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没故事,活着即可” | 谷雨
疫情以来,很多事情好像充满了随机性。过去,我们知道自己有多少钱,能干多少事,可以买什么,不可以买什么。我们的消费就建立在这样一种确定性上。但是现在,我们的生活逻辑发生了改变。在这样一个时刻,谷雨征集了一组消费故事,出乎意料的是,大家的故事十 …
图|网络
文|西坡
成都一天新增两百感染者,大连主城区非必要不出门。这两个城市的疫情好像都挺严重的,但除了本地居民,网上没多少人关注了。对于疫情新闻,人们已经聊不动了。
爱捅捅,爱封封,随他去吧。
此前大连出过一个政策,只有戴N95才能乘坐公共交通,高峰时段公交班次减少、地铁停运。为了加强防控,结果加大了拥挤,客观上帮到了病毒。这个决策逻辑似乎值得聊一下。
但是现在大连快进到非必要不出门了,那么之前的事也只好翻篇。好比你去医院打吊瓶,护士手生,老也扎不进去。你刚要发火,过路的医生看了一眼,截肢吧。你还有心情投诉护士吗?
时代就是这样,一个浪花过来,你游两下,躲到安全的地方。再一个浪花过来,你知道躲哪儿都没用,于是跟大家一起抱怨几声。
渐渐的,出声的人越来越少了。你正纳闷,一个巨浪过来,把你卷到水底,扑腾扑腾终于到了水面上,大口喘着气,眼里有水淌下来,但不知道是海水还是泪水。瞬间你一切都明白了。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姑娘蹲在地上哭泣,一个中年男人在旁边一声声地安慰他。
姑娘第二天要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小区突然只进不出了。物业人员说的有理有据:“不是物业故意要为难你,影响你考试是吧。是政策。万一传出去了,任何一个人都承担不了这个责任你知道吧。”
姑娘哭着说:“但是我核酸都做了啊。”
物业人员:“是啊,咱们这个小区核酸都做了,没有说不合格的,还不是要封控啊。”
这位工作人员还是有耐心的,为了让姑娘好受一点,他说小区里有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在医院里做了手术,但是封了路,现在还回不来呢。
你看,有人比你还惨呢,就不要这么伤心了。这可能是中国人治疗精神内耗的普遍逻辑吧。
有网友支招,翻墙吧。别的人提醒,不能参加考试只是影响个人前途,翻墙可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很不要脸的说,现在看到这种事情,我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愤怒,不是同情,而是庆幸。我的城市没有疫情,我的小区没有封控,我第二天不用参加重要考试。我是一个可以混吃等死全心全意配合疫情防控的中年人。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感到很踏实。
踏实了好一会,才有一丝悲哀的气息从心底的灰烬里冒出来,慢慢罩住了我。
我并不是为自己帮不到无助的陌生人而悲哀,这种无力我早就接受了。我是为自己在精神上渐渐屈服于疫情而悲哀。虽然时常提醒自己,疫情下的生活是非正常的生活,人不是为了戴口罩做核酸而活的。但嗓子每被捅一次,人就会矮一分。当身体选择服从的时候,精神再怎么蹦跶,都是无意义的。有时候精神的亢奋恰是为了遮掩身体的无力,仿佛自己还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
十几年前,陈丹青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不愿沉默,但骂下去也不好。骂久了,人会变得像个怨妇,你去看怨妇,都写在脸上,一辈子恨那个男人,恨到后来,挺好一个人,就完了。”记者问:“那你会变成一个时代的怨妇吗?”陈丹青:“呵呵……”
骂久了,人会变成怨妇。不骂呢,人会变成什么?就会变成大女主吗?
怨妇也不是生而为怨妇的。她们也曾有天真无邪的童年,也曾有爱做梦的青春期。她们只是成家之后,对男人不满,无法离开又无力反抗,只好怨恨,只好咒骂。
怨妇的悲哀在于,她只能选择骂和不骂。一直骂,会让自己的脸和心变形。不吭不响,生命也只会一点一点消磨。有没有第三种选择?我相信是有的。
继续阅读
防止失联
疫情以来,很多事情好像充满了随机性。过去,我们知道自己有多少钱,能干多少事,可以买什么,不可以买什么。我们的消费就建立在这样一种确定性上。但是现在,我们的生活逻辑发生了改变。在这样一个时刻,谷雨征集了一组消费故事,出乎意料的是,大家的故事十 …
知乎用户 飞翔 发表 我就在大连生活。今早,就因为我没有 n95 口罩,我不得不步行 55 分钟上班。今天还是周一,我们单位今早还开早会,还得早到,我今天 7:55 才到厂门口,说白了我就相当于今天迟到了。 我个人感觉,真没多大必要。 …
知乎用户 极萨学院冷哲 发表 借用大观新闻的图镇个楼。 [大连疫情的超级传播事件背后暴露了那些问题?6431 播放 · 16 …
疫情虽然过去两三年了,但很多地方的疫情管控措施和方法,还似乎是停留在疫情爆发初期水平。 一些城市更是严重滞后,要么在疫情防控上一刀切,要么是粗放管理导致混乱不堪。 这些天,江西鹰潭市爆发疫情。 和其他地方一样,划出了高中低风险区域,也将一些 …
文****丨张雅丽 编辑****丨陶若谷 对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很难真正完全理解土地有多么重要。这是前不久我在与仇凤仙的对话中,最先意识到的。当时她正在描述在自己的故乡李村——皖北农村,为了多种一些地,一个儿子开拖拉机要从父亲身上轧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