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岁了,该不该找个人结婚了,哪怕不爱?
知乎用户 胡萝卜 发表 如果你不爱我,请你不要委屈自己。 我不稀罕。 ——新时代老实人如是说。 知乎用户 王某 发表 老子最烦这种逼逼赖赖 “哎呀我是不是该将就” 的妹子了。 一个妓女来知乎提问,30 岁了,该不该找个人结婚了,哪怕不爱? …
玄处之前聊留守儿童的时候说,按照劳动法,劳动者每天工作八小时,完全是可以照顾自家孩子的。然而现实情况是,每天工作八小时根本维持不了一家人在大城市的生活。所以乡下遍地留守儿童,城里全靠老人发挥余热带孩子。这说明什么?说明现在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已经普遍高到无法维持最基本的劳动力再生产的程度了。城市的白领阶级以为自己赚的是劳动所得,实际上是劳动力的折旧费,因为一个白领家庭很难生产出同等质量和数量的下一代劳动力了。
从个人角度看如此,从更大的社会角度看亦如此。
穷则独善其身
以前我们父母辈结婚,是因为自己过日子太艰难,两个人搭伙过日子会好过一些。
然鹅现在的年轻人,不管男女,都发现,还是自己过比较爽……
毛泽东在《兴国调查》里写过一段:中农贫民,分田以后,原先没老婆的,大多有了老婆。
抱歉,我没找到原文。但是,我相信这种情况的存在。
类似的情况在北京也有。
北京大叔,不结婚,不断换年轻貌美的外地女朋友。
北京妹子,看不上外来小伙儿。北京大叔,不需要北京妹子。
北漂妹子,看不上外来小伙儿。北京大叔,喜欢北漂妹子,但是不结婚。
北漂小伙,比较理想的是和北漂妹子姘居,结婚的非常少。
更次一等,靠 AV、特殊服务业或者靠骗炮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担心自己被对方反咬一口。
结婚,要有稳定的工作,要生儿育女,婚房哪里来?学区房哪里来?子女教育怎么解决?稳定的工作哪里来?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婚姻,说到底,是以性关系为基础的财产同盟行为。婚姻法规范的是性关系为基础的经济关系和财产关系。
财产分配异化的社会,婚姻自然受到极大的冲击。
tu 地 cai 政先剥了地产商。然后地产商、银行、炒房散资、中国社会婚恋观,四方联手,一次性剥掉年轻人 50 年的剩余价值,留下高负债的年轻人与一地鸡毛。
从房地产抽离的资金出不去,热钱全砸互联网,带飞了互联网行业的工资,这部分受益于行业泡沫,努力工作是有条件强行上车的,但也有很多其他行业的年轻人其实连车都上不去,干脆就不结婚了,这是低结婚率的根源。互联网能无脑滋润也只是在放水的时候,一旦紧缩了,泡沫被刮除,共享单车,00 后 CEO,p2p,这些曾在新闻热点里不可一世的嘴脸终将褪去,宽松时期最滋润的行业在紧缩下也会最先开始裁部门、n+1、996。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带 996 的节奏,然而不均衡不充分发展的关键问题根本就不在这里。
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都或多或少有些歧视外地人,排除语言习性,主要还是经济落差的因素,城市有产居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所得与文化水平、与努力付出、与社会贡献都没什么相关性,当不劳而获成为常态,价值观偏差与歧视是这种分配方式下的后遗症之一。
过去十年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不分阶层,只有因房产增值得益的群体才能幸免于工作与贷款的奴役,并优先享有生育权。
我不说的大的,就说几个很具体的事情:
1)幼儿园的学费为什么比大学学费都贵,公立幼儿园普通百姓是基本是不要想进的。
现在的幼儿园实质上是必须上,谁也没有劳动力能够在不上幼儿园的情况下 cover 掉所有的的学前教育和看护。
幼儿园的学费大家可以去了解下当地的行情,不用我多说。
上公立幼儿园的各显神通,大家也可以去了解一下当地的行情,也不用我多说。
2)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的接送时间都是一坨屎。
幼儿园、学校的产生就是为了降低教育和抚育的社会成本,把一群小孩集中起来教育,先让比一个小孩配一个老师的教育方式,效率要高。
最重要的是给了不同出身的小孩同等教育的机会。比如小孩 A 的父母是工人,小孩 B 的父母是大学教授,如果都只能接受家庭教育,显然小孩 B 大概率是拼不过小孩 A 的。
可是幼儿园在我们这个沿海省会城市是,下午是 4 点半放学的。小学一年级是下午 3 点半放学的。
试问哪个公司,那个企事业单位的人可以在这个点下班去接娃。
无非就是 3 招:家里老人帮忙,请保姆,请托管。保姆和托管的费用大家了解一下,看看工薪阶层怎么 hold 的住,hold 住了也是比较吃力的。
目前我居住的沿海省会城市,普通白领的工资在 5000 左右,住家包吃住的保姆薪酬也在 5000 左右,托管班的价格在 1200(只包中午),1800(中午晚上都包,晚上到家长下班)左右。
3)素质教育就是另外一坨屎,而且这坨比不合理的接送时间还要更大。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拼学校外的资源,这个资源包括了时间,金钱,还有你能不能找到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家境很好的小孩 4 点半小学放学,是可以请一个司机接送小孩到兴趣班 A、B、C、D,然后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本城市的兴趣班最便宜的一个小时 100 元左右了解一下。可是你让家境普通的工薪阶层小孩怎么办?如果没有老人帮忙带,请个保姆,托管加上培训班,对了还有房贷。那日子过的,真是酸爽。
So,那些选择不结婚的青年,我很理解你们。毕竟现在毕业的 90 后面对的是比 80 后,70 后恐怖的多的房价。
最主要原因还是房子。
上海这个神奇的地方,不管是厂妹、收银员,还是金领、公务员,不管是外地的还是本地的,不管是 3 分女屌还是 9 分女神,不管是刚毕业大学生还是 40 多岁未婚阿姨,他们都有个共同择偶要求——在上海有房,而且尽量不要和父母同住。
我真没开玩笑,哪怕是金字塔底层的 3 分厂妹,他也会觉得如果在上海娶她,当然得在上海有房。如果没有,那不如回老家找个有房老实人。
你要说别的啥恋爱成本,上海真高不到哪里去,有人均几千的米其林三星,也有人均几十吃到饱吃到好的苍蝇馆,恒隆、国金的大牌买不起,遍地的奥特莱斯可以挑挑吧。买不起沪牌车,也可以考虑绿牌啊,十来万开回家。上不起包玉刚德威,不挑学区的公立的还上不起嘛。
但就是这个房子啊,无解。
我所了解的很多生儿子的上海本地人,把老宅卖了,换套位置稍微好点的新小区小户型,或者付个首付给儿子弄个中户。自己呢,凑点钱置业,以前还是嘉定、金山,后来是太仓、昆山,现在已经到嘉兴、南通了。
一句话总结: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因为央妈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
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很多人觉得上海发展的越来越好,但其实依我来看,上海已经不是我喜欢的那个城市。
这里的人,越来越为” 钱 “而活。
前几年我去某公证处办事情(出生公证,忍不住吐槽下这种 “要证明我手上的官方材料是真的” 这种套利机制),一连去了 3 次:咨询材料、办理、取报告。这 3 次我都”恰巧“看到公证处里其他家庭的激烈争吵,比如老人还坐在轮椅上,几个子女在讨论遗产怎么分;以后住谁家照顾;结婚财产怎么安排(还没结婚就想到离婚)等等等等。
我想,如果有人去拍公证处大厅的那些故事,肯定精彩极了。
人们爱钱,却又不信任钱。
现在但凡有人把钱存在银行利买个定期,一定会遭到别人的耻笑说:放在银行连物价都跑不赢,存多久亏多久。
话是事实。
所以,我才说,央妈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它通过 08 年之后的天量放水,推高了资产价格,现在轮到了物价。
而价格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质是,我们都不再信任本币的信用。
贬值、贬值、贬值,只有不停的投资(被割韭菜)、不停的赚钱(出卖自己的时间)才能看似减轻这种焦虑。
爱情美好吗?当然,结婚是爱情的一纸证书。
但你有车有房吗?没有,对不起,爱情经不起现实的打击。而所谓现实,说穿了就是一种价值观,最后的操纵者:
就是那个放水促使本币信用受损继而贬值的人——央妈。
它让每个人都焦虑起来,名义却是为了大家好的 “经济发展需要”。
所以,每个人都该关心经济,那才是影响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始作俑者。
不止是上海的问题,全国结婚率都在下降。
婚姻这种形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穷人来说太不经济,无论男女。
男的一辈子不停约炮,女的当单身妈妈,靠生孩子吃国家福利,这是资本主义底层婚姻。
中国单身妈妈福利是负的,以后男女都一辈子单身约炮会成趋势。
现在结婚生孩子的人数还很多,是上一代压力和社会价值观还没转过来。
上海工业化早一点,很多父母已经能接受子女终身不婚了。也愿意自己花钱舒服,不为后代付出那么多了。
压力宽松一点,单身选择性价比更高。
其实,古代人口的增长模式就不是平均增长,穷不过三代就绝后了,富人三妻四妾,生一大堆孩子,科举的科举,经商的经商,从军的从军。
没兴旺的分家,慢慢穷下去,再被淘汰。偶有穷人家的孩子发达,形成新的家族。
名门望族往往几百年不衰。
以后,计划生育放开,私生子保障,这种模式还会回来。
以前只有男屌丝没老婆,女性是家族控制,没有不婚的权利。
现在女性有教育有就业机会,有法律保障独立人权。女穷人也可以选择不婚。
所以穷人消失的速度会比以前很快一点,也许一代人就自我淘汰了。
我觉得是时候给广大(自)媒体朋友们普及一下「结婚率」这个概念了。
结婚率是指某地区当年结婚对数占该地区年平均人口的比重,通常用千分比表示。其公式为:结婚率=(当年结婚登记对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现在问一个简单的问题:
A 地区常住居民的一半以上是外来年轻人口。
B 地区常住居民的一半以上已经退休养老。
这时候,我们去对比这两个地区的结婚率,有意义吗?
显然没啥意义,因为 A 地区人口正是适婚年龄,而 B 地区基本上都已经结婚了,A 地区的结婚率当然比 B 地区高得多啊!
那我们想象下,年轻的 A 地区过了几十年变成了 B 地区,结婚率也随之下降了,然后自媒体写了无数文章论证:
结婚率下降,是因为房价太贵了。
结婚率下降,是因为自己过比两个人过更爽。
结婚率下降,是因为一个白领家庭很难生产出同等质量和数量的下一代劳动力了。
这都写的啥???
那么,在结婚率下降的过程中,适龄人口下降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呢?
我们现在做一个简单的研究,把「每个地区有多少人适龄结婚」这个变量算出来。
首先,我们根据 2015 年人口普查,确定每个地区的平均初婚年龄,比如「截至 2015 年,上海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 30.3 岁和 28.4 岁」。
其次,把每个地区的年龄上下 2 岁,总共 5 个年龄段,按照下式加权,其中
为当地平均初婚年龄:
最后,用加权适婚年龄人口除以当年总人口,得到一个「适婚年龄人口占比」。这个比值,说明了这个城市有多少人进入了结婚年龄窗口。
我们把这组数据和历年结婚率放在一起,以题目中「全国最低」的上海为例,有下图:
再看明细数据,从 2008 年到 2018 年,上海的结婚率是从 76‰下降到 44‰,下降幅度是 43%,而加权的适婚年龄占比是从 2.9% 下降到 1.2%,下降幅度是 57%。
结婚率的下降速度,比加权适龄人口的占比下降速度要更慢!
结婚率的下降,已经完全可以由适婚年龄人口的下降来解释,现在你想把房价放进去,很好,我们看看上海市从 2008 年到 2018 年的房价变化:
从 2012 到 2013 年,房价大幅度上升了。
从 2013 到 2014 年,房价上升速度减缓。
从 2015 到 2016 年年底,房价再次大幅度上升。
从 2016 年底到现在,房价上升速度再次大幅度下降,去年甚至有所下跌。
再去看上面那张图,请问,这些变化解释了啥呀?
对这种拟合度在 95% 以上两组数据,什么房价高 \ 一个人过得爽 \ 劳动再生产,到底在解释个:
啥呀?
啥呀??
啥呀???
为什么适龄人口下降会如此之快呢?原因当然是 1990 年之后出生人口下降。这个下降带来了一系列结果,包括 1990 年后出生人口的平均教育程度急剧上升,目前的结婚率大幅下降,以及出生人口的逐年下降。到目前为止,这些人口上的变化,基本都是人口机械变化的结果,我在这个回答下也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2018 年中国出生人口有多少?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6388374/answer/571155588)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比较一个可比的结婚率呢?
最标准的办法,是对每一个年龄出生的人口队列进行生存分析,去看每一年出生的人口,到每一岁的结婚概率。比如,一个 1980 年出生,2005 年 25 岁未婚的人口,在当年结婚的概率;一个 1990 年出生,2015 年 25 岁未婚的人口,在当年结婚的概率,看这两者有什么区别,这也是公共卫生里比较发病率、死亡率的算法,年龄结构不一样放在一起比,毫无意义。
我们用 CFPS 数据可以做这样的研究。由于 CFPS 最高只到 2016 年,我们选择两个出生年份进行比较,1980 年、1985 年和 1990 年,看他们在 26 岁之前的结婚生存曲线:
从上图看,1980 年、1985 年和 1990 年出生的男性与女性,他们的结婚概率有什么差别吗?1990 年的生存曲线,有显著高于 1980 年的生存曲线吗?(生存曲线越高代表同样的年龄结婚概率越低)
1990 年出生的男性比起 1980 年出生的男性,未婚生存曲线在 25 岁之后确实变得平滑一些了,但 25 岁之前基本没有差异。
1990 年出生的女性比起 1980 年出生的女性…… 基本上是重合的。
综上所述,目前为止的结婚率下降,基本完全是由于出生人口降低导致适婚人口的占比降低导致的。
因此,目前为止所有的关于结婚率下降却没有看人口结构变化的讨论,基本上都是:
自己给自己加戏。
上海人来答一下:
中国两极分化严重,而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汇聚了来自全国各自的富贵阶级,又放大了两极分化的效应:底层互相看不上,而高富帅则与白富美强强联手,门当户对。
**先说底层:**女屌丝看不上男屌丝,因为没有房,或者说没有婚房。与父母同住一套老破小的肯定不在她们的考虑范围内。而男屌丝,也不可能找个颜值 2,3 分的月光厂妹将就,男人大多数都是视觉动物,刘强东这种脸盲的毕竟少数。
于是底层矛盾激化:男人嫌弃女人物质,女人嫌弃男人废柴,没有上进心,跟着他看不到希望。多数人不会换位思考:女人物质是因为考虑到房价、育儿成本,有钱能带来安全感。男人即使有上进心,在这个阶层固化的时代也很少有发展机会。
有时候,即便女生真心喜欢上个某个穷屌丝,丈母娘那关也不一定过得了。有些攀比心重的丈母娘看到别人家的女儿高嫁有钱人,自己肯定也是不找个金龟婿不罢休。
再说富贵阶层: 强强联手,门当户对。在底层出现的各种矛盾激化在上层阶级根本不存在。男屌丝与女屌丝在生活中、网络中互相撕逼互相瞧不起的时候,高富帅早已经与白富美完成配对,并联合家族的力量商量未来的路:准备生几个小孩;小孩将来体制内教育还是出国留学;小孩长大了让老大继承家族企业,老二负责进政府机关掌握核心权力,官商结合。
抛开真爱这种小概率是件,婚姻就是一场博弈论,最高级别的人拥有最高选择权,可以选择任何其他阶层的另一半,但是他往往也会选择最高级别的人,因为这是最优策略。接着是中上级别,虽然最优选择是最高级别的另一半,但由于最高级别已经完成配对,他剩下的最优解也是中上级别的人,以此类推。而剩下认不清现实对自己估值过高的人往往最后无法完成配对,或者应该说是放弃配对,这也许就是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但是上层阶级往往是很小一部分人,80% 的财富掌握在前 20% 的人手中,或者更夸张,导致底层一大部分人都存在配对危机。
总之,一句话概括:富人之间和和气气、强强联手,穷人之前互相伤害、窝里斗。
另外,上海是座神奇的城市。大家都知道,虽然我国男性总数比女性多,但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女性总数是偏多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外来打工的男人如果没实力在一线买房,几乎等于没有在一线结婚的入场券,那么最后他们往往会选择攒够了钱返乡买房结婚。但是女人不一样,无论赚多少都可以选择月光,到时候等待一个有房男追她拎包入住。而上海男人,如果过不了上海丈母娘那关,可以选择娶外来妹将就。但是上海女人往往不会嫁个外地无房屌丝。这也是上海剩女多的原因之一。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带表所有的上海户籍男生都不愁结婚。因为资源不是平等分配的,顶层男性与异性的资源配比可以占到 1:2 甚至更高。社会非常现实,有些女人情缘做富豪的小三也不愿与一个真心爱她对她好的男屌丝一起过日子。
过去一年里曾被家里逼着相了五次亲。
我非常厌恶把自己放菜市场去当菜卖,但一些理论对父母也说不通,于是我通常是选择掏钱请女孩吃个饭,聊一些社会经济类的问题,姑且当做自己花钱做个社会调研,谈的来以后交个朋友,谈不来就当接受多元价值观教育。
第一位:金融行业,家境优越,一年有大量时间出差。
第二位:金融行业,家境优越,每天工作到晚上九点。
第三位,金融行业,家境平平,琴棋书画似乎都会点,但似乎都把它们当成了卖身的附加值。
第四位,政府机关,家境尚可,一样面临大量加班。
第五位,海外留学生,家境尚可,听我说了前四位的情况,对我表示感谢,决定想办法留在国外不回来了……
虽然这种非结构式访谈没什么群体代表性,但五位都不算是社会底层的女青年,却都面临要么没时间,要么要卖身,要么要跑路的情况,目前大城市的结婚率为何会越来越低,这应该也能反映一些原因所在了吧。
离阈值早着呢,才 7.2‰而已, 我认为到 2025 年会下降到 0.2‰
看好成人用品市场,这是条明路,股民们继续投资。
有一个假说。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进化中,被内置了一种冲动。
这种冲动的本质和 “饿了就心慌慌想吃饭”,“到了青春期吃饱喝足之后就想和异性耳鬓厮磨” 之类的冲动类似,是用来保障人的繁衍和存在的。
即,人类在感受到生活资料不足以养活更多后代的时候,会倾向于减少后代的产生,以减少生活资料的消耗,避免人类群体消耗竭尽生存环境能够提供的资源,从而导致自己部族的灭绝。
很多动物似乎都有这种倾向,会在食物不足的时候杀掉幼崽甚至吃掉幼崽,尤其是食肉动物。
而人类感知这种情况的感受器,就是自己生活的艰辛程度,辛苦程度,痛苦程度。
当人类感受到过于辛苦的时候,其内在的这个保障族群不会消耗完毕环境中资源的开关,就会在后台打开(无意识的),让人们倾向于先保障自己的生存,将产生后代放到第二位。
大城市高昂的房价,压力极高的工作,超长的工作时间,增加收入的困难程度,都会频繁的提醒人们,我活的很辛苦,很没有质量,我要先保障自己的生存质量,生孩子的什么要放在第二位。
而这种内置的 “开关”,似乎在女性身上体现的比男性更加强烈,所谓剩女的问题,也集中在大城市,而在小城市并不那么严重。
在不那么发达的城市,虽然人均工资会低一些,但是工作时间,工作压力,都没那么巨大,人们就会倾向于感到轻松,就会偏向多生孩子,似乎越穷的地方,人们给自己的压力就越小。
好像这是全世界的通病了,经济越是发达,人们的压力就越大,生存压力就越大,生育率就越小。
而生育的主力军,都来自生活压力受教育程度不那么高,生活压力不那么大区域。
似乎是一个魔咒,经济发展给我们人来带来的,是高涨的欲望,更多的压力,而不是更轻松的生活。
20190404 更新,看到评论区有不少朋友提到某些我曾经读过的著作。
我仔细回忆了下,我的这种看到人类行为的方式,是我在阅读了 “进化心理学” 之后获得的。
大概是二十出头的样子,我就开始对人的应为比较好奇,到了三十多,经历了一些人生挫折之后,我就开始好奇,为什么人们在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内心是苦闷的,而经历另一些事情之后,内心是快乐的。
好像某些人会痛苦的事情,换成其他的人,很可能会开心,而让某部分人会开心的事情,放到另外一些人身上可能会异常崩溃。
在前后买了三四千块钱的书之后,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涉猎从佛教,到灵修,到后现代心理学,再到大学校园里的心理学书籍,再到一些豆瓣上评价很好的心理学书籍。
很有幸,我读到了两本最让我信服的,或者说,我最相信的是两本书籍,“进化心理学” 是其中一本。
在这本书中,假设了人类通过历史悠久的进化过程,获得了一些特别的内在反应,这些特定的反应是针对特定的问题的,其作用是保障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这种特别的内在反应在这本书中被称呼为 “适应器”
比如,当我们面朝大海和大河我们就会心理舒服,现在很多美景的照片都是山川和河流,原因是,在这种景色的环境下,我们人类能够相对轻松的获得食物得以繁衍下来。
于是喜欢这种自然景色的人们就生存了下来,不喜欢这些自然景色的人,喜欢生活在沙漠里的那些人,就灭绝了。
于是我们内心就具有了 “看到宽阔的大海会心情舒畅” 的“适应器”
不过我也反问过自己,我花了这么多时间,这么多精力和金钱,只是明白了人是被什么驱动的,值得么?
我似乎并未从中获得许多人眼里的 “成功”
依旧是每天上下班,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我给自己找了一个特别的 “意义”,那就是当我能从“困惑” 中脱离之后,我也有能力帮助其他的人从 “困惑” 中脱离。
这就是我看了这么多书,对我产生最有效用的事情。
我可以做分享,从而体会到被需要,以及共鸣的感受。
好了,啰嗦太多了,这个问题不再更新了,除非留言里会有新的能让我产生内心共鸣的文字。
和我有类似经历和困惑的朋友,可以用如下方式获得 “进化心理学”pdf。
关注公众号 “百家心理 “,后台回复” 进化” 即可。
这个 pdf 是比较旧的版本,对最新的版本有兴趣的话,推荐购买实体书获得最新的更新,您的购买行为可以支持到此类作者。
上海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没有之一,因此上海也是中国大陆婚恋成本最高的地方!
打个很简单的比喻,本来只能卖 10 块钱,自然很多人去买。现在通货膨胀价格涨到 20 块,自然淘汰掉一些没钱的,买得起的人虽然不得不讨更多钱,当然会更加精挑细选,那些卖相差、功能不佳的原先可以卖掉,现在买的人精了,当然更难卖得掉!这个道理简单吧!
比如上海原先结婚需要 20 万,有相当一部分人拿的出来。但现在结婚需要 200 万,自然把相当一部分穷人排除掉了。那些没钱的男人,结不起婚,自然也就淘汰出局。那些结的起婚的男人,肯拿 200 万出来,你觉得他会随便挑个女人么?肯定不会,当然也会精挑细选。那些长相一般、性感不友善等,各方面一般的女人,事实上也被淘汰出婚姻市场了。
从男性角度来看,以前为结婚只要努力几年,然后努力十年才能积攒起娶老婆的本钱,再后来得 20 年,现在为了结婚买房甚至把爷爷的退休金都拿出来。
这意味着一个男性为了结婚,需要承受更多的痛苦和代价!他为了结婚买房,全部家底都搭进去了,付出这么高代价,自然会对女人挑剔起来,总不可能过家家一样,说没就没吧。
如果一个女人长的好看,性格好相处,头脑三观也比较正,他贷款买房也就得了。如果一个女人长相一般,三观不正,业余就知道花钱买买买玩玩玩,一点忙都帮不上,那男人觉得自己付出却没有回报,完全划不来,这样的女性他当然不可能要,这种女性事实上也被淘汰出婚姻市场!
那些跟得上时代进步的女性,的确可以享受到时代红利,那些各方面条件一般甚至偏差,或者说不能满足同时代男性需求的女性,其实是享受不到多少时代红利。
婚姻不是必需品,人不吃饭会死,不结婚可不会死!
此外,上海作为最现代化的城市,本身现代化对婚姻就更加宽容,主动不婚的人也就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湿在人为 【idashiorg】 引领新一代直男进化,促进良性的两性关系!
作为曾经的上海人,我也听过无数次听过女孩及其父母,试图把自己的失败(或者说被社会剥削的无奈),转嫁到男孩身上。
我也无数次听到大叔大妈小姐姐们诸如
“随便一套房就要 xxx”,
“一个月幼儿园就要 xxx”,
“一辆车最少也要 xxx”。
而这些个轻描淡写的 xxx,往往比真实上海的住房,教育,汽车价格还要高得多。
所以,自己做为 loser,没办法为以后的伴侣卸下一部分担子,还装扮成了不谙世事的小公主,给未来潜在的对象的担子加码的结果就是:
这些潜在的对象,主动撂下了担子,追求幸福战胜了生物繁衍的本能。
于是,女孩子们一直以来问的那个问题,被反问了回去:
既然结婚没法过上更好的生活,那为什么要结婚?定点扶贫吗?
最后,男女矛盾只是阶级矛盾下肉食者默许的舆论宣泄,没有挑拨男女矛盾的意思。
截图来自《相约星期六》,开播于 1998 年,现由朱桢主持的上海老牌相亲节目
嘉宾多为上海大龄男女,因内容和嘉宾反应真实,少有作秀,很多上海家庭收看了十几年。
太真实,可以当表情包用了
欢迎查看 Oliver 过往热门回答,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
[读研发现同学第一学历是中专生,很难受,怎么办?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6085646/answer/601129315)[如何看待女留学生起诉刘强东,以及性侵事件的发展?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465463/answer/655099647?group_id=1103812284748578816)[在加班更狠的房地产、设计院、建筑业,为什么没人敢反抗 “996 工作制”?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305650/answer/658130638?group_id=1103814044955377664)[如何看待国家官媒对 “996 工作制” 的发文表态?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295296/answer/655851192)
结婚率低下本质上就是一个分配问题,坦诚地接受药丸这一事实还有救,讳疾忌医就是蔡桓公的下场了。
婚姻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行为,和爱情什么的关系不大,我一再阐述过这个问题。对于普通劳动人民来说,婚姻就是通过搭伙吃饭以降低生活成本,提高双方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段。原理也很简单,一个人睡也是一张床,两个人睡也是一张床。
但是由于分配机制的极不公平,使得搭伙吃饭变得不经济了。比如,为了有这么一个地方摆一张床,买房子的钱是夫妻两人无法承担的,承担了就要大幅降低生活质量,那么这就使得这种环境下的婚姻没有经济学支持了,那婚姻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又比如,由于 99% 的人无论男女都是穷人,而穷人只能通过辛苦劳动变得更穷的情况下,那么比起两个人共同奋斗变得更穷,我一个人去给干爹富婆卖身显然是更好的选择。所以不顾自身条件的宁可单着也不将就是有其经济学原理的。
再加上当今社会,不用通过婚姻也可以进行交配,婚姻的意义就真的微乎其微了。
想要结婚率提高,也不难,只有坚定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就可以了。
看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以前网上流传的一个小段子,博君一笑,侵删。
今天我在路上看到一条鱼,到底是捡还是不捡?
捡起一看,还是一条活鱼,回家油炸可好吃了。
又想了想,有鱼又要油,还要厨房,还要找个媳妇来做。
媳妇一定有娘,又多了个丈母娘!
要娶她姑娘,一定开条件:要房、要车、要钱……
我恍然大悟,赶紧把鱼扔了。
现在房价跌的这么厉害,肯定是开发商扔的!
我的妈呀,差点上当!
社会在发展,婚姻要转型,结婚率的降低是必然的,不经历这个过程很难倒逼婚育制度的转型。
大家有没有发现传统婚姻模式(包括本土的传统婚姻和西方的传统婚姻模式)这些年面临困境?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是只有我国、只有此时此地才面临的问题吗?
自从大量的婚恋消费被刺激起来,即使不算育儿消费,婚恋也从节省个人成本的社会关系变成了大大增加个人成本的社会关系,同时由于同一圈层工作类型的趋同化(例如白领对白领),婚姻的互补合作功能大大降低,现在的结婚率不过是生育压力和社会观念惯性硬撑着的结果。
想看个结论的,看到前面这些就够了,想刨根问底的请接着往下看——
要想明白这个问题,就要追问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传统的婚姻模式是如何成型和动摇的?
0 擅长繁衍的基因能传承下来,不擅长繁衍就淘汰。
1 无论人还是动物,生育是痛苦的,所以需要雌雄交配时的性欲来促进繁衍。所以我们的基因里基本上都有性欲。(没有感觉到性欲的,大概率是还没被开发出来)
1.5 还有一种欲望可以促进繁衍,就是抚养欲。比如很多女人天生有强烈的母性,看到娃娃会觉得很可爱。很多人天生喜欢小孩,天然地想生育后代。
2 配偶在繁衍中的作用特别重要。不擅长择偶的淘汰率高。能传承下来的基因,都天然地会对具有某些特质的适龄异性有倾慕的能力和占有的欲望。(同性恋的问题在人类学上比较复杂,以后有机会再说)
3 不同性别的个体有不同的天然倾向:女性的最优策略是:稳定占有更强的男性以保护生育环境与后代,如果此男性被不可逆转地削弱、丧失战力或离世,则可能在条件允许时更换对象;男性的最优策略有两种:一是尽可能交配更多的女性,二是尽可能稳定地占有更优秀的女性,更多的原始男性可能采取了混合策略。
3.5 试图持续地占有和保护一位优秀异性的愿望,甚至可以舍弃其他交配机会的倾向性,可以被叫做原始状态的爱情。它是原始状态中人类的众多情感之一。
4 基因有自私的倾向,通常情况下人更愿意抚育自己而不是他人的后代。
4.5 原始条件下,女性能够天然知道自己的后代,男性则不知道女性所生是否为自己的后代。
5 在男性逐渐占据体力和生存资源优势的前提下,男性为了保证女性繁衍自己的后代,女性为了保证自己及后代有充分的生存资源(尤其是在怀孕及哺乳期),人类缔造了从夫居婚姻和一夫制婚姻。
5.2 一夫制婚姻部分实现了性欲的家庭垄断。传统形态的一夫制婚姻,女性的性欲终身专属于家庭的男主人;男性成家以前也不能获得可靠的性资源和生育资源。
5.5 一夫制包括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多妾制,三者都延续到了 20 世纪。具体的妻妾数量视客观的族群生存条件而定(也包括战争和徭役消耗的男性数量)。在一夫制传统婚姻下,繁衍的竞争及淘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战争、政治掠夺和财富兼并,淘汰率高。
6 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制度既是比较合理的生育制度,也是工业社会中比较理想的家庭制度,曾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家庭的成本节约功能、性别合作功能和社会生产能力。男性主要负责工作,女性主要负责家庭劳动(部分有工作),在大多数工作为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时,双方根据理论上的体力差异,各自发挥最适合的社会功能,理论上的性别合作上限能够达到 100%(完全婚配、完全互补),此阶段基因淘汰率相对比较低,正常人普遍有繁衍机会。
7 为了进一步刺激工业生产,供给自由劳动力,束缚人身自由的一系列传统社会秩序开始消融,各种实质上的包办婚姻亦被陆续消除。为了更好的生存资源,女性此时开始有了吸引更优秀男性的需要,主要是展示基因优势和生育价值;男性也需要吸引更优秀的女性,主要是展示经济优势和社会能力。这种不同的吸引策略是由工业社会中两性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角色预期决定的。
7.5 在此阶段,原始意义上的爱情最终经过漫长的文化建设,被确定为婚姻关系的核心,而且附加了很强的忠诚义务和一系列的爱情伦理。性欲在伦理上实现完全专属。
7.8 以爱情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婚姻,需要很多条件来维持,但仍然阻止不了许多人出轨、变心、背叛。因为很多情况下它是与人的自然倾向冲突的。但在文化、道德和法律的强力约束下,许多家庭仍然是相当稳定的。
8 工业社会的后期,随着计划经济或福利国家的推行,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婚育的一波大繁荣。这一阶段婚姻的经济要求是比较弱的。“爱情——婚姻” 主流模式在此形成了强有力的正统。
8.5 此时的婚姻整体上是节约成本的:合住能够减少租房购房和衣食住行的开销;家务劳动可以合并;经济来源、信息渠道和社会关系可以叠加。种种外部激励使得 “普婚时代” 到达高峰。
10 后工业社会里,这些条件逐渐消失,首先是高强度体力劳动逐渐不再占据工作的主流地位、性别平权的推进和教育的普及。女性获取生存资源的能力逐渐提升,并获得了相当程度的经济独立能力,但整体上经济能力仍然弱于男性,女性的独立生存已经可以普遍不依赖于婚姻,婚姻动力开始下降。
10.1 随着工业劳动力转化为服务业劳动力,市场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生活服务(餐饮、外卖、家政、维修等),这带来一个关键的变化,婚姻的经济合作功能开始下降。
10.2 与女性经济能力的上升伴随的是对女性消费欲望的刺激,后者比强者甚至更为强劲,因为部分消费实际上是对基因优势与生育价值的包装和投资(例如护肤、美容、衣饰、整形等),有助于吸引更优秀的男性。相比之下,男性很少需要通过自身的消费吸引优秀女性,而更多地通过满足女性消费及需求的方式,展示经济能力和社会能力,吸引和留住目标女性。在此种刺激下,婚恋消费支出增大,婚姻的经济合作功能继续下降。
10.3 消费主义的宣传和影响同时也是一种压力测试,“田园女权”(增加消费压力和经济社会负担、主张女性优占资源、双标双责等)是女性筛选最优伴侣的一个手段;“直男癌”(直接提出颜值 / 身材 / 年龄 / 家境等要求、荡妇羞辱和控制经济开支等)也是男性应对的一个手段。
10.4 如果上述进程同时伴随贫富的分化或资源的的集中,但社会阶层的升降通道又仍然存在,则结婚率的下降还会引起焦虑与压力,并且引起部分同龄异性群体之间的相互攻击,夸大两性矛盾与婚姻恐慌。
10.5 市场仍然在不断发展。随着自由劳动力的进一步挖掘和人身自由的进一步增强,避孕手段、性服务、临时的性关系、替代性的满足手段等不断发展,性欲的满足渠道增加,性欲垄断的社会秩序已经千疮百孔,支撑婚姻缔结的动力水平及婚姻的稳定性下降。
10.6 婚姻稳定性下降,不仅使结婚成本相对收益上升,也使得通过婚姻稳定性伴侣的策略出现明显的收益下降,进一步削弱了结婚动力。
10.8 基因中引导繁衍的另外一种强大力量——对婴幼儿的喜爱,正在被各种各样模仿性的萌宠和萌物挤占。养成类的游戏和社会生活也被大量开发。人不仅可以替代性地满足性欲,也可以替代性地满足抚养欲。基因繁衍动力被部分虚拟满足,降低了真实动力水平。城市的小资到中产层次人群尤其容易获得替代性的满足。
11 这个条件下,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这样一种状况:只有特别强的收益预期才会激发强烈的结婚愿望,比如经济收入或合作收益远远超出婚恋成本和风险,当事人才会愿意缔结婚姻。这种婚姻又给了其他人一个很高的期望,让他们觉得婚姻的收益理所当然应该是这样高。婚姻预期与现实的撕裂效应开始扩大,一方面阻碍了本来有机会结婚的人成婚,另一方面又成为已经缔结的普通婚姻的内部压力。
11.5 在有退路(经济独立、欲望大致满足、单身亦可养老)和婚姻高收益预期的前提下,婚缔结婚姻的最优策略就不是冒险配对,而是趋于保守。这一特点在城市工薪阶层中尤其明显。
100 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时代的逐渐到来,使得社会需要的劳动人口更少,也可以承受更激烈的基因竞争与淘汰,同时还暗含一种危险的需求:优选更优秀的基因以应对更复杂的社会经济秩序,或在更激烈的高智能竞争中生存。此时基因的竞争进入新的阶段,例如教育开支已经远远超出前工业社会及工业社会的教育开支。
101 对未来基因存续与发展抱持悲观预期的人,由于基因中的需求已经被虚拟满足较多,为担心损害既有的满足水平,就完全可能直接选择独身或丁克。
102 此时,婚姻形态的新变革正在到来:婚姻不是必选项,而是人生的可选项;婚姻的形态开始丰富,许多人迈出诸如试婚、open marriage、长期同居甚至超出一夫一妻制的尝试(如某些国家的群婚)。
103 普婚时代可能终有一天会终结,但基因的倾向和社会的需求会认可与确立新的某些情感关系,长期情感关系的多元化在一些国家与地区已经有显著的趋势。
200 纯脑洞: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伴随医学的重大突破。人的寿命大幅延长以及生育技术的创造性革命将使婚配和繁衍的焦虑下降。此时婚姻将有可能完全变成爱情开放度的一个选择。进入婚姻意味着选择封闭式专属感情关系。
人工智能育儿服务的成熟与普及也将最终解放婚姻的角色。双系抚育不再有必要,女性可以独立抚育后代。
在人工智能育儿技术成熟但未普及时(昂贵但靠谱),对男性经济能力的要求可能达到历史性的高峰。此后,随着这一技术的普及化,女性主导的情感关系制度有可能接替婚姻制度,女性的经济地位也会相应提升,男性的竞争力因素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对此无话可说。
智障抖个机灵。
你突然发现,没有了老婆孩子房贷什么的,什么都不是问题,你也可以有诗和远方了!
恋爱太累,结婚太贵,工作面对,几点才睡?
————————
其实不止是上海这样,中国的结婚率也在持续走低。
**2018 年全国结婚率仅有 7.2‰,为 2013 年以来的最低值。**我国的结婚率自 2014 年开始下降。2013 年至 2017 年之间,我国的结婚率由 9.9‰降至 9.6‰、9‰、8.3‰、7.7‰
这是七八天前写的,纯属智障抖机灵,这么多突如其来的赞,emmmmm… 小生不胜惶恐啊啊啊!!!得到的赞,比我前面近一百个回答得到的赞都多… 慌得一批…
此答纯属娱乐放松,建议认真看其他答主的有料回答。
你们的赞让我良心不安,奈何才疏学浅,分析不透彻。所以为了让良知过得去,我把大部分回答看了一遍,推荐几个有料且客观的答主的回答,以下是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6578315/answer/63542709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6578315/answer/635339510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6578315/answer/63554177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6578315/answer/635550723
不胜惶恐,不胜惶恐
但还是想要赞,好开心喔:-O
因为上海无限接近资本,而总有人以为曾经接近过资本,自己便也拥有了资本。
上海这个城市是如此地虚幻,又是如此地现实。1% 的人掌握了 90% 的财富。一个世纪以前,上海就凭借无比发达的金融、娱乐、服务业成为东亚最繁荣的城市。这些产业本身就非常接近资本。这里的人在上百年的熏陶下,比任何其他地方的人都更认同资本。
上海有其独特的面子文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上海人发明的假领子,可用少量的布营造出拥有许多件衬衫的效果。不管里子怎么样,面子要过得去。
打卡文化。不管是今天的上生新所、荣宅,还是以前的百乐门,哪怕只是短暂地身处于这些空间,便仿佛自己离上流生活又近了一点。烘培、花艺、旅行、看展,这些行为艺术式的 “打卡” 又让城市女性们产生了自己即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的幻觉。“有趣的灵魂”呼之欲出。
这些灵魂打卡都不算什么,知道肉体打卡吗?物质财富的难以复制造成了掌握财富的男人要比拥有美貌的女人少的多得多。上层男人终其一生会经历无数女性但只会与非常少数的女性结婚。对于那些经历过上层男人但未能与之结婚的女人来说,她们被 “打卡” 了。神奇的是,在上海,你可能不止一次能在相亲局上听到女孩子说:我以前男朋友开法拉利 / 年薪 XXX 万 / 在上海有 N 套房子… 她们在说这些的时候充满了自豪,仿佛被上层男人睡过了,便拿到了 AIG 的钻石认证。仿佛之前的 “打卡” 经历都成为了 “工作经验”,是下一次跳槽的宝贵履历。资本的聚拢效应下,年轻女孩子们如过江之鲫纷纷投身高富帅的怀抱。“万一成了呢?” 不成也好给自己的肉体打个卡。
对于不拥有财富的女人来说,美貌几乎是唯一能够拿出来换取财富的资源,然而 90% 的人并不拥有财富。多么讽刺的逻辑啊!整容,化妆,美颜的日渐发达和普及,“打卡即是提升自己”文化的流行,使女性的自我估值越来越高,而 “迷蒙” 价值观的病毒式传播又让女性对婚姻的利益期待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资本却将阶级逐渐固化,用房子和 996 进一步剥夺本就无产的男性的剩余价值、时间和心力。让这些本已经被看不上的普通男人离 “白马王子” 越行越远。
上海的男女普罗大众,本是一对对资本洪流下的苦命鸳鸯。奈何谁也不愿意认命,尤其是在 “二次投胎” 这等大事上,都想着如果不能投生一个好人家,宁可做孤魂野鬼…
那是因为 2019 还没过完。
放心,2019 会更低。
嗯…… 请务必将视频看完
这底下的女粉也太雄壮了吧?
而且为什么要用儿砸…… 大庭广众用了这个还想扮可爱…
真.. 真让人头大
尽管这跟结婚率没有直接联系… 但基数太大也还是会波及到生活的吧!
总之就是很失望吧,希望那些努力生活,希冀带给另一半幸福的小伙伴千万别遇到这样的,即使是伪装
因为上海穷!
有人说,神经病,上海是我国最富有的城市,随随便便一个普通白领一个月能买一个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你们那疙瘩够买一个小米吗?
说的没错。小地方一个月工资买不起一个新苹果手机,可是小地方的年轻人两个月工资可以买个商品房的卫生间,上海月薪过万的小白领们两个月工资能买上海商品房的卫生间吗?恐怕只够买个马桶大的地方吧?
如果说把买房作为结婚的必要条件的话,小地方的年轻人 30 岁的时候单靠自己咬咬牙就敢买婚房了,上海白领们 30 岁的时候单靠自己只能望洋兴叹。
所以说,上海这种发达地区城市结婚率低还真是因为穷,在高昂的房价面前,领着全国最高层次的工资的你,面对婚姻其实一贫如洗家徒四壁(Sorry,你没有四壁)
因为我个人条件确实不咋的,大龄了年收入也就税后三十多万,加了个相亲群。女生不管是 70 后 80 后还是 90 后,不管收入是一个月 3 万还是 5000,都是要求男方市区有房。有一个主动加我的家长,说自己有房,我说我也有。他问我房子多少平方我说 70。然后他问我房贷多少,我不太愿意回答了,说买的早几年房贷我自己完全负担得起。我以为这样就算了,他还不依不饶问,我说叔叔你女儿太优秀了,你加的我,自己信息完全没说两句,就问我这么详细。我以为是把相亲搞得像生意一样已经挺没意思了,你非把生意搞得跟相亲一样,那也只能删除你了。
群里有几个 79 年 80 年的女生,无论自己收入如何,也是要求男方现房的。低收入的女生,我只是觉得她们自己的年纪摆那里,想得挺美。高收入的女生,也没一个考虑找个一样高收入男生的一起供房,都是要摘现成的果子。
我觉得她们都是奇葩,我如果不退群,我也会变奇葩。
你知道古代为什么只有当官才可以纳妾,
普通老百姓一般情况纳妾是犯罪**?**
因为阶级分化越大,财富越集中,
往往其中 100 个女性会盯着一个男性,
剩下的 99 个男性她们往往都看不上,
一旦放开纳妾的口子,
大部分男性会变成单身汉(超过 50%),
这样会影响社会稳定,
同样的经济越发达,
往往阶级财富差距越大,
生活成本越高,
导致大量男生没有配偶权,
不是不想结婚,
而是不能结婚,
别说买房了,
请问你一天上 12 小时的班,
路上 3 小时,睡觉 7 小时,
剩下 2 小时也许连撸的力气都没有,
只想葛优躺,
也无须责怪女性,
会选择有房的男性,
这个本身是生殖本能,
故: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上海的情况不太了解,说说北京的一个同学
从学校毕业之后就和女友北漂
大学生涯,他们是我们系的模范情侣
男神和女神的故事总是那么多话题
郎才女貌,人们羡慕他们的爱情
大学毕业三年多,一直联系,朋友圈还能看到他们甜蜜照
直到有一天突然打电话给我,沙哑的嗓音好像刚哭过
她女友出轨了,在他求婚后几天
他痛苦于女友背叛了他,伤害最深的是出轨的理由
女友:她看不到未来
她毕业之前和他一起憧憬的带大落地窗户的楼房
在豪车中兜风
并答应为之一起奋斗
她告诉他,不爱对方
但是对方可以给她未来的安全感
她知道他们俩就是拼搏是十年在这里也无法立足
他选择了继续她选择了逃离
他选择了爱情她选择了现实
他最后告诉我,那个出轨对象已有家庭
他哭着说的
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现在很明显,人之道比天之道要强势很多;
还得等更多人认清血淋淋的生活真相,才会看到天道轮回的一天。
**因为上海结婚成本真心太高了!**给大家算笔账,上海结一次婚究竟要花多少钱:
这还不算杂七杂八婚纱照、结婚戒指首饰费、人情往来的钱,就要花掉 479+20+10+4+20=518 万!
根据去年公布的数据,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64183 元,也就是小两口的总可支配收入在 13 万左右。
**所以,要想结婚,肯定要去掏父母的钱包了。**如果新人家庭条件比较好,双方父母能提供房子、车子,那么新人要花费的钱大概 34 万左右,小两口不吃不喝三年时间能攒齐。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父母掏齐六个钱包帮忙凑齐首付都非常不容易了。
按照目前的均价,父母提供 30% 的首付大概为 143.7 万,剩下的 335.3 万按揭,按 30 年算,按等额本息计算,每个月大概要还 1.7 万。小两口不吃不喝也还不上,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双方父母拉下水一起帮忙还房贷。
**也就是说,结个婚,几乎是举全家之力。**过个两、三年,父母应该就要催着生孩子了,孩子的教育费,又是一大笔开支。
如果不结婚呢,每个月的工资完全够个人开销,完全不需要这么一大笔开销。所以,在这么大的经济压力下,有啥理由选择结婚呢?
大家不要说什么,难道不买房就不能结婚之类的话,即使你和你另一半同意了,双方父母也不会同意的好吧。
结婚本来应该是一件增加幸福感的事情,“两个人只有在结婚的共同所得大于单身时的分别所得之和的情况下才会结婚”,如果结婚反而让自己徒增负担,为什么要结婚呢?
再加上,现在已经不是之前那个 “婚姻至上” 的时代了,男人不缺性、女人不缺钱,孤单时你有朋友,无聊时有各种娱乐,不结婚也照样过得开心,没了家庭挟制,反而更自由,真没啥必要结婚。
顺便歪个楼:知道为啥以前的人那么 “热衷” 于结婚呢?
很大的原因是那时候结婚成本比较低,只要男女双方你有情我有意,双方家庭情况说得过去,明天就能从家里拿户口本扯证了。不信回家问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当年结婚有这么大大张旗鼓,像全家上战场打仗一样么?
那时的婚姻,对于很多年轻人是幸福的:有稳定的工作,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抚育孩子长大成人,老了后领着够花的退休金安度晚年… 现在,显然不是这样了。
我是钱研社张殚,更多高赞回答:
潘金莲为什么要毒死武大郎,能不能西门庆给武大一笔钱,让武大休了潘金莲,然后将潘娶回家?
这么说吧…… 在上海,从白领到收银员,有房有车并不是一个高标准,而是标配,她们认为要房要车是天经地义的…… 除非你非常能挣钱或者非常帅。上海的适婚男性,50 个有房,50 个没房,而 100 个女性都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能嫁给有房的那 50 个……
我一个月收入不多,税前 2W,家里爸妈留了一套房子,姑姑前两年发财了,给我买了辆雷车,长得不帅但没什么缺陷,身材还是比较自信的,大学的时候就是篮球院队的,现在两天去一次健身房。所以经常会有女的暗示我,说让我多赚点钱,以后她们实在找不到老公,年纪大了就凑合凑合嫁给我。
??????????????
合着你们一个月五六千,花出去都七八千,长得让人一点胃口都没,还是外地户口,嫁给我还委屈你们了呗,我娶了你们还是上辈子积德了是吧。你们还是继续等你们的王子吧。
———————————————————
结婚就是做生意,外地户口在价值上就是没本地户口高。有户口的肯定能给没户口的压价。而且我只是列了一下这些女的条件,户口只是顺带在最后一提,我只想说的是这些人连本钱都没有还心高气傲,这都要骂我地域歧视,说我看不起外地人,我佛了,断章取义也得有个限度。
如果男性必须买房才可以结婚的话,那男性最佳的策略是这样:
告诉女 A:“我有房”,然后啪啪啪,一年后甩掉;
告诉女 B“我有房”,然后啪啪啪,一年后甩掉;
告诉女 C:“我有房”,然后啪啪啪,一年后甩掉;
。。。25 年后,此时男性约 50 岁。。。
告诉女 Z:“我有房”,然后啪啪啪,结婚。
与此同时,经过 26 年来的奋斗,男性又攒下一套房,于是:
告诉女 a:“我有房,我虽然结婚了也可以照顾你”,然后啪啪啪,一年后甩掉;
告诉女 b“我有房,我虽然结婚了也可以照顾你”,然后啪啪啪,一年后甩掉;
告诉女 c:“我有房,我虽然结婚了也可以照顾你”,然后啪啪啪,一年后甩掉;
。。。
等到男性再也立不起来、再也玩不动了,就可以把房子和汇仁肾宝都传给儿子了。
那么会有人问我,凭什么有这么多女性甘愿被他玩?就为了一套房子吗?
对,就为了一套房子。
无房屌丝女要嫁个有房的,有房中产女更要嫁个有房的,而一线大城市里未婚男性能买的起房的人,最多 30% 吧,所以婚恋市场的男女比例就变成了 3:10,当然有人可能会说 “中国男光棍 3000 万”,嗯,那我们就粗略地把比例调高到 3:9 好了。事实上大城市服务业发达,所以真实情况很可能是未婚女性人数更多,但不用纠结于这些细节。。。重点是:
一个有房男人至少可以分到三个未婚女人,你说他有没有的玩?
中国男女矛盾的根源,就是广大无产者们被压迫,然后其中一部分无产者,想要通过性资源把压迫转嫁到另一部分无产者和他们爹妈的头上去,看似玩的一手好牌,但是当大多数拥有性资源的无产者都这么想的时候,市场上的性资源就不稀缺了,甚至变得泛滥,达到了不得不降价促销、甚至免费试用的地步。那么问题来了,你猜用户是会选择免费试用、年年换新?还是把其中一个买回来、用心呵护一辈子?
答案是显然的。
于是女性研究出了新对策,那就是改促销为租赁,也就是陪你睡可以,但是要好吃好喝好玩好礼地把老娘供着,至于睡了一年后是否付清尾款全价买入,客户随意。这个策略看似很完美,代价仅仅是全民皆鸡而已,但问题又来了,性资源随着年龄增长迅速贬值,租赁价格一年不如一年,被 “全价买入” 的概率也一年比一年低,心情很痛苦、情绪很焦躁,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剩着吧。
于是市场终于形成了,有房男性与年轻女性协约租赁、价格动态平衡,而大龄剩女与无房剩男相互嫌弃、偶尔小额短期租赁的大好局面。
缺点也有,就是结婚率和生育率每创新低,人口危机愈发严峻,这盛世,如你所愿了吧。
因为魔都是一个纯女方市场啊,你可以听到女的提出对男的各种要求,男的提什么要求?自己 5-6k 工资的个个要求难道有车有房月薪几万,哦对,过万已经不行了,要几万哟,合着在这个男女平等,上海职场的男女工资比差不了多少的情况下,你们 5-6k 的凭什么觉得是男的就该几万月薪?
我来给你算笔帐,来看看魔都男人多苦逼吧。
从中午出来,到晚上送姑娘回去,停车费大约 5-60,油费忽略不计,星巴克开销 70,喜茶男的不喝,30 假设。晚饭人均 150 在魔都是非常非常非常一般的了吧,算 300。看场电影吧,算廉价活动了 100 不贵吧?买点吃的吧总要?30 吧算。看完很晚了,那吃点夜宵吧,魔都现在没有路边摊没有小吃,只有海底捞开的比较晚,200 正常吧?而且就你这样下来,对方还得看得上你,不然马上回去把你拉黑,心里还骂 low b 带我吃这么便宜的。
大家都知道,投资回报率这事,现在在魔都,男的钱也不是刮来的,一来二回,投资回报率趋于 0,还得看对方脸,一年这么多节,你不送礼物不发红包,可以吗?现在很多姑娘已经不要脸到清明都能问你要个红包。家里有矿吗?去招惹这种货色?
好姑娘肯定有的,但人家不是大学就被看好了,就是躲在家里也不出来的。缘分这事向来玄乎。
我的宗旨,我的钱也不是刮来的,这么多年单身下来,自己沪牌换好,车想换就换。健身房篮球场一个人看电影,活的挺舒服的其实,孤单是有时候会孤单,习惯了也就这样,并且越这样时间久了,看待坑你的人,更警惕。恶性循环吧那就。
很多答主已经从经济角度说了在上海结婚的成本之高,我再尝试从文化习性的角度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其实不仅是结婚率低,上海年轻人的恋爱比率和同居率也是相当之低的。
为什么?
上海的文化本质是对契约文化,达成合作的条件是为了某一个共同的目标或者共同的喜好。而不是仅仅因为是 “走到一起”。这意味着我们会由于对第三方事物的喜好走到一起而非当事人本人。
举个例子,在实习的时候我和我的实习生朋友玩,我一般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缓冲。比如说他们会一起约在某个实习生的房间里吃鸡,但我本人一来对吃鸡没太大兴趣,二来年审阶段回来也不玩了,自己比起吃鸡更想洗澡后早点上床。的确我们是同一级的实习生 peer,但是这仅仅意味着我们是工作同事,而不是多好的朋友。要我牺牲宝贵的休息时间去和他们玩,这我做不到。当然,之后他们强行让我请客,这令我更加不知该如何是好。(当然,最后还是请了)
上海的文化特性是尊重个体的生活空间和爱好,不会强行做过火的社交活动。即便做了,往往也是因为出于对第三方事物的喜好——比如说对同一偶像的喜欢(表现形式往往是演唱会结束后的约饭或者一起 KTV 之类的)。而非因为我们仅仅是工作伙伴或者同学就一定要在一起。
最终这就导致了上海人群体间关系的 “淡薄”,牺牲了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得到的是对个体生存环境的尊重。
第二就是,我不占你便宜也请你别占我便宜。
这个很好说,大多数上海人在一个陌生环境下特别是在大家都不是很熟的地方聚餐大多都是 AA,不会争着付钱,也不会让对方请客之类的。因为上海人不想占别人便宜,同时,如果自己得到了便宜也会千方百计的把便宜还了,不然整个人都不自在。
如果没有过度深入的交情和价值互换,何来上升到恋爱层次呢?更别说同居甚至结婚了。
所谓的食草系和不婚族实质上是高度发展后的现代社会的衍生产物。你可以说是极端 / 精致的个人主义的反噬,但是要知道的是,全国的每一个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只会越来越与上海的这种模式靠拢而非疏远。
最后还想再举一个例子吧,大家自行体会
记得某一次自己喜欢的偶像(LL)的一部电影官方举办了一场线下观影会,观影会结束之后不认识的大家不约而同的约着去了一次 KTV,有人带了蛋糕,有人带了零食,结束之后也没人加 QQ 什么的,只是说了一句 “有缘再见”,走之前大家还自发的把蛋糕钱分了。
即便都是对某一小众事物的死忠粉,到头来还是没太多的情感羁绊,这种 “君子之交淡如水” 的文化特质已经深深的印入 90/00 后上海人的骨子里了。
好处是,这是全国最遵循契约精神的城市之一。
坏处是,这也是全国结婚率,生育率最低的城市之一。
我们小区住了很多上一辈的外地人,他们也都是二十出头来的上海,大多是普通工人,虽然说辛苦,但也没见谁过劳死的,基本都是早上 8 点上班下午 5 点下班。但是他们都在上海买了房生了孩子,现在这些人都快退休了,他们的社保养老金年年在涨,孩子也从小一路公立学校读完也要工作了。这些人并没什么本事,也不求上进,但是他们凭自己的工资本本分分就是能买的起房,看的了病,孩子上的了学。虽没能大富但也没遭多大罪,就这么安安稳稳的上海扎根了下来。几十年前工厂的工人能做到,放到现在 985 的毕业生都很难做到吧。
抖音上刷到一个视频,大概讲的是一男一女相亲,女方要求的房车存款男方都有,女方表示很满意,然后问男方有什么要求,男方说想找个门当户对的。
这个视频底下这两条评论很有意思。
如果男的只是想要孩子,出一套房子或者给一笔钱,找个愿意的女人给生育,签合同生完孩子给我,一拍两散互不相欠,我把这种称为 A 模式。
如果女的只是想要孩子,那就更简单,找人捐精就好了,高层女性甚至都海外买精,我把这种称为 B 模式。
所以男女都可能有生孩子的需求,而且不是非要通过婚姻的途径来实现。既然结婚生孩子肯定是为了两个人的生的。
而之所以越来越多的男女觉得结婚很受伤,是因为太多人利用了婚姻。
农村常见的,攒够钱娶媳妇只为了给家里传宗接代,因此媳妇在家里不生个男孩都不被当人看,其实这本质上走的是 A 模式,结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孩子才是目的,这就导致女人很受伤。
城市里常见的,女性说我给你生了孩子,所以你要补偿我房子、车子、票子。女人想要孩子可以走 B 模式,也可以结婚,但是结了婚又一口咬定孩子是给男人生的,刻意回避孩子也有自己的一份这个事实,也只能理解为想通过婚姻 (生孩子) 来换取更好的物质生活,这导致男人也很受伤。
不管男女,坏人利用了婚姻。而受伤的人往往又逻辑混乱: 甲伤害了我,所以我恨甲乙丙丁。所以大家在网上骂个没完。一会生孩子警告,一会喷房车彩礼,而且都觉得很受伤。
我觉得基督教里的家庭观念挺好的,基督教认为家庭的核心是夫妻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父母和子女的,而且认为孩子是主的赐福,不可以强求。
我们结婚,是因为我们爱对方。我爱你,所以我想跟你住进一个房子里,想开车载着你。你爱我,所以你想为我们孕育一个共同的孩子。我愿意为你去做什么,这才是婚姻原本应该有的内涵。
太多的人把婚姻当做社会任务,为了结婚而结婚,导致不幸福的人比比皆是。太多人把结婚当成实现目标的工具,考虑的全是我要得到什么又要付出什么。也就导致婚姻从良药成为了毒药,自然就降低了结婚的意愿。
结婚率创新低?离婚率可是创新高——
有这么份合同:先期投入巨大,产出不明,回报周期漫长,收益无法量化,捎带违约率在 50% 以上。
再瞅瞅合同内容,于男性而言,通常承担着甲方的义务,享受着乙方的权利,还得接受一串显失公平的霸王条款。
签不签?
从善如流,这世界本来就未必需要这么多人口,人口红利是属于 0.1% 的金字塔顶端的存在,跟普通人没啥关系。
剩下的 99.9% 都是负责提供人口红利的存在,既然如此为何要陪太子读书呢。。。。。
而且说的悲观点:以后人工智能,自动化流水线,以及仿生机器人的发展如此迅速,没准你要做廉价劳动力,都轮不上了。其他和你竞争的,插上电就能不眠不休的 24 小时工作,你能比得上吗?
结婚生子,付出远远大于回报,对男女来说双输的事情,不做的人越来越多是正常现象。
当年股灾的时候,
圈子里面流传这么个段子:
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资产缩水了一半,但老婆还在。
我想,这可能是现在很多人(男性为主)不愿意结婚的原因?
高赞
点到了问题的本质,即大城市白领阶层的收入已经无法完成劳动力再生产是生育率、结婚率屡创新低的根本原因,我想在这里展开说明一下,权当补充:
中国人多少对 “劳动力再生产成本” 这个词有一些印象,因为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概念。就是说劳动者在公司 996 了一天,要有足够的进食、喝水、上厕所、睡眠才能第二天继续 996,抽象表现为一定的货币成本。换句话说,劳动者出卖 “劳动力” 这一商品时,存在亏本的可能;不幸的是劳动者和劳动力间可没有资本家的 “有限责任” 保护墙,亏本多了破产的下场,要么是冻馁于街头,要么是猝死于岗位。按马克思的理论,资本家总有倾向把工资压缩到维系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水平。
然而在现代西方经济学里,劳动力的供给是没有成本的。大部分理论中,劳动力供给是个体(agent/household)在工作和休闲中做的一个 trade-off:个体总共拥有 1 的单位时间,根据劳动力市场上的价格(工资)选择一个工作时长 h(就是劳动力供给),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工作带来的金钱消费 + 不工作带来的休闲)。在这种理论下,购买劳动力的工资是企业生产的成本,但劳动力这种商品没有任何预算约束,也不需要任何要素投入生产,是一种为了效用最大化可以自由灵活供给的要素。劳动力的最终供给量完全是市场供需决定的,因此只要收入效应足够强,再低的工资也能从 household 榨出更多的劳动时间。
这一理论深刻地基于资本主义的发家史:在历史上资本家从没遇到过总体劳动力短缺的逆境,先是从掠夺奴役的黑色 / 土著牲口;再是从农村吸引来(或者干脆是赶出来)的贫民窟劳工(以及他们的老婆孩子);有一个该死的大胡子教会了本国刁民组织工会,那还可以用华工、用东亚的血汗工厂;再不济也有挤破头要呼吸皿煮空气的难民。在资本家的意识中,**劳动力只有供需产生的价格,没有再生产的成本。**所以前一阵马老师才能一边鼓吹 996 是福报,一边给新婚员工下 669 的 KPI。韭菜嘛,除了割下来能卖钱,最大的好处就是割一茬长一茬咯。
除劳动力市场长期供大于求外,资本家在支付工资时无须考虑劳动力再生产的另一个原因是**再生产成本的外化。**福格尔在关于美国南方奴隶制的著作中指出,南方奴隶形成了一个可以自我延续的集体,且在物质生活水平上高于同期北方产业工人,奴隶种植园的组织形式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这一结果引发轩然大波,反驳者多从自由选择的带来的效用、历史记录存在选择性偏差(不可劳动的奴隶可能被直接扫地出门)等角度论述。但被忽略的一点是,在完全人身依附的制度下,奴隶的劳动力再生产成本构成了奴隶主生产成本的一部分,不给奴隶吃饱第二天的产出必然下降,不给奴隶充分的家庭生活时间,就不会有新一代奴隶继续生产。在北方自由契约劳动制度下,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被外化给劳动者本身,**资本家只根据供需开出工资购买一定量的劳动力,这个 “量” 由谁来提供、提供者未来能不能继续提供,并不是资本家的责任。**能不能吃饱是你工人的事,不愿意干就滚蛋,有的是在街上冻着的人愿意到我的厂子里。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外化,是工业革命早期封建的、甚至奴隶制的田园诗生活被打烂的主要原因,也是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地区出生率一跌不复返的原因。
当然由于无产者的暴力反抗,资本家不得不在劳动力市场上回应再生产成本的存在和变动。再者,资本家们发现,阶层的再生产成本无法被甩到社会大生产之外。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劳动力再生产成本不可能是生理上的健康和生殖上的延续,尊严、教育、个人发展也会进入再生产成本,以维系具备知识和技能的劳动阶层的持续。为了不使社会生产难以为继,资本家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负担劳动阶层整体的再生产成本(当然因为有限的税收公平这笔钱到底谁出了大头是另一个问题;国内劳动者还特别倾向于将社会的阶层再生产揽成家庭内阶层再生产)。
但资本家整体永远无法解决用工成本不断提高的问题。**劳动力再生产的投入要素是由个体资本家供给的,个体资本家追求利润的增长,必然导致资本家整体承担的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自如囤积房源坐地抬价,外卖店就不得不提高厨师的工资;外卖店压缩满减额度,自如就不得不给吃外卖的员工开更多薪水。社会消费总水平也在不断拉高劳动力再生产成本:资本家开上了劳斯莱斯,劳动者也要求起码开个捷达 QQ;资本家天天享受着带泳池的豪宅,劳动者也想至少一年有一两天到高级酒店体验一下。只要资本家的消费升级还在拉高社会消费的平均数,用工成本越来越贵就是不可避免的。
具体到中国结婚率 / 出生率的问题,在都享受到了 996 福报的优渥环境中,这些劳动者为什么不愿意乖乖找个老婆 669,生产市场经济接班人继续给资本家的豪宅添砖加瓦呢?
在中国,一盘散沙的劳动者和相对过剩的劳动人口远不足以对抗资本家外化再生产成本的行为,薪酬包含的再生产补偿成分过少;即使补偿成分足够,黏性工资也追不上再生产成本膨胀的步伐。
关于第一点,不方便多说。想注明的是,再生产成本不光是这个月的通勤和饭费,房贷、子女教育、未来的大病医疗都是劳动者的成本,不能 996 就把你一脚踢开的企业,相当于外化了未来几十年的再生产成本。
至于第二点中国的劳动力再生产成本上升过快,主要有一下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高效的市场正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国退民进,藏富于民” 的市场化改革正在欣欣向荣地推进。前三十年,国家通过集体福利制度将城镇居民的所有再生产成本内化在了体制内,即使改革开放后,部分领域依然持续地提供了极低价格却相对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如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医疗、电力等基础设施。除了政府的大力投资外,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拿着社会主义的激励在市场经济中提供服务,吸收了大量再生产成本,为资本家节约了大量工资支出。现在,曾经内化给体制的成本被推向了高效的市场,把再生产成本也自然被高效地推了上去。这一进程在大城市中尤其明显,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城市年轻人一孩都不想生,县城中二孩却相对普遍。
其二,国内资本家和创业者在冲高我的利润、拉升别人的成本方面表现出了极强的企业家精神。上至传统房地产商,下至各种轻奢生活的打造者,硬是将大城市的再生产成本提到了发达国家水平;仅仅通过媒体舆论就把城镇无产阶级期望的 “最低生活标准” 推高几个时代的丰功伟绩,更是前无先例,旁无他者。马老师给程序员涨工资时,一定在切齿痛骂咪蒙把年轻女性的择偶标准变成了奢侈品如流水;咪蒙给实习生涨工资时,也一定在忿忿马老师为什么发明了淘宝和花呗。一切资本家是阻碍一切资本家获得廉价再生劳动力的敌人,至于无产者,他们只是住不起房、结不起婚、生不起孩子而已。
1、第四次单身潮来袭
是不是发现周围单身的人非常的多?大家结婚的年龄越来越大?尤其对于一些年轻朋友,明明一个人看着很孤单,着急找对象,就是没有合适的。这不是个人主观感受的错觉,而是当代中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事实上,根据国家民政部统计,全国独居人口从 1990 年的 6% 上升到 2013 年的 14.6%,单身独居群体日益庞大。**截至 2018 年,中国单身人口达到 2.2 亿。**中国第四次单身潮正面来袭。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曾经出现过几次单身潮。
第一次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首部《婚姻法》带来了全国的离婚潮;
20 世纪 70 年代末,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引发了第二次单身潮的出现;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第三次单身浪潮来临;
到现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第四次单身浪潮逐渐显现
2、单身越来越多,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
**科技进步带来效率提升,但每个人需要投入到学习、工作的时间中更长。**20 年前的一位大学生,要是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就能在大上海找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了。而现在,流利的外语,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只是所有上过大学的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功。简历上写着熟练使用 Office 软件,英语六级根本就不是亮点。
工具越来越复杂,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都要把属于自己的一块任务做好。
早上 8 点半到晚上 6 点的工作时间,大城市平均 40 分钟以上的通勤时间,普遍性的加班,周末甚至是单休。算下来,属于每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每个星期不超过 25 小时(周末两天 20 小时 + 平时 5 小时)。
排除为了维系社会关系,包括朋友,同学,亲人的活动时间;个人学习成长的提升时间;一些兴趣爱好占用的时间。谈恋爱、维系爱情关系,成为了很奢侈的事情。如果不是在恋爱中,可以享受很高质量的幸福时光,那么恋爱只有一个累字了。
投入学习,维持工作,已经占用了很大时间,使得现代人普遍对爱情的期待越来越高,在投资与收益之间,很多人主动放弃了去寻找爱情。
3、好的爱情,是满足彼此的需求
即使是两个寂寞的人在谈恋爱,也是在满足彼此的情感性需求。
男生如果喜欢漂亮的,特别特别看重这一点,那没满足这个需求,不但聊着累,在一起也是将就,很难长久。
女生如果就喜欢别人特别特别宠她,特别特别需要爱,需要你拿出时间来陪她,如果没满足这个需求,即使你一时牺牲了很多迎来了爱情,但长久下来,你没有这么多精力,还是照顾不好她,结果还是分。
什么才是一个好的理论?非常简洁,又可以解释非常多的现象。在人文社科领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就是这么神奇的存在。因为它指向了最本源——人性。
缺什么,就给什么。这才是好的追求者。缺钱,就买买买,不要给我讲什么美国大选,中国 2017 年经济增长数据。缺爱,就陪陪陪,不要整天说自己加班忙,即使实在走不开,也要表示出愿意请假出来陪,不是开会开会开会。
4、如果恋爱没有让两个人都变好,那还不如单着
美好的事情,谁不想要。爱情是一个特别有趣的话题。它伴随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史。美好爱情应该是人生乃至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幸福的事情了。所以各种为精神世界服务的文化作品,爆米花电影,流行音乐,畅销小说都是围绕爱情这一主题展开的,甚至秋刀鱼,都有初恋的滋味。
**从学生转变为职场人士面临着更大的婚姻压力。**从心理学上看,离开了学校就是离开了集体,残酷的职场缺少足够的归属感,往往需要有新的关系来填补心里和时间上的空缺感。
度过职场适应期,是主动出击的好时机。
可是在商业非常发达的现代社会,商品和服务异常丰富,个体通过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协作体系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活。
如果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没有变得更快乐,那么真就还不如单着。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如果不是因为性, 男生更愿意和兄弟们玩,女生更愿意和闺蜜们去逛街的客观原因。
即使你现在单身,也不必因为节日的到来而倍感压力,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留一些时间提升自己,多走几步就有可能遇到合适的啦!
5、你终究会找到合适的人,前提是你找到自己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却取决于你个人的成长。**爱情终究是一个匹配的过程,提高匹配成功有两条策略。一个是增加对象的数量,二是提高个人价值。只要你不放弃寻找,扩大社交范围,随着时间的延长,接触的对象会越来越多,你终究会找到一位合适的人。
如果在此过程中你一直不满意,无非是你当前的个人价值可获得的匹配对象没有达到自身期望罢了。你可以调整个人期望,或者通过个人不断成长,提高个人价值,争取更好的匹配。
女人年龄大了不好找对象,有人说很普遍,可事实上男人年龄大了也并不好找,除非你随着年龄的成长变得更成功。
如果你对自己现在的状态不满意,不要期待于爱情会给你带来改变。爱情往往是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
男人不缺乐子,女人不缺票子。
结啥婚。
人家单身挺好的!
物质上,高过同龄男性 2-3 倍
(1)没买房压力的父母进行 “富养女” 的资助姑娘生活费等等。
(2)自身无买房压力,无养育孩子压力,无给孩子买房子的压力。
(3)青春不在,昙花一现,“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那么花钱,即是正义,花钱 = 好婚姻,赚钱哎!一本万利!
性解放,可以很随意和超自己 2-3 个阶层的优质男人发生中短期交友,只要不索求婚姻、纠缠。
精神满足,被各种男人围绕,不管是 90% 睡 5% 婚 5 骗还是其他比例,很满足。
不结婚,就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结婚反而意味着梦碎幻想,一切矛盾、问题、投资、挫折、痛苦,都可以用钱来搞定,那么很简单,抛弃一切,找个有钱的人,一切迎刃而解。
5. 暂时没有负担
不去管房子、孩子、孩子房子、预防大病、应急、养老等等问题的情况下,女人单身租房子,的确活的更好。
1.“不科学的” 向上择偶,忘记了 “门当户对”(跨 1 阶以上)
理性情况下,生男生女该是 50%, 那么,每一个家境 50W 的女孩,都只会有一个家境 50W 的男孩在等待匹配,这便是门当户对的根本原因。
门当户对的丰富内涵,我就不详细阐述了,你的惊人颜值、清纯、处女是资本,所谓衣品、见识、丰富的两性经验,各种花钱,各种玩,貌似并不稀缺。并不是资本。
2. 不能降低生活标准(跨 1 阶以上)
答主身边一些家庭条件很不错的姑娘,标准是 “不能降低生活标准”。意味着男人须有实力自己搞定全部房款、车款、孩子养育、孩子房子、家庭开销 and 给女人花销、并覆盖女人在这些年“清风盛开” 的成本。
3. 迷信爱情,幻想财富增值 10000%(跨 3-4 阶)
越让人感到美好的事物,越是稀缺的。在古代,能温饱不死就已经很好了,哪有什么广泛的爱情。编剧、电视剧。电影为了迎合女性,去无限描绘爱情是经济正确的,同时你不能全信啊,靠爱情,就能实现各种跨越,就能发展经济,就能实现自身资产的 10000% 得增值,那么,湾湾说的 “用爱发电” 也是没错的喽。那么国家每年增长 7%,资本家千辛万苦的努力也是白瞎喽?
4. 超阶层接触综合症(日常接触跨 2-3 阶层)
之前论述过,女性年轻,不纠缠,很容易跨阶层;部分幼稚的孩子,把想睡她的人的标准,当做择偶标准,这就 happy 喽
5,贪欲,骑驴找马(跨无止尽)
你以为你跨俩阶层,她就满足了,骑驴找马,是部分女性的择偶方式
6. 女权盛行,一塌糊涂 and 吹毛求疵(自绝于江湖)
毛病越来越多,自身条件群体性越来越差,在婚姻市场上竞争力越来越低;反而是被女权者,鼓动开始玩 “吹毛求疵”“抨击直男癌” 的一套。
拿着 50 块,叫唤 200 快的东西,不值得你买。。。吹毛求疵是,拿着 50 块,2000 块的都不入她眼。
择偶,要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对重要因素进行排序,择优进行权重性的选择。吹毛求疵一来,呵呵哒。。。
1. 物质下降很多
2. 结婚的男人,远不如当时睡过得男人
3. 各种看不起这个男人,感觉委屈,下嫁、将就。
4. 各种理想主义和现实激烈碰撞,不一一说了
5. 梦碎了
承载女人十年来的梦想与骄傲,幻想不能破灭,人生不能没有希望。我的爱马仕,我甩掉的各种男人,睡过我的各种高富帅~emm,好痛苦
1. 我若盛开,清风自来
2. 总会遇到对的人
3. 宁缺毋滥
4. 不结婚挺好的,单身很棒,帅哥依旧
5. 林志玲、刘嘉玲如何如何年轻貌美
学历、房子、要求学历的工作
1. 原生家庭缺陷,或教育方式有问题
2. 男性朋友,很容易把男生带歪,游戏、打架、旷课、各种
3. 女性,也容易把男生带歪,混社会很帅,爱情很美好,打游戏厉害,打篮球 NB,哇脸好帅,社团能力真强,哦,没钱。
4. 不安分、在学习上,属于弱势;在工作初期,男性情商低,会弱势。
5. 房子,钱;主要还是靠父母,有钱人还是少的。
6. 既然很难,就算了,索性更没有了奋斗的动力,电脑手机右手足以解决精神、身体的需求,单着,偶尔约一下,挺好的。
一句名言: 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6666~!
“经济适用” 的要求:
身高、瘦、干净、高情商、撩而不色、哄而不是讲道理、三观一致、会玩有情趣、幽默、专情独宠而不跪舔、爱我而不会迷失、保持框架魅力强势、温柔善良礼貌、高智商情商、高颜值、会穿搭、有衣品。
一票否决项很多,二票联合否决项也很多。性格不合适、三观不合、喜欢装 B、喜欢吹牛、你励志 35 处到正处,能不能别跟我说、他对服务员态度不好、他不会撩我、聊起来不开心、追我追的就不追了,花心;花钱不大方;花钱大方,没攒房子;不注意护肤;沉迷游戏;脏话;油腻;随意评价别人;说我胖,说我化妆如何如何,说话很直接,理想主义。
要知道,人类目前的阶段,智慧的水平,自我控制个改变的能力导致:很大一部分,无法全部做到以上的内容,同时事业发展还很好,重要的是,还只要你,不找其他小姐姐。。。而且还要娶你。。。
回归正题,要都做好,的确有难度。
(其实:部分女性并没有拿到婚姻市场入场券!)
**房车工作收入,以上种种都达到的经济适用男,其实要求也很高。**实际上并不高,为了迎合女性,只能这么说,或者说,当代很多女性走向了另一个方向,显得要求很高。
1. 经济适用男其实是婚姻市场的买方。其实并不是贬义词,这样的水平,在婚姻市场上,是可有很大的选择空间的,是可以提要求的。
2. 不出轨、出轨的概率低于 1%,没有很乱的两性,没有约炮经历(实际上,部分女性是约炮成风,玩的飞起)
3.PU 低,可以去百度这个词。(实际上,部分女性认为是下嫁,是将就,是委屈求全。所以脾气很大,折腾男人,提出很多要求,表示不满,不愿意付出)
4. 能安分守己,不乱来。(实际上,女性留存了前男友,那是真爱,留存了炮友,那都是比自己高 2-3 个阶层的。甚至以绿男友为乐)
5. 低物质欲望,为了家庭、孩子付出,会做饭,顾家(实际上,花钱、消费,不降低标准)
女权盛行、女性掌握舆论,即便攻击男人,但男人并不傻,只不过懒得反驳,他们不用嘴说话,用脚投票。 一众女人,跟风任性,只让自己在婚姻市场更加不值钱;以为嘲讽男人是直男,就会接受你的胖、丑、老、乱、物质、脾气差、等等。男人并不傻。具备择偶条件的男人,也会睡掉各种女人,但并不会傻到找那些女人结婚。即使一时傻了,结婚了,那些问题,积蓄的矛盾会必然导致离婚。
更多的男人是,默默去找去找年轻漂亮温柔不乱、感情两性经历尽量少的女生。不去理会女权和舆论的吵吵。
各方面都很棒,开着 200W 跑车,收入、资产 2000W+、父母俱佳。
1. 为了安全
钱够花了,安全永远不够。参照古代帝王子女和亲,参照万达各种狂卖资产,参照入狱的富商,参照倒台的高官。 如果王思聪找了赵家姑娘,那么还需要卖么?
2. 为了钱,财富不稀释,并强强合作增值
钱真的够了?那要银行、各种融资干啥?
平头百姓不愿意找有负担的人家是因为会默认损失 100W, 但 500 亿家境的人,本来可以匹配 500 亿家境的人,找了寒门,默认损失 500 亿。谁还不是个理性经济人,何况有钱人。
3. 参照《知否》妻妾制度
妻子是要门当户对的 500 亿小姐,妾室是可以随意的;财产是夫妻共同的,单独给与 “妾(小三)” 的是可以被追回的。
法律保护的私生子的抚养范围是 18 岁前的基本生活费。
如果私生子因单亲或者其他原因教育的不好,那么父亲极大可能会降低亲职投资。
4. 真实比例有点小
亿万的比例是 1:10000,你需要在 10 所高中里面是综合最优秀的那个,当然,这个里面包含清北 5 名、亿万家境 1 名、千万以上家境姑娘 10 名、各种所谓的漂亮姑娘 200-400 人。
主要,需要和原配、原女友抢,而她也不是傻子。可能从小学、初高中就盯上了。可能大学就怀了孩子了。参照古代官宦子女,从小时候盯皇子。
千万的比利是 1:1000。
5. 性资源极度丰富,不婚主义
男人可以得到性,为什么还要赋予婚姻的代价和承诺?何况颜值、青春在衰减,柯立芝效应又是始终存在。结婚意味着损失,并以婚后财富产生的一半作为代价。这个炮有点贵啊。那么,别结婚了。 腻了,换新的不是更合适。
1. 结婚率,不过是领证的一个统计。
人都是不理性的,结婚是很容易的。
2. 关键是不离婚!
3. 那么抛掉离婚的,才是真正的结婚率,这才是真实的情况!
4. 作了那么多妖,哪有那么容易就全身而退。
婚前乱性,导致的堕胎而不孕;婚前养成高消费;深深爱着的某人;各种睡过得高富帅,对现任的不满,不愿意降低消费,不愿意为孩子、房子共同承担,消费观念,脾气,强势,闹腾、完美主义,不讲理到,因为小事折腾、吹毛求疵。 还有对于自己的高估,对于离婚的低估,对于二婚的高估。
第四篇 未来的发展方向
1. 要以血的教训,以一批一代人的惨淡,为此场舆论和价值观的狂欢画上句号。
会有一批人,35 岁,甚至更大的年纪,高富帅不愿意睡了,自己结婚很难了,或者必须向下匹配了。不可以 “月光族” 了,要自己买房子、还贷、要孝敬父母、要留钱养老毕竟也不生孩子,要上保险避免大病,要好好工作,避免失业。
2. 一夫多妻、妾室、小三、私生子、援交、单亲盛行;同时高层男性不婚主义盛行。
这是另一个方向和维度。可惜,即便不被抛弃,给小三、妾室的钱,是正妻可以共同财产名义追回的,法律保护的仅仅是基本月供孩子到 18 岁,尤其如果这个孩子还带不好,那么降低亲职投资的概率会更大。
3. 经济将会随之下行。
女性婚姻爱情的美梦,让消费以 “正义” 的名义愈演愈烈,而结婚率、离婚率的相向而行,让 “中国股市般的美梦” 从云端跌落。
当然,也会刺激单身女性买房等等新的行为。新闻里不是已经有了么。
4. 从一小部分,逐步到更多人,恢复理性。
一些两性作家、杨冰阳,和一些女性朋友是很清醒的。相信,会有更多人慢慢回归清醒。
当然,优胜劣汰,承载就好。错误的基因,会被阻止传递下去。正确的选择,会被母亲口口相传的告诉下一代。
5. 单亲盛行。
当单亲成为常态,那么大家也不用担心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反正孩子的同学也都是单亲,那么恐怕会是压死婚姻的另一个稻草。
6. 不婚主义
结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降低生活的成本,是为了安全,为了共同抚养孩子,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这些,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在孕育着彻底的不婚主义。
生理本能,由于避孕得到了遏制。
社会安全,女性不需男性保护。
性解放,随处可得。
古代,养孩子可以养老,现在是负担、啃老。
古代,养孩子是经济行为,提供粮食,产出很多;目前,要提供食物、教育、房子,产出很少。
单人生活变得方便,外卖,速食,保险、养老金等等,丰富的精神生活、陌生人社交。
7. 政府反向调节。
(1)遏制不良女权、择偶的文化倾向,正确引导婚恋取向,开设女性、男性提升课堂,使得男女更加匹配。
(2)降低生育养育孩子的成本(教育、房价),并提高孩子的产出(孝顺入刑,高工资)
(3)进一步完善婚姻法,财产法。
1. 感谢点赞的朋友,4 个赞,让我动力满满,花了 2 小时重铸了此文。感谢感谢~~
2. 为逻辑完整,强调 3 点
(1)答主可以吃到葡萄,并不觉得葡萄酸。并没觉得这样的情况和趋势,对于答主有任何的威胁,挺好的。物化么,马太效应么,隐形一夫多妻么,有啥子怕的。
(2)答主没有心理咨询、公众号等等任何牟利的想法和途径,仅仅是帮助自己思考,增添思考的乐趣,and!!!练习写作!!!
(3)始终针对 “小部分” 女性。客观唯物、主观唯心、实践检验真理、事物的两面性、矛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事物是运动发展变化的、认识是逐步深入深刻的,请自动对应补位。
3. 卿本佳人,群体狂欢,岂能罪责?
此文轻度不舒服,与命运的颠沛流离相比,岂不是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这很正常,是回归常态。
结婚生孩子本来就是一件奢侈的大事,要不然为什么旧时代办婚礼称之为终身大事,要提升到拜天地拜父母的层次?因为能结婚,说明是达到了一个重大人生目标了,是自己前半生和家族亲戚和社会秩序共同努力的成就,绝不是你大街上勾搭了谁就去闪婚的结果(那个在旧时称之为私奔)。穷逼是没有资格结婚留下后代的。所谓 “穷不过三代”,意思就是穷人到了第三代就绝户了。
在大城市,只有有钱人才有能结婚,生孩子,过有儿有女的传统幸福生活。穷人本来就不该结婚。只不过 49 年以后到今天的几十年阶级扁平 + 经济发展,又加上提倡自由恋爱,给了人一种人人都有资格结婚的幻觉。
现在只不过是回归正常状态而已。是不是觉得即使勉强结了婚,也没有更幸福?生小孩养小孩太花钱?被生活重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就对了,像你这种,本来就应该是维持单身的,追求与自己经济状态不符的生活,当然累了。
知乎上太多人狂喷剩女,以及城市女性要价高之类… 可以这么说,“要价高” 是女性地位本能,在自然界,能繁殖的是少数,从来就是少数强大雄性霸占多个雌性,弱小的雄性别说繁殖,能活下来就谢天谢地了。人类社会当然不会这么残酷,但原理是一样的。为什么剩女们不找个挫男嫁了?这是违反基因本能的行为,抵御这种从基因里来的对弱小男性的厌恶感是很难做到的,就像男人看到一个 300 公斤的痴肥女硬不起来一个道理。
如果不结婚,还房贷,不生小孩,哪怕是 3000 块一个月,照样能活得下去!
如果成了家,月薪没有上万压力是非常大的!
人生短短几十年,就为了繁衍后代,让自己过得比狗还累,值得么!
2019.4.12 更新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观念和我们父辈们不一样了,父辈们觉得生出来把我们养大就行了,最多再把我们供到读完大学就可以了!
但是我们年轻人,至少在很多普普通通的年轻人看来,宁愿父母不要把我们生出来!
因为自己切身体会过,我们自己都很清楚的知道,不是仅仅把孩子养大,供他读书,他以后就会过得幸福的!
现在抚养孩子成人并供他读完大学,已经成了标配,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这些仅完成了基础教育的人便成了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很难向上攀爬!如果仅是物质上,我们大多数人玩着手机,电脑,出门有汽车高铁飞机,在家有电视空调冰箱,除了女人比古代皇帝少,其他方面我们过得比古代皇帝要舒服多了,但是,要知道,人类从来不会喜欢和过去对比,对比的永远是当下的同类!而很多时候,幸福感其实是对比出来的!
所以,现在很多人不愿生结婚的原因是不愿意承担结婚后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你把孩子养大很简单,但是,你要把孩子培养的超出大多数同龄人,这就非常困难了,至少你会过得很累!
举个例子,现在家里拥有千万财产的家庭,他就已经超出了 90% 的人。他每年什么都不干,仅靠理财每年就能有 50 万的收益,而普通人,基本上一辈子也不可能一年赚到 50 万!(而通货膨胀并不会使得理财收益下降)
婚姻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不是不重要,而是没那么重要。
因为我们发现,结婚生子不是人生必须要做的事。
我们的父辈,重家庭重伦理,他们没有过多的追求,顶多是希望你有份稳定的工作,幸福美满的家庭,最后给他生一个大胖孙子,只要看见你安安稳稳,自己也能享天伦之乐。在他们的认知中,人生只有两件最重要的事,一是至亲的离世,二是婚姻。
但是如今,我们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世界都比他们丰富太多,我们除了婚姻,还有很多事情想做,比如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梦想,我们的爱好。
我们见过,还没尝试过的比婚姻更有吸引力的事情有很多。反之,如果你的婚姻不能是你的避风港,不能让你的阶层上升,甚至对方都不是你心心念念的人。那么结婚还有什么意义?
作为一个上海土著,确实发现身边的同龄人越来越晚婚或倾向于不婚,究其原因,我认为是 4 个字,成本太高
这个成本是全方面的,我会通过一些日常的情况来论述。
首先是日常生活成本,我自己是上海人,不用租房,就说说平时娱乐,谈恋爱的话,肯定要逛街压马路的,我所居住的地方是在中山公园这一代。假设在龙之梦看一场电影,两张票加起来 100,如果还要买爆米花啊奶茶啊啥的,算 30 吧。看完电影要吃饭,一般稍微有点档次的餐厅,人均 100 是要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一天的约会就是看电影 + 吃饭,那么就需要 300 + 的花销。这里默认是男方付账(谈恋爱阶段,至少我和我身边的人很少和女生 AA,觉得丢不起那个人,我家人也从小教育我,男孩子出门在外不能小气)。这仅仅是约会成本,逢年过节啥的,要送礼物吧?要发红包吧?我还和前任在一起的时候,100 天纪念日我给她买了个 MK 的包包,这已经算很低档次的礼物了。这样的恋爱成本,如果你的收入本身不是很高,属实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其次是结婚成本。房子不用说了,我家现在这边的放假是 7W5 左右一平,如果要往远了说,南翔这样的地方现在也要 4-5 万一平,即便土著本身自己有房,结婚也要重新装修下吧?现在装修,如果你还要换家具,没有 12-15W 是下不来的。咱们再来算算别的。车,其实不是硬指标,上海人结婚,一般男方出房的话,女方会陪嫁一辆车,但全看需不需要。但是婚宴酒水,婚纱照,五金(戒指,项链等),度蜜月等等,这些的钱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拿我表姐结婚来说,她的丈夫是上海本地人,亲戚多,结婚的时候一共 30 桌,每桌 8999,大家就可以算算多少钱。其他乱七八糟的支出就省略不提了,基本上,除开房车,准备 50W 左右来购置和准备婚礼是需要的。这里还没提到彩礼的问题,我有朋友是找的外地女生,对方还需要付彩礼,上海因为没有彩礼的说法,最后谈崩了。。。
再次是育儿成本。这里什么从妻子怀孕起的费用我暂且不提,就说孩子的教育成本。现在的上海,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要开始尽心尽力,好的幼儿园能上好的小学,好的小学能进好的中学,以此类推。上海的中考极其残酷,有大概百分之 51 的孩子读不了高中,直接去三校,所以上海的孩子在报考中学的时候,家长都是全力以赴。我的领导的孩子为了自己的孩子进徐汇某著名中学,真是求爷爷告奶奶用尽了各种关系,而且还不间断的要给孩子报班补习,学而思的花费,想必大家有所耳闻。每次听周围的人说这些事,我就怀疑,如果我结婚,我能给孩子好的精英教育吗?如果他要去国外的寒暑假训练营,我花的钱这个钱吗?如果我花不起,我生孩子就是在害他,总有一天他会问我,为什么别人家能去,我们家不能。
最后是择偶圈和范围,上海是中国比较发达的城市,有钱人也很多,但是有钱人多不等于上海人都有钱。坦率的说,真正所谓精英的上海人,很多都选择了移民,留在上海的上海人,除了一部分富裕阶层的,其实更多的是像我和我朋友那些,普通上海工薪阶层。房子,我们一般都有 2-3 套,工作呢一般,收入大概在 6-7K,我们这样的,在上海婚恋圈,是底层的存在。一方面在相亲婚恋圈我们被鄙视,一方面我们工作以后就不太拓展交友圈了,认识的异性不多,慢慢的也就佛系了起来,自然恋爱和结婚的欲望就更低了。
综上,在夹缝中生存的我们这一代人,结婚率创新低,在正常不过。
你看一次病多少钱?
你每月生存费用多少钱?
这月房租交了吗?
你的信用卡花呗还有余额吗?
你有女朋友吗?
首饰婚纱照有钱置办吗?
彩礼多少钱拿的出来吗?
你买得起房子,交的起物业费吗?
保姆你请的起吗?
你请父母养了你再帮你养你孩子吗?
你买的起奶粉,尿不湿和衣服吗?
你进的起儿童医院吗?
你有心力教育孩子吗?上的起幼儿园吗?
你如果生个儿子你儿子娶得起老婆吗?
你儿子买得起房吗?
你给你儿子买得起房吗?
你啃老了吗?
你啃翻了你父母,那你扛得住你孩子啃你吗?
父母生你养你让你啃,你有钱养父母吗?
你以后准备靠谁养?靠 zf 靠你还是靠你孩子?
你工作什么行业,一年赚几个字儿?
你是大老板,是精英,还是打工仔?
你被裁员了吗?
又或者是跨省廉价劳力输出者?
你在陌生的城市地铁里拥挤吗?
你在孤独无助的时候有落泪吗?
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考过人生的意义吗?
你是 985,还是 211?
你是人中龙,又或是虫中凤?
你是屌丝吗?
你不生孩子的原因,心里没点 * 数吗?
觉得我身边还没有结婚的挺多的,我在海外研究生毕业两年多左右。身边人物画像大概是各个国家名校留学毕业回国的或者是留在国外的不乏哈佛牛津这类的,本科研究生都算还不错,工作找的也还可以。
不结婚理由往往是男方会抱怨女方要求高,女方吐槽现在装逼的不好好谈恋爱的男生多。怎么个要求就算要求高呢?其实也就是在一线城市有房有车。虽然男生会吐槽,但往往会把这个无形的当作是自己比较 decent 结婚的必要条件。
从人的基本尊严来说,我又不觉得女生的要求过分,无非就是要求居有其所不要漂泊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当代的年轻人也往往是一路漂泊,可能你出生在一个四线城市,去了二线省会城市读高中、大学,然后去了海外 / 一线城市读研究生,然后又辗转回到了另一个一线城市企图 settle down,无他,人再要强和奋斗,我也终究是人,也想要 settle down 寻求内心的 Secure 安全感。
但从物价的角度上来说,这个要求是非常的高,你想让一个男人哪怕家里可以资助两百万(这个数字几乎掏空中国 99% 的家庭,可能只有 1% 的家庭可以拿得出)在上海买上一套还算能住的 90 平方的房子,我就算中位数 600 万的房,怎么样男生自个儿也要存个一百万吧… 好了,即使这个男生一开始拿到了国内最好的公司的 offer(大部分这样的顶级 offer 第一年约税前 30 万),想要在毕业三到五年时间里,存够这些钱,我觉得也是不容易。一年的基础花销保守说 15 万左右,哪怕 30% 的涨幅每年,第一年税后存 10 万,第二年 20 万,第三年存 30 万,这也才 60 万。可能工作到第五年勉强能够有一百万的存款,掐指一算也都过了三十岁了。这已经算是国内外顶级名校毕业的人的乐观成长曲线了,那些为了例如北京户口,屈身于大国企啥的年薪 10 万的,真的要没有家里全款资助,买房遥遥无期。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我们是一种需要精神满足的有 “尊严” 物种。我粗略的算下来,身边算是精英的人都如此吃力,就可想而之其他普罗大众的状态了。
张华,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就读于美国藤校康奈尔大学某商科专业,回国进入梦寐以求的顶级外资咨询公司,一路可谓人上人的他,工作五年,依然买不起可以结婚的两居室。
那张华的内心会怎么样呢?或者他会怎么做来满足自己的尊严感呢?我有可能是女生眼中的花花世界,渣男一般的存在。凭借自己的高学历 高情商还面容姣好的 alpha man 姿态去交往涉世不深的学妹,学妹的闺蜜,金融行业的名校小实习生等,但往往感情进展到如是否结婚的一定阶段就会戛然而止,很多时候已经不是爱与不爱的问题,还是内心几近崩溃的拷问:我目前还给不了别人最基本的安全感的幸福,尊严扫地。从小优秀的他们一定最后是想站着把婚结了,但那又在何时?
之前香港的事情看过一段话:
“因为房地产,就算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生,30 多岁,还住在和父母的房子里,还是上铺。” 把港中文换成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也 make sense 吧。
只是港青退无可退,大陆还有二三四五线城市:我是否还可以说,港青好歹还有国际一线城市的一套房子,而我们什么都没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的收入水平只能维系自己一个人最薄的那层尊严的时候,何谈去维系两个人的幸福。
房地产和城市化簇生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时光往前看二十年,回首的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被房地产绑架的那一代呢,脸紧紧贴着头上那一层看不见的玻璃天花板,面目全非。
常看我回答的人,都知道我的公号 “最爱历史”(顺便推荐一拨,欢迎关注),是纯讲历史的。为什么老蹭热点呢?因为,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历史是理解现实的一个极佳入口。以下是回答正文。
婚姻制度,面临挑战。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全国结婚率连续五年下滑,2018 年再创新低,跌至 7.2‰。
上海、浙江登顶 “结婚最不积极” 省份。
世道变了。
但世道又没变。
![](data:image/svg+xml;utf8,)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礼。
1
20 世纪初,西方自由平等的婚恋观传入中国。
一些中国青年从包办婚姻解脱,追求婚姻自由。有人开始推崇不婚主义,提出了 “去家废婚” 的主张。
中国的 “去家废婚” 思想,其实还可以追溯到 1851 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当时,洪秀全提出天下一家,男女平等,在太平天国初建时实行废除家庭的新制度。所谓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男女分营而住,也不需要结为夫妻,一切家庭财产收缴国库。
不知洪秀全发烧梦见天父时,是不是还顺便跟他老人家借了本柏拉图的《理想国》,读到了书中 “共产共妻” 的主张。
半个世纪后,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婚姻观和洪秀全的主张一脉相承。他认为,既然佛教说遁入空门为 “出家”,不如咱们干脆连家都不要了。
**在康有为全新设计的婚姻制度中,男女志愿结为 “交好之约”,最长不超过一年,最短不少于一个月,不再称为 “夫妇”,女方也不用讲究三从四德。**双方生下的子女由公家抚养,为 “世界之天民”,孩子长大后由政府分配工作。
最奇葩的一点是,这些公民死后全部火葬,火葬场建在肥料厂旁边。有一首歌来唱,大概就是:“再过五十年,我们来相会,送到火葬场,全都烧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谁也不认识谁,全部拉到农村做化肥。”
康有为这一乌托邦设想实在太激进,连维新派的同志们也 hold 不住。相比之下,他的弟子梁启超保守多了,不过是反对早婚,提倡 “男子三十,女子二十” 的结婚年龄而已。
但是,主张改革婚姻制度的康有为一生娶了六个妻妾,其中四个妾还是 50 岁以后纳的,过门时年龄都不过 20 岁。“康圣人” 此举,真是在啪啪打自己脸啊。
▲康有为。
康有为的理论在当时不过是无稽之谈,却也不乏拥趸。
在湖南,一个摩羯座青年对婚姻自由提出自己的看法——“恋爱,不仅只有生理的肉欲满足,尚有精神的及社交的高尚欲望满足”。
他认为,“夫妇关系完全是要以恋爱为中心,余事种种都系附属”,否则 “婚姻一事除开烧茶、煮饭等奴隶工作以外,便只有那下等的肉欲生活”。
1919 年,这位年轻人在北京当过一阵子图书管理员,并感受新文化运动的熏陶后,回到湖南办报。
他在《湖南教育月刊》上发表文章,提出了废除家庭的设想:“合若干之新家庭,即可创造一种新社会…… 合此等之新学校,新社会,而为一‘新村’”。这大概就是多年后人民公社的雏形。
谁也不知道这名年轻人从《大同书》上得到多少启发。据说,1958 年,他视察徐水县,身上只带了两本书——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和康有为的《大同书》。
2
五四以后,不婚主义的浪潮席卷全国。
1920 年,《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首开先河,设立了一个关于 “废除婚姻制度” 的讨论专栏。
一些奉行不婚主义的年轻人颇感新鲜,踊跃投稿。此专栏先后发表了 50 篇文章,可谓百家争鸣,其中不少观点现在看来也相当非主流。
一个笔名为 “哲民” 的作者撰文称,“婚姻制度不过是娼妓制度的另一种形式”,废除婚姻“是为世界人民谋幸福”。
哲民呼吁,不如废了婚姻,大家自由恋爱,一起嗨到老,育儿和养老交给儿童公育院和公共养老院,遗产全部捐献给社会。到那时,无父子,无夫妇,无家庭,世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就是一个大同社会吗?美滋滋。
这位先生平时应该没少受到封建礼教的迫害。
另一个笔名为 “翠英” 的女子在《结婚到底是甚么》一文里大胆宣称,新旧婚姻均是一种买卖关系,我看见结婚不过是 “生殖器” 的卖卖,是“拿恋爱做手段,性欲做目的”。
这位女士一字一句,十分朋克。
▲民国天津一个官僚家庭的婚礼。
不婚主义者们不仅在笔战中挥斥方遒,还付诸实践。据《时报》载:南京石坝街有富家少女 15 人,组织了一个叫 “不嫁会” 的民间组织。
这个组织规定,以终身不嫁为誓,而且 “禁为种种冶艳之姿态”,所戴首饰,一切以朴素为时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用名牌化妆品,不买名牌包包。这对老公倒是很友好,问题是,人家连老公都不要了。
当时,《时报》还报道了另外一个新闻:江苏江阴西门外某女校,有 8 个高年级女生,也秘密创立了一个 “立志不嫁会”。
这些女生订立简章,“以立志不嫁,终身自由为目的”,规定会员要以劝人立志不嫁为义务,且入会后不能参与别人的婚事,如果私下和男生往来,一经察觉,立即除名。
这件事情让校长知道,就把这帮学生找来,严加训斥了一番。校长先生严肃地批评道:“男大须娶,女大当嫁,此人伦之天职也。若守不嫁主义则蔑视己身,沦丧人权,不爱国之甚也。”
不愧是做校长的,政治意识卓越,直接把结婚跟爱国挂钩。在他看来,女人的天职就是生儿育女,为国家增添人口,如果女孩子立志不结婚,人口就越来越少,这便是不爱国。
之后,这个 “立志不嫁会” 就被校长给取缔了。
3
江阴女校 “轰轰烈烈” 的不婚运动在校长的打压下失败。在那个年代,奉行不婚主义的女性若想不被人指指点点,自身还需足够优秀。
她们的精神领袖,或是曾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吴贻芳,或是接生了 5 万多婴儿,却一生未婚的林巧稚,亦或是一代奇女子吕碧城。
吕碧城与秋瑾齐名,是中国近代一位女中豪杰。清末时,她以《大公报》为阵地,宣传妇女解放运动,是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又被誉为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还曾当过袁世凯的秘书。
年少成名的吕碧城才情洋溢、光彩照人,不乏追求者,她却终身坚持奉行不婚主义。
有一回,曾任民国政府交通部长的叶恭绰好言相劝,让她择良偶出嫁。
吕碧城一听,满怀自信地说:“生平眼中男子可称意者,若一代才俊梁任公(梁启超)已是妻儿一堂,美男子如汪精卫者尚年轻,留日归来当议员的汪荣宝亦已使君有妇。”
她又言:“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因此难得相当伴侣,东不成,西不合,有失机缘。幸而手边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耳!”
说到最后,其言下之意就是堂堂中华之大,没有一个人可以合她心意,姐有的是钱,也不需要结婚,故而只能坚持单身。
![](data:image/svg+xml;utf8,)
▲吕碧城。
然而,吕碧城 “不嫁人” 的想法并非根深蒂固。
吕碧城小时候也曾与人订婚。但是,在她父亲死后,家道中落,为了从族人手中夺回房产,吕碧城只好请一位男性友人帮忙,从中斡旋。这一事情被她未婚夫家知道后大为不满,认为她与异性交往,不守妇道,立即宣布退婚。
此事让年轻的吕碧城对婚姻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从此才萌生了不婚主义的念头,致力于文学和女子教育。
由此可见,吕碧城虽然奉行不婚主义,但她反对的其实并非婚姻,而是以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为信条的传统婚姻制度。
与吕碧城经历相似的,还有女作家萧红。
萧红出生在哈尔滨的一个富贵之家,童年却是在训斥和打骂中度过。
有一次,萧红不小心打碎一只杯子,她父亲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还有一次,她因为顽皮用手指去戳窗户纸,竟被祖母用针刺得嗷嗷直叫。
常年的打骂让萧红自小就没有安全感,也让她分外倔强。初中毕业后,她因反对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流落到哈尔滨街头,最后花光积蓄,被困在旅馆,欠下 400 多元的债务。
旅馆老板扬言,如果萧红偿还不了债务,就要把她卖到窑子里。
一向沉迷文学的萧红,只好尝试写信向《国际协报》求救。报社主编得知后,让编辑三郎带几本书去看望萧红,并想办法助她脱困。
三郎,就是后来的萧军。
萧军和萧红不期而遇,不久就坠入爱河。恋爱中的萧红曾问萧军:“你对于爱的哲学是怎样解释呢?”
萧军爽快地答道:“爱便爱,不爱便丢开。” 萧军的话,道出了当时一些先进青年的婚恋观。
![](data:image/svg+xml;utf8,)
▲萧红与萧军。
4
近代以前,落后的婚姻制度与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相互依存,而当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民众的婚姻观念也逐渐走向开放。
除了提出不婚主义,更多的是对婚姻自由的追求,这才有了吕碧城、萧红等新式女性对旧式婚姻的反抗。
前文所提到的湖南青年,曾在一份报纸上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韶山乡里,一个 18 岁的茅姓女子,聪明貌美,却被迫许配给一个素未谋面的愚夫蠢汉。这个女孩子不愿意,遂抛弃她的 “丈夫”,跟邻居一个姓李的青年私奔,逃到外地,自由恋爱去了。
结果没两天,她家派人将女儿抓回去,一顿毒打,锁入房中,让她继续与未婚夫成婚。
邻里乡亲竟然拍手叫好。“张三说,这东西打得好,她走脚,她不要脸。张四也说,这不打还待何时!人家出了这种女子,真是丑死了一族人。”
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年轻人要追求婚姻自由,甚至要以死相争。
1930 年上海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表明,当年全市共发生自杀事件 1932 起,因婚恋问题造成的就有 852 起,占 44.3%,高居第一位。
这也难怪,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祥林嫂被捆在船板上强行绑去再嫁,不甘心的她在婚礼上一头撞在香案上,给自己留下一大块伤疤。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深受封建礼教残害【剧照】。
在当时,很多不婚主义者之所以 “恐婚”,其实是因为深受传统婚姻制度的迫害,失去了对未来婚姻生活的期待。
5
在批判旧式婚姻制度的背景下,1930 年,民国政府颁布的《民法典》在法律上第一次让男女青年作为婚姻的主体,在男女平等的原则下,以婚姻法取消父母包办、婚姻论财的旧俗,强调婚姻自由。
上世纪 30 年代,国民政府又在新生活运动中提倡婚礼从简,取消彩礼,摒弃旧式婚礼的繁文缛节。
1935 年 4 月,上海市社会局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婚礼。婚礼现场鼓乐齐鸣,在《婚礼进行曲》的伴奏中,57 对新人身穿礼服,在上海市政府礼堂结成佳偶。
▲民国时的上海。
上海市长吴铁城亲自致辞祝贺,对传统婚姻进行批判:“中国旧有的礼节太繁琐了,结婚花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甚至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将毕生省俭积蓄所得的钱,尽花于这些婚丧喜庆的人生大事上面。”
之后,汉口、北京等地紧随其后,朴素节俭的新式婚礼成为一时风尚,堪称最早的 “裸婚”。
民国时,为了研究青年男女为何结婚,清华大学教授潘光旦曾组织过一次关于 “婚姻之目的” 的社会学调查。
他在征求案中提出了 10 项标准:1、相貌与体态;2、教育造诣;3、办事能力;4、母性或父性;5、经济能力;6、清白身世;7、家产;8、性情;9、健康;10、性道德。
结果,接受调查的青年男女大多将 “性情” 作为第一标准,志趣相投、性格合拍,才是他们结婚的首要条件。
时至今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婚主义者。中国的结婚率,连创新低。
但不婚的原因,跟百年前比,已经完全不同。
世道没变。
但世道好像又变了。
有个知友在上海,单身,加了个相亲群。相亲群有个叔叔加他,问他个人情况问得很详细,他说他自己年薪 30 万,有一套还房贷的期房。叔叔不满意,想要现房,年薪也要更多。他觉得这些大龄姑娘太奇葩,自己完全不打算奋斗,什么都想要现成的,男性又当舔狗又是扶贫,于是退出了这个群,打算就这样继续单身了。
只是他没有意识到,是叔叔在跟他聊,女孩子完全没出现过。
现在我也不清楚,到底大龄男性女性剩下的原因,是爸妈还是我们。
公园的相亲角,是父母。相亲群,是父母。百合网,也是父母。
结婚条件的提出者,不是丈母娘就是岳父。请问姑娘这时候在哪里?
姑娘都去回答 “大龄剩女后来都怎么样了”,答案清一水的单身自给自足,生活质量高,B 事儿少,非常满意,不需要男性参与。
扶贫,扶的是女方的父母,还是女孩本人?高价彩礼,给的是谁?上回热搜那位所谓因为 40 万彩礼被杀的姑娘,也已调查清楚,钱给了父母,父母花了钱,姑娘说我就是打工赚钱累死也把钱还你(男方),此时父母还在说服她跟男方完成婚礼,最后男方把女孩杀死了。女孩子的命,轻如鸿毛,死了还要受到恶臭新闻媒体、仇女男性、键盘侠侮辱。是谁在预设立场?把婚姻算成一笔生意的,也是双方青年的父母。
请问姑娘这时候在哪里?
姑娘都去回答 “高龄父母生二胎弟弟是怎样的体验” 了。
还有很多年轻人,比如我和我的朋友,我们都没有买房,打算自己奋斗,但是因此爸妈不同意结婚。
问题是爸妈也是为了孩子好,才提出这些要求。有很多父母可以不要彩礼。但是房子,几乎是不可商量的条件。仇男或者仇女的情绪,在媒体的煽动下天天出现在新闻头条。
现在我也不清楚,到底结婚率低的原因,是爸妈还是我们,还是别的什么。
原因就一个字: 穷
我家住济南,男,2019 年应届毕业生,双非一本院校。秋招找了份国企工作,税后收入五六千,但是稳定事少离家近。过了年到现在实习了一个多月了。事情是真的少,但是也长不了什么本事,基本上就是混日子。
目前还和父母一起住,但是结婚的车房都准备好了。也就是说只要找到女朋友就能结婚,但是我不想找。
我觉得现在的日子挺舒服的,朝九晚六,每天溜达着上下班。一个月自己留两千,剩下的给父母。早晚饭在家吃,午饭在单位食堂一个月 150。朋友少,聚会也少,也不用担心红色炸弹。不想晋升不想舔人,奖金随缘爱给不给,只给基本工资也行。说真的,我就算不住家里,我一个月的基本工资也可以养活我自己。
但是有了女朋友,甚至要结婚生孩子了,我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所以我选择单身,选择佛系,选择丧,选择快乐快乐地做一个死肥宅。有人骂我没出息,我觉得挺好的。22 岁就退休,业余时间干点啥不行。我喜欢中国历史,争取一周一本书的速度把济南市图书馆的历史书早日看完,这个爱好又不花钱。然后打个 lol,吃个鸡什么的都挺好的。
你要说我没啥更高的欲望,那是扯淡。年轻人怎么可能没有欲望。但是高欲望是需要高付出作为基础的,所以我选择堕落。
我也没觉得我没责任感。父母都有退休金,我爸还有套商铺收租,俩人退休以后的经济问题不用我操心。不结婚就没有老婆孩子。就不用为他们负责。我自己这个国企给交着五险一金,自己养老问题不用愁。也许日后有机会还可以干个副业挣点钱,何苦为难自己呢?突然发现自己有点像三和大神了,不过段位稍微高一点。
不结婚挺好的。当然了,我估计也没有女生会看上我,所以这么混着挺好的,都挺好的。
原因肯定不仅仅是时间不够,而是在于中国先行的社会逻辑以及构成亲密关系的条件已经不利于传统意义上的婚姻关系的构建了。我以前曾在类似的回答中提到过其中的原因,在此就稍加转述一下: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的是,现在中国社会仍然是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关于婚姻的决定性因素依然属于男性的掌控之中。但是,我们同时也得清楚,在男权主义社会能占到有利地位的除了男性,也有部分女性,而同样的,在男权主义社会里被压迫的除了女性,也有无权无势的小年轻和底层男性。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让我们来想象两个不同的社会形态,一个是彻底传统的古代农业型社会,一个是彻底的自由市场化的市民社会。在这两种社会形态里,其实都不会出现 “恋爱难,结婚难” 的问题。首先在传统社会里,压根就没有什么供男女自由恋爱的空间,然后男女婚姻是由双方家庭主导的,女性没有独立人格,结婚后直接归夫家所有。有钱人家可能还能纳一两个小妾。结果便是稍微有点家底的男性基本不愁没对象,彻彻底底的底层人民则直接被剥夺了婚姻的机会,于是结婚的问题是不存在的。而在彻底自由化的市民社会中,恋爱和婚姻都是商品的延续,是可以摆在市场上自由买卖的。而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女性既可以是商品也可以是消费者,男性也既可以是商品也可以使消费者,二者在市场交流的环节上也应该是平等的,毕竟都是花钱买开心,这钱男的花得自然女的也花得。于是也不会存在什么男方单方面认为结婚困难的问题。
而我们目前所看到得国内出现得男性恋爱 / 结婚难和累的问题恰恰是中国社会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过度时期的一个表现。一方面,自由市场的逻辑似乎已经被贯彻到了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由此而来的恋爱和婚姻自然也是形式上自由的。然而另一方面,当我们一只脚踏进了现代的自由市场的时候,我们另一只脚却还在传统的男权意识之中,即婚后女性仍然是归入男性家中的非独立的人。这两个因素的相加便会出现一个非常奇妙的化学反应,一方面,形式上的自由恋爱让男女似乎在表面上拥有了独立人格,拥有了自主选择对象的权利。可另一方面,这个婚恋的市场却又被预设为一个天然不平等的市场,即买方主要是男性,而卖方主要是女性。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男性在抱怨如今恋爱和结婚又累又难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哎呀!如今女孩要求太多啦!谈不起恋爱啦结不起婚啦!” 如果按照市场的逻辑这便是消费者消费不动了的体现。而事实上在婚恋市场上男性也的确普遍是处于买方 / 消费者的地位的,通过给女生花钱花时间同女生谈恋爱和结婚和花钱买服务的性质是区别不大的。而这里面最让人难受的地方恰恰在于作为商品 / 卖方的女性恰恰是具有了形式上的自由。因为同古代社会不一样,传统之中的女性虽然也是物品,但同时是没有自由意志的,要嫁谁全凭家族的一句话。可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中,女性虽然是物品,但同时却有了自由意志,有了能够自主选择出卖的对象的权利了。甚至换一句话说,在一只脚踩入自由市场,一只脚停留在传统社会的中国的现实社会中,女性正在自由地把自己当作一种商品来看待。虽然是商品,但也可以主动向消费者提要求,虽然是卖方,却也有了跟买方讨价还价的余地。结果便是,如今的中国婚恋市场既不像传统那般执行的是计划指令式的 “包分配”,也不是彻底自由市场化的 “自由买卖”。它更像一个拍卖会,拍品和竞拍人都已经提前确定了,剩下的自然是价高者得了。
但是,“婚姻关系” 本身不应该是一种纯粹的自由买卖。我们需要澄清清楚的是,恋爱关系,或者说所有广义上的亲密关系(男女朋友,夫妻以及各类其他的情侣或伴侣)归根结底并不是一种情爱关系,而是一种伦理关系。这话也不是我说的,而是出自黑格尔,在黑格尔那,家庭之中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情侣之间的亲密关系构成了 “法” 的现实的基础。维系着情侣之间关系的纽带自然是 “爱”,然而“爱” 在他看来不仅仅只是情欲的表达,而是一种基于某种确定性的承认关系。用他的话说,爱其实是 “在他者中的自我存在” (《伦理体系》, 第 17 页)。这段比较绕口的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在爱的关系中,人们不仅仅只是需求情感的表达,而是想在对方身上寻求某种关于自己的确定性,是一种伴侣之间的互相认定。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为什么需要谈恋爱呢?按照批判理论代表人物霍耐特的 “社会自由” 理论来看这是因为人需要实现自己的社会自由。这其实同人本身对于自我的认同方式有关,人只有通过规范自己行为,令自己的行为真正是由自我同一性的一部分所作出的时候,一个人才是自由的。比如说当我认为 “我应该好好复习考试争取期末考试拿高分” 的时候,只有我真的去为了期末考试好好努力的行动才是满足了我的意向,才是真正自由的行动。而此时我如果去泡网吧打游戏,这便是对自身认同的偏离,是一种不自由的体现。而有一类自由,即霍耐特口中的社会自由,是超出了个人的范畴以外进入了集体的领域的。比如 “我要成为一个好男人”,“我要当一个好爸爸” 的这种自由意向,其满足和实现只能通过和其他人成为情侣以及组成家庭的方式才能得到,即个人的社会自由的实现将会取决于他人的承认。而正是因为这种个人的社会自由的需要,人们才会进入恋爱关系之中,进入到看上去对人束缚很多的情侣的规范之中。然而实际上,这种主动的进入规范性的行为本身恰恰是人的自由的产物。
然而,这种作为人的社会自由的实现的恋爱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之前提到过的中国 r 现如今这样的被扭曲了的市场社会中慢慢变得既不可能,也不可欲。而这一点,我认为才是结婚率降低,人们普遍不愿意恋爱的根源。
第一, 这种基于爱的伦理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能的。英国国宝级社会学家吉登斯对于现代社会进行过一个高度概括性的总结,即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所谓的 “高风险” 并不是说人们随时随地都会面临生命危险(相反,相较于古代社会而言现代社会明显安全得多),它更多的是说个人的自我同一(self-identity)会长期处在一种不安稳的状态,因此人必须随时随地地做出各种选择,承担各种后果,因此也得评估各类风险。从大学择校选专业,工作选择工作门类,选择居住地,选择使用何种产品等等问题地风险无时无刻不包围着现代人地生活,而这种高风险性本来就与恋爱关系培养所需要地稳定环境格格不入。人们对于伴侣地选择已经不能纯粹基于“爱”,而是要把它放入自己的风险评估系统里进行反复评估。毕业会不会分手,异地会不会分手,工作差距过大会不会分手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而在这种无时不刻不会起变化的状态下,情路对于恋爱关系的维系,对于恋爱中的伦理规范的履行都必然会大打折扣,因为后者所需要的稳态环境是现代高风险的社会生活所不能给予的。因此恋爱在现代社会中变得不可能,因为人们越来越无法正式地进入到这么一种关系之中。
第二, 这种基于爱的伦理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欲的。现代人,在霍克海默,阿多诺的眼里,就是一个个把自己绑在桅杆上静静欣赏塞壬美妙歌声的奥德修斯,其生活宗旨便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情享受。特别是在婚恋问题上,从古代的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每个人都拥有了自由择偶的自由选择的权利,然而这种彻底还原到个人主观趣向的自由权利也直接瓦解了 “社会自由” 概念的合理性。因为只要是自己开心且不妨碍他人,想怎么做出选择就可以怎么做出选择。于是乎在择偶问题上,人们更关注的问题已经从”我到底有多喜欢她多爱她 “逐渐转变成” 这个妹子好不好追,有不有趣,甚至能不能上 “。于是当更加方便快捷的约炮软件和性幻想产品上市时,人们处于趋利避害的选择,也必然会逐渐导向后者,而不是正儿八经的去和一个对象谈恋爱,进入承认关系之中。而到了真的要结婚成家的时候(虽然我也不知道所谓的到了时候是什么意思),大多数人的选择仍然是处于在高风险社会中的自我保护而将婚姻建立在纯粹的物质的确定性之上。正如相亲市场上所见,工资房子车子和彩礼等数据几乎是相亲者的简历中必须标明的项目。结婚也是如签合同一般成为了纯粹的市场交换。而这种” 恋爱 - 结婚 “原来应该有的某种规范的,伦理的连续性在现代社会中被彻底打破,使” 恋爱 “环节成为大家尽情挥洒情欲的荷尔蒙战场,而” 婚姻“直接变成了金钱的买卖。而正儿八经地谈恋爱或者结婚彷佛变得不再受人欢迎。
不可能和不可欲地叠加,便构成了一番自由主义中婚恋的贫困图景。在自由的市场社会之中,虽然人们拥有了自由选择地权利,但一方面社会的高度不稳定和高风险,另一方面 “自由主义塑造下的个人” 将人片面地塑造成纯粹追本逐利,趋利避害的 “经济理性人”,令这种大环境下的婚恋行无论是在哪个环节中人实际上都不是自由的。自由的婚恋的最终结果是纯粹情欲的享受或者金钱的庇护,失去了它其实可以拥有的“塑造规范,实现规范” 的可能性,从而失去了人的社会自由实现的可能性。用一句很黑的话来总结,自由的婚恋行为最终导致了婚恋行为的不自由。而在这么一种形式上自由,事实上不自由的状态下,人们确实是不会想要去谈恋爱以及结婚的。一方面,形式上的婚恋自由让男女似乎都有自由选择配偶的权利。而另一方面,传统的男权思维模式让本来应该在自由市场上随机转化身份的男女有了几乎一开始就被固定好的身份,即男性作为消费者 / 买方和女性作为商品 / 卖方。而当优质商品们有了自主选择出卖对象的权利,而消费者又得去竞争购买优质商品的资格的时候。社会对于对于疲于奔命的买方和卖不出去的卖方的恶意便集中爆发出来了。
因此,男性疲于奔命,最后干脆放弃挣扎,不再主动追求女生,以及女性成了 “剩女”,各种被讽刺嫁不出去却依然不主动追求的现象仿佛一体两面。成为了现代中国婚恋市场的两大病理。
参考文献:
Hegel (2002) System der Sittlichkeit [Critik des Fichteschen Naturrechts], Felix Meiner Verlag.
Honneth (1992) Kampf um Anerkennung, Suhrkamp.
Honneth (2011) Das Recht der Freiheit, Suhrkamp.
Giddens (1991)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 Polity Press.
Horkheimer, Adorno (1988) Dialektik der Aufklärung, Fischer Taschenbuchen Verlag.
原答案有些偏激了,有攻击女性的倾向,在此修改一下(原答案留着骗赞):
你在职场久了,会遇见这样的人,或者发现,曾经,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桌子空,东西少,私人物品更少,从家里带来的展示个性的或爱不释手的东西几乎没有;
这样的人,也许 5% 是因为有洁癖,而剩下的 95%,则是不认同,不融入;
他们在潜意识里剪断了与这里的 “纠缠”,也不认为这个工位是自己的私人领地;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离开,只是时间问题。
上海这个地方,其实不适合生活~
1)天天加班,没有个人生活
大部分人就像干活的机器,再好的风景都没啥意义,一年没去过外滩,从来没去过迪士尼,就是加班~
2)上下班时间太长
每天上下班都花了两个小时,回家精疲力尽,这样日复一日,和劳改犯没啥区别,都是干完一天活,回到二十平米的房子,第二天又这样,什么聚会不存在的,街边吃烧烤没有那个氛围,大家都匆匆忙忙~
3)房价太高
说是没有土地,我不相信,浦东有大片荒地,说没地是睁眼说瞎话,据我观察很多地块荒了五六年了~例如唐镇地铁站旁边那个~
4)房租非常贵
租个 30 平米起码用掉工资大半,不要指望公租房,租金和附近差不多,也是刚装修好就租给你,人才公寓几年也没弄好,例如唐镇人才公寓,我看建好五六年了也没让人去住~
那么多房子,没有一间是你的。不敢结婚不敢生娃,非常不适合人类生活。从生活角度来说,还不如十八线城市,起码比较容易结婚生娃,传说的繁华都是浮云,钢筋水泥而已,和个人没啥关系~
都说上海好,直到发现都快活不下去了,才感觉到现实的残酷。
说说很多年轻人的经历,可能是买不起房被相亲对象鄙视、买不起房被分手、没时间谈恋爱、压力大有点抑郁、有逃离上海的想法,对象都没有,又不安稳下来怎么结婚。
能让人开心、健康生活下去的地方,才是好地方。年纪越大才,越发现这句话更真实。
生产力发展这么快,都过剩了,人却越来越不开心,越来越要加班,确实是有病~
(个人观点,有点消极,体会过的人自然知道)
=====
放个图提提神,不开心的时候,骂两句才会好点~
最近在看《白鹿原》
感慨良多
思想上,现在的年轻人是鹿兆鹏、白灵,学习了父辈所不清楚的东西。
你跟父母说不结婚不要孩子,等于白灵跟白嘉轩说,自己要自由; 等于鹿兆鹏跟鹿子霖说,我不接受冷秋月。
因为他们会统一回复: 谁不是这么过来的,为什么你就不行?
物质上,现在的年轻人的处境是黑娃 (鹿兆谦)
身无长物,买不起地 (现在是房子),给富农地主做长工 (现在是资本…… 呸,社会主义制服下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
在思想和物质的双重打击下
不婚,是一个可悲又无奈的选择。
男人一辈子想过得爽,只需要两个条件:一不创业,二不结婚。
真心希望你们都守护好自我。
原因很简单,就是房价太贵了。
房价收入已比达到近十年以来最高水平。而在国内,人的户籍、孩子的教育,都是与房子绑在一起的。没房房子,孩子就无法再当地上中等水平的小学,甚至可能上不了学,尤其是最近公民同招政策之后,民办学校的路也基本被堵死了。
没有房子,要么把孩子送进农民工子弟学校,要么要送回老家上学,做留守儿童。本着对孩子负责的心态,我想大部分人不愿意这样做吧。很显然,在一二线城市,生娃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的行为,很多人根本就消费不起。既然这样就不生娃了吧。
既然不能生娃,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结婚也就失去了意义吧。
[
债务危机:我的应对原则 —— 对冲基金之王 雷. 达里奥著
京东
¥ 63.00
去购买
1
最近民政部公布的 2018 年结婚大数据曝光,瞬间在网络上激起了一阵浪潮。
数据来源:民政部
上图为结婚人数统计表,2018 年上半年中国结婚人数为 539.68 万对,全年 1010.8 万对。连续五年不断传新低。
数据来源:民政部
上图为离婚人数统计表,2018 年中国离婚人数为 380 万人,占 2018 年结婚人数的三分之一,如果不考虑 18 年之前结婚的离婚,离婚比例约为 3:1,每结婚 3 对就有 1 对离婚。
高居不下的离婚率。幸福婚姻变成了稀罕的事。这肯定是目前我们不想看到的情况,为什么?
男生大多已经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个大环境对所有男生的提前透支,房子车子票子成了结婚的标配,一旦结婚,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男人的肩上,沉重如山,负重前行。
如果运气好点娶一个贤妻良母还好,可以帮忙分担点。如果运气不好,就等着天天吵架闹离婚吧。
部分女生还是认为,不能给我想要的安全感,我为什么要和你结婚。这两者观念互相矛盾,只要这个矛盾不解决,就不可能具备结婚的条件。
不管怎么说,现在都是 9102 年了,大清都亡了近百年了,这种传统的思想还是根固蒂深的烙在中国人脑海里。
古代那时候女人没有社会地位,是不被社会所认可的,不能出去工作,不能抛头露面,裹着小脚只能在家织织布做作家务,所以那时候结婚一定要求男方家里要有住的,有吃的,免得女儿嫁过去都不能满足基本生存条件。
现在大家都一样,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出来的,都是毕业后同一起跑线进入职场的开始工作的,天天喊着男女平等凭什么一到关键时刻把这个包袱就甩给男人。
结婚的意义是两个人脱离原生家庭组建一个新家庭,互相扶持,一起承担经济,生活上的压力,而不是让一个人去面对生活中所有的苦难,都是爹生妈养的,受伤了都会疼,喝醉了都会难受。
2
前几天在一个聊天群里看了一个抖音。
女:你有房吗?
男:有, 全款。
女:有车吗?
男:有,雅阁。
女:月薪多少?
男:不多,15k。
女:那,还凑合吧。
男:那你有车有房吗?
女:没。
男:你月薪多少?
女:3K… 可是我漂亮啊。
男:…………
虽然是抖音在骗流量,但现实中这种社会现象还真不少,很多女生拿着自己都不一定能养的活的工资,然后听着那些月入三四万的博主大 V 教他们如何做有品位的精致猪猪女,收入三四万的告诉收入三四千的如何去优雅的生活,然后这些菇凉美名其曰的为了提升自己月月透支着信用卡花呗的买买买逛逛逛。
闲暇时间不是抱着手机刷抖音逛微博,看综艺追剧,就是打王者,吃鸡。一个个都还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觉得自己生来就是公主,理所当然要享尽世间荣华富贵,一味地高标准要求别人,总想靠婚姻实现阶层的跨越,一边高喊男女平等, 一边又把自己当成弱势群体。
每天朋友圈转发着那些女权公众号的文章,什么男人赚钱养家,女人貌美如花,他月薪一万却不愿意给你买 8 千的包包,他肯定不爱你…… 女人都开始不想结婚了,男人却还在想着娶个免费的保姆!你要么给我爱情,要么给我 money,要么就给我滚!就是要作,我要是成熟就是不爱你了等等。
这些标题里,无不理直气壮的充斥着对于男人的指责,打压男性,吹捧女性,鼓吹男性无条件付出,鼓励女性无条件享受被爱。为了钱和流量,毫无廉耻和底线。
今天的这部分女性的价值观完完全全的堕落为享乐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其实俞敏洪说的没有错,女性的堕落的确会引起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堕落,不知道一群人为什么追着骂他。
**戈培尔说过,真理是不重要的,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整个社会给这些思想未完全成熟的女生天天灌输着这些扭曲的价值观,麻木着她们的神经,让他们沉迷在这些女权大 V 构建的幻想世界里无法自拔,他们很容易相信,他们生来就是要做公主,要做女王的,男人就应该是他们的奴隶。
3
我有个女性朋友,三本毕业,脾气很臭,工资三千多,经常换工作,换个工作做几个月就辞职,天天出去各种浪,家里给介绍了好多相亲对象,他都看不上,要不闲人家房不是全款,以后还要还肯定降低生活质量,要不嫌人家工作不好收入太低,要不就嫌人家长的不帅等。但是她觉得自己长得很不错,一心想嫁给那种电视剧里面的高富帅,觉得凡人都配不上她这个小仙女,觉得别的女生长得都丑,所以现在还单着。
我心想如果我是一个高富帅,只能娶这个女生的话,我宁愿选择单身一辈子。
现实就是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女生,琴棋书画样样不会,洗衣做饭又嫌太累。自己一无所有,要求一箩筐。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旅游消费,然后把所有的责任推给男生卖单!80、90 后女生普遍丢掉了上一辈传统女性的贤惠淑德的特质,却鼓吹自己是新时代的独立女性。
而现在这社会越来越多的男生意识到自己穷,这是真的,当今的社会,太过于物质化。
古话说的好: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这个赚钱的能力,结了婚说白了是害人害己。谁不希望能有一个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但现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会不断让你去认清现实就是现实,社会就是社会。没有物质滋养的爱情,没有光泽,更没有保鲜期。
男人肯定还是想结婚的,但结婚后如果不能照顾好妻子孩子父母的话,他们就会恨自己,觉得自己做为男人没有用,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也挺恐惧结婚的。
4
很多男生还是相信爱情,渴望平凡的爱情,但已经不太相信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结婚不难,难的是面对没有感情的人如何度过这漫长的一生。
曾经的他们每个人,本来都是想做一个感情专一的好男人的。
曾经的他们每个人,本来都是风度翩翩的白衣少年。
曾经的他们每个人,本来都是渴望爱一个人一直到永远的。
曾经的他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简单的生活,每天下班只要看到她,无论多累都会很开心的。
只是,对男生来说,最无能为力是,在最没有物质能力的年纪,却想照顾一个姑娘的一生。
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这样一句话:能跟自己喜欢也喜欢自己的人结婚是一种奇迹。现在细细想来、确实是一种奇迹!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男人不想结婚了?我想大概是因为对这个社会有太多的失望吧!
来源:读心文摘 作者:koala
婚姻是一种选择,但不一定是唯一对的生活方式。
**2018 年的全国结婚率,创下历史新低。**选择不结婚的人群比例在上升,尤其是女性。其中一个原因是,结婚对她们来说,有时带来的并不是增量,而是减损。
所以,我们到底要算清了哪笔帐,才敢下定决心安心结婚?
我们寻找了 6 个 1990 年前后出生的女孩,问了问她们结婚的底线。
你可能会觉得把这些理由摆出来,太过理性,不够 “爱”。但需要婚姻的理由,和爱并不矛盾。
@西 互联网 北京
我对婚姻不失望,
是因为我没抱太大期待
1、各自的亲戚关系,一定切割清楚
2、至少在 3 年内不要小孩
恋爱 4 年零 4 个月结婚的。主要是因为大家都在催。那天我在家加班,他在旁边一边看我打字,一边说,是不是可以回老家结婚。
我就一边打字一边说,可以可以。
结果他生气了,觉得我一直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大吵一架。
我才发现这件事对他来说这么严重。
所以就认真想了想,觉得可以。
1、我们已经一起生活很久,磨合得差不多,状态合拍。
2、我对婚姻做好了心理准备,就算失败了还可以离,不像上一个时代是再也没有返回的余地。
3、他年纪比我大,我也临近 30 了,我的确有年龄焦虑。结婚算是完成了一件事情。
我一直对结婚没啥好的想象。从小看到的亲戚,都不断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吵架。甚至能撕扯进一堆人。有年春节,我妈带我去调解大姨和大姨夫的矛盾。
50 多岁了,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小干部,互相怒斥对方有多不对:
你打麻将这么晚!你煮面怎么锅都没洗!
于是结婚前的约定就是:必须要把各自的亲戚和关系切割清楚;
至少在最近几年内,不要生小孩。
一起住了很久了,但没想到刚结婚,我俩遇到问题还是会有不适应。
比如他太喜欢买鞋了。我的鞋有 11 双,他有 50 双,椰子鞋居然都要集齐十二种颜色。
为了不让我发现,他还藏鞋盒。有天我打开衣柜全是一堆盒子,气炸了。
他也很不擅长干家务。在讨论之后,他开始刷碗了,但只是需要我要再刷一遍。
总之是渐进式的改善。婚姻是柴米油盐,非常普通,但是要把它做好,真的非常难。
我也没有多失望,因为我对婚姻本来就不抱特别高的期待。
@Little 自主创业 兰州人在厦门
结婚不给对方添麻烦,
就已经很好了
1、结婚 3 年内,别提生孩子
2、孩子 3 岁前,必须自己带
和男朋友恋爱 2 年,今年登记结婚。划定了下面的三点:
1、近几年不生孩子,先做自己的工作;
2、孩子 3 岁之前我们一起带,父母最大程度不插手;
3、我们不一定要生二胎。
我对生孩子这件事是有顾虑的。因为它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不仅仅是多了一个人和责任,更多是如何投资成为一个好父母。
比如我希望带他出国旅游,带他看英文原版书。孩子不是传宗接代,而是让他看到立体的世界,帮他找到他擅长的部分。
我稍微算过一笔账:婚纱照、婚礼、装修房子、买车,这些结婚的常规流程,大概需要 50 - 70 万。生孩子,至少准备 50 万,这样才能基本保障孩子 3 岁之前的开销。
所以近几年我们都会把重点放在工作上,金钱 AA ,分摊日常开销。
我和他在一起,自我部分不需要有改变,他尊重并且支持我去做喜欢的事情,是我最看重的。
并不是结婚了就要把幸福交给对方。
这个时代让自己幸福已经很难了,不给彼此添麻烦就很好了。
@bigbridge 会计 广西南宁
结婚是企业合并,
希望我们不会破产
1、不插手我做的事情
2、不一定要生孩子
3、不考虑做家庭主妇
4、尽可能不和父母还有公婆同住
恋爱 2 年之后结婚,决定结婚有三个契机:
1、我害怕生孩子。他的态度是生不生看我意愿。
2、他不会插手我想做的事情,我加班他基本上不抱怨,还会陪我一起。
3、无论吵架多凶,不会玩消失。
有次我们吵架很严重,吵到要分手,然后我就说:我想嫁给你,我们不要分。
他不信,觉得我不认真,我就拟了一份感情关系发展计划。大概 5 张 A4 纸,罗列了我能想到的涉及各种婚姻之后的问题。
包括父母赡养,买房,婚礼情况,定居位置等等。
当作情书送给我老公了,基本上没有矛盾点。
那次之后我们感情开始变得稳定,然后各自旁敲侧击解决父母的问题。
婚前四五个月,一起坐下来把这些问题都讨论好了:
我不考虑做家庭主妇;
尽可能不和父母还有公婆同住;
春节轮流在两个城市过;
带孩子可以请保姆,如果婆婆帮带,可以一起住到孩子上幼儿园;
……
只要某一方觉得重要或不满的,都要直接提出达成方案。
我们的结婚誓词也是类似的话,我说:很开心今天我们两个企业终于企业合并了,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越办越好。我只做过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所以希望我们这个企业永远不要有破产清算的那一天。
我和司仪说,把那个无论生老病死去掉吧,有一点假,可以直接问愿不愿意娶这个女孩。
不要太早给自己设限,就是我对结婚的经验。
@五六 媒体人 1989 年出生
我进入婚姻的原则,
跟进入感情一样
1、为感情而结婚,而不是为了利益
2、独立解决感情问题,不牵涉双方家庭
我在 30 岁那年,跟我 6 年前的前任结婚了,一个月闪婚。看起来非常冲动,但实际上挺不冲动的。
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恋爱,我已经明确了这些事:
1、我不适合一个人生活,就是喜欢有个伴儿。
2、我个性强,我喜欢的另一半的品质是稳定,温柔,善良。而他就是这个样子。
3、我们的经济状况都足够稳定。我允许出现婚姻失败的可能,也有信心和决心去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心态上、经济上还有生活的状态上,我都可以达到一个平等的位置,不担心他会跑,也不担心我会跑。
想好了,最坏的结果就还能差到哪儿去呢,
于是我就在微信上问他:抓紧领证吧。
之前恐婚,是因为从小没见过多少理智的婚姻关系。
对原生家庭印象最深的就是,什么事都要吵,做了酸菜,送给了哪一家也要吵。
亲戚发生矛盾了,也不太能上赶着去劝,有时候劝着劝着人家两人联合起来就骂你了。
老是在撕逼,但全都是家长里短的事情。
我北漂之后,催婚的时候我妈拿命催,和我闹,必须给她领证,不结婚就是想气死她。
我爸爸过年也和我说,“以你现在的年龄,你不可能找到更好的了。”
你从刚开始面对家里面的催促,到面对社会给你的压力,到歇斯底里,到大家对你已经放弃,到你可以支撑起自己的生活,然后可以选择伴侣,接着你就可以有一个稳固的价值观。
婚姻里我觉得我俩每一秒都挺对等的,尤其是我可以保护他的时候。我不会让你一个人辛苦,出事了有我。
我的工作,现在非常的复杂,我要面临不同的人,需要去处理不同的关系,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一回到家,我和我老公两个人像小孩子一样,就是不关心各种世界上的问题,只关心我们俩。
这个家会让你觉得你现在挣得工资也好,然后你的社会地位也好,出了这个家门之外,拥有的一切,其实那些东西都不重要。
这个是我结婚之前就有的感受,我是因为有了感觉才想结婚的。当时的那个决定,是我决定要跟这个人尽量永远的生活下去。
在中国,那就是领个证吧。结婚就是这么回事儿,没想象得那么好,也不需要抱那么多的期待。
@Selina 女 深圳 1989 年出生
我不是在找人生伴侣,
是在找人生合伙人
1、我们的家庭,一定要比原生家庭重要。
2、每年复盘家庭财务状况
3、可以接受没有孩子
我结婚的目的比较明确:
一个人生活的风险性是更高的,但两个人结婚了就会产生协同和分工,去降低生活中的风险性。
之所以结婚,是因为我确实有了一个标准,他是非常符合标准的这个人。
比如他不看重身高、学历、家底,身高这些标签。在能力上限上,他有很多能力是我没有的,比如逻辑能力和稳定性,我俩是互补的。
婚前确认过几件事情:
1、我们的家庭,一定要比原生家庭重要。
他承担和他家庭的沟通,我承担和我家庭的沟通,不要混在一起,否则会很消耗人。
我不给你家打电话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你爸妈要找我,先到你这里把问题解决。
经济供养上,优先我们的家庭而不是爸妈的家庭,这是要求他也是要求我。
工作、家庭压力都尽量不要带到我们两人的关系中来。
如果带来了,要是抱着分析解决问题的态度,不要让彼此产生负担。
2、每年年底要一起复盘今年家庭的财务状况。
我俩的财务状况是完全独立的,买一个大型家电我们是 AA 的。
我们需要一起去实现财务上的安全感。
3、可以接受没有孩子。
我们俩的关系,是比我们单独和孩子的关系更重要的。
中国的很多关系里,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黏合剂,没有接受过正确的家庭情感的教育。
这样的孩子普遍都非常脆弱,且没有安全感,因为他没有从父母的关系里观察到这种安全感。
所以再倒推,婚姻的意义是两个人的相处,不是繁殖。
这些原则确立在这里了,发生事情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应对。
过年在他家里,他妈催我们生孩子了,他就会马上把话接过去。
要不然聊点其他的,要不然就说几年之内我们是不会考虑这件事情的,所以不用再问了。
对家长是搪塞,不是把话说死,友善地和家长沟通。
我记得他求婚时哭得很厉害。
隔了几个月问他为什么哭,他说是因为当时心里觉得自己终于接受了一个不完美的我。
结婚对我来说不需要接受什么。
不是结婚结对了,是找这个人找对了,和这个人在一起,有没有结婚,其实到还好。
我们的安全感不太来自于结婚,来自于这个人。
公众号:新世相(ID:thefair2) ,每天最后一分钟的人生学校,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 你说你们讨论的这么起劲干什么?
觉得不结婚就能和女生一样诗和远方的男人,不就是认为结了婚就要认真负责的好男人么?
觉得结不结婚都没有诗和远方的女人,那不也是知道勤俭持家的好女人么?
不敢结婚的人,都是善良的人。怕耽误了彼此,怕给不了对方想要的生活。
一帮子好人争来吵去,人家女神和男神们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我来杠数据帝 @chenqin 了。
房价上升会影响结婚决策是一个非常符合生活直觉和经验的结论。然而数据帝利用 CFPS 的数据做生存分析得出来房价并不是影响结婚率的主要原因,结婚率的变化完全是年龄结构变化引起的。那么奇怪了,一方面是符合生活经验的直觉,一方面是言之凿凿的统计学,哪里出错了呢。
通过对 CNKI 的搜索,发现其实统计学上房价影响结婚率其实是有相关研究支持的。
房价波动影响结婚决策的研究
【作者】 洪彩妮;
【Author】 Hong Caini(Economic School of Xiamen University)
【机构】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 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 20 多年发展, 与人民生活形成了紧密联系, 房价波动对青年的结婚决策产生影响。该文将房价纳入即将结婚男女的效用方程, 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 2004-2008 年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价增长速度和初婚率进行分析, 计量分析结果表明, 在房价快速增长的近几年, 房价增长速度提升 1 个百分点, 初婚率下降约 0.02 个千分点, 且我国初婚率对房价增长速度的变动敏感。我国房价的快速上涨确实对青年的结婚决策产生了明显压力。因此, 政府适当控制房价, 尤其是住宅性商品房价格的增长速度, 这对于实现家庭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问题在哪里?
问题在于数据帝的统计方法有很大问题,
第一:众所周知,房价的变化具有跳涨的特点,很多城市都有过一年上涨 50%-100% 的变化水平。而数据帝用的数据以 5 年为跨度,使得房价的变化变得不甚明显。
第二:房价和生育率的城际差异非常大。像 15 年的房价领涨以北上深为主,在 16-17 年才逐渐蔓延至二线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将所有城市的数据混杂在一起进行分析,明显是不恰当的。数据帝是学统计的,难道不知道什么是混杂偏倚?
错误的统计分析会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对于这个问题,合理的统计方式是选取某一个城市,在一个房价变动较大的短周期(如 2013-2018),排除掉人口结构的影响再来对结婚率进行统计分析,才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
PS:都说统计数字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凉,可我觉得统计学才是,相同的一份数据,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分析,往往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可过程往往咋看似乎还有理有据。数据帝某些回答的统计里得出来与直觉明显相反的结论,方法其实都明显值得推敲,特别是房价相关的一些问题。我觉得各位读者阅读的时候要批判的看。
我不懂~
就我还得的啃我爸妈才行?
我家一没皇位继承
二没家族企业
三我没有高尚的为人类传宗接代的想法
所以?为啥?
我爱我爸妈~他们早年保持我养育我已经很幸苦,我自己有能力不去努力去啃一波?
是,多数父母都会给孩子留,但是孩子自己要和父母给是不同的…
别人全家一起努力传宗接代我不管
在我这里~我只希望我爸妈能享受生活
少了我这一家地球一样转~
我还非要结婚生孩子么?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
天真不天真也不是您说了算的……
顺带说一句,觉得自己想法正确觉得别人想不通的人~在我看来多是社会毒打没有挨够…
都是成年人~谁说一句话难道是没有理由的么?
这世界没有错的选择,也没有必须的抉择…
您啃您的,我天真我的…
不好么?
重新看了下答案~似乎是理解有误…
主要是后面评论的说一口吃成胖子和要很多年买房我看混了…(手动滑稽)
激动主要是觉得现在好多事对好多我同辈的人不公平…
见笑了见笑了…
顺便说下… 不是愤青~自身努力房车都有… 不在上海… 只是帮哪些努力的孩子们要个说法…
结果还看岔了
有这种傻逼答案还有 100 多个赞
你们都是石乐志么?忍不住了 想骂人!
本来也就看看 看到这个答案真的受不了了
[如何看待 2018 年结婚率创新低,上海全国最低?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6578315/answer/635938910)
十几年前你拿出来说现在的 985 年轻人不行?
恕我直言,就你说的你小区哪些人,放现在这环境里~也和现在年轻人一样…
我代表不了所有人,但是我要为你嘴里说的年轻人说一句…
去尼玛的做不到!
我就按 10 年来算
10 年前宝山什么房价~
9000 现在宝山最低接近 4 万
翻了多少?还是最低
10 年前上海工资在 3400 左右
两个人一起算 7000 左右的收入
买一套 100 平房子 90 万
每月按现在标准来算 大概在 4500 左右的贷款
同等情况~
宝山现在按差不多都是 4 万
工资人均 7000
同样时间 同样率 每月还款 22000 左右
你要是觉得不绝望,我给你换一种算法
按上面答案说的好多年后才买房
Ok
我们算一下
我就说 10 年 9000 块变 2 万 只涨一半
100 平房子 100 万
零头给你抹平了,不算通货膨胀,不算你吃饭生病约会交际任何费用
100/(12*10)=0.833333
18 年上海平均收入才 7000 多
来来来~告诉我怎么买?
告诉我?
要怎么奋斗买?
哈?不努力?
我最讨厌的就是你们这种懂么?
隔岸观火的说年轻人不努力?不奋斗?
谁愿意这样活着?
谁不想努力变好?
你不看情况就说这种话真的很过分知道么?
自己在岸上,水里就都不如你么?
不同时代有什么好比较的?
还拿来对比说年轻人不努力?
你恶心不恶心?
996 怎么来的?
绝望你知道么?
这个年纪自己买房的少之又少
能买的都需要啃一口爸妈
谁的爸妈不是爸妈?谁愿意自己爸妈奋斗一辈子还要省吃简用的给自己的生活买单?
放过年轻人好么?
起码不要在我们本来就已经很艰难的日子里再插刀了行么?
更新一波
另外评论里也都是一些及其蠢的言论
比如 郊区房子便宜~买郊区啊…
工作个两三年就想买房,一口吃成个胖子
我放你个小马宝莉彩虹屁
当年的郊区,和现在的郊区
当年没有地铁,最远郊区不过 10 公里外
现在的上海郊区在哪里?
我 tm 地铁 2 小时回家
我和着在这地方结婚买房生活
就结婚都这种生活别说想不想结婚
结婚了也是离婚,按现在女孩子的要求来说谁受得了?
2 小时路程,一个加班,我打个车回家今天工资就泡汤了好么?
每天和囚犯差不多的生活…
所以这种生活图什么?
换你你愿意?
还有工作两三年不想买房定居想干嘛?
说出这种话脑子是不是给驴踹了?
还是你脑袋里面都是活这么多年下雨没倒出去的水?
工作这么多年?不买房定居等着被城市赶出去么?
还是你就为了城市建设无私奉献?
不活了?不过日子了?
现在有几个菇凉愿意租房 10 多年结婚的?
啊?你告诉我啊?
说到底这是不奋斗的锅么?
还是这届年轻人不行?
可他妈的消停下吧~
有本事你生个女儿按你这个条件往外嫁啊
别要求房车啊~首付别要求男方啊!
敢么?
真他妈恶心!呸~!
结婚率低,是高房价造成的,我半年前的答案,有美国的统计数据,也有中国的统计数据。用数据说话,告诉你结婚率低就是高房价造成的。
[房价止涨、房租上涨的市场变化,将产生哪些影响?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0381429/answer/472998040)
本质原因,看这个:
[继续者张付:《剩女剩男与人口问题的终结》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522569)
这段话是看另一个问题下写的
抄过来的,侵删
刚刚看到这样一段话:“一旦你将结婚生子这两项从人生规划中删除之后,会发现年龄根本无法对你形成任何束缚和恐惧,人生也不用那么紧赶慢赶,一生都可以用来逐梦,以及体验各种未知。”
98 年的,大二,完全不想结婚
我究竟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要用婚姻的形式惩罚我
不想结婚不是外部原因,家里条件还行,自身条件也还行,初二一直谈恋爱到大一十一月份(换过)
该体验的都体验过了,我发自内心的反感婚姻这种形式的束缚,让我感到恶心
我有个亲弟弟,不至于在我这断了代
说我自私就说吧,把繁衍的任务留给我我弟弟
就不匿了
一个已婚男人,月月工资上交,省吃俭用了点体己钱给自己买了块稍微上点档次的手表,不小心让媳妇儿知道了,媳妇儿大闹,闹到网上,网友说结了婚哪怕你自己挣钱多也是夫妻共同财产,挪用大笔资金必须让配偶知道,否则就是犯法。
一个已婚女人,月月将工资投入家用,省吃俭用了点体己钱给自己买了个名牌包包,不小心让老公知道了,老公大闹,闹到网上,网友说结了婚哪怕你自己挣钱多也是夫妻共同财产,挪用大笔资金必须让配偶知道,否则就是犯法。
我说结了婚就必须把对方的兜儿搜的干干净净不能多少留点体己钱么?夫妻俩商量好,每个月每年有多少攒钱计划,完成了给各自买点喜欢的东西不行么?干嘛对方身上有几个钢镚都要摸的清清楚楚?有 er 跟我说:结了婚哪怕你自己挣钱多也是夫妻共同财产,挪用大笔资金必须让配偶知道,否则就是犯法。
那场面,分分钟忘了知乎平均年薪百万,为几万块钱的事情吵架多跌份儿。
那情形,就像他妈妈年轻的时候不会在菜篮子里省点体己钱,他老爹不会私藏点小钱买点好烟一样。
那阵势,就像马蓉之流掌握了经济大权用丈夫的钱养情妇的事情没发生过一样,就像凤凰男拿着小家的共同财产补贴原生家庭的情况没出现一般。
如何看待杭州一女子月薪 4K,买两万元名牌包被丈夫指责这一事件?
这个问题现在都在热搜上挂着,大伙儿可以去看看高赞回答有多么其心可诛。
真要像他们那样,结了婚买个贵点的东西就犯法,班房都不够住的。
这还是只是一个包一块表的事情,还没涉及到生孩子,养孩子,孩子教育跟双方父母养老的问题呢就吵了个沸反盈天,真要问题再复杂点,还不拆房子出人命?
幸福的婚姻大概相似,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一不小心找个不靠谱谈不来不讲道理或者 “太讲道理” 没生活的配偶,不出意外起码折腾光十年的元气,谁想结婚?
在很多人看来,单身也比跟一个算计出花儿来的人同床异梦好的多。
其实 AA 制婚姻也挺好,只不过在很多人看来 AA 制婚姻他们吃亏,自己没底气跟伴侣 AA,反而把 AA 制婚姻的人黑成了蜂窝煤。
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结婚后建立共管账户,规定夫妻双方每个月或者每年应该往这个账户中汇入多少钱,两人用这个账户中的钱支出生活费用与养孩子,正经点,摁手印,签协议,就算缺点人情味与烟火气,也总比吵得沸反盈天因为个家务事闹的全国人民都知道强。
据我了解,在我们 90 年初出生的这群人中,很多已婚的人其实大概其就是个 “钱各花各的” 的相处模式,虽然有的夫妻并没有明说这个事情。
钱分的开,婚姻生活就基本能和谐,但这么做毕竟挺麻烦的。
于是很多人宁愿不结婚,这点在很早就城市化的上海当然更明显。
这是好事呀。
很多人说因为现在结婚的代价太高,养房子太贵,养孩子太累,婆媳关系太紧张、婚后一地鸡毛抹杀爱情等等等等。
其实不然。
难道过去不累吗?过去结婚的经济压力不小吗?过去的婆媳都是住在一起的难道关系不紧张吗?过去的婚姻没有一地鸡毛吗?
都有啊,但过去的人们包括父母辈们为什么还是选择了婚姻呢?因为人们都是这么干的,你不这么干你就是有问题,不仅周围人嫌弃你,你家人都会嫌弃你,甚至潜意识里把你的坏情绪怪脾气以及特殊的爱好统统归结为 “都是不结婚闹的”。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一切都遵循着“集体” 两个字,很多行为是无法用个人意志来支配的,他们不能想也不敢想 “我可以选择不结婚” 这件事。
现在的年轻人不再把结婚作为人生必选项,不再把生儿育女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是好事不是吗。人们不再被大流所影响,开始注重个人思想意志,开始关注自身感受,既敢独立思考又敢付诸行动,这是咱们社会进步的标志啊。
至于有人说结婚率低是因为现在人对对象的要求过高,找不到优秀的宁可单着导致的。对,话是没错,但这是为什么呢?还是因为年轻人们已经逐渐把自身感受放在第一位了。如果结婚不能让自己更舒适,还不如一个人过得好,找不到那个更优秀的对象,又何必结婚呢。
当然,现阶段婚姻还是大多数人的选择。特别是小城市,不管你的理由是什么,到了适婚年龄而没有结婚的,总避免不了别人的眼光和私下的猜测。很无奈的现实不是吗,说到底都是世俗规则导致了偏见,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任何选择都是自由的,包括婚姻。选择结婚也好,选择不结婚也好,只要是个人主观选择,是个人意识支配的行为,那完全没什么问题,都不应该被任何人指指点点。
(跑个题,我并不认为婚姻是两性关系里最好的结果,它只是一种约束的手段。未来婚姻制度能否存续都很难说呢对不对。)
知乎公认的:不管上海是不是排外,但肯定是包容的,包容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丁克,同性恋,不婚族等。
用【乡下人】的视角来看,上海称为【魔都】实至名归:什么妖魔鬼怪都有。
作为一个灯红酒绿思想开放的城市,婚姻逐渐被边缘化,结婚率低离婚率高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么。
知乎用户 胡萝卜 发表 如果你不爱我,请你不要委屈自己。 我不稀罕。 ——新时代老实人如是说。 知乎用户 王某 发表 老子最烦这种逼逼赖赖 “哎呀我是不是该将就” 的妹子了。 一个妓女来知乎提问,30 岁了,该不该找个人结婚了,哪怕不爱? …
知乎用户 总是不让人说话 发表 上网的时候 知乎用户 炒锅电解氯化钠 发表 贵州的一个贫困县,借来的钱胡花乱用建面子工程,一屁股烂账捂不住了才有人过问,还能底气十足以法办要挟。 河南的两任省会,自己筹钱买地盖几个学校,问责的铁拳马上就砸过来 …
知乎用户 沈大喵 发表 真的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评论,感谢。 看了你们说的很多话,端午节放假回家特地又去了那个派出所找当时负责的那个民警叔叔。民警叔叔说当时在派出所这个小女孩的爸爸妈妈跟奶奶大吵一架,就差没动手了,后来奶奶搬回乡下住,妈妈就在家 …
身家280亿的网易前高管:生12个娃,现实版一夫多妻 作者:艾小羊 徐波的事我早有耳闻。 我们有个娱记群,有人会把他写的那些繁殖癌晚期的贴子扔在群里,嘻嘻哈哈品评一番。他那时候微博名叫“煮肘”,长期挂着征美女生孩子的小广告。 没想到选后宫的 …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从教育程度的角度看,2001 年出生人口 1700 万人,绝大多数人都能上初中,1300 万到 1400 万人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近 800 万人可以获得高等教育,422 万人能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