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百度李彦宏表示的「中国人更开放,愿用隐私换效率 」?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周赛 发表

1、如果你不输入手机号,就用不了。

2、输入手机号则表示同意注册协议。

3、注册协议说明输入手机号则表示公司可以推送各种广告。

4、从本公司泄漏出去的一切信息都不是本公司的有意行为。个别员工的作为本公司不予负责。

5、本公司有权收录本公司有技术实力收录的一切信息。如果你反对,你可以选择不用。

6、所有能够找到的产品都有上述第 5 条的信息收录策略。

知乎用户 Heisenberg 发表

“老板,来个土豆炒牛肉”

“没有牛肉了,炒毛毛虫行不?”

“不想吃毛毛虫。。有别的肉么?”

“没有了,只有毛毛虫这一种肉了,爱吃不吃不吃拉倒”

“好吧,那就点毛毛虫”

“啊,看来中国人更开放,更愿意吃毛毛虫”

知乎用户 孟德尔​ 发表

这跟日本人说 “我们在亚洲也不是只有破坏,我们赶跑了英美殖民者,还搞了大量基建”,有啥区别?

你又不是为我搞的。

我要能选,早学美国人民把你拉到街头吊死了

不就是因为我没枪才做不到么?

知乎用户 陈风暴烈酒 发表

最可怕的反而不是这句话的内容了。而是一个几乎处于国内市场垄断地位的资本家公开这么说,且大言不惭脸不红心不跳,还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符合逻辑的。

资产阶级无耻发言可以增加一条了,这种论调放在一百年前大概就是 “工人愿意选择工作 16 个小时,放弃所有休息时间多赚钱养家糊口”。

知乎用户 Tim Chen​ 发表

靠市场选择是没用的,已经垄断了没得选。还是学学人家搞 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吧,今年 5 月生效,不合规就直接罚款,最高罚全年营收的 4%。
https://www.gdpreu.org/compliance/fines-and-penalties/

有罚款才有动力,光骂有个毛线用。

知乎用户 快乐一剑飘 发表

建议李总重学小学语文,区分一下愿意和被迫这两个词的含义。

知乎用户 曹哲 发表

古往今来,所有损害中国人民利益的人都会用这么一个借口——中国人不需要。
而中国人需要什么,人民自己反而是无权定义的。

知乎用户 Unreal 发表

中国人更开放?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效率?

这是我见过最无耻的说法。

13 亿中国人,没一个在乎隐私的是吗?

所以我是高高兴兴把隐私双手奉上的?还是被这些庇护下的互联网公司强 X 久了的无可奈何?

所以我是知道自己的隐私权,但选择了更加开放?还是在中国迅速发展的这几年间政策、监管、教育、科普同时缺失造成的公民普遍没有隐私意识?

我主动的选择,和我没的选,是不一样的。

而你李先生,觉得比起洋大人,我们天生就是贱?

靠强 X 用户,吃人血馒头活着的苍蝇,也配来给 13 亿中国人每人扣一顶” 开放 “帽子?

令人作呕。

知乎用户 Kafka 发表

看看人家 Facebook 最近经历了什么。再来看看我们,即使说了这种话,百度的股价还是不会有丝毫的波动

知乎用户 Albun Fayr 发表

中国人不是愿意用隐私换效率,而是对隐私没有处置权,中国是全世界隐私泄漏最严重的区域,相应的也是数据采集最便利的区域。不光是莆田系医院从中获益,IBM 等国际巨头也在利用这些隐私数据。

国有制的规制下,人们对土地和房屋只有使用权,也就是所谓的 30 年或 70 年产权,这些东西根本上说还是国家机器的资产。在这个基本的产权基础上,几乎所有东西都不属于个人——认知和普世价值观方面看当然不应该如此,但是从政治规制的实践来看,它们就是这样的地位。

你的隐私不是你的,而是政府的。换而言之,对隐私进行封闭或公开,政府有完全的改动权限。2015 年之前,中国不存在任何具有实际意义的隐私保护法规,所以个人隐私可以由任何企业不经个人同意地捞取和利用,2015 年方才在民法内加入了新的条款,表示一部分隐私是企业不能获取的,至少不能在未经政府许可的前提下获取。

个人信息的授权和转让,你以为是你被迫打勾转让给企业,其实只不过是为自己「知晓」信息将被政府授权给企业使用的知情声明,本质上说你并没有办法阻止它。甚至当你注销了某个产品上的个人信息,你做的事情也不过是关闭了自己访问该产品的入口,你既往提交的或被迫知情同意的所有信息,都会保留在他们手里。

出现这个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对个人隐私的处置权。如果个人是与企业直接打交道,那么隐私的归属和分布范围是很明显的,非此即彼。如果当事人不愿意企业掌握自己的隐私,那就可以在法理和舆论上占据优势,强迫企业删除自己的隐私。但事实是隐私信息的流通链是在政府和企业间进行的,个人只是一个知情方,只有足够多的个人联合起来表示反对时,这种舆论力量才有可能解决单个问题,比如某个流氓软件秘密扫查用户硬盘,这个问题可以在强大的声讨中解决,但是一款手机为自己的安卓系统植入了后门,或者一个摄像头隐秘地在云端保留个人的录影记录,这些性质完全一致的事件是无法避免重演。这就是为什么隐私话题总是一直在曝出,不同企业的不同产品,每一个单例都在涉及隐私,大事引发关注,小事过去就过去了。

在欧美国度,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往往需要归咎于个人的隐私防范意识不强,因为他们的隐私信息是否让渡,是可以个进行个人选择的,有些人可以接受用一部分隐私换效率,也有一些人宁愿不便利也不要公开自己的隐私。而在中国,这个问题选项并不存在,个人提交或不提交隐私,它们都已经流通在社工库和黑产名录里了,就连基层的小协警都有权查看到一系列档案信息,信息的来源渠道太多,不差你一个主动录入绑定的手机号。正是在对隐私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基础上,他们才形成了现有的效率,你除了加入和不加入,别无可选。

医疗信息是另外一个典型例子。在国外,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是隐私,医生或医疗机构无权泄露或转移这些信息。西门子、谷歌、微软、IBM 等许多巨头公司这几年都在致力于辅助医疗设备,也就是所谓「医疗 AI」的研发,在近两年的机器学习热潮中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世界顶尖的研发团队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不在于算法等信息,而是数据——由于医院或医疗机构甚至无法将经过匿名处理的信息转移给他们,团队只能与患者一个个对接,数据采集得极为缓慢。

而 IBM 就发现了一个好去处:到中国采集信息。因为医疗信息在中国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只要和医疗机构甚至医师做协作,就能拿到大量的靠谱病历,尽管中国医疗由于电子化程度低、数据散碎,但总比欧美什么都没有好。于是在 2016 年,IBM 直接将「沃森医疗」产品在中国投入了使用,短短时间就把会诊机构和窗口扩大到一百多家,即实现了场景化的应用和优化,又采集到非常完整的医疗信息。有人喜欢拿欧美医疗机构在印度进行实验药物疗效说事,纯粹算是为黑而黑了,不知道国内的医疗行业处于何种处境。

总之隐私是一个大话题,李彦宏的表述肯定不准确,中国人不是愿意用隐私换效率,而是不介意也无选择处置政府手里的个人隐私,从而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燃料。得了便宜要闷声,不要再说出来了。

相关回答

  1. 中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世界之最?
  2. 为什么有外国朋友说「离开中国,一是舍不得淘宝,二是舍不得快递」?
  3. 为什么海外的华人感觉好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是不愿意的?

知乎用户 小门神 发表

李彦宏之所以这么说,我觉得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只看到了中国人在使用一些应用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点下 “同意用户条例和隐私政策”。我相信在最开始的开始,绝大多数用户在看到这个条例的时候,还是会点开来查看的。

但是结果是什么,如果我觉得不能接受,拒绝了这个所谓的 “隐私政策”,我就无法使用这个应用。

这就造就了一个假命题,“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效率”,我如果不同意你查看的我的隐私,我就无法使用这个应用。就像一个罪犯,拿着一百块钱对一个人说:我给你一百块,你从我胯下钻过去,不然我就开枪打死你。然后对方迫于无奈照做了,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人愿意为了钱出卖尊严。

这是什么鬼逻辑?

假如百度是我家开的,那我也会愿意用我在百度上的使用痕迹来方便我的日常生活。因为我相信别人肯定不会看到我的这些 “隐私”。

我认为,要真正做到能愿意为了隐私换取便利,是要建立一定的基础的。

比如说这个村子,“民风淳朴,夜不闭户”。就是用隐私,换取了一个便利性。省去了一个开关门的时间,大家不必为了防盗而思来想去。

但是这种社会真的存在吗?

不见得,至少我到现在都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

即使是在我老家那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大家一到晚上也是门户禁闭。可以说从财产私有制以来,应该就不存在这样的地方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铁门,防盗门。

显然中国人是不愿意用隐私、乃至财产,来换取仅仅是开关门这么一个动作的便利。

中国的防盗门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国内,又有诸如王力、盼盼等多个防盗门品牌,这些防盗门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可以做到将小偷隔绝在厚厚的一扇铁门之外,你还能说我们愿意为了便利,而出卖自己的隐私,或者说是财产吗?

不,我们只会在防盗门上下工夫。

为了便利,防盗门装上了智能锁,能够自动反锁,能在室内一步打开防盗门,但是我们绝不会为了便利,而将自家大门敞开。

同样的道理,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之下,我们真的会愿意用自己的隐私换取便利吗?显然不会,不然天晓得自己的个人信息会在网上传成什么样子。

在某一天我去上班,同事对我说:“你昨天洗澡的时候唱的歌真好听。” 原因就是因为我同意了一个智能家装的录音权限,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社会?当这天真的到达的时候,还有人会说愿意为了效率而出卖自己的隐私吗?

我想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我会更倾向于安装一个网络防盗门。虽然会像活在了过去 20 年,但是换来的,却是安心的一觉。

知乎用户 令狐富贵 发表

非常正确,我相信李总还可以发现:

中国用户更喜欢贴吧被卖给 “权威” 的第三方

中国用户更喜欢下载一个软件的同时,顺便下载很多软件

中国用户更喜欢在浏览贴吧时,隔两三个帖子就看一条广告

知乎用户 李傲文 发表

李彦宏这话糟糕的地方在于——他不仅把中国互联网用户所处的「客观环境」和用户的「主观意愿」混淆了,还完全没有改变这种「客观环境」的倾向和意愿。

举个例子:

当你说:“在印度平均每 3 分钟就会发生一起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每 22 分钟就发生一起强奸案。”

这是在「客观描述」印度女性的处境。

但是你当着印度人的面,说「印度女性性压抑,所以她们很多时候愿意通过被强奸获得性快感」……

这是把别人遭受的苦难转为了当事人的「主观意愿」,这当然是恶毒、愚蠢和偏离事实的发言了。

被印度人当场打死都不冤枉。

李彦宏也是如此。

更新——

在想法里,关于我「举例论证」是不是恰当的问题,我和

@门徒

知友的讨论,放在这边,回答评论区朋友的问题——

知乎用户 共青团中央​ 发表

人们最害怕的,不是李彦宏往枪口上撞说了错话,而或许是他说了真心话,是科技巨头对用户核心利益的熟视无睹,成为一种脱口而出。

即便,国内用户的习惯,恰如李彦宏所讲,为效率可以放弃隐私,但那并非他们 “愿意”,而是 “不得不”。

随着各色电信诈骗曝光,网站撞库风险加剧,用户对于自己的隐私何尝没有清醒认识?但完全靠自己捂住隐私,非不为也,不能也。相对应的,一个垄断平台比谁都清楚,当 “互联网 +” 重新界定生活方式,在各色长长的协议上,用户除了按下“同意”,其实别无选择。用户选择不断让渡隐私权、在使用权面前低头,除了“离不开”,无非是基于这样一种最后的信念:大公司至少比小公司靠谱,他们能够守护隐私,这对企业也有利。

不管用户的选择是出于信任,还是被迫,都绝不应该被辜负,焦虑更应该被更妥善地回应。面对迭出的大数据负面新闻,科技巨头恰恰要挺在前面,以切实行动给人以信心。当然,仅仅表态依然不够,当数字规则远远落后于数字生活,当务之急是为大数据使用建立更完善的原则。

两会期间,就有委员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法,对用户数据保护进行更清晰的定义,制定用户隐私信息保护 “三原则”。这其实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因为无论是将数据信息视作用户个人资产,还是保障用户对数据使用的知情权、选择权,或是明确互联网公司对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责任,都将有力地提升用户的数据利益。事实也是如此,当人们的消费越来越多地体现为数字消费,对消费者安全权的保护也应该从传统意义上的人身安全权、财产安全权向数据安全权拓展。

立足互联网时代,数据已成为界定一个人网络属性的细胞,早已不再是 “身外之物”,对它的保护,再怎么用力都不为过。而要保障个人隐私权利,保证大数据不被异化,不管是监管部门,还是科技公司,都应该用足够的行动来消除公众的疑虑。
————————
本文作者: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之山

知乎用户 连根塞 发表

艳红无非是把屁股上那层纸拿下来而已。

高考过后那会我有一天正好出门办点事,声称邮递员来封信家里没人改日再投。

当时我那会高考都是小事,主要是等移民局的来信,成绩单或者录取通知书反正也跑不了,但给移民局回信哪怕晚一天可能事就黄了,老子急赤忙慌从城西打着滚冲到家门口邮局门口还去堵邮递员大哥,还担心大哥下班把事彻底耽误了。

打开一看是某个复读机构的信,我们听说您成绩欠佳,您担心没考好上不了大学吗!请详询我机构包您考上土豆农业大学,直接给我气乐了。

事后我想这事不对啊,这什么野鸡机构的爬虫能找到我脑袋上,甚至连名字都知道,可是除了我爹和校方好像就再也没人知道我是全班倒数第六了啊?

真以为只有 IT 企业能卖你个人资料吗?国人没有信息安全就和一万块钱自行车不敢搁大街上过夜一样,肯定不正常,但是也正常。

知乎用户 invalid s​ 发表

我养了一只狗。

这家伙喜欢在我坐电脑前时,挨着我腿蹲着。
有时候我和它开玩笑,就伸手握它的长嘴巴。它当然不乐意啊,就走开了。

然后我就来劲了,只要它靠过来,我就握它嘴巴。久而久之,它习惯了。

后来有一天,和一位老乡聊天,手自然搭在膝盖上,虚握着。它屁颠屁颠的跑过来,见我不理它,就把鼻子一伸,嘴巴塞进手里,让我握着。

老乡很惊讶:你这狗好,我的狗就不给捏嘴巴。
我:这家伙天生就这样。

知乎用户 断祸根 发表

战争中的平民更无畏,原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换食物。

知乎用户 Gavin Huang 发表

李彦宏是一个好人。

他是一个真诚的没有城府的在这个充满谎言的互联网圈子里说心里话的好人。

他是一个难得的让百度言行一致的好人。

而不是扎克伯格这样出了事还道歉的小人。

百度把自己的主力产品一个个砸掉。

哪里是什么产品经理缺心眼。

而是李彦宏前半生干了这么多缺德事情。

后半生下定决心要亲自毁灭这肮脏的帝国。

所以大家应该帮帮他

知乎用户 熊猫和鹅的故事 发表

其实李彦宏只不过说出了一个大家不愿意承认的事实罢了,不是中国人更开放,也不是没有隐私 = 效率高,是中国人没的选择。
如果反抗不了那就选择享受吧,这是绝大部分人的价值观。为什么反抗不了啊,
因为在天朝没有隐私这不是某某公司的硬性规定,而是你懂的。要不然微信也不会落得被印度澳大利亚国防部禁止员工使用。各位在本问题下这么义愤填膺,回头还不是继续使用微信。
别装啦,有些事大家心理都清楚,如果这番话不是李彦宏说的,保证没人会反驳,因为现实如此。

一如只敢骂广电一样有些人又是敢骂太监,又把锅扣在资本家头上。
怎么美国的资本家就被人民监督的老老实实了,最近 Facebook 事件,脸书老板扎克伯格 25 日在英国《观察家报》、美国《纽约时报》等九大报章刊出全版道歉广告,为 “违背信任” 致歉。他在道歉中说:“我们有责任保护你们的资料。如果我们做不到,我们就不配为大家服务。”
此前的 3 月 17 日,媒体曝光 Facebook 上超 5000 万用户信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如果媒体言论被管着大众也就不知道这事了),被数据公司 “剑桥分析” 获取并利用,向这些用户精准投放广告内容,帮助 2016 年特朗普团队参选美国总统。

知乎用户 汗青 发表

这就是 “你国” 这个词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什么时候不能也不会理直气壮地干坏事了,“你国” 这个词也就到了自然淘汰的时候了。

知乎用户 深海 发表

想起一个调查

说美国人更加注重消费,所以大家都刷很多信用卡

说年轻人喜欢自由的生活,所以选择当三和大神

说穷人觉得读书浪费钱,所以更早的辍学去工作

讲道理,资本家黑白颠倒又不是头一回。。。

只不过前些年讲起来的时候,一个二个的看不破

现在嘛,让大家亲自体验下咯。。。

知乎用户 bluetie 发表

李彦宏的情商这么低,道德底线这么低,才造就了今天的百度。

知乎用户 念缺一 发表

没有女朋友的人最幸福,因为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知乎用户 lolo 发表

“中国用户在隐私方面更加弱势,很大程度上只能牺牲隐私换方便和效率,如果他们不愿意牺牲,我们就想办法让他们没有方便和效率。”

知乎用户 退乎 发表

这正好砸在我最近在搞得东西上了。等我把最近的活搞定,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个地方的数据挖掘是怎么运作的,而且它可以挖出什么东西来。

这个技术是用来定向打广告赚钱的。推荐系统,计算广告,搜索引擎这三驾马车说白了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直接捞钱的玩意。我几乎放弃掉物理来学这个,动机非常简单,我想当成功人士。但是我一开始抱着极其功利的想法开始学习这些东西,我发现这玩意贼有意思!哪怕不带着功利的思想学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但是我看不起,看不上滥用这个技术。在我看来,推荐系统,计算广告是可以做的很好,让人赏心悦目,帮助人解决实际问题的(比如,我分析计算出,你会喜欢什么产品,这个都是基于公开的用户数据,本来我们做 research 用公开的数据就可以把模型做的很好了。我们一般用 twitter 数据来做,我直接推给你,节约你的时间)。但是我他妈看不起的就是滥用这种技术的人。

我闲了教大家一个我偶然发现的办法。不过需要你会写最基本的 python 或者 java。我发现这种方法可以躲开浏览器记录你的搜索记录(但是我不确定能完全绕开浏览器检测)。但是能绕开社交网络监控的,你恐怕就得用 telegram 了。当然那个也不是 100%。

知乎用户 Yang Liu​ 发表

啧啧,大家说得好像如果那些软件、网站不流氓,就真的会有隐私一样。

其实这是现在我很讨厌的某些人群的主流观点。李老板这是水平高,话捡方便说的说了一半,用了 “隐私” 这么一个小概念把话说出来。我生活中就遇到过和这个几乎一样的言论,只不过概念更大逻辑更直白露骨一些。

人家敢说敢做,就是看中了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小资产阶级就是这样,什么都不愿意牺牲,被牺牲了也只会上网咋呼。

Google 当初倒是不流氓,结 gu

知乎用户 拉曼却的疯骑士 发表

什么效率?投胎的效率吗?

Hi Robin,魏则西 is watching you。

中国人发展自己的科技企业,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科技人才的薪酬待遇上追平最发达国家。但显然歧视性观念在 Robin 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同一篇讲话中,Robin 还提到几个无脑的用人观点:

  1. 我们的员工非常勤奋,经常加班。中国数据的庞大也非常庞大,这些都是优势。

**2. 我们请到硅谷那边的人才来北京工作的话,我们会给他加薪 15% 左右,如果北京的同事要去硅谷工作的话,我们会把工资降 15% 左右,**因为我们的市场主要在中国,在中国工作给我们带来的效率会更高,产出会更大。

原文链接

https://m.huxiu.com/article/237314.html

今天(3 月 26 日)上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18“新时代的中国”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会上以 “中国经济的新动能” 为主题发言,他提到:

1. 每天因为汽车事故 500 个人死掉,没人关注,但 Uber 出一次事故,全世界都非常关注,这就类似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

2. 中国的消费者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很多时候是愿意以一定的个人数据授权使用,去换取更加便捷的服务;

3. 研发上投入累积超过 100 亿人民币了。AI 上我们还会持续投入,人才很贵,但我们愿意花这个钱。

以下为李彦宏演讲及问答环节发言实录:

中国刚刚开完两会,在总理工作报告里提到互联网 + 和人工智能,前者是过去 5 年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一个动力,后者提到的背景是说面向未来,我们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我觉得这个很有道理。互联网本身的成长在中国已经遇到瓶颈,人口红利逐渐在消失,每人每天上网时长就那么长,这时互联网成长的动力成为问题,现在网上推广成本和线下差不多,甚至更贵,这时需要新动力,就是人工智能。

中国非常愿意利用新技术,无人车无论研发还是制造都处在还比较领先的位置。4 个月后,我们和金龙合作的无人驾驶小巴就会量产出现。这是一辆完全自动驾驶的车,一开始会现在相对封闭的区域首先尝试起来。无人驾驶技术目前在开放道路上还没有成熟到摆脱司机,但是这项技术成长很快,我相信未来 3~5 年时间就会进入开放道路。

今天无人驾驶出一个事故大家就非常关注,类似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每天因为汽车事故 500 个人死掉,没人关注,但 Uber 出一次事故,全世界都非常关注。 整个无人驾驶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有很长的产业链,也不仅仅涉及中国,全球都会参与,所以我们认为一个开放的态度会更受益。

**中国人现在接受新事物的态度是更开放的,**在这个角度看,自动驾驶会在中国更快的普及开。 中国制造方面,会有新的物种出现,原来是音箱,一个小的电器,现在是智能音箱,原来是电视,现在是语音可以直接操控的电视。

中国制造现在正在发展为中国智造,任何一个设备,都应该应该有一个接口,是能听懂人的语音的。以后机器能听懂人话,人就不需要学习工具了,工具学会听懂人。

政策方面,中国也非常开放,最近北京开放了 105 公里的道路供无人驾驶车进行测试。这个意义很大,北京不是普通城市,他拥有 2000 多万人口,是一个大国之首都,政治性非常强的城市,现在对这项技术也开放,这非常不容易。

我们的员工非常勤奋,经常加班。中国数据的庞大也非常庞大,这些都是优势。

演讲结束,李彦宏回答了关于 “隐私” 与“数据投入”的问题。

关于隐私,李彦宏讲到:

政府、企业的数据开放,有助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AI 企业的能力也将会呈指数级上升。当然,我们也非常重视隐私问题,以及数据的保护问题,用户信息安全保障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的生命线,我们有责任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不被侵犯。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在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同时,用户的一些个人数据实际上能够帮助互联玩企业为之提供更好的服务或产品。比如,用户在电商、购物网站上的习惯、关注的品类等等信息,有助于网站为用户提供更贴心、更高效的服务。**中国的消费者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很多时候是愿意以一定的个人数据授权使用,去换取更加便捷的服务的。**因此,我们需要在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和运用用户数据为之提供更好服务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当然,这一切都要遵循一定原则,要在保障用户数据权益的基础上,用这些数据让所有人受益。

关于研发投入,李彦宏说到:

研发上投入累积超过 100 亿人民币了。AI 上我们还会持续投入,人才很贵,但我们愿意花这个钱,**我们请到硅谷那边的人才来北京工作的话,我们会给他加薪 15% 左右,如果北京的同事要去硅谷工作的话,我们会把工资降 15% 左右,**因为我们的市场主要在中国,在中国工作给我们带来的效率会更高,产出会更大。

知乎用户 杞人 发表

任何牺牲基本自由以换取短暂安全的人,最后既得不到安全也得不到自由。——本杰明·富兰克林

知乎用户 林轻武 发表

中国用户更暴力,愿意揍李彦宏一顿。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效率:真命题。

中国人更开放:假命题。

人李彦宏绞尽脑汁,

想不出来用什么正面的形容词来形容愿意用隐私换效率的事实,

只好说自己更开放了。

知乎用户 郑天玑 发表

怎么说呢,最乳化的还不是互联网的大老板么,李的这句话,在日本敢说吗,在美国敢说吗,就只有在中国可以说得脸不红心不跳,说明什么?说明在他们心中,中国人比其他国家人贱啊。

知乎用户 凯风 发表

中国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崛起,都受益于排斥外来竞争者不对称权责关系的基本盘,而互联网天然的马太效应,又强化了其垄断地位,进而巩固了前两个基本盘。

排斥外来竞争者,不必细说,这也是贸易战想要撼动的领域之一。

不对称权责关系。比如一边要求网络实名制,另一边却无对应的保护与惩处手段。一边要求用户让渡隐私,另一边却没有对应的制约手段。

霸王条款获取用户信息,几乎存在于所有互联网公司。至于订票平台、网络论坛泄露用户信息,也是家常便饭,最终顶多道歉了事。至于大数据杀熟,任你曝光,我自岿然不动。

再说互联网垄断。马太效应之下,互联网天然有滑向垄断的趋势,这倒不一定是坏事,规模经济和生态链优势反而能增加社会效益。不过,当最终市场上只剩一两家寡头时,不仅消费者的选择权严重受限,而且我们在互联网上的几乎一切活动都受制于几家互联网企业。

有人说,国际上也是如此,这是普遍现象。不过,缺乏限制的垄断与法律民意制约的垄断,完全不是一回事。从 FACEBOOK 最近的遭遇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遥想很多年前,互联网被视为打破利益阻碍的工具,没想到,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壮大,它们已经巩固成为新的利益,和既有的利益一体,牢不可破。

知乎用户 vczh 发表

没有错啊,是这样子。那么多人觉得电脑上没什么要紧的东西就可以随便让 ZF 和黑客看,隐私这个事情不是说你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人看,而是说你要有这个意识,可以看的没同意也不能看,看了你就要反击。觉得无所谓就不理,实际上就是愿意用隐私换效率,是一个意思。

想到这里,我想起我在上海的时候有一个香港来的同事,他的做法就很有骨气。那会儿淘宝注册和登陆都没有 https,所以他死都不用,说到做到。

知乎用户 辩手李慕阳 发表

百度李厂长说了一句政治不正确的 “大实话”:有的时候,为了方便、安全和效率,中国人会不那么在意自己的隐私。
真的是不在意吗?其实是维护隐私的操作成本太高、过程太复杂、步骤太繁琐,以致没法有耐心去在意了。
比如,你打开一个 app,一个弹窗几十行字和你说隐私条款,说会抓你的数据,最后问你同意不同意?同意才能用。
你肯定同意嘛…… 因为你根本没耐心读那么多字。再说,你不同意,就没法用啊。
所以有人说:过去的几十年,或许是人类在隐私保护方面做的最好的几十年,以后都不会有了……

知乎用户 坂田银时 发表

你们都搞错了重点,关键是百度它有个毛的效率?用百度只能降低你搜索到有用信息的效率好不好。这话马化腾说得马云也说得,唯独李彦宏没资格说。

知乎用户 黑色光驱 发表

“我” 愿用 “” 的隐私换取 “”“赚钱” 的效率。

知乎用户 墨椟 发表

一、信天游版

山丹丹开花红个艳艳,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弯。

说李彦宏赚钱要开店,买东西登记啥都要看。

姓啥叫啥家住哪儿哈?有几口人来和婆姨的照片。

完了说你娃都不在乎,为国为民要做大贡献。

夜儿黑没灯你睡不着觉,想起来不对好像被骗。

为啥搜一下啥也没干,手机里短信电话全是邮件。

不行明儿个得找他去,不清楚不明白都不算完。

没本事没嗓门还有脾气,大不了跟你丫挺的就上趟法院。

二、《卜算子 · 李彦宏》

百度李彦宏,啥啥都知道。

拿你隐私赚我钱,感觉很奇妙。

这且不算完,还说你傻帽。

待到法律完善时,看你往哪跑?

哎呀妈呀,这气得我诗性大发,不行,我还得写。

三、神调大全版

日落西山诶,黑了天,

家家户户把门关,

十家倒有九家锁,

还有一家门没关。

屋里人多点着灯,

念念叨叨请老仙呐,哎嘿,哎嘿呀!

都别吵吵啊,请仙了啊:

先请胡来再请黄,胡黄太爷坐高堂。胡黄太奶乘小轿,胡黄大仙两边忙。修行不够走着走,一路小跑到营房。离仙山,出古洞,助我降妖守四方呐,哎嘿——,哎嘿呀!

胡黄太奶都来到,再请大将李双江!

二仙:停停,你唱错了,啥李双江啊?

大仙:嗯呢,不好意思哈。

二仙:大仙刚从上一家回来,喝了点酒,那啥,重唱啊!

胡黄太奶都来到,看病你得找度娘呐,哎嘿,哎嘿呀!

二仙:欸,那小伙儿,你叫啥,生辰八字多少?

苦主:啊,我儿子叫魏则西。

魏则西诶,你嫌命长,进来甫田住病房,不上三天诶!直接就奔火葬场呐,哎嘿,……

大仙:你捂我嘴干什么玩应儿,我这还差个哎嘿呀呢?

二仙:你咋把心里话都说了?

大仙:是吗?妈呀唱秃噜了,等我捋捋。

魏则西诶,你长得高,性端庄,双眼爆皮能力强。咱这医院有仙方,国内国外都说好,老外专家齐赞扬,五万一副诶,把你钱掏光。

苦主:啥?

二仙:啊,大仙说你家孩子把药吃完了,身体倍儿棒,吃嘛嘛就香!那啥,来掏钱吧。

苦主:诶,那谢谢吧,来,过来孩子,吃药。

哎嘿,文王鼓哎,响动天,阴阳镜子分因缘。文王鼓是柳木圈儿。绷得紧,刨得圆,驴皮革儿,蒙得严,鼓动声声送老仙呐!哎嘿——,哎嘿呀!阴阳镜哎,手中悬!又有钮来又有环。穿金线,滚银沾。是一面白来,一面好似乌黑炭呐,哎嘿——,哎嘿呀!敲动鼓,照镜沿儿,手中再拿赶将鞭,鞭带绒绳五彩线,晃一晃,颠又颠,颠来晃去送老仙呐,哎嘿——,哎嘿呀!

二仙:送老仙啦,赶紧烧纸,拿钱!

苦主:诶,诶!

二仙:你笑笑嘛,包好,包好!

(声明:以上全部原创,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知乎用户 梓泉 发表

我看到这条新闻,第一反应也是,Tony 马,李彦宏真的是碧莲都不要了,还 “我们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你做的是什么事情自己心里没数吗?

但是我后来又去看了原视频,我感觉,李彦宏,被冤枉了。。。是的你没有看错。

李彦宏,被冤枉了。

不信的可以看原视频。

没听完的,我直接给大家对比一下,李彦宏的原话,和财新网屈运翔记者截取的片段区别。

原话中,李彦宏用于缓和语气的 “可能” 被删掉了

而用于做假设条件的词也被删掉了

结尾的 “如果数据会让使用者受益、同时他也愿意,我们才会去做。” 也被删掉了。

这还是李彦宏的原话吗?科科

百度做了哪些恶,我们都知道。但单单就李彦宏这话而论,确实没有跑出来拿 “中国人嘚瑟的意思——而这也是新一轮骂声的集火点。

然而全世界都已经把李彦宏骂过一轮了。

央视第一个冲上去怒抽李彦宏。

而非常有趣的是,这条新闻,也就是题主所引用的那个新闻链接,如果你们点进去就会发现,这则新闻的描述中,已经找不到涉及隐私的内容,标题变成了 “李彦宏:愿意支付足够的工资来找好人才”。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澎湃新闻的编辑在舆情爆发后,也发现之前的标题太断章取义,悄悄把新闻标题改了,而知乎提问时抓取的标题还没有更新。

但李彦宏头上这口庞然大锅呢?屈运翔,财新网,是不是该出来说句话啊?

知乎用户 江左梅郎 发表

在网上冲着浪,突然百度跳出来,把你强奸了。

你反抗,百度说:没用的,你喊破喉咙也没人来救你的。你再喊,我就弄死你。

于是它成功实施强奸。

完事后他拍屁股走人,还开了一个发布会,说:中国人更开放,愿意用身体被侵犯换取活命。

如果 Google 还在,他还能大喇喇的说出这种话?


虽然我们隐私保护的尴尬现状不能说都是百度的锅。

但是 Robin,讲话时能不能尊重一下现实?能不能不要想当然?

你这么想当然的思维方式,会不会传染到你的自动驾驶技术?那就危险了。


公众号:皮球研究所

知乎用户 Money mami 发表

1、我只想下个百度搜索的 app,李大佬不声不响给我捆绑了一堆百度关键 app,我知道,是百度贴心怕我累,所以麻溜给我下全了!

2、百度搜索过怎么灭蟑螂,恩,百度进步了,广告知道标识了,我像找茬游戏一样的避开又避开,可打开购物网站时,推荐蟑螂给我,是几个意思?

3、互联网企业,搞关联推荐,提高转化率,给个高大上名字叫 “订制你的首页”。原谅你 kpi 压力大。

4、我去妇幼保健院生孩子,这和互联网无关了吧,我没有在医院网站注册过,也没有百度过这家医院,更别提什么填写儿子出生日期、姓名、父母手机了。
可他妈的,从生完开始,推荐拍摄百日照的!鱼肝油补钙补锌的!早教机构的!英语试听的!幼儿保险的!不停的打我电话,一上来就问,你是某某妈妈吗?你看,像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家长么?
他们信息哪来的?谁卖出去的?

5、一条用户信息才几毛一块,包括手机号,姓名,地区,年龄等要素。中国人多啊,贩卖一次,轻松牟利!

6、裸条事件,那种视屏,百来个起码,打包也就卖几十上百的,里面身份证,父母联系方式,地址……

7、跟我们这种没得选择的谈隐私,请问百度某某,我能选择不用百度用谷歌么?

8、哟,忘记了,大佬渠道多啊,转移部分隐私去各种群岛,拿着那边的隐私条例来嘲笑国人开放!双标冠军!

知乎用户 ZiL 发表

中国人更开放,愿意出让人权,也不是要换什么,就是留着嫌硌应,感觉不爱国。

知乎用户 甲鱼 发表

李彦宏这句话还真有资格说,毕竟用户协议摆在这里,写在白纸上的东西都可以这么无赖,百度在手机用户隐私信息的手段上,中国无人能出其右。

记得有次李彦宏在某大学演讲,有个学生对着李彦宏大喊:李彦宏你这个大骗子!

网民研究了好久,就这句话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经过众多网民的讨论,这名学生更有可能喊的是:李彦宏你这个大屁眼子

知乎用户 李嫑嫑 发表

中国人更无奈,愿被奴役换苟且。

知乎用户 周明 发表

都怪美国封锁了咱国的网络,才让脸红这样的宵小得势。

知乎用户 尼尔呆 发表

客观来讲他可能说得没错,对于很多国人用户,拿效率、便捷去换一点点隐私,他们确实是乐意的。

这种对于隐私的不够重视,并非百度造成,而是一整个大环境所造成,其中原因复杂,在此也不细说了。但是这话由既得利益者、推波助澜者嘴里讲出来,可以说是非常无耻了。百度是一个怎么样不良企业大家心里都有数,闷身发财也就算了,CEO 如今还公开讲出来,仿佛用户把自己的隐私双手奉上给商家利用是天生地一般,已经连最后一点脸皮也不要了。

知乎用户 Coldwings​ 发表

我只想表示:哪怕这事是新浪、阿里或者 MS、FB、Apple、Amazon 发出来的,我会表示支持,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因为对隐私的过度(注意程度副词过度)关注确实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数据分析应用,因为实际上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并不关注个例而主要关注整体,却往往掣肘于获取数据的许可。

但是这特么可是百度折腾出来的!百度可是真真的我体会过最不尊重用户隐私的家伙了,可信任度实在太低……

知乎用户 疯死沃 发表

当年觉得把 GOOGLE 赶出中国是件好事的人

现在可以出来溜溜了。

知乎用户 差评 发表

“当初我没得选,现在我只想做个有隐私的人。”


虽然人家断章取义了,但是回头看看你做的事情,你还真没咋做好。

( 来源 @财新网 )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新闻怎么想。

一不小心就被人给代表了。

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愿意拿隐私换利益的人。

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商人眼里的贱骨头。

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的确用隐私换取了便利。

我们用位置信息换来了更精准的外卖和打车服务。

我们用阅读习惯获得更精准的新闻推送。

今日头条主打内容推荐

我们用购物喜好获得了更精准的商品推荐。

淘宝现主打个性推荐 “千人千面”

我们用搜索偏好获得了更精准的内( guang )容( gao )

百度营销中的 “竞秀” 广告

但这似乎不代表我们 “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 “不得不用隐私交换便利”。

因为我们没得选!

你在装任何 App 的时候,在点了你根本不会看的用户协议之后,就已经把自己卖了。

你说你可以不同意?

不好意思,不同意的话,你用不了任何功能!

以高德地图为例,第一次安装的时候他会告知你收集信息。

一共有三项:

  1. 获取位置信息。
  2. 相册、多媒体、存储的读取与写入。
  3. 拨打电话和发送短信的发起与读取权限。

你会发现,如果你仅仅同意位置信息的搜集,最后他会不让你用退出来。

或许这样要求太苛刻,软件的功能实现时需要内容的存储读写。

我们把前两个权限都同意掉,只是不让他调用电话和读取短信信息。

照样不让你用!

这他么就有点过分了好嘛!

我就是看个地图就好了啊,你要这么多东西想干嘛?

这个东西并不是针对高德地图,因为国内大部分软件都是这样的,差评君只是恰好拿它作例子而已。

总之,要么给隐私,要么别想用!

或许我真的不得不用你的东西,不得不把我的隐私数据给你。
但你总要给我个知情权吧?

我的数据都怎么被收集的?

具体收集了哪些部分?

收集之后怎么用?

我可不可以选择性的删除一些我觉得不太妥当的数据?

你通过何种方式保障我隐私的安全?

万一出事儿了算谁的?

在国内,这些东西。。。。
完全他么没有!

你或许觉得差评君的要求有些苛刻了?

来,看完下面这个,你会真正明白什么叫国内公司的 “无作为”。

在 Google 账号中,专门有一个 “隐私权” 的选项。

![](data:image/svg+xml;utf8,)

在这里,Google 关于隐私权有一个综述。

他会告诉你,你的隐私数据被拿去做了些什么。

而且如果你觉得这个综述太笼统了,可以点虚线查看详情。

里面他会告诉你具体他会搜集什么东西。

具体是通过什么技术手段搜集。

他会告知你,你的隐私数据是否会被共享给其他公司或组织,以何种原因何种方式被共享,并且告知分享敏感信息的时候会征求你的同意。

他还会告诉你,信息放在他那里,它会采用哪些方式保护你的信息。

如果你不喜欢他收集你隐私数据的话,他会给你提供一个开关,由你自己决定是否开启,就算关闭了也依然可以正常使用服务。

而且操作过程很简单

如果你想让 Google 部分收集你数据的话,Google 给你提供了各项的独立开关。

同时你对你的数据是有控制权的,你可以选择性删除一些已经被记录但你不想被记录的东西。

如果你觉得一条一条删太烦人了,他还能让你能按照时间和应用批量选择性删除。

毕竟 Google 是免费的么,总是要给你看点广告的。

但他依然给了你选择,看什么样的广告,不看什么样的广告。

这样,你很难会看到假医院和假药广告了。

其实 Google 也做过这类广告,但后来他们很老实了。

因为,政府判处 Google 缴纳 5 亿美元的罚金。

似乎有些跑题了,我们继续说,Google 在讲清所有隐私相关事情的时候,会在自己页面做出相关承诺。

如果上面的这些条目有改动,没关系,你可以查看副本,每个版本都有所记录。

一份始于 1999 年的隐私政策

( Google 成立于 1998 年 9 月 )

你的所有都可以在你自己的 Google 个人主页获得相关解释和控制。

我们在对比一下国内友商的个人主页。

他要不加个 “个人中心” 四个字,我还以为是哪个门户类网站呢!

多的就不说了。

不知道李老板用不用微信,希望李老板能在自己票圈看到这篇文章吧。

—— 差评君敬上。

-.- 最后,想看更多好文的话,欢迎关注咱的微信公众号(差评),see ya~

知乎用户 清五郎 发表

骑在你脖子上拉屎的同时

强行喂屎给你

并且代替你发言

表示屎很好吃

知乎用户 真理部 发表

首先,开放是一个正面的词汇,例如改革开放,是一种国家进步的体现。

其次,开放程度与对隐私保护的在意程度成正比,这才是进步的体现,放之四海而皆准,李老板是不是把这两件事情搞反了。

最后你李老板是不是想妄议国家大方针,觉得开放其实是在倒退?是不是暗讽 19 大中央至今做的决策有些什么不对的地方。

不就是扣帽子么,你给 “中国人” 扣帽子,我给你扣帽子,很公平。

知乎用户 冯若航 发表

问题就来了,用谁的隐私换谁的效率

用用户的隐私换百度赚钱的效率,怎么感觉好事都让百度占全了?

如果我们切换到工业时代的语境,差不多就是:“中国人更开放,愿意用污染换效率”。

我不希望我们在信息时代也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下面这篇文章已经把这个问题解释的很清楚了:

预测性分析

​ 举个例子,预测性分析是 “大数据” 炒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使用数据分析预测天气或疾病传播是一码事;而预测一个罪犯是否可能再犯,一个贷款申请人是否有可能违约,或者一个保险客户是否可能进行昂贵的索赔,则是另外一码事。后者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生活。

​ 当然,支付网络希望防止欺诈交易,银行希望避免不良贷款,航空公司希望避免劫机,公司希望避免雇佣效率低下或不值得信任的人。从它们的角度来看,失去商机的成本很低,而不良贷款或问题员工的成本则要高得多,因而组织希望保持谨慎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如果存疑,它们通常会 Say No。

​ 然而,随着算法决策变得越来越普遍,被某种算法(准确地或错误地)标记为有风险的某人可能会遭受大量这种 “No” 的决定。系统性地被排除在工作,航旅,保险,租赁,金融服务,以及其他社会关键领域之外。这是一种对个体自由的极大约束,因此被称为“算法监狱”。在尊重人权的国家,刑事司法系统会做无罪推定(默认清白,直到被证明有罪)。另一方面,自动化系统可以系统地,任意地将一个人排除在社会参与之外,不需要任何有罪的证明,而且几乎没有申诉的机会。

偏见与歧视

​ 算法做出的决定不一定比人类更好或更差。每个人都可能有偏见,即使他们主动抗拒这一点;而歧视性做法也可能已经在文化上被制度化了。人们希望根据数据做出决定,而不是通过人的主观评价与直觉,希望这样能更加公平,并给予传统体制中经常被忽视的人更好的机会。

​ 当我们开发预测性分析系统时,不是仅仅用软件通过一系列 IF ELSE 规则将人类的决策过程自动化,那些规则本身甚至都是从数据中推断出来的。但这些系统学到的模式是个黑盒:即使数据中存在一些相关性,我们可能也压根不知道为什么。如果算法的输入中存在系统性的偏见,则系统很有可能会在输出中学习并放大这种偏见。

​ 在许多国家,反歧视法律禁止按种族,年龄,性别,性取向,残疾,或信仰等受保护的特征区分对待不同的人。其他的个人特征可能是允许用于分析的,但是如果这些特征与受保护的特征存在关联,又会发生什么?例如在种族隔离地区中,一个人的邮政编码,甚至是他们的 IP 地址,都是很强的种族指示物。这样的话,相信一种算法可以以某种方式将有偏数据作为输入,并产生公平和公正的输出似乎是很荒谬的。然而这种观点似乎常常潜伏在数据驱动型决策的支持者中,这种态度被讽刺为 “在处理偏差上,机器学习与洗钱类似”(machine learning is like money laundering for bias)。

​ 预测性分析系统只是基于过去进行推断;如果过去是歧视性的,它们就会将这种歧视归纳为规律。如果我们希望未来比过去更好,那么就需要道德想象力,而这是只有人类才能提供的东西。数据与模型应该是我们的工具,而不是我们的主人。

责任与问责

​ 自动决策引发了关于责任与问责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他可以被追责,受决定影响的人可以申诉。算法也会犯错误,但是如果它们出错,谁来负责?当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引发事故时,谁来负责?如果自动信用评分算法系统性地歧视特定种族或宗教的人,这些人是否有任何追索权?如果机器学习系统的决定要受到司法审查,你能向法官解释算法是如何做出决定的吗?

​ 收集关于人的数据并进行决策,信用评级机构是一个很经典的例子。不良的信用评分会使生活变得更艰难,但至少信用分通常是基于个人实际的借款历史记录,而记录中的任何错误都能被纠正(尽管机构通常会设置门槛)。然而,基于机器学习的评分算法通常会使用更宽泛的输入,并且更不透明;因而很难理解特定决策是怎样作出的,以及是否有人被不公正地,歧视性地对待。

​ 信用分总结了 “你过去的表现如何?”,而预测性分析通常是基于 “谁与你类似,以及与你类似的人过去表现的如何?”。与他人的行为画上等号意味着刻板印象,例如,根据他们居住的地方(与种族和阶级关系密切的特征)。那么那些放错位置的人怎么办?而且,如果是因为错误数据导致的错误决定,追索几乎是不可能的。

​ 很多数据本质上是统计性的,这意味着即使概率分布在总体上是正确的,对于个例也可能是错误的。例如,如果贵国的平均寿命是 80 岁,这并不意味着你在 80 岁生日时就会死掉。很难从平均值与概率分布中对某个特定个体的寿命作出什么判断,同样,预测系统的输出是概率性的,对于个例可能是错误的。

​ 盲目相信数据决策至高无上,这不仅仅是一种妄想,而是有切实危险的。随着数据驱动的决策变得越来越普遍,我们需要弄清楚,如何使算法更负责任且更加透明,如何避免加强现有的偏见,以及如何在它们不可避免地出错时加以修复。

​ 我们还需要想清楚,如何避免数据被用于害人,如何认识数据的积极潜力。例如,分析可以揭示人们生活的财务特点与社会特点。一方面,这种权力可以用来将援助与支持集中在帮助那些最需要援助的人身上。另一方面,它有时会被掠夺性企业用于识别弱势群体,并向其兜售高风险产品,比如高利贷,智商税与莆田医院译注 i。

反馈循环

​ 即使是那些对人直接影响比较小的预测性应用,比如推荐系统,也有一些必须正视的难题。当服务变得善于预测用户想要看到什么内容时,它最终可能只会向人们展示他们已经同意的观点,将人们带入滋生刻板印象,误导信息,与极端思想的回音室。我们已经看到过社交媒体回音室对竞选的影响了。

​ 当预测性分析影响人们的生活时,自我强化的反馈循环会导致非常有害的问题。例如,考虑雇主使用信用分来评估候选人的例子。你可能是一个信用分不错的好员工,但因不可抗力的意外而陷入财务困境。由于不能按期付账单,你的信用分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找到工作更为困难。失业使你陷入贫困,这进一步恶化了你的分数,使你更难找到工作。在数据与数学严谨性的伪装背后,隐藏的是由恶毒假设导致的恶性循环。

​ 我们无法预测这种反馈循环何时发生。然而通过对整个系统(不仅仅是计算机化的部分,而且还有与之互动的人)进行整体思考,许多后果是可以够预测的 —— 一种称为**系统思维(systems thinkin)**的方法。我们可以尝试理解数据分析系统如何响应不同的行为,结构或特性。该系统是否加强和增大了人们之间现有的差异(例如,损不足以奉有余,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还是试图与不公作斗争?而且即使有着最好的动机,我们也必须当心意想不到的后果。

隐私与追踪

​ 除了预测性分析 —— 即使用数据来做出关于人的自动决策 —— 数据收集本身也存在道德问题。收集数据的组织,与被收集数据的人之间,到底属于什么关系?

​ 当系统只存储用户明确输入的数据时,是因为用户希望系统以特定方式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系统是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用户就是客户。但是,当用户的活动被跟踪并记录,作为他们正在做的其他事情的副作用时,这种关系就没有那么清晰了。该服务不再仅仅完成用户想要它要做的事情,而是服务于它自己的利益,而这可能与用户的利益相冲突。

​ 追踪用户行为数据对于许多面向用户的在线服务而言,变得越来越重要:追踪用户点击了哪些搜索结果有助于提高搜索结果的排名;推荐 “喜欢 X 的人也喜欢 Y”,可以帮助用户发现实用有趣的东西; A/B 测试和用户流量分析有助于改善用户界面。这些功能需要一定量的用户行为跟踪,而用户也可以从中受益。

​ 但不同公司有着不同的商业模式,追踪并未止步于此。如果服务是通过广告盈利的,那么广告主才是真正的客户,而用户的利益则屈居其次。跟踪的数据会变得更详细,分析变得更深入,数据会保留很长时间,以便为每个人建立详细画像,用于营销。

​ 现在,公司与被收集数据的用户之间的关系,看上去就不太一样了。公司会免费服务用户,并引诱用户尽可能多地使用服务。对用户的追踪,主要不是服务于该用户个体,而是服务于掏钱资助该服务的广告商。我认为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更具罪犯内涵的词来恰当地描述:监视(surveilance)

监视

​ 让我们做一个思想实验,尝试用监视(surveillance)一词替换数据(data),再看看常见的短语是不是听起来还那么漂亮。比如:“在我们的监视驱动的组织中,我们收集实时监视流并将它们存储在我们的监视仓库中。我们的监视科学家使用高级分析和监视处理来获得新的见解。“

​ 对于本书《设计监控密集型应用》而言,这个思想实验是罕见的争议性内容,但我认为需要激烈的言辞来强调这一点。在我们尝试制造软件 “吞噬世界” 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建立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所见过的最伟大的大规模监视基础设施。我们正朝着万物互联迈进,我们正在迅速走近这样一个世界:每个有人居住的空间至少包含一个带互联网连接的麦克风,以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语音控制助理设备,婴儿监视器甚至儿童玩具的形式存在,并使用基于云的语音识别。这些设备中的很多都有着可怕的安全记录。

​ 即使是最为极权与专制的政权,可能也只会想着在每个房间装一个麦克风,并强迫每个人始终携带能够追踪其位置与动向的设备。然而,我们显然是自愿地,甚至热情地投身于这个全域监视的世界。不同之处在于,数据是由公司,而不是由政府机构收集的。

​ 并不是所有的数据收集都称得上监视,但检视这一点有助于理解我们与数据收集者之间的关系。为什么我们似乎很乐意接受企业的监视呢?也许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 换句话说,你与当权阶级穿一条裤子,你不是被边缘化的少数派,也不必害怕受到迫害。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或者,也许这是因为目的似乎是温和的 —— 这不是公然胁迫,也不是强制性的,而只是更好的推荐与更个性化的营销。但是,结合上一节中对预测性分析的讨论,这种区别似乎并不是很清晰。

​ 我们已经看到与汽车追踪设备挂钩的汽车保险费,以及取决于需要人佩戴健身追踪设备来确定的健康保险范围。当监视被用于决定生活的重要方面时,例如保险或就业,它就开始变得不那么温和了。此外,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出令人惊讶的私密事物:例如,智能手表或健身追踪器中的运动传感器能以相当好的精度计算出你正在输入的内容(比如密码)。而分析算法只会变得越来越精确。

同意与选择的自由

​ 我们可能会断言用户是自愿选择使用服务的,尽管服务会跟踪其活动,而且他们已经同意了服务条款与隐私政策,因此他们同意数据收集。我们甚至可以声称,用户在用所提供的数据来换取有价值的服务,并且为了提供服务,追踪是必要的。毫无疑问,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各种其他免费的在线服务对于用户来说都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个说法却存在问题。

​ 用户几乎不知道他们提供给我们的是什么数据,哪些数据被放进了数据库,数据又是怎样被保留与处理的 —— 大多数隐私政策都是模棱两可的,忽悠用户而不敢打开天窗说亮话。如果用户不了解他们的数据会发生什么,就无法给出任何有意义的同意。有时来自一个用户的数据还会提到一些关于其他人的事,而其他那些人既不是该服务的用户,也没有同意任何条款。我们在本书这一部分中讨论的衍生数据集 —— 来自整个用户群的数据,加上行为追踪与外部数据源 —— 就恰好是用户无法(在真正意义上)理解的数据类型。

​ 而且从用户身上挖掘数据是一个单向过程,而不是真正的互惠关系,也不是公平的价值交换。用户对能用多少数据换来什么样的服务,既没有没有发言权也没有选择权:服务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不对称与单边的。这些条款是由服务提出的,而不是由用户提出的。

​ 对于不同意监视的用户,唯一真正管用的备选项,就是简单地不使用服务。但这个选择也不是真正自由的:如果一项服务如此受欢迎,以至于 “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基本社会参与的必要条件”,那么指望人们选择退出这项服务是不合理的 —— 使用它事实上(de facto)是强制性的。例如,在大多数西方社会群体中,携带智能手机,使用 Facebook 进行社交,以及使用 Google 查找信息已成为常态。特别是当一项服务具有网络效应时,人们选择使用会产生社会成本。

​ 因为跟踪用户而拒绝使用服务,这只是少数人才拥有的权力,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与知识来了解隐私政策,并承受的起代价:错过社会参与,以及使用服务可能带来的专业机会。对于那些处境不太好的人而言,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选择:监控是不可避免的。

隐私与数据使用

​ 有时候,人们声称 “隐私已死”,理由是有些用户愿意把各种关于他们生活的事情发布到社交媒体上,有时是平凡俗套,但有时是高度私密的。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而且是对**隐私(privacy)**一词的误解。

​ 拥有隐私并不意味着保密一切东西;它意味着拥有选择向谁展示哪些东西的自由,要公开什么,以及要保密什么。隐私权是一项决定权:在从保密到透明的光谱上,隐私使得每个人都能决定自己想要在什么地方位于光谱上的哪个位置。这是一个人自由与自主的重要方面。

​ 当通过监控基础设施从人身上提取数据时,隐私权不一定受到损害,而是转移到了数据收集者手中。获取数据的公司实际上是说 “相信我们会用你的数据做正确的事情”,这意味着,决定要透露什么和保密什么的权利从个体手中转移到了公司手中。

​ 这些公司反过来选择保密这些监视结果,因为揭露这些会令人毛骨悚然,并损害它们的商业模式(比其他公司更了解人)。用户的私密信息只会间接地披露,例如针对特定人群定向投放广告的工具(比如那些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

​ 即使特定用户无法从特定广告定向的人群中以个体的形式区分出来,但他们已经失去了披露一些私密信息的能动性,例如他们是否患有某种疾病。决定向谁透露什么并不是由个体按照自己的喜好决定的,是由公司,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来行使隐私权的。

​ 许多公司都有一个目标,不要让人感觉到毛骨悚然 —— 先不说它们收集数据实际上是多么具有侵犯性,让我们先关注用户感知的管理。这些用户感受经常被管理的很糟糕:例如,在事实上可能正确的一些东西,但如果会触发痛苦的回忆,用户可能并不希望被提醒。对于任何类型的数据,我们都应当考虑它出错、不可取、不合时宜的可能性,并且需要建立处理这些失效的机制。无论是 “不可取” 还是“不合时宜”,当然都是由人的判断决定的;除非我们明确地将算法编码设计为尊重人类的需求,否则算法会无视这些概念。作为这些系统的工程师,我们必须保持谦卑,充分规划,接受这些失效。

​ 允许在线服务的用户控制其隐私设置,例如控制其他用户可以看到哪些东西,是将一些控制交还给用户的第一步。但无论怎么设置,服务本身仍然可以不受限制地访问数据,并能以隐私策略允许的任何方式自由使用它。即使服务承诺不会将数据出售给第三方,它通常会授予自己不受限制的权利,以便在内部处理与分析数据,而且往往比用户公开可见的部分要深入的多。

​ 这种从个体到公司的大规模隐私权转移在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监控一直存在,但它过去是昂贵的,手动的,不是可扩展的,自动化的。信任关系始终存在,例如患者与其医生之间,或被告与其律师之间 —— 但在这些情况下,数据的使用严格受到道德,法律和监管限制的约束。互联网服务使得在未经有意义的同意下收集大量敏感信息变得容易得多,而且无需用户理解他们的私人数据到底发生了什么。

数据资产与权力

​ 由于行为数据是用户与服务交互的副产品,因此有时被称为 “数据废气” —— 暗示数据是毫无价值的废料。从这个角度来看,行为和预测性分析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从数据中提取价值的回收形式,否则这些数据就会被浪费。

​ 更准确的看法恰恰相反: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如果定向广告是服务的金主,那么关于人的行为数据就是服务的核心资产。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与之交互的应用仅仅是一种诱骗用户将更多的个人信息提供给监控基础设施的手段。在线服务中经常表现出的令人愉悦的人类创造力与社会关系,十分讽刺地被数据提取机器所滥用。

​ 个人数据是珍贵资产的说法因为数据中介的存在得到支持,这是阴影中的秘密行业,购买,聚合,分析,推断,以及转售私密个人数据,主要用于市场营销。初创公司按照它们的用户数量,“眼球数”,—— 即它们的监视能力来估值。

​ 因为数据很有价值,所以很多人都想要它。当然,公司也想要它 —— 这就是为什么它们一开始就收集数据的原因。但政府也想获得它:通过秘密交易,胁迫,法律强制,或者只是窃取。当公司破产时,收集到的个人数据就是被出售的资产之一。而且数据安全很难保护,因此经常发生令人难堪的泄漏事件。

​ 这些观察已经导致批评者声称,数据不仅仅是一种资产,而且是一种 “有毒资产”,或者至少是 “有害物质”。即使我们认为自己有能力阻止数据滥用,但每当我们收集数据时,我们都需要平衡收益以及这些数据落入恶人手中的风险:计算机系统可能会被犯罪分子或敌国特务渗透,数据可能会被内鬼泄露,公司可能会落入不择手段的管理层手中,而这些管理者有着迥然不同的价值观,或者国家可能被能毫无愧色迫使我们交出数据的政权所接管。

​ 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更进一步,“在避免自己被审视的同时审视他人,是权力最重要的形式之一”。这就是极权政府想要监控的原因:这让它们有能力控制全体居民。尽管今天的科技公司并没有公开地寻求政治权力,但是它们积累的数据与知识却给它们带来了很多权力,其中大部分是在公共监督之外偷偷进行的。

全文: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ODAyNTM5Ng==&mid=2247483664&idx=1&sn=8dcf7d5ec7cdb399972e1d9f3cdca88a&chksm=fe4b34cbc93cbddd25b3d45fb28f97635fad7635817c33d77d25d4e9c23377ef466677fcb31c#rd​mp.weixin.qq.com

知乎用户 李楠 发表

完全一样的内容,

标记不同的粗体,

你会发现,

标题也可以是:

如何看待李宏彦表示「百度非常重视隐私用户愿意并且会受益我们才会使用」?

李彦宏:
我想罗睿兰说的不错,如果将各个数据来源放在一起的时候,我想为例或者能力样会呈现指数级的上升。
与此同时,我们非常重视隐私问题,以及包括数据的保护问题,在过去几年当中,中国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问题,而且也一直在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想中国人更加开放,或者对隐私问题没有这么敏感,如果说他们愿意用隐私来交换便捷性后者效率的话,很多情况下他们愿意这么做的。
对我们来说,我们当然要遵循一系列原则,如果我们认为用这个数据会让所有者受益,而且他也愿意让你去使用他这个数据的话,我们会使用的。
我想这是一个基本的我们的做法,也就是说数据方面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知乎用户 马行空 发表

只是指出大多数人都是韭菜的事实罢了。 盛产韭菜,这是核心竞争力。

据完全不可靠消息,特朗普此次贸易争端的真正目的在于获取韭菜收割市场的入场券。当然,川普这是白日做梦。韭菜们很有尊严的,旁边的楼已经开始叫嚣要抵制美货了。真诚希望他们能拿出抗日游行的声势来壮我国威。

事实就是百度虽然一再突破底线,然而依然是外国朋友羡慕中国套餐里面一道不可或缺的配菜。

这反映了一个重点,李彦宏没有说出来的重点。韭菜们其实是为国开放隐私。比如在任何一个指责隐私泄露严重的帖子下面,都会有人列举 “棱镜门” 来指责美国的隐私保护。 李彦宏虽然没点明爱国这个重点,然而早就根据这个制定了韭菜收割计划,打出 “百度更懂中文” 的旗号,成功讲自己划入民族企业名单,在挤走谷歌的精彩战役中获取主动地位。

韭菜们高尚的爱国情怀当然是要保护的,所以警官魏则西死了,百度依然没有违反 “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上也确立了韭菜收割如同领土一样必须寸土不让,所有的收割都必须在本土完成。苹果只能乖乖讲 iCloud 交给云上贵州。嗯,苹果此举志在避嫌,然而如果爆出 iCloud 数据泄露的丑闻,苹果仍然会是韭菜们群情激奋攻击的对象。

知乎用户 雨夜孤雁 发表

烦请李总看看上面这段视频,李总扪心自问,百度拿的那些数据是卖给了黑中介,还是拿这这些数据更好的服务我们

知乎用户 陈诺​ 发表

我想从法律方面来聊一下这个问题,因为最近一直在写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use,做了一部分 research,这个答案也是做一个小的总结。

概括的来说我觉得在指责企业没有 “道德和良知” 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问 “法律去了哪里呢?”——我国在 “网络隐私保护法” 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并没有完整的体系,能够引用的法律条款也只是只言片语的存在于其他条款中。

《宪法》:保护公民人身权的基本原则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 7 条: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利用国际联网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办法》: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上网用户的个人信息保密,未经上网用户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那我们来看看公司的如何获取 “用户同意” 的呢,比如百度,

如果您不同意本隐私政策的任何内容,您应立即停止使用百度公司的产品和 / 或服务。当您使用百度公司任一产品和 / 或服务时,则表示您同意且完全理解本隐私政策的全部内容。

在这种法律条款几乎空白,执行更是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企业没有在法律方面获得 “用户隐私很重要” 的信息,也就没有动机去保护了。

而美国方面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法律条款,细分到各种领域,有不同的需要遵守的条款,以下列一些例子,我粗暴的翻译一下。

  1.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used to prohibit unfair or deceptive practices involving the collection, use, processing, protection, and disclosur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FTCA 是笼统的用户保护法案,其中涉及了防止不公平或欺骗性的搜集,使用,泄露用户信息。
  2. Gramm-Leach-Bliley Act:applies to financial institutions 金融机构
  3. 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applies to health care and health plan information. 医疗行业,包括被保护的健康信息,医疗保险等等。
  4. Telephon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for telemarketing activities 电话销售
  5. Controlling the Assault of Non-Solicited Pornography and Marketing Act: for commercial email 商业邮件 / 垃圾广告邮件

再举一个小例子,我最近在做一个 children’s online privacy protection act(COPPA,儿童网络隐私保护法)的研究,就是规定了如果网站知道自己的用户里面可能有 13 岁以下的孩子,那么网站是没法向他们搜集个人信息除非得到了他们家长的同意。

而 “得到家长同意” 并不是像百度那样粗暴的 “你读了这个条款你就同意了” 这么简单,需要有具体的步骤,包括给家长发邮件获得同意,搜集家长的信用卡 / 身份认证等信息,在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前,网站不能够获取任何关于孩子的私人信息。实际操作起来会给企业和用户带来不小的麻烦,但是我们深入思考一下确实是在保护社会和每个人。

还有一点,在写 privacy policy 之前我自己也有个误区就是 “这种东西网上找个模板就好了”(我的美国同学们也单纯的这样以为),后来我们发现并不是的,practical company 上面有对各个领域需要遵守法律的条款,对应每个条款有不同的 checklist, 我们需要对每个行业完全了解:他们采集了哪些用户信息,对象都有什么,有什么用途,是否向第三方披露,是否做商业用途,是否做公益研究用途……

反正到现在两个月了,我还在做 research 和搜集资料的阶段,还没动笔开始写。刚刚做 research 的时候还读到关于 2012 年 Google 准备改自己的隐私协议时候,欧盟的监督和介入之类的。

希望在法律的角度多一些学者能够写一些文章督促立法和执法,不要一味的期待舆论能够让企业某一天突然觉醒,大家都现实一点,企业有钱赚干嘛要在乎那点道德呢,他们完全不觉得自己是刽子手呀。

说到网络舆论和法制进展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这个稿子在我的草稿箱里面很久但是一直没有接着写。总结一下我的观点是,中国靠舆论法制的推动没有像样的程序和监管机构,更像是靠一个个案子的社会舆论来推动改革,比如电信诈骗案,比如魏则西事件。弊端大家也看到了,风声一过没有人监督,没有完善立法,没有完善执法系统的话,就是老骗子老江湖们卷土重来。而且片面的单个的案例是绝对不足以 “完善” 一个完整的司法体系的。

知乎用户 马不理 发表

说得很对。

何止是” 换效率 “这么高大上的事儿,哪怕是换点苍蝇腿肉,中国人也不介意的。

为了几毛几分的红包,注册一下账号?OK!

为了一支笔一包纸巾,填写一下手机号?OK!

为了几块钱话费,永久授权本公司查询征信记录?OK!

至于压上姓名手机身份证号全套,办张信用卡领个雨伞挎包?更是完全 OJ8K 了!反正我办卡不开卡嘿嘿嘿让你银行亏到坐公交~

至于什么用户协议,到了着急用产品的时候,看都懒得看最好一键同意,拉到底才能确认的设计要被用户骂娘。

别看问题下面各位答主骂的凶,有几个从来没贪过这些小便宜?有几个家里人(尤其是长辈)从来没谈过这些小便宜?

脚上的泡,只能是自己走出来的。

还有抱怨国家的。笑掉大牙。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你自己的事儿自己不上心,指望统治阶级的工具替你上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还好我看了李彦宏的前言后语。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
媒体还在靠着脱离语境的标题党骗点击。
我不是不恨李彦宏和百度的假推。
但他的意思是:
中国人不是愿意泄露隐私,
只是没办法而已。

当然,我只是客观分析。
但这句话说完就很有洗地嫌疑,
所以,为了表明我军身份,

请允许我再骂李彦宏一句。

知乎用户 Wallst Bear 发表

强奸犯在被告席上最常用的辩护词是什么?

“受害者是个浪荡(开放?)的骚货”

知乎用户 白夜 发表

你去北上广随便注册个移动 / 电信手机号,马上每个月骚扰广告电话不停。

隐私换效率?

我们老百姓有什么隐私权?我们有选择的余地吗?

给我们换来效率了吗?

还 “中国人更开放”?说这话的人,把你手机号 QQ 号放出来,我们也给你开放开放。

知乎用户 艾格文 发表

我想牺牲李艳红的哈哈无爱换取效率

知乎用户 数学建模老司机 发表

之前莆田系事件我不黑百度,
但这句话我必须要黑李彦宏。
你是把中国人都当成狗了吗?
二话不说,卸载百度云网盘!

知乎用户 椰子大魔头 发表

呵呵呵。
不知道李彦宏说了啥,
不过我信下面这个人的话。

=======
这种问题下的评论真是令人恶心。
难道一码归一码的说事儿就这么难么。

百度之前的事儿,那是板上钉钉的。
拍死他不怨。

可在他说的这句话上添油加醋就合理了?
一个人犯了强奸罪,
就能顺便扣个盗窃的罪名么?

知乎用户 Eidosper 发表

请李彦宏身先士卒,公开一下自己的隐私吧。

知乎用户 陳亮言 发表

easy boy

知乎用户 高奇 发表

李大师是说:

我这里有很多中国人的隐私数据,在座的你们要的话,我们可以坐下来谈谈。

知乎用户 Silen 发表

知乎能骂街么?如果不能下一位…

知乎用户 雷斯林 发表

只有这件事上,他是背锅的。

知乎用户 甘习 发表

这不就是强奸了用户,还要说句『是用户主动勾引我的』吗?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其实一定程度上他说的没错,中国人的确没有国外对个人隐私那么的敏感。

但是,中国人愿意出让一部分隐私是为了你产品更好的体验,而且相信你只把隐私用于提升用户体验。

你百度出卖用户隐私甚至利用用户隐私推送的那些垃圾玩意儿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可真没法洗。

就像 ab 说自己敬业努力一样。

知乎用户 哈 sea 发表

这是事实,也许未来会有什么变化,但是现阶段基于这个事实设计你的产品是最省事的,省事意味着盈利能力高、风险低。

中国人民愿意用隐私换东西太普遍了,先不说三和大神 20 块钱卖身份证的事情,就是不那么缺钱的大爷大妈,超市搞个活动手持身份证正面牌照送一袋面粉也是大把的人排队。

知乎用户 笨蛋师傅 发表

一图毁所有

知乎用户 凉宫八儿匕 发表

无产者是无助的。他们要是只靠自己,那连一天也不能生存下去。资产阶级垄断了一切生活资料(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无产者所需要的一切都只能从这个资产阶级(它的垄断是受到国家政权保护的)那里得到。所以,无产者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资产阶级的奴隶,资产阶级掌握着他们的生死大权。它给他们生活资料,但是取回 “等价物”,即他们的劳动。它甚至使他们产生一种错觉,似乎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似乎他们是作为一个自主的人自由地、不受任何强制地和资产阶级签订合同的。好一个自由!无产者除了接受资产阶级向他们提出的条件或者饿死、冻死、赤身露体地到森林中的野兽那里去找一个藏身之所,就再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了。好一个“等价物”!它的大小是完全由资产阶级任意规定的。而如果有这么一个无产者,竟愚蠢得宁愿饿死,也不接受资产者的“公道的” 条件,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很容易找到其他的人,因为世界上无产者有的是,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愚蠢得宁愿死而不愿活下去。
无产者之间的竞争就是如此。要是所有的无产者都一致宣布,他们宁肯饿死也不给资产阶级工作,那末资产阶级就不得不放弃他们的垄断。但是并没有这样的事情,而且也未必能有这样的事情,这就是资产阶级的事业到底还进行得不坏的原因。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知乎用户 牧歌 发表

搞的中国人真的开放百度就会很有效率的样子。

知乎用户 惊云 发表

说的没错,中国人是更开放,愿意用隐私换效率。

不过这是被动的。也是无奈的。

垄断带来不公平条款(爱用不用,不用滚蛋,反正你没其他地方可以去,不用搜索?不用在线支付?那你女朋友到时候让你清空购物车咋办?你还吭哧吭哧跑亚马逊上去买?)

垄断这么好?那么怎么垄断?(野蛮竞争,无所不用其极,只要不触碰底线,闷声发展最后超过那些老实巴交的竞争对手,把国外那些死脑筋遵守底线的公司撵出去,他们活该,他们根本不知道国人这么多年麻木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底线变得多低,我们抓用户数据,我们卖用户偏好,我们分析用户爱好,我们攻击竞争对手,我们投其所好想要什么药给什么药。)

好惨啊,老实的人一败涂地,野蛮的人最后垄断,国外公司在中国铩羽而归竟然是因为没有看到国人的底线到底有多低

外在环境(版权是什么?权力是什么?你不需要在乎,你只要好好的过好你的生活,安心赚钱养家买奶粉还房贷车贷给孩子付学费就行了,至于个人思维,抱歉,在这里你不需要有,你只要安心的把所有的东西交给社会就行了。)

然后就是一个一个恶性循环:隐私权淡漠——促成野蛮——带来垄断——带来不公平条款——带来隐私权的进一步恶化——带来底线的更低——带来个人隐私权的进一步淡漠。

每个家庭是一个小循环,每个城市是一个中循环,这些所有的循环构成了我们社会的这个大循环。

整个社会就这样,你做为一个个体你还想如何?就算你有点想法,也很快会被被动的掐灭在摇篮中。所以你只能被迫更开放,被迫用隐私换效率。

我们自己可以这样嘲笑自己,但是既得利益者说出这些话,恐怕有点太不把人当人看了。在既得利益者眼里,我们都是数据。但你不要把事实说出来。OK?

知乎用户 闻人承影 发表

不能说脏话,要被禁言,我只想说 XXX。

你把你 “李彦宏们” 的隐私放出来让我交换交换效率我就承认!

知乎用户 Hugh 发表

话说,我在国外一野鸡大学的网络中心兼职,每天都会监视 IDS。在学生网络的记录中,大概有 1/3 的 alert 是中国留学生的电脑尝试向国内的服务器连接 (大多数是 qq 和百度,不知道为什么 360 这么老实,难道是留学生不用 360?)。每回同事问我怎么处理这些 alert,我都说: 这是一些中国的杀毒软件,我觉得可能有一些恶意代码,但问题不大,最多泄露一些隐私信息。
同事每次都一脸蒙蔽: 问题不大?
搞的我非常尴尬。
百度教了我一手 “好公关”: 中国人更开放,愿用隐私换效率
666,学到了

知乎用户 陆家嘴市民李先生 发表

手机购物时,淘宝会根据你的浏览记录,为你推荐应该喜欢的衬衫或者连衣裙;

午餐时间,美团或者饿了么根据你的口味,为你推荐应该合适的餐厅;

看视频时,爱奇艺和抖音会根据你的观看记录,为你推荐喜欢看的视频;

看资讯时,今日头条会根据你在几线城市,为你推荐你关心的,呸,他们能赚钱的资讯;

生病时,百度会根据你的搜索记录,为你推荐合适的莆田医院。

皮归皮,可是换个角度想想,

你每次都是吃着它推荐的饭,喝着它推荐的饮料,穿着它推荐的衣服,过着它认为的适合的生活。

我们啊,是不是越来越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饲养的宠物。

朋友,你看过黑镜吗?

黑镜第二季第一集剧照

黑镜第二季第一集,当一个人死后,他的社交账号不会停留在去世的那一刻。

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大数据,追踪死者在社交平台上发言残留,购物平台的心愿清单,搜索引擎里的访问记录,去猜测死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有什么偏好,对社会热点事件通常持有怎样的观点,与人社交时的语言表达特征。

最后,公司会在服务器上做一个死者的数字替身。这个数字替身,可以完美模仿死者言行,继续以一个活着的 “死人身份 “去和悲痛中的亲友交流。

当你忍受不住失去某个亲属的悲痛,同意授权给互联网公司,做一个替身继续和他们保持联络时,他们生前的一切信息也就全部递交给了广告商。广告商会根据他们生前偏好,来向你投放精准的广告服务。

可能几十年后有一天,

你死去的老婆微信:老公,最近好多衣服在打折,你想看我穿好看的连衣裙吗?我也给你挑了几件衬衫,你快看看吧!购买链接

你死去爸爸的微信:孩子,你要多运动啊,多去果蔬网,买水果蔬菜吃,别走我” 三高 “的老路啊!

你死去老板的微信:Dear,好久不见,最近工作怎么样?职场人要多学技能啊,快来职场人技能网学习吧!

我觉得李彦宏说得对,没毛病。

前几日,百毒李彦宏因为一句话被推上风口浪尖。骂声一片。可我觉得李总说的一点没错。

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是价值,数据就是权力。谁控制了数据,谁就在竞争市场上处于上游地位。

阿里系、腾讯系、头条系现在打得这么火热,哪还管你那点破隐私。科技巨头早已习惯性地无视用户利益隐私,潜意识认为这是用户主动愿意交换的结果。

只是李彦宏不小心脱口而出了大实话而已。

你的一切,都已被数据化。你喜欢的音乐、你爱看的电影、你平时点的外卖口味、你的三围胖瘦、你的住址电话、你的消费习惯、你的职业信息,早已被数字化,存储在服务器上。

虚拟服务器上,有另外一个你。

大数据商业用途最核心的价值,是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偏好,从而提供针对性商业服务。抓取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评估数据、再用数据辅助产品,人在这个逻辑环节中,仅仅是一串数字。

Facebook 小扎,现在就因为吃相难看,泄露 5000 万用户信息,被指操控民众情绪、影响美国大选。

回头看看我们的百毒和头条,不就是广告排名推荐莆田医院嘛,不就是窃取用户信息推送黑五广告嘛。人都干预大选了,我们这算个啥。

我希望你在这个数字时代,还保留一些独立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

在大数据的光照下,我们几乎就是裸体的,我们无力抵抗,无路可退,也无处可藏。但我还是希望你拥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没法代替的思想和想象。

今日头条被评为独角兽企业,准备 A 股上市。从企业角度看,今日头条成功了。

但它的成功不是内容创作质量的成功,而是算法的成功。今日头条通过算法和数据,挖掘(qie qu)用户在微博、微信、和 QQ 等平台上的记录,判断用户的偏好和兴趣,从而做到精准的内容推荐。

实际上,这种个性化的内容投放,是窄化了我们的知识面。更糟糕的是,今日头条完全没有内容质量的审核,形成滋生谣言和低俗内容的温床。

结果,如洪水般泛滥的推荐内容,活生生的将一个个本可以独立思考的人淹没了。

再说抖音,虽然在之前文章已经写过它了,但我还是想再…… 算了,我还是忍住吧。

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和物联网分别对应着互联网发展的三大阶段:人找信息、人找人、物找物。在未来的数字时代,整个世界都只是 0-1 的显性化表现方式而已。

未来的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交换数字来完成任务,比如,相亲或者约会。

我们可能再也不能体会到,初次相识的大姑娘和小伙子,不敢正面相看,害羞地低头呢喃,搓着衣角时的紧张不安。

未来,男女双方,只需要交换冷冰冰的变量数据就好,相貌等级、身高体重、三围大小、性爱能力、历史对象评价。数字合适就处,不合适,删除,下一个。

最后,我知道,科技要进步,社会要发展。但是技术是中立的,资本是逐利的。平时生活中,我们需要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但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可是,如果我们够傻的话,可能未来就是这个样子吧。


转自文章:

这些 APP 在给你推送你爱看的内容时,是不是像极了你在喂你们家的狗

知乎用户 贝勒爷 发表

不用隐私换 百度就不能有效率的提供服务吗?

知乎用户 张汉东 发表

这帮 P 民(中国人)能怎么着(更开放),百度想怎么赚就怎么赚,又没犯法(有得选吗?不同意隐私政策,别用百度呀,这叫愿意),咬我呀。

艳红越来越无耻了

知乎用户 马林​ 发表

来蹚个浑水。从某些方面来说,李彦宏说的也并不是毫无道理。核心原因是因为公民维护权益的成本过高。

记得刚回国的时候,身边人接到个人贷款或者保险的电话,都是比较平和的说:“不需要,谢谢,再见。” 这样的素质三连。

而我因为当时年纪小,一般都是:“你叫什么名字?你们公司全称是什么? 你从什么渠道拿到这个电话号码的?” 这样一套素质三连。一般情况下对方都会说不好意思打扰了,公司业务我也不清楚等等匆忙搪塞然后结束通话。

一开始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强势好威风,但是慢慢就发现别人应对骚扰电话也就 5 秒钟,而我则是至少半分钟。而且我接到的骚扰电话也没有因为自己强势的追问而显著降低。**慢慢的就意识到,虽然是骚扰电话的不对,但浪费的时间确是自己的。**一个电话业务员一个月的工资可能仅仅三四千,却可以等量地用他的时间,浪费了你这个工资数倍于他的你的时间。

世界就是这样,当你无法改变世界的时候,你只能改变你自己。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讲利弊。

愿未来,在我们的国家,电话号码真的实名制,居民小区业主委员会请的动业主,公会不只收费还会组织工人罢工。那个时候,可能我们就不会为了效率而牺牲隐私了。

相关回答:

如何看待疫情下备受关注的视频会议品牌 Zoom 因安全漏洞遭谷歌封杀并道歉?

如何看待《检察日报》称 “禁食猫狗肉” 立法有破冰意义?

没有中国国籍,到底算不算中国人?

啊,打字好累啊。

知乎用户 zpan 发表

  • 中国人更愿意用隐私换效率

这是错的。以下才是对的:

  • 中国人为了用一个产品,不得不牺牲隐私
  • 中国人在隐私和便捷之间并没有选择
  • 中国人在被侵犯隐私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去维权
  • 中国人在被侵犯隐私的时候没有维权渠道
  • 中国人在被侵犯隐私的时候进行维权毫无效果
  • 中国人在被侵犯隐私的时候进行维权时人身安全没有保障容易 gg
  • 中国人在被侵犯隐私的时候进行维权还会被别人当成 zz

知乎用户 LifeHighlights 发表

这和说 “Gay 更开放,愿用肛门换快感” 一样让我觉得不爽。其实我们都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迫不得已,何必上帝视角这样说别人!

知乎用户 望京一只妖​ 发表

呵呵,跟百度谈隐私?

讲一个亲身经历的事,大家自己判断

百度金融曾经有个项目叫 “度学金”

估计很多人没听过,没关系,那么换个说法

就是 “百度借你钱,再让你欠一屁股债”

面向人群是那些想学习开发技术但又付不起学费的群体

市面是比较出名的 达内 千峰 火星之类的都有合作

学的技术也是五花八门 UI java AI 前端后端。。。。。有兴趣的自己去查

因为学习的人群比较复杂

实话说有的人确实比较适合,也在这里提高不少找到好工作

也有不少是完全看了广告懵逼进来的

(百度强大的广告流,参考魏则西事件)

例如在百度搜索 怎么学 IT

立刻很精准的广告流服务,当然了你一打电话会发现,

卧槽几个月包教包会比蓝翔学挖掘机还快,有没有?

毕业立刻找到月薪过万工作逆袭高富帅,有没有?

学费好几万掏不起但是大保健从头到尾给你贷款,有没有?

就事论事的说确实有些人在这里学到不少东西,譬如那些 985,211 名校学生啊,本身有底子来进修啊,或者天赋异禀一学就会的……

但是也有不少完全就是被广告忽悠进来,以为学了就能赚钱,结果发现代码特么一个都看不懂,每天就是看视频,然后毕业发现毛都没学会,还莫名欠了好几万块钱学费债……

说实话个人觉得贷款这事倒也不怪百度,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况且韭菜你不割照样有别人割,说这个事,在于后续。

度学进这个项目,为了后来给 app 拉活,就直接把所有贷款过的用户信息调出来,发短信,邀请参加一个活动,讲真这个活动确实还不错,难得没有任何利益在内纯公益的为这些学生提供帮助,但是,确实做到了 Robin 所说的

用效率换隐私,我这是为你好,虽然你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通知你参加一个免费对你有好处的活动,虽然我调用你的信息,给你打电话,但是我这不都是为了你,你居然还要怪我?

这就是上行下效吧,老板都是这思路,何况下面小弟?

知乎用户 赵子天 发表

隐私这方面,隐私是不可能隐私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隐私的。没有钱啊,肯定要效率啊~ Tor 又不会做,只能靠胶带粘粘摄像头才能维持得了隐私这样子。唔哟我超~ 喜欢网上的!个个都是高手,说话又好听,比线下好 door 了!

知乎用户 落叶松 发表

应该是

“百度更无耻,更愿意用用户隐私换钱财。”

才对吧。

知乎用户 方应杭​ 发表

不要脸~

不如直接说「如果百度不偷隐私将无法生存」,那我就佩服他。

谢邀,不要让我来答百度相关话题,不会有什么好话的。

知乎用户 钮祜禄 · 狗懒子 发表

当年全网实名制推行的时候,微博上的群众分分叫好,这下网上那些喷子,那些水军,那些造谣的人可无处遁形了,找人分分钟。我年少无知,留了一条评论说:那个人隐私泄露怎么办?还被人疯狂围攻,只要你在网上不干亏心事,就是隐私泄露了你怕什么?

嗯,很有道理的样子,无法反驳。

综上,李总说的没毛病。

知乎用户 伟大的人民 发表

彦宏: 来者可是诸葛孔明?

诸葛亮:正是。

彦宏: 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会!

诸葛亮:无视……

彦宏:呃…… 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此无名之师,挡我财路?

诸葛亮:我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

彦宏: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诸葛亮:百度无良,霸占中原,何称有德之人?

彦宏: 自 Archie、Lycos 以来,谷歌猖獗,天下纷争。我大百度搜索,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也!我彦宏,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百度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诸葛亮:(狂笑数声,扶扇而答)我原以为你身为留洋高才,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

诸葛亮: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李老板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山西阳泉, 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为民服务,何期竞价排名,侵犯版权!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彦宏: 你…… 诸葛村夫,你敢……

诸葛亮: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今幸天意不绝美帝,谷歌兴盛于西方,继承大统,我今奉群众之旨,兴师讨贼,你既为贪财之人,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搜索引擎发明人?!

彦宏: 我、我、我……

诸葛亮:臭不要脸的,你枉活五十有零,一生除了抄袭,只会摇唇鼓舌!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知乎用户 依然念鼬 发表

国内大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公司,领导的发言公关部都不用提前过审的吗?让这种理科生的技术型领导在公开场合随便发言,简直就是灾难现场……
这 TM 把双氧水水军请过来也救不了啊。。。

知乎用户 立党 发表

这话本身完全没问题。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从不侵犯用户隐私的科技公司、服务、软件、App,可惜这些公司不够接地气,不会用 low 到底的营销方式宣传自己,不懂得如何给用户发红包,不知道如何逼迫用户去开启所有 Android 默认权限,所以在竞争的过程中,这些尊重用户隐私的公司、服务、软件、App,逐渐被中国用户和市场淘汰掉了。

是有人用非法手段打压这些公司吗?是有人给这些公司泼脏水吗?是有谁不让你们用火绒杀毒软件,不让你们用 paypal,不让你们用那些 “小而美” 的 App 吗?都不是,是中国人民用脚投票,选择了 360、支付宝、淘宝、快手、喜马拉雅、百度全家桶、新浪微博、拼多多、垃圾应用市场这些 App,用实际行动把其他公司淘汰掉的。

知乎用户 TEDCJK​ 发表

这话没说错,好比说高票虽然列了一串注册协议梗,真的有底气讲出 “要注册我就不用” 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尽管网络空间里隐私权喊得震天响,真到现实里,仅仅为了不出门吃饭就把地址信息一股脑全都报给 “饿了吗” 才是普通大众的生活常态。

隐私权问题上,百度也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何况用隐私换方便、用隐私换安全都是等价交换和个人选择,这本就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可是问题在于什么呢?

问题在于,是否所有隐私都被恰当的用来交换用户的效率,而不是一些隐私被出卖以牟取商家或者平台的私人利益?

问题更在于,无论少数还是多数,对于不愿意用隐私换取效率的那批人,是否有针对他们的二号方案,或者是除了百度之外的第二选择?

讲真,有时候觉得骂百度或者骂李挺没意思的。

百度当然不是个好东西,可是如果一个系统健康运转,大家用脚投票,百度早就下去了。那个让百度无限连任、蝉联行业巨头十年如一日的幕后巨手,怕才是最当说却又最不能说的。

知乎用户 睡懵的小少爷 发表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又莫名其妙被代表了?

知乎用户 Charlie W 发表

我觉得朝鲜比我们还开放,我们用隐私权换,他们用生存权换

知乎用户 sean liu 发表

由此可以看出,开放互联网行业是多么的重要

知乎用户 空浪 Minnesinger 发表

转载半篇文章:

以淘宝为例,在表面上,淘宝仅仅是一个第三方平台,类似于一个场地,让买家和卖家在这个场地里发生交易。而淘宝起到的作用也类似于实体的卖场,制定了交易规则,并起到对交易的第三方的监督作用(支付宝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但是,一个衍生的效果是,在买卖交易中发生的所有的资金流都流向这个第三方平台,以至于这个第三方平台在扩大为一个巨大的网络卖场时,拥有了难以估量的资金流动,此外,所有交易的信息和数据也流向了这个平台,以至于在掌握了巨大的数据之后,形成了可以控制商家的一个锁链,如平台会根据交易信息和用户评价让商家冲钻、冲冠,甚至开辟了一个新的优质商家的新场地——天猫。在一定时间之后,人们突然发现,最重要的是这个平台,而不是卖家和买家。

当然,这个平台不是冷酷无情的统治者,它会利用它的信息数据,为商家提供相关的大数据服务,比如计算买家购物倾向并及时提供给商家,以调整他们的销售策略,甚至直接出现为买家量身定做的服务。同时在买家购物的同时,会推送出其他买家购买同类商品也会同时关注的那些商品,为买家提供了潜在的倾向性服务。

所有这一切,并不是那个淘宝员工主体行为的结果,而是一般数据通过云计算做出的推送,这个一般数据就是今天的大数据,它形成了一种无形式的非物质的数据存储形式,而一般数据成为了今天数字资本主义最为珍贵的东西,它有效地支配着销售和购买、借贷、交通物流、甚至教育(如学而思、树人、沪江这样的网络教育机构)、文化等诸多领域。

关键是,一般数据的生产不再是某个工人或雇员劳动的产品,而是每一个电脑或智能手机的用户每一次搜索、购买、娱乐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以 google 为例,表面上,是搜索用户与所搜索对象的关系,但是这个关系实际上是被 google 这样的搜索引擎中介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一次上 google 浏览和搜索的信息,都被 google 公司作为数据保存下来,并加入到其大数据的计算之中。

这些计算的产品,被我们称为智能时代的技术,除了专门的技术人员的工作,更重要的内容是所有参与搜索的网民的行为,一并生产了一般数据,但是这个一般数据却被数字资本攫为己有,为己所用,并产生可观的利润。当然,在这样的新资本形式下,一旦截断了数据流,也就意味着大规模的资本损失。

如 2017 年 6 月爆发的顺丰与淘宝旗下的菜鸟联盟之间的冲突,就是互相截断数据流,最后因为数据的断裂使双方损失都很大,所以选择了和解。而在几天之内产生的近亿损失,更多的是由在淘宝天猫平台上的买家和卖家来承担的,而成为数字大资本家的顺丰和菜鸟,也因为数字资本选择在一般数据上的和解,因为这已经不是主体的情绪化恩怨的问题,而是数字资本所生产的一般数据全方面地支配着今天的市场和生产。

我们每一个人在网络中的日常行为,变成了一般数据成长的根源,也让这个社会成为斯蒂格勒笔下的自动化社会(automatic society)。这已经不是奈格里、哈特、维尔诺等人所理解的带有主体色彩的一般智力,仿佛主体在非物质生产中占据主动。他们错了! 斯蒂格勒说:“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记忆留存的数字形式产生了破坏性的后果,而它已经对社会进行了重新组织。”

数字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了一个以数字平台和一般数据为基础的新型资本主义,它正在成为我们时代新的支配性力量,而我们所有的存在的意义,只能在这个数字化的平台上被重塑,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今天即便两个人面对面,也更喜欢用微信、Facebook 等工具来交流,也解释为什么微信红包上抢到的一块钱可以让我们欣喜若狂,但我们对现实中的十几元钱都不会太在意。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我们的生存,产品的生产、交换、消费甚至货币本身都被一般数据重新组织和架构了。

在我们感觉没有发生了变化的地方,恰恰是一般数据的平台让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数字化的异化,而不是物化的异化。我们的生命只有附着在这个数据平台上才能获得意义,甚至才能被看见。这就是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和一般数据下主体的命运,这不是主体对固定资本的重新占据,而是主体在更深层次上被异化。

或许,我们在数字资本主义的前提下改写马克思的那句名言:“在数字化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整个社会生活表现为数据的巨大积聚(accumulation of data)。有生命的物质性的一切都离我们远去,变成了一种数字化(digitalization)。”(文 / 蓝江)

(本文节选自《数字异化与一般数据:数字资本主义批判序曲》,原载《山东社会科学》2017 年第 8 期。)

原文链接:https://xw.qq.com/cul/20170809035466/CUL2017080903546600

知乎用户 芫荽 发表

刚开始我也想骂,但仔细想想其实是实话。

当我们打开支付宝还信用卡,买机票车票,骑共享单车,玩蚂蚁森林贡献每天行动路线,包括为了增加征信分来上传公积金、房贷来增加花呗额度,

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我们觉得这样方便。

但另一种解释方法就是

“愿意用一些隐私来交换便捷性。”

有的便利性可以用隐私来交换,比如骑单车、缴水电费,其带来的便利与其对应的风险是我能承受的,这属于低隐私曝光率高回报。

有的则不能,

像以前玩校内的时候,周围的同学都注册了,唯独我没有注册,因为我觉得这个 “便利性” 的代价太高了,所以我不愿意提供我的隐私——当时喜欢在论坛买二手手机玩,交易前我都会顺着对方的 ID 和 QQ,到校内上查一下,十有八九可以从发帖和留言里找到对方的姓名信息、甚至身份证号、家庭信息,这样可以提高我交易二手机的安全性。

就是因为这个网站的便利性,这种便利带来的风险于我而言是不对称的,所以我宁愿麻烦一些。

还有件事。

毕业时候有个同学签了某铁路局,报道之前说到隐私的事。

我说我帮你查一下。就很简单的搜 “qqXXXXXXX”,就找到了一大堆这位同学“冰天雪地跪求 XXX 种子” 的发帖和百度知道的留言,而且有很多是删不掉的。

像这种:

我说,老哥你精力可以啊,不过这样也好,以后你当了局长,下面的人也好知道你喜欢什么。

然后他不得已在上班之前换了个 QQ 号,又请我吃了顿饭,说这他妈真不能乱冰天雪地求种子啊。

面对上面这位老哥,就是李彦宏口中说的 “愿意用隐私换效率”,留个 QQ 当然方便了,万一有人开车呢?

那我又想要效率,又不想 “很方便” 的失去隐私怎么办呢?

方法总比困难多。

对隐私稍微敏感一点的,就不会像上面那样展示自己的隐私,同样是百度,有人会这样

我每次在交易网站留联系方式也都是用这种方式,所以至今我的 QQ 号也搜不到任何东西。

当然我不能保证这种方法可以防止那些数据大师人肉到我,但我只能尽我所能去降低隐私暴露的机会,对于又方便风险又低的,比如支付宝,我就乐于使用,

相比求种子这种高隐私曝光率低回报的做法,我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找一个没有病毒的网站,来释放自己的激情。

在这个隐私泛滥的时代,你要么就不用,如果用,就只能夹缝里求生存,长点心眼,学一些保护自己隐私的手段,哪怕是学会判别 “莆田系医院” 呢?

所以别老是骂来骂去,

当你为了一二十块的优惠券就绑了张银行卡、为了参加一些莫名其妙的小活动就绑了手机、为了偷懒就把 QQ 号留的满天都是的时候,

你想想,是不是一定程度上愿意用隐私换效率呢?

知乎用户 iCoA 首席特工 发表

我说个真实的故事,可能不太切题,但是其中的意思值得深思。

近期好多国内做美国亚马逊的卖家因为刷单被封了,原因竟然是有美国亚马逊用户发现经常收到一些自己没买过的小东西,怀疑自己的信息泄露了,就跟亚马逊投诉了,然后亚马逊大数据一查,一窝端了。
反过来想一下,如果国内你收到一些小礼品,但是不是你买的,有多少人会去投诉呢?

知乎用户 莉莉贝啊 发表

默默吃瓜群众忍不住唠叨几句… 隐私,似乎是个人最有权利支配的信息了吧,然而在这里,隐私头上一大堆可以使唤它的呢。
例如政策:玩个手游,玩家得向游戏方提供身份证姓名号码,“根据国家政策要求…”。提交的信息是否安全不被记录,是否存在泄露的潜在可能?

仅从 “信息源头” 开始,隐私的主人就已不具备支配权。在打开一个社交网站的自由都没有的地方,别说得好像 “在墙内” 能有很多选择似的。

知乎用户 跳跳狗 发表

李总的意思是,以后你们在百度上搜索记录,各种数据,他随便用,只要能更快的赚钱,先给你个打个预防针,以后出事了可别怪他

知乎用户 臧大为 发表

迷奸了别人,还说别人开放。

这种奇葩逻辑让人叹为观之。

知乎用户 张十三​ 发表

不知道现在李彦宏的发言还要不要过公关的审核,最起码这次看起来是完全不过审的。

这个是事实吗?一定程度上可能是事实,确实隐私问题,在现有中国网民的人口结构下,可能没有那么敏感,也有相当部分的网民不是特别在意个人的隐私。

但是,李彦宏说这话合适吗?在我看来,这完全就是找骂。

谁都知道国内网民的隐私、数据近乎裸奔,各种推销电话、诈骗电话无孔不入,舆论对这一问题的敏感度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

百度作为国内一家独大的搜索引擎,天然接触各种用户的互联网行为数据、隐私,这样明目张胆地公开的说,不就告诉外界,反正大多数用户都不在意,那我拿来用也就可以咯。这,多招人讨厌!

知乎用户 门老师 发表

其实,李彦宏只是在阐述一种现象。一种中国大陆普遍、频繁且某些行业内约定俗成的东西。

在中国,很多产品一直在索取用户隐私,而用户为了尽快地使用该产品,很大部分都不会去认真地研究产品索要的各种资料或者权限是否合适,是否应该,是否侵犯了自己的隐私。

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手机上安装的各种 APP,索求手机号、地理位置、读取存储空间、要求短信权限、要求读取用户通讯录…… 至少,手机号、短信、通讯录等并不是一款 APP 的必要运行条件!

但是,很多 APP 你不给它们这些权限,特么就是用不了啊!

就像在 PC 机上安装软件一样,网友们早已习惯了不看内容得点击 “下一步” 按钮。在安装手机 APP 的时候,至少也有九成的网友,闭着眼地按同意、同意、同意……

所以,正如我第一句所说的那样:李彦宏只是在阐述一种国内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已。

当然,我不是反对网友们上纲上线,其实大家手机里面几乎都有安装微信、淘宝、支付宝、百度、微博等主流 APP。在安装这些 APP 的时候,你们其实并没有今天所表现得这样义愤填膺。

所以,我们以后需要做的应该是想着如何去抵制很多流氓 APP 的流氓行径!而不是在这里,因为李彦宏的一番话,就去讥笑指责人家。

毕竟,李彦宏只是在说明一个事实罢了!

很多时候,类似 BAT 之类的公司,也不过是用网友们的各种数据,来进行公司战略的预测或者其他方便。几乎不会影响某个特定个人的生活。

反而,很多不入流的平台上,用户隐私的泄露才让人触目惊心。

比如,下面这张图片。

仅仅几十块钱,就能把某些网友的信息,用来操作任何可能对网友们造成损害的东西。

隐私在中国,可能也就和屁差不多。

知乎用户 2400724 发表

我来翻译一下李彦宏的话

亲爱的用户你好,我是你爹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注册绝大多数 APP 和网站都有**同意不同意选项,同意**中包含大量隐私或者可能泄露隐私的条款,

_不同意_则无法注册,你特么让吃瓜群众怎么办?

李总这句话充分表明了一个道理:不会立牌坊的婊子不是好婊子。

知乎用户 猫大师 发表

这就是被资本和科技流氓劫持的感觉。
刺不刺激?愤不愤怒?
从今天起放弃百度,不指望全中国的人都这么做,但有这个意识的,注重自己隐私的人,集体不用,还是能让它掉个七八位数用户的。

知乎用户 偏右悄悄地 发表

确实如此,大多数中国网民不会因为互联网企业道德用脚投票,导致大量不重视隐私的企业能活得下来。

不过百度老板说这个,颇有潘金莲说武大郎性无能的神韵。

知乎用户 百科不大全​ 发表

百度敢说说我们换到了哪些 “方便和效率” 吗?

百度敢说说他们遵守了哪些 “相应法规规则” 吗?

至于是不是更加开放,要么百度公布一下相关的大数据?敢吗?

反正从我的角度,能感受到的就是这个:

[百科不大全:误入莆田系医院是种什么体验?​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195897)

知乎用户 摇滚死兔子 发表

谢邀,

有能力找到李彦宏原话的人自然会明白他这次的话是被媒体靠一个标题断章取义的。

他的原话阐述了大家心里都懂但是没人捅破的窗户纸。

所以问题应该是我们如何看待澎湃新闻和财新网通过断章取义扭曲李彦宏的原话帮百度再一次引发众怒。

拆分一下

百度的负面新闻为什么点火就着?

媒体面对扭曲事实的报道应该如何挽回?

知乎用户 辛德林记 发表

李彦宏说错了什么?

2018-03-27 keso keso 怎么看

[李彦宏说错了什么?​mp.weixin.qq.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p.weixin.qq.com/s/rkT3fwFVamChR8udT9zCSw)

3 月 26 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百度 CEO 李彦宏在一场对话中谈到了对用户隐私问题的看法,其中一段话迅速上了各大媒体的新闻标题,并遭到网民的炮轰。媒体的报道所用的标题大都是类似这样的:

  • 《李彦宏称中国用户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
  • 《李彦宏称中国人对隐私不敏感》
  • 《李彦宏称中国人在很多情况下愿意用隐私换取效率》
  • …………

那边 Facebook 正因隐私问题被架在火上烤,6 个交易日股价跌了 16%,市值缩水 800 亿美元,整整缩掉了一个百度,这边百度 CEO 竟然主动把自己串起来,摆到了烧烤架上?就算李彦宏情商低一点,任性一点,也不至于这么没谱吧?

Facebook 隐私事件爆出后股价暴跌

那么李彦宏在那个论坛上到底说了什么?我想最好还是找来现场视频看一看。他的那段话是在回答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全球总裁鲍达民的提问时说的,现场是用英文:

当你把不同领域的数据汇集到一起,力量就会变得更强大。但是我们也非常了解隐私问题,或者说数据保护,我认为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而且执法力度也加强了许多。但同时我也认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加开放,相对来说也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当然我们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果这个数据能让用户受益,他们又愿意给我们用,我们才会去使用它。我想这就是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基本标准。

李彦宏说错了什么?没发现啊,他只是说了些大实话罢了。

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中国人不把隐私当回事,这事你我都门儿清啊,装什么傻嘛?不光隐私权无所谓,中国人的辞典里本来就没有 “权利”(rights)这个词,中国人更认 “权力”(power)。别说便利、安全或者效率了,你试试用 1 块钱去换用户的手机号,你一定会感慨,1 块钱太多了,给 5 毛就足够了。

用隐私换便利、安全或效率,也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别装得跟那不谙世事的无知少女似的。你向医生袒露身体的隐私,以换取健康的保证;你向邮局公开住所的隐私,以换取信报邮包的及时送达。互联网时代,你把银行账号、手机号和住址,都告诉了电商平台,以换取足不出户就可以购物,购买的东西也可以送上门来。

很多时候,你甚至都不需要主动地拿隐私去换什么,平台会根据你留下的数据专门为你推荐合你胃口的东西,比如根据你的阅读喜好给你推荐 “适合” 你的资讯,根据你的购物记录和搜索、点击行为,给你推荐 “适合” 你的商品,浏览器的第三方 cookies,可以让你在 A 网站的行为影响 B 网站的内容推荐和广告。

数字经济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用户以某种隐私让渡,换取李彦宏所说的 “便利、安全或效率”。如果没有这种交换,大量你离不开的服务,比如微信、淘宝、支付宝、今日头条等,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就算在一个世俗的村庄里,都免不了被人张家长李家短地议论。一个不想让渡任何隐私的人,应该拔掉插头,躲进丛林,甚至要避开同类的目光。

回头再看李彦宏的那段发言,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妥,至于有人非要把李彦宏的话跟魏则西事件,跟全家桶联系起来,属于醉翁之意不在酒,跟隐私问题没什么关系,跟李彦宏说了什么也没有关系。就像你一说腾讯,有人总是要往抄袭上扯,你一说淘宝,有人总是要往假货上扯。与其说这些人关心隐私问题,不如说他们更关心政治,关心意识形态,他们只是要找个机会展示一下他们的立场而已。

当然,由于中国用户很少有人真正关心隐私问题,真正关心公民权利,对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来说,确实是一件比较幸运的事,像 Facebook 那样因为隐私问题被穷追猛打的情况,不太会出现。Facebook 在这起隐私事件中其实错误很小,它最大的错误大概是没有及时警示用户其隐私可能已被第三方滥用,但对这种滥用的调查又确实需要时间。公众对 Facebook 的怒气,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当成了英国脱欧、特朗普胜选这些意外事件的背锅侠。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不管是否具备保护用户隐私数据的技术能力,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你都不得不获取、记录和保留用户隐私数据。比如你得按规定登记用户身份证,你得保留用户数据至一定时长,你得监控并审查用户的言论。而且,你得自己解决因此而产生的巨额成本。

李彦宏什么都没有说错,他唯一的错误就是,他说得太直白了。李彦宏因为隐私发言被怼,从积极的一面说,也算好事,尽管怼得莫名其妙,目标不清,但起码说明,中国用户总算开始在意隐私这个名词了。

知乎用户 荆棘藻野钢花 发表

中国人平均受教育程度低,不擅长理性逻辑思考,目光短浅。

容易被商人小利诱惑,乖乖送上隐私。

上次看到一家面包店排了 20m 的队,就是扫码送面包,送的大概就是 2 片吐司吧。

我就喜欢用不记名的支付手段。

比如公交卡坐公交,公交卡运营公司可以知道有人从 A 地到了 B 地,可以为公交运营进行参考,但是它不知道是我,不会知道我在 A 地上班住在 B 地。

比如我就喜欢用市政公共自行车,小卡一刷,单车推走,不需要定位,更没有帐号。

比如消费刷银行卡,银行当然知道是谁干了什么,但是起码国有大型挂牌金融机构,不屑无耻更不敢把我的信息卖给第三方。

最关键的是,以上手段不依赖网络通讯,只要我持有介质,支付的通讯是在商家硬件上完成的。

知乎用户 魁星 发表

那你有什么现实的途径去制约他呢?

知乎用户 程墨 Morgan 发表

作为领导,说话要谨慎啊。

知乎用户 蒋松筠 发表

李老板公然说这话,百度公关听到肯定是焦头烂额 mmp。。。

然而其实是大实话。

不光隐私,我们还愿意用业余时间、生活质量、健康、环境、甚至夫妻关系等等,换取发展(也就是效率)。

就说一个:假设在外卖行业发展初期就要求外卖严格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谁高兴?谁都不高兴。

消费者愿意稍微贵一点么?愿意可选择的饭馆少一些么?

外卖平台愿意地推速度降低么?愿意付出监管成本么?愿意付出商户转向其他平台的代价么?

商户就更不用说了,当然是不愿意监管。

所以就先不管,消费者 / 平台 / 商户都愿意用健康、口碑和良知去换效率。外卖行业发展三四年之后,已经发展起来了,行业格局初定了,再去监管食品卫生。

我其实没有贬低这种倾向的意思,1. 把蛋糕做大 和 2. 把蛋糕做好吃 和 3. 把蛋糕分配好,三者都很重要,关键是如何去平衡。

知乎用户 Dr.X​ 发表

评论一句、发个表情都要实名制了,你还要什么隐私?

知乎用户 垃圾佬史老师 发表

那么他否认了许多中国人是「中国人」。

还有,业界最注重隐私的公司,好多都出席了这场大会,百度也想被点名,嗯。

知乎用户 谜洛​ 发表

肉饼瞎说什么大实话,错就错在这事不能明说,更不该由他嘴里说出来

另外知乎断章取义的实力也是快要赶上 UC 震惊部了

原文:

当你把不同领域的数据汇集到一起,力量就会变得更强大。但是我们也非常了解隐私问题,或者说数据保护,我认为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而且执法力度也加强了许多。但同时我也认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加开放,相对来说也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当然我们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果这个数据能让用户受益,他们又愿意给我们用,我们才会去使用它。我想这就是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基本标准。

知乎用户 小土豆 发表

知乎用户 元典法律智能 发表

用一则故事来说明下:

科幻作家刘慈欣写过一篇小说,叫做《镜子》。小说的核心是一款镜像技术,通过镜像技术我们可以随时随地 “看到” 某个人的作为。作为科幻小说,镜像技术是否会出现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但小说中对镜像技术的探讨却值得我们深思。

小说中一共有三拨人,我们姑且称为 “好人”、“坏人” 和“不好不坏的常人”。三种人对镜像技术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好人认为镜像技术应该大力推广,这样整个社会就处于监控之下,社会上的 “丑恶假” 都会消失,一个 “完美” 的社会即将来临。

坏人当然不喜欢镜像技术,他们认为这是灾难。镜像技术将他们暴露在阳光之下,让他们 “不敢” 做坏事。

常人说的话挺有意思,他说 “每个人心里多多少少都有点龌龊事,整天在镜像监控之下,这 TMD 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作为一个常人,我很赞同 “常人” 的观点。

在我们的世界中,好人、坏人真的只是那么 “一小撮” 的存在,大部分的人是“不好不坏的常人”。而对于常人来说,每个人心里多多少少都有点龌龊事或者说不愿意为他人所知道的事情,这就是隐私。

网络技术就像是那面【镜子】,隐私更多是人性,而不是意识,无所谓开放与否,只是每个人的容忍程度不同。

知乎用户 章鱼老师​ 发表

看到 Facebook 股价大跌
某度老板跟公关团队打算做空自家的股票大赚一票
于是分享了一下用户主动勾引我,我勉为其难十拒然动的强奸用户的日常
然而我的股价却纹丝不动
看来这届人民确实喜欢用隐私换效率
不说了,我要去放大招,把做空亏掉的钱挣回来

知乎用户 陆仁贾 发表

臭流氓耍完流氓之后说:ta 不是也很爽?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李老板真是实诚人。这事实际上就是这样子的。为了应对各种注册,我已办理了和多号业务。隐私是我换回安卓手机最大的障碍。

知乎用户 Pure 发表

为什么同样手握巨额流量的阿里和腾讯不敢直接说出来?因为阿里和腾讯的竞争对手太多了,所以它们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很在乎,不想给竞争对手机会。

百度就不一样了,自中美摊牌全面竞争以后,谷歌已经不可能再回到中国市场了。谷歌当年退出演变成了一场政治事件,中美政治关系不缓和的话,谷歌就不可能回来。搜索领域,阿里腾讯兴趣并不大,百度在大陆,可以说没有任何竞争对手。

李彦宏深知这一点,他耿直的说出来又怎么了,毕竟拿隐私赚钱的,不止他一家,但是拿隐私谋财害命,只有百度一家。

知乎用户 知李李 发表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事实的确如此。

例如我可以把自己的用户词库贡献给百度,这样一来我打字的效率日积月累可以越来越高,百度也可以丰富词库,双赢。

但是

李彦宏错就错在把这句话在这种场合堂而皇之地说出来,好像把这种事当成自己的资本和策略方针一样,极易引起反感。

相当于

用户:“你看不看无所谓,反正也没什么敏感的。”
本来挺好的一件事,你非得把事情说成——
“嘿,你知道吗,我的用户不介意隐私泄露一点点哦。”

非常婊里婊气,感觉特别讨厌。

知乎用户 汪有 发表

李彦宏说:“中国人更开放,愿用隐私换效率。” 被大家怼。

然而,他说的没错。 总听人说:我愿意瘦 / 成绩高 / 国家统一供暖 / 环球旅行 / 用 iPhone X。 嗯,听起来都很愿意。

但是,真正的 “愿意”,不是白给你你愿意,而是,获取任何东西,都需要支付相应市场对价,你得愿意支付这个对价,才真叫 “愿意”。

比如,把上面的说法改成:

我愿意(每天坚持一小时有氧运动之后)瘦 /(放弃玩手机业余时间全来刷题之后)成绩高 / 国家统一(收取每平方米 400 元取暖费之后提供)供暖 /(三个月不能工作并花掉 XX 万块钱)环球旅行 /(去商店刷 9000 块钱)后用 iPhone X。

——很多人会瞬间不愿意,这里的 “是否愿意支付市场对价”,才说明了你是否 “真的愿意”。

使用百度 app,就是效率,效率总要拿什么东西去换:

你在你的安卓手机,国产商店里,点击了同意百度全家桶读取你的通讯录信息——用 “隐私” 换;

你不爽百度偷看你通讯录,你多加几千块钱,换了苹果手机,app 无权读通讯录——用 “钱” 换;

你不想加钱,你努力学习,root 你的安卓手机,避免了让百度读你的通讯录——用 “技术” 换;

你没钱没技术,你拒绝百度安卓版 app,你直接打开安卓机自带的网页浏览器,搜索贴吧地图全用网页版,操作起来麻烦了一点——用 “时间” 换。

很明显,大部分人都选择了 “用隐私换”。

你去问所有观众,没人说自己喜欢烂片,然而很多烂片,分分钟搞出来十几亿票房。观众们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样排斥烂片。大部分人也没有自己以为的那样注重隐私。

你真的不爽这种行为,靠键盘是不行的。记得之前还有句话 “围观改变中国”,现在没人说了,因为我们发现了,围观,改变不了。

所以,你得用人民币投票。 烂片烂,你就不看;百度侵犯隐私,你就要么加钱要么学技术 root 要么花点时间开浏览器;要懂得花一点实际的代价去为自己喜欢的世界呐喊,而不是随便转发几条微博,期待让世界自动变得更好。

不然,你就只能看着李彦宏笑着数钱,然后说出一句实话:你,就是愿意用隐私换效率的。

这话没毛病。

知乎用户 Edison Q 发表

以后谁再说黑百度是政治正确,我反手就让厂长给他一巴掌。

知乎用户 琥珀 发表

  1. 李彦宏,是一个骨子里不知道什么叫 “道德” 的人
  2. 在中国不讲道德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且在这种环境要做成大事,反而不能有道德洁癖
  3. 但是李彦宏还有个更大的毛病,就是不会 “假装讲道德”。这种麻烦就大了。中国的文化,私下里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咱偷偷使坏可以,但是面子还是要顾的。面子不要了,这个比干坏事本身更让人不能接受。这种就是岳不群和左冷禅的区别了。看看人家马爸爸,说话说的多好听?

在中国真君子和真小人都混不下去,小人要做伪君子,君子要做伪小人才好混

知乎用户 疤面老年人 发表

有本事开放谷歌
麻麻屁,老子再用百度一次我都死去
傻逼搜索

知乎用户 茶先生​ 发表

问题是,换的也不是效率啊。

我搜过感冒,明天给我推荐一堆莆田医院?

我搜过买房,明天二手房中介给我打来骚扰电话?

我下载过炒股软件,明天股票分析大师打电话拉我进群?

我注册时留过个人信息,明天准确叫出我名字,冒充我老师、领导的骗子给我打诈骗电话?

这是可不是用隐私换效率,这是盗用隐私换取私利,损人利己,笑嘻嘻给自己装满腰包的丑陋行为。

真是当婊子还立牌坊。

知乎用户 黑焰十字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我本来是想进来喷几句,不过转头一想就觉得估计是媒体又玩了一手断章取义,毕竟李彦宏这种聪明人不可能没头没脑地说大实话。

所以实际上对话是这样的:

主持:您刚才提到了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和补贴。关于数据问题,我们之前提到了隐私等等。此外,中国医疗改革还需要我们能够更加创新地利用这些数据。您对于这个数据的使用是怎么看的?刚才罗睿兰手了往上搜到的数据只有 20%,80% 都是企业控制的。
李彦宏:我想罗睿兰说的不错,如果将各个数据来源放在一起的时候,我想为例或者能力样会呈现指数级的上升。与此同时,我们非常重视隐私问题,以及包括数据的保护问题,在过去几年当中,中国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问题,而且也一直在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想中国人更加开放,或者对隐私问题没有这么敏感,如果说他们愿意用隐私来交换便捷性后者效率的话,很多情况下他们愿意这么做的。对我们来说,我们当然要遵循一系列原则,如果我们认为用这个数据会让所有者受益,而且他也愿意让你去使用他这个数据的话,我们会使用的。我想这是一个基本的我们的做法,也就是说数据方面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心疼李彦宏几秒钟,整段都在探讨隐私问题,而且意思是隐私问题非常重要,需要按规矩来,你愿意让我用我才能用。但是澎湃敏锐的抓出了整场对话中,最具有爆炸性的一句话” 中国人更加开放,或者对隐私问题没有这么敏感”,你看有 “中国人”、“隐私”,再加上 “李彦宏”。hey guys!妥妥的 10 万 +~~~~~

就事论事,甭管百度到底怎么用数据的先,起码就这段话来说,李彦宏说的没有什么问题。这么断章取义去理解,不管对谁都是不公平的。

另外,话说回来,就算单独看这句话,李彦宏说的也是大实话。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愿意为了更好的生活让渡一部分权利。比如说,我不让支付宝知道我花了多少钱,我怎么形成完整地账单?我要是不让百度地图读取 gps,我怎么导航?说白了,大到国家,小到小区的业主委员会,都是让渡自身部分权利后形成的集体,以此获得更大的整体利益。相比几十年前,这个过程中总体来说我是觉得生活便利了不知道多少了。

但隐私滥用的问题不能因为便利就置之不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谁,在什么时候,为了什么目的,用了我们哪些数据。甚至于在不知不觉间,我们的数据可能已经被转卖了几百上千次。这才是今天我们愤怒的原因,因为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每个人都被轮了好几次。

所以李彦宏在这个场合下公开提出数据隐私问题,显然本意是好的,希望推动数据开放的同时也解决这个过程中的隐私问题,让便捷和隐私保护之间达成一个平衡点。结果最后反倒成了国内互联网公司的背锅侠。(其实也不是国内特有的,国外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挖掘很多时候也不比国内保守,参考最近的 facebook)

最后我还是要说几句,国内的隐私保护,其实互联网公司才是最关注的,一方面,是目标比较大,受到更多眼睛关注,另一方面数据也是核心竞争力,并不希望被同行获取。而线下才是真的 tmd 大坑,注册公司刚提交申请第二天,从来不用手机就开始收到卖 pos 机的电话。呵呵,你猜这是从哪里泄露的?

知乎用户 TAKUN 发表

精致地市值管理者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知乎用户 晨韦 发表

百度还 tm 没黄呢?

知乎用户 Kaiser Li 发表

寡廉鲜耻的高智商魂淡

知乎用户 你荷 发表

我的疑惑在于,现在上网的人都是怎么了,一有百度的新闻出来,只要站出来骂就一定是政治正确的。

在完整的视频里,李彦宏说:百度在当下会更注重隐私问题,中国也在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如果中国人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都是愿意的,那企业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这一定是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的,如果数据会对用户受益,用户也是愿意的,那企业才会去做,这是根本原则。

如果这话是马云爸爸说的还会激起这么多的反感吗?不管是你老家的还是单位的地址,不管你爸还是你妈的电话,如果马云想知道会不知道吗?

隐私当然是重要的,李彦宏也只是说了实话。

知乎用户 蝉鸣的夏天 发表

本人就是做 app 开发的,公司为拿到用户的数据以统计各种信息,得出每位用户的” 画像”,会让研发人员在 app 中的几乎所有点击处、发表处进行” 埋点”,你每次点击或者发表其实都已经向公司服务器传过来你的行为数据了,大数据人员会从这些数据中得出你的喜好、行为等,最终得出你的用户画像。就是知乎也是这样的,在中国,起码在那些高层来看,普通人没有隐私权。

知乎用户 岂安科技 发表

我们不清楚到底有没有针对这个问题做过调查,但是就目前这个问题的热度来说,结论更偏向于是:中国人并不愿意用隐私换效率

对于个人隐私问题,我们之前有发过一篇文章:个人隐私如何被泄露、贩卖,女大学生被骗背后的黑色产业

虽然是讲述的关于隐私贩卖的黑产,但是其中有一句话是很应景的:

在中国,个人信息的管理者缺乏对隐私保护的有效认知,常常主动或被动地泄露信息。

个人信息的管理者,在中国,并不是个人,而是企业。

个人隐私的保护,从来都不是个人和企业单方面的事情,正常的模式来说,应该是个人和企业互相配合,并且个人应该占主导地位。但是事实是:

很多 app 在安装的时候会获取大量和功能不匹配的权限,比如媒体类 APP 有读取手机通讯录的权限、视频类 APP 有获取地理位置的权限等,个人信息数据无形中被大批量收集,而每一条用户数据都是能以真实货币单位来估算价值的。

企业收集了个人信息,就应该有保护个人信息的自觉。

事实是怎样的呢?

上面那篇文章有提到**:个人信息随意被贩卖**在国内是常态,以 “购买数据”、“电话销售” 等关键词,通过 QQ 软件查找,找到一两百个相关的群,这些群销售包括 “精确数据购买”、“机票数据”、“淘宝数据”、“保健数据”、“电话数据”、“丰胸减肥数据“、“一手新生儿数据” 等等手机号码资源。

而这些批量的数据,并不是黑产们一个一个去骗的,有可能是窃取,有可能是内鬼,流出去的渠道很多,但是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信息被泄露了

对于个人隐私的斗争,我们不是没有开始过,去年的支付宝和今日头条事件,今年的百度事件,我们都在努力,但是面对庞大的完整的信息贩卖产业链,这还仅仅只能算一个前奏。只要开始了,总归是有希望的吧。

知乎用户 刘三炮 发表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接到自称贵州酒厂的推销电话。我平时不喝酒,也不怎么买酒,很奇怪为什么突然接到酒类的电话推销。

把这事跟同事说,他问我最近有没有在网上买过酒?

没买过酒,也没在某宝或某东等购物网站上搜过酒,但我突然想起大概一个月前吧,偶然听朋友说了一句茅台的股价特别高,就用百度搜了一下 “贵州茅台” 四个字…

时间点也对得上,就是在这之后才开始接到电话。

知乎用户 不问字 发表

一直被代表中,从未有投诉处,所以,能说什么

知乎用户 绅士喵 发表

如果你想注销百度账号,百度会以 “确认本人操作” 的名义获取你更多的隐私数据。

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以及刷脸操作。

很多人因为强制绑定手机号都不用百度账号了,就是怕把实名信息给狗度。

没想到狗度来了一招:CNM 想注销,你先把隐私交给我再说!

这就是这些作恶的大企业响应国家规定推出的注销功能。

知乎用户 Wonder 王达 发表

明明是你通过窃取大家的隐私来提升你的商业盈利效率吧?

知乎用户 王军超 发表

把大家的答案看了一圈,发现百度在国人心中的印象确实很不好,看来百度要想改变这个品牌形象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一个大佬在公开场合说这样的话,的确不太合适,给了公关部门很大的压力啊。

不过媒体也真的是断章取义了,下图是李彦宏的原话。我觉得他的本意还是挺中肯的,虽然很多人可能不愿听,但是大多数用户确实是这样的。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网友撰写讽刺百度段子,被百度索赔 500 万」?

知乎用户 好驴当成心肝肺 发表 新浪微博之前有霸王协议,你发的所有东西都是新浪的,所以,新浪,现在看你的了。 知乎用户 nameless 发表 如果说百度因为一条小小的微博就索赔 500 万, 那么百度上给我们推送的某些内容,是不是也要负点 …

如何看待百度李彦宏作为通讯作者,发表食道癌医学 SCI 论文?

知乎用户 Leezix 发表 我现在也在参加一个全基因组测序项目,就自己了解的说一下。 全基因组测序其实不是纯医学,科学地讲应该属于生物信息学,是生命科学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领域。 全基因组测序随着测序深度的增加,对于算力的要求成几何级数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