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任泽平称,建议生三胎每月奖励 3000 至 5000 元,这样的政策有可能提高生育率吗?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这些人啊,从来不说钱从哪里来! 增加的预算是穷人税还是富人税?是土地税还是资产税?生三胎的是哪些群体,生不起一胎的又是哪些群体。 一拍脑门,名也得,这些群体可能是利也得,就是不知道多出来的钱谁出。根据 2019 …
请把话筒递给微博的几个女权博主
听听她们的声音
当然,我们也不说别的,就说说我国古代生育奖励政策
春秋时期越国妇女生产有专门的医生照顾,生了男孩可以得到两壶酒一条狗的奖励,生了女孩则可以得到两壶酒一头猪的奖励,生了三个孩子直接由政府派乳母哺育。
北朝也有相似的措施,据《北史 · 邢邵传》记载,生了两个男孩的家庭可以得到五只羊或者十匹绢。南宋高宗对贫民产妇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绍兴八年(1138),宋高宗下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胎养助产令:贫民生子无力养育者可以得到政府的补助,不论男女出生后,都可以领取米和钱。元明两代,多胎家庭均可得到政府补助。史书中类似的记载有很多,比如说《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的应天府上元县民史广妻李氏一产三男,政府赐钱六千。
来来看看黑体字
那现在多生孩子奖励什么呢?
个税多 1000 元的抵扣数,假设我一年的应税所得是 6 万元,我生了一个孩子,那么我就可以少交 0 元的所得税呀!
那么我国今年第一季度的人均收入是多少呢?
国家统计局公布 31 个省份 2021 年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9730 元,平均每月达到 3243 元,达到平均水平。
我们都知道,全国平均线已经是比较高的水平,如果能达到平均线以上,就属于收入还不错的群体了。所以只要你的月收入达到了 3243 元,那么就将很大一部分人甩在身后了。
也就是说,当我的收入达到全国人均应税收入后,那么我就可以享受每个月 0 元的税收优惠政策。
妙呀!多么具有诱惑力的奖励呀!
那就意味着:
一对 80、90 后夫妻经过了 6+3+3+4 学年考上大学,婚后要赡养 4 位老人,再照顾 3 个小孩,买 3 套婚房。
经过了 996,躲过了 35 岁淘汰,有幸顶着一身病痛坚持到 65 岁光荣退休。
这时,7 位数的房贷刚刚还完。
然后,退休再拉扯大 3*3=9 个孙子孙女。
当闭上眼那一刻,我回顾自己的一生,可以坦然地对子孙们说:
今天刚问了一位已婚多年的朋友 “有没有生二胎的打算”,得到了以下的回答:
[
生还是不生?——影响中国女性生育意愿的成本因素
京东
¥82.80
去购买
呵呵呵。
来看看,年底了,各大公司裁员重点人群是哪些人?
1,已婚妇女,毕竟这一胎二胎三胎,一般公司真的养不起。
2,育龄女青年,以前一胎半年产假,半年哺乳假,如今产假休完哺乳假,哺乳假休完,说不定刚好赶上二胎产假,半年产假休完,半年哺乳假,万一身体强健的,三胎走起。。。
一来二去,三年过去了,只闻员工名不见员工人啊。
3,不肯 996 的男青年,毕竟你老婆一胎二胎三胎的,怕你养不起,然后影响工作效率。
然后大家都为了养活娃 996,就你特殊么?影响团队氛围。
4,40 岁还在基层岗位的中年男人。
这个倒还好,反正这些年,没有二胎三胎的也是裁员重点人群。
盲猜,明年校招,女生就业率下滑。
接着电商圈子里传说,做母婴用品的商家们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6 年过去了,当年那些准备做母婴用品的商家们,不但没有机会大干一场,而且还倒闭了不少。
今天,2021 年,国家又全面开放了三孩。
其实,意思就是让你随便生。
问题是,敢生吗?
生了,谁负责养啊?还有教育,还有房子……
90 年代,1000 克奶粉,均价不超过 100 元,多数在 50-60 元。
2020 年,1000 克奶粉,均价 200 元。最便宜的,基本上都要 150 元 + 了,一线品牌,基本上都是 200 多元,超过 500 元的伪洋牌都有很多人买。
90 年代,平均房价 1500 元不到,一线二线城市房价也才 3000 多元到 5000 元。二线城市,基本就是 1000 多元。三线四线城市,房价 400-500 元,甚至还有 300 元不到的。
2020 年,平均房价,至少 2 万元起步。一线城市,均价超过 7 万元,局部地区十几万。二线城市,学区房房价一般四五万,不是学区房的,也要二三万。就算是十八线的县城乡镇,都要三四千起步了。
90 年代,虽然说也有补课,但是,好像一个月只要一两百元就可以了。
2020 年了,虽然说是义务教育,但是,补课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呼声,让补课费,一课时就要几百元了。
学区,学区,学区……
说到彩礼,就必然说到丈母娘。
毕竟目前生育率还是男多女少,所以,要想搞定彩礼,必须先搞定丈母娘。
前几天,雄安新区据说是发文件,帮助几十万女婿准备搞定丈母娘的。
但是,有女儿优势的丈母娘们都说了,今年开始不收彩礼了,改为女婿帮着卖酒了。
据说,女儿红,一坛十八万,丈母娘的屋后里埋着至少有十八坛子呢。
……
听说万恶的资本主义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凡是生三胎,孩子所需的成长费用均由政府埋单。
据说,生育三胎,还要给妈妈发工资呢。
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利好改善型房产的楼市和高低床产业。
“喂!三孩啦!听歌先啦!” 都在歌里了
这就是我想说了。
法国近几十年来,工人从资产阶级那里学会了人工节制生育: 或者完全不生孩子,或者不多于两个。工人们极端贫困。以致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养活大的家庭。结果,法国的人口几乎没有增长。法国资产阶级感到兵员不足了。它大声疾呼:“民族要灭亡了! 德国人口增长比我们快! 他们的士兵要比我们多!” 顺便说说,即使参军的那些士兵,也是一年比一年糟糕: 身材矮小,肺部虚弱,气力单薄。于是资产阶级 “顿时慷慨起来”: 亲自起来坚决主张为工人阶级进行某些改善,使之恢复一下元气,多生一些孩子。要知道,如果把母鸡杀了,那它就再也不会生蛋了。
从所有这些例子看,资产阶级本身虽然采取了一些有益于工人的措施,但这里却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常常也有另外一些情况,即这些有益的措施是资产阶级国家在工人阶级的压力下被迫采取的。这样的法律多得很,几乎所有的 “工厂法” 都是通过这种方式 – 工人的威胁行动,– 得来的。英国每一次缩短工作日 - 到十小时 – 是在工人的逼迫下达到的。俄国第一批工厂法是沙皇政府在工人骚动和罢工的要挟下颁布的。这里,这个工人阶级的敌人的国家,即这个雇主的组织,出于自己的利益盘算着:“与其明天退让两步,或者拿自家性命冒险,倒不如今天先退让一步的好。”工厂主也完全如此,他向罢工者让步,并给工人多加几个微不足道的戈比,这样他仍然还是工厂主; 资产阶级国家也完全如此,在工人骚动的威胁下,它会抛出几根小骨头,但这丝毫不会改变它的资产阶级性质。
三胎生育政策来了,一对父母最高可以生意三个子女,不过我觉得这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缓解不会有太大帮助。现在养育压力大是一方面,养老压力也一点都不小。
80 年代计划生育普及,响应国家号召只生一个孩子,80 年 90 年出生的很多家里就一个孩子。2021 年三胎普及,原来 80 年代 90 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如果响应国家号召生三个,那最极端的就会一人养育 7 个。。。
就算夫妻双方拼命工作,2 人养 7 个也一点都不容易,我是真的心疼我们这些 80 年代 90 年代的人,以前没兄弟姐妹就算了,现在放开三胎让一代人承担几代人的痛,这不是就逮着我们年轻人薅吗?
心疼的抱住小小的自己。
世界上的政策我认为可以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低成本、低阻力,大部分时候落实以后也低效果,不会对现有格局产生太大冲击,我觉得可以称之为 “汉弗莱式政策”。
第二种是高阻力、高成本,落实以后效果明显,但是会产生相当的冲击效应,也许可以称之为 “张居正式政策”。
那么 “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的政策是哪一种呢?我认为肯定不是“张居正式政策”。
要分析一个政策是否有效,第一点就是要看这个政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放松生育要解决的当然是目前生育率不断下滑、人口无限逼近负增长临界点、老龄化日趋加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现在育龄人口下滑、生育意愿下降。育龄人口不说了,这个是历史积累下来的因素,并非短期政策可以影响的。所以逻辑上讲政策的着力点应该在与 “提高生育意愿”。
“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与 “提高生育意愿” 没有关系,因为这个政策:1,不会改善生育环境,2,不会降低抚养压力。
不过我无意批评此政策,因为它的落脚点本来就不在于 “提高生育意愿”,而是让本来就愿意生的人多生。举个例子,给菜地浇水,不是为了让得虫病的蔬菜能起死还阳,而是为了让健康的蔬菜长得更好。
这个政策的特点是:1,有宣传效果,毕竟放开了生育限制;2,没有实施成本,发几封公函的事;3,不会面临任何内外部阻力;4,不会对明显改变现状,一如二胎政策,新生儿数量反弹效应不会持续超过两年,不会改变中国人口结构,最多将人口负增长推迟到 2025 年以后。
看过我之前回答的知友应该都知道,我个人是期待中国人口平稳进入负增长阶段的,所以我对此政策持绝对的欢迎态度。目前新生儿下降的速率偏快,此政策也许可以在人口下坡路上踩一脚刹车,稍微拉平一下曲线。但是一定要注意,这个政策的目的绝不是逆转人口负增长的趋势。
79 年出生的表示,我这一生经历了:鼓励独生、强制独生、双独二胎、单独二胎、全面二胎、全面三胎,短短四十年过得比人家六七十年还精彩…………
这些政策变化也暗合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过剩——人口红利——人口老龄化——人口危机的变化,由此带来的启示恐怕是像计划生育这样的政策,在执行层面上还是应该尽可能决策科学、评估到位。
三胎,来了。
2021 年 5 月 31 号下午 14:40,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一石惊起千层浪,很多母婴版块股票瞬间拉涨停。
老夫冷静了 30 秒想了想,其实三胎也是意料之中的,只是没想到会来的那么快。
从 5 月 10 号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到开放三胎,一共用了 21 个自然日。
提升新生人口的需求究竟有多迫切啊,从某个侧面,也证实了我国人口的严峻性,远远高于我们看到的报道。
根据七普的数据,我国的生育率已经跌破 1.3。
1.3 是什么概念呢?
学界通常把生育率达到 2.1 作为平均水平,1.5 是高度敏感的界限,低于 1.5 就会调入 “低生育率陷阱”。
我们不是经常说隔壁日本年轻人,没有生育欲望么,人家的生育率是 1.4;
韩国就更牛逼一点,0.86,这个国家差不多要解散了。
所以我们的 1.3 已经非常惊心动魄了,可以理解为何官方这么急着出台三胎的政策。
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是三胎?
众所周知,我们之所以把三胎称为三胎,是因为这对夫妻之前已经生过两个了。
这不是一句废话,这意味着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生育的主力军居然还是之前那批二胎客户。
用专业点的说法,三胎政策实际上还是在压榨存量客户的购买力,对增量客户毫无诚意以及吸引力。
这就好像买房一样,很多年轻人买不了房,是因为限购吗?
不是的,是因为他们没钱,连一套房都买不起。
如今开放三胎,完完全全可以理解为开放购买第三套房,有资源的客户继续靠着房产一飞冲天,没有资源的,继续平躺,内卷到死。
那么现在的新生人口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趋势呢?
根据历年的数据,2016 年前基本保持 1600-1700 万的新生人口,而 2016 年出现了一个小高峰,达到 1786 万,原因就是 2016 年正是开放了二胎,所以有能力的人为国家添砖加瓦了一波。
当然 2017 年也是一个波峰,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 1700 万以上的新增。
但是 2018 年开始不对了,明显产生一个断崖,从 2017 年的 1723 万,直接跌到 1523 万,整整少了 200 万,超过 11%。
2019 年继续下降,掉到 1465 万,直到去年 2020 年,新生人口只有 1200 万。
3 年跌去 30%。
所以很多人把这两年人口减少称为断崖式下跌,其实他们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中国的人口下跌是非常稳定的,而是 16,17 年的二胎政策,让大家产生的短暂的幻觉,然后就以这两年为参照物,去衡量后面的数据,于是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同理,这次三胎开放,2021 年和 2022 年的新生人口会有激增吗?
肯定会,那么会增加多少?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
众所周知,生小孩跟买房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生小孩是有生理极限的,一般来说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 25-40 岁,理论上 35 岁以上就不再适合生育了。
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16,17 年生二胎的女性,集中在 1976 年到 1991 年之间,而到了 2021 年,已经整整过去了 5 年,也就是说 1976 年到 1981 年的女性已经超出了生育年龄,不适合生三胎了。
换言之,能够生三胎的女性,只有从 1982 年到 1991 年。
按照统计局给出的数据,1976 年到 1981 年出生的女性大概占了总数的 30%。
也就是说,即使每个生二胎的女性都愿意生三胎,三胎的数量也只是二胎数量的 2/3。
当然从实际生活经验以及常识告诉我们,这种现象是不可能的,所以理性地说,这次三胎的政策恐怕不会比二胎更给力。
当然,连我都能想到的问题,居庙堂之高,肯定更是了如指掌。
从这张图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胎数量是逐年下跌的,二胎以上的增长也已经缺少了动力,因此三胎最多跟二胎一样。
那么为什么不刺激一胎的数量呢?
这就很有难度了,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生育,就是因为生存压力太大了。
这不,三胎政策刚刚出来,段子手已经把段子写好了:
上联:一个家庭,二个夫妻,生三个孩子,养四个老人。
下联:九点上班,九点下班,费十分力气,还百万房贷。
横批:韭菜的一生
可以说这是当今年轻人最真实的写照了。
先不谈家庭情况,就 996,007 这种充分利用人口红利的现象,如何保证自己对子女有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全部甩给老人吗?
如果再想得长远一点,等自己 65 岁退休了,还活着,自己的三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分别又生了三个。
无奈他们也是 996 的人口红利呀,没时间带孩子,于是自己要带 9 个孩子。
这直接去开幼儿园算了。
想到这些,别说生了,连欲望都没有了,心中充满了恐惧。
恐怕不生才是最大的责任。
但你以为这些就是全部矛盾吗?
太 naive 了,我们讨论的生育完全是默认了年轻人在结婚的情况下,众所周知,在中国未婚生育是违法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年轻人连结婚都不想结了,还谈什么生育。
我找了一张我国初婚人数统计的表格:
可以看到,初婚人数从 2013 年的 1190 万对,跌到 2019 年的 699 万对,下跌幅度为 41.26%。
再这么搞下去,我们迟早成为第二个韩国。
所以人口暴跌的根本原因在于,年轻人不想结婚了。
至于为什么不想结婚,无非两个原因:一,还没玩够;二,没钱,不敢结婚,往后推推。
然而,年轻人这样的情况,庙堂会不知道?
门清的很。
只能短期没能力改变,只能先开放三胎,等人民币国际化以后,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来解决结婚和生育问题。
因此,升级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放弃用人口红利牟利的低端思想,才是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
其他都是治标不治本,没太大意义。
最后贴一些好玩的段子,大家可以一边苦笑,一边自嘲。
第一、女性的工作机会,这次三胎政策一开放,有网友就说了她的领导不招女同志了,所以女性地位的降低,真的只需要几分钟。
第二、影响到女性的受教育权,一个家庭它的资源是有限的,生孩子越多,每个孩子的资源就越少。
第三、女性的财产继承权。
如果国家不对企业进行强制的约束,那么放开三胎之后,女性在职场的地位将会越来越弱。
彭叔下午和几个小伙伴聚了一下,大家家里都有厂,我们在聊到放开三胎后招工人员的性别上时,他们基本上看法是一致的,以后要减少对女性岗位的招聘。
因为他们假设一下,你如果招到了一个愿意生三胎的女性,她大学毕业 23 岁到你公司来,然后 25 岁结婚,开始生孩子,三年抱两,然后休息一下再生一个,等于她从 25 岁之后几乎就一直在放产假,班都不用上,但是你还得给她照常发工资,养她接近五年时间。
那么你养了她五年后,她 30 岁了,是三个孩子的妈,你觉得她能把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上吗?或者说,她生完第三个孩子后辞职了,那你更爽了,白白付了 5 年的工资给人家,然后人家走了。
所以如果高层不出台相应对企业的补贴,或者是强制让企业必须招女性,否则的话,一些企业有可能因为三胎,而减少对女性的招聘。
毕竟做企业,是为了赚钱,不是做慈善。
利好白酒。
你想啊,生孩子不得请客吃饭。
请客吃饭不得摆酒啊。
-——————————–
6.1 更新
果然是利好白酒!
白酒板块逆势涨 2 个点,牛逼!
————————————
6.4
白酒永远牛逼,永远热泪盈眶。
最特么受不了的就是三孩房价五折,
以后孩子问,爸爸,为什么生我?
答,因为生你买房五折。
我真不知道这种政策制定者,是怎样的思维逻辑,
利益驱动直接赤裸到跟给钱差不多,
买孩子?如果生孩子是为了某些利益,
真不知道这样的政策背后,是怎样的价值观和道德伦理。
生孩子赚了半套房,养孩子投入一套半,结果还是亏。
是农村抓鸟的时候,往地上撒小米么?
等鸟顺着小米,一路吃进陷进之后,再一拉绳子,把鸟扣在里面么?
以后的孩子,会不会自嘲,
你们知道吗,我其实是买房送的。
影响最大的是最穷和最富的两类人。
最穷的那批人,多个孩子多双筷子,生多少个都无所谓。
最富的那批人,家里红旗飘飘,外面彩旗不倒,妻妾成群,二奶成堆,一个人拥有十几个到几十个女人,评论一个女人生两三个,一共得生三五十个。
其他人生不生也无所谓了
童年,计划生育
少年,父母下岗
青年,大学毕业自谋生路
中年,买房子掏空几代人积蓄
好不容易有了下一代,寄希望于下一代好好学习逆天改命,却被无良辅导班诱导办了网贷,课还没上钱就没了
咬牙坚持,传销比特币奶茶店,总有一款庞氏骗局适合你
哦,对了,大公司还开始清退 35 岁老员工了
外卖滴滴清洁工,总有一个工作让你还能吃口饭,于是又开始做梦明天会更好,瞧不起躺平的年轻人
现在半生操劳,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自己的房子又升值了
但是历史规律告诉我们,薅羊毛总是会逮着一只使劲薅
因为第一次薅羊毛的时候你没有反抗,那就意味着与其挨个薅不如只薅你一个
所以,离房产彻底崩盘不远了
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我国允许永久单身及已婚夫妻不生育!!!
够了么,不够继续。
绝对可以的。
顶层多子多孙便于分家产布局产业。
底层三胎大力造小人保证人口红利。
中层刺头们结婚艰难基因自然消亡。
你看一个有着充足的底层劳动力,一个概念设计的顶层,还有一群渐渐消亡的中层刺头。
这不是最完美的结构设计。
我以前觉得纺锤体比较稳定,但是我后来又发现了一个金字塔更稳定,但是现在我发现了盖钉结构最稳定,无论钉在哪里它都极其稳定。它不仅稳定,还附加了强化功能。
啥还能比盖钉更稳定!
妙啊!
——割一下——
说实话,我真的跟不上政策思路了。
昨天我还借了《治国理政》,得好好学习了。
80 后,90 后独生子女这两代人,一对夫妻养四个老人,再拉扯三个孩子,然后干到 65 岁,还没领上退休金就挂了……
专家能不能给这两代人,每人发个证啊!
为证而生,为证而死!
如果 65 岁还没死,可能还得再带 9 个孙子孙女……
老祖宗的口号去到哪里都是真理: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看不懂了,
这明明是好事,
为什么都在骂?
进步就应该受到认可,
没必要那么消极
看见大家都是来喷三孩政策的,感触良多啊。
首先,政策的原话是这样的,**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国家没有说这个配套的支持措施是啥。大家就再说三孩是不会生的。如果说生三个孩子的话每个孩子每个月可以领取两万块的育儿基金呢?那估计过两年就会继续执行独生子女了。所以这一点没啥好说的,等等看嘛。
其次,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二孩的政策。多的我是没有看见,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两个地方,第一个是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年底报税的时候可以退一部分。第二个是如果有社保的话可以领取一部分补助。
具体来说呢,第一个聊胜于无。为啥咋么说,先看看什么人可以领这个。首先,这个是个税的减免,也就是说你要能够交那么多税才行,然后减免会有很多个种类。主要是六个,对于现在的 90 后来说,最大不过 31 岁,父母大多数也就是 60 岁。父母的可能还没有退休,这一部分是领不到的。租房或者房贷都是有的,每个月的减免额度大概是 1.2k。继续教育有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有,教育不过两三年的事情。然后是医疗这个事情,宁愿没有。最后就是子女了,子女这里需要的是子女教育,就是说小孩子没有上小学基本是没有的。那么 31 的人,小孩子 8 岁的话,就是说他要在 23 岁生孩子。90 后,孩子上小学的应该不多。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人的薪水在 5k(起征点)+1.2k(减免部分)=6.2k 的话,能享受到每年大概几千块的福利。
第二个的话,每个地方是有不一样的情况的话,大概第一胎有 3 万左右吧,**第二胎几乎是没有的。**第三胎我就不知道了。。。
90 后应该是不会生二胎的。因为没有什么政策鼓励啊。如果要按照鼓励才生孩子的逻辑的话,也不会生第一胎的,因为生个孩子只能够多拿 4 万块?可能刚刚够医院的手术和产后恢复吧。
**但是,这仅仅是普通 90 后的状态,他们并不是生娃的主力军。**真正生娃的主力军可能是 60 后 70 后已经获得很大财富的那一辈人。虽然刚刚 50 岁 60 岁的老大爷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他们或者他们的孩子正是生孩子的时候。大家想想公司的中层或者高层领导,是不是有准备生孩子或者催着儿子生孩子?他们生活富足,德高望重,且需要传承,不生孩子怎么办?如果不信的话,可以看看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广东省的生育率。毕竟 GDP 第一大省,几乎可以超出某些小国家的地方,这里的人 50 岁老大爷,你别管人家力气够不够,心是有的。毕竟,心之所向。他们并不在乎政策是什么,即使是计划生育罚款的年代,他们可以交着罚款生孩子。
所以可以看出,生不生娃,在政策没有强行控制的情况下,影响不大。有社会资源的人一定会多生,没有社会资源的人,自然不会多生。自古如此,不然优胜劣汰哪里来的。政策所鼓励的可能是最大限度的保证更多的人可以生孩子。
至于,所带来的的影响。好孩子国际涨了好多,我今天早上赶紧卖了。
具体来说,要不要生。我觉得,努力吧少年。
再从女生的角度来考虑这个事情,一个女生要生三个孩子,需要多久?18 岁上大学,22 岁大学毕业,25 岁研究生毕业,工作三年稳定是 28 岁。假设这个时候已经结婚,准备生娃,29 岁生一个,30 岁恢复,31 岁生一个,32 恢复,33 岁生一个,完成任务。这一段话的前提主要有三。第一,女生原生家庭经济充裕生活美满,保证在 25 岁之前完全可以非常优秀的培养这个女孩子;第二,女生能力很强,从小到大学习成绩稳定,性格良好,工作能力强,顺利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第三,女生的老公经济富裕,且深爱女生。这三个条件有一个不符合,一定会出问题。如果是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情况,我觉得不需要什么配套政策,取消计划生育就可以。 有多少女生那个能够达到这个条件,并且有这样的勇气呢?即使都可以,又有多少女生愿意放弃自己学习钻研了 28 年的东西,突然转向无间断的生孩子这一事业呢?毕竟三个孩子,是六年,六年以后谁还能回得去呢?
最终来讲,这个政策还是 60,70 年代已经获得财富的一批人才可能想出来的政策。
50 岁的一天,早上 5 点 30 的闹钟响了
你和你的爱人,起身给 4 个老人 6 个孩子 9 个孙子,做早餐
80 平的房子里,21 个人一起吃饭
大家吃完以后,把 9 个孙子送到幼儿园
然后带着 4 个老人 6 个孩子,其乐融融的乘着地铁去上班
多么温馨的景象
从历史发展线来看,
2011 年 11 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
2013 年 12 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
2015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从生育率来看,近几年,人口出生率屡创新低。2018 年全年出生人口 1523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10.94‰,当时已为 1952 年该数据存在以来最低。2019 年全年出生人口 1465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10.48‰,再创新低。2020 全年出生人口 1200 万人,人口出生率降至 8.50‰。
但数据的另一面也显示,过去十年,生育政策调整对促进生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数据显示,随着 “单独二孩”“全面两孩” 政策的实施,少儿人口数量和比重上升。从生育孩次看,2014-2017 年,出生人口中 “二孩” 占比明显上升,由 2013 年的 30% 左右上升到 2017 年的 50% 左右。此后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 40%,由于生育政策调整的因素,全国多出生 “二孩” 数量达 1000 多万人。
此前,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建议,为提升出生率,未来需要在战略上要针对不同区域和人群,切实避免进入低生育陷阱,对超低生育水平地区尽快走出低生育陷阱; 在战术上积极、高效开展深入的人口普查等人口科学研究,准确把握生育率持续低迷的关键因素,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全方位积极解决面临的困难和突出问题。
关于三孩政策,放几个网上共鸣度比较高的图,大家来感受一下~
最后想问,
如果真像携程梁建章说的,生个孩子奖励 100 万,你会生三个孩子吗?
太长不读版:
1.“二次房改”,让外来务工人员低价购买城市安居房,结婚、生育多的家庭优先购买。
2. 国家推出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在应试拼分数上,拼的不是谁有钱请名师、谁有钱报补习班,拼的是智商或毅力。
你智商高,分数自然高;你有毅力,能忍住不玩游戏不玩抖音,天天琢磨教学视频,你也能考高分。
3.0-18 岁的孩子,每年免费身体检查,预防小病变大病,减轻家庭医疗负担。
4. 改革天价彩礼、虚荣攀比的嫁娶观。
5. 给予企业税收优惠,支持已生育女性再就业。
6. 改变观念,生孩子不是为了国家,是为了自己,中产家庭把所有资源养一个鸡娃,最后大概率不能成龙成凤。
7. 开征房产税,不想缴税的,就多生娃;改革养老制度,自己的爸妈自己养,摒弃现在大锅饭养老制度,避免那些年轻时不生娃的人搭便车。
六一前一天,国家给全国小朋友发了一个大礼物——送弟弟妹妹。
老读者都知道的我观点,我一直呼吁开放生育,已经写了好几篇文章了。
我在文章《生了 9 个孩子的 90 后夫妇是英雄:要致富,多生孩子别养猪》的末尾还立帖为证,说 5 年内中国一定开放生育。
帖子过去还不到一年,三胎政策就开放了,彻底开放生育,指日可待。
当然,三胎政策出来了,并不代表民众就一定会生。
就像我不读清华,是我看不上清华吗?是清华看不上我啊。
要民众生,就需要把阻碍生育的拦路虎给赶走,一个个老虎在前面挡着,谁敢生哦。
下面,我们就来看下,拦路虎都有哪些?
最近几篇文章都讲房子,今天这篇还是得讲,谁让房子是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呢?
解决住房问题,不可能靠降房价,也根本降不下来,现在调控的目的只是减缓房价上涨。
而且哪怕房价降了,照样买不起,像北上广深的房价,早就把普通家庭排除在外,哪怕降一半,普通家庭也负担不起。
要解决大城市的住房问题,需要一场 “二次房改”。
二次房改,要真正落实居者有其屋。
国家在二线城市级别及以上的大城市,开发安居房。
建多大:
安居房的建筑面积从 40 到 60 平不等,在设计上充分利用空间,做到两房到三房,为了便民,可统一精装修。
部分可以开发 65 平米的三房,满足多孩子的家庭。
容积率尽量高一些,都建 40 多层的高层住宅,充分利用土地,住更多人。
40-60 平米的房子,真的可以设计成两房
面向对象:
不限户籍,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只要在当地交够一定年限的社保,任何到城市打拼的个人和家庭,都能申请购买。
房子和一般商品房一样,能落户,能享受城市福利。
地从哪里来:
安居房考虑到是给中低收入的家庭,所以不能太偏远。开发地块最好在市区和近郊。
先从政府掌握的闲杂用地开始,因为历史遗漏问题,其实不少位置极好的地块一直没开发,比如一些报社大楼、民主党派办公大楼、政府某些机关办公大楼、科研用地、运动场等商业利用率不高的地块……
这些都可以拆掉建房子,里面工作的人,搬到新的市民中心去,既可以节省土地,也能提高部门间沟通效率。
当地不够用时,近郊的农业用地也可以征收过来建房子。
开发模式:
在开发的方式上,要坚持商业化运作。
为什么现在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无法大规模开展?就是因为没钱,只有商业化,才能让房子越建越多,一定要摒弃公益思想。
政府管土地供应、监管质量和各种配套,实际开发还是由商业公司来做,政策的细节设计得兼顾流动人口、商业银行、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四方的利益。
政府免费提供土地,招标开发商开发,开发流程和现在是商品房流程一样,拿预售证、搞营销、销售房子……
为了鼓励开发商积极进入安居房开发,政府可以规定现在的商品房实行现房销售模式,而安居房可以卖期房,在资金回笼上,很显然接安居房的项目更符合开发商的利益。
而至于安居房在后期要不要也实现现房销售,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再调整。
销售价格根据建筑成本定价,但一定要保证开发商有利润空间,现在房子的建筑成本基本上是 2000 / 平到 3000 / 平,允许收益 30% 左右是可以的。
为了鼓励开发商积极参与开发,所建安居房小区,车位和商铺,按照市场价格来售卖,车位不限于本小区,旁边的商品房小区也可以购买使用。
购房者,必须提供至少 3 成首付,余下的可申请商业贷款。
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服务和商品房一样,根据购房者的资质决定是否拒贷、贷多少、利率多少,遵从银行的风险评估。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次贷危机的发生。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因为把房贷给了明显不具有偿还能力的个人和家庭。
安居房不是白送,必须有能力的家庭才能购买。
我们推测下,把各项成本和利润都是算上,最后安居房的房价,根据城市的不同,价格最高应该不会超过 5000 / 平,以最大面积 60 方算,总价最高是 30 万,3 成首付,即 10 万即可实现安居梦——哪怕你是在北上广深的大城市。
剩下的 20 万贷款,哪怕银行把这些购房者不当优质客户对待,给了高利率,每个月月供也不会超过 2000 元。
这对于在二线城市及以上工作生活的人来说,足以应付,不可能会出现美国那样供不起房的次贷危机。
安居房一定要结婚了才可以申请,生育的孩子越多,排队越靠前,给予的购房补贴也更多。
国家不养自私自利的人,想不结婚、不生娃就拿到国家福利房的人,一块砖都不给。
“二次房改” 的具体内容,可以看之前的文章《用 “二次房改”,拯救中国经济的现在和未来》
那是不是有了房子,生育率就会上升呢?
并不是。
中国生育率最低的城市是上海和北京,其实大城市的生育率都非常低,那里的土著有房子,而且不止一套,但他们的生育意愿反而是最低的。
上海户籍人口的老龄化已经达到 30% 以上,平均三个上海人,就有一个老人。
如果不是外地人涌入上海,上海的老人根本不能愉快地去跳广场舞。
只能这样说,要提高生育率,需要有房子,但有房子,并不一定能提高生育率,还需要其他政策配套。
娃生出来,得教育,现在都说生得起养不起,养娃最大的支出,就在教育上。
现在大家追求学区房、追求名师、追求补习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拥有了这些,就意味着孩子能考高分。
如果没有这些,也能考高分,是不是大家就不会花钱到那些地方了?
国家可以组织高校,尤其是师范高校,做教研课程的视频。
新东方和学而思能搞出让学生考高分的教研课,国家没有理由不能。
以最高官方的名义出教研视频,并与时俱进更新,视频网上公开,在电视、电脑、手机、平板上,谁都可以免费免流量观看,并规定全国学校按此教研课程视频上课,学校老师只做从旁指导。
不管你的孩子身处哪个地区、哪一所学校,所有学生上课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当然,所在学校的老师会做相应的补充,但是不影响学生所学内容的质量。
这样,在应试拼分数上,拼的不是谁有钱请名师、谁有钱报补习班,拼的是智商或毅力。
你智商高,分数自然高;你有毅力,能忍住不玩游戏不玩抖音,天天琢磨教学视频,你也能考高分。
虽然能上清华北大、能上好大学的人数不变,但是条件变了,以前是砸钱去补习,上的概率大;现在,你不需要砸钱,国家出的教研视频比外面的名师补习班更好,在校在家认真反复听课即可。
看着无数家庭喊着 “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确实心疼,这钱,真的没必要用在补习班上。
提到医疗改革,很多人都追求免费医疗,甚至拿印度的免费医疗来埋汰中国。
我是反对免费医疗,经济学思维告诉我,免费的,就是最贵的。
免费医疗,只是看上去很美,根本解决不了看病问题。
我们来看看加拿大的例子。
发达国家高福利,看病啥的全都免费,住院期间的护理、药物甚至膳食都免费。没事你就往医院跑,有吃有住有医生护士陪唠嗑。
天堂啊,有木有,赶紧移民。各位先冷静下,先不要着急收拾东西,或百度如何移民加拿大。
我们先想想,看病啥的都免费,那医院的开支,怎么来?
国家给钱。恭喜你,答对了。
那国家钱哪里来?税收,恭喜你,又答对了。
税收哪里来?恭喜你,你的荷包里面来。
那!还是免费吗?兜了一圈,不都是我自己荷包里的钱。
高福利,往往意味着高税收
有人会说,你小看我了吧,我收入少,纳税少,我看两次病就赚回来了,多看几次,越看越赚。小样,小学数学都算得出来。
厉害啊,加拿大人人都会算小学数学题,有事没事都跑去医院住几天找医生护士唠唠家常。
那结果会如何?排队呗,都是免费,有钱也不能插队。你是急病啊,不好意思,还是不能插队,要公平。
你实在急的话,去私人医院吧,或者去国外治病也行,坐个飞机也很快的。
加拿大一妇女在网上贴出视频声称,自己花了两年才预约到家庭医生,导致本来的一点小毛病却被硬生生地拖成了癌症
那些收入高纳税多的人,不仅看不了病,还要花更多钱去私人医院和国外看病,那不是坑人吗?
对,就是坑人,免费本来就是一个大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就是最贵的。
对于医改,之前写过一篇详细的文章《医改,走向何方》。
这里说的当然不是医改,说的是如何降低家庭育儿的医疗费用。
其实在中国,婴幼儿出生后,就已经享受医保政策,看大病是可以报销的。
但治病最好的措施是预防,现在国家已经取消了强制婚检,对于人权保障,当然是好处,但也加大了生出畸形儿的概率。
建议国家可以提供免费的婚检,只要是免费,不强制,大家也会去做下检查了。
如果真发现不适合生育的,医院给出合理建议,避免怀上畸形儿。
在 0 岁到 18 岁,国家每年提供免费的身体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孩子从小病拖成大病。
虽然看病还是要钱,但花费在承受范围之内,而且每年都能知道孩子的身体状况,家长也就放心了。
这样的普适性的免费预防检查,可以推广到其他年龄段,尤其是中老年人,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患大病的概率,不仅民众医疗支出减少,大病报销也会减少,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有人说,彩礼是传统习俗,改不了。
我就笑笑,有啥不能改的,没了彩礼,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就崩塌啦?中国人就不是中国人啦?
有些东西,不是不能改,只是阻力大。
印度婚嫁,女方要给一大笔钱男方,这个习俗,你问下女方想不想改?
多少印度女性因为嫁过去的时候,给钱太少而被男方家庭看不起、被打被骂,甚至被杀。
这万恶的习俗,你告诉我不能改?
同样的,女方要给男方钱能改,为什么男方要给女方钱不能改?
婚姻本来自由结合,却成了金钱买卖,你告诉我不能改?
更严重的,是大家都在攀比,你家嫁女儿拿 10 万彩礼,我家就要拿 20 万,他家要拿 30 万……
不仅攀比彩礼,还攀比排场,你家用宝马接亲,我家用奔驰接亲,他家用劳斯莱斯接亲……
各种浪费、各种虚荣,让原本神圣的婚礼,变得粗俗不堪。
一场大排场婚礼结束了,留下一屁股债让新婚夫妇日后慢慢还,除了满足了一天的虚荣心,还得到了什么?
日前,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河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等 12 省份的部分地区,作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计划用三年的时候,遏制婚俗不正之风,为推进婚俗改革提供鲜活样板。
希望这个改革实验能尽快在全国推行。
很多女性不敢生,就是怕耽误了事业,生完孩子出来再找工作,被用人单位各种歧视。
确实,如果你是老板,同样的岗位、同样的薪资、同样的能力情况下,你更希望聘用未婚未育女性,这样员工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
所以,我们光喊口号,让企业不要歧视已婚已育女性,这是无济于事的,你要让企业付出,就必须给甜头。
在我国,聘用一定数量残疾人的企业,有税收优惠;当年国企改革,私营企业聘用下岗工人,也是有税收优惠。
通过税收优惠来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得到社会荣誉的同时,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同样的,可以规定,聘用已生育女性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在企业内部、在社会上营造欢迎已生育女性再就业的氛围。
让妈妈们不再担心生育会影响自己的事业。
其实,最应该改变的,是观念。
如果观念不改,上面提到的,都是徒劳。
在新加坡,生娃能赚钱,结婚能分配房子,医疗、就业、嫁娶都不是问题,但新加坡的生育率还是低得可怜。
新加坡低迷的生育率的锅,得由华人来背。
新加坡主要包括三大民族,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其中华人占人口 75%,占绝对多数。
所谓人口出生率低主要集中在华人,因为华人教育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对婚育也有更高标准。
老婆老公不达到 100 分,不要;孩子出生不当上世界首富、不当上国家总理,不生。
将就?华人的字典里就没这两个字。孩子当普通人?流着炎黄子孙的血,就得成龙成凤。
同生活在新加坡的马来人,生育率是华人的两倍。
所以,华人不生,真不是什么不给钱不给政策,纯粹就是华人自己作,孩子必须是人中龙凤,不然宁可扼杀在细胞里。
中国人嘛,就是这样,没有的时候想要,拥有了以后还嫌不够。
现在说没房没钱,不生,像新加坡那样,给房给钱了,又去质疑我为什么要生?
就像在打疫苗这件事上,张文宏就说,“这是人性问题,人们通常都是很多东西在得不到时候,会一直很盼望,但是当你突然就可以得到,而且又是免费时,就会问为什么会给我。”
我们看到,这次三胎政策出来后,很多人在网上喊打喊杀,说什么让驴干活也不带这样。
我们要理解一点,生孩子不是为国家生,而是为自己。
如果国家需要年轻人,直接引进移民就好了,黑人、穆斯林生育意愿那么高,引进他们来中国生,老龄化、少子化妥妥解决。
你真希望那样吗?
百年之后,孔子庙变清真寺,你家祖坟被当异教徒挖出来鞭尸。
改变观念,别再像中产阶级那样养娃了,这样养娃,不仅投入无底洞,孩子也累,全家都累。
具体分析看之前的文章《中国生育率低,是因为中了中产阶级的毒》
很多人接受不了孩子不如自己,就是被 “阶层滑落” 给吓到了,但仔细想想就知道,阶层有可能无限上升吗?
显然不可能。
统计学上有个概念,叫 “均值回归”。
19 世纪的英国科学家高尔顿对 1078 对夫妇及后代的身高进行研究后发现,父母是高个子,孩子的身高也许高于平均身高,但不见得高于自己的父母;到一定程度后,后代的身高会往平均身高 “回归”。
身高如是,智力亦如是,不会一代一代无限地高下去,最终都会向均值 “回归”。
接受孩子未来不如自己,是为人父母者的宿命。
姚明的孩子不仅没有姚明高,成就也一定比不上姚明。
就像前段时间北大教授吐槽自己的学渣女儿,自己是神童,女儿是学渣,这是天道,没办法。
中产家庭多生几个,当普通孩子来养,以后孩子成龙成凤的概率还大一点,都当鸡娃来养,以后孩子大概率只能成鸡。
08
光喊口号让中国人改变生育观念,肯定是难的。
所以还是要政策引导。
什么政策呢?
我想到了两个,一个是房产税,一个是养老政策。
我支持推出房产税,但房产税的目的不是降房价,而且房产税也不可能降房价,具体分析可以看《房产税,能不能降房价?》。
推出房产税的目的,是重塑大家庭观念。
房产面积人均 40 或 60 平米以上,征收房产税,对于那些拥有别墅、大平层的家庭来说,每年光缴税就十多万到几十万。
想省下这笔钱?很简单,把爸爸妈妈、岳父岳母都搬到家里来,多生几个娃,人口多了,平均面积就下来了。
在城市里,大部分住房面积都在 90 平以上,人均 40 到 60 平米的征收红线,就防止了单身狗自己霸占一套房子,想免征,基本上就需要一家人住一起。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户均人口 2.62 人,比 2010 年的 3.10 人减少 0.48 人。
中国的家庭连三口之家都凑不齐了。
通过房产税,让年轻人早结婚、多生娃、和爸妈在一起,不失为一个好的政策。
还有就是改革现在的养老政策。
现在养老金制度必须改革,这就是吃大锅饭模式,还给现在年轻人自私自利的幻想。
现在的年轻人都觉得,我现在交了养老金,老了后就可以领钱,那我为什么还要生娃呢?
我把养娃的钱,留下来自己花,等老了,花别人家娃的钱,多爽啊。
现在的养老金制度,就是让别人的孩子,给自己养老。
我养我爸妈,我心甘情愿,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所以,我交的养老金,应该是给我爸妈用,而不是给别人的爸妈用。
所以,养老金改革,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去改。
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分两个账户,80% 的钱是给自己退休的爸妈,20% 的钱摊入公共账户。
一对夫妻,孩子越多,这些孩子工作后缴纳的养老金就越多,那自己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自然越多。
不生孩子的夫妻,只能和所有退休老人分享其他年轻人缴纳 20% 的公共养老金账户。
这就实现了,养孩防老,别怕生了孩子以后不养自己,只要他工作,国家就会强制他缴纳养老金,这钱就是拿来养你的,到了退休年龄就发,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
当然,你可能会说,这孩子不工作怎么办?
别拿小概率、个别事件来说事,这没有意义,绝大部分人都是工作的。
养老金制度改革后,现在的年轻人要想晚年过得好,就必须在年轻时多生娃,间接刺激了生育率。
生育率提高了,养老金制度也就可以持续了,经济也能持续发展,社会就能持续运转下去。
具体分析,看文章《老龄化社会就在眼前,老祖宗的养孩防老模式还是最靠谱》。
通过房产税和养老制度改革,重塑大家庭观念,让多子多福的好处,实实在在看得见。
你家多孩子,房产税不用交了,自己日后的养老也更有保障,眼前利益和远方利益都覆盖了,这道催生符一针见血、直达痛点。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点击下方链接:
央行重磅论文:鼓励生育刻不容缓,别高估科技和教育应对老龄化国家探讨东北率先全面放开生育限制:伟大的改革即将开启
对公务员不再超生即开除:生育政策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别只盯着美国,警惕拥有 14 亿人口的印度互联网巨头的崛起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马尔萨斯陷阱从归化球员和留学生事件,说说人口这件大事 21 世纪最大的危机,可能是人口下降
生了 9 个孩子的 90 后夫妇是英雄:要致富,多生孩子别养猪
往期精彩文章:
历时三帝,大清终于灭掉准噶尔汗国,完全统一新疆、西藏、蒙古地区
现在男女对立那么严重,剩男剩女那么多,国产电视剧要付多少责任
看到有人说:我们是独生子女一代,要赡养 4 个老人,养育 3 个孩子,还要干到 65 岁才能退休。
咋都让我们赶上了!
哈哈实惨
刚刚准备躺平的年轻人,又被迫爬了起来
那我想说的是:
建议生几个孩子与退休年龄挂钩
打个比方:
不生孩子的 65 岁退休,生一个孩子早五年退休,也就是 60 岁,生俩 55 岁退休,生三个 50 退休。然后最大限度就是减十五年。(当然具体的这个时间需要精算师去计算,养老保险别不够哈哈)
这样的话,你生了娃就可以提早拿退休金;你不生孩子,你就要多交一些年的社保,意思是你要不断的交钱去养别人。
这样是不是可以让很多年轻人考虑生娃呢
我有一计。可扩大生育
现在不是禁止了选秀活动 / 综艺吗?
那些明星怎么办?
钱哪里来?怎么打榜?
来!看我的盲盒大法。
首先,各明星按照流量 / 资本力度 / 受欢迎程度出自己的精子混合盲盒。
明星占比 1% 的精子盲盒。¥10 一份
明星占比 3% 的精子盲盒。¥50 一份
明星占比 5% 的精子盲盒。¥100 一份
明星占比 10% 的精子盲盒。¥500 一份
明星占比 20% 的精子盲盒。¥5000 一份
明星占比 33% 的精子盲盒。¥10000 一份
明星占比 50% 的精子盲盒。¥50000 一份
最高 50% 比例封顶。
这样的价格阶梯可以有效的割韭菜。让人人都生得起爱豆的孩子。
爱拼才会赢嘛。
然后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受捐赠精子怀孕女性不允许在孩子出生前验 DNA。
受捐赠精子的孩子不享有捐赠方遗产分配权。
以后谁再说自己是 XXX 的真爱粉,就看她为爱豆生了几个孩子。其中有几个是爱豆 DNA 的孩子。
如果连爱豆的孩子都没有,那就不算真粉丝。
什么?说自己盲盒抽的运气不够好?那就是不够努力,为什么不努力挣钱买比例更高的盲盒?
什么?你喜欢某两个爱豆的 CP?那你给他俩生了几个?
你看,这样以后的粉丝真假很容易分辨。
明星流量也更真实。就看自己盲盒对应生出的孩子量呗。(光买不生的不统计流量)
哈哈,我也是拍脑门想的,如果大家有更好更严谨的方案。可以在评论里写出来。
(我给你带名编辑到原文里)
另外请不要吵架。不要人身攻击。友善的评论才能创建和谐的社会。
这简直就是【哔——】政策,真当 “人口大国” 是夸赞他呢?
生活节奏这么快,房价这么贵,城市这么拥挤,三胎谁生的起?
先不说没钱的,就算我有钱,现在遍地都是加班 996,我有那时间吗?还得带三个孩子,头不得秃了?
就算我是有钱又闲的大老板,资本掌控者,我为什么不干点别的娱乐活动,非要多生几个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和财产问题,自己作死找罪受?
就算有钱有时间家庭和睦,那生下这么多的人地球养的起吗?嫌人口不够多,嫌饭吃得太饱,嫌上班路上太通顺,嫌房子太大住着没劲?
就算地球牛逼,掏出吃不完的粮食,用不完的地皮,烧不完的燃料,那人与人竞争的内卷呢?现在高考有多难不必说了吧,将来我家的三个孩子要面对三倍的竞争者,从胎教卷到退休返聘,这就是人的活法吗?等他们到了该有孩子的年龄,激烈的内卷估计让他们连生活都没有,估计一个都不想生。到时候直接断代了我看看这代人该谁来养。
况且现在离婚率这么高,结个婚都费劲呢,就要开始鼓励生孩子了?哦,当然离婚率问题他们认为已经解决了,解决方法就是说:“不要离婚。”
在现在的环境下,什么样的人才会多生?最穷最落后的农村。生一个就是一个劳动力,复制得越多,收入越高,而且几乎没有培养成本,也就是喂口饭而已。我们说要扶贫,扶的不只是腰包里的贫困,更多是精神上的贫困。只有通过长期培养,让这些人摆脱无知愚昧,摆脱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人口质量,才能真正摆脱贫困。结果那边扶贫呢,这边鼓励一窝一窝地生。生下一个人需要九个月,但培养一个人需要很多年。怎么着,比一比谁快?
我就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我都能想得到这些。我就怀疑制定政策的 “专家” 们都有着怎样的脑回路,才能让他们做出如此【哔——】的决定?他们眼里有未来吗?人在他们眼里就是豌豆,果蝇,大猩猩,扔进一个箱子里然后开始交配?
这种【哔——】政策将来要出了问题,谁来负责?有没有人负责?我甚至不知道这些有没有被计算过,还是说就是一群人拍脑袋想的,然后大家一起哄,通过。
当然,挑毛病吐槽谁不会啊,挑完毛病还得知道怎么改。所以最后我要给出我的解决方法。我不是什么专家,也不是政客,所以也就是给你们看个乐,没有权威性和参考意义,但这是我发声的权利。
在说人口问题之前我们先说说利益。我敢肯定 99% 的人都懂得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先苦后甜。想要得到回报,就要为之付出汗水。
家长说,如果你考进前几就给你买玩具,小孩就努力学习。学习快乐吗?不一定快乐。但玩新玩具肯定是快乐的。他为了新玩具的新鲜感,激动感,而牺牲日常的娱乐时间去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学习)。
陪客户喝酒,哄客户开心,很累。但为了把生意谈成,就得去做。
谈恋爱为的是在一起的甜蜜感觉,但你想要,就得先追(吸引)才行。
从小孩到大人都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牺牲眼前利益换取更大的长远利益。而越有自控力和执行力的人,通常就越成功。人也正是靠着这个道理,才能在社会和自然中生存下去。
话是这么说,可到了国家层面,似乎就不懂这个道理了。新冠在武汉是怎么爆发的,不用我说。为了那么一丁点的脸面,隐瞒这么大的事情,后果你们也都知道了。往近了提,日本核废水,往远了提,污染企业濒危物种粮食危机,都不用我说(防举报….)。
似乎【哔——】总是以最立竿见影的手段处理问题,而不负任何责任。我总感觉他们最在乎的是自己的国际地位,其他都要靠边站。甚至养老,都要通过多生来甩锅给人民,然后让人口又变多,更难养活,恶性循环。
但如果是我,我会选择提高税收,同时提高社会福利,改进再分配,再透支财政,先稳住这一波,拖到人口年龄分布倒三角顶层的那代人去世。虽然这代人很辛苦,上有老下有小,生存空间有限,但一旦撑过去,人口年龄分布会变成椭圆,归于平衡,与此同时人口还能掉不少。(什么?廉价劳动力?机械化生产了解一下)
等这一代人老了,下一代人长大的时候,会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更富裕的物质资源,更高的生活质量,更优美的环境。原来租房住的人现在能买套房,原来住一居室的人现在能住三居室,原来住三居室的人现在能换别墅。街上不堵了,多余的空间变成绿化带,原来吃不上饭的人现在能吃上饭,还有完善的社会福利。上学工作的竞争压力也变小了,更多人能享受快乐的童年,这不正是很多人期待的生活吗?
为什么不这么做呢?(我个人猜测可能是不想经济不稳定导致国际地位动摇,什么都不能耽误了大国之间的掰手腕,呵呵….)
5 月 31 日,** 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消息公布第二天便是儿童节,引发了社会热议。A 股母婴相关上市公司尾盘拉升,贝因美、爱婴室均涨逾 7%。此外,辅助生殖板块也有异动,港股生殖龙头锦欣生殖大幅飙升,涨幅一度超过 20%。
国内多家证券针对 “三胎” 题材给出了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方向。其中华泰证券分析,受益于政策落地,三胎主题应关注 7 条主线:1) 母婴生活用品,如母婴连锁店、纸尿裤及上游 (SAP、ES 纤维等);2) 母婴医疗保健,如胎监及护理仪器、辅助生殖、儿童用药等;3) 奶制品,如奶粉等;4) 婴幼儿教育;5) 母婴服饰;6) 玩具、少儿动漫等;7) MPV 产品占比高的汽车等;可挖掘主题与消费 “多极化” 崛起 (新世代占比进一步提升) 和消费 “第二次” 下沉 (低线城市、县域乡村生育率相对更高) 相关性较高的机会。
但显然,网上对于 “三孩” 调侃多于行动,段子多于支持。从 “超生” 到” 不生 “,才过了短短 30 年。
![](data:image/svg+xml;utf8,)
小品《超生游击队》是一代人的回忆,图片来源央视截图
现在大城市的年轻人 “不想生,不愿生,婚都不想结”,图片来源知乎
而从长期来看,中国总和生育率仅有 1.3%,远远低于世代交替红线。国内老龄化。少子化趋势愈发明显,同时,国内六七十年代的 “婴儿潮” 一代逐渐步入老年,“银发经济” 和养老问题愈发突出。养老方面,以美国为参考,目前美国二战后出生的 “X 世代” 正逐步退休,有媒体报道称美国目前每日有 1 万人退休。而从《华尔街日报》日前发布的《婴儿潮之痛:他们是美国数十年来最老无所养的一代》中,我们亦能看到目前中国 60,70 后一代的困局。
“受长时期低利率的刺激,美国婴儿潮一代高筑债台,应对不断上涨的住房、医疗和大学教育开支。利率走低伤及了这些人的生活保障。…… 人均寿命的延长,加上教育成本的攀升,使得五、六十岁的人还要供养已成年的子女和更年迈的亲属。” 此外,还有个人退休账户 401k 在经济危机中” 伤筋动骨 “和日益增加的人寿保费开支。
与中国不同的一点是,美国股市可能也会因此迎来一波抛售。在 2016 年,税收政策中心发现美国股票市场中有 37% 由如个人退休账户和 401k 的退休账户持有。因为强制退出机制,这一波抛售会使市场上充斥着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股票和债券。
很难说类似的抛售会不会在中国发生。首先,中国类似 401k 的计划并没有美国历史那么长,规模也比美国小得多;其次,此类计划的参与者也远远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到散户,Mob 数据公布的中国股民画像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股民主要集中在 25 岁至 44 岁之间,这一年龄段股民占比超过七成。45 岁以上股民占比 13%。
互联网股民年龄分布,图片来源:Mob 数据
纵观全球二战后的经济发展,“人口爆炸” 带来的巨大需求催生了一批巨型公司。在中国,这表现为对外开放后,为全球提供了海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从而高效率的承接了亚洲 “四小龙” 的产业转移。随着大学扩招,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人接受高等教育率大幅提升,现在中国正在走从 “制造工厂” 到 “技术工厂” 的路子。在未来,“人口负担” 能否持续转换为 “人口红利”,能否保证合理的人口增长率,是中国的难题,也是世界的难题。
原文发布于长桥社区——Guru 价值大师。加入圈子,阅读作者分析系列文章!
加入长桥——可信的全球价值投资社区,发现作者更多好文;
声明:本答案内容仅为作者的个人观点,作为一般信息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勇于承担,你的后代就可以存活在这个世界上。
丁客文化,最终是让自己与这个世界毫无关联。
那些说自己宁愿不生育也不愿意自己后代来到世界吃苦的,请你不要给我留言。直接让自己失去能力,以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你的决心。别光喊着让别人断子绝孙。
人活一世谁不吃苦?谁不奋斗?我们的伟大领袖们哪一个不是从苦难中熬出来的?
别光听一些说话带甲烷的人漏气,光说不练的也就罢了。
真让自己断子绝孙的人,他们是世界的消费者,做出的决策也必然是不负责任的。
因为他们毫无留恋。
而你但凡有个子嗣都必然会深思长远,心系未来,因为哪怕你死了,也希望这个世界善待你爱的人。
对于这个政策,我想说:
国家既然放权了。你就自己决定,自己想不想要孩子还用问别人吗?这是生而为人最起码得担当,如果你想要孩子还害怕别人的言论。那你就是没资格,不配。因为你不负责任,想要得到又不想付出,不敢承担。
如果你不想要孩子,别人让你生你就生了,你依然不配为人父母。因为你根本就没意识到生不生孩子是你自己的权力,更没意识到这份责任的分量。
将会带来那些影响?
影响当然是长远的,国家站在一个长远博爱的立场上,早早预测到了一种危机的可能性,就是为了我们的后代在未来几十年后的某个节点上,不被某种危机伤害。才给了有需求的人实现需求的权力,这就是在倡导能者多劳。
只不过涉及到生育这种男女之事,就会有一群小人,站出来诟病。
劳烦你抱怨的时候,请记住国家从来都没有强制你做什么。
中国允许任何人按照自己意志度过一生。
开放三胎肯定是要给予配套支持措施的,但大家心里都有数,打工人最需要支持的就是房子、就业和教育。
但目前最难给到支持的,也恰恰是这三个方面。
这三个问题如果没有实质性的缓解,就算开放四胎或者全面放开生育限制,估计作用都不会太大。
第一个危机是消费危机,很多人其实都没有搞明白,催生的真正原因,其实我们面临的根本不是人口危机。
而是消费危机,人少了消费上不去,内循环就没法搞。
可是想催生,生育消费的压力又不能太大,生娃的消费压力太大,大家当然就不敢生,你看这确实就相当矛盾。
基本上已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这些问题想要解决,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第二个危机叫躺平危机,选择躺平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愿意生孩子的当然就越来越少。
第三个危机是观念危机,有网友甚至认为,将结婚生子这两项计划从人生的规划里减去之后。
年龄就不会对我们产生任何束缚,我们可以用一生的时间来追求梦想或者享受生活。
希望人们对那些生育意愿高的女性多一份宽容和关心,别像某些女权者那样,对她们进行贬低和侮辱。
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如何看待我国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 不打诳语谜语人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2390587/answer/1916552031
先帖一个相关回答,其实最大的影响不是增加人口(开放三胎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而是加剧社会资源的不平衡,从这个角度,我是反对开放生育的,甚至不赞同开放三胎。现实就是大部分人没有高生育的条件,但是有权有势的有,如果完全开放,穷的依然生不起,富的随便生。。。。。然后富人和权贵利用社会资源(升学、就业、晋升等)进一步碾压穷人的资源,加剧社会不平衡。有人说富人早就有规避计划生育的条件(海外生子),但是体制内人士没有,尤其是 “城关镇五巨头” 这种地方豪强,不可能又把持地方权柄,又无视计划生育的限制。
普通老百姓子弟不会面临和马总统后代争夺资源的问题,但是与城关镇五巨头子女争夺资源是随时存在的(现实中真正碾压你的其实是比你高一个阶层的团体,而不是高几个阶层的团体,隔太远了利益冲突反倒是间接的)。所以现在没有完全开放生育,本质上还是限制城关镇五巨头。完全开放生老百姓二胎都难养,人家城关镇五巨头家七狼八虎,从幼儿园开始,平民家孩子拿啥和他们斗?人家现在不但有资源优势,还有数量优势,只会把差距变得更大(以前人家只需要解决一两个子女的择校、保送、招工和提拔,现在要解决三个、四个、五个…… 在小小的城关镇,能漏给平头百姓的资源和机会自然就更少了)。
总之,如果生育进一步开放,解决不了生育不足问题,但肯定会加剧社会资源不平衡。
有钱人生几胎都可以,顾得过来。
小白领 996 没时间生,不敢生。
农村少奶奶自己生几胎到是自己不是太介意,但婆婆妈妈不允许啊,生娃是儿子儿媳,但养娃照顾娃的绝大多数都是老人哈,敢生三胎,婆婆随手就把孩子给你扔过来,亲妈也不给你带娃,广场舞它不香么。至于自己带娃的,脑子里估计也没那么多水,网红不好看还是剁手不香非整个神兽来玩。
至于穷的只能生孩子搏一把的这种人有多少呢,已经全面脱贫了啊。
以我家及周边家庭的经验,一个娃最好带,两个娃性格好能玩到一起的也好带,性格差别大的也还行,爸妈一人带一个分开玩,长大后也同心同力。三个娃!!!极容易分小帮派,二对一,家长断不完的官司,甚至三个相互搞,不患寡而患不均,鸡飞狗跳的。三个以上的,就更精彩了。
在 “知乎” 上做广告,果然是没有前途的。
以前我听说,“小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后来我听说 “知乎的账号最不值钱”(最值钱的似乎是抖音账号),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看看一群群 “小知识分子” 都在说些什么蠢话呀?!
有掰着手指头算三个孩子要多少房子的,什么一人一个卧室,没有 200 平的学区房没办法生。
有认真算女性大学毕业后,多少时间生完三个娃,还能不耽误工作的。
还有说什么给二胎、三胎高考加分的。生二胎、三胎能提前退休的。
就像一个个 “中等偏上”Top 50 毕业(别问,肯定不是清北复交)的女生,扭扭捏捏的说 “王思聪要是追求我,心不诚的话,我也不会马上答应他的哟”。
还大学毕业,还工作怎么办?生三、四、五六七八个娃,还念什么大学啊?初中读完就出去打工,电子厂、流水线,女工心细又好控制,打几年工,找个男人,收几万彩礼(留给弟弟),生娃(必须有男娃)、带娃(只带孙子),一辈子结束。
这可不是我臆想出来的,多少女性就是这么过的。
还一娃一个卧室,还高考加分?农村也不清楚,上海十几口,三代人挤 30、40 平的房子又不是什么稀奇事,三十年前不要太常见哦。儿子么,要念书的。受宠的小儿子(或者大儿子),要给置办房子的。女儿们,随便哪里挤一挤呗。初中毕业赶紧职校念了出去工作。上海人倒是不兴彩礼。小姑娘,工作几年攒点钱,运气好的,找个 “有房子” 的男人嫁了;运气不好的,找个 “没房子” 的男人,继续过三代人挤 30、40 平的房子的日子。姑娘嫁出去了,家里的地方不正好腾出来给嫂子和弟媳妇住么。“华容道”玩过没?
指望知乎上这些不上不下,能耐不大,矫情不少的人?真以为国家政策是为了这群人?这不是搞笑么。
而且,就知乎上写的唧唧歪歪,冷嘲热讽,满满的 “绝对不生” 的回答,仔细看,字里行间都是“快给我点儿好处呀,我生、我生、我生”
张部长的二公子可以娶王董事长的三闺女了,恭喜恭喜。
请欣赏大型生活连续剧:打工人的一天
第一天
打工人的早安:新的开始,新的工作,yeah!
打工人的晚安:leader 逼逼赖赖怎么那么烦,我讨厌工作
第二天
打工人的早安: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抱之以歌
打工人的晚安:我累了,我想躺平 [流泪]
第三天
打工人的早安:坚持就是胜利!趟过星期三,翻过一座山!
打工人的晚安:我想妈妈了,想吃蛋炒饭 [流泪]
第四天
打工人的早安:咋又要交电费了,一个面包要 8 块?我忍!
打工人的晚安:不行,忍不下去了,明天就辞职!
第五天
打工人的早安:坚持就是胜利!周五就放假了!
打工人的晚安:总算能多睡会儿了,玩到半夜两点!
第六天(嘟嘟嘟…… 电话铃声响)
打工人的早安:啥,几点了,打开手机。什么?今天要值班?暗骂十八遍
打工人的晚安:点个外卖将就将就,这配送费咋那么贵?算了,还是楼下买包泡面,将就将就。
第七天
打工人的早安:今天要出去玩!去哪儿呢?
打工人的中午:不行,我累了,我要睡觉,出去要路费、买东西,花钱那么多……
打工人的晚安:明天怎么又要上班了![流泪] 我不想上班!
第八天:新的轮回开始。
自己都养不活,so?
没有什么想说的,也没有什么影响,反正我自己是不会再生二胎或者三胎。因为我认为养育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有思想、会思考,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生孩子不养育孩子,不教育孩子,那么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样只生不养不教的孩子,最后可能只会沦为工具人,廉价的劳动力。
其实三胎政策可能只是针对于有钱的富裕家庭是有利的,或者是比较穷的家庭,生孩子就是为了家里多一个劳动力,这样的家庭也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家庭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也不会有人生二胎甚至三胎。反正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里面,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只生一个,几乎很少有生二胎的,因为还是那句话 “养育一个孩子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COVID-19 大流行正在加速日本的人口下降
2020 年初,COVID-19 大流行病的发生迫使人们急剧减少社会交往。公司被推动采用远程工作,学校实施远程学习,帮助改变社会成员的工作和学习方式。然而,冠状病毒也严重影响了经济和人们的身体和情感健康,这些因素加剧了日本本已暗淡的人口状况。一旦生活恢复正常,将需要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协同努力,将指针移回积极的领域。
COVID-19 推动降低怀孕率
2020 年底,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了截至 10 月的怀孕统计数据,显示在大流行病爆发后,日本报告的怀孕数量与前一年相比有所下降。2020 年 5 月,即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那个月,下降幅度特别大,报告的怀孕数量下降了 17.6%。
这一趋势甚至在紧急状态解除后仍在继续。6 月的同比降幅为 5.7%,7 月为 10.9%,8 月为 6.0%,9 月为 1.0%,10 月为 6.6%。
由于准妈妈们通常在怀孕第 11 周时就会通知她们居住的城市,这些数字预示着七八个月后的出生率,2020 年报告的怀孕人数下降表现为 2021 年的出生率下降。第二张图预测了 2020 年和 2021 年的出生人数,是基于对 2020 年 11 月及以后报告的怀孕人数的某些假设。它显示,出生人数从 2019 年的 86.5 万人下降到 2020 年的 84 万人。预计在 2021 年将进一步下降到 769,000。国家人口和社会保障研究所发布的基于出生和死亡基线假设的人口预测预计,日本的出生率直到 2034 年才会下降到这一水平,为 COVID-19 对人口下降速度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鲜明的说明。
有几个与冠状病毒有关的因素被认为带来了怀孕率的突然下降。首先是经济状况的恶化。日本的失业率自 2019 年 12 月达到 2.2% 的低点后稳步上升,在 2020 年 12 月攀升至 3.0%。由于奖金减少,工作时间缩减,2020 年的工资也比前一年下降了 1.2%。服务业,特别是需要面对面交流的企业,受到政府留守家庭命令的严重打击。由此产生的收入下降被认为影响了很大一部分夫妇推迟生孩子。
第二个因素是人们因担心感染 COVID-19 而避免非必要的看病。2020 年医疗费用的下降就说明了这一点。虽然由于该国的人口老龄化,日本的医疗费用在结构上不断上升,但 4 月至 9 月的费用比前一年同期要低。我推测,这种避开医院的愿望也是导致夫妇推迟生孩子,从而导致怀孕和分娩下降的一个因素。
第三是在政府呼吁缩减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约会和婚姻的减少。冠状病毒措施使单身人士难以见到潜在的伴侣,限制措施迫使许多订婚的夫妇暂缓举行婚礼仪式。2020 年约有 53.8 万对新人结婚,比 2019 年减少 12.7%,这种下降对出生率产生了连锁反应。
一个长期的趋势?
专家和政府官员心中的问题是,出生率的下降是否会持续到 2021 年以后。如果出生率的下降只是暂时的,那么这种下降将不会对人口趋势产生巨大的影响。出生率一次性下降 10 万的影响与未来 10 年逐年下降 10 万的影响完全不同,后者相当于减少 100 万婴儿。
现在让我们考虑一下这三个因素可能会持续多久。疫苗接种是解决对第一个因素即经济的负面影响的关键。在所有人口都接种疫苗,疫苗的有效性得到验证,个人不再需要避免 “三个 C”– 封闭的空间、拥挤的地方和亲密接触的环境之前,这将是一个时期。随着经济活动的恢复,政府将撤销就业保护措施和财政援助,从而压制经济复苏。虽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种疫苗,经济因素对出生率的影响预计会逐渐减弱,但这些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更有可能坚持下去的是第三个因素,对约会和婚姻的影响。虽然随着社会疏远措施的放松,会有更多的人见面,但远程工作和在线教育可能会继续存在。这些文化变化具有减少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效果,这有可能对出生率产生长期的影响,因为它导致婚姻的减少,从而使出生率下降。
提前突破 1 亿人的里程碑
根据一个简单的模拟,下图显示了如果目前的下降压力持续存在,也就是说,假设 2021 年降低出生率的三个因素继续存在,那么对日本人口的影响。
该模拟显示,人口下降到低于国家人口和社会保障研究所使用的基线出生估计数,并接近在低水平出生率假设中看到的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下,死亡都被假设为基线)。它预测 2065 年的人口将是 83,530,000,比使用基线出生率和死亡率假设推断的 88,080,000 数字少大约 450 万。在这个模拟中,日本的人口在 2049 年首次降到 1 亿以下,比研究所中期预测的 2053 年估计的日期早 4 年。
这一模拟假设由于 COVID-19 造成的人口下降压力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下去,乍看之下可能过于悲观了。毕竟,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种疫苗,病毒本身将逐渐得到控制。然而,目前还不清楚第三个因素,即由于亲自会面的减少而对约会和婚姻的影响会持续多久。
另一个找工作的冰河期?
向远程工作的转变使许多员工受益,因为他们可以更灵活地决定在哪里工作,并改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政府在对 COVID-19 的回应中,优先考虑了促进远程工作等次要问题。相反,当局应该把资源集中在缓解养家糊口的经济负担这一更根本的问题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需要支持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目前正处于大流行病引起的不景气之中。特别是,去年推出的与就业有关的补助金和其他金融政策,计划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逐步取消。在 COVID-19 的影响仍然存在的时候,过快地收回政策可能会加剧病毒的负面经济影响。在过去,日本看到不断恶化的经济衰退是如何为求职者带来 " 冰河时代 " 的,然后导致出生率低迷。需要一个良好的退出战略,以确保 COVID-19 大流行病不会引发就业市场的更多寒流。
政府需要制定支持家庭的政策,以缓解笼罩在许多家庭中的经济不安。政府必须认真考虑加强对有一个以上孩子的家庭的全面支持,以及其他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的措施。虽然首相菅义伟支持扩大国家健康保险计划,以涵盖体外受精等生育治疗,这将减少此类程序的财务负担,并使更多的夫妇能够拥有孩子,但这只有助于拥有家庭的第一阶段。如果有的话,未来的父母所经历的财务问题更多的是与学校教育的费用有关,而不是与出生有关的费用。政府需要以更多考虑这些问题的方式来支持有孩子的人。
虽然 2021 年出生人数的下降似乎几乎是肯定的,但为了防止我所描绘的情景,必须尽一切努力使出生人数恢复到 COVID-19 之前的水平。现在是政府进一步加强措施以应对低出生率的时候了。
早点关服得了
难度有点大!
在哭穷这件事上,谁也打不过中年人。如果你问他到底穷在哪?
他会告诉你:你生个娃试试!不行生两个!!!
现在三胎也来了,三胎之后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我不得而知。
所以,又辛苦又费钱,生孩子到底是为什么?
如果我们没有孩子,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继续把工资都穿在身上,抹在脸上,花在吃喝玩乐上,就算做月光族也不怕。
但 “一只四脚吞金兽” 来到家里,“好日子”再也一去不复返了。为什么有的人仍然乐此不疲?
为什么要生孩子?
每个人心中的答案千差万别,但我想,有一个感受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共同拥有的,那就是——孩子赋予了我们爱与被爱的能力。我养育了他,他也给了我二次成长的机会,让我在 “以为人生就是这样了” 的默认轨迹上,又开启了新的探索模式。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再没有人如此依赖我,需要我。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再没有人让我如此强烈地感受到,付出爱是那么的心甘情愿,心满意足。
[
为什么现在好多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
常爸 - 黄任的视频
· 2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73346352328568832)
首先说一下,我这个回答肯定会有人不爽,觉得我说的不对的欢迎来论战哈,但是对于上来就 “口吐莲花” 的我就不跟你们客气了。
我觉得很多人都搞错了这个政策的目标受众。很多人(尤其是中产)一看国家想要促进生育,再想想觉得自己生不起,就开始喷了,再一看网上好像都是在喷,就觉得这个政策好像一无是处。只能说这真的是没有搞懂这个政策的目标。这个政策本来就是给很富有的、能养得起一大堆小孩的人,和很贫穷、生出来就是为了当劳动力的人的。
我们国家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本身受教育水平比较高,不屑于去为了生计做一些苦力活,可能是一本、211、985,但是偏偏不是特别高,享受不到比较大额的人才补贴。收入也比较高,不愿意去小城市过生活,可能是每月收入 5000~20000,但是偏偏不是特别高,达不到完全的财富自由。
按照中产阶级的标准来看(有很多标准,我们按照每日平均消费 10~20 美元的标准),中国在 2012 年有 2600 万的中产阶级。这部分人的问题在哪里呢?他们可以不必每时每刻为生计操劳,但是又不能完全放心,也许一次疫情一次裁员就会元气大伤。他们可以偶尔出去花个 80~200 聚餐,但是又不能想去哪里旅游就去哪里旅游。他们当中绝大多数见过更加富裕的人的生活,这个人可能是自己老板可能是自己同学,他们羡慕这样的生活。想要自己也过上这样的生活,所以**渴望在一个大城市买房,想要自己子女能够受到好的教育,他们的能力正好在这条水平线的边缘,你要我完全放弃,我又不甘心。你要我做到,偏偏又很困难。**这就导致了这一群人的精神压力特别大,比如说前段时间投资失败报复社会的宝马车主,你说他失败吗?肯定不的,虽然可能比不上知乎上月入百万,只会在飞机落地美国的时候答题的精英们,但是比起我国的大多数人民还是要好很多了。只能说中间这一群人的精神压力,或许比纯粹的无产阶级的肉体压力更加致命。
只能说我国目前的收入结构不太合理,如果是纺锤型的收入结构,或许社会矛盾会少很多。但是我国目前的收入结构毫无疑问的是金字塔形,少数人攫取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大多数人去抢剩下的一部分利益,蛋糕做大了,分配到每个普通人手上的蛋糕都比以前大了几倍,这是好事,但是有的人分到的是普通人的几千倍,这就很让人郁闷了。这是真正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虽然我的收入高了,但是凭什么他能拿那么多?你让袁隆平爷爷、杨振宁教授每天拿一爽的收入,没有问题,他们的贡献和收入算得上成正比。但是你让郑爽肖战拿一爽的收入,你让一个娱乐主编每天吃饭 650+,这就让人很不爽了。
所以说我一直认为我们的领导人是有大智慧的,“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时的社会上还没有这么严重的对于这些政策的反感,然而领导人们就已经看到这这些问题的苗头,属实让我佩服。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这个问题完全超过了我们普通人的能力范围,可以说这个问题下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口嗨而已,根本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我只能从跟 “做大蛋糕”“做好分配” 有关的国家政策上猜测一二。
第一是做大蛋糕,对外贸易,对外援建比如说援建非洲、一带一路、中欧投资协定,还有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都是为了做大蛋糕。蛋糕够大,才能够供 14 亿的人分着吃,这也是拜登老是要打牌搞乱中国和周边的原因,原本是美欧几亿人分着吃的蛋糕,你这要塞 14 亿人来一起吃,那我美欧资本家还吃什么?
第二是分好蛋糕,说实话,我知道我说这个肯定要被骂,因为天知道有多少人觉得自己在分蛋糕的时候吃亏了。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其实国家在这个方面已经尽力了。我一向不认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个世界上除了极少数人以外,大多数人都是短视而且盲从但又自命不凡的(当然我肯定也是,我先骂我自己,大家就别骂了哈)。很多人都觉得先富带动后富是一个笑话,觉得东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发达起来了,却没有带动中西部地区,觉得受到了欺骗。他们觉得财政转移支付没有进到他们的口袋里,就是被贪官吞了。他们觉得基础设施建设不如直接发钱来 “带动后富”。
修高铁的时候,他们说国家请等一等你的人民。
修路的时候,他们说我又买不起车,修路就是贪官为了贪钱。
修学校的时候,他们说国家就是想让人晚点进入社会降低失业率。
修水坝的时候,他们说劳民伤财还破环生态。
他们抱怨国家一切没有直接发钱的政策,甚至直接发钱了还要抱怨发的不够。
但是如果没有高铁,靠什么来刺激沿岸经济发展?
没有道路,靠什么来运输货物发展经济?其它也是一样
比如正是因为有了水坝,能够合理利用水资源了,电价低了,又有了高铁,人才和资源流入方便了,才成为了大数据之都。这些建设和相关政策贵州要不要财政上面的支持?是不是先富带动后富?
国家确实有的政策出了问题,但是在分好蛋糕这件事情上,国家确实在努力做了,给她一点时间吧各位。
另外说点闲话,总有人希望国家大规模提高生育福利和住房补贴,这是要财政支持的,出台一项福利,必然会导致其它福利削减或者税收的增加,各位能够接受出行的不便利、医疗价格的上涨还是税收的增加?无论是哪一种,都会被骂,真的太难了。想起来初高中班委,只要想做花费资金的事,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骂(笑)。
不够。要七个八个才够。
我正准备生二胎的时候,二孩政策就放开了。
现在三孩政策即将到来,我是不是也该计划生育三孩呢?
如何看待我国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考虑中……
其实,大家更看中 “配套支持措施”。
大家目光被三孩吸引过去了,实际上前面的应对老龄化更需要思考: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套话,忽略
重点,延长养老保险交纳时限,推迟养老保险领取时间
养老保险不够用,房子抵押来一套
与三孩政策相辅相成,不要麻烦社会,居家养老好
套话
正式推翻以前的 “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号召多生孩子养老,老年人合法权益就是孩子的赡养义务
套话
1- 开放改革的本质是 在公共服务领域的逐步退出 和 居民消费的普遍货币化。
2- 消费资本主义和债务驱动经济 与 人口的正常代际更替,无法共存。
3- 一胎还没有的是被排除出局了吗?
4- 有能力,可以为你做,而不做,就是坏,不是其他,别骗自己。
5- 不要着急,注意观察部分典型城市青年人的变化,比如合肥,西安,苏州,深圳等。
不要紧张,让子弹飞一会儿,好吧。
国家原先限制你生 3 胎吗?只要你愿意交 10 万块钱社会抚养费,谁管你生 3 胎,有钱交罚款养得起,你生 5 胎都行。
仅仅是政策由生孩子罚款变成了生孩子不奖不罚,王炸还没放,仅仅从过牌到放一张 3,你就以为人家慌了,你以为人家没牌了?
生育政策至少分为六个阶段。
1 计划生育禁止生
2 放开政策无限生
3 政策支持鼓励生,比如积分,高考加分
4 实物奖励支持生,比如现金,福利房
5 严厉处罚不愿生,比如单身税,丁克税
6 无视人权强迫生,比如女生刚到十八就抓起来先给国家生 1~2 个孩子再放到社会上自由恋爱结婚。
很明显,目前处于 1.3 版本(放开 3 胎),连 2.0 都没有,你觉得有人慌了吗?
唯一能说明的无非是一个核心要点,我国 82 年开始的计划成生育政策已经基本见到了成效,现在需要研究如何逐步放开计划生育,必要时采用适当鼓励政策,让人口恢复到正常的更替率上。
这个放开的节点和放开的政策不能太猛太急,否则人口就会再次反弹到人口大爆炸这个状态。但是也不能太晚,等到像韩国生育率跌到 0.89 以下,我们国家当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人口生育率重新回到 2.0,但需要各种代价,方法四,需要钱,方法五方法六需要维稳成本。
至于对普通人的影响?几乎没有,能生三胎的会在乎那 10 万块社会抚养费吗?
我几乎可以很快预料到未来的结果
如果放开三胎生育人口没变化甚至继续下跌,一定有人想要夺人眼球的说一些废话
放开三胎,人们还是不愿意生!!!
国家慌了,生育率没变化居然马上又要放开四 / 五 / 六胎!!!
你们务必记住什么时候国家开始不限制生几个了,生孩子给各种各样的补助了,甚至可以直接给生二胎三胎的家庭免费的福利房了,这才是国家急了。
一胎一顿满月酒,升学宴,三胎自然就 X3.
利好哪个来着?
单单开放,其实影响不大。要看后面的配套政策,比如托儿所 普惠幼儿园等等
一个正常女性,22 大学毕业,25 研究生毕业。心怀憧憬准备踏入职场成为独立女性了。三孩政策落实了。
老板就想:你 25 毕业,26 结婚,婚假蜜月。27 怀孕 28 生子,一胎产假半年。恢复好了 30 又怀孕了,31 又生了二胎,产假又半年。二胎生完了恢复的慢了,结果 33 又怀了,34 把孩子生出来了,35 岁又休半年产假。
好,三个孩子生完了,好好工作吧。结果大儿子小升初名额没抢上,去了村镇小学,你每天要早半小时下班接孩子。二胎上小学了,天天调皮捣蛋,老师一个电话就把你 Call 过去了。三胎太小了整天头疼脑热你一下班就去医院守着他。终于等几个孩子稍微稳定下了。
好,那你好好工作吧。什么?你爸妈又出问题了,你是独生女,急急忙忙坐火车回老家接爸妈回来,结果家里没地方住了。在外面让爸妈住宾馆,来回又要多跑。没几天结果公公婆婆身体也出问题了,你老公忙于应酬 996 焦头烂额,委托你去照顾。你问为什么又是你,老公说对不起老婆,我真的太忙太累。你也心疼他,转身开车去接公公婆婆了。
老板想到这里说:不行,我们用人成本太高了。这个岗位不适合你。
你急急忙忙说:老板,我可以。我延迟退休,您看行吗?
老板又想:等你四五十了了,事情都忙得差不多了。第一个孙子出生了,接着往后一个接一个比葫芦娃都多。到你退休年龄都有了九个孙子,你照顾的过来?
老板说:算了吧,我们公司自动优化 35 岁以上的人。去别的公司看看吧。
你又说:老板,我为公司卖命,我 30 以前坚决不生。
老板问:你父母催婚公婆催娃,30 几再生高龄产妇,你确定没问题?
你低下了头,不明白为什么都是勤勤恳恳读了十几年的书,怎么到头来成了这样。
说实话,一个孩子已经很累了,完全没想过二胎,三胎。
为什么累?
你想小孩上那个学校?公立的还是私立的?
小孩怎么接送?
学校费用多少?
有户口没房能不能分到学校?
校园霸凌怎么办?
要不要上补习班?
……………………
这些问题如果政策能解决一半,估计生二胎的人就像自来水一样了。
强制加班会被投诉抵制,
有补偿的加班,会有人自愿就下。
配套到位,那就是实打实的政策。
大人安心上班,
小孩有学上,
……………………
最后,我实在有点担心 80 后退休工资够不够 9 个孙子的压岁钱!
哎,不容易的 80 后。
好,双手赞成。每次看到人口相关的问题,我总是会想到前两年一则广西 90 后夫妇在山里生了 9 个孩子的新闻,不知道这两年有没有添新丁。而网上嘈嘈着不生孩子的网友,都是国家不给我分配对象我不生,国家不给我分房子不生,国家不给我打钱不生这种调调的,我总是不免进行对比遐想。如果这些网友知行合一,不婚不育。那么到孙辈,不婚的网友是一个人。这对夫妇 2 人,孩子成家 9 对夫妻 18 人,每对夫妻三胎,27 个孙辈,整个家族 47 人。而每个打工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在推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作了自己的一份贡献。而这份贡献推进的社会现代化的既定成果,因为我们终将老去,物质精神生活更好的时代因为年轻时的赌气式不婚而没有自己基因的延续,享受美好生活的是那些多育的人的孩子。想到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代打工人不仅年轻时 996,老板明天迈巴赫,同时还在给别人 “养娃”。果然社会主义接班人努力工作,功成不必在我,想想就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本来生三胎的就没有多少了,再生四胎更微乎其微,有必要还限值个数吗?某些人怕丢工作?
我买不起法拉利,是因为法拉利限购吗?
没想到,国家给六一小朋友的礼物是生弟弟妹妹。
5 月 31 日,国务院最新政策,放开三胎,一时间全民沸腾。但是……
自 5 月 11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备受瞩目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生育率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20 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 1.3,处于较低生育水平。初步汇总的结果显示,2020 年我国出生人口为 1200 万人。
从 2016 年的出生人口 1700 万降到现在的 1200 万,不仅引起老百姓的热议,也引发国家媒体新华社发表了《这届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了?》的吐槽。
新华社指出的不生孩子的理由是养孩子的费用太高,而我认为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孩子的所有权跟养育权发生了分离。
以前结婚不生孩子就会被大家指指点点,而现在结了婚立刻就生孩子就会被大家指指点点。现在不生孩子的家庭叫做丁克,就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更颠覆三观的是,现在管小狗叫儿子,让小狗叫自己爸爸妈妈的比比皆是。传统的家庭伦理已经被现代社会颠覆的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于是,很多家庭压根不生孩子,只养宠物陪伴自己就成为时尚。并且知识学历越高的家庭这种情况越明显。比如央视主持人团队中多数都选择不要孩子,其中也包括那个跟我同名的男一号主持人。
可能有人会说,不生孩子以后谁给自己养老?这个问题反过来说就是生孩子的目的就是未来养老。
**可是,生了孩子就有人给自己养老吗?**每次做报告,当我跟大家做调查时问大家,还有人相信自己的孩子会给已经养老吗?得出的答案是,不仅没有人相信自己的孩子会给自己养老,更真实的回答是只要孩子不给自己添麻烦,那么自己就心满意足了。
传统是不生孩子沒人养,现实是生了孩子也沒人养。以前是孩子越多越有人养父母,现实是孩子越多越没人养父母。
我们这一代人,以前养儿子,现在养孙子,但却不敢指望儿子孙子给自己养老。
那么,未来中国的养老模式会是怎样的呐,一定是养老院的专业模式,或者买养老保险,或者拥有几套房子到时候卖掉房子或者出租房子来养老。
于是,我得出了结论,未来孩子孝顺的标志已经不是亲自给父母养老,而是给父母送进养老院然后能定期来看看父母,这已经是最大的孝顺了。
以前孩子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不孝顺,现在孩子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就是孝顺。我们的社会再次被颠覆。
之所以父母不再要求孩子给自己养老,表面是时代变化,内在原因就是孩子的所有权跟养育权发生了分离。
所有权就是决定权,也就是孩子的喜好、家庭、事业以前都是父母决定的,而现在都是父母根据孩子的意愿最终由孩子决定,家长顶多只是引导作用。
养育权就是亲情感情,父母养育了孩子,孩子跟父母有了感情。由孩子自己决定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而不是父母决定孩子必须如何给自己养老。
如果说我们上一代的父母们还会用棍棒来要求自己的孩子,那么,就出现了代沟这个词,更多家庭最终不是孩子被改变了,而是父母被改变了。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都接受了养老院来给自己养老的模式。
中国的这一代父母,被改变的彻彻底底,不仅不再让孩子给自己养老,还会把自己的财产留给孩子,于是,生孩子的目的已经不是养老,而是传承财富。
真的孩子继承了父母的财富,就能传承吗?相信只有少数才会,多数孩子会把父母的财富最终浪费掉。
西方国家其实给出未来的模式,那就是父母只有孩子的养育权,并没有孩子的所有权,孩子的所有权跟父母一样都是自己的,或者说是国家的。只有国家才有公民的决定权,比如被养育的权利,比如接受教育的权利,比如服兵役的权利。
孩子的决定权在国家,法律就是强制标准!
所以,我们看到西方国家的富豪都是把财富捐给国家,而不是留给自己的孩子。因为国家就是一个大的家庭,国家就是集合了所有小家庭的大家庭。
养老院就是小家庭养老转化为大家庭养老的产物。
高知家庭之所有不生孩子了,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爱心,而是他们提前接受了博爱的理念。
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就是多数人不再生孩子的内在愿意。最后养老也是别人的孩子还自己养老,而不是自己的孩子给自己养老。
所以我们看到多数人不生孩子了,原因就是他们知道最终自己的养老问题都会是社会来解决,而不是自己的孩子来解决。
所以,自己养孩子要花很多钱,最后自己的孩子给别人养老,自己就觉得亏了,于是,大家都认为越养孩子越亏。
后续的动作与反应之快让我对刚普查完的红利仍在的结论有点疑惑
说白了吧,说白了:
能毫不犹豫生到第三胎的,那意味着人家有钱有本事生;而连生一胎,或者二胎都踌躇不决的,压根儿就不会考虑第三胎。
生孩子,不管生几个,在很多人来说,是经济问题:而对于 “很多人” 以外的一少部分人来讲,那就什么问题都不是。
会犹豫的,反应最激烈的,大部分都是担心生养成本太高的人。想一想,连自己的生活水平都还不能稳定,谁会生那么多孩子,自己受苦,孩子也跟着受苦。(这里的苦当然不是吃不上饭穿不上衣的苦)
现在是 21 年了,不是几十年前缺吃少穿的时候了,以前还多的是喊着 “多子多福” 的口号生五六个,七八个,甚至十来个的穷人,即便是后来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时候,就算躲到深山老林里,也一定要生。
但现在不一样了,“多子多福”的口号响亮不起来了。在被计划生育政策 “教育” 过一回了之后,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996“、“韭菜”、“内卷”和 “躺平” 等词竞相上新闻头条的时候,这口号的信仰力已经被大不如前了。
为什么又开始放开二胎,没过多久的今天又放开三胎,谁还不知道为什么转这个风向?都知道,看看热搜下面的评论,大家知道的不要太清楚!但又如何呢?
想生的,即使没这政策也照生不误;不想生的,怎么着也不会突然父爱母爱大盛。
近几年,总有些 “…… 自由” 的口号,那我就说一句,祝福大家早日实现 “生育自由” 吧!
当房价涨到一万以上甚至几万以上,涨的再高与普通人都没有关系了,因为他买不起。
同理,当普通夫妻赚的钱只能养一个孩子的时候,放开二胎三胎四胎甚至随便生都与他们无关了。
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是不需要分等级的,因为你做不到 。
生活不是抖音小视频,没有那么容易月薪过万,不到 30 岁有房有车几十万存款。现在普通夫妻养一个孩子还要祈祷孩子正常健康成长,不要生大病,否则就会因病返贫。
更有一个更残酷的问题,你生孩子干什么,让他像你一样做打工人到老吗?
我就和你们这群躺平的死韭菜不一样了!我不仅要奋斗!还要生孩子,生孩子不够还要生猴子,生猩猩,生月亮!生他一个加强连!
医生:哎,精神病医院里刚逃走一个病人你们谁见着啦?
我的上一家工作单位,就我还是个单身汉的时候,领导喊我加班,从昨天早上 8 点加到今天早上 8 点,我累了在办公室里打了个盹,领导吃饱喝足睡香香精神棒棒的路过看到了,直接说:你怎么可以在办公室里睡觉?
我:???
就我这个单身汉还被折腾的那么惨,领导更喜欢折腾谁?喜欢折腾那些,家里有刚出生孩子的,还还着房贷的 30 来岁的男员工,那些员工敢怒不敢言的,哈哈,你以为我在的企业是什么乡下黑心煤窑吗?不,他还是个 5K + 人数的,受到表彰的大企业哩!
再有一句说的,我觉得,就照现在这个卷样,我的孩子以后还不一定能过上我现在的生活,说不定更惨….,有娃娃的同事们聊天都是什么鸡娃(就是给娃打鸡血的意思)焦虑,报班,晚间兴趣组,我一问他们孩子几岁啦,回答我 3 岁,母语都说不利索的阶段呢,就给孩子整外语了,牛必嗷!
别问我哪个单位了,我号还是要的,也匿名了,害~
三孩时代,生育焦虑怎么破?怎么才能真正解决人口问题呢?
生不生孩子这件事,不是女人说了算的,而是应该是个家庭的集体的决定。
同时它需要的是配套的社会政策的支持。
我们谈到生育孩子的费用,孩子的教育的费用,包括房价等等。
都是一对夫妻或者一个家庭决定要不要孩子,要几个孩子的重要的一个考量。
很多的女性都在职场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对她们的最好的支持,不仅仅是说我给你休产假。
同时也应该配套的要求,男性就是父亲,也要休产假。
这样才不会因为女性休产假的缘故,在她们就职的时候,遭遇更多的性别歧视。
家庭政策不只是说女性要做出的一个决定,而是整个社会应该给予的一种,支持性的配套政策的结果。
家有 3 娃,性格各异。 明知不该比,还是忍不住。 我是一个人吗?
有没有懂的分析一下为什么抖音一片支持?是水军还是真的支持?给我整蒙了。微博一片骂声,我觉得这才是正常人的想法呀。难道年纪大点的人真的希望多生吗
孩子的折耗(不能继续繁殖)古代存在,现代仍然存在:
古代主要是疾病、饥饿,以及战争造成的;
而到现代,人们的思想太复杂,同样导致结不成婚、生不成孩子更普遍了?
于是,既然难免有折耗,那么大自然从数学【硬性规律】上说:
少生优生,最低限度还真就是三个孩子;不够三个那不叫优生,叫自取灭亡!
混血鹿,2016 年出生:俊花 · 马
混血鹿,2017 年出生:薇普 · 马
混血鹿,2020 年出生:书芸 · 马
大美 · 马-大青 · 马-红角 · 马-俊花 · 马-薇普 · 马-七号 · 马-九号 · 马-书芸 · 马
马鹿大马 · 楊一辈子至少生过 ↑ 八个孩子,管这个数量叫 “多生” 还差不离;
觉着生三个孩子叫 “少生” 很反直觉吗?然而人们的直觉真有很多都是错误的:
鹿一胎几崽,虎一胎几崽?二十来岁美女 VS 六十来岁大姨:谁更有可能长腋毛?
李溯本❤黄聖雅
为什么要生三个?
是谁逼的?
你妈逼的?
他妈逼的?
我觉着应该是你妈逼的吧。
人口问题有多少重要,不用我多说。这不,三胎政策就来了。那么问题来了,放开三胎的有用吗?会让人口增加的趋势减缓吗?当然不会就这么简单靠一个政策就能扭转趋势,若想要扭转趋势,必然还需要其他配套政策一起上。会有什么扶持政策呢?直接送房子会有用吗?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旁边的日韩,因为他们的走过的路我们大概还要走一遍,他们掉过的坑我们肯定也要想办法跳过。
首先,我们先聊聊这两邻居的人口危机有多严重。他们两的人口问题严重到这两邻居甚至未来很有可能有一天先后脚从地球上彻底消失,就是这么夸张。近几年来韩国的生育率连创新低,2020 年甚至掉到了 0.84。这个 0.84 是什么概念?生育率全球最低,而且韩国也是全球唯一一个生育率跌破了 1 的国家。要知道一般正常水平的生育率是 2.1 左右,1.5 是国际公认的人口生育率红线,而低于 1.5 以下的话人口生育率趋势就真的很难扭转趋势了。因此去年韩国已经正式迈入了人口死亡交叉线,这是什么概念?列个数据你就懂了,2020 年韩国总共出生了 27.5 万个新生婴儿,而死亡人数却到达了 30.78 万人,这也就意味着人口减少了 3.3 万人。
你还真别小看这 3 万人,韩国的知名专家和机构预测,若是按照目前这个节奏,最后一个韩国人只能活到 2750,然后韩国人从此从地球上消失。
另外一个邻居日本也好不到哪里去,日本甚至都已经迈进死亡交叉线 13 年了。虽然出生率有 1.33,但是去年人口还减少了 50 多万人。
都是难兄难弟没跑了。
那他们的政府有推进什么措施吗?当然有,就是疯狂的催婚催娃。一般生娃就要结婚对不对,日本就直接说了,谁积极结婚,我就给谁最多发 3.6 万人民币结婚红包。
隔壁韩国一看,你奖励结婚我奖励生娃好了,2022 年起韩国政府将给一岁之前的娃每个月发 1800 人民币的红包。这潜台词就很明显了,你今年赶紧造人,明年刚好可以赶上领钱。而且不仅如此,只要你生娃,韩国政府还给你一次性发 1.2 万的生育津贴。
日本一看,怎么会落后,于是日本就表示女性只要怀孕 4 个月以上,不管你有没有生出来,都给你发 3 万块的人民币红包,你怀不上娃还给你钱去医院治,怀上了还有产假生育津贴,甚至连你老公也有 364 天的产假,陪你一年生娃带孩子半夜换尿片。而且只要你生娃生下来到 15 岁,每个月还给你 1000 元不到人民币红包。还有儿童医疗全部免费。
当然,韩国也不甘落后,韩国给男性 368 天带薪产假,愣是比日本多了几天。而且在产假里的两夫妇每人还能连续领 3 个月 1.8 万人民币的红包,孩子生出来后上幼儿园的钱也给你免了。
就这样,日韩两国就靠生育福利成为了全球男性带薪产假最多的国家。当然,上面这些措施都是针对一娃的,要是二娃的还有更大的红包,三娃的话还要更大。
可以说,日韩两国为了催生已经操碎了心了。
而且不仅是日韩这哥俩努力催生,几乎所有的亚洲和欧美发达国家也都在努力催生。最绝的是新加坡,只要你订婚生娃,我政府就给盖房子,而且几乎等你白送你住。
你肯定会问,最后结果怎么样?有这么多福利有用吗?只能说,有用过。日本的生育率在 2005 年降到 1.26 之后靠着育儿福利把生育率拉回到了 1.4 几,成功成为东亚第一。你看,效果还是有的。
所以,面对我们的人口状况,我们也有可能陆陆续续用上以上类似的办法。但是,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而已。因为人口问题终究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并不是简单靠福利政府就能从根本性上扭转年轻人不想生娃的问题。你看就算是新加坡直接生娃送房又怎么样,还不 2020 年人口生育率再创新低,只有 1.1 仅次于韩国成为全球倒数第二。
所以,福利政策终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而已,要想从根本性地解决人口,恐怕不是靠一两个福利政策就能解决。
就算生娃直接给你送房子,恐怕也不行。
关注我,下期给你讲讲人类史上最大的放水政策,拜登的 6 万亿刺激政策会带来什么后果?
这是闲 421 不够刺激,直接升级到 423 了啊?你说普通人怎么看?
反正我看悬
什么,一对夫妻?对不起,打扰了!
你们生就是啦,我到时候当五保户就是
建议迅速落地 “未生育人士到手工资不得高于市最低工资水平” 的政策
介于这届年轻人工资够一个人潇洒就会想躺平不奋斗不生孩子,所以俺建议国家来管工资,每个月就给个最低工资再扣个单身税剩个够三餐馒头就咸菜能磕磕巴巴不饿死的钱就成,多出来的钱国家帮你存购房教育基金里,等你生孩儿了直接帮你买房交学费(多不退少补)
逼年轻人生孩子这不比给有钱人开放三孩儿强?
这有钱人生三胎了,以后有钱人越来越多,这躺平的年轻人也养不活这么多有钱人啊
有钱的想生三个当然没问题,普通的一个都闲麻烦更别提三个。
这个政策只适用于有钱人和绝对贫困的人,对大部分中产阶级的影响可能是子女资源更加被挤占。
关我屁事,一个我都生不起。
今天终于官宣了,开放三胎了。
这是对现在年轻人的重大利好,只是很多人看不懂,我看微博很多年轻人的评论简直不堪入目,他们完全分不清这是国家给年轻人的福利。
内卷的真相是什么?
很多人挤在同一个市场,而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小,那么内卷就会越发严重,很难理解吗?这就是一个小学生都能懂的算术问题。
解决内卷的方法有两个:
1、吃下更多西方高端产业链,这样高薪就业机会就多了,很多人就不用挤在一个领域赚钱了。去其他领域以后,这个领域的市场竞争对手也就自然减少了,换句话说,产业链越丰富,内卷越轻。
2、扩大市场规模,也就是人口规模,市场变大了,竞争自然减低了。
小学生都会的反比例运算,懂吗?
其实第一个解决方法,就等于第二个方法。
因为产业链丰富以后,很多人就不用挤在同一个领域了,那么效果就是商家变少了,而市场变大了。
其实本质就是间接市场变大的效果。
所以两个方法,其实就是一个方法,要么通过产业链丰富减少内卷,扩大市场,要么直接在物理层面扩大市场,也就是通过多生孩子扩大市场。
有人说:还生孩子!我都快内卷死了,这么多人跟我竞争!你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是嫌弃韭菜不够用了吗!
我说:本来就是韭菜不够用了啊,所以我们才要增加韭菜数量啊,你现在感觉很累,确实就是因为韭菜数量不够用了。
大家不要老觉得 “韭菜不够用了” 是一个负面词汇,这是一个中性词。
我分析一下,你马上就懂了。
我问你,你开个小卖部,请问你的 “韭菜” 是什么?不就是周围的客流量吗?人流量越大,客流量就越多,你的小卖部也就越赚钱。
换句话说,任何商业模式的本质都是 “割韭菜”,就是赚利润。
区别无非是:
1、马云的金融创新是对韭菜内循环有害的刨根。
2、华为的鸿蒙,是对韭菜的优质服务,是良性循环。
你想想看,可不就是这样吗?
任何服务、产品都有利润,服务一个人,就增加一个利润。所以我说:其实任何商业模式的本质都是 “割韭菜”,有什么不对?
只是有的 “割韭菜服务” 是坏的,比如“金融创新”。
有的 “割韭菜服务” 是好的,比如实体经济生产。
当你琢磨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你自然就能理解一件事:“韭菜不够用了” 是中性词。
“韭菜不够用了” 的意思:本质就是说,市场不够用了,而商家太多了。
不要老是抵制 “韭菜不够用了” 这种说法,难道你自己不需要 “韭菜” 吗?我就问你,你开个店,你是希望客人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韭菜不够用了” 不就是现在年轻人面对的现实吗?
当年 60、70、80 后这些人壮年的时候,中国的消费者人口是多么的充足,现在这些人都老了,老人是没什么消费的,都慢慢退出了。
而 90、00 后的人口,都比 60、70、80 后少多了,自然是越来越内卷,因为市场在萎缩啊。
市场在萎缩,但是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毕竟 60、70、80 后都老了,他们自然是要吃养老金的,养老金从哪里来?还不是指望 90、00 后去 996、007 来挤出来。
等于说,现在的年轻人不仅仅要供养美元霸权的吸血,还要承受不小的社会养老负担。也就是说市场变小了,吃奶的人还变多了,那是要命啊。
这时候,国家终于果断出手了,果断开放了三胎!
目前 90、00 后主要的困局,就是二头堵:
1、赡养压力大
2、人口下降带来的全方位内卷,毕竟人口 = 市场规模
两方面国家都是大力解决,目前看,未来这个阶段我估计会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目前中国的高端产业链正在全方位发力,同时我国是具有强大的行政能力的。
换句话说,中国在全世界产业链的优势越大,国家的利润就越多,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划拨给养老体系的钱就越多。
就比如说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未来可能领导全球,这些产业都是利润很大的,这些钱都是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划拨给养老金的。
所以我对国内的养老金系统是有信心的,只要中国未来攻克的产业链越多,未来年轻人对养老金的承受可能越来越轻。
同时只要中美博弈中我们可以胜利,那么美元霸权就破功了,无法全世界割韭菜了,这样这些金融吸血的压力就没有了。
总结:
1、中国产业链的攻坚克难,会增加对养老金的供给,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2、美元霸权的瓦解,和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会截断美国对中国的吸血,一方面又会提升中国货币对全世界的收益。
只要这两点逐步达成,赡养问题将不再是大问题,这样一头堵的问题就解决了。
下面就是 90、00 后面临的内卷问题,本质就是韭菜不够用了,于是国家果断的开放了三胎。
开放三胎,意味着新生人口未来将可能逐渐提升,乃至人口结构问题被彻底扭转。我觉得很多人的说法有问题,说什么你开放了有什么用,年轻人又生不起!
我说你是不是小学没毕业?基本的逻辑都没有?
先开放了,才能去解决生不生的起的问题,都不开放,谈个屁的生育意愿问题?
先解决生的起的问题?难道你是要让那些人发现自己生得起以后,结果发现政策没开放吗?
所以我说,酸这些开放政策的人,天天不停的喋喋不休说什么,生都生不起,你开放有什么用,完全就是一堆小学没毕业的人。
这些人究竟有没有逻辑思维?
先开放,才能来研究怎么解决生得起,而不是先研究怎么生得起,再开放。
当三胎开放以后,只要在逐渐解决生育意愿问题,我国年轻人的内卷问题就彻底被破除了,毕竟未来 “韭菜” 只会越来越多。
1、攻坚克难产业链、打垮美元霸权,一个增加国家收入,一个断了美国吸血,一头压力就被解决了,整体财富势必增加。
2、调整人口结构,开放增加新生人口,让市场重新恢复规模。产业链多了,竞争就少了;新生人口多了,市场就大了。
这二点,将彻底的破除年轻人的内卷问题。
而开放三胎,就是我们对内卷开战的第一枪,我不知道微博上很多评论再阴阳怪气什么?
难道中国年轻人就应该永远 996、007?难道你不想享受更大的市场规模空间?这就是问题解决开始第一步啊,阴阳怪气能解决问题吗?
我个人认为,中国解决人口问题,有体制优势,首先我们有长期规划实施政策的能力,其次我们最优秀的人,都集中在了体制内。
也就是说,当我们构思好妥善的解决方法以后,将有能力大规模推进来解决这个人口结构问题。
不要像微博上那些负面评论一样阴阳怪气,毕竟我们必须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沉迷负面情绪,人总不能一辈子 996、007 吧?
而且对年轻人还有个好消息:
那就是如果大家都不生孩子,现在的 90 后、00 后可能未来就是工作一辈子的命,但是如果生育率恢复了,你提前 50 岁退休也不是不可能。
新生人口每增加一层,退休就可以提前一层,也是一个基本的小学算术问题。
难道有人想工作到 70 岁还不能退休?中国本身就是一个 “大股”,这次绝对是利好消息!加油,多生孩子,奥利给!
你每多生一个孩子,未来就提前退休几年!
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可以又不是说必须。我想说的是:生育的压力能不能让社会也分摊点,别把好不容易建立的小家给折腾完了,把好不容易找了份工作的女人能走的路给堵住了。
门阀世家,财阀,政阀。豪门开枝散叶,阶级进一步固化。
以后最多要一个,剩下的交给富人吧。
制定政策的专家捧的铁饭碗,别说三胎,五胎六胎都不愁。
要是我朝九晚四,年收入 30w+,每年 20 天年假,工作稳定能干到 65 岁,我绝对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生三胎
标题:累
计划生育何时休?
农民没有个盼头!
八零九零多独生,
毕业以后买房愁,
资本大鳄把钱赚,
房价高歌不下走,
坑苦八零与九零,
三十而立立不起,
突然政策风向转,
家家根本不想生,
纵使政策许三胎,
没钱根本不愿生!
时代多变谁轻松,
一个累字封今生!
吃不起米面的,可以选择去吃牛排、刺身了。
想想都幸福~
其实这些二胎三胎政策对我们农村人没任何影响,我们村生一个就不生了的有 生两个不生了的有, 生三个四个还在生的也有,这些政策只是对于事业单位工作者有影响。
养不起啊,一个都养不起 还要养两个,两个养不起,还要养三个
其次
三胎 三孩来临 将大大增加父母的压力,赚钱的压力 供房的压力,和上学学校竞争的压力
在一个
现在七八十年代的房子 已经养不起或者说是 搁不下三个孩子了 高层公寓 甚至 跃层,尤其是新的住房 抢的会更激烈
还有
三孩子 以后会对房产 继承,养老 提出了新的要求
可以生,又不是喊你必须生
我支持把三胎名额进行交易,房地产市场化,教育市场化,医疗市场化,那么这个配额也可以市场化。我正好把配额卖了换钱。在东北我小时候经常听说,计划生育上谁家抓人打胎。有一个人打胎没打下去,活了。打胎的医生被处罚。而且我上高中才听说少数民族不用计划生育。???我同学就有改民族的。就是这么执行生育率都这样,看来问题真的很大。都上政治局讨论。但是我相信咱们国家领导层决定。他们掌握的信息肯定比知乎绝大多数人都全,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有手段。安安心心上班,你都接不了婚考虑什么三胎,买不起房考虑什么结婚,收入都不高考虑什么买房。在长春大多数人 4000 的收入,房子 12000 的均价,咬咬牙买个老破小还是可以的,老头老太太特多,有点风吹草动,大爷大娘们直接顶上,不开心么。
如果三个孩子都是男孩子。
三套婚房的钱,我是拿不出来的。
人是第一资源,有人才有世界,特别是对于优秀的中国人。古人几千年的总结是没有错的!不过要降低社会生活成本,避免内卷!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当年日本的三光你们也没说啥呀?
再过几年应该会全面放开
压根就没用。
而且能不能大方一点,直接放开算了。
多生一个孩子直接给 100 万,就问你生不生??
立刻说好的人,是纯朴的山里人
犹豫 10 分钟说好的人,是四线城市的农村人
犹豫一天说好的人,是没经过社会毒打的年轻人
犹豫两个月的人,是在怀孕期的女人
犹豫两年的人,是孩子还在幼儿园的人
毫不犹豫说不的人,是孩子已经上学的人
三孩政策来了:「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首先应该给一 9 年义务教育法开一个口子,让多生的小孩,能够尽早为家庭赚钱,同时不会耽误小孩子的豆皮应试教育!
出名挣钱要趁早!义务教育锁剥了儿童天才、天性。
农耕时代,5 岁放牛娃就能够为家庭创造价值;现代工业化时代,教育体制人为地增加了应用人才的培养周期,大部分白领 22 岁左右才能离校进入社会养家糊口;同农耕时代一样,在智能化大规模生产时代,兴趣产业链能够让优秀的兴趣天才,比如童星、超级围棋手等,及早获得高额回报;同时通过兴趣小学培养的大部分兴趣人才,十几岁左右就可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兴趣人才十几岁左右就有收入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家庭对兴趣人才的培养成本。同时也可以通过兴趣产业链来大规模降低贫困人口,发展兴趣产业可以加快国家人口增长,使二胎政策能够落实到实处。这是因为兴趣爱好拉近了少男少女的关系,降低了人才走向社会的年龄,必然降低结婚年龄、结婚的成本、新家庭成员的培养周期与成本,必定能够提高人口生育率,增加国家人口增长。
希望小学目的在于,贫困小孩接受教育、找到工作、脱离贫困;20 多年的实践,希望小学这种教育扶贫模式,非常适应市场经济初期,产品短缺时代; 而新时代,因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技术的出现,很多传统专业知识领域培养的人才,例如技工、教师、医生、律师、会计、金融等可以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操作等工作职位,大都可以被智能机器人取代;故希望小学在新时代,需要升级换代:北欧已经有国家开始试验,完全没有课本,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如何做人到如何做事,按兴趣爱好通过言传身教、网络学习并在社会实践中走向社会。
兴趣小学,也是上述理念的探索;兴趣小学类似希望小学 + 少年体校的办学机制;上午文化课,下午兴趣课,晚上实践实战比赛。白天文化及兴趣专业课程,在兴趣小学完成;晚上实践实战,经选拔的兴趣爱好优胜学生的实战比赛直播,在兴趣比赛直播区的主场馆实现;因为有保底出场费用,和粉丝打赏赏金,是兴趣扶贫的主要途径,也是一种稳定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北方的好项目、大项目,相比于南方越来越少,同样的,北方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人口流出率越来越高;区域经济发展,南北差距越来越大,北方各省市及其大城市,GDP 的排名越来越难看!
2020 的 GDP 排名,天津被挤出城市前十,然而让北方省市领导们意想不到的是,碳排放又输在起跑线上了。
北方经济咋搞,敢问路在何方?
更多详情请参阅:
超大城市圈,聚结了金融、房地产等高端价值产业链,其发财致富机会、高薪机会,相比其他城市,拥有无比丰厚的条件,在市场经济马太效应机制作用下,其虹吸效应明显。
人口跟着财富走。超大城市圈的人口虹吸,必然伴随着财富虹吸。
思想之花醉美:南北差距加剧,碳排放又输在起跑线上了。 北方经济咋搞?
其实,不解决房价教育医疗一些关乎生活幸福的问题,只会带来短时间的生育上升(如二胎一样),最后依然回归正常规律。哦,对了,真想生三胎的父母,替你们孩子想一下吧,等一等,不然这两年一下子人多了,高考又麻了。。。
还有我猜想,会出现中间一大部分人(中产)依旧低生育,而农村养育成本低、思想落后、管生不管养的人和上层有钱人会是三胎主要人群。有钱人家的孩子到没啥问题。就是那些底层的孩子,尤其是其中后来还很努力的,最后却是活的最艰难的… 唉。
打倒漂亮国,大家都好了,加油。
三胎政策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出台,全国哗然,社会经过短暂的惊讶以后,开始爆发出了激烈的争论。主要讨论的主题就是: 人口红利刺激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女权保障、女性生育矛盾、教育问题、购房压力…… 基本上全国都在讨论,特别是那些经历了计划生育国策、二胎政策、三胎政策的人群,更有发言权。
有些迫于压力根本不敢要孩子,有些有经济条件但是身体不允许要孩子,当然也有刚好踩到点上的,准备积极响应国家三胎政策。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三胎既是国家制定的政策,那必然经过了反复论证,群策群力以后才通过的。这里,借助这篇文章,只能说以独立个体的视野来看待三胎政策,我觉得可以从社会和独立个体分开来剖析。
一、社会层面
从社会层面来看,三胎政策肯定是益处多多,可以缓解社会很多发现问题。
一是扩大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 这个词相信大家个个都不陌生,**人口红利讲的直白一点,就是社会生产力;继续缩小下去,就是人才的红利;再缩小下去,就是年轻人的数量。**现在很多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都很严重,有些国家采取政策积极应对,有些国家却深陷泥塘。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 日本和美国。日本是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在日本看到 70 岁的老人在公司忙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日本也在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奈何日本年轻人被生活所迫,生育率很低,导致老龄化问题一直没有太大改观。反观美国,年轻人的生育率也是很低,但是挡不住美国第一大经济体的诱惑,很多优秀人才挤破脑袋都想移民过去,移民名额里面基本上都是高素质人才,美国的老龄化问题是全球在替它解决。中国目前还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吸引到太多的优秀人才移民国内,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了。
二是增加就业岗位
三胎政策一出,相应的母婴、医疗、教育、托儿所、房地产等行业都出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储蓄为主,消费为辅。随着三胎放开,年轻人增加,年轻人是最强大的消费群体,必然会带动内需消费这辆马车,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带动行业领域的扩张,增加就业岗位。
二、独立个体层面
通过浏览论坛、日常工作、生活了解,感觉到真正有动力响应三胎政策的,主要是草根阶层和上层阶层,简单点说,就是越穷的人越想生孩子,老一辈人传承下来的观念,他们觉得多多益善。越富有的人越想生孩子,富人家庭有条件保证孩子的教育和未来规划,多一个孩子,多一个家族兴旺的力量。至于夹在中间的人群,好多人目前只能停留在观望状态。
一是教育方面
刚才也提到了当前有动力生孩子的群体,富有人群的家庭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们的教育经费问题和未来规划问题都已经是上流水平了。可是穷人家的孩子,虽然现在的学校教育经费是不高,但是想要考上好学校,课外辅导班和额外兴趣班,基本上都得投入,现代社会寒门难出贵子的共识绝大部分人应该是认可的,这些孩子的出生,高素质的教育得不到保障,未来更是没有规划,不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会进一步拉大贫富的差距呢?
二是婚姻问题
孩子一出生,人生三大事,学习、工作和婚姻。学习和工作的问题,刚才已经提到了,至于最现实的婚姻问题,是必须正视,不可逃避。现阶段,社会的大龄未婚青年已经很多了,不结婚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经济问题是一个重大难题。现在一场婚姻的成本,和大家概略算一下: 彩礼 10 几万 (南方好的城市基本是 20、30 多万),1 套婚房首付 20 几万 (好的城市首付基本上 60、70 万),一场婚礼 10 万,一辆车 10 几万,概略算一下最低也需要 50 万,一般水平需要 120 万,这是一个男性结婚的成本。如果很不巧,你三胎都是男孩,那么恭喜你,最低 150 万,一般水平需要 360 万。数据是最能让人做出理性决策的,看完这个婚姻成本,我觉得普通家庭应该压力山大。
上面和大家一起交流的是自己人生经历所能看到的,肯定会有局限性,至于三胎政策,有能力的人还是要积极响应,至于观望的朋友们,继续努力奋斗,争取储备好资本向三胎目标靠拢。
以上为个人的浅薄认识,欢迎大家评论点赞!
这是一个本人对生育率低下的一个思考。核心是阶级再生产的成本太高了,而且女性独立解放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通过超额剥削女性,将生育成本转嫁给女性承担。这样刚性的社会矛盾直接表露在了家庭的舞台上。
如果说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自 1980 年以来,在劳动与资本的成果分配上,依赖于复利的力量,资本的占比越来越大,劳动的占比越来越小,宏观结果就是越来越少的人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导致全社会总体趋向于向头部集中,而社会的大多数群体处于一个向下的趋势中,这才是内卷的根本原因,也是为什么生育意愿越来越低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年预言的晚期资本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描述的晚期资本主义现象,都指向了我们现在的这个情况。我们注意到,无论是我国打击垄断,还是 G7 达成的集体加税,都是在韭菜已经没法割、新科技革命又迟迟不来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对这样的人类社会应激反应,我持谨慎的乐观,并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在一个更加阳光、宽松,竞争有序又有保障,不内卷不躺平的世界里,希望人人都是曹大佐,每个人都长着一张 “从来没有被欺负过的脸”。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多股尾盘狂飙,概念股名单奉上
财联社 5 月 31 日讯,中共中央政治局 5 月 31 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会议还强调,要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老龄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必要保障。
受消息影响,A 股及港股两地婴童及养老概念股尾盘集体异动。A 股市场方面,早盘金发拉比、美邦服饰等股涨停,尾盘高乐股份、贝因美、爱婴室等股大幅拉升。
高乐股份
贝因美
爱婴室
港股市场方面,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收涨 0.08%,其中母婴概念股大涨,好孩子国际涨逾 30%,爱帝宫涨超 20%。
好孩子国际
爱帝宫
5 月 11 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并答记者问。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通报,全国人口共 141178 万人,与 2010 年的 133972 万人相比,增加了 7206 万人,增长 5.38%;年平均增长率为 0.53%,比 2000 年到 2010 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0.57% 下降 0.04 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 10 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统计局还表示,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川财证券点评称,从人口普查数据来看,2016 年和 2017 年我国出生人口大幅增加,主要来自于二胎政策的放开,“二孩” 占比上行。但近年来出生率方面整体有所下滑,2020 年我国出生人口为 1200 万人,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 1.3,虽有疫情影响原因,但仍处于较低生育水平。在此背景下,生育政策有望进一步放开,二胎相关方向受益。
从生育率情况来看,当下国内 “人口红利” 逐步衰减,同时随着老龄化人群比例的加大,将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冲击。长期来看,生育鼓励属于国家大方向上重视的政策,后续有望出台措施减轻生育和抚育成本,提高社会人口生育的积极性相关政策。
此外,普查数据还显示,当前 15—59 岁人口的比重下降 6.79 个百分点,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5.44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4.63 个百分点。从人口结构角度来看,青壮年劳力人口比重下滑较大,而老龄化人口比例提升较大,“人口红利” 衰减。未来随着国民医疗水平的提升,平均年龄增长,老龄化人口比例有望继续抬升,届时养老概念方向有望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4 月份,央行发表《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提出,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努力实现 2035 年远景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论文还指出,不仅要放开生育,而且鼓励生育;不仅优化生育政策,而且完善养老制度。
婴童概念相关股:
养老概念相关股:
作者:财联社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968367625906848269/
来源:趣头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请相关单位严格监管企业执行劳动法,五险一金按照实际工资参保缴纳,国假按照国家标准放假。也就是有双休了。这大把的时间,大把的保障,难道还不能生娃么?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女生越来越难找工作咯
你不生不代表企业会愿意冒着女员工连生三胎的风险雇佣你呀,谁能保证未来呢,谁不想规避风险呢
这个政策等于是间接要求女生回归家庭,读再多书再努力还是要以生孩子为重呀,要为社会做贡献,个人的命运不算什么的~
结三次婚
就有了。。。
其实影响也没有多大,想要生的 四个五个都会生,不想生的最多可能就是生一个,或者干脆不生。
我觉得这一战略,来解决人口老龄化,不太现实,如果只是放开生育,同样的优惠政策不配套的话,大部分人也不会买账的
三孩政策,这可能会让,原来就不好找工作的女性,又是一大难题,很多生完一胎的职场女性,做完月子,很快就投身职场了,在职场里,最大的问题就是会不会生二胎,有些人会跟企业保证暂时不会二胎,可是意外总是来得很快,这种情况,为了产假也不可能辞职,企业也不好因为这个事直接辞退孕妇,所以大家都是一个两难的境地,到了好不容易把二胎生完,准备再次投身职场时,这会三胎政策来了,等三胎生完,一孩二孩也在读书了,再怎么说,也需要父母一方来专心带娃才行吧,这样就真的沦为一个家庭主妇了。
虽说古代也是女子在家相夫教子,这没有什么不妥,可是这是 21 世纪啊,一个全新的时代,什么都有可能的时代,你让一个年纪轻轻的女性,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家庭里面,这未免有点不太人性化,可能我说的有点片面,如果男方有钱,可以请保姆来带孩子,女方不用上班 只需要每天陪陪孩子,然后继续貌美如花,那就无所畏惧的对吧;可是如果男方也只是一个上班族,一个月收入 1W 左右,如果真的要生三个娃,还要供房贷车贷,四个老人,这不就是把男人往死里逼的节奏吗?这种情况下,生一个娃都很辛苦了,怎么可能会去选择二胎三胎呢。
治标不治本,可能会形成短时间的增长,跟当时开放二胎一样,二胎热潮一过,还是大把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娃,长此以往,还是得不到解决的。当时那波赶上热潮生二胎的,肯定也有部分人不愿意三胎了,那部分是因为 90 后独生子女政策,家里只有一个,刚好二胎来了,就可以再生一个,毕竟两个小孩,将来养老的压力会小点,如果让他们生三胎,可能性真的微乎其微吧
所以生娃重任还是在 80、90 的肩膀上,80 后也是上有老下又小的,要说力不从心还是有一点的,也有很多就怕生了三娃,亏待了老大、老二的;而 90 后呢,还有很多单身大军等着婚配,所以这个三胎任务完成起来还是很艰难。
另外现在有个词叫 “躺平” 既然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如此之大, 那就躺平了,所以不管是三胎政策,还是全面开放,其实对生活还是没有影响的,能生的就生呗,生不起的就不生呗,所以对大部分的人影响不大了。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有专家建议产假延迟到 3 年,看到这种的建议,也就摇摇头的笑笑,试问哪个企业愿意给女性放三年产假呢?还每个月都有工资的那种,如果女性在休完产假就不回公司了,公司没有相关的证明,申请不到津贴,那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真的没几个公司愿意的,或者等到三年产假休完回来,三年不上班,基本跟公司已经脱轨了。
还有一点我想说明一下,现在能挣到钱的太容易,而那些挣不到钱的也确实太难了,你说他不努力吧 不可能,天天早出晚归,可就是挣不到钱,而那些网红、明星一场直播下来就是几万几十万,所以一辈子努力打工也比不上人家几场直播,那么努力又有什么用呢?既然他们有钱那就让有钱人生就好了,但是别把压力推到普通人身上好吗。有钱人买几套几十套房,现在还要出台什么房产税,而有的人穷极一生,好不容易存了一套首付钱,还得存钱装修,又来房产税,这让一个普通人如何幸福?如何愿意生小孩,难道生出来一起吃糠咽菜吗?虽然这个房产税还没有正式出台,可是没有什么是空穴来风的,既然有这一说法,那假以时日,肯定能出来。
算了 不说这么多,反正跟我无关,因为我现在还没有钱结婚,所以三孩政策对我的生活没有影响,对于一个结婚钱都不够的人来说,二胎都不是考虑范围内,一胎还得等手头宽裕些才能考虑,就这样吧。
呵呵呵呵~~~~~~ 我只想说我是个苦命的女人!
先说下背景,我在一个十八线外的小县城,在一个小小的县事业单位工作。2013 年考上单位后,那时候还只能生一胎,所以,14 年我生了个女儿,生完女儿就有各种人给我出主意,到时候请个病假什么的找个借口再生个儿子。我没理,女儿就女儿吧,一样好。
然后到 16 年,全面放开二胎,小孩一个人确实没伴,想了下就再生了二胎,好吧,怀上了,四个多月的时候婆婆老公一定要我去做检查,要查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查出结果是女孩,全家出动轮翻上阵要求我去打了。那段时间特崩溃,天天晚上就哭着,心情极度郁闷,想死,想带着老大和老二一起死。因为刚好那年我婆婆查出癌症,没办法帮我带小孩,我那时候还在乡镇上班,带着两岁的老大在乡镇边上班,怀孕后也是一样,2016 年就是过得这么苦。没人带孩子也没办法呀,想回县城,刚好县直单位选调,我除了做事吃饭,睡觉都在听书,就是想考回去。还好,我考上了,回到了县城上班,老大也不用在乡下上幼儿园了。
那段时间是真怕自己想不开,怀孕 5 个多月时还请了几天假,一个人去宏村玩,当时还想着爬黄山呢,阴天,肚子也大了,最后也就没去。
生下老二,老公在外地上班,月子里就伺候了半个月,就上班去了。我就到了一个人一手抱娃一手吃饭洗脸刷牙上厕所的日子,因为长时间用左手抱娃,导致左肩严重肩周炎,痛的时候抬都抬不起来。那时候在家坐月子休产假,我唯一想的就是我要去上班,我不想带孩子了。
还好,休完产假后,我婆婆身体恢复不错,能看孩子了。
去年,大的读一年级小的幼儿园,两个都在县城读书,我就到了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带两娃的境地(婆婆在乡下住,不愿意到县城帮忙),老大读一年级还要辅导作业,两娃还经常打架,每天都是一地鸡毛,一点火我就能炸!
好吧,现在还是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接送上下学,做饭洗衣打扫卫生,下午刚出开放三胎,晚上六点多我婆婆就给我发语音,要让我赶紧生三胎。
我在想,我应该怎么回她,好让她死心,万能的知乎,给我个答案!
27 岁的我,男朋友都还不知在哪,家里人催着婚 “人家娃都打酱油了,你连男朋友都没有……” 我已经能想到后面的催婚是酱样子的“人家三胎都可以打酱油了,你还不找男朋友……”
想想就脑壳疼。其实,我本身做为一个非子女的孩子。对于我来讲,我觉得有哥哥或姐姐或弟弟或妹妹是件幸福的事。小时候虽然会吵吵闹闹,各种争执,但长大后发现其实他们就是你一个依靠,可以聊聊天,可以吐槽,可以互相依靠。
但是! 但是! 但是! 各位为人父母的在造娃时,请考虑好自己的经济能力以及责任心。生一个孩子,生的是人命,养的是人。如果决定好生下这个小朋友的话,就请为他或她往后的生活负责,对他或她的长大成人负责,请在他或她的面前当一个有责任的人……
总之,如果有准备好,让孩子生下来后有个小康的家庭,最好可以做到不要大孩得养小孩;是有足够责任心不当甩手爸妈的,都可以生三胎。
这过程中,父母可能会感受到孩子的成长的喜悦,但其中的幸苦也是可想而之的。
如果做不到生三胎的准备就生二胎,做不了生二胎的准备就生一胎,做不了生一胎的准备就暂且先努力去成长。
一对夫妻,4 个老人,3 个孩,65 岁退休。你多大概率能活到 65?能!恭喜你,你有 9 个孙子要带。
继续躺平
清北复交:马上研究家政学院的发展计划,为国家培养高级家政人才,做饭、打扫卫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同时,与汤臣一品等小区建立对口人才支援计划,学生毕业即可到对方家庭工作。
生那么多干嘛…… 回归原始人生活?
每个女生生三个很容,很难吗?!
我比较菜,一个月工资 4k。女朋友都找不到,养不起,生小朋友压根和我没关系。
我不配。。二胎我都不配。
问题不在这里啊,问题在年轻人发现经济庞氏化了,要想办法混过去啊,而不是忽悠他们生更多孩子啊…….
赶在躺平思潮期间弄出这种政策,只能说脱节实在太严重了……. 这政策上个月发出来也许会好一点。
离题了,关于之前答案中提到的内容,后来仔细思索,觉得没有必要这么悲观。
第一,工作的价值不一定在金钱,还有个人在工作中能感受到的乐趣,以及工作对他人的、对社会的意义。如果只局限于金钱,就太狭隘,甚至到恐怖的地步。(因为租房的问题,我觉得钱很重要,不考虑钱,我的工作有意义)有时候想一想,死之前自己会惦记着什么?
第二,似乎本来就没有人是不可或缺的。试想,如果一个机器如果有零件出问题就不动甚至崩溃,那么就太不稳定、太危险了,我想没有人愿意在有崩溃危险的公司或国家。而集体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社会是由所有人一起造就的。工作也许本身平凡,但也可以做出点什么,发挥点什么,帮助他人和社会也许就能做成榜样,甚至引领一个时代的潮流。
第三,我们国家才开放 40 年,走到今天贫富差距虽然已经有那么大,但远没有到一些老牌资义国家那样有种 “永世不可翻身” 那样。现在社会是变化的,不断有各种新的东西出来,有机会。
……………… 分割线………………
今年 22 岁,一宿舍都是单身。我熟悉的朋友们基本都是如此,双一流大学文科生即将毕业。留在上海,第一是工作,第二是户口,国家帮忙解决了,第三是房子,房价凭借个人打工攒钱就比较困难了。
看看房租,两三千还行,也不知道是上海哪个角落里,只是一处落脚地,肯定是狭窄的房子,独立的洗手间和厨房?不知道,总共能有 20 平米就谢天谢地了。每次想到要住在这种狭窄的地方,除去房租每个月到手几千工资,想想自己读这么年书,想问,为什么? 国家真的需要自己吗?
我和室友们讨论,上海的户口要不要迁。毕竟,1、谁也不知道自己会在这里待多久,在工业的社会,大家随工作漂流;2、迁过来也没啥用,买房子?实在想留下来,家里狠狠帮忙,也行。但这里有什么吸引人留下来?拥挤的交通和人群,狭隘的空间,浑浊的空气…… 没办法,这里有企业,符合对口专业,忙碌的气氛似乎也比较符合年轻人
我们(我和室友们)不知道我们将走向何处,留在何处,在这个工业的社会,工作到处变动,人也到处变动。既然如此变动,那么怎么会谈恋爱、结婚?孩子?
我倒是觉得大家不用去纠结政策放开之后,生育率会不会上来。答案肯定是不会立马上来,甚至还会继续下降。
但是大家可以从政策制定过程中发现一个规律,现实压力是倒逼国家改革的根本动力。要是都过得舒舒服服的,谁有心思去折腾。大家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比如,当初放开二孩政策,要是生育率一下子就上来了,压根儿就不会有现在的三孩政策。
同理,假如放开三孩政策效果还不明显的话,国家才会有更多的惠民政策给到普通人。比如说购房、托管和入学各方面的便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喊口号多于实际行动。你品,你细品。
正好前段时间写了篇文章,就是说人口问题的,贴到下面,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聊聊人口数据,普通人该怎么做?》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在推迟了近一个月之后终于公布了。推迟公布的原因很简单,不是各种各样的阴谋论,而是人口普查的过程中存在大量重复统计的数据,必须要想办法把这些水分挤掉。
这也不难理解,现在人口流动的规模比起 2010 年第六次普查的时候已经翻了好几倍。户籍地统计一次,工作地再统计一次的情况更加普遍,这就很容易造成重复统计,导致数据的虚高。
关于这次人口数据,专家们已经做了很多的解读。但是专家的报告术语太多,普通人很难看懂说了些啥。正好我有个在政府里面工作的哥们儿,和他聊了聊他们内部对于人口数据的解读。结合这么多年我在南北方求学和工作的经历,谈一谈我对这次人口数据的一些理解。
1. 数据都说了些啥
数据主要是讲了我国现在人口总数,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啥的,都是一些再简单不过的数字。但这里面既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好消息是,中国现在的人口是 14.1 亿,相较于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了 7200 万,平均年龄 38.8 岁,和主要发达国家比起来,正值青壮年(日本 44.6 岁,德国 43.7 岁,美国 39.7 岁)。
其中儿童比例增加到了 17.95%,青壮年比例下降到了 63.35%,60 岁以上人口则增加到了 18.7%。总体来说,我们的人口是两头少中间多,典型的橄榄形结构,还算是比较健康。
坏消息也很明显,就是大家常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有所加剧。学界对于社会老龄化程度有一个定义,65 岁以上老人超过 7% 就步入老龄化社会,超过 14% 就是深度老龄化社会,如果这个数字到了 20%,那就是超级老龄化社会。
这样说大家可能没有直观的感受,邻国日本这个数字是 28.7%,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也都在 20% 以上,已经是超级老龄化社会。
目前我们国家 65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经达到了 13.5%,明年这个数字很可能就要到 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所以现在大家最担心的就是我们国家会进入一种未富先老的状态。
2. 为何会出现橄榄形人口结构
大家都知道,最健康的人口结构应该是图示那种金字塔形。儿童多,老年人少。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儿童比例的减少?有的人会说是计划生育政策,但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那就是城镇化率。
没错,城镇化是导致生育率下降最主要的因素。
下面这幅图就是我们国家城镇化率与新生人口数的关系。明显可以看到城镇化率越高,出生人口数越少。这也不难理解,大城市房价高得一匹,年轻人还要 996,谁还有精力和时间去生孩子。
就算是计划生育政策最严格的九十年代,每年也比现在多生几百万。难怪有专家说城市化才是最好的避孕药。
我国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城镇化率都领先全国,所以在人口问题上也是首当其冲。历次调查中东北地区都是人口问题最严重的地方。
越来越内卷的工作环境,大城市高出天际的房价,小孩子巨额的教育支出,父母的养老。随便拎出来一项就能把现在的年轻人累得够呛。生活都已经这么艰难了,谁还有兴趣生孩子。你不生,我不生,新生人口数可不就一路下滑。
这也不是什么中国特色,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这个尿性。美国,德国,日韩平均城市化率超过 80%,人口出生率基本上维持在 1.5% 以下,韩国更是降到了恐怖的 0.94%,再这么下去不等金将军出手,半岛南边就没人了。
进一步观察还会发现这些国家的白人其实也不怎么生。美国主要是拉美裔和非洲裔美国人在生,德国主要是移民和阿拉伯裔扛起来了生育的大旗。不少专家警告,再这么下去这两个白人国家早晚要变成有色人种国家。
3. 人口问题带来的挑战
当下人口问题带来最直接的挑战就是社保危机。2020 年全年社保基金总收入 5.02 万亿,总支出费用却高达 5.75 万亿,已经是收不抵支的状态。这其中尤为严重的是东北和西北地区。
大家看到纸面上的数据觉得这些还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但实际情况却要比这严重得多。**许多年轻人外流,但是户口依然在当地。**也就是说,计算数据的时候他们被统计到了,但实际上他们已经不在当地工作,没办法给当地创造税收了。
从下面的人口分布图就能看出来,东北和西北现在除了少数几个省会城市之外,基本没什么人了。人口几乎都向东南沿海地区集中,也就是图中胡焕庸线以东的地方。
现在整个东北和西北很多地方的养老金都是靠着中央的统一划拨和沿海各省的转移支付。可这玩意儿不能长久。发达省份已经有了不满情绪,好在现在的中央还是掌握着权威,才把这种反抗情绪弹压下去。
但各省也有各自的骚操作。比如说深圳,现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年薪都是 30-50 万的级别。多给本地的公务员发工资,财政结余自然就少了,可以用来转移支付的钱也就变少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愿意把辛辛苦苦赚的钱白白给别人。况且一味的输血总归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容易让一些地方政府形成路径依赖。
所以在十四五规划里,国家把沈阳、西安、郑州、成都确定为中心城市。就是希望能把它们扶持起来,建立起产业中心群,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把年轻人尽可能留在当地,创造财政税收,变输血为造血。
但就目前的情况看,除了成都有一些潜力之外,大部分地区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具体的原因还是和当地的营商环境关系密切。
如果这些地方想要招商引资,除了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之外,深化地方政府制度改革也是刻不容缓的。毕竟你得让企业家们愿意来投资才行。
人口流失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产生的后果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人口都外流了,财政税源自然会减少。没有财政投入,基建和工业配套就搞不好,像样的制造业就不会来投资建厂,当地人没有工作机会又得往外跑。一层一层就陷入了死循环。
除此之外,人口问题带来的另一大后果就是**高校教育的坍塌。**财政缺钱对教育的投入自然就会减少,教师没钱,搞科研没经费,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优秀的教师外流。
去年教育部出来呼吁南方的大学不要从内地的高校挖人。但这种呼吁其实是无济于事的。科研成果都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要是没有科研成果高校教授的职业生涯基本也就完了,就算是在他们学术的小圈子里面,也很难混得下去。
现在南方大学不仅安家费给的多,科研经费也充足,稍微有点成果的学者,动辄就是几百万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资金。回过头来看内地高校,要钱没钱,要人没人,高校教育的坍塌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就连北师大这种帝都的学校都去珠海建了分校,就更别说内地和北方的一些学校了。
说了这么多挑战。那这其中有没有什么新的机会?答案是当然有。
4. 机遇在哪里
首先是人变得越来越金贵了,这应该是大家的普遍感受。这两年网上最多的新闻就是,好多厂子招工,月薪过万,包吃包住还是招不到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新闻这两年也明显少了。这种情况放在 10 年前是没法想象的。
那时候,沿海工厂来内地招工,都是一车一车的往外拉。小厂子,工资低,工作环境差,事故多,还经常拖欠工资。就算这样,大家还是要挤破了头去工厂里。好一点的像富士康这样的,甚至需要同乡介绍,托关系才能进。没得选,因为那个时候的农村是真的穷。
而且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很多的厂子都只能搞一些最低端,最基础的流水线加工。工人不需要有太多技术,只要不傻,来了就能干。况且那会儿是僧多粥少,所以小老板们也有横的资本,爱干干,不干就滚,有的是人抢着干。
说白了那种流水线工作,人就是消耗品,工厂老板根本不会在意你作为人的价值,用废了直接扔就是。
最后钱都被少部分人赚了,负担却由全社会承担。
国家层面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也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产业。最近 “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 的舆论很火,其实转的主要就是这部分低端产业。
为啥现在人变得越来越金贵了。因为我们已经走过了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现在很多产业已经或者正在进行全面的升级,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复杂,对产业工人有了比较高的技能要求。
要想培训一个熟练工,起码要 3 个月以上。工人走了,不是在大街上随便抓一个就能顶上,一些重要的工位甚至影响整条线的生产。
所以为了能够留住技术工人,许多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改善工作环境,采用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客观上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其次是工作机会更多了。中国是全世界移动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各种新业态的出现,催生了数以千万计的新兴工作岗位。比说快递,专车司机,博主。
与此同时,大量的人涌入到城市,他们在脱离了熟人社会之后,对于娱乐文化产品的需求也是巨量的。这两年,直播和短视频之所以这么火,和这个因素是分不开的。
多说一句,像富士康那种流水线工厂根本就不是人待的地方。很多人进去出来之后就再也不想进去了。也难怪,这种流水线工厂为了追求效率,把每个动作都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的地步,所谓的产业工人不过是执行工序命令的机械手。
每个人就像是螺丝钉一样被拧在固定的工位上,不用思考,不准交流,就算是去上个厕所都要掐着时间。毕竟节拍一慢,整个流水线都要停下来。长此以往,人就会慢慢退化成没有思维能力的工具。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智能化工厂,AI 换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把机器该做的事情交给机器,而不是人。
另外,我们老是说人口红利。其实这个红利也要分为数量红利和质量红利。在中国工业化的早期,我们吃到的主要是数量红利。廉价的劳动力成批的被扔到了工厂里卖苦力。外国人赚了大头,我们跟着喝点汤。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那个时候我们是要能力没能力,要品牌没品牌,只能通过给人卖苦力的方式积攒第一桶金。
但我一直强调,艰苦奋斗的目的不是为了一直吃苦,而是为了让下一代人不吃苦。现在有一个怪现象,一提到沿海工厂的用工荒,好多专家就跳出来说现在的年轻人不能吃苦,不像当年了。**这种人就是有病,得电。**他们嚷嚷着别人的孩子不能吃苦了,那为啥不把自己的小孩送到工厂里去。
所以,但凡一直有充足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本家永远不会想着要去搞产业升级,去改善劳动者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这么说来,人少一点反而是好事。
**数量红利的时代就要结束了,但那个时代并不值得怀念。**接下来我们必须抓住的是人口质量红利。
现在每年中国毕业的理科生比美国,欧洲,日韩的总和还要多。你要让这么多大学生去工厂流水线显然是不可能的了,这也对不起国家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那就必须的进行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把设计、研发、销售和服务这些领域打下来,赚取超额的利润。
今年在十四五规划中就提到,要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就是产业升级的一个信号。何为人均劳动生产率,但个人能够创造的 GDP 财富价值。
举个例子,同样是生产制造,造手机造飞机的公司,人均劳动生产率就是要比造衬衫和造袜子的公司高。
另一个就是物联网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就拿汽车制造来说,以前每厂至少都要几百号工人,现在已经开始有 “熄灯工厂”,只需要几个工程师维护一下设备就可以了。大几百号人一下子就减到几个人。显然后者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显然提高了。
生产力被解放了,社会财富也会随之大大增加。每个人能够分到的蛋糕也会比以前多得多。社会的整体繁荣,反过来又会促进服务业的大发展。那些因为机器换人流向社会的劳动力,也会有新的工作岗位和机会。
5. 尾声
目前来看,人口问题确实挺严重,而且短期内无解。首先是部分地区的人口流失问题,如果当地没有足够的优质岗位吸引年轻人,就必然会导致大家外出寻找机会。而一旦站稳脚跟之后,通过亲友或者是宗族的裙带关系,又会卷走一大批人。地区的坍塌也就是迟早的事情。
然后是生育率问题,现在年轻人不生孩子,更多的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一方面是大家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初入社会的年龄推迟到了 22-25 岁,稍微工作个一两年,转眼就到 30,这大大推迟了结婚和妇女首次生育的年龄。
再者,以前网络不发达的时候,大家只能看到身边的情况。到了年龄就赶快结婚,结了婚就赶快生孩子。你要是晚一步,在群体内部就显得像个异类。
现在大家都能通过网络看到别人的生活。无形中放大了生活和养孩子的压力,也放大了不生孩子的快乐。年轻人一看北上广深的家长,为了原来养个孩子又是补习班,又是学区房,弄得筋疲力尽,干脆就不生了。回头一看,不生孩子的人原来玩的这么爽,就更不想生了。
另外,大家都在谈内卷,谈 996,谈阶级固化,这也是绕不开的因素。如果大多数人已经能够预见到自己的后代也要和自己一样卷来卷去,也要 996 福报,也要被锁死在底层,谁还会愿意生。
最后说一点感想。作为普通人国家发展的大趋势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但起码我们可以在这些趋势里寻找一些机会。
首先,如果有机会尽量去一些大点的城市,不论是上学还是就业。人多的地方机会就多,趁着年轻多折腾。要是拖到中年,再想折腾既没有年轻人得精力,拖家带口的,也没有孤身一人的勇气。
其次,大家应该多去尝试,尤其是一些低成本的尝试,喜欢文学的就写写文章,能唠嗑的就搞搞直播,有一技之长的就弄弄短视频。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最后会在哪条赛道上胜出。
跟生几个小孩子有个 Dior 关系
难道根本原因不是社会人生存困难, 小孩子 1-3 岁的养育问题才是重点吗?
家里只要生娃了夫妻就要一个不能出去工作.
按我们家算是 easy 模式来说
房贷 2500
水电煤 物业费 800
装修贷 3500
固定支出就已经这么多了
这还没买车, 还不算大人吃饭钱. 都只能勉强度日, 就这情况还指望多生?
leader 你们是在想屁吃还是肉粥吃多了?
养一个小孩子都够呛, 你跟我说这是我们的问题吗?
这还是上车早, 24 岁买的房, 现在随便买个房 150 万起步, 月供 4K 打底, 玩个 Dior~~
所以这根本重点不是开放生几个的问题, 是民生民计的问题
对应的社会设施和政策跟不上谁乐意生?
奶粉一罐 200-500 一个月两到三罐
各种辅导班卷成包心菜, 这些钱去哪里找? 借呗借吗?
韭菜割得不亦乐乎, 躺平了又一个个着急的不行, 出来指责韭菜不能倒伏, 不好割?
今天 “三孩生育政策” 出台,国家层面上鼓励生育已经很明显了,我无意评价这个政策,只是想说,这个政策放开了,年轻人就真的会生吗?
这次 “七普” 的结果,真的可以用 “千呼万唤始出来” 形容,公布结果的时间是一推再推。而这里面,大家最关心的数字就是去年的新生人口数字。最终官方给出的答案是 1200 万。
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新的激励措施,我国每年新生人口在一定阶段内都会稳定在 1000 万上下了。如果真长期是这个数字,这个人口结构将来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三孩生育政策”究竟会有多大作用,我这里不多言,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只不过看到这个政策我想到了一个段子,就在 “七普” 结果还没出来时,舆论界普遍对去年的新生人口数字持悲观态度,结果就有人想出了一个挺缺德的激励措施:
他说,生娃这事在当前环境下放开了没用,哪怕你明确多生一个就给 XX 元的补助也是收效甚微。你不妨这样,直接规定:**家里有弟弟妹妹的孩子,高考可以加 10 分!**这个落实了,保证效果最好。这样以我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老大的,基本肯定得要老二;之后等老二长大了,想想也不能亏了老二啊,因此就得继续下去……
看了这个建议,真想回一句:你给我国的大熊猫留点笋吧!
高中的时候还是计划生育好,一毕业就是三孩开放,年轻人精神分裂不是没有原因的
生不起的别看了,这政策不是给你设的
就不能为男男女女考虑考虑?
不说别的,
女性,本身因为有怀孕休产假的风险企业不爱用
原来独生,生一个之后算是给企业一个定心丸
后来二胎,人家还要再生一个,企业还不一定愿意要
现在直接三胎,难道要再生一个?
合着也不用干别的了,在家生孩子玩吧!
不生?
那企业就不敢要,不敢要就没工作,没工作就没钱,没钱拿你的大头消费吗,你是拉动内需还是遏制内需呢?
男性基本同理,婚恋成本越来越高,卷麻了,卷死了也见不着头,
那干脆就不生,物质欲望压制到最低,学日本躺平得了
相关制度和配套措施没有彻底落实之前我实在是想不明白生三胎的必要
影响不会太大。
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三个子女的政策,基本上接近等同于取消计划生育了。
有意愿生育四个或以上的孩子的家庭,恐怕百不到其一吧!
从过去的经验来说,实施计划生育的难点在于最底层的人口,80%以上为农民。城市居民大多为公务员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保住工作考虑极少有生二胎的。
现在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适龄人口中纯粹的农民阶层几乎没有了,超过一半的青壮年农民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城市居民,他们的生育观也发生了变化。
富有阶层人口有足够的资金实力缴交罚款,同时大多也没有强烈的生育愿望。中产阶级人口可上可下,反而压力最大,也极少会考虑生两个以上的孩子。
而出生于农村的新一代城市居民,大多仍在低层,但是他们也看到了向上的希望,对子女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的,而且他们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吃苦较少,也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培养三个甚至以上的孩子,两个孩子应该是主流的做法,有意愿生育三个孩子不会太多。
个人认为这个政策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对一些特殊家庭来说,意味着生育三个孩子成为合法的可选择的事情。但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对改善社会总生育率帮助不会太大。
我认为出台这个政策的最大推动力是为了迎合民意,适度地平息民众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的焦虑心理。
我个人并不认为现在的低生育率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至少从我们的人口基数来说,问题没有日韩和欧洲那么严重。
从民众生活的舒适度来说,如果能维持在八至十亿的总人口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这个总人口数可以人均拥有更多资源的情况下,同时能确保我们的综合国力以后可以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会接近于美国和欧洲的实力之和。让我们有足够的实力维护国家在这个星球上的利益。
当然老龄化会让下一代人吃比较多的苦,而目前来说并没有有效的方法能阻止这个情况的发生,但是下下代的人就可以轻装上阵,真正地让中国进入最发达国家的行。
所谓的人口红利,只是预支了下一代人的劳动罢了,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借多少,到时候就还多少。
我们利用上一波的(低端人口)人口红利完成了工业化,下一波红利是高端人口红利,以质量而非数量取胜。现在多生孩子,最大的作用就是给 “红利一代” 养老。
多生,把要还的养老分担给下下一代。少生,这一代承担完,下下一代就轻松了。
无非是一次还清和分期付款的区别。
真正看长期人口趋势,得 20 年后房价稳定丶人口不再迁徙之后。我个人对人囗长期维持十亿左右相对乐观。
生不生,生几个,其实就三个考虑维度:
第一:经济实力。
如果夫妻两自己都月光甚至负债,无自有房无稳定工作,干脆一个都不要生,因为你还挣扎在温饱线上,谁催你都不要理,哪怕是你亲爹亲妈,坚持原则才是生存法则。
如果你经济实在富裕,那你就拥有了想生几娃就生几娃的先决条件,只要老公身体倍棒,老婆子宫够强,这个道理不用说吧……
但是经济实力就一定是你想生就生的理由吗?
不一定
因为谁都想生贴心乖巧的娃,谁都不想生讨债娃,对吧……
那就是第二个维度了
第二:你的教育水平
不要梦想着依托学校教育,因为你交给幼儿园的时候,他的性格已基本完全形成,是讨债的还是报恩的已经基本可以判断,这就是老话——三岁见八十。
孩子的首位老师就是你们夫妻。
生一胎基本就是撞运气,你也不知道你的水平能教出怎样的孩子,除了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自我祈祷和自求多福外,新手父母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但是第二胎直至第 N 胎生不生这个问题,那就要有的放矢了,必须一胎教得好,你才可以考虑扩大生产,这就和样品通过检测了才能批量生产一个道理。
这也和玩游戏一样,千万不要以为大号练废了,重新练个小号,你就能练得很好,技术不行就是技术不行,千万要认清事实。
当然你可以说,我也在进步啊!!那你进步为啥最后也没把大号练好?
所以一胎教育得好的孩子,作为优秀父母,在经济实力允许(要非常允许,家有余粮才不慌),且个人意愿强烈的的情况下,你就可以考虑继续生二胎甚至三胎了!
第三:你的陪伴能力,也就是你陪伴孩子的精力
不是妈妈陪,而是爸爸妈妈都能陪,因为孩子的教育是需要阴阳协调的。
如果你说不行,我们夫妻两人都要上班,晚上回来很累了,没办法陪小孩,那你生个啥?养个宠物都要有时间遛啊,更何况是个人,那就暂时别考虑。
你得陪伴,这就要求你是能够兼顾工作家庭的牛人。牛人才能多生几个,凡人不行,怼不动这么多孩子!
当然,有些人说还需要有老人帮带啊,这个我觉得是把双刃剑,有些老人是来帮忙的,有些老人却是来帮倒忙的,经历过老辈带娃的人都知道!!!
所以满足这三个维度的,你就可以在生育的道路上自由飞翔了……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素质一般不差,各位看客也不会为你着急,还会感谢你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了……
至于条件不满足的,你要逆势而为,就不要抱怨养娃累、费钱,几个孩子也不见得有人伺孝床前,因为属于强行栽瓜嘛,先天后天都不足,怎么保证瓜甜如蜜呢!
个人看法啊,不喜勿喷,你有反对意见就是你对…… 我尊重各位的不同看法!!!
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未来会不会生三胎,但是我想作为出生在三个孩子中的第二个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
我是家里的老二,对,你没有猜错,我是第二个女孩,父母想要个男孩。
为了躲计划生育,几个月还没断奶的时候被送到乡下生活,那边的家庭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在五六岁的时候突然被人告知我不是亲生的,我的亲生父母在城里。
我不懂,只知道不再喜欢听到乡里汽车的喇叭声,听到我就害怕。
之后由于上不了户口,我被接回去了。
从未见过的姐姐和弟弟可以和成年的大人撒娇,我也第一次知道除了番茄黄瓜甘蔗之外的水果,有紫色青色的葡萄,还有在电视上才能看见的香蕉。
同为孩子的姐弟对我这个陌生的人很有敌意,最开始我过的一点也不开心。很好奇他们为很么不和我玩,其实没必要苛责,小孩子也并不都是小天使。换成我也不会喜欢蓬头垢面身上还有虱子的陌生小孩。
从乡下学的口头禅,骂人的顺口溜,说一次要挨一次打;穿姐姐的旧衣服被大声训问为什么要穿她的衣服,家里饭菜只吃菜不吃饭,被骂是饭桶;
之后,我就学会了。没人给我乘第二碗饭吃完就走,不要忍不住自己去乘第二碗;桌子上的菜不要挑弟弟该吃的肉,吃不饱就忍着。晚上也不会主动找父母要晚饭钱,他们不主动给就不要去要;不要和人闹着买新衣服,姐姐旧的衣服也比我之前的好看,随便都可以穿。
再到青春期,我就开始叛逆、反抗,故意捣蛋和坏孩子一起玩,不爱学习,父母时间长了也拿我没有办法,再来,我已经长大了,再打就记事了。他们不知道,我以前也记事,尤其是不开心的事情。
在后来,慢慢的孩子们都长大了,就好了。现在我们也像普通正常的家庭。外人看起来很和睦,但是我一直知道自己和姐弟是有区别的。
现在,我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也很感激学习。正是学习让我远离了那些翻着白眼看我的人。
在一个人反思的时候,总会有疤痕难以愈合,对于重男轻女的话题我也很介意,很敏感,换句话说,我一直没有放下这些事情,没有办法完全接受父母,对于家庭疏离,没有安全感。
为什么呢?
大概是我一直忘不了乡下那个为了躲汽车跑到河道一个人藏好的那个清晨;忘不了抱着乡下养母的腿,被问要是送我走还会不会回来,我说我不要走的那个午后;也忘不了追着哥哥自行车跑却被拽回来,之后嫌弃我丢人用带子抽的那个阴天;忘不了被开玩笑计划生育的人来抓我,一个人蜷缩着躲在小柜子里的那种黑暗;也忘不了父母永远关心会撒娇的姐姐弟弟,而自己被忽视的感觉。
现在我也知道,父母也有父母的苦衷,我也不愿意再去翻这些陈年旧事,反复揭开伤疤。毕竟有人连父母都没有,我也没有什么资格自怨自艾。
现在,有时候难过压力大了也想家,但真正要回去的时候,再想一想,其实也没有很想回去。其实一个人在外漂泊也挺好的。
就像前几天这个政策刚出来的时候,父母说要是第三胎还是女孩会在拼四胎,我心一下子凉了。
原来有些事情一直没有改变。
对于三胎政策,我自己说自己如果未来会生孩子,一个就好。我想让她有些安全感;
要是有想要三胎的朋友们,看到这里,请您不管它是男女,一定不要忽视孩子的感觉,因为它什么都懂。
作者_|_李晓贤
2015 年国家开放 “二胎政策”,我们迎来了 “二胎车市”。不仅为中大型 SUV 创造了一片沃土,也为国人认知 MPV 车型的需求和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时隔 6 年,“三胎政策” 正式推出,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家庭人口真的逐渐增多,那么主打大家庭产品的品类 MPV,将迎来它最黄金的年代。
过去,MPV 并不被国人看好。最新的乘联会数据显示,4 月份国内 MPV 市场同比增长 41.3%。看似亮眼的数据背后其实是 2020 年疫情带来的 MPV 需求量暴涨的假象。数据显示,今年 4 月 MPV 销量为 8.7 万辆,环比下滑 8.4%,与 2019 年同比下滑 7%。现阶段 MPV 市场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在国人消费审美和认知中,这类产品有些 “四不像”:按说国人比较偏爱大空间的车型,但它无论怎么设计都并不在国人的审美象限里;而且它很能装,但其实和国人最爱的品类 SUV 比起来,拓展性能好像也没差太多;其实它本身也提供着非常优秀舒适的乘坐空间,宜商宜家,但除去一些商务接送的用途,家庭很少考虑这类产品。
不过随着三胎政策的开放,以后一家五口人的出行将会逐渐常态化,喜不喜欢 MPV 不重要了,人们必须重申审视 MPV 的价值。想象一下,一家四口的出行将会演变成一家五口(父母 + 三个孩子),但三个孩子两位父母肯定照顾不过来吧,可能七口(父母 + 三个孩子 + 爷爷奶奶 / 姥姥姥爷)的出行格局更合适,七口出门最少还要装点行李物品啥的吧…… 最极端的情况,应该照顾到九口出行格局……
无可否认的是,三胎时代的来临,MPV 这类产品也将迎来红利期。今天,品驾就来带大家看看市场上有哪些代表性的 MPV 产品。
1998 年诞生的别克 GL8,于 2000 年进入中国。难得的是,这 21 年来,别克 GL8 始终保持着足够的市场认可度,也为适应市场变前后进行了 5 次型号迭代,雄踞国内 MPV 市场。
2020 年 ,别克 GL8 家族先后推出第五代别克 GL8 Avenir 艾维亚家族、GL8 ES 陆尊及 GL8 陆上公务舱三大系列。
作为家庭使用,这三款系列的 2021 款均标配 ISO FIX 儿童座椅接口。
其中,别克 GL8 陆上公务舱系列售价人民币 23 万元左右,更具性价比,可以满足大空间,7 人出游的需求。
其中,福祉版特别配备有电动旋转座椅。座椅可电动旋转出车外并降低,待乘客入座后可电动收回车内并锁止,配备座椅初始位置及下降位置记忆功能,更方便抱着儿童的父母上下车。
福祉版支持全座椅头枕 4 向调节,以及座椅位置调节,可让孩子找到自己最舒适的位置。
在车内配置方面,车身尺寸为 5238mm×1878mm×1800mm,并拥有 3088mm 超长轴距。环抱座舱布局令三排均有宽适空间。后备箱常备容积为 475 升,满足日常需求;当第三排座椅收起,后备箱空间可达 1605 升。
动力方面,别克 GL 8 陆上公务舱系列采用 2.0T 可变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
174kW/5000 rpm,峰值扭矩 350 N·m/1500-4000 rpm,百公里综合油耗 7.8 升。
虽然五菱汽车正在向高端化发展,但其在不同车型中仍保持着足够的性价比优势。如今其 MPV 车型五菱凯捷也成为仅次于五菱宏光和别克 GL8 的畅销 MPV 车型。
8.58 万到 13.48 万的售价站在 10 万元价格区间之上,同价位的对手还有宋 MAX、吉利嘉际也属于口碑之作。但销量三者却差距不小。
五菱凯捷标配 ISO FIX 儿童座椅接口,同时针对儿童乘车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后排座椅在前后滑动的基础上,还支持 160mm 的左右滑动,方面父母照顾孩子。第二排座椅带腿托,可展开 72 度。
同时五菱凯捷的第三排座椅可隐藏式放倒,创造出大量存储空间。
在车辆配置方面,五菱凯捷车身尺寸为 4875*1880*1700mm,轴距为 2800mm。在车体上有 6 个环抱式安全气囊 + 侧气帘。
动力方面,五菱凯捷采用 1.5T 涡轮增压发动机,排量为 1451ml。
常年与别克 GL8 一起被提到的本田奥德赛也成为了日系 MPV 的代表。国产车中的五菱凯捷也常常会与本田奥德赛争个高低。
16.98 万元到 23.28 万元的售价略低于别克 GL8。后门可 90 度开启,方便儿童座椅进入。
其内置的等离子空气净化系统,也能保证在车体空间内的空气质量,让对空气较为敏感的儿童也能处于舒适安全的环境。
2021 年第二次中期改款的奥德赛除了提供 2+2+3 的 7 座布局外,还提供了较为少见的 2+3+3 式的 8 座布局,和 GL8 的福祉版一样,第二排的座椅可以移到车外,方便老人和孕妇上下车。
虽然途昂属于 SUV 并不在今天 MPV 的讨论范畴,但其德系车的质量加上出色的颜值,同样 7 座的超大空间,也足以抢占一部分 MPV 市场。
途昂 Teramont 是上汽大众首款大型 SUV,在外观上借鉴了 CrossBlue 概念车的设计,整体更加大气。包括内饰中运用的非常平直线条的设计元素,也来自于 CrossBlue 概念车。
在普遍为 1.5T、2.0T 的市场上,途昂搭载 2.0TSI 高 / 低功率发动机和 2.5T V6 发动机。新的 2.5T 发动机也是首次出现在大众国产车型上,其峰值扭矩高达 500N·m。
作为一款 SUV,在上下车方面虽然相比于 MPV 较为繁琐,需要放倒第二排才可进入,但好在只需要轻轻扳动颈部位置的按钮,单人单手就可操作。
上汽大通 MAXUS EUNIQ 5 出现在这里,是因为这是目前较为少见的纯电动 MPV 车型。
由于 MPV 本身较重的车身以及多载客的属性,导致其需要更强的动力作为推动力,也需要足够的油箱尺寸来保证车辆续航。而用纯电动力则在这两点先天不足。
但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 MPV 的出现也实属意料之中。
上汽大通 MAXUS EUNIQ 5 采用宁德时代电芯,电池容量为 61kW·h,采用华为电控系统,电机峰值功率为 130kW,峰值扭矩为 310N·m。NEDC 续航里程为 420km,IP67 电池组防护级别。
可以看到,从动力和续航方面,纯电动 MPV 与燃油车还有一定差距。但纯电动汽车的优点上汽大通 MAXUS EUNIQ 5 也拥有,通过电动车补贴可以在 10 万元左右拥有这款售价在 17 万 - 23 万的车型。
整体来说各个推出 MPV 车型的厂商正处于摩拳擦掌的一个阶段,就在截稿这个时间段的前后,很多厂商也刚刚或是将要推出自家 MPV 的新车型,未来 MPV 的发展,针对多人口家庭更多需求的挖掘,也让人期待。
不过话说回来,三胎的终极解决方案一定是台领导观光必备的考斯特:一对夫妻,两个家庭,三胎孩子,四名父母,一辆车全搞定。
· 文章版权归品玩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发送关键词 转载、合作、招聘 到品玩微信公众号,获得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微博、知乎、今日头条、百家号上关注我们。
作为一名没有男朋友,未毕业的女大学生。我觉得害怕。还有,有点难过。
对于这种,明晃晃的拒绝女性加入社会群体,要把女性驱逐出社会,圈养在家庭中的操作。我有点难过,提出这个建议的这种人,怎么能是人大代表。
我以后不会结婚。
我现在有点偏激,我觉得我甚至会做绝育手术,如果职场上需要的话。我只想赚钱,买房,养父母。
假如家家户户有三到五个孩子,那么孩子们从小就几乎没有希望靠着父母经济支持和继承遗产去过上好日子,必须从小给他们灌输成年以后靠自己的思想。要内卷就从家庭内部开始卷起来,总有一个孩子是最牛的。
好像很多人忽略了家庭内部竞争对人的潜能开发,回忆一下父母辈的兄弟姐妹们,他们大多与父母之间几乎只有衣食住行的关系,能通过高质教育的也是少部分。逢年过节聚起来总要比个谁发展的好,谁发展的差。
想象以后我有三个孩子:
从小学开始
因为谁的文具贵吵架;
因为谁的衣服穿剩的吵架;
到初中高中
因为谁择校费花钱,谁没择校不花钱而吵架;
有的聪明考得好帮家里省钱,结果省下的钱父母挪去扶那个考得差的兄弟姐妹;
到大学
正好赶上老幺上高中,没钱交学费,当爸妈的只能说:“你已经成年了,自己挣学费吧,要不别上什么大学了,先工作吧,总不能让老小不上学吧”……
转眼到了我死期 ^ _ ^
三个孩子突然齐聚一堂,互相争着谁照顾我多一点,应该分更多遗产,我望了望当年剖腹留下的三道疤,微笑着离开了人间,周围的人无不称赞我一家母慈子孝,弘扬传统美德。
如果只生一孩,给独生子女所有最好的条件,保不定孩子的精神被养残了,啃老、霸占房产、赶出家门这些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连等着爹妈死的白眼狼也是有的。
三孩政策并不是强制执行,那我可以不生,对吧。但是,家庭和社会能把人逼到不得不结婚生育的情况,把不结婚的逼成结婚,把说好不生孩子的逼成生一个给长辈交差…… 很多人郁闷为什么独生子女是我们这批人,三孩政策也是我们这批人。没错,就 是 专 挑 这 批 人!失独家庭还少吗?既然是独生子女,催婚催生的是急着当爷爷奶奶的,而不是政策。他们会扛着 “绝后、不孝、大逆不道、以死相逼”,如果你不生,那他们自己生,究竟是养自己的孩子,还是养一个弟弟妹妹,让你选一个。
有人说,人往往选择 “折中项”。开放二孩政策之后,有一部分人能接受自己生一个孩子了,至少比成年后多一个弟弟妹妹要好。开放三孩政策之后,二孩的好歹比三孩轻松一些。
网上说不生的人有很多,但他们真的就一辈子不婚不育吗?之前有个微博大 V 一直高举不婚不育大旗,后来被扒出来已婚已育,典型的两面派。现在 “不婚不育” 就是流量,就是财富密码。当大家想着自己窘迫的经济状况,不得已选择精神绝育的时候,已经有人借着不婚不育的口号躺赚了。
两面派会暗自窃喜:“人言可畏,傻子才不结婚不生孩子呢”,“老了起码有人照应”,“财产迟早给自己孩子的,绝户了财产就是别人的”,“当十年家庭主妇产生的劳动价值是全价的长期的,上十年的班产生的劳动价值被剥削过的短期的”……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刚出来没多久,就有这么大的政策出台。看来这个政策早就拟订好了,就等开会了宣布了。其实二胎红利快速消失之后就感觉三胎政策不远了,时间过得真快啊,几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这几天刚流行躺平,政府就出对策了:你躺平可以,孩子给我生了!躺着才能生孩子!这就是下有对策,上有政策。
不过看来中国人口结构真的面临很大问题了,我们政府真的急眼了。关于三胎全面放开大家讨论这么激烈,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养不起。现在社会压力大,一家有一个四脚吞金兽压力都很大,二胎都不想生,现在又说让生三胎,群众反应能不激烈吗。其实养娃正常衣食住行花费百分之九十九的正常家庭都可以承受。难以承受的是教育费用 / 教育费用 / 教育费用,关键词重复三遍!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文化传承的国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感觉能排世界第一,从国家到全民对娃娃的教育都很重视。但是随着社会 2000 年之后的高速发展,社会资本的滚雪球累积,一些先富起来的人或者想暴富起来的人开始别有用心的在教育的蓝海深入淘金。上抓住国家对教育的优惠政策,下抓住民众对子女的成材渴望,各种套路各种镰刀满天飞。各种辅导机构,教育集团层次不穷。尤其是近几年,互联网大鳄们也看中了教育这块大蛋糕,重金带资入组。教育如果成为一个暴利行业,那就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悲哀。但是现在谁敢不承认教育不是暴利行业?还好 2021 年国家开始整治学区房和各种辅导机构,之前的各种歪风邪气邪门歪道应该会有所改变。
个人感觉想要目前的大量已婚人士生二胎生三胎,首先把教育压力问题解决了,教育对家庭的负担减少到最低。这个问题还是要靠国家来组织并且亲自建立机构来实施。最近几年国家几次几万亿的对某个行业的大投入,想着国家出钱,民间出力这种模式来激发某个行业的崛起。每个行业的崛起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但是骗取国家补贴确是可以短时间可取的。这些问题怎么决绝?具体怎么实施?我相信国家已经在起草相关文件了。我们拭目以待吧
社会顶层和底层猛生三胎,挤压中层生育欲望。短期出生人口明显增长,缓解人口压力,长期顶层和底层人口愈加庞大,中层人口逐渐萎缩,如果资本,技术,教育资源再被垄断,造成阶级上升渠道关闭,就会造成更加严重的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
他急了
一个快 20 年前就被讨论的问题终于浮出水面了吗?
也许问题比想象中严重。
不知道大家读过《大国空巢》没有?
我 03 年刚上高中就被安利了汉服运动起源的某论坛。(那时候我竟然还是个果粉 (~_~;), 真是黑历史)
论坛里有同名帖子。
直到论坛消失这篇帖子都是长期热帖
07 年的时候此贴中的主要内容在境外出版,然后被禁了。
然而我却在大学图书馆里找到了这书,还是作者捐赠的初版,扉页上甚至有作者签名。(据说又红又专的学校图书馆里非境内出版的书往往比较多)
13 年国内出版了。
当时我的想法就是,药丸,难道被不幸言中了?
如今 8 年过去了
我希望大家有空能去看看这书,问题也许真的比想象中严重。
三孩政策不过就是给人们多一种合规的选择,那些有能力的人愿意生就生,没有能力生的就不生,完全在自己选择。又不是别人生自己就要生,多一种选择而已。
04,独生子女,父母把全部的爱全部的金钱都注入到了我身上,全是无条件付出,我很感激也很庆幸。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认为生孩子真的是一个基本失败的投资,有了孩子睁眼闭眼就是他,还要天天操心学区房、学前教育、心理教育,饮食安全,请个保姆怎么可能放心,虐童事件这么多。生孩子还有喂奶起码要个一年吧,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肯定要失去工作,只好把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不仅如此还要学会包容孩子,心理素质方面还要慢慢教育。妈妈的好朋友生了二胎,小孩虽然可爱但是又烦又作,她妈还是请了阿姨的,还要 5 点起床帮孩子做这做那,自己出去玩天天嘀咕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样,玩都玩不尽兴,老怕自己孩子磕着碰着了。如果是我,我只想说,拜托,我都生你养你了,为什么还要包容你!还有我妈就是一个例子,在我小学的时候辞职,生活以后全是我,以至于我现在去外区读高中,她有时都发现没什么事情做,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顾我和我爸的生活起居。幸好我爸属于那种老好人,万一以后我没找到我爸这样的丈夫那岂不是天天要看人家眼色让着孩子让着丈夫,被公公婆婆指指点点???孩子万一再不听话,成绩差那人生就完蛋了。看到孩子成绩差的孩子,父母那叫一个着急,求菩萨求祖宗的,巴结学科老师,各种巨资往外掏用来补课,孩子还不乐意,有些还逃课,有些还在背后抱怨爸妈啰嗦 付出了这么多还大概率得不到什么。至少在我身边有太多 “父母一个劲的付出,叛逆的孩子一个劲的作。” 虽然身边不乏有优秀孝顺的孩子但毕竟在少数,我是也不愿意冒这个险去要个孩子。有这些金钱这些经历我好好享乐环游地球不行吗????科技现在都已经这么发达了,尤其是中国进步的这么快,老了之后还需要愁吗???还有就是朋友这么多需要怕孤独吗???抱歉我自私,也不愿意打赌,我是一个孩子都不会生的。
今天,官方发布了一条重要消息: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正式开放三胎政策。
网友们纷纷调侃:这难道是六一儿童节国家给大人们 “重磅礼物”?这“秃” 如其来的消息令人感觉压力山大。
我想说一个咨询案例。
九岁的小宇是焦虑的,他总是抱怨睡眠不够,十分疲倦。
他和母亲到我们这里见面的时候,我问了一下小宇的日程安排。他妈妈告诉我,平时除了上学,他还得参加了好几项课外辅导。
在完成学校作业后,小宇还得去附近的教育机构补课,外语、数学、美术等等,每周还得上两次钢琴课,8 点回到家吃完饭,再完成辅导机构的作业后,已经是 9 点多了。只有在周日下午 4 点之后,才是小宇的自由时间。
我告诉小宇妈妈,时间安排得太紧张,可能是小宇焦虑的主要原因。
他妈妈看着我,好像我疯了一样。
“饶了我吧”她说,“小宇没有任何压力,他热爱他所做的一切。”
小宇妈妈觉得她才是最有压力的,她要全职工作,并且要负责大部分家务和照看孩子。然而,尽管她自己的时间也很紧张,她还是让小宇参加了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课外活动。
“我父母从来没有注重过我的学习,更别说其他的爱好。”
她解释道,“所以不管付出怎样的努力,我都想让小宇有更好的未来。"
但是小宇并没有很好地适应这一切,他被压得透不过气,处于临床抑郁的边缘。当我单独和他说话时,他吐露说他想念和邻居的朋友一起玩,他们过去常常一起骑自行车,一起踢球,但现在没有时间进行这些活动了。
“我真的很喜欢运动,还有好多东西”他说,“但我没那么多精力了。”
小宇的情况看起来比较麻烦,但在时代洪流之下,他的情况只是许多中产家庭教育的缩影,像小宇妈妈这样的鸡娃父母,还有很多。
如今把孩子的学习生活安排满当,不仅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我们现今为人父母的方式,如果孩子没有参加各种活动,父母会觉得自己不是好父母,这是失职。
俞国良(2020)曾对 1987—2013 年我国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横断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下降。
2010 年,对 10 省市青少年调查显示,具有轻度心理问题的青少年频率高达 42.5%-63.7%,17.5% 的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研究都表明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正逐步发展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如今的社会,压力不仅是年轻人头上的一座大山,也是诸多疲于各种课外辅导的,儿童头上的一座大山。
我们社会缺少的,不仅是对青年人的尊重,还有对童年的敬重。
—END—
心知岛,只为遇见更好的你
你可能喜欢: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男性与女性有什么天然的差异么?两个注定走不到一起的人,命运为什么会安排他们相遇?一个不断压抑自己的人最终会怎么样?
我家经济条件算可以了,5 线城市,3 套房子,2 车 我夫妻俩年收入减开支可以存 30 万以上,已经有一个 5 岁女儿,两边父母都催着再生一个,还表态如果是经济问题,他们援助, 我表示不是钱的事,真的太多隐形成本了, 孩子不是猫狗, 不是养活就行了,教育不好我宁可不生。
就是说现在适龄婚育的这批人,经历了 “计划生育”—主流独生子女的一代。
我记得在东北,当年如果想多生,体制内的饭碗就不保了。后来,我在华南工作听说了一些地区计生委的 xiong 残实操—各种抓孕妇(为防止这条回答的安全,此处省略几万字)。
现在这批独生子女,承受着掏空 6 个人的口袋的房价、参与着 996 的内卷竞赛、上面有 4 个老人、下面有 3 个孩子…… 也不知道有没有时间睡觉,也不知道能否有机会退休。
一个二胎政策在就业的时候就把问题从 “是已婚已育吗?” 变成了“家里有几个孩子了?”。这三胎政策出来后,我都不知道女性职场生存情况在难几个加号……
作为一名女性,在生育年龄如果未育在找工作时都要遭遇歧视,即使有工作,生育也会影响职位的升迁,生育几乎就是等于放弃工作!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有多少女性有生育意愿呢?
别的我不知道 但是对于我这个丁克来说 婚后我会成为这三个牌子的忠实用户
现在鼓励多生,恰好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四个老人,三个孩子,这得是啥家庭啊养得起,反正我这样的普通人养不起。
从某群里看到的
利好茅台!
孩子多了去了男性的人口基数就大了
去看望岳父岳母,带酒的需求就上去了
茅台销量就高了
利好茅台
(图侵删)
就…… 挺突然的,感觉二胎政策不太有效果的事,也没研究出办法呢,就出三胎政策了?
嗯…… 大佬们是觉得,我们不生,是因为没人通知?
事情正在起变化
关于三孩,没什么说的,具体什么政策。我想,根本不用担心,落实了就会让所有人知道什么叫国家机器转动,要相信中国力量。
毁灭吧
——
我还想说,前几天和同学聊天,她说小时候一个 suan ming 师傅给她说她以后能生三个孩子,我当时还很不以为然,国家最多规定两个,还三个,suan ming 张嘴说瞎话。
现在,哦….
我同学真的能生三个了。
哈哈哈……
——
我有什么想说的,女生都不用工作的吗?
我想说,一对夫妻,上面养 4 个老人,下面养 3 个孩子。
感谢国家对我的信任,但,我真的不配啊,我只希望能活到 65 岁退休,给国家贡献最后一点电力。
——————————————————
玩笑归玩笑,央妈之前的《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论文,建议大家多读,深读。
你看看应对之策里第一条是什么?
(二)应对之策
老龄化意味着净消耗,少子化意味着没产出,那很自然的应对方法就是储蓄。放开和鼓励生育,是劳动力的储蓄;储蓄和投资,是资本和产出能力的储蓄;完善养老体系,是财富的储蓄;教育和科技进步,是生产率的储蓄。
一是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出生率取决于育龄妇女占比和生育率,前者受历史人口状况的影响,改变起来难度大;后者受当前妇女认识的影响,提高起来见效相对快。**一方面要全面放开生育(三胎及以上)。不要再犹豫观望已有政策效果,要趁着现在部分居民想生又不让生时放开,等到大家都不想了再放,则没了用处。**另一方面大力鼓励生育。要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遇到的困难,让妇女敢生、能生、想生;倡导生育不仅是父母和家庭的事,而且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看到没有,第一步就是放开三胎。
如何评价央行 4 月 15 日发表《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这个报告里最关键的部分其实不是生育,因为很多人说大不了我不生呗。
其实这个报告里最重要的部分是养老,这个会成为将来第二批就是 80/90 多胎也刺激不动了以后,促生育的重要抓手,而且养老本来就是一个大问题大负担,也是要解决的。跟生育结合起来解决,是央妈报告多处隐含的一个意思。
我们是扁鹊
一边推崇 996 福报工作制,一边要求生三胎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天天 996,谈恋爱都没时间,如何快进⏩到生三胎?
各部门打一架吧,谁赢了谁说了算。
我们这代人,响应国家号召。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个老人,再生三个孩子,要干到 65 岁才能退休。
你以为退休就解脱了?也许还要再带九个孙子孙女。
终极地狱模式开启。
我说我吃不起饭,他说你可以吃三碗
不要看人们吹什么牛皮,
要看他们真的做了些什么。
————更新中————
我以前做游戏的,好多游戏游戏不怎么好玩,都是买用户然后玩玩服务器策略。
也就是滚服,滚服是搞什么?
开新服收割新用户,合并服务器收割老用户。
说白了,就是逼出新的氪金点。
玩游戏也能学懂政策哦,跟我一起来学习吧!
我其实挺喜欢练小号的,不过我不喜欢滚服。
加限定条件。
党员,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任职者不享受二胎,三台政策。
今天看到三孩政策,又有感触。
老子讲无为而治,罗翔老师讲法律的底线思维,国家上讲把权力关进笼子,民主上讲权力是人民的权力。
展开能说千言万语,但此处的一点是,太多人不明白,权力是在需要管的时候才管,公民是在迫不得已限制的时候才能去限制,目前情况,几乎相反,权力被肆意使用,而公民被随便限制。
就拿计划生育说吧,当时一孩,那确实人口问题过于严峻,迫不得已,去干涉民众的私生活。
然而人口问题不那么严峻了,却还改成二孩,有个过渡嘛,也不是不能理解。
结果现在计划生育到了放开三孩,还计划什么???
当初是国民太能生国家受不了,迫不得已去干涉民众私生活,去计划生育。
现在完全没有当初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了,几乎不可能出现国民疯狂生孩子到严重超出负担的情况,还计划生育什么?
失去了干涉国民生活的必要性,也就一定会同时失去干涉的正当性。
” 三孩 “事小,毕竟现在也不严查严管。
但这种思想,根深蒂固的思想,泛滥的思想,却始终严峻的挑战着人类解放事业啊……
转载微博,侵删!
领导拿出小霸王,发现多年不玩,很难通关。于是,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ABAB,+30 条命。又能愉快的玩半天,接着奏乐接着舞。
提高出生率应该说是个迫在眉睫的任务了。
措施得跟上,降低损耗,资源倾斜要做
同时
文化引领为主,宣传优生多生,给年轻人底气,比如几十年前养老的时候,有个标语叫是
1985 年为 “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1995 年 “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
国家给养孩子兜底,最低生活保障
立法为辅,比如 j 止 d 胎,j 止遗 q 新生儿等,否则重罚!提高新生儿生存的 s 会环境。
生育率高了其实对国家不好。
小孩多了不能减少或者需要加大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
长大了变成年轻人,还需要保证他们的就业,还要让他们娶老婆生小孩,有工作有家庭拖累了就不会走极端,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安定,更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以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目标。
茉莉花就是因为阿拉伯国家生育率太高,年轻人太多,又没工作,无所事事在街上混,反对一切砸烂一切,被美帝利用,颠覆了好几个国家的政权,使那些国家民不聊生。前车之鉴啊。
所以,每年生 500 万小孩就足够了,将来中国总人口 4-5 亿,挺好。
如何看待三孩政策,首先要搞清楚我国生育情况的历史背景:
从历年出生人口看,我国经历了三次生育高峰,第一次生育高峰为 1953 年至 1957 年,新中国成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第二次生育高峰为 1962 年至 1970 年,8 年间 2.4 亿人出生,他们进入育龄期后,带来了第三次高峰,原计划会有的第四波超 4000 万婴儿潮没有到来,出生人口并没有显著提高。
0-14 岁人口于三普(1982 年)达到高峰 33665 万,1982 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90 年代后出生人口逐年减少,2016 年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后,于 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回升至 25338 万。从总和生育率看,1992 年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低于 2.1,低于世代更替水平,至今已近 30 年。七普显示总和生育率低至 1.3,比日本的生育率还低。
在我国,随着教育年龄的延长,生育年龄的延迟,还有不断提高生活成本,逐渐导致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减弱,育龄妇女数量降低,头胎出生率降低,进而引起劳动力人口减少,老龄化社会加剧,养老压力变大…… 等等棘手问题。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国家颁布「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出台配套支持措施,也是考虑了很多因素,考虑了很长时间的。
但是能否提高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还是要看国家出台哪些配套措施鼓励生一胎,生二胎,甚至生三胎。而老龄化能否缓解,还是要看国家如何解决老年人养老看病无忧,减缓子女养老压力,发挥低龄老年人余热,提升国民幸福感才行。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生育权是指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依照法律规定享有决定是否生育、何时生育和生育子女数量的权利。
爱生就生,不爱生就拉倒,谁也不能逼迫,谁也不能鼓励,谁也不能说三道四。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力,是有法律作为保障和依据的。只要能承担生或者不生造成的后果,这就是每个公民的自由。
我欠国家三个娃儿,国家欠我一个高富帅的老公!
女性,管理好自己的子宫。生了的,就好好养。生或不生,随缘!
我生了的。目前按我想培养孩子的方式,只能养的起一个。
同时,我也好歹来世界走一遭,想趁五觉还灵敏的时候,让五官尽情去体验这个世界,尽量维持我想要的人生的样子。至少暂时我觉得生二胎三胎,我会完全没有自我。
我想努力地挣钱和完善自己,给后代解决后顾之忧。让我孩子今后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做选择题。他想生几胎都行!
随缘!
新闻里已解释了背景,主要是现在愿生,愿意多生的女性数量逐年下降,导致人口出生不断减少,实际上现在决定权和影响力都在女性,男性不用瞎起劲了,不用扯什么负担,房价等其他什么原因。
现实情况就是现在很多女性不愿或不愿多生了,说是一对夫妻可生三孩,实际上生不生,生多少,需要先得说服女性们,先前不让生,可能只要说服男性,现在要多生,就得先说服女性,否则说什么都不管用。
三个孩子,意味着要么一套至少有四室的房子,要么有两套房子。
大概算一笔账,奶粉,衣服,尿布,玩具,这些都需要两年的量。
幼儿园一个小孩一年的学费三万左右(这是三线城市的均价)上三到四年。既然有了小孩,身为父母肯定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兴趣班,辅导班也是一笔巨大的花销。教育培养孩子就要花费父母一大部分精力,父母除了应对每天劳累的工作,还要每天花时间陪孩子做作业等等,这对父母来说也是极大的负担。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还需要赡养老人。这也就意味着一对夫妇需要抚养一到两个孩子的同时还要照顾四位老人,如果说老人身体好的话就算了,万一老人身体状况不好呢?三孩政策对于一般家庭,雇不起保姆照顾孩子的家庭来说,简直是一种奢望。
1. 分析一下年轻人到底生不生三胎 2. 是不是为了某些人服务开放的
这有啥好讨论的,国家鼓励你生又不是强制你生。你爱生就生不爱生就不生,而且说不定你都生不了呢。
意味着生四胎可能还要罚款
挺好的
愿意多生的多生,不愿意的不生,又没说强迫每个人必须生。
养老金不够用啦,大趋势嘛。
只要别让不生孩子的额外缴税,都好说
自己过的都不好,怎么给孩子好的生活条件。
“老公,咱们什么时候生孩子。”
“老婆,咱先照顾好自己,朋友说下个月会送几只小奶猫过来。”
能力还不够照顾好父母,怎么敢轻易找对象。
“儿子,什么时候找对象啊?”
“妈,马上就有了,到时候带回来见二老。”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很大,也该体谅一下他们。
“老伴,咱们那时候十几二十岁就结婚生孩子了,你说现在年轻人怎么一点也不急呢?”
“是啊,这些咱急也没用,孩子自己过得开心就好。”
开心最重要,别想不开,谈什么恋爱。
“那个渣男,当初追我的时候天天献殷勤,在一起才多久就劈腿!”
“哭吧姐妹,哭完了就好,不谈恋爱啥事没有。”
谈恋爱?是手里的手机不好玩了,还是怀里的阿猫不好撸了。
“兄弟,上号!五黑!”
“等我一秒钟!”
现在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躺平就挺好,不骄不躁。
自己开心了,就有动力搬砖~ 慢慢存钱~
以后会很有钱的~ 求赞~
问题根本不是三胎,而是一胎,能生的起三胎的能有多少,靠这个拉生育率一点都不现实。
我就想呼吁一下,能不能别可着 80/90 后霍霍了,真的,他们出生时是计划生育最严格的时候,他们扛过了高校扩招,扛过了房价飞涨,扛过了自己的作业还要扛孩子的作业,扛过了一胎接着放开了二胎,二胎刚刚省点心了,三胎政策就让人开心的来了,他们现在已经是上有四个老人,下有两个孩子,看电影都得考虑一下孩子能不能一起去,他们已经不容易了,放过他们吧……
63 岁清晨,7 点闹钟响起,去三个房间看了看三个孩子是不是都乖乖在家睡觉,帮 9 个孙子孙女做好早饭,再去两个房间看一眼四个老人是不是都还好好的睡着觉,安心的挤地铁去上班。
如果没有足够的优惠政策支撑,如何让普通家庭的年轻 90、80 后有胆量有能力去生二胎,更别提三胎了。一套房子就已经套牢了绝大多数家庭了,一胎的计划都在一拖再拖,所以何来二胎三胎。
对于我们普通家庭而言,高房价、高医疗成本、高教育成本,都是我们无法贯彻推行国家开放二胎三胎政策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我们不想为种族繁衍、国家兴旺做贡献,只是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的能力去做贡献了,至少现在不能。
可能有人 “键盘侠” 地说我 “无能”“矫情”“在现在的大好政策下不知足”。抱歉,您说的对,我可能没有您那随随便便就能挣大钱的能力,没有您那样殷实的家境,也没有您那高尚的大局观。我只是无数棵“韭菜” 中的一员,现在的我还无法体会作为大树的欢乐。
又不是让社畜生。不会真有社畜生三胎吧。
说啥都晚了,警惕一点吧。
年轻人不愿生,别道德绑架,别强迫倡导,建议从法律角度入手,提倡认妈合法化,三个人认一个妈,这样三胎问题就解决了
一家二人共三幼子,得养四老五世六孙,年入仅七八九万,十人同屋。
十室九空价八万整,房贷七成六息五里,共要还四三二年,一世难偿。
盛世兴旺 (狗头保命)
我今年 32,两个孩子,大儿子已经上小学。
我是五线城市公务员,老婆是五线城市辖区事业编制,工资不高但在这个城市还算可以。
我是不敢要二胎的,除去经济因素,最重要的是老人没时间带孩子,我们更没时间。
现在我们这种异地公务员,可不是一杯茶水两份报纸混一天,要承担很多苦累重的工作,且管理十分严格。晚上五点下班,下午四点半根本没办法去接孩子,必须五点下班,请假领导基本上不会给,所以根本不用期待什么产假多放几天的事儿。
孩子一放寒暑假才最闹心,有时候受疫情影响,辅导班都不允许营业,孩子没有地方去,就得夫妻双方轮番请假照看,或者带到单位。
虽然在五线城市,孩子学习的压力也是非常大,奥数英语作文,钢琴古筝跆拳道,遍布城市每个角落。光是陪孩子上课,就可以让一个工作压力很大的成年人失去周末,然后疲惫不堪。
说句实话,我都很后悔生二胎,三胎我肯定是不会生了。
当然了,能给一些极度利好的政策我会考虑,如果其他一般利好,我肯定不考虑。
假如有天同性婚姻合法化了,我觉着我也不太可能去找个老公,那么我凭什么认为允许生三孩就是我一定会要三个孩子呢?
为什么不补贴一胎,奖励二胎呢?拿出一点真金白银的政策来,毕竟没有一胎二胎,哪来的三胎?
姐妹还是不够了解我呀。
我仅仅是不想要孩子吗?
不,是抗拒,发自内心的抗拒。
这种抗拒的力量,抵过一切外界因素的影响。
无关国家政策,父母叨念,朋友奉劝。
其实一胎二胎直至三胎,不过都是个人选择罢了。
自己若真的不愿意,谁能强逼?
自己想生也能养,就不必在意他人眼光。
反之,亦然。
韭菜那么多,哪能缺了我这颗?
幸好能选择不生!
我是 95 年的,老三,男,两个姐姐,现在朋友都说我幸福
我是在村里被接生婆接生的,为什么,因为医院不让生
这会带来某些不可控的风险
不难想象,如果是个女孩,我将面对什么样的遭遇
干预越多,问题越多
我国是一个大的矛盾体,看到问题的时候才反应,就已经晚了
竟然有人说计划生育的好处是让体制内的联系没有那么紧密,没有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离谱,这就离谱
计划生育衍生出如果第一胎女孩还可以再生一胎的畸形的妥协政策
让男女平权之路多走了十年不止
一项政策都是有好有坏的,我理解
可是那些年因为某些原因没见到这个世界的人无法理解
计划生育的时候,我们不能选择生
但现在,我们能选择不生
有些事不是那么简单,比如造小孩
但是,这事却像水龙头里的自来水一样
我关上,你不能有,我打开,你不能没有
发展之路是曲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我认为,建国后到现在
由政治资源决定的经济资源,已经被分配了 80%
在计划生育这个政策上
被计划的人有牺牲,被放开的人也有牺牲
为什么总是这么辛苦呢,我就没明白
这个社会已经出现类似躺平这样的消极特征了
现在放开政策,增加产假,提供福利政策
都在潜移默化的告诉男人,赶紧让你媳妇生
政策落地后,为了增加出生人口,提供一系列的福利
给每个有新生儿的家庭发福利
这些福利有些事政策,有些是资源,有些是立法
没有生育计划的家庭没有这个福利
通过拉高整个水平线
不生孩子,你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资产就贬值
最简单的理解,直接印发 5 万亿,给每一个新生儿家庭
没有新生儿的家庭就只能看着自己手中的资产贬值
别人用你的钱给他儿子买奶粉,想想就可笑
虽然短期不会这么做,但是每一项利好生育的政策都是收割没有生育计划家庭的镰刀
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链上资产的重要性,确保自己的资产不会贬值
我真的拭目以待
大家好,我是没有排版的顾三季
很久没写东西,有很多原因
1. 主职换了岗位,正在适应期
2.“荣骑社” 计划刚建设到一半
直到今天被三胎触动,我是独生子
决定写点心里话,说些小判断
- 特别的一代 -
钢筋混凝土加铁门是我的记忆
抱着翻烂的书听脚步声是我的童年
电视柜每天只有 1 小时是对我打开的
(那个年代彩电是值得锁的贵重物品)
当时我的父亲在计划生育小组工作
他以身作则的践行了他的工作要领
帮我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本证书
(你们知道是什么的)
后来,母亲终于在县城落户了
我也和村里的土地也失去了联系
(回不去了…)
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候
房价已经超出了认知…
想决心立业再成家后
晚婚晚育奖励没有了…
就在平凡无奇的某一天
退休延迟到了 65 岁…
就在我们气愤于二胎重新开放
今天突然.. 宣布开放三胎了
以上就是我的所有感受
大家不要太担心我
- 特别的每一代 -
抱怨了这么多,如果我能重新选
我依旧不会选择其他时间
- 因为每个年代都有他的使命必然
假如我们提前降世五十年,
我们要经历的事可能并不好太多
1942 年大饥荒饿死 5000000 人
1950 年抗美援朝歼敌 1090000 人
1966 年文革 + 面临美苏联合封锁
1990 年苏联解体,直接对上美国
生死面前,谈何精神不畅?
我是恐惧不讲章法伦理的战争外卷
另外,如果推迟到现在出生
则要面临无边无际的内卷
相信我,在接下来的年代
连读高中都将变成很困难的事
- 计划生育的本质 -
在那个没办法让所有人吃饱的年代
减少吃饭的嘴巴是最有效的方法
- 这是一般人对计划生育的理解
却不是计划生育的深层逻辑
听我说:
在机器一般连环生殖的年代,
女性的时间完全耗在了养育上。
计划生育给她们带来的是什么?
让她们能从生育中解放,提前回到社会
于是涌现比其他任何年代多的精英女性
是二十年后为社会贡献孩子的劳动力
还是只保持基本水准,然后快速回归?
显然,被封锁的 1892 年没有时间
选择计划生育是迫不得已的一步棋
在短期中看似减少了人口增长
实际上短期内增加了大量劳动力。
我们走到现在,计划生育功不可没。
-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其实很早之前这个走向已经很明确了
藏在大家都没注意的一条小新闻里
这条在三月悄悄实施的新规
把性别放在民族、种族、信仰一个地位
这里我要插播自己的金句:
没有车是不会有车险的
有车险是因为车祸无法避免了。
禁止招聘的性别歧视原因很简单
就是招聘的性别歧视已经无处不在了
那些原本就惧怕产假的资本家们
现在要连续颤抖三次
这样的情况会出现什么结果
说起来有点无语:
持有独生子女证的人
可能有机会拿到三胎光荣证
很快应该会有福利政策放出
放一些其他国家福利作参考:
[德国]
①生育假期母亲生育假 14 周,如遇早产、多胞胎等情况,可延长到 20 周,职业妇女在产假期间,收入福利不受任何影响;在孩子 3 岁前,夫妻双方可有一人申请育儿假,最长可休至孩子满 3 岁,其中的一年为有薪假期。
②抚养补贴,每对夫妻每生一个孩子,国家给予 4200 欧(约合人民币 2.9 万元)到 25200 欧(约合人民币 17.5 万元)不等的补助;每个孩子从出生起每月领取 184 欧元的补助,直到年满 21 周岁;如果生三个或以上,孩子的月补助更高。
③其他福利除了幼儿园,孩子的学费全部免费(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绝大部分公众场所和设施对儿童免费;对奶粉实施政府补贴,所以德国的奶粉非常便宜。
④税收减免纳税是以家庭为单位计算,明显向孩子多的家庭倾斜,孩子越多,缴纳的税费就越少。
[日本]
①产前福利,怀孕可以享受免费孕期检查、免费育儿讲座,免费发放孕妇保健品和奶粉,并由社区人员亲自上门服务。
②产后福利,只要怀孕 85 天以上(无论是否流产、死胎)都可获 42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2.2 万元)的补助。孩子出生后,政府会发贺信,送小棉被毛巾等物品,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上门免费为孩子检查身体,另外,小孩的奶粉也是由社区统一免费发放,连打疫苗都免费!万一孩子出生残疾,政府将在几十年内持续支付一定金额的抚养费。
③儿童津贴,每个孩子 3 岁前每月可领取 1.5 万日元补助,3 岁后直到中学毕业,每个月领取 1 万日元。
④育儿福利。孩子上幼儿园后,家长缴纳的费用与收入密切相关,低收入家庭给予免费,很多中国留学生就是利用这种福利,实现了育儿零成本。
[俄罗斯]
①多胎补贴。生育第二个及更多孩子,每生一个给予 25 万卢布(约合人民币 2.5 万元)补贴。生育三胎以上的家庭,从第三个孩子起,每月还可获得 5000~11000 卢布不等的补贴,直到孩子 3 岁。
②生育福利。生育三个孩子的女性可以有 4 年半的产假在家照顾子女,并且产假时间算入工龄,女性可以随时要求返回工作岗位。
[法国]
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鼓励生育的国家,早在二战时期,政府就已经出台了鼓励生育政策:生育一个孩子,每月获 177 欧元直到孩子 3 岁;3 年内生老二,老二每月获津贴 600 欧元直到 6 岁;生第三个孩子,老三每月获津贴 900 欧元直到 18 岁。
[美国]
美国没有出台具体的鼓励生育政策,但同样的薪水,结婚的比不结婚的纳税少,生了孩子的比没孩子的纳税少,孩子多的比孩子少的纳税少。再加上人家生老病死国家都包圆了,所以是否鼓励多生已经不重要了。
- 比这更重要的事 -
任何政策的执行都有个落实度问题
什么地方可以确保政策落实?
- 对铁饭碗的重视将再次提升
公务是受疫情影响最小的部门
也将是最先落实后续三胎福利的地方
接下来,或主动,或被动
各类公考的竞争难度将进一步上升
如果你不巧正好在上岸边缘徘徊
大多数人还没反应过来的下一次考试
很可能是今后难度最低的一次考试
- end -
扩展阅读:奇葩福利
西班牙卡尔萨迪利亚,生个宝宝奖一头价值 300 美元的伊比利亚小猪。
最获男同胞喜爱奖,俄罗斯,周末电视台播放 A 片鼓励做爱造人。
最获女同胞喜爱奖,同样是俄罗斯,生孩子可休 4 年半产假,产假计入工龄。
最苦口婆心奖,日本妻子堕胎必须有丈夫亲笔签名的确认书,且堕胎费奇高。
最深谋远虑奖,韩国每年提供 5 万套保障性住房给予愿意生育孩子的低收入新婚夫妇,并打算实施 “单身税”。
最狗拿耗子奖,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设立每年 9 月 12 日为 “怀孕日” ,已婚夫妇可不上班,专心在家造人。
原文链接:随笔:开放三胎背后的逻辑和带给我们的影响
我觉得三个真的还不够,对于有能力生的家庭,两个和三个的区别并不大。要逆转的人口的下滑,底层人群是靠不上的。
底层的青年,连结婚都很难,三孩太遥远了。这个序列的生育问题主要由女青年掌握,即适龄女青年都更倾向找综合条件好的异性,但综合条件少的异性本来占比就小,所以只有底层女青年降低择偶标准才可能促成生育。
中层的中年,在房贷、工作、两个孩子、四个父母的压力下,很难再有精力带孩子。这需要多方面进行配合: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以便换更大的房子;合理价格又品质优良的育儿师,弥补时间精力的不足;具备一定医疗知识的保姆,可以更好的照顾父母。但目前房价比工资涨得快,专业婴幼儿服务人员稀少,保姆的学历更是普遍较低,完全无解。
希望其实都是寄托于顶层精英,精英阶层有些丰富的社会资源,但只让精英阶层生三个真的还是太少了,有能力的精英阶层在政策之前都通过境外方式生了超过两个了。但现在一方面境外疫情严重,另一方面国内发展机会更多,去境外生并不是优选项。所以,为了让顶层精英生更多,应该开放的是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一夫一妻多妾,才能让精英阶层的生育意愿有几何级的增长。这样精英男性可以消化一些底层的女青年,促进很多适龄女青年生育。
我换工作挺频繁
主要就是在一个公司差不多搞清这个岗位工作内容和公司运营方式,不能转岗我就换一个
所以我面试经验异常丰富
但在我如此频繁换工作之前
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原来不婚不育是女性面试的加分项
面试的时候 hr 大多都会问,有没有男朋友,为什么没有想要什么时候结婚生孩子
一开始我挺不理解,我个人生活问题关工作屁事
直到我同样做 hr 的朋友告诉我
有对象,在我这个年龄意味着两年以内不分手大概率就结婚了,结婚了大概率就要生孩子
生孩子就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我????虞书欣式哇呜
三胎政策出来了,说实话我内心一片祥和
但我也知道这种祥和持续不了太久
因为随之而来的就是,别人生三个,你好歹得有个对象吧,生一个也行
人家生三个都能无偿加班,你一个不婚不育的回家那么早干嘛
你有生活和工作需要平衡吗?
我有啊,我就不无偿加班,我窝沙发上看电视也不卖命,我他喵不婚不育就是为了自己一直爽,鬼才为了老板爽
假设,老板有三个孩子,我有一个孩子,同事小王是不婚族。老板利用他的资源、见识和财富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三个孩子成为三个子公司的老板,集团规模扩大;我舍弃了陪伴孩子的时间,拼命工作,为了给他更好的教育条件,大学毕业后他成功拿到了上面某一家公司的 offer,收入不错,很满意;小王从不加班,过得轻松自在,退休前找好了敬老院。
的老板,培养出三个优秀的老板;平凡的我,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打工人;小王自己吃饱,全家不饿。于是我们的下一代,高收入人群比例增加了,生活幸福了。
如果我不小心,又有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哈哈哈,爸爸的小棉袄!是个男孩,唉,我去加个班!
现实是,我每天早上都在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凭啥让我老板给我未来的孩子生三个老板!为了后辈的幸福,我还得搏一搏!
網圖
我们在省会城市,夫妻都不到 30 岁,老公在金融行业打拼,收入 30-50。我从银行辞职,目前在稳定国企保底,收入 8-10,朝九晚五,结婚买房两边家长各给了 100 万,房车齐备。
我们的条件在知乎算是很差,但是在生活中我老公从小就是 “别人家的孩子”,我也算很多人想娶的那种媳妇,学历高,稳定清闲,厨艺好。
但是我们是真的不敢想二孩乃至三孩的事,一想就喘不过气。
说实话之前在银行干到我要抑郁,压力大到疯狂掉头发,现在才刚逃出生天,你居然要我带三个孩子!我基本是躺平了,我一个都不想生。
我老公更不用说了,每天忙得跟狗似的。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他赶紧换工作,找个差不多的企业呆着吧。我们小俩口一起过就完了,要什么孩子啊。
避开主要矛盾,也没解决次要矛盾。
不解决 0 到 1 的问题,反而继续催产 2 到 3,仿佛想要新婚夫妇搞比赛内卷生孩子。。哈哈哈哈哈笑了
你看中原集团主席说的不更有效,2 胎以上才有权,对有权使用 byt,真的切中要害,妥妥的大资本家。
我只想说,下辈子一定。
举个例子,打个比方。
好比,以前只允许你买一套房,后来房子不好卖了,于是允许你买二套房。
再然后,二套房也不好卖了,于是允许你买第三套房的政策就出来了。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房价从 1 万每平米,涨到了 5 万每平米。
媒体和专家们,各种解读和论证,说是种种利好,房子必将大卖,居住条件大幅改善,经济蓬勃发展可期,人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经济可持续发展再多了 10 年。
年轻的刚需们,想了想,好像专家们说得有理有据,但是摸了口袋后,须臾之间,若然所思,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
1、对强奸罪的量刑加重,
2、女性妇科体检治疗免费,
3、全职妈妈离婚给予生活保障。
在万恶的旧殖民时代,西方资本家经常通过殖民扩张获得廉价劳动力和人口市场,用于倾销资本主义产品。
支持国家好政策,坚决拥护
生一胎,赢一次
生二胎,在赢一次
生三胎,一共赢三次
希望能够继续放开限制,可以生更多胎,赢更多次。
好政策,真心的
对于想生的人,没有法律的限制,可以开开心心地生,对于不想生的人,也没强逼你生,一样想不生就不生,这不是皆大欢喜的政策吗?
至于什么以后要带 9 个孙子那些危言耸听的话,唯恐天下不乱的话,我就问你一句,带 9 个孙子的前提是不是你自己生了 3 个?现在有逼你生 3 个吗?
所以请大家保持理智,不要过度解读,不要过度脑补
生育权是基本人权
哎哟,这么多人,得多大的房子才能装得下哇?
哎哟!那得多少钱呐!
看看我的工资,嚯!好家伙,一个月买不起一平米,三年买不到一个茅坑!
等我攒够钱买到房就给您生哈,不急,也就一百多年~
没条件的绝种,有条件的发扬光大
感觉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快了,从此富人使劲生,富人接下来鼓励穷人赶紧生,不然这么多司机保姆岗位谁来就业啊。
建议直接放开生,就现在这形式,你以为放开生还能人口爆炸?
俗话说得好,不孝有三 。。。。。。。。。。。胎!
下次一定
外面有狼!
穷的下一代养不起了
还没结婚,我也想要小孩
但是没有老婆
生孩子警告
我家就三个孩子
我,妹妹,弟弟 我妈就是生了三个的本人。
看到人民日报发的开放三孩文章,迫不及待去调戏我妈了
连我妈都说出 “消费这么高,谁敢生三个” 这样的话,就知道现在问题的根源不是想不想生,而是……
我妈生的三个孩子都不用自己带,我是奶奶带的,妹妹弟弟是姑姑带的,她也明确以后我生了孩子,她带不了,她怕刚出生软乎乎的宝宝,抱都不敢抱,对我的择偶要求就是,希望我的男友有个年轻能干的妈。
我:妈,国家放开三胎了,我到时候也想生三个,人丁兴旺!
妈:你是不是应该先找个媳妇啊!
我:我没钱买房子啊,没房子没人嫁给我啊!彩礼钱都没攒够。
妈:我也没太多钱,娶媳妇不够。再一起攒几年钱吧。
我:算了吧,让别人生吧,我给他们加油。
能有什么好说的,你们加油!
有钱的想怎么生怎么生,没钱的你给几个指标也生不起。研究多生不如研究怎么提高收入和就业。
利好茅台 梭哈
想生的放开生好了,不想生的也别逼着人家生。
方向错了。应该更多地去帮助未婚年轻人减少结婚的成本,比如房价、彩礼、婚俗等等,甚至开展恋爱婚姻课堂,培养年轻人两性交往的能力,甚至正常沟通的能力。而不是更多地去鼓励已婚者生多多的小孩。
我婚都不结,跟我有啥关系
高瞻远瞩,为大局着想
80,90 将会面对的是:
就一句话,三个小孩子,这得多大的房子。。。
一键三连 ×
下次一定√
生不起的依旧生不起
想生的咣咣生
这里有一个悖论
就是如果你愿意给孩子掏五万一年上幼儿园
和给孩子教育花 1000 一年都嫌多相比
无疑前者的孩子将来优秀的可能更大
但是这样的家庭无疑生多个孩子的几率更低
所以,最后结果就是教育投入低的家庭生出的孩子更多
家庭教育投入高的家庭孩子所占的比例更低了
这么说可能比较残酷
但是
这是事实
我是生不起那一拨的
而且是二胎都生不起那一拨
所以我连生三胎的先决条件都没
毕竟生三胎你得有个二胎吧
你找个小三你得有个老婆吧
想 脱发你得先有头发吧
多生孩子痛苦壮年,不生孩子痛苦老年,这代人生来就是遭罪来了啊。
有的人拼命想生,有的人一个都养不起。
最有趣的是,后者往往比前者具有更优越的物质基础和教育水平。
然而,过犹不及,这两种想法都有问题。可新生代父母两极分化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不解决这两个问题,仅仅开放数量,那即便老龄化问题解决了,新的困境是不是也会接踵而至呢?
反正,对于这个新政策,我是很麻木了。毕竟,未来能养好一个就算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功了。
社会:“躺平不对!你要有宏大的追求!”
社会:“为了解决老龄化问题,希望你多生!”
社会:“这是祖国栋梁的民族责任感!”
一味谴责「躺平」不对,而不理解其形成的原因,真的不解决根本问题。
他还真不是光生了就行的事!
呸!
四个老人,三个孩子
两个年轻人
二拖九,九九六也顶不住啊!
七 / 普数据不是好得很吗
人口结构持续改善呢
犯得着这么急吗
配套设施 ✘
社会化抚养 ✔
马逆狂喜。(手动滑稽)
纵观人类历史,限制生育的只有一个国家,就是中国。因为,我们当时仅从国内思考问题。现在,放开了点,也只是说可以生育三个。实际上,应该全面放开。不仅仅是粮食产量增长了,即使,中国人多了,也可以支持走出去。再者,随着人们的教育素质的提高,国家对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扶的逐步投入并实现,很多人也不会以追求多子多女为依靠保障。提高人口数量和质量应该并重。
我记得考研背政治时,近代史中曾背到过,“到人民群众中去” 和 “调查研究”。所以我相信,国家一定是了解过当今社会结婚率低、生育率低的问题的。
在我看来,开放三胎的政策没啥不好,只是让生的起,也想生的人生罢了。个人愚见它应该不是为了解决低生育率问题而出台的。
就我身边的经历来说,我觉得结婚率低,生育率低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第一是生活压力大,躺平文化盛行。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房,而结婚又被要求有房子的时候,就产生了 “干脆不结了” 的想法。同样当我们发现生了孩子也没法给他良好的教育的时候,即使结婚也会选择丁克。
第二是人的物质欲望不断上升,包容心不断下降。大多数人择偶时对另一半有经济要求,只愿同甘不能共苦,打着 “面包都没有你怎么给我幸福” 的旗号强势单身。还有一些人无法包容伴侣身上的缺点,觉得“下一个更好”。
我觉得要解决结婚和生育意愿问题首先要解决这些问题:① 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在自己的城市购买首套住房;② 杜绝不合理加班,996 等现象,保障员工就业问题,消除 35 岁危机、女性员工偏见问题;③ 倡导合理的婚恋价值观;④ 降低孩子的抚养成本,如解决好教育问题,不让补课支出占家庭开支的比重太高
如果在理想化条件下,我甚至希望恋爱价值观能融入中学课本中(我在课余听高中生们聊天,女孩子们都经常会聊到 “我将来的男朋友一定要有房有车”、“我这辈子不打算结婚”、“我就谈着玩玩,反正以后结婚对象又不是他” 这种话题,真心为这帮娃娃捏一把汗),把生育注意事项,包括产前、产后的恢复,小孩子的教育方法融入企业文化,让父母都能科学地去对待生育,教育孩子。
哎,不论怎么说,结婚和生育这两个问题,任重道远。
看来除非主动上环,不然用人单位是不会考虑女员工了。
三四线城市还是比较热衷生娃的
加油生,以后给大都市圈当血包
三孩政策给我的感觉是:“没什么人买三台劳斯莱斯原来是因为劳斯莱斯限购啊!”
榨取年轻人的第一胎,比榨取 40 岁人的三胎还难
转让指标,真的,一个都不想要
如果专家愿意,我甚至可以把娶媳妇的指标都给他,让专家娶两个都可以。
完全是给有钱人制定的政策!穷人和普通上班族,负担的起吗???
如果是生四个孩子,是不是还会有社会抚养费?
这个政策出来的有点晚了。
提前 10 年。现在的人口结构一定是两回事。
现在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看后面的配套政策,政策跟不上,大家还是不愿意生。
还有关键的,是想办法让那些不婚的赶紧结婚,、生孩子,这样才能增加人口。
5 月底出的三胎政策,现在六月底,你去社区办理三胎准生证,人家会告诉你现在具体政策没下来,办不了,具体啥时候能办不知道,等吧。
合着你就开个会宣布放开三胎,然后具体政策再慢慢完善?就不会先把所有具体细节和部门对接工作都做好再宣布不行吗?
除非帮我们解决好生育就业住房养老问题,不然即使开放了三胎,也不过是打打雷而已
现在全网都在通知一件事,那就是放开了三胎政策。其实三胎政策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个通知,告诉你可以这样。“可以生三胎了!”大家——“哦”。比起能不能生,可能愿不愿意生,则更为重要吧。而如何提高大家愿意生的意愿,个人觉得可能更值得讨论和解决。改革开放 40 年来,生育政策最大的变化。80 年代前后,我国开始收紧生育政策,2016 年放开全面二孩政策,今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放开三孩政策,这标志着人口政策与经济社会形势相适应,我国完全从 “限制生育” 到“鼓励生育”的新阶段然而近几年来,鼓励生育比限制生育难得多。
2020 年的出生率只有 1200 万,这是近几年来最低的一年,相较于二孩放开初期的 1786 万,说明二孩开放效应已基本释放,二孩政策对生育的刺激作用也已消失。
二孩政策效果不佳,放开三孩能否挽回颓势?
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一旦陷入低产陷阱,很难在短期内重拾往昔,低生育率会自我强化,无论如何提振都无济于事。但仅仅放开三孩,甚至完全放开生育,恐怕仍不够,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即使没有限制生育,生育率也依然低迷,这不仅仅是一个政策问题,更是一系列社会文化问题,如生育意愿、生育能力等。《全国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 “降低生育、育儿和教育费用”,这就是关键所在。为了能力挽狂澜地挽留人口,教育、医疗甚至房地产都是一重大问题。列出二、三胎家庭和相应的生产、资产数据,可以形成一条谷谷曲线:更高或更低的资产,城市核心地区和农村地区,生育率更高,二、三胎的参与程度更高。河谷地带,可能是小中产、小白领、小市民阶层,收入和居住地都属于城市的 “尴尬地带”。她(他)们想生,却生不起。重点不在于三胎,而在于配套措施的支持。在刚刚放开的二胎窗口期,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就是孩子入园和相应的小学入学问题。近几年来,入园问题不仅不断扩大,而且各班幼儿的数量也在各班间进行了不寻常地竞争。入园难算是二胎开放政策下比较明显的问题,自然三胎也是如此。由于其他配套问题也还在进行中,比如医院相应的儿科医生资源是否足够,是否能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否需要增加医院扩建的经费投入,是否能对儿科进行定点扩招等,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尽管说当前社会对三胎开放的总体效果普遍存在质疑,但在缺乏数据支持的情况下,政策效果如何尚不清楚,因此,全面开放仍需再次审视。若完全放开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增长超过预期,我们现有的医疗、教育资源无法跟上,到时候出现大面积学龄儿童不能上学,幼儿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又该如何处理?
诚然,从目前的舆论态势来看,这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但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这是 “治大国如烹小鲜” 最恰当的考量。政策效果如何,不能靠猜测,要靠数据,毕竟一切还是要从实际出发,不是吗?
就推动决策进程而言,在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后,能够迅速地对三胎开放作出回应,只是想问一下,现在这些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要鼓励生育,鼓励谁,在哪里做,怎么做,谁来出钱,这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说真的,别看互联网现在喧闹得很厉害,其实大城市是最不具备鼓励生育条件的。
无论从居住成本还是生育意识来看,指望大城市居民多生孩子都是不切实际的。
但是小地方根本没有条件,原因也很简单,没有钱。
现代化社会中,虽然生儿育女已逐渐形成一种产业,但无论支付给孩子的医疗资源,还是支付给当地的其他辅助费用,这都是一项不小的负担,而增加了教育费用和其他辅助措施,对地方而言,都是一项开支。
而且因为各地区经济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由当地负担生育成本的幼童在成为劳动力后往往会流入大城市,而且这种劳动力外流的现象必然会使这些负担生育成本的地方持续衰弱,得不到回报。
这也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北京、上海虽然出生的婴儿并不多,但是他们的人口是净流入的,这个净流入的数字是受到严格控制的,如果不加限制的话,这些人口的流入可能会更快。
简而言之:对大城市而言,鼓励生育太难了,但吸引人口容易,反正有人愿意来,不缺乏动力。
对小城市来说,鼓励生育是没有钱的,也限制不了人口的外流,担心自己要花钱为别人做嫁衣,所以不敢鼓励生育。这就是目前人口问题最尖锐的地方。富裕地区不需要鼓励生育,因为他们有足够多的外来人口,没有钱的地区也不会鼓励生育,因为他们不能限制人口的流出。因此从现实考虑,后续行动从放松到鼓励,无论是网传社会化培养还是其他措施,都应由国家统筹,从大局考虑。与三胎政策相比,我们也许更需要关注后者。
这样迫不及待地放开三胎,说明人口已经开始迎来重大拐点,这无论对经济发展还是对房地产都是不利。二胎的红利几年就吃尽了,三胎政策必须附带强有力的辅助政策才有效,效果也是有限的,因为人口惯性短期是很难改变的。
1. 房地产市场迎来拐点,城市化进程进入尾声,以 1.3% 城市化推进速度,也就两三年之内,达到平稳阶段。
2. 老龄化会加剧,进入资产清算阶段,养老将是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这是国际难题。
那该怎么办呢?
1. 资本扩张。
根据日本的成功经验,资本扩张海外,然后赚钱来补贴国内养老金。日本每年的国外投资收益,占 GDP 的 3~4%,是养老的重要资金来源。
2. 技术移民。
这是美国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内较为紧缺的高技术专业人才,同时也增加国内财富来贴补养老金。
养老保障制度本质是收入财富的分配制度,从年轻人向老年人,从现在向未来的转移,不会有新的产出。
养老产业也只是扩大需求,冲击的是供给,是负产出。
所以养老制度和养老产业的作用不能高估。也许用传统的养儿防老才是正途,也是符合国人的观念。
所以要鼓励生育为本。
1. 相应的尽快解决高房价,教育医疗。
2. 恢复公办育婴制度。解决婴儿到幼儿这段的保育空白,让家长生了有人看,大的国企可以领头开办育婴坊,给哺乳期女职工开绿灯,每日阶段性去哺乳。
3. 给女性就业加大扶持,普及带薪休假。
4. 普及高中义务教育,让孩子们都能参加高考,解除教育内卷的根源。
5. 通过移民,解决男多女少的问题。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敢讲话上一条关于三胎的评论被删还说我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禁言一天
希望给我三个小孩都能保送普通高中。不想读职高。 这样 我才生三胎。
伟大的决策,为领导者的智慧点赞。
不想说话。
基本没什么影响,生活压力太大,愿意生且能养得起三胎的不多。
想生三孩首先不得有 2 孩了吗?!
三孩政策下,要持续观察生三孩的家庭特征,是否会两种类型的家庭更倾向三孩?城市富裕阶层和农村乡镇。中间阶层可能会较少在这个政策影响。
如果是,三孩导致富裕人口和相对低收入的群体分别增加,中间阶层人口的相对较少,会否加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当然,这个还是假设。
我觉得想要三孩得条件允许,有公婆帮忙才可以!
房子要又要涨价了
意味着一大帮活着累、骂着工贼、喊着内卷、买不起房、娶不到老婆、躺平的小资答主即将来到这问题下重复他们的利益需求。
这是个半截子的政策。以目前的生育氛围和环境情况,全放开和二孩、三孩差距不大。
有能力生的有没这政策也会生,没能力生的二胎不一定考虑。在没有福利方面鼓励政策出台前,对生育率影响不大。
大家都学过,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势力,颁布推恩令。项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就比如刘皇叔,好歹也是个皇家之后,搞得只能去卖草鞋。
唐宋之时,则盛行诸子均分制,也就是老大老二老三,大家平分家产,各自过活。
为什么说这个呢?首先能有家产分的人家,总归是较为富庶的,但是架不住后代多,分完就变穷了。有些后代混得好,家族继续传承,有些后代没钱繁衍,就完蛋了。中国就是这样,走过了几千年。
现在也是一样。三胎开放了,有钱人家可劲生,最好等老头子死了争家产,分散财富,拉平贫富差距。再加上一部分富家子弟由富转穷,形成新的穷人阶级以供剥削,照样可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一点不慌。
那没钱生小孩的人呢,穷不过三代,自然消亡就好了,无非是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千百年一直这样子,没什么好奇怪的,所以大家也不必太操心。可以思考一下,在自动化如此发达的今天,中国的发展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呢?如果独居一代自然消亡,最贫穷的阶级就么了,说不定生产力还能有更快的提升。
当然,你我大多都是在这个行列里,总觉得穿越到英雄电影里面自己是主角,其实不过是旁边的路人甲罢了,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只要不后悔就行了。
现在无非豪门多生几个,或者无意中怀孕了生下来的。但是就算豪门也没有媳妇愿意当生子工具,一直生生生吧,扛不住压力最多生三个差不多了,有钱的美好生活谁愿意一直生孩子,要不是有财产继承。
三孩是国策的重大调整,更人道了!!!无论你生还是不生,政策放开了,就是一大变革。实行了四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有了更加宽松的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政策。
现在可不比以前年代,一家六七个孩子,要知道那时候不是没有计划生育的问题,而是怀了孕只能生,大部分女人没有别的办法,不像现在医疗条件可以选择生或不生!
年轻人因为二孩都不愿生,何况三孩呢,甚至有的连一个都不想生。还有的是怕受罪,所以现在生孩子成了问题。影响年轻人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还是:
高房价,像北京广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普通工薪族来说,谁敢轻易生孩子!!!就是普通城市,一套房也够普通工薪族苦苦奋斗多少年的。
就是农村现在也是努力给孩子在城市买房安家,听一个老年人说,她家附近都在市里给孩子买楼了。
高教育,人人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家长自己就是起跑线本身。现在虽然是九年义务教育了,确实好,国家减负政策实行后,本意是给孩子减轻负担,可以有更多的孩子有学上,提高全民素质。
但是现在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抢在前面的起跑线上,全世界的爹妈都拼了!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你看别人家孩子画画的太好看,别人家孩子练书法字真端正有型,看别人家孩子古筝琵琶钢琴谈的多好,跳舞多有气质,反正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培养。
高医疗,病不起,病来如山倒,虽然有新农合,但这新农合,转院,真难!得大病报销难。 这新农合,只报本地住院,异地都报不了,大病解决不了。
生活真的不易,现在年轻人甚至有不想结婚的,有越来越发现一个孩子非常好,生孩子不容易,养教育孩子,花费精力物力财力,不容易。
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女性就业环境更加恶劣,一部分被变相的逼迫回归家庭做全职主妇,这样下去也会提高生育率。
90 后的意愿是生还是不生呢?
薅羊毛也不能逮住一只使劲薅啊…… 这是精准推送给已有 2 个孩子的群体吗?
与其鼓励 3 胎,不如给 90、00 后破冰,好歹先提高结婚率。
以及打击现在满大街甚至公交车上贴广告鼓吹无痛人流的医院…… 讲真,这个我绝对支持。
至于很多人骂丈母娘们又要待价而沽………… 这个。。。
相对于高房价,高教育附加费,高医疗附加费,以及延迟退休和普遍岗位 35 岁以下不要这些真 · 柿子,丈母娘简直就是最软的那个柿子
分享一个身边的故事吧。
小 z 家有四个孩子,前三个都是姑娘,追到第四个,终于迎来了男丁传承香火。
到此,本来是个有志者事竟成求仁得仁的故事,可惜小 z 家没矿,小 z 家的香火也没那么金贵,四个孩子的到来,给这个家带来的除了贫穷还是贫穷——除了超生的罚款,小 z 父母卖力苦干也不过刚好养活一家几张嘴而已。
生存已经很难的时候,什么教育,什么培养,什么阶层跨越,统统都是放屁。小 z 的大姐很早就进了厂里打工,二姐去了卫校,三姐读了专科的药剂师,而小 z,十几岁就跟在自家老爹后面做工,子承父业。
小 z 家人丁兴旺吗?旺。但这样的家庭有向上走的可能吗?可能忙于生存的小 z 连阶级跨越这个词都没空关心。而现在,小 z 又将重复他父母的一生。
很多人就是能力普通,眼界普通,勒死了裤腰带这辈子也就赚这么多,多生孩子,只不过是把他们在生活的底层摁得死死的罢了。
我是一个基本不识字的老人,我解决了老龄化问题!
可是飞机杯套装只要不到一百块,能用好几年。。
是 zhihu 上推荐的。
另外据说一个男性就可以让许多女性怀孕,所以这里没男性什么事。
以前二胎政策出来的时候,感觉以后不生 2 个就没有占到便宜一样。
现在出来三胎政策了。反而没有那么强烈的意愿生了。
就像有答主说的:我们 90 后接受的是只生一个,优生优育的政策。
开放三胎只是开始
愿意生三胎的人,大概率是二胎家庭
二胎都不愿意的还会想着三胎?
如果未来几年三胎达不到预期
大家可以猜猜会不会直接全面放开
三孩生育政策来啦!5 月 31 日,官方会议上指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
政策一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无疑成为当天的 “热搜王”。更重要的是发布的节点,在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很多网友调侃道:“万万没想到,六一儿童节送给小盆友的礼物是弟弟妹妹。”
01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要开放三孩政策?
回望我国的人口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推行 “计划生育,优生优育” 独生子女政策;
2014 年逐步实施 “单独二孩” 政策,2016 年逐步全面开放二孩政策;
现如今,2021 年,开放三孩政策落地。
毫无疑问,三孩生育政策的推出,与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出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有关。
如今,低生育率已经成为全球性现象,预计未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生活方式和生育观念的转变,低生育以及由此带来的少子化、老龄化将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
中国面前也摆着这样的挑战。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2020 年,中国大陆总人口是 141178 万人,10 年增加了 7206 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 0.53%,比 2000 年到 2010 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 0.04%。
人口结构方面,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 18.70%,比重上升 5.44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占 13.50%,人口比重上升 4.63 个百分点,老龄化速度加快。
与此同时,我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数据显示,人口出生率从 2016 年的 1786 万下降到 2020 年的 1200 万。
据了解,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
三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扩大新增劳动力供给,减轻老年人口抚养比,缓和代际之间矛盾,增加社会整体活力,降低老龄化峰值水平。
02
三孩政策一出
网友们的反应 “亮了”
三孩生育政策一经发布后,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不少网友对此发表了自己的 “见解”:
一部分网友持 “认可” 态度,他们表示:政策必须支持。
还有一部分网友的评论非常 “清奇”,单身贵族“挺身而出”:不是不生,关键是“缺人” 呐~
另外一部分已经 “成家立业” 的网友表示:压力太大,不敢生啊~
的确,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不难发现,2020 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 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婚育年龄推迟;群众生育意愿降低等因素影响。
据调查显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相当比例的家庭想生不敢生,排名前三的原因是**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和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调查显示,因为 “经济负担重” 的占 75.1%,“没人带孩子”的占 51.3%,女职工生育后工资待遇下降的有 34.3%,其中降幅超过一半的达 42.9%。
网络上曾有人计算过,如今将一个孩子从出生养育到成人,少说也要花费一两百万。
若一个孩子 200 万,两个孩子 400 万,那三个就是 600 万,这还不包括将来他们结婚生子时可能需要的房子、车子和票子……
因此,面对如此大的压力,很多普通大众在生孩子的跟前 “望而却步” 了。
《中国人口报告 2020》中,任泽平也概括了生育率下降的几大原因:
· 1 ·
房价快速攀升;
· 2 ·
教育成本攀升,公立幼儿园严重供给不足;
· 3 ·
医疗费用攀升,从 1995 年到 2018 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 27 倍,远超可支配收入 9.2 倍的涨幅;
· 4 ·
独生子女压力大,独生子女夫妇 “四二一” 的家庭结构养老负担重,挤压生育意愿;
· 5 ·
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但就业权益保障不够。
03
不止是放宽生育政策
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将与之衔接
针对多数网友提出的 “生孩子压力大” 的问题,也得到了回应。
此次会议上还提及 “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教育、休假、保险、税收、住房、女性就业… 你关心的【10 个三孩政策配套支持措施】。
【话题讨论】
三孩生育政策放开
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欢迎大家留言
表达自己的观点哦~
作者:中华会计网站
出处:今日头条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969081195732795911/?channel=&source=search_tab
真要增加人口,禁止医院堕胎不就行了?
「三胎」可能没有预想的效果,毕竟 85 年之后这批人没有「改革开放」那种政策红利,面临的是:住房(房贷)、看护(带娃陪娃)、教育压力(上学费用)、一胎是儿子或二胎又是儿子,等等。
网上有评论说,「要提高新生儿数量,最简单的方法是不卖或严格控制避孕套。」
图片是三胎新闻下的评论:
都已经开放三胎,为什么不是开放生育?
现在重男轻女已经完全消除了吗?
用一胎是女儿,二胎是女儿,就生三胎,一胎是女儿,二胎是儿子就不生了,来抗衡男女比例不协调吗?
现在补习班那么贵,学区房那么贵,
已知高中录取率都只有百分之五十,而你们薪资只能给一个人上补习班,谁会去补习?还是一家人勒紧裤腰带,还想去游乐场?还想吃小龙虾?
不知道有没有去了解过一个二十八岁,一胎三四岁的女人有多难找工作。
更不知道有没有去了解过一个二十八岁,一胎三四岁且是女孩的女人有多难找工作。
现在更惨了。
我不知道生下来了谁能照顾?我家六十岁的老人家左边一个右边一个,身上背一个?
还是要自己不上班了?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七口人。
如果这样的话,除非我的宝宝天赋异禀,否则最后也是韭菜,还是最矮的那个。
生活压力太大了,普通的工薪族在本地的薪资能承受住本地的房价吗?
只留下一堆堆的留守儿童。
偶尔回家看到宝宝开心的冲向自己,你以为是快乐吗?
不!是愧疚!
为什么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大家都奔小康了,而我的宝宝还是留守儿童。
这个政策一出来,只能引发焦虑,没有有任何让人心动的地方,哪怕你说两个小孩的家庭,可以免费获得一次抽奖,赢了的可以获得五元三孩生育代金券,住院的时候可以抵扣呢?
有些人都准备生第三个孩子了, 可是有些人连第一个女友都还没有, 这真难…
坚定了我不想结婚的念头。
国家只是放开了,没说让你必须生啊,生不生在你,别操心以后的事,党和国家不会忘记你的
/生三胎送房的话我愿意配合国家政策。。
三胎政策和开放生育对于我们来说好像… 区别并不大。
知乎用户和微博用户都不愿意生,
那么 question 来了,谁是三孩的目标人群呢?
结合
《提高中职招生比例》
《工厂招人难》
《年轻人(城里)躺平》
还有这个数据
所以大家别矫情了,有的是人要生三胎
女性就业更难了,女性将承担更多身体和精神压力!婚姻危机进一步提高,离婚代价更大!
又没有强迫你们生,激动个啥劲?
新晋奶爸
谁要跟我说生二胎,我就跟谁翻脸,娘的,你给老子养啊
只要对不结婚不生育生一个的不罚款不收社会发展费就行。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三个孩子关我毛事
政策只是可以,允许,生不生还是你的自由,有钱就生呗,没钱就略
没有什么想说的,等放开四胎五胎
能者多劳
开放三孩政策是号召你生,不是逼着你生,不懂有些人高潮个啥。
一胎思维在富人,中产阶级,穷人相差无几,考虑的是传宗接代,绕膝之欢。车子房子票子三座大山不占主导作用。
二胎经济,教育,精力的压力上来了,淘汰了一部分中产阶级,富人和穷人继续追求儿孙满堂,继承家业。
三胎应该是不指望劳动主力的中产阶级为国接盘了,富人和穷人,能生一个算一个,那远不至于实现中国的人口结构性调整。
一开始也觉得两个已经是极限了,三个实在养不起,增加生育的愿望不大啊。但如果周围慢慢有三胎家庭出现的时候,坚定生一个的是不是就不那么坚定了,觉得别人都三个,我一个是不是太少了,两个好像也可以!!
多出生些女孩子吧。
要我说现在生育率下降跟房价、教育价格过高和 996 有直接关系,抛开我个人意愿不提,就我现在的收入,养活自己刚刚够,养孩子根本不现实,就算是按家里只多双筷子的养法,我也没精力管孩子,毕竟通勤时间长,下班晚,回来恨不得一睡不起,要我生孩子,哪怕一个,也只能按野孩子养了。
想生的自然会生,不想生的还是不会生,计生用品可以囤起来了
一个字 “累”,两个字 “房子”,三个字 “养不起”
首先,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职场压力、竞争压力,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每天都赶着上班和工作,实在是力不从心。
尤其是职场上的女性,要担心因为生孩子而遭受歧视,还要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一个孩子已经劳心劳力,哪里还有勇气生二胎、三胎呢?
其次,买房子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各大城市的房价都让人望而却步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动辄一套房上千万。
买不起就要租房,租房住环境复杂,想要孩子?想想还是算了吧!还有些人,掏空了家里几代人的钱包,买了 “婚房”,面对每月必还的贷款,也要考虑还有多少结余。更何况,生了二胎、三胎,房子够不够住,还不一定呢。
第三,生孩子就要考虑各种开支,奶粉、尿不湿、吃穿用…… 大一点就要考虑上学,幼儿园、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随便一个环节都能让家长感到抓狂。
房子、教育资源都紧缺,教育内卷造成的浩大的教育支出,更是让人一眼看不到头。
作为思想比较传统的女生,一胎已经耗尽勇气了。
对于那些更加追求自我价值的人来说,政策上的鼓励作用怕是微乎其微。
要是来点实际的,比如生个孩子早退休 10 年,生两个孩子买房打五折,但是可以激励一下想要孩子又养不起的人
这是在网上看到的,不负责真伪鉴定。
下面这个也是在网上看到的,不负责真伪鉴定
这是网上找到的支持三孩的配套政策。
我没啥想说的,能生的肯定会生,不想生的也别指望靠一个文件来打动他们。
至于影响,我觉得没啥影响,大家都是成年人,知道该怎么选择。所以未来不管是什么样子,都是正常而理智的。
无论怎样配套,生三胎的肯定都是有勇气生二胎的。为国生育,大家加油!
N 年以后,如果三胎政策没效,还有法子:法律禁止 duotai。不结婚可以,你能保证你的行为不产生后果?
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结婚,不敢生孩子,所以放开三胎。这逻辑我不懂,无话可说
新闻说的很清楚了,优化生育政策
穷的人婚都结不起,和谁生?
生一个娃的,过的勉勉强强的,房子、车子、教育,生活成本这么高,还想优化?
生两个娃的,有 4 个老人,下有两个孩子,教育都要求人求神的不心累么?
这明明是针对富人的,我赞成
短期加剧内卷,出路是产业升级或找个方向减压重新瓜分世界
没什么想说的,因为我不想生三胎。
结婚前抛硬币
正面的不交老保,活到 65 去骗保,给 9 个孙辈攒首付
背面的正常活,与亲家单双周享受 1 带 9
那么问题来了,正面合适还是背面合适?
部分女性被逼生三胎,离婚率进一步拉高。
女婴占比进一步下降。简直恶性循环。
人口七普我就说了句 10 后宝宝男女比例更惊人,这才哪儿到哪儿,就被删了。掩耳盗铃,简直有大病。
我认为影响不会太大,生三胎的基本就是两类:有钱人和偏远地区的穷人。这两类人有没有政策都会生。
占总人口多数的工薪阶层养一个都很吃力,生二胎的都少,更别说三胎了。
不要自作多情,这不是给你们看的。
这是给广大底层民众看的,落后地区有的是成窝生孩子的。
利好考斯特等一些列 9 座以上的商务车品牌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这些人啊,从来不说钱从哪里来! 增加的预算是穷人税还是富人税?是土地税还是资产税?生三胎的是哪些群体,生不起一胎的又是哪些群体。 一拍脑门,名也得,这些群体可能是利也得,就是不知道多出来的钱谁出。根据 2019 …
知乎用户 叶初阳 发表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生育率那么低?” “别说生育率了,我生存的欲望都很低。”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是三孩的问题吗? 是年轻人连一胎都不愿意生的问题吧,证明起来也很容易,去看这几年放开二胎后,新生人口中的非二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谢邀。 好事呀,有啥好吐槽的? 只要是攀枝花户籍,生二胎三胎,每月每个娃发 500 元,发到 3 岁。 什么概念?攀枝花的最低工资标准是 1650 元,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2991 元。 照这个标准,北京如果发, …
知乎用户 ylshao 发表 这是网红留几手 2014 年写的一篇文章《给自己孩子一个可选择的人生》,阐述自己为什么不结婚,不要孩子。至今我还记得某个女网友回复,大意是一边喂奶一边刷微博,看到这篇文章就泪奔了,要是她一年前看到这篇文章,十 …
知乎用户 36 氪 发表 专家这样建议,不是专家不懂,只能说明专家真的没办法了。。。 生二胎的是谁?是生一胎的 生三胎的又是谁,当然是生二胎的 说白了就是折腾了半天,新生育的家庭,并没有增加多少 搞来搞去,只能是让原来就已经生育的,希望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