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 70% 的订单都来自苹果,苹果有没有无限压价呢?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李明阳​ 发表

商务谈判的一条经验,给对方留足够的利润,否则你谈下来的东西就是废纸。

你可以有标书,你可以有标准,但是你总有约定不到的地方,总有模糊的地方。

如果你把价格压得太狠,对方利润微薄,甚至亏本,那么对方就会想方设法节省成本,偷工减料,你明确约定的部分,我好好做,没约定的,使劲儿省,最后出厂的产品可是打你的标。

相反,互相成就,保证你的利润在合理范围内,你自己就有动力好好干,保住大客户,就是保住股价 + 稳定业绩,我要 100,你都会主动干出 120。

库克可是供应链管理出身,这点儿道理人家肯定懂,猴精猴精的。

知乎用户 佳佳拍 发表

讲一个在职时发生的小事:苹果公司来观澜审查入职流程,发现员工体检费用 50 块钱会在员工入职后在工资中扣除,于是提出,这个不能扣,由你富士康出。

知乎用户 Leon 发表

不压价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它不会告诉你压价了,财报你也看不出来,所以,我也没法向你证明以下我说的是真是假,就当参考吧。

首先,富士康为什么要接那么多苹果订单?因为利润高啊,先说成本部分,接个苹果订单,买设备,开生产线,甚至包含网线线材,和一些充电器耗材,你想不到的是连直接人工成本也包含,全部苹果买单,你换个国内厂商,谁会这么干?

问题来了,这些成本报给苹果,真的有那么高吗?之前就发生过,研发经理串通供应商报价,就是人民币和美金的差价,为什么会被爆出来,因为是一群猪队友操作失误导致, 接下来就是确定合理的物料报废标准,直接人力成本,每个成品的加工成本(这就涉及间接人力成本),当然还有合理的利润率。

没错,苹果对成本的管控就这么细致,但是国人的智慧是强大的,每个 item 都有合理的操作空间,所以,苹果公司会派人不定期核查直接人员数量,设备和治具的数量,毕竟这些都是给钱的,合情合理,我们有各种解释也合情合理,好多治具是坏的,因为一开始就不是好的,为了应付检查,因为实际生产用不了那么多治具。所以设备治具这块的蛋糕也不少,虽然是一次性的,但是每年都会有。直接人力成本肯定比报上去的少,这些都是利润。还是很高的利润,所以,和硕挤破脑袋也要进入苹果供应链。

其次,富士康的代工能力强,当他发现其中一个零部件利润高,肯定也会想分一杯羹,对苹果而言,只要你质量有保证,多个供应商可以有更好的议价空间,所以,富士康做苹果的产品越来越多,从耳机,排线,测试设备,组装设备,外壳,部分机构件,屏幕组装,甚至连保护套都不放过,毕竟组装是在富士康,内部产品要照顾,为了更好的品质,研发开始就派人进入组装段,24 小时跟进品质,及时改善。所以,富士康的苹果产品越做越多,品质也不差。

其实,苹果一直在压价供应商,每年替苹果生产的 iPhone,量产初期确定的成本和量产一段时间后的成本,一年后的成本,都是不一样的,苹果强制性要求压缩成本并制定指标,富士康也强制性要求生产降低更低的成本,提升更高的良率标准,为了鼓励员工和管理层,多出来的 1% 发奖金,钱还不少。所以,积极性很高。还有在 ipod 市场被 iPhone 替代后,富士康是赔钱在帮苹果生产 iPod,因为 iPhone 赚钱啊,这些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了。

为了议价,引入了新的组装自动化设备供应商,博众就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为了议价,从最初的富士康一家代工 iPhone 和 iPod,到现在有和硕,还有伟创力。

当然,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无限压价供应商,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双赢,这才是长久之计。分享个行业的现状,给华为组装手机的代工厂有 10 家左右,华为会每个月会考核供应商,然后调整供货比例,依据产品的品质和代工成本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出货权重。问题来了,这种无限压价的操作,这些代工厂,他们都赚钱了吗?有兴趣的可以查查相关代工厂的业绩,很多都是上市公司。(提醒:是代工厂不是物料供应商)

作为结论,我想说,苹果公司是在压价供应商,新闻到处可见,但不是无限压价,毕竟供应商也有合理的利润需求,苹果也需要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知乎用户 业界砖家​ 发表

外企做生意有一条,叫做 promise to business partner,保障供应商利益。

一个东西市场均价 10 元,你报给我 12 元,我给你 15 元,但是你必须按我的标准做,做到市面上最好的质量。你赚得多,自身才能发展,为我提供更好的东西。

国内很多工厂想接苹果订单却接不到。他们的思维是,这个东西市场价 10 元,我报 8 元甚至 5 元,只要订单量大我照样有得赚,结果苹果并不买账。

对代工厂而言,苹果订单的净利润,一直是业内第一,高过三星华为 OV,这也是苹果希望看到的。

知乎用户 路过的吃瓜群众​ 发表

干过制造业的告诉你。

苹果都是萝卜大棒一起的:

萝卜是预留足够的利润空间,让你有得赚。

大棒是极其严格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工艺、品质、价值观、劳动保护……

此外,苹果还养了一堆备胎工厂,N 多的供应商分散风险。

库克是搞供应链出身的,在众多 CEO 中,对于风险的把控无人能出其右。

知乎用户 biubiubiu​ 发表

泻药

从 Apple 的产品供应链设计来说

有利于 Apple 的压价,比如主板这个部件,就有很多供应商

主板上的硬盘有,希捷,东芝,海力士等

一个主板的一个配件就有好几家供应商

一个供应商的出现问题,立马可以让其他的供应商增加订单量

或者跟华为一样根据一定标注考核来改变生产订单配比

实际来说没有绝对的科技优势,价格优势,一般都会陷入这样的竞争

Apple 在买家市场中,拿着订单砍价的情况就会有了

Apple 对于品控要求很多,设计的时候很多构件是单独设计的

他们的难点在组装上,富士康不是简单的代工点

是一个高科技的代工点,关于组装电子产品相对应的技术专业可以是很多的

比如主板的安装,主板的安装是最危险的步骤,因为主板的机构件是不稳定的

边缘不规则,很容易安装的时候和安装基座发生碰触,这样的碰触往往会带来很多的后续暗病

主板的随便一个故障都是后续在保修中会在流水线中更换出去新的主板

这样的话安装失误率成本很大,一个失误,付出的主板就是几千块

富士康对于这样的安装技术都是由专门申请专利的

有一些包括基础的工厂消耗材料,比如一些螺丝设计

一些按击反馈构建都是富士康自行生产的,有自己的产品专利

加工行业也是竖立起来的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

尤其是这个流水线生产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

所以这个工作不是别人可以替代或者更优秀的,

之前 iPhoneX 发售的时候出现延期,就是因为双层主板安装之后,出厂检测合格率很低

导致暂停和延迟交付,这样的问题对于 Apple 来说可是很要命的

要在短时间内解决这样没有过的技术革新的适应,这部分就是金不换的筹码

像这样的过程就是谈判的筹码,不会轻易处于下风口

在双方合同中,都是平等的地位,更多的是互利共赢。

Apple 控制设计的是出厂检测环节

也就是 Apple 的所有产品,生产完成之后,还有一个检测流水线

检测分为抽检和统检,因为 Apple 的售后支持是给予一年无限非人为损坏保修

所以每一台 Apple 产品的生产,都有 Apple 的流水线进行检测,确认符合达到标准

这部分如果达不到标准,是作废主板序列号的,厂家要自行承担成本的。

Apple 每年在亚太区售后支付的费用几十亿。

一个严苛的检测,对于这笔费用来说,可以省下很多。

在 Apple 的售后的返厂检测流水线中,很大部分都是富士康的流水线技术

没有他们的技术,将会更多的承担不应该承担的保修

不过 Apple 也有很多霸王条款到富士康,

比如 Apple 官网十五日内的退货,都是要富士康承担成本的,这样就是 1978-4-1 的 iPhone 的来源

这样用户的非质量问题也会涵盖在里面。真是哭晕在厕所

在贸易战中,Apple 也被要求返回美国本土生产

Apple 仍然游说美国政府,因为中国的富士康真的无可替代

是目前最好的代工厂,自己建设工厂都比不上他

贸易全球化,不是只有一个选择,而是在这么多选择中

富士康赢了很大的差距,没有富士康的优势那么 Apple 的产品竞争力或者运营会有很大的降幅

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合作的工厂。

神奇的指战员 - 有问题可以私信我们,我们会尽力帮助你

知乎用户 我不说什么 发表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人们劣性,人们的贪婪,中外一样,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时间久了,富士康的利润越来越低,最后就是破产,再说价格无止境,今天你采购一批货,我一定能低于你的价格购进,哪怕低于一分钱也是低,每次进货压一点,最后无法合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苹果公司有一个强大的财务,来核算成本,不仅核算苹果公司的成本,还会核算富士康的成本,大到核心部件,小到一颗螺丝钉。一般来说,一个公司是不能对你的供应链合算的,但是苹果公司太强大,强大到命令她的供应链的程度,

再有核算到你进货的成本,然后双方确定一个成本,也就是成本在他们俩各公司之间很透明,透明到每一分钱的成度,也就是富士康甚至没有定价进货的权利,都是经过苹果公司认可后进货,成本算完了,那就是加上人力成本,然后加上一个利润率,这就是双方结算的价格。

富士康虽然没了权利,但是他还是乐于接受这个方法,这个方法避免了各种竞争,避免了很多的成本,也不用尔虞我诈的成本,尔虞我诈合作肯定长不了,

苹果给了富士康的地位,富士康的地位也可以把成本核算往下延续,一级一级的往下核算延伸,一句话盖之苹果决定了全产业链的成本价格。上游供应链没有议价能力。都是成本加加工费的模式。

所以富士康来郑州了,全上游供应链也搬来了,一荣俱荣,供应链里面很多还供应华为,小米等等,所以小米,华为等等也来郑州了。经过几十年的合作,都没有猜忌。

不知道这些对你是否有帮助。

————————————————————————

其实俩家既是合作关系,又是博弈关系,很多人创业,有朋友作为你的下游接受你的产品。许诺可以帮助你,问题就来了,啥样的价格才是最终的成交价格,最亲密的朋友也是很难确定的,为了公平?有了友情?尊重市场?掺入了感情就不好说了,很多人抱怨说当初是你让我投资建厂,然后供应给你需要的产品,当我的厂子建好了,你确实压我的价格。常常是不欢而散,这种情况在现实里很常见,原因是在一个相对的密闭的空间里,市场的价值发现作用会降低,我作为下家,我也不能不管你的价格和质量,你的价格再低也许我还想压价,朋友,亲情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那怎么办呢?事在人为,你为了你的亲情朋友开了一个厂子,也有了优势同时也有了劣势,优势就是你有了初期的客户,劣势就是你开厂子的时候没有考虑市场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如果你不结合市场去考虑,那你注定是走不远的,你把市场的因素考虑进去,那你就知道了你的产品应该具有的价格,这样你的朋友给你的产品的收购价格也不会让你心里没数,给的高了,你该感谢你的朋友,给的低了有钱赚你也不会愤怒。给你的成本里面了,那你就赔钱了,你还是走不远。

所以这关系很微妙,作为富士康,不能完全依赖苹果公司这个下家,要把你的产品下家建立很多,把其他的大手机生产商都作为你的业务客户,这样就建立了一个相对平衡的业务关系,市场的价格富士康也不是不知道。这样最后大家只能是握手合作第一,经过长时间的合作博弈,磨合。最终就坐下来定一个规矩,这就是苹果公司参与富士康公司上家的业务谈判,成本核算,价值确定,涉入越来越细。范围越来越广,最终会达到所有的设备都是苹果投入的,所有的费用都是富士康拿着单子和苹果公司结算的,这就是苹果公司给富士康这就是堵漏洞,怕富士康打埋伏赚得多。富士康没了很多的权利,最后郭台铭先生就成了超级的打工者,神一般的打工者,应为所有的事情都是苹果公司替富士康搞定的,所有的富士康的投资开销都是苹果公司认可并且最终有苹果公司支付的。

我们展望未来,最终郭台铭先生只需要拿一个皮箱装着自己的洗漱用品,在拿个手机,身份证,拿一百美元的零用钱,握着拐杖,用拐杖一指,说在印度再建一个百万人级别的大工厂。接着用了几页纸,订立了合作协议,苹果公司就拿着支票,从征地,到建房,到设备,到制服各种杂费都是苹果支付。给郭台铭建一个世界级的大工厂,所有权归郭台铭,工厂的利润归郭台明,这有啥不好呢?神一样的公司必然打造一个神一样的富士康。

郭台铭神一样的人物。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苹果的东西不是那么好做的。

几年前,我在一家台资厂工厂里做 CNC,厂里弄到了富士康转包的单子,当时厂里也做华为、小米的东西。

是个铝合金件,有图纸,有 CNC 程序,有工艺,连夹具都有。最后没能拿下。按理说买材料,在机器跑起来,东西就出来了。人家富士康能做成,我们就做不出。要么尺寸不行,要么外观不行,不稳定。其实主要是机器不行,太旧了,那些兄弟钻攻机用了好几年了,平时也缺乏保养。这家工厂,大陆人最多能当当班组长,班组以上岗位都是台湾来的关系户,狗屁不懂,变着法捞钱,各种匪夷所思的操作,最终关门大吉。

苹果的单子没那么难接,问题是大部分工厂做不到保质保量还能赚钱。苹果把大部分单子都给富士康那是没办法的事,别的人接不下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 参数篇

苹果: 必须按照我的参数做。

富士康: 按照您的参数做出来产品会不良。

苹果: 必须按照我的参数做。

富士康: 如果不良,您要吸收超额成本。

苹果: 好。

富士康: 那我单独为您建一条生产线。费用全部你们吸收,按照你们的参数设置设备来生产。我们的线也继续开发。到时候你们选用哪种方案。

苹果: 好。

几个月之后。

苹果: 还是用你们的参数生产吧。

2. 直通率目标篇

苹果: 我们的直通率目标是 50%

F 市场部: 看起来有点难,我们会努力的。

F 市场部: 客户定了目标加上内部评估,直通率要做到 55%,你们要努力改善,不然公司今年绝对亏钱。

F 工程老大: 看起来有点难,为了公司,我们会努力的。

F 工程老大: 今年行业非常困难,不要给部门丢人,直通率一定要做到 60%,能者上,不能者下。

F 工程项目 leader: 老板,这有点难,为了部门,我们会努力的。

F 工程项目 Leader: 这次制程开发非常成功,我们验证是可以做到 65% 的直通率,你们生产部要按照我们工程部的数据目标去量产。

F 生产 Leader: 哇靠!兄弟,有没有太夸张,制程这么长,要我做到 65%,那不是很多工艺要 100% 良率?

F 工程项目 Leader: 我们都能做到,你们应该也能做到。难道是生产的能力不行,搞不定?

F 生产 Leader: 哎!好吧好吧。

F 生产 Leader,开会: 今年目标定了,各个制程总的直通率要到 70%,每个制程的目标良率按照这张表的目标执行,这是我们部门今年 KPI,谁达不到的可以说出来。

底下沉默了几分钟。

F 厂长: 老板,一定努力完成任务!

大家纷纷表态,努力完成任务。

F 厂长,回去开会,叫来了部长: 你说说看,直通率能提高多少,我看完全可以做到 75% 嘛,如果你做不到我就让小赵试试看。

F 部长: 老板,我会努力的!

大家纷纷表态,努力完成任务。

F 部长,回去开会,叫来科长: 你们每个科长天天给我在车间里面盯,有一丁点问题就做 FACA,每天上报。

F 科长: 老板,可以做到 73%,真做不到 75%。

F 部长: 老板 70% 真有难度,我们只能做到 68%

F 厂长: 老板,65% 实在有难度,只有 63%。

F 生产 Leader: 兄弟,量产和量试真的有差,我们根本跑不到 60%,最多只能 58%。

F 工程项目 Leader:55% 根本做不到,你们和客户说说,我们只能干到 53%。

F 市场部: 我们内部各部门评估了一下,做到 50% 困难确实有点大,大概可以做到 49% 的样子。

苹果: 必须 50%,去年是 48%,今年就提升一丁点,拿出你们 500 强的实力,成本就按照这个去算了,不行的话,我找你们领导。

F 市场部: 好吧好吧,我再压一下工程那边,找找问题,看怎样提升。

再跑一遍流程之后。

F 市场部: OK,经过人机料法环几个方面的改善,我们今年终于做到 50% 了。

苹果: 感谢伙伴付出的努力!

苹果: 富士康那边承诺可以做到 50%,你们至少干到 45% 直通率。

F 竞争对手: 漬漬!你这美国佬也诓人,这么长的工艺,能做到 40% 就登天了,必须 40%,不然这单我们不接了。

苹果: 好吧,好吧,你们先按照 40% 报价吧。

F 竞争对手: 成交成交。

苹果心想: 妈的,富士康真便宜,要不是为了维护供应商多元化,我宁愿 100% 给富士康生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行业相关,我公司是所有手机工厂的一级或二级供应商。

同事们的评价,苹果是最优客户:技术最领先、考核最严格、态度最公正、给钱最痛快。

都是最,没有之一。

韩国 S 客户,对供应商要求极其严格,每次审核都能掉层皮那种,每次招待也是昏天黑地。不过看在给钱痛快的份上,忍了吧。

国内的:

H 客户:最大特点是 PUA 供应商。最拿手操作是,用它的市场准入换你的技术,甚至股权。

Mi:对成本控制极其痴迷,官僚作风重,研发风格一言难尽,激进与保守并存,很精分。

OV:这两家相对友好,研发比不上 H,但还是能碾压 Mi 的。能挣到钱。

别的。。?好像没啥了,主要的手机品牌就这几家了吧。

匿名了。再挂一家公司吧,圈内人都知道,国内 ODM 厂前三甲,HQ。Low,真的 Low。压价比 Mi 更狠,又蠢又草 。唉,这辈子不想再见到这家公司的人了。

知乎用户 乱云 发表

做行业龙头要有当大哥的心态,下面挂着一溜供应链,不能说你只要自己吃饱就行,下游能压榨多惨就压多惨,这是很 low 的格局,以后没人愿意跟着你干。

要给下面的人留足利润,这样他们才会安心的给你做事,提供高品质的产品给你,不然他们吃不饱,肯定再去找别的客户,给你的产品质量就差了。

做大哥心要大,不能总想着克扣小弟,要想办法向上做溢价,只有这样大家才开心,大家都捧你,哪有败的道理。

美国苹果公司就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给下游企业的利润很好,他们把苹果产品在市场的定价做的很高,这样大家都有利润,大家都开心。前几个月看任正非访谈,他说如果苹果把价格压低,很多手机厂商都会死。

知乎用户 蒙着左脸​​ 发表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富士康 2015-2018 年的净利润率分别为:5.26%、5.27%、4.48%、2.43%,与之相对的 2018 年苹果净利润率是 28%,当年世界 500 强的平均利润率是 6.6%(富士康在 2019 年《财富》世界 500 强排行榜上位居第 23 位),可以说苹果已经把价格压得非常低了。

**那么,反过来说,为什么价格压这么低,富士康还愿意做?**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苹果现任 CEO 库克了。作为全球手机供应链最顶级的专家,库克和他的团队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混合外包模式,使苹果对自己的供应商拥有非常非常强的掌控。

一般来说,企业可以拥有自己的工厂和设备,在自家工厂生产产品,也可以将制造业务外包给拥有生产设备的第三方。但是库克融合了这两种模式:苹果为部分代工合作伙伴提供工具和融资,采购安装在它们工厂中的生产设备,代工合作伙伴只需要出工厂和工人。

对于苹果来说,这种模式能够让他们对生产过程拥有更高控制权,让产品符合自己严格的标准。同时,这种模式也可以防止苹果知识产权泄露,避免代工厂商非法使用生产设备。当产品被淘汰后,苹果可以自行处置对应的生产设备,或让它们闲置。

对于富士康来说,这种模式能够大量地节省成本(采购满足 iPhone 产量需求的设备需要非常大的一笔钱,一般很难通过银行等传统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由于只需要工厂和工人,富士康还可以借助与苹果的合作,快速地实现发展扩张。

富士康内地的大部分厂区都是在承接苹果手机的代工业务之后才开始新建的,最著名的郑州富士康,也是因为苹果的订单量实在是太多,实在是忙不过来才匆忙上马的。包括郑州周边的太原、济源、鹤壁等富士康厂区几乎全都是为了苹果手机的生产服务。

在于苹果合作之后,富士康《财富》全球 500 强排名稳步从 206 名(2006 年)上升到 23 名(2019 年)。依托与苹果合作建立的规模优势,富士康现在已经开始承接小米、华为等品牌手机的代加工业务。

在发展过程中,富士康也逐步积累了足够转型资金。2019 年,凭借收购的计算机业务(夏普、东芝),富士康的毛利率已经达到 9%(净利润率未公布),依托工业富联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布局也开始初见成效。

只能说苹果和富士康看似脆弱的合作关系背后,是一种更深层次的 “双赢”,库克和郭台铭都以比较小的代价,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回报。相对来说,苹果还是更胜一筹,手握大量现金的库克,理论上可以随时扶持、更换在中国的代工厂。

这也是为什么苹果敢把富士康利润率压到那么低的底气:要是你不想干了,我们可以换人。

[

Apple iPhone 12 128GB

京东

¥6799.0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16900020653162496-0-1&p=JF8BAQwJK1olXDYCVV9cC08RBm8IHl4lGVlaCgFtUQ5SQi0DBUVNGFJeSwUIFxlJX3EIGloUXgIEUV5dDU4IWipURmtpDwNwFgUECi5hADZQHR1FDxh8CScbBEcnA2YIGVMUXAYFV25dCUoXB2oLGF0UbTYCUW4WZkonAl8IHF8QWAQEVFtbD04XM28AH2vD85LX3OGEuO7BqcHdluvA1K3W6thtOHsUMzRdTxJQQQYGVFlVCUoWAG4PH1kVWgUHXFlBCVcXM28JGlsdWgQKXFszDUsWAmoLHl4cXGgAVV9fD0wfAWgKK1slXjZcOl8OCEgTBWcPdQYQXVMGEVsYZksSAmcPHFIdWjYAVV9fCnsn)

推荐阅读:小白首次使用苹果手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及设置?

知乎用户 吃刀刀 发表

无限压价,只能带来越来越差的产品和服务。长远看,是对苹果品牌不利的。

富士康最终计算的并不是自己有多少订单,而是自己能赚多少钱。就算没有人给富士康更高的报价,否则富士康也会无限压低生产的成本,来保障自己的利润和利润率。

举一个简单例子。

某品牌的产品的外置板,占据产品成本的 1.7%(虚拟数字)。

品牌方为了降低成本,要求供货方签订多年供货合同,每年供货价格必须比前一年便宜 5%。

连续降了两年以后,外置板原料价格翻了一倍多。

品牌方不管,按合同执行。

于是苦不堪言的供货方咬紧牙关又供了两年。

品牌方发现由于外置板破损导致的投诉、更换、返修、索赔等产生的成本,已经远远超过两年降价带来的成本降低。

而且,纸糊的一样外置板,还导致了品牌声誉的降低。

最后,还只能咬着牙再涨回来。

知乎用户 蛋蛋​ 发表

这个问题绝了。

主要是苹果的供应链管理水平绝了。

上班在苹果供应量上的血汗厂,富士康上游。苹果每年来审核个几十次。

苹果的供应链管控,服!牛逼。

我以前我觉得,找代工,简单啊,好比做一个合格成品 10 块钱,找 10 个代工厂,做的最烂的淘汰。我出钱,你做,做不到死去。这就是我的想法,其实苹果如果这么管,一部手机都不能做出来。

在我看来,供应链的管控有几个难点:

1,苹果的产品都挺难做的,要找技术水平好的。

2,技术好的意味着它可以挑选客户,苹果不一定控制的住。因为人家不一定必须靠着苹果。

3,苹果的产品也有周期寿命限制。一般来说,下半年是旺季,前半年基本半停工。前半年苹果要控制住代工厂不能跑路。

4,苹果产品升级,比如苹果叉,需要代工厂巨大的投资才可以完成。

5,不管实际怎样,苹果要求工厂必须不能是血汗工厂,你可以有问题,但是要整改,不改的就取消供应商资格。这个是红线。

再说价格,苹果的价格一直是变的,初期样品最贵,中间产能爬升的时候次之,最后稳定生产最便宜。他会根据品质,产能,代工市场,原材料,淡旺季等综合计算出来。结果就是,哪怕你攻克里技术难题,综合成本大幅降低,也不能大幅提高利润。所以,这个问题不应该是问苹果为什么不压价,而是富士康有这么大的话语权为什么不涨价。因为苹果管的实在太牛逼。

在目前这个出货量,苹果华为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绝对是极其优秀的。上一次看了一个片子说金字塔不是地球人造的,因为在那个落后的时代,没有这么庞大的管理系统,这句话我觉得有一定可信度。系统的管理不是小儿科,不然就不是管供应链的基佬当 ceo 了。

额外说一句,国产车如果能好好学习走向世界真的指日带可。可惜现在基本上就是小学水平。以前的同事现在在国内靠前的新能源车厂,发个邮件就是公司决定单价下调 3%, 你想让人家送什么样的货给你?

知乎用户 一个男人 发表

记住了,你的生产厂商是合作伙伴不是竞争对手,只有给合作伙伴利润你才有发展。

这方面,最典型的负面例子就是红米 note7。从配置来看诚意不错,估计雷老板是想做口碑销量双爆款的。

但是小米在找代工那块,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代工厂,并不给力。

直接发错数据线,口碑大受影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举个例子,我大学刚毕业进了方正 PCB 事业部,听起来是不是高端豪华上档次,其实跟我签合同的叫方正印刷电路板发展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销售公司,另外还有五个工厂,共同组成了这个事业部

其实印刷电路板说白了很简单的,就是平常我们可以看到的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主板,有大有小,各行各业都需要,而当时我们手上最大的客户就是华为,我们做华为的单子几乎不赚钱,并且华为研发给的打样单子又小工期又短,年底华为研发还会跟我们兜售他们的手机,这还是我们公司之前的老大带着团队在公司创业之始在深圳猫了七天才得到的客户,最不赚钱的客户最小心翼翼的维护,原因很简单,他就是我们的质量和招牌的代言,有了华为的单子,销售去谈客户,说的都是华为某某产品都是我们做的,而那些小客户,才是我们真正利润的来源

比如我手上有伟创力,属于我最大的客户,当时伟创力和我对接的兄弟,我俩经常对着哭,他催我交期,我哭交不出来,邮件有时候还要抄送给他们的老大,后来有一回他打电话来催我,我实在忍不住问了句,当时我们销售来签订协议的时候,什么工艺什么时候交货,不是都有表吗,你怎么老要提前,他说,我得保证你们到货,我一般都扣两天,没抄送领导的说明不急,抄送领导的说明真急,但伟创力给我们的单子利润其实比华为高,不过工厂排单从不可能伟创力的单子优先到华为前面

公司最暴利的单子是做电网的单子,价格报的很高,但电网有钱不在乎的,还有些不知名的做什么门禁,烂手机的,长尾理论听过吧,百分之 20 的单子给你带来百分之 80 的利润,所以,富士康不一定是靠苹果赚钱,而是靠给苹果代工的口碑赚钱的,之前我们公司也想去代工苹果,一般的 PCB 板工艺为 lay to lay,就是一层一层的连通,而苹果早在刚出时,用的就是 anylay to anylay,叫任意层互联,就是比如板子 10 层叠加,lay to lay 就是 1 层连 2 层,2 层连 2 层这样下去,而苹果是 1 层可以连 10 层,反正除了富士康没人做得出来这样的 PCB

所以,我经常说,这根本不是 3000 块月薪应该关心的事,匿了匿了,公司名点的太清楚了

知乎用户 Avery Chen 发表

你要是以为富士康只是一个代工厂就错了。

真正牛逼的供应商是能影响客户设计的,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制造工艺设计方面。

富士康在整机内部设计方面的经验无人能敌,像一些安卓低端机,它都能给出整机方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除了富士康,还有谁能接下这单款一年上亿的订单。苹果还怕富士康撂挑子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苹果产品高溢价,只要能保证出货速度与质量,没必要压价,稳定才是硬道理。

我从来不用某爱国品牌手机,天天用口号收割人民的情怀,弄的供应商要死不活的,单滤波器产品发展的代工企业十几家,5G 滤波器疯狂压价,天天有经理来供应商那里视察,搞得全员神经紧张,生产耗材让员工自掏腰包购买,后面供应商主动放弃订单。

知道 5G 为啥起不来吗?

产品脆弱易断,小时工一边打瞌睡一边看放大镜,正式员工月薪 2000,小时工月薪 7000~8000。大厂 PUA 供应商,供应商 PUA 管理,管理 PUA 员工,员工:“劳资月薪两千,你也来 PUA 我,你是领导是吧?马上给劳资爬开”

某为的产品从来不买。某为有参股的企业的产品从来不买。

前段时间碰到一个老哥玩手游,非要玩某为渠道服,说官服有外国人的股权,实际上官服是纯本土企业,谣言加情怀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啧啧。

知乎用户 不知道 发表

你到了一定层次,找工作最后谈薪水,几乎不会碰到向下谈价还价的过程,你说了自己要求,对方做不到,基本就不谈了。如果往下谈,一般都会比你的要求再名义上多一些。为什么?因为你的位置足够重要,就不能勉强,让你心怀不满地干,后果远比换个能力差的人干可怕。

和苹果这类公司打交道,道理也一样,当然互相试探的过程允许,但最后报价,苹果如果觉得高,宁可直接放弃也不会压价,第一,你要到最后还要的离谱,那你就是一个比较贪心的人,苹果有选择,宁愿换一家,也不敢拉你合作。第二,如果你要的合理,苹果自己觉得高,它要还喜欢你,更可能去和上级要钱,多给你一些,因为你合理的预期被压低,或者将来可能偷工减料,或者不重视这个单子,哪怕不得不干,每天不满意,也早晚会出质量问题。

生拉硬拽地也要合作,反反复复试探一定要找出对方的底线,是印度那个层次的企业干的事儿。反正他们给的钱是最少的,对质量的期望也是最低的,你肯干,就够了。

知乎用户 Tango 发表

没有

做生意是要让双方都有赚头,不是直接把对方压死。。。

库克是懂做生意的

他能让他的供货商们被压榨到极限,同时还有喘口气的机会从而死心塌地的被压榨

知乎用户 秦晴 发表

你以为是这对苹果来说是好事吗????你有没有想过苹果这么大体量只有富士康接的下来!要是富士康撂挑子苹果就得损失惨重!!!!!!别说压价了。富士康涨价都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主要看双方谁手里握得筹码多。谁就有议价能力

知乎用户 Kause 发表

你可以问问沿海那些代工厂,有条件能接外企单子他们会不会接?

苹果的情况我不了解,没太接触过接他们活的工程,但一般大点的外企,给你订单的时候都基本给你订好了,你需要干嘛,你的成本应该是多少,你的利润是多少个点。

如果你能在达到他们要求的情况下降低成本,他们当然乐意,但你必须和他们解释你是怎么做到的,没有违反他们的规定,降低他们的标准也没有违法违纪,这样他们甚至还会和你商量你这种技术和模式能不能转让和推广到他们其他代工厂里面去。

无限压价不太可能,但在生产中根据各种情况可能会谈几次价格。

我接触的有些代工厂,甚至有 80% 的订单来自于一家外企,做了那么多年也没遇到无限压价,因为当这么大的订单来自于一家代工厂,别人也算是有胆子做熟了,代工厂的老板也不傻,要是没什么不可替代性,也不会在你的单子上面投入什么资源。

说到真傻的,有几家代工厂倒是因为被验厂的时候查出违法劳动法,取消了合同。

知乎用户 Pony ma 发表

我有一个做电器制造的同学,

他跟我说,

像某些零部件,从一块钱到几十块钱的都有,你想要 200 块钱造出一个液晶电视机,我也能做,你想要花 2000 的成本我也能做。。。

电子行业,我觉得应该都是这样吧。。。

知乎用户 随风评车 发表

富士康在国内手机代工上的技术和能力无人能及,苹果只需要给出手机图纸参数和手机零部件,富士康立刻就能打造出成品,当年苹果 4 和 4s 一个金属外框打磨,机床都是从日本进口的,大概 280 万左右一台,一些小公司是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和品控能力!手机品控直接影响到这个品牌手机的口碑,很多人再次换手机第一考虑的就是质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富士康本质上苹果的白手套,苹果通过富士康来国内建厂,招人等等。

富士康除了血汗的部分,其他像生产管理,工艺检测强相关的很多地方苹果是深度参与的,是拥有一定最终决策权的。。

举个例子,你以为的富士康,苹果给富士康下 200 部 iPhone 的订单,富士康做完以后卖给苹果。

实际上,生产 iPhone 的原材料,设备全是苹果采购的,不是富士康采购的,中间的工艺流程,全是苹果的人研究完以后,让富士康照着搞的,最后的检验标准,也是苹果定的。

知乎用户 阿鸡 发表

真正的做生意,不是把上下游压的一分利润都没有,也不是价格不是最低就换供应链,生意做的久,产品质量(品控)的稳定,供货数量(产量)的稳定,供应商的稳定(协调)等等。总的离不开俩字儿,稳定

你的问题只考虑到了单一维度,价格,但是苹果公司自身产品的利润率是很大空间的,他要找的供货商,不一定是组装报价最低的,但是一定是他能接受性价比最高,契合度最好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谢邀

利益相关

前面有个人说苹果对供应链的管控问题,我补充一下。

苹果对自己做的东西大概值多少钱评价相当精确,你给他报价无论多少,他直接就给你压下来了,而且是那种你有利润,但是又不高,你不做有别的厂去做(注 1),你想赚钱你又不得不接。富士康应该是比较特殊。

注 1:苹果所有的供应商都是至少两家以上,组装,模组,设备。

还有一点,国内的代工你只有他的组装技术,没有他的核心技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段时间一个模组企业,被制裁之后,整个苹果业务都要变卖。因为他只有组装能力,将各种材料组装起来,别的能力没有了。

溜了溜了

知乎用户 库比蒂诺的风​ 发表

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还是太小看苹果的供应链了,苹果供应链是少数能与供应商实现双赢而且也愿意这么做的公司,他已经强大到可以算出供方的利润,并通过严格的品质和制程管理来保证产品的质量。请参考苹果供应链和品质工程师的工资待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压价肯定会压,但是也是众多客户里边价给的最高的,在富士康 H 客户永远是爸爸。

知乎用户 青海湖边的雪 发表

好多人以为富士康只是个组装厂,实际上他是制造厂,模型机出来了直接交给富士康了,专利互相授权,批量产出也是技术活,整体富士康利润其实很高了,不同于其他代加工企业

知乎用户 中山大地马丁厂 发表

就拿我做鞋来举例吧。

“杀人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做。” 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之前有印度人找我下订单,过来就跟我说,别人这个鞋子一双就 150,你怎么要 300。最后我执意保留自己 280 的报价不肯退让。

过了大概两个月后,对方又过来找我,很痛快的给我下订单。

我把成本分析给他听:鞋子的底、手工加工费、牛皮。一双鞋子的成本你逃不掉。

对方给他报价那么低的原因就是一条:他在制作上偷工减料。在皮革上,从一尺几块钱到几十块钱都有。

放在大厂商也是同样的道理,苹果肯定有自己的成本核算部门,他们很清楚一部手机、甚至一个零部件的造价是多少钱。在商业谈判的时候会为对方留下一定的利润空间,聪明的人肯定不会把利润锁死,毕竟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东西都有一个市场价。

偏离市场价太多进行报价的结果就是…… 你会收到一堆残次品,反正上面贴着苹果的标,损害的是苹果的公司信誉。

苹果也很聪明,平衡几个大的制造商之间的利害竞争关系、保持利润。你给了我 100 块钱的报价,我会给你做出 120 块钱质量的产品。

最好的商业模式是双赢,多好。

知乎用户 贰大爷 发表

很简单的一条道理,也是大白话。

大家都有钱赚。

这生意才做的下去。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3ge3uS 发表

这里其实站在乙方的角度想说一个问题:甲方的任何杀价行为,最后埋单的还是甲方。合理的利润既是对乙方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讲,去年冬天跟友商 PK 一个项目,客户对接人以前在乙方待过,深知到年底了供应商需要冲业绩。

因此,把友商的价格透露给我们,把我们的价格透露给友商,两头压价。

最后,我们以五折的价格拿下了订单,算是跟友商杀红了眼。

客户以为自己赚了,实际上,到现在也没有项目经理去高效对接客户实施项目,内部对项目的定位也是,能拖就拖,客户想用就自己去实施。现在,客户完全是自己在实施项目,省的钱又通过其他的方式砸进来了,同时,还严重耽误了自己的项目进度。

知乎用户 邹云刚 发表

说两句吧,因为 “没有意义”。大概十多年前研究苹果的时候,库克作为供应链的掌舵人还非常神秘,但有关他的文章(苹果供应链)深度都比较好,而且也很专业。其中就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1 是苹果的供应链管理是从研发就开始介入的,也就是说我知道你在研发什么,而这个东西对新一代的苹果很重要,那么我会投钱给你完成工业化生产(包括资金、技术、设备支持),类似的例子非常多;2 是苹果的供应链管理是用的成本倒推法,也就是几乎所有的供应商都要经过苹果严格的核查审计,对比同行业劳动生产率,在此基础上给你预留“合理” 利润。直白的来说,这个 “利润” 其实既是质量与价格的平衡点,也是可替代与不可替代的平衡点,以富士康为例,可能富士康的管理下有 5% 的利润,同时能保证质量,而换做其他代工厂,可能只有 1% 的利润,或者根本不能保证产量和质量。

我的意思是,如果对苹果供应链中的价值考量进行排序,那么应该是创新性(实用性)- 质量 - 稳定的加工能力(弹性)- 价格。

知乎用户 土豆变成泥 发表

富士康没了苹果很难受,苹果没了富士康,也一点都不好受。

为了生产苹果手机,在顶峰时期,富士康要招聘超过 30 万的年轻工人,并且从事枯燥重复、却又要求严格嗯工作。

除了郑州富士康工厂,(之前可能还有广东富士康工厂,后来搬到郑州了)国内还没有地方能够招到如此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苹果除了支持富士康,几乎没得选择。苹果甚至会给予富士康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以提升产品合格率。

当然,苹果也可以选择多个工厂来做,但是工厂多了,就会有更多难以控制的因素,比如质量会参差不齐。

所以,富士康和苹果,是在相互依赖中成长起来的,现在早已是谁缺了谁都受伤。

知乎用户 王若枫 发表

富士康并不是为苹果公司成立的,在苹果出手机之前,富士康做电子设备外壳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做手机利润更高,它才主打给苹果代工。

跟苹果一样大的手机厂家很多,但跟富士康一样大的代工厂就很少,论议价能力,苹果并无【无线压价】的资格。

再说,做生意要彼此都有利才能做成,一方尽赚一方干赔,这生意就谈不拢,它有压价空间也得合理压价,谈崩了它的手机还生产不生产了?

生意就没有把合作方往死里坑的做法。

知乎用户 啊啊啊啊啊​ 发表

商业谈判怎么不压价?

关键是离开富士康,苹果损失更大!

如果市场上面有 A 厂,也有 B 厂,还有 C 厂,还有 D 厂,

都可以生产苹果的东西,且都质量一样,可以迅速大量供应,

你看苹果压价不压价!

为什么苹果 + 富士康合作供应,

且富士康有利润,利率在制造业还不低。

因为苹果离开富士康,他损失更大!

因为市面你很难找出比富士康更加物美价廉 + 稳定 + 足量 + 迅速供应的工厂,

很多人觉得富士康就是个代工厂,

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却不知想一想为什么这么都顶级品牌把商品都交给富士康生产?

1 富士康本身就有大量专利技术,

在 2013 年年末,互联网巨头 Google 就曾向富士康购买头戴显示器相关专利,这些专利构筑了现在 Google DayDream VR 的头戴显示器的基础,2014 年 4 月谷歌从富士康手中购买了大量通信技术专利,但并未透露具体的交易金额。截至 2016 年底,集团全球专利申请已累计 142100 件(大陆申请 52800 件),核准量达到 79600 件(大陆核准 28400 件)。
比富士康更加便宜的,做不到质量,稳定,迅速大量供应!2005-2013 年连续 9 年名列大陆地区专利申请总量及发明专利申请量前列;2003-2016 年连续 14 年获台湾地区专利申请及核准量前列;2006-2016 年连续 11 年在美国专利核准量排行榜位居华人企业前列;2006-2014 年连续 9 年为国际领先的技术分析机构 ipIQ 评定为 Electronics&Instruments 领域第一名。

这就是富士康本身优势。

全球 500 强第 24 位:低调的富士康,隐形的专利大户_酷泰知识产权富士康的专利有哪些?_社会百态_中国历史网

2 富士康可以保质保量大量供应给苹果公司,

如果苹果公司换一家公司,

中间沟通成本,质量问题消耗还大一些,

而且供应量不可能迅速这么大量,

商机一旦错过,损失的是苹果公司!

产品产生质量问题,苹果公司也要出现信誉问题,

3 富士康利用其规模,技术,

在这个价格买这个质量的东西,

本身就是最便宜的,

苹果核算过的。

高赞答案说:商务谈判的一条经验,给对方留足够的利润,否则你谈下来的东西就是废纸。

这句话其有一个很大前提:

就是你买东西只能这家公司供应,

如果找其它家,代价会更大。

否则苹果再找其它家供应了,

而且大公司约定质量,

即使亏本也会去做的,

不会随便偷工减料的,

因为关乎公司信誉,

为什么大公司会选择亏本做,

因为机器 + 人停下来,损失比这大得多。

知乎用户 捷克船长​​ 发表

Apple 前员工来回答。

压低生态利润的结果是行业衰败,拿两个完全相反的行业举例说明:金融和电信。

电信业 20 年前是中国最吃香的行业,能进到老家电信局那绝对是高薪职业!20 年后电信业降薪裁员,员工都不知道还能撑多久。电信业的衰败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最低价中标!

曾经的电信业生态很丰富,虽然说七国八制但保证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待遇好导致最好的人才都在电信行业。反观今天的电信业,只剩下爱立信一个老大还在创新,某些公司不惜一切代价就是要靠抄袭干掉所有对手,价格是你的一半,性能差不多还比你强,为了拿单甚至不惜送免费送。低价竞争引起恶性循环,劣币驱逐良币,厂商利润逐年下降,倒闭合并频现。电信业工作性价比大不如前,很多最好的人才已经不会选择这个行业。结果电信行业创新乏力,内容被互联网公司占领,移动联通虽然还很赚钱但行业地位已经大不如前,变成传统国企了。

金融行业的供应商反过来利润一直都很好,因为银行知道要养好自己的生态,才有人帮他们。金融业的生态订单养活了很多上市公司,银行很明白健康生态的道理。反过来银行的业务也一直都不差。看看现在热门的金融科技,硕士博士、人工智能、大数据人才济济,保持了极强的创新力,华尔街更是各大高校博士毕业的理想去处。

我就在两个行业里,亲眼目睹了很多这两个行业里面生态公司的起落兴衰,乙方的命运取决于甲方,反过来也对甲方有反作用。

当然行业兴衰有很多因素,比如国家力量、行业周期、技术趋势、消费习惯等,但生态的衰败必然导致自身的衰败,反之亦然。

最后来谈谈 Apple:2008 年之后,由 Apple 带头的科技公司,开启了美股长达十几年的牛市,催生了所谓的 “苹果经济”。

好的产品需要千锤百炼,这种锤炼仅仅靠 Apple 那几万人是做不出来的,人海战术也不是 Apple 的长项。Apple 可不只是养活了自己那十几万员工,在中国就养活了近 200 万 iOS 开发者,300 多万供应链工人。

iPod 的成功,一半靠的是 iTunes 生态,iPhone 的成功,不仅仅是那块触摸屏、更是 App Store 生态。iPhone 的超高保值率、良品率、精益求精的工艺。更离不开能大规模量产的富士康等供应链生产商,这也正是 Apple 在中国留下的生态让后面的手机厂商能够直接利用苹果的生态(人才、供应链等)做产品追赶的原因,也就是说,Apple 的生态甚至养活了自己的竞争对手,Apple 的成功靠的绝不是低价、打压,而是合作共赢。

消费者得到好的产品,供应链得到利润,国家得到税收,从业者得到好工作,投资人从这个平台得到创造新热点,竞争对手希望他拿出自己的知识产权,这几点 Apple 都贡献了,得人心者得天下,Apple 的成功是众望所归。

知乎用户 硅谷外企 RedK​ 发表

首先说富士康给苹果代工,从之前非正式给出的利润分配看,每卖出一部 iPhone,假设利润是 100 块,那么富士康只能拿到 2 块钱。

当然,这是基于理论和透明的算法,富士康也有自己的生财之道,机台,模具,治具,线体,良率等费用都是可以藏一些的,否则代工厂早就活不下去了。

这些苹果也不是不知道,但现在富士康和苹果的关系是相互套牢,说真的是谁也离不开谁,就从 iPhone 代工来说,没有第二家代工厂可以峰值一天做 600000 部手机,当然,也没有哪家公司像富士康一样,几乎靠做苹果手机的利润养着整个 80 万员工的公司,很多事业群都处于亏损的边缘。

苹果并非不想压价,事实上也一直在这么做,但是就是因为富士康独一份,只要富士康拿出数据,讲出道理,苹果也无可奈何,因为你离不开他啊!

这也是为什么苹果在供应链管理上,力求避免一家独大的囧像,开发如立讯,比亚迪等代工厂做苹果手机,但三五年之内想有什么大的作为,真不看好,富士康也不会那么容易就会让苹果成功开发其他竞争对手的,随便掉一下链子,怕是其他代工厂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所以,挖空心思进入 iPhone 的供应链,真的是铤而走险,如履薄冰,想赚钱?其实你是用来 Cost down 的!


07/19 全部更新下:

突然觉得之前写得略有不明。还是没能说清楚这其中的相互议价之道,还有苹果现在都是如何逼迫富士康降价的。

首先说富士康给水果代工,从之前非正式给出的利润分配看,每卖出一部 iPhone,假设利润是 100 块,那么富士康只能拿到 2 块钱,即便是富士康拿了七八成的订单。

当然,这是基于理论和透明的算法,富士康也有自己的生财之道,机台,模具,治具,线体,良率等费用都是可以藏一些的,否则代工厂早就活不下去了。这些生财之道水果也不是不知道,但现在富士康和水果的关系是相互套牢,说真的是谁也离不开谁,就从 iPhone 代工来说,没有第二家代工厂可以峰值一天做 600000 部手机。当然,也没有哪家公司像富士康一样,几乎靠做水果手机的利润养着整个几十万员工的公司,很多事业群都处于亏损的边缘,或者长期出在亏损状态。谈价钱,大家各有手腕儿。

无限压价?不存在的,这是生意,更是合作。

水果并非不想压价,事实上也一直在这么做,但是就是因为富士康独一份,只要富士康拿出数据,讲出道理,水果也无可奈何,因为你离不开他啊!

很多水果的工程师如 SBE, MDE 一直在深挖富士康的真实制程和参数,但这么多年下来,还是不能顺利地在其他 site 导入量产,很多 knowhow(诀窍)还是挖不出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水果在供应链管理上,力求避免一家独大的囧像,开发如立讯,比亚迪等代工厂做苹果手机,但三五年之内想有什么大的作为,真不看好,富士康也不会那么容易就会让水果成功开发其他竞争对手的,随便掉一下链子或者使个坏,怕是其他代工厂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所以,挖空心思进入 iPhone 或其他水果产品的供应链,真的是铤而走险,如履薄冰,近几年被玩儿关门的小供应商太多了,随便投资几个亿,两三年不交货,产品又没量了,普通小公司怎么能活下去呢?乙方想的是赚钱和公司影响力,股票,水果想的是用你来 Cost down(降低成本)的。

这成了水果新的压价方法,不只是富士康,针对所有产品系列 first source(第一供应商) 的惯用套路,毕竟 single source(单一供应商)让再厉害的采购也没什么好办法议价。

这里面有两种套路,一种是扶持新的供应商起来直接降价,把产能都一转过来,包括在另外的供商已经投资的线体和设备,另一种是新的供应商就是用来和富士康谈价,没想着让新的供应商量产,你看,这多么有才。

知乎用户 沈朝云 发表

拼命压价没有意义,因为你这个东西究竟成本多少,人家不是不知道,以前刚毕业时候,在外贸公司呆过,外商来订货的时候的价格卡得非常恰到好处,总是在厂商能提供的报价附近。

苹果很清楚自己这样一部手机或者电脑,从一个螺丝开始,一直到弄出成品后的成本,然后再给出一点利润率,让供应链上的各企业,自己想想怎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自己搞内部优化。

知乎用户 SJ.Park 发表

想真正保证质量,靠得不是合同条款而是利益。

合同条款百密一疏,有些条款明明规定了甲方也不敢真较真追究,最终还是要看利益。

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招投标都不喜欢低价中标了?你便宜那点合同款根本不够你事后补窟窿的,这叫因小失大。

现在搞工程、搞采购都讲究合理让利,然后在乙方积极参与的情况下,严格做要求。这样乙方有利可图,并且认为这是个优质甲方希望能接到后续的工程会严格按照甲方要求执行。并且很多原来合同条款未明确规定的,甲方后续提了,乙方在代价不大的情况下一般也给免费干了。这样能够充分保证过程可控、质量稳定。

很多贴着成本价的低价中标,一般大公司还好为了名声会死咬牙撑下去,但是想多尽心尽力也别想。小公司甚至直接可能撂挑子,大不了你去告呗,早止损宁可赔官司钱也不陪你玩。很多时候甲方是耗不起的,负责招标或者工程的负责人也是担不起责任的,只能放低标准把工程早早完工,差不多就行了。

知乎用户 恶少恶言 发表

因为你也要反过来看看苹果有多少是富士康贡献的。你当然可以无限压价,然后以取消订单作为要挟,但是你把对方逼得转身走开了,你自己完不了工怎么办?哪怕富士康对你的贡献不到 70%,那你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呢。

对于苹果这种利润率高的公司而言,他与其把供应商逼急了压缩成本。还不如适当压一压,维持长期、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毕竟,万一合作不了,你再想找一个低成本大规模高品质的代工厂商谈何容易。

知乎用户 崔丁 发表

做生意不是把上游供应商压制到一分钱不赚就胜利了,而是共赢。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自己公司要成长,需要利润来更换公司软硬件,更厉害的人,更好的设备或开更多的体验店。

上游也需要拿利润来更换设备,招兵买马,这样才算共同成长。

共同成长的公司之间相互配合熟练,少出错,效率高,对双方公司来说都是最好的状态。

对一家公司而言,跟自己的上游公司配合熟练,不出错,相互利润合理,这样的公司运作效率高,价值更高。

追求利润上的压制,别人不可能不赚钱,必然会在产品和人员上动手脚,最后传导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上,直接伤害到的是自己的客户,最终伤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和潜在的利益。你能想象苹果手机三天两头各种修,会不影响客户的体验吗?

知乎用户 海洋饼干 发表

会的

特别是这种千万级别的出货,很多料件都是苹果直接向供应商买,不会过富士康,也就是 AVAP 的模式,而且富士康提交的 BK,客户会一条条的和你对,特别的人工成本,良率,管销之类的基本都是固定的

RFQ 之后,基本任何涨价都不会被允许,除非是苹果要求的设计变更

PS:高赞说的那些很扯,一旦量产之后,产线,工站,制程,工艺,BOM 清单这些基本都是不能改的,特别是材料,改了会被罚很多钱的

知乎用户 吃六斤西瓜 发表

现在苹果赚 一条链上都跟着赚 大家其乐融融

假如苹果今年开始向代工厂压价

代工厂为了弥补和之前存在的利润差 开始偷工减料 导致品控失衡 苹果品牌屡屡爆出质量问题 品牌受损 销量下滑 苹果?

假如苹果像渠道商压榨成本

线下卖苹果不赚钱了,好吧那就主推安卓机,苹果?

苹果现在已经的各项成本,已经是不知道经过多少方方面面的计算,得出的最优解了。不是像想象中一买一卖那么简单的

知乎用户 mike8479 发表

对供应商无限压价的公司有几家开得长的呢?

知乎用户 李燃末​ 发表

美团几乎垄断了外卖市场。

所以,现在你点一个 12 块钱最差盒饭,其中最高有 4 块钱,是给美团的。

滴滴也是几乎垄断网约车。

所以,你付出的车费里面,有很大比例是给马化腾了。

但你又未有别的办法,谁让你当初领人家的红包,吃完饵就跑?你当饵是白放的?

人民群众是极容易上当受骗的,当初领了三十块红包,结果要被他们剥削一辈子。那后来明白过来了,想反抗,倒也不晚。可以组团起诉美团滴滴搞垄断,可以联合消费者和他们斗争。但不幸的是,组织这些组织是违法的。司法部相信你还是马化腾,这不用疑惑。

苹果为啥没有往死里玩富士康?一是富士康也不是好欺负的,苹果和他是合作关系;二是苹果也怕被富士康起诉;三是富士康老板何等明白,库克何等明白,不会轻易把生意搞死的。

但富士康敢压榨他的打工仔啊。苹果就是间接压榨。

也就是说,消费者,劳动者不能实现联合,只有被收割的命。

知乎用户 坐家 发表

不讨价还价是不可能的,无限压价就没意思了啊,大家都要赚钱嘛!

知乎用户 大咸凉湿 发表

当然可以压价

但是你要知道,这往往是双向选择。

以苹果的数量和标准,这世界上能吃得下的代工厂没几个,如果考虑短时间内,那么除了富士康可能一个都没有。所以你一旦压价压到富士康不可接受了,人家大不了直接不干了,裁员倒闭直接破产清算也不给你干,短时间你还真找不出第二家可以接盘的企业来。

那你又想问富士康为啥不无限抬价了……

所以现行价格就是抬价和压价的平衡结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老婆曾经所在的公司是苹果生产供应链的其中一个环节吧。所以匿了。

估计大多数看官都和题主的观念一样,认为是富士康采购了各种零件然后装成苹果手机,

再卖给苹果公司。

现实并非这样。

举个例子,以下数字是虚构的,但是逻辑是一样的。

假设苹果手机有 2000 个部件。各个供应链的关系大概是这样

A 公司,把部分零件组装在一起,成为 a 集合体

然后运输到 B 公司,把很多个 a 集合体组装在一起,成为 b 集合体

然后运输到 C 公司,把很多个 c 集合体组装在一起,成为 c 集合体

……………………

然后运输到 N 公司,把很多个集合体组装在一起,成为 n 集合体

再运输到富士康,然后富士康组装成苹果电脑。

(我老婆所在的公司就是 N 这个层级,

公司就在富士康旁边)

按照传统商业思维,A 是 B 的供应商,B 是 C 的供应商……

N 就是富士康的供应商。

但是现在并非这样子。

从 A…… 到富士康都是苹果的供应商。

苹果公司是把整个供应链体系掌握在自己手上的。

从原料采购开始,到 a,到 b,…… 到 n,到富士康

每一个环节从质量到成本到利润,全部都可以算出来,而且掌握在苹果的手里。

而且会计算得非常公平而且精细,包括了进货价格

机器折旧,需要多少工人,每天上班多少小时,然后需要多少天的人力成本

加上每个公司的利润。

不过,富士康作为一家世界首屈一指的代工厂,

为什么苹果选择了富士康而没有选择其他家?

最最重要一点,也是富士康最牛逼的一点,

富士康有能力设计并制造出 “生产机器”

富士康可以为苹果手机定制机器,而且是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出来的

所以,富士康的工厂员工,一天到晚工作的内容就是按按钮。

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了。

知乎用户 QUEEN​ 发表

富士康已经是微利经营了,你还要怎样?

知乎用户 风过琴弦 发表

这是一种成熟的经营思想。

第一,最直接的,成本和品质问题。

本人小时候家境不是太好,最早买东西一直有尽力砍价的习惯。遇到采购量大的批量元器件、原材料,还曾经找朋友帮忙一起砍。

直到有一次,一家合作很久的供应商给了假货。当然后来退货索赔不提,但是从那以后我砍价只砍适度。比如我要求减 10,对方说不行最多优惠 5%,那我基本就不再砍了,5% 好了。如果对方直接说不能优惠,我也不磨。

换过来你当供应商,对方要求降价 10%,你原本 20% 的利润,一下就减掉一半!很多时候真的免不了就会去想:“这道工序免了算了,反正是多道冗余的”,“这两个元件合并成一个算了,本来这里就没出过什么问题”。人本如此,其实没什么好责怪的。

第二,这不是苹果的利润点。我涉及的这类产品,成本利润结构和苹果相似,说个大概数(税不计)。比如一样产品卖 100 块。利润。。。60 块。。。没错,一线品牌有这个利润不奇怪,没牌子但是有技术含量也能卖到这个价。大约 25 块是物料成本。10 块是加工费,还有 5 块是运费包装乱七八糟的。

10 块加工费,砍 10% 是多少?1 块钱。我利润是多少?60 块。冒着质量出问题的风险?值吗?我的观点是,再给你加 10%,一点问题都没有,不就是加一块钱嘛,只要你质量好。加 20%?也可以啊。我的优势是品牌,是研发,我的利润来源于这些,生产阶段的利润是你的,你有你应得的利润。分工合作,做自己擅长的事,拿自己那部分的利润,而不是 “我全都要”,这是成熟的经营思想。

引申一下:品牌优势、技术优势,这才是企业的核心。这些东西,决定了你是活在云端,还是跋涉在泥泞里。2018 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每月 2500RMB 左右。人均 GDP 按一万美金算,每个月是 5800 多 RMB,为什么会差这么多?最本质的,因为苹果有 60% 利润,而富士康们,可能只有 15% 左右。所以别有了富士康就觉得中国也能造苹果了。别觉得有了完整工业门类就整天我国唯一了。

我们的眼光不应该放在这个上面,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苹果。

这条路,不但很长很难,而且最难的是,其中的难度和解决方案,超出目前阶段绝大多数国人的理解。

知乎用户 郘小贝 发表

出多少钱得到什么样的服务,

都像小米那样把供应商往死里逼,结果就是供应商不愿意给小米排单生产或者少排班和延后,

知乎用户 禁与千寻 发表

其实很简单啊。

苹果不是一创办就这么大,富士康也不是一下子就拿到苹果 70% 的订单。

而是二者都一起慢慢变大。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苹果无限压价,富士康大可以怒了不接,而国内手机厂商也多的事,活又不会少多少。

但是苹果就得考虑另寻,这里面耽误可承受不起。

毕竟 富士康只要对企业负责,苹果得保证对用户负责。

知乎用户 懦夫 发表

不可能无限压价,我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在被无限欺压的时候我都知道自爆,他一个大公司在被无限压价,压到亏本的时候,他自然就不干了,别人有本事,更会控制成本,那就别的公司干吧,反正是不能亏本干,亏本干比不干更加糟糕。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因为已经被无限压价了。所以先问是不是。

知乎用户 北洋 发表

果不仅没有压价反而是出钱最多的,这是 iPhone 品控的保证,也是 iPhone 很少在整机上有较大差距的原因。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苹果有能力赚取足够利润,便会让供应链也赚足利润

富士康给苹果代工赚钱,自然就不会把更好的生产线给别的竞品,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就会促进两方共同盈利,还同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知乎用户 逍遥派代掌门​ 发表

各位说的商业在于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是对的,提这种问题的一般还比较幼稚。苹果第一次找富士康代工的时候,富士康报完价格,苹果派了一堆人来深圳考察,为啥呢?觉得报价太低了,怎么可能?富士康专门派了副总裁级别的接待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低,这一次直接奠定了富士康给苹果代工第一霸主的基本地位。后来 08 金融危机前后,富士康连续出现跳楼,被人说是血汗工厂,苹果主动过来涨价 8%,以示自己 “清白”,当然了,这中间是是非非,若非我当时在富士康待过四年,也会和外面一样瞎猜跟风的,血汗工厂肯定不是,因为基本工资基本上比当地略高,加班费从来不少发,精确到 15 分钟一个单位,自己不用洗衣服(有外包公司服务),吃的也还行(员工太多,承包食堂之间有竞争),电子厂没有太累的活,就是枯燥熬时间罢了,但相对很多民营企业操作工而言,已经好很多。富士康的优势是代工厂,可以用一流的制度,二流的技术,三流的人才,办公条件极为简陋,所以总体成本很低,虽然整体毛利低,但现金流极为充足,大家都知道现金流充足以后会产生的好处,何况如此大的体量,这也是为什么富士康这个门槛真正难以跨过的原因,随便你来竞争,我只要一招,低价“拖” 死你,然后买下你,郭台铭当年在一次年终大会上就打断过一位事业部负责人的发言,问:你讲这么多,说别人多强多厉害,威胁很大,我问你,你为什么不买下它?气势何其牛逼!拖死你然后买下,很少有人能扛住,当年收购奇美去年收购夏普一样,很快就爬到面板代工最前面位置。回题,苹果更不是傻子,他找富士康代工,富士康也一样要找他配套的供应商,怎么无限压价?无限压价导致整个供应链断裂岂不是给别人机会?你要明白的是,不管是苹果还是梨,小米还是玉米,诺基亚在还是不在,富士康一直是富士康,外面无论风云变幻,只要市场需求在,富士康的地位岿然不动。因为这个体量已经 “切合” 了市场需求,比如苹果的周期是一年换代,这一年时间要做多少事情?开发设计,打样,试产,开模具,搞设备,量产准备,正式量产,市场给你的时间实在不多,一般两个月就要完成几千万台的生产,没有几十万人放在那里配套,根本不可能实现,而且一旦断代一年,损失将不可估量,所以苹果产线的富士康很多员工,加班费是直接统计上报苹果,由苹果统一支付的,合作共赢共发展才是基调,一个公司 70% 的订单都由一个供应商完成,该害怕的不只是这个供应商,而是你自己

知乎用户 浮生若云 发表

代工厂是互联网时代下必然有存在的意义,都说代工厂利润低代工价格也低,就那苹果来说为啥不自己建厂为啥要把加工成品交与代工,原因就是利益最大化和人工成本核算最优化。其实这样做的目的是双赢局面,因为苹果强大管理和计算公式早就把其中各项开支算得明明白白(再者涉及人权)不过多解释。一个订单苹果会首先计算各项成本大到机器设备小到工人薪资,反正就是大头苹果拿利润代工厂拿,这种模式下需要大量人口红利实现利润最大化,反正就是人多待遇低订单大实现顺差,如果苹果在老美建厂,基本最低时薪十刀到十五刀按照最高算,折合人民币一小时 100 左右 一天八个小时就是八百到一千 、一个月按照二十二天每天八小时就是二万多左右人民币收入,如果按照中国人工成本,一天算上加班一天 120 左右,一个月工作二十六天大概四千左右,同样的工作在美国只能招一个人而且八小时双休,而在中国就可以招五到七个人。可想而知人工会节约多大,所以说代工厂是时代下的产物,就凭人口红利这一项就能非常稳的净利润,再者苹果为了技术保密性和技术制造统一性,基本上设备都是苹果公司来进行处置,而代工只负责制造只需把产品完成和图纸大差不差,成品质量过关基本代工厂生存和盈利是完全没问题。苹果近些年也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虽然富士康是首选但备胎也的培养,适当进行分流操作实现战略部署,说白了代工厂何尝不是一个高级打工者,技术和设备都在上流客户手里,而代工人家早就把一切计算的明明白白,其实说打压也谈不上都想利益最大化,但进程和结果都已经成为共识。至于未来苹果造车可能不会代工,参考特斯拉掌握核心技术,因为车又是另外一回事自建厂才能掌握一切,虽然麻烦但长久来看是最保险做法。至于代工未来出路,或许时代下依然蓬勃发展可前景随着互联网普及率,人们会越来越多知道顺差和薪资,物价高工资低随着人口减少红利消失,或许东南亚是不错选择,但政策不同可能以后用工成本会更高。其实不是苹果离不开代工,而是都习惯了这种一劳永逸的商业模式,其实对于普通打工者来说这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生在底层打工影响几千收入 答案不能。 这或许就是人生吧!!

知乎用户 ARPK 发表

京东方早期几条产线的订单几乎都来自三星,三星给的价格比其他厂商都要高很多,从而帮助京东方扭亏为盈。

按照当时的市场情况,面板价格不高,再加上京东方本身也缺少高价值的客户,三星完全可以死命压价。

连韩企都不往吃绝户里压,利润高的时候稍微给供应商让点利不是商业共识吗?

知乎用户 酱油七号​ 发表

1、没有。苹果会给 10%-15% 的利润。

2、苹果要求你按他的标准,买他的生产设备,然后,他若把你踢出供应链,你就日子不好过。所以,他就可以给你提各种要求,相当于把你变成他的子公司一样。

3、但是,富士康足够大,大到可以反过来制约苹果:若富士康不造了,苹果就会产不出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真事:大概 20 年前一家美资玩具大公司在审核深圳关外代工厂时,发现拉头 PCBA 的洗板工位的女员工面色蜡黄,且没带口罩,没有抽风换气设备,而洗板水就是天那水是对人的呼吸系统有强烈刺激的化学品(那时候中国根本没有对员工健康保护意识)。于是美资审核员就问了一声她在这个工位做多久了?陪同的中方管理立即回答 “这个线都是熟手员工,她在这个工位至少 6 个月以上的岗位经验!”

美方审核员摇了摇头走了,中方管理一脸懵不知道怎么回事!

结果,美资撤单!美资当然不全是出于道德责任,是他们的市场不敢得罪消费者,消费者的道德不会允许自己小孩的玩具是一家血汗工厂和以牺牲员工健康为代价降低成本的公司制造出来的!

再想想那么如果没有这种教训,我们是怎么进步的?我们的进步哪一样是靠自我觉醒?

知乎用户 眼神锁定你 发表

总的来说,苹果是更加看重产品质量的,对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代工厂要求都很高,别人给 100 块,苹果会给 150 甚至 200,我让你有的赚,但是前提是你要做的让我满意

知乎用户 公版 kitty 发表

首先,供应链管理的第一要务是交付,成本还得往后面排排;无线压价并不符合苹果的利益;

其次,当一个供应商能拿到你 70% 的订单,往往意味着,这家供应商比其他供应商牛掰,甚至再某些方面比你牛掰。比如 Intel 之于联想;

不是每一个乙方都是弟弟。

知乎用户 风之夜舞 发表

搞倒富士康,对苹果有一毛钱好处吗?全球范围内,再去找一个效率高,听话,品控好,周边产业链还齐供应商?库克又没疯。

知乎用户 霜天晓月​ 发表

无限压价最后无非两个结果:

1,代工厂利润太低,破产或者不接你的单了。你再开发供应商代价远大于压价带来的利润。

2. 代工厂利润太低,开始放弃质量控制以次充好,代价是你的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声誉大降,带来的损失远大于压价带来的利润。

成熟的企业必然会认识到这个浅显的问题。也会采取措施让自己的成本和供应商利润之间达到平衡。至于苹果怎么解决我就不知道了。

当然了,还有一种情况是一开始产品报价超高,足够挤压很多年,不过这个不在讨论范围以内了。

知乎用户 话痨叔 发表

因为 “我不需要跑过熊,我只要跑过你就好了”

富士康不需要价格无限低,也不需要服务无限好,性价比高过其他对手就行了。

知乎用户 saturnman 发表

苹果也很压价,不过是经过强大的供应链研究团队研究后压价到合理的程度。把供应商员工累到猝死还没出现过,就是控制了分寸。

知乎用户 柴静 发表

道理是这个道理是吧,因为它量大可以压东西,但是你要想到一个事情,就是说你把价格压的这么低的话,它人家供应商是这个生产厂商,是不是跟你好好做呢?做成合格也是做,做成优秀也是做,看着两种水平呢。就像那个文中说的那个小米那个似的,小米的话我倒是感觉,嗯,买小米的话就买小米的这个中中高端系列,不要买红米的低端系列,我的感觉就是那样,你像我我妈以前给我买那个 OPPO 啊,她虽然说配置卡刚才说使了三年还是没啥毛病摔过碰过啥事,没有这个东西就是质量问题了,知道吧,做工问题一个合格和优秀是不能不能相提并论的。你像我买这个电褥子,后来坏了说返修,他当时不如不返修好了,拆开之后把这弹簧修修还能使对不对,就是因为返修返修之后看着挺好的,其实还是挺次的,从京东东西,我感觉他返修的一些东西都是次品,厂家或仓库被人退货的或者残次品当时能实现,过后过了一两天就完犊子了,但是也达到这个目的,你没有办法就再申请了。所以说这个东西尽量还是原创的比较好,然后就是说也不能说,因此就是说苹果做工,苹果我不唯物特别好,小米就不能买,我不是说了嘛,这个东西买什么你就买中高端系列是没事,低端系列它通常是走量走量,它肯定品质不好,但是说都是一些小事,他也不是说大事,比如说手机爆炸了啊,手机爆炸了,或者是手机根本打不了电话,发不了短信,这种肯定是不会的,我手机刚充满电碰一下就没电了,这种极端事情它是不会发生的,它只不过是少了那种比较小的一些东西,你比如说像我的手机是吧,边框撬开了,然后耳机有杂音是吧,信号质量不好,比较差,上网速度慢,带手机壳也对这个信号有影响,这些吧也不是大毛病,但都是小毛病,你说能不能上网吗?听不了歌吗但是就是做工问题,这些东西虽然说是不影响你的使用,但是说会影响你的心情,对不对?包括文中说的汽车,其实也是这个样子,每个领域都是这样的,一些高价的国产性价比车,它在很多这个电子产品上导航啊,或者其他产品上它配置了很多,它必然会在有些地方缩水,你要记住一分钱一分货,他这个东西做这么好,但是卖的价格那么低,他得要利润嘛,只要是企业他都需要去追求利润的。所以说的话你像国产车一些性价比很高的,你就要考虑它的传动系统是吧,底盘发动机等等之类,就是说你明眼看不到的或者是一你感受不到的,后来这个西到做工啊,采蹲台啊,等等之类的细微之处,等你真正买车用了一两年之后,唉,等你修的时候或者什么时候你说唉呀,真 tm 烂就这个意思,而你像一些合资的车,虽然说可能是配置有点低啊,呃,表面配置有点低,但是你开了一两年之后还还不错,等到你真正反修一天,你发现它使用证还可以还挺好,所以说有些时候也不能光看牌子,也得具体去看牌子里的某一款产品,对不对。比如说比亚迪比亚迪的话,这个东西像唉唉,46 是吧,唉,45 或是比亚迪 1516 那种的,那肯定是做工具一般了,但是说你要说比亚迪起床,呃,宋元明清这几个主打品牌都是新能源的,或者是特别牛逼这种品牌十五六万 20 万左右的,那肯定做工不说比奔驰强,但是说也不算是太差了,因为他们第一是主打品牌,他们不敢整太差太差之后砸自己的口碑,第二的话就是人家有已经 15 620 多万已经有利润了,肯定是有利润的。你这还反过头来,你说这个小米也是那小米,只要是数字系列的是是或者是红米旗舰系列的,呃,一会是小米,这个就是线下系列随随系列的,这种就是小米的线下系列或者是小米的旗舰系列厄再或者是厄是这就是总之不是那种性价比特别高的吧,或是偏线下的产品,他们做工还是挺好的,你像我这小米 5 叉虽然说有点小瑕疵,但是也使了一年了,也可以了,直接下次在我能忍住范围之内,但是同价位的红米肯定是质量,要比这小米还要差,知不知道?你说我就有这个价钱是吧,1500 块钱我可能买个 OPPO,vivo 是最后质量没有毛病,但是使不到半年或一年就不想使了,因为太卡顿了或系统根本不升级,干什么东西也没有用,这不虽然是能使能最基本的要求打电话发短信能使,但是说高级一点儿使用他就满足不了我了。所以说你在处罚他同时你不也享受就是他就所带来的那种高级一点的工程嘛,对不对?是这个意思。所以说买什么东西啊,第一要买新的,第二要买原厂的,第三就是要买这个系列或这个品牌的中高端系列,咱们就一款车型号就某一个型号来说,而不是说单纯的去看品牌的,看所谓的舆论。那苹果和富士康那很简单,那苹果啊,呃,和富士康签订协议,就是像富士康合理的价格啊,它有一个好的一个做工,咱们说别代工厂手机代工厂一块富士康还是最最牛逼的这一块,还是说比其他学生做工要好,然后美国然后那个苹果能给他带来大量的销量,利润还比较可观,还有稳定,那肯定乐意做苹果的,而小米也是一样做,但小米利润可能低,但是也总量也算是挣点钱,但是说他可能不是一说工人,他可能稍微使得是不那么熟练的工人或者是学徒,或者是只能说是标准,不能说是严格,这就是差别了,你就小到这个东西,手机信号啊或是边框或者是耳机孔啊,等等一些东西选血这些东西

知乎用户 一个名字 发表

对于合作来说,只有成就他人,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

知乎用户 江先生​ 发表

因为无限压价带来的只会是劣质品。

这是一个成熟社会经过博弈以后产生的社会暗规则。

首先说一个事实,在中国 3C 行业,苹果的生产标准永远是最高的,就算是无菌车间也是最严格的,而如果无限压价,看似省钱了,工厂接了单,赚不到钱,就会无限压榨员工,在中国社会好像富士康压榨员工和我苹果有什么关系,但是在欧美这是很严重的负面事件具体可以了解当年富士康跳楼事件,是欧美民众团体在给苹果压力,然后苹果给富士康施压,以至于富士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记得以前深圳富士康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富士康有专门的抽烟区,食堂是不准抽烟的,有次郭台铭正好去食堂看看,发现有位员工在食堂抽烟,就让他不要抽烟,然后这位员工就怼他,你谁啊,关你屁事,最后这名员工被开除了,但是工资一分不少,看起来很简单的事,但是中国很多公司连这都做不到。

回到本题,当一个工厂他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很低,他只能有两个选择

1、不接这个单

2、接,但是加大员工的工作量

然后员工也有两个选择

1、出门右转走人

2、加快速度不要质量

最后的结果只会是收到劣质产品,当然在另一些人眼里说苹果可以和富士康签署质量协议,出厂质量问题由富士康承担来规避责任,这样出了问题让富士康赔钱就行了啊,问题是苹果的产品印的是苹果的牌子,一旦质量问题过多,带来的就不是赔钱的问题,而是苹果产品能不能卖出去的问题

知乎用户 贱兮兮小孩 发表

这么和你说吧,苹果给的代工费是业界出了名的高

品控要求也是出了名的高

做不到就会被踢出苹果供应链

可以说,进了苹果供应链

你只需要考虑自己做不做得到苹果要求的品控

不用担心会不会赚钱

一分钱一分货体现在代工厂上是特别管用的一句话

你敢少给一分钱,我就敢把你品控弄下来,时间拖下来。

只要你钱给的足,加班不是事,品控不是事儿,加钱

知乎用户 于禁 74 年 发表

因为苹果确实做不到垄断。如果做到世界唯一一家,那么自然可以随意压价了。

在存在竞争的情况下,如果苹果把采购价格压到极限,而自己利润空间极大,例如采购价格 100,销售价 200。那只会使供应商想方设法和苹果竞争对手建立一套新的价格体系,例如 120——160。这个利润空间越大,供应商这样做的利益诱惑就越大。

知乎用户 谢漠烟​​ 发表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苹果价格已经压到极致不能再压了。

全世界只有一家富士康,议价能力没那么低。

知乎用户 那个啥啊 发表

很正常啊,你以为富士康靠着苹果才有订单,但是,反过来,苹果靠着富士康才有产品卖啊。。无限压价的结果就是要么苹果没有代工厂,要么品控失控。。这种大厂,自己产品的生产成本完全心里有数,合理的利润肯定会保证的。毕竟,谁都不会赔钱给你代工

知乎用户 歪歪 发表

这个只能是看你如何看待压价了,苹果压价的狠度是业内共识,在他要求的质量范围内,一律是全行业最低价,苹果可以参与供应链开发新技术,可以给代工厂(富士康)提供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但是价格方面已经是行内最低了,苹果要是再压价代工厂就破产了

注意看好我说的,在苹果的质量要求下,这是前提

知乎用户 高岩 发表

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其他代工厂无法给出更低的报价,那就用富士康做。富士康赚的就是:能做到一样的,做不到我这么便宜。

知乎用户 望云山景 发表

感觉这属于博弈论的范畴。

没系统学过不敢造次,坐等大神科普。

知乎用户 笨笨 发表

做生意的原则是什么?是 “自己赚完所有的钱然后让别人去死” 吗?

并不是,是 “让你的供应商和客户都有钱赚”。

对富士康无限压价固然可以让苹果在短期内赚更多的钱,但富士康为了活下去就只好偷工减料了,所以接下来扑街的一定是苹果。

据说某个互联网大厂很爱干这种把供应商往死里压的操作?

知乎用户 肥叔 发表

做生意是为了赚钱,遇到二百五无限压价怎么办?

不卖呗。

大客户并没有权力无限压价。

有人有权力无限压价么?

有。

不按我说的价格卖,就不让你活。

掌握暴力并且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讲理的那群人,就像现在的米国。

知乎用户 霂旸 发表

首先压价可能是存在的只不过外人不知道

其次压价太狠富土康真狠下心来不干了 Apple 也很麻烦

知乎用户 家庭煮夫​ 发表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知乎用户 第七地区​ 发表

其实不难理解,主要就是,富士康面对苹果并不是完全没有议价权的。

弱势方议价能力差,但他们很显然会有一条底线:我不可能长期做不赚钱的生意。

所以,如果你压价压得太狠了,无非就是两种结果:

1)谈崩了,对方自爆不做了,对于苹果而言,换一个大供应商也是件很复杂的事情,要确保新的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和品质保障是很困难的;

2)我不靠你给我的价格赚钱,但你也别想拦着我从别的地方赚钱,那对于苹果来说,无疑增加了风险,谁知道供应商会从哪里捞出钱来?

所以对苹果来说,这就是一条需要举着平衡棒过的桥:是高薪养廉?还是成本优先?所谓的谈判,只会发生在这么一个区间里,向任何一边偏得太过,就会摔跤,虽然应该不至于摔死,但总归会疼得,对吧?

知乎用户 呆蛙 发表

世上不止苹果一个手机品牌,这 70% 的意思是现在两方有这个程度的合作而不是富士康必须要生产 70% 的苹果手机,压狠了,人家把 70% 这个数字给降低,转身去给小米或者别的品牌做手机去了。

知乎用户 第一财经​ 发表

随着苹果在越南订单的增多,代工厂之间的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

有消息称,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在 6 月 11 日公开表示,竞争对手们已经在富士康越南的园区附近建立业务,以挖走该公司的员工。“这些工厂看到富士康在哪建厂,就特地跑去厂区旁边买一块地,想用这样的方式搭载顺风车,并且靠高薪挖角富士康的人才迅速进入市场。”

12 日,富士康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确认了上述言论属实。

目前,富士康在越南大约拥有 6 万名员工,而越南也是苹果在中国内地以外的最大制造基地。刘扬伟表示,富士康将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大幅增加在越南的员工数量,但并没有提及具体的数字。

“抢食” 苹果订单

记者梳理苹果 2021 年公布的全球 200 大供应商发现,全球 610 个工厂中,中国大陆工厂的数量总共有 259 个,占比 42.46%,中国台湾的工厂有 37 个,占比 6.07%,而越南工厂是东南亚各国中最多的国家。

从趋势上看,在越南设厂的供应商数量在过去四年逐渐增多,2018 年只有 14 家,到了 2021 年到达 23 家,其中来自中国的供应链公司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

苹果 CEO 库克此前曾表示,希望在越南继续扩大供应链。目前,越南已经有 31 家公司的 16 万人为苹果生产 iPhone、AirPods、iPad、HomePodmini、MacBook 等设备。

为了争夺更多的苹果订单,代工厂在越南开启 “人才争夺战” 的同时,相互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露。

作为富士康的掌舵人,一向低调的刘扬伟甚至公开向竞争对手们 “喊话”,“不要跟在富士康后面,要打赢富士康,就靠自己的方法。”

根据富士康透露的信息,其在越南的主要竞争对手分别来自生产 AirPods 的立讯精密、歌尔股份以及正准备生产 iPad 的比亚迪。

据财报以及公开资料显示,立讯精密与苹果合作生产无线耳机 AirPods,它有四个主要供应据点,其中三个在中国,一个在越南,近年来逐年加大对越南的投资。而歌尔股份则在 2012 年成立歌尔电子(越南)公司,注册资本为 400 万美元,2019 年又成立歌尔科技(越南)。2021 年,歌尔科技(越南)实现营收 206.51 亿元,净利润达 12.8 亿元。

此外,在越南设厂的苹果中国供应链公司,还包括了裕同科技、蓝思科技、领益智造、美盈森、伯恩光学等。从这些厂商的业务类型来看,越南的制造工厂类型已从单纯的组装制造向上游的零部件扩展,覆盖显示面板,被动元件,芯片,玻璃等。

竞争白热化

人口红利、成本优势、人口结构年轻、消费意愿强烈,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让越南多了一个 “亚洲小虎” 的称号。

中信证券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从主要产业链公司的布局来看,目前亚洲仍然是消费电子制造公司的主要聚焦区域,但部分消费电子龙头公司已经形成了东亚、东南亚、南亚制造 + 亚欧美研发 + 全球销售的全球化布局。

比如在智能手机的全球分工中,欧美主供核心半导体器件及精密通讯器件,日韩主供面板、存储及 CIS、MLCC 等核心零部件,中国则聚焦零部件、整机组装等领域,中后段环节产业配套相对完善,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的印度、越南以承接消费电子零部件和整机为主,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则各有侧重。

而这几年,越南的电子产业链愈发成熟,在全球电子产业链中也承担了更多加工转运的枢纽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外围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倒逼供应链厂商做出选择,比如在一个位于越南北部的产业园区此前一直空置着大量产房,但最近几年却被填满。海外客户对供应链安全的要求中多了 “地域” 的选项。

对于代工厂而言,新的区域也代表了新的机会,但由于时间窗口过于紧张,这也加速了它们之间的摩擦。

作为苹果在全球组装业务的 “龙头”,此前有消息称富士康专门成立工作组抵御立讯精密,虽然富士康对这一消息予以否认,但在过去几年,围绕在两家公司身上的对比从未中断。

对于立讯在代工领域的动作,刘扬伟曾在一场财报说明会上表示,鸿海和客户的关系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公司也不断努力在新的技术方面保持持续领先。

“如果这个产业炒得沸沸扬扬,那就说明这个行业还有搞头。如果没有的话,那就说明这行业搞不下去了。” 刘扬伟表示,行业增加竞争对手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只要是良性的竞争,相信会对产业有帮助,能成为产业进步的动力。他认为,其他厂商的结盟对富士康影响有限。

但从此次公开向竞争对手 “开火”,无不显示富士康身上的压力正在不断加大。

不过刘扬伟也表示,“越南厂有很多的相关规划,生产进度也没问题,外传的进程落后,都只是误解而已,未来会持续大幅度扩增人力,请投资人不用担心。”

作者:第一财经 李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问题很好。这就是经济奴隶制度(简称韭菜制)与封建制度(简称苹果制)的区别。然而苹果依靠这种制度,总能最先拿到最好的货,甚至可以通过自研对传统一些巨型 IC 企业产生影响。苹果只要富士康不坏规矩就不会去取消富士康的地位,而是通过创造其他功能的 IC 企业,偶尔调节一些富士康的独立议价权,使得他们听话。富士康不但被光刻机限制还被设计思路以及整个商业社会标准所限制,这包括市场、法律、文化、政治等…… 苹果制是乐见韭菜制,因为韭菜制下的员工没有自我提升能力(因为没有钱,也没有社会公共福利)所以越是采取韭菜制的地区对苹果制的威胁就越小。相反仅仅试图染指光刻机,某些亚洲财阀不断被打击,很可能早晚是要被打到奄奄一息。日本当年在系统领域试图建立自己的霸权,结果也是一样的。他们甚至没有独立的政治权力。当然,我们可以用什么不记得是比较还是对称经济学美其名曰为联合。实际上喉咙是被人卡住的。然而最近西方出现了奇怪的内战和倒行逆施的行为,比如…… 所以给韭菜制在…… 一些机会。如何联合开新天,真正拿下一块稳固的天地。这就是当下阿拉韭菜逆袭的思路。寡恩者得到的是不但折旧的旧权益,商业上不要信什么忽悠学,还是多看三个代表思想比较好哦,那个是真传。

知乎用户 啊呸 发表

压力是一级一级往下传的。

当年苹果压价太狠,富士康也往死里压榨工人,搞出了一段时期的跳楼热潮,死了不少人。消息爆出,连带苹果也风评被害。

对于苹果这种自称人权灯塔的美国公司来说把工人逼到大批自杀这种事简直是致命的,国内外到处都在讨伐,品牌美誉度急剧下降。后来丫就跟 FSK 合计了一下,还是不要压那么狠了……

知乎用户 爱尔奎德 发表

价格谈崩了谁给苹果生产?

新供应商不是那么好找的。。

知乎用户 仓鼠饼干 发表

有一种东西叫做市场控制力。

而且苹果已经过了需要压低成本过活的时期了。

知乎用户 aogutu 葛忠涛 发表

苹果的利润大头来源于品牌溢价,哪怕不做产品了,光贴牌都还能赚一大笔才完蛋。

这个品牌溢价是要多方便打造形象的。

苹果要极限压价的不是订单价格,而是要极限的鼓噪别人求着得到它的让利。

李光耀要发展新加坡经济的时候,

●打造一条非常漂亮的大道,

让外资人员相信新加坡官员的见识水平。

●要求新加坡人民执行严格的卫生习惯

让外资人员相信新加坡可以当好员工。

●打造那个喷水的狮子

让新加坡有一个容易传播的浓缩标志

无限压价,不能说是必定坏的手段,有时候没必要给好脸的时候可以用。

但不同的目标,就要配套对应的手段,不能把手段当过家家一样知道就用,不管符合不符合。

知乎用户 书虹 发表

曾听过一句话,关于海鲜酒家的,酒家老板说:不要对海鲜供应商过分压价,人家不是傻子,你压价了,他们下次就会把好的海鲜留起来,卖给那些不压价和肯出高价的酒家了,这样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苹果能做大做强到今天这个程度,怎么可能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呢?

知乎用户 用心阁 发表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SO 9000 的基本原则中就有一条:互利的供应商关系

知乎用户 宅狼 发表

因为富士康不是简单的搞代工,其研发实力一直都很强。富士康为了生产苹果的东西研发了很多技术,这类研发其他的制造厂都做不到。还有可以为苹果研发配件,苹果的设备很多技术都是富士康的,比如苹果的手机的玻璃壳就是富士康研发的。同时不但为制造苹果产品也为苹果的研发机构提供支持,2016 年 10 月份苹果 CEO 库克访问深圳时宣布苹果将在深圳市设立一个苹果研发中心,第二年 1 月 19 日富士康宣布深圳为苹果新建工厂,作为苹果中国研发中心配套设施,为苹果制造研发过程中的原型产品。去年富士康宣布正在为苹果开发 micro-LED 屏幕技术。

知乎用户 互联网消费周刊 发表

压价是必然存在的现象,但是无限压价是不可能滴,苹果不给对方盈利的空间对方怎么好死心塌地给它干呢?

其实有一个留面子效应,就是你先提出过分一点的要求,人家往往会拒绝,但是你接着提出一个稍微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的话人家为了顾及你的面子肯定是会答应你的。与留面子效应相反的还有一个登门槛效应,就是你一步步地提出更高的要求给人家一个缓冲,这其实也是压价的一个谈判策略,但是不管是什么策略,讲求的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苹果目前没有无限压价并不代表苹果会放弃自身的这个优势,很可能是在别的方面占着富士康的便宜,也跟围魏救赵差不多意思吧。

再者,苹果与富士康的订单中总有富士康可以操控的方面的,苹果要是真的把富士康压得喘不过来气的话,富士康可能就会做出类似偷工减料之类的行为,最后损害的还是苹果的名声和利益啊。

总之,做人不要太过分,尤其是利益相关的合作方之间,更要相互体谅留出空间的嘛。

(附赠库克与富士康员工笑谈三连)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苹果手机七八成利润都被苹果公司赚了,富士康不过是代工厂。

割韭菜的都知道要浇水施肥,跨国资本肯定不能让买办饿死。

当年晚清民国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在对中国商品倾销同时,也会给中国买办政府留下 5% 低关税作为收入。为了那点低关税收入,买办政权才会死心塌地为列强服务。

1919 年,全中国知识分子达成了一个最大的共识_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bilibili

知乎用户 小饼子 发表

商业合作中对待供应商的态度,并不一定是要自己利益最大化。甚至有时候在供应商不具备某种能力或者技术的时候,客户方投资供应商去买设备招人才做尝试。

因为稳定比利润更重要。

个人觉得,做人做事也是如此,靠谱是一个人在职场和朋友之间能获得的最大肯定。

知乎用户 猫两岁说科技 发表

一部手机富士康赚你几毛钱几分钱,压价有啥意义?让富士康不赚那点钱苹果利润就多了?

知乎用户 活着是最美好的事情 发表

难道要压到国产厂商给的价格?不给人家赚钱人家不会给你做好的,到时品控下来了就有人说苹果药丸了

知乎用户 棉花称 发表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问问雷布斯,当初怎么和供应商谈的价格,让小米电视这么 “香”。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7lWqTW 发表

因为苹果明白掌控供应链的意思就是让供应链厂家过的很好,能做苹果供应链类似产品的很多,能做到苹果标准的不多。所以苹果:只要做得好,钱不是问题。

视频无关

知乎用户 Mark 发表

各位,苹果又不止富士康一家供应商,全球 260 多家,为何要在出品这么关键环节卡成本?

知乎用户 科技大帝​ 发表

大家都知道,苹果手机的利润非常高,虽然近几年来苹果的销量有所下滑,但是论起利润,其他厂商就是个实实在在的弟弟。

从历年的数据来看苹果的利润率绝对是行业的霸主。因此,苹果在供应链里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相关的上下游厂商也得事事看苹果脸色。那么作为苹果最大组装商的富士康是如何与苹果斗智斗勇的呢?虽然富士康为苹果代工利润不高,但是总的来说富士康的飞速发展也是因为有了苹果这个大客户。富士康有 70% 的订单来源于苹果,那么为什么苹果不可以无限对富士康压价呢?

商业谈判中有一条原则是,给对方留够足够的利润,否则谈下来的东西就是一张废纸。如果富士康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便会想方设法的节省成本,偷工减料,虽说合同条文上对各项标准写的清清楚楚,但一定会在苹果看不到的地方使劲节省。整个周期下来就是产品的质量就难以保障,尤其是像苹果这样的大公司是不会容忍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

为什么小米开售时经常缺货?因为代工厂家接的小米的订单的利润太低,同一时期有大量的订单富士康肯定先考虑利润高的,所以小米只得靠边站。做性价比的小米在供应链里的话语权很弱,而供应链对于厂商来说就是命门,手机得从里到外,各种传感器和元器件,分分钟都能卡死你,没有利润你只能乖乖靠后站。因此这就是小米拼得头破血流也要走高端得原因。

另一方面来看,由于长期合作的默契,苹果在一定程度上对富士康也有所依赖,如果压价过低,富士康不玩了,苹果一时间还找不到可以代替富士康这么既有质量又有效率的厂家,所以说商业上合作才能走得更远。

总结:不可能一直压价,不然就无法继续合作了,富士康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苹果离开富士康,实际上苹果的产能就无法得到满足,当然富士康的日子也不好过。实际上他们现在是双赢的状态,除非苹果要淘汰富士康,至少提前好几年就要开始准备,而且不一定能保持品质。

我是 @科技大帝,关注我,让科技没有信息差。

【手机选购攻略】

预算:百元机 | 千元机 |2000 元机 |3000 元机 |4000 元机 |5000 元机 | 奢华手机 |

品牌:iPhone|iQOO|OPPO|vivo| 华为 | 荣耀 | 小米 / 红米 |realme|

需求:| 高清拍照 | 续航快充 | 散热手机 | 电竞手机 | 轻薄手机 | 学生手机 | 骁龙 8 / 骁龙 8+| 天玑 9000 / 天玑 8100|

3000 元热门手机推荐 | 10 月盘点

OPPO 热门手机推荐 | 10 月盘点

开黑流畅手机推荐 | 10 月盘点

大学生预算 3000 元手机 | 10 月盘点

知乎用户 DRAGONSTONE 发表

无限压价,当供应商没有利润空间,就会疯狂偷工减料,只有双赢才可以促进合作正向发展,你看施工单位被疯狂压榨了房子各种问题

知乎用户 有才的微薄之盐​ 发表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吧,已经压到什么程度了?一件苹果手机或者平板代工赚多少?

知乎用户 TOM DIG​ 发表

到了世界顶级水平就不是完全市场竞争了,是寡头竞争,寡头竞争的特点就是大家都有利润(这个利润是指的经济利润,假如一人工资一天 100,这个人一天赚钱超过 100 元多出的部分是经济利润)。

苹果没了富士康再找下一家不一定能保证效率,但是富士康没了苹果小米、华为、OPPO、VIVO 等一众品牌能乐开了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十多年前苹果代工厂富士康接二连三发生员工跳楼事件。国外人道主义者纷纷声讨国内血汗工厂,随着舆论发酵,下游企业苹果公司也被推上风口浪尖,一些民众表示要抵制这些 “带血” 的苹果手机。迫于舆论压力,苹果公司决定自掏腰包,提高上游代工厂富士康底层工人待遇。

知乎用户 蓦然 发表

苹果为啥不把价格订在 2500 呢?郭德纲的商演相声为啥不把票价定到最高 200 呢?

知乎用户 尹小美 发表

制造业,特别是高精尖制造业,并不是简单的甲方乙方。产业链上下游不是从属关系,是合作关系。而且设计是和生产紧密相关的。富士康不是毫无技术的来料加工厂,而是苹果有强大技术反馈能力的合作伙伴。富士康对于产品的硬件设计有足够强大的影响力。

因此,压榨供应商这种在低端制造业比较常见的做法,在高端制造业不一定是划算的。这个供应商不做的话,别的供应商不见得吃得下那么大单子,不见得做得出这么高的良率,甚至不见得还能延续之前的设计。因为换供应商导致的损失往往是无法承受的。

知乎用户 啦啦小海贼​ 发表

没什么为什么

就是因为苹果自己组装手机的综合成本更高,真把富士康逼死了它的生产成本更高,别想太多,就是这么简单。它要是自己组装能利润更大化,早就把富士康丢垃圾桶里了。

知乎用户 重离子猫猫 发表

你以为除了富士康,苹果有很多选择?

知乎用户 陈圣 发表

因为没有富士康支持,苹果马上就会出现产能严重不足的问题。结果就是丢了西瓜,芝麻也没捡到。

知乎用户 Ming-NJ 发表

供应链的目的不是把你的供应商榨干,也不是把你的客户口袋掏空

苹果当然可以去榨富士康。然后富士康就会去榨产线工人,去榨二级供应商。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只能使苹果在短期内有较高的利润,但对长期发展来看,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富士康可以代工其他公司的产品。其他供应商也可以拒绝和苹果合作,或者降低苹果的供应优先级。而新闻还会出现苹果 “血汗工厂”,“环境污染” 这样的标题。对苹果自己的品牌效应是有损害的。

当然,有这么一家菊花厂。与供应商谈合同的时候会直接按 BOM 来强迫供应商进行物料成本分析。然后再强迫供应商接受一个低廉的采购价格。当然,供应商迫于宣传效应,有时候也不得不做亏损生意。

知乎用户 复合维生素 发表

有可能。

不要把资本想的那么坏,也不要把资本想的那么好,资本也是人在操控,我们可以要求,不能低于成本中标,保护公正,也有不能超过最高价中标,防止投资黑洞。

人,可以决定吃米饭吃馒头吃稀饭,当然可以按需求要价。

所以说,只要富士康是急着要订单,当然可以无限压价。

两个都是公司,都需要给很多人交代,挣钱才是硬道理。

知乎用户 周洲​ 发表

厨子这么能算计,可是玩儿全球供应链的。

不压价的好处肯定比压价多。尤其是看不到的地方。

知乎用户 西城都荟 发表

嗯,肯定是要价的,不然富士康为什么要走深圳,跑到河南冒着质量重大下降的危险,本来在深圳富士康苹果 5s 之前质量是非常非常稳定的,跑到河南之后就出现批量的通病,比如苹果 6 的状态栏闪烁,苹果 7 的那个叫什么?通信芯片批量的故障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9E1013 发表

如果你学过供应链管理课程就知道,客户和供应商是双赢的,不是小采购那样拼命砍价 “降本”

知乎用户 安小 S 发表

一个产品。我父亲跟我说每公斤应该还能让厂家降三四块钱。

我对比了下同质量其他品牌的价格,表示不需要继续还价了。

本身厂家服务就很到位,包装档次高,产品的质量很高。且比其他品牌价格优势大。

我们销售这个产品,比其他品牌价格低的情况下,还能有更高且非常可观的利润。

那我为什么还要继续压价。。

让别人赚钱他才会为你做事。。你不让别人赚钱,别人怎么可能用心为你服务。。

知乎用户 Joshua 发表

压价可能导致代工厂没有足够的钱赚,对待订单的态度也会变差,随之质量也会降低,这是苹果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给富士康留下足够的利润空间是质量的保证。

知乎用户 AAAA 发表

行业相关

供应商技术进步也需要利润,没钱,是没法进步的,作为行业标杆,不可能不懂这一点,

不要小看零部件,改进工艺很多时候是在不停的试错,试错意味着钱

比如 3D 玻璃后盖雕刻工序从最开始一次成型,到二次加工孔,刚开始的时候二次加工各种破,怎么做怎么破,快把人搞死了,良率低,效率慢,从双摄到 5 摄,孔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低的时候不良率百分之 10 仅仅一个工序,

LG 之前有个项目,想采用二次工艺,无奈啊,良率太低,做不下去

现在来看,小儿科,有信心良率 99

到后面自动化(之前是人工),良率百分之 98,中间经历 2 两年时间,没有足够的利润,根本不敢试错,小厂早就垮了

红米 Note8Pro 便宜,雕刻工序有技术突破,减少了一到工序,是得到客户认可的

知乎用户 何可可 发表

价格是压了,诺基亚给的加工费高于苹果,苹果还是压了。经不住苹果单子多,所以还能赚钱。

苹果对产品配件,加工方面的要求远高于其他公司。一般苹果的配件商做了苹果单子以后其他厂商的单子会源源不断的过来。因为品质好。

苹果对于供应商,总是有备用方案,比方芯片用三星和台积电,这两家都不敢涨价。

真要无限压价,没人给做了,库克竭泽而渔的道理还是很清楚。

知乎用户 此人武功高强心狠手辣​ 发表

参考下基建狂魔的低价中标。

价格压下来不一定是好事,造就了太多的豆腐渣工程和索赔纠纷。

知乎用户 h 何可依 发表

你让人家不舒服人家没必要让你也舒服 就像你的钱也是老板公司发的 为什么老板不压你的价格 因为这些已经形成了均衡 老板认为你就这个钱 你也认为噢老板给的可以 哪怕你是高层是骨干

知乎用户 仗贱走天涯 发表

曾经干过一段时间的后勤,发现一个规律,出价高的活不一定好,但是出价低的活一定差。

知乎用户 tonycxd 发表

那你猜猜看,除了富士康,谁还能用这个价格接下苹果的订单?富士康为什么不无限涨价?其实就是一种报价的平衡,苹果离开富士康,肯定要花更多的钱

知乎用户 将来是个父亲 发表

要想马儿跑,还想马儿不吃草?搬起石头砸自己脚?挣钱的路子有很多,毕竟最终苹果标。

知乎用户 温之​ 发表

作为拔得利润率头筹的顶级科技企业,压价的回报可能是利润率几个点的提升,对整体比例影响不大。而供应链对于苹果来说,是极其重视的,地位也非常高。一旦由于压价导致良率或是私底下的品质问题。苹果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制衡富士康的选项,会被动。

因此,苹果有更聪明的做法,他花大力气培养了广达,比亚迪等等备用代工企业,以我了解到的来看,由于竞争关系,在 trackpad 和 ipod,ipad 等生产线,苹果开始拥有了议价能力。

不需要做什么样的谈判,利益就可以达到最大化。比猴式压价优秀得多

以上

知乎用户 方也也​ 发表

商业都是逐利的,但是,采用双赢可持续的方式还是一锤子买卖就看不同企业的经营哲学了

知乎用户 张大亦 发表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CSR,企业社会责任,国外企业受这个约束,会要求供应链企业遵守 CSR,也就是说,CSR 之外的企业进入不了这个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里面有,合法纳税,员工关怀,慈善事业,所以呢,你觉得富士康会跟国内一样?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苹果根据大数据价格统计,已经给出了 “不可能边缘” 完成任务。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X3Zpqx 发表

鹭鸶腿上劈精肉,

要是苹果要往死里压富士康,怕是离倒闭也不远了。

知乎用户 从不救赵信陵君 发表

无限压价?假如你有这个超能力让富士康每年亏损 20 亿给苹果干活,那你猜富士康破产需要几年

知乎用户 Wayne Wang 发表

不得不承认苹果控制确实有水平,对比下苏菲和 MacBook

知乎用户 raven 发表

不是什么电子厂都有富士康的水平的,压价等于变相增加风险

工艺、品控、出货量任一一点得不到保证苹果都不可能走到现在

知乎用户 柠檬不萌有点酸 发表

都已经压成这个样子了还要怎么压价?一部售价 599 的手机,富士康赚取 6 块钱左右一台,你告诉我还要怎么压价?

评论区竟然还有人各种算,各种分析,有意义吗?

知乎用户 陈生 发表

为啥大家都觉得苹果没有无限压价呢?

996 不算压价一定要 007 才算压价。

苹果那全行业最烂的电池不是无限压价的后果。

连壳都不愿意换不是无限压价的后果。

各位不服的话可以尝试跟美国人做生意,体会一下什么是无限压价,竭泽而渔。

知乎用户 吴枫 发表

整死供应商毫无意义,有钱齐齐挣才是做生意的王道。

中国无数行业就是被那些以本伤人企业做烂的。

知乎用户 邹思默 发表

之前做外贸,感觉生存技能就是成本核算。然后留给工厂 10 个点空间报价。开始大货总会有问题,后来做了一单因为厂家利润高我就留了给工厂 20 个点,意外发现这批货一点问题都没有。

知乎用户 蹄髈​ 发表

富士康的客户中, 苹果的毛利率是最低的, 没有之一.

知乎用户 一个老汉 发表

我来解答:富士康英文名叫啥你知道么?叫 foxconn,Fox 是狐狸,con 是诈骗。你想,像狐狸一样狡诈,又精通诈骗的一个公司,苹果能讨了好处去?

知乎用户 自动化首席劝退师 发表

我之前做非标设备,需要在苹果的代工厂调试设备,苹果给我们公司人员定的补贴 100-150 美金每天,但是公司只发我们 50 块人民币……

国内也有很多甲方比如格力华为小米之类的,能把供应商员工当人看的,而且不拖欠的,而且会给你留利润空间的,可能只有苹果一家了,

知乎用户 养凯乐 发表

我来尝试答一下吧。

首先你得知道这个结论,苹果压价了,但没有无限压价。你如果知道苹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你就明白苹果为什么不无限压价了。

苹果采用的是一级二级甚至三级供应商都全介入的模式。不仅仅管理富士康,还同时管理给富士康供货的重要关键供应商。这也是为什么苹果在国内招聘了巨量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原因。

相较于多级渗入,苹果在商务谈判中对于报价核算是非常细致的,材料人工模具生产线改造甚至生产工人非工资性福利支出都要求涵括在报价当中。我们常年跟供应商打交道的都知道供应商保价中给的成本分析别太当真,毕竟很多保价因素里面是供应商可以灵活掌握空间的。汽车行业为了应对供应商保价的水分,专门设立有成本核算工程师,甚至像沃尔沃这种还有独立的一个价格成本核算部门。理论上可以核算准吗?可以。实际上能吗?其实不行,要核算准确成本,要产品全周期内各因素的基础数据不出偏差。但这就连供应商自己估计都难弄懂。所以很多时候业内人士都称没有非常准确的成本。那回过头来说如果成本核算客户方没有办法完全吃准那怎么接受报价?苹果是这样做得,各子成本我尽量把控,大头 spending 在我手里面。小头你再放多少空间我也不会太在意,总体对最终成本影响较小。再加之我给你 EMS 行业合理且较好的利润,那富士康大可不必再花心思去扣那个小头了。

我们其他行业怎么做呢?

核算出一个大致成本,各家供应商极限压价,最终给出极限价格的那个当做标杆返回来找大家坐下来一个一个竞争性谈判。一点一点的扣,毕竟你不比供应商更懂整个成本细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采购需求和 “帝王之术” 来接近那个市场调节后的 should cost。基本这样玩到最后在高层和高层没有充分信任及个人交情的情况下互相之间就是交易博弈,供应链游戏了。

而苹果要的是这个吗?

不。他要的是绝对服从的,高效的,能跟上它步伐的优质供应商。在 EMS 行业,你能多给供应商 2.3 个点的纯利,再加上天量的订单,那你就是绝对的爷。苹果利润缺你这几个点吗?完全不缺。苹果给你多几个点利润,再要求你逼近极限的改进工艺改进效率改进合格率,其实最后这几个点又回来了。

这就是苹果的供应链管理逻辑。他考虑的不是单一的价格,单一的成本,他考虑的是对供应商的绝对控制,对价值链的绝对话语权,是通过供应链获取的差异化市场竞争力,这也是常年 apple 位列 Gartner Master 名单的核心原因。

最后一句废话,供应链管理,管的其实不是价格,管的是核心竞争力。欢迎同行们交流。

知乎用户 其实只是平凡人 发表

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让别人赚钱。自己赚不赚倒无所谓,但是,一定要让别人赚钱。

如果没有这个意识,那么铁定做不大,甚至会倒闭。

以前李嘉诚做塑胶花的时候,外国有一笔大订单找到李嘉诚,李嘉诚尽心尽力做好了,临近交货的时候,对方忽然反悔了,这让李嘉诚损失惨重。但是李嘉诚对对方说,无所谓的,这笔订单我自己消化,你没有必要赔偿。

对方很感激李嘉诚。

事情过去了很多年,忽然有很多外国人指名道姓地找李嘉诚做塑胶花,全香港都不知道为啥,李嘉诚也懵逼了。

后来,那个外国人才解释,自己之前和李嘉诚做生意,说李嘉诚多么大仁大义,反正能说的好话全部都说尽了。

正因为此事,李嘉诚的财富连续上升了五个台阶。

人与人之间,其实就是三个字:【安全感】

不论是合作伙伴,还是买家卖家,还是夫妻之间,情侣之间。

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感】。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是全懂的,也不可能全部都去做。你重要依靠别人,例如你去理发,你也会找让你放心的理发师,你去看病,你也会找让你放心的医生;你去吃饭,你也会找让你放心的饭店;你去买家电,你也会去找让你放心的家电销售平台。

这个【放心】,就是【安全感】。

因为让人放心了,所以找的人越来越多了,所以就越做越大,这个就是做大的秘诀了。

知乎用户 晨水 发表

其实这个问题你反过来想一下,就大概能理解了

虽然富士康大部分订单都来自苹果,但同时也意味着富士康是最适合苹果的

苹果本身是不具备生产能力的,或者换句话说,于苹果而言将订单交给代工厂,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是远低于苹果自己组建生产线的。

那么如何选择代工厂呢?

首先这家代工厂必须得有足够的体量,否则负担不起苹果这么大的需求;

其次简单说就是要有品质保证,高端手机这种东西,并不是随便拉两个人搞一条生产线就可以生产的,富士康这么多年来作为苹果最重要的代工厂,在各方面都已经能够为苹果做到最好。

基于这两个前提,如果苹果对富士康压价,那么富士康固然痛不欲生,那么苹果最起码也得面临某一代产品出现产能滑坡、品控不好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对一向以用户体验取胜的苹果而言,是绝对无法忍受的,甚至可能导致苹果的市场占有率下滑,最终影响苹果的营收和股价。

现在做生意,讲究的是双赢。苹果向富士康极限施压,那最终结果就是大家一起玩完

知乎用户 Tracy Wang 发表

其实题主把苹果一开始就放在了高姿态,虽然说苹果是客户,客户至上,但是这也是限于服务方面的,就像是你去一家吃饭,你付了昂贵的价钱,所以你得到了优质的服务,这是一个等价交换的过程。国内做代工的也不止富士康一家,但是为什么苹果最认可的是富士康,这里不仅是因为富士康完整的供应链系统和交期保证,还有富士康完善的精密技术来保证产品质量等多方面原因在里面。所以题主,这么说吧,人参是不会被压到萝卜的价格来卖的。

知乎用户 疯言疯语 发表

问这问题的人估计和那个说一定要把台积电抢到手的领导一样没见识。

真以为: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养一家长期合作的代工厂需要多少成本,多少时间,都不会算对吧?

我舅舅做注塑的,

也是 70% 多订单来自同一家公司,

当年这家公司为了培养我舅舅的工厂做配件代工,

给人给模具,

当年不止我舅舅一家,

是 40 多家一起培养,

最后就养出来 3 家,

其他的要么老板有其他心思,要么产品合格率不够,要么偷工减料,等等原因被剔除了。

最多的就是好不容易有样子了,就被其他厂拿利润更高的单子骗走了。

你以为养出来了人家就压价了?

养出来了人家现在把我舅舅和其他稳定的供应商当兄弟对待,

不但他的订单继续给足利润,还介绍其他客户来让我舅舅他们放心,他不搞垄断。

这些培养出来的供应商产品质量稳定,供货及时,给足利润了也不怕他们倒闭,长期合作知根知底,不怕企业主乱搞把厂子搞没了。

知乎用户 不友善 发表

大哥吃肉,小弟喝汤。

共赢才长远。

丰田典型的故障率低闻名,为啥?

一种一条就是:

供应商小弟都是几十年的交情。

大哥怎么说怎么做,好使。

为啥路虎,捷豹啥的故障率高?

频繁的换老板 = 频繁的换设计师 = 频繁的换工程师 = 频繁的换供应链

这些东西都有磨合周期

刚磨合个差不多,又换老板了。

所以慢慢的牌子就成杂牌了。

知乎用户 木木知否​ 发表

苹果的供应链管理水平是全球闻名的

能够拿到这么多全球顶尖的供应商的稳定供货,甚至是特权供货

并不只是靠着大棒就可以做到的

更多的是,苹果不仅仅会派自己的人才去帮助厂家培养更好的产线,还有合理的利润空间作为胡萝卜吊着厂家

萝卜 加 大棒 才能稳定,只有大棒你是要锤死厂家和自己吗?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B3TR7a 发表

代工合同,甲方通常会加一个 所谓劳动效率提升的条款,每年降价 2% 左右,你觉得苹果没有压价吗?世界上不是,富士康用半年时间达成了劳动效率最大值,所以刚开始赚的很多,2 年后劳动效率随着设备老化,实际上是降低的,但是价格已经下来了,所以利润变得很难看。

知乎用户 Tuffy 灬超 发表

做采购的靓仔来说说这个问题:

明确一个概念,富士康与苹果是什么关系,他俩虽然是供应链的上下游,但是实际上是合作关系,最终目的是双赢!

从苹果角度来说:

作为供应链顶端,最重要的是做好供应链管理,怎么做好?当大哥的都知道想要小弟给你卖命,钱要给够;所以要给予富士康足够的利润, 这样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给你做,一旦漫天压价,后果就只有两种:供应商不做了或者跑了,要么就是偷工减料。这对于苹果来说无疑是非常致命的。要去找新的替代供应商开发产品是非常不容易的,质量,产量要有保障,而且连富士康这种企业都嫌你价格低,不会有谁愿意给你做的。一旦发生偷工减料,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会导致整个企业的品牌受影响,更不可取。

从供应商角度来说:

不要以为富士康只是个血汗工厂,他们组装技术,生产技术应该是世界一流,产品他们做不出来,其他人也做不出来,其他人做的了,质量也没他们好。苹果没了富士康,一时半会估计也找不到其他人了,所以这就有点像卖方市场了,除了我,没有其他人能做,所以你一定得找我,要我给你做,就要钱到位。

所以现在苹果富士康有点互相依靠的感觉:

苹果需要富士康来替他代工,保证他们的产品质量以及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量;

富士康需要苹果巨大的订单来养活他们的员工,以及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一旦平衡打破,重新找回这个平衡点就非常难了。

但是价格是不会保持不变的,适当降价是有必要的,建立在什么时候?

我们知道产品的成本基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 原材料成本
  • 辅料成本
  • 加工成本(工时费和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水电气费用)
  • 包装费用
  • 物流费用
  • 还有成品率产生的额外消耗费用

还有什么开发费用工装费就不算了,从哪里去降这个价格呢,一般就是从原辅材料成本和成品率损耗这两块去压价,因为一旦产品开始量产,成品率会大幅度提升,这时候利润就会上升,苹果就应该找富土康看看降个价格什么的,而且很多原辅材料随市场波动,比如石油,铁,铝,这个降价的时候也可以找他们砍砍价就差不多了

所以压价还是会的,但是要把握个度就好了,不然又回到老问题了。

谈个题外话,去苏州出差听一个供应商说,他们隔壁的电泳厂接了苹果的单子,好像是 watch 里面的一个电子件电泳?苹果要求是在 20 倍显微镜下看没有划痕缺陷,一年量有 1 亿个。后面那老板说利润 15% 左右,他们愿意做,10% 的利润确实很低了,要知道成本这个东西是算不准的,5% 的偏差很正常,所以实际利润并不高,但是量大就做了。后面华为也找他们,结果给的钱是苹果的 2/3,质量要求一样,那老板刚开始想着打通一下华为的市场就试了一下,结果亏的半死,赶紧溜了。

说这个是吐槽一下国内供应链是真的烂,尤其是汽车行业开了个坏头把整个中国的供应链都弄的贼烂,根本不懂得维持平衡,上端压榨下端,搞来搞去最后都没得玩了;目前看外企这方面还是做的好一点,希望这方面国内能多学学吧。

知乎用户 出国打工劳务润 发表

和美企有业务往来,逢年过节不用送礼,谈业务不用吃吃喝喝,拿样品是付钱的,结款不用找领导,回款直接转账不承兑。所以能合作十几年。

知乎用户 慈眉善目刘大鹅 发表

前几年在一家台资 ODM 工厂待过,做制程管控,所在的事业部,专门做苹果的笔记本触控板 / 键盘和鼠标,属于一级供应商。比如这些:

苹果的品质要求很苛刻。

比如鼠标上边的弧形玻璃盖板,表面不能有一丁点刮痕。

比如内部的电路软板,元器件有损伤就直接报废。

而且,苹果要求的是一个小零件有损伤,整个成品直接报废,当批次的元器件直接退给物料供应商。

当初拟定这个品质要求时,苹果是有每年 500 万美元的物料损耗补贴给厂家的。

实际操作中,质量管控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人工效率也不合公司预期。车间的加工组装过程总会有不可避免的不良品出现,物料供应商的来料良品率也没有那么高。如果严格按照苹果的要求操作,厂家的物料损耗和改进成本,是很高的。

于是,这家台资厂就在内部偷偷成立了一个部门,专门负责维修这些不良品(比如更换 BGA, 擦除重写电路板的测试数据,更换零部件等等)。

这个部门为了避免被苹果驻厂代表发现,工作间甚至设立在车间之外。


苹果在给订单的时候,核算的是很严谨的。即便这样,如果供应商觉得利润不够,总是会找到办法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bh8xX0 发表

富士康 70% 的订单都来自苹果,为什么苹果没有无限压价呢?

首先我不确定 70% 这个数,但也找不到比较正确的来源,就按照 70% 来回答。我看了一圈,基本没有专业供应链的人,所以答的比较零散,我就结合我的实际来回答下,因为手机回答太零散,我按照实际经验尽量用日常的语言回答。

这个问题很好,可以分解为补充为下面几个问题:

1、为什么苹果给那么多单给富士康?为什么富士康的客户苹果占这么大比例?

2、如果一家工厂主要业务是一个客户,商务怎么谈,会不会被压价?

3、如果一家客户主要一个供应商,商务怎么谈,要不要压价?

4、苹果的特殊性是什么?

5、手机的备货流程是怎样的?

首先我回答下一和四个问题:

为什么苹果给这么多订单给富士康?因为真的没有其他供应商能做,比亚迪稍微能做一些,但是综合能力差很多,只是用来平衡一下富士康而已,给苹果代工是一个非常高门槛的业务。

为什么富士康接那么多的苹果订单?因为利润好啊,而且接单越多越能分摊经营成本。

苹果特殊性和供应强相关的有:1、苹果使用都是最高端技术的,所以他的供应商都是同行最好的,甚至很多供应商前期和苹果是合作研发的,有排他协议的,这是苹果对比其他手机供应商最大的特殊性,目前看华为逐步在追上来,但还需要一定的时间。2、因为第一点,所以苹果是唯一一家做到供应链全流程深入管理的,所以理论上苹果知道他所有物料的价格等商务信息,并且他们的议价权是最大的。3、手机行业的生产波动性很大,对应组装代工厂在人员配置上要有很高的柔性,一般工厂是没办法接单的,也就富士康、比亚迪这种大厂能承接。

其他太细就不展开。

回到第二个问题,富士康 70% 订单是苹果,会不会被压价,也就是提问者问的,为什么苹果没有无限压价呢?答案显而易见,富士康差不多是被无限压价的,或者说,富士康的利润是苹果指定的,根本没有什么议价权。但是,苹果给的利润也不低啊,而且富士康因为也有其唯一性,所以拥有一定的议价权,虽然不大。特殊的一点是苹果他已经掌握了全流程的商务信息,成本都是透明的,要不是之前富士康跳楼事件,说不定富士康的利润更低;另外一个特殊的一点是如果你成功作为苹果供应商,那么你要找其他客户就非常容易,所以很多给苹果供货的,自己利润也愿意压得很低,通过给其他客户来赚钱。

展开来说,如果一家供应商超过 70% 的订单来自一个客户,那么,除非供应商有自己特殊资源,否则其利润基本由客户指定的,甚至说其生死都是客户指定的,一般来说只存在于关系户的生意中,否则只要客户付款稍微出点问题,那么供应商就当场暴毙,我也见过一些。作为管理人员,这种押宝式的客户管理是大忌,要尽量避免。

当然如果你是富士康和小米、锤子等的关系,那就是由富士康说了算了。

回到第三个问题,一般为了集中量降低成本,同一类型物料都会集中在一家供应商进行采购,分给第二家少数作为备份,增加后续竞争性,同时也避免独家出现问题无法解决,关键是要对大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核,避免财务风险等。

第五个问题,手机是怎么备货的?我简单说下,所有物料的备货是由其最长货期的物料决定的,一般来说,芯片的生产周期最长(结构件不计算模具时间、折叠屏等高精尖除外),平均要 3 个月,同时还要至少 1 个月的排产,芯片加上组装测试等等 2-4 周,所有你现在拿到手机,理想情况是手机供应商提前大概 5 个月下单,所以,手机商大概需要提前 6 个月就决策到底要备多少货,然后每月修正数量。所以理论上只要是新机型发布断货的,除了特别技术瓶颈的,基本上可以断定手机商不自信或者现金流差。

以上。

知乎用户 简江​ 发表

我们反过来考虑一个问题,如果苹果要压价,富士康不乐意,苹果能够怎么做?把生产转移给其它代工厂?苹果转得过去么?

富士康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规模和管理形成的综合成本优势。比方说元器件,富士康的采购量相对于日韩元器件厂商也是有压倒性的议价能力的。实际上是富士康代替苹果在跟日韩厂商讲价。

如果苹果换一个代工厂,又没法把生产一下子转过去,日韩厂商买不买账就说不准了。

这只是一个例子…… 实际的博弈远比想象的复杂。

简单说,富士康和苹果现在就是夫妻一样的利益共同体,不是你卖我买的零和博弈,双方都要给对方空间。

知乎用户 天才在左. 赌徒在右 发表

无限压价是什么意思?

富士康赔钱接单?

不赚也不赔接单?

知乎用户 张不知 发表

其实,苹果已经在无限压价了。富士康的应对也很简单,三条:

1,签的价格,前期是亏的,后期产能爬坡结束,良品率提升,工人熟练度增加后,可以微赚,做到整个单子挣钱。

2,只需要比和硕便宜一点点就行。

3,苹果有些检测标准严到变态,所以苹果不来检查的时候,执行一个不变态的标准。

知乎用户 什么名字都不让起 发表

在分析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时,如果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已经很低了,买家压价就没有意义了。

反过来说,富士康掌握了苹果大量的订单,苹果的转换成本也会相对高,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强富士康的议价能力。

知乎用户 猛男夜未央 发表

因为其他代工厂无法做到富士康那么高的产能和良率,压价你给别人做吧,我做小米锤子魅族也能活得不错,苹果从 ipod 时期就和富士康在磨合,很多对接都很熟了,如果突然转给广达或者和硕,意味着到处都是风险

知乎用户 小池同学 发表

你以为是华为啊?这么缺德的事只有华为才会干

知乎用户 发表

烟草只能卖给当地烟草公司,烟草公司怎么没有无限压价?

只够本烟农就不种了,地的使用权还是在农民手里,种点别的成不成?

一样的道理,主要产能给苹果是因为苹果的单子量大,利润丰厚,没钱赚一样可以转型做其他的

知乎用户 过来逛逛 发表

我觉得很多人包含本文作者,都是不了解代工这个模式的。

1:设备来源:代工有一部分设备由客户提供,有一部分是自己购买的。

其中客户提供的设备,后来几年之后,很多设备都成了代工厂的实际可以使用的资产。这就像很多人买商品房一样,房子买了,这个土地国家很长时间是收不回去的,所以客户提供的设备就成为代工厂能够长期使用直到剩下残值为止,五年之后估计当初开发这个项目的客户团队也不要了,当初提供设备的苹果职员估计已经不在苹果了,这些设备的信息有可能成为孤岛。

2:代工的公司可以自己报价:这里面人员、设备,制程的变动都是代工厂可以内部操作的利润空间,尤其是浮动的人力,没有足够经验或对整个制程细节不熟悉的客户,只通过报价和代工厂的对外发布的制程,客户对实际流程是了解不够的。

知乎用户 捕风捉影​ 发表

你赚钱不能让别人不赚钱。

知乎用户 律香川 发表

这个世界,任何行业,只有共同发展,才是最好的。

李嘉诚有句话说得好,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聪明的渔民,都知道抓大放小,不能涸泽而渔。

知乎用户 梁饮霜 发表

想到一个事,徐留平到一汽之后,把红旗做起来了。

但是一汽供应商被强制要求压价,幅度还很大。

造成的后果就是,红旗被人骂成一坨屎。

知乎用户 测不准的猫 发表

压了啊,前几年富士康生产一台苹果赚五块钱闹得沸沸扬扬。

至于无限压价,郭台铭也是有脾气的……

好吧,虽然富士康不太高大上,但富士康只有一个,并非没有谈判的能力,大不了一拍两散。

要是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有十个八个,生产一台苹果,能赚五毛就不错了。

什么保障供应商利益,商业谈判留足够利润,不过是砍价砍不下去了,只好让你赚点,换个好听点的说法而已。

资本家的血液里又没带着道德。

知乎用户 闷骚蛋蛋 发表

要不是国产电信设备厂商后来居上,如果还是摩托北电等北美国企还在,现在通话费还是 6 毛每分钟。

知乎用户 扁鹊 发表

家里有个小公司,回答一下。压价是很 LOW 的事,别想着价格谈到小数点后两位,人干事?对于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账期,账期,还是 TMD 账期

我们公司有两家主要的面料供应商,一供往常能供我们总的 80% 的原材料,二三四五分 20%。后来产品更新换代,总的面料需求没上去,一供给我们缩账期。二供知道了,直接董事长 总经理 销售经理都来了,说一年给多少多少的账期额度(记住,账期是整年)。

免费无息的不追责信用卡额度你不用吗?刷爆他。

后来一供知道了。。那会他们资金链紧张,急需缩短账期回款,被二供逮个正着。目前三供也跃跃欲试。(可怜的一供,其实我挺心疼他的,毕竟总经理很帅哈)。

emmm… 至于我们公司给客户的账期。基本一旬账期,一个月以上的,我们还会收取利息。。利息。没看错,收取利息。人干事?

知乎用户 想养猫的崽崽 发表

不可能存在无线压价,双方都是明白人,无限压价会导致双方的谈判地位悬殊过大,无法进行合作的。

苹果公司也需要稳定且长期的后期组装公司,富士康在技术,管理,以及价格方面的优势,也是普通小公司不能比的,苹果公司也不会平白无故的压价呀!要不然富士康怎么进入了世界五十强。

知乎用户 明亮意仟眼镜 发表

以前我在温州某眼镜架工厂做外贸业务员,老外下单做眼镜。一般来几十个款钛架,每款大概 300-600 副,也有的顾客也就几个款,但是量很大。

价格谈判的过程就是双方目标价格、条件互相妥协的过程。

业务员根据顾客的订单数量,订单难易程度,交货时间,定金情况,原厂料价格,工人工资,税费政策,外汇情况、竞争对手的可能价格等等因素,报出一个工厂认为有利润, 不会和竞争中差别太大的价格,有诚意的顾客也会给出一个自己合适,你也不至于亏本的价格。如果顾客咬死就他的价格,要嘛直接拒绝,要嘛顾客在其他方面做让步,比如交货时间延长,改动增加成本的复杂的镜架部件设计,减少款式数量,增加订单数量, 减少颜色,加收开模费等再和顾客讨论。

有段时间温州经济下滑,接订单没有利润,纯粹是养工人,也无奈得接单。

也只有价格合理,质量满意,才能长期留住顾客。自己的优势就是自己的价格谈判的资本。

知乎用户 超级可爱呀 发表

双赢才是最重要的

知乎用户 呆痴癫疯 发表

无限压价的公司,都没有长期合作的可能性

远离这种公司,无论是求职,还是企业合作

知乎用户 韦不吕 发表

可以这么说,和苹果做生意都肯定是赚钱的,当然,苹果要求也很高,特别是保密方面简直变态。
给苹果报价的时候,是成本 + 利润方式,利润方面苹果是有保证的。苹果也不会经常地的 cost down。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公司拼命要和苹果做生意的原因, 不差钱,发钱准,不打压,支持多。

知乎用户 花花说卡 发表

因为红富士的苹果好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道理很简单,我不可能把所有军官都送上军法处

知乎用户 职业杠精 发表

压肯定压的 但是双方互相是离不开的 苹果也很难找一家公司能吃下这么大的订单 这样的品控 这样的价格

知乎用户 鬼斗车 发表

富士康考虑最早于 2023 年在威斯康星州生产电动汽车,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制造商正在寻求减轻对苹果的依赖。

该公司将在 7 月前决定电动汽车生产基地设在威斯康星州还是墨西哥,由于来自智能手机的利润下滑,富士康正在进军电动汽车市场。

该厂将是富士康首家生产电动汽车的工厂。

知乎用户 马拉宁宁​ 发表

富士康 70% 的订单都来自苹果,苹果有没有无线压价呢?外企做生意有一条叫做 promise To Business partner 保障供应商立一个东西,市场均价十元,你报给我 12 元,我给你 15 元,但是你必须按我的标准做,做到市面上最好的质量,你赚得多,自身才能发展,为我提供更好的东西。

国内很多工厂想接苹果订单却接不到,他们的思维是,这个东西市场价十元,我报八元,甚至五元,只要订单量大,我。这样的转结果,苹果并不买账。对代工厂而言,苹果订单的净利润一直是业内第一,高过三星、华为、OV,这也是苹果希望看到的。

总之,和老外做生意就是这一点好,他们愿意和你分享利润,他们甚至愿意给你更多利润,只要你能做到他们想要的,大家都有的赚,行业才会发展,行业发展了,大家才能赚到更多。可惜有些国人都不理解,总是在合作伙伴身上下绊子。

知乎用户 八方 发表

苹果有技术 靠技术挣钱 属于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 不是大家都一样 剥削压榨劳动力 物料以次充好 来取得利润 瞧不上 有底气

知乎用户 美帝顶级程序员 发表

不是,知乎这么多高端人才,高端收入的大佬?就没有一个和外企制造业公司的合作过?

像这种制造业,人家谈价格,是你把东西各种成本价格明码标价给他们,他们审核,如果你拿货价格贵了,他们就自己去拿,不是说你说多少他来砍价。

到了成本,这里是真正的成本双方都确认了之后,对面再上浮一定的比例作为你的利润,就这样简单,简单到,苹果给一个亿的订单给到富士康,如果上浮是 10%,那富士康的利润最少就是一千万,要想再多,那就只能从自己身上找了,除非苹果有更高需求。

知乎用户 否人民灾老爷 发表

不都是美企?

知乎用户 运吉 发表

如果苹果没压价,那为啥要把工厂设在中国大陆?为啥要从深圳搬去河南呢?

如果苹果没压价,制造业回流美国不好吗?

曹德旺就不一样,用于跑美国投资建厂,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

知乎用户 林木 发表

记得我当初寒假在昆山电子厂打工的时侯,我们当时好像是在做的苹果 8p。

有一群外国人来视察,我听线长说,他们要求的产量时我们每天产量的三分之二

知乎用户 Miraitowa 发表

和苹果合作过,他们有一项很重要的要求是:提供你能多年支持的利润。他们说最怕我们领导觉得这块业务利润太低,干几年突然就砍掉这个项目

知乎用户 sunrain 发表

压价肯定要压价的,但不是无限压价,这一点跟菊花还真不一样!!!

不是说欧洲米国有多好,但这两个地方的大公司找代工厂,经常会审查劳工条件,有的是亲自来审,有的是请第三方大公司来审,比如说 SGS 之类的。比如说食堂伙食太差,苹果就会要求改善,这个肯定是要增加成本的,苹果自己也有成本核算的。

可持续的代工关系或供应链关系,绝对不能无限压价。

如若不信,可查查抵制切糕棉花事件。

知乎用户 Yeon 发表

十几连跳的时候苹果看不下去了,说:我给你加点价,涨一涨工人待遇

知乎用户 void 发表

知道供需关系曲线吗?总会有个平衡点的不是?

知乎用户 紫罗畅想​​ 发表

真正的生意人,只赚钱有限的利润。

苹果太清楚了。

不给合作伙伴留利润,那富士康只能压榨工人。

给富士康的路就是:1. 招人不受限制。低年龄,低文化的人。容易造成产品品质失控。2. 生产线没有钱扩建,那产能就会受限。3. 你的供应商都快死了,以后去哪找这么好的供应商。

聪明的管理者,给对方留好利润。

让他能活,而且很多企业看的上这个利润才可以。

否则,合同到期也不会干。

那苹果的订单就从唐僧肉变成了有毒的肉了。

知乎用户 没梦想的咸鱼​ 发表

没做过生意才有这种想法

知乎用户 ontrip 发表

采购的目标不是把供应商砍个毛干爪净,特别对苹果和富士康这种关系是要合作共赢的。富士康 70% 的订单都来自苹果,反过来 “富士康的郑州产业园大概承担 80% 的 iPhone 14 系列的产能”。

合理的利润还是要留给供应链的,否则这个合作是不可能长久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苹果高要求但是苹果给钱啊;就和特斯拉一样,上海超级工厂招聘,应聘普通工人的人山人海,打了不知道多少天天说招工难的老板的脸;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别的不知道,我们这个行业。外企的钱比国内企业好赚太多了。。

合同外的东西,只要加了,补钱补时间。换成国内企业,那就呵呵了。

知乎用户 奥德修斯 发表

聪明的企业不会这么做的。

最可靠的供给,就是能让别人也赚钱的供给。

知乎用户 米粉五块一碗 发表

有的 并且培养了很多公司来稀释富士康在果链上的地位 但富士康也是老狐狸 富士康强就强在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 永远能快一步的拿到一手资源 所以成本效率都比较高 很多市面上不是以富士康命名的公司其实都是富士康参股 / 合并 / 收购而来的

像立讯 / 蓝思 / 伯恩之流都是富士康输血扶持起来的 就像地铁口卖红枣的 20 / 斤 出了地铁口卖 18 / 斤 再走个 100 米卖 16 / 斤的 其实三个都是自家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富士康 IDPBG 相当于苹果的子公司. 软件使用 PDCA.SFC. 硬件需要 apple.consign 才可以上线. 记录所有生产数据. FATP 而已. 没有技术含量.

知乎用户 小虬龙​ 发表

苹果没有华为聪明。

知乎用户 熊见人 发表

再低都不会低过小米华为 ov 等一众国内品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资本家也是分 当人和不当人的

知乎用户 任赢赢 发表

一直在压价,每个季度压一次,代工厂就是靠量来挣钱。

代工厂也会通过自动化节省人力成本,提升 uph,把产能提到极致来提高利润。

夕阳行业,人力成本大,利润低,几万人才挣 it 几百人公司的钱。

知乎用户 白川真夏 发表

我还是要说句,fab 的设备并不都是苹果的!

做主板的置件机都是 fab 自己的!

很多 fab 是很老牌的主板厂商,很轻松就能做出苹果订的主板!

如果没有大量的置件机,就做不出来!

知乎用户 路人甲呵呵 发表

富士康和苹果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如果两者分道扬镳,第一富士康的大量产能会闲置,产线设备厂房空置导致的亏损会非常惊人;第二苹果重新寻找和培养供应商的代价极其巨大,中间空窗期的损失无可弥补;第三富士康如果急红眼,随便抖搂点东西出来,苹果人事和商誉的地震都是不可想象的。

苹果既要保证自己的利润,也要确保供应商有汤喝。他们有一个专业的财务小组,核算成本,保留恰到好处的利润率,以确保富士康饿不死。

至于双方财务的斗智斗勇,这又是另外一个公司了。

知乎用户 gavin 发表

供应商是干什么的,是你请来为你完善项目的。

可以简单理解成生产成本,节约成本,不是砍掉成本。

知乎用户 张大大 发表

除非苹果没有它觉得合适的利润

知乎用户 来来往往 414 发表

真正着眼于长期发展的公司都会注重培养合作伙伴一起共赢!

在合作中,推动合作伙伴也在与同行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苹果的成功带动了一整条产业链上的合作企业在于同行的竞争中占据领先优势,不仅仅是富士康,很多配套的元器件生产厂家都在与苹果的合作中获得长期稳定发展的技术和资金,进而同样成为行业的翘楚。

别人要和苹果竞争,不是和苹果公司一家竞争,而是与整个手机产业链的一系列龙头公司竞争,可想你要赢的难度有多大!

知乎用户 桥不湿​ 发表

老罗:买卖不成交朋友。生意场其实就是一个关系场。供应链体系是一个生态,让生态活得更好才是高阶做法,而苹果的老库克就是供应链管理的高手。

如果是 abble 萍粿这种地方山寨的土老板,就有可能会把你压榨得内裤抽丝。

知乎用户 yava 发表

苹果和富士康利润比有多大还压价!

知乎用户 郑先生 发表

代工跟其他商业合作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如果更换代工厂,那苹果本身也是要承受很大的风险的。

我没有表述能力分析得很明白,我只能这么说,假如富士康跟苹果谈崩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都没几个公司敢接这个盘。

代工不是简简单单几十个人,一条生产线,打打螺丝就完事了。像苹果手机这种,各位可能觉得组装起来并不是很困难,但是要标准化生产,保质保量的话,除非苹果能把富士康从制品技术到生产技术及品控整个团队都给挖了,不然在相同成本的情况下,半年都没办法达到富士康现在产能的一半。

不要觉得富士康员工都是一班苦命的打工仔,就我自己从事的自动化行业里面,富士康在代工厂里面是顶级水平,格力和松下跟他们比是差了一个档次的。不说别的,就凭戴家鹏这个名字,和熄灯化生产的产线,就没几个工厂敢跟他们叫板。

知乎用户 康师父​ 发表

简单点来说,羊毛要慢慢地薅,一下子把羊毛薅完了,羊没了以后就没羊毛了。那个时候再找一个羊花的钱就更多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Xl0xQd 发表

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商业道德。另外,世界上能够像 foxcon 这样规模和能力的企业曲指可数

知乎用户 穿越啦也是废材 发表

真实的商业合作讲究的是双赢,而不是像网络小说里讲的那样,什么好处都是主角一家得。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别人不和你合作也要把你的事搞黄。比如说小米。

知乎用户 广州华 发表

1. 地主家,有很多余粮。苹果要的不是最低的价,而是最好的价,重点是好活。富士康那点代工利润在苹果成本占比中不是最大的。

2. 双赢才有明天,苹果供应链的稳定比低那么一点成本更重要。

换过来我们看看小米这种价格杀手,你自己看看,会是什么情况。你就会明白小米的供应链关系有多紧张,小米的管理供应链水平的人确实是强的。

知乎用户 没有战斗力的博爵​ 发表

你这么玩儿久了供应链就不陪你玩儿了。

知乎用户 wang 发表

没无限压价?你还想怎么压价?

知乎用户 大写的感叹号 发表

老板想吃饺子,自己又不想动手包,所以就想找个人来做包饺子这活。

老板: 小明阿,10 块钱包 10 斤饺子,干不干?

小明:不干,10 钱买斤肉都买不到,

老板找小王,小李都表示不干,所以只能再回过头来找小明。

一翻谈价还价,价格定在 50 块包 10 斤,

小王、小李们一看,这个价格好像有点赚头,也纷纷想干这个活。

他们找老板来谈这个事情,

表示 45 就可以,

可是他们包出来的饺子,在味道、形态方面都不如小明包的好,

而且小明还是流水线包的,速度快,形态也非常统一,味道更是美味。

老板看到即使是比小明更便宜,也不想找小王、小李来包。

价格太低了可以不干,

同等价格我比别人做的好,

组装手机跟包饺子不是也差不多吗?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o56tth 发表

换成甲方是中国公司,富士康早就没了

知乎用户 怪人心 发表

你是从哪里得知苹果没有无限压价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还没有无限压价,富士康线上的工人多少工资?富士康利润率多少?都被苹果压出翔了。

另一方面,美国媒体宣传苹果大法好,为超高额利润保驾护航。性价比着实不高。

现实是压富士康的价,提高消费者价格,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知乎用户 就这样​ 发表

百分之三到五的利润你还要怎么压?这个世界你苹果能一手遮天嘛?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XfifZ2 发表

你可以随便压价,但是我质量也可以随便弄。你钱不到位,不好意思,质量这方面你没得挑,我给什么样产品你都得接收。但是价格给到位了,别说影响功能性的质量问题,就是看不到的外观问题,都可以退货,重工。

知乎用户 火的时候 发表

求无级码,用好久太极了,没体验过无极,求作者大大赐码,么么哒!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苹果的单是招标的。记得以前台湾有三、四家接苹果的业务,投标竞争。

知乎用户 王贝利 发表

因为富士康牛。这不是服装厂啊。阿猫阿狗都能干,凑合凑合都能穿。

知乎用户 Harvey 发表

题主很有资本家色彩

又想牛产奶,又想牛不吃草

知乎用户 代号 9527 发表

两者都拼命压抑想要把对方掐死的冲动,这才是合作的真谛

苹果把富士康往死里压压试试看呗

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干

搞死富士康,谁给你打工

找到下家,下家也会记得这事,兔死狗烹谁和你玩

大家早不玩零和博弈了,压是要压你的,适量

现在时代变了,要玩生态协同,多赢

知乎用户 liqxy 发表

换个角度也可以,苹果 70%(甚至更高)的货都只能由富士康来做,为何富士康不涨价呢?

知乎用户 成哥 发表

看国内的招投标,低价中标的结果是什么。。。

知乎用户 无聊加无语 发表

苹果厉害,富士康也不是傻子。

知乎用户 反套路 发表

前面有人提到要给富士康留足利润,资本是逐利的,没有哪个资本会考虑给另一个资本留足利润的,富士康没有被无限压价的原因是因为富士康足够大,大到很多东西除了他其他企业很少有人做了,能做也会比富士康的报价高,富士康自己也有了相对的议价能力.

知乎用户 微言大义​ 发表

富士康不简单的。

几十万熟练工人、工程师、技师 + 海量的厂房、设备、仓库 + 和各种电子元器件、配件、五金辅料、包装材料等下游厂商的紧密联系和长时间建立的供应链关系。。。

外门武功可能看着姿势比较笨、资产比较重、但是如果练到一定程度和一定规模就成了绝活。

消费电子对于短时间的产能供应有相当的要求,每个型号只能占据顾客心智的较短时间,一旦在销售窗口期无法保证大量的供货,错过销售窗口以后,再好的设计也枉然。

天量出货加上优异的良品率,富士康面对苹果并非绝对的没有话语权,特别是近年来。。。

知乎用户 李小虾米 发表

永远不要想一个人把钱挣完,互利共赢才是长久之计。特别是合作关系中,互相之间不是依靠关系。

知乎用户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发表

互利共赢不好吗,非要把合作伙伴搞死才开心?才满意?

知乎用户 一颗小白杨 发表

还要怎么压?起早贪黑组装一台利润 5 美元

知乎用户 万仞山 发表

什么叫做无限压价?0 成本采购?那样富士康得干才行啊。苹果和富士康的关系又不是纯粹的苹果能决定一切,如果能的话他当然无限压价,但是离开富士康,苹果这个体量和质量谁能给他做呢?所以无限压价又叫鱼死网破

知乎用户 陈一 发表

因为已经压倒底了。也因为大企业实际上并不姓 “私”,没必要把人压倒底

知乎用户 某个人 发表

苹果 70% 都要靠富士康生产,富士康为什么不涨价吗?

知乎用户 小爱人星曌 发表

看了很多答案但都没有提到,苹果每年的利润占了几大手机厂商的所有利润的 7 层,三星华为等剩余的手机厂商分剩下的 3 层。苹果的财务报表已经够好看了,利润率够高了,压榨下游加工厂提高那几点利润率还可能适得其反,吃相太难看坏了名声得不偿失。

知乎用户 空头之王 发表

你无限压价,人家富士康接受不了不接你单了,苹果这 70% 的订单找谁做??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问

知乎用户 李加何牢丸帝 发表

富士康: 你可以试试,我保不住自己利润,我还不能用手段拆你招牌?

知乎用户 黯然 发表

供应商和厂商,是伙伴关系,并不是死活的关系。大的公司,为了保证其业务能够持续发展,都会进行一项叫做供应责任的调查,来保证自身供应链的安全。比如苹果的官网

一方面,保证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保证自己的供应安全。让各方都有合理的利润,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嗯,那么接下来,某个答案夹带私货还不让讨论和点出,那么

@贝索斯

首先看看私货

通信进入普通人生活,不过十年不到的时间,从七国八制时代,到 3G 三分天下,5G 一统江湖,通信行业终于进入寻常百姓家,从数千的初装费到免费送的宽带,国家的意志使得通信终于成为基础服务,光纤的传输速率从 STM 到 DWMD,从几个 G 发展到 400G 成熟,800G 进入商用验证,整个通信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华为作为行业的龙头,实实在在的推动了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而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七国八制” 的时代还广泛存在,虽然通信协议已经统一,但是初装费和昂贵的通信费用依旧存在,走过第三世界国家的时候甚至于许多发达国家,宛如回到了当年国内的 “七国八制”,运营商设备商都躺着赚钱

通信行业的进步,是技术的进步,技术走入千万家,连接千家万户还是成为某些技术垄断人员的超额利润呢?显然,通信的本质就是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国家意志加上国内厂家的努力,终于使得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赶上了世界潮流,这在世界上,绝无第二个。

不同的观点,可以讨论,何必折叠的害怕让人看见?行业是否进步,自然有客观的事实在,失败者的哀叹一如大机器时代砸毁机器的工人一样,百年之后,技术的进步也带给了工人更好的生活。爱立信阿朗的衰落,正是行业飞速发展的结果。

苹果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引领者,思科作为路由器的鼻祖,强大的实力使得他们在新时代依旧生机盎然。时代的车轮从来不会因为落后者而迟滞,只会为开创者敞开胸怀。

当然,回到供应商的话题,华为每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都会发布供应商责任,同时华为每年,也接受很多运营商的调查。核心供应商与甲方,绝不是单方面的关系,美国持续到今天的临时许可,正是这种关系的提现,临时许可不续期,恐怕先抗议的,是欧美的运营商,三分之一以上的网络无法维护,才是核弹,一如富士康停产之于苹果。

大的公司,生产安全,是很重要的。

知乎用户 温婉 发表

因为他们想赚钱

知乎用户 阿呆 发表

相互的,如果富士康没有太多的利润,还不如不接苹果单子呢,一般大公司都算好了,有多少利润给下游公司。

知乎用户 马破一 发表

这个问题很简单,苹果是行业 no1,富士康也是

知乎用户 许瑜白 发表

看了一些回答,感觉重视富士康本身的不多。可能在大多数眼里,富士康就是一家血汗工厂,劳动密集型,低端加工业,随时可以被取代的。

但事实上,在精密制造行业,他才是真正的巨无霸。早在世纪之初的 2000 年,富士康就有了全亚洲最大的模具库,已经和当时最具前(钱)途的公司,Dell 和 Cisco 之流合作。

苹果的手机的设计,并非凭空在加利福利亚想象而来。而是要根据现在能达到的制造技术,配合熟练的工人,在合理的成本内,可以达到规模化量产。话说,富士康的生产线,是需要预定的,大家清楚么?每年大概在三四月份,富士康就会 ODM 几款新款 iPhone 给到苹果公司,让他们去验证,而并非是苹果公司设计好图纸,加密发给富士康,让他们去制造。

苹果公司早就有多元化供应链的需求,组装业务尝试过和硕(和华硕有渊源),伟创力甚至 BYD。但最终能让苹果大批量放心交付的,也还是只有富士康。

从这几十年的过程看过来,富士康是具备潮流之巅的实力的,而且稳定多源。PC 不赚钱了,Cisco 不赚钱了,但是苹果赚钱啊,手机赚钱啊。富士康一直默默的做着自己的生意,曾经的雇主早已远远的抛在身后。这就是制造业的魅力,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不放弃制造业,而美国想方设法想要制造业回流的原因。

综上所述,并不是苹果没有无限压价,而是他没能力做到这点!只有平起平坐的对手,才能公平的合作。

知乎用户 半世浮萍随逝水 发表

反向思考一下: 苹果的大量零件都是富士康做的,为什么富士康没有无限抬价呢?

适者生存存在于任何存在竞争的地方,长期市场竞争下产生最优解。

知乎用户 鱼鱼鱼 发表

因为苹果不是小工厂。。。

知乎用户 得俊​ 发表

跟着可口可乐的人都赚到了钱,无论是供瓶子的,还是做糖浆的。同理,跟着苹果的人,也都挣到了钱,无论是代工厂富士康,还是做玻璃屏幕的蓝思科技。

大家都不傻,共同富裕才是世间真谛,单方剥削只能招来起义。

知乎用户 天凉 发表

思维定势在无限压价供应商的公司,成不了苹果。

知乎用户 台湾年内回归 发表

价格越低,品控越垃圾,所以看怎么决断咯

知乎用户 秦明 发表

苹果是高利润产品,因此他优先打造一个生态链,每个环节都要活下去,甚至要活的好!如果苹果自己利润也没了,那就管不了这些个了。

知乎用户 思维武器库​ 发表

因为富士康除了能代工苹果,还能代工其他品牌。苹果多给富士康利润,富士康就愿意多帮苹果干活,双方达成合作共同体。富士康赚了利润不能说,关键是苹果既可以多一个制造强力的合作伙伴,用通过绑定富士康,给对手抬高制造门槛,变相实现了垄断。

知乎用户 窈窕 发表

你看看富士康普工的待遇呢

知乎用户 新的开始 发表

首先富士康不是百分之七十都是苹果

其次富士康的价格非常低,其他家要么做不到这个价格要么不能保证质量稳定,各种原因都有

再次两者早已经过了疯狂的年代

知乎用户 Jerry 发表

首先,价格已经被压得很低了,以 IPone 3G’s 为例,组装成本仅占总成本的 3.6%。

其次,根据富士康官网的统计资料,富士康超过 40% 的营业额来自苹果公司。题主提供的数据或许是对的,但是也要注意 70% 的订单不一定代表 70% 的营业额,不一定代表 70% 的利润。

然后,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决定价格的因素是供需。苹果并不是富士康唯一的客户,不存在说无限压价的说法,极端情况下,难道压到 0 元每台手机吗?尤其在全球厂商竞争白热化夹断,供需决定压到一定价格,富士康必定会放弃苹果,我 hovm 不香吗?

根据比较优势和价值禀赋的实际情况,短时间内,无论特朗普如何吹牛逼让制造业回到美国,中国制造仍将是苹果等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从苹果公司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看,目前,富士康代工厂出于全球价值链的底层位置,但也是无可替代的位置。

以 Ipone 3G’s 为例,如果组装业务换到美国,单部手机成本将从 4-10 美元上升到 30-40 美元。对于要恰饭的企业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那么其他东南亚地区的代工厂呢?首先,富士康这个全球的 TOP 级大厂,拥有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苹果也无法忍受品控的下降。从这方面来说,富士康也创造了许多价值。例如,IPad 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的情况下(华为平板连续五年同比销量上升),富士康业成广电通过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确认了 CGA 异物不良的情况,改善从而提高了 IPad 的良品率。

题外话,我国由于贸易附加值提供的较少,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延伸全球价值链在我国的环节,例如一片显示面板,一个自研芯片,对于我国成为贸易强国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玥.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研究——以富士康为例 [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04):98.

[2] 谢思艳, 陈利晓. 全球价值链下的国际分工地位 [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22):98-99.

[3] 王贤翠. 基于六西格玛的富士康业成光电 iPad 产品质量提升研究 [D]. 兰州大学, 2019.

[4] 杨浩天. 手机产业全球价值链治理研究 [D]. 西北大学, 2019.

知乎用户 情不知所起 发表

怎么压价,有些工艺不是富士康要苹果的订单,而是苹果找不到比富士康更好的代工,很多模具工艺,富士康拥有很多专利的,不是富士康依赖苹果,也有可能苹果依赖富士康,还想去压价ᕕ ᕗ

知乎用户 杭州打羽球 发表

农业思维: 我是老大,肉和汤都是我的。你们给我冲。

商业思维: 我是老大,带领大家一起吃肉喝汤。兄弟们跟我冲。

知乎用户 不知 发表

有个东西叫做共生,也叫合作共赢。而不是某狼性文化公司那样,干翻一大片,最后注定把最近干没。

知乎用户 分享你刚编好的故事 发表

富士康:我在代工区域全球最强没有之一,不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知乎用户 LIAM WANG 发表

  1. 无限压价对于苹果来说没有任何好处,而且不利于苹果的质量控制,从而会影响到苹果的品牌形象;
  2. 话语权方面,现在的富士康已经可以和苹果讨价还价了,有好多产品,只有富士康能做,能保证良率,能提供方案;
  3. 我觉得两者是互利更为合适;

知乎用户 Jimmy2014 发表

之前有个专家说,在苹果的利益分配里,富士康只拿到 2%的利润!!!这还不是无限压榨?果然资本家只会给产业工人活下去的必要的利润

知乎用户 张某某​ 发表

你以为都是小米???

知乎用户 做壞事要留名 发表

估計會算富士康的邊際成本。然後適度壓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商人的策略呀。

我爸教我的

当老板挣钱,手下挣到钱了,老板才能挣到钱。当手下挣得少了,老板的日子也就不长了。

是不是一个道理。

况且,苹果的利润那么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要让你的上游供应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自己货品稳定。

知乎用户 龍随云 发表

winwin 双赢知道吗…

知乎用户 拔剑四顾心茫然 发表

还没有苹果手机的时候这个问题我就思考过。

逢年过节都要杀猪,这个猪可是杀一头少一头啊!为什么不在炒菜需要的时候就从猪腿上割点,等它长好了又可以再割。

一头猪可以吃一辈子啊!!!

知乎用户 飞白 发表

分享利益而且,要是不给它利益,就算苹果标准再严格,那做出来的产品也是不行的。

这就好比手机线下市场一下,hov 都会把利益分给线下,所以线下卖这三家手机的店更多,小米不肯和线下分钱,线下店卖小米手机的自然少很多。

一分钱一分货,这个苹果肯定知道,再说苹果也不差那点钱,为那点小利得罪重要合作伙伴不值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苹果占了 70% 才有话语权,而且富士康也没顾得赚钱啊?苹果有一条,如果一个批次有一个残次品就整个批次报废,而且原材料不可以回收重新利用,如果压价过狠?你觉得富士康还愿意接单?毕竟其它厂商你给什么原材料给你什么产品,质检可以说摆设。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句话,因为苹果离不开富士康。

说苹果离不开富士康,不如说世界离不开中国。

你还压价?就说手机一个产品系,做谁不是做,你敢不哄着吗?你苹果是找不到第二个富士康的。这 70% 订单不要了,富士康还能做别的品牌,苹果产量跟不上只要一年,市场就被瓜分完了。

不仅是国内基础设施全,还是上下游供应链没个十年建不全。

早期是争抢苹果订单,中期是共生关系,谁也离不开谁,现在,嘿嘿

川普不是让苹果回流美国吗,库克听完就在中国又增加了二十多个代工厂,谁绑架了谁?

知乎用户 解疑释惑 发表

要做得才行的。

知乎用户 无极 发表

鱼死网破,唇亡齿寒,一条绳的蚂蚱,为什么要互相打架?

知乎用户 任一帆 发表

把没有去掉

苹果已经无限压价了。

知乎用户 人与花心各自香 发表

B 站半佛的视频 AV89460793 看了你就懂了

知乎用户 刘线绳 发表

苹果产品的附加值就包含加工成本的管控,让下游有赚同时,也可适当控制作业成本(全制程单片成本确定,下游利润就确定了)。

知乎用户 洪稀琪 发表

苹果给富士康的订单,是有固定利润率的,而且为了保证利润率,苹果还会帮富士康改善流程,购买机器。国内手机行业与之最相近的就是华为。

知乎用户 散作满河星 发表

雷布斯 出来挨打!!!

知乎用户 秩序教长 发表

英国薅印度羊毛尚且还帮助印度做些基础建设呢。

薅羊毛的终极目标就是以后薅的更方便,而不是一次吧羊薅死,薅死了去哪找富士康这种规模,这种品质,这种价格的企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苹果这么做的话,就变成小米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品牌广告做得好,品牌溢价高,用户愿意花钱。

反正最后都是花你的钱,苹果为什么要节约成本?

知乎用户 hee 丅 S 发表

仼何商业合作都是各取所需的,无限压价在任何商业模式都不存在的,有限的压价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对于苹果而言,富士康只是把苹果全球采购的各种元器件组装起来,是重人力资源的模式,也是苹果产品质量最后的检测点,价格本身不高(中国工人)价格压低质量下降这个是苹果承受不起的,

知乎用户 Kevin C 发表

能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恐怕也是脑袋不清楚的一个人

知乎用户 停车暂借问 发表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有教的,资本家雇佣工人,其实是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再生产需要食物、休息、甚至需要接受培训。资本家不会无限压榨工人。因不利于劳动资源的再生或增值。

苹果和富士康的关系可以参照。

富士康的利润是双方共同拟定的。通常是由客户帮供应商精算核实。

假如说是利润率 3%,要实现这个目标只有两条路:一是开源,二是节流。苹果收紧水龙头,富士康自然要压缩成本,最容易被牺牲掉的是工人。减时薪,工作环境恶化,削减原有的福利等等。

这样的话,对双方都是伤害。

况且,富士康有利润留存,将来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有能力再投资提升产能,以配合苹果的发展。生意必须要双赢才能长久。

另外,一般来说,接外貌单的企业,对工人权益的保护保障、贯彻执行劳动法的力度更大一些。

知乎用户 Derek Hou 发表

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富士康和苹果合作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苹果难道不知道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的道理么?为什么还会有 70% 的订单在富士康呢,借用孙红雷的话,其他厂家,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当然苹果现在也开发了绿点、和硕、昌硕、伟创力等供应商来制衡富士康,但他们的体量仍然达不到可以让苹果无限压价富士康的地步。。。

2. 富士康作为供应商也有自己的利润需求,双方会在产品最初良率的基础上来谈定价。但当产线开始爬坡量产的时候,品质也会越来越好,良率也会越来越高,良率提升带来的利润可是富士康自己口袋里的钱。另外,当产线量产之后,富士康内部还会对各个工艺制程进行优化 cost down,这部分依然可以节约成本,所以即使苹果每季度都会评估降价,富士康依然能赚到钱,不会太惧怕压价,但也不会无底线的接受压价。

3.iPhone 每年的订单都非常大,并不是每一家供应商都能一下子开起来几十条生产线的,并且品质还能达到苹果这种变态要求的,这是富士康竞争力的一部分,也能抵制苹果的无限压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想到国内某公司,拿着小作坊买报废物料做成品的价格要求正规企业做,还要特供质量,越做越强不是没有道理的呀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H3EYRc 发表

把苹果换城沃尔玛,那就是约等于无限压价的极限压价了。

知乎用户 Jason 发表

各行业平均利润率趋于一致,资本回报率趋于一致

知乎用户 王睿 发表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奇怪,网上的资料都不用列举,常识足矣回答,富士康的利润率相对于苹果已经是极低了,压低价格这是必然会有的,但什么叫无限?别人无利可图,谁跟你做生意。做买卖的都应该知道各让一步,互利双赢才行,贪得无厌只会得不偿失。

知乎用户 一叽咕 发表

说明现在已经是最低价了,人家难道赔钱给你做?

知乎用户 孙辉 发表

如果谈崩了,苹果准备把订单给谁?富士康都不接的订单谁会要?

商业合作中的互利双赢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存在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都血汗工厂了,再压价就招不到工人了,去越南印度,那也要产业链配合啊。

知乎用户 孙永波 发表

兄弟,你得搞清因果,富士康之所以能把这么大产量给苹果,是因为苹果给了足够利润,否则这么多手机厂商,谁不喜欢让富士康代工。

知乎用户 旺水 - 小燕​ 发表

苹果无限压价,那么作为苹果产品的代工厂富士康,如果按照苹果公司要求去做,那么富士康必然会亏本,于是摆在富士康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是不接苹果的单子,要么不按照苹果公司要求去做,使用低等材料代替高等材料来使用。这就导了苹果公司的产品会出现各种问题,于是苹果公司的名誉受损,那么苹果公司苦心经营多年,搞各种独特指标不就是为了把产品卖出高价,获取超额利润,可是现在为了节约一点点成本,把产品造出了一个个烂货,那么如何维护苹果公司产品在顾客中高贵形象,如果没有这个形象,顾客为什么要为这个高价物品买单。所以为了这个形象,苹果公司不能无限压低给富士康公司订单的利润,而且不但不能压低,而是要给与比同行要高的利润给富士康公司,要富士康公司不敢偷工减料,必须要按照苹果公司要求去做,不要偷工减料,否则苹果公司会撤销与富士康公司的合同,同时要求富士康公司赔偿巨额违约金。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x0N5rc 发表

养牛吗?奶农肯定希望奶牛是吃最少的草,挤最多的奶,但是如果奶牛吃的草少到牛都饿死了,奶农就亏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做件衬衫,加工费一块,给他 5 块又何妨,反正我卖 100

知乎用户 李青 发表

怎么没压价,要不然老产品降价怎么降的

知乎用户 打球牛过蔡徐坤 发表

苹果能有今天这么大得市值,供应商也是有一定功劳的!

知乎用户 哥舒夜 发表

我不是生意人,但是也多少明白一点意思。

任何生意,要长久做下去,就要给任何一方都留有足够的利润。这是根本。

富士康这点利润还不到苹果公司成本价的两层,而苹果公司挣钱全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便宜以及中国市场的坚挺。我不相信苹果公司如果把整个生产线都搬回美国,还可以有这么高的利润。

所以,你做生意不要想着去压榨底层,要多想着去开拓市场以及更新科技。这样,你的生意才会越做越大。

知乎用户 宋君苔 发表

鸿海精密集团发布财报——鸿海集团 2017 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 717 亿新台币,营收为 1.73 万亿新台币,创历史新高。而此前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净利润不过 210 亿新台币,同比下降了 39%,短短一个季度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背后缘由值得探讨。

717 亿 ÷1.73 万亿 = 0.0414=4.14%

对比三星 2019 年营收为 230.4 万亿韩元(约合 1956 亿美元),同比下滑 5.5%,三星电子的净利润为 21.73 万亿韩元(约合 185 亿美元),同比下滑 51%。手机销量为 2.951 亿台。

也就是 21.73 万亿 ÷230.4 万亿 = 0.0943=9.43%

华为的营收超 8500 亿元(约为 1225 亿美元),利润方面未知,预计在 800 亿元左右(约为 115 亿美元),而手机销量为 2.4 亿台。

也就是 800 亿 ÷8500 亿 = 0.941=9.41%

鸿海总共才 4.14%的利润,只有三星,华为的一半不到,你还想怎样?彻底不给人家活路了?

知乎用户 蓝调星魂 发表

你当没压价呢,你知道楼氏声学怎么死的?莱宝科技怎么死的?

在压榨供应商方面苹果堪称典范。

逼的富士康成了血汗工厂,逼的富士康用不起设备、机器人自主研发,逼的富士康员工跳楼。

商场如战场这话可不是白说。

无限压榨?你总得给下游供应商一线生机不是?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6aYSGW 发表

富士康对苹果的依赖大还是苹果对富士康的依赖大还真不好说。看看部分地区富士康因为疫情停工了,苹果就被迫控制出货量。至少短期内,苹果离了富士康还真不行。这种情况下,苹果的议价能力其实非常有限。

知乎用户 石亭吴彦祖 发表

免费给你做行不行

知乎用户 吴景松 发表

你以为富士康血汗工厂怎么来的!

知乎用户 华莲​ 发表

与常规的品牌公司合作代工 代工厂的成本 品牌都是清楚的 而且代工厂的供应商也都是 品牌商指定的 没有一定的利润是做不出好产品的;无限压价的结果,只能造成 代工厂 偷工减料;甚至会部分零件从指定的供应商处 采购,大批的零件只能从别的 非指定供应商 拿更便宜的零件!到最后产品出现问题;损坏的还是 品牌!可以参考三星爆屏的事情!!!

知乎用户 天空永远蔚蓝 发表

压不压价的不知道,反正比亚迪最后没竞争过富士康。估计是比亚迪代工的价格高一些。

对就是那个做电池的,产汽车的,做口罩的,做芯片的,做洲际导弹的,比亚迪,byd

知乎用户 月落 发表

首先富士康是苹果供应链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环,苹果很多方案设计都依赖富士康的协作配合,富士康对苹果的重要性不亚于三星。

其次苹果如果作死压榨,富士康立马投入华为小米欧普怀抱影响算不上伤筋动骨,苹果却无法短期内在世界范围内找到可以代替的供应商。一代产品扑街了那可能股票就扑街了,苹果高层,华尔街大佬,美国政坛都未必赌得起。

中美两国分工合作攫取利益大哥吃肉小弟喝汤可以,但是太过了可能就会掀桌子大家都没得吃,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这些年中国基础的建设科技进步和市场增长和传统欧美日韩的的萎缩好比一根绳吊住了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佬头颅

知乎用户 豆腐 发表

你觉得咋压价才叫无限压价,已经压的挺低的了好吧

知乎用户 逸缕清风 发表

人家赚的还不够多吗?你能问这种问题说明你贪的无厌。没富士康了他苹果公司只有坏处,没好处

知乎用户 月明年​​ 发表

首先,他压价了。而且越来越凶。

其次,怎么样才叫无限压价?压到成本价吗?那富士康会肯?富士康不肯,其他公司难道可以接受成本价?富士康报价已经是所有公司核算成本之后最低了,所以才拿到这么多订单的。

知乎用户 路漫漫其修远 发表

记住合理利润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无论是你发展还是别人发展。

知乎用户 傅先生 发表

之前忘了谁写的了。苹果压价非常狠。他要选择你作为供应商之后,以苹果的销量会让你扩产,再造生产线,这时候没写关于价格的合同,等你什么都弄好了,开始准备生产了,再压价,极其接近生产成本的压价,因为此时的工厂人工和机器成分都花出去了,接单虽然赚的少,但是不会造成前期投入的亏损,不接就等着亏吧

知乎用户 麦大爷 发表

你咋知道没压价

知乎用户 Michael. 白 发表

一分钱一分货在那里都适用

一块钱组装的和一毛钱组出来能一样吗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7w4y4m 发表

苹果也找不到取代富士康的供应商,制造业没有知乎高端人士想得那么简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搬迁到国外的鞋厂和服务厂产品质量越来越差了。

知乎用户 方龙 发表

苹果利润率太高,再压价也比小米这种高,要是同时来了苹果和小米的单子,人家是不会看小米报价的。

知乎用户 剌想 发表

等你想明白了,就知道苹果的供应链管理有多牛了,也就明白苹果的产品为何好了。

知乎用户 巫笛细语 发表

大多是没有什么制造业经验的朋友在回答,说得苹果好像圣人一样。

其实对于需方来说,压价是必然的。手段无非是多家供应商谈判、物料清单成本控制等等。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最低价格就是需方的诉求,不可能不压价。

对于供方来说,也不是没有应对手段的。技术领先、成本优化、成本转嫁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优势。

供需双方的博弈是基本的经济模型,在经济学课程里讲得清清楚楚,可以翻书体会一下,千万不要犯把企业当成人的错误。

知乎用户 王十二​ 发表

强势甲方采用成本 + 固定利润的模式定价吧。

知乎用户 旺财 发表

还没无限压价???

这也是好多年前的数据了,不太准但是这个比例差不太多。生产一台 iPhone 富士康毛利只赚 4 美金,卖一台 iPhone 苹果毛利润几乎是四百七八十美金。苹果当年攫取了手机行业 101% 还多的利润,够狠吧。数据好多年了不太准,感受一下就好。

知乎用户 墨知 发表

你不懂,是苹果跪求富士康代工的,苹果离开富士康根本找不到同水平的替代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新产品正式投产前,苹果会在仓里出资开条生产线,用几个月时间核算产品的成本,等仓方投产了,这条线也会撤了,有人问利润哪里来,这么说苹果规定不良的不可以回流,仓方员工来回敲几下变良品了,苹果规定一条线有 60 个员工 2000 的产量,仓方可以干到 30 个员工 6000 的产量,这都是利润,所以才有血汗工仓,靠人工红利赚钱这么一说,另外我国没工会

知乎用户 月难圆 发表

有没有工资要求低,活干得漂亮,还不抱怨的员工呢?

人家赚的是辛苦钱,不代表可以接受无偿劳动。

知乎用户 知先生告别 发表

幼稚的问题,都懒得回答

知乎用户 潇湘秋雨 发表

代工不是谁都玩的来的。就拿水果的另一家代工厂来说,巨硬把一个很简单的游戏盒子代工转移过去,没生产之前大家都喊着简单,实际到产线一做就不说话了,全是不良。

知乎用户 深夜玫瑰 发表

苹果:老子世界五百强前十、市值前四、年净利润 500 亿美元。不屑于省这点钱!

压价?那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公司才干的事。

知乎用户 面对疾风吧 发表

因为人家在堂堂正正地养!备!胎!啊!

除了以上答主回答的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点:

早在 2013 年,为了避免自己被富士康这一家独大的供应商牵住鼻子,苹果就把报价更低的和硕纳入自己的供应商版图中。可能很多人没听过它,所以这里插嘴介绍一下,和硕是华硕的子公司,也来自台湾。

当然,富士康也并不是只有苹果这条大鱼,它还有华为等其他客户,自己也正极力摆脱 “代工厂” 的角色,发展半导体制造、芯片设计等方面的核心技术。

这种备胎策略,避免了富士康被苹果无!限!压价,也避免了苹果被富士康活生生套死。

这种策略,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因为它能增加我们手头的可选项,优化选择结构,降低风险。

比如我爸妈在给我弟报兴趣班的时候,根本不听销售忽悠,一边让他和小伙伴一起去玩死贵的乐高,一边又悄悄让他在晚上学据说能锻炼运算思维的编程课,一轮体验下来,问当事人更喜欢哪个,再去报名。

比如我女朋友在买家居小物的时候,总喜欢先去无印良品里溜达一圈,然后再熟练地下楼、拐弯,走进 miniso,找同款,比价。

我甚至还听说过一个女孩前脚和 A 分手,后脚找 B 哭诉,转头投入 C 的怀抱的真实故事,从某种角度来讲,她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自己单身的几率,真正做到了告别空窗期。

所以,苹果的做法没有什么技术性难点,看看身边,你就懂了。

当然,**我本人坚决不拥护、不支持、不实行该做法!!!**溜了溜了

知乎用户 FullSpeedAhead 发表

当然要压价,还是狠狠压,但不会无限压价。压死富士康,自己也得喘上好几年。这个平衡点不太好把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富士康能接到订单不是因为富士康的价格低,而是因为这些订单给别人做是做不出来的,代工也是有技术壁垒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钱不是一个人赚的

你有话语权就可以把别人当奴隶使唤吗

知乎用户 人生若只如初见 发表

苹果销量暴涨的时候富士康有权涨价,因为全世界除了富士康,没有哪个企业扛得住短期内大量订单,而且良品率还能保证的。

简单流水线,不是说半个月就能建成的,复杂高工艺的零件,只能增加员工,头几天简单培训,工人熟练之后流水线单个岗位效率才能起来。

具体看实际销售情况,讲道理其实是 4 4s 和 6,销量增长是超过苹果预期很多的。

知乎用户 Josh 发表

富士康蘋果的業務主要是幫蘋果組裝手機,平板,用的工具機也是蘋果自有的,所以看表面確實蘋果掐住富士康的命脈,但是蘋果也離不開富士康。

蘋果所有供應商都有第二第三供應商,蘋果確實也有其他組裝廠商但是只有富士康可以在規定時間內給出蘋果要的品質,所以蘋果也離不開富士康。

另外美國企業多數的風格是打團體戰,大家同一個團隊把餅吃下來,跟亞洲這邊總是要一家獨大的想法不太一樣。另外蘋果不是打低成本的方式來提高企業的利潤。

知乎用户 学英语可救命 发表

因为苹果不是国内公司,有人性,让底层人活。

知乎用户 宏杰 发表

国内外企业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只有双赢的合作才是最健康。压榨一方是不健康的合作。

知乎用户 小五毛辣条 发表

我们直观的觉得供应商和客户在一起供应商是绝对的弱势。但富士康这样的顶级代工企业可不单单是体量大,更是长久的技术积累。体量和技术就已经是足够的议价能力了。

诺基亚还是老大哥的时候,我在比亚迪的手机电池业务这边。那个时候富士康不仅是议价能力厉害,诺基亚很多技术都是采用的富士康的建议。同样的,比亚迪议价能力极差,都以低价取胜,而且比亚迪要对技术方面提个什么建议人诺基亚看都不看一眼。那个时候,我们还一直在给苹果提提案,希望可以成为苹果的供应商,至少到 15 年初我离职的时候都还没成功。

什么时候供应链强大到苹果觉得可以随意削减富士康所占的苹果产品的份额的时候,苹果要是还不无限压富士康的价,那苹果真的才是牛逼!

知乎用户 陆爱国 发表

富士康这种台商跪久了,站不起来了

知乎用户 猫粮 发表

单纯反驳下这个回答

这个回答暗搓搓黑华为一点理智都不要了,也不想想当年电信业大头全被外国赚了,中国一年就几千电信行业人才,又是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收益高才正常。现在一年电信相关行业人才产出都有十万以上,而且单纯从收入看也没有比以前低,只是没有像以前一样大幅度领先其他行业罢了。这个答主估计喜欢以前那种一分钟市内通话几毛钱,跨省一块钱的时代,还要装几千块钱电话初装费啥的时代。

在他嘴里靠便宜的华为可是做到了现在 5G 世界第一,看来外国卖的贵就是有道理。发展慢点也没关系,细水长流,要不是 5G 翻车还能多收几年钱呢。而所谓便宜的华为只能用心做到比他们更好才能活下去。

对于我个人而言,那个时代真是糟糕透了,因为父母在外省工作,那时候是 2000 年左右,跨省电话一元多钱一分钟,手机打电话是双向收费,打接都需要钱!每个月能给父母打电话的时间都少得可怜,平时很多话甚至靠写信沟通。

而且她这个回答纯粹是从结果来反推原因,是因为苹果用的人多,所以有这么多开发者开发应用,而不是单单因为苹果对开发者保护好,所以这么多人在苹果上开发应用。现在抽开发者利润抽的最凶的可就是苹果哦,几十万开发者都被强行抽了 30% 苹果税,连个人打赏的钱都要强抽百分之三十。

知乎用户 安薇 发表

最可靠的供应是让供应商有钱可赚的供应。

知乎用户 叶飞 发表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果链企业的价格利润率很低,前十家净利润率不到 5%。而且苹果对供货商的要求非常严格,技术保密要求也很严格。

知乎用户 布尔乔亚 发表

我给总结一下答案。

这不就是理想中的社会主义吗?

公家出设备,提要求。

工人按要求干活,待遇也不算高也不算低!!

互赢的局面。

知乎用户 闪修侠 发表

苹果或被强制开放侧载

欧盟的《数字市场法》(DMA)今日生效,将可能迫使苹果允许用户访问第三方应用商店,并允许在 iPhone 和 iPad 上进行应用侧载。根据新规,符合「看门人」标准的科技巨头,将需要打破其「围墙花园」。

而苹果在欧洲有巨大的年营业额规模、运营拥有大量活跃用户的平台,并且拥有「根深蒂固和持久的地位」,显然非常符合「看门人」的标准。

苹果申请 MacBook 发光 Logo 专利

一项报道显示,苹果在 2022 年 5 月曾提交过一项新的专利,名为「具有背光部分镜面结构的电子设备」。

专利描述上写道,「诸如笔记本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可能具有外壳,外壳后部可设置徽标,徽标或其他结构可以配备有背光的部分反射镜,镜子可以作为标志,同时阻挡内部组件的视线。」 如果这个设计真的在未来 MacBook 上实现,我们或许能看到 RGB 版本的苹果 Logo。

iPhone SE 4 或搭载 OLED 屏幕

据悉,分析师 Ross Young 称,苹果尚未最终确定其计划中的 2024 年 iPhone SE 4 的显示屏尺寸,正在考虑多项与显示屏尺寸和显示材料相关的决定。

据悉,苹果正在考虑两家供应商的 6.1 英寸 OLED 显示屏,以及两家供应商的 5.7 至 6.1 英寸 LCD 屏。

索尼 IMX890 曝光

11 月 1 日消息,根据微博数码博主 @i 冰宇宙 爆料,索尼将推出一款新型号 CMOS,命名为 IMX890。

从曝光的规格上看,IMX890 与 IMX766 参数相似,同样都是 1/1.56" 大底,但像素输出从后者的 5000 万像素升级为 5030 万像素,并且支持全像素视频输出,可以说 IMX890 是 IMX766 的小升级版了。

小米 13 Pro 将提供四款配色

博主数码闲聊站暗示,小米 13 Pro 有黑色、白色、绿色和粉色四种配色可供选择,其中粉色和绿色是素皮材质,黑色和白色可能是玻璃材质。小米 13 系列工程机测试了陶瓷材质,因此不排除黑色或者白色款是陶瓷材质的可能。

结合此前爆料的信息,小米 13 Pro 采用三星 2K E6 屏幕,形态是曲面挖孔屏,搭载高通骁龙 8 Gen2 旗舰处理器,后置主摄是索尼 IMX989,支持 OIS 光学防抖,支持 120W 有线快充。

微信输入法更新

近日,微信发布的 0.9.5 版本中,新增了手写找字、数字安全键盘、调节键盘按键音量等功能。

其中「手写找字」功能指的是,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生僻字,不知读音但能写出来,譬如「叕」字,此时就能临时用「手写找字」功能找到这个字。

富士康 11 月全勤总奖金 15000 元

自 11 月 1 日至 30 日,富士康郑州 iDPBG 厂区将出勤补贴标准由 100 元 / 天提高到 400 元 / 天,11 月全勤最高可得奖金 15000 元,随当月薪资发放且发放时须在职。

此外被隔离的员工每天有 300 元隔离补助。每年下半年都是富士康的传统生产高峰,需要大量的一线工人,尤其是第四季度,通常是 iPhone 提升产能的时候,生产压力尤为显著。

知乎用户 康皓陽​ 发表

吃不饱 饿不着

知乎用户 油呼呼​ 发表

压价肯定会压的,但是压价富士康也要干啊,要不然没了苹果富士康不是亏大发了

知乎用户 唐多多​​ 发表

以前也跟美国公司做过生意,他们和我们一起谈进货价格运输成本最后还给加部分利润,然后合同就敲定了, 后来呢 我们为了利润最大化,逐渐减少了一些成本,质量虽然下降了一点,老外还是不知道的, 再后来被发现以后,直接成了老外给个超级低的价格 就问你能不能做 不能做换人,彻底没利润了。价格都是公平的无限压价只会让大家都没得生意做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苹果可能将 iPhone 20% 的产能从中国转移到印度 ,你怎么看?

知乎用户 Hunter D 发表 又不是没人试过。 富士康、广达、和硕、纬创、英华达都尝试在印度生产手机。 毕竟几年前印度已经超过中国成为 “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当然仅在为了莫迪总理为了连任前把屎尿都算进 GDP 的那几年。 你猜 …

苹果关闭大中华区以外所有门店,供应链也吃紧

以下文章来源于财经十一人 ,作者王凤 [ 财经十一人 由《财经》杂志公司产业报道团队创建,研讨企业成败,探究行业兴衰,推动阳光商业](#) 库克在公开信中引用了林肯的话说:“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因为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全新的,所以我们必 …

为什么富士康这么大的事儿没有一个官方说法?

知乎用户 一只雪鸮 发表 因为官方在忙着质问韩国 知乎用户 老月牙 发表 不管是高速公路上的人,还是传说中的什么房间,我想根据很多人看到的,也有一些当地员工讲述的,大家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这里先不在多言了,因为我也没有啥内幕。但是有个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