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打非办通报国内版“N号房”案:境外网站,正追查
2020-03-28 12:59:31新京报 记者:刘名洋 孙钊 编辑:张彤 2020-03-28 12:59:31新京报 记者:刘名洋 孙钊 新京报讯(记者 刘名洋 孙钊)今日(3月28日)上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案件督办处就儿童色情 …
原标题:东方儿童自杀率第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今的孩子怎么了
说起自杀,我们其实并不陌生,或许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据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表明: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我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儿童自杀相比于成人自杀,仿佛更能勾起人们的怜悯之心,为什么我国儿童自杀率排名世界第一呢?
据一项调查显示:上海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其中女孩占比(72.7%),而男孩仅占(23.7%)。
看到数据后,我们不禁好奇地想问:“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为何这般玻璃心?”
不少旁观者对此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现在的孩子心灵太脆弱了,动不动就要死要活的!”“现在的孩子根本吃不了苦!”“现在的孩子太娇气了,打不得骂不得……”
道德的舆论总是习惯性地将儿童自杀的原因归咎于孩子自身,他们总觉得父母生你养你,供你吃供你喝,你还自杀,真的是太矫情了!可是为人父母的有没有想过,孩子出生就如同一张白纸,最终成品如何?完全由你们执笔绘图,怎么能把责任全推给孩子呢?
据调查统计,儿童自杀第一原因是家庭矛盾,占比33%,其次是学业过重,占比26%,其它原因以此是师生矛盾(16%)、心理问题(10%)、情感纠纷(5%)、校园欺凌(4%)以及其它问题(6%)。
由此可见,家庭矛盾是儿童自杀的最重要原因,这跟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和谐程度等等都脱不开关系。父母到底做了什么使孩子万念俱灰而想自杀呢?
孩子轻生背后的原因
一、家庭矛盾
1、父母不够爱孩子
有人说,任何职业都需要岗前培训和考证,为什么父母不需要呢?中国多数父母是不合格的,强横专制的、脾气暴躁的、拳打脚踢的、苛责打击的、家暴出轨的、生而不养的、重男轻女的、三观不正的……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孩子长期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内心的承受压力其实十分有限,正如一个气球,撑到一定程度就会爆炸的!
2、父母过度爱孩子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过分的溺爱孩子,只会毁了孩子,如果孩子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吃过一点儿苦,没受过一点儿罪,长大后遇到困难/挫折就崩溃,因为心灵太过脆弱,受挫能力太差,最终选择轻生,告别做生活的奴隶。
二、学业过重
有人说现在孩子的学业压力堪称都市白领的工作压力,长期被剥夺业余时间,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就是学习,好不容易摆脱学校的束缚,放学后又得上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晚上熬夜写作业,根本体会不到童年的乐趣。
在封闭的环境中、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拘泥了天性好玩的孩子,斩断了他们发泄情绪的方式,当孩子的心理防线被击溃,他们只想着解脱,最终选择结束生命,告别劳累的生活。
三、师生矛盾
在学校、家长、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的逼迫下,孩子被限定在“只有学习才能长材、只有高分数才是优秀”的道路上,学习好的孩子或许备受关注,享受着万千瞩目的赞美和夸奖,而学习差的孩子接连被否定,师生矛盾逐渐产生。
而在分数的指挥棒下,老师被“成绩指标”、“升学率”压迫导致的焦虑传导至学生,使得师生矛盾升级,学生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四、人际关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接触不同性格的人,建议起友情,同龄人之间的友谊和认同感逐渐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渴望友情,并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希望能在同龄人中有一席之地,可是如果遭到同学们的误解、谩骂、嘲讽、打压、侮辱、施暴等校园暴力,会让孩子感觉到被全世界所抛弃,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
有人说,孩子自杀都是把否定和愤怒指向自己,自杀是对自己最彻底的惩罚,他们认为活着没有任何意义才选择结束生命,然而!所有的自杀其实都是他杀,90%的自杀者根本不想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孩子之所以选择亲生,其实是因为我们所处社会的文化、偏见、对精神卫生的认知匮乏、对自杀情绪的错误引导,才是将轻生的人推向死亡的真正凶手!有人认为自杀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与整个社会的整合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社会能够给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当TA遇到绝境时,有朋友亲人乃至陌生人的支持,就不至于陷入绝望,那么这个社会整合程度就高,个体也不容易自杀。
自杀基本上源于外界所产生的压力,导致自己无法释怀,只能终止生命选择结束一切。
为了避免孩子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许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抗挫折教育,那么父母该如何做呢?
父母如何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锻炼孩子的处事能力
在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大小不一的事情,父母不要总是第一时间出面解决,而是先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培养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慢慢地,孩子便可以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挫折,遇到问题时不会选择逃避。
2、教会孩子明辨是非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受到来自他人各种各样的评价,但是孩子一定要懂得明辨是非,不要因为各种闲言碎语就迷失自己、放弃自己、否定自己,对于负面评价要坦然接受,如果错了就改,一定要告知孩子不必太过在意他人的言语。
3、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情绪,及时舒缓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当心情不佳时可以采取正确的解压措施,比如跑步、听歌、倾诉等等,不要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直到最后才爆发出来,只有说出来,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0-03-28 12:59:31新京报 记者:刘名洋 孙钊 编辑:张彤 2020-03-28 12:59:31新京报 记者:刘名洋 孙钊 新京报讯(记者 刘名洋 孙钊)今日(3月28日)上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案件督办处就儿童色情 …
昨天早上,Levi结束了筛查检测,到达天府新区指定的酒店集中观察。 开车去送了一些日用品,发现酒店离家很近,周边很便利,可以点外卖,吃喝无忧。家长群里对成都的入境流程和服务大多认可,父母和学生都挺放心和安心。 然而到了晚上,民航总局突然发出 …
品葱用户 沙漠之鲸 提问于 3/27/2020 目前而言,各位的生命应该都是父精母血诞生的。因此问题来了,与父母的关系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贯穿了每个人的一生,尤其是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 常见逻辑就是父母带给了你生命,把你养育 …
**本文看点:**告别丧偶式育儿,不应该只被说说。具体怎么操作,来看看本文的步骤拆解。希望这篇文可以给妈妈们带来力量。 同时,这也是一篇推荐文,有一本好书,一堂好课,推荐给大家! ** 周五** 观点 📖 全文共3609字,阅读时间11 …
**【财新网】(记者 周泰来 实习记者 黄晏浩 陈怡帆 邓睦申)**新冠疫情下,一些留学英国的中国未成年人留学生无法继续寄宿在校,也很难回国。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在北京时间3月18日晚接受央视采访时称,中国在英国有大约1.5万小留学生,英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