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胜:用脱口秀对抗“容貌绝望”丨谷雨
“讲脱口秀之后,大家对我的长相评价会发生变化,从你丑变成了你搞笑,甚至还有人觉得你可爱,现在有人会评价我的脸是祖师爷赏饭吃、生在喜剧终点的男人,还有一个词叫长相优势。大家把我的长相看成一种优势了,我现在都得说我没靠长相(笑),这种情绪你之前 …
十个天津人九个玩曲艺,至于郭德纲的地位这里放上一个杨少华老爷子评价郭德纲的视频,我相信代表了很多听相声长大的天津人的看法:
1976 年,流落北大荒的师胜杰说了段相声《林海红鹰》,给他捧哏的名叫姜昆,站在桌子里面。
24 岁的师胜杰在台上气定神闲,他是相声世家,小时候是哈尔滨少年宫五朵金花,给周总理和西哈努克演出过,见惯了大世面。
他身边的姜昆则是半路出家,之前凿过石,挖过井,还干过一年半炊事班长,好在聪敏且机灵。
两人从佳木斯一路演进北京展览馆,演得台下的马季心潮澎湃,中央广播说唱团想招师胜杰,但政审没过关,只得作罢。
马季念念不忘,他去北大荒演出,风雪夜专程见姜昆,提出带他去北京。
姜昆一口气说出十几个愿意,但兵团领导不愿意,马季只能为兵团演遍黑龙江,说倒了嗓子方才如愿。
姜昆兴奋返京,师胜杰黯然留守,命运于此拍下醒木,各有各的下回分解。
被马季收为弟子后,1978 年,姜昆成为中国曲艺家协会最年轻理事,此后,他因讽刺极左的作品《如此照相》名动全国。
1983 年,姜昆成为第一届春晚主持人,并在除夕夜连说三段相声。
一年后,在山东青岛,师胜杰的命运也迎来转机,他写了个讲女厂长改革的作品,参加相声新作评比。
那次评比的艺术顾问是侯宝林,侯大师在评比总结那天,三句不离师胜杰,最后流露出想收弟子口风。他已有 30 年没收徒了。
第二天中午 11 点多,师胜杰心情忐忑地去拜访侯宝林,见面第一句话:您还没睡呢?
大师乐了,这什么点,睡什么睡,我饭还没吃呢。
侯大师要收关门弟子,相声界石破天惊,马三立等人专程赶到青岛观礼。
拜师仪式上,侯宝林把戴了多年的钻戒摘下来,戴在师胜杰手上,环顾四周说:
我收师胜杰为徒,不是我们两人之间的事,这是相声界的一件大事。我相信有师胜杰这样的年轻人继承我们的相声艺术,相声艺术的发展不会等到 2000 年。
相声的中兴果然没等到千禧年,在八十年代末就陷入了颓势。
当亢奋的时代冷寂,辛辣的讽刺柔顺,相声开始变得不好笑。
1989 年,师胜杰首登春晚舞台,表演的不是相声,而是小品,小品作者叫黄宏,马季的跨界弟子。
陈佩斯、赵丽蓉、赵本山相继统领着九十年代的笑声,而姜昆在虎口脱险之后,便仿佛落入了一个更大更空旷的虎笼。
春晚相声越来越不好笑,讽刺渐少,轻薄渐多,有时更像吉祥话合集。
1992 年春晚彩排,侯耀文和石富宽写了讽刺公款旅游的《买猴新篇》,被枪毙了。
两人用一周赶出耍嘴型的《小站联欢会》,工作组看一半就连连点头,轻松通过。
梁左在《笑忘书》里点评:一身的本事,没了本子,也是虚掷。
1994 年,黄宏拿小品本子《打扑克》邀马季出山,马季婉拒后,搭档变成了侯耀文。
两个老同学列车相逢,用名片玩起扑克。
那个俩大夫不如一兽医,女秘书能当董事长家的时代,纵情狂飙又光怪陆离,黄宏得意地对侯耀文说:现在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
掌声叫好声轰然响起,侯家公子无奈苦笑。
1995 年,姜昆辞去中央广播说唱团团长,转而担任他创办的中华曲艺学会会长。
他头发高高梳起,眉眼间带上了威严。
那年秋天,天津青年郭德纲第三次赴京谋生。出发前为表决心,他把藏书、资料、桌子统统寄放在朋友处。
他和朋友念叨,我还会相声,去北京起码饿不死吧?
他租住在大兴黄村一砖房内,房内只能摆下床,写东西要趴在小板凳上。每日,他把面条熬成浆糊,配上葱酱,聊以度日。
即便如此,生活仍断断续续。他给丰台一小评戏团唱戏,唱两个月,老板一分钱没给。
某夜散戏,末班车已走,郭德纲从北京南二环蒲黄榆,向遥远的大兴远征,深夜步行 22 公里。
走到新发地菜市场,他仅有两块钱买了包子补充体力,走到玉泉营,他熬不住拦了黑车。“把我送到地儿我把手表给你行么?” 黑车扬长而去。
最后,他走上了西红门大桥,卡车在黑暗中呼啸而过,他只能扶着栏杆挪步前行。
很多年后,他在台上说我凭什么不能步行走二环?台下笑得前仰后合,无人知当年事。
1996 年,郭德纲去琉璃厂书店看书,这是他仅有的免费快乐。书店不远有家京味茶馆,一群相声票友正说着玩。
票友中的王玥波很快发现不同,包袱响时郭德纲不乐,说起行内黑话郭德纲却笑了。
后来混熟,郭德纲说他以前也干过这个,票友们起哄,郭德纲和王玥波即兴登台。
茶馆笑声轻快,屋外蝉鸣绵长,茶馆向南几里外,就是天桥。相声百年间兜兜转转,终又回归原处。
当年来京时,郭德纲也曾幻想加入主流队伍,为此他遍访同行。
“和你们一起穿个小西装,抹个红嘴巴儿,演一场一百块钱,一个月两千块钱,我恳求你们收留我啊,但凡一个有文化的人,说‘让他来’,留在手底下当个马仔,我就认投了呀。”
然而无人相助,那门壁垒森严。
1996 年,郭德纲和张文顺、李菁等人创办北京相声大会,每场观众时常不足 10 人。
郭德纲在台上现挂:不许走,我们后台有 12 人,你们比我们人少,打不过我们。
2000 年,京郊露天广场上,郭德纲与于谦首次搭档,结束后惺惺相惜。
当时,于谦已在曲艺团赋闲十年,最有名的外号是 “桑塔纳酒驾小王子”,许多北京交警都认识他。
北京相声大会在千禧年后越来越火,2003 年,北京文艺广播的大鹏外出采访,的哥推荐了一路德云社。
大鹏去录了几次音,在电台播出后,郭德纲的命运正式翻页。
笑声有了复苏的迹象。
2004 年,央视戏曲频道主持人白燕生,在饭局问马季:相声是不是败落了,是不是要完了?
马季沉默良久说,好在还有一个郭德纲。
2006 年寒冬,马季先生病故,姜昆和赵炎抬担架的悲怆身影,宣告一段漫长记忆终结。
马季逝去后,侯耀文说中国没有符合标准的相声大师,大师要有权威,懂创作,能著书立传,还要桃李满天下,能为相声指路。
“现在根本谈不上群龙无首,是鱼龙无首”。
半年后,侯耀文也故去了。侯门风雨凋零,留下的只有家财侵占的不堪流言。
郭德纲发文为师父鸣不平,也因此与侯耀华交恶,再次为主流相声界不喜。
侯耀文过世后,留下昌平玫瑰园一栋别墅,别墅未还清贷款,一度被告上法庭。最终,郭德纲买下别墅,了却旧债。
2012 年,他搬入师傅故宅,别墅临湖,天光水色,但唯余怅然。
同年,刘兰芳卸任曲协主席,姜昆接任,成为天下曲艺掌门人。
姜昆和郭德纲同居京城,但却分属两个世界,他们所代表的理念之争,已缠斗十余年。
2006 年 2 月,京城曲艺界召开大会,联手倡议抵制三俗。散会后,流传下姜昆李金斗郭德纲微笑握手的照片。
郭德纲在博文中追忆:
“走出会场,我犹豫了一下,回家怎么说呢? 说参加会议去了? 交代不下去呀。 对,就说去洗头房了,这还体面点。”
几个月后,德云社推出了新相声《我要反三俗》。
“你不要考虑他乐不乐,爱乐不乐,你的工作是教育人,损失十几亿观众算什么?你的位置站的很稳牢”。
这其实是庙堂和江湖之争。
庙堂上的相声是高雅艺术,要教育大众,这是几十年来,相声进化出的增量。
江湖里的相声是赚钱生意,更回归相声的本源,“先搞笑吧,不然就太搞笑了”。
然而,无论是庙堂还是江湖,都悄悄隐去了相声里曾经的锋利。
2013 年,郭德纲终于上了春晚。除夕前三天,他们被告知需换个题材,于是重写了《败家子》。
登台时,他和于谦穿上大褂,桌上摆绣着银龙的手绢、扇子、醒木,哪怕镜头中看不见。
这是他有限能坚持的传承。相声的内容中规中矩,团圆喜庆。
有观众说,不好笑啊,“错怪春晚了,除了马三立马季,原来谁上去说相声都不好笑”。
郭德纲回了句,“您还茹毛饮血呢,我跟您探讨什么满汉全席?”
德云社二十周年时,44 岁的郭德纲已不再说那段《五十年目睹相声之怪现状》,不再自比相声守墓人。
此前受访时问相声未来,他说 “元杂剧到今天不就没了,没就没了吧”。
庙堂几番沉咳,江湖一声孤笑。
一切总有告别时刻。
侯耀文故去后,师胜杰和石富宽搭档说相声,有时也到小剧场,演一段《杂学唱》。
晚年时,他说,相声只是个乐子,哪分主流非主流。
9 月 28 日,师胜杰病故,姜昆发长诗纪念,并鼓励师胜杰的徒弟,要永远让相声圣洁。
沉默数日的郭德纲,在微博写道:平生壮志三更梦,万里西风一雁哀。
有趣文章很多
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号
“摩登中产”(ID:modernstory)
中国相声 180 年,郭德纲就是一个看坟的
我们这代人遗憾在文化,老一代人遗憾在世道。
01
1861 年 7 月,咸丰皇帝突然驾崩,京城一片哀悼。
皇帝的国丧长达一个月,期间全国严禁乐器,整个京城听不见一丝音乐。民间吹拉弹唱的艺人,用不了鼓锣、京胡、月琴,全部沦为失业游民。
那时候的艺人都是干一天活,糊一天口,失业后直接关系到身家性命。当时有个唱时调的高五姑,绰号叫 “时调皇后”,相当于今天的王菲,就因为半个多月不能演出,半夜饿死在了街头,第二清早就让人扔到了乱坟岗。
这年夏天,失业艺人们要么转行,要么转型。其中有个人叫朱绍文,以前是京剧演员,跑到天桥空地,用白沙撒个圈站中间,转型说起了相声。这相声的好处,就是不用配乐,光凭一张嘴就能卖艺。
天桥卖艺的老照片
历史上第一个说相声的,是道光年间八角鼓艺人张三禄。但真正把相声普及开的,要算这第二代朱绍文。朱绍文纯靠相声改变命运,成名后还到王府专职表演三年,按月领饷,外加六品俸银。后来他广收门徒,让相声正式衍生成一个行业。
就这样,朱绍文糊里糊涂地,成了相声行业的开山鼻祖。
到清末,相声传至第四代,规模开始升级。诞生了以李德钖、马德禄、周德山为代表,德字辈八位大家,合称 “相声八德”。本来冷清的相声界,一下子热闹起来。
其中这李德钖最有意思,他给自己取艺名叫 “万人迷”。第一次到上海演出,就以这艺名到处宣传。上海观众都特摩登,一听这万人迷三个字,以为肯定是位大美女,纷纷掏钱买票。结果到演出当天,李德钖穿着大褂一上台,观众一看,嚯,原来是个糟老头子!
掏钱来看林志玲,谁知等来了范伟。上海观众的心瞬间稀碎,都嚷着要退票。李德钖这相声还没开口说,底下人走了一大半。他一生都记得,那天袖着双手站在台上,像有人往头盖骨倒雪水。
旧社会把人分上、中、下九流。老辈观念里,相声演员居贱格,与娼妓、乞丐同属于下九流的行当。名门贵族家庭,视子弟当相声艺人为奇耻大辱。
天津名门有位叶利中先生,就因下海说了相声,被整个家族轰出家门,断绝了关系。
郭家骥画作 “天桥八大怪” 之朱绍文
02
相声界有句老话:北京是出处,天津是聚处。
民国初年,相声传入天津大受欢迎,全国各地相声艺人闻风而来。
第五代相声艺人,最出彩一位叫张寿臣。他最初在北京说相声,混在十八线开外,惨淡不已。迁居天津后,忽然有了观众缘,迅速蹿红。也是从他开始,相声跳出小圈子,进入到全国大众的视野里。
那时相声的特色,一是解闷逗乐,二是讽刺时政。
1937 年,天津沦陷。张寿臣常借相声讽刺日寇,百姓听了拍手称快,但他转身,就被宪兵拉到牢中毒打,几次都差点丧命。生逢乱世,让张寿臣对相声产生了绝望,到四十年代,改去说了评书。
40 年代初,天津黑帮横行。青帮头子袁会文霸占庆云戏院,胁迫各界老艺人来为他免费打工。本来退隐的张寿臣,又被他逼出来说相声。青帮为榨取张寿臣的价值,将他软禁半年多。妻子失去他的音信,一直靠典当养活孩子。等到他被放出时,妻子已经病死,而他连办丧事的一点钱都拿不出来。
我们这一代人遗憾在文化,老一代人遗憾在世道。
过去说相声是苦活,从业者多是被赶出家乡的文人、吃不起饭的江湖汉、无父无母的孤儿,都是生活里的底层人。相声大腕们早年多失学、家庭破碎、差点当小偷或土匪,福气少得可怜。即便成名后,挨打受辱也是家常便饭。
张寿臣的徒弟戴少甫,本是位谦谦君子,相声艺人里少有的儒雅文人。他不仅说相声,还常年热心做公益。29 岁那年,就因为说讽刺相声得罪黑帮,被一帮打手拖到后台打成重伤,不久后含恨而死。
当时还有位艺人叫张宝茹,勉强靠相声讨口饭吃,常年被流氓混混勒索,拿不出钱来只能到处躲。一天,他正在演出后台候场,突然被几个流氓围住。流氓头子到街上掏粪大车里舀了一舀子大粪,端到他跟前,威胁他全部吃光,否则当场打死。张宝茹为了保命,当众吃光了舀子里的大粪。
回到家后,张宝茹一下子病倒,很长日子没有演出。他原本是爱说话的人,经历过这件事后,一生变得寡言少语。
张寿臣
03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相声场子里有了穿灰制服的干部,地痞流氓突然消失。相声从 “玩意儿”,摇身一变,成为 “艺术”。
相声艺人们,终于摆脱下九流的身份,不再受辱。由此,相声进入巅峰时期。其中以三大相声世家为代表,即常家、侯家、马家,三峰并峙。
常家相声中,最为拔尖的艺人,公认为常宝堃(kūn)。常宝堃自幼贫寒,六岁随父亲在张家口外变戏法,冒着寒风,光着脊梁表演翻膀子,两手攥紧一根小棍,从前胸硬掰到后背,冻得浑身发抖。观众问他的父亲:这是不是你亲生儿子?
常宝堃把话头接过来,当成相声说:这是我的亲爸爸,没错儿。
9 岁时,常宝堃正式说相声,跟着父亲出入深宅大院,为有钱有势的人走堂会。叼着雪茄烟的老爷们把他光头当烟灰缸,要灭烟直接往上一摁。
为了翻身,常宝堃只能拼命学艺。每天除了呼吸,就是背词。连吃饭的时候也在背词,筷子都掉了,在那扒空气都不知道。邻居们最害怕他上厕所,那厕所是三家共用,他一进厕所就背词,半天出不来,憋得邻居叫苦连天。
常宝堃
常宝堃后来能成角儿,能耐还在其次,关键是人缘好。他出道早,天津观众看着他长大,真把他当亲人。很多观众认识常宝堃,在马路上看见了都会喊,呦,介不似蘑君嘛!他艺名叫 “小蘑菇”,叫他蘑君,是表示尊敬。
常宝堃常说:说相声的,人缘儿就是能耐。有些演员刚刚成名,眼睛就往天上看,看不起同行,更看不起观众。这样的人,一辈子也成不了角儿。
1951 年,常宝堃 29 岁。他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慰问团,到战场给军队表演相声。4 月 23 日这天,慰问团胜利返程,但在朝鲜沙元里,突然遭遇美军空袭。
在飞机扫射中,常宝堃站起来,大喊提醒身边人,“别暴露目标!” 但他自己成了靶子,被中弹打中头部。等战火平息,大家找到他,他攥着手躺在那里,已经没了呼吸。
5 月 15 日,在天津马场道的第一公墓,政府为常宝堃举行公祭。出殡那天,天津市长亲自拉灵。灵车从海口路出来,沿着马场道到佟楼,再从成都道到和平路再到南市官银号,沿路站满了送行的人。
那时天津市区 240 万人,来了三分之一。80 万人相送,白色的纸钱铺天盖地,弥漫全城,像下了一场漫天大雪。
1951 年,常宝堃在朝鲜前线慰问演出
04
中国相声三大世家,各有巅峰,常家有常宝堃,侯家则有侯宝林。当时相声界按地域选盟主,人称 “北侯、南张、中少林”。
北侯是侯宝林,南张是张永熙,中少林是孙少林。但南张、中少林加起来的影响力,都不及北侯一半。
侯宝林是满族人,4 岁不记事时就离家,跟着舅舅坐火车到北京,进了一户姓候人家,随了侯姓,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世。为了讨生活,他捡过煤核儿,要过饭。12 岁时学京剧,白天露天演出,晚上还要背着残疾师哥串妓院卖唱。
他一生命运多舛,后来辗转天津,到 21 岁才正式学相声,算是半路出家,格外珍惜观众。
打说相声起,侯宝林就给自己定下两条原则:
一是骂人的荤口不说,二是摇尾乞怜的贱话不说。
在此之前,津门曲艺界龙鱼混杂,票房左右市场。很多相声艺人,为了迎合观众,专攻 “荤相声”。荤相声属于捞偏门,内容色情、怪诞,抖的包袱也被称之为臭包袱。
到侯宝林这儿,相声说得大方优雅,不沾半句贱话,不抖一个臭包袱,一扫过去的低俗气,将相声格调整体拉高一个档次。
1950 年,侯宝林牵头,在北京成立相声改进小组。邀请老舍,吴小玲、罗常培等作家学者,创作新脚本,并对近百段传统相声做修改整理。改良后的相声,去糟粕,炼精华,终成曲艺之首。
五十六年代,侯宝林常被请到中南海春耦斋,给毛泽东、周恩来说相声。他给毛泽东说过 150 多段相声,其中 50 多段在民间从没有说过,常引毛泽东笑得直不起腰。
毛泽东听相声,一个段子就听一遍,但一次听了侯宝林的《关公战秦琼》后,当场说了四个字:
再说一遍!
周恩来也爱听侯宝林的相声,不光当观众,还能当捧哏。1956 年在怀仁堂,侯宝林和郭启儒合说《阴阳五行》。说到最后,座位上的周恩来竟一甩手,“嗨——”,直接给他当起了捧哏。
1963 年,侯宝林的相声令周总理开怀大笑
六十年代后期,世事浮沉,浩劫丛生。
在一片失序中,侯宝林的命运急转直下。他被抄家、关牛棚,被徒弟揪斗,押着胳膊上街游行。他再没上台说过相声,只能每天在公共厕所通屎通尿,拿着根木棍,佝着腰挑粪沟里的草纸。对大众来说,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
有一天,侯宝林坐在大字报下。一位老先生路过,转头认出他,颤着嘴唇说了句:侯先生,您还活着?您一定要活下去!
侯宝林愣了几秒,突然捂着脸大哭起来。
1977 年,风雨过后。侯宝林重新穿上长衫,拿起长扇到茶楼吃点心。刚坐下,整个茶楼的人都围上来。他走到阳台跟大家打招呼,一抬手作揖,底下顿时一片欢呼。群众抹着眼泪喊:
侯先生!我们想您呐!
1993 年,侯宝林病重,在胃癌的折磨下,体重降到 80 斤,整张脸瘦得脱形。生前最后 154 天,住在解放军总医院。
这年 2 月 1 日,侯宝林选择在电视荧幕上,和全国观众道别。他精心梳洗了一番后,对着镜头说道:
我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相声,研究了一辈子相声,我最大的愿望,是把最好的艺术献给你们。现在,侯宝林要走了,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说完,侯宝林一脸安详。3 天之后,他走了,那天恰好立春。
侯宝林(左一)早年说相声照片
05
侯宝林逝世后,中国相声只剩马三立独撑大局。
相声三大世家,常家的常宝堃牺牲了,侯家的侯宝林去世了,唯有马家的马三立还站在孤峰顶上扛大旗。
马三立的世家渊源,比常、侯都复杂,长话短说:光绪年间,有位相声第三代传人,名叫恩绪,是曾被李莲英召进宫给老佛爷表演的名角。他有位同行故交,叫春长隆。春长隆只有一位徒弟,叫马德禄,著名 “相声八德” 之一。恩绪尤其喜爱这马德禄,就把女儿恩萃卿嫁给了他。此后,马德禄生了三个儿子。次子,就是马三立。
马三立身上积累了几代相声名家的基因,就像是为相声而生的人。他 3 岁就随父母到天津落地生根,15 岁开始说相声,听过的人都挑起大拇指夸:真乃天纵之才!
四十年代,在说了 11 年的相声后,马三立在津门自成一派,京、天津两地的相声园子和电台都约他前往演出。这些主顾私底下都称他为 “原子弹”,因为只要他一上场,就是原子弹爆炸一样的轰动。
马三立(左一)早年说相声照片
1958 年,反右运动开始,马三立正当壮年时却被打成右派,自此岁月蹉跎整整 20 年。
七九年平反时才发现,在他的档案里,没有任何 “右派” 认定材料,完全是因为指标由起初的 4 个增加到 11 个,太多了,“右派”不够,就把他报了上去凑数。
就是这个凑数的 “右派”,彻底地改变了马三立的一切。
为了抗争,一次批判会上,他被逼急了要跳楼。大半个身子已经悬在窗外,幸好桌边一个弹单弦的艺人赶紧伸胳膊,夹住他一只脚,保住了他一命。
这个时候的马三立,四十多岁,正值盛年,正是出好活的时候,却将生命都耗在了下放劳动,关牛棚、做杂役的生涯当中。
待到 70 年代末复出时,他已经年近古稀。
等到马三立再次登台,在观众眼里,他已经是一个有着一对招风耳的干瘦的老头儿,长了一辈子都没长够 100 斤。
这个干瘦老头穿着大褂,依旧是孔雀里,马蹄袖,露出领口袖口三白,只有盘扣磨得发亮。
面对观众,他带微笑着,叙家常般地说:
老没见我了吧,我——病啦!
那段时间,马三立每晚回家都有一个人远远跟在身后。马三立上前问他是谁,那个年轻人才说,自己爱听马三立的相声,担心有人欺负瘦瘦的马三立,就每晚在路上护送他。
相声老话说:学十年,红十年,回十年。意思是很多人能火一阵子,但不能火一辈子。
这话,到马三立身上成了例外。马三立是越老越红,足足火了一辈子。他一生演出的传统相声有 200 多个,最经典的单口相声《逗你玩》,全长不过 6 分钟,台词不过 900 字,但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老百姓之所以爱听马三立的相声,是其中有烟火味儿,有人情味儿。在马三立眼里,观众不光是衣食父母,更是老朋友。张三爷赵四爷生日到了,他自己走不动了,也要喊儿子去替他祝寿。有一位李爷,曾对马三立说:你演出时,如果看不见我在台下了,就证明我死了。
后来有一天,马三立在台上望了望,真没瞧见李爷身影,突然就哭了。
马三立一生清简,儿子给马三立买爆肚吃,老爷子吃得津津有味。但一听价格要十八块,连说太贵,让儿子以后别买了。他终其一生,演出费没有接过五千元以上,都被团里的负责人克扣,儿子很不高兴,要去说理。老爷子说,没事,让他们挣吧。
经历过太多荣辱起落,这些身外之物,老爷子早就看开了。
晚年时候,马三立只能自己一个人说些单口的小段儿。不是他不想说对口相声,只是已经没有好的捧哏捧得了他了,几位捧哏名家都去世了,活着的也退出舞台了,无人能用。
2003 年,马三立已经是 88 岁高龄,深知自己大限将至,举行了最后一场告别演出。演出最后,马三立看到满台是观众送的花,用一贯慢吞吞的语速问观众:我值吗?
全场老少爷们齐声喊:值!
老爷子从容一笑,小眼睛眯成两道缝。3 月 25 日,他走了。相声界最后一座高峰,走出了时间。他的葬礼,遵从他的遗嘱,一切从简。他的观众也都老了,顶着白发拄着拐杖来送他,看着他的遗像说:
没办法啊,阎王也爱听您说相声。
晚年马三立
06
21 世纪初,中国相声界一片萧条、混乱。
萧条的是,很多真的相声演员,觉得行业不景气,转行去开了出租车。混乱的是,大批假相声演员,做一件 100 多块钱的大褂、买一双十几块钱的布鞋,直接跳到相声圈来浑水摸鱼。
2005 年,眼看相声快完了,一个叫郭德纲的艺人,带着德云社悄然崛起。
十年前,郭德纲第三次来到北京,就想进入体制,成为专业相声演员。他先在偏远的大兴租了间小屋子,再在沙子口找了一个小剧团唱戏,一个月答应给 1000 块。但等到发工资那天,一分钱没给。
晚上回去,郭德纲一看坐车挺贵,从蒲黄榆那儿走回大兴,步行 40 里回家,走到家直掉眼泪。当时他还感冒,身上又没钱,把过时的 BB 机给卖了,才买了点药吃。
那阵子为了饭钱,他琢磨出最顶饿的吃法,买最便宜的挂面,熬成糊糊,配一捆大葱。为了讨生活,他辗转海淀、通州、丰台、良乡等地,寻找一切登台机会。
1998 年,一个叫张文顺的相声艺人,在丰台有场曲艺演出。由于后台人数不够,临时将他和郭德纲搭在一起,两人因此结缘。
郭德纲、张文顺同台
张文顺本是大栅栏金店张家的公子,曾在北京曲艺团第一科当学员,期间因为谈恋爱被开除。后来他下海经商,经营航天桥附近楼上饭馆、楼下浴池的水鱼城。最鼎盛的时候,手下管着近 200 号人。
退休后,张文顺还是舍不得相声,又穿上大褂登台。遇到郭德纲时,已经 60 岁,两人分外投缘,结为忘年交。这年,他和郭德纲等人,一起办了每周一场的相声大会。情况最差的时候,郭德纲和张文顺两人台上说相声,台下就一位观众。一场演出下来,一张票钱还不够大伙吃盒饭。
2003 年,北京相声大会更名 “德云社”。一百多人的场子,情况最好的时候能坐满一半。
这时候的德云社籍籍无名,背景也不硬,常有人来砸场子。一次有人公开抵制德云社,张文顺大怒,要冲到对方台前辩理。郭德纲苦苦相拦,张文顺说:有能耐台上比试,台下阴人什么东西!我打丫的去,我张文顺癌症,让我弄死他!
这时候,张文顺已经查出患食道癌。
2004 年 10 月,是德云社历史性的转折。当时北京文艺台,有档相声节目叫《开心茶馆》,主持人叫康大鹏。他在德云社听完郭德纲的相声,回去就扛着设备,进行现场录音,剪辑后放到自己节目中播出。
播出当天,观众就把台里的电话打爆了,上来就问:这演出在哪?
第二天,德云社的观众翻了三倍,从原来的 20 人,增加到 73 人。11 月 27 日,德云社举办 “濒临失传的传统相声” 专场。演出前一天,文艺广播邀请郭德纲和张文顺作客《开心茶馆》,介绍第二天的演出。
出演当天,郭德纲没想到,不到 200 个座位的小剧场,涌进来近 400 人。德云社全体出动,去附近的饭馆借椅子。实在没椅子坐的观众,站着听完了表演。
散场时,郭德纲忙着给人还椅子。一个小餐馆的老板叼着烟,弯着腰扫地上的花生壳,突然抬头前来,冲他慢悠悠说了句:你丫——终于红了。
2005 年后,德云社一路高歌猛进。剧场增到 700 多座,买票窗口挤得水泄不通。黄牛还得借来一身保安服,拉警戒绳维持秩序。媒体铺天盖地而来,郭德纲一天接待 60 多家媒体,上厕所的空档都有人采访。
张文顺身体越来越差。2008 年 11 月,70 大寿上,他最后一次登台。有记者问:您给郭德纲捧哏,现在他红了,您还默默无闻,没有过不平衡吗?
他说:总得有人牺牲,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老头儿。我乐意给他做台阶,他蹬着往上走,我高兴。
第二年 2 月 16 日凌晨,张文顺在北京市中医院去世。郭德纲咬着牙发狠:办一堂最好的白事,我看他们谁死得过张文顺!
张文顺晚年(右一)
07
张文顺去世后,郭德纲的搭档,变成了抽烟、喝酒、烫头的于谦。
在德云社的帝国里,郭德纲是国王,永远杀伐决断,就像只聪明灵敏的大猩猩,你打它一拳他马上打你一拳,一路走来,得罪不少人,讽刺不少人。而于谦则相当大胖皇后,永远乐乐呵呵,像只睿智豁达的喜洋洋,吵架的事从来不参与,分钱的事从来不管,永远与人为善。
郭、于两人性格一刚一柔、一烈一淡,完全相反,却正好互补,成了天造地设的一对。中国相声能再回一波春,真得感激祖师爷安排了个郭德纲,又给郭德纲配了个于谦,换成其他任何人都没戏。
郭德纲、于谦
2004 年 10 月,在于谦的牵线下,郭德纲拜侯耀文为师,这才勉强入了相声谱系,侯耀文是真懂郭德纲,说他:
一路坎坷走来,所以势必嫉恶如仇。
但这个最懂的师父,只当了短短三年。2007 年的 6 月 23 日,郭德纲与于谦赶赴安徽,参加一场直播。下午走台后,刚回到房间,急促的敲门声响起。门一开,于谦冲了进来,脸色苍白,语无伦次地说:侯先生不行了。
郭德纲忙给北京打电话,师弟郭晓小一接通就放声大哭:哥,师父没了……
当初童子皆长大,昔日苍翁俱凋零。
侯耀文最终火葬于八宝山,那天郭德纲立于火化炉旁,望着缕缕青烟,极其悲痛,号啕大哭。
回程路上,徒弟孔云龙再三安慰。郭德纲叹道:师徒如父子,怎能不痛。有一天我死了,你们能这么哭我一回,我也就值了。
以侯耀文去世为节点,相声界的一盘棋下到今天,郭德纲成了那颗唯一过了河的卒子,车马已阵亡,兴衰只系于一身。
私下里,郭德纲跟于谦说: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相声演员。我没有那么伟大崇高,我振兴不了相声,那是全世界说相声者共同的事业,我充其量就是震动,还是手机搁桌子上那种。
这十余年来,德云社在相声界一家独大,专场几乎囊括了中国一线到二线的所有城市。海外市场,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的各级城市巡演,到英伦三岛和迪拜。主流相声界如同有了婴儿般的睡眠,睡着睡着就哭醒了。
曾有人问郭德纲:歌坛有半壁江山,德云社是不是相声界的半壁江山?
郭德纲说:不是,我们这个行业没有江山了,就是一片大海,德云社就是海上的一条孤舟,随风飘荡。
岳云鹏
08
自郭德纲之后,德云社以 “云鹤九霄,龙腾四海” 排辈。其中最火的成员,是云字科的岳云鹏和张云雷。
他们的 “相声代表作”,一个是《五环之歌》,一个是《探清水河》。
2015 年,岳云鹏参演 10 亿票房的《煎饼侠》,把《五环之歌》唱到了祖国各地,不再限于北京城八区。以前岳云鹏看电视,听里头说大明星没时间,都在飞机上睡觉。他想不通,怎么能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呢?但等爆红之后,他就彻底想通了。
有好几年的时间,只要岳云鹏一出场,尖叫声肯定是最高的。但最近这两年,长相俊美的师兄张云雷,默默替代了他。
2018 年 3 月份,张云雷站在相声舞台上,勾了眼线,用吉他、电子琴伴奏,唱了一首《探清水河》,迅速偶像式走红。有次郭德纲和他同台,演出完毕,只能看着徒弟张云雷的女粉丝排队递来的礼物,而自己却被晾在旁边,没人搭理。
张云雷相声专场
此后,张云雷只要开相声专场,每场必唱《探清水河》,不唱粉丝不让走。这些粉丝以 90 后的女粉居多,他们举着彩色应援牌、绿色荧光棒,名义上是听相声,实际上是来看脸、听歌。明明是相声专场,愣是开成了演唱会的效果。这在 180 年的相声界,前所未有。
至此,相声开始网红化。
过去相声由于不用看脸,只看手艺,所以让艺人活得长一些。但现在时代变了,说相声不靠手艺,观众看脸就行。小姐姐们在台下一个劲叫台上小哥哥,叫的人开心,听的人也开心,没人那么在意手艺了。郭德纲调侃说:
张云雷没什么手艺,他坐那吃碗面条都有人看。
张云雷
180 年的相声圈,名利心重,但真成角儿极难,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扶持,正所谓时也、运也、命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角儿,都是时势使然。
十几年前,郭德纲总是语气温柔,饱含热泪地说:我爱相声,我怕相声完了。
经历这十多年的事态变迁,再被问到相声未来的发展时,他叹了一口气说:元杂剧到今天不就没了,没就没了吧。
相声 180 年,九代传人。最初在露天演,艺人们是为了养家糊口。后来在茶馆演,演员和观众都是为了自娱自乐。到小剧场是为演员自己,到大剧场是为普通观众。相声大赛是为名,内部包场是为利,出国商演是名利兼得。最后去电视上演,是为了让不听相声的人认识自己,一千个人看完,留下一个喜欢的就值了。
曾经相声最大的魅力,是里头镌刻着中国百姓乐观、通达的世俗精神。
人生在世,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老百姓的生活愿景,一直都很简单,无非是求个吃饱喝足,安居乐业。心里不舒坦的时候,去相声里觅一声欢笑,求个乐呵。回来继续面对枯燥生活。
不管哪朝哪代,谁当政、谁执政,社会往哪发展,百姓图个什么呀?不就是图个一乐嘛!
近几年,有人问奔五的郭德纲:你是相声界的什么人?
郭德纲说:我就是一个看坟的,这行完了!完了…… 真的……
除了相声 180 年,我们还写了中国武侠 90 年、中国电影 25 年,移步公号 “牛皮明明,回复 “好文”,即可收到。
十余年来风雨任谁,
三尺台上笑骂由他。
扛过雅俗之争,捱过离叛之变,当一切质疑的声音渐渐尘埃落定,曾经趾高气扬自谓正宗的人,都已不再有新的作品问世,守着旧日辉煌和几段不甚清晰的春晚录像,勉强维持着自己的头衔与体面。
而真正热爱与坚守的人,依然棱角分明但更加从容内敛,把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做得洋洒淋漓。他不曾逢迎谁,也不肯逢迎谁,也再不必逢迎谁。
今日的他,可以安静宁和又诙谐风趣地坐在那个位置上,从容大度指点后辈晚生的说学逗唱,且有理有据,有节有面,面对后辈或溢美,或指摘,或沮丧,或轻狂,他已然可以做到侃侃而谈又不咄咄逼人,直面怨怼却也不失体面。在专业上足够专业,在情怀上自洽情怀。举手投足间,再不是从前初见时我们以为的轻狂飞扬,而已然悄悄修炼得宠辱不惊。
现实是最好的价值自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任何一件事物但凡流传今日,必有其生命力强盛的自身根骨与规仪。当全世界都在盲目创新,以至于创新到忘却根本时,他以一己之力,佐佑一群尚有追味从前荣耀的年轻人,从基本功到表现力,从服化道到仪式感,延续了相声一脉的韵味和风骨。让一门本来行将就木的传统曲艺,再续一缕烟火。无论真实也好,作秀也罢,纵观他一路走来到今日的言行表现,可称得上一句话:
少年时敢为人先,
中年时堪当师表。
今天,他可以云淡风轻说出一句话,但足够在相声界,掷地有声:
我叫郭德纲。
一脉正宗,万相归春。
于《相声有新人》第一季第三期后。
大概从 5 岁起,每天晚上都是伴着相声入睡的,一直到现在。
对,我是天津人。那时候听相声还是用收音机听广播。
小时候可能听的最多的是什么二他妈妈,还有什么压我脚了,买个猴,洗个枣儿大概都能翻来覆去听十几遍,周围的同学会报菜名,会大贯口,虽然他们这帮猴孩子还是最喜欢伦理哏儿,但是基本上也都能你出上句他们接出个下句来。然而听来听去,却发现都只有那些经典的老段子了,相声开始步入青黄不接的年段。好长一段时间,收音机里都没有什么新鲜的段子了。
直到郭德纲的出现。
我无法评价他的地位如何,也不会上升到人品,只想说如果没有他,我不知道听相声这爱好我还能坚持多久。因为在他之前老段子我都基本可以背了,新段子却停留在了春晚的水平。郭德纲的横空出世大概给这几乎就要颓败的艺术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不知道那时西征梦,梦中婚在广播里究竟播了有少遍,只知道我班的男生也开始有了新的黑话,元旦晚会也开始表演起了新的节目。
我之前有写过说相声这活儿真的是要靠天赋靠观众缘,基本功再利索爹再牛也没有用,看着就不可乐这种事情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然而郭德纲就是那个正好踩到你笑点上的人,节奏明快包袱敞亮,这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我很庆幸他到今天还在说着,虽然也开始进入了创新的衰败期,但是他依然在坚持,也让我在今天还在坚持着听相声这个爱好。
所以无论别人说他什么地位,至少在我们这帮从小听相声人的心里他绝对是相声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一己之力扛起了相声艺术的振兴。
没有郭德纲,“相声界” 什么地位?
强答一波
也不知道最近怎么了,突然开始怀旧起来。我是天津人,打小听相声长大的,但是我童年里的相声,是 “二他妈妈拿大木盆来!”“小虎儿~吃的嘛?给二掰藏藏~”“压你胶~我还压你嘴呢~”“sei 啊~逗你玩儿~”
天津这个地方,曲艺文化相当浓厚,不但天津电视台在固定时间准时播放相声,天津的广播也是有专门的相声频道 92.1。天津出名的相声大师更是不胜枚举,所以相声演员都知道,天津的场子是最难演的,为什么?因为懂行的太多。我只说我的情况,06 年上大学开始住校,头一次离开家,每天晚上睡不着,那就是开始听广播了,广播听什么呢?就是听相声。那时候听闻郭德纲的名字,带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诧异。
因为在接触到 “相声演员” 郭德纲这个称谓之前,我对郭德纲是有预先的认知的。是什么呢?是安徽卫视助理主持人。那时候每个周末安徽电视台有个综艺节目,名字我都模糊了,周群、刘刚、丛丛我还记得点儿,郭老师就是在这个节目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并没有多少台词,主持人也不经常 cue 他,更是经常扮演一些并不讨喜甚至丑化的人物形象,做着一些类似康熙来了里面陈汉典的角色定位,当时看着也有种莫名的心酸。
直到他接了那个在橱窗里展示自己的外景节目,我并没有理解到一丝丝这个节目原本想要带给观众的主旨。我感受到的只是这个男人放弃了自己的尊严,把自己全部抛开展示在形形色色人群中的不易。我并不知道同期这个时候,他在相声领域遇到了什么瓶颈,他有多少个徒弟等着吃饭,面对什么困难,有多需要钱、需要名、需要人气,但是为了相声能活,他做的牺牲不可小觑。
说回 06 年,我在广播里听到了跟原来认知不一样的相声。原来这种相声,需要我脑子拐个弯,才能想明白,再笑出声。原来相声还有这么多新的东西,原来这个主持人主持只是副业,主业是说相声。他的搭档于谦怎么这么眼熟?小龙人里面打酱油的可是他?
“我跟你妈搬家了,地址你猜” “外面中雨,屋里大雨 ,外面大雨,屋里暴雨,全家干脆外面躲雨去了” “他的刀是冷的,他的剑是冷的,这孙子冻上了” “于谦他爸爸王老爷子” “偏见小姐” 这些段子近几年老郭已经不说了,但是当年这些对我来说,真是百听不厌,几个同学坐一起得啵得啵还能笑出来。
同时期他还致力于捧着德云社里的其他人,也就是现在流行的 “人设” 。给不同的人立不同的人设,在自己段子里时不时的提一提、学一学,让观众能够记得住的同时,激起了观众的好奇心。比如耳钉徐 ,徐德亮,北大高材生人设 ;“太刺激了 三迈~” 的大眼板子李,李菁;歪肩膀儿老头张文顺;“有点意思~”王文林;“像话吗 像话吗 像话吗” 侯宝林大师长子长孙侯震;大家听了段子里的人设以后,等到他们实际出来表演的时候,就会有种期待感,这点我是佩服老郭的,对观众的心思,他抓的很准。当年德云社的这几个主力,确实是火了,徐德亮的“同学,这个隔离墩儿是你掉的么?” 曹云金的托妻献子也确实是最传神的一版“嫂咋~东西我给你放门口了,我就不进去了~白白~” 这几个人的离开,着实伤了一把老郭的心,看了老郭隐泪唱完未央宫,真的感受到老郭的不易,内里什么有隐情咱们不是当事人,谁对谁错不能评判,但是从外人的角度看,我觉得老郭没有对不起任何一个人,他给了你一身本事,给了你就算跳出德云社也饿不死的手艺,最起码的感恩,还是要念的。
近几年,德云社继捧红国民喜爱的小岳岳之后,把目标转到了德云男团上。原来一水儿的胖子都减肥健身成了男神,箍牙得箍牙,美白的美白,健身的健身,都开始走小鲜肉偶像路线了。我不禁再次感慨老郭很会抓观众的心理,这一次,虽然网上打得热闹,但是票卖得越来越好是事实。张云雷现象我不敢多说了,容易引战,但是他确实是老郭二十年前就开始培养的人才,摔碎了回来就不知道怎的完美结合了传统艺术和现代潮流,吸引了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的一众粉丝对曲艺文化的热爱。现在的女性群体真的是消费主力军,因为女人没有男人理性,开心了花钱,不开心了也要花钱。
因为听了老郭十几年,眼看着德云社一路走来,感触颇多,说的就有点多,《过得刚好》里面,有他师父侯耀文老师给他写的一句话:“一路坎坷走来,所以他势必嫉恶如仇。” 前北京台长过世时,他微博发红喜字;师父过世后,他替师父遗孤打抱不平;对德云社老人托孤的孩子尽心照料,他不但嫉恶如仇,也是个有恩必报的人。
相声史上,必须有郭德纲的名字,必须有他的一笔,浓墨重彩的一笔。
床前明月光 我是郭德纲
也不用盖棺论定了,虽然郭德纲自称是给祖师爷 “看坟” 的,但从目前看,他就是相声门的中兴之祖,如果他死后 50 年内相声真亡了,那他的庙号大概是神宗;如果他死后相声能续命百年,那他的庙号就是世宗;万一之后他家的于小宝(郭麒麟)能把相声再次发扬光大,那说不定庙号还能升格为成祖。
相声门里,第一代张三禄是追授的烈祖,“穷不怕” 朱绍文是公认的太祖。到了第三代,门长本来是贫有本,但被祖师爷朱绍文开革、自此销声匿迹,算是个隐太子,门长则落到了其二师弟富有根的头上,此人事迹也并不突出,谥曰俭,菲薄废礼曰俭,节以制度曰俭,无庙号。
德字辈是真正为相声门扬蔓儿的那一批,裕德隆、李德钖、焦德海三人影响最大。李德钖外号万人迷,是当时相声说得最好,业务水平最高也最受欢迎的一个,焦德海则是收得几个徒弟名震八方,包括相声大王张寿臣,侯宝林之师朱阔泉,此后张寿臣又代拉了常家的开山老祖常连安。不过裕德隆是富有根大弟子,德字辈当仁不让的门长。照马三立的口述,当时相声门门规森严,裕德隆在舞台上虽然只是万人迷的捧哏,但完全有资格管他的师弟们,只是他去世相对较早,在后世名声不显,故谥曰平,执事有制曰平 ,庙号中宗。相声门的字辈,一说是 “(有)德寿宝文明”,一说是“(有)德寿立仁义”,从行规上说,后者才是正统,是第五代门长张寿臣给定的字。像张寿臣的大弟子“小蘑菇” 常宝堃艺名为常立桐,但艺名没叫响反而本名红了,以后潜移默化地这一辈都成了宝字辈。张寿臣在他那一代集艺术实力、位望、江湖影响力于一身,是相声门名副其实的“九五至尊”,甚至很多时候能管到自己师叔辈的头上(唯一的大挫折大概就是没能迫使马三立降辈,不过他在评书门确实比马三立高一辈)。建国后张寿臣因避居天津,且得意高徒常宝堃英年早逝,与体制间若即若离,不过依然是“相声界的祖师爷”:“说我是‘艺术权威’,这我承认,凡是相声里的事儿,我说了算;说我是‘祖师爷’,我也承认,如今说相声的,没有比我辈分大的”,这种话也只有张寿臣敢说,故此谥曰武,庙号太宗。
到了相声的第六代宝字辈,主要活跃时间已经在 49 年之后了,宝字辈名义上的门长是赵佩茹(焦寿海之徒,李伯祥、高英培、侯耀文的师傅),但真正的领军人物是主导了(北京市)相声改进小组工作的侯宝林(先后任副组长、组长),侯还主持编撰了《传统相声记录稿》四册,不但推动相声及相声艺人融入体制之中,而且前所未有地提升了相声的历史地位,并借助普通话的普及,将相声的影响力真正播散到全国。在新朝建国前,大部分相声艺人穷困潦倒,只能去天桥撂地,即使进入茶馆和剧场表演,或去各家唱堂会,至多也就 “压轴”(“倒二”)的番位,须由鼓书门艺人“攒底”(“大轴”),收入更是远远不能与大鼓艺人相比(这方面更商业化的上海,像独脚戏艺人倒是能借助电台及各类游乐场取得不菲的收入)。建国后,经侯宝林等人“净化” 后的相声被正式纳入曲艺门类,相声艺人加入各大文艺团体成为宣传鼓动大军中的一员(1953 年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正式成立),不但自此有了“饭辙”,且在当时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体制中有了高人一等的地位,相声也借助电台、电视台等传媒扩大影响,甚至如晚清般入庙堂献艺。1979 年侯宝林出任全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成为相声界名实相符的掌门人,鉴于其继往开来,开辟荆榛之功,谥曰文,庙号世祖。
宝字辈之后的文字辈,按拜师先后赵心敏本来是公认的门长,但他原名赵新民,后以 “小新民” 为艺名,都没有取得什么影响。而张寿辰 - 常宝堃这一支的二弟子苏文茂,其艺名最初为苏伯光,他大师兄的艺名李伯仁,伯字一度成为相声门第七代约定的字辈。但张寿臣出来说,其上一代的相声艺人中有孙伯珍、卢伯三等,故不能用伯字,张重新给的是仁字,并以 “伯仲叔季” 为师兄弟排序。只是后来在各地演出中因为苏伯光、苏仲仁混用,且进入新朝老辈的规矩约束力也大降,艺人都成了 “演员”,所以不久后苏文茂又改回了原名,没想到这竟对第七代的排字产生了重大影响,第六代如杨少奎、刘宝瑞、武魁海、王长友、李洁尘、袁佩楼、王凤山、关春山、张振圻等在给弟子起艺名时,都按文字排,如刘文亨、殷文硕、魏文亮、郭文岐、马文忠、孟文辉、郑文昆、刘文亮、王文玉等,文字辈自此也约定俗成,甚至有误认为苏文茂是门长的(按老例儿,一代艺名的排字,要么由长辈指定,要么就按这一代第一个拜师的大师兄排,即“门长” 的本义。)
但无论是赵心敏还是苏文茂,都是天津籍的,虽然津派相声独树一帜,但向来被京派排挤,且离庙堂稍远,文字辈里真正成了大角儿的是侯宝林的大弟子马季。侯把相声带回了剧场、又带上了广播、电视与电影(如 1979 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纪录片《笑》,由当时最知名的相声演员表演了自己拿手的十五段作品)。而马季则更进一步通过春节联欢晚会的形式,让 “晚会相声”、“联欢会相声” 成为了主流,再次提升了相声在曲艺中的地位,也让相声艺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1983 年,央视的首届春节联欢晚会,马季是总策划,他与徒弟姜昆都是主持人。此外,马季还独树一帜,扛起了 “歌颂型相声” 的大旗,其代表作如《英雄小八路》、《登山英雄赞》、《画像》等都以歌颂英雄人物、表扬好人好事为主旨,发挥了其他曲艺品种皆拍马不及的宣传甚而䑛痔的作用,相声一跃而成主流中的标杆。马季本人虽未在曲协中担任要职,但他的两大弟子姜昆与冯巩却一直位居要津,1985 年他被评为十大笑星之首,2006 年被颁授中国曲艺界首个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年底去世时更被曲协追授 “人民曲艺家” 的称号,其将主流相声推向顶峰的贡献,同辈无一能望其项背,故谥曰恭, 逊顺事上曰恭,上庙号为高宗。
相声门第八代为明字辈,门长制已形同虚设,有说是赵心敏之子赵伟洲的,但也没人能确切考证。但接班马季的则非其大弟子姜昆莫属。姜昆也是青年才俊,三十三岁即登上春晚成为主持人,三十五岁任相声门总堂口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团长,同年并选为全国青联常委,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现在虽然黑姜昆似乎成了政治正确,但客观地说,他继承了马季的衣钵,在相声的旧瓶中注入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特色,在当时的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就是以郭德纲自己后来划出的道儿来,其一相声要能逗乐观众,巅峰期的姜昆难道不哏儿吗?当年吉林曲协主办的十大笑星的评选中排名第二,这个虽说有专家评定(因为要平衡相声门内部的派系),但主要还是观众一票票投出来的。其二是相声演员能不能卖票,这个就更不用说了,80 年代初至 90 年代中期,是主流相声最为风光的时候,不但成了各大晚会的镇台之宝,走穴时更是万人争睹,此外姜昆是第一台全国性大热综艺正大综艺的首任主持人(搭档杨澜),其风光程度比起目前的郭德纲来也是不遑多让。如现在郭氏父子一用再用的让搭档主演电影《寡妇》的梗,最早就出自姜昆李文华的《想入非非》。1950 年出生的姜昆被文革耽误了 10 年,1976 年才出道(而且此前搞了个批邓的相声差点押错宝万劫不复),1983 年 33 岁时名扬天下,与 2006 年 33 岁带起德云社扬名立万的郭德纲正好是殊途同归,大红大火的日子目前还长于郭德纲。不过姜昆的最大问题是片面强调了相声的载道功能,将相声的 “技” 完全边缘化了,再加上创作能力的衰退,最后就成了郭德刚所讽刺的“对口报纸”。2004 年姜昆出任曲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2012 年、2017 年两任主席,攀上了相声艺人所能攀上的最高峰(冯巩后来出任文联副主席,位更高但权不重),姜昆是相声鼎盛期的参与人与推动者,但也是相声没落的见证人与责任者,故百年后拟加谥号壮缪,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庙号德宗。
大概自 1995 年始,相声开始中衰,其各大晚会中的黄金地位也慢慢被小品取代,整整十年都没翻过身来,直到 2006 年已苦熬苦业了 10 年的德云社在北京异军突起,重新扛起了传统曲艺的大旗。郭德纲本人虽然有诸多争议,但他振衰起弊,将相声从濒死状态下救起应该是没错的,甚至以一社之力,造就了目前有点泡沫的虚楼蜃景。这里可以顺便讨论一下主流相声的得失以及艺术继承中传统与革新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有人曾总结为 “无用之用”,但立足点还在“用”,相声的“用” 又是什么?最基本的就是逗乐、减压、畅怀,然后再有其他的益智、明悟或升华。主流相声依附于体制,必然要为体制而服务,结果就体现为三多三少,首先各种审查与限制多了,导致能开说的领域少了。其次要把传统相声中所谓 “低级、庸俗、不健康的东西”(侯宝林原话),也就是说“糟粕” 去掉,导致传统段子,传统技艺少了(这其中必然有大量错杀的),但依靠体制中各类精英人才的帮助,新作品多了,老段子精了。第三,相声走上广播与电视,受众队伍得以空前拓展。以前在天桥撂地,观众仅十数计;进入茶馆或小剧场,观众百数计;进入大剧院大会堂,观众千数计;一旦走上电视,尤其上了春晚,观众当以万万计。观众基数固然大了,但口味也刁了,耐心也少了,这就对相声的创作与出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说相声的官方地位之所以在建国会获得空前提高,本身就吃了两波大的红利。其一是建国初年相声被体制收编进行改造时,因为相声艺人中有很多是旗人,所以获得了当时学界、文化界的满族精英的鼎力支持,如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帮助改编了《文章会》、《菜单子》、《绕口令》、《地理图》等,中科院语言所所长罗常培与罗常培的学术秘书吴晓玲帮助整理与改良相声传统段子,并编纂成集,短短几年的积累与产出几乎就相当于过去 50 年的总和。其二则是粉碎 “四人帮” 后,压抑多年的创作热情突然迸发,尤其是体制内相对优裕从容的生活吸引了大量文艺人才,也使得创作的活力源源不断。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下创作人才或为了追求更大利益,或为了摆脱无聊管制与审查走出单位另谋高就,这波红利的释放也到了尽头。主流相声一方面片面强调相声为既有体制宣传与护航的功能,一方面又少了支撑其存在的源头活水,导致相声最基本的娱乐功能出现萎缩,这才是其陷入窘境乃至绝境的根本原因。
这方面郭德纲是看得最通透的,他坚持相声先要让人发笑,其实也是坚持相声要有用,但必须抛弃陷入僵化的主流相声,因为它们执念的 “有用” 已经偏离了相声的初衷,从这方面说郭就是在革新,只是他开出的药方是回归 “传统”(这也与郭本身的津派背景有关),找回相声艺人的初心:其一是重拾相声的“技”,复兴科班制,其二在表演内容上跳出警总心态拥抱更接地气与民气的传统相声,其三在传播形式上离开电视回到小剧场。每一轮表演的受众少了,对重复性表演的压力自然就小了(如果坚持以电视为载体,那相声必然要快餐化或脱口秀化,这才是适应电视传播的方式);各种在“净化” 及市场化过程中被误杀或歼灭的笑料或曲艺形式,如太平歌词、北京小曲、梅花大鼓、莲花落儿,反串小戏等,则丰富了表演的内容,有利于填补创作的空白;而磨练相声的技巧则能丰富表演方式,把重复性的内容包装得更好,减少观众的厌倦。这是郭德纲凭借自己的天分与努力为走出主流相声的困境所摸索出的一条路。
当然更重要的是,回归传统不仅仅就是把老段子找回来而已,如果真这么简单津门相声也不会像如今这么落魄,某些紧抱"老艺术家"人设的也不会总是尴尬地让表演沦为如厕时间了。50 年变迁必然意味着许多老段子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变化了,也就不可能再接地气或民气。这就像当前死气沉沉的戏曲界,大家都被册封为某流派的 “非遗” 继承人,人人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实却是被框在 “似我者死” 的笼子里苟延残喘。当年的四大名旦造就了京剧的鼎盛,恰恰不是因为死守传统,而是在传统中不断出新。要知道在四大名旦前都是老生挑班、武生挑班,四大名旦出世后才有了旦角挑班(也有说最早是王瑶卿)的行规,而且四大名旦的代表作,如梅派的天女散花、程派的锁麟囊,都是自己创作的产物,像尚小云还在舞台上跳踢踏舞拉小提琴,这些看似离经叛道的行为才是让京剧繁荣的动力。所以郭德纲的回归传统只是皮,真正使他能脱颖而出的仍然是旧瓶装新酒的大量改编与翻新,以及我字系列、你字系列等新作。如果你不研究观众,不研究时代的变化,不把作品与当代的生活连接,最好也就只能活成个遗老遗少,逐渐腐朽而已。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近年来郭德纲创作力的衰退也使其渐渐有陷入瓶颈之嫌,而德云社下一代的骚浪贱、屎尿屁风也不断受人诟病(当然德云社的下一代也在转型,如郭少打通了偶像与相声之间的壁,而张云雷则开始迎合腐女经济,其商演的主办人中甚至有 RPS 站)。很讽刺的是,如果算算时间正好与当年姜昆由盛转衰的节点类似,当然凭借在传统曲艺上的功底与积累,郭坚持的时间应该会更长些。只是规律仍然是那一个,随着曝光度的增加,商演的场子越开越大(今年老郭已经带领社内两大 “头牌”,岳云鹏与郭麒麟挑战万人体育场了),必然需要有创作上的活水涌来,这个才是郭德纲能不能有未来,能不能称宗道祖的关键。
不多说,就我知道的,郭德纲相比于相声就好比赵本山相比于小品。德云社和赵家班很像,欢乐是他们给的。
一个俗人改变了一个行业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突然获得了好多赞有些不太适应,个人对于相声的喜爱其实就是对于郭老师本人的喜爱,最近看了一个之前上海博士夫妻跟郭老师的扛后的采访,估计很多纲丝都没有看过,分享给你们,略表谢意。
郭德纲回相声有新人问题
对的人遇到了伯乐,真的可以上天
如果没有侯大师给郭老师撑腰,估计早就被和谐了,郭老师自己也说过,他想当别人的狗,但人家害怕狗咬人,不敢要,最后成了龙。
都是逼出来的。
头一个点赞过百的回答,再发一个郭老师的视频福利给大家,感动可以,不要哭哦,毕竟相声是让人笑的嘛
大家
人生第一次 250 个赞,来首探清水河庆祝下吧。
探清水河,好听的好像流行歌曲
喜迎 300 赞,哈哈,郭老师也参加过求职节目,看看你看过没有
日薪 1 万 5,郭老师真敢要啊
既然大家都是纲丝,那如果各位有困难我当然尽量结缘,下面是我另外一个领域的回答,如果可以帮助到各位,当然高兴,如果没有,请忽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2280645/answer/521902152
如果有就医分诊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另外一个帖子里留言,承蒙各位厚爱。
别的我也不会说,我就说说我的经历吧。
我怀孕生孩子之后当全职主妇,活活呆出了抑郁症。
逮谁骂谁,不想活了。
后来 b 站天天听郭德纲,也不是认真听,就是边干活边手机外放,有一句没一句的听。。。
冷不丁我就能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的笑一气,慢慢的,这活不起的抑郁症,就好多了。
再后来,天天听郭德纲,真就好了^0^~
重获新生!!!
我就觉得我的去北京看看郭德纲,于是就去了,郭大夫,十句不离感谢,我听的都眼泪汪汪了。
现在我重新出来上班了,做销售,天天推销,只要碰壁,就想想郭德纲郭大夫的经历,就瞬间原地满血复活!!!
只要是个二十岁往上的人,自己大多也知道,郭德纲这个草台班子没起来的时候,相声是多么落寞,完全是圈内艺术,自娱自乐的状态,哪怕是各种晚会和演出,都是小品吊打相声,当然也得是相声排到了节目。
曲艺届不敢一言以蔽之,但想必津京的人自己也都心知肚明这圈子有多乱,多少真正的道德败类相声会说的段子屈指可数曲艺也学不像样,靠资历混上台,说荤段子谋生,如今抨击郭德纲的理由倒是三俗?不点名,郭德纲也没点名,但是没少隐晦地提及相声界的丑闻。要点名,就说主流扛把子姜昆,一是自己不行,二是不作为,马季先生到了也没指望过他,反而是谢过了郭德纲。这人自己基本功还不如老郭扎实,郭师傅侯耀文有时候也会数落郭德纲如何,但是讲道理,郭的一身本事虽然不地道,但是毕竟是十多年跟着班子混出来的,家伙什全着呢,但是现在一看评论郭德纲,拿着对口比马三立侯宝林,拿着单口相声比刘宝瑞,拿着曲艺比仙逝的各路大腕,我真想说谦哥的一句话,你死不死啊?先不说人家比不比,二话说,百年这曲艺圈,也就出那些个大家,不珍惜当下,连郭德纲都没得听了。
我和有些答主意见相同,郭德纲确确实实给了相声起死回生的机会,但是相声发扬光大的路他只走了一半,我觉得不是很有问题,这会已经不能说他不作为了,他也算是给这条路开了个头,但是没指出来到底往哪走,可能是希望看到主流相声界的改变,也可能是觉得自己应该放手了。他也基本做到了前辈们都没做到的,是起死回生,也是借尸还魂。融合了脱口秀等新新元素和相声本身,形成了新的艺术,但是这也有问题,导致了相声青年演员半路出家的多了,基本功差着科班出身很远,再多过些年,很难见到郭德纲这种能单能对能群,嗓子条件好学点什么都有点味道的演员了。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郭德纲总说这句话,确确实实,虽然经常开玩笑,但是他本人是非常尊敬侯宝林先生和马三立先生,也不止一次提到过那些对他有恩的人和尊重他的人,如少马爷等等。
算是个钢丝,但是我很不懂觉得郭德纲不行的人的观点,难道所有人都得跟着侯宝林和马三立的老相声音频过一辈子,然后说这才是我想要的?不能珍惜眼前人,只能活在过去,那你只能寸步不前。
有时候事情想的太复杂,反而想不明白。
其实很简单,假如从来就没有郭德纲这样的人出现,那现在的相声会是什么样子呢?
这样一想就明白了。
一般来说,棺材没钉钉子,不适合问坟高坟低的问题
现在多么希望京剧界也有一个郭德纲啊
更新
我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回馈,大家喜欢桃儿无外乎是喜欢他的相声
你们有没有想过,他如果继续创作,继续依靠个人力量表演相声,那现在德云社的人还能留下来多少?那让他的徒弟们怎么能越过自己这个点大山?我反而觉得,他现在是把自己作为一个垫脚石,一个相声事业,德云社众多徒弟们的垫脚石。
相声一开始就不是高雅艺术,非要在脱口秀里找艺术价值找感慨,真的搞得阳春白雪你也未必爱听,说实在话喜欢高雅的跑来听相声是什么心态?他给你吟诵一段楚辞是不是就能达到你心里预期?楚辞也未必高雅啊,只是几千年前人们写的文学段子。
之前真的觉得郭德纲相声越来越没溜,06 年前后是他的巅峰期,那时候出了很多有趣的作品,总能出人意料,玩的梗,走的套路也都有自己的个人色彩,现在更多的是暖场,靠自己的话术而不是靠实实在在的内容。换言之郭德纲之前像个歌手,现在像个 dj。
不过转念一想他能说什么呢,讽刺?像马三立那样拿满汉关系说话?还是靠不痛不痒的谐音比如逗你玩取悦观众?郭德纲只要敢涉及民族,涉及历史,就马上会有被和谐的下场,他是不可能提现实的,马三立那个年代,可以讽刺一下这些民族主义的嘴脸,讽刺下打小报告的小人,但现在郭德纲说不得。风口紧了。至于逗你玩之类的冷笑话,放到现在来说,根本就是老生常谈,那一套过时了。
说实在的,现在的笑话,包括微博上的那些段子,哪个不是屎尿屁或者靠取笑他人缺陷来的?说郭德纲不行,就指出他的缺点,给点建设性意见,不说屎尿屁,说什么,指出来,哪怕给个方向也好。
郭德纲本身是江郎才尽,也许是事业做大导致无法亲身一线去创作,总之他现在是树大招风,不如之前自由,也许他是个低俗的人,但低俗不涉及政治敏感,这个国家能因为明朝的海瑞罢官而导致数百万知识分子关进牛棚,郭德纲除了屎尿屁,还能说什么。相声除了他,我只听马三立,马三立的笑话放到当时也是下里巴人,也是低俗,讲的都是无赖流氓的事迹,社会在进步,低俗与高雅是相辅相成的,屎尿屁是全世界搞笑界通用的情感符号,郭德纲没必要杜绝这些。全世界任何一个脱口秀艺人都摆脱不了低俗趣味。
更何况之前不说屎尿屁的那些相声艺术家比如姜昆侯耀华之流,也没见你们去捧场啊,市场选择的结果就是这样了,低俗也是中国人全体的锅,人人都有责任,相声竞争这么多年了,高雅老实的都被竞争走了,怪只怪这个世界。
不吹不黑,郭堪称相声界的曹操,
曹操以郡县之地,宗室兄弟起家,最后扫清六合,深入塞北,直抵辽东,天下十分魏占其七,世人只知有曹丞相不知有汉天子。
郭的起步只怕更加艰辛,走长街,说小曲,天桥卖艺,最后从凡尘中纳徒择子,终成一代名角乃至执牛耳者。提及相声首先想到德云社。
那么多人黑他人品低劣、吃相难看、屎臭尿骚,台风低俗,就如同那么多人骂曹操奸诈残暴、野心勃勃、篡夺汉室、为臣不臣。
但认谁都不能否认,如果没有曹操,汉朝社稷早已填埋荒野、献帝与群臣恐怕早已身首异处,如果没有郭德纲,相声不会在网络流行文化盛行的 21 世纪迎来中兴,只会在穷途末路中彻底消亡。
相声是门讽刺艺术,当他因时代变成吉祥话与歌颂报告时,他就脱离了群众,失去了人气的文化只有死路一条,正如朽木将倾的汉帝国,曹操拥立献帝是因为忠于汉朝吗?可能不是,但曹操让汉朝又以权威的形象存在了几十年确实事实,一如今日相声界的郭德纲。
设使相声无郭,不知还剩几人说学,几人逗唱。
最近刷复联,有感而发。
对于主流相声界,04、05、06 的老郭就是洛基。
厉害但是没事儿,大家抱团搞他。
现在的老郭,是奥创。集百家之所长,有一帮实力强大的子弟。
更可怕的是,幻视在桌子里边,喝酒烫头抽烟。
搞不动了。
搞不动了怎么办?统一战线!
我相信老郭有成为灭霸的一天。
不过同行也不用太害怕,
灭霸有作者管着,
我们,
有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我也来说一下我的想法。非粉非黑,纯路人。
对于郭德纲来说,他每年有如此多的演出,不就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德云社还有他儿子郭麒麟么,他在相声里也说过,他打小学习相声是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无论真假)。假如说我从小学习编程并且爱好编程,那么我要是不靠编程吃饭不还得被笑死。
换个思路想,马云当初也只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改变世界,他肯定不会像罗永浩一样为了改变世界而做出赔本生意。我们可能在骂某某某把中国互联网搞臭了,但是他们为了赚钱才不会去在乎自己的名声。
郭德纲的相声要按照相声历史来说确实比前辈们俗,是特别的俗。不过他并没有将相声美化的义务。德云社也不是没有会说高雅文艺的段子,他自己也在演出中说过,观众不买账。相声总的来说还是为了给观众带来快乐,你们听什么觉得快乐我就说什么,你们笑了才会觉得在这花钱能买到快乐,这就足够了。
他让他儿子郭麒麟说相声,因为他喜欢相声而且赚钱,郭德纲所有为德云社宣传也在为德云一哥铺路。
我还是得感谢郭德纲,等几十年后我的后代长大成人,他们也会知道中国是有报菜名卖布头河北梆子京东大鼓等等靠说学逗唱的艺术形式。
我今天看李连杰版本的倚天屠龙记,突然发现一个惊人相似的局面。张三丰和郭德纲,在当时武林和现在的相声界,处境一模一样!在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之间的时期,张三丰吊打整个武林,最流弊的是张三丰一个人包围少林,少林方丈说 “我就不信杀我们这么多人,累也累死你”,这句话的是建立在一个逻辑上的,就是整个武林压根就没有人想过能打败他。
张三丰和如何级别的武林人士比武,给人一个错觉,那就是张三丰比我只高一点点,哈哈。事实上,形容词一下,你考试考 99 分是因为你的能力只有 99,张三丰考 100 是因为试卷只有 100 分。
反观郭德纲给公式败类的博士等人也造成了这种错觉。
承前启后,扶大厦于将倾。
这个话可能很多人不信,但是我们看一下这个相声历史(很主观)
1. 八德之后,解放了。
2. 脏活拿走以后,就是马三立、刘宝瑞、侯宝林这么两代人
(是有人愿意听苏文茂的,但是说实话吧…… 对吧?)
3. 马季算是新一代的顶梁柱,然后就是 “马家班”
4. 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黄宏(尽管后来一直演小品)
说到这里,多夸两句
①牛群和冯巩的相声,几乎都是精品,当然这离不开 “梁左”(梁左等会还会提)
②但是牛群当县长以后吧… 冯巩和这个郭冬临的相声很明显水准下降很严重。
③牛群的相声风格,个人觉得是这个刘宝瑞之后最 “欠” 的。(目前李诞的脱口秀风格就很相似)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然后真的应了郭德纲这句话 “都是同行衬托的好”
自从 2000 年以后和张文顺、于谦开始合作,郭增福就一路顺风。
2000 年以后,本来还有赵本山的小品和郭德纲的相声可以并驾齐驱……
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本山大叔沉寂以后吧……
真的就剩他一个了。
毕竟 80-00 年之间,是马家班的年代
00-20 年代,真的就剩下郭德纲和他的徒弟们了……
所以你说,郭德纲是什么地位?
(圈内可能很冷淡,但是市场就是大。)
很多人根本不明白曲艺界的玩法。
曲艺界最重要的是什么?
角儿。
所以不管郭德纲有多横,只要他不得罪政府,他就永远站住了相声行的头牌大角儿地位。这一点,是任何人没有办法能与之相比的。
那些说德云社没有人才什么的,都是屁话。你看梅剧团是为了看谁?是为了看张三李四吗?你不就是为了看梅兰芳吗?郭德纲这个是一样的,你把曹刘何李苗王绑在一起,也没有郭德纲能卖票。这就是角儿。
从艺术造诣上说,有老艺人说过,相声以前没有全才,马三立柳活不行,刘宝瑞根本不能唱,侯宝林贯口差点。唯有郭德纲,柳活贯口都不错,而且正经学过戏,学过大鼓,学的很杂(这是时代造就的,以往相声艺人也不可能学这么杂)。这是古往今来从来没有过的相声全才。
郭德纲的问题在于,他的技艺和作品还欠缺打磨,而且因为发展太快,浮躁了,不知道他是否还有机会打磨自己的作品。
谢邀。
郭德纲在相声界进行了一场近似于明治维新的运动,虽然他自己当初并没有想这么做。
好吧,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 “德云维新”。
“德云维新”:是由郭德纲、于谦等原主流相声演员(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封建藩地诸侯、武士),在娱乐圈流行文化入侵(黑船事件)以及把握政治权力的同行的压迫下(幕府通知),发起的一场全盘娱乐化、流行化的改革运动。
积极影响:
1.“德云维新” 把相声演出拉回市场经济竞争的潮流,使得郭、于的业务水平在市场的打磨下日益成熟,并证明了相声不靠国家补助,在市场中自负盈亏的情况下,依然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展现出了极大的生命力。(经济)
2.“德云维新” 从娱乐圈中为相声奇迹般地掠夺了一大批观众,并用自封正宗的方式同化了一批忠实粉丝,使得相声成为了一门与唱歌、影视等流行文化平起平坐的艺术。(文化)
3. 一改以往艺术为政治服务的畸形状态,使相声不再成为官方的宣传工具与傀儡。(政治)
消极影响:
1. 郭德纲在 “德云维新” 运动中,多次采用了全面贬低同行、全面神化自己的语言与方式,这使得郭德纲的脑残粉们将其尊为天下第一(日本 相聲の天皇),从而在脑残的脑残粉倒逼之下,不得不断绝了与其他大多数同行互通有无的合作机会。相声界内耗严重,自然难以一致对外。这一点上,纲丝们“功不可没”。(个人崇拜)
2. 在何云伟、曹云金等人退出前,郭德纲的德云社看似和谐,实则等级森严。德云社运行着古老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对学徒采取 “三年学徒,两年效力” 的封建管理制度,管理、财政大权过于集中。“德云维新”后,许多得力干将生活水平并未随着名声的提高而改善,这种落差严重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而郭德纲的个人专制又否定了他们改善的希望。(封建残存、专制主义)
3. 在 “德云维新” 后期,王自健的第二班、高、尤的嘻哈、前德云社演员组成的星夜和听云轩以及大逗相声等北京相声团体日渐壮大,而在天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相声演员们,也凭借其深厚的相声积淀,维持着看似复苏的局面。更重要的是,此时所谓的 “主流” 们,也开始自我反省与改良,并凭借其财力、物力以及权力,对市场中涌现的人才进行收编(苗、王),一批有活力、有思想的年轻演员,正式借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相比之下,这个时期的德云社,其进步幅度以及创作成果,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屁用没有。德云社除了郭、于、高、孙等一小部分人外,只有一大帮不知所谓却整日自以为是的学徒,真可谓是人才凋零、资源匮乏。而面对这种没人没作品情况,郭班主不仅没有痛定思痛、转变态度,反而将破罐子破摔之风愈演愈烈,其作品由碎片化发展到了齑粉化,疯狂地采取网络段子于谦化的手段,并在面对内容抄袭的质疑时没有把握住维护良好形象,为自己洗地的机会,反而是采取破口大骂的方式,再次向世人展示了自己浑浊闷愣的一面。(军国主义)
对艺术创作态度的不认真,以及执拗不听劝的脾气,使得他失去了一大批老粉丝的心。
综上所述,在十年前,“德云维新” 初期,郭德纲可以说是一个领跑者,引领着相声与流行文化竞争,并取得了辉煌战果,这一点现在许多同行都没有做到,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要去做。这一点,无论如何也是要肯定郭班主的功劳的。
但十年后,“德云维新”后期,由于同行的大踏步追赶,也由于 “德云维新” 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以及郭班主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行为,使得的德云社举步维艰,甚至到了固步自封的程度。当年开疆裂土的猛将,现在成了仅仅能自保的看门卒,真真令人惋惜,令人唏嘘。
………………… 我编不下去了…………………
“德云维新” 什么的就是个比喻工具,
你们看看就得了,别跟我较真……
或许会根据点赞数量不定时更新。
感谢观看。
郭德纲做艺大气,可以说大部分段子都能在网络上找到音频或者视频,而且对弟子更是倾囊相授,哪怕是叛徒,也没人敢说老郭在授艺上,没有做到老师的责任。
老郭为人睚眦必报,信奉的应该是公羊儒学,所有欺负过他的都报了仇。
老郭把相声的基本盘保住了,那就是真实的群众,而不是电视上一闪而过的眼缘。
老郭让相声再回大众视野,竟然开商演,成了歌星的发展路线。
老郭让相声走出国门,游轮,澳大利亚,美国,等等。
老郭建立了相声界最为豪华也最为发达的教育方式,先在园子里熏陶,熟悉节奏,长的几年,短的几个月,如果有基础的几天。
其次是基础,五十段起,这是相声界的基础教材,其他老艺人抱着几个段子不放,老郭这里成了基础材料,内容估计有一些差别,但是框架应该差不多的。
再就是成长,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舞台,演员尤为甚之,相声演员如果没有观众的刺激,永远就是一个背课文的。
德云社有自己的小剧场,而这也就是德云社的基本盘,有了小剧场,演员才能吸收资粮,观众的刺激和粉丝的吸取。
而后就是宣传平台了,德云社打造了几个品牌综艺节目,虽然内容上起起伏伏,但是节目的耐看性还是一流的,不管是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郭的秀,纲到你身边,非常了得等等都是十分的耐看,隔一段时间再看也是没问题的。
郭德纲上游下游包圆了,在相声界已经是唯我独尊了,如果有狂的人,说一句德云社外无相声,也是有争议,但是对大部分相声路人来说无异议的话。
这么个情况,各位看官说说郭德纲在相声界已经是唯我独尊了,等到这些弟子们各个成才了,可以自立门户了,几百上千说相声的,那些所谓的老先生把所有的牌位和弟子们加起来,都没有老郭一个人的子孙多,那就成了相声界的一言堂了
相声界的黄药师。
逃走的徒弟都是黑风双煞一级的;还有的呆的时间不长,但也能和李莫愁拼一下。倒是留下的水平,也就最高程英,最低傻姑一档……
BTW:,别以为傻姑太弱,一掌也能把李莫愁拍痛。
东邪另一层意思就是其所创一派对之后的影响也会相当深远,就像弹指神通,从倚天一直到侠客行都是高手在用,这一门派日后也会如此。
既然提到了郭德纲在相声界的地位,那咱们就来细数一下——
全国首屈一指的当红相声演员;
全国最大的相声演出团体——德云社的创始人和班主;
全国最大的演出穴头,掌控着五六只演出团队;
全国相声演员中的首富,资产包括整个德云社公司,饭馆,服装公司,演出茶馆等;
其他著名一线青年相声演员的授业恩师,包括何云伟,曹云金,岳云鹏,李鹤彪等;
著名已故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先生的得意弟子,也曾经从艺于天津老艺人杨志刚等人;
历史上首位全球巡回商演的相声演员,并获得澳大利亚绿卡;
全国会相声数量最多的相声演员。
总之无论背后有多少非议,郭德纲注定是相声史上里程碑式人物,相声史上会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相声界的江湖是非了解的并不多,但我正好曾经研究过人类的笑这种心理反应。所以在这里谈谈自己的想法,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笑是人类对于优越感的神经反应。人是群体生物,人类群体之间总是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而凡事出现让你忍不住开始笑的时候,就是你的神经系统不由自主的出现优越感的时候。这些优越感来自于各种信息的输入,最直接的一种就是看见别人出丑。
让别人笑是一种大学问,谁掌握了这种学问,谁就能获得像郭德纲一样的巨大成功。因为我们人类的心理天然的就喜欢这种能让自己笑的人,不管他是谁,只要他能让你笑,你就肯定讨厌不起来。这是我们人类心理的一个特点。
但要让别人笑,需要把自己心理塑造成一种特别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很多特点,我这里不能详细说明,只指出一种最明显的两个特点。
第一点就是你的心理要特别强大,我们看见郭德纲每天在台上讽刺挖苦于谦,祖宗十八代都欺负了个遍,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晚上回到家里,会气得睡不着,时间长了,恐怕会有心理疾病,气的得了癌症都不奇怪,但于谦就是这么几十年如一日的过来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心理,根本不可能平淡的度过这样的岁月。
我们普通的人的心理是一种应激反应,有人骂你你就自然会生气,如果有人侮辱你老婆,你血气都会冲上大脑,如果有人天天欺负你爸爸,你拿刀捅他的心肯定天天都有。但你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相声演员,就必须扭转这种天然的心理状态。这根本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的。要扭转自己的本性是一件天大的难事。要通过艰苦的训练才能造就强大的心理。
第二点,要做到心智平和。要说别人欺负你不生气,这一点很难,但也不是完全做不到,你只要修改自己的一些信念系统就可以做到。但难就难在你不光要不生气,还要保持心智,这是通过修改信息系统做不到的。
这一点可能不容易理解,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说话都是有漏洞的,都是很容易能够被抓住的,问题就在于因为你当时于是特殊的情绪状态中,你的大脑不能做到心智平和,从而错过了时机点。我们都有这种经验,我们在和其他人辩论,吵架,或者就是谈话中,往往事后回想,会有更好的辩论或者说话技巧,为什么当时你总是做不到最好呢?因为心智很难在当时做到平和。
人类的心理很复杂,我要是一条条列出来,这个单子我可以写几十条。但我只写出最重要的两条,我只想说一个人要想修改自己的心理程序,是一件艰苦卓绝的事情,需要若干年忍辱负重,经过磨难才能做到的,这就是为什么我明明知道怎么能让人显得有趣怎么逗人发笑,但自己是做不到的。
现在回到郭德纲,相声演员是分两类的,一种是创作一个段子,然后去 “表演”,而另外一种是相声演员本身把自己活成了段子。他通过改变自己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让自己不管怎么表现,都能让人发笑。
很多主流的相声演员,都是属于第一种,他们坐在桌前,用笔写出段子,然后修改一下,到舞台上去表演,然后根据表演效果,继续完善修改,最终创造出经典的段子出来。例如姜昆。
这在 30 年前是行得通的,因为当年没有互联网,你在上海表演的段子,北京的人是听不到的。你到海南表演还可以继续完善修改,但今天不行了,你只要把段子放出来,就全天下都知道了。
严格来说,这种相声演员只是演员,而不是相声演员。相声演员是需要随机应变的,郭德纲每次的表演都是不一样的。即便说同样一段相声。即便没有段子,他随口说几句也能够把你逗乐。
而后一种相声演员,才是真正的相声演员,他们真正懂得了相声这种技术。在旧社会,街头艺人要靠这个混饭吃,被人折辱也要陪着笑脸,如果这个人心智强大最终能够总结规律,把自己修炼成一个搞笑果,这样就成名立万,一辈子不愁没饭吃了,这本身就是相声发展的过程,建国初期很多有名的相声大师都是这样过来的。
但随着相声进入体制,成为体制内的公务员,那些人不可能经过这样的心理磨练,就不可能真正成长为相声大师。当消息闭塞的时候,还可以依靠创作修改来混混,但一旦进入互联网时代,就直接要了他们的老命了。姜昆已经很多年没有好笑的段子了。
郭德纲在相声界是什么样的地位??
只能说,郭德纲是现在这个时代真正懂相声的,他掌握了相声这门技术。形成了自己风格的艺术形式,但他的品味并不高,也是公认的。
问题在于,当今时代没有真正的相声大师,于是郭德纲就成为大师,因为郭德纲相声才没有形成断层,否则相声有失传的可能性。因为郭德纲,现代的人才能体会到真正的相声是怎么回事。相声不至于沦落到成为编写笑话并表演。
将来能不能出现真正的能称呼为语言大师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我们只能拭目以待,我个人是不乐观的,毕竟在物质丰富的年代,谁愿意经受精神的痛苦,去修炼这种逗乐别人的技术呢??
我们要知道,解放前的人,平均寿命只有 39 岁,他们真的饥寒交迫,他们真的愿意为了一个窝头给人赔笑脸。他们真的愿意在师父家里打杂若干年就为了师父能传授一句话。现在的人,再也不可能心甘情愿的经受这样的痛苦了。
当你陪着笑脸,明知道生活没有希望,还能够保持自己的心智和生存的勇气,你才能积累真正的智慧。
我就觉得他能关闭微博评论,悠哉游哉,自得其乐,实乃神人也!
就像老郭自己说的:" 在这个行当,以我的能力,我想捧红谁就捧红谁。”
从北京的百人小剧场,再到今天一万多人的体育场,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就是中国相声的全部江山。
上综艺、拍电影,德云社的演出场场爆满,跨年封箱的热门票黄牛能卖到票面的五六倍,甚至有粉丝喊话德云社赶紧推出官方周边 “你看呀,这些钱都是德云社的”。
但列火烹油、花团锦簇之下,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冬天也悄然来袭。
1,问题
郭德纲有一句著名的定场诗:“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外人永远想不到,德云社的头等大事真就是 “让所有人都有饭吃”。
现在,德云家谱上的徒弟就有百人,再加上成立公司后的签约艺人和学徒,德云社远远超出了一般普通演艺公司的一人间容量。但演出机会有限,因此在德云社并不是人人都有相声说,个个都有上台的机会。
在北京德云社有湖广、三庆、天桥、广德、新街口、三里屯各个园子的定场演出,还有八个演出队队在全国巡演,相声市场已经充分饱和。
另外,传统艺术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得以学成,没个十年八年根本出不了师。很多演员根基不够、活儿不行,强来反倒折辱了德云社这块招牌。
逼不得已德云社就开始往影视、综艺方面发展,打头阵的就是 “云” 字科和 “鹤” 字科的几位猛将,以及郭德纲自己的大儿子 “少帅” 郭麒麟。
继岳云鹏之后,郭麒麟、阎鹤祥参赛热档综艺《欢乐喜剧人》;老郭又推烧饼、曹鹤阳、张鹤伦、郎鹤焱上了《笑傲江湖》,并在节目中又收了几个徒弟;《相声有新人》中,凡是与德云社有关系的演员全数晋级。
在综艺上,捧红了张云雷让其他演员露了脸,吸引大批的粉丝回到剧场,票价也是水涨船高。
但是在电影上的效果,德云社就远不及其他两家同级喜剧巨头,开心麻花和东北 “赵家班”。
开心麻花就不用说了,从《夏洛特烦恼》达到 14 亿票房开始,《羞羞的铁拳》22 亿,《西虹市首富》25 亿,就连被骂惨了的《李茶的姑妈》也有 6 亿票房。
赵本山带领的本山传媒,电影虽然拍的稀烂,但”乡村爱情 “这个中国最大的农村喜剧 IP 还牢牢掌握在他们手中,在现今消费降级的浪潮下,可谓是紧紧抓住了” 五环外“民众的 G 点。
可反观德云社,出品的电影票房持续走低,《欢乐喜剧人》《疯岳撬佳人》《相声大电影之我要幸福》都是公认的大烂片,为了给自己正名,郭德纲自编自演自导了《祖宗十九代》,结果成为了在大年初一上映的大烂片。
何云伟、曹云金、岳云鹏、郭麒麟、张云雷,仿佛隔一段时间,郭老抛出一个人说 “你去火一把吧”,这个人就神奇地爆红了,但就像他说的_“说相声是为了养家糊口”” 有饭大家一起吃 “。_
在德云社,角儿的意义就是:”一场演出贴出你的名字,能卖满了,全团老少都指着你吃饭 “。
2,家族
郭德纲就是那个一言堂的大家长,是传统意义上的 “师父”。
何云伟是郭德纲最宠的徒弟,其婚礼从结婚照到戒指、家用电器、床单被罩到婚宴、婚车、化妆师都是郭德纲夫妻一手包办;为了让徒弟陶阳父母安心,给两口子都安排了工作;出钱给岳云鹏母亲做心脏搭桥手术、在老家盖新房;李云杰父亲早亡,母亲瘫痪,郭德纲就代表高堂参加婚礼,李云杰母亲过世,还带领德云社全体演员上门祭拜……
郭德纲也没把徒弟们当外人,但是老传统势必会受到时代冲击。
在李菁何云伟出走之后,德云社被迫开始改制,与旗下成员签订正式合同,自此开始商业化的脚步。
先是在各地注册 “德云文化传播公司”,捧红岳云鹏进军电影圈,再仿造经纪公司给演员配备经纪人、助理,主要成员也相继成立了个人工作室。
但即使如此,德云社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家族企业,而且 “师娘” 王惠的地位在德云社丝毫不输郭德纲。
(郭德纲、其大儿子郭麒麟及妻子王惠)
16 年德云社 “八月风波” 时,王惠立刻向德云社演出经纪服务商环宇兄弟增资 25 万元,成为拥有 15% 股份的第二大股东。
在她完成支付半个月后,环宇兄弟立即着手上市,启动申请新三板的挂牌程序。当年,网上有句流行的话:“爱她,就送她上新三板”,说的就是郭德纲与王惠。
从天眼查了解到,王惠现在是各地德云演艺公司的注册法人,德云社北京总部 99% 的股权也掌握在她一人手中。
不仅仅是掌握经济大权的老板娘,德云社内部也有王惠的人。
众所周知张云雷是郭德纲的二徒弟,但他更是王惠的弟弟,另外张云雷与” 少帅 “郭麒麟的经纪人(共用)亦是王惠的亲戚,甚至就连出走的曹云金,也得管王惠叫一声 “表姐”。
可以说,德云社的半壁江山,都掌握在郭德纲妻子王惠与外戚手中,甚至德云社众梗之一——郭德纲的小儿子郭汾阳,都有王惠一半的产权呢。
3 困境,
德云社不是纯商业组织开心麻花,但也注定成不了第二个忠心的 “赵家班”。
在民间剧场表演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纯商业的公司,比如开心麻花,完全按照经纪公司体质管理,先说生意再说情分,一切都建立在合同之上。
另一种就是 “赵家班”,全员围绕在赵本山身边,师父给多给少绝不计较,外人花多少钱也挖不走。
甚至关小平之前被要求离开本山传媒,原因他称至今没有弄明白,不过他在没提前坚称 “不恨赵老师,没有他就没有二人转的今天”。
郭德纲不是纯粹的生意人,他坚持自己只是 “非著名” 相声演员,给祖师爷 “看坟” 的传统艺人。
传统到给父亲打电话要起身站立,郭麒麟永远在家吃剩饭,教育徒弟也完全按照老规矩,开玩笑叫声 “老郭” 都不行,第一条高压线就是_“不准欺师灭祖”_。
关于 “欺师灭祖” 的在郭老心中的定义,我们不好随意揣测,但整天将 “欺师灭祖” 挂到嘴边,显然不是恰当的管理思路。都 9012 年了,管教徒弟的方式方法,自然也不能全按照老规矩来。
“八月风波” 前,郭德纲返场唱了一段《未央宫斩韩信》,有一句唱词是这样的:
“说什么忠臣死的苦,道什么忠良死的屈,似这等汗马功劳前功尽弃,难道我今天要学伍子胥,也要身首离……“。
郭德纲有一种古代 “忠臣良将” 的情结,这种情绪支撑他一路走来,但对于今天的演艺圈也好社会也罢,都是满满的不合时宜。
据说他本人其实没什么爱好,平日也不喜欢会客见人,就愿意在家吃碗炸酱面,然后关上房门安静呆着,与如今高速发展的世界格格不入。
对比郭德纲的严格,赵本山用的则是情商牌,用赵的话说 “感情要放到第一”。经常教育徒弟不能忘本,对比之前的环境就知道今天有多好,对待徒弟也比较宽容,有台上的亮点就能原谅台下的不足。
可郭德纲不是赵本山,就像曹操注定不是刘备一样,他的性格决定了有些人会离开,一部分人会留下来。
好处就是,现在的德云社全然在他掌控之中,有他在一天德云社就还是最火的相声班子。但也许他郭德纲永远都没法退休了,因为,观众不能想象一个没有他的德云社。
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首先声明,本人非钢丝,喜欢郭德纲但也算不上粉丝,单针对楼上喷他走穴不务正业的,不想强行洗白,就是提供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一下
如果相声注定和时代脱节了,一个郭德纲,纵然有天大的能耐,拯救得了相声吗?
相声不比交响乐芭蕾舞戏剧,这些艺术有固定的受众,是上得了大雅之堂的高雅文化,他们不需要多么的普及,只要这个社会还有中上层人士,这些艺术就永远有传承,并且几百年前的经典放到今天依然会有大批人去看,对于这些艺术而言,内容本身并不需要多么的吸引人,同样的套路同样的形式几百年都不会有人说落伍,因为这是形式大于实质的艺术,说白了要的就是那个氛围,并且,这些艺术不用担心后继无人,学的人太多了,因为学会了就能挣钱,上不了舞台还交不了学生吗?这是一门技术,学会了就是一张饭票
相声不同,这是一个草根文化,它的受众人群就是普通大众,而普通大众的娱乐方式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淘汰率高,普通大众的娱乐方式太多了,京剧盛了我们去看京剧,电视出来我们看电视,电脑出来我们玩电脑,说白了谁让我们快乐开心我们就买谁的账,所以说,对于草根艺术而言,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吸引人不管你用什么样的形式就行,几十年前的经典放到现在就无人问津了,如果你不能快速地推陈出新,不断的去迎合观众的口味和时代的发展,不论曾经有多么辉煌,也必然走向没落,京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说,郭德纲纵使有天大的能耐,他挽救得了一个后继无人,已经被时代淘汰了的落后行业吗?
郭德纲为何能够如此成功?靠的就是对于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创新,迎合了大众的口味,顺应了观念时代的发展,可是,他死了怎么办?
就像古代的皇帝,纵使你是英明如康熙乾隆,在你一朝是风调雨顺,架不住后辈无能啊
所以说如果你是郭德纲,为了相声的延续,为了使这行不完,你会怎么做?
努力去展现自己的天赋,终自己一生把所有的才华都展现出来,为了这行死心塌地一心一意,终成一代大师,载入相声史册,甚至被誉为相声的中兴之主,可是死后人亡政息,相声有可能面临全面衰落的困境,而自己也不过是一个耀眼的回光返照
还是心存长远,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培养继承人上,使得这一行后继有人,否绵延不绝,一个真心为了相声,负责任的人,会选择哪个?别的我不敢说,只要德云社几十年能培养出一个,哪怕只有一个第二个郭德纲第二个于谦,那郭德纲就算对得起相声,他也就功莫大焉了——就好像侯耀文找到个郭德纲,石富宽找到了于谦,毕竟一个几百人的班子,身为班主他掌握着几百个家庭,几百个人指着他生活,屁股决定脑子,别说一个企业,如果你有一个家庭有儿女的时候你会考虑为了所谓理想艺术而让家人衣食不饱吗?身为一个成熟负责任的领导在面临理想和现实,艺术和生存的选择时都会明白选择哪个
我个人认为,郭德纲如果纯粹只是为了赚钱,他完全不用收那么多弟子,凭他当明星和几个同辈人的商演,足够他富足了,办学校也赚不了那么多钱,郭德纲刚开始的时候为了那个小剧场搭钱搭时间,默默无闻的干了那么多年,不是真心爱这行不可能这样做
19 世纪后期到 20 世纪上半叶,人们惊讶于德国的无比强大,人们赞叹俾斯麦的文治武功,诧异希特勒的横扫欧洲,人们赞叹日耳曼严谨务实尚武的民族精神,可是人们似乎都忘了,一百年前这个国家是一个分裂成无数小国的邦联,一百年前这个国家被拿破仑亡了国,一百年前普鲁士皇帝腓特烈威廉三世被迫流亡海外,人们更不会记得,正是那个懦弱无能的腓特烈威廉三世,在回国以后将最大的精力和国家最多的资源都放在教育上,并且说出了一番振聋发聩的话:“这个国家必须用它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它物质上的损失。正是因为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我还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办穷了的,办亡国了的。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 从那以后,普鲁士飞一般的起步,几十年里统一了德意志,普法战争中打败了法国,与美国共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一战后的绝境时奇迹般的崛起并征服了欧洲,如果没有那么多杰出的学者科学家,希特勒怎么可能那么猖狂?二战前诺贝尔奖一半的得主都是德国人,爱因斯坦也是德国人
大家都看到了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并且迅速成为亚洲第一强国,资本主义七强,大家都看到二战后日本在废墟之中再次屹立,在举世艳羡的目光下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很少有人关注,二战之前日本全面普及了初中教育——同时期的英国都没有做到,今天的中国也没有做到,二战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在一片废墟之下日本的小学就重新开课了——彼时连政府人员办公都要租旅馆
所以说啊,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要不断的继往开来绵延不绝,才能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行业不断的兴盛,才是真正挽救一个国家或行业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郭德纲究竟有没有这个心思,我也不知道,他究竟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别的,我也不知道,只是个人的分析,也没想过要强行洗白什么的,仅仅只是个人的想法
人家自己说过,水平一般能耐有限,主要是同行的衬托
郭德纲的小儿子叫郭汾阳,历史上拯救李唐王朝的郭子仪后来被封为汾阳王,按照过去姓 + 官名的叫法,也叫郭汾阳,你看看他这心思,便知道他自己认为自己的地位了。
没人邀请,自费而来。
开始答题:民间大师
很久以前就曾想把自己理解的相声、德云、桃 …… 写一写,但总是有事耽搁,不这事就那事,不是我的事就是桃的事,怎么也赶不上一个风平浪静的契机,本着不跟风原则,看看最近没啥大事,看到题主的问题私以为可以嘚啵几句,麻溜儿堆砌文字,到不到的多担待。
开始矫情,包括能耐、师承和影响。
1、“民间大师”
这个必须写前面,因为 “大师”这词并非随意跟风而是认真思考过。现代汉语对 “大师” 有两个解释,其一是“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棋手等”,各位可看到专家和艺术家字眼?而我觉得更耀眼的解释是第二个,即:大师是 “佛的十尊号之一,天人师”,梵语指 “佛陀善于教导众生何者应作、不应作,是善、是不善,如果众生能依教而行,不舍道法,就能解脱烦恼”。因此,在我的心里,郭德纲在相声界称为 “大师”,不过分。
为什么增加 “民间”二字?嗯,按郭德纲话讲,什么是大师?那国家封的。解放后能封为大师的就两位:梅兰芳和周信芳,马连良那么大的造诣才算是著名演员。OK~ 这等于我等百姓最好不要妄自擅用 “大师” 二字。好吧,加个前缀来降低范围:民间大师,这算搂着说了吧。来句题外的,释迦牟尼被尊称为 “三界大师”…… 至于 “民间”,好比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没任何奖项,但始终占据各大榜单第一。
2、相声界
总觉得这个 “界” 值得探讨,很多我等百姓对 “相声” 以及 “相声界” 的理解其实是有误甚至偏见的,听我瞎解释:首先得说相声和小品不能类比,所谓 “相声干不过小品” 是错的,好比 “篮球干不过体操” 般,为什么?相声偏重于说,会有肢体动作但不为主,很难想象两个演员台上耍飞刀,而小品的核心是“演”(王景愚《吃鸡》是否小品不提了)看看小品的道具、布景就不难理解,前提是演其次是说(有伙伴把相声剧扽出来怼,您老看见 “剧” 了么),对吧?
接着来(别提小品了啊),话说 “相声” 到晚清才逐步形成 “说学逗唱”,换句话“相声” 这门艺术的历史挺短(东方朔?研究 “俳优” 再探讨不迟),所以导致这个 “界” 的半径比较小,“杰出人物”屈指可数又自带属性,这才引出后辈好事者频繁鼓捣“师承” 喧嚣和 “主流” 争夺。这些我等百姓本既然不明内理,干脆激情吃瓜。“相声界”,只能说老郭还在战斗,虽近年稍渐消停,可谁知道是 “冷战” 还是“内战”?关于师承后文有阐述,这里不赘。
3、能耐
正式说郭德纲(内容长,去厕所快去快回,等着你们)。在我理解,郭德纲的 “能耐” 和其他相声演员的评判标准不同,别的相声演员表现为基本功、表演风格、作品质量等等,而说郭德纲先得说“传承”,这个角度貌似有点深。
当初侯宝林大师把相声通过电视普及给千家万户,那境界不单是传播了欢乐,更大是发扬相声,把撂地的手艺提升为艺术。整个过程或多或少会对 “传统” 做些 “取舍”,能使这个不使那个,毕竟大雅之堂么?这对的。但大师可没把舍的段子都一把火烧了,只是不在广播电视里使而已,可若干后辈一股脑的“走你” 来个一刀切,这就不对了。
在相声内堂,段子就是相声技法的举例,好比贯口这种技法,举例如报菜名、八扇屏、地理图,在穆斯林地区可能报菜名不方便使,得改或者直接换地理图,可绝不能因为报菜名的内容不适而把贯口这种技法烧了,这过了。
可结果是传统相声 1K 多段,经演员们努力还剩 200 来段,丢失的不是那近千段相声,而是那些段子所 “套用” 的技法,这不毁相声么?所谓 “相声要完了” 实际是从这角度开始的,把课本烧了您还拿什么讲课?
郭德纲做了啥?德云团体整理演出的有 600 多段,这个数字说实话是震撼的。不懂相声、外行的我等百姓,自然不会钻研相声技法,只会听着《白事会》《托妻献子》…… 笑的前仰后合,可我问你这些段子打哪听来的?你是不是回答德云社?百年艺术传承下来,居然大量段子只在这个民间小社团里几个演员会使,这不是悲哀?我曾说德云社就是相声的 “藏经阁”,这过分吗?
论演,说学逗唱 “使” 活,个人比较欣赏孙越的说法。记得有个访谈节目,话题是孙越与郭德纲初识,话说某天孙胖和伙伴在台上使,发现台下郭不怎么笑,而下台和伙伴们 “春典” 时老郭乐了,好奇心驱使胖子邀请郭德纲“票一段”,结果用孙胖的话就是“哟~ 原来相声还可以这么说”。这话貌似没分量,其实细思极恐:孙越得算相声世家,耳濡目染的各种段子肚子里存不少,郭德纲再怎么使按道理不会“出圈”。可就这么神,段子还是段子,老郭使出来让四下的眼前一胖。以致后来孙胖毅然决然拉家带口加入德云社,图什么?往根上说那叫人往高处走。
换个角度,郭德纲说 “可能只有商演能断定相声人是不是成功”,这话说的在理又忒狂,为什么?在当今相声领域,的确只有他和少数几个德云弟子能够商演成功。这怎么评价?我觉得:如果说侯宝林大师把相声装进电视是伟大的,那郭德纲把相声商演做成功就是另一种伟大。虽说两个时代不好对比,但绝对同属发扬与传承,甚至是革命。没能耐能上电视?同样,没能耐有人花钱买票?
多说一句:我不清楚有多少人是因为郭德纲才知道 “说学逗唱” 的“唱”指《太平歌词》,但可以肯定咱们听过的《太平歌词》均来自郭德纲改编整理。至于老郭的“学”,不赘述,就他那嗓子,没什么学不来的,是天赋即是浮云,曲高提防和寡,给你的是适合你,不是教育你。
4、师承
这个话题,私以为得拎出来聊(我很矫情)。
单说相声,郭德纲的师傅侯耀文先生,头些年还有个杨志刚先生。嘚啵几句杨志刚先生,不我碎嘴而是可能在理:郭德纲说过自己先学捧而后攻逗,在这个角度我相信杨志刚先生对郭德纲是有所点拨,可以说是教过,理由有二。
其一侯耀文先生专攻逗哏,并非讲侯先生不会捧,而是对比杨志刚,后者的捧彷佛更 “顺溜”,杨志刚是白全福徒弟,而白全福那绝对捧哏大师,所以我相信杨志刚先生的点拨是存在且够资格。
其二,耀文先生确有问过杨志刚先生其与郭德纲的师徒关系,而后才正式收徒。首先说耀文先生是严谨而绝不会触犯行业忌讳,这个询问恰好证明郭德纲的诚实以及杨志刚曾经的点拨。问题也就在这,如果相声讲究传统,那么 “摆知”、“引代保” 等等都不可或缺,没摆知即为作罢。这好比对门张三再怎么给我儿子补习功课,也不能让我儿子管他叫爹,那是叔~ 对吧?
顺便聊几句徒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曹何岳,写一块像 ABC。咱就简单说说 AC 即可,中间那个 B 就不浪费时间了。曹金跪二爷,全程的焦点是最后的酒驾,他是否知道这是错的?那肯定。如果当天再来过,您说曹金还会酒驾么?应该不会吧?对,我也这么认为。所以如果那天能再来过,老郭的生日很欢乐,曹云金会敬酒的。
事出皆有因,也必有果,两篇千字文放跟前,瞅上一遍得结论:曹金,你就是年轻,给驴糟践给猪祸祸。你爹撕别人是为了活着。撕你?真是为了让你活着。对打的前提是实力相当,起码有的打,这没给你捏死还上赶着给你流量?也许相望于江湖,好歹送你几步。《未央宫》心里跪着,站不住了。些许个跟风综艺,祥林嫂编写的剧情,刻意提你只能是 “跟你过这个”。不过话说回来,你模仿的郭始终占据我心,惟妙惟肖颇有他当年神韵,只是他,笑着流血。是你的话“郭德纲永远是我师傅” 掌声如雷,至少我记住了。至于您爷俩?家里说去。
说到小岳,欢乐很多,美的我不知道从哪开始说,那就不说了,哈哈哈~~
5、影响
骨骼清奇的我,才不会探讨郭德纲的 “造化”,我得说我最想要的礼物是《郭德纲相声选》以及我的梦想是跟他斗地主下象棋 …… 好吧说正事,提到影响就一定要分对同行和对外行,貌似无论哪头都容易说多还易拉仇恨,思来想去选择瞎说,错了就装痴呆。
客观点,正负影响都有,先来正面的:郭德纲是继李小龙之后,第二位把中国元素传播到了全世界 …… 这话说的就那么豁亮,扬眉吐气。真的,我就这么想的。
同行里,郭德纲是最能赚钱的,钱包鼓鼓海滩别墅的承认,但这是正规商演取之有道(华服红酒暂不提)。一句 “让相声回归小剧场” 咱不能只咂摸表面,隔着收音机大彩电,那不是一般的距离,摸一下算梦想,接下茬是神经病,这相声谈何发展?尤其收智商税的捏些个相声,够的着早打死你了!所以,郭德纲这句话挺易理解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鲜花还是茶杯,噫还是呸,自有标准,以致于“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以及“我是相声的守墓人”,都被逼的。
说回我等百姓,闲了累了,可以人民大会堂正襟危坐,可以天桥小剧场茶水瓜子,德云社等于相声,相声就是德云社,好比老干妈她就是辣,老百姓图的就是个开心和过瘾,谁管你一班长二班副的。至于相声的参与,坦白说,如果我孩子喜欢相声而且极具天赋,我会送他去德云社,学不会还不能蹭饭啊?
至于负面影响,有,智者见智,不浪费笔墨。咳~ 老郭又看不见,看见又不改,改又不按我的来,按我的来又不给我钱,那我说的着嘛?对了,还得补一段:
6、天津
你们猜对了,我这么碎的嘴确实来自天津。嗯嗯嗯,少马爷故乡。我们这人吧,基本上刚会说话就能给你来段相声。一般二般的曲艺工作者鲜有自信敢来这卖派,不是我们难伺候,而是热爱这门子手艺,报菜名告诉你短俩,那是为让你进步。说正格的,除了郭德纲回来省亲,还真没见哪路神仙敢在这码头撒野。
我是
,礼貌答题。
他是一个行业领袖,一个人撑起整个相声行业;
他是一个相声天才,用勤奋和创新重新塑造了传统的相声产业;
他是一个运营高手,网络红人,创建了德云社,让相声走出来国门。
他就是于谦大爷家隔壁那个老郭,把说相声比做跟炸油条一样的手艺的郭德纲。
20 岁以前最黑暗的年代是什么?
对,高考备考那两年。
那段时间是我到现在为止都没勇气回想的两年。
没日没夜的卷子,没日没夜的听课,没日没夜的做题,父母还忙,不在身边,在身边也只有督促学习。
从小父亲对我过于严格,以至于我很不喜欢父亲在家的状态。
每次听说父亲要回家了,或者好不容易的周末又要结束了,我心中总有一块大石头压着,很难受,很压抑。
这种感觉我想很多人都体会不到。
每当这时,我便会拿起蓝牙耳机,听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每句台词都记得很熟了,但依然爱听!
“不平胸何以平天下?”
“你靠什么平天下?”
“我凭什么不能走二环?”
一句句台词烂熟于心,但却是我心灵最大的慰藉。
不敢笑出声,心中一乐,阴霾散去!
那段时间,我几乎没有的自由,但在听郭德纲的几分钟里,我是快乐的。
相声史上,在商业上最成功的相声演员。
个人观点
四十岁之前 老郭挺小人的 利字最大. 和他曾经历尽艰辛有直接关系. 他没有出身世家,有才华被人排挤,情商不高却非常聪明要强,所以得罪了不少人. 导致他睚眦必报,以至于面相都不好,像个坏人
四十岁之后 老郭显大师相 义字当先. 对年轻后辈使劲的提携,即便是竞争对手也没有嫌隙. 非常佩服他的才华,慢慢的开始崇拜他的胸怀,期待随着岁月流逝,德云社越来越好. 老郭保重身体,多多培养相声人才.
至于说地位,看谁来评定. 曲艺界那些大白痴所谓名角,当然会扁他. 如果说老百姓,他就是当今相声的泰山北斗,除了郭德纲还有谁?
来了知乎才一年,第一次写问题 因为是郭德纲所以有些心里话想说一说。
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相声和评书是除去独角戏之外我个人最喜欢的了,打从小开始听广播包括相声评书广播剧和滑稽戏,在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广播电台每天固定时间播放, 外加每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曲苑杂谈,让我从小就喜欢听和看,通过收音机录下的磁带就留下了好多. 可是等人慢慢长大了 而这些节目也慢慢从黄金档时间开始慢慢后移到晚上再凌晨最后取消了。大约在 95 年之后就在也没有听过一段新的相声了,滑稽戏和相声一起都没落了。
老郭应该是 2005 年开始崭露头角 但孤陋寡闻的我直到 2008 年反三俗之后才在网上听了他的相声,我要系列和我是系列等作品 让我这个十多年没有听过新段子的人 一遍遍重复的听一遍遍重复的笑,花了大把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收集各种种类的郭德纲单相声合集。毅然而然的成了一个钢丝,所以之后老郭的澳洲专场都会去捧场就是为了坐近一点看看真人。
老郭就应该是这 10 年来 相声界的一哥,是他把相声救活了,仅对我个人而言很多传统老段子,太平歌词带来的新鲜感是之前没有的更不用提那些新编的单口了,反倒是那些所谓的大师 名家 在 xx 脱险 xx 公司之后再也没有像样的作品了老本都没得吃。
有人问我你是上海人你咋不看周立波呢?我还真的就不喜欢,相对来说可能父母这代更喜欢他的海派清口吧
相声界的拿破仑、彼得一世、光武帝、宋高宗、丘吉尔、戴高乐……
1935 年,杭州。
一个 17 岁的少年来到城隍山拜见一位老道,少年听说老道是剑仙,剑法高超,遂多次求访。几经波折后,终于得见。
“你把你的剑法练给我看看。” 老道说。
少年尽展所学,老道看了却直摇头:“不要搞这些啦!时代用不着了,你剑术再高,一颗子弹就完了。”
小学毕业考倒数第一,只能勉强拿个肄业证书,学武是少年唯一的出路。
但时代不要他。
1994 年,厦门南普陀寺。
新落成的闽南佛学院禅堂之中,上百名学员在禅堂内大步流星,练习比丘的威仪。
人群之中,一名白发老者手执竹杖指挥。
啪!竹杖击地,百名僧人瞬间立住,令行禁止。
老者仰天一叹,说道:“我这一辈子,教了很多学生、徒弟,硕士、博士带了无数。到头来,我发现教育其实没什么用。” 一时凄凉无限。
甲子光阴,弹指而过,白发老者正是昔日少年。他引用龚自珍的名句述志:
“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
但开风气不为师
在百家讲坛讲了《三字经》,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红遍大江南北。有人问他是不是 “承前启后” 式的人物,钱文忠说不是,“我最多叫承前待后”。
毕竟,《三字经》只是蒙学,相当于幼儿园的水平。
重整山河待后生,任重而道远。
近代一百多年的西学东渐,从新文化运动到文革,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了特殊的政治目的,对传统文化可以断章取义,甚至可以 “改章曲义”,在大众脑海中留下的是一堆无根据的偏见。“取其糟粕、弃其精华” 是传统文化遭受的劫难。
曲艺,是最为显而易见的受害者。
这样的时代,能有出来带风气的人,难能可贵。
“观众是需要培养的,真正看得懂芭蕾舞的也没几个人。”
郭老板也是带起风气的人之一。
没有人能否认,郭老板对相声起到的巨大作用,在哈尔滨、在南京、在悉尼、在摩尔本,郭老板把相声的市场开拓到了汉语传播的边界。
与此同时,作品乏力,越来越多的屎尿屁,德云社其他演员卖贱的、卖腐的、卖丑的,鱼目混珠。种种诟病也纷至沓来。
每个人都在怀恋 05 年的郭老板。那个苦尽甘来、义气风发的相声界小学生,那个抨击丑恶、藿香正气的待业军事家。
一段《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述尽丹心。
今时今日的郭老板,是江郎才尽了?还是屠龙者变成了恶龙?
我觉得都不是。
观众爱郭老板,郭老板也爱观众。
但郭老板更爱相声。
“我死了,这行儿也就完了”。
郭老板更在乎的,是相声要怎么继续发展。
冷眼看德云社,什么人是带流量的、什么人是卖颜、卖腐吸引女观众的、什么人是秀真功夫的,分工定位非常明确。如果德云社只有这些,那么可以说,郭老板从一个杰出的艺人,变成了一个成熟商业团体的首脑。
但德云社并不止于此。
郭老板不止一次在台上强调过相声艺人的专业性,以及成长轨迹。最好是七八岁开始学,二十岁左右出师,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个十来年,到 30、40 岁的时候,艺术、火候都能有所成。
如果仔细观察,郭老板正是按这个思路在培养郭麒麟。少郭爷这几年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这叫 “办大事者, 以选替手为第一义。”
在相声界,郭德纲现在是一个开风气者。
在相声史,郭德纲未来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承前启后者。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
对相声事业贡献如织田信长,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但很可惜,因为个人性格弱点而没法继续走下去。
对德云社建设如丰臣秀吉,培养的好好的接班人丰臣秀次,因为私心杂怨,往死里弄,还是抄家灭族的那种,最终落得丰臣秀赖和茶茶被人欺负,大阪一场火,天下姓德川。
我现在很好奇德川家康是谁?难道是整天抽烟喝酒烫头的谦儿哥?
郭德纲在南方的地位可能比在北方的地位高。
我是南方人从哪里接触相声,早年间无非就是春晚,曲苑杂坛,周末喜相逢,综艺大观这类节目。这类主旋律的相声听多了,难免有疲态。听《关公战秦琼》,《逗你玩》这类的,总觉得穿大褂的没穿西装的说的好。有距离感。我那会最喜欢的相声演员就是杨义杨少华父子 (现在也喜欢)。
南方人其实不怎么听相声,小剧场小茶楼那种相声馆子是不存在的。见识的世面少。
后来 06 年那会我奶奶订的绍兴广播电视报上知道了郭德纲,网上听了几段就一下子把我从茹毛饮血拉到了满汉全席了。也就潜意识里觉得这人厉害了。
北方的朋友如果有兴趣可以问问南方的朋友是否喜欢听相声,如果回答是,那十有八九就是听郭德纲德云社了。
前些天听杨少华马三立的《开粥厂》,惊为天人。说不上哪里好,就觉得这俩人说话这神态,这语调,哪怕台上说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都能听乐喽。
新中国以来,相声面临三次死局,幸好每次都有人力挽狂澜。
第一次是刚建国,所有宣传手段都要为国家服务,否则就得不到国家的资源支持——而当时国家几乎控制了一切资源。幸而有侯宝林等大师,在老舍等文学家的帮助下,改革了旧相声,让相声承载起宣传新思想,打破旧风俗的 “文艺尖兵” 的重任。相声活了下来。
第二次是百花齐放之后的 “事情正在起变化” 时期,政治风向捉摸不定,以讽刺为主的相声面临极大风险。《买猴》这样的段子都成了攻击社会主义,谁还敢说相声?这时候马季顶住传统压力,开创了歌颂型相声流派,让相声艺术度过了寒冬,保留了表演和创作团队的火种。
第三次是市场经济改革,国家放弃了对大部分文艺演出团体的供养。已经习惯吃国家饭的相声演员们无所适从。除了极个别明星大腕,其他普通相声演员怎么活?国家?国家不理你;市场?市场不认你。年轻人可以为了演唱会一掷千金,却没人买票听相声。茶馆的老头子老太太倒是喜欢相声,但他们有多少消费能力?不把年轻人口袋里的钞票留下,相声就是被市场淘汰的局面。这时候小黑胖子出来了,在风口浪尖上开创了新中国的相声演出市场。或者说,让商业化的相声重新出现在舞台上。他最大的贡献是,让 “到剧场听相声” 成为年轻人愿意选择的娱乐方式之一。
无论他以前干过多少让铁杆相声迷痛心疾首的事情,也无论他今后怎么从神坛上跌落,功过不可相抵——他对相声行业的贡献,足以与侯宝林,马季等大师比肩。
这就是他的地位!
没有郭德纲,相声死不了,天津将作为相声的根据地。但在全国的影响力会逐渐消失,最终回归局限于京津地区的 “地方性曲艺”。
九十年代末期,重回茶馆相声的思潮在京津两地兴起,郭德纲是一个先行者,一个 “弄潮儿”,依托艺术手段与网络媒体,成功唤醒了相声的影响力,成为“新古典主义相声” 的代表人物。郭德纲的成功,同时证明了传统相声体系中蕴藏的巨大潜力。传统相声的复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必然的,但需要一个拥有新思维的“时势英雄”。毫无疑问,现实当中,这个英雄是郭德纲。
如果他在 08 年以後退隱,專心當個生意人經營德雲社,那以他當時所留下的作品,足可列之為相聲界的金庸古龍之流了。
我个人觉得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是最巅峰的郭德纲,只可惜后来他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他现在的心思完全不在相声上,07 年之后就没有能拿的出手的作品了,完全就是网上看几个段子凑凑就上场,对待创作完全不严肃,这样的东西在我看来根本不能算作相声了。
他本有可能成为一代宗师的。
可惜了于谦这个好捧哏的。
很多人在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突然想起来我们总是觉得郭德纲走偏了,我们想着他应该成为一代宗师,而实际上有可能我们都误解了郭德纲的初心,郭德纲的初心可能本来就是赚钱扬名,至于相声,只是他实现目标的手段而已罢了。
点赞不过瘾,实名支持一下
的答案,同时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对郭君德纲是路转粉,粉转黑,最后黑转路的。但即使在我黑郭最严重的时候,我也认为郭是当今相声界不能抹去的一笔。因为毕竟是人家把观众带回了剧场,带回了茶馆,带进了相声这种娱乐形式的大门。
我在很多答案里明着暗着骂郭,不是我想黑他,因为他真不白。顺嘴骂句街就能想起他办的德行事儿来…
不管是火了相声,还是毁了相声,郭君德纲已经与这门儿玩意儿密不可分了。
不过话说回来,该骂街骂街,该串闲话串闲话,都不影响。
相声是门曲艺,其实和道门传下的曲艺科一脉的。到现在还有龙门字派在曲艺科里传承,拜的也是丘处机。其他的道脉的反倒没有了。原来道士宋明期间走江湖,背着道情唱啊,说书啊,一面高抬教化,一面谋生行游参访。这本是游历的一种,总比要饭靠谱。就是吟游诗人哪种啦。后来到了清朝,和内家拳类似,这些东西都有了新面貌以及说法和传承。我没仔细研究过,不过总觉得是清朝逼出来的,换种方式走到民间。保存一些东西吧。有的就流到什么罗教啥的里面,就不说这了。看过我原来文章的朋友估计知道我在说什么哈,^_^。
曲艺原本就是讽谏之用。相声也不例外,所以他老说没有君子不养艺人。为啥?礼乐教化,大夫无故不彻县(钟磬之悬),士无故不彻琴瑟。姑且不提对不对,就说传统。大夫士非丧凶不停其乐,为啥,乐调和七情,平礼之过阴也。有教化百姓之用。白话说,原来的礼太严格,人会受不了,就用乐还舒散精神缓和情绪。省的崩断了。老百姓也需要这样的来修心养性,安心生活。而乐经亡,几经流转,沿着各自不同的路径就变成了曲艺。就是为了舒缓精神情绪的。所以君子没有不养艺人的。
再说相声。声者,形气相交也;相者,人我相交。相声者,声相交而气相和。两人声和,答应相随则两气和,闻者乐之,进而有感化之功。说白和推手差不多的玩意,不过有观众,通过您的眼耳等感官传导给您而达到快乐的目的。包袱段子与其说是心理学,不如说是阴阳变化之学,只不过通过人那些基本功训练和经验积累达成的。所以相声,应该归在乐礼的一种,^_^。是降本流末时代,适合老百姓舒缓精神,快乐情绪的技艺。可以载道的。
而大纲和谦儿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基本功扎实,真正理解相声的作用,就是给人带来欢乐啊。绕着这个下功夫,没错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谦儿的性子和大纲的才情都刚好搭配,这俩又热爱这门。大家听着也高兴,蛮好的。郭德纲总说,艺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这话说到了点子上。他外俗而内雅。我这两天休息听他今年的段子,他的气比以前更醇厚了,说话再也不用担心气短了。比外面那些高功强多了。他不过是一个穿着世俗戏子外衣的读书人。至于段子屎尿搞基无下限,这社会就这样,他要用这种方式活下去,那用这当皮儿没啥不妥当。我不懂曲艺,不过以我这外行来看,他们俩在这领域达到的成就比大家估计的还高些。说相声的必穿长袍。文人也。这话一点不假。当然如果他背离了初衷,那以后怎么样谁也说不好。不过据我看,他是爱这行,而且是学明白了的人。至于内部倾扎,麻烦您找一个没有这种的地方或者行业出来给我看看呗。至于性情手段,对我们来说,那只要不影响技艺发挥其德行,不算大过。
人家能生两儿子,就是有德行啦。^_^,这个说法是不是很神棍?
大纲我说了你这么多好话,你得给我多少好吃才成?哈哈
《眼看他起高楼:德云社商业帝国的崛起》
(首发:微信公众号 雨农与一瓢水 2018-04-05
郭德纲和德云社最惨的时候有多惨?
郭德纲最穷的时候,把怀表当了买馒头吃。在节目里住在玻璃隔间里供人观看。
数九隆冬大雪纷飞没人进德云社小剧场的时候,郭德纲几个人呱唧呱唧打着快板站在剧场门口拉客人。
众所周知,四九年建国以后,party 和 country 领导人曾一度十分重视传统曲艺,本着 “百花齐放” 的方针,老一辈的相声艺人从天桥市井请进了剧场舞台。他们从街边卖艺摇身一变成了传统艺术家,从 “撂地挣钱” 来到了人民殿堂。马三立、侯宝林等大师都曾对此有着极其深情的追述。
然而,由于某些斗争时期的摧毁、相声本身内容的不接地气和行业内部的门派斗争,相声成了只能生存在电视里的点缀物。
直到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出现。
1995 年,“北京相声大会” 问世,当时的创始人是张文顺、郭德纲、李菁。张文顺老爷子上台说一个小时单口相声,老郭上台说一个小时单口相声,李菁上来来一段快板,三个人上来一起来一段相声。来来回回从头到尾台上就这三个。
文顺老爷子在世之时
2003 年时,队伍达到了十余人,改名为 “德云社”。从这以后,老郭以自己改良的新相声,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才逐渐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德云社后注册成立公司,全称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伴随而来的,也有不断的纠纷与撕 X,王文林、李菁、何(云)伟、曹(云)金等先后宣布退出德云社。
当郭德纲噼里啪啦几千字长文问世和 “叛徒”(郭德纲语)撕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谦儿大爷在他的私人动物园 “天精地华” 里喂养着心爱的小矮马。
2010 年德云社曾遭受了最大的一次危机:老郭的徒弟李鹤彪殴打记者事件,德云社被勒令停业整顿,一个多月后重新开张。如果大家有空去找这场复业演出,可以发现那晚老郭格外激动、格外可怜。
不管你爱郭德纲,还是讨厌老郭,咱都不得不承认:郭德纲的嗓子真的是祖师爷赏饭吃,郭德纲的曲艺天赋真的是同辈之翘楚。
郭德纲所熟悉的艺术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评书、京剧、评剧、河北梆子,还有许多无法分类濒临失传的地方小曲目和小剧种,老郭都信手拈来。
一条肉嗓子,能唱百家戏。这一点和许多曲艺界前辈相比,都毫不逊色。
如果你没去小剧场听过老郭的相声,只是通过网络流传的选段了解他,那太遗憾了。下面这个小视频,是老郭即兴演唱的晚清诞生的华北小曲《探清水河》。能在剧场现场达到这样近乎录音棚的演出效果,令人叹服。
郭德纲《探清水河》绝对大师级的唱腔_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bilibili
这就是德云社崛起的第一个条件 :“硬核” 艺人和引人内容。
有人批评郭德纲的相声没有教育意义。郭德纲说:你看国家京剧院唱一段《三家店》,接受什么教育了?你看耍猴训动物,十三个人骑自行车,接受什么教育了?它违反交规你知道吗?怎么我们相声就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了?
有人批评郭德纲的相声品味低俗庸俗。郭德纲说:电视机上一开枪打死一万多人,你知道是假的。电影里两人一起睡觉,你知道是假的。怎么我们相声说于谦的爸爸如何如何你就全当真了?先要让大家笑起来,相声连笑都没有,那就太搞笑了。
的确,你成功地让观众笑了,人家买你的账,你才能生存下去不是?
杨少华曾说:郭德纲给相声界立下了一个很大的功劳,如果他没有卖这么价钱高,观众那么踊跃,底下人就不好看了,有一个领头多好。
德云社和郭德纲声名鹊起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其体制外的身份和敢于批判体制的草根精神。**京津主流相声界在世者基本都与郭德纲有过怨怼。
据说某次老郭出事,天津相声界纷纷打电话给某相声大佬:郭德纲终于完了,你得请客哦!
这过节多深啊你说。
德云社的商业帝国版图之广大,早已超脱文艺行业。这是其崛起的第三个现象。这既是发迹的结果,又是扩张的结果。
老郭不止一次地称自己:“入佛门六根不净、进商界狼性不足”。
话虽如此,手底下的动作从来没停过。
由于德云社的组织架构长期以来仍旧保持着传统艺人社团的样貌,所以其盈利数额和内部分配一直显得暧昧神秘。
德云社在影视界有不少投资。
比如说把憨豆先生也拉下水的现象级大烂片《欢乐喜剧人》
2015 年德云社的老伙伴环宇兄弟营业收入为 1201.02 万元,与德云社项目相关的收入为 613.54 万元,占比重 51.09%。
2016 年环宇收入为 1838.73 万元,其中德云社相关为 1059.81 万元,比例上升为 60.17%。
郭嫂王惠更是成为了坐拥 15% 环宇股份的第二大股东。
随手截一个官网公布的节目安排表,满满当当。而且请注意,这只是其中一个剧场的安排。
今天的德云社,上上下下几百号人,这还不算和外单位合办的 “德云传习社”。
德云社不仅去全国各地巡演,西至乌鲁木齐,南到南海之畔,东到日本列岛。还在大江南北均有 “据点” ,目前北京、天津、南京、黑龙江、吉林等地均有分社,北京、天津的分社还不止一家。
2013 年德云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开设第一个海外剧场,这在一百年来的中国相声史上还是头一回。
其实,德云社卖的不仅有艺,还有各种各样的 “幺蛾子”。
比如德云华服:
德云红酒:
根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数据,德云社目前的产业包括:
2017 年中国明星收入榜中,郭德纲与弟子岳云鹏均跻身前百。
德云社如果进行融资,估价能有多少?
曾有媒体人估算:15 亿。
难怪近年不温不火的欧弟,也来进德云社的家谱了。
people 日报曾说:郭德纲走到今天很不容易,在传统相声被商业文化挤兑几将沦陷之际,他的用功和坚持,确实也为传统相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
有趣的是,早在 2012 年,德云社即被法院要求从其 “据点” 之一北京广德楼戏园搬出。
因败诉后拒不履行腾出该戏园的判决,德云社还于 2016 年 7 月 31 日被列入最高法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成了 “老赖”,有关信息至今未从该名单中删除。
看来店大了不仅欺客,还欺起法来了。
记得有一回记者问老郭:无敌寂寞吗?
老郭说寂寞啊,真寂寞,我多希望有个团体比德云社好,然后我们偷偷摸摸去学。有人说我们占据了相声的半壁江山。我们德云社垄断全国相声商演十来年了。但是相声哪有江山啊?这门早就完了。我可以指望相声荣华富贵,我儿子也没什么问题。但是这门已经完了。
管虎曾经说:郭德纲靠一己之力复兴相声。
此言非虚,此言非虚。
你想想,郭德纲和德云社火起来之前,相声基本上只活在电视机里。
德云社二十周年纪念时,到场嘉宾(不完全统计)有张国立、高晓松、马东、宁静、贾玲、沈腾、孟非、刘威、潘长江、潘阳父女,金巧巧、冯小刚徐帆夫妇,李咏哈文夫妇,管虎梁静夫妇,吴京谢楠夫妇,沙溢胡可夫妇。
春晚不过如此了吧。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商业帝国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 END ——
深度阅读:
学医救不了中国,那就试试做梦:晚清革命家为什么要学催眠?
带你读一读真正的历史:人肉究竟应该怎么定价?
赶快给你爸妈看:我找对象,为什么非要我妈看得上?
首先分清 “相声界” 和“相声历史上”的区别。
相声界的地位,只有相声界的人有资格评价,会牵扯很多东西,影响因素比较多,不只是技术层面,为人处事都得衡量。你能耐再大,同行不认可,你也高不到哪儿去;能耐有限,但是同行都认为你德高望重,地位也就低不了。
举例子?我可举不出来。
所以说相声界的地位,不敢妄言。
相声历史上的地位,这个咱听众们爱好者们,就有资格评论了。考虑因素包括技术水平、成就高低、为相声贡献多寡、给相声造成的影响等等,大部分因素,听众们都有资格评论。但是这个评论应该在郭德纲百年之后再盖棺定论。
我认为,虽然立党老师调侃多一些,但是实话还是有,要是相声百十年后还没绝,回顾相声短暂的历史,无论如何绕不开郭德纲。
绝对是必须记一笔的人。
不敢排名,但是如果以郭德纲为 “必须记一笔” 的下限,那么上面的人,不会超过…… 十五个。
嗯,这个数应该两不得罪了。
大概就是,不是艺术方面的国家队,却承担起了国家队的责任吧。
说实话,我压根儿就不爱听相声,我也不管什么是相声,但我爱听郭德纲。相声死活跟我也没关系,他在这圈什么地位我也不明白。
什么侯宝林,马季什么,马三立,听过几耳朵,但我不爱听,我觉得那个没意思。
有人说,郭德纲火了之后开始 “不玩儿活儿” 了,也对,也不对。
以他现在的影响力,他要赚钱,他要带新人。
郭德纲也四十多了,糖尿病也好几年了,相声不能靠他一人说。他也说了,觉得体力不如从前了。
我到现在,也是天天晚上听老段子睡觉,我爱听老段子,现在的新段子好的太少。
去过一次北京德云社,小剧场,没名人。小演员们演得那真叫一个卖力气,现场气氛很好。最起码,德云社那些小剧场应该不用郭德纲养活,那些小演员也能养活自己。那场我只认识李云天,快板书那叫一个热闹。压轴的小孩我不认识,但是按照送礼物的人数来看,应该也是小有名气了吧。
如果没有郭德纲,能有这些吗?
现在除了德云社,各地也有不少相声小剧场了,其实也是相声复苏的一个好现象。
相声这门艺术好就好在逗乐,看相声就为了有意思。郭德纲太明白这点了!相声教育哪门子人?
可是当年被批判的 “三俗” 的相声,没教育人吗?真的只有哈哈一乐就完了的吗?
郭德纲的相声,也带动了其他戏曲。听相声之前,我哪知道于魁智是谁?现在,至少也知道几个戏曲角儿的名字了。听着听着,也觉得戏曲有点味道,可以听听了。
反正我觉得,郭德纲现在在相声界的地位,已经可以说是第一人了。德云社也是相声界第一大团体了,毕竟四百多人。
郭德纲总在台上说,比郭德纲比德云社好的有的是~
于谦会问:“比如呢?”
台下都起哄:“没有!”
其实,这不都是心知肚明的嘛,不然怎么会有这么个梗~
江湖明面上的反一号,《笑傲江湖》里的任我行,《射雕英雄传》里的欧阳锋,《神雕侠侣》里的金轮法王,正派人物未必都是好人,但反一号更未必是侠客,能打不一定能得偿所愿。
=========================================
说到他的成功,把我在另外一个问题的回答搬过来。
天时地利人和,有他个人的努力,也有大环境的原因,还有贵人相助。
1、大环境
99 年中国开始扩招,2003 年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毕业。
从 99 年开始大量的年轻人走进大学,这群人毕业后,有文化消费的需求。
以大众熟知的中国电影业为例,2001 年总票房 8 亿(不如现在单个电影的最高票房记录),2002 年 10 亿,从 02 年开始中国电影票房开始快速增长,到 2014 年是 300 亿,从以前很少进电影院,到如今每周看场电影都稀松平常,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增长,大众对文化需求也在飞速增长。
除电影外,再看话剧、音乐剧等的市场化也在逐渐变好,这是文化需求带来的文化市场的繁荣,相声的再次兴起,也是赶上这股热潮,04 年起郭德纲开始火。
除了大环境,再就是网络普及带来的草根力量的崛起,郭德纲刚火的时候一直也是标榜自己的草根形象,在这股力量推动下,他在网络上崛起,火遍全国。
2、地利
北京是全国的文化政治中心,所有搞文化文艺的要想火,无不要到北京。其实在他之前天津早就有小剧场在坚持演出,但是无奈不是北京,土壤再好,也火不了。
3、个人的努力
他是挺喜欢相声,也在坚持,这个有目共睹,其实在他之前和他同时在天津也有一批老先生在坚持,水平高,但是没他幸运,也年龄太大,没赶上这波。
他的个人条件也好,嗓子好,形象也适合说相声,加上大环境的天时,北京的地利,个人努力的人和,他就成功了。
4、贵人相助
大鹏啊、侯耀文先生啊、张文顺啊、于谦啊,都是他的大贵人。
什么地位?
这么大个相声界,能站着养活自己的有几个(看看某些花甲之年的文字辈老爷子在电视台说的那些不好笑的段子,是赚钱了,丢不丢人)?能像郭德纲一样有名有利的却只有他自己了。这样的行业,郭德纲能有什么地位?偶尔损一损不在背后捅刀子的同行,那都算是有德行的了。(我就知道不少艺人不在明面上说,私下里撺掇自己的票友出去黑郭,反过来看郭喷同行的那些话确实是没错的。) 妒忌之心人皆有之,我能理解,但那些自欺欺人的理由还拿出来骗别人,这就有点扯了。
有人说他这两年相声说得少了,我就不明白了,人家难道就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相声事业不吃不喝才叫道德正常?相声说的比以前少了就缺德?赵丽蓉老师一年顶多一个小品,大家评价为大师。郭德纲每年新整理的单口就好多段同行们你们每年说几段像样的相声?岁数大了,事业有成了,不像年轻那样拼了不行么?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能耐大的必须累死你们才能心安理得?
又有人说老郭走穴了,当主持人了,演电影了。这挺好的啊,如果我能我也想去。那么多歌手参与演戏,大家都鼓励,怎么说相声的就不能干别的了?就算老郭完全转行了,他在相声行业的历史功绩在当代也是无人能比的。就算他单拿去年的八天济公传出来,一辈子就这么一段济公传,也足够一辈子扬名了。高峰期出的那些好相声,都被记录下来,这些都是相声历史上最重要的财富之一。至于现在去追求名利,这是好事,我愿意他出名,同行们说的好的,出名的,一样可以转行。这样相声才能振兴,人家出名了,你们去喷,啥意思?穷得揭不开锅才能说相声,必须不为名不为利,做一个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当相声演员。那是有病,朝鲜需要你。
又有人说老郭赚钱啦,做生意啦,门票贵啦什么的。这是好事哇,跟上面我说的一样。说相声能赚钱,这才能让更多的人说相声。各位知乎的朋友,谁做自己行业不为了赚钱?难道是为了建设四化?就算为了行业为了四化,顺便赚钱,那不更好么?花一千块钱买门票让我快乐,我乐意。总比去看交响乐不懂装懂强。有些送票的相声给我钱我也不去。我们观众就是愿意养着有能耐的艺人,你有能耐我也去买你的门票。谁都想赚钱,怪别人赚钱多是因为你现在没有钱。
至于当年徒弟和创始人出走的事情,我们做私营企业的觉得很正常,创业容易守业难。有几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都能走到最后的?也别把责任都扣在郭头上,出走的几个人外面谁诱惑自己了自己心里清楚。郭德纲当年不是个成熟的班主,也不是个成功的老板,这方面他能力不行。专业强管理不强的人多了去了,自己能耐大带不出来好徒弟的也多了去了,但这些都瑕不掩瑜。我最瞧不起水平不行,从道德上攻击的人。在我们互联网行业也是这样,BAT 这些成功的公司从来也不缺少同行的攻击,然并卵。
人无完人,有些人总拿着说学逗唱各方面大师跟老郭单项去比,比来比去也就是孔乙己,自己骗自己。老郭多大能耐大家心里都清楚,谁是肚子里是地摊儿,谁肚子里能装下超市,上了场全露馅。谁让你们是竞争关系呢,只有老郭退休了,下一代艺人的评价才能真实一些。
简单说,有本事,就可以赚到名利,这就是应该的,这是世界的规律。有没有本事大家吃一样的饭,那叫朝鲜大锅饭。没本事还能当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只能说体制弄人。而现在是市场经济,是市场成就了郭德纲,谁的相声好就听谁的,用不着在电视上看无厘头的相声大拜年。也要感谢互联网,不止成就了郭德纲,给大家带来了欢乐,也把那么多传统相声保留了下来。
最后引用一下济公传里的一句台词:
济公?他算什么?跟如来佛怎么比?
郭德纲最初鼓励把自己的相声录下来放在网上免费发布,从最初默默无闻到现在中国相声的代名词,稳坐相声界头把交椅。个人认为很简单的现象,郭德纲成功把春晚歌功颂德的主旋律相声转变成了多数人旅行睡眠必听的民间艺术。
有的人说郭的风格就是低俗,他的德云社就是骚浪贱
这个我承认,但是这就是现在相声唯一能看得到活路的方向,实际上郭的风格是通过三俗来辛辣讽刺,你从他以前的相声里可以听到他对于许多现象许多人事物的讽刺,对于他而言,其实也看不上骚浪贱
但是话说回来,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你不骚浪贱,你靠什么活?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郭的,其实都是一群无作为,坐着干吃郭的名声红利的蛀虫,因为他们什么都没做到,只能在这个时候出来指责,来占据一个正统
最早的相声是低俗的,为什么可以拿捧哏的开那种玩笑?因为这是 “下贱” 行当
当年马三立那一辈的人通过春晚尝试改造相声,希望可以让它可以成为 “艺术”,变得高雅起来,但是事实上自打姜昆之后这种“高雅” 相声就带着整个相声一起完蛋了,为什么?
因为这种艺术形式在发挥空间上比不了小品,小品也有说学逗唱,只要你感想你就可以加进去,可以俩人可以多人,除了口头上的,还可以有动作,种种比对,“高雅” 相声就只剩下自嗨了,拿什么比?
所以在春晚上一点点被小品挤下去了,甚至连新千年都没赶上就完蛋了
可以说,现在的所有 “高雅” 相声艺术家,都是吃国家饭的,为什么?因为养活不了人,没人听,先不说能不能跟快手抖音电影电视剧比,就是小品都磕不过
所以,不是不能高雅,而是高雅了就没法生存下去,我不否认当年的相声名家的努力,但是很显然,到郭德纲的时候相声就已经没落了,同样的,你也不能否认郭德纲的作用,没有郭,相声就已经没了,事实上现在很多相声艺术家都吃了郭的名声红利,没有郭,他们最后的结局就是在国家分的院子里,跟最后的相声一起埋葬了
最后匿了,总有些活在理想里的杠精,以为不妥协就能活下去的年轻人,不停的来骚扰我,像这样的人,我只能说你还没被社会毒打,不知道世界不是靠坚持和理想就能活的,如果有,那就是王思聪
在相声届什么地位不好说,反正在知乎,他要是最近没点话题,知乎相声板块就是摊子死水~~~
其实他在同代相声演员里,水平算很不错的了,早先那些,不论传统的还是新段子,都很好,只不过后来,被名利迷了眼。之前他在台上批评别的相声演员的话,如今全应在他身上了,甚至还要不堪。这就是非著名和著名的区别。不过他带起了相声的又一次繁荣,这是不能否认的,虽然现在相声总体水平依然不行,但起码看上去很美。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越来越觉得这种繁荣的水分很大,他的火爆,并没有培养出一批正常的相声观众,而是一批吃快餐的追星族,很难相信这种局面能维持多久。要说地位,在相声史上必然要有他一笔,但离大师还早着呢,类似于某某某在某某革命打响第一枪这么一个地位。
作为听郭德纲很多年的人,有几个问题可以和得票高的人讨论讨论:
第一,水平滑坡的问题,这个有点强人所难,戏曲曲艺门类里面,如京剧、评剧、大鼓、包括二人转成本大套的这类,戏迷就是爱听老的,爱听旧的,爱听经典的,您唱一段新戏不容易引起共鸣,流行歌曲、古典歌剧一个样子,人们可以跟你一起唱,一起哼,所以很多流行歌手一辈子就唱两首所谓的经典歌曲就能混日子了。相声和评书则完全不同,观众喜欢新的!之前听单田芳老爷子说过,他父母那个时候就是在东北一个城市说隋唐说半年一年的就换城市说,记者问为什么,老爷子说因为大家听了几遍了,都记住了,不新鲜了,观众就没那么多了,自然就要换地方说了,那个年代的老先生本身主打的也就那几部书,就是为了赚钱,当然挑自己熟悉的,观众认可的说,另外说来说去千锤百炼才是经典,才是自己的 “看家活” 和“压箱底”的东西!是用来安身立命的。
但是到了现代有一个问题就出现了,网络!举个例子,小沈阳刚火的时候,大家都在网上搜他的视屏看,看他的二人转表演,结果很多人很失望,感觉他的表演都是有套路的,如何跟观众互动都是有套路的,他的风格都差不多,但是我要说着就是网上看和现场看的区别,这个对演员来说非常难,甚至有些表演下面的观众你隐约能听到接话的,知道他下一句要说什么了。所以有时候小沈阳在电视晚会上的演出,很多人说 “哦,还是那几个套路”《欢乐喜剧人》里这帮人都愁坏了想点子,甚至很多受不了压力退出的,也就是这个问题,表演必须千锤百炼才能出来,而且本身这种表演就带有现场的性质,放到老郭那是一个道理,顶着这么大 的光环还能新创作这么多很不容易,有些人和他早年小园子的表演对比,我认为不公平。
插一句,很多老艺人,尤其是戏曲届的,并非我们想象的什么都会,真正拿得出手的就那几段,但是因为经常演反复演,加上自己的锤炼和创新,能演出新高度就一样是老艺术家,这个不是讽刺,就是这么回事。
再插一句,很多社会学教授和所谓的公知,四处走穴,刚开始看到的时候感觉 “好有道理,真厉害”,然后就搜他的各种视频和公开课什么的,结果也就是那两段,他到哪说的都一样,连里面的笑话和段子都一样!
第二,很多人扯到道德和所谓的封建家长等级森严的管理,这个我不展开说,因为人家到底怎么管的我不知道,但是我只想说为什么现在京剧、评剧不出大角儿!?都是学校了,都不挨打了!看看《霸王别姬》就知道角儿是怎么出来的了!有些东西不是外人指指点点就明白的,不疯魔不成活,别总把艺术和道德绑架在一起!
第三,不管你们怎么骂他,没有郭德纲相声现在有人听?没有他的折腾,没有他的翻腾,没有他的执拗,还有人知道 “张三禄” 是谁吗?有人关注侯宝林家族的事情吗?很多老段子估计听都没人听了!
第四,至少是因为郭德纲很多人开始喜欢京剧、评剧,开始关注我们的传统艺术,甚至是国学。
说来也巧,刚在朋友圈刷到,又转眼在知乎上看到。
怒答一发!
郭德纲,熬过不堪的岁月,也迎来风光无限。相声早已经职业化,商业化,德云社的纠纷不过像公司职场的日常撕逼。
很多人现在什么地位不是现在就能盖棺定论的。人在做,天在看。
可以说的是,他在相声界,已经熬出头,也招大家喜欢。
他,就是那个每天晚上陪很多人睡觉的男人。
4 我这人其实有点碎嘴子,所以答案编辑了一遍又一遍,下面的实际顺序是阅读顺序,编号是按编辑时间编的。
还有,犬子和狗儿子那个举例被举报了,我想了半天,确实对狗粉不太友好,我决定把这里的狗都换成哔。原话改完应该是:“怎么跟您说呢,还是拿我前边那个举例,您父亲谦称您是哔子,可我不能通过这个来推测您父亲是不是拿您当哔儿子。” 可能评论里或者知乎某管理员确实是哔儿子吧,看的很气愤,在此我表示绝不道歉。
另外还有人提到黑老郭是政治正确的问题,我在这里统一说明一下:我之所以这么跟某些黑子对骂,是因为在(有熟人所以这段抹去)经历的一些事情和老郭在两千年初在相声界接触的事情有很多相似,包括想给人当狗结果人不要结果最后自己成了角,也包括想打破行业里互相唯唯诺诺的现状结果得罪不少人。至于题目里问的地位,我也说了,就是一个靠自己能耐吃饭的艺人,脱离了这个身份你再说什么都是强加的。当初你连正眼都不瞧人一眼,如今人靠观众口碑和大量商演打回来了你跟人提行业规范和抨击丑恶藿香正气?说难听点,你丫不配!
看《花样男团》,弹幕一直在刷郭老板摆老艺术家架子,其实我觉得更多是钱多顶的,毕竟已经过了为了钱要站在玻璃橱窗里被人看三天甚至在文化馆顺了东西跑路的时候了。钱这玩意多奇妙啊,你当初为了一点点稳定的它可以抛弃尊严,如今你有很多不稳定的它依然有很多尊严。很多人说郭班主成了名就不怎么出好活了,我觉得一个是您孤陋寡闻,每年纲丝节还有各种专场依然有很多新的单口大坑,二一个是确实已经过了当初富有拼劲的时候了。但是当年的好活也不是闭眼拿出来的,《我这一辈子》到后面成熟到让大家都听到之前,在相声大会里练了一年多,很多半传统的活也是长期在大大小小的演出里磨出来的,你看着于谦塞哨噗噗拔手机,这些节目也是先在园子里练了很长时间,然后再拿出去商演的。很多人说什么 “郭德纲成名以后还不是出去走穴”“人都会成为自己厌恶的样子” 且不说商演和走穴的区别,这些活跟传统的活一样,都是长期磨练才能拿出去商演的,之所以你觉得郭德纲一个段子说几年主要是因为你都是在网上听的,人走南闯北到处说,你动动鼠标就听完了,然后还跟那甩闲话 “唉呀郭德纲已经变了,变成自己当初骂的样子了,现在就是为了钱~” 废话,不为钱你养活他啊?郭德纲变没变我不知道,你的失望主要来源于他没有变成你心里想的样子。一个艺术一门手艺,学它用它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养家糊口,你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原因把这门艺术的目的强行拔高到特别大公无私的高度,说难听点算欺师灭祖了,而且对这个行业也是没有好处的。
2 差点忘了点题了:就一相声艺人,也能称腕也能称角,想指着能耐混口饭吃。只是在同行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嘴里还有一些身份,在单纯想贬他的时候就是俗气的代名词,在想把他捧起来再摔下去的时候就是相声界里的一颗璀璨明星,结果因为不自重,吊儿郎当入狱,在靠骂郭德纲吃饭的时候是整个德云社里屎尿屁的结合体是其他相声团体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1 当初郭德纲想靠相声吃饭的时候大伙说他狗屁不是。
郭德纲能靠相声吃饭的时候想努努力拯救相声艺术大伙说他自不量力。
现在郭德纲想靠自己闯这么多年的资本给自己的下一辈们争取一下更好的条件的时候大伙回头质问:你丫怎么不拯救相声艺术了?
要雅是您说的,接地气也是您说的,您吹逼吹的这么好,办一相声大会给老哥几个听听呗。
还有一些上来就给班主戴帽子的,人郭德纲可说了,自己就是俗,就是小学生,别给郭德纲照捧您自个师傅那么捧然后再往地上摔,没劲。
3 另外我说有些人是别有用心你们还别不信,评论区那个找骂的我就不提了,单举一个例子:
“郭德纲的相声里全是屎尿屁”
前几天沈阳德云社商演,郭德纲的活里有没有小曲?有没有跟高峰他们的传统的活?有好的你不听,非要拣几句你觉得不入耳的听,往文言词上说是别有用心,说大白话你满脑子都是那个玩意。
对郭德纲的捧杀不是一天两天了,喜欢原来郭老板的大可去网上找视频,喜欢现在郭老板的不妨买张票,你又不喜欢,我一问 “你买票了吗” 还叭叭 “哎呀我花了钱来听他屎尿屁” 你这是病,得治。
郭德纲低俗是你们说的,郭德纲要弘扬相声艺术也是你们说的,你们这么大能耐干嘛坐下边听相声呢?办一专场好不好?多咱您办专场,我一定捧场,怎么样?
在他出来之前,相声要干不下去了,在他出来之后,相声又能干了。之前能做到这一点的,三个人:穷不怕,侯宝林,马季。
搞一个只有相声演员的非官方群体,维持全年几百场全是相声的商演,把相声带到海外去,之前的历史上好像没有过。
是,他现在创作很少了,可是马三爷也好,侯宝林先生也好,一生不也就那么几段好活吗?也没见谁有着三四十年的巅峰期,大家宽容宽容。更何况他还有一个不少人的集体要顾,不是那个原来一穷二白的愣小子了,我们常人四五十岁都能变的和二十出头比面目全非,怎么人家就不能有点变化呢?
最后说一句,如果是桃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他可能会说:“哪有什么地位不地位的,观众原因听,我是一说相声的,观众不愿意听,我就是一普通人。各位,这都看着您们了。”
仓促乱答,各位勿怪 (ー̀εー́)
怎么说呢,作为一个天津人,我认为郭德纲的相声可以比肩于侯老,但是怎么说呢,可能只局限于 10 年以前的郭德纲,反正现在的德云社可能是我的思想老还是怎么着的,实在是接受不了,骚浪,贱什么的,层出不穷。但是之前的郭德纲,不管谁说,真的不错
才发现我居然没答过这么一个问题,答一句。
要论怹的地位,可称相声界的希特勒,相声界的麻原彰晃。
德云社的某种运作方式,跟安利一模一样。
说怹是希特勒,麻原彰晃,是肯定怹真的是有大才的人。没有大才,真的也打不下这么大的事业。
然后呢,进行可一种相声洗脑传销,精于此道,也同上述二位先哲如出一辙。
我赞郭君之才,我鄙郭君之德。
over.
听了也有六七年老郭了,总之就是一句话,人总是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年近半百的郭德纲,正处于一个门槛上。
向前一步,加入曲协,则可补齐人生的最后一块短板,获得官方的认可和相应的荣誉称号,获封 “相声大师” 名号是必然的结果,此生绝对功德圆满,对得起这一生的拼搏奋斗了。
向后一步是不可能了,历史容不得开倒车,不过郭德纲可以选择在门槛上躺平,继续维持体制外相声演员的身份,但是门槛上的空间就那么点大,留给郭德纲折腾的机会不多了,一不小心就可能从门槛上摔下去,即便不伤筋动骨,也得吓得一激灵。
上了年纪的人吧,经不起吓,迟早被吓唬出毛病来,所以我相信郭德纲加入曲协只是时间的问题。
德云社作为当今相声界影响最大、规模最大、艺人最多、营收最多、水平最高的团体,却不是曲协的正式成员,这本身就是件滑稽的事。好比网约车联盟没有滴滴,电子商务联盟没有阿里,国际乒联没有中国,严重影响联盟自身的代表性和公正性,所以,曲协永远都需要德云社,需要郭德纲。
有了德云社的曲协,才是真正的曲艺界代表。试想一下,同样是慰问演出,曲协组织一帮业务不精,人气不旺,甚至无人知晓的演员前往,和德云社派出一个小有名气的人气小角儿,哪个影响力更大,效果更好?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最近,天津德云社就充分利用德云社演员做了一次公益,效果极佳。利用德云社演员在天津录制团综的间隙,邀请孟鹤堂、周九良、李云杰等演员前往疫苗接种点慰问医务人员,并为接种者签名和合影,这种宣传方式,比路边小喇叭一天喊到晚的效果强之万倍。
当年,侯耀文先生在世时,利用铁路文工团说唱团团长的便利,将郭德纲和于谦调入铁路文工团,不仅慰问演出时场场爆满,更是利用节假日办起了商演,为文工团创收不少。
综上,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来说,曲协都需要德云社和郭德纲。
郭德纲想加入曲协吗?当然想。
当年三进北京,愿意给人当狗,只为挤进体制内,端上铁饭碗;可惜的是,人家不给他机会,生生地把他逼成了龙。
事易时移,现如今的郭德纲已贵为相声界第一大角儿,当然无需再去做狗,但是只要人家伸出橄榄枝,相信他一定会自信思量牵手的可能性。
问题是,郭德纲的前半生,为自己挖了太多的坑。以 “非主流” 标签出道的郭德纲,一直扮演着 “反主流斗士” 的角色,并以此获得底层民众的关注和支持。可以说,郭德纲的成功,既是本人艺术能力的必然结果,也是营销意义上的大获成功。
如果郭德纲真的加入了曲协,那无异于自己抬起手,狠狠抽自己的脸,一生打造的人设可能彻底崩塌,真正变成了曾经讨厌的自己。
我相信,以郭德纲的三寸不烂之舌,肯定会找出一整套说辞,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解,并获得大部分粉丝的谅解,并继续带领德云社活跃在相声舞台上;除了口风更紧一些,其他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然而,我相信他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郭德纲是一个记仇的人,说得好听点叫快意恩仇,难听一点就是睚眦必报;想要让他彻底放下过往的不快,他会送上一套经典理论:
“我最烦那种不知道什么事,就劝我要大度一点儿的人。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像这种人你得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到他的时候可能会连累到你。咣,我这被扎了一刀,血还没擦干净呢,他走过来,哎,你要勇敢起来!你死不死啊 ?”
是的,我们确实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并不打算劝他放下,只知道他真的放不下,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
郭德纲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但是有人可以代表他去做一些事,比如于谦。
于谦去参加北京市曲协组织的相声剧,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于谦和很多老同事重新建立了沟通渠道,还邀请郭德纲前往探班,与北京市曲协主席李伟建打成一片,有一些破冰的意思。
紧接着,姜昆前往指导,与于谦同坐一堂,侃侃而谈,也是一次突破。此后,姜昆又公开发表谈话,肯定了德云社的作用,可见双方都在互相释放善意,和解已箭在弦上。
于谦的桥梁作用,在这一系列操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于谦代表德云社,加入曲协,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选择。
当然了,于谦玩心太重,将关系理顺了以后,可以慢慢将这一角色交给栾云平,他资历够,能力也够,相信能够处理得很好。
得到全行业的认可和接纳,是自我成就的一种方式,郭德纲当然也在追求这个目标。现在,郭德纲面前就横着一道门槛,门槛那边就是全行业的认可,以及无边无际的名和利;但是,天下没有凭空掉下的馅饼,迈过那道门槛的同时,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几乎所有人都希望郭德纲迈过去,但郭德纲还在犹豫;我相信他在等一个机会,即 2022 年 7 月,姜昆卸任……
郭在相声界一定名留青史。
是他让很多不听相声的开始听相声,是他硬趟出一条市场化的路,不客气的说,没有郭,相声只能存活于天津某几个园子里。所以我始终感念他这一点,哪怕如今他现在这个德性,我也对他充满敬意,我也感谢他。
只有把市场做大才能养活更多的相声演员,只有这行能赚着钱了,这才是个健康的行业,至于水平,从行业历史角度上看,侯宝林也不是他那一代人里能耐最大、最好的。
我心中的郭永远是那个 05 年前后的郭,是那个说《西征梦》的郭,之后的郭我哪怕听,也不当真。
就相声来说,老郭是刚好出现的那个人。
说两句吧,一开始也爱听,后来不喜欢了,包袱除了屎尿屁男女关系好像没别的了。刚出来的时候觉得说的不错,后来发现相声只是他的敲门砖,各种走穴,做节目,新相声却少了很多。哦对了,还少一点… 利用公众对于所谓体制的情绪,给他所谓的主流扣帽子… 总结下,功夫有,内容一般,在台上说台下的情绪太多。
说起老相声演员在民众中的形象,马三立几乎是首屈一指的存在。他表演的大部分相声都带有浓浓的市井气息,与老百姓的日子非常贴近,而马三立本人在舞台之下也没有大演员的架子,尤其在天津老观众的心目中几乎是完美的存在。
然而如果说到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是相声业务对全行业的推动力,马三立做出的贡献又不及侯宝林和马季。
因此,如果给马三立做一个排名,他在老百姓心目中位置可以是非常靠前的,但如果从更多角度进行衡量,位置就要稍微靠后一些。
单论相声业务马三立并不顶尖
马三立属于寿字辈的相声演员。先与同辈的演员相比,张寿臣是他们那一辈人的老大,对增强相声作品的文学性,以及提升相声演员地位方面,做出过巨大贡献。与张寿臣比起来,马三立的位置就要靠后一些。
到了侯宝林他们这一代宝字辈演员,更是出了不少优秀相声演员,比如侯宝林,还有单口大王刘宝瑞,另外还有小蘑菇常宝堃。
这几位宝字辈演员尽管是马三立的后辈,但由于年龄比较接近,他们几乎同时出现在相声舞台上。相比之下,侯宝林的综合业务能力超过马三立,说学逗唱四门功课都非常突出,马三立尽管业务能力也非常强,但学和唱两个方面基础条件不及侯宝林,因此他很少留下仿学非常精彩的作品。
而与刘宝瑞相比,马三立尽管在对口相声方面比刘宝瑞留下的经典作品多,但在单口作品方面,与刘宝瑞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马三立晚年也表演过不少单口小段儿,但经典程度不如刘宝瑞。
再晚一辈,那就是马季他们这一代演员。这一代中更是杰出人才辈出,除了马季还有苏文茂、高英培、师胜杰,也都各具风采。
**相比马季他们,马三立属于爷爷辈的演员,不太好直接与这些人比较,但客观来说,马三立对相声的推动应该还比不上文字辈的佼佼者马季。**马季是相声界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一生创作过 300 多个作品,培养出姜昆、冯巩等一批新人,对相声行业的贡献非常巨大。
马三立可贵之处在哪里
这样评价有些不留情面,其实马三立当然也是自成一派,漫长的一生中留下众多经典作品。他只要表演传统相声,那就基本成为那段作品的最经典版本,他表演新相声比如《买猴》、《十点钟开始》,也个个精彩绝伦。
**马三立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作品,还在于他这个人。**也许他的业务和作品不是过去那些年相声圈中最拔尖的,但他的为人处世和民间形象为他加了太多分。对于这样的一位长寿的相声老人,人们喜欢还喜欢不过来,就不要说硬要拿他和其他知名演员作比较了。
他是很多老观众的最爱
马三立一生对名利看得非常淡然,几乎没有担任过什么特别重要的职务,而且长期就在天津工作和生活,并没有为了获得更多名利进入北京,担任业内重要职务。
在那些年的相声舞台上,马三立也许排不到第一。但相信在很多老观众的心目中,马三爷就是不可取代的第一名。
地位这个我也不清楚,反正不是开宗立派,也不是另起炉灶,无非是把相声从电视上又拉回剧场,我也搞不清楚什么时候开始听郭德纲,就知道生活里突然就多了一个略带痞气又面露凶相的黑胖子,但我知道,要不是他,我是听不进去相声的,或许还可以怀念下马三立老爷子? 不太了解他们相声门里的恩怨。无非理念与权财之争,外人不予评论。但目前来看,他让相声又兴盛了十几年,或许再来个十几年也问题不大,反正再过个几十年,在路口和几个第一次见面的老头聊天,谈曲艺这一行,老郭一定绕不开,也没准人家开口第一句就会说‘还记得郭德纲不’?
郭在相声界堪称 “中兴再造”!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是郭在相声衰落式微的时候力挽狂澜。你说他说的相声低俗,可过去相声也就是下九流的行业,披上艺术外衣其实也没几年。可以说忘本的不是郭德纲,而是主流相声界那帮人。有市场才有生命力,郭就是有市场,因此郭就是相声界的霸主。
所以说,有些艺术就跟‘’僵尸‘’似的,必须养起来,每年拨款才能存活。还真不如相声呢。
解放后,相声发展有三个坎。
刚解放,是侯宝林大师带着走过来了;
十年浩劫,是马季大师带着走过来了;
新世纪之处,是郭德纲带着走过来了;
当时代的巨轮滚滚而过,今后我们回望相声发展历史,我们应该感谢这三位伟人。
相声界最大的 “角儿”。
记者曾经问过的郭德纲:“所以你跟比如说我们现在所讲的互联网啊这些浪潮,其实您早就都熟了。”
郭德纲答到:“我走到他们前边了其实是。包括最早剧场里面观众去听,听完去录,然后传到网上,我特别支持,特别支持。你这行都要完了,有这么一个途径让大伙都听见,岂不是好事?
你再保守,许多相声小剧场到现在,依然如此,不能录啊,不许录,不许什么录音,不许上传,为什么呢?你录完了我们明天没有别的节目了,他就会这六个,这就没办法了,但我们从一开始就打开这个缺口,推出去。”
因为涉及版权问题,直接放上采访的整段视频。
[腾讯视频m.v.qq.com/play/play.html?vid=k0355ryok0y&ptag=4_6.3.7.21892_copy
很多行业都是如此,你做了利于大众,利于行业发展的事情,然后你自己也会受益。
我所从事的运动康复行业在国内还处在起步阶段,大众了解的还很少,距离普惠大众还差得远呢。
真诚的呼吁广大康复行业从业者把我们所掌握的能够帮助大众的运动康复理念与方法分享出去,
这样运动康复行业就起来了,
大家在分享的过程中也有可能成为一个角儿。
前提是技术过硬,这是根本。
英雄相惜:郭德纲与柳敬亭
柳敬亭是晚明著名的评书艺人。原姓曹,本为浪荡少年。后学评书,成名于江南。技艺极高而名满公卿。大学士金子俊把柳比作屈原、庄周之类的传奇人物。大文人吴伟业曾为其写传记《柳敬亭传》。
老先生曾到武昌左良玉军中说书,不但技惊四座,而且胆气过人,深得左候喜爱。“宁南亲信之,出入卧内,未尝顷刻离也。” 不但想任命他为武昌知县,还委派他到南京与弘光政权洽商军国大计。后左候死于军中,柳复登曲坛。
柳敬亭越老说书技艺越高,京城名流都以与之相识为荣。此老高寿,活到八十多岁,而且一直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中。
柳敬亭是乱世中的传奇,曲坛的丰碑。本以为 49 年后不可能再有这样的人物了。不曾想,近年京城再出柳敬亭式的人物——德云社班主郭德纲。
郭先生本天津人士,因酷爱传统曲艺而少年辍学,主攻相声下极大苦功。披荆斩棘江湖谋生,终成名于北京天桥。2005 年就声动京城,后一票难求,商演的黑市票高达两万元(约合 25 两白银)。
1. 职业技能已臻化境。若干网友说听郭德纲相声很危险,有笑断肠子的可能。巡回各国商演,上万人的场地满座,胜过当红歌星的演唱会。
2. 已一人之力中兴整个行业,古今罕见。德云社之后,才有小剧场的遍地开花。许多年轻人才开始听相声。
3. 把不入流的近乎讨饭手段的相声提升到可以演艺圈的重要分支,并推广到海外华人中。郭德纲微博关注人数六千多万,超过大多数传统媒体的订阅人数。
4. 因为一枝独秀而受到半官方曲协的全面打压,还拉上电视台,一起整郭德纲。又是批判文章喷涌而出,又是将德云社停业整顿,又是强令郭德纲影音作品下架,又是全国通报批评。颇有文革批倒批臭的架势。奈何郭德纲相声说得太好,首长也爱听,所以最后不了了之。现在曲协就是一个笑话,加一起也只有蹭老郭 WIFI 的份。当今中国,能以一己之身而突破官方打压,影响越来越大的只有这一人一家,别无分店。值得学者深入研究。
5. 顺应潮流,抓住手机互联网爆炸式成长的势头,同意网友录音上传分享大众。当然,他也禁止不了。无论如何,德云社的影响是扩大了百倍千倍。如今已经是有近五百员工的中型公司了,等于培养了好几百弟子。
6. 技能全面,不仅是本门相声的单口双人三人多人,评书、大鼓、快板、京剧无一不精,而且能带动相关行业火热起来。郭德纲的京剧表演,达到了专业京剧演员的水准。不但如此,他的文笔老练,超过普通的专业作家。虽然谈不到多深刻,却具有诵读的音乐感。着实难得。我想,纵然柳敬亭在世,大概也就如此了。
7. 他非常尊重观众,返场最多能达到两个小时。再三称观众为衣食父母。这也是主流相声界诟病忌恨的原因之一。(本文若被锁定,一怪撒旦,二怪小编,三怪曲协姜主席。)
我不知道郭德纲是否读过关于晚明柳敬亭的资料。因为老郭博览群书,读过的可能性比较大。若曾读过,想必几百年后的德云班主会感惜不得与柳敬亭青梅煮酒,同台献艺。二人都语言天才,曲坛宗师,也是时代的传奇人物。一同傲视无数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文人教授。
早郭德纲七十年左右,北京有一位相声大家、天主教徒张寿臣,人称笑林巨擘。辈分与威望最高,可惜留下来的录音不多而且不清晰。他也是苦出身,说过一句话:人要想有一番成就,就要准备付出会减寿十年的苦功夫。(大意)郭德纲无疑遵行了前辈的训诲,才能有今日的成就。英雄胆,状元才,城墙厚的脸皮。站在曲坛的高处,四顾叹息后继无人。
郭德纲虽然能把上万人当场说得乐不可支,流连忘返,但私底下他是寂寞甚至忧郁的人。因为阅尽人生百态的他,晓得快乐只是一霎那儿,悲哀与不幸却是人生的常态。相声虽能因此而一直维持下去,为儿子们赚得亿万家产,但不能解决任何重要的问题。(老郭如今不仅是民间艺人,更是资本家。)大师内心极少喜乐,下场后就躲进自己的书房中,这一片沙漠中的绿洲。因受身边人的影响,他戴佛珠佛牌,传扬忠孝节义,本质上是古代人。所以几个八零后的徒弟们才会离开他。
柳敬亭来了,带来惊叹与赞誉,然后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逝。留下的只是文化镜子中一片模糊的背影。郭德纲来了,创建德云社,带出五百弟子,海内外巡演,掌声如雷,终为曲坛宗师。不管人喜欢不喜欢,后代谈到相声就无法避开他。可是,他也会离去,什么也带不走。带不走人间的愁苦,也带不走一丝来自人的赞誉。
还记得我小时候看过的相声,那时候的相声在我眼中像古典音乐一样的高雅,一般人欣赏不了,相声的逗乐一点也不可乐!
相声的艺术在于说学逗唱,好像逗只是其中的四分之一,所以不爱听的人听着都能睡着了。
读书时,经常会读到一些文人讲某某很幽默,然后还要讲一个幽默的故事来证明其幽默,读完以后我往往摸不着头脑的在心里自问:这些文人的笑点都这么低吗?这种水准也能称得上幽默的话,那我就是幽默大师啊!
那些幽默文人的经典幽默桥段在我眼中一点也不幽默,中国的相声艺术也在逐渐的走向落寞,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节奏越来越快,没有人愿意花半个小时听两个人说学逗唱最后扔出一个老掉牙的包袱,恐怕我也不会笑!
于是我详细查阅了幽默这个词,幽默并不是汉语中土生土长的词汇,它来自于英语中的 humour(幽默),一般对其解释为:形容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不知何年听到了郭德纲的相声,耳目一新,听相声再也睡不着了,而且确实能让人发笑,确实能让人放松。
为什么郭德纲的相声就能让人笑,而传统的相声却那么的乏味?
郭德纲的相声在搞笑,传统相声在搞幽默,这是有很大区别的。
郭德纲的相声既是对传统相声的一脉相承,又是对传统相声的大胆改造创新,他把传统相声中的 “逗” 无所不用其极的发挥到了极致,嘲讽,夸张,低俗,黄段子,网络笑话,只要能让人发笑的语言用于谦家人的故事串连起来,在听于谦老师家人故事的过程中不断的被逗笑,郭德纲做了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很多人敢做却做不好的事情。
搞笑的宗旨是 “出其不意,意想不到”,不论是夸张,嘲讽,低俗归根结底都是让人意想不到,所谓理不歪,笑不来。郭德纲用各种手段(不择手段)在出其不意,而传统相声在循规蹈矩,被伦理道德的条条框框束缚的牢牢实实。
于是郭德纲成功了,他出名了,德云社火了,相声也渐渐重新火了,有了新的灵气。
郭德纲是一个离经叛道之人,他背离了老一辈相声艺术大师的 “圣经”,他叛逆了相声传统的幽默之道,他把幽默的相声改成了搞笑的相声,但是也是他救活了相声这门传统艺术。
很多人看过亚当格兰特(Adam M. Grant)写的那本书_Originals: How Non-Conformists Move the World_.(原创者:非墨守成规者如何改变世界),这本书有一个很恰当的中文名叫:《离经叛道》,这本书就在分析那些不墨守成规的人,不按常规出牌,不愿意接受默认选项的人如何获得成功改变世界。
郭德纲越来越火,德云社越来越火,那些墨守成规的人开始了对郭德纲的攻击,说他低俗,说他道德败坏在相声里骂于谦祖宗十八代,对于郭德纲的为人处事我们无权干涉,但是他的相声水平,以及他对中国相声的贡献那是有目共睹的。
墨守成规者越骂,郭德纲越火,直到今日,他们再也不骂了,因为他们觉得骂他也没什么用了。传统相声已经彻底落寞了,传统相声表演已经穷途末路。
堂堂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对郭德纲骂街,这些有名有姓的大艺术家集体骂街,真是蔚为奇观,除了害怕郭德纲过高的人气砸破了自己的饭碗之外,更因为他们是一群 “乌合之众”。
这里说他们是 “乌合之众” 并非贬义,只是说他们聚集在一起成为了一个 crowd(群体),表现出了群体 “弱智心理”。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 · 勒庞(Gustave Le Bon)的著作 The crowd :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群体:大众心理学研究)就描述过这种群体心理行为,这本书和《离经叛道》一样有个贴切的中文名叫《乌合之众》。
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就会产生群体心理,而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会被群体心理所影响丧失自己的个性特征,而群体心理又极易产生一些有悖常理的心理特征,比如:冲动,暴躁,智力低下,道德低下,同情心丧失。而处在这个群体中的乌合之众还浑然不知自己被群体心理支配控制。
所以,一群 “乌合之众” 干出一些匪夷所思道德败坏的事情并不罕见!
而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更容易让 “乌合之众” 聚集起来,你只要有手机和网络,你随时随地都能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在网络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支配者你的个人情绪,所以有时候网络上的一些群体事件发展走向并不符合常理,也不受个人心理情绪的控制,因为它已经发展成一种智商低下丧失理智的“群体心理”。
在封建王朝时期,统治者必需懂的如何利用乌合之众的这种傻逼群体心理来控制乌合之众,达成自己的通知目的,如果没有离经叛道之人来打破这个群体心理,乌合之众是很容易控制的服服帖帖。
时过境迁的今天,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还在不断的被利用,被挖掘,比如网络大 V 割韭菜,一茬又一茬割得盆满钵满,再比如网络营销,最近某大公司推出了防脱青春水,还有一些人整条跑来问我要不要买,说网络评价老高了,淘宝好评如潮,商家正在利用这样的群体心理创造一批乌合之众,你上船了吗?
郭德纲 = 卡戴珊郭德纲
德云社 = 卡戴珊德云社家族
首先早年间郭德纲还是能算演员的,凭表演吃饭有作品。可能是买卖大了为了赚更多钱郭德纲转型了朝大胸大屁股卡戴珊转型了,现在人们谈论的郭德纲跟相声没关系,记住郭德纲是明星!德云社是公司。郭德纲展现给人们的不是相声,而是郭德纲跟师父的哥哥打官司,是郭德纲跟杨志刚打官司,是郭德纲跟汪洋打官司,是郭德纲跟徒弟们撕逼对骂,是德云社家谱里。这些跟相声艺术作品有关系?
郭德纲太像卡戴珊了,德云社也快变卡戴珊家族了。人家卡戴珊家的闺女们没干别的,就把自己怎么生活,怎么找对象,怎么谈恋爱,怎么闹分手等拍下来往电视上一放收视率高高的,还赚钱。就是没文艺作品(当然你要说真人秀是作品我就没话了)
卡戴珊郭德纲除了没胸这个缺点之外的行事做事都是用争议来吸引人的眼球,有人就爱看这口,就喜欢卡戴珊德云社家族,这可能也算娱乐界产业创新的新格局吧。
他是相声界思想最简单的人。
逻辑链大概就是: 吃饭 > 赚钱 > 进体制 / 小剧场 / 卖票商演 > 名气 > 让观众笑 > 新段子 / 抄段子 / 招新人
进不了体制就直接卖票
说书不挣钱说相声
相声不挣钱演电视剧
电影没票房当主持
开饭馆,做节目,卖衣服,全球巡演
你骂我我不在乎,但是我也不在乎骂你,因为不影响赚钱。
他就是一个最普通的普通人。
以前他是很缺钱的穷人,后来他是更缺钱的富人。
一个捧哏十年的底层艺人,要脸干什么?
对于他来说
命是最重要的,emmm…… 和我一样 (⊙_⊙)
然后是传统的规矩,所以他去慈善晚会真的是去捐钱的,所以他根本没有绯闻,所以他对徒弟极其严厉。
他的身上有一种禁欲一样的自我约束,和嘴上的毫无底线完全相反,在实际上极其克己。尤其是和异性肢体接触,与朋友交往时的利益分配。
再然后是钱。凡是不影响赚钱的潜规则一律不是规则。凡是不影响演出的社会正确都不正确。
至于什么相声界恩怨,未来的历史地位,大众风评…… 都无所谓,只是自己无聊时候的瞎想而已
郭的心里满足有四部分构成:
足够的钱,对得起良心,快意恩仇的还嘴,还有人搭理他。
心态要即时满足,物质要延迟满足。
所以他关评,打人,不需要脸。
按照郭德纲先生自己的说法:
等别人死光了你还活着,你就是艺术家。
私下认为老郭在相声界和大姚在 nba 的地位有点像… 姚明既不是第一个进 nba 打球的中国人,也不是最好的中锋,可是 nba 名人堂照进不误,因为姚明对联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大姚自己的输出,联盟的助攻,好的 gank 时机共同成就了大姚一波超神。
同理,如果相声界搞名人堂的话,我投老郭一票。哦对了还有于老爷子一票。
有时候不一定是英雄造时势,也可能是时势造英雄,
其实当时纵观很多发达国家的电视节目,脱口秀,栋笃笑之类的依然有市场,
也就证明相声是命不该绝的,还有其地位,
当年记得姜昆做一个访谈,说是相声是成也电视,败也电视,
因为电视节目产能不高的时候,相声特别能扛事儿,
但五花八门的节目产能一上去,相声就要靠边站了,
剧院演出也是这样子,话剧其实一直有一定市场,
只是因为网络的缘故宣传面大了,其实受众比例没有增的多高,
相声一片颓势再要触底的时候,有人从培养人才上着手,有人从内容上着手,
只有郭德纲代表了一种新锐思想,在网络这个平台占得了先机,
最后就一直处于一个领跑的位置,
其实相声这两年的回暖,不是郭德纲力挽狂澜,只是被落下去又起的浪推高了而已,
整个相声界对郭德纲的看法可不是大救星,而是走运了这小子这种感觉
打一开始反三俗,实际就是说自己要俗。我系列能火,在于反映社会矛盾。但是不比马三立侯宝林,哪怕比姜昆老虎山牛群小偷公司,都要差一大截。搞笑也搞笑,但是太夸张,太不实际。角色里面都有小丑,比一比就知道,哪个更贴近实际,更令人觉得亲近,更耐人回味。说不好听的话,太哗众取宠得不来大师的地位。
只评价郭德纲的单口相声的话,胭脂、善恶图、丑娘娘、张广泰回家等一批作品几乎是在郭德纲的努力下重新回到剧场的,并在整理前辈作品的同时,发掘了类似于白崇巍坠楼、枪毙任老道等一批民国作品,并且将这一批作品传授给了曹云金等徒弟,更具有积极意义的是,郭德纲对这一批作品整理发掘并不同于建国初期的简单采集记录,而是通过排练和演出使这一批节目真正的复活在舞台上,因此就像郭德纲说的 “我们现在是在替中国曲协做这项工作,虽然人家不老领情的”。从这方面来讲,郭德纲还是对曲艺艺术有极大地积极贡献的。
看了这么多回答,大部分除了捧就是黑……
相声现如今能够飞速发展,郭德纲是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的,这一点绝不可否认。但是否起决定性作用?不见得。
相声能否发展主要还是看国家的政治风气。讲究政治开放,允许讽刺、批评社会现象,相声大发展…… 只认政治正确,各种掩盖社会问题,相声首先就死了…… 比其他艺术门类死的更快……
刚解放那会儿政治开明,相声是活过来了,多少经典段子层出不穷。文革,直接 GG,而京剧好歹还有三个样板。打倒四人帮后,相声又一波大发展,然而又开始政治正确……(这句会被举报吧……)。现在相声又一波发展,而且势头越来越猛。
一旦开始讲究 “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让说,什么不让说”,相声立马就死……
郭德纲当初不就靠着 “说段电视台不让播的……” 火的吗?要是放在文革…… 估计德云社一场没演完就全被抓了吧……23333
而郭德纲的贡献正是 “说段电视台不让播的……”,谁敢第一个下水啊?这就是郭德纲的贡献。
至于挣钱,不挣钱这么大一帮喝风啊,连继续演出都支撑不下去,场地不要钱啊?去 “撂地”?城管也不让啊,城管不管,这几十人一块儿撂地,还里三层外三层一大帮观众,警察怎么想?
至于郭德纲的人品,最起码,人家在尊师重道、见义勇为上比大多数人都强。
最后,感谢 laijianxiong 指出错误。
郭老师自己承认的: 相声界的一名小学生。^_^
郭德纲是现在为数不多的老派相声演员,传统活使得最好。当然这并不是他的绝对能力多强,是由我国特殊变革造成的。
我国相声演员基本分为几个类型,第一个就是建国前学成,以传统活为主。代表人物杨少华,马志明。基本功什么没的说,以传统活为主。但是年龄太大了,少马爷都 76 了这是最小的了,杨少华 89,田禾立 86,陈涌泉 90,姜宝林 83,基本上都是退休状态,使活也挑比较简单的,让他们上台说一个小时不现实。能力在,体力不行,再加上年龄大了,难免有忘词现象。
第二类就是 50-70 年出生,现在也 50-70 岁了。代表人物姜昆,冯巩。体力还可以,能站台说一段,但是他们从小就赶上 WG,破四旧,没人敢说老活,所以基本功和传统活使得并不好。比如姜昆从小喜欢相声,但是学的都是新派的,改良的。老活是去东北碰见师胜杰,师胜杰是相声世家会说一些老活。但是第一虽然会,也不敢公开演出;第二是家庭教育也不会教这么细,毕竟属于被禁的。后来马季教他们,马季肯定会传统活,也不敢教;再加上体制内,也不会说传统活,最多就是改编下。会词不代表会演,没有剧场磨练是不行的,不然听几段很多人都会。
所以基本功不牢固,外加没怎么演过,不会传统活不奇怪。
第三类就是 70-90 年生,代表人物郭德纲。由于文化放开,可以学传统活了。当时会传统活的大师还健在的不少,因此是既能学习又能演出,外加年龄优势,所以特定时代造成了中国相声传统活最好的是 70 和 80 后,反而不是 50 后。现在郭德纲明显体力不如以前了,已经走下坡路,但是台上站两个小时还是没问题的。
90 后代表郭麒麟。他们成长起来时候传统活大师去世的不少了,比如马三立 03 年,马季 06 年,侯宝林 93 年,侯耀文 07 年去世,要说他们指点过 70 后还说得过去,侯耀文去世时候郭麒麟才 10 岁肯定指导不了。所以他们学的传统活是跟 70 后学的,加上表演经验还不足,肯定能力不如 70 后。
不谈感觉,只说事实。
在他之前,没人会花钱去剧场听相声。
如今,大规模商演卖票说相声,他也是头一份儿。
你说他什么地位?
大学开始看郭德纲,粉转路吧,这些年他终于变成他早先讽刺的那种人了
我不知道郭德纲那些历史,但我知道一个就是任何专业不争钱了这个专业也就落寞了,也就没人写了,最少郭德纲的德云社挣钱了,没饿着演员们,反而还红了几个
至于地位,他的相声里说过三个艺术家熬死他们,自己就是艺术家,现在就进入了这个悲哀的时代,大师陨落,现在中国相声界谁民间影响最大,非郭德纲莫属,管他是风花雪月还是屎尿屁,有人看,相声演员能挣钱,饿不死,这个才是相声能延续的关键,俗的说钱就是社会的大筛子,不挣钱的早就被淘汰了,没人学也就断了根了,说句难听的古代下九流的一个职业,靠着几个铜板生活,本事民间艺术,非要弄到维也纳歌曲院表演?
至于什么地位,叫相声最少有人愿意学,有年轻人愿意听,叫年轻人知道有人叫岳云鹏,有人叫张云雷,有人叫摇滚皇后,有人叫小黑胖子,年轻人爱听证明就有市场了,是一个有活力的市场,地位起码算一个总瓢把子
德云社二十周年
常宝华老先生说,感谢郭德纲,相声才有今天
说句心里话
若无郭德纲,若无德云社
相声界我可能就只知道马季、侯耀文、姜昆、李金斗这些的名字
但是,除了《宇宙牌香烟》之外,他们的其他作品我却一无所知
感谢郭德纲
让我知道了太平歌词、北京小曲、评戏
让我知道了那么多的传统段子
让我在每天来回三个小时的地铁上有了可以消磨的兴趣
相声本就是诞生于民间艺人
何来俗雅之分
我们听相声,但求一乐,它无所求
个人见解
如果没有郭德纲,也许相声会想今年的小黄车一样,死于这个冬季
郭德纲以一己之力
带火了德云社
扶起了相声
当得上大师二字
此外
谁有今年德云社跨年以及开箱和封箱的票啊,求一张啊,实在抢不到啊,列位
地位?我觉得我不配去评论他的地位。
郭德纲是什么人?他造就了一场年轻人内心的 “文艺复兴”。
小学开始听郭德纲的相声。理直气壮的认为他说的最好玩,那时候好像还没德云社,直接买的盘,都是现场观众录的,盗版光盘,上面的图案老土又蠢。
后来我就一直听,等盘听的都能背出来了,我就听广播,那时候我都上初三了。
再后来高中用懒人听书听他的评书,学他的北京口音,啧,可惜到现在都没学会。
大学了听别人搬运的郭德纲合集,睡前一听一小时,听到睡着为止,比 asmr 还有效。
林林总总下来听了有八九年了吧,时间过得真快。
是他,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太平歌词,让我知道了戏曲的魅力。是他让我第一次听评书听的津津有味。
他辛辣的讽刺,老练的控场能力让我不得不折服。
现在我大二了,却还是抢不到一场开箱封箱的票,真可惜。
若是说地位……
他什么地位?他什么地位轮得到我这种小垃圾去说?我配吗?
他力挽狂澜,硬生生把相声拽回来了啊!
你们知道我初中的时候,当我讲到相声,而四周的同学问我,相声是什么东西的时候。我的心里有多难过吗?
这是传统啊朋友们,它和戏曲,它和大鼓书一样,是文化啊
如果没有郭德纲,可能如今还会有人傻乎乎的说,“什么是相声啊?哦,就是简化版的小品啊,两个人站台上瞎逼逼有什么好看的?”
当场呕死
所以,从心底,我觉得郭德纲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安抚了我内心的伤痛,他让我在文化匮乏的时候看到了希望。
我最喜欢他的卖布头了,尤其是他唱十三香的时候,好听,真好听,听着就是一种享受。
我喜欢他的叫小番,嗓子一亮都能把我吓到。
我喜欢他的夸住宅,贯口真溜啊
我喜欢他的科普,如果没有他,我永远都不知道什么叫定场诗,永远都不知道评书也能这么帅气。
感谢郭德纲,给了我那么多欢笑。
少年时期有你陪伴,真好。
如果有一天,我能站在姜昆老师面前,我会这么跟他好好讲讲,郭德纲跟你姜老师有什么不一样:
姜老师,你从一开始,就是体制内的人,一直顺顺当当的,你不用跟我们一样经历那么多疾苦,自《虎口脱险》之后,你也不用再怎么磨练自己的本事,只要每年安安稳稳的去歌颂,去把新闻联播的世界艺术化表现出来,你就幸福的活到死。
跟你一样的老艺术家还不少,他们只唱一首歌,为祖国献石油、桃花盛开的地方,或者春晚想死我们了,不愁吃不愁喝,一辈子不用受一点苦。
而我们过不上您这样的生活,在初出社会的时候,我做梦都想混到体制里面,我父母也努力过,我自己也巴结过,然而失败了,想给你当狗而不可得,就如当年的郭德纲。
所以如今来看,像姜老师您这样的人,日子过得越顺当,只会让我们越绝望,因为我们已经过了年纪了,已经错过机会了,与您所享受的再也无缘了。
而郭德纲过得越好,德云社办得越大,会让我们越有希望,让我们知道,即使我没有厉害的爹娘,也没有挤进你们阶层的机会,我仍有可能做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广受欢迎的人!
啥地位我不知道,但是他说的很多话,我要仔细想想才知道什么意思,都没听过,文化底蕴很厚的。
最喜欢他常说的。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有能耐能养活自己养活那么一大帮人,没害人,足以让我喜欢他了
没郭德纲前,现在许多业内人,爱好者,基本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郭德纲出来给这个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后,大家有饭吃了。
但有趣的是,大家基本上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这些人里面有票友,也有同行。有真才实学的搁着不提,可有一些公鸭嗓笑郭德纲唱什么都是梆子味,或者地区性三线小笑星却笑郭德纲专业不精。人 x 多作怪?
相声这个形式有难度,也有创作寿命的管控。,衰落很正常,正常看待就行。周董的专辑不也一样么,但并不妨碍我继续爱听以前的歌。
贬也罢,煲也罢,要没郭德纲,现在知乎上有那么多才高八斗,气吞山河,指点江山的高端票友么?
歪一下
让一帮踢野球的评论职业联赛,一个个口沫横飞,真正参加一次,才能学会谦虚评论吧。
打一个或许不恰当的比方:类似于张三丰在武林中的地位。
答主女,相声爱好者,从 90 年代中期开始听相声,几乎每天,至今未间断。**作为个人,我对郭师傅喜爱并存感激之情。**下述原因:
上世纪 90 年代,在我听到的电台相声中,传统相声的库存基本是固定的,翻来覆去听到的都是老先生们的录音,当然,确实经典。而所谓 “新相声” 给我一种不能完全尽兴的感觉,虽然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总体感觉,当时的相声演员们在集体寻找一个从传统中走出来的道路,磕磕绊绊,效果不甚理想。
从 2000 年以后开始关注茶馆相声(天津为主),当时的天津茶馆有一批坚持不懈的老先生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坚守,但不必说全中国,就连天津城里了解茶馆相声的人也并不很多。此时,郭师傅也开始来天津在茶馆演出,而我当时还完全没听说过这个人。
从 90 年代中期开始直至郭师傅走红之前,相声这门艺术一直在走下坡路,作为一个观众,我感到忧伤。当时我和同学们说我喜欢相声,得到的回应是不可思议的眼光(这还是在哏儿都,全国的氛围可想而知)。相声演员于丹老师说过,当时国乐相声社招新的时候,几个女生认为他脑子有问题,惊慌失措地跑开了。我相信,相当一部分相声爱好者经历过这种尴尬。至今我不敢想象,如果不是在这个低谷时期郭师傅恰到好处的蹿红,今天中国相声界的现状会是什么样子。
郭师傅和他的德云社带动了小剧场相声的新发展,从此使得相声的库存翻了几番,有了越来越多的听众。更重要的是,从此相声有了变化,时尚化了,演员年轻化了,听众们也年轻化了,这是相声前进发展的征兆。相声普及,其实这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郭师傅做到了,所以作为听众我永远感激他。
为什么说郭师傅在相声界的地位类似于张三丰在武林中的地位呢?
都是成长于行业式微的时代,都是杂学旁收,都是自成一路,都是几百年出一个的人才,都为行业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都在行业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不同的是郭师傅性情钢明不吝,不像张真人出世超脱。
对喜爱郭氏相声的人来说,郭师傅为听众带来了太多的好,大家喜欢他的相声,包容他的小脾气和牢骚。他不是神坛上的大师,老听众拿他当个聪明孩子,年轻听众尊他一声郭师傅。
以上都是一个喜爱相声的普通听众的观点,而评价一个相声演员最重要的依据应该来自于听众。
我在图书馆看过一本书,,,叫做相声大师。。。至今还没看到下半本,,,当时上半本的最后就是相声家谱,作为一个不了解相声的人,在那个家谱里看到郭德纲就感觉很亲切,我就说说地位我也感觉不出来,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 他和德云社 真的把相声重新拉回到大众视野里了
尽管他讽刺二人转,但他的核心和二人转是一样的,就是土,就是接地气,就是俗,所以大家才能普遍接受,所以那么多人才成为钢丝。
相声界的小学生,水平一般,能力有限!
上面那行字,是输入法自动提示的!
说实话什么是相声,什么是二人转?要我这个小老百姓眼里,您让我笑了,让我忘记忧愁了,我就尊您一声大师!上纲上线就没意思了,我就是市井小民,郭德纲的相声我喜欢的不多,但是相比较而言他的相声总量很多,而且他要是不说了,中国相声很有可能就再次进入低谷,苗圃的相声也可以,岳云鹏就差的多了,不能总是要用损人的方式哗众取宠啊!总之各行各业百家争鸣才是繁荣,一枝独秀往往就是衰败的开始
没钱的时候旧瓶装新酒,有钱了以后新瓶装旧酒。
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不是用来绑架别人的。
离喷子远点,雷劈他的时候回连累到你啊!!
褒贬不一,但起码有一点,现在的其他相声演员是不配在知乎上讨论的
中年演员里最接近大师级别但同时也是最没可能成为大师的一位土皇上~
相比楼上
将其比明治天皇,我更偏向将郭比作毛
“讲脱口秀之后,大家对我的长相评价会发生变化,从你丑变成了你搞笑,甚至还有人觉得你可爱,现在有人会评价我的脸是祖师爷赏饭吃、生在喜剧终点的男人,还有一个词叫长相优势。大家把我的长相看成一种优势了,我现在都得说我没靠长相(笑),这种情绪你之前 …
长津湖和长津湖是两回事。 一个是七十多年前真实发生在朝鲜半岛的崇山峻岭中的冰与火之战; 一个是发生在大银幕上堪称二零二一年最让人期待的国产战争电影; 如果没有这一场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对战双方回忆起来至今都心有余悸的绝命搏杀,自然就不会有后 …
作者:伊跟跳轴 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的巨作《长津湖》9 月 30 日开始在院线公映,目前已确认续集《水门桥》,具体上映时间未知。本作长达三个小时,是近年来时长最长,同时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投资规模、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电影。据媒体报 …
出乎意料,是宁静贡献了最新一季《脱口秀大会》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那是在杨笠表演结束后,她的一段评论: “我刚刚突然在思考,脱口秀是什么东西,是一定要笑吗?是可以不笑的……我知道她说的很多角落,虽然可能有演绎的地方,但是那些角落是我们都触碰 …
大家好 昨晚比比刚放下手中的🎮 想着刷刷微博就开始睡美容觉💆 结果发现杨笠 竟然高高挂在了热搜上 比比可是老脱口秀爱好者了 之前还吹过何广智和周奇墨 难得脱口秀演员能上一次热搜 这不得赶快看看又有啥新段子? 点进去一看我愣住了 大家讨论的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