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真的没有出路了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傅叔叔 发表

十年前,我们的媒体还有些读书人的良心

能搞一搞 “为何寒门再难出贵子”,关注一下留守儿童,乡村教育,关注农村大学生。

现在《中国新闻周刊》居然嘲笑广大的 “小镇做题家

这种侮辱性的标签,堂而皇之出现在如此大的媒体

执笔人居然是该媒体的部门领导

我震惊,十年光阴,我们竟然倒退到如此境地?

这样的用词,放在任何文明国家,怎能被容忍?

我不敢想象,从这以后

社会风气会往多么堕落的深渊吹去

明星考编是个人自由

我个人是毫无意见的

但是媒体不知出于什么目的,非要把群众和明星推到对立面去

对考编的群众开启嘲讽

所以改革开放半个世纪

这个国家的进步发展是靠明星在推动的是吗?

是靠无数的大众

是靠无数你瞧不上的小镇做题家们

是靠亿万普普通通的眼睛和双手

因为是普通人,因为没有成功

所以就要被你们嘲笑是吗?

知乎用户 胖胖 发表

有用

知乎用户 白子玄​ 发表

1997 年,泰铢的暴跌标志着亚洲经济危机的爆发,那时候还没有人知道,这场经济危机给东方大国的教育市场化踩下了油门。

彼时的中国,高中毕业生是应届生就业的主力军。1998 年,总计 320 万人参加高考,其中包括 252 万高中毕业生,但能进入大学仅有 108 万人。随着经济危机蔓延,我国外贸遭遇重挫,同时,纺织、煤炭等重点领域的国有企业,经营亏损、产能落后、人员冗余问题逐渐暴露,在 “三年脱困” 的目标下,国有企业改革从 1998 年开始,到 1999 年末有 2430 万国企工人下岗分流。在经济危机和下岗大潮的席卷中,百万高中毕业生的安顿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另一边,外贸受挫的环境下,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的答案。于是 “98 房改” 终结了福利分房制度,住房商品化正式在全国推广。当住宅从分配变成买卖,房地产这一内需的重要组成登上历史舞台。但是从分房到买房的思想转变没有那么快,群众购房的钱也没有多少,在一开始,住房消费拉动经济没有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同时,居民储蓄意向前两位分别为子女上学和医疗养老,分别占 44% 和 38.4%,教育领域同样存在着扩大内需的潜力。于是在人才培养、缓解就业、扩大内需的三重需求下,一项改变中国教育体制和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决定呼之欲出——高校扩招。

1998 年 11 月,经济学家汤敏和妻子左小蕾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议,文章中主要论点有:

1. 扩大招生可每年增加一千亿元的消费需求。

2. 扩大招生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

3. 我国大学生与教师的比例为 7:1, 不但远远低于韩国的 33:1 及台湾省的 21:1, 也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 15-20:1,高校完全能承担扩招一倍的任务。

4. 投资子女教育是老百姓愿意花大钱的项目之一,有钱的能承担学费,贫困家庭可以通过助学贷款来实现子女上大学。

5. 我国长期的包分配高等教育制度限制了人们的思想,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经济落后于我们的国家。扩大招生能够有效提升民族素质,提升国家竞争力。

显然,这份建议受到了采纳。

1999 年 6 月 16 日,原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决定 1999 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年初扩招 23 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 33.7 万人,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总人数达到 153 万。1999 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增幅 42%。此后每年的高校扩招增长迅猛。1998 年底教育部印发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 2010 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要达到适龄青年的 15%,“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进军”。但这个指标的达成,提前了 8 年。越来越多的学子可以进入大学学习,普通高中毛入学率也从 60% 走上了 80% 的新台阶,中国人民的整体教育水平有了重大提升。当本科生逐渐成为就业主力军的时候,以高考为核心将人才进行筛选和分层,将工作和报酬以学历为基础进行市场化分配的教育体制已经成型,毕业后工作包分配的时代彻底终结。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一直承担着一项重要责任——培养国家干部和社会精英。1977 年恢复高考后的几年内亦是如此。那时候国家财政负责教育投资,大学生毕业后工作包分配。农村孩子考上大学能直接换成城市户口,学校给予学生补贴,上学不用花家里的钱。那时候,大学生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身份,许多大学生都把校徽别在胸前,时刻彰显这份荣誉。大学生毕业后会成为公务员,或者去高校、报社、国企任职,在工作包分配的机制下,高考确实如同科举一般,考上大学就能够改变命运。但是大学校园的扩建、维护都要钱,高校学子上学补贴也要钱,这些对教育经费也就是国家财政支出提出了巨大的要求。还记得上期说过那个时候中国教育的特征吗?“穷国办大教育”。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受到经费的严重限制,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尽快选拔和培养人才的要求产生了矛盾。

于是,1985 年,高等教育招生开始了改革的第一步。原国家教委规定,高校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实行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并存的 “双轨制”。双轨制执行后,一些考生可以通过缴费适当降低录取分数要求来上大学,这部分自费生毕业后由委托单位安排或者自己找工作。高校有了这部分自费生带来的收入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扩大办学和日常运作对财政的需求。自费生入学年龄放宽到 30 岁,让更多渴望上大学的群众实现了梦想。但是,由于自费生可以比免费生降低几十分入学,导致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专业水平两极分化。教育公平和教学工作的开展遇到了难题。1994 年,原国家教委正式宣布,高校招生叫停双轨,执行并轨。不再进行免费生和自费生区别分数线招生的制度,实行统一录取分数和收费标准,毕业后也不再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37 所重点院校在这一年试点招生收费并轨制。高校由此开始逐步探索 “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生多数人自主择业” 的新机制。

到 1995 年,全国已经有 242 所高校招生并轨,占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 30%。1996 年,全国高校开始正式试行招生 “并轨”。所有人统一考试,统一自费上学,统一自己找工作的充分市场化机制就此形成,为后来的高校扩招拉动经济打下了基础。2000 年之后,师范类院校和专业也开始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彻底完成。并轨和扩招,让中国的教育体制彻底市场化。

高校扩招,让更多的年轻人可以进入大学,留在城市,得到报酬更高的工作,跨越阶层。但毛入学率从 1978 年的 1.55% 到 2002 年的 15%,花了 24 年,从 15% 到 30% 只用了 10 年,从 30% 到 45% 只用了 5 年。在高校招生的迅猛扩张背后,高考改变命运这个共识,正在发生变化。

科举诞生后,“考试定终生,鲤鱼跃龙门” 成为千百年来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共识。1977 年恢复高考后,一批知识青年成功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这其中包括著名导演张艺谋、TCL 董事长李东生、如今的国务院总理等各行各业的精英。从 1978 年到 1998 年,北大有三成的学子来自农村,是寒门学子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最好诠释。但他们绝对没想到,他们这样的寒门学子,在几十多年后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小镇做题家。如今,通过高考考入北大的农村学子,占比已经不足 10%,这些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

近期,小镇做题家重回热搜,要透彻分析小镇做题家为什么越来越难的原因,我们需要回溯历史寻找答案,也需要通过一些理论来帮助我们看清本质,接下来,我将讲述这个系列的核心理论——人生上限三要素。

为什么有的人成天吃喝玩乐也比大多数人过得好?为什么小镇做题家越来越难改变命运?为什么年轻人现在不愿意生育了?这一切,都可以用人生上限三要素来解释。三要素分别为原生家庭、资源、机遇。三者并不孤立,而是相互包含。原生家庭首先决定了一个人的天赋。这个天赋指的是广义上的天赋,包括了艺术天分、运动细胞这种狭义上的天赋,还包括颜值、身材等一系列基础属性。其次原生家庭决定了一个人的基础资源,包括了金钱等物质资源也包括了人脉、权力等隐形福利。投胎本身就是人生资源的第一次分配。那些诞生在顶级家庭的孩子,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成为了别人重点维护的关系或者说,资源。

另一方面,因为富裕家庭有更多的资源加持,有能力为孩子托底,就算孩子一事无成,富裕家庭也能够给孩子足够的支持让他挥霍或者至少安稳舒适地度过一生。打个比方,像我们这样的小镇做题家,原生家庭和我们能掌握的资源决定了我们的人生上限只有 1 万,即便再努力,战力值也只能到 1 万,因为人生上限把我们限死了。

但另一边,思聪的原生家庭给予的资源和别人因为他的原生家庭或者因为他个人的影响力给他的资源,让他把人生上限堆得极高。假如思聪出生后成天吃喝玩乐、一点都不努力,他的战力值也有 100 万,但实际上他的上限可能有 1000 万。更何况,思聪的学习成绩还相当不错呢。这说明他并不是一个不努力的人,只是看起来努力程度不如小镇做题家,但是因为资源的加持和他自己的努力程度相叠加,他的战力值可能达不到 1000 万的上限,但也远远不止 100 万的下限。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努不努力只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下限有多低,普通人难以实现阶层跨越不是因为普通人不努力,而是因为人生上限限死了,就算付出 1000% 的努力,人生上限没有突破,就难以寸进。原生家庭一般、没有资源的普通人,想要突破人生上限,能依靠什么呢?机遇。机遇首先包括的,就是运气,如果你在一个小城市生活,彩票中了 5000 万,算不算阶层跨越?当然算。运气能够让一个普通人实现阶层跨越,但不可能所有人都有好运气,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为了让普通人能够有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1977 年国家恢复了高考,高考就是普通人最大的机遇,至少在当年来看,这个机遇的含金量非常高。

为什么说高考是当年普通人最大的机遇?

从一个人进入社会的那一刻起,他就自动成为了这个社会最基础的资源——劳动力。

而高考的制度设计初衷,就是给所有学子一个公平的、靠自己努力去赚取分数,然后靠分数获得对应的学历的机会。一个越努力的孩子,能够获得越高的学历。于是决定了一个人到底是成为高级劳动力还是初级劳动力的唯一因素,就是个人的努力程度,这是理论上说最公平的设计。在 1994 年以前工作包分配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国家干部和社会精英,所以进入了大学就是改变了命运,高考就是考中了就一飞冲天的机遇。同时这个学历决定了他的同学、校友、导师的层次,这都是这个人进入社会之后的重要资源。所以越努力的人会拥有越恐怖的资源叠加,也就让这个人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中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机遇。所以,高考给了原生家庭资源不足的普通人,直接获取优质资源的路径,从而有机会实现人生的逆袭。所以,高考是普通人最大的机遇。投胎是人生的第一次资源分配,高考就是第二次资源分配。当然,这是教育体制还未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从 1999 年至今这个叠加效应还在继续,但是改变命运的作用没有那么强大了,为什么?

首先,上世纪 90 年代,教育市场化开启,公办民助学校和择校费让教育有了经济门槛。择校费屡禁不止,愈演愈烈,2000 年,北京出台了 “三限” 政策——“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2001 年 6 月 12 日,《国务院纠风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意见》借鉴了北京市的做法,“三限”政策开始在全国推行。限分数就是不能违规录取分数低于最低录取线的新生,限人数,不能以挤压正常招生名额为手段来变相扩大择校生数量,择校生的数量必须在各省明确的比例之内。限钱数,就是各省各自明确择校费的上限。从此,屡禁不止的择校费不禁了,成为了一项 “有条件的费用”。

2006 年,《义务教育法》进一步修订,就近入学前面加了两个字:免试。从此学区房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优质教育的经济门槛进一步提升,在培训班、“超级中学”和 “高考工厂” 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的财力、物力支持,决定了孩子能得到多少的教育资源,于是,能够负担得起学费和超额教育费用的城市中产家庭和贫困家庭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差距越来越大,马太效应开始在教育市场化的环境下出现,让资源越来越往富裕家庭集中。在资源的加持下,能够考出高分的学生,自然越来越集中在城市和县城相对富裕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也就有更高的机会获取相对优质的工作。但这个结果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中产家庭的孩子得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但如果没能在今后有大的机遇更上一层,那也仅仅只是没有产生阶层滑落而已;另一方面,由于更优质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报酬逐渐被中产家庭掌握,那些出身寒门和普通家庭的小镇做题家们失去了向上跨越的机会,只能选择继续考下去。所以我们能看到,这种市场化运作到今天,得到了一个双输的局面。高考内卷的结果,只是让中产家庭不至于阶层滑落,而小镇做题家由于起跑线相对较低,从一开始失去了阶层跨越的机会。

所以,张桂梅校长为什么伟大?因为她给这些大山中的女孩带去了资源。这些女孩原生家庭贫穷,没有办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唯一的希望就是高考这个机遇来提高人生上限,走出大山。但是大家都经历过基础教育,应该明白,没有优秀的教师资源,全靠学生自己自学,想考上 985、211 是很困难的。

如果没有张桂梅,这些女孩的人生上限只会限死在大山中。所以为什么说张桂梅是真正的优质偶像,因为她真的在做一件伟大的事业——改变穷苦孩子的命运。这些孩子走出了大山,就已经实现了向上一步的阶层跨越。按照人生上限三要素的模型,张桂梅老师对她们而言是资源,也是机遇。

同时,马太效应的集中体现还有另一个领域。用常听到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选择大于努力”,在高考制度下的体现,就是志愿填报,这是许多人不会注意到,但却集中体现了原生家庭区别的领域。那些对国家政策和行业趋势有前瞻洞察力的父母,能够在专业填报上给到预判和分析,这对普通家庭甚至贫困家庭这种信息掌握极少的家庭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比方说我 2013 年填志愿,填的就是土木,那时候土木还是热门专业,相比之下计算机热度还不高,但是四年之后的 2017 年,我傻了,计算机已经变成了宇宙机,土木却已经大势已去。而我也是后来研究考公才知道,专业选择直接决定了考编岗位的可选范围,土木,实在是少得可怜。

大家都知道,信息不对称是各行各业顶端能够收割底层的基础,真正有效的信息是根本没法流通到下面的。在原生家庭中也一样。信息也是一种资源,那些在马太效应中获利的上层家庭,能够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前置选择专业,把孩子的路安排的明明白白。但是普通家庭甚至贫困家庭,他们的父母本身经历的社会层面就比较少,能够收集到的信息自然也少,没办法给子女清晰有效的专业建议,那么我们这些小镇做题家发展的道路,按照我工作之后了解到的词汇来概括,就是 “野蛮生长”。原生家庭掌握的信息的多寡和财富、层次成正比,信息是马太效应体现的另一个领域。

另一方面,由于包分配向找工作变革,不确定性开始在应届生就业领域诞生。1994 年并轨制刚刚开始的时候,高等教育还处于精英教育阶段,许多企业求贤若渴,大学生的待遇和晋升空间极大。改变命运的作用依然存在。但 1999 年高校扩招之后,高校毕业生的供应大幅增加,但是和本科生、研究生匹配的优质就业岗位的供应速度远低于应届生的增长速度,由此不确定性飞速增长,“考上了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就能改变命运” 这一共识开始成为历史。许多人考上了好大学,但在就业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并没能找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留给他们的路只有一条,就是继续考继续深造,然后在优质岗位供应仍然不足的环境下,用更高的学历去竞争低一级甚至两级学历就能应对的工作。同时由于优质岗位竞争人数太多,门槛自然就提高了。一个循环就这样产生了:优质工作对学历的要求提高,让更多人选择提升学历,提升学历的人越多,优质工作的竞争越大。优质岗位的供应和学子对优质岗位的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成为了削弱高考改变命运功能的第二要素。

所以,从 1994 年并轨制执行开始,高考这一改变命运的机遇就已经开始被削弱,1999 年高校扩招之后,这一机遇的削弱幅度和扩招的增长幅度成正比。所以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在学历通胀和资源争夺马太效应的环境下,他们唯一的路就是继续考,考研、考博。

到了这个时代,高考改变命运的作用已经逐渐被另一个考试取代了,之前说过,以前的高考承担着培养国家干部的重任,包分配的机制让高考没有不确定性。如今,什么样的考试承担着以前高考的责任呢?什么样的考试有直接决定工作内容的功能呢?什么样的考试没有不确定性、稳定性极高呢?弹幕上肯定已经有了答案。高考改变命运的功能已经逐渐被考公取代。之前说过,高考是第二次资源分配,即便如今遭受了重大削弱,这个功能依然存在,但是考公这个直接分配资源的选项,成为了人生第三次资源分配的机会。于是,考公成为了近些年的热门。

为什么这次事件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响,因为这件事让我们这些小镇做题家彻底醒悟,不管我们选择什么赛道,都有人用马太效应贪婪吸纳所有的资源,赢者通吃。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义务教育和高考制度,是他们接受教育的唯一路径,而基础教育的教育体制,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和劳动力素质,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在高考这个全民赛道里,是不存在一个发现天赋、挖掘天赋的机会的。只有那些学习课本知识天赋极强的孩子能够在这一赛道里,充分发挥天赋,但是许多拥有艺术天分、运动天分的孩子,由于家庭没有充足的财力作为支撑来发展特长,天赋根本就没有被发现或者开发。只有那些家境不错且父母思想更开放的孩子,有机会走艺术等其他赛道来实现阶层的跨越。这其实又回归到了 “家庭能提供什么资源” 这一问题上来。这些人在投胎这个第一次资源分配的时候就有了优势,高考这个第二次资源分配他们还能因为马太效应或者转换赛道获得优势,现在,他们连第三次资源分配的机会都没有留给普通人。

从经济角度看,家长花钱培养子女其实也是对家庭的一种投资,如果子女成为百万或者千万年薪的高管,无疑是巨大的阶层跨越,家长将取得巨大的投资回报。但是当我们这些小镇做题家长大成人,到了能够当父母的年纪,却发现,一方面,自己不是马太效应中受益的那一方,另一方面自己没有办法给孩子托底,那么生孩子、教育孩子这项投资的回报率是极低的。甚至都没有办法保证孩子一定能超越自己。那么,孩子出生后不过是再重复一遍我们这些小镇做题家走过的路罢了。但这条路真的不好走,所以出于善意,还是别让他走了。

在文章的最后,做一下本期的总结。首先,大学的收费制和扩招是大势所趋,但在扩招的进程中,优质工作岗位的供给没有跟上高等教育学历的供给,产生了错配从而导致了内卷。而在市场化的环境下,马太效应让最早积累了财富的人,资源吸纳的速度越来越快,提高了教育的经济门槛。寒门出身的狭义小镇做题家们基础教育阶段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高等教育阶段无法负担起学费,从而在以学历为基础的市场竞争中输在了起跑线上。另一方面,普通家庭出身的广义小镇做题家们,在资源争夺上也比不过城市中产家庭,只能继续考下去,用更高的学历去竞争原本低一级学历就能应付的工作。最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更稳定、更直接获得资源分配的编制。从而,社会资源的争夺重新回归了建国之处的高考制度设计,也就意味着高考最初的作用正在被考编取代。而考编的学历要求,使得高考一直是考编的基础,使得高考对于普通人而言的阶层跨越功能正在逐渐空心化,高考的意义只剩下筛选出最高一批层次的科研人才了。

科研之外的人,高考的意义就是取得一个文凭,然后去就业市场竞争。现在找工作的市场,其实就是我们这样没有原生家庭兜底的普通人内卷的战场。

随着社会版本不断更新,高考这一机遇被大削,如果没有张桂梅这样的校长,没有网络课程的支援,没有资源加持的小镇做题家想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希望已经近乎终结。

知乎用户 亲爱的会员​ 发表

我发现自从移民批下来之后,自己跟国内上层人的观念越来越接近了。

比如 996。之前我是打工的,当然反对 996。现在我觉得 996 好呀,有几点原因:一是 996 换来中国整体强大,海外华人也更能挺直腰杆,有面子,地位提升,能吃到红利;二是 996 让各阶层都疲于奔命,消耗掉他们的精力,不会带来不稳定的东西,威胁到现有的国内外社会构架;三是 996 逼有能力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移民,有利于海外华人群体,带出来的钱也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难怪一直默许 996。怎么会禁止呢?那些反对 996 的人怎么想的,只希望自己舒服,怎么行

为啥要说到这个事?因为我现在对小镇做题家的看法,和上面 996 的看法差不多。

一是要他们努力做题,努力工作,我们才能吃到红利。

二是要用做题消耗掉他们的精力,让他们没有眼界和能力想别的,我们吃红利才能吃的稳。

三是极少数卷王,小镇做题王【笑】,打通了前两关,脱颖而出了,那么我们就允许他过独木桥。毕竟他很厉害,加入我们,也对我们团体有利。团体的入门考验很难,他进来已经很不容易了,当然不怕他闹腾。

怎么没有出路呢?出路是有的。只是真相比较残酷罢了

另外,我走了,就不关心做题家的事了,最多在网络上水两句。

但是国内的这些人吧,一定比我更狠。因为他们会想:我现在不是做题家了,但怎样保证我不回去当做题家,怎样让我的孩子也不当做题家。。。。

这就麻烦了。

所以我也同样不看好 996 会消失。

祝大家幸福

知乎用户 死人 发表

突然想起,好像…… 萧何、曹参、黄巢、洪秀全、康梁、孙中山、毛泽东都是小镇做题家来着~

知乎用户 颜辞 发表

湖南那位算不算小镇做题家呢 没出路了咱们也去井冈山找红军嘛

这种话从政府的嘴里说出来真的… 伤心 伤心啊他妈的

知乎用户 张弛​ 发表

一千多年前,一个小镇做题家,在考编失败后,赋诗一首: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知乎用户 天真小学生 发表

做题家与社会的矛盾在于做题家脱离社会太久,在学校中接受了太多的诸如 “公平”“公正”“法治” 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导致自身异化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人,一出校门就傻眼,发现学的知识没用,受的教育也是唬人,上不能进体制躺平,下不愿进工厂耗命,在比资本主义还资本主义的社会中跋前疐后尽受挫折。

好消息是国家已经调整教育方针,用中考分流减少做题家的诞生,但坏消息是现在这一批批毕了业的灵活就业青年将成为社会所最不能容忍的群体。社会各界纷纷提高录取分数线;到处都是指责他们不求上进的声音,仿佛他们干了什么大逆不道天理难容的事情,其实是强迫青年为他们过去所做的一切买单。这本质上是强者对弱者的霸凌,上层铁板一块互相簇拥成门阀学阀,下层七零八落原子化个体在时代大浪里夹缝求生,多么像六十四卦中的否卦,只能说抛弃幻想,但不要抛弃希望,要等待否极泰来的那一天。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从做题开始的 1000 年,是中国停滞的 1000 年,也是人被异化的 1000 年。【做题让中国走上不归路】世界恢复和平不是为了让你恢复做题的♦

中国现在崛起是靠电子厂工人的代工出口,不是靠你做题然后考公务员吃国库。

如果崛起只是做题这么简单,那世界各国都做题好了。

——

【小镇做题家吃的盆满钵满、满嘴流油】

都要当仓库里的老鼠。让五千年中国陷入历史的停滞。

只管自己,非常短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代表。能 Run 则 Run,不能 Run 忽然又为人民服务起来了。

这样的人能相信吗?

未来能交给他们吗?

做题家治国吗?

治国是做题吗?

没有出路了?国库确实被你们吃空了。

只许自己吃,不许别人吃。

你们不是追星吗?明星跟你们做一样的事就塌房啦?

当然音体美在中国也都是特权阶层,这也是为什么你们没有音体美课程的原因。

不过是中产阶级反对贵族罢了。

别说的多么正义。跟我们大众的关系为 0。

不是反对衡水中学吗?为什么又支持应试教育?

我都不知道你们要什么。

世界不是做题。

做题当然没有,也不应该有未来。

科举 1000 年,对中国毫无帮助。

做题家只是为了自己,不能让国家和人民再次为他们陪葬。

——

我是一个失败的做题家,因为你们要做题,做题对你们有利,我被迫跟着你们一起做题,失去了整个青春、整个人生、无限可能。

我当然要批判做题。

你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私。

不能因为你们而绑架整个国家和民族。

科举成功的人是有一些,是做了一些贡献。

但科举失败的人更多,浪费了数以亿计的人力,做那种意义非常狭窄的事情。

绝对不要做题。要做你自己做。

你们做题不过是为了做对了吃国库。你们是蛀虫。你们也是统治阶级的联盟,别在这儿假哭了。这是动了你们的奶酪了,你们所以喊打喊杀。谁被你们带着走,谁才是真傻。

做题对中国的帮助非常有限。贻害无穷。

可能有你们要的稳定,也有中国要的稳定,但是贻害无穷,不归路。未来可能性为 0。

从哪一个角度都不应该做题。绝对不要重蹈覆辙

就是这样。

知乎用户 淼歌​ 发表

有出路,洪秀全当年就是小镇做题做不上去然后搞的太平天国。最后南京有车有房。

做题家很多都是接触中下层又有机会接触上层,他们知道下层的苦也知道上层的奢靡。多数朝代寻求出路的领头者都是这种出身。

知乎用户 苏霍伊​ 发表

天街踏尽公卿骨,敢笑黄巢不丈夫!

借用一位知友的图,侵删。

知乎用户 梧桐木桥​ 发表

实话实说,确实很难,很难了!

现在不是改革开放刚开始的 1978 年;也不是投机倒把,全民下海的 90 年代;也不是我们刚加入 WTO 的 2001 年,我们连最后一段繁荣的末班车也没赶上。

我理解的小镇做题家,他们都是从乡村,小镇小县城,还有中大城市的下层中发奋读书考出来的,其中不乏诸多名校的毕业生。

他们的父母可能是农民工,可能是 98 年左右下岗的国企工人子弟,可能是小商小贩,他们自己可能是留守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看到自己的父母打工中付出的大量血汗,看到自己的父母求生存中遭遇的各种屈辱。他们满心想的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的家境,出人头地。

但是他们渐渐发现,非但看不到自己未来有什么希望,还要背负着父母用血汗支撑起来的期望的辜负。

如果说上一代的小镇做题家,还能乘着经济的东风在城里买房安家,那么这一代的就相当之难了!

**因为经济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动荡的前夜,**这不是你想怎么样都就怎么样的,它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所以一定会有一部分**工农出身的知识分子阶级意识觉醒,向左转。知识分子 + 广大工农,**这两类人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力量。

但是未来会怎么样?谁也说不准,还要看以后的历史条件,但是这种力量正在逐步开始形成,这却是事实。

所以,大家!小镇做题家作为一个整体,在今天这个环境下,可能没有好的未来,但是具体到每一个特殊的人,混的好坏肯定有差别。

就像整个农民工人一样,作为一个整体,这 40 年来的处境并不好。

但具体到每一个特殊的人,一定会混的好的,混的差的,甚至有许多人跳了出来,脱离了原来的阶层。


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千万不要摆烂!不要摆烂!不要摆烂!

大环境不好,婚姻,家庭,父母,同学攀比各种压力都会传导到你的身上,很多人自然而然的都会摆烂。

一些小镇做题家,到了大学之后,面对巨大的落差,难免会迷茫困惑,有的人就选择了打游戏,各种摆烂挂科。

小镇做题家想要赢,首先精神上就不能输。

先把各种小资产阶级情调扔到垃圾桶里,什么狼人杀,下午茶,全国旅游,追星,少碰这些东西。

**第二,要读书,大量的读书。**小镇做题家的各种人生选择,一般没有什么人指点,当觉醒过来的时候,往往悔之晚矣!

而人生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一个的选择构成的。

要从大量的阅读中,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不能再被这个世界牵着跑了,而要对于这个社会有稍稍的控制感。

**有了更高的见识和认知,**遇到的贵人才有可能抓住贵人,遇到的机会才有可能抓住机会。

【读毛选,读历史人物传记,了解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的历史,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比如去年比较火的《置身事内》是讲房地产的)】

第三,要苟着活,积蓄力量。

人生还长,先告诉自己穷困潦倒 10 年,又能怎么样?

世界变化很快,你看这两三年之间,社会舆论陡然翻转,谁能说定以后要发生什么呢?

这个时候高中学的典故就要发挥作用了!什么司马迁被阉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姜太公钓鱼出相之类的,,,想想历史人物的遭遇。

总之就是先苟着发育,即不要乱冲乱撞,也不要悲观消沉。

放平心态,降低预期,多读书多锻炼,嘴里要有一口气,保留一分精气神,积蓄力量

最后还是推荐大家读毛选,你是左也好,右也好,还是想提高认知也好,这确实是本好书。

我最近就在读,有一个专读毛选的号——梧桐木桥(回复 1976)

知乎用户 金耳朵 发表

有出路,需要买本辅导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早上 pyq 被一篇官方公众号发布的《嘲讽 “小镇做题家” 是一个危险信号》给刷屏了。

发布自浙江省委宣传部的号 – 浙江宣传,这说明至少在省委宣传部层面是旗帜鲜明地与否定公平、奋斗的不正之风做斗争。

平时发的文虽然质量也都很高,但是客观地说,一般是宣传系统的在转发。

今天那个好家伙,党委、公检法、政府系统,各级各地的筒子们纷纷转发。

我的 pyq95% 以上是体制内,也就是新闻周刊嘲讽的 “小镇做题家”,四个字的这回是惹众怒了。

知乎用户 Shakes.Bi 发表

警惕白宫棋牌室打” 收留心灰意冷小镇做题家 “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之前小镇做题家这个事火的时候 我想到一件事

大学一个女性朋友 F 来自某富裕省份的省会 家境也是相当优渥 F 本人真的没有富二代的 “名媛” 优越感 平时吃穿用都很低调 买机票也和我这样的贫民窟女孩一样挑三更半夜的打折机票买 富有爱心热爱小动物 朋友圈发的都是朴素的日常 从不炫富 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还经常会照顾被冷落的同学 待人友善真诚 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间水果店每天吃水果

就是这么善良友爱的一个姑娘 有一回挽着我的手跟我说 “不要和那些穷地方的男生走得太近”

我大为震惊 当时真的不敢相信她会说这样的话 她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纯良天真的富家小天使

我问她为什么呀

她说 那些穷地方考上咱们学校的心理多多少少都有点变态

没错 我们学校也算是个还不错的 985

我不理解 我说 他们从一个贫穷的地方考上来 本身就要更加艰难刻苦 怎么能说别人变态

F 说 他们是很努力呀 就是因为他们这么穷还能这么努力 说明他们心理已经扭曲了 已经不正常了

我没有再说话 我知道她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她这么一个善良的小姑娘 会有这种想法 必然是身边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实当时我想和她说 我家也挺穷的 你觉得我是个变态吗 但是出于一瞬间的不知道是因为自卑还是自尊 我没有说自己穷的勇气 因为我不希望成为他们眼里的变态 那个时候我知道 拥有了很多资源高高在上的人 他们看似友爱的握住你的手 实际上在转身的时候 依然会满脸嫌弃自己摸到了脏东西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直截了当的答案。 没有。再就是,别叫我叫做题家。我就是乡村错题本。算不上家,不用高看我。谢谢中国新闻周刊,谢谢人民日报。不用自罚三杯。大可不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小镇做题家都没出路了,那小村错题本岂不是要原地重开了。

知乎用户 地瓜 发表

小镇做题家当然有出路啦,只是我们这些做题家不擅长从历史中寻求经验罢了。不过还好,已经有人把小镇做题家的出路总结成书了,我这就找给你们看:

知识阶级与革命

经新学堂十几年的培养,到五四时期,新知识分子队伍已相当壮观。据统计,五四前夕,全国共有公立学校 52650 所,学生约 450 万人,与 1910 年相比,学生人数增长了 3 倍。[23] 以中学而论,1915 年全国共有中学 444 所,学生 69770 人;到 1923 年增至 738 所,学生多达 118548 人。[24] 此外,国内大学生和国外留学生人数亦达数万人。而那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尚无法提供足够的职位和相当的就业机会来吸纳源源不断从新式学堂和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青年。因此,**在五四前后,中国都市社会集聚了一大批因就业无道、谋生乏术、前途渺茫而对社会现实产生疏离和不满情绪的知识青年。**据 1916 年对 1655 名回国留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其中在家赋闲者多达 399 人。[25] 留学生尚且如此,一般中小学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以下称 之为中小知识分子、中小知识青年)谋职之难,更可想而知。

在知识分子群体中,中小知识分子人数最多而境遇最差。1924 年的统计显示,中学毕业生能继续升学的只占 20%。也就是说,80% 以上的中学毕业生或因家庭经济条件或因自身学力等因素而不能升入大学或出国留学,自然也就失去了跻入上层知识精英行列的机会,但他们对社会承认的期待和往上爬升的愿望非常强烈;他们因已受过初等或中等教育而不愿认同于普通民众和甘居社会下流,但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城市中谋得一个相当的职位。他们一方面因自身前途渺茫和社会地位不稳定而产生莫大的心理失落,同时又因目睹整个国家与社会的败落和衰颓而心怀焦虑。这双重的失意、焦虑、无望乃至绝望,使他们很容易被某种意向高远甚至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社会政治理想所吸引;革命乃至反叛的意识,自然也最易在这一处于游离状态的知识青年群体中孕育而生。1926 年,《国闻周报》发表一篇题为《知识阶级与革命》的文章,颇值一引:

民国以来,国内外大学专门毕业学生,岁以数千计,各省中学毕业学生,岁以数万计。大学专门之毕业学生,一部分欲进为学者之生活,作高深之研究,希于世界学艺界中,占一地位,以谋国家社会精神上物质上两方之进步发明,则国家无最高学府以养成之,社会无学艺机关以奖进之,甚至以教员终身,亦复为饥寒交迫。其大部分欲投身社会者,则政府机关肥美重要之差缺,大小人员,概都与军政要人有连,绝无容纳学校出身人才之余地。闲散职员,为数无几,幸而得之,亦得枵腹从公,等于坐毙。至私人机关,本属寥寥,而当事人物,大都脑筋陈旧,厌恶学生,不但非技术人员不肯录取学生,即技术人员亦不乐用专门。**故国内外大学专门毕业学生,除有父兄及其他特别关系者外,欲循正当轨道,以求容纳于社会者,百不得一。**若夫中学毕业学生,除一部分进入专门大学者外,更无消纳之处。

试问此每年递增之数万以上之毕业学生,欲求学不可得,欲作事不可能,生机断绝,路路不通…… 当年富力强之时,正心粗气浮之际,其心理若何,其愤慨若何,故在今日学校之失业青年,在社会上政治经济之组织,咸怀极端不满之意。苟有可乘,便思破坏者,与其谓为思想所激,勿宁谓为生计所迫。

**近来南北学生,纷纷投效革军,冒白刃而不辞者,为数日多。**吾人一考其动机,实不胜同情之感,而深为国家社会惜者也。…… 每年加增数万知识阶级之失业者,即无异每年加增数万知识阶级之革命者。民国十五年矣,以抽象的统计,此种知识阶级因生计而迫于过激者,已在数十万以上,今后数目,再与年俱增,今后势力,即与年俱长。加以无知识阶级之失业者,因战事关系,数亦猛进。知识阶级者,利用于上,无知识阶级者,奔走于下,大势所趋,无论当局压迫之武力如何强固,现在社会之组织,必有根本破坏之一日。诚为人类之大不幸也。

这个时期学运、学潮的主力军固然是学生,国共两党的有生力量也是学生。黄埔军校前 3 期 2000 多名学生,大多是高小和中学文化程度。1919~1927 年,全国学运、学潮,57% 发生在中学(含师范学校),38% 发生在大专,5% 发生在小学。

**中小知识青年与上层知识精英相比,其学识能力毕竟稍逊一筹,故而在时代大潮中,他们一般不能成为领潮者,而只能扮演随潮和追潮者的角色。**他们常常踵从于上层知识精英之后。当各种主义流行时,也难免盲目从之。其时即有人指出:“一般青年多数只晓得空口谈主义(其实恐怕谈主义的资格都不够),一味盲目地跟着人家跑,究竟主义是什么东西?那 [哪] 种主义适合国家社会目前的需要…… 他们通通不暇顾及。”这里所流露的正是上层知识精英对中小知识青年的看法。在前者看来,后者连“谈主义的资格都不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谈三观,谈实操。

出路少但是有,我说个现实的,要不一路卷死出国,直接变高华,这就不多说了。

要不留国内高校这样,有多少钱不好说,总是有点小权利的,起码我就知道一些事情,另外子女阶级就明显提升一个度了,码农的孩子和教授孩子这种区别,另外家里亲戚也可以享受一定好了,但是留高校也要考虑自己家庭经济情况,考虑自己性别。另外高校的工作算比较体面的,嫁人也是一大优势。

要不靠婚姻逆袭一波,但是得抓紧时间,另外当然得颜值过关,另外看自己有没有渠道人脉能认识高于自己阶级的人,不要随便发生婚前 X 行为,很多男的其实还是很在意这点的,不要乱谈没有的恋爱,青春宝贵,毕竟做题家的资本就是自身,不要当小三那种,就是去正常恋爱结婚,起码部分有钱人是不会一定追求女方同样家里有钱的,人优秀漂亮温柔什么的也可以了,毕竟他已经有钱了,我身边还有例子,男方没选富二代选了学习好的普通家庭女生,因为男方觉得当时相亲的富二代女他把握不住,另外男方家里有一点蜜汁学历崇拜这样子,男的还专门花钱水过学历。

这是三条很实在的能或多或少提升阶级的路,别的什么去 996 乱七八糟就那样,到头来都是灰头土脸打工人而已。

为什么我提这三条,因为身边人有实践过这三条,有的成功了,有的半途而废了,因为太辛苦,因为理想底线等等原因,但是不论如何,感觉这三条路对小镇做题家来说是可行可操作且成功率很高的。

别的什么考公逆袭当官或者当创业当资本家可能性几乎为 0,想那些还不如买张彩票,毕竟你都做题家了,说明一没人脉,二没眼界,三没资本,四情商不会是特别特别高的那波,搞别的怎么能搞成呢?

我看好多人提到教员,你们不会以为教员算小镇做题家吧…… 有什么可比性,有那个能耐已经不算做题家了。

知乎用户 楼芳宁 发表

答案是没有出路。

玩过游戏吗?玩过大富翁吗?那种一张塑料纸一个骰子一堆道具币,收拾起来贼麻烦的那种。

你会发现,只要开局第一圈走完,最多第二圈,基本上这个游戏的套路就已经形成了。

有的人手里地多的要死,有的人两手空空,有的人还在监狱,有的人已经买下了最贵的地皮。

从第三圈开始,基本就没有空地了,所有地皮都开始陆陆续续盖上房子了,这时候再跑几圈,基本就能看到结局了。

甚至你换一个人来接盘,该能赢的还是能赢,该输的神仙也就不回来。

好,现在这里有一个按钮。

按下去之后,有 50% 的概率 + 200W,有 50% 概率 - 100W,资产为负之后就不能在进行了。

或许你的概率统计很好,你告诉我 E=200W*50%-100W*50%=50W,期望为正,一定会挣钱啊。

那么好,当你按下第一下的时候,你负债 100W,这个游戏就结束了。

它根本就没有给你翻盘的机会。

如果你有 200W,好巧不巧,连续两下 - 100,这游戏你也结束了。

但你有了 1000W 以上,这个游戏可以按到你手抽筋,因为只要不是 10*-100 这种狗屁概率,你就是赢家。

看过《西虹市首富》吗?

王多鱼想花钱花不完,结果越挣越多。

很多人觉得这是一部搞笑片,其实现实里也不会差太多。

没有绝对挣钱的买卖,也没有绝对亏钱的买卖。

如果你的项目足够多,你会发现,很多创业投资理财成功率不高,但是收益大啊。

你丢出去三五个,十个二十个项目,只要成一两个,那点亏出去的钱分分钟就回来了。

但是对于穷人,没有筹码。

创业失败一次,就没钱了,压根没有机会重来第二次。

开厂亏钱了,根本就没有多余资金再去开厂。

而对于王思聪来说,先丢几个亿下去,开它 50 个项目嘛,亏了 40 个怕啥,成了 10 个,分分钟给你挣回来咯。

那聊了那么多理论,来点实际的?

1. 心理做好准备,接收自己的平庸,接收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永远月薪 5K,永远单身,永远也实现不了梦想的准备。越早坦然接受这一切,就越能在生活中看得开。

2. 坚持努力,但不要过分努力。绝大部分的事情,不是靠努力能够做得到的。你可以努力学会语言,学会编程,学会变魔术,但你如何努力也无法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

3. 别想太多,开心最重要。小时候谁没有个做科学家遨游太空的梦想?你跟别人说你想创业投资,别人会对你加以赞许,你跟别人说你想拯救世界,别人只会觉得你是 SB。所以开心最重要,吃路边摊不健康,但你吃的时候就别想那些玩意,吃完了再说,该享受就享受,单身有需求了也不要憋着,陌陌啊悦技这些上面花点钱也能找到解决,尤其悦技还很多直奔主题见面活动的,里面爱玩的也多,约个异性一起看电影啊娱乐放松一下,看对眼谈个短期爱,各取所需的,也能缓解压力,放过自己,也是一条出路。

4. 别想着挣大钱,是个人都想着挣大钱,但真挣大钱的手法没人会告诉你,市场竞争那么激烈,少一个人少分一口蛋糕,还会有人主动告诉你怎么挣钱?

5. 不要盲目随大流,大家刷视频,你也刷,大家做兼职,你也做,大家做视频,你也买摄像机,大家躺着赖床,你也钻被窝。到底想做啥,先想好了,决定了,做过了,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了。

6. 别整天盯着互联网听风就是雨。互联网打字不要钱,评论不要钱,骂人不要钱,输出观点也不要钱。上网不用考资格证,有网络和设备就行,别整天看今天这个了,明天那个了,你看到的大部分不超过 15 分钟的视频,很多是营销号机器自动做的,你看到的很多文章,也是机器人写的,甚至评论区的回复,也都是机器人刷的,信他?信你个鬼。

如果生活累了,那就摸个鱼吧。

知乎用户 济三良 发表

编制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甜易烊千等大流量明星?

为了 “得民心。”

舔明星,进而得到其身后几千万无 nao 粉丝的民心。

进而让这些无 nao 粉丝成为小粉红,方方面面无条件热爱官方、维护老爷的一切决定和说法,包括小镇做题家、包括银. 行取钱喜提红马。

尽管这样得民心的方式,呸呸。

但这样得来的无 nao 粉丝的民心,正好是官方喜欢的、乐意的。古巴、朝鲜、俄罗挺喜欢屁. 民与耗材的。

统站。

知乎用户 吓死隔壁老王了 发表

除了考公,没出路。内卷王工贼大都出自做题家,单打独斗惯了,常年的荣誉让自己漂了。合作共赢的意识不足。

知乎用户 john lambt 发表

这个世界不怕有压迫者,也不怕有前赴后继的压迫者,而怕有被压迫者,前赴后继的要成为压迫者,或许他们只是不想成为被压迫者,但是这个世界难道有既不是压迫者,也不被压迫的人吗?小镇做题家,说起来很励志,但是他们实在是为这种压迫的环境添砖加瓦,他们就是要逃离被压迫的地位,有谁是为掀翻压迫的环境而做题,做题本来和斗争没关系,做题就是要服从,服从压迫者的标准,做的了八股文,你才有资格做奴才。你做奴才被人看不起,你哪里有什么道理讲的出来,做题家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最好是做个看起来无害的工具罢了。作为做题家这些底层,唯一的出路就是彻底决裂,考上大学,并不能改变你被压迫的地位,拿了高薪也不能改变你的被压迫地位。若哪天你觉得你的所得,使你不得不感谢这个环境时,那你就做了彻底的奴才,你背叛了你的出身。

知乎用户 愚不追日 发表

你觉得什么样的出路是出路?

人均马云马化腾?

个个嫩模小哥哥?

退一万步,拿欧美福利?

这就是你对出路的认识?

认命不是出路?混吃等死不是福报?

非要卷到砸锅?你看看那些砸锅的,他们找到出路了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那些因为家庭原因连高中都上不了的同学,初中都上不完就得去中专 “产学研结合” 给校方当弩弓,和普通工人一样的工作收入却被校方拿走大头。那时候除了我之外的做题家们都在幸灾乐祸,现在鞭子打身上知道叫疼了?我对这些家伙的看法就像每一个支持威权迫害他人利益的贵物一样,我都希望它能挨一挨尼德兰银行的铁拳,过一辈子 12*6,无限加班,收入却被校方拿走的生活,因为这就叫德匹下,你给皇军带路,你就应当接受沦陷区的生活。

知乎用户 猫猫 发表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小镇做题家是一个贬义词。

就是见识少,只会背书,头脑不灵活,相信会做题就是万能的。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至少要知道这个社会是怎么运行的吧。

比如说,请问孩子以后想要当演员是靠做题嘛?这完全错误啊。你看易烊千玺,别人十三岁就出道了,有自己的微博,平时会短视频,直播啊什么的。什么唱一首自己编的歌,跳一个模仿别人的舞,虽然现代剧会有版权,但是模仿一下古早的电视剧或者古籍根本没有问题。难道有谁不让你孩子做了?

那你家孩子如果要走这条道,必然很小就已经要准备好了。

现在又不是三四十年前,当演员也要考编制,而是先有热度才去做演员的。

其他科目也一样,应该是先挑工作方向,再学科目。不要以为分数是越高越好,你要读的东西如果考分低,多余的分数是浪费,然后就应该考虑到大学的时候怎么做才能最好找到工作。

学习是为了以后找工作和工作所需。只管做题,难道不会高分无能嘛。

高分无能的人,哪怕分数高也未必找得到工作啊。

知乎用户 hardy​ 发表

小镇做题家,一直都没有问题,而且这是中国的普遍现象。

改革开放后,高层决定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个别战略城市,打造北上广深。时间算到现在,也就是才几十年而已。

**三十年前,深圳还是小渔村的时候,压根就没有什么大城市,大家都是小镇青年。**当时很多的人学历也不高,初中就能做老师,很多老教师都是在职业生涯中,慢慢的提升学历,达到本科,当年是单位成批去安排的。

说什么看不起小镇做题家,四字明星有个贵族身份,这都是扯淡的。因为贯穿整个国内的城市化,也就是 30 年左右。现在的年轻人那么好糊弄的么?

一个人在家乡土生土长,会更熟悉身边的环境,更容易获得身边的资源但是由于要推动改革开放,国家政策人为的把很多优势资源往部分地区倾斜,导致了很多人需要通过背井离乡去寻找更好的生活。

以前的农民在家种地,一年一万八千,后来去城市里面打工,一年就有十万八万。因为城市里面有招商引资,因为城市里面有工业化的工厂,因为城市里面提供很多就业岗位。相比之下,农民种地也辛苦,而且还没有什么钱,愿意吃苦的人很多,但是吃苦也需要最大的回报,所以背井离乡也是无奈之举。

那一代人有很多通过劳力去建设一个又一个城市,但是那一代人经历过太多的辛苦,自然希望他们的孩子不要再这样辛苦,若是想不凭劳力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立足,那就需要依靠学历。因为城市越来越大,城市配套越来越多,城市需要更多有知识文化和专业技能的人来管理这个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慢慢的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中坚力量。

学历都是努力考上去的,所以一个城市里面大部分的职能岗位,编制岗位,都是做题做上去的,都是做题家。至于你是小村庄来的孩子,还是美国纽约回来的海龟,你都要经历这个过程**(要是张嘴贵族,只能送到精神病院)**。不只是中国,全世界都一样。

所以说有明星看不上小镇做题家,嘲讽小镇做题家?要这样说,全国 14 亿人,最起码 3 亿以上的做题家。这种明星公关团队是直接拿炸药炸了算了,当然那明星大概率以后也凉完了,在这片土地上,明星本身不稀缺,而且替代性很强,竞争很大。

至于为什么小镇做题家的地位好像越来越低,确实是因为现在想要通过学历改变命运越来越难,国内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很多城市开始提供不了那么多的岗位,好比人口负增长就没有那么多孩子,连学校都开不下去,那些老师怎么办?只能两百多人竞争两三个编制岗位。不管是职场还是学校都越来越卷了。很多的孩子,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大三就想着考公,做个小学老师都要研究生毕业。

所以年轻人都不容易的,要想着未来的工作,要想着拍拖结婚,还要面对那高昂到离谱的房价,想想就压抑。

所以要是有人嘲讽小镇做题家,那这压抑起来的无名业火,都得烧到他的身上,最后渣都不剩。

喜欢我的文章,喜欢看爽文的话,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hardy 聊一聊。

知乎用户 苏苏练字 发表

我是小镇做题家,是经历十八年寒窗苦读挑灯夜战的千千万万之一,是出身低线城镇没有见过霓虹繁盛的边缘人,是通过无数题海无数竞争熬出来的奋斗者,是坚信读书改变命运却怎么拼命也只能勉强立足的普通人。是你,是我,是芸芸众生的我们。

不被眷顾的人们连努力得来的回报也要受到嘲讽吗?因为不能选择的出身所以只能在日复一日的埋头做题里寻找出路的人就活该受到攻击吗?因为想改变自己所以使用看起来愚钝笨拙的方法就该被贴上 “小镇做题家” 这样的标签吗?

其实让大家愤怒的点并不是不能接受指责,而正是因为接受了太多指责之后,发现连努力这件事都要都到指责。这种感觉太过无力。

很多人出生在罗马,享受着优越环境和背景带来的福利,可以接触到很多孩子一辈子都不能接触到的资源。除此之外,读书之后,在相对公平的义务教育中,这些出生罗马的孩子因为认知、家庭教育、家庭培养等各方面的原因,比普通的孩子拥有更多的选择。

而 “小镇做题家” 呢?出生在三四线小城镇,接触到的环境、人群本就相对闭塞,家庭所能提供的资源少之又少,全靠自己在社会上立足。小镇做题家们将自己的一切投入到一份份垒起的真题卷中,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妄图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站上更大的舞台。

他们不怨天由人际遇的不公,看着资本分走手里的蛋糕却依然埋头苦学,靠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努力摆脱现状的平庸,到头来却被分走蛋糕的那群人吐上一口 “小镇做题家” 的唾液。

总有些人走在平坦的道路上大踏步迎接自己朝阳,可是生命的沉重与轻浮却并不是我们能左右。不要因为自己发光,于是想熄灭别人的灯。对,的确是一只又一只的蝼蚁,可蝼蚁们有什么错?我们只是想追求更好的人生,有何错之有呢?

很多苏苏书院的加盟商们就是所谓的 “小镇做题家”。他们是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普通人,在出社会之前没有见过大城市繁华,他们背后只有他们自己。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将青春投之于日复一日枯燥的寒窗夜灯下,将未来寄托于走出一平书桌外的广袤天地中。于是靠着层层应试教育的选拨,几经折腾后好不容易在社会上立足。

成家立业后,为了给家人和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他们又努力开始学习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主副业同时进行。他们往往活得很吃力,前进的脚步也从未停歇。据了解,苏苏书院加盟商很多都是第一次从事这个行业,之前完全没有基础。但因为想改变现状,于是从零开始学习,比别人更用力奔跑,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小镇做题家” 这几个字抹掉的不只是他们努力生活的痕迹,更摧毁了他们对于自己下一代的期许。他们尽力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普通却坚毅的榜样形象,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更优质的资源教育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可忙活一场,到头来这几个冰冷的字眼彻底给他们浇了一泼冷水。

那这些努力真的没用吗?为了增加收入选择加盟苏苏书院,从 0 开始的他们慢慢摸索,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不会运营就花时间投入,流量曝光量不大就耐心咨询。除了团队帮扶外,自己也在熟悉学习,慢慢做成自己的网课平台,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事业,靠自己一点点让口袋变富裕。

而据了解,他们赚钱的同时,也培养教育自己的孩子。很多这样的家长从孩子大中班开始就亲自陪伴教育,从练字开始,慢慢培养孩子的书写意识。等到孩子写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又开始带着孩子一起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事无巨细。这点在他们孩子做作业的行为习惯上就能看出来,他们的孩子往往比普通的小朋友更专注、更知道怎么规范化学习。这些投入真的没用丝毫的用处吗?

“小镇做题家” 的后代可能也是 “小镇做题家”,但他们却一步步从普通的人生道路走向更大的舞台,很慢但很坚定。我等虽草芥但仍心向高山,一蓑烟雨任平生,坚信心之所向,素履所往。我等虽是野草,却从不怨天尤人悲天悯怀。我们生生不息在阳光下茁壮生长,我们心怀希望,想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草地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平凡本没有错,而努力奋斗的人更不应该成为嘲弄的对象。

正是千千万万这样 “小镇做题家” 们心怀希望,在各行各业努力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才保证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转。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应该值得尊敬。

关注苏苏书院,了解更多有用的价值信息~

知乎用户 孤影 发表

大部分没出路,小部分其中的精英和捞偏门的有出路。

最好的归宿其实就是考编,再就是考研提升学历搞研究,考编或者去大公司就业。还有就是继承家里的产业,去海外捞金啥的。

还有不少是家里条件本来就不差,但也不是很有钱。比如别人考研考编一战失利就直接就业在职考,他家里可以给他出钱出资源,让他在家待业考,并且提前给他铺好路,让他进了体制内走起来也是顺风顺水。还有就是他也不一定是那种特别卷的,但就是很活,能做到点上,最后踩着一众卷王的脑袋上岸。

大部分小镇做题家的归宿就是去私企找个工作干干,再就是在家啃老考编考研(大部分是考编,考研的一般三战以后继续考的很少了)进体制内躺平,还有就是自己下海当个体户创业,运气好一点的能被人提携开个小规模的公司(写字楼那种),赚点钱。

这个结局算好的了,古代六七十岁像孔乙己那样的童生多的是,不可能每个老百姓里面都能出个范进或者海瑞(一个五十多岁飞黄腾达,一个没有背景做到正二品官)。

卷吧,卷没出路,不卷更没出路。卷起来,好歹还有希望。

知乎用户 白水 发表

什么是出路呢?非得大富大贵才是出路吗?非得豪宅豪车是出路吗?非得挥金如土是出路吗?非得把打高尔夫当做日常才算有出路吗?非得名牌满身是出路吗?非得高官厚禄是出路吗?非得有人鞍前马后伺候着才算是有出路吗?小镇做题家,这个词语义已经扩大了,但基本上得是 985 毕业吧。是不是已经离开了小镇了?到了县城的都少吧?大部分在一线到三线城市里了吧?至少他们的孩子不用再当小镇做题家了吧?虽然还是做题家,城市做题家。城市做题家比小镇做题家好吗?如果认为好,那就是有出路了。如果认为,城市做题家比起小镇做题家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还是没有出路。那么,这个题目本身就不成立,应该改成 “做题家” 真的没有出路了吗?更直接的可以置换为平民子弟还能不能大幅度的阶层跨越?如果不求大富大贵,不遭遇存款取不出,不遭遇期房烂尾,不因病返贫等等非正常情况,985 毕业的,倒不至于惨到比在小镇上生活时更差吧?我在小镇上拼命做题时,小镇只有一家叫麦肯基的山寨麦当劳或者也可以叫它高仿肯德基的西式快餐店,我还吃不起,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吃上。现在虽然还是知乎人均百万标准下的贫民,但麦丹劳和肯德基一类快餐能不吃就不吃了,怕胖。回头看看自己曾经走过的路,那么泥泞,现在路虽然还是窄,还是前路漫漫,还是不知道未来哪段路可能有雨,但现在的路还是好走多了。要多少是多?要什么自行车?

知乎用户 一只修狗 发表

列宁:这种学校里的每一句话,都是根据资产阶级的利益捏造出来的。工农的年轻一代在这样的学校里,与其说是受教育,倒不如说是受资产阶级的奴化。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游泳的奴仆,既能踢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

如果不能改变现有的制度,那么就只能在他们安排的规则下活下去。当然个人的奋斗是可能在这种规则下取得成就的,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整体肯定是倒退的。

知乎用户 zZZ 发表

从小在县里村里长大,没有好的教育资源,没有开阔的眼界,甚至高考填志愿都没有讲究,家里也不懂,就那么一填。(现在想想自己的过去,真的一直好自卑,自卑也是有原因的,太底层了。)

毕业以后考编制,考了三次。第一次笔试就考过了,面试没过。(被关系户顶掉了)。第二次边上班边考,笔试没过。第三次,笔试过了面试也过了,有了编制。

考了三年,背了三年书,做了三年题。

考试那几年,第一年抱着一本五百多页的大书背啊背,默写啊默写,走着背,站着背,躺着背,坐着背,每天就是背书,然后买了一堆练习题真题,各种做题。(我妈天天看我憋在屋子里背书她都受不了了)。第二年上班以后,因为要首先完成工作,然后再学习,每天十点下班以后,弄完工作,从十二点开始学习,背书,背到夜里两点,经常看着看着书就睡着了,也就那么一两分钟的事,又突然惊醒,赶紧起来背。后面两年都是这样度过的,一套又一套卷子。

我不是那种很聪明的人,也不是那种有高度的人,更不是有钱人,连上辅导班的眼界也没有,连面试培训班也没钱上,纯粹靠自己用辛苦累积起来的,才获得了编制。

到现在依旧自卑,觉得自己非常无能。

我深知普通人穷人上岸的苦,所以,也特别理解被资本抢掉名额的恨。

现在是铁饭碗,但是依旧摆脱不了底层的命运,一个房贷(几乎一个月的工资,铁饭碗又怎样,在房贷面前 p 都不是),就把人压的喘不过气。房贷一日有,就一日是底层,就一日改变不了穷。就一日不得翻身。

当完编制的奴隶,继续当房贷的奴隶。

知乎用户 墨东 发表

0

知乎用户 MKIII 发表

有啊

大清当年多艰难

民国当年多少苦难

只要搞点先进的东西比如共产主义 出路不就有了

知乎用户 123 发表

现在本硕博 985 还是有出路的 其他的农村错题集是没有了 硕士烂大街

知乎用户 呜呜呜呜呜 发表

至少你还是小镇做题家呢,我二本,占个小镇,我连做题家都不算。现在在考研二战天天做题。准备给自己从小镇变成小镇做题家

知乎用户 亡魂赤兔 发表

出路?有啊,100 年前的 90 后们不是告诉我们出路了吗?

知乎用户 木子夕 发表

考个好大学,读个研究生,进个大厂,月薪两三万,已经可以说是改变命运了吧

可你非要盯着人家日薪 208,白天吃喝玩乐,晚上名媛公主

或者盯着 996,盯着 35 岁怎么样,盯着因病返贫

又或者盯着民主自由,盯着剥削压迫

光盯着了,忘了该干啥了

最后进厂拧螺丝

该怪谁?

少上网,多读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别问这种问题,少爷们看到了会不高兴…

知乎用户 Zenith 发表

过一阵子就给你们竖一批典型。每一个典型的材料和成长轨迹都 100% 真实,没得黑。包括但不限于:

1. 某小镇做题家 30 岁成功入职某名牌大学教授,paper 一篇比一篇硬,

2. 某小镇做题家创业成功,年入 n 百万,带动 2k + 就业岗位,

3. 某小镇做题家深入山区支教 n 年,感动中国,

4. 某小镇做题家弃文从武,20 + 岁当上某部连长,屡获表彰。

……

怎么样,还没明白你不行就去自己的原因?赶紧努力去吧您哪。努力不成就生个三胎,生得越多,触发顶级副本的概率越大。

知乎用户 123 发表

中国自古以来造反的都是农民,没听说过读书人能成事的

知乎用户 詹伟平​​ 发表

小镇做题家是农村人最大的出路,现在阶层跃迁的路,对于农村人来说,已经彻底变成了唯有读书高了。

能成为小镇做题家,是一种光荣,至少擅长学习,擅长考试,能上好的大学,混的再差,也比父辈们强多了。

之前在江浙做生意的时候,那些高管还有不少老板,都是小镇做题家出来的,我还问过那些老板怎么公司高管学历都这么高,他说现在人才这么多,肯定找学历高的,这是硬门槛。

知乎用户 喝醉的丁酒 发表

1905 年之后废了科举,一大批 18 8090s 后青年顿觉小镇做题家也毫无出路,于是他们各自选择了灵活就业,一部分润去西洋东洋等待更好的归来,一部分去湖北香帅的新军报效国家,后来还有部分青年选择和工人农民混在一起建设国家。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知乎用户 蓝月 发表

火麟飞约苗条俊等人作弊于期末考试,败露被抓于考场之上,影响甚大,校长得知此事后怫然怒,谓火麟飞曰:“尔亦尝闻校长之怒乎?” 火麟飞对曰:“吾未尝闻也。” 校长曰:“校长之怒,天天查课,考试巨难,不给学位。” 火麟飞曰:“校长尝闻学生之怒乎?” 校长曰:“学生之怒,亦画圈诅咒,背后吐槽耳。”

火麟飞曰:“此庸生之怒也,非高手之怒。夫黄巢落榜于晚唐,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洪秀全落榜清廷,几曾撼动江山晃,一度招摇天地倾;小胡子落榜维也纳,剑指欧陆皆沦陷,处处逆万旌旗抖。此三子者,皆学生之枭雄也,怒而起兵,皆搅乱前朝,杀声震天动地。枭雄之怒,弃考而反,兵锋所至,四方俯首,诸侯惶恐,天下惊惧。”

第一次看《复联 3》的我:我可爱的小蜘蛛啊,就这么被灭霸一响指给打没了?

现在的我:哦,那些何不食肉糜的高等生物也有 50% 的概率被打成灰,公平,太公平了!

知乎用户 南楼老子 发表

糊口谋衣,混口饭吃还可以,要想光耀门庭那可是难上加难。小镇做题家的阶级属性多属于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家庭,能混到中产就不错了,但中产的焦虑你一样也不能少,考虑到我国的区域差别,在当地是中产阶级地位的家庭,到了比较发达的外地、大城市仍然会下降到小资产阶级,背上更沉重的生活负担。

知乎用户 phwer 发表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好诗好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通过小镇做题家这件事,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说一下特权这件事的感想 (本人也是小镇做题家,正在努力考编…

在学校的时候认识了一类小富二代,也不是属于巨富的那种,属于家里开公司年收几百万,但是谈不上能让他们啃一辈子的老,也谈不上是我们广义的 “上流社会”,就是奢侈品随便买,零花钱几万块一个月的那种。我不知道我表达清楚没有

我发现他们其中有的人,有一些特点,喜欢爱抱怨,凡事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A,喜欢干什么事情都找老妈,当然人家老妈也支持他,比如说实习给你找个我朋友的单位入职,毕业后直接来我单位继承王位的那种。他就非常喜欢找借口 “如果不是我英语不好,我砸钱去读个水硕有多难”“如果当初我不是选择做传媒生,而是走纯文化课的道路我现在都在 985,211”

B,本科,想进某一线城市的学校当音乐老师,但是专业完全不对口,而且公办学校基本都要考进去,学历最低硕士,博士也是一抓一大把。她说 “我家给我找关系进公办学校,结果人家不要我,还讽刺我面试不要抠鼻屎”

C,“我是 211 本科毕业,想考 985 硕都没考上,还不是因为找的关系不够硬”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他们真的是温室里的花朵… 还被特权思维影响到大,觉得有钱就不了不起,自己也因为家里的靠山不愿上进,但是又莫名觉得自己是努力家

所以不要觉得自己是普通家庭出身就觉得暗无天日,确实社会存在各种不公的现象,但是要知道有些人连上天给他喂饭了他都懒得张开嘴,或者说嘴巴太小了够不到

知乎用户 温暖 you 一生 发表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知乎用户 顺顺利利 发表

70 后不管什么专业,大学毕业就能有体制内单位,80 只要能考上大学,找一个差不多工作是有的,编制需要再考,机会还是有的,90 后,大学已经饱和了,好大学好专业也都不错,只是一般毕业生工资如同服务员了,00 后,毕业基本一半基本等于失业了,大学生早已供大于求了。

外加教育内卷非常严重,学习成本太高,国家出了相应的政策,但是自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没有改变,家长们更为恐慌,学生们也恐慌,我就是那个小镇出来的大学生,那个年代,那个地方,大学生还是很自豪,从小镇来到大城市,虽不大富大贵,但是也平凡而快乐,相比较那些没有上大学的确实还不错,可是今年我初中的那些同学,家家都办升学宴,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普通大学,已经不是那么好的出路了,有的大专,不好的专业还不如学门技术,普通大学毕业后,眼高手低,失去了吃苦耐劳,更容易出现问题,这也当今为什么啃老的越来越多。

除了小镇做题家,一二线中产家的孩子也不是一样疯狂做题,为什么学区房这么疯狂,因为孩子的父母,他们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也不能让他们的孩子落后啊!

高考相比较还是公平性,是你往上走的一个通道,但是会真的很辛苦!现在这条比较公平的路上拼一拼吧!如果不是学习的料,或者不擅长,那就想想其他的路。

知乎用户 sky walker 发表

我就是小镇做题家出来的,目前定居上海 有房有车,年收入大概 50w 左右,买房买车没有家里任何支持;

我只能说小镇做题家现在只能更努力的学习了,我那时候考上 211 基本就能逆转命运,现在小镇做题家想要更好的出路,得考 985 以上。学理工,做技术,汽车行业 干的好,现在看年薪 50-60w 不难,就正常奋斗就行。别去拼人脉背景的行业,比如 政府 金融

大城市拼人脉资源父母背景,但是机会更多,更相对公平,只是说你要付出更大努力,这也许是最坏的时代,但是同时也是最好的时代。也许父母给你拿不出首付,但是父母给了你生命,这是最大的感恩。

知乎用户 zxt 发表

我可以回答,真的很难发展起来。起码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起码,我确实需要很长又没有答案的时间。

考编路漫漫,看着每年的招聘岗位和限制变得越来越多的时候,也就知道自己很难在这条路上,去找到当初对自己的完满设想。要回归到现实,承受着找工作的压力了。

全职备考两年的我,现在就在承受着这样的苦果。对于刚毕业的应届生,其实你们发展的机会还很多,无论是选择继续备考还是在职备考,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对于你们来说,还有时间有机会。因为很多的招录条件对你们来说,是有利的。无论未来还会不会继续走下去,这条路给你们带来的收获还是会有一点的。因为年轻,还有时间可以拼。

职业的空窗期太长,再加上工作经历短,年纪大等缘故。很多公司看见简历之后,便立马产生放弃的想法。“这种人心很难稳定下来”、“说不定很快会离开”、“没时间让这种人进来”…… 这些话也是我去面试的时候,经常会在 HR 讨论的时候听见。招聘软件上已读不会也是常态。虽然也和很多企业的 HR 展示了我空窗期两年所做出的能力,兼职写文、写脚本这些的,来显示自己还有工作能力,但是还是无法改变我与社会断联两年的现实。

资本的力量很强大,我们只是这个社会的一粒尘土,很难找到适合的归宿。但要时刻告诉自己,千万不要摆烂,适当的休息是为了能更好的前进。我现在也是在边找工作,边充实自己,多做些对未来发展有益的作品。给自己多准备一块敲门砖。

知乎用户 妖猴 发表

我突然想开了。

这些年的压力让我的心脏出问题了,我坚持着工作一段时间,突然想开了。

继续这样下去我会很快死去,也许五年,也许十年,然后我依旧上有老下有小,但境况比现在要更糟。

我是医学博士,我依旧要规培,临床 + 科研。白班连夜班。

等我四十几岁,心脏一塌糊涂的时候,我从没为自己生活过,而死亡就要来临了。

所以现在这一切还没发生,而我的选择可以让这一切不会发生。

我将不再是医生,我将放弃这万把块钱的薪水,我将换个方式活着。

知乎用户 买房不后悔实录 发表

见过很多毫无背景的小镇做题家,大部分选择了医学或法学专业,通过不断考学走出小镇,进入体制内,成家生子,在大城市扎根。

虽然没有什么背景,但是医生和法律从业者的社会地位还是很高的,在体制内也是勤勤恳恳,好事基本上轮不到,但也保障了生活的下限;可以说是成功从小镇甚至是农村走了出来,阶级的跃升不止一代人的努力,待他们的孩子长大又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向上努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理解的小镇做题家是那些觉得认为高考划分出的阶级界限永远不可逾越的人,是试图通过一纸文凭给人分三六九等的人,是觉得寒窗苦读几年大于一切的人,是脑子里狭隘的只有当年分数的单细胞生物。

这种人有什么理由不去唾弃呢?

知乎用户 杜甫能动 发表

有啊。小镇做题家最最重要的是强烈的上进心啊。哪怕看起来出路都堵死也能找到新的出路。伍子胥吴起张仪黄巢洪啥的都是例子啊。

知乎用户 Qyct 发表

叫啥小镇做题家,改改称呼。

落地秀才。

就叫这个,他们就精神了。

一天天的到处捞,这么有精神

羡慕死个人

知乎用户 dff 发表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

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

血染浔阳江口

知乎用户 掰指头的日子 发表

其实自从四字弟弟引出了这个小镇做题家的概念之后

我一直不明白

这个事情该喷的不是不按照制度,体制自己破坏规则的不公平不公正行为吗?

怎么最后变成了各位努力学习寻求出路的平凡人的自怨自艾了??????

你们觉得自己命运不公,仕途坎坷,不是你生错娘胎去了小镇了 ······

而是制定规则的人在破坏规制好吧 ·············

——————————————

还是回答问题好了

怎么会没出路呢,凤姐都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小镇做题家不是已经赢在路上了吗,调整心态,选好方向,大好天地等着你!

知乎用户 杂谈乱叙 发表

https://www.zhihu.com/answer/2588999889

知乎用户 畸人刘二​ 发表

没有,时代变了,996 社畜是绝大多数人的归宿,别挣扎,越挣扎,心死的越快,连资本家张朝阳都说了老实话,社会不公平别太努力。 所以躺平,随他去吧!

知乎用户 金玉良缘 发表

先搞清楚什么是出路?送外卖,送快递,开卡车,搬砖,996 写代码,就不是出路吗?非要开宝马泡夜店才是出路?那是腐朽的,低级的!你们三观不太正啊!

知乎用户 大牧 发表

小镇做题家肯定有出路!

但问题是很多人啥都不是还把自己代入小镇做题家的情绪,真以为自己小镇做题家了。


小镇做题家可是精英标签,一群学渣共情个鸡儿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出路。全宇宙无产阶级………….

知乎用户 网恋导师​ 发表

我曾经也是小镇做题家,单纯地被女生玩弄于股掌之间,成了一只舔狗。

舔狗网恋修炼自述

知乎用户 hggjj 发表

会做题的小镇青年叫小镇做题家,不会做题的小镇青年叫小镇做题渣。做题家不是问题,问题是生在小镇。

知乎用户 不跟小丑多说一句 发表

有且只有一个

ge 椧

知乎用户 哈呀​ 发表

考研不是靠眼泪博取同情

也不是靠汗水获得掌声

而是靠心血得到公平

考研这件事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

但不付出什么也得不到

每个考研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

但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

考研的四门科目

只要你肯用心学

没有一科是太晚的

英语除外

不要为之前摸鱼的时候叹息

必须正视正从你手中偷偷溜走的鱼

做不到一夜成名的小镇做题家

那咱就厚积薄发

没目标的考研叫炮灰

有目标的考研叫渣渣辉

所有考研的苦难

都是浪漫的铺垫

考研政治里的规律告诉我们

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

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每个人的生命里

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

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很多人的那一年就是考研

考研最美好的时候

就是备考的时候

考研要把耐心留住

惊喜会慢慢酝酿而出

㊗️一战成硕哈

️一研为定呀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知乎用户 上海上单 发表

做题家除了在网上骂骂 Zb 有什么用?精英教育教育出的人材除了顺从还会些什么?骂 zb 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反抗有

知乎用户 船山 发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真没有。

我就是小镇做题家,现在三十多岁了,从小苦读,一路顺利考上重点,考上编制公务员。

算的上一个合格的小镇做题家了。

然而,体制内任人唯亲,门阀林立。一个草根出身只配干活不配提拔,十多年了还是科员,其他二代们,或者有点关系的,或者肯卖的,都上去了。

死心了,小镇做题家就是给人垫背的命,考上编制还是人下人。

认命了,苟活一生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坦白的讲,我很愿意把那些富裕而又瞧不起农民工人的资产阶级分子全部吊死在路灯上,他们的财产必须公有,我不管这些资产阶级如何巧妙地利用他们用肮脏的财富换取的知识来狡辩,夺走他们的一切财富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果他们愿意做无产者的忠实的奴仆的话,倒是可以给他们留一条生路。

知乎用户 清茶煮酒 发表

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去百度了一下什么是小镇做题家。

小镇做题家,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定义,综合网络上的各类观点,大致可以将其理解为:出身于农村或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高考进入一流高校,但缺乏一定视野和社会资源的贫寒学子 。

寒窗苦读十数载,其中的艰辛是谁都无法理解体会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出身在罗马,所以他们可以含着 “金汤勺” 出生,有的人一生都在朝着罗马方向努力奋斗。

但是出身并非是结局,知识改变命运,任何时候努力奋斗,积极上进都是实现梦想的途径。

知乎用户 乃公 发表

张角、黄巢、韩山童、洪秀全等小镇做题家给文章点了个赞。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出国

知乎用户 老骥不伏枥 发表

路越来越窄了

知乎用户 温柔 发表

什么才算是出路

知乎用户 好好读书 发表

继续做题,打他们脸。。。我是小村做题家

知乎用户 抱朴子​ 发表

没关系,继续围剿封锁,当通道封死之后,人们总会想法子的,那时候就不是要求开个门,而是要拆了这堵墙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出路啊,早点认清现实,认清自己是普通人,原生家庭、选择、运气都远远大于努力读书,在大学就不要想着什么一路读下去,别天天抱着个学校的破书

早点和工业界挂钩,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认识,早点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行业,然后学技术搞比赛,多看毕业生招聘情况,多问他们,努力学技术啊,别踏马一天天的就想着玩、混到大三考研和什么励志科研之类的

本科能进头部企业千万别拖到研究生,学历贬值很容易让人错失机会,学历已经不具备稀缺性,别以为学历高能怎么样,该裁你你根本跑不掉,年轻就是优势,早点卷进大公司捞钱,别一天天的自命不凡,你哪怕清北华五,也是高级螺丝钉,要想当人上人得看你爹,不是读个破书

知乎用户 曾经最帅 发表

世道变了

知乎用户 铂金金坷垃​ 发表

官媒公开嘲讽,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让我想到了某些国字头企业级的裙带们,仗着有人罩着基本上就是目中无人,看来宣传口的公子哥们变多了。

别说人人平等,王侯将相的子弟就是有种呗,普通人玩啥,都别去体质里,国企里让他们自己卷吧

知乎用户 青蚨 发表

苏修倒下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教育垄断。

所以苏修总共就没多少年国运,现在死的透透的了

知乎用户 一起来捣乱 发表

农村错题集路过。。。

知乎用户 盖饭同学​ 发表

有出路的,归根到底是两条。

第一条总的来说要服从资本社会:婚姻可以改变阶层状况,考试可以改变圈子状况和学校出身,读书可以增加认知水平,还有互联网,城市化,国际化。一技之长,拼运气。这一条想真正有效,归根到底是要放弃人的解放,付出道德成本,主动接受人的异化,成为资本社会奴隶,就一定会有出路。

第二条比较难,改变私有制。

知乎用户 JKwei 发表

牛马中的霸主,已经很不错了

知乎用户 孝义宋黑三 发表

出身寒微,并非耻辱,能屈能伸,才是丈夫。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故问天地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知乎用户 fsdaerfahg 发表

此时一位路过的农村错题本,

转身就跑。

知乎用户 武天老师 发表

定义:

市民读书人:改革开放四十年遵守晚婚晚育独生的家庭后代

小镇做题家:早生超生黑户等

那么答案是显然的

也不要不平衡。一胎化的城市 40 年的计划生育给你们留足了学位岗位,现在已经是家族凋零,可能就零星几个后代。这种情况下再调用六个钱包买房支援你们城镇化是不现实的。

知乎用户 blackpang​ 发表

反正靠请客吃饭,做文章,绘画绣花是没啥出路了。

知乎用户 元贞​ 发表

有。大富大贵谈不上,但是稳定生活可以保证。假期就别做什么作业了。抓住三点:1 是体育健身 2 是英语口语,听力,跳出做题模式训练。3 学逻辑学,不论是数理还是写作逻辑是基础

成绩不是好到逆天,往公务员专业方向选,法学,汉语言。又或者进入国家暴力机关。这也是吃皇粮一条路子,要么进警校,要么进体育学院之后投军。

知乎用户 Xiaoyatou 发表

若天地本无心,则生民自有命。

喜欢 @龙牙 说的一句话:我们就是小镇做题家,解的是时代的题。

即使我无数次地对前景表示担忧,我依然会以更大的乐观来猜想最后的结局。

无他,只因 “小镇做题家” 是十四亿基本盘的一部分。只要十四亿人没死绝,希望就依旧在。

我们会与 996 的打工人一起仰望夜空中的孤星,也会与那些几乎被遗忘的农民一起触摸脚下土地。并守望着终究要到来的日出。

无论那些没膝盖骨的文人、那些资本或是其他不可说之物的狗是如何狂吠。

重复一遍,若天地本无心,则生民自有命。

Ps:推荐一个用户: @佐伊 23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只有一条路,可惜时机未到。可以肯定的是 85 到 95 普通家庭出身的这一批做题家已注定成为炮灰。以前还觉得这批人面临的是黎明前的黑暗,仔细想想恐怕并不是,05 后独生子女生存压力应该没多大,主要是他们的父母多数都躲过了时代的红灯,甚至享受到了时代红利,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精神上应该都能拉孩子一把,15 后不出意外的话卷的卷死,选择躺平的会躺得更彻底

知乎用户 五观庄上人参果 发表

人家两代人、三代人的努力、积蓄,凭什么输给你答的那张卷!

知乎用户 陈婷娜品牌传媒 发表

不要被带节奏哦!

人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本能会选择逃避,这也是正常的。但成年人成熟之处在于后面还能站起来,继续奋斗,继续努力。

而且基本大家都是普通人,你比别人努力和上进,总没有错的。

加油吧 陌生人

知乎用户 江口洋介教授 发表

鲁迅

方志敏

黄兴

瞿秋白

李大钊

左权

知乎用户 钛合金侠​ 发表

如果你认同并且接受了 “小镇做题家” 这个标签,那就真的没有出路了。

不仅你没有出路,你的后代也会贴着这个标签,永无出头之日。

如果不理解,就想想当年大清的八旗制度,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

1、恩赐性质:从下五旗编入上三旗被称之为抬旗

2、强迫性质:“愿意” 做普通百姓的旗人可以出旗为民,不再享受八旗福利,主要针对汉军。

更具体的诸君可以自行搜索,就不细说了。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史可能真的就是一条终会咬住自己尾巴的贪吃蛇。

知乎用户 乌龙玛奇朵​ 发表

有出路

努力 选择 机遇缺一不可

后两个甚至更重要

知乎用户 非法非非法​ 发表

寒门学子却被嘲讽为 “小镇做题家”!是谁给他如此傲慢的资本? https://c.m.163.com/news/a/HC46A2LB05532MQY.html?spss=newsapp&spsnuid=qJoufJc8kirjlHBFYHwd2hFteNSE04oESqnvzCGcNXVMJA917%2FiIn%2Fkzm7hjKJ5CLKLFB1b60t5bfMyo%2BfU9vA%3D%3D&spsdevid=920E1729-40DE-433F-932A-7925D1D8C465&spsvid=&spsshare=default&spsts=1657680807494&spstoken=xfJHKuZ76LTJvLXfykZlzcBEH3ti9gsDup9XDu%2FUoLQeyXRQd30W4SQqxLQ0MrCK1MZIFH8T7zUshQsOO8Vfqg%3D%3D

知乎用户 卡什维斯 发表

一路大专,本科,研究生,博士,硕士,院士,读到老,直接解决就业问题,没下一级了造个院士后吼吼吼就行

知乎用户 浮生​ 发表

情商是可以慢慢养成的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养成

就比如易烊千玺这件事

如果你觉得他是在抢你饭碗或者酸他的并进行身讨

我觉得你就不会是个有情商的人,没办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是走不远的

有些事有些人就是会比你走得快走得远,这个社会就是要靠不择手段罢了

好的技术能让你年轻的时候打份好工,但只有好的技术那只会打一辈子工

毕竟绝大部分公司可不需要那么多 35 岁的技术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怎么没有 《跟易烊千玺竞争演员编制岗》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小镇做题家难道不是出路吗?还是说读书无用,那还是读的少

知乎用户 花狐狸 发表

是滴

知乎用户 沬北 发表

洪秀全,黄巢等人用实际行动证明: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知乎用户 EEEE LUU 发表

华润万家。。。。

知乎用户 1985​ 发表

小镇做题家总比没有的好。高考是中国重要的阶层流动方式,没有这个阶层的流动社会容易出乱子。

小镇做题家或农村做题家,能考上的不能说明你已经实现阶层跃迁,但至少已经给了你机会,给了你门票。当然,不上大学也有另一种门票,但这种门票成功的可能性更低,尽管成功了可能比做题家更牛。如果没有这张门票,结果不是比现在更糟糕吗?有答主提到黄巢、洪秀全,他们都是因为通过做题家的方式没有实现温饱才不得不挺而走险。如果一点机会都不留给穷人,一点光都没有,一旦爆炸,会很可怕。有人说,高考类似于黑仓库里面的留的小窗口,里面的人因为看到了希望,才不至于躺平。

然而,做题家由于出身低,家庭里面没有资源人脉见识,别抱太希望了,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可能更幸福。我也是做题家,我不服输,但每天醒来有点想认命。

知乎用户 学习不说话 发表

要讲正能量

别骂了,都没有感到人家的苦心啊

如果直接说,就不能公开发表,只能说反话

这篇文章是 小骂大帮忙,启迪民智,号召小镇做题家们团结起来,咱们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知乎用户 U ranus 发表

曾经就有几个小镇做题家没有出路,于是,他们到湖南的游船上开了个会。

知乎用户 人民大红利 发表

这盛世是不需要只会疯狂刷题内卷的做题家的。

这种只会对自己人疯狂内卷的做题家,应该被当做叛徒、内奸、工贼,绑在十字架上烧死。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小镇做题家」的出路在哪里?

知乎用户 吴天微 发表 所有的回答都不太切题。 有的答案变着法在说 “别当做题家了换个活法 “——这是废话,有那个本事早就不当了,能自由选择活法也不是做题家的特点。显然,这种建议只是无意义的等量代换,就是类似 “要搞好学习,首先 …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 460 期?

知乎用户 凌云​ 发表 这就是最典型、最经典的代际差异。1981 年的出生的马前卒,能够认知到当下年轻人面临的问题,但因为切身经历并不能真正理解问题的严重程度。马前卒会去谈论 “科举制”,但对 95 后、00 后而言,现在的愤怒最大的来源不 …

如何看待中国新闻周刊杨时旸写的关于 “小镇做题家” 发言?

知乎用户 千寻百度 发表 网友们说了这么多不满,就没发现问题吗? 易烊千玺这一类资本捧起来的明星为什么要考编啊? 他们缺资源吗?他们缺钱吗? 他们背后的资源本身就很强大了,可以让他们代表中国青年在联合国发言,这得什么样的操作和关系才能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