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生育报告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后反而出现生育断崖」,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时代加速到来?
知乎用户 一只大河马 发表 人口断崖问题,其实孟子当年早就有过论述,原文如下: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早有预期,不过居然不是全面开放,难道还要三孩、四孩、五孩这样下去吗,不过俗话说,事不过三,希望下一步就是全面开放了。
不过全面开放并没有什么用……
买不起三辆劳斯莱斯是因为劳斯莱斯限购吗……
按七普数据推算,生育率已经在 1.3 左右。
学界通常将总和生育率达到 2.1 界定为世代更替水平。从历史和国际经验看,总和生育率 1.5 为 “高度敏感的警戒线”,跌落到 1.5 以下,就有可能掉入 “低生育率陷阱”。
如果以少子化的日本作为对比,近年来,日本总生育率维持在 1.4 左右,高于当前的中国。
年轻人躺平了,不愿生,不愿结婚,甚至不愿谈恋爱,低欲望社会提前到来。
2013-2020 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 1347 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 813 万对。1987-2020 年我国离婚登记对数从 58 万对攀升至 373 万对。不婚导致大量单身人口的出现,民政部预计 2021 年独居单身成年人口将高达 9200 万。
那怎么办呢,让愿意生的多生点吧:
2019 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 1.47,其中一孩生育率 0.659,二孩生育率 0.664,三孩及以上生育率 0.146。
二孩生育率已经高于一孩,愿意生的继续生,不愿生的继续不生,杯水车薪。
不过还是那句话,我们也许不一定需要那么多人口了,产业链迭代升级以后,人口密集型的产业会被淘汰,高附加值的产业将会成为主流。
当然,前提是教育、医疗、养老等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得跟上,就怕还没转过型来,劳动力就跟不上了。
我们这一代人,开启了白雪公主模式,一拖七(四个老人,三个小孩)。
配套方案也是有的,结婚彩礼压力大,那就不要彩礼了,没人带娃,发展普惠托育体系,机构来帮你带娃。
核心的问题是 “愿不愿意生”,而不是 “是否放开三孩”。所以,放开与否,对于新生儿的生育率影响不大。
我家现在俩娃,即使有老人在帮着带,已经觉得心力交瘁了。对于那些没有老人帮着带,且夫妻双方都要工作的家庭而言,带俩娃真的非常不容易。
虽然,带娃容易与否得看带娃的态度,但是,在目前这种大环境下,谁能做到放羊式养娃?
放开三孩,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有条件做全职妈妈,或者经济条件再好点,请得起高素质的专职育儿和辅导孩子教育的保姆的极少数家庭,可能会生三孩甚至四孩。
对于那些无所谓孩子教育,只要又吃有穿的极少数家庭,可能也会生三孩甚至四孩。
对于出于中间层的占绝大多数的家庭而言,俩娃确实已经不容易了,更不要说什么三孩。
所以,我不认为放开三孩可以明显刺激生育医院,从而改善现在的人口结构。
关键不是放不放开,而是愿不愿意。
从前计划生育也有不少宁愿偷生、罚款、丢工作也要多生的。
现在年轻人不生,不是因为没放开政策,而是因为生不起,养不活。
配套支持设施?最好的配套支持设施就是生娃,送房。
现在的问题是结婚率上不去,离婚率高,生育率低,这并不是因为政策没放开,或者是年轻人不想要爱情,不想要孩子,而是条件不充足。
这也是为什么 “全面二胎” 政策实际出生人口远低于预测 的原因。
如果全面二胎政策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那全面三胎甚至放开生育就能让这一届年轻人生生不息了吗?
个人预测很快会全面放开生育,生育主力会以富人与穷人为主,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最后,年轻人不是 “不想” 生,而是 “不敢” 生。
真正应该关注的,并不是是否放开生育限制,而是如何构建让年轻人 “生得出”、“养得起孩子” 的环境。
真的这个政策,年轻的朋友看过也就笑笑不说话了,挺照顾那些有生育意愿的,抓紧时间赶紧来个三胎。
放宽了生育数量上限,就差奖励生三胎了,看看那些有能力条件的生育群体能否一举改善我国每况愈下的出生人口数字。
高层的态度很明确了,愿意生的多生,祖国未来属于你们,如果愿意跟随的也生一个两个的陪跑,不愿意生的不管你是出于什么原因,也懒得管你们了,差生都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赖老师,别说学校,别喊什么同学影响你了。
所以就这样的,我什么也不多说了,围观政策效果如何…
谢邀。
不实质性解决人们的生存压力,仅凭一纸文件,无法解决生育率下坠的问题!
2020 年相较于 19 年人口锐减 250 万到 1200 万,二胎已到顶,更遑论三胎呢?
先看看七普揭露的事实吧!
**【重要提醒】可能有朋友会质疑 “如果是不真实的数据,你这么分析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认为还是有意义的,理由很简单,数据只会“往好了修饰”,如果我们基于修饰数据分析的结果都不理想,那么,实际情况可能更糟糕。**所以,不管数据如何,我们本次分析都是有意义的。
下面我就几个有趣的数据作评论:
全国人口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1339724852 人相比,增加 72053872 人,增长 5.38%,年平均增长率为 0.53%。
前面说了,我们现在就认为统计局数据是真的,四普到六普,年均增长率几乎每 10 年下降 0.455%,七普的 10 年还有全面二胎的利好,下一个 10 年有什么利好呢?
八普基本上可以下结论负增长了,原本专家估计 2027 年中国人口达到峰值,肯定是想多了。
因为 2020 年开始,二胎明显降低(等后续更详细数据,就知道下降幅度了,预估不低于 15%),二胎潜力要消化完了,2020 年出生人口锐减约 250 万到了 1200 万,虽然统计局还是说 “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还有 3 亿多育龄妇女,每年能够保持 1000 多万的出生人口规模。”
但是考虑到真实情况远超官方预测,我不认为可以实现,如果人民的生活压力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毫无道理如此乐观。
考虑到建国初期的人大限将至(寿命),今后 10 年,我国每年死亡人口还会明显上升,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如何,人口负增长也就两年内的事儿。
**宁吉喆:**我国人口平均年龄通过这次普查了解到是 38.8 岁,总的看,依然年富力强。美国最近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平均年龄是 38 岁,和我国的水平差不多。
平均年龄 38.8 岁了,我查阅了以下年龄中位数,2020 年中国人年龄中位数是 38.7 岁。现在,美国平均年龄都比我们小了。要是平均年龄是个好数字,我相信会这么说 “我国平均年龄 38.8 岁了,超过美国的 38 岁了”。
这句 “依然年富力强”,实在是让人难受。而且要知道我们当下还没有步入人口老龄化深水区啊,可能用不了 5 年,我国就平均不惑之年了(出生人口锐减,加之人均寿命延长)。
而且我个人认为不适合和美国毕竟人口数据,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大国,他们即便生育率不高,还可以通过放开国境线吸引年富力强的人口,但是,我国并没有这样的条件。
我国虽然劳动力人口占比缩小,但是绝对体量依旧庞大,有 8.8 亿劳动力年龄人口,目前的问题还是开拓就业岗位,自己国人都面临就业问题,就不可能大举引入移民,一个国家引入移民的量与其开发就业岗位的能力成正比。
全国共有家庭户 494157423 户,集体户 28531842 户,家庭户人口为 1292809300 人,集体户人口为 118969424 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2.62 人,比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3.10 人减少 0.48 人。
为什么每个家庭户人口锐减如此迅速呢?还是要得益于我国经济社会和房地产的迅猛发展,没有这么多房子,也不可能下降这么快。
我们再对比日本情况吧,2019 年,日本平均每个家用户为 2.39 人,这么来看,我们很快要赶上日本水平了,这也从侧面表明我国房子几乎到顶,但是,我们在建房子足够 1.4 亿人居住,考虑到大量空置住房存量,我国房子即将严重过剩,可能已经过剩了!
人均 40 平米计算,2020 年中国住宅新开工面积够超过 4000 万人居住、住宅竣工面积够 1500 万以上人居住。
全国老龄人口(65 岁及以上)占比 13.5%(19 年末数据是 12.6%),这数据增长很快,相较六普增加 4.63%,六普相较于五普仅增加 1.91%,充分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在迅猛加速。看看下图老龄人口占比增速,真吓人!
我此前预计 22 年我国老龄人口占比突破 14%,正式步入老龄社会,这个看来是肯定会发生了。分地区来看东北和上海人口老龄化最严重,其次是川渝地区;广东省可能是人口结构最好的省份了。
上海人口结构更恐怖的地方在于 0-14 岁人口占比居然是个位数,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上海最近几年逐步放开落户门槛了,上海户口金身已破。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901991162 人,占 63.89%,与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 236415856 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 14.21 个百分点。
城镇人口占比(城镇化率)大幅度上修,2019 年末统计局公布城镇化率为 60.60%,这次直接上修到 63.89%,以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形式,随着农村老龄人口的离世,城镇化率会自动快速增长(类似日本)。
城镇化率见顶了,日韩的历史经验,第一阶段城镇化率就是 70%,随后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农村人口离世导致城镇化率被动上升。这充分表明过去十年的数据对中国真实的城镇化率严重低估了。
这一数据对于房地产市场并不友好, “过去数据的低估说明未来我国城镇化率提升空间有限,我国房地产新房市场有可能提前到顶”。
关于七普详细分析,详见 6500 字文章:
[【收藏转发】6500 字完全解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1986569)
还记得央行那篇写我国人口的文章么?其中有如下几点值得大家认真思考:
1、人口红利是个 “暂时的机会”
关于 “人口红利是个暂时的机会” 的这段分析很精彩,逻辑清晰地道出了人口红利的真相。当前,我们的人口红利正在急速消失,对应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已经走到了要为人口红利还债的关口了。
我国人口红利来去匆匆主要是源自计划生育,之所以有计划生育,是因为建国初期全国生育引导失衡,人口的急速增长导致人口过多的担忧,从而催生出计划生育,这就导致我国人口演化很激荡。
过去的经历告诉人们,任何所谓改变只不过是转移了矛盾,矛盾并没有消失,而是会换一种模式到来。
2、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1)人口和经济的关系
本部分,作者关于人口和经济之间关系的下段文字描述很精彩,基本上可以解救很多人的认知。
当下,市面上有部分人喜欢简单线性的从 “人口减少,人均资源 / 财富就会增加” 的角度认为人口减少就是大利好。
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人口的非合理减少,很可能造成经济衰退,这样意味着社会的财富减少,如果社会财富减少的速度大于人口减少的速度,人均财富就会减少。
我们当下面临的老龄化严峻性,还能用合理范围解释吗?
(2)高估了科学和教育的作用?
如果说过去的发达国家高估了科技进步的速度,那么,当下我们可能低估了科技进步的速度。
日本当年为了应对老龄化可能造成的劳动力危机,想到的是用机器人代替人工。这也为什么日本机器人技术很发达的原因,因为别人老早就谋划机器人替代人了。
但是,过去些年,我觉得还是科技发展速度跟不上日本 “机器人替代人” 的政策意图,以当时的科技水平还无法支撑“机器人替换人”。在老龄化下的劳动力问题,我认为以现今的科技水平和发展速度,完全可以解决可能的劳动力问题。先进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已经取代了好多人的工作岗位,智能工场就是实例。
唯一的问题就是机器人无法像人那样消费,而消费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活动,机器人取代人,意味着有的人要失业,机器人作为生产力创造的财富会全部流进资本家的荷包。那个时候,如果不适时出台相应的财富分配制度,机器人取代人工只会让社会财富向机器人所有者的资本家更加集中,贫富差距更加悬殊。
(3)高估了鼓励生育效果
文章第三部分说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失败的教训之一就是高估了鼓励生育的效果。
而且,还特别距离日本,其虽然后面出台了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是错过了生育调整最佳时期。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直到现在还没有相应的鼓励生育具体政策福利,我们的人口即将负增长,我们会不会错过生育调整最佳时期呢?还算说,我们有没有可能已经错过了生育调整最佳时期?
别人实打实的政策都不肯扭转生育下滑的窘境,我们哪里来的自信就凭一纸 “全面放开二胎” 的政策就扭转乾坤?
(4)高估了养老保障制度的作用。
这个教训我们肯定会吸取,延迟退休和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措施么,以我国当前的老龄化进程,我认为 80 后还是要早做打算,自己养老更靠谱。
详见旧文《【深度解析】「延迟退休」与「个人养老金制度」以及疏解内卷的策略》
3、老年人抚养比
按照他们根据联合国的预测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如果 60 岁退休(不延迟退休),那么,到 2035 年,一个劳动力就要养 0.5 个老人;到 2050 年,就变成了 1 个劳动力养 0.7 个老人。
要知道,我们的劳动力还要养小孩,因此,可以说,要是 60 岁就退休,一个劳动力就得养 0.7 个老人和 0.3 个小孩,这意味着,一个人要干两个人的活,这个国家才不至于破产。
如果按照 65 岁退休计算,2050 年就是一个劳动力养 0.436 个老人,这个结果和我两年前写得分析文章结果一致。(劳动力的定义是 15-65 岁人口)
根据我的保守估计,到 2050 年,中国老龄人口占比将超过 30%,社会总抚养比将达 70%,意味着 10 个劳动力(15-65 岁)要养活 7 个非劳动力,其中包括 5 位老人。考虑到现在大部分人 20 岁,甚至 23 岁才工作,社会总抚养比将远大于 70%。
4、和美国 / 印度对比
本论文特别将我国的人口结构和美国 / 印度进行了对比,其中,美国是我们要追赶的对象,而印度则是在追赶我们的对象,可以说我们现在处于一种前有狼后有虎的局面。
仅以人口结构来说,我国的优势在快速消失,不仅如此,曾经的优势很快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人口红利还债论)。
这篇文章优秀在于其没必要取悦主流舆论,而是清醒点出印度对我国的威胁。这要是有人在网络这么说,可能要被扣上 “印吹” 的帽子。我曾经就被扣过 “越吹、印吹” 的帽子。
对于和美国的人口结构的对比,曾经我也思考过,我认为阻碍我国追上美国的最大障碍就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国可能只有 10 年窗口期,这 10 年窗口期必须在科技领域打下坚实基础,否则,随着进入人口老龄化深水区,我们和美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大家不要想当然理解美国当前的人口结构,认为美国老龄人口占比比我们大,所以我们还要很多优势。其实,并不是,因为美国是一一个移民大国,每年有超过一百万人口移民进入美国。虽然其中墨西哥非法移民占比很大,但也不要忽视了来自中国和印度那些带资带技术的精英人群移民到美国。
精英人群的移民其实就一次资本和技术的转移,对于本国是实打实的损失,对于美国来说是实打实的收益。
即便是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别人也是年富力强的青年或者充满未来的小孩,很少有老年人偷渡去美国啊。
对于人才的影响力,美国已然是首屈一指,我国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吸引力,直到现在,有些优秀的人才即便回来了,最后还是又回去了(北大许晨阳、清华颜宁),这不能简单归咎于他们不爱国,首先,我们得有发挥他们才干的土壤。在资本领域更严重,为什么故土留不住富豪啊?
本文作者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那就是过去 40 年我们靠人口红利缩小与美国的差距,未来 30 年我们要靠什么呢?
5、老龄化应对之策
关于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方案,实话实说,我觉得本文作者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 19 年末写过一篇文章《浅谈应对我国人口锐减和老龄化的几种方法》,当时我提出了四种解决策略:
请记住一个事实:人口锐减和老龄化,主要影响的是我国消费能力,而非造成劳动力不足,人口锐减和老龄化会压缩中国的消费市场,因此主要措施就是要开拓市场!目前,缓解我国人口锐减和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四种:鼓励生育、延迟退休、一带一路和科技强国!
然后看看央行这篇文章写的 “应对之策” 有四:其一、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其二、重视储蓄和投资;其三、推进养老改革;其四、促进教育和科技进步。
他们这四条建议,和我所提出的四条建议基本上可以一一对应,他们写得 “重视储蓄和投资” 里的投资和我写得 “一带一路” 基本一致,就是走出去,赚取其他地区的人口红利。
我们的一带一路原本就是通过产能输出影响沿线国家经济社会,使得该国的市场成为我们的市场,一方面应对我国出现的产能过剩和人口老龄化下的市场萎缩风险,也可以帮助我国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后就可以向美国那样玩了。
6、总结
人口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当下这个时间节点,我国面临的最棘手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对于一个拥有 14 亿人口、960 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大国,外部因素永远不是决定我们国家前途的根本因素,决定我们未来前途的根本因素永远只会是我们自己本身。
对于房地产的判断,我的观点依旧,当下不管是人口基本盘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房地产都已经都到了我国前途命运的对立面。
我不会因为某些城市房价的疯狂就会改变我的判断,就像我不会因为股票短期的涨跌就改变自己对其长期的判断一样。因为市场短期是情绪主导,与基本面无关,但是长期价值必然基于基本面。任何以短期价格波动做出的判断,参考价值很低。
相反,当下人口结构剧烈变化事实,以及严峻的国际形势,让我更加坚定我的判断会大概率发生的。
当你脑子一片混乱、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回归常识就是捷径,你只需要记住:古往今来没有不破的泡沫、古往今来没有所谓人定胜天、是科技强国不是混凝土强国。
好家伙,猫都不敢养三只。
仅仅放开三孩是远远不够的,就是全面放开生育也是不够的,但是有总比没有好。
这是生育政策 40 年来的最大变局。自 1980 年左右开始收紧生育以来,到 2011 年放开双独二孩、2013 年放开单独二孩、2016 年放开全面二孩,再到此番放开三孩,人口政策随着经济社会形势而变化。
这标志着,我国彻底从 “限制生育” 进入 “鼓励生育” 的新阶段。
然而,鼓励生育比限制生育难太多了。
近年来,我国人口生育形势日益严峻。2020 年出生人口仅为 1200 万人,创下近年来新低,相比放开全面二孩之初的 1786 万人,减少了近 600 万人。
这说明二孩效应已经基本释放完了,全面二孩政策对于生育的刺激效应不复存在。
二孩政策效果衰退,放开三孩是否就能挽回颓势?
恐怕为时已晚,但有总比没有强。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人口一旦掉入低生育陷阱,短时间内再也难以回到过去的局面,低生育率将会自我强化,无论如何提振都无济于事,日韩等国家的经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2020 年我国总和生育率降低到 1.3,早已跌破 1.5 的警戒线,更远远低于 2.1 的正常世代更替率。
然而,仅仅放开三孩远远不够,即使是全面放开生育,恐怕仍旧不够。
欧美以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即使没有生育限制,生育率照样萎靡不振,这背后不只是政策问题,还涉及生育意愿、养育能力等一系列社会文化问题。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这正是关键所在。要想力挽人口生育狂澜,教育、医疗乃至房地产不动不行了。
我们拭目以待。
1985 年,宣传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1995 年,宣传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
2005 年,改为养老不能靠政府。
2012 年,直接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
2013 年,以房养老。
2021 年,优化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憋了半天就出了个三孩政策,而不是彻底放开生育限制,甚至宣传口把生 “育” 的“育”字都打错了,没准还是老一辈用的五笔,可见还是计划思维作祟至深。
虽然放不放开都没意义,但上面如今还不明白吗?
年轻人不生孩子的根源难道是因为生不出吗?
养老难,高房价,就业难,高考卷…… 如今已经抑制的不是生育欲,而是了年轻人的生存欲。真要出政策,说实话还不如大力在中小学推广普及性教育来滴实际。
其实,归根结底,造人这就不是个政策问题,而是能不能兑现政策的问题。
割个一次两次三次还可以,但现在年轻人是真的没钱了,彻底躺平了——
别说生育三孩了,活着欲望都低……
中国有人口危机吗?没有。所谓的人口减少实际上是市场规模危机是消费力危机。
上策是增加可支配收入,中策增加工作岗位,下策只会绕着人口转。
美国三亿人的消费力远超 14 亿中国人,就是多来 6 亿人,每月 50% 收入被房贷干掉,因为 996 这种两个人干四个人的工作发三个人的工资的做法,又能保住什么消费力呢?
没有消费力的人口,又怎么去挽留经济发展呢?更何况现在不是生几个的问题,而是想不想生的问题。
一个土豪年入 5000 万,10 万中产年入 20 万,房价 10 万一平,与
一个土豪年入 3000 万,20 万中产年入 15 万,房价 5 万一平,
到底哪个更能解放消费力,更能奠定中国市场的全球重要性,更能让内循环无忧无虑,
一眼便知。
说实话,ZF 这个方向其实是正确的。不生孩子的怎么都不会生的,想办法让愿意生的多生。
日本其实二孩率很高的,想生的基本都会生两个,但架不住单身不生的太多,所以生育率很差。但再差日本还有 1.4,中国官方是 1.3,韩国只有 0.98,内卷三国里日本生育率是最高的。
**关键是不要想着让不生的去生,真没用的。**生孩子这种事,从 0 到 1 比从 1 到 N 要困难几个数量级。生育率回升一点是一点,尽量多释放存量,增量不要想了。ZF 早点搞清楚这点,对谁都好。
以后按照这种思路,不要去折腾一二线的未婚未育,多为农村年轻夫妻想办法,搞不好效果还真有点。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方向对了,力度如何?如果还是个税减免之类的腾挪大法,不拿出点真金白银出来,方向对了也没用。
害怕. jpg
[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建议生育两个孩子后,才有权使用避孕产品_手机搜狐网m.sohu.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sohu.com/a/469566549_114835%3Fstrategyid%3D00014)
咱们不用看数据,不用看分析,就谈一个很有意思的点。
政策优化的滞后性背后的原因。
你看,你知道,我知道,大家都知道,当年那种高压模式下的生育政策是个错。
这种认知不是今天才产生的,在 2013 年开放单独二胎之前,就在吹风了,这人口断崖大家看的清清楚楚,最近的人口统计都用各种方式在避开这个话题。
但是政策带来的惯性,依然很强大,至少,在内部,那个计生委,专门为打击超生游击队设置的「准强力部门」,直到 2018 年才完成撤销。
为什么拖那么久?
混迹江湖的应该都知道,要该退休的都退休了,该分流的分流了,然后才能撤。
都是编制内的,背后的压力有多大,触动了多少人的利益,大家都懂。
你猜,全国计生队伍有多大,有多少人是恰这碗饭的?
《第四次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人事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05 年底,全国计生系统共有约 50 万名工作人员。
50 万,不多对吧,毕竟是 14 亿人口的国家,很合理是不是?
好,另外一个数据来了。
原国家计生委公布的《国人口发〔2009〕5 号》文件显示,除上述人员之外,还有约 120 万名村级管理员(服务员)和 600 万名村(居)民小组长承担村级人口计生工作。
这是 720 万工作人员,也不太多对吧,勉强才能超过现在个城市外卖小哥的总和。
要注意一点,这时候开始用「约」这个词了,为什么要约呢?
这就是官和吏的区别了,统计都没办法统计。
还有一个口径,看大家信不信,人民网发布的:
截至 2005 年底,全国人口计生系统共有工作人员 5087 万。其中,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公务员有 1048 万人。全国有近 4 万个乡(镇、街道)设有人口计生办,其中四分之三以上是单独设置,有 3 万多个服务站和 5000 多个站办合一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
1048 万吃财政饭的编制成员,还有 4039 万靠这个吃饭的,一共 5087 万。
这是什么量级?
2016 年咱们国家公布的建筑从业人员 4204.41 万,这个基建狂魔的大军都抵不住搞生育的。
这解决的是多少就业?这牵扯的是多少饭碗?
我都可以盲猜,这政策出来,效果嘛,叫并无卵用。
毕竟当年放开二胎的效果,大家都看到了,断崖依然是断崖,挡都挡不住的那种。
那为了「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下一步呢?
首先是来一些浪的起飞的话术来把大家接受的底线往下拉。
接着开始构建配套机构,来执行这个优先级很高的政策,比如:
催生队,一个解决就业,促进编制在系统内分发解决子女工作的新模式,马上就要来了。
从历史发展线来看,
2011 年 11 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
2013 年 12 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2015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从生育率来看,近几年,人口出生率屡创新低。2018 年全年出生人口 1523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10.94‰,当时已为 1952 年该数据存在以来最低。2019 年全年出生人口 1465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10.48‰,再创新低。2020 全年出生人口 1200 万人,人口出生率降至 8.50‰。
但数据的另一面也显示,过去十年,生育政策调整对促进生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数据显示,随着 “单独二孩”“全面两孩” 政策的实施,少儿人口数量和比重上升。从生育孩次看,2014-2017 年,出生人口中 “二孩” 占比明显上升,由 2013 年的 30% 左右上升到 2017 年的 50% 左右。此后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 40%,由于生育政策调整的因素,全国多出生 “二孩” 数量达 1000 多万人。
此前,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建议,为提升出生率,未来需要在战略上要针对不同区域和人群,切实避免进入低生育陷阱,对超低生育水平地区尽快走出低生育陷阱; 在战术上积极、高效开展深入的人口普查等人口科学研究,准确把握生育率持续低迷的关键因素,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全方位积极解决面临的困难和突出问题。
现在全网都在通知一件事,那就是放开了三胎政策。
其实三胎政策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个通知,告诉你可以这样。
网络——“可以生三胎了!!!”
我——“哦。
比起能不能生,可能愿不愿意生,则更为重要吧。而如何提高大家愿意生的意愿,可能更值得讨论和解决。
当年我家里人生我的时候,我一个亲戚给我妈说,罚款他来教,只要我妈愿意生二胎。
可我妈还是觉得日子不易,毕竟养孩子也是艰难一件。导致即使后来家里条件慢慢好起来后,我也仍是独生子女 ·····
所以,生不生这件事,关键还是向前看。
我纯粹凑个热闹扯个蛋,当初强制一胎化的时候,众人欢呼计划生育的其中一个理由是体制内不能多子女,减少门阀的产生,不然的话一堆官富开枝散叶,会把持所有权力和资源。
现在开放到三胎了,显然很快就会全开放,从大家的预期来看,也是只有高等人士(官商知拆等)才有条件和意愿多生。
那么,按照这个情况推演,不久的将来,有权、有钱的人后代还多,很可能藉由血缘关系和现有层级条件,共同把持也好,相互联姻也好,结成新的门阀集团阶层。
想象一下,到时候,我们已经进入了高度发达社会,当然只是高度发达的名额不太够,画面不要太美。
如果不能改变生孩子自身的投入产出比,那开放几胎都是白搭。很多人都觉得应该全面放开,我觉得放开如此保守的原因,应该是留点空间平滑未来的人口增长吧。
不要孩子其实是很多人人生旅行中最重要的一次 “错峰出行”,当生育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少,代价却越来越大时,这是个很明显的决定。
生育意愿下降总体而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本质上仍然是一个投入收益平衡和机会成本的问题。我们先来探讨生育本身可以给你带来的收益:
自古有养儿防老这个概念,但是在现如今的社会恐怕难以成立,面对大多数 421 的家庭结构外加现在的高房价需要掏空六个钱包的现实情境。在当下的客观经济条件下,如果你指望孩子未来可以在经济上反哺你,那这个概率可谓微乎其微。实际上他未来不啃老就已经异常优秀了,注意我说的是异常,设想在一线城市工作 3-4 年的年轻人就可以全款买房,emmm,我身边目前没有见过一个案例,就是连编的故事都没有出现。因此养孩子对老年的经济支持这个收益消失了。
其次我们再看儿女对老年人的陪伴效应,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往往日后发展的越好的儿女(有出息),他们就会离父母越远。3,4 线城市的到一线城市打拼,一线城市的到国外发展。而往往那些个人发展不太顺利的子女(没出息)大多选择与父母同住,表面看确实是孝顺,但是你也不能否认他们潜在需要父母经济上的支持,最不济住在一起至少可以解决房租这个巨大的开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孩子凤凰腾达,实际上作为子女也必要有所发展,因为如果你在成年后尚需啃老才能勉强度日,那你这个家族的基因延续恐怕也要成为问题。对于优秀的孩子而言,他的人生注定是与父母渐行渐远的过程,因此儿女对老人的陪伴属性也没了。
很多人可能看到如上结论就会生气,大声呵斥到你怎这么没有人情味,子女的天伦之乐是多大的福分啊。当然这个收益是事情还没有那么糟糕的原因,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还是能收获很多成就感的,他第一次叫爸爸,第一次用稚嫩的小手给你画一幅彩笔画。对于没有孩子的人而言这感觉类似于角色扮演游戏中你对自己角色的培育过程。当然孩子更是你理论生命的延续,基因的传承。因此养孩子获得成就感,欢乐感和基因传承的收益还是存在的。
不过请别急着高兴,刚才我们说的是收益,但这个收益可不是白给的,或者实际而言你要为此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我们再来聊聊你生育的成本:
经济成本上,现如今孩子的教育和养育费用早已高企入云,一年仅仅教育费用就十几万,未来的学区房,工作,结婚等等,资本只会支付你用于再生产的工资,我身边有些朋友为了早日攒起购房首付而选择出国常驻,非洲三年归来发现多挣的 50 万远远赶不上房价的涨幅,他的奋斗让他离有房的梦想越来越远了。
我认为高房价对社会最大的伤害其实是它在告诉青年人:“劳动的价值增长速度远赶不上资产自然的增长速度”,此刻,我们勤劳致富的信仰会从底层被彻底颠覆。
但事实上并不是只需要花费金钱,时间和精力的损耗也是巨大的,从出生之后父母再也无法睡整觉,再到每天 996 回家之后心律憔悴却还要因为辅导孩子功课而被气出高血压。当然还要算上因为生育而损失的职场晋升机会等等。
那个多个孩子只是多双筷子,姐姐穿旧了衣服给弟弟用的粗放式育儿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更有趣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面对的诱惑也越来越多。20 年前人们下班之后骑着永久自行车回家,除了买菜做饭再没有其他的娱乐选择,连看个电视都是奢求。现如今早已是信息爆炸的社会,一个手机就可以让你乐此不疲。包括我刚才说的角色扮演游戏,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给你养育孩子所获得的成就感。所以,养育孩子唯一的那项收益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我个人的结论也很简单:目前的情况下最适合多生育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财富巨量的人,因为他们本身资源无限,生育并不会给他们的财富和精力带来太大的压力,相反对他们而言稀缺的是未来继承和管理现有财富,保持家族阶级的人。另一方面,最穷的人也适合多生多育,因为反正已经没有下降空间了,多个孩子理论上还多一种可能,买 3 张彩票中 500 万的机会永远比一张大,万一真有孩子闯出来了呢。实际上客观的生育率统计数据也验证了我的分析,所有的选择和认知都是决定于我们当下的资源和所处的环境,没有人天生是高尚博爱的,也没有人从来都是卑鄙自私的,我的经历,境遇逼迫我们做出了最现实的选择。
最尴尬的是中产阶级,每天很努力的 996 也只能勉强保持现有层级不滑落,有了孩子只会让他活的更辛苦,即便一路悉心培养,最后后代也是大概率走自己的老路,果不其然,一边是不断高企的育儿成本,一边是不断缩水的育儿收益,面对现实人们越来越 “理智”。
对于中产阶级而言这个问题也很好决策,如果你特别喜欢孩子,特别在意基因的延续,这就是你人生最大的意义,那你就大胆生。不过未来大概率你会活的特别辛苦,“朋友圈消失的中年人”,“为什么每天到家总爱坐在车里面不出来”,嘿别跑,说的就是你。如果你生育只是为了养儿防老,以后有人管或者孩子成为霸道总裁让你衣食无忧,那可以说你大概率想多了。
面对眼前的纷繁世界,人生不易,我们为何注定要选择这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呢?
[《认知破局》作为一本认知精进类畅销书,值得一看吗?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7957202?group_id=1373587675362947072)
会不会有一天,我没生够娃连套都不让我用了?
这是好消息
许多人说自己不会生三孩,因为生不起养不起那么多。
这是错误的理解三孩政策。
国家推动三孩政策,是要保障优生优育。
一般人怎么可能有条件优生优育呢?
只有体制内的人,有钱人,才有条件优生优育。
三孩政策是提供给他们的,他们有条件优生优育。
一般人养一个孩子都吃力了,怎么可能优生优育。
所以接下来就是一对夫妻生育四个、五个、六个…… 以此类推。
独生子女这一代,一对夫妻养活四个老人,干到七十岁退休,现在还要养活三个孩子,太惨了。
更惨的是,当你到六十多岁的时候,还要带 9 个孙子。
关键不在三胎,而在三胎的配套措施支持。
抛开戾气问题不谈,这应该算是实打实的资金支持了,只是说这里的力度以及效果有多少还不好说。
在二胎刚放开窗口期内生育的家庭对这种配套措施支持应该是相对敏感的,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孩子入园以及对应的小学上学问题。
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近些年入园问题不仅正在放大,而且每个幼儿园里各个班级之间孩子的数量较之以往也是格外得多。
入园难算是开放二胎政策下比较明显的问题了,三胎自然也是这样的。
因为其它配套问题也还在路上,就比如说医院对应的儿科医生资源是否充足能否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以及是否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扩建医院以及针对儿科做定点扩招,这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虽然说当下社会对开放三胎的整体效果普遍存在质疑,但在没有数据支持的情况下政策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所以全面开放生育还是需要再看一看的。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全面放开生育之后新生人口增长超乎预料我们现有的医疗、教育资源等跟不上怎么办,如果到时候出现大面积适龄儿童无学可上,幼儿医疗资源紧张又该如何处理?
当然,就现在的舆论态势来讲,大家可能认为这些事发生概率不高,但就政策制定的考虑来讲,这是 “治大国如烹小鲜” 的最为妥善的考量。
政策的效果如何不能靠猜测,要靠数据,毕竟一切还是要从实际出发不是嘛。
从政策制定推进的角度考量,能在人口普查数据出炉之后到开放三胎已经是一个很快的反应速度了,只是说现在这些问题的思路在哪里?
我还是持同样的观点:
鼓励生育,鼓励谁,在哪做,如何做,谁出钱,这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问题。
说一句话很现实的话,别看互联网现在嚷嚷得很多,其实大城市是最不具备鼓励生育条件的。
很简单的道理,不管是从居住成本还是生育意识来说,指望大城市居民多生育是不现实的。
但小地方是不具备条件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没钱。
在现代社会,虽然生育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产业,但对地方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不管是支付幼儿的医疗资源,而是加大投入育儿的教育成本以及其它配套措施,对于地方来说,这都是一种支出。
而由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的具大差异,这些由地方承担代价生育的幼儿在成为劳动力后,他们会倾向于涌入大城市,而这种劳动力外流的现象也必然会使这些承担生育的地方得不到回报而持续衰弱。
而这就是目前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了,北京上海确实没有多少新生儿,但他们的人口是净流入的,而且这个净流入数据是被严格控制的,如果说不加以限制,这些人口流入速度可能是更快的。
简单来说:
对于大城市来说,鼓励生育太难,但吸引人口易,反正有人愿意来,所以缺乏动力。
对于小城市来说,鼓励生育没钱,也限制不了人口外流,担心自己承担代价给别人做嫁衣,所以不敢鼓励生育。
这就是目前人口问题最尖锐的地方。
有钱的地方不需要鼓励生育,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外来人口,没钱的地方也不敢鼓励生育,因为他们无法限制人口外流。
但最矛盾的一点还在于这里,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发展的不平衡、不均匀,但如果让地方出钱的话,以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财政现状来看,这些钱大概率还是出自土地财政,这种拿土地财政的钱来鼓励生育的做法是很魔幻的。
所以从现实考量,后续从放松到鼓励,不管是网传的社会化抚养还是其它措施,都应该是由国家统筹规划,从大局考虑的。
相较于三胎政策的出台,我们可能更需要关注后者。
太好了,忍不住的激动,忍不住的热泪盈眶
2017 年开放二胎政策
2021 年有望开放全面三胎
按照这个速度,2025 年有望全民四胎
不禁想到,在不久的将来县长的三个孩子把守着附属的三个县
这三个孩子的亲家担任着县里医院的院长,当地学校的校长等
真正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
全家出动,一起为百姓服务
我曾在去年的时候看到过一篇文章
大概就是,身边的女性没几个要二胎的
可是国企教师公务员却在那可劲生
办公室整天讨论育儿知识
也可能是生育率有些太差了
开放三胎让数据好看点
2017 年全面二胎证明确实可以
但是照搬到现在可能就有点够呛了
17 年的时候正是房价疯狂增长
经济火热的时候
现在变成了「经济稳步增长」
而且准备生三胎的,大概率是 17 年那一批生了二胎的
5 年过去了
年龄可能会是一个问题
竟然不是全面放开生育,可见顽固保守势力和境外敌对势力还在垂死挣扎。不过敌人的绝育计划成功九成九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被引入 “地狱难度” 了。
虽然奖励堪忧,步调太小,但有总比没有强。
17 年在俄罗斯和老师谈到这个问题,老师说俄罗斯政府为了鼓励生育可谓是想尽了办法:
新婚青年购房补贴根据生育情况最高可达 45%(限区域)
全面解决抚养问题,也就是说从孩子怀上,到孩子高中毕业,期间检查,生产,奶粉,尿垫,小学到高中教育费用,国家全负责了,高考后排名前 30% 的学生继续享受免学费待遇。
孩子出生后一次性奖励大概约等于 35000 人民币的卢布。
在苏联时期,生多个孩子以后将会由苏维埃主席亲自颁发英雄母亲勋章。
然后我老师问我们中国学生,听说中国也要开放生育了,你们有什么奖励政策吗?
我们面面相觑,养一个已经很费力了,不敢多想。。
作为一名法学老师,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本来术业有专攻,这个问题不该我来回答,但是正好最近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思考,所以就过来发表一下,同学们轻喷。
个人认为,中国的人口问题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已经不是放开不放开的问题,解决不了生活成本高昂,房价的问题,放开 100 胎生育率也高不上去。
现在人口所面临的根本问题不是生育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因素决定的,其中包括高房价,高昂的生活成本,就业率的降低,天价彩礼,阶层固化等等这些社会问题。
我想着,如果我们能制定一些政策,让年轻人压力不要这么重,让年轻人能看到一些希望,生育率自然会上来,不需要我们刻意的去制定政策,因为人类的繁衍本来就是一个天然的过程。
我来试想一下放开三胎后的生育人群。第一肯定是富人,他们巴不得多子多福,反正养的起。第二是生活在最最底层的没有文化的人,他们脑海里没有这些概念,反正就是生。最后形成一种极端,更加拉大两极分化。
同意我观点的同学点个赞同和关注哦!
之前人口普查出结果,官方不是说稳中向好,形势乐观吗?
做销售的都知道,找不到新客户的时候只能不断挖掘老客户的潜力了
年轻人不生孩子,是因为政策限制着生育欲望吗?
你不上清华,是因为不喜欢吗?
决策者是被蒙在了鼓里,还是故意装不知道呢?
三孩生育政策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大家一个都不愿意生遑论二孩三孩,而是我们由此可以看到,改革阻力之大,超乎想象。
年轻人需要认识到,指望主动降房价是不可能了,躺平对抗资本没戏,在经济规律发挥作用之前,必须要积极行动起来,跳出资本写就的规则,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80,90 这两代人,独生子女居多,一对夫妻要养 4 个老人,2 个人再拉扯 3 个孩子,因为老人延迟退休没干到 65 岁所以没空帮忙带娃。自己还没干到 65 岁就累挂了,如果没累挂顺利干到退休,还有 9 个孙子孙女要帮忙带。
我先躺平了,你们随意。
1、《不会吧》
难道我们现在指望的是只生一个?或者不结婚?或者不生育?
然后自己一个人或者两口子独自享受人生?
然后躺平,一点压力都不想有?
然后眼睁睁看着别人六十多岁拄着拐棍在公司加班,七老八十扶着输液袋给儿孙还房供?
不会吧?
对,所以我觉得有的时候是正因为有一定的难度
然后你够他的时候,痛苦与此有关,幸福可能也与此有关
相比较之下,据我了解,很多我们周边的国家当中,大的国家当中,很多夫妻是有四个五个孩子的
不要说什么 “生了养不起”“生了供不起” 这些话
您去日本试试去,看看那些平成废宅,堕落成那个样子,你们好意思!?
不会吧!?
2、《珍珠》
动物都知道要生,多生,那些口口声声称 “一代比一代难养”,暗戳戳明晃晃说生不起,不生了的人,你们还不如一匹马懂事!
3、《生个人吧》
早就说过,警惕境外势力警惕境外势力,你们听了吗?
敌人想让你们不生!你们不生,敌人不就赢了吗?
你们不生,那些不如你的同学生了,你同学不就赢了吗?
你们躺平,同事奋斗,同事不就赢了吗?
所有人不生,所有人躺平,敌人不就赢了吗?他们就是不想让你们 996 啊,从而让你们落后啊,这看不出来吗?
生 + 不躺平,我们就赢了,而且是四赢,这么简简单单的道理还看不出来???
4、《警惕杰洛特》
早就说过,事出反常必有妖
现在多少人在激化这个生育矛盾,
爆火背后没有推手我是不信的,
警惕境外势力打 “优生优育牌”!
5、《不戴雨伞》
你们这个年纪,怎么能戴雨伞的?
我们那个时候是不戴雨伞的,你们这个年纪,戴得上雨伞?
有点出息没有!
搞笑呢,这不是。
我一个娃都养不起,你叫我生三个?
谁养呢,养一个孩子,不是你说的那么简单了,需要在他身上投入各种的资本,精力,时间等等。
看看下面这张表格,你是不是开始对生孩子望而却步呢?
提这其这个政策的人,本身没有啥问题,的确可以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但是你想我们普通人生孩子,谁想这么多啊? 你就开放了一个政策,告诉我们可以生三个孩子,我们就因此多生一个两个的?
想法是好的,但是你有提出更加具体,更加完备的措施来提高人们的生育欲望吗?提供人们的完备物质生育保障,给予更大的政策和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如果不在这方面下功夫,只是开了一个生育的政策,没啥作用真的。。。
那就好比在经济学中,一个市场仅仅是因为国家降低了市场的准入门槛,就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进来这个市场吗? 显然不是啊,企业愿意进入这个市场,是因为看中了这个市场,未来能够带给他的收益和前景。像那种市场门槛很高的行业,照样有无数个企业挤着脑袋往前冲,为啥,因为能够赚钱啊,对他来说是有利的啊。
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而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是怎么飘,甘露是怎么凝结。
放开三胎真的能生出很多来?让我们看看曾经预测全面放开二胎年出生 4995 万的翟振武教授怎么说。
翟振武:客观地说,应对低生育率、老龄化、人口负增长,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如果说想通过放开生育政策去扭转老龄化,提振生育率,就考虑偏了。现在就是放开生育政策,生育率也回不去了,这是一个规律。
翟振武:我们现在也在做预测,**如果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大概每年新增加出生人口 30 万左右。**你想,每年增加 30 万和现在每年出生一千四五百万人相比,微乎其微,都不够波动。
翟振武:**现在一些人建议放开三孩,我觉得是对人口形势和政策不够了解。本来全面放开生育,都对人口形势没什么作用,中间还要加一个环节有什么意义呢?**从 2013 年的单独两孩政策,到 2015 年出台全面两孩政策,现在生育率回落下来了,严格说就是最后一步了,中间就没有必要再加一个环节了。下一步,我觉得应该就是自主生育。
实在是有够黑色幽默啊,毕竟现在人口局势已经算是全身器官衰竭的程度了,居然还如此的保守…… 三胎及以上的比例在 2019 年只占新生儿数量的 2.5%,开放三胎能有什么作用? 倒不如说就算完全放开了生育限制又如何? 你们看看日韩欧的生育率就知道了
考虑到我国的初婚人数(和一胎数息息相关)和育龄妇女数量不断下降,每年的出生人数是神仙也难救,这可不是在贩卖焦虑,而是真真切切将要发生的事情而已,虽说再怎么焦虑也焦虑不到我们头上,就让他们去焦虑去吧,这样也好。
下图为知乎某答主的预测数据,一胎数量只有 490 万人
打工人精神上已经工蜂化了,又怎么能像蜂后、雄蜂那样生许多后代呢?
为什么有计划生育,我记得有一条就是,防止大家族的产生。目前,即使放开二胎,中产以下家庭,大多不愿意生,而中产以上的,能多生就多生,以前,可能偷着生,现在可以明着生。反正有钱,孩子教育跟得上,孩子长大了,在社会各行各业都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代裂变以后,就会掌控这个行业,甚至是政坛。
计划生育好,生一个,国家来养老。为了防止出现各行各业的大家族垄断,坚持一对夫妻最多生两个孩子。
城市除了富裕阶层,一般不会考虑生育三孩,农村生三孩一般是要 “有后”,看看六普三孩生育性别比有多离谱
我已经能猜到明天周二马前卒要说什么了(笑哭)
等着看各位国师和海专精们高招。
三孩政策不是真的指望显著增多养育三孩的家庭,而是打造一种文化氛围,提升社会整体的养育期望。其真正瞄准的还是之前犹豫不决是否养二孩的团体,这真的是一步好棋,比全面开放还要优秀。
大家都是成年人,说话嚣张点,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目标也不是根本上解决。
之前有个题目,说的是日韩高额补贴生育,生育率还是很低有什么用?对此我的看法是数字不敏感需要电疗。中日韩生育率低是无疑的事实,但是在 “低” 的范畴里依然差距极大,甚至可以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进入 21 世纪后,我们国家的计划出生人口,就是 1600-1800 万之间,之所以保持这个数字,是因为我国的学校、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正好能承受这个数字的新生人口,无论多了还是少了,都会造成严重的问题。
200 万的容留区间看似巨大,但放到中国 14 亿人口面前,就是做出生规划的时候,说中国容许正负 0.07% 的出生率误差。所以虽然海专精听起来很蠢,出生人口调控效果也不彰,但实际上这确实是一份难度超乎想象的工作。
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理解去年出生人口 1245 万的严峻性——它低于中国人口计划工作容许底线 3.5 个 0.07%,跟疫情击穿英国医疗系统一样击穿了我们的人口计划工作的所有努力。
所以,三孩政策推出的目标是什么?答:哪怕 0.01% 也好,也要提高中国生育率,多提升 0.01%,那么中国就多生 14 万人,未来我们面对老龄化和经济动力不足,就能多出一口气。
好了,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日韩大力补贴生育,生育率依然低,有什么意义?
韩国 GDP 达到一万美元的时间是 1994 年,这一年韩国人就 4460 万,出生人口 72 万,出生率为 1.6%,如果这个比例放到中国,就是每年出生人口为 2260 万。羡慕都羡慕不来。
我呀,早说过我是个带预言家,半个神仙。
你们呀,不信我也就罢了,还骂我。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普遍联系的好不啦?
[在线教育或将大裁员,如何看待这次堪称行业生死转折点的史上最大裁员?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1837840/answer/1910956850)
当时我还是把话说客气了,谁成想人家比我朋克多了,直接上哪吒三太子开大从天而降哇……
袁天罡都不敢把预测搞这么嗨……
妄议的事儿咱不办,接着写我的《推背图》后传去也。
叫个《推臀图》好,还是叫个《老汉推车图》好捏?
这俩姿势都挺能生,欲以此书名表示,我再次站在正义的一边!
前几天跟我老婆做了一个粗糙的统计,涉及大概七十多个样本,主题是二胎统计。
样本中的孩子基本都是跟我儿子年纪相仿,我们主要是分了组,一组我们叫奋一代,也可以叫京一代的二胎比例,另一组是所谓的北京人,至少孩子父母是京二代至京 N 代。
数据源是我儿子同学,课外班同学,我们的同事朋友,都是我们清晰知道信息的人。
统计结果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在北京人分组中我们大概统计了近 20 个家庭,有二胎的只有一个。
奋一代的家庭统计了 50 多个,除两家是双胞胎外,37 个家庭有二胎,我们大多是认识其中一个孩子,认识的那个孩子大概有 30 个是老大。
我儿子同学里有姐姐已经上大学的,有上高中的,初中的,也有弟弟妹妹刚出生的。
统计数据中有二胎家庭中父母年纪最大的五十多岁,就是大女儿上大学的那个。
一胎家庭里父母年纪最大的 59 岁,是课外班女同学的爸爸,妈妈三十多。
之前我们大概知道这个结果,但没有具体统计过,晚上无聊就详细统计了一下。
这个结果很有意思,本来还想解读一下,但想了一下把还是删了,就保留一个结果吧。
年轻人死要房子不然不敢生育,是因为在很多行业中年失业已经是常态,而一旦失业又没有所在城市的住房,全家又失去收入无处容身的风险太大。(这点做过小范围调查,身边不怕失业的政府与事业单位人员几乎都有孩子,单位事情多栏都栏不住的生,这些人的收入也并不很高,但生育愿望非常高)。
而一旦有了中年人就业的良好环境,哪怕工资不是很高,也能保证孩子大学前全家吃喝住的,那就能打消很多家庭的顾虑。
首先,生了一胎的人才能生二胎,生了二胎的人才能生三胎。
其次,我认识的所有第三个孩子,都是姐姐弟组合的男孩,我就没见过第三胎的女孩。
再次,对预期有三次产假和无数次请假给孩子看病家长会的女性就业情况悲观;
再次,对女性就业预期差(大白话是女人不挣钱或挣钱少)后,父母对女孩的生育意愿悲观(现实点,中国老人法律和道德都是要求子女赡养,儿子女儿有养老义务,女婿没有,生孩子疼养孩子贵,只要养女孩比养儿子在养老上吃亏,没人当冤大头生闺女养闺女);
最后,对女性体制外就业歧视下,集体扎堆体制内导致的体制内女性占比过大后,政府部门未来工作效果变化(抗洪抗旱防火救灾社会治安等方面),导致的生活状态,悲观。
以及对我未来的退休年龄和退休金,绝望。
原因:只有女人才能生孩子,生下一代劳动力。育龄女性人数和下一代劳动力人数呈正比。下一代劳动力人数,直接关系甚至决定我的退休年龄和退休待遇。
什么?
我只需要赡养 4 个老人?
什么?我只需要轻松拉扯 3 个孩子?
什么?我只要云淡风轻干到 65 岁就可以猝死重开,不用领退休金也能主动去世?
什么?如果 65 岁没猝死我只需要简单的带 9 个孙子孙女。
好耶!!我不是在做梦吧!这也太好了吧!
不想生的很开心,生了的也很开心,这波双赢了属于是。
赢麻了。
那些补贴政策啥的,要我说没什么用。生孩子的不会因为没了补贴不生,不生孩子不会因为有补贴就生。如果有用,西方国家早就遍地是人了。
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国情出发,根据中国的普遍大众心理来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生育激励政策。
1,第二胎,第三胎的孩子可以优先上公立幼儿园。不用抽签排队走后门,就靠最硬的出生证。学费全免。
2,第二胎,三胎的孩子,优先上区域内重点小学。学费全免。生到第四个,直接送学区房。
3,二胎,三胎的孩子,高考加分。要比烈士子女,少民加得都多,加 50 或者 100。
4,公务员考试,优先录取二胎,三胎的毕业生。
5,家里有两三个孩子的家庭,可以享受大额购房补贴,贷款利率减免。
6,二胎,三胎家庭,购置车辆不用摇号,直接买。国家补贴购车费用。
7,在二胎,三胎出生后,头胎也可以跟着享受相应权利。
8,居民养老金多寡,退休年限和子女数量多少挂钩。
还可以有很多,当然具体细则需要精心设计。总的原则就是旗帜鲜明不遮不掩地增加二胎三胎家庭成功的几率,国家一路给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
合理吗?不合理。公平吗?不公平。
我们要的就是不公平。你要公平,那好啊,就接着断崖式下跌呗。
指望补贴两罐奶粉钱来提高生育率,想啥呢。
从女性角度来说 人生最美好的十年就要在生孩子 坐月子中度过了
还搁这挤牙膏呢
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一堆夫妻可以生育最多不超过 100 个子女,这也是一种计划生育~
知乎用户 一只大河马 发表 人口断崖问题,其实孟子当年早就有过论述,原文如下: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知乎用户 Individual404 发表 既然资本家们鼓吹 “懒惰是穷人的原罪”,索性我就懒到底了。 反正日子照样过,没受啥影响。 我这点工资,不论怎么攒,都比不过房价上涨的速度啊。 还不如拿出来,淘点电子产品,拿去给家里人用;顺便淘点洋 …
知乎用户 张弓 发表 最近几个月公司在进行针对美国贸易壁垒的对应,出于好奇心,我顺手看了一些北欧过去政策和发展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人口发展很有意思。从北欧的经验来看,即使不考虑移民,经济发达之后的出生率下降也并非不可逆转。相反,当经济 …
知乎用户 中国新闻网 发表 等了好久,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终于姗姗来迟。 对比下三次人口普查跨度 20 年的主要人口数据: 这里面我比较关注的数据包括 60 岁以上人口占比(养老问题)、城镇化率和流动人口(影响房价)和家庭人口数(生育和投资 …
知乎用户 凯风 发表 几大悬念。 第一,出生人口会否再创新低? 第二,汉族人口比例会不会继续下滑? 普查结果:汉族人口为 128631 万人,占 91.11%,相比 2010 年降低 0.4 个百分点。 第三,性别比恶化还是好转? 普查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