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不抵债
收录于合集 #墨迹说 4个 众所周知,中国各省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是严重不平衡的,东南沿海早已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很多中西部地区依然贫穷落后,像从未进过发展轨道似的。这也就是转移支付的原因。 江浙沪鲁粤作为经济大省,以往每年都要保证财政上缴 …
这种贷款上班的方案,奴隶主看了都要流泪,太特么 “先进” 了。
1、公司无法贷款,但是却可以提供保证担保?
这是不是大型魔幻剧?我们都知道,保证的前提是保证人有信用(主要是资产信用),如果没有信用,那保证又有啥用。
你见过负债累累的老赖,被拉去当保证人的?只要是个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老赖不能当保证人,因为他没信用。
如果他有信用,那他自己就可以去贷款,为啥要找员工贷款,然后自己担保?这不是脱裤子放屁?
所以,这事压根就不靠谱。这层保证,跟皇帝的新装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保不住有脑子不清晰的员工,信了公司的鬼,去贷款上班。
2、新闻说这家公司与合作银行商议以后采取这种办法。
这说明啥?这说明不止公司想坑员工,银行也合伙干这种缺德事。所以,从这个事可以看出,不但这家公司没有底线,连兰州相关银行也没有底线。
这事严格来说,相当于公司与银行设套,一起坑公司员工,跟仙人跳差不多。我一直认为,商业主体要有商业道德,要承担社会责任,国有公司、国有银行尤其应当如此,不能对不起 “国有” 这个金招牌。
3、员工不贷款与贷款的区别。
员工不贷款,那就是公司结欠工资,相当于员工是公司的债权人。
而如果员工贷款,那员工就由债权人变成了债务人,债权人变成了银行。明眼人都知道,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地位孰优孰劣。
而且,我们国家是非常注重保护银行的债权的,如果这家企业无法按照承诺还本付息,员工不但拿不到工资,还要额外承担贷款利息,另外个人征信也要受影响。
由于这笔工资债务金额不大,银行如果诉诸法院执行,也很容易执行到。所以,这事为啥银行这么积极?因为他们压根就不怕这笔钱不能收回。
而如果不按照公司的方案贷款,员工不会面临还本付息、征信损失、被执行等法律风险。
4、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我们都知道,实践中保证人之所以愿意提供担保,一般都是有利益交还的,要么是感情利益,要么是金钱利益。
否则,这个保证的权利义务就不对等,被保证人对保证人存在亏欠。
这家公司为员工提供担保,又没有收取任何对价,考虑到他们底线不高,又极度缺钱,你猜他们会不会把这种亏欠感套现?即要求员工把银行放出的工资贷的一部分转到公司账户,用作公司开支?
你说不会,因为这是员工自己贷款的,用来给自己发工资的?那你就太天真了。我猜很可能会。因为只要这笔贷款放出来,员工就被公司拿捏住了。
你可以再回去看看告知书,上面明确写着公司承担按月结息,到期付本的义务,问题就出在这里。
如果员工不配合将部分款项转到公司,公司完全可以不帮员工付息还本。到时候公司不还,那谁还?所以,员工得祈祷公司能如期还钱。如果公司想耍赖,员工除了跪求别无他法。
这不就拿捏住了?
5、保证人的追偿权。
民法典第七百条规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啥意思呢?在这个案子中,就算公司讲信用,把贷款还了,但是问题又来了。公司因此成为了债权人,享有对员工的追偿权。通俗地说,公司有权要求员工把拿到的工资再吐出来。
至于公司会不会这么做,那就要看公司的道德底线了,但是我们都知道,靠道德约束人,那还不如期望母猪能上树。
总之,这种贷款上班的方案,奴隶主看了都要流泪,太特么 “先进” 了。
当年国企大下岗的前夜,也有过类似的行为,不过那时候没有手机 APP,当时的做法叫集资。
集资的原因就是企业没有现金流了,那个时候叫 “三角债”,就是大家都是互相欠账,结果现金流都枯竭了,领导要么出去到别人企业去讨债,要么在办公室里接待来企业讨债的人。
企业虽然没有了现金流,但是机床设备甚至原材料、半成品都在,熟练工人也都在,大家都觉得这不过是一个小难关,渡过去了就好了。
于是工人们集资出来维持企业运转,根据干部工人级别不同,每人都要交一笔钱,最普通一般的工人交几千块钱吧。
然后大家可想而知,一有钱了,首先就是各路消息灵通的债主蜂拥而至,别人欠企业的钱收不回,企业自己集资的一点钱却很快不见了,高层干部交上去的集资款用各种方式返还给了干部,工人的钱则消融在了三角债的账本里。许多工人家庭毕生的积蓄一点点在反复的集资,开一两个月工,发一点工资生活费,告知账上没钱,还需要再集资中被悄悄消耗了。
这才有后来大下岗时,工人们衣食无着的故事,因为很多家庭已经耗尽了积蓄,就算男人想出门去南方打工,但是家里甚至路费都很难准备出来。
大下岗并不是一次突发的灾难,它是一个耐心地反复拉锯,不断吸筹洗盘振荡,温和而缓慢地消磨掉家庭的生机的进程,人们总是心存侥幸,以为困难是暂时的,直到耗尽了挣扎的能力。
另外,告知书里面说公司负责的是担保以及利息,但担保这种事情,有钱才能承担保证责任,利息也一样。而这债务是个人跟银行。只要公司一口没钱还,摆烂,最后银行追债,上征信的对象还是借款的职工。而公司有钱的话,还用得着职工贷款吗?
开了眼了,把雇佣关系变成金融抵押的,这个绝对是真正的金融创新,不如把这个也打包证券化吧?
把这个贷款变成证券再发出去,由地方国资平台增信一下,我觉得能再续几年啊……
我觉得大家不必咸吃萝卜淡操心。
让你自己贷款给自己发工资,然后继续上班,你干吗?
你不傻,人家一个公交集团几千人就都是傻子吗。
他们不会辞职不干?然后让公司倒闭?
-
这个问题在于:你觉得兰州,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存不存在一种可能,公交集团直接整个倒闭,取消全城所有公交车?
全球最不喜欢公交车,最拥抱自由市场的美国听了都要为你鼓掌。
公交车作为一个公共事业,不存在整个倒掉的,而且给公交公司兜底,根本花不了政府多少钱。
所以大家还是不用操空心了,公交公司在国企序列里,属于赚不到钱,但也饿不死的一类。
-
至于为什么搞出问题里这种事,有很多可能。
可能性太多,我不想展开讲了,但大部分可能性,都可以归为一个 narrative。
当你想开窗时,先说要把房顶拆了,然后别人就让你开窗了。
一个人口四百多万的城市,近一万人在公交集团上班,不出新闻才是意外。
兰州可以静态管理一年,这样就不需要公交公司了,员工转岗去做核酸。完美解决了公司亏损和员工发不出工资的问题。
财政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上看,2021 年,兰州市的财政自给率为 57.11%,而甘肃省的财政自给率在 2021 年仅为 24.88%,在 27 个省会排名中,兰州市的财政自给率排在第 21 位。近几年,兰州市的财政自给率均在 50% 左右,低于省会城市财政自给率的中位数(67%),整体看兰州市财政自给能力偏低。
从城投债务余额看,截至 8 月 30 日,兰州市存量城投债务余额为 717 亿元,在全国 27 个省会城市中排第 19 位,兰州的存量城投债余额不大。从政府债务余额看,近年兰州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逐渐扩大,2021 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 726.36 亿元,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 / 地方政府综合财力)达到 262.48%,债务率较高。根据计算,宽口径下的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 + 地区融资平台有息债务余额)/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 839.18%,债务负担很大。
今年先是听说西固城投不行了,然后就是兰州城投差点违约上了新闻。最近又是兰州公交集团的神操作。讲真,我想了很久也想不通兰州公交集团除了公交还有啥产业,需要这么多职工。印象中公交集团下面几个公司,比如五公司,的院子都破烂的让人走不进去。
结论:翼清一方面导致转移支付交付时间推迟,金额估计也要缩减,一方面导致甘肃省和兰州市自身财政收入减少。
而如果没有充分的转移支付,兰州市甚至甘肃省显然将陷入入不敷出的财政困境。
这会影响到每一个在甘肃生活的居民。
当然,这波不仅仅是甘肃,全国各不发达地区,除了西藏青海新疆这种特殊的,都会逐渐出现地方财政危机。先是甘肃这种最穷的暴雷,下一步也许就是贵州这种前些年疯狂举债的暴雷。
经典结尾: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就是看房子能不能卖出去罢了。
有时候我会觉得什么吧,就互联网看上去能够能容纳更多的观点,但更多时候,现在上网的这波人还是太年轻了。
孩子居多。
图样图森破,没见过什么世面。
负债让员工贷款发工资这事看上去离谱,但只要有点地方企业工作经验的朋友都清楚,这玩意真心不算新闻。
因为类似这种员工贷款集资的事情发生的实在太多了。
贷款发工资不算魔幻。
贷款买理财见过吗?
让职工出面,去银行贷款,每个人都要贷出百万上下,然后反手借给公司,利息给到 15%,公司明说了,就是要靠职工贷款渡过难关。
你会不会觉得有种旁氏骗局的既视感?
但你知道最离谱的点是什么吗?
那些年贷款把钱借给公司,或者是借给当地城投的,有一个说一个,都发了大财。
因为当地最后都能把这个钱给还上。
靠什么还?
不靠别的,靠卖地,靠卖房。
只要财政跟着好转一波,这些看上去劣质到了顶点垃圾债务全都变成了优质资产。
这次情况很特殊吗?
一点也不特殊,区别的点只是要看后续的财政状况。
如果房子能卖出,地就不愁卖,财政很快就好转了。
但反之,如果房子卖不出去,财政就会卡在这里。
就像旁氏骗局会从没有后续资金进入而崩塌一样,房地产的逻辑也是一样的。
你看上去这是工资的问题,实际这是财政的问题,根子里还是能不能把房子给卖掉。
房地产从没有绑架经济。
它只是绑架了很多人的工资。
受到疫情和经济环境影响,上半年兰州的财政收入虽然保持了一定增长,但支出增幅更大,整体仍然是赤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15.75 亿元,同口径增长 8.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69.26 亿元,增长 15.2%。
土拍的话,上半年卖地收入 30 多亿,也没什么大的帮助。
结果就是兰州城投前不久差点城投债违约……
这种情况下,兰州公交集团既不太可能拿到财政和城投的资金,也没什么信用融资解决问题了。
但是工资毫无疑问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8000 多人拖欠工资,闹出点事情怕是领导的乌纱帽都要危险。
那么城投和公交集团的信用不够了,怎么办呢?答案是积少成多,用员工的云信用来融资。
也就是新闻里这操作:表面上,是公交集团做担保,用自己的信用和还本付息来替员工借钱当工资;实际上,是公交集团已经没有办法获得授信的情况下,用员工用的信用来给集团融资。
很简单,如果公交集团不能还本付息,那最终借款人,还是员工。
说实话,这个政策,表演的成分大于实际。公交是公共交通,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的一环,总不能真的大规模砍线路下岗吧。
结合公交集团接受采访的说法,我恐怕更愿意相信这是公交集团的一种施压策略而非真大出此下策。
我以为只是个笑话,没想到是真的。
银行员工直呼牛 X。
真是马云看了沉默,健林看了流泪的骚操作。
其他方面不谈,我也不是搞政治经济学的专业人士,只从银行角度谈谈个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首先来分析这个新闻图片。
说句实话,这个告知书写得简直是有点文法不通。
“用于解决 2022 年 6 月至 9 月份职工工资的兰州农商银行 “金城 E 贷” 薪易贷(专享)定制贷款,由集团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并承担按月结息、到期还本责任。“来分析一下。
这句话我读了几遍,总觉得读不通顺(笑),有几个问题不解。
”用于解决 2022 年 6 月至 9 月份职工工资的兰州农商银行 “金城 E 贷” 薪易贷(专享)定制贷款“,这句话里,贷款主体是谁?企业还是个人?换句话说银行把这个贷款放给谁?谁在银行的贷款资料上签字?没说。
” 由集团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结合上文,这个贷款的借款主体应该是员工个人了,毕竟如果是企业贷款,本身企业就是借款人,也不存在什么连带责任保证一说了。
” 并承担按月结息、到期还本责任 “,这句又是难以理解的一句。如果员工是借款人,那还款义务人也是员工,毕竟谁借的钱谁还嘛。现在企业冒出来一句承担按月结息、到期还本责任,那也就是说员工借的钱企业来还,这不符合常理嘛。
综上所述,以我个人浅见,这句话整体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 员工个人向银行贷款,然后整体交给公司,用来给你们发工资用。为了让你们放心,公司给你们这笔贷款做个担保,银行有事找公司,同时公司负责每个月帮你们还利息,到期了还本金。“**
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这样操作有没有可行性呢?继续分析。
新闻图片可见,这个贷款的名称是兰州农商银行的 “金城 E 贷” 薪易贷。由贷款名称以及贷款发放对象(兰州公交集团员工)可知,这 99% 是一款消费贷款产品。
简单解释一下,一般的个人贷款按大类划分,大概就是经营贷、消费贷、房贷(房贷也是消费贷的一种,不过品种比较特殊专用于购房,一般独立划分出来)。主要区别就是借款主体的不同(经营者 / 上班族)和贷款用途的不同(经营周转 / 家庭消费)。
按照监管的要求,贷款主体要适格,贷款资金是要专款专用的,上了一定金额还要受托支付,以保证整个业务的合规性。换句话说就是这个贷款你向银行申请的时候给银行说我打算拿去装修房子,结果回头一看你直接银证转账跑证券公司买股票去了,那这个就是典型的贷款用途不合规,银行是会以违约的名义让你提前归还贷款的。去年前年全国各地刮起的” 严查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 “也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兰州农商银行这个贷款是个消费贷款,那它的借款人就只能是上班族,简而言之就是银行所谓的受薪人士,挣工资的这部分人群。而这个贷款的用途也只能是用于家庭综合消费,比如教育、旅游、房屋装修、购置家具家电等等。经营和消费两种贷款各有各的规定用途,且都不能用于投资(炒股、购房、购买理财基金等)。借款主体和贷款用途任意有一项不符合要求,那这就是个不合规的业务,监管是不允许的,逮到了是要处罚的。
话说回来,如果这个事是真的,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我是怎么也没法想明白的:
1,借款人符合申请贷款的资质吗?
由新闻可见,兰州公交集团已经负债 39 亿,无法再申请贷款。换句话说这个企业现在经营出现了困难,资金周转失灵,入不敷出,都要到借钱发工资的地步了。如果是这样,那作为这个企业的员工,工资收入能保证按时发放吗?五险一金能足额缴纳吗?如果不能,那作为借款人,理应无法通过银行的贷款准入审查。也就是说,员工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看中的是你作为国企员工的身份,以及你这个单位给你带来的稳定工作及收入,因为这是你个人的贷款,还款也得你个人向银行偿还。如果你就是个灵活就业人员,工作收入压根都不稳定,银行完全无法判断你是否有能力按期还款,就不会同意向你发放贷款。但现在的情况是,这个企业都要揭不开锅了,我十分怀疑员工正常的收入能否足额按时发放,如果员工收入都不能保证了,那还款能力如何保证?这部分员工又是如何通过银行的贷款准入审查的?
2,贷款资金的用途合规如何处理?
由前所述,消费贷款的用途是有明确规定的。即使这笔贷款员工成功申请下来了,那么这个钱要怎么拿去给员工发工资才算合规的操作呢?不得而知。其实如果是私下搞,监管假设不知情,乱七八糟一顿操作,还有可能表面做得符合要求掩盖一下。但现在这事都上新闻了,监管也没法装作没看到了,估计是没法暗度陈仓的搞了,如此一来,这个用途如何做到合规,就成了摆在面前的现实难题。毕竟监管要是不管,那是失职,搞不好板子是要打在自己身上的。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这企业都发不起工资了,自身经营都困难,还给员工搞连带责任担保?钱真还不上了找担保人有用吗?估计是虱子多了不痒吧,反正没钱还。。。
所以我个人的看法就是,既然上了新闻,这事大概率很快就会被叫停,起码在明面上,如此操作是不符合银行以及监管的规章制度的。如果贷款真就这么放出去了,后面出了问题,当事银行和当地监管都是要被问责的,估计领导也不会拿自己的帽子开玩笑。至于叫停后私底下又怎么操作,那就是地方政府、当事企业和银行的三方博弈了。毕竟公交公司也是承担着基础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也不能说没钱就把公交完全停了,这个和纯粹的民营企业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要让我猜的话,可能最后这锅还是会让当事银行去背(毕竟工农中建这些国有大行估计地方政府也指挥不动,更别说强行要求放笔贷款给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了,兰州农商银行好歹是个地方性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对它的把控和影响力还是比较强的),打着服务社会公共的旗号,连本带利的放一笔贷款给企业,维持基本运转,每年借新还旧保持五级分类正常,能拖一年算一年吧。
鼓励公交员工们算大帐
全中国那么多省市,只有极少数的地区才是财政贡献为正,国家拿盈余转移支付给内陆省份
如果你真有心,找自家当地的政府官网,看下财政结算,就知道对于内陆地区,转移支付的比例有多大了。看到过夸张的,一般财政收入三千多万,政府性基金收入(卖地)一个亿,支出三十多亿
今年初,上海封城,直接关闭了长三角地区大多数高速公路,江浙沪经济直接冰封,然而网上亲眼看到一个内陆省份的公务员发嘲讽,爱丁堡爱丁堡个不停
但世界是按客观规律运转的,沿海地区经济冰冻自然带来转移支付大幅下降,大量内陆地区的底色都可以被看到了,地方财政困难第一步是刺激房产,没用的话就会多罚款来提高非税收入,再不行就开始出售本地国有资产和使用权,再不行就开始卡事业部门的支出(比如兰州公交),再然后是教师,最后是公务员福利。
当然,也有一看缺口太大的,直接所有一起上的
没事,构建内循环
稳中向好
地方财政出问题了,主要是房地产,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是房地产,公交集团自己解决问题够呛! 贷款这事也挺搞笑的,亏了这帮领导想的出来! 资产重组吧
中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卖地,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不一样,卖地的钱都给了地方,地方的学校老师的工资,事业单位的工资,医院工资,市政保洁阿姨的工资,兰州本来收入结构就单一,不想北京上海广州,增长结构图路径已经改变,当年中国足够的穷,中国发展主要是中国足够低的劳动力成本,沿海地区用了 30 年,人民的从低端制造业转向高端服务业,人均收入增长结构和地方财政的收入结构发生变化,1979 年改革开放,中央财政主要是投资,地方没钱,就把卖地的钱给了地方 (建议查一下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结构),老百姓有钱了去买房 (需求端,老百姓需要住的好),地方高速增长的逻辑,地方基建的钱,大部分来自房地产增速,这几年疫情,加上兰州的增长结构,路径的问题,严重依赖房地产,房地产需求端基本没有了,不只是兰州 (只是典型) ,估计会陆续出现问题,前一段时间郑州还是河南那个买房事件,政府不让你去,什么附黄码,本质上就是地方财政问题,中国转型太快,地方跟不上,路径依赖! 这是本质,这只是兰州报出了
信贷问题,用员工的信用去贷款,去融资,谁兜底,那为啥政府不直接融资! 这个窟窿没法说,用员工的信用融资,还款风险,本身就欠债,你融完给自己开工资,谁兜底,员工吗还是政府,那员工征信要不要了,如果把钱给公交公司,请问我们的工资能不能发又是一个问题,你本身就负债 39 个亿,这钱是杯水车薪,公交公司本身就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信用贷款本身就需要看流水,单位是好单位,没流水没社保没公积金你咋借 (我都怀疑担保方式),这些二百五 (你用 90 年的的思维去管理 2022 年),没法说,看破不说破,这些公交公司的领导的年龄在那摆着呢,行政命令,行政手段,老百姓本来就是弱势群体!(这 39 亿领导有没有贪不知道)
上边的领导尤其是地方领导,不解决财政问题,这种事还会蔓延,看破不说破吧! 公交本身不是盈利机构 (如果是兰州就不会 1 元做公交,一定是政府补贴)员工成本上升,公交公司解决不了,靠广告收入,北京公交政府补贴,北京政府这几年也不好过,但是结构在变,补贴没断,兰州如何自救?只能依靠国资进厂,只是我自己的观点!
信贷这个问题,这 250 的领导,老百姓得活!
私有化 都赚钱了。养一帮闲人。
故意的,这是哭给社会看。毕竟这只是个构思,并没有成为现实。
事后估计会得到援助。但也同时伴随着公交规模的缩减。
还贷款,贷款继续让你们这群高管,高管亲戚朋友继续贪污腐败,把钱往自己腰包里塞吗?
直接申请破产重组,让别人来经营这个公司就行了。
我作为银行员工,表示叹为观止。
先回答高赞回答里那个问题,为什么公交公司不能贷款却能担保,说明在这笔业务中,公交公司的担保根本只是个形式,本质上就像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一样,员工个人承担了主要的风险,公司只不过是假惺惺的出来做个担保。即使没有他担保,现在正常信用记录没问题的公司职员谁办不出张能取现五千块的信用卡?
公交公司真正承担的,是拿它拟发放的工资,作为员工贷款到期时候的还款来源。可是问题来了,公交公司根本没钱发工资啊,银行为什么肯放这笔贷款呢,因为这个还款来源即使没法落实,也可以去追收员工个人资产。同时,员工如果跳槽,不出意外的话更加得自己去偿还这笔贷款了。
让员工自己贷款给自己发薪水,这种事怕是印度都办不到的,那么谁给了他们这样做的勇气呢?谁让他们有了如此金融创新的想法,开天下之先河呢?依靠的当然是我们健全的法制,和强大的监督体系,让领导们能够懂法,用法,积极创新,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的发薪道路。在不增加一分财政支出的前提下,妥善的解决了公交公司的发薪痛点,增加了当地银行的信贷投放,增强了公司员工的稳定性,防止了员工恶意跳槽,保护了公交公司的善意欠薪,体现了当地高度的责任担当和企业家服务意识。
高,实在是高。
估计马上就要找个私企来接盘了。
好心但是极有可能办成坏事。
按照平均工资 5000,八千多员工三个月的工资接近 1.5 个亿。
本意上是通过员工个人信贷进行融资,把这 1.5 亿的窟窿暂时盖一下,保障员工的生活。
然而却会给员工带来极大的风险。
使用员工的名义贷款,当然会上员工的征信。也就是说在本次贷款期间,会影响到员工的房贷、车贷、消费贷、公积金贷款的审批。
员工们得意识到这个不大不小的风险点。
新闻中明确提到了利息,但是没有提到利率。
利息非常重要。
因为这个钱本质上还是员工借了员工花,即使公司最后不帮着还,员工自己还本金也不会有实质损失。
但是一旦公司还不上钱了,走法律途径一般都是几年起。里边产生的利息可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而且公司还不上钱的情况下,本息的法律风险可能全部由员工承担。
下图是网络上流传的银行与贷款人员之间的告知书,真假待验证,但是能看出跟公交集团完全没有关系。
而另一份集团和职工之间的告知书,就比较简单了。
首先,明确的是连带责任。也就是说公交集团还不上款的时候,仍然可以对贷款员工强制执行。
其次,没有明确违约责任,也没有任何担保,约束力不够。
归根结底也就是,一旦还不起钱,银行找的还是个人。
1.5 亿并不是小数目。尤其是在公司负债 29 亿,并且目前丧失了所有融资渠道的前提下。
公交集团有很大概率还不上。
贷款前一定要做好最坏打算。
根据企业破产法,最优先清偿的是职工工资。
但是,如果职工去贷款,然后把钱借给企业发自己的工资,那就由欠薪变成了欠债。
企业拖欠工资,有人社局、企业破产法保护。
假如一旦变成欠债,那就只能法院起诉然后强制执行。
但是执行顺序可能在 29 亿债务里边一个比较靠后的位置。
所以员工贷款可以,贷完自己花得了,不用再去公司过一遍手。过这一遍手性质就变了。
公司担心职工没钱花。
但是职工自个儿去银行贷,然后拿回家花就完了,简简单单。
公司觉得过意不去,补发工资的时候把利息也算上。
贷完了交给公司给自己发工资是什么花式操作……
这个新闻,结合兰州城投的新闻看,希望不是系统性风险。
5000 年历史的大国,任何事情都不能简单的看。
这或许是公交集团领导层无奈的自我牺牲。
现在内地城市的财政,就是杯水车薪,用奇葩操作引爆了网络热点,才能从这杯水里分到几滴 [捂脸]
日前,一份兰州公交集团为解决职工欠薪问题的告知书引发热议。该告知书称,职工自己向当地某银行贷款发工资,由公交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并承担按月结息、到期还本责任。
9 月 9 日下午,兰州公交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中国新闻周刊,前述告知书确由该集团 9 月 8 日发布。8 日下午,甘肃省农村信用社银行选取了该集团 19 名职工进行技术测试,是否签订告知书系员工自愿,目前测试结果未出,“只是一个测试,还没有办理”。
对于集团欠薪,该负责人坦言,欠薪由诸多原因造成,例如近年来兰州公交集团持续出现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紧张、各项运营成本不断攀升等问题,导致集团无力发放职工工资。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兰州公交集团共 8000 余名职工,截至今年 8 月底集团总负债达 39 亿,拖欠职工工资及社保约 5 亿,其中 6 月至 8 月拖欠职工工资约 9 千万。
而对于为何不以公交集团的名义进行贷款,该负责人透露,集团已经无法争取到融资,也无法以集团名义申请贷款,前述举措本质上还是 “为了给职工发工资”。实际上,为解决企业资金困境,兰州市政府及市国资委也采取了诸多举措,市国资委成立了疏解企业困难领导小组。
该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集团会进一步向银行及金融机构融资,并向职工做好说明,争取得到全体职工理解,同时也会尽快筹集资金,两日内先给职工每人发放 2000 元工资,解决职工当下生活困难。(中国新闻周刊)
这是一个绝对不正常的情况。贷款不要还吗?
以后,这种城市,恐怕会海了去了……
地方财政路在何方?
老家有一句话:
将你骨头熬你的油。
太贴切了。
看到所有人都说这个方案有多离谱,就咋说呢,难道不应该想想为什么这么离谱的方案为啥会实施吗?
首先,公交公司的职工都知道公司现在啥情况,肯定不会有员工傻到去办贷款。
但咱们逆向思维一下,平时个人跟银行借钱,要抵押要查资质,但这回有公司担保,你只要是公司的职工,就可以直接贷款。
你猜领导的那些吃空饷的一众血亲,会不会趁机捞它最后一笔,毕竟,这家公司被这群水蛭吸血多年,已经一点油水都没了。
不过肯定有人要问,钱终究是你借的,最后还得你还。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公交公司好歹还有几栋办公楼没卖,到时候,公司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卖楼给员工还账。
当然,吃空饷的水蛭的钱肯定是第一时间还,至于普通员工,不好意思,钱是你借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说白了,这个方案,就是让吃空饷的关系户们再捞最后一笔。
这是什么操作?贷款还叫发工资?
还有这样的操作?不过呢,可以贷的。只要你们还想要公交出行,那么他们就有恃无恐。
为什么不给纪委发指标?一年必须抓多少名贪官,不然要被处理。 指标这事按道理他们熟啊!
我刚刚看过隐入尘烟,可能是人对悲剧会更加纠结逻辑,就一直和人讨论剧情:桂英是病人失去了劳动能力,可是马有铁是一个健康娴熟、身无恶习的庄稼把式,一年里不管是务农、帮工还是打工,总能攒下万把块,何至于这么一贫如洗、家徒四壁地生活啊?
回到现实看了看,让农民背上房贷买烂尾楼的,让员工个人贷款给自己发工资的,只要想象力够丰富盘剥够到位,劳动以后一贫如洗算啥,还能负债累累呢。
兰州公交资产负债率 79%,银行还是非常愿意给贷款的。但是国资委要求压减资产负债率,不同意兰州公交贷款。让员工贷款只是一种创新的表外融资操作而已。
说起来,前几个月我还在兰州的某大学里坐牢。
当我质问 jc 和 js 你们凭什么囚禁我们,他们说要服从大局。
我留下了一句话 “过几个月经济崩溃,你们发不出工资,记得我当初说过什么”。然后走人了。
希望他们能服从大局。
这会走进企业发工资的历史,会不会进吉尼斯纪录
这种发工资的模式,确实第一次见到。
欢迎关注知乎号
华尔街老兵
Quant 通常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
有没有你相见恨晚的金融学或经济学方面书籍?
近十年量化交易领域最重要的十本参考书是哪些?
一个 28 岁工作了两年的量化研究员,没有做出策略,该怎么办?
Stochastic Calculus for Finance Ⅱ 掌握到如何能过 Quant 面试?
华尔街老兵:量化基金迷雾:从收入堪比王菲,到万籁俱寂|深氪
华尔街老兵:哥大校长,明年卸任,结束 20 多年任期
互联网大厂机器学习经验转做量化研究,据已有的因子特征去预测收益率,为啥效果一直上不去?求大佬赐教…?
学习完 c++primer ,离找工作还有多远?
量化私募纯 IT 岗,Python 程序猿和 C++ 程序猿的薪水是不是差距特别大、有的公司甚至只要 C++?
华尔街老兵: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华尔街老兵:无限风光在险峰
怎么评价 从专科逆袭到 MIT 读博的周信静,麻省读博成功毕业出来的话 能比肩本科清北的吗?
本科 UCLA UVA Umich 经济学 怎么选择?
请问哥大运筹学硕士怎么样?
UNC 2026 本科准备 cs/ibd 是否有必要准备转学?
收到了 USC 应用经济(金融经济方向)和范德堡经济的 offer,这两个之间该咋选呢 ?
做量化投资薪酬和待遇如何?
华尔街老兵:zz 量化世界失去了一位传奇:泰斗级人物意外去世
巴菲特股东大会举行,巴菲特大幅增持雪佛龙和西方石油公司股票,强调现金重要性,还有哪些看点值得关注?
NYU 金数和芝加哥金数怎么选?
华尔街老兵:(转载) 费马大定理终结者—数学大师怀尔斯北京纪行
兰卡、巴斯、悉尼的 finance 本科怎么选呢?
机器学习——到底在量化投资中用的好吗?
自主负债,便利你我,职工工资有了,公交运营正常了,市民出行便利了,用上个月借的钱,还这个月欠的债,良性循环。
是不是,好像,有那么点。。。。厉害。
100% 存在系统性腐败和塌方式腐败,应该系统的调查一下整个兰州的政府领导,并且严查公交公司的招聘流程,违规录用的就开除,绩效不合格的开除。涉及违法犯罪的移交公安检察。
公交公司直接原地破产得了,兰州人又不是买不起车。
@李梓萌
没想到有朝一日,网友们吐槽的变成了现实
专家付费上班还是保守了。
你瞅瞅人家,直接贷款上班。
资本家到我们这里都含泪走的。
论剥削还是你们老社会玩。
现在乘公交搞不好还要做一次核酸,这个成本还不如打车呢
最近不太敢乘坐公共交通了……
既然都是贷款,不如破产重组,员工大会出资搞集体企业
漂亮国资本家看了后,感叹还是特色共产主义会玩啊
越南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这可比资本家还狠啊。
说白了就是公交集团的信誉已经破产了,从银行都贷不出款来了,只能以员工的名义去贷款。
他们承诺会还款,可问题是兰州公交集团拿什么还款呀?
到时候集团破产,债务全由员工来背了。
您是幸福的,没听说过给厂子集资的那个年代,个人对有组织的厂子,永远没有胜算。。
上海的很多公交线路发车时间都变长了,我有时候做 973,之前 20 分钟一班,现在有时候 40 分钟一班,可见其他地方,人流停止公交公司很快就不行,出非政府继续给钱,现在的问题是政府也没钱。
兰州公交集团其实他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拖欠工资几个月了,实在没办法才让员工贷款上班,你说这跟抗疫没有关系?这封那封不出问题才怪
抗疫的后遗症开始传导到国营单位了。
员工领了工资,转手就要还给银行,还要搭上利息。图啥?
建设共产主义么。
贷款上班是真的。
笑死,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对这个现象,天下粮仓里面说的很明白
火龙烧仓,阴兵借粮。
就问一个问题,疫情从 09 到 12 一共 3 年,3 年时间兰州公交就能负债 39 亿,你信吗?
这究竟是因为疫情负债,还是借疫情摆烂?
可以这样说,就算我不知道兰州公交的情况,但我能拍胸脯说,欠债 39 亿肯定不止 3 年,你说现在土地财政不行所以不能解决?
那问题是土地财政很可以的早几年,兰州可曾解决过公交的负债问题?
当然是没有啦。
疫情只是给了不解决这个问题的理由。
如果 3 亿的时候不解决 30 亿的时候当然解决不了。
火龙烧仓绝不是孤例,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原本被隐藏在水下的账目被暴露出来。
它们只是在等候一个可以暴露的时机。
虽然作为上海 IP,非常不适合回答这类问题。
但有一件事我真的百思不得其解,已经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
东部每年大量的转移支付,是东部人民 996 累死累活扣出来的,没毛病;
中西部每年接收大量的转移支付,但也没见中西部人民天天在家两手一摊在家等吃等喝啊?还不是一样一年到头累到死么?
也就说,大家都是勤劳的中国人,怎么能越勤劳越贫穷呢?贫穷到贷款上班?
王法和天理,总得有一样吧?
我不太懂转移支付,我也不是地域党,我是彻头彻尾的阶级党,我本着最朴素的阶级情感提议,如果以后默认国家创造的财富需要在不同省份内宏观调动,能不能直接点对点?我这里少了一块钱,必须西部某位公民多一块钱,至少是 7 毛钱,不然我莫名其妙每年少这么多钱,中西部省份人民连毛都看不到一根。
还是这句话,王法和天理,必须有一样。
我记得前些天刷到过一个山东还是哪里的体制内也是同样的做法,局领导带头贷款,科员都有指标,贷出来以后发工资。
这是有样学样,全国一盘棋了么?
以前在公司工资少,完不成任务扣款多,我部门的领导和我们抱怨,“要背米来公司上班才行,要不然就饿死自己”。我以为已经是最惨的了,没想到啊,还有贷款给自己发工资的,对不起,是我肤浅了。
不生育是年轻人反抗的唯一有效方式!人家生的是管理员,你生的是杂役、炮灰、电池,人还要你砸锅卖铁生三个,要不没人服侍管理员!
你不生娃不买房好日子就来了,他们就急了!
全国四十多个省级行政区,只有甘肃兰州公交亏钱,也只有他亏到脸都不要的地步。
我甚至支持市内所有公交司机学英国工人,罢工。
兰州新区作为为数不多的国家级新区,2020 年成为唯一一个连续五个月拖欠公务员和私企员工工资的新区。
甘肃不大,创造神话。
每个国家,每个地方,公共服务都是一个难题。
从公共交通(运输和道路建设,以及市政设施的保养维护),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公共水电气、邮政、网络,公共排水、垃圾清运填埋……… 每一样都要资源投入和资金投入才能运行
但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公共资源也是永远相对缺乏的,而需要提供的服务的品类和服务则是不断增长的
以前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是现在的 N 份之一,还不用建网络,不用建地铁,不用治理水体污染……… 更不用考虑运营成本和补贴,以及这些事务所需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机构的费用
这就涉及到大政府还是小政府的问题。大政府好不好?从利己主义出发,肯定说好,最好政府全部包揽,给民众最低廉的价格。但政府能做到吗?各种服务都要大量的资源,这会压垮每个地方政府的财政
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应该选择小政府。在一些成熟的服务(当然这里每个人的观点和看法都不一样),政府主动退出,交给社会,进行市场化运营,政府把节省下来的资源,投入到其他未成熟的服务里去。
举个例子,邮政就可以交给企业进行运营,公交车,水电气,垃圾处理等都可以交给企业来运营,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然后慢慢减少补贴,到企业独立运营。地方政府节省下来的资源,用来搞高速网络,智能化城市,环境生态保护,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一句话,服务需求是无限的,政府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这不可能解决,只能在这个基础上想应对办法。
只要把社保、医保、公共教育和公共医疗这几项根本性的服务,政府把控住。其他的公共服务,政府应当有序适当退出减轻负担。
要不就是每项公共服务都向民众收取定向的费用,作为建设和运营,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支出。大家选择哪种?
求求你们整点资本主义的玩意吧
这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
一、从劳动法的角度讲,此举违反了劳动法。
二、银行不可能有这种个人给员工发工资的贷款,涉事企业与员工涉嫌骗贷,也是违法。
三、银行贷后监管不力,同样违法。
这么多回答,没有一个人提到兰州公交的股东兰州城投非标已经违约,债券前几天技术性违约?你们的回答也太泛泛了吧
钱去哪了,它们也许不是好领导,但是是好家长呀,越南式感动
肯定是有腐败坏分子导致,我相信在高层领导的带领下一定会再次崛起。
建议最近不要坐公交,搞不好有司机长期不发工资精神状况不太好,懂得都懂。
-【社会主义 2.0 施政纲领】-
取消居民住宅用地竞价拍卖制,收编所有无良资本主义房企成立国家住房,主营住房,装修,物业业务,对标国家电网。
0. 开发国家住房 app, 买房卖房,拍卖,房产税,装修,物业,一个 app 全搞定。住房售卖价格根据市场供需关系每周五变更,只要哄抢就涨,库存太多房子滞销就降,避免价格不符合供需关系引发哄抢或者滞销。以上年平均售价作为征税基准,贷款未还完禁止再买房。参考蚂蚁花呗,利用政府收集的海量个人工作,交易,消费,金融,社保,征信,旅行,违法等数据,借助大数据 ai 算法构建人物画像,根据城市人才需求动态调整各类人群的购房 buff 和 debuff,让城市的各类人才保持最优占比。
1. 用房产税代替卖地收入,家庭前二套 1%,三套 3%,4 套 5%,5 套 10%,6 套 15%,阶梯递增,上不封顶。套数顺序按从贵到便宜,以结婚证算一个家庭,离婚的人征税套数按 + 1 算。(为了避免前期误伤无产接盘侠可以前期前两套房暂时免税,等两年后房价降到合理水平后再从第二套征税)
2. 超过 200 平的住房,面积除于 120 算套数,市区小产权在被拆除之前 * 0.5 的系数交税,农村宅基地暂不征税。
3. 家庭综合月收入低于当地每平房价 * 2,且只有两套以内房产的,首套房税率减免 80%,[未还贷款可达到当前房子价值 50% 的,且只有两套以内房子的接盘侠们公式放宽到: 家庭收入 - 每月还贷金额 <每平房价 * 2] 申请时需提供近 5 年银行流水,消费记录,旅行记录,发现诈骗国家的拘役 30 天,上征信。
4. 欠税一年以上拍卖房子 [唯一住房除外,只上征信],拍卖所得扣去滞纳金罚金,拍卖佣金,欠款后剩余的钱给房主,拍卖所得低于上面费用的一笔勾销,如果降到均价 25% 还卖不出去,政府收购房产,用于商业运作补贴财政。拍卖所得房款在房子交付前放第三方监管账户。拍卖的房子每晚交付一个月,需赔给买家房款 1% 违约金,从房款中扣,从监管账户每月付一次违约金,如果 6 个月后还未交付买家可要求退房,拿回监管账户的房款。
5. 代持没收房产,代持双方拘役 6 个月,上征信,根据实际出资人,银行流水,持有人,入住人,邻里证言居委会证言判定代持,举报成功奖励罚金 10%。买房时签署代持后果告知书。
6. 假离婚罚款家庭资产 * 0.2,夫妻双方拘役三个月,上征信。根据房产套数,离婚时间,婚姻破裂证据,邻里证言,居委会证言,银行流水,来判断是否假离婚,举报成功奖励罚金 10%。离婚时需签署假离婚后果告知书。
7. 移民前需税务部门核查近十年有没有出现偷税漏税情况,如果有的话进行顶格处罚。严厉打击地下钱庄赌博比特币转移资产行为,堵住所有已知漏洞。移民转移到国外的资金征收 60% 的离镜税。移民可以转移到国外资金不能超过 500 万,多出的部分用于支付之前享受国家市场和服务的补偿,划入国家财政。限制移民国外的人在国内市场抢夺国内就业岗位,如非剧情需要,不得聘用外籍演员。配偶或子女移民国外的体制内人员,职位不能高于职员级别,对于老板移民国外的公司给予税收惩戒 debuff。对一些核心行业进行资产国有化,对外资股份进行现金补偿,补偿金额上限是外资购入价的 400%,把日本列为不友好国家,不友好国家补偿上限为购入价的 200%。
8. 税制改革,个税起征点为家庭月收入达到当地每平米房价 * 2,五险一金彻底取消个人扣除部分,公司交的部分全部放入个人账户。
个税改为以家庭为单位收入,初始税率 10%,上年总收入 / 12 = 月收入。月收入 10 万以下每增加一万递增 5%,上限 35%。月入 10 万以上每增加 10 万递增 5%,上限 50%。富人给政府捐款用于城市基建可以抵扣纳税金额。
富人持有资产 (不含住宅类房产) 净值超过 10 亿的话,每年除了所得税需要额外交 5% 的资产持有税(可拿股权交税),被信托的财富依然按个人财富计算征税,并纳入破产清算范围。
资产售出增值部分和股息分红全部按个人所得税计算税率。
继承遗产视为个人收入按个人所得税计算税率,继承遗产可以拿股权债权等金融资产来交税。
9. 采取措施挽救垂死 a 股,参考美股优化准入门槛规则,加大监管力度和惩戒力度。虚假年报,内幕交易, 诱导信息,财务造假一经发现 5% 年营业额罚款起步,最高罚款 20% 年营业额。鼓励美股港股上市的企业回归 a 股,给回归 a 股的企业税收优惠 buff,业务绿色通道。给拒不回归的企业税收惩戒 debuff,业务黄色通道 - 参考滴滴。
10. 完善更新我国法律体系,整改更新某些几十年前的已经过时的政策。加强监管惩戒力度,彻底杜绝无良企业通过毫无成本的违法行为获取竞争优势从而淘汰掉良心企业,实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黑暗社会法则。例如 a 股,男足,酸菜,食品卫生,开发商,炒房,娱乐圈,养狗,加班都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完美模型。
11. 利用向富人收来的重税补贴华为中兴等自研率高的国内高附加值产业,把华为的高自研率产品砸到和小米 ov 差不多的性价比,随着华为通过销量摊薄自研芯片的研发磨具成本,逐步减少补贴,完成产业升级。
12. 拿房价收入比,贫富差距,犯罪率,生育率,人口吸引力,政府公信力,居民满意度作为各省的 kpi 考核标准,施行末位淘汰制,每年淘汰掉排在最后三位的省份核心领导班子。
市场经济的唯一致命缺陷是富人可以通过投机生活必需品人为控制供需关系,暴力剥削穷人,房产税可完美解决这一致命缺陷。
生活必需品竞价拍卖制无限放大了既有资产的话语权重,降低了知识技能的话语权重。还会劣币驱逐良币,淘汰掉踏踏实实盖房子的地产公司。迫使地产公司为了拿地剑走偏锋玩金融,疯狂极限加杠杆,加到房价不涨就会倒闭那种,同时把房价抬到畸形危险的高度,降低人民幸福度,降低内需,阻碍制造业升级,降低实体产业投入,扩大贫富差距,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和经济危机。成立国家住房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阶梯房产税 + 欠税拍卖制可以引导当代地主主动或被动抛售多余房产,让供需关系回到不受投机干涉的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富人由于人数量少钱多,他们的钱大部分都用于奢侈品,移民,出国旅游,留学,国外豪宅,转移资产 [王健林,潘石屹,海底捞老板,宋丹丹继女,某],对社会内需的回报率很低,0.001% 左右,穷人的钱都用于国内消费,可以提供很多制造业服务行业岗位,对社会内需的回报率可以达到 95%,贫差大的结果就是社会财富持续流失,内需严重不足,制造业无法升级。
目前状况已经到了不改革就耽搁发育的地步了,就像一个年轻人身上的肿瘤一样,吸收了本该属于其他部位的营养,埋下健康的隐患。
如果成功按照上述方案改革后,中国将会贫富差距缩小,人民幸福度提高,资本流入实体产业,内需扩大,制造业升级,经济科技飞速发展,我国将快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超越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
评论区不少人指出利益集团不会割自己的肉,这是典型的牲口思维,无产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差距远没达到猪和人之间差距那么大 ,我们只需要确保割利益集团的肉是国家意志拥有选项中最好的那个选项就行了。
近期国家意志由于囊中羞涩,已经被迫割了几头增量肥猪的肉了,继续割无产肉国家意志不是没想过,前一段还吆喝要外卖小哥滴滴小哥交社保呢,考虑到内需不足,交社保会导致服务涨价,订单减少,失业增加,稳定降低,无奈只好不了了之。但是割肥猪的肉就不一样了,肥猪们天天为钱不知道怎么花而发愁,罚个几亿除了叫几声外,不会影响稳定,简直是屡试不爽。肥猪分为增量肥猪和存量肥猪,增量肥猪是个别幸运无产阶级靠风口加努力发育出来的,虽然钱多,但是关系网一般,头不够铁,就算割他们肉他们也不会拱你,存量肥猪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成熟的群体,关系盘根错节,在国家意志中占了大部分的份额,割肉必然被拱。国家意志只有在财政彻底揭不开锅或者稳定度达到青黄级别的情况下才会割存量肥猪的肉。
至于怎么实现,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思想启蒙,让无产阶级明白社会运转原理,利益分配规则,利益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
2 无产阶级通过官方媒体,社交平台,12345,百姓呼声,强国论坛等合法渠道发出自己的诉求,推动税制改革,降低工资税,社保税,增加资产持有税,资产收益税,遗产税,离镜税,阶梯房产税
3 无产阶级推动利益分配模式改革,通过人头计票提升无产阶级的投票权重,使得后续政策制定会兼顾到无产阶级利益
极为先进的社会趋势,建议全国推广
赶紧贷,这是好事啊,带完之后来一波资产转移,你怕啥。
这得是五千年盛世才能看到的奇景,慢慢享用。
他们很懂。
国家经济,不在于金钱数目,就是物资和人权。
把别人的人权给贷了,自己拿到物资。
剩下的金钱账目,who cares。
这是伟大的、了不起的、划时代的、空前绝后的
金融创新!
先占个位置,如果还能找到新赛道,我会来回答这个问题。写点小情绪吧。
事件发酵当日,我白天工作特别忙,下班后开始逐一回复亲友微信和来电。入夜才真正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情绪,然后辗转难眠。
难,但分不清是经济难还是人生难。从没想过离开故土外出发展。可魔幻的现实告诉我,不管你多爱家,家乡都不会给你体面的生活。
奇怪昨夜梦里没梦到贷款告知书,没梦到信用卡账单,也没梦到因 9.9 的热搜而扫地的自尊。倒是梦到周劼公子在焊阶级大门,梦到易烊千玺考编成功。
最后的结果有 3 种:
1. 贷款到期职工将贷款还了,相当于白干活没有工资。
2. 职工不还贷款,职工和公交集团被列入黑名单,银行承担坏账。
3. 政府有钱了,拨款给公交集团,公交集团把贷款还了。(职工的贷款转还给公交集团,与公交集团的应付工资冲抵)
无非又是一个把矛盾拖后的方法。
降薪上班 -> 无薪上班 -> 付费上班 -> 贷款上班……
说些正经的吧,部分城市的财政危机程度超乎想象,而且无法扭转。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地居民不知不觉,甚至仍然做着不切实际规划的春秋大梦。
兰州城投上上周(2022 年 8 月 28 日)刚经历了一次城投债违约,公交发不出工资的事儿就爆出来了。在整个西部地区,论劳动力人口数据、市财政状况,比兰州恶劣的城市多得很,兰州的问题远算不上严重。只是因为它是省会,所以出了事儿格外吸引注意力。但也有省会城投债违约被成功压下去热度的,没错,说得就是 “呼和浩特”。
明末了,穷人无毛可拔,富人拔不了,闯王来了一通杀,弄来的钱顶多少年财政,呵呵
你都负债 39 亿无法贷款了,你猜员工贷款发薪贷款还不上,员工自己还的可能性大还是你还的可能性大?
员工作为借款人向银行借款,公司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如到期未能按时还本付息,银行可以同时向员工和公司主张权利。
一个是征信良好的员工,一个是负债 39 亿的公司,银行在发放贷款的时候都知道发给个人不发给公司啦。
老爷含泪再赚一笔。
向社会募捐,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伸出援手
王者藏于民,霸者藏于大夫,残国亡家藏于箧。
咱更牛批。。。。。。
电商再这样搞下去,中国要出大问题,贫富差距太极端了,100 个人把 1 万个人的工作都抢掉了。
八九十年代的许多老厂,不管经营得好的,还是经营得不太顺的,都流行鼓励职工入股。
有上万的,有几千的,至少都顶得上 2 年的工资收入了。
然后过了 N 年,有的企业分红能达到十多万,有的按原来的数额返还,有的甚至就不了了之了。
只不过,放到今天,情况稍稍出现了变化。除了买房,再想让普通企业员工一次性拿出等同于自己 2-3 年收入的金钱是不可能的事了,因此只能走个人贷款的形式。
将来企业替个人偿还,相当于发生在三十年前的企业入股原数奉还。
将来企业无法替个人偿还,相当于三十年前的不了了之。
话说,这个新闻对于普遍拥有 30-50 万授信额度的公务员来说,将来也未必不是一个解决政府眼前难题的好办法!
公交怎么能亏损?难道是疫情的原因吗?还是内部管理的原因?管理层的高福利也会导致企业的入不敷出,据说老总们的年薪超百万?请有关部门予以澄清!
没什么好惊讶的。
在市场经济中,大鱼吃小鱼。
某个地区的投资是无效的,投资 100 亿钱亏本了。放在私企倒闭能理解,省级控股就不能理解了?
公交车是小坑,地铁才是大坑。
公交是亏损的,理论上,城市发展高于公交投入就是赚的。
在高速增长的时代乱投资也能保本。在房地产遇冷的情况下,没有眼光的城投,投资失败很正常。
要想在房地产 / 旅游以外,再探索一条回收城市建设成本的新路,不知道城投公司一堆关系户行不行?(关系户是中性词)
贷款发工资疫情以来民航业早就是这样啦。。
铁西区里面都有记载,不如去看看,别迷信什么大而不倒,什么都能倒,别说什么大家谁都不傻,事到临头更多的人是麻木和什么都不做。
美西方资本家看了,感叹自己无能
搬起石头来疯狂砸自己的脚
一个公交公司是怎么负债这么多的
买地盖房了吗?
非必要不发工资
那你贷款去养食税群体?
房贷就是全民贷款养他们,现在群众贷不起了,他们就自己贷呗
有什么好奇怪的
这不就是我自己贷款给我自己用嘛
我去哪家银行办不下来?
关工资什么事
至于公司做担保
你公司自己都在银行贷不出款了,还有什么资格做担保人
到期还不上,能指望上公司帮你还?
它要是有钱还款,银行还至于不给它批贷款啊
我都怀疑我自己能贷二十万年息四个点不到
你公司做担保人就只能贷十万,利息还要六个点了
因为公司资信太差,贷款审批减分项
然后我捏着鼻子拿利息更高的贷款,到期我自己还?
我图啥
黄世仁:真是小刀剌屁股 —— 开了眼了。
兰州市就业机会太少,这几年搞进去的人太多,加上公交车换代。兰州基本上国有企业这个样,靠 10 年不涨工资解决就业。兰州国有企业的出路是减员,解放思想。
这种问题,要配合这种问题看:
很多城市都想要建地铁,地铁无论是建设成本还是运行成本,都远高于公交。
地铁当然好,问题是谁来出成本?这个问题无法回答。
这次比较奇葩的是兰州,因为是省会。大部分省会,因为省属国企的总部就在省会,吸收的是全省的财政,按理来说,财政是比较充足的,没想到也出问题了。
很多城市的公交公司,分为管理和运营,运营可能会承包出去,真正的公交公司不负责运营。
负责管理的,工资都不低,而且有编制,是国企编,一般不裁员,即便是贷款发工资,大部分人也很乐意,因为有财政补贴,只要财政转移支付一到,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比如西南地区某省会的公交公司,认识的就有好几个,里面还有 IT 部门,10 个编制,编程是外包出去,里面有编制的某人甚至不会编程,而且工资居然不低。最搞笑的地方在于,居然不以吃财政转移支付为耻,反而以此为荣。这种工作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最好有 DNA 助力。
问题出在运营上,大部分员工属于临时工或者劳务派遣工,如果要贷款发工资,那就是坑货。
上一次公交停运的地方,只是一个小县城。
河南郸城县公交停运后恢复,公司曾称「运营困难发不起工资」,可能是哪些环节出现了问题?如何避免此类情况?
不知道地铁会不会出问题?
毕竟地铁的运营成本更高。
直接申请破产,改组吧
大厦将倾
有能力扶的不过二三人
他们都不管
其他人散尽家财也只能是随大厦一起塌掉
不如抽两块砖往自己家里搬
兰州 438 万人,公交公司职工 9178 人。公交线路 101 条,运营车辆 2271 台。山东省淄博市人口 463 万人,公交线路 311 条,运营车辆 4044 台,公交车 2700 台,公司职工 4260 人。一个分公司看大门的人五六个,你说,特能不亏吗?
公交出行原本就是一种社会福利,承担着大众责任,不应该独立核算赢亏。亏损应该在财政税收中扣除。
造成公交公司运营亏损的主要原因是:
1、管理和闲杂人员多,企业人力资源臃肿,结构庞大,人浮于事。
2、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私家车、共享单车、黑出租车等对公交车的冲击。
3、公交公司确实承担了社会责任,各种优惠和减免费用不在少数。
4、公交车辆购置等费作为公交公司的固定资产负债严重,要科学评估车辆数量和运营状态,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5、政府补贴资金有可能不到位。
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和改进估计不会有大问题。
主要还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与经营无关的费用太多。没有创收项目,等靠要的固化思维严重。
这是很多老国企的老问题,第一是本身企业效益不好,第二干部从上到下哪个不贪啊,企业好坏与他们无关,穷了庙子,富了方丈,苦了百姓!第三:这种现象不只是兰州公交集团,全国各地的老国企也有?只是问题的严重性不一样而已,我记得 20 多年前,自己所在的国有企业,穷的来,连工人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新来的厂长居然拿七十万去买一辆红旗轿车自己座!
小说都不敢这么编。
凭 24 小时公交车车票出门,不坐公交车赋红码
会不会是公交公司出于无奈,自导自演这场戏让舆论发酵?
不愧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真是给我逗乐了,奴隶主看了都要流泪
做梦都梦不到这种魔幻的事。
本质是经营效率低下,各种浪费和腐败恶化了企业的经营。再加上公交有公共服务性质不好随便涨票价,这种其实已经处在不可持续经营的地步了,就算是职工集资也是救不了的。其实人民币经过过去几次大放水之后原来定的票价已经严重偏低,至少应该涨一涨票价了。10 年前的 1 块钱和现在完全不是一回事。
xx 亡于 xx
地方财政亏空导致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崩溃,招商引资减少,土地继续降价,地方财政更加艰难,最后成为新时代的铁锈带。
当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停摆的时候,他的房产一文不值。
疫情爆发前不谈,疫情之后,经济太差了,即便作为传导链末端的体制内也已经开始收到波及。
我随便讲两个事你们感受下:
1、2021 年 4 月,最高检下发《关于开展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的方案》,正式启动第二期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自 2020 年 3 月起,最高检在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地已经开展了第一期试点工作。
企业合规不起诉虽英美两地早有,但在我国是 2015 年才出现的第一案,疫情之后在大力试点推广,意思就是企业及相关经营者,在 3 年以下的犯罪(通常是,重罪应该尚在研讨)附条件不起诉,赔偿被害人、缴纳罚款后,继续经营,但需要接受行政机关或第三方的监督,作出合法合规经营的承诺。
当然这其中包含的意义广泛,但从这两年的推广力度,试点普及程度来讲,经济太差,财政税收以及其他收入没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第一个不起诉的案子,是涉企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单按金额是绝对的重罪刑罚,但这家企业是当地较大的民营企业,员工几百人,也是纳税大户,经过一年多的处理,其中也确实存在证据问题和一些其他情节问题,但最终以证据不足未起诉的结果,多少是考量了它存在的经济价值的。
2、就重庆地区来讲,目前多达 8 个区县的财政权被重庆市局托管。
我最近一个案子,是在 spb 区修学校的当事人,工程款一拖再拖,最后来一句,没钱,你们去起诉吧….
这可是修学校,而且是重庆教育资源最为优质地区的学校…
3、有人听再讲吧,讲太多了…
公交公司的 “金融创新” 都在群嘲,但一切看似沙雕的行为,可能都有一个不那么沙雕的原因,有的是领导者的问题,有的是大环境逼着人做沙雕决定…
希望大家中秋快乐,明年中秋比今年快乐。
一蛋
4 次咨询
5.0
重庆道伦律师事务所 执业律师
7951 次赞同
去咨询
那就整体取消公交集团,取消所有公交线路,走正常程序倒闭。
要么就召开听证会,根据负债情况提升公交集团利润,对公共交通涨价。
要么就国资拨款,解决负债情况。
总不能,既要又要吧,公交集团带有一定公众属性,但是作为企业盈利才是第一目的。所以公交和集团这两个字本来就是冲突的,不可能既不负债又不想给钱。
钱也凭空变不出来,想要钱就两个途径,自己挣或者上面给。自己挣就谁坐公交谁给钱,上面给就所有人平摊,哪种都一样。
当然还有最后一种,大家都别坐公交了。
能不还吗?
连锁反应
地方财政危机
你股东一直点下去就知道
前几天还有个新闻
这还是利息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8859823
多米洛骨牌效应的结局究竟会怎么样啊?
贷款发工资怕是向政府要钱去的,我们县已经发展到自己交金,社保局年底返还
工资不存在的,一直拖欠,这才是贴钱上班,你说工资什么时候发?三个月发一次再拖三个月,
政府没钱影响非常坏比如老师,我上学那会没人搭理老师,送礼也就是牛奶礼品什么的送了也要办事,现在事可以不办,但东西要送
地产公司前两年早都这样了,给你办大额信用卡,给你做贷款,借钱给公司用。再然后你就被裁了。
这一套玩的溜啊。
不是我说,这么离谱的事,它真的存在吗?
真相真是这样?个人表示怀疑。
公司贷不了款,员工帮着贷款,然后再用袋来的钱给员工发工资,怎么听怎么离谱,要是公司不认这个贷款了,难道真要让员工还?利息也要员工承担吗?凭什么啊?
依我看,上面这几句话才是重点吧,字里行间都在说,为了造福社会,我们亏本经营, 吧啦吧啦……
所以取消敬老卡、学生卡等,票价也涨一涨?
都这么困难了,涨一涨票价,取消些福利,大家也不能说啥了,对吧。
要不然,我们这 8800 余人就吃不上饭了呀,可怜啊可怜。
先有大学生付费上班,再有员工贷款发工资。高福利只会养懒汉,我们的体系就是要确保工人农民低福利零福利负福利,这样更能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尽情的燃烧自我。
像某些网友说的,为私有花创造舆论条件。什么,公交私有化,兰州这步子扯得也太大了吧,黄河铁桥安在?
为了有工作,得先贷个款…
来,开启阴谋论!
话说他们发这种通知会不会有人发网上?那肯定的呀!
接下来真诚的说,确实惨确实穷,实在没招了!(这也是事实,能走到这一步肯定想了很多办法!)
接着舆论就起来了,各种猜测,那现在税最着急呢?肯定兰州市 z 府,和兰州国资委!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谁是光脚的?公交集团,谁是穿鞋的?天天搞疫情防控的!所以嘛,如何处理这件事就是学问了,活的教科书!
上一个这么干的叫恒达,那是光脚的,谁是穿鞋的?天天制订限购政策的人,于是乎,现在很多都怕恒达撂挑子!恒达的待遇可比其他要死要活的房地产公司好多了,这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一手玩的漂亮,比打碎了牙往肚里咽强!
各位,兰州公交公司的员工并不比你们智商低,并不比各位懂的少,你们之所以跟他们出现了不一样的结论,应该出现在信息差上吧,各位网友并不了解这个事情的真实状况
特色下的脑袋
甘肃不大,创造神话
发不起员工工资,然后让员工出钱发工资?是这些么?
兔兔:这万恶的资本!
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2019 年长城华冠就干过这事了,最后贷回来的款也没用于员工工资。
越南真的不要脸
以前地产公司出面担保,让员工从银行贷款跟投项目,虽然是强制跟投,但项目收益也分给员工。
兰州公交公司这个比地产公司过分。
这个算新闻吗?某地给公务员事业下任务每人到指定公司 “投资”5 万,给高利息,你说没钱去银行只需要签字就可以,已经帮你协调好了。
听说很多个市都搞,搞很多年了。某市几乎大半区县在搞变相融资,拿高利息吸引职工和老百姓投资,对外说是政府融资,签合同都是公司。
贷款还不上,就不能免除一下吗?
国家这么强大,还差这俩钱 ?
我提供个解决思路吧
裁员,降薪
四百多万人的城市
光公交公司就在编 9000 余人
太扯淡了
公交公司领导按 4000 元记薪,公交司机按 2000 + 节油奖 + 客提成记薪,后勤全部外包给劳务派遣公司,按 2400 元打包
之后是公交票价翻倍
然后取消老年免费乘车的待遇
降低公交班次
变卖多余公交车
对近郊路线公交线路取缔
拍卖相关线路特许经营权
我就不信省会城市主城区的公交能亏本
公交集团的员工们不能简单地用经济思维去看贷款发工资这回事,应该算政治账。
开除一半公务员,立刻有钱
2000 多辆车,司机按照 3000 算,其他人员 6000 多个。。。
大部分买房的事业编,老师和地方公务员其实也是贷款给自己发工资
不是,他这是连带保证还是一般保证啊。如果是一般保证,那问题很大
对比 2021 年上半年,今年上半年的成交数据有着断崖式的下跌。兰州新房的销量下跌了 75.87%,不到去年的四分之一。
兰州一个四百多万人的小城市,公交公司 8800 人,不亏损才是奇事。
支持兰州公交集团党委决定,尊重公交员工的三不选择
不和网友沟通
不去北京旅游
不往路灯上面挂猪肉
魔障
如果确实差钱,可以贷。这种事最后板子大概率不会打到个人的。万一打到怎么办?国家都不要脸了个人还要什么脸。过好自己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就算公司提供担保,员工在没有拿到具有法律效应的纸质合同前也要小心,就是拿到也要掂量掂量。单个员工贷款工资数额较少,面临征信等后果很容易自认倒霉,除非有实力集体诉讼,但可能性低。
如果不舍得从国企跳槽的话,就只能忍忍了,但应该想想出路
你见过让员工贷款给公司集资的吗?
公司美其名曰低利息,工资抵扣,无压力担保
跟我前东家一样,员工消费贷集资给公司,承诺到期返本返息,可笑至极。行情好的时候怎么不见给员工多发点福利,平常加班加点的时候怎么不给员工发点加班工资,公司不行了就想着员工贷款集资。永远只有在困难在不行的时候想着员工是亲人,需要患难与共,在辉煌在挣钱的时候使劲剥削员工。
省会兰州出问题,可以知道全国大部分地级市都会出问题,根源就在房地产!只有全民财产公开制度,向富人征税,才能解决问题,在这样持续下去就是大衰退,男盗女娼,道德滑坡,弱肉强食,丛林社会!我们真的需要全民财产公开制度!
可以的话我直接贷 100 万,不用抵押的那种然后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什么你说要还钱,100 万我省着点花就行
下一步贷款给领导发工资,贴钱上班,解决就业
自己出钱给老板打工,离谱…
这就是社会主义面临的矛盾,就政府而言,解决问题很简单,把线路承包给大老板,自己收一笔高昂的承包费,还扔掉了所有的包袱,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个别地方可以,全面铺开不行啊。因为资本家就是要利润的,承包以后必然是裁剪人员,精简线路和提高价格,理由绝对充分得很。但这是基本民生,以我们这为例,最长线路的公交票价才一元,空调两元,即便有利润也有限得很,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为了解决农村地区交通问题,搞的村村通,有道路条件的建制村基本都通了公交车,这些线路路线长,而且人很少,但是必须得运行,不然农民进城就非常的麻烦。所以这事骂谁都骂不到政府头上,除了政府补贴,暂时也没有解决的办法。
兰州要啥公交啊,直接静默管理不就得了嘛。我看兰州人民很支持长期静默管理,那就别要公交了,一直静默下去吧。至于转移支付的事,对不起,我们要响应卫健委最新号召——不管有没有疫情,都要常态化做核酸。所以有钱也不转移,先做核酸去了,被转移支付的地方就自求多福吧。
四百万的人口,一万人的公交司机。能发出工资才是怪事。
感觉就是故意的,为的就是让政府接盘。
自己给自己发工资,然后我还要正常上班,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前不久也有新闻报道说某县公交公司停摆。现在兰州出现类似情况,看来不是个例了。其中内情外人不得而知,但我还是想提醒,市场经济是会把自己玩儿死的。逻辑可以参考下面这篇文章:
求求来点欧美资本主义吧。
有这么愚蠢的员工,操心也没用,党和政府不会为难他们的
靠房地产和地方平台融资支撑的各路经济旁氏骗局逐个爆破。占有郑州烂尾楼,后有兰州负债发工资。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多的。
教员怎么说的,你这么多人口,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又不能对外掠夺和扩张最终只能是常凯申的买办路线!
我开始怀疑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这句话了。
这个……
挺新鲜,没见过。
我见识少……
看了一下新闻,提供这笔贷款的银行是兰州农商银行。
在该银行有存款的朋友请第一时间将存款取出转移到其他银行,我只能帮你们到这儿了。
不相信的等着瞧吧。
地方财政崩了,而且很难再好起来。
啥叫贷款发工资?员工自己贷款相当于给自己发工资?钱没挣到?还又有新的饥慌?还是又有新的名词,工资负增长?
加油
老百姓早就没油水了
建议换种方式,师医公贷款买房,拿土地出让金发工资
《7 月天津、太原、武汉、西安、昆明、南宁、南昌新房销售面积,部分弱二线城市新房成交量何时再断崖式下跌?》《房企篇 - 11:8 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增速,碧桂园、融创、万科、龙湖、保利商品房销售面积有反弹吗?房子是消费品还是增值品?》
太原、厦门、南宁、昆明这几个城市的经济体量和人口有着相似之处,这几个城市并没有突出的产业结构,制造业并不发达,属于弱省会城市,城市发展主要依靠虹吸地市红利。
8 月份厦门新房销售面积出现了下跌,主要原因是出现了两周左右的疫情,而二手房成交量较为稳定,每月依旧保持在 2000 套以内,按照厦门今年的新房成交趋势,**大概率 2022 年成为厦门新房成交量近几年最小的一年。**太原在 6、7 月份的购房新政刺激以后,8 月份新房住宅销售面积 26.27w 平,走势非常的规律,根据成交量断层原理,9、10、11、12 月份太原的新房成交面积将逐步回落至 20w 平以内,即一年新房成交量正式落入 2w 套内,2021 年太原结婚 2.46w 对,新房成交数量与结婚对数完美匹配。
而随着大量的新房交付,二手房市场必将成为结婚人士重点选择的市场,新房的成交量将和哈尔滨一样,变为次要市场。第三方数据显示,太原二手房挂牌价均价已经跌至 9673 元 / 平,2021-2022 年煤炭价格暴涨,有力的支撑太原的房价,而 2023 年随着房地产市场钢筋水泥需求的降低,上游的煤炭市场必然发生大降价,此时我们相信太原的房价必然要再下一个关口。
南宁、昆明本身没有什么产业,相比太原有煤炭产业,厦门有外贸资本,南宁和昆明获得的资源少之又少,全靠本地城投企业和地方企业加杠杆,发展房地产经济,但是 2022 年开年以来,南宁、昆明的新房市场几乎没有出现一点反弹,**8 月份南宁、昆明新房住宅销售面积均保持在 35w 平左右。**2021 年末南宁、昆明官方口径常住人口分别为 883w、850w,太原官方口径常住人口 539w,南宁常住人口为太原的 1.63 倍,而 8 月份的新房销售面积南宁是太原的 1.33 倍,考虑到城镇化因素,三个城市的新房销售面积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同方向下行。
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是城市划分的三个标准,东北地区早先以制造业为主,目前以农业为主,我国的制造业企业以长江流域为核心,从成都、重庆到武汉、南京、上海,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一条横线、三大区域的制造业结构,西南地区虽然没有区位优势,但是拥有丰富的人口资源,电力成本、人力成本较低,在 xx 纵深安全布局上拥有战略优势。
我国重要制造业企业均在西南地区有布局,西北地区同样分布着重要的 xx,但是西北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制造业,新疆地区适合发展农业,晋陕蒙中部地区适合开采资源,其余省市就比较被动了。
-—-
太原、厦门、昆明、南宁以及我们未提到的贵阳、南昌、兰州、哈尔滨、沈阳、长春均面临着一样的情况,去房地产经济以后,房价必然回归到合理水平,**而最重要的是当地的就业机会随着房地产产业链的萎缩也在急剧萎缩。**房地产经济作为盘活这些地区消费的重要枢纽,发挥着聚集财富、分配财富的重要作用,但是当房地产经济开始走下坡路时,当地的民间财富就无法聚集起来创造就业了,最终变为储蓄甚至出逃。富人无法刺激消费,穷人没钱消费,就业长期低迷,市场一片死水,企业内部极度内卷,失去创新能力,最终经济蛋糕一年比一年小,当地经济由富转贫,由繁荣转向衰退。
以上这些城市房价收入比最高不可以超过 10,超过以后就是泡沫了,如果当地普遍收入为 5w / 年,则单套商品房价格决不能超过 50w,否则面临暴跌的风险。
以太原北城为例,实际商品房成交价已经在 8000 元 / 平附近徘徊,8k 的房价已经包含精装修了,而北城至南城开车不到 20 分钟,南城房价还维持在 1.2w / 平左右,北城房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就业机会几乎为 0,除去市民刚需的超市、药店、物流以外,几乎新增就业均在南城。
而未来随着煤炭、钢铁价格的回落,以太钢为核心的北城经济区面临更大的购买压力,南城的房价支撑真的来源于就业吗?并不是,而是来自于北城的萧条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预期,这种预期是不可实现的,最终预期泡沫崩溃时,整个城市的房价都将保持一致。
我出个招每天强制做核酸,不做核酸小区都不让出,钱不就来了吗
员工贷款上班,背后的原因让人暖心
这是兰州集团私下里求救没法子了,在摆烂。用民意逼迫上面出手
这就是中国
千万别信啊。 拿不到钱就快点开职工大会申请破产清算 如果法院不接受就把事情闹大,已经投入的叫沉默成本,再贷款借款人都是个人。
先把管理层吊起来点天灯 家里充公 准没错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现在为了遮羞,也是什么办法都敢用了。
9178 名员工,一年创造了多少价值?现金流如何?
啥信息都没有,谁敢贷啊?就因为这是你的铁饭碗,你就敢贷吗?别人不知道你穷,你自己还不知道吗?
公交车是否属于当地居民享受的福利?
是否属于进城税的支出
在疫情打击,和贫富分化加剧下,估计和穷人息息相关的行业都得 GG
我猜,下一个行业是彩票行业,和股票市场
富了官老爷和买办,最终都是人民抗下了所有
为什么不把多出来的车拿去拉货?
负责人太聪明了,公司欠了这么多钱,市里领导自然是知道的,合作银行也清楚,都不敢得罪领导,又没法跟下面交待,只好出此下策,让这事曝光出来,上面怎么也要搞钱出来了,没办法,逼的人出此下策,这也算是另类的按闹分配吧
抛弃幻想,准备战斗
令人作呕。
曾经是地产公司,现在是公交集团,未来是谁我想都不敢想。
封控的德政,所以,务必多封些日子,等有吃不上饭的多到一定程度,就知道后果了。
答: 小润
有空去了解一下老铁省们在发生大下岗之前的多方博弈和事件,你会惊出一身冷汗,你以为只是割韭菜而已?小了,格局小了,那种不仅是要把韭菜割了还要把韭菜根挖出来捏碎榨汁的操作。
真高啊 不是资本家胜似资本家
这种操作闻所未闻,对里面吃空饷、吃闲饭的官僚以及子弟来说无关痛痒。但对司机等干活的工人来说进一步被动的绑定到这辆破车上,很难再下车。
再说,先用员工贷出来的款项再给国企账户转账进去,算怎么回事? 私转公? 股东给企业的注资? 个人给国企的借款?
兰州交通集团作为正儿八经的国企,一个四百五人口的中型城市,光这一家单位就上万人?
最大问题是兰州公交现在能坐?
万一司机开车时候来个民工讨薪加强版岂不是很危险?
让我自己出钱给自己发工资,我不干。
自己出钱给儿子买工作,变相发工资,父母一定干。
我怎么这么想哭
那不妨把话说得明白点,到底是肚子饿的孩子听话还是吃饱饭的孩子更听话?
收录于合集 #墨迹说 4个 众所周知,中国各省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是严重不平衡的,东南沿海早已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很多中西部地区依然贫穷落后,像从未进过发展轨道似的。这也就是转移支付的原因。 江浙沪鲁粤作为经济大省,以往每年都要保证财政上缴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据大妈的儿子文字描述,事情的起因是,老人家卖泡泡杆讨生活使用老年卡免费乘车,司机看了老年卡不舒服,就找大妈的泡泡杆麻烦,为讨生活一担也只能二三十元,老年卡免费没有买车票。 如果说公交车人很多,大妈还非要带大包大包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不合法!尽不尽孝、如何尽孝是员工自己的事,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随意克扣员工工资,哪怕你是不懂事的 00 后老板,分明嗅到了 “作秀” 嫌疑! 企业和员工之间依托劳动合同形成雇佣关系,工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法定报酬,属 …
当降本增效成为关键词。 **文丨祝颖丽 ** 采访丨祝颖丽 沈方伟 编辑丨钱杨 大公司为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开始精打细算不是什么新鲜事。钱好挣的时候,他们愿意额外付出些成本树立 “最佳雇主” 形象。公司之间开展福利竞赛,小到三餐、绿植、桌椅工 …
知乎用户 36 氪 发表 上一代国营厂的工人们也不想加班呀。 我爸他们那个年代一到下班的点儿,工人们都是推着自行车往厂外冲的。 冲着去干嘛?冲着去玩,去打牌,去跳舞,去喝两瓶。 甚至有个别人神经比较大条往自行车上跨的时候幅度过大,一脚把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