起步

教师编制小学,非六大师范类应届本科不录,社招本硕一致研究生

这样说够直白吧?

公务员就不用说了 太乙金仙级别人物都存在

乡镇政府科员 上海某旦博士第一年没考上 第二年含泪笔试面试第一上岸,高第二名三十多分

还社区街道 信访 某局 公考 5 年没考上硬是研究生上岸了 最后应届成功上岸某局

最离谱的北大考古系研究生来三线小县城文物保护所挤名额 技压群雄 听说有个走后门的都被挤掉了,改成合同工第二年才给安排上……

金仙渡世 群魔乱舞 一点不夸张。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w1vae0 发表

配合热搜前二一起看

知乎用户 哦我回来了 发表

别就业了,都回家生孩子吧

一口气解决俩问题,多好

知乎用户 文艺萌​ 发表

我们先从同龄人口来看看

先看看国家统计局所整理的最新数据

在我国,大概 10 万人有 1.5 万人有大专及以上的文凭

我国本专率接近 15%

99-00 年的青年人数(大概是 22 届毕业生同龄人总人数)

1999 年 11,495,247

2000 年 13,793,799

在这约 2500 万年轻人中,已经有 1076 万人取得大专及以上的文凭。

那么 22 届的青年人中,大约有 43% 左右的本专科率

说明了什么?

阳光学长来多方面考虑

从国家层面来说,是比较利好的消息,说明国民素质有所上升,更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综合国力。

但是对于我们大学生却是压力倍长

就依 2000 年大学生每十万人,只有 1422 人,接近 1% 的比例。

当时的大学生宛如天之骄子(也确实是,当时能考上大学的不是家境良好就是个人能力突出。),没有过大的竞争压力。

一毕业就有无数的好工作岗位等着他们

不管是包分配还是外企。

就如我一个老师,当时他毕业两三年就当上了某公司的副总经理,想离职人家不让走,最后借助考上研究生,求学为名辞去的副总经理的工作。

他们的大学生活就是充满希望的。

反观当下。

哪怕强如 985 的大学生,也会有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存在。

一个好的工作岗位更是恐怖

我们最近的新闻常常看到公务员一岗几百人报名,某小学老师都是清北博士报名。

这样的新闻与社会现状

给了当代大学生空前的压力

产生了 “卷” 文化。

同时催生了研究生的增长

本科生的学历与能力越来越在这个社会不足够 “看” 了。

加剧了大学生的压力

那么

过大的压力就只有坏处吗?

不是的

举个例子

一个老师的孩子,是在某民航大学上学,他是 20 级的毕业生,当时他上了那个大学,因为他那个大学专业比较好,一毕业就可以去航空公司上班,非常舒服,所以他根本没有压力,玩了四年。

到了大四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因为疫情原因,航空行业惨遭滑铁卢,大量裁员,很多老员工都被裁了。更别说他这个新兵蛋子,还啥也不会,最后只能在老家找了个 4K 没有五险一金的工作混日子了。

再说一个

某很不好就业的专业(具体不说是那个,怕涉及歧视)的一本大学

这个专业老师一开始就说,非常不好就业,很多人毕业就失业。所以该专业的大部分人,很认真的学习,早早开始实习,毕业大部分人要么考上好研究生要么找了个不错的工作。

为什么呢?

就如孟子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危机意识就会去改变自己,去提升自己。

在安乐中的人,就会像温水煮青蛙,煮了四年,面对社会残酷的竞争压力而亡。

所以

我想说

竞争有好有坏

竞争是可以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实力,说是卷也好,说是努力也摆,竞争带来的危机意识,与同龄人的斗中去成长,这个确实是有助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的。

同时也可以提高小至一个学校行业,大至社会国家的实力,正是代代优秀的年轻人的出现,才能把各个行业推向更好的领域,进而推动国家。

当然

可能有人会问

这样的好的竞争真实存在吗?我怎么感受不到。

没错

竞争分为良性与恶性

这中的区别是什么呢?

良性竞争会在提高行业能力的同时,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人受利

恶性竞争会让行业陷入焦灼状态,让就业机会减少,就如韩国日本一样,陷入经济低迷。

唯有好的引导才能激发大学生的活力

毕竟只有压力,没有希望,青年人就会如同日本一般崩溃的。

我们的社会还有前景,还有希望,社会的壁垒与阶级的分化还没有彻底定性。

我写这篇文章是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撑着格局未定,我国还没有成为日韩那样阶级固化的社会,借助社会竞争去磨练自己,去博取属于自己的光明。

知乎用户 阳光学长 发表

世界 500 强外企基恩士春招,内推码和直通面试投简历的连接在本文下方

2022 年基恩士春招水薪水

第一年年薪 18 万,第二年 25 万起!

下面有内推码和链接直通面试

基恩士 2022 春招

不只是招应届,往届也可以投递!

严格遵守劳动法,保证双休!

今年基恩士有两个岗位分别是:

销售工程师

技术工程师

引力计划:销售工程师 / 销售】

1. 招聘对象:22 届毕业生,21&20 届择优录取(需在 2022 年 6 月底前获得毕业证)

2. 招聘要求:本科及以上,专业、语言不限

3. 工作内容: • 顾问式销售,在所负责区域范围内推广、销售基恩士产品,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 直接对应最终用户,了解客户显在和潜在需求(B2B 销售) • 分析所负责区域的行业动态并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实现指定区域销售业绩最大化

【引力计划:技术工程师】

1. 招聘对象:22 届毕业生,21&20 届择优录取(需在 2022 年 6 月底前获得毕业证)

2. 招聘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理工科专业

3. 工作内容:

• 对应销售和客户等人员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 • 协助销售进行项目方案的设计、售前测试

应届保底月薪 12k 到 13.5k!

提成高,没有酒桌文化!(第一年约 16 万,第二年 22 万元起)

保证周末双休,法定节假日休息

每年带薪休假 10 天起!

一定级别后可享受 1 年 2 次半年奖金,每月业绩奖金五险一金、商业保险一年两次现金福利补贴,8k~15k!

不打折带薪培训,培训期间住宿费用由公司承担年度免费体检、结婚礼金、工作电脑及手机、外出全程安排专车与司机接送

基恩士目前在 18 个城市设立了 office(工作地点): 北京,天津,大连,青岛,南京,无锡,苏州,昆山,上海,杭州,宁波,武汉,重庆,广州,东莞,深圳,成都,厦门

内推码:ESVM8V

直通面试

点击链接投简历直通面试!

https://keyence.m.zhiye.com/#/jobdetail?id=390431145&shareid=7bc67b4a-b634-49dc-8399-bde5aa098a88&token=55b5669f84cdd66b481d6d778ffdbd7f

(大家也可以去关注基恩士招聘公众号,填写推荐码投递)

知乎用户 Z.zzzzxxxx​ 发表

未来十年,哪些行业最有前景?新兴冷门专业更好就业吗?文科生的收入就一定低吗?专业和职业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每到毕业季,毕业生们最关心的还是前途未来。你的心里有没有产生过这些疑问?无论你是需要填志愿的高中生、准备找工作的应届生、打算考研的大学生还是已经就业多年的职场老人,关于专业发展和职业路线的问题,大部分人都不敢说自己理得清楚。有个朋友,曾学过兽医、后来转到计算机专业,最后却转成了制作短视频的 “复合型废材”,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摇摆过不止一次。**在选专业这件事上,不知道发生过多少起 “听君一席话,多打十年工” 的惨案?**为了帮大家少走弯路,这期我们结合了当下国家政策和大量研究报告,为大家提供尽可能多的干货资料作为参考。看看你对这些专业,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学什么专业最有前景?

先说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如何知道未来中国的什么行业最有前景?而这些行业又对应着哪些专业?

**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遵从 “顺势而为” 的基本原则——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最好不要进入存量厮杀的市场。**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剩给你的已经不多了。早进入行业的人,已经把蛋糕分得七七八八,既得利益者只会不断提高准入门槛。

当然,比这更可怕的是逆势而为——P2P 暴雷你入行,在线教育刹车你下场,专门和国家对着杠。希望大家擦亮眼睛,没做好准备可不要往火坑里跳。

**在大时代背景下,顺着国家发展准不会错,国家缺什么、哪里薄弱,哪里就是要大力发展的方向。**从国家的政策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答案。在未来五年中,十四五规划是最具指导意义的行动纲领。总的来说,有四个大方向,涵盖文科理科商科社科,不管你想往哪儿努力,都能找到风口。

**一、科技。**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这些有你感兴趣的领域吗?虽然听起来都很难很高深,和我们也有些距离,但正因如此,它才是我们国家要尽全力攻破的难关。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这些都是画饼。但其实,国家对于此类专业给予了巨额补贴,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以生物技术为例,这次新冠疫情期间,光重庆政府就投入了十亿科研基金,广东政府投入五亿,来帮助药企研发疫苗。这些政策给产业传递了一个很积极的信号——未来十年,这个行业都会是资本青睐、热钱流入的地方,收入不会低。

**二、碳中和。**这个热门词汇背后是国家对整个环保领域的大布局。十四五规划提出我们要在 2060 年实现碳中和,也就是说,未来几十年,国家会在这方面不断投入资源。

举个例子,目前中国 51% 的碳排放都集中在发电与供热部门,要想实现碳中和,电力供应系统就得升级转型,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都可能上位。而要保证这些可行,相关的基建设备也必然要跟上,这又会催生基建工程的投资需求。这至少锁定了未来 40 年中,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的平稳发展。

三、金融。中国的金融自信在增强,市场自由度在增加,所以相对而言,有关金融的新政策和新机会也在增加。最近,陆家嘴金融论坛刚刚落幕,里面众多金融业内大佬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们抱持的共同态度是:“国家对资本市场重视的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注册制改革,这是加速金融服务实体的利器。解决中小企业、高新企业融资难,能够从根本上支援实体经济。注册制试点后,中国的直接融资比例达到 23%,比两年前上升了 7 个百分点。**同时,一大批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大多数集中在信息科技、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科技领域。**注册制改革只是很小的一个点,但它反映出的是中国金融开放的基本面,如果你也想学商科,那么,这就是机会。

**四、外贸。**未来十年,我国的基本战略放在了 “双循环” 上。**内循环更多侧重在扩大内需,外循环才是给我们普通人机会的战场。**在外部环境日新月异的当下,全球化进程日趋平稳,再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越来越贵的中国商品,势必会赶走一批境外合作者。所以,国家必然会出台补贴政策,这在十四五万字规划中也有陈述。

**同时,外贸的机会还存在于陆运和新市场。**今年前四个月,光空运、海运转陆运的货物就占了中欧班列(西安)新增货运量的 40% 左右。我们对东盟、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拉高了整体出口增速的 8.6%。

很明确,在疫情的影响下,世界外贸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再单纯依赖欧、美、日这些传统市场,也逐步开始海陆空 “三栖发展”。机会的天平,从原来的沿海城市逐渐倾斜向内陆城市。我们不是断言内陆地区能反超沿海地区,只是说,在未来内陆地区的外贸机会会逐渐增多,这对于国际贸易和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新的机会。

毫无疑问,从政策和发展趋势上看,这些方向将是未来职业选择的香饽饽。

什么专业最劝退?

不过,无论说到哪个专业,你几乎都能听到劝退的声音。

**中国最 “劝退” 的专业是哪些?只要在豆瓣搜一下“大学后悔学”,你就能知道真相。**在这里,会计学学姐可能会告诉你,她的日常就是 “操着卖白粉的心,挣着卖白菜的钱,一到月底参汤不离口,合上眼睛全都是小数点”;医学学长大概率会吐槽 “奔 30 的同龄人里,别人已经成家立业、小有成就,而学医的人还背着小书包,整天学校医院,两点一线”……

网易数读曾发表过一份数据,2020 年大学生最劝退专业排行榜,排在前五的分别是会计学、医学、酒店管理、学前教育以及财务管理。

当然,并不是所有在这些专业就读的人都活在水深火热中。当事人后悔,更多是因为当初不了解,现在不甘心。说到底,最热门的不见得是最合适的,盲目从众有时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许多小众专业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毕竟人少竞争小,学习和就业的压力都相对更低。

目前,中国高校正在以每年 2000 个的速度新增专业,其中很多小众专业几乎是为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而量身定制的。比如,2016 年 9 月,教育部新开设了 “电竞” 专业,4 年时间内就扩展到了 118 所高职院校。

电竞专业靠谱吗?在你妈眼里,这可能并不是一个正经专业。其实,对于那些想要成为职业电竞选手的人来说,这个专业也不是最佳选择,因为这个专业的课程可不是天天打游戏——还要学习游戏创作、游戏心理学、赛事策划等许多专业课程。电竞专业并不培养选手,而是培养电竞相关的策划、运营、管理等综合性人才,这才是行业最稀缺的。

据不完全统计,到去年为止,电竞行业的人才缺口已经扩大到了 50 万。而今年,中传的第一批电竞专业学生才刚刚毕业,不多不少,正好 20 人。人才培养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行业扩张,比起招聘率动辄 1:3000 的某些传统专业,这才是新专业的优势所在。

**只不过,选择冷门专业,一定要先弄清楚 “喜欢和从事” 的区别。**总有人因为爱看悬疑小说就想学刑侦,爱喝茶就想报茶学专业,这样做决定未免也太轻率。纪录片《我是 XX 生》里记录了 32 个冷门专业,其中不乏男孩学内衣设计,女孩学遗体修复等一些剑走偏锋的例子。他们能做出这种选择,不仅是因为喜欢,更是因为这个专业符合自己未来的职业期待。

**毕竟,爱好一旦变成了工作,势必要做出一些功利性的让步,能否说服自己在理想与现实间找到平衡至关重要。**只有兼顾了时代因素和对职业的理性思考,做冷门选择,才会是一种另辟蹊径的有效规划。

文科生真的没有前途吗?

无论是冷门专业还是热门专业,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这里怎么都没有文科生的踪影?

**短期来看,文科生的薪水似乎普遍没有理工科高。**在最新出炉的毕业生薪酬榜上,前十名专业都被理工科包揽。但,这能和锁定文科生就真的没前途吗?

其实不然。先不说学术,同样作为科学,理科和社科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质是相通的,并且,在毕业三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上,文科确实要比理科更好。

**放长远来说,即使在互联网领域,文科生也大有可为。**最近几年,只要你打开手机 app,不管是用来打车的滴滴、买菜的叮咚、还是找工作的 BOSS 直聘,你都能在里面找到类似 “圈子”、“订阅”、“推荐” 的功能。互联网公司这么做其实不为别的,就为了留住用户,哪怕只多留几分钟。

**毕竟,互联网的开端是技术,但尽头是内容。**文字也好、视频也好,文科生全局思考的宏观逻辑和多年学习的知识储备,在内容生产领域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只要你能学以致用,懂得利用平台优势进行技能输出,就不愁吃不到内容红利。从这个大趋势来看,文科生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职业和专业到底是什么关系?

除此之外,我们特地联系了很多位 HR,想弄清楚从用人的角度上看,专业和职业到底有什么关系。

**在他们的经验中,理工类的技术型岗位往往对专业的要求会更高。而且这个专业,不仅指大学专业是否对口,更是指自身的专业能力是否过关。**像许多生物类、化工类的工程师岗,不仅不接受非对口专业的学生,有的甚至只接受高学历的本专业人才。毕竟,这种人才公司很难从头开始培养,选择这样的专业就读,更要做好继续读研读博的准备。

**而像运营、销售、人力资源,这些往往是大厂急需的岗位,对跨专业就业的宽容度也高,通常对从业经验要求更多。**不过,没有经验也不要紧,抓住校招的宝贵机会,春招不行、秋招再来。大多数公司都很喜欢培养全无经验的小白,人力成本低、对公司忠诚度高,这么难得的你情我愿,在离开校园后,可就不多见了。

最后,你读了什么专业,或者目前从事什么职业,并不一定是一辈子的事情。虽然,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统计,71% 的本科生会在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非要说选专业将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也是大可不必。

光是看看大佬们所学的专业,就能证明这一点——像马化腾、张一鸣、雷军、王兴、李彦宏、黄峥,都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而任正非、马云、刘强东、王传福、董明珠、王石,学习的专业都跟自己现在做的事没有关系。

**毕业只是社会颁发给你的 “入世许可证”,之后走向何方、走多久,最终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工作过的都知道,工作就是修行。祝修行顺利,祝愿望成真。

知乎用户 36 氪​ 发表

●【所以不要延迟退休,还是要安排那些人正常退休,然后把工作岗位让出来】●

退休金少给点

然后其实那天我发现:原来我们国家部分人比较高的退休金,的确是为了让他们腾出一些岗位来,才安排的。已经是妥协的结果。否则很多岗位很多人一直在那里更可怕。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说实话,大学生真的遍地都是了,难怪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提升学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大学生热衷考研考公,不少高校为了就业率让毕业生在毕业登记表上填灵活就业。

90 后,00 后还是出生率高的年代,未来十年内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会持续走高,20 之后开始就没这么多人才数量了,就业形势就会好多了。

知乎用户 你压到我腿毛啦 发表

知乎用户 小小鸟 发表

市场无法有效供给就业岗位。

一个月两千块钱的岗位不属于有效供给。

市场经济是好东西,但是目前扭曲的市场经济已经困难重重。

你们没发现吗?即使官方新闻一直在谈就业难,但是从来没有人向官方质询,为什么就业难,为什么市场不能提供有效供给。

既然没有人向官方正式质询,质疑,那么官方可以从来不回答 “为什么”。

在不回答真正的为什么之前,一切就业政策,都不是在创造有效供给,而是通过计划经济手段,提供统计学就业,比如,两千块钱月薪的岗位。

有人认为 2000 块钱月薪岗位的工作,是 “市场” 在提供就业供给。但是这个 “两千块钱” 从哪里来?会去向何方呢?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知乎用户 李公子​ 发表

每次岁末年初,我们都能看到各种年度小结和新年展望,一般都是 “悲喜交加” 的。这些繁文缛节,各种冠冕堂皇,说实话,我不大愿意看。重复往年的故事,没有什么意义,陈词滥调。

对我们个人而言,尤其成年人,25 岁之后,实际上更多是在重复昨天的自己,今天的你,不过是根据昨天你的人设,来扮演过去的自己罢了。

无论宏观还是微观,挑战其实主要来自于过去没有发生的形势,这才是挑战。当你找不到过去的类似时刻和历史案例之时,面对着未知,这就是挑战。

2022 年必然会发生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呢?

那些贸易战、国际形势,甚至俄罗斯要攻打乌克兰等胡说八道,我想不应该做为你或者你的家人需要面对的主要挑战。奥密克戎是否比德尔塔更难应对,这个倒可以算一个全球共性的挑战。

但你最大的挑战显然是对于你的客观和主观情况。抛开你是否要跳槽、维持工作、如何加薪晋级和投资理财、新的一年要不要谈恋爱或者成家等等主观方面,剩下的就是你所处的环境之客观因素

你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是当今人类的第二大经济体,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实行的是延续了 43 年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政策。你有老家,也许毕业后经过折腾你还是回了老家,工作相对稳定;或许你老家不是太发达,因此你在几百公里开外的大城市工作,那里工资更高,你走在国内移民的道路上。

你所处的这个客观环境,会有什么挑战,这才是你最大的挑战之一。

2022 年,这个大环境面临很多挑战,其中有那么几个属于前所未有的、过去多年甚至从未发生过的。本文算抛砖引玉,你也可以如此列几个。

你所在的这个经济体,在 2021 年 5 月公布的数据可查,总人口为 1443497378 人,这是个动态的过程,当下我们取约数 14.44 亿人。该数字,比十年前的 13.39 亿增加了约 7200 万人,总增长 5.38%,年平均增长率为 0.53% 的样子。

你可以这么想,每年新出生婴儿大概平均是 1720 万人,年均死亡人数为 1000 万人,所以总人口差不多每年会新增大概 720 万人。

以上这个 1720 万 - 1000 万=720 万的公式,近年来,开始有了变化,也是积蓄多年后的变化,属于量变到质变

首先,这个被减数 1720 万是这样变化的:不断减少

在 2022 年上半年的最晚 5 月份,会公布 2021 年的新出生人口数据。但已经有人预计了,比如上图这位预计是 998 万。

也有下图这位,他预测的数字是 921 万。

还有人搞了个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如下,悲观预测 830 万,乐观预测 979 万。

那么哪个预测更准呢?

我收集了统计局公布的 2021 年部分地区的数据。

再结合第三季度的部分数据,并根据 2020 年上半年居家隔离期间容易生娃以及疫情等其他因素影响,推算出来的数字是:2021 年全年新生儿人数在 900 万上下

此间死亡人数虽有抬头,却一直维持在 1000 万人 / 年上下,2021 也不会例外,比较稳定。

所以 900 万 - 1000 万等于 -100 万,这意味着几十年来人口第一次负增长,总量也是第一次下降。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大,只是从没遇到过,所以心理影响非常大

你看我的担心之一,我群里今天还发了,如下截图。

第一次遇到前所未见的事情,尤其负面影响未知的情况下,人就会做出出格的举动,每个部门也都是由人组成的,都有投鼠忌器和瞎弄的可能。

所以,这第一次人口下降下的未知的瞎弄可能性,这才是 2022 年得知具体人口负增长多少后最大的挑战。

人类向来会走极端,当初多么反对,某个时候有可能就多么鼓励,你认为打破了自然规律,迟早会到了量变到质变的时候,这就容易引起恐慌。

而且,人类以及任何人,都会 “长期看淡了某个事情的影响,而又短期看重了该事件的影响”。我担心的就是这个短期的饥不择食、胡闹,比拍脑袋还要轻率的变化。

此类事情我已经提及过无数个,随便举例,武汉去年搞的 “房票”,买房需要先购买或者申请房票,才能买。这么愚蠢的主意,武汉是有多么笨,想得出来的?这就是武汉当时做决策的人,为了“控制房价” 想出来的馊主意,饥不择食,实在没有事情做了,又想多增加一个部门、多几个岗位来安排自己的人,瞎弄。

我们看这个公式:900 万 - 1000 万=-100 万

你不可能减小**减数** 1000 万,因为临死前的老弱病残多活个一两年,作用不大。长期增加养老设施和护理政策、优惠、财力,这才是减少 1000 万年死亡人数的正解。

但是老年人死亡时间延后,更加增加了老年人的数量,老龄化的程度无法缓解。就光这一点,虽然没用,但会有地方的主管部门为了本地的数字好看,硬是去人为减少死亡数字,各种胡闹的想法就会出台,偷报、瞒报也会产生。

要让减法公式的差,变成正数,真正有用的当然是增大被减数

在考虑引入移民之前,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新生儿人口增加。如何实现大家都愿意多多生娃呢?这就学问大了。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控制甚至限制、延后你的离婚。有些夫妻虽然有矛盾、吵架,但照样做爱,这就多了一些 “意外” 出生的孩子。其实类似用纸将火先包起来。

大家看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的 2021 前三季度的数据,看右侧第二列。主要因为 2021 年 1 月 1 号开始的离婚冷静期,使得各地区的离婚人数同比大幅下降了 10-50% 不等。

离婚变得更难,离婚官司会呈井喷式上涨,这是接下来必然的规律。

但是这种 “劝和不劝分” 的努力,作用是有限的,无论新生儿数量、结婚数量还是生娃意愿,都继续在下降。

所以,增加 “被减数” 的核心就在于增加成年男女的结合,睡到一起就容易生娃。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增加合法生娃关系的数量,其实就是增加并鼓励婚姻

本文最大的第二个数据就来了。相比较于减少新增离婚数,不如增多新增结婚数,大家看下图左边数据。

多年来,该数据是个抛物线,2013 年达到了顶峰 1347 万对结婚。

此后下降到了 2020 年,只有 813 万对夫妻去登记结婚了。

2021 年是多少对呢?该数据差不多也会在 2022 年上半年 6 月前公布。

不过有迹可循。

根据统计,2021 年前三季度婚姻登记为 588.6 万对,考虑到往年第四季度结婚的人数会略有增加,初步估计 2021 年全年结婚登记对数为 780 万对,比 2020 年的 813 万对有二三十万的下降。

在这样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谈恋爱、不婚、不生的情况下,挽救新增婚姻数量的颓势,恐怕不是一两个想法可解。

但鼓励婚姻的政策得有点实质好处,否则大家一直会认为 “我单身我幸福”。不过,我担心的乱出主意、过犹不及就在于此。比如有人提议对不结婚的人增加税费,比如有地方打出 “60 岁以下适龄人口都要生育、能生则生、应生尽生”,等等,这就过犹不及。

其实我更担心的是这样一个现象:

当下的大学入学规模差不多在每年 1000 万,所以在校生不含研究生规模是每年 1000 万,差不多算 4000 万的总数。这样的教学和招生规模,对应的可是当年有 1700-2500 万的学生,但是年新生儿降到了 900 万,即 1000 万以下,势必在 20 年后的 2040 年之前,就会看到大学的教育资源只被利用了原来的 50%,在校生也变成了过去的一半人数。

届时,要么大学会有 50% 的教室、宿舍是空的,要么中专、职校、技校、夜大、函授、成教全部取消,大家都读高中且高考录取率 100%,这有点匪夷所思。

但是,这就是个大矛盾,从 2022 年各部门各学校甚至各人,就都要接受这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用到房价方面来,虽然昨天说的《房价还会上涨吗,2022 年要不要买房?》,通过 2023-2027 五年房产税首批试点、2029-2034 五年第二批试点,确实保住了十几年房价大致不降。但是人口会持续往都市圈和大城市转移,所以小乡村、镇、县都会退化。这是已经发生的趋势,几年前我就说了,你看这里《南通会不会并入上海?(看完,少走 20 年弯路)》。

经济发展,本身就会导致不婚、不生、少生等情况发生,欧美多国早就验证过了。国内碰到了前所未见的人口减少,持续多年没有改变的向发达地区人口转移,那么,对于穷地方、小城市、都市圈之外的乡镇,你说怎么办?

大家有空回自己的小学和幼儿园看看,基本都不在或者被合并了,镇上就剩下一个幼儿园、一个小学、一个初中,连高中没有,都进城读书了,而原来小时候还有十几所的。县城去市里,市去省会,省会迁移到沿海和一线城市。

之前也讲过,“老家体制内” 最大的问题,是你没有考虑也解决不了你的儿子和女儿大学毕业后的就业以及城市选择问题。“老家体制内”,容易导致孤独终老,我不好意思告诉你,你也别说我幽哥言之未预。

最后,才谈到了户口房价。

大城市的户口政策必然会放开,二线城市也就人口净流入的杭州和苏州反而装几年,你别看这俩学习上海,在 2021-2025 将买房资格从社保 2 年提高到 3 年、4 年,我告诉你,他们就是打脸,迟早他俩会从 2026-2030 的某个时刻,彻底放开购房限制,大专可立即落户。

这就叫做势商,因为其他省会城市会从 2022 年人口下降的消息实锤后,就开始陆续从 2022-2025 放开户口和购房限制。否则那么多城建规模,那么高的房价,谁来呢?

是的,这就是国内移民。北上广深的本地居民不婚、少生、不生的情况更加明显,有用的鼓励政策舍不得出来,但他们可以用户口诱惑你。所以,在苏杭 2026-2030 放开户口政策后,北上广深也会放开,甚至提前,尤其深圳和广州,腹地不够而房价过高。

差不多了,因为这两个前所未有的比历史最高值接近腰斩的现象(出生人口第一次小于死亡人口数、新婚人数创历史新低),导致在 2022 年消息实锤后,各地会出台各种病急乱投医的规定;地方和学校开始出现真正的抢人大战;户口进一步放开;人口继续往沿海和三大都市圈聚集;小城市和乡镇进一步退化;大城市房价撑住不涨少涨,中城市窄幅震动且略有下降,小城市无人接盘、不断被甩卖、降价是必然;学历自然普及了本科,硕士十年后会占据应届生的一半人数……

以上这 2 个历史上当代未出现过的情况,会产生长久的影响,尤其对人心的冲击,这是 2022 年最大的挑战

随便举一小例,学生人数 1000 人减半到不久后的 500 人,但原先已经存在甚至现有的教育资源、教师队伍、教育系统、配套的教育设施,你说是会增加、稍微较少,还是也缩减到原来的一半呢?

有多少米,烧多少饭,昨天我就提醒过了,对任何国家、集体、公司、部门、家庭、个人,都是如此。

最后,祝各位群友和读者,事业进步,你的 2022 继续加薪晋级、不会被影响!

中国职场宝典 5.0(2021 年初版)

知乎用户 流浪的蛤蟆​ 发表

知乎用户 别回首​ 发表

就业形势很明显是越来越严峻呀。除了 2022 届高校毕业生,就连往届生都正处于找工作的水深火热中。

**比如疫情冲击下大批企业倒闭、裁员,即便是没有裁员的私企,给员工的一些福利待遇也在缩水,**我表哥之前在私企工作,福利待遇还是挺好的,但是后来因为疫情影响工作不景气,所以各项租房补贴以及各项额外福利全部取消,每个月拿着六七千的工资,交着 3000 的房租,真的是太难了!另外近段时间教育双减政策冲击,1000 万教育从业工作者转行再就业,其中也有一大波培训教师转向教师编制。去年我的一个小伙伴儿在大城市从事外贸工作被迫裁员,现在在家全力准备 2022 国考,也许经历过失业的风险,才意识到一份稳定工作的重要性。

具体来看看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9 日在京召开 2022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中的重要信息~

简单来说就是: **鼓励中小企业招聘,支持创业,政策倾斜,加大基层岗位招录力度,推动校园招聘,提供就业指导,帮扶重点群体 (就业困难毕业生),加大宣传力度。**可以说,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推进毕业生就业以及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提出了不少的举措,如果真正能实施的话,还是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的,这也可以看国家关于推动毕业生就业的诚意。

但同样也会面临一些问题:

  • 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那么,对于中小企业是否有一定的相关政策补贴?
  • 大力支持创业,同时人财物也要有相关的倾斜,这样大学生才能创得了业。
  • 政策性的岗位倾斜,是否能够放宽报考门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加编制考试?各地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

面临当前的就业形势,直接分享一些建议,希望对小伙伴有所帮助~

1. 主动就业以及利用好政策优势同步推进。对于找工作,一定要是积极的,准备一份精美的简历,现在受到疫情影响如果线下找工作难度比较大。那咱可以通过线上投简历。另外可以利用相关的政策优势,有的企业招录会倾向应届毕业生,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且符合自己未来的规划,那么就可以多多尝试,薪资低一点也不要紧,重点要看未来的发展空间。

**2. 积极参加各大编制考试,毕竟能够带来切实的保障。**从近几年定向选调考试,国考省考热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以及往届生加入考编大军,一方面福利待遇有保障,报考条件相对宽泛,符合条件的人多,有一定的上岸机会。另一方面工作压力相对小,考试相对公平,如果能够选好岗位,找到正确的备考方法,同时提高备考效率,上岸的机会还是很大的。所以像是应届毕业生小伙伴完全可以利用好自己的身份优势,往届生小伙伴可以利用好自己的专业优势,考公不成也可以考虑考事业单位,只要有机会就去多多尝试。

3. 借助学校平台,多参加秋招春招。校园招聘也是我们寻找工作的方式之一,往往会针对某个学校定向招录,或者是开一些宣讲会,小伙伴,有机会的话就要多多参加,如果有不错的 offer,可以先尝试,如果暂时不考虑就业,也可以先准备考研,毕竟研究生出来之后再找工作,可能有更多的选择权,具体还要结合小伙伴的未来规划。

4. 创业需谨慎,想清楚再着手。在刚毕业的时候,有很多小伙伴都有创业的想法,但是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不容易之处,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如果有创业的想法。还是要对于自己创业的领域充分的了解,可以向一些学长学姐多多请教,他们能够以过来人的经验帮我们分析,如果发展空间不错,而且也能够接受失败的可能,那么就可以勇敢的尝试。

总的来说,当前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是在国家的就业政策引导下,相信就业的压力会缓解不少,面对工作的选择,我们首先要充满理性,其次要全力以赴,争取机会,最后就是勇于尝试,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小伙伴加油!!

知乎用户 一起公考 app​ 发表

有条件还是润国外吧,这和爱不爱国没关系,在国外确实能更轻松的活的像一个自由的人。

知乎用户 太平洋棋牌室 发表

就说下全知乎劝退,破鼓万人捶的——设计院——的就业形势吧。

据一位环境工程应届研究生介绍,今年秋招,在武汉,好一点的设计院,章口就要男博士。。。

硕士想去也可以,先劳务派遣三年,否则别想转正。。。

众所周知,设计院这几年在网上的名声很臭,基本上是又苦又累又没钱的代名词。

和设计院挂钩的关键词:加班、猝死、欠薪、没人权、没前途、没对象。。。

我的某位学弟总结了土木工程的 17 个出路,设计院排名垫底。

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更值得奋斗的方向是什么?请过来人分享分享想法。?

我本以为,名声这么臭的设计院,应该只招得到中专生了。结果好家伙,只给博士转正,女研究生想去连简历都不收。。。

就业形势有多严峻,可见一斑。

~~~

再说下 1076 万这个数字。

高校毕业生里,硕博毕竟还是少数,咱就简单粗暴点,假设平均年龄为 22 岁,再往前倒推 22 年,那是 1999 年。

1999 年全国出生人口多少?1909 万人。

可怕不?1909 万个 22 岁的青年里,居然有 1076 万高校毕业生。

所以 “高校毕业生” 这个名头,说白了就跟没有差不多,聊胜于无罢了。

一个字,卷。

工地上,月薪一万不一定招的到一个农民工,但月薪 3000 绝对能招到一打大学生。

“因为疫情,二局工地上,一万多一个月的农民工跑了一大半,工地现场剩下的都是戴白帽子,拿着 3000 一个月的大学生。”

~~~

所以说,目前的就业形势,不是一般地严峻,那是相当地严峻。

同学们,且行且珍惜,第一选择永远是体制内,虽然也很卷,但至少是条明路。

至于为啥只有体制内是明路,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深刻也深刻,我在这也不好说得太直白,建议大家没事多读读马克思。

实在进不了体制内,也要先苟住再说,我看别的答主有说自己 “家里蹲” 的,实践证明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应届生的身份还是很重要的,该有个活干先干着。到社会上你会发现,学历什么的不重要,没有哪个工作是需要学历的,更多的都是江湖。

即使不混江湖,也可以混个职称啊,证书啊之类的,这样以后的路会好走得多,至少有个保底。

所以原则就是:千万不要一毕业就 “应届家里蹲”,即使想蹲也先混个几年再蹲。

那样至少你有些江湖人脉,或者有职称、有证书,想要东山再起的难度比 “应届家里蹲” 要低得多。

想躺平也好,不想生孩子也罢,那都是我们的自由,但自由永远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

更多思想与分享,欢迎关注「迟英的世界」(chiying366)

知乎用户 迟英​ 发表

虽然应届毕业生有 1076 万,但是真正会选择就业,进入到社会工作应该没有这么多人吧。

2021 年考研的人数是 300 多万,估计明年会达到 400 万,选择考研的人会越来越多;2021 年报考公务员的有 537 万人,应届生最少应该能够占到一半以上,那么这就减少了将近 600 万人。

如果再算上一部分家境比较不错的,不愿意工作,出国留学,想回家休息一段时间的,或者家里有生意的,等等情况,应该还能够再减少 100 万吧,这就将近减少 700 万,但是这部分学生如果考研考公不成功,想再找工作就比较困难了,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好的职位了。

所以真正的在毕业季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并做好工作准备的应该只有 300 多万,感觉没有那么可怕。

虽然每年各个大学统计的就业率都很高,能达到 90% 以上,但是真正会进入社会工作的其实比例没有那么高。

不过这几年就业形势越来越差倒是真的,即便是 300 多万的应届大学生进入社会的话,的确会对社会上的就业形势又产生一次比较大的冲击。

而这种冲击应该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对人到中年的员工的冲击,更多的应该是对企业的一种冲击。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工作的要求其实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工资的要求,因为现在绝大多数年轻人其实并不会有生存问题的担忧,他们会有更多的选择,也会有更多的想法。

他们看重企业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发展,工作的前途,工作的环境,工作的心情,人际关系,公司是否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其实每一年的毕业季,年轻人进入社会,进入企业的时候,对于企业的管理都是一次挑战。如果企业不能学会适应这些年轻人,那么一定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得人才者得天下”,一个企业没有人,那一定不会有好的发展,最终一定会被社会所淘汰。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工作,也许会对现在的企业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带来冲击,进而发生有利于各行业打工者的形势。

知乎用户 看娃老爹​ 发表

会继续内卷下去。

最近有个粉丝咨询我,说他今年从某二本大学毕业,找了一份外人看起来还算不错的工作,加班加点工作的话,月薪也能达到七八千(二线城市)。

只不过,他自己实在是不想继续这样工作下去了,因为每天下班之后就已经很晚了,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而且老板又天天画大饼,自己感觉前途渺茫。

后来我又询问了一些他的具体情况,我觉得他这种现象很普遍,所以我打算写一篇文章来专门聊聊这个事。

我查了一下数据,2021 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 900 万,而当年我大学毕业时(2013 年)毕业生人数是 700 万,这几年人数是一路飙升。

但是就业岗位呢?这两年经济状况大家有目共睹。旅游、航空、房地产、教培、餐饮、影视、娱乐等很多行业均遭受重创,倒闭的倒闭,裁员的裁员。

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降低了(甚至断了),那么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也会随之降低,这样就波及到了其他所有行业。

有人这样吐槽:每一年刚入职的年轻人是品质最佳的韭菜,不在于他们业务能力多好,而在于他们见识少而且愿意付出那些得不到回报的努力。

他们提供了最优的人力性价比,对于企业、整个社会经济都是如此。

如今流行 35 岁把人开掉,大概这个时代的知天命提前到 35 岁——再不开你你也迟早会了解到世界的真相,就先帮你了结了吧。

所以,对于体制外的打工者来说,形势不是特别乐观。

我之前就说过,对于少部分有想法、有能量的人来说,你一定要多尝试其他路径,没必要从大学毕业一直打工到退休。

我大学毕业 8 年了,我细数了一下,我们专业至少有 20% 的人不是循规蹈矩的 “上班族”,而且在这 20% 里面至少有一半的人混的还不错,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公司。

那么怎么样才能走上一条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内卷不是那么严重的路呢?

我有一个 “多维度成长” 理论,只要你能做到,就能轻松碾压同龄人。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果你把某个专业、某个技能学到了 80 分,这时候你的同龄人、同事也差不多到了这个水平。

想要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你们就要拼尽全力,把自己的水平提升到 85 分、90 分,但是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是极难的,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等你到了 90 分的那个阶段,你会发现竞争者还是乌央乌央的。

门槛就是这么一步步提高的,内卷就是这么产生的。

当本科生遍地都是的时候,想要让自己更加值钱、更加有竞争力,那就要考研。

等到硕士遍地都是的时候,就得考博、留学。

职场也是如此,你敢每天加班一小时,人家就敢每天加班两小时……

所以说,如果你想跳出这个 “内卷赛道”,必须另辟蹊径,在多维度进行学习和成长。

比如说,你去调查一下月收入在 5 万元以上的人群,可能只有 10% 是高级打工者,这些人都是名校毕业,进了大厂,然后每天加班加点工作,30 岁就把本行业的技能练到了 90 分。

但是呢,由于每天工作时间太长,根本没时间陪家人,自己也开始脱发,如果不提前给自己找好差事,35 岁可能会被公司无情抛弃,然后被刚毕业的大学生取代。

另外的 90% 呢?

有开公司的,有做生意的,有创业的,有做自媒体的,有做直播的,有做网红的……

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些人脑子怎么这么精啊?他们现在做的事情,在大学里都没人教啊,他们是怎么学会的?

其实,这些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靠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那点知识和技能,靠死工资赚钱买车买房,简直是痴人说梦。

于是,他们就开始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我有个朋友是 xx 传媒大学毕业的,在他研究生快毕业的时候(2017 年),他特别发愁找工作。

点此继续阅读剩余部分

知乎用户 U 君笔记 发表

还是那句话扩招的锅。。很多学校开的那些匪夷所思的专业干啥?很多师范学院甚至医学院都在开工商管理。这不就是个富二代专业嘛。。学的多没屁用。。

另外就是国内这些企业正事不干。只会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高端产业一个不整。光刻机都关注。但光刻胶了。更别说药企了。默沙东一年研发费用百亿美元。中国但凡多出现默沙东这样的药企。现在所谓的天坑专业都要好的多。

知乎用户 未来秃头法师 发表

严峻。

疫情期间,大规模的招聘会不会举行,每个学校定向招聘,985211 对双非一定形成降维打击。

大学生的主力,也是最难就业的还是双非院校。

知乎用户 二民​ 发表

点此链接阅读体验更佳:财迷‖保需求即为保就业: 数据分析 1076 万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影响和对策

不必谈张庭和张信哲相继被查处或举报:

也不必谈恒大海花岛 39 栋楼将会被整体拆掉 (财迷号两年前还曾因曝光海花岛问题遭到过水军狂轰滥炸和各种有针对性的投诉):

今天只谈一件事,那就是**: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

辣么,这 1076 万 “职场生力军” 的就业如何才能得到消化?这对你我草民的生活又可能带来神马影响?

财迷这就为大家做个解毒。

ONE. 考研 / 考公 / 教师岗或能帮 500 万毕业生就业

进入主题之前多说两句:

大家都知道,最近谈宏观经济政策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就连背景深厚,巧言令色,最懂得反复横跳的顶级大 V 任泽平,也免不了在直播之时惨遭天兵天将棒喝:

余生也晚,处江湖之远,并无从四品的顶戴花翎,“下书房行走” 的天恩浩荡;更兼德薄能鲜,才疏学浅,见此自然是两股战战,本不该对相关政策加以置啄。

奈何最近经济不景气,财迷这个开了五六年,以前广告商来都要排队的小公号,最近竟然在广告方面也有些青黄不接(由于财迷接的广告都是 To C 的消费类广告,这似乎也算神州的消费,也即需求,在下行的证据之一)。

财迷本人固然属于 “文债难还愁添病,饭钱易挣饱既欢”,倒也没有完全依仗于此号。但怎奈财迷有一个小团队,做视频,管理社群,等等。团队中人也需要交社保,发工资。就目前这形势看,小团队回家过年的福利有大降之虞。

所以,财迷这次斗胆就宏观经济政策提一点 “建设性意见”,希望上位者能够明察民间疾苦,也希望来年财迷号的广告能有所恢复。

闲话讲完,接下来进入主题。

窃以为,考研 / 考公 / 教师岗或能消化千万 2022 应届毕业生的一半人,也就是 500 万毕业生。在此不妨一一分析相关数据:

1) 考研上岸和再战江湖,或能消化 300 万人

相关数据如下: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考研最多能实际解决明年千万毕业生 1/10 的就业(主要是本科生),相关证据如下:

既然 2021 年因为疫情导致研究生招生增加了不少破格录取者,使得总招生人数达到 110 万人。而 2022 年疫情缓和,应该不会再有破格录取的人数,则目测 2022 年多半还是有 110 万人。

而剩下的注定不会被录取的 347 万人还需要去找工作——当然,这些未能被录取的人之中还可能有二战、三战的。我们就算一半,那大概是 174 万人。

所以,考研这条路实际上大概能消化 110+174=284 万人,我们可以乐观估计为 300 万人。

2) 考公上岸和再战江湖或能消化 88 万人

这方面的人有多少呢?212.3 万:

录取人数则为 3 万多一点,考上公务员的概率是 1/68。当然今年实际参考的人数为 142.2 万人:

这样,平均竞争比由原来的 68:1 下降到 46:1,要知道 2021 年全国省考的平均竞争比为 40:1,国考弃考后的竞争比和省考的竞争比已经相差不大。

但饶是如此,通过国考的公务员始终只有 3 万人。

另外,2021 年各省省考招录总人数达到 152,358 人,报名人数为 5,371,491 人,较于 2020 年招录人数相比,招录人数同比下跌 6.3%,减少招录人数 10,264 人(相较之下,报名人数 2021 年则是增长近 24 万人,同比上涨 4.6%)。

如此一来,预计 2022 年公务员国考和省考招录人数之和为 3+15=18 万人左右——即使 142 万人的一半,也就是 70 万人再战考公江湖,考公最多也只能消化 88 万人。

3)教师岗位或能消化 100 万人

就中国教育报报道,2019 年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数就已经达到 900 万人:

而据新京报报道,2021 年全国教师近 1800 万,而仅仅 2021 年就有 191 万人获得教师资格证:

就财迷获得的数据,近几年教师的队伍是在不断扩大的:

而这其中,需要刨去 193 万高校教师:

所以,幼儿园、中小学和中专老师的人数是 1792-193=1599 万。而这 1599 万人,即使每年有 1/30 退休已经不错(一般人的工作年限都是 30 年以上)。所以,乐观估计,每年大概有 1599/30=53 万人的教职空出来,再加上按最近几年增速,每年增加 50 万教职,每年教师职位实际上能消化的就业人数是 100 万左右。

综上所述:考研能消化 300 万人左右,考公能消化 88 万左右,教师岗位可能消化 100 万左右——这也就是说:乐观估计,考研 / 考公 / 教师岗三样加在一起能消化 500 万左右就业,其余人等都不得不进入以私企 / 外企 / 国企为主的 “市场经济环境” 觅食。

TWO. 另外 576 万毕业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

首先,财迷要讲,千万毕业生的就业,是一定能保证的(手动狗头求保命)。

然鹅,毫无疑问,除了前面的 500 万准备通过考研和公务员 / 教师岗消化的 500 万人以外,还有 576 万人需要市场来进行消化——而 2022 的就业市场似乎很难消化这 576 万人。

财迷的理由和证据如下。

首先,高校毕业生增长速度快于城镇新增就业速度这个现象一直存在:

其次,经历了 2020 年疫情和 2021 年的房地产业 / 教培业整顿之后,神州至少多出了上千万的待业人才:

而这些人才由于文化程度高,所以转岗去做别的相对不难,只是会对文化程度较低的那些行业的人产生降维打击:

而 576 万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将不得不和上千万教培业员工一起抢夺饭碗:

更不要提最近房地产行业的情况(第一大地产企业恒大的楼都被拆了,传递的信息已经很明显了):

至于互联网企业、餐饮业的情况,由于担心外星人,这里略去不提(此处有删节)。

总之**,神州现有就业市场能消化掉之前的地产业 / 教培业 / 互联网企业 / 餐饮业等行业的转岗员工就已不错。如果还需要消化 576 万的新增劳动力,恐怕会力有不歹。**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前面财迷说考研 / 考公 / 教师岗三样加在一起能消化 500 万左右就业,是估算了再战江湖的人。考研 / 考公 / 教师岗加在一起实际上消化的毕业生就业大概是 110 万 + 18 万 + 100 万 = 228 万人。而其中的 110 万考研的人上岸之后在未来两三年也会遇到就业问题,更不要提还有考研再战江湖的 174 万人。

所以,那 500 万今年能被消化的人之中,实际上真正可以被消化的是 118 万人,剩下的 382 万人接下来也都会陆续进入就业市场,只不过不是在 2022 年。

THREE. 保需求即为保就业

形势推演至此,财迷不再多说,否则外星人又要来了(此处有删节)。财迷这里讲一些可能,以供列位看官看清形势,趋利避害:

**可能之一:**要小心 “非良性循环”——也就是非刚需消费下滑,大量小本生意人和商业从业者生意难做,不得不转行去抢另外的工作岗位——于是非刚需消费继续下滑。

**可能之二:**未来硕士多如狗,博士满街走——这多半会进一步拉低博士学历和硕士学历的含金量以及溢价。

**可能之三:**考生们付出得越多,期望就越高。假如一些人二战、三战甚至 N 战之后,好不容易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发现工作机会仍然不理想,恐怕这些人失望会更多——就这一点讲,庙堂中的大人先生们恐怕要做好 “期望管理’。

然后财迷讲一下重点:

财迷强烈建议庙堂中人增加中低阶层人士的收入,最起码保证他们收入不下滑,这样才能保证就业不下滑。

这里面道理很简单,财迷以前就讲过,只有保证社会中低阶层的消费才能维持经济的 “良性循环” 并保证大量就业。

比如,假如 ZF 给一个底层的雕丝张三多发了 500 元。辣么他早上起来至少可以多买一个鸡蛋灌饼。一百个张三这样的雕丝,每天多买一个鸡蛋灌饼,就能撑起一个鸡蛋灌饼的摊子。这个摊子的老板李四就不用担心下岗再就业。

而像李四这样的鸡蛋灌饼摊老板,拿到钱都会在当地花掉。很可能赚到一百个张三的鸡蛋灌饼钱之后,他就会给女儿添一件冬衣,或者晚餐多买一条鱼。这样童装店老板王五和鱼佬赵六的生意就会好一些,慢慢的整个经济链条都会好起来——这样就形成了经济的良性循环,同时也维持了就业。

假设张三不是底层雕丝,而是一个中产,由于凭空获得了五百元钱,他拿着五百元,可能去添一件衣服,于是七匹狼,海澜之家不用关店,里面的售货员翠花或者杰西卡也可以不用下岗去东莞。

又或者,张三一高兴,决定带全家出去吃个火锅,于是海底捞不用关店了。他要是吃的时候再发几个视频,抖音、快手就又有内容和流量,里面的员工李四、王五、赵六也不用被裁员或者转岗。

但是,如果张三是社会的顶尖阶层,比如大明星、贪官或者上市公司大老板。这些人恐怕会第一时间去一线城市给 DNA 买楼,然后参与到轰轰烈烈的炒房运动中去。或者,他还会第一时间把 DNA 和老婆送去海外,他的 DNA 老婆会在海外各种买楼买奢侈品,并不会在国内消费——这既无助于神州经济的良性循环,也无助于维持就业。

说到这里,结论就呼之欲出:保需求即为保就业——保证神州的内需,尤其是中低端阶层的内需,一则可以帮助神州经济形成 “良性内循环”,二则可以保证大量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就业。

有经济学家也看得很清楚,直接指出现在只能靠小微企业来提供就业,只是他没 (bu) 能(gan)讲小微企业靠什么运转罢了:

实际上,小微企业必须要有一定的需求才能运转起来。而要让小微企业运转起来,就需要给市场注入需求——最好是直接发钱或者减税——如今楼市趋势已定,且年关将近,神州人如果获得补贴,估计也基本不会再把钱拿去炒房,而会是更多地进行消费。

另,保需求还有第三个好处——能稳住金融系统出现系统性风险。

太多的新增劳动力多半会增加各行业内卷,并降低行业平均工资,而这又会导致消费下滑,消费下滑过了一个临界点,则又会导致大量就业岗位消失,最后甚至会导致楼市断供——那样很可能会进入金融行业看烟花的 “非良性循环”——消费下滑》就业岗位消失》楼市断供》消费进一步下滑》就业岗位进一步消失》楼市断供加剧——而这种非良性循环很难被控制。只有保住需求,这种系统性的危机才不会出现。

所以,最近国常会延续部分个税优惠的政策实在是值得点赞,至少能保住部分需求:

但财迷想说的是,要想保证今年就业市场新增的 576 万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光是持续减税恐怕不够。给神州的中低阶层直接发钱才是最靠谱的办法。原因财迷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此处需要做利益申明——财迷这样说有私心在里面,毕竟只有大家愿意消费了,卖东西的商家才会多起来,财迷才可能接到更多广告。不过,财迷其实也不仅仅为自己,主要还是希望财迷小团队能多一点福利。

另有几点需要列位看官注意:

1)看官亲友中如果有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 (尤其是海龟)。各位需要劝他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活下来,守护好自己的工作——现在 500 多万人正在如饥似渴地找工作,一旦没有找到下家就裸辞,是否还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恐怕是个未知数。

2)外贸业 / 境外电商 / 航运业 / 自媒体行业 (尤其是视频媒体行业),是为数不多的还可以容纳新增就业的行业。

3)就业形势会不会日益严峻,各位可以把大保健行业作为观察指标——这个行业可以说是最市场化,最童叟无欺的行业。一旦就业下滑,多半会有更多小姐姐重返服务业,相关性价比也会大幅提高。

4)当遇到就业难的时候,最困难的多半是青年人。企业 / 事业单位遇到经济困难需要裁员。首先,裁员一定是裁新人,而不是老人;其次,被裁掉之后再就业的话,择业门槛会大幅提高。

最后,我们就可以做个总结:

a)神州 2022 年会新增 1076 万应届毕业生。考研 / 考公 / 教师岗三个渠道加在一起或能消化 500 万左右就业,其余人等则不得不进入以私企 / 外企 / 国企为主的 “市场经济环境” 觅食。

b) 由于还需要消化教培业 / 地产业 / 消费业的一些富余劳动力,现在的就业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剩下的 576 万应届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恐怕会比较严峻。

c)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给中低收入者发钱以刺激内需,促使相关小微企业增加就业岗位,从而达到保就业的目的。如果不能直接发补贴,哪怕是发一点消费券,也是极好的。

d) 财迷这样说,固然是希望财迷公号下滑的广告量能够恢复,更是希望中低层收入者能过一个好年,大量 2022 届的毕业生能找到工作。

言尽于此。

最后,喜欢财迷文章,想了解更多?请在微信里关注公号 “JLTCM2016”,或扫描下列二维码:

同时,为防止失联,还请关注公号:“九龙塘月兑之家” 作为备份。本号将在未来每月推出至少一期与移民相关的视频或文章,同时也会在应急时转发财迷文章:

各位还可以在微博、知乎、雪球中关注公号:“九龙塘右眼财迷”。财迷会在这些平台同步发文。

各位也可以在 B 站 (境内) 和油管 (海外) 关注财迷的视频号: 九龙塘右眼财迷。财迷暂定会每月发布一期视频。

各位想要了解财迷自己的投资动向(我会把个人投资记录经过处理后发到朋友圈)或者问财迷各种问题,请加财迷微信 JLTYYCM20(这个号也是用来防止失联的)。同时,财迷也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即时的经济信息(已经加过财迷旧微信号的读者请勿再加,新号旧号内容都一样, 否则会被拉黑)。财迷文三俗内容多,各位想要了解财迷分享的往期被删文章,可以从公号下 “鼓瑟吹笙” 一栏进入财迷 QQ 群观看。

知乎用户 九龙塘右眼财迷 发表

估值处于高估区,低于历史 0% 时间。

知乎用户 一去二三里 发表

去年高校毕业生突破 874 万,今年突破 1000 万!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主要有这这些原因!来看去年都市快报的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报道!做个参考!

知乎用户 思思如烟​​ 发表

秋招上海一软件公司,招录名单,12 个人,只有 2 个本科的,其他至少研究生。

而且学校至少 985211,或者国外排名前 200

像我这种 211 本,前 200 研的,进了面试,但感觉也就走个过场,后面就与我无关了,毕竟项目,论文,奖项,证书,实习经验等等都要给力啊

你说如何?

不卷的也有,进厂的不卷,自主创业也不卷,你去干吧。

知乎用户 踩死那只老鼠人 发表

教育部网站 11 月 19 日消息,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 2022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人。

一、2018-2022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变化情况

1、2018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

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了 820 万人。

2、201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

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了 834 万人,比 2018 年净增长 14 万人。

3、2020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

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了 874 万人,比 2019 年净增长 40 万人。

4、2021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

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了 909 万人,比 2020 年净增长 35 万人。

5、2022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

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预计将达到了 1076 万人,比 2021 年净增长 167 万人。

近几年一方面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众多高校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面临招工难,技术型人才缺口逐年加大的困境,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二、**大学教育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状况

中国青年网对 381 所高校毕业生展开调查,数据显示,有 88% 的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感到担心,28.87% 的毕业生打算直接就业,56% 的学生选择考研。

而在 2022 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报考人数均突破新高,这也就反映出大学生对未来就业市场前景的担忧。

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人社部与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已超过 1900 万,到 2025 年将达到 3000 万

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新材料等领域的人才缺口更为巨大,几乎每一个重点领域人才总量的增长速度,都跟不上人才缺口的增速,这也就意味着,人才紧缺的现实将越来越严峻。

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用工荒,看似矛盾的结果揭示了我国现行的大学教育与市场就业的需求发生了脱节。

那些在大学拿到本科学历出来的学生,很大一部分不具备一项过硬的技能,缺少动手实践能力,无法匹配制造业中的技能型岗位。

当然还有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尚未完成,还不能提供大量高技术高薪资的高端直接,导致大量大学生待业或被迫向下兼容就业。


三、最新就业政策对专科院校毕业生有何影响

《教育部关于做好 2022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1、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十八)推动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改革。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引导高校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对就业率过低、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要及时调整。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将调查结果作为 “双一流” 建设绩效评价、本专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专业设置与管理等重要依据。研制发布就业状况白皮书,发挥就业大数据对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十九)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教育部组织征集相关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合作的需求,定期发布就业育人项目指南,在定向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人力资源提升等方面促进校企供需对接。各地各高校要用好项目资源,强化组织动员,积极对接用人单位,确保项目实施效果。要以实施就业育人项目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才。

2019 年 9 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 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指出,社会服务产业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覆盖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

以面向社区居民的家政服务、养老服务、中医药健康服务、托育托幼等紧缺领域为重点,对接管理、经营、服务、供应链等岗位需求,合理确定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等不同类型、层次学历教育相关专业和职业培训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

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双万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向家政、养老、育幼等相关领域专业倾斜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2020 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 (2020—2023 年)》,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期待、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等方面都需要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业态、新职业,教育部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2021 年)》进行了调整,此次的调整幅度很大,中职层次调整了 61.1%,高职专科层次调整了 56.4%,职教本科层次调整了 260%,主要新设了 167 个专业。对接现代产业体系,用“三级” 分类,设置了 19 个专业大类,97 个专业类,1349 个专业,其中中职 358 个、高职专科层次 744 个,高职本科层次 247 个,全面覆盖了国际通行的 41 个工业门类以及我们国家最新发布的新职业。只为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变革发展、满足岗位能力要求的新人才、真人才。

日前,国家发改委《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若干意见》提到:加快养老、育幼、家政等相关专业紧缺人才培养。

要加强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支持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提升学历。

到 2025 年,力争全国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相关专业本科在校生规模比 2020 年增加 10 万人。

这几个专业在市场和政策支持下,对于同学们未来很有就业发展,推荐同学们考虑。


2、健全毕业生基层就业支持体系。

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方式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乡村振兴一线就业创业。组织实施 “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 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配合有关部门设立 “城乡社区专项计划”“村医专项计划” 等相关项目,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扩大实施地方基层就业项目。持续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增强科研助理岗位吸引力。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 号) 等文件规定:

(一) 完善工资待遇进一步向基层倾斜的办法,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鼓励毕业生到乡镇特别是困难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二) 对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按规定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 8000 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 12000 元);

(三)结合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推进,在基层特别是街道 (乡镇)、社区(村) 购买一批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优先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四) 落实完善见习补贴政策,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 50% 以上的见习单位,适当提高见习补贴标准,允许就业见习补贴用于见习单位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用;

(五) 将求职补贴调整为求职创业补贴,对象范围扩展到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以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

(六) 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机关招录高校毕业生可适当放宽学历、专业等条件,降低开考比例,可设置一定数量的职位面向具有本市、县户籍或在本市、县长期生活的高校毕业生。

总的来说: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让更多学生愿意服务于基层,乡镇公务员招聘条件放宽,许多岗位实行 “三不限”。不限制经验,也就是刚从大学毕业,没有工作经验,也可以报考乡镇公务员,而且应届毕业生报考优势更大。


3、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促进升学与就业有序衔接。

(七)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各地各高校要落实 “两征两退” 改革要求,配合兵役机关制定本地本校征兵工作方案,做好大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参军入伍工作。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落实退役普通高职(专科)士兵免试参加普通专升本招生、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等优惠政策,研究制定细化方案和实施办法。密切军地协同,加强征兵工作站建设,办好征兵宣传教育进校园等活动,畅通入伍绿色通道,进一步推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精准征集,提高毕业生入伍数量。
(八)促进升学与就业有序衔接。各地各高校要统筹安排好各类升学考试招生工作时间,硕士研究生招录工作在 2022 年 5 月底前完成,**普通专升本和第二学士学位招录工作在 2022 年 6 月底前完成。**坚持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加强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工作,高校教务、招生等部门要加强工作协同,扎实开展招生宣传、考试录取等工作,并纳入高校整体工作进行统筹部署。

就在前两天,教育部刚刚部署了《2022 年 “退役大学生士兵” 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2022 年全国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499 所普通高等学校承担,一共 6770 个名额!

从这个政策里不难看出国家 “鼓励更多大学生参军入伍,为退役大学生士兵提供更多成长成才通道” 的决心。

小哎同学的饲养员:山东 28 所!教育部部署 2022 年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工作 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再说回 2022 年退役士兵免试入读本科的话题。

早在 2020 年 6 月,在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就联合下发的当年大学生征兵通知里提到:专科学历学生参军退役并完成专科学业后,从 2022 年起,可免试入读普通本科或成人本科。

通知中提到的 “普通本科”,就是全日制本科,至于是否为公办院校还不确定。至于普通本科和成人本科的入学区别之后应当有具体政策发布。

从目前来看,在部级以上的官网上对于退役士兵免试专升本政策是没有具体的实施细节的,最大的可能是因为各省的情况不同,具体退役士兵免试升本政策需要及时关注省教育厅或者省招生考试院。

目前已知的是黑龙江和北京已经发布了这一政策,其他省份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的:

北京市退役士兵专升本政策

10 月 14 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官方发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关于做好专科学生退役后免试专升本工作的通知》,最新文件要求,取消以前 “优秀士兵免试升本” 的限制,满足该文件政策的所有退役士兵,都可享受免试升本政策。

专科学生退役后免试专升本的条件

(一) 应届毕业生

  1. 从本市应征入伍的全日制专科学生。

  2.2021 年 (含) 及以后退出现役的(含服役期间取得毕业证的)。

  3. 服役期间综合表现良好,无不良记录,服役期满后退出现役。

  4. 从本市应征入伍的定向培养士官服役时间,参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执行。

(二) 在校生

  1. 从本市应征入伍的全日制专科学生。

  2. 退役后办理了复学手续,并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完成专科 (高职) 学业,2022 年 (含) 后取得毕业证书的。

  3. 服役期间综合表现良好,无不良记录,服役期满后退出现役。

黑龙江省退役士兵专升本政策

简单解读一下黑龙江省退役士兵免试流程:

1、获得推荐免试资格:

一种是 2021 年退役,并已经完成专科学业;另一种是 2022 年 7 月预计能够毕业,拿到毕业证。

总结起来就是:专科毕业证 + 退役证明,这两样证件要同时具备才符合免试资格要求。

2、提出申请。

按照 2022 年全省专升本考试退役大学生士兵推免计划,按照专业对口原则向有关高校提出申请。

3、通过推免遴选(测试)

参加相关高校组织的推免遴选(测试),通过推免遴选(测试)后,由相关高校办理录取手续。

除了黑龙江之外,云南 2021 年也实行了 “退役士兵免试专升本”。

可免试就读普通本科高校对口专业的退役军人包括:
应征入伍的普通全日制专科在校生,退役后办理复学手续,按照学校规定完成专科学习,并于 2021 年 8 月 31 日前取得专科毕业证的应届毕业生
具有云南户籍及普通高职(专科)院校全日制毕业学历的退役 2 年内的退役军人。

除此之外,目前绝大部分省份专升本退役士兵免试都还停留在 “三等功免试” 的阶段。


4、帮同学们拓展就业渠道(完善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促进机制)

(一)加强校园招聘市场建设

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切实加强校园招聘市场建设,建立完善就业资源开发机制,充分发挥专职就业工作队伍和党政干部、专业教师、校友等各方面积极性,千方百计拓展岗位信息来源。
(二)促进网络招聘市场建设

教育部升级打造 “24365 校园网络招聘服务” 平台,引入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深入实施“岗位精选计划”,推进就业信息联通共享。积极开展网络招聘服务,鼓励用人单位通过线上宣讲、远程面试、网上签约开展校园招聘,促进线上线下招聘相结合,提高招聘成功率。
(三)鼓励中小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

各高校要为中小企业进校招聘提供便利,不得设置限制条件。

各地要积极配合本地相关部门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和高校毕业生用足用好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政策,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
(四)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各地各高校要加大国家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客空间等要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场地优惠和专业化孵化服务,指导创业团队争取各类创业优惠政策,促进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发展。

办好中国国际 “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切实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建立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发布、解读、项目对接等服务。组织双创导师深入校园进行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和实践指导,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到城乡基层创业就业。
(五)支持引导灵活就业

各地各高校要积极挖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的就业机会,引导毕业生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多个领域灵活就业。配合有关部门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劳动保障权益。组织开发一些面向市场的培训项目,开展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新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四、未来有发展的行业是哪些?

参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可以发现未来 5 年值得关注的行业主要有 15 个。

一)前沿科技领域

  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

临床医学与健康、深空深地深海和极地探测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支柱(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北斗系统等)

未来产业(如类脑智能、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等)

三)5G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5G 网络、6G 网络、一体化大数据、工业物联网和车联网、遥感空间基础设施等

四)教育

  基本公共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教育改革

五)养老

  适老化改造、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机构

六)婴幼儿照护

  托育服务、儿童友好城市、科学育儿

七)文化旅游

  文艺创作、融合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质量提升

八)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VR 与 AR、数字社会建设

九)体育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育消费、竞技体育

十)医药卫生

  医护人员培养、家庭医生、社会办医、中医药

十一)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

十二)制造业

  高端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十三)制造业

  北斗产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联网)汽车、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农业机械装备

十四)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乡村建设

十五)环保

  生态安全、环境改善、绿色发展

**


**

“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面前困难还多,不可忽视。我们和全体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排除万难,达到胜利的目的。”

我是 @专升本彭紫明老师

更多专升本备考咨询及建议
备考专升本学习资料、真题
官方学习交流群
最新的专升本政策!记得找我

知乎专升本学生都在的学习圈

专升本讨论圈 - 知乎​www.zhihu.com/club/1228278365775147008

专升本的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及各科复习重点、计划全在下面:

专升本哪个省份比较容易 数学不太好想学文类专升本会更容易吗还是一样?

要在学校很拔尖才可以专升本吗?

专升本都考什么科目啊?是固定的吗?

专升本高数怎么学:专升本高等数学自学怎么学?

专升本的计算机怎么学计算机学习攻略

专升本需要怎么准备:关于准备专升本的考试,要怎么准备,怎么开始?

知乎用户 专升本彭紫明老师​ 发表

首先,这都不用去讲,现在这种内卷的压力,都能知道高校的就业率,就业形势并不理想。很多专业实际上即使是非常好的学历,或者说很好的这样的院校背景,可能也会有饱和。而且很多还都是现在比较热门的潜力或者新兴专业。

比如信息技术,教育,语言或者是艺术等等,法学等等都不太容易,随着内卷压力的加大,考研或者考公务员,包括出国留学都在分流这样的学生,但是可能每一个都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所以就业现在待遇或者是晋升空间都不好保证。所以现在很多的同学就是好高骛远的比较多。

所以,可能除了传媒或者是医疗一些现在最热门的一些专业之外,其他的都是比较困难。

不过,重点要是能否就业,还是看自己的资质和个人能力,而不只是看所谓的院校背景和一些院校排名,关注点,还是在于你能不能把你的理论实际应用。

[

考研还是留学,考公还是留学,工作还是留学,家里蹲?应怎么选择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的视频

 · 135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34574845149761536)

现在国内的高校就业率如何,就业看什么?疫情逆势而上去海外留学?(附西,英院校新政和雅思托福考试日历)西班牙留学 —2020 年留学最难毕业,就业,入学季会遇到哪些障碍?西班牙大学和政府出手挽救!留学理论分析 — 国内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人口压力突出,全国 2 亿本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出国提升势在必行(附韩国世界 500 强东国大学入学毕业要求极低的中文授课传媒硕士介绍和西班牙大龄博士签证展示)

知乎用户 韩秀云讲经济​​ 发表

2020 届好像是 875 万吧,研究生扩招 18 万来缓冲就业问题。

现在可厉害了

知乎用户 刘硕 发表

现在就业环境本就不好,大学生这么多,怕是没那么多就业岗位能满足,就业形势很不乐观。

我忽然压力又大了一点,工作不好找,必然会有很多应届毕业生选择考公务员,我的竞争对手又多了,而且这些大学毕业生的刷题能力太强了,上岸的机会更加渺茫,我太难了。

知乎用户 十六夜绯 发表

研究生近四五年扩招就是本科扩招加上就业环境恶化的结果,那再过个几年,研究生遍地走,岂不是,完了,我不敢想了,总之,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知乎用户 XiaoHao 发表

这是中国人口红利最后的波纹了,出生人口比毕业人口都少。以后我们可能面临一个长期的衰退期吧

知乎用户 御坂 1995 发表

看到这个,想到一个,用问题回答问题,就业形势一片大好。

「宁愿花 11K 重新招人,也不愿意花 9K 留住老员工」的现象是否属实?为什么会出现该现象?

昨天还看到这个问题上榜了。用昨天看到的问题,回答今天看到的问题,完美闭环,前途一片大好。

知乎用户 茶香满室​ 发表

就业和就业不一样的

有的就业:

入职月薪 10K 起步,双休,五险一金,在职培训

有的就业:

下生产线,收入 3K 起步,有没有保险说不好,有没有双休说不好,有没有发展说不好

就业人员和就业人员也不一样

有的就业人员:

985/211 / 双一流,再差一点本科起步,或者说不错的专科,隔三差五拿个奖学金

有的就业人员:

勉勉强强上个高职,勉勉强强混个毕业证,勉勉强强毕业前挂科的学分刚修完

前者和后者明显是不一样的

如果仅仅是找一份工作,其实并不难

比如

我们酒店大量招聘服务员,月薪四千起步 + 奖金,双休,包吃住,五险一金

来不来做,我们缺人缺到只要求职的下雨天知道往屋子里跑,没犯罪记录的,我都敢要

那些 985/211 的肯定看不上我们

那些混学历出来的高职大专肯定也看不上我们

所以你看

真正难就业的在于那些很差很差的学校的毕业生

或者说是那些很差很差的学校里面 “混” 出来的毕业生

知乎用户 聆听 发表

我今年毕业,四月份学校按照上面规定,统计一波就业率,要求 25% 左右就行,但是没达到,把 3% 报了上去。

后来五月初重新统计,要求 50%,这时零时工就业出现了,亲戚家小卖铺打工出现了,家教和拟升学出现了,勉强凑够这个数。

最后六月底临毕业,人快走光了,学校急了,把所有人又叫回学校,一个老师负责十个人就业,每天定时打电话问你找到工作没有,据说标准提到了最低 70%,最好 100%。

不知道怎么操作的,最后全员就业成功,只有 3% 真正签了合同,听说 20 届也是个位数,19 届还行,一半多签了合同,加上 22 届,明年三届一起就业的情况有点罕见吧。

知乎用户 kakaAgreat 发表

2022 届应届生,同比增加了 167 万人,可想而知,这就业竞争该有多大,当然社会发展迅速,互联网行业对人才的需要也急剧增加,但可悲的是,目前绝大多数学生期望薪资月薪过万,但是现实确是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出来,入不敷出,薪资根本不够自己花销。

所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一部分优秀者可能已经在秋招中拿下了不少 offer,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毕业生可能工作还没有眉目,提前为自己做好规划,不失为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一种好办法。

如果是一些冷门专业的小伙伴,可以考虑参加一些职业技能培训,目前互联网行业技术人才的薪资和发展空间都是挺不错的,可以多了解了解可以零基础转行学习的软件测试,软件开发等岗位方向,相对于很多岗位来说,软件测试等 IT 技术岗位能通过系统的几个月时间掌握上岗所必须的知识和技术,从而能正常应对企业的相关工作。

当然任何岗位都是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的,毕竟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发展是相当快的,不学习可能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所以,如果是转行软件技术方向,就要做好长期持续学习的心理准备~

给自己定好位,找准方向,就是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最好状态,加油

知乎用户 汇智动力 IT 学院​ 发表

形势不怎么样。

该分流不分流就这样,该分配的不分配就这样,该入关入不了就这样。

产业不升级,垄断不打破,适配大学生的岗位就那些岗位。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不失业不往下卷,怎么可能?

利好考研考公考证培训,毕竟能卷一下是一下。

知乎用户 白色烙铁 发表

2019 年 高校应届毕业生 834 万。

2020 年,高校应届毕业生 874 万,同比增加 40 万。

2021 年,高校应届毕业生 909 万,同比增加 35 万。

2022 年,高校应届毕业生 1076 万,同比增加 167 万。


2019 年,考研人数 290 万,考公人数 137 万。

2020 年,考研人数 341 万,考公人数 143 万。

2021 年,考研人数 377 万,考公人数 157 万。

2022 年,考研人数 422 万(报名人数),考公人数 212 万。

均是一路向右,后劲不断。

知乎用户 藤原在日本 发表

相比 21 这届,毕业生增势迅猛,竟同比增加了 167 万人。要知道,从 2011 年到 2019 年的近十年间,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才增加了 174 万人。

21 年毕业季,909 万人离开校园,毕业生总规模也是首次突破 900 万关口。从 909 万人到 1076 万人,增长 167 万人。此前的 3 年间,增长人数皆未超过 50 万人。

2019 年毕业生 834 万人,比 2018 年增加 14 万人。2020 年 874 万人,比 2019 年增加 40 万人。2021 年 909 万人,比 2020 年增加 35 万人。

拉长时间看,从 2011 年到 2019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 660 万人增加到 834 万人,也才增加了 174 万人,大体相当此番 167 万人的增长规模。

增长规模居近十年之最,此番毕业生的增势为何如此之猛?

2019 年,高考报名人数时隔十年重新回到千万人,2020 年比上年增加 40 万人达 1071 万人,今年再增加至 1078 万人,高考报名人数连续三年破千万。同时,高考报名人数千万人,录取率已经逐步飙升到现在的 80% 以上。

高校毕业生持续增加,这是过去 20 年一贯的趋势,主要原因是持续扩招。此番猛增 167 万人,因为 2019 年高职扩招 100 万人。2019 年高职扩招 100 万人,是距 1999 年大学扩招 20 年后,高等教育再次大规模扩招。2018 年普通专科招生比上年增长 5.16%,2019 年扩招 100 万人,比上年增长 27.1%,增长率提升近六倍。这个数字,已接近大学扩招后第二年单一年份本科加高职的总招生增长人数的最高值。在高职专科方面,2019 年高职完成了 116 万人的扩招,2020 年和 2021 年又扩招了 200 万人。

2019、2020 年起高职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大幅度扩招,恰好在 2-3 年后毕业,造成高校毕业生规模的叠加,形成前所未有的毕业潮。在硕士研究生方面,近几年来出现了几个扩招峰值,即 2017 年、2020 年,分别对应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新冠肺炎。

在博士研究生方面,2018 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文件,要求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当年博士生招生较上一年增长 13.86%,扩招幅度是 2003 年以来最大的一年。

与毕业生人数 “创新高” 伴生的另一个词,无疑是 “就业难”。教育部为此发布《做好 2022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并启动“2022 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 系列活动,帮助毕业生尽早就业。

不过,严峻的就业形势叠加疫情带来的影响,就算是手握 “就业优先选择权” 的名校毕业生们,求职的意愿也在下跌。根据领英中国等几家机构联合发布的《高校校友观察:中外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研究与展望 2021》,自 2016 年至 2020 年,中国 U10 毕业生就业的比例从 61.06% 下降到 56.82%,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则从 38.94% 增加到 43.18%。报告选取的样本 U10 高校,分别为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上海交大、浙大、武大、华中科大、南大、中大,均是国内顶流的 985 名校。

为促进名校生的就业工作,上述教育部文件还提到,教育部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等重要内容,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将调查结果作为 “双一流” 建设绩效评价等的重要依据。更为庞大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应催生了考研热、考公热、教资热

研究生报考人数从 2016 年的 177 万人,增至 2021 年的 377 万人。最近,2022 年考研人数 462 万人的网传消息冲上热搜,真假难辨的数据让 “最难考研年” 的讨论声甚嚣尘上。自 2009 年开始,国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 13 年超过百万。今年国考开启后,报名人数更是首次突破 200 万人。在国考报名进入第 5 天时,最热岗位竞争比就达到了 3714:1,已远超去年。2016 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共有 260 万人,2017 年达到 410 万人,2019 年则攀升至 900 万人,2020 年这一数据就已接近 1000 万人。

考研热、考公热以及教资热的主要原因,与当下的就业状况直接相关。就业形势严峻之时,稳定便成了大家的追求。

扩招 - 就业难 - 扩招,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能,就像一个蓄水池。问题在于,今后这个蓄水池还能继续蓄水吗?

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发挥调节就业的功能,但总不会 “一药治百病”,蓄水池也是有一定容量的,总有溢满的时候,时间差也就这两三年。通过扩招延迟大学生就业时间,从而来缓解就业压力,仅仅是缓兵之计,终归还会在就业市场上暴露出供过于求的就业压力。

以研究生扩招为例,可以延缓本科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两到三年。然而这种延缓,以稀释教育资源、降低教育质量为代价,从而导致 “学历贬值” 和“学历高消费”的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事关就业市场,也关乎高校教育培养。蓄水池不只是蓄水,也要有调节。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是大学毕业生太多,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服务业是容纳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产业。我国于 2019 年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同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3.9%。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超过 70%。

差距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进入社会无法做出创新贡献,推进产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而是创新能力缺乏、学历贬值、就业降级、用人单位学历高消费。

扩招尤其是研究生扩招,会进一步刺激高校教育的学历导向,很多学生会以提升学历来进行学业发展规划,把考研作为出路。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职业院校中。中职、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这些院校在扩招的背景下,很可能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学,而是以 “中职毕业升高职,高职毕业升本科” 的学历导向来组织教学。

以学历为导向的办学,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就业难。学校回报给学生的是一纸文凭,而不是高质量的教育,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基于此,离开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扩大高校教育规模,不但不能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社会问题,还会制造更多的现实问题。

最后的最后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想邀请你帮两个忙(笔芯),如果需要招人可以联系我

1. 点赞,让更多的人看到文章(不点赞不收藏耍流氓)

2. 关注公众号 [埃摩森猎头圈],第一时间阅读最新文章,关于招聘,关于求职,关于经验

3. 更多职场问题,添加个人微信,交个朋友,个人微信:aimsen20

知乎用户 猎头 Aimsen 发表

灵活就业人数已经突破 2 亿了

知乎用户 Welkin 发表

知乎用户 文刀 发表

880 招两个人不愿意。

同时一年公司买水果花小几万。

你说现在在国内人值钱不,就业形势好不好?

当然你要非说怪学生不努力学习的话,我也只能说一句日尼玛了。

因为爷在招聘平台干过,这几年啥形式,我太清楚了。

知乎用户 西北悍匪吴日天 发表

一边说企业 996 无德,早晚没人干活要崩

一边说一线房东无良,如果征收房产税再涨房租人就跑

结果企业和房东一看每年还是那么多新鲜韭菜,表示无德无良又咋地?

知乎用户 kentmu 发表

不得不感叹近几年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了。

不过,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每年都是社会焦点,从教育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看 “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尽管如此,社会上依然存在 “招工难”、技术型人才短缺的问题,那么这些高校教育走出来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该怎么办呢?

自从大学生大规模扩招以后,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其增长速度过快,导致严重的供过于求。而且扩招的结果是,本科毕业证的含金量大为减少。

从图中可以看出,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呈上涨趋势。从 2013 年开始,高校总毕业生人数已经突破 700 万大关,2017 年更是达到 795 万。从 2011 年至 2017 年的这七年间,我国高校毕业生又增加了 5075 万人。

这不论是大学毕业生还是直接就业者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面对这么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作为应届毕业生的你应该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老王就从技术方面给大家三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清晰的技能方向选择

大学生在校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 “死知识”,只有实习的过程才能让他们把这些东西变为经验,所以在离开大学之前,他们毫无经验可谈。学生进入社会,理论知识无法适应职场实践要求。这是现在高校的普遍现象。

![](data:image/svg+xml;utf8,)

但站在企业的角度,企业要找的是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人选,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不清楚社会究竟是怎样的变化,还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专业不对口,这就对他们的要求持续增加。

所以,你要清楚自己想要进入什么行业?从事什么岗位?

当然,在现在互联网时代,又加上就业形式这么严峻,其实,大家可以往稀缺型职位发展——技术型岗位,程序员招聘市场一直是人才稀缺,具象化的建议是从鸿蒙开发入手。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个是鸿蒙现在的热度很高,还有华为官方认证加持,是一个铁饭碗选择。

还有就是鸿蒙工程师的岗位空缺很大!虽然现在全球有 510 万的鸿蒙开发者,但打造一个生态,背后需求的人才可不只是这些。

最重要的是!鸿蒙工程师的薪资和招聘要求不会太高!相比于 Java、python、安卓开发这些旧技术,鸿蒙的发展空间和职业选择性也是很高大!

HarmonyOs 与 Android 和 IOS 一样,也是一套独立的操作系统,它支持多种硬件设备,包括手机、平板、计算机、电视、手表、家电、汽车以及其他各种智能设备。未来的就业选择机会会比安卓开发多很多,因为它不仅限于手机设备,连带智能家居设备、汽车行业、矿鸿等。

二,获取技能

如果你想要从事鸿蒙工程师,肯定是要先学会这一项技术。

鸿蒙工程师出来也有一段时间了,但很多人想学习却苦于没有学习的渠道,网上的资料又是七七八八,基本上都在介绍一些基础性内容,得不到深层次的技术提升。

真的想获得跟同届毕业生不一样的薪资,刚毕业就月入过万,这工作是一个不二选择。鸿蒙工程师现在的薪资水平在 15k-50k+,证书的话分三个等级划分:初级中级高级。现在初级是可以考试考证的了,中高级要等华为官方通知。

不过,获得技术是现在企业更看重的,也不用担心说学习了技能,没有去考证书,会不会被企业刷下去。

其实,想学习的同学可以私聊老王,我自己有跟华为官方合作的,还带有就业推荐的。

三,面试就业

从就业角度来讲,学习只有赚到钱才算合格的学习,否则我觉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浪费时间。

这也是我为什么花费半年多的时间去研发鸿蒙新课程,帮助大家更快的直击就业,快人一步,成功月入过万!不管你是 0 基础还是想转行换岗,都可以从 0 开始,快速上手鸿蒙开发,直击就业的鸿蒙新课程——鸿蒙企业项目实战就业班。

大家不仅能学习到鸿蒙开发的技能,还有 Java 开发、安卓开发、开发项目实战、职场面试教学以及鸿蒙开发考证培训、题库讲解等。课程详细内容感兴趣的可以私聊老王哈。

除此之外,老王的学习保障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报名课程 2 年课程免费更新学习权限,并且有就业内推!

还有如果你达到学习评估要求,可以返奖学金,课程服务设置也是一条龙设置,从学习到就业全程服务!并不是说你学完之后就不管不顾了。

——————

原创:老王丨【公众号:鸿蒙开发者老王】华为认证讲师 / 腾讯认证讲师 / 鸿蒙开发先行者

知乎用户 鸿蒙开发者老王 发表

什么玩意,本来饭吃的好好的,瞬间倒胃口,增加我的焦虑。就不能推送一些非洲饿死人,伊拉克叙利亚巴基斯坦打仗,老美 0 元购枪战这些吗

老哥们别点赞了,牢骚归牢骚,日子再难还是要过的,总不能因为就业差就不去找工作,找不到高薪的先找个能养活自己的先做着也不错,总比饿肚子强。大丈夫能屈能伸,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知乎用户 遵纪守法户 发表

马克一下,等会回来回答

知乎用户 达达乌帕的丘丘人 发表

没有认真提解决意见的吗?

我来说吧,强制实行 8 小时工作证,

完全杜绝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拿一个人的工资,导致剩下的人没工作,这种情况的发生。

缺点:

1. 淘汰掉一部分产能落后的企业,造成短期的经济下行。

2. 降低部分企业主的收益。

3. 降低某些人从比较中获得的优越感。

优点:

1. 增加就业率。

2. 促进社会分配公平。

3. 降低员工职场倦怠感,提高工作效率。

4. 闲暇时间增多,提高消费。

5. 促进制造业自动化,淘汰落后产能。

6. 提高居民幸福感。

7. 业余时间增加,提高每个人的可能性(有时间发展兴趣,学习新技能)

但,会有一大波人反对,并且过度强调这种措施的缺点,认为这会毁灭中国经济。

那就反向加速吧,接着加班,接着失业,接着奏乐接着舞

知乎用户 王老虎​ 发表

现在就是是个死循环,每次经济下行就搞扩招,失业率短期来看确实下去了,但是本质并没有改变

大的环境没有改善,毕业生还在不断的增加,结果就是一直卷下去,工资也很难上涨,没钱自然打击了消费,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知乎用户 Blogzh 发表

不如何。

天天说就业难,你看工厂缺人吗?

不缺啊。

就前几天,热榜上荣耀深圳工厂,人满为患。

就业难?

你去做快递员、外卖员、物业,是个人就要。

然而,这些底层的工作,知乎上的人是看不到的,看不到就是不存在,不存在就是就业难。

知乎用户 清风车影 发表

就业形式就是下沉,以前初中毕业打螺丝,现在大专本科毕业打螺丝。
不要觉得不是真的。
不管是两千零几年,还是两千一几年,多了去的大学生去工地,去工厂做缓冲就业。
这都是我身边的例子,包括我自己。
也不要质疑这些人是否优秀,这些人目前大部分生活都不错。
自己创业的占大部分,年入几十万,两套房这样。
给的建议就是:
不要放弃找工作,找工作失败就是因为接触社会太少,如果因为害怕这个失败。
进一步的继续在家缓就业,很可能就 1 年拖两年,然后自己把自己玩废了。
一定要去突破,去与社会接触,理解新的生存规则。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建议。
时代变了,不是那个料,不要盲目提升学历。
你就这么想,如果你去提升学历,学校不发那两张纸,你学了有用吗?
如果因为工作不顺,找工作不畅,去提升学历,我劝你直接考公。
让你考研然后再去考公的,一律拉黑。

知乎用户 橙苣灰 发表

太多了。。。需求端完全跟不上。一会补几个观点。就是从应届生供给和需求角度去看的话。

首先看供给,2022 应届毕业生数量预计是 1076 万人,供给数量在增加呀。

再看应届生需求端,首先是宏观经济环境,疫苗接种在逐步推进,预计在下半年欧美国家会完成群体免疫,我们也会跟进,是向好的,但是这一段时间外部环境还是不好,不利于就业。

第二点就是应届生公务员招录数量的下降,2021 国考和省考公务员招录数量超额了,今年 2022 省考招录数量有不同程度下降。公务员吸收就业变少,只能选择企业或者继续考,那这部分数量比去年会变多。公务员会针对应届生提升岗位数量,往届生不会。人人都向往的地方门槛可能会变高,大门可能会关一点。

第三就是在线教育相关企业吸收就业,去年在线教育吸收很多应届生就业,无论是教研岗还是销售岗,运营岗,很多应届生把在线教育当作了保底。。。今年就不行了,都裁员了还能吸收多少就业。。。地产行业目前风向标不明朗,昨天有贷款松的风,政策不确定性强,吸收就业能力下降。

再就是不要神话互联网,它就是企业,996 挣钱多还不如国企或者体制内舒服呢。互联网已经到头了。。。增长乏力。元宇宙概念都热火朝天出来了,阿里,京东甚至字节增长都出问题,净利润下滑,业务出问题,招员工会考虑性价比,不会大规模扩招,甚至会裁员,例如字节跳动商业化,ohayoo。

大概就是这几点我观察到的,最后想说,人生没有绝对的最优解,能过得开心就很不错。时不时看看行业新闻,选择好自己想做的,看好趋势。。。综合考虑自己家境,工作能力,性格再选择方向,不要浪费自己的应届生身份。想好自己是要钱还是要生活。 苟着就行了,早些认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

知乎用户 夜鹰 发表

就拿四川的应届毕业生人数来说。

2015 年为 749 万

2016 年为 765 万

2017 年为 795 万

2018 年突破 800 万大关、达到 820 万

2019 年为 834 万

2020 年增至 874 万

今年则涨至 909 万

……

人越来越多,工作岗位就那么些,就业形势只会越来越严峻。

高校毕业生的去处无非是以下几个途径:考研升学、征兵入伍、考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个人创业等。

而今年的就业政策和往年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出入:加强校招促进网招,鼓励中小企业吸纳毕业生、提供条件鼓励毕业生创业、指引新业态下的灵活就业、积极开拓政策性岗位、开发基层社区岗等等,但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要想 “好就业”“就好业”,更多还是看毕业生个人的综合能力。毕竟政策再好,“打铁不够自身硬”,到头来也是就业圈里碰得一鼻子灰。

除了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还有前些年因为考研或者考公务员等未直接就业的往届生来参与竞争。

以及疫情常态化,受如今国内外防控形势的影响,一夜之间似乎大大小小的民企、私企都迎来了倒闭潮,要知道这些民企私企才是数百万毕业生的最终去处;哪怕稍微有点规模的企业,也被迫进行裁员,就业矛盾日益严峻,所以很多 “打工人” 想上岸且不得不上岸,于是公务员、事业编、国企央企乃至基层社区岗,哪怕是稳定一点的临时工岗位,求职者简历都是爆满状态。

还有在政策影响下,某些行业招募人才的力度减弱,比如曾经作为招人大户的教培行业,今年大幅萎缩,明年在就业市场上的贡献缺口必将显现出来。

“就业难” 这个是肯定的了。

不想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就得早做打算了。

1、确定好目标规划

到底是就业还是考研考公,一定要早点确定好。如果是考研,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了。我以前这时候已经开始在准备考研了。

考研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呢,改变人生,一夜暴富?这些几率是很小的。研究生毕业后,虽然无法马上就拿到几十万或者上百万的年薪,但至少让你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选择。

比如在大学里兼职多数是发发传单等机械性的工作,得到的报酬也只是加法,即按量来计算。而在研究生期间你找的兼职却可以更轻松,有着更高的薪水,报酬按照乘法来计算的。

而且考研至少会让你去定一个目标,去拟定复习计划。就类似换池水的过程,从池塘到长江,再到大海,环境逼着你变强,你在更好的环境可以遇到更好的人,可以有试错的机会,周围的厉害的人影响着你的自尊心,冲击着你的好胜心,裹挟着你往上走。

2、做好就业规划

如果准备直接就业,那打算进入到哪一个岗位,或者奔着什么领域的相关岗位去努力,也要做好自身就业的规划才行,然后筛选出相对合适的岗位。

院校安排的校招机会,一定要抓住啊!!!

对于能够帮院校内的大学生可以缓解就业的压力,**院校基本上都会为大学生安排校招的,**会吸引到不同都是企业加入,重点院校的校招规模会更大一些。

准备好简历,多选几家公司。

有时候广撒网也比没有得好。

知乎用户 笑笑​ 发表

不是说人口红利药完吗?咋光高校就一千多万了?

知乎用户 竹子 发表

20 年毕业,我教育机构待了一年。兜里暂时饿不死。

今年 年初,21 届学生来了几个入职,就转正干了 3 个月,马上双减机构倒闭,员工失业。他们 21 应届毕业生刚刚来这里城市,兜里没钱,机构前期薪资也没涨起来。估计手里那点工资 3 个月就会被衣食住行消耗一空。

真 tm 难。

22 届的兄弟姐妹们,校招抓死了,考公的别错过。不然真容易饿到。加油吧

知乎用户 比丢 发表

2022 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超 1000 万进入社会,看看他们对就业是怎么说的吧。

知乎用户 小天才 发表

今年是近 20 年来最难的一年,虽然这句话可能大家都听过了,但是去年好歹还有疫情后的小阳春,或者者是回光返照。

去年我通过做空美股和做多白银,实际上收入创了新高的。

看看三季度的 GDP,只有 4.5% 了,创下了 20 年来最差表现,超过 2008 年金融危机了。

身边的朋友,都感觉生意特别难做,有做教培的,全部选择关门。有做工程的,工程量锐减,回款堪比求爷。就连体制内的,都说自己的收入减少了。从数据看,我们的可支配收入已经连续两年低于 GDP 增速了。

至于大学生,去年就搞了研究生扩招,今年可以说难上加难,看看 15 到 23 岁青年人的失业率就知道了,超过了 13%,欧猪五国债务违约的时候,也就 20%。

不过,大学生嘛,可以自主择业,也可自己创业,还可以返乡创业,还可以回家备考,总之,就是不能失业。

最后,大家可以关注公众号额,和知乎内容不重合,凡是关注我的,都发财了。

我是时代之,一个_独立投资人¥心理咨询师,关注金融投资及自我升级,更多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 jingji-xinli,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 “时代之”。_

知乎用户 时代之 发表

诗人肯定会更多啊,到时候一大堆南方诗人,川蜀诗人,边塞诗人,一起云饮酒赏月,诉说怀才不遇,热闹得很。

知乎用户 MeeLu 发表

父辈用了一辈子的苦力,供出来两个大学,现在还没毕业,已经失业了。

知乎用户 大树成长营 发表

前言:

我昨天跟大学同学聊天,他是大厂里的,然后聊到最近他们公司都在裁员。裁员原因就是 2021 年增速不快,然后取得的收益并不乐观,为了削减成本、控制支出,最后目前个别部门在裁员、缩减一些不必要的岗位,有些人甚至做了两份工,拿的工资却差不多。

然后今早,一篇推送给我,文章内容也写的是,大厂基本都在裁员,缩减支出。什么腾讯、网易、爱奇艺、抖音等,基本都出现了裁员,特别是爱奇艺,裁员比例高达 “20%-40%”。其中,7 月份不是毕业校招季么,然后有些 9 月份入职的,现在 12 月,3 个月试用期没过,就被“赶走” 了。

裁员原因:

人祸:

我看了,大概就是说,2021 年同比 2020 年增速慢,营收增长难,企业净利润增速下滑。这绝大原因,我觉得是 “疫情”,疫情不退,反而最近加重了,现在每个月都有十几个案例出现。疫情加重,实体业受冲击,然后收入不稳定,可支配的金额就相对少了,加上现在物价不低,跟之前一样的话,入不敷出。

现在互联网是很火,但是也是要靠人运营,要真正坐在办公司办公,所以成本是不变的,但是公司营收增加减少,所以很难维持这么大的投入。

天灾:

还有个,就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年是不是比去年冷。我在非洲都有感觉,今年是真的比去年冷了许多,最近又是降雨、降温、昼夜温差大。去年我在坦桑待了一会儿,那很热,跟广州有的一比,但是今年没这么热,早上和晚上凉快了不少,中午可能还是比较热。但这都是变化啊,你看动物世界,冰川都在融化,北极熊都跑陆地来捕食麋鹿了,这属实没想到。

还有,今年的冬天来的比去年早有没有,我虽然不在国内,但是看着大学同学的 pyq,基本都是 “冷死了、太冷了”。不是在冷死,就是在被冻死的路上。如果照这么发展下去,那大概就是夏天更热、冬天更冷了。

最后天灾的影响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反正就是冲击很大,下半年就是冬季,发展速度减慢,行业基本呆滞不前。最后蝴蝶效应,到头来的终点,影响到的还是我们工资收入。

结果:

结果很多,就不必多说。我就说说,我看到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吧。

1、人员异动 + 缩减成本

人员异动:我的那位同学还好掌握的知识够多,然后业务能力很强,以至于没有别优化。至于别人嘛,就没这么幸运了,给了 “N+1” 补偿,然后不到一个月就要赶你走。他还说,自从公司下半年营收情况一出,然后裁员消息都纷纷传出。什么下午茶、周末聚会、团建都少了很多,更不要说加班了,自从取消 996 后,收入 - 加班工资这项里面就少了许多。

还有,员工福利待遇啥的都是抠抠搜搜的,想从公司里捞点油水现在都不行了,实报实销,没有发票,拒不报销。其次,像假期补贴也少了几十,一年本来就不多假期,还抠着员工的钱。属实有点难上加难了。。。

2、就业更难 + 大厂难进

因为裁员,导致现在许多处在实习期的管培,都纷纷被干掉。我一学妹好不容易进了大厂,以为半只脚稳了,可谁想到,三个月试用期过后被拒了,打着 “不适合该工作” 的幌子,最后没能签下合同。

我今天又翻看了自家学校的就业网站的招聘记录,发现大厂就压根没有来的计划,甚至有些还取消了,你说搞笑不搞笑???来招聘,后面说取消的,属实没点责任心。仔细一看,只剩下些大多数的小企业,和中等企业,大企业就不用说了,少之又少。面试人数之多,抢几个名额,几百:几人,又像是百万大军过独木桥。走过了高考,缺 “渴死” 在就业。就算顺顺利利突破重围了,每天都是诚惶诚恐,不到合同到期的最后一天都不敢说自己稳了。

我觉得,这辈子估计也进不去工作了,等哪天可能在里面蹭蹭空调倒有可能。打工这辈子是不可能打工的,去蹭蹭空调、蹭蹭厕所,享受服务倒是有可能咯~

总结: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自主创业的朋友没,他们似乎过得也不错,赚的反而比我们过多。我有同学就是做微商直播带货的,每天就是带带货,天天宅在家,小日子过得也挺滋润。所以呢,我觉得我吧,一辈子肯定不会待在非洲的,先赚他个几十、百万的,回家搞搞创业,开个店,炒个粉,娶个妹,生个娃,功德圆满。

此致,

祝 “不被炒鱿鱼” ヾ(◍°∇°◍)ノ゙

知乎用户 你的搞笑非洲博主 发表

知乎用户 可导一定连续呀​ 发表

家里蹲,吭老族数量会增加。

知乎用户 可可的老尸 发表

按照五五分流的现状,大概就是每年两千万青年劳动力投入市场。

知乎用户 青年闰土 发表

大家要相信,未来是光明的,哈哈。

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

同比 2021 年增加 167 万人。

与此同时,2021 年全国同比新增出生人口 48 万。

好消息就是,出生人口总数少了,

就没有那么多应届毕业生啦。

坏消息就是,经济发展还会这么每年 6%+ 增长吗?

知乎用户 大卫城​ 发表

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这个刨去硕士博士毕业生 90 万(2018 招生年预估),也就是说 2000 年出生的本科和专科生数量已经比去年出生的总人口差不多了

知乎用户 刘原 发表

内卷

2004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280 万人

2005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338 万人

2006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413 万人

2007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495 万人

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559 万人

2009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611 万人

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631 万人

2011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660 万人

2012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680 万人

2013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699 万人

2014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727 万人

2015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749 万人

2016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765 万人

。。。。。。。。。。。。。。。。。。。。

2020 年 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 874 万

2021 年 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 909

知乎用户 雷哥说​ 发表

就业形势就和就业率一样,相当美好

只要你够灵活,失业就追不上你

知乎用户 听风君 发表

媒体:最难就业季

教培机构:最难考研 / 公季

辅导员:啥?我们就业率 99.9%

知乎用户 艾青 发表

大量年轻劳动力进入社会,屡次碰壁和受到压迫后没有成为 “流氓无产阶级”,而是选择躺平. 对某些人来说是幸运的.

知乎用户 勃玻色子 发表

1076 万是啥概念?

每个月个人工资总收入假定 1 万元,那就是 1076 亿元。一年 12 个月仅工资一项支出就是 1.29 万亿元。

注意,这是企业新增工资。

说刚毕业没那么高工资,那加上 5 险一金呢?加上扣税呢。所以,别刚,一年企业要多掏 1.29 万亿,只少不多。

知道这个数,算别的就好算了。

我数学不好,后面跟上。

刑天唐伯志:当性侵成为往事(5)

知乎用户 刑天唐伯志 发表

一边是出生人口很可能跌破千万,一边是中考 55 分流,一边是高校毕业生破千万,这三个同时存在东西,你说有不有趣

知乎用户 泉禾丹 发表

只要鼓励推广毕业生脱产考公,最好搞一些优惠政策,只是不要让辅导员烦准备考公的签三方,就业难的形势就能够大大缓解,校招内卷会好很多。

知乎用户 防腐管干部 发表

写一个正能量的吧。双非金融硕士,找工作其实也不顺利,但是最起码硕士了,只要你想找工作肯定不会失业的,准备签银行或者邮政了,邮政待遇低但是感觉比较受重视,银行有种爱来不来的感觉,毕竟四大行吧。现在硕士学历不值钱了,能进这些地方已经很幸运了。考公国税估计垫底进面,算是凉了。江苏省考把握比较大,还没考呢,希望别有大神。


但是我专科出身啊,之前专科找工作的时候要看别人的眼色,德邦快递都不要我,真是心塞。后来考研,最难的时候天天连个和我说话的人都没有,唯一的两句话就是和卖早点的和卖菜的阿姨,女朋友当时死活不愿意陪我,非要去外地工作,那个时候我好像有了抑郁症,在出租屋里,经常自言自语,说一些奇怪的话,性格都有点扭曲了,穷的要死,考研的经历导致我本人现在还会自言自语,应该还是有点轻微抑郁症吧,庆幸挺过来了。现在最起码以前看不上我的工作,大概率我也不会看上。前几天去邮政面试,以前想都不敢想,热情的 HR,和蔼的部门领导,可能研究生找这个工作会有人说亏了,但是现在太卷了,研究生开始不值钱了。我家苏北的,现在县城考公有的岗位都要求研究生了,认清自己也是一件好事吧。人卑微的时候真的很无助,看了很多人的遭遇,理解那种心情,加油,熬一熬就过去了,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当你无路可走的时候,实在不行就去读书,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给不了你大富大贵,但是最起码可以让你饿不死,而且应届生的身份考公找工作都有优势。你要是个穷逼,穷屌丝更应该努力,千万不要放弃,自己放弃自己的人,我觉得是不值得同情的。大家过得都很难,那些大老板,大企业家好多也一样,手下一堆人等着他们去养活,贷款要还,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我们活在当下都不容易,但最重要的是别放弃自己。加油!!!

知乎用户 星小星 发表

知乎用户 Null 发表

想了解一下,2020 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率多少

知乎用户 敬业湖 发表

分享一个 offer:shein 产品经理 年薪 42w offer!

个人背景:

双非本科,211 工科硕士,和导师闹掰,不喜学术,喜爱搞钱,喜欢和人聊天,不喜欢研究物,这也是我想做产品经理的一个原因。

**秋招去向:**shein(跨境电商新锐,美国非常火!)25K * 15 + 5w(签字费)= 42.5w。

为什么来直通车?

首先其实我来之前是有一段实习的,但发现即使有实习,校招也没有那么稳,我发现自己准备可能的确有点低效、需要外界帮助。关于机构选择,主要有几点可以和大家分享下为啥来这儿。

1,坤哥是一个真诚的人,我来之前甚至做过一个简单竞品分析,聊了几家后,很喜欢坤哥的冷热适度,不贩卖焦虑。但有一段时间,我很讨厌其它求职中介,很反感他们说我们快要涨价了,聊天又显得他很忙,还对我透露出 “不参加求职辅导就进不了 BAT” 之类的言论。

2,坤哥的观点的确有点东西,能给出一些很有针对性的建议,他能很好的把我过往经历用一些简练的词,一针见血的总结升华,然后公众号里一些面经分析的质量让我非常信服,这让我觉得比较靠谱。

3,最后就是和坤哥有的聊吧,生化环材机械土木传统工科的痛他都懂点。之前我付费模拟面试过,一些资深产品面试官向我推荐了《金字塔原理》,说我的表述不够结构化,但是坤哥却直接为我简单解释了这本书,金字塔的横向和纵向逻辑,SCQA 是什么,后来坤哥也说其实很多人给你推荐这个书其实他自己根本没有看过,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老师,总之在这里我的用户体验是蛮好的哈哈哈哈。

求职感悟

当我最后收到 offer call 时,真的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近些年实习、读书、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回顾我的求职历程,其实是一个缓慢的进化史。

我一直在坚持记录自己的感想、所学,努力做到坤哥说的学习闭环(输入 - 输出),每次观察到新事物、想到新观点,我都会记录下来。总的来说我至少有四个文档,按照坤哥的建议结构化的记录相关内容。

  • 一个写自己经历
  • 一个写读书笔记
  • 一个写这里的学习体验
  • 一个写记录自己的产品知识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些面经吧,主要是可以供大家参考复用的部分,个人经历相关的面经不具备参考意义,就不说了。

面经分享:关于电商知识的干货哦

你觉得产品经理需要哪些能力?

  • 沟通能力、读书的习惯、商业化能力(因为好的产品要能够在财务上实现盈利)

那你觉得一个产品如何做好商业化?(有点偏个人问题了,也是衔接上面问的)

  • 商业化要与产品调性相融合:举了微信朋友圈广告的例子,广告就像一条朋友圈一样,能评论,能互动,做到用户感知极弱,甚至能提升用户体验,带来新鲜感。

  • 商业化要投其所好:举了抖音的例子,利用用户画像大数据,或者调用本地 cookie 浏览记录,了解用户偏好,从而千人千面的定向投递广告。

拼多多为什么没有购物车?

  • 从平台来看:拼多多主要购物场景是拼团购买,一次多买场景比较少,不太需要。

  • 从用户来看:拼多多的用户下沉,不设置购物车可以减少操作难度,缩短购买路径,减少用户决策时间,提高用户转化。(传统电商路径是五大步,商品露出,商品详细页,购物车,支付,订单页)

购物车和收藏夹两个功能面向的场景有什么区别?

  • 收藏夹:面向弱购物需求人群,比如说我夏天看到一个羽绒服好看,可能放在收藏夹里冬天买,但目前的购物需求并不强。

  • 购物车:面向强购物需求,我在买东西之前,心里已经有了基本的购物预期,该买 1234 哪些商品,然后进行加车统一支付结算。

对于收藏夹里的商品如何让用户再次购买(shein 二面问题,面试官问的真的很深,大体思路就是先触达,后转化)

  • 触达:这一步的意义是让用户意识到它的收藏夹里有东西存在,可以通过主动推送 App push 消息或者站内消息的方式初步触达用户。

  • 转化:对于购买目的不明确的用户,可以触达一些降价促销的消息,通过价格诱惑促使其产生下单购买的行为,对于强购买目的用户没有办法完成转化,不买就是不买。

如果你的收藏夹降价促销方案有效,用户购买前把商品故意放在收藏夹里,等待降价购买怎么办?(不得不叹服,面试官夺命连环问!!当时我与面试官会心一笑,内心 TM 直接崩溃)

  • 1. 干脆不管:电商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是中介抽佣,只要能促成交易,我不管什么手段,成交即可,因此不必特意处理。

  • 2. 反作弊策略:可以通过 (收藏夹货物总价值)/(购物车货物总价值)这一比例具体说明用户的作弊概率,当然要多方面考虑,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对于比例偏高的用户,我们给与阶段性的惩罚措施。

就业形式非常严峻,问题出在我们的培养方式,以分数为导向的高考竞争制度。但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实际上更加重要,这比掌握一项任何专业技能都重要,这样同学们会自我驱动努力争取想要的东西。

但现在大学的情况是,无论 985,还是 211,有一大批巨婴,不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不懂社交,沉迷游戏等。当然优秀的同学依然存在,但是两极分化很严重的,堕落的很不堪,优秀的人很卓越。

建议在校生的同学们,一定要提前拥有就业意识,就业需要准备,在毕业前 1~2 年就要开始准备实习喽,千万不要浑浑噩噩的走既定路线,要走自己心里中的路,要提前准备。定好个人目标,就成功了一半,我们【产品 offer 直通车】就帮助了很多同学进入互联网

知乎 - 安全中心知乎 - 安全中心知乎 - 安全中心

比如你想来互联网,当你意识到这个机会是存在的,明白它的要求,并持续的努力,我相信大部门同学是完全具备进入互联网成为产品经理、运营的潜力。因为求职的的确确是要比高中的学业要简单一些的,你能考上大学,你就能找到好工作。但是要求同学们主观能动性更高!

另外觉得互联网的工作真的不错,推荐同学们了解下

知乎 - 安全中心知乎 - 安全中心知乎 - 安全中心

面试 & 实习必看!!

知乎 - 安全中心知乎 - 安全中心知乎 - 安全中心

知乎用户 产品 offer 直通车​​ 发表

其中一个结果是考研的人又大幅度的增长!

假如今年毕业生少 167 万呢? 考研大军也会增加,不管是什么原因。考研已经变成了一个社会趋势了!

建议大学生们别总在象牙塔里享受纯净,假期到社会上实习实习,提前了解一下社会的需求,预知一下自己的不足,别等写简历时,完全靠编!

知乎用户 一个看官 发表

不严峻,送外卖、扫厕所还是很缺人的。

知乎用户 曼洛达人 发表

图源:中国日报

据中国日报数据统计,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人。对于想参加下半年教师招聘考试的同学来说,将增加了一部分竞争对手。且根据目前部分区域发布的公告来看,今年教师招聘考试竞争或将更激烈了,那么大家应该如何准备才能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脱颖而出呢?下面方老师结合 21 下上城区提前批教师招聘公告,详细说明一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上城区历年提前批考情分析

上图整理自 20 下部分区域教师招聘公告。由于在今年上半年 4 月,杭州市区域重新调整,将原上城区和原江干区合并为新上城区。这也是下半年上城区第一次教师招聘。那么今年上城区提前批教师招聘有哪些变化呢?由图可知:

1、20 下原上城区和原江干区一共招聘了 265 人,而 21 下区域合并后新上城区一共招聘 120 人。招聘人数相对来说少了很多。

2、在 20 下半年时,原江干区和原上城区提前批招聘对象仅面向应届生,而今年上城区招聘对象放宽至 21 届(上一年未初次就业)以及符合条件的在职教师。招聘对象范围更大了,一起竞争的对象更多了。

3、在考核形式上,原上城区是直接面试。但今年上城区对报名人数达到该岗位招聘计划 5 倍的岗位,先进行笔试。这对于考生的综合水平要求更高了。

综上分析,今年上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竞争或许将会很激烈。考编本身就是选拔性的考试,综合实力越突出,考试的分数越高,进面和上岸的可能性就越大。

笔试面试备考建议

笔试

本次招聘笔试大概率会考学科知识、教材教法或教综等相关教育通识内容,有需要领取笔试资料的可以私信方老师。

面试

了解相应学科教材

需要了解你要试讲的教材版本, 拿到教材之后,你要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进行课题分类

学习写教案
说完教材,接着建议大家认真观摩一下本学科的完整的优质课视频,好好体会一下优质课的教学设计。作为教案设计的思路参考,心里有了一些好的讲课思路了,就可以尝试写一下教学设计。

模拟练习
自己模拟一下面试场景,可以录制视频或音频,寻找不足,然后改正,不断反复这个过程,直到考试。如果是第一次参加面试,可以找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一下。

温馨提示

上城区网报开始(12 月 4 日)至截止(12 月 7 日)仅有 3 天时间,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准备报名所需材料,需要盖章的文件提前联系相关部门,以免因报名材料不全错失机会。初审同步进行,12 月 8 日开始打印并下载准考证,预测会把考试放在周末(具体以招聘单位通知为准)。希望大家都能早日上岸心仪的学校!

知乎用户 方老师 发表

一般来说, 现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所以,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审视一下大学生就业。 所谓大学生就业,关键是大学生就业需要如何写。 所谓大学生就业,关键是大学生就业需要如何写。 了解清楚大学生就业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既然如此, 了解清楚大学生就业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就我个人来说,大学生就业对我的意义,不能不说非常重大。 而这些并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问题是, 对我个人而言,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还可能会改变我的人生。 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

知乎用户 润润更健康 发表

更残酷的是,从长三角今年秋招的情况看,年薪 10 万以上,有五险一金的岗位还不够 985、211 的学生分。

知乎用户 离乱流年 发表

可想而知,明年的春招秋招将会有多激烈。这么多的毕业生,一部分会去考研,一部分会去考公,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要进企业的。这对于应届生来说其实压力是非常大的,大学里能够学到的实用性的东西,大家心知肚明,是很有限的。没有技术,你凭什么在千军万马里脱颖而出?所以最好现在就开始做打算,你毕业以后能找什么样的工作?什么行政人事,确实不太挑专业,尤其是小企业,但是进去就相当于打杂,你受了 4 年的高等教育,踌躇满志地走上社会,甘心做这样的工作吗?那肯定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的。最正确的路是什么?记住物以稀为贵,以及良禽择木而栖。一是要做掌握关键技术的少数者,比如 IT 技术里的大数据、云计算等等,二是要看好什么行业的什么方向发展前景好,你总不能看着教培行业倒了,你还要立志做培训老师吧?那不是有个大病吗。工作是为了什么,一是实现自己活着的价值,也就意味着你需要一份有创造性与成就感的工作,其次最重要的,还是为了挣钱呀。有些人会忽悠你,我们 xx 行业好啊,甚至跟你讲情怀,别迷糊,那点待遇够你养家糊口吗? 买得起一二线城市的 100 平房子吗?还有的行业可能也就这两年还行,随着技术的发展,慢慢地人力就被淘汰了,我就不点名了免得引战,你自己细品。什么行业前景好,你就看国家发展的路上最需要的是哪些东西,他们相关的行业、相关的职业,一定是必不可少的,要把握住这样的机会。

最后,祝学弟学妹们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吧,想学计算机的也欢迎找我交流,也欢迎来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发展!

知乎用户 草莓博酱子 发表

从恢复高考到现在,如果你能找到当年的报刊杂志的话,几乎每年都有 “大学生就业难”“今年是大学生就业最困难的一年”“史 上最难大学生就业季”“今年毕业生 XXX 万,薪资水平不如农民工” 等等诸如此类的新闻和讨论。吃瓜群众看的喜笑颜开,大学生看的愁肠百结。

所以,未来一年也不例外,在媒体 (包括知乎) 看来肯定是哀鸿一片,本科生不如狗大学生满地走,因为无论任何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满意的也不会来说,大家都觉得以前就业都好以后可能好,唯独当下的年份最差。

在这种前提下,讨论这个还有鸟的意义。

要我说,如果和最好的年份比,肯定严峻, 但绝算不上差,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普通年份, 算是辉煌的尾声,时代的拐点,接下来可能会是王小二过年。

也许再过几年,好多人会哀叹: 还是 2019 年我毕业那年就业好,现在成啥了。甚至会说,我很会悔恨没有抓住那个黄金时代的尾巴,年轻的我们以为当时是生不逢时,还满腹牢骚怨天尤人整天矫情,却不知道自己身处历史周期 9 最好的时候,即便是 2019 年,也比现在好太多了,可惜, 人一辈子只能经历一个历史周期的高峰,时光一去不复返, 往事只能回味。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 2000 年后, 就业市场呈现一个明显的特点: 行业的更新迭代速度加快, 大的行业基本上还是那些行业,但传统形态大量消亡,新的形态大量涌现。

知乎用户 水寒山 发表

大量厂招不到人

知乎用户 StoneChuanm​ 发表

这些毕业生数量很多,但是对应了五百多个专业,上千个细分行业。

对于某些细分行业,是极其缺人的。比如养老、殡葬、消防、半导体

所以国家一方面要裁撤部分院校的过多专业,一方面应该鼓励毕业生自主选择人才紧缺的行业。

知乎用户 爱吃鱼的嗷大喵 发表

研究生扩招 100w,博士扩招 10w,再建 1w 个博士后工作站就行了

知乎用户 武陵轻薄儿 发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这是《三国志 · 蜀志 · 董允传》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功绩有人才方能建立,事业有人才才能发展。

1700 年前的这句话,在今天,依然有着灼灼的生命力。

最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把人才工作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战略高度,一系列 “引才引智” 的政策 “乱花渐欲迷人眼”,其中,不乏采取零门槛和大幅度奖励来吸引人才的措施。

2018 年,南京出台政策:外地高校毕业生来南京面试,可一次性申领 1000 元补贴,本科生直接落户提供 3 年住房补贴。

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西安。

天津市推出的 “海河英才” 计划共吸引人才 26.9 万,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天津市领导宣称,为加大人才吸引力度,要继续推行升级版的引才计划。

武汉市颁布了 “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百万校友资智回汉” 计划。

深圳市建设近 70 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园。

成都市提出 45 岁以下本科学历的青年人才直接办理落户手续。

石家庄市推出本科生首套自住房给予 5 万元购房补贴。

长沙市实行高校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政策。

郑州市推出 “智汇郑州” 计划,给予来郑就业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不同档次的生活补贴和购房补贴。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 70 多个城市出台人才新政,掀起激烈空前的 “人才争夺战”。

就业难,并不是上大学造成的

在各地政府频频出台吸引力十足的人才引进政策背景下,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也呈 “芝麻开花节节高” 之势,貌似是“供需两旺”,形势大好。

1999 年是国内高校实施扩招的第一年,当年毕业的大学生总数为 84.76 万人;到 2020 年,大学毕业生总数达到了 874 万,20 年时间,大学毕业生人数翻了 10 多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 年,全国 16 至 59 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约为 9 亿(89640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64.0%;同年,全国新增就业人口 1352 万人,其中包括了 834 万大学毕业生,2019 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62%。

结合上述两张表,以 2019 年为例,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 1352 万,其中有 834 万是高校毕业生。

从适龄就业人口总数来说,无论上不上大学,这个年龄段的人口都会进入社会就业;而上大学,只不过是延缓了就业的时间,但适龄就业人口总数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由此可知,上不上大学,与要不要就业没有直接和必然的关系;因为岗位就在那里,每一个岗位都需要一个” 适龄就业 “的人去填补这个缺额;也就是说,上大学的人数与就业难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学毕业生作为适龄就业人口中的一部分,获得高等教育的学历,只是提升了适龄就业人口的职业素养、知识层次和技能水平,就业人口的总数量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就业人口的知识结构而已。

2019 年,国内 GDP 增速为 6.1%,伴随着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人口红利在逐年消失,根据相关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新增的就业人口完全可以被吸纳。

但现实情况是,每年的大学生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4 大因素,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共同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年年岁岁 “话” 相似,岁岁年年 “人” 不同。

在各种媒体的挟持下,社会普遍性的把大学生就业难归咎于高校的扩招,但无论大学是否扩招,适应人口都会就业,大学毕业的这部分适龄劳动人口只不过是学历层次、知识水平提高了,人口总量并没有因为 “扩招” 而增加或减少。

真正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其实是如下四个因素:

1、GDP 在增长,但 GDP 增长率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弱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 40 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为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支撑和条件,但通过分析 1978 年至 2013 年的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的关系发现,GDP 的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并不是同比例增长的。

从上述统计表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 GDP 增长率波动较大,但近 40 年来一直维持在较高上的增长水平上,而就业增长率变化却比较平稳,就业增长率一直在低位状态,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

从 1978 年到 1980 年的,GDP 每增加 1 个百分点,就能拉动近 140 万人就业,这个阶段的经济发展与就业率之间基本保持着同步发展,既 “高增长、高就业”;但从 1991 年开始,中国经济呈现出“U” 字形增长,经济在增长,但就业率却在持续降低,GDP 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业人口仅平均增加 53.52 万人。

由此可见,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当下,GDP 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在持续减弱,整体性的就业机会缩减。

2、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整体性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从 1992 年开始,农业产业的就业增长率一直处于负增长的状态,这说明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吸纳的就业人口数量在持续下降。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被称为第二产业,工业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的力量越发强大,工业产业从改革开放之初的 “劳动密集型” 产业结构,向着 “资本密集型” 的产业结构转变,工业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在持续降低。

以鞋子制造业为例,生产鞋子的工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鞋子的加工、制作生产配套机器的厂商就是鞋机业,鞋机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很多鞋厂在建立初期的生产过程中,很多工序都是手工制作的,为提高产量和鞋子的质量,鞋厂会采购制鞋机器,替代部分工序上的手工制作方式;随着产量和销量上的增加,鞋厂会扩大产能,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鞋机被投入到生产线,由此,导致鞋厂雇佣的工人相对减少。

3、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生产效率,但取代了部分岗位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全球制造业行业激烈的竞争中,改革开放之初具有极大竞争优势的 “劳动密集型” 产业,随着国内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力成本持续上升,竞争优势逐渐丧失,用 “自动化”、“智能化” 系统取代人力,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有近 40 万普工的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等 3C 产品制造的高新科技企业。每年春节结束后,位于深圳龙华东环二路的富士康招聘点,都会被来自全国的外来务工人员挤得水泄不通,一度成为深圳的一道独特风景。

2011 年,富士康向外界宣布 “百万机器人计划”,计划在 3 年时间里,启动 100 万台机器人,取代部分岗位上的工人。

如同富士康一样,目前,国内电子制造业企业中一半以上的岗位,都可以被机器人替代,工业化和信息化的 “两化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工业生产领域就业岗位减少是不可逆转的。

4、高校盲目设置专业,人才供求不匹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从 2010 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增长趋于平缓,尤其是最近 5 年,每年新增的大学毕业生总数在 20 万左右。

统计近 20 年以来的大学毕业生数据,如下表所示,可以发现,自 2013 年以后,大学毕业生的增量在持续下降,在不考虑人口红利消失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的增量远低于 GDP 的增量,因此,不存在大学毕业生整体上供给过剩的问题。

一边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外一边又是大量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结合上述的统计数据说明: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要的适龄劳动力缺口之间存在不匹配的矛盾,也就是说,供给侧(大学毕业生)与需求侧(企业用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供给侧来看,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从学历层次上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高校分为高职高专、普通本科和重点大学。

根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015》的统计数据,我国本科生的初次就业率在上述学历层次中最低,为 67.4%,比高职高专的 79.7% 低 12.3 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率超过重点大学 2.6 个百分点,是所有类型的高校中就业率最高的。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就业率出现了 “哑铃型” 的结构,即两头高中间低:专科毕业生和硕士、博士就业率相对较高,高职院校和重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二、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较低。

二、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说明:

1)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设置不合理,与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作为人才供给侧的大学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存在结构性过剩问题,这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2)本科院校的专业同质化严重,部分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远超社会需求,人才供给量远超社会需求量,导致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以法学类专业为例,目前,全国有 700 多所大学开设了法学类专业,每年毕业的学生总数超过 10 万人;根据统计,全国的公安机关、监察院、法院、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能提供的岗位不超过6 万个,意味着每年有超过 4 万的法学类毕业生无业可就。

知乎用户 janson 发表

很喜欢一句话:好日子还在后面

感恩

知乎用户 孙维 发表

无论是学生还是企业,竞争压力都在不断加大

首先是经济发展压力加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萎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这将对就业产生影响。

其次,毕业生的水平不断提高。2022 年毕业生约 1076 万人,年增长 1.67 万人,规模和增幅创历史新高。

而且,新冠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仍在继续。目前,一些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需求仍然不确定,一些中小企业扩大就业的能力有所下降。

最后的是就业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就业难”和 “招聘难” 并存,各主要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就业需求存在重大差异。

知乎用户 腾乐文化 发表

谢邀

我本来是想说点什么的,但是仔细思考以后,觉得发明 “灵活就业” 这个词的人对我国版本理解可能已经高出大气层

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说法

知乎用户 Dloading​ 发表

研究生扩招,全员考研,今年考不上明年考,考上就是人上人。

公务员扩招,全员考公务员,考不上家里蹲一年继续考,总有一年会考上的。

只要一直把问题拖到三年后,问题就一直不存在。

千万不要想着找工作啊,不要想着转码去当程序员,再培训六个月去海康威视,再跳到腾讯网易字节跳动,不要让我在脉脉上看到你啊,看到你我分分钟卷死你啊。

知乎用户 软饭饿饿 发表

那些天天喊新生人口少的人看清了,资本家离’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失效还隔着不知道多少年呢

知乎用户 啄米机 发表

考研的人越来越多,考研越来越难。扩招的学生还是一起毕业的,毕业的时候研究生学历真的能带来更好的就业吗?

纯好奇,在小地方国企上班不是特别累,周围很多同事都想考研然后辞职,搞得我也有点想法了

知乎用户 哇哈哈 发表

哈哈哈哈哈,这个问题必须留名,见证近年来的经济危机。。

知乎用户 最爱 Amicus​ 发表

我们有灵活就业、再就业、缓就业、慢就业…… 没有_____。

知乎用户 隐约雷鸣 发表

毕业生的激增导致工作越来越不好找,这会进一步加剧大家对公务员,教师,国企等相对稳定企事业单位的竞争。

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很多行业经历了巨变: 餐饮,外贸,旅游,酒店等。很多行业还在苦苦挣扎。

我想逃离一线城市的呼声会越来越高,各行各业卷的只剩圣斗士和舔狗。这个社会还会良性发展吗?

现在男女对立越来越明显,这只会加剧性别歧视和降低结婚率,生育率

知乎用户 Tiny-91​ 发表

三千块招不来农民工,三千的大学生还不一抓一大把。

知乎用户 Terry Tao 发表

大猛子说:人人都笑大猛子,人人都是大猛子。

可实际上:人人都笑大猛子,更多人还不如大猛子。

知乎用户 积分积不准 发表

家长在一线城市没房没车的,家境又一般的,这样的孩子压力肯定很大。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我劝你们多看看国外有多糟糕,塑造正确的历史记忆。

2021 年上半年,韩国青年失业率为 25.4%;

日本的自杀率,同比上涨了 40.2%;

德国感染新冠疫情人数超过了 195 万;

美国 2021 年枪击案致使 1.7 万人遇难;

印度 2021 年 GDP 下降了 20.5%;

法国今年第三季度,企业破产数量达到 12790 家, 创下了 20 年来的历史新高。

心情好点了吧?

知乎用户 公孙鹭​ 发表

考研考公 + 自主创业。

某学院书记的话:“什么?你不想签就业?”

“我想保持应届身份”

“你能给学校带来什么?一点责任心没有,我看你学位证是不想要了!?”

知乎用户 亮亮亮亮亮 发表

近几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剧增,加上往年沉淀下来的毕业生,大学生总体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虽然这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持平,但由于毕业生人数逐年剧增,所以绝对数在增加。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所以很多人都选择考研,其实考研并不是逃避,是因为现在本科学历确实没有太大竞争优势了。举例从教师岗位来看,如果想进入二三线城市的小学,最低学历要是 985 211 的本科生; 如果想进中学教学,就算是三线普通学校也需要研究生学历; **如果想进入大学要求会更高,博士学历就是通行证。**很多高校招聘老师的第一要求就是学历,可以说学历是大家进入社会的重要 “身份证”。还有从当医生这个角度来说,如今就算是进二三线的公立医院最低也需要研究生学历,如果进顶级医院当医生除了博士学历外,最好还需要有海外留学经历。总之,在当今高素质人才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断进步的时代,学历就是我们的踏板,是我们进入社会寻找工作的凭借。

所以在这里小勇看来,**在当前就业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建议大家考研,去提升自己,这样等大家读完研或者读完博再找工作的话优势也会随之增大。**但是考研也很难,当前国内考研读研的同学越来越多,报考人数多,录取人数少,国内考试严格,不仅考研的总分有要求,而且单科也有要求,所以上岸很难。在这里小勇建议大家走另外一条路 —— 出国留学。对于很多人来说,去读国外申请制研究生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里推荐马来西亚林肯大学

马来西亚林肯大学地理位置优越,距离首都吉隆坡约 10 公里,是一所涵盖专、本、硕、博办学层次的全日制大学。创立人及行政人员均为学术院士,师资团队博士学历持有率 45%,分别来自教育、研究及专业培训领域,并拥有 50 年高等教学、专上教学及语言教学经验。

学校涵盖多个学科领域,是中国教育部和马来西亚高教部认可的卓越大学,与国内 211 院校齐名;设置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批判性的反思型教师,课程得到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和中国教育部的认证,是中国教育部涉外教育监管信息网推荐的 63 所马来西亚大学之一。

学费报名费相比于其他欧美国家教育学硕士所需费用要低;学制 1.5 年,时间短,见效快;可先入学后补语言成绩,这对于一些还没有做好语言基础准备的同学又加了一层保护网。申请录取率高达 99%,易毕业;再有配备的随堂翻译更到位,讲解更详细,答疑方便;并且校方考虑到疫情原因,现在提倡集中授课,可以集中到节假日上课,让自己快速充电,令假期过的更有意义,最大限度减轻在职人员的学习压力。

所以这种方法可以用一年半的时间拿到学历,同时国外学校,专业又对口,是非常适合大家的。如果大家对于马来西亚林肯大学有兴趣或者想跟进一步了解留学,比如申请材料、申请学校、留学签证、留学费用、学习课程等,可以随时私聊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与惊喜。余生很长,不慌不忙。祝大家未来可期,前途似锦,熠熠生花!

我是留学顾问小勇,有留学相关的问题欢迎随时私信我哦!

知乎用户 海外留学情报站 发表

怕什么,大不了都灵活就业嘛

知乎用户 无知者 发表

还是进体制内比较安逸啊。

看看哪些学校的毕业生进体制内工作比例最高。

安徽最容易进体制内的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同学!眼光不错的。

[

体制内真香!上合工大进体制内 高校毕业生进体制内工作比例排名

想叫皖胜 GK 的视频

 · 1500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34920718182445056)

想知道哪些学校毕业的学生拿着高薪吗?

点击下方视频了解一下吧。

[

2021 年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

想叫皖胜 GK 的视频

 · 5532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8739665528119296)

知乎用户 想叫皖胜 GK 发表

中智咨询联合预才网校园招聘平台于近期开展 2022 高校应届生秋招趋势调研,包含企业端和学生端的调研结果,并发布专题报告**《中智咨询 2022 高校应届生秋招趋势调研报告》**,旨在为校招企业和高校应届生提供招聘趋势、就业形势以及起薪变化参考,本文为报告的精华内容分享

2022 届应届生秋招趋势

应届生校招需求变化具有周期性,春招、毕业季和秋招是关键节点

近五年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加之国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大量海外留学生回流,2022 年应届生就业群体数量超 1000 万将创历史新高。

而从企业端的需求来看,新增职位和新增人员需求在 3 月份出现大幅提升,此时恰逢春招时期,求职者的新增投递数也较高。2021 年春招需求旺盛,主要由于 2020 年疫情影响下被压抑的校招需求在 2021 年春招时大幅反弹所致。

企业校招需求在 7 月份是低谷期,从 8 月份开始回升,到 9 月份的秋招季新增职位和人员需求指数提升至 2.4 和 2.6。

近六成企业有 2022 届秋招计划,32% 的企业校招需求扩张

秋招是提前锁定优秀人才的机会,调研结果显示 57% 的企业有 2022 届秋招计划,而从时间上看,开始秋招的时间点与往年进程基本一致,近四分之三(74%)的企业已于 2021 年 9 月展开秋招。秋招作为企业校招的主要环节,2022 届秋招人数将占校招总人数的 68% 之多。

中智调研结果显示,近八成国企(77%)已经启动 2022 届秋招,而有校招计划的国企占比高达 94%。相比之下,有秋招计划的民营企业比例居中(64%),外资企业开展秋招计划的不足四成(37%)。

相比去年同期,32% 的企业 2022 届校招需求增加,其中四成民企的应届生招聘需求扩张,高于其他类型企业。从城市类型来看,新一线城市企业的应届生扩招趋势最为明显,其中有 58% 的企业表示招聘需求增加。

秋招供需错位,医药、IT、电子 / 半导体企业揽才竞争激励

统计结果显示,2021 年 1-8 月新增需求最多的行业是互联网、教育 / 培训和计算机软件,而秋招季(9 月)新增需求最多的行业则为建筑 / 地产、医药 / 生物工程和 IT 多领域经营,教培行业招聘需求下滑和近期出台的 “双减” 政策有关。

单从 9 月份秋招需求量和投递数排名靠前的行业来看,存在一定的供需结构错配。

**秋招需求大于求职人数:**医药 / 生物工程、IT、互联网、汽车、电子 / 半导体行业招聘需求大于求职投递数,招聘难度较大;

**秋招需求小于求职人数:**制造、运输 / 物流、金融、机械 / 机电、工程、零售 / 批发、建材行业投递数大于需求量,求职难度较大。

秋招岗位:研发、销售、一线人员的需求大且招聘难,职能类岗位求职竞争激烈

企业对研发工程师、销售人员和一线技能人员的需求较大,同时其招聘难度也较高。

而从求职者简历投递情况来看,财务、人力、行政等职能类岗位的投递热度较高,这类岗位招聘需求量并无明显提升,因此求职竞争将更加激烈。

随着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的深化,与数字化、研发创新相关的岗位不断涌现出来且招聘需求量较大,如:大数据分析师、自动化控制工程师、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芯片工程师、反欺诈算法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等。

2022 届应届生起薪趋势

起薪涨幅:近四成企业上调应届生起薪,平均涨幅达 10%

为招揽到优秀人才,企业定期上调应届生起薪,中智调研结果表明有 26% 的企业表示将整体上调 2022 届高校生起薪,另有 13% 的企业针对热门紧缺岗位、某类学历的应届生起薪水平做调整。

上调 2022 届高校生起薪的企业中,整体涨幅平均值达 10%,针对热门、紧缺岗位的调薪率在 15% 左右,而针对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的调薪率在 13% 左右。

起薪涨幅:超 1/3 民营企业整体上调应届生起薪,差异化调薪的趋势愈加明显

从企业性质来看应届生起薪变化,有 34% 的民营企业将整体上调应届生起薪,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选择整体上调的企业比例均为 21%。

国有企业选择差异化调薪的比例最高,有 15% 的国有企业表示将根据学历、紧缺热门岗位进行差异化定薪。

起薪水平:互联网 / 高科技头部企业应届生起薪亮眼,高薪岗位聚焦各类算法工程师

据公开信息显示,腾讯 2022 届校招的起薪标准达 40 万,包括 2 万元以上的月薪(一年发放 16-18 个月薪水)、4000 一个月的租房补贴、价值 6/10 万元的股票(分 2 年发放)、以及一次性发放的 3 万元签字费。另外,大疆应届硕士生起薪 60 万元、博士生 80 万元。

互联网 / 高科技大厂的高薪岗位大致分为开发、算法和产品三类,公开起薪水平的岗位则聚焦于各类算法工程师,如图像算法工程师、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等,招聘要求以相关专业的 985 硕士生为主。

互联网 / 高科技行业尤其是头部企业的应届生起薪近年来持续上涨,甚至造成了新老员工薪酬倒挂的现象,和科技创新趋势下热门紧缺专业应届生供不应求有关,尤其是一流院校的优质生源。

求职趋势:应届生追求高起薪的同时,还考虑工作的性价比

在互联网 / 高科技头部企业 2022 校招 offer 起薪标准逐步公开的同时,一份由四个 2022 应届生发起的【公司作息表】信息文档在职场人员和求职校招生之间流传甚广,包含了各大公司的作息时间。

应届生择业时一方面看中企业提供的薪酬水平,一方面还会考虑工时作息、福利待遇、文化氛围、工作与生活平衡等因素,例如通过计算时薪、考虑未来职业晋升机会等方式来综合衡量薪酬的性价比。

企业在制定 2022 届高校生校招策略时,不仅可以通过有竞争力的起薪来吸引人才,还需关注应届生的人才培养和发展、工作氛围、激励认可等因素,通过打造优质的雇主品牌增强企业的校招竞争力

如需参考完整版报告,请参考以下链接下载

https://mp.weixin.qq.com/s/_Et9aFNZXPv7Bt6UKsRjaA

知乎用户 张欣 发表

只要老板够胆得寸进尺,本房东能把它叼到哭。

知乎用户 林傲沧 发表

大家加油,祝大家都找到好工作

知乎用户 大学生学术墙​ 发表

大家都在专升本,本升研,研升博,考公,或者买房子,谁有那个时间和财力成本去养孩子,第一老老实实种田的,第二种公务员,第三种特别有钱的。

加上现在的各地区人力流动又大,大家前途都不确定,能稳定下来结婚就不错了。

解决方法是内需扩大,内需扩大不是打击教培,而是要打那些垄断的大企业!让他们把多吃的东西吐出来。当互联网头部去卖菜我就觉得这个市场药丸。

第二产生对其他国家降维打击的必要技术,结合中国的外交情况,没有其他解决方法。

知乎用户 樱桃味的智子​ 发表

我只想说,毕业生都比新生儿多了这是要上天吗

知乎用户 南淮吕归尘 发表

就业形势必须是很明朗的,毕竟有灵活就业、靠编考公

知乎用户 藕可米 发表

面对千万大学毕业生,建议开放百万兴趣爱好者的百万文化强国培养计划。

文化强国建设的三点建议摘要:

1. 以年满 14 岁以上至退休前的公民,给予三年的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达到二个目的,一是全民文化素质的三年提升,二是文化工作者队伍十倍以上扩大,全职文化工作者群体,从目前大约三五百万至五千万 - 八千万基数;

2. 以超投必投机制,筹集公民的三年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的财政来源;

3. 以乡村振兴的兴趣公寓为基础,三年的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为文化培养期,以超投必投为财政来源,建设流动的文化体育交流机制,形成中外文化相互影响的内循环与外循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 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全职文化工作者群体庞大、国内外卓越文化作品影响力,是文化强国的标志。

市场经济马太效应的 “越穷越见鬼、越富越发财” 机制,其高效的市场资源配置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产生极大社会财富的同时,引发资本的收益大大超过员工的工资收益,形成社会穷人与富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从而导致社会生产力与社会需求脱节而爆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社会矛盾甚至引发社会暴乱。

而随着数据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更多岗位被机器人、大数据、无人机、无人驾驶等代替,普罗大众将面临无工可务,但又不得不消费的窘境!

马太效应产生贫富差距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圣经》、《道德经》77 章都有提及,《圣经》、《道德经》都指出了马太效应的形成机制,不同的是《道德经》指出了修正方式,即天道的张弓效应。

张弓效应是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机制上的引富济贫),

马太效应是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越富越发财的机制)。

马太效应与张弓效应相互作用机制,就是超投必投。

超投必投,是新世纪 “打土豪,分股票” 的引富济贫、共同富裕、消灭贫富差距的机制。 “打土豪,分田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公平、对土地要素的第一次革命,“打土豪,分股票”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机会公平、对资本要素的第二次革命。

一、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构想

对年满 14 岁以上至退休前的公民,给予三年的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达到二个目的,一是全民文化素质的三年提升,二是文化工作者队伍十倍以上扩大,全职文化工作者群体,从目前大约三五百万至五千万 - 八千万基数;同样,获得三年的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退休延迟三年。

几十倍的扩大全职文化工作者群体,主要有增加文化强国建设生力军、减少犯罪、共同富裕的三个作用;一些兴趣爱好者可能是人们眼中好吃懒做的懒汉,如果没有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可能会走向违法犯罪;增加文化强国建设生力军,可以增加就业,增加弱势劳动群体与企业主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低收入者,减少社会不平等,实现共同富裕。

“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计划” 研究项目,正式名称为,颜回乐兴趣小镇计划,其理念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无条件基本收入,是张弓智库根据张弓效应机制,顺应全球无条件基本收入保障发展趋势,与目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初步研究成果。

无条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是指从政府的收入中拿取部份配额作为全民的基本收入,该收入不需要任何条件与资格,只要是属于本国国民者,每个人都可以拿到一笔基本收入。对于无条件基本收入,赞成者认为这种制度有办法帮助人们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进行自己想做的事业,使得社会更有创造性、灵活性与实用性。反对者则认为这会让人们失去工作的动力,从而使整个经济衰退。

一般认为,无条件基本收入制度是一种社会实践与探索: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讲,机械 取代了人力,使得人类的工作性质有了改变,创造的价值不在取决于产品的生产数量,而在于各种看得到与看不到的行动价值,从而出现了这个制度的构想。

更多有兴趣收入保障构想,详情请参阅张弓智库专栏文章:

兴趣扶贫 — 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计划

超投必投:兴趣扶贫 — 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计划

新时代兴趣产业链项目 PPP

超投必投:新时代兴趣产业链项目 PPP

比特币 2.0、中美 UBI 之争:是神控世界,还是道法自然?

超投必投:比特币 2.0、中美 UBI 之争:是神控世界,还是道法自然?

三孩新政下教育新方法:兴趣小学及兴趣现象教学法!

超投必投:三孩新政下教育新方法:兴趣小学及兴趣现象教学法!

二、超投必投机制筹措财源

通过超投必投机制,可以筹集公民的三年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的财政来源。

超投必投是指超级资本利用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必须少部分资本用于投资天之道大众公益创投基金,即在创造财富进行投资前,要求超级资本在进行借贷、发债、股市退出等金融、人才、土地等投资前,必须强制性进行投资天之道大众公益创投基金的政策机制。

《新世纪资本论》超投必投含义及其根源,即超级资本进行超级投资,必投天之道公益创投基金的理论基础,在于对马太效应与张弓效应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马太效应与张弓效应相互作用机制,一方面体现在马太效应机制,就是张盖茨们已经很有钱了,但市场按照他们过往管理资本的经营业绩,把从普罗大众募集而来的银行存款、养老基金等,让他们继续经营,使得这些优秀经营垄断者赢家通吃;另一方面体现在张弓效应机制,是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等限制垄断的政策机制,要求超级投资舍一得百,强制性成为天之道大众公益创投基金的来源,让普罗大众、创新创业者有机会创新创业、发财致富,厚积薄发!

这种马太效应与张弓效应相互发生作用的经济运行联合机制,是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双剑合璧的中国方案!这一完善的机制让双方各取所长:马太效应机制遴选的精英能够带领社会经济迅速积累财富,普罗大众能够有机会享受到社会发展与财富增长带来的红利,同时通过张弓效应机制的遴选,让创新创业大众也有赢家通吃的机会,有进入精英阶层的通道!《新世纪资本论》超投必投机制,就是如果土豪有 100 元的投资机会,市场会让土豪把 99 元的正常商业投资机会给张盖茨们,政府会让土豪把 1 元的公益创投投资机会给创业大众;前者就是超投,是市场的马太效应机制,是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后者就是必投,是政府的张弓效应机制,是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土豪一般是指政府资金、银行资金、公众资金等张盖茨们一般是指世界五百强、全国五百强、地区五百强、独角兽等超级公司;超投一般是指这些张盖茨们除了使用自有资本、资源进行投资之外,通过向政府资金、银行资金、公众资金等机构、个人,借贷、发债、上市的股市股权退出、项目转让的股权退出等金融方式,利用社会资源的超级投资行为,简称超投;必投是政府通过法律法规管理土豪的上述超投行为,强制性收取 1% 的天使创投虚拟股本基金的投资方式,简称必投。

此市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套现大股东,留下创投钱!

古语新讲:这个股市的设立建设、资金配套、营商环境、规矩方圆等,是我等管理者制定的、建设起来的, 大股东们上市募资的机会是我们给与的,买股票的人气兴旺韭菜、机构是我们培养的,各位大股东套现赚钱要退出,除了税费,请留下全国各地还没有发财父老乡亲们的公益创投钱,共同富裕。

国家的顶层设计是:要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股市、楼市,是一部分人首先暴富起来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的地方,更应该有一种机制,实现 “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 的目的;这种机制就是,一种源自老子《道德经》张弓效应的超投必投机制,一种值得期待的先富带后富机制。

更多超投必投构想,详情请参阅张弓智库专栏文章:

均贫富机制 :从杀富济贫、劫富济贫到引富扶贫

超投必投:均贫富机制 :从杀富济贫、劫富济贫到引富扶贫

此城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跑路土豪们,留下创投钱!

超投必投:此城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跑路土豪们,留下创投钱!

股市先富带后富:引富扶贫的共同富裕机制

超投必投:股市先富带后富:引富扶贫的共同富裕机制

三、兴趣公寓、兴趣小镇作为扩大文化建设生力军载体

以乡村振兴的兴趣公寓为基础,三年的有兴趣基本收入保障为文化培养期,以超投必投为财政来源,建设流动的文化体育交流机制,形成中外文化相互影响的内循环与外循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兴趣公寓是民宿升级版:兴趣公寓,公寓就是直播带货工作间,带货直播带你飞有二个含义:

对于带货网红,兴趣公寓拎货入住,旅游带货两不误;对于民宿经营者,民宿没有节假日限制,天天爆满!

民宿升级的兴趣公寓模式包括兴趣社区,主要有 3+1 结构,即三大块基础设施、一大块配套服务设施;三大块设施分别为,一是为优秀兴趣爱好者为主兼顾民宿修建的酒店式兴趣公寓,二是大型带货工作间或兴趣直播间、中小会议室等,三是兴趣、带货直播平台;一大块配套为普通兴趣爱好者、服务带货直播人士的简单单身宿舍、家庭公寓等。

兴趣公寓是民宿 2.0,重要特色包括公寓就是直播间;除了满足酒店式公寓的舒适,为达到公寓就是直播间目的,并结合直播特性,兴趣公寓,将以 5G 数码科技,建立最新的兴趣教学、表演、比赛、直播带货等直播、储存、监控设备;一般的带货直播,在兴趣公寓就行;大牌团队带货直播工作间,将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直播特效、储存复盘设备;兴趣直播平台,为兴趣优秀爱好者、带货直播等有关专业人士,进行教学、表演、比赛等,同时可以为全国各地兴趣爱好注册会员观摩、学习的直播平台。

兴趣公寓,其 “长租公寓 + 民宿 + 工作 + 中小会议室” 的商业模式,70% 的房间作为兴趣直播长租公寓,30% 作为旅游休闲带货直播网红的民宿;兴趣酒店式公寓三个月房租,具有一线城市公寓的性价比;兴趣公寓,公寓就是兴趣教学表演、带货直播间,兴趣爱好优秀人员、超级带货网红,免费入驻,其代价为一个礼拜 7 天,累计 24 小时,免费为兴趣直播平台及其注册会员,做兴趣特色兴趣教学、表演;如兴趣爱好优秀人员未能完成任务,免费租金清零,需要缴纳本周租金;租金费用从其押金、兴趣才艺表演、比赛收入扣除。兴趣比赛工作间、活动大厅设施,如同演播间、演播大厅一样,租借给有需要的优秀兴趣人士、带货直播网红进行比赛、表演、带货等。

网红直播带货的公寓、民宿,参照酒店式公寓提供中短期租住服务。

兴趣公寓、兴趣社区,是张弓智库研究项目、产品的集大成,现代乌托邦!“颜回乐” 兴趣爱好公寓目的、主题就是:

一箪食,一壶浆,陋巷有套兴趣公寓房,对于兴趣、爱好者来说,这里就是天堂!

给我一个失乐园,还你一个兴旺的兴趣公寓、兴趣社区、兴趣小镇!

1) 兴趣公寓、兴趣小区、兴趣小镇选址:次发达地区、三四线城市周边,人口流出越来越严重、人去楼空的小城镇,比如,封矿的矿山小区小镇、因为产业没落、交通改道的小城镇等等,一个个失乐园。

2)兴趣公寓、 兴趣小区、兴趣小镇的兴趣爱好流动人口来源:全国或全省贫困学童、懒汉、鲁蛇等兴趣爱好者!

3) 兴趣小区、兴趣小镇资金来源:国家基本收入保障(低保)投入、异地搬迁扶贫投入、慈善基金、国资委扶贫基金、超投必投公益创投基金、社会资本等;

4) 兴趣公寓、兴趣小区、兴趣小镇收入预测:兴趣才艺巡回比赛收入、直播广告收入、兴趣彩票等。

5) 懒汉、鲁蛇、兴趣爱好者的收入预测:培训课时收入(低保),兴趣比赛出场费收入、兴趣等级提升收入、直播广告分成收入、兴趣彩票补贴等。

6) 兴趣小区、兴趣小镇及其兴趣产业链股东收入预测:省略。

更多兴趣公寓构想,详情请参阅张弓智库专栏文章:

民宿升级兴趣公寓,乡村振兴博彩公寓脱贫致富新思路

超投必投:民宿升级兴趣公寓,乡村振兴博彩公寓脱贫致富新思路

兴趣小镇,神仙都向往的乌托邦

超投必投:兴趣小镇,神仙都向往的乌托邦

长租公寓暴雷之痛:蛋不能孵化小鸡,壳碎劳心碎

超投必投:长租公寓暴雷之痛:蛋不能孵化小鸡,壳碎劳心碎

共同富裕之路:引富扶贫的超投必投机制

超投必投:共同富裕之路:引富扶贫的超投必投机制

四、 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全职文化工作者群体庞大、国内外卓越文化作品影响力,是文化强国的标志。

知乎用户 超投必投 发表

随手找了几个数据,一个是历年出生人口,一个是大学生毕业数,反应的问题一目了然,有空再补充。

44 2020 年 874 万

45 2021 年 909 万

46 2022 年 1076 万

::::::::::::::::::;

对比两代人,90 年出生 12 年毕业 VS 00 年出生 22 年毕业:

出生人口少了 620 万,大学毕业生却多了 450 万,直观感受就是这十年大学生更不值钱了。

知乎用户 hunter niu 发表

本科生已经被研究生比下去了,研究生 22 年报考 475 万,超 21 年 90 多万。
都在考研,考公,找出路。
国际疫情,确实阻挡了一部分人的出国念头,这样国内的就业,考研压力巨大。
对于解释不出原因的我,只想再提几个问题…….
90 后不都是独生子女吗?怎么还这么多人?
近几年自主创业的人也少了,难道都理想破灭了?

知乎用户 日留学姐田田酱 发表

2004, 拿到两份邀请,高校教师和国企职工,毫不犹豫的选了国企,现在如果再选,肯定相反。

知乎用户 韩信 发表

这就是个全球经济下行的年代,有能耐的,选两三个地方,没能耐的,选自己在的地方

然后尽量打好自己手里的牌,别灰心丧气,活下去,活着就有翻盘的可能,没办法,你赶上这时候了,现在的年代如同大萧条的美国,一战前的欧洲,或者再远点就是隋唐… 财富停止增长,生活失去动力

最后,最重要的,在这个谁先死谁就会被吃掉来帮大家度过难关的年代,祈祷自己选的地方不是先死的

知乎用户 xingers 发表

每年的出生人口都在下降,毕业生规模都在增加,就业形势如何?拧螺丝的学历高了呗。学历高的不愿意拧螺丝?那就别上高中不就没学历了吗。

另外今年出生人口差不多也就 1100 万,按照现有政策过些年只要考上高中大学就不愁了,大学很快就要招不到人了!

知乎用户 穆若寒 发表

形式就是卷 而且加快卷

前两天物业招聘保安门槛到了本科(小区内有高档住宅),以为看错了,确认了下是真的

还是当专心送外卖香 不会被业主气

要么乖乖躺平,要么不怕任何后果去搏一搏拿个人生剧本杀

知乎用户 万花叛道 发表

上海知名 985 院校公布了其 2021 年就业报告。上海交通大学于近日发布**《上海交通大学 2021 年就业质量报告》**!顶尖 985 院校的就业如何?毕业生都去了哪里?今天跟着小马君一起来看看吧~

1. 2021 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截至 2021 年 11 月 30 日,上海交通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含医学院)共 11869 人,其中全日制毕业生 10347 人,非全日制毕业生 1522 人。校本部 2021 届全日制毕业生共 8128 人,其中本科生 3184 人(39.17%)、硕士生 3947 人(48.56%)、博士生 997 人(12.27%)。男生 5302 人、女生 2826 人,男女比例为 1.88:1。

2. 毕业去向落实情况

截至 2021 年 11 月 30 日,上海交通大学 2021 届全日制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8.15%,其中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6.35%,硕士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9.23%,博士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9.07%。

校本部 2021 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8.50%,其中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7.14%,硕士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9.34%,博士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9.50%。国内深造比例为 25.32%,出国(境)深造比例为 8.91%;就业比例为 64.27%,其中签约就业比例为 59.67%。

3. 毕业生毕业去向结构

统计毕业生签约就业单位行业类别,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96 人)、制造业(736 人)、教育(617 人)、金融业(497 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483 人)。

按不同学历统计,本科生和硕士生选择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最多,分别为 240 人和 1075 人;博士生选择在教育行业就业人数最多(472 人)。

上海交通大学 2021 届毕业生签约就业单位以各类企业(包含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主,占签约就业人数的 73.58%,其中,国有企业就业占比 23.61%。高等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占比 20.05%;党政机关占比 6.12%。

知乎用户 小马君 发表

高校!= 大学

知乎用户 zhchl 发表

中国 00 后的人均受教育水平很可能已经超过了美国同龄人

大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太多了是你球现在很多问题的源头

知乎用户 青山渚厨 发表

从这些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增长情况来看,未来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将会越来越严峻。

这当中,至少有三方面因素会加重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

1、疫情常态化,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下降,对于多数行业都有极大影响,工作岗位减少,失业人员增加,且他们会参与到就业竞争中来;

2、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而还有前些年因为考研或者考公务员等未直接就业的往届生来参与竞争;

3、政策影响下,某些行业招募人才的力度减弱,比如曾经作为招人大户的教培行业,今年大幅萎缩,明年在就业市场上的贡献缺口必将显现出来。

基于以上三点原因,再加上二胎政策未来也会导致人口增长,未来的大学生就业竞争的确会越来越加剧,就业难度的确会越来越大的。

国家在积极出台对应措施,近期,教育部还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做好 2022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但是,就业毕竟是自己的事,跟自己的关系最大,所以终归要来自己想办法。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各位大学生、中学生,以及家长朋友们,真的更要学会规划,懂得未雨绸缪,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否则未来将会很艰难。

_2_学生和家长怎么办

下面,我给大学生、中学生,和家长朋友们分别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到你。

1、大学生们,需要在大学期间尽早开始职业规划,确定就业方向,争取实习机会,而不要仅仅盯着考研、考公、考编等,要知道,那几方面也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成功率越来越低。

如果你孤注一掷在那上面,耽误了就业方面准备,将来若是没有考取,岂不就两头落空?

要知道,现在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宝贵,争抢的人越来越多,不但有应届生,还有往届生,以及失业再就业人员,如果你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没有提前做好就业能力和经验的提升,那你的竞争力在哪里呢?你怎么去获得就业机会呢?

2、中学生们,你们有比大学生更好的机会来进行未来规划,当然,你们在未来大学毕业时也面临着比现在的大学生更严峻的就业形势。所以,你们更要把握机会,提前规划。

你们不能只是埋头于书本知识和做题提分,也要考虑自己的未来打算,将来你要做个怎样的人,要做怎样的事业,什么工作,然后明确自己的大学专业选择和高一选科方向,同时在高中期间以终为始,带着未来目标激励自己学习,争取提升成绩考入更高水平大学,这将有利于你的就业竞争力和你未来的职业发展。

3、家长朋友们,要帮孩子看到未来,为他们做一些提前谋划的工作。

比如,对于孩子,就不要只是告诉他们安心学习,不要接触别的,不要考虑别的,要让孩子形成一定的规划意识,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树立人生理想。

同时,也要带着孩子去接触更多职业,让他们形成职业认知,开始考虑自己未来要从事什么工作,这样他们才懂得在报考志愿和面临就业时该如何选择。

惊叹号的猫:2021 年各省高考本科录取率公布!这个地方竟然高达 70%惊叹号的猫:2021 年艺术联考你至少得考多少分才能通过?你需要这份参考!惊叹号的猫:22 届考生提前收藏:2021 考生最关心的问题!惊叹号的猫:22 省确定新高考后,这些因素可能影响你的大学录取!(附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惊叹号的猫:家有艺考生,这些问题家长一定要清楚!否则后悔莫及!惊叹号的猫:讲真!一本、二本、三本和专科的差距就是这么大!看完瞬间清醒!惊叹号的猫:六大艺术类专业哪个最难考?哪个文化课要求低?惊叹号的猫:哪些艺考专业突击一下就行?高三准备艺考会不会太晚?惊叹号的猫:艺考生必须了解!别让校考的机会,沦为盲从与跟风!惊叹号的猫:艺考生必须要了解的新高考等级赋分制!惊叹号的猫:艺考生大学可以转专业吗?可以辅修其他专业吗?惊叹号的猫:艺考生怎么选择保底院校?惊叹号的猫:艺考最容易过的专业有哪些?惊叹号的猫:艺考最容易淘汰的几类人,避雷!!!惊叹号的猫:艺术理论类专业要不要参加省级统考和校考?惊叹号的猫:艺术联考和校考谁竞争大?谁更有优势?惊叹号的猫:这 221 所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承认统考 2022 届艺考生请收藏惊叹号的猫:艺考培训哪里比较好惊叹号的猫:高考最惨的是这些学生!新高二高三生务必警醒!惊叹号的猫:985211 大学王牌专业汇总! 请收藏!惊叹号的猫:艺术类包分配专业,毕业即就业!惊叹号的猫:毕业就能进国企!非 985 和 211,附录取分数线!惊叹号的猫:艺术类专业就业率出炉,这几个专业就业率超高!惊叹号的猫:2022 高考体检来啦!体检不合格,这些专业统统不能报惊叹号的猫:艺考需要关注的九条分数线惊叹号的猫:历史生不到三成?2022 高考人数比例曝光!选物理更难上大学惊叹号的猫:高考降分录取?高中生这些方式千万别错过!惊叹号的猫:最受艺考生欢迎的十大民办艺术类高校盘点!惊叹号的猫:独立学院、民办院校、职业技术大学还有必要填报吗?谁更强?惊叹号的猫:2021 年 31 省市高考分数线 + 艺术统考合格线 + 志愿填报时间汇总

知乎用户 惊叹号的猫 发表

估计比 2022 年出生人口还多,人口红利依然坚挺。

知乎用户 王青阳​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突然想到一个事。

就是政府以及事业单位会不会继续扩编?

20 年因为受到疫情影响,为了稳定就业,政府和事业单位扩大编制,吸纳了不少应届毕业生。

但是后遗症也很严重,受到外部经济形势大环境的影响,财政税收和土地出让金都下滑得厉害。

因此政府手里也没有余粮了,直接体现就是今年许多公务员和事业在编人员降薪,年终奖和补贴都减少了。

余粮少了,编制人员不断增加,每个人分摊的就更少了。

无法维持原来高额的收入,自然要重提号召 “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知乎用户 Lecas​ 发表

中国 2021 届高校毕业生达到 909 万,2022 届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 1076 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澎湃新闻报导,中国教育部周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2021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 909 万,同比增加 35 万。

中国高校毕业生将破千万!就业压力山大

他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2021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稳就业”、“保就业” 的任务非常艰巨。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1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而在介绍 2022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时,王辉表示,必须科学研判形势,清醒认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要坚定信心,中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稳就业工作的基础是坚实的;另一方面要直面困难和挑战。

对于困难和挑战,他指出,一是经济发展压力增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些压力会对就业产生影响。

二是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 1076 万人,同比增加 167 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三是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部分中小企业扩大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散发疫情对校园招聘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四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存在 “就业难” 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不同专业、行业和地区间用人需求差异较大。

王辉说:“综合研判,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千方百计确保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

知乎用户 大马留学僧​ 发表

我上大学认识这波人就业最近就业的感觉都挺好的,我还很羡慕

其他地方认识的感觉就业多多少少都有点困难

知乎用户 啊独家的回忆 发表

一位记者采访某位大学生:“你觉得毕业后多少钱一个月合适?”

学生:“应该 1-2 万吧。”

90 后职场人:这届学生太感想,是我不配了。

其实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就没有一年好过,每一年都在鼓吹该年是大学生就业最难的一年。

年年都是大学生就业难,包括今年又说大学生就业难,那请问哪一年大学生就业形式好过?

还不是照样该找工作找工作,该啃老就啃老。

当然,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还真不是那些媒体制造恐慌,因为竞争压力确实摆在那里。

和谁竞争?

一、首先得和 1076 万的大学生竞争。

大学生年年都在增加,增加多一个人就意味着多了一个竞争对手,招聘单位就多了一个选择。

而现在每年的大学生都是以百万数量级增加,那那些毕业生第一批竞争的人就是同水平的同学。

而这时 985、211 名校毕业的学生就具备了优势,他们能进大公司,也有高起点。

普通学生争不过,只能和自己同学历的同学竞争。

这时候他们主要竞争什么?

学历不再是重点,因为脱离了重点院校的大学生在招聘企业的眼里就是普通大学生,没有厉害不厉害之分。

而这时他们竞争的就是心态。

因为你不是 985、211 毕业,毕业后,大多数只能去一些小公司先从一些无关紧要、且内心很排斥的工作开始做,诸如前台、业务员、电话销售员等。

拿着吃不饱、饿不死的四五千块的工作。

这些工作缺吗?

不缺,而且入职门槛也不高,最适合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做。

但关键是很多大学生瞧不上,眼高手低,觉得有失身份,最主要是觉得工资低。

根据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面向 5762 名在校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显示:有近 40% 的学生希望月薪 5000-8000 元,其次是 8000-1 万元及以上,分别占比 27.25% 和 18.62%。

这还只是针对 5000 多位学生得出的小标本结果,如果放在全网大学生数据,那就更恐怖了。

比如根据谋招聘网站对 2021 年全网大学生夏季求职期望薪资做出的调查排名显示:

现在月薪过万只是学生的标配,像一些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学生的期望薪资甚至达到了 2w,排名 6-20 的城市,其期望薪资也纷纷过万。

导致不少已经上班的 90 后都在感慨:“这届学生太感想,是我不配了。”

月薪过万一般是哪些人拿的?

首先是那些 211、985 重点学校毕业的人,他们有资格拿。

其次是那些工作了多年、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资历的老职场人可以拿。

但那些刚毕业又是普通院校的大学生,他们有什么优势可以拿到过万的月薪呢?

根据这种心态去找工作,能找的到吗?那些企业能要他们吗?

找不到就在那里感慨今年是大学生就业最严峻的一年,埋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可悲又可笑。

二、其次要和 77603 万职场人竞争。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 2021 年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是 77603 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 41428 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314 万人。

这些人都是已经走入了职场,早已被职场的残酷抽打了十几遍,认识到了工作不易、赚钱难的无奈。

所以他们不挑、不选、不埋怨,只要领导说加班,头发掉落无怨言,哪怕是知道公司画饼,哪怕是肠胃消化不良也要咽下去,因为他们需要这份工作。

敢问那些眼高手低的毕业生怎么和这 77603 万的职场人竞争呢?

竞争不过,可不又是大学生就业最难的一年了吗?

三、如果要我给建议,那就去创业吧。

很多人估计会和刚毕业的大学生说,首先要端正态度,从底层做起,积累经验后再去挑战高薪职位。

当然这是一个好的建议,可以这么去做。

但我还是建议大学生去创业、做生意。

为啥?

因为如果你不是 985、211 毕业的,去不了大公司。

与其进小公司,混那底层薪资,还不如自己做生意,从大学就开始为毕业后的事业谋划。

退一万步来讲,哪怕你毕业后就想打工,那你在大学的创业经历也能为你找大公司增加资本和谈判筹码。

甚至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可以继续赚大学生的钱。

因为大学市场巨大,商机无限。

我们可以先来算一笔账,看看大学的市场如何,再来看看我们能做什么。

目前一所大学基本有几千上万人,我们就按 5000 人算。

按照最新学生消费情况,一个学生每月生活费是 1000-2000。

那一所学校的学生一个月就能产生 500W-1000W 的消费额

哪怕每个学生 1 个月在我们这里花上 100 块,那我们一个月就有 10W 的收入,一年就有 120W。

如果说 100 块太难的话,我们降低难度,一个学生一个月在我们身上花 2 块吧,那一个月也有 1 万收入,一年也有 12W。

难道不比我们刚毕业去找年薪七八万的工作要强?

那大学生在大学里能做什么生意呢?

大学生做生意不要想着去做偏门,就围绕大学生最关心的领域去做就可以。

他们关心需要,你提供,有来有往,赚钱也就产生了。

要想知道,大学生最关心什么,那我们就要去挖掘的学生的需求和痛点,比如可以借助 5188 关键词挖掘,来看看大学生都关心什么:

看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一个月全网大学生搜索最多的无非是围绕 “创业、生活、就业、毕业” 等几大类。

既然他们搜索的多,那就说明他们有需求,既然有需求,那就是我们赚钱的商机。

下面我就围绕 “创业、生活、就业、毕业” 这几个需求分享几个具体生意思路。

1、大学生中介服务(创业相关)

创业无非就是赚钱。

为什么大学生会这么关心创业?

因为大学生生活费都来自家里,算上吃喝玩乐,每月开支也是拮据。

所以大多大学生都想要赚钱。

但因为信息差的存在,怎么赚他们却不知道。

所以你可以去学校周边诸如肯德基、麦当劳、超市餐馆、婚庆公司等,问他们招不招谦职。

一般这些商家都需要大量谦职的,供不应求。

你就和他们说,你手里有大量想做谦职的大学生,让他们给你一个价格,你把学生带过去。

比如肯德基给你开价 20 元一个小时,你就给学生 15 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就赚 5 元。

一天 5 个小时,你就稳赚 25 元,10 个就 250,100 个就 2500。

你把所有需要兼职的商家都收集起来,妥妥的做一个中间商

只要有学生去做,你就有钱进账,说是躺赚也不为过。

如果想更省事,那就建一个谦职群。

学生入群 99,可以无限次接群里的谦职;商家入群 299 元,可无限次在群里发布谦职需求。

如果不想自己跑线下去谈商家,那就去各类招聘网站,找到本地的需要谦职的商家挨个打电话去谈。

既然他们都愿意在招聘网站花几千发布需求,还不一定能招到,我们手里有这么多精准学生资源,一年只要 299,他们不会要?

同理寒暑假工厂的暑期工也是一样。

现在工厂寒暑假都需要大量临时工,一般都会和学校的学生合作,早在前几年介绍一个就能拿三四百,现在已经涨到五六百了。

2、校园餐配送项目(生活相关)

现在很多大学都不允许外卖进学校,但是根据大学生的懒以及对学校饭堂的挑剔,所以大都会点外卖。

特别是周末或没课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窝在宿舍打游戏一天不出门,只要上过大学的都深有体会。

这时他们吃饭要不然是让同学带,要不然是点外卖。

但外卖进不了学校,要自己出去拿,也是烦。

所以校园餐配送跑腿项目就诞生了。

我们就根据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跑腿服务:拿一次外卖或帮他们在饭堂打一次饭,送到宿舍门口,收费 3-5 元的跑腿费。

我们能怎么做呢?

还是要收集流量,没流量一切都是空谈。

流量收集介绍两种。

(1)扫楼发传单

制作一份传单,自己去或花一两百请同学去扫楼发传单。

传单上写上你提供的服务,以及他们的痛点,比如写:

“还在怕外卖没人拿吗?还在担心天热走路 10 分钟拿外卖而满头大汗吗,扫码找校园餐配送侠,立即解决你所有的烦恼,让你足不出户就能吃上饭。”

解决他们的痛点和懒的人性他们会不要?

(2)摆摊地推

与学校超市合作。

给超市点钱(一两百一个月就可以搞定),在超市门口找个摊位,放一张小桌子和一个展示架,然后在展示架上写下他们的痛点和解决方法。

也就是传单上的内容。

只要我们的展示架一直放在超市门口,我们都可以不用出面。

而且学校超市的人流量非常大,几乎所有学校的人都要光顾,每天没个几万人也有几千。

我们解决他们懒的服务不断让他们看到,一天收集几十上百人不难。

等有流量了我们就可以推出我们的服务了。

加你徽信的人,为了增加可信度,可以说是第一次免费,让他们先体验服务,验证真假。

然后推出每次拿需要 3 元,拿的多享受的优惠也多,拿满多少次成为会员可以享受折扣……

那是不是真的要自己去拿呢?

如果格局小,就自己拿,一天最多可以拿个十来次,不仅赚的少,还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赚钱真累、真辛苦。

但是,如果我们发展团队并邀请他们加入,让他们去拿呢?

付给他们工资和佣金,即使利润是对半分,你也会赚到不错的收入,而且不需要你做太多事情。

你要做的就是把时间放在制定策略、优化拿餐送餐机制、拓展其他学校业务、增加服务内容等谋略上。

校园餐跑腿可以这么玩,那校园拿快递、买东西是不是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再聪明点的话,就去淘宝搞一个跑腿小程序,把所有跑腿的服务(送餐、拿快递、买东西、打印等)都接进来,直接在全校推,自助下单,那收益就更大了。

3、二手车项目(生活相关)

现在的大学都是面积大,教室离宿舍有些都是一两公里甚至还要坐接驳车。

出个校门就更不容易了。

所以对于学生特别是新生,电动车就是绝对的刚需了。

如果有资金的就可以针对即将毕业离校的大四学生,低价回收他们的电动车,再转手加价卖给大一新生,绝对是个暴利。

如果没资金的,就和校外的电动车行合作,你负责宣传销售,车行负责供货既可。

一来一去,中间商差价绝对不低。

4、短租公寓(生活相关)

大学都是群体住宿舍,肯定有些人会不习惯,磕磕碰碰,嫌吵闹。

特别是对于考研、考证复习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另外就是约会的需求了,嘿嘿,这个大家都懂。

所以短租公寓的需求也是很大的。

如果你有钱的话,就可以在学校周边承包一个公寓,然后再在学校里宣传,设置一些引流策略。

比如:首次低价或免费。

让他们先认识你,知道你有这个服务。

然后该推会员的推会员,该单次收费的单次收费。

一小时 20 元,一天 100;充 500 送 200;介绍别人过来消费,送 2 小时……

5、帮忙找工作(毕业相关)

就像开头说的现在就业难,对于很多还没有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外面的工作五花八门,想找到适合自己的不容易。

找工作的 APP 又这么多,怎么去通过这么多信息找到心仪的工作呢?

看⼀万遍干货⽂章,道理各有不同,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

他们也不知道。

所以我们就可以建个收费社群,定位帮助大学生找工作。

费用也不用设置太高,1~10 元即可。

群里分享什么呢?

发布你搜集到的各种靠谱的招聘信息,什么叫靠谱?

福利待遇是否优势。
五险⼀⾦是否完备。
企业运营时间多久?
招聘时间持续多次?
⽬前获得的风投有几次?
所处的位置是在哪个地段?
⼯作岗位的内容是否明确?
企业的信用是否良好?(企查查、天眼查)
晋升的机制,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否可期。

如果你有⼯作经验,可以自己判断,如果你没有⼯作经验,可以参考知 乎 “求职避坑” 类话题学习。

剩下的,就是专心去做推广,加入的人越多,你赚的就越多。

好了,今天就分享这么多,其实关于大学生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有很多机会,关键还是看心态,心态没调整好,哪怕是到了 2040 年还是大学生就业最难的一年。

知乎用户 政哥说副业​ 发表

一、抓住国企校招机会

国有企业是由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的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分为地方国企和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是指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各地国资委监管,约 30 万家;中央企业是指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财政部监管 141 家,国务院国资委监管 97 家。

在疫情的现实情况下,就业难度加大。国企可以为同学们提供更完备的福利保证,会提供更优质的平台和发展机会,成为同学们更加青睐的岗位。

根据《2020 年春招中央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情况分析报告》,国企招聘以本科学历为主,专科、博士两头都较少。

国企招聘关注的热门岗位有:

国企招聘的主要渠道有:

国企常见招聘环节:

二、做好准备

1. 信息准备

主要包括各大互联网招聘平台、线下宣讲会、学校就业信息网、当地人才招聘市场、企业媒体、第三方媒体资讯平台、亲朋好友推荐。

2. 简历准备

  • 匹配的实习经历
  • 丰富的校园 / 社会活动经历
  • 突出学习能力
  • 突出的写作能力
  • 内容简介
  • 重点突出
  • 针对性强
  • 扬长避短

3. 国企偏爱 “综合能力强” 的学生

三、突破校招关键环节

1. 自我介绍

1+3+1 结构

1:一句话介绍 “我是谁”

3:三个应聘的优势与亮点

1:一句话表达职业期望

2. 优点

从岗位要求出发;通过 “优点 + 举例” 的结构

3. 不足

讲硬技能而非个性性格;有成功经历中主动反思不足;需要改善行动。

知乎用户 朱吉祥​ 发表

对比着看就很有意思

知乎用户 我莫得感情 发表

每年都这样的。找工作的时候可能会迷茫,可能会受挫,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做好当前的事情,慢慢会越来越好的。

知乎用户 爱逗逗 发表

就业形势一定是非常严峻!毕业生快速增加规模,而疫情影响下,企业又大量倒闭,工作岗位蒸发,岗位减少,就业人数增加,必定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对这一届毕业生的考验和难度翻了几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竞争对手高能

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原来的自由职业者,创业者返回职场,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无论是能力,还是职场成熟度都更超过毕业生,这一批人,是应届毕业生的一大竞争对手来源。

2、国家政策影响 人才重新分配

国家双减政策影响,大量 K12 从业者脱离行业,需要重新考虑职场转型,他们有多年的经验,社会阅历,生存的渴求度更高,更需要一份工作,因此这部分群体成为应届大学生的重要竞争对手。

3、企业裁员 缩减成本 岗位锐减

大量企业,由于经济形势整体下行,企业为了缩减成本,必须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不再增新的岗位,还会减少现有的岗位,一人多用,一人多岗。这也会成为大学生毕业的一大阻力。

大学毕业生,一定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前所未有的就业阻力。成百上千人,竞选一个岗位的情形,也会成为家常便饭。因此,做好个人规划,做好个人技能梳理,做好个人定位,方向确定,非常关键,帮助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才是取胜之道。

知乎用户 有温度的硕哥​​ 发表

知乎用户 笛埙老师 发表

为什么大家只关心毕业生的命运,而不去关心高校的命运呢?

2022 年高校毕业生 1076 万,同比增加 167 万,高校招生量依然在猛增,然而 2020 年出生人口却只有 1200 万,很快招生数就要超过出生数了!!

因为,国家的政策却是要 50% 的学生不上高中而去上职校,也就是说可以预见是十多年后高校的招生数量将会腰斩,大量的高校会因为招不到学生而被淘汰关闭!!!

好消息是:你不用努力也能成为大学生了

坏消息是:作为大学生你并没有优势

好消息是:人人都是大学生的时代即将到来

坏消息是:如果不是大学生那你就比绝大多数人学历都低

好消息是:因为人人都是大学生,所以大学生会成为最没价值的标签,所以即便你没有大学生这个标签也没关系

坏消息是:价值标签会落在 “硕士 / 博士” 上面,而要成为更高级的硕士 / 博士的前提是先要成为大学生

好消息是:如果你不为了更高级的硕士 / 博士标签,你将会比他们多出 7 到 10 年的时间去获取别的标签

坏消息是:别的标签现阶段并不比硕士 / 博士得到更高的认可

好消息是:别的标签现在正在被加强

坏消息是:你不知道哪个 “别的标签” 会被加强

……

……

知乎用户 云中居士 发表

目前就业形势一片大好,我熟悉的某互联网大厂签字费 5 万 + 年薪 40 万很多应届生都不愿意去,HR 正头疼呢。

知乎用户 大爷二爷三爷海 发表

就我身边而言,有很多朋友,非师范专业,毕业后尚可去培训机构,或者开培训机构,现在这也不行了。其实就业环境真的很严重,一毕业就失业。

知乎用户 修行 发表

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

未来几年也不会例外

以过来人的身份,我结合身边的案例有几个坑供参考

一、考研

很多人以考研来逃避就业压力,这不是不行,但是大部分人可能没想过,看起来研究生是扩招了,问题是扩招在哪里?

中西部院校的普坑专业

这种专业未来就业含金量有多高?好好想想

如果是有份不错的 offer 和这类型研究生,你要好好想想怎么选了,选不对等未来研究生毕业后还不一定拿到现在 offer。

其次是别把考研过程当做逃避就业的避风港。

很多人自我感动说我要考研然后就不去找工作了,然而无论怎么扩招,总是少部分人能上岸,大部分人只能被淘汰。该去的宣讲会,该网申网申,该投的简历还是要投,这用不了你什么时间,你也不是 24 小时在考研,别自我感动,其实是自我逃避。最后工作没有,研究生考不上,只能灵活就业(家里蹲)

二、清高

这也是包括我自己在内大部分毕业生的通病。看不起社会的潜规则,总觉得靠自己能行。

实际上,人脉、信息比专业强多了

如果你有家里的人脉资源当然好

如果没有怎么办?

自己培养发掘啊。

你那么多师兄姐不是你的人脉资源吗?

学校团学固然是废的,但是人不废啊,就是给你平台去认识人啊。

以前我们对东北那种花钱找工作找编制的行为嗤之以鼻

现在发现,原来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这种才是最优选,这是人家比你先下行 20 年得出来的生存智慧。

该嘘寒问暖嘘寒问暖

该联系感情联系感情

该请客吃饭请客吃饭

师兄姐的资源一定要把握住

现身说法就是我老婆当年去她那个外企就是靠师姐部长内推,本来要求 3-5 年相关工作经验,她师姐帮她内推简历,对于她这种面霸只要有面试机会就行,最后一年不相关也进去了。这两年进来的都是港大北大这类学校的硕,本科走正常渠道肯定进不去。

有人帮你内推,比你跑断腿都有效。

摈弃学生思维,早一步融入社会,只要比你身边人醒悟早一点那就是领先很多

人脉也是生产力。

三、经验

这可能对大二大三的学生比较适合。

大学的 “专业课” 一点都不专业

特别是文商法类的

跟实务是脱节的

别想着你把那基本专业书籍读到雕出花来就能找到好工作

同样学校,实习才是真正的敲门砖,而不是你的专业课成绩

近古时代四大、宝洁等专业机构还作为毕业生首选时,就已经不限专业了。他们比你更懂 “大学专业无用论”。能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要上手一门真专业不难,招来白纸再培训。那些骨灰级专业书跟实务完全脱节的考的再好也没用。

实习很有用吗?不见得。

但是起码证明一件事,要不你家有资源让你去,要不你有心思有冲劲愿意比别人卷,以后来了更好用。

现在最卷的是大一的学生就已经开始各种联系实习了。怕了吗?

…………

讲那么多核心就是一个

虽然人人都摈弃 “卷”

实际上逃离不了 “卷”

你要做的就是各种方法卷赢身边人

首先口头继续喊着躺平

实际上默默卷卷卷

这才是常态

如果家里没矿你真别想躺平了

2022 年 1076 万

实际上 2020、2021 的还在跟你同台竞技呢

疫情就跟地震后的堰塞湖

上面堆满了想上岸的人。

知乎用户 小谷围古天樂 发表

灵活就业人数稳步增长。

嗯。

没有失业。

知乎用户 大佛聊互联网金融​ 发表

放心,两千万毕业生国家也会很好就业的,就业率妥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尤其是现在的灵活就业,更是大大的提高了当代毕业生的就业率!有郭嘉在,都不是问题的!不用担心,该躺平就躺平!该单身就单身,丝毫不影响的!

知乎用户 青白 发表

不慌,明年就去陪大猛子

知乎用户 气啊 发表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知乎用户 柳桢的笔记本 发表

就这样还一个个还嚷嚷人口危机,还要规划延迟退休?

即使 2020 年新生儿数量所谓断崖下降也是 1200 万,就是一半上大学也就是 22 年后也得 600 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照样难,2009 年到 2013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是 600 万的数量。

所以,还是不缺人。22 年后 80 后退休时候照样不缺人。你们还不让退休?照着 80 后折腾呗。

历年来新生儿数量变化一览:

2000 年:1765 万

2005 年:1612 万

2010 年:1588 万

2015 年:1655 万

2016 年:1786 万 (全面二孩政策)

2017 年:1723 万

2018 年:1523 万

2019 年:1465 万

2020 年:1200 万

历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变化一览:

2004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280 万人

2005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338 万人

2006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413 万人

2007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495 万人

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559 万人

2009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611 万人

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631 万人

2011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660 万人

2012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680 万人

2013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699 万人

2014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727 万人

2015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749 万人

2016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765 万人

2017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795 万人

2020 年我国出生率跌破 1%,创 1978 年以来新低,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对我国发展有哪些影响?

是谁在贩卖人口焦虑?难道计划生育不就是为了减少人口吗?怎么真到了减少人口时候,有些人就开始焦虑了?

知乎用户 与尔同销万古愁 发表

就业形势严峻啊

还有大批海外学子游学归来,参加新中国建设。

疫情肆虐,倒闭破产后的失业大潮的中年老哥。。。

该全家总动员了,孩子们,亲戚表叔,能找到的都问一遍。不要挑了。

知乎用户 牛田 发表

1076 万中有想进体制内的可以关注我,每天更新人才引进信息。

[

【浙江 | 杭州】【博士 80w、硕士 52w 补贴 + 市管副职】2022 年杭州建德市招引党政储备人才 17 人公告

1 报名条件 一、招引对象和计划 1. 招引对象:国内 “双一流” 建设高校、世界前 100 所高校(以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排名 IMES、QS 世界大学排名为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毕业生。不含定向、委培、独立学院或在职攻读学历学位的人员。 2. 招引计划…

135 赞同 · 40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4650625)

[

【山东】山东省 2022 年度选拔录用选调生 898 名公告

1 报名条件 一、选调范围和数量 (一)选调范围 1、定向选调生。国内外部分高校及相关专业 2022 年全日制应届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优秀毕业生。具体选调范围见《山东省 2022 年度选调生报考手册》(附件 1,以下简称《报考手册》)。 2、常规选调生。全国普通高校…

0 赞同 · 0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5539720)

[

【山东 | 烟台】烟台莱州市事业单位专项招聘高层次人才 35 人简章

1 报名条件 一、招聘范围 国内外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毕业离校时和在国家规定的择业期(2 年)内未曾落实工作单位的硕士及以上研究生,2019 年离校的择业期可延长至 2021 年年底,延长期内也需未曾落实工作单位。 二、招聘条件 (一) 具有中…

2 赞同 · 0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5597018)

[

【河南 | 郑州】【6w 房补 + 3w 安家费】郑州巩义市 2021 年定向引进 50 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公告

1 报名条件 一、引进计划 本次计划为我市部分委 (局) 定向引进 50 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费形式均为财政全额供给,具体岗位及专业要求详见《巩义市 2021 年定向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岗位一览表》(附件 1)。 二、引进范围及对象 本次为我市城建规划、文化旅游、交通…

2 赞同 · 1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5541371)

[

【江苏 | 盐城】【40w 房补 + 4k / 月补贴 + 年薪 30w】盐城亭湖区 2022 年面向全国部分高校和境外世界名校引进优秀毕业生工作公告

一、引进对象和名额 引进对象 1.国内高校: (1)全国部分高校(参照江苏省 2022 年名校优生选调工作指定的 1 类、2 类 20 所高校,详细名单附后)应往届优秀毕业生(不含委培、定向、专升本和独立学院毕业生,下同)。 (2)聚焦盐城市亭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

3 赞同 · 0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3373641)

知乎用户 双一流人才引进​ 发表

吐槽一下

1. 普通人,苦读寒窗 14 载,大学生 22 岁毕业找工作难,就业报告里面的灵活就业骗骗自己就好!

2. 中年危机,工作到 35 岁经验,能力都有,但是好的企事业单位,考公都关闭了大门!更有阿里马老师的著名言论,每年向社会输送工作 10 年的优秀人才!

3.40 小时工作制难落实,互联网已经开始整顿了,土建地产行业, 传统制造业什么时候是个头?高房价掏空了 6 个钱包,负债二三十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人已经富起来了,后面的人呢?压榨到 35 岁就优化了!然后招廉价,听话,能加班的大学生,如此反复?

4. 体制内推行 65 岁退休,体制外 35 岁就职业危机了,各地出台的三胎政策,体制内专享,所以未来的国家的人口大任落到体制内诸君了,努力!

总结:宇宙的尽头是考公,考编!

知乎用户 来者犹可追​ 发表

一 片 大 好

知乎用户 猛虎眼前无沟壑 发表

物以稀为贵,人以多为 ️

知乎用户 beihai 发表

知乎别 tm 的一天天给我推这些东西。

堵心。

建议资乎关闭就业相关的一切问题,多问国外疫情的事。

这我爱看。

知乎用户 郭 - 未来 发表

我敢打赌 2020 年出生人口绝对没有 1076 万人,出生人口的下降会进一步全面拖累经济(住房、婴幼儿消费、培训等行业的全面消费下滑)

经济增长变慢了,而毕业学生变多了,脚趾头都能想到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了。

而维持经济增长无非就是出口、投资、消费三架马车,这就是我为何及其反感内地城市一点疫情就直接一刀切的自杀式防疫。今年下半年商场、旅游、航运、酒店这些行业是彻底废了,这几个行业能熬下去不死就烧高香了,基本上不太可能增加就业岗位,培训行业直接都被捅死了不光不能吸引就业还跑出几百万张嘴来抢饭碗,我觉得 2020 年说是史上就业最难年毫不夸张。

现在的形势是越低端的岗位影响越大,所以对于双一流的毕业生来说只是待遇问题还不至于毕业就失业,更多双非、二本、三本和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就没那么幸运了,面对空前的毕业即失业的压力,而这些学校的文科生就更加绝望了。

知乎用户 思考的水 发表

大家有没有发现 2022 找工作很难?

伴随着元宵节结束了,这个年也就结束了。大家都复工了吧,有没有准备跳槽的,有没有已经找工作找了好几个月的,有没有刚开工就提离职的。

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找工作困难重重,原来可能初七就有猎头联系你了,今年有没有发现这都元宵结束了还没有猎头找你,就连所有的招聘渠道上面的发布的岗位都是少得可怜,要么就是石沉大海没有回应。要么就是都面试结束了,为什么还不发 offer。

原因很简单,今年的市场行情赶得上疫情刚开始那会儿的招聘行情,整体缩编,机会少之又少。

怎么办呢?

想跳槽的看好再跳,千万不要裸辞。还在找工作的降低自己的预期,有好机会赶紧下手。

几个趋势

国内企业往外走,拓展海外业务,请大家把英语捡起来。

互联网泡沫基本上要挤完了,回归价值本身,互联网职场人不要那么浮躁,沉下心来沉淀好自己。很有可能你今天离开的公司,下一份你就要降薪。所以认清市场本质再做决策。

新能源汽车依旧是方向

人工智能 + 1

金融

职场答疑熊熊

阿里巴巴 HR

去咨询

知乎用户 职场答疑熊熊​​ 发表

读个商科研究生不去银行和地产,

仿佛找不到任何工作。卷死算了

知乎用户 想做只小不点 发表

可以去当小贩。不要看不起小贩,只要不像突尼斯那样被没收大学生小贩车辆,那么认真做点小生意,并不比上班差。关键是大学生思维活跃很多,认真研究小生意,说不定优势很大。

当然,遇到了突尼斯那种事情,也不用担心。因为充分相信你们不会来事。有些人也说了,经济现在这状况,国家会想办法的。

呵呵,呵呵,有信心是好事。

感谢外资,让我有一个打混之处。现在开始中年焦虑,工作居然比以前勤奋了很多,也开始学习新技能了。

知乎用户 帝国余晖 发表

2022 年新一批的毕业生加入,就业形势严峻。

很多人都想去做教师,这就让教师成为了竞争最激烈的岗位之一。

知乎用户 小苹 发表

很好啊,没毕业就签好就业合同了。

知乎用户 哈哈 发表

稳中向好,一片大好,进一步推动灵活就业。

知乎用户 营养不良的韭菜 发表

灵活就业比例不断上升

毕业找工作不再是难事

知乎用户 风眠 发表

去年 900w 今年 1067……

真的一年比一年难

今年出生人口会比毕业人口低么?

知乎用户 HTPC​ 发表

就业形势严峻是肯定的,但也不要忘了一点,毕业生已经成年了,已经具备自主自立的基本能力了!所以这里咱们只解读下政策:

1、政策其实都是保底性政策,比如:“确保政策性岗位和市场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国有企业招聘,组织实施好基层项目!”“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 等!说白了就是告诉大家:新毕业生来了,你们可不能为了省钱和让人腾位置就把基层老员工都踢了啊!同时,新来的毕业生工资不能太低啊!

2、国家不会直接编制出多的岗位,但是会按照 “市场需求”,根据 “竞争法则” 来,支持 “创新就业”,开拓 “政策性岗位”,支持灵活就业!这些意思是:你们这些毕业生也得努力啊,只要努力肯定能找到好工作的!别光想着考 “公务员”“教师” 什么的,多在社会上历练历练,说不定就能成功呢!

3、按照 “一人一档”“一人一策” 要求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做好高职百万扩招毕业生就业服务:这句就是让上高职的也别担心,肯定给你们找到一个符合你们工作性质的岗位的。

其实目前很多刚毕业的孩子并不想工作,原因:第一、趁年轻,还能啃啃老!第二、家里父母还年轻,手里多少有点余钱,就算没有余钱的也有余房,不担心找不到工作,可以子承父业或自主创业!真心想赶紧工作的是一群:一没钱、二没房、三有老人要赡养的穷苦子女们!

知乎用户 愚非山蛮 发表

老师找小明谈话,问:“最近怎么安分,少见捣蛋了?”

小明:“阅尽世事沧桑,看透世态炎凉,不想做出头之鸟了!”

老师:“说人话!”

“最近降温,室外风大怕感冒!”

冻死在冬天理所当然,可冻死在这个秋天我心有不甘

去年十二月才穿秋裤的我,今年十月我就已经开始穿了

卫衣和校服一样 都是个好东西啊,没有他们遮不住的丑,穿上卫衣都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身材焦虑被捂得严严实实。卫衣就是修身神器,是女娲捏人出现 bug 时的补丁。

逼迫我们在秋天穿上外套的温度,也是鼓励我们在春天脱下外套的温度。

父母三宝:就你懂,就你能说,就你看的是对的。

年轻时一定要培养一个爱好,要不等到老了不知道干嘛,只能天天发呆,给别人挑毛病。

“等你以后你就明白了” 这句话为什么招人烦呢?

因为你菜。

真有水平的人,会在当时当下就能条分缕析 地说服对方,让别人心悦诚服。你做不到,但还要讨口彩,只能找补 “等你以后就明白了”。

有的人很久没回家会想念妈妈的菜,那你这么久没和我打游戏会不会想念我的菜?

天天说自己忙的要死,我看新出什么游戏你第一时间就下载了,两天一过玩的比谁都明白。

冷知识:

当一个人又穷又丑的时候

他能发的只有他那游戏战绩的截图了,

还有 – 些彰显品位的歌单

当我玩了很久手机到手机没电了然后我放下手机,缓了几分钟然后我开始评判指责在座的其他人:一天天就知道玩手机都不准玩了来聊天

本来今天就冷,打开股票看了一眼,感觉坠入了冰窖

建议看看孩子的作业,瞬间又火了起来

如果人类生小孩是为了让一条新生命健全成长,而不是因为 “大家都得生小孩” 的话,这个世界会更美好的。

带闺女写作业。

用 “一… 就…” 造句:我一年级的时候就是大人了!

造句 “有的… 有的…” :昨天草莓老师问我有没有认真听课,我说有的有的~

闺女:“为什么皮皮虾长那么多条腿?”

闺女:“是不是因为在水里走路不好走,所以就多长点腿?”

“妈妈,把手机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

“那就坏了。”

“妈妈你真聪明,我是做过实验才知道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周末出去玩,找到一个地下车库。因为空间有点狭小,我倒车时让儿子在旁边看着,什么时候撞墙了就告诉我。“只听 “砰” 的一声,车尾撞在了墙上。儿子说:“下午 3 点 45 分。”

养孩子,就像穿了一件到处破洞的破袍子。

不穿的话,冷;穿上的话,天天忙着补洞。

孩子放学后闹着不想上学,我就带她去街上逛逛,哄她开心!

走到某专卖店,看中一件衣服,但是价格好贵,就多看了几眼,她好像看出来我的心思,满眼算计的说:不如你带我去幼儿园退学费,退回来的学费归你,我也不用上学了,你也有钱买衣服了。。。

上学路上女儿给我出题,把全世界每个人的头发相乘答案是多少?我说,这怎么算。她说,零啊,只要遇到一个秃头就是零。

葫芦娃里妖精都喜欢 0,他们常说:“如意如意,随我心意,快快显 0!”

我和朋友说我有 0 个对象,传到最后变成了我是 0

奶奶问我:“在学校是不是不舍的吃?”

我一脸疑问的回答:“没有啊,咋啦?”

我奶说:“那你刚回来半个月脸就吃圆了。”

我:“……”

晚上,老婆跟儿子说:“我明天要去姥爷家,你去吗?”

儿子听了高兴地说去。

老婆说:“看把你高兴的,你去的目的还不是想让姥爷买糖果给你吃?”

儿子说:“我才不想吃糖果呢。好久没见姥爷了,我只是想看看他个子长高了没有!”

祖母总是说你长高了,是因为她们越来越矮了。。。

昨晚第一次听说大兴机场快轨叫武大郎线。途经武清,大兴,廊坊。那么十号线不就是潘金莲线吗?潘家园,金台路,莲花桥。

本以为是平平无奇的地铁上班日,因为两个奶奶级别的老人家,特别梦幻。

两个老奶奶互相让座,让座理由是我女儿才三十五,你儿子都四十了,你坐你坐。

公交车上,爷爷问他的小孙子:“如果有天我在床上奄奄一息了,你会在我耳边说什么?”

小孙子说:“爷爷,什么说什么啊,我没听懂。”

爷爷说:“就是你要说什么话来鼓励爷爷?”

小孙子回答说:“爷爷,我想吃席。”

公交车上,突然听见戏曲铃声,座位上的大爷随即翻包掏出手机,滑键接听。

我正纳闷儿大爷的解锁键怎么在上面,大爷喊开了:“啥?我到哪里了?我听不清,你大声点儿。”

这时旁边妹妹看大爷手机拿颠倒了,好心提醒:“大爷,倒了。”

大爷急忙对着电话吼:“到了到了,到家再说。”

老奶奶打的,到达目的地后计价器显示 8 元,但下车时她只给 3 元。

司机:“老人家,你怎么只付 3 元呢?”

老奶奶:“我坐车时计价器已经显示 5 元了。这不走多少给多少嘛!”

大过节的跟大家聊一个话题、什么是 代沟!刚才中午去买菜做饭、菜市场看见一位可怜的老大爷、我寻思着买他菜吧、然后大爷就给我拿称、称了一袋子、称是那种我们小时候那种长棍子的,大爷说 7 块钱、我当时拿出手机说:大爷码呢?我指的是二维码!大爷拍了拍他的三轮车说我骑三轮没有马??、我当时寻思可能大爷误解了以为是骑的马??、然后我脑袋抽了:来了一句我没带纸钱、大爷当时就火了、说我咒他死、一称杆子甩了过来、我顺势用手去挡、结果手给我敲肿了

今天参加一个远亲婚礼,跟爷爷坐一块儿,散宴后新娘伴娘她们在合影,纷纷比心。

爷爷看不懂,说她们干啥做这个动作?

我解释了一下。

爷爷把指头凑在一起,别扭地摩擦了一番,感慨说上一次有人对我做这种手势,还是在暗示我给他点好处 。

侄子国庆节去老家玩,玩的无聊就拿着手机约小伙伴开黑打排位赛…

小侄子开语音对着手机吼:“你们谁来和我打排位?”

奶奶拿着扫帚冲出来:“这是你爷爷的牌位!你也敢打?看我不打你!”

楼下电焊铺老板娘站在门口大声说,自己的手机被女儿锁住了,打不了电话!隔壁八十多岁的老奶奶说,那你咋忘了拿钥匙了?……

开锁公司怎么确保让他们开锁的不是小偷?

小偷:我们自己会开锁 谢谢

拘留所里,记者采访小偷:你撬锁最短多长时间?

“三五分钟吧。”

“最长多久?”

“也三五分钟吧。。。”

“为啥呢?”

“撬不开,可也不敢久留啊。。。”

昨天看新闻说,年底了不法分子缺钱花,让大家提高警惕!我真的很愤怒,这些不法分子居然到年底才缺钱花,我一年四季都缺钱花!

街头看到一个乞丐,我问他:「你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上班?」他看了我一眼说:「有手有脚就要上班?你有一张好看的脸不也没去当明星吗?」我竟无法反驳。

别人出门。

他们的家人:早点回来! 别把我宝贝晒黑了。

我奶奶:早点回家哦 别把我的宝贝太阳伞弄丢了!

十几年前从奶奶家回家坐的公交车,因为是终点站车站有好多人一起等车(我都不认识),等我到家给奶奶打电话报平安,奶奶把我骂了一顿问我人在哪,说她邻居老太看到我带着一大帮子男男女女一起上车走了???

有段时间流行穿破洞牛仔裤,我也买了一条穿。有天出门,被我奶奶看到了,奶奶说:“你裤子都破成这样了,快脱下来给奶奶补补。” 我害怕老人家啰嗦一边跑出门一边回答说:“款式就是这样的!” 结果那天,是裤裆破了….

我奶 90 岁了,总给我讲她小时候的事儿。

咯咯咯……

反反复复都是那些事儿,我都背下来了。

昨天又要给我讲,我就反客为主,直接把她小时候的事儿说出来了。

我奶张大嘴巴看着我说: 你咋知道的呢?历史书上学的吧……

外婆拿到一本上面只有英文的绘本,只好硬着头皮给小孩编故事:

“你看这里有好多动物,大象,鳄鱼,还有一个老爷爷,是动物园的园长,他负责给动物喂饭饭……”

我过去一看:《诺亚方舟的故事》

奶奶非要孙子教她用 QQ 聊天。

奶奶指着孙子的 QQ 好友头像问:“这些有颜色的是什么意思?”

孙子解释说:“这些是在线的好友。”

奶奶又问:“那个一跳一跳的呢?”

孙子笑着回答:“那是有人在跟我说话了。”

奶奶又指着几个不在线的好友头像问:“那这些灰头土脸的是不在了吗?”

孙子一听,惊讶地问:“您怎么知道的?”

不料,奶奶露出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说:“黑白照片都挂出来了,肯定是不在了。”

不成熟的大人往往比不成熟的小孩更不成熟

白天: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晚上:我就不睡,欸,我熬夜猝死我自己。

刚才喝了一杯水,产生幻觉,仿佛看到鸡鸭鹅,原来我喝的是望禽水。

家里的鸡鸭鹅都不见了,我找了很久。这段经历后来被我写出来,叫《寻禽记》 。

这只猫吃鱼时很快乐,可以说是乐不思鼠。

为什么小明小红,—听就是小孩。而小王小张,—听就是大人。小李一听就是司机,大黄小黄一听就是狗,而老王一听就离的不远!# 张三一听就是法外狂徒!#

军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合伙把围棋打了一顿。

围棋:“你们为什么打我?”

军棋:“因为你是个另类,我们都是越下子儿越少,你却是越下子儿越多。”

世界上最绝望的事情,就是当楼下广场舞的大妈天团准点播放神曲时,猛然每一首我居然都会唱啊!

而且还边唱边跟着无意识扭动啊!

我竟然不知不觉扭了三首歌了!

有个朋友因为投诉了小区广场舞大妈噪音扰民,结果被全小区广场舞大妈通缉,想问问网友们肿么躲避~

——变成领舞

朶 duo 猫猫 c

昨天回家路过广场,见一群跳广场舞的大妈在追一个小屁孩。我就好奇问不跳舞追他干嘛?一位大妈气喘吁吁地说 “跳不成了,一连三天,也不知道从哪儿来了这个孩子,穿过个红肚兜拿根小棍,我们一跳他就喊:孩儿们操练起来!”

木土土 "

我们小区大妈们跳广场舞的歌曲是’大悲咒’,现在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大悲咒,总有一种被超度的感觉。

记得小时候弟弟考试考了零分爸爸妈妈一个劲的数落,奶奶疼孩子说了一句零分怎么了零分也比没有强。

奶奶说重男轻女的意思

就是男孩子提重的,女孩子提轻的

有天嫂子问我,中国现在还是重男轻女吗?

我说没有啊,生男生女都一样。

嫂子说,那为什么我们去洗澡,我花了 100,他花了 600 呢?

冰镇老白干

有次回老家拉肚子蹲大号,茅坑的那种,下面是储粪池,点了支烟消遣一下,抽完最后一口,顺手就往坑里丢,砰!那天阳光明媚,夕阳正好,我撅着屁股拿着水管洗菊花。

在野外大便没带纸,边上转上一只优雅(青蛙)的声音:棍儿刮棍儿刮

紫夜紫月: 我问什么电视,你们说是液晶电视,我问是什么剧,你们说是电视连续剧!我问怎么可以看,你们说坐着看躺着看都可以!我问在哪里可以看,你们说厨房大厅卧室都可以,太难了我……

仰望星空_11s: 女儿一岁多,因为贫血在喝药,今天她指着放着药的方向说药,我说要什么?她说药,我说要什么?这样重复了几遍我才反应过来她说的是药,哈哈哈,真是一孕傻三年啊。

薛定谔的_猪_: 媳妇刚生完孩子,需要好好补一补。听说阿胶的效果很好,于是给媳妇买了整整一斤。不过驴皮的太贵买不起,买的是猪皮阿胶,俗称皮冻

苦瓜不苦柠檬不酸: 容易上火的我上个月两次口腔溃疡,第一次老妈给我药吃,我打死也不吃,就扛了两个星期左右就好了,第二次一个疼了一星期就自己偷偷的去买药,喷药两天就好了,白疼了我那么久

嘉禾仙岳山: 女朋友第一次做饭,我暗下决心,无论什么味道,我都要吃的一干二净,但就当我将筷子伸向螃蟹时,它夹住了我的筷子。

飞鱼_pps: 采亲,说的在理。

讲个真实段子,昨晚上跟鱼友一块钓鱼,下了点小雨

。他说,小问题这只是局部有雨,我想起来了采的谐音梗,我就笑着说,我懂,拉肚子了,你就直说,还说的这么文艺。

我笑了,他还不知道笑点在哪里。

男的年轻时候在网上钓鱼,老了以后在河边钓鱼,男的一辈子都在钓鱼

需要用到身份证复印件,昨天去复印,复印那大哥拿着我身份证看了看,又看了看我,问我这身份证是你妈妈的吗?采啊,你说我该难过还是该高兴呢!我是 81 年哒

夏威夷的海 w: 不是儿,是我这张脸真的有很显老吗 [黑人问号] 为什么总有些没脑子的人会以为(而且还非得说出来?!)我和我爸是两口子???沃特么!?……

宇宙少女希尔达: 有的人坐飞机就能见到,有的人要坐时光机才能见到,不想见的人下楼扔个垃圾都能碰到,想见的人跑遍他的城市都遇不到

他像天气,时好时坏,你是笨蛋,边哭边爱。

恋爱里最高级的浪漫,大概是情绪自由吧。

萧梦辰: 医院走廊里一群人在等待尿检,每人手里都端着自己的尿样。护士叫一个叫王尚举的患者,喊: 王尚举!然后所有患者都把手里的尿样举高了一点。护士又喊道: 王尚举!….. 然后患者们又把尿样举高了一点…… 护士还喊: 王尚举!!!然后所有患者都把尿样高高举起… 这时王尚举意识到护士是在喊自己,便大声答: 到!然后所有的患者都把尿倒头上了。再忙也要笑一笑!

感悟: 听谁的很重要!

.◢████◣

█ >_ < █

╰—┰—╯

 ┕█┙

知乎用户 好猫教育周老师 发表

**1076 万!115 万!85 万!**这次会议有几个数据很关键,毕业生规模首次超过千万,1076 万。第一批高职扩招要毕业了,115 万。考研同比增加了 85 万。专接本人数虽没提及,肯定也是暴增。

这一系列数据背后反映出几个问题。

**我们单看升学板块,给秋季招聘带来很大冲击,一半以上的本科生要考研,一半以上的高职大专生要接本!**考研人数增加 85 万,这个增幅数据超过几年前录取人数了,接本录取人数更是扩招了原来录取人数的两倍。

近几年缓就业慢就业现象越来越严峻,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升学热、考编制导致的。升学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氛围。考研的还有二战,三战,屡败屡战。大专生接本的扩招多数是民办学校招录人数翻番,公办学校基本没扩大招生。考公考编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潮流。

升学热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毕业生慢就业,缓就业,秋季招聘爆冷,所以这就是机会

没有升学需求的毕业生的机会来了!大家都内卷找工作的时候也许并不能触及的工作现在可能性大多了。而且每年的秋季招聘中求职机会远优质于春招。所以没有升学意愿的毕业生相对来说好找工作。

对升学没有太大把握的毕业生要有两手准备的意识。如果承受不了破釜沉舟带来的压力,那就先找个工作当备胎,避免最后考试不理想,工作也没找到。宁可考上违约,也不裸奔。如果破釜沉舟让你愈战愈勇,那就 “背水一战,一研为定”。

“慢就业,缓就业” 直接导致用人单位用工荒,招工难。一边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边用人单位找不到人。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用人单位一般青睐秋季招聘,一般秋季招聘也能足量招够人才,随着缓就业慢就业现象日益强烈,用人单位的观念恐怕要做好向春季招聘,夏季招聘,甚至常年招聘的转变。春季招聘可以招聘很多升学考试失败的毕业生。所以这就是机会。

待更

知乎用户 硕说 发表

看这个数字。。。

感觉可能比今年新生的人口都多了。

这个供养比。

谁来算算未来?

知乎用户 金圣 发表

虽然劳动人口红利在 10 年前就已经开始减少,

但大学生红利明显还在高位(看情况应该也快到头了)。

知乎用户 无产阶级贾宝玉 发表

2022 年的就业形势应该会比 2021 年更加严峻,

虽然国内在后疫情时期,经济逐渐恢复,内循环也会促进就业。

但 2022 年毕业的学子们,还是要努力夯实自己,才能在就业大军中站的一席之地。

我们可以根据下面 2021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来初窥 2022 年的就业形势。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1 年三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报告中汇总了 21 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 22 届考生专业选择具有指导意义。为此,我转载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注:文中环比指与同年上一季度相比,同比指与去年三季度相比,CIER 指数(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

![](data:image/svg+xml;utf8,)

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就业群体,关于其就业问题的讨论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1 年三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向好、经济发展持续恢复,2021 年三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指数环比下降,但同比上升。

新一线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

报告指出,2021 年三季度高校毕业生的 **CIER 指数呈现新一线、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依次递增的趋势。**其中,一线、新一线城市的 CIER 指数分别为 1.40 和 1.26,景气指数相对较低;而二线、三线城市 CIER 指数为 1.70 和 2.75,就业市场相对宽松。

本季度高校毕业生 **CIER 指数较高的城市为二、三线城市,**例如,大庆、嘉兴、威海、包头、镇江等,这些城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而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差的城市中,**贵阳的高校毕业生 CIER 指数最低,**为 0.42。此外,沈阳、西安、太原、杭州、成都、长沙等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高校毕业生 CIER 指数相对较低,就业竞争相对激烈。

就业景气较好和较差的行业

《报告》显示,本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最好的行业为中介服务业,**CIER 指数为 22.3。此外,教育 / 培训 / 院校、互联网 / 电子商务、房地产 / 建筑 / 建材 / 工程、医药 / 生物工程等行业的就业景气也相对较好。

从环比来看,**本季度医药 / 生物工程、基金 / 证券 / 期货 / 投资、酒店 / 餐饮业的就业景气环比上升,**特别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三季度迎来学生暑假、中秋节假日等,使得酒店 / 餐饮业的就业景气回升明显。

本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指数最低的行业为航空 / 航天研究与制造业,**CIER 指数为 0.20。此外,能源 / 矿产 / 采掘 / 冶炼、礼品 / 玩具 / 工艺美术 / 收藏品 / 奢侈品、旅游 / 度假、交通 / 运输等行业的 CIER 指数也相对较低。这些行业的就业景气相对较差,意味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也较为激烈。

进入 2021 年第三季度,教育 / 培训 / 院校行业的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 7 月至 9 月逐月下降,而求职申请人数在 8 月份也出现明显回落,在 9 月份有小幅回升。数据表明,“双减” 政策对该行业的就业造成明显降温影响。

就业景气较好和较差的职业

本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的职业为房地产交易、中小学课程辅导、销售顾问、医疗器械、普工 / 技工等,**这些职业的 CIER 指数排名相对较高,但与上季度相比,除了医疗器械环比上升之外,其他职业均环比下降。

其中,房地产交易、销售顾问、普工 / 技工等职业的工作性质或内容较单一,技术含量不高,薪酬待遇对于高校毕业生求职者的吸引力较小,因此出现较大的供给缺口。

而对于中小学课程辅导业,尽管本季度就业景气较高,但在 “双减政策” 实施背景之下,该职业的就业景气程度明显降温。

此外,本季度客户服务、酒店服务就业景气也相对较高,表明随着疫情逐渐趋稳,也带动了线下接触经济的逐步恢复,使得服务业就业景气逐渐向好。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差的职业中,发行、医务管理、舞美设计、场务 / 剧务、广告等传媒类职业的 CIER 指数相对较低,**并且从环比来看,除发行职位就业景气环比有所回升外,其他职业的就业景气均环比下降。这些职业的就业情况需要进一步关注。

“双减” 政策的实施,对中小学课程辅导职业的高校毕业生带来明显的影响。从招聘需求来看,2021 年 7 月到 9 月,中小学课程辅导的招聘需求人数连续下降,特别是在 9 月份下降人数较为明显;从求职供给来看,2021 年 8 月高校毕业生在中小学课程辅导职业的投递人数同样出现急剧下滑,9 月份景气指数下降为为今年二季度以来最低。

问题来了:现在看来发展好的行业,未来真的是有 “钱” 途的专业吗?

在老师看来,选择专业还是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门槛高不高、兼容性强不强等因素来考虑。话说回来,早吃苦和晚吃苦,都是一种选择。你们是怎么看呢?

即将高考的你,有刷**【最新】至 2021 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最新】2022 高考备考全部试题及答案**这些题吗?

内容来源于网络

知乎用户 一休教育 发表

去年出生人口也就 1200 万,他们应该不用卷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毕业后待业在家是种怎样的体验?

知乎用户 庚号先生的自言自 发表 作为一个过来人,劝你慎重。 我在几年前毕业的时候就是这样,刚开始满怀希望回家,心想着大不了过个暑假也好,父母看到你的头几天也是欣喜的,毕竟孩子很久没见了,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你工作上没有进展,邻居亲戚的询问, …

十年后,我为什么要辞掉上海的大学教职?

人生中一些事件,值得记录。 我博士毕业后来到上海某大学,工作了十年有余的时间,一月初终于走完离职手续,与这个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挥手作别,朋友得知,十分不解,纷纷私信询问个中原由。我相信,越了解我的朋友越是困惑,他们心里一定会想,你远未达到财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