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布防疫松绑后近三个月数据,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by , at 24 November 2022, tags : 死亡 新加坡 超额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十一点半 发表

@侃叔

这篇回答能获万赞,得 8 个专业标签,充分暴露了 “共存派” 对待数据是个什么态度。

新加坡公布防疫松绑后近三个月数据,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他的关键论据 “英美在 2022 年的超额死亡,统统都是因为年龄结构,而不是因为新冠” 是完全立不住脚的。

但凡你对数据有一丁点的获取和解读能力,都不会被他骗到:去查查我们的年龄结构,更加断层,更加老龄化,如果仅仅因为年龄结构,就可以造成 10-20% 的超额死亡,那中国只会更严重,然而没有。

我们在 2022 年 65 岁以上老人比例是 18%,2019 年只有 16%。但相比 2019 年,超额人数寥寥无几。

美国 2022 年 65 岁以上老人比例是 17%,2019 年是 16%。然而超额死亡了 10-20% 的人口。

他隐约提到,说我们死亡少是因为交通人数少了。可能是为了规避别人这么反驳他。

然而数据并不支持他这种解释。因为 2019 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只有 7.3 万人,2022 年暂无数据,但就算把这 7 万人全减成 0。在全国每年 1000 万死亡人口这个基数面前,也仅占 0.7%,根本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年龄结构可以造成 10-20% 的超额死亡,0.7% 的交通死亡是不可能对此产生影响的。

你看,他知道去查一个省的交通死亡数据,还知道把 “低了 20%” 这个降幅说出来,但就是不谈基数。

非常刻意,非常故意,非常。。。算了我不多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称。

如果有人可以被他坑到,拿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降低了 20%”(基数 7 万)和 “超额死亡 20%”(基数 1000 万)对等理解,并以此认为相互抵消,我只能说….

他唯一真正值得一说的论据,是举例了一个小国,在奥密克戎后,超额死亡反而降到了疫情前。

如果按同样的逻辑猜测,我也可以说是因为小国没能力压平曲线,导致前面几轮死太多老年人,年轻人比例高了,自然死亡降低,和奥密克戎造成的死亡正好相抵消,才导致如此。

然而其实,连这个逻辑也用不上,因为他举例的国家,非常特殊。是格鲁吉亚

格鲁吉亚人口基数不大,只有 300 来万,且和俄国矛盾非常大,受俄乌战争影响,整个国家已经是逃难状态了,大量人口移出。

但 10 月俄征兵以来,又有一批俄国人口移了进来。

这种特殊状态,很难说他的人口死亡统计还有什么意义。。。

真是难为他能找到如此角度了。你就让我故意使 ,打死我都想不到如此刁钻的角度。

另外这个回答的演出效果也很有趣。

我本来不想点反对,也只是准备丢个评论的,就关闭窗口的。

但看到这么完美的演出效果,才觉得不点这个反对,不写这篇回答,实在说不过去。

知乎用户 z1840393​ 发表

这种东西也能高赞,神奇:

评论区里嘴硬党真是笑死:还 22 年 2 月以后…… 那 2 月呢?你不过 2 月是吗?

2 月以后,2 月以后它也比预测值高啊,你们是不是不知道,按照你们的神论:不再大量死人,那超死应该降低,应该是负数啊朋友?因为本来这几年死的人已经提前死在了 20-21 年啊,你这正的超死拿头来证明不死人啊?你哪怕像那个侃爷一样拿出格鲁吉亚数据来我也认,你这美国英国数据来说事,是来搞笑的吗?

(而且格鲁吉亚本来就因为俄乌战争出现了大量的人口外流和迁入,所以会出现异常的超死。类似的澳门超死数据也不低呢,这个侃怎么不拿来说呢?)

而且你们是不是不知道北美正在闹 rsv+flu?现在就急着说不死人,就不怕半场开香槟?笑

说实话这种答案能火,确实说明知乎现在有很大一批用户完全被自己的情绪左右,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对事实做分辨,而且这些懦夫根本没有**勇气**去面对残酷的现实,才会追着一个漏洞百出的破答案疯狂点赞,好像点赞点多了幻想就能成真了一样

好在还是有正常人,能把这个答案踩到底下。这让我对知乎不至于彻底丧失希望

知乎用户 二二得四​ 发表

@侃叔

颠倒黑白,精选评论,还屏蔽人是吧?放上侃叔的回答。既然不让我评论,那我就开个回答来好好讲一下。

新加坡公布防疫松绑后近三个月数据,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 侃叔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7460787/answer/2770374459


这位侃叔认为从格鲁吉亚的曲线可以推断出欧美的超额死亡是二战后人口出生高峰造成的。

以上这图就是侃叔论点的来源,他认为绿色的 2022 年曲线在 4-7 月与 2015 年 - 2019 年的曲线接近,所以得出了此时奥密克戎已经变成 “小感冒” 了!不会引起超额死亡了!

不知道这位侃叔有没有发现,现在已经是 2022 年 11 月了,其他国家的数据已经更新到 2022 年 10 月了,为什么格鲁吉亚的数据还停留在 2022 年 7 月?这样的数据真的可信吗?再者我在其他来源搜索格鲁吉亚疫情情况的时候发现,格鲁吉亚的数据同样非常奇怪,甚至在今年十月的时候出现了 0 确诊 0 感染的数据。建议侃叔使用以下这个数据来说明奥密克戎已经被彻底消灭了!以这样一个数据准确性十分存疑的国家数据来论证奥密克戎的致死性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用数据来讨论这个行为是好的,但是看数据的时候一定要看全面,人网站在结尾的地方都说明了,很少有国家能力去统计某个月的死亡人数等数据。这些数据通常只适用于有能力提供这些数据的较富裕的国家。

机翻结果 (斜体部分)

只有少数国家才有多余的死亡率统计数据

不幸的是,许多国家没有多余的死亡率数据,而且由于缺乏前几年所需的数据,这种情况将继续存在。当目标是监测全球流行病时,这是该指标的一个主要限制。

超额死亡率只能根据前几年死亡率的准确、高频率数据计算。但很少有国家的统计机构有能力和基础设施来报告某一个月、某一周甚至每一天的死亡人数。对于大多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来说,没有过去几年的这类数据。

正如我们从前面讨论的现有超额死亡率估计数中看到的,这些数据通常只提供给能够负担高质量数据报告系统的较富裕国家。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其他一些来源来估计超额死亡率——例如葬礼或埋葬记录——或者来自较贫穷国家的次国家地区 (通常是首都) 的数据。但在许多情况下,根本无法获得任何信息。


在看了以下较富裕国家的死亡人数曲线之后,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那就是 2022 年的死亡曲线整体与 2020/2021 年的曲线接近,基本上都明显高于 2015-2019 年的曲线。由此看来,奥密克戎造成的死亡人数并没有明显低于 2020 年与 2021 年。此时呼吁我们国内放开的人,其目的可见一斑。


最后说个有点偏题的话,世卫组织估计的超额死亡率远远超过目前各国公布的确诊新冠死亡病例数量。截图如下:

知乎用户 Pat 发表

这新闻写的过于要脸了。真的是每一个字都那么……

界面新闻根据新加坡卫生部公布的新冠病毒确诊病例数据制图发现,新加坡在防疫政策 “大松绑” 后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并未出现爆发式增加,反而呈逐步下降趋势。

这是明目张胆的说谎啊。这个图的数字来自这个图。注意同色框中的图标和数字

用 EXCEL 作图去除曲线连标注都没去干净。而数字完全不知引述了什么。灰线表示的本土确诊数字只有一周是正确的,而另外三周都有数量级的差距。

数字处理粗糙就算了。

而新加坡的防疫什么时候松的绑呢?

在今年 8 月 24 日,新加坡宣布自 8 月 29 日起取消在室内戴口罩的规定,所有入境旅客即使没有完成疫苗接种,只要在行前两天内取得核酸阴性证明,抵境后不再执行七天居家隔离

新加坡政府每周都在公布相关的数据图表。如果从八月横跨过来是这样的

以上几个图来自 MOH | COVID-19 Situation Report

把这几个图按比例拼起来长这样

放到更长的时间轴上再看一次

来,再品味一下这句话

界面新闻根据新加坡卫生部公布的新冠病毒确诊病例数据制图发现,新加坡在防疫政策 “大松绑” 后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并未出现爆发式增加,反而呈逐步下降趋势。

新加坡账面上的死亡率确实很低。医疗资源似乎也始终很充足

数据来源 COVID-19 Hospital Admissions-Data.gov.sg

换算成几个比率也是相对稳定的。死亡率在千分之一以下

但是新加坡一直存在统计口径的问题。这还是要回到魔法部说错了划掉世卫对各国统计的忧虑,也是提出观察超额死亡的初衷

Global excess death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 (modelled estimates) (who.int)

新加坡的超额死亡一直远超过其汇报的死亡数字

数据来源 world_mortality/world_mortality.csv at main · akarlinsky/world_mortality · GitHub

world_mortality/world_mortality.csv at main · akarlinsky/world_mortality · GitHub

用最简单的超额死亡计算方式,以 15 到 19 年的全因死亡作为基准,计算 21 年 7 月到 22 年 6 月的超额死亡,只有两个月小于 2.5 标差。从上图可以看出,只有 22 年 1 月事实上接近基准,而 21 年 12 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18 和 19 年 12 月的高死亡拉高了标差。这且不论。

超额死亡和官方统计呈很好的线性关系,显示了超额死亡低估的系统性

21 年 7 月到 22 年 6 月期间,超额死亡数字约为固定 200 加通报死亡的 2 倍。用更粗糙的倍数线性,大致是三倍,线性仍然不是非常糟。

而近年九月以来新加坡的新冠死亡率大致是万分之四,三倍差不多到千分之一,基本是其它地区汇报的死亡率。

当然,各地区的汇报口径也不一致。比如美国今天确诊数的七日均线为 44424,死亡七日均线为 306,几乎到了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死亡率是一个大致符合我们对当下疫情的认识范围。

但新加坡并不是净土。至少数字上缺乏足够的支持。

然而,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媒体居然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公开造谣引导舆论方向。我们再怎么开放的讨论,尽可能秉持客观的分析,也无法抵挡媒体平台的影响力。无论政策怎么变,人们怎么想,都不应该用扭曲事实的方式加以影响。如果有任何值得我们乐观的数字,它也应该是经得起检验的。这也是我们持续关注各方统计的原因。希望这样的迹象早日真的出现。

知乎用户 王城堪隐​ 发表

咱就是说,石家庄放开之后不也是显示感染率下降了吗?但我只知道放开前没听说身边人得病,放开之后同学同事朋友亲戚,全都有得病的了,为啥在他们陆续穿出得病的消息之后,感染率会下降呢?

更新:第一次遇到评论区关闭…… 可恶啊不是我关的,有几个阴阳怪气的回答我还没怼呢!

知乎用户 老猫​ 发表

实名反对

@侃叔

这就是没学过统计,就乱用数据的结果,典型的非合理归因

且不说全文没有建立婴儿潮和超额死亡人数的强关联关系

仅仅只是提了一个设想,拿了两个国家的数据对比就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太薄弱。对一个如此重大的结论来说,是远不合格的

全社会死亡是一个复杂数据模型,人不是到了特定年龄就会死亡,死亡数据是会呈现一个正态分布。婴儿潮老化对死亡人数的影响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缓慢线性的呈现出来,而不是突然爆发。

确实,美国在战后 1946 年到 1964 年出生了 7600 万人口,年平均出生人口 400 万。1964 年,18 岁人口站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如果美国只有他们,那美国到现在应该是高度老龄化社会,年死亡人数应该是一个加速上扬的曲线。

然而,翻看 2020 年美国人口的统计,他依然呈现为一个健康的纺锤形,以每 5 年为一个年龄段统计,60 岁以前的每个年龄段都比 60 岁以后的任意一个年龄段要高。在这样的社会里,年正常死亡应该是维持基本稳定或者线性上升,不会因为某个年龄段而出现大量死亡。

为什么呢,因为美国人口除了婴儿潮还有移民,一个关键的证据,二战结束时,美国白人族裔占比 96% 以上,而到了今天,已经不足 60%,源源不断的移民确保了美国人口机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健康。

其实,即使是极少移民,人口结构真正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他的死亡人数也是出现了一个很标准线性上扬。而不会出现跳变。

那美国 2020 年到 2021 年的超额死亡是怎么样的呢?2015 年总死亡 271.20 万,2016 年总死亡 274.40 万,2017 年总死亡 281.35 万,2018 年总死亡 283.90 万,2019 年总死亡 285.48 万,很完美的保持稳定区间

然后,2020 年总死亡 338.30 万,2021 年总死亡 346.50 万,

看到了吗?直接跳升了一个平台。这在统计中,叫做异常值,没有重大干扰因素,是不会出现如此异常的表现的。

这个干扰因素是婴儿潮吗?如果是,你无法解释 2020 年之前如此稳定的统计区间和 2020 年后数据的跳跃。

如此大的差异必然是有一个影响因子巨大的变量突然发挥作用,纵观各类因素的变化,我只能归因为新冠。

知乎用户 不能都有人用 发表

几天没看,发现

@侃叔

的答案都有 8 个专业徽章了。太牛了。那就小更新一下。

之前没时间,也没兴趣去研究那些数据,那这会儿就研究一下吧。

既然说的是 Our World In Data 的关于 Excess Mortality 的数据,那么我们就去看看 Our World In Data 关于这个数据是怎么计算的。幸好,人家一上来就说这件事情了。

当然,这并不够,但截图里面不是有具体论文的链接么,那我也过去看看。

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69336

然后,就有了下面的截图。

不是说好了 Excess Morality 没考虑人口结构么?还是我的英文不行,人口结构不是 population structure?


嗯,数据的解读有很多种,各种回答进行讨论,是个很不错的展开。但是吧,解读就解读,夹带私货就有意思了。

看这个答案。

新加坡公布防疫松绑后近三个月数据,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答案的最后呢,放了一张图。

对于亮点,有些网友并不清楚,在评论区里询问,于是答者做出了进一步的解答。

我要是不看球呢,我还就真信了。

下面是我直接通过央视频 app,同一场比赛的截图,注意台标,这是直接在公共电视上播放的画面。

@侃叔

,哪怕你打开电视看一眼呢。


加更一下。

显然全网不止我一个人看球,于是在评论区了就有人问了为什么看直播没打码。

@侃叔

和他的拥趸

@李运华

是这么回答的。

然而我截的图是录像回放,干啥不打码呢?

好,录像回放是长视频,那我们去看短视频。

放大侃叔发的图片,有如下文字,

我就去抖音上找呗。然而,抖音上的央视频这个账号没有贝尔进球这一段。我就只能用该账号另一段世界杯的短视频截图给各位看看了。

说实在的,央视频这都是局部拍屏,这也算打码?

我又在抖音上用 “贝尔世界杯首秀破门” 搜索短视频,和

@侃叔

发的图片最像的是咪咕体育的视频,长这样。

这个码打的,真不用心。

知乎用户 叶商秋​ 发表

除去新加坡收紧防疫停止共存的 21 年 12 月和 22 年 1 月外,自 21 年 9 月开始共存的 11 个月里,超额死亡率分别是 11%、32%、31%、20%、34%、14%、14%、8%、20%、20%和 18%。

这个数据和新冠死亡多的其他国家的超死率差不多,这个是为什么呢?

有个答案口口声声说婴儿潮,那拜托去查一下,不是整个世界都和西方在同一时期发生婴儿潮的。

美国从 1946 年至 1964 年,这 18 年间婴儿潮人口高达 7600 万人,所以在美国被称为婴儿潮一代。

而欧洲的生育高峰比美国的还早几年,在德国占领期间,法国等国家就进入了生育高峰,光法国就生了 30 万德法混血。

至于亚洲,马来西亚什么时候独立的?新加坡又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这样的答案还能有那么多赞,看来群免派还真的只会接受信息却没有分析信息的能力啊。最简单了,全球的生育高峰是统一时间吗?为什么超死率突然拉高的时间却如此统一?

另外,新加坡的各年龄对超死的贡献数据我这里没有,但是婴儿潮名词起源国的数据我这里倒是有。下图是美国保险公司统计的数据,婴儿潮贡献?可笑。

知乎用户 卫凌贞 发表

说明没有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上能做得比坦桑尼亚更好。

知乎用户 卢旺杉​ 发表

说明新加坡的官方新冠数据已经对不上 2022 年的超额死亡大幅增加了。下面是最近 4 个月新加坡月度总死亡人数的逐年对比,第一列是总人数,第二列是华人。根据维基百科,新加坡大约有四分之三是华人。

九月

2022 Sep ,2125,1596
2021 Sep ,1965,1502
2020 Sep ,1751,1322
2019 Sep ,1703,1300
2018 Sep ,1655,1222
2017 Sep ,1590,1198
2016 Sep ,1583,1171
2015 Sep ,1554,1179
2014 Sep ,1599,1224
2013 Sep ,1470,1123

八月

2022 Aug ,2345,1758
2021 Aug ,1967,1515
2020 Aug ,1860,1377
2019 Aug ,1824,1385
2018 Aug ,1806,1376
2017 Aug ,1751,1334
2016 Aug ,1747,1304
2015 Aug ,1689,1275
2014 Aug ,1663,1248
2013 Aug ,1506,1154

七月

2022 Jul ,2391,1822
2021 Jul ,1998,1537
2020 Jul ,1759,1327
2019 Jul ,1804,1348
2018 Jul ,1791,1364
2017 Jul ,1842,1365
2016 Jul ,1859,1379
2015 Jul ,1781,1337
2014 Jul ,1686,1278
2013 Jul ,1538,1161

六月

2022 Jun ,2110,1595
2021 Jun ,1937,1473
2020 Jun ,1761,1336
2019 Jun ,1735,1298
2018 Jun ,1748,1327
2017 Jun ,1925,1472
2016 Jun ,1585,1186
2015 Jun ,1827,1390
2014 Jun ,1719,1288
2013 Jun ,1711,1307

其他月份也类似,具体数据可以在这里下载:https://tablebuilder.singstat.gov.sg/table/TS/M810121

平均来说每个月比 2020 年以及之前多死 300~600 人。新加坡人口约 500 万,最近 10 年每年人口增长不到 1%:人口时钟 - 新加坡

差不多每百万人一个月超额死亡 60~120 人,跟最近台湾的超额死亡差不多。而官方死于新冠的人数最近几个月每百万人死亡在 2~10 人。数量级的区别了。所以这些超额死亡是什么造成的呢?

知乎用户 舞水端导弹 发表

美丽的纽约 丑陋的新加坡

陈光伟(新加坡作协成员)

11 月 1 日 纽约 雷阵雨转暴雨 26~29 度

这几个月,我一直都在纽约。

现在,纽约一片静好,没有一起新冠病例,纽约中央公园,人们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孩子们没有任何人戴眼镜,纽约最大的特点是平和。

在纽约的这几个月,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新加坡那样无休止的罚款。

纽约是一座自由的城市。不管哪里,都可以涂鸦。曾经,1994 年,一个美国青年在我国涂鸦,被判处鞭刑,即使美国总统求情都没用。这个事情完全是我们新加坡的污点,随意侵犯人权。为此,我代表新加坡,向美国道歉,我们不能用选票阻止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滥用职权,害得那个美国青年在新加坡受苦了,对不起!

新加坡的朋友告诉我说,新加坡的鱼尾狮公园,满地无主的沙爹牛肉,而它们的主人,早已化为灰烬。李显龙尸位素餐,让新加坡新冠确诊病例突破 200 万起。如果美国总统这样做,早就扑街了。

1963 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同仁,因为放任流感,被一枪爆头。枪手把肯尼迪一枪爆头之后,说:“丢雷楼某!扑街!冚家产!吔屎啦你!” 原来,肯尼迪每天早上,仅仅是早茶,就花费 10 新元。而且,肯尼迪同仁还准备搞所谓的高薪养廉,这一点在美国人看来,这就是变相腐败,真正让美国人行使对肯尼迪同仁扑街的权利的,是肯尼迪同仁放任流感疫情蔓延。

我看到这样一个视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新加坡 Night Safari,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突然呼吸越来越困难,然后体力不支倒地,被送到医院已经死亡,X 光显示,该小女孩肺部已经犹如毛玻璃一般。我只想对李显龙说:吔屎啦你!李显龙为了新加坡少数财阀的利益,放任新冠蔓延,一开始就拒绝像武汉那样封城,使得新加坡满地无主的手机。有数据显示,新加坡至少有 50 万人存在新冠后遗症,已经永久无法康复了。相反,纽约却愿意虚心学习武汉的封城经验,把疫情控制在萌芽之中,这就是美国的可贵之处。

新加坡每吃一口肉,巴西的亚马逊雨林就会升起一股轻烟。在美国,即使是纽约的华尔街大亨,早上喝的也只是 1 新元一份的早茶。华尔街大亨,美国总统接待他人不会在昂贵的餐厅,而是在许留山和其他的饮冰室,茶餐厅接待他人,而且餐饮费用每个人不允许超过 10 新元。美国的佩洛西,多次出现在纽约的许留山茶餐厅,每餐都在 4 新元左右。

在纽约,我还体会到什么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加坡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只有钢筋水泥。纽约的华尔街,旁边就是东厝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纽约到处都是珠颈斑鸠在嘻戏,不管是中央公园还是华尔街都是如此。美国人认为,珠颈斑鸠是和平,友好,吉祥的象征,我感觉到,纽约的珠颈斑鸠是世界最多的。美国的白宫,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珠颈斑鸠在筑巢,孵蛋,美国总统府也是如此。

纽约的华尔街大亨,喜欢在路边的糖水铺购买 1 新元的糖水,边喝糖水边想着和世界互利共赢。新加坡的淡马锡,想的是如何骑在中国,印度,印尼的头上吸血。

知乎用户 韩萱 发表

新加坡的平均年龄是 84 岁

也就是说 47 年出生的人平均能活到 2030 年

所以为何 2020 年开始超额死亡率高?那要么就是 47 年前出生的人死的多,要不就 47 年后出生的人死的早。


多少人受到了雷军对比法的误导?

新加坡和澳大利亚比,死的多是因为老人越来越多了,而且多了一倍
新加坡和澳门比,澳门也增长了就证明了死亡不是新冠引起的

虽然不知道为何老年人统一今年死(注意还得是不得新冠的死)。可惜澳门和新加坡人口结构不同,超额死亡率增长的幅度也不同。这是何德何能上等号的。

澳门

新加坡

某些人把新加坡死亡率高归结于 50% 的断档,可是澳门人口结构和新加坡人口结构完全不同,也没有所谓 50% 断档。


更有甚者作出这种非常具有误导性的图

诸位好好看看第一二张图,怎么说出澳门和新加坡超额死亡率的增长几乎一样的。然后用这样一张图暗示新加坡超额死亡率增长其实很小的

知乎用户 clue 发表

高赞

@侃叔

![](data:image/svg+xml;utf8,)

①从职业看来防疫对他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

②按照他的逻辑,就是先应死尽死,是吧?你们要是接受老弱病残先走一波,那我无话可说。

③再按照他的逻辑,找找其他地方呢?挑数据一把好手????

看看台湾:台湾疫情爆发是 2021 年 5 月,五月爆发,六月超死,

2021 年对比预计的 2020 年:(16639-14453)/14453=15.12%

2022 年对比 2020: (21033-14453)/14453=45.52%, 这咋还多了 3 倍呢?????

友情提示:这数据甚至还不一定全。

![](data:image/svg+xml;utf8,)

你们说,不公平,不是应该看全年的吗?

对也不对,但是现在奥密克戎的趋势是,**一波的周期越来越短,而且头一波还没完全结束,下一波就跟着来了,**比如下面的日本第七波还没完,第八波就来了,照这个趋势,一年爆发 5 波不是梦。

那,一年 5 波,五个月超死 45%????? 你们受得了吗??????

④我要重复无数次,这帮人总是避重就轻,LONG COVID 后遗症不提,多次感染不提

这里贴一个在美国感染 3 次的蛇精男的微博:

你们说这是个例?这不是,推上随手一搜,数不胜数:

covid 3 times in less than a year is WILD and not normal.

说明这大哥在一年内得了 3 次,那都是奥密克戎罗?不是 MILD 吗,怎么突然 WILD 了?

⑤和侃叔无关,看看原提问,咦,专家金冬雁是谁?最近好像在哪见过她的双标属性?微博搜了搜名字,哎,赚钱嘛,不寒碜~

知乎用户 申一 发表

数据就摆在那里

从 2021 年 10 月开始共存,到 2022 年 9 月。12 个月的死亡人数,比起 2019 年的全年死亡人数,多死了 5000。

新加坡 580 万人口,其中一半是青壮年移民。

而美国之前两年每年死 50 万,是相对于美国 3 亿多人口。

考虑到气候和人口年龄结构因素,新加坡这个打满了疫苗之后共存的死亡数据,比起美国没打疫苗之前的 2020 年,打了疫苗之后的 2021 年、或者上海 2022 年春天的收治死亡比例,都没有任何区别。

充分展示了新冠到目前为止的死亡稳定性,以及人类拿新冠毫无办法的窘境。

知乎用户 易楚 发表

@侃叔

的回答,把这几年欧美的超额死亡都归于二战后的婴儿潮老龄化,作者还屏蔽了回复。

只要看一个数据就好了:

https://www.cdc.gov/nchs/data/databriefs/db427.pdf

美国 CDC 统计的,相比于 2019 年,2020 年分年龄段的死亡率。除了 1~4 岁是略有下降,5~14 岁略有上升之外,其他年龄段的死亡率都是显著上升的。

不如换个说法,新冠加速了年轻人的衰老。。这样就还可以继续用老龄化来解释超额死亡了。

知乎用户 还是不注名好 发表

在 “共存” 后,新加坡和台湾的超额死亡,已经超过了天天打仗的俄罗斯。(乌克兰没有数据)

说明俄乌战争非常 mild,几乎不死人,起码死的远远没有新加坡和台湾 “共存” 死的多。

知乎用户 雪野 发表

统计出来的致死率低,这没什么意外的。

意外的是,原始毒株致死率也不到流感的 6 成?

合着比流感致死率低、流行性也还不行的原始毒株把我们折腾成那样?

折腾成什么样大伙儿应该还记得吧?谁对我们断航班来着?谁给病毒起外号来着?谁说我们是真正的东亚 bf 来着?

现在的 omicron 在疫苗接种率已经很高的环境里,还有原始毒株 7 成以上的致死率,传染性还翻了几倍……

各位看的是头条,这里还有一个网易https://c.m.163.com/news/a/HMD4U20905148HD5.html?spss=newsapp&spsnuid=cFcuGgI%2FVL%2FCwZhc6uuC6Op9LIDOwNPoNbTs3Inw1%2Fk%3D&spsdevid=6B6DC5DB-8F96-4BB0-80D4-02BA78AADB84&spsvid=&spsshare=wx&spsts=1668691759813&spstoken=%2BlNm0mkepDsLUPj6GIjZlws594oYWpLN4rNImV3XAyQlgMle%2BXbXzV6F4YjK1dIO&spssid=efe01813796a3f79dab2f482a6fcecfe&spsw=21&isFromH5Share=article

知乎用户 公子健 发表

先歪楼,介绍下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也称 “常态分布”,又名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是一个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都非常重要的概率分布,在统计学的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正态曲线呈钟型,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因其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

这是正态分布的示意图,是不是很眼熟?新加坡的图表,其实就是类 · 内容物。

回到正题,如果一场疾病大爆发,那么它的整个过程中感染人数(以及重症、死亡)等各项数据都是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感染人数迅速上升,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减少,等降到 0,正式结束。

古人说 “大疫不过三年”,就是对它(正态分布)的直观描述:在一个封闭环境下(交通不便、医疗条件缺乏、人群聚集),能死的该死的一个都逃不掉,转播链无以为继,疫情自然会结束。

如果新冠病毒只有原始毒株,而没有后来那么多变异,那么它在全世界各个国家也应该是如此 “表现”——正如当年的萨斯,猪突猛进,然后消失(持续数月到一年),这也是为何当初国外不重视的原因之一 ···

问题是,新冠病毒并不老实,它的变异是一波一波的上场,每次都有 “新惊喜”(不同变异)。

考虑到变异病毒的爆发也是间断性的波状(几个月到半年),在每一种变异病毒为主体的阶段,其 “档期” 内感染人数(以及重症、死亡)也符合正态分布,所以此时的柱状图中下降阶段(感染者、及重症、死亡数)并不代表病毒危害的走低,而只是这一波病毒快过去了 ·····

然而,各国的数据,显示出的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甚至叠加(峰值更高),也完美符合各国报告:新变异病毒迅速取代前一版本,继续对当地民众的杀伤。

报道中,死亡人数甚至逐渐递减,看似是毒性下降。然而实质是此前几个版本,已经 “淘汰”(死亡)了大量人口,剩余人口拥有了更强的抵抗力,使得“损失” 相对降低。

同时,变异病毒毒性的判断,越发不可捉摸。之前曾判断奥密克戎毒性降低,研究结论被认为是不可靠的。原因是实验发现,实验动物样本对变异病毒,越来越不敏感,此前利用小白鼠星星等建立的研究模型,接近失效。

这其实是在暗示,实验动物对病毒 “不敏感”(毒性降低),并不代表人对病毒也如此(此前一直是依赖这个模型来判断、推导病毒、药物等对人体影响)。病毒今后或许将越来越针对人类,而对自然界其他生物 “无害”。

~~~~~

这里正式回答提问,

这个图表只能说新加坡这几个月处于当前病毒毒株影响的下滑阶段(正态分布里的尾巴)。一旦出现新的变异病毒,新加坡整体数据马上又会坐过山车攀顶 ····

这不是停战,而是下一次大战前的止战期。

知乎用户 walk0r 发表

新加坡超额死亡, 还有自己面前的香港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一波呗.

而且这么低的死亡率, 怎么香港下半年还小心翼翼, 控得那么细, 还限制聚集, 堂食不超过几人, 口罩限制, 感染居家隔离…..?

还是补几张图吧:

依稀记得, 台湾疫情初起的时候, 曾经不知道谁拿了哪段数据, 超额死亡为负, 新冠延年益寿的仙丹啊, 请多服用 (理论上说, 某种因素造成死亡人数波动, 如新冠医疗挤兑冲击 / 崩溃疫情过后, 因为统计学上部分人提前几个月或半年一年死亡后, 确实有可能出现接着超额死亡为负值的阶段):

有人验证婴儿潮导致死亡和新冠无关, 厉害啊, 穿越回二战后精准计划生育, 在新冠疫情死亡峰值月份安排婴儿潮:

抗疫典范, 新加坡最新妙招, 已经不再公布新增病例 (当然新加坡这样内部没有资源, 依赖外部经济的国家, 早早自己做出这样的选择, 其实也无可厚非, 比较经济确实和人口死亡率正相关)

已知的大量共存地区, 超额死亡约 10-30%(共存首波或峰值附近通常短期更高), 那么看看中国:

其实, 不如举非洲的或许更精彩, 随便取一个前些时候有人实地 IP 证实没有医疗挤兑的国家阿尔及利亚, 新冠根本已经不算事儿了, 得天独厚, 上帝宠儿, 具有天生**新冠免疫体质** (嗯, 虽然前期死亡率可能挺高的):

或者其他欠发达国家, 比如柬埔寨 1694.6 万人(2021 年), 人家奥密克戎已经不死人了:

对于对外经济依赖度 (进出口)17%, 内部产业链完善内循环经济主要成分的中国, 清零或者共存或许都是一种选择, 但是可怕的是如同近半年来 (持续 7+3 为标志), **决不躺平, 却反复撞南墙倒下.(**掠夺式地耗空地方政府, 企业和个人积蓄, 以及通过坑蒙拐骗手段消费政府公信力.)

知乎用户 三个老爸实验室​ 发表

一句话——统计学魔法

最近开始吹 XBB 在新加坡致死率低的文章铺天盖地,XBB 已经致死率比流感都不如了,不要说大号感冒了,马上就要成为延年益寿病毒了,当然,每次新王上台总是免不了这一番热闹。当时我说,等明年看超额死亡吧。

为什么,因为新加坡的数据魔法已经做的太离谱了

众所周知,美国前两年统计新冠死亡大概在 80 多万,但是超额死亡在 110 万左右,也就是还有 30 多万人的死亡是统计在其他病因里的。其实这数据算正常的,毕竟肯定有因为医疗挤兑导致其他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救助的死亡,超额死亡比统计到新冠死亡的人数肯定是多的,美国这数据并不算离谱。

但是咱们抗疫典范新加坡,则把这个数据做的离谱到天际了。

看图。

2022 年新加坡全部死因死亡人数更新到了 9 月份,我们就不跟 2019 年以前的比了,胜之不武

我们就跟 2021 年和 2020 年疫情两年比比吧。

整体算下来,2022 年比 2021 年,九个月多死了 2789 个人,而上报新冠的只有 789,正好是超额死亡的零头。

难道新加坡出现了什么新的牛批病毒,比新冠还厉害。。。

人老美也就是超额死亡比报的新冠死亡多个 30% 多

新加坡倒好,这手统计学魔法玩出了地球人的底线。超额死亡是上报的新冠死亡的 3 倍多快 4 倍了。

所以对于这么一个统计学魔法已经修炼到大魔导师程度的国家,10 月份的数据。。。。。你信几成?

备注:这里能够进入统计死亡人数的是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大概 400 多万人,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有 560 万人口,多出来的那些主要是外籍劳工。。。所以死了回本国统计,关我新加坡什么事儿。所以这魔法加魔法的实力,你学废了么?有这个资质学么?

有人要前几年的死亡人数,见下图:

知乎用户 麦瓜 发表

楼上侃叔的貌似严谨实际相当不严谨。既然他设置了禁止评论,我就答在这儿吧:

挺有意思的视角,但把 2022 超额死亡结论归因为二战婴儿潮相当不严谨。婴儿潮会导致集中老龄化,这个没问题,死亡人数会增加也没问题。但绝无可能一年进入 70 岁门槛就突然跳升 10% 到 20%。要跳升也得在婴儿潮平均年龄到达预期寿命附近。更有可能整个过程是个渐增过程。

也就是说,如果简单归因于 omicron 不严谨的化,你这个归因于婴儿潮就更加不严谨了,与你前面罗列的数据构成反差,貌似是先有结论后找解释。


给其他看热闹的人说明一下。相比于疫情前的死亡曲线,20,21,22 都存在超额死亡。这个任何一方都无法否认。目前看 22 年略比 20,21 年好。

侃叔认为 22 年的超额死亡与新冠(omicron) 无关,是因为二战婴儿潮人群开始进入 70 岁年龄段。其论证我认为与科学论证一点儿边都不沾, 纯属猜想。


至于清零和共存,本身就是类似电车难题下的衡量选择而已。

一边是会死一些人,还有比较大的后遗症危险。

一边是老子要自由,老子要挣钱,老子要看世界杯。

当社会主体觉得没必要为少死些人,承担那么多自由限制或代价,就会选共存。

中国民生越艰难,选择共存的就会越多。即使共存解决不了经济问题,你也挡不了人家会选。人类但凡脑子好使也不会产生乌合之众。人人需要一个替罪羊。人人会拥抱围城效应,因为眼前的不顺而向往墙外。自由的最大好处就是除了自己,你谁也怪不了。

中国现在在情绪临界点,可以理解。(最重要的是,抗疫效率严重依赖大众心理)。

我最烦的是把电车难题这种利益衡量下的选择,包装成道德光荣,包装成科学务实,包装成社会正义。为此不惜造假造谣。

omicron 就是大号流感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但凡看过医学研究 paper 的都不可能说出如此无耻的话。米国 CDC 数据:19% 的新冠患者是 long covid. 傻逼们眼瞎么?

long covid 就 long 呗,老子要自由。就这么简单,包装个鸡儿啊?

中国也可能有扛不住人心压力屈从的一天。但事实就是事实,别尼玛假装科学高尚。


香港共存后的经济数据是三季度 GDP 萎缩 4.5%。傻逼们梦想的共存后经济复苏并没有到来。可港人都庆幸没有管控,自由的死几个老人,自由的经济衰退,值。

生命诚可贵,经济价更高,要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嘛。

声明:本人并不对清零或共存持偏执态度。我只是做好了承担任何策略下后果的准备。

有时候,决定权在傻逼手里,或被傻逼们推着走。现实如此,又能如何?

要没欧美傻逼们的纵容,新冠早被憋死了。幸亏非典没传到欧美那帮傻逼人群中,否则人类早和非典共存了。

欧美防疫防成这个卵样,防什么和什么共存,你还整天舔他们 asshole: “人家已经。。。”,你们全家得多溅那?


另外,欧美的共存通通是扩散开来的不得不,底下是各种利益衡量博弈,媒体偏给这帮傻逼各种找正当性和科学性,根本不顾米国 CDC 自己的数据能把他们 B 脸给抽肿了。

舔欧米决策科学 ass 的,看着那 19%long covid 的数据,你们祖传是溅了几辈子啊?那往最好了说也是经济决策。现在看来经济就是个渣,完全就是文化决策:别人死和我的自由,西方选择我自己的自由。就是这么充满人性和自私的个人主义。服不服总有人舔。

你要说 “老子酷爱自由,对核酸封控烦死了。自己爹妈嗝儿屁我乐意,别人爹妈嗝儿屁关我屁事,老子愿赌新冠弄不死弄不残老子”,洒家也敬你是条汉子。

其实我对清零政策信心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就是傻逼们太多。这帮傻逼在死几百万人,经济衰退一年后都不可能羞愤自责,还指望他们配合清零?一个不配合,就意味指数级的成本增加形成负反馈。

认知战的威力,港台五纵傻逼们与西方配合赢得干净利落,不得不服。

知乎用户 波斯猫 发表

高赞侃叔认为是超额死亡和新冠没关系

因为 icu 没满

没发生医疗挤兑

所以超额死亡不可能是新冠导致的

巧了这不是

那按这么说美国的医疗资源也不存在挤兑

美国多死的人也和新冠没关系

属于是有点乐子人了

更骚的来了

谁不知道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啊?

这问的是为什么全年龄段死亡率都升高而不是只有老年段死亡率升高

避重就轻有意思么

完事儿评论就被删除了

这小子精神胜利拉满了属于是

知乎用户 Jackel zhao 发表

最高赞答案,那个 “侃叔” 的贴子明显有问题啊,为啥那么多赞?这不是误导吗?

新加坡那个数据,他说 2022 年新加坡有翻倍的人到 70 岁,人到 70 死亡率高正常,70 岁这么大岁数死亡率高不能算到新冠病毒头上。

问题,69 岁正常的人一到 70 岁就应该死亡率大幅提高?这不是胡说么?

知乎用户 香如故 发表

还是等着年度超额死亡人数是多少吧!

前两年美国的三大死亡人数的疾病,新冠排第三位!

前两位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不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都是大分类疾病,不像新冠属于单一疾病!

如果细分,新冠妥妥是第一!

知乎用户 不平则鸣 发表

最最起码的,要等年底看超死数据吧。

新加坡要是再少报点,就变成躺平能够延年益寿了

知乎用户 茶哥反鸡娃 发表

不是专业人士,我只说身边这几年见闻。

第一,德尔塔确实是收割机,我听说的死了四五个,都是老人。

而实事求是,奥密克戎阶段我只听说一个,但是没有感染,我也算进去。

第二,最近开始从高龄向下的强化疫苗第四针。

科兴也在建议注射范围,而且比例很多。

仅仅是猜!主要是科兴的副作用非常小,相对其他几个哈,而第四针一开始都是 50 以上年龄层,所以相对接受度高。

但是,反过来不能不说,科兴一定有用,而且为官方认可了。

当然了之前有 “防御力” 报告,我不搜了,那个东西本来就信不信由你。

第三,现在我身边没有感染过的应该少于一半,第二三次的也时有耳闻。但是我身边的确实大多数过程就是三天感冒,然后憋着等出门。

我四月份感染过了,反正感觉是有后遗症。

最后,每个人观点不一样。我只提供经历没有观点,您选择您相信的就好。

每次都有阴阳怪气人身攻击的,谁犯病谁明天就 “转运”,自己保重。气坏我了。

知乎用户 鸡腿​ 发表

搬一下英国的现状吧,新加坡这样人口 540 万的小国,实在没有参考意义。

《英国医学杂志》(BMJ) 是世界著名的四大综合性医学期刊之一。

俗话说 “大疫不过三”,但后面还有一句 “过三必有殃”

《NHS 正面临着最凄凉的隆冬》

克里斯蒂娜 · 佩格尔(Christina Pagel )和克里斯蒂安 ·a· 耶茨(Christian A Yates )说,随着 NHS 陷入相互关联压力之间的恶性循环,我们正走向一个非常凄凉的隆冬

上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NHS England) 警告了最糟糕的情况,即所有医院一半的床位可能被呼吸道感染患者占用——这是流感、肺炎和新冠的冬季三重威胁。NHS 预测,这将是比最严重的新冠疫情时更严重的容量危机。即使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NHS 仍在建立“作战室”,试图应对“其历史上最严酷的冬季之一”。

尝试是关键词。可怕的是,NHS 可能会尝试失败。在许多方面,它已经失败了。NHS 的最新统计数据描绘了严峻的画面。

**如果你看看那些需要紧急护理的人,情况就很凄凉。救护车的响应时间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而且一年多来一直很高,即使是最紧急的呼叫也比期望时间长得多。超四分之一的急诊病人等待时间超过 4 小时,近 7% 的患者等待时间超过 12 小时。在疫情之前,几乎没有人需要忍受如此漫长的延误才能进入急诊室。等待对许多人来说太漫长了:6% 的人在完成治疗前就离开了。仅在 2022 年 7 月,就有 12 万人没有得到他们迫切需要的治疗。**这导致了 NHS 领导人的多次警告:“英国的救护车服务正在辜负病人和护理人员”(2022 年 4 月),“NHS 违背了对公众的承诺”(2022 年 7 月),以及 NHS“人满为患”,对护理人员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 (2022 年 10 月)。

对于需要常规治疗的患者来说,情况也很凄凉。**2022 年 10 月,英格兰等待治疗的人数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数字——目前有超过 700 万人在等待治疗。这是八分之一的人。不是八分之一的患者,而是整个人口的八分之一。近 40 万人等待非紧急治疗的时间超过一年 (而我们的目标是所有患者在 18 周内都能接受治疗)。**我们非但没有提高处理积压病例的能力,反而似乎正在丧失这种能力,与疫情之前相比,现在发生的择期手术更少,更多的患者在手术取消后等待的时间更长。这些积压工作很有可能导致数十万人由于慢性病得不到治疗而无法工作,健康状况不佳。

如果你看看 NHS 应对需求的能力,情况就会变得更凄凉——更不用说处理积压的医疗服务了。首先,我们治疗病人的病房摇摇欲坠。这不仅危险,而且修复成本也很高,修复可能需要额外花费 100 亿英镑。而我们拖得越久,代价就越高。基本上,基础设施不足意味着建筑物的供暖和维护成本要高得多——能源危机可能会加剧这一问题。政府甚至未能为 NHS 现有基础设施的维护提供适当的资金,这使他们声称到 2030 年将建造 40 家新医院的计划成为一个笑柄。

其次,NHS 面临人员危机。**NHS 的中坚力量正在成群结队地离开。离开 NHS 的护士人数创历史新高,护理人员大量离开,英国根本没有足够的全科医生。低收入的 NHS 员工受到生活成本危机的严重影响——今年秋天,四分之一的医院为员工建立了食品银行(注:提供免费食物的慈善机构)。**可以理解的是,护士们正在投票决定罢工行动以保住自己的工作,但任何罢工行动——即使只是短期的——都将加剧 NHS 的能力困境。与此同时,卫生和社会福利部部长特蕾莎 · 科菲进一步显示出她对医疗保健的薄弱理解。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九分之一的护士离开了 NHS,但她对护士的流失毫不关心。她制定了满足需求的目标,但几乎没有计划支持 NHS 实现这些目标。

如果你看看 NHS 这个冬天可能会面临的预期未来,情况就会很凄凉。在过去几周,英国新冠住院患者的数量已上升到每天 1000 多名。住院人数目前似乎已趋于稳定,但人们普遍预期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特别是 BQ.1.1) 将立即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可能会导致这些数字再次上升。法国刚刚进入 BQ.1.1 的浪潮,住院人数已经上升,而新加坡正处于由 XBB 变异株引起的浪潮中,住院人数正在增加。新冠疫情也不可避免地使 NHS 员工因病无法工作,进一步降低能力。与前两年不同的是,今年冬天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严重的流感季节,病例已经在上升(尽管仍处于较低水平)。

所有这些压力都在恶性循环中相互强化。没有支持 NHS 工作人员的计划;通过控制呼吸道感染 (包括新冠) 的传播,减少紧急需求;如果没有通过紧急解决健康不平等、住房不足、生活成本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来减少长期需求的长期计划,我们将走向一个非常凄凉的隆冬。

知乎用户 不宜讨论​ 发表

@侃叔

干嘛啊,问你超额死亡率呢,别回个牛头不对马嘴的就拉黑啊?

能看懂图表吧?我这可不是 “对数坐标”,如果是 57-76 岁的人超额死亡,那么在这一块的线应该往上突,至少不能这么顺滑。

再加一个对数坐标的,来展示一下这个曲线有多好。

所以,你的婴儿潮在哪?

知乎用户 侃叔​ 发表

一直有人用 “超额死亡率” 来唬人,但有多少人看过**世界各国真实的超额死亡率**数据?

这个网站(已确认国内直接可以访问),提供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从 2015 年到 2022 年的按月死亡人数数据:

Excess mortality during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COVID-19)

(在 “Excess mortality using raw death counts” 一栏中)

为了方便不愿意挨个看的人,我在这里对各国数据做个简要的总结:

**第一类:从 2020 年开始,从未清零过 COVID 的国家:**其中既有发达国家(美国、英国等等),也有发展中国家(阿根廷,波兰,格鲁吉亚等等)

1、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全国死亡人数普遍增加 20%,高峰期甚至超过 50%。高峰时间与原始毒株、Alpha、Delta 等变种在该国流行的时间高度重合——证明 2020 年和 2021 年 COVID 的确造成了大量死亡

比如这是【美国】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到 2020 年(红色)和 2021 年(紫色)的死亡人数远高于预测的 2020 年值(黑色),也高于 2019 年前历年的实际数据(灰色)

【英国】数据比美国好不少,主要高峰出现在 2020 年春天(原始毒株)和 2021 年初(Alpha 变种),其它时间内相对 2019 年前的数据只有小幅提升。

再找个穷国吧,比如格鲁吉亚。人均 GDP 5000 美元,不到中国一半。他们的数据也是类似的:

如果你们有耐心,去里面挨个看各国的数据,基本都是类似的曲线。

如果你们细心,会发现以上的图表还隐藏着一根绿色的曲线。没错,这就是 2022 年的数据。这个数据就非常有意思了。

【格鲁吉亚】年初有个 Omicron 高峰,之后的数据,比 2015-2019 年任何一年(甚至)都要低上不少。

【英国】年初几乎没有受到 Omicron 影响,死亡人数甚至低于 2015-2019,但之后稳定地比之前高了 10%-20%。

【美国】像是格鲁吉亚和英国的结合:年初 Omicron 高峰,之后比 2015-2019 高 10%-20%。

格鲁吉亚为什么死亡人数会减少,其实很好解释:因为 “本该” 今年死亡的高龄人员,很多已经在 2020 和 2021 年因为 COVID 而提前去世了,所以今年,当 COVID 几乎不再造成新的死亡的时候,死亡人数就减少了。

至于美国和英国为什么 2022 年死亡数据仍然会高于 2015-2019?你当然可以坚持说 “这是 Omicron 造成的”,但那样就没法解释“为什么同一个 Omicron 在医疗条件更差的格鲁吉亚就不死人” 了。

因此,我更相信这是因为 “英美遇上了 1945 年二战后的人口出生高峰的预期死亡时间”,具体可以参考这个回答:

新加坡公布防疫松绑后近三个月数据,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再来看另一类:在 2020 和 2021 年曾经 “清零” 或接近 “清零” 国家: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日本:

新加坡:

其实我还想放(真)越南的数据,但这网站没有提供,可能他们认为越南的数据可信度不足吧。

从这几个国家的图表中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共性:

1、**在放弃 lockdown 和 “清零” 之前,死亡人数并没有任何增加。**证明在 2020 年和 2021 年,“清零政策” 的确挽救了大量生命。

顺便提一个有个有意思的点:澳大利亚、新西兰这样 lockdown 比较彻底的国家,死亡人数甚至还下降了——很显然,lockdown 并不会让死人复活,那么为什么死亡人数会下降?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 lockdown 减少了因为交通事故和其它传染病造成的死亡。

这里找一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举例:湖北省 2016-2020 年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1] 分别是:4511,4775,4837,4904,4258。

可以看出,2016-2019 四年间,因为机动车保有量增加等原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历年稳定上升的,照这个趋势,到 2020 年甚至大概率会超过 5000。然而实际数据比预期低了近 20%——很显然,这跟 2020 年湖北经历的 2 个月 lockdown 完全可以对应起来。

2、在放弃 “清零” 之后,死亡人数会出现一个短暂的高峰,但无论持续的时间还是增加的数量都远低于 2020 和 2021 年放开的国家——证明了疫苗的作用,也证明了 Omicron 和之前变种的致死率有明显区别。

在之后,各国的死亡率都会维持在一个相对 2015-2019 年小幅增加的数字上——比如澳大利亚,5%-10%;新加坡则接近 20%。

这部分的增加,我认为并不能直接推给 COVID,而是同样和我在上一部分中提到上一条中提到的**人口年龄结构**原因仍然有直接关系。

一个证据就是,相对于澳大利亚,新加坡的死亡人数增加明显得多(约 20%),这是为什么?

这是新加坡的人口金字塔,可以看出来,2020 年在 73-74 岁(对应 1946 年怀孕,1947 年出生)处有一个接近 50% 的缺口:

而澳大利亚因为受二战影响较小,就几乎没有这个缺口:

我们都知道,当人进入 70 多岁之后,每年各种原因的死亡风险要比 60 多岁高非常多。

对于新加坡这种 70 多岁以上人口(因为二战后婴儿潮因素)突然大量增加的国家,年死亡人数增加其实本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并不能直接全部推给 COVID。

另一个证据是:新加坡在 2022 年并没有出现任何 COVID 重症医疗挤兑。

这是最近一个月新加坡的 ICU 床位占用率。稳定保持在 50% 左右,其中因为 COVID 占用的从未超过 5%:

我们都知道,按照中国的经验,在没有重症挤兑的情况下,Omicron 的死亡率是非常低的。既然新加坡没有重症挤兑,那么超额死亡便不应当被推给 COVID。

再加一个证据:和内地使用几乎一样清零政策至今的【澳门】,2022 年的死亡人数也出现了明显升高:

在大规模核酸的前提下,澳门至今阳性人数(含无症状)才 2000 多人,不到人口的千分之三。这个 2022 年的曲线,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因为 COVID 造成的了吧?

补充:再放一个香港的数据,香港的超额死亡可以说是最 “干净” 的,之前几乎都为 0,2022 年 2 月 1000 多,3 月 7000 多,4 月 1000 多,刚好跟官方的 COVID 死亡人数 10623 匹配。

2 月 - 4 月香港为何会如此惨烈?看这个疫苗接种数据就行了:

2 月的时候,香港全民完成疫苗接种率只有 64%(其中老人更低)。伴随着两个月陡峭的曲线,等到 5 月,也就是疫苗接种率达到 85%,新接种疫苗的人都获得了免疫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尽管不再因为 COVID 而封锁,只维持口罩令等基本防疫措施,香港的按月死亡数据完全回到了疫情之前!

尽管每天平均仍有几个到十几个人在死亡时被测为 COVID 阳性,但他们并没有造成任何的 “超额死亡”!也即:他们本身就是同一时段 “应当” 死亡的那群人(这么说有点不近人情,但生老病死本就是人间常态,不是么)。

这就是在保证疫苗接种率之后,Omicron 的真实 “杀伤力”。

如果你真的爱你家老人,就快点让他们打疫苗去!

还有人提到了,香港能打辉瑞疫苗,我们只能打科兴,所以疫苗的效果不一样。

来,继续看图吧:

香港高龄老人(70 岁以上),接种科兴疫苗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二!因此我们可以自信地说,灭活疫苗是有用的!

你也许又会说了,不对啊,为什么新加坡的数据,就继续有大量超额死亡,香港就完全没有了?

看了香港的人口金字塔你就明白了:

发现跟新加坡的区别了吗?比起新加坡 74 岁以上人口断崖式减少,香港同年龄段不仅没有断崖式减少,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相对于低龄人员(60-70 多岁)减少的曲线斜率延长,甚至 “变多” 了!

(了解上世纪 70 年代历史的朋友,应该都不会奇怪为什么那个年龄段的香港人会突然 “变多”)

这再一次证明了:新加坡等国 2022 年的超额死亡,并非 Omicron 造成,而是人口结构原因。

否则,没有理由解释采用几乎一样防疫措施的香港,在 2022 年 4 月后会完全不存在超额死亡。


写了好久,因为实在看不下去某些人张口闭口 “超额死亡” 吓唬人,却从来不放各国超额死亡数据的恶劣行为。

全世界人口刚突破 80 亿,除了中国的 14 亿,还剩下 66 亿人。请记住:那 66 亿人并不是傻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跟你一样爱惜自己的生命。

就算你一定要认为他们的国家放任病毒流行,他们也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把自己关在家里,尽可能避免和病毒接触,而不是冒着生命危险跑到卡塔尔去看世界杯。


一直有人问为什么这个几千赞,三个专业徽章,全是数据和干货的回答,会被排序到几十赞,完全发泄情绪的回答之后。

我的回答是:我也没办法,这是知乎的排序机制决定的。“反对” 在排序上的作用远大于 “赞同”。

如果你们认为我说的有道理,那就请不仅给我点赞同,也去给那些你们反对的答案点 “反对” 吧。

参考

  1. ^https://data.stats.gov.cn/search.htm?s = 交通事故死亡 %20 湖北 %202020

知乎用户 例不虚发探花郎​ 发表

可是

经济 “得救” 了啊

可是

总比 “饿死” 强啊

评论区的发言我都帮共存派想好了

知乎用户 大叔 206 发表

如果新冠病毒真的因为疫苗的使用,疾病治疗的改进而影响已经降低到可以放开水平,那肯定是让人兴奋的事情。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1. 在中国,什么人都可以对公卫,疾病发表自己的意见。什么旅行记者之类的。是的说的就是那个什么叔的

2. 一个可以把平均寿命降低 2 岁的传染病不可怕?

3. 传染病的影响不单单看是否死亡,还有中远期的影响。

4. 能够让人短期反复感染的一种病毒。说没影响,谁信?哪怕是流感,反复得也有潜在影响。

5. 新冠总体还是一种不停突变,长远影响未知的疾病,能够不感染,能够不反复感染。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6. 其实,社会平均寿命即便减少 10 岁,即便反复感染的后遗症很严重,反映到社会面上,你也看不出。因为总有还健康的人会去吃喝拉撒玩乐。建国前人均寿命 40-50 岁,不见得就社会就过不下去了

7. 一切听从国家安排就是了,别自作聪明。

8. 个人希望疫情尽快结束。真的差不多三年没有离开市区了。如果国家判断可以放开,我会请个年假,回老家住上一周。再去旅游一周。想想就开心。怀念以前一到假期旅游景点到处都是人的日子

知乎用户 优雅豹 发表

高赞回答

@侃叔

还真是胡侃,厉害在一个 “胡” 上。还禁止评论、过滤评论,不同意见一律不通过,真的是好 “客观” 啊。怕是正常评论的话,脸会被打肿吧。

英美超额死亡达 20%. 一个婴儿潮就糊弄了。那澳大利亚的 5%-10% 侃叔怎么不糊弄了?

最后还反讥,说整天提超额死亡的人拿不出超额死亡的数据。你倒是拿出来了,结果不正打了你自己的脸吗?刨去作者所说的婴儿潮,引用你自己的数字,多死了 5%-10%,这些人命无所谓是吧。

婴儿潮,若真是婴儿潮的原因,那些老人到岁数了,那死亡新增应该是从某年开始逐渐上升到一个水平,可英美为何就今年猛增 20% 呢?婴儿潮出生的那些老人,全赶在今年死,你是阎王爷啊让他们前几年不死,憋到今年死。

最后再来几张体育画面中常用的虚化镜头,理解成是不敢显示观众。这得是多阴暗才能想到啊。人家直接不放视频不就完了吗?

不看数据,恶意解读,感觉周围谁都在害他。

知乎用户 随便看看 发表

说明数据魔法还得看他们强。超额有种秀一下

知乎用户 战斗笠旺盛的勃爵 发表

对比看一看德国的感染和病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三点:

1. 病例高峰期和病亡高峰期之间有一定延迟,新加坡这个算的时候并没有算上这个延迟期;

2.BA.5 造成的两个感染波峰造成的病亡数量相对于感染波峰来说,与 BA.2 和 BA.1 是不成比例的,也就是说夏秋季节的感染数量虽然不多,但是病亡数量相对较多;

3. 秋季感染波消退之后病亡波峰并未随之而消退,有可能是校正回归,也有可能是病毒毒性增强,还有可能是反复感染导致的病亡急剧增加(LC,或者 ADE 效应),或者是以上三种因素的某种排列组合的混合。

附注:图的横轴为日历周,如第 10 周第二十周,绿线为每十万人新增感染数,紫线可能为周病亡人数(原博没给出来,所以根据实际数据回推大概如此)。

这样的图给出来都比新加坡那位大佬的海量专家精确计算要准确的多,尽管真正的死亡率需要经过医学专家调整各项因素变量之后才能得出。

知乎用户 姆拉克爵士​ 发表

直接来反驳某高赞的片面言论。

如果知乎上还是一群不明白超额死亡与人口结构,与老龄化的关系,就简单把超额死亡直接等同于奥密克戎,而拿这种非逻辑性论证,到处误导知友,那么显然是对不起专业二字。

由下表可见,日本随着老龄化加剧,死亡率从千分之 6 上升到千分之 11 以上,超额死亡无论是和五年前均值比,还是和去年比,每年几乎都在增加。这个值就是老龄化 - 人口年龄结构带来的死亡率率变化和超额死亡增加。
自从二战后,世界人口的第一代战后婴儿潮到来,几乎所有国家的超额死亡都在增加。
发达国家增长的更快,美国最快,发展中国家稍慢。非洲等国要等到再过 20-30 年才会进入超额死亡增加的时代。

而某些人说的,新加坡超额死亡是因为奥密克戎引发的,没有任何依据。
我们来看,几乎没有任何疫情发生的澳门地区,2022 年超额死亡也是几乎直线上升的,与新加坡地区几乎平行。
难道说澳门地区也是奥密克戎引发的?

拿片面性数据,来论证和暗示一个结论,这种话术在知乎上屡见不鲜,尤其是针对疫情。

如果中文论坛上到处都被一群国外 ip 的误导性言论占领,那么可见,这个国家就危险了。

知乎用户 朝歌 发表

别搞一言堂呀

@侃叔

把质疑的评论都放出来呀,我等不及想看你这个旅游博主,手撕医学硕士了,等等,旅游博主??

@侃叔

为啥要删我评论?

怎么还不让人说话呀,说话还不让别人看到吗?

知乎用户 何小白 发表

这才到哪,一个年轻人,要活到预期寿命,还有几十年,这个期间,有没有人评估下需要感染多少次。已知可重复感染,每感染一次,后遗症、重症、死亡概率都会增加。放开是最简单的做法,但病毒变异不可控,后果未知,出了问题只能拿人命来填。

知乎用户 林肥​ 发表

报道对不对我不知道,假设是对的!我们来看看能说明什么:

首先,说明前几年的动态清零是对的!新加坡这么做了,等到了报道中的结果,显著好与开放早的国家。

然后,说明现在开放比上半年开放要好。虽然共存从上半年就开始鼓吹了,但奥密克戎的变异就是比奥密克戎还弱,那上半年就开放那就是傻。

最后,无法说明现在开放最好,但有最好的可能。如果到明年春天还没新变种出现,则现在开放最好,我们损失了 3、4 个月,我们应该利用这段时间拔疫苗和医疗提高到新加坡的水平为开放做准备。如果明年春天有更弱或更强的变异出现,那现在开放就是傻。

知乎用户 猫大人 发表

其实在新冠问题上就没有科学可言。

全世界所有国家关于新冠的数据,感染人数,死亡人数,都有问题。

不说故意造假吧,也有可能是收集不齐,有所疏漏。

包括,疫苗和药物也是一样。

人类历史上就没有一种疫苗或者药物能从研发到大规模上市,只花几个月的时间。大把的疫苗研发数年,做到二期做不下去夭折的。

可以说如果真的有,那属于是神迹了。

可惜,并没有神迹。

所以。

基于一些虚假或者不全面的东西,大家来讲科学。

这不是扯吗。

知乎用户 陈圣 发表

应死尽死,加上这波病毒危害变低,死亡率自然就低了。但是病毒的演化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吗。感染的人多了,病毒发生变异的概率就大了。中国以实践证明,不管病毒是危害变强还是变弱,都能控制住病毒的传播。其他国家就只能听天由命。

知乎用户 不辩是非 发表

icu 床位足够,急诊要 50 个小时,说白了就是不收呗?

知乎用户 硫酸锌安 发表

今天我感觉新加坡人的心理对我们没什么参考价值,因为三和大神都受不了被厂里复阳的感染…… 只能说中国人看重健康发展中国家第一名………

新加坡劳工就在厂子里应感尽感无所谓,中国随时扑街的一无所有的底层都无法接受哪怕感染一次…

也是因为没有兜底,所有都要自己负责…

从出生开始没有得到过任何援助… 成长到只能依靠自己的身体

当中国放弃了,全环境都是病毒… 中国很可能以后就不卷了吧… 所有人口红利,都会消失…

当年轻人意识到自己反复感染后活不了很久,我们会有全新的人生观和,完全不同的生活

知乎用户 许松山 发表

香港也是参看新加坡的数据作出防疫松绑。

现在香港也很稳定,大概相当于全年流感。

(主要是流感,不是感冒;其次全天候)

不过,有点还是值得注意:

一、这两地最容易染病死亡的人群,已经死过一遍。

(他们无机会死第二遍;而别看还有六成多没感染过,但人家的生活方式也大概不易感染;所以目前,下一波的易感死亡重症人群并没形成)

二、人家现在是用瑞德西韦治疗的,并不是连花清瘟。

(这点跟第一点矛盾且相关)

~~~~

因此,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特朗普是真的懂……【不认真】

~~~~

追加数据:

早上才刚刚写完,晚上香港今天就新增急升到 8000 宗,住院也新增 300 多(*/ ㉨\*)。

本来 4、5000 稳定两个多月啦。

另外,新加坡有一个我们都没的热带 buff~

而且,拿新加坡和香港做对比还得考量两地的首次大爆发(出现大规模人员感染)时间并不一样,新加坡早了半年左右。

~~~~

咦,被系统控评了…

知乎用户 笨笨 发表

新加坡公布防疫松绑后近三个月数据,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从这个回答的结论看,我强烈怀疑美国有个 “计划死亡” 的体系,要不然根本没法解释婴儿潮的人在疫情 “结束” 后第二年成片成片的死麻了,都快赶上流行病爆发期的全因超额死亡人数了。

知乎用户 ltl123 发表

一大帮人胡说八道什么?不知道新加坡大把外包体力劳动,这帮人都不是新加坡公民,根本不统计的吗?

知乎用户 Coffin 发表

看了前面各种分析

总感觉是不是少了对照?

应该新加坡松绑三个月和我们严格防疫三个月对比一下超额死亡率?

体现一波优越性

知乎用户 DDD 发表

直接反对

@侃叔

的回答,不需要其他数据,就通过他自己发的数据反驳。

一个完整的超额死亡的曲线分为五个部分,上升、回落、平稳、下降、回升。

上升阶段,短时间大量死亡,比如疫情爆发期。预计不该死亡的人不断死亡。

回落阶段,初步应死尽死,超额死亡人数开始下降。预计不该死亡的人继续死亡,但是死亡速率开始下降。

平稳阶段,疫情持续影响,超额死亡人数恢复到上升阶段之前。注意这时候并没有回到疫情前,这时候只是超额死亡恢复到疫情前,但是还是不断死人,虽然死的人数不超额,但是死的人是本不该这个时间段死亡的,是要在未来死亡的人。因为在上升回落阶段透支了死亡人数,所以本不该死的人死在了平稳阶段。可以说在经过上升回落阶段以后,就算之后一直保持在平稳阶段。人均寿命还是降低的。

下降阶段,疫情逐渐结束,因不受疫情影响,所以超额死亡人数下降,来弥补前期多死的人数。

回升阶段,弥补逐渐结束。前面多死的与后面少死的人数基本相等。

@侃叔

的数据里,我只看到了前三个阶段。这恰恰说明疫情还在持续影响超额死亡人数,并不是病毒没有了杀伤力。

什么时候开始说明病毒无杀伤力呢?必须达到第四阶段,超额死亡人数出现一个坑!

知乎用户 高安路老实人​ 发表

说明不了任何事情

新冠病毒作为生化武器

整个疫情的方方面面(比如 id,比如核酸筛子,比如疫苗)

整个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早就有了定论

任何摆数据的分析

本质就是为了水论文以及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没有任何决策上的参考价值

疫情都三年了

如果你对这个事情还一无所知

那是你的问题

知乎用户 锻神锋 发表

石家庄放开,不是已经经济恢复,人口流动量增加,就业率提高了。

所以应该积极共存

知乎用户 learn 发表

按照目前的情况, 国家主要是想控制速度, 尽量将第一波疫情高峰拖到 2023 年春天, 也就是 3 月份左右. 奥密克戎在春夏的传播速度是要比冬季低很多的.

防疫逐渐放开的趋势是确定的, 注意是改变防疫政策, 而不是躺平, 我们不会躺平, 也没必要躺平, 第十版防疫政策大概率会进一步松绑. 之前的防疫政策是以 “宁可错封一万阴性, 不可放过一个阳性 “, 之后会变为 “宁可放过一万个阳性, 也不可错封一个阴性”. 之后不管是密接还是高风险都不会强制隔离, 只会建议居家隔离. 已发现的阳性感染者还是会强制隔离的, 基本上是按照乙类传染病来防治, 而不是升级防治了.
那么问题就是在未来大规模感染的情况下, 如何尽可能快速发现阳性感染者, 社会面的混检已经不适用了, 将来大概率会将检测能力下放到各个社区, 各个社区会存放大量的抗原自测试剂, 居民发生症状后, 向社区寻要抗原自测试剂, 并主动上报自己的情况进行居家隔离.
在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等财政能力比较强的, 仍然会保持社会面核酸筛查, 同时公共场所也会要 72 小时核酸 / 48 小时核酸, 来解决大城市人口密度较高的传播风险.
躺平不可取, 另外也没有必要躺平, 但是很有必要降低防疫力度, 因为目前的病毒不值得大费周章地防护. 按照新加坡统计的奥密克戎死亡率, 已经比流感要低了, 考虑到它超级的传播能力, 整体的危害还是要比流感大, 但是不至于如此兴师动众, 动不动就封城, 会按照一个适度的防疫政策进行防控.

第十版防疫政策后, 防疫将不会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自由活动. 第十版防疫政策发布的时间也许是春节前吧, 如果不在春节前发布, 将会带来巨大的防疫压力和激烈的社会矛盾.

知乎用户 哈哈哈呵呵呵 发表

我很难理解一些网友的逻辑。一边是,非常在意生命,非常有正义感,非常讲究人道主义,看到有人病死,有 20 多人车祸死,心疼、气愤得不行。一边又是,明明知道、看到西方多数国家及日、韩、台、港、新加坡都在今年上半年有明显的超额死亡率,最近几个月天天都能看到日、韩、台的感染者死亡数据(每天各有几十例或上百例,感染者死亡率在千一到千三左右波动),却直接无视,直接认为新毒株现在基本无害,不会导致额外的死亡,比流感还不可怕,所有的死亡都是其它原因。——如果是其它原因,不会在疫情高峰期出现突然暴增的额外死亡率,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知乎用户 秋天 发表

新加坡累计患病率 37%,美国累计患病率 33%。新加坡的患病率已经超过美国,放开进出口限制的话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新加坡的感染率会略有下降。

患病率比新加坡还低的国家,它们国家的公知不会因新加坡放松管控就去那边。他们只会千方百计地跑回自己国家躲着,再骂自己国家管得太严,你让他看哪儿好去哪儿,还不如把他摁尿盆里淹死算了。

知乎用户 MRneoanderson 发表

2019 年中国抑郁症蓝皮书,截至 2017 年,中国抑郁症 4500 万。

今年的蓝皮书增加到 9500 万。

既然有人说超额死亡,我们是否可以统计一下超额抑郁?

有一种说法,中国每年接近 30 万人自杀,其中 40% 有抑郁症。

正常人的自杀率是万分之一。

抑郁症的自杀率是 10%。

几年之内,增加 5000 万抑郁人口,意味着什么?

这几年对中国的影响,要很多年后陆续看出来。

记住,抑郁症一样死人!没有人统计而已!

知乎用户 名字有鹰手速快 发表

回应这个 “侃叔” 的回答,他全文内容是围绕着 “死亡率”这个切入点来论述动态清零和 “躺平” 政策的区别,从而隐晦又直接的表达 “到底动态清零有没有必要?” 他论述这个观点的数据,是来源于 ““Our World in Data” 这个网站。

所以,下面我围绕 “死亡率” 和““Our World in Data”网站的数据来进行回应。

(其内容链接:新加坡公布防疫松绑后近三个月数据,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一、先来说说 “Our World in Data” 这个网站的数据,是否权威,是否可信?

(1)我也用这个网站的数据回应。这个网站的 “超额死亡率 P 值” 数据,根本就没有中国的数据,基本都是西欧和美洲的,为啥不把中国的放出来?

以此网站数据为例(见下图),美国、意大利、英国的死亡率的突增和新冠爆发期一致,同时这个往下降的趋势也说明新冠病毒的毒性正在减弱,就算是遇上二战后出生的人的自然死亡年龄,也不应该死亡率是以突增突减的形式吧,就算是,也不应该过山车一样,一会增一会减,而且是 2-3 年内 4 次这样。

可数据真的准吗?

美国每年百来万移民,这些移民的死亡率会统计在里面么?那些大量贫民窟的死亡数据有统计么?

(2)“Our World in Data” 网站本身就说明,这个超额死亡率不准,有些是纯模型估算出来的

网站很明确的说,**有些国家登记的死亡数据甚至低于 10%,**来看网站原文:

**报道的死亡人数可能没有包括所有的死亡人数。**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
首先,并非所有国家都有登记和报告所有死亡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在拥有高质量死亡率报告系统的富裕国家,几乎 100% 的死亡都有记录。但在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死亡率统计不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联合国估计在 “正常” 时期,只有三分之二的国家登记了至少 90% 的死亡病例,有些国家登记的死亡病例不到 50%——或者甚至低于 10% 死亡的威胁。在疫情期间,实际覆盖率可能更低。11
其次,死亡报告存在延迟,使得死亡发生后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死亡率数据都是临时的和不完整的——即使在拥有高质量死亡率报告系统的富裕国家也是如此。12 延迟的程度因国家而异。对于一些人来说,最近的数据点显然是非常不完整的,因此是不准确的——我们_不要显示_这些明显不完整的数据点。13

有些数据是模型算的(模型也要训练数据啊,数据一开始就不准,靠拍屁股出结论么?),见下图

终上,这个网站的关于新冠疫情的数据是否权威,是否可信,打个问句!

二、关于感染新冠病毒的影响,仅表现为 “侃叔” 所说的 “死亡率” 上吗?

(1)这位 “侃叔” 提到一个没接触过的观点,就是赶好赶上二战后出生的人的自然死亡年纪。

那就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了,**新加坡的人均寿命 83 岁,为啥才 70 岁左右就死了?**用 “侃叔“的观点,二战后出生到 2021 年左右,这批人 73-74 岁,以平均寿命来说,还不到他们的自然死亡时间啊,如果不到的话,那么死亡的人就不是这批人,而是在二战之前更早出生的那波人。而二战之前出生的人为啥会突然大批死亡,和新冠啥关系呢?还有下图的内容“侃叔” 你要怎么说呢?

(2)新冠后遗症只会导致 “死亡” 吗?公开数据美国 2400 多万新冠后遗症的影响被吃了?

新冠后遗症会导致阳痿看不到么?国际权威的研究!

抛开后遗症不说,新冠导致美国死掉几十万劳动力,是劳动力,不是老弱病残!ok,如果说劳动力也有小孩老人,那么说明西方是不是虐待童工?是不是老了也没有社会福利保障,还要出来图口饭?

三、如果西方一开始错估新冠的影响,才会有从一开始的 “封城” 到后面的 “放开”,所以才会产生“侃叔” 评论里回复的“英国一开始 lockdown 所以影响了经济”。如果真是这样,为啥英国放开后,经济没有恢复?

别说因为俄罗斯的天然气影响,那也是 2022 年 2 月 16 日俄乌冲突之后的事,英国的经济在 2021 年就开始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且不止英国,是整个西方,这如何解释?

还有太多太多可以回应的地方了。不啰嗦了,有本事别对网友的评论作筛选。

总结一下,“侃叔”以 “专业” 的数据来论述动态清零和放开对 “死亡率” 没影响,但这个论述太片面,数据是否权威专业也要考究。

最后,大家按政策注意防疫,健康是自己的,JJ 属于男人都只有一次,别去挑战阳痿了还能挺起来这种事情。

知乎用户 Marry 发表

我这两年看着独立思考都 PTSD 了,因为只要和独立思考沾边,什么违反人伦纲常,道德泯灭,乃至丧心病狂的话都能敲的出来

知乎用户 SlayerC​ 发表

如果共存党都消失了 这个病应该也会很快消失吧!

知乎用户 一直潜水的材料系学生​ 发表

很多答案在谈超额死亡率,今年封了那么多地方的城,有封城导致的超额死亡率数据吗?

知乎用户 赵宇​ 发表

这图就非常离谱,新加坡的确诊总人数远大于输入 + 本土 (除了第二周),所以这 80%↑的确诊都是海上飘的船员么?

知乎用户 负教化所有都人祸 发表

扯淡,这样的 “专家”,真的是只会误导

高峰是十个还是二十个

以色列打了多少轮

这什么脑子

知乎用户 虫子 5240 发表

高赞那位

@侃叔

可真是搞笑,自己称自己是数据党,可是一有人提不同意见,立马转进如风,攻击别人是保供的,然后火速拉黑,让别人连回复都没办法回复,这猴急的样子,到底利益相关的是谁呀?看一眼他那个回答,底下的回复清一色都是赞同的,被他怼的几乎都没有回怼,这也太奇怪了吧,看样子是一个熟练使用拉黑技能的玻璃心啊

在此把我对他的回复贴在这里。

又转进啊,那我也会啊,那一定是疫情挡着你的财路了是吧?所以别人的命都不是命了是吧?别人不想过有后遗症的生活就是错的了是吧?石家庄的老百姓可是变着法的在放开了之后给自己孩子请假不去上课呢,这些老百姓都是保供公司的吗?就是因为你没办法继续旅游就鼓吹放开吗?只是提一个后遗症的角度而已,你不是号称数据党,那数据就放全呀,关于后遗症的数据外网也有很多,你怎么不摘出来说,光盯住一个超额死亡率,合着对你有利,就是数据说话,对你不利的,咱就看不到是吧?

另外看了新加坡的数据,我觉得这什么也不能说明,因为真的全世界太大了,每个国家的数据其实都不太一样,新加坡的数据只能说有一定的参考性,毕竟全世界像咱们这么大的国家没几个,像新加坡那么小的国家也没几个。如果只看附近的台湾地区的数据,换算过来就觉得根本就没办法放开。只能说我们是站在迷雾中的人,大家能看到的很有限。本身各种封控对经济的影响难道国家看不见吗?但是国家还是选择这么做了,请大家想一想这个动机,难道只是因为就想让中国变得更差吗?这合理吗?还有人觉得是上面过度反应了,可是事实咱们也看到了呀,上海石家庄等等,我觉得局部地区的小型实验是一直有的,但最终的结果根本不好。咱们拿着数据纸上谈兵,还不如真正看这两个真实的国内实验场,当时的情况真的是大家想要的吗?

知乎用户 秉烛客 发表

德国联邦调查局

老李啊,教教我呗

我在老龄化程度没怎么变 + 把 20 和 21 数据也当作基底的情况下超死人数和超死率怎么还高了那么多?Übersterblichkeit 超死都上热搜了,我编不下去了快教教我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数据,2022 年 10 月,德国有 92,954 人死亡。这个数字比 2018 年至 2021 年的平均值(中位数)高出 19% 或 14,560 例。


德国联邦统计局表示:“新冠肺炎死亡率在本月中旬也达到了临时最高值,但只能部分解释差异。人口老龄化对与前几年的差异影响很小。目前无法估计其他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 10 月份人数的增加。接下来的死亡原因统计结果可能会提供有关这个问题的更多信息。”

联邦统计局:你说我是烧犹了,还是说有人冻死了,还是说因为新冠死了,还是说去支援乌克兰死了?

知乎用户 易国平​ 发表

话术真牛逼。

用数据粉饰,掩盖,死亡的残酷。

怂恿大量的人口死亡,置人命于不顾,

把活生生的人变成数据,无论数据是多还是少,这些都是被病毒活活折磨致死的人。

这世界居然,有人觉得这样大批量变相砂仁居然是对的,还用文字表达出来,仅仅是为了自己被管控时不开心。

有些作者站在魔鬼那一方,评论区不明真相的帮凶还帮忙摇旗呐喊,破坏我们身边的净土,破坏老人小孩有限的安全环境。

敌人是争取不过来的,希望能争取一部分中间派,保护我们身边没有病毒的净土。

知乎用户 可恶 and 可恨 发表

什么时候开始,老人成了社会的累赘?

知乎用户 拜 deng 发表

社区都有吸氧的,咱们呢?

就是铁板子加锁链

2 年了,还没准备好

花了几万亿


楼市成交 - 3:2022 年 1-10 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房企资金来源增速,25 家房企缘何退出国际评级?

楼市成交 - 2:10 月太原、长春、哈尔滨、沈阳、上海、深圳新房销售面积
在金融市场发展之初,为了保障金融行业的健康、安全发展,西方国家发明了独立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第三方审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保险机构、维稳基金、存款保险机构、央行、银保证监会,共同监管保障整个交易市场的稳定运行。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无论多么成熟的市场机制,均无法避免财务造假和上市欺诈,例如美国安然财务造假事件、次贷危机信用评级事件。
在财务造假事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会计事务所,即便是第三方独立事务所都有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造假,除去直接融资以外,间接融资中与会计事务所同等重要的机构就是评级机构。
美国次贷危机事件,次级贷款债券被授予较高等级的信用评级,75% 的次贷债券曾经获得过 AAA 评级,促使了大量的金融机构买入这些垃圾债券,最后随着次贷泡沫被刺破而血本无归。
而在中房泡沫崩溃的过程中,中房企业业绩先于房价恶化,在三道红线的作用下,恒大资金链率先断裂,掀开了中房企业暴雷的序幕。
在《房企篇 - 4:国内主要房企的信用评级是多少,房企暴雷系数是多少?Top10 为何撑不到年底?》一文中我们总结了部分国内房企信用评级,我们发现大部分房企债券已经被国际评级机构调至 BBB 下方。

债券被下调至垃圾级级别的房企已经基本丧失了海外美元债的融资能力,2022 年 9 月末房企美元境外债余额 1811 亿美元,2022 年房企合计发行 176.2 亿美元境外债,较 2021 年下跌 61.67%,较 2019 年下跌 78.46%。

在港房企市值已经下跌至 0.81w 亿,境内房企市值 1.4w 亿,合计国内上市房企总市值 2.21w 亿,基本丧失了直接融资的能力,2022 年已经有 25 家房企退出了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

2022 年 1-10 月房企到位资金 12.548w 亿,预计 2022 全年房企到位资金 15w 亿左右,较 2021 年房企到位资金 20.11w 亿下跌 25.41%,至少拖累 GDP 增速 4 个百分点

2022 年 1-10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0.6%,总额达到了 36.0575w 亿,10 月份社零同比下跌 0.5%,预计 11 月将下跌超过 1%,全年社零增速将在 0 附近,对 GDP 增速的贡献也接近于 0

2022 年 1-10 月进出口总额 34.61w 亿人民币,同比增速 9.5%,其中出口金额 19.71w 亿人民币,同比增速 13%,预计拉升 GDP 增速 1.5%
2021 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总额 19.7w 亿,2022 年 1-10 月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总额同比增速 8.7%,预计 2022 年基础设施投资总额为 21.41w 亿,贡献 GDP 增速 1.4%
[1]

2022 年前三季度按照不变价计算 GDP 增速为 3%,名义 GDP 增速 5.73%,从目前来看 Q4 国内出口、消费、房地产将继续下行,2022 年不变价 GDP 增速必然在 3% 下方,很可能在 2.5%-2.8% 之间。

参考

  1. ^ 楼市成交 - 3:2022 年 1-10 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房企资金来源增速,25 家房企缘何退出国际评级?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9801&idx=1&sn=50d22107f85c79c2c0e62f65b155a012&chksm=fb84b033ccf33925d2eb66d1ffddb7057713bc946a11d35f9ca74c1f82509c9c72c3abc936dc&token=992641520&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冈比亚总统私生子 发表

某些高赞回答,核心观点不就是自己可以接受老年人早死两年么。

关键是,你接受有啥用? 你和我是老年人么?

很多癌症晚期病人平均存活时间不到 1 年,那人家也不愿直接去死,还想办法花大价钱治疗呢。

知乎用户 船不浆 发表

基于老年人死亡潮后的死亡率降低有什么意义?

@侃叔

别拉黑啊

(替被你拉黑的人问)

知乎用户 伯伦希尔 发表

不管统计口径如何美化,超额死亡数据总是能扒了他们的底裤。

知乎用户 内涵小骚年 发表

活跃一下气氛:

这个问题应该很久远了,根据最新消息 ICU 床位都在撤销了。

今年一共打算出国三次,前两次分别是就近的泰国和印尼,十二月份的酒店也订了。

对于放宽好不好,当然是不好的,但是我们能看到第二种选择吗

知乎用户 紫梓 发表

奥密克戎并没有 mild,而是更狡猾更难防了。共存只是一种无奈的投降而已。我更愿意看到的变异方向是高致死低传染。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希望这病毒向低致死高传染演化。这两种情况在不防御的情况下死的总人数可能差不多,但是后者更难防御。而前者通过简单的防御措施就能大大降低死亡人数。

知乎用户 变成一条猫猫怪 发表

看我数据,感觉国内的决定是真的

The right decision is not always the popular decision!

已经得病两次了,每次运气好痊愈的时候都感觉自己从鬼门关走出来。

知乎用户 难以淡定的猫 发表

为何严防死守的越南,从疫苗到核酸,最近 3 年新注册殡仪馆法人 5.5 万,远超前面若干年的 2.5 万?

为何有背景的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做死人服务,谁能告诉我

还有 20 年心梗脑梗死的数据时间点,为何跟某样东西的时间点如此一致巧合,谁能解答呢

知乎用户 Daydreamer 发表

我就想请问一下那个自称很客观,很硬核,数据很多的凯叔。超额死亡人数的定义是什么?超额超的是哪个标准?标准预期死亡人数考不考虑婴儿潮这种可预期的死亡人数增加?如果标准预期死亡人数已经考虑了婴儿潮这些因素,你的答案是不是都是废话?

还开启评论精选,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反对这篇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7460787/answer/2770374459

医疗资源是可能会挤兑的,台湾日本香港今年都出现了挤兑。不能说新西兰新加坡没挤兑就证明奥密克戎不会挤兑。香港今年 3 月份疫情就远远不如新加坡的情况好。这样想太乐观了。

死亡率肯定比前两年下降很多,但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还是有的。以前是千分之五到百分之一。这个死亡率肯定是不高的,但也得正视,不是说不死了,还是得死上百万,对老人来说可能就是早死几个月,那也不算超额死亡。有人觉得死点老人家无所谓,也有人会在意这个问题。

要说外国人还真的没那么在乎这个死。你看中国人不管是立场如何都很尊重死亡率这件事。要么往大了说要么往小了说,绕不开的,要放开还得先证明这病几乎不死人,这样才能博取大多数人支持。但是国外反对防疫的网友就会很直白的说,得了病就会死人,没必要特殊对待新冠,也根本不应该去统计这个死亡数字。不管百分之一还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外国人是愿意冒这个风险的。不是因为这件事没有风险。

同样的情景不同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很正常。外国放开了经济也没见好,也并不是因为死亡率有多低,就只是他们不想封城而已。

要跟国外一样放开是没问题,放开有放开的好处。

但理由不能是 “新冠几乎不死人”“再不放开就没钱了”,这属于过的不好骗自己,放开绝对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

要是说大家都觉得就是死也不愿意封城,那肯定就跟国外一样放开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死亡率不好看,就拿超额死亡人数来吓人,既而更拿超额死亡增长率来吓人。新加坡这种体量的小国家,你要是去年超额死了 4000,今年 5000,你岂不是要叫增长 20%?

新加坡开放以来的 12 个月里,超额死亡累计达到了 5000 人,新加坡人口 580w。

2020 年新加坡总死亡率为 5.2‰,开放后的 12 个月里超额 5000,达人口万分之八,则使得死亡率增长至 6‰。效果和 08 年经济危机差不多。

经济衰退对超额死亡的影响就不算了是吧?

中国 2021 死亡率是 7.2‰,我们去年是人间炼狱了还是活不下去了?

知乎用户 蔡厌清 IV 发表

首先,这个题目中的【松绑】有生造概念之嫌。

如题中所说,22 年 8 月坡县确实有一次防疫降级,但这既不是最大的一次降级,也不是最标志性的一次。

最标志性的调整就是 21 年 8 月正式开始共存,后面的都是见机行事了。

至于数据,超额死亡不能造假。

事实就是坡县的第三波(Ba.5)已经过去,而且破坏力比起前两波已然下降。

当然横向来比的话,还是早共存早安全。日本到最高的八月一波才 17% 超额;晚一年半共存的坡县,连着三个峰 32%,34%,20%;再多拖半年的香港直接一波冲到 168% 了。

就酱。

知乎用户 繁华一瞬​ 发表

当我看到,有人关闭评论,精选评论以后,我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 毒力降低,致死率下降

2. 已不可能清除,以后天天见

3. 提高疫苗接种率是当务之急,打打打

4. 医疗条件不会短期改变,我国只能逐步放开,很考验政府管理

5. 感谢欧美大众硬刚筛选出的弱毒,或许,该骂其太过自由,当断不断,固化人际

6. 我国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低,要尤其小心,和年轻人头铁不一样

7. 如果毒力复壮,世界 2019 重来一遍,

8. 如果 long COVID 确证,恭喜人类别无它言,

知乎用户 panada​ 发表

蹲一波分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边大量的人感染了都懒得往上报(比如我) 没有呼吸困难压根不会去医院 所以几乎所有数据都是直接低于实际值的 更不用提之前所谓 15% 的二次感染 就冲这边本地人和印度人不戴口罩的情况 实际肯定 25% 往上……

知乎用户 没加盐的咸鱼​ 发表

@侃叔

老哥数据玩的很棒

控评也很棒

有几个愚见想唠唠

不知道愿不愿意屈尊?

放开 = 死人,这一点共存和清零派都没有异议吧?

要死多少人可以唠唠吧?(要放开起码给人知道自己有多大概率死,这是没问题吧?抽奖也得有个概率池啊)

死掉的这些人能换多少经济(放开说好听点,自由价更高,难听点就是三产挣不到钱了,旅游业要死绝了)可以唠唠吧?

死那么些人再加上国际舆论和不断的死人(国际社会截止今天可都还在死人,甭说多和少的问题,对于个体而言死多少都只是一个数,但!也都是一条命,你可以数着诸国百万伏尸谈笑风生,但你做得到骨肉亲朋天各一方而面不改色?那这个债?谁背?我国是大家长模式国家,子之过父之责,舆论扇扇火,好玩吧?)延伸的次生灾害(封个七天小作文都飞满天,死个十来万没声响你信?)可以唠唠吧?

后遗症可以唠唠吧?(别说概率,真别说,这个人口几率十四亿分之一都能中一个,更别说现在六十亿人可不止五个人在 bb)

在补充一捏捏可以唠的玩意。

比如这个毒性问题可以唠吧?(据我对共存人士的了解,这个新冠的毒性呀,它是会越来越弱的,这一点 “我信”,呐你看,20 年我们没开放,比 21 年少死了 30*4(20 年美利坚死亡率计算)或 30(现阶段新加坡死亡率计算)万人吧,哎,21 年我们又没放开,又少死了 30*4(21 年美利坚死亡率计算)或 30(现阶段新加坡死亡率计算)万人,嘿,22 年我们还是没放,又少死 30*4(22 年美利坚死亡率计算)或 30(现阶段新加坡死亡率计算)万人,Ps:我都不跟你讲超额死亡,俺们就算公开的,还给你抹个零了。

呐你看着了,封控三年来避免了至少九十万(新加坡数据,我相信共存人士们勇于奉献,绝不挤兑医疗)人死亡没问题吧?

回到正题,新冠是越来越弱的,那我们晚放开一年就能少死 30 个 W 的人没错吧?

那么封控死了多少人呢?

三年里(明面的啊,藏着掖着那种看不惯)达到了恐怖的 29889 人,这是什么概念?这表明了,疫情 + 其他封控原因导致的死亡(这个没有数据,我就大方点,给你翻五倍,满意了吧?(滑稽. jpg),能达到恐怖的 18 万啊(滑稽. jpg)

呐!

你可以来算钱了,剩下的 72 万(滑稽. jpg)要是死了,那能换来多少钱啊?

知乎用户 奥贝斯坦​ 发表

此外,新加坡的新冠感染者死亡率极低。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已构建最低疫苗保护的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 0.024%;在最低疫苗保护基础上过去一年接种加强针的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 0.025%;未接种任何疫苗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 0.067%。

死亡率这个概念,似乎指的是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这种如果是的话,万分之四很难说能不能接受啊。

已构建最低疫苗保护的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 0.024%;在最低疫苗保护基础上过去一年接种加强针的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为 0.025%。

加强针不如不打吗?

知乎用户 road xcity 发表

如果完成接种新冠疫苗后的 COVID-19 病死率降低到流感水平,还需要严防死守吗? - 知乎 (zhihu.com)

如果完成接种新冠疫苗后的 COVID-19 病死率降低到流感水平,还需要严防死守吗? - 拍帮主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081848/answer/2170269344

其实之前也提到过几次——决定需不需要严防死守的主要因素,不是病死率

对某种疾病严防死守的必要性,取决于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

疾病负担的衡量单位是**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 病死率只是决定 DALY 的很小一部分因素;
  • 病死率相当于流感水平的疾病,照样可以造成极高的疾病负担;
  • 传染病的疾病负担比非传染疾病更难以预测和控制,因此需要更激进的严防死守措施。

最后,就算暂时不管 YLD 部分,只管 YLL 部分,

咱普通人要衡量一个疾病的 YLL,

最直观的方式也不是看病死率,

而是看人群死因顺位

知乎用户 zz zz​ 发表

你说它放开吧,好像也没完全放开,为啥进去还要核酸阴性证明

知乎用户 二十万​ 发表

仰卧起坐毫无意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国内要加强自己的研究,之前可能担心说病例不够用,现在不会啊,搞出来自己的数据。

爱丁堡今年从科学精准防疫的疫情大爆发迄今,时间足够长了,可现在连份能的出手长新冠报告都没有。

做为共存派大本营的爱丁堡没有这个能力和魄力吗?

知乎用户 方寸不凡​ 发表

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

知乎用户 学说投资 发表

新加坡这个国家船小好调头。

人均医疗资源是中国远远不能相比的,即便如此,稍微放开防疫措施,感染人数还是急剧增长的。

新加坡的数据可以给中国一个借鉴,中国的现状,还不能像其他国家一样放开,针对重点地区和人群重点检测,而没必要进行无谓的全员检测,前一段时期,一些地方有些草木皆兵,防疫措施有些过了,本地区一个病例没有,还要进行全员检测,浪费公共医疗资源,做无谓的事情。重点地区和人群进行重点检测并非意味防疫措施放松,而是针对性更强。目前全国呈现多省市人群扩散迹象,和放松防疫措施有关。

不过,随着致死比例下降和病毒伤害性减小,逐步放开是必然的选择,否则,经济受不了。

知乎用户 Marvin 发表

知乎用户 呀呀​ 发表

我第三针疫苗刚接种,是之前的生物不知是否有用。

昨天又去打了肺炎疫苗

过几天再去打别的疫苗吧

知乎用户 不知道的太多 发表

不太懂,只说点点想法。到目前为止,似乎最好用,精准的检测方法还是核酸,最经常用的还是拉去隔离。要是隔离的方法还在持续而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那面对大规模传染、感染,只会让人减少出门的想法,并面临收入减少,失业等等,不晓得有没有大神能给点好的解决办法和思路。因为国内到处都有疫情的情况,但凡行程码上去过有疫情的市,那么一落地到别的地方就会面临隔离几天这个问题。毕竟现在没有见到很有效的药,总不能网络上各种说新冠不严重无需担心的人们,是喜欢出门到处隔离的吧?总不能 “你们” 想的盼的所谓的“放开”,只是不出所在市,不流动的吧?

现在财政收入不乐观,说不定以后隔离自费,那样子的话,应该不会有人还愿意出市了吧?

知乎用户 破乎辣鸡 发表

令人震惊的数据!这要是按新加坡的标准,中国能有几个人达到最低标准的免疫接种?

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80% 的新加坡人已构建最低疫苗保护,即完成三剂 mRNA 新冠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或四剂灭活疫苗的接种。此外,68% 的新加坡人还在最低疫苗保护的基础上,在过去一年内再接种了加强针疫苗。

全中国能有几个人接种了四针灭活疫苗??至于 mRNA 更是遥不可及,也就国内的老外才能享受到吧。这按新加坡的标准中国人连最低疫苗保护都不具备,专业科学呢?信谁的,我疑惑了。

知乎用户 人某赵 发表

嗯…… 十三亿,百分之四十感染率,0.025% 致死率这么算对吗?

知乎用户 沈君 发表

读了一篇知友

@侃叔

(55 封私信 / 44 条消息) 新加坡公布防疫松绑后近三个月数据,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 知乎 (zhihu.com) 的文章,因为答主的个人操作,我无法回复,所以就开本回答,现在有些问题提出来跟该答主探讨:

1、纵观 2020 年前,各国的曲线(灰色),体现的是季节性的死亡波动,如果按照你说的婴儿潮导致的,假设没有疫情,是不是曲线应该是基本同步抬升跟灰色曲线基本平行(虽然不是直线,就按照直线理解,所以用平行),但是现实的 2022 年曲线呢,不同步是为什么,你跟他们的疫情病例曲线去对照下就明白了;

2、过往远期人口变动(婴儿潮)导致的死亡增加,是应该缓步增加还是跳变增加,难道每个人的寿命都是一致的?考虑过这个问题了没有?

3、关于后面有知友回复交通事故数据的变化,该答主

@侃叔

用了湖北 2016 到 2020 年数据来说明,这里提出一个问题:答主是否能够把湖北 2016-2020 年逐年车辆数据列出对比,如果车辆数据在这些年份扩增较快,那么即便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下降也可能导致交通事故案例数上升。

知乎用户 小付同学 发表

给个台阶下差不多得了,现在房地产跌成这样,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大减,继续防下去核酸、集中隔离等费用谁来出?现在基层人员已经无比疲惫,动员能力工作能力都在快速下滑,如果再发生一个比新冠更严重的病毒怎么办?

给大家一点喘息时间吧,别把新冠看成唯一,这么多事儿要处理,先把地方政府财政问题解决好恢复并增强突发问题应对能力,把底层人员的收入提升上去把贫困户、困难户清零提升人民应对风险能力好不好?

知乎用户 迟暮的倒流 发表

太可怕了,还有人因新冠致死,

知乎用户 BenBear 发表

某精选评论的高赞提到年龄结构,确实是一个新颖的方向。可以搜到《新加坡 2011-2021 年的年龄结构》,其中总人口:

65 岁以上人口:

对 65 岁以上每年新增人口做了一个表(2010 年 65+ 人口 36.86 万人):

虽然 2020 年之前几年每年新增 5w 左右的 65 岁以上人口,但 2021 年只增加了 2 万不到。

我就不说我的观点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想。某精选评论区,异口同声的 “知乎本来的样子”、“有理有据”…… 很知乎现在的样子。


以下回复一下评论(居然我自己的回复也会消失):

因为某些原因 2021 年 65 岁以上人口死了三万多

如果说 65+ 能死 3w+,那么原 2021 后 65+ 人口 “本不应该” 低于 81w,那么可知该年龄段死亡率应该不低于:3/81=3.7%!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

知乎用户 薛定谔的黄焖鸡 发表

不太懂为什么讨论这个,感染的路不是一直畅通吗?想感染,去发热门诊门口站两天不就得了。不想感染,做好自我防护就得了。为什么要争论呢?不想得病挺难,想得还不容易吗?有意见自己得了现身说法多好,还用这么费劲讨论?嘴上再硬,身体不能诚实一下吗?

知乎用户 laowcm 发表

日本的数字,自己看。

2021 年死亡人口比 2020 年多 4.88%

2022 年 1-6 月死亡人口比 2021 年 1-6 月多 6.62%

2022 年是日本 6 月统计的数字

2021 年的 “719748”,相当于全年死亡人口的 49.987%——时间过半,死亡人口几乎过半。

2021 年新冠死亡人口占所有死亡人口的比例(男性):最小值为 1.01,2020 年该值为 0.22

(这个表我没太看懂)

感谢 AI 翻译。

laowcm:乱七八糟的随笔:日本第八波疫情、死亡人口和老龄化

知乎用户 Susanna 发表

不懂数据,仅仅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可能会有偏差。

首先口罩问题。

由于华人比较多,其实室内室外口罩基本还是戴的,但是室内比如地铁,公交是强制,室外以及其他公共场所比如公司这种没有人会要求你戴。

我自己一直都是出门就开始戴,除了吃饭不摘下来,但是确实同事很多都会不戴。而且吃饭的时候,很多人一起在一个小空间里,也不可能戴口罩吃饭吧?所以其实一直暴露在风险里面。甚至我们出去玩也是不戴口罩的,因为特别热。

身边即世界

我身边的同事一直都在感染,我的直系领导上礼拜刚感染,我的朋友也感染了,我的同级这个礼拜感染了。但是解决措施就是居家工作,快速检测阴性了就可以马上回来上班。

在这种环境里面,我默认有一天我也会中招,能做的只有备好药,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侃叔的评论区挺有意思的,留下的几百条评论,不少人的 ip 地址都在乱跳。

具体不截图了,挺有意思的,跟开盲盒一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那个 侃叔的回答真给我逗乐了,文章漏洞百出秀下限自吹自擂不论,结尾拿短视频常见的 突出重点运用部分模糊这么一个小技巧大做文章,可真是贻笑大方,要不是网友亲自去央视频看同类视频和央视转播原版录像真的就容易被他带节奏。

他是什么用心,点开他主页就明白。

知乎用户 李湛卢 发表

仅说说个人经历,新加坡已经邀请我去打第五针疫苗了。

目前我打了两针科兴(在中国),两针莫德纳,中了一次奥密克戎,而且这些都被新加坡政府纳入统计了。本次加强针正好在我痊愈满三个月之后。

第五针我决定去打莫德纳二价疫苗。

知乎用户 观者不用心 发表

其实,如果大大方方地说放松是因为没钱了、影响民生了等等等等,大家虽有无可奈何,可也不得不面对了,毕竟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

但是,大家是不接受欺骗的,一会儿渲染吸烟死的更多,一会儿就是感冒没影响,哪个都是为了骗人而骗人,虽然有很多不知道是不是 “阴兵过境” 的人都跟着鼓吹,实际上他们心里明镜似的,不是蠢就是坏了。

话说,新冠是能直接造成死亡的,按照现在蒙人的统计数据,那些间接的从来都不算进去。但是吸烟不会造成直接死亡,一个吸了几十年烟的人因为某种疾病死了,都要赖到吸烟上。都是吸烟造成的吗?也有可能是!为什么是有可能呢?毕竟人活的久了,跟烟草毒性差不多的也能接触不少。

大家还是都别杠了,如果是你我他这种普通人,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没本事改变什么进程,斗个你死我活也不过便宜了别人。要是阴兵过境,大家就当放 P,喜欢看就看看,不喜欢就去干点喜欢的事,人活一世,珍惜生活。

知乎用户 Halloweener 发表

新加坡的中国人回答一下,这里疫情好可怕的,后遗症影响几个月到几年,政府不管不问,还是国内安全,千万别来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额。。那个高赞的侃叔,拿的是婴儿潮说明超额死亡是应该的。。

那我想问一下,中国那个时间段没有婴儿潮吗?而且为什么非得拿 45 年说呢?就是因为那一年增长幅度最大?日本德国意大利 45 年的时候没有婴儿潮吧?那他们的超额死亡怎么来的?

而且我们都知道老年人很多时候是因为一些疾病甚至是很普通疾病走的,新冠的潜伏期传染性和感染后的破坏性增加了那个概率不是很正常的推论吗?我不懂这有什么好洗的。

知乎用户 卫子墨 发表

怎么说呢,发烧挺难受的

不过跟封控 / 方舱 / 隔离比起来

我宁愿发烧

知乎用户 破晓时分​ 发表

不要看,没用。

你要做的就是看政策,等通知。

知乎用户 米乐 boy 发表

我不听我不听

知乎用户 牧星者 发表

乌克兰,俄罗斯,新加坡,华为,抗疫,防疫,新冠,石家庄,XBB,生育率,中国,钟南山,北京,广州,方舱医院,超额死亡率,数据,方方,美国,GDP

试试现在的更智能了不。

知乎用户 Tianle Cheng​ 发表

根据

@卢旺杉

的回答

差不多每百万人一个月超额死亡 60~120 人。

我们假设超死的 120 人全部死于 30 岁。已知新加坡的平均寿命 80 岁。

(一百万 *80+ 120*30)/ (1 百万 + 120)= 79.994 岁

假设每次核酸花费 10 分钟

(80-79.994)年 / 10 分钟 = 315 次核酸

知乎用户 028ping 发表

写得太专业了。要是没给钱,没人会花时间写这个吧?连初稿加润色,起码得花一两周时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题外话,显然,信息公开和信息爆炸都无法让人们更接近真相,除了让人们信息疲劳之外,看不出更大的影响。不管是点赞新加坡的还是质疑新加坡的,现实是大部分人都根本看不完这些长篇大论,也没时间去理解那些深奥的数据图表。大概所谓幸福,就是有一个你可以信赖的机构,你不用高深的理性验证就可以信赖的。信息越多越教人绝望。

知乎用户 三木充满阳光 发表

这个统计有点问题,就是要考虑一下季节的因素,秋季温度较高,冬季才是真的考验

知乎用户 Lynn​​ 发表

说明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要坚持动态清零政策不放松,要明白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现在的做法是最适合中国人的

知乎用户 mei 发表

这个图表不能说明什么。因为美国之类放开的国家,有基础病的老人已集中在 2020-2021 年死了,剩下的是抵抗力强或无基础病的人。那后面数字自然下降。统计条件不一样了,啥都说明不了。

知乎用户 无畏石兄​ 发表

新加坡松绑后近三个月数据显示,新冠感染与重症情况双双出现了下降,这只能说明新加坡的病毒免疫人群在高速增加,从开始的高爆发率,到拥有全球最高的疫苗接种率,新加坡构建了充足的免疫保护。

但松绑绝对不适用我国,因为我国的新冠的感染率极低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感染过,虽然接种了疫苗,但不能构成全员免疫保护,该感染的还是会感染,该重症的还是会重症,各地的医疗系统会变得压力非常大,对全社会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知乎用户 高超音速蛋卷​ 发表

有没有可能新加坡的超额死亡是死于俄乌战争?

知乎用户 7355608 发表

居然有人会认为,中国未来的防疫政策导向会学新加坡。

我真的要笑死。

知乎用户 耿直 boy 发表

大概只有中国每年病死人数,在有了新冠以后反而每年下降吧。毕竟除了新冠会死人,其它病死不了人的。这已经是常识了。

知乎用户 狮子座 发表

赞 希望正确引导舆论,不要在民众中散布恐慌情绪。以醒目标题渲染北京此次疫情死亡 2 人,事实真相如何?2 人的年龄分别是 88 岁和 91 岁,他们真正的致死原因是什么?不要为层层加码而找借口。希望各级领导坚决落实党中央的 20 条措施,对疫情精准防控,不要不负责任的层层加码,动辄一封了之,更不要掺杂经济利益!

知乎用户 哈哈哈哈 发表

对于奥密克戎而言,忙着焊铁皮和做核酸是救不了老人和小孩的,打疫苗和建设床位才有用。

很多事情就是打着保护生命和讲科学的旗子罢了,不然解释不了为啥很多地方一边马拉松一边又要静默管理。到最后,其实只是小部分人在那里算 “总账” 罢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们去搜甘肃新闻,然后你们通过目前所有官方数据来猜猜看我到底封没被封,我们到底有多少感染的?

国内你都搞不清楚,不,是你隔壁小区都搞不清楚,你们居然拿着国外数据一本正经的分析?

没水过论文还是刚从三体人那里回来?

知乎用户 騎著千里海馬的魚​ 发表

在这样超大规模、人命关天的事情上,中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坚决不当小白鼠!等各方事实数据显示安全了,我们再调整应对方案;不能确保安全的时候,严阵以待。

知乎用户 沉牛寂风 发表

知乎用户 嗒嗒 发表

说明了没有医疗挤兑,社区吸氧制度这个挺好,很有针对性。

高赞的超额死亡什么的数据啥的,我看不太懂,据说超额死亡比俄乌多,好吧,中国民众可能比较好骗。19 年之前冠状病毒到底有没有冠状病毒在人群中流行?我想八成是有的,如果 19 年之前有冠状病毒,讨论超额死亡我想意义不大。大家从来没有想过 sars 为什么放过我们,病毒学家的科学理论大家也不爱听,不爱想。

奥密克戎这架势,如果不封城,靠 20 条八成防不住,每天几千几万的增,相信大家会陆续享受到 “防疫” 的苦果。

害怕小孩因为病毒发烧而支持抗疫的父母,可能最后连小孩的奶粉和就医都做不到。

害怕年迈父母因为病毒而病重的子女,可能你的父母等不到医院的救护车。

知乎用户 嘉然今天吃什么 发表

说明了他们新加坡的松绑是不可取的 不可以学习的

咱们中国的动态清零策略是 可取的 科学的 值得全世界学习的!

咱们的中国真的太厉害了!

知乎用户 且听风吟 yy 发表

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什么数据不数据的,就问你,所有别的国家老人小孩是傻子吗,病毒厉害也不带口罩?别的国家都死光了吗?

知乎用户 流年忘返 发表

没有参考性,国没把免费检测取消,单人检测费用大幅提高再说。否则 “阳性率” 基数都不对

知乎用户 大道至简 发表

它们连世界杯直播都不敢,更不敢对着没有带口罩的观众席

知乎用户 杭州湾跳跳鱼 发表

世界杯期间,120 万游客涌入不到 300 万人口的卡塔尔,且聚集赛场不戴口罩,会不会导致疫情肆虐,会不会发生严重医疗挤兑,让我们做个观察

知乎用户 wuluxiao 发表

衮衮诸公为了权斗,真的是连人民的生命、国家的前途都可以拿去赌。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青驿|病毒并不可怕,操弄数据恐吓民众的人才值得警惕

在开始今天的文章之前,先和大家分享几组权威的数据: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的「2019」03号文件,2010-11至2014-15 季节,**因为传染性、季节性流感,带来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的,全国平均每年有8.8万例,占呼吸系统疾病死 …

如何看待新加坡第四次 “封城”(20210925)?

知乎用户 李哪托​ 发表 所以说,有些人只讲屁股不讲事实。 新加坡不止一次被某些人说成是抗疫模范了,前几天我记得还有话题说新加坡和病毒 “共存” 了?,这都是惯常操作了,之前他们吹的还有日本、越南,真是吹谁谁死。 不过即使这样,在他们眼里, …

【新冠追踪】西班牙超额死亡率研究

本文要介绍一组非常有意思的数据:西班牙的全死因数据追踪。不同于我国只在年末报告一次人口死亡数据,西班牙卫生部长期实时追踪其国内每日的总死亡人数,并每日进行发布,其追踪范围覆盖了其国内超过九成的人口,数据精确到了个位数,可以说非常精准。根据这 …

河南安阳大火,从遇难者由36人变为38人说起

河南安阳火灾,令人揪心。 22日下午,据央视新闻消息 记者从安阳“11·21”火灾事故现场处置工作指挥部获悉,截至11月22日上午10:00,在安阳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发生的火灾搜救工作基本结束。经核查38人不幸遇难(包括此前失联的2人)。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