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允许中国人不读书,毕竟全世界都不怎么读”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叶兆言,出生书香世家,祖父是中国文学元老叶圣陶。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是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和苏童、余华一起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他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八卷本《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三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等。

这次,叶兆言带来的演讲主题也非常美好,跟2个字有关系——无用。

因为场地人数限制,很多读者没能报上名到现场,所以我们整理了演讲的视频和文稿,请查收。

“我们要允许中国人不读书,毕竟全世界都不怎么读”

大家好。很忐忑,倒不是因为天热,因为这样一个活动对一个作家来说是不典型的,因为一个作家可能就是非常安静地坐在那儿写作。

我自己一直很忐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不太能说,所以老是想把心里的一些想法写出来。成为作家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你不停地把那些想法写出来以后,就变成了一个作家。

这个节目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现象,我们通常会说中国人不读书,就会举一些例子:你看法国人多好,法国人都在读普鲁斯特,俄罗斯人躺在草地上读诗歌。

反正就是给我们一个信息:好像全世界只有我们中国人不阅读了。

有一个说法,说日本人热爱阅读,在地铁上都在看书。我女儿在日本交流进修的时候我也去过,在那呆过一段时间,经常坐地铁,我确实发现日本人都在阅读,但是我是感到很吃惊,因为很多日本人都是成年人,主要是男人,他们在都在读漫画。我没有任何讽刺的意思,其实我们没有必要为我们中国人不再阅读感到自卑,这并不是一个什么特别大不了的事情。因为全世界都不再读书,并不是说只有咱们中国人不读书。

所以我今天想说的第一个话题就是,阅读其实是特别自由的。我们首先要允许别人不读书。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美好的世界是自由的,既然是个自由的世界,你的选择也是自由的,你完全可以选择不去阅读。因为今天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事情,比读书更美好的事情它确实是存在的。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完全是存在的,我们没有必要用“你不读书,就可能亡国亡岛”这种事来吓唬别人。

有些大学里的教师特别喜欢开一些必读书单,说这个书你不读,你就没有文化。我想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必读书。一本很好的书,一个坏人也可能从这本书中没读到好,反而读到坏。鲁迅也曾经说过,同样是一本红楼梦,不同的人,就可以读出不同的东西来。所以特别要强调的,是阅读的自由。大家想读什么就读什么。心里不要有压力,觉得没读过那本书就自卑。

说得刻薄一点,有时候读书就是读书人的事情。

中国的大历史上,说读书把这个国家读得怎么好,好像没有什么太多的例子。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因为他喜欢读书这个国家变得欣欣向荣了,人民就都有文化了?好像没有这样的。李后主在亡国前夕就说把藏书都给烧掉。这就说明读书的通常是那些没有多少事可以干的人。如果真让你去管一个国家的话,你可能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读书。

我们江苏南通有一个叫张謇的,他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清朝倒数第2个状元。他说我们应该怎么读书呢?应该是年轻的时候读书。我看到在座的很多很多都是年轻人。用今天来说,就是当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我们上大学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应该读书对吧?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你不读书,你也干不了什么大事。

所以张謇说的话就是说30岁以前,在你年轻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很多大事轮不到你去做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应该读书。当你走上工作岗位了,当你已经有了一定的事业以后,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去忙你的事业。

用一句大白话说就是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时候你整天读书是不现实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对的。为什么?因为你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如果是一个政治家,那么你就应该很好地做一个政治家。你如果是个法律工作者,你就应该去想如何维持法律的尊严。如果我是个新闻记者,我应该怎么做一个最优秀的新闻记者?

所以张謇说了一句话,他说那什么时候再读书呢,可能要等我们老了以后,我们已经不能做很多具体的事。那个时候我们应该好好去读书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可能很多事都干不了了。

“读武侠未必成盖世英雄,但喜欢就会不辞辛苦”

读书确实是非常美好的,什么时候会变得最美好呢?

当我们坐上一辆火车,可能有8个小时特别寂寞,这个时候有一本书,甚至有一张报纸,我们很可能会把它看完,我们甚至会把上面的广告都认真读完,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人生很无聊,这段时间我们需要把它消磨掉,这是同样的道理。

我一直觉得阅读和写作是没有用的事情,但又是我们人性中特别美好的事情。其实我们想一想,我们人性中间有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就是阅读,阅读会变成我们无聊生活中非常美好的一个伴侣。

我想跟大家举个例子,大家一定知道,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中的读书,就是读书最好的一种解释。

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个境界特别好。打个比方,其实阅读有时候是吃米饭,你说米饭吃下去有什么用呢?他就是要吃,他是人的一种本能,就是我们想要阅读。

五柳先生读书的时候也不去追求什么,他每读到有趣的地方,便欣然忘食。我想在座的人,其实每一个人一定有这样的体会。你不阅读根本没有关系,人有很多种活法,人是可以不阅读的,这很正常的事情。但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阅读就是米饭,吃了就吃了,你说有什么用?

我们现在经常会把阅读解释成为一种药,你没病吃什么药呢?就是说大家读书的时候,如果读到一本不喜欢的书,无论是多么了不起的世界名著,无论它在历史上有多高的地位,我认为完全可以不读。

有的女生读到言情小说被爱情打动,她可能饭也不想吃,觉也睡不着。有的男生被武侠的英雄气概征服,读到断然荡气,一晚上不想睡觉。你说那个境界有多大的用处?

美丽的爱情小说并不能教会我们谈恋爱,同样你对武侠小说的欣赏也不一定让你自己变成一个英雄。但是确实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会找到非常好的共鸣和感觉。

“看手机也是阅读,内容比载体更重要”

在阿根廷一个教堂,别人都在祈祷,我发现一个神父在看手机,他很认真地在那看手机,我感觉特别有意思。我就想说一下手机阅读和电脑屏幕上的阅读。中国真是挺全球化的,这个场景在中国也特别熟悉。全世界都这样,到欧洲去也是这样。街上一个鞋匠,他也在那看手机,如果没人找他修鞋。

全世界人民都在看手机,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因为这也是一种阅读。

有人说真正的阅读一定是一本书才有感觉,我不是很赞成。

因为当我们谈阅读的时候,关键是你是不是在阅读。看手机屏幕,那总呆看着强吧?毕竟是在看一个东西。阅读就是在看一个东西。所以我个人认为,只要在看就很有意思。另外关键是你在看什么,如果你看一本很烂的书,我并不觉得你比看手机消息高雅。

手机阅读没有出现以前,其实我们很多人的目光没在阅读。很多人最多就是看个报纸,那时候的报纸信息量其实很小,大家都知道报纸上东西根本就没有多少,喜欢文学的人会读一些文学杂志。但是自从有了电脑这个东西,有了手机,这个世界上可以读的东西太多了。

另外,手机使得很多人都变成了作者。在手机上写和我作为一个作家在电脑上写,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为什么?因为写作是面对读者写作。大家在手机上胡乱写的时候,其实也是面对你心目中的那个读者在写作。

我们读报纸的时候更多只是一种简单的接收,硬要接受什么东西。而手机让我们每一个人不由自主阅读,那它就是你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你跟情人聊天也行,跟家人聊天也行,那样的写作和一个作家原生态的写作是一样的。

严锋老师说别人问他:“你这么多年可能有上百万字的微博,你不觉得很没意思吗?”他觉得有意思。为什么有意思?我们确实没有必要,一定把那些世界文学名著当作不得了的东西。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错了,是读了10年书,才听懂那些话

我想说的是一个学霸怎么变成少林寺和尚的故事。

有一个学霸,学习成绩特别好,后来他就去了美国,拿到了博士学位。他可能已经拿几百万人民币的年薪了,有一天他突然回国了,上少林寺做了和尚。有人会想了,你既然去少林寺做和尚的话,有什么必要绕那么大圈子读那么多书,最后成为一个和尚?

中国有句古话,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读10年书,千万不要去寻找那种“听了一番话等于读了10年书,听了两番话就等于读了20年书”的事。这个世界上没有那样便宜的事情。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10年,你就能够读懂一些话,能够听明白一些话。

所以说阅读重要的是过程。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大家吃4个馒头就饱了,但我们人生必须得有前面那3个馒头垫底,我们不要去假想走近路,吃1个“第4个馒头”,相当于吃4个馒头了,不可能。

我们想读书就读书,我们不想读书就不读书。读得尽量愉快一些,快乐一些,谢谢大家。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重庆很恼火

在2018年之前,重庆已经建立起了相当强大的以汽车、化工为代表的重工业体系,以及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工业体系,并配套建设起了相当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在数据上,2018年重庆生产了205万台汽车,占全国总产量的比值为7.3%;1.89亿部手机, …

【思维训练2】为什么有人读很多书,依然很蠢?

本文受维尼启发! 这篇文章讨论读书和思维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楼主小时候跟大多数人一样,相信"开卷有益",相信读书越多,人越聪明,但是被生活打脸了之后,越发觉得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这篇文章从我的个人生活经验和观察入手, …

【思维训练2】为什么有人读很多书,依然很蠢?

本文受维尼启发! 这篇文章讨论读书和思维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楼主小时候跟大多数人一样,相信"开卷有益",相信读书越多,人越聪明,但是被生活打脸了之后,越发觉得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这篇文章从我的个人生活经验和观察入手, …

大家丨流量时代之前的知识人与他们写作的公心

撰文/戴新伟 一片秋阳中,在朋友圈刷出了两条消息:作家从维熙于今日(10月29日)早上去世,终年86岁;翻译家施康强于27日去世,终年77岁。 多少年来,我们对文化名人远去,已经熟悉了两套八股悼文——“世上已无×××”,或“中国最后一 …

现在的人脸识别已经准确到恐怖的地步了

上海,所有公安系统的人员现在都配备专用的华为手机,安装了一个叫火眼金睛的人脸识别app,只要拍到正脸,几秒钟就识别出来了……借认识的人的手机试了一下,准确率100%,化了妆也一样。目前仅限上海地区的身份证,驾驶证,居住证,所有信息都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