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湖南益阳养老院疑似以预订床位为名诈骗,老人一生积蓄化为乌有,选择跳桥结束生命一事?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谢邀。

非常典型的 “预订养老床位” 式诈骗。

一般是先社区发发鸡蛋,搞搞免费体检,和某些保健机构合作,先把老人圈起来;

圈起来后,最常规的手段就是搞点超低价旅游,三五百块带老人去特定城市耍一天,还真包吃包住那种;

在这一两天里,一定有个定番项目:参观某个养老基地。什么 “新兴养老趋势啦”、“养老也是投资啦”、“社会化养老啦” 之类的怪词,满上;

老人一去:哇,房间蛮大的,里面还住着不少老人,设施看着也挺齐全,员工也挺精神的;

导游(销售)小妹这时候补几句:

我们这里床位很便宜的啦,三四十万就能买断二三十年啦;

你现在不想来住不要紧啦,你可以先转租给别人啦,我们按月返你利息啦,年利率 10% 哦;

你百年之后没花完的钱我们不要的啦,可以余额全部返还给子女啦;子女也可以选择不拿现钱,按月继续收租金啦,能再领个二十年啦。

得,十个老人里至少勾中三个。

年轻人遇到这种,可能还能意识到要看看合同,专业点的甚至会要求成立第三方监管账户。

老人不行啊,“公司马上上市”、“占地几十亩”、“门口挂着和地方领导的合影”,往往就被侃晕了。

队伍里再安插几个托,现场表演 “床位这么少你不要和我抢啊” 的戏码,老人就上套了。

钱直接打到卡里,手上只有一张不三不四的收据。

正常收个一两年的床位租金,一般是自己的钱回来个 10%,然后某一天,没了。

到养老院一看,很可能养老院和员工是真的,但他们也是懵逼的,只是靠着院内那些正常按月付费的收入维持。

老板跑路啦。

18 年上海大爱城就是这么爆的,近 2000 位老人被卷了 5.2 亿。

怎么避免?国家养老来避免啊。

就算国家无法承担全部费用,但养老的主要流程必须掌握在国家手里啊。

否则无解。

养老不像别的行业,政府花点力气就能监管;因为老人在实际上,是逐步丧失民事能力的。

老了嘛,理解分析判断的能力都会衰退。交易双方里有一方处于明显甚至绝对的劣势,你单单搞点监管是不行滴,必须要政府代替劣势方进行交易。

典型的就是被遗弃儿童,政府必须成为他们的监护人,来处理成年前的对外互动;劳资关系也有这个逻辑在,分散的劳动力实际上没什么与大企业的对峙能力,所以法理上政府必须对劳动者有所倾斜。

这不是鼓吹大政府主义啊,这是很现实的交易能力问题。

但麻烦的是,对养老,政府现在管得不够。

不是说钱不够(反正养老金一直不够),而是体制化的程度不够。

像欧盟搞福利社会比较有经验,养老金由政府发,养老金开支所涉及到的抵税、减免等也由政府批准。所以除了极有钱的,多数老人你们也别跟这些公司废话,让这些提供养老服务的公司来和我政府谈。

我承担了你们老人的主要养老成本,我自然有涉及这类开支的交易谈判主导权,那我当然可以帮你们在源头上把关。

咱们这,除了体制内的好点,现阶段多数老人养老靠自己,以及自身家庭。政府没有抓手,这种事情必然发生。

卖垃圾保健品的也会与时俱进。现在满街都是互联网的那套资金池打法,他们怎么可能不会照猫画虎用到判断能力更弱的老人身上?

反正卖保健品床垫也是盯着棺材板,最终也是关店跑路,为什么不加个速呢?

盯着老人存款诈骗,全球都有,日本和台湾省都算得上经验丰富。

但我们这不比外人。我们底子薄,社会福利体系依然脆弱,未来人民币的内贬速度没人敢断言。老百姓出于对社会的本能理解,高度倾向储蓄与购置房产,这是他们实际上的棺材本。

所以这种 “预订养老床位” 甚至 “以房养老” 的,才显得尤为恶劣。

对,差点忘了最黑的 “以房养老”,诱导老人抵押房产来预购 “养老床位”。最后一跑路一出事,银行要黑着脸去收房,矛盾被转嫁回政府体系内。

我们的容错率太低。

咱不否认确实有正儿八经搞养老创新的。只是政府过去面对 “创新”,习惯于让子弹飞一会儿,然后从后果里总结监管经验。

但这治理套路可不敢用到养老监管上。

租金贷爆雷,年轻人被折腾两三个月,损失小半年收入,总归还有未来;“社会化养老” 一旦爆雷,年事已高的老人只有一些决绝手段。

老骗子都知道:不贪最后一个铜板。老人的钱真就是 “最后一个铜板”,政府必须下场来看住,这是政府的公义。

别整那些没人读的防诈骗小传单啦,直接上银税全链条交易监管。不正常交易警报系统的最佳适用群体,就应该是老人。

知乎用户 久肆 发表

1

[资源不存在]

招魂鼓,咚咚咚

2021 年 1 月 21 日下午三点,天色阴沉,寒气逼人。

湖南益阳资江的一座桥边,一个裹着冬衣戴着鸭舌帽的男人,双手在胸前挥舞,敲击着挂在身上的以面鼓。

时鼓声大作,虽无震震之声势,却仍喧响遍一整个阴郁江头。

两日前,一个老人,脱尽身上所着衣裳,赤身裸体于此桥上投入江中,至今尸骨未得所踪。

敲鼓人与老人并不相识,问起缘何敲鼓,他只说:“寻了几天都寻不到,他是走亲戚去了,不可能找见了,以前打鼓能把人从河里打出来,这次不灵了。”

死者姓曹,往日做杂工为生,今年 62 岁,本该是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的年龄,却被益阳纳诺养老院以预定床位之名骗去一身积蓄,半生努力尽成乌有。

而他的妻子,仍在益阳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等着自己的老公送救命钱来。

自益阳养老院全行业因预定养老床位暴雷后,先后绝望而死的老人已有二人。

这一切,仿佛如贾樟柯的电影般,小人物挣扎在艰难的时代里,被碾碎成尘。

2

不是危言耸听,这样的现实离你我并不远。以下是一份数据:

根据联合国规定,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 7% 以上或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 10% 的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
我国从 2000 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我国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快。2019 年,我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 12.6%,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 18.1%。
2014-2018 年,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数量逐年增长,2018 年共有 16.8 万个,同比增长 8.39%。

我们这一代人,以及我们的父母,都逃不出养老的难题。

独生子女,全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大,超过 75% 的老年人没有选择跟子女同住。但从情感上看,有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希望子女能够陪着身边。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一方面推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2015 年 2 月,民政部、发改委等 10 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国养老产业进入新的篇章,市场参与主体逐渐增多。

另一方面,我国逐渐完善退休养老机制。

3

我在查资料时,看到了这么一句话:

房地产商和保险商合力打造高端养老机构。

我知道,产业化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但这一句话还是有些扎眼。

但以我短暂的人生经历的经验来说,产业化,往往带来资本的趋利性,而放任资本的趋利,比如已经产业化的教育,生育,房产,早已开始吞吃普通人的血肉。

在蛋壳暴雷时,我曾在知乎上看见这么一句对年轻租客们说的言论:

“投资行为肯定会有损失。”

你看,在那些玩弄经济的人眼里,住房成了投资,再早年间,教育机构打着生育即投资的幌子挣了个盆满钵满。

而如今,老年人的养老——这种往大了说,关乎到社会稳定,关乎到每一个人将来的尊严的问题,也终于被异化出了投资行为。

床位需要投钱预定,养老院的暴雷却将恶果转嫁给老人。

4

养老问题离年轻人们的互联网太远,被淹没在今天的热搜里,除了近几年出现的养老投资热,似乎再养老问题上,出现了一种本不该有的失声。

但中国自古重孝道,孝道思想在中国有着长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刻的社会影响。儒家认为:“孝为百行之冠、众善之始,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德之本也。”

自古以来,孝是我国社会架构存在的根基之一,又随着社会发展成为我国传统美德之一。

所以孝,不仅是个人要做的事,本应还是社会共同要承担的责任。

对老人的尊重,是对我们曾走过道路的尊重。

他们的老无所依,就是我们的老无所依。

一个个小人物怆然无力。

千万个小人物,能发出的声音会响彻云霄。

多希望那个老人只是去江的对岸走了亲戚。

这鼓声,再敲久一点罢。

知乎用户 王瑞恩​ 发表

有报道称事件性质为「暴雷」,我觉得吧,暴雷这个词也不能滥用 – 如果一个行业的确存在资金池风险,因为经营不善、现金流断裂导致无法履行合同中的义务,那么姑且可以算暴雷。

如果一个企业根本就没想好好经营、其宣称的商业模式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假借预定床位的名义获取骗取财物,那么就更加接近于诈骗。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性:市面上大量所谓的老年公寓项目,可能属于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关键要看四个属性:

非法性: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从一些报道来看,市面上存在未经法定程序即以「投资入股」名义向老年人吸收资金的老年公寓项目,这是比较明显的;至于老年公寓床位「预售」是否属于假借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本人相关知识有限,期待有相关经验的法律从业者分享);

公开性:包括主动和被动的宣传,既包括利用各种途径主动向公众宣传,也包括放任相关信息的传播

利诱性: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需注意,一些媒体报道中也提到,有的老年公寓项目,可获得现金形式返还的「床位补贴」,这就简直把利诱性写脸上了)

社会性:面对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相关司法解释对于单位非法集资犯罪的涉案人数要求是 150 人)。

对于各类精准定位老年人的骗局来说,指望通过个人的能力维护合法权益是很困难的。可以看到,益阳纳诺养老院曾经两次因合同纠纷被起诉,但最终原告撤诉,不知道是双方达成了和解还是原告知难而退。在集体诉讼机制相对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很容易「摆平」零星的个人诉讼维权。也有报道称,益阳纳诺养老院曾因涉嫌非法集资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但至今没有看到企业被提起公诉。

关于老年人为什么容易成为此类诈骗或者非法集资行为的受害者,其他回答说了不少,我想补充一个角度:老一代人对私人企业承担养老服务的风险,可能还缺乏足够的认知。在他们看来,有人能登报、上电视进行宣传,能组织各种会议、考察团,肯定是代表了国家的,因此值得信赖。

我其实不太喜欢把问题总是归因于「资本作恶」,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过于简单、情绪化的表述;但在老年人身陷养老公寓非法集资、诈骗中,的确有这样的情况,资本打着「国家」的名义招摇撞骗,

所以也期待国家为共和国的建设者们做点什么。

知乎用户 笨呆薪火 发表

最近无聊看了看一本常被拿来装逼用的书,名字叫《格调》。格调美国作家保罗福赛尔,所写的关于美国阶级以及相关资讯的书籍,他将美国社会以金字塔的形式分为九个阶级,其中最底层叫——「看不见的底层」。

书中对该阶级的描述是这样的,

看不见的底层

  一个在慈善机构和管教所里渡过一生的阶级。像看不见的顶层一样,我们看不见这群悲惨可怜的人。
  因此,当过失和苦恼到了让人绝望的地步,人们就沦为 “看不见的底层”,要么整日守在福利机构的房间内,要么想方设法让人弄进一处公共设施,至于那是慈善机构还是管教机关,对他们来说并不那么要紧。

看不见的底层之上叫做赤贫阶级,该阶级包括了流浪汉、乞丐居无定所的游民等等,在常人眼里,这似乎已经是最为底层的阶级。但保罗塞福尔却别出心裁的在赤贫阶级底下,划分出了所谓看不见的底层。

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是我高中时期,那时候虽然书中写出了赤贫阶级和看不见底层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常人目光所及之处,后者则乏人问津。

但我仍不明白,所谓看不看的见,究竟有何区别?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我开始默默明白,尤其是当我为了升学准备而去志工组织服务时 (台湾地区的学测入学需要面试,累积一些校外经历) 的经历更是开始了解到。能不能被看见,的确是非常大的区别。

能被看得见的人,**他们有机会得到关注,得到关注后会得到救助。**就象我在志工组织服务时,会端着一碗碗热汤到给他们喝,会随着社工一家家去拜访他们的的情况。

可是,看不见的底层,既然看不见,他们就甚至连被救助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根本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

他们是一批在世界之外的人,恐怕唯有在死亡之际,才有机会略微吸引他人目光 (而这还得感谢互联网发达,在保罗创作《格调》一书的时代,那时可没互联网,恐怕看不见的底层连死了之后都无人知晓。)。

台湾地区有部电影,《大佛普拉斯》讲述的便是这个阶级的故事。他们离群索居,乏人问津,人们常发挥爱心捐助的「弱势群体」,似乎总是与他们无关。

知乎用户 小爝​ 发表

我早就说了,这么明显的监管失控地带不暴雷才怪。

[如何看待北大教授钱理群卖房住养老院?​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761909/answer/1680431459)

老年人的维权方式只有跳桥,因为都要去住养老院了、妥妥的子女不管,要不就是行动生理不便。

这样的人还想着维权?这种养老院比蛋壳还坏,吸人最后的精血,现实总是这么丛林法则,很多年轻人就是活的太梦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一些老人一定在生命最后还要保留大量的金钱作为人生的底气了,因为他们懂这个社会,坏人总比好人多。

现在是自杀,自杀解决不了发展成一换一的时候怎么办?

知乎用户 金陵小老头 发表

养老院是下一个 p2p

而且规模更大,危害更大

估计不出五年就会有人因为这事儿被枪毙

他们会误会金融诈骗没有死刑了,所以胆子更大一点,玩得更野一点

但是在中国,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孩子,太过火了还是会被严惩,这就是所谓的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养老院问题其实已经很大了

民营养老机构已经相当扯淡了

还是全国型扯淡

以后会同时爆出几个大事件的,到时候才会大动作整治

在这之前,我们还是自己保护好亲友吧

知乎用户 凌楚眠​ 发表

简单说就是卖保健品的套路用在养老院上——对外宣传的 “痛点” 依然是老年人最热衷最在意的现实问题:健康与养老。

关于养老,我的看法是养儿防老虽然会面临诸多代际沟通问题,但自己的娃终归靠谱一些:如果不靠谱,多半是钱的问题闹的。

但中国许多养老院执业素质和服务态度极差,连老人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克扣,遑论精神需求。

这些养老院实质上是以老人子女为预期消费者的——面对有孩子的老人多少有点契约精神;对没孩子的老人动辄打骂、欺凌,令人发指——这是真实现状,有意者可以在知乎搜一搜类似回答。

这和各类 “戒网瘾学校” 的目标人群是孩子家长一个道理——把家长哄好了,搞定了,心甘情愿把孩子送过来了,费用赚到手了就行;至于孩子怎么 “训练”,培训是否规范,在校期间的生活是否人道… 你觉得他们在意吗?

期待政府更多参与到养老进程中来,至少托底监督创办半公立性质的养老机构;或者跳过机构这个环节,以养老护理执业证书为基本点,提高护理执业者素质的同时,保障其收入。

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形成高素质老年护理师在政府机构监管下直接委派上门服务的模式,其服务由老人、社区、行业行会三方共同监管——当然,这种肯定价格不菲,只适合中高端养老需求。

知乎用户 银沙 发表

这样的受害人出现了多起自杀事件,只能说明当地的金融局,公安部门,民政系统,卫健委等管理部门懒政,怠政,说句不作为都是轻的,甚至说不定还有什么内在关联。单单从这种集资方式就已经明明白白的触犯了非法集资罪了。当前国家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法规,加大打击非法融资募资力度,难道当地就无动于衷吗?

一直以来不管是什么情况我从来不会把这部分拿着辛苦积攒的血汗钱群体当作投资群体来看,不是嫌弃他们钱少,而是这部分群体的抗风险能力太弱,稍微有点波动可能就会对他们以后的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害。所以,我最经常就会说让他们在合适的时候去银行买点实物金块保值。

对于那些丧心病狂的诈骗犯强烈建议判处死刑并没收全部财产,同时还应该追查关联账户。否则何以安抚那些失去生命的受害人在天之灵呢。

知乎用户 Van 静石 发表

前有无人照看的年轻人在出租房饿死。

后有机构诓骗的老年人在大桥上跳江。

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求助的通道。

知乎用户 框框框子 发表

低情商:非法集资 + 诈骗的新犯罪行为正在毒害老年人

高情商:又一老年人项目暴雷,老年人投资需谨慎进行

回归本话题,其实近年以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基本上是越来越多种多样了,这里我并没有用 “越来越多” 这个词,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诈骗一直都很多,这种养老院只能算一种。

我想各位应该都看过《我不是药神》,里面有一段会场找托卖假药的,这才是前几年农村中老年人诈骗的常态。

一开始是来听讲座送鸡蛋,然后就是找托上台吃药,接下来就是卖产品,至于产品怎么样是真的无关紧要了,只要吃不死人就行了。

吃不死人就不会有人来闹事——不会有人来闹事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就是这些人的混账逻辑。

所以,你还真不能怪有些中老年人喜欢闹腾和碰瓷,因为在他们的记忆和认知里这样真的有效。

如果有 “多名老人轻生” 而又没有闹出什么结果来,八成这个养老院水很深,建议纪委介入调查。

知乎用户 紧衣卫​ 发表

针对老年人的诈骗实在是太多了

我简单的给大家普及一下我在公安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针对老年人的诈骗类型,希望家有老人的知友注意提醒自家老人:

一、上门推销类

此类诈骗一般在农村发生较多,有冒充燃气公司人员上门换气阀的,有在村人员集中居住地开产品推销会的,有在乡镇影剧院推销各种药品的,还有各种上门换零钱的,推销各种纪念币的,特别是各种开头是中华某某协会的,以及冒充皇室后代共同寻宝的,请提醒自家老人,别上当。

二、电信诈骗类

这个一般都是打电话冒充子女领导啊同事啊同学啊,或者某某公司,某某政府机构进行行骗。一般借口都是子女遭受各种意外,或者是恭喜你中奖啦之类的。在此建议子女平常多跟老人保持联系,常报平安。还有就是告诉爸妈,天上真的不会掉馅饼。

三、投资理财类

这种以近几年 P2P 为主要代表,名单我可以给你们念出一大串,比如爱钱进、人人贷、聚财猫等等。还有主要针对老年人的,比如江西某墓地投资和南京某养老项目。这类防范主要还是要杜绝高利息诱惑,将养老钱放在银行最安心。

很多年轻人被骗或者投资失败都容易走极端,更别提一辈子积蓄的老年人了。某银行某某宝暴雷事件,我们接到过多起扬言跳楼警情。

这个世界,相信谁都不如相信自己。

把钱放钱包里,保护好。

这年头,赚钱不容易,攒钱更不容易。

知乎用户 郑天玑 发表

现在怎么回事,为什么神州处处都是骗,而且就盯着底层弱势群体薅,以前只是薅点羊毛,好啊,现在底层越来越穷羊毛快没了直接剥皮了吗?

“只要我赚到钱,别人死活关我屁事?” 现在是不是尽是这种思维?之前被贫困耗死的少年,被黑心老板克扣工资踩断身份证,现在这个自杀的老人又被黑心老板骗走积蓄,做生意尽把人往死里逼,这算不算一边吃人口大国的低人权红利,又一边吃无神论国家的低道德红利?

现在都 tm 搞起互联网思维,大的小的都想先圈钱再谈义务,玩资本魔术,一旦做不下去就把责任和风险全部转嫁给社会,至于无家可归的打工仔、无处养老的老年人、被耗死的少年,谁管他们死活?!有谁能约束这帮老板?有吗?

我看中国人又病了,学医也治不好的那种,抽起了名为 p2p 金融术的鸦片,我倒要看看明天还能放什么明星八卦能够转移视线。

知乎用户 一丁​ 发表

接着老王

@王瑞恩

的话头说两句,其实不是有可能是非法集资,而就是非法集资…… 毕竟这是 “老套路” 了。

早在世纪之初的中国,更早的还有在 1946 年的美国佛罗里达,就有这种 “果园骗局”,可以说是“养老院骗局” 的一个雏形。如同传销可以几十年常骗常新一样,都是“骗子智慧的结晶”。

用朱锦清老师的观点开看,这种类似于股票的投资份额或者是权益分享,可以被认为是有一些 “发行证券” 的特点的。因此,正如人民银行负责人当时的话,这种开发商实际上就是在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融资。

我国目前并不允许开发商如此融资,故而这无论如何都是 “非法集资” 了,只是构罪与否是得另谈了。

昨天也说到过今年江西省评选了一个十大破产案例,(两公司负债总额高达 4.81 亿元,涉及老年会员、农民工、职工等各类债权人 1968 人,极易引发严重维稳风险),其实也是 “养老院骗局”。

套路倒也不是那么复杂,跟传销卖保健品都类似,也就是各种手段把大家吸引过来,再辅之以高额返利。

至于说有点良心的可能是 “吸收公众存款”,也就是我们说的收了钱,可能事情没办好,至少还是有努力建房的。

没有良心的,那么就是 “集资诈骗” 了,也就是说根本没想到建房做养老院,这无非是一个“名头”,根本是来骗的。

高额的利息与返利,美好的愿景和未来,注定难以共存。

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根本,这样的模式就是不应该存在的,

知乎用户 不自由而无用的人 发表

放心,这种骗以后会更多,不只是养老院,以后大的养老平台连锁机构也会的。

我以前有个回答说过,可能他们会推出一个月两万的高端服务,然后演变出一年十万,十年五十万,一生一百万的理发店剪发卡骗术。

毕竟太平洋真的没加盖啊。


怎么防止这种事继续发生,抱歉没有办法,这些人去了美国加拿大都是良民,吃喝玩乐带动人家的经济,实在缺钱还能杀猪赚一笔,干嘛给太平洋加盖啊。

知乎用户 周明 发表

谢邀

上次长租公寓暴雷我就说过,各类暴雷都充分证明全球化时代什么自由资本主义就是狗屁,你等市场自己调节不知道已经死了多少人了,而且老板卷了钱往美国加拿大这些藏污纳垢的地方一跑,你拿他一点办法没有。

所以这事儿国家还真是要管起来,否则以后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这种事只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大部分受骗老人应该都会跟这个案子受害人一样孤独地告别这个操蛋的世界,可也少不了有个别变态的老混球又去杀小孩,死在警察枪下,他死是活该,可小孩何辜呢。

在我看来就该禁止养老院开立类似业务,交给保险公司来做,我们国家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部分保险公司是国有的,不是说国有的就不坑人,而是你被坑了好歹有个说理的地方。

你看我们银行业,坑人的事情也不少,但是总归跑不了,国家是会管的。

知乎用户 诗与星空​ 发表

这个养老机构本质上和长租公寓之类的金融诈骗区别不大,都是外面包装了一个实体企业的幌子,搞金融诈骗,还是庞氏骗局那一套。

随着监管的不断加强,这类骗子企业越来越少。

这家机构把手伸向了老年人,十恶不赦。

但是我还是建议不要上纲上线到整个养老行业,甚至国家层面,

毕竟大家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应该都是必修课。

事实上,养老这个行业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健康的。

我所在的城市,财政背景的省立医院,在地市和县城,注资了一些医疗和养老结合的养老院,性价比接近大众的收入水平,效果不错,也不会跑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严重,更加安全可靠的养老机构,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会成为监管的重中之重。

知乎用户 周天无极 发表

对所有打着 “创新” 名义但实质上玩金融游戏的企业或是行业都应该由国家设立相应的机构,依仗专门制定的经过审核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管,与此同时民众也有权力对他们进行监督。

对于这样的行业应该设立严格的准入门槛,我知道这个度不好把握,我也知道这很容易就会变成一种对创新的压制,但实际上前若干年我也没见有多少牛鬼蛇神,也没有少见到各项创新,反倒是现在都冒出来了。

这样的竭泽而渔一定要竭力阻止,他们每个人的今天都有可能变成我们的明天,这不是危言耸听。

知乎用户 吴京京京行人 发表

入棺人:得了吧,活着就不错了,你看看太平洋对面的老年人多惨啊,死了四十多万

知乎用户 侏医生 发表

前段时间乎上有个热门讨论

不生孩子靠养老院靠谱吗?

[不生孩子,靠养老院养老靠谱么?​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1860582)

我看里面的回答有不少是很乐观的,痛陈养儿防老的观念落后了,过时了,养老院才是未来的时尚。

好了,现在这事例就是对这个回答活生生的答案。

当然你可以反驳,我找大品牌高端养老院不就没问题了吗?这个例子里的明显是小品牌骗人的!我自己会找靠谱的养老院!

问题是,只要是民营的养老院,再大的品牌,你能保证靠谱?如果你觉得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刚刚爆雷的长租公寓品牌够不够大???

全国连锁,上市公司,够不够大??

靠谱不?

知乎用户 言枫 发表

老人真是一个被媒体、被社会忽视的群体。

在我这个新人律师的职业生涯中,已经多次在法院、公安局门口帮老人用微信注册健康码。而有些老人连微信都没有。他们没有办法,寻求法律救济,常常连门都进不去。

进去了之后吧,找不到诉讼服务中心。带他进了立案庭,没有诉状,也不会写。他说请个律师大概多少钱,我没答,说帮你写一个算了。他说不行,一定要给钱的。我问,被告的身份信息有没有。他说哪个村某个人,还是小名。我只好说您回去问清楚再来吧。老人的第一次法院之行就这样结束了。也不知道他还会不会来。

对于我们来说十分平常的事情,对于老人确是寸步难行。信息化的社会,加速的生活节奏,使我们来不及考虑老年人是否能跟得上。

我们每天关心的话题:代孕、出轨、明星、性别对立、非婚生子…… 却少有提到老人的权益和生活。在大家争吵不休的时候,网络上代表老年人的声音几乎没有。我们忘记了我国足足有两亿老年人。

不发声的群体不代表不存在,不被听见的声音也不代表不存在。

我认识的农村老人的晚年没有几个是幸福的。一边是病痛的折磨,一边是子女例行公事般的照顾,最后熬到去世。老人最后那几个月说的最多的话,还是关于自己的孙子成家立业等等。子女们搭个戏台子举办一场颇为热闹的葬礼,前半段葬礼按部就班的悲伤,不会哭,主持人带头哭。然后派出两个孙子代表面无表情地朗诵准备好的祭文。紧接着就是例行公事地表彰孝子贤孙,随着亲朋的掌声葬礼氛围达到高潮。高潮之后便是精彩的娱乐环节,戏班子还能表演杂技节目。杂技之后就是点歌环节,三十块钱一首。《我的老父亲》、《烛光里的妈妈》、《向天再借五百年》…… 热烈的歌声和掌声,声飘上空,上面是黑黑的天和一轮明月。

人类的悲欢何止不能相通,甚至还能助兴。

我知道有点跑题。但我只想说,老人也是人呐。

知乎用户 邓铂鋆 发表

这个案件可能不是个案。

以我对行业成本的了解,有些看上去很美的养老院理应入不敷出。

在我想不到其他原因的情况下,我怀疑他们可能采取金融品手段,通过收取预付款的方式支持现在看上去物美价廉的运转。

届时期权无法交割,就爆雷了。这种手段二十年前老人们还是壮年的时候应该在民营学校行业见识过。山西的南洋学校集团,一次性交齐十几年的学费支持学校发展,孩子毕业的时候全额退款。

知乎用户 穆兰曦 发表

老人、文化水平不高的底层劳动人民、儿童,互联网三大 “失语” 人群,明明数量庞大,却几乎发不出属于他们声音。

儿童还有机会长大、有家长为他们代言执笔(虽然不时忽视他们的真实诉求),老人和底层民工,是这个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弱者。

我在昨天晚上看到老人跳水的新闻,据传这已经是第二个因为益阳养老院暴雷而死的老人了。

而知乎上最早关于益阳纳诺老年公寓暴雷的提问,里面早一点的回答,来自 2017 年。

[关于永州市纳诺老年公寓的疑问?​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009395)

是的,2017 年。永州市老年公寓问题已经爆发,老人家属已经开始在网上求助了。但很可惜,那一次,没有有幸遇到热搜关注,阅读量很少。

这个回答下面,除了苦主面面相觑,连个出主意的人也没有。

群体性的悲惨的故事,不能依靠中奖似的舆论关注去解决问题。尤其是,老人这样弱势群体的发声渠道,实在少之又少。

我们需要系统、长期解决问题的办法。

个人在这方面并不专业,但是两类主体在其中,应该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的。

**首先是政府。**案件情况后续应该会有通报,个人觉得没必要先认定政府机构有责任,金融问题暴雷的后续问题解决可能确实需要非常长的周期。但是从机制上,能否对弱势的、有困难的受害者更多关注和帮助,也许是应该思考的。

除了流程化的办案,对受害者的关爱、当下的问题解决或者缓解,是犯罪问题的另一面,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其次是公益和慈善机构。**如果政府体制内无法有效帮助受害者,社会上的公益和慈善机构能否接力上,或者说,当出现同类问题时,能否有一个组织、机构可以为老人们持续发声,帮他们奔走,给他们提供帮助…… 几天前墨茶事情发酵后,我最感动的一则消息是,有直播公司宣布免费提供设备、生活补贴资助类似的贫困年轻人做直播。希望这次老人的后续,也能看到更多这样的变化。

对这些悲惨的故事而言,热搜不常有,但是如果每一次热搜,都可以积累一些有益的改变,多一些长期的善举。

也许明天,真的会好一点。

知乎用户 王东来 发表

虚假的养老产业:辛苦工作,提升养老院的水平与配置,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灵健康,让老人有一个舒适的晚年。

真实的养老产业:通过商业欺诈,让老人把一生的积蓄拿出来,然后让其一无所有,最后跳桥自杀。

虚假的养老产业需要产业参与者和政府负担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基础工作,收效还不明显;真实的养老产业不仅让资本家获得了超额的利润,而且让政府削减了大笔开支。有人说烟民为国人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要说,真实的养老产业做出的贡献比烟民大多了,建议国家加大对真实的养老产业的征税力度。

有人说,西方故意放纵新冠病毒的肆虐,就是为了通过新冠病毒 “消灭” 大量老人,让已经岌岌可危的养老产业缓一口气。那么,我国是否也在放任真实的养老产业,让其通过这种方式为中国的养老压力进行疏解呢?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好猜,只是政府墙上 “为人民服务” 那五个大字,格外的刺眼。

知乎用户 Chloranthus 发表

个人层面上很难避免。

只有承认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有些事情是真的无能为力,才能督促真正有能力避免此类事情发生的机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儿童在幼儿园被针扎,年轻人租房子被轰走,男性被迫 996,女性被迫做代孕孕母,中年人投资 P2P 被破产,老年人订养老院被诈骗。

从生到死,桩桩件件,难道还不能让你看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力吗?

就承认吧,你这一辈子暂时还没遇见这些困境,纯粹是因为你够幸运,而不是因为你机智、富有、聪明、强大,所以避开了这些沟坎和挫折。

红黄蓝幼儿园里,学费是 5000 / 月,家长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家境小康。

蛋壳公寓无家可归的租户,被坑的房租都在一万以上,他们都是能在大城市打拼的、年富力强、生机勃勃的一批年轻人。

有闲钱可以投资理财产品的,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社会底层。老人还有积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无所养走投无路。

是什么把他们都逼到了绝路上?是什么让他们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无处申冤?无处伸张正义?

有些问题是结构性的问题,不解决,不改变是要出大乱子的。有些机构懒惰、纵容,是在作茧自缚,是在玩火。

是谁打开了这样的口子?允许他们这么做?又是谁不能对这类违法行为追究责任,进行处罚?

承认吧,无论你月薪十万,还是月薪两千,只要没有掌握大量生产资料,就都是软弱无力、任人宰割的普通人。

我们普通人只有团结起来,积极发声,才能让社会变得公平一点,正义一点。

而不是躲在一旁看笑话,或者试图学习什么 “经验教训”。

学习那些自以为是、傲慢的 “经验教训”,还不如去庙里上香、去教堂祈祷,愿这些事故永远不发生在自己的头上,来得靠谱一些。

知乎用户 莱克西西 发表

人民网评:请问美国政客,老人有活下去的权利吗 – 观点 – 人民网​opinion.people.com.cn

美国更烂。转自人民网。

知乎用户 John Hexa 发表

尝试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对问题体量的正确估计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类似结婚、生子、养老…… 等等事关终身幸福的重大事项,其解决手段势必会有对称的复杂度和劳动量。

对这些不要有任何侥幸,侥幸即自弃。

“养老” 这件事,本质上就是性命相托

这种关系,不是商业合同、民事委托这种级别的社会契约所能支撑的。因此是不能指望可以靠巧妙的、有 “强有力的第三方监督” 的交易来逃避这份经营的功夫。

能送你终老,渡你去彼岸的人,至少要从终日倒推提前二十年开始经营关系。

这其实意味着你提前二三十年,就要开始在小你十至二十岁左右的人中间物色和培养终有一日可以性命相托、可以甘于接受其 “停止救护” 的决定的对象。

很多人误以为子女显然可以担当,却忘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子女们基本上在最后的二十年其实多半是缺席你的生活的。更何况 ta 们往往缺少送终的准备和训练。

不知有多少人是被空有 “法定资格”,其实因为早已疏离而没有足够感情联结的、因为毫无系统训练和准备而不知所措的、因为没有系统交托其实未受临终者认可的子女们稀里糊涂甚至充满痛苦的了结的。

你必须对这个不可抛弃的工作毫无侥幸——

这些终末的见证人们的从无到有,本身就需要一个漫长的准备过程。物色、筛选、观察、教育、交托,是一个充满了耐心和智力投入的过程。

这其实是一个心灵的生养过程,并不比养育骨肉的子女逊色——甚至尤有过之。

这个过程,是无法用一笔钱来替代的。

换句话说,物色且视如己出的奖掖和培育值得一搏的后辈青年,其实本来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视为人生必做的大事之一。

你从骨头中生了子女之外,还该要从灵里再生子女。

实际上是后者将真正消解你对去处的忧虑。

这份功夫做得踏实,能极大的帮助你从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中解脱。

这是一种极大的财富,意义远远的超出超脱死亡本身,会在一切方面对你有实实在在的帮助。因为从根上消解了这份焦虑,这会深刻的影响你面对一切问题的心态。

你所踏足处,如有春风,胜境清凉。

[你心目中完美的养老院是什么样的?​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3290284/answer/1360171805)[50 多位老人众筹买房,抱团养老 15 年却「曲终人散」,原因是什么?老龄化社会如何解决养老问题?​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3184604/answer/1403036010)

知乎用户 开心的黑猪 发表

从 P2P 起一个接一个的行业暴雷… 感觉暴雷这个词真是个高情商说法,正常不应该叫诈骗么?

知乎用户 毛毛小律​ 发表

当年全国人大提议集资诈骗罪应当废除死刑的理由中有这么一条:

第三,集资诈骗罪中受害人自身的过错决定了不应当适用死刑。
集资诈骗罪作为非暴力性的经济犯罪与财产犯罪,受害人自身在促进犯罪的形成有非常大的作用。
受害人往往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主动参与了非法集资活动,甚至自身就是非法集资者。按照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受害人自身的过错降低了集资人的违法性评价,集资人的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的的负面程度降低。
另外,高回报率往往意味着高风险,正所谓 “风险与机遇并存”,受害人自身应当有考虑损失的预期心理准备。集资诈骗案件中,在集资人的欺骗行为未暴露之前,双方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的、非强迫性的,受害人对高利润的追求才是受骗的根本原因。
集资诈骗罪中往往集资人与受害人双方均有一定的责任,集资诈骗能够成功与否与被骗者自身的过错有关,故不应当适用死刑,这也符合刑事审判中对被害人有明显过错的一般不对行为人判处死刑的司法惯例。

看到这起益阳养老院爆雷事件,好几个老年人因为一生的积蓄打了水漂,最终不得不用跳桥这种惨烈的方式控诉恶行,放弃了生的希望,他们有什么错吗?

为了老有所居,不拖累子女,主动选择去养老院有错吗?

因为年龄大了,不懂看合同,分辨不了是忽悠还是真诚介绍,有错吗?

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贪图方便,一时轻信他人,交了钱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就可以认为他们有错,以至于被逼上绝路吗?

集资诈骗罪不是不可以废除死刑,但是以这种理由废死,意难平!

知乎用户 五角子是我老婆 发表

这割韭菜割到老年人了,养老院名义募集资金,预定床位来作为鱼饵。坑害了老人一辈子的工资就为了一个所谓的床位来养老或者投资,私人养老院做的局。。。关键这个建筑最开始就是违建。p2p 暴雷本金难以收回,对受害者来说还能活下去,这个养老院把老人逼上绝路,xxx,一辈子突然钱都没了,老人维权更是弱势,发不出自己的声音。现有法律是存在监管漏洞的,希望地方 z f 再考虑这个案件时候能多一点温情。这破公司真没良心。。。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09130226/

要预防这类案件,要对老年人多普法和案例宣传,子女多关心一下。我们在养老方面确实存在问题,监管需要配套,养老院确实存在市场,通过建设和规范养老市场来维护老年人权益,毕竟每个人都会变老,关乎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多陪一陪自己的父母,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待。。。

知乎用户 黑龙马 发表

真实的养老院本身就很可怕,代理过一起老人和养老院之间服务合同纠纷的援助案件,多次到访养老院,老人在养老院的遭遇和惨状触目惊心。

被代理人是个因脑梗偏瘫的患者,只一只手能活动,没有行走能力,没有语言能力,交流时只能用嗯嗯点头来表示赞同,静止不动时,口水像半岁的婴儿那样一直流(没有贬义只为说明老人的真实状态)。

入住的养老院是私人开设,民政局有备案,不然不让干。

入住时没有评估护理等级,养老院说的是按他们自定的二级护理每日护理费 50,保证让老人正常生活,每天的床位 + 护理 + 其他费用 120 元,每月 3600,坐标天津,是在基层养老院中比较普通的价格。

可老人每月只有 2000 + 的养老金,除了给养老院的钱,日用品衣物等需要家人负责,再加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用药,家属需要每月添 2000 多。

这个老人只有一个儿子,30 多岁,工作和收入一般,有自己的小家庭(孩子很小很耗人力那种),几乎很少有时间去养老院探望他父亲,一应事项交给母亲。

这母亲不是老人的老伴,是前妻,他们多年前已因感情不和离婚,据说还曾家暴过。

前老伴能管养老院的事务,交钱送药送东西等,儿子的钱不够也要从退休金中拿出部分钱补贴给老人,不是有感情,完全是因为不想让儿子太为难。

住了 2 年多出事了,老人有糖尿病,脚上破了一个泡,后来看照片时我知道那是糖尿病足,本身就是很难愈合很难治愈的病,养老院中有个保健站的大夫,按普通皮肤破损治疗,越来越严重,后来创口直径大于 1 厘米,经久不愈合,再后来终于因细菌感染引起休克,前妻接信直接电话 120 总算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捡回一条命。

后来得知保健站的大夫根本不是大夫,没有医师的任何资质,只在年轻时上过卫校。

这个问题还没解决,老人又出了事,养老院分发的早餐是滚烫的粥,护工放在小桌边上就走了,老人一只手不能动,用另一只手喝粥时不小心打翻了粥碗,一碗热粥浇到大腿根靠近会阴部,老人动又动不了,喊又喊不出来,等有人发现时,一大片的部位几乎烫了半熟,我只看了照片,特别惨那种。

家属认为这两个事是养老院的责任,养老院说感染是老人自己得病造成不关我的事,烫伤是老人自己吃饭不当,我们的护理等级不包括喂饭不关我的事。

家属和养老院就责任和赔偿谈不拢,家属(其实就是前妻,儿子不管,前妻恐怕早就不想管了)把这老人往养老院一放,不管了。

养老院开始起诉,付钱 + 腾床,官司没打完,疫情了,养老院实行封闭不能探视的规定。

等几个月后解封家属再去养老院的时候,发现老人已经全身溃烂,据说因为没有及时付费,养老院就扣发护工的工资,护工工资本来就很低,工作更没有兴趣可言,扣发工资必然带着情绪,对和自己没有血缘的老人能是怎样一种照料就可想而知了。

这里想说的是民政部门的监管,从养老院设立时民政部门发了个执照就没有任何参与了。养老院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属性,不在工商注册而是在民政部门备案。

后来案件的争议除了出现过事故养老院方面履行合同不当以外,另一个争议焦点是护理费的争议。

双方合同签订时护理等级部位是空白,完全没有按照地方民政局的要求,养老院负责入院评估然后确定护理等级,所以是否应该负责喂饭也不明确。

养老院也没有按照规定管理老人的健康,建立档案定期体检等。甚至连基本人员的培训、内部的管理文件,全都没有,养老院是完全野生放养的状态。

家属将事情反映到区级民政局,据说工作人员态度恶劣不仅不记录解决问题还口出不逊,后来家属反映到信访部门,信访部门转给市民政局,仍然没有限期整改或指导管理工作。

只有将聘用无资质医生的问题反映到卫生部门,由卫生部门给了一个罚款的行政处罚。

(后来官司是胜了,反诉了养老院未按规定确定护理等级,只提供了低级护理服务却收了高级服务的钱,法院支持了,不仅未交的部分不支持,以前多交的还退费,后面就健康权问题建议家属另行起诉,这个不是重点)

重点想说的,养老机构的主管单位就是民政部门,民政部门也出台了相关规定,可落实呢?完全真空状态。那些规定中的一小部分哪怕得到了落实,也不会多次出现人身损害的事。

送到养老院的失能老人已经是家庭护理不了的情况了,家属把他们送到养老院的初心是能得到更妥善的护理和照顾。

但没有规范管理的养老机构,护工会做什么样的工作可想而知。

可老人照顾不好都是护工的问题?只怕护工本身的生存状态也很难。工资低、工作量大、没有尊严、工作环境恶劣(密闭环境的空间和味道是我的最大感受),再动不动扣点工资?不抑郁都算是好的。

因为这个案件曾去北京参加老龄法律论坛,听北京同行说,北京甚至有养老院 20 几个工作人员中只有 7 个是护工。这人员分配制度和资金用途,还能只挑剔护工吗。

同时也听说国家是按床位入住人数给养老机构补贴(像普惠制幼儿园),可补贴都用哪里了呢,在监管真空的情况下。

更值得关注的立法的改变。

2013 版民政部出台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养老机构承担了较重的义务,比如负责老人的健康管理、定期体检、不允许有无资质医疗人员行医等。

到 2020 版的同个规定,已经取消了上述规定,并放开养老机构的营利。

《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养老机构是指依法办理登记,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床位数在 10 张以上的机构。 养老机构包括营利性养老机构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

降门槛,可赚钱,没人管,谁会涌入这个行业?

其实远在 2 个月新版管理办法实施前,就已经有大量资本涌入了,尤其大家都看上高端养老领域(高端,听着就来钱哈)。某保险公司预存 200 万,每月付 2 万左右,就可以入住五星酒店一般的养老院。

中端些的是类似题目中益阳诈骗性质的养老院,先交多少保证金 / 定金 / 订金,保留床位或者出租,不仅解决养老问题还有收益。

养老和收益,两个现代社会成熟家庭的痛点都被这些 “聪明人” 抓住了,可钱来了有那个能力去管好、去用好吗?

赚快钱的理念只要还在,资本的注意力就只能停留在迅速扩张、快速回本上,资本的属性没法改变。这年头别说 P2P,长租公寓能暴雷,教育机构能暴雷,所有和资本相关、以金融模式构成的花式商业项目,暴雷才是正常的吧。

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最基本人类刚需的目标,又有谁来实现呢?

上级管理部门呗。民政部门自己的公立养老院,模式非常好,只是普通百姓排队 10 年 20 年也进不去,才不得不去私人养老院。

对需要长期护理的人已经是有补贴了,增设公立养老机构规范私立养老机构,是唯一的可选项。

增设公立机构可以利用现有的社区、村居管理等,那个不专业不赘述了。

人口增幅的下降会在未来不远的某时刻使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和尖锐,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多年的努力也不可能,只希望全社会都能正视和重视老人问题,我们很快也会变老。


欢迎关注我的公号黑龙马,更多案例故事,更多社会问题思考。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养老这事和理财还不一样,属于刚性需求(特别是考虑到数量惊悚的失独老人),没法一禁了之。

不宏大叙事的话,考虑到国情和民族特色,我建议要求所有的养老机构都必须公私合营,由政府监管资金账户,由政府充当最后监护人。

我解释一下,就是政府来托管账户,按月发放养老院租金给运营方。

知乎用户 老陈法诗 发表

当务之急,先把养老院的主要骨干、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先控制起来,银行账户先冻结、房子车子先查封。

这是最要紧的事,将来这些被骗老人的钱能追回来多少就看现在动作有多快。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搜索到案件调查尤其是财产保全方面的新闻。

媒体说进一步调查,却没有进步调查的消息,陆续有人绝望到自杀。其实,人最绝望的时候并不是失败,而是失去希望。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出来跟他们说:“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的!”,相信他们会愿意等的。

知乎用户 曹多鱼 发表

这又是一个 “金融创新”。

但很多答主看得还是太简单了些。

关于湖南益阳养老院的运行模式其实是很简单地,左不过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健身房、按摩店” 的以 “会员办卡” 模式收集预付账款而形成的初级金融杠杆模式。

虽然新闻里以轻飘飘地一句 “暴雷” 为结束,但我们都知道这种仿照 “长租青年公寓” 模式而产生的 “长租老年公寓” 暴雷后的结果会是如何。

如果说年轻人刚出校园就被割掉韭菜还能用自己的未来用以弥补,但这种将近走向生命末路的老人绝大多数是无计可施了。

如果按照 “公序良俗” 的标准来审视 “老年公寓” 的创办人,不死不足以平民愤。

但如果按照 “金融创新试错” 角度来看,这完全就是探索 “养老产业” 时不慎走的一条弯路罢了。

“暴雷,金融创新,必要的试错成本”,这几个看上去挺模糊的词在这种形式下被疯狂滥用,代价则让老年人给承担走了。

但这个事件大概率不会就此结束,而是大概率为下一轮的 “金融创新” 提供赛道借鉴。

因为这种模式只是比较初级的利用预付账款模式而形成的扩张暴雷,还没有完完全全跟资本市场挂起钩来,这些人的 “创新模式” 还仅仅停留在 “预付款” 阶段,还远远没有在 “讲故事” 上下功夫。

那么接下来让我给大家演绎一种 “丧尽天良” 的发展模式吧。

后续进入养老产业的 “创业者们” 完全可以走 “资本入场,补贴垄断” 的模式,我来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些,后续的创业者完全可以以 “预付款” 为由,打出一个极低的预付款价格吸引老人,然后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老年公寓” 建设。

并且不断地利用 “预付款模式” 做大自己在 “老年公寓” 得市场份额,并且在各种媒体上进行宣传并以各种层次的 “养老机构” 为噱头吸引一批老年人集体入驻。

而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说可以针对有 “子女” 的老人再次与 “某某银行” 开启一次 “养老贷” 进行收割。

但千万不要忘了,这种 “预付款“模式来钱毕竟还是太晚了,“创业者” 一定是得能花画大饼的,他们要以 “长生保障” 为内涵创造出 “世界大同” 般 PPT 在资本市场吸引风投的注意。

然后来自资本市场风投们天使轮,字母轮的资金就会源源不断地被吸引到这个 “新型养老创新” 的庞氏骗局之中了。

这时候的创始人肯定是有 “家国情怀 “的,他们肯定会在当地进行大力宣传以向政府和社会表明他们为中国养老行业所做出的努力。

而到了这时候,养老公寓模式就算走到集大成之时。

所谓集大成模式的终点,那必然就是谋求上市,而这个时候 “养老公寓” 们的獠牙就要出来了,如果政府不对 “养老公寓” 上市模式大开绿灯,那 “养老公寓” 就敢以死相逼。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经过了上述一系列 “字母轮” 融资,这时候的 “养老公寓” 上到底绑了多少老人呢,这时候养老公寓创始人们会不会暗示着其人员推着七老八十的老人们在政府机构门前维权呢?

在老人们最后生命保障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还会顾虑到法律的尊严嘛?

结局其实在这个时候就很明晰了:

要不国家接盘 “养老创新“这个“旁氏骗局” 给“金融创新”提供上市渠道丢给社会承担,要不就是 “最终暴雷” 老年人被 “金融创新” 给逼得家破人亡。

“创新” 猛于虎的故事,正在路上。

知乎用户 库尔沃塔森林 发表

寒假的时候正好在为一篇有关抚养比与政府财政开支的论文掉头发,所以来谈点我知道的事情。

1、大家知道人口老龄化与政府财政支出的关系吗?

按照北京林业大学在 2011 年的测算,在重庆市老年抚养比每提高 1%,政府支出将增加 0.4[1]。湖南益阳的情况必定更惨,因为她是一个纯粹的人口流出地,而不是像重庆一样还拥有一个足以吸纳区域内年轻劳动力的大城市。

这种老龄化与财政的关系,是在政府没有出手包揽养老服务的情况下测算的,甚至在 2011 年社会保险也是远没有今天完善的。如果想让政府再向前进一步,那么随之带来的财政风险和税收的扩大,想必是不难想象的。

2、所有的论文末都有一个政策建议栏,十几篇论文看下来,无论其他政策建议如何变化,有一条肯定跑不掉: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市场积极参与

通过财政投入、信贷支持、在税收、投资、营销和流通等方面给予老龄产业和老龄服务业以必要的优惠政策。

鼓励国外机构和个人参与老龄产业和老龄服务业的发展。

这条措施的内在逻辑,在于将养老行业产业化,通过扩大供给的方式来压低成本,从而降低全社会的运行成本。

优惠措施谈的很多,在财政信贷税收甚至法律条件方面,都提出了很多实质性的政策建议,但是到了监管层面基本上都是象征性的。

甚至今天特地搜索相关的文献,前排总共只出了两篇,其中一篇还是报道。

个人的感觉是,这个行业确实难以盈利,缺乏投入,以至于嗷嗷待哺,来者不拒。

3、现在摆在利维坦面前的有两条路:

第 1 条路是尽可能的压低问题的热度,和稀泥式的安抚当地的老人,以免影响养老产业的投资热情。

第 2 条路是迅速的强化监管,成立专门的行业协会,制定完善的标准。同时严肃处理有关人员,以敬效尤。

如果选择走第 1 条路,那么在近期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要做好在未来一泻千里的准备。

如果走第 2 条路,近期的投资热情可能下降,但如果养老产业就此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健康道路了呢?

4、最后一点,其实在益阳这种小地方,与大城市的养老产业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

人情世故。。。在提前预设了中标者的前提下 [2],竞争所带来的成本下降是很难实现的。

出现了问题之后,包庇也是常见的。。。


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不知道,但这确实需要魄力。

参考

  1. ^[1] 武静, 聂华. 重庆市人口老化对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 [J]. 中国人口 · 资源与环境, 2014,24(S1):192-195.
  2. ^[1]侯方宇, 杨瑞龙. 新型政商关系、产业政策与投资 “潮涌现象” 治理[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05):62-79.

知乎用户 战斧牛排 发表

我寻思,这次那谁,会不会很快就来吃人血馒头呢?又来借社会悲剧搞自己的热度,恰个流量?

稿子我都给写好了,可以直接使用,您看行不?

知乎用户 刑律小陈​ 发表

一个基本事实,经济犯罪虽然侵害的法益以财产法益为主,但并非一定不威胁被害人的生命权等核心法益。所以,集资诈骗还是得恢复死刑,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特别是威胁到被害人生存权的),该枪毙还是得枪毙。

说到各罪名量刑问题,我又要扯远一点了。实在是忍不住,对于量刑,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集资诈骗罪和诈骗罪的量刑幅度明显失衡,大骗子一个亿不一定无期,小骗子五十万就十年往上!盗窃和贪污也是一样,小毛贼四十万就十年往上,挂着贪污名头的大窃贼三百万才十年以上。

但是哪种行为社会危害性大,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作为犯罪成本与犯罪收益不协调的结果,该类犯罪自然越发猖獗。

自古监督管不住,唯有子弹得人心。

知乎用户 WF 是我 发表

知乎用户 New Angle 发表

XXX:同志们,你们最好少东游西逛的,要多看一些 “正能量” 报道!比如下面这样的:

[益阳市邻里守望爱心义演 情暖敬老院​new.qq.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new.qq.com/omn/20210120/20210120A0CKNL00.html)

知乎用户 明 · 涛 发表

建议集资、非吸之类案件恢复死刑!

目前集资、非吸等案件频发,很多人把自己的积蓄 “毫无保留” 的全部因为会存在高收益这个未来不可知的话术进行围剿最终损失殆尽。

这个里面受害者老人有,青年人也有。只能说在设定这个项目的时候,很多涉案企业和核心人员的专业话术和手段以及高收益的愿景已经彻底击破了投资人的心理放线。

更核心的问题在于,这类企业在运作初期都是合法存在的,缺乏有效管制,只有在出事之后才会出现有关部门的进入,实行事后的监管,甚至介入后已经是晚期只能进入刑事阶段,为期以晚了。

为什么现在 P2P、长租公寓这类案件频发,终究还是法不责众,法的震慑力无法达到有效的制约。也在于这类案件的利润超高,从而促使相关人员愿意铤而走险。

知乎用户 亦白遮三丑 发表

[

养老院诈骗,老人积蓄化为乌有

亦白遮三丑的视频

 · 23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36664519687630848)

先用一些小礼品去吸引老人关注,然后就老人灌输新型的养老概念,紧接着承诺只要你交钱,有优惠,有返利,还有分红……

一群老人走到养老院门口一看,什么证件啊,院长和某某领导的合照啊,简直比正规的看起来还正规。

就在老人心里却还有点犹豫的时候,人群中有人起哄了:再不买,福利就没了……

眼瞅着好事就要在自己眼前溜走了,老人心里一紧,暗道不能就这么错过机会。

结果,哦豁!

但凡是个正常人就知道,老人与小孩的受骗风险最大,但由于小孩手上没有流动资金。

所以,老人受骗这块地历来都有新闻的,以至于我现在看到这种事,内心都毫无波澜。

就一句话,监管不到位!

你要说是那种电话诈骗,或者是上门骗钱的都还能理解,毕竟这些事不一定能预防。

但开创一个面向社会的养老院,服务老人个数以 “千” 为数量级的机构,完全算是中大型规模了。

可这么大规模的养老院,怎么监管怎么检查的。

就衡福海养老中心事件来说,建立时还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可后来益阳市衡福海养老中心,却涉案诈骗老人 2000 多人,涉案金额高达上亿元。

这监管?嗯? 额……

行了,啥也不说了,我就喜欢静静的看着存款里的慢慢贬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建议 “严打” 一年,媒体跟进报导。

现在一些后辈们看着前辈们搞 “金融诈骗” 吃香喝辣,会所嫩模,而东窗事发也不过自罚三杯,内心的强烈欲望会作为源动力,在社会上不断滋生新的诈骗方式。

没准下一个受骗的就是自己或是身边的人。

宏观上这一块全国涉案金额极大,花样层出不穷,而且有些大额的,债权关系和人事情况都极为复杂,让案件难以处理。你的钱早就不知道去哪了,只能硬拖着。

所以,建议 “严打”。这类造成极端恶劣社会影响的直接枪毙。

最后说一句,现在 60 + 岁数的老人,生于 50 年代 - 60 年代,想象一下那个年代的人,走到今天,受了多少的苦难,想象一下那个年代的人,在青春年少的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什么,想象一下那个年代的人,走到今天,经历这种事情,内心有多么绝望。(极端点说,我是希望金融诈骗,电信诈骗,网络诈骗这类东西一律加大法律上的惩治力度,往无期甚至死刑靠拢。这类似的而没被爆出来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毕竟,在互联网大国,人口大国,有时候违法犯罪而不被惩治的情况太多太多。)

知乎用户 内外明澈 发表

只要有提前支付的存在,就免不了。

理发店充会员,老板跑了,只要数额不够大,你就没啥办法,等国内的信用体系做得更好了会更好些,但是对于大额的诈骗还是没啥好办法。

因为别人钱往海外一转,人一跑就是了,就好比贾跃亭,国家不想抓他回来么?有办法吗?没有办法。

类似的事情比如楼花,现在都是预售卖房,地产公司要是倒了,你也没办法,别人一切都可以是合法正规的,有些地产老板是跑了,有些没跑却崩了,购房者,地产公司,地方政府,没有赢家。

养老院这个事也类似。

有人把这个比做 p2p,比做投资,我觉得比做什么不重要,只要这种模式一直存在,总会有受害者的,那么取缔它吗?回归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那可能很多行业都无法继续。

只能说在这片土地上人与人之间在信息上的差距已经非常巨大了,不同的人可以利用这个信息差来达到目的,受骗的可以是没什么知识的老人,也可以是高学历人群,只要有信息差就可能被骗,卖保健品的骗那些不懂的人,卖保险的不骗人吗,你啥都不懂,上门修东西的师傅给你收个高价也是骗人,出租车司机给你绕个远路不也是骗人么

对于小规模的,可以通过征信信用监管之类的手段的发展来进行一些遏制,但是这毕竟是个出个国其实很简单的年代,对于大数额的东西。。。

一定要说避免,那就是世界大同吧。

知乎用户 二十世纪的玉猪龙 发表

不说长租的问题,我只说养老里出现的问题。

养老问题爆发这只是开始,选择养老的一般都不想麻烦儿女或者根本就是孤老,诈骗组织选择这种对象,对方真的可能毫无办法,我老家的住养老院的基本儿女都不在身边或者没有。出了事情都没人帮忙声张的,本来人老了,对事情的欲望就会减少,对他们来说养老几乎等于等死,当然还是希望好好去世,这种情况下,最后很大几率自我走向极端这条路了。

上几代老人的悲剧,会在我们这几代身上更加明显,原因都懂,所以在我们老去之前,一定要保持对各种养老骗局深恶欲绝,恶劣养老持续打击。

最后期望自己有个好善终,记住不是你有钱就能长生不老,每个人都会走向衰败,孱弱,仄然一身。

即使你是有老婆,最后也是,不是你先单就是她先单。

知乎用户 零度向前 发表

什么师医公啊,庞氏骗局才是唯一的神。

知乎用户 茕尘幻梦 发表

首先,对老人的遭遇表示同情和哀悼。

其次,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于全社会所有年龄段成员的集资、诈骗还在逐渐形成体系。从教育培训、租房买房、保健产品到养老院,步步戳中各年龄段社会成员的痛点,形成一条龙服务。

养老问题是当下和以后社会研究的重要问题,学术圈和商业圈也越来越重视。但其研究大多着眼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可持续性与可行性,很少从普通老人的视角去考虑问题。

养老诈骗其实并不少见,打老人的注意的团体也很多。诸如以前的 “以房养老”、“对接民族资产养老”。到今天的 “预约床位”,本质上都是抓住了老人希望有一个安稳平和的晚年生活,愿意付出一定代价的心理。这种心理让没有诈骗防范意识、没有警惕的老人急于求成,落入圈套。

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养老风险客观存在。加上 “独子养老时代” 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团体愿意打老人的注意,这是值得警惕的地方。

要解决的问题的话,一方面是老人的普法和防诈骗教育问题;另一方面是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和风险监控的问题。这次事件让人感到揪心和难过,希望能得到妥善解决。

知乎用户 BIG 梦想家​ 发表

老人防诈骗的科普也应该更新了。

不仅仅是保健品,还有养老院的。

不提升自我你永远是韭菜,不管年老年少时。

知乎用户 柏小陌 发表

唉,养老院就那么回事吧!

记得前不久养老院还报出 7 旬老汉性侵植物人老太的事。

https://www.zhihu.com/answer/1576854619

知乎用户 老蒋的小号 发表

债务暴雷进行时而已。把这件事情定义为诈骗,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当然,也有可能是故意,把一个经济领域的致命危机,定性为单纯的违法案件)这首先是债务危机!

这件事情的本质,就是资金断裂,导致企业债无法兑付。和去年底连续爆发的债券违约并无本质的不同。

题主问怎样才能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如果是问债务危机如何避免,那答案是无法避免,2021 年会高频爆发,我可以立 flag 在这里。

如果是问个人如何避免老人这种绝境,很简单,不借钱——既不借钱给别人,也不找别人借钱!

知乎用户 黄医湿 发表

国内有很多生意都是 “交钱之前你是大爷,交钱之后卖方是大爷” 的模式,更不用说预付费的,无数坑。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把原来应该正经做生意的路子往 “骗” 的方向去推。你都不知道到底是因为骗子做生意的太多,还是说很多做生意的人只能靠骗来赚钱。

最可怕的是,新兴行业里面,会利用潜在客户对该行业不了解这一现状进行韭菜收割。知道为什么我们活得那么累吗?你以为只是因为工作时间长,房价高物价高,压力大?

你特么想消费你都得去研究你花的钱到底是不是会被坑的!培个训,被坑,买个房,被坑,装个修,买个车被坑,投资,被坑,养老,被坑。健个身,被坑。好像除了在小卖部买日用品和食品之外没有什么是没法坑你的。

针对老人的诈骗其实早就有,以前是保健品,开宣讲会忽悠老人去买一堆没用的保健品,吃不死还算好。这个养老的够牛逼,直接让你钱花光了,人还没了。相比之下,安乐死简直柔和的要命。但是却被判断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诈骗导致老人自杀算不算剥夺他人生命啊?不算啊?因为只是剥夺了支撑他人活下去的东西,没有直接剥夺他人生命,他人是可以选择不死的是么?

这种诈骗的后果如果惩罚不够严厉,而且宣传也不够到位的,以后我们老了只能求着自己别得什么老年痴呆症,不然搞得连只是想安心养个老都要去查一大堆资料来判断到底靠不靠谱。

什么叫劳碌命?这就是劳碌命。从生到死都要和骗子作斗争,这就是劳碌命。

知乎用户 甄昊元 发表

大中型、保持一定服务品质的平价养老院,大多数不会赚钱。很可能会亏损。

小养老院是依靠降低服务标准、减少人工来实现盈利的。所以很多家庭式养老院还能运转。

高端养老院是靠高收费来实现利润的。所以有盈余。

但是平价的大中型养老院,增加了人员成本和管理成本,已以及前期投入……

怎么算怎么亏钱。

所以打着 “预定” 名义的,无非是希望以此来降低前期投入的成本。但是如果考虑到获得这些自己所需要的人力和营销成本,实际上这些钱比银行贷款还贵很多。

最终多半是爆掉。

这些是商业常识。

但是这些故事一般都包装的很美好,让人忽略了这些。

知乎用户 日小月 发表

曾经有位智者问我,知道社会稳定繁荣的前提是啥吗?

————老有所养

一个 60 多岁的老人,如果每月有养老金,自己的家庭环境稳定,一方面会在生活上帮助自己的子孙,另一方面也会在思想上教育后辈,要为社会努力做贡献,将来老了也可以过安稳日子。

曹荣林,今年 62 岁,做杂工为生,一生积蓄被益阳纳诺养老院以预订床位收取,化为乌有。

但是如果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别说 60 多岁,再年轻些,去翻翻这几年发生的那些恶性事件,校园的,公交车司机坠湖的,包括这几天发生的昆明劫持事件,简单说就是——活的岁数大了,而且又没有什么希望盼头的时候,容易发生悲剧。

中老年人比例已经日趋变大,GJ 也在出政策扶持一些养老事业,但是如果有个别投机者想借此捞一笔,那就是在撬稳定社会的根基,所以————请对这类严重损害老年人利益的卑鄙组织进行严打彻查!!这是性质无比恶劣的诈骗!

知乎用户 勃多野结衣 发表

这是**益阳最好的老人**啊。

想解决**养老**问题,无可避免的将会牵扯到

准全民性的强制**生育**。

而强制**生育**在美匪定义下,属于种族灭绝。

可以说,在美匪利用类似朱熹的逻辑无限扩

大种族灭绝范畴,实现为自己洗白的目的之

后。**养老**问题,只要中国不想跟美国撕破

脸,则无解。

知乎用户 cheny 发表

老人的钱真的是太好骗了,切身体会,家里三个老人,只有丈母娘大人还比较跟得上时代,不断在学习进步,还有两位。。。。

知乎用户 侃侃 kele 发表

益阳安化人默默来答个题。

其实这和贾老板搞 PPT 相当类似,部分有些实业的资本下场圈地,然后立项贷款,再搞发布会和类似传销拉人头的方式让老人们给钱 “融资”,就可以收集到相当的一笔资金。我去年过世的外婆也曾被洗脑想和那些交了钱的同事们将来聚在一个养老院去(单位里的一些退休老人很容易被洗脑)。

资金拿到手如果做得还行,那么就还真能做起来一段时间,但是没有运作得当的情况下,便直接卷钱消失。包括一个在我们本地做超市做得很不错的老板,也是前两年下场搞这类融资活动被捕入狱,十几家开了二十来年的连锁超市就那么全部关张。

同样类似的融资手段还有 “养生羊奶” 之类的,以许诺交钱后持续定期送价值多少多少的实物产品为由,更甚至于在多久之后全额返还金额,一次性拿走大量老人的退休金的方式。

这里也不得不提一下我们本地特产的安化黑茶曾经的兴起方式了,由于安化的这个产业运作方式让很多资本眼红,所以自然就诞生了不少变相的融资方式。

这里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分析,都是以【未来的一个相当可观的预期收益】为由,当即收取一笔【正常来说明显达不到收益目标】的金钱,并且鼓励各位以【拉人头】的方式换取更多的【奖励】的一个方式。养老院是比较特殊的,利用的是老人的养老忧虑和害怕孤独的心理。

避免上当受骗,其实还是很困难的。只能尽量不要相信一些不实际的功效和不合理的回报。毕竟考虑到有些的确叫时运不济,背后的资本垮台,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维持。但是尽量选择有大品牌大资本背书的项目,不要轻易相信一些能让你只交钱不出力,就能轻松享受到远超出价钱的福利。

知乎用户 rail gun 发表

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如果你能活到 65 岁没有经历过长租公寓,p2p,开发商跑路等一系列倒霉事。而在老年才 “一生积蓄” 华为乌有,已经算是幸运了,说真的,没必要自杀。

当然,其实你大可不用担心,现代社会你大概率是负债的,。马云爸爸们不讲武德,先把年轻人搞成负债状态,直接从源头抓起。

所以防止被骗建议买现房,背 30 年房贷,没钱给你骗

知乎用户 王乘墉 发表

现在的老人,以后的我们。

知乎用户 小小艺琳儿 发表

让我想起了当年上海大爱城的新闻

[非法集资 5.2 亿!近 2000 老人被骗!如何识别 “上海大爱城” 模式养老骗局?_投资​www.sohu.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sohu.com/a/336794575_99958090)

这就是最典型的 “养老” 骗局。

首先就是在楼盘小区里进行一些社区活动,以低价办卡就能在养老院门店吃喝玩乐为由把老人家圈起来。

圈的差不多了,就发传单用低价游来吸引老人参加旅行团!选择去的地方有很多,但都有同一个特点:便宜。比如三天两夜,包吃包住包玩,不强制消费,只要 xxx 元。

在旅游过程中,他们真的会像刚开始宣传那样,包吃包住,去很多地方,在这时候,多数人都会放松警惕,危险往往就来了。

他们就开始宣传所谓的 “候鸟式养老” 理念,怂恿老人们投资,购买会员资格:

一个床位才 10 万元,还有 10% 的高额利息,投资 20 万以上,年利息还可以提升到 15%。
如果暂时不住,可以出租他人使用,每月返还租金。

再不相信他们还会带去实地参观,看到环境优雅的养老房。

而在这些参差不齐骗术的背后,实则是我们缺乏对老人的关心。

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欺骗老年人的手段并不高明,不过是糖衣炮弹、嘘寒问暖,但恰恰是这些却能让老人们感觉到被在乎。

5 元办个会员卡,就能免费吃喝玩乐;
300 块钱旅游,五星级酒店吃好喝好玩好;
投 40 万就能免费养老,子女还可以继承本金;
10 万元投资一张床位,既可以自己住,还能躺着数钱。
……….

作为子女的我们,真应当担负起对父母的责任。

这里的责任,不仅仅是给他们稳定的住所和便利的生活方式,而是更多的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常回家看看,小至家里琐事大至,国家新闻都可以和父母聊聊。

我家离我工作的城市比较近,我时不时隔 2~3 个月回去一次。还记得上次回去是在 11 月份公司调休,给了我三天假期。那会天气就开始转凉了,我家屋子有点老旧,窗户和门缝都是漏风的,特别到了晚上风大的时候,呆在屋子里特别冷。

那会我就问妈妈家里有没有取暖器之类的,她回答我说:“家里没这么高级的玩意,我给你拿多一件被子你捂着就不冷了。”

就这样在家里度过了几天,然后我就坐高铁回去工作的城市了。再一次回家是一周以前,公司放年假了,当我回到家打开我房门的那一刻,我发现屋子里多了一个小小的取暖器。

我这人比较感性,那一刻,我内心五谷杂粮,眼泪哗哗哗的就下来了

以前你要是问我,父母到底有多爱我们,我可能无法去回答,但现在我可以了。

父母的心思很简单,就是想让子女们过的舒服,开开心心的,他们的爱都是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

(说多了,有点偏题了~)

回到正题上去。

这两年由于发生了疫情,很多家里的子女背井离乡去工作,到头来还是要在外地过年。

但我相信,办法总是比问题多的。

百善孝先行

防止老人被骗,不仅仅是告诉他们不法分子的圈钱套路,更要多些陪伴,给他们安全感。

知乎用户 流木 发表

骗子,老赖,为什么越来越多。

因为不判死刑,进去几年甚至不用进去,就财富自己,子女还能成顶流。

连 GuoMeiMei 坐几年出来,房产还升值了,可以提前退休。

知乎用户 大闸蟹 发表

郭嘉应该对商业上的预付款业务做监管,不只是保护老人家,必须要有 “当铺思维”,太多的理发店,教育平台,健身中心,卷钱跑路了。

做不大就让他做不大,为什么一定要让某些公司做大呢,跑路以后留下的一堆烂摊子谁来收。

不够典当资格的就一刀切了,不准预收款。

知乎用户 姞雪心 发表

**先上结论:**养老可以产业化,但不能商业化。

**再前排科普重点:**一个产业有事业部分,有商业部分,产业化【绝对不等于】商业化。

作为被骗大户,类似的骗局,我妈当然遭遇过。

这类骗局就还挺丰富的,比如说房子抵押贷款投资某某公司,每个月拿一笔钱,再比如游说我妈把房子卖掉,买养老公寓的一间房 + 看护服务,类似新闻里的预订床位。

我自己朋友家老人,还遇到过一种骗局是骗老人抵押保险金,进行 P2P 投资,保险公司打钱给 P2P,老人也不懂,现场工作人员拿着平板,拍几张照轻轻松松搞定十几万,给老人的就是一盒口罩和两瓶酒精棉花。

这些骗局,有些是小区摆摊,物业收了好处睁一眼闭一眼,有些是熟人之间传播,我之前帮我妈报警时,有顺带帮几位老人整理他们受骗情况,有些老人字都不认啊,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我很久以前就有过一个观点,民生行业不能那么高度地私有化,比如教育、医疗,现在看来,养老院也不能过度私有化,我自己的专业虽然挂靠传媒学院,但学科分类上,还是商科,商科的教材上,会重点提事业和商业的区别。

今天我们都喜欢讲什么市场经济、计划经济,非此即彼,黑白对立。我想说真的不是这样,以产业角度来看,以事业和商业来区分更为科学。

大多数产业不可能纯事业,也不可能纯商业,但有一定的导向性,比如文化产业,就是事业导向的,所以我很清楚这个产业一开始就是有枷锁不自由的。还有一些基础的民生行业,比如菜篮子物价,公共交通,毫无疑问,不仅仅是事业导向的,还是事业为主体。

手机产业当然就是商业为主体,商业为导向的。

那么养老产业到底应该以哪个为导向,毫无疑问应该是事业为导向,不是什么产业都能在市场自由竞争中茁壮健康成长的,P2P 就是最好的例子,有些产业生来就容易成为怪物,要关进【责任感】的笼子里才能好好做事,做人事。

知乎用户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发表

那些老爱以 “你不结婚不生孩子以后老了谁伺候你” 劝人结婚的大妈可以省省了。

因为你结了婚生了孩子,不还是一样有可能没人养老?

知乎用户 祸戎 发表

到现在也没有任何主流媒体报道,没有新闻,什么信息都没有,仿佛没发生过。

知乎用户 ABCDEFG 发表

年轻时放任资本无序扩张,年老时被资本敲骨吸髓。斗争趁年轻,老了就斗不动了。

知乎用户 广州贷款亮洪 发表

青年人有蛋壳公寓暴雷,中年人有柚子练琴跑路,老年人有养老公寓卷钱。 ​

老中青三代人都不能幸免

老人~保健品 养老院 高利息存款

中年~匹凸匹 股票 期货 保险 信托

青年~租房 小黄车 OFO 投资理财

坑坑不一样,总有适合你的那款

老人家只盼安度晚年

这养老机构还有没有良心啊!!

万恶之源就是贪心二字!!!

很多人结婚生孩子无非就是想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可是当发现自己老了,老伴和孩子靠不住,最后想要不靠谁,自己在养老院预定一个床位更来的实际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被骗了。

到头来自己身无分文,老了又没有赚钱的能力,想靠孩子又指望不上,确实是万念俱灰。

人老了就没有那么精明,没有那么警觉,能及时发现骗子的一些招数。

所以凡事还是要多看多学多听。

知乎用户 转角遇到怪 发表

既然是网传,本着先说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的精神,友情提示,文章以下部分纯属作者杜撰。如果没这事看官自行略过。

放水让老百姓储蓄少几个零,商业化的养老让老人储蓄变为零。

以更宽泛角度审视一下,这几年万事都要预付,理发要办卡,吃饭要办卡,买菜要办会员卡、健身要办卡,网购要预约下定金、买期房要定金要首付,再到养老也要预付。

如果说金钱有时间和数量两个维度,那么现在就是资本要将两个维度的价值都吃干抹净。区别是吃相好点的还给你提供点服务,吃相差的干脆直接跑路。

如果说前面几项办卡还仅仅是皮肉伤的话,那在养老预付这个问题上 “让子弹再飞一会” 简直就是在管理上彻底放飞自我,高赞回答里有郑测解读,从制定郑测到监管层面都是高高在上的上帝视角宏大叙事,字里行间丝毫看不出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在他们眼里,益阳养老院的投江老人大概就是大数据里不知道小数点后多少位的一个 1 而已,也只有没有一丝丝后顾之忧的 “肉食者” 才能制定出来这样冷冰冰的东西。

要问怎么办,我会回答谁挖的坑谁填。

如果一定要问我们,那就是加强对养老机构资金监管,严格限制预付金额,让老人损失最小化;从立法层面明确界定这种行为,并且提高刑罚上限至死刑。

倡议不回家、物价温和上涨、图片误用、养老资本化。仅仅一月份让人啼笑皆非的新词汇就这么多。

预感今年会是一个魔幻之年。

知乎用户 三七 发表

——挖绝户坟,踹寡妇门,打瞎子,骂哑巴。这些行为叫什么?

——叫…… 缺德?

——错!叫财富密码!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公安局不会管的。人家就踏踏实实开在公安局隔壁←_←,先人大立法吧■

知乎用户 肥头小猪 发表

美国一年几个点的律师 gdp,不是损耗,反而是润滑剂,这是讲君臣父子的金老师没法明白的

知乎用户 陈圣 发表

法律对此类犯罪太宽容,基本没什么威慑力。合法不是借口,漏洞也不是借口,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老龄化已经很严重了,以后大家都是骗子围猎的对象。对于这些禽兽不如的人,就该严惩。让他倾家荡产,把牢底坐穿,甚至该枪毙就枪毙了。而不是不痛不痒的惩罚。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些让无数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恶行,怎么能放过。

知乎用户 BLUE 发表

@寒冰射手曹草草

@鼎天立地

@申鹏

@安好心

@托卡马克之冠

@空一格

好奇,这个问题下的入关人去哪了?

看不上这个问题的的流量?还是没想好话术?

不应该啊,山高县不是给你们写好模板了么?

知乎用户 薇亦作止 发表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翻译:

“如今大王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这又是为什么呢?如此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知乎用户 左逗士 发表

鸡哥,租不了了啊

知乎用户 季汉巴郡张伯歧 发表

这就是赤裸裸的诈骗。

他们为了骗取老年人的钱财无所不用其极。就我所知道的,他们不限于给老年人发牛奶、面粉、“理疗仪”等等让他们买自己的 “健康保健” 产品。

更有甚者,善于煽动情绪的营销宣讲人员,可以做出当着几百号老人面前跪下,声泪俱下的告诉他们

你们的儿女暂时照顾不了你们,那我就是你们的儿女!

爸,妈!

闻者伤心,听者落泪,这是我听了我家里老人描述后得来的素材…

一切的事件,只要以生命作为代价,那么这件事一定是普遍发生的。明面上的蟑螂只有一只,但你家里也许有了 1000 只。

资本的逐利让他们疯狂的去追逐每一块散发着罪恶的蛋糕,他们连老人的养老本都不放过、小贩的菜市场也要抢,都能让人跪下来叫爹,还有啥不能干的?

老有所养到底是怎么养的?靠市场养吗?就能养成这个样子?

好嘛,他们都一起联手了。年轻人因为 996.007 的逼迫,根本没有时间去照顾老年人,正好养老行业兴起,把老年人接过来,一路哄骗。我甚至怀疑是商量好的。

反正我只薅弱势群体的羊毛嘛,你们知道了以后都上新闻了,甚至有的上不了新闻,你们知道了有什么用呢?

每一天都发生着魔幻现实主义的事情,每一天都有遭受不公的人们遭受着绝望,依我看,这是逼着人们加速啊。

知乎用户 ddx 发表

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

知乎用户 九平居士 发表

可是郑爽和华晨宇都生孩子了,快去看看吧。

哦,怪不得都生在阿妹瑞肯。是等着过去养老啊。

知乎用户 低调 de 专属 发表

创新一定要付出代价,我们这代人必须有所担当。——马云《2020 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演讲原文》

看起来需要有所担当的不止一代人啊。

知乎用户 可乐猪 发表

如果互联网行业涉足养老领域,那么可以直接引起社会动荡了,比如蛋壳类,好在,他们还没有良心泯灭到祸害老年人。这种形式的诈骗,不要太多,每次都换个形式,可以是长租公寓,P2P,养老服务,人们以为生意人有底线,然而,时代不同了,以前做生意讲究苦心经营,赚口碑,现在的人在挖空心思想把你的本金骗走,哪管你家破人亡,那些把人民币当信仰的人,又怎么会有良心,期待政府严惩。

知乎用户 苏州律师杜哥​ 发表

继 p2p、长租公寓之后,养老院也成了变相集资的工具。

那么,这算诈骗吗? 还是算非法集资?

算不算诈骗, 这要看他们的动机了,如果根本没打算履行养老服务,只是借此骗取钱财,那就是不折不扣的诈骗。

但是,如果并没有骗取钱财的故意,只是因为经营或投资失败,资金链断裂,导致无法退还 “床位预订金”,也无法履行养老服务,那么就很难定性为诈骗。

那么,算不算非法集资呢?

目前来看,定非法集资有点难,因为从表面看并不符合非法集资的认定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本案收取的名义为 “床位预订金”,这种预订金在生活消费、购房、购车等领域普遍存在,其法律性质通常为定金或预付款,并非承诺给予什么回报,因此,至少从表面看并不符合上面的第三项条件。

所以赞成目前 “爆雷” 的说法,“爆雷”是一种事实描述,而到底定性为“诈骗”、“非法集资“,还是“资金链断裂”,还得等着警方进一步调查。

资本无孔不入,骗子无孔不入,法律总是滞后于社会实践,所以,完全指望国家监管是不现实的,自己得多长心眼!

知乎用户 随便看看 发表

这张图能用到知乎倒闭。

知乎用户 寒枝不栖 发表

现阶段聊养老靠 zf 是耍流氓

我也希望 zf 养老,这是美好愿望

但抛开国情只讲愿望就有点耍流氓的意思了

知乎用户 王政 发表

养老院这事,国家包不现实,私人办全是坑,数来数去还是保险公司办最靠谱。不过现在各大保险公司的养老院门槛都不低,有计划靠养老院养老的各位,努力赚钱吧。

集资诈骗就是集资诈骗,这些老年人你以为他们投钱是为了住养老院?就是为了骗子许诺的返利,本质上就是几个贪心老人遇上集资诈骗,不信数一数上当的老人有多少,当地老人一共有多少。

没有养老骗子,也会有保健品骗子,也会有投资骗子,不过换了个道具而已。

知乎用户 薇亦柔止 发表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知乎用户 铭芝 发表

知道农民工为什么要求日结工资了吧,被那些按月、季度、年结算的包工头给搞怕了。

曾经去一个企业工作过,干了七八个月就被解聘了,赔了我一月工资,因为他不按时发工资,跟我小领导沟通无果,他还说他也被拖欠着,让他问老板要他不要,然后我就直接给老板打电话了,老板很快就把我这两个月工资结了,然后没过几天就把我解聘了。

不管干什么都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算拖也不能拖很多,拖太久,就连毒贩也知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做正经生意的人竟然不知道,你们以为做正经生意的人就不会坑人了吗?照样坑人。

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做好预防,不要预付,支付也要按月支付,一点点支付,这样就算被坑了也坑的不多,能够及时止损,不要总想着被坑了怎么办,应该先想怎么不被坑。

我现在就是只去正规企业工作,去不了在家闲着我也不会去那些不正规的企业工作,干了白干,拿不到工资,还不如在家闲着呢。

知乎用户 小老弟 666 发表

时 局 图

知乎用户 吹牛大大的死忠粉 发表

所谓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调解大致如此。

知乎用户 共工辉辉 发表

黄四郎已经大摇大摆的回来了

知乎用户 怒吃鸡胸肉 发表

蛋壳式养老院,或许会迟到,但绝对终究会到来

知乎用户 萧溪​ 发表

50 后死于养老

60 后死于养生

70 后死于炒股

80 后死于买房

90 后死于炒币

00 后死于炒鞋

10 后死于盲盒

总有一款镰刀收割你的头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宫廷画师先生能低下头来为这些老人们画一幅画吗?

知乎用户 经纪人张冬冬 发表

贪恋害死人啊,返利模式。。。。没法说了

那么多正经的养老机构不选。。。

知乎用户 kulalamo 发表

这件事的热度仿佛一个假新闻,假到完全没有这回事,好像是一种群体臆想。

如果从害刂老韭菜的角度切入,那恐怕要从更久之前的养老 “保险” 说起。

知乎用户 司马孔明 发表

又回归到一个本质问题了,养老究竟要靠谁?

知乎用户 思考 发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年化的趋势不可避免,我们再不关心养老问题,说不定他们的今天就会变成我们的明天。

虽然我们还年轻,但人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不能让 “药儿子”、“绳儿子″、“江儿子” 成为养老现状。

知乎用户 子瞻 发表

有时候在想,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这是明目张胆的诈骗啊,违法啊!

那些养老院不知道这违法么???他们为什么还敢这么干???

我想答案大家都知道。

知乎用户 苏方木 发表

所以说我一直以来都质疑对经济犯罪废除死刑的合理性,因为在中国,钱对某些人来说真的是命根子。尤其是诈骗罪这种交互型犯罪,与盗窃、敲诈勒索之类的直观财产犯罪存在很大差异,后者往往容易防范,而且历来是整顿治安秩序所严厉打击的目标,前者通常是猝不及防的。

诈骗有三恶,一是对财产的直接性损害;二是被害人对其他人合理信赖的侵害;三是对社会整体的公信损害。盗窃、抢劫往往会让人觉得是天灾或者不可抗力,被害人的怨恨通常直接指向犯罪人;而诈骗则相反,被害人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责备自己贪图小便宜或者缺乏警惕,尤其是整个社会群体为了防止整体的诚信秩序受损,会在媒体宣传上更多地强调被害人自我防护的重要性而非侧重于犯罪人诈骗伎俩的狡诈(诚然,考虑到社会诚信的回复与诈骗行为防治之间的成本衡量,这是无可奈何的,毕竟公权力无法预先介入诈骗犯罪中),是故,这就促使被骗的过错被更多地附加于被害人,加大被害人的心理压力。尤其是那些守着棺材本的老年人而言,其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加大了受骗的可能性与受侵害后作出应激行为的概率。

学理上很多专家学者都会论证受害人自我的应激行为与诈骗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我并不认同。在犯罪人选择老年人作为犯罪对象的时候,他就应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他自己以为不过是骗了一个人,实则是将作为整个社会价值观念体系核心之一的诚信践踏在脚下,对这种犯罪人,我们怎么能够期望其有悔改之心?那些老人跳下江中的瞬间,何尝不想将犯罪人一并陪葬?请诸君务必清醒地认识到:符合正当程序的屠刀之下没有任何一个冤魂。

知乎用户 录音 发表

从年轻人校园贷,到社畜租房,中年人贷款或股市基金,现在到养老。大胆猜测下一个就是公墓那一点点地了

知乎用户 爱国更爱民 发表

市场的守夜人,缺位了。

知乎用户 北方有佳人 发表

养儿防老

知乎用户 snail 发表

我可得好好照顾自己,才能好好给父母养老。

知乎用户 知之为知之 发表

做事说话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到底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是根本性问题。

(希望不会再被关进小黑屋)

知乎用户 我就是我 发表

烈士的血都白流了。

知乎用户 阅读修身 发表

当养老院,教育机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旦缺少揭发举报不公的渠道,或者开始私营,有人自杀只是开始,绝对不会是结束。

如果考虑到毛洪涛和庹继光的事情,合理通畅的举报通道能够挽回多少人的生命啊,也不会导致无辜的好人枉死。

这个养老院老人的死,毛洪涛的死,庹继光的死,以及无数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死,恐怕都可以归结为举报上告途径的堵塞。

哭告无门,以死明志。

当公权力退却的时候,私权和私刑以及不公就会成为基层的常态。

乡村基督教和教堂的疯狂蔓延和在疫情期间的肆意传教都说明基层控制力的减弱。

有人会用疫情期间的底层支持来反对,这个我不反对,但是这样的话,你如何解释农村大量的基督教徒的增长和无数教堂的建立。

我们那里是贫困县,才脱帽不久,就有教堂在我们镇子上修建,每到基督教的节日,里面都充满了疯狂狂热的人群。

那里的基督教几乎是实质上的敛财,而日常的小恩小惠又欺骗了多少的贪图小便宜的人。

这些说明的问题都是一致的。

知乎用户 长沙湾 发表

为什么我从这里面读出了一股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味道。求求你们了不要搞金融创新了,我们的经纪不需要这么多润滑油。没有零件,只有润滑油,怎么可能动得了?

除了国家加强监管,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只要你不是自由主义入脑,你都不会觉得这玩意儿是市场不够自主产生的。

还是那句老话,我要是利维坦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国家医保局:60岁以上老人免费医疗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浪费

如果实行免费医疗,不仅会压缩基本医疗服务范围,降低待遇水平,还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浪费,长久来看不利于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不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12月30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发布对《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 …

中国工商银行投资账户商品的变相诈骗

中国工商银行投资账户商品的变相诈骗 作者:内线 感谢新语丝在净化中国学术环境的突出贡献。银行虽不算学术圈,但投资部门是由一些高智商的知识分子在操纵。 今年四月份,中国银行出了“原油宝”事件。可理解为中国银行内部操作,设置陷阱,变相诈骗投资 …

【美国大选】中间派的美国人觉得拜登到底行不行?

看这个美国Up吐槽拜登失言合集视频挺解压的。 你就是个说谎话的狗脸小马战士 成功点开我的笑点 先不说拜登亲中的立场 平心而论,但凡民主党们能推出一个比拜登强一点的候选人,今年因为疫情大减分的川普连任都悬了。 拜登即使不是老年痴呆症,就他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