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未来票房的顶点估计会达到多少?1000 亿夸张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这是我在工作的业余时间与

@王义之

的凡影团队合作,对电影相关的一些课题做的研究。另外几位小朋友

@allen liu

@张大冰

完成了这项工作的主要计算。

前一阵子,看完变形金刚 5,吐槽之际(如何评价电影《变形金刚 5:最后的骑士》(Transformers: The Last Knight)?),不禁有感而发,借助这个问题,总结一下我们的发现。

2015 年,是中国电影票房的又一个奇迹年,总票房 440 亿元,比 2014 年的 296 亿元上升了 48%。从 2009 年开始,电影票房增长的奇迹已经持续了 6 年,从 60 亿到 440 亿,平均每年增长 40%。

2016 年初,美人鱼和疯狂动物城再次引爆票房,两者合计接近 50 亿。在此推动下,2016 年第一季度的票房总额比 2015 年第一季度整整高出了 52%!

而且当年还有一个有史以来在中国的最大 IP,《魔兽》,将在 6 月份上映。人们对 2016 年的电影票房,简直是充满了期待,甚至已经喊出了 600 亿票房的预期。(元旦档票房超 8.5 亿元 2016 总票房有望突破 600 亿元

而在这种近乎狂热的气氛下,我们却去年 6 月 14 日的在上影节中,提出了一个不太一样,甚至是和主流相反的研究结果:

如果只考虑潜在消费群体的变化,那么在扣除了消费膨胀的因素(大约每年 10%)之后,最好的情况下,中国的电影票房从 2016 年到 2020 年仅能增长 26%;在最差的情况下,仅增增长 8%。

5 年增长 8% 到 26%,意思是在扣除消费膨胀后,每年就只剩 2% 到 5% 左右了。而在之前的 6 年里,这个数字稳定在每年 30%。在当时的数据中,这样的预测可以说是…… 非常大胆。

而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大胆的预测变成了现实:

2016 年的全年票房仅有 455 亿,比 2015 年提高了 3% 多一点。

我们的判断分这样几个论证步骤:

一,票房增量来自新增影院,而非存量影院。

首先,我们观察了不同年份新建成的电影院在不同年份的票房总额。为了去除异常波动,我们在这里只选择万达院线。

(研究中使用的数据包括 2012-2016 年分场分厅票房数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抓取到的影院和电影评分数据、匹配上区县级别的经济数据,以下不赘述)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不同年份新成立的电影院,有着明显的分层。新电影院的票房总是低于老电影院,越新的电影院,整个票房的增长曲线越低。**那些在 2011 年以及之前就存在的电影院,从 2012 年到 2015 年,院均票房才增长了 25%。而同期中国电影总票房上升了 158%。**两者的差额高达 133%。

因此,在 2012 年到 2015 年的票房增长中,存量影院的观众人次上升只能解释非常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票房增量来自于增量电影院。

二,新增影院已经下沉到了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中。

上图将中国的所有区县分成两块,红点或蓝点指的是这个区县中,2011 年以及之前就建成的影院占其总影院数量的 20% 以上,还是在 20% 以下。

如果显示为蓝点,意味着这个区县 80% 以上的影院是在 2012 年之后建成的。可以看到,2012 年之后新建的影院,主要出现在人口密度比较低的地方。而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县,新增影院的速度没有那么快。

三,在高人口密度地区继续新建电影院的效果如何?

在上图中我们注意到,每一个地区的影院密度和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总是存在高度的线性关系。那么,从业者能否突破这个线性关系,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方继续新增电影院,持续获取增量票房呢?

我们的研究发现,在人口密度一定的前提下,电影院是会饱和的,而在影院已经饱和的地区新建电影院,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上海市黄浦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 2012 年到 2015 年,黄浦区的电影院数量从 12 个增加到 17 个,而拥有更多影院选择的当地居民,更多地去看电影了吗?没有,我们发现,在这四年里,黄浦区产生的票房总量,总是恒定地等于当年黄浦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1%。

也就是说,不管你周边的电影院数量增加了多少,消费者总是从他们的口袋里掏出 1% 的钱来看电影,在这些地方新增电影院,不能起到增量作用,只能通过抢夺其他影院的份额的方式来获取票房。

四,能否在人口密度较低,还没有电影院的地区增加影院?

这正是从 2012 年到 2015 年间从业者的做法——让之前周边没有电影院的人们能看上电影,获取增量票房。但我们发现,这个进程已经走到了头,看下面两幅图:

上图的左方显示,2015 年时,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在 3 公里之内找到一家电影院了。在人口密度逐渐降低的地区,越来越多的人们没法在家的附近找到电影院。在人口密度为 500 人每平方公里的地区,绝大部分人走十公里能没法看到电影。

这些走十公里都看不到电影的人,应当是新增电影院的目标消费者。在他们家的附近新建电影院,从无到有地增加总票房,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但从右图我们能看到,走十公里都看不到电影的人共有 8.8 亿,但其中却有 7.7 亿人,分布在人口密度低于 1000 人以下的地区!

在这些人口密度低于 1000 人的地区新建电影院,如果划定一个范围的话,潜在票房只有高密度地区票房的 20 分之一,他们能够带来的票房已经很有限,另一方面,也很可能并不是一个在经济上划算的投资。

五,供给侧意义上的电影票房——既不能锦上添花,也无法雪中送炭。

因此,在 2015 年之后,通过供给的增加来增加票房已经不再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1)在人口密集的一线城市新建电影院,不能新增票房,只能分走当前属于本地区其他影院的票房;

2)在人口稀疏的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县城新建电影院也已经不再适用。看不到电影的人口的 90% 集中在人口密度低于 1000 人每平方公里的地区,在这些地方新建电影院,既不划算,意义也有限。

通过人口的集聚推算,并模拟了影院投资者根据潜在消费群体选址新建电影院的过程后,我们发现,通过新建电影院来增加未来电影票房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从本世纪初一直到 2015 年,我们在做的事情一直是把桶造得更大,好让他能装更多水,而过去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桶多大,水总能把桶装满。

这种情况持续到 2016 年,我们突然发现,桶更大了,可水却没有随着满上来,而且似乎再也不会满上来了。

应该怎么办呢?今年的上海电影节,我发布了另一个演讲,说了一个更简单的道理——消费者有很多事儿可做,并不是非看电影不可

让我们把消费者买电影票的决策过程做一个拆分:

1)有一群消费者 ,2)他们兜里有一些钱 ,3)他们不想宅在家,想出门玩儿 ,4)他们走进电影院 ,5)他们选择了一部电影 ,6)他们掏钱买票。

在去年的研究中,我们其实主要研究了第一个和第二个环节,即,这群消费者到底有多少人,他们的总消费能力大概有多少?而去年我们的回答是,这群潜在的电影消费者,就那么些人了,以后再多也多不到哪儿去了。

在今年的研究中,我们剖析了去年假设保持不变的剩下 4 个环节,结果如下:

对第三个环节来说,答案就是恒定的 11%,见上图。就像不管人们手里有多少钱也总得吃饭一样。不管人们有多少钱,也永远只会花 11% 左右的比例放在文教娱乐消费中。11% 左右这个数字,从 2005 年(当年为 12.5%)开始就基本没有出现什么变化了。

如果要整个社会分层次看的话,2016 年时,最富裕的 10% 人群,愿意掏 14% 在文教娱乐上,最穷的 10% 人群,愿意掏 9%。而就连最穷人和最富人花在文教娱乐上的消费比例,这十年来都没怎么变过。(美国的这个数字在 2015 年是 9% 左右,entertainment+reading+education,比中国更低)

接下来是重头戏——这个已经不想宅在家里的消费者,要不要走进电影院,选择一部电影,并且为之掏钱呢?看接下来三张图。

第四个环节——电影在整个娱乐产业中的竞争力,2016 年出现了下降

第五个环节——电影的质量,在 2016 年也出现了下降

上图是第六个环节——电影票价,在 2016 年偏离了最优价格

实际上,上面三张图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使用能够吸引人的内容,足够合理的价格,电影正在和其他娱乐供给进行激烈的竞争。而 2016 年,则是电影在以上三点全部打了败仗的一年。

在娱乐供给上,电影的资本供给份额在 2016 年降低了,人们选择了其他娱乐项目,放弃了电影。

在电影质量上,电影的平均评分比 2016 年降低了,人们不愿意去看质量糟糕的电影。

在电影价格上,也向远端偏离了 62.14 元这一最优价格。

我们将 2015 年和 2016 年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分解出 2016 年票房停滞的原因:

如果说在 2012 年到 2015 年,五项因素的变化全都是正的话,那么 2016 年,第一项可及人口因素的增长大幅度降低——电影消费群体增速下降;后三项因素由正变负——电影的吸引力下降,大概就是 2016 年票房停滞的直接原因。

让我们举一个直观的例子。

3 年前,变形金刚 4 以烂片的口碑获得了 20 亿票房。而变形金刚 4 上映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同体量的大片上映,成为变 4 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此时的逻辑仍然是,即使拍出烂片,人们还是会去看——因为出门没别的事儿可做,只能看电影,电影也只有这一部能看。

而现在,又一部烂片,更烂超烂的片,变形金刚 5 也上映了。他和变形金刚 4 具有类似的优势,同样是好莱坞大制作,已经上映了一个星期,而在接下来一个星期里也仍然没有能和他抗衡的电影。

但结果却是这样的。虽然变形金刚 5 在前两日以超高排片量,获得了比三年前的变形金刚 4 更高的票房,但随后几天的票房迅速下跌,目前已经低于变形金刚 4 近一半。两者的前 6 日总票房也仅仅相差 3000 万左右了。要知道,2017 年的荧幕数量可是 2014 年的两倍多啊。

这其实反映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近年来,随着娱乐品种供给丰富,什么 VR,桌游,游艺厅,DIY……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走出家门去玩儿,电影已经不一定是头一个选择了,甚至前三个选择都不算。人们有那么多选择,何必走进电影院,看烂片受罪?

电影票房的增长,已经不再是一个有了电影院人们就会自动走进去看电影的过程了。是一个在占总消费比例 11% 的娱乐消费中,和其他娱乐竞争的过程。换句话说,这是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过程。如果电影不能吸引人,那人们自然有别处可去。

最后,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中国未来的票房会增加到多少?

根据我们在上影节公布的测算,2017 年全年票房可能会在 505 到 533 亿之间。(但在做这个计算的时候,我还没有看过变形金刚 5,否则我很可能会下调电影评分的变化区间)

对于未来,有几个因素肯定是从业者无法控制的,比如随经济变化而波动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有必然会持续下跌的人口集聚速度等;

有几个因素可能做得更好,比如电影价格是否趋近最优点,电影本身的质量等。

但有一项因素,必然会成为未来电影票房增长的负面拉动因素,那就是电影在整个娱乐产业中的竞争力,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弱。

娱乐必定会变得更加多样化,人们一定会有更多的选择。就像在前面那个桶和水的比喻一样,桶可能可以造得更大,水却还是那些水,更糟糕的是,来把有限的水给分走的新桶也越来越多了。

如果不能在这样更激烈的环境中,用更好的内容把观众拉回电影院,中国的电影票房,别说 1000 亿了,可能还会反过来,出现增长的停滞,甚至下跌。

知乎用户 沈杰 发表

2014 年北美地区总共上映电影 672 部,票房总量 103.5 亿美元
2014 年,北美地区购票观影人次约为 12.7 亿

数据来源:美国票房网站 Box Office Mojo
再结合北美地区的人口总量,北美地区 2014 年平均每人每年观看近 4 次电影。

在看看中国的数据
2014 年中国影市以 296 亿人民币(47 亿美元)的票房总成绩正式收官,观影人次首次突破 8 亿。
这 300 亿说少也不少,现在的一部电影票房比 2004 年全年总和还要多,以 13 亿人口开看中国人均观影次数只有可怜的 0.6 次。可见中国的电影市场还没完全打开。
以一部电影 60 元计算,如果每个中国人一年看一次电影,票房总量就会达到 780 亿,稳居世界第一电影市场,如果每个中国人一年看两次电影,票房总量就会达到 1560 亿,比世界其他国家总和还要多,所以我觉得票房总量超越北美并不是什么不现实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强有力的增长率
2012 年,全国电影票房总量 170 亿人民币元 (折合 27 亿元美元),比去年增长 36%。
2013 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 217.69 亿元(折合 35.15 亿美元),比去年增长 27.51%

在根据近 10 年中国电影票房数据,我认为 10 年内达到 1000 亿人民币(也就 160 亿美元)的票房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 10 年前近 300 亿的票房是不可想象的,我记得 04 年的电影世界有份预测,中国有望在 2015 年票房总量达到 100 亿,在 2020 年超过日本,现在来看都是笑谈.

知乎用户 关雅荻​ 发表

我也不知为啥,这么多年,我一直觉得票房层面,中国最终稳定下来的体量应该是美国市场的 2 到 2.5 倍。。。

也就是 200 到 250 亿美金。。。

这个的确没有任何数据支持,很有可能是错的,但就是我多年来(快十年了吧)从来没有改变过的一个观点。。。

所以 1000 亿人民币,从来不应该是个事。。。
至于 2017 年和 2018 年票房乏力,主要还是内容实在整体太差了。。。
调整期吧。。。

知乎用户 衣柜 FOX 发表

现在的问题是人们还没有培养出看电影的习惯,特别是去影院看电影,除了热门场次,普通电影上座率非常低。中国去年电影人次只有 8 亿,平均一人一年看不到一场电影,而美国,韩国这些电影大国,一人一年可以看三到四场电影,如果中国能达到这个标准,一年一千亿票房也不是难事。

况且再考虑到 3D IMax 等将来的数量会越来越多,票房自然也会随之上涨。

知乎用户 梅冬冬 发表

2018 年 1 月 1 日更新:

2017 年,全国票房 559 亿。最高赞预测完全失败。


2017 年 11 月 21 日更新:

-——————

**11 月 20 日,2017 票房已破 500 亿。**12 月圣诞等黄金档期尚在,以往年的成绩来推算,12 月至少 40 亿票房,全年 550 亿不成问题。

我在几个月之前的原答案就说过,最高赞的模型和数据根本就是错的,既不能反映 2016 年 4 月前的假票房问题,也不能对中国电影市场未来做出正确预测。

唱衰中国电影业就是最高赞的核心思想,而明显的事实是中国电影目前还在 “补课” 阶段

最高赞带着 2016 年前四月的注水数据对 2017 年进行预测,如果其模型正确,2017 年票房应该比其预估值更低。

我可以再说一次,中国电影从制作到市场,都在进行良性调整。道路是曲折的,未来是光明的。

至于那些要打我原答案脸的同学,未来的 5 年里,如果知乎还在的话,每年我都会来更新这个答案,我倒要看看到底打的是谁的脸。

![](data:image/svg+xml;utf8,)


2017 年 6 月 30 日原答案:

-—————————-

我希望那些给最高赞点赞的人,能仔细看一下时光网的这篇针对 2016 电影票房的特稿。

国产片成绩下滑 进口片上涨但未能救市

中国电影票房的数据曲线,是以 30% 的速度持续疯狂增长,而后在 2016 年 4 月,发生断崖式下跌。

这个断崖式下跌的情况,唯一的解释就是法律政策和统计手段,任何数据模型都无法解释。造成 2016 年 4 月票房拐点狂跌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最关键的事实就是之前的票房一直在做假。

在很多人眼中,2016 内地影市的发展是以 4 月为拐点的,这个拐点甚至可以具体到一部电影——3 月底上映的《叶问 3》
由于《叶问 3》的发行方大银幕发行公司用大量票补,甚至票房做假的方式扰乱市场,引起了整个电影行业的震动。最终,电影局宣布《叶问 3》被认定构成虚假票房的 3200 万元不计入票房,负责该片发行的 “大银幕” 公司在一个月内被责令暂停新的电影发行业务,73 家影院被通报批评,3 家电商被严重警告。
《叶问 3》票房造假事件为导火索,曾助力内地影市大发展的票补潮水开始退去。光线影业总裁王长田曾公开表示,据他估算, 2015 年进入内地影市的票补能有四五十亿,2016 年则至少减少十几亿。
(引自时光网上文)

最高赞的数据模型,明显针对是 2016 年 4 月这个拐点之后的票房来说的。而目前的状况是,电影市场还在消化这可能持续多年作假的票房数据。这个过程可能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

2016,2017 所出现的电影票房的放缓和萎缩,是在为从前的虚假票房和繁荣中的粗制滥造买单。

多年以 30% 的速度狂飙的票房,里面的水分都要靠近几年来晒干。在最近几年出现增长缓慢地现象,自然是极正常的了。这些虚假的票房数据没有讨论的价值。

2016 年 4 月之前的票房数据被极大地注水,2016 年比 2015 年的真实数据到底是增长了多少?具体的真实数字没有人能知道,分析这些数据本就失去了意义。以虚假数据得到的 2016 比 2015 票房 3.7% 的增长率,即便符合最高赞的模型,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这个调整期过后,中国电影票房的增长能回归到一个什么数值才是关键。

一个 gdp 每年增长 7-8% 的国家,如果按最高赞的说法,电影业每年增长只有 2-5%,甚至负增长,这在我看来,不符合正常的逻辑和经济规律。美国的电影市场如此饱和,宏观上看,还在逐年增长,16 年票房 114 亿美元,增长率达到 2.4%。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目前所占的全球票仓只有 15% 左右,人均观影人次还不到 1,美国人的人均达到了 3.5 以上。中国的电影市场距离饱和还差得远远远远。

中国电影业的这一波调整,是一种回归电影本质的内容上的调整。打击的是资本的泡沫和 IP 的横行,绝对是良性的。未来是光明的,中国这种市场潜力,最差最差,也会保持和 gdp 相近的增长率,如果跌到了美国电影业的那种增长率,我是绝对不信的。

我个人认为,5 年之内,中国电影一定会回归 10% 以上的高增长率。票房突破 1000 亿只是一个花多少年的时间问题。中国真正的市场饱和涉及到人口结构和观影习惯,大概是二十年之后的事,具体规模我认为至少是美国的两倍,也就是 200 亿美元左右。

不妨等到未来,看看到底谁说得对。

知乎用户 凶手 M 发表

北美一年 110 亿刀左右
按票价算全球差不多(难怪我们觉得电影票那么贵。。。。。。),如果按发达国家算,那可不止 1000 亿人民币
不过…… 现在票房大增长可以说是纯粹的人口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福利,和电影业本身的发展无关。所以说电影业繁荣是果,如果没有因就断链了,而且还会有负面影响。
所以,谁知道……

知乎用户 罗翊州 发表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不断繁荣,越来越多人选择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票房也是越来越高。到 2018 年, 中国电影票房为 609.76 亿元,和 20 多年前相比,增长了 60 多倍。

![](data:image/svg+xml;utf8,)

1995 年—2018 年中国历年电影票房

在 1995 年,中国电影票房只有 9.5 亿元,此后一直徘徊在 10 亿元左右,到 2005 年才达到 20 亿元,之后票房迅速增长,短短十多年时间里,增长到 600 多亿元。

2018 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为 17.16 亿,全国人口约 14 亿,相当于每人去电影院看一次多电影,和美国、日本、韩国相比还少几倍,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论观影人次,中国曾经经历过上个世纪 70、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的辉煌时期。

1979 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达 12.56 亿元,观影人数达 293.1 亿人次,是历史的最高峰,平均票价为 0.043 元。当时中国人一个月的收入是三四十元,去看一次电影几分钱。因为历史比较久,数据比较难考证,可能有差错。当时中国的电影院,大部分都是只有一个放映厅的,很多连放映厅都没有,由村集体或公司购买电影放映权,然后在大广场或屋子里找块白布,用一台摄像机就上映。小编小时候,村里的广场就经常放电影,晚上一大群人过来围观。因为是 20 多年前的事了,我现在一点都不知道当时电影放的是什么内容了。

此后中国电影的观影人次逐渐下降,到 1991 年,电影票房收入是 23.65 亿元,观影人次下降到 144 亿人次,到 1993 年下降到 42.36 亿人次。

观影人次之所以下降得这么多,主要原因是电视和 vcd、DVD 兴起,人们改成在电视或放映厅去看电影。

之后中国电影进行一次改革,1993 年 1 月,广播电影电视部出台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从此 40 多年形成的独家经营、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产品分配的生产流通模式被冲破,制作与发行由此分开来。1994 年 1 月,广电部、电影局授权中影公司每年引进 10 部外国分账片,中国电影得到刺激开始复苏。1994 年 11 月 12 日,中国引进第一部采用票房分账形式发行的外国电影《亡命天涯》。从 1995 年开始,中国的国产电影也以票房分账的形式发行。

老式电影院

在 1995 年之前,中国电影是由国家制作发行的,主要是在单一影厅的老式电影院放映的,票价低,一张是几毛钱,改革开放前是几分钱。这种电影院我在 2004 年读高一时去过一次,是学校组织的,票价 2 元,在县城的老电影院看的,是一个很大的影厅,可以坐上千个人的那种,里面很脏,地上有一层垃圾,瓜子、塑料袋、纸皮什么都有。当时是放一部无聊的纪录片,根本就没什么看点,我现在都不知道放映什么内容了。

现代电影院

当时去电影院看电影,因为票价低,所以是普通的市民的休闲娱乐。到 1995 年后,开始与国际接轨,落后的电影院改成观影效果更好的现代影厅,票价也提升上百倍,一张电影票要五十甚至七八十元。当时中国人的月收入只有几百元,这么贵的电影,自然是非常少人去观看。

此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收入逐渐增多,现在人均月收入是几千元,而一张电影票价格下降到平均三十多元,相比于我们的收入这个价格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于是人们恢复了去看电影院的习惯。

从未来二三十年的趋势看,中国电影票房还将保持高速增长,有专家就预计,到 2040-2050 年,中国每年电影票房将达到 2000 亿元。

知乎用户 四夕 发表

我对国产电影票房始终是持乐观态度的,毕竟影响电影票房总额从来都不是一个单一的因素。
从国家层面对影视行业的开放程度和政策的调整等宏观层面,到新影院的新增旧影院的整改扩建排片量不停的上涨,国产电影的拍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观影人群的年龄段扩大,观影人群的地域性增加,国民消费水平和观念的提升等等因素都影响着每年中国电影票房的数值变化。
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的电影产业也会趋于一个合理的正规的发展发向,电影产业的消费观也越来越像发达国家和国内一线城市靠拢,电影就像家常便饭,是很正常舒服的娱乐消费方式。
消费观的改善,消费力的增长势必倒逼国产电影内容的优化,改善一直以来国产电影的产量低质量差的现状,这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一个必经之路。
虽然热爱电影,却不是经济学研究者,所以没有数据理论支撑,但综合考虑以上以及其他复杂因素,国产电影的未来发展形势我是非常看好的。也希望电影领域能够多出现一些踏实拍电影的人才们,毕竟生产力不是等外部条件都好了说有就有的,内部的质变是缓慢而至关重要的。

知乎用户 范无为 发表

我们总票房的提速主要是近年来普通大众的消费习惯的改变啊,把看电影从一个搞对象才去的活动变成了日常的逛商场、唱 KTV、打牌一样普通的社交活动,加上近年来银幕数量的疯狂增长,从大城市才有一两块银幕,到如今四线城市的大商业区都会有银幕,爆炸性的增长,才能有这样的总票房。

不过目前来看,银幕的增长也是有限的,因为我们的受众也就是这些人,再普及也是有上限的,就算每个观众每周末都去看一场电影,现在的上座率也达不到所谓的满场,只是在一些热门电影上映时才会出现。

所以 300 亿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数字了,而且从目前来看,不考虑通货膨胀,应该在短时间不会超过 400 亿,包括把银幕搬到乡村去,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有翻倍的增长,所以 1000 亿这个数字在 5 年左右的时间,应该是很难达到的

比如目前 300 亿左右的票房,几乎每天都要有 1 亿票房、每周达到 7 亿左右的平均值才能保持。而以目前 2015 年第 3 周的 4 亿 5000 万(同比上周回落 2.7%),考虑到重点档期的高票房,维持还是非常靠谱的,如果想翻番,只能靠一些重大的革新和变革,就目前的市场来说,非常难。

以目前的认知来说,400 亿 - 500 亿可能就是中国年度总票房的一个极限了

知乎用户 大爱漫威 发表

中国人还是太穷了,都看不起

知乎用户 远古善良自由党 发表

1000 亿有个毛夸张的,现在北美是 600 多亿人民币的市场。
中国人口是美国 4 倍多一点。如果我国到美国的经济水平的话,就是起码 2500 亿的市场。

知乎用户 玄烨 发表

主流观影人次是学生,所以如果他们越来越多的去看电影就有可能了

知乎用户 Tyler Lee 发表

不乐观。

美国一年上映多少部电影?平均什么质量,什么水平?中国一年上映多少部电影?其中有多少部是烂片洗钱影院一日游的?能称之为 “电影” 的占多大比例?

就光腚肿局这么管那么管,这不许拍那不许拍,每年值得进影院看的国产片屈指可数,好好的俩小时,我干啥不好?非得看那种烂电影?老百姓的文娱生活就这么匮乏吗?

嘿,好像还真的挺匮乏的。

知乎用户 背影 发表

统计一下《少林寺》这部电影的票房:1982 年,内地公映后,以 1 毛钱的票价创下了 161578014 元的票房纪录。而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少林寺》在香港创下 1616 万港币的超高记录,一举打破香港功夫片历史最高卖座记录。同样在日本,创下 40 亿日元的票房纪录,1983 年在韩国上映,创造了 51 亿韩元的票房纪录。你自己按照现今情况计算一下一下这个票房!

知乎用户 725725 发表

真实的 1000 亿应该还不会出现吧,现在的电影票房都是有一些水份在里面

知乎用户 Kimo 桑 发表

还有一点需要关注的是,随着科技发展,院线暴增,票价会不断下降的。。。
虽然随之而来的观影人次也会增多。
我觉得这就是个国民人均收入的问题,总体收入提高到那个程度,相应的娱乐消费才会增加吧。

知乎用户 玻璃心都是惯出来 发表

未来 15 年内超过北美市场 不晚于 2035 年。

至于那时候是否千亿级别 我感觉 50:50 的几率。

知乎用户 文武为斌​ 发表

就像中国经济总量肯定会在 5~10 年后赶上或超过美国那样,中国电影市场的大小也绝不是美国能限制的(指少于美国)。

知乎用户 direct 发表

中国电影的年度票房体量,至少应该达到两千亿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一大票仓,才勉强算是合格的。

不要觉得数字夸张,回顾一下中国电影票房历史,就能明白一件事,中国人民的观影数量依旧萎靡。在贡献票房的群体中,年轻群体过半,中老年则较少;以地域区分,年轻群体中又以大中型城市为主。

这里即有影院的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也有电影类型鄙视链的问题、电影鉴赏能力的问题。

如果说因为某地区经济发展没有潜力,人均收入过低,导致电影院不想去该地区建设,这尚属于政府问题。那么,电影鉴赏能力则完全属于教育问题。

什么是电影?什么是中国电影?这俩问题国内很多的电影从业者都弄不清楚,不是专业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吗?而一旦无法在市场获得理想的票房,就将黑锅甩在观众群体里,则会诞生出电影类型鄙视链的问题。

例如 DC 电影部分爱好者会竭力攻击漫威电影爱好者。

这就说明电影票房潜力的挖掘,需要整个中国电影界进行反思,推出行之有效的手段,拍摄优秀的、大众化的以电影为载体的娱乐方式,娱乐大众进而掏空他们的钱包。

今年的总票房踉踉跄跄的迈过了 600 亿人民币的大关,可大部分的油水都给谁吃了,吃相如何,电影观众是否满意,中国电影界的各位可曾认真调查过?研究过?总结过?

600 亿不多,也就人均四十多块钱,增长十倍,人均四百多也无非是多看了两场 IMX 的钱。可如果中国电影的类型裹足不前,不是古装片就是伪大片,不是恶搞片就是假装文艺的神棍片,这 600 亿已经给足了面子。

知乎用户 Tim 发表

观影人次反过来算,至少要 30 亿人次,到 2020 年达不到 1000 亿

知乎用户 妈妈说游戏不沉迷 发表

如果还有一堆小品级别的调度来拍喜剧,偶像剧级别的演员来演硬汉,青春小说级别的剧本来拍爱情戏,网剧水平的叙事来演史诗,告诉你,500 亿都嫌多。这个暑假如果不是硬汉级别的演员拍了个动作片,票房会比去年更萎缩。

知乎用户 坚持乐观吧 发表

反正我身边主流观影人群是谈恋爱的,但是,中国每年出生的人数正在下降,也就是说年轻人正在逐年减少。
我身边做婚恋和婚庆的都表示这两年生意越来越差。我觉得电影也差不多吧。在市场萎缩的前提票房上升,难。

知乎用户 魏志成 发表

这个问题首先要探讨的是「电影」的定义。当电影可以脱离电影院存在,并且在家里甚至在任何地方就能通过便携设备给你提供比当今电影院更方便更强体验的时候,那时候的电影还是这里诸位分析得头头是道的电影吗?

拿现在电影的形态去分析它未来的市值,就像 15 年前拿 PC 通讯软件的形态去分析腾讯未来的市值一样,静态的眼光在动态演化的事物面前是极其肤浅的。

电影的本质价值是什么?是让人「梦成真」,用虚拟时空体验替换真实时空体验。那么问题来了:你愿意为「梦成真」花去你收入中的多少钱?

今天你无论是愿意为一部电影花费 100 元,还是分析行业线性增速如何如何,是基于目前的电影院提供的 2D/3D/IMAX 产品服务形态,但如果 5 年、10 年后移动 VR 普及并且体验远远超过电影院了呢?如果未来的电影提供一种增值服务,是可以把电影角色的皮肤形象替换成你自己呢?你在 PC 时代分析腾讯市值的时候,能想象到今天腾讯卖一款皮肤就日入过亿吗?**今天的电影是让你做虚拟时空的「旁观者」,如果逐步让你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呢?**要是 Elon Musk 的 Neuralink 都问世了呢?你愿意为去旅游爬个山花 1000 元,如果电影能让你去外星球上跟外星小哥哥小姐姐一起走一走呢?

套用 IMAX 的一句 Slogan:Watch a movie, or be part of one. 这就是两种不同时代的产品和业务模式,但它依旧是电影,而对于后者来说,1000 亿也许只是刚起步而已。

知乎用户 八云妹 发表

会的,通货膨胀

知乎用户 耗子爱八卦 发表

我觉得就是现在,峰值顶多 500 亿!!

去年中国的电影市场总票房是 457.12 亿元,再瞧瞧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影总票房:

【2017 年上半年综合票房达到 272 亿,分账票房达 255 亿,分账票房同比 2016 上半年仅增长 4%;观影 7.8 亿人次,同比增长 8%;放映场次达到 4473 万,同比增长 29%,共上映 260 部影片,平均票价 35 元。综合来看,今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稳中有升。】(转自电影票房吧)

分账票房只涨了 4%!人次增长 8%,而放映场次增长 29%!! 虽然都是涨,但是最多确实放映场次,这也一定程度表达了电影院数目趋于饱和。万达上次股票跌,会不会跟这个也有关系。

再看今年电影票房比例: 【2017 年上半年,国产片共产出票房 106 亿,占比 39%,进口片 166 亿占比高达 61%。而仅有的 39% 份额中,一半贡献都来自于春节档影片,春节后国产片再无大作。】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 【自 2 月 10 日到 6 月 30 日的 141 天里,国产片仅仅夺得了 6 天日冠军。】

非春节档,国产片只拿了 6 天冠军!!国产片,基本靠着春节档苟活╮(╯▽╰)╭

基本上整个上半年票房全靠好莱坞和一部印度片撑着! 而今年引进好莱坞大片许多都是人气高的续作或者系列作《速 8》《加 5》《变 5》《神奇女郎》《新木乃伊》《生 6》《金刚 2》《银河 2》等,这样成堆规模的续作,不可能每个自然年都有。

在那么多好莱坞大片情况下,票房去年同比也只增长了 4% 啊!!

综上 1· 国产春节档续命,难有起色 2· 好莱坞等引进片长期称霸,多是续作 3· 银幕暴涨,票房严重放缓。

结论

【电影市场趋于饱和,市场兼并收购在即】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不夸张。

中国这片神奇的大路上没什么不能发生的。

票房不够,刷票来凑,1000 亿就是小 case。

知乎用户 料此. 币菜思持 发表

1. 电影院是商圈的导流,城市化有多快,电影院开得就有多快。参考万达拓展速度,和它旗下电影院的跟进;

2. 电影院是工作环境,家之外的第三空间,和咖啡馆、桌游室、KTV 等并列竞争;

3. 电影票是通胀的缩影,目前 20~30 一张的影票,会随通胀稳步上升。

基于以上三点,个人认为很难。因为城市化进程在放缓;第三空间消费逐步增多并且手游和网络优质亚文化内容在增多,与影院分流;通胀就目前来看,2020 最多 50 元一张票,1000 亿需 20 亿人次观影,难。

知乎用户 我是海 发表

到现在再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1000 亿在明年(17 年)就接近了,18 年全年总票房最最保守也过 1000 亿,按照增长率平均走,加上现在中国经济不景气,反映出来的将会是票房上的火热,16 年全年保守预估 620,乐观预估 660,17 年保守预估 870,乐观预估 920,18 年保守 1150,乐观 1300(18 年就难预测了点),18 年上映的阿凡达 2,只要不是特烂或者刻意偷票房,在中国至少是 10 亿刀打底(现在汇率),也就是 65 亿走起,乐观的话阿 2 中国可以走 80 亿红线,12-13 亿刀。。。。全球阿 2 正常应该 38-45 亿刀之间吧(特烂 30-35)

知乎用户 影舞君 发表

在这里整理一下我对于

@梅冬冬

回答的反驳和关于

@chenqin

数据帝答案中所预测数字与 559 亿不符的原因的一部分猜测。

首先 我们估算一下数据帝及其他团队在 2016 年 6 月 14 日对于 2017 年及其后数年全国票房的预测。

单位:亿元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上限 457 526 604 695 799 919

下限 457 512 573 642 719 805

上限:每年增长 5% 及 10% 消费膨胀

下限:每年增长 2% 及 10% 消费膨胀

当然我这个估算是比较模糊的,数据帝在后文有给出一个更为精确的 2017 年票房估算 505 到 533 亿。

显然,这与媒体公布的 559 亿票房数据不符,于是乎有了 @梅冬冬 最新更新的答案中所谓的 “最高赞预测完全失败。”

然而,这其中还是有几个点需要解释。

第一,2017 年开始电商服务费加入票房总计之中

据网上说电商服务费大约 35 亿,我原本对此有所怀疑,不过,通过微信公众号 电资办 我获得了 “2017 年度全国电影票房年报” 及“2017 年度全国电影票房年报(含服务费)”这两份资料。由于没有直接给出总票房,此处是用各省市自治区总和计算,数据精确至百万位,单位:百万。

省份 2017 2017 含服务费 服务费

广东 7519 7997 478

江苏 4862 5204 342

浙江 4116 4396 280

上海 3281 3502 221

北京 3220 3395 175

四川 2981 3194 213

湖北 2473 2649 176

山东 2157 2292 135

河南 1901 2019 118

辽宁 1771 1886 115

福建 1760 1875 115

安徽 1597 1708 111

湖南 1557 1673 116

重庆 1347 1437 90

河北 1309 1391 82

陕西 1278 1371 93

江西 1126 1210 84

广西 1033 1106 73

黑龙江 922 982 60

吉林 839 892 53

云南 820 872 52

山西 787 836 49

天津 767 817 50

贵州 624 659 35

内蒙古 605 640 35

甘肃 491 527 36

海南 491 520 29

新疆 337 355 18

宁夏 219 234 15

青海 154 163 9

西藏 69 70 1

总计 52413 55872 3459

数据来源微信公众号 电资办

很明显,35 亿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使得真实票房被提高了 6.6%,而电商服务费今年才加入总票房计算。如此一来,与 2016 年 457 亿票房同比的 2017 年票房应为 524 亿,同比增长约 14.7%,符合数据帝答案中预测内容。

第二,广电总局使用的数据与原数据不符

2017 年年度票房 559 亿,同比增长 13.45%。然而,这个比率相较前面计算出的数据更低。这明显是广电总局使用的 2016 年票房数据与原本使用的 457 亿不符。

那么广电总局使用的 2016 年票房数据是多少呢?559/1.1345≈492 亿,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广电给出的官方修正数据。

492 亿相较于 457 亿多出了 35 亿。这个数据在前文曾经出现过,虽然由于 2017 年观影人数及网络售票比例的提升和每张票服务费数据的缺失,我们无法直接认为这个修正出来的数据就是 2016 年的电商服务费,希望有人提供相关数据。

第三,退后一步。

即便我们将以上抛开不谈,也不去讨论 2016 年票补与 2017 年票补的差别,单单考虑 559 亿与 457 亿的对比。

单位:亿元 2016 2017 同比增长

年度总票房 457.12 559.11 22.31%

国产电影票房 266.63 301.04 12.91%

海外电影票房 190.49 258.07 35.48%

国产电影票房比例 58.33% 53.84% -7.69%

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 38.25 42.53 11.19%

可见今年电影票房的增长主要由海外电影提供,而国产电影增长几乎达到预测的下限,这还是在今年 7 月以来战狼 2 火爆票房的影响之下才达到的,这样一份数据又怎么值得欢欣?

道路是曲折的,未来是光明的。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中国票房的低迷是一次自我否定的扬弃,伴随旧事物灭亡与新事物诞生,或许经历某些大的变革或是中国电影界出现质变后,我们能看到光明的未来。但归根结底,中国票房只是中国电影界的部分,而中国电影界也只是娱乐业界的部分,新生的事物也未必依旧叫做 “中国票房”,光明的未来也未必属于中国票房。

以上。

知乎用户 0101 发表

我的预感是 票房不会暴涨 并且有可能回落

毕竟这个时代 视频制作和观赏的门槛非常之低了,娱乐方式也层出不穷,科技的进步会逼迫所有产业一起跟进,而院线电影如果仅仅是当下的模式,已经显现出和电视一样的退潮趋势。有一天 vr 使得院线提供的观赏体验本质区别于网络观影了,也许票房会有一个回潮,但恐怕移动 vr 又会紧随其上,甚至无缝衔接,使电影院彻底失去往日魅力。

知乎用户 想飞的风筝 发表

1000 亿?Are you HelloKitty for kidding me? 国人会一直替烂片买账?

知乎用户 狼的天涯 发表

你们觉得电影市场现在火爆吗?华谊兄弟,光线传媒都不好,现在是低潮,股票上已经反应出来了。创业板大半年一直跌!电影市场需要一场改革和调整!

知乎用户 南乔木 发表

先说结论,1000 亿很难达到。

近两年随着,广电的口袋收紧,国产电影能拍的越来越少,审核越来越严。7 月 1 日后,还强制在电影前播放中国梦宣传公益片。这必然影响到国产电影的质量,事实上近年电影票房的增长主要靠的还是大制作的进口片。

另一方面 2015 年之后各大电商在电影票补贴上的力度都小了,活动也做得不多。这也会影响电影票房毕竟补贴是电商出的,票房是自己的。

最后,经济增速下降,收入增长预期降低,同时房价依然高企。

未来这个概念太大不好说,但是在今后几年恐怕票房很难快速增长了。我估计到 2020 年能达到 500 亿就不错了。

知乎用户 黄崖 发表

我就想说一句话,就现在这电影质量和娱乐圈的浮躁劲,不败坏完就不错了,还 1000 亿,真觉得国内傻子不够用了?

知乎用户 刘知之 发表

人们的审美会提高的 目前的状况怕是跟不上人们的审美提升了 所以早晚电影完蛋

知乎用户 张浩泽 发表

5000 亿,1 万亿都不夸张,你不觉得以后房价会 10 万一平,一个煎饼果子 50 块,一场电影 500 块吗?

*******************************
典型歪楼的~

知乎用户 有卿 发表

只要还有通货膨胀,1000 亿不在话下。

知乎用户 陳鵬飛 发表

这有什么意外的,按照现在通货膨胀的速度,很快就能达到的。

知乎用户 大白兔 发表

是通货膨胀的未来吗?

知乎用户 痞泽 发表

信息产业的发达会冲击到电影产业的,现在时代的发展不是每个人都会觉得电影院一定要到影院去看,到时候各种付费观看之类的,1000 亿真的夸张了

知乎用户 蒋文明 发表

电影学院管理系二试考的就是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赵孟頫 发表

当然会,通货膨胀

知乎用户 Andy GUO 发表

电影的质量要升级。烂电影,不想去看呀。

知乎用户 Only Human 发表

为啥没人考虑洗钱?只要还能洗钱,多少票房都是没问题的,区区一千亿算什么?

知乎用户 张小 R 发表

我在看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题主你忘了假设通货膨胀水平了……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中国电影票房 9 年来首次降低?

知乎用户 高群 发表 院线一直在杀鸡取卵的边缘试探,今年算是终于确定把鸡杀了。 稍有记忆的观众都不会忘了今年上半年贺岁档和复联四两大档期之前的院线涨价操作。 而具体落实到普通观众来说,17 年还是票补满世界看个电影甚至连十块都不要的好日子, …

如何看待《囧妈》网络首播被电影行业集体抵制?

知乎用户 abner.L 发表 普通观众:徐峥大善,字节良心,我们欠你一张电影票。 徐峥:先卖再说,保本要紧,顺便挣一波口碑。 字节跳动:营销成功,热度拉满,App 下载量再创新高。 院线:见利忘义,过河拆桥,都像你这么干,我们喝西北风? …

《战狼 2》为什么能位居中国票房榜首?

知乎用户 雨云 发表 既然你问到了,那自然要分析全面。 1. 战狼 2 仅仅只是票房高吗? 不是。 战狼 2 网络上线当天凌晨,百万人同时在线观看,迄今为止,网播量超 20 亿,遥遥领先。 战狼 2 首播最高收视率破 3,拿下年度收视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