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法官走了,但他留下了法律最温柔的一面
原创 . 法律先生 法律应该是惩罚还是教育? **在美国罗德岛首府普罗维登斯市,Frank Caprio (**弗兰克·卡普里奥)法官用一生给出了答案。 作为市政法院的首席法官,他从1985年拿起法槌到2023年退休,始终坚持法律,也可以有 …
美国法官弗兰克·卡普里奥(Frank Caprio)于当地时间2025年8月20日14时15分在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市逝世,享年88岁。在弗兰克法官断案的那些视频(《Caught in Procidence》)里,他处理的多是小额行政处罚案件,这在法律人看来是相当普通常见而琐碎无聊的案子,好比一个呼吸内科医生天天给感冒患者量体温开感冒药一样日常。然而弗兰克法官的这些视频在油管上却意外爆红,播放量近5亿次——只因为他让旁听者明白,法律并不只是冰冷的训诫和惩罚,法律也可以是温暖的感化和帮助。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法律人的角度,我更关注的是弗兰克法官的判案要素,我们可不可以复制或学习他的判案模式。粗看下来,弗兰克法官的判案要素主要有法律的权威、独立审判、经验和道德标准、审判公开这几个方面,而这些要素,奠定了弗兰克法官的司法正义。
先看法律的权威。
弗兰克法官的视频里,法庭上的人对于弗兰克法官那是相当地尊重。这不是因为弗兰克法官仁慈,而是因为美国法律的权威已经深入人心,就算法庭上坐的不是弗兰克法官而是严厉的张法官李法官,大家也不敢造次。
美国法律看重涉诉者的诚实和信用,当你在法庭上手按圣经宣誓时,就意味着你必须对自己的言语负责,否则将承担伪证罪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英美判例法虽然繁琐,但是给了裁判者和旁观者非常直观的借鉴模式,大家不必为了法言法语的内涵和外延产生歧义,可以将判例的现实意义延续下去,这对于保持法律的诚信和稳定性相当重要。法律其实就是一部契约,是司法者与公民达成的协议,既然是契约,那么诚信和稳定性就很重要,是法律权威的基石,除非基于必要理由的调整。倘若一部法律三五年一次司法解释,五六年一个修正案,犯罪量刑数据随着通货膨胀不断上涨,新法旧法溯及力原则不停换来换去,“过去我们认为,现在我们认为“,民众如何适应法律如何尊重法律?
其次谈独立审判。
很显然,弗兰克法官判案的视频是精心挑选过的。视频里的弗兰克法官,可以根据案情当庭决定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而不必去跟他的“领导”或者“院长”或者“审委会”汇报,在我们这里这是很少发生的。案子里很多感人的酌定情节,在我们法律人看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或者说不能随意据此增减处罚,但是弗兰克法官却把这些酌定情节放大了并予以温暖化处理。现实里的弗兰克法官是否真的可以这样独断处理先放到一边,无论如何,这些视频并未损害当地法院的形象,相反地,弗兰克法官判案已经成为了当地温暖司法的一个标志。
弗兰克法官当庭直接断案依据的是独立审判这一司法原则,这是美国司法独立原则的具象化。司法独立我们当初也喊过,喊着喊着就成了空谷回音,走着走着就不知道走到哪里了,整个司法体系抱团取暖,形成自身苟且的利益共同体,用纷繁复杂的诉讼机制保护自己,谁都负责又谁都不负责,法官们越来越丧失司法自信。我们现在随便去看一个法院审理的案子,不论民事行政或者刑事,不论小额诉讼还是死刑案件,有几个法官敢当庭下判的?不要说当庭下判,连旁听者都要反复审查,旁听的座位都要临时拆掉,出庭律师的手机电脑都要被翻来翻去。法官完全没信心去面对刁钻古怪的律师和千奇百怪的当事人,以及无法回避的错案冤案,很多时候法官连宣告无罪的勇气都没有。当事人拿到一纸没啥说理内容云里雾里千篇一律的判决书,如何来尊重这些法官大人?
第三是经验和道德标准。
在我们看来,弗兰克法官判的有些案子完全是随心所欲,全按着他的“自由心证”折腾。比如对于穷人和弱者的宽容,对于曾经对国家有过历史贡献的荣誉老兵的网开一面。这对于已经习惯了机械的讯问式审判和成文法规则的我们来说,完全是出乎想象。
我们的法学院校在过去几十年生产了大量的法律学生,充实到司法各部门,原以为用这些法律精英替换掉复转军人和社会招工就可以万事大吉,完成司法的理念统一并进行精英式的管理,但实践证明事情没那么简单。社会实践的纷繁复杂以及无法独立审判的尴尬,形成了精英司法体系的苟且特点,实践中大方向一旦走偏则很难扭转,出现污染的诉讼证据和司法事实时审判纠错能力及其低下,大家都按照既定方针办即可。
我们往往认为大一统的成文法相比较英美判例法更容易形成国家司法的统一,可以大大降低法官贪腐的可能性,促进司法廉洁高效。而事实上,最近10年就有3名最高法院副院长落马,数十名高级法院领导落马,更不要谈我们的司法部长前前后后的全军覆没。所以,问题出在哪里?应该和法的类型及形式无关。
弗兰克法官并非出身名校,他从小家境贫寒,对于生活和苦难有深刻的体会,在法庭上往往怀有悲悯之心。法律这个科学,一般人会感觉深不可测,可是弗兰克法官的视频告诉我们,法律和一般人日常所需的萝卜青菜没啥不同,它也是我们生活里的必要组成部分,并不高高在上。善良就是善良,丑恶就是丑恶,不会因为被法律人包装解释过了就变成了陌生的奢侈品。法律不该成为专业人的禁脔,普通人的判断标准也要成为判案的根据,一个案件的处理不单单只交给法官,还要交给普通的老百姓,让他们参与其中,打破法律人对于这个行业的信息垄断,也打破这个行业无法消除的身份尴尬。
当然,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法律人,的确需要跨过专业这道门槛,而一旦进入这道门后,如何遵循经验常识和逻辑,就成了考验法律人职业操守的第二道门。比如一个刚出校门还没有和女朋友同居过的年轻人,你让他去承办离婚案件可能就很不靠谱;比如执掌生死大权的刑事法官,若不知生死为何物,如何下得了沉重的判决?法律走到最后,经历了经验常识和逻辑又达到了第三道门:回归普世的道德价值。就像弗兰克法官判的案子那样,对他来说,法律到最后只是一个道具,是为了彰显做人的道德而撑起的背景布。
所谓大道至简。
最后谈谈审判的公开。
审判的公开包括审理的公开和判决的公开,关于审理的公开我在前文里谈到了司法的不自信,这里想谈谈判决的公开。
弗兰克法官的视频里,他的发问和说理是公开的,很多案子的法律道理并不难,难是难在如何用简洁的方式表达宣示出来。在我们当前的司法体系里,对于审判的公开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走着走着有的事情似乎又峰回路转了,比如刑事判决书的查阅。虽然我们奉行的是成文法,但是由于国家的广袤,地域的辽阔,当事人和律师们很多时候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就遇到了瓶颈。一个个本该公开的判决书,也成了国家秘密的组成部分。
有的时候,就算是看到了相关的判决书,也是不知道法官判决的具体理由是什么,一句“辩护人的理由不成立不予采纳“就结束,彰显出一种高高在上的无知和颟顸。
不可否认我们有很多业务优秀的法官,但是,我们这里肯定出不了弗兰克这样的法官,他不属于这片土地。
法律当然是有力量的,在弗兰克法官的视频里,他让我们看到了冰冷不是力量,温暖才是。
(打赏请打下面)
原创 . 法律先生 法律应该是惩罚还是教育? **在美国罗德岛首府普罗维登斯市,Frank Caprio (**弗兰克·卡普里奥)法官用一生给出了答案。 作为市政法院的首席法官,他从1985年拿起法槌到2023年退休,始终坚持法律,也可以有 …
近两年来,LGBT相关司法案例频频浮现,如全国首例同性恋扭转治疗案、跨性别平等就业权案、同性情侣抚养权纠纷案、恐同教材案等等,其中许多案例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尽管LGBT议题在国内的可见度增加,但不可否认的是,包括法 …
知乎用户 林仙夕 发表 陪审团的翻译是乱翻译的,和把每年五月一日让广大劳工记得他们权力的 “劳工节” 翻译成 “劳动节” 有一点异曲同工之妙!有时候翻译的字不对,整个词语的意思就变了 同样的,“jury” 这个词的意思和陪审团真的一点关系都 …
原创 照相的宋师傅 旧闻评论 旧闻评论 微信号 jiuwenpinglun 功能介绍 认真照相,其他都是闲扯。 发表于 想要为朱令写点什么,会感到显著的困难。一是信息环境带给人的沮丧感,有关她的讨论贯穿在互联网从无到有到衰败的全过程,曾经繁 …
如图,新冠历三年11月23日,昆明市中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门口,落叶满地。法官身着法官袍,律师西装革履,原告、被告俱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诉讼材料都放在地上,所有人席地围坐,进行“街审”——疫情时代开庭的新形式。当然,每个人都要戴着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