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朝鲜战争及其影响?
知乎用户 关中刀客 发表 我写一个吧。 我姑父 89 多岁了,参加了朝鲜战争的一位老兵。 姑姑去世十几年了,老人生活在老家一个山脚下的农村里生活,只有一个大儿子和一条黄狗陪伴,平时另外两个儿子都在西安做事,孙子也不在身边。所以每次回老家我都 …
二次战役的时候我军缴获了一批物资,里面有咖啡,志愿军战士不知道这是什么,于是打开一看是粉末,一尝苦不啦叽的,和中药一个味道。有的志愿军战士就问这是啥药材,后来队伍里有懂行的说这是咖啡,冲着喝的。有人冲了一点喝了一口就吐了,说还是苦,顿时大家觉得这玩意是鸡肋,说美国人怎么喜欢喝中药。最后大家决定把咖啡倒在地上给后续部队当指引。
于是乎,这一路上,都是咖啡的香味了……
再写一下我爷爷跟我说的吧。
1951 年他们在浙江舟山的时候招了 500 名新兵,1953 年入朝时候这 500 名新兵在攻打鱼隐山山头阵地的时候仅仅两个小时伤亡了一半,但是那些新兵仍然无所畏惧,坚持攻打敌人阵地,连长和指导员在后面不停地哭,说怎么回去跟他们父母交代。
随后连长决定亲自进行火力观察,以寻找突破口。我爷爷说让他去看看吧,连长不满的瞪了一眼说同志们都倒在这里了我还能坐得住吗。在随后的火力侦察中一发迫击炮弹打了过来不幸牺牲。
后来我特意查了一下,当初为了守卫鱼隐山,我爷爷所在的 181 团共伤亡了 6 位连长、数百名战士,全歼美 45 师一个加强排,共毙、伤美伪军 480 余人,俘虏美军 3 人,李伪军 5 人,缴获各种机枪 9 挺,自动步枪 53 枝,击毁敌坦克 2 辆,取得了 21 军入朝以来最大胜利。而我爷爷口中的那个连长,就是那六位连长之一。
老爷子晚年对这件事依然记忆犹新,这也是他唯一讲给我的他在朝鲜的亲身经历。
讲一个朝鲜战争中,中美双方战史都记载了的小故事:
志愿军抓到了一帮美国俘虏。
中方记载:志愿军小战士烧了几大葫芦开水给他们。可他一进屋惊呆了:这些美国少爷兵竟用他们冒着敌机轰炸的风险生火做的水,来洗脸刮胡子!小战士怒了,对他们这种践踏劳动人民果实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申斥。美帝在英勇的志愿军战士正义的言辞下低下了高傲的头颅,进行了诚心的忏悔。
美方记载:居然有人不用热水洗脸刮胡子,而用来喝!神经病啊!
-—————————————————————————————————–
底下的评论怎么越来越污了啊?
「长津湖」,这是一场我们甚至都不敢回忆的炼狱之战。
当年他们为国出征,今日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愿每一位志愿军战士的在天之灵,都能安息。
1950 年 11 月 26 日。
奥利弗 · 史密斯身处朝鲜零下 30 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中,心情却有些烦躁。
作为美军王牌陆战一师的师长,史密斯始终无法平息内心的烦躁。这种烦躁,随着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势如破竹,一路向北,反而显得越来越强烈。
1950 年 9 月 15 日,就在北朝鲜人民军眼看就要将南朝鲜和驻韩美军逼入大海的时候,「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惊天冒险一举成功——美军从仁川成功登陆,将高歌猛进的北朝鲜人民军拦腰一切两段,已经拼到最后一口力气的人民军遭受重创,溃不成军。
9 月末,「联合国军」顺利收复了之前被南朝鲜轻易丢掉的首都汉城;10 月初,「联合国军」越过了三八线,攻入北朝鲜境内;10 月 20 日,「联合国军」攻陷北朝鲜的首都平壤,人民军主力基本上全军覆没。
麦克阿瑟向美军士兵们发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指示:
「赶到鸭绿江,全都可以回家。我保证说话算数,你们能够同家人共进圣诞节晚餐!」
但是,一个令美国人担心的消息,被证明渐渐成为了事实:中国人派军队入朝了。
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
在这样的背景下,11 月 24 日,史密斯的陆战一师进占柳潭里。柳潭里,位于长津湖畔,基本处于美军整个战线的最北端,已经接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了。
史密斯心中那种莫名的烦躁,随后就找到了原因。
驻守柳潭里的陆战一师 7 团,抓到了三名中国士兵。从中国士兵的口中得知,他们属于第 20 军——一个完全不在美军掌握中的新部队番号。
但随后中国俘虏带来的口供更让人心惊:
至少有两个中国军级建制以上的部队,要开始进攻美军陆战一师,同时,还有中国军队将攻击下碣隅里——那是陆战一师在南边的退路。
中国军队居然准备围歼陆战一师?!
陆战一师,成立于 1941 年,是一支海陆两栖部队,一路经历了太平洋战场瓜岛、冲绳岛等炼狱般的血战,齐装满员 2.5 万人,是美国陆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堪称王牌中的王牌。
围歼陆战一师?按史密斯估计,中国人至少要准备 10 万军队才敢这么说。
但这 10 万军队的调动,需要多少辎重部队?在朝鲜白雪茫茫的大地上,美军的侦察机根本就没发现中国大军团的运动痕迹,难道到时候他们都从地底钻出来?
在捕获了中国军队的俘虏之后,史密斯觉得自己烦躁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
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会估计错误,应该是中国人疯了。
但史密斯确实是估计错了。
当他拿着望远镜观察冰天雪地的平原时,他没有发现,真的有数万中国的士兵,正潜伏在北风呼啸的雪原之中。
第一批进入朝鲜境内的,是志愿军第四十二军。在黄草岭一带,四十二军与韩国的陆战三师交上了火。但自始至终,麦克阿瑟始终不相信中国人会——或者他们敢——派大部队入朝。
麦克阿瑟最初认为,中国最多会派出不超过两个师的志愿军,后来上升到 6 个师——这已经达到麦克阿瑟想象力的极限了。
但史密斯不知道的是,他的陆战一师此刻面对的,是中国华东野战军中最精锐的九兵团,兵团司令宋时轮,下辖二十、二十六、二十七三个加强军(与一般的「三三制」相比,加强军有 4 个师,每个师下辖 4 个团,每个团甚至下辖 4 个营)共 12 个师,总共 15 万人。
按照原先的计划,九兵团一直在福建一带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收复台湾。但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打乱了中国的全盘计划,在苏联不愿出兵的前提下,中国经过激烈的内部争辩,决定暂缓攻台,派志愿军入朝。
由于美军在仁川登陆后进展过于顺利,战线一路拉长,再加上先入朝的四十二军有意且战且退诱敌,围歼美军的时机已经初步出现。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正在福建备战的九兵团,在 11 月 10 日被紧急通知入朝。
兵贵神速。宋时轮的九兵团在第一时间入朝,但也造成了一个大问题:虽然「满员」,但不「齐装」。
开国上将宋时轮。当时九兵团不少士兵连棉帽也没有配发,戴的是宋时轮这样的大盖帽
由于时间紧迫,久居江南的九兵团战士原定在沈阳换冬装的计划也被压缩,十几万志愿军穿着南方的单薄棉衣,就准备入朝了。
当时经过边境线时,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的贺晋年看到九兵团战士身上的棉衣(并不是纯粹夏装,只是不是北方的御寒的大棉衣,当时南方的棉衣棉花含量非常少),大惊失色:「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打仗了,冻都能把你们冻死!」
当时,贺晋年立刻把库存的数万件日军棉大衣和棉鞋拿出来分给九兵团战士,由于时间紧迫,很多东北边防部队的干部和战士直接就在车站脱下自己身上的棉衣棉裤,给九兵团的官兵换上。
但由于时间实在太紧,除了最后一批入朝的二十六军换上了一些冬装,大部分的九兵团士兵,有的分到一件棉衣,有的分到一条棉裤,但更多的就是穿着单薄的衣裤,戴着根本就不能抵御风寒的大盖帽,脚踏单薄的胶底鞋,进入了北风呼啸的朝鲜。
入朝的第一周,九兵团就遭遇了朝鲜 50 年不遇的寒流——那些刚刚从 15 摄氏度的南方过来的战士,立刻感受到了零下 20 摄氏度的冷酷。
与美军每名士兵都有一件大衣和一个鸭绒睡袋不同,九兵团每个班十几个战士,只能分到两三床棉被。一入夜,战士们就把棉被铺在雪地上,然后十几个战士躺在上面,抱团取暖。
入朝第一周,二十军一个师就有 700 多名士兵因为严重冻伤而失去战斗力——志愿军还不知道,严寒的天气接下来会成为他们最大的噩梦。
即便是这样,十多万人的九兵团夜行晓宿,居然就在美军侦察机的眼皮子底下,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指定位置。美国的著名军事评论家约瑟夫 · 戈登后来感慨:「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中国军队的强行军能力都是非凡出众的。」
行军途中的九兵团
但其实美国人也是后来才知道,长津湖战役其实应该是 11 月 25 日就发动的——因为天寒地冻,减员过多,宋时轮的九兵团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两天才全部进入长津湖畔的攻击位置。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发源于草鞋岭,位于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最后一路向北,注入鸭绿江。
11 月 27 日,它将因一场炼狱般的血战被载入史册。
1950 年 11 月 27 日,夜,22 点。
气温降到了零下 30 摄氏度以下。
几乎每一位后来从柳潭里撤退的美军官兵,都能清晰地回忆起那一夜的恐怖经历:
一种非常刺耳的军号声忽然响了起来,山谷里面忽然枪声大作,伴随着四面八方传来的「沙沙」声——后来他们才知道,那是中国军队单薄的胶鞋踩在雪地里的声音。
很多美国官兵在那一刻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的平原,白天还是白雪茫茫的一片,那些中国士兵听到冲锋号后,忽然穿着单薄的衣裤,从雪地里一跃而起,怒吼着向自己冲来——他们到底是不是和自己一样的人类?
但美军不知道的是,当冲锋号吹响的时候,很多志愿军战士在埋伏处一动不动,再也没有站起来——他们直接都被冻死了。
到了 28 日早晨,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发现了一个让他惊骇的局面:一个晚上,从地底里冒出来的 10 多万中国军队,把美军陆战一师和陆战七师,在柳谭里、新兴里、古土里和下碣隅里等地,从北向南,分割包围成了 5 块!
但在中国志愿军方面,却也没有什么可乐观的——真正交上手,中国军队才发现,美军哪里是「纸老虎」那么简单。
以柳潭里的战场为例。3 个志愿军师试图围歼美军陆战一师两个团——这种「包饺子」的打法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是驾轻就熟的。
长津湖战役九兵团攻击态势图(图片来源:铁血社区)
但打了一晚,根本打不下来。
首先,美军陆战一师不愧是王牌部队,从最初的慌乱中恢复过来后,立刻利用坦克组织起 3 个环形阵地,利用具有绝对优势的火力,用榴弹炮和轻重机枪组成的交叉火网,射杀前仆后继冲锋的志愿军战士。
其次,与美军相比,志愿军的火力就实在差太多了:
美军的一个陆军师,师属炮兵有 432 门榴弹炮和加农炮,还可以得到非师属炮兵同类口径和更大口径火炮的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仅有一个山炮营,12 门山炮。
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 1600 部,无线电通信可以一直到达排和班;中国军队入朝时从各部队多方抽调器材,才使每个军的电台达到数十部,勉强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联络仍然主要靠徒步通信、军号、哨子及少量的信号弹等。
美军运输全部实现机械化,一个军拥有汽车约 7000 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之初,三十八军拥有汽车 100 辆,二十七军只有 45 辆。
单兵火力方面,志愿军每个排只能分到一挺轻机枪,每个班只能分到一把冲锋枪,其他士兵大多拿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正式」步枪和缴获的日本「三八大盖」,甚至还有士兵在用晚清名臣张之洞当年兴办的汉阳兵工厂设计制造的「汉阳造」。
至于重武器方面,志愿军配备最普遍的就是轻型迫击炮——但在朝鲜接近零下 40 摄氏度的严寒中,很多炮弹打出去都成了哑弹。炮兵们看着哑弹就不停地哭,因为他们看到,没有火力掩护,拼命向前冲的步兵战友们只能成为美军的活靶子。
再次,志愿军从来没有和美军交过手,也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强大的火力。很多原先在解放战争中屡试不爽的攻击队形,在美军的严密火力网面前根本没有任何用处,甚至出现过一整个营呈战斗队形全部阵亡在美军阵地前的情况——短时间内他们就被快速射杀了。
长津湖的黑夜属于志愿军,白天属于美军。
因为美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一到白天,就会出动大量飞机对志愿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围攻柳潭里一夜,志愿军虽然成功形成了包围态势,却因伤亡惨重,无力进攻了。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史密斯终于完全清醒了过来,他咒骂着第十军指挥官阿尔蒙德坚持要求陆战一师「向前进攻」的命令,开始准备撤退。
11 月 30 日,在坚守了两天之后,史密斯终于正式下达了撤退命令——他知道,再不走,就真的要被全歼了。
在撤退时,史密斯接受了美国媒体的采访,留下了那句著名的话:
「见鬼!我们不是在撤退!我们是在换个方向进攻!」
撤退途中的美军
面对南撤的美军,志愿军开始了艰苦的阻击战。
我爷爷从抗日战争打到抗美援朝,90 岁生日那天无意聊到我爸为啥跟奶奶姓,爷爷说的老泪纵横。
“那时候美国的情报很准,火力也猛,专门炸指挥部,军参谋长给炸成七八段,三天没睡觉自己都没察觉。
军参谋长遗体拼起来准备运走,想起来他还有个未婚妻在文工团,要不要告诉她?准备派人去通知的时候,美国人又冲上来了,后来支援上来了,刚缓过气,没过多久敌人又上了,反复拉锯,我们死战不退,都打残了,终于守住了。后来部队来人告诉我,奶奶在国内难产,我这里啥办法没有,想着自己肯定牺牲了,可是孩子怎么办?就告诉人家,帮忙发电报回去,就说孩子出生就跟奶奶姓吧。”
爷爷还说过这么一件事:“抗日时期在机枪连,有一次打的异常激烈,阵地伤亡惨重。连长端了枪临走说了一句,我上去要是倒下了,下一个就是你了。(可见当时的基层指战员的作战素养,都是人人带头,义无反顾的!)
我眼看着连长刚出观察棚就给一枪打倒,我立马端上枪,要身边的人通知下去,连长牺牲,现在全连由我指挥(因为爷爷当时是一排排长)一直拼到快要贴身肉搏,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上刺刀,拼了!实在不行守在后方弹药箱旁边,鬼子来我就引爆了。”
话扯远了……
我小时候我哥聊天,我俩都小学,我哥问如果枪里还有一颗子弹怎么办?
我还没反应过来,他自己说了,电影里说最后一颗子弹是自杀用的。爷爷这时候开口,错,最后一颗子弹杀死最后一名敌人!
爷爷 100 岁入世,很久之前就和奶奶一起签署了遗体捐献,奶奶今年 93 了,他们说这是为党和人民做的最后一点贡献。
他们没有给子女带来什么物质财富,却让两个儿子去了最艰苦的地方,(我父亲去了珍宝岛,和老毛子差点干了一仗,已经上了刺刀交手了(珍宝岛第一次冲突是我父亲之前的驻防官兵参战的,孙玉国就是这里立功。有个战斗英雄掩护战友牺牲,背靠一棵大树,我父亲捡了一段树干,做了根擀面杖带了回来,我小时候没少被那擀面杖打过。)叔叔在猫耳洞打对越。
爷爷回国以后,和奶奶主动报名开发北大荒,军首长劝他可以转业地方,毕竟四十出头的人了,孩子才三四岁。但是他们还是要求参加北大荒建设,带着我奶奶还有一个警卫员就奔赴佳木斯,后来《南泥湾》里的 359 旅旅长王震来了,就跟着他开垦北大荒,然后负责畜牧业、林业,干了 10 年。
阴天的时候,爷爷被那啥,挨斗,人家问有什么要求,爷爷说:第一不准 武,第二,不能动老百姓,只能动当权派,当权派只能动我。第三,不准停止生产…… 后来下放,最后终于官复原职。
听父亲说,杨子荣和另外两个烈士的墓碑就是爷爷下令修的,部队行军、训练,只要经过烈士墓碑,都会自发的踢正步,带队的干部都会高喊一句 “敬礼——”。
我爸说我爷爷是如皋人,全庄 140 人参军,看见新中国的就有他一个人。用爷爷的话说,我们什么都没有,就跟他们抵命啊,抵命可以吧?
爷爷去世的时候,来了三个老人,一路正步,其中一个老爷爷应该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的。
他们面对爷爷的照片,脱帽,敬礼,转身对奶奶说,张老,是个真正的军人!
我和父亲泪流满面。
就像国庆阅兵的时候,四岁的儿子突然站起来歪歪扭扭的学着踢正步,要当解放军…… 那一刻,我相信血脉!
我很自豪,作为两代军人的后代,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代。
(爷爷是 23 集团军 69 师 206 团,父亲是 23 军 67 师 200 团)
ps: 感谢所有耐心看完的,点赞评论的朋友,无意看到这个问题,就说了爷爷的事情,真没想到这么多人看,不能一一回复感谢了,在此敬礼!
我家胡同口,有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脾气不怎么好,容易着急上火,经常听到他和儿子儿媳甚至是过往的路人吵架。但他也不是故意惹别人,与别人吵架的原因往往无非也就是儿子喝酒喝得不像样子,儿媳打麻将不顾家,或者过往的路人随手扔垃圾正好扔在了胡同口的他家门口。总之,是一个眼里不容易揉沙子的人。他一只耳朵是聋的,没事就喜欢坐在门口拉二胡,因为听觉不好,二胡拉得也不敢恭维。但能听得出来他拉的曲子都是《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类的,我只知道他是个老兵,其他的不甚了解。
2016 年时,《三八线》电视剧火了一阵子,有一天我和我爸看《三八线》的时候,我爸不经意说了一句,“巷子里那个拉二胡的老人,就是个志愿军老兵,打过上甘岭的”,我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我一直对军事和战争史感兴趣,就决定去问问他关于那场战争的故事。我相信,能打过上甘岭还健在的老人,绝不会简单。
下午,我就去找他了,他正坐在门口乘凉,二胡放在脚边。听了我的来意,他先是沉默,然后用不甚清晰的话语对我说 “小伙子,你知道我这只耳朵怎么聋的吗?”
下面是我大致记住的内容。
“那一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当时咱们这里还不是个市,只是个县,淮海战役时我们这边是一个拉锯战场,就有不少人参军,传统好。当时我在县西南角住,就和其他六个人一起报名参了军,我们去的时候,头几次战役已经打完了,武器什么的比着他们刚去的时候也好得多了,打了几次小仗,也不是很激烈。后来,加我在内四个人被分到了十五军,剩下的三个人我再也没见过他们回来,估摸着现在还在那边躺着。。。。。。”
“后来有人说,咱们打赢了,美国人不敢打了,要和咱们和谈了,我当时高兴啊,这光荣啊!以前小鬼子都来欺负咱们,现在美国人都不行了。当时我们几个和部队其他人在上甘岭那一片修整,有一天突然那边就打起来了,没多久就通知我们准备上。当时也有点难过啊,想着快要回家了,要是再也回不去了多难受!可听着听着枪炮声,一股怒气就上来了。。。。。。”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我小时候咱这里闹过鬼子,还发过洪水,后来知道那是黄河花园口过来的,老蒋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从小见过的死人太多了,枪炮声听得也习惯了,人都想活着,但我们那时候觉得死也就是那么回事。”
“我们四个不在一个连,我和一个人在一个连,其他两个人在另一个连。那时候就是磨啊,一个连拉上去不到半天就没几个人了,他们连(应该是说那两位同乡在的连)还没撑到一天就被拉下来了,我仔细看看,那两个人(同乡)都没下来。。。。。。”
“后来,我们就在坑道里边了,《上甘岭》把坑道拍得太好了,我们那坑道哪有那么好啊,直着身子站都站不起来,空间小,没水,还臭气熏天的,别说唱歌了,听外边炮炸一天你连说话都不想说,一张嘴就想越(方言发音,吐的意思),那都是震出来内伤了。当时我们是一次放一个人在坑道口守着,一人守一会儿,到时间了或者死了再换另一个人。我上边一个就是那个同乡,我去换他的时候,发现他贴在墙上不动弹,我晃晃他,他一下子就倒下来了,鼻子里嘴里都往外冒血,那是被炮震死了啊!他站不稳就贴着墙,冲击力就顺着墙把他的五脏六腑都震碎了,我的这只耳朵,也是那一次震聋了。。。。。。”
我看老人已经有些上了情绪了,小心地问他 “您打死过敌人吗?”
“不算上之前的,在上甘岭我记得我打光了四把转盘机枪(DP28),如果打不到敌人,我是不会一梭子打光的,打倒了几个就看不清了。。。。。。”
“现在我都很能吃,尤其喜欢喝稀饭,一顿喝个三碗没问题,这都是当年饿怕了渴坏了哈哈哈哈。”
我大概就记得了这些,但我觉得这就足够了,我也不合适再多问了。
去年的一个深秋天,我听到老人在院子里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志愿军战歌》,他经常唱,但那天尤其响亮,我特意寻思了一下,才想起那天是 11 月 25 日,上甘岭战役结束日。虽然因为耳朵听不清,他唱歌依然有些走调,但我觉得那是最标准的军歌。
其实老人当时还跟我说了一个情况,只是我在想写出来合适不合适,先写出来吧,大家平静看待就好
我问到了上甘岭阵地缺水的事,问他们是怎么解决的。老人说,“一开始把水壶都集中起来,连长排长让人专门保管,只有伤员和渴晕过去的才能有水喝,也就一口。后来这点水都没有了,渴得一点东西都吃不下去,肚子发涨,咱们宣传说连长带头吃压缩饼干鼓励大家吃东西保持体力,有劲才能打仗。其实谁吃的下去啊,饼干放嘴里嘴都给你刮烂,一嘴的血。有的人就生吃大米,大米有点凉性,也吃不下去,咬不动,就是在嘴里含含,骗骗自己的嘴能出来点口水。再后来,大米都放不进嘴里了,有的人就喝尿,其实没喝过水,尿也越来越少,骚味一次比一次大,尿都没有了。我当时渴坏了,跟其他几个人连屎都舔过,就为了那一点点水分,还不能是后来拉的,不然太干。。。”
“还好我渴死前,我们开始反攻了,我们的炮也越打越多了,物资能送进坑道了。我们下来后,在后面喝了一个星期的稀饭,因为饿久了渴久了,不能一上来就大吃大喝,稀饭还是烫的,就是让你小口小口喝,当时就觉得这稀饭咋这么香啊,结果我这后来几十年都喜欢喝稀饭。。。”
老人还跟我说,小伙子,平时别老坐着,多站站,不然背都驼了,没事练练站标高。我才知道以前一些老兵习惯把站军姿叫做站标高。
统一回复下,我家是皖北的,之所以一直不说,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在知乎代表着什么,以前真的是被地域黑搞得烦透了。
我们这里的老县志写的是,我们是当初从山东枣庄地区迁移过来的,有一些人也去了临近的河南地区。所以评论区里有人猜我是皖北的,有人猜我是河南的,有人猜我是山东的,因为这几个地方的方言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几年前去泰山玩时,在泰安市跟当地人用家乡话就可以直接交流,没有隔阂,很方便。
杨希中尉回忆说,他的排发射的照明弹是 1942 年产的,出了一发哑弹,“敌人的照明弹燃得很旺,把我们像照圣诞树一样照亮着,捡起来一看,居然是美国造的,上面还有 1945 年、1947 年制造的戳记。” 敌人居然有美国制造的武器,而且比自己部队用的还要新,怎么会这样?“那时我都觉得快要错乱了。”
感谢
给出原文,答主手头无书凭记忆写的,难免有些失准。答主原回答在分割线以下。
(分割线)
夜幕降临,美军打的照明弹是 1942 年时的存货,由于时间实在太久了次品率较高,经常不亮或早灭。
而志愿军那边打出来的照明弹一直亮着,有一位美国军官捡起来一枚志愿军照明弹的残骸,发现是美国制照明弹,而且写着 1947 年的字样,该军官瞬间崩溃。
出自日本历史学者儿岛襄的《朝鲜战争》
(分割线)
评论区众口铄金给凯申物流点赞,蒋公表示非常昂格瑞!
要知道,韩国李氏物流可是打破运输大队长资格垄断的存在。在一二次战役中,志愿军也缴获了不少美军物资。
然而美军官兵还不知道运输大队长是什么意思,所以心疼对此感到困惑和讶异的美军。
“怎么会这样呢……”
说两个亲人的故事,我爷爷,抗美援朝时是志愿军总医院的医生,在朝鲜渡江(非鸭绿江)过炮火封锁线,水流湍急,部队怕被冲走用背包带一个拉一个过江,敌人一发炮弹过来,他当时的女朋友脑袋就没了,当时就走在他的身前。战争真的很残酷。
我姑爷爷,志愿军一线主力营政委,入朝作战在行军路上捡了个小孩当自己的警卫员,打阻击的时候派这个警卫员去叫增员部队,等警卫员带部队上来的时候,整个阵地都被美国人炸平了,警卫员凭着记忆从当时的指挥位置上(一挺重机枪旁边)把我姑爷爷刨出来的,全营只有他和警卫员活着。从小时候的记忆里,老人家耳朵特别不好,基本是聋的,过年节去看他大家吃饭只有他用勺子别人用筷子,后来才知道耳朵聋是炮弹炸的,用勺子是因为重机枪手牺牲后,我姑爷爷亲自打重机枪,马克沁重机枪的激发不是扣扳机而是用拇指按,所以老人在那一仗之后双手大拇指再也没有伸直过,用不了筷子。战争真的很残酷。
在此向最可爱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你从未见过的故事——他们在战场上是怎样被俘的?
战俘,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颇为沉重的词语。
过去,战俘几乎成了叛徒、可耻的同义词。
现在,又有人矫枉过正,连主动投降之人都要为之辩护。
战争,不光是将领的运筹帷幄,不光是知名英雄的气壮山河,不光是光辉胜利的摧枯拉朽;还有普通士兵的流血牺牲,还有陷入敌手的痛苦无奈,还有失利的一败涂地。
看一看,他们,这群不幸的人,是怎么成为战俘的。
注意:被俘和投降不是一回事。被俘这个概念的范畴比投降要宽泛得多:包括了主动投敌也就是投降,力竭被俘、抵抗不力被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注中越战争史,兼习解放军其他历史时期战史,,只用干货说话。
微信公众号 “南疆烽烟正十年”,请打开微信搜索 cpcliusi
几个志愿军带着几个美国俘虏往回走
当时是秋天,朝鲜的地里庄稼都成熟了
但是志愿军严格遵守纪律 ··
后来追上了大部队的时候
这几个美国俘虏都会挖野菜了 ·····
一九四四年,湖南中南部地区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里,一个姓周的小男孩十一岁了!他的童年过的并不开心,饥饿,寒冷,疾病,伴随着他的成长,任何一样都可能要了他那条小命!他能活到十一岁确实不容易!不过就算他死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母亲生了六个孩子,死了四个,活下来的就他和一个小弟,父母在田地里整天忙碌着,忙着种地,忙着交租,自己都快饿死了,哪管的上孩子们?为了活着他们就已经拼尽全力了。
不过,日子还没到最惨的时候,老天爷总是看不得人活的好!那年突然有一群叫日本人的家伙打来了,就在小男孩的老家,这个叫衡阳的地方,双方殊死搏斗,家乡打的一片废墟,全村人死者过半!有的是饿死的,有的是日本人抓伕逃跑被打死了,而被日本人拉去当伕十个人活不下两个…… 几十年后,村里人都记得满含血泪的一句话:民国三十三,日本鬼子进湖南…… 书上也有一个词专门说这年的事,叫:衡阳保卫战……
父亲死了,饿死的,或者是病死的,也可能是累死的!反正就是倒在地上就断了气~ 母亲带着他和年幼的弟弟逃出村庄,也许是祖宗显灵,靠着山野水泊里的各种能吃的不能吃的东西四处流浪,他们居然撑到了小日本投降那天,重返家园!
后来他和自己的小外孙玩的时候,常常说老鼠肉其实很好吃,蝉蛹味道不错,烤焦的泥鳅黄鳝是不可多得的绝佳美味…… 树皮很难下咽,野猪很难抓,搞不好会出人命,清水煮的田螺味道还行但吃多了人会得大肚子病,然后莫名其妙就死了…… 在野外睡觉要烧堆火赶蚊子不然蚊子咬多了会打摆子那人就彻底完蛋了…… 倒是兔子很好抓,他心灵手巧身手敏捷,做的套子很少落空,偶尔用竹片木头和石块做的陷阱还能抓到麻雀和乌鸦…… 嗯,肉味都很不错的…… 他还说再瘦的野狼也不能正面硬钢,野狼的体型看外貌没用的,越瘦越难缠!他说这些都是活命的玩意儿,很多都是用命换来的经验,小外孙你得记清白咯!
当然他外孙子什么都没学会!只是很多年后才知道大肚子病是因为一种叫血吸虫的虫子造成的,但是至今不知道为什么会让人肚子变大…… 至于打摆子,学名叫疟疾,在当时算绝症!很多年后有个叫屠呦呦的老奶奶研究了一辈子,才搞出了治它的药!
靠着这些半原始人的生存方式,周伢子养活了一家人!虽然身子骨弱,但好歹活下来了,胼手砥足,慢慢的重建家园,慢慢的开垦荒地,就这么带着母亲和弟弟活到了一九四九年!他长成了一个一米七个头的小伙子!虽然身材依旧单薄,但已经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
那年,一九四九年,村里来了驻村队!说是要打土豪分田地!对地主,他印象不深,他老母亲倒是泪水涟涟…… 不过,村里工作队说,参军光荣,全家发一百斤稻子的时候,他震惊了,一百斤稻子…… 能做多少米饭?白米饭啊!过年才能吃的白米饭啊!
他鼓起勇气问来招兵的人,(后来他才知道那个人职务叫指导员):我去当兵能经常吃饱饭不?就像这样的白米饭……
指导员笑了,告诉他:小伙子,你参军,我们不仅能保证你每天都能吃饱饭,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让你全家,哦,就是你母亲和你弟弟,以后每天都吃饱饭!你参军你们全家算军属,还能多分二亩地!
行了!有这句话就够了!如果指导员不骗人,小周觉得自己还是赚了的!因为在当时,全家老小包括老弱妇孺都能吃饱肚子,那是一种极为奢侈的现象!
为了让全家人吃饱肚子,小周和招兵的干部们分享了他钢鞭的故事,他说我抓过野猪掏过蛇,斗过野狼还和豹子打过架~ 最后他红着脸撒了个大谎,他说我今年刚满十八岁,不信你看,我比你还高!指导员和连长还有招兵干部们都笑了,看着他憋红的脸,啥也没说,收下了他!
一九五零年,身高一米七、体重不详、身手敏捷、老实善良且野外生存能力极强的湘伢子小周,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满足的看着母亲和弟弟把一百斤稻子搬回了家后,小周幸福的跟着部队开拔了!
小周在部队过得单纯而快乐!他学会了使用枪械,别说野狼了,老虎来了都不怎么怕了!他学会了讲卫生搞内务,养成了严谨的生活习惯!他学会了打仗行军,学会了怎么隐蔽侦查,他还和战友们和睦相处,亲如兄弟…… 最重要的,他学会了认字!
然后他知道了原来他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知道了他的祖先曾经是一群多么牛逼的存在,知道了近代以来国家被欺负的有多么凄惨,知道了原来他的遭遇不是因为他倒霉,而是那个混账时代的普遍现象,比他惨十倍的战友多得是!剥削,压迫,饥荒,瘟疫,战争,屠杀~ 一轮轮的摧残,好多战友全家满门都死了个干净!真真的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说这话的战友往往脸上挂着笑眼里含着泪,和他们一比,小周觉得自己还有个疼他的老娘和一个傻头傻脑崇拜他崇拜的无以复加的弟弟,实在是幸运极了!
一九五零年年底,指导员忧心忡忡的给大家开会,说一群叫美帝的洋鬼子们打到了朝鲜,已经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了。指导员说鸭绿江就是东北那旮旯!小周想了想,好像记得当年日本人也是沿着这条道儿打进来的,先朝鲜后东北,然后华北中原下江南~ 小周觉得侵略者他么的连换个进攻方向都懒得换,真他么瞧不起人!
想起日本人,小周又想起了民国三十三年那血火纷飞的故乡,想起了那年家乡的天空中呼啸的炮弹,想起了凶悍残忍的日本兵端着刺刀在他的村庄中逡巡,想起了田野边倒伏的乡亲们的尸体,想起了遥远的父亲,想起了日渐年迈的母亲和傻头傻脑还是半大小子的弟弟!想到这儿,小周打了个寒战!不敢继续想了!
会开完后,指导员问大家愿意去朝鲜不?小周举起了手!
接下来的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小周的部队渡过了鸭绿江,踏向了战场,他所在的部队被编入志愿军十五军,军长叫秦基伟!他们在朝鲜的很多地方打过很多仗,最难打的一仗,小周记得无比清晰,那个地方,叫上甘岭!
他们牺牲了很多人!指导员也死了,一次夜间转移急行军,指导员被不知道是飞机炸弹还是重炮炮弹炸死了,当时晚上没人看清,就轰的一声巨响,好几个人血肉模糊,指导员当场就没了,连句遗言都没留下!
而他们连长遭遇更惨,一块很大的弹片打进了肚子,伤口感染了,他在炮火纷飞的坑道里带着高烧疼得上吐下泻伤口溃烂的时候,似乎知道自己以后再也见不到小周了,于是偷偷的把小周叫来,说:我知道你小子参军时没满十八岁,想着以后没仗打了,让你来部队吃几年饱饭,结果来朝鲜了,你怪我不?小周仔细想了想,说连长我没怪过你,我真的感激你!连长没再多说什么,他后来在后方医院里又坚持了好几个月,最后还是没挺过来!死前据说受了不少罪~
而小周,不知道是祖宗再次显灵还是他真的身手敏捷,又或者指导员连长还有死去的那些战友们真的在天上保佑他?反正小周就是小伤中伤不断,大伤重伤没有,总之,他扛到美国鬼子服软了!五三年停战,他人生经历的第二场战争,结束了!双方平手!在一九五三年的年底,他回到了祖国!在部队又过了一年多,考虑到他一身伤,部队给他转业安置,于是一九五四年,小周带着一身的伤回到了湖南老家。
虽然没被提干,但因为有战功,地方政府给他安排到汽车站当司机,在当时,这是很好的工作了,村里人人羡慕!曾经丧父丧家的小男孩,在故乡的荒野中带着母亲和弟弟流浪的小周伢子,懵懂憨厚的解放军士兵,死战不退英勇顽强的志愿军战士,最终成为了一个汽车司机——周师傅~
周师傅生活朴素作风严谨为人正派,他后来娶妻生子,共有四个女儿两个儿子,儿孙满堂!90 年代才退休,没当什么干部,临退了也就是个汽车司机而已!2004 年,肝癌晚期,逝世!对了,他的大女儿,是我妈!
最后说一下他的名字,他叫周厚宴,厚是字辈,他出生时正赶上村里一个大户人家办宴席,他父亲看着宴席上满桌的酒肉,感慨万千,给他取名:周厚宴!
朝军好杀俘,还搞出了屠杀医院事件。
美军在撤退路上向平民和韩军溃兵开枪。
至于韩军的保导联盟大屠杀、济州岛屠杀则完全是畜牲行径。
只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交战各方中唯一一支公认的没有犯下任何战争罪行的军队。
最可爱的人,王者之师。
出处:《白善烨回忆录》。
1. 白善烨率领韩军第 1 师团打进平壤的时候,通信兵一不小心把电话线接到人民军的电话线路上去了。白善烨是平壤人,接过电话诈对方,结果对面人民军指挥官扔过来一句 “fnmdp,再不跑小命没了”,白善烨一脸黑线……
2. 在战争期间的 38 线北方,韩元比朝鲜元更有信誉。
3. 为了防止中国干预,“联合国军” 曾经划定过定州——宁远——咸兴作为停止线,但是被麦克阿瑟自己吃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4. 云山战役的第一天,白善烨抓到一位志愿军俘虏,来自 39 军。这个消息非常重要,于是被层层上报到东京麦克阿瑟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对于麦克阿瑟来说,军事情报部门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证明他的工作有多么英明”
——《最寒冷的冬天》
5. 在整个朝鲜战争中,打到半岛最北端的是韩军第 6 师团第 7 联队,他们还曾计划从鸭绿江中打水作为战利品和南北统一的象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0801 修改,这个水其实取到了:
图片:《中央日报》
6.1950 年 11 月 1 日的 “云山最后一夜”,志愿军用骑兵对美军发动了夜袭,而被袭击的部队正是美军第 8 骑兵团(但是并没有骑兵)。
7. 白善烨将二次战役前麦克阿瑟制定的 “圣诞节攻势” 进攻方案比作丰臣秀吉,两人都将兵力分为两个无法呼应的大兵团分头北进,都出现了互相争攻的情况。(白善烨没写的是,他们也都被中朝联军打回来了)
8. 时任国防部长申性模好哭,人送雅号 “流泪部长”,书中提到他的情节全是痛哭流涕——有的是激动,有的是感动。
9. 停战谈判期间,中方代表为邓华和解方,由于解方表现得彬彬有礼,还对美韩代表打招呼,被当成了中朝代表中的 “实权人物”。
邓华:你等下,我拿把刀站解方后面
10. 韩军在后方 “智异山作战” 对付朝鲜游击队的时候,对自己的平民搞过三光作战——“爱民如子”的白善烨所部也在进攻时烧毁了所有的民房,并将百姓带下山“收容”。
11. 李承晚授予白善烨四星上将军衔的时候,和他开玩笑说:“小子,以前只有国王才能当上将,臣子是不能当的,现在是共和国了,所以你才有机会当上上将。”
12. 战争期间,韩军规定北纬 38 度以北的地区实行军管,天长日久韩军扰民情况频发,当地百姓自嘲为 “小韩民国”,以示非大韩民国国民也。
13.1949 年韩军整肃军内共产分子的时候,白善烨曾经救过一个少校的性命,此人名叫朴正熙。
14. 朴正熙发动 “5.16 政变” 时,由于美国人不分朴(park)和白(paik),好几个美国将领以为是白善烨发动了政变……
看了很多答主写的内容,突然想到我母亲给我讲过的一些有关我姥爷的故事。姥爷比长者早一年出生,赶上了抗战的尾巴,随林彪的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最后抗美援朝期间随 67 军入朝作战,担任的是炮兵连指导员。
据母上大人回忆,姥爷很少去讲战场上血肉横飞的场面,唯一听过姥爷讲战士牺牲的事情是关于他的警卫员。当时美国的飞机非常厉害,驾驶员技术也是非常的高,经常飞的很低向我们投弹。有一次他们连队驻好阵地之后,姥爷带着他的警卫员在交通壕里面视察阵地,结果美国人的飞机俯冲下来轰炸。所有人立刻卧倒,一阵轰炸之后,姥爷拍了拍身上的土,喊身后的小战士起来继续走。然而后面并没有回应,再上前一看,战士的脑袋已经被弹片削去一半……… 真的,有时候生或死啊,就是一步之差。
相比于战场的残酷,姥爷更喜欢讲的是如何和敌人斗智斗勇以及战场上下的一些趣事。在冷枪冷炮对峙时期(原故事没说时间,这是我的推测),他们连队几个人不知道咋回事,打赌,赌对面美军阵地战离他们有多远。几个人各自报了距离,那么咋去验证呢。简单啊!直接装炮弹,调参数,按照每个人报的数各打一发,然后就是几发炮弹砸向美军阵地。
这打完炮,按理来说应该是转移阵地防止对面进行火力报复。按照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
![](data:image/svg+xml;utf8,)
![](data:image/svg+xml;utf8,)
然而他们几个也不知道是怎么着就较上劲了,回到指挥部,每个人都知道美国鬼子要进行火力报复,但是谁都不说撤退,就在那里硬撑。指挥部里面弥漫着一股紧(zhuang)张 (bi) 的气息。最后姥爷实在忍不住了,喊了一句“还不快走,在这里等着干啥呢!”
![](data:image/svg+xml;utf8,)
大家心里的那根弦立马就断了,撒丫子就从指挥部往外面撤。刚跑出去没多远,“轰” 的一声,美国鬼子的炮弹就把指挥部掀了。PS:最后那个赌,据说我姥爷报的那个距离是正确的。
还有一个是关于战场的爱(nue)情(gou)故事,这个故事在我看来完全是电视剧范本。53 年的时候姥爷因伤撤回到后方修养,然后遇到了一个美丽温柔而且有文化的护士长。这是图
而我姥爷本人也是中学毕业,人长得帅不说,还是神枪手。(神枪手的说法是母上大人说的,表示枪法很好)
这是图(说真的,这颜值我要是遗传一半,我现在都不愁找对象)
啥?要正面的,有
两人很快情投意合,组建了家庭,那位美丽的护士长就是我的姥姥。听起来很浪漫是不是?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想观众老爷们肯定不买账。那个时候有文化是个稀罕事,更稀罕的是有文化有颜值收入还高。物以稀为贵,所以在当时追我姥爷的和我姥姥的人并不少。这里额外解释一下,当时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少尉太少,上尉刚好就是太老,说的就是老百姓眼中军官的工资。然而由于作战出色,年仅 28 岁的姥爷在当时就已经是上尉了,嗯,你懂的。
当时追我姥爷的人当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朝鲜姑娘,见天的帮他洗衣服,端茶倒水,嘘寒问暖,人长得也不错,就跟前不久《三八线》里面喜欢金旺的那个朝鲜姑娘很像。然而据说姥爷对这个姑娘并不感冒,好像是嫌姑娘没文化!!!∑(°Д° ノ) ノ有时候我会暗搓搓地想,如果当年姑娘逆袭了,这妥妥就是一出韩剧。当然,在他老人家去世之后很久,我读了很多关于抗美援朝的书才知道,那时候咱志愿军有一条纪律,不允许和朝鲜姑娘处对象。PS:这个朝鲜姑娘的照片我家里还有,容我找一找,据说和我们家后来关系还不错。
说了我姥爷的追求者,再说一下我的姥姥。别看我姥姥照片上温柔贤惠,有文化有教养,对待感情那也是相当的执着。据说当时也有个部队军官在追我姥姥,巧了,我姥姥也是嫌人家没文化,不喜欢╮(╯◇╰)╭。而且当时她已经对姥爷倾心已久,咋可能接受一个后来者呢。可能年轻人都喜欢为了感情奋不顾身吧,那位同志为了爱情,最后以死相逼——不跟我结婚我就开枪自杀。当时我姥姥犹豫了很长时间,然后咬着牙……………. 扭头就跑了。后来据老人家跟我们说,当时她想的是 “哎呀,死就死了”,虽然真的很担心出人命,但是就是不将就。所以,我大概也是遗传了这“不将就” 的特点才吃了这么久狗粮。最后的最后,枪并没有响,也许是感悟到了人生真谛,也许是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那位同志终于心灰意冷的放弃专心投入社会主义建设,退休的时候是某军区司令。
上面的照片中其实还有个彩蛋。你们知道那个年代的人怎么写情书,怎么送礼物吗。上面我姥姥的照片就是当年她送给姥爷的,背面上还写了几行字。当我从故纸堆里面翻出来的时候,依旧能够感受到穿越时空的感(gou)情(liang)。你们体会一下
不是,错了,是这张
蟹蟹,我不猜,我选择吃狗粮。
最后放几张姥爷所在连队出征前的照片,向那些为共和国流血牺牲,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人致敬,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看见这个题目好久了,今天终于鼓起勇气来写一个我自己了解的故事吧
大概在小学三年级时,我们学校请到了我们当地的一个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军人给我们作报告,他叫邓德才,据说是当年和黄继光同一个连的(据说当时入朝时部队番号为 31 师 92 团 7 连,真实情况我无法核实,但他胸前的勋章无法作假,至少我们当地政府应该是了解的,要不然也不会来我们学校作报告),他给我们讲的一些琐事我现在依然记忆深刻
1. 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伸开臂膀向敌人的机枪扑去,用胸膛堵住喷吐火舌的枪口。他,就是这悲壮一幕的见证人。讲到当时黄继光堵枪眼之后,本来属于黄继光肢体的一部分(是一个断腿还是一截胳膊?)就飞过来砸在他的面前
2. 在战场上时,美军的大炮把山头都削掉了一层,他们躲在反斜面的坑道里,趁着每次炮火停了之后赶紧出坑道,在山头阻击美军进攻。他们穿的是胶鞋,被美军大炮轰过的山头连他们脚下穿的胶鞋都烫的起圈。
3. 在朝鲜战场上他第一次尝到了饼干是什么滋味(缴获美军的)
4. 有一次他们班四五个人抓了十几个俘虏,但他们人少,甚至想过就地枪毙这些俘虏,但最终他们想了一个办法: 让他们两手抱头用美军俘虏的鞋带将他们的两个大拇指绑死,然后将枪挂在俘虏脖子上,他们几个在后面用枪指挥着俘虏走(我第一次知道人少是可以这么带俘虏)
5 他在我们市做过很多次报告了,全都是他积极主动的 ps: 他终身未婚
另附在网上看到的一些消息
姓名 : 邓德财 ( 男 )
出生年月:1927 年 9 月 23 日
民族:汉族
籍贯: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
现住址陕西 省 商洛 市 山阳县中村镇烟家沟村
身体状况: 在世,身体不好
困难等级:非常困难
婚姻状况:未婚
子女情况:无子女(一养女,与养女生活)
部队番号:骑兵师第一旅司令部(番号是抗战后番号,可能是老兵年龄小搞不清楚抗战时期是骑兵第七师)
部队职位:士兵
入伍时间:1944
入伍地点:商洛市山阳县
长官姓名:胡宗南部队 张勇嘉 张绍成
参加战役:
从军经历:邓老今年 88 岁,家住山阳县中村镇烟家沟村。1944 年他被国民党抓壮丁(替父充军),在山阳丰阳塔下的一个大院集中后编入胡宗南部队骑兵师第一旅,驻扎在蒙古一带。1948 年延安保卫战时期瓦子街战役中,他阵前起义,被编入 31 师 92 团 7 连,担任机枪手。抗美援朝期间,他和黄继光在一个连队,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亲眼目睹了黄继光扑向敌人枪眼的悲壮一幕。这场战斗,他自己也多处负伤,直到在敌人的一次炮击中,纷飞的弹片击中了他的腹部,穿了两个血洞,他才被抬下战场。(枪伤及弹伤达九处)
1948 年,胡宗南部在陕北已成疲弱之师。邓德才所在部队在陕北瓦子街被解放军包围,他们团许多士兵看到大事不妙,干脆阵前起义,解放士兵邓德才被编入 31 师 92 团 7 连,机枪手。1950 年 6 月,成渝铁路开工,他的部队加入了筑路大军来到成渝铁路建设工地,起土运石,夯实路基,热火朝天的建设着新中国。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内战爆发。10 月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跨过鸭绿江来到了朝鲜前线。 1952 年 10 月,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并亲眼目睹了黄继光烈士壮烈牺牲的一幕(邓老和黄是战友)。上甘 岭战斗中,他荣获二等功。翻开他的功臣证明书,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给他的立功事迹摘要里这样写到:“在此次上甘岭战斗中,表现英勇、顽强,打退敌人十二次反摸,固守了阵地,连负三次伤不下火线,同意荣立二等功一次。”
1954 年 4 月,朝鲜战争结束,他佩戴着金日成和平勋章、二等功军功章和抗美援朝纪念章回到了祖国,
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他以自己的亲历亲闻宣讲黄继光的英雄事迹,足迹踏遍了商洛,教育了几代青少年,曾被山阳县政府表彰为 “关爱下一代” 先进个人。
老兵近况:耳背,十一月份山区天气转冷。邓老在搬取暖的烤火煤时扭伤了腰,至今行动不便,拄双拐坐轮椅。住房条件极差,住石板房并且漏雨,睡的土炕铺的也极其单薄。邓老养女因上山砍柴也摔伤了腿,行动也不方便。邓老现在有老军人补贴。
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湖南大学毕业的大学生。
外祖父学的是土木工程,祖父学的是英语。
从小觉得外祖父比祖父厉害,因为外祖父是总工程师,可以指挥很多人铺路架路穿山打洞(宝成线),爷爷就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英语老师(悄悄说一句,虽然他们学校初中部毕业了一位英语很厉害的水均益,不过他并不是我爷爷的学生哈哈哈哈。)
有一次,把这个想法给和蔼的外婆说了,外婆愣了一下,哈哈笑,你爷爷也很厉害啊,你爷爷上过战场,和彭德怀元帅合过影。
惊吓,无论怎么看,爷爷也只是一个普通沉默甚至有点儿木讷的知识分子,怎么可能与那个枪林弹雨的战场,那个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扯上关系。
跑去爷爷家不依不饶的让爷爷讲故事,爷爷很无奈,最后是奶奶没办法翻箱倒柜的找出了当年爷爷在朝鲜的铺盖,还有几张志司人员的合影,一大张人头密密麻麻的相片上,我爷爷在倒数第二排,彭德怀元帅在正中,居然也有和陈赓大将以及李克农上将的合影,据奶奶说和彭德怀元帅还有一张单人合影,文革的时候怕惹事,烧掉了。
当时还是都不懂,长大后看的文史资料越来越多,大致推算出了祖父入朝的脉络。1949 年 8 月湖南解放,木讷胸无大志的祖父(胸无大志这一点鄙人深有遗传)随大流加入了四野工作队懵懂中解放了全国。朝鲜战事展开,祖父跟随部队进入东北待机,1950 年 10 月,志司成立,从第一批入朝的军队中紧急遴选会英语的人员,爷爷有幸进入志司从事翻译工作,开始时彭总对这个湖南老乡是青眼有加的,无奈爷爷属于那种不求上进,业务水平一般的翻译,自然工作表现也只能是马马虎虎,估计彭总日理万机,也很快忘了这个平凡的小老乡。爷爷因此就懵懵懂懂,平平安安的参加了这场改变世界命运改变中国命运的战争,还是在最核心的地方 o((≧▽≦o)。后来爷爷也参加过板门店谈判,平时在司令部主要是进行英文资料的翻译,偶尔有审讯俘虏的工作,这些事,爷爷自然也给我讲不出什么我所期望的故事了。
爷爷唯一给我讲过还算惊心动魄的故事,1953 年 7 月 26 日晚上,当时志司在开城,他本来已经歇下了,突然彭总的通信员通知他们两三个翻译跟着彭总去趟前线,到了前线,我后来查文史资料,应该是 46 军的军部,46 军 137 师攻击不利,美军在澳大利亚营的配合下打得很顽强,46 军抓到了一个澳大利亚俘虏,因为 46 军的翻译没领悟对方不是美国人是澳大利亚人,审讯工作不顺利,请求志司支援翻译,彭总听说战事不顺利,心头不顺也来看一下。
爷爷当初主要给我讲了一些他和那个澳大利亚士兵交谈的事情,具体内容我那时还小哪耐烦的记,就记得爷爷说那个澳大利亚人说自己来自墨尔本,他们一家是军人世家,一战二战都参加过,被迫击炮炸伤了,所以被俘虏了,他说新西兰的军队也参加了这次战斗,不过在后方,他受伤前听排长说美军侧翼伤亡也很大,暂时不能给他们派出援军。
(图为在志愿军俘虏营中的澳大利亚俘虏)
爷爷把审讯记录拿去给彭总看,彭总刚从军属野战医院里出来,嘴里一直念着:“还有 10 个小时就停战了,还有 10 个小时就停战了”
这一战,46 军没有完成任务,1953 年 7 月 27 日 - 7 月 28 日,朝鲜全线停战,非军事区划界,清川江支流,留下了两个突兀的拐点。
但是我觉得彭总在懊悔的可能并不是这件事。
**爷爷清楚的看到一个比他还年轻的战士,从野战医院里被抬出来,显然是刚刚断气。
“还有 10 个小时就停战了”
**……
是的,年轻的生命,没有看到最后这一幕。两年又十个月,白山黑水,三千里异国江山上与 15 国联军的浴血奋战,从此,美国人知道我们说话算话,世人知道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以战止战,非圣人之智,却是我们必须做出的选择。很高兴爷爷也去过朝鲜,虽然他没有真刀真枪的和敌人拼杀过,但是他和战士们曾经在一起,战后他响应祖国号召来到大西北,平淡的过完了普通人的一辈子,因为曾经有那些战士,所以踏实幸福的一辈子。
1953 年 7 月 27 日,停战协议正式签字。当双方倾销弹药的枪炮巨响停止后,战线突然沉寂下来,双方官兵从战壕中探出头来观察,然后一起欢呼。几个中国士兵溜达到美军阵地上,拿出几粒糖果和一块手绢要送给美军士兵。这些农民子弟把自己仅有的最好的东西拿出来,他们以为吃着牛排睡着鸭绒睡袋的美国大兵也把它们当宝贝……
王树增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停战那天,一名志愿军小战士奉命往前沿阵地送命令。这天炮火变得异常猛烈,他奔跑着、躲避着,多次被炮弹掀起的泥土掩埋。就要到阵地时,他被炸倒,醒来时发现自己的一只脚齐腕而断。他开始往阵地爬,一只手抱着自己的断脚。他爬上阵地时已是黄昏。小战士从胸前掏出命令,上面写着:今晚 22 时正式停战。届时不准射出一枪一炮。指挥员把小战士抱起来,大喊:“来三个人把他背下去! 不准让他死!拿着他的这只脚!“50 年后,王树增和王瑛到处打听这个小战士的姓名, 无结果。在岁月风霜中,他安在否?王瑛问我或问她自己。
当晚,开城举行了庆祝晚会。有人邀请彭德怀跳舞,他说不会。再来邀请他的是一位年龄很小的姑娘。彭德怀说:“孩子,我拉着你,咱们走一圈吧!” 于是一位面目憔悴、饱经沧桑的老人拉着花一样的小姑娘,在缓慢轻柔的音乐中走着。所有的人都哭了。
我姥爷和爷爷都参加过朝鲜战争,爷爷是炮兵,开炮的那个 (一台炮好几个人伺候),姥爷是侦察兵。
从小听他们说故事到大,算是了解了一些战争的影子吧。
姥爷以前是步兵,调到侦查连是因为太皮实,而且跑的快。
姥爷能活下来是因为在侦查连表现好,热爱学习后来调去了后勤,一辈子顺风顺水而且因为在部队学过知识后来还在我们当地干了银行行长。
爷爷是开炮的,朝鲜战争只受过一次伤,第一次开炮小瞧了炮声,耳朵被震出血。
炮兵在战场上轰的不全是敌人,特别是追击战的时候。
老爷子见识过当时汉城大桥垮塌的场景,因为桥上人太多,不堪负重,那一次活下来的人太少。
老爷子当时一个营只活下来了不到 10 个人,从战场跑回来被当时的营长救了两次,非常感激,一辈子都在念叨,第一次是在后面敌人追击的时候营长带他们钻了地洞,然后营长双手抵住一块石板,敌人从上面跑过去,他们活下来了,第二次是从鸭绿江 (这个存疑,不一定是鸭绿江) 回大陆,老爷子他们几个人不会游泳,也是营长单身泅水单手夹人,来回几趟把他们送过去的。营长是山东大汉,老爷子感激了一辈子
老爷子这辈子最开心的场景就是战争结束到南京 (我看了一下报纸,我感觉应该是南京) 酒肉糖果管够庆功的时候。
老爷子参与过上甘岭战役,山下炮兵营地有一台炮就是他的。
老爷子给黄继光抬过棺,老爷子的原话是棺里基本就剩下一团衣物了,在子弹冲击下血肉都没了,因为抬过棺留过记录后来黄继光师找过老爷子。
老爷子好多年前接受过采访,现在网上搜他的名字还能直接搜出来,说真的我看了感觉很尬,举个例子冲锋枪击落飞机。。。。。。
他们首长的原话,老爷子是他们军第一个用冲锋枪打下飞机的战斗英雄。。。。。。
老爷子是 60 军 181 师炮兵,我查了一次 181 师编制,好像 1997 年改编到武警部队了。。。。
晚年黄继光的部队找过老爷子,问他是不是他们部队的,意思是想接过去养老,老爷子说不是,这个事情我算是亲历的。
我们那一片儿参与过朝鲜战争的,有后代的都挺自豪的,祖辈当过兵流过血,个个都是战斗英雄,当然了,牺牲的更多,但是他们没有后人,也就注定没人铭记了。
和平来之不易,也希望大伙儿珍惜,战争从来都不是儿戏,我爷爷一个营 (那时候叫支队?) 活下来不到 10 个人,能健全地回家,真的是被幸运女神轻吻了额头的英雄。
。。。。。。。。。。。。。。。。。
9.10 注: 回复名字的我全删了,谅解一下。也请各位别回复人名了。
唯一没有屠杀行为的军队,志愿军
朝鲜战争中,无论是朝鲜人民军,韩国国军还是联合国军都搞过大规模屠杀,例如朝鲜在攻占汉城后,把没逃走的伤兵,医护人员,警察,公务员统统干掉。在美军仁川登陆后撤离大田所搞得屠杀,连后来的韩国总统金大中都差点嗝屁,还有屠杀美军战俘的 303 高地屠杀,据不完全统计,朝鲜人民军在攻入韩国期间至少屠杀了近 13 万人。韩国跟朝鲜那是比狠,战争初期败退前枪决政治犯,跟着美军反攻时的灭共团,治安队又搞一次反扑清算,大肆屠杀怀疑通共的平民,自己枪决朝军俘虏。这就连他们自己拍的电影都毫不避讳的展现出来了。美军主导的联合国军也不是什么好鸟,美军在战争初期的撤退中,因为害怕朝军混在难民中接近,将难民视为大麻烦,骑一师曾接到命令——“可疑难民,无条件射杀”。当数百难民拥挤在洛东江大桥上企图过江时,美军炸断桥梁,侥幸未死的难民落水游到岸边,又遭到机枪扫射。此外,美军还制造过老根里事件(死 400 多人)、信川事件(死 3 万人)、军舰炮轰浦项、战机扫射难民队伍等事件,死掉的平民不计其数。据韩国学者统计,仅发生在今天韩国境内的各种屠杀事件,共造成当时韩国人口二十分之一的死亡。
直到志愿军到来,血腥的战争中才出现了人道主义的光芒不少原来必死无疑的战俘因为志愿军的到来而获救,平民也免于被屠杀。志愿军的军纪严明,从不骚扰百姓,也不虐待俘虏,有时候在追击和转移途中俘获的俘虏和伤员,无法带有后送,追击时志愿军会把敌军伤员放在大路上,由后续部队接受,如果转移或者撤退时抓获的伤员,志愿军直接会就地释放或者放在容易发现的地方让美军自己接收。另外说一句,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军战俘,死于后送途中美军空袭的战俘,比死在志愿军战俘营的战俘要多的多。
一位名叫霍华德的美军老兵回忆,他被朝鲜人民军抓住后,本以为穿戴整齐的朝军会比较 “正规”,却不料先挨了一顿痛打,朝军还打算全部处决。绝望之时,一名路过的志愿军小战士制止了处决行为,并且一直原地看守,直到把他们交给了志愿军的大部队…… 此后,霍华德一直认为,这位小战士 “简直就是天使”。军史作家,开国少将蔡长元将军(参加过铁原血战)之子蔡小心曾在微博上发表过一个故事,是一个美国老兵关于志愿军 “送还伤员” 的回忆。
战争中,一个名叫马丁的美国老兵所在连队与志愿军隔一条公路对峙。有一天上午,他发现对面山城上走来六个人,其中两名是志愿军,举着一面红十字旗,而其它四个人,居然是缠着绷带的美国人!疑惑中的美军连长带着马丁和一名医护兵小心翼翼的迎上去,发现其中一名志愿军会讲一点英语,表示自己是医生,这几名轻伤员是俘虏,但条件所限无法后送,医药也不足,所以把伤员都交还给美军,后面还有几个重伤员,希望抬下来时美军不要开火…… 这个要求令美军连长十分惊讶,中国医生表示,“我们不是日本军队(不会跟在伤员后面搞板载冲锋)”,紧接着,十几名中国军人用五副担架抬着美军重伤员走到公路上放下。马丁能看出他们全部得到了救治,都还活着。等美军伤员被抬走后,中国医生又向美军医护兵提出要一点药品的要求,医护兵二话不说直接就把医药箱递了过去,还把口袋里的药也全部掏出来了——连长就在一边看着,没有吭声……
韩国大邱大学教授金荣范专门致力于研究朝鲜战争时期屠杀事件,朝鲜、韩国、美国,都不难找到屠杀平民和战俘的劣迹,唯独志愿军一件也找不出来。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唯一没有屠杀平民(战俘)的队伍。韩国和美国过去曾经在和中国相互敌视的年代,做过许多中伤中国的报道,但是唯独没有在战俘和战争罪行上说做过中国什么文章。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到志愿军在这个问题上有什么黑点。
1950 年,长津湖战役打响,三野九兵团 15 万大军与以美军王牌陆战一师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对峙,20 军某团 6 连奉命在死鹰岭袭击撤退的陆战一师,那夜风雪交加,全连 125 人保持战斗状态全部冻死在阵地上,后来人们从 6 连上海籍战士宋阿毛身上发现了一首绝笔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仅代表个人向最可爱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 谢谢大家的赞。
既然如此我就更新一下说明一个问题,大家不要受到高晓松老师的节目的误导,认为当时是 xxx 好大喜功,一定要歼灭美军最强师团,所以命令该 9 兵团不能停留换装,这是不负责任的,当时正逢第二次战役,双方是王牌对王牌,弦绷得很紧,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好大喜功。9 兵团加速入朝的原因是因为张东荪(你们可以百度这个人)向美军情报人员投入了东线的全部部署,如果此时不入朝,陆战一师就可能走脱。因此 xxx 决心,火车沿途不许停下。。。导致了各种冻伤冻死 \
-————-14/10/2016 更新
鉴于大家都在争论这个,那我就谈一下我个人的一点浅见,没有地图,如果有地图的话就一目了然了,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带着资料来提,千万不要用火车站门口三块钱一本的故事会上面的东西,没时间搭理谢谢
到底是好大喜功强行装 x,还是时间紧迫逼不得已
当时的部署是这样的,先锋 13 兵团 25 万大军从东线摸黑入朝,9 兵团聚集在安东再冲十五万。云山大战结束后,第二次战役紧接着展开,‘松骨峰’,‘龙源里’ 都听说过吗?这里就不多解释。如果 9 兵团按照原计划入朝,时间上是来的及的,棉衣被服炒面东北都已经备好备足,这下问题来了,张东荪老先生认为再打下去吃枣药丸,(他居然还把未来的幕僚都找好了(ーー;)),于是乎把出兵日期卖给了美国人(注意:出兵不是一波推,而是分批次)。于是乎美军通过这份情报推测出了西线空虚,于是派出陆战一师率队冲西线,准备绕到 13 兵团的身后猛插一刀再次上演‘仁川登陆。
时间非常紧迫,此时的 9 兵团正在路上,xxx 表示火车不能停继续向前开,沿途很多老百姓和地方上的同志脱下棉袄扔在路边让 9 兵团捡上火车,可惜时间不够杯水车薪。所以评论下面有找茬的说换个衣服需要多长时间的,我觉得你应该在建议他们洗个澡,再找几个女学生(滑稽)
xxx 立刻注意到西线空虚,令 9 兵团立刻补上,并问:西线美军是哪只部队?
大家说是陆战一师。
xxx 又问:美军最强的是哪只部队?
大家说是陆战一师
xxx 说:那就集中兵力吃掉它。
大家都知道 xxx 有一招经典叫’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破其一点全线动摇‘。因此我认为 9 兵团抢先入朝时迫于无奈而不是强行装 x, 我猜高晓松老师只是断章取义的说了最后一段对话,却没有根据环境分析,造成了很多误解。
-———– 讲一下这场战役的胜负问题吧
美军的陆战一师属于王牌中的王牌,从本土出发一路杀过太平洋杀到朝鲜,从来没有撤退过,这次在中国人的顽强阻击下出现了历史性的撤退,全师被打残,尤其在天寒地冻没有冬衣,后勤吃紧,没有空海协同的条件下,使非常难得的。尤其美军的直升机,空降兵,很多中国士兵看到天上飞机往下扔人觉得那是黑科技,冷不防人家扔下一座桥来。。但我们还是把他们打退了,并缴获了美洲鹰的战旗:
美军方面,其实也是一场胜仗,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美军能够熟练的使用地空海协同,顺利地破围而出,这场战役因之被写进了军校的教材。
-————————– 女神约看《爵迹》(这片子终于开始祸害海外了)有空再更(逃
1951 年的朝鲜战场上。当中美两军厮杀正酣的时候,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接到了一位志愿军战士的父亲的一封信,说他在朝鲜战场的儿子,是他家的独苗,他害怕独子牺牲,全家断根。这位置独生子士兵的农民父亲恳求彭司令员,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儿子送回身边。当时有人指责这位老人政治觉悟不高,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动摇军心,破坏抗美援朝。彭德怀听到这种意见,发了火。他命令一定要在几十万志愿军部队中,找到这个独生子战士。很快,这位独子士兵被找到,并且被送回到他父母身边。
-———- 中国版的拯救大兵
有一天可把朝鲜姑娘愁坏了
1951 年 9 月我们驻在金华以北离居民三四里路的山沟里挖的防空洞,洞高 2.2 米,宽 2.5 米,长 7-8 米,顶上是到山上砍得原木,横在上面,积土厚约有 0.5 米,飞机子弹穿不透,内搭着地铺,每班一个洞。
周围松树、野果树满山都是,不知道怎么我们连被敌机发现,又是机枪又是炸弹被飞机打了一顿。当时我蹲在防空洞内的极角,洞外的飞机叫声和机枪声夹杂在一起,突然轰轰两声巨响,感觉到防空洞带着我升空两米,又落下来,我的耳朵哄哄响,别人说话都听不到了;五分钟之后飞机走了。我出来一看哈,一个直径五米的炸弹坑,摆在离我门防空洞十米的地方。侥幸全连都在防空洞里没有人受伤。
朝鲜人每年秋天都要到山沟里去摘野梨,冬天冻透后再化才能吃;一帮妇女正在离我们 200 多米处地方捡酸梨,飞机来了这一轰炸把她们吓跑了。半小时后其中一个妇女又回来了,她看着那袋酸梨犯愁,怎么能把它放到头上?于是她想出办法,就对着我们大喊:“姚宝,姚宝”。我与马荣过去一看,她拍拍地下的一草包酸梨,又拍拍他的脑袋。意思是说让我们把地下那包酸梨搬到他的脑袋上。我知道她的意思后,20 岁的我身强力壮,让她蹲下,我双手把住那包酸梨用力一起,结果那袋酸梨没有动窝,我的屁股倒撅起来了,我笑了嚇,足有 200 斤。以后我与马荣两人把一包酸梨端到他的头上,她顶着就回家啦。我对马荣说,你看朝鲜妇女的脑袋多么硬啊。
听听志愿军老兵们的故事
一张图就是一个故事
图多,流量慎点
志愿军自己给养不足也要省下粮食给朝鲜人,不准挖野菜,野菜留给朝鲜人,“志愿军驻军的地方不许饿死朝鲜人”。
战士被冻死、饿死、轧死、打死都有,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的围攻一个排三小时就剩不下几个人了
“自己想办法那都是,他自己自杀,那就是这样”
“战争年代,人也就那么回事”
**
“说实话志愿军死的特别多” “他 XXXX 在这儿,我也这说”
" 第一次打仗的时候 ““裤子都湿了,都害怕成那样”**
“我们这条命就交给国家了,随时准备献身”
“他们想的办法也是很绝啊”
“美国鬼子飞机太多咯” “你看他飞机飞的野不野” “太猖狂了”
志愿军战士无法理解竟然还会有雇佣军:
“朝鲜南方那不知道怎么还” “那时候人没有吃的,枪没有弹,就到这种程度了那是”
“你想一把炒面再吃把雪都不容易”
“纸老虎当真老虎打”
“林彪有个分队战术就做一点两面三三制”
**
“至于那电视上拍的也好,电影拍的也好,我看见就烦” “在哪儿冲啊、冲啊,谁听的见呐”**
“咱都是夜间打啊,白天不敢跟他打”
“这就是党的力量!!”
“我们不死就有千千万万人去死,我们一条命要保护多少万条命”
“黄继光只是那一个典型,那不知道名字的多了”
**
“炮盘不用了,抱着炮身,装上就打”**
“美帝国主义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武力上,那可以说,天地之别”
朝鲜有一句话没说错,中朝是用鲜血凝成的友谊!只不过大部分是中国志愿军的鲜血。
可以看看这个系列的纪录片:2013-07-29 凤凰大视野 残阳如血——朝鲜战争的记忆(一)-20130729 凤凰大视野,听听老兵们言语之间的一些无奈、悲伤、坚强、自豪、勇敢。
**
向老爷子致敬:
**有请大神们
收拾爷爷的盒子时候找到的,以前他说过自己是第一军第一师的,我那会儿老觉着第一军第一师,两个第一好牛逼啊….. 前几天我还问过他部队编制,什么都记不得了,唯一记得的就是 51 年去朝鲜,58 年回来,建设朝鲜的时候奶奶还作为家属带着大伯有了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国的机会。
我就讲讲小时候听到的故事吧
美军那时候用飞机布雷,漫山遍野都是,工兵部队排雷人员不够,他们炮兵的经常也会帮忙,找到雷然后标记出来,爷爷那会好奇心强,有一次看见工兵排雷索性不走了,趴在一旁看,然后雷炸了……. 那是他第一次直面死亡…… 后来他一直在觉得是自己这个旁观者影响到了那位战士。
大炮平常都藏在山洞里,指引部队给出坐标,他们就在洞里按着坐标直接打,我初中那会他就听不清人说话了,70 的时候家里人跟他交流基本就靠笔,奶奶不识字,所以爷爷就练就了一门新技能:看口型….. 几本看的八九不离十
入朝后因为爷爷上过初中,所以在鸭绿江边被留下来集训了三个月,主要就是学习大炮的使用知识,爷爷总说如果不是当了炮兵也许就死朝鲜了,我问他你怕么?他说谁不怕死啊,可是我们去朝鲜这几十万人如果因为怕死就不去,那不完蛋了….. 末了又加了一句 “死人见多了,让炮炸多了,也就习惯了”
我爷爷老念叨他的一个老战友,姓陈,是被日本人虏来中国的韩国伪军,后来投诚了刘邓大军驻在四川剿匪,写的一手很漂亮的汉字,每次喝点酒哼唱起朝鲜歌谣就大哭,说想老婆想父母。老陈是个很善良的人也爱帮人,但胆子很小,打靶都要闭着眼,在阵地上丢了枪,头也不回就往回跑。抗美援朝时上面给了他个团政委,随着队伍回了朝鲜,临走前给我爷爷写了个便条,说自己家在汉城京畿道,战争结束后可以来找他。最终没人知道老陈有没有见到他的老婆,甚至不知道有没有活着,生离就成了死别。就算活着也恐怕没机会回家,因为他的家乡在敌国南朝鲜。这就是一个小人物在战争中的命运,好像一片树叶飘在汪洋大海上,那种无力感让人叹息…
没听他讲过什么故事给我们,只是他八十多岁了,从战场上活着回来了,在县里要给他申报抗美援朝老兵,每个月可以发一些津贴的时候,他拒绝了,他说我是后期去的朝鲜,没挨枪子,感觉没给国家做贡献,这钱我不要!
姥爷的回忆片断三则:
我姥爷,就是我外祖父,是解放战争中参军的,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和解放西北的战斗,复员后,又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志愿军去抗美援朝,入朝属于较晚的一批,任侦查排长。他给我们讲故事的时候,已经年纪很大了,他自己的回忆已是支离破碎,而我们当时年幼,听听热闹,却听不到当年的枪炮声。姥爷已经去世多年了,很遗憾我们没意识到要记录留念,现在姥爷记忆中的片断再到我记忆中的片断,要赶紧写下来了:
(一)只要听不懂,就是敌人!
姥爷说,当时他们在前线,侦查时如果是晚上或是视线不好,比如在一人高的草丛中,遇到了另一支队伍,那如何判断敌我呢?就是听说话,只要不是中国话,就是敌人,就可以打!我说那不怕是北朝鲜人么,姥爷说,他们前线附近早就没有北朝鲜军队和老百姓了,只有南朝鲜军队和美国兵,随便打,但是不能随便暴露,侦查能隐藏就隐藏。
一次他带一个班走在草丛里,就很近的遭遇了另一拨人,已经躲不开了,他先让别人准备好,然后他大喊了一声 “哪部分的!” 对面也吓一跳,“我就听对面叽里呱啦的,我就下命令!打!”(当时小,听了没感觉,现在想想,姥爷胆儿挺大啊!对面多少人都不知道就敢打。)然后就交火了… 怎么打的,赢没赢,怎么回去的,我都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他说当时他身边一个小战士,机枪手,脖子上被弹片划了个口子,小战士慌了,说排长,我挂花了,姥爷爆脾气,关键时刻谁管你挂花啊,说我看看,一看脖子上流血呢,也不知道轻重,反正急的就给了脖子伤口一巴掌,狠骂了他一句,就让他接着打了,压根管不了伤不伤的,没死能战斗就行。其实姥爷的手指缝中间,也嵌着一个弹片呢,他当时都不知道,还是回去了那个小战士发现的,说排长你也挂花了!姥爷这才发现。(片断一,完)
(二)两个兵遭遇一架敌机!
你们以为没有重武器的侦查兵会硬扛一个飞机?那倒不至于。
是姥爷一次跟一个小战士(不知道是不是刚才那个,我也不知道,所有人物的姓名都不记得了)出去侦查,就两个人,回来在山路上遇到了敌机被发现了,他俩个就前后分开跑,敌机过来扔了个炸弹,正好炸到姥爷前方,姥爷当时心里说,完了,这孩子被炸死了,就自己还绕路往回跑,(敌机哪去了?怎么没回来再炸?我也不知道),等回去了,发现小战士正在那跟副排长哭呢,说排长被炸死了,副排长正在训小战士,说你怎么把排长保护没了,然后他们就看见姥爷回来了。原来炸弹正好炸在了两个人的中间,都没被炸到。现在想想,怎一个 “哦耶” 了得!(片断二,完)
(三)偷袭 + 军大衣都没掉(来更新)
有次姥爷出去侦查,是晚上,挺黑的看不清楚什么,而且好像不是战事火热的时候,姥爷就披着军大衣去的,他摸到了一个小土包上,说高不高,说矮不矮。他刚上去一会,就听见一群敌人呜哇乱叫的往土包上冲锋(不知道敌人抽什么风),给姥爷吓坏了,确实没想到。姥爷能判断出来不是自己暴露了,但是也不能等着人家上来了被发现啊,他也没敢打,也看不着敌人啊。挺紧急的,他就着急想下去,往下跑是来不及了,他就直接往后一仰,“翻着跟头就轱辘下去了,到下面了,大衣还身上披着呢,都没掉”,土包下面正好是个沟,都是荒草,他就藏沟里了,不敢动了。那帮敌人上来之后,开始欢呼,对,欢呼,姥爷又说他们呜哇乱叫了,应该是庆祝一下占领了一个土包吧。估计他们也不知道还有个中国兵刚翻下去,所以直接就开了探照灯,“山包上拿探照灯打的雪亮”,姥爷说 “看的真着的呢,手舞足蹈的,又蹦又跳,都是美国人”(姥爷以为除了南朝鲜军队,只有美国兵,其实这里有可能是其他国家的,但肯定是白人),姥爷的形容是 “都是大鼻子”,估计他没看错,南朝鲜兵也不至于这种性格,冲了个没敌人的山包就要庆祝一下,这是多没出息啊。
当时的情形是,一群(具体多少个姥爷没注意数,大概多少个我给忘了,少说也得十几个吧)外国兵在山包上探照灯光下,蹦蹦跳跳欢呼庆祝,完全没有防备。姥爷在山包下面沟里的草丛中,躲黑影中,看上面看的清清楚楚,敌明我暗,好机会啊!现在想想姥爷胆儿也是真大,他朝着人群直接把冲锋枪里一梭子子弹都打出去了!我当时听着就觉得太爽了!痛快!打完上面就变 “呜哇乱嚎” 了,乱了,反正姥爷也没敢看,打完转身就跑了,估计他也后怕,如果人家反应过来了,人家在高处,还有探照灯,他就够呛能顺利撤退了。所以我现在觉得那帮敌人应该不是美国人,感觉太废物了,废物得让人感觉搞笑。反正姥爷是趁天黑加上敌人乱套了顺利撤回去了,这也是他最自豪的一个故事!我问他那你打死了几个敌人啊,他说他也不知道,反正肯定是打着了,要不然不至于那么多人嚎。
(零散碎片 1)缴枪不杀
姥爷还说他们学外语,学的是缴枪不杀,他还记得,当时我太小,他又有口音,反正我现在想不出是怎么说了,也不知道是朝鲜话还是英语。
(零散碎片 2)冲锋枪
他们那个时候,装备好像还可以了,姥爷是配冲锋枪的,比他解放战争中用的步枪好多了,他说步枪打一发还得拉一下栓,不如冲锋枪突突突能连发。
结语:能有个话题记录一下姥爷的故事,我觉得挺好的,那些往事如果没有记录,只会一点点的随风飘散。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军的经历,让姥爷脾气火爆,性格耿直,老人家过世十几年了,希望他在天堂还能跟他的战友们重聚。
后面我传了很多他奖章的照片,感觉超牛的!
姥爷还有几个解放战争中的小故事
……………………………………………………
心血来潮,写一段解放战争时期的吧,当时姥爷的部队在华北战场,参加平津战役,姥爷主要是讲了几个有意思的事,当时解放战争比朝鲜战场要轻松的多,姥爷讲的也更轻松愉快些
第一个是姥爷说他们的主要对手是傅作义的部队,他说傅这个人很 “鬼头”,就是很精明的意思,傅地盘的铁轨间距和外面不一样(这里说的估计应该是山西),外面的火车开不进去,但是傅的火车轮子能拧,哪里都能跑。另一点是,傅部队的枪口径大,解放军的枪口径小,缴获了傅作义的子弹,自己的枪不能用,但是傅作义缴获了解放军的子弹,“秃噜儿” 一下,就枪里放进去了,很是气人。
第二个是一次攻坚小故事,傅作义的地盘上,碉堡很多,而且都是混凝土浇筑的,结实的很,炸药包都炸不坏,没办法,只能先后撤,然后开始挖地道,一直挖到碉堡下面,然后 “拉一胶皮车的炸药”,都放碉堡下面,“轰隆一下子,像个王八盖子似的,直接给掀翻了,哈哈哈哈……”,每次他讲到这都笑的很开心。他说但是因为碉堡太结实了,而且是一个整体,掀翻了但没碎,里面的国民党士兵都没事,但是碉堡盖朝下了,机场眼也埋起来了,里面的士兵就只能乖乖投降了,“打开门都自己出来投降了,我们就喊缴枪不杀!” 战争都是这样,今天你赢了我,明天我就想办法再赢回来。
再更新一波
前段时间在网上搜了下外公的老部队,发现一条发自 2017 年的他们隔壁营志愿军后代寻找老战友的帖子,这次回去专门问了外公,要不要找一下当年他的老战友们,外公回答说:“我是我们营年龄最小的,现在都已经快 90 了,再没人了。。。”
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以下是外公珍藏多年的战友们的照片。不知道老英雄们还有几人在世。
以下原答案
这个原回答是两年前坐车上编辑的,当时想着只是随手一写占个坑,后面有时间了再认真编辑一下,结果拖着拖着就两年过去了。。。最近因为疫情在家待着,专门去问了外公战场上的情况,重新编辑了一次,更新了很多细节,包括放上了评论区一直催的照片。
我外公上过朝鲜战场,至今他刷牙用的都是当年从朝鲜带来的一个茶缸,上面写着给最可爱的人。小时候总喜欢缠着外公讲战场上的故事,外公讲的故事既不英勇,也不壮烈,都是一些普通士兵视角的小细节。比如我问他打死过敌人吗,他说他在战场上是蹲在战壕里(卫生员不配枪),头都不敢抬,拉了手榴弹扔出去,天知道炸到人没有。有任务时候独自走夜路也是胆战心惊,怕遇上南朝鲜的特务。
关于战斗
外公所在的部队是 64 军 192 师 576 团,因为他读过小学,那时在部队里也算是知识分子,所以到部队上后学习急救知识,成为了营部卫生员。他所在的部队 1951 年 2 月入朝,1953 年停战后回国。
以下是外公给我口述的一些小故事,都是一些战场上零碎的事件。
1、他们入朝是在冬天,鸭绿江上结冰,不需要架设浮桥就可以直接走过去。但外公说他们入朝那天夜里,头顶一直有美帝的飞机用喇叭喊:“中共的王牌军十九兵团今夜入朝了。” 可见美帝当时的情报工作还是有一套的,估计主要是靠国民党在大陆潜伏特务传递情报。
2、进入朝鲜当天,有个年龄明显偏大的人来到士兵们中间,这里拍拍那里看看,走到外公面前的时候,掂了掂外公的背包,说了句:“是兵不是兵,随带四十斤。” 后来才知道那是 64 军的军长曾思玉将军。
3、进入朝鲜后,他们驻守的战线相对稳定一些,又因为外公是卫生员,所以直接参与的战斗较少,平常待在营部或连部,他参与的大部分任务是出去给战士、朝鲜老乡打疫苗 (美帝细菌战),营部人手紧缺时候还要客串个通讯兵什么的,所以经常单独活动。
4、有一次,部队进攻前,向下分发了牛肉干,外公贪嘴多吃了点,结果临近进攻时,胃疼的死去活来。上级以为他是畏战,指导员还专门来给他做思想工作。后来进攻时间到了,外公硬撑着随队冲锋。他们从带着冰渣的水里趟过去,渡河到一半的时候,有个炮弹在不远处爆炸,顿时外公一条腿就失去了知觉,慌乱中摸了一把,湿漉漉的,大晚上黑灯瞎火的也不知道是血还是水。他吓坏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腿没了。不过庆幸的是那个弹片应该是飞过来平拍在了他的腿上,爆炸距离也比较远,杀伤力有限,所以休息了一会就能继续行动了。
那时候冬天泡在水里落下的病根,让外公的腿过了五十岁就不怎么灵便,这几年已经完全不能走路了。
5、外公说有一次他们部队消灭了英军一个坦克营(全歼英国皇家重坦克营是战史上很著名的一次战斗,以前我以为外公参与的就是这次战斗,后来查了战史发现外公是 51 年 2 月 2 日入朝的,消灭坦克营是 1 月 30 日,而且参加这次战斗的部队是 50 军,所以此处存疑,可能外公他们打的是另一支英军规模小一些的坦克部队),俘虏了很多英国人,外公还直接参与了对英军伤员的救治,他对英军士兵的评价是白头发,高个子,味道大,毛很多。。。有个战友还爬到被击毁的坦克里,卸下来一块三棱镜,外公当时还吐槽战友说这么大一块东西,跟一片砖一样放在包里不嫌重吗,结果他战友真把这块战利品背了很久。
6、有一次他接到任务,去前面一个炮兵阵地看看有没有疫情,结果一出门就把方向走反了,走了很久都不见炮兵阵地,结果碰到了前沿部队的人,前沿的部队立马堵住他,说你再走就走上敌人的阵地了。最后他只能等第二天跟着运输连才走回炮阵地,不得已在炮阵地上留宿了一晚,那次外公也见到了炮兵的作战方式。
外公形容炮兵的战斗才是真正的惊天动地。敌人因为拥有空中优势和火力优势,他们的炮都是集中的炮群,而我们的炮位都是扇面散开的,防止被敌人覆盖打击。为了躲避空中打击,我们的炮只能在晚上开火,所以白天只有美军炮兵开火,到了晚上才是双方的炮战。
7、美帝当时的空军真的很厉害,外公评价美军飞行员技术很好,胆子也很大,经常贴着地面飞行,就算发现的只有一个人也会追着打。外公和他的战友们最痛恨的是一种红头的美国飞机,虽然这种飞机不会开炮,但是只要被它发现,立马会引来一大群轰炸机。
有些美军飞机还会在低飞时候故意把发动机声音开得很大,飞行中慢慢关小发动机声音,让地面上的人以为飞机走远了再来杀个回马枪。
8、外公对飞机轰炸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某次执行完任务回去时候,突然有大批轰炸机飞过来,他立马趴在草丛里不敢动弹,然后眼睁睁的看着飞机在自己头顶扔下炸弹,当时心里想着今天就交代到这里了。当然那时候他不懂惯性,飞机的目标是前面一座桥,如果那天他早出发十分钟,轰炸时候正好走到桥上,可能就真的牺牲了。
9、美帝当时用空军打绞杀战,全力打击志愿军的后勤线,我们这边运输兵的压力很大,从国内到前线一路上都有炸毁的汽车,所以我们的汽车一般都是昼伏夜出,白天伪装好停在山沟里,晚上摸黑前进。外公说朝鲜这边也有很多南朝鲜派过来的特务,晚上发现我们的运输车队就会朝天打信号弹,给飞机指示目标,引来飞机轰炸。但是后来只要有特务打信号弹,志愿军也会在空旷处不停打信号弹扰乱美军飞行员。
10、一次外公单独骑马去送命令(临时领的马),路上被美国飞机发现后追着他打,最后他从马上摔下来晕过去了,飞机大概以为他死了就飞走了。等他醒来时候,发现那匹马还在原地,不断用头顶他,等他苏醒,所以后来外公一直认为马是最通人性的动物。
11、比较神奇的是外公说有次他去外面执行任务回来,几天没睡实在太累,就去外面小树林里找了个小树坑,盖上一件雨衣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他发现周围的树几乎全被炸没了,原来前一天晚上这片地区遭到了炮火覆盖,战友们都以为他已经牺牲,结果他经历一场炮火覆盖一根毛都没少。
12、对于战场上的运气,外公讲了一件事,有一天他们在阵地上风平浪静,突然听到 “咻” 的一声,一发流弹贴着他的耳朵飞了过去,穿过人群正好打在一个正在睡觉的战友头上,人当时就不行了,关于这件事,外公说他从来不相信迷信,但是真的到了战场上,运气不好了是怎么都拉不回来的。
关于生活
1、当时的志愿军和朝鲜老百姓是真的鱼水关系,因为纪律严明,志愿军士兵都会尽可能帮助当地老百姓,所以志愿军在军民关系方面甚至比人民军还要好。外公说有个朝鲜老阿妈对他特别好,老阿妈的儿子跟他差不多大,是参加人民军后牺牲了,所以几乎是把外公当自己儿子了,经常会给外公塞一把吃的、几个苹果什么的,后来回国时候,外公把自己在朝鲜拍过的唯一一张相片送给了老阿妈。
2、外公说有一次,一个人去执行完任务,回来时候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饭,路过一片老乡的萝卜地,周围的老百姓早就逃走了,他饿到不行,想吃又怕违反纪律,就一直站那里用脚拨拉萝卜,经过巨大的思想争斗,还是没忍住拔了一根萝卜吃,吃完后往萝卜坑里放了点随身携带的小物件作为补偿。 空腹吃萝卜的结果是他又胃疼了一整天,后来他一直觉得是他违反纪律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3、当时志愿军的军饷都是发的人民币,但是朝鲜老百姓不收我们的人民币,所以志愿军士兵跟朝鲜当地的老百姓交易的时候往往还是以物易物,用新发的胶鞋、毛巾等东西,换一些苹果蔬菜,一段时间后,当地老百姓几乎人人脚上都穿着志愿军的胶鞋。
关于穿鞋,外公还说了个小细节,朝鲜人穿鞋都是把鞋跟踩倒,跟我们穿拖鞋一样穿着的,而且朝鲜百姓家里无论多穷都特别干净,进去时候要脱鞋,一开始外公他们没有经验,进朝鲜老乡家的时候脱鞋放在门口,但往往出来鞋就不见了,后来学聪明了,每次都是脱了鞋后拿在手里再进去。
4、有一次给朝鲜老乡打疫苗时候遇到美国飞机轰炸,周围只有一个很小的防空洞在一棵树下面,外公让朝鲜老乡躲进防空洞,自己跑到河滩边躲在草里,没想到飞机发现了那个防空洞,把凝固汽油弹炸扔到了洞口,最后里面的人一个都没出来。这件事让外公耿耿于怀几十年,他觉得是自己害了那几个朝鲜老乡。
5、朝鲜老乡大部分都是茅草房子,战争开始后几乎整村整村的房子都被炸光了,老乡都是男女分开住在防空洞。外公说他见过一个执着的老头,一直住着自己的房子,不肯搬去防空洞,他家房子里插着一枚没爆的航空炸弹也不在乎。
6、当时很多朝鲜的小孩子都会说汉语,看到志愿军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外婆曾经跟我说,外公去朝鲜的几年里,太奶奶每天都拿着小板凳坐在巷子口等外公,盼了三年,终于盼回来了儿子。当时不知道有多少母亲再也没等来自己的孩子。还是希望世界和平,不要再有战争。
最后放上答应你们的外公照片~~ 朝鲜战场上的唯一一张照片给老阿妈了,这张是 1956 年拍的。
在朝鲜战争时我们有化学迫击炮连,都是缴获的美国迫击炮和燃烧弹
只要打上两发,美国坦克掉头就跑——美国人当然知道这东西的厉害
感谢凯申物流
我爷爷是个志愿兵,但是去世的很早,那会儿我还不到十岁。他有两个战友,一个就在我们城市旁边的城郊村,腿脚不好,瘸子。一个在邻市,瞎了一只眼。在我爷爷瘫痪在床的时候,两个老人都惦记着我爷爷,离得近的这个老爷子自己蹬三轮来看我爷爷,远的这个也想办法让孩子带着来过两回。小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儿,都是后来听我奶奶转述。
我奶奶说当时部队被打散了(我分析可能是三次战役过了三八线被打回来那次)我爷爷当时被炮弹震聋了一只耳朵(后来一直都是单侧听力),腿上被破片划了个口子,瘸腿的老爷子被子弹打穿了腿,瞎了一只眼的老爷子当时两只眼什么也看不见。然后我爷爷背着一个,拉着一个,躲过了美军和棒子的封锁,找到了部队。用我奶奶的话说就是当时你爷爷要被美国鬼子俘虏了,也就没有你爸了,更没有你了。。。
我父亲是志愿军老兵,1951 年入朝。在志愿军后勤司令部一分部任参谋。先驻防三登,后移防到阳德。他曾带队在阳德抓过南朝鲜空投的特务,大部分都是 15-17 岁的青少年。还管过这些人两天饭,一开饭就 “小特务,小特务” 的叫着他们去吃饭。
老爷子是 03 年去世的,享年 82 岁。他留给我两床美国军毯,一把缴获美国的刮脸刀,一枚 “和平万岁” 纪念章,一枚 “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朝鲜祖国解放战争” 纪念章,一枚 1955 年授予的 “解放奖章”,两副五五式后勤上尉肩章,一副板面是银色的,一副板面已经氧化变黑了。两个印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字样的搪瓷茶缸子,一张后勤部副司令员张明远少将亲笔签发的授衔宴会请柬,日期是 1955 年 10 月 14 日。一副五五式武装带,一个盒子枪枪套,一张美式行军床。这就是参加八路军后,一直打到昆明,又去抗美援朝的一位老兵留给后代的全部家当。
1950 年 11 月 27 日,空前残酷激烈的长津湖战役打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 15 万大军与美第 10 军 10 万人在东线长津湖地区遭遇,其中志愿军一线部队为 2 个军 10 万人,美军为 2 个师 3 万余人。志愿军利用美军轻敌冒进之机,沿长津湖畔的黄草岭至柳潭里公路两侧设下埋伏,突然攻击美军的先头部队,意图打一个歼灭战。
然而美军是现代工业支撑的武装力量,有空地一体化强大火力支援。而武器装备和后勤供给远远落后的志愿军,要想吃掉现代化美军,实在是难上加难。被围的美军陆战 1 师和美 7 师 31 团支队等部,都有强大的炮兵、装甲兵和航空兵跟随支援,就地展开火力防御圈,并有飞机空投补给和运走伤员,保障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再看志愿军,炮兵实力薄弱,运到前线的弹药也很少,只能有限压制美军。主要靠广大指战员以轻武器和血肉之躯向敌人发起进攻,战斗打得气壮山河。
志愿军第 20 军下辖 4 个师,展开部队分别攻击各处被围的美军。其中以主力 58 师攻击下碣隅里之敌,59 师配合第 27 军 79 师围歼柳潭里之敌,60 师阻击从真兴里方向增援下碣隅里的美军,89 师阻击社仓里方向北上增援的韩军。
89 师赶到社仓里的时候,正好坚守这里的韩军一个团撤防,由美 3 师 7 团接管阵地。89 师还以为当面敌人是韩军,立即发起攻击。不料守敌火力异常猛烈,89 师部队数次攻击受挫,伤亡较大。经过审问抓到的俘虏才知道,当面敌人是美军。因为 89 师的任务是打阻击,配合主力围歼敌人,既然打不动当面之敌,便就地转入防御,与美军形成对峙。
战役打到 12 月 2 日,被围美军遭到重创,不得不全线撤退。在社仓里的美 3 师 7 团本来就不担负主要任务,乐不得赶快撤回相对安全的兴南港。因该团未遭志愿军严重打击,又是坐汽车撤退,因此有麻痹大意的情绪,跑得不够利索,结果被 89 师狠揍了一下。
发现当面美军撤退后,89 师首长立即组织部队发起追击。然而美军以炮火断后,还有飞机在空中监视及火力袭击,89 师部队边追击边躲躲藏藏,以致紧追慢赶也没能抓住敌人主力。不过也该着,美 3 师 7 团断后的一个营撤到剑山岭地区时天黑了,自认为安全便就地宿营休息。结果到了半夜,89 师部队就追了上来。
揪住美军的尾巴后,89 师先头 2 个团依次进入战场,使出老打法,以一部兵力从正面接敌,另一部兵力攀登悬崖绕至敌后,将这股美军包围。尔后就是突然发动袭击,志愿军动作勇猛,边冲锋边投弹射击,将迷迷糊糊的美军堵在帐篷和睡袋中,一一击毙或俘虏。剩下的美军拼命顽抗,但夜战是志愿军的拿手好戏,而且双方搅在一起美军也无法发挥火力优势。就这样激战到快天亮,美军这个营就完全崩溃了,有约 3 个连被歼灭,营长被击毙,只有少数残敌乘黑夜漏网逃跑。
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 89 师虽然歼敌不算多,但指挥果敢,打得勇猛,创造了模范战例,仍然显示出了不凡的战斗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启知乎之旅,与你谈兵论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沈听雪的历史文集”
姥爷是第五次战役去的朝鲜,后勤兵,健在,糖尿病,眼睛有并发症。到了现在爬山速度依旧秒杀普通人——任何年龄段。上次小区组织业主旅游,姥爷站在山顶回头看其他人,一脸 “我不是针对谁……”
出发之前,老人家整理的行李是这样的——10 厘米长的小刀一把、火柴两盒(防潮包装完好)、10 米长的细绳(麻的)、园艺锹、大小水壶各一个(满)、约 3 平米防水布、过期报纸若干、少量绷带、创可贴若干、医用胶布一卷、透明胶带一卷……
进入正题,老人家不大讲战场的事,只能从平时的对话里了解一二:
1. 朋友看军事杂志,提到抗美援朝战士的回忆,说是洗脸刷牙一类的洗漱,全靠一杯水搞定。回头问姥爷,答案是这样的——有水?这是军官待遇吧?我可不知道……
2. 问起战士们的武器,答——苏联的美国的日本的都有,按照武器组成美械班、苏械班,补给起来不容易乱;后来(第五次战役的时候)美国的枪和弹药没那么少,武装一个班不成问题。
3. 后勤的人出发时每人发两块压缩饼干,不许吃,回队上交。走散和饼干受潮(容易变质)的情况下才能吃。
4. 送补给的时候遇到攻击怎么办?留下来打呗,反正工事里的枪比人多,真要是打起来,先给所有的枪上好子弹,一把打空了就随手抄起一把继续打,也不换弹匣了。
5. 最喜欢的武器是什么?迫击炮最实用了!(反斜面防守中,打击敌方抢山步兵的有效武器,预设好落点,算好敌人炮击完步兵什么时候上来,然后糊脸。别问为什么没榴弹炮……)
6. 美国的坦克厉害不?坦克最笨了,根本爬不上山,飞机才烦人呢。
7. 打完以后就回国了?没有,留在朝鲜给他们修了两年工事,防止敌人再打过来。那时候水泥管够,修的工事现在都能用。
8. 为什么不会老家四川呢?打过仗的老兵拿起枪就能上战场,所以国家就留一部分人在东北,预防朝鲜再出问题。(要不是姥爷教我说话的时候带四川味,打死我也不信他是四川人,接近 180 的身高,骨架还大。小时候教我说话,月亮分别读三声和四声)
9. 你们都送什么东西啊?武器弹药粮食都送,山太陡,车上不去,只能靠人背上去。机枪子弹 1500 发才够打一会儿的,迫击炮弹一箱两个一人四箱,我跟你讲,迫击炮才好用呢……(省略若干字)还有化学弹,就是催泪弹,拿个圆筒装,又粗又长,背不稳,还拿不住,不好整那个东西。
10. 朝鲜的部队怎么样?男的没看出啥本事,女的厉害,出去侦察行,进城啊过哨卡啊都容易,胆子大,心还细。(敢想歪的一律拉黑)
11. 看到抗日神剧里,单肩扛起弹药箱:这不对,这么背肩膀的骨头都压折了,应该顶在后脖颈子上
12. 我跟他说上甘岭的海拔被削掉两米——正常,那么多炮弹打上去,掉个 1 米很正常,别的山也那样,上甘岭打的厉害,别的山也挨炸
ps:
前天看央视 7 套的军事新闻,看到演戏的时候吐槽:这哪是演习,这就是演戏!
那该怎么演习呢?
把部队拉到工事里,拿真炮打,打死了活该,让你 tmd 不好好挖工事!
————————————————————————————————————
13. 前几天去超市买东西,发现油炒面,问【你们之前的干粮就是这个?】答【不是,有这个都不错啦】,然后我没忍心继续问
14. 有一天聊起来,说他们的第 XX 军(我没记住……),来来回回运物资,屯了 2 个月的补给,准备打一波进攻,打下来能逼退敌军 50 公里,但是停战了~~
没问他觉不觉的可惜,照往常来看,他的回答肯定是【可惜啥,不打就不打——打仗死人有什么好的】
15. 前一段时间在北京治病,聊天的时候问我北京的人口、面积、周边地势…… 一边聊一边说东北各省份主要城市的人口、地形,再然后开始估算以上地区的驻军数量、后备役数量、防御规模。大概是当年打完美国又防苏联,脑子里没少琢磨怎么钉在城区跟敌人贴脸死磕,现在看个天气预报,看到报哪个地区,就寻思那的军事潜力
我爷爷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军一师一团高炮营一连一排一班班长,这是他一辈子最骄傲的地方,他至死,都告诉我们 要热爱祖国 热爱这片土地!就在他的棺头 刻的就是援朝卫家国!今年老人去世了,整个 2019 年我都是灰暗的。
**一个韩国老兵讲的志愿军故事,**是我在美国 PBS 电视台看到的。因为时间久了,如果有错漏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那个老兵当年奉命坚守一个高地,中国军队数次进攻未果。但守军却很疑惑--为什么中国军队这次没有用他们经常使用的迂回战术?而且可迂回的另一方向地形对进攻方也有利的多。。。
后来他们发现在那条迂回进攻的道路上有一户民宅,里面的人没能在开战之前撤走。。。
这个故事,或许多少年后,或许就在今日,会被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但从那个老兵的语气中,我分明感到的是他对志愿军的尊重和敬畏--这是怎样的一支军队啊。。。
补充说明:我写的这个不是道听途说或者转贴,这就是我自己在美国 PBS 电视台一个关于朝鲜战争的纪录片上看来的。我这个人的信用如何,在知乎太短大家不清楚。我以前是在西西河当过几年版主的 landlord,大家可以去查我以前的文章。
38 军 114 师 340 团 7 连的文化教员谷中蛟,1952 年白马山战役中自行投敌叛变,向韩军第 9 师投降,投降后向敌透露我方行动意图,38 军多么狂的部队,9 天苦战居然没有打败韩军拿下阵地,还损失 6000 多战士,只好撤退,首开志愿军败于韩军的先例。
据说谷投敌的原因是因为他所在的单位被指定为突击队,突击队员九死一生,谷为保命选择了叛逃。
谷 70 年代病死于台湾。
180 师电台报务员张文荣,原黄埔军校最后一期学生,后随学校起义,加入解放军。抗美援朝 5 次战役中张文荣被俘,战俘营的国民党特务得知张以前是黄埔生,有意培养张为特工,将张送往日本培训,张表面假装服从暗中计划逃脱,培训结束美军派飞机将张等一批特工空投至志愿军后方,张文荣在跳伞时随手将手榴弹投入机舱炸毁了飞机。
张落地后被志愿军找到,张交出了随身武器,并向部队领导讲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随后跳伞跳生的美军也也证实了张炸飞机的事实。众所周知的原因,张文荣后来长期接受审查,幸运的是到 1958 年部队肯定了他的英雄行为,为他平反,并发给奖金 800 元。
《英雄儿女》王成的原型蒋庆泉,战斗中被震晕后不幸被俘,回国后长期受审查,隐姓埋名生活在东北老家。后来中央下发文件为战俘平反,当部队找到他问他要什么补偿,他什么都不要只想要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
“总政治部听到消息后,专门为老人特制了一枚参战纪念章。蒋庆泉老人身着戎装,精神矍铄登上主席台。 他的老首长,当年志愿军 23 军政委,年逾百岁的裴周玉老将军,由两名战士搀扶着也登上了主席台。蒋庆泉老人声如洪钟,高声报告:“裴政委,我是志愿军 23 军战士,我的团长 ***,牺牲了;营长 ***,牺牲了;连长 ***,牺牲了;排长 ***,牺牲了,现在您的战士蒋庆泉来向你报道。” 裴周玉老将军颤颤巍巍地将参战纪念章别到蒋庆泉的胸前,随即两位耄耋老人相拥着嚎啕大哭……。”
我姥爷当年当高炮兵去过朝鲜,52 年底的样子去的朝鲜,刚好是上甘岭战役那段时间。
我以前问过他当高炮兵的是不是胆子都得大,他说 “那是啊,敌机来空袭的时候别人都是找隐蔽找掩体,只有我们不能躲,要迎着打。”
不过去了朝鲜半年多就停战了,他也没打上仗。回国之后就转业回吉林松原老家了,他说他当时去朝鲜就是觉得不能让下一次战争再在东北的土地上打响,毕竟东北人那半个多世纪过得不容易。
我大姨夫,第一批入朝参战,应该是参加过长津湖战役,腿冻伤残疾回国。地方部门一直照看有加。后与我大姨结婚,据我母亲回忆,为人沉默寡言,但对孩子极为和善,那个年代因为有待遇,条件好一些,但与我大姨婚后,生了几个孩子都两三个月夭折,不到四十岁,母亲回忆在第四个孩子夭折后一病不起,大口吐血,母亲原话是一脸盆一脸盆的倒,身故。后大姨再婚后,三个儿子均健康成长。我们怎么去怀疑他们不是英雄?
从国军士兵转变为人民战士
保留了一些战争期间家中和前线的通信,通过普通士兵的家人和前线战士的通信,可以窥见当时后方的一些情况,反映军属们的心态和对战争的认识,政府的战时动员和教育效果,对旧军人的改造状况,当时人民军队的风貌等等。
此为其中一信,乃祖父去世时,清理遗物发现的他父亲(即我曾祖父)寄给当时在朝鲜前线的他和他弟弟(即我二爷)的信。祖父 54 年回国后又带回家中,此为复印件。
祖父 51 年初随三兵团十二军入朝作战,此信无年份信息,据曾祖父别笺所盖阳文姓名印估计应是 52 年作。现将信件内容录于每页下,方便阅读:
信件 1 页
亲爱的熙尘儿:今天接到你二月十一日发来的信和汇来的三十万元(按:旧币),知道你们工作和生活都很好,我们很高兴,并谢谢你对我们的关心。
咱家是贫民成分(土改时定的),现住在昭化县第三区(三磊区)三磊乡第一村第四组,并分有平地(上地)五石(全年产量)约合七市亩。瓦房(带楼)(合五间瓦房)两间,厨房、厕所齐全。你妈准备把你这次汇来的钱,除订购些肥料和买个大一点的猪,并要给我和你奶奶、妹妹、弟弟等一人做一件单衣。这是表示:使每一个人都沾到一些你的好处(爱心)。
信件 2 页
你们——志愿军同志们,在冰天雪地里,辛苦工作,“工作中累出了汗,休息时又结了冰。”“这样继续不断的工作着,可是同志中没有一个叫苦或说怪话的。”(你信中的话)这种艰苦卓绝的精神感动了每一个劳动人民(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在生产上提高了效率,在生产战线上获得了辉煌的战果。你们在前方不断的打胜仗,消灭美帝,鼓舞了我们的劳动热情,推动祖国的建设迅速前进,同时更鼓舞了世界上每个被压迫的人民的斗争勇气,和加强了每个爱好和平的人们争取持久和平的信心。你们是
信件 3 页
祖国与世界和平的坚强保卫者,也就是全人类的幸福与生命的保障。所以凡是一个人,没有不爱你们和尊敬你们的。也是因为你们太可爱了,所以祖国的人民一提到 “最可爱的人”——你们,就有说不出的敬爱和喜欢。因此对军属不论平时和年节都特别爱护和优待。就拿咱家来说:不但代耕队认真及时的替我们工作,而且在生活上,政府和群众也尽量的照顾,只要在可能的范围内的一切要求,都很圆满的答覆。对於其他军属及转业革命军人等,也同样的重视,因为这是国家的政策
信件 4 页
和今年的中心任务之一——“加强抗美援朝工作。” 你信中说:“你们在敌人面前,绝不后退一步,直到把美帝赶下海的时候,再来见我们,争取作一个名符其实的‘最可爱的人。’” 好儿子,你们真称得起毛主席的好战士,祖国的优秀儿女。我们在后方一定加紧生产,全力支援着他们,直到你们胜利归来的时候。
你和燕尘还时常联系吗?他近来很好吧?希望他和你常常亲密的联系,你要多多照看他,因为他还年轻。家中一切都勿念!望你们多来信!
祝你健壮!父母同启 三月廿五日
(页眉夹行小字,也是家中情况,字迹不清。)
摘抄人民日报文章
此箋和信件放于同信封内,不知是否为同次寄出,大致内容为鼓励学习英雄榜样:
英雄的典型
苏联的苏沃洛夫大元帅给保罗一世的信中所规定的…
… 一九五二年八月十八日节录五二年八月十日《人民日报》第三版王朝闻著 “伟大的题材,真实的形象”
苏沃洛夫元帅说:“给自己选一个英雄模范吧!跟随着他!追上他!赶过他!光荣是属於你的!”
曾祖父吉林人,二八年二次北伐时参加桂军白崇禧部。解放战争时期,为傅作义部军需官,四九年一月北平和平解放后,他脱离国共双方军队西走,数月后在汉中路费花尽,遂将十几岁的大儿子(祖父)二儿子送到向四川退防的国军胡宗南部李文兵团(五兵团)当兵。同年十二月底,所部在四川邛崃桑园镇机场被解放军二野十二军歼灭后投诚,整训后补入十二军。五一年二人皆随军入朝,而曾祖父一家则翻过秦岭留居川北(正因逃亡无任何财产,土改时才被定为城镇贫民),直到入朝后才和祖父恢复通信。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停战协定签字当日,祖父在朝鲜江原道前线入党,后二人俱随军归国。
据祖父所述,印象较深的几例:1. 停战当日,某战友跃出战壕庆祝,被炮(或冷枪)击中牺牲,十分可惜。2. 上甘岭战役时,他所在的连,整连百多号人上阵地,轮换撤下来时只剩十几个战士了。3. 某次侦查任务,他和老班长一组。回程时班长枪械故障,祖父正好又在草丛里解手,发现有联军两名散兵就在几米外,只有祖父的一支枪,班长担心祖父年纪小紧张,于是潜到后面,用胶鞋顶在一名敌人后腰缴了两人的械。十分硬核。4. 祖父说当时战士打几仗下来,普遍不太畏惧美军火力,但很担心美军使用原子弹。
美国第一次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干涉朝鲜半岛,但随着中国志愿军参战,他们发现联合国这个旗号根本不好用。
苏联和美国在朝鲜半岛以 38 线作为共产主义国家与西方国家的分界线。美国如果直接干预朝鲜就意味着与苏联发生冲突,于是 UN(联合国)是最好的旗帜。
1951 年 2 月 5 日出版的《Time 时代周刊》对志愿军的定性问题,联合国内部态度无法达成一致
但这给美国埋下了一个隐患,UN(联合国)的决策跟美国的决策有时候不一样。就比如
麦克阿瑟是联合国军总司令,UN 授予他在朝鲜半岛指挥武力的权力。联合国军队跨过 38 线甚至轰炸丹东,可以由麦克阿瑟一个人说了算。麦克阿瑟公开表达要对中国沿海港口以及东三省工业基地和军事基地的轰炸…… 他表达了与苏联在朝鲜正面对决的想法…… 这根杜鲁门总统的有限战争背道而驰。麦克阿瑟的做法最终导致了志愿军进入朝鲜。麦克阿瑟几个月之后,被忍无可忍的杜鲁门解职。
怎么定性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引发了美国政坛的巨大争议。美国裹挟了几十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进入朝鲜,初衷是耀武扬威,扮演一下朝鲜半岛治安警察的角色。没想到,中国来了。联合国军措手不及。所以朝鲜战争是 “治安行为”、“局部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 没有人敢下结论。
能不能将中国称为 “Aggressor(侵略者)” 在美国国会被反复讨论。UN 联合国一帮乌合之众国家不敢表态,表态就意味着宣战。美国政府说实话也是怂了。他们敢跟中国打,但是不敢把中国定性为侵略者。事实上,美国才是侵略者,如果麦克阿瑟不越过三八线,跨过鸭绿江进犯中国,朝鲜战争也不会扩大化。美国媒体从一开始就承认麦克阿瑟的行为与华府战略不符。
在联合国的辩论变得非常可笑。韩国代表说,如果中国占领了全部朝鲜半岛,他们下一步就会占领印度。而印度驻联合国代表根本没有对这句话回应。波兰代表发言说:中国没有入侵,中国的军队都是志愿军。埃塞俄比亚代表说,当年国联太软弱,让意大利占领了埃塞俄比亚。
没有国家敢说中国是侵略者,因为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协议,任何敢动中国的国家,就意味着向苏联宣战。所以 UN 联合国跟一个无法宣战的国家打了 3 年战争……
敢惹苏联吗?
中东的吃瓜群众小心了
联合国向中国宣战就是向苏联宣战,这事连美国都不敢
就在朝鲜战争爆发期间,日本要与二战战胜国签署和平协议。和平协议包括放弃台湾的主权等等…… 日本问美国,究竟谁代表中国来签协议。美国说,日本你自己看着办,找谁签你自己定…… 于是鸡贼的日本,既没有找台湾,也没有找大陆。日本和平协议上没有中国人签字。
[如果你是乌克兰领导人,怎么带领这个国家走出困境,甚至实现崛起?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459653/answer/729936297)[如何评价铁托?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1282326/answer/727087950)[老挝是个什么样的国家?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811564/answer/723497260)
给我今年去世的父亲留一些痕迹。
老爹去朝鲜时,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基本已经处于对峙而不打的半停战状态。
他唯一一次开枪的机会是一次夜间站岗的时候,没有月光,听到对面有声音,他就开枪,并不断变换位置向对面射击。后来支援的战友上来也没有去搜索,天太黑了,也不清楚对面情况,怕中埋伏。
天亮后到对面检查,发现树丛有弹壳。应该是侦察兵来抓 “舌头”,被发现,开了几枪就撤退了,万幸老爹没被打到。老爹说他一直没听到对方的枪声,认为敌人是用了消音武器。年轻时还和他杠过,这种试探式的侦查行动没有可能配备那么贵的家伙,可能他是太紧张没听到。
之后,他因为上过学,字写得好,被调到机关当文书,就再也没机会开枪了。
那场战争,我记得他和我说到过的故事,除了去偷卫生队的酒精喝,还有烟瘾上来卷干树叶来吸,唯一和战斗有关的就是这件事。
我还记得他给我讲的时候,眼睛发亮,眉飞色舞的比划着。当时的我不是很理解,也不觉得精彩……
爸,我想你
这是我姥爷写给太姥爷的家书,我拿来改了改更便于理解,以下是正文。——————————————————————
父、母:
展信,佳。见字如晤。
久不通函,甚为思念。获五弟信,欣慰至极。
闻五弟言,家乡春寒料峭,父亲染风寒多时,望母亲与弟弟们严加照料,每日多食蔬菜多饮水。
安民(姥爷字安民)自幼身体孱弱,身在苏维埃苦学外科之医理,只为以学识报国,不得在青年时尽孝床头,实为惭愧,望父亲大人海涵。
前日,苏维埃外科教授德拉维奇先生自莫斯科致电安民:中国之共产主义军队北上协助朝鲜人民统一战争,现医务人员匮乏,苏维埃共产主义政府欲遣援华医疗队入朝协助中朝军队之战争。却苦于懂外科医理而又懂中俄语言之士凤毛麟角,便询安民是否有北上援华之意图。
安民回电告知:此来苏学习外科,全因新中国医学之落后、药学之贫乏。—若不是此,三弟绝无肺痨夭折之可能—,今有机会用自身所学拯救共产主义将士之性命,岂有不去之道理?请教授先生将细则发于我处,学生好做出征之准备。
父、母、弟,此事安民私自已定。只做通知,不做商易。
民国鲁迅先生讲: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三民主义孙文先生放下手术刀,提起笔杆子。
而今民智已开,安民要拿得手术刀,拯救中朝军民,实为幸哉快哉。
此去朝鲜,不知能归否。若能归来,遍继续学习医术报效国家;若不能归来,便请五弟赴苏,将安民学医之书本笔记带回,交与政府或医院,也算曲线报国;若不能归来,请秋妹(姥爷对姥姥爱称)改嫁,家人不得阻止。新中国妇女,无有为亡夫守寡立贞洁牌坊之道理。
赴朝之日紧迫,恕不多谈,望父母弟身体安康。
1951 年 2 月 6 日
子:安民 敬上
今天在美国一个旧货市场上买到的朝鲜战争旧照片,2 美元,混杂在一堆二战太平洋战场的老照片中间,但根据军帽和大衣不难判断出这是一位被俘的年轻的志愿军战士,然而我翻过照片背面却看到了令我恶心的一行字
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 “Chinaman crying” (痛哭的中国佬)
我一个伯父那时刚上南京大学的大一。抗美援朝一开始,哭着闹着要退学参军。校方开始不同意,后经不住压力,政治的,同意了。还许诺他们回来后还可继续上学。
参军后,在杭州笕桥航校培训了一个月。后去了东北,不知那个军用机场做地勤。负责拖飞机。老头说他见过许多战斗英雄,包括王海。但大多数是苏联的空军。老头说,冷点,苦点,累点都没啥,就是受不了苏军的气焰。尤其是前期,我们自己的飞行员还没有培养出来的时候。但也没法,谁让我们求人呢?
战后,复原。国家安排他们工作,去供销社当售货员。老头,那时还是小年轻,自然不肯,吵闹着回南大上学。物理学毕业,留校任教。南大一级教授。平安顺利的过了一生。86 岁了,还很开心的骑着三轮摩托车带着老妻,83 岁的老太太,也是南大一级教授,在鼓楼,新街口转。
提醒他们注意安全。老两口立刻表示,放心吧,只有他们撞别人的。任何人车看到一对加起来 170 岁的夫妇都躲着走。老头很快乐的说,当年老美飞机我都不怕,还怕现在的车?!
谢谢点赞。其实我漏了一段未讲。
80 年代中,老头被派到美国大学当访问学者。待了一年,想尽法子又延了一年。回来和我爹讲,还是美国好啊,美国的月亮真亮!
拼命唆使他女儿去美国。其实那时他女儿已经在南大教书了。女婿也是名校名专业,在银行混得不错。女儿经不起老头忽悠,托福近满分去美国读书,移民。留老头老太太在国内。
三十年过去后,老太太每次想起此事,就骂老头目光短浅。没看到中国的发展。还让老两口空巢。老头总很心虚的说当年朝鲜战争时,美国的牛肉罐头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
大家喜欢,再讲老头的一个段子。
02 年前后,老头被诊断为胰腺癌,癌中之王。主治大夫说,不会活过三年。老头不信邪,开了刀,没做化疗,放疗。就这样扛着。17 年过去,还活着。为了证明自己还在人世,每年给他的主治大夫寄贺年卡,直到四年前,那个大夫熬不过他,先走一步,去世了。老头,还坚强的活着。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祝福!我一定转达。
平心而论,老头和老太太真算得上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知识分子。老头从来没放弃过学习。学习劲头让我汗颜 。直到现在,每天必背 15 个英文单词。就连躺在医院里的时候,也不放弃。我常打击他,背这个有什么意义吗?这辈子你绝不会离开南京了。老头总很认真的说,活到老学到老。朝闻道夕死可矣!
老太太则偏向另一个极端。一辈子都喜欢看小说。二十年前和我讨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前一阵子喜欢网文。现在常抓着我讨论像微微一笑已倾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类的小说。还特喜欢朱一龙。常让我翻白眼 ️。只好笑她,越活越年轻了。
有人私信问我老人家是如何抗癌的。尤其是胰腺癌,基本没有治愈的希望。说实在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老头的胰腺癌算是发现的不算太晚,因为他的一个哥哥,我另一个伯父,院士,就是胰腺癌去世的。尽管那时由中国最好的肝胆专家,吴孟超院士治疗的。所以从那时起,我父辈就开始关注胰腺癌的检查了。不过就这样,老头开完刀后也在 ICU 挣扎了 3 个月。据他说,他那时的信念就是要活下去,不能把他妻子丢下。他说他承若过要照顾他妻子一辈子的。必须走在老太太之后,处理完后事,他才能放心离去。
非常可爱的一对老人家。同情达理,坚强自主。能自己干的事绝不麻烦下一辈。虽然我没有见过杨绛钱钟书夫妇。但我觉得从他们身上见到了杨钱夫妇的影子。
这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儒家思想和现代文化的结合。
主要是听
他佬转述,窝佬在这儿复述一下,如果细节有错误的请
纠正:
①朝战开始的时候美国人的反应一直很摸,美军 24 师与 25 师被人民军击溃(24 师师长被抓,因为这事 24 师后来被贬为国民警卫队),当时自由派立场的 NYT 发文说韩国要有一次敦刻尔克大撤退,意思是说美国准备扔下南韩不管了,只管日本,最终还是麦天皇与沃克力排众议美国才亲自下来救场。当时美国舆论情绪确实很悲观,社会舆论已经有放弃南韩的论调(毕竟反共反苏不能过于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而至于李承晚么?他老人家当时也打算带几万人跑路日本在山口县(长州藩治所,安倍老家)建立流亡政府。
②众所周知,整个战争一开始是北边率先挑动,而北边的官方说辞是 “南朝鲜军入侵北朝鲜所以才引发祖国解放战争的”。双方开战不久,韩国官方喉舌 KBS(韩国广播公司)就发了这么一条消息说明战事进展: 我们正在反攻北边,取得重大进展,正在越过国境线。(怀疑 KBS 是不是已经被南劳党间谍控制,居然主动配合北方宣传正中对面下怀)
③金一星当初去蓟都搬救兵,其中一条理由就是日本人又打过来了,虽然不知道蓟都方面对此有何反应,不过这个说辞可能影响到决策,毕竟当时在清川江战役的时候俘获了一位美 2 师 23 团 F 连是个日裔美国人,姓高桥(说不定跟前首相高桥是清是本家),故而也会给人一种日本方面派出部队参加战争的印象(吉田茂: 请给军队)。
大概四五年前,我和我爸带我爷我奶去照金玩,回家的时候在泾阳下高速走 g107 绕行。
那时候国家接了一批烈士遗骨回国,在泾阳修了一座纪念园。
我们开着车在国道上,我爸提议带我爷去看看。我爷沉默了一下,摆摆手,示意算了。
我奶有一句没一句的问我爷:那里面有咱认识的人没。
我爷说没有,咱认识的人都回来了。
这些年每年回老家,我奶都要向亲戚显摆她当年的 “英明决定”。说当年没人愿意嫁我爷这种,出去了基本回不来,就她嫁了。
有时候我就想,要是当年朝鲜战场上,我爷稍微出点岔子,那就没我了。也许另一场旅行中的另一场对话中,会是一个老人答道布袋街死了一个,就埋在哪。
张东荪这货没被枪毙只能说 tg 还是太善良。
怕转载不规范,我就不放全文了
美国人为了解决空地协调问题,在朝鲜某高地搞了一个真 · 军事演习
结果嘛
这场大规模的表演在哭泣声中结束了。**共投掷了 224000 磅炸弹,8 箱凝固汽油弹,支援的火炮、坦克、重迫击炮和机枪、步枪还发射了 150000 发炮弹和子弹。**中国军队损失不到 65 人,美军 3 个排共伤亡 77 人。
我终于懂什么叫差距了
出处《漫长的战斗》——约翰托兰(美)
外公是 35 年生人,抗美援朝爆发时,十六七岁的他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志愿军入朝,成为了一名炮兵。
外公年纪小,个子也不高,他说他最喜欢的就是美国的 m1 卡宾枪,又轻又短,背着也不累。苏联援助的 DP 机枪(他叫转盘机枪)跟波波沙他都使过,上了弹盘弹鼓他扛不动。
外公在 50 军 70 师属战防炮团(或者营,我记不太清)服役,虽然身体瘦弱,但是肯吃苦,头脑也灵光,在解放之后上过夜校,能识字,所以逐渐干到了炮车长。
我问外公你们使的是什么炮,他说是 57 战防炮
这种缴获的火炮在美军中应该属于团属炮兵连的武器在志愿军中竟是师属炮团营的主力,可见两军火力差距之悬殊。我还记得外公保存的一张小照片,是他们在一门重榴弹炮下面的合影,我问这炮是你们的吗,他说不是的,是土耳其旅的。
我问外公你杀过人没有,外公说他没有。
外公运气好,分到了炮兵,师属炮团不会太靠近前线所以比较安全,跟他一起入伍的一个朋友当了工兵,后来牺牲了。
虽然炮兵团比较安全,但是条件也比较辛苦,好多同龄的战友想家,老见到战友躲在树下哭想娘。
当兵的大多数都有烟瘾,十六七岁的外公当然也跑不掉,他说当年没烟抽还跟战友跑到朝鲜老乡家偷烟叶,没办法,毕竟连炒面有时候都供给不上,还指望部队发吗。
外公就给我讲了一次作战,当时战事已经明朗,各方死死占据着己方控制的阵地寸土不让,同时也都无力进攻,再生战事,大家坚守岗位,只等待停火时间的最终到来。
外公的部队奉命撤退,车队行在路上,看到前方一处空阵地堆放着大量的炮弹,弹药箱上都是中文,他们很奇怪,志愿军哪里有胆量这么浪费弹药,后来证实,这里是朝鲜人民军的阵地,人民军在撤退时将这些志愿军援助的炮弹遗弃。
他们遂向上级请示怎么办,上级决定:
既然数量很大带不走,而且停火时间没有生效,索性就全部打了。
然后他们就瞄准了一个美军阵地的方向,全部打了。
这种情况应该屡见不鲜,一般交火最猛烈的时候都是停火时间开始之前,双方都会挥霍自己囤积的弹药,免得又要费功夫把它们运回去。
不知道那个阵地的美军那天是不是出来晒太阳开 party 庆祝战争结束可以回家过圣诞,这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难道我们所谓鲜血友谊的朝鲜战友就这样挥霍我们节衣缩食援助的物资吗?任由这些炮弹烂在地里?
外公很少说这些战事,他一般都喜欢提及一些趣事,
一次他们部队遇到一群联合国军俘虏,毕竟联合国军来源众多,什么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土耳其,肤色黑的白的黄的都有,志愿军战士大多连大字都不识,外国人都是第一次见。那天,一个小战士看到一个黑人士兵,困惑不已,按捺不住好奇拿手蘸了唾沫往人家脸上擦看是不是脸上涂了墨,人家黑人士兵感觉受到了极大侮辱向志愿军长官抗议。
也不知道那个小战士会不会受处分,估计一顿批评教育肯定少不了。
朝鲜人民一定很感激志愿军所做出的牺牲,至少外公被朝鲜授予了一枚银质勋章,好像所有官兵都有一枚吧?外公一直用它做钥匙扣。
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从去年秋天开始看抗美援朝战争史的相关资料,先占个座,有空再写点。
大家应该知道长津湖战役吧?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东线的决定性战役。杨根思烈士就是牺牲于此战。
“零下三四十度的朝鲜战场,第九兵团的战士们身着单衣,为了完成战斗任务,曾成排成连地冻死在阵地上。”
我把这句话转述给我妈听的时候,这位坚强的母亲真的哭了。
战后有统计数据称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 32.1%。
在美军为天天吃肉罐头眼馋长官们吃牛排的时候,志愿军战士们是在雪地里一捧雪一口炒面等待对手进入圈套。
长津湖一战,后来成为宋时轮上将一生的心病。
一般零下十度,人体的五官、手脚如果不加保护,就会冻伤。
穿夏装在零下三十度的朝鲜北部趴一宿,什么感觉?
我不敢闭眼,一闭眼就是这样的画面:
我去年回答另一个与之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写过这个故事,那天正好是 12 月 14 日。1950 年 12 月 13 日,长津湖战役结束。诸位可以选一个冬天夜晚走出窗外,感受一下户外的气温(我国领土很大一部分低于朝鲜半岛北部的纬度)。
我在看了中美双方关于长津湖战役的材料后,试着穿着毛衣走出宿舍门,在祖国的南方的无雪夜走了不到十步就没出息地赶快跑回屋。
何况是大雪被野的白山黑水?
我看过后来二十四军的参战将士们撰写过一部回忆录,取名为《无限忠诚》。这里借用一下此词。想想第九兵团的战士们当年的经历,如果这还不是对党、国家、人民的无限忠诚,那什么样的人才担得起 “忠诚” 呢?
祖父、外祖父均参加过朝鲜战争。也不是什么故事,就是些流水帐。
1. 祖父本是忠清道保宁郡人,十八岁时被日本强征到南京做劳工。后逢光复,逃出北上,在营口加入了武亭领导的、正在归国的延安朝鲜义勇军。然而苏俄扶植金一世,不愿武亭威胁金一世的地位,遂拒绝朝鲜义勇军入境朝鲜,只允许武亭孤身入国。四万余朝鲜义勇军便留在中国继续帮助中国革命,全数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祖父所在部队为四野独立十五师第四团,纯朝鲜部队。从血战舒兰解放吉林、到辽沈战役再到入山海关长驱直入式地解放湖北四川广西海南,祖父一路手刃无数国军。祖父思想在此过程中早已赤化。
这些左翼朝鲜革命军人其实都很想回国,据祖父回忆录,解放完成都,有小道消息说接下来要继续攻打西藏,许多朝鲜军人们就开始思想动摇了,觉得这样永远无法回国。当时他们打中国内战的思路是既然无法回国,就先帮助中国革命胜利,然后回头一起完成朝鲜祖国的革命。一谈到他们觉得遥不可及的西藏时,就有些崩溃了。后来解放军没有继续打西藏,朝鲜部队就继续去海南打薛岳去了。
解放完海南岛已近 1950 年 5 月。此时红色阵营已完成内部商议,决定了对南部朝鲜发起进攻。此时祖父在海南岛直接换上了朝鲜人民军军装,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长直接变成了朝鲜人民军营长,党籍亦自动从中国共产党变成了朝鲜劳动党。
1950.6.25 凌晨 在中国征战过的原四野部队们跨过了三八线,祖父亦在其中。想到解放南方故乡,完成祖国统一,大家都很激动。北军一路狂飙,解放了洛东江以北以西的全部地区。
后来就是麦克阿瑟著名的仁川登陆,拦腰截断。而这些参与过中国内战的朝鲜人民军,大部分都在这突围过程中战死了。祖父大腿亦被枪击伤。祖父是那批部队少数的、仅有的突围成功的军人。后来祖父退到后方养伤。停战后,故乡仍为首尔政权控制区无法回,而祖国北方没有任何亲戚朋友。为了继续中断的学业(中国东北有质量不错的大学),选择定居中国东北。五十年代末被打为右派,后恢复名誉。当年工人工资十八块钱时他的工资是六十几块钱。七十年代末联系上在韩亲属(邓公允许中国朝鲜族同南朝鲜家人亲戚通信,若有通过香港赴韩访故乡的,中国政府还会为其备置西装),八十年代初因病故。家中早些年还有美军战俘手中俘获的手表等。
炮火连天的血战给他带来的后遗症是,头几年,半夜经常会被噩梦惊醒,睡眠质量特别差。其他事项,想起来时随时补充。
2. 外祖父本是咸镜南道咸兴市人。4 岁时随父母迁居满洲。1949 年 PRC 成立前夕入伍,朝鲜战争以中国志愿军身份入朝参战。具体兵种为运输兵,与美军无直接交火。据其回忆,离美军最近时可以隔着壕沟肉眼看到他们。亦曾躲过美军轰炸,离死亡超近距离。停战后回到中国,退休享受离休干部待遇,退休工资非常可观。然而这一待遇不是来自朝鲜战争那段经历,而是源于 PRC 成立前他短短的那段从军经历。
我的家乡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很多,然而只要这些老兵不是 1949.10.1 前入的伍,就算在朝鲜战争失去了双腿,也享受不到离休待遇,可谓极其凄惨。一高中同学父亲为警察,一次遇到小混混欺凌这个类型的老兵(只参加过朝战,穷困无比),将此混混带回局中暴揍了一顿。
小时候喜欢读家里的一本所在县 96 年出版的县志,其中最后面有不少篇幅是革命烈士名单,出于好奇或者是其他因素,果不其然找到了一个出生于我们村,牺牲于朝鲜战争的烈士。而他位烈士的直系亲属当时仍健在,是一位驼背货郎,他的孙子跟我算是同龄。
90 年代的时候他家已经在长期领取相应的补贴,具体金额不详,逢年过节会有民政部门人员前去探望该家属。
据确切消息,该家属仍保存一枚勋章,在近些年凭借这枚勋章及烈属资格,获得不少民政福利。
不管怎样,国家没有忘记他们,没有忘记他们的后人。
让我在家乡那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落后乡村里,看到国家机器的人性光辉一直在闪烁着。
下次回家,有机会的话把县志上的相关章节拍下上传至此。
说说我知道的关于抗美援朝的两个故事吧。
父亲厂里有个老头,我记事的时候他就退休了。只要不是风霜雨雪或者严冬酷暑的天气,每天下午三四点钟他就拿个马扎坐在宿舍大院的花坛旁边和几个老头聊天,有时候熟人经过他也打招呼,声音总是特别大,每次一直聊到都要散了吃完饭,他才回家。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个月总有一两天,他会拿着一双高帮皮靴出来晾晒。还要认认真真的擦!走的时候,鞋带栓在一起打在肩膀上回家。大概十来岁,有一次忍不住问我爸,他怎么老是带双鞋出来擦啊?
我爸告诉我,老头是抗美援朝回来的。有一场仗都基本打完了,最后去检查战场的时候,老头估计是被冻坏了,看到美国人的大皮靴很羡慕。没等确认尸体情况,就上去扒靴子。结果那个美国佬没死干净,垂死挣扎开了一枪就在他耳朵旁边。鞋是拿到了,不过右边耳朵听力也严重损失。而且还受到了批评啊还是处分,反正具体不清楚了。因为听力问题,战争结束后他就告别部队,被分配到了这家军需后勤企业
我爸进厂那时候,文革末期,老头还没退休。他那时候还经常把靴子拿出来穿一穿,穿上之后就必须要给身边人再讲一遍自己抢靴子的辉煌经历。据我爸回忆,最后一次穿这靴子,是时任总后部长的洪学智莅临本厂之际,老头也出席了部长讲话的会议。再后来就是老头去世,家人把鞋子一并给他烧了。也许在部队里,这件事是他的一个污点,但这双靴真是让老头开心了一辈子,挺值!
另外一件事,是我奶奶给我讲的。我奶奶生于上 20 世纪 10 年代,在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学医科的时候,有位女同学,她印象特别深。为了方便书写,奶奶从家里带了一把黄铜镇尺放在学校里。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某天突然找不到了。虽然觉得可惜,但也没有办法。回家给父母说了之后,就又重新从家里给她拿了一把。结果没有多久,在另外一个女同学的书桌上看到了,一模一样,而且背面錾刻的文字都是一样的。奶奶就问她,你拿了我的镇尺啊?女同学满脸通红,因为家里穷,没见过这么好看的镇尺,所以就想拿来用,然后一个劲道歉。奶奶后来给我讲的时候说,很难理解当时她是怎么想的。不过东西既然找回来了,也就没再往心里去。
毕业后都开始从事医务工作,奶奶自己开西医妇产科诊所,这位同学去了国立医院。解放后国立改为国营,私人的照旧私人。抗美援朝前夕,我奶奶正在响应国家号召,和国有的私营的各类医务机构的医护工作者去市郊及周边乡村去做基层医疗普及,这位同学找到了她。第一,她已经入党,而且正在准备赴朝从事医护工作。第二,她希望奶奶同去,彼此有个照应,毕竟认识了很久的老同学了。第三,如果奶奶不去,她奉劝一定要主动加入到国有医院当中,她赴朝之后在医院的空缺可以想办法让奶奶补上。
奶奶当时上有老母,下有幼儿,而且爷爷因为入过国民党的省监狱,解放后出狱时已经下肢瘫痪,赴朝肯定没有可能。但还是听从了这位同学的建议,及时放弃了私人诊所,加入了国有医院。这在公私合营的运动开始之前,这是非常积极的表现了。也正是因为这个突出表现,所以在将来的二十年的各种运动中受到的冲击比较小。
这位赴朝的同学,战场归来后到了军医院,而后历任卫生、妇联等部门二把手,一把手。朝鲜归来后,二人几乎再无联系。唯一一次是在文教卫生战线的批斗大会上,一是为了少年时期那点所谓偷窃的往事以赠送为名互相作证,二是为赴朝前的对话和奶奶进入国营医院的事情做出解释。
奶奶年老之后曾经跟我回忆此事,除了对这位当时已经过世的同学怀念,也感叹战争的残酷。本地去了十几位医护工作者,活着回来的仅有四人。另外,奶奶健健康康的活到本世纪初,在 84 岁高龄享受三四千元退休金,并且能够在运动中凭借一己之力保证了全家五口人安稳生活,因此也一直对这位当时劝她加入国有医院的同学深表感谢。
这件事让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命运啊,历史进程和个人努力,真的是缺一不可。
爷爷是朝鲜战争老兵。曾祖父是师公(正一派道士),据说法力一般,但是伶牙俐齿(现在说能忽悠),能挣钱,因此爷爷小时候家境尚可,又是老幺,十分得宠,所以也算娇生惯养,曾祖父曾经想把师公衣钵传给我爷爷,因此还去上了学,完成初小学业(师公必须识文断字),不料,天有不测风云,爷爷 11 岁时曾祖父急病去世,家道中落,曾祖父因为是道士,家里也就两亩地,曾祖母又是小脚,不能干农活,地租给别人种,只够一个人的口粮,兄弟也都分家单过,爷爷去商铺做学徒,曾祖母靠纺布补贴家用,艰难生活。
到 18 岁左右,部队征兵去朝鲜,爷爷去了,虽然有点矮但是比较壮实,而且跑的快,负重能力强因此选为重机枪手,入朝的时间比较晚,到前线的时候,上甘岭已经打完了,因此没有跟美军面对面交手过,执行过防空任务,就是用重机枪对空射击。唯一一次战斗经历是打李承晚军,连队防守一个高地,遇到李伪军进攻,在战位紧张了半天,没见敌人上来,下去两个士兵侦查情况,回来一个报告说敌人全在山脚下趴着不动……,下去一个排,开了几枪,结果敌人大面积溃退,全连追击…… 李伪军连逃跑都不积极,跑几步就蹲在路边不动了,我军也不抓俘虏,收缴了武器,就随他们去(抓回来还得养活),爷爷的重机枪组出发比较晚,啥都没捞着,就看见李伪军三五一群在路边蹲着,还有啃苹果的…… 从此爷爷极端鄙视韩国人,对国足恐韩始终不能原谅……。回国后虽然没有什么战功,但因为识文断字,不久就当了营部文书,如果一直留在部队,前途可能更好,但是要回家尽孝,就转业了。文革时期不爽四人帮,跟当地造反派怼,被冲击,携枪出逃(当时被抓到的话可能就挂了),家都被抄了,身上带的除了武器(两把枪)还有就是朝鲜战争纪念章。所以我小时候还能拿他的纪念章玩。
爷爷的一些回忆:开始一直不知道是金日成先动手的,一直到九十年代看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初期入朝的部队很艰苦,给养跟不上,撤下来有饿久了吃饭撑死的。连队里老兵有抓过美军俘虏的,因为老美条件好,有鸭绒睡袋,晚上睡的比较死,摸掉哨兵以后,两个人一组,连睡袋一起拖回来不少老美。
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都是很经典的。中国军队是伤亡大,武器相对差一些(这里所说的武器差,不是指先进程度,实际上当时我们中国的现金武器也有一些,比如米格 - 15 歼击机等,而是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我们的部队当时多数还是从使用落后武器作战转变过来的,对现金武器掌控能力有所不足),但我们在战略上是胜利者,把战线向南推进回三八线,打破了世界上那个超级大国战无不胜的神话。关于具体故事实际上有很多,魏巍已经有写了,「那年那兔那些事」里还能找到关于长津湖战役里冰雕连的故事,还有近代以来第一次攻占敌国首都的中国军队 - 50 军(其实就是和平起义而来的国军 60 军,同样的部队,换了人来领导,完全不同样的效果,新中国成立前,只有自己首都被人攻占的事,哪有攻占别人首都的事),类似的故事很多很多。那些诋毁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的人,正扑街冚家铲来的,一群在洋人面前跪久了连自己都看不起的人,不配做中国人
1、拂晓
1950 年 6 月 25 日晨,蒋介石向往常一样早起用餐,他一生自律,不抽烟、不打牌、少饮酒,连喝水都只喝白开水,生活细节数十年如一日。
这时,他的长子、“国防部政治部主任” 蒋经国神色严峻,匆忙的步入蒋介石用餐的房间,蒋介石知蒋经国一向沉稳,见他此番模样,必有大事发生,于是放下手中餐具,细听蒋经国汇报。
(蒋经国与蒋介石)
蒋经国讲完之后,蒋介石轻轻闭上双眼,他一生大风大浪、如履薄冰,但对眼下之事仍然情不自禁:“总算等来了,天赐良机。”
蒋经国带来的消息,便是朝鲜战争爆发了,蒋介石早已做好参战准备。
他后来在日记中写道:“天赐韩战,最应感谢上帝…… 使美国仗义抗共,不放弃远东,以转移整个局势也”
他心中的盘算是:一、以此为借口,可向美国获取更多的援助;二、通过参战来维持日益下降的国际地位;三、参战之后,可借机从朝鲜半岛攻进中国东北,或者在东南沿海开辟第二战场,实现反攻大陆;四、扩大战争,有机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美苏直接发生冲突,世界大国都卷进去,动荡之后,趁乱重新夺取大陆。
这一切对蒋介石来讲似乎都是百利而无一害。于是当日中午,蒋介石在阳明山 “总统” 官邸召开了紧急军政会议。出席人员有:“行政院长”陈诚、“国防部长”俞大维、“外交部长”叶公超、参谋总长周至柔、陆军总司令孙立人、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何应钦、以及蒋经国、彭孟缉、桂永清等。
会议决定: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地区自 6 月 26 日零时起,全面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实行宵禁,停止三军官兵的休假和外宿,加强台湾海峡和大陆沿海的空军巡逻。
当天蒋介石便致电韩国总统李承晚:“据报所谓北韩人民政府业已大举进攻贵方,此举系苏俄阴谋之另一表现。贵我两国,反 x 产反侵略立场相同,闻讯深表关切。贵国军民深明大义,在阁下贤明领导下,必能获致最后胜利。”
蒋介石此封电函是个预热,蒋和李二人其时同盟已久。
2、半岛
在 1949 年退居台湾之前,国民党资深外交家邵毓麟就和蒋有过一次 “隆中对”。
邵的看法是:台湾外则强敌压境,兵临隔水;内则匪谍潜伏,人心惶惶,如果大陆沦陷后 x 产 x 再先攻台湾,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但如果 x 产 x 先攻南韩,南韩既有国际声援,而麦克阿瑟(美军远东总司令兼驻日盟军最高统帅)总部又近在咫尺,不会坐视不救。南韩果能得救,那台湾,在各国制止 x 产 x 侵略南韩声中,就可能有一线希望,转危为安。
(李承晚与蒋介石)
且又说:南韩既已突出,突出者必先遭受打击,南北韩情势早已接近爆炸。美军撤完以后,加上在政治上、军事上再加一二因素,南北韩情势,势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其实邵心里清楚,国民党只是强弩之末了,要扭转乾坤,只能依靠 “非常手段”,即:1、促成 “远东反 x 联盟”;2、让 x 产 x 先攻南韩,以此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
邵的建议深得蒋心。而在此之前,蒋与李都在标榜自己是在为全世界反苏反 x 的 “自由阵营” 而战。
其实两人都是危机四伏,而美国对两人也是半遗弃状态,所以两人都明白获取美国的援助才是两人的首要目标。
双方连同菲律宾总统季里诺结成联盟,以蒋李为核心。1948 年 8 月 6 日,蒋介石访问韩国,并发表联合声明表明 “联盟” 的决心。
但这个联盟要是没有美国的参与,那便是形同虚设。1950 年 2 月,李承晚飞往日本与麦克阿瑟会谈,希望麦克阿瑟能参加这个反 x 联盟,后来邵毓麟也飞往东京拜见麦克阿瑟,以示希望建立美、中、韩、菲、日的 “亚太反 x 联合阵线”。
(李承晚)
有学者称,蒋介石曾向李承晚表示,如果李承晚进攻北朝鲜,他将派空军支援,蒋李还共同商讨过国民党军队经朝鲜进攻满洲的可能性,同时要求在韩国建立空军基地。
1950 年 4 月 19 日,吴铁城(原国民党秘书长、国民党政府前外长)以私人名义访问韩国,其实是 “负有重大军事使命”。李承晚与他进行了三次会晤,当时传得满城风雨的消息是:“中韩业已秘密缔结军事互助协定,韩政府已允华方租借济州岛,作为空军基地,以为轰炸华北、东北、甚至俄国滨海省之用。”
甚至有传闻邵毓麟曾递交过一份请示,关于 “秘密策动南北韩冲突,促使情势紧张,改变美国政策,以至提前美苏关系之整个转变”。
由此可见蒋介石等待朝鲜战争这个时机已多时,并主动做了很多的准备。
3、彼岸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自然是格外关注,战争爆发当日,在美国国防部长约翰逊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的首肯下,麦克阿瑟连夜派出费德尔作为组长的 “驻台湾军事联络组”,电询蒋介石,希望蒋能派一个军去韩国参战。
蒋在会谈中当即表示,拟派第 52 军(含第 2 师、第 25 师、另附第 13 师)共 3.3 万人,经空中和海上运赴朝鲜战场。
孙立人召集第 52 军指示:1、要求第 52 军于 2 日内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并先以 1 个团集中于松山机场待命;2、第 2 师师长侯程达、第 25 师师长李有洪升任副军长,参谋长杨敬斌调任第 2 师师长等一系列人员调动;3、到达朝鲜战场后,第 52 军受麦克阿瑟直接指挥;4、由 “国防副部长” 侯腾等四人组成“先遣参谋团”,同美韩双方商定各项问题;5、空军、海军做好物资补给等作战准备。
同时蒋介石发秘电给台湾驻日代表团表达参战决心,又派了台湾驻美大使顾维钧向美国国务院递交一份备忘录,表示部队 “可以在五天之中准备就绪候命待发”。
然而,蒋介石摩拳擦掌之时,美国政府却给蒋介石泼了冷水,美国国防部长约翰逊和总统杜鲁门虽支持蒋介石出兵,但国务卿艾奇逊却坚决反对。
艾奇逊的考虑有三点:担心台湾出兵,会引起中 x 介入,这是其一;其二,对国民党蒋介石的军队信心不足,1949 年 8 月 5 日,美国国务院就发表过《中美关系白皮书》,向全世界公开指责蒋 “不能应变,其军队丧失了斗志,其政府不为人民所支持”,数落蒋政府的贪污、腐化、专制、昏庸,蒋见此还在日记中写到:“耶稣被审判的时候,他是冤枉的,但他一句话也不说”;其三、台湾本身就是最易遭受进攻的地区之一,美国才因此派遣第七舰队去保护台湾,而若此时被保护的台湾国民党当局又派兵到朝鲜,这种做法十分荒谬。
最终杜鲁门采纳了艾奇逊的意见,拒绝蒋介石出兵朝鲜。
![](data:image/svg+xml;utf8,)
(杜鲁门)
其实蒋介石和杜鲁门之间还有些恩怨值得一提,1948 年初的时候,美国总统大选,蒋介石及其幕僚们估计,曾任纽约州州长的共和党候选人托马斯 · 杜威会获胜,且美国共和党人也认为自己肯定会上台执政,其参议员范登堡就曾扬言说:全力援蒋会成为 “主要是杜威,而不是杜鲁门的问题,是共和党而不是民主党的事”。因此蒋介石在美国的代理人四下活动,不惜破费巨资帮助共和党赢得选举。
同时,美国国会于 4 月间强行通过了一项款额为 10 亿美元的援蒋计划。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杜鲁门在这次选举中微弱获胜,蒋介石失魂丧魄,委托宋美龄赴美周旋援助一事。
然而杜鲁门不是罗斯福,这次宋美龄到美国所受到的待遇与 1942 年的那次完全是天壤之别。杜鲁门说:“她来美国想多讨些施舍。我不会像罗斯福那样让她住在白宫。我想她会不高兴的,但她高兴不高兴,我并不在乎。”
在请求被拒绝后,麦克阿瑟大为不满,他怒斥杜鲁门和艾奇逊 “不敢动用国民党中国的武装力量,这是怯懦和愚蠢的表现。他们简直是在讨好 x 产 x,屈从 x 产 x 的意志。”
蒋介石也气得脸色发青,在接见美国外交使节西博尔德时,蒋介石态度异常冷淡,连应酬话都不肯讲,只是在听说杜鲁门将扩大对台湾的军事援助之时,才淡然一笑,表示谢意。
当晚,蒋介石在阳明山 “总统官邸” 召集最高国策会议,他当着陈诚、周至柔、孙立人、桂永清等军政大员们的面,大骂杜鲁门和艾奇逊“患了恐共症和软骨病,完全是在重演当年张伯伦的故技”。他还说:“既然他们不肯让我们出兵,那就让他们去吃 x 产 x 的苦头吧,总有一天美国会从血的教训中醒悟过来的,到那时候,美国人自然会再找上门来的”。
4、挫败
蒋介石的断言不是没有道理,他知道美国人自然会再次来找他。
1950 年 7 月 5 日,美军第二十四师第一团史密斯特遣队在乌山投入作战,美国正式参加朝鲜战争。7 月 8 日,麦克阿瑟就任 “联合国军” 总司令,至 8 月拥有总兵力达 15.1 万人,大炮千余门,坦克五百多辆,此时美国海军参战舰队达二百余艘,其海、空两军参战飞机达千架以上。
9 月 15 日,“联合国军” 在仁川登陆,28 日占领汉城。10 月 1 日越过三八线向北追击朝鲜人民军。10 月 3 日,周恩来发出警告: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将不得不派兵援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共同打击侵略者。
美国国内也对麦克阿瑟下达了命令,要求:“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你的部队都不准到满洲或苏联与朝鲜交界的地域。出于政策上的需要,在与苏联接壤的东北各道或在沿满洲边境地区,不得使用非朝鲜人的地面部队。对于在三八线南北作战的支持,不包括对满洲或苏联领土的海空军行为。”
(麦克阿瑟与蒋介石)
但麦克阿瑟此时已如当年的关云长一般,被自己的成绩冲昏了头脑,以至于傲视一切,他不但对国内之令置若罔闻,还发动了 “圣诞总攻势”,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斗。
10 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成功入朝之后,迅速改变了朝鲜战局,麦克阿瑟遭到迎头痛击,其第 8 集团军和第 10 军分别在西线和东线被困。
这时麦克阿瑟再次想起了蒋介石,而蒋介石也一直在等这一刻。
11 月 28 日,麦克阿瑟致电蒋介石:请其仍派第 52 军前往朝鲜战场;通知其已分别从冲绳和菲律宾派出的飞机和船舰,装载着补充第 52 军的武器装备驶向台湾,并接运该军从空中和海上驰赴平壤地区;要求蒋火速派出一个参谋指挥军官团,飞赴汉城,会晤 “联合国军” 司令部参谋长诺斯塔德将军和第 8 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面商第 52 军到朝鲜战场后的有关问题。
蒋介石喜出望外,当天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下令第 52 军于 24 小时内完成出发准备,并指派侯腾、陈麓华、郭永、王楚英等迅速飞赴汉城,与当地美军商议。
(蒋介石)
当时得到的情报是:联合国军兵力不足 10 万人,志愿军投入战斗的已有 26 个师,达 30 余万人,另在东北境内靠近朝鲜边境还集结了 20 万人的预备兵团,以满洲为基地的中 x 各式苏制飞机达三百余架。
实力悬殊,于是 11 月 30 日,由麦克阿瑟派来的 7 艘运输舰和 3 艘货船抵达基隆港。52 军获得各种车辆 200 多辆,火炮千门,各种器材近 2 万吨,足可装备两个军。经这一换,52 军的装备彻底美械化,一跃为台湾各军之首。
就在蒋介石第 52 军参战之际,美国国内杜鲁门、艾奇逊又阻止了这一行为。
原因有二:1、还是担心战争扩大,害怕苏联出兵和中 x 增加兵力;2、英国、法国、荷兰等西方国家都强烈反对,他们害怕事态扩大引发世界大战。
麦克阿瑟对此恼怒万分,于 12 月 3 日再次给杜鲁门发去一份措辞激烈的电报,申诉朝鲜战场局势严重,如不采纳他的建议,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杜鲁门下决心要撤掉麦克阿瑟,严厉命令他:1、禁止他采取任何未经许可的行动,并责成他用现有的兵力保住阵地,尽量保存实力;2、禁止他发表任何未经国务院批准的政策性声明。
麦克阿瑟不死心,1951 年 1 月 6 日再次向杜鲁门建议:调台湾的 52 军增强在朝鲜战场的 “联合国军”,轰炸中国东北,封锁中国海岸,以便从朝鲜战场抽出美军来保卫日本。
麦克阿瑟的要求依然被拒绝,随后他开始发表声明,攻击杜鲁门的政策,杜鲁门极为恼怒,下令将麦克阿瑟撤职。
蒋介石同麦克阿瑟交好,得此消息后如晴空霹雳,据说他 “懊恼、沮丧、愤怒、痛恨交织,几天没有恢复情绪上的常态”。
5、终探
1952 年 5 月,克拉克由意大利调到东京上任,发现日本防务及其空虚,除 7.5 万警察外,无一营美国地面部队,而苏联的威胁又极大,于是便向五角大楼和白宫建议:从台湾抽调一个军去朝鲜战场,以便从朝鲜战场抽出三师美军去防守日本。
他满以为这项建议能获准通过,遂同时电告蒋介石预作准备。蒋其时心中明白,只要杜鲁门还在白宫、艾奇逊还当国务卿,国民党出兵朝鲜之事便无法实现,但他还是命孙立人安排作战准备。
(孙立人)
拖了一个多月,到 6 月下旬,杜鲁门拒绝了克拉克的建议。12 月底,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总统,克拉克再次提出派国民党军入朝作战的建议,但艾森豪威尔听后明确表态:“新政府希望早日结束朝鲜战争,反对战争的进一步扩大化。因此,理所当然地反对蒋介石的军队介入战争。”
至此,蒋介石最后的希望告灭,再也不提出兵朝鲜一事。
6、赢家还是输家
蒋介石虽未能如愿出兵朝鲜作战,但朝鲜战争仍使他获利不少:
其一、保住了台湾。当时大陆方面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部署要解放台湾,苏联方面也答应贷款 3 亿美元给大陆以购买所需的海军装备。后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这才使得解放台湾的战略延后。
其二、美国对台湾的政策改变。蒋介石在大陆连连落败,使得美国对国民党变得冷落,但朝鲜战争的爆发又使美国认识到台湾的重要利益,从而改变对蒋介石的态度,加大了对台的援助。
蒋介石逝于 1975 年 4 月 5 日,他在退居台湾后,一直在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或许朝鲜战争是他最好的一次机会,但天不遂人愿,人也不遂人愿。
(微信公众号:厉无咎先生)
参考资料:
张宪文《蒋介石全传》
霞飞《朝鲜战争期间的蒋介石》
金景一《浅论朝鲜战争前蒋介石与李承晚关系的核心线索》
邵毓麟《使韩回忆录》
彼得 · 罗威《韩国战争的起源》
I.F. 斯通《朝鲜战争内幕》
王楚英《蒋介石三次图谋派兵参与朝鲜战争》
王怀廉《朝鲜战争前后的蒋介石与杜鲁门》
纪彭《蒋介石参加朝鲜战争计划流产始末》
等
感谢 @沈天琪网友的指正,这个回答闹了笑话!其实资料没有打架,是我语文没学好:(
不过结合后面的文字,《抗美援朝战争史》的表述,的确给我造成了中国不出兵,是因为苏联空军的问题的印象
以下是原回答
-————————————————————————–
权威资料互相打架算不算?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史》对苏联空军支援的说法
这是《毛泽东年谱 1949-1976》对同一事件的描述
前者代表了主流的观点,即因为苏联不肯提供空军支援,才导致了中国无法出兵
后者则告诉读者,中国不出兵,并非因为苏联不提供空援
有天早晨听节目的时候主播读了一位听众的互动,然后男主播读到一半哽咽读不下去了,后面女主播读完了。
大致意思是: 偶尔一次做义工的时候认识了我们社区里一位满头银发的九十多岁的老奶奶,老奶奶唯一的资产就是房子和一张破旧的存折,里面都三千多块钱。老奶奶的屋子里挂满了她先生二十多岁时候的照片,其实只有一张照片,只是印了好多张而已。她先生是一名军人,结婚第二月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牺牲了。
后面几十年时间老人没有再往前走一步,照片都是老奶奶用有颜色的笔涂上了颜色,屋子里收拾的特别干净,她话特别少。我离她比较近,有时候会帮她洗衣服之类的,久了,也慢慢对老人家有种依恋。
有一天,老奶奶对我说她感觉自己身体不太好,求我帮她一件事,这也是她人生的一件大事,说等她过世后能不能把她的骨灰撒到朝鲜去,老公当时牺牲的地方,老人说只要我愿意帮她这么做,她愿意把房子给我作为回报。
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浙江兵挺多的,当时南方大部分地区才刚解放不久。据我外公说周围村里的小伙子都积极报名参军,去了很多,有回来的也有没回来的。巧合的是历史上万历抗日援朝,戚继光部的浙江兵也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第 40 军 118 师师长叫邓岳,118 师 352 团团长叫罗绍福。罗绍福曾是邓岳在红军时期的班长。虽然战斗经验丰富,但是因为没文化,所以晋升比较慢。我军当年就有文化课考试不合格不得晋升的规定,所以 1930 年参加革命的罗绍福直到抗美援朝结束还是团长。而邓岳学习能力较强,在部队晋升一直比较顺利,最后担任了沈阳军区副司令。
邓岳将军终生重视学习,对子女的教育也严格要求,后来邓岳的女儿邓东安阿姨成为了我军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
我妈说当年空战掉下来牺牲的苏联飞行员很帅.
说个朝鲜战争期间交战双方谈判的真事。
朝鲜战争在 1950 年 6 月 25 日爆发,1953 年 7 月 27 日结束,打了一共 3 年 1 个月又 2 天。但是,双方的谈判却是从开战后一年多一点的 1951 年 7 月 10 日,在朝鲜开城正式开始。
这场谈判的激烈程度和当时的战况不相上下。
谈判过程中,双方相互计较到什么程度?
在谈判最初阶段,有一次,人民军和志愿军派出特工趁夜悄悄进入白天谈判的帐篷,他们把联合国军代表坐的椅子的腿给锯下来一节。第二天,当联合国军代表到达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的座椅明显比对手矮,为避免自己丢脸,联合国军代表很快离开了会谈。
在稍后的谈判中,联合国军代表带来了一面自己的旗帜,在谈判桌旁立了起来。中朝代表为避免丢脸,也离开了谈判席。第二天的谈判开始,中朝代表也带来了一面旗帜,而且比对手大。然后,在第三天的谈判中,联合国军代表又带来了一面比中朝代表稍大的旗子。
这场旗子竞赛一直持续,直到双方关于旗子问题开了一个特别会议,因为旗子已经太大了,大到帐篷已经容不下了。
后来的谈判,双方旗子的尺寸基本上保持不变:
朝鲜的旗子比联合国军的旗子宽,但是联合国军的旗子更长;
朝鲜的旗子有厚厚的边缘,而联合国军的旗子有长长的镶边;
朝鲜旗子旗杆顶端的装饰物更高,而联合国军旗子旗杆顶端的装饰物更宽;
朝鲜旗子的基座有三层,而联合国军旗子的基座只有两层,但是单层基座的高度却高于朝鲜旗子的单层基座。
双方举行第一次停战谈判
双方代表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
朝韩非军事区相关:
[历史上有哪些小事化大的真实事件?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995642/answer/611492032)
江苏泰兴老乡杨根思,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一级战斗英雄、三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第一位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朝鲜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获得者。在二十八年的短暂一生中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在 1950 年 11 月 29 日阻击美军的任务中阵亡,牺牲前带领一个排打退敌军八次进攻,弹药耗尽,怀抱炸药包实施反冲锋,引爆炸药毙敌四十余人,完成阻击任务。
他带领的连队在日后被命名为 “杨根思连”,为现解放军第 20 集团军机步 58 旅三连,战功赫赫,战斗力始终如一的强悍,无人可撄其锋。
邻居 汉族 参加朝鲜战争 无法得知具体情节 因为耳朵被震聋 精神也有些不正常 并没有享受老兵待遇 老爷子对象身体挺好 所以晚年生活不算凄惨 只是这个终日街头闲逛时而乱喊乱叫的大个子老头 谁能想到他当年跨过鸭绿江的模样呢
我爷爷奶奶,PLA26 军的,惨烈的长津湖之战幸存者,爷爷早逝,奶奶对于那段历史,至今不愿意过多回忆。
还记得那年那兔那些事的桥段吗?当时这就是事实,美国人的战争资料统计,9 兵团光冻死就在千人以上,战役结束后,9 兵团完全失去作战能力被迫调往后方修正,要知道 9 兵团可是加强兵团,3 个军都加强了一个师,近 10 万人的编制。
-—
英雄不朽!
第二次战役东线,9 兵团冰血长津湖。
那年那兔那些事第一季第三集中,志愿军战士在冲锋前冻死在隐蔽地,就是讲述的长津湖战役。
解放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下辖第 20,第 26,第 27 三个加强军。1950 年夏天,第九兵团在江浙备战攻打台湾,在钱塘江借潮汐变化练习登陆。朝鲜战争爆发后,九兵团被中央军委调往青岛整训。原定整训至 50 年底,然而由于前线战事紧急,九兵团的调令被一改再改,全军整训取消,快马加鞭奔向东北。
一路上为了保密,全部乘坐密封的铁皮车,根本没有时间换装。九兵团的战士们就穿着在江南过冬的单帽,薄衣,胶鞋,在朝鲜半岛 50 年一遇的严寒里行军,第一天就造成非战斗减员过千人。到了第二次战役开始前,整个九兵团的将士们,少则 2 天,多则 9 天没有吃上一顿热饭。到了战役发起时,已经有连队成建制地冻死在阵地上。
忘记在哪个回忆录上看到的了。
志愿军俘虏了一批联合国军,发现他们每个人屁股后面都挂了好几个朝鲜人的铜水壶,铜锅之类的。志愿军非常不理解,后来审讯俘虏才明白。
这群外国人认为亚洲人用金子做水壶和锅,因此看到黄澄澄的锅,以为是金子做的。进朝鲜人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搜铜锅。
八国联军的本性,一点没变。
我只吐糟一下那位中共抓壮丁当炮灰 18 赞的,在美帝那种拿弹药不当一回事的火力投送面前,别说壮丁民兵,就是一般入役不过 1 年的新兵蛋子也会被炸出各种精神病,面对美帝那种世界第一的炸逼,只有身经百战的精锐老兵才能谈笑风生,造谣之前动动脑子。除了党国绝对不会有哪个指挥官会把壮丁和民兵投入这种高强度战争,因为民兵和壮丁在这种情况下只是消耗粮食的累赘。
家中三子,他排老二,世代赤贫,父母早逝,老大大字不识,但咬牙供他读了私塾,读到类似于今天的初中学历。
正好解放,需要人才,他去了邮局当了一名邮递员,多好的工作啊。穷苦山村的穷苦家庭走出去个读书识字的人,了不得。至少是全家的希望。
抗美援朝开始,各地踊跃报名参军。可他们邮局一个人都不踊跃,那怎么行,不争先进,领导急的天天做工作。没效果,就是没人去。
他那时刚刚结婚,又刚到邮局,本来自愿参军这种事儿基本轮不上他。可家族的男人们性情冲动,容易热血。何况是读过书的热血青年。他有一次在单位跟人闲聊,在旁边多说了一嘴,“没人去我去算啦。” 领导知道了。
然后做工作,让他当先进,去参军。他肯定不想去了。不去? 先把工作停了,领导天天跑到村里家里做工作,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要考虑后果和影响的。
奈不过,算是自愿报名去参军,上了战场。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个口信都没有,是死是活不知道,失踪阵亡不知道。两年过去,仗打完了还不见人,媳妇改嫁了。没孩子,也就没后人了。
他是我二爷爷,他哥哥是我爷爷。我少年时候,看家谱,竟然发现他,而且他名字下面,没有人。我奶奶告诉了我。连坟头都没有的人,几乎没人记得他了。他的兄弟们也都走的很早,更没有人挂念他。
战争很残酷,是不是很多人就这样上了战场,然后彻底消失,好像从来没来过这个世界。几十年过去,连个记得他的人都没有。就像寻梦环游记里那样。
我师傅的爸爸是一个参加朝鲜战争的老军人,听说过一件事,他当时在山脊上休息,山沟里有一队刚从国内调到朝鲜的部队排着整齐的队形在开进。突然美国鬼子的飞机就来了,一通轰炸,等飞机飞走后,整整齐齐的一百多小伙子,能完完整整站起来的不超过十个,山上的人都跑着下来抢救伤员,那个连长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几十年后老头想起来还是眼泪汪汪。
写个我二爷爷的事吧,就是我爷爷的哥哥。
我二爷爷在我们这些孩子小时候经常讲一个故事,当年他在我们山东和我大爷爷一起从的军,留下我爷爷一个在家去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
据他说他在朝鲜的某个指挥部任职,美国人的轰炸机来了就全部往防空洞跑,我二爷爷为了保护电台就被落下了,刚跑出房子就看到防空洞被炸塌,进去的人全没了,他也被炸了个半死,之后只能带助听器才能听到声音。
他现在已经去逝四年了,每次说抗美援朝就想起他,脑补这他在冰天雪地里血淋淋的站着,无助的望着防空洞里的战友。
知乎上大概玩《骑马与砍杀》的朋友不少,有种情况我估计许多人都碰到过,你辛辛苦苦经营的村子被敌国领主烧了,你气的追到后面想要报仇,然而就在你快要追上的时候,这个时候电脑弹出一个提示:斯瓦迪亚王国和维基亚王国已签署停战协议(仅举例),那个领主的标记从红色变成透明的,而你的村子并没有恢复如初,还在冒着烟,你怎么办?打还是不打?然而这种事情,有人真的碰到过。
以前我妈厂门口看传达室的老头脾气很古怪,非常暴躁,大家都不太喜欢他,后来从其他人口中得知了他的经历,我们也理解了。
他是上过朝鲜战场的,但没有参加过一次战斗,没有放过一枪杀过一个人,奖章啥的也没得到,为啥呢?去朝鲜以后车队被美国飞机轰炸了,好几个同乡眼看着就没了,没错就是啥都没了,渣都不剩了,后来他终于到了前线准备杀几个美国鬼子给老乡报仇的,结果——指导员跟大家说:
停战协定签字了,停战了,战争结束了!
停战了?
wtf!!!
我没有因为他没有参加过一次战斗没有杀过一个敌人减少对他的敬意,毕竟我知道最起码我要是处在这种环境下不会像他这样服从命令的。
我中学时代的老师曾讲过:他上中学时候曾经支前,当然不去朝鲜,只在我国火车站欢送战士,或者接受伤的伤员。他曾看到从前线下来的一列火车的伤员全是膝盖以下截肢,而且是整建制的,可怜这些年轻的战士,匆匆入朝,没有准备冬装,就在盖马高原埋伏打伏击,结果一枪没打,全部冻伤。他讲到那么多战士齐刷刷全部是腿部截肢情景,想想就觉可怕,远超过各类不同的伤员。
因为医院伤员太多,就让中学生去帮忙,他就看到有些伤员用了一些黑心棉做的绷带药棉以后,伤口很快破伤风,死去。战争初期,很多战士真是死在自己国家黑心商人的手里。所以,我们老师特别的支持后来的 “三反”“五反”。
当时国家真穷呀,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捐钱捐棉,解决了战士冬装的问题。说真,在当时那种经济情况下敢打,并且取得共和国的立国之战的胜利,真的太不容易。特别想起老师说的他们当时虽然只是中学生,不能上战场,但也热血去支前,不知疲惫,把自己能捐的全捐了,那真是无条件为国付出,整个人民态度空前团结,他当时讲的热泪盈眶,我现在回想起来也都很感动。我真不是说空口号,朝鲜战争那是全国人民用当时最后一点经济积累,是每个人自己无私,和众志成城坚强意志取得胜利。如果说那时候人民解放军是不可战胜,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这绝对不是吹牛。现在年轻人也许不会有这样深刻的体会了。
道听途说,不保证故事真实性
1. 今韩国境内的一家小商人家庭,北方第一波进攻南方期间被南方的韩国军队劫掠恐吓,惊吓之余如惊弓之鸟,举家伺机逃跑,韩国国军兵败如山倒,一片混乱之中一路北上,与大波人流反向而行,欲投奔平安道或中国的亲戚。
路上艰难险阻,老人病逝,男主人饿死,平安道亲人不见踪影,孤女寡母踉踉跄跄逃往中国沈阳投亲。
投亲之后仍无法解决问题,最终经人介绍之下,母亲改嫁至沈阳郊区一户汉人家庭。
女儿进入当地学校读书,学习汉语,母亲也经过女儿帮助学习汉语。
女儿长大之后嫁到丹东的汉人家庭,经与领导协商分得一户小房间,房间卧室的窗户对着朝鲜半岛的方向。
2. 山东烟台某岛经历饥荒,男主人坐船逃亡关东,最终到今丹东市。
朝鲜战争爆发,丹东被炸,居民躲进防空洞,慌乱之中,幼子早夭。
次子长大之后迎娶朝鲜半岛难民,定居丹东。
一点也不精彩的故事,而且不保证真实性,嗯,就酱。
看到这个问题,思绪把我拉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那时候我十来岁,有一天姥爷家来了一位客人,一个干干瘦瘦的老头,头发很稀疏,头皮有一道明显的疤痕,这是我看到他的第一印象。
现在想来,那些在革命年代过来的老人大多都有一种特别淡然平静的气质。我那时比较顽劣,姥爷让我称呼他的客人 “爷爷”,我就很随意的喊了一声,自顾自的看电视去了。过了一阵子,舅舅洗了水果拿进来时,姥爷顺嘴给舅舅说:你刘叔是从抗战一直打到抗美援朝的老革命。我被这句话吸引,凑到老头的跟前说:“爷爷,您还去朝鲜打过仗?” 那时候的孩子还是很崇洋媚外的,美国人多厉害呢,这老爷爷跟美国人打过仗,就感觉很稀奇。但是老头并没有就我的问题展开诉说,而是笑呵呵的摸了摸我的脑袋,温和的说“打仗可不是什么好事儿!”,然后就和姥爷叙旧去了。
但是我看到了,他摸我脑袋的时候,右手有两根指头是残缺的。
后来,我才听姥爷讲:老人的头皮伤疤是和日本人拼刺刀的时候被划伤的,而右手两根手指是在阻击美军的时候被机枪打断的,其实还有一个伤,跳弹打穿了脸,但是我没有注意到。
二十多年过去了,在这二十多年里,我虚无过,怀疑过,甚至不屑过。
可是,在这中华的天地之间,没有先辈们的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又何来我们这些泛泛之辈的和平生活呢!
国有忠魂,永垂不朽!致敬!!
舅爷是军医,外科,52 年入朝,一直在呆到 55 年底才回国,转业后任五丈原卫生局长。
当时手术条件十分恶劣,缺医少药。记忆最深的是舅爷聊到当时截肢用的锯条全靠进口,手术中磨损后根本没有足够的备品更换。后来甚至找来小号木工锯金工锯简单消毒就使用,要知道人骨骼硬度远远超过木头,手术过程中出现很多意外,冤死了很多战士。
小的时候,邻居老大爷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人非常慈祥、脾气也好,左耳朵因为炮弹震伤失去了听力。
记得小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缠着他让他给我讲当年打仗的事情,在期间还学会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这首歌。印象最深的是这 3 件事情:
1、当时联合国军炮火真的足,炮弹、炸弹跟不要钱似的。
一天大半的时间是被的确压着轰炸,很多人都被震死。他的耳朵是一次打仗中,看到敌人炮弹飞过来,他从山头滚了下来。就这样捡了一条命回来,但是左耳朵失去了听力。
老人回村后一直担任村干部,直到 wg 期间却被莫名的批斗,之后几乎不问世事,一直到去世。但是看得出来,村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尊重他。他叫夏方星,一个可能不知名但是也为祖国奉献过很多很多的战士!
2、美国人真的很能打
据他说,解放战争时候他们一个连敢打敌人一个团,因为敌军很多人的父母家乡都经过了土改,都有土地,军心早就涣散了。但是美国真的不一样,抛开炮火优势外,也真的很能打。而且身材高大,力量绝对优势。而且绝对执行命令,不像电视说的那么怕死。
3、学会了 3 句英语,where are you、hands up、i don’t know
连队指导员教的,在夜战时候近战时候,找不到敌人,说一句 where are you,敌人往往会暴漏出来,然后跟上一颗手榴弹。
抓到俘虏或包围敌人时候,要说 hands up
万一被抓,被审讯时候,如果对方不会中文,那全程就说一句话:i don’t know
怀念这位老人!
家母当时年幼于辽宁岫岩学堂读书,忽听窗外人语有飞机坠落,师生携手并肩观看热闹,见一大胡子在村干部和民兵簇拥下而来,看到可爱的孩子们还挥手致意笑容满面。
-—————-
补充下刚想起来的,外祖父回忆,当地家家户户被要求以被褥蒙在窗户上,实在家里穷的没有被褥,由组织发放刷过墨水的纸张糊在窗户上(当时穷的家里肯定不是玻璃窗)。外祖父算一积极小干部,见过从前线抬下来的的战士,裤中排泄物经冰冻挤压与身体已连为一体,只在当地转运一下回后方施救。。。。大约 2000 年左右在贵州有幸见到当年一位老战士,得知我是东北人很高兴,回忆当年负伤后在担架上,四个东北人抬着他,忽然遇到敌机轰炸,四个人放下担架手脚触地并排弓形姿势掩护他,记得老人叙说时稀疏的花白头发在阳光下闪耀。他们永远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撸代码撸累了,趁中午吃饭的空,我来答一个,算是有感而发!
我们村有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姓陈,已经过世!老爷子身材魁梧,脾气火爆,嗓门也很大!他应该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从北方一直打到南方,后来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好像也有机会继续留在部队,但是因为老婆在老家带三个孩子,还是小脚,所以就复员回家了。后来两个儿子陆续成家立业,女儿也出嫁到外地,再后来老婆也过世了,就一个人住在村外山脚下的一处果园里面。他养了一条狗,经常到山里打兔子。
小时候我们家也在村外承包了一片果园,我也就在跟着父母在果园里面住了很多年。虽然我们家的果园和老爷子果园还有些距离,但是因为在村外住的总共就那么几家,所以也算是邻居,农闲时节也会凑在一起喝茶聊天。这应该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了,因为老爷子会给我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有行军打仗的经历和见闻,更多的则是他走南闯北听到的各种民间传说,随便一扯就是大半天,还不带重样的,不过我现在基本上都忘光了,很后悔没有趁他再世的时候记录下来!
关于朝鲜战争的回忆,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大雪之夜,老爷子和战友把马蹄子包起来,去偷美国大兵的罐头。。。**想在想来应该是美军空投的罐头食品被他们发现之后,去想办法弄回来。
老爷子性格火爆,平时跟两个儿子关系一般,但是因为他一直有政府补贴,还有一个外嫁的女儿孝顺,所以不靠儿子养活,也就不用像很多农村老人一样,看儿子脸色生活。不过他对自己孙子孙女,甚至我们几个邻居家的小孩都挺好。有一年交学费家里没钱,我妈带着我去找老爷子借,老爷子很爽快的借给了我,还多给了一些。我还很清楚的记得他放钱的地方有个机关,可以触发一把短枪自动开火,当时真是又好奇又害怕!【早些年,长筒猎枪和自制的短枪很常见,装火药和砂子,我家就有一把,不过后来被收掉了!】
后来因为上学和工作的原因,回老家次数越来越少,见到老爷子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老爷子也从村外搬到了村里的老年房(自己或者儿女出钱盖的两间房和一个小院)里面,再后来就听说他突然去世了!
题目问的是关于朝鲜战争的故事,而我只是描述了一个抗美援朝老兵的模糊形象,希望不算跑题,毕竟关于朝鲜战争的故事,其实就是那些老兵的故事!
我爷爷去过朝鲜,有一次他负责看管一个美军俘虏,天上有敌机轰炸,他用枪指着美国人,让他卧倒找掩护,美国人以为要枪毙他,吓得不行,不停地求饶。哈哈哈哈哈
美军真的越境炸过中国。
安东(今丹东)市区就受过两次轰炸,一次是 1951 年,炸的是三马路地区,另一次是 1953 年,炸的是山上街地区。此外,鸭绿江桥、浪头、宽甸河口、拉古哨等地也受过多次空袭。
所以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不算错。
各位答主的答案都很详实生动,我很想跟风讲一波,但可惜没听过老人先辈之类的给我讲过故事,平常了解也都是从网上、书籍上看。
虽然故事我不怎么有,但是看了诸多答友的回答,我想一个常识还是甚至有必要赘述一下:
朝鲜战争的性质和抗美援朝有根本区别。
为什么?朝鲜战争的是朝鲜内战,是一个民族两个政权之间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本来和中国关系不大。
那么抗美援朝为什么会发生呢?原因就在 “抗美” 两字。
朝鲜内战和中国没关系,但北方北朝鲜和南方南朝鲜却是分别受苏联、美国的支援的。北方北朝鲜比较强势,几乎快推平南朝鲜时,美国看不下去了,他不能容忍自己在东亚的桥头堡被共产党拔掉,于是发动仁川登陆,结果天降王师自然不同凡响,很快反推到中朝边境,金大胖就差申请向中国避难了。
这回轮到中国坐不住了。本来心想,你俩小子想咋打咋打,反正不成气候,老子刚建国,只想好好修炼回复元气。可这倒好,一场小国内战引来了王师陈兵鸭绿江畔,偶尔还被 “误炸” 一下,美国对新生的中共政权心存不友好是肯定的了。而鸭绿江畔对面是什么?是东北工业基地啊!
当时中国可没什么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工业带,有也只是于一穷二白的中国没什么卵用的纺织轻工业,所以东北重工业区是个独苗,老共心慌慌。就出兵了,说什么也要把美军从国门前赶走,给自己留一条安全缓冲带 (死道友不死贫道)。
热战开始了,百万志愿军打着 “志愿” 的幌子和打着 “联合国义师” 幌子的十五国联军拉锯撕逼三年。也就是抗美援朝的由来。
所以,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意义可以分开来看,从一开始,挑事儿的就不是中国,开了把事端扩大化好头的,也不是中国。中国是为了自己心脏不被随时捅一刀,才出兵,称之为 “保家卫国”,完全没错。
大家一定要自己的分清。
况且,这一仗之后,中国人在国际上说话,才开始有人听,开始获得尊重。
你品质好,道德好,却老好人一个,谁鸟你啊!?
美军遣送回来的俘虏背上都被烙了字
第二次战役期间,当时美军已经仁川登陆,越过三八线,北朝鲜军队主力基本被包了饺子。联合国军进军平壤,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
面对中国警告,麦克阿瑟嗤之以鼻。他以为中国不敢和第一强美军打。后来美国人评价:麦克阿瑟把一头狮子当成一只带角的羚羊。麦克阿瑟还夸下海口:感恩节(后来是圣诞节)前孩子们就能回家(标准 FLAG)
结果是,美军精锐师团被中国志愿军包围,差点全军覆没。后来侥幸突围,每个师也是伤亡过半。后来人们形容当时美军军队处境:位于印第安人鞭笞场。(美国一支印第安人风俗,将罪犯放在中间,两边行刑人挥鞭抽打他)
也就是美军师团没有全被吃掉,要不然,杜鲁门会像屋大维一样骂麦克阿瑟:把我的军团还给我!
值得一提的是,志愿军成建制消灭了美军一个团,绰号 “北极熊团” 的第 7 师第 31 团。因为这个团曾参加苏俄内战,在西伯利亚打败过毛子红军,所以被美国总统授予军旗。志愿军击毙团长,缴获团旗。
看有人说双方损失不对等,志愿军损失更大,美军损失不那么大,中美就是打个平手的。
首先,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战争的目的不是单纯消灭多少敌人,而是有没有达到最终目的;苏联比德国,中国比日本在二战中都损失更多,但不影响中苏是战胜国德日是战败国。
朝鲜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美国等联合国军目的是保住韩国,进一步消灭朝鲜,威胁苏联中国;中国抗美援朝是保住朝鲜,建立战略缓冲区。第二次战役意义在于中国达到了战略利益而美国没有。如果目的没有达到,杀敌再多有何意义?索马里黑鹰坠落,越南战争,美军伤亡都远小于敌人,但结果这两次军事行动都失败了。
其次,当时中国是啥背景?刚经历过十四年抗日战争,几十年内战与百年屈辱,国内打得一片狼藉百废待兴,经济工业水平还不如非洲印度;美国呢?刚刚打赢二战,半个世纪地球第一大工业国,技术武器先进,后勤强大,士兵士气高涨。结果,中美在朝鲜打了个平手,中国伤亡是比美国大,但这平手可不一般。一个昔日 “东亚病夫” 竟然能和第一强美军在正面战场打个平手,战争结果也是平局,这本身就是胜利。这样的战果,别人才会尊重你。后来越南战争,中国警告美国,美军地面陆军部队不能越过北纬十七度线,美陆军就真没有越过。为啥?朝鲜战争打过,知道中国军队是真不好打。
写个我爷爷的事吧,爷爷十三四岁就去当新四军他姨夫那时候是一个连长,后来因为党内路线问他被枪决,爷爷后来做了彭雪枫将军的卫兵二十几岁就是骑兵连连长,因为脾气坏经常被降职,说有一次骑马去送信碰到日本鬼子迎面一刀把日本鬼子胳膊砍掉突围而去,晚上在一个塌了屋顶的土房子里过夜被敌机差点炸死,真的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解放战争时负伤无数,记得 2000 年左右带他去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老人家对着纪念碑敬礼至今难忘。朝鲜战争爆发后又去了朝鲜战场,负伤后在锦州养伤战争结束后回到我们老家一个乡里的供销社上班,跃进年安徽这里饿殍遍野活不下去了,遂带我奶奶和爸爸逃荒要饭,南到大河湾(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在哪)北到鹤岗(我二叔出生在鹤岗,至今乳名黑鹤)期间担子挑着我父亲过河我爸手从担子里出来泡到河水里到现在右手四个手指都是残短的!到了东北生产队开荒种地拉磨拉柴从未给人提起自己参军的经历!期间我爸得了一种什么病医院无效,我爷爷听人指点背着我爸去一个道观里找一个老道士看好了,我女儿小时候有时惊吓发烧我爷爷还会画拘魂马。零零碎碎不知从何说起。爷爷已经去世四年多了,我很想他!传奇的一生,留给我无尽的思念!
姥爷是最早一批入朝的部队,干的活跟《集结号》里邓超干的活一样,炮兵里的作战参谋,经常到敌后或者阵地搞活力侦查。有几个事情讲讲……
1、美国人的传单,美国人开展伊始,搞心理战争,飞机大炮推送传单,内容大体是彭德怀反叛了,得病死了,毛爷爷被暗杀什么的,士兵大多文化程度低,军官不信这一套,部队看到花花绿绿的纸,质量还不错,卷烟的卷烟,当手纸的当手纸。后来美国人发现传单中国人根本没人看,于是在里面下了药,卷烟和当手纸,接触皮肤的部位会肿烂,照成了部队减员…… 当然也有从对方阵亡的人员的身上翻出的美元照样传单的用法……
2、美国人的钢笔,小汽车、黄花鱼…… 空头到田间地头,马路附近… 钢笔写字或者拧开笔帽会爆炸… 玩具小汽车玩的时候也会爆炸… 黄花鱼等食物吃了会等要命的病… 是细菌武器… 姥爷过了 80 岁看战争电视剧的时候给我说的…
3、独臂的机枪手… 姥爷开车(缴获的 jeep)去师部,有位战友跟我姥爷问路怎么去野战医院,我老爷跟我说左胳膊挨了两发机枪子弹,骨头都碎了,连着点皮… 用绳子扎的止血带… 前线走回来 5-6 公里… 脸上基本没什么血色了。姥爷开车给他送到师部野战医院十多分钟做完手术就出来,右手拿着自己的左胳膊,骂了句 md 带不回去了… 扔垃圾堆里回部队报道去了… 他是一个重机枪射手姥爷说完… 看着远处的窗子抽烟……
4、万国牌军服…… 姥爷回国弄了辆半截美,类似皮卡的军用吉普车,开到鸭绿江边车没油就扔路边了… 姥姥说别看电视说给姥爷四年没发衣服… 去的时候是一身冬装… 四年没在发过衣服… 夏天把棉花抠出来冬天填回去。炮兵参谋总是要去侦查给炮兵校正落点,又一次那次战役忘了,跑到韩城附近潜伏了将近一个团,抓了 300 俘虏回来。所以回国的时候,土耳其军的大衣,英国人的靴子,美国人的羽绒睡袋… 什么好用就都穿身上了
5、零星的记忆… 美国人用重机枪狙杀我们的士兵… 两颗航弹一颗落战壕里了,燃烧弹一个排一个没剩都牺牲了,另一颗掉面前的没炸。… 飞机扫射司机牺牲了… 一车人奔山下悬崖就去了,姥爷副驾驶把方向拉过来撞树上了… 一车人除了司机都活了… 讲了点点滴滴… 太惨的没讲… 但是跟我说过他们把刚刚登陆的土耳其旅全干没了… 炮兵的炫耀… 他不认识加兰德看兄弟连告诉我他们叫大八粒
……………………………………………………………
先上几张图吧。我姥爷,抗日的时候被国民党抓壮丁去了山东抗日,后被解放代表共产党打了淮海战役,属于比较早入朝的,卫生班班长,在朝鲜待了三个月,一个班近 30 人,被美军炸弹袭击,一个班仅剩三人全部重伤在山洞里等死,因为我姥爷是某领导(好像是战地卫生部部长当过警卫员,后被派到一线)嫡系,被询问了,才被从山洞里找出来,扔到火车上送回国。在朝鲜眼睛被榴弹片打掉一个,手指断掉一个,两只脚的脚趾和脚后跟都冻掉了。多说一句我姥爷还在世,6 月 1 号刚过 95 岁。之前身体一直很好,五月 7 号突发脑梗,九号送来合肥,现在已经稳定。愿他早日康复。
小时候听过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沈树根的报告会,朝鲜有他的铜像。老头那时候退休了,身子还很硬朗。具体战斗经历百度一下都能搜到,鹫峰阻击战,他带了一个排守了一天一夜打退十三次进攻。映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他们排撤退时还带了几个美国俘虏,眼看快被敌人追上时他下令 “给他们一人一颗花生米”。老头说得很质朴,说当时志愿军内部要求遵守日内瓦条约善待俘虏,他也想把他们带回后方,但是实在战场条件不允许,又不能放走他们,战场你死我活,那只好把他们解决了。
朝鲜战争是陆军资历的试金石。
解放军陆军历史上最多有 70 个军,因各种原因或撤裁或转编,军改前只剩余 13 个集团军。这其中除了常驻福建前线的 31 军和常驻云南边境的 13 军是小部分参与外,其它无一例外的见过美军见过血。
表现突出的有九千岁军 54 军,万岁军 38 军,超万岁军 39 军,和千岁军 15 军。
爷爷是志愿军老战士,但并没有上前线。
所在的部队就停留在新义州,始终没有南下。
据说当时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准备开赴前线的时候,传来了某种消息,于是部队被调回国内,在东北休整。岂料刚刚到达东北,又收到了前线吃紧的消息,结果爷爷所在的部队由于还没有完成准备,没被派往前线……
希望有资料的知友们可以帮忙看看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爷爷是志愿军,湘西人,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在老家粮食局当了个干部。起初我也不知道爷爷打过仗,爷爷自己从来不跟我们说这些事,还是一次跟我弟捉迷藏,在爷爷家翻箱倒柜的翻出来装在盒子里的军功章,那时候小屁孩一个什么也不懂,拿去问奶奶才知道了爷爷当年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那时候才知道这个痴迷下象棋爱看战争片一生气就吼人的老头儿,也曾浴血沙场,九死一生。奶奶说爷爷命苦,小时候就没了娘,小学时爹也过世了,只能辍学大字不识几个,后来打仗不怕死就晓得冲啊,立了一等功二等功,没文化认不到字当了班长,看你爷爷脑壳上的疤,对面一枪帽子打飞了,现在就剩这个疤了,腿上都是那时候冷啊冻出来的疤。当时还跟我弟争着去摘爷爷帽子要看脑壳顶那道疤,还摸了摸,后来爷爷脑血拴什么的老年病导致行动不便,给他洗脚的时候才看到腿上的疤。
福大命大,不然现在也没我了。
根据前苏联有关资料记载,苏联空军在朝鲜作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50 年 11 月至 1951 年 3 月,苏联空军主要在鸭绿江一线活动,作战对象多为美国空军的 F-80、F-84 和 F-51。第二阶段作战是从 1951 年 4-5 月至 1952 年初,主要由第 324 师和第 303 师负责,这两个师的大多数飞行员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较长驾驶米格 - 15 的飞行小时和经验,取得辉煌战绩,逆转了联合国军在北朝鲜上空的统治地位。第三阶段是从 1952 年初至 1953 年夏签署停战协议,在此期间,苏联空军有十三个歼击机团先后入朝轮战,多数苏联飞行员年纪轻缺少作战经验,作战成绩不够理想,损失较大
1952 年 2 月,苏联方面却用第 97 和 190 歼击机师替换原先在朝的作战部队,这两个师的飞行员在米格 - 15 上平均仅有 50 个飞行小时,又缺乏战术飞行训练和作战经验。但是苏联有关方面却认为他们的训练成绩优秀,达到作战标准。这两个师在作战中的表现很快证明这一评估是非常错误的。在入朝参战最初三个月中第 190 师就损失了三十六架米格机。参战五个月后,这两个师的飞行员就开始产生厌战情绪,第 97 师许多飞行员用生病和住医院的方式躲避飞行和执行作战任务。
伟大的苏联红军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7 月 2 日,周恩来通知苏联政府,称中国准备向中朝边境部署九个师地面部队,并询问苏联是否能提供空中掩护。几天后,苏联领袖斯大林立刻致电北京,敦促中国领导人做好出兵朝鲜战争的准备。7 月 5 日,斯大林在回复中明确表示苏联将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但是一个星期后,斯大林依然没有获得中国政府向中朝边境部署军队的决定。7 月 13 日,他再次致电北京,要求中方尽快向中朝边境部署军队,并重申他前几日所做的承诺,告知中国领导人苏联已做好准备向中国派遣一个装备 124 架米格 - 15 喷气战斗机的航空兵师,为中国军队提供空中掩护。他还明确表示,该航空兵师将在中国停留二至三个月,在任务完成后将向中国转交所有的飞机和装备。
又一个星期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回复斯大林,同意苏联派遣空军来华为中国军队提供空中掩护,但强调中国飞行员不可能在二至三个月内完成飞行训练,而比较可行的日期应是莅年春天。言下之意是希望苏联空军的在华期限能够延长
7 月 21 日,伊万 · 别洛夫少将的第 151 近卫战斗机师接到命令转场中国东北,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13 兵团提供空中掩护。该师所辖属三个航空兵团于 8 月 10 日分别完成在沈阳、辽阳和鞍山的部署,其具体任务是训练中国飞行员,配合高炮部队为部署在通化、铁岭、辽阳和安东的解放军第 13 兵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考虑到当时战争的特殊性,苏军总参谋部的命令特别强调不允许苏联飞行员过境参战。应该指出的是,第 151 师并非是第一支部署在中国的苏联航空兵师。
1950 年初,在中国政府的要求下,为应对台湾国民党空军的袭扰,帕夫尔 · 巴津斯基中将指挥的第 106 混合航空兵师从 3 月起就部署在上海地区执行空防作战任务。这两支苏联空军部队所属航空兵团后来成为最早参加朝鲜战争的苏联部队。尽管斯大林在朝鲜战争初期就承诺为中国入朝参战部队提供空中掩护,10 月中旬,当周恩来在莫斯科与苏联领导人商谈具体援助和空中掩护事宜时,斯大林对为志愿军提供空中掩护的承诺与中国领导人的期待大相径庭,他告诉周苏联空军需要二至二个半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入朝参战准备。这就意味着志愿军在入朝参战初期将无法获得苏联空军所提供的空中掩护。为了打消中国领导人的出兵朝鲜的顾虑,斯大林决定立即向中国派遣空军部队保护中国的主要城市和重要经济设施。
**10 月 14 日,斯大林命令苏联武装力量部部长亚历山大 ·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向中国部署 4 个米格 - 9 歼击机师和 3 个伊尔 - 10 攻击机团。他要求歼击机师必须在两个星期内动身前往中国。一个星期后,苏联领导决定再派 4 个歼击机师前往中国,其中包括 2 个米格 - 15 歼击机师。由于苏联空军的歼击航空兵师数量有限,现有编制也不利于执行训练中国空军的任务,苏军总参谋部决定将这些歼击航空兵师一分为二,重组成两个团各六十架飞机的师。**随后根据中国政府的要求,斯大林又命令增派一个图 - 2 轰炸机师赴华支援志愿军的地面行动。在 11 月至 12 月期间,共有 11 个苏联航空兵师部署到中国,其中有 6 个师装备较老式的米格 - 9 喷气飞机,2 个师装备米格 - 15 喷气飞机,1 个师装备拉 - 9 螺旋桨战斗机,1 个师装备伊尔 - 10 攻击机,和 1 个师装备图 - 2 轰炸机。它们全部编入第 67 航空军,由苏联远东空军司令瓦西里 · 克拉索夫斯基上将指挥。它们的主要任务是训练中国飞行员,和为中国城市提供空防。命令还特别规定在对中国军队进行空中掩护时不得越境作战,要求它们在完成训练任务后将所配属的飞机和装备移交给中国空军。从这一点上来看,苏联所派遣来华的这些空军部队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基本上没有直接关联。
根据前苏联有关资料记载,苏联空军在朝鲜作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50 年 11 月至 1951 年 3 月,苏联空军主要在鸭绿江一线活动,作战对象多为美国空军的 F-80、F-84 和 F-51。第二阶段作战是从 1951 年 4-5 月至 1952 年初,主要由第 324 师和第 303 师负责,这两个师的大多数飞行员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较长驾驶米格 - 15 的飞行小时和经验,取得辉煌战绩,逆转了联合国军在北朝鲜上空的统治地位。第三阶段是从 1952 年初至 1953 年夏签署停战协议,在此期间,苏联空军有十三个歼击机团先后入朝轮战,多数苏联飞行员年纪轻缺少作战经验,作战成绩不够理想,损失较大
入 朝 参 战 初 期
10 月中旬,苏联对先期驻华的航空兵部队也进行了重组。第 151 歼击机师被缩编为两个团,分别为第 28 歼击机团和第 72 近卫歼击机团,由沙波兹尼科夫上校为师长。剩余部队编入新组建的第 28 歼击机师,辖属第 67 和第 139 歼击机团,由阿留科辛上校指挥。第 106 混合航空兵师此时已完成在上海地区的作战任务,将飞机以及相关装备移交给中国空军后,分批离开了上海。所属第 29 近卫歼击机团和原第 303 歼击机师的第 177 团在辽东半岛重新组建成第 50 歼击机师,装备当时苏联最先进的米格 - 15 比斯,师长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空军英雄帕希科维奇上校。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两个星期后,第 151 师进行了苏联空军在朝鲜战争中的首次空战。11 月 1 日下午,苏联飞行员在鸭绿江上空截击了来犯的美国空军的 F-80 战斗机,声称击落两架敌机,第 72 近卫歼击机团的科米奇中尉成为世界上首位用喷气式飞机击落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员。
但是,美国方面认为在当天的战斗中没有遭受任何损失,声称首次喷气式飞机击落喷气式飞机的空战是发生在 8 日,该荣誉属于美国空军第 51 战斗机联队的布朗中尉,他在当天的战斗中成功击落一架米格机。当天苏联的空战档案中没有战斗损失纪录,但是承认在第二天与美国海军航空兵战斗中损失了一架米格机。从双方空战的第一天记录来看,要恢复朝鲜空战的具体经过是很困难的,因为苏美双方包括后来中国方面对空战的记载出入极大。这对全面认识朝鲜空战史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11 月 8 日晚,苏联远东空军司令克拉索夫斯基上将在中国空军司令刘亚楼的陪同下来到了安东地区,在随后的两天内,他们亲眼目睹了发生在鸭绿江上空的、人类进入喷气机时代的最大规模空战,苏联空军两个团的米格战机连续三天与美军一百余架飞机在新义州上空鏖战。但是战斗结果非常不理想,地面指挥无法精确引导自己的飞行员空中接敌,由于缺乏副油箱,米格机从鞍山机场起飞后在鸭绿江一线的滞空时间只有 1 小时,更严重的是重组后的航空兵师打乱了原有部队的习惯和传统,严重影响到部队战斗力的发挥。为加强统一指挥和领导,11 月 5 日,斯大林命令在沈阳成立第 64 航空军,别洛夫被提升为中将,指挥第 151 近卫歼击机师和第 28 歼击机师作战。从 1950 年 11 月起至朝鲜战争结束,所有苏联空军入朝参战部队均由第 64 航空军统领。由于第 151 和第 28 师很快要将飞机移交给中国空军,斯大林又决定增派两个各装备有 120 架新型米格机的航空兵师加强第 64 航空军。这两个师分别是驻辽东半岛的第 50 歼击机师和莫斯科军区的第 303 歼击机师。这两个师是苏联首批改装米格 - 15 飞机的部队,飞行员具有较丰富的飞行和作战经验。第 50 歼击机师在接到命令五天后就转场鞍山加入别洛夫将军的作战序列。
莫斯科下达给该师的任务有别于先前来华部队,它不需要训练中国飞行员,主要任务是:(1) 保护安东地区的鸭绿江桥,(2) 防止敌机轰炸鸭绿江上的水电站和大坝,(3) 在防区内抗击来袭敌机,(4) 为安东和新义州两座城市提供空防。
12 月初,帕希科维奇上校率领的第 29 近卫歼击机团前进至安东浪头机场,将米格机的作战半径推进至北朝鲜的清川江一线,也就是后来美国人声称的米格走廊,开始挑战联合国军在北朝鲜的空中优势苏联空军的参战让美国远东空军意识到现有的 F-80 战斗机无法与米格 - 15 相匹敌,11 月 8 日,美国空军命令立即增派第 4 战斗机联队的 F-86 佩刀式战机赴南朝鲜的金浦机场确保联合国军的空中优势。从 12 月 17 日起,历时两年半的苏联米格机与美国佩刀式战机在朝鲜上空的较量正式开始。23 日发生了首次米格机与佩刀式对抗的大规模空战,第 50 战斗机师出动 36 架米格机在鸭绿江以南 60 公里处拦截美机,双方互有胜负,第 177 团损失了两架飞机,中队长巴斯叶耶戈扬大尉在战斗中牺牲。由于苏联空军对志愿军地面部队的作战支援依然非常有限,12 月 23 日,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要求苏联空军能够前出到大同江一线作战掩护中朝军队的补给线。1951 年 1 月 17 日,苏军总参谋长什捷缅科大将在给第 64 航空军的指示中要求其所属部队积极作战,有力打击敌方空中力量,保卫志愿军后方重要战略目标,包括铁路、公路、交通枢纽、部队集结地等。这一指示首次将苏联空军从中国境内基地起飞作战行动与志愿军在朝作战行动直接挂钩。从 1 月 21 日起,为保护北朝鲜境内的铁路公路枢纽,苏联空军将空战推至安州、肃顺一线,重点打击美方的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第 50 师的飞行员在空战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在该师当天的战报中记录着一次击落八架 F-84 的战果。第 50 师于 2 月初结束了其在朝使命,别洛夫的第 28 近卫战斗机师接手作战任务。在 3 月 1 日打了一场大仗,声称击落 1 架 F-84 和 3 架 B-29 超级堡垒轰炸机。但是第 28 师的作战能力很快就显得捉襟见肘。联合国军于 2 月下旬开始反攻,逐步收复在 38 线以南的失地,并于 3 月 15 日重新占领汉城。
与此同时,美空军 F-86 开始重返米格走廊,空战的激烈程度加剧,米格机的瞄准系统和短腿的问题以及苏联飞行员飞行技能上的弱点开始暴露。在 3 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内,别洛夫的部队发生了两起空中撞机事件。许多年后,一位曾经入朝参战的老飞行员在回忆中描述当时苏联空军一线部队充满着厌战悲观情绪,许多飞行员开始有意回避与敌机直接较量这种局面一直到苏联空军新的有生力量的到来才得以改观
争夺鸭绿江朝鲜一侧上空的制空权
苏联空军的参战对美空军在鸭绿江朝鲜一侧上空的制空权形成了巨大挑战。可是在三次战役后中朝军队的补给线越拉越长,而苏空军所投入的作战力量有限,所以朝鲜上空的局面依然有利于联合国军。尽管美国空军在中朝军队重新攻占了汉城后不得不将 F-86 机群撤出南朝鲜,但是美国远东空军仍然可以继续在其他地区攻击志愿军的补给线,给志愿军后勤供应造成巨大损失。在 1951 年 2-3 月间,中国领导人又多次向苏联领导人要求进一步提供空中掩护,支援志愿军即将发起的第四次战役。或许是在中方的不断要求下,以及考虑到当时苏联空军作战不佳的情况,亦或许是受到志愿军这段时期作战胜利的鼓舞,2 月底,斯大林决定派遣苏联空军的两支尖子部队参战,支援志愿军地面作战,扭转空战局面。
这两支部队分别是第 324 和第 303 歼击机师。它们的参战标志着苏联空军入朝参战的第二阶段开始。首先参战的是第 324 歼击机师,师长是苏联卫国战争时的空中王牌飞行员、曾三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阔日杜布上校,他的第 192 歼击机团和第 176 近卫歼击机团的飞行员们经常参加在红场和图西诺航空节举行的阅兵活动。1950 年 12 月第 324 师从莫斯科附近的库宾卡基地转场至吉林东丰负责训练中国飞行员。该师在第一批苏联空军部队完成入朝参战任务后,于 4 月 2 日进驻安东浪头机场。同时派往前线的是洛波夫少将率领的由第 17 和第 523 歼击机团及第 18 近卫歼击机团组成的第 303 师,从苏联远东滨海军区转场至中国东北参战。由于缺乏一线机场,该师直到 6 月份才部署到大东沟机场与第 324 师并肩作战。同时,莫斯科又增派了两个高炮师、一个探照灯团、一个航空技术师加强第 64 航空军在朝鲜的作战力量。4 月 3 日,第 324 师进行了入朝首战,结果并不理想,一架被击落,三架被击伤。但是美国飞行员承认这是他们在朝鲜空战中遇到的最强劲对手,敌方飞行员的飞行技术熟练,表现出极高的作战能力。三天后该师第 192 团的阿巴库莫夫大尉获得首次击落 F-86 的战绩,一名美国飞行员被俘。根据在卫国战争期间的经验,苏联航空兵部队非常注重打击敌方轰炸机,米格 - 15 也是为此设计制造的。从参战初期起,美 B-29 超级堡垒轰炸机就是苏联飞行员的重点打击目标。但是直到第 324 师的参战,联合国军轰炸机司令部才首次遭受重大损失。
4 月 17 日,苏方出动了三十六架米格 - 15 战机在鸭绿江上空截击了 40 架 B-29(实际上是 10 架超级堡垒)。苏联战机从多个方面对机体硕大的超级堡垒轰炸机进行不间断的攻击,许多敌机都中弹起火,苏空军声称当天击落 10 架 B-29。虽然美方承认仅有三架被当场击落,另外七架只是遭到重创,有的在飞回冲绳的基地后才坠毁。这场战斗的损失大大超过了美国空军的承受力,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耶中将下令在找到有效护航措施前,暂停 B-29 在新义州一带的轰炸行动。
半年后的 10 月 23 日,美远东空军轰炸机编队在米格走廊的南市上空再次遭受灭顶之灾,九架 B-29 有三架被击落五架遭受重创,仅有一架 B-29 在攻击中幸存没有受到严重损伤,这一天在美国空军韩战史上被称为 “黑色星期二”,远东空军从此以后被迫终止 B-29 在朝鲜的昼间作战行动。前苏联作战记录表明,1951 年下半年,苏联空军不仅掌控了在鸭绿江一线的制空权,而且取得 10:1 的战损比。第 324 师在十个月的空战中击落了 215 架敌机,第 303 师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击毁 302 架联合国军飞机。尽管联合国军方面不会认可这样的空战记录,但是无人可否定美国空军在朝鲜战场遇到了强劲对手。美国空军惊呼,红色中国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世界空军强国。但笔者认为,羽翼未丰的中国空军能获得这个赞誉,首先要归功于苏联空军。苏联空军在鸭绿江朝鲜上空的有利局面并没有维持太久。美国空军在远东的战斗机联队换装更加先进的 F-86E 型飞机,具有作战经验的飞行员延长了在朝鲜战场的服务期限。
1952 年 2 月,苏联方面却用第 97 和 190 歼击机师替换原先在朝的作战部队,这两个师的飞行员在米格 - 15 上平均仅有 50 个飞行小时,又缺乏战术飞行训练和作战经验。但是苏联有关方面却认为他们的训练成绩优秀,达到作战标准。这两个师在作战中的表现很快证明这一评估是非常错误的。在入朝参战最初三个月中第 190 师就损失了三十六架米格机。参战五个月后,这两个师的飞行员就开始产生厌战情绪,第 97 师许多飞行员用生病和住医院的方式躲避飞行和执行作战任务。
接替别洛夫将军指挥第 64 航空军的洛波夫中将多次向莫斯科抱怨新参战飞行员的质量问题,中国方面也要求苏联加强在朝鲜的空防力量应对联合国军的细菌战。苏联领导人决定改变入朝参战以来的做法,派遣了三个三团制的满编航空兵师前往中国东北参战,争夺鸭绿江朝鲜上空的制空权。这三个师分别是第 32、216 和 133 歼击机师,其中第 133 师还辖属一个海军航空兵团。它们首先被部署在二线机场,进行战斗实践飞行和演练空战技术。6 月份,他们分别进驻浪头和大堡机场,8 月 1 日在鸭绿江上空与美国空军第 334 战斗机中队的 F-86 进行了一场恶战,损失了三架飞机及其飞行员。第 133 师的副大队长伊万诺夫上尉声称凭借自己良好的飞行技术,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击落两架 F-86。美空军第 4 战斗机联队的作战记录认可了这一战果,在当天的战斗中,该联队有一架 F-86 被击落,另有四架被击伤。而地面的飞机残骸证明被他击落的是曾经击落 5 架和击伤 4 架米格机的美国王牌飞行员小艾斯拉少校。在第三阶段,苏联空军还加强了夜间的作战。首先是派遣苏联空军驻旅顺基地的第 351 夜航团(曾隶属第 106 师)参战,部分作战飞机由拉 - 11 螺旋桨式换装成米格 - 15 比斯。另外就是先后抽调第 133 和第 32 师具有夜航飞行经验的飞行员组建成若干个夜航大队,专门打击美国空军夜间行动的轰炸机。1952 年 5、6 月份,他们先后击落多架 B-29 轰炸机,迫使美国空军派遣全天候的 F3D-2 和 F-94 为夜间轰炸护航。到停战时,苏联空军的夜航部队总共击落 18 架 B-29、6 架 B-26、1 架 B-50、2 架 F-84 和 4 架 F-94
53 年初,希德 · 史留沙列夫中将接替洛波夫任第 64 航空军司令。苏联空军的最后一次空战发生在 1953 年 7 月 19 日,第 32 师的费杜热迪斯少校在大堡机场上空击落了一架 F-86,成为击落七架佩刀式和苏联空军在朝鲜战争后期极少数王牌飞行员之一。在朝鲜战争后期,尽管苏联空军在鸭绿江中国一方的兵力一直保持三个满编航空兵师同联合国军空军争夺由鸭绿江至平壤以北铁路公路运输线的制空权,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苏联空军始终无法改变美国空军在鸭绿江朝鲜上空的优势,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苏 联 空 军 在 朝 作 战 的 特 点
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入朝参战,苏联空军就投入上百架战机从空中配合和支援中朝地面部队作战。但是苏方领导人担心苏联空军的参战有可能导致战争升级,所以对入朝参战的苏联部队做出了种种限制。苏联空军的飞机在朝鲜作战时必须伪装成是北朝鲜的飞机,苏联军人必须着装中国军服,不许配戴任何具有苏联军人的标志,每个飞行员还有一个中国化名,为防止暴露他们的真实身份,他们还被不切实际地要求在空中通话时只能说中文而不是俄文。更重要的是他们被禁止在敌占区上空飞行,以及执行任何直接支援中朝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包括攻击联合国军地面部队,以及舰船和空军基地。
在朝鲜战争中除了朝鲜空军有少数几次试图偷袭三八线以南的目标行动外,苏联和中国空军都严格遵守这个规定。另外还要求他们在被俘后就说是中国的俄裔或欧亚少数民族,值得庆幸的是在空战中没有苏联飞行员被联合国军俘获。美国方面似乎对此也心照不宣从未公开承认苏联空军入朝参战的事实。除了政治因素外,军事因素也造成苏联空军在朝鲜空战中处于不对称的状态。
首先,自 1951 年下半年起到 1953 年 7 月停战时,苏中朝在鸭绿江一线的机场部署了大量的作战飞机,但三方没有统一的指挥机构,相互间缺乏联络和沟通,苏联飞行员经常抱怨中朝高炮部队向他们的飞机开火,苏联飞行员有时也会将中国空军飞机当成敌机开火,跳伞的俄罗斯飞行员被中朝地面部队当成美国飞行员进行围捕。1951 年 11 月 30 日,中国空军在轰炸大小和岛的作战行动中遭受重大损失,一共被击落 4 架轰炸机、3 架螺旋桨歼击机、1 架米格 - 15,另有 4 架轰炸机被击伤。
苏联飞行员归咎于中方没有通知让他们提供空中掩护。
其次,苏联空军的传统作战思想以及它的二次大战经验都把空中力量看作是起支援作用的,所以在朝鲜战争中,苏联方面认为中朝陆军部队是主要作战力量,并为之提供了大量的地面武器装备,以便它们在战争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苏联空军主要在中朝军队的后方重点保护鸭绿江桥和由中国通向北朝鲜的补给通道,重点打击敌方的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第 64 航空军没有装备任何对地面进行攻击的武器系统,如炸弹、火箭弹和燃烧弹。由于受苏联空军作战指导思想和所装备的米格机性能所限,苏联空军在朝鲜空战中总是被动地在鸭绿江以南的空域进行防御作战。而美国空军总是主动出击,轰炸和攻击中朝军队的后方,将空战压缩在鸭绿江和米格走廊一带。在朝鲜战争的后期,他们还经常在中国境内苏方和中方机场周围游猎,攻击正在起飞降落的米格机。为防止敌方突袭,苏联飞行员每天必须长时间坐在座舱里等待起飞命令,这样对体能和意志都会产生极大的消耗
再其次,苏联空军最初参战的部队只是原建制的一半兵力,在长达十个月的作战飞行过程中高度减员,到后期仅有少数飞行员能继续飞行作战。而新轮换的航空兵部队缺乏作战经验,在参战初期作战效果非常不理想。相反美国空军只是按期轮换部分完成规定作战任务的飞行员。米格 - 15 与 F-86 在作战性能上是相匹敌的,但是美国空军总是保持具有作战经验的飞行员执行作战任务,这样苏联空军很难与美国空军在朝鲜上空进行持之以恒的对抗。
到 1953 年 7 月签署停战协定,苏联共派遣了十二个航空兵师(计二十九个航空兵团)、四个高炮师以及相关支援部队,累计有 40,000 余名苏联军人先后赴华参加朝鲜战争。苏联空军在鸭绿江中方一侧一二线的机场经常保持有 150-300 架作战飞机,在 1952 年 7 月至 1953 年 8 月的最高峰期间有 26,000 名苏联空军人员参战。在朝鲜战争期间,苏中朝空军部队共计进行了 90,000 余架次的作战任务,其中苏联空军部队飞了 63,229 架次,有 818 次团规模的出击,参加了 1,683 次空战,击落了 1,106 架敌机。
苏方损失了 335 架米格机(319 架是被击落的),牺牲了 120 名飞行员和 68 名高炮部队战士。苏联空军有 32 人成为王牌飞行员,占据首位的是佩佩勒耶夫少校,共击落 21 架敌机,居第二位的是击落 20 架敌机的苏提亚金上尉。在朝鲜战争中共有 22 名飞行员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苏联空军入朝参战的档案记录表明,六十多年前发生在朝鲜上空的血战要比传统历史记载中的规模更大、更惨烈。由于苏联空军参加朝鲜空战是一个长期无法公开的秘密,一些有可能应该属于苏联飞行员的战绩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空军取得的,甚至对谁击落了美国王牌飞行员戴维斯少校和费希尔上尉,在前苏联解密档案中都有不同记载。笔者 2002 年 研 究 专 著《Red Wings Over the Yalu》中对此有更详细介绍。史料真伪,无论来自前苏联、中国,或者美国,都难判断,权且为史学家增添一个难题
在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为保护鸭绿江至平壤的运输线,支援中朝地面部队的作战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空军在战争初期仅有 4 个航空兵团,在苏联空军的帮助下,到停战时已发展成具有 66 个航空兵团,3,000 余架飞机,颇具规模的空中力量。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博格将军在 1951 年底视察过朝鲜战场后曾惊叹道:“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上主要空中力量之一。” 不可否认,中国空军从无到有,发展神速,史无前例。但客观回顾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苏联空军在朝鲜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和对中国空军的早期发展做出的贡献!!!!!!!
注释
Xiaoming Zhang, Red Wings Over the Yalu: China,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Air War in Korea, 1950-1953 (College Station, TX: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02), 55-142.2.
主要中文论述见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苏联空军”《中共党史研究》2000 年第 2 期,第 69-74 页。
林晓光:“朝鲜战争中的苏联空军,”《西伯利亚研究》2002 年第 2 期,第 50-53 页。
于光:“朝鲜战争中的苏联空军,”《》2004 年第 1 期,50-53。
3. 沈志华:“对朝战初期苏联出动空军问题的再考察_根据俄罗斯联邦国防部的解密档案”,《社会科学研究》2008 年第 6 期,第 31-43 页。
4. 参阅空军政治部编,《蓝天之路》上卷,1992 年出版,第 416-418 页。
5. 另外,苏联高炮部队取得了击落 212 架敌机的战果。Aleksandr V. Kotlobovskiy, “Twenty Years in Combat: A History of MiG-15 Fighters in Combat”, Pt. 2 Aebrokhobbi (Aerohobby), 1994 年第 2 期,25-29 页
引自
《苏联空军与朝鲜战争 Soviet Air Force in Korean War》
张晓明博士(Dr. Zhang Xiaoming, Professor, Air War College, USAF Air University),1994 年在美国依阿华大学获历史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德州理工大学和德州农工大学任教,从 2003 年至今为美国空军大学战争学院副教授、教授,讲授国家战略和当代中国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冷战期间的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中越关系、当代中国军事。著有数十篇学术论文,先后在《中国季刊》、《冷战研究学刊》、《军事历史学刊》等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曾先后两次获得美国军事史家学会颁发的蒙卡多最佳论文奖;专著有德州农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鸭绿江上空的红色战鹰——朝鲜战争大空战中的中国和苏联空军》和北卡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年中越军事冲突》。于 2006 年和 2014 年两次获得美国空军战争学院最佳年度学术研究
“我呀结完婚就去打锦州打傅作义,北京打完了直接南下渡过长江,一直打到海南岛,海南热呀!不少人都没回来,从海南岛回家没几天就让打朝鲜,渡过鸭绿江打美国人,两天一茶缸黄豆,趴雪地里冻的半死,打上甘岭的时候,我弟弟在山那头让打死了,脑袋瓜子打的稀碎!现在还在朝鲜,我肚子让弹片打着了,一开始没当回事儿,第三天肚子上鼓了个大包直淌水,生疼!我就去找指导员 “报告指导员!肚子受伤了” 指导员看一眼说 “去治吧!” 我就去做手术啊,拉开一看,肠子烂了,大夫就给换了节狗肠子,后来我就回家了…… ”
“那你打死几个人?”
“这谁知道?!反正就拿着机枪使劲扫,十个八个应该是有,美国枪比日本人的三八大盖好使唤,都不用瞄,一梭子子弹倒好几个”
我爷爷当时是空军,不过他是地勤,而且入伍后没多久朝鲜战争就结束了,所以他在北京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而同村的另一位就死在了朝鲜,留下了孤儿寡母。后来,他还参加了解放西藏的战斗,他在部队里学会了修飞机修汽车修拖拉机修摩托车,这是后话了——
所以,人哪,他的命运是不可预料的。
说一下我身边的
我爷爷 1935 年出生,9 岁时日本人攻陷豫西没了父亲便不再上学,因为县城火车站离家近就和我老奶和四个弟妹在我们县南部山区投靠亲戚种地放羊熬了过来了过来在那时候我爷爷认识了豫西根据地的八路军,八路军有时给他讲一些历史民族之类的事,有时会让他跑一些比较轻松的活给一些干粮什么的做报酬,但是抗战胜利后这个根据地就转移了只存在一年的时间。抗战结束后回到了老家又因为佃租太高吃不起饭我爷爷又一个人去南坡(我们那儿老一辈的叫法)做长工,十二岁的肩膀拉石子挖地窖。解放后家里又重新分了地,我爷爷当时干劲十足当时河边修河堤,我爷爷十六七岁拉着板车从北坡(邙山)拉土拉石头来回运,在同龄人中间他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但他一直都想做一名解放军,所以 1953 年刚年满十八岁的他就报名参军,当时解放战争已经打了三年了。
当时每个人都知道是去朝鲜,但是报名非常踊跃,我爷爷说他当时差点没选上。我爷爷一米七二,并不低,但我二爷爷三爷爷都是一米八以上赶上了好时候。我爷爷身高可能与小时候干活压的有关。不过最后还是成功参军赶赴鸭绿江。载满新兵卡车在各种道路上行驶了快一周终于来到了丹东。但这时部队突然下发通知原地训练等待通知。但听我爷爷说他在鸭绿江边训练时仍看到不少部队集结跨过新的鸭绿江大桥奔赴朝鲜不过更多的是回来的部队与伤兵,他说他差一点就能到朝鲜前线了语气里满是不甘但我有一点庆幸在前线凭我爷爷的性子生死难料,训练三个月后部队直接安排就地工作安排我爷爷在当地的工厂劳动起初是弹药厂然后是纺织厂最后是铁轨厂隶属后勤部,在丹东三年虽然主要是生产工作但每天会集结开会,每周有持枪持弹训练。和军营并没有什么两样,时刻在关注着朝鲜战场。当时的工厂都有加快生产抗美援朝这样的标语。我爷爷每个月有 27 元工资因为管吃管住甚至牙膏都报销工装也够穿我爷爷每月寄回家 26 块甚至 26 块半要求我二爷三爷小姑奶好好读书我二爷三爷姑奶都读完了高中我三爷更是读了大学做了老河大的教授。如此到了 1955 年签顶了停战协议局势有所缓和又过了一年我爷爷复员回家结婚生子,做了老家面粉厂的一个工人直至退休。
这些事情是我小时候和爷爷在河边公园我问起日本鬼子时我爷爷指着河对岸说他在南坡上的事时引出的。我当时还不知道朝鲜战争这回事。我不信我爷爷回家给我看箱底的相册,里面黑白照的人我一个也不认识但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也逐渐懂了这些照片的意义我甚至能想要从远景照看到鸭绿江。缠着爷爷给我讲当年的事。我也逐渐懂了过几年就会出现的操着外地口音的老爷爷来找我爷爷是为什么。也明白了为什么我爷爷要在 70 岁一个人去没有亲戚也不为旅行的江苏丹阳。
记忆中有个老爷爷来找过我爷爷两次我恰好在旁边所以印象比较深。一次是我爷爷 75 岁时当时我爷爷身体特别好早晨五点半就到河堤晨练还被电视台采访过保持健康的秘诀。一次是我爷爷癌症过世葬礼时,如果我爷爷还在的话刚好 80 岁。这个爷爷当时看起来和五年前身体一样好,不过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在我爷爷的灵位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真正的战友情不是战场上的生死之交,它具体是什么我可能永远理解不了吧。
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好像有点偏,我好像并没有讲朝鲜战争的故事,我爷爷生前一大遗憾也是并没有到过朝鲜战场连朝鲜的土地都没有踏上过。就连志愿军的称号严格上来说都只享有三个月或没有。而且战争过后回到家乡似乎我爷爷的参军经历和朝鲜没什么关系,村子里的人都不觉得我爷爷打过仗,久而久之这事没人提也就湮没在时代大潮中了。更多人对我爷爷的印象也就停留在,党员,面粉厂会计,挺有趣一个老头,以及在老人们口中的 “麦垛” 我爷爷身份证上的大名就叫麦垛,很有时代特色,可能在那个贫乏的年代,我爷爷也寄托了家庭对风调雨顺安定生活的渴望。我爷爷与朝鲜战争故事老一辈的人可能有所了解,但我妈妈过门多年,最后还是在我口中知道有这样的事,我表哥被我爷爷带的时间也很长但是我提这事他也一脸惊讶。可以这样说,如果不去刻意了解,很多发生在身边老人身上的历史故事就会被遗忘。
我高中时参加我们学校的志愿者大队去学校旁边的敬老院服务。我和一位 92 岁高龄的老爷爷聊了很多,老爷爷精神很好,思维清晰,不过有些耳背眼花我要贴在耳边才能他听清楚,不过老爷爷很健谈源源不绝地回答我的问题。还给我看他贴身携带的勋章。
这个老爷爷也是我们县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参加了国民党军并在 1944 年参加了洛阳保卫战,他说他在洛阳东郊翟镇的阵地上第一次见到了飞机并从日军的轰炸下捡回一条命,三年后参加了解放军参与了两度解放洛阳的战役并参加过淮海战役,题目是朝鲜战争所以这部分带过。1950 年当时在豫西剿匪的他也被调往东北,他当时并不知道朝鲜要打仗
后来大概是还没过年的冬天进入了朝鲜,当时全军士气高涨,老爷爷当时说打倒美帝国主义和保卫朝鲜社会主义桥头堡的神情让我印象深刻。他当时是排长,老爷爷跟我说的最多的不是战场故事而是朝鲜的冬天多么冷,志愿军日夜兼程地行军联合国军的飞机整天在头上盘旋然后突然落下炸弹,他作为排长指挥隐蔽教大家怎样最大躲避轰炸伤害。老爷爷说冬天的志愿军在林海雪原中行军有时候会见到梅花鹿梅花鹿特别怕人有一点动静就不见了。(梅花鹿这事老爷爷给我讲了两边没有意识到还准备给我讲第三遍)老爷爷没参加过什么著名的战役或者说他参加过忘了,不过听老爷爷的话大概他在江元道元山活动比较多。老爷爷给我讲美军坦克用手榴弹下开要炮兵连才行还给我讲缴获的美军罐少不耐吃一个罐头给一个班下饭,不过听老爷爷说刚到朝鲜时只有炒面吃(不是面条也不是纯白面)后来才有了红薯干萝卜干咸菜饼之类的。老爷爷说的最激动的好像是争夺什么高地是的冲锋(高地名称我没听清也没注意)当时老爷爷眼中好像突然有了光彩,特别是说战号一吹 “s a !” 当时我感觉老爷爷都快激动得站起来了。老爷爷也说了其他一些在朝鲜的事比如北朝鲜人民在密林中挂个黑板的小学教室。比如抓了大蟒蛇做蛇肉吃。还给我们讲罗盛教的故事,说朝鲜人给他立了雕像什么的。还讲美军轰炸后有很多坑春天一下雨就成沼泽了,陷进去就出不来了,他说他见过一个人走着走着就没了啥都找不着了。最后我们要走了院长夸我们说老爷爷一年也没见一次说这么多话,让我们常过去。快走时我才从老爷爷口中知道在他旁边和他一起晒太阳的老爷爷也是志愿兵老兵已经 86 了,可是我们说话他意识不到一直在晒着太阳玩手中的一截卫生纸,神情满是天真。老小孩老小孩希望他能像小孩一样无忧无虑的安度晚年。听老爷爷说旁边的爷爷是他当年的一个兵在朝鲜战场受伤后提前回来了。虽然听力受损大腿上有伤但没有影响生活也有政府的关照但儿女似乎不太成器。因为是老乡一直都有帮助联系。前年听说他被送到这个敬老院便也住进了这家敬老院两人因为年事以高在照顾等级最高的区域住着。离开故乡多年,希望这两个老人安康长寿,也祝所有的志愿军老兵们晚年幸福。
对了,我的老家是偃师,河南省偃师市在洛阳东面。是个县级市。偃师这个名字寓意很好。偃武修文,偃旗息鼓,息偃戎师。希望战争成为历史,战争的伤痛不会来到中国人身上。
电视上看纪录片知道的事情,看前面没人提,答一个吧
纪录片里有美国老兵,战斗机飞行员,说起自己的战斗经历。他们的编队遇上了志愿军的轰炸机编队。按惯例,轰炸机被咬住了之后,应该分散方向逃走。但是志愿军的轰炸机偏不。继续编队向着目标前进,不散不乱,还用机枪开火还击。一度打得追尾的战斗机飞行员们摸不着头脑。被击中着火的轰炸机,冒着烟还继续飞,甚至还有挣扎着完成了投弹任务的。这样的举动让美军战斗机飞行员大叹不已,没见过战斗意志如此坚定的,打鬼子没见过这样的。
然后画面转到志愿军老兵访谈的部分,画风突然变得怪怪的了。这些志愿军老兵纷纷表示,自己其实是陆军中选出来识字的,简单培训了若干小时就上天了,飞行训练也就几十个小时,驾驶员只学了起飞降落编队飞行,别的都不会。投弹手和机枪手是单独训练的,连几十小时的飞行训练都没有。分配到轰炸机的机枪手还挺自豪的,自己的飞机比战斗机个子大啊,个子大不就是厉害么!战斗机飞行员们一开始也不知道什么战术战法,遇上敌军不管是战斗机还是轰炸机,都一样当陆战面对面冲锋来打。
要是当时美军知道自己是被这样一群土得掉渣的飞天步兵给打出了米格走廊,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
钢筋太多,统一回复一下关评论了!
要点 1,这是老兵访谈的内容,他认为轰炸机逃跑是合理正常的,下面评论里那些轰炸机应该火力还击的人请退散,你不能代表人家美军飞行员去参加欧洲作战。曾经在太平洋作战的美军,对手是日本海军。你不能要求必须是参加过欧洲作战的飞行员才够资格去朝鲜吧?
甚至有说日本有重轰的,麻烦不要自己脑补了,7.7MM 机枪的火网跟战斗机的机炮射程哪个更远更具威胁自己琢磨吧!
要点 2,说苏联红军打出来的米格走廊的。麻烦你们做一下选择题:
A,苏联人参加了朝鲜空战
B,苏联人主导了朝鲜空战
C,苏联人独立完成了全部朝鲜空战
只要你没胆子选择 C,请闭嘴!追捧苏军跟表扬志愿军并不是非此即彼二选一的关系!
老婆她姥爷一条腿留在了朝鲜。
他们是侦查部队,有次晚上在一个山头侦查对面美军阵地,好像是有个人没遮挡开了一下手电,不多会美军的炮弹就炸过来了。
他就啥都不知道了,然后迷迷糊糊的晃,还有人说话,说的朝鲜话 。入朝作战久了也能听懂一些,是一个爷爷和一个孙女抬着担架把他往后方运。
孙女说感觉这人活不了了,还抬回去干啥,爷爷说人家是为了我们在打仗,就是死了也要抬他回去。
然后就是回到后方医院截肢,之后就回国在我们小县城担任民政局长了。
他后来一直想联系抬担架的爷孙俩,但是几乎没可能了。
-
媽媽的伯母住在鄰居。是個優雅和好的老婦人,每天都站在門邊,日落下才回屋裡。我後來聽親戚們講,外家的大伯在戰爭爆發時是韓國軍軍官,跟著白將軍一路反攻打過三八線。中國軍隊突入後,韓國軍大敗。他的部隊在撤退被截斷。從此失蹤。
我的外公是海兵隊一期。參加了許多至今記錄在教科書裏的勝仗,並且活了下來。
先祖父在當時已經不惑,在北軍攻破全北以後倉皇出奔順天,後來去釜山。而留在光州的管家被人民軍以「地主惡霸」的罪名槍斃。
-
我说一个没人提到过的事——朝鲜战争的爆发,其实是由蒋介石直接导致的。
1948 年后,解放战争从战略反攻进入决战阶段,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接连大捷,
国军一溃千里,损失几百万部队,
可以说大局已定,以至于南边还打得火热,北边毛主席已经可以气定神闲地登天安门了。
败得太快了!
1949 年年初,苏联从中调停,要国共划江而治,
然而还没等国民党内部统一意见,没等斯大林把毛主席劝住,没等美苏把利益协调好,解放军就把蒋介石撵到岛上去了。
谁能想到,一年前还势均力敌,连毛主席自己都说要打很多年(也可能是为了迷惑其他人故意这么说的),转眼就一边倒了。
败得太快了!
美苏想平分胜利果实,把中国一分为二,就像东德和西德,就像朝鲜半岛一样。
谁能想到解放军战斗力这么强啊。
这完全违背了苏联的利益,
一个大一统的中国,日后必定成为苏联的敌人!
1949 年 12 月,毛主席访问苏联,签订中苏条约,其中中国多有无奈让步之处。
但没能抚平斯大林受伤的心。
1950 年 1 月,金日成密会斯大林,一向坚持和美国平分朝鲜半岛的苏联,态度发生转变,开始支持金日成武装统一。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
这一仗,对苏联来说必须的。
1、既然中国已经接近统一,以后发展起来必定脱离掌控,
那么苏联必须扩大在远东的利益,南朝鲜韩国,就是唯一的软柿子。
2、打断中国的统一进程,保住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制造一个分裂的局面,方便以后牵制、削弱中国。
3、发一笔战争横财,补贴家用,虽然苏联军工强大,但是严重偏科,尤其是农产品和工业原料上需要从中国进口,事实上,靠这一仗,苏联就剥削了中国十年。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不得不暂停海峡的攻势,转道向北抗美援朝。
台湾也因此到现在也没收回来。
这一切的根源,都怪蒋介石的国军在 1949 年败得太快了!
可要说他没用,偏偏在 1950 年又守了半年,若是在 6 月 25 日之前被攻破,苏联计划落空,可能就不会支持金日成统一 了,朝鲜战争可能就打不起来。
而这一次国军的优异表现,却把全世界都坑了进去,
除了中国在朝鲜半岛打出了威风,赢得世界尊重之外,
参战的几十个国家都没占到便宜,所有人都白忙活一场,白白牺牲一百多万人。
(美国靠这个解决了经济危机,也算是有所收获)
小时候看电影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位断了一截腿的志愿军老兵。他是我们镇的吉祥物,看电影不用买票,随到随看,看门的还会扶着进来。虽然听大人说,他根本没去到前线,刚入朝鲜腿就冻坏了。但是这么多年,这位老人的形象一直在我心里。
您好,我们收到用户举报,您在问题 你知道哪些关于朝鲜战争的故事? 下的回答由于超过合理使用范围且未使用规范转载格式,因此您的回答被建议修改,回答被建议修改期间,其他用户暂时无法查看。如果该内容是您原创,您可以回复私信进行确定,我们会尽快确认并恢复内容。如果不是,烦请您根据知乎转载规范使用知乎文本编辑的引用格式标注出引用或转载的部分。回答提交后即会自动进入评估状态,评估通过后会恢复正常。真诚地期待您能和我们一起维护知乎社区尊重原创和版权的氛围。
前一个回答被举报,不说了,裱个抗美朝鲜战争中的民族败类
吕超然_百度百科
吕超然(英语:KurtChew-EenLee,或译为李超英,1926 年-2014 年),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美国人,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首位非白人军官与美军第一位华裔军官。在 1950 年 9 月,吕超然与他的兄弟,因在朝鲜战争中的英勇战绩,获颁海军十字勋章。
吕超然的父亲来自中国广东,1920 年移民至夏威夷,后去加州定居,他稍后回到中国,相亲结婚,与他的妻子一同回到加州,他从事将农产品卖给饭馆和宾馆的生意。1926 年,吕超然出生于旧金山,是家中的长子。后吕家移居到沙加缅度,吕超然在此长大,在他之下,有二个弟弟、三个妹妹。曾就读于华人学校,因此会说中文与英语。
在 “珍珠港事件” 时,吕超然正是就读高中,他加入了初级预备役军官训练团(Junior Reserve Of[7] ficers’ Training Corps)。1944 年,他年满 18 岁,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1945 年至 1946 年间,他被派遣到美国海军陆战队基础学校(The Basic School),训练学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因为种族歧视,他一直没法参与战事任务。
朝鲜战争期,吕超然争取加入 7 团 1 营 B 连,担任少尉排长。1950 年 9 月 21 日,吕超然随同第 1 营,参与仁川登陆战。1950 年 12 月 8 日,吕超然在战争中严重受伤,后送到日本治疗,随后结束了他的战争任务,回到美国。
回到美国后,1962 年到 1965 年间,他回到美国海军陆战队基础学校 担任教官,继续服役。1963 年,升任少校军官。1965 年至 1966 年,参与过越南战争。
曾参加美国在朝鲜和越南的战争。在 CNN 上曾坦诚自己在朝鲜战场被志愿军包围时,用过 “别开火,我是中国人” 的话语来迷惑志愿军,为战友的突围赢得了时机,造成志愿军伤亡。
1968 年,他从海军陆战队中退役。退伍后,他曾在纽约寿险公司(New York Life Insurance Company)工作 7 年。
华人圈则对他感情复杂,有人认为他帮助华裔在美国社会扬眉吐气,但也有人对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对付志愿军不能原谅。还有人对其行为表示鄙夷:“不想当中国人为什么还要说中国话来害人,做人能光明正大点吗?”
事实上我也不觉得他改善了多少美国华裔的地位,今天华裔在美国仍然是最受歧视的种族之一,前几天还有白人要土生土长的美国华人 “滚回中国去”。
面对美国白人阶层的压迫,黑人选择反抗白人阶层,终于获得了今天 “一白之下,万族之上” 的地位,而吕超然这样 “白人越是压迫我,我越是要忠于白人,越是要拼命对付中国,以证明我的忠诚” 的华人,只会让白人更爱压迫华人:我压迫你,你不反抗,反而更忠诚,我何乐而不为呢?
讲一个我们家和朝鲜战争有点关系的事情:
我外婆他们家是姊妹两人(我外婆是抱养的,只有妹妹的亲生的),因为我外婆嫁出去了,所以她老爸就给小女儿招了一个上门女婿。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村里征兵,按理说我外婆的妹夫相当于独子,是不征兵的,但是村里欺负我外婆家(说白了没几个男丁),就把我外婆的妹夫给征兵了。出发那天,我太姥姥(外婆的妈妈)带着家里以前的长工骑着几辆自行车到赶到火车站,在新兵堆里把自己女婿找到,然后趁乱把他用自行车给带回自己家了。大概村里也觉得征兵不公平,所以最后这事也不了了之了,听我外婆说村里几个征兵去朝鲜的,没一个回来的。
============================================================================
还有我老爸单位以前有个烧锅炉的老头也去过朝鲜,是炮兵,耳朵有点聋,说是打炮震的,还有点疯疯癫癫的(最疯第一次是不知道为什么把单位领导打了,但当年是国企,他又是一个烧锅炉的,领导也拿他没办法)。
我们小时候喜欢听打仗的故事,就缠着他让他讲打美国鬼子的故事,但是他总说美国鬼子的飞机如何了得,凝固汽油弹如何可怕,对汽油弹的说法和答主说的差不多(我记得好像一下就把人烧成炭,沾在人身上烧等)。搞的我们当时都非常不满意,私下说这老家伙当兵也是一个怂货,被美国人吓怕了,难怪被弄来烧锅炉了,后来就不找他聊了。
国际地位自古以来都是打出来的,不是施舍的。很多朋友说的很好,都很清醒。建国时候,我国最强的四野,也就算得上半个摩步师的装备。朝鲜战争爆发,米国佬海陆空三位一体,还有核武器,在你门口撒野了,炮弹都打到本土了。当时,实力差距多大?没经历那个时代的我们,根本感受不到。。。
在那个年代,背后就是自己的国家和土地,根本无路可退,换了我们这代人,估计也都只能上
真的很感谢那些最可爱的人,在彭老总带领下,给大家打下的和平。六十年代我们勒紧裤腰带,在一代代科学家的舍身忘我努力下,造出了核弹,我们国家才算有了立国真正的资本。
现在的年轻人对那代人遭受的苦难了解的太少,就像大家条件好了,都在关注 tfboy 什么的,什么小鲜肉,不要忘记,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并没有多少年,南海的上空英雄王伟还在等着我们为他雪耻。。年轻人其实要承担的使命只有更重。
我老家我们生产队(好几个村)抗美援朝的时候有三个年轻人去了朝鲜打仗的。后面这三个人都平安回来了,其中有一个坐了个把月的火车都快到东北了,战争结束了,又回来了。
说说另外一个人的故事,他不是一线部队,没有参加过大战役,志愿军收复平壤之后,他所在的部队随后也进驻了平壤,他当时往家里打了封电报,就一句话,“美丽的平壤,一片焦土。”
我爷爷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老人都不在了,感慨下还是挺让人唏嘘的
抗美援朝时期,联合国军的战俘主要关押在碧潼战俘营。据当时负责看押的志愿军战士回忆,在所有的战俘里,美军的素质最差,当时对待战俘个人财物只登记不没收,他们逮住机会就用美元、手表、钢笔、戒指等进行赌博。有些人倒卖香烟,3 美元 1 支,最后竟然赚了几千美元。更让志愿军战士感到费解的是,美军战俘整日关心的不是自己何时释放,而是每天的伙食。有一阵子敌人切断了补给线,全体战俘只能吃跟志愿军一样的口粮,结果这帮战俘大为不满,有人甚至抱怨如果志愿军养不活他们就不要俘虏他们。
我就知道我一个爷爷辈的老兵,据他自己说他压根没进过朝鲜,就是在东北基地集结做强化训练,半年后就回原单位了,15 年忽然民政部门给他算朝鲜老兵,要月月给钱。怹老人家亲口跟我们说的,我拿这个钱一个子儿我不得好死。谁劝也不好使。
朝鲜战场上一起军师级指挥员消极怯战事件
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西线志愿军歼敌 2.3 万,其中有韩军第 7、第 8 师大部和土耳其旅大部,匀给美军的员额还能有多少?实际上西线美军除了第 2 步兵师损失较大,伤亡失踪被俘 4100 多人,其他 3 个美军师损失都很小。在这次战役中 42 军在新仓里遇到过重创美骑 1 师第 7 团的机会,但由于前方的军、师级干部多数消极怯战,没抓住这一战机。这样的战机对朝鲜战争中的 42 军而言只有这一次,对整个志愿军而言也就两次,一次在新兴里(27 军抓住了),一次在新仓里。
11 月 25 日第二次战役西线打响后,42 军在宁远地区进攻韩军第 8 师,战至 26 日,歼灭第 8 师大部。志司命令 42 军向肃川、顺川穿插,执行外层战役迂回,切断美军主力的退路。42 军继续向南前进,126 师攻打韩 6 师 7 团、19 团把守的北仓里,韩军在志愿军的进攻下四散奔逃,27 日中午 126 师占领北仓里。
28 日凌晨,最高统帅部的毛泽东发电指示:“美骑兵一师(两个团)正向德川、顺川、成川之间调动,目的在巩固成川、顺川、地区,阻我南进。我四十二军应该独立担任歼灭该敌。” 四十二军接到命令后部署如下:125 师沿假仓里、月浦里路线攻击前进,消灭沿途残敌,攻占月浦里后迅速抢占顺川;124 师跟随 125 师前进,准备投入决定方向的战斗;126 师经松隅里、龙门里、崇华里至新兴里(顺川南)一线配合主力作战。
当日晚 125 师进至月浦里,攻击韩 6 师溃败部队,战至 29 日晨,125 师歼灭韩军 1 个营,韩军溃兵逃至月浦里南 3 公里处美骑 7 团阵地。美骑 1 师师长命骑 7 团配属韩军两个团的残部退往新仓里;骑 8 团退入顺川;骑 5 团部署在顺川北面 3 公里处的仓里。
新仓里到顺川约二十公里,战机出现了:西线志愿军共 18 个师,美军共 12 个团,师与团的比率是 3:2,而在新仓里,出现了 3 个师对 1 个加强团的局部优势。如果 42 军以 1 或 2 个团防备附近的美军救援新仓里,集中 7~8 个团围歼新仓里的美骑 7 团,取得类似新兴里战斗那样的战果是很有希望的。西线战至此时,志愿军尚未成建制歼灭美军一个整营,现在新仓里出现了重创美军一个加强团的机会。
11 月 29 日 42 军 125 师先头 373 团在新仓里遭遇骑 7 团,与之交火后伤亡了近半个营,373 团发怵了,请示随团指导的师参谋长王兴中,王不想负责,说:“你们自己看着办吧”,373 团遂退出战斗。
随军指导 125 师、124 师的副军长胡继成处于两师中间,听到前面枪声渐息,忙带 124 师副参谋长前去了解情况。两人在公路南一桥洞下找到了 125 师的师长、政委、参谋长和副政委,四个师头头正在犹豫不决,正好请副军长定夺,胡继成说:“那就再研究研究吧。” 六人议来议去,到了深夜一点才决定让后面的 124 师赶紧上来,两个师一起打。
124 师副参谋长回到 124 师向师长苏克之汇报。124 师长苏克之很赞成打,并下达作战命令,124 师向前运动。可前边 125 师的头头们又反悔了,怕天亮之后解决不了战斗,不请示军部,也不通知 124 师,就在深夜 2 点把部队撤了下来,往东北方向的八上洞撤了十公里。前进中的 124 师只好也向后撤。
天亮之后美国空军发现了这两个师落在后面的炮兵营,狂轰滥炸,从上午一直炸到下午,两个炮兵营都损失惨重,山炮被炸毁 10 门,人伤亡 64 人,马伤亡 74 匹。你不打人家,不耽误人家打你,还不如晚上坚决打呢。
后方的 42 军军长吴瑞林得知前方情况后,命 124 师、125 师于 30 日晚攻击新仓里美骑 7 团和韩 6 师残部,同时命令 126 师向新仓里后侧殷山里迂回配合作战,集中全军之力拿下美骑兵 7 团。
志愿军两个师和美军常见加强团的支援武器对比:
两个师 加强团
重机枪 108 约 90
60 迫炮 162 27
81 或 82 迫炮 54 18
重迫炮 24 6
12.7 毫米机枪 0 35
火箭筒或无后座力炮 少量 72
70 毫米步兵炮 24 0
75 毫米山炮 14 0
105 榴弹炮 0 12
57 毫米战防炮 不详 21
坦克 0 17
自行防空车 0 4 辆 M19、4 辆 M16
注:两个师标配的山炮本来是共 24 门,因 30 日上午受空袭减至 14 门。志愿军师属战防炮连不定编,42 军各师有无战防炮连不详。美军加强到团的榴弹炮分队有时是 4 个连,偶尔会达到两个营,因手头无当时美骑 7 团加强后的编制资料,以一般加强团作参考。
从支援武器对比看,志愿军两个师的迫击炮对美骑 7 团占压倒性优势。重机枪志愿军多一点,但无大口径机枪。其他方面志愿军劣势一些,但差距并不大。
42 军入朝时有 53200 多人,第一次战役志愿军伤亡 1 万人,平均每个军伤亡不到 2000 人。第二次战役的头几天 42 军打了韩军 1 个师又 2 个团,伤亡也超不过 2000 人。面对美骑 7 团(常规加强后约 5000 人),125、124 两个师(四野出身的志愿军部队 1 个团在 3800 人左右)在兵力上有将近 6:1 的绝对优势,远超第四次战役中的砥平里战斗(双方编制都不满员,志愿军 8 个团 1.3 万多人,美第 23 加强团附法国营共 4000 人,兵力对比略高于 3:1)。而且在新仓里 42 军从团到师到军是原班人马,没有砥平里战斗 8 个团分属 3 个军下面的 5 个师,联络指挥混乱的弊端。当时 125 师 375 团归负责砥平里北、东方向战斗的 119 师指挥,战斗前夕 119 师与 375 团失联,119 师以为 375 团未参战,实际上该团参战了。
吴瑞林的部署是正确的,看似围歼美骑 7 团与穿插任务矛盾,可穿插的目的归根结底是消灭敌军,志司部署的内层穿插达成了,但 38 军根本挡不住美军主力。外层穿插即使达成也是同样结果,而且外层穿插的 42 军距离主力部队更远,如果 42 军穿插到肃川被骑 1 师反咬一口,42 军能否接得住招也很难说。毛泽东命令也是 42 军独立歼灭骑 1 师两个团,先打美骑 7 团也符合毛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也就是打第一个团了,从 42 军的力量和能利用的时间上看,打完第一个再打第二个团是不现实的)。围歼或重创美骑 7 团对 42 军来说是一个使劲跳一下就能摘下来的苹果,这是 42 军在当时战场形势下最好的选择。
为保证作战命令的执行,吴瑞林命令军参谋长廖中符前往督促。吴瑞林犯了个人事常识上的错误,前方有那个怂包副军长带头泄劲,军参谋长咋督促嘛。吴应该亲自带一个警卫排到前方督战,哪个师、哪个团的干部违抗军令,当场处置。
结果前方的几个师头头,除了 124 师师长苏克之要求执行命令攻击之外,124 师政委季铁中,125 师政委谭文邦都讲困难不愿打。王道全再次请副军长做主,胡继成竟然说:“如果要打,拂晓前拿不下来,造成伤亡增大我不负责任。” 又是一晚上议而不决,没有发起进攻。
42 军的老领导林彪说过:不会打仗的部队,打几场硬仗,就成主力了。现在硬仗摆在 125、124 师面前,带队的主要军、师领导心虚了,胆怯了。如果 30 日晚上坚决打,在相当程度上削弱美骑 7 团,12 月 1 日再打一个晚上,重创美骑 7 团的把握是很大的。当然,担负主攻的两个师也会付出较大伤亡;12 月 1 日白天顺川的美骑 8 团肯定会来解围,阻援部队在对方的空地联合打击下,付出的单位伤亡应该比主攻部队更大。战场上就是这样,胜利从来不是无代价的,要么别去,去了就不能怂。
军参谋长督促无效,军级干部只起了个传令兵的作用,命令还没被执行。廖中符打电话向军部汇报,电话线路也断了,只好跑回军部面告。吴瑞林一听气得把吃饭的碗都摔了:“你再回去告诉他们,给我打!谁敢再说不打,我拿他试问!” 可是晚了,在被 125、124 师浪费的两昼夜时间里,美骑 7 团完成了掩护西线主力撤退的任务,于 12 月 1 日上午向顺川转移,途中遇到 126 师一个营的截击,但 126 师未积极部署各团投入战斗,以未接到军部的命令为由(该师知道军部围歼新仓里敌军的意图)令该营退出战斗,美骑 7 团从容撤走。
第一次战役中美骑 8 团被 39 军重创了一个营,消息传到国内,国会山的一群议员坐不住了——独立战争的元勋部队受损,这还了得。议员们拥进白宫纷纷要求总统杜鲁门撤麦克阿瑟的职。上次美骑 8 团失了手,栽了骑 1 师军中骄子的面儿,这次它的兄弟骑 7 团一出手就镇住了中国军队两个师,算是把面子挣回来了。
对 126 师的表现不宜求全责备,因为如果上午它倾全师之力围攻美骑 7 团,美骑 8 团必来新仓里接应,20 公里路程它只需一个多小时。这就不是 126 师围歼美骑 7 团,而是两个美军加强团围歼 126 师,打一个下午就能重创它。
42 军气喘吁吁地追到顺川,是座空城;再追到肃川,还是一座空城。
对这起严重的消极怯战事件,志司只给了 42 军一个处分。实际上 42 军副军长、125 师政委、师长、124 师政委(均反对打或倾向于不打或犹豫不决)置毛的命令于不顾,置志司的的命令于不顾,置 42 军当家的命令于不顾,都应该上军事法庭。
我姑姥爷,90 了,生于东北,小时候家乡被日本人占领,读书时候还接受过日本人教育学日语,这事先不说了,后来他参军,当时是第 36 军还是 38 军的,回头去问问他。做的是发电报翻译电码的工作,虽然不上一线战斗,但是还是在朝鲜经历很多,有些事他随口说的,我记得不太清楚了,都是些他随口说的小事。
1、姥爷说,当时美国以联合国名义进入朝鲜,里面有很多其他国家的军队,有一次他们部队抓住了一个澳大利亚的一个团的,躲着防空洞里,姥爷就去看看,那个澳大利亚团的军官,一米九几的个子,在抓住他的中国人面前,高出很多,当时中国人和外国比起来个子都不高,那个澳大利亚人觉得太丢脸了,被一群小个子中国人抓了还被围观,站在那里捂着脸。侦查排的排长找到我们这边回英语的战士翻译问话,问澳军的那个军官: 你们是那个部队的,什么编号等等。那个澳军官嘴还硬说这个军事秘密,不能说。侦查排长又是个火脾气的人,一言部队就毛了,掏出手枪砸到地上说,不说就更它说去! 澳军官立马就怂了: 我招,我招!姥爷说那是是澳军官被吓的说了,他对中国不了解,以为中国军人会枪毙俘虏,其实中国人都遵守国际公约的!那个排长也是吓唬他。
2、狙击手,那时还被称为神枪手,一到网上,志愿军里枪法神准的就会潜伏到敌军阵营,找位置偷袭美军,有些是晚上出来撒尿拉屎的,有些连裤子都没穿好就被击毙。
3、姥爷说行军时候遇到空袭很麻烦,飞机的机枪直接对着地上的人扫射,有次他们在路上时候就遇到飞机扫射,一颗子弹打在他脚旁地上弹起来,又弹在路旁朝鲜人房子屋檐上打进屋掉到人家锅里,“那飞机机枪子弹有这么长 “姥爷用手拇指和食指一掐比划给我看,“那子弹要再偏一点打过来,我这腿肯定就没了!”
4、我在其他问答里对比两军装备的差异,看过说志愿军战士在美军阵地里捡到的美军行军的睡袋,惊讶发现睡袋里面是羽绒,轻而且保暖,这在志愿军是想都想不到的,我就问姥爷这是,睡袋有那么好吗? 他说: 有次打完仗,他一个胆子大的战友叫他去战场上去捡点东西,姥爷帮他看着环境,一会战有就带了一些东西,其中有两个美军用的行军用的睡袋,给了我姥爷一个,姥爷说这睡袋有三层,一层打底的,二层类似呢绒的毯子,外面就是羽绒,他说盖着他睡觉热火呀,热的不行了,把中间的拿出来盖着睡,下面还铺着席子。
5、汽车当时在志愿军里是贵重物品,而能开汽车的人更稀缺,姥爷说打仗到后期,美军有些地方急着撤离,军营里还留下还多卡车,估计有上千辆,他说美国那些资本主义商人不管你打什么仗,只要赚钱就干什么,造那么多车放那里,大多都是新的,用都没用。我们这边看到了那可不得了,本来就缺卡车呀,不要白不要,赶紧开走,不然美军很可能会烧掉,用飞机炸掉!于是部队里的驾驶员都去抓紧时间开走,但是人手不够,自己这边部队有些运作需要卡车的没人开,怎么办?把俘虏里的会开车的找来,自己的人去把新车开回来,我们这边要用车的找俘虏去开,俘虏里有一些是黑人,于是都找黑人来开,为什么? 说是黑人在美国是被歧视的人,相对白人可能要好沟通好感化些。有时候是连夜的开,到晚上开车看不见路得开灯把,志愿军叫他开灯,那黑人哭叫着打死都不敢开灯,以为一开灯就很容易被飞机发现给打掉。
6、炒面好吃吗?我问过他,小的时候以为炒面就是面馆里的,实际上就是面粉干的炒熟!姥爷说,不好吃,可是没办法没吃的!他现在一直很珍惜粮食,吃饭都吃干净不浪费!
以上这么多,以后想到在写!
我姥爷,故事说起来有点奇幻。
朝鲜战场上打下来过飞机,具体怎么打的呢,诸位肯定想不到。
话说我姥爷是汽车兵,开的运输车,应该就是东风解放那种卡车。不过倒是从来没听他说过是哪支队伍领导是谁,也许是为了保密没说过,也许是以前他能记住能说清的时候,我们小不懂事没记住,总之讲这故事的时候是很长时间以前,现在老人家走了也无处取证了。
至于汽车兵怎么打飞机呢?当然得条件真的和报道的一样,经常为了躲开敌机晚上开车。车里挂一串辣椒,困了就拿一个吃提神。有一天,我姥爷正开着车执行任务,天上就发现敌机了。这飞机就一直追着车队,具体是侦察机还是轰炸机不知道,不过我估计应该不是轰炸机。敌机好像也开枪了但没扔炸弹,要是对地的轰炸机,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
这飞机像跗骨之蛆一样咬着车,阴魂不散的。我姥爷一咬牙开着车冲了出去,敌机就在屁股后面跟着。车上又没有对空武器,怎么办呢?我姥爷开着车把敌机带到了山里,左拐右转的兜起了圈子,凭借过人的驾驶技术,开始戏耍敌机。现在分析,当时应该不是大白天,视线不是很好。汽车可能还好,对飞机就更不利了。我姥爷可能一开始是想绕来绕去的甩开敌机,结果戏剧性的一幕来了,飞机一头撞到山上了。就这样,一辆运输卡车把一架飞机忽悠瘸了。
最后战争结束回家的时候,我姥爷应该还有个三等功奖章,还有证书奖状什么的。后来我舅舅们小的时候拿着玩,也都给弄丢了。我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印着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搪瓷缸子,现在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了。
故事听起来挺离奇的,一来时间太长了,二来也是我小的时候哄我讲的,过去这么久了,物是人非,是真真假假也难说了。
老爷子活了虚岁九十一岁,最后是腊月里去的,到底没能过了年。
后来我梦见过老头好几次,梦中是我记忆中他最年轻的样子,大概就是说那边过得很好,好像还安排了工作呢。梦见我姥爷这些,我是不敢跟我妈说的,怕她情绪控制不住。
这就是我姥爷在朝鲜与敌机的故事。
我们村有去朝鲜的,老大爷去世很多年了。记得他说当时志愿军后勤压力特别特别大,都是靠人去给志愿军送物资。支援军人手不够,就让朝鲜群众挑着担子一起去送,半路美帝飞机大炮一块炸,朝鲜人吓得把担子扔一边抱头在沟里不敢出来。志愿军战士着急呀,前线还等着吃饭呢,不能让饿着肚子打仗啊,更何况还有其他物资前线也需要。志愿军战士也不管什么军民团结了,拿着担子边打边骂,赶着人去给前线送!不送不行!妈了个巴子帮你们打仗,你们什么思想觉悟!
爷爷是 68 军 203 师 607 团的,就是他们部队奇袭了白虎团。爷爷只是普通一员,获二等功。我只记得身上两处伤:一是后背被炮弹剐出一个大洞,好了以后几十年来一直对天气和辛辣食物很敏感。一个是腿肚子上的弹痕。还有就是守坑道三个月不洗澡
我要说一说我大爷一家的逗逼爱国故事了。
故事很长,从抗战到抗美援朝,有时间我就写点。
我大爷不是我的亲大爷,我父亲和他是同一个太爷爷。
我们家族居住在华北平原一个农村,他的父亲是个地主,所以我大爷上了几年的私塾以后,就回家当富二代了。
当年日军开始进攻华北平原的时候,消息传到了我们村。作为村里仅有的几位念过几天书的 “知识分子”。在看了几本新青年之后,他体内的洪荒之力,奥不,爱国之情突然迸发了出来。
于是乎,在一个平常的再也不能平常的早晨,我大爷嘴里嚼着块大饼,手里拿着吃了一半的大葱,突然冒出了一句:“我要抗日!”
家里人都惊呆了,全都把目光转向了这个刚结婚半年,连娃都没有的小少爷。
在空气凝固了几十秒后,
我三爷爷(我大爷的父亲)咽下了 刚才由于吃惊 卡在嗓子眼儿的鸡蛋黄,朝着管家二彪子喊了一句:“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面呢!给老子端上来!!”
二彪子:“老爷,不应该是意大利炮吗?”
三爷爷:“费他妈的什么话,那就把意大利炮面给老子端上来!”
上面是开玩笑的。
三爷爷原话是:“二彪子,你他妈的赶车的鞭子呢,给我拿过来!”
回头再更。
我读小学时候的班主任(90 年代初,当时她不到五十岁),东北人,经常会给我们讲她舅舅牺牲在了朝鲜战场,牺牲时候是排长,在执行一次穿插任务时不幸踩中了地雷而壮烈殉国。
近代以来,没有那个强国是真正 “和平崛起” 的,49 年后的 TG,抗美援朝战争中揍了 “联合国军”,随后打了美苏支持的阿三,又收拾了苏修小弟越南,硬生生的打出了一个“和平崛起” 的大环境。
这其中,抗美援朝是最关键的一仗,当时如果不打,美帝直接驻军到中朝边境,真到那个时候想让苏军撤出中国就不用想了,中国 ZF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独立性就会存疑;东北这个老工业基地就很难发展了,没有东北重工业对全国的输血,中国的工业化前景就难说了。
网络上似乎还有个说法:当初 “联合国军” 似乎没有把战火烧进中国境内的想法…… 那是美国事后说的,如果志愿军没有入朝作战,“联合国军”顺利推进到边境,谁能保证不会再进一步?退一万步说,让中国处在世界冷战的最前线,还能安心的 “和平崛起” 么?
自一千八百四十年来,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朝鲜
鹰酱:不就是中国军队吗,又不是没见过!
兔鳖:不就是美械军队吗,又不是没见过!
开片
鹰酱:我槽!
兔鳖:我槽!
无邀,自己答。
姥爷的亲弟弟,我们这里叫小舅爹。侦察兵去了朝鲜,活着的时候说了很多很多,我也省却 10 万字,我只有一个映像深的,有一次一个班过河侦查美军阵地,两个目的: 一是抓舌头,二是为炮兵校正坐标。不辛被强光灯发现,一波炮弹,只剩下他一人。寒冬游到安全处,借着月光隐约看见地上很多尸体,找吃的,摸到一个兄弟身上的炒面,上面沾满了脑浆血液,没办法,只有吃!我佩服老一辈的人!他们真的为国家付出了太多!!另外说一个长长虚荣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事情,老人家亲口说: 美国兵顽强!不是少爷兵!拼刺刀,用工兵锹把志愿军手雷打回去!肉搏也厉害!澳大利亚兵勇猛!英国兵有头脑!问南韩兵呢?答: 不记得因为经常看不见踪影。到底啥印象?答: 实在没映象,就是怂吧!请允许我笑 3 分钟,因为我实在忍不住,你们能想象到一个老头子目无表情的说出这个字的场面吗?我一辈子也忘不掉。
家里有两位老人上过朝鲜战场。
一位是我的二爷爷,我爷爷的亲哥哥。前几年已经走了。听他讲,当时家里兄弟多的,都要出一位参加志愿军。大爷爷夭折,当时合适的就只有他。走的时候太爷爷想的就是这孩子就回不来了。
参军后,先去黑龙江军训了三个月,然后就拉到朝鲜。他是炮兵,据他回忆,基本没有跟敌人短兵相接,都是在后方放炮。但一次战斗中,炮兵阵地被美军反击,他被一颗炮弹击中,左手的大拇指被弹片削去。全是残疾军人退伍。后来的三年困难,还多亏了这根手指,国家有补贴。家里九个孩子,都没饿着。(我亲奶奶回忆的,并且带着酸溜溜的口气说的,说你二爷爷家条件好,全家就啃他那根手指头。)
二爷爷 31 年生人,16 年才去世,八个闺女一个儿子。儿子就是我唯一的堂叔,但从小被惯坏了,村里都出了名的混混。
二爷爷早年一直在村委工作,是一个小队长,吃喝不愁,算是小康。也算对得起他去了一次朝鲜。
再就是我亲外公,很小的时候就指着我的书包,教我念那两句 “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他跟我说的细节有两次,一次是他们跟美军僵持,前线全是战壕。他有一次出警戒哨,换岗后扛着枪回营地。半路上发现一架美军的飞机飞来,他赶忙跳到战壕里躲避,抱着枪顺着战壕卧倒。但马上觉得不妥,就滚到战壕的另一侧。随后美军的飞机就扫射,一排子弹正好打在刚才他躺的地方,一身冷汗 。
还有一次说他们补给的火车被美军炸翻了,火车上都是油和面,他们偷着出来抢运,把面和油都运到山洞里。说炊事班用油和面做的吃的,不好吃,都吐槽炊事班。
还有就是和朝鲜人民军喝酒,说朝鲜人喝米酒,没度数。他们就把国内带来的白酒给朝鲜兵喝,朝鲜人喝完后,一个个呲牙咧嘴,直竖大拇指!
外公晚年清贫,从我记事起,外公就以做豆腐为生,每次去他家都把珍藏的刚吃的给我。很多时候就是半个咸鸭蛋,一个石榴。
他没立军功,回国后政府也安排了工作,去临县的烟草公司,但他把名额让给了他二弟,自己在家种地。
二姥爷去了烟草公司,国家干部,老人都说是吃皇粮的。他家的几个舅舅,条件也比我的几个亲舅舅好很多。
外公 03 年去世,那是我已经辍学工作,弟弟真赶上高考,没让他回来。我回来时已经是病危,跟他说了几句话,不知他是否能听见,但我感觉他能听见。当晚就走了……
慢慢长大后,才更加的思念他,老实人一个。朝鲜回来后一直有参军补贴,但很微薄。听大舅说,国家和朝鲜政府给的钱不少,但可能被层层克扣了,不知真假!姥爷从无怨言,小时候跟我说的最多的就是那句 “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下午躺在床上,无意中搜到这个问题,随手就答了。不知不觉已经泪流满目,天堂的姥爷,你还好吗?
我姨夫,当年是运输兵,因为没有文化,回国后转业到地方荣军医院做后勤工作,小时候讲的故事都记不清了,就记得说他们医院后边是庄稼地,好多死了的都葬在地里,每到后半夜能听见那里喊操的声音,听了心里怕怕的,现在想想有点好笑。现在老人已经基本没有行动能力了,说话也含混不清了,好在还活着,时常去看看。年轻时候的照片,特意拍下来留存
还上大学的时候,一次忘了是什么活动了,活动内容就是给附近小区清理乱贴的那种小广告,完事儿后去居委会休息的时候进来个拄拐杖的老爷爷,差不多七八十吧。居委会的大妈就跟我们说,这是战斗英雄,参加过朝鲜战场,来给你们讲战斗故事。老爷子听完了,一下子泪流满面,直摇手,说不讲了不讲了,都死光了。。。转身就走了。。。。。。
直到今天还记得老爷子边哭边摆手的样子。可见当时多么惨烈,可见能干翻老美多么不容易。少发牢骚,珍惜当下吧。
我的外公,朝鲜战场下来的军医。
小时候偶尔在外公家住,听他给我讲故事。记得最清楚的一段就是他们在战壕里迎接轰炸,他让旁边一个人蹲下低头,那人不听,探头起来看,飞来一块炮弹片就把他脑袋削掉了。
PS:看了高票回答,决定开始做一件我想了很多年的事情,趁着外公还健在,用文字记录这位军医所看到的朝鲜战争,先码一个,后面慢慢写。
板门店谈判凳子、旗子的比赛
During one of the initial negotiations of the armistice, agents of the KPA(Korean People’s Army)/CPV(Chinese People’s Volunteer Army) side went into the truce tents one night and sawed down the chair legs of the UNC( United Nations Command ) delegation. The next day, when the UNC delegates arrived, they were forced to sit lower than their KPA/CPV counterparts and lost face, so they quickly left the meeting. At a later meeting, the UNC delegation brought a flag into the truce tent and set it up on the meeting table. The KPA/CPV delegation left after losing face, but showed up at the next meeting with a flag that was larger than the UNC flag. At the following meeting, the UNC delegation brought in a slightly larger flag. This kept up until a special meeting was called just to discuss the size of the flags, as they had grown too large to fit within the tents. The size of the flags within the meeting building have stayed about the same since then, with only minor changes. The KPA flag is wider than the UNC flag, but the UNC flag is longer. The KPA flag has thicker fringe around the edges of the flag, but the UNC’s trim is longer. The truck at the top of the KPA flagpole is taller than the UNC truck, but the UNC’s is wider. The KPA flag has a three tiered base while the UNC flag only has two tiers, but each of the tiers on the UNC base is taller than any of the tiers on the KPA flag.
我老家位于京广铁路线上。小的时候听爷爷奶奶说,那时候志愿军很多都是沿着铁路线步行开赴朝鲜战场的,一拨一拨的,都穿着土黄色军装,晚上就住在村子里,当时几乎每家每户都住着志愿军。爷爷奶奶每次提起那些志愿军都会念着他们的好,年轻、爱干净,天天帮着打扫院子,每次做好饭之后都会喊老百姓一起吃。而且很喜欢小孩子,训练之后会把子弹壳送给小孩子做玩具。
就是这帮人,缺衣少穿的,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挡住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每次听到郭兰英演唱《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眼睛总会湿润。真心希望当年住在我家的那些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后来都能够平安回国,安享晚年。
我也说一个听来的吧。
答主父上有一同事,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答主小时候还见过,有点印象。
该同事家里有钱,上过蒙藏学校,朝鲜战起参了军
www.www.www 以上背景. www.www.www.
答主父上当年也是 “知乎” 小好奇呀,跑去问人家战场上的事情,例如:“缴获了什么呀?” 之类了。
该同事答曰:“我只留两种东西一一鞋、罐头,别的一概不要!”
有的战士手表、毛毯、大衣、锅碗瓢盆拿一大堆,跑的时候跑不快,被一枪打倒… 再没见回来…
所以,谁说志愿军不认识罐头的?
那个伯伯前些年已过世了,遥想当年,刚刚解放,他家有商号,有田产,有驼队,有大学上,带着老婆上着大学… 却自愿去当志愿军… 扒死人鞋穿,抢联军罐头吃,枪林弹雨回来…
还被答主父上小好奇问东问西…
另,答主父上生于 1941 年…
我外公的哥哥和弟弟,都去过朝鲜,两个光复前就参军的读过小学的人,一个当时是医生,一个当时是文化教员。
56 年,在丹东等待新的去向。当时不少人响应国家号召,要呆在东北建设祖国。我外公的妈妈独自一人去丹东撒泼,硬是把两个儿子调到上海工作。当然,这撒泼也是要有资本的,我外公的爸爸解放前在上海和一小寡妇一起过日子,小寡妇怀孕的时候男人就死了,有个遗腹女。这两人的生活全靠我外公的爸爸。解放后才知道,那男人原来是地下党,外公的爸爸就变成了同情革命的人(明明是别人家小寡妇好看,包养而已)。后来消息通了,外公爸爸在太湖边失踪,以为被黑吃黑吃掉的军火原来是被地下党劫了,十多枝步枪加点子弹。因为这个缘故,加上原先就是同情革命,就摇身变成了参加过革命的老地下(三个儿子,两个都是共产党,这样的模范家庭去哪找?)
后来,上海外公老是说,当时要是留在丹东,怕是活不到现在喽。
朝鲜版的,这是真的!谁质疑是假的就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
朝鲜报刊报道记载,金成真的英勇行为是发生在 1953 年 1 月 9 日,江原道高城郡的 565。7 高地袭击战中。当时他身中 11 颗重机枪子弹,被送往前线医院抢救。金日成除了派去最优秀的医生外,还不断送上人参等补品,终于医治康复。最高人民会议授予金成真 “共和国英雄” 的称号。
另一个比较有名的事。
根据朝鲜同志金兰姬介绍, 在朝鲜,金正淑女英雄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她战斗英勇,从未有过败绩。在大沙河战役中,曾有一次险情,当时年幼的金正日将军在战乱中不慎丢失,金正淑将军听说后,心急如焚,单枪匹马杀入日军重围,寻找幼子,反复七次之多。终于她把年幼的金正日将军救出敌营,另金日成统帅感动流泪,被当时传为佳话。
这段记载,至今可以在朝鲜人民宫档案馆找到,绝对是真实的,由此可见,赵子龙单骑闯长坂坡七进七出的情节完全是罗贯中抄袭金正淑同志的光荣事迹。
志愿军飞行员韩德彩击落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费歇尔,费歇尔忍不住要见见打下他的飞行员
费歇尔: 打下我,给你多少奖金?
韩德彩: 五万万,
费歇尔: 五万万美元?!
韩彩德: 不,五万万颗中国人民的心.
我家老头是 51 年参军的,作为新兵补充到董其武绥远起义后改编的 23 兵团,当年 9 月开赴到朝鲜修筑前线机场。
当时美军为了阻挠机场的建设,除了投掷常规炸弹之外,还有定时炸弹。我小的时候,我家墙上有一个我家老头三等功的奖状,上面说 X 师 X 团 X 营谁谁谁,在修筑飞机场任务中,一个人排除了 13 颗定时炸弹,荣立三等功一次。
我问我家老头,咋学的排除定时炸弹?老头说,没有人会排除,就是把炸弹从施工现场扛到安全的地方扔掉。艾玛,一瞬间,我觉得为此只拿了一个三等功,有点不值啊!^_^
搬过好多次家,奖状找不到了,军功章还在,中间那一枚,好像还是朝鲜政府颁发的。
我有时候发白日梦,想着哪年去跑一个平壤马拉松,到时候就别着老头的勋章跑,看看能不能得到啥礼遇。哈哈~
不知道有没有人说过,滚木的故事。世界军事某一期看到的。作者当年在加拿大,貌似遇上大雪到附近人家避雪。房主看来客是中国人很热情的接待,同时也给作者就讲了当年在朝鲜战争上的情景。有次战斗,志愿军半夜冲锋一个山头,当时的房主看到山脚下,一个个若隐若现的人影,在机枪扫射下如同一个个滚木从山上滚落下去,又一个一个的站起来继续冲锋。以至于最后,战斗结束,很多联合国军人都重复着一个字——滚木!后来房主就退役回国了。但每次想起朝鲜战争,想到中国军人,就会想起那场战斗,那场在沉默中冲锋,在沉默中战斗,在沉默中死去的中国军人!
——分割线——
讲真,那个时候的人从人格和人品上来说绝对没得说。我姥爷老党员了。像他们离退休老干部,去医院看病。不夸张的说,大夫看见我姥爷这种的眼都红了。都恨不得按住都不让出院的那种。我都不止一次的听我姥爷对我妈,我姨她们说,我的医保卡是国家给我自己用的,除了给我拿药看病外,其他的你们不准动。
家中某位亲人曾经是东江纵队的一名战士,大概是 43 年入伍,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调到志愿军中,负责后勤工作。曾经问过关于朝战问题,老人不太愿意说,寥寥几句中有一句话令我十分难忘。
天没亮的时候就背着补给去了,到了地方天也是黑的,人就没剩几个了。
舅老爷是坦克兵,去朝鲜打仗,具体经过应该是修理坦克履带,然后被空袭炸断一只脚。伤残军人,去年离世的。一个从抗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一路打过来的老兵。
六千忠诚的无产阶级共产主义战士回到国内立刻进了功德林。一辈子找不到工作,每次运动都首当其冲受到攻击。
矮大紧说的。
奶奶的哥哥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老家西北的 那是国民党败局已定 可是誓死顽抗到处抓壮丁 强征入伍 他就是这么当兵的 后来辗转作战 被解放军击溃被俘 两个选择 可发路费回家或是继续参加解放军 遂入解放军 后来爆发朝鲜战争 又去朝鲜作战 参加的好像就是赫赫有名的上甘岭战役 敌军使用毒气弹不幸吸入因故牺牲 临死前用最后一口气告诉战友 他叫黄 ¤¤ 家住那里 家里两个妹妹 一个奶奶 还有一个哥哥 说完就咽气了 后来家里哥哥收到了这个消息 抚恤金也发到了 一车粮食 一匹马 为了不让八十多岁奶奶伤心他们没有告诉她 就说孙子在战场上立了功 这是奖励。 哥哥每天找个没人的地方偷偷的哭 可怜的奶奶一天天的还盼着孙子打完仗回家 到死都没等到
志愿军是轻步兵的巅峰,没有之一
我爷爷,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现在反应有点迟钝,话比以前少了很多。我从小就知道他当过兵,去过朝鲜。因为读过书识字,当兵时主要负责通讯方面的工作,很少上前线。
不过我爷爷极少跟我们说过当兵时的事情,小时候问他,也是糊弄一下就过去了。他的房间抽屉里有好几个奖章,我小时候拿来看过,不识字忘记写了啥。爷爷也没骂我,只是说了以后不要拿,便擦了擦灰尘放进了抽屉更深的地方。
关于朝鲜战争,我只知道一点小事。一个是我爷爷去了东北准备奔赴前线的时候,偶遇了他的亲大哥。两兄弟事先互相都不知道对方要去朝鲜。
还有一点是他今年初偶尔兴致不错讲起的,说当年在朝鲜,他有一项工作是负责编花名册。他说常常是几百人上场,几十人回来,所以花名册天天都得更改。每次有人从前线下来了,他就过去一一核对身份。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医务室那边,也打打下手什么的。他说战友们有些伤得厉害的简直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更惨的是那些牺牲了的,有些身体都不是完整的了。他也尽量在残余的衣服上翻找名牌之类的,以便确定身份。还有好多上场前拜托他写遗书的,请他帮忙把遗书寄回家里的。我想他当年心情一定很沉重把。说到这里他又不怎么说话了,连说了几个好惨,嘴唇还在微微地颤抖。
说起我爷爷的大哥,也是有点传奇色彩。当年 gmd 到村里捉壮丁,我爷爷还小,就捉了他哥。结果没想到他哥在部队里表现得还不错,后来当上了排长。到了抗战后期他哥带领一帮手下叛逃到了 gcd,后来还当上了解放军。这才有了两兄弟在东北相遇的一幕。
这位长辈后来没回到家乡,退伍转业之后去了河北,在那边娶妻生子安居了。92 年回过一次家乡。后来常念叨着要回来看看,无奈子孙太忙路途太远,后来一直没回来过。每逢节日便与爷爷通电话,再三表示对爷爷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012 年去世了。我们都没敢跟爷爷说。
至此爷爷的兄弟姐妹就剩他一个了。2013 年春节我爷爷还问起说好久没接到大哥的电话了,后来也就不再问了,我觉得爷爷应该也想到了。2015 年开始爷爷精神没以前那么足了,话少了很多,有时候发呆能坐好久。2016 年在爷爷的主导下,我爸几兄妹把乡下的旧房子拆了重建。我问我爸为什么这么旧的房子,也不会回去住了,还要重建。爸爸说那是爷爷和他两代人长大的地方,是爷爷的家。
不好意思后面跑题了,跟朝鲜战争没多大关系了。
发小的爷爷。老人家今年八十多了吧,体格还可以,身高将近一米八,有一只眼睛失明,家里挺多勋章,以前很少听他讲朝鲜战争的事情。
听说年轻的时候先是被空军招去的,因为不识字后来又被降成了陆军。
我们村人数很少,目前为止也就一百户,当时去了朝鲜战场的有三个人,死了两个负伤一个。
老人家的老伴最近去世了,可能是没人说话,我们去玩的时候他就絮絮叨叨的讲朝鲜的事情。有一段音频,发小录下来的,因为是胶东话,估计你们也听不明白,就不放了。
老人家块头比较大,刚去朝鲜的时候每天的工作就是背死尸。用他的话说:全是年轻人,很多都炸碎了,风里面全是血腥气,树上地上都是一块一块的人。死的人太多,到了后来,死透的人都是被拖着脚后跟拖回去的,因为这样省力气。
再后来他跟着队伍打到了前线,有一次赶上下大雾,两边打得乱七八糟的,他和几个战友稀里糊涂的跑到了敌人的炮兵阵地上,理所当然地就被美国人发现了,然后他们就拼命往回跑,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他屁股上挨了一枪,被救走以后直接回国了。
政府对待他还算可以,每月都发钱,村里也发米面粮油,他的大儿子和儿媳也都很孝顺,也算颐养天年了。
从小作文就不好,故事只能讲成这样,海涵。
我来说一点不合适宜的普通人家的事,不知道会不会敏感或被折叠。
外祖父两兄弟参加朝鲜战争,某次战斗(具体哪场战斗也不知道了,老人家早没办法对我们再口述了。)之后,撤下来的发现兄弟不见了,也没法回去打扫战场(估计是败了),就报的阵亡名单。之后做为伤员一路养伤到战争结束,回乡之后,性情大变(拒外祖母述说打战前和打战后完全是两个人),然后很不幸的死在了 87 年。死后不到半年家里人收到书信,兄弟在台湾,准备回来看他,可惜。
至于敏感的问题就是其兄弟当年回乡扫墓的时候谈的,亲耳所听,当时 10 来岁,所以只记住了一些感觉兴趣的事:
当时战场上据说挨炮昏死过去了,战后醒来时遇美军打扫战争,放下枪投降(原话,说当时不放下枪的都死了),然后送到后方救治之后,直接从韩国转移到台湾(我觉得这应该不是个例,会是一个比例,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也没看到有过相关的记载描述)。在台湾开始也是很惨,监视什么都不说了,定期报道,不能出居住地,然后,开始就跟早年偷渡去美国的中国人一样,洗盘子,刷碗这么干,据说最后干到军工企业了(貌似,印象不深)。慢慢娶妻生子,据说像他们这样的人,监视有一二十年,看其最后孩子渐渐长大之后再取消了相关监管。
90 年代回大陆之后,父母辈对于他都没有什么印象,就别说我们这些小辈了。所以但是谈不上多大的情绪变化,就是觉得人家挺有钱的,给改嫁的原配也一大笔钱。后来又回来一次,听说股市当中赔了不少,劝我们家这边亲戚对股市不要进去。后来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了,甚至是否去世也不得而知,落叶归根的想法也没有了。想想也是,早年父母去世,后来兄弟没了,直系亲人都没有了,其它的就没见过几面,回来作甚。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事,没有什么英勇,也没有什么伟大,就是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吧。
知乎用户 关中刀客 发表 我写一个吧。 我姑父 89 多岁了,参加了朝鲜战争的一位老兵。 姑姑去世十几年了,老人生活在老家一个山脚下的农村里生活,只有一个大儿子和一条黄狗陪伴,平时另外两个儿子都在西安做事,孙子也不在身边。所以每次回老家我都 …
炼狱为国——经济学视野下的朝鲜 先给出这样一组数据:2015 年朝鲜的总人口为 2516 万,粮食产量仅为 540 万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跟踪监控数据,包括了全部谷类及玉米土豆类粮食作物。另一个可以作为参照的数据是韩国官方的监控数据,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 …
知乎用户 深海 发表 陆军特种部队武侦退役,二期的时候去非洲维和过。 关注这问题很久了。今天才想起来写一下。 我主要写一下这部电影中出现的自己在非洲亲身感受到的东西。 二期士官的时候,曾借调配属某军侦察营,参加为期十个月的维和任务。 我国派 …
知乎用户 Samhero 发表 笔者不是中朝贸易相关人士,对朝鲜经济也不大感兴趣,仅就自己所知讲几句。 收入问题: 1、普通男人 普通人过着上班工作,下班领工资的生活,连朝鲜农民都是一样——他们叫 “农场员”。这些人一般的工资在数千至数万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