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甄选回应下架 6 元助农玉米,称「保证品质不能超量生产」, 电商助农的正确操作该是怎样的?

by , at 01 October 2022, tags : 玉米 助农 甄选 农民 电商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焚香抚琴​ 发表

东方甄选回应下架 6 元助农玉米,这是及时止损。

不是止卖货的损,而是止口碑的损。

对于东方甄选来说,口碑和品牌可比卖一个商品赚得的利润值钱多了。

按照大众的想法,电商助农的正确操作就是不要赚取或者赚取极少量的中间商差价,让农民获得利润,让消费者得到实惠,电商自己乐呵乐呵得了。

然而这样真的能做起来吗?

商人都是逐利的,正因为最近两年国家大力号召推进乡村振兴,才有了这么多的商人把目光投向了农村,想通过做电商品牌的方式,将优质农产品做大做强。

做品牌的话,从农民到供应商,最后到电商平台都能够有可观的利润。

现在说电商平台和供应商都不能赚那么多,利润都给农民才叫真正的助农,那人家谁还干啊?

电商平台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有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农民离开电商平台想要自己做是很难的。

反而是通过电商平台,将自己的农产品大力推广出去,名气大起来以后,有了跟供应商和电商掰手腕的资本以后,农民自然而然的就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现在浙江仙居产的杨梅征服了世界,有 “以东为首,以仙为魁” 的说法,堪称仙居杨梅中的王者。

可是曾几何时,杨梅的大部分利润也是由中间商赚取了,可是在市场打开,并树立了品牌以后,种植杨梅的农民获得了定价权。

现在当地的杨梅已经畅销海内外,一颗仙居的优质杨梅最高可卖到几十甚至上百元。

可见,事物的好与坏,不能仅看一时的得失,舍去短期利益,博取更长远的利益,才能称得上是大智慧者。

电商平台呢,在宣传的时候也应该尽可能的削弱 “助农” 宣传,不要让消费者误解成是公益助农,赚钱就是赚钱,不要把赚钱粉饰的像是在做一个非常伟大的事情,本质农民和电商属于合作关系,如果以助农自居,显得农民是被帮扶的一方,然而实际上并不是。

当消费者了解到这个情况的时候,就会有被欺骗的感觉,电商平台卖的越多,反而口碑越差。

知乎用户 养猫的哈士奇​​ 发表

从小在农村长大,可以肯定的告诉你,真正能助农的只有国家政策。事情的核心不在于一根玉米能卖多少钱,而在于农民根本没有议价权,你卖的贵也只是中间商赚的多。

比如说,大蒜熟了,这得挖出来吧,不然就烂在地里了,挖出来要销售,大部分是怎么销售的呢?卖给收购的商贩,商贩肯定要压价的,然后收购来的蒜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市场销售。此时价格都翻了几番了,但是这些中间通路也不赚钱,因为大头就是过路费,仓库,房租等。

当然还有另一个选择,扔冷库里囤起来炒作,这就是 “蒜你狠”。但是不管怎么说,赚再多钱钱肯定不是到不了农民手里。

电商直播说白了也就是一个渠道,他们对接的不是农民,是中间的供应商,渠道要赚钱就是两头赚,对供应商压价,对消费者高价。

很对年前就有报道让菜价飙升的最后一公里,从某种程度上说,东方甄选也是让菜价飙升的最后一公里。

让菜价飙升的 “最后一公里”(组图)- 搜狐财经

很多人可能会说品牌化、差异化什么的,这说明你更不了解农民,能这么搞的都是公司化运营的农业公司了,跟真正的农民也没啥关系了。

中国最苦的就是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辛辛苦苦根本挣不了什么钱,还有外部的农产品冲击,想想广东徐闻的菠萝乏人问津,台湾菠萝高价买的事儿。

真正助农的只有国家政策,比如之前农业税的减免。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玉米下架了?东方甄选最新回应!一根卖 6 块钱真的 “丧良心” 么?看完这些你就明白了……

每经编辑 李泽东

据证券时报,9 月 29 日,**“东方甄选回应下架玉米” 消息冲上热搜。**近期有网友发现在东方甄选电商平台已经无法搜索到 “玉米”。客服回应称,为了保证品质,厂家不能超量生产,产品的产量是不固定的,只要厂家有产能就会尽快上架商品链接。

每经编辑搜索抖音平台的东方甄选企业店,以及天猫平台的东方甄选旗舰店,发现目前只有一款鲜榨玉米汁在售。

而在此之前,“东方甄选一根玉米卖 6 元” 的事件曾引起热议。

主播辛巴曾在直播时炮轰东方甄选把批发价 7 毛钱一根的玉米卖上 6 块钱。而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则回应称,东方甄选卖的玉米收购价已达 2 元,并且农产品根本没有暴利。

所以,东方甄选 6 块钱一根的玉米究竟 “贵不贵” 呢?

遭辛巴炮轰 “丧良心”,董宇辉解释玉米贵

日前,辛巴在直播中表示,一盒 8 穗的玉米卖 50 块钱 “丧良心”,地里出来的玉米就七毛钱一穗,最后加价到六块钱一穗。

视频资料显示,辛巴还称,“讲故事讲得好就好,产品一样,你讲故事你的东西就得贵,我怎么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9 月 20 日,话题 #董宇辉解释玉米贵# 登上微博热搜。

董宇辉表示,很多人就说,玉米不是农村卖才五毛钱多一个吗?那为什么有的玉米能卖两三块,甚至五六块,还有十几块的玉米?玉米从五毛钱一根到十几块钱一根的都有,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玉米,它本来的成本就不一样。

董宇辉称,我们家种那个玉米,其实卖出来一根也就是那几毛钱,因为那些玉米最后大量的就是收回来做了饲料,就是去养猪养牛养羊。

董宇辉进一步表示,现在市场上大面积流通的基本上都是东北产地的玉米,东北因为黑土层比较厚,玉米本身品质好,然后再加上如果有特殊品种,它的成本本来就高。如果这个玉米你想吃了健康,比如说不让喷农药,那一亩地的产量本身就是有限的。

董宇辉最后称,还有那中间供应链上的人不是人吗?那工厂的人不是人吗?快递小哥不是人吗?所以你不能说出地的玉米一根一块钱,最后就只能卖一块钱,不现实啊!

每经小编注意到,早在今年 6 月,东方甄选 6 元 1 根的鲜食玉米便引发讨论。

据中新财经当时报道,所谓鲜食玉米,即速冻保鲜或真空包装的水果玉米。对比不同渠道售卖的鲜食玉米,东方甄选平均售价 6 元 / 根的鲜食玉米虽算不上昂贵,但也称不上便宜。

在某电商平台上,一些大品牌的鲜食玉米平均售价在 6-10 元 / 根之间,当地特产店或农户直销的鲜食玉米平均售价则在 4-5 元 / 根左右。

生鲜电商 APP 上的鲜食玉米价格也不相同。其中,美团买菜上的两款鲜食玉米价格分别为一根 7.5 元、8.8 元,盒马上两款鲜食玉米平均价格则分别约为一根 5 元、6 元。

而在抖音其他助农直播间,鲜食玉米的价格则更为便宜。一名消费者就告诉中新财经,她在某主播助农直播间下单的鲜食玉米平均价格为 2.99 元 / 根。“直播间卖的一般比较便宜,正常鲜食玉米价格都在 3 元以上。”

6 元一根,是什么玉米?

玉米其实也有着不同的分类,有饲用玉米,有工业用玉米,也有着食用玉米。不同种类的玉米种植成本和价格均不相同。

据证券时报报道,申港证券研报显示,2021 年我国玉米消费总量约 2.9 亿吨,其中饲用消费量最高,达 1.9 亿吨,占比约 60.7%;工业消费量 0.9 亿吨,占比约 31.7%;食用消费约 889 万吨,仅占比 3.1%。

根据 Wind 数据,2022 年 9 月 29 日我国玉米现货平均价为 2840.59 元 / 吨,较 2020 年初的价格增长了 50% 左右。如果按照一颗长势良好的玉米重量六两来计算,一根玉米现货价在 0.85 元左右,和辛巴所说的 “7 毛钱一根” 接近

不过,食用玉米中的优质鲜食玉米由于种植成本更高,价格相对一般玉米也会更高。按《农民日报》近期的评论,“一根优质鲜食玉米仅种植成本就约合 1.7 元左右”。这一数据,和董宇辉口中的 “玉米收购价已经 2 元” 较为接近

据了解,目前我国农副产品流通供应链涉及多个环节。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副产品市场流通供应链包括了:产品源头端种植(养殖)生产合作社、企业等,上游端采购平台、加工企业、批发商等,物流服务端仓储、冷链等,下游端线上与线下的各类电商平台、商超等。

“农副产品流通供应链有这么多环节的角色参与,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基本的利润保证。不能断章取义,忽视总体,单独摘取一点或者几点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袁帅说。

农民日报:“助农” 别成 “伤农”

对于此事,农民日报 9 月 28 日发表评论文章称,秋粮收获时节,电商平台的玉米价格再次引发热议。这反映出社会对于农业发展、农民利益的日益关注,这是件好事。但令人惋惜的是**,这场由 “助农” 引发的讨论,却最终演变成一出 “伤农” 闹剧。**不仅伤了农民,伤了东北粘玉米的品牌,其实也伤到了消费者的利益。

更何况,此玉米非彼玉米。我们惯常认知中玉米是煮着吃的,而统计口径中和农民实际生产的玉米,既包括食用玉米,更多的还是瞄准饲用等大宗消费市场的 “大路货”,**食用玉米在我国玉米消费中还占不到 10%。**食用玉米中的优质鲜食玉米对品种品质、种植方法、采摘时机、采摘方式等都有更严格的要求,成本自然只高不低。抛开品质谈价格,对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农户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

7 毛一根的玉米有没有?可以简单算笔账。

据统计,**2020 年全国玉米种植总成本为每亩 1079.98 元,亩均单产 421.13 千克。一根长势好的玉米,重量大约能达到六七两,按此估算,7 毛一根差不多也就是成本价。**尤其在今年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的推动下,农民生产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归根结底,7 毛一根也好,6 元一根也罢,理性讨论无妨,但别冲动之下伤了农民和真 “助农” 的人。

而判断一种营销行为和营销模式是否是真 “助农”,要看它能给产业带来怎样的发展前景,更要看它把农民放在了什么位置、给农民带来了怎样的好处。只有农民有了合理收益,产业链上的各方才能行稳致远,形成良性循环。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证券时报、中新财经、农民日报、公开资料

知乎用户 王多钱 发表

一根玉米 6 元,贵不贵每个人心中自有定论,一件东西什么价格的都有,这件事卖给消费者的价格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东方甄选说 “谷贱伤农”。当时看到谷贱伤农这几个字我就在想,既然东方甄选有谷贱伤农这个想法,再结合玉米一根 6 元的定价来看,给农民的价格怎么也该给到 1.5 元一根吧,1.5 一根你卖 6 元,我觉得比较合理,因为再便宜你怎么好意思提谷贱伤农?

而东方甄选回应:大部分玉米不是给人吃的,是喂牲口的,也就四五毛。东方甄选的玉米和他们不同,从地里收回来的价格就两块了,成本就是高。

这个大部分玉米不是给人吃的,我觉得是没什么争议,东北地区很多玉米都是春种秋收,到秋天把玉米打成粒就卖了,今年大概一元一斤。东方甄选说这个从地里收回来的价格就两块了,我不清楚这两块成本指的是到农民手里一根玉米两块,还是已经包装好了的玉米到东方甄选手里两块。但结合东方甄选说的谷贱伤农,和 “从地里回收的价格” 来看,是给到农民手里一根两块。当时我就想,能把玉米给到 2 元一根,这农民伯伯不得乐疯了啊!而东方甄选把两元一根的玉米卖到六块,真心不贵,因为我预想的只要东方甄选能给农民 1.5 元一根,他定价 6 元就不算贵,是正常价。

而下图是东方甄选玉米的供应商的回应

赚钱吗,想赚的多不含酸。但不能瞎编乱造。别人不懂你这玉米六元一根是不是有点贵,你可以说我这收购又储藏,运输又包装,还有我和我的一批工作人员现在给你开直播呢,都是成本啊,六元不贵了。你还可以说因为我们是东方甄选,大企业质量有保障,对不对?但你不能说东北那边农民不容易啊,春天风大秋天太阳晒早晚冷,一年下来就指望这点玉米生活呢,我卖的便宜了他们怎么办呢?因为你不能用农民的故事去赚农民赚不到的钱。

小作坊卖东西有个特点,就是夸大其词,用气势震慑住你:这个电脑可厉害了,cpu 是 intel 的志强处理器,24 个核心,48 个线程,千万别拿那些四核心六核心的来比。这可是服务器级别的,再配上这个军规级的主板,无敌!

大企业有这么卖的吗?大企业之所以大,就是他能让人相信。

知乎用户 电商人都有头发 发表

不知道为什么还邀请回答这样的问题,很无语

你让一个上市企业帮你助农?你怎么想的啊?都带思考的吗?你见过那家上市企业是亏着股票来干事儿的。也不知道媒体怎么昧着良心宣传,说了还真的有人信。

电商真正的助农只有一种方式,真金白银收购商品,而不是打着助农的旗号招摇撞骗。

直播行业发展至今,消费者还在缴纳智商税也是可悲!


新东方根本不是什么价格问题,是助农电商含糊不清,事件出事后推卸矛盾点,消费者和农民承担矛盾,自己置身事外。玉米事件,采购一个成熟体系的产品,说好听点叫助农,说不好听点就是利用市场流量,再次变现。

资本原有的面貌不会改变,为了市场流量操作上没有问题,就是吃相太难看。

所谓的助农,不过就是一个打着口号招摇撞骗流量的贩子罢了。

知乎用户 暴躁小丑鱼​ 发表

谢不邀,作为从业人员可以啰嗦几句。

经常听一些铁粉说辛有志是真性情,怼天怼地怼空气,好似藏獒发情期。

嘴中常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不能忘本,天灾人祸的时候各种捐款损物啥的。

如果这个剧本与人设如果继续编下去,也够拿个『敢动天朝人物奖』啥的。

辛有志能有今天的粉丝基础也是这些年在短视频领域辛苦打拼出来的成绩。

不过呢,大概是漂了吧;

封路出行骂保安,怒喷快手限流量;

前面卖完假燕窝,后头跟上瑜伽裤。

偏偏他又是个『性中人情』,难以控计他计已。

每每出事,先装 B 再道歉成了他的拿手好戏。

这次他怼东方甄选,可不是真的为广大普通老百姓揪出不法奸商。

辛有志这种自己屁股不干净,跳出来指责他人更不是自爆卡车。

而是带有天然的动机不纯,就想蹭点热点的嫌疑。

要是发现是个惹不起的大佬,大不了后面道个歉就完事了;

又不是第一天道歉了,把以前的模板拿出来,换一些字就可以继续用了。

再者自己粉丝都是自己家人了,不管怎么样肯定还是会继续让他割韭菜,哦不,是继续支持他到底的。

当然会有人说这两边都不是什么好人,选择当吃瓜群众看戏最佳。

支持辛有志他们行业内自己狗咬狗,能爆露出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答主想说的是,辛有志合作一场直播不管有没有给你卖出一件东西,起步都是 20 万的坑位费的;

除了坑位费这个必交项之外,还要每个商品抽佣 20% 起步。

这就是为什么逼着很多中小品牌去搞假冒伪劣给辛有志以及一些主播挖坑。

因为成本太高,卖一场几百万出去,结果白忙活,主播是既赚了坑位费,又赚了商品佣金。

话说哪个商品有这么高的溢价?

假冒伪劣有之,偷工减料有之。

1 元成本燕窝卖 99 至 199 元,这种超级暴利的商品才能扛得住辛有志的镰刀。

那东方甄选呢?

最起码别人不收坑位费,只收商品佣金。

卖得多拿得多,卖得少拿得少。

商家少了动不动几万几十万的固定坑位费,不那么赔钱,或者少赔点钱甚至还能赚钱,这样才能正向循环。

直播这些年一直都是超低价,最低价,全网低低价;

消费者当然喜欢而且期待地搓手手。

但作为商家是不可能永远一直能撑得住低价的竞争。

大量的劣币这个时候就开始动念头动歪心思了。

而这时候东方甄选可以卖出 6 块一元远超市场基本行情的玉米,还是在互联网直播这种要求超低价的圈子里。

这里面有充足的溢价空间,给到供应商可以改善成本,改善原料,升级产品,提高溢价。

东方甄选不把最低价作为最大的卖点,那他们的直播间就是一道清流。

这样可以让别的主播们别特么地整天像吃了伟哥一样吼啊叫啊跳啊演戏啥的。

让商家别动歪心思光想着偷工减料,想着假冒伪劣破坏市场。

虽然供应东方甄选 6 块玉米的厂商明显有些底气不足,担心被进一步爆破,直接下架所有的相关商品。

这到是个明智的选择,毕竟仔细查一查,总能查出个一二三四五。

这届键盘侠们侠之大者,思路刁钻脑洞清奇,指不定一点小问题就搞成大事情。

但不管怎么样,农民的玉米能出货不烂在地里,生产商能供货能赚钱;

主播能讲故事感染用户去买贵的有溢价的玉米,这就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至于那些说买 6 块玉米的人傻 X 的,人家自己掏钱买,冲着董宇辉的文采溢价的,关你屁事?

以上。

知乎用户 孑然 发表

助农是相对的,可是吃瓜群众一说助农,好像必须免费来做这个事情才行,包括把利润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利润都交给农民,这才是 “真助农”。

渠道商去收购玉米,需要运输和仓储,到了仓库还得筛选、清理、包装,全程人工。

品牌商从渠道商拿货,那品牌商打造的销售平台可不是注册下来就算是销售平台了。平台需要拉人气,抢流量,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这一块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金钱来支撑,当初俞敏洪说准备五年亏五个亿,说这个话不是来计算东方甄选的成本,而是说打造一个销售平台不是空口说白话就能做到,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问题是你投入了巨量的金钱,还不一定能把平台推出去。

销售平台销售出去,需要快递派送吧,快递费不是成本?加上快递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包装破损、丢件补发等等,不是成本?卖出十万单的话,退换货比例又是多少?不可能没有退换货的。

直接说白了,地头上 5 毛钱(举例)收购的,等到了买家手上就成了 3 块 5 块,甚至七八块都正常。

两千多年前的子贡赎人,已经说明白了,可惜现在的某些人,脑子里面都是浆糊。

———————————————————

补充:

很多人都说,一样的玉米,为啥农嫂卖的那么便宜,而东方甄选卖的那么贵。

首先说一下,农嫂有自己的种植基地,而且也有自己的销售平台,说白了就是产销一条龙。它是生产商、渠道商和销售商,同时也给其他品牌做供应商。

这里涉及到一个定位区别。

比如工厂,他们讲究的是快出快进不留库存,利润可能只有销售商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但是讲究的是不停工和不囤货。不停工就能维持工厂继续运行,哪怕利润微薄也能干下去。不囤货是因为囤货风险太大。

对于销售商而言,打造销售平台的成本很高,不是说随便租个店面,或者注册个电商店铺就行了,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金钱、精力、人工,而且还得赚取利润。所以每卖出一件商品,它都得赚到一个合理的利润才行。

谈一个真事儿,就是今年发生的。

一个批发商,前几年卖装订机赚了不少钱,目标群体主要是学校、打印店、书店、企事业单位等等。结果疫情来了,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过这个批发商不止卖装订机,这块销量不高可以用其他新品来替代。

而生产装订机的工厂坚持了两年,坚持不下去了只能破产。破产意味着捡漏,以前每台拿货价得三四千,现在拿货价直接腰斩五折就可以拿到,不过支付和以前不一样,需要全款。这个批发商借钱刷卡支付的,全部都拉回来。他认为这个拿货价真的太低了,卖一台赚一台,利润爽翻翻,而疫情迟早会过去,虽然生意没有以前那么好,但是还能维持下去。

问题是今年,经济数据一下子掉地上了,加上封控了几次,每次都是一个月不能开门,销售额只有疫情前两年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但是房租、人工却一分钱不少。这个批发商开始收到信用卡逾期通知,就开始拆东墙补西墙的操作,直到把房子抵押出去,接着精简裁员,完了苦苦等着疫情结束。他现在就是拿货价把东西卖出去,都没人接手,全砸在手上了。

这里面就包含了成本,他借的钱是需要利息的,他拆东墙补西墙更加重了债务,甚至把房子(刚住了几个月的新房)抵押出去,如果疫情持续,房子都可能保不住。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人们只看到了他的拿货价,完了和销售价一对比,哇,利润这么高。但是谁都不知道他的利润几乎都被利息吃掉了,甚至于连他都可能被吃掉。

所以,对于生产商而言,利润低点也要尽快把东西卖出去,不然不仅变不了现,还得掏仓储费。农嫂就是这样,食品是有保质期的,哪怕是现在发明创造了很多延长保质期的方法,但是它依然是有保质期的。一旦出现滞销,产销一条龙只能死的更快。

所以同样一根玉米,农嫂的价格,和东方甄选的价格肯定不一样。

知乎用户 玄袂临风​ 发表

我在农产品 / 生鲜 / 快销 / 电商干了 10 多年。

我想告诉大家,农产品和工业品一样,也分高中低档次的,只不过视觉差距相对比较小而已。

而能够接触到电商,或者直播带货这一层面,不可能是最底层的农民。

一款农产品卖火了,最先盈利的,一定是经销商或者是分销商。

底层农民,大概要等到火过两季(两个收割期)之后,才能享受到红利。


这两季,对于底层农民来说,一季用来观望,一季是自己小规模第一次尝试。

那种能看了就做,做了就成的人,压根就不可能是底层农民。


所以说直播平台 / 电商平台,这些渠道商在选品的时候,就已经剥离底层农民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大家都种玉米。

渠道商肯定要选颗粒更大,病虫害更少,交通物流更方便的优等品。

而这种玉米,底层农民就种不出来。即使一两年后能种出来了,隔壁村行动力更强的,又把底层农民落在后面了。


比如东方甄选这次事件……

不管辛巴还是东方甄选,他们帮扶的对象都不是底层农民。

而是有一定经济实力,根本不用可怜的渠道服务商。只是相对而言,辛巴更接地气一些。

但是我仍然支持这种助农行为。

这就像古时候皇帝赈灾粮,官吃不饱哪有民。


助农的方式不是给农民一个新渠道。

大多数农民种粮,都是统收统购,几十年就这么下来,原本的销售渠道很稳定。

真正的助农,要帮助农民提升自己的产品力。慢慢形成自己的地域特征和竞争壁垒。

这不是一时一地的事情,而是从上到下坚持长久的努力。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没个 5 年 10 年,想改变实在是太难了。。。

比如阿克苏的苹果,丹东的草莓,陕西的猕猴桃。。。

[

【真徐香、假一赔十】陕西徐香猕猴桃新鲜正宗眉县批发

拼多多

拼团价 ¥18.80

去购买​

](https://mobile.yangkeduo.com/duo_coupon_landing.html?goods_id=397936119723&pid=9816395_245945425&goods_sign=E9_2_syZsT9Oj47hwfDbD7muEgtfpWSr_JQUgu625xy&customParameters=pddext_1558879537651204096_0&authDuoId=9453056&cpsSign=CC_220929_9816395_245945425_8ab2c4e8e178520529f1784570efd471&_x_ddjb_act=%7B%22st%22%3A%221%22%7D&duoduo_type=2)

以及…… 我曾经为之努力过的大连黄桃(大连海鲜不用我努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最近看教育部说目前 2 亿人受过高等教育,但是看到评论,感觉教育再多,照样可以收智商税

尤其是那句 “谷贱伤农”,直接触发了我经济人的神经,到现在也想不清楚,那句话他怎么说的出口

针对谷贱伤农,国家除了价格保护机制,设置最低收购价,这才是保护农民

你一个三道贩子,能不能不要随便碰瓷国家

你如果在粮食低价的时候,出高价购买,我可以说你在保护农民

可你他妈卖给我们的时候,卖高价,这个时候提出谷贱伤农,是把我们当傻子还是自己水平有限

知乎用户 亦寒 发表

我发现一个问题,所有回答说不值 6 元的。都默认一个观点,你一个干直播的,一个终端,有什么本事挣这么多钱。这前台词是什么。

潜台词就是直播很容易,终端没技术含量,是个人都能买出去。

我不知道这帮人是真蠢还是单纯的坏。你们以为把商品卖出去很容易。觉得容易的很简单,你自己弄点货,你去买下就知道了。

农民、加工商(也有可能是中间商)、终端销售。说句不太好听的话。技术含量、风险、成本。农民都是最低的。所以在这个产业链,他挣的利率是最低的一个。这个商业逻辑有错吗,这不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吗。农民要是利率最高,那才是违背市场的事情,肯定是不健康的。

沙子,很便宜,加工成玻璃。能买几块钱。加工成 cpu 呢。这利率都是暴利了。为什么利率高,有科技含量啊。加工商虽然没有那么高的技术含量,但也比农民高。

一样买烤红薯。你在县城卖可能五六块一斤,你在北京买得八九块一斤。你在路边买可能 7 块一斤,放粒上皇就得 9 块。你买不出去,人家买的出去。所以能卖出货也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不要觉得这技术不值钱。营销成本和技术不比种地高的多啊。

能合理的把一样东西卖出去,这个产业连正常健康的分利润,这就是帮助了所有人,也帮助了农民,这个没有问题。

不要拿没有脑子的想当然来抨击对方。买 6 块钱给农民 5 块钱。这不符合市场规律啊,一个技术含量这么低的种地都分 5 块,那加工商和销售渠道都贴钱干活?这不是助农,这是慈善。而慈善不是常态,也不长久。

至于抨击说谷贱伤农、助农,董说这话对也错。错就是他说出来让大家觉得不舒服。因为他买 6 块钱,给农民带来的收益是最小的,自己的收益是最大的。你不能说他说的不对,但是听着又不舒服。助农难道只有从农民手里买东西才算助农?那确实应该好好看看助农的定义了。

还有那帮变着法证明玉米买太贵的。产业链做大了,大家一起分蛋糕,能力大的多分,能力小的少分,但绝对比现在会多挣点,可能农民分的蛋糕会最小,但是上面已经说过原因了。

现在你们的意思就是,我农民分都最少,那我就直接不要做大这个产业链。大家都别挣钱。我不知道农民是真这么想的还是农民又被代表了。

辛巴是真坏,为了流量,碰了很多人,只是这次玩的比较大。他是为了自己的流量和利益,不知道会把东北坑成什么样。

最后,他一个买假货,利润 98% 以上的人,是怎么有脸说人家赚 48% 毛利丧良心的。我都替他脸红。

知乎用户 Tesla 发表

真想说一句不装能 * 吗?又当又立败人缘不知道吗?

知乎用户 张大锤​ 发表

你们千万不要再说什么直播助农,农民可一分钱都没多挣,还要被你们拿过来给自己贴金,不管是东方甄选还是辛巴,他们都是中介,他们对接的还有另外的中介,所以这个问题压根就是利润怎么分配的问题,直播助农是品牌自己做宣传的,玉米的出地价一直很固定,至于卖 3.5 还是 6 块,和农民真没关系!

知乎用户 清韵书苑​ 发表

将来可能助力农业的创新都应该支持。

俞敏洪老师是好的商人,也非常会营销,人格魅力也很好。但如果从管理上评价,新东方最多只能是中档公司。比如我昨天回答的被新东方开除的数学老师,因为一次讲错了,公司承受不住家长投诉,将最好的数学老师开除。管理并不好。导致这个老师在 B 站都要用不同的网名流浪,做公益。

目前如此应对,背后的逻辑可能是一样的。

知乎用户 电商顾问 发表

什么叫助农?

让农民有钱吗?我告诉你不可能,贫困只能转移,把我们国内的贫困转移到国外,我们农民就可以不贫困了。这是国家层面才能做到的事。

那让农民过的好?

那现在已经做到了,你知不知道中国上下五千年有哪一年因为粮食绝户的?中国近现代那家不是粮食足够了在想方设法的赚更多的钱?

所以我认为没有助农,只有助自己。有时候国家说的助农都不一定相信

知乎用户 新农人袁帅​ 发表

9 月 29 日,“东方甄选回应下架玉米” 消息冲上热搜。近期有网友发现在东方甄选电商平台已经无法搜索到 “玉米”。客服回应称,为了保证品质,厂家不能超量生产,产品的产量是不固定的,只要厂家有产能就会尽快上架商品链接。

据了解,在此之前 “东方甄选一根玉米卖 6 元” 的事件曾引起热议。主播辛巴曾在直播时炮轰东方甄选把批发价 7 毛钱一根的玉米卖上 6 块钱。而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则回应称,东方甄选卖的玉米收购价已达 2 元,并且农产品根本没有暴利。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东方甄选 6 块钱一根的玉米究竟 “贵不贵”?“电商助农” 又如何走得更远呢?

6 元一根,是什么玉米?

实际上,玉米有着不同的分类,有饲用玉米,有工业用玉米,也有着食用玉米。不同种类的玉米种植成本和价格均不相同。

申港证券研报显示,2021 年我国玉米消费总量约 2.9 亿吨,其中饲用消费量最高,达 1.9 亿吨,占比约 60.7%;工业消费量 0.9 亿吨,占比约 31.7%;食用消费约 889 万吨,仅占比 3.1%。

根据 Wind 数据,2022 年 9 月 29 日我国玉米现货平均价为 2840.59 元 / 吨,较 2020 年初的价格增长了 50% 左右。如果按照一颗长势良好的玉米重量六两来计算,一根玉米现货价在 0.85 元左右,和辛巴所说的 “7 毛钱一根” 接近。

不过,食用玉米中的优质鲜食玉米由于种植成本更高,价格相对一般玉米也会更高。按《农民日报》近期的评论,“一根优质鲜食玉米仅种植成本就约合 1.7 元左右”。这一数据,和董宇辉口中的 “玉米收购价已经 2 元” 较为接近。

据了解,目前我国农副产品流通供应链涉及多个环节。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副产品市场流通供应链包括了:产品源头端种植(养殖)生产合作社、企业等,上游端采购平台、加工企业、批发商等,物流服务端仓储、冷链等,下游端线上与线下的各类电商平台、商超等。

“农副产品流通供应链有这么多环节的角色参与,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基本的利润保证。不能断章取义,忽视总体,单独摘取一点或者几点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袁帅说。

电商助农,一把 “双刃剑”?

东方甄选卖玉米引发热议的背后,实际上是近期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涌入农产品赛道。

如拼多多,就曾在去年设立 “百亿农研” 专项,称将投入 100 亿元到农业科技的研究中。据浦银国际研究报告,农产品在拼多多总 GMV 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在 2020 年达到 16%,远高于其他主流电商平台。

而抖音电商也推出 “抖音电商丰收季” 专项助农活动,重点扶持约 2 万农货商家,助力超 10 万款农特产出村进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许多带货主播,都将农产品当作了重要带货方向。

如何看待 “电商助农” 的影响?袁帅表示,直播带货的出现和发展,缩短了农副产品的流通环节,带动和扩大了农副产品的市场销售半径。

袁帅称,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持续支持下,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线上销售渠道进一步打通。特别是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 “洗礼” 之后,拼团、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型电商模式不断涌现,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滞销卖难的现象也少了。

但袁帅同时认为,事物的发展必然是双向的,是明暗相伴的,电商助农也是一把 “双刃剑”。

袁帅表示:“随着电商平台和商家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农产品‘低价营销’、‘低价上行’现象却不断凸显。我认为,这一现象是有碍于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健康发展的。我国当下的客观事实是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供应链条长、产品上行困难,既减少了农户利润,又增加了消费者负担,一直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

“近年,我国诸多农副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农民、市民‘两头诉苦’,流通商‘中间喊冤’,以及‘卖难买贵’的现象数见不鲜,这些均有碍于农业和城乡健康持续发展。” 袁帅说。

如何让电商助农走得更远?

尽管 “电商助农” 在切实提高农产品销量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但袁帅认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需要电商平台的助力。

“中国的农业发展在满足数量要求、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农产品由短缺向剩余跨越。如何满足质量要求、解决市场供需矛盾问题就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在新时期,创建农业产业化的知名品牌、拉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农产品品牌化、乡村产业特色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袁帅说。

在袁帅眼中,未来农业必须转型,必须由 “卖原料” 向“卖加工品”转变,由 “卖大路货” 向“卖品牌产品”转变,由 “卖产品” 向“卖服务”转变,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而在打造品牌、塑造产品方面,电商平台有着较强优势。袁帅认为,要依托传媒产业在品牌营销、IP 塑造、价值输出等专业优势,实现对三农产品的价值升华,提振品牌效能,借力电子商务、直播电商等互联网营销手段,实现 “有质电商、价值直播”,打破三农产品“低价营销” 怪圈。(以上来源:证券时报 记者:安宇飞 新社汇 · 全媒体矩阵转载发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表示,我们要知道和认知的是,直播带货的出现和发展,其缩短了农副产品的流通环节,带动和扩大销售了市场半径。通过利用网络聚集规模化的效应,直播带货是以此促进优质农业产品、特色品牌朝向标准化以及品牌化方向发展, 这是为乡村振兴和三农产业发展带来积极促进作用的。但是事物的发展必然是双向的,明暗相伴的,虽然互联网已经成为农产品产销对接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持续支持下,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线上销售渠道进一步打通。特别是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 “洗礼” 之后,拼团、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型电商模式不断涌现,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滞销卖难的现象也少了。但随着电商平台和商家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农产品 “低价营销”“低价上行” 现象却不断凸显。

我认为,这一现象是有碍于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健康发展的。我国当下的客观事实是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供应链条长、产品上行困难,既减少了农户利润,又增加了消费者负担,一直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近年,我国诸多农副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农民、市民 “两头诉苦”,流通商“中间喊冤”,以及“卖难买贵” 的现象数见不鲜,这些均有碍于农业和城乡健康持续发展。农副产品市场流通供应链是以农副产品供应为核心,将人、货、场三者有机融合,由产品源头端种植(养殖)生产合作社、企业等,上游端采购平台、加工企业、批发商等,物流服务端仓储、冷链等,下游端线上与线下的各类电商平台、商超等,和终端消费者构建的一种组织形式和网络架构,农副产品流通供应链恰恰是有这么多环节的角色参与,那么市场经济也是生存经济,每一个环节都是要有基本的利润保证,也可以说是生存效益的,不能断章取义,忽视总体,单独摘取一点或者几点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农业转型升级与消费升级和消费分层相互交织的过程中,价格分化是农产品价格演化的一个规律性特征,当前盛行的农产品电商 “低价营销” 本质上是基于产品质量的差异化定价与低价诱导营销的集成。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手段,优质优价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合理的低价可以理解为现阶段农产品供给总量相对充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和下沉市场需求不断释放在价格上的表现,但 “低价营销” 在互联网平台蔓延聚集放大则更多是以农产品为引流手段的电商市场竞争行为催化的结果。中国的农业发展在满足数量要求、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农产品由短缺向剩余跨越,如何满足质量要求、解决市场供需矛盾问题就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生产结构重新调整升级,在新时期,创建农业产业化的知名品牌,拉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更加是提振地方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为三农人群创造更多经济效能的重要手段。农产品品牌化,乡村产业特色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个时代是品牌竞争的时代, 建立在品牌基础之上的传媒影响力将是潜力无限的。对于产品的塑造,与文化的融合,通过营销的策划实现品牌的打造,这无疑没有谁能比传媒产业其更为擅长的存在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即走品牌化路线。农产品品牌化与乡村产业特色化,直指乡村建设的要害,也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抓手。乡村品牌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品牌强农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这也是传媒产业在乡村振兴时期所迎接的新机遇。依托传媒产业在品牌营销、IP 塑造、价值输出等专业优势,实现对三农产品的价值升华,提振品牌效能,借力电子商务、直播电商等互联网营销手段,实现 “有质电商、价值直播”,打破三农产品“低价营销” 怪圈。

大家都知道 “十四五” 时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期,也是农村全面小康后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变的关键期。在这一关键时期,既要巩固全面小康建设和脱贫攻坚成果,又要发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是一项极度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我实施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我个人认为,发展县域是核心载体,乡村是基本单元,城、县、乡、镇、村融合发展,才能实现新征程时期共同富裕的目标。

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必须要促进两个融合:一个就是乡村本身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建设,另外一个就是要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也就是县域、城镇与乡域、村域的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要通过对乡村的建设,让乡村明白要打破传统的观念,要走产业链发展的理念,农村不仅仅是只有农业生产,还有衍生的相关的服务产业,加工产业等。未来农业必须转型,必须由 “卖原料” 向“卖加工品”转变,由 “卖大路货” 向“卖品牌产品”转变,由 “卖产品” 向“卖服务”转变,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城乡融合发展,是切实解决和发掘我国内循环机制的必要有力途径和手段。要建立城乡更新融合发展机制和市场服务体系,这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保障,要坚持走以城带乡、社区治理、消费帮扶、以需促产、品牌兴业的路子。

如果离开县域、城镇来发展乡村,那将必然是陷入死局,脱离乡村来只建设发展县域、城镇,那也是有如无根之水,没有了根基。所以我认为,一定要充分认知,只有在城乡融合发展视野下来思考乡村振兴的问题,才能真正的盘活乡村,带动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对于接下来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着力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我认为非常核心的就是要打通供应链掣肘壁垒,实现农村和城(镇)市间双向畅通。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供应链条长、产品上行困难,既减少了农户利润,又增加了消费者负担,一直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严重制约着农产品流通,造成农产品多层次批发,流通成本高,农户利润低,商品价格高,还常面临农产品 “卖难、卖贱” 等风险。产品流通一方连接着种养殖端,也就是农户切身利益,一方连接着消费端,消费者的根本直接需求,我认为地方政府还有相关核心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应该充分发挥优势和整合力量,通过构建供需调控中间桥梁,以农产品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配套组合,通过产业数字化手段,创新供销业务模式优化供需关系,拉进城乡之间的阶层,利用好供给侧,实现推进产品源头端品牌化、市场化、工业化转变,供应链上下游端由传统的经销商模式向服务商转变,构建场景化、垂直化、细分化、数字化的消费场景,让乡村地区的产品真正流动起来,打造高效畅通的村城间产品供应链,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市场经营性的全链条联动,推动乡村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有效参与到乡村振兴过程中,同时找到消费帮扶的利益连接点,让农民们获得 “销售的渠道”,让广大消费者获得“有品质保证” 的产品。打好 “优” 字牌,积极运用互联网,将乡村地区特色产品推向市场前沿,推进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把控机制和优质产品遴选机制,严把关,真正做到以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形成持续的消费效应,实现普惠民生,共同富裕的目标。

知乎用户 落霞孤鹜 发表

实际这件事非常简单:农嫂自己有自己承包的土地种植,然后有一部分是 7 毛至 8.5 毛一根的价格收购,东方甄选就是两元钱让农嫂玉米贴牌生产,谎称地头收购价 2 元,实际上是董宇辉说露嘴了,他们从农嫂采购的成品价格是 2 元,打着助农的口号卖 6 元,自己赚了 4 元,然后来了一句 “谷贱伤农” 占据道德制高点。

农嫂玉米给东方甄选的供货价不是 3.6 元,农嫂玉米一直卖的 29.8 八根,但是额外赠送一到两根,价格是 2.98 元一根,没有 3.6 元那么贵。农嫂玉米卖 2.98 元还是很有利润的,综合来看,农嫂玉米应该是给东方甄选的供货价 2 两元一根。

按照董宇辉说的地头收购价 2 元一根。董宇辉卖的玉米是 2021 年八月份收的玉米,东方甄选是 2021 年 12 月 28 日成立的,6 元玉米是 2022 年 6 月卖的,请问,董宇辉两元玉米是如何在品牌还未成立就在 2021 年提前和农民签订的两元收购合同。

辛巴卖的玉米价格是 21.99 六到八根,平均一根 3 块钱左右,7 毛钱是地头收购价,一些不可知的力量非要扭曲成 7 毛钱是成品卖价,七根玉米才 5 块钱呀,他们自己编造的谎言哪怕稍微合理一点呀。

有人拿五常大米对东方玉米进行洗白,说五常大米就是通过卖高价打造品牌才有今天。

第一点,五常大米是因为品质才能立得住品牌,五常大米卖的贵,首先是因为他品质好,董宇辉卖的玉米和农嫂三块钱玉米都是从地头七八毛收的,董宇辉也一直没说明他的玉米到底哪里和别不一样了,他没有卖高价的基础。

其次,五常大米是国家地理概念,为五常打造了城市品牌,董宇辉卖的玉米,不知品种,不知品质,也不知道地理位置,何来的打造品牌,是东北玉米给东方甄选贴金了,而不是东方甄选给东北玉米贴金,要分清主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最近东方甄选董宇辉一根玉米卖六块钱的事,网络上吵得沸反盈天。

一堆媒体在那大放厥词,说什么东北农民也跟着输了

咱们先梳理一下这个事情的已知信息:

1、东方甄选卖六块钱的玉米,是花两块钱从供应商那里进的。

2、供应商两块钱供应的玉米,是花八毛五从农民手里收购的。

3、全国普通玉米收购价,普遍在一棒 6-8 毛区间,这是一个市场常识性问题。

4、央视官方给出的有关信息:

根据玉米主产区吉林通化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的文章,该市的鲜食玉米,亩产达到 3000 多斤,每斤的收购价是 5 毛钱,比普通玉米每亩增收接近 400 元。

鲜食玉米的耕种比正常的饲料玉米(干玉米)要更麻烦。

特别强调,鲜食玉米在收购单价上并没有更贵,只是因为不需要扣除含水量,所以农民收益更高

5、董宇辉在直播时,大力宣传自己卖玉米是助农行为,并且拿走了全产业链 66% 的毛利作为销售佣金。

针对网友质疑,董宇辉回应:“谷贱伤农”。

6、供应商承认东方甄选两块钱进货,然后在自己的网店上以 3 块的价格销售同种商品。被很多媒体和网友评价为 “背刺”,其网店因此遭到诸多差评。

很多网友痛批供应商和辛巴,认为是这两个人暴露了东北玉米价格价格过于便宜,逼迫东方甄选下架商品,导致东北农民亏麻了。

7、供应商和东方甄选是商业合作关系,曾为多家网店、多位主播供货,虽然没有看到合同,但从双方的反应看,其与东方甄选之间显然没有签价格保密之类的协议。

我作为吉林人,爷爷家有三垧农田,每年种的就是玉米,收购价看年景,最近几年基本都是一棒七毛以上。

种地这个事情赚不了多少钱,一垧地是十亩,三十亩地已经比同村大多数人家的地都要多。

可每年靠种地,能赚三四万就已经顶了天。

更何况那些没有这么多地的农民家庭。

玉米这种大宗农作物、国家储备主粮,在收购环节,是绝对意义上的买方市场,农民散户那么多,不是只有你家才有玉米卖。

而对农民而言,收获的农作物如果不在相应的时间点卖出去,是会有储存、虫害等各种损耗的。

少囤一会儿没关系,囤久了,不高的系数乘以庞大的基数,也能亏个几百块。

一个不急着买,一个急着卖,买卖双方没有任何一丁点对等可言。

很多网友说什么失去了董宇辉的带货,东北农民亏了,这是一个双输局面……

可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说因为哪个主播助农,而能多卖上一分钱。

东方甄选的这个所谓助农,从头到尾就是一场打着助农旗号赚钱的骗局。

从头到尾,在田野间躬耕劳作的农民,只赚了全产业链的十分之一的毛利,那七八毛钱还要包括种子、农药等成本。

上嘴皮碰下嘴皮兜售点文艺话术的东方甄选,赚了三分之二。

是,市场商业行为,没必要指责。

但咱做人能不能别那么虚头巴脑,钱都已经进你兜了,助农的好名声你还要拿,这合适吗?

不就是欺负广大农民朋友在网络上没有话语权吗?

还拿出来一套 “谷贱伤农” 的说辞给自己开脱,66% 的毛利,承认自己就是为了赚钱才卖玉米,卖的也是品控过关的好玉米,不行吗?

不行,因为说自己为了赚钱,就卖不出这么多了,是吧?

还有一堆人我也不知道屁股在哪里,指责供应商背刺。

我就不明白了,

东方甄选卖 6 块,是高大上的助农行为,

供应商自己开个账号买 3 块,就是阴险卑鄙的背刺

供应商的行为,可能没那么光鲜,说白了也就是一个投机打价格战的商业行为。

可一模一样的东西,在不违背任何条约的前提下,你卖的贵,我卖的便宜点,不行吗?

都是消费者,你还瞧不起打价格战给你提供低价优质商品的人了?

在整个过程中,我有一个问题特别困惑:

很多人觉得,是辛巴和供应商,让全国人民知道了东北玉米收购价只有七毛钱,所以导致品牌高端形象破碎,

怎么说呢?

我作为东北人的子弟,祖上三代全是农民,我觉得真不需要大家把玉米这个东西也炒得那么高大上。

都是进口货的主粮,在消费者端能做到物美价廉,大家吃了觉得不错,感觉经济实惠愿意多消费点,这才能提高农民种鲜食玉米的积极性。

一样的东西,原先六块钱买一棒,现在六块钱买两棒,这难道不是反而提高了销量吗?

把一个玉米做成玉米里的奢侈品,这钱反而落不到广大农民头上。

因为在这个产业链里,农民是最容易被替代的。

指望东方甄选卖那点玉米提高玉米收购价,就跟指望 lv 用牛皮做包提高活牛价格一样可笑。

一棒玉米七毛钱,这是一个生活常识问题。

自己不知道一个常识,没什么,我也有不知道的常识。

但是拿自己不知道的常识当普遍现象,认为大家就应该一直不知道这个常识才对,谁告诉大家这是常识谁就是坏人…… 这就是蠢了。

认为人们知道玉米原价七毛钱就不肯消费,这是又坏又蠢。

五毛钱的辣条不照样培养出一堆消费者吗?

你现在把五毛钱的辣条卖五块,请问有多少人能买?

pdd 的逼格全网最低,不照样通过价格完成了市场逆转吗?

我再强调一遍,咱们都是普通网友、普通消费者,没必要跟开公司的资方一样,天天把各种明明很朴实的东西,靠一张嘴赋予一堆高大上的概念,然后把价格翻上几倍卖给你。

物美价廉,才是广大人民几千年来的追求,这事从来没变过。

真正的逼格,也无法单靠营销来持续。

雪糕刺客还历历在目,把一两块的雪糕卖上几十块,妄图通过营销来确立高端的品牌形象。

或许能维持得了一时,但幻象终将被戳破。

最后,说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希望以后各路带货主播,咱别动不动就给自己立一面助农的道德旗帜。

你不立这面旗,没人拿道德衡量你;

你立了这牌坊,就别怪网友审判你。

说自己助农之前,请公布一下账目,告诉大家你全过程赚了多少钱、利润率是多少,让大家自己判断你这是商业行为还是公益行为,每卖出一箱你愿意捐献多少钱给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商业的归商业,道德的归道德,别混淆。

卖个农产品就叫助农的话,那天下助农最多的是不是要数各大米行?

东北农民是不是欠全天下米行老板一块牌匾?

真的,我觉得咱们都实在点,

论道德就把行为做到位,

论商业也少交点智商税

少被洗脑,多寻思寻思,你就能明白:

奢侈品包包卖的不是牛皮,

六块钱一根的鲜食玉米,

卖的也不是玉米。

我是寻尘客,

祝你不吃土。

知乎用户 歌入 发表

不管董还是辛,都是二道贩子,本来打个助农的旗号是为了赚钱,让一群给自己加戏的人变成了真助农。哈哈,可笑。这两个直播间的受众是一群人。只不过董的粉丝自认为高级于辛的粉丝。把费用全摆出来,看看到农民手里多少,或者这种商品你打保票每年必卖多少,这也算助农了。你一个二道贩子,有什么资格说自己跟农民搭边。脑残粉的特点就是无脑信任,我就说你们这群脑残粉了,怎么着吧。

好为人师没问题,自有内心匮乏之人捧臭脚。可是为人师表这个词不能用在商人身上,更不能往自己身上贴身一堆高大上的标签,这种标签是不被认可的,除了臭脚爱好者。

这件事之所以这么臭,我认为自身脚臭是 45% 的原因,而那 55% 的原因,是那群自认为高级的脑残粉来维护所谓的偶像,跟饭圈一个德行。

至于那个动物名的主播,更干不了人事,不值一提。

知乎用户 有点傻吧 发表

之前在新东方买红薯,长牙想退,不让退,一开始觉得新东方真心助农,而且品质高,后面发现是为了卖货而卖货,很失望,后面是不打算在新东方买东西了

知乎用户 牛死了还牛的不行​ 发表

农产品的特点不就是季节性强,扎堆上市,保质期短,想要常年吃到有代价。

季节性强,散户,就没有议价能力。后期储存的价格要其他人支付。

如果产品质量再不稳定,那够亏的。

电商助农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把产品卖得掉,打通物流渠道,要让农民挣到点钱。再之后才是打造品牌。

东方就是操之过急了,你跟那些为生存努力的人谈品牌原产地,鸡同鸭讲,活该倒霉。

人家眼睛就比屁眼大一点点。

知乎用户 宵夜运动员 发表

既要立人设、立牌坊,

又要赚暴利,

迟早翻车。

卖货就好好卖货,

看品质,

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

钱全被你赚了、

名声还都是你的,

还打着助农、谷贱伤农之类的牌子,

甚至说几毛钱的玉米不是人吃的,

怕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吧?

德不配位,

必有祸殃。

知乎用户 张导​ 发表

东方甄选对于背后的农户和厂商来讲,提供的是流量价值,对于台前的消费者来讲,提供的是质保价值。

如果消费者愿意购买,表明东方甄选的用户群体,能够承受这样的价格,也愿意承受这样的价格。

谷贱伤农没错,但这句话应该是对资本家说的,而不是对消费者。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只说 2C 的电商平台助农吧,虽然 2B 才是大头但那是另一套体系了。

电商助农的正确操作流程,要透明化且参与方都不赔钱、农民有定价权并承担责任、平台集中运输仓储并加大科技投入。

1. 把定价权交给农民,平台提供市场数据作为参考和建议,决定权在农民,农民不按照建议定价高了低了,导致销量或利润比别人低那后果自担。

2. 电商平台与物流等中间环节挣取固定的金额或销售额比例,覆盖自己的操作成本,大伙都不赔钱才能坚持干下去。但这一步要公开透明,别搞暗箱操作。

3. 农民自己没钱解决需要大投入的储存保鲜和运输,电商平台有这个能力。并且可以通过引入金融机构让农民货入仓就能办理抵押贷款 (农行有这业务)。

知乎用户 我乐意 发表

卖东西就好好吆喝产品本身,是好吃,还是便宜,还是有面子。

看天猫直播也有助农的项目,人家就介绍下当地特色产品,帮着卖一卖就完事。哪需要上那么多价值。

新东方就是迷失在一个个他们自己的热搜里了,总是凸现自己有情怀,有温度,实际不就那么回事吗

挣钱一点都不寒碜,但不要太道貌岸然了,装 13 失败,让人抓住了把柄。

知乎用户 小小兔 发表

做的就是这个生意,该赚的钱还是要赚,别太压收购价就好,也别太高价收,就按市场价收,保证农产品年年能顺利卖出去

知乎用户 Oooooooooooooo 发表

又看到俞敏洪的东方带货翻车了,大快人心啊!

一群职业教培下海带货,出圈开卷,本来就是够丢老师份的事儿,却被营销成什么降维打击、文化带货?直播挣点小钱,已经是低层人除了跑快递送盒饭干工地打了螺丝之外,唯一一份不淋雨不晒太阳,稍微体面点的工作。却依然被这个帮子英语老师扯来吊打,踹飞饭碗!太过份了,终于遭报应了!哈哈哈哈哈!

现在这帮知识分子啊,真是今非昔比。

谷贱伤农呵呵,你 6 块一根苞米棒子,给你这么一杠上,以后玉米价不上天?多扰乱市场啊!猪肉十多块已经贵上天啦,但这肉起码都是肉,你一根玉米扒了棒子能有多少粒玉米?一块左右的玉米,硬是给你们这帮子恶臭的所谓的文化那么一熏一盘,翻六倍了,你这玉米是包浆了吗?什么草莓 2 斤 168?净这些子骚操作,大家的钱都是大水淌来的!你这要卖菜啊水果什么的,就诚实守信的给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让老百姓能吃得到实惠保质的东西,别这一天天的脸都不要,吃相难看,恨不得棺材里伸手。

如今这小车那么一翻,东北新鲜玉米原来是去年的冷冻玉米,收购价才 2 元,重点是还是二道贩子东北农嫂公司里采购的,这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跟农民兄弟半毛钱关系没有,就是一个字:骗你没商量,谁买谁傻 x!

哈哈,文化直播啊文化,诗和远方啊远方,用葛优大爷子弹飞里的一句台词评价:恶心!

知乎用户 农村卖油翁​ 发表

非常理解为什么古代会有农民起义。

应该就是一帮科举后五指不沾阳春水的蠢货,搁哪算盘扒拉出来的。来,你说说,啥是中国的低收入人群?是闲置房屋出租出去、私家车拉活的人群,还是哮喘没有钱买氧气的外卖小哥?

我觉得各位饱学之士不用浪费时间,市场价格有好几个,用美国大农场的价格,中国国营农场就是亏的,用国营农场的价格,中国小农场的产出就是亏的,用小农场的价格,自耕农就是亏的,用自耕农的价格销售渠道就是亏的。用销售渠道的价格…… 成本就得从供应商身上榨,你们说…… 电商卖谁的货,以那种价格卖合适?

不会真有人信誓旦旦的去计算期货价格然后对着小农价格,或者渠道价格一顿喷吧?

电商真想要助农,先把上面几种价格分清楚,再理理自己是打算助农民,还是助农业,或者说只是助农为借口,捞钱先……

如果想助自耕农,又想各个电商渠道价格一致,建议…… 还是做好破产准备。

就目前来看,没有任何一个渠道,在助自耕农,因为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哪不过是经济危机下的最后避难地(还得家里有人)以及少发养老金的前朝废土。

知乎用户 谢君楼​ 发表

期望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上市公司主动助农,本就是奢想。

更大的可能,就是打着助农的旗帜,肥自己的腰包。

同样的一根两元成本价的玉米,东方甄选的供应商东北农嫂售价 3.6 元,东方甄选卖 6 元,为此,两家还闹起来了。

助农两个字,就能让两家的价格差距那么大?

那么这里的助农,真的实现助农了吗?

明显没有,因为提价的部分根本就没有一点儿流进农民,反而让 “助农” 这个词染上了污秽,农民甚至还无端背了涨价的锅。

要真正助农,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

而这一点,靠营利组织的自觉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在这些地方,像这样的中间商 / 销售商往往很少,基本处于近乎垄断般的强势地位。

单打独斗,散兵游勇,在中间商 / 销售商面前注定处于弱势地位。

这也是农民产品品质再好,也卖不出好价钱的核心原因。

真有点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的味儿。

最好的办法,是政府 / 公益组织 / 农产品协会将农民联合起来跟中间商 / 销售商谈,这样才有议价权,不至于被压价太狠。

其次,就是通过社会共同监督,尤其是助农产品消费者的监督。

收购价、运输成本、人员工资、费用等各项费用支出如实公开透明起来,电商助农也不是不能实现。

但是打着 “助农” 的旗帜暗地里却肥着自己腰包的事,就真的恶心了。

尤记得历史书里,几百年前既得利益者们就是用 “贵贱伤农”“与民争利” 等等借口,让底层人越来越穷,国家越来越空的。

知乎用户 互联网侦猹队​ 发表

建议不要用「助农玉米」这几个字

正如一些回答所说,新东方本来就是一家上市公司,要对所有股东负责,所有不以利润为目的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data:image/svg+xml;utf8,)

既然是「帮助农民」,什么程度算是帮?

东方甄选怎么分配利润算是「助农」?

五五分?三七开?

挣得少了,直播的成本如何维持?

挣的多了,说助农就有点站不住了

直播赚钱可以理解

但顶着「助农」的标签来宣传

最好给出助农的具体细则

知乎用户 专注国际政治​ 发表

东方甄选回应下架 6 元助农玉米,这是及时止损。

不是止卖货的损,而是止口碑的损。

对于东方甄选来说,口碑和品牌可比卖一个商品赚得的利润值钱多了。

按照大众的想法,电商助农的正确操作就是不要赚取或者赚取极少量的中间商差价,让农民获得利润,让消费者得到实惠,电商自己乐呵乐呵得了。

然而这样真的能做起来吗?

商人都是逐利的,正因为最近两年国家大力号召推进乡村振兴,才有了这么多的商人把目光投向了农村,想通过做电商品牌的方式,将优质农产品做大做强。

做品牌的话,从农民到供应商,最后到电商平台都能够有可观的利润。

现在说电商平台和供应商都不能赚那么多,利润都给农民才叫真正的助农,那人家谁还干啊?

电商平台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有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农民离开电商平台想要自己做是很难的。

反而是通过电商平台,将自己的农产品大力推广出去,名气大起来以后,有了跟供应商和电商掰手腕的资本以后,农民自然而然的就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现在浙江仙居产的杨梅征服了世界,有 “以东为首,以仙为魁” 的说法,堪称仙居杨梅中的王者。

可是曾几何时,杨梅的大部分利润也是由中间商赚取了,可是在市场打开,并树立了品牌以后,种植杨梅的农民获得了定价权。

现在当地的杨梅已经畅销海内外,一颗仙居的优质杨梅最高可卖到几十甚至上百元。

可见,事物的好与坏,不能仅看一时的得失,舍去短期利益,博取更长远的利益,才能称得上是大智慧者。

电商平台呢,在宣传的时候也应该尽可能的削弱 “助农” 宣传,不要让消费者误解成是公益助农,赚钱就是赚钱,不要把赚钱粉饰的像是在做一个非常伟大的事情,本质农民和电商属于合作关系,如果以助农自居,显得农民是被帮扶的一方,然而实际上并不是。

当消费者了解到这个情况的时候,就会有被欺骗的感觉,电商平台卖的越多,反而口碑越差。

(觉得一个玉米卖 6 元一个真的很贵,应该暴利的暴利,稍微在农村呆过的都知道,并且大多数人也不敢种这个品种,东方甄选这样卖并不是助农,其实再收获流量红利,先诱多再收割流量,开始东方甄直播带货蛮新鲜的,边卖东西边输出知识点,后来不知怎么搞的,出现了这样一幕,总觉的不和谐了,直播带货粉丝买的是福利,商品贵了只能伤他们,另外真正到手的农民福利很少,低价进,高价卖,最伤农民。如果直播带货把利润看低点,多销货的情况下,少一些套路,大家才信服是吧。)

知乎用户 wuliao 发表

1.2 元进货卖 2 元的土豆被罚 30 万,当时还很多人说罚的有理有据。现在一根玉米卖 6 元,还这么多人觉得没什么?就东方的直播间的销量比批发的量大得多了吧?

为了舔一个人却忘了自己的阶级属性。

知乎用户 林深见鹿 er 发表

为了赚钱,局中的所有人体面都不要了,就不要打着助农的旗号,农民那块拿到手的钱该几毛钱还是几毛钱,多出来的都是你们中介赚的!马克思要是知道你们这么干,得爬起来重写资本论,拿你们当经典案例了!

知乎用户 鸿水禅师​ 发表

当年蒜价大涨的时候,得到了 “蒜你狠” 的称号,农民没能受益!

当年姜价大涨的时候,得到了 “姜你军” 的称号,农民没能受益!

这次玉米定价 6 元,东方卖家自辩 “谷贱伤农”,农民能从中受益吗?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知乎用户 影音八闲王 发表

(你的)良心呢?

主播辛巴拿出了 7 毛钱一穗的玉米,痛心疾首地指责新东方甄选直播间卖天价玉米。

一边是卖过糖水燕窝,日常到处碰瓷,眼里还揉不得沙子的网红主播。

一边是以内容输出闻名,日常引经据典,时不时凭借金句上热搜的干货直播间。

说实话,刚看到这个新闻时,我是有点嗤之以鼻的:

毕竟上一个敢碰瓷新东方甄选的人,隔天就被翻出黑历史,瞬间就凉凉了。

辛巴自己也是一身黑料的,难道就不怕遭到舆论反噬吗?

果然,新东方主播董宇辉随后用了一段 “谷贱伤农” 的话,立刻就在舆论上将辛巴比了下去。

你要让一个东西(农产品)彻底没有利润,你就能知道农村为什么没人种地!

一番说辞有理有据,既用经济学理论回应了玉米售价高的质疑,又站上了更高的道德制高点,反过来讽刺了辛巴 “何不吃肉糜”,博学多才果然名不虚传。

是我格局小,占用公共资源了!

论口才和学识,辛巴是肯定比不过董宇辉的,所以他选择以鞠躬道歉的方式来收场。

但要论从舆论中收割利益,从千万连麦主播中杀出重围的辛巴,段位要比董宇辉高不少。

辛巴的道歉其实是以退为进,向对方服软虽然会招来笑柄,但同时也会把对方架起来烤。

“新东方甄选不是声称良心助农吗?那他是否能长期经受住群众雪亮目光的考验呢?”

果然,在事件发酵了一段时间后,有人就发现新东方甄选把玉米下架了。

还有好事的网友为此打电话咨询客服下架的原因,得到的答复是:

保证品质,厂家不能超量生产。

所以说,即使经历了舆论风波,新东方的玉米依然供不应求,连厂家的存货都沽空了。

这样子的话,种玉米的农民怕不是要赚翻了吧?

但问题来了,从董宇辉的口中可知,他们的玉米收购价是 2 元。而从客服的回应又可以得知,他们收购的对象不是农民,而是某个厂家。所以,赚钱的到底是不是农民呢?

真正去到农民手上的钱,又是否会因为直播间的售价高而增加呢?

在最近刚刚被下架的电影《隐入烟尘》里,主角马有铁和曹桂英夫妇,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食,最终只卖了 3974 元,抹去 4 元零头后,收入 3970 元,每斤粮食约为 0.72 元。

在还了小卖部欠款,扣去种子、化肥和农药等成本后,马有铁一年的粮食净收入是 2400 元。

虽然说,电影的时代背景是 2011 年,和现在有整整十年的差距。

但年收入 2400 元,放在十年前依然也是一个极低的收入水平。

如果马有铁遇上董宇辉,他无疑能把粮食卖出个好价钱,收入肯定能翻好几倍。

可现实里马有铁往往是遇不到董宇辉的,因为他在遇到董宇辉之前,早就把粮食卖给了收粮食的熟人,而收粮食熟人可能会自己加工出售,又或者会把收来的粮食集中再卖给大工厂。

然而不管如何,董宇辉在直播间卖出去的粮食,必然会经过销售链条的输送。期间,由于品牌溢价、运输成本、宣传费用等层层影响,农产品的售价就会不断上涨。

在搞清楚这样一条关系链后,董宇辉 “谷贱伤农” 的说辞似乎就有点站不住脚。

新东方从工厂收购的玉米是 2 元,卖出去是 6 元,溢价的 4 元和种玉米的农民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农民和工厂的交易是整个销售链条的最前端,后续的溢价几乎没他们的事。

只有当工厂提高收购价,农民的收入才会有实际的增长。但工厂提高收购价,又会反过来让后续链条的售价提高,这无疑又会让玉米的价格再次上涨。

6 块钱一根的玉米,还能有多少空间能上涨呢?

对于这个 “死循环”,新东方甄选有没办法解释呢?当然有,他只要公布一下工厂收购农民玉米的价格,是否有因为自己的介入而提高即可。只是他们不会这样做。

因为他们大概率不会拿出数据,不仅是因为他们接触的不是农民,还因为数据不会好看。

所以,这场舆论战看似是辛巴输了,但实际上却是新东方甄选输得更彻底一点。

辛巴用一句对不起把因为舆论发酵而产生的流量统统收割走,却把暴露出来的问题甩给了新东方甄选,让他们在群众的监督下自曝其短。

自从糖水燕窝事件后,辛巴的路人缘就没好转过,即使加上碰瓷新东方的恶评也没差多少;

但新东方甄选不一样,在玉米纷争发生前,他们在路人眼里几乎没有差评。但在事件发生后,不仅路人看他们的眼光不同了,就连一些官号也开始若有所指:

工人日报在事件发酵后曾发声批评打着 “助农” 旗号,高价谋利、拔苗助长的直播带货行为。

虽然没有直指批评的对象是谁,但敲山震虎的寓意不言而喻。

所以,新东方甄选下架了玉米,其实也是及时止损,避免事件越闹越大,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助农不能光是帮农民把东西卖出去,关键还要能让农民从中切实得到可观的收益。

如果凭着自己的平台、营销、资源整合的优势,东西卖贵了,自己赚得盆满钵满,而在产业最前端农民依然还是赚那一点点辛苦钱,那助农计划的意义在哪里?

只是把伤农变成了刺农罢了 。

最后,如果能保证农产品的销售增值部分能回到农民手里,我其实不反感高价农产品。

因为目前农产品的低价营销现象泛滥,让优质的农产品无法体现出合理的市场价值。

相反,一些可有可无的奢饰品,在品牌营销的包装下却往往溢价严重。

不久前,某品牌的钻石戒指就曾因为被质疑 “4000 元成本经包装后卖上万块” 而上了热搜。

钻石是可有可无的饰品,即使明知道品牌溢价严重,却还是会有人愿意买单。

同为可以人工量产的东西,凭什么除了观赏和切割外别无用处的碳的异形体能卖出一个天价,而能让人活下去的粮食就只能贱卖呢?

知乎用户 biubiu 发表

他卖 6 块卖 8 块都和农民没关系

知乎用户 烟柳画桥 发表

看来新东方最近没钱给水军续费了,之前各种洗地的。

知乎用户 摆渡人 发表

真的是笑话,保证品质不能量产,不就是直说只卖好的玉米,那些 “长得” 不好的玉米就淘汰呗。

资本家的丑恶嘴脸罢了,只挑好的卖,不好的自己想办法。这也好意思叫助农吗?

电商助农不仅需要帮助农民承担价格风险(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而且还需要包销(无论农产品好坏也要负责销售)。

像这种只卖好的,不卖差的,品牌名声打响嘞,那谁承担那些长得不好的玉米的风险。到最后还不是农民自己~

所以,伪君子式助农就退台吧,口上喊着助农,心里全是自己的股价罢嘞!

再回应一下其他一些问题:


首先,抛开品质谈价格,纯粹是耍流氓。

如果只谈质量盲目喊价,不也是耍流氓吗?

人的需求也类似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

如果你 3 块钱能买到一条普通的玉米,那么随着你的价格上涨,你对玉米的要求就更加高。换句话就是,用六块钱买两条普通玉米和用六块钱买条高端玉米,谁能给我带来的满足感更加强。

这里面是有很多主观因素在里面,但是你如果一直强调质量,并且讲个故事就把价格给抬上去。那么这个价格真的能匹配得了质量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吗?

而且,一旦定价带入太多主观因素,那么就模糊了成本,这不就变成中间商想怎么定价就怎么定价就行了?到时候讲个故事就敷衍过去,这难道不是是对消费者最大的不公平吧!

然后,讨论毛利率和净利率的问题。

①毛利率 = 毛利 / 营业收入 ×100%=(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收入 ×100%

②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各项期间费用-税金)/销售收入

各项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1.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2.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3.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具体项目有: 利息净支出 (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后的差额)、汇兑净损失 (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的差额)、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发生的其他费用等。

这么一对比,假如毛利润减去期间费用,剩得不多的。也就是说:

(1)要么就是销售费用高了,换句话来说直播的工资高呗。

(2)要么管理费用高,那就是一堆管理层在吸血呗。

(3)要么财物费用高,现在贷款利率在下降应该是利好啊,难道你放着国内的低利率融资不用,跑去国外拿高利率的融资?

综合以上三点,期间费用完全是可以通过自己调整企业的内部结构来降低。难不成,你们的领导工资也需要我们薅我们消费者这点钱?

所以,毛利率主要受数量、质量的影响明显。而净利率受所得税率的影响比较明显。

最后,助农不是喊口号。更多的还是帮助农民分担风险。

那么农民种植最大的风险主要有两个:卖的时候回不了本和种的卖不出去。

第一个情况,就是因为种的人太多,导致了供给端太多压低了玉米的价格。那么,这个时候大的中间商能不能和个体户农民签订长期订购协议,承担价格波动的风险?

靠这些只看利润的中间商怕是没希望嘞,本来 37.8% 的毛利率都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现在还要他们承担这个价格波动风险,怕不是再割他们一层肉?

第二个情况,真真正正种地的个体户农民种出来的玉米是不可能 100% 有直播间展现出来那么好的。

一周不下雨,错过了施肥时间,下雨过多等等一些人为技术因素或者自然因素都会影响到农民的收成的。

像直播间里面一直强调高品质,高质量。那农民种出来不满足你们要求的怎么办?难道真的按照几毛钱给牲口吃来处理吗?

所以,还是真正的 “丰俭由人”,不要一直强调“丰” 的商品,摆一些 “俭” 的商品也不会让你直播间抹黑。归根到底,还是确保让农民种出来的农产品卖出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多人说,6 块卖玉米和 7 毛收购的玉米不在一个赛道,结果供应方把收购价格贴出来,发现这两个确实是同一种玉米。

笑死我了

还锤辛巴,说自己的收购价两块,哈哈哈。结果同货源,同产品,辛巴比他少赚 3 块,难道这 3 块都给了农民吗?呜呜呜,东方好伟大。宁就是活菩萨,宁就是现世东方大佛,宁才不是资本家呢。

知乎用户 李李李​ 发表

消费者没义务去理解经营者的难处,对消费者来说,性价比就是最大的正义。

为了所谓 “助农” 买更贵的产品,被洗脑洗疯了吗,一个无产阶级跑去同情资本家?要帮助穷苦人,那么多捐钱渠道呢。

至于某电商,经济市场里,挣钱不丢人,要挣钱还要两头立牌坊,纯属有病。

真要助农,提升商品性价比就是最好的行动,要贩卖善心,不如直接捐钱算了,别搞那些没用的绑架顾客,还挺恶心人的。

知乎用户 烟雨江南 发表

捧的越高,摔的越狠,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实惠便利的市场运行系统,而不是某个神,在哪吧啦吧啦的往自己身上贴金!

知乎用户 夜路者 发表

其他不要说,东方甄选打响了这个牌子。那帮东北人还不停的把这个牌子砸下来,不知道在想什么,这么愚蠢的行为,真的无话可说。

要知道做好一个品牌很难的。自己把自己的品牌往低档里面拉,本来 6 块钱一个玉米每个人都能挣到钱,振兴东北的任务也可以打开门红。现在好了,这个玉米只能卖三块钱一根,两块钱一根。

而且你没看见砸牌子的,都是东北人。

窝里斗真的是内行啊。好好的一个牌子。

你以为国外的奢侈品品牌真的值那个价钱吗?不都是品牌吗?谁给你算成本?

知乎用户 小小四 发表

知乎人间清醒,某音一股脑的支持东方,人啊,真的贱。

知乎用户 唐树 发表

看了一个回答,真的挺难过的。这里你就看不到有几个真正尊重市场自由交易的人。

东方甄选回应下架 6 元助农玉米,称「保证品质不能超量生产」, 电商助农的正确操作该是怎样的?

以下是对这个回答的评论。

生活在一线北京,就职于世界顶级名企的理工男,思考农村的事情,还是农民的思维方式。

商业活动是有成本的啊,这一点没有想过吧?

商人就是要求利的,不让商人求利,农民连个针都用不上。

哪个卖针的货郎,如果赚不到钱,是不可能跳着货担去农村瞎转悠的。

指望供销社把国企生产的针送到村子里去?

商业就是不事生产,也得赚钱的职业。

如果没有商人促成交易,农民的玉米别说 7 毛,一毛有人买吗?

如果没有出价 8 毛的人去收购,出价 7 毛就是最好的商人了。

商人把 7 毛的玉米卖了 6 元,就以为姓董的赚了 5.3 元?

这就是农民无知的思维方式。

姓董的能够有这么大的名气或影响力,背后是啥?

是新东方整个上市公司被干趴下的社会效应。

是姓董的在数十万个失业者中利用新东方的商业信誉推出的新业务代表。

这些成本,放在一根 6 元的玉米身上,该算多少钱?

如果你说,新东方的亏损,不能让农民来承担。

这么说当然理所当然了。

但是,背后的股东不同意啊。

不赚钱的生意,谁会做?

姓董的不能给公司赚钱,趁早换一个能赚钱的。

真正能够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的,就是让市场的事情,由市场解决。政府越少政策干预越好。

免农业税才几个钱,把土地真的给农民自己做主,难道农民不能学会过好日子?

一开始没有去关注这个新闻,看到评论,就去搜了一下,原来是东方甄选通过东北农嫂公司采购玉米,在直播间一盒 8 根 50 元,一个差不多卖 6 元,而东北农嫂公司自己在直播间卖 36.9 卖一箱,一个差不多 3.7,然后有人质疑东方甄选丧良心,打着助农的旗号,赚黑钱。

这些人真不懂品牌溢价和渠道为王是啥。

如果是消费者认为东方甄选丧良心,赚黑钱,下次不要买他任何产品好了。

东北农嫂这样的操作,才是真的无良商人。

东方甄选不可能真的自己雇人去地头收玉米,否则成本得有多高,因为要有信得过,懂行的人,前期准备总的有半年以上。

通过认证农嫂公司的产品质量,通过东方甄选的直播间销售出去,让农民的玉米更多的到达消费者手里,各的其所,这就是自由市场的分工,都得到应得的份额。

农嫂这么干,失去了东方甄选这个渠道,公司即使还可以做下去,但其服务的农民数量,肯定会大幅度减少。

所以,那些责怪东方甄选打着助农旗号欺骗的人,真该你们去帮助农民。

可惜你们自己也清楚,自己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真以为东方甄选是随随便便就做出来的?

知乎用户 大豆沙包子​ 发表

消费者和农民都是这 “谷贱伤农” 口号下的受害者。

施暴者正是那打着 “助农扶贫”、“谷贱伤农” 旗号的“中间商”(主播和平台)。

“助农”之所以演变成 “伤农” 的闹剧,归根结底还是那句 “谷贱伤农” 的口号喊得太过响亮。让人反感恶心的也并非只是那直播间的价格,而是那高呼 “谷贱伤农” 口号下光明正大敛财的丑陋嘴脸。

田间地头,市场价甚至是低于市场价,低价暴风吸入;

线上直播,助农精准扶贫、保质量产、高价疯狂输出;

平台复盘,直播火了、产品销了、腰包鼓了、主播笑了、农民麻了,又可以开始新一轮的 “助农” 产品研究了,看看这次是西瓜、苹果、香蕉还是其他什么农副产品。

这根玉米无论是 6.8,68,688,还是 1688,农民手上始终都只有那 0.78,而 “中间商” 深藏功与名,早就赢麻了!

把 “谷贱伤农” 作为收割民众利刃武器的“中间商”,我在想他们和发国难财的又有什么区别呢?


“谷贱伤农”出处:《汉书 · 食货志》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言 “食”,下篇言“货”。上篇班固提出“谷贱伤农” 的观点,他说:“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

知乎用户 遗忘 发表

虚伪,暴利是商人的本质。

其实我比较好奇直播卖货的虚假宣传和虚假广告该不该有规定和罚款。

广告有广告法,你直播讲解宣传商品违规是不是应当承担风险。目前电商已经越来越多,正规化的宣传和流程监管这一环应该跟上。

比如糖水燕窝国家监管部门应该怎么处罚?

这次玉米也是直播宣传是助农,实际上是三道贩子。宣传 2 块收购的玉米实际就是从其他经销商 3 块收购转头贴标卖 6 块。应该如何处罚?农产品利润比例多少合适?

虚假宣传应不应该罚?

东方甄选卖的东西就因为他贴牌的溢价比例是否应该有规定。电商的正规化任重道远吧。

电商坑的就是家人们。嘴巴说的一套一套的诗和远方,说谎不带眨眼的。

希望早点出台类似广告法对于直播带货的标准。并非生产厂家的电商平台细责

助农核心是帮助农民赚钱,不是打着帮助农民的旗号,收割社会的善心,鼓自己的腰包。

知乎用户 宿命的蝉​ 发表

东方甄选老董辛苦把东北玉米买到六元,改变了人们的认知告诉大家东北玉米品种好,卖相好,它值六元。辛巴拦路没挡住没挡住东北玉米升值的道路。最后东北自己人说我们的玉米就值七毛不值六元,自己把自己搞死了。唉,人最大悲剧的是自欺欺人,也是短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普通人的正确操作——

把那些为东方甄选做详解的答案截图

然后用小本本将这些话术抄下来,标注好,方便以后碰到类似的事件发生时,可以快速做出合理有据的公关回应(比如怼人、抬杠什么的)

【狗头. jpg】

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而已,无非是打着 “助农” 的情怀,这事换个小品牌小主播,估计能被喷到退网嘿嘿

能把 “谷贱伤农”4 个字,为主播阅读理解出百字长文的大神,让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课桌的那个“早” 字

【再次狗头. jpg】

知乎用户 劈柴叔 发表

中国玉米助农要好好学美国玉米的成功之处,

否则就算抖音每天把平台 80% 的流量都给农产品电商也没用。

首先,美国的玉米主要做口粮

美国的玉米主要做口粮出口销售为主,当然就对产品品质要求高,对应售价也好。

中国玉米过去主要是饲料和工业用途,近年也开始做高品质口粮,但占比不高。用途决定售价这个没什么好争议的。

其次,美国农业人工成本低

我们先看几张对比图

不要震惊,中国玉米的成本大头确实是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占比显著高于美国。

这不是说美国农民收入低,而是因为美国平原地形以及气候土壤适合种玉米,再加上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每亩地需要的人比中国少的多。中国大概人均耕种 30 亩,美国人均是中国的几十倍。

再次,科技赋能才是助农的必经之路。

我们再看几个数据:

**亩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 年,我国玉米的亩产量为 812 斤,只有美国平均单产的 55%,2020 年我国玉米平均亩产量只有 842 斤,美国的玉米亩产为 1470 斤,是美国玉米单产的 57.3%。甚至乌克兰的亩产都比我们高 200 斤。

高产的背后并不是仅仅因为土地和气候,还有种子的研发和优选,优质的化肥和农药,高效的农业机械,这每一项背后都对应着是美国农业高科技的支撑和助力,而不是仅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成本和利润:上面说了,我们的人工成本占比太高,这个是需要优化,但没有最佳的地形土壤和气候,也就只能因地制宜去提升了。

而且美国作为土地私有制国家,按说土地租赁费用更高,但每亩地的综合成本折算人民币后甚至比我们还低(1 英亩 = 6 亩),完了出品还好于我们,而且美国照样有对于农业和农产品的高额补贴,所以美国玉米的利润是我们的两倍。它依靠辛巴和东方甄选带货了么?并没有,靠科技才是硬道理。

同样是玉米,相同品质美国的刚好吃,同样好吃,美国的更便宜,你怎么竞争?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袁隆平,更多科技公司和科技人员投入到助农兴农,成长出中国的先正达,中国的孟山都,那样农民才能富起来强起来。否则你光是直播带货吼得厉害有毛用。

知乎用户 晨水 发表

一群闹着要低价销售才能助农的卧龙凤雏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日本的农民每年就在那么丁点土地上收获那么丁点产品,就还能过着相对还不错的生活?

不就是因为产品有了品牌价值,销售价格上去了。

有人说钱都被中间商赚了…… 如果某种农产品形成品牌效应了,市场售价站稳了一定的高度,能让中间商赚到钱,那么必然就会有更多的中间商来采购这种农产品,水涨船高,会不会让农民直接销售的价格也涨一些?让农民的收入也更高一些?

东方甄选卖的玉米我没买过,也没吃过。不过网上有很多人都在说,这种 玉米和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普通玉米有很大的不同。这种话既然这么多人敢公开说出来,那么我认为应该是真的,这种玉米确实和我们平常买的玉米确有不同。

东方甄选现在在电商直播带货领域,也算是头部品牌了。在辛巴来砸场子之前,据说这玉米的销售情况确实也还不错。如果这种情况能继续发展下去,大概率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即东方甄选的玉米大卖→东方甄选和其供货商都赚到钱了→加大采购量,并吸引其他采购商也加入进行采购→农民出货价格更高,并且还能扩大生产面积→农民收入多了一些,中间商和东方甄选也赚得更多了

结果在辛巴恶意砸场子,以及某脑残中间商的背刺下,这一链条被打破了

现在是什么结果呢?东方甄选不卖这个玉米了,某脑残中间商失去了一个大客户,辛巴蹭了一大波人气的同时还解决了个竞争对手,农民原本可以多卖点钱的玉米,只能贱价卖给类似辛巴这样的销售商…… 里外里,似乎也就辛巴成了唯一的获利者

电商助农应该怎么操作?

短期是帮助农民解决怎么把农产品卖出去的问题

长期是帮助农民建立起新的产品品牌,让好的农产品能有更高的溢价

虽然不至于跟日本那边,什么一个西瓜就要卖好几千人民币那么夸张

但优质的农产品,能比市面上的大路货稍微贵个几块钱,为什么不可以呢?

知乎用户 杨文强 发表

有利于扩大销量的行为才是助农,不扩大销量只增长价格,那这增长的价格跟农民不会有任何关系!

知乎用户 你好 653 发表

辛巴干的漂亮。我是一直恶心辛巴的。我从他们在快手没发家就关注他们了。另一个号还揭露了他们不少事。惹来他们团队官方来举报删除我回答。

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事辛巴干的漂亮。

东方和董的粉丝还各种洗。

真真恶心死我。

最近就恶心两个人,东方董,还有那个辛吉飞。

知乎用户 慕峰 发表

讲几个故事,用一些华丽的辞藻,再流几滴眼泪,原本市场价 2 块钱的东北糯玉米,就被买到了 6 元高价,甚至还被打上了帮助农民的幌子,这些人就不思考一下吗?我这辈子买过最好的糯玉米也没有超过 4 块钱一根的,6 块钱恕我直言,吃不起…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感恩中国 发表

偶尔刷到过一次东方甄选的直播卖货,一看内个人装逼的样子就恶心,直接就关了。这玩意就跟钟薛高一样,但凡有点生活阅历就知道是智商税。

知乎用户 舟远书斋 发表

「保证品质不能超量生产」还是在耍小聪明狡辩。

跟所谓的 “谷贱伤农” 一样,高举助农的大旗给资本家赚利润罢了。

一个被大环境和郭嘉大手锤转行的培训机构,自封助农菩萨,好歹懂点农业技术再忽悠行吗?


先反驳保证品质论——种一亩地和种一百亩,品质不会差到哪去,反而是规模越大,集中管理,单位成本越低,更越适合优中选优,提高品质。

再说说所谓的 “超量生产”——鲜玉米跟各种水果一样,季节性特别明显,玉米适合全球各地广泛种植,但到了秋天,种子会成熟,秸秆会枯萎——农产品,到了冬天,不是你想生产就能生产

北方这边一年至多可以种两季,较少的 7 月份收一波,主要产量集中在 9 月中旬(主粮玉米)。

南方(海南)可以多种两季。

所谓「秋收冬藏」,种子为了越冬,水分含量越来越低,不再是鲜玉米的口感。

即便是用温室大棚,也做不到天天种天天收鲜玉米的地步。

当然可以说不惜一切代价,人为控制大棚里永远都是春天或者夏天,但那样成本太高,同样的设施农业,种草莓,种西红柿都好过种鲜玉米。

东方甄选的鲜玉米大概率是冷库玉米,卖完了今年就没有了。

玉米汁就不一样了,农产品深加工,储存和勾兑都更容易实现。


想打我脸很简单,再找个冷库,上架一波——不用东方甄选,这事儿我自己就能做到。

知乎用户 大好青年​​ 发表

一开始觉得新东方真心助农,而且董宇辉又出口成张。

而且农产品嘛,在哪都是买,所以我直接闭眼买,后面发现很失望,

产品品质一般,而且售后一般,价格一般。

但这些我都可以接受,咱们至少还能算助农,后面不打算在新东方买东西,是因为听说他们收购压价,而后直播间价格也不低。

这算助农??这不就是正经商业行为,这要是算助农,那些超载客运汽车还算保护环境呢。

说真的,农产品营销,打 “悲情牌” 不如念“服务经”.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就个人意见来说

如果没有东方甄选这个平台,农民的玉米七八毛钱这个市场价不好卖,有了这个品牌之后,这个价格卖出去更容易些了,那应该是助农。

如果没有这个平台,农民的玉米也可以这个价格顺利卖出去的话,只能说锦上添花罢了,拿着助农的幌子赚钱,吃相有点难看。

知乎用户 囍贴街​ 发表

看到某位网友说的话我感觉很有道理:7 毛一根也好,6 元一根也罢,理性讨论无妨,但别冲动之下伤了农民和真 “助农” 的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所有助农、扶贫、捐赠类型的公益平台,本质就是盈利,不是中间商赚差价就是可怕的捐赠款项去向不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能超量生产 ?

这个笑话越来越离谱了,卖的不是贴牌的玉米吗,搞得和自己现种的一样。

生产商的企业很大,不缺货源。

但我估计生产商不想和他合作了,按批发给他的价格就不说了,按正常价销售还被脑残粉围剿,搞得像被东方甄选收购了一样。

知乎用户 啦啦啦 k 发表

7 毛收购,6 元卖出?

知乎用户 Dred 发表

嗯 赚了钱 还把上下游当孙子你是真牛逼啊

知乎用户 Natamany 发表

噱头罢了,对俞敏洪是真没好感

赚钱就算了还要装这个 x

知乎用户 福夡 发表

别再相信电商助农了。采购价和农民有关系,但是销售价和农民关系不大!天猫哪个大生鲜商家不是二道贩子?有几个是真正的农民自产自销?农民有钱交每天 1000-2000 的坑位费吗?有钱买流量吗?

我举个例子,讲解一下电商助农流程,可能不太全,但是亲身经历,应该说是感谢阿里巴巴封号,所以我去找证据才发现的。

福夡:起诉天猫获果季旗舰店【青岛启辰盛元商贸有限公司】以及浙江淘宝 全记录——起诉小知识分享【网络购物合同纠纷需要提交什么资料】商家已经跑路了。

我这个案件是在我购买天猫过期牛奶拒绝调解以后,淘宝封了我的淘宝账户,然后我就去杭州互联网法院起诉,输了,去杭州中院起诉,也输了。然后淘宝提供的证据其中有四个天猫商家投诉。所以我分别起诉了这四个商家。这个案件就是现在进入庭审阶段的其中一个。

在后期调查取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天猫商家已经跑路了,但我还不是最惨的,这个天猫商家采购了人家几十万的包装箱没结账!下面这是判决书,天眼查上还有一个我没找到。这个云南的公司和这个天猫商家的老板是同一个人,只要打开天眼查就可以找到。淘宝用这个商家投诉当庭举证日期是今年!

淘宝云云商家,我是怎么买到这种极品商家的呢?电商助农大广告!我记得非常清楚,当初我就是点这个进的淘宝吃货页面!然后淘宝是怎么操作的呢?也是取证的过程中知道的。原来这个位置需要缴纳坑位费!一天 1000-2000!

这是我收货后的评价!商家可以随便在后台投诉我!然后我需要打至少一个小时的客服电话去解释维权!当时这个投诉已经撤销了。但是,淘宝封号当庭提供的证据还包含这个商家。还有 88vip 就是冤大头!

所以阿里巴巴是怎么助农的呢?收取坑位费以及 8% 的返点!不允许差评!假货不可以退货只能退差价!我买的 A 送来的 B!强买强卖就算了!骗子还要在后台举报你!助纣为虐!简直给骗子提供一个骗钱场所!

知乎用户 单身汪 发表

作为农民子弟,其实我们不太关心终端销售价格,只要种出来的东西能卖出去就行了,因为我们知道,我自己用那个价格卖不出去。他赚钱了,我也赚钱了,这就行了,他们不赚钱,那为什么要从我这里进玉米呢?为了爱么?还是他们喝西北风就能活?

知乎用户 林姥爷 发表

助农应该是大环境或者说政策支持才行,任何公司或个人说助农都是想赚你们钱。

我家有个果园,每到果子上市的时候都是最头疼的时候。要是果子好卖,确实不担心价格问题,若是果子不好卖,基本上就烂地里了。农民手里没有渠道。

我曾经搞过直播,在新手期的时候每天就那么几单,过了新手期,想要卖出去产品你就得买流量,不然没人看。我曾经算过,曾多次购买 200 块流量,成交额 1000 多块钱,除去成本,去掉买流量的钱,经常出现亏损的情况。

电商就更别说了,运营干不过人家公司,资金也不如人家公司,快递也是如此。平台不给流量,要么花钱买,要么靠低价亏本卖,搞不过人家….

所以农民基本没有议价权,全特么让贩子给赚了。国家和地方每年都要搞个什么助农的,助个 j!b,作秀而已

知乎用户 我就是静静 发表

什么样算是助农,看看抖音号 浩同学看伊春 无坑位费佣金全捐,推广当地农产品品牌不贴牌,这种才叫助农

东方就是个三道贩子,东方粉会共情资本,殊不知农民没有议价权,就算零售卖十块,农民也未必能多赚钱,都是一门生意,赚钱正常,但不要又当又立,说什么助农谷贱伤农,不寒碜么?七毛收,卖六块,农民会有可能因为他卖六块多赚钱么?没可能的,小学有一篇课文,多收了三五斗,放到现在也不过时

如果东北黏玉米有名气,今年产量少收购价格高,那明年农民一窝蜂的都种黏玉米,市场就那么大,收购玉米的人肯定会人为压价,玉米和水稻不同,这种玉米在东北的随便哪块种出来都很好吃,不像水稻要挑地挑水源挑环境

知乎用户 吃叶子的昆虫 发表

说浙仙梅的,别给农民画饼了,合着你以为全世界的商品都不用管供需关系是吧?

你是不是不理解资本家为什么要倒牛奶啊?

合着农民告诉你真实价格是自己愚蠢吧?

是不是你的价值观是所有口碑和品牌都是靠欺骗才能做成?

浙仙梅是靠欺骗和电商出名的?

没有记错的话浙江杨梅从古到今都很有名吧?

按照你的意思,浙仙梅最应该跪谢的是赚差价的中间商了?

另外,这次的玉米和杨梅不一样,杨梅有玉米高产吗?有玉米那样好储存吗?浙江杨梅有品种优势、独特的地理优势,还有果农的不断提升的培育技术…… 恐怕不是你想象的先直接定天价做营销吧?

如果同样口味品相,大部分人的家门口就能买到当地现摘的新鲜低价杨梅,你觉得它还能卖这么贵吗?

玉米中也有贵的品种,但是人家地头价就比一般品种玉米贵,东方甄选是把 0.7 元的说成 2 元了吧?你高价并没有买到你认为的 2 元品质的玉米,为什么还要这么洗地呢?

还有,东北的地是有规划的哦。

知乎用户 777 发表

你一个消费终端,加价赚钱就赚钱得了,天天喊什么助农助农,要多恶心有多恶心。

知乎用户 奥莱 发表

呵,tui。东方甄选这沙口玩意儿。

知乎用户 飞扬​ 发表

参考 东北大嫂 被戳穿谎言了

知乎用户 十一 发表

开公司赚钱无可厚非 怎么样定价 物价局说合理都没问题 就大大方方承认 都是农村出身 玉米什么价心里都清楚 不能打着助农的民意 拿着共情的溢价往自己兜里装

知乎用户 狗不狗​ 发表

应该先讲个故事,文化人嘛。没有故事怎么卖产品?

然后花钱让一大堆账号轰炸洗脑。

有人质疑?花钱啊,压流量。什么?大主播上了?没事,人身攻击就好了。

六块钱有文化的玉米,真的是哄堂大笑了。

婊子配狗,天长地久。三道贩子谈助农,营销人员谈发展。

谷贱伤农?呵呵。

知乎用户 荒野稻草 发表

其实吧,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也是这几天才知道玉米是分为食用玉米和饲料玉米的。

我们这儿其实只分粘苞米和普通苞米的,价格上可以说是没区别。包括加工成苞米面和苞米碴子,也都是用的普通苞米。无论是人吃的还是喂猪的。当然品种还是有分的,有的甜一点,有的糯一点,有的颗粒小一点,但还是那句话,价格上可以说是没分别。

而且我们这儿早些年也是大面积种苞米的地区,只不过近二十年开始流行起种葡萄和大棚蔬菜了,所以种苞米的就少了许多。但毕竟苞米好伺候,很适合那些外出打工的,还有家里有养殖的农户。

但还是那句话,玉米品种对玉米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包括水果玉米。

可食用占比少,并不是因为品种的原因,而是鲜苞米本质上就是个应季的蔬菜,但因为其产量高价格低用途广,所以并不适合进冷库。进不了冷库,它作为商品自己就会找到出路,比如榨油,比如饲料。

所以说食用占比是没意义的,哪怕真的食用价格高,占比高,原本种植饲料玉米的农户就会跟起来种食用玉米。结果反倒会侵害到那些养殖户,从而猪肉价格上涨。而这种电商浪潮过后,就会有一大批食用玉米的种植户将面临无人收购的境况。

东北的阳光玫瑰葡萄可能就会面临这样的一种境况,从巨峰转到阳光玫瑰是需要扣高棚的,这个高棚的成本非常高,以至于不少农户去贷款扣棚,而未来一旦阳光玫瑰消费市场遇冷,那这些农户就会成为牺牲品。

其实我对 “电商助农” 这事一直不持正面的态度,而且似乎很多人对农产品有一种错误的认知。总以为农户卖农作物都是背着篓筐去菜市场铺一个临时小摊。但其实正常来讲,农作物是不存在没有销路的,到了收获季节,前四后八的大卡车就会一辆辆的开进村子里。统一收走作物,然后交给经销商,再交由零售商或者超商手里,最后再交到消费者手里。(那些背着篓筐的卖的其实都是自家后院种的,因为规模小所以不会有人上门收购(当然我说的只是我们家那边的情况))

但这种 “不愁销路” 还是要建立在不破坏供需关系的前提下的,比如上文所提的 “阳光玫瑰” 可能就会因为过于追捧“网红作物”,就会走向“愁销路”。

电商助农看似省却了零售商这么一个步骤,但与此同时就会带来时间更长的仓储期,就会带来非常高的仓储成本以及损耗,更不用说还有物流成本与损耗。结果就是农户赚到的钱并没有多,而消费者反倒要花上几倍的钱来为这个仓储以及物流买单。

至于品质,更是无稽之谈。品质只单相关损耗,像我们老家那边,也经常有南方的商户打包高品质的葡萄,做法就是把好的葡萄串剪走,差的就留在地里烂掉,而这些葡萄就会以几分钱一斤的价格卖给附近山寨果汁厂和酒厂。

不会存在那种好的 4 块钱一斤,差的 2 块钱一斤的情况出现。要么 3 块钱一斤全部带走,要么好的 4 块钱一斤,差的 5 分钱一斤。因为挑走那些 4 块钱一斤之后的葡萄,剩下的那些只有山寨果汁厂和酒厂愿意收了,而对于那些厂而言,他们用烂葡萄也一样用。

那有没有可能从一开始葡萄架上只长 4 块钱一斤的葡萄出来,有可能,我姥爷当初就做到了。方法就是剪叉,人为降低每颗葡萄苗上的葡萄数量,这样长出来的葡萄就会颗颗饱满,紫到发黑。但与此同时,就会降低产量。

所以,他们说卖 6 块钱赚不了太多我信,但以电商和所谓品质来助农,起码以我的人生经历来说,我无法信服。

电商的作用对我来说就是让我在宁波随时吃到来自家乡的作物,这点我很感激电商们,哪怕我要掏上几倍的价格。但助农?就得了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真小人和伪君子,哪个更让人痛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谷贱伤农” 不假,但一些个干着 “两头吃”“两头伤” 的事,是怎么好意思说出 “谷贱伤农” 的?

_谷贱伤农,_米贵伤民!

知乎用户 微笑的假面 发表

各方到底希望是什么结果呢?

东北人民到底屁股应该在哪里呢?

辛巴是羡慕嫉妒恨,自己口碑已经砸了,看着别人赚钱心里不平衡,出来捣乱

东方是卖高价,这样公司利润有了,以后腰杆硬了也敢选购更好的产品

农嫂是上游供应商,下游卖高价了,以后自己的产品也能提价

农民是源头,如果代理商利润好了,地头收购价也能提高,也是美滋滋

只怕是有一群羡慕嫉妒恨的网友甚至是友商们冲出来毁了这一条线路,使得食用玉米价格重新跌回 3 元水准。

终端销售价格跌回 3 元,那么地头价格只能 7 毛。

终端销售价格涨到 30 元,地头价格涨到 5 元也是可能的。

不用说了,反正东方甑选已经下架玉米了,农嫂和农嫂的农户们哭晕在地里。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感谢那些为他们 “声张正义” 的网友们。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资本现在越来越聪明了,想赚百姓的钱,还要学会立有温度有内涵的人设,讲底层人的故事,讲出共鸣,让一部分人认为资本有良心,自发站队,让站队的跟反对的自己人对打。

以玉米事件虐粉,以道德绑架固粉,刺激粉丝情绪刺激购买力,这套玩法饭圈熟悉不?资本热度流量都有了,后面直播带什么货还愁没人买?

各位直播真情实感追星的看官,房贷还了吗?工资涨了吗?实在不行去看个相声乐呵乐呵,笑过问问自己因为这种事跟别人争吵不休是不是比相声还好笑?

再问一句读书人:谷贱伤农是这样用的吗?

话别说一半儿,谷贱伤农下一句是啥呀?

知乎用户 为何失落 发表

个人感觉 xxx 又当又立,利用自己的舆论优势忽悠他们的真正受众,毕竟真正的农民,有生活常识的人也不会买。玉米卖十块都行,但是别提谷贱伤农啊。

知乎用户 不识字书生 发表

玉米定价之前,一定是经过缜密的模拟计算的,其目的就是让东方甄选收益最大化。

我敢打赌,东方甄选在定价之前,一定没有考虑过,定价 6 元,是否能让农民利益最大化。

靠良心助农是不可长久的。所以也不要指望有人无偿助农。

xx 干部直播助农,农民收入增加,干部获得政绩,买家获得满足感和实惠,三方共赢。

xx 电商助农,农民收入增加,xx 电商获得口碑和最大收益,买家用钱买满足感。我认为这是消费陷阱,是变相诈骗。

简而言之,如果东方甄选定价时,是以农民收益最大化来考虑的,我认为他是助农。反之,钻石涨价,是不是在资助非洲矿工呢?

知乎用户 飞天小猪猪 发表

这么蠢的平台都有一堆傻子买,哎不知道说啥,睁眼说瞎话,上坟烧报纸,只能说傻子多,骗子都不够用。

知乎用户 我承认自己的无知 发表

你卖六块,人家同品牌转手卖三块多

你说你助农

脸都被打肿了还在嘴硬

知乎用户 Adian 丶 发表

非得盯着人家东方臻选

人家干这个的不搞人设赚钱你养人家么

人家就是搞课程传销起家的

你又不是直播间受众,有需求就有市场

受众是那些没什么文化的人,让他们看了觉得自己好像有文化了

一辈子没读过三本完整的书的人听两个小时直播卖货就感觉自己升华了,会几句名人名言了

人家花钱买的不是玉米,是为自己受心灵鸡汤熏陶交的补课费

和当年送孩子去 “补课班” 听相声的人是一批

知乎用户 娃哈哈可乐 发表

谷贱伤农,谷贵到农民买不起就不伤农了?

你玉米不能伤,我小麦能伤?我猪肉兄弟能伤?

一起保证品质,一起贵,普天同庆。谁都不伤

为保证品质,不能超量生产。

农民少种点就能保证质量变好了?该不会农民这么多年了都不知道一亩地能种多少玉米吧?

真的助农就拿数据说话,你比平均市场价高的价格去收购玉米不就行了,还能打一波诚意牌。

知乎用户 知凡 zhifan​ 发表

2020 年,农业农村部刊载的一篇新闻中,东北农嫂公司表示,农户种植鲜食玉米较普通玉米,每亩可增加 20% 至 25% 的收入,按照当地最新的玉米三等粮收购价格,农户种植普通玉米大概每亩可收入 1700 元左右,也就是说,农户种植鲜食玉米每亩地可增加收入 400 元上下。东北农嫂所在的公主岭市,属于人口较稠密的县市,人均旱地的耕种面积也就是三四亩的样子。所以对于单一农户而言,增加的收入其实不多。

并且受限于国家对于粮食产量安全的要求,统计口径为经济作物的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其实只占到玉米耕种总面积的很小的一部分。

助农,不仅仅是收购农产品这么简单,也不应该把帮扶目标限定在土地上,土地以外,能不能为农民创造在当地就业增收的岗位才是关键。

知乎用户 白兔捣药 发表

玉米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有的人看到的是辛巴与东方甄选之间的竞争,是为了争夺用户,市场定价权;有的人看到的是东北农嫂不懂规矩,背后捅刀子,甚至有人以此看到了 “投资不过山海关” 的正确性,把这件事看成是纯粹的做人问题,人品不行,这就是瞎扯了,围绕这件事的相关争论多了去,但很遗憾都是错的,都只是看到了表象。

这件事的本质,是国内农业依然处在小农经济的落后状态,与现代零售业(流通业)不匹配的矛盾,现在的农业由原来的家庭承包改变为大户承包,因为农民不愿意种田了,由承包大户来做,性质没有改变,承包大户承包几千亩,上万亩土地,种点土特产,卖点粮食,这不是中国农业的未来,这么发展下去,中国人养活不了中国人。

而现在的零售业,流通业总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时代,直播带货,超级网红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节点,一个表现形式,他们有屁的定价权,简单点说他们不过是推销员罢了,而现代零售业,流通业的构成则要复杂得多,是一个高效的信息化,智能化,依靠大数据处理而运转的体系。

而落后的小农经济模式根本无法接入到现代零售业,流通业的系统,小农经济太太个体化,碎片化,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成本太高,运作效率太慢,道理就是我之前讲的为什么超市里不可能有土鸡蛋,因为不经济,超市里卖土鸡蛋,价格可能就是天价。

想要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收入,靠小农经济是不可能的,永远都会成为现代零售业盘剥的对象,连辛巴,东方甄选这样的直播带货都敢欺负他们,农业,农民,农村的出路只能是农场化,企业化,品牌化运作,与现代零售业,流通业,大数据处理体系进行无缝连接,成为现代零售业的一部分,这样一来,根本就不需要辛巴,东方甄选他们吆喝。

知乎用户 厚昌赵阳​ 发表

这件事其实就是大众对商品价值的认知不同导致的观点冲突。

有的人认为,玉米卖 6 元简直就是冤种,因为 “不值”

但有的人认为,玉米卖 6 元合理、卖 60 元也有人买,在他们眼里,就是 “值”

对于消费者来讲,是否购买东方甄选的产品,基本完全自愿。

既然有人消费,就代表他们能够承受这样的价格,也愿意为这个价格买单。

再说成本问题,一根玉米可能真的只值 7 毛,但是从一根田里的玉米到大流量主播的直播间再到消费者手里,这其中的成本有多少?有人算过吗?

我觉得有的人说的真的没有错,这个 6 块钱就是花在了营销上,但人家也确实给农产品整了一条销路出来。

唯一让人觉得争议特别大的,可能就是 “谷贱伤农” 这个说法了,虽然不清楚到农民手里多少钱,但是能确定的是,直播间抽取的利润应该是大头,不能否认,直播带货就是赚钱,他就是能拿特别大的利润。

“助农” 这件事要看谁真的为老农民做了什么,是不是真的解决了他们的困难。

借用农民日报的一句评论做个总结:7 毛一根也好,6 元一根也罢,理性讨论无妨,但别冲动之下伤了农民和真 “助农” 的人。

你能接受这种 “助农” 的方式嘛?

知乎用户 白羊射手 发表

抖音上已经把东北骂出翔了

还有不认同 “董老师” 的各地 ip 分别被他们的自称不是东方粉的老乡骂出翔 一律逐出家乡披甲为奴发配宁古塔了

新东方不愧是做教育培训的 这一手也确实厉害

真的挺有意思的 这整个事件里唯一真正在做花真金白银(投资产业链 实打实直接对接农民收购玉米并且打通了销路 成功成为都乐供货商并且自己也在各大平台销售东北农嫂为商标的产品 出口国外) 助农的那个东北农嫂 反而被打成万恶的反派

然后这个仅仅是动动嘴皮子 从东北农嫂那 2 块钱批发进货的东方甄选成了 农民的救世主

知乎用户 风尘 发表

天价月饼

饼贱伤农啊!

卖天价是为了宣传中国月饼品牌,提高价值,打出身价。

天价切糕

糕贱伤农啊!

卖天价是为了宣传新疆切糕品牌,提高价值,打出身价。

更绝的是房地产

知乎用户 Frank Memory​ 发表

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和时间看待的方式也会截然不同。

东方甄选眼里的助农,你们本来一年卖一百根,我来推广后,你们现在可以卖一百五十根,多的五十根就是我们助农的成果。

东方甄选粉丝眼里的助农,没有东方甄选,你们玉米只能烂地里。

嫉妒东方甄选眼里的助农,说好的助农呢,你怎么可以赚钱?你不仅不该赚钱,你还应该补贴他们,地里八毛五一根,你就该给他们一块八毛五一根,这才叫助农。

我个人眼里的助农,农产品你应该降低售价不赚钱,这样既刺激消费,农户也有了更多的销量,于双方皆有好处。就好像超市特价鸡蛋一样,一般买特价鸡蛋的人都会顺带买些别的,在东方甄选买特价农产品也会顺手买一些别的。

知乎用户 不曾​ 发表

这事对错多简单啊。

辛巴不是说玉米 7 毛么?你让他直播间,按东方甄选的玉米质量,7 毛玉米卖 100 万斤试试?

就卖这个农嫂旗舰店 8 根 50 块,6 块多一根的这种。

敢卖他就是辛巴,不敢就是一群京巴。

知乎用户 Watson Ho 发表

因为东北农嫂的迷幻操作,合作破裂,原本是一个负责种一个负责卖,因为负责种的既要种又要卖,破坏契约,导致只能这样收场

提一下东北农嫂也只是个承包商

知乎用户 vistlip 发表

本质还是搞消费升级那套,但问题是你吃的不是山珍海味,你吃的是五谷杂粮,这玩意卖天价真的是多少沾点

搞了半天原来我是初生啊

知乎用户 陈强 发表

子贡有一回,在其他诸侯国时,赎回了鲁国的同胞,但是,他拒绝了鲁国国家的补偿和赏金。做好事还不留名,这简直就是道德模范呀对不对?可是,孔子知道后,却火冒三丈,批评他:

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孔子认为,子贡赎人后,拒不受金,会导致其他鲁国人不愿意再去赎回同胞。因为赎人是要先垫付钱财的,如果大家都要像子贡那样,那损失可就大了,自然好人好事也没人愿意去做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子贡那样有万贯家财。那最终受苦的,还是那些沦为奴隶的同胞。

知乎用户 安华 发表

当然不能超量生产了,它进的去年的冬储玉米卖完了,为了保证 “质量” 得等明年再进今年剩下的所谓 “从地头收就 2 块钱一穗” 的冬储玉米当做新鲜玉米再卖啊,没毛病啊!

知乎用户 笔窝 发表

直播卖生鲜水果,只要你能卖出去我都认为是在助农,但是玉米这东西,卖不了嫩的也能卖干的,国家一直处于进口状态,2021 年进口了 2835 万吨,几毛收来 6 块卖助什么农,没你收就卖不出去了?用的着这些主播么,真助农请你做生鲜水果。

知乎用户 天纵神武 发表

反正 6 块钱的玉米我很少买,我们这里好吃的玉米也就一两块钱。但是我特别想知道到底去哪能买到 7 毛钱的东北鲜玉米?谁卖给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一直帮自己村里和隔壁几条村子卖农产品的人。

助农我是助了吧?我让大家每年都能卖出自家的产品,甚至每次都卖完。

赚钱我也是真赚了。

大家只是需要把自家的东西收好,我自己找人每家每户的收,这钱我还不能赚了?

知乎用户 AD 钙 发表

想多了 这玩意有的是还不能超量生产 他们供货商生产基地的冷库里有的是这玩意 着急发货了 就从当地找一些日结的打上包装就发走了 这玩意忽悠忽悠不懂的还行 就这种玉米还 6 块。。。冬天我老家串店考完的鲜玉米才 2 块钱

知乎用户 李青云 发表

电商本来就不是为了助力农业的,这件事本质就是有人当小人罢了。小人讨不到好,农民讨不到好,电商也讨不到好,渠道信任,农民销量等等都被小人毁了。

当小人不能得到最大利益时,他会把一件事全部毁掉。他以为他能损人利己,其实是损人损己。因为他没有本事利人利己,有的连损人利己的本事都没有,比如这件事中的小人。

知乎用户 老韭菜 - 合约交易 发表

何来助农,目前大部分估计都是助商。

知乎用户 boya 发表

一根 6 块还不丧良心?

挣的钱进谁腰包了?当婊子还立牌坊,还助农,我呸

丧良心的事还能说的脸不红心不跳,真会自我暗示,也就 dongyuhui 这类干的出来

知乎用户 SUMMR 发表

你一个三道贩子,超量跟你有啥关系?A 供应商没货可以去 B 供应商。

知乎用户 陌上隆 发表

那些说 6 元一根玉米值的,请你自己多买点 6 元一根的玉米补补智商。

当然了,那些拿钱带节奏的另说。

知乎用户 aaar 发表

这些回答都是些什么啊,把农民塑造成贪得无厌见利忘义的形象?在他们嘴里,农民辛勤付所得到的成果仿佛变成了一些人的施舍,在他们嘴里食物仿佛一文不值,这个群体仿佛脱离了社会成了边缘人… 太恐怖了,吃的太饱了……

知乎用户 子矍 发表

哪有那么麻烦,能把农民种的都卖出去,不至于烂地里就是助农了。

知乎用户 背后 发表

东方甄选没啥问题,他也确实助农了,只是大家不乐意他在中间赚了那么多钱。电商助农的正确操作应该是尽量减少供应链的长度,供应链越长,到买家收了的就越贵,然后收购价格并没有变。

知乎用户 hugh 发表

东方韭菜甄选,哈哈哈

知乎用户 华工智云 发表

东方甄选卖玉米引发热议的背后,实际上是近期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涌入农产品赛道。

如拼多多,就曾在去年设立 “百亿农研” 专项,称将投入 100 亿元到农业科技的研究中。据浦银国际研究报告,农产品在拼多多总 GMV 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在 2020 年达到 16%,远高于其他主流电商平台。

而抖音电商也推出 “抖音电商丰收季” 专项助农活动,重点扶持约 2 万农货商家,助力超 10 万款农特产出村进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许多带货主播,都将农产品当作了重要带货方向。

如何看待 “电商助农” 的影响?袁帅表示,直播带货的出现和发展,缩短了农副产品的流通环节,带动和扩大了农副产品的市场销售半径。

袁帅称,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持续支持下,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线上销售渠道进一步打通。特别是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 “洗礼” 之后,拼团、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型电商模式不断涌现,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滞销卖难的现象也少了。

但袁帅同时认为,事物的发展必然是双向的,是明暗相伴的,电商助农也是一把 “双刃剑”。

袁帅表示:“随着电商平台和商家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农产品‘低价营销’、‘低价上行’现象却不断凸显。我认为,这一现象是有碍于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健康发展的。我国当下的客观事实是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供应链条长、产品上行困难,既减少了农户利润,又增加了消费者负担,一直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

知乎用户 游客 20016 发表

一分钱一分货,贵有贵的道理

一分钱一分货” 是旧中国底层大众朴素而错误的认知,认为贵的东西好。

但是贵有贵的道理通常被理解成贵有贵的好处,这是错的。

贵,一样可以是垃圾。卖的贵,可能是营销可能是中间商赚了钱,卖的好可能是广告也可能是有人行贿 (褚橙)。

电商并没有助农的动机。只是自我标榜。

老师这个称呼在被滥用,不是什么玩意往桌子前面一坐就配得上老师这个称呼的。

新东方本来也不是什么正面形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东方甄选的舆论营销就是 “钞能力” 啊,颠倒黑白、模糊焦点,岂能砸了自己的暴利饭碗!从培训卷到农业,打着谷贱伤农旗号,可笑的是讲不清楚给了农民多少钱!要做高端农产品就好好选品,不要找陈玉米之类的换个包装就以次充好卖高价!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知乎用户 我要喝可乐 发表

每一个发声的人都对自己屁股在哪里而说哪种话,我没买过东方甄选的东西,但是作为一个商人,2 块采购 6 块卖,他纯粹的买卖综合毛利率是 6 成,确实很高了。

6 成的毛利率已经是很多行业的天花板了。如果作为一个上市企业,应该有相关具体的数据公布的。

说到最后,供应商的背刺市场上常有,只是时机选择不对,眼红他人挣钱罢了。

辛巴?没买过他东西,但是一个蹭流量,卖假燕窝的人… 品质低劣已经到了不想去想象他在这一波流量里挣了多少人员馒头了。

看客们更是搞笑,买东方甄选的觉得这钱无所谓,不买的人在哭爹喊娘。现在的人啊,都在干什么?

知乎用户 锦锦不熬夜 发表

为什么直播带货 + 农产品的模式能够成功?为什么直播带货能够帮助扶贫?

一是营销宣传方式简便 技术门槛低:一部手机就可以直播 对于农民来说不需要太高的技术门槛和设备费用 操作简单 宣传也方便

二是直播的互动增强了消费者对商品的体验:以往买这些农产品 消费者都喜欢到市场里亲眼看看亲手摸摸 而直播的形式 能让消费者通过主播的眼去看 通过主播的手去摸 增加了网络购物的真实感

三是减少中间商环节:农业经营主体与消费者直接对接 有利于减少交易环节 降低产品成本

四是有利于解决 “小农户” 和“大市场”问题:农产品网络直播可以将小规模经营的分散农户通过网路有机组织起来 成为链接 “小农户” 与“大市场 ”的桥梁 有利于边远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

知乎用户 飞白 发表

直播助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地里卖,直播公司直接负责产品的售前售后。

而不是他这种去找中间商拿货,中间不知道转了几手,到农民手里的钱并没有变多。

知乎用户 初夏之恋 发表

昨天看到一个外地人摆摊卖玉米,五元十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们这群吃不起六块钱一根玉米的替东方甄选的客户操心,总感觉哪里有问题。在丹尼斯超市,我看到那些六元一根的预包装玉米,突然明白新东方卖的玉米只是正常价,然后径自走到蔬菜区买了两块钱一根的带皮玉米。那些人平时就会买六块钱一根的玉米,在新东方买只是换了个渠道。而我们这些吃一两块钱一根玉米的在实体店不会买贵的,在网上更不会买贵的,我们不清楚别人的消费能力,也无法理解别人的消费习惯。没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就不要要求服务质量,放在这里一样,有利润了更有助农空间,相反那些极度压榨价格的才是真正的压榨农民的。他卖的价格低,说明农民收到的利润上限更低。

知乎用户 我对 NC 没耐心 发表

企业理解的助农—我把农民的东西买走

普通人理解的助农—高价把农民的东西买走

知乎用户 好好说话​ 发表

我说今天 B 站央视农业怎么发了这个。

【关于玉米,那些不得不说的事 - 哔哩哔哩】 https://b23.tv/eFfyRdO

知乎用户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发表

保证品质,那就必须增加种植人数,增加农业基因筛育等投入,保证优质基数。

不能超量生产和品质压根没什么关系。不超量就是好的?超量就不好?文字游戏而已。

而且东方真选压根就不是生产商,只个 OEM 贴牌的。

说了一堆废话。真正核心利益一点都不肯让出去。

知乎用户 毛彦伟​ 发表

越装越丢人,还不如当时立正挨打。

知乎用户 李先生 发表

我从来没有关注过东方甄选,但我看到有好多人都在攻击、嘲讽董宇辉,在我看来这些人其实就是一副嫉妒羡慕的心态,这次事件要不是董宇辉直播,换成其他东方的人直播。你们也未必会这是这幅心态。董宇辉人家是真真的通过读书而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改变自己的人,可以说是现在年轻人的榜样,值得让大家去学习。人家当员工也是一名成功的员工。

一些人啊,没什么本事,看谁都眼红,不就是看董宇辉红了、火了,就嫉妒、羡慕。现在看人家出事了,就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就大声嚷嚷着:瞧瞧,你们不是吹董宇辉吧,看吧,他是个啥样的人,我就说他不是个好人吧。此外,还有人说董宇辉没文化的,嘿,真实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要骂就骂东方甄选这家公司,对吧,还可以理解。追着骂董宇辉的人你们就是没文化,就是没本事。

知乎用户 鑫淼 发表

我一直想不明白,人们会喜欢直播买货!基本一套忽悠加卖焦虑!

知乎用户 鸭梨 发表

东方真贵牌玉米 ,呸

知乎用户 刚回家那份关怀 发表

这是根有文化的玉米 和普通玉米能一样吗 能吃出墨水味 进价 1 元 墨水味 5 元 专给脑袋里没墨水的人吃的 、

还有就是知乎多少人吃的都是那种牲口吃的玉米 这不是在骂我吗 我就吃那种的 总结一句 便宜的都是给牲口吃的

知乎用户 重霄客 发表

我老家有一种米,只有几块田才能生产,以前是贡品,还有大诗人题诗,就算是现在,也不是有钱能买到。但是并不妨碍这个镇子都叫这个名字,卖高价。同一种玉米就算明年大家都种又能怎样?消费者想要购买的是有流量,有品牌的玉米,不是你随便找在东北田间地头掰的一穗玉米。就像莆田鞋,这东西能够无限供应吧,但消费者想要的是有耐克官方背书的莆田鞋,不是莆田厂商自己贴耐克标的莆田鞋。

新东方这一次通过直播,给当地的玉米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可以说是帮当地打造了一个品牌玉米。如果可以好好利用,收购商都知道这个地方的玉米可以在市场上卖到六元一穗,而且这个玉米还有这么高的流量,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收购商前往收购,同样明年也会有更多的主播对该玉米进行直播销售。可当地玉米的常能是有限的,在供求关系便动的影响下,收购价格势必会提高。这样不但为当地玉米打开了销路,还提高了当地玉米采购价,这不是助农是什么?难道只有无偿公益才算助农。厂商没有激励,它能干一次,两次,但绝不会干第三次。

知乎用户 无边落叶 发表

“轻奢” 玉米是吧,笑死

知乎用户 周正非 发表

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要不新东方这些人就是没种过地,要不他们就只一群口才很好的诈骗分子

知乎用户 Fine 发表

阳山水蜜桃骂骂咧咧的退出了群聊

知乎用户 whuwolf 发表

对干直播的没好感,和一线企业交流过,卖熟食的,主播卖货,商家发货及售后,直播按照营业收入的 20% 分成,我问你们利润那么大吗,回答完全不赚钱,但主播行情(坑位费)就是这么收的,企业也就是推广个品牌(以前是地方知名品牌,现在领导眼里是销往全国了)。

知乎用户 仁守 发表

把他们的货都看一看,是不是都是卖了一段时间就不卖了。如果是,那人家卖完了下架是正常的。没货了硬叫他卖,他也卖不了啊。

知乎用户 树莓 发表

电商助农只有在本质意义上帮助到农民,而不是单方面声称电商助农,谷贱伤农,都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希望新东方也能站着把钱挣了,而不是一方面压榨农户一方面谷贱伤农。

知乎用户 键子 发表

我的理解的助农是只要帮助农民把农产品收走别烂在地里就好,收货价是有国家和市场参与不会亏也不会赚很多,如果这种玉米卖得很好农民也肯定会选择收货价高的出。至于东方甄选或是其他人卖对于农民没有任何关系。卖 6 块他能卖出去那他就会再去农民那里收,这样有一个稳定的出货商对于农民也是帮助了。

能卖出去,也确实帮助到了农民,只是换了种说法让价格变成 6 块,反正我是觉的贵我不买,我选择买路边煮好的也是一种助农。

只能说他营销的好。

知乎用户 奥利给 发表

口上都是助农

心上都是生意

知乎用户 krebs 发表

这利润率苹果也要自愧不如啊,怪不得辛巴眼红呢。

又能挣钱,还能落个助农的好名声。

知乎用户 深圳小帅比 发表

就怕那种赚差价,两边压的,一边压低农民的收购价格,一边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价格,反正这中间的差价,很多人不知道

知乎用户 睡睡 发表

助农的定义是什么,一帮人认为必须不赚钱利益要大多归农民才算助农。另一帮人认为只要帮农民卖出去滞销的产品就算助农。

然后两拨人吵得不可开交,一帮指责别人交智商税,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另一帮人指责对方根本不懂得基本的市场逻辑,完全就是道德绑架。

所以到底是谁错了呢。搞清楚你所站的概念,我想你的观点才有表达的意义,又何必吵架呢。

知乎用户 在作文里成长 发表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9054700

知乎用户 菲要这样​​ 发表

6 毛钱的玉米是喂牲口的,现实版何不食肉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人吃,才会有人卖,才会有人生产有人种

吃的人多了,卖的就会多,种的就会多,农民就会赚的更多

吃的人在助农,但是力量小,一个人能那买多少玉米,100 个?

卖的人在助农,不同的是力量大,能全国去卖,能帮助农民批量走单,提高销量,减少农产品损耗,降低损失间接帮助农民提高了收入

大家都在助农,好吧?

知乎用户 夯嫑停 发表

这不就是眼红人家新东方吗?卖 100 又能怎么滴?农民开心,因为玉米卖出去了,你别管是 1.5 一斤收的还是两块一穗收的,反正卖出去了。卖给饲料厂也是卖,卖给新东方也是卖,新东方挣多挣少那是人家本事。现在好了,新东方不收了,饲料厂要是能给新东方的价格,那不说啥,要是没有,你觉得农民会开心吗?

都是市场行为,你情我愿的,又不是强买强卖,也不知道总在喷什么。

知乎用户 战争与核平 发表

知乎用户 Starlight 星光 发表

这个问题我回答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用农民日报评论代替。官方都出来了,我不用 bb 了。

自己回答部分:

关注这么久,人家下架某商品是他们的习惯操作,他们家的商品经常卖完下架,有货再上架。

昨天的直播自营品就没几个,说明量就在那里,他们不是只想卖货,也考虑到合作方的生产能力与自己的信誉。

卖的好的产品没有按时发货与质量不满意的都被消费者挂抖音了。

不过玉米后期上不上架不清楚了。●)o(●

自己家自营品品牌的合作方背刺自己,估计要重新找合作方了。

其他玉米是与第三方合作,宣传引流与销售指标也完成了,再上架几率不大 。毕竟他们各自自己也要做生意啊!不能一直做呗!这样对双方不好。

后半部回答引用官方评论,不想 bb 了,省的被怼:

知乎用户 小梅子 6 发表

已经预感到这样的结局了。

现在物质丰富,市面上根本不缺产品,缺的是能宣传产品价值,懂产品价值的人。

知乎用户 两岸蛙声啼不住 发表

卖 6 块不一定是助农,但是张嘴说 7 毛一定是害农。

农产品,归根结底也是商品,是商品,想卖上价,让经销商抢着收农民手里的农产品,进而提高收购价,就必须把农产品品牌化。

绝大部分农产品都是国家收去入库保证粮食安全的,国家收购价是高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再高,除非换经济品种,卖到消费者手里当消费品卖,那就必须品牌化。

不管你是电商还是什么商,品牌化才能卖上价,才能让消费者记住,明年还买这个牌子,还买这个产地。做不到品牌化,那你天生就低人一等,货就难卖,货难卖农民的产品就没人收,没人收你指望助农?助个 P!

知乎用户 上善若水丶 sky 发表

问题来了。选剩下的玉米又是卖多少钱呢?

10 根玉米选 1 根,剩下 9 根没人要。

1 根两元卖 6 元,9 根 7 毛没人收。

知乎用户 瑰意琦行 发表

东方甄选不仅要站着赚钱,还要当大爷,怎么敢的?不怕反噬?

知乎用户 阿瓜维特 发表

这公司就是借助炒作突然起来的,过阵子再看看还能不能保持高流量吧。。。

知乎用户 那天那海那云彩 发表

你骗骗网友就算了,可别骗自己

知乎用户 质惠防静电地板 发表

质惠机房小编以为,在市场中的商品只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管定价如何,只要有人接受这个价格并且你能卖出去,这就是一个好的生意。这个过程中,合理的利润空间也是进一步促进市场繁荣和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些直播带货中搞情怀玩法是极易翻车的。大谈 “谷贱伤农” 的东方甄选即使这次没有遇到辛巴,下次也会遇到辛玖辛拾,他们不管是出于什么动机,正义化身也好,眼红利润也罢,这也属于正常。

经验也告诉我们,粉丝过于疯狂,品牌最终也会遭遇反噬。这点在愈发可怕的娱乐圈早已被习惯。

常识告诉我们,不管是种粮还是种菜,粮农和菜农都属于最没有议价权的那个群体。在丰收年要愁着怎么出货,在歉收年市场终端的高价也并没有多少反馈回去。什么是真正的助农什么确实值得我们去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国庆将至,大家加油ヾ (◍°∇°◍)ノ゙

知乎用户 货币的结构 发表

真正的助农是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统一,商业自己一边凉快去。

知乎用户 林木森林木森 发表

还是让农民自己弄吧,别帮,帮人遭人妒忌。

知乎用户 何以解忧杂货铺 发表

就不应该助农,根本喂不熟,在这群人眼中,只有你一分钱不赚,全部利润给我才叫助农,但凡从我身上赚取一分钱你都不是助农,其实穷是有道理的。

知乎用户 小肯在知乎 发表

东方甄选是个商业性机构,不是做慈善的,再 “助农”,也是商业化的行为。

简单来说,人家就是个中间商,肯定要赚钱的。水至清则无鱼,假设利润太薄人家也做不下去,然后倒闭,那产品就少了个出货口,这是个恶性循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做机械加工的,如果我跟客户吹哪个哪个机器怎么好,是因为供货的零件厂人力水平高,所以价格高一点,结果那个厂跳出来说别听他瞎说,我们零件价其实是 balabala,我觉得他神经病吧?我终端价格谈高一点,对你有啥坏处,以后我也不用对你扯着嗓子夺命杀价了啊?

这件事上某个地区的人真是匪夷所思匪夷所思……

知乎用户 baba 发表

生产????

知乎用户 啊啊 发表

助农应该是低价,而不是高价,因为人的肚子就那么点大。

就好比,我买了玉米,就吃不下苹果。一个人的收入,是另外一个人的亏损。

东方甄选助农是伪命题,他只是帮助了指定的人,然后使自己谋取高利润而已。

真正的助农,应该是降低运输损耗,把价格降下来。让那些收入低的人群,饭后也能吃吃水果,增加增量空间,从而额外消耗那些滞销的农产品。

一定意义上来说,滞销也不完全都是坏事。如果不是受限于交通运输等等,那么就是市场的优势劣汰,反而可以帮助农业做大做好。

知乎用户 买瓜卖馒头 发表

不就是普通的玉米收购,还宣传什么助农?

知乎用户 小时候可帅啦 发表

能说出谷贱伤农的确实不是啥好人,又当又立,一群当年不好好读书的以为听别人背几句小学诗句自己也有文化了。

知乎用户 Botasky 发表

市场拿货价 7 毛,卖 6 元,给农民拿货价 3 元 = 助农
市场拿货价 7 毛,卖 6 元,给农民拿货价 7 毛 = 割韭菜

知乎用户 我就看看而已 发表

挣钱,不磕碜

知乎用户 双手互搏键盘侠 发表

哈哈哈,不能超量生产。你以为工业产品呢,随时生产线生产。东北即食玉米已经完成田间收储了。现在没卖出去的都在冷库里。不知道怎么生产。

知乎用户 一条加糖的咸鱼 发表

科技与狠活的又一次胜利

知乎用户 天地一礼之和为贵 发表

那些东北农嫂喊冤的人,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

主要为东北农嫂喊冤的多东北人,

现在你们人沉默还好,

你们现在喊冤喊的越欢,大家否越怕你们东北人,其他地方的民营资本,越会加速逃离东北,

投资不过山海关,经商不过山海关,又再次被市场验证,东北农嫂不讲游戏规则,背后捅队友刀子,你们东北人还觉得对,

你们的这种短视,势必把投资不过山海关演变成市场经济中颠覆不破的真理。

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人呀!

想一块钱,农田地头,自己收,

想要 2 块钱,自己找个小摊去买,

想要 3 块钱,去市面上随意找个大点的门市自己买,

要想品质,去找东方甄选,哪里要 6 元,

每一个等级都有严格的划分的,都有阶层塑型,

小摊属于小商贩,

大点的门市属于中小渠道商,

而本轮的东北农嫂已经属于大渠道批发商,

而东方甄选属于零售商,

现在是大的渠道批发商,抢了零售商的买卖,

这个属于破坏游戏规则,东北农嫂,会引起整个零售商的抵制,

断别人后路,那就是断自己财路,

知乎用户 咸蛋 发表

近日一根玉米在网上掀起了 “腥风血雨”。

东方甄选直播卖玉米,辛巴炮轰东方甄选 7 毛成本卖六块,

甄选回应东方甄选玉米跟普通玉米不一样,大部分玉米不是用来人吃的,4、5 毛钱一穗的玉米是用来养牲口的

辛巴道歉 你以为事情完了

供货商东北甜嫂跳出来在直播间卖 3 快 6 一根

东方优选下架所有东北甜嫂的玉米架所有玉米

今天胖东来也跳出来了,原因是自家卖场同款玉米卖 8.5,下架并召回,还公开反思了

话题现在还挂在热搜呢

期间农民日报这样说的,一根玉米卖 6 块还是 7 毛?别伤农民就好!

事情我所知道的就这些

是谁动了谁的奶酪?

是谁掌握了流量的密码。

事情到此,农民是不是真的被助了?

知乎用户 郭珂珂 发表

某宝某东,盒装的,一盒十支八支的,折算下来要 5 元左右一支。

所以 6 元的贵吗?

知乎用户 不与说 发表

供应商背刺这个问题很大。

辛巴是什么东西?卖假货的?

东方甄选里外不是人。

辛巴是什么东西?

辛巴是什么东西?

辛巴是什么东西?

知乎用户 大哥 发表

这个事件有点像粉圈撕 B.

东风甄选已经粉圈化很严重了,

粉丝撕 B 是不管对错的,所有讲道理是没用的,、

董宇辉张口就是谷贱伤农,那你就多花点钱直接到农民手里收玉米呀,高价收,再高价卖,没人说你,

你进口的是农嫂的玉米,那个农嫂平时卖玉米就是 3 元一根,你是大网红,你可以卖到 6 元一根是你的本事,皆大欢喜。

但是出事情了,你的粉丝去到处攻击别人,人家本来一直就是卖 3 元一根的,还得配合你涨价到 6 元一根才能顺你们的意?3 元一根你们都不买,6 元一根你们能买吗?

让农嫂卖 6 元一根,这样玉米都卖不出去了,仓库里的都玉米都烂了,这样农民能赚到钱了?

知乎用户 池里莲结 发表

你不了解中国而妄下论断. jpg

打助农的幌子赚自己的钱。把教培的歪风刮到电商。又要里子,又要面子。

WIN WIN.jpg

如果真想助农,俞敏洪是可以上两会的,直接提案。

响应国家建立国内大市场号召,把中间商的事情交给国家做。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朝鲜专家指责温铁军剽窃?希望温教授尽快澄清

收录于合集 #木蹊怎么看 74个 还有没有天理,这年头,朝鲜专家都开始指责别人剽窃了。 近日朝鲜专家凉钢民,竟然公开指责我们当前最炙手可热的“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 说他涉嫌**“剽窃”**自己的论文。 并形容他是“明目张胆,丧心病狂,毫无 …

Sea 急刹车:东南亚最大科技公司的动荡九月

全球化扩张,是机会还是灾难? 文丨高洪浩 张钦 陈晶 编辑丨管艺雯 9 月 8 日清晨,一位 Shopee 墨西哥地区员工结束了和新加坡总部的视频会议,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第二天就是 9.9 大促,Shopee 每年最重要的活动,就像双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