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俄罗斯传播机器遇到中国审查——战争假消息怎样在大陆互联网“滚雪球”?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编者按】在全世界的瞩目下、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今天,若有什么比战场上的血光、空袭后的废墟和百万战争难民被连根拔起更重要的,便是谁、在哪里、怎样讲述和定义这些画面和这场战争。端传媒将目光投向乌克兰与俄罗斯战时的传播机制,本篇分析俄罗斯宣传机器的脉络及其与对中文世界的影响;也欢迎阅读《乌克兰的战争传播:推特与Tiktok时代的“全民信息战” 》。

自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之后,中国大陆互联网上就不时出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已经从基辅逃跑的新闻,出现的频率几乎是每天。例如3月4日,《环球网》发布了一条题为“乌总统泽连斯基已离开乌克兰”的新闻,内文指“乌克兰最高拉达反对党议员基瓦发布视频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4日越过乌波边境,躲进了美国驻波兰大使馆并将从那里继续下达伤害乌克兰部队和人民生命的命令。”但同时,下一段又指“随后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表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仍在基辅,没有离开乌克兰。”

在英文社交媒体,泽连斯基已经多次被传逃离乌克兰--端传媒利用推特免费提供(即有查核限额)的API追踪了一下“泽连斯基从乌克兰逃跑”的信息,发现自2月24日起,就已经有亲俄的推主在上面发布“Zelenskyy fled Ukraine”的推文,大部份指他身在波兰,有些更确切地说在华沙的美国大使馆里。有很多没有指明消息确切出处,或者简单说一句是“根据来自乌克兰的消息”或“根据消息来源”(according to sources)。泽连斯基本人的Telegram和脸书频道其实每天发布新影片,时常刻意在片中拍基辅地标来辟谣。这些谣言在俄罗斯最想影响的西方虽然不见得有太大的影响力,但在大陆互联网,类似的假消息传了又传,似乎还是颇有市场。

俄罗斯是著名的假消息大国,且以对外传播来说,俄国假消息传播机器的成熟,影响之广泛,暂时都是中国难望项背的。而且大陆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整体--我们最多只能够从观察中知道一点网民的舆论趋势。但从了解俄罗斯的假信息和政治宣传如何传到大陆互联网,也反映了一部分中国网民对这场战争的取态,也是如今整个传媒及网络信息环境的一面镜子。

2014年7月17日乌克兰格拉博沃,俄罗斯边境附近的乌克兰格拉博沃,马来西亚航空客机MH17的残骸在一片田野中。

2014年7月17日乌克兰格拉博沃,俄罗斯边境附近的乌克兰格拉博沃,马来西亚航空客机MH17的残骸在一片田野中。摄:Pierre Crom/Getty Images

俄罗斯假消息机器如何运作?

2014年7月中,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东部约四个月的时候,一架由荷兰阿姆斯特丹起飞,前往吉隆坡的马来西亚航空客机MH17,在乌克兰东部上空被地对空飞弹(或防空飞弹)击落,机上来自荷兰﹑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的近三百名乘客和机员全部死亡。

在客机坠落后不足数小时,各种关于责任谁属的说法纷纷出台。西方媒体指客机由亲俄武装份子击落,而克里姆林宫则指乌克兰军队才是击落客机的元凶。到了2015年,荷兰安全委员会(Dutch Safety Board)发布调查结果,指客机由亲俄武装份子的“山毛榉”(Buk)导弹击落。到了2016年9月,根据连月的取证分析和证人查访之后,由荷兰领头,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比利时和乌克兰专家参与的联合调查也发表报告,指出击落MH17的“山毛榉”导弹是由俄罗斯运到乌克兰东部的。澳大利亚和荷兰指俄罗斯必须为MH17的坠毁负责,并指俄罗斯已触犯国际法。七大工业国组织(G7)也在2018年指俄罗斯必须对MH17事件负起全部责任。

可是,即使经过如此漫长,且牵涉不同国家和专业的查证过程,仍然有不少阴谋论尝试反驳MH17的坠毁责任谁属。2015年,制造山毛榉导弹的俄罗斯国营军器商Almaz-Antey,在荷兰安全委员会的报告还没出台前就已经发声明反驳报告,指俄罗斯早已弃用该款导弹,所以MH17不可能是由俄罗斯支持的乌东分离份子击落的。在荷兰安全委员会报告出台后,俄罗斯的官媒立刻借此指委员会的报告不完整,不正确。

俄罗斯的假新闻机器当然不止克里姆林宫的官方声明,以及俄罗斯的官方媒体。作为宣传机器的一部份,俄罗斯架设了许多在外国注册,骤眼看起来跟俄罗斯政府完全没有关系的网站,作为官方的代理信息源(proxy sources)。例如在加拿大注册的Global Research(全球研究)网站。网站看起来跟一般的新闻网,甚至学术文章网没太大分别,不单拥有一个简洁的加拿大域名(.ca)的网址(globalresearch.ca),宣传语(tagline)“全球化研究的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Globalization)也似乎相当“正派”。

但仔细看网站的内容,会发觉它在许多和俄罗斯官方的口径非常一致,包括MH17坠毁的责任。Global Research指西方媒体,例如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刻意隐瞒对俄方有利的信息和证人的供词。除了在加拿大注册,Global Research的写手也没有典型的斯拉夫名字,不像俄罗斯人,看起来都是普通西方记者。同类的网站还有The Strategic Culture Foundation(战略文化基金会),一个明显以西方的极左翼读者为目标的代理网站。跟Global Research一样,对于所有关于俄罗斯的争议,包括2月开始的俄乌战争,该网站都批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是“帝国主义者”(imperialist)和“全球主义者”(globalist),以扼杀俄罗斯的生存空间为目标,并利用国际组织﹑国际法等修辞,将自己的帝国侵略正当化。

这些与俄罗斯口径一致的英文网站,在散播假消息和政治宣传中起了重要角色。它们对于欧美的非主流读者,尤其是极左和极右翼的--都是很吸引的“另类叙事”。例如MH17被美国中情局击落的流言,原本从俄罗斯的电视台“第一频道”(Channel One)传出,但美国的极右翼“另类事实”网站Infowars也“报道”了这一消息。事实上,这也要归因于俄罗斯宣传机器为普京塑造的强人和“白人拯救者”形象--这特别有利于俄罗斯假消息的传播。假消息和政治宣传的传播是密不可分的。

供职美国国防部的假新闻研究专家罗辛伯格(Laura Rosenberger)指,俄罗斯假新闻机器最擅长的,是令整个信息环境非常不稳定。当争议出现的时候,假新闻不一定要指出某个特定的“正确答案”,只要给出很多个不同的,甚至互相冲突的答案,就足以令人怀疑“事实根本没有真相”,或“所有我们看到的真相都未必是真相”。像Global Research或The Strategic Culture Foundation一类的,资金来源不透明的网站,加上在社交媒体上制造的大量假帐户--都在协助克里姆林宫扩大自己的声音。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写过:“新闻正在制造战争的现实,不仅是为了观众,也是为了那些参与者” 。当然,人类自有政治共同体以来,几乎就同时有了政治宣传(propaganda)的概念。传统的说法是,政治宣传的目的是要影响舆论,令上位者﹑当权者做的好事放到最大,坏事缩到最小。但鲍德里亚说,现代信息战不同政治宣传的是,它的目的已不限于笼络人心,最终目的其实是利用假信息来制造一个新的政治现实--几乎是一种自证预言的概念。

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利用假信息的手法,就很符合鲍德里亚形容的这种“制造政治现实”的目的。根据乌克兰危机中心(Ukraine Crisis Media Center)整理的资料,俄罗斯在开战后经不同渠道,散播俄军成功攻下乌克兰的大城市,乌军损失惨重﹑乌克兰总统或其他军事领袖已离国等消息。

搬字过纸的信息战

这些来自俄罗斯的假信息,在西方会被某些右翼媒体吸收,在中国的话,则是被从官媒到微博大V号的“自媒体”--从上到下,每一个层级的媒体照搬不误。官媒央视在2月26日发了一条消息,引述俄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的社交平台,指泽连斯基已经在2月25日离开基辅。彭博社(Bloomberg)记者刘凌达将央视的消息截图放到推特上,指泽连斯基明明一直都还在从基辅发推,央视的消息令她“哑口无语”。

另一例子是3月8日,《环球网》发布了一条新闻,标题为:“美在乌建15个生物实验室被曝光,俄国防部称拿到相关证据”。文中引述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指美国在乌克兰境内建立了15个生物实验室,专门制造危险的生物病原体。《环球时报》并称“经过追查”,发现美乌“正在合作推进由美国防部主导的‘生物威胁削减’项目”,并指有关在乌生物实验室的信息已被美方故意删除。而俄方最近也有散播过同样的说法,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Maria Zakharova)在3月9日才说过,美乌合作制造的生化武器实验室设在乌克兰近俄罗斯国境,并指美方正急忙销毁所有实验室存在的证据。

《纽约时报》指中国的媒体经常“​​未经核实就引用俄罗斯同行的报导,帮助在中国互联网上放大这些虚假信息”--事实似乎也是如此。对于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教授,曾在凤凰网担任战地记者的闾丘露薇来说,中国官媒这样的新闻操作并不令她意外,因为大陆互联网上的所有假消息,都跟中国的媒体生态和政治立场直接相关。

2月22日,《新京报》旗下的国际新闻新媒体《世面》的官方微博,漏出了可能是内部工作指令的一段信息:“即刻起,乌克兰相关发微博。都用世面首发,大号再发,推世面,对俄不利、亲西方的不发。首发前给我看文案。”帖文并指如果要用主题标签(hashtag)的话,只能用“人新央”(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带起的话题。虽然该帖文很快被删掉,但截图被方舟子贴在推特后,仍在网上疯传。

闾丘露薇对端传媒记者说,《世面》误发的这个微博帖文,让她联想到2014年俄罗斯挥军克里米亚时,中宣部向所有中国媒体发的禁令:“当时我还在凤凰,收到命令说不能批评普京是侵略者,不能用类似入侵的字眼。”

《世面》微博。

《世面》微博。图:网页截图

“对于中国而言,俄罗斯是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和盟友,是国家领导人上任后第一个外访的国家。而习近平比前任更要重视和普京的关系,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最新的讲话,就是‘个人友谊越来越深,而中俄关系上不封顶。’”在这样的外交前提下,媒体只能够发对俄罗斯有利的消息,也只能够报道俄罗斯官方发布的新闻稿,引用克里姆林宫发言人的说话。

因为同一个原因,在俄罗斯跟其他国家发生冲突的时候,中国媒体定义的信源就只有俄方的传媒。“中国媒体只能够用俄罗斯的信源,即是诸如俄罗斯电视台(RT)或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这样的俄罗斯媒体。情况类似国内媒体只能报道新华社通稿。”

闾丘露薇并质疑中国的“自媒体”,其实都只是国内的普京宣传机器的一部份,而大陆互联网上看似热闹的社交网络,其实都经过严格的言论监控。“国内的国际新闻报道,就只有新华社和央视有发稿权,环球时报特殊一些。所以中国媒体会成为俄罗斯官方宣传的传播器。至于微博‘大V’这些自媒体,其实只有官方媒体帐号才能踫时政,管理是和管传统媒体一模一样的。”

“所以我们看到的那些刊登战争新闻的,不过是披著自媒体外衣的官方号。2014年,社交媒体上的一些‘大V’也是这样被组织起来,统一发布支持俄罗斯的消息的。这一次也是,完全可以看到这些大V和营销号在传播统一的官方宣传口径。”

央视网页。

央视网页。图:网页截图

中国的亲俄立场一时三刻不会改变,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定位的确也很尴尬。一方面,和俄罗斯的伙伴关系绝对不能动摇,中国必须坚定支持盟友俄罗斯;但另一方面,中国因人权问题被批评时,经常对外宣称“对内主权不容干涉”,而这种立场似乎跟中国对一场侵略战争的支持相违背。

曾长驻中国,在2020年因不获续签而离开的记者张彦(Ian Johnson),就认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尴尬位置,完全反映到了大陆互联网在传的消息上。中国官方对俄方开战的立场模棱两可,既没有支持俄罗斯的入侵,也没有严词谴责。外交部一直在重申的立场是,主导了“北约东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战争有很大责任,因为他们将俄罗斯逼到了无法不反击的困境。 张彦认为,中国希望平衡自己的利益,一方面必须要维系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中俄关系,另一方面,中国也不希望自己成为西方对俄国制裁的附带损害(collateral damage),更不希望自己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但这个“中立”的立场不容易拿捏,尤其大陆互联网也会被视为中国官方态度的镜子,网路上支持普京和反普京的信息要如何平衡?“有些我认识的人,在微博和其他大陆互联网的社交平台上,写了些关于战争带来的人命伤亡的代价的东西。对于他们还能继续发类似的帖,其实我相当惊讶--当然不是没有被删帖的,但速度和规模都不如之前。”张彦对端传媒记者说。“例如说之前的‘八孩母亲’案,政府下手删帖的速度就不是今次能相比的。”

“又例如有些帖子,指俄罗斯是个不文明的,落后的国家。这虽然没有明说俄罗斯的‘不文明’是战争的祸端,但也暗示得相当明显了。这类的帖子竟然也没有全部被移除。”张彦认为,原因是中国不知道如何划清楚那条不能跨越的界--到底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立场,之后如何应对复杂的外交形势?

“虽然无论如何,中国不会容许你批评普京,或者说俄罗斯是侵略者,或批评中国的立场--但如果只是说战争很坏,战争会带来人命伤亡的话,如果有人用一种比较婉转,比较小心的方法去说,那也未必不可。”

新华网网页。

新华网网页。图:网页截图

流量与政治的交叉点

“事实查核”(fact checking)是与“信息战”几乎同时兴起的概念。最早的事实查核组织于2000年代初在美国成立,2005年英国电视台Channel 4就为国会选举创建了一个专门查证事实的博客--但绝大部份类似组织都是在过去十年才出现。国际事实查核联盟(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IFCN) 于2015年成立,至今在全球有过百名认证机构,包括香港的事实查核实验室(Factcheck Lab)和港大的Annie Lab,以及台湾的事实查核中心和麦搁骗(My GoPen)。

在中国大陆,也不是没有人在做事实查核,但环境明显与港台不同。至少,甚么能查,甚么话题会触动官方神经,不能查--做事实查核的人必须心里有数。而对比港台相对自由的网络环境,大陆互联网还经常面对一个巨大的信息真空。2月24日,普京向乌克兰全面开战以后,各家大型外媒都立刻创建了“即时更新”或“突发”页面,实时在上面推送新信息。推特上能看到的信息更新更多,《卫报》﹑《路透社》﹑《华邮》等多家外媒驻乌记者都在上面发布战场信息,乌克兰英文报章《基辅独立报》(The Kyiv Independent)更在一星期内新增了数十万推特追踪者。

但在大陆互联网,类似的媒体操作比较少见。外媒信息固然难以走入墙内,而官媒如《新华网》的乌克兰局势页面明显较外媒简陋,更新不频密,信息源也多是各国官方公布的信息。以开战后两星期的3月9日为例,《新华网》的这个专题页整天只发布了两条“最新播报”,一条是“第七架接返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临时航班安全回国”,一条是“拜登宣布美国对俄能源禁运/普京签署法令支持国民和企业”。同日,英国《卫报》的即时更新页,只消半天就发布了近二十条更新,当中有各国反战示威﹑对俄制裁细节﹑即时战况,俄乌两方就切尔诺贝利核电资源的交涉等。

假信息泛滥,同时代表著可靠信息的稀缺。在中国大陆从事事实查核的李江,就认为这种信息真空,正是大陆互联网假信息泛滥的主因之一:“当所有人都很急切想要获得最新信息,但同时又没有渠道去获取这些信息,结果就是无论是甚么品质的信息都很容易传开去。”

“自普京宣布战争开始,在大陆互联网上流传最广的是几个内容:第一个是俄罗斯的伞兵空降在乌克兰,但那条影片至少在2016年就已出现。第二个是基辅已陷落,说俄军很厉害,战争一眨眼就完结了。第三个是一个城市发生巨大爆炸的画面,说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城市的空袭,其实是黎巴嫩首都贝鲁特2020年港口大爆炸的画面。”

“因为战争爆发得很突然,很多所谓的媒体反应不是特别快,所以无论是信息还是图片,传播力都非常强。如果说有甚么好处,那就是提高了大陆互联网用户对事实核查的认识,对于有可信度的信息的需要。例如有读者特意去问我们甚么时候有推送,因为要等我们的推送去转发。这就证明很多人已经在怀疑很多信息是假的,所以特别需要经过事实查核的内容。”

2022年2月4日中国北京,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晤中合影。

2022年2月4日中国北京,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晤中合影。摄:Alexei Druzhinin\TASS via Getty Images

即使许多人对信息真伪有怀疑,假消息在大陆互联网通过演算法获得的流量和影响力,仍然是有质量的信息无法相比的。至少到了开战后两星期的3月初,上微博﹑知乎之类的大陆互联网讨论区搜一下“假新闻”的话,会发现大陆互联网的许多用户,都在指责乌克兰制造了大部份的假消息。

“原因很复杂,当中肯定也有一些媒体的引导,”李江对端传媒说。“不可否认的是,全世界事实核查的组织,包括我们在内--我们的核查员自己对于战争也有自己的立场。但我们要求他们在文章呈现上不能有自己的立场,因为那不符合事实核查本身的意义,也会置我们于很有风险的位置。你表现出来支持某一方是很尴尬的。”

“所以,我们现在也做了很多关于乌克兰的假消息。当然不能肯定是乌克兰官方或是乌克兰的谁发出来的消息,但从核查结果来看,网民就会想:如果这结果是真的话,它有利于谁?如果那些假消息看起来对乌克兰有利,那么结论就是乌克兰太坏了,乌克兰人都是演员。”

“这样的一种印象或趋势,通过演算法滚雪球的效应,一步一步得到了强化。加上官方态度偏向俄罗斯,在网络空间里面,滚雪球的效应就愈来愈明显,指责乌克兰制造假消息的愈来愈多,指责俄制造假消息的,反而会成为边缘声音。现在两者的比例,我会说大概是9比1吧。”

加剧这种滚雪球效应的,还有一些只在大陆互联网上找得到的假信息。当中有不少以挑起民族主义情绪为目的,例如说有中国留学生在乌克兰被打,甚至被乌军杀害的,完全没有证据背书的假消息。

对于这种大陆互联网自制的假新闻,李江说:“我不认为它背后有太多的政治目的,主要就是为了钱--即是商业目的,跟内容农场和click bait(点击诱饵)是同一个道理。”

“可能一开始大家都不太理解官方立场,现在大家都理解了:中俄是朋友,而我们不要西方的干涉。有些网民会看到中国的红线在那里,知道了大方向,知道在这大方向下面甚么东西都安全,那就可以炮制一些东西。做些网民爱看的,有流量的--有流量就有补贴,有补贴即是有钱。”

“例如说,中国网友很崇拜普京,觉得他很强硬--那于是网路上就出现了关于普京的一些短视频。普京讲俄语,有很多短视频把普京的俄语打上了假的中文字幕,里面都是对西方发出威胁,说‘北约如果敢干甚么,我马上就核导弹一个打过去’,或者说甚么‘我不介意亲手结束人类文明’之类的,很战狼的话。但问题普京根本没有说这些。”

那也没阻碍普京成为了大陆网的新“流量密码”。配上字幕以后,这些短片很快的在微信群疯传。“很多博主为了流量就会创造这些假的视频。而且他们知道,相对西方领袖,官方肯定会对这种假消息网开一面。如果后来传得太广了,对中国外交或形象有影响了,才会去限制一下。”

2022年3月1日中国北京,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台下记者发言。

2022年3月1日中国北京,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台下记者发言。摄:Andrea Verdelli/Getty Images

在大陆互联网,“事实”是甚么?

李江本来是国际线记者,开始做事实查核是这两﹑三年的事。“以前想法比较天真,觉得做记者就是采访很厉害的人,写很厉害的独家报道;做编辑的话就是设计很了不起的专题,做出很吸引人的版面。总之就是一心想要做很高质量的新闻。”

“可是后期愈来愈觉得不是那回事。我们身边的人--家人﹑同事﹑朋友﹑亲戚--他们每天看的,转发的新闻,就不要说是质量高低的问题了,连真假都有问题。就好像你想要盖摩天大楼,但却发现了连地基都出现塌陷了,那还说甚么要做有质量的新闻呢?”

“所以起初我很受震撼。在专业记者和编辑的眼中,他们相信的一些假消息简直是可笑,你会觉得:‘怎么可能有人会相信这种东西’?最后原来不止很多人相信,还要很多人转发。所以是很令人感慨的,尤其是对想要做新闻的人。”

在大陆互联网搜索网民对事实查核专业的讨论,会发现,许多大陆网民根本不觉得“事实查核”有客观性,甚至有些言论表达了对“事实”是否存在的深深质疑。例如有网民说“在是非跟立场面前,还谈甚么事实查核呢?”又有网民指:“所谓的事实核查不过就是将外媒的东西搬字过纸,不客观,也不科学。”

李江也承认,即使在外国,事实核查在很多人眼中也不过政治工具:“例如在美国,保守派就指控进步派将事实核查当成武器。而在国内,一些网民论点的前提就是说我们应该立场先行,如果你立场不对,你就是不客观。这样其实就反映了大陆互联网上,公共讨论的一些先天缺陷。”

虽然用的事实查核的准则和工具跟外国的同类机构没有分别,但在中国大陆,李江的事实查核组织没法注册成为公司,更没法注册成为非政府组织(NGO),只是用一种网络写作,类似博客的模式运作。在没有能持续的商业模式下,他们没有编辑部,也没可能招募全职的事实查核员。李江和他的同事也都不是全职的员工,而是据自愿模式加入的传媒工作者或学生。“我们算是在用爱发电了”。

但被问及对于中国事实核查行业的发展有甚么想像,李江却笑说:“数量是一定会增加。肯定会有愈来愈多人加入的。”确实,《澎湃新闻》﹑《凤凰卫视》,以及《腾讯新闻》等中国媒体,最近都开始做事实核查的栏目。但许多类似的事实查核媒体为了规避风险,都只做一些软性选题,例如《腾讯新闻》的“较真”栏目,大部份只做一些健康﹑养生类的事实查核,政治和社会类新闻事实查核还是涉猎较少。

“而且事实查核会成为愈来愈多国家的口头禅,甚至成为一种外交工具。拿这次战争来说--你会看到俄罗斯大使馆﹑乌克兰大使馆﹑法国大使馆等等,都在自己的中文网站上开了一个小小的事实核查的栏目,发布自己的事实核查报告。”

事实上,中国外交部也早就有类似行动。在COVID-19疫情中,中国就利用驻外大使馆的社交媒体,发布关于疫情的“事实查核”信息。例如对于“病毒源于武汉”的指控,中国驻德﹑驻马来西亚,以及驻弗德共和国(Cape Verde)的大使馆都发表了“辟谣声明”,指虽然COVID-19在武汉发现第一宗病例,但并不代表病毒源自武汉。中国驻弗德共和国大使馆发表的声明指,散播关于疫情流言的人“各有动机,有的意在诽谤抹黑政治和体制对手,有的甚至意图打击栽赃特定国家、民族及宗教。中国尤其受到这种‘信息流行病’的冲击。”

“未来,中国的官媒肯定会打著事实查核名义的旗号,开出一些栏目,使命就是要打击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抹黑造谣。”李江说。“反击‘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攻击’,也许就是这些栏目的使命之一吧。”

(尊重受访者意愿,文中的李江为化名。)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核查|普京放狠话“不介意摧毁人类文明”?

俄罗斯对乌克兰开战进入第五天,简体中文网络广泛流传被指是普京的所谓“狠话”:“如果矛盾真的到了无法调和,我不介意亲手结束人类文明”,“俄罗斯没有了,还要这个世界干什么”。 经核查,普京没有讲过类似的言论,流传信息为对普京讲话原文的误用和加 …

乌克兰是从俄罗斯“偷走”的吗?

现在已经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的第三周。 到底该如何理解它,一场对抗“自由世界”的反击之战,还是满足“俄罗斯世界”的野心之战?特约记者彭福志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张昕,他从苏联的制度遗留说起,讲到俄罗斯当下的 …

俄罗斯为什么不尽快结束乌克兰战争?

知乎用户 老猫仙​​ 发表 我跟 @月塔 的看法相差不大。但是他的答案有几个问题没讨论到。 1. 俄罗斯确实有做人道主义方面的考虑,有时候做的好,有时候做的不好,但是不能说俄罗斯军方没做——在战争期间这样已经很难得了,这种顾虑是双刃剑,拖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