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联突破不了威权政治模式?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耀光​ 发表

因为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就已经跨入到红色专家高居顶端的专家治国秩序。

在这里首先要下一个定义,那就是什么是 “修正主义”,根据霍普金斯大学对苏联史以及一大票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研究,修正主义在这些国家的历史,往往就是指红色工程师治国这么一个阶段。所谓红色工程师,就是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的红色官僚们和旧的知识分子合流之后形成的一个新的统治阶级。

这些红色工程师统治下的社会,既缺乏右翼的选票民主也缺乏左翼的工人民主,自然是威权主义的。

这很容易理解,在铲平因为身份地位或者财富等级划分的阶级之后,社会仍旧需要按劳分配,脑体差别贯穿着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倘若不克服教育上的不平等,那么阶级被再生产出来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这一点在卡尔 • 马克思的时代就早已被遇见,他在《哥达纲领批判》里就提出过按劳分配的局限性,并且认为 “按劳分配” 是资产阶级政权的手段,而不属于无产阶级。后世布迪厄完整了这一套理论,提出了文化资本的再生产,不过那又是后话了。

苏联和后面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在刚开始建国的时候都试图克服这种教育上的不平等以避免走向修正主义,试图 “文化革命”,然而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失败了。而走向了另外一个红色专家高居顶端的专家治国秩序,就连现如今看起来很“原教旨” 的朝鲜,实际上也已经把所谓 “劳动的知识分子” 纳入到国家的统治阶级之一 - 并且几乎是最重要的位置(参考朝鲜劳动党党徽,这也是为什么朝鲜社会主义政权如此稳固的原因之一)。

下面就从苏联铲除阶级差别的努力到其走向技官治国的时代变迁,论述一下苏联是何以走向修正主义的。

一、苏联的新生,及其消除阶级差别的努力

早在 1917 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与俄国的技术知识界就有着重要的潜在可能性达成统一。肯代尔 · 贝里斯(Kendall Bailes)就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的技术知识界,两者都决定用科学来现代化俄国。两者目的统一就为两者最终弥合奠定了基础。而且,布尔什维克党对于俄国的技术知识界的统制,对于一直被沙俄雇佣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计划者来说,也不是什么完全陌生的东西。另外,列宁也赞赏技术知识界的知识和务实的倾向。

在沙俄倒台,工人占据工厂,农民占据土地的情况下,这些知识分子的秩序倾向还是会倒向布尔什维克党,而舍弃了和布尔什维克党竞争的民粹主义党和无政府主义党。倘若布尔什维克本身受过圣西门的启发,那么两者可能会联合在一起建立一个由专家治理的社会。

然而,事实上布尔什维克党信仰着马克思主义消除阶级差别的目标,那么他们就必然和知识阶级界的专家们发生尖锐的冲突,这些知识阶级自然包括技术知识分子界,从而导致了一段持久而尖锐的冲突。

在苏维埃的早期,苏联共产党与知识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比中国五十年代初中共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要变化无常和敌对得多。由于一大批知识分子拒绝与新生的革命政权合作,对头六个月广泛的罢工,布尔什维克当局的回应是让所有的技术专家去强迫服役。列宁称苏维埃当局为一方,资产阶级的代表及其部分知识分子为另外一方,这是两方的一场内战。 在这个阶段,布尔什维克创立了红压倒专的管理机制。

就像后来在中国实施的那样,党委派出政委监督在职的经理厂长和技术人员,虽然他们与和其合作的技术人员给予丰厚的报酬,却在政治上避开他们。取而代之的是,党招收工人入党,并提拔工人到权位上,来加强自己的队伍。

1928 年,布尔什维克夺权十年之后,党内仅有 128 名工程师,而工人却有 74.2 万。苏维埃的工厂一般是由一名红色厂长来管理,他一般出身于工人,且极少受到正规教育;这位红色厂长依靠一位总工程师的帮助,这位总工程师通常不是党员。

在俄国,与后来的中国一样,早期的共产党教育政策波动,总是朝着一个激进的方向移动。列宁把马克思关于需要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评论,当作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目标;1919 年制订的《布尔什维克规划的教育政策要点》,承诺改造学校,把它 “从资产阶级控制的武器改造成彻底摧毁社会内部阶级分裂的武器”。规划许诺为十七岁以前的所有少年儿童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大学的大门对所有人敞开,并在学习与生产劳动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当然,这些只是对未来的承诺;

在当时,大部分民众是文盲,学校很少,而且大部分老师敌视新生政权。在苏维埃时代的头十年里主要仍是自治的学校,成了不同的教育议程竞斗的场所。苏联教育当局努力实施进步的教学方法,它基于实用知识和全面的智力发展,但许多老师则努力维持常规的标准及方法;而无产阶级的学生战斗着,要从 “资产阶级的师生” 那里夺回对学校的控制权。在高等学校,一道宽阔的社会及政治的鸿沟把两派学生分开:一派是从传统中学毕业的、出身昔日精英家庭的学生;另一派是工人阶级学生,其中大部分是由工会、党、共青团推荐来上专门为工人开设的大学预科的。(参考下面这段《钢铁是怎么炼成到的》的学校情景节选)

扎利瓦诺夫(富裕的子弟)一边轻蔑地看着丽达,一边小声地跟莉莎嘀咕着什么。坐在前排的高年级女生,鼻子上扑着粉,交头接耳地议论着,狡猾的小眼睛滴溜溜地四处转… 那个青年机枪手也在那里。他正焦躁不安地坐在舞台边上,用仇恨的眼光看着打扮得非常时髦的莉莎 · 苏哈里科和安娜 · 阿德莫夫斯卡娅。她们正旁若无人地同向她们献殷勤的男生交谈着。
一个中产青年走上舞台,整了整制服,说:“抱歉得很,同志们。我弄不明白,究竟想要我们做什么。要我们搞政治吗?那我们什么时候学习呢?我们总得把中学念完吧。要是组织个体育协会,办个俱乐部,让我们在那里聚会聚会,读点书,那倒是另一回事。可现在是要我们搞政治,搞来搞去,最后就会给绞死。对不起,我想这种事情是没有人乐意干的。” 会场里响起了笑声。奥库舍夫跳下舞台,坐了下来。
这时候那个年轻的机枪手出来讲话了,他狠狠地把军帽拉到前额上,愤怒的目光朝台下扫了一下,大声喊道:“笑什么?你们这帮混蛋!”
他的眼睛像两块烧红了的火炭。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气得浑身发抖,接着说:“我叫伊万 · 扎尔基。我没见过爹,没见过娘,从小就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儿。白天要饭,晚上就在墙根底下一躺,挨饿受冻,没个安身的地方。日子过得连狗都不如,跟你们这帮娇小姐、阔少爷比,完全是另一个样!

二、苏联的工人民主政策的取消,和走向威权主义的阶段

1931 年,斯大林发表了两个讲话,标志着文化激进主义的这一阶段的终结,也标志着被尼古拉斯 · 蒂玛舍夫(Nicholas Timasheff)有名地称为 “大退却” 的开始。在第一个讲话中,斯大林谴责了“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义”,而在第二个讲话中,他宣布,旧的知识界正在移到苏维埃政府这一边来。激进的教育政策逐渐被翻了过来。成年工人被推荐上大学一事偃旗息鼓了,入学考试恢复了,学校收费也引进了。分数、课程考试和常规的教学方法恢复了,实用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生参与生产劳动之事也减少了。学生被劝诫,不要干涉管理,且被鼓励要尊重教师的权威。阶级倾向被取消了,而且,对昔日知识精英(无论是教授还是工程师)的攻击被劝阻。专业级别被恢复,而且,对那些有较高资格、 做岀更大贡献人士的工资及待遇也增加了。这导致工人与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之间有了一个稳步加大的鸿沟。

在 1930 年代初,成千上万新被打造出来的无产阶级红色专家毕业,进入了劳动大军。最初他们被招收进来上大学,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取代那些不可靠的资产阶级专家,但到最后,大部分的老专家仍被留了下来。结果证明,在激进政策被抛弃后,在不断发展的工业化热潮中, 仍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新、老专家。尽管如此,许多年青的红色专家得到提拔,取代了文化水平低下的红色厂长与经理(1920 年代从工人队伍中提拔上来的),1936-38 年间大规模的官员遭清洗一事,促进了这一过程。" 结果,红压倒专的结构被一个新的模式所取代;在这个新的模式中,政治、管理和技术的领导合在一起,权威集中在单一的又红又专的厂长手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第一批红色专家的成员迅速升迁到党和国家的官僚机构中,并且在 1960 年代及 1970 年代逐渐掌控了苏联的领导权。由于 1920 年代末和 1930 年代初强烈的阶级偏向政策,这些领导人一般是工人阶级出身,但在阶级歧视被取消后,教育机构也逐渐更多地从知识阶级的子女中招取学生。

虽然政治运动在随后的岁月里造成了成千上万的受害者,但在 1930 年代初放弃了文化激进主义以后,主要的政治运动并没有专门针对旧知识精英的成员,也没有使与教育相关的社会不平等作为政治动员的一个原因。1936 年,斯大林宣布,苏联社会由两个友好的阶级,工人和农民,还有一个他称为「劳动的知识分子」的阶层组成。后面这个术语,正如费茨帕特里克指出的那样,不仅换掉了贬义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词,现在还包括着旧的知识界成员及党的干部两者。到 1950 年代,苏联顾问专家到达中国之时,苏联正由红色工程师们管理着,他们是被一个有着明确等级制度的学校体系和一个信奉专家治国论的党组织所选拔的。

实现一个无阶级社会并清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的目标,直到苏联的覆亡,都是苏联共产党教条的一个正式部分——并神圣不可侵犯地写入国家的宪法。然而,在文化激进主义于 1930 年代初被放弃之后,这一目标不是要靠阶级斗争的手段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工人农民文化的逐渐改善、使他们可以达到知识界的水平来实现的,而知识分子现在成了效法的榜样。这个新的阐释激起的社会骚动要小得多,但是,它对减小阶级差别的影响甚微。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给知识界成员所提供的工资及物质条件,比起工人的来说,在稳步增长,而且巩固知识精英的社会优势、促进其代代再造的制度也被精心打造,并得以加强。

三、评价

苏联铲除阶级差别的努力以及几乎所有前社会主义国家铲除阶级差别的努力,都走向了同一个专家治国的结局,关于此,根本上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工程主义化必然会大量依靠知识分子,尤其是理工科的知识分子,这就使得部分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革命框架合法占据了一个高地,并且为其谋求高的阶级地位建构了法理性。这几乎是必然而然的事情,这个问题本身的答案其实更简单:

只能说苏联的 “革新开放”,早在斯大林时期就已经逐步开始了,因此走向威权主义也是不可避免之事。

知乎用户 澎湃的海 发表

苏联什么时候是威权?至少要有李加坡,埃尔多安,欧尔班的宽松程度,才叫威权模式,苏联是严酷极权,连威权都不是。

知乎用户 月入杯中 发表

没去过苏联或者俄罗斯,具体情况不清楚,但苏联的邻国也一直是威权模式(没错,我说到就是朝鲜),自认为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

与威权模式相对应的,是分权模式,威权模式强调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分权模式认为每个人,每个群体,每个阶层和集团都可以参与决策,最终以投票方式来形成决策。

为什么朝鲜兜兜转转,一直还是威权模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元文化,即民众不认可多元文化或多元价值观,不承认不同意见的合理性,那些和我观点不一致的人,不是脑子就问题,就是屁股有问题,非蠢即坏,更可能脑子和屁股都有问题,又蠢又坏,这些持有异见的人,非我族类,都是境外派来的卧底,又或者被境外收买的人,对于他们只能打倒,甚至枪毙。

而在一个社会中,不同观点是很正常的,如果放任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互相攻诘,很快就会天下大乱,因此为了维护秩序的稳定,只能采取威权统治,即只有拥有权力的人才拥有解释权,而普通民众是没有解释权的,他们的观点无足轻重,通过剥夺民众的参与权,从而维持了社会的稳定,这可以看作另一种形式的 “禁枪”,民众手里没枪了,即使互相看不爽,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

朝鲜是这样,苏联估计也差不多,威权政治的土壤,就在于民众对于单一价值观的推崇。

知乎用户 北极贝的边边​ 发表

(首先禁止恶意联想,我说的是苏联)

苏联的历史发展轨迹被强行加快了,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革命完成反封建,哪怕是到了俄罗斯走资本主义路线,不过是在中央领导下搞搞经济,奉旨造反而已,无法完成质变。

从 21 世纪回头看,苏联搞无产阶级革命是件很无厘头的事情,因为沙俄人民并没有被资本家压榨过一天:绝大多数人都是农奴,压榨他们的是封建主。

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吊诡的事情:无产阶级革命起源于法国这种发展较快,实行原始资本主义的国家,最终却销声匿迹,蜕变成民主政治的一部分;却在沙俄这种发展较慢,连原始资本主义甚至都没开始压榨的国家成为主流。历史开了个很大的玩笑。

很多人喜欢把马克思的话当圣经,可哪怕是马克思也清清楚楚地承认,资本主义可以推翻封建制,社会主义国家将首先在发展较好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说白了,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本身是资本主义体制的一部份。没有资本主义,大家都还是农奴,谁 tm 还在乎资本家剥不剥削?

苏联的错误就在于此:看到原始资本主义暴露出来的弊端,就通过全面否定资本主义的方式来避免。可惜,路要一步一步走,历史从来都没有捷径。

只能说历史的发展一脉相承,哪怕是错误也没有任何一步是毫无意义的,从来也没有什么错误可以靠人力避免。

知乎用户 unknown​ 发表

有能力突破的没有动力突破,因为斯大林体制下腐败是合法化体制化的,特权阶层取代资产阶级成为了剥削者,收入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是按政治地位分配。这些特权阶级作为斯大林体制的受益者,不可能主动放弃已经到手的利益,正如资本家不会主动改善劳动者待遇。

**斯大林建立起了一整套保证领导干部层特权的制度。**这个官僚特权阶层主要享有如下特权:
**(1) 宅第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均有一处或几处别墅。凡是名胜地、风景区、海滨、避暑胜地,几乎全部被大小官员的别墅所占据。
**(2) 特供权。**各级党政机关均有特设的内部商店、餐厅、冷库等供应网络,按照官职大小、地位高低享受特殊供应。
**(3) 特教权。**凡是高级官员的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均有培养他们的专门机构或保送入学的制度。高级军官的儿子则直接送军事院校培养。
**(4) 特继权。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可以免费为自己的子女留下豪华住房和别墅,供他们终身享用。
(5) 特卫权
。**花在高级领导人身上的费用,达到无法核算的程度。
**(6) 特支权。**位居金字塔顶端的官员在国家银行有敞开户头,即户主可以不受限制随意提取款项的户头。

也就是说苏联的全部财富属于国家,但大多数资源用于为特权阶级服务,他们可以任意浪费苏联人的劳动成果。这样巨大的利益,没有人会主动放弃吧?

当然,遇到罢工的情况资本家还是会妥协一下的,但要让资本家放弃剥削绝无可能。同理,在国家机器的运行已经出现大问题的时候,苏联特权阶层也会出现赫鲁晓夫这样的人,放弃部分特权,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这并不意味着赫鲁晓夫就希望改变斯大林体制,相反,他只是希望能够用尽量小的代价维护自身享有特权地位的政治框架的稳定存续。一旦国家机器恢复正常运作,苏联特权阶层必然会回到舒适区,也就是斯大林体制。

知乎用户 菜头会飞​ 发表

我先假设你所说的是彻底突破苏式体系,而不是假模假式的抓几个和珅,澄清一下吏治。

那么,第一步是什么呢?

老百姓自己投票选择自己的人民代表,苏联最高苏维埃是真正的民选。

好,完成这一步后,假设有一个来自乌克兰的人民代表要求清算从列宁到斯大林对乌克兰的掠夺,要求彻查有多少乌克兰人因此非正常死亡,并且要求追究列宁与斯大林的责任。

假设这个提案在最高苏维埃获得通过,苏联政府执行不执行?

清算不清算?

不清算,不还是挂羊头卖狗肉。

清算了,把当年用毒气弹征收粮食的事情公之于众,还指望老百姓继续投苏共的票吗?

说白了,苏联这个体系从建立之初就欠下了太多血债,原罪太重,根本没有办法 “洗白”。

知乎用户 抱风眠​ 发表

苏联不是威权政治模式,是最典型的 20 世纪极权主义政治模式。

这种体制又由于全面公有制、电报、线膛枪、国营铁路公司和专业监控镇压部门的完善,打破了任何非 party 组织产生新思想、新能量、新变革,在哪怕帝国末梢发酵的可能。

组织让你吃你才有饭票、组织让你穿你才有布票,如果物质决定意识,那基于这个理论,非 p 的意识都是不存在的。单凡有一点异动的小小小苗头,你连个能买到大麦的自耕农都没有,连个能开伙的私营饭馆都没有,没等被举报进西伯利亚,自己三天就得饿死了。所以哪怕是天纵英才,彼得大帝再世也得三缄其口,喊万岁,喊得不够紧,鼓掌声音少于 7 分钟都会身死家灭 (参考基洛夫和斯大林的中央会议)。这种对基层的渗透性、控制力过分的强了,没有经过中间的知识分子或中产阶级 “扰频”,思想的注射器直接插进每士兵、农夫、社员的大脑,这就使基层、甚至从基层爬上去的上层都失去了创造力和变革能力,变成了驯化工具 (少奇语),或高级一点的驯化读稿机。

美国国务院在冷战后期就预言: 苏联如果产生变革,长期封闭的苏联社会不具备发展出 mz 社会的基础,权力最终会落入克格勃手中。因为克格勃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对内监控、对外刺探,专门确保政权安全的机构,责任与压力极端重大、甚至越来越大,导致克格勃变成了苏联唯一相对运转良好、选贤任能的机构。克格勃的雇员几乎是苏联高压社会里,唯一了解真实世界、具备高效行政能力,又兼具独立观点与国际视野的人。(相当部分干部,都是在封建 “拜占庭式” 宫廷政治下成长,这就是 “罗马正统” 吧,。。这是对共产主义社会下 “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最大的亵渎)

过程虽然有点偶然,但最终,俄国的权力真的落入了普京和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手中。这么看,帝国主义的学院派里有真. 教授头衔 (不是沈毅们)的西装暴徒 (老阴逼)们还是很有点东西的。

料敌从宽,春风细雨。

知乎用户 林中貓 发表

因为帝俄废墟的生产力支撑不了民主的、高度工业化的、高素质工人占有主要人口比例的、马克思梦寐以求的社会主义社会。

但是各种力量又希望凭借社会主义美好理想吸引劳苦大众——苏联仅有的禀赋——去为他们的私利奋斗(私利包括但不限于:个人信仰、当不了白俄的官就当红俄的官、社会运动爱好者等,须注意,并不都是庸俗化的追求,其中真的有一内内的理想主义者)。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1、大量破产无产者和高度贫穷的农民;2、上述人群和先锋队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苏联一无所有。

而面对的是:1、旧社会的既得利益者的反扑;2、外国势力;3、始终没解决的生产力落后,物资匮乏的矛盾(革命只是决定分蛋糕的方法,问题是很多落后国家压根没有蛋糕);4、快速工业化但没技术没资金只有农民的血液;5、所有新旧统治者共同面对的通知与被通知的矛盾。故可以想见,苏联当局只能采用威权政治,如果不是独裁统治的话,。

这样的社会必然是高压的,即使投资者保持高度的道德自律形象(吃素、平易近人、打成一片、子女下乡),也只能靠封闭信息和人员流动和打击坏分子来堪堪维系。

不存在农民贡献了 120% 生命力(不可持续,断子绝孙)却看着苏联高管及亲朋故旧享受罗曼诺夫王朝公爵的待遇毫无怨言的情况,可是矛盾的是,为了压制农民的剩余,你不给苏联高管享受罗曼诺夫王朝公爵的待遇他们就不肯用心办事。这个矛盾是不可能解决的,除非生产力大幅提高,农民能喘口气。

问题是,生产力怎么大幅提高呢?中国还有苏联转移技术,苏联只能靠帝俄人才和外国不明真相的理想主义者的奉献。问题是,这样的高压体制下,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显然是不可能内生的——特别是挫折越多,越是政治运动多的恶性循环。因此,这样的体制是没有未来的,其唯一的历史使命是帮助落后国家人民摆脱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完成部分现代化。

这个任务,苏联很好地完成了,在历史使命完成后,也就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以上经验,也适用于生产力和工业化准备度还不如俄罗斯的其他民族,用小农的经济基础嫁接一个尚未完善的、过于牛逼的理论,会产生什么呢?——大约就是 “给我笑!” 了。事实上也难以为继,基本都修了(指越南),资了(指东欧),杀了(指柬埔寨),主体了(指朝鲜)。

只有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始终能灵活地运用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运用西方资金和技术,来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

知乎用户 痛苦的种子 发表

涅槃重生还是堕入深渊(二)——俄国政权黑帮化原因分析与未来展望

本篇是

俄军战力严重退化的原因分析(一)——普京政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

的续篇,也有可能是三部曲的第二篇。

在第一篇中,提出普京政权本质上是一个黑帮流氓土匪政权,治理能力极度低下,造成共识的缺失、社会的涣散、组织的崩溃,国家退化到一种最弱势的状态,这是俄军战力退化的根源。本篇仅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分析其政权黑帮化的原因,以及俄国未来走势

先说结论:以目前俄国的认知水平,中长期(五十年左右)内没有可能复兴。必须彻底学习欧洲,把历史欠账一一补足,才有可能真正现代化,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百年。要加快这一进程,需要有凯末尔这样的领袖,既有拨乱反正的绝世功勋,又能克制住当皇帝的冲动,依靠崇高威望凝聚社会共识,建立现代认知体系和治理框架,开启现代化之路。这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俄国认知落后的原因,在于帝国时期底子薄、苏联时期根子孽、解体之后路子野。

长江黄河不会倒流——论俄乌战争与认知革命

此文及其他文章中都曾提到,一国的现代化既包括工具的现代化,也包括认知的现代化,认知落后将会导致现代化的重大挫折以及国家的巨大灾难。目前俄国的社会认知,是帝国思潮、种族主义和极权主义的杂烩,是停留在一战二战之间的东西,是对历史的反动。这是普京政权能够发动这场战争的底层原因,也是俄国现代化最凶猛最顽固的拦路虎。至于俄国社会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认知,个人理解有以下三方面原因,普京政权黑帮化只是其中的一个返祖现象。

一、帝国时期底子薄

俄国虽说近几百年一直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它的历史相当短,一直是边缘文明,在思想、文化、认知上长期弱势。同时因为地域过于辽阔等原因,发展极不平衡,社会割裂与分层非常严重:上层贵族化,中层边缘化,下层乡土化

上层贵族化的结果就是西化,莫斯科、圣彼得堡顶流的生活和巴黎伦敦别无二致,甚至《泰坦尼克号》的女主,背景设定也是欣赏毕加索的俄国没落贵族,相信大家都有了解。下层乡土化就更典型了,伏尔加河母亲的形象深入人心,和我们黄土高原上《父亲》的油画一个意思。实际上这是淳朴的乡土情感的抽象,也是一种最广泛的情感共识。因此历代沙皇往往把这与皇权绑定,造就了一种亲民的皇权幻觉,奔流的大河,淳朴的土地与永恒的皇权三位一体,这就是皇俄一直以来的基本盘

同样因为文明兴起较晚,俄国没来得及发展出本土原生态文明与认知体系,一直都是拿来主义,这一点不同于中国有儒教。基于此,俄国社会上层西化,下层乡土化的结果,使得中层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发育不健全,既没有强大到制约皇权、领导群众;也不能提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某种主义,甚至没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体、凝聚全社会的共识。这导致了整个阶层的悲情、苦难与彷徨,加之社会分层严重,提供了巨大的素材,因此俄国历史上盛产文学家,文学领域绝对世界一流。但流光溢彩的文学背后,思想哲学真的乏善可陈。

与之相比,为什么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文学作品,其中又以陕西作家最突出?《平凡的世界》、《最后一个匈奴》、《白鹿原》等,无一不是既有时代精神又有乡土气息,既有浪漫遐想又有不确定的未来。上层贵族化,中层边缘化,下层乡土化最能出文学家,这就是其在中国的重现。

有的专家说,俄罗斯的国徽双头鹰,象征着一种迷茫和不明方向,是在东西方之间徘徊。个人认为这是不对的,俄因为压根就没有原生态认知体系,不同阶层有不同的认知,它的徘徊是在不同认知之间的徘徊,而不是地理上的徘徊。这造就了一个极度割裂的庞大帝国,而在文明和认知层面,一直落后于时代。

**二、**苏联时期根子孽

从人类文明发展角度看,20 世纪是社会主义从实践到高峰、再到退潮的历史,当然这不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部分苏俄知识分子就是抓住了这个时代主题,拿来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之后形成列宁主义,不惜一切代价的,把文明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说其根子孽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理论上,二是手段上。

这种理论概括起来也是三位一体,即唯物辩证法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唯物辩证法哲学说的是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发展有必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个规律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递进发展,我们都要服从并促进共产主义实现,这是最伟大的人类目标

政治经济学说的是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工人劳动,资本家不劳动,却榨取剩余价值,所以要通过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造反有理

科学社会主义说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后,要建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实行计划经济,按需分配,这是人类的最终极、最完美、最高的社会形态

唯物辩证法哲学、政治经济学实际上都是在为科学社会主义服务,为其提供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必要性。

但是,这一理论在实践中遇到很多问题,而且违背人性和常识,因篇幅所限没法展开,相信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我想仅一点就能证明其站不住脚,我们都承认人是不完美的,那么靠不完美的人怎么可能建立起完美的社会呢?

在手段上,这一理论倡导为了宏大目标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其实就是不择手段、没有底线),并奉行集体主义思维方式,依靠建立自上而下的官僚集团来强力推行。带来的结果是不尊重人,这和启蒙运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行为方式下,人只是工具、螺丝钉、一块砖,围绕着一个宏大叙事燃烧自我,总会有一个大局让千百万人为之牺牲。相信大家同样不陌生,而且感同身受。基于这种认知,苏俄及相关国家在打造理想社会时手段非常不人道,20 世纪造成了上亿人的非正常死亡(包括数百万被饿死的乌克兰人)。这是人类文明的悲剧

正是这种不人道的手段,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抵制反抗,而且让越来越多的人反思,不仅有底层,甚至包括上层,典型就是戈尔巴乔夫。他是明白人,知道苏联这一套实在搞不下去了,但人们对于放弃苏联道路之后的未来并不清晰,所以提出一个 “新思维”,隐含的意思是现有认知根本就有问题。这其实是非常精准的,改革的关键就是认知共识。正是基于“新思维”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广泛共识,苏共卸下了暴力基因,整个社会到了百年来最理性、最平和、最包容、最接近现代文明的状态,相信看过苏联解体视频的,都能感受到那种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同类的善意。可惜这个窗口期过于短暂,苏联解体了。

必须强调,苏联解体是有社会共识的,概括说就是四个字,“成为美国”,让苏联人民过上美国的生活!而且,苏联以解体的形式内爆,而不是毁灭世界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应该感谢那一代苏俄领导人和苏联人民,能以这样一种方式 “放下” 实际上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回过头看,这一高峰本来就是幻象,也根本不属于苏俄。这是一种建立在虚幻理论上的、用错误手段建立并维护的野蛮制度。遗憾的是改革的窗口期过于短暂,还没来得及完成认知革命、全面对接现代文明苏联就解体了,其实这才是俄国的最大悲剧

三、解体之后路子野

东欧和波罗的海诸国的经历已经证明,解体——转型之路完全可以走通,俄失败更多是自身问题而不是外部问题。因此这一章单说解体之后的俄国。按理说,俄国解体之初有一种 “成为美国” 的共识,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反倒经过普京 20 多年的统治,退化为一种黑帮流氓土匪政权呢?关键就是四个字,不走正道

简单说,叶利钦时代,初生与动荡,看不准也走不稳。普京时代,上位靠的就是不走正道,压根就没想走

(一)叶利钦

解体之初的俄国,有着新生政权和转轨国家都有的幼稚和摇晃,因为幼稚,看不准;因为摇晃,走不稳。尽管叶利钦有着对民主自由的朴素信仰,但缺乏系统认知和专业训练,以至于犯了很多错误。最典型的就是两个问题,政治和经济。

政治上,同意押沙龙的说法,叶利钦本该趁着苏联解体之后,在有广泛共识的时候抓紧制定一部宪法,明确治理框架,在规则内解决分歧,化解矛盾,这其实是为国家设定一个底线,靠走正道解决问题的底线。可惜没有,以至于叶在和国会交恶之后出现了 “炮打白宫” 事件,对宪政造成极大损害。这反映出俄国在认知领域的不成熟,对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从上到下都缺乏可行性观念。

经济上,就是众所周知的休克疗法。个人认为,说俄罗斯经济毁于休克疗法就是扯淡,还没有建立起市场经济,谈何休克?其经济崩溃源自转轨过程中的失序,以及随之而来的恶性通胀。所有的计划经济体都存在某些领域的供给不足,比如食品;以及供给过剩,比如军工,在转轨过程中,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必然带来产业链重组,供给过剩企业大面积破产与工人失业;供给不足企业大幅度涨价和原料短缺,这都会导致经济秩序混乱,更何况还要处理好原本并不重要的货币问题。这其实是任何转轨经济体都难以避免的,改天写一篇《经济转轨与恶性通胀》专门论述。即使成功如中国,转轨过程至少用了 14 年(到 1992 年),更可能是 23 年(到 2001 年国企三年脱困),而且还遭遇了这么多波折,更不要说一夜之间全盘放开的俄国了。

在这里多说一句,很多人说苏联解体后,工业生产下降了 50% 多等等,以此说明解体是悲剧,是西方摧毁国家的阴谋。这种说法根本错误,计划经济的特点是垄断全部资源,自我创造需求,对于资源能源完全自给的大国可以短时间内跨越发展,但从经济合理角度,它的产业本不该存在!多出的 50% 都是自我创造、自我消耗的幻象。所以你看实行计划经济的大国还有看上去不错的,小国没一个好的,越小越完蛋(比如柬埔寨),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俄国也是运气不好,刚从恶性通胀里爬出来,又赶上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果自然一塌糊涂。其实叶利钦时期的混乱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问题就是解体前的窗口期太短,准备很不充分。

总之,我们要知道,俄国解体初期的混乱,是任何一个同类政权都难以避免的,但因为叶的错误和迷失,导致没了底线,俄国政权就是在一种涣散而混乱的状态下交到普京手中的。

(二)普京

普京上位靠的就是野路子,不走正道。第一篇已经说过了,这里重点说一下普京是怎样把可以通过正道解决的事,靠邪道来解决的。

普京上台后做的其实就一件事,巩固权力。具体有四把锁,一是在中枢剪除政敌,建立听命于己的杜马(议会);二是在地方削藩,把各州土皇帝都换成自己人;三是经济上清洗寡头,扶持亲信成为新寡头掌握经济命脉;四是以国有化名义控制电视台与新闻媒体,对全社会洗脑

结果我们都知道,非常成功。为什么叶利钦时期这些尾伟大不掉、看似无解的问题,到普京这就轻松化解了?真的是天降英才,千古一帝吗?别做梦了,普京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特工出身,习惯而且精于使用看不见的手段处理人,没有底线,只有更损更狠。土皇帝和寡头最怕这个了,真敢反抗哪天来个 “特别行动” 就暗杀了

从土皇帝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下走正道该如何解决。因为宪法的存在,中央拥有军队、特务机关及其他暴力机器,土皇帝们不可能同时拥有军权和财权,是无法和中央抗衡的。他们的存在完全是秩序和规则被破坏的产物,这事正常可以通过依靠暴力机器恢复秩序,建立社会共识规范立法,健全制度打击腐败严格执法来有序的解决,可能经过三十年,一代人最终完成。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经历,相信对于俄国,也可以照搬照抄,建立共识并有序推行,当然这很慢,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认知和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普京用特别行动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当时是挺爽,但却永远失去了全社会提升认知、凝聚共识的机会

回过头看,普京的这些手段,叶利钦难道不知道吗?还是他知道,却没有权力和能力使用?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叶只不过是对民主法治有朴素的信仰,不敢也不会用罢了。从外界之前对他和普京的评价看,这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他的闪光点。

普京使用这些权力,甚至超出宪法法律的权力,是没有心理障碍的。这使他当年轻松的赢得了民意,但也为今天的黑帮流氓土匪化埋下了祸根。一是形成了路径依赖,总是通过特别行动解决体制问题,效果越来越差,治理体系越来越弱。二是对社会认知的误导和压制,导致整个社会缺乏共识和凝聚力,严重的空虚浮躁,碎片化和犬儒化,整个社会都习惯于不走正道,这是非常可怕的。正如我们今天看到俄国的民族性,早已没有了苏联时代的顽强坚韧,现在表面上狂妄自大,骨子里自暴自弃;自我催眠逃避现实,生活在幻象和放纵中;野蛮荒芜愚昧混沌,没有方向和灵魂,就像西伯利亚荒原一样毫无生气。所以,第一篇里说普京黑帮流氓土匪政权毁掉了这个民族的灵魂。

我们一定要知道,普京掌权不是必然,但掌权后不走正道一定是必然。打一个形象的比喻,新司机叶利钦本来技术就不过硬,还酒驾,所以开车摇摇晃晃,慢慢悠悠,甚至挂错倒挡。老司机普京则上来就调头,轰油门往反方向开。这就是俩货的区别,都不走正道。

四、俄国未来展望

这篇文章很长,但前面的内容看过来,相信大家都有感受,俄国的未来必然十分艰难

俄国未来的钥匙实际是在普京手里。当年他如果走正道,尽管会有各种反复,起步比较慢,但社会有广泛共识,治理体系是积极的,俄国的上限是波罗的海诸国,下限就是乌克兰。从这场战争我们看到,乌克兰虽然 GDP 不高,但人民精神并不颓废,国家并不贫弱,在重大危机面前团结而有韧性,明显属于文明世界。

不妨设想一下,当眼前这场战争结束后,俄国会是个什么状态?个人觉得,应该是 1917 年俄国革命之前的状态,经济崩溃、秩序垮塌、文明溃败,整个社会找不到自信和方向。所以说俄国用了一个世纪,只是一个轮回,想走出这个循环是非常困难的。普京集团已经把潜在的优秀人才赶尽杀绝,很难再出现一个凯末尔来重新撑起这个国家,并缝补裂痕。普京之后,俄国必然再次动荡,而且接班的大概率是个普京式的新寡头,俄国在短期内还会继续沦落。

前一篇说过,普京用了 20 年,在认知、导向、政治、经济、社会、国防等方方面面,都开了历史倒车,甚至摧毁了这个国家的灵魂,把俄罗斯的万里江山,活活退化成一个动荡混沌的江湖。**沙俄和苏联时代,好歹还叫做江山,为什么叫江山呢,因为那个文明形态下,他走正道。**普京集团不走正道,彻底把它变成了江湖。这个正道是什么?现在看就是建立在启蒙运动基础上的现代文明之路。

遗憾的是普京并没有选择这条路。

知乎用户 忘忧玲​ 发表

因为本来就不应该突破得了。

毛主席说过一句话,很多人是没有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却被糖衣炮弹打倒了,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政治观念。很多人对拿枪的政治斗争(打仗)的难度是有充分认识的,却对拿着纸笔话筒统计报表,站上讲台,坐在会议桌边的政治斗争(改革)的认知极为幼稚天真。

人类历史上这类关乎大国国本的特大改革,突破不了才是正常的。足球运动员不能连过五人需要什么理由?一个人带球干五个人本来就是违反足球规律的事情,过不去是必然,过去了才是极端偶然,一旦做到了都值得大吹特吹。哪个球迷会觉得过不了 5 个人是一件值得大惊小怪,需要刨根究底去问为什么的事情?

动摇国本的改革能够成功突破旧体制是政治奇迹,做成的人都上了教科书。苏联只不过和绝大多数国家一样,没有创造奇迹,仅此而已,奇迹如果总能发生也不叫奇迹了。国本改革的失败根本不需要理由,本来就应该失败,万一成功了才是一件稀奇事,才有问为什么的价值。

知乎用户 幻十郎​ 发表

我始终认为在西伯利亚寒流影响下的非农耕地区,只有威权模式可以存在。

而且在经济上也最终只会形成寡头模式。

我甚至觉得列宁式的组织形态也有鞑靼社会的影子。

知乎用户 硅基生物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俄罗斯人累了,不想突破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东北的寒冬,周围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路上没有一个人。你不想停下思考,毕竟动脑子也能产生热量。

你看着风雪,思考工作;你看着风雪,思考生活;你看着风雪,思考人生;你看着风雪,思考这世界。

到底是 ln 错了,还是 sdl 错了,还是赫鲁晓夫错了,还是理想错了,还是——你错了。

理想,终究是镜花水月,你就不该有理想。

那还能会到过去吗?回会到还没有理想的时候?

会不去了!就算你再造的武器,拿回了土地。你的心已经累了。

知乎用户 Zsk 发表

卢森堡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对社会主义革命是必要的,但它的实质是运用民主而不是取消民主。“这一专政必须是阶级的事业,而不是极少数领导人以阶级的名义实行的事业,这就是说,它必须处处来自群众的积极参与,处于群众的直接影响下,接受全体公众的监督,从人民群众日益发达的政治教育中产生出来”[15];而布尔什维克的政策却通过取消民主,把阶级专政变成 “一个党或一个集团的专政”,它只给支持自己的人以自由,同时剥夺一切持不同意见者的自由。卢森堡预料,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国家公共生活的枯竭,一切精神财富和进步的泉源被堵塞,“只有官僚仍是其中的唯一的活动因素。公共生活逐渐沉寂,几十个具有无穷无尽的精力和无边无际的理想主义的党的领导人指挥着和统治着,在他们中间实际上是十几个杰出的人物在领导;还有一批工人中的精华不时被召集来开会,聆听领袖的演说并为之鼓掌,一致同意提出来的决议。由此可见,这根本是一种小集团统治——这固然是一种专政,但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一小撮政治家的专政”;卢森堡进而断定:“这种情况一定会引起公共生活的野蛮化:暗杀,枪决人质等等。

知乎用户 弱心海​ 发表

因为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维系自己存在的唯一出路.

斯大林模式不过是苏联——这个通过革命理想凝结而不是遵循马克思基本原理搭建的国家——在理想化光环退散后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抓住的救命稻草.

选择斯大林模式本身就是无奈之举,很大程度上斯大林的胜利不是因为自己的先进,而是因为托洛茨基的失败——革命理论被主观意志提前搬入现实后的惨痛失败.

对于苏联的诞生和十月革命,从理论层面看我永远和普列汉诺夫站在一起:俄国不仅吃存在着资本主义的苦头, 而且也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够发达的苦头.

斯大林模式的胜出建立在两个敌人的倒下:托洛茨基与**布哈林.**

前者的左出天际的世界革命论在理论正确到极致的同时在西欧的一片死寂的现实中不战自败,在十月革命的理论狂想中与列宁 “越过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革命” 的意图一拍即合后,面对三十年代的凋敝艰难却跌下云端. 事实上在列宁都开始考虑靠鼓励资本主义生产模式(新经济政策)在遵守马克思理论的同时迂回前进时托洛茨基却向着更左边一路狂奔. 这除了能收获军内一小撮安那其老兵外,怎么可能顶的过布哈林式的妥慎安抚呢. 后期列宁加入布、斯使托洛茨基迎来第一次失败,进入革命和一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间阶段“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而后者,布哈林在艰难环境下以令人惊叹(有多少人会想到是布哈林呢)的理论水平和和令人钦佩的朴素的严谨科学精神总结出了日后成为苏联(较)科学的计划经济基石的社会平衡规律. 却因为在政治斗争中近乎天真的弱小笨拙被消灭.

前者的失败让斯大林的一国社会主义名正言顺,后者的失败(更加令人惋惜)让斯大林的工业化更加粗暴残忍肮脏,让苏联的发育更加畸形.

为什么斯大林能赢?或者说,为什么托与布会输?

我要说,托洛茨基的失败是必然的,而布哈林的失败却是令人惋惜的,是可以避免的,但却也是有原因的.

托洛茨基的失败,是他理论的成功,现实的失败. 换句话说,托在现实中的失败恰恰是他自己的理论,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复仇. 更大的复仇要等到 1991 年. 托洛茨基的极左惯性让他把全世界作为一个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联系极其紧密的共同体——事实上只要把 “高度”“极其” 去掉是完全对的——于是在资本主义贫弱封建主义残存的俄国来场社会主义革命也就不是什么违背 “马宗” 的决定. 因为在这样一个资本主义足够发达到全世界联接在一起的宇宙里,只要熬到不久的西欧爆发革命的将来,俄国的奴隶工人们也能吃到柏林的面包,喝到巴黎的美酒. 当然事实就是德法一片寂静,列宁每天再早翻看报纸也没用,托洛茨基的演说再华丽震撼也没用. 列宁,这个兼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禁欲主义,涅恰耶夫的残忍,特卡乔夫的时不我待、热里雅鲍夫的组织才能以及伊凡四世的专制和彼得大帝不惜一切代价的强国梦想革命领袖,在敏锐成熟的政治家现实感和对经典理论内在坚持的矛盾下勉强选择新经济政策却面临理想现实分裂、西方封锁、严格实行与否看领袖个人素养三难题. 可以说,列宁的这个难题,作为遗产成为日后两派斗争的战场,而其现实感的一面实际上与斯大林是一脉相承的.

至于布哈林的失败,那就简单的多了. 简单来说在他每天走访田野工地在笔记本上总结什么社会平衡规律的时候斯大林已经用各种手段保证了下次开会可以让你一败涂地. 而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就在十年前,包括布哈林的这些领袖们就确信比起 “给我一个革命组织,把俄国翻转过来”,广泛民主制实在是 “有害的儿戏”. 但我们还是会去想,如果换一个布哈林,是否就会少几个饥寒交迫到易子而食的农民家庭,少一些不必要的审判呢. 但也许,工业化也就没有那么成功了——(此处转入 TNO)

说到底,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的必然选择. 它不过是与列宁主义先锋队叙事一体两面罢了. 列宁成功(至少我认为)地论证了革命的正当性,而斯大林则是正当性与合理性之间那广阔的灰色领域的产物.

知乎用户 Coolwx 发表

高赞提到了所谓的 “红色专家”,真的是说到了实质,苏联的修,就修在了这里。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留一个问题,小弗拉基米尔是一个出生于 30 年代的苏联人 (这意味着他年龄比较小,不会在卫国战争期间上前线),他出身于一个机修工人家庭,你认为在当时的体制下,哪种道路能让小弗拉基米尔获得更高的成就和社会地位?

1、加入苏联红军,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在他加入红军的时候,卫国战争已经结束,但是冷战即将开始。一位光荣的红军士兵是受到苏联人民尊敬的,在他转业之后,他会加入苏联工业界,并且得到退役红军士兵应有的待遇。也有可能,他在服役期间很优秀,得到了进入军官学校的机会,将作为一位优秀的指挥官扎根于军队系统。

2、由于少年时代正好是卫国战争时期,这时候小弗拉基米尔需要帮着农庄一起干劳动,没有多少读书的闲暇。既然读书一般,那就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在这之后成为机械厂的一名光荣的高级工人,由于父亲就是一位机械工人,他子承父业,将延续父亲的生活轨迹,或许他将在最后作为一位高级机械师退休。

3、虽然卫国战争期间全民动员,小弗拉基米尔要与父辈们一起劳动,干一些农活,但是学习怎么能落下呢?小弗拉基米尔一边帮忙一边刻苦学习,卫国战争结束之后,小弗拉基米尔参加了大学入学考试,并且成为了莫斯科大学的一名学生,在他选择专业的时候,他选择了法律系,因为父亲告诉他,当时小镇上的书记之前曾经是一名法官。在这之后,他将作为莫斯科大学的高材生加入到布党的宣传部门和法律部门中。

4、虽然卫国战争期间全民动员,小弗拉基米尔要与父辈们一起劳动,干一些农活,但是学习怎么能落下呢?小弗拉基米尔一边帮忙一边刻苦学习,卫国战争结束之后,小弗拉基米尔参加了大学入学考试,并且成为了乌拉尔大学的一名学生,在他选择专业的时候,他选择了建筑系,因为快速建设的苏联,建筑工程师地位不错,收入也很好。在毕业之后,他或许会加入到祖国的建筑部门,或者科学研究所中,成为一位高级工程师。

如果选择 1 和 2,那么在历史波涛翻涌的 1920 年代,小弗拉基米尔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就,可是他是 30 年代出生的,因此,我觉得大多数知友会选择 3 和 4,那么很不幸,学法律的 3 是戈尔巴乔夫的成长轨迹,学建筑的 4 是叶利钦。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苏联亲手培养的高级知识分子维护着日益僵化的威权模式,而且最后还解散了他,这里我觉得可以这么解释:

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精英们在进入布党时,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也成为了重要的参考条件,“一个工科成绩优秀的学生是作为布的优秀接班人培养的”,新一代的知识精英通过将他们的知识变现为政治资本,完成了知识与政治两方面的整合。

所谓威权统治下的苏联,位于最高阶的统治从先锋队,换为了苏联建国后培养的高级知识分子,苏联此时由红色工程师们管理着。他们是被一个有着明确等级制度的学校体系和一个信奉专家治国论的布尔什维克组织所选拔的技术官僚体系框住的。实现一个无阶级社会并清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的目标,一直是苏联的立国梦想之一,但是,现在这一目标不再由阶级斗争实现,而是由工人农民文化的逐渐改善、使他们可以达到知识界的水平来实现的,而知识分子现在成了效法的榜样。

到了 60 年代之后,苏联的领导制度不再像列宁,而是像更久远时代的社会主义的先驱 — 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制度,圣西门认为 “有能力的企业家和学者则是 “天然领袖”。他强调这种领导不意味着一部分人为自己的利益在政治上压迫另一部分人,而是意味着对物、对生产过程的管理”,一个工业专家领导下的苏联更换了之前那个由极高政治理论素养的先锋队苏联。**而这些 “政治、知识双精英”,也就是所谓的“工程师” 们,对于改革知识领域和学校体系的等级制度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就是这个体系的既得利益者。**此时的布尽管仍然有先锋队的描述,但是他本质上像一个技术官僚阶级,最终,这个许多人口中的 “新一代的官僚阶级” 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这个群体难以克服自身历史的局限性,无法看出苏联内部新的阶级变化和群体变化,这个群体没有看出圣西门式的 “精英统治” 和列的 “先锋队政治” 的区别,导致其最终走向了圣西门,圣西门最后失败了,当然,苏联最后也解体了。

知乎用户 MAINtain 红闪电 发表

大的三次改革都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打破技术官僚治国的路线。

大林子和布哈林还有老托为什么是线路斗争,就因为最根本的治国路线不同。

大林子是技术官僚治国,而且有趣的是,因为技术官僚也普遍是苦出身(玉米,勋章,甚至地图天都是苦出身),所以可以自认为是工农代表苏维埃。

布哈林有点摆烂,是通过现有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的框架下,搞小农,也就是一个没有沙皇的沙俄

老托是不断 GM。

然而当然不能摆烂,所以布哈林不行。

不断 GM,说实话,斯以后 USSR 哪有一点 GM 的样子了?不破坏 GM 就是好的了。

斯以后,技术官僚治国是一直保持的,甚至斯以后,所有 USSR 高官都是技术官僚自己,怎么能打破这个威权呢?总不能技术官僚自己革了自己的命吧!

知乎用户 Terminus​ 发表

还是人不行

知乎用户 大石 发表

先问是不是

威权、新威权都和苏联不搭嘎。

苏联就是法西斯

苏联自我宣称为真民主

结构设置为官僚精英寡头民主

事实表现没法表述,人类历史上压根儿就没有合适的词儿来描述,这种要了亲命的模式。其集权专制程度超过帝制君主、中国皇帝、和政教合一神权专制的教皇。

沙俄帝制,但沙皇的统治权来自神授,需要教会背书,而沙皇没有解经典权;沙皇只下有贵族,贵族制衡沙皇权力,沙俄女帝怎么叶卡琳娜怎么上的位?

中国皇帝虽然尊君为圣,理论上皇帝有解释经典的权力,但实际操作中并不能。

教皇国成立后,教皇即是精神领袖也是世俗君主,口含天宪,拥有解经权,但教皇依然在上帝之下,教皇是选举出来的。

以上表述苏俄都不适用,苏俄无神,没有上帝,领袖自称思想家,能自己写 “经典”。。。接班人名义上是选出来的,但事实上都是斗出来的,干掉所有竞争者,剩下的人服软,接班。

知乎用户 Brody·Wilson 发表

有能力的没动力,比如斯大林

有动力的没能力,比如赫鲁晓夫

即没动力也没能力的,比如勃列日涅夫

等到局势危急,不得不改变的时候,已经覆水难收了,比如戈尔巴乔夫

知乎用户 喵大人 发表

其实按照哈耶克的说法,新加坡这种才刚刚勉强挤得进威权模式,就是虽然严刑峻法,但至少还是按照法律框架内行事的。蒋经国、朴正熙这种都划到极权主义里面了,更不用说苏俄、红棉这种了。

知乎用户 老歪脖子树看着你 发表

苏联属于极权,不是威权。这种极权制度,也就是斯大林模式的产生主要由于落后生产力与过于先进的上层建筑不相容,用恩格斯的话来说就是:

“那些自夸制造出革命的人,在革命的第二天总是看到,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制造出的革命根本不象他们原来打算的那个样子。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历史的讽刺。
德国人的重大错误就在于把革命想象成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事实上,它是群众在加速情况下的多年发展过程。任何一个一夜之间就完成的革命,或者只不过是推翻一个早已毫无希望的反动政权(1830 年),或者直接导致预定目的的反面(1848 年的法国)。

如果还没有具备这些实行全面变革的物质因素,就是说,一方面还没有一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不仅反抗旧社会的个别条件,而且反抗旧的‘生活生产’本身、反抗旧社会所依据的‘总和活动’的革命群众,那么,正如共产主义的历史所证明的,尽管这种变革的观念已经表述过千百次,但这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由于布朗基把一切革命想象成由少数革命家所实现的突然变革,自然也就产生了起义成功以后实行专政的必要性,当然,这种专政不是整个革命阶级即无产阶级的专政,而是那些实现了变革的少数人的专政,而这些人又事先服从于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专政。
于是他就不可免地陷入一种无可救药的进退维谷之境:他所能做的事,是和他一向的整个主张、他的原则、他的党的直接利益不相容的;他所应做的事,则是无法实行的。他不得不为运动本身的利益而保护异己阶级的利益,他不得不以一些空话、诺言来应付自己的阶级,硬说那个异己阶级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任何人陷入这样的苦境,都是无可救药,注定要失败的。
_
维利希是 1845 年以来在德国西部常见的感情用事的共产主义者之一;只从这一点来说,他就本能地对我们批判派暗中抱对立态度。但他不仅仅是这样,他还是一个十足的预言家,深信自己命定要成为德国无产阶级的解放者,并以这种预言家身分直接要求取得政治独裁和军事独裁。这样,除了过去由魏特林所鼓吹的原始基督教共产主义之外,又产生了某种共产主义的伊斯兰教。不过,这一新宗教的宣传暂时还没有越出维利希所指挥的流亡者兵营的范围。”
-—- 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1885 年_


因为这种落后的生产力环境、落后的文化,决定了十月革命本质上仍然是农民工人资产阶级以及各种各样对沙皇失望的人和投机者,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以武装形式反抗沙皇。这在中国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尽管革命的主力是工农无产阶级,然而革命的目标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因而,革命同盟内部成分复杂,矛盾丛生。在推翻沙皇统治之后,与其说各阶级开始斗争,不如说各党派各利益团体开始斗争。

最终,一个叫布尔什维克的团体以军队镇压议会的形式走上了统治舞台。

因为布尔什维克实际上是以武力而非主义理念取得的政权(以反剥削吃饱饭等简单口号描述共产主义,人民反沙皇支持反剥削不代表了解和支持共产主义,实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因此他也就有必要对一切不服从者实施专政。更可怕的是斯大林体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消灭资产阶级,反而是一厢情愿地以为,把一切资本收归国有,企业工厂国营,农场集体化国营化,把农民变成农业工人,让工厂厂长也成为打工人。

天真地这样以为,只要所有权不属于任何一个个人,而是属于国家,属于集体,就相当于资本在生产中分润的利润又归还给了人民。却忽略了,这种把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行为,实质上等于让使用权替代了原来的所有权,让权利拥有者成为了新的资本家。

这样的体制并没有把俄国带向共产主义亦或者自由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产生了一种更为恶劣的由官僚资本为主体的利维坦。

只要坐在了那个最高的位子上,就代表掌握了无穷的资源,拥有了无穷的权利和力量。斯大林可以饿死几百万少数民族和乌克兰人,赫鲁晓夫可以在西伯利亚种玉米,对中外交反反复复如同儿戏,勃列日涅夫可以像老佛爷一样挪用军费给自己盖别墅养情妇,每天往衣服上挂勋章,戈尔巴乔夫可以进行无数荒唐的政治经济改革,直接把苏联玩解体。

苏联及其加盟国解体后的寡头经济证明了这一点。在上头有个皇帝坐镇时候,最大的寡头是皇帝,其他一切人都是打工人。没了皇帝,剩下的大大小小的权利持有者就是大大小小的寡头。

这种政治经济体制下,苏联的解体是必然的,只在于早晚而已。

下面,以托洛斯基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做收尾:

“以往研究中,我们确认了一个事实: 尽管生产资料国有化造就了不凡的经济跃进,苏联社会仍充分保留着过渡与矛盾的特征,以劳动者的处境、生存条件的不平等与官僚特权的程度而言,这个社会距离资本主义远较未来的共产主义更近。

我们同时确认另一事实: 尽管存在巨大的官僚蜕变,苏维埃国家仍是工人阶级的历史工具。它确保了生产资料国有基础上的经济文化发展,也就为劳动群众的真正解放 – 通过清除独断官僚层与社会不平等,准备了条件。

谁未曾严肃思考和接受以上基本点,等于无视左翼反对派对苏联性质的全套文件, 等于丧失把握任何新事件的思想主线,等于把马列分析替换为气咻咻的埋怨之声。

苏维埃 (确切说: 反苏维埃) 官僚制度是社会矛盾的产物: 城乡矛盾与工农矛盾 (这两种矛盾并不自动重叠)、民族共和国与各州的矛盾、农民的内部矛盾、无产者的内部矛盾、消费者的内部矛盾; 最后,存在苏维埃国家与资本主义围困的矛盾。把上述七缠八绕的矛盾折成「银两」单位, 经济矛盾也就极为外露。

调节矛盾的官僚层,借机盘踞于劳动群众之上。利用调节功能,它巩固了自身的统治地位。既然不受监督,它便任意武断地行使领导权,积累了新矛盾。利用丛生的矛盾,它建立了官僚绝对主义体制。

_
高层内讧导致了「中央骑士团」的淘汰现象。「骑士团」的纪律需求,催生了一元化领导和完美领袖的崇拜文化。类似秩序笼罩着企业、集体农庄、高校和整个国家: 亲兵护卫着领袖,大家紧随其后。以个人而论,斯大林从未成为 – 也没法成为 – 群众领袖: 他是各类「领导」的主子、「登基坐殿」的象征与个性化代表。_

经济任务越复杂、居民的要求越高,官僚制度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矛盾越尖锐。官僚们越是粗野捍卫自家地盘,越是无耻动用欺诈、收买与暴力手段。

上升的经济文化与末路的政治制度并存。 这一惊人现象说明 – 也只能说明:压迫、镇压及侦察监视手段主要用来保卫政权机器和官员特权,而非苏维埃国家。越是拼死捍卫官僚专制,越需要以无数借口和歪曲污蔑粉饰现实。

能否称这个国家为工人国家? 道德主义者、唯心主义者和「革命处女」狂怒抗议, 谨慎的人异议道:「或许它还算工人国家, 但无产阶级专政已完荡然无存。退化的工人国家处于官僚专政之下」。”

————————托洛斯基

知乎用户 江北陆伯言 发表

如果你要用一种思想统管一切的话,那必然只能是威权模式。

人的思想总是多元化的,而且思想是最难改变的。苏联试图用一种并不符合人性的思想统一人的脑子,要做到这一点,只能配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让人屈服

知乎用户 汪萌 发表

你先让美国突破一个沙漠一神教模式给大家看看……

知乎用户 Harunobu 发表

自列宁开始,苏俄及其后的苏联就如此对待政治上的反对者:从道德上否定对方存在的合理性,进而得出肉体消灭的必要性。

列宁把党内的反对派蔑称为 “孟什维克”,也就是一小撮,进一步引申就是少部分心怀鬼胎的落后分子;斯大林用肉体消灭的方式对付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李克夫、布哈林等人,都是杀其人而用其言,这直接证明大清洗是斯大林个人攫取全党的权力重要步骤而非党内路线的斗争。

在这种政治空气中,但凡在政治上有所追求的人,就不能不聚集在苏共的旗帜下。不站在苏共旗帜下,还希望获得政治权力的人,无疑将面临道德破产和家破人亡的命运。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苏联政治人物无人敢于另起炉灶,党外建党。

没有反对党存在的地方,自然不存在解除威权政治的可能。

华盛顿搞革命时候的战友们,在战后绝大部分都成了华盛顿政治上的反对者。这些开国总统的反对者,麦迪逊、亚当斯、杰弗逊都在华盛顿死后成为了总统。华盛顿可没有称呼这些前战友为孟什维克。

知乎用户 轩少 发表

因为苏联政治还不够专制,经济还不够封闭,中央还不够集权,如果苏联更专制、封闭、集权,苏联就能成功突破威权政治,达到极权独裁政治,但苏联并没有实现这些的经济基础与国际条件。

在近现代,威权与集权看似类似,其实二者有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国家掌控民众思维能力的不同,威权国家的民众能够思考自己的国家现状,会意识到国家的优与劣,思想虽然不是有完全的自由,但在一定限制框架内还是能够自由舒展,由此带来的就是朴正熙统治下民众掀的起一次次的民主化运动,民国军阀们面对的一次次学运。

而极权则是国家掌控力更进一步达到质变,不仅仅满足于思想边界的限制,还要完全塑造你的思想方式与路径,恰如经济上的 “利出一孔”,思想也要做到完全统一。例如《1984》里面三个超级大国统治下的民众,除了极少数的觉醒,其它绝大部分就是类似牲畜一般的活着,更极端的就是《美丽新世界》,直接能通过基因改造来塑造人的思考方式,这样统治就能千秋万代,万世一系。

近现代国家想要做到掌控思想的 “极权” 这点几乎不可能,国家机器的能力尽管大大提升,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内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扩大化,国与国之间不可避免的交流,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更是让极权彻底没了存在的经济基础与外部条件。

但极权的 “乌托邦” 还是存在的,只要一个国家不实行市场经济、没有互联网的存在、与其它国家几乎完全隔绝、最好要是小国寡民能这样能方便管理,那么他就能作为一个极权的橱窗展示出来,一个只能从外往里看到橱窗。只要没有外力强行打破这个橱窗,橱窗里的人就没有极权生活下的自觉,还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天下第一。

回到问题,为什么苏联突破不了威权达到极权呢?首先作为冷战最前沿的国家,苏联天生需要与美欧竞争,有了竞争二者就会有明里暗里的交流,这种 “交流” 可以是国与国之间少数人的流动、各种文化交流会,甚至 “和平演变” 都能算在其中,所以当苏联经济出了问题,民众和高层都会知道有个西方是如何如何,所以高层就会有争论,而上面的争论扩大化影响到群众,民众也会各自选择自以为正确的道路去要求官方。

其次,苏联控制下的整个华约集团,无形之中加大了苏联的统治成本,恰如拿破仑不可能号令整个欧洲服从他的大陆封锁政策,苏联同盟内部之间的交流碰撞,也让极权的统治变得不可能,你可以在一州一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极权,但怎么可能在一个超级大国与一个大集团中实现呢?苏联抛出的 “有限主权论”,匈牙利事件与布拉格之春,就是苏联威权统治难以持续的体现,乃至需要这些非常规手段,所以更遑论实现极权?

苏联想要实现突破威权,达到极权,首先就要打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经济玩不下去,玩下去只能吃不饱穿不暖、社会混乱,然后接受苏联领导下实行计划经济,这样没了外部压力与竞争对手,让全世界工业采用苏联标准苏联模式,全世界的生产与消费都在苏联控制之下,这样苏联要想实现极权也是水到渠成了。

知乎用户 懒蚂蚁的思考 发表

苏共长期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这已经不能简单地说明是一种制度建设上的缺陷,从更为深刻的意义上来讲,这其实是一个政党的根本立场问题。”(1)

“苏共日益严重地脱离群众,变成一个官僚阶级的党”(2),“苏共长期处于执政地位,使得一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自觉不自觉地享有各种特权,加上领导干部的终身制,这必然使他们高居于群众之上,日益脱离群众,党内还有各种不良分子,存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3)“更为严重的是党内思想保守、僵化,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使党不仅不能带领群众去创造新生活,反而成了群众前进的障碍。”(4)

斯大林模式是维护苏联权贵新阶级利益的模式,苏联权贵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对此,铁托指出:“斯大林死后,苏联的新领导人看到,由于斯大林的愚蠢,苏联处于一种非常困难的境地,处于一条死胡同里,不论是在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上都是如此。而且,由于斯大林的吹毛求疵和强迫采用他的方法,在其他人民民主国家里也是如此。他们了解到所有一切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什么地方,他们在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谴责了斯大林的行动和他的政策,但是他们错误地把整个事情当作一个个人崇拜问题,而不是当作一个制度问题。而个人崇拜,实际上是一种制度的产物,他们没有同这个制度进行斗争、或者,就是说他们进行了斗争,也是在暗地里这样做的,而口头上却说,总的来说一切都很好,只是到了最近由于斯大林老了,他开始有点愚蠢起来,犯了各种错误。

我们从一开始就说,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崇拜问题,而是一种使得个人崇拜所以产生的制度问题,根源就在这里,这就是需要不断坚持根除的东西,而这也是最难以做到的事。这些根源在哪里呢? 在于官僚主义组织机构,在于领导方法和所谓一长制,在于忽视劳动群众的作用和愿望, 在于各种各样的恩维尔. 霍查之流、谢胡之流以及有些西方和东方国家党的其他领导人,他们抗拒民主化和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决议,而且他们对斯大林制度的巩固出了不少的力,他们今天正在努力恢复这个制度,使它继续占上风。根源就在这里,这就是需要纠正的。”(5)

“对于按照民主原则组织起来并开展活动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党的领导机关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尊重党内大多数人的意志,倾听全体党员的呼声和要求,这是党内民主的题中之义。但众所周知,苏维埃政权成立不久便面临的重兵压境的形势使得俄共(布)在整个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总的来说实行的都是 “战斗命令制” 的工作方法,即普通党员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党的领导机关发出的命令,不得加以讨论。这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必要的,但在实践中也必然导致党内民主的不足和党的生活的官僚化。实际上,国内战争结束时,党内生活的官僚化和党内民主的严重不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如此,俄共(布)十大提出了必须实行从 “战斗命令制” 向工人民主制转变的任务,要求党的“一切机关都实行普遍的选举制、报告制和监督制”,“对一切最重要的问题,在全党必须遵守的党的决议未经通过以前展开广泛的讨论和争论,充分自由地进行党内批评,集体制定全党性的决议”。〔1〕

  遗憾的是,党内政治生活并没有随着和平时期的来临走向工人民主制,而是党的领导机关越来越凌驾于全党之上和越来越习惯于代替广大党员和基层组织做决定。比如,布哈林在 1923 年的一次讲演中就曾这样描述党组织的基层选举和党内对问题进行谈论时的情景:把党组织成员集合起来,问他们 “‘谁反对?’由于他们多少都不敢说反对,于是就任命被指定的人为书记…… 在大多数情况下党组织的选举变为带引号的选举…… 因为谁要是表示反对上面的意见,那是会倒霉的……”。对政策问题的“所谓讨论” 也是这样:“主席问‘谁反对’没有人反对。决议一致通过。那就是我们党内关系中习以为常的形式。”

针对党的机关日益官僚化的趋势,托洛茨基于 1923 年 10 月 8 日给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写了一封信,称 “现行制度比战时共产主义最艰难时期更远离工人民主制。由于采取挑选书记的方法,党机关的官僚化已经达到闻所未闻的程度”。〔3〕与此同时,党内 46 位重要领导人也就党内生活状况提出了批评:“党内的自由争论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了,党内舆论沉默了。现在不是广大党员群众推举和选出省委和俄共中央委员会。相反,党的书记等级越来越多地在选拔党的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的代表,而党的代表会议越来越成了这一等级的安排工作的会议”,“党内确立的制度令人不能忍受,它扼杀党的独立性,用精心挑选的官吏来取代党”。〔4〕

  鉴于上述情况,1923 年 12 月 5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团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党的建设的决议》,明确指出党的机关出现了官僚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并再次重申了俄共(布)十大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要求。但党内高层对发展党内民主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如有的人认为党还不具备实现党内民主的充分思想水平和文化水平,还有的人甚至把要求发挥党员的首创精神看作是追求小集团的自由、破坏党的统一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托洛茨基于 1923 年 12 月 8 日再次给党的会议写了公开信,之后又以 “新方针” 为总标题在《真理报》上发表系列文章,后来又补充几篇,于 1924 年 1 月以《新方针》的书名结集出版。这些文章包括《给党的会议的信》《关于党内新老两代的问题》《小集团和派别主义》《党的社会成分》等,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党内民主问题。

托洛茨基在《新方针》一书中对党的机关日益官僚化的趋势提出强烈批评。在《给党的会议的信》中,托洛茨基指出,党内出现了 “党的机关代替全党考虑和决定问题的倾向”。〔5〕在《关于党内新老两代的问题》一文中,托洛茨基则直言党内出现了“两层生活” 的危险,即“上层作出决定,下层只是听取决议”,这引起基层党员的严重不满:“不管党机关的考虑和决定是否正确,但是在他们考虑和决定问题时总是没有我们参与和替我们包办……”。〔6〕

  不仅如此,托洛茨基还对党的领导机关如何改进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主张。在《给党的会议的信》中,他强调 “党内生活的重心应从机关转移到党这个组织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积极性、批判的首创精神和自治上来”。〔7〕在《关于党内新老两代的问题》一文中,他借普通党员群众之口,表达了他们对党内民主的热切渴望:“我们不仅想受你们的领导,而且想同你们一起参加对阶级的领导…… 这是我们党员的权利”, “我们希望积极地自觉地参加制定党的意见和确定党的行动路线”。〔8〕在《小集团和派别主义》一文中,托洛茨基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机关必须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呼声”。〔9〕

  但历史的发展并没有如托洛茨基所愿,党的机关日益官僚化的趋势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愈演愈烈,党内民主越来越成为奢望。在 1931 年的《苏联的发展问题》一文中,托洛茨基就此说道,“机关代替了党”,“党内民主荡然无存。地方的党组织由书记挑选并专制地加以改造。新的党员按照中央的命令和采用政治征兵制的方法征募。地方党组织的书记由中央委员会任命,而中央委员会则正式地和公开地变成了总书记(斯大林)的一个咨询机关。代表大会被任意地延期,代表们是根据他们同那不能调换的领袖的团结一致的表现由上峰挑选的。下层对上面的监督已经是连一点影子也没有了”。〔10〕”(6)

“正如罗伯特 • 米歇尔斯在《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中针对社会主义运动所发出的警告那样:社会主义所面临的不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还面临管理问题、民主问题,如果社会主义者仍将革命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简单化,那么,社会主义革命将最终导致一种打着社会主义旗号,并由那些狡诈的善弄权术的领袖们主导下的专政…… 因此,社会革命将无法带来社会结构的真正改变。它是社会主义者的胜利,而非社会主义的胜利,这种胜利的果实从社会主义者取得胜利的那一刻起便开始凋零。[18](英文版序言 P6)

   也就是说,苏联干部制度的畸形发展以及由此产生苏联官僚特权阶层并最终导致人民抛弃苏共统治的事实表明:一个以特权为享受的政党是不可能永远站在历史舞台之上、一个封闭隔绝的社会是不可能维持长久存在的。当戈尔巴乔夫打开了苏联人民与外部世界的大门之后,苏联人民有了获取更多地非官方提供的信息渠道时,用意识形态伪装起来的苏共干部 “大公无私”、“牺牲奉献” 的身份神话将不可避免地遭到民众的嘲讽和鄙弃。”(7)

参考文献:

(1)(7)

薛小荣:从 “仆人” 到“主人”– 苏联干部制度的畸变与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 (第 2 页)_爱思想

(2)~(4)《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五版),冯特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在普拉的演说》,(南斯拉夫)铁托

(6)

http://www.cssn.cn/zzx/zzxll_zzx/201511/t20151117_2640517.shtml

知乎用户 普通的猫派卫士 发表

不是苏联不行

斯大林晚年民主改革,想搞差额选举向民众开放一部分权利结果病死。继任马林科夫平反冤假错案、反腐败及下方权利与农场工厂是经济民主试验,但可惜因为马林科夫镇压了匈牙利民众的新左翼委员会共产主义实践及对党内特权阶层造成威胁,最后赫鲁晓夫反攻夺权推翻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赫鲁晓夫大搞私有化啥的,肯定会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制度,但赫比较有脑子他想反腐败和干部退休制度改革,结果弄成自己的个人崇拜被更保守的官僚勃列日涅夫推翻了。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军政委、伟大的列宁主义者萨布林想通过兵变恢复苏共民主及公有制但是没有民众支持被镇压了,苏修彻底堕落了。

列宁时期说过要搞委员会共产主义,但在选集中列宁抱怨俄国民众素养太低了只能搞威权,斯大林继位后虽然搞公有制但是还是信任先锋队把党内反对军衔制度、威权统治的托司机等人一干驱逐或者收编了。这种情况下没人可用只得重用特权阶层、技术官僚治国,斯大林为此晚年有点后悔但是又不肯把苏联的威权模式改成无政府主义、自由意志社会主义、委员会共产主义,所以只是希望马林科夫下放权力在中央集权和彻底自治之间寻找一个联邦制度社会主义的平衡。

如果托司机或者党内委员会共产主义者、萨布林掌权彻底建立自治社会主义制度或者高级联邦社会主义民主体制是会实现的!

知乎用户 Coldstream 发表

斯大林模式是春药,是冰毒,是竭泽而渔,一旦停止使用,立刻就会暴露苏联虚弱的事实。

可惜,在战后核武器的威慑下,人类进入了较长时间的大范围和平,没有了世界大战,带有军事色彩的斯大林模式就是铁拳打在棉花上,和平竞争又竞争不过对立面,当初的许诺迟迟无法兑现,理想破灭,垮台散伙是迟早的事情。

知乎用户 Iosif Silinov 发表

斯大林模式?什么斯大林模式?是经济制度吗?不,这玩意儿到 1958 年就被赫鲁晓夫代表的党委反攻倒算了。是政治制度吗?不,苏共十九大确立的新路线和新制度同样在赫鲁晓夫时代被打翻在地。是外交政策吗?虽然我不想再提赫鲁晓夫的姓,但同样是他颠覆了斯大林确立的反帝国主义政策。是文化政策吗?那么 “解冻” 又是谁的杰作呢,1964 年后的苏联文化政策和斯大林时代又真正一致吗?在批判 “斯大林模式” 时,你们在批判的到底是斯大林的遗产,还是被扔到斯大林坟墓上的垃圾呢?

知乎用户 普凡​ 发表

让野蛮的蒙古人统治了 200 多年是一个根本原因,俄罗斯人一方面曲服于暴力,另一方面崇拜残忍,你看看那些在乌克兰被杀掉的老百姓。

俄罗斯的支持者们也同样,从没享受过民主自由的兄弟俩,在高压状态下性格都是扭曲的。

知乎用户 xiaoppdo 发表

因为民主和科学是一体两面的。

科学讲究一个对事不对人,实事求是,追求逻辑和实验,这些不以人主观意志为转移,任何权威都没有逻辑和实验权威,逻辑推理出不是,实验结果不对,那就是不对,指鹿为马不存在。科学天然就是反权威的。

科学既然有这种特性,那么一样可以应用在社会科学,那就是社会制度设计,最后设计出民主制度。这个民主能实现的前提,就是大家都相信法律,相信制度,而不是相信权威,制度背后是逻辑和实验。

那么结论就很显然了,苏联从来没有体验过科学,只看到船坚炮利,对背后的科学原理不感兴趣。学习都集中在技术层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当然部分掌握了科学思维的专家学者会得到尊重,并获得大量的实验经费,也能出些成果,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全社会喜欢科学,他们只是为了船坚炮利不得不妥协,对科学这种反权威的东西是深恶痛绝的。

人家更喜欢对人不对事,看人先看站位立场,对事的能力是一种专业和本领,是次要的,是附加的,是怎么这么多忠心耿耿的人办不好事,得提高本领。但是不允许有反权威的科学内核。

做不到对事不对人,就不可能脱离权威模式。因为对人不对事的模式只能换人,朝代更替,但每朝都一样,只是对的这个人不一样。

知乎用户 two steps 讲历史 发表

威权体制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一切经济活动都由国家控制,实行计划经济。包括你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情也得符合国家意志,不符合国家意志的都没有好下场。而这个体制在苏联斯大林时期最为明显,苏联斯大林时期你要出版一部历史政治军事类书籍必须经过他本人审核,否则是不能出版的。此外在苏联斯大林时期当官,那可是人人自危,在二战以前苏联实行了大清洗,在这场运动过程中有 130 万人被判刑,68.2 万人被抢杀。当然苏联在建国初期因为这个制度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和美国对抗的超级大国只用了三十年时间,原因就是威权制度可以让国家机器发挥出最大化的效率。还有德国在一战战败后也是满目疮痍,发展到挑起二战也不过间隔短短二十年,这也是体现威权制度下国力迅速发展。但是威权制度也为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已经开始从勃列日涅夫时期体现出来了,这个时期勃日列涅夫开始大搞个人崇拜,国内贪腐也越来越明显。因为威权制度提倡绝对的权力,绝对的权力容易导致绝对的腐败,在加上这种制度可以让执政者一手遮天为所欲为,自然也就没有纠错能力了。所以底下人就只能拍马屁邀功说好话,执政者犯错那底下的人也跟着犯错。这样就导致左派听不进任何意见,而国内自由派开始不跟你混了纷纷倒戈美国。所以苏联解体是因为威权。

知乎用户 子安 发表

威权政治的一般状态是威权统治者承认民主政治框架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只不过由于 “特殊原因”,例如“叛乱”、“紧急状态” 或者 “国民素质不够高” 来拒绝进行真正的民主制实践,或者是利用强力机关禁止反对派活动。

很明显苏联不属于这一情况

而苏联则是典型的极权统治模式,我劝你们把集权、极权和威权的定义搞清楚。

法国是集权国家

苏联是极权国家

皮诺切特时期的智利是威权国家

知乎用户 阿拉克. 乔巴 发表

很多人印象中的国家治理就是打游戏,设定好程序就自动运行。

社会主义分配的机制按理论是按劳分配,但是劳动价值该怎么界定?如何量化?

最终一定是负责分配的人享有最大成果。

明面上财富属于全体人民,但依目前实际实践,稀缺资源不依赖金钱也必然是依据特权,并没有一个实质保证按劳分配的机制。

就好比中国国有企业,名义上属于全国,但除去上交的税收和少部分利润,大部分依旧是体系内消化,比如中国的四大行,利润占据 a 股的一半,上交利润不过 300 亿。

但是改为大多利润上交其实依旧不现实,这种情况下银行就很容易亏损。

依靠权利来分配资源,就必然走向威权化。

只有垄断话语权,思想才能源源不断的用权利获取特供,垄断资源分配。

一个国家,奋斗与享受的分配错配越严重,活力就越小,大家就越容易躺平,苏联后期的怠工委员会为什么会出现?

本着以公平立国的理想国度,最终因为不公平而发展停滞乃至崩溃。

先锋队想法终究无法实践,人民应该为自己的利益代言,拯救者从来都只有自己。

权利分配资源必然带来威权乃至极权化。

最后在这种国家,科学家或者大发明家这种创新性顶尖人才,往往也是难以获得尊重,只有贴近权利的人才能获得一切。

苏联类似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也只有去西伯利亚挖土豆,朗道这样和爱因斯坦齐名的,也是泥菩萨过江,和朗道一同反对李森科的科学家被秘密处决,朗道也只能狼狈出逃。

以苏联为镜反照中国的现代历史,有没有什么发现了。

如果有一天,中医乃至气功理论进入所有医学生必修科目,我也觉得很有可能。

知乎用户 杨才崯​ 发表

因为威权是人类唯一现实存在的政治模式,其他模式都只是宣传广告,从来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一个政府能够运作起来,它必定是威权的。

法律和道德都是基于威权而存在的,它们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了单一价值观的灌输,前者通过暴力,后者通过洗脑,让不同的价值观变得趋同,从而维持人类社会运转。一个没有任何法律和道德准则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反威权的,你愿意生活在那样的社会吗?

不同观点共存共治是不现实的,不同观点的背后是不同的利益诉求,人性决定了人类完全不可能出于自愿放弃自己的利益,人类社会所有达成一致的决定必定是强势压服弱势的结果,没有例外,无论名义上它是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的。

知乎用户 单纯军人全斗焕 发表

1:

国内语境中的斯大林模式基本上都是扯淡,是本朝映射政治和对苏联体制的无知拍脑袋想出来的东西。

2: 斯大林模式在斯大林死后 (甚至是死前)就被突破了,所以不存在所谓突破不了斯大林模式的问题。

知乎用户 风行烈 发表

……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在 1950 年就已经有体现了。

说不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真的不想去了解一下苏联的重要经济学家沃兹涅辛斯基为啥会在 1951 年被枪决的吗?

根本原因在一于个悖论或是矛盾。

这种经济模式想要突破斯大林模式,就必须要先结束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而结束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苏联和布党却又没有办法再统一思想。

所以赫鲁晓夫全盘推倒了斯大林,进行了改革,但是之后又被改了回去。

不过,如果赫鲁晓夫水平再高一些,能够积累足够的政治威望,或许没准也就能够把他的改革延续下去了。

知乎用户 李大哥​ 发表

因为威权政治是对整个苏联统治阶级都有利的,谁有意愿去突破?

指望一个组织主动削减自己的权力范围是基本不可能的

从近现代以来,几乎所有突破威权政治的组织都是因为有外力干预,或者从内部革命,就没有靠自己改革的。

知乎用户 湖海散人​ 发表

因为这就是俄罗斯的宿命,

知乎用户 Burgundian 发表

民主政体只适合成熟的商业社会,稍一乱搬,就会变味成痞子政体和痞子社会。

俄罗斯绝非商业社会,既没有传统,更遑论成熟,威权政治走通了开明的路子,就算幸运的。

知乎用户 东方雅徵​ 发表

因为斯大林模式自苏联 1936 年宪法后就已经差不多定型了,新宪法想要颁布,不仅绕不开苏联的历史性,更会与利益集团出现冲突。

1936 宪法确定了苏联内部阶级敌人已经被消灭,社会主义得以确立的事实,确定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并肯定了工人和农民之间的 “兄弟阶级”。但同时也几乎废除了苏联议会席位的实际职能,彻底消灭了列宁的遗产(因为 1929-1932 年的乌克兰大饥荒,斯大林在后来的选举上收到了来自内部的不少反对票)。

该宪法虽然规定了最高法官理论上只对法律负责,但实际上内务部绕过法律的现象依旧司空见惯。

卫国战争与工业化建设则更是强化和巩固了斯大林主义。

苏联物理学家朗道曾直言:“我的祖国… 自 1936 年开始,充其量就是一个法西斯国家…”

因为这篇宣言,苏联将朗道以 “德国间谍” 的罪名丢进了集中营,并一度对国内的物理学家进行了审查和迫害。虽然奄奄一息的朗道于 1946 年被释放,而对于那些苏联的官员和人民,他们的命运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后来的赫鲁晓夫也没有重新编写宪法的意愿,虽然他反对了斯大林,但斯大林留下的体制结构已经被依托斯大林主义政治惯性的利益集团所取代,即使试图跳脱,也会被利益集团重新拽回泥沼。

而随着勃列日涅夫的上台,这个平庸的领导彻底的宣布了斯大林模式的回归与停滞,但此时的苏联早已丢弃了最后一分信仰,成为了彻头彻尾的红色沙俄。

伴随着颁布的苏联 1977 宪法,苏联的目标由共产主义转向了 “发达社会主义”,并给其他的加盟共和国留下了最后的退路——拥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

而苏联苏共高层却依旧避而不谈斯大林主义背后的弊端和根基,放任前人留下的创口肆意化脓溃烂。

知乎用户 胡静怡​ 发表

共产主义的必然

知乎用户 止戈为武 发表

苏联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威权政治的基础上的,一开始崇拜列宁,后来崇拜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列夫……

让统治者自己破自己的威权这不是让贪官查贪官吗?

这能反得了腐就有鬼。

知乎用户 wuweilxl 发表

斯大林模式就是实用主义,问题是为什么要抛弃斯大林模式?

-

地上有一碗饭和一泡狗屎,这还需要想吃什么?

-

俄罗斯民族眼里有魔鬼,不配其他模式。

-

-

-

慈父最大的特点就是奉行实用主义,假如斯大林活着苏联执行私有制寡头政治,一点都没有违和感。谁解散了资本主义的头号敌人第三国际?答:斯大林。谁斧劈了资本主义的第二号敌人第四国际的领导人托洛茨基?答:斯大林。是谁为了党内斗争团结苏联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改组苏联共产党?答:斯大林。是谁抛弃了列宁的电气化共产主义,改走大炮优先的托洛茨基版计划经济?答:还是斯大林。是谁手握雄兵,与美国可以分庭抗礼时却选择了韬晦不前?答:斯大林。斯大林凭借一己之力就完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能完成的任务,斯大林推举的大国民族沙文主义者赫鲁晓夫把苏联从肉体和精神上彻底干净的予以消灭。

-

在斯大林手里,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斯大林死后苏联经济环比是下降的。假如斯大林活过来,不要说阻止苏联解体,就是打美国都没有什么问题。

-

在苏共内部有两个理论见长的人,一个托洛茨基,一个是列宁。托洛茨基是苏联红军的创建者,长于吹牛,根据托洛茨基的说法,当时列宁是不打算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列宁打算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肝胆相照,长期共存,结果托洛茨基的手枪走火了,于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就被武装暴动推翻了。

-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容许市场的,村长在中国一五计划经济论述中有讲,计划经济要的不是机械化,计划经济要的是资本金,要的是剩余价值,要的是钱。计划经济要的不是贫农斗富农,假如大农场可以提供比集体农庄更多的剩余价值,计划经济是容许大农场和私有化,计划经济和私有化并不冲突。

-

讲第一个资源的概念。苏联是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从三个概念开始讲。第一个是代入时间概念,当时苏联的地质勘探非常落后,当时的中俄都是贫油国,学地质学都知道有一个海相成油理论,而当时的中国和俄罗斯大部分领土不属于这一理论。第二个概念,在苏联计划经济以前,苏联的金属资源和非金属资源都是稀缺的,是苏联花大力气在地质勘探领域超常规的投入,才奠定了钢铁、煤炭、石油、有色的工业基础,那种说沙俄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是因果倒置的说法。还有俄罗斯是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资源丰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你把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和他的资源保有总量一对比,你事实就就可以预估出俄罗斯对地质勘探的投入严重不足的结论。第三个概念是地大物博。地大物博这个词形容俄国当然很不恰当,他没有温带,也没有热带,这就导致他生物资源极度匮乏。

-

讲计划经济,你就要懂苏共内部的斗争,并不是谁掌握了真理,而是谁赢得了斗争,谁就有话语权!!!计划经济里面有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托洛茨基、列宁、斯大林、布哈林。游戏是这么玩的,计划经济是托洛茨基提出的,但当时列宁有点招呼不住托洛茨基,于是列宁就联合其他党人斗托洛茨基,最后列宁赢得了党内的斗争,于是一五计划实际是按照列宁的社会主义电气化思路设计的。

-

接着列宁死了,于是变成了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斗争,托洛茨基长于理论,斯大林长于整人,斯大林说他是支持布哈林的,于是联合布哈林整托洛茨基。其实你们听听他们的主张,你就知道布哈林和托洛茨基谁会赢了。布哈林说:要亦步亦趋的学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优先发展轻工业,最后积累资本发展重工业。托洛茨基说:要组成劳动军,剥削农民,剥削工人,优先发展重工业。你想苏共党员一听,一个说要改善我的生活,一个说要剥削我,还劳动军改造我,但凡神志清醒一点的都会支持布哈林。布哈林斗赢了托洛茨基,然而最后赢的斗争的却是斯大林。斯大林在流放托洛茨基以后,斧劈托洛茨基。而布哈拉,兔死狗烹,然后斯大林开始执行托洛茨基的计划经济模式。布哈林于是就被叛党了,最后布哈林还写了一个无字的遗嘱。苏联特别的搞笑,正反两面都是坏人。这就是布哈林的政治觉悟,他就是想不通,先知倒下,谁排先知后面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这么没有自觉意识的人居然是苏共领导人之一。

-

列宁死了以后,苏联事实进入斯大林的计划经济,斯大林的计划经济就是抛弃电气化,开始走机械工业优先的发展模式。那他的钢铁、有色、能源跟不上怎么办?托洛茨基的办法就是大量出口粮食,进口技术、原材料、机械设备,斯大林的办法就是投入大量地质勘探的费用,优先寻找石油、黄金、白银、钻石,出口石油等原材料换取外汇,优先获取原材料、技术、设备,当时的苏联主要向德国出口。

-

在列宁、托洛茨基、布哈拉之后,斯大林开始布局计划经济,在执行中又分两派。一派是保守派,右派,他们的主张就是有多大锅下多少米,那就是优先发展能源,能源产量决定钢铁产量,钢铁产量决定有色冶金,有色冶金决定特钢规模,特钢规模决定机械制造业的规模,机械制造决定军工产量和质量。另外一派是激进派、左派、机会主义分子,斯大林属于这一派,他们认为,执行右派的观点,金字塔上面的军事工业规模就太小了,这不符合喜欢伏尔加的俄罗斯人的胃口偏好。他们想的是一步登天,先发展机械加工,至于能源、有色、钢铁他们可以慢慢跟进,他们用进口特钢的办法解决国内基础工业落后的问题。这样做的效果到底怎么样?有三个版本,一个是苏联人对外宣称的 100% 到位,还有一个内部宣称的 74% 按时完工,还有一个德国援助苏联的工程师评估,有 50% 按时完成,但你们要知道,就是 50%,那也是非常夸张的。不存在秋原说的以粮为纲,以铁为纲,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保守派的以特钢为纲,特钢需要钢铁和有色作为基础,而保守派的观点最后并没有得到落实,所以说苏联以钢为纲就比较搞笑了。

-

斯大林对于机械工业跟不上国家发展的步伐,他的办法就是进口,他的钢铁、有色、特钢也跟不上国家发展的步伐,怎么办?斯大林的办法就是进口。问题是如何物质代偿这些资源?斯大林的办法就是地质勘探,大量的挖掘黄金、白银、石油、钻石,用这些资源换取外汇,从外部解决苏联发展的内部问题,这是一种典型的外部物质代偿的思路。苏联的技术、原材料、机器设备大部分都是从德国获取的,因为当时的情况是西方国家封锁德国,德国获取原材料只能通过苏联,而苏联也被西方国家封锁,苏联获取技术、设备、工业半成品,也只能通过无私的德国。

-

秋原讲:指标、协调、互动。指标是有的,指标不是古比雪夫的指标,指标是斯大林的指标,古比雪夫的指标是:煤 3,钢 2,机械 1,斯大林的指标是煤 1,铁 2,机械 3,苏联所谓的指标就是破坏指标。还有一个就是协调,苏联计划经济实践最缺的就是协调,协调就应该是布哈林当苏共书记,事实上布哈林是苏联的叛徒。最后就是互动,苏联计划经济从刚开始的原则,到后面的反原则,我不知道他是从那里看出来的互动。

-

怎么解释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就是托洛茨基利用资本主义特点,发展公有制经济,这样解释比较准确一些。但你们要注意,理性和人性是两个东西,人性最大的特点就是反理性。

村长经常被问怎么看计划经济,怎么说呢?从发展方式来讲,计划经济是后发国家的权宜之计,什么叫计划经济?就是只长胡子,不长个子。就是只发展重工业,不投入固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轻工业、农业,即使是重工业,也不是成比例发展,而是优先发展机械工业,让黑色和有色冶金追赶机械工业。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讲,计划经济完成或者替代了很多工业革命的职能。假如说市场经济是全面发展,那计划经济就是偏科体育。从哲学层面讲,你适用于私有制经济学逻辑(狼奶),搞公有制经济建构主义,本来方向就错了,你走的越远,死的越快。

-

1、列宁经济学。

-

一网友讲了个粮食安全的问题,大意就是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会出问题,他有信心。信心的基础是什么?他的信心基础是感觉,是认为,只主观感受。然后一个网友,他讲他家里有三亩地,他说他决计是不会饿死的。村长大概讲了一下,意思就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是粮食补贴,美国是三千亿美元。中国 78 年至今,在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是多少?答:是零。那种天上掉粮食和天上掉馅饼一样可笑。但是你们懂的,做梦的人只要信,这个梦就不会醒来。

-

苏联战时经济,第一步就是没收劳动生产资料,然后是统一分配,乡镇一级组成农械所一类的机构。驴、牛、骡子这些大牲口都会被统筹,作为一个社会的备用力量。根据苏联的经验,会优先保障城市人口的粮食供应。什么叫现代化?什么叫羊吃人?什么叫容克资本?什么叫计划经济?说糙点,就是计划经济的结果就是农业人口饿死了,我们这个社会就进步了。

-

从农民那里拿到粮食,是一个苦差事。第一个就是派出搜粮队。但你们要懂搜粮队他并不懂政策,懂政策的话,你还要派出宣传队,这就需要从城市人口中选择。最先派出的就是工人,因为这个时候的工人已经被训练好了,饿死工人还是饿死农民,工人兄弟早想好了,这就是阶级,这就是觉悟。接着是警察和军队,你们懂的,到最后就是警察和军队也要进驻搜粮队和宣传队。第二个是收储的技术性问题。苏联在这期间发生很多好玩的事情,比如说粮食收上来以后,因为不会保存腐败了,粮食还没有接穗,由于工作队不了解情况提前收割了,粮食收割下来以后,长时间存放没有脱粒,因为工作队不懂农业生产。第三个问题是富农不愿意卖粮。由于收购粮价越来越低,富农开始不愿意卖粮食。这个时候就要搞政治运动,联合贫农强迫富农出卖粮食。发动贫农就要搞土地运动,比如说土地确权和耕地私有化。土改以后的结果就是 20% 的富农要交出 80% 的粮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富农有对土地进行资本投入。贫农的土地是没有产出的,或者说产出是不划算的,因为贫农不会种地。你们想一个问题,贫农为什么是贫农?第四个问题是无偿征收粮食的问题。伴随着粮食征收体系的扩大,征收的效率开始下降。这个时候就没钱买粮食,那就只能无偿征收了。这个时候,富农就开始暴动了。你们要懂的,富农没有组织。所以只是极个别的人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的展开的暴动,这样的暴动很容易就会被镇压下去。富农也不能全搞死啊,不然谁生产粮食?这个时候贫农已经没什么政治价值了,所以要加大贫农的粮食统筹数量,但贫农生产不出来富农那样多的粮食,最后只能被饿死,于是苏联式的大饥荒就爆发了。贫农饿死以后,一部分土地事实上是交给了富农,这样粮食的产量开始逐年提高,但贫农却在这个他想不通的逻辑中被凋敝式的饿死。于是土地开始进一步向富农手中集中,这个时候为了更高效的统筹粮食生产,粮食会从无偿征收变成付酬,接着是粮食价格按照市场支付,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好转,粮食价格会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加上一个粮食补贴。

-

限制粮食流通到市场的两个客观因素,第一个是运力的问题,苏联的运力长期不能满足需求。第二问题是仓储的问题,由于国家统一调配粮食,导致苏联社会的仓储由原先的富农、市场储备变成了国家统一储备,这个时候对仓储的需求就大幅提升。苏联有着全世界最牛叉的粮食仓储系统,难道还不够?正确,还是不够。

-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个产粮省由于生产粮食不划算,从莫斯科套购粮食的可笑事情。就是由于粮价太低,有些产粮省生产粮食根本不划算,所以为了完成指标,直接从莫斯科买粮然后交给莫斯科,这样反而更节约农业投入资金,也更符合经济规律。由于苏联计划经济并不是追求经济效率,导致工商业生产无法产生资本,导致工商业补贴农业的投入非常少,所以产粮省并不愿意生产粮食。最后出现大面积的农民消极怠工,然后整个国家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只能从最高效的经济部门外部物质代偿,那就是出口黄金、钻石、天然气,然后进口粮食。

-

2、斯大林经济学

-

开讲斯大林经济学。前面列宁经济学,他最主要发展的是农业、电力、基础社会、交通,他的核心目标是电气化。到了斯大林经济学就成了重工优先,扭曲重工业发展计划,机械工业为主。你像苏联发展经济最大的困难就是资本的问题,苏联前期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从苏联逝去的资本家手中继承的固定资产、设备、现金,但这些资本发展经济是绝对不够的。

-

斯大林经济学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苏联计划经济的二五时期,一个是苏联计划经济的三五时期,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二五时期。计划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生产效率这种断崖式的提升。他对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可以达到每年 25%,正常的经济,社会生产效率每年提升 1.2%。

-

二五期间人工工资。和社会生产效率提升对应的是工人的工资,苏联工人的工资你不能说他没有提升,但相对而言人工工资的提升明显落后于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最后导致劳动产出和劳动报酬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真空地带,苏联工人开始大面积的消极怠工。消极怠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列宁经济时期的消极怠工,他不请假他就不上班了,他甚至拒绝劳动,列宁的办法就是不劳动不得食,抓人、流放、枪毙。苏联有一个契卡,他的全称就是苏联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在列宁时期,消极怠工是可以枪毙的。到了斯大林时期,工人还是不愿意劳动,但他们的花样就多了,比如说我各种理由请假不上班,或者他上班给你磨洋工,还有就是破坏机器,我下班走的时候忘了关机器,第二天机器就坏了,我又能休息几天。再或者他给你生产残次品,你看我也在上班,但我没有什么工作的热情,生产出很多的残次品。

-

讲斯大林经济学就需要很多东西做参照,第一个参照物就是列宁经济学。列宁经济学或者战时经济,他当时面临的就是物质匮乏,资本稀缺,所以他在投资时就要投资那种收益高,风险低的项目。到了斯大林时期,他要做的就是全面推列宁经济学。斯大林不是说过一句话:中国优先发展轻工业,所以那个国家想蹂躏它就可以蹂躏他,所以苏联要坚定的走重工业的发展道路。到斯大林执政的时候,苏联的电力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以上,但你们要知道斯大林这个电力增长已经比列宁时期电力行业发展的速度慢的多的多的多了。还有这个煤炭、采掘,斯大林时期,第一年是百分之百的增长,此后每年都是百分之二十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他这个煤炭、采掘增长,比起列宁时期,也是慢的多了。

-

这里面有一个特例,那就是斯大林或者说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对苏联石油的增长那是非常用心的。列宁时期石油也有增长,但没有斯大林时期增长的这么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斯大林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这个地质勘测。列宁时期没有这些钱,就是有钱也不会投入地质勘探这样高风险的领域。到了斯大林时期,斯大林对地质勘测勘察的这个投入,费用增长了百分之三百,所以他的石油增长从一开始就增长的特别的快,第一年百分之一百,此后每年都保持在百分之二十以上。为什么要讲这个石油勘探,这是为了此后斯大林式的经济大跃进开辟道路。斯大林为什么那么疯狂的找石油?这里面有一个政治斗争的原因,斯大林属于激进派,相对于斯大林的是保守派。斯大林的激进派搞了一个苏联式的洋跃进。斯大林经济(二五)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这个机器制造行业,这个机制造行业涉及到这个政治斗争,你要知道机器制造行业它每年都保持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增长,不是说那一年是百分之五十以上,是每一年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而你生产出来汽车、拖拉机、坦克、飞机、载重货车、轮船、火车,你给他从那里加油?这就是斯大林重点发展石油开采的原因。

-

简单提一下苏联的钢铁和有色冶金。苏联称之为有色冶金和这个黑色冶金,黑色冶金就是钢铁。苏联的钢铁和有色冶金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但苏联重工业的重头戏并不是钢铁,而是另外一个行业,那就是机械制造。计划经济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经济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就是这个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与机器制造这两派争夺这个经济资源的问题。冶金派(保守派、右派)认为,你得生先产出钢铁、有色金属,然后才能用钢铁、有色金属生产出特钢,才能用特钢生产出机械,所以资源应该优先配置于这个钢铁和有色冶金。翻译成中国话就是以粮为纲,以铁为纲。机械制造(激进派、左派)这一派就不这么认为,机器制造这一派的人认为,苏联需要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应该把大量的经济资源配置到机器制造行业。你们可能没听懂啥意思,说白了就是经济发展的保守派和跃进派在争夺政治势力,然后支持机械制造这一派的就是所谓跃进派,左派、跃进派、机械派就是斯大林的人,而且斯大林支持这些人的主张,这些人的主张也是斯大林经济学的全部内容,这些人最后赢得了政治斗争。

-

事实上苏联机械制造超常规发展,已经超过了他能承载的能力,导致了一个什么情况?导致他的机械制造无原材料,虽然苏联从外国进口了一百三十多万吨的粗钢用于机械制造,但机械制造的企业只完工了 70%,机械工厂只能低负荷的生产机器。这个机械制造从卫国战争来看的话,的确是对这个国家的经济或者是斯大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你们要知道的,这个斯大林经济发展理论本身是有问题的。他导致了什么情况,经济跃进导致了很多这个建筑用的钢材全部都用于机械制造,导致这个国家很多工业基础建设都被停掉。但是你们知道,这个时候,谁手里掌握军队,谁手里掌握警察,谁手里掌握宣传部门,谁就是对的,所以经济跃进这一派最后不但打败了这个经济保守那一派,而且还获得了话语权,还把他成功的打成了右派。事实上,支持机械制造这一派对苏联经济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但你们也要注意到,机械制造这一派对于后面打赢卫国战争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假如当年是冶金派赢了,卫国战争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那就不得而知了。乔布斯说胜利只属于偏执狂,或许斯大林就是这一类人。

-

捎带手的提一下,与机械制造对应的是苏联对电动机的发展,苏联保持每年在百分之一百以上的增长。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斯大林经济学有着很重要的机械化的特点,可以说他有点刻意忽略电气化的意思,或者说不重视。

-

你像苏联的计划经济,他原先的设计不是设计的那样,原来设计的时候,就是重工业百分之五十,轻工业也是百分之五十,然后在重工业里面,优先发展这个钢铁和冶金行业,然后才发展这个机械制造行业,大意就是说我有多大的锅,我就下多少米。但是这个后面他在执行的时候就出现了偏差,就是这个轻工业向重工业倾斜,并不说轻工业没有发展,他的这个轻工业五年增长了百分之一百,然后你看那个冶金,还有机械制造,这些都增长百分之四百、百分之五百的样子,就是说他原来设计的时候构思是五比五,在重工业优先的情况下,就成了九比一,然后在执行的时候,又出现了机械工业优先的头重脚轻情况。

-

在轻工业领域,他主要发展的是食品、纺织,他还单列出来一个行业就是衣服和鞋帽,苏联的衣服和鞋帽并不在纺织行业内计算,这是和其他国家不同的一点,需要大家注意。苏联的轻工业滞后,只是相对滞后,并不是没有发展。还有就是苏联这个轻工业布局,他为了腾地方,他们大量的轻工业从这个主要城市迁出来,纺织工业主要向这个棉花产区迁移,皮革工业主要向高加索还有中亚这些畜牧产区迁移,食品工业主要向产粮省迁移。

-

接着是苏联的重工业发展思路。苏联原来的思路是电力、煤炭、石油优先,接着才是黑色冶金、有色冶金、水泥优先,第三个层次才是机器制造、化学、建筑材料。但在实际执行时,是机器制造、石油优先,然后是有色冶金、黑色冶金,第三梯队是煤炭和电力,化学、建筑材料等被制约的太厉害了。二五计划的时候,计划预定目标都基本完成了,他没有完成的就是他的这个建筑行业,还有就是基础设施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还是前面那个机械制造行业超常规发展的问题,导致大量的钢材被这个机械制造行业挪走,导致建筑材料钢材出现巨大缺口,然后导致建筑材料无法正常保证,等你运到的时候,苏联已经到了冬天了,苏联修建筑有一个季节性的问题。苏联初期机械化程度非常的低,他大量地使用这个劳改犯和工人,使用大量人工修建基础社会和厂房,导致他的基础设施和厂房投入的成本特别高,而建筑材料无法按时运到工地,就只能停工,导致工程无法按时完工,这样造成浪费和损失也特别多。

-

斯大林在斯大林经济中,投入了两百一十三亿卢布,其中一半的钱就是用来新建新型大型企业,另外一半的钱用来改扩建原有的企业,导致他这个建筑工程的比重特别大,而他的建筑材料不够用,导致大量工程未能按时完工,即使所谓完工的企业,是否完工也是存疑的。事实上斯大林这一派的经济政策是不如他们所说的那个保守派的经济政策,但是人家吹的时候,就会毫无保留,人家说当然说好得很。二五(斯大林经济学)计划里面,冶金由于资源分配不足,也近百分之五十没有完成。煤矿百分之二十没完成,他这个机械倒是按规划完成了,但是因为这个枪里没子弹,所以这个枪是打不出去的。很多机械厂由于没有钢铁原材料,斯大林经济学规划的那些机械厂还是开工不足,斯大林想的办法就是外部物质代偿,他从外国进口了一百三十万吨的钢铁,甚至从这个建筑材料里面挪用钢铁指标,用于完成生产机械设备的指标。但这就导致了前面的那个结果,新的机械生产工厂没有建筑钢材还是建造不出来,这样就导致了机械制造行业的超常规发展影响了机械行业的超常规发展。在机械制造行业,他自己说的是完成了百分之一百(宣传),事实上只完成了百分之七十六(内部数据),而这个百分之七十六到底完成了多少,只有激进派自己心里清楚了。另外一个影响机械制造行业推进的方面,就是它这个前期的统筹工作没有做好,导致他的水泥,还有木材,还有这个后面的钢材,缺口很大。而俄罗斯这个建筑施工的时间特别短,你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把这些东西提供上,只能导致工程延期。根据黑材料,苏联有一千多工厂有一半没有完成,没有完成也不准确,应该是没有按他说的时间建成了。

-

斯大林经济学,最重要的收获就是他建了一千多个新工厂,这些工厂主要是德美英法援助的技术,然后斯大林这些工厂的标准比列宁时期新经济修建的那些工厂,标准要高的多的多。西方经济学他主张经济聚集,西方有一个国家他反对经济聚集,那就是德国,德国由于长期的自由市,导致他不存在英法那样的集权中央,所以也不存在经济聚集。德国人的经济理论就是竞争优于经济效率,所以德国制造质量很好,但价格也高的夸张。苏联国土面积太大了,列宁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在苏联搞了四个工业中心,那就是莫斯科、基辅、乌拉尔、远东地区及其他,他还是走经济聚集的道路,此时苏联重点建设以基辅为中心的工业区,开始筹建乌拉尔工业区。斯大林说他的新工厂要比德国的、英国的、法国的、美国的那些工厂先进的多,而事实上也的确先进得多,因为它是新建的工厂,还有德国、美国、英国的技术援助,他的这个工厂设计的时候的确比英法德美要好很多。

-

苏联人的机器设备高速增长,前面不是讲了一个机械和冶金的关系,他们还有一个机械制造行业和农业的关系。他大量生产拖拉机,他这个拖拉机和汽车大量生产,他的拖拉机生产出来以后很快就完成了苏联的机械化,然后这些拖拉机厂干什么去?事实上,这个苏联二五计划以后,他就已经严重的拖拉机产能过剩。

-

二五计划出彩的就是石油开采。斯大林把石油勘察的费用提升了百分之三百,对苏联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进行了一次石油储备的普查,要知道这可是风险投资。苏联经济资源配置不合理,后面这个石油资源开采出来以后,石油炼化这一系列的基础设施都没有跟上。斯大林用多开采出来的石油换取德国的钢铁、技术、以及机械制造推进无力导致的机器设备缺口,有谁能拒绝黑色黄金的诱惑?随即,斯大林把一个官僚主义弊害的悲剧表演成了一个无心插柳的喜剧。负负得正,两个错误合在一起等于正确。

-

你们知道斯大林两个口号,一个就是:技术决定一切。这个技术是斯大林从外部物质代偿得来的,说白了就是从希特勒手里换来的,苏联和纳粹德国在二战前还有一段蜜月期。苏联同英国、法国、美国都有这个技术换市场,然后用这个技术改造苏联,因为有了这个技术,苏联的社会生产效率提升速度特别快,这就是斯大林说的技术决定一切。

-

后来斯大林又搞出来一个干部决定一切。就是苏联从外部物质代偿换来的这些技术,这些高精尖的设备大量进口以后,苏联的工人不会用,苏联的高级工人也不会用,这必须要那种德国式的产业工人才行,但是这个苏联的工人不是专业化的,所以苏联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工人,说白了就是他所谓的干部。苏联二五计划时期,开始推行全民教育,大概培养了一千多万产业工人和四百多万知识分子。

-

苏联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学英法美德,修建那种大型联合企业。对于当时的苏联已经学开这个托拉斯,组建美国那种超大型垄断企业。然后苏联的联合企业,核心工程就是那种水电站,先修水电站,冶金工业修在水电站旁边,然后机械工业将自己建造在冶金工业旁边,然后形成这样的联合企业。

-

苏联一五期间投了大量的落后钢铁产能,在二五期间,苏联规模化(600 立方米以上)的高炉从四座增长到六十多座。苏联一五时期,主要投产的是五十到六十万吨的煤矿,苏联在二五期间投的都是两百万吨的煤矿。

-

这个苏联二五计划以后,莫斯科周边经济占比达到百分之十八,乌克兰经济占比达到百分之二十四,苏联这个最大的工业园区是一个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山这一带,经济占比达到百分之二十七点八的样子,然后就是远东啊,其它一些地方,大概是百分之三十的样子,这样弄下来以后,苏联就达到了他所谓的那种均衡式发展吧。为了达到斯大林经济学的这个布局,其实斯大林早就把这个发展莫斯科的钱投向了这个乌拉尔山地区,在乌拉尔山地区建立了大型联合企业,就是水电煤炭冶金机械联合企业。莫斯科周边工人数量、经济总量、工业产品,是逐年下降的,而乌拉尔山地区居民、工人数量、工业产品、财富总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而且上升速度非常惊人,因为斯大林把苏联一半以上的资本投入到建设乌拉尔山地区。斯大林时期在乌拉尔地区投入的资金是列宁时期的十二倍。乌拉尔地区事实上从苏联的第三工业区,顺序成为苏联的第一工业区。苏联这种经济布局,是为了考虑打仗,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反西方侵略。他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设计的。斯大林经济学,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推翻了原先的列宁经济学这些经济原则和经济理论,斯大林经济学应该说是比这个列宁经济学先进,比这个保守派的经济学落后,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吧。计划经济就是用这个技术提升效率后,增加这个资本金这样发展,计划经济最大的问题也是他不能产生自然法则下的技术。

-

斯大林经济学的核心就是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业最核心的衡量指标就是工业产出,苏联二五计划以后农业机械每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九,电力工程就是电动机能每年能增长百分之四十八,增长最多的还是汽车,汽车每年增长百分之六十三。然后你对照机械制造行业投入的资本金,你会发现机械制造业每年增长的速度超过百分百,然后效果并没有设想中的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冶金跟不上,然后他很多设备没有原材料,他也生产不出来。比较搞笑的是和产量不相符的是夸张的产能,苏联农业机械制造的能力名义增长了十五倍,金属车床生产能力增长了九倍,涡轮机的生产能力增长六倍,发电机增长了十三倍,然后拖拉机和汽车增长二十七倍,基本上就和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这些主要的工业国生产能力差不多了。

-

苏联经济就是这样的特点,重工业和轻工业比例失调,然后这个重工业里面冶金工业和机械工业的这个比例又失调,然后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你看他这个汽车、拖拉机夸张的生产能力,但他冶金工业跟不上,所以生产不出来。他这样做的好处也显而易见,就是它这个国家的机械化水平比美国和德国都要高,当时苏联的这个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一,而当时的美国只有百分之十七点八,德国只有百分之十二,这个美国是第一大工业国,德国是第二大工业国,苏联应该说是第三大工业国。二五计划完成以后,苏联的机床数量就已经超过美国,而且这个机械工业优先发展,导致他大量产能过剩,美国、德国的机床是十年更新一次,而苏联是五年更新一次。为什么?任性、有钱、产能过剩。

-

与二五新建工厂对照的是原来一五期间改扩建的落后产能,以苏联某汽车厂为例,一五期间生产六百辆汽车,二五期间每年可以生产二点四万辆汽车。代入这一变量,二五期间,苏联计划经济之重工业之工业之花机械制造,到底取得了多少成绩,村长内心是存疑的。

-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不重视电气化,虽然他的电气化增长速度非常的快,但是和他对机械制造的热情和对机械化的尝试比较的话,还是不够重视,苏联与德国、美国在国力上的差距也主要体现在这里。苏联的涡轮机增长了六倍,水力发电机增长了五倍,这个涡轮发电机增长了九倍,变压器增长了七倍,这个电力发动机增涨了五倍。但你们还要注意到苏联此前的基数就不大,对比苏联在其他行业的投入,完全就是不重视。

-

一五期间,列宁经济学主要发展就是电力,还有一个能源,它主要发展就是莫斯科周边地区,到二五期间苏联发展能源、电力已经不受制约,但他的电力和能源的投入,比起一五反而下降了,这就导致了苏联整体性的缺电,也影响了苏联对二五计划的执行。你像中国如果要搞这个计划经济,那他就不是要机械化了,按照苏联这个逻辑,中国应该搞得电气化,就是拖拉机电动的,收割机电动的,撒农药的飞机电动的,因为中国缺石油。

-

3、三五计划

-

解释一下 1929 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一战后,苏联欠了英国玖拾亿美元的债务,英国欠了美国玖拾亿的债务,但是你们懂的,英国他手里有一个东西,那就是金本位的英镑,英国当时控制了很多赚钱的美国公司,套路就是利用金融危机时买入美国公司的股票,在高位时抛出,这个套路其实今天的美国金融界还在用。当年苏联突然宣布,欠外国的所有债务全部都不还了,这下英国就尴尬了。英国尴尬的是他欠美国那玖拾亿的债务还不还了?当然的还,所以只能联合全世界的资产阶级国家进攻苏联,苏联的办法到是很简单,那就是我不和你打,你爱占那座城市你就占着去,钱我总的就不还了。最后多国干涉苏联,毫无结果,苏联赖账成功。苏联是不是还不起欠英国的钱了?苏联可以还的起,苏联就是不想还,因为他要干一件事情,那就是计划经济。苏联扣扣搜搜从资本家、国王、地主的口袋里搜出来 20 亿卢布,这就是计划经济起家的基础。

-

理解列宁经济学,其实很简单,就是骗贫农斗富农,然后联合富农饿死贫农,然后农业就现代化了。列宁其实思路要比斯大林高远,列宁经济学侧重于苏联的电器化,而斯大林经济学侧重于机械化,重点搞苏联的机械工业。斯大林经济学就是典型的左倾机会主义,尤其是在制订苏联计划经济方面,但我们用斯大林的话说,我们不应该苛责胜利者。

-

苏联赖掉了 90 亿的债务,这个盖子是盖不住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那只能是迟早的事情。1929 年的金融危机爆发,斯大林心里当然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斯大林这个时候已经明白,世界战争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了,毕竟社会主义者比小资产阶级更理解资本主义的运作规律。

-

斯大林在多个场合公开讲,苏联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就可以打败所有的西方国家!当然这个所有也包括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德国的发展模式是陆权经济发展理论,而俄罗斯的土地面积是德国的数倍,资源总量是德国的数倍,假如 2018 年俄罗斯重启计划经济,那德国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入侵俄罗斯,难道他还有第二个选择?

-

还是接着斯大林经济学继续往前讲。斯大林的三五计划还是继续二五计划的套路,只不过这一次目的性就更明显了,斯大林发展那么多没有冶金配合的机械制造业,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生产飞机、大炮、坦克、机关枪。

-

截止卫国战争,苏联一共建造了 11200 多个现代化大型企业!(对照中国一五计划是 156 个项目。)而且建造这些企业的思路就产业集中和大,大到什么程度,美国当时的托拉斯和德国的鲁尔区已经吼不住苏联人了,苏联人已经从技术和指标上方方面面都在超越美国人和德国人,问题是这才仅仅是第三个五年计划啊!经过两个半五年计划,斯大林操刀的机械制造业产值涨了四十倍,事实上已经具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征。而配合二五计划的三五计划,那就更直白的把国防经费从 18% 一口气提到了 32%,这是要弄啥嘞?这就搞的希特勒很尴尬,要知道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国防开支(23%)都差苏联一截。希特勒终于坐不住了,苏联人统一世界,还是德国人统一世界,这是一个大问题,希特勒默默的同意了巴巴罗萨计划

-

第一个还是农业问题。三五计划的时,苏联已经不需要羊吃人的资本启动金了,他更多的是需要农业生产粮食和经济作物。伴随着苏联农业的全面机械化,苏联农作物的产量开始稳步提高,但这对于苏联领导人而言是远远不够的。经过重新丈量土地以后,斯大林发现,他们果然私藏了很多土地,于是重新合作社的改革,通过合并合作社,推行机械化,良种改良,强化劳动纪律,提高劳动报酬,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社员给以实物奖励,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措施,使农业连续大丰收。三五计划执行后,苏联耕地面积增加了三倍,产量增加三倍,谷物、经济作物、蔬菜、饲料的比例更加合理。

-

第二个是工业问题。三五计划重工业投资占比,非但没有降低,更是达到夸张的 84.5%,机械加工业还是被超常规的加强,这已经是斯大林经济学的重要特征。三五期间,有三千多家新式企业投产,不论是数量、技术、规模都要比一五、二五投建的企业先进的多。

-

能源工业。苏联人对石油的热衷程度还是不减二五,一批新的油田被发现,新的采油技术被创造,新的石油采掘设备从外国进口,新的炼化厂修建成功。苏联的原油工业达到新的高峰,年产原油三千万吨。在电力方面,相对其他行业发展明显较慢,相对于列宁经济学的一五计划,电力工业明显不受重视。即使如此,苏联的电力工业还是达到了 480 亿千万时,轻松超越德国、英国、法国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大有超越美国之势。人生自信一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斯大林对煤炭行业也是过于自信,投入开发的热情明显滞后于一五、二五,1940 年产量 1.65 亿吨。能源不够的时候,苏联还有奇招,那就是用木炭和碳泥凑数。

-

有色冶金。苏联对有色冶金的投入还是不够,生铁作为工业的粮食,只有一千五百万吨。有色金属的勘探、采矿、精炼投入还是明显不足,还有一个奇葩的问题就是苏联的有色金属分布还不均匀,并不是按照苏联原先的四大工业区设想分布的,他主要分布在乌克兰工业区,当然这还不是最尴尬的,最尴尬的是希特勒第一时间就占领了这里,这就导致二战一开始,苏联人就要依靠进口解决有色冶金的问题。虽然后面在中亚、西伯利亚发现了对冶炼特钢极为重要的有色金属,因为开采、交通、冶炼滞后等原因,一直是制约苏联基础材料和武器工业的一大心病。这也是苏联坦克为什么打不过德国坦克的主要原因,因为他的材料从一开始就不过关。

-

机械制造行业。其他行业每年有 100% 的增长,也就是五六倍的增长,而苏联的机械制造行业的产值居然增长了五十倍,这还是能源不能正常供应,钢铁和有色不能保证,德国人入侵的情况下做到的。讲一下斯大林发展机械制造行业的目的,他的目的是生产大炮,在军事史上这叫大炮主义。

-

1941 年 6 月 22 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同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 “巴巴罗萨” 的计划,出动 190 个师 550 万人、4900 架飞机、3700 辆坦克、47000 门大炮、190 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

由于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抢救性的转移了一千五百多家企业,大部分迁往乌拉尔地区。苏联军工产品占工业产品的比重,从 26% 直升至 68%,苏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一个计划经济转型成为战时经济。当时的苏联,优先保障军事工业使用铁、有色金属,其他行业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被批准使用铁和有色金属。这个时候苏联着急了,发现枪(机械工业)里没有子弹(钢铁和有色),于是开始大力发展钢铁和冶金行业,但这一时期最主要的还是靠英美国施舍。由于苏联的举国体制,在乌拉尔地区的大量投入,乌拉尔成为苏联事实上的第一大工业区,苏联最主要的兵工生产基地,占据苏联工业产值的 25%,军工产值的 40%,机械加工的 70%,由于乌拉尔地区只有钢铁矿,煤炭产量明显不够,所以只能从外地调运煤炭,于是就形成一景,挖煤救苏联。伴随着乌拉尔地区的超常规发展,大量大型企业和联合企业迁入,电力供应也成了问题。搞电,你还是得先搞煤炭。战争期间,乌拉尔工业区向苏联提供了全国 58% 的生铁,53% 的钢铁,51% 的成品钢材,17% 的煤炭,28% 的电力。

-

西伯利亚地区。伴随着乌拉尔工业区的强势崛起,另外一个工业区也在超常规发展,那就是西伯利亚工业区,西伯利亚工业区的投资增加了 75%,重点发展黑色冶金、铁合金、铝等部门,并新建了一批机床制造厂、重机器制造厂、运输机器制造厂。

-

其他地区。事实上苏联在远东、中亚、哈萨克斯坦(苏联把中亚和哈萨克斯坦是分开命名的。),按照先前计划经济的思路,开始部署新的工业据点。虽然优先部署轻工业,但这里的重工业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这里的工业发展速度在短时间内就超过了 40%。

-

武器生产行业。你们继续反思,斯大林为什么那么极端的发展机械加工工业?其实斯大林主义者他们心里有一笔帐,那就是他们的机械制造业不是为经济配套的,而是为了军工,所以不需要那么多冶金行业,他们原先预计的是生产一千五百万吨钢材,然后全部给机械加工行业,继而转变为大炮和坦克,这样一千五百吨就够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希特勒会抢先发球。

-

在战争初期,希特勒的坦克是斯大林的两倍,飞机是斯大林的 2.2 倍,大炮和迫击炮是苏联人的 125%,德国步兵都是自动武器,而苏联很少有自动武器。希特勒在此前已经秘密完成了全国动员,经济已经转型为战时经济。最重要的是德国已经占领了苏联最重要的乌克兰工业区,包围了苏联的列宁格勒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兵峰直推莫斯科城下,此时的苏联人在炸机器、矿井、厂房和转移设备,苏联人对经济目标的破坏也是非常的绝,你想德国人的能力都恢复不了。

-

伴随着苏联主要工业区的沦陷和苏联人自己彻底的破坏,苏联的冶金能力损失 65%,但是苏联人军工获得的金属反倒上升 38%,主要原因就是他拆飞机卖零件,很多设备钢材和国家储备全部进入军工领域,生产出来的金属优先保障机械行业,机械行业优先保障军工行业,金属材料其他行业原则上是不容许使用的。伴随着西部主要工业区的沦陷,此时的乌拉尔工业区和西伯利亚工业区明显力不从心,办法总比困难多,苏联人的办法就是民转军,纺织工人、农民在经过短暂培训后,你现在是军工厂职工了,不同意抓掉。原来是八小时工作制,现在是十二、十四小时工作制,原来是五天工作制,现在是七天工作制,原来可以请病假,现在是不可以请假的,战时劳动纪律的执行,使苏联短时间内,有限的产能集中爆发。民营企业转军工企业,一些并不复杂的产品从军工企业转为民营企业生产,换言之,是民营企业转制为军工企业。伴随着美英国对苏联新技术的援助,苏联军工企业在职工仅增加 1% 的情况下,产能暴至 200%。对于卫国战争,苏联最稀缺的资源就是资本,但在军工领域,苏联优先保障资金的使用,这也为苏联在后面对德国的经济战中取得胜利,铺就了一条道路。单位成本的问题,伴随着坦克、大炮、飞机的批量生产,苏联单位成本实际是下降的,飞机单位成本下降 60%,重型坦克的成本下降 67%,大炮的成本下降 50%,在同样预算的苏联军工中,苏联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军用品。对产品工艺的改进,众所周知的 AK47 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就是简单的锻造,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快速大批量的生产这种武器。还有 T34 坦克的生产,你像苏联的工艺已经很次了,但对于苏联人而言只有更次,没有最次,苏联人想到的办法就是锻压坦克部件,你像现在的德国还在搞什么激光焊接,当年的苏联人家一张钢板直接一个冲压,一个坦克炮塔就成型了,还焊接个毛线。德国的社会生产效率事实上就已经是最高的,再提升的空间不大,德国的工人甚至还能休假,德国的目标是生产精工产品,苏联的 AK47、T34 在德国人看来,那就是垃圾,但你要懂,这个垃圾多了,就能冲破东方战线。

-

苏联对重工业是极为重视的,对重工业中的机械工业那是重点关注,对机械工业中的军工生产,那从原来的五年计划,已经变成了后来的一年计划,再从一年计划变成月计划,月计划的制度是由国防委员会亲自制定和监督执行。

-

苏联人还学会了美国人的流水作业,大大提高了他的落后产能的生产效能,即使如此苏联人还对美国式流水作业进行了改革,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能。从刚开始的不懂组织生产,到后面的长期作战,苏联已经总结出一整套的组织生产方法,比如说轮班工作,流水作业法,劳动竞赛。你说苏联对他的工人进行了同社会生产效率同等的物质奖励,这是假话,你说他大幅提高了超工作量工作的劳动工资这也是假话,因为苏联在战时的资源是有限的。但苏联在劳动总量提升方面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重奖劳动竞赛的模范劳动者,于是把整个工人队伍的劳动总量就提升了一大截,在给与物质奖励的同时,还给一朵小红花,苏联宣传机构在宣传劳动模范的时候,是不会在乎油墨钱的。吼吼吼。

-

几方面的叠加,使德国在战前两倍于苏联的军工生产能力,在战争的第二年迅速发生逆转,苏联的军工产能已经超出德国两倍。1942 年,苏联生产了 2.47 万辆坦克和自走火炮,1943 年,苏联生产了 2.4 万辆坦克和自走火炮,1944 年,苏联生产了 2.9 万辆坦克和自走火炮,1945 年,苏联生产了 2.26 万辆坦克和自走火炮,而德国这个时候已经力不从心了,因为他面临的是美国每日每夜的战略轰炸。不要说扩大产能,就是保持目前的产能都是问题,最尴尬的是德国没有石油,他发动战争的源动力是煤制油,而美国这个时候把德国的煤制油项目全部给起底了,德国一修好,美国人就来轰炸了。事实上德国人也开始模仿苏联人的生产方式,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他的战时经济,国土面积,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可开发程度,远不能和苏联相比。德国在战争中把军工生产效能提高了四倍,而苏联则从战前德国军工的半数,在极短的时间内提升了十六倍,这也是苏联最后能赢的原因。

-

再玩到后面,苏联的新式装备,动力是虎式坦克的一点五倍,是豹式坦克的两倍,火炮口径比虎式坦克大 50%,这仅仅是苏联战时军工的一个缩影,假如战争再拖两年,你能看到更为夸张的军工产品。此时,苏联人已经掌握了冷铸模、冲压替代焊接、自动焊接等一些新工艺,假如苏联人愿意生产更大、更强的坦克,理论上并无问题。

-

苏联在苏芬战役中的惨败,让苏联明白了自己军工的落后,苏联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简单的多了,口径增加一倍,威力增加四倍,原来生产 75 毫米口径的火炮,现在直接上 105、125、155 火炮,事实上这种思路也影响了全世界陆军的建军思想。苏联在后期,主要生产一种叫 203 毫米的火炮,只不过出厂以后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大家不是很了解。苏联在 1942 年,生产了 2.4 万门火炮,生产了喀秋莎火箭弹 3237 具发射载具。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从没有列装自动化武器,到战后苏联生产了 1200 万支卡宾枪,610 万支冲锋枪,95.45 万支机关枪(含重机枪)。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1944 年生产了 9480 万发炮弹。

-

海军建设。为了节约资源发展陆军,苏联更是变态的停止了军舰的建造,也为苏联陆军的超常规发展奠定了基础,你们要知道海军是非常、非常费钱的。

-

伴随着,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失败,德军被迫撤出乌克兰地区,乌克兰地区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为苏联计划经济补上了最后的短板,作为一台战争机器,以战争机器的审美标准看,苏联完美极了,已经橙色逆天了。

-

能源工业问题。苏联在战争一开始,就面临断油的问题,好在大款美国人有油,苏联长期出口石油,所以在一些口岸有大量的石油储备,在远东和西伯利亚虽然也发现了石油,但仍不能作为战略物资使用。德军进入高加速地区,石油设施还在苏联人手中,不到最后一刻,苏联人是不会破坏石油设施的。苏联人将生产出的汽油重新灌回地下,并在里海秘密修建了一条石油管道,向中亚地区输送原油和汽柴油,后修建了连接乌拉尔区和中亚的铁路运输线,伴随着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事实上苏联人已经恢复了石油供应,事实上苏联已经可以踩下战争加速的油门了。

-

关于援助的问题。你的拳头越大,你的朋友就越多,关于中国人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驼峰航线,可事实上美国援助中国的物资(十亿美元)还不及美国援助苏联的零头。援助苏联的还有芬兰、伊朗、英国,苏联人自诩外部援助对卫国战争的帮助不大,但你们要懂在苏联最困难的时候,能动用的资本只有外援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你说外援无用,只能呵呵呵呵了。

-

4、四五计划

-

前面讲了苏联的三个五年计划,从苏联公布工业项目完成情况(100%),到内部的公布工业项目完成的情况(70%),再到德国人对苏联工业项目按计划完成的信息(50%)反馈来看。计划经济的成就并没有苏联最高当局说的那么夸张,但计划经济独有的发展方式对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短时间内转型成为一个工业国,还是非常有用的。

-

二战打残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苏联。当时的苏联,军事工业做了很大的准备,但还是没有准备好,于是就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区乌克兰工业区被打成一片白地,苏联人破坏的非常彻底,彻底到德国人重建的成本高到德国人都不愿意投入。德国人走了,德国人临走又踹了一脚,你不是破坏吗,我给你继续破坏一下。苏联人重新利用乌克兰工业区的成本非常的高,换做市场经济他是不愿投入这样一个工业区的,不过这一次是不计成本的计划经济和苏联人,他们的资金是没有利息的。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煤矿大量的积水抽出来,这个积水多到什么程度,你就想象一下把青海湖抽干。新建一个工厂的投入很大,但在一片废墟上重建一个工厂的代价更大,这些废墟你的拉走吧,有些苏联人、德国人炸了一半的工厂你的继续炸吧,炸完你还得拉走吧,你说地基你挖不挖开重建?还是的挖开重搞。但这些,对于苏联人和计划经济而言都不是问题。卫国战争无疑是惨胜,从沙俄时代开始,苏联就一直在攒私产,一个卫国战争,苏联物质损失 6790 亿卢布,不同程度被破坏的工业企业有 31850 个,被德国人抢走的资源、农产品、交通工具更是不计其数。这个时候苏联能拿出手的现金流大量减少,苏联四五计划主要是恢复战争中被破坏的企业,超过一半的资金用于建设乌克兰工业区。

-

铁矿石储量顺序排列,乌克兰(300 亿吨,曾经苏联的第一大工业区)、俄罗斯(250 亿吨)、巴西(210 亿吨)、中国(210 亿吨)、澳大利亚(180 亿吨)、哈萨克斯坦(83 亿吨)、美国(69 亿吨)、印度(66 亿吨)、委内瑞拉(40 亿吨)和瑞典(35 亿吨)。高品位矿主要分布在巴西、澳大利亚、印度,且大都具备露天开采条件,开采成本低、品味相对较高,这三个国家也是全球主要的铁矿石供应国。

-

相对于工业区的建设,苏联人最大的损失是人,卫国战争苏联一共填进去两千七百万人,当时的苏联也就一亿六千万人口,这两千多万主要是俄罗斯族,这也为后面苏联民族中俄罗斯人口比例过低埋下了伏笔。对于计划经济而言,这两千万人是有组织的工人,是主要的劳动力,是成熟的工人,这对于苏联而言无疑是重大的损失。第一个,你要培养出来两千万成熟的劳动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苏联计划在第四个五年计划培养 460 万产业工人,实际上他只培养出三百四十万产业工人。这个人的缺口,在后面几个五年计划都痛苦的折磨着苏联。

-

计划经济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编制计划经济并监督其执行。二是物资、技术供应。三是新技术用于国民经济。伴随着计划经济越来越复杂,需要新的部门来制定和更高层级的权利,所以在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基础之上改组为苏联部长会议国家计划委员会。并成立了新的保障机构,一个是国家国民经济供应委员会(苏联国家供应局)和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国民经济应用新技术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国家新技术委员会),在新机构成立之初,明言要克服和解决经济发展中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废除战时经济,实行货币改革,废除商品、食品配给制,启用新的价格管理办法和经济核算机制。

-

四五计划对农业的投入的再次启动,苏联上一次大规模启动农业投入是在一五计划,此次共计向农业投入 3390 亿卢布,每年平均投入 677 亿卢布,从这个计划的构想看,苏联的四五计划设计的目的是为此后若干个五年计划铺路。所以四五计划的重头戏就是: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能源工业、交通设施,还有苏联人说要克服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的这个机械工业。1946 年恢复和重建的企业有 800 个,1947 年 1100 个,后逐步扩大规模和速度,四五期间一共恢复和投入企业 6200 个。四五计划在钢铁行业投入的资金是 187 亿,是三五计划的四点五倍,大幅提升;石油行业领域的投入是 197 亿,是三五计划的四倍,大幅提升;煤炭行业的投入是 265 亿,是三五计划的 6.5 倍,大幅提升;建筑行业投入 161 亿,是三五计划的五倍,大幅提升;森林、木材加工行业投入 82 亿,是三五计划的四倍,大幅提升;在化学工业的投入是 63 亿,是三五计划的两倍;电网建设的投入是 130 亿,是三五计划的 2.5 倍;轻工业投入 71 亿,是三五计划的一点五倍;食品工业投入 136 亿,是三五计划的二点五倍;机器制造投入是 280 亿,是三五计划的 140%,大幅回落。

-

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的重头戏就是重建乌克兰工业区,单靠乌克兰工业区的工人建设乌克兰工业区,估计一百年也建设不起来,苏联从全国各地抽调工人、物资、资金去建设乌克兰工业区,终于在第四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初步使乌克兰工业区达到了战前 115% 的生产水平。相对于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和工业区,乌克兰工业区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乌拉尔工业区和西伯利亚工业区在苏联的政治、军事、经济地位进一步加强。白俄罗斯、莫斯科、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得到恢复高加索地区、伏尔加河沿岸、中亚、哈萨克斯坦都有长足的发展,各加盟共和国都有一倍的增长。

-

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建筑材料不够,水泥、建筑用钢、木材,以及在建设中,优先考虑机械工业、重工业的建设,优先考虑乌克兰工业区的重建,乌拉尔工业区和西伯利亚工业区的扩建,不能很好的保障基础建设和建筑领域的材料供应。在建筑领域,机械程度非常的低,导致占用大量宝贵的人力、物力。行业工人的素质非常的低,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推广的速度非常的慢,导致建筑行业经济效益低下。为此,计划经济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就是转包,向外承包工程,转嫁成本,四五计划的工程承包已经达到了 93.5%,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

重工业产值的断崖式下跌,伴随着经济恢复和军事订单的减少,1946 年机械行业产值比 1945 年下降 39%,虽然机械行业的投入并没有减少,但产值却在大幅减少。四五计划预计机械行业产值的增长是 200%,实际增长只有 135%。机械行业的增长目标没有按照计划完成,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钢铁和有色行业的掣肘,乌克兰工业区的有色冶金还在恢复的过程中,导致很多特钢无法按表生产出来。机械行业虽然在重工业的比重下降,但他的质量则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苏联在四五计划实制成功 250 种新型机床,1000 多种专用机床和组合机床,23 种自动机床和半自动机床,建立了 26 条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四五计划完成时,苏联已经可以独立生产 2000 多种机床。高精尖的机床和专业机床比计划前增长了 11 倍,完成了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让苏联工业暴力美学登峰造极的,就是苏联又试制成功了 34 种锻压机,你说吓人不吓人。

-

四五计划完成时(1950 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为 8520 万吨,基本恢复到 1940 年的水平,超过一战前 1913 年的水平。苏联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四五计划总共为农业提供了 58.6 万台拖拉机和 9.3 万台联合收割机,解放了大批的劳动力。冶金设备产量增长 3.7 倍,轧钢增长 5.5 倍,石油设备增长 2 倍,涡轮钻机增长十倍,联合采煤机增长五倍,汽轮机增长 1.6 倍,电气设备增长两倍,柴油机增长十二倍,大功率(100 千瓦)电动机增长 3.8 倍,拖拉机增长 2.7 倍,汽车增长一倍,联合收割机增长 2.6 倍,牵引犁增长 2.1 倍,播种机增长 4.5 倍,中耕机增长 2.1 倍。伴随着重型机械、农用机械、动力机械的大幅增长,军工、机车、汽车的比重显著下降。

-

由于这个时候,苏联还是斯大林主政,苏联的计划经济还是对电气化不够重视,苏联本身在电气化方面投入的基数就比较少,结果现在投入增长的速度还是不够,导致四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各主要工业区缺电严重,发电水平仅仅是恢复到战前水平的 170%。与此同时,四五计划建成了苏联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

能源方面。高加索地区、莫斯科周边、乌克兰工业区的煤矿逐步修复,乌拉尔工业区、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中亚、远东的油田逐步投产,四五计划使能源产业逐步达到战前 130% 的水平,与此同时木炭在能源中的占比进一步下降,从 15.4% 下降到了 9%,看样子苏联人打算长期煤炭不够,木炭凑数的方法,再或者说苏联的木材太好获取了。四五计划完成后,苏联煤炭开采量达到 2.6 亿吨,石油开采达到 3700 万吨,木炭开采量达到一亿立方米。

-

总言之,四五计划没有一五、二五、三五那样紧张的国内外局势,苏联经济中政治斗争的成分明显减少,计划经济的主旋律就是恢复与奠定此后几个五年计划的基础,苏联经济完成了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知乎用户 Li Lei​ 发表

知道商鞅变法为什么成功吗?

很多人扯什么商鞅比其他几个变法者厉害 balabala

实际就一点,秦孝公活的够长

商鞅搞变法以后秦孝公又活了 18 年,这 18 年足够让变法形成的新利益集团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哪怕秦孝公死后旧利益集团疯狂反扑,杀掉商鞅,但是也奈何不了已经成气候的变法受益的利益集团。

同样的道理,斯大林干了快 30 年,早就形成新的利益集团了,后边的赫鲁晓夫柯西金想动也动不了。

知乎用户 凯岩城永不陷落​ 发表

因为斯大林模式是出于生存需要的过渡模式,正如我国的十七年和改开,这些模式的根本目的是维持无产阶级政权存在并使生产力水平达到目标阶段,而苏联的问题在于,斯大林以后的领导人直接摆烂了,相当于我国十七年走到底,那还玩个屁玩。

知乎用户 杨飞凡 发表

因为你可以革任何人的命

但唯独不会革你自己的命

集权主义从来没逃脱过历史周期律

真正战胜历史周期律的只有民主制度

而不是什么劳什子共产主义

知乎用户 白夜无霜​ 发表

这几千年的传统啊,不是这么好打破的。

知乎用户 dark truth 发表

先锋队在其中有特殊利益

无产阶级的普遍无权

外部不存在强大的干涉势力

知乎用户 潇洒的霪荡 发表

苏联并没有达到威权政治。

斯大林死后,接班人被赫鲁晓夫几个人秘密弄死。

然后政治处于多寡头博弈。

赫鲁晓夫的改革,可以说就是抄袭斯大林模式,不过掺了点玉米。

赫鲁晓夫被软禁后。

苏联开始混日子模式。

哪来的威权主义政治?

知乎用户 光辉启明 发表

根源是先锋队

而和中国的先锋队自我定位不同,他们是把自己当做教会是的牧羊人、而无产阶级本身是羔羊(例如灌输论)看的,在很多方面,组织上和东正教的相似处,对党内外异端异教徒思想(哪怕一样信马)的天主教式的残暴。而他们的主义,事实上本质上就是一种教义。宣称反对神明的先锋党和列宁主义,却在制造一个个的领袖和神话。

至于国际主义?

在波兰人眼里,俄罗斯人好比我们中国人眼中的日本人、何况波罗的海和芬兰人呢。

如果连你的邻国都不相信你,凭什么?

布尔什维克的夺权,在于它所有的对手都是垃圾。

一群推翻大俄帝国却愚蠢的要维持大俄帝国的领土和非俄民族统治的左派

一群不知道前路何方的白军

所谓的立宪会议,更是除了政棍和垃圾,嘛事不干的货色

而且你们社会革命党克伦斯基攻势打输了

至于欧洲革命的失败

老兄

布尔什维克组织上东正教,对党内外异端异教徒思想天主教的做派——而托洛茨基,共产主义的宗教先知和头号异端异教徒的下场就是如此

@末人

@英特纳雄耐尔

知乎用户 马健雄 发表

OK,我们来试试看让苏联突破威权体系

列宁不威权,那么托洛斯基吵着要二打华沙,水兵们嫌弃你不够左翼,农民们想着要新的 “小爸爸”,工人们上班各种摸鱼……

斯大林不威权,托洛斯基和布哈林天天就想着夺权,英法德日磨刀霍霍要开片,你的唯一基友基洛夫死得不明不白……

赫鲁晓夫不威权——说过分点,那不如把苏联首都搬到京城,他老人家打印度屈才了,应该去古巴和肯尼迪斗法

后面就不说了,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威权 又不是魏晋南北朝

知乎用户 英特纳雄耐尔​ 发表

欧洲无产阶级所遭到的大规模失败和苏联所取得的初步的一般经济成就,使斯大林在一九二四年秋天有这样的想法:**苏维埃官僚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在单独一个国家内建成社会主义。**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一场对许多肤浅的人来说似乎是学院式的或者是烦琐的争论,但是实际上,这场争论却反映了第三国际堕落的开端,并且为第四国际开辟了道路。

斯大林模式是建立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基础之上的,如果用这套理论来建设苏联,就是列宁本人来了也救不了苏联。

十月革命中的布什维克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土地问题,而这个问题在之前的二月革命给了资产阶级机会,可惜资产阶级完成不了这个任务。

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完成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在俄国要完成的任务,但这是第一步,更难的是如何建设落后的俄国,列宁给出的答案是世界革命,苏维埃政权能坚持到西欧无产阶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西欧的无产阶级自然会援助苏维埃。

国际方面的情况是非常严重、困难和危险的;必须随机应变和退却;这是等待西欧极其缓慢地成熟起来的革命重新爆发的时期;在国内,是缓慢建设和无情 “整饬” 的时期,是无产阶级严格的纪律性同小资产阶级自由散漫及无政府状态的危险的自发势力作长期的坚决斗争的时期,——简单说来,这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革命特殊阶段的特点。这就是历史事变链条中我们现在必须用全力抓住的环节,抓住这个环节才能顺利解决当前的任务,直至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这下一个环节闪耀着特别的令人向往的光辉,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光辉。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对内实施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则直接让苏联的道路走死,某东方大国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行了开放,这就是因为如果不纳入世界经济体系那么势必不可能建设成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总结一下斯大林模式下的公式吧,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导致了对西方革命援助的消极政策,同样对内又大肆宣传社会主义不能依赖资本主义,脱离世界分工下的苏维埃只能走向独自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中,这又不得不让国内的资产阶级占有优势地位,直至解体苏联都没有解决这个矛盾。

知乎用户 威尼斯总督 发表

你要突破斯大林模式,你是要拿比斯大林模式更加先进的东西出来才行,苏穗宗凭什么能拿出比斯大林模式更先进的东西?就凭他自封的马列正统?当初否定斯大林体制的是他,拿不出来摆烂的还是他,不然你以为为什么苏穗宗后面被那么多的人给赶下台了?

知乎用户 老马 发表

公有制就是建立在威权统治之下。没有了威权统治就没有公有制,没有了公有制,苏联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最后一次改革否定了公有制,否定了马列主义,也就否定了苏联存在的必要性。

知乎用户 元素萨满​ 发表

朋友们,让我指出几个常识性的问题。

沙皇是权威政治对吧

苏联没有突破权威政治

现在俄罗斯还是权威政治

白罗斯也是权威政治

乌克兰倒是没有权威了

大家伙儿看看吧,现在乌克兰情况如何?

我想这就是民族根性吧,东斯拉人夫是真的没有更好的方法进行管理了,不能强求的。

知乎用户 郑庄公​ 发表

我至今到都不知道斯大林模式是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一定要突破这种模式?这种模式很坏吗?

我想了一下,斯大林模式大概指的是指令性计划经济,因为很多人、很多书都骂这种指令性计划经济。

但是要知道,被骂得狠的东西,不一定是坏东西,有时候,越是被骂得狠的,被抹得一团漆黑的东西越是好东西。例如土改,被地主资本家,被公知骂得特别厉害,而土改对广大老百姓来说就是好东西,广大老百姓就不应该傻儿吧唧地跟着地主资本家骂土改。

教员说过,敌人越反对的,我们就越要拥护。这里充满了辩证法。我们要分清敌友,不能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和敌人站在一个立场上。

指令性计划经济就是这样的东西,被美国骂,被英国厌恶,说计划经济僵化死板,效率低,奴役人等等,美国英国逼着,引诱着苏联、中国等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抛弃低效的计划经济,实行高效的市场经济。可是问题来了,如果计划经济真低效,市场经济真高效,美国英国就是傻子,或者大公无私,逼着苏联和中国富强。然而美国英国傻吗,大公无私吗?美国英国都不傻,也不大公无私。它们一致想让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抛弃高效的计划经济,实行低效的市场经济,变得和他们一样烂。

但是问题又来了,如果计划经济真高效,市场经济真低效,为什么美国英国不实行高效的计划经济呢?因为它们无法实现,明知道计划经济高效,它们也无法实现,因为资本家们不同意,就像地主不同意土改一样。

实行计划经济的前提条件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得先把土地、工厂这些生产资料归公,然后才能实行计划经济。但是美国英国的资本家同意把他们的生产资料归公吗?不可能的。所以美国英国即使知道计划经济优越高效,也无法实行计划经济,而且它们还想让所有国家都和他们一样烂,都必须实行低效腐朽的市场经济。

那么苏联中国又为什么能实行计划经济呢,苏联中国的资本家又怎么同意呢?苏联和中国都进行了革命,流过了血,死过了很多人,资本家们的保卫部门被消灭了,资本家无力反对生产资料归公了,所以苏联和中国才能把生产资料归公,实行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又公平又高效,最优越,美国英国也知道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优越,但是因为它们都是资本家当政,资本家不同意生产资料归公,所有它们明知道计划经济优越也无法实行,并且它们还不想让其它国家实行,想让所有国家都和它们一样烂,因为一旦其它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比他们优越,超过它们,它们国家的人民就会想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资本家的财产就保不住了。这就好比一个瘸子世界里,所有人都是瘸子,某一天一个瘸子遇到神仙变成正常人了,比瘸子们都优秀,众瘸子就想把他的腿打断,让他继续当瘸子。

既然市场经济低效腐朽,为什么美国英国都那么先进富裕呢?有两个原因:

一 它们都是老牌强盗,抢完东家抢西家,靠抢劫发财,不是靠市场经济发财。没当强盗的私有制市场经济国家都穷得没有裤子穿,大家看看非洲印度,还有民国。

二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赌博,有赚必有亏,结果必然有一小部分赌徒赢钱,多数贫困。在全世界都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下,即使美国英国所有国家都不抢劫,也必然有一部分国家比较富裕,而这不是市场经济的功劳,而是赌博原理造成的。赌博不能让人类致富,但是能让财富集中,让少部分人发财。

既然计划经济优越,为什么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不富裕?中国本来就穷,民国时期就穷,比发达国家落后一大截,中国实行计划经济,要追上发达国家,需要一定时间。蜗牛甩刘翔一公里远,刘翔追蜗牛,也不是一秒钟就能赶上,得给他时间,不能说刘翔没追上蜗牛的时候,就说刘翔没有蜗牛快。

朝鲜为什么贫穷?朝鲜被封锁资源。朝鲜是弹丸小国,资源匮乏,尤其缺少石油。美国封锁朝鲜,不让朝鲜进口石油,就是不敢让朝鲜和市场经济国家自由竞争。朝鲜的石油被封锁,汽车拖拉机都不能开了,恢复用牛耕田,化肥也不能造了,粮食大幅度减产,不够吃的。朝鲜六七十年代就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城市化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住房免费,医疗教育免费,是全世界最富裕幸福的国家,六七十年代经常援助韩国粮食。苏联解体,朝鲜被封锁,资源进口受限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农业都受重创。美国不敢让朝鲜和世界各国自由竞争。

有人可能要说,朝鲜放弃计划经济,美国就解封了。这可不一定。伊拉克、利比亚、俄罗斯都是市场经济国家,美国照样封锁。不要以为你自宫,委曲求全,强盗就会放过你。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好像就是在杜马这种制衡模式下落选才一声炮响的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dFYd26 发表

谢邀,致敬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

因为斯大林之后的每一任苏联领导人都看到了斯大林模式带来的切实好处,他们之后的改革算小修小补,内部看似是好的,外部其实四处开裂

一句话:安于现状,能不变就不变,将就着过,能跟美国一较高下就好

知乎用户 1432 的皇帝 发表

斯大林被打倒了又扶起来又打倒,苏联也在政治斗争中起起落落,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政策方针形形色色南辕北辙,但是只要是犯了错的就能甩锅给斯大林模式,所以当苏联领导人是真的爽,胡作非为了还能甩锅给尸体。

知乎用户 吕不非 发表

苏联生存模式搞错了

一个崛起于四处扩张的国家,开始学人家搞经济竞争,搞什么和平竞赛,搞什么冷战,那就是死局已定

斯达舒活着的时候干啥呢?策动朝鲜战争,把米国 中国一起拖下水,时机成熟他就要在欧洲动手了,很少有人能看懂斯达舒的策划吧?你以为他关心什么远东的命运?中国人的命运?都是他的棋子

斯达舒唯一失算的只是中国人的能力,把米国人堵住,最终僵持谈判,没有搞成西方的全面下水,否则按照斯达舒策划,他只要拿下欧洲,天下大局已定

后面的苏联傻子们没有一个人有斯达舒的枭雄心志和能力了,冷战?傻子才冷战,你得热战

知乎用户 挽 心 发表

官员特供只是一种基本保障制度,就是保障基本生活,福利分房我们 80 年代也有过,你说现在一套房子值 500 万,可在当时那个年代就是只是保证职工的基本住房需求,谁知道房价后来会疯涨十几倍?

所以斯大林制度只是一个精英政治制度,公有制,国有化,国家统筹一切,计划经济,作为政府的官员,他的水平决定国家的发展。实际上苏联的工业和重工业能力,说明官员能够在这个制度下,用行政命令和官员制定计划把这个国家建设的无比强大!当然,其中肯定会混入一些腐败分子甚至对国家危害巨大的贪官。

知乎用户 白木 发表

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更像是一家巨型企业。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无法突破?从许多大公司的故事里你能找到到答案。

知乎用户 聚宝盆 发表

韩国,台湾怎么突破的?经济发展到那天自然就突破了。

知乎用户 人间恶徒 Alexios 发表

因为人蠢。

如果我们将世界节点停止在 1950 年代斯大林逝世前的时期和 1980 年代勋章帝逝世前的时期,对比苏联和其他国家的相对水平,那么无论在外交,内政还是在其他方面,我们都可以发现明显的不同。

我们可以抨击斯大林冷酷暴戾,机器性高于人性。但也需要承认斯大林是一个头脑非常清醒的人,他非常清楚自己能力的边际,于是在他执政时期,苏联整体状态是对欧美技术引进保持开明和温和的态度,斯大林本人在保持其对东欧各国控制的前提下,对欧美各国也保持着相对温和的态度,保持着务实的态度扶持那些应当扶持的国家(例如朝鲜)而非漫无目的地撒钱。这样务实的态度让斯大林能够让一个在他上台的时候饱受战争摧残,工业基础十不存一的木犁国家变成了作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的拖拉机国家。

而在赫鲁晓夫到勋章帝,苏联敝帚自珍,对外技术交流几乎停滞,原本还相对温和的对外关系迅速僵化,斯大林去世前还有一定规模的美苏贸易急速萎缩。而在面对东欧各国的控制时也鲁莽而盲目地挥动拳头,全然漠视东欧各国的合法诉求。外贸方面更是极其盲目,把宝贵的外汇浪费在了快消品上的进口而全然没有引进先进技术。而国内计划经济委员会的执行能力也一降再降,相较于 40 年代末成熟期的计划经济委员会,勋章帝时代的计委完全变成了协商式的组织。

于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模式就从来没有从 40 年前那位领导人设计的模式下走出来。我并不认为这个问题是斯大林的责任,因为在他被赫鲁晓夫痛批打倒之后,苏联的未来就交给了玉米帝和勋章帝时代的三驾马车。而这三驾马车毫无意义交出了水平低劣的答卷。

最后,尽管这里提 “what about” 很不好,但我很想说在克林顿之后,美国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小布什,奥老黑和神皇这几位在国内问题上也出现了赫 - 勃时期的胡乱挥拳和自动驾驶。

知乎用户 李静雯 发表

俄国人习惯有个沙皇

知乎用户 wood 发表

每个国家情况不同,权威模式和民主模式都不是绝对的。应该是 0~1 之间的一个数字。

无论是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国都不可能是唯一的模式。“唯一” 的思维定势也是一种威权思维模式,生活在威权社会中的人可能反而最感到当下最符合理想。

知乎用户 刘泽枫​ 发表

鞑靼人不信奉民主

知乎用户 太浮 发表

你这句话就像在问:“我 42 码滴脚为什么穿不了这双 35 码滴鞋子?”一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你所谓滴威权政治,就是符合俄罗斯民族国情滴政治模式。沙俄为什么垮台? 因为他没搞计划经济,所以他是个农业国!苏联为什么越来越强大? 因为他搞计划经济,变成了一个工业国。苏联为什么解体? 因为他不搞计划经济,又开始滑向农业国了。而在俄罗斯民族,你不搞工业化就必然被人造反。普京为什么稳住了俄罗斯二次解体的局面? 因为他又开始搞半成品滴计划经济哒!什么是计划经济? 家长制!特务统治!不停滴镇压 “反革命”!计划经济滴“反革命” 都指谁? 指当大官滴,和这些大官有牵连有裙带关系滴都是 “反革命”!所以说看苏联强大滴历史,特别是斯大林时期滴历史,你不能以常人滴眼光,而要以战斗民族滴眼光去看问题。斯大林为什么要搞特务统治? 因为俄罗斯官场滴这群家伙,极不老实特别贪婪。斯大林为什么每次都要杀那么多人? 因为俄罗斯滴这群官场王八和蜘蛛一样,太会“织网” 了。为什么斯大林要搞计划经济? 因为不搞计划经济,下面滴苦哈哈们,会连包了木渣滴黑面包,都吃不到嘴里去。所以想要苏联完蛋很简单,先弄死特务头子贝利亚,再抛弃计划经济,然后官场王八们就可以分钱了。所以想要俄罗斯重新伟大也简单,先让特务头子普京上台,再杀光官场王八和寡头,然后搞计划经济。

知乎用户 SINGULARPOINT​ 发表

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内因无疑是主要的:

1,原来俄罗斯就不是一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依旧带有浓烈封建因素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度。

2,马恩原有的理论有重大的缺陷。虽然马恩晚年,尤其是恩格斯晚年有所觉察,但为时已晚。

在本国这种历史传统背景下,不是抓住马恩理论的基本原理,而只是抓住细枝末节,二者叠加肯定就会陷于泥潭而不可自拔。

——————

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当我们把生产资料转交到整个社会的手里时,我们就会心满意足了,但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在目前的君主联邦制政府的统治下,这是不可能的。(1893 年 5 月 11 日弗 · 恩格斯对法国 “费加罗报” 记者的谈话)

知乎用户 FFAA 发表

1: 列宁得国不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当初说好的大家一起打沙皇,结果沙皇倒台之后公投结果居然是资产阶级派获胜,列宁掀桌子之后,对他们屠杀。

2:列宁卖国,最开始白军和苏联红军是势均力敌,后来列宁为了获取西方帝国主义的外部资源,几乎出卖了所有的国家资源,美国资本家带着技术来投资,欧洲资本家提供资金。才打败了白军。

3:斯大林言而无信,打败白军之后,马上宣布外国资本收归苏联所有。这一波开门招商关门打狗,各国始料未及。以至于后来和苏联做生意只认黄金。

4:列宁建立官拢特权阶级,建立以疗养食堂和特供商店为代表的官僚特权保障体系,拉拢官僚阶级。

5:列宁建立特务机构,列宁为了镇压反对派,建立契卡,疯狂屠杀国内反对派

知乎用户 为谁零落为谁开 发表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应该知道一点,群众决定了历史,而非伟人决定了历史。

苏联有两亿多人口,不是一群官僚一拍桌子就能改变整个苏联的,更不可能是那些批评苏联的有志之士一拍桌子大喊一声 “就这么定了” 就能改变苏联的。

只要俄罗斯人在,苏联最终还是会跟沙俄一个德行,一模一样,兴而衰,衰而兴。

个人只有彻底离开这个环境,到更好的环境里去,才能享受好的环境所带来的更好的生活。

不要执拗的认为一个大国会脱离他的历史规律发生改变,更不要去改变一个大国,最多你自己经过努力成为得利者,但改变不了整个机械运转原理。

知乎用户 无名野人 发表

因为一粒伟哥可以让你雄起一时,而不能让你雄起一世。

知乎用户 抓警长的白猫 发表

资本主义发展了几百年,当然比社会主义成熟的多,前进路上发生错误自然正常。

之后 “三夫” 的改革已经不是在走社会主义道路了,苏联自从苏共 20 大之后,彻底否定斯大林路线,就开始从修正主义了,开始变无产阶级专政为资产阶级专政。

之后 “三夫” 的改革根本上来看就是一步步走向资本主义,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入侵阿富汗,以自己大国欺负小国,对外和美国的一系列争霸,无端耗损苏联国力,此时的她,已经不是代表着人民的利益。苏联解体,毛主席等少数人已经预言到了。

修正主义上台,就是资产阶级上台。

知乎用户 马克 发表

赫鲁晓夫尝试过,一度很成功。

当时主流民意和政府官员,都是倾向改革的,也欢迎改革。

可是,没想到出现一个扮猪吃老虎的勃列日列夫啊。

这个人看着很老实,和大家关系都还可以,也不搞怪,没看出特别迷恋斯大林那一套。

可是,众人把他扶上位,以为过度几年,等谢列平年龄再大些,就让年富力强,口碑好的 谢列平上位。

谁曾想,勃列日列夫,有条不紊的,循序渐进地,把改革派边缘化,换上自己的舔狗, 把斯大林那一套又恢复了。。。

老百姓打落牙齿含血吞,最终在 80 年代开始,爆发出巨大的反苏联体制的热情。

最终亡党亡国。

现在普京执掌俄罗斯,也好不了那去。

俄罗斯向着二流国家的道路一路狂奔。搞不好,要成为三流国家。

俄罗斯 拥有 缺乏政治素养的人民,国家必然在政治上一塌糊涂。

知乎用户 执子之手 发表

文化落后,国民愚昧。

你把一群英国人丢到荒无人烟的澳大利亚或加拿大,他们依旧建立议会制;你把一群俄国人丢到北美洲,他们肯定建立威权制。

放眼世界,凡是被英国文化长期侵染的地区,基本都建立了议会制;凡是西班牙文化长期侵染的地区基本都是不稳定的民主和威权倾轧;凡是长期被俄罗斯统治的地区,哪怕独立后,多数还是威权体制,少数建立民主国家,由于内部威权文化遗存,社会依旧不会稳定。——这里的时间都以百年为数;凡是 YSL 文化主导的地区,基本都是政教合一或独裁统治。

知乎用户 席勒来了 发表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斯大林模式适应不了时代变迁,僵化的体系适应不了多变的现实,不好好搞活经济,不完蛋才怪

知乎用户 庄建西 发表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命运;一个国家的文化决定了国运,决定了走什么道路。

知乎用户 宗文 发表

苏联不是威权政治,而是高度的集权主义寡头政治。它是有本质区别的。威权政治是树立政府的权威,讲究法治框架下的精英治国;而后者是树立极少数人的不容置疑的权威,讲究的意识形态框架下的强者治国。被苏联高层奴役的不仅仅是下层人民,也包括中层基层官僚,只是高级奴隶和低级奴隶的区别。说得更尖锐一点来说,苏共本身也是高度集权主义的寡头政治的受害者之一,恐怖并不仅限于普通公民,连官员们都战战兢兢、朝不保夕,所以它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尽头。

知乎用户 Delete 发表

首先,是俄罗斯族的民族特性导致。俄罗斯族没有民主传统,也不懂什么才是真民主,如果斯大林在英国这样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的国家,他最多也只会是一个极左翼派。

其次,是斯大林在位期间进行了无数次残酷的清洗,将有意见的人杀掉或者送去古拉格。斯大林在位期间杀了最少 2000 万人,有可能已经超过了 4000 万。相比较之下,希特勒显得捉襟见肘(如果对此有异议,请自行百度)

还有斯大林模式的顽疾,斯大林模式强调军事第一,“要大炮不要黄油”。这导致了重工业与轻工业的脱轨,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脱轨。80 年代奥运会运动员的服装甚至需要找阿迪达斯合作

斯大林模式的顽疾,代表着如果想要维持体系的稳定,就必须要不停的投入。再加上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想要突破更加困难。

如果硬要再说的话,权威模式实际上就是布尔什维克的特性。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马克思的理想和残忍的现实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如果有人对这一点感兴趣,我可以专门再写一篇文章。

知乎用户 中华打工仔​ 发表

因为苏联是畏威而不服德的民族

知乎用户 左转缝合怪​ 发表

列宁时期是打着 “自由” 旗号的,但是布尔什维克式的先锋队制度从根本上就没法真的实现自由意志主义,光是维持党内公开辩论和民主选举就非常勉强了,再自由化下去的话新生脆弱的苏维埃是坚持不下去的。

到了斯大林时期苏联就更不可能突破威权了,党内斗争太激烈,而斯大林的统治并不能说绝对稳固,左翼和右翼的反对派势力仍在,对于斯大林来说不搞威权政治是几乎不可能的(当然这不是说斯大林的做法是合理合情的正义行为,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破坏的无比巨大的,极权政治和清洗屠杀理应被万众唾弃)。

到了斯大林的继任者们,苏联体制已经成型,想改也改不了,最终这种畸形的威权体制终于被一场大刀阔斧而漏洞百出的改革彻底毁灭。

可以说,苏联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是社会主义一个阶段的胜利,但同时也是一个惨痛的血泪教训。苏联向我们证明了威权社会主义并不是最好的道路,尽管这种威权体制是不得不建立的,最开始也不是无可救药的。


这大哥真牛逼,自己说要支持反对者,反手把我这个态度都没来得及表明的 “反对者” 拉黑了

@Harunobu

知乎用户 杨致远 发表

因为愿意舍己为人的终究是少数,威权体制一旦形成就很难自我改革。

苏联也有少数愿意主动出让部分权利的既得利益者,结果就是会被大多数人不愿意的正常既得利益者给摁回去。完事了杀人还得诛心,现在赫鲁晓夫的风评甚至连勃列日涅夫都比不过……

知乎用户 五水合硫酸铜 发表

真要说的话,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和后来的(甚至后来不同时间的)斯大林模式都不是一个模式……

突破不了某种意义上是个混淆视听的说法

知乎用户 莫轻染 发表

因为是立国之本,如果突破或者改变,那意味着亡国

知乎用户 客观 发表

为啥呢?还不如不改,改革改到一半,应该彻底改革。还好苏联民众不会因为对改革不满而怀念斯大林,相反苏联民众还骂斯大林

知乎用户 顶缸专家 发表

斯大林死早了,后面人没足够的威望点改革按钮

知乎用户 夏天的雨​ 发表

最初两位,列宁和斯大林的时代,苏联其实是需要集中的,只是后来跑偏了。

因为苏联之前也没啥经验,所以也很难一开始就知道这条道路好坏,等后来即使有人发觉了,也积重难返了。

后进国家在最初发展的阶段,是需要集中的,否则国际资本可以很轻易击垮吞并还没成长起来的民族产业。苏联只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后面怎么走,我们给探出来了。说到底,苏联和我们进行探索的意义,不仅在于马列道路,也给别的道路的国家提供了西方之外新的选择。否则,选择西方道路的话,第一个层次是美国,第二个层次是英国日本等,第三个层次是印度乌克兰非洲西亚这些。现在的后进国家,如果选择西方道路的话,第一二层次是不用想了 (印度都没啥机会),第三层次只能随时被抛弃。而苏联道路就给后进国家提供了另一个渠道进入第二层次甚至第一层次的选择,只要你能抗住来自西方的压力的话。

知乎用户 无心人间事​ 发表

你能指望张麻子弄死黄四郎后还一直自觉地拿一把枪指着自己吗?

知乎用户 羽落寒潭 发表

苏联是共产主义世界的联合国,广义上的苏联也包括中国,至于俄罗斯为什么会发展成那样,是他们的问题,与苏联无关

知乎用户 负教化所有都人祸 发表

哪三次?一开始就是人治模式,后面好处这么大,利益集团就不可能革自己的命了,因为罪孽深重。苏联搞民主,所有权力者及其家族怕被依法血洗吧

也有例外,台湾地区放弃了威权,毕竟假民主搞了半个世纪,后期越来越松动了,又有美丽岛律师团,解禁后,也没清算蒋家,只不过后来又被台独绑架了,没发展好

知乎用户 佛拉夫 发表

之前某入关人说过,大意就是你左派是想要带领大家建设乌托邦的,乌托邦这东西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样子,我们无法得知谁心目中的乌托邦是对的,所以只能是谁权力最大,就建设谁心目中的乌托邦……

政教合一的国家就是这个样子,拿到了 “教义” 的解释权你就拿到了“君权神授”,你就可以卖赎罪券了!至于教义应该是怎么解释并不重要!只要底下人“信”,就对了!

作为一个自由派,对社会问题的观点上往往和共趣小鬼相同,与入关人完全相反;但是共趣小鬼在行动上往往和入关人相同…… 只要入关人拿到 “君权神授”,共趣小鬼必然唯马首是瞻!

但是入关人只是一群叼飞盘的……

知乎用户 idrjrdjfx 发表

苏联高官没事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特权?

知乎用户 as 蓝月儿 发表

苏联突破不了斯大林模式,也正如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后进的发达国家突破不了房地产模式一样。

这东西本身就已经把整体搞死了,剩下的改乱改跨已经不重要了。

知乎用户 许邈腾 发表

文化属性嘛

彼得大帝和秦始皇的子孙是一样的

英国的儿子美国学英国

龙生龙凤生凤:印度日本印尼的政治人物都有遗传性,爷爷和孙子职业基本固化学

知乎用户 西西弗斯与石头 发表

首先纠正一下问题的谬误。从政治学的角度讲,苏联并不是威权主义国家,苏联是个极权国家。两者的区别在于:极权国家的政府控制社会的方方面面,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从摇篮到坟墓都管你。而威权主义国家则是交税就行。

那么答案很清楚,就是因为极权主义制度下,整个社会的腐败堕落,最终维持不了的倒下。

知乎用户 拿走属于我的 发表

凡是相信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哪个突破了?!

知乎用户 月青岩 发表

文化根基问题。

历史上一直比欧洲专制,至于为什么,这个其实可以合并我国一起讲,内部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各异,外部强敌环绕。

先说外部,别看现在瑞典、波兰 - 立陶宛人畜无害,以前那都是北欧、东欧小霸王,都是被毛子嚯嚯成今天的小国寡民。

内部,民族地域各异,就意味着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如果没有一个威权体制,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那就会被外部的强敌渗透成筛子,内战就不远了。这个可以参考民国的军阀混战。

威权体制不是苏联解体的原因,西方用这个理由预测我国政府垮台解体都用了 30 年了,我们还不一样发展迅猛都超了苏联一个身位了。

而且你如果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历史有一定了解的话,也会发现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是越来越集权的。

知乎用户 许晴树​ 发表

苏联是极权政治模式,何来突破威权政治模式?

知乎用户 牧城 发表

官僚系统封建化肯定突破不了极权模式。哪有自己给自己上绳索,主动服务人民的

知乎用户 zzzw​ 发表

理由很简单:因为在那种意识形态下,你只要一突破,就会被看作是修正主义、是违背马克思、是右倾、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在当年是极大的罪行,这让领导也不敢随意更改路线。

大陆当年改开,可谓是冒着极大的压力与风险

知乎用户 Helloman 发表

因为一开始就是错的,

补丁打多了也没用。

知乎用户 乖乖的哲学家 发表

不知义理与威权的统一,将威权与无威权标签的义理对立起来,就不能突破砝码在二次元的威权模式。

以法码在二次元之外的高维因子(义理)实现的威权,人民江山与主机一锤定音相统一的威权才是真威权,背离义理损害威权核心因子只讲一锤定音的威权的是伪威权。

知乎用户 众妙之门不再玄​ 发表

斯大林当政啥时候?这时候集权有啥问题?另外斯大林集权模式带来的突飞猛进怎么不说?这就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特定结构。

合着后来人改革失败还先要算在他头上?

自古以来无万世之法,各国因时而变之。斯大林模式在处理二战,以及短时间内苏联的工业化等诸多问题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就应该给与充分肯定。

与其说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不如说是苏共的失败,在我看来苏共对理论的探索与经验总结很差,而领导人也很少入党章,宪法…… 没有持续的完善理论结构。

知乎用户 苏无云 发表

觉悟的是少数,愿意将觉悟的思想践行的,少之又少,能够将觉悟的思想践行成功的,凤毛麟角。

人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并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受教育,受周围人影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我们周围,到处都是封建思想文化的痕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学而优则仕,

能够突破封建思想文化桎梏的,有多少人?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张牧之的思想,有多少人真正理解?

可能师爷在死的那一刻,觉悟了,但是已经无力回天,

可能黄四郎理解,但是他更愿意用这个思想再创一座鹅城,

可能老三他们也理解,但是他们更希望用这个思想争权夺利,

但是鹅城的人,真的理解?

张牧之尝试过赌上自己的荣誉,自己的一切去和封建思想文化战斗,

但是,鹅城的人真的理解?大多数人只不过是喊了个口号,

可能并不是老三他们想借机夺权,可能是他认为大多数人,根本跳不出封建思想文化的桎梏,只能在这个基础上打补丁,做特色,

还好,张牧之走了,火种还在

知乎用户 无愁眼下迟 发表

没权威建不成列的社会主义,爱尔兰北欧全都是社会主义,哪个更好一目了然

知乎用户 广西美食家​ 发表

俄国在欧洲一直是穷国,穷国只能通过集中资源,才能在少数领域取得突破,从而与先发的资本主义国家抗衡。而苏联集中了资源,获得的成果确十分有限。换句话说,就是蛋糕没有做大,还没有资格谈分配。

后来波罗的海三国最早宣布独立,直到现在也是前苏联地区里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我不想陪你奋斗了。

知乎用户 trigostone 发表

我觉得这个问题和秦朝灭亡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是既得利益集团尾大不掉。二是制度惯性,适应了就不太愿意改了。三是没人知道怎么改,都是前无古人的新制度,真的不知道怎么改,搞不搞改一改就改没了。

知乎用户 文明认同 发表

就凭苏联二战后的惨况,凭什么能突破?

我一直觉得斯大林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lzxHWo 发表

集中的经济制度,要求集中的权力体系

知乎用户 张华 发表

苏联行业不需要和国外竞争,为什么要改变?怎么可能改变?

苏联最大问题是因为苏联各个企业不需要竞争,那就没用动力改进。

要是当时苏联和美国需要进行产业竞争,你看下苏联会不会改变。

要怪只能怪苏联资源太多了,可以进行卖石油买粮食的操作。

知乎用户 纱网莎翁 发表

几个问题。

苏联如何建立?

与沙俄是什么关系?

二者到底有何内在联系?

联想一下,德意志帝国 - 魏玛共和国 - 纳粹德国。有什么特点?

当强人倒下后,战间期的德国人似乎不适应魏玛自由的气氛,反而越发呼唤更强的领袖。沙皇倒台后的俄罗斯也呼唤更强的领袖,如列宁,斯大林。

所以苏联只要存在一天,它就一天脱离不了威权政治模式,**因为苏俄及苏联,本身就是俄罗斯在旧帝制崩溃后,意识形态真空的填充物。**由于俄罗斯人并不适应新道路,所以选择了一个与旧版本极像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道路。

这也可以解释,苏东国家剧变之后,新纳粹盛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依旧选择了普京这样的强人。

解放磨坊的驴固然值得庆祝,却也值得担忧,因为驴可能并不认为那是解放——它依然围绕磨转。

知乎用户 Jacobo Tomonaga 发表

说几千年传统麻烦想想南朝鲜和越南岛是怎么突破的

知乎用户 不清 发表

已经形成了特权利益集团,怎么突破?靠一两个领袖么?有毛用啊,老百姓自己不觉醒,谁都没有办法,当老百姓不接受威权是,勇敢地争取自己的权利,自然而然就突破了威权政治模式,说到底,这种体制也是人民自己的选择。

知乎用户 知悟 发表

他们为什么要突破?威权政治最符合统治阶级利益,最方便管理。威权政治的突破不太可能由统治阶级推动,势必需要人民出于自由意志的支持,然而在苏联强力思想控制下,这个条件达不到。

知乎用户 布鲁斯公爵​ 发表

因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本质上是帝国,是威权政治模式塑造了苏联,而不是苏联主动选择了威权政治模式。

当列宁选择了让苏维埃俄罗斯声称对俄罗斯帝国领土的控制权,它就不可能实现所谓的加盟国志愿原则和权力平等,就像现在美国不会容忍其他州分裂出去一样,像罗马既然选择了土地就不可能维持贵族民主。

在现代国际政治范畴内,帝国指在一个较大地理区域内、涵盖较多人口,建立有鲜明特征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体系与人文价值观,形成一定的国际政治体系,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维护这种体系的国家。

在这里,帝国是个中性词,为了维护这种体系,威权政治模式是帝国的第一特征,即使是标榜民主的美国,美国总统的权力也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总统大得多,总统绕过国会发动战争的次数远大于国会先宣战的次数,这就是为什么科幻小说中人类的统治者一定要具有非常大的权力,如三体的执剑人,银河帝国里的君主制。

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民族国家演变成帝国的阻碍,无论这个国家的国民喜不喜欢,它的特征就在那,不可能既要又要,唯一能改变的只有你是从哪个角度或者说哪个阶级来叙事的,你是选择民族叙事还是阶级叙事,你是元老院给皇帝唱赞歌的元老还是在安达卢西亚给贵族挖铅矿的奴隶;嘲笑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弱得跟菜鸡的时候,就要明白强大并不是没有代价,强大是帝国内每一个国民劳动出来的。 毛主席为什么敢说希特勒必然灭亡,帝国主义再进行战争冒险就全部灭亡,因为在一个帝国强大的内部是有矛盾的,帝国越强大,其内部矛盾越激烈,这是无关任何意识形态,政治体制,文化信仰的。

如果说哪一个帝国真的选择民主政治,那它就离内耗和毁灭不远了

当戈尔巴乔夫幻想着把权力分享给几个加盟国,搞民主政治,他就已经是在反对苏联了,当苏联抛弃了权威政治,它离解体就不远了。

知乎用户 观海听风​ 发表

国家太大,必然在极权 - 威权 - 混乱之间循环,想要脱离这种模式只有分裂一途。如果问为啥美国不是,因为美国本土本质上是个岛国,没有周边威胁,没有边缘地区的分裂问题,陆权国要面临的核心问题一个都没有。

知乎用户 钱远山​ 发表

我觉得是这个样子,你可以看看西方国家怎么看待这个意识形态。看看他们对坡县,古巴,和俄的不同评价。

我本人是不太关注古巴的事情的。

知乎用户 陆茜雅 发表

又岂止是苏联

知乎用户 人生际遇本无常 发表

世界历史中,先发自主突破了威权政治的只有一个英国,因此原罪也不是保持威权路径依赖的必然理由。英美中心主义一点来讲,少数突破威权符合自然。

知乎用户 燊族长​ 发表

“现代阶级冲突的根源不在于占不占有生产资料的矛盾,而在于权力的分享与排斥的矛盾。”——达伦多夫

知乎用户 小精灵 发表

很简单,你强制要人民信奉一套思想,不允许任何其他思想,违背的东西出现,那么你必然就需要威权。

知乎用户 蓝勃北雞 发表

列宁式政党和苏联体制的根本性缺陷

知乎用户 大明平章 发表

因为苏联穷啊!威权政治虽然臭名太多。但他在极端环境之下那真的是很管用的。不信你看一下为什么历史上凡在水手遇到海难在海上漂浮是。这个团体往往都要推举一个威权领袖来管理一切物资。

知乎用户 Yuxuan Deng 发表

因为突破等于自杀。

知乎用户 王五 发表

有什么群众,

就有什么领袖。

俄罗斯当初是一堆部落,

谁也不服谁。

最后请来北欧维京人做国王。

北方华夏贵族五姓七望,

瞧不起李世民家族。

君轻民贵。

南方王小波起义,

均贫富,等富贵。

太平天国,

洪秀全

一切财产入圣库,

全归天王所有。

知乎用户 安黑西 发表

好奇,你们心目中的非威权政治模式是啥样子的?

知乎用户 叶云灭 发表

威权政治模式是一种体制。

所有曾经被蒙古人统治的民族都摆脱不了这种体制,包括蒙古人自己。

因为体制源于文化、而文化来源于个体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也就是来源于个体的体质。

所以个体是被蒙古人污染的体质,群体必然寻求威权体制。

个人的体质,决定了群体的体制

知乎用户 阿飞 发表

好多国家都是,前线士兵在流血,后方反战人士游行抗议,说明普京相对宽容!

知乎用户 古村老槐 发表

因为人类政府本质上还是人治,苏联的威权是苏共的威权,而所谓自由世界的威权 是被操作的民众的威权。

苏联政府没有自由世界的条件,操作不了民众只能带民行政。

举个例子,公知常说的西方法治了,法还不是人订的,掌握话语权的强者有的是办法控制你的思想。

女人犯法比男人叛得轻是人治。

动保主义者杀了虐杀动物的变态轻判,这叫人治。

白人主义者杀了黑人小偷重判刑,这还叫人治。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至少如今人类社会是无解的,也许我们可以指望一个天网?

知乎用户 真理部长 发表

其实就是东西方结合体,说的清楚点就是披着民主外衣的威权体制,奇怪的是这和它地理位置有惊人的对应关系,俄罗斯横跨欧亚……

知乎用户 这 yg 发表

为什么欧美突破不了当前模式?各自有各自的条件,觉得适合就好。没有哪种体制是适合所有国家或群体的,也没有哪种体制有长久不衰的属性,都有兴起强盛到衰落的过程。

知乎用户 新人 789 发表

土鳖为什么突破不了君主专制?

知乎用户 友枝枝 发表

斯拉夫人的民族性决定了,斯拉夫人必须在一个钢铁的领袖下才有战斗力。

斯拉夫人作为东北欧的 slave,本来就是蛮族。长期在歧视链底端。这也是波罗的海三国为什么那么恨苏联与俄罗斯的原因。本身就相当于被奴隶给统治了。

生长和死去都在极寒的斯拉夫人本身就需要钢铁般的领袖带领他们去获得西欧富饶的土地。苏联的制度本身就是剥削俄罗斯和乌克兰来补贴其他异族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就是经济改革后作为加盟国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后期拒绝纳税了,整个苏联根本就无法维持下去了。

对于苏联来说,本身就是俄罗斯人作为主体民族实行红色帝国主义的国家。红色只是国家建构的符号,而帝国主义才是俄罗斯内核不变的东西。斯大林也好,托派也好,看似悲壮,但内核都是一样的带有侵略性质的东西。

这也是为什么芬兰共产党和波兰共产党会在苏联入侵后选择走向民族主义阵线向苏联开火的原因,红色只是表面,帝国主义才是内核,这是苏联诞生就决定了的东西。

这种国家你能指望他突破威权吗?

知乎用户 睡前思想家​ 发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冲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遏制,斯大林掌权后通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地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具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强国(斯大林模式也算是有时代的选择)。

30 年代末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疯狂的扩军备战,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苏联开始大规模的发展军事工业,直到到战后苏联红军的钢铁洪流席卷东欧(这一阶段是战争的需要)。

二战胜利后苏联通过第四个五年计划完成对国民经济的恢复(战后恢复的需要),但弊端开始展现。

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不仅仅是小修小补,而且只局限于农业,收效微乎其微。而同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古巴导弹危机苏联的妥协上赫鲁晓夫不久后下台(改革的小修小补自乱阵脚)。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由于美国深陷越南战争和经济的衰落、中东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政策,使得苏联在冷战的军备竞赛中由守转攻,大规模向外扩张(军备竞赛的扩张)。而同时期苏联的经济却趋于僵化。

而后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上台后,美国的里根总统提出来了星球大战,成为拖死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军备竞赛的拖拉)。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全面改革,依旧效果不佳。然后开始政治改革,放弃苏共的绝对领导权然后就解体了。

知乎用户 犀首 发表

啥叫威权政治模式?反正我知道苏联统治阶层最民主的时候 就是勋宗时期,那才是真正的民主集中制,勋宗就是出席各种仪式,具体工作由下面的副手推进

知乎用户 雪暮疾风 发表

整个政治阶层,都是特权阶层。本来顿顿有肉,谁愿意,吃几个月糠咽菜

知乎用户 阿白 发表

本来想给苏联扣个专制的帽子,但斯大林之后没有独裁者了没法扣专制的帽子了,于是发明了威权这顶帽子。当今世界有政府的地方就有威权,真正的自由恐怕只有寻求无政府主义了。

知乎用户 萧拂雪 发表

又一个分不清极权和威权的。

说通俗点,威权政府多少还是讲究宪政的,法律在国家事务起决定性作用,只要有法可依,再强大的领导人也会被问责和批评,典型的有像全斗焕政权。

极权政府就不一样了,法律是摆设,你的人身自由基本都是领导的一句话(

知乎用户 siyuan 发表

因为苏联官方给人民灌输一种观念:民主科学怎么看都比不上老祖宗传下来的君君臣臣。

现代化不只是经济现代化,还包括各个方面。最基本的是把人民当人,平等有尊严而不是当做羊来牧

就像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经济是发展了,可说到底还只是个站在文明门口的野蛮人。

所以被现代主流国家不待见太正常不过了。

中东国家再有钱我们也觉得他们落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连抗议都被限制,怎么打破威权模式?

靠上位者的施舍吗?

上位者日子过得不要太舒服,为什么要放弃这种模式?

只有允许普通人自发组织,上街抗议,罢工,才能让他们的诉求为大众所知,尤其是让上位者所知,逼迫上位者改革,让步。

若当政者极力压制这种行为,也意味着把这个政体的泄压阀一并堵塞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压力累积再累积,压不住了,爆炸,玉石俱焚。

渐进改革?

就靠上位者?

想屁吃。

知乎用户 顾磊 发表

这个问题是和沙皇的农奴制产生的大量原子人脱不了关系的,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威权最喜欢的就是刚刚从压迫性的旧关系脱离出来的无产无文化人群,因为他们对压迫不敏感,同时由于头脑空空,很容易被洗脑的叙事体系操纵。

知乎用户 dfyning 发表

苏联,朝鲜,越南,这几个国家你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点吗?

知乎用户 煮鹤 发表

屎盆子可以自直接扣给斯大林,干好了的功劳是自己的,出错误了就是他斯大林自己的

知乎用户 宫雨青 发表

你这说的是什么时候到斯大林模式啊,苏联初期跟 37 年之后的斯大林模式那可不是一个东西啊,至于玉米之后的,那玩意也能叫斯大林模式吗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3C2Y83 发表

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国家,除了中国,都是威权国家,都突破不了威权政治模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才是

知乎用户 Peter​ 发表

因为就没微拳过,它的模式是极权

知乎用户 冗丁 发表

生活在苏联,你就偷着乐吧

知乎用户 夏晗旭 发表

我反对人种差异,但我在整体上认同文化根源存在差异。

苏联赶走了沙皇,但本质上仍是一个东正教理念下的国家。这就和奉孝无论破多少次旧,本质上都是一个中央 - 地方二元集权国家一样。文化理念根深蒂固。

再引申来说,非洲始终发展不起来,不是因为人种天然缺憾,而是从来没有形成过有效的文化理念共识。这方面的反面例子就是美国,它的人种构成已经和开国时有很大区别了,但只要大家都认同美国的宪法和立国之初构建的文化,问题就不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斯大林大清洗后注定统治阶级选出的领导人不会是强权,不然又大清洗怎么办。不强权又怎么推进改革呢。

知乎用户 龟龟龟龟 发表

1,党外不民主是因为,共产理论讲的就是多数人的无产阶级对少数人的资产阶级的专政,而不是民主。

2,党内不民主是因为,共产理论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大的问题,反而西方资产阶级的及时改良极大的缓和了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实践中的此消彼长,导致党内出现了分裂,出现了修正主义,这威胁到苏共的理论基础和统治基础,因此苏共内部一定选出一个强势的极权主义者,残酷的打击异己,以 “保卫” 苏共理论的 “正确” 性和统治的稳固性。

当苏共抛弃实事求是原则,开始以自己的统治地位为第一目标时,他们实际上就成为了新的利益阶层,已经站到了人民利益的对立面。岂敢放开民主,那之会暴露他们的虚伪和虚弱,瓦解他们的统治力。苏联最后的解体方式,也证明了这一点。

3,理论在实践中暴露出问题是很正常的,是需要实事求是,不断改良修正的。但是如果当权者缺少包容,开放的胸怀,只一味的用独裁方式打压异己,掩饰问题,最终只能是积重难返,悔之晚矣。苏联因布尔什维克的理想主义,被人民拥戴而生,最终又因背离理想背离人民被利益阶层挟持而亡。

却少包容性,不容异议的独裁模式,使苏共彻底丧失了改良纠错的空间和能力。就像在茫茫大海上一艘高速航行却又没装舵的船,冰山那么多,有缘的是哪一个。

知乎用户 春上了 发表

@抱风眠

“这种体制又由于全面公有制 电报 线膛枪 国营铁路公司和专业监控镇压部门的完善, 打破了任何非 party 组织产生新思想 新能量 新变革, 在哪怕帝国末梢发酵的可能”

好家伙,如果是这样,那法国大革命以及后续的欧洲大革命是怎么开展的?还有一战结束后的革命浪潮?

“组织让你吃你才有饭票 组织让你穿你才有布票, 如果物质决定意识, 那基于这个理论, 非 p 的意识都是不存在的”

谁是组织?组织内部是铁板一块?西方派与斯拉夫派的斗争这么简单吗?

“这种对基层的渗透性、控制力过分的强了,没有经过中间的知识分子或中产阶级 “扰频”,思想的注射器直接插进每士兵、农夫、社员的大脑,这就使基层、甚至从基层爬上去的上层都失去了创造力和变革能力,变成了驯化工具,或高级一点的驯化读稿机。”

这条完全错误,苏式政党真正强大地方在于对于基层的教育与武装。对比白色时期的各国,与红色时期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教育往往从军事领域开展,新服装,礼仪以及文化都是从军事领域传入。以中国为例子,除了留洋派知识分子以外,军人们是穿西方制服与西服最早的群体,也是接受新思想最早的群体。

原因在于,军事是最难以维持原有秩序的体系,在军事领域,先进就是先进,落后就是落后,一仗打完必须有胜负,谁也做不了假,因此各国的改革都从军事领域开始,同时社会的其他领域继续保持原有体系,因此中国出现了军装与长袍马褂旗袍并行的局面,今日的阿拉伯国家也一样,军人全副美式装备或者苏式装备,而社会上依然裹头巾穿长袍。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十分不稳定,接受新式教育的军人以及其他阶层很快就会反过来对封建群体进行反扑。

因此,苏式政党最优秀的地方就是直接对民众进行教育,同时教育的第一课就是红色经书与思想,拥有大量的,受过红色教育的基层农民与工人,其组成的党组织就是苏式政党最坚定的基本盘。正因为有庞大数量的基层党组织,才能够保证红色思想的执行。

你的看法认为苏联直接管理底层民众,不让他们接受教育,而我的看法完全相反,苏联的稳定恰恰是允许底层接受教育的结果。

“美国国务院在冷战后期就预言: 苏联如果产生变革, 长期封闭的苏联社会不具备发展出 mz 社会的基础, 权力最终会落入克格勃手中 因为克格勃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对内监控 对外刺探, 专门确保政权安全的机构, 责任与压力极端重大 甚至越来越大, 导致克格勃变成了苏联唯一运转良好 选贤任能的机构 克格勃的雇员几乎是苏联高压社会里, 唯一具备了解真实世界和高效行政能力, 又兼具独立观点与国际视野的人”

何为 min zhu 社会?有一个经典的悖论,如果一个组织进行军事行动,那么这些军事行动的内情应该向选民披露吗?如果披露的话,行动的效率,成功的可能性是不是会受到影响?如果不披露,是否又是反 min zhu 呢?因此组织成长到一定程度后,内部运行的效率与 min zhu 之间必然会产生冲突。美国这样的社会也会沦入 CIA,FBI 与地方美国 JC 权利过大的问题中,请问这种一般性悖论为什么会变成一个特殊性的问题来指责苏联?

知乎用户 chris 航母​ 发表

“无产阶级(政党)专政” 理论的固有缺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难的,也是无人达到的。

让苏联领导人学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枪毙他自己。

知乎用户 叶寂麟​ 发表

俄罗斯或者说苏联虽然自称是欧洲国家,但它其实属于大陆文明。大陆文明相比于海洋文明的缺陷是太过依赖土地产出,受限于陆路运输和别的文明交流不通畅,这两点会导致其整个文明是偏封闭的。所有偏封闭文明的政体都是偏封建的政体,也即威权政治模式。

知乎用户 看那洛水畔 发表

威权主义就是俄罗斯最传统的政治制度,从莫斯科公国到俄罗斯联邦,他们何时变过?

知乎用户 宋垚 发表

因为俄罗斯没经历过民主化

知乎用户 年少气元 发表

许多苏联的问题,实际上都是俄罗斯这个民族的问题,但实在不巧苏联诞生于俄罗斯,就辛苦了苏联一直替俄罗斯背锅

知乎用户 啦啦 发表

因为人类社会还突破不了资本主义

知乎用户 萤火 发表

凡是看到威权这两个字的,我就问一句:你们能不能首先突破西方式的思维模式?能否改掉嚼别人口水的习惯?

知乎用户 太一 二号 发表

因为苏联没有卢泰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突破了

是极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老写些刚从西方学来的新词,以为自己很懂是吧

知乎用户 二律背反 发表

相比前期的个人独裁已经算是进步了

知乎用户 arouse 发表

在苏联之前,这片土地上是什么政治模式?

或者结论是,斯拉夫人种不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说的这个苏联,他是不是一直在赢?

知乎用户 加斯科因神父 发表

说到底,苏联和朝鲜都是因为生产效率低下(不是 GDP 或 GDP 增速哦)。长期看,整个社会的产出减掉消耗,无限趋近于负数,满足不了所有人吃蛋糕的需求。于是,有人先干为敬,把分配蛋糕的决定权抓在手里。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知乎用户 袁征 发表

这是因为先天的地理环境决定的,莫斯科,圣彼得堡,明斯克,基辅,第比利斯,巴库一堆大城市都在边境,。

不搞威权政治,那就像现在这样,大家分开过喽。

知乎用户 刘烨​ 发表

问题是伪命题

你那是威权政治吗

极权政治好伐

这两者是绝对不可以上等号的,区别极大

德三是极权,全斗焕是威权,这两者天差地别,混淆二者很多问题就无法看清了,你再想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苏联那种地方,天生就只能适用威权模式,如果不用,就会衰落的成为二流国家,或者依附于别的国家。

为何?人是抵抗不了自然环境的。如果民主,人口、企业都会往欧洲部分云集,东边、北边太冷,中亚太干,于是大部分的领土都将没有人开发。要想维持霸权,就得开发资源,开发资源就得有人,要让人去那种鬼地方,就只能靠强制,也就是威权了。

让俄罗斯变得和加拿大一样可好?当然好,就是俄罗斯不同意。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苏联的改革人物,没有一言九鼎的威严,掌控不了局面,缺乏政治智慧。我国比较幸运。

知乎用户 十二年 发表

苏联这种统治真是万恶之源

知乎用户 Sharefunny 发表

因为苏联根本就没想打破威权主义统治,如苏共领导人除戈尔巴乔夫等那个没搞过个人崇拜,终身干部制,即使是赫鲁晓夫的干部轮换制,那都是轮换別人,不轮自己的,

知乎用户 骠骑大将军 发表

民主是这样的,苏联自称民主国家其实是正确的,民主的特点就是追求一种社会价值的普遍性,共性很难不是权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钢铁雄心 4》对各国各个地区和团体的政治属性的标注真是恰如其分。

知乎用户 不见船入港 发表

苏联是加盟共和国,土皇帝一堆,民族问题很深刻,统治者不讨好军队根本干不下去。苏联分裂根源就是勃列日涅夫无限制供给军队需求。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苏联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威权那是韩国第四第五共和国那种的

知乎用户 Ronin 发表

我是感觉毛子及其导师拜占庭都盛产强人统治者,关键时刻还真的是力挽狂澜那种效果。当然这次弗拉基米尔沙皇发动的战争类似罗曼努斯的曼西克特惨败,也许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知乎用户 alex 发表

当然是因为制度先进啊

知乎用户 南风知我意 发表

不问是不是就问为什么。

戈尔巴乔夫成功的突破了威权政治模式把苏联搞解体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资本的本质是量化的低级权力。

知乎用户 砂糖 milk​ 发表

那个地缘那个位置 我不知道除了威权统治外 俄罗斯怎么保证自己的完整

知乎用户 心有仙 发表

很简单,要打破权威政治模式,就需要全民接受政治教育和训练,需要全民参政议政,但是大多数人连小区业委会没空参与哪有时间搞这些。根本原因还是生产力不发达,无法做到物质生产高度自动化,无法做到全民能够脱产从事政治工作。

知乎用户 追寻光明 发表

面对西欧日益高涨的纳粹情绪,苏共高层各执己见,斯大林的大清洗物理说服了不同政见者,集权化政策(注意不是个人崇拜主义)渗透到苏联上下。经济上表现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工业上一长制,政治上表现为威权主义。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但如果按照托、布的主张,苏联不会比巴黎公社存活时间更长。

斯大林模式的优势在于,集权政治 + 威权主义,能最快地、最准确地传达中央部署,越集权效率越高,集权到极端就是军队,次之军政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突破了,成新威权主义了(即答)

知乎用户 INFINITE 发表

【[回首岁月] 戈尔巴乔夫最尴尬的时刻,被叶利钦当众质问,现场画面被拍下!- 哔哩哔哩】 https://b23.tv/SRxMWUb

很喜欢这个视频。每看一次如同梦境。魔幻。奇妙。感同身受。

https://b23.tv/SRxMWUb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他的继任者想法过于天真,赫鲁晓夫的思维中只用上下左右的空间,没有古往今来的时间,他搞错了一个大前提,就是他是一个继任者,继承的是一群以共产主义为信仰的群体,这群人是因为这个信仰走到一起的,如果推翻这个信仰,这个组织结合的基石就没有了。

知乎用户 咸鱼​ 发表

那么大的国土面积,没有威权,那就是分裂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评价苏联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知乎用户 阿疯 发表 苏联的计划经济是这个样子,看上去很美,实际上也非常厉害。只不过实际操作极其困难。新中国学了十多年,苏联专家手把手的交了五年,中国连门槛都没有迈进去,只是在门口看了看,由于实在太难不如自己搞吧。 中国的 “计 …

刘瑜:国家能力越强越好吗?

上期节目,我们讨论了为什么在比较政治学界,会出现“重新带回国家”的潮流,讲到了国家能力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秩序、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等等都至关重要。事实上,我发现,最近这些年,“国家能力”这个概念已经有了“万金油化”的趋势了:一个国家经济为什么 …

齐泽克2月24日评乌克兰危机

“谁更危险:一个伟大的超级大国,还是一个梦想重返大国时代的落伍大国?较诸什么都无需证明的真老虎,纸老虎不是更危险吗?” 在2022年2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普京宣称乌克兰当局不喜欢《明斯克协议》,他接着说:“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没得选,美 …

苏联个人崇拜之风缘何长期盛行

苏联个人崇拜之风缘何长期盛行 作者:李华 《百年潮》2007年第3期 斯大林: “一切时代最伟大的人物” 苏联曾经长期盛行个人崇拜,人们对领袖人物的过分颂扬始于斯大林时期。20世纪20年代,在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反对派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