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死亡有多痛苦?医生曝:全程清醒惨叫、逐渐窒息……

by , at 26 February 2020, tags : 插管 呼吸机 气管 病人 治疗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是谁隐瞒了武汉大疫情

文/凤凰东方传媒

**转自公众号:**论事说法

网传一位一线医生的内心话,内文直言,目前治疗新冠肺炎是采“安慰治疗”(支持性治疗),暂时还无真正的特效药,死亡感受超极痛苦,“像淹死一样”。

1.病人去世前的感受:

一直呼吸困难,直到最后几分钟,病人全程清醒。病人会呼救,会哭着喊着说医生你救救我……伴随着剧烈地挣扎,直到呼出最后一口气。

死因:本质上和淹死一个道理。大量的水,进到了肺里面之后,氧进不去。肺被病毒导致的果冻状的分泌物给占满了,换气功能完全丧失。再浓的氧也进不去血里面。而吸痰,做过气管镜的都知道,靠气管镜到达不了那个终末端的地方。另外,没有特效药。

2.开始,把纯氧输送给病人,不经口插管。

维持大概三五天之后,如果他的血氧“饱和度”能上升到正常范围,他也就挺过了呼吸衰竭这一关。

3.挺不过,就要上无创呼吸机,或者切开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

无创呼吸机,最后病人易产生呼吸肌疲劳。

4.治疗分为四个步骤:

1)高流氧治疗;

2)不行的话就上无创呼吸机;

3)如果上无创呼吸机两个小时无效,就要气管插管。

4)到最后,如果有条件,就上ECMO(人工心肺机)。李文亮最后一晚在抢救的时候,就用ECMO,但还是没能救过来。

5.为什么不给危重病人气管插管?

别说新冠病毒肺炎,还没开始时插管后出现多耐的爆发数不胜数。因为每一步都是有前置条件和相应标准的。

从硬件配套看,进行气管插管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层流病房,插管之后医护比要达到1:2—3。现状是,医院没有那么多层流病房,综合icu或者部分急诊icu配备了,就算都有也不可能按规范配置人力。

6.如果你说没有这些装置硬上呢?

我们所有的医生、护士都会中枪。吸痰过程中病人受到刺激,一咳嗽气溶胶就直接喷出来了。

插管之后,就是24小时不间断地喷新冠病毒气溶胶,整个房间的空气会被污染。所以,这种高风险、高暴露操作,在一般的病房或者急诊icu条件稍差的是绝不允许的,非典留给我们血的教训也不是没有试过~

7.效果

重症之后再住院抢救,医院的治疗呼吸机已经没有大的帮助。无论是上无创和上有创呼吸机(插管),对这种病最后的逆转都没有太大的帮助。能救活的,不到10%。只要上了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就不乐观了。

因为气管插管一方面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增加机体的刺激,还导致合并呼吸细菌感染。几家专门收重症的定点医院,抢救成功率很低。目前,能高流氧就高流氧,能不插管就不插管。

8.ECMO是人工心肺

就是病人的肺坏了,我就搞一个人工肺来代替。肺已经完蛋了,通过ECMO,只是一天一天的撑下去。

9.肺白了

肺白了,之后就容易纤维化。纤维化不能逆转,除非肺移植。

10.新冠肺炎的厉害

一是高传染性,二是容易成为重症。

11.预防事项:

1)不要去超市挤长队,不要去楼下抢白菜。
2)能吃多吃,营养支持很重要,提升免疫力。
3)大量饮水,补充电解质,喝汤。
4)早诊早治,不要把轻症拖成重症。
5)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过度焦虑会影响疗效。
6)轻症需要定期复查,排除残留纤维化,避免不可逆

最后,国家派了几万医护人员去武汉,说明这个病不好治,也说明国家很重视。但在没特效药的情况下,现在所有的治疗,就是安慰性治疗。

大家还是听钟南山和一线医护人员的话,最近还是少扎堆,疫情会过去的……

热文分享:

1、徐雪芬:我的警察执法观

2**、徐雪芬:浅谈110警情处置**

3、****徐雪芬:一线警察不仅需要人身安全,更需要职业政治安全

4**、谨防不切实际的考核导致民警被迫犯罪——基层刑事技术员的呼声**

公众号:女律师札记

文如我,我如文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非典幸存医护者现状:不是说不会忘了我们吗?

本文转自公众号:葆婴yuki育儿营养创业 《SARS背影——非典后遗症人群纪实》, 是2006年至2009年间, 摄影师张立洁拍摄的系列照片。 她去了废弃的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走访了数十个非典后遗症患者,试图用影像,记录下这群逐渐被忘却的 …

方方:我们所有人,都在为这场人祸买单

方方:生于1955年,本名汪芳。1978年,在当过4年搬运工后,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9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湖北作家协会原主席,著有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软埋》等。现居武汉。 本文选自作者微博,特此鸣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