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到底有多重要?
知乎用户 发表 最近看了很多工程科普,所有的大佬,局座,徐小刀,三一博士等都有提到基建狂魔这个概念,但基建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其他国家反而没有那么重视? 知乎用户 黄医湿 发表 最近这段时间,各种基建类的话题又登上了大众 …
“2016 年中国芯片对外出口量达到 1800 亿块…”——《了不起我的国》
我中兴呢?!亡了吗?!
头几期觉得很新鲜,越到后面越感觉很不客观,老是有一种牛皮吹过随时会破的感觉。
高产似那啥~
为什么高产,因为中国过去 30 多年,有太多可以称之为了不起的成就不为人知。
新闻联播没人看,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不顾一切,纪录片跟不上,现在有《了不起,我的国》做为补充,我个人觉得非常好,谈不上及时,但是非常有必要。
《了不起,我的国》的定位,应该就是全,每集平均不到 5 分钟,是不够做系统讲述的,其实每一集展开了,拍几个小时的纪录片都没任何问题,《了不起,我的国》可以当成一个目录索引,只列大数据,做简单介绍,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找,我觉得这在当前快速阅读,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形式是非常合适的。当然也有宣传,宣传有什么不对吗?了不起的成就为什么不宣传?
比如说第 74 期,讲到三北防护林,我相信 80 后大部分都听过,但没多少人真的了解。我小时候也见过沙尘暴,真的是遮天蔽日,现在多少年看不到了,平时真的没想过原因,反而满眼的新闻都是关于雾霾的。
三北防护林 1979 年确立为国家重点工程,工程期限 70 年,现在已经过了将近 40 年,进入了第五期工程,就这一段,真的就把我震撼到了,敢确定一个 70 年的工程,而且已经执行了 40 年,而且还是按照工期一步一步推进,现在竟然按部就班的执行到了第五期。全人类,只有中国有如此的决心和执行力。我找不到第二个国家了,而且这只是一项生态工程。
比如 79 期,中国西瓜的年产量 7800 万顿,占世界产量百分之 70,而只出口了 6 万顿,剩下都中国人自己吃了。
《了不起,我的国》当然有很多疏漏,比如看到上面几个帖子就是说这一期,这句话说错了,所以我就如何如何,现在《了不起,我的国》已经出到 100 多期了,仅仅因为某一期的某一句话不对,或者自己记错了,或者自己不赞同,或者仅仅自己对修辞手法不赞同,于是就对一个未来会几百期的系列节目直接否定,我很奇怪这样的人是怎么混进知乎的。
我觉得任何有理性的人,都应该能平心静气的去看一部讲述客观事实的影片,而不应该在看之前就预设立场,然后开始找茬,我觉得在知乎,还要靠挑一些小毛病来否定一个大作来显示自己的高姿态,就真的有点低级了,这种方式可以在网易用,在这有点玩笑了。
一个高产似那啥的系列视频,有些许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客观的拿出证据去提意见,建议修改,建议修正,而不是直接开嘲讽。
而且还有一点让人很不能忍,之前 5 个帖子,4 个嘲讽,正面支持反而没有,我就奇了怪了,这就是公正客观理性有逻辑?
我在别的帖子里说过,中国不是一夜之间成为世界第二的,联合国规定的全部工业门类,中国也不是一夜间建立的,在改开的 30 多年了,有无数可歌可泣,值得全中国人骄傲,自豪的人和事,但之前真的没有人系统梳理,现在终于有人这么做,终于有人全面的多角度多领域的介绍中国的成就,发展了,这是多好的事啊,我真的建议所有想了解中国的人都看看。
不要求你爱国,你只要但凡能保持点客观理性,你就会被震撼!
如果是真实的纪录片。我觉得会很不错。
只不过老拿别人作对比,而且自欺欺人的认为自己就有多牛,这就不好了。
凡事要有敬畏之心
贩卖 “爱国”,比贩卖毒品还要暴利,有害。
小时候我看到新闻联播里说:“我国发明了… 经过测试… 打破了… 的记录,我国在… 领域做到了零的突破。从此摆脱了… 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中国人民站起來了!”
那时候作为愤青的我真的感动啊。
后来大了,这一类的新闻听的多了,中国人民站起來太多次了。突然想到了,那这个意思就是说在今天这个新闻之前,人国人民是趴着的?站起来多少次也就代表着趴了多少次?那你之前干嘛不说清楚我们是趴着的?
所以我现在看到类似的宣传片不会有太多感觉了。只报喜不报忧有什么意思。
看了关于电影那期,说外国没了中国市场,空气都不再甘甜。。。不用评价了,我觉得
看到各种世界第一基建,我不由得害怕了起来,这得是多少债务啊。
正常情况下,大型基建建设完毕后是可以在十几年几十年收回成本的,但中国的基建建设最大的目的是拉动经济消化产能促进就业,实用性反而放在了最后考虑。短期内可以让中国的各项数据变得更好看,但债务还是在不断增加的,由于这些基础设施的回报率低下,最后债务危机必然会爆发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战略性安全性投资,不能只看经济效益。这话有一定道理,不过上层决策建造的时候这一方面的考虑可能并不多。比如兰新二线,宝兰客专出于战略考虑,完全应该把速度提到 350km/h,但最后在盛高阻的英明决策下还是降速了,这些高铁的军事与人员沟通价值便大幅度降低,很明显,国家总体战略并不是一个优先考虑的事情。
我个人的观点是实用便利性价比高的基建才能让中国了不起,比起建造地铁,优先考虑改造原有国铁为城市通勤铁路,大的高铁网形成后应该多建些普速铁路向三四线城镇乡镇延伸,而不是昂贵的高速公路和高铁,因为高速公路和高铁很可能会产生虹吸效应,使小城更弱,大城更强,得不偿失。少建大且空的火车站,好看是好看,乘客的体验会被超长的路程磨损殆尽。
至于这个节目的其他内容,大家自己体会吧。
很不客观的系列视频
我只看了一集讲印度的。
全盘否定+讽刺。
这一集真的很民族主义。
武汉的工程单位设计建造了世界一半的大跨度桥梁,60% 的中国高铁网,500 多座高铁站房,十大高铁枢纽站中的六座,未来 5 年建成的世界 10 大高楼中的 4 座,作为主要设计建造单位参与了三峡葛洲坝南水北调特高压工程。
这必须吹一波
谢邀,刚刚才看了这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其他是否世界领先不清楚,毕竟不是业内人士,网上也找不到国外的专业机构评价,全部都是国内的,就暂时认同吧。但是我确定 e6 续航没有 400 公里,网上很多测试贴搜索一下就知道,大约 270 公里左右。乘坐舒适度很差,这个比较主观,但我确实这么认为,比桑塔纳、赛拉图都没那么舒服……
关于比亚迪新能源车,还可以多说一句,深圳街头很多很多秦,做滴滴的也很多,每次打到秦我都会问一句 “师傅,你这车烧油多还是烧电多”,答复都是烧油,当汽油车使……
家里买车的时候我也说摇号摇了 2 年都摇不到,不如买秦吧,新能源牌 100% 中。我爸说不行,绝对绝对不买比亚迪。因为他们单位之前买了很多比亚迪 f6,全是顶配,好像十七八万下来,我也开过,这辈子就没开过这么难开的车,自动挡的油门感觉是有级的,踩下去一格一格……17 万的车啊,开起来那油门的感觉真的很还比不上 3 万块东风小康 v17。或许这些年进步了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好吧,我觉得是该节目是宣传需要,大家看吧。
我很怀疑是境外间谍
一开始觉得可以,拓展知识,但是后面就变质了,自我陶醉,夸大不客观,故意拉动民族仇恨,都可以评价这个视频
我举报了好几次
打着爱国旗号的营销号而已。本质就是内容创业,并不可持续发展,因为画面是偷的。
作为一个父亲,我觉得这个节目的确可以增强孩子对国家的认同感是个不错的节目,但是平心而论,节目中关于很多国内前沿科技的理解实在是太肤浅,甚至有些自欺欺人,那几期我就不说了,但凡是搞技术的人一看都明白,孩子看完我还要解释一遍,不然真的是会被误导。
是战忽局新作,对外展示我们很自负的样子,让别人大意,实际上我们很谦虚
大家好 我是来自西安的胖男孩也深深的热爱自己的祖国、但这里我必须得说一下了不起我的国这个视频的小编啦!在某一期了不起我的国视频中小编曾提到了中国华为厂商专门介绍了华为的手机技术,说的非常好我也不反对华为在某些领域做的很好但是要正确客观评价某厂商出品的产品、以免误导客户、我的老爹在看了不起我的国某一期视频后、听到小编介绍了华为的技术和最新的芯片、说在非洲国家黑哥们好评不断,我老爹压抑不住心中的爱国热情、第二日就去华为店买了一款手机、回来用了一年多卡的不行、‘我想在这里对制作了不起我的国视频的工作组说一声你们辛苦了,可是、请不要为一个厂商做宣传过于夸大影响力谢谢!、如果当然也许与企业占赞助但也得稍微真实一些谢谢’。
自欺欺人
捧一踩一
“印度风情”
这种视频从不看,确实报喜不报忧。现在看看多少技术被卡脖子
一个班两百多号人,光看成绩,华同学排个上游不成问题。但成绩好,体育就一定好?品德就一定好?人缘就一定好?G20 小组里没一个好惹的,更别提前面的 G8 同学。人要想进步,就要往前看,要是天天跟排在最后的几位同学比,幸福感当然高。认清自己,有优点要表扬,有缺点要批评,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要想着天天放卫星。抓住 “辩证” 二字才是真理。只报道一面的,就是耍流氓。
楼上 说的比亚迪那个问题 本人买车时关注过一段时间比亚迪 E6 最新型号工信部数据 续航里程的确是 400KM 小冰冰估计看的这个数据
工信部的数据 还不是权威的
除了介绍内容本身可以,其他都是假的,迟早 GG。
知乎用户 发表 最近看了很多工程科普,所有的大佬,局座,徐小刀,三一博士等都有提到基建狂魔这个概念,但基建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为什么其他国家反而没有那么重视? 知乎用户 黄医湿 发表 最近这段时间,各种基建类的话题又登上了大众 …
彭帅:从“中国公主”到被噤声的性侵指控者 记者:艾莎, STEVEN LEE MYERS 2021年11月22日纽约时报 当彭帅还是中国体育举国体制下的一名年轻网球运动员时,她成功地从官员那里争夺到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控制权。 三周前,在指控中 …
《今天》131期为**“中国独立纪录片运动再叙述”**特刊,邀请到电影评论家王小鲁担任特约编辑,在约一年的时间里,采访了二十多位独立纪录片工作者,包括蒋樾、胡杰、王利波、季丹、杨荔钠、王男栿、范俭、黎小锋、贾恺、李一凡、赵亮、杜海滨、刘德 …
前美国国防部软件官Nicolas Chaillan日前接受《金融时报》采访表示,美国在人工智能(AI)竞赛中已经输给了中国。他认为美国的官僚主义、管理者缺乏专业性与科技公司在与国家合作研发上的怠慢制约了美国在AI上的进步。中美在AI上的竞争 …
知乎用户 含笑 发表 说一件趣事,我们公司前几年在安哥拉做工程,修公路。因为远离家乡,公司去的时候带了一百多盘中国的影视剧光盘,有些人电脑里还有不少。刚开始就是下班后在办公室或者宿舍自己看,后来当地的非洲人很感兴趣,就在会议室的电视机上放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