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排名前 29 位成都女孩弃港大 68 万港元奖学金,选择北大马院,如何看待她的选择?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米迪 发表

说几点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的。

1、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之前只招研究生不招本科生,且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研究生生源是相对于北大整体而言较差的(指的是本科学校较差,自己曾经采访过某任马院院长,接触过他若干研究生,当然他们人都挺好的,而且也不避讳讲自己本科学校,他们告诉我马院不乏二本考研考到北大的)。而且他们的职业道路跟北大大部分同学不太一样,所以,长期以来,这个专业在北大属于存在感低(没本科生,且与其他专业学生既无竞争关系也不互通有无)、评价一般(主要是就生源质量而言)、且大部分人既不关心也不知道他们都在干啥的一个专业。

再加上,北大不乏唯土著论的学生——即只认本科北大出身的学生为北大校友,马院的评价和存在感会更微妙。个人并不认同按本科学历来划分(尤其是接触过相当多超级优秀的非土著研究生之后),这里只说明有很多这样的同学。

当然,马院在北大名声不太好,还和一些事情有关,并不完全是生源的事,就不便展开细说了。马院在北大名声不好和马克思主义没半毛钱关系,北大真正关心工人、搞马克思主义实践的一批学生,可跟马院没啥关系。

我想说明的是,很多人不知道北大还有这么个专业太正常了,除了政治课助教没见过马院学生也太正常了,没听说过马院本科生毕业干什么的更正常——这个学院到现在为止还没出过本科毕业生呢……

2、就目前北大马院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设置来看,如果没水分的话,绝对不算水,可以说是非常硬核了。

啥都不说,培养方案要上公共基础德语和公共俄语,英语课程和其他非语言专业的学生要求一样,也就是大学光语言要学三门……

然后专业课除了马哲外,哲学系很多课都要选修,中哲西哲之类的课都不少。

我说这个没啥别的意思,我个人并不认为这个培养方案很合理,感觉有点大锅烩、乱杂揉。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这个专业从客观设置上来讲,一点也不水,并不是大家以为的政治水课的合体版和升级版。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选个课业水的专业、大学钻营人际关系玩攀升,那别的不说,语言这三座大山就能把人压死。别想太多。

3、站在个人角度,我不会轻易建议高考生报北大马院。

为什么不建议呢?

这个专业还没出过本科生,你不知道它咋样,也不知道毕业后这些人都去干什么了。很多人会臆想,国家一定会怎样怎样安排的啦,就好像很多高中生被老师忽悠着 “去北大学小语种一定会被安排到外交部啦”,“就算没有明确规定会安排,外交部一定有很多内部指标啦”,就这样忽悠过一大批对小语种一无所知的同学报考。

我这里就很明确说一点,除非谁能拿出所谓的 “内部资料” 来证明国家对这个专业、尤其是北大马院本科生会有很好的安排,否则谁也别在就业上瞎意淫。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明确的安排,毕业生压根走不到社会里,国有私有几乎任何企业都不需要这个专业的学生。

别动不动跟人谈理想谈情怀,一个严重依赖政策的专业,拿不出任何就业相关的明确政策,就别看个专业名字就开始意淫。这可能只是你网上跟人打嘴仗口嗨的几句话,但这可是别人的一辈子。

至于有些人说的去高校当政治老师挺吃香的,我这么说吧,如果这个专业真的很吃香,不会出现我第一点里说的,研究生院长期以来生源并不是很好。大家都不傻,要真出路那么好,这么多年考研保研早把生源卷上去了。

当然,我这个印象可能有点老了,因为我说的我采访马院院长、接触他的学生已经是若干年前的事情了。如果你有证据证明马院现在研究生生源非常好,可以补充和反驳。

4、站在整体角度来看,我希望有高分学生报考马院。

为什么呢?因为在我比较狭隘和有限的个人看法里,我觉得我国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很多人水平普遍较差。(如果你反对,那就是我认识狭隘、阅读有限。)

我希望有高水平的人来搞理论,搞出一些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理论。如果你是高考超高分学生,报了北大马院读本科,心里还是想着当个旱涝保收能划水的政治课老师,那我觉得确实不值得;如果你想因此飞黄腾达、仕途高就,那我建议你看看北大马院出过啥高人没(别看了,真没有)。

我个人非常反感现阶段的大部分大学政治课程安排,并非我反对我们国家体制和理念,而是反对因为大学必须开设政治课而养了一堆闲人和废人(当然,我也是碰到过好的政治课老师的,但大部分政治课啥样,有没有人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的是正面还是负面作用,上过大学的心里都有数)。

如果必须有人搞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让水平很差的人瞎搞,不如让水平高的人来搞。

虽然高考分数高不等于高水平,但至少是几乎唯一可以衡量的指标了。

至于你搞出来搞不出来、搞出来了有没有实践意义、就算有实践意义有没有人听,这都是后话,等有一批高水平的搞社会主义理论的人出来再说。

当然,这是我站在宏观上这么说这么想,如果哪个高中生问我他个人要不要报北大马院,我的建议还是上面写的。

5、作为一个曾经考虑过港校的北大毕业生,我当然可以政治正确地调侃一下港校,阴阳几句 “现在谁还去香港读书啊”,然后毫无争议地收割一些赞,但这不是事实。

港校一些专业相对于清北来说,优势还是有的,无论实习、就业、申请国外 phd。如果你真的面临 “清北和港校选哪个” 的处境,希望不要被网友口嗨裹挟,要认真去分析自己的处境。

知乎用户 林为珮 发表

下次媒体吹奖学金之前,麻烦贴上学费,(奖学金 - 学费)的净值究竟是多少,68 万扣掉学费住宿费还剩多少。

如果人家想进内地体制内发展,北大马院的优势比港大明显。例如,部委央选政审刷人,港大本科可能会被刷。

顺便一提,北大马院本科可以申请清华马院博士,清华马院博士申请教职的结果,能让工科博士嫉妒死。

1、马院硕士博士没有疯狂扩招,甚至本科生数量都没扩招,供给量小。

2、全国上至清北,下至大专,都要开设马克思主义课程,都要招聘这个专业的大学老师,需求量大。

当然,港大法律的就业也是非常不错的,内地很多互联网公司在香港上市,很多商业行为必须走香港的海洋法系,内地的法学专业都是 “大陆法系”,无法过来竞争,而欧美澳的白人又不能算作 “自己人”,港大法律毕业去做这种业务,收入方面是拉满的,详情见评论区。

不过论躺平,还是选调回家乡比较爽,纯粹看个人喜好了。(成都生活质量高,躺平多好)

说到最后,好像就业最差的还是传统工科,只有大国工匠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知乎用户 摸鱼的王同学​​ 发表

我支持她不去港大来北大,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选择北大而不是港大,站在中国乃至东亚发展大势上来看,毫无问题。

但是我不支持她选马院。

一则这个学院今年第一届找本科生,之前都只招研究生、博士生,学院在北大内部的地位其实相当尴尬(说直白点因为没有本科生其实归属感没那么强);

二则这种高度特化的岗位,本专业发展目前看似乎只有党政机关或者任教,且不说这条路顺遂不顺遂,**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华山一条路、没有更多其他可能性的境遇。**而这个专业作为提前批,在转专业上会受到何等限制尚不清楚,也加剧了这一问题。

PS:如第一点所说,马院不同其他院系,马院本科生在非党政机关的其他地方的吸引力有多大,也得打问号。

三则,即使有志于党政机关,也未必需要马院作为本科。这位女生作为文科生,完全可以选择诸如法学、经济学这样的专业,并不影响后续想着公务系统发展。

最后,以党国高校的卷度,大学任教这档子事,基本不会有太轻松的专业。即使是马院的岗位,全国乃至海归这么多哲学毕业生也可以盯着搞,北大马院的优势没那么明显。

不管怎么样,欢迎学妹来到北大。

北大是一个兼容并包到兼容咸鱼和失败的地方,好好享受这四年吧。

最后,把我很喜欢的一段话送给学妹

中文男足的意义大抵如此,它教会我们失败,教会我们平庸,教会我们面对现实。但管他呢,谁说十八岁的成功就不是成功?既然站上过巅峰,还怕什么深渊无穷——退一寸有退一寸的欢喜。

知乎用户 从不毒舌可达鸭​ 发表

68 万港元奖学金去读港大,家里还是要再准备几十万才读得下来的。而四川文科 29 名也远不能在清华北大任选专业。在这种条件下,这位女孩选择北大马院其实非常符合时代背景。

当经济增长处于高速期,毕业生选工作时,工作的成长性就比稳定性更重要,因为身边到处都是日子越过越好的例子。而当经济增长减速,稳定则会成为评价工作好坏都第一要素,毕竟看到身边越来越多中年被优化的例子,能拿份中等偏上的收入,平稳地度过这一生就已经不错。

与占大学专业数量多数的理工类生产型学科相比,马哲就特殊得多,它属于斗争性理论型学科,正是在它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打败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赢得革命斗争。那反过来想,如果马院毕业生都找不到稳定工作,只能在社会上颠沛流离,那可能会发生什么?再如果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人颠沛流离也感到无望,那这些思想又意味着什么。

因此近年来,我们看到大学理工类专业加速扩招,为的就是把工程技术平民化,培养更多廉价的理工科人才,创造 “工程师红利” 为经济建设加足燃料。而法学马哲等专业则严格限制人数,力求把理论思想精英化。

2020 年教育部出台《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 1∶350 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给予专用编制且不得挪作他用。并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按照本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 40 元、专科院校每生每年不低于 30 元的标准安排专项经费,保证思政老师的经费待遇。且不得将国外期刊论文发表情况和出国访学留学情况作为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职称) 评聘的硬性指标和排次定序依据。

有了这个规定以及极少扩招的背景,具体到就业,北大马院博士毕业,去四川大学直接拿专用编制当思政教师也非常有可能,还没有国外期刊压力及留学访学背景要求,毕竟社会主义建设的最佳示范就是中国,中国模式是世界争相学习的模版,我们有足够的理论自信。而清华土木博士毕业,去兰州大学谋份教职也不能保证接收,因为理工科院系看中海外访学经历,毕业人数众多也不缺谁一个,即便拿到教职合同也得 “非升即走”,必须大量发表境外期刊应对 3+3 考核,最终还有不小概率被淘汰。

诚然,拿到理工科正式教职后的待遇要比马哲丰厚得多,但理工科的道路却更加坎坷。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小富即安和高风险高回报到底哪个更好,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砣。反正呢,如果底牌不够好,那不如找好冷牌。

就算以后想法变化,北大马院本科毕业也是法学,去申请香港 llm 再走法律路线难度也不会太大。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考研竞争也会更激烈,任何专业考研初试内容里马哲毛概都占很大篇幅,做考研培训班老师也有外快可赚,进可攻退可守。一个专业可以让人想奋斗就有机会奋斗,不想压力太大也有足够的编制可拿,这就是王牌专业,总比生化环材机械土木车辆飞行器这些传统工科毫无退路要强。

知乎用户 世袭人民上议员​ 发表

看你们争得这么激烈,我还以为是在机械和土木两个专业中二选一呢。

知乎用户 董不懂​ 发表

这就是 49 年选择加入国民党的感觉。

马院这两年确实很火。以前马院是人人鄙视、门可罗雀的专业,这几年突然变成了香饽饽。无他,好找工作而已。

原因是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教育部 18 年下发文件,要求三年内补齐思政课教师缺口,按照 3.5:1 的比例配齐思政课教师。之前马院长期不受重视,缺编很严重。这一下子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

马院这两年 火到什么程度?一个清北本硕博的人想留北京,基本只能找一个双非高校。但如果马院的学生找工作,只要有两三篇 C 刊,随随便便一个帝都 985。本科背景好一点,文章稍微发的多一点,要留清北也不是什么难事。在清北,国内土博能够留校任教的,只有马院。

但这个就业的窗口期,也就这几年。这几年各高校马院疯狂招人,基本已经补齐了缺口。另外马院从 18 年开始扩招,硕士博士都扩招了一倍。等到第一批扩招的博士毕业的时候,马院就业的机会已经没有那么多了。

这位女孩放弃港大来到北大马院,按照四年本科五年博士(直博)的进度,最早毕业也得 2029 年了。那时候马院的就业,跟现在的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等主流文科专业也没啥差别,人多坑少。

当然,我相信这位女孩来北大马院,不是为了个人前途,而是为了信仰。因为北大马院有孙熙国、陈培永这样的名师,能学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知乎用户 佐伊 23 发表

港大的奖学金都是虚的。

先告诉你 68 万,你去了就告诉你分四年给,每年必须在期末考获得前多少名(评论区提醒,是按 GPA 算,有一个成绩标准)才能真正发给你。

当初我高考的时候差点也信了港大。毕竟 68 万,我高考那年还能买杭州稍远点的地段一套房呢。各种亲朋好友忽悠我爹妈,能让你女儿给你们省一套房出来,全省前十去港大还能任选专业,这么好的事干嘛不去呢?

但是我爹妈还是心态比较坚决,相比港大还是更相信北大。因为当时他们去过好几次香港出差,觉得香港的社会环境和学习环境并不好,还是送我去北大了。那是 06 年呢,还是一个人人都定体问我陷思的时代,但是我爸妈还是相信,北大的各方面都更好。

我读本科的时候,大一有个同学是选择去港大,当时是港大第一年在北大委培,读完一年就去香港。这一年同学和我们一起学习生活得很开心,期末的时候同学很犹豫,很喜欢北大,同学和老师,还有环境都很好,到底还要不要去港大,要不要干脆回去重新高考一次(因为这个同学高考成绩相当好,再考一次也是一定考得上的)?

但后来这个同学还是决定去港大,因为家庭条件一般,觉得港大有奖学金,还有国际视野,于是就去了港大。这个思路在当时还是很普遍的,那时候还没有流行读美本,读港大是大部分高中生想要获得国际视野的几乎唯一选择。可是这一去,就和我们再也没联系了……

好多年以后我们都研究生毕业了,有同学去香港工作,偶然的机会又在工作中碰到了那个曾经大一在我们班委培的同学。两个人于是就约了顿酒。

据说一开始那个同学也是很客气,说在香港很好,学习很忙,实习很忙,所以就没再和我们联系。但是后来酒过三巡,终于说了实话,原来这个同学在港大过得很糟,一进校就被其他同学排挤,甚至在宿舍里遭遇其他同学的霸凌。不得已住到外面去,但生活环境很糟,导致学不进去,老师也歧视这个同学的背景,成绩一直上不去。本来说好的奖学金,也是分年发,考不到成绩要求(经评论区提醒改正)根本拿不到…… 大三那年因为被排挤、成绩很差、生活中还被骚扰,所以抑郁症休学一年。好不容易读完本科,但本科学历在香港很难找工作,同学心怀不甘不想回内地,毕竟已经在这里熬了这么多年,再苦一苦就熬出头了。于是硬着头皮再读了研究生,又苦了两年,终于读完研,在香港找了个工作…… 因为这几年过得太苦,又从人人上看到我们这些北大的同学一直过得很开心,所以根本没有勇气和我们联系……

(再跟大家多加点注释,在我读大学的那几年里,基本上一直是定体问我陷思时代,当遭到 “外人” 因为所谓体制、自由等问题的质疑和排挤时,大部分在国外境外读书的年轻孩子,肯定是首先反思自己,都会觉得一定是自己的问题导致无法“融入当地社会”,挺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

一时间约 ta 的同学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毕竟我们本科四年,加上研究生两年,真的过得挺开心的,课程选择多,同学友善,老师耐心,社团活动丰富…… 所以只能安慰那个同学,现在已经工作了,重新开始了,以后大家多联系,互相帮助吧……

后来那个去了香港的同学的结局,我不想说,因为大一的时候我和 ta 是特别好的朋友。想到这些我真的是很难受的。我特别想告诉 ta,不要强撑,回来吧,哪怕啥学历没有,我们互相帮助,你也能过得很开心很好的,有这么多朋友在这儿呢……

你要问那个去了港大的同学奖学金拿了多少,其实只拿了第一年的十几万,扣掉学费(委培期间港大学费照交)没剩多少。后面因为成绩不达标,一分钱奖学金都没拿到。而同学在香港租房、生活,以及后来看抑郁症的医疗费,你就想吧……

所以这个成都妹子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读大学为的不是赚钱,而是自己选择一条未来的路的起点。北大作为一个起点,很好。马院作为一个起点,也很好。希望这个妹子能一直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走下去!


顺便说一嘴马院。马院今年是第一年招本科生,之前只有硕士和博士。我本科有同学读马院的硕博。马院硕博当时最大的就业方向就是考公务员和高校任教。

马院以前也有本科生,但当时都是专升本。很多思政教育专业专科的同学来考马院的专升本。

大部分北大同学对马院的印象应该都是公共政治课。零几年,大家也明白,当时的公共政治课是什么情况。因为我们国关院有自己的专业毛概、外交史(中国的外交史基本上就等于中国近代史)、马克思主义概论,所以我们专业是不上这些公共政治课的。我记得我就上过一堂公共政治课就是马政经,但自己上课也是在写别的课的作业论文什么的,似乎偶尔听一点课总听到老师一直在讲自己做生意的事。

虽然公共政治课就这样吧,但是北大马院的硕博其实还是学术水平很高的。我读书那会儿不兴去考公务员,更看不上马院的硕博。但是也有铁了心想学马克思主义,想学党史的同学去考。马院硕博出路在当时大家大多看不上,现在可吃香了。从实用主义上讲,进马院,也算是以后半只脚已经进了体制内,如果本来就想去体制内,为什么不读呢。

另一方面,成都妹子全省 29 名,其实这个排名在北大招生名单上也算比较靠后了,专业基本上没有太大选择余地。现在不知道情况,我 12 年帮学校在浙江干过招生,浙江 30 名左右的考生来北大基本上是新传,社会,历史,考古这些。相比之下,现在有马院了,马院不是热门专业又是第一年招生,招排名稍靠后一点的也正常。

知乎用户 徐小疼 发表

我来说几句大实话吧。

1、文科的省排名 29 位,能去北大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基本没有挑选专业的余地。

2、北大和清华的专业填报,或者说省前 100 位同学的专业填报,几乎是和招生组协调后的结果。招生组会进行几次模拟,确保专业和录取。

3、这位同学和同学的家人,显然是做了复杂的取舍。

4、北大马院或许会给到这位同学想要的前途,但绝没有各位朋友想得这么简单和唾手可得。

5、「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这句话的讨论前提,是「见过猪」。此问题下大多数网友的回答,似乎并不是「见过猪」的回答,有太多想当然的段子。

6、以上回答均基于我本人的粗浅观察和臆测,如果您有不同意见,以您的为准,我完全同意您的所有意见。

7、本回答并未对 PKU 和 HKU 进行对比,两校各有各的优点。

祝这位同学有远大前程,如愿以偿。

网络空间的话语是虚的,希望这位同学不要太过在意这些声音,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利益相关:若干年前的文科考生,出分以后各大学校招生组打电话过来招生和确认专业的那种;政治学相关学科背景;没怎么吃过猪肉,但是偶尔能看看猪跑的猪。

知乎用户 学生陈月半 发表

这个问题我可能比较有发言权…

个人自身经历,本科强势法学院 + 顶级律所工作 + top2 马院研究生。

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吧:其实看了一下很多知友的回答,众说纷纭,各执一词,都有道理可言。不得不说,辩证法是真的好用。不同背景出身、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性格特质等等,导致面临选择时做出的判断结论完全可能是相差异常悬殊的!

法学院或者法律行业不错,我至今都以受过正统的法学教育为豪,极大得塑造了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律师,尤其是头部律师的收入和光鲜体面也是事实,当然其中竞争压力和付出也非大家直观可轻易想象;马院很红,理论看似很空,至少坦白说对于直接变现市场价值、职场打怪升级来看,不及法学院毕业当律师,这也是个人亲身验证的结论。

彼之蜜糖,汝之砒霜。当我暂时停下职场脚步,选择马院读书时,周边有羡慕者感叹我的潇洒和勇气,也有好友批判我的任性和幼稚。当然,这些其实自己还是比较清楚的。虽然并不能看到这种学历对于职场打怪升级的加成,但是读书学习的机会可能还是得趁年轻才好把握。当然,现在我已经完成硕士学业,所以回首看,自己的预计还是较为准确的。现在的我,看到之前的同学继续在律师行业打怪升级,不过积累进步,还是会反思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但,也只是偶尔,总归对于自己的选择,没有后悔。

回到正题,这位小学妹的选择,抛开她的各方面条件谈选择是否合理,都是难谓科学的。自身个性是否理想主义?是否独立自强?家庭背景是否二代?是否海外发展?这些都是选择时需要衡量的问题。如果对于就业或财富积累有着明显急迫的需求,那么无论什么学校的马院本科可能都不是个好的选择,主要原因很简单,不是个直接对接市场认可的专业;如果不急于就业或接受较低薪资待遇的职业,如大部分公务员或教师等,尤其是有志于从政的,则确实是个港大甚至哈佛都无法比拟的好的选择。当然,并不是说这些学校不好,相反非常好,但可惜不是一个竞争赛道。从政对于家庭背景、求学背景的重视程度,就不多说了,懂的人自然懂。

以上,说得比较抽象。举些简单却真实的例子给大家自行感受一下吧:

同学 A:与我类似法学院出身,意外来到马院读书,一直坚持考证积累,为之后从事律师工作做准备。

师兄 B:top 院校类似马院专业一路本硕博上来,家庭背景不明,但一直忧虑自身毕业后的就业出路,并以去新东方当老师为温饱底牌。

同学 C:白富美,背景地方高干,本地贵族,但忧虑留京阶级下滑严重。但常年感慨自身读书如玩耍,一切好像太容易轻松(事实也是),工作择业稳妥舒适。

师姐 D:top2 两校横跳学霸,一路别人家孩子,心思细腻敏慎,留京经济压力很大,博士毕业京校留任,对象优秀,但仍感慨赚钱不易…

其他不熟悉道听途说 E、F、G…:读博中道退出,继承家业… 边读博边操盘自己集团…… 读博后去中金搞投行了…

所以,大家讨论的都是整体的趋势和规律其实,具体到个体… 同个学院的差别都大得吓人…… 匿了匿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三本 + 浙师大马克思硕士 + 华中师大马克思博士,都能去浙大当老师,北大本硕博马克思不会差哪儿去,这个专业完成北大本硕博难度很小。

部委选调、党史办、编译局、中联办、中央 (省) 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科院、国策研、新华社、人民日报、985211 老师、央企总办宣传部门…… 有的是去处,别替别人瞎操心了,人家 18 岁就超过你 38 岁的思维了。而且这姑娘聪明伶俐又漂亮,体现出很强的综合能力,非常有主见,别用你那小镇做题家思维对别人指指点点了,你不嫌寒碜我都觉得尴尬。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看了今天北大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就明白了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接受录取通知书要副院长亲自送达,家人盛装打扮,记者全程跟拍。从家长的打扮气质上看明显不是一般家庭,学生也像是善于营销自己的那类。她们一家明显就是为了让她以后进体制内,现在努力地积累声望和资本的,人家也不傻。

今年马院第一年招本科生,马院宣传一波,这个女生及其家人也能顺势造一波声势,当作一个宣传典型,为进学校之后开展各种学生工作铺路。算是开了个好头。对于这样有志于进入体制获得权力的家庭,金钱又算得了什么呢

北大微信公众号的推文:

https://mp.weixin.qq.com/s/CIRnlkxCmTYSU6trSIsx1A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今年马院招生的 “老师”,21 年毕业的北大马院博士,我有点感动啊。第一年招收本科生,能招来这么多信仰玩家,以后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了,北大马院也后继有人了。

我去吉林省招生的时候,也有一位文科同学分数不低(645),特别坚定就报这个专业,没有任何犹豫和迟疑。一般拿马院当跳板想转专业的,我基本都劝退…… 提前批本来就是个 buff,不能啥便宜都占了。

一般情况下不是特别了解专业、不太喜欢这个专业的我都劝退,压边可以进北大但是毕业只想赚大钱的我都劝说去复旦或者人大学金融。

人嘛,最难过的就是既要又要还要…… 但是如果提前想通,我觉得马克思主义这个专业,还是很有用而且好就业的。

与中文、历史、哲学等这些传统文科相比,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历史比较短,师资系统很多也是历史、哲学的方向,但是真的感谢大大我们专业越来越得到重视了。真的很好找工作,而且工作很容易对口。

2010 年考大学的时候,我自己报考了中国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和吉林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被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录取,当时班里有 20 名同学,除了我,几乎全都是调剂的。后来这些同学纷纷转向别的方向也在不同领域有着很好的发展,但是把这个方向坚持下来读到博士的,只有两个人。

前天,和一个法学的博士聊天,他跟我说你们专业火了呀。

我说 “这个冷灶我也烧了十年了。”

综上,专业这东西跟小马过河似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杠就是您怼,么么哒。

知乎用户 流枫阁​ 发表

这个女孩子的选择绝对是正确的,可谓踩在风口上了。北大的马院和一般大学的马院可不是一个概念,随手翻了一下 2019 年北大马院的就业,简直不得了:

国家烟草专卖局,中信证券,还有三个请自己看图。

去向行业多是体制内和金融、教育相关。

加上这几年选调生的行情渐长,马院又是根红苗正,

这还是研究生的就业,按照常理,本科北大马院的就业去向只会比研究生更好。

所以那些担心女孩就业问题的人,真可以闭嘴了。

当然了,对于一个心怀理想的人来说,谈上面这些就业问题都俗了一些。

再者,去香港念书也不是人人毕业都能拿到好的律所和投行 offer,我的香港同学原话是:冷暖自知。

关于北大和港大的讨论,还让我想起另一个更猛的学霸:刘丁宁,2013 和 2014 年两年的辽宁状元,也是从港大金融退学,考取了北大中文系。

她第一年成状元的时候,还上过天天向上,那期节目我碰巧看了,还没入学港大她就已经表现出强烈的退学意愿,但是谈起北大中文系的时候,她眼里真的就在放光。

后来她在港大年了一个月就退学了,第二年成功进入北大中文系。看网上公开的消息,2018 年顺利保研了北大中文系的创意写作方向研究生。这是真的有理想和情怀的人。

也是从那时起,网上开始对香港的大学产生争议。很多曾经放弃国内 TOP 大学去香港读书的过来人,也现身说法吐槽自己的糟心经历。

大家都知道国内大学有学生会,很多人还嗤之以鼻,觉得官僚、不干正事。

但是比起香港的学生会来说,国内大学不知道好到哪儿去了。港大学生会除了众所周知的那些糟粕外,还有很多奇葩玩意儿:

比如服从性测试。动不动就搞点兄弟姐妹会,整蛊新人,做奇怪的动作、或者高呼口号、半夜喧哗,强制要求 “合群”。至于霸凌、孤立这种东西,更是常见的很。

所以很多内地生去香港,读研赌博还行,但对于还比较单纯、尤其抱着美好期待的本科生,是经常受挫的。

加上港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以及更加精致利己的氛围,更让大部分有情怀和理想的内地生严重不适。

所以,我严重支持这位女生的决定,

北大能带给她的东西,在今天这个时代,远远大于港大。

知乎用户 李小粥​​ 发表

清北这种学校想上热搜也得靠一些冷门专业呀!

去年北大的热搜是,湖南女状元放弃牛逼专业,遵从自己内心学考古。

今年是成都女孩不要港大巨额奖学金,选择北大马院。

去年那位学考古的女生上了热搜,网上吵翻了天,一开始是各种嘲讽和质疑,接下来国家队开始救场了,她收到了中国各大博物馆、考古研究所送的书籍呀小礼品,鼓励的信呀!

被网友称为被考古界团宠的女孩,一时间风头无限。她注册了微博,瞬间加 V 认证,无数粉丝。俨然一个新兴的网络大 V。北大官微深圳都发文欢迎她入学。

和去年比,今年这个热度可是没那么强烈呀!港大巨额奖学金不要 ,要去北大读马哲。

今年这位成都女孩拒绝高薪港大,选择马哲。那等着网友吵翻天了,估计中国的哲学圈,马哲圈也要开始热烈欢迎,动作不断了。开始送这送那,马哲大佬发来个祝福什么。

说不定中国马哲思政圈团宠的女孩也要诞生了。

我们敬请期待,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不过说到香港的大学,在十多年前,香樟哥读书的时代,我们那个三四线城市,如果录取了香港呀,新加坡的高校,在学校看来是一件比清北还长脸的事情。说明我们高中国际化呀。录取这些学校的学生,名字也会放在清北之前。

至于说,那些读了香港名校的本科生,他们发展情况好不好。反正我觉得都那么回事吧!最终结果基本上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可能考入那个学校,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成为了他们人生之中的一个小高潮。

最后讲讲我同学的清北故事吧

[香樟连翘:刚过清北线,学校老师强烈建议报清北,但没有专业选择的余地,该不该选?有什么建议么?​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answer/1985165783)

知乎用户 香樟连翘​ 发表

我无比尊重她放弃港大 LLB 而选择北大马院的选择,也尊重她的梦想和追求,正如我也尊重所有当年放弃清华分数线和华五计算机的分数线,一门心思为了理想和志愿去读哈工大航天 / 飞行器 / 力学、天大建筑 / 化工 / 精密仪器、西交材料、清华土木建筑化学材料的那些人一样。

任何人都有自由意志和权利去追求他 / 她在那个年龄认为正确且值得追求的东西。

知乎用户 立党​ 发表

也许你们想多了,可能这姑娘就是怕毁容呢?

哦,对了,这是 2020.9.20 新闻

知乎用户 黑化肥发灰 发表

文科生省排 29,能去北大就不错了,基本是压线。

还要啥自行车?

文科生省排 29,如果放在新高考省份看,基本是总排名 500 名开外的水平(根据选科情况估算),并且还没考虑文科数学更简单和新高考文科赋分更高的因素。

因此,如果是新高考,她大概率也就是一个华东五校边缘文科专业(社会科学实验班、外国语)的水平。

在老高考的模式下,如果想考入顶尖名校,文科生的难度其实是低于理科生的。但是如果想考普通一本或本科,那文科生还是更难一些。

知乎用户 数学建模老司机 发表

我补充一下,北大的马院现在应该是很好就业的专业,因为国家这几年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每个学校都要配齐相关老师,所以在本来就很好考公务员的基础上,马院还有大量的大学就业机会。

我了解的情况是,有些院校甚至是马院硕士都会招进去做思政老师,人大马院博士有人直接留校,而我们经济学博士,最好的也是去中央财经大学非升即走。我的室友就是人大马院博士,马上准备去北京工业大学任教,年薪三十万还带编制,因为缺人,但是这个风口也就是这一波,人招满了就没了

知乎用户 擎天救驾朱全忠 发表

这题我会!

当年我参加的化竞冬令营,南科大、港大、港科大都以重金奖励竞赛生选手报考他们学校。其中南科大给的是金牌 10 万现金 + 30 万经费,香港的两所给的是银牌 30 万和金牌 60 到 100 万,应该是奖学金 + 经费。

但我并没有选择去其中的任何一所。一方面,在当时的我眼中,中国的大学只有 “清北” 和“其它学校”之分,那些钱不足以撼动我要去清北的决心;另一方面,我也没有拿到金牌。


个人觉得,这位学妹的选择是非常好的。就我在北大读的这几年来看,马克思主义学院也的确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了。马院承包了我们本科生必修的几门思想政治课,从这些课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年纪较大的老师按部就班讲授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本科生的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而年轻的老师往往可以提供更多基于课程内容的、启发性的思维,比较受学生欢迎。现状是马院足以承担本科生教学的年轻教师还是较少,有些内容还得让过了退休年龄的老教师坚持讲。

马院最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前几年开始就允许 18、19 级的本科生转入,现在直接招收高考生,招到一批有志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才俊,补充自己的人才梯队,对于学科建设、本科生教育,都是利好消息。

今天朋友圈里转发的第一份录取通知书,看样子就是给这位学妹的。北大今年这么做,这么宣传,为重点建设这个学科造势,挺好,毕竟作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之一,精神是要传承的!

[首封!报考北大马院女孩收到录取通知书​mp.weixin.qq.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p.weixin.qq.com/s/CIRnlkxCmTYSU6trSIsx1A)

祝愿她可以顺利完成学业,将来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知乎用户 初空庭 发表

选择北大没问题,选择马院是几个意思?有哪个北大土著会觉得马院的是校友?

知乎用户 Edinson Cavani 发表

我觉得这个 “奖学金” 很误导人。

二零二零年入学的非本地学生在港大修读首个本科学位课程的学费为每年港币十七万一千元,住宿费及生活费约为每年港币七万元。

68.4 万其实只够支付 4 年的学费的,住宿费生活费得自己掏钱,一年七万,已经比北大的学费 + 生活费(一年 2-3 万左右)多了好几倍了,更别说北大又不是没有奖学金。

如果延毕,不好意思,每年 + 17.1 万港币,自费。

那学习质量如何呢?即使按照昂撒那套重视 “留学生比例”,并把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当做不同” 国家“的排名标准,北大国际排名也不比港大低。实际的认可度,港大大概是南大浙大的档次,而且随着时间不断下降。

至于体验,那就更不好了。高考随机性那么大,一个状元重考一次还是状元概率是很低的。能出现这种 case,说明 “状元退学重考” 已经有不少了,“非状元退学重考”的案例只会比状元再多几十倍。刘丁宁一个人广为人知,其实说明了至少上千人都选择了“退学重考”。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会去这么选择呢?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是

如何看待一名学生放弃了”以 2-3 倍价格就读南大的机会 “,选择了” 北大的中下专业“?

这个选择不是显然的吗,有什么好讨论的?能去清北当定向生,临床医学之类(国防生已经没了),正常人也不去选择港大” 全奖 “吧……

我觉得这个新闻,其实是对港大的明贬暗褒(对北大则是明褒暗贬),” 看,港大多厉害,放弃港大全奖去上北大,都值得上新闻了!“,和那个” 孙一宁王思聪 “的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知乎用户 还是不注名好 发表

港大同学们都不太爱在论坛里发言,但其实浏览的人应该不少,可能还是不屑于做口舌之辩,不过我这种咸鱼觉得还是应该分享一些信息。

有段话说在前头:说实话,各渠道有关港大内地本科生的学习体验的介绍还是很少,这也造成了很多人,包括很多成绩优秀的高中学生,对港大缺乏足够的了解,在选校时充满了疑惑和犹豫。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到今天,港大在内地一届差不多通过高考渠道招 300 人左右,算上今年即将入学的 21 级学生,自 97 回归的二十多年以来最多也就是 24*300 =7200 个人,可能还不如清华北大两校一年招生的数量(据我所知一个学校一届四千人左右)。因此,后来的学生能收集到的信息和了解到的前辈体验也实属有限。

说老实话,在港大,特别是在早年,因为缺乏过来人的指点,我知道很多我的学长姐,包括我自己,入学之后才发现自己选择的专业和面对的生活和当初报志愿和录取时想象的很不一样。很多人过了很挣扎的大一,最终还是适应了这里的学习和生活。也有人过的始终不顺,甚至还有人因为不适应选择了退学(比如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 2013 辽宁省文科状元退学事件)。因此,这个女生不去港大,我觉得无可厚非了。相对于北大,港大确实风险要高一些,毕竟要到一个和从小习惯的环境不太一样的地方去。

至于专业相关,之前的回答有同学已经半开玩笑的提到了 “能选马院的人,要来港大 LLB 不得气死”。港大法学院本科生的课程设计和培养模式确实是和英美 law school 一脉相承,从理念到内容和内地学校应该可以算是风格迥异。特别是这位女生如果内心比较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思路,那她到港大法学院可能确实要接受一些多元的理论,特别是多元思想的碰撞。附带一提,大一我还在法学院上过戴耀廷的课,那可能是他最后一年在港大开课吧。

注:当然基础体系的不同并不影响港大法学院作为中国和亚洲顶级法学院的水准,也没有影响和内地法学院的密切交流,就我一个非法学院学生,都听过好几次北大和武大法学院老师到港大开的 seminar 和讲座。包括据我所知也有一些内地法学院本科同学来港大读 PCLL,乃至 JD。

至于奖学金,其实近三四年港大的条件已经放宽了。我入学那年,内地招的三百高考生能拿她这个档次(她这个是次高档,免除四年学费)的奖学金的都是少之又少。至于最高档全奖(学费 + 生活费),全国只给了 9 个。我看上面提到全省前一百就能有奖,不知道是不是指的是打底的半奖(也就是学费的一半)。我印象里,奖学金一共有四档。至于 GPA 条件,任何一档想要拿满四年,都是要过 3.0(B)那个线。有同学(估计是学弟妹)指出很容易,我认为近几年确实是这样了。不过有个回答提到很多年前自己的高中同学在港大没能过线导致奖学金被取消,我相信也不是无的放矢。在几年之前,特别是 12,13 年及以前,的确有一些内地生某个学期过不了 3.0。

这种事要结合特定的历史和时空条件特殊分析。第一,那时港大是三年制,因此设立了委培(委托培养制度),当届录取的高考生先在内地定点的几所大学读大一,大二再去香港。因此去了之后的不适应要明显许多。第二,越早的同学,他们能收集到的前几届同学的经验越少,因此更多的要靠自己摸索,碰了不少壁(也有我一个)。时至今日的新生们,据我所知已经能从几个稳定渠道获取到大量学长姐们有用的资料和经验,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适应港大学习生活的速度也因此快了太多。

再附带一提,再早的港大录取(应该是刚回归那几年),甚至是不直接招高考生的。我听说,学校会直接在清北大一学生中搞选拔考试,通过者会被港大录取(知乎上好像有这么一个学姐)。他们的体验,可能还更不一样吧。

有句话叫 “时移则世易,世易则事变”。时代不同了,情况和条件都不一样,因此大家的经历可能会出现差异。这都是很正常的。

但毫无疑问,往届学长姐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和资料分享,让现在的新生们更好的适应港大。这可能就是俗话说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吧。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知乎用户 伪装者 发表

网络上的小故事:

晚饭时间,一家人坐在一起闲聊。小孙女说:今天老师问我们以后的梦想是什么,我说我要当医生。一听这话,旁边的爸爸笑了,我女儿真不错,医生工资高。妈妈说医生受人尊敬。奶奶说医生还可以赚外快。爷爷说医生好嫁人…… 最后小孙女才说:医生不是治病救人的吗?

…………………………………………………………

但凡有点自知之明,就该知道自己没啥资格去评价这些上 top2 的人所做的选择,尤其是这些真刀实枪考上本科的。

评价个冰箱不需要你会制冷,但如果你是个火盆……

知乎用户 关工 发表

剔除掉理工农医专业不算,有家国情怀、对时政感兴趣的人完全可以选择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

问题的关键在于包容与思辨。举个例子,反马克思经济学的派别有奥地利经济学派,你本科念经济学是既可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可以研究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但是,本科念马克思主义专业,你能在毕业论文里正面写奥地利学派么?

信不信一个学派 A 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一个专业给研究反对学派 A 的学说留多大余地?也就是说,这个专业内部要有足够的思辨和争论的空间。

——————————————

我这个答案完全没有提钱的事,这个女生上大学后应该转专业。

知乎用户 城市猎人 发表

匿名保平安

姑娘,千万别来啊,大概率后悔(pku 学生,认识一些马院的硕士博士生)

你这种水平的来北大马院就是浪费人才。认识这个学院马院研究生真的就是养老摸鱼(理工科的看就是水的冒泡儿,相比其他人文社科的也是水的冒泡)。

如果只是求安稳 体制内工作 可能会好一些,但是父母不强,后面路也不好走。

这个专业想靠自己能力,够呛,完全看人脉(包括父母的)。

除非是二代,都安排妥当了,这个回答就当作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标题是放弃 HKU Bsc 去北大读数学 / 物理 / 化学,这叫 HKU 碰瓷北大,因为 HKU 的 science 的确实力不强。

可惜是马原和 HKU Law,这叫北大碰瓷 HKU

——————————————————

这么说吧。我不是很清楚北大马原出来的出路,但是 Law 院内地生出来过他们那个考试然后进大律所应该是不难的,至于工资,我想各大律所的起薪都能 google 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个答案说港大奖学金必须班级前三名,又是自己的同学被排挤 balabala。可不可以不要本科都没考上就来瞎编啊。全奖的 renewal condition 是 cGPA 3.0 over 4.3 scale。 基本上只要你学了,就可以到,除非你是一点都没学。况且就是跌到 3.0 以下,也就是 10%deduc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说 HKU science 的确不强,但是这不是因为 faculty 质量,主要是因为人太少了,和国内一搞一个方向好几十号人不能比,但是 publication 也是不弱的,比方说 Yao 组和 Shen 组,发的 PRL 也不少。 从某些方面来说我甚至还是挺建议内地本科生过来读 physics 的,毕竟不内卷。

知乎用户 拉格朗日的学生 发表

上当受骗的都是年轻人哦。不对,还有老年人买保健品。

知乎用户 公孙敖 发表

明显是被北大招生老师忽悠了

知乎用户 七海千秋 发表

港大和北大的选择确实见仁见智,但是北大马院?

我当然不能说这个理想本身有什么错,但是我觉得这个东西是能靠上课上出来的吗?这和学论语治国的本质差异在哪?

我觉得她放弃港大法律去学北大考古或者历史都让我更能理解。

北大也是出了不少人才的,哪个是马院的?

当然,她将来最差和最好大概都是体制饭碗,只是自己把路走窄了。而且真以为体制就会高看马院科班吗?

去马院在我看来根本不叫理想主义,有点半吊子的感觉。你说想要为国服务,难道祖国最需要你的方向是会是读经?难道不应该是大国工匠吗?

而且我这么想,如果外国人这么选择我觉得倒无所谓,因为老外比较自我。我们中国人的选择还是要考虑家人。修身齐家总在治国平天下之前,我们不说一定选择利益最大化的,但是选择这个潜在收益最小但风险最高的有点对家人不负责任。这就类似于你自己中了张大奖彩票,按自己性子随便就花了,关键也不见得做了啥好事。

除非她是二代,都安排妥当了。

ps:为了避免有人觉得我在酸,我当年高考是理科,但是比这位小姑娘排名高。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无良媒体炒作。

文科生省排名 29,裸分一般是不够北大分数线的,应该是靠着自主招生拿到的降分才能上北大。

降分进北大专业是受限的,都是极其冷门或者天坑专业,这个问题压根不在于她怎么想,所以就不需要过度解读了,没那么多情怀,就是没得选。

知乎用户 blueseason 发表

短期投机者会一辈子后悔,

长期主义者会一瞬间崩溃,

但把短期投机者视作远大理想追寻者的,

会被投机者割一辈子韭菜。

长期主义者 > 短期投机者 > 旁观的笨蛋

至于为什么马院不是长期主义……

只要不是旁观的笨蛋应该都明白。

知乎用户 塔斯马尼亚雨林​​ 发表

每次我回答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个好专业的原因的时候都被和谐。

反正大家知道在高级段位,这个专业是个好专业就对了。

这一专业研究将服务于我国一些重大战略规划

自己悟。

知乎用户 赛赛 发表

昨天(7 月 11 日)有媒体报道说,四川成都一个应届高中毕业生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文科总分 643 分的成绩,这名女学生放弃了香港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和 68.4 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选择填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这则报道,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一个文科高考生,在填报专业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这件事能成为新闻,其本身就饶有意味。当然,此事惹人注意之处,也或许是因为该女生放弃了港大巨额奖学金之举。然而,无论如何,以正常思维考量之,难道不是与上述现实相反的举动才更符合新闻成因的逻辑么?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作用之重要,尽人皆知。这个重要性体现在高中毕业生的高考专业选择时,却能引来些许惊诧,静下细思,这个 “惊诧” 的现象恐怕才更加值得人惊诧。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样是重要的理论体系。将这样的理论列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学习和研究的专业,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既为大学的一个专业,自然要进行招生,也自然要有人报考,这同样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一名高考生对大学所学专业的选择,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除了兴趣、爱好和理想以外,还有诸多现实的因素在影响考生的专业选择,比如就业以及可就业岗位的可能薪资水平等等。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实中的重要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专业中的权重并无直接的关联;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毕业生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一样,同样要面对和应付专业学习之后的选择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与选择其他专业也并无不同,这样的选择不过是考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和抱负出发而作出的决定而已。只不过,由弃港大巨额奖学金所形成的反差,衬托出了该考生其后选择的清晰和坚定。事实上,以中国教育体系及其目标的设定,应该有更多的高中生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兴趣和爱好,应该有更多的高中毕业生将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专业选择。对此,应该以平常心待之,而不应有诧异之感。

上述报道称,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今年高招只招收本科生 20 人。这个规模的招生人数,能否满足有志于此的高中毕业生的需求,还待相关研究报告。一个高中毕业生的高考志愿成为热议,这或许就是这个专业如何发展的重要依据。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光明网”,作者 “光明网评论员”)

知乎用户 光明日报​ 发表

纯从钱途角度讲当然是港大法学院,将来不管的留港还是进内地红圈所,肯定收入要比北大马院好十八条街~

但人为啥就不能是单纯对理论感兴趣?就想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有啥不可以?纯粹为钱,当年马克思的老师都是鼎鼎有名的实证主义巨擘,马克思本科毕业出来当律师靠家里老婆关系那不是得混的风生水起(另有一个工运领袖拉萨尔帮男爵夫人赢了遗产官司,从此财务自由)?那他攻读哲学博士是图啥?

人生苦短,能不能多点冲天的是情怀志向,少点泥地里的龌蹉算计?

知乎用户 萌之检事正 发表

说实话 这是两个人生 而且她未来大概率会后悔

知乎上面大部分人是不知道 HKU LLB 的含金量的… 也不知道国际所起薪会比 90% 北大马克思学院学生一辈子的工资最高峰还高。难道大家评论之前不会先看看香港律师收入水平么,知乎上面搜得到的。再引申一下知乎上面那个 公务员和投行的 回答。 在香港律师可比投行要吃香多了(至少不会差,保底水平很高)

替她感到不值 毕竟身边缺少真的在两地的行业里面混过的人 我甚至都猜得到老师和家长会怎么说两个选择 一个是 “没落的靠国家政策支持的特区” 一个是“冉冉升起” 的“从政”专业,进去以后可以从政也可以转专业

哪怕她问过毕业几年的学长姐都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人生轨迹完全就改变了 港大 LLB 是整个香港(世界上 IPO 金额最大的金融城市)的王牌职业的王牌院校 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和赚不完的钱。毕业 100W 起跳(实际上是比 100W 多不少的),然后公司出钱读 MBA,做到 40 岁一年千万起步不香吗。内地你要什么级别才愿意和这个换啊?北大马院出来就一定能做到那个级别吗?几率多少啊?港大 LLB 做到以上可是大概率事件

而北大马院能提供个啥,家里是北京的吗?从政几代人啊?

被学校加老师忽悠瘸了 太可惜了 真的太可惜了!

不过这也算是时代的浪潮吧,就和当年被时代裹挟着选了清北生化环材而放弃了计算机的人一样。也算是身边没有懂行的人吧。

不管怎样,依然祝她有个灿烂的人生

来自一个投行从业者,港大清北都接触过蛮多,律师收入也蛮清楚,官员也接触的不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喜欢政治学为啥去马院啊,去政管啊,国关啊,社会系、历史系、哲学系啊(!评论提醒漏了元培 PPE 这个巨神的专业)去马院会后悔的……

知乎用户 drapeaublanc 发表

以后她会后悔大半辈子的

知乎用户 鹦鹉博士么么哒​ 发表

正常操作。

要我我也选北大马院。

未名湖畔考虑人类命运不比你香港半山别墅熬夜看案卷开心?

一年一千万港币又怎样?不就是房子车子医疗教育么,北大马院能缺你这些?

知乎用户 张华 发表

马院这个专业我看了下培养计划。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marxism.pku.edu.cn

感觉就是真正的中国版 PPE,和牛津对标的那种,前途是不会比元培那个 PPE 差的。往乐观了说是培养政治领袖的项目,往悲观了说是约等于没有专业的臭文科生,实际上和港大 llb 不会有那么大的本质区别。家里不差钱的话,完全可以毕业了去香港或者美国读个 JD,差钱就在北大保个法硕,出来照样能当律师。

很多答案看问题过于乐观了,好像港大 llb 个个年薪百万,或者北大马院毕业的个个要么进体制要么拿到 985 教职。实际上这并不是大多数人的实际状况。顶级岗位的机会不是光一个学历就能保证的,里面变数太大了,运气很重要。北大和港大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毕业生实际找到的工作可能都是被知乎网友认为配不上这个学历的。但是这俩地方下限也不至于太低,而且转换渠道也有很多,读研就是一次机会,求职又是一次,而出了社会你甚至天天都能折腾。

所以学妹不管怎么选,都不应该用 “蠢” 来形容,毕竟这两个选项都不差,二者之间差距也没那么大。

知乎用户 小泽马大哈 发表

妹子这么漂亮,哪怕在成都这种美女如云的地方也算能打的。

爹妈都是语文老师,深耕教委这条线,从市招办到省招办都是有门的,勾兑上北大招生委也不是什么奇怪事,不需要网友们替她操心。

人家比你懂

知乎用户 观星老道​ 发表

贵校马院招本科生了???害人不浅。

贵校马院唯一的存在感在每年开学公告栏上贴的处分名单上,一大半都是马院的期末考试作弊被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两种人生道路的我都认识不少,同高中的文科前后几届里,北大法学然后美国读 JD 的,北大政管去办公厅的,以及近些年比较多去省市选调的。

我没见谁后悔了!见面时会互相开玩笑,恭维对方的职业,但是聊起自己从事的事业,都是神采飞扬的。

选择法律、金融是服务资本世界,选择马克思主义是选择服务社会,奇怪的是不管每年高分考生怎么选都有一群人站出来指手画脚批判一番。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个人理想千差万别,没有人有资格对 18 岁年轻人的人生选择指手画脚。另外那些展望纸醉金迷美好生活的评论,你自己过上了吗?

知乎用户 Nergigante​ 发表

我是个庸俗的人,如果是我,我也会选给我 68w 奖学金的港大。

评论区里有熟悉律师行业的朋友说了:

港大 LLB 是整个香港(世界上 IPO 金额最大的金融城市)的王牌职业的王牌院校 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和赚不完的钱。毕业 100W 起跳(实际上是比 100W 多不少的),然后公司出钱读 MBA,做到 40 岁一年千万起步

从世俗和经济的角度来看,无疑选择从业律师的角度是最优选项。

但小姑娘最后选择了北大的马院,这个选择,我想应该和经济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这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能考到全省前 29 的小姑娘,我不认为她是因为 “没有思想、不会思考” 而做了这个选择,我更愿意相信,她能做出这个 “不被常人理解” 的决定,那她便不是“常人”。

既然不是常人,那便不需要被常人理解。

祝福她。

知乎用户 大佬虎​​ 发表

首先,这个课程设置是非常欧洲传统风格,德语和俄语都要学。嗯,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差不多也是这样,除了俄语母语,所有学生还要额外加修德语和法语,英语默认是个人都高水平。

其次,虽然是马哲专业,但是马哲作为 19 世纪欧陆哲学的某种顶点,必然是在前哲学到希腊罗马哲学到经院哲学到文艺复兴哲学和欧洲近代哲学基础上发展来的

那么显然要高强度学习哲学史和哲学的各个部分,课程难度不会低,思辨训练应该会相当高强度。

第三,在当前文理、文工交叉的大背景下,可能还会增补科学哲学的部分。

这让我想起一个人?谁?

毕业于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学院和红色教授学院的一位大佬,米哈伊尔 · 安德列耶维奇 · 苏斯洛夫

这个课程设置,非常的欧式而且非常的古典,基本上就是在培养苏斯洛夫式干部了。

苏斯洛夫什么人,不用我多说吧?

港大所有专业都不可能为这个姑娘提供和苏斯洛夫 - 1 苏斯洛夫 - 2 苏斯洛夫 - 3 相对应位置的职业生涯,简直就是垃圾场的垃圾。

别说只给 68w 奖学金,给 6.8 个亿都不一定值。


有些人完全不看 2021 版的马院本科生培养计划就评论,唉

这课表完全是婆罗门式的方案:

最有针对性的还是以下的选修课

这压根就没打算让学生本科毕业就完事的,很有可能先来一个本科,然后直博,把学历刷到头之后被某个机关招走。高校这一亩三分地人家真不一定瞧的上,最多是简单冲一下职称,越过某个不可说的地雷阵。

知乎用户 Tzar Xe 发表

小姑娘水平很好,怎么选都是很好的选择 ,就是不知道和这些新闻媒体有什么关系。

小姑娘也很理性,也是积极准备了面试和专业选择,后期选择了 PKU,明明是个优秀高中毕业生的常规操作,不知道这个新闻编排出来是想带什么节奏。

微博上说些 “没用的话” 的网友水平才是真的“高”。

去年白姓同学拿了一百万去 HKU 要被拿出来说,今年成都女孩不去 HKU 也要说。真是不知道这帮不管 PKU 还是 HKU 都去不了的人天天盯着这些干什么,能有成就感还是能挣钱?

多希望媒体能不这么反智,不要消费人家小姑娘,不要消费这些承载着上百年历史底蕴的高等院校。

知乎用户 西環怪力水手 发表

也许人家就是不想成为恐怖分子的帮凶这么简单

知乎用户 山诺​ 发表

能去清华北大的有几个拿不到港大奖学金的 emm

知乎用户 FurryLuca 发表

我知道的,今年某 985 已经内部招聘了两轮兼职马哲教师了,全校在编在岗教职工人人都能报名,只要你真的能讲得了马哲课。

为什么要招两轮,因为第一轮没招够。

理工科有一个很著名的 “低流” 现象,即 985 博士出来去 211,211 博士出来去双非一本,双非博士出来去二本大专高职。

目前来说,这个现象在马哲专业是反过来的,双非马哲博士可以进 211,211 马哲博士可以进 985,985 的马哲博士留校或直接从政。

我国国力突飞猛进,但是宣传高地被蒋方舟。贺卫方,高晓松等公知占领多年,以后对马哲专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最少近五到十年,马哲专业毕业生会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问题里的女生选择北大马院,对她个人来讲,她会有一个非常光明的前途,大致相当于十年前,一个人高考报名了清华计算机。

知乎用户 千里一醉 发表

理解不了为什么只学马克思主义,难道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能拯救人类的政治理论?社会科学各方面都学习,加上实践,才能探索出解决方案啊……

知乎用户 魂魄妖妖梦​​ 发表

2021 某高考弱省文科省排 17.

分数比主人公高个几分

港大及港中文都有联系过我但我同样选择了北大马院

但尴尬的事情发生了

我 提前批

滑档了

我觉得能去北大读马院(居然)很热

知乎用户 coisini​ 发表

所以,当不是 “事实之全部” 时,标题就有点耸人听闻。总结其它回答的四点:

一、68 万港币分四年给,就是四年总额。(一年 14 万人民币)刨去学费、住宿费,估计生活费自己还要贴点。

二、上一届说,港大的 68 万不好拿,有成绩排名要求,不是无条件奖学金。

三、正在加强思想教育,政治教师配比有硬指标,留京容易。(现在留学生的思路就是,不管去哪里留学,最终目标还是要弄个北京户口,让天天看中文网的父母放心。)

四、该专业第一届本科生。未来就是第一届科班。过往研究生都是其它专业三本转来的。(加之,现在马列的科研经费充裕到难以想象的程度。前途还是光明的。)

(加之职业发帖员把香港人渲染成,看到大陆人就冲上来围殴。没去就被吓死了。)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反正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不去 hku…… 就算不喜欢 hk,按这个排名从学术角度讲,还不如去复旦人大读一个人文社科经管法积累些方法论,比直接本一就读贵校 my 要强得多

知乎用户 天山的小蘑菇 发表

说实话,真佩服。

放弃港大的王牌,选择北大相对冷门的专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这个决定的。

相信她的家学肯定很好。

加油啊。

知乎用户 陈同学 发表

不是,这都 2021 年了,不是 2001 年啊!

港大和北大选哪个还需要争论么?如果你未来大概率在大陆发展,但凡脑子清醒点的都知道选北大啊!

知乎用户 张砺锋​​ 发表

说真的,不太理解,首先,我们要看到香港大学的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录取的应该是法学院的专业吧,而且,香港大学进去真的把法学读出来了,那这种,基本上按照逻辑,直接去工作,或者是说直接再继续读硕博都是可以的。去各种事业单位,公务员都没有问题。

但是,中国人依然还是不太相信留学,或者是不太相信香港的院校吧。还是觉得北大的知名度更高,但是忽略了,我觉得就是你要看你所去的院校专业能力,也就是说法学你就业的话,如果你真学出来了,实际上能处理的岗位,或者是说能去的层次,也不会比北大的这个院校低,再说去北大的这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院,我觉得也就没有什么以后的发展空间了,就只能是选择以后奔着研究和公务员这种方向,当然也许人家就家庭的因素,或者是就是这种考虑,就是以后奔着这种方向也是未可知。

所以,确实,香港大学的法学专业非常强,也确实是有这样的机会,给到这么丰厚的奖学金,真的不容易。但是你也只能说,现在中国人对于海外学校的了解程度就是不如国内,他们依然还是处在一种就是不用专业眼光去看,而是用所谓的院校的知名度去看,依然还是顽固地相信所谓的双一流。所以这种事情就没有办法。

你说啥人家不明白,人家就是小地方出来的,人家只知道北大好,人家不知道港大的法律专业是什么东西,而且人家一听是北经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那简直就是根红苗正,你不用去讲这些东西,这就是中国社会和中国教育这种制度导致的闭塞和落后的想法。

所以,这种事情出现也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小姑娘会后悔,但是她自己做的选择,她坚持走下去就好了。

[西班牙留学大分析 — 什么叫做 “好大学”,驳斥唯排名论(附卡洛斯三世大学等院校本科申请最新语言政策)​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5335831)

http://weixin.qq.com/r/qUnC2gjEWVUmrUy59xy7 (二维码自动识别)

http://weixin.qq.com/r/qUnC2gjEWVUmrUy59xy7 (二维码自动识别)

知乎用户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发表

选择去哪里读书, 读什么专业, 都是自由的. 我觉得如果她真的喜欢读政治专业, 那么这个选择非常好.

但是这个事情的新闻报道看得我很迷惑.

按照澎湃新闻报道所说:

“我填报的志愿基本都是政治学、政治经济学这类的专业。”
“高一时,我就暗自在心里定下了要考北大的目标,到高三时我才逐渐确定自己的兴趣方向。另外,高二时,我有幸参加了‘北大暑期学堂’学习,这次经历也加深了我对北大的向往之情。”

这个姑娘从高一就决定了想要去北大, 高三时确定了自己的兴趣方向 (政治学, 政治经济学). 但是在她面试香港大学的时候:

今年高考之前,王艺瑾参加了香港大学的招生面试且表现不错。当时,王艺瑾填报了港大法学、金融、社会学相关专业。

并且, 在拿到总分 643 分的高考成绩后:

高考成绩出来后,王艺瑾向港大上传了自己的高考成绩。

那么你到底是想去北大还是不想去北大啊?

知乎用户 Anonymous 发表

我觉得非常可惜。

利益相关:P 大人文本科毕业。

我认为应该选港大或复旦的其他专业。

原因是马院实在是太差了。

我从近几年参加招生的经验以及自己毕业之后的出路,大概总结出了以下几个顶尖文科生志愿填报的小 tips:

(1)以自己的兴趣作为填报志愿的第一标准,至少做到不讨厌自己的专业。

即使就业很好,一个不喜欢的专业也会学得人丧失希望。

(2)如果没有明确的兴趣、对所有专业都基本能接受(这是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尽量选择更好的综合类大学和更基础的学科。【在校内转专业没有限制得很死的前提下】

对于文科全省前 500-1000 名来说,综合类大学就是 985,更基础的学科就是人文的文史哲、社科的法律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类等。

这一条是接着上一条的:很多时候,在入学前,学生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应这一专业的培养模式。为了兜底,我们建议选择好专业更多的大学,至少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在这一方面,985 有着巨大的优势。

选择基础学科的原因是,人文专业的就业,除了做学术找教职之外,没有绝对的专业对口。从就业单位的角度来说,他们的选择标准是 “更好的学校” 与“更硬核的专业”。这两项共同保证了你的学习能力,足以为用人单位所用。比如现在很多新媒体岗更愿意招中文系学生而非新闻系学生,本科阶段的专业认可度是非常重要的。

(3)清北和其他大学有壁,在专业可以接受的情况下无脑选清北。

首先,清北的培养模式在国内比较中高度成熟,资源非常丰富。对于文科生来说,这种资源非常重要。

其次,清北在就业市场的认可度高得吓人,尤其是清北的优势专业出来的学生。比如北大的文史哲法、数理化生计算机等基础学科,以及清华的工科。

(4)去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景。

不仅是专业的直接就业结果,还有整个学科的蛋糕有多大、竞争有多激烈,专业的主流走向是什么等。

(5)将自己的家庭情况考虑在内。如果家庭有能力承担 GAP 考研或出国的成本,则可以少考虑专业去向和出路的问题。

用以上几点来看这个女孩的选择。

首先,她应该没有明确的专业指向。法学院和马院的学科差别真的挺大,我猜她应该是比较常见的没有具体专业兴趣的那种孩子。

其次,北大和港大都是很强的综合类大学,从现有水平来看基本可以持平,后劲来看北大略强一些,这一点上差距不大。在专业方面,港大法学院是老牌优势学科,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稳定期;而北大马院专业过于特殊了。

首先,可以说,马院的本科培养基本是一个空架子。

我们可以来看看马院官网公布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公共必修课是大家一起修的,不考虑在内,我们直接来看专业选修。

可以看到,一般全部由本院系开设的专业必修课,马院居然有一半以上依赖其他院系。这表示马院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多样性和水平都有待商榷。(马院有很大一部分老师在上全校政治课不能作为这件事的解释:数院同样也在给全校开数学基础课。)从这个角度来看,马院开设本科专业的能力本身就存疑。这一点可以跟其他所有人文专业作对比:没有一个人文专业,哪怕是差一点的人文专业,出现专业课一半依靠其他院系的情况。

我随手截图了一张马院培养方案里列出的 “自主选修课” 列表,来自哲学系。

一方面可以看到,这些课程全部混杂在一起,完全没有体现本科培养的思路,看起来就像把所有沾边的课全放上来。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课程设计。(好歹分个类啊!)

有趣的事情是,这些课虽然都标明来自哲学系,但是这些课都是我本科至今 5 年中从来没见开过的课。这些课大概率只有一个课号,只是放在培养方案当中充数。“自主选修课” 名义上加起来有 90 门课可供选择,但仅从哲学系的情况看来就有一半是这种空头课程,可想而知这其中的水分。而且,哲学系的师资也非常紧张,马哲专业的教师完全不可能把这些课程都开出来。另外,虽然是修了别的专业的课,但也只能蜻蜓点水学几门,与别的专业完全不能比。将这样的专业作为本科主修专业,真的对学生非常不好。

其次,马院的认可度在校内和就业市场上都有问题。在校内,可以说,马院的本科生基本无法硕士申请到其他专业,因为现有的本科培养实在是一个空壳。校内很多人默认马院的本科生想要从政,他们几乎不和一般本科生出现在同一个圈子中。在就业市场上,由于这个专业今年刚刚开始招本科生,很多人一听到这个的第一反应是跨专业的硕士,甚至不觉得是北大的本科。如果想要跨专业考研,那会几乎没有来自北大的任何助力。

因此,马院本科生的就业几乎只能限制在政治相关就业当中。但即使是在政治方面的就业,难道就能与北大其他本科生竞争了吗?北大马院吸引人不是因为它是优秀的马院,而是因为它是北大的马院。在北大其他比较成熟的院系想从事相关工作的也大有人在,同样来自北大,就业市场会选择哪种专业的呢?(就我了解的情况,深圳中学招聘政治老师,只要北大哲学系,不要北大马院。)

这里就要接着讨论到清北与其他学校有壁的问题了。北大马院今年是提前批招生,大概率并不好转专业。而清北事实上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几乎开放了全校自由转专业,同为提前批的国家专项就并不受提前批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清北的资源优势其实被削弱了很多——因为你享受不到这种资源。

此外,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个硕士阶段挺热的专业方向,你在保研当中也大概率很难保研本院。据我所知,马院这几年对本校保研生的成绩门槛是年级前 10%。马院不傻,他们知道优秀的本科生都出在哪些院系,本院保研大概率是难的。在本院保研难、外院系不承认马院培养质量的情况下,这个竞争会激烈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最让人觉得可惜的一点其实是,这个女孩高考成绩真的非常好,真的没有必要。

不过我还是祝福她。北大是一个很好的学校,给人提供各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希望她越来越好。

知乎用户 羽生慎慎 发表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知乎用户 tom pareto 发表

知乎用户 魔影俏俏 发表

偏个题,这只是小姑娘的一个选择而已,没什么好比较的,又不是说这两个地方性价比差了多少。

但我觉得有件现象值得警惕,这件事马上上了热搜、营销号发通稿,不知道是媒体和高中炒作吸引流量,还是有人在给小姑娘铺路(懂得都懂)。一个高中打模联、上节目,还挺会包装自己的人,用不着咱们平民老百姓瞎操心。

她是真心喜欢马理论?真想学的话当初又何必报港大呢?港大的筛选一关接一关,不都是她自己去的?报的也是法学金融,我真是没看出这和马理论有什么关系,这就是她口中的 “真心喜欢” 吗?那这片真心未免有些廉价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有个发小,90 年代 985 法硕毕业。她家里可能觉得她是个女孩子,非要她去进体制,然后她就去了法院系统。

当年体制内工资跟体制外差别应该比现在还要大。当年她一个月到手应该也就 300-500 百吧。外面的一个柜姐都比她挣的多。

然后这一路走来。中间她读了博士,然后还派她去美国短期学习了一段时间。从省高院的书记员到副庭长、庭长、研究室主任、审判委委员,到下派到下面市里做中院院长。然后一路上来,现在是某省高院的副院长。

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开始就能看清,也根本不能说那条路好或者不好。无论走那条路都不容易,走好了也差不到哪里去。

知乎用户 乘风破浪的爷爷 发表

怎么?香港不是我国了?一个个搞得和 hk 是人间炼狱一样… 正常选择而已。

另外对于大多数学生,我个人还是劝进香港本科的,毕竟大陆学生过去就是吊打 local… 升学轻轻松松,没必要搞到本科读了 top7,然后大四考研 hh。(能考上还好… 我同学 tm 的没考上原地裂开)。入学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保研不是手到擒来,最后被人卷麻了,啥也不是。然后别人 polyu 本科去 top30 phd 了 hh,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先是看到的热搜,微博评论真不能多刷,尤其是未成年,太毁三观了,从小我们就被培养爱党爱国爱人民,在这些人眼里都是 P 话,一个充满热血闪闪发光的十八岁女孩子斗志昂扬的诉说着自己的梦想,在他们眼里张口闭口不是当官就是人民币,思想觉悟真他妈恶心。本人虽然不提倡形式主义,但在中国实打实的没有党没有马克思就是不行,虽然这件事情属实对绝大多数在这个时代下纯纯受益的我们来说提不起兴趣,况且现在真正有一颗赤诚的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力量之心的年轻人更是极其少数,你不想干我想不学,但这些事情没有新一代的年轻人没有现在的 00 后站出来去做,就是全党全中国的灾难。我竟然还惊奇的看到真的有人会说 HKU 的 68w 不选竟然选北大这种虎狼之词,我真吐了

知乎用户 光头强又来看书了 发表

咱好像记得港大的排名比日本东大高?

为了避免有人说咱歪屁股,所以特地挑了个日本大学来对比。

你把那个排名里的英语授课,留学生比例给砍了,大概差不多就是真实的样子了。

当然,在我看来还不够。纯粹按理工科学排才叫合理。

不同文化下的人文学科根本没啥可比性。比如说,中国的马院肯定世界第一,但是就是架不住有些学校招马列老师要求海外经历优先。

那啥历史学、经济、政法。。。。。外国(特殊地区)的学校对中国人来说其实就是个屁。

你一个社会主义经济专业去学弗里德曼曼昆的买卖黑奴、买卖器官合理,真是富有戏剧性。

所以这种事有啥好看待的?

咱河南人。爆论一把。南洋理工大学其实就比不上南阳理工大学。

港大的真实水平也就是商丘师专许昌学院的样子,连黄河水利学院它都不配碰瓷。

要不谁出来给讲讲港大有啥科学成就?

科技没有,人文学科呢?学习带个喜羊羊头套给河童开释?

这种殖民地遗留的洋垃圾 “大学”,也就是一层虚幻的光环,一些人跪得久了才把它当回事。

而且环境也差,无论学术(如果有的话)还是生活都极其糟糕,稍有理想和追求的人宁肯选国内二本也不会去,何况是北大?

看到许多回答都在讲就业优势,赶上风头啥的。求田问舍刘郎才气。我很悲哀。

再爆论一把。世界上的大学除了五流氓德意日,再加上奥地利音乐学院之类特殊的东西,其它基本全都是野鸡。国内任意一个 211 吊打加麻大奥村,更不要说鸟不生蛋的新西兰之类镀金农村了。

有人可能要列举一些诺奖一些试验室啥的,沙特国王大学倒是啥都有,你觉得怎么样?

令人疑惑的不是为啥有人舍港大而选北大,而是为啥还有这么多人纠结这个事啊。

只要还有一天有人觉得港大比许昌学院好,开启民智就还任重道远。

PS:利益相关,俺有好几个同学都在许昌学院。

知乎用户 醉眼梨花满路​ 发表

靠,我想考北大马院还考不上呢,只弄了个武大。可港大呢,当年我的成绩上港大那是轻而易举,他们也说每年给我 40 多万的奖学金,但是我还是没去。为啥?闭格不够。

人要多为个人的未来着想,而个人的未来又跟国家紧密相连。按照现在这个情景~美国很快就会屈居第 2,到时候中国就是世界第 1。现在的中国是什么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发源于谁?老马!等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了,什么专业是热门专业之一?马学呀。马学学的好,你以后就是发扬社会主义、传播社会主义的领军人物。到时候只要不走歪路,前途不可限量。

你们笑这位美女愚蠢,这位美女还笑你们无知呢。再者说了~68 万港元 = 57 万人民币。这点钱,还买不起北上深一个小房间呢,好干嘛?还有,看这位美女的着装、谈吐,你觉得她家缺这 57 万吗?谁看不起谁呢。

前面已经有那么多的答主说明了港大奖学金是个什么鬼东西,评论区某些人还对我冷嘲热讽的,真行!不用对我冷嘲热讽的,这样只会显得你们无知!!!

知乎用户 反思怪的克星 发表

她的选择好坏,往大了说,取决于中美博弈。

港大 LLB 是香港最强的法学专业,毕业之后再进行一年的 PCLL,两年实习之后就可以获得执业律师资格。或者考取美国 JD,之后在美国从业。就像上文中匿名答主所说,这是一条钱途光明的道路。

北大马院,之后大概率在本校读研,读博,出来后去其他高校授课 / 从政。

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在香港学习法律基于 common law,未来的从业方向也偏向于跨境并购,港美股上市等 “横跨中外” 又需要精通外国法律的金融相关业务。在北大,未来的从业方向则是我国意识形态的建设(去大学教书),或者进入党政机关(选调生从政)。

目前来看,前者是更加 “有利可图” 的。它提供了一条成熟、可以预期的职业路径,并且迈向高薪、体面、身处一线城市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为什么众多答主认为成都女孩选错了。

但从趋势来看,成都女孩的选择或许并没有错。

身处香港的律所、投行、会计师的很大一部分业务来源是大陆公司进行的港股、美股上市。随着中美关系恶化,我国经济 “内循环” 的建立,以及对于信息安全的加强监管,未来中概股在美国上市将日益减少,港股和科创板将会成为主流。这意味着业务的缩减。同理,跨境并购等业务在 “内循环” 条件下也不再成为主流。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其上层建筑也随之发展。意识形态作为指导上层建筑的纲领,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已经不能 “摸着石头过河” 的时代,为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提供明确的理论支持,重要性无需赘述。

长远来看,如果笃信中国在 20 年内可以登上世界之巅,并且维持领先地位,这势必导致美元霸权的解体、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在这一前提下,practice common law 将变的无利可图,而北大马院的毕业生则能成为类似于当代弗朗西斯 · 福山的 “大儒”。反过来,如果中国不能登顶,美元依旧是霸权,我们的企业仍然把“美股上市” 当作里程碑,香港的 solicitors 仍然可以衣食无忧。

20 年后的事情,我们难以窥测,成都女孩做出了(尽管不一定意识到)自己的选择。落子无悔,我希望她能拥有远大的前程。

知乎用户 Biupa​ 发表

马哲是大有前途的,但与北大马哲是两个概念

知乎用户 山人 发表

如果一个人在青年时,能够靠自己的实力与努力而不是父母家庭的溺爱纵容,做出特立独行的选择,那么大概率她他不会成为一位平凡的人,无论这一选择本身是什么,最后是否 “成功”。

换句话说别轻易以 “老学长 / 老学姐”、“过来人” 的身份判断这类人……

当然这个事件发酵大鸣大放本身,无非是宣传口的日常 KPI。

知乎用户 阅思​ 发表

希望她能坚持学政治的信念,以后别转金融别转法学,以后看到港大毕业起薪百万不要后悔就行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这个是她梦想,只有当事人才清楚。

当然,如果换做我,毫无疑问选择港大,还有奖学金啊。

知乎用户 Frankie 发表

支持她!

这么几年折腾下来,加上疫情,国人也在逐渐破除崇洋媚外,何况这种二那啥大学,港大就是艘要沉的船!

未来二十年,中国,一定会是世界的中心。

不管别的回答如何阴阳怪气,

支持这姑娘,

人当然应该选择未来和光明!

知乎用户 熊熊​​ 发表

知乎到底是工科生多啊,还有不少人担心这个同学的前途,你们怕是根本不了解马院的毕业生现在有多吃香。近几年各高校都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有大量需要招人的岗位,而且往往待遇也不错。

有高赞答主质疑,既然这个专业吃香,为啥往年马院研究生生源质量一直不理想。其实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马院的毕业生开始吃香也就是最近四五年的事,我本科就读于某接近末流水平的 211,15 年忙活保研的时候,大家基本都是优先考虑保本专业,在本专业的范围内选不到理想的学校了,再考虑保一个马院的专业。这两年跟本科学校的师弟师妹们一交流,嚯,已经倒过来了,如果不是致力于学术的话,现在许多人都是优先考虑往人大、北师大等学校的马院保。

当然,据知情人士透露,北京高校的有关岗位再有个一两年基本也就饱和了,等这位同学研究生 or 直博毕业的时候,估计二三线城市的公立高校和一线城市非高校的体制内岗位也差不多饱和了,但是别管咋说,到时人家一个刚刚饱和的专业,就业机会大概率还是比那些卷了差不多二十年的专业多,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以前占着位子的人咋也能退下来一些,更何况人家还有北大这个光环,刚高考完就被当作正面例子大张旗鼓地宣传了一波,而北大的马院现在又是重点扶持对象,还没有洋博士来抢饭碗。退一步讲,就算高校、党校等机构到时没有合适的岗位,人家还可以考公务员或者走选调啊,这个专业能报的岗位简直不要太多…… 总之只要她性格没有太大缺陷,运气别太糟,将来的就业前景大概率是不会差的。

ps:据我了解,马院的专业发 c 刊也比大部分文科专业容易。

知乎用户 皮卡战车 发表

10 年及之前,是有很多状元和省前十去港校的。

15 年的时候,很少有状元选择港校,但主要还是清北差专业或者复交好专业这档选择港校。

20 年之后,加上港校名声确实不好,港中文在某些省的录取线已经到华五末尾了。(港大是面试,港中文是看裸分直接录)

如果留香港,港校倒是一个好的选择。回大陆目前真不如清北,目前公司的学校名单也不会把港校放在清北同一档,再加上短时间内会对香港有隐性歧视。

马院将来选调多好,清北选调目测厅级问题不大。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阻止学生跳楼?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于 6/5/2014 Update 昨天写下答案的时候带有太多悲愤,叹息和心有戚戚焉的情绪,有点文不对题了。题主问的是阻止的办法,我回答的大多只是导致跳楼的原因。如其他很多答案所说,但凡一个人起了轻生的念头,你是没办 …

需要重新审查评审沈培平的理学博士学位

需要重新审查评审沈培平的理学博士学位 作者:张箭 《新语丝》2021年4月25日发布了一篇匿名文章《前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现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如此招生》。这篇文章披露批评了史培军博导和他指导的博士沈培平在学历教育和博士学位授予方面的 …

为什么历史学家对易中天评价那么差?

知乎用户 Zpuzzle​ 发表 对于这一点,易中天自己也曾说过。有媒体采访他为什么选择在电视上讲三国而不是讲文学的时候,易中天说因为文学是自己的专业,太熟悉了怕出错,历史这个方向自己不太熟悉,敢讲。 这个事情看起来不可思议,但现实中在正常 …

大国理工梦

最近各路媒体开始引导一种奇特的舆论倾向,说我大中国越来越不重视理工教育,文科生太多太泛滥,导致我国没能发展出精细制造业,也没能搞出高精尖的芯片产业,处处受制于人。总之,文科生泛滥是导致我国制造业没能真正壮大起来的罪魁祸首。这种舆论导向真是让 …

白岩松追问通化市市长原因在哪

我的一位同学在通化东昌区做志愿者帮忙送菜,凌晨 3 点多刚回来,非常激动地跟我聊了一个小时。她说,终于明白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断粮吃不上饭了,因为社区送菜根本没有送给真正有需求的人。 按照她的说法,志愿者们并不是挨家挨户送,而是有一份名单,先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