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新港蔚来汽车总部一辆汽车从 3 楼冲出大楼坠落,事故造成两人死亡,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知乎用户 康贱猫 发表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几张照片: 第一张照片记录了车辆从楼里飞出的位置以及楼下的大体概况。可以看到大楼在我们的右手边,按照相同的参照物可知,第二章照片的拍摄角度和第一张大体相同,大楼位于右侧。第三张照片的拍摄位于大 …
蔚来声明的重点不对,应该淡化自己的产品,强调房屋质量问题,然后再对死伤者进行慰问,这样可以减少大众对其产品问题的猜测,把矛头指向建筑质量,如果建筑外墙足够坚固,车就不会掉下来,也就不会发生伤亡事故,其实这是主要矛盾。
民用建筑设计荷载规范中,目前没有明确规定汽车水平方向的冲击荷载,因为这种汽车进楼房在早先年代并不常见,也就没有必要专门研究车辆可能发生的水平撞击荷载并列入荷载规范。
但随着新能源车所引进的新销售方式和生产方式,以及越来越多的立体停车楼的出现,会有越来越多的汽车会开进楼里。这其实给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结构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楼板能否支撑住车辆重量,还要考虑车辆发生失控时对建筑的水平冲击力。在设计结构承重的柱子、墙体时,要考虑这种意外冲击,保证承重构件能承受住这个冲击荷载而不至于引起建筑垮塌;建筑周围的维护结构,也需要有抵挡这种意外荷载的能力,防止车辆坠落。就蔚来这件事来说,如果停车楼周边墙体有足够强度,就不会发生这种汽车从建筑里冲出来的悲剧。
对于停车楼的周边维护结构的要求,最低要求是要挡得住,能把车挡在建筑内,哪怕车撞爆炸了也没关系,至少丑闻能遮得住;更高一点的要求是要挡得好,也就是考虑采取合适的抗冲撞设施,具备吸能能力,这样既能挡住失控的汽车,又能很好地吸收汽车撞击的能量,减少汽车损伤,也就减少了失火爆炸的风险。
对于老房子,如果原设计没有考虑这种汽车失控冲击的工况,那么在汽车进入房屋前,就应该对结构做一个全面评估,不仅要评估楼板能否承受住车重,还要考虑墙体和临边幕墙能否承受住车辆的意外冲击。
其实每次逛商场看到有人在新能源车里体验,总担心这车会突然冲出来撞到人,不知商场管理方有没有针对这种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例如在汽车前后设置防撞墩,防止有人误操作把车开了出去。
除了水平冲击力,新能源车进商场,还要做好专门的消防设计,毕竟已经出现过多起新能源车在展厅里着火的事故,这也是建筑设计时应该考虑到的。
新能源车是新产品,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思路设计必然不能满足新能源客户的需求,特别是规范还没有来得及详细规定各种新能源车荷载(水平冲击荷载)和意外情况(例如火灾)时,作为合格的设计师应该有这种超前意识,针对特殊工况进行专项调研,再专项设计。
对于已有建筑要引入新能源车,同样要做承载力(包括水平冲击荷载)、火灾风险等全面评估,否则就是对展厅内其他柜台或者顾客不负责,也会给自己品牌带来不利影响,例如本次事故,如果建筑能拦下来车就可以大事化小,不用危机公关。现在没拦下来,被人炒作,难免有人会怀疑,是不是车辆控制单元不完善之类的,难免被友商趁机炒作抹黑。
新时代对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房子不仅应给人提供遮风避雨的功能,也就是提供外部防护;还应能限制内部事故不外泄,也就是提供内部防护,这俩缺一不可。设计房屋时,建筑师不仅要准确把握业主的显性需求,还要与业主一起挖掘真实的隐性需求,设计的房屋才会有前瞻性,把可能的事故消弭于无形。
如果蔚来一开始就质疑停车楼的质量,说不定能把视线转移走,然后再对死伤者进行人文关怀,最后再说详细调查事故的其他原因,这样大众能更好接受点。
你直接说测试人员有问题得了,非整的那么阴阳怪气的,不是车辆原因,难道是楼建的有问题,在比萨斜塔做的测试?
我倒觉得应该让蔚来的事故调查人员前去参与东航空难事件的事故调查,这效率之高,不到 12 个小时,就排除了车辆本身的问题了。
资本家就像女朋友,永远不会觉得错的是自己。我想如果所有空难事件都让空客、波音单方面自行调查的话,那估计所有的空难都是飞行员、维护人员的问题,那调查报告还有权威性和可信度吗?
如果这么快就把责任都甩在了测试人员头上,也过于着急了,我建议应该让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调查,也好给死者家属一个明确的交待!
6 月 22 日,上海汽车创新港内,一辆蔚来测试车从停车楼上坠落,车内两名试车员不幸去世。
上述新闻令人震惊之处在于,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导致事故发生,有两位试车员因此不幸身亡,这是一起真真切切的悲剧。
但是,翌日蔚来发布的声明中,最后一段话着重强调 “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
在引发网友 “冷漠” 的斥责后,蔚来公司迅速删除原声明。在其发布的第二个声明中,将这个表述从最后的显著位置,转移到文中,措辞也稍做调整,将原文中 “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 改成了“这是一起(非车辆原因导致的)意外事故”。
一删一改,并未挽回蔚来公司 “冷漠” 的形象,舆论持续发酵。蔚来公司恐怕也没有想到,其在试车场发生的一个事故,因为发表的声明不当,到了舆论场引发了更大的“事故”。
为何涉事企业会在事后声明上 “翻车”?当事故不幸发生,作为当事企业又该如何予以回应?
如果仔细分析涉事企业的声明文本,前半部分还算中规中矩,为何在最后一段 “前功尽弃”?说到底,作为一家新能源车企,其试驾车发生事故,最害怕的就是失去客户。
涉事企业非常担心人们会认为这个事故与车辆有关,从而影响到销售。所以,声明写来写去,都不是公司最想说的,最想告诉世界的就是:这个事故跟 “我”(产品)没有关系。
这让前文中的 “痛心”“哀悼” 顿然失色,人们只看到了涉事企业急于撇清关系,极力避免 “损失” 的形象,从而丧失了应有的人情味。而网民也用此起彼伏的 “冷血” 跟帖,宣告了这起公关事件的失败。
蔚来是市值破千亿美元的大企业,对外传播团队必不可少,但为什么还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这恐怕是某种狭隘的危机处理思维造成的。传统危机应对思维中的一个先天缺陷是,相关团队要服务好老板或甲方,这跟这项工作的服务性质有关,也是这一行业的 “职业道德”。
我曾经提出过弱传播理论。弱传播理论指出了 “舆论的非当事人原则”,就是尽可能避免让自己沦为 “舆论的当事人”。因为当事人最大的困扰,就是难以自清,也无法自证。所以,当事人一旦摆事实、讲道理,就进入事倍功半,甚至越描越黑的不归之路。
而在一些危机事件中,几乎所有的企业声明,都是 “当事人” 在发声。舆论天然地会认为,你的事实是你选择了的事实,你的道理是只对你有利的道理。
那么,如果不得不成为当事人,比如公司要写公关声明,那最应该传播的是什么?
答案是:在乎。
不过,这个在乎,不是公司的在乎,而是公众的在乎。所以,弱传播理论四大定律之一的 “情感律” 中,反复强调,舆论是 “不讲道理” 的,舆论重视的是“在乎传播”。
涉事公司原声明中 “我们对这次意外非常痛心”,这个“意外”,既可以是指“生命”,也可以指“损失”——“意外的损失”。说到底,涉事公司的“痛心” 仍然含糊,根本就没有直指两个“鲜活的生命”。
那么,一个企业遇到意外灾难,应该怎样表达 “在乎传播”?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比照和学习人伦中的当事人,如何表达在乎。比如,看一看亲人的讣告如何写。
在亲人的讣告里,我们看到的绝不是冷冰冰的诸如 “同事”“合作伙伴员工” 等中性称呼,而是“慈父”,甚至是这样的表述:“我们最亲爱的父亲今天走了”。
一个痛失亲人的家属,永远不会害怕人们怀疑亲人的死亡与自己相关。相较之下,不难理解涉事公司的声明,为何引发比事故本身更大的风波。
这件事情的教训也说明,一家企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也不该忘记,生命本身远远比客户更为重要。
撰稿 / 邹振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编辑 徐秋颖 校对 李立军
人死了,先撇清关系?
蔚来的公关老大,离下课不远。这位很清楚心理学的峰终理论,最后一句一定超级招骂招黑。
![](data:image/svg+xml;utf8,)
典型失败公关,于品牌无益,正确做法应该是做内部安全生产内审、事故调查、善后和总结。出份报告或者发个事故相关视频出来来证明不是车的问题比光口讲有效多了。做好自己,还怕水军?没人无缘无故想整他的。
希望公司能有让人满意的补偿
最后建议蔚来公布完整的事故原因,不然你这新车的名声掉一大截
不过看昨天图片,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停车楼的问题,楼的设计应该预见车辆可能的向外冲击的动作并进行相应的设计,以避免车辆冲出停车楼。
题外话,中国企业很少承认错误,承认裁员之类的负面消息,大多会找借口撇责任,直到瞒不住了,再发个公告。
这事儿明显是 “商誉” 重要,还是 “人性” 重要的选择题。
据说第一版回应是公关负责人定的版,正说明了他们更在意 “商誉”。
在意 “商誉” 没有错,毕竟品牌形象受损,产品销量受到影响,会对公司造成影响,这个我无意苛责。但是这是两条人命啊,而且是自己的“工作伙伴”,就人性来说,这个更重要啊。
别的不用说,最后一句话就是洗地,什么叫跟车辆本身没有关系?具体事故原因出来了吗?没有吧?既然没有说这句话就是甩锅啊。
除了这个,那咱们就说这个声明吧,能写出这内容的完全就不合格啊。
一个内容最重要的就是最后一句,结果写了个非车辆本身原因。也就是前面那一大串完全没用,最后一句话给人感觉,虽然死人了,但是我们车质量没问题。就是甩锅啊,毫无人情味。
后面改了之后,也只是稍微好了点,但是还带着非车辆本身原因,还加了括号。人们对括号里的东西,也是比较注意的,仅次于最后一句话。关键是你没说具体原因啊?没有具体原因,这句话就不要写,写了就是死穴。
6 月 23 号,全世界都在教蔚来做人;6 月 24 日,全世界都在教马麟做公关。
事情的顺序是:
6 月 22 日下午,蔚来汽车发生测试车事故。
6 月 22 日晚上,陆续有文字传闻在汽车圈子里面流转,部分媒体开始知晓此事并开始收集资料。
6 月 23 日上午,详细的照片和事故描述以及聊天记录开始扩散传播,部分媒体和自媒体开始发布新闻,事件影响开始扩散;
6 月 23 日中午到下午,随着确认本次试车的人员伤亡情况,事件热度快速上升,知乎热榜该话题在 1 小时内完成了从上版到 TOP3 的过程。
6 月 23 日 20:23,蔚来汽车发布了事件通知,内容如下:
6 月 23 日 20:46 关于蔚来通知中表现出的冷漠和先洗刷自己责任的言论引起了网络意见反弹。在一张疑似蔚来汽车公关和相关外部合作人员的群聊天记录中,一位律师向名为蔚来汽车公关总监马麟的人建议了新的公告措辞,并得到了马麟的认可。
6 月 23 日 21:02 蔚来汽车删掉了原公告,更新了新的公告。可以看到,基本是原封不动的照搬了这位林(律师)的版本。
最后,6 月 24 日凌晨,一个疑似蔚来汽车公关总监马麟的聊天记录:
6 月 15 日,蔚来汽车的 2022 发布会发布了全新车型 ES7,还有 ES8、ES6、EC6 的升级版本计划。但是蔚来的发布会引起的波澜和关注并不大。因为 ES7 继续延续了蔚来车型序列内部打架的良好习惯,车型的最佳竞品全都是自己的车型。
此外,ES7 的发布宣告了蔚来品牌在高端车型上一条道走到黑的坚定信念,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意味着蔚来汽车净利润回正的时间更加遥遥无期。
更重要的是,蔚来汽车曾经一度引以为傲的电动化高端平台的玩法,随着特斯拉的下探,国内本土电动车品牌的上升,已经所剩无几。从 2017 年就开始吹嘘的首先搭载 Mobileye Q4 支持无人驾驶的豪言壮语,到了 5 年后的今天除了在硬件上人云亦云的强行上了激光雷达之外,并没有体现处蔚来汽车在无人驾驶方面有何独树一帜的新突破,甚至连搭载激光雷达的时机都没有什么领先之说。当年吹出去的固态锂电 2022 量产并进入换电网络和车主可选配升级的承诺也不再提及。
如今,蔚来汽车只有 1 个被点歪了的换电科技树和客户服务两个相对优势。其中换电服务说起来效果很明显,但是需要以来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实质上蔚来现在也不过是在高速公路等极端位置布设这些点,根本无法和加油站媲美,而且遭遇大流量节假日同样被堵的死死的。换电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只是多了一个梦而已,然而却为了兼容电池规格的问题,导致了大型车短腿的毛病,空间利用率不足。客户服务依然没有改变用钱砸的毛病。
蔚来汽车 2021 年全年亏损了 92 亿人民币,今年 1 季度财报继续延续了越卖越亏的情况。6 月份蔚来汽车一方面发布了新车型,另一方面又声称要自建电池试验室和电池生产线。从发展战略来说当然是正确的,但是一方面来说蔚来干的太晚了,另一方面来说,可以预见 2022 年全年继续是一塌糊涂的财报数据。
在 6 月 15 日以后,无论是玩梗元宇宙被迫营业的集度虚拟发布会,还是混杂大量自创技术词汇以及在公司总工在上海公共道路直播违法超速的智己汽车发布会都在陆续出现,充斥着大量移花接木技巧高情商发言的理想汽车 L9 发布会又是把营销公关玩明白了。在这样激烈争夺传播话语权的档口,蔚来汽车测试车辆搞出这种事情,而且第一波黑媒体直接把测试车辆事故与蔚来的自动驾驶技术水平混在一起攻击,可以想象蔚来内部的管理层急于想要撇清自己的心态。
其实对于发生了死亡事件而且出了这么大的社会关注,第一时间除了表示哀悼、公开信息、誓言调查、有效行动、强调价值观与关爱,其他选项都是错的。而且在这种问题上,往往企业公关需要公关的并不是公众,而是企业的高管。
作为一个打工人,马麟并没有什么错,但是作为蔚来汽车对公众的窗口,在关键的时刻不能维护企业品牌形象,这个锅除了马麟,似乎也没有谁能背上。
最后,我也在想,如果我在平行宇宙中,如果在一家名为 乎之汽车 的企业里面,也发生了这个事情,而且管理层要求我不得不写一个公告告知大家情况,我该如何写?
我草拟了一个稿子,各位 CEO 看官看看是否合适。
测试车坠楼造成两名测试人员罹难,蔚来却在声明中强调 “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结果被广大网友批评“冷血”。蔚来测试车辆“翻车” 及其声明 “翻车”,这双重的“翻车” 告诉人们:企业如果重 “生意” 轻“生命”,则 “未来” 堪忧。
生命是最可宝贵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仅是政府的执政理念,也应该成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首要标准。如果企业只顾赚钱,不顾消费者安全,那么,各种有毒食物就层出不穷,各种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产品就层出不穷,当然,各种无谓的伤亡事故也层出不穷。
企业在合法追求 “利益最大化” 的同时,也应该努力追求“安全最大化”,才算是负责任的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拥有广阔而持久的市场。
说回到蔚来测试车坠楼事件,虽然暂时无法判断事故是人为操作失误还是车辆本身问题所致,但从该公司在声明中急于撇清关系的态度中,可以判断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重生意轻生命” 的倾向。
测试车坠楼事故发生于 6 月 22 日下午,而时隔一天,蔚来就发表声明称 “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如此急于下结论,无非是为了打消广大消费者对其汽车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质疑,完全是出于利益的考量,让人看不出其对罹难员工的真切同情。
两位员工可以说是 “拿命在测试”,他们的工作具有很大危险性,但对于公司改进产品、提高安全性能有着很大帮助。可以说,他们是公司的大功臣。可是,面对他们两个鲜活生命的消逝,公司在事故原因尚未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就急于撇清责任,这不是“冷血” 又是什么?所谓“非常痛心”“深切哀悼”,不过是惺惺作态罢了。
蔚来在声明中称:“事故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协同公安部门启动了事故原因调查分析程序”。可是,6 月 24 日,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该事故调查并不由警方负责,该局只在事发时出警,已移交给嘉定区应急管理局。随后,记者向嘉定区应急管理局方面求证此事,其工作人员称,未接到相关移交通知。
从常识判断,从事故发生到查明事故原因,仅用一天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现在连究竟有没有启动事故调查都不明确。所以,蔚来的结论没有依据。所谓 “根据对现场情况的分析可以初步确认”,纯属信口开河。缺乏事实和数据分析的主观臆断,既是对死者的不尊重,也是对大众的糊弄。
既然事故原因未明,就应该老老实实等待调查结果。倘若真的车辆本身没问题,又何妨让真相再 “飞一会儿”?(文 / 李蓬国)
企业当然是以企业利益为重。急于撇清车辆的故障,这是情理之中的。
不过我们也不能排除,事故不及时澄清,大家会对电动车安全性产生质疑。这才是电动车最触动所有人敏感神经的信息。相比于死几个员工,安全性可以直接让企业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及时的澄清安全性,就能尽量避免几十亿的销量下滑。
不过经济学还讲究一个外部性,企业也应该综合评估对外部的影响,权衡利弊,需要知道自己直白表述的后果会引起【销量下滑】这一严重的后果。
即便不在乎死了几个员工,但为了销量,资本需要善意的谎言,合理的欺骗用户和员工说自己很心痛,需要昧着良心发一些安抚的话语,这也是对保住销量很重要的。
这时候如果给员工和业务合作方每人赔偿 150 万元的抚恤金,这相比动辄几亿的广告费用来说九牛一毛,但可以起到远超 300 万的广告效益。
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才会出现为了突出安全性,连木有良心都来不及遮掩了。安全性是死活,昧良心只是锦上添花。总之,经济学是解释一切人类社会行为的学科。
但有个问题,为什么不能突出安全性的同时把大额补偿也给公开了?
说到底,公关不能光找文科生,公关得学经济学。
人都没了,此时公关想要的除了安抚公众的情绪外,还要提防一波友商水军的攻击?
不得不感慨一下,国内现在这舆论环境也真够差的。
蔚来公关采用的方式,是说 “这是一场意外事故,与车本身没有关系”。
这在公众眼中,“意外事故,与车本身没有关系”。
这不就是在说,这起事故是测试人员自身的问题导致的?
人家因为给你打工,给你测试车,然后被失控的车,撞到楼下摔死了,结果换来的,不是关怀,也不是抚恤,而是一句 “意外事故,与车本身没有关系” 的“甩锅式回应”?
然后就瞬间引发了 “打工人” 的共情,毕竟大家都要给老板打工,遇到这种事,你希望得到这样的回应吗?
而且这回应说的是事实吗?
真的没有关系吗?
真的与测试车辆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吗?
其实公关还经常搞出这种事情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结果操作失误,引火烧身。
出了问题,不直面解决问题,反而要出来秀智商。
以为自己在第 N 层,成功预判到了友商的预判。
结果却撞到了更大的 G 点上,败坏了路人缘。
不过还好,蔚来本身的流量没那么大,没有被这波舆论所淹没,这要是热度高的厂商,估计直接就原地爆炸了。
对蔚来而言,哪方为事故负责已经不重要了,它的品牌形象受损已经无法挽回
只能说蔚来这波操作真是愚蠢至极
首先责任认知不清,蔚来应该要知道自己是无论如何撇不干净的,两个人在你的车里给你测试汽车,即使真的是和汽车质量无关,是工作人员的问题,那你作为雇主还是有责任的,即使再退一万步是他两故意撞车自杀,那你就不能有点人道主义精神?就必须得推的干干净净?
其次是对网民认知不清,没有官方调查结果,你就敢说和车辆本身没有关系,你就敢相信网民智商和你的公关一样余额不足看不出来这么明显的逻辑问题?你不仅侮辱了网民也侮辱了你自己
最后蔚来对承担这事的成本毫无认知,如果你主动承担后果,积极抚恤罹难者家属,表现出勇于担当的企业形象,结果官方调查事故原因确实与车辆无关,那你仅仅付出一些抚恤金就为公司刷了一大波的好感,简直赢麻了;但是你现在推脱责任,上来就讲与车辆无关,大众只会厌恶你的冷血,即便最后官方公布事故与你车辆无关,但你冷血的资本形象已烙在品牌里,而且抚恤金该给还得给,百害而无一利
如果当时发的内容改成下面的,我想大众情绪会截然不同:
6 月 22 日 17 时 20 分左右,一辆蔚来测试车辆从上海创新港停车楼三层坠落,造成两名数字座舱测试人员罹难,其中一名为公司同事,另一名为合作伙伴员工。
我们对这次意外非常痛心,对罹难的同事和合作伙伴员工表示深切哀悼与歉意。事故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专门小组,帮助家属处理善后事宜,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所有帮助。
公司已协同公安部门启动了事故原因调查分析程序,虽然根据对现场情况的分析初步判断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但无论调查结果如何,我们都将承担所有责任并对罹难人员负责到底。
这和那些开车撞了人下车后先看车有没有问题的人有什么区别?
蔚来的思维就是先撇清自己车辆问题 (不影响后面赚钱),然后再来说人员伤亡的问题。
蔚来:社畜的性命岂有我宇宙大厂的股价重要?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这一种断句是说孔子关心人,并没有过问财产损失。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这一种断句,“不” 通 “否”。也就是说,孔子问,伤到人了吗?别人回答没有。于是孔子问了马的损失。
总而言之,在孔子看来,人受伤与否,比交通工具有没有损失,要重要得多。
没啥问题吧,吃瓜群众是一回事,但是肯定还有很多用户和观望买家会很在意是不是产品有问题,公开回应下也没问题吧。
爷孙骑驴的故事早就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乎围观群众的言论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什么样的企业会在员工坠楼死亡后
第一件事就是急于撇清自家车子的关系?
说白了,在蔚来眼里
利益大于人命
你死了算啥
不让大家觉得车子有问题
不影响公司赚钱才是最重要的吧?
![](data:image/svg+xml;utf8,)
还有这件事太奇怪了
什么样的测试,需要在三楼测试?
即使是模拟日常停车常景
也完全可以找路面停车场
不管怎么样
测试的环境一定要保证测试员工的安全啊
我去查了一下
造一个正规的汽车测试场地 10 亿起步
一下就明白了
大概率就是不想重金建场地
也不想花钱租
不顾测试环境的安全隐患
就让员工搞测试
说到底还是为了成本考虑
你降成本是没毛病
但也得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吧
就目前来说
我觉得这家企业没有人性
至少公关是这样
人民问生命,蔚来答生意。
我记得上次蔚来自燃的时候,所有公关稿都在疯狂暗示是车主带了什么东西自燃的,然后就没下文了。
问题回忆:
如何看待蔚来 EC6 碰撞后燃烧,车主不幸去世事件?电动车真不如燃油车安全吗?
国内的电动车商,
你就瞅瞅取的名字,
什么理想,什么未来,
一股浓浓的成功学大师味道。
车商的老板,有一个算一个,谁不是一屁股屎,无非就是国家近几年有意偏袒扶持,有点类似于 2008 年左右的互联网。
等新能源汽车的大潮褪去,看看谁是小牛牛。
这公关水平太差了。
还不如这样说呢:
目前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所有声称是车辆原因导致事故的言论均为谣言。
蔚来汽车承诺,如果是由于车辆原因导致的事故,蔚来汽车将会依法承担所有应当承担的责任,绝不推诿。
这是不是一起交通事故?是不是应该由交通部门来发布一个公告,会更客观更中立?
作为事故中的一方,自说自话的排除与自己的关系,又并未引用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自然让人生疑。
另外,除了车本身,有没有公司管理、安全制度上的问题或改进点呢?
一次大的事故背后,存在着很多次小的问题。如果是一个精益求精的公司,本着谦虚和敬畏的心,必然能从这次事故中发现很多改进之处。
最后,我想说我认为的安全的智能驾驶,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在驾驶人员犯错的时候,主动纠正、阻止驾驶人的失误,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甚至挽救人的生命。
开车人自己状态良好,能做出正确的迅速的反馈,这时候智能驾驶什么的无非是锦上添花。
如果能在开车人出现失误或意外突生时救人一命,尽量减少伤害,这才是上帝之手,赋人新生,这才是真正的智能驾驶。
正在测试的车辆我们真的不在乎跟质量有没有关系,要是你质量 100% 过关你要测试干啥,画完图直接卖车得了
要对生命有起码的尊重,死的那俩是你们同事是你们员工,就这样?
在大公司眼里,这不过就是 “一个小小的失误”,控制舆论,尽量免除对公司股价的影响才是第一位的。
至于那两个试车员的生命,连个数字都算不上……
睁着眼睛说瞎话是成功人士的基础技能,所以大可不必如此惊讶,带公司的不要脸是一如既往的。
而普通大众能做的就是让这事不要被湮灭的太快,这样至少蔚来会迫于舆论压力给两名试车员一点补偿,这是最好的结果……
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如果资本率先实现对人的异化,
那将是非常可笑的。
下面不具体引用邓小平同志的话了,
你们自己上网查吧。
在发表 “冷血” 声明后半小时内,发布后的半个小时就发布了声明。
6 月 23 日,一段内容为 “上海创新港蔚来汽车总部汽车从楼上冲出坠落” 的视频在互联网上流传开来,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
[
适用于蔚来 ES6/ES8/EC6/ET7 车门贴车身装饰贴纸拉花汽
淘宝
¥10.50
去购买
许多网友指责蔚来汽车回应有关从车上掉下来的声明过于冷血,半小时后,蔚来汽车在微博上删除了原始声明并重新发布。
在事故发生前不久,根据德国《商报》的报道,奥迪品牌已对德国慕尼黑法院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汽车提起诉讼,指控其侵犯奥迪商标权。
在声明中提到,事故中有两名被杀的数字座舱测试人员,其中一名是公司同事和另一位合作伙伴员工。
许多网民质疑测试车本身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并且测试应该在宽阔的地面上而不是在大楼内。但是蔚来汽车对此没有回应。
但是,在业界内,无论车辆是否经过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或速度和碰撞进行测试时,周围都有围栏阻挡以避免失控或其他意外情况。
但是,除了两次指责 “冷血” 的声明外,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消费者对其车辆安全性的怀疑。这次测试车祸也引起了很多猜测。
[
蔚来 es6/es/ec6 内饰配件汽车用品保护膜贴纸装饰屏幕钢
淘宝
¥146.00
去购买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事故车辆是伪装的测试车,怀疑蔚来 ET5 或 ET7。
蔚来智能硬件副总裁白剑解释了 E7 配备激光雷达的原因及其特点。
根据白剑的说法,激光雷达的添加与相机带来的二种视觉信息相比,激光雷达可以补充更深 3D 的信息. ET7 配备了这种激光雷达,它是蔚来和图达通联合研发的两年之内并进行了深度定制。
但是,让蔚来和准车主没想到的是意外比 “未来” 更早。
一些网友认为关键是蔚来要注意,这是紧急刹车功能的提高。
屋顶处于凹陷状态,车身周围都是粉碎的白色水泥墙,根据模型的外观特征,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有关车辆可能是尚未交付的蔚来 ET5,官方没有回应。
测试车辆 “失控” 掉落的原因也成为外界的最关注问题,需要在蔚来方面做出相应回应。
供应链波动和车辆交付方面面临挑战,我们目睹了用户对我们的产品的强劲需求,而蔚来 2022 年 5 月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订单流入。
没觉得前后两种措辞有啥区别,也没理解这个单独舆情的由来。另外倒是觉得真正有人想造舆情时,什么理由都能找出来。
或者说,当这件事本身就是重大舆情时,再亡羊补牢就很难了。
不妨设想下蔚来的通报如果传递其他内容会有什么 “后果”。
情况一: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 / 等待官方通报
可以各种怀疑智能驾驶系统有问题。而最终结果或官方通报一般得等几天,舆情可能不受控制地发酵。
情况二:车辆本身或当时的状态有问题
不用考虑可能的后果,直接舆情 “爆炸”。
情况三:直接说驾驶员操作有问题
那更 “冷血”。
情况四:什么都不说
可能会有人说,蔚来在掩盖事实真相
从这么几个角度考虑下来,蔚来能且只能说「与车辆无关」。
(按常理,这也得是有较大把握时才能说,但舆情处理有时候又会不按常理行事)
所以最好就是别出事,安全永远要摆在第一位。
公关反面教材,出事故了有四个不放过。没提,勘察现场没有,现场处理没有?需要停工整改。对文件封存检察,做好善后工作。责成负责人调查问话没有,
发布初步的调查报告。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处罚,整改措施。
啥也没有,先把自己摘出去。没有担当。被人喷没人性,正常。
跟车辆本身无关,没毛病啊。是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太屎了。
能发生这么低级的事故,侧面表明 Nio 的研发手艺不是一般的潮,在如何保证行车安全上水平很低。
非常担忧国内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在琢磨如何通过国家考核上,他们一定琢磨的很透。但实际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很难让人信任这些自动驾驶的可靠性。
希望政府在允许全自动驾驶上路方面,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步子不要迈那么大,这个东西一点都不急需。
et7 全车有 11 高清摄像头,蔚来只要不敢公布视频,那嫌疑最大的就是车的问题。
两份声明换汤不换药,还是一个意思!不改是在推卸责任,修改了不仅是推卸责任,而且更是不负责。
我们回顾并试着分析一下这个事件,有几个关注点:
1、一辆测试车从三楼停车场冲出坠落;
2、车上两名试车员,一人为公司员工,一人为合作方员工;
3、车辆坠落到地面呈四轮向上姿态,车头向外且与楼体垂直;
4、车辆坠落停距离大楼大约 2-3 米距离(参考楼下车辆目测);
5、车辆顶部着地受损严重,但是车辆尾部受损从图上来看,并不严重;
6、从图片上未能看到安全气囊装置;
7、坠落后多人一起把车辆抬起,呈侧面着地状态,方便救援;
8、消防人员紧急破拆救援,伤者送医;
9、两名试车员不幸遇难;
10、坠车地面散落白色楼体损坏建筑部件,类似石膏物体,有部分变成碎末,貌似是被人踩碎;
11、公司回应,说此次事故是意外事件,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
12、公司修改公告内容,将之前的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删除,修改成这是一起(非车辆原因导致的)意外事故。
让我们逐条分析一下:
1、2、车辆是冲出坠落,车上有两名试车员,这里边有一个问题无可回避,就是车辆是人员操控失误快速后退没有刹车冲出,还是车辆自己 “发生错乱” 刹车失灵冲出,或者是车辆无故自行启动并后退冲出,说白了就是人有问题还是车有问题;这个需要详细的调查方能给出答案;
3、4、5、从这三点可以判断车辆是垂直倒车进入停车位后坠落,车辆在 “快速” 后退时碰撞到楼体竖直护栏后车尾受到阻力急停,车头在惯性的作用下存在向上翘起的趋势,当护栏断裂时,车头上翘的趋势得到释放,在空中车尾先是朝下随着这种车头上翘的力量不断释放致使车辆发生翻转,最终车顶正面着地,车辆呈四轮朝上姿态;从车体距离大楼只有 2-3 米的距离来看,可以判断车子冲出时后退的速度几乎是零了,但是从车尾受损情况来看,车辆后退的速度应该不是很快;
6、车上末发现安全气囊装置,说明车辆还在测试状态,车内配置并未完善;
7、8、9、车辆坠落第一时间进行了紧急处置,比较有秩序;
10、地面的建造部件,貌似是石膏一类的物质,此物质不够坚固,受到外力很容易碎裂,而且从断裂的切口来看,也没有发现钢筋的材料,这个护栏的防护作用值得怀疑,如果护栏没有防护作用,轻轻一撞就会碎裂的话,那么如果车辆后退的速度不大,是不是也可以发生坠落的事故,这个可以从车辆尾部受损情况判定撞击力度大小,从图上来看,车辆尾部受损还真的不大,那么这个问题就要谨慎对待了,快速后退和慢速后退的性质完全不同了,但是这个护栏防护力太差绝对是这次坠车事故的责任者没得跑;
11、公司急着澄清本次事故与车辆本身无关,这个有点太急了,是否和车辆本身有关,这个要等到官方调查出来后才能确定,这么急着出来澄清,是不是有点撇清关系的嫌疑,一方面撇清事故的责任,一方面消除消费者对车辆质量的怀疑,但这样做有可能会起反作用;
12、公司在发现不利舆情后,马上修改公告,不仅做实了推卸责任的口实,而且又突出了公司不负责任的恶劣态度,此做法是画蛇添足。
以上就是对这次事件的分析,请大家批评指正。
只想知道为什么不能检测到前面有东西及时停下来。
你的刀借给别人,杀了人,都要连带责任。
你的车里坐着你公司的两个工程师,它们坠亡了,跟你的车没关系?这是什么 XB 公关发的文案?摘的这么干净?!脑子装的是什么 shi?!
你看看这公司的车标,像什么?
像不像倒着的车把人直接压着?!
就算以前不像,这事一出,以后保准你看到这车标立马就联想到此事,跟这公司发的文案简直完美无缝了,冷血都是看得起它了,把人妥妥的当一个工具而已……
事故一出,蔚来股价从 22.34 两天涨到了 24.09,大涨 7%
资本市场一看,嗬,你们这么用功,测试都敢测出人命了,也太拼了,有前途,能挣钱,买入!
上海市嘉定区蔚来测试车济南蔚来汽车公司林丽双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基金工亡补助金
说的没问题啊。
工人死了,和资本家有什么关系呢,工人死了可以立即招一个啊。
但是车辆有问题,那就不行,那是关系到公司的命脉、关乎资本家的生死的。
所以人家肯定是要先对车辆质量问题进行关切啊,肯定要第一时间强调车辆质量没问题啊。
毕竟,人家开公司就是为了卖车赚钱的啊。要是车子有问题影响到了销量,那岂不是大事不好。
但是死个人,算什么,再招就是,公司还是那个公司,老板还是那个老板,钞票还是花花绿绿的钞票。马照跑,舞照跳,没影响。
有什么问题?
通告说不是车问题,不就是把问题推给人么
但是论车技,试车员比驾校教练都牛批,你把责任归给对车最熟的职业,你觉得会有人信你么
退一步说,人也有失误,就算真是人为原因,你觉得仅 1 天时间调查就能完全排除车辆问题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觉得蔚来声明符合我国资本家一贯漠视生命的尿性,这就是他们内心的想法,死几个人而已赔点钱就好了,别影响我的股价啊,而且蔚来的企业价值观就是跟他的车价一样专为富人服务。
有 400 亿处理方式冷血吗?!
蔚来汽车的声明 “与车辆本身无关”,除了急于撇清事故和车辆产品的关系外,还另有深意。
在之后的遇难者赔偿中,公司一方还可以以此为借口,减轻自己的赔偿责任,将主要过错推给其他各方。
但是作为普通的劳动者,关心的或者应该关心的是什么?
人好好的到公司上班,结果把命丢了,公司应该补偿给员工多少钱?
尤其是中年的打工人,上有老下有小,一家老少今后如何生活?
这才是普通打工人应该关注的。
既然讲到赔偿,首先就要认定,是否属于工伤,因为工伤、非工伤的赔偿标准差别还是比较大。
因为是在厂子里出的事,所以大概率应该算是工伤死亡。
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 6 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 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 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 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2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565 元) 的 20 倍。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可以看到工亡有些标准是按全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但是上海的生活标准远高于平均值。
所以整个的赔偿额能不能令遇难者家属应付接下来几十年的生活,这个是首先要关心的。
而现在,还没有 24 小时,公司一方就声明事故与车辆本身无关,撇清自己的责任,无疑加大了遇难者家属索取应得赔偿的难度。
所以,作为打工人的遇难者家属,尽快需要做的就是找个律师,作为第三方,公正评判事故各方的责任,另外为遇难者争取应得的赔偿额度。
就公关简单讲几点:
首先,公关的工作其实和医生一样,顶尖的医生是在平时发力,注意各项问题,把危机掐死在未发之前,而不是遇上问题急就章。
其次,措辞出问题,一方面的确是有公关组内部能力的不到位的问题。另,公关老大在群里上串下跳,这操作也是有点吓人。公关最好做的是隐形人,不露痕迹地消灾于无形才是你该做的,没有灭火还把自己送出去算怎么回事?
另一面,公关组也受命于甲方 / 公司老大,简而言之,公关有时候是一支笔,但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手,即甲方爸爸 / 领导层。蔚来内部如何,外人不清楚,但鉴于国内一般情况,公关部门没有最终拍板权,所有应付危机的措施提报上去,是有层层把关的。最终实施发声的内容都是协调后的结果,至于协调后落实下来的水准如何,这就得看公关团队的实操能力,以及公关和领导层 / 甲方的沟通磨合,以及 “手” 对事情的认知看法了。
三、保护品牌的确是危机出现后,企业第一要维护的。这不是冷不冷血的问题,就商业操作层面是正常方向。但维护是一回事,如何表述,举措,是另一回事。不能出了事,你姗姗来迟,一脸自私,红口白牙说跟我没关系,别人就真的会认可你没关系。做事如做人,要做做全套,只做对自己最看重的,最有利的,其他该柔性解决,舒缓的操作一律不干,公众不打你打谁?
典型的失败的公关。
不知道这则通告经过几个人的把关发出来的。
你们觉得它冷血无情,然而这样说才能甩清关系,不是车子有问题,是人有问题,消费者就还敢买蔚来,不然上来就各种慰问关怀,又要有一大群喷子说肯定是车出故障了,不然为何如此做贼心虚。开公司是为了赚钱的,一切以多赚钱为目标,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的肯定是别妨碍了赚钱。
也不知道什么人起的稿子,水平太差了。
我有个朋友是蔚来车主,跟他聊车,我能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那股子喜爱。车是好车,换电模式也很方便,然而不是我的菜。(我穷)
就这个事来说,这公关稿发的过于匆忙,不知道有没有人审核,不过也能从侧面一窥蔚来的企业文化:撇清关系。有没有点
我没有!我不是!你别瞎说!
的即视感。
我都怀疑这公关是不是靠关系混上去的,不然怎么会出这样一篇败形象的公关稿,本来一场意外,两条人命,不是哀悼,不是遗憾,而是与车辆无关。
一个对自己员工都这样冷酷无情的企业,你指望他会对车主多好?醒醒吧!
是
跟汽车本身没关系
跟汽车设计者的脑子有关系
跟汽车性能测试方案设计师的脑子有关系
就是这样的脑子,设计出了这样的车子,那么
这样的车子,你们买吗?
此地无银三百两
第二次的修改,还是专门强调不是车辆问题!
哈哈。
你把括号里的删了,大家自然会这么想,你专门标出来,就值得玩味了。
车辆测试,在一个停车场,还是一个高处停车场,我想想问问,这个行为是不是违反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停车场地做车辆测试是不是违法行为?
这些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比资本主义的老板还要冷血!
垃圾企业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连自己员工和合作伙伴生命都不尊重的企业会尊重消费者么?
哪怕你说一句事故原因正在调查呢?这么着急甩锅,呵呵!
公关做得不好吧。这些新势力企业正处于野心勃勃,开疆扩土的阶段,成王败寇,一个不留神就是消亡的结局。企业奉行的大概都是些狼性文化,这可以理解,但对外公关宣传是应该多些人性文化的。
此地无银三百两。只有这个成语来形容蔚来公关的愚蠢。
当时看到第一反应就是这企业太冷血了,转而一想也就想通了。对资本家来说,有什么比股价和产品声誉重要呢?不过能发出这种声明,我倒是替蔚来车主捏把汗,真要车子出问题了希望蔚来不会是这个态度对待客户吧。
不是车?
那就是测试环境异常?
测试指令离谱?
测试人员发疯?
这么大的公司居然养了一个这么失败的公关团队
令人费解
我不觉得冷血,如果不写这句话,网友又会指责说,肯定是车辆的问题。
印度导弹误射到巴基斯坦境内事后宣称: 不是导弹的问题,并拒绝巴方提出联合调查提议,反正与导弹本身无关。
一模一样的回复,为啥,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那是什么问题?
原因得靠后续调查工作推进和公告,但是关键是产品是要卖的,事故会给市场销售带来致命打击,所以打死也不能跟产品产生关联,第一时间告诉你没有,不是,产品没问题,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就是汽车的问题
1 经常测试汽车的工作人员一定是经验很丰富的
2 倒挡一般都是很慢的
3 加上蔚来公告的欲盖弥彰
基本可以断定 蔚来这家互联网车企 汽车的安全性有很大问题。好莱坞的电影里面都不敢这样拍,你这一个车子两条人命,买新人的人得多膈应,以后倒车都得哆嗦了。
本身就是测试,也没往车辆不安全方面想。现在倒是很怀疑它的车辆安全性了。
感觉是把啥车踩成油门了
看了一堆评论,没一个人对车身顶部强度提出疑问吗?
确实冷血啊,死了两个人,总先要调查事故吧?可以先出一个声明,表示会努力配合调查,并且检查车辆以及操控逻辑设计等等是否有漏洞,然后在调查完之后再把事故的原因解释清楚,是否和车辆本身有关这才清者自清,而不是急吼吼的跳出来:不关我的事啊我车子是好好的
蔚来老板,蔚来老板的老婆,蔚来的公关都让人挺没好感的。
这个马麟,不是友商派来的卧底吧
要么就是能力有那么一点问题
不给网友发一个买车减五十元的优惠券不能平民愤
蔚来汽车的护城河,因为坠楼事件 “决堤” 了!
靠用户忠诚度与极致服务的蔚来,未来在哪里?
无论是极致的服务,还是忠心耿耿的用户,“中国特斯拉” 的蔚来汽车,这几天有点不太好过。
原因大家都知道了,主要是因为 “坠楼” 事件,造成人员伤亡。
然而,蔚来的两次声明,让它被广大网友讨伐,陷入舆论的漩涡。
第一次声明如下,引爆舆论的是最后一句话 “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
可能是迫于压力,删除前者后,给出了下面的第二次声明:
这一次的措辞,感觉缓和了许多,但是 “意外事故” 几个字,赫然在列。
有人总结过,说新能源的三驾马车擅长点不同:小鹏靠技术,理想靠产品,蔚来靠用户。
所谓靠用户,无非是依赖用户忠诚度。蔚来靠着极致的服务来留住用户。
但是,汽车坠楼事故发生后,不关心用户只关心自己,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会有未来吗?
其实,发生事故,我们心情都会很沉重,愿逝者安息。
但是,更需要深入了解这背后的利益和时代情绪。
2020 年,国家发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概念之前,靠着烧投资人的钱的蔚来已经快要倒闭了。
但是,2020 年之后,随着大批资本的进入,70 亿元的投资让蔚来汽车挺了过来。
随后,股价飞涨,市值曾经超过 1000 亿美元,很是风光。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市场正在越来越适应这类汽车的存在。
所以,国内新能源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逐渐追赶上来。这给蔚来造成了许多压力。
从 2021 年开始,到最近的 5 月份出货量,蔚来已经退出排名第 5 的争夺。
但是,蔚来的护城河还是存在的。
没错就是用户。
它把用户变成自己品牌价值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车主心甘情愿做 “野生代言人”,帮蔚来宣传,给朋友同事推荐。
创始人李斌曾说过,有几次资金链接近断裂,全靠车友的老带新销售才挺过去的。
那么,靠着蔚来 APP(线上生活社区)和用户体验中心(线下体验),能够牢牢抓住用户的运营团队,为什么这次公关危机显得这么拉垮呢?
或许,你觉得不公平,这不是在同一个维度上。
但是,我觉得,同样是人,已经掏钱的就比 “试驾” 的尊贵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所以,蔚来应该反思,他们对于这件事的态度。
作为一名消费者,我们关心事故和不幸去世的人,但是更关心蔚来新车的安全性。
与传统汽车一样,安全性一直是车企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毕竟人命关天。
但是,蔚来声明的这场与车辆无关的意外,真的让人信服吗?
事故发生在自己的研发中心,自己的新车,自己的驾驶员,突然间的坠楼难道不值得怀疑嘛?
总不能,你说 “无关” 就“无关”吧。
靠着口碑,原本 20 万元,加上 30 万元,蔚来汽车的售价能够达到 50 万。
这样的溢价能力,让多少对手眼红。
同样是口碑,若本次坠楼事件,导致蔚来汽车的质量问题引发争议,那蔚来的护城河可能就会被攻破了。
真的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无论,这件事最后谁来负责,消费者的心中肯定已经埋下了一个隐忧:
蔚来汽车,还值得我买吗?
我想,这是蔚来最不想看到的事。
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
蔚来与用户的紧密关系,是护城河,也是生死门。
如果,对于极致的服务投入和对质量品控的投入一样,那么,蔚来汽车的 “未来” 才是可期待的。
讲真,这篇声明通篇都在为最后一句做铺垫。若单从高效二字出发,完全可以保留最后一句,其它大可统统删除。
说实话,正常人的解释应该都是甩锅到墙上吧,怎么会着急解释自己车子没问题的?这真的是公关部门吗?不是靠关系混进去的?
无论是否是车辆原因,这两次声明,都透着欲盖弥彰的味道,公关部的水平实在堪忧
那句与车辆无关,其实你还不如说第一时间已启动相关事故调查小组,并且在最快时间公布事故原因。出于人性关怀,咱们就当做是你当时知道事故原因,也应该先处理员工的身后事,再着手准备事故说明的事。这么着急撇清与自身的关系,不管是不是你自己车的原因都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冷血无情的公司。
现在中国冷血的企业比比皆是!
经过查询,这种楼的层高一般在 3.6m~6m,3 楼距离地面最多 12m;
这个高度掉下去,和车无关!
转移话题是吧,一开口就是老资本家了,出了事先甩锅
我比较好奇为什么在楼上做车辆测试,还不把这些明显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处理一下。
你觉得,只有车是被测物,殊不知在他们眼里,人也是一样的。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家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上绞刑架的危险!
有没有一种可能被社区街道关起来时间太长,忘记怎么开车?
天天叫嚣新能源替换油车了,结果出个事连公关都做不好,调查都不调查就直接撇清关系了,一点责任心都没有,谁敢把命交给一个这种企业。
问题不是车是否故障,即使是操作失误,那么连专业人员都会操作失误那客户买回去更可能操作失误。这分明是安全措施考虑不周的设计。
试验员怎么说驾驶水平比新手强吧,怎么说也比新车车主熟悉车吧。
要是这款车在他们手里都能出现这种严重事故,新手司机能干出什么事情来只有天知道了。
这还能叫与车无关?没有安全保护,没有防差错设计,让专业的操作人员都出现重大失误,这是车内人车交互设计完美的典范?
还与车无关,只有车辆自动驾驶冲下去才算有关?
“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 这句话有什么问题么?
为什么大家都抨击这句话,蔚来自动驾驶,大家会不会因为这个事件而质疑?会不会有不好的联想?作为一个品牌,公司,发布自己调查后的结果,说真话,讲真事,有什么问题么?
的确,大家都有保护 “弱者” 的心理。但是我觉得:事情本身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公司员工在工作岗位身亡,有国家法律保护着呢,有公司各种保险补偿着呢,有公司的工会抚慰着呢。
我们不能因为保护 “弱者” 而无视事情真相。
最后,我还是相信警方的通报,静等勿急!
这个其实取决于公关运营到底是有具体的公关在负责,还是具体某个部门在负责。
具体的公关负责,那么就是对公共形象进行管理,对外的声音就会 “更有人性” 一些。
具体某个职能部门在负责,那么发出来的声音一定就是为某个部门免责,而不是为公司的公共形象负责。
好比说我们数码区的写小米,你写弱势部门,比如 iot 的话,公关是不会来找你麻烦的。
但如果你写的是强势部门,强势产品,然后相关部门的老板就会来指挥小米公关,要求公关让媒体删稿。
那么从公关的立场,他肯定不想破坏媒体关系,但是没办法,公关没有一个强势的老板顶住这些压力,所以就任由业务老板随意偶发性强奸公关了。
时间长了公关自己也会心理变态,被奸者亦奸人也。
所以大概率冷血的不是蔚来的运营,而是某个具体需要为此事负责的部门。
[
熟人强奸理论与实证研究:心理、侦查和预防
京东
¥49.50
去购买
人红是非多,网络舆论刻意咬文嚼字炒作别有用心,轻则起到打压蔚来作用,重则起到打压以智能驾驶为卖点的新势力造车品牌。进一步扼杀中国电动车战略趋势。
从一些文章带的节奏看,刻意往智能驾驶是非有缺陷上引。
本质上这就是一起很普通的汽车研发过程中的生产安全事故。蔚来公司研发部门位于寸土寸金的上海,不得已采用立体停车楼减小占地面积。
从事故现场看,试验车可能倒车入库时电门踩大了,冲过车位限位块,接着冲撞防行人掉落铁栏杆,把薄弱的墙壁撞破后。后空翻 180 度车顶拍到地面上。这种实验楼层高可能有 5 米。三楼相当于住宅楼四层高度。
另外,也希望很多没有试验场的汽车品牌研发过程中,不要为了提高效率在公众道路测试车辆。该把实验车运到试验场就考虑运输和差旅周期。
如果是 Tesla 出了这问题,会是这个讨论度?
不是业内人士,我也不懂试车的具体流程
但是我知道试车应该在专业试车场而不是写字楼里吧,还是说你蔚来直接在写字楼里搭了一个立体化试车场?
广德的试车场一共花了 13 个亿,垫江 12 个亿,韶关 15 个亿
根据蔚来公司 2021 财报显示,全年度营收 361.36 个亿,营运支出 293.15 个亿,毛利 68.21 个亿
还是说,造不起?
确实有可能 “与车辆本身无关”。
但是不管怎么样都和你车企有关,说明车企本身安全管理的疏漏,说明了车企对员工安全的漠视,对公众安全的漠视。在自己本身有重大问题的时候,说这么一句,被人人喊打一点都不奇怪。
这里有个有点反逻辑的地方。车企本身最重要职责就是安全生产。虽然工程车在开发过程中就是会有很多问题,车企也应该设置安全条例和保障措施,即使工程车有很多问题,也能保障工程师的人身安全。
按车企自己的说法,在没有问题的工程车上都能出现两死的惨剧,不正说明了管理的玩忽职守,对员工生命的漠视?
这个时候不抓紧安全管理内审,不做安全事故报告,不组织公司全体学习预防,反而发一句 “与车辆本身无关”。正好证明了一点:“虽然你员工失去了生命,但我管理层可能会被影响职业生涯呀!”
由于不是负责安全相关的,说几个我知道的安全条例,据我了解某车企都没做:
1. 公司内专业的考试与工程车驾照,无工程车驾照人员无法开车,用车必须有驾照人员陪同。
2. 工程车不允许上楼,机械立体车库开到电梯,工程师下车,由车库管理员检查断电存放。
3. 专门的工程车车位,高压车辆存放在密闭车间要有严格的审查。
我觉得这写得挺好的,就是类似事故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和产品本身质量无关。给大众看就是把问题缘由写清楚就行,冷不冷血是家属来断定,轮不到网友操心。
没有最后一句话,那些拿 tsl 的刹车一起玩的段子手们玩的更欢。有了最后一句直白的话,又要被说冷血。人家为什么急着解释呢,现在这样的风气不就是这样吗。
急着解释有错,反正网友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这届网友太严格了。
蔚来这就是典型的被两头堵。
不写肯定铺天盖地说蔚来车不行,写了吧又吐槽资本冷血。
所以呢,有人带节奏要黑你,怎么样都会找到黑点。
我不是蔚来粉,也不是洗白,只是在想如果我发声明会怎么写,其实差不多也就是这样,所以我确实不适合干公关吧。
此地无银三百两?!
蔚来应该早就知道那份声明会被骂了,估计也早有预案什么时候修改声明。
但是在这份声明中必须得添加这一笔,这是之后出再多安全测试和报告都比不上的,因为很多人是不会去看之后的事故总结,安全证明。人们只是知道你的测试车出故障导致测试人员死亡了,这谁敢买啊。
大多数消费者在乎的是自己性命和钱包,加了这一笔,想要买车的消费者在买时想到这份声明还会记住一点 “车没问题”,但我怎么知道有没有问题啊,那我可以去查一查事故报道。
出了这种级别事故,想要靠声明来挽救是不可能的。提高车辆安全性,测试时测试人员的安全才是重中之重。
正确做法应该是不要提及有人员伤亡。
什么,你说你还不知道这是啥事?
不知道那就对了,所以这才是国内正确的公关方式。
鄂尔多斯一华为手机专卖店起火致 2 人身亡, 华为回应称火灾原因待权威调查结果,事故原因可能是什么?
公关水平差到可以怀疑是对家暗桩的地步。
玩什么文字游戏搁这里说与车辆本身无关。
如果非要这么说,人 3 楼直接掉下来大概率只是骨折,坐车里掉下来却去世了。这情况下唯一变量是车,能说人去世和车辆本身无关吗?
说穿了,真正想做不过洗脑消费者,赶紧继续买,偏偏还做得这么拙劣可笑。
车是你家生产的,测试员是你家员工。这锅想甩到个人失误就安全了?你家正式测试员能有这种后果严重的失误,这事听起来也没多好听吧。
也就两条路还算好。
要么暗搓搓甩锅第三方。比如这个墙,这个建筑。得啥速度才能把水泥墙撞穿了?这墙的问题可以查一查的。
要么打感情牌,体现人文关怀,定义为伟大事业中的可敬牺牲 (如特斯拉)。最后来一句调查中,不信谣不传谣,尊重逝者。以此争取时间来好好盘点事故和下一步公关方向。
装都不装,就这么直接露出资本家急着赚钱的嘴脸,嘴角的血都不知道擦一擦。
也不知道真是又蠢又坏,还是傻子太多懒得装了。
你哪怕说 “退一万步说,美方就没有错吗?” 公关效果都能比现在好。
很正常,出事后第一时间关注的无非就两点。
一,人怎么样了。
二,车怎么样了。
蔚来不过是回应了车怎么样了这个问题,所以显得冷血。
没看出来有什么问题,跟车辆无关就写明无关啊,有什么问题吗?屁大点事上纲上线的
企业危机公关 简而言之就一点:认错。
无论什么原因、无论谁的责任,先认错就对了。不要出现任何试图甩锅、为自身品牌开脱的说辞。
后续情况等政府部门或可信第三方机构出具权威调查报告再发布。
不知道这些 PR 大佬是靠什么本事得到这个职位的。
公司,汽车,死者,大楼,老天爷。
总有一个要接锅。
老天爷接锅最好,比如意外啊。
死者接锅也可以,比如操作失误啊。
这是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其实站在企业角度的想,舆论其实挺苛刻的。
你不撇清关系吧,友商和仇富的群体会把你质疑的百口莫辩,这伤及的是品牌公信力;你撇清关系吧,大众又会喷你资本家冷血,不承担社会责任。正值 et5 和 es7 即将交付,公关部门两害相权取其轻其实不难理解。
意外总会有,妥善处理好员工的善后事宜,调查清楚事故原委才是当下要紧之事。
事实证明,中国企业完全没有意识到公共关系学人才的重要性。
换句话说,中国企业的公关很多做的都是一坨 shi。(不止企业,还有___ ___)
先说结论,这是公司研发部门没有对研发安全有相应的预案和执行。至于后面发言则看出公司没有对危机处理相应的考虑。
相信在测试的地方空间一定不小,应该有操作的空间。否则没人会在楼上把一辆车进行运行测试。但是汽车突然启动或暴走或其他的类型问题。都是研发过程所要面对的问题。
但是把汽车放在楼上测试,并没有考虑汽车突然暴走时出现的空间转圜余地问题,这就不对了。
至于公司的应答,还是要看当时的测试录像。但作为危机公关,这个回答肯定不是很合格。能理解保护自己的产品,但出现危机的时候,这样不太好。
人命也是成本。
只要成本可控,不影响销售,别影响太多利润就行。
就怕有些人连这个成本都要省一省。
我说得是政治课里的福特车案例。
蔚来这家公司呢,就是非常典型的 “知识分子脱离群众太久了”。
以下为虚构:
你们比亚迪五菱就造一些便宜的破车,美其名曰自主研发为人民造车,开车的都是些什么人?底层。不挣钱不说还招黑,虽然那些黑子都是我赞助的。
我们蔚来,就造 50 万的,用最成熟的配件组装,高端大气上档次,柳老前辈说了,贸工技才是王道,自主研发没有前途。你自主研发一堆破烂拿用户当小白鼠,而我只需要给我的用户便宜点的红酒,虽然本来就不值钱。
他们会帮着我数钱,自动驾驶撞死了什么的,他们自己都跪下来替我辩解。
这倒车倒出楼去算什么?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我们的用户都是蔚忠贤。不说了,马上打电话给水军去黑比亚迪和特斯拉的电池起火。
资本家本身就是残酷的,历史书上不都写了么,原始积累都是血腥的。
只是第一时间跳出来说明结果,说实话有点扯,不是应该等警方发布么?
A:你说是车对我重要,还是人对我重要?
B:车。
A:再想想。
B:不会是人吧。
A:再想想。
B:还是车重要。
A:车和人对我都不重要。
B:那谁重要?
A:没有这个热搜,对我很重要。
明天又在微博发声:
这是一个临时公关,与公司本身没有关系。
测试工程师以后千万不要去蔚来,不然的话没命。
三楼摔死俩试车员,这质量不行啊
睁眼说瞎话的事情会越来越多,见怪不怪!
人机料法环,都属于安全生产的范畴,出现了人员死亡的事故,必然是有无数次险肇的发生。
蔚来唯一的正确做法就是深刻检讨自己安全生产做的不到位,并表示会对不幸身故的人员按工伤最高标准赔偿。另外预防措施诸如什么加固楼体啊,加强人员安全培训啊,都可以说上,完全不必强调这个事故跟车本身无关。
不这么搞一搞还不真不知道出这事了
妥妥的安全责任事故,嘉定安监局不发个通告?
两个人下车把车推下楼然后自己再跟着跳下去。
好像官方回复是这个意思。
你细品。
测试本来就有安全风险,公司应该会和测试人员签订了相关协议。只是为什么要在三楼测试。
修改了就不冷血了?
没事,中国不缺热点,下一个热点来了接着奏乐接着舞马照跑舞照跳韭菜接着割
昨天在另一条下面写了点想法,感觉更适合这个问题。
公关问题分低级失误和决策失误两种。蔚来公关的问题,属于后者——谁拍板,谁应该负责。
公关的低级失误有哪些?
上面这些问题,可能是创意、文案、公关公司等等执行层的问题。但重大公关的决策失误,应该负责的只有拍板做决定的人,以及本应为决策者提供明确建议的人(一般就是最高的公关或传播负责人)。
越接近执行层,往往越懂得普通人的心。越身居高位,越容易因为关注公司利益而忽略大众心理。
而蔚来两次回应和公关负责人在群里的发言,体现的,都是一种纠结:
我知道公众关心什么,但我必须把自己摘出来。
具体内容,可以看之前的一个回答:
蔚来回应测试车坠楼,称「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如何评价这一回应?类似事故如何避免?
这里我就直接跳到结论了:
面对危机,大部分企业想的都是 “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在一个声明中,“既要”“又要” 地把所有问题说清。
但现实情况是,企业在一个危机中面对的问题往往非常多且复杂,有的甚至完全是不同方向。这就让 “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 的任务变成了不可能。
比如这次的蔚来。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又要说清产品没问题——这种矛盾的表达,在媒体和公众的审视下是很难站住脚的。
但事实上,如果选择一个长时间节奏、分开回应的方式,先回答公众的感性关切,充分表达对出事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惋惜,然后——这是关键——忍受半天左右外界对产品的质疑,再以回应质疑的方式(比如回复媒体微博、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去回应产品,或许会更容易争取到外界的理解。
但能否先承受一段时间的质疑?这个决策,并不是公关能决定的。
最后,说说蔚来有几种方式可以将这次回应处理的更好:
1 回应由李斌发出,感性沟通,讲他心情沉重,会处理好两位同事的身后事。
2 正式声明只讲情、只关注人——这恰恰是用户企业应该恪守的原则,而不试图讲责任划分。
3 分开时间,承受一段时间对车的质疑,用不同方式、手段来澄清车的问题。比如警方通报、媒体采访等。
男公关王某二
8 次咨询
5.0
纽卡斯尔大学 媒体与公共关系硕士
3007 次赞同
去咨询
1. 申明公司高度重视,成立指导小组专职调查,事故原因待进一步调查。
2. 已第一时间介入员工治疗和家属安抚工作。预先垫付二十万用于员工治疗等开销。经沟通家属情况基本稳定。
3.1 操作问题导致事故:经调查,事故原因主要为员工操作失误,调查结果取得家属认可。基于员工福利保险和人道主义精神,为每位员工支付一百万抚恤金。
3.2 测试车问题,家属能谈妥:申明内容一样,不过抚恤金提高到三百万。
3.3 测试车没问题,家属谈不妥:给更多钱,以税收等理由让政府去谈。
与车辆本身无关,点睛之笔。这个公关大概是敌方派来的。
公关响应挺快,但在交警和技术部门都没发话的情况下,说 “与车辆本身无关” 真的很蠢。哪怕是测试人员踩错油门,确实与车辆本身无关,但又为了人性在热搜时不打算公开这个事实。也应当以公司正在研判视频及技术数据,暂不下结论为好。
汽车坠楼不外乎两个主因,一个是车本身有缺陷,另一个就是人为操作不当,对于我们这些吃瓜的外人来看最实在是看调查结果。现在就先按蔚来说的 “与车无关”,那就是调查出来车本身没缺陷,也就是人为操作不当。既然是人为,车企这么说也没毛病,唯一的毛病是没仔细考虑对外发布的用词,没考虑到应该要人民关怀、安抚大众的措辞。不像 “特拉稀”,自己的技术员测试过都确实是存在问题都死活不认,
写了就是冷血,没写就是车有问题,是谁只给了他们公司两个选择呢,我不好说
有钱你不买比亚迪特斯拉?
没钱比亚迪没便宜的?电动五菱也行呀?整天跟这些互联网营销客玩什么?会比成熟车企更实惠?
这是职务行为。无论事故与车辆本身是否有关,与蔚来公司都有因果关系。
如果并非车辆本身质量问题,那问题在哪?事故原因调查清楚了吗?“初步” 定性意外事件是否过于草率?是否想因此撇清企业责任?
即便 “意外事件” 成立,就说明不是试车员的责任,不是试车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把自己送走的。
那是什么意外?不可抗力吗?外星人吗?还是境外势力?或者友商?
最后推出来顶锅的不会是供应链或者管理人员吧?可供应链、内部管理也是产品质量管控的一部分,不能归结为意外事件。
若销售出现类似情况,或者与消费者产生纠纷时,又如何应对呢?方案做好了吗?
以上,这么快就查清楚了,太厉害了。
最后,这是工亡,沉甸甸的人命,不是一句轻飘飘的 “意外事件” 就能概括的,先把企业责任承担了吧。
难道 M 方一点责任没有吗,代码都是子母
没说错,跟车辆本身没关系,但是跟你蔚来把实验场地放 3 楼有没有关系?身为制造商自身安全工作不重视,出了事第一时间甩锅,这是人命关天的事,这也是可以避免的事,对自己员工的生命都如此漠视的企业还指望能重视车辆的安全性能吗?是不是消费者购买后出了安全事故你厂商也马上出来辟谣发一句跟车没关系?
谢邀!
不知道。谁做的决定发布,谁制定的发布机制都不清楚,不知道谁负责。
另,冷血动物一般指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从这个角度,说他们冷血动物侮辱了冷血动物。
再强调一下罢了
垃圾车,问题多的很
戾气别那么重
只相信警方和政府的调查报告!资本家的声明非要看的话反过来看就好了
两名员工死亡,一天就查明了原因,不打算讲点证据吗?不打算讲点安全生产事故的事吗?
意外也是工伤啊,我觉得回答的没问题
只要是中资企业出事,公关看都不用看,肯定甩锅的
人的本能罢了,首先想到的就是甩锅。不就死了两个人嘛,人家公司那么多人,无论是老板,股东还是管理层,公关部门,都不见得认识他们,所以很难有共情。
总之,我不会买新能源车,除非国家禁售燃油车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
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一个学生学了 200 天考第一,
另一个学生学了 5000 天考倒数。
扯淡的是,考倒数的整天骂考第一的不会学习。
更扯淡的是,居然有十几亿的人信了。
蔚来公关声明称为 “意外事故 “。什么是 “意外事故”?假如蔚来老总周末在郊区郊游,突然山上掉一块石头,连人带车给砸没了,这叫意外事故。
发生在上海蔚来的这起事故不是 “意外事故”,这是本可以避免的 “生产安全事故”。
人的同情心是浮于表面的,稍稍改一下措辞就没这么多屁事,本质是业务能力低
人家是卖车的,在公关里提一嘴车没有毛病,有问题吗?
该赔的赔,该检讨的检讨,企业该商业运转的也还是需要继续运转的。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13256879238848512
换个例子,建筑工地上意外事故死了两个人,建筑企业需要怎么处理,政府需要怎么处理。
为啥不在地面测试呢,我能想到的原因:1. 测试设备都在上面。2. 地面没有空间。3. 随便测一下,没有太多注意。
我看到答案基本都没有说这个的,似乎都习以为常,仿佛无关紧要。
但我不明白。地面至少比高处要安全的多,除了撞到什么基本不会出现 2 次意外。
公关手段罢了,只是个别字眼没有用好。如果你是该公司的公关人员,你也肯定会写一篇似是而非的声明,作为资本的一方,公司出事了第一件事就是减少影响,同时还要把公司摘干净。
你觉得这个声明有争议,不过是带入了自己是普通人的一方,与公司相比,个人显然是弱势的,那么个人的权益很可能会为资本让路。这也是我们普罗大众经常会遇到的事情。
安全无小事,我们是消费方,也会考虑到自己购买的车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该公司旗下的车,毕竟这关系到我们的人生安全。
就像唐山打人事件一样,为什么会引起广泛的影响,是因为这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网友吃饱了撑的,买不起还瞎关心
上了热榜的问题,回答一眼拉下去一个过百的都没,这换成特斯拉估计早就破万了吧!真是 svip 用户啊
圣母遍地走
蔚来错就错在,把公司开在上海。在这个城市,很难有所作为。
在上海的人,不管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是小布尔乔亚,精致利己主义。
38 号之前就说了蔚来 es6,负分,不值得购买。可惜 38 没有多出几期视频批评蔚来,不然这事故应该可以避免的。
你们看长城 h9,被 38 骂得多惨,现在长城那是全面好评返现,哦,抱歉,返现肯定是没有的,打字打快了。长城接受了批评就不会出蔚来这样的事。
可惜,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不反思自己的问题,现在出事了吧
这措辞很体现大资本工厂的本质,出了事故第一时间要撇清和产品的关系,管你怎么死的,只要跟我的车没关系就行,反正不能影响新车的销量,这才是第一反应,以逐利为根本目的的企业,在放松的管制下对任何东西都无所畏惧,现在被批评了,然后把声明撤回去,然而逐利冷血依然是所有企业的真面目。不是说别的汽车厂家更好,都是一丘之貉,无非外国企业更遵纪守法的区别。
被大家认为写得很差的第一次声明。
效果如下:
有点毛病吧。这种事件一直买热搜…… 只能说比亚迪不要脸。名字那么难听还天天搞营销。
不过蔚来也不咋好听……
知乎用户 康贱猫 发表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几张照片: 第一张照片记录了车辆从楼里飞出的位置以及楼下的大体概况。可以看到大楼在我们的右手边,按照相同的参照物可知,第二章照片的拍摄角度和第一张大体相同,大楼位于右侧。第三张照片的拍摄位于大 …
知乎用户 史高拔 发表 不管你是车的问题,还是建筑问题,总归都是你蔚来的问题,安全生产管理问题。 这妥妥的都是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而 6 月还是安全生产月,蔚来的处罚少不了。至少在国企,安全生产就是红线,销量再好,业绩再好,出了生产事故 …
作为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车企们有理由多做一步,而不是刚刚好满足法规,刚刚好“及格”。 采访 | 王海璐 程潇熠 实习生陈亦琪 文 | 程潇熠 贺乾明 程曼祺 实习生陈亦琪 编辑 | 程曼祺 讣告很短,余波很长。再往前,悲剧也已早有伏笔。 …
知乎用户 小方有点小方 发表 逝者已矣,生者应引以为鉴。看到这一新闻,第一反应是感觉到可惜,第二反应是事故本身也是一种必然。 **事故的原因推测——**作为一名一线的规控工程师,锥桶 + 静止异性车辆是一个典型的 Corner Case, …
知乎用户 NICK 发表 咱们把问题置换一下,很容易就发现问题。“如果你觉得家里哪不干净就去打扫,而不是放嘴炮。” 这句话是没问题的,因为你真的可以拿起扫把,拿起抹布把家里打扫干净。 你再看 “如果你觉得国家不好那就去建设它,而不是当键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