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计划经济国家经常出现群众排长队购买生活用品,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知乎用户 Canicularis 发表 排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隐性通胀的表现形式。 在市场经济下,通货膨胀会直接以价格的上涨表现出来。但是在计划经济国家,价格是由行政机关而非市场决定,而且计划经济国家普遍喜欢将日用产品的价格固定在一个较低的 …
在#苏联 存在的整个时期,#卫生纸 虽然存在,但大多数公民更习惯使用报纸。这种卫生用品背后蕴含着许多有趣甚至荒诞的故事。
1969年以单张形式而非卷筒生产的卫生纸
苏联之前的卫生纸
与普遍认知不同,早在革命前,俄罗斯就已经存在片状卫生纸。1910-1912年间,彼得格勒省某工厂每年生产约12万包。另有数据显示,1912年,在后来称为西北经济区的地区,卫生纸产量已达13.7万普特(普特:苏联重量单位, 1普特约等于16.38公斤)。在沙俄时期甚至苏联初期,富裕阶层使用细棉布替代纸张。
革命后的卫生纸
革命后至1937年,苏联主要从英国进口"皮皮法克斯"卫生纸(英国自1857年开始生产卫生纸)。但数量非常有限。1937年引进外国设备后,开始建立生产。1939年卡卢加州康德罗沃工厂开始生产灰色粗制卫生纸,但多数民众仍不知晓。战后最初几年,又建造了几家卫生纸工厂。
1891 年获得带有撕线的卷筒卫生纸专利
立陶宛格里吉什基工厂的产品主要供应党政精英和涉外酒店——毕竟难以向外国人解释为何"先进"的苏联缺乏基本卫生用品。例如,1956 年生产的卫生纸为 250 克一包,用纸绳捆扎便于悬挂;还生产了长 54 米的卷状皱纹纸。
1960-1980年代的卫生纸
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初,苏联卫生纸还只是餐巾纸形式;只有英国才供应昂贵的“卫生卷纸”,主要供应给干部工人。直到此时,它才有了大规模的需求。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当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许多人获得了公寓或公共公寓的房间时,家庭卫生纸才开始有所发展。自 1969 年以来,俄罗斯的卷筒纸一直在列宁格勒州 Syasstroy 生产。生产中使用了两台英国制造的造纸机。
为了销售生产的纸张,它开始分发给制造企业的工人,在报纸上做广告,甚至在电影院上映电影之前。一些出版物甚至印刷了如何使用这种卫生产品的说明。卫生纸使用说明(下图),可以说是非常详细了。
卫生纸短缺时代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每年生产约 6700 万卷纸,当时该国人口超过 2.6 亿。苏联企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整个苏联很快出现了卫生纸短缺。仅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有售。
在其他人口稠密的地区,他们最多只向每人出售 5 卷(较少的是 8 卷或 12 卷),并且只在特定的日子投放部分商店出售。人们立刻排起了长队等待购买。在当时的城市里,经常可以看到拥有珍藏纸卷的幸福景象:纸卷被串在绳子上,像项链一样戴在脖子上。
卷筒卫生纸自 1987 年在瑟克特夫卡尔开始生产以来,便在各阶层民众中广泛普及,从 1988 年起,卡马河畔切尔尼市也开始生产卷筒卫生纸。但价格昂贵:一卷的价格比最昂贵的苏联报纸的价格高出几倍。
或许,多年来卫生纸短缺的现象,是因为在这个“读书最多的国家”,木材主要用于生产书籍、杂志和报纸。制造商后来才意识到,使用回收材料(当时几乎每个人都收集废纸)来生产卷筒卫生纸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报纸与卫生纸的博弈
即使在 20 世纪 80 年代卫生纸普及后,报纸仍然是受欢迎的“厕所”产品,当时卫生纸虽然简单且呈灰色,但已随处可见。从理论上讲,使用报纸可能对健康有害,因为印刷油墨中含有铅,尽管含量很少。
(《真理报》)
但更大危险来自内容——上厕所使用前必须撕去领导人画像,谁要是敢用“统治者”的画像擦屁股,就会被公寓里的邻居甚至亲戚举报,甚至会面临流放(斯大林时期)。用完后,报纸就被扔进垃圾桶。把它们冲进马桶是不可能的:管道会被堵塞。
卫生纸相关笑话
卫生纸的出现引发了很多笑话。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流传:“苏联曾是最爱阅读的国家,直到卫生纸普及”。(大概是因为一边如厕,一边读报,最后再把报用掉~)
老一辈戏称,与后苏联时代不同,苏联时期香肠不掺纸,因为纸都不够用"。
当代玩笑建议生产带《劳动报》油墨香的怀旧卫生纸,专门给那些特别怀念苏联土地的人发放。另有个经典段子:美军出征要带两卡车卫生纸,足见"西方少爷兵"的娇气。
当最后一份《真理报》在厕所消失,苏联人脖颈上的卫生纸项链也褪成了历史回忆。文明进步的刻度,有时竟藏在最隐秘的角落。
参考链接:
https://dzen.ru/a/Y8qxukZ2anPSddPH
本文由大俄的碎碎念原创编译整理
内容来自俄媒体网络新闻,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及立场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微信号
【读者须知】
本号旨在知识分享拒绝网络攻击、政治谩骂与立场绑架,
恶意言论将不予回应并拉黑处理;观点差异请文明交流。
世界因多元视角而丰富,感谢理解与尊重。
若您认可理性对话的价值,欢迎持续关注;
若您志在攻击对立,此处恐非同道。
伸出小手关注点赞和“在看”吧
知乎用户 Canicularis 发表 排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隐性通胀的表现形式。 在市场经济下,通货膨胀会直接以价格的上涨表现出来。但是在计划经济国家,价格是由行政机关而非市场决定,而且计划经济国家普遍喜欢将日用产品的价格固定在一个较低的 …
知乎用户 yjq 发表 实在是太乐了,全篇充斥着幼儿快乐美梦的臆想 up 主可能上过初中,但 up 主上过初中实在是不太可能 这个贯穿全篇的共计委我实在是绷不太住 没共产你跟我计划,共产了你还跟我计划 那不是白共产了? …
知乎用户 谢俊小 发表 波尔布特更清廉,走的时候只有一把蒲扇在他旁边。无论是他在位期间还是下台后,都永远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一把蒲扇一双拖鞋就是全部家当 知乎用户 蛋先生 发表 只有听说皇帝昏庸,从来没有听说过皇帝贪污的。 隋炀帝那么头顶 …
知乎用户 喀秋莎 发表 bro 以为事情正在起变化的时候只要说自己不是右派就可以了 知识分子甲:“我只提了三点意见。” 知识分子乙:“我只提了一点。” 知识分子丙:“我什么也没说。” 结果——三人都成了右派。 旁人问:“为什么?” 答:“甲 …
早期中苏关系中的苏方名人到哪里去了 作者:严秀 初步整理一下拟撰的《远方的悲剧》资料后,我忽然想起,1920年代来华援助过中国革命的那些著名的苏方人物,似乎大都被杀掉了。于是我就把人所共知的当时14个著名的苏方人物排出来(其中有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