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广告霸屏,是否符合生命至上?
点击蓝字关注,多点在看防失联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首先声明,本人没有看今年的春晚,不是专门挑刺今年的春晚,近几年都没看。多个原因,第一,因为时差,等我能看的时候早已过了跨年,没有了“时效性”,第二,春晚从节目质量上来说,至少我个 …
在天津远郊过年,这边仍然禁放,但为了祛除邪秽,今年的鞭炮放得特别狂放,除夕当晚电视几乎听不清声音。重播的时候,才看了一下,吃 X 没赶上热乎的。
今年朋友圈里明显看春晚的人更多了,看到好几个人都说之前从来不看的,今年也看了,还不断发圈点评。
二十年前,错过春晚的某个节目是了不得的事,一定要补上方后快;近十年,我对好几年的春晚一无所知,春节的造梗能力急剧下降,完全不看也不会觉得聊天听不懂或者错过了十几亿。出国游刚刚恢复,今年春节出国旅游的也明显少了很多。大部分人都老老实实在家,彼此陪伴,全家看春晚。
2023 年春晚有一些创新,圆桌脱口秀、荟萃各地网红唱早安隆回、少数民族歌手的合唱、黄绮珊的母女合唱、毛不易的《你好,陌生人》、小号手 “我要上春晚” 等节目都颇有记忆点。括号,《早安,隆回》这首歌的歌词真拙劣啊,尬得很。既然都说语言类难做,以后春晚改成歌会吧——可以更好地充当三十晚上的 BGM。
而语言类节目,除了《坑》之外,都是坑。《坑》是本次春晚最好的节目,从台词稍微引申一下,“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防范意识不足”,可以作为 2022 年的折腾与伤痛的一句总结和吐槽。
对于春晚,预期一降再降,观众已不再苛刻,因为疫情因为俄乌冲突等等被撕裂的社会,尤其需要一个总结性的祥和盛会,把伤口麻醉一下、缝合一下。所以也无需吐槽春晚了。
我想说的不是春晚,而是春晚背后的东西。
今年春晚的教化感特别强烈,节目设置、主持人的台词,给人感觉是照顾到了方方面面,特别周翔、特别全面。这是这台晚会的政治任务,必须是团结人、鼓舞人、给人希望的盛会。
但费心营造的举国上下一片祥和、万家欣悦的场面,实际上只是一个假想状态。小品里呈现的、歌曲里极力渲染的合家欢氛围以及大家庭热热闹闹过年的场景,比较罕见,现实情况下,除夕夜五口之家一起过年就算是多的了,很多是三口之家,甚至是两个人、一个人过年。
据 2021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共有家庭户 4.9416 亿户,其中一人户为 1.2549 亿户,占比超过 25%。主要由老年独居家庭,和年轻单身家庭构成。这其中很多人是在独自过节,不知道看到春晚上的那些 “虚假繁荣”,他们会不会被刺激到?他们应该是被关怀的对象,而不应该像现在一样,被一台晚会狠狠挤兑。
除夕和大年初一,对单身和独居人士非常不友好,商场、饭馆、娱乐场所都会关门,街上空空荡荡,此时一个人过节,大概会更觉酸楚。如果这个人再去看看春晚,大概会感受到灾难级全程嘲讽。
上野千鹤子在她的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慢慢变老》中提到,她有一些 “除夕家人”,都是单身,在除夕夜聚到一起彼此陪伴。朋友圈里看到也有些人现在有了除夕家人,一个画家网友就是和几个朋友一起过的除夕;一个年轻人晒出了几个朋友自己做年夜饭的照片。这些创造,是对大一统春节的反抗。
传统年俗的设定,来自于当时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多子大家庭,所以都会围绕 “热闹” 做文章,但对应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目前少子化的现实,就会觉得那些节日设定过时了,比如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生女儿的,除夕夜要体会孤单,生儿子的要初二初三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体会到孤单。而年俗没有随时代而变,不断提示你,没有团圆,不够美满。
在中国,人必须要有人管,除了政府和工作单位,每个人还必须被纳入父权体系的大家庭才行,有父母长辈管束,否则就是孤魂野鬼,很容易就被 “针对”。所以,所有人都“怕”,都要拼命爬到“主流” 的大船上,甚至还要更贪婪一点,拼了命也要爬到 “既得利益” 的那艘大船上。而没有上船的、不想上船的,被忽视被遮蔽。
春晚也越来越不触及生活的真实了,现在离婚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未婚妈妈、性少数群体、同妻,这些每个群体都数量庞大,但都是不可能出现在春晚舞台上的。力求团圆美满的春晚,竭力地满足各种人群,希望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但它所照顾到的仍然是主流话语体系中的主流,小众群体不会被照顾到,仿佛是在暗示,小众群体和小众需求,就躲在阴暗的小角落吧,上不得台面。
过年主要是给孩子过。对于没有孩子的家庭,天伦之乐其乐融融的场景,可能都是强力刺激,平时可以躲得过,春晚和春节怎么也躲不过去了。
今年另外一个变化是,白酒企业的强势。今年春晚,互联网企业退位,五粮液成为主赞助商、舍得酒也上位成为合作伙伴。白酒的强势,意味着传统的回归。前几年对白酒、对丑陋酒文化的批判与反抗,以失败告终。中国白酒皆大幅增长,白酒文化、男权、某些传统中的糟粕这些互为表里、互为裙带,跟着一荣俱荣了。
与之类似的一个变化是,磕头的变多了,今年看到了很多拜年磕头的场景。好不容易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又主动跪下去了。跪的不是父母,而是鲁迅、新文化运动曾极力要打倒的那些东西。
说远了。总之,春晚一味地花团锦簇,不会触及真正的问题——疫情造成的精神伤害如何重建、迫在眉睫的养老问题,这些都不适合在春晚上表现,春晚成了虚假繁荣的最大制造机,一种统治工具、一剂大家盼望一年的强力麻醉剂。
所有人沉浸在这种满目锦绣的虚假现实里,然后新的一年里继续上路,继续 “幻觉支撑我们活下去”。
这种回流的趋势很难改变,同时你也不能期待春晚的创作者们体察真正的民情——写信要写 39 年才被注意到,可见其颟顸傲慢,所以,只能弱弱地吐一吐槽吧。
所在分类:▣今日邮件,▣社交同步,▣副头条,◉公民馆,⦿媒介平台
点击蓝字关注,多点在看防失联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首先声明,本人没有看今年的春晚,不是专门挑刺今年的春晚,近几年都没看。多个原因,第一,因为时差,等我能看的时候早已过了跨年,没有了“时效性”,第二,春晚从节目质量上来说,至少我个 …
春晚舞台上, 被最宏大叙事所定义的女性, 是这片土地上 “看不见的女性” 的最佳缩影。 1. 春晚舞台上的女性 ——看不见的,与被定义的 今年央视春晚,第 18 个节目,黄渤演唱了一首《小哥》,给中国的 “快递小哥们”。“奔跑的小哥在路上, …
收录于合集 #木蹊怎么看 126个 01 嘴上说着不要,眼睛还是忍不住看了。 当然了,看到一小半就关了,观后感如图所示: 当然了,这也不是说这届春晚不好。 而是这届观众不行,抗尴尬能力太差。 尤其是一些小孩子,不懂得人情世故,演技还有待提 …
曾经在春晚舞台创造无数经典的相声节目,今年只剩半个节目的份额了。是的,相声已经沦落到必须跟魔术拼桌才能登上春晚舞台的程度。 明年?明年估计就没有相声什么事儿啦…… 相声作为一种曲艺形式,曾经是走在时代最先锋的,其生命力来源于两个字: 一个是 …
这是三年来,2020,2021,2022年,第一个正常的除夕夜,我相信你们都同意吧。 晚上在父母家吃饭,一边听他们说着废话,一边忍不住怼回去,心里却在默默庆幸:爹妈在这几年中,完好无损,连我们前阵子都中招,他们也保持健康。因此,他们有劲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