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疫情能否结束?实体经济会好转吗?

by , at 04 April 2022, tags : 疫情 经济 清零 防疫 实体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三年了,医疗储备资源并没有看到,不管哪里出现疫情,就是不断的封城,不断的调人支援,然后感天动地,歌功颂德。

什么时候新冠不跟某些人的乌纱帽挂钩了,疫情也就结束了。

上海这次最终还是走了封城的老路,更加看不到希望。

还有,一定要切记,现在只有新冠是病,其他病不是病。

知乎用户 南洋浪客​ 发表

其实这已经上升到哲学问题,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疫情已经结束了

因为我们这边很多都是无症状、有些人得了都不知道,有天我打工的地方说有人感染了,因而我也感觉有点乏力,我在猜想我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

但是对于看数据看新闻联播的人来说,疫情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结束

这情形就像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一草一木皆可剑

总有人说某某国八十万人死亡,你是不是不把人当人?但我想这疫情在 19 年末爆发至今,已经两年半了,当时爆发时,张文宏医生出来说,得了新冠肺炎,肺会变白色,当时可是生灵涂炭,全世界恐慌

因为没有疫苗,病毒还是杀伤力较强的原始毒株

来到现在,全世界该打疫苗疫苗,该确诊确诊

我身边确诊的至少有六七位,从疫情一开始时大约 2020 年,某六十几岁亲戚需要入院带呼吸器,甚至要昏迷一周,最后挺过来

到上周我侄儿喉咙发痒,经过测试才知道确诊

我妹上个月要出差时,要测试才知道确诊,问她感觉如何,她说没啥感觉

这个和之前某亲戚进 icu 明显的不同,我还是深有体会

当然你一说疫情,总会有人说那 80 万人死掉的人不是生命, 那可怕的阳痿后遗症你不怕吗

怕,很怕,谁不怕阳痿呢?只是现在我连确诊了都不知道,怎么会想到确诊后后遗症是阳痿呢?

我感觉古人有句成语很好,刻舟求剑,因为我们必须辩证的看问题,因为我们不能拿川建国时期死的人来解释现在的疫情

毕竟他没做总统好久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觉得不会,本人虽然只是 hr,公司绝大部分利润都在老板个人口袋里。也就是很少一部分人赚到了很多钱,绝大部分人都是靠着的几千块,万把块的工资,苦苦生存。绝大部分普通人就这收入怎么可能带动实体经济去发展。

就拿我以前公司举例,员工一个月 1 万块都不到的工资,老板还要想尽办法在别人离职的时候,克扣 1600。交五险一金按照最低的交,加班没有加班费,绩效上还要各种动歪脑筋。但公司并不是不赚钱,老板光上海房产千万,妻子儿子早都送到美国住豪宅跑车。

公司去年的时候,搬了新的厂子。招人的时候,老板把人当成榨汁机里的橙子一样,厂里普通员工榨干血汗那种,三班倒四班倒熬死人的上班时间。

大部分普通员工那点工资,生存都很难了,谈什么发展实体经济。

去年的时候,还有很多人都被裁员了,到现在都没有找到工作,以后可能会更加艰难,老百姓口袋里没有钱,怎么发展经济呢。

老板也不是不赚钱,他现在是十个人的活,四五个人做,他就是不招人,外面工作又很不好找,所以大家只能死死在里面熬。

实际上眼前就是老板的问题,他故意不创造就业岗位,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还要压缩工作量裁员,赚到的钱又在他个人口袋里个人享受了,一般员工就那么点钱,升职加薪老板都喜欢装聋作哑。

大部分人,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找工作又很难,35 岁又容易被裁员,老百姓没钱怎么发展经济?

知乎用户 lance 发表

不会结束,没有好转的可能。

现在的局面是一个死局。

“开放共存”,病例铺天盖地,日增 100w 以上,大量死亡接踵而至,别管现在什么情况,到时候一定是全天下沸反盈天,经济瞬间崩盘,明末故事不可不察。

“坚决清零” 封城管控,运输阻断,经济破产,其他疾病患者得不到医治,失业人口剧烈上升,各地防疫政策日益极端化,魔怔化。老百姓民怨悄然累积,继续下去十年浩劫故事恐再次上演。而如果现在的中国失去 10 年,此消彼长,恐怕过去累积数十年的国运都要付诸东流,一夜回到解放前,东北大下岗,上海纺织工大下岗这些血琳琳的故事就在眼前。

现在两派几乎势同水火,牛李党争,东林党等历史书上的画面呼之欲出。

这次疫情反弹,中央统一思想压制了共存派,但显然民间共存思想无法完全压住,反而愈演愈烈。而事实上就连官方现在也没有了极端清零派,都在喊 “动态清零”,而这仅仅是第三波疫情,我相信可以“清零”“封城管控” 绝对可以压制住第三波,但现在几乎没有人相信不会爆发第四波。第四波如果发生,两派斗争会到何种程度让人也脊背发凉。

“特效药” 开发渺无音信。“疫苗” 名存实亡。

还有部分人想的是寄希望于事缓则圆,希望新冠自我演化,毒力及传播性进一步下降。出现新的更温和的毒株,但新冠听不懂人话,也不按剧本走,只是自由自在的演化,而且需要时间,而现在缺的就是时间。

现在是 4 月份,未来一年全球粮荒近在眼前,全国保春耕,复耕显然是第一大任务。但是新冠如果影响了春耕,保春耕还是保新冠?几个产粮大省如果陷入疫情或者无法结束疫情怎么办?得病的人无法春耕这一事实会不会让政策反复横越跳,导致二者都保不住?春耕保不住那是何等恐怖?

最可怕是这恐怕只是刚刚开始。

知乎用户 天意 发表

写在前面的话: 本意不想引战,只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分享治疗新冠的经验,至于经济,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说经济繁荣就经济繁荣,你说收入好了就业没问题,那你也是对的,总之你杠就是你赢了,建议不同理念的自己单开帖子,畅所欲言,而没必要在我这自降身份素质大扣帽子。CT 在康复后就不做了,大概做了三四次吧,主要为了看肺部感染病毒情况,感谢各位的关心。

4.2 日 追更 : 我这里的新闻上几乎看不到讨论新冠疫情的了,口罩也几乎没人带了,大家聊天也不会聊新冠了,餐厅的人越来越多了。

原文分割线

感觉话题很大,我尽量以自己作答,希望给你一些启发,人在海外回不去国,也感染过了新冠,身边的朋友也都得过一遍了,都是感冒症状,最慢的 3 天转阴,7-10 天,完全恢复,因为被国内新闻吓到了,特意请的私人医生来家里给我看病,医生都不想给我开药,最后开了维生素 C,维生素 D,我主要是喉咙不舒服,有痰,亲测 国内的金嗓子喉宝很有用,还有就是喝牛奶也很有效果,目前已经过了三个月了,暂时看没啥后遗症,因为比较惜命,从得病到康复 每半个月去做 CT 肺部检查,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希望可以帮你和更多国人理性认识新冠,而不是人云亦云。

国内的经济…… 我觉得大家自己用眼睛看就知道了,我还好 30 岁,疫情从 19 年年末失业至今,家里老人都有存款和退休金,没大病,房子无贷款,手里还有一些存款买了基金,股票,黄金,虽然都赔钱,但是我省点花,还能挺个两三年的吃喝不愁,可是…… 如果国内继续这样经济停摆防疫,我不知道 一部分人还能不能挺住两三年。

衷心祝好,万事早有准备,就不用太担心,无论是心理还是经济。

知乎用户 剑齿犬 发表

结束?好转?现在的状况是再也回不到疫情前了。无论是欧美的躺平还是国内的管控,都重创经济。除非特别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出来还差不多。这还得看病毒怎么变异,奥密克戎的继任者是什么样子,只要天知道。

知乎用户 芝加哥打字机​ 发表

今天上午开会,老板说了一句话,“我通过多方途径得知,2022 年经济行情会趋于好转,我们一定好好干,相信自己。”

对于他说的这些话我们早就毫无波澜,从 2020 年说到 2022 年,疫情此起彼伏,经济能好就怪了。

不过他话锋一转,“房地产说自己还是处于黑铁时代,是生死问题,但是我们作为广告人,还是要相信自己,今年一定要把业务做好。”

但是我个人认为,如果疫情不结束,经济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

疫情就像是一个活火山,不喷发的时候一切太平,可一旦喷发,火山下面的村庄和城市顿时危若累卵,时刻遭受着火山喷发带来的灭顶之灾。只要疫情不解决,经济想永远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估计很难。

比如郑州,在遭受去年三次疫情和一次水灾之后,许多普通郑州人的生活基本趋于崩溃。没有收入,贷款还不上,生活都出了问题。在这里我要感谢老板,要是没有他,估计我的日子也濒临崩溃了。他没有因为疫情期间,我们不上班就少发工资,也没有因为 2021 的业务不好,就少发了年终奖。虽然他脾气不好,可在这方面,我还真要感谢他。

专家们说疫情会在 2022 年消失,会消失吗?疫苗也打了,核算也做了,什么防疫措施都做了,疫情会早点消散吧,有可能吧,也许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真的累了 已经没有耐心了 听见确诊就烦的要命了 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知乎用户 nesmto​ 发表

国内经济好转一方面要坚持 “动态清零”,还需要要靠全国统一的流调信息系统

外媒有分析共存对经济影响的文章,国内大部分媒体选择性的没有转载。

如果想推测下 “共存” 后工业怎么样,可先参考下越南。

一,越南 “共存” 后面临劳动生产率下降的问题

随着 Covid 的蔓延,工人急性感染而请假离岗,越南北部的外国工厂争先恐后的雇佣工人

题目 Foreign factories in the north scramble to hire workers as Covid spreads[1]

报道时间:2 月 27 日

Foreign factories in northern Vietnam are recruiting workers in large numbers to ensure they have enough bodies a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contract Covid-19.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感染 Covid-19,为了确保有足够的工人,越南北部的外资工厂正在大量招聘工人。

At Japanese factory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sco International in Hanoi, 20 out of 200 employees are currently infected.

在河内的日本工厂设备制造商 Osco 国际,200 名员工中有 20 人被感染。

“As these employees have to stay at home, others are working overtime to ensure the supply chain operates normally,” a spokesperson for its factory in Hoai Duc District told VnExpress International.

“由于感染员工必须呆在家里,其他人正在加班加点,以确保供应链正常运行,” 其位于 Hoai Duc 区的工厂发言人告诉_VnExpress International。_

At the Bac Thang Long Industrial Zone in Hanoi, a company that makes car parts has seen 40 percent of its workforce go down with Covid.

在河内的 Bac Thang Long 工业区,一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公司已经看到其 40% 的员工因新冠而离岗。

A spokesperson said, requesting that the company not be named: “The increase in cases has affected our production. Some units have seen productivity decrease by 10 percent.”

一位要求不透露公司的名字发言人表示:" 病例的增加影响了我们的生产。一些单位的生产率下降了 10%。

The company is hiring temporary workers to make up for the labor shortage, but with Covid spreading in Hanoi, the management is concerned that newcomers will infect old ones.

该公司正在雇用临时工来弥补劳动力短缺,但随着新冠在河内的蔓延,管理层担心新来者会感染旧工人。

“Due to the severe shortage of workers, we have to ask even those who had been in contact with Covid cases to come to work if they do not show symptoms,” the spokesperson said.

“由于工人严重短缺,我们甚至必须要求那些与 Covid 病例接触过,但没有出现症状人来上班” 发言人说。

The two companies are among many in the north scrambling to hire workers.

这两家公司是北方众多争先恐后地雇用工人的公司之一。

On Sunday, Vietnam recorded the highest number of Covid cases in a single day: 86,966. In the last seven days it has been nearly 52,000 a day on average.

周日,越南记录了单日最高的 Covid 病例数:86966。在过去的七天里,平均每天接近 52,000 人。

It has been attributed to the government telling people to live with Covid and resumes all economic activities, including tourism and international travel, to revive the economy after two years of restrictions.

这归因于政府告诉人们与 Covid 一起生活,并恢复了所有经济活动,包括旅游和国际旅行,以在两年的限制之后恢复经济。

The Hanoi employment exchange, in partnership with its counterparts in six other northern localities, is looking for over 19,300 workers and conducting interviews online.

河内就业交流中心与其他六个北部地区的同行合作,正在寻找超过 19300 名工人并进行在线面试。

Factories in Bac Giang Province, where eight industrial parks are located, are looking for over 35,000 workers this quarter.

八个工业园区所在的北江省的工厂本季度正在寻找超过 35000 名工人。

One of them, Japanese electronic components manufacturer Hosiden, said nearly 500 of its 5,200 workers contracted Covid this month.

其中一家,日本电子元件制造商 Hosiden 表示,本月其 5200 名工人中有近 500 人感染了新冠。

Every day there are dozens of new cases, and since the absence of a single worker could affect an entire production line, it is rushing to hire more, chairman of its labor union, Nguyen Van Tan, said.

工会主席阮文坦(Nguyen Van Tan)说,每天都有几十个新感染者,由于一名工人的缺席可能会影响整条生产线,因此它急于雇用更多人。

Another reason for the rush is that 10 percent of employees did not return to work after the Lunar New Year holidays earlier this month, he said.

他说,匆忙招聘的另一个原因是,农历新年假期后,10% 的员工没有重返工作岗位。

The company has lowered its requirement so that any candidate who is literate could apply, and offers to subsidize house rent, he said.

他说,该公司已经降低了要求,以便任何识字的候选人都可以申请,并提出补贴房屋租金。

In Hanoi, a Japanese electronics manufacturer has seen Covid ravage up to two thirds of some departments.

在河内,一家日本电子产品制造商已经看到新冠影响了多达三分之二的部门。

“We are recruiting new employees with a contract period of six months to make up for the temporary labor shortage,” a spokesperson said, requesting that her company not be named.

“我们正在招聘合同期为六个月的新员工,以弥补临时劳动力短缺,” 一位发言人说,要求她的公司不具名。

She also said a referral bonus of VND1.5 million ($66) is offered to employees who successfully refer someone.

她还表示,向成功推荐某人的员工提供 150 万越南盾(66 美元)的推荐奖金。

Vu Quang Thanh, deputy director of the Hanoi employment exchange, expected companies to continue hiring in large numbers as the economy recovers from Covid.

河内就业交易所副主任 Vu Quang Thanh 预计,随着经济从 Covid 中复苏,公司将继续大量招聘。

二、为了工业生产效率考虑,我国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下需要坚持 “动态清零”

1. 新冠影响经济也存在于美国,疫情的后遗症造成了 110 万劳动力缺口

数据显示,美国一季度 GDP 实际增速或为 0,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2. 中国面临极其恶劣的国际形势,产业链效率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优势

中美矛盾是结构性的,短期内无法缓解。

贸易战中,美国千方百计将中国排挤出全球供应链,但叠加疫情影响后,美国政策起了反效果

2022 年 1 月 14 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据海关统计,2021 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39.1 万亿元人民币,比 2020 年增长 21.4%。其中,出口 21.73 万亿元,增长 21.2%;进口 17.37 万亿元,增长 21.5%。与 2019 年相比,我国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 23.9%、26.1%、21.2%。[2]

从产品看,在上年高增长的基础上,2021 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家用电器等宅经济相关产品出口合计又增长了 13.2%;

观察海关总署提供的 118 种主要产品出口量发现:2021 年前 11 个月有 101 种商品出口量比 2020 年同期高,只有 17 种低于 2020 年同期水准。出口数量高过上年的主要产品及其增幅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 17.0%、分析仪器 22.0%、摩托车及有动力装置的脚踏车 26.7%、中央处理部件 19.6%、机床 28.0%、空调 11.6%、集装箱 161.3%、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首饰 316.4%、乘用车 109.7%、紧固件 21.1%,这些商品占中国出口比重也相对较高。

新冠疫情期间,国外大量工厂因为工人离岗间歇停工,中国凭借完备的产业链、强大的生产能力填补了海外供需缺口, 推升中国出口占全球比例一度达到 16.7% 的历史新高。[3]

这位网友反应了实际情况,嘉兴和绍兴的纺织业从 2020 年秋天开始,就越来越忙了。

3. 我国的相对优势

  • 我国有工业受疫情影响小,产业链全面的特点。严格清零环境下,工业受损的只是个别地区,其他地区的工业全年正常,效率高于其他间断停工的国家,
  • 西方国家产业链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在部分国家间断性停工、国际航运不畅的条件下,工业生产效率大打折扣,长期下去部分工厂会倒闭。如果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崩溃,可能导致全产业链无法运行。
  • 我国存在产业链效率优势。

4. 实际吸引外资创新高

2021 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 11493.6 亿元,首次超过万亿元,同比增长 14.9%。2021 年,尽管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我国利用外资磁力不减,引资规模再创新高。

2021 年,我国外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通用仪器仪表制造引资同比分别增长 2 倍和 64.9%;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引资同比分别增长 2.2 倍和 25%。大项目数量较快增长,合同外资 5000 万美元、1 亿美元以上大项目数量分别增长 26.1%、25.5%。

松下集团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对生产网络体系进行了调整,在中国新建了 8 个事业基地,冷链设备生产、销售等更多业务板块转移至中国。” 目前,松下在中国拥有近 9000 名研发人员,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更多依托中国团队开发。[4]

最近特斯拉扩产,热门潜在地点都是中国城市,说明了国际资本,尤其是实业资本非常看好我国的工业环境。

5. 如果我国也搞 “共存”,将逐渐失去相对于东南亚等地的 “效率优势”

由于病毒不断突变,原有的抗体无法阻止新的疫情爆发,所以疫情会一波一波来袭。

如南非的毒株在持续迭代,2020 年夏天流行原始毒株,2020 年年末到 2021 年初期流行 Beta,5 月后流行 Delta,11 月流行 Omicron[5]

所以国外一直维持着 “疫情严重停工,疫情好转开工” 的生产节奏。

如果我国也搞 “共存”,结果大概率差不多。如果我国丢掉了 “生产效率优势”,资本更可能流向与西方国家关系更好的南亚、东南亚地区。

6. 下一波疫情的重症率无法预计

下图为新冠病毒进化树

由图可见,Omicron 与 Delta 没有亲缘关系

2022 年 1 月 12 日,NICD 和斯坦伦博斯大学联合搞的某预印本 [6]

最新口径,Omicron 重症 / 死亡风险只比 Delta 低 25%,比直接祖先 B.1.1 高一倍多,

所以不能得出新冠越发展重症率越低的结论,下一波疫情的重症率是未知的。

三、现有流调体系在部分区域存在漏洞

目前不同地区的疾控之间靠流调函沟通(存在漏调、漏发的可能),靠主动翻其他地区的流调了解其他地区疫情动态,这样的协作体系效率不高, 容易产生漏洞。

1. 高速服务区

西安疫情中,沈丘疫情的感染者从西安自驾回周口沈丘,经停三门峡灵宝服务区(同一时间有另一个成都前往洛阳的大巴车在该服务区有停靠,停靠期间车上人员在服务区内活动),但这个经停信息没有及时发给省内所有城市。

这个遗漏导致了洛阳新安县应当被作为次密接管理的人员到南阳市参加婚宴,造成了疫情传播隐患。

2. 枢纽站

例如在 11-12 月的长三角疫情中,宁波一号病例 11 月 22 日下午有上海虹桥站的旅行史,杭州 11 月 25 日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者 11 月 22 日也去过上海虹桥站。

杭州、上海发布的流调都只涉及本市的部分,宁波流调中提到病例去过上海华为研发中心等地。

三地都没有说明杭州和宁波两个病例是否在上海有接触史。

3. 如果不能管控好跨城病例,疫情就较难控制

如 3 月 9 日昆明发布的病例 3 流调,涉及以下地点:

3 月 2 日

C1812 列车 (吉林 - 龙嘉机场站 13:44-14:13)

长春龙嘉机场 14:20~16:03

深圳航空公司 ZH8554 (长春 - 南京,16:03~18:20)

南京禄口机场 18:20~21:25 (中转停留)

红土航空 A6 7128 (南京 - 昆明,21:25~00:14)

如果各地疾控没有注意以上信息,就可能漏掉病例。

四、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流调信息平台,防疫搞得更好,才能尽可能恢复第三产业

1. 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

由上级部门牵头,分析讨论各地现有系统优势劣势的基础上,对系统需求进行深入讨论,开发一套统一的流调信息系统。

该系统数据库按如下方式处理:

  • 用隔离地点 + 日期 + 序号的方式作为唯一 ID
  • 身份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加密存储在另外的表,仅供授权人员查看,
  • 每一个轨迹点包括,“停留时间起止”、“地点名称,有多个名称的要一一录入”、“地点坐标”。
  • 地点名称需要与地图匹配,地图上没有的小店名称需要添加到地图里面。
  • 交通工具信息规范录入。
  • 轨迹信息公开。

被流调人员客户端

对于被流调人员的客户端,被流调人员如果有一定背景知识,可以自行录入轨迹(按系统提示,将轨迹点一一确认,并转化为坐标)。

2. 系统中规范录入流调数据

对于行程复杂的感染者、密接,应当在隔离地点一次性完成病例涉及所有地点的流调,并规范录入数据库,供全国其他地区的授权人员查看。

如果其他地区的疾控人员有对病例进行电话补充流调,可以在系统中补充。

如果碰到有的地点无法核实的情况,可以用现场勘查 + 视频确认的方式再次核对。

流调录入后,由算法自动审核后,交由授权人员人工审核,减少差错。

3. 异地协作

如果全国使用一套系统,就不会出现个别地区流调人员不足的问题。

疫情发生地的流调人员可以只完成被流调人员关键信息采集,随后可以让平台上有经验的外地流调人员进行后续工作。这样可以保证质量和效率。

如果需要二次流调,流调人员可以先核对上一次流调的轨迹,只问关键的补充问题,从而避免了不同部门对同一病例多次流调的问题。

4. 自动比对

在数据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可以用算法比对,自动找到不同病例的共同轨迹,明确传播点(防控重点),和各个病例的感染时间(感染时间 + 最短潜伏期之前的轨迹可以作为非重点)。

工作重点明确后,防控工作的效率就会有大幅提升。

其他地区的疾控人员可以录入本地被流调人员的轨迹,和系统内其他地区的轨迹做自动比对,如果比重,就发出提示。

5. 数据使用在对信息脱敏后,将流调信息在单一平台汇总公开

流调人员只需要看平台并接受推送,就可以了解其他地区疫情情况,不需要流调函。

关心外地病例轨迹的人,可以按地区查询,也可以按照传播链查询。

6. 民众自查

可以做一个 App,App 设一个自动记录轨迹的开关。

民众自查

(1)不开启轨迹记录开关,手动录入轨迹。

(2)打开轨迹记录开关,自动生成流调轨迹。

录入轨迹后,由系统判断该病例是否和已知病例有共同轨迹。

自动推送

如某人有武汉旅行史,在系统将最近有武汉旅行史病例的轨迹(例如甘肃病例 108 号,崔某,女,28 岁,住甘州区滨河小镇,2021 年 10 月 15-18 日有武汉旅行史,20 日在张掖确诊)集中推送给他。

7. 与健康码、行程码系统打通

流调系统充分打通后,全国的健康码、行程码系统也可以统一,健康码直接显示持有人是否到过病例活动过的真实地点。

这样疾控的工作效率会有明显提高,需要隔离的人员也可以大幅减少。

五、以上方案既保证了能做好疫情防控,也可以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参考

  1. ^https://e.vnexpress.net/news/economy/foreign-factories-in-the-north-scramble-to-hire-workers-as-covid-spreads-4432080.html
  2.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6354917
  3. ^https://m.yicai.com/news/101119244.html
  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419374464838902
  5. ^https://www.ft.com/content/d42bcd3d-e70d-4e97-818b-40b92d89d7ff
  6.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1.12.22269148v1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真的很奇怪,为什么新冠死亡率越来越低,防疫却越来越严格。

所有的政策只有加码没有减轻过。

2020 年我们需要回国的话,大概要花个两三万,隔离 14 天就能自由活动。

2021 年回国价格到了五六万,隔离时间涨到 21 天至 28 天不等。

现在回国总计花费很少有低于十万的,隔离时间也是暴涨到 56 天,在 21 天的基础上不断的加码,隔离费是口岸城市交一遍回家交一遍。

我寻思新冠症状是越来越轻,潜伏时间是越来越短的,这么一看,怎么好像这个病毒进入中国就马上变异了似的。

前几天大使馆门口有个女孩子因为不能回国割腕了,一点动静没有。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中国人,这几年自杀率都暴涨。

我理解也支持清零政策,但是这种防疫手段继续搞下去,要逼死多少人才算完?

我倒无所谓,我在国外哪怕待到 2030 年也能潇潇洒洒过日子,要不是家人在国内,我十年八年不回国都无所谓。

但是那些身份到期的,工作辞职的怎么办?前两年都勉强还行,今年连一些央企国企的海外员工都蚌埠住了。

国内也没比国外好到哪去,我认识空乘专业的女孩子,疫情后硬是等了两年多,等到快超龄了都没上飞机。

真不知道这么搞下去要怎么收场。

支持现在这个防疫政策的,怎么想的能告诉我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设想下:新冠变异成一个致死率百万分之一的病毒,但感染率极高。会不会放开?

某群体:14 亿的百万分之一也是活生生的 1400 人,封城!必须封城!


上海疫情后,应该会迎来新一波移民潮

知乎用户 蟹蟹爱喝抹茶拿铁​ 发表

第一个问题,国外已经结束了,国内结不结束纯看 ZZ 导向。巴西这边从去年 12 月中旬开始爆发了奥密克戎,我们公司八十多个人,四十多个感染了。还有交叉感染,反复感染的,当时可把我吓坏了,但是他们基本都在两个礼拜内就回来上班了,问他们症状,都说,还好,比 11 月的禽流感轻。然后从上个月开始我们每周的核酸就全阴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阳性的情况再出现。走在路上大概有一半的人不戴口罩,他们基本是已经得过新冠的了,无所谓再得一次。

哦对了,目前还没有人说自己有后遗症,至于是不是真杨薇了我总不能扒人家裤子看吧。

第二个问题,实体经济很难好转,不回血回个五年恐怕再难有起色。第一批 90 后的盘子碎的太严重了,有的是刚有自己的产业就崩盘了,有的是刚找到工作就被裁员了,还有的一心考公,这对实体经济的破坏太大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坐标西安。

几年前以 8 万转让费接手的一个门面,卖凉皮。第一波疫情封了两个多月,解封后明显感觉到生意不如之前了。

2021 年成都不是有几个确诊的到西安来嘛,附近一个 B 类接触者,又封了一个月。

2021 年底不是又封了两个多月嘛,直到 2022 年 2 月 20 号才解封。(实际年前就解封了,但只开了一个入口等于成了死胡同,人流量极大减少)

前天 2022 年 3 月 6 号又开始封闭了,这次预估又要到 4 月中下旬才解封(开放所有入口)。

这生意真没法做了,3 月底房费就到期了,要么交 3 万房费要么卷铺盖滚蛋。不但每天都在亏欠钱,每月还有 4500 的房贷。真不知道怎么活。

3 月底准备关门不干了。当时来的时候花了 8 万转让费就为了租这个门面。现在走连一分钱转让费也没有,等于 8 万打水漂了。

附一个附近的地图,如果有附近人可以来看看我说的是不是真话。

一,这 225 米距离的路,仅路的单侧有 3 家门面房空房出租,有 5 家店铺转让。我是在这附近长大的,二十余年第一次见,之前都是有各种商家小店。

二,这 130 米,仅路的单侧有 11 间店铺在空房出租或带货转让。这也是我二十余年第一次见。

其它地方我不敢说,就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今年关门的店铺特别多。几乎每一间关门的店铺背后都是一个 “灵活就业” 家庭零收入,甚至负收入!大企业有退税,有补贴,有扶助。这些小商贩小店铺有什么??只有要继续还的房贷,只有要按时交的孩子学费。

我以前干过酒店的员工灶,前段时间有个以前的同事说他包了一个医院的员工灶,叫我去上班,一月 5500。我这小店不是干不下去了么,就联系了他。结果他也因为疫情医院职工灶暂停了。

当然,国家统计最后 2022 经济肯定是好转的啦,大家要有信心。

知乎用户 迷糊 发表

客观的评价病毒,疫情就过去了。

知乎用户 防城港败败 发表

几个月后应该就结束了

网上这些傻子要继续清零 他们自以为自己聪明 历史会扇他们一个大大耳光

如果近期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初中语文毕业的人都应该听得懂 这是要共存了

而那些防疫爱好者要不然是初中没毕业 要不然是某岛中文不太好的 1450

不服你来杠,但先把 CCTV 这两周的新闻看全了,别说的都是去年的数据。

3 月 16 日 《诊疗方案第九版》: 分级隔离 自测抗原 特效药公布

3 月 18 日 卫健委第一次提到了 “全球本轮疫情近期不会结束”

第一次面对 “结束” 的问题,

3 月 20 日 张文宏:“将来面临开放的时候…”

3 月 24 日 张文宏:“生活正常化….”

所以….

简而言之: 疫情快要结束了(在科学,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放开)

鉴于广大知乎 er 说我是 50 万

我来重申下:

-- 我人在中国,国内发展有潜力,科技进步快,政府政策好,机会多,而欧美国家是迅速衰落的,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被我们中国超过。 我们这三年的防控非常好,但是可以考虑在严格个人防控的前提下和病毒共存(严格佩戴口罩和手部消毒),而不是欧美的完全躺平。

以下是 3 月 8 日开始的正文:

个人经历:

我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十多年期间认识的朋友告诉我,好多都是全家得奥密克戎 1-3 天就好了 有的都没发烧就好了 。国内一起共事的同事,两个阳性 1 天发烧 之后好了。去年的时候美国的朋友一家人得了德尔塔 住院很久 差点没死掉。但现在是奥密克戎和变异 症状越来越轻了 ,我还是密接 隔离出来了已经。

官方新闻报道:

1,国内已经正式推出自测抗原,自行购买在家测是否阳性。

2,轻症 ,无症状不去医院隔离,危重症和重症才去定点医院治疗。

3,现在中国和辉瑞等公司合作买特效药 / 自制仿制药给年纪大的重症(价格在 4000 元内,不确定是否进医保)如果大面积感染 轻症回家等 1-3 天退烧 重症在医院进 ICU 上这个进口药。

4,CCTV 新闻督促年纪大的赶快去打完疫苗。

所以 奥密克戎已经很轻了 放开 共存是必然 大众要开始接受了。

我工作的高危环境:

**我说的共存不是躺平,国家肯定接下来是共存,我们可以拭目以待。我认为,放开后,手消和 n95 是强制使用的:我们在国内的工作环境就是这样,一起共事的就是世界各地的外国运动员和相关管理者(明眼人能看出来这是在哪工作),我们同事两个阳性轻症,外国运动员好多都是得过,我就在他们旁边一起吃自助餐 我是密接但没事,最后也没有医疗挤兑。因为我们在外面和外国人工作,回到休息室我们都手部,头发,鞋底喷酒精消毒,更换口罩。所以我建议国家现在就开始提前建各地的方舱,进口 / 自制特效药,然后逐步放开,共存是一起和病毒生活和工作,但个人防护一定要做,我们在工作里,每人随身带手消,两个感染的也是一个寝室的,那肯定跑不掉了。所以我不是高华,我人在国内,我在美国十多年,人已经回国几年了。但国内发展比国外好多了。我只是真心提意见,也别敏感见到不同意见就是高华公知。**国家也在变化,防控也在进化。不是一成不变。

防控是变化和完善的,三年的防控政策不一定一直不变:

我认为的新方案: 为了应对全球躺平(我们的国门是迟早要开放的,不可能不来往 对吧?),我们提前各个地方建方舱留着给重症用,各个城市,下到区,县,乡。 自行购买自测抗原(现在已经推出上市了),阳性居家隔离轻症在家修养,社区每天关注,以免重症,转阴正常上班。重症必须去有医护人员的医院或者方舱接受治疗,并且吃特效药。其他所有人,必须严格进行口罩和手消,社会正常运转。得轻症就回家必须回家自行隔离修养直到无症状转阴再回来上班(5 天左右)。

补充: 我是复制粘贴了我的评论 我想让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情况 国家慢慢肯定也要放开了 这是必然 现在大家可以讨论 就是国家在吹风 看看舆情 再制定方案 以前我这种言论是会直接被删除的 我们国家防疫很好 但也是要与时俱进的。

知乎用户 宗文 发表

这次疫情问题,实际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和教训。

1、父爱主义的社会管控模式已经不可能继续有效。

如果还停留在那种 “我都是为了你好” 的思维模式,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皇权时代,帝王是人民的父母,代表上天抚育万民,所以帝王尽心竭力,一般百姓会感恩戴德,热泪盈眶,刻骨铭心,颂圣祈福。在现代社会,社会治理是人民纳税和受托管理,民众以纳税人自居,感恩戴德已成历史。在这种情况下,治理者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清晰自己的边界,否则会严重的吃力不讨好。

2、要允许老百姓在最大程度下管理自己的生活。

如果事事都替老百姓做主,即便是出于好心,但事事难求完善。一旦出现失误,就会遭到激烈的对抗。比如说,如果一个老百姓选择种玉米,因为天气原因绝收了,他只会抱怨自己运气不佳。但如果是治理者要求他种玉米,因为天气原因绝收,他就绝对不会归罪于天气。如果不允许老百姓在最大程度下管理自己的生活,那么,家里的马桶坏了,都会成为绝大的冤屈。老百姓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是最关切的,他们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生活。替他们做出选择,就会承担他们所有不利的后果。

3、要相信科学,相信市场,相信人的创造活力。

疫情,说到底还是科学的问题。科学的问题,不能上升,也不能扩大。科学的问题,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来解决。社会对于疫情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种认识是动态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对于疫情的管控也应该是一个过程,是动态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赌气只能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要让老百姓适度自我管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自我承担风险。相信科学让我们持续深入认识疫情,相信市场让治理者更有效调节资源,相信人的创造活力,就是最低成本的治理。

4、国家的凝聚力来自于民众的经济富足和生活宽松。

全民抗疫不会让人民团结,也不会让国家凝聚。用打一场全民战争的方式来治理医疗问题或者健康问题,临时来看,是能激发凝聚力的,但如果时间长了,人民会疲惫,基层会疲惫,治理者自己也会疲惫。疲惫到极限,就会出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会撕裂社会团结。国家的凝聚力,从本质上来看,还是经济。只要我们的经济持续增长,国家就会是太平的。所以抗疫固然重要,但经济增长才是真正的大局,民众的经济富足和生活宽松,才是最大的正确。

知乎用户 茅言春 发表

第一个问题:能不能结束基本看政府想不想结束,想结束钟南山出来说一句就能结束,没发现他已经很久没发声了吗?他是舆论造神的产物,是传染病领域最重要的意见领袖,张文宏也不能跟他比,王牌是不能轻易打的。

第二个问题:有没有疫情都很难了。资本大多数让互联网和房地产卷走了,而且互联网也不是技术密集型的,对实体经济贡献不大。至于房地产,大家都懂,杠杆已经很危险了。现在能被看上眼的工作基本上除了 996 就是体制内,要是实体经济好自然很多人进厂也不扎堆送外卖。这些趋势是很多年前就有的,不是病毒的锅,只是病毒让这些危机显得更严重了而已。

知乎用户 kohey 发表

TMD 还实体经济会不会好, 再这么封来封去买个今天封这块,明天封那块,高速封路,快递发不了,网络经济电商都要倒了。。。NND,干脆全封闭静态清零,专心搞内循环内卷可能还会好点。。。

知乎用户 RealX 发表

疫情是套在未来经济上的枷锁,越勒越紧。照着这种保乌纱帽不保民生的管控思路下去,普通人的工作房贷都是大问题,还经济好转?今年 gdp 保 5 都难。打车时听司机说,二月份每天还能拉五六百,三月份以来每天最少才一百来块。老家堂哥已经不敢出去跑货车了。

为什么一提现在防控过度就有人说放开不行,死多少多少人,难道放弃过度防控就等于放开躺平?就非得这么极端到极端 政策是个二极管吗?把精力资金投入到隔离诊疗资源上不行?

至今没有见过卫健委发布过任何奥密克戎重症率病死率的定量研究,就几个破专家整天定性的说比流感严重。尤其那个首席吴尊友,去看他的微博,一说轻症少就是因为给予了中药治疗,呵!都两三年了各地一出疫情还是一窝疯,国内国外的经验教训这么多,至今竟还没有明确的抗疫路径,基层人员一遍遍踩坑。

有网友问的好,每年肺癌死这么多人为什么不禁烟?

为了亿万老百姓的生计着想,不能处处被动抗疫了,应尽快推动各地做好疫情爆发的充足准备。防的了一时,防的了一世吗?防疫思路应该逐渐由防转向治:轻管控,重诊疗,把资源投到未来的分级诊疗,方舱隔离资源上来。

不能等到疫情发展了,才想起来医疗资源可能发生挤兑,然后就一刀切的封城管控。

疫情越来越严重,建议尽快确定城市级的应对指导方案,每个城市都踩一遍坑代价太大了。同时建议尽快推进各地区的方舱医院建设,确保至少每个社区有一个,同时持续增加相应医疗设备资源,打有准备之仗。由防疫转向抗疫,真正转向实现分级诊疗,方舱隔离的抗疫政策上来。

知乎用户 陈丹​ 发表

做梦呢?这帮防疫爱好者是没经历过封城,在那瞎嚷嚷。

我所在的沈阳已经封城接近半个月了,整个大东区彻底沦陷,所有居民住户里不出外不进,所有非民生单位全都休息不允许开工,其他区也没好哪去,而且已经全民四轮核酸,每轮都几十例的增加,就这么搞下去啥时候是个头?

就算全都清零,你敢保证以后不会反复再来?病毒根本灭绝不了,敢问我们是不是所在城市只要来疫情就得全体歇业一个月?月月来我们是不是直接原地等死了?

知乎用户 来自艾尔的小探鸡 发表

一、先回答前半部分

首先要明确结束的定义是什么

【1】如果是要消灭病毒才算结束,那永远不可能结束了,因为这个病毒已经扎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很多动物身上已经携带病毒了),而且单链 RNA 病毒一直在变异(不可能有阻断传播的疫苗或者特效药存在),所以不存在结束的说法。人定胜天只是个理想,事实是当前科技不足以彻底消灭病毒(天花是例外),未来只可能在全部人群普遍建立抗体的基础上,与病毒共存——每年都有人感染,有人因此去世,但是绝大部分人靠着抗体能在不用住院情况下自愈,类比 100 年前西班牙大流感变成现在的季节性流感——就像人类历史上与病毒作斗争的结果一样。

所以如果按照国内的清零政策,杜绝任何病毒大规模感染的可能,那 2022 年显然不可能结束,甚至 2023 年也不一定。(除非经济扛不住,司机才会调头)

当然我认为在不过度防控下,国内的政策是目前最符合国情以及最优的选项。比起疫情肆虐的欧美日韩亚非拉:(1)我们人口密度大,疫苗有效率不够(很多文献和数据反映,不细说,可以去看链接的文献 doi,比如复旦大学 Chen et al.[1]港大袁国勇教授团队的研究 [2]**),前几轮大传播被保护的很好(原始毒株,alpha,delta 基本都安然度过,避免了自然筛选的过程),所以也没有自然康复者,这在疫情前期显然是好消息,避免了自然的优胜劣汰导致的大规模感染和死亡,但是变相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属于世界的 “免疫洼地”。而纯粹靠灭活疫苗构成的群体免疫力显然不足以支撑我们开放与病毒作斗争。可以参考,欧美已经经过起码两轮以上的自然筛选,而且大规模注射了比灭活更有效的 mrna 疫苗,才勉强降下了死亡率,即使这样也还是出现了大量突破性感染以及伴随的死亡,你可以想象我们单纯靠灭活疫苗构成的抗体和数倍人口数量在这样的大传播下,死亡人数和死亡率会多可怕。(2)我们的医疗资源极度匮乏,没有分诊治,而大众的医疗意识和传统价值观与欧美也不一样。一旦爆发,必然医疗挤兑,造成大量次生灾害和死亡。欧美日因为有分诊治,而且医疗资源极为丰富,而且西方大众的价值观里是容易接受自然筛选,靠免疫力和病毒斗争的观念,所以他们可以接受感染轻症了自己吃药不去医院,死亡了也不怪医疗单位和不怪政府的价值观,大量的轻症被阻挡在医院外,减少了医院的负担;我们则不一样,我们没有分诊治,优质医疗资源只集中在地级市以上的少量的三甲医院里,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自愈性小毛病,都会涌进三甲医院里,甚至挂 “专家号”,加上长期宣传对新冠的认知和恐慌,你要让普通民众 “在得知感染新冠后,不吃药不进医院,自己在家扛着”,那是几乎不可能的,更别说如果出现病毒扩散导致大量伤亡后,各种把责任怪罪到医院政府甚至医生头上的事情会有多可怕。(3)我们的城乡差异性,地区资源的不平等会放大新冠的危害。**目前仍有大量人口分布于广大农村地区,这部分人以老年人居多,而且不存在抗风险能力(没钱,没医疗资源,更没有合格的科学认识),一旦扩散进农村地区,可能检测试剂和人员都不够,不明不白情况下就出现大量伤亡情况。

【2】如果结束的定义是英国提出的 “群体免疫” 策略基础上者当下欧美选择的共存。那在当地政府认为可以靠疫苗或者药物将死亡率控制在可以接受范围,将其视为 “流感” 并且不打算进一步继续检测数据,社会层面也愿意以牺牲部分人群生命为代价回归正常生活,同时赌一波病毒不再次发生高突破高传染高死亡变异情况下。

那这个疫情确实有望在 2022 年 “结束”。

事实上,大部分国家也正是这样盘算的,也正在这样做。欧洲现在已经放宽了全部的防疫措施,基本除了疫苗和特效药,不再有任何物理措施对抗疫情,美国英国更是准备放弃对新冠数据的监控(掩耳盗铃赌一波,赌赢就赚了);英国法国的疫情已经过了拐点,进入下降期(赌没有下一波感染),美目前在拐点前的阶段,很快感染会出现暂时的下降;德国还在快速感染阶段。

二、再来回答后半部分

实体经济短期内不会好了,或者说总体经济都不会好,寒冬已至。目前世界 / 我国正处于经济周期的衰退(Recession)阶段,这是不以人的意识转移的基本经济规律。

尽管我国去年 GDP 增长率为 8.1%,但是这是建立在 2020 年因为疫情冲击导致的经济萎缩的 “低基数” 基础上,而从表可以看出,得益于 2020 的超低基数,世界主要经济体绝大部分都保持了 “惊人” 的增长率,比如美国有 5.7%, 其他世界主要经济体也普遍有 3%-6% 增长,但是如果按两年平均 GDP 计算,我们的 GDP 增速只有 5.1%,这是 2010 年以来的最低。(其他欧洲各国,今年 4.x% 增长,算两年平均很多还是负数,比如英国,在 Brexit 和 Pandemic 的双重夹击下,两年平均是 - 1%)

从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中国的 GDP 增长率在 2019 年以前就开始增速放缓了,从 2011 年的 9.55%,而 2019 年还有 5.95%(Figure 3);而经过疫情冲击,即便因为早期防疫政策的正确,作为世界第一高恢复生产的国家,迟到了防疫早期政策的红利,但是两年平均增速 5.1% 依旧是历史新低,而根据 IMF 预期的未来增速也 5% 左右浮动,而且去年第四季度,我国 GDP 同比增长仅为 4.0%,经济下行压力严重,而央行副行长刘国强 1 月表示 [3]:“一是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二是精准发力,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主动找好项目,做有效的加法,优化经济结构;三是靠前发力,要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 “。这段话可以看出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当前要在求稳基础上,保证经济增长,一旦经济停滞,债务危机就出现了,就会出现信贷塌方;而从 World Bank 的数据世界 GDP 增长更是滑铁卢般的下跌,上一次触底还是 2008 年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形势的不乐观。(Figure 4)。

具体到国内,1 月份新发布的数据,M1 增速 - 1.9%,M2 增速 9.8%,先解释定义:

M0 = 流通中的现金

M1=M0+ 活期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等等

这两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呢?

M2 增长,表示央行放水,释放流动性,希望通过宽松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来刺激经济复苏,进行逆周期调节;而 M1 的减少,代表着居民储蓄的增加,也就是人们对未来市场的信息不足,大家不愿意去消费了,也不愿意去投资了,而是把钱以定期存款形式存入银行,所以这笔钱无法进入流通,多余的资金回落,导致经济的持续衰退。综合起来,央行在大力释放了流动性,比如之前的降准 [4],降息 [5],都是在大力发钱,希望刺激经济。**但是人们基于预期并不愿意去消费,企业不愿意投资和扩产,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将贷款放出去,这笔资金在银行系统空转,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这里还可以对比另一个更有代表性的数据:社融(广义的 M2,与 M2 正相关),社融代表着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内获得的资金,度量的是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投放的各类资金的规模。**1 月新增社融,6.17 万亿,创立了新高,但是 M1 在减少,所以释放的资金到底有没有刺激到消费和投资,还是个问号,还需要观察?很有可能,大量资金被用于偿还债务,从而没有真的刺激经济。

而且早在去年的中央经济会议 [6] 就已经定调了当下经济的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这也与实际观察到的数据吻合。

所以 2022 年,一切求稳,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除了少部分行业可能盈利外,实体经济的总体趋势不容乐观。

参考

  1. ^Prediction of long-term kinetics of vaccine-elicited neutralizing antibody and time-varying vaccine-specific efficacy against the SARS-CoV-2 Delta variant by clinical endpoint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2-02249-9
  2. ^https://doi.org/10.1111/resp.14191
  3. ^ 央行:货币政策将靠前发力以进促稳 http://gdjr.gd.gov.cn/gdjr/jrzx/jryw/content/post_3767972.html
  4. ^http://www.gov.cn/xinwen/2021-12/06/content_5657960.htm
  5.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china-cen-mlf-rea-risk-0117-idCNKBS2JR0A1
  6.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 http://www.news.cn/fortune/2021-12/12/c_1128155110.htm

知乎用户 佛拉夫 发表

1. 结束不了,高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到处跑防不胜防,即使是有症状我想大部分人也会选择扛着不去医院,毕竟一确诊会给全家人、全小区、全公司、乃至全城的人带来灾难,直接社死…… 而不去医院抗个八九天好了就没他事了,别人确诊别人社死…… 核酸也不灵,有的病例一直阴着突然就阳了。

2. 非得清 0 就只能执行惨无人道的自杀式隔离,这对经济只能说是核爆式打击!

知乎用户 无念​ 发表

似乎好转不了的样子,我朋友已经被裁员了。

我朋友在一个小公司,今年年初不知道刮什么风,就听说经济不太好,就公司大规模裁员了。

他跟我说,他们公司之前裁员,都是连续几个月给 C(就是不合格)的绩效,逼人走。

因为裁员规模小,就一两个人,就这样逼走。

这次,因为是大规模裁员,裁掉半个部门,只留下部门经理选定的 “精英”(就是狗腿)。

裁的人多,所以,就没办法再几个月连续给 C 逼人走了。

他们公司按照正规辞退,给了 N+1 的补偿。

我表示很羡慕:拿了补偿再换一家,美滋滋。

我朋友只是摇摇头,没说话。

知乎用户 从不毒舌可达鸭​ 发表

不讨论疫情,只说经济。

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消费这块,别指望了,pass。

出口存在几个变数:一是去年已经高基数,今年再增长压力很大;二是海外供应链也在恢复中,从看到的一些信息看(可能有偏,仅供参考)外需也在下降;最后就是如果联储真的决心用萧条压制通胀(虽然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这么鹰),那外需必然大范围下跌。总的来说,很难指望出口作为经济引擎。

于是就只剩投资了。

房地产今年看政策了,但是考虑到居民高杠杆和房企多暴雷,没法多指望;

制造业投资。。。咱们还在做供给侧改革呢_(:з」∠)_

最后就剩下基建,基建能拉数字,但效率不高。

怎么说呢,如果延续现在的经济结构,很难对今年的经济乐观;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和过去 20 年是截然不同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过低已经是问题了,疫情的反复又在加重居民部门受伤的程度。

想要经济重新获得活力和新的增长点,我们或许需要做大的结构性调整。

In other words, 分配改革。

知乎用户 有事问彭叔​ 发表

现在国内经济这么差,不是因为国内搞了疫情防控,而是因为国内经济本来就差,疫情只是让国内经济变的更差而已。

大家还记得 2018 年,2019 年是什么样子吗?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出问题了,尤其是 2019 年,当时已经很明显了。

只是说 2020 年,全国靠着大放水,让经济在短期内,又起来了一次,就像给人打了兴奋剂一样,2020 年又雄起了一年,但实际下面是虚弱的更厉害了。

疫情防控不是经济差的原因,没有疫情防控,经济直接就那啥啥了。

就像国内的房价一样,如果没有楼市调控,房价早就崩了,楼市调控越多,本质上是害怕房价崩的。

现在就是能拖一天,是一天,谁都不知道后面会怎么样。

在春节的时候,谁能想到今年疫情反弹的这么厉害?春节的时候,谁能想到大毛和二毛真就干起来了。

现在才只是 2022 年的刚开始,后面还有多少意外,谁也不知道。

知乎用户 日羽佳 发表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这一点上我们做的非常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真的很好奇中国的疫情会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结束?

疫苗接种率已经那么高了,至少我认识的人都打过疫苗了,连我住在乡下八十好几的外公外婆都打了。新冠特效药的新闻也不止一次出现了,可现在防疫还是这么严格,过年能不能回家全靠运气。我觉得世界范围内,新冠是消失不了了,新冠都变异好几轮了,如果我们继续坚持同样的抗疫政策,需要坚持多久呢?十年?一百年?永远?

不好意思,我回答不了作者的问题,我盼着有人能回答我的问题

知乎用户 大灰灰 发表

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即使 2022 年疫情结束,经济也可能是短期稍微反弹一下。更别说实体经济好转了。

事实上从 2018 年开始,郭嘉为了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从货币政策端已经开始缩表并且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了。大家如果有炒股的,应该对 2018 年绿油油的股市还有深刻的印象吧

大盘一路从年初的 3500 多点下滑到年底的 2440 点,A 股直接回到了 2014 年初的水平。甚至不如 2015 年股灾后下降到最后的水平,郭嘉在 2018 年的缩表进程中还推出了《资管新规》。尽管这个规定一直到 2021 年初才开始正式生效,却把银行和理财建立起来的影子银行先吓趴下了。另外经历了 2017 年的楼市疯狂后,郭嘉又在 2018 年对楼市调控进行了加码,尤其是认房又认贷的楼市政策下来后。全国楼市在一线城市房价下行的带领下开始缓慢下调,虽然对楼市没有造成太大的打击,但是下行的趋势已经建立。

经历了 2018 年的严厉缩表出清之后,郭嘉发现经济形势有点萎靡,于是在 2019 年开始逐步降息降准。这一年以来虽然多次降准,但是主要还是为了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稳住吸收大量劳动力的制造业产业。并且防止经济进一步脱实向虚,在这一年的宽松基调下,股市和经济有了喘息的机会。但是在 2019 年美国发起了毛衣战,直接开始针对中国的巨额毛衣顺差设置了一系列的加税以及提高毛衣壁垒的措施,导致郭嘉的出口经济遭遇了一定的打击。好在中国抗住了压力,以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美国的第一大毛衣伙伴开始了和美国的毛衣谈判。

时间来到 2020 年,这年的春节不同往年。突然爆发的武汉新冠疫情让全国慌了神,郭嘉为了避免造成全国范围的大传播,直接将武汉封城。而且快速建立了自上而下,直达街道社区底层的防疫网络,然而疫情的严格管控政策让实体经济遭遇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这一年无数的实体店和各类实体娱乐消费场所先后关门,甚至连海底捞等知名的餐饮连锁店都开始陆续关店,收缩规模主动降低成本。2020 年开年的股市更是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大盘在春节后刚开市的两天基本上属于一泻千里,个股更是到了千股跌停的地步。为了避免经济进一步下滑以及实体产业的凋敝,从而导致可能出现的大量失业状况。郭嘉果断开始降息降准,并且两会通过了财政部的提高财政赤字和增加预算的方案。从而稳住了 2020 年的经济形势,但是之前的缩表还没彻底完成,又开始了新的扩表。

本来欧美等西方国家还准备隔岸观火,并且准备趁火打劫。号召在中国的跨国企业将供应链转移出中国,在东南亚实施替代中国低端产业,在欧美实施替代中国的中高端产业计划。然而在 2020 年的 4 月,新冠病毒开始慢慢在欧美国家和其他国家蔓延开来,一直到 2020 年底,由于欧美国家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无法采用中国的严格管控政策(也许有的是不想用)。从而导致欧美国家以及东南亚,南美等国家的疫情疯狂发展,造成的后果是很多企业不得不停工停产。直接将当地正常的产业链宕机了,从而导致欧美国家的货物出现了本地化严重供应不足。这时候中国的出口贸易展现了世界第一制造业的实力,开始了货物的疯狂输出。

然而即使是出口贸易表现惊人,甚至让美国不得不低头来求中国不要限产以及阻碍出口企业自由竞争定价。还是保不住实体经济在进一步脱实向虚和凋敝,因为制造业只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而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餐饮业,旅游业以及娱乐产业因为疫情深受打击,很多门店和商场都变得门可罗雀。在这一年的疫情防控下,不知道有多少开实体店的老板倒下了,也不知道有多少实体店从此消失了。

时间来到 2021 年,中国已经很好的控制住了新冠疫情,但是疫情还在世界其他国家肆虐。郭嘉也发现消费下滑的厉害,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竟然对经济已经没有了多少拉动力。其实自上而下大家都明白,住房、教育和医疗三座大山已经让普通人家的口袋没有几个铜板了,还拿什么来消费呢。郭嘉痛定思痛,开始对楼市进一步加大了管控,随着针对房企融资的三条红线规定出台,房地产一些高杠杆和高负债企业,应声倒下了。当初有多大的胆子搞高杠杆扩张,现在就会有多惨烈的结局。郭嘉发现除了楼市之外,校外教育培训对家长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家长对于教育的投入,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投向了校外培训。这一趋势不仅让公立学校的老师出现流失,从而导致优质教育资源流向被资本操控的校外培训市场,而且导致青少年在学习上的压力进一步增加。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竞争,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中央和国务院直接发文双减政策,将校外学科培训市场直接定义为公益化的市场,不允许学科培训有任何盈利。这一政策对校外的学科培训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新东方、好未来等校外学科培训大公司股价一泻千里,教育培训行业基本上回归到了新东方创业时的规模。一大批大的小的校外培训企业相继倒闭,不完全估计全国有上百万校外培训行业从业者直接失业。

从 2021 年的经济统计及 GDP 来看,经济增长还是不错的,但是不要忘了这是在 2020 年的低基础上的增长。实际上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大家应该也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不仅实体门店艰难。连淘宝和京东的双 11 都不公布消费数据了,由此可见消费的低迷。2022 年已经到来,但是疫情还是没有结束。然而西方国家已经完成了疫苗的大规模接种,并且口服药已经上市,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在进一步下降,有可能演变为新的大号流感。在西方国家以及东南亚等国家慢慢开始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国的对外贸易势必会下滑,不复前两年的良好形势。然而消费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迷,因此郭嘉在 2022 年初开始对各地政府督促新型基建项目的落地,并且表示可以适度超前进行新基建项目的规划和开工建设。为了更好的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及维护经济的稳定,央行甚至公开喊话商业银行要主动上门给中小微企业借贷,并且保证货币供应充足,还有进一步降息降准的计划。从此可以看出郭嘉对于经济形势的担忧,所以这个问题从多年前就埋下了伏笔。虽然疫情让经济雪上加霜,让实体经济遭遇了更大的沉重打击。但是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即使疫情结束,也无法给出经济形势会扭头转好的预测,至少目前我们还要熬过这个寒冬~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可能我们需要一个转折点,将疫情平常化。我相信我们上层也在找这个点。

否则一直这样还真要闭关锁国啊?

特别希望普罗大众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

明明这个病毒现在致死率那么低,就跟流感相似了,要适应把病毒共存当作常态啊。感觉我们现在是一碰见阳性病例就跟炸毛一样,非常理解很多人有武汉爆发的后遗症,但真的没有那么严重了。

总的呢,还是希望早点放开,国内外互通,生意做起来。

知乎用户 坂道 发表

我去年打了两针了,然后两年没回家过年了,最近电话短信催了好几次了,说是催着打第三针,我现在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了,打了针又怎样,还是各种限制不让随意出省不让随意回家,哪怕是今年年底打第四针,到时候还是各种限制,就地过年,欧美躺平了那么严重,照样没夸,我又不差什么,真要是感染了身体受损,我自己作死我自己扛,死了鸟朝天,就这么着吧

知乎用户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发表

嗯,从整体上角度看,其实全球的今年就是说整个新冠会结束的一种趋势,所以说实体经济从整体的角度肯定都要恢复,包括各方面的领域的提升,还有消费能力的提高。所以我觉得不可能说继续这样就是完全限制海外和国内的联系,慢慢国内就和国外肯定还是要接续起来。

所以,在国内引入口服药或者是特效药之后,再加上国内的常态化防控,我觉得整体的这种趋势是会好转,或者是去趋于稳定。疫情今年结束可能性还是很可能的,再说,国外的政策就是一种共存的政策,那很多的就是入境都已经正常的开放,或者说都已经把自己国家的新冠当成了一种普通的疾病来去对待,那就都会结束了。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疫情会结束,实体经济已经被榨干了躯体,估计要下去了

通胀前置还是通胀持续?美英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与七十年代石油危机有何异同,极端情况下全球经济如何走?

3 月 8 日美国总统决定禁止俄罗斯原油进入美国,本身美国进口量非常的少,主要是和加拿大有贸易往来,其自身的原油还在出口中国,因此美国本土影响不大。

而英国决定到 2022 年底逐步减少进口,在俄乌战争持续到 14 天的时候,西方和俄罗斯互相打牌,我们相信很多制裁都是为了停止战争罢兵言和而实施的,然而战争在极大的杀伤双方前是不会停止的。

3 月 8 日前后泽连斯基和俄罗斯都释放出了自己的底牌,非常的接近,双方更倾向于回到战前的秩序,双方的争执点在于克里米亚、顿巴斯地区的主权问题,而美国这一记重拳已经表明立场。

美国打牌、泽连斯基示弱,双方都希望和谈,因为欧洲不是美国的战略重心,美国经济目前不需要通胀,需要 6-12 个月的复苏期

俄罗斯本身从军事、声望、利益、经济角度都已经战败了,只是想体面的收场而已,我们之前认为 14 天内俄军必撤军,现在依然坚定这一观点,3 月底前一定会有一个定论,尽管目前大部分地区还在开战,但丝毫不影响战争马上结束。

俄罗斯根本没有挑战美国的实力,而美国也可能重现特朗普时期的战略,联俄抗中,符合俄、美双方的利益。

欧佩克至今都没有宣布增产,恰恰说明美国并不想干掉俄罗斯,双方还处于国际博弈中。我们从三个方面去预测该事件的未来走势。

1 乐观型俄罗斯和乌克兰恢复到战前状态,互相对峙,美国、欧洲取消对俄罗斯的主要制裁,承认俄罗斯在欧洲能源的地位。

美国的通胀水平会随着原油价格的回归依次递减,呈现前高后低的情况,美国经济得到较好的恢复,2022 年 12 月美国经济完成疫情后的复苏。

2 悲观型西方断绝和俄罗斯贸易往来,欧佩克增产替代俄罗斯,原油价格冲高回落,但是还处于 100 美元 / 桶的位置,俄罗斯经济彻底受到打击,一蹶不振,濒临崩溃,财政赤字加大,卢布贬值。

俄乌长期对峙,俄罗斯收缩战线到南部、东部,长期袭扰乌克兰海岸线和东部工业区,俄罗斯彻底变为一个军事国家,先军政策将摧毁整个国家的经济。

美国经济的复苏周期延长 6 个月,即 2023 年 6 月份才可以完成复苏,2022 年 12 月 - 2023 年 12 月进入到一个完整的加息周期,国内经济进程不变,2022 年底宽松周期结束,面临房地产危局。

3 不确定型俄、乌、西方、美国、中国等多方在搅乱局势,导致俄乌战争扑朔迷离,一会和谈、一会开战,即便战争结束,双方也面临着较长时间的冷战,不时的进行较量,美国经济、全球经济在不确定中迅速复苏,全球高通胀低消费制约着各国央行的加息步骤,欧洲央行于 2022 年底才会考虑退出宽松。

俄罗斯在不情愿中结束战争,为了缓解国内矛盾,不时地制造国际矛盾,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较大的波动,但是长期保持向上。

美联储加息只为限制通胀的蔓延,通胀得到控制就会停止加息,等待经济自然复苏以后,开始加息和缩表周期。全球的宽松周期自然而然都会止步于 2022 年底,2023 年开始全球会进入到新的低欲望的萧条阶段。

随着国内房地产经济的结束,全球经济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

**无论以上哪种结果,国内房地产经济都会在 2022 年底结束,2022 年底全球的宽松周期都会结束,2023 年 1 月或者 6 月,我们都将要面对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的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全球的房价泡沫、经济泡沫。

对于大部分国家来说,原油价格上涨属于输入性的通胀,这种通胀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而中国、日本还面临消费不足的问题,CPI 长期处于低位,因此断不敢加息、加息是没有用的。欧洲国家既面临 PPI 暴涨、也面临 CPI 暴涨,加息可以稍微控制 cpi,但无法解决全部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新的能源供给国。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同样可以通过增产来压制油价,但是增产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且不一定能满足全球缺口,俄罗斯也必须在欧佩克扩产前达成协议,否则其原油收入会急剧降低。

知乎用户 倒骑驴甩尾 发表

经济现在和疫情已经没关系了。和防疫政策关系比较大。

我觉得还是坚持清零政策比较好。毕竟这病得上马上人就没了。简直是魔鬼一般。我宁可饿死,被拖走强制隔离,被恶意返乡,被强制自费隔离,也不想被病毒侵害。

坚决支持清零政策。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对现阶段的防疫政策很无语

你要么就直接闭关锁国,物流航班港口全部停掉。不然只要有国外的物件或者人口流入中国,这个疫情就永远不会消失。防疫爱好者懂吗?既然永远不会消失,为什么不选择与病毒共存。

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去搞防疫。我们现在怕的不是疫情懂吗?我怕的万一运气不好是被政府抓去隔离,我曾经因为在超市买矿泉水被定为密接。把我抓去隔离了 15+7 天。本来鼻子就很敏感。每天鼻拭子硬生生把我捅出了急性鼻炎。对我造成的精神压力和生理压力已经无法超越了。

在全世界都开放的情况下。在毒株已经演变为现在这个致死率不强的状况。你现在为了政治正确不进行变通。可能是我的格局小了,我不理解。

今天回到厦门准备回家。所有路都封了。在导航没办法更新的情况下,我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

防疫爱好者要是一定要批判我,没问题。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我不可否认。就算选择了共存它也会给我带来影响。那你能不能不要把我回家的路封了。你要防疫直接把我家焊死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答: 不知道。

2022.03.15 小区封了半月有余,在家待了半月。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本人三针疫苗全部接种,多次核酸检测无恙。依然逃脱不了隔离在家的命运!

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如果不用还房货的话,确实可以安静的躺在床上啃老。呵呵!想多了,银行可不管你疫情怎样!

本来想着今年赚点钱,年底把新房装修一下。这下好了,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疫情的反复打乱了所有计划!

买房. 结婚. 生子!

国家开放三胎政策,周围的朋友、同学都在为是否生孩子 (一胎) 犯难,而我却卡在了新房装修上面。

真想扇自己两个大嘴巴子!(谁让你没有钱)

两年了,中国始终没有放弃对疫情的管控 (致敬)。而太平洋的另一边却在两年前就放弃了!

当你拥有自由时,你不会珍惜!

当你失去自由时,却黯然惋惜!

我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结束。

但我知道什么时候没钱!

我怕死,

但我更怕穷!

我怕死,

但我更怕穷!

我怕死,

但我更怕穷!

知乎用户 情感魔方 发表

疫情结束后,会有一场大的金融危机。

首先疫情结束后,所有国家的产能会来一次大释放,经济危机就是产能过剩,消费者不能购买商品,商品会大量库存,金融市场崩溃,企业倒闭,公司破产,工人失业,消灭过剩产能,消费者失业没有能力消费,人们预计经济下行,都捂紧钱包,都不投资,少消费,美国已经开始收紧 taper,准备加息。

原材料大涨,能源大涨,因为需求量大增,能源原材料生产是按中国唯一能够正常生产的量生产的,现在一下子全世界产能都恢复了,产能是无限的,需求量是有限的,疫情消灭后老百姓的报复性消费不会太好,因为大家都被疫情吓坏了,2008 年后美国人民好几年的存款比例都上去了。

所以后边很可能是一个消费回暖,就像 2021 年的旅游人数恢复到 2019 年的人数,可是消费刚刚过以前的一半。

知乎用户 露雾得庵 发表

这一篇是对未来的几个简单预测。

如今很多人已经对疫情数字麻木了,大有一种那就这样吧,爱咋咋的,不要影响我的绿码就行。同时几乎所有人,都曾经面临过被隔离,或者已经被隔离过,总之就是来来回回和病毒交手过好几次了。目前的我兔这边的情况就是,病毒弄不死我们,我们也灭不了病毒。僵持中

但是如果看一下世界的情况,就会发现大大的不同:

1. 美国彻底无药可救。 截止到今天,美国新冠累计确诊 7 千万人。而美国总人口只有 3 亿,这 7 千万都是有详细医疗记录的,如果算上实际患病但是没有去医院记录的,比例大概是 1:4 。也就是说:美国其实已经全境所有人都被感染过新冠。不存在什么抗疫不抗疫,恢复不恢复一说了。除了躺平你别无选择,因为你即使自己的意识很强,自我的隔离很好。可是你总是要去买菜做饭的吧,你总是要去上学上班的吧,甚至就算是你躲去医院,你也会发现大概率医院的医生护士早就也感染了新冠。美国之大,也没有一个阴性正常人的容身之地了。

2. 欧洲,南美洲,中亚,东南亚也放弃了抵抗。 世界目前的主流观点,已经从防疫抗疫,变成了新冠将在 2022 年结束。这其中还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因为全世界都放弃抵抗了,所有的希望都在人类可以自己进化出来免疫能力。印度、中东和部分欧洲国家还出现了拜新冠的教会,年轻人以感染新冠为时尚的社交符号。奥密克戎被当成新冠治愈的神药。

3. 只有我兔还在坚持。 是的,只有我兔还在坚持,也只有我兔还能坚持下去。这个世界慢慢变成了两类,一类是我兔,一类是其他国家。武汉封城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搞定,多久能够搞定。可是如今无论哪里封城,我们都明确相信一定可以清零病毒,只是时间长短而已。不知不觉当中,我们的心态也变了,愈战愈勇,一点都不害怕病毒了。可是放眼全球,居然再也没人其他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 世界之于我们,就好像丧尸围城一样,我们的的确确是这一场病毒的最后幸存者。讽刺的是,欧美最喜欢拍摄的一个电影主题就是 超级英雄和丧尸 。而如今步入 2022,却是欧美不断讽刺和丑化的兔子,成为了这个世界真实的超级英雄,2022 会不会出现兔子一己之力,帮助全球逆转新冠呢?

![](data:image/svg+xml;utf8,)

最后,让我们用几个不靠谱的预测来结束这一个系列的文章。

  1. 2022 年 6 月份,是一个时间里程碑,因为按照目前病毒传播速度,再过 6 个月,世界上除了我兔已经不可能再有任何奥密克戎的幸存者了。这一场全球的大传播,对于其他国家已经没有任何再防疫的意义了,如果新冠奥密克戎的确是人为制造的病毒,那个时候也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结束来这个实验。但是未来所有国家一定会大幅度加紧病毒和疫苗研究的投入,这个病毒只是人类接下来几百年病毒对抗的开始。
  2. 2022 年 3 月开始,全球会开始相互开放边境,但是都会不约而同的隔离兔子的航班。这不过是美国压制我兔的延伸而已,但是和原来的各种压制一样,没啥实际意义。(具体可以参考 公众内容:睡王的阴谋和阳谋)很快我兔也会融入世界贸易,继续赚钱登月搞搞芯片打澳豆。但是世界期待已久的消费反弹,环球旅行和去除口罩,确依然不会到来,反而世界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之中。(关于马上到来的经济危机,以及如何保值,后面会专门写一篇文章)
  3. 世界被永久的改变了,因为美国一直吃不下来我兔,接下来的目标已经转移到欧洲,和俄罗斯一起去收割东欧,中欧,甚至部分西欧国家。世界的秩序会随着乌克兰战争的打响而彻底改变。我们也即将面临百年一遇的机会,来收回小岛。但是未来却不可知,岛收回容易,人心却难。一年以后我们回顾今天的隔离生活,说不定会觉得是一种幸福。

祝大家新的一年,都幸福安康! 系列文章:

全球新冠三周年的反思和预测(一)​全球新冠三周年的反思和预测(二)​全球新冠三周年的反思和预测(三)​

公众号:露雾得庵

知乎用户 墨岚 发表

基于不同的防疫措施,外国基本实现了群体免疫,新病像重感冒,放开了国门,经济会逐步好转。

国内的防疫措施,用高成本,来维护生命,但是这种成本是不可持续性的。现在全球化(一个外国邮件,就能感染一片),未来随着病毒的症状减轻,预计也会放开,也会走群体免疫的路子。这就会比国外晚些时间,经济会更晚好转。今年 3 月美联储,开始加息。这个又是个大问题。


今年是结束不了了。

全世界多数国家都共存了。除非闭关锁国,什么物资,食品,邮件都不流通。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这是不可能的。

在谈一下新冠,大自然遵循生生不息的规律(和谐共生),新冠的变异方向是毒性减弱,传染性加强,存活性加强,新冠在适应人类,人类也在适应新冠(这个比较慢)。

新冠的变异方向,并不是杀死寄主,而且如何和谐共生。

最迟的开放是等新冠的毒性和感冒差不多的时候,那就要看国家和人民耗不耗的起了。

实体经济靠消费和科技。看样子又要搞房地产了,总之利好白酒。

知乎用户 hyperbooster 发表

不是都说 2023 年 3 月后吗?不稳坐钓鱼台哪敢随便放开啊,要知道今年随便一个喷嚏都可能成为对手攻击的话柄。

说正经的,我个人觉得,放开的信号可能是,对外国际航班不再熔断,但不放松隔离政策。对内,虽然也强调清零,但有病例的县出行不再被限制。

然后就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国际航班逐渐增加,但是不放松隔离,隔离天数可能会固定在两周,对内得了治病,密接居家隔离,次密接自主健康监测。

再然后是国际航班落地查验,居家隔离。

再再然后就是好像大家逐渐都忘了这事儿。

但是这不代表某些管控会收手,比如现在在很多地方落实的人脸识别入户。

知乎用户 不怕病毒怕隔离​ 发表

美国放纵疫情,中国放纵房价。

疫情后半程越看越像美国国运赌对了。疫情前倒是美国各种产业空心,确实看起来有问题,不过通过疫情和美国看到中国在疫情初期的表现自我发现了问题并且开始纠偏和修正,制造业回流美国,包括重要的全球供应链必须在美国设厂,给补贴。

可以说疫情把美国从睡梦里叫醒了。或者更直白的说,通过疫情,中国把美国从梦里叫醒了。

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那么疫情后美国更加难以超越。

补充一句:现在连钢筋出厂都要做核酸,这利益集团够不够强

最近听到一个笑话:

记者采访乌克兰基辅动物园管理员:“为什么俄罗斯军队包围动物园 20 多天了一直进不来?”

管理员回答:“他们没有 48 小时核酸报告,现在正被我们拦在外面准备统一做全员核酸?”

记者问;“全员核酸做几次?”

管理员回答:“那得看防疫爱好者想赚多少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十分支持坚持动态清零,封闭管理 1000 年不动摇!

知乎用户 Aoo​ 发表

第一 2022 疫情照当前情况看,没完……

第二点 新冠的影响范围全球,死亡人数相当于又开了次世界大战,这么大范围的事件过后,调整不用时间吗?而且,新冠结束了吗?

所以是什么给人错觉,放开或是某些国躺平,就可以恢复歌舞升平?

第三点 21 天就可以养成一种习惯,那么,大家来告诉我,疫情中我们有过多少个 21 天?

有多少影响会留下来?还有,疫情前,网络对实体的冲击就没有了吗?

至于国外?

新冠还留下来了,至少他们,现阶段药决不能停了……

最后,如果新冠没来,全球就没问题了吗?

经济增长点已消失,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找到,全球前段的经济火箭式增长必然转入平缓期,而平缓期和前头比起来就是低潮了……

知乎用户 赵王 发表

最近我常常感到浓浓的悲哀,这个世界在急转而下地变坏。

城市半瘫痪了,说明 ZF 组织能力不行;比这个更可怕的是,上海出现了其他城市都没有的排外问题。被赶出租住小区的山东大姐,发菜不发给外地人的街道,以及市民之间的贫富对立。之前我看对一个上海大妈和一个姑娘吵的视频,那个大妈直接对姑娘说,她不配,她有几套房?姑娘反问大妈,大妈理直气壮气贯长虹地说她有六套房!这些年建立的公共价值观在上海的这次疫情之下,几乎崩塌了!

价值观的建设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无数人的努力,但崩塌只需要很短的时间。

相比于农村和小城镇来说,城市繁华而又充满了机会、自由和更多元的价值观。可是疫情三年,城市的这些特质正在迅速流失。

从 2020 年初武汉疫情发生时,一些居民小区不让医院的医生的护士回家,到如今上海疫情中被赶出租住小区、被迫流落街头的山东大姐(视频地址:https://m.weibo.cn/7476748260/4754078632250479),到人们几乎已经丧失了毫不思考地随意出入任何公共场合,自由的空间被一再压缩,如今的城市,又比农村和小城镇好多少呢?

受疫情影响,很多行业大幅度缩水,很多企业相继倒闭,很多没有倒闭的企业无法满负荷运营,街边的各种商业小店说关门就关门,说停业就停业,如今城市的街区门面如果可以分阴阳,主街主路上还维持着大体的经营,但相对背离主街的阴性街面上的门面,有多少已经只能锁上门贴上招租的招贴,任其生尘。失业的人越来越多,灵活就业的人只会越来越少,因为自己交社保意味着还拿得出钱,等到拿不出钱的时候,只能断缴。疫情之前,我很喜欢搭电梯去别的楼层上厕所,那时不管去哪个楼层基本没有空置租不出去的写字楼地产;但是前年初冬,我去北京国贸附近的一栋大楼办事,当时坐电梯上去后,一整层的写字楼,黑着灯锁着门的占大多数。那可是寸土寸金的国贸啊!国贸商区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萧条可想而知!城市本应充满机会,可如今各类企业举步维艰,城市机会窗口正在被迫关闭,城市的未来令人堪忧。

(“繁华” 的国贸商区,拍摄于 2020 年 11 月)

至于更多元的价值观,之前我就写过一篇文章,说社会正在撕裂。如今我们迎来了疫情的第三个年头,之前我看到一个视频,就是前文那个有六套房的大妈,有六套房只要来路正就算她到处嚷嚷也无可厚非,但是她却凭六套房辗压无房的租房者(且不是她的租户),认为只要无房租户便没有主张个人权利的权利!还有发菜而只发本地人不发外地人的基层组织!以金钱和户籍作为唯二的标准排外,城市未来发展的活力和活水从何而来?把在城市中寻找机会和谋生的外地人排挤走了,城市里的六套房又能保有多大的资产的价值?(这个视频我找不到了,如果有看到的可以在下面留言提供地址)

可是,我的隐忧和悲哀还不止如此。疫情如果继续下去,管控如果依旧甚至更严,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只会越来越严重!我出生在八十年代,几乎是眼看着这个国家发展起来的一代人,但是人到中年之后,却不知道等着我们的未来会怎样?

疫情期间出生的孩子们,已经不知道人是不需要戴口罩的了。2020 年毕业的大学生还在可惜没能有一个正式的毕业礼,而现如今的这批大学生,连一个正常的大学都没有,他们报怨说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如果疫情只占他们青春的三年那未尝不能说还算不坏,万一整个青春都是疫情呢?青春才几年,历史上可是有上山下乡全占去了的时候呢。而老人们,生病需要及时救治的人们,怀孕需要按时产检甚至面临生产的人们,在疫情期间相信很多人都活得战战兢兢。前几天想起我过世的父亲,他是胃癌去世的,我不由自主地想,幸亏他当年生病的时候没有疫情,至少医疗资源还是能够保证的。

2020 年夏天的时候,我们小区下边的菜市场发现疫情,然后附近十几个小区封闭管理。当时我们还能理直气壮地给 12345、给卫健委打电话,吃菜难的问题社区也很快解决了,给小区引入定时定的卖菜机构,运气好的也能抢到超市和团购的商品。因为只是部分小区封控,我在网上买的东西甚至可以及时送达,因为不合意我甚至还能选择上小区门口取件退货。但是,仅仅才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像梦一样,这一段所说的基本都不敢再奢求了。

疫情究竟还要持续多久,人们那根弦还能绷多久不至于断掉?我真的不知道。我很担心突然有一天,大家都绷不住了,集体崩溃了,到时候怎么办?街道和社区一轮一轮地组织大家做核酸,在我老家一个感染者都没有的人口才三十万,住在行政辖区的人口不足十万人的小县城,前不久也组织了核酸演练。演练前几天就通知到户,演练当天凌晨 3:00 点到下午 14:00 点,外环实行交通管制,全县东南西北各出入口禁止外来车辆进入主城区,城区区域内当天上午 6:30 至下午 14:30 实行交通管制。并且,实战演练期间,各出入口、各小区实行封闭管理,所有营业场所商户关闭暂停营业,城区内无演练任务的车辆限制通行。

是的,你没有看错,我老家在演练当天,在毫无疫情的前提下,主动按下了暂停键。可惜我的老家不是北京上海,没人给他们录制像大北京大上海那样按下暂停键后空无一人一车的大街小巷。没有疫情的地方难道不应该将生产和生活放在第一位吗?有疫情的地方是没办法才让位给疫情的,上海为什么迟迟不封城?不到万不得已,谁会让自己的城市停摆?我的家乡给我上了一课!可是我母亲让我少说话,她说不能说就是不能说,好好守卫你的岗位就好了!她还说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当然得做了,不做怎么知道没有疫情呢?这个过渡期坚持一下就过去了!还说西安去年不是很严重吗,现在不也控制住了,放开了,可以随便流动了吗?(我家在西安有亲戚)

原来,是我觉悟不够高!我检讨!

还有比我的家乡更厉害的地方,昨天晚上我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据说是吉林的一个核酸检测点,多人共用同一根棉签采样,当地卫健委回应说只是学习,并没有真的采样。我是在一个医生的微博下看到这个视频的,这个医生转发时说 “真是侮辱智商的狡辩,这世上又不止新冠一种病,粪口途径传播的病不要太多”,因为是多人转发,其中有一位叫“医学手札” 的微博号在转发时说 “这叫演练?都进了口腔了,不光是新冠交叉感染风险,如果其中一个有口腔 HPV 感染你这样操作不也有交叉感染的风险吗?这和打针不换针头性质有啥区别?” 是啊,有啥区别呢?别问我,问我我不是专业人士。(视频地址:https://m.weibo.cn/5145725878/4753209782704493)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我们面前什么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在直奔天堂,我们都在奔向相反的方向。(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谨以他的话与君共勉!

当年周景王的儿子和王后在同一年先后都死了,但是周景王却在丧期未满的时候与外国使臣喝酒谈笑,事后被郑国的叔向批评他以忧为乐——把忧愁当成欢乐,还说他会因此而死。今时今日,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何尝不是在以忧为乐?上海被封后,网上段子满天飞,什么九宫格变鸳鸯锅,什么 “疫情连三月,家蔬抵万金”,什么 “浦东决战愚人节,浦西决战清明节”…… 当然,比起以忧为乐来,还可以说这是正能量,是乐观积极向上;但是漂亮话并不能改变窘迫的现状和走下坡路的社会价值观。我家有人封在上海,上海封城当晚他先去了商超,然后回公司拿工作相关的东西,返回时已经凌晨十二点,发现有蔬菜店竟然还在营业,于是他在最后关头买到了菜。我看他发的照片,心里大概估计了一下应该需要五百元左右,后来我妈听说真的五百多块后,被吓到了。她在北京住过六年,但都是疫情前,北京的物价又是靠着首都的优势相较其他城市要低的,我的意思是她至少是在一线城市待过的,但是听说照片里那些东西 500 多块的时候,她的内心是无法接受的。

(说明: 左下角这个口袋里的东西不是这次买的)

东西贵点至少还有得吃,据说他们小区有人整整饿了两天!这个人也太老实了点,如果是我可能会和小区里的人商借点或者买点粮食救急,可是人老实不是错更不是罪过啊!但可是,他确确实实挨了饿了!

总有人觉得自己有钱,不会挨饿。有钱又能怎么样?遇到事了,钱不能当饭吃!权力也不能!当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就是饿死的!

我们有一个口号,叫共克时艰,如果做不到团结,注定有一部分人就要被无情地甩出去了,至于这一部分人是谁,很有可能是随机的,不按钱来,甚至也不按权力来!

再与诸君共勉!

——————

三横一竖

https://mp.weixin.qq.com/s/ga8zuVCPujzW08B2-D8yVg

知乎用户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发表

为各位知友补充更多信息。

近期,我国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加,感染人数快速增长,给疫情防控带来一定压力。专家分析研判认为,我国现行的 “动态清零” 总方针和一系列防控措施,在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时仍行之有效。

科学防控疫情,要有战略定力。国外有专家认为,奥密克戎重症率低、死亡率低,可以在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准后放开社会管控措施。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可从某些国家的案例得到检验。以韩国为例,其曾是 “抗疫优等生”,但后来选择 “躺平”。虽然疫苗加强针接种率超 60%,但在奥密克戎变异株冲击下,目前已达到日增确诊病例超 35 万、日增重症病例过千、日增死亡病例近 300 人的高峰。

我国人均医疗资源低于韩国,如果像其那样放松社会管控措施,医疗资源将迅速被重症病例击穿,死亡病例也将随之增长。因此,面对奥密克戎隐匿性强、传播快的特点,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在应对过程中采取更早、更快、更严、更实的措施,坚持 “动态清零” 不动摇。

科学防控疫情,要有必胜信心。疫情暴发以来,我国能成功控制疫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科技支撑——坚持从疫苗、药物、检测、动物模型和科学溯源五大方向开展科研攻关,各个方向都有显著进展。

疫苗方面,截至 3 月 14 日,全国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近 32 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达 12.39 亿,显著降低了重症率和死亡率。核酸检测方面,国内有超过 1.2 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可开展核酸检测服务,总检测能力达每天 4600 万份;为提高 “早发现” 能力,近期国家药监局还批准了多个新冠病毒抗原自测产品上市。从新药研发看,1 个中和抗体药已经附条件上市,3 个小分子药进入了三期临床试验。从治疗水平看,随着治疗经验的积累,目前确诊病例的病亡率已降至极低水平。相信在坚持科学防控的前提下,疫情终将被战胜。

知乎用户 The whispered 发表

疫情好不了

但经济会有反弹

一方面是两国割裂的大趋势反弹,另一方面是国内货币政策的宽松反弹

但也仅仅是反弹罢了

相当高概率发生类似 08 29 一样的金融危机

知乎用户 者也​ 发表

好不了了,美国现在充分发挥自己指鹿为马的本事,雇佣汉奸把死亡百万说成大胜利。你说他们拼命干错事,能有好么。

现在看外国新闻 15 分钟我们党走向胜利,15 分钟反对党带我们走向失败。

——然后做个两小时专题节目国外水深火热

充分发挥洗衣粉精神,前两年是新疆忽悠的快没人看了,今年整个大活,替俄罗斯入侵一把乌克兰。

想起去年小李子的电影《不要抬头》讲述陨石即将撞到地球。一开始总统还想靠这个赚政绩,但反对党则是坚定瞄准总统总统丑闻,当发现解决不了的时候,就用更多新闻吸引观众,总之不要抬头看陨石就好了。

现在美国需要外国不止水深火热,至少也要奴隶社会,战火纷飞,种族灭绝这些耸人听闻的题材才能让群众别去关心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别去注意窗外的枪战,别去在意面前的零元购。别去想这一切是谁造成的。

知乎用户 Tsheng 发表

无实体经济,新的风口是移民中介,之后 5 年起,润的人数超级加倍。

知乎用户 lili 发表

疫情怎么可能结束。

未来就是封城加核酸。一波一波来。

经济肯定稳中向好,越来越好。

之前一直说 996 没时间消费。未来不用上班,闲着没事干,肯定要大把花钱啊。

知乎用户 羽毛 发表

疫情其实只是个遮羞布…

知乎用户 LLL ZZZ 发表

动态清零。

动态清零。

动态清零。

不是躺平,也不是清零。

这四个字,少一个都不行。

动态清零本身是一种共存方式,是一个最理想化的,代价最小的共存方式。允许局部零星的疫情的可能性,同时有能应对这种局部疫情,快速再次清零的能力。

但是因为是最理想化的,所以对于执行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过头了,想要一点点局部疫情的可能性都没有,就长期紧张疲惫不堪。松懈了,麻痹大意,出现漏洞,疫情扩大,报复性价码收拾残局。

知乎用户 七海千秋 发表

新冠病毒不会消失,所以共存是必然结局。所谓疫情结束,其含义就是,使新冠病毒破坏力处在较低水平下,和新冠病毒共存。

实际上,只要参考发达国家的模式(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重症收治能力的建设,疫苗对脆弱人群的覆盖,科普、特别是防医疗挤兑的科普),做一些本地化的小修小补,然后在中国推广开,那疫情就会结束。然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相应的社会认知:

1、认识到防感染是个人责任。总有人说,选择共存之后,老年人怎么办?答案很简单,如果老年人想要保护自身健康,那就打好疫苗、去风险场所时戴好口罩、勤洗手、少去人群过于密集的场所、出现问题时及时诊断治疗。大众不能总指望靠封城来保护自己,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2、正确看待死亡。人类是自然界众多的组成部分之一,传染病会导致一部分人死亡,这是合乎自然规律的现象,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事情。如果大众彻底无法接受死亡,那社会就永远无法恢复正常。为了帮助害怕新冠的人脱敏,我提供一个数据:在 2010 至 2015 年这五年中,全中国平均每年有 88100 例流感相关的超额呼吸死亡 [1]。你平时注意过社会上的流感相关的死亡事件么?没有。那些“悄无声息” 的流感相关的死亡事件,有对你的日常生活造成妨碍么?没有。如果你对这些死亡事件不过度敏感,那它们就不是无法接受之事。

[1] Li L , Yl B , Peng W A , et al. Influenza-associated excess respiratory mortality in China, 2010–15: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 ScienceDirect[J].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2019.

知乎用户 隐秘 发表

美国结束了 不论是否符合清零定义 春假刚拍的

知乎用户 Yang yang 发表

现在已经不是新冠不新冠的问题,已经逐渐演变成了 zz 问题、乌纱帽问题。

知乎用户 相关规定 发表

感染爱好者们天天叫唤共存

就是没有哪怕一个人说出任何哪怕一个躺平后经济起飞的国家

知乎用户 Wayne​ 发表

说个最近看到的现象,中关村的食宝街年前人流量还很大,中午去吃饭几乎都要排会儿队;前几天去吃饭发现小吃店关了 20~30%,人流量几乎少了一半,不知道和旁边的新东方集团裁员有多少关系;

这几天隔壁小区有疫情 ,路边大概有十来家的底商都封了,有两个链家员工 没来得及走直接封在了店里,这事北京的链家员工应该都知道;

这段时间股票,基金,甚至招商 R3 级别的理财都在下跌,招商理财经理说我那个理财 债股比是 9:1,现在收益为负就是那占比一层的股票跌幅超过九层债券涨幅导致的,让我放宽心反正也不能违约赎回,等着就是了;

另外,油价马上破九了… 疫情是否结束不清楚,但口袋里的粮食越来越少的时候 只会越捂越紧,你说实体经济会不会好转?

知乎用户 伊可怀也 发表

我怕的不是得病而是隔离了

知乎用户 李劼 发表

按道理有可能,实际上走不走得通还得等等看。

按道理,世界各国经过疫情,都该会意识到实体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性。应该都会针对 “去工业化,脱实向虚” 拨乱反正。甚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去全球化,代之以本土扶植,区域合作,势力范围划分。

与此对应,各国对实体企业的保护,扶持,对实体产业从业人员(各国躬匠)的关怀按说也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梦回冷战,各大阵营争相收买本国牛马。

但是!实际上,在美国,全球化是政治正确,金融,服务,高端三产是政治正确,问题有没有到积重难返的程度,拨乱反正能否真正成功,还有待观察。

同理,在中国,“改制”是政治正确,市场经济一抓就灵配置资源是政治正确,打破 “大而全,小而全” 是政治正确,打倒 “工贵” 是政治正确,甚至压根就是这几十年来改革开放的路径依赖。

那么,势力的角逐最终如何?大变局之下,谁最先变?谁变得更正确更彻底?

只能说等等看。

知乎用户 李杰 发表

总有人觉的放开疫情经济就会好转,放开疫情到处感染,都无心上班工作的人,拿什么好转,实体经济拿什么消费,大家都没有感染的时候才会有人工作,大家都有可能携带致死率百分之一的才会成为狼人杀,放开疫情就死工厂倒闭,无人逛街,除了必要的生活购买没人出门

知乎用户 老左 发表

一个最基本的情况是,过去 1 年多的时间,因为疫情全世界生产中断,只有中国保持了大规模相对稳定的生产能力,全世界的生产需求订单都转移到了中国,过去一年多时间可以说最近多年来外贸最好的时候。

疫情开始复苏,其他国家复工复产,对于中国实体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量订单转回他们本来常用的工厂去生产,这个问题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商务部就已经多次预警 2022 年外面大幅度下滑了。

而对于相对固定在中国的产业链部分,就要国内的开放程度了。我在很早很多回复下说过,国内开放进程并不取决于国外病例数量,而是取决于国外复工复产,互通开放的进度。

如果继续保持出入境高度受限的情况,那本来稳定在中国的产业链也会转移走。了解制造业的都会知道,特别是精密的中高端制造业,不是发一个设计图厂家照着生产那么简单的事情,各种工艺,流程工程师在设计部门和各个工厂之间来回穿梭是刚需。当别人有更方便的选择时,一定不会选择高度受限的地方运营产业链环节。特别是在美国政界推动脱钩的背景下,美国非常有积极性帮助一些摇摆的企业转移产业链。

如果开始开放,实体经济也不会多好,只是稳住已有的产业链不转移而已。国外复工而流走的订单肯定是留不住的。

当然,我国当然也会有各种对冲的手段,比如拉基建,拉房地产,开始放松对某些行业的管控。让这些前期被压制的行业重新复苏去对冲外贸的下滑。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 2021 年上半年的时候,官媒有一个提法,利用疫情窗口期全面进行结构调整。

所以,为什么会在疫情这两年进行互联网重锤,双减重锤,房地产重锤?就是因为疫情带来了空前好的外贸形势,使国家在保持经济增速的情况下敢于重锤这些平时不敢重锤的行业。

而过了窗口期,有些行业也锤的差不多了,可以放开一些行业去对冲一下下滑趋势了。

知乎用户 273S 发表

国际上的疫情已经结束了,大陆的疫情是玄学,不是凡人可以揣测的。

经济不可能好转。大家炒股多年天天关注技术指标、小道消息和政策面了,把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当耳旁风了。股市就是真金白银的经济预测,相当负责的。

知乎用户 吕不非 发表

那句话咋说的?

2020,是过去十年最坏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世界大势已经在转型了,不要天天盯着钱了

时代主旋律不同了

米国还没有缓过来,已经磨刀霍霍,如果它哪天真的缓过来,按照盎萨人的尿性,你觉得它最想做什么?万一缓不过来?那么一个快死的会做什么?

所以我就提醒高华了,不要傻乎乎一天到晚代表白皮在中国论坛上蹿下跳了,白皮老大哥冷冷的盯着你们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党挂在嘴边,年年讲日日讲的方法论有的人是一句都听不进。

动不动就某国 90 万死亡,我就问你这 90 万死亡里有多少是死于原始毒株?有多少是死于德尔塔?有多少死于奥密克戎?累计确诊里有多少原始柱,多少德尔塔,多少奥密克戎?

在当下其他毒株销声匿迹,仅剩奥密克戎一枝独秀的前提下,把死于原始种和其他毒株的死亡人数一股脑称为 90 万然后算进死亡率的意义是?

奥密克戎和流感的死亡率对比反正我是一个都没看到。

知乎用户 小将 发表

每天新增八百多,几十个城市进入紧急状态,生活受影响的至少百万人。

知乎用户 梦归秋辰 发表

不会!

从表面上看,它是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但作为一个从实体到互联网转型成功的我。深知即使没有疫情,它的衰老也是不可避免的。

一、房租的致命打击。

比如在西安,一个稍微偏一点的月租 4000 元,这还只是房租,还有水电、燃气、清洁、物业等加在一起 5000 元能止住就不错了。这就意味着你每天净利润的 170 元要装到房东的口袋,而要挣 170 元,你就得有三四百的营业额,但大多数一天的营业额也就比这多一点。最后还是给房东打工而已,而且房东还会根据你的经营状况而涨房租。

二、不利于实体的氛围。

对于干了实体多年的人,我见过涨房租的,以搬迁相威胁的等等。而一旦有了纠纷最好的就是退房租,到问题是从仓库到装修都花了大钱,比如我们店当年从装修但库房货架花了上百万,但被商城要挟年年涨租,最后狠了心干了电商。

三、消费能力降低。

而消费总量不等于消费能力,比如比尔盖茨消费 1 万亿,你们 100 人一毛钱没花,而平均下来一个人将近 100 万,你能说你们消费能力提高?而由于房贷把大家掏的一无所有,我很明显能感到大家没钱了。

很多人说实体是受电商冲击,两个字:扯淡。我干实体有一大批客户,干电商也有一大批客户,为啥呢?说到底是我的货好价格优惠,来三个客户我就能留住两个客户。所以电商让我的卖货路子更广了,以前各种赊账还要到年底要账,现在基本没有这个烦恼了。

说到底,电商只是断了那些坐食山空的投机取巧者而已,身为一个商人,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学习提升自己,那你的淘汰就是一种必然。

知乎用户 伴夜碧螺春​ 发表

日本从 1991 到 2001 被誉为消失的十年。之后因为中国旅游业输出去日本买买买好了些。现在国内的经济水平,你别说(口头语,感慨)和日本 90 初确实差不多。不信还有一个电视剧可以佐证,台湾 1991 年电视剧家有仙妻,你可以看看里面到生活水平,女主角都是背夏奈尔 prada 的。这个细节还是我孩子爸爸发现的。说的我又想加几个 a 货微信了~另有一个 1992 年韩国电视剧,崔真实主演的,叫嫉妒,里面旅游有一次性纸内裤,女主角开个粉红小车,也可以看看那里面的生活水平。日本的参考东京爱情故事,里面没有讲日本泡沫破裂的惨状。这都是 1990 年初亚洲国家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参考,这几个电视剧都是时装剧,所以要略好于真实生活。你觉得现在中国比这几个电视剧反映出来的强多少?

不过十年前听别人和我说话我就有一种看别人描述生活好像都是流星花园的感觉,很诡异,哈哈哈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未晞财录 发表

如果题主问的是疫情不再发生,那么在 2022 年那是不可能的。

新冠病毒更大的可能是和人类共生共存,未来更大的可能是,大家都不再统计这个数据。相当于 “流感” 的发生,而 game over 概率比流感大得多。

到了今年 2022 年,实际上,普遍经济弊端都出来了,太难了。

说实施,打击实体经济的不但有疫情也有互联网经济。不过互联网经济的红火,也能带动不少工作岗位。总体而言,百姓有钱赚则安。

实体经济一时半会是好转不过来的,这显而易见。

疫情发展到 2022 年,已经是三个春节了,之后的经济大概率会有金融危机。

就现在而言,许多人渐渐控制消费了,要省钱;许多人减少投资了,因为不踏实。而企业倒闭,公司破产,百姓失业的事,几乎每天都有。我就失业了。过去的四个月内,我接连被失业两次。

世界不一样了,但总会过去的。

知乎用户 慕迁 发表

等政府不再因疫情防控不力而问责,等老百姓不再因隐瞒行程而判刑时,新冠就结束了

知乎用户 搬砖 发表

再这么清零下去,等着护照开放办理之后的一波移民潮吧

而且根本就不是上层人移民倾向增加(上层人一直都想移民)

而是那些目睹了母子分开隔离惨剧的大城市中产

以及因为疫情失去生计,灵活就业的两亿真底层百姓。

知乎用户 绿叶如盖 发表

以前几十块一杯的奶茶,现在换成七八块一杯的饮品

以前海底捞小龙虾,现在螺狮粉挂面豆腐都当成宝

以前上千块的轻奢,现在一两百的淘宝衣服都满足

以前用 dior 口红揣包里,现在妮维雅唇膏香饽饽

以前电影音乐会漫展,现在能看个偶像剧都知足

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生活,连年轻人手里都没钱,也不敢花钱了,经济咋发展?

三年疫情,全国各地都闹了一遍,年轻人再也不相信岁月静好,甚至不相信爱拼才会赢,再也不觉得自己没赶上战争、饥荒、文革、下岗潮就算命好,再也不能挺直腰板认为天下在我手。

现在大厂上班的高级知识分子已经躺平,商场卖货的俊男靓女们已经躺平,就连抖音快手的网红们也笑不出来,只有那群没出校门的孩子还能当傻白甜。

知乎用户 喵喵不理你 发表

能不能结束不知道,我只是心里相信能而已。

但经济很难好转,因为经济从 18 年开始就下滑了,疫情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另外因为盘子已经压碎了,即便是疫情真的从临床意义上结束,那碎掉的盘子还需要粘回来,太难了。

知乎用户 何书尽 发表

不会结束,不会好转

知乎用户 beet 发表

如新,北京疫情制造者,武汉活动组织者,如新销售总监顾寿轩,一三八一 0 一二八一七九,上海舍耀市场营销中心法人,微博:小 Mark 轩轩,微博公开。杨晖,一三八 0 一 0 七二二 0 五,这两口子十多年一直做如新。

2 月 20 日 22 时许,在外省参加某公司培训班的顾某某(女,43 岁)携其子(9 岁)返京。当晚,母子二人与丈夫赵某(男,46 岁)共同居住在西城区家中。21 日,赵某前往单位上班,后顾某某接到疾控部门电话通知,其和儿子为确诊病例的密接人员。顾某某将此事告知赵某,赵某在明知自己为次密接人员的情况下,未主动向所在单位报告,并多次外出购物。且在流调过程中,顾某某和赵某隐瞒真实情况,向工作人员谎称母子二人回京后未与赵某共同居住。后顾某某母子相继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赵某被转运至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目前,西城警方已对顾某某和赵某依法立案侦查,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https://3g.163.com/dy/article/H0R8R6BC053469M5.html

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从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和武汉凯莱熙酒店有限责任公司处确认,被武汉官方通报 “13 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系某公司培训班学员” 的会议组织者,是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公司的上海经销商——上海舍耀市场营销服务中心。该中心法定代表人顾某称,他就是想组织团队成员聚一聚,没想到确诊的 13 例是此次培训班的学员,1 例是学员的家人。 网传的武汉培训会截图以下为上游新闻记者与顾某的对话。上游新闻:你现在身体怎么样?顾某:我是阴性,密接,现在正在武汉一酒店隔离,身体没啥不舒服的。上游新闻:你是职业是什么?在培训班担任什么角色?顾某:我是舍耀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是如新公司的经销商。这次培训班我是牵头人。上游新闻:这次来参加培训班的人员构成如何?顾某:有我下面的经销商,有我的业务合作伙伴,还有他们带来的亲朋好友。上游新闻:你下面的经销商只卖如新的产品吗?业务合作伙伴还卖别的产品吗?顾某:我不要求我的经销商只卖如新产品,业务合作伙伴可以卖别的产品。 涉事酒店已封闭上游新闻:你们从哪里来?怎么来的?来的时候做核酸了吗?顾某:从北京、上海、青岛来的,还有武汉本地的。最早的是 2 月 17 日到的,大部分都是 18 日到的。绝大多数人坐高铁来的,来之前都做了核酸的,出站之前也遵守了疫情防控规定。上游新闻: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顾某:也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培训。就是想聚一聚,北京摘星了,我们商量着来武汉聚聚,来的人还带了亲朋好友。上游新闻:疫情发布会说是 “培训班”,会上都讲了什么?顾某:团队之间互相交流了一下心得、企业文化、销售思路。大家干劲都很足,就是想把产品卖好。上游新闻:有关注到网上的质疑,说如新公司涉嫌传销吗?顾某:我们是正规企业。延伸阅读三地多名阳性病例指向如新线下培训 该公司曾被人民日报批涉嫌传销 2 月 22 日 0 时至 11 时,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4 例,均为 2 月 17 日至 20 日期间在外省参加某公司培训班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有消息称,上述确诊案例参与的是直销企业如新的培训。截至目前,已经有 19 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与此次培训有关,涉及武汉、北京、青岛三地。而如新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目前了解下来这个培训是经销商自行组织举办的会议,未经报备。一场培训已有 19 人被检测出新冠阳性 2 月 21 日,武汉市发现 4 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感染者活动范围较广。22 日下午 3 点,武汉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昨天 22 时至今天 12 时,湖北武汉市新增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10 例。至此,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感染者 14 例,其中 13 例均为某公司培训班学员,1 例为某学员的家人。此培训班的培训时间为 2 月 18 日至 20 日,地点设在武昌区凯莱熙酒店和江岸区华清园小区内,共有 66 名学员参加,其中 24 人已离汉,武汉市已向所涉省市发出协查函,在汉人员均已采取隔离管控措施。22 日上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在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 283 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 月 22 日 0 时至 11 时,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4 例,均为 2 月 17 日至 20 日期间在外省参加某公司培训班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随后,山东青岛也通报发现了 1 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该病例 21 日晚获悉在武汉期间活动场所内发现新冠肺炎阳性病例后,自行前往医院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网传一份流调报告显示,多名阳性病例曾参加在凯莱熙酒店及江岸区华清园小区举行的如新化妆品公司员工培训。随后,武汉凯莱熙酒店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证实。该酒店销售订单上备注单位是如新公司,该公司订了 20 间房,租用了会议室。如新湖北否认培训为该公司组织北京青年报记者查询天眼查信息显示,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简称:如新中国)成立于 1993 年 3 月 28 日,注册资本为 3007 万美元,RYAN SHEA NAPIERSKI 担任法人。如新中国于 2006 年获得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经营许可证。如新湖北分公司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四维街解放大道 1208 号新长江国际裙楼,负责人是何海燕。但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称,此次会议不是湖北分公司组织的。据其了解,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有家经销商,叫上海舍耀市场营销服务中心。该中心组织了北京、上海、武汉相关人员来武汉开会。北京青年报查询天眼查发现,上海舍耀市场营销服务中心,成立于 2018 年 4 月,注册资本为 10 万人民币,投资人为顾寿轩,经营范围包括市场营销策划,商务信息咨询,健康管理咨询,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公关活动策划,企业营销策划,品牌策划,企业管理咨询,化妆品、洗涤用品、电子产品、日用百货、服装服饰的批发、零售等。截至发稿时,其年报内登记的负责人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如新中国曾遭《人民日报》点名 被没近 500 万元而随着此次疫情传播原因被逐渐披露,不少网友到如新官微下表达不满。有网友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现在为了员工安全都是线上培训,视频会议。“你们公司是卖的有多好?可以无视员工安全,你们这种公司跟微商洗脑有啥区别啊。”更是有网友在一些相关报道的微博下称,希望有关部门好好查一查如新,身边人做这个跟被洗脑了一样。有的更是直言,身边人加入该公司的人一些行为与传销无异。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如新在三年前就因负面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9 年,34 岁的如新销售林某喝如新果汁 “排毒”,最后因肺部感染死亡。她此前多次发烧,但始终没有吃药,也不去医院看病,而是选择一直喝如新果汁、吃如新产品。不仅如此,2014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人民日报》接连刊发《看“如新” 怎样编织谎言》、《看 “如新” 怎样攻陷人心》、《“如新”公司在美国屡遭处罚斯坦福大学公开与之决裂》三篇报道,三批如新,称如新夸大宣传、涉嫌传销。报道指出,如新 “宣传虚假信息、组织聚会洗脑’”、“入行需先买 500 元产品,发展下线可一直晋升至‘寰宇领袖’”。原国家工商总局于 2014 年 3 月 24 日通报称,直销企业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存在超产品范围从事直销、夸大产品功效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其个别销售人员存在擅自直销、欺骗及误导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此,原上海市工商局对如新公司以直销方式销售非备案直销产品的行为,处以没收违法销售收入 311.4 万元、罚款 15 万元的处罚;对如新公司的夸大宣传行为以及其部分销售员工的欺骗、误导宣传等行为,责令如新公司改正,并处以罚款 10 万元的处罚;行政约谈如新公司,督促其落实整改要求,加强内部管理,依法合规开展经营。原北京市工商局对如新公司 6 名销售员工在固定场所之外向顾客推介销售如新公司产品的行为,处以没收违法销售收入 136.8 万元、罚款 13 万元的处罚;责成如新公司北京分公司对有关 “工作室” 进行全面清查、整顿和规范,关闭涉嫌违法违规的 “工作室”,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宣传、培训及监督。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搜索天眼查发现,如新中国目前开庭公告 22 起、法律诉讼 30 起、法院公告 7 起,立案信息 15 起,行政处罚 3 起。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 为自媒体平台 “网易号” 用

知乎用户 雨后初晴 发表

2022 年疫情会结束,但是经济不会好转。

为什么经济不会好转?因为现在居民负债太高了,不愿意消费,没有钱消费,能够省一点,就省一点。

问题的根源在于,现在的贫富差距太大了,靠富人拉动不了消费,而大部分的人手停口停,哪有什么钱消费。

既然没有多少人愿意消费,那么商店就不需要采购很多东西,那么工厂就接不了那么多订单,那么工厂就开始裁员,商店也开始倒闭。这个过程持续下去,就会有越来越多人灵活就业了,经济又怎么会好呢?

现在来说,除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普通人都是能省就省。

本来年轻人应该扛起责任,拉动消费,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哪里还有钱?

繁华过去之后,只留下一地鸡毛。

知乎用户 主人的狗​ 发表

陷入死局了

内部两种可能性:

  1. 一直坚持清零

基本不可能完全清零,因为奥密克戎传染性和潜伏性极强,且倘若变异也会大概率朝着高传染性和低症状进化,因此后续很可能像之前反反复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频率更快,大大小小的企业破产,民间资本陷入恐慌,没破产的老板也会选择休养生息,没有人会创业。市场信心下降,外资撤离,中概股暴跌,灵活就业人数持续上升。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全都拉垮,难以实现 5.5 目标。

2. 逐渐放开

将会每日新增大量确诊,对经济短中期有更猛烈的冲击。此外,相当于否认了过去两年的清零策略,在国际社会中丢了面子,社会主义制度在疫情中的优越性不再有论述立足点,国内外大量清零派失去信心。此外,这两年很多人因为海外疫情放弃出国读书和移民,若放开会加速人员外流,并在全球舆论中陷入劣势,这个是当局更加无法接受的。

至于外部,不多说了,国际关系和舆论是个什么样子。

—————————

然后聊聊就业和规划

有人说赶紧进体制,然而地方财政、债务压力巨大,全国转移支付基本都依靠上海,现在上海经济重创不知何时解封未来是否反复,完全不看好。很可能从北方开始很多地方的工资就要降,甚至发不出来,东北已经开始了。

市场更是难做,甲方乙方各行各业都不行,金融业也不行,一级依托于实体经济,二级依托于资本市场,随时来个金融危机的都玩完。现在又有延迟退休,我就想问多少人在企业能干到 65 的,而且我现在完全不指望养老金,自己弄个 portfolio 养老不解释。

我去年留学毕业怀着一腔热血回国了,同学朋友们惊讶问我还回国,我言之凿凿要回来创造价值建设祖国,然后找了一份管理咨询工作,后来上海疫情公司接不到单子,莫名其妙失业了,投了一个月简历没几个公司搭理,估计自己都快撑不住了。现在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很后悔……

综上,就一个建议,run。

我也是找找工作,不行就先攒点钱然后出去补个 MBA 或者 PHD 再次归海了。

知乎用户 一荼荼​ 发表

我的观点是对不同年龄、体质做分类措施,老、幼、病、残,重点关照,重点防疫,其他年龄段完全放开,无需防疫

如果现在这个节点还不能下定决心做分类分级开放,只能说是精神洁癖,要么就是能力不够,医疗系统没办法做到人群精准分类防疫。

我国每年因各种事情而非自然 ** 的人以千万记,为什么只对新冠(甚至现在奥米克戎的致死率都不配被称为新冠)特殊对待?

就算奥米克戎有很强传染性 + 一定致死率,也需要明确是因为什么致死,什么人群容易致死,这部分人群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将致死率压到最低等等连外行都能想到的操作

而不是现在这样,动不动就一刀切,全城禁足,全员核酸。动不动就拿人口基数做理由,假设 14 亿人 * 0.0 几 % 的致死率,然后推演出放开防疫全国会有千百万人死亡,这种推演就是一种现实无能的表现,推演的结果会不会发生不知道,但现在的措施已经足够糟糕!

我们的社会崇尚最优解,喜欢凡事找到那个理想的 “最” 标准正确的答案,但结果往往都只是想当然。所以,建议大家不要精神洁癖,坦诚面对现实,又不止新冠会死人,说白了连现在的奥米克戎都熬不过去的人(比如吉林两位老人),本来就是大半身躯埋入黄土的了,奥米克戎可能加速了这个过程,也可能应该没有因果关系,只是凑巧被感染,凑巧又在感染期间离世了而已。

利益相关:家中三位老人,65 + 岁

知乎用户 大水怪出没请注意​ 发表

看过一个经济方面的分析。说是欧美其实并不怕疫情,甚至是利好。

因为死掉的基本都是年龄大的,特别小的,贫困的,缺乏医疗资源的人。青壮年受到的打击并不大。

所以养老一下子轻松了很多。越是高福利社会,这种释放越大。

所以橄榄形人口结构变得中部更加集中,老人们走了之后,留下了大量的遗产,也是再分配的过程。释放了社会压力。

那么年轻人拿到了大量资源以后会怎样生活?资本应该以合种方式来纂取这些社会财富。研究明白了,也就明白了后疫情时代的社会走向。

知乎用户 年少无为 发表

**奥密克戎感染的病例间代间距平均为 3 天,比德尔塔变异株的 4 天左右进一步缩短,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能力大概是德尔塔变异株的 2 倍,传播能力更强。奥密克戎感染的症状不典型,传播过程更为隐蔽。**病例分型主要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症状也相对较轻,患者影像学改变不典型。

我个人认为这是首次承认,奥密克戎对肺部影响有限,多为上呼吸道症状。

我国当前疫情,最新最权威的判断来了!

知乎用户 诸葛山珍 发表

知乎用户 胡罗伯 特克​ 发表

如果只有基本消灭新冠病毒才能算结束,2022 疫情不可能结束,甚至 3 年后都很难结束。

但是目前,控制疫情的新方向已经显现了。奥密克戎的超强传染性使得动态清零几乎不可能实现,即使实现,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成本也是无法承受的。但是有一点值得庆幸,奥密克戎的重症率和致死率比较低,加上国内高质量疫苗的广泛接种,疫情对人生命健康的威胁已经大大降低了。加上疫情防控已经到了第 3 年,对经济的影响确实是非常大的,政府目前必须在坚持清零和经济发展之间做出一个权衡了。所以我预感在未来的 3~6 个月内,在进一步推广疫苗全年龄段接种的前提下,可能会逐步开放国际交流的限制,尝试与病毒共存。之后疫情可能会真的接近于一个大号流感,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逐步缩小到最小的程度

至于实体经济,肯定会有好转,但是过程必将非常艰难,同时结果也极有可能不尽人意。

首先最近俄乌开战以来,中国在国际上承受的政治经济压力想必各位也看到了,中美两大阵营已经形成,而欧盟短期内必将在两者之间摇摆,甚至不得不跟着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制裁中国,所以外部的经济环境是非常恶劣的。但好在东盟,中亚,阿拉伯国家和中俄之间的站队已经非常明确了。经济内循环,保持一个底线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会出现特别大的危险。欧盟和中国现在的贸易量是非常大的,制裁中国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即使迫于美国的压力下,大概率在中长期还是会保持中立,经济往来照旧。但这是以后的事了,近期欧洲经济波动比较大,对中国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从内部环境来看,明年人口很可能就要负增长了,人口增长乏力,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红利带来的消费增长已经非常乏力了。不能否认的是,即使没有疫情,经济也已经进入了一个低谷期,疫情只不过加快和集中反映了这个问题。三驾马车里面,出口现在明显已经不行了,消费的下降也是可以预见的。实体经济想要好估计是很难的,也就是维持在一个不太坏的程度,毕竟国际上现在也是一个比烂的时代嘛,只要做的比西方好就已经是胜利了

知乎用户 齐某某​ 发表

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贷款真的还不上了,我的家庭一定会破产。

知乎用户 江壹城 发表

不会,因为世界大战要打至少五年。

这是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的一个常数。

知乎用户 俄罗斯龙报 发表

达瓦里希,俄罗斯龙报

就目前这个趋势看

疫情结束什么的

就不要指望了

在经历了近一个月的大幅上涨后,俄罗斯单日新增近日趋于平稳。据最新统计数据,17 日俄单日新增超 18 万例,与前一日基本持平(17.9 万例)。

俄疫情或 5 月前趋于平静

今日俄罗斯(RT)报道,据俄新冠病毒防控指挥部 17 日数据,过去一天里,全俄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180622 例,累计确诊超 1484 万例;新增死亡病例 790 例,累计死亡超 34.3 万例。

2 月 17 日,全俄单日新增超 18 万例,与前一日基本持平。(Yandex 新冠数据统计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17 日莫斯科单日新增再次下降至万例以下(9705 例)。以前的 “重灾区” 莫斯科州则下降至 4063 例。目前,全俄新增确诊病例最多的地区为圣彼得堡,为 16595 例。

对于首都疫情形势,俄医学博士、免疫学家弗拉迪斯拉夫 · 热姆丘戈夫表示,近期,莫斯科与莫斯科州的新冠发病率有下降趋势,“疫情必然会好转,因为人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期地感染下去。”

尽管目前莫斯科疫情有向好趋势,但专家仍建议民众接种疫苗。俄加马列亚中心教授、病毒学家阿纳托利 · 阿尔特施泰因表示,感染奥密克戎毒株产生的抗体不能很好地中和先前新冠变体。感染过奥密克戎的人也应该接种疫苗,以保护自己免受德尔塔等其他新冠变异毒株的感染。

对于此波疫情何时能结束,俄ДНКОМ分子遗传研究中心创始人兼主任安德烈 · 伊萨耶夫认为,由于很大一部分人感染过了奥密克戎,所以未来几个月俄罗斯的新冠疫情将逐渐趋于平稳。“在 5 月的假期之前,俄罗斯的疫情形势可能会趋于平静。但重要的是,我们无法预测病毒是否会产生新的毒株,也无法预测新的突变会带给我们什么。”

三条俄中直航航班全被熔断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许多旅俄华侨华人两三年都没有回国了。有些华侨华人计划在今年初疫情平稳的时候回国,但没想到奥密克戎的出现瞬间打乱了许多人的回国计划。

由于俄罗斯新冠疫情恶化,俄罗斯入华航班连续多次发现确诊乘客。中国民航局近期连下多道熔断指令,从俄罗斯入华的三条直航航班 “全军覆没”。

据本报记者梳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CA910 航班(莫斯科至青岛)自 2 月 28 日起暂停运行 4 班,预计 3 月底复航首飞。

俄罗斯航空公司 SU220 航班(莫斯科至广州)2 月 5 日起暂停运行 6 班,预计 3 月底复航首飞。

俄罗斯航空公司 SU208 航班(莫斯科至上海)自 2 月 7 日起暂停运行 8 班,预计 4 月上旬复航首飞。

乘客们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候机。(新华社)

中国民航局要求,上述航空公司要做好后续航班旅客安抚和机票退改等服务工作。

预订相关航班的旅俄华侨华人,请留意相关航司的邮件和短信,做好航班退改和行程调整的准备。

疫情或 5 月前趋于平静,三条俄中直航航班 “全军覆没”

知乎用户 笔扯淡 发表

貌似是一个问题,其实拆出来是两个。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势,真的是受疫情影响么?

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是科技发展不前,贫富分化严重。《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郭嘉最终的形态描述如下:工厂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卖不出去工厂就发不了工资,发不了工资工人就没钱,工人没钱就不消费,如此往复循环。资本家是不会买普罗大众工厂生产的产品的,因为早就不缺了,如果科技继续发展,那么资本家跟富人还有消费的可能。目前的情况是,资本家跟富人完全没有消费的动力。最终就会形成工人被逼无奈,抢占工厂夺走产品全部的价值。

现在的经济形势,完全把锅甩给疫情是不客观的,郭嘉的五年规划里面并没把抗疫相关内容置于最优先级的问题去处理,而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同富裕等作为最优先级,可见问题有多严重。

至于 2022 年疫情会不会消失,行业相关,我算是被疫情影响收入最大的群体之一。直白的说:不会。但是有机会试点跟外界的往来。至于经济会不会好转,国外有可能,我们很难!现在国内外的形势复杂的程度超乎想象,如果疫情出现在 16-18 年,那真的是老天开眼,从此我们就是天选之子!

作为普罗大众,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不添乱,相信郭嘉跟 zf!保持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与希望。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病例铺天盖地,日增 100w 以上,大量死亡接踵而至。” 这都是哪个猪头臆想出来的??? 不要拿香港的死亡率来推算,香港根本就没有做过全民核酸,感染者的分母可能是现在的好几倍。3 月份全国十万感染者,零死亡。上海感染者几万,不大规模测根本都不知道有这么多,截至 4.1 号报道这几万人里一个重症都没有。 就这情况把几千万人封城,新建这么多方舱,就为了拖几万个无症状和轻症去打牌、刷抖音??

知乎用户 liulingqi0​ 发表

不会结束,反正咱们国家不是分级诊疗制,真放开了,到时候你们城市每天新增几千号,然后这些人冲进医院,也别说住院了,光挂号就能把其他病人排死。你说轻症不用去医院,自己在家隔离就好,我赞同,因为我是医生,可你没法说服普通老百姓,他们还是会去医院,哪怕求个心安了。没分级诊疗,你根本就没法拦住成千上万的轻症患者,必然出现医疗拥堵。

知乎用户 有趣的灵魂会发光​ 发表

疫情肯定能结束。从目前菲律宾的情况来看,经济活动强劲反弹,实体经济已经大幅好转了。

知乎用户 细藤 发表

太纠结了。

我喜欢旅游,一有空就全国或者去国外转,能出去玩一趟,会开心好一阵子。

疫情开始后,只能在国内转转,虽然收敛很多,但估计还是比很多人要好些。

但即使这样都感觉憋够呛,有时感觉人都快馊了,甚至有的抑郁。

看到大多数国家都只拿新冠当感冒对待了,真的很佩服,感觉科学勇敢或者什么的。

但真的很纠结,中国到底是否应该开放。

如果我得上新冠,我不怕,我相信以我的身体素质,治治应该没问题。但我父母快八十岁了,一开放,他们是属于最危险的,得上就很难好了。

如果开放,每个城市都必须要面对每天几千甚至几万的新增人数,哪怕大多数都是治好,失去生命的只是老人。但如果你是应该市长,你能接受吗?如果你是一个老百姓,你能接受吗?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是可以持枪、黄赌毒的,但中国不行,坚决不行。

我能保证我不拿枪干坏事、看看毛片嫖娼影响不大、小赌怡情、小毒玩玩,但能保证别人吗?

知乎用户 伊壁鸠鲁主义者 2​ 发表

结束个屁,大的还在后头

知乎用户 小赵律师​ 发表

高疫苗接种率,结果还是这样的局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原来是不在中高风险区就行,然后是低风险区也要核酸报告,现在是跨省跨市跨县就算是没有出现过疫情也需要什么三天两检,居家隔离,坐标南宁,真是离谱了

知乎用户 杨天晨 发表

累了,毁灭吧,赶紧的。

知乎用户 鱼鱼鱼 发表

估计不会,现在有点骑虎难下的意思了,和一直以来的房市类似,要不就拖,要不就一下子暴雷,当然,也可以和房市一样当个夜壶,经济好不好都可以推到疫情上面。

知乎用户 大宝剑 发表

我觉得短期之内结束不了,现在防疫本来也是个产业了

知乎用户 K 同学​ 发表

-———— 上海疫情追更 ————

果然 3~4 月疫情更严重了,多地出现了封城,特别是上海都封了,可见防疫跟筛子一样。

但是一封,经济下行压力就更大,特别是对于小商铺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国外比如英美澳日等等反而都不怎么封了,而且好像连口罩什么的都解除了,妥妥地躺平了,死人也无所谓了,而且英国好像还出了最新变种毒株。

国内怎么办?封,经济不行,不封,后果难以想象。

最近国内各个互联网大厂花式” 毕业 “也着实造成了一批失业。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挤压并没有缩小,虽然取消了一些关税,但是对中概的狙击又开始了。毕竟还是要中国商品来平抑美国物价的,不能算是示好。

经济数据也不好看,社融中居民信贷下降,表明买房的人减少,甚至已经听说因为断供而被银行收房子的,制造业 PMI 已经跌到 50 以下了,虽然说有疫情等因素的冲击,但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

俄罗斯没有像预想中摧枯拉朽,反而进入僵持,目前虽然说和谈有望,但是俄罗斯仿佛是想继续拖着,这样维持高油价反而能赚到钱,那么大宗通胀必然要走一波,美联储因为此加息的力度就会更大,这样导致全球经济动荡的可能性就更大,今年实体经济好转的可能性很小了,反而走向恶化,甚至危机也是有可能的。

不要乱投资,不要乱辞职,存好粮食,甚至一些应急食品、水、急救包可能也是必要的。我是说万一被封到家里啊,没有说别的……

-————- 乌克兰追更 ————-

俄乌局势急转几下,结合近期新输入的因素追更一下。

个人认为正面战场很快就能结束,主要问题是后续的有效控制,不多说。

如此看来欧美对俄的制裁是很大几率的了,天然气和石油还会继续涨,不过另外一方面也拉进了中俄之间的关系。

疫情,最新的情况是,3~4 月应该会到达顶峰,但 22 年不会结束。

而且俄乌冲突可能引发后续政治等一连串连锁反应,石油等暴涨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也不可小视,全球经济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在增强。

-———- 以下是原答案 ———–

2022 年很难 “结束疫情” 但有可能“结束管控”,我是指国外,目前欧美已经在考虑放松口罩、出行等限制,今天早晨看到一个新闻,意大利因为疫情导致老年人口锐减,养老金压力降低,成为了“更年轻的国家”,妥妥的自然选择法则。与国外对比,国内因为没有大规模流行,尽管已经接种疫苗,一旦像欧美那样放松,后果难以想象,你可以看看香港。但是国外一旦全部相互不再管控,那国内怎么办?

至于病毒是往低毒化变异,还是怎么变异,这个谁也预测不了。

那么经济呢?很难好转,不能只看疫情因素,还要看国际因素,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加息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样会导致全球新兴国家的新钱们外流至欧美,对新兴市场国家是重大打击,对我国影响也很难说,负面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有多大影响就不得而知了。微观上说,疫情期间导致很多小店铺关门倒闭,这对就业是第一波冲击,另外对房地产、教育的重拳出击对就业是第二波,连打车的时候司机师傅都说 “经济确实不行了,现在打车的人越来越少了”,房地产和教育培训又不能不继续高压态势(房价应该是让它稳,而非暴跌),那 GDP 增长的动能在哪呢?

疫情期间靠出口还能拉动一下,疫情到这个阶段海外复工复产对出口肯定也不利,特别是东南亚现在也不管疫情跟中国抢订单。

另外,美联储一加息,收的这么多美元现在要潜逃,看看今年年初的股市就知道了。

当然也有利好因素,比如 RCEP,还有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影响有多大也不得而知。

但是要说经济更坏能坏到哪里,能不能有经济危机,目前来看经济危机不太好说,08 年经济危机以后金融系统对防范系统性风险已经有多层防线,而且这一波也不是金融机构导致的,而是美联储官方放水,现在收水能不能导致企业的债务危机引发破产潮呢?看看美国的经济结构,已经脱实向虚,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应该不会有债务危机的事情。但是其他的企业会不会引发美国的失业潮我其实不太好判断。对国内来说,担心的一个是外需降低,再有就是需要关注企业的债务问题,商品能出售、企业能运转,没有债务危机,经济就不会崩,但这个我手头没有数据。

知乎用户 小透明 发表

不会结束。

不会好转。

外边都快世界大战了,国内被封的居民则是在关心要买啥菜。瞅瞅这差距!

往好听了说,是 “国家把人民保护的很好,让他们无需担忧生死威胁”;往难听了说,就是 “国家把某些人保护的太好了,结果让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活在怎样安逸的环境中”。

想想那些人为什么疯狂带节奏要 “共存”?洋大人们这下是真的水深火热了,不是顶着高通胀啃面包,就是面对天价燃气费榨干荷包,甚至直面血与火担心自己下一刻还能不能睁开眼,结果你还在悠哉悠哉有心情考虑下一顿炒啥菜、抱怨送来的菜品相不好…… 凭什么!!!

所以中国一定要共存!(呸)!

人嘛,最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的好,再加上国外的公共部门已经公开表示 “躺平”,他们能依靠的就是看谁命硬,这种内外焦虑的压迫下…… 我突然有点理解那些鼓吹共存的了。都不容易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会结束,不会好转。2.3 年没有工作,怎么报复性消费?

其实现在的局面是左右为难。上面给的台阶太高了,前期宣传的太猛,我们村里的老人都认为这个病会死人。很害怕,你要是说共存,那确实也不太可行。

我今年 24 了。还没有上班工作。我和我老公的心愿就是,30 岁移民澳洲,努力吧。。

很失望对国内的防疫。

知乎用户 无味 发表

未来疫情可能在短时间内是常态。因为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难以想象。

就经济而言,其实在互联网和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已经不能单纯地看待经济是不是实体经济了。如果开个店铺要装修,原来是钢筯水泥灯管等,现在在线上装修却是设计、视觉、色块、图片等。这也是当下经济的发展方式啊。疫情可能会催生一些产业的增涨,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企业组织注定要被淘汰。基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经济变革,大家都已经适应了。

知乎用户 举宝爱好者 发表

实体经济有嘛不好的

我看这两年家家买房 人人换车

经济好着呢

知乎用户 熊大 发表

“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 这是学会炒股后映像最深刻的一句话。

一般股市先于市场六个月左右的变动时间。

那么在结合当下的股市,你就能知道答案了。

知乎用户 云意逍遥 发表

能结束哦,看什么时候拿出来了。

知乎用户 老头 发表

唉!虽然前两年有疫情,我们的实体经济难道不好吗?GDP 增加,出口增加,就业人数增加,物价稳定,很多数据都屡创新高,全世界对我们一片赞扬声 ,已经很好了,只有更好。不该说好转嘛。

知乎用户 石明子 发表

答案是,会好转,但考虑到美国这一波放水再回收的过程,很多人会很痛苦。疫情给了很多实体经济普遍性的打击,但不要指望疫情结束会普遍性的好转。实际上,能好转的只是极少数。

知乎用户 王明俊 发表

疫情,除了中国和东亚这边几个国家还把疫情看做大事,欧洲,美国都快不当回事了。这样情况下你说要攻克新冠,那是不可能了,但是只要你当它不存在就可无视了,这样的好还是会有的!经济好转,别想了,现在除了中国,其他国家都在大量印钞过日子,美国印的最狠,一旦美国加息美国经济搞不好就是地震,能不比 08 年金融海啸差,就该偷笑了

知乎用户 我是 发表

疫情是个业

但是可以不在其中

本来就不在其中

知乎用户 下辈子再洗澡 发表

我也不明白,疫情刚出来的时候说满地手机没人认领的是你们,疫情扩散的时候说民主是治病良药的是你们,死了几十万人说这就是个大号流感的还是你们……

有一说一,长期看,疫情是没法结束了,国外都烂成啥样了,最终做好和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是肯定的,但疫苗的研发和病毒的弱化程度到没有到这个时机也不是我们能判断的。

知乎用户 年死于吸烟者百万 发表

不会马上恢复,但一两年后会回复。

疫情不结束永远不会恢复。

知乎用户 空空少爷 发表

百年前西班牙流感怎么结束的,如今新冠大概率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结束,而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就行

知乎用户 白木 发表

很多童鞋只看到坚决清零带来的疲弊和损失,其实也有好处嘛。在内部环境日渐昭和的今天,给那些人找点活干。至少忙着防疫没空打仗,或者说不会总动员打了也不碍事。哪怕玩崩了,大洪水来咯,又有好戏可看,这可能是比肩三十年前做生意的天大机遇。防疫,不亦乐乎。

知乎用户 模切工作室 发表

2022 壬寅虎年春节即将到来,尽管年尾疫情尚未彻底结束,尽管国内个别地方任处在中高风险地区,尽管回家要排很长的队做核酸检测,但是都挡不住国人的思乡情切,都挡不住国人的回家之路!“此心安处是吾乡” 终究只是诗人苏东坡的浪漫诗句,“月是故乡明” 才是大部分国人的思想传承!在此特殊岁末年终国外疫情环绕时期,我们谈谈虎年如果疫情结束后的模切行业该何去何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最近让全世界最关心讨论最多的事情可能不是疫情奥密克戎,而是美联储加息。美联储的加息代表什么?在此特殊时期简单说就是三条:

  • 1. 美国预计 2022 年新冠疫情即将结束(或者预计疫情会缩小到很小范围)。
  • 2. 美国这两年对疫情实施的积极货币政策即将结束。
  • 3. 美元开始大量从世界回流美国。

美联储加息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简单说可能就两条:

  • 1. 美国人消费购买中国商品会减少,即外贸下降。
  • 2. 美元进入中国的项目投资可能下降。

货币政策经常被各种专家说的复杂异常,晦涩难懂,其实简单说就是时松时紧,一张一弛,关键的问题只是松紧的时机选择是否正确!

**我们先大概说了即将面对的世界经济环境,根据这些环境和最近世卫组织关于新冠疫情的未来预测,2022 年下半年我们也认为新冠疫情会基本结束,纵使没有彻底消失也只会存在一些很小的局部零星疫情,但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危害将变得微乎其微可以忽略!**所以别人美国如今已经开始为疫情结束后的经济做打算,主要就是怎么继续维持美元霸权割全世界韭菜!刚刚我们简单说了美联储加息对我们带来的主要影响,那么我们国内模切行业现在也该谋划疫情结束后的发展方向:

**一,外贸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对此种情况我们国家央行最近已经反美联储之道而行之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所以我们模切行业 2022 应该重点关注国内客户或者说国内一些重点行业的发展,而对于之前以外贸为主的客户要做好订单下降的心理准备!尤其要注意前两年疫情期间大幅增长外贸订单的客户情况,因为美国人前两年大量发货币去全世界消费买东西,估计家家户户如今连卫生纸都囤了很多!我们模切行业只是服务终端客户的辅助行业,如果终端客户这两年都是大量做这类外贸订单的尤其要注意资金安全。这两年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国内市场的内循环,国家的目的就是经济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只有掌握主动权我们才能放手去做很多一直想做还没做成的事。

**二,关注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特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会有很多标志,有国家领土的完全统一,有国内 GDP 成为世界第一,有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当然也有国内消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很多人说了咱们国家 GDP 成为世界第一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咱们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市场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国内模切行业未来重点方向就是帮助我们终端客户去发展国内市场。而国内消费市场同国外消费市场有什么不同,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什么不同都值得研究。尤其是现在央行即将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后,我们要多关注银行释放的资金最终大量流向哪些行业,简单说这些行业大多就是未来国内市场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风口。

**三,反垄断反腐败进一步深入,这个问题我们尤其要注意。**最近刚刚结束不久的中纪委六次全会已经明确提出将进一步深入整治打击资本无序扩张行为和某些平台垄断行为背后的腐败,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尤其是随着疫情结束社会恢复常态化,国家反垄断反腐败肯定会更加深入广泛开展。所以模切行业企业在服务一些大型企业尤其要注意不要有行业贿赂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尤其是最终客户属于一些资本巨头和垄断平台的。还有就是我们以前说过权力是从上到下运行的,所以十八大后反腐力度空前已经在公权力部门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国家最终要的是整个社会海晏河清风清气正。所以反腐败终会大幅度从政府公权部门走向整个社会存在的行业贿赂商业贿赂等腐败问题,而这种转向首先就是从政府向一些大型企业和大型平台公司开始!这个问题其实事关所有行业企业也包括模切行业所有企业,一些行业不正之风终会得到整治而付出代价。学会如何真正做产品服务而不是做人情关系,学会如何真正做市场营销而不是喝酒送礼,这些积极的社会风气转变在疫情结束后终会到来,所以每个模切行业从业者未来都要学会告别行业不正之风以及如何面对新形势!


2022 虎年疫情会结束吗?我们觉得大概率会结束或者缩小到一个很小的范围。所以无论未来美联储加息还是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新的手段来打压我们,只要咱们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只要咱们认认真真服务实体制造业,只要咱们兢兢业业完善每一个产品,那么国内模切行业自然是 “任尔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


知乎用户 猫儿哥 发表

至少不会更差

知乎用户 千山鸟 发表

只会更差

我们:理解了储蓄的重要!

他们:理解了生产的重要!

知乎用户 ayumi 发表

刚开始发生的时候觉得简直不可思议。都已经是现在了居然还能发生像古代这种瘟疫的事情。说好的医学发达呢,说好的科技发达呢,在这次面前好像都不管用呀。之前陆续零散发生,这边相对受影响较小。结果 4 月份突然变脸。措施一天比一天升级。全民核酸封城交通管制相继而来。

知乎用户 过于疲劳 发表

就算疫情结束,下次疫情估计也不会离的太远,实体需要的是自动化无人化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DYxcQO​ 发表

“2022 年疫情能不能结束” 已经不是个医学问题了,甚至和新冠病毒变异程度关系都不是很大。所以什么时候结束,真不好说。

知乎用户 夏日漱石 发表

上周前我还是坚定的开放派,现在随着利益相关的转变我已经是坚定的防疫派了,那我就得给防疫多少整两句。随着视角的不同顿时感觉有又豁然开朗了一波

其实疫情之前很多人就过得很不开心了,买不到房子,工资低,贫富差距大,教育压力重。但是好歹有个勉强糊口的工作。众所周知中国人的优势就是只要不饿死就绝对不会过激,那个时候起就有人天天喊着加速,踩油门了。现在正是大家期望的狂踩油门的时候,忍一忍,看看房地产倒闭教培垮台,这正是大家要的加速的结果啊,说不定苟下去能看到希望的曙光呢?这是情感的疏导

其二是如果从现在开始真的开放了会如何,我现在又觉得可能真的只能硬着头皮一直封下去了,老年人大面积感染和出现重症之后的混乱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的多。再就是经济差有一方面还是贫富差距过大导致分配不均,房地产吸血太多,楼哥楼姐收割了太多财富。如果真能借此机会彻底推倒房地产这座大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置之死地而后生。

开放和封锁都会牺牲一部分人,但是开放的话一切都只会照旧,而真这么一直封着,那可能会对整体来说是因祸得福,往更积极的发展走去,彻底掀翻我们年轻人身上的几座大山,前途可期。所以我现在支持坚定清零持久防疫,不破不立嘛

知乎用户 北川 发表

就算是新冠死亡率为负,也就是说得了新冠反而益寿延年。

该封你还是要封你。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无所谓了,成年人的生育率,结婚率已经告诉我们了答案

他增长他的,我们过我们的

知乎用户 Summer 发表

题主应该问防疫能否结束,至于病毒,除非闭关锁国,不然会永远伴随我们的。

知乎用户 王依琰 发表

这个事情似乎有点困难,除非大家都有抗体以及治疗药物的出现,疫情才能够有效的解决,这还不能说是结束。

其实挺期待转折点的出现或者是扭转乾坤的神医出现,这样生活才能无拘无束。

只要疫情不结束经济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也会引起不必要的连锁反应,当生活都困难的时候,世态会变得非常恐怖,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很庆幸生活在一个幸福美好的国度,不用饱受战乱与恐慌,虽然不知道也没有经历过冲突,但是从新闻上可以看到不幸的事情是翻倍的,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在发生。

好好生活,团结一致努力抗击疫情,愿祖国繁荣昌盛早日脱离疫情笼罩,快速回归正常状态。

[

电子书

历史的温度 5: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

作者 馒头大师 等

会员专享 ¥39.00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df4a2e7f93ebf9bb5d53f8e3e0ef1f4d)

知乎用户 大愚 发表

疫情肯定不会结束,实体经济会有一波报复性消费,

同时,互联网的缺点会越来越多的,会对实体经济带来一点点利好。

同时更多的挑战,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聪明,对比空间越来越多,如保锁定顾客是

任何生意研究的作业。

知乎用户 苏格兰风笛 发表

第一个问题,2022 年疫情会不会结束?

会不会结束,这个无从判断,拍脑袋的结果也不会有什么准确性,但是有一个是确定的,这一波疫情所造成的边际影响正在减弱,因为每一种病毒都有同样的规律。

从根本上来说,人体是病毒的宿主,它们也是大自然进化的一种副产品,好多病毒,譬如麻疹、肺结核、天花、流行性感冒、百日咳、恶性疟疾,这些病毒都是来自于动物的,从农业兴起开始它们就已经存在,但是这些病毒已经变成了普通的疾病,对人体不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目前的新冠病毒,它的病毒性只会越来越弱,传染性目前还不太确定,但是病毒性的减弱,后面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可能就微乎其微了,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乐观的看待这个问题,只是时间上是不是 2022,还不太确定。

另外一个问题,经济会不会好?

2022 年目前来看,上半年的政策更多是一个稳增长的政策,因为今年 GDP 目标是 5.5%,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需要在经济政策上有一些作为。

作为小老百姓来说,现在的我们需要相信郭嘉发展经济的决心。虽然从海外来看,美国正在加息周期,对国内的经济刺激会形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一个影响并不能完全决定国内经济的走势,美国和我们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情。没有哪个国家有咱们这样的消费群体,国内的经济出口、投资、消费三架马车,出口、消费目前还是都不错的,投资由于疫情,有一些影响,但是,就如刚才所分析,随着病毒边际性减弱,经济是会逐步走入恢复的正轨的。

这几年成长赛道涌现出来的很多企业,都处于一个技术升级的状态,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大疆无人机、华为。这一波波企业正在从国内走向世界,和以往经济提升不同的是,未来的经济的提升,不是靠人口红利的提升,而是要靠工程师、技术红利来提升了。老的产业势必面临一波重构,新的产业正在其中酝酿。

知乎用户 Re - 夏目晴人 发表

不结束的只有你们,不会好转的也只有你们。

知乎用户 虎王归来 发表

结束然后又是发现几个就封城,什么也好不了

知乎用户 千舞云空 发表

我只知道英国已经结束了

重磅!英国宣布 3 月 18 日起取消所有入境限制!

知乎用户 豆腐菜加肉 发表

当初我以为就是折腾几个月,没想到是十年

知乎用户 月夜下的牛魔王 发表

为什么有些人脑子里只有现在放开和永久封锁两个概念?这种意识的人,你收入高低真与疫情关系不大。

放不放开取决于科研人员

不可能永远封锁的,

中国再等国产特效药出来或者等特效疫苗。

如果没有国产特效药或者特效疫苗,一旦放开,控已经控制不住了,到时候美国让你拿主权或者条约换药换不换?

不换?老百姓真急了!换了,也急了。反正会输彻底,外国配合国内势力,国家体系直接崩溃。

同样,当前的局面是因为有隔离,所以大部分未隔离的群众和城市可以放心生活工作,所以网上发声的是要求放开的人群,不要求放开的普通老百姓发声较少。

一旦放开,就成了挖地雷和狼人杀游戏,到时候可能在几个月内,大家能在家的都躲在家看情况。再加上治疗费,检测费自理,人民必然怨声载道,同时大概率出现医疗击穿情况,医院里全是发烧病人包括医生,导致该得到救治的其他病人更得不到救治(很正常,农村全是老头老太,五天一个大集,乡镇医院十几个床位没有 ct 也不能治疗重症)如果死亡人数上升,这群人的家属会抱怨医生和国家,甚至出现打人事件(并非耸人听闻,普通流感季节由于儿科孩子发烧一个多小时都排不上队打医生的都有,想想刚开始放开那几个月,人心惶惶,看感冒做核酸的估计能排好几个小时)并且同其他病毒害怕者开始在网上发声,要求控制疫情的声音虽然成了主流但是这时候已经回不去了。

国家不是不想放开,放开了官老爷最舒服,不用因为防疫问题担责,这个确实太有压力了,有优良的医护条件比老百姓舒适多了,起码得了新冠会优先救治,不会像现在普通老百姓得了重症也得调集省级资源免费救治占了太多有钱人的资源。

所以

不会不放开,只是再等科研人员的努力,再等病毒再弱点,疫苗再有效点,药物再强点。

知乎用户 是小莫吖 发表

知乎用户 Kammi Lau 发表

不一定在 2022 年结束,但可以肯定的一点,疫情不会长期存在,只要我们有信心,坚持清零就一定能结束疫情,结束的方式大可以通过内循环市场实现,我们国家体量够大,这是我们的天然优势,即使永久自给自足也没有问题,世界的界限是相对的,中国这个名词也是近代才有,中原大陆统一前本来就是多个国家,从没听过不和中原大陆以外的世界接轨就生过不下去,没发现有外国之前,中原大陆也是可以自己一国活得好好的,现在世上也有一些部落从来没和外界接触过,一直与世隔绝活得好好的,南美和非洲都有很多这样的和外面世界断绝来往的部落,还有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北森提拉德岛的森蒂拉尔部落等,他们和外界没有联系也没有矛盾,远离凡俗尘嚣,与世无争,如果我们可以效法,借疫情的契机因祸得福,就有机会真正实现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理想境地。

知乎用户 将来要叫我老苏 发表

别的不知道,再这样下去防疫爱好者怕是会走旧时计生办的老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什么时候宣传疫情后遗症,疫情死多少人,没老人孩子变成造谣的时候,已经就结束了。

知乎用户 自由自在​ 发表

不会,想多了。封一百年不许变(不是爱好者,是疲惫了)

知乎用户 丝语星光汇 发表

疫情无法结束,经济会很艰难。

现在的病毒传染性强隐蔽性强,看看每天各地的发病情况就明白了,分散传播清零压力越来越大,总不能天天全体核酸检测吧?比较现实的讨论是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逐步退出。

经济三驾马车,消费、投资与出口,其中消费是领头羊。

房价下行、股市被套、P2P 锁定…… 积极参与这些大金融的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现在躺倒一片消费从何而来?

投资看贷款数据私企基本没什么欲望,能指望的也只有公家了,但国有投资很多时候并不产生效益,或者说不单纯注重经济效益,地方受债务红线影响能力有限。

出口预计上半年应该还好,下半年随着国外经济逐渐恢复高增长难以持续。

借用一句话,2022 可能是最近几年最差的一年,但或许是未来几年最好的一年。

高增长时代过去了,都说蛋糕做大不一定能分好,但蛋糕不能做大一定更难分好。

知乎用户 LostPiece 发表

这是两个问题 实际上没有疫情我国实体经济也很难好转了 资本 政府执行层 以及劳动力没有一个看好实体经济的 这两年我国经济基本上全部靠的虚拟经济把数字拉上来 总体制造业可以说是惨淡(即使部分行业因为疫情产量翻番但也杯水车薪)

疫情初期其实给我国一个很好的机会韬光养晦 为之后发展实体经济攒一些资源 但现在两三年过去 防疫政策反而成为了一个枷锁 因为我国国民收入真的不高 所以经济指望内需不靠谱 必须依靠出口外贸 过严的防疫政策和国内借疫情煽动民族情绪的种种又不利好开放 投资。。。A 股拉胯成什么样子不用赘述了

实体经济又没钱又没人 技术也搞不上去 好转只能靠更深层次的改革了 伴随着什么程度的阵痛也不好说

知乎用户 中午起不来 发表

这是两码事。

关于疫情,柳叶刀有预测今年三月是全球拐点,历史经验也是三个冬天。

关于经济,如果当初没有发生疫情,实体经济会好转吗?

知乎用户 看星光 发表

放心,2022 年疫情不会消失,而且未来可见的几年内都不会彻底消灭,实体经济没有向好的基础。抛开疫情,实体经济在发生疫情之前就已经显露败像了。

实体经济在未来几年没有增量市场的推动下,只能在存量市场的基础上,大家争相竞争所剩不大的蛋糕,消费众所周知被房子绑架了,叠加疫情,实体经济在没有产业风口和颠覆性技术革命的出现之前,只能留一口气艰难的等待下一次的经济复苏。

知乎用户 萨塔吉地亚 发表

作为一名 22 届毕业生,我不得不提醒大家。不要再沉醉在过去 20 年梦幻泡影的繁华之中了,奉劝大家多学学历史,乐观一点的人可以学一学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历史,悲观一点的人可以学一学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的历史。我可以肯定的说,上世纪早、中叶的历史要比改开以来 40 年历史对未来更有参考和借鉴价值,大家要做好先甜后苦的准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好个屁,河南永城的沿街店铺连个转让通知都不允许贴,怕影响市容,真搞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希望严查坚持主张动态清零的专家和政府官员背后所代表的利益集团。重点包括而不限于疫苗,检测,隔离酒店等产业。

我们有更多更好的办法来代替动态清零,为什么选择这种!累死的大白,被耽误而去世的病人,这些负面新闻光靠宣传机构的宣传已经不起作用了。

知乎用户 经管番茄 发表

后疫情时代,2022 年中国经济前景如何

经管番茄

自 2020 年起,全球开启了抗击疫情模式。如今 2 年过去,民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影响,全球社会对于疫情走势和采取的措施也逐渐呈现差异化,奥密克戎的变株蔓延背后,疫苗、特效药、开放政等逐渐分化。而关乎民众的,除了疫情对人身安全的影响,更多的切身体会将系于经济增速是否持续、家庭的现金流是否还稳固、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否能获得增长等,而这些都有赖于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健。
番茄君查阅了大量经济学家们的判断,对其中主要的观点与各位读者朋友分享。
1、中国经济在疫情发生后表现如何
总体来讲,中国经济在疫情之后的主基调是 “重挫后的强劲复苏”。过去两年实际情况来看:

  • 2020 年 - 受新冠疫情重挫后迅速反弹

GDP 增速前低后高,全年增长 2.3%。与潜在增速 5.5% 有很大距离,反映疫情的影响巨大,但正增长已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之唯一。
- 1 季度重挫。
- 2 季度 V 型反弹。
- 3 季度反弹加速。
- 4 季度恢复性反弹。

  • 2021 年– 经济复苏加快,接近潜在增速

2021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 8.1%,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总量达到 114 万亿元,以美元计,较 2020 年增加 3 万亿美元。由于 2020 年基数原因,GDP 增速前高后低,但 2020 和 2021 两年平均增速平稳达 5.1%,更能反映真实复苏势头。
- 1 季度复苏明显加快(两年平均 5.0%)
- 2 季度复苏继续加快(两年平均 5.1%)
- 3 季度复苏势头减慢(两年平均 4.9%)
- 4 季度复苏势头回升(两年平均 5.2%)
- 两年平均增长更为全球最高,接近于潜在增速 5.5%- 复苏步伐:内需慢于外需、消费慢于投资、中小微企业慢于大型企业。
2、2022 年中国经济走势判断——进一步接近潜在增速。

  • 新冠疫情仍是最大不确定性

- 新冠病毒变异的威胁性(传染性、重症率及致死率等)仍难确定 - 若发达国家群体免疫成功,对我国将是一个重大挑战

- 2021 年 4 季度中央政府已释放出政策放松信号。*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罕见地提出 “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 和“政策要提前发力”,并删去去了 “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的提法。* 中国人民银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删去了 “不搞大水漫灌” 和“管好货币总闸口”的提法。- 财政和货币政策将逐步放松,力度视疫情的发展和经济复苏步伐的快慢而定。* 财政政策:继续减税降费;加快基础设施投资;赤字突破 3%* 货币政策:降准 2 次或以上;公开市场操作更为进取;引导市场利率下降。

  • 三驾马车的复苏势头

- 消费的复苏将加快,但鉴于疫情的持续不定仍将落后,难以回到疫情前的增长水平。
-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将进一步加速,成为复苏的亮点,基础设施投资加码;房地产投资趋稳;制造业投资回升。
- 出口增速随全球经济和贸易扩张放缓从去年高位回落,但鉴于我国供应链优势进一步凸显仍将保持在双位数水平。
3、2022 年经济预测值

  • 若新冠疫情不明显恶化,且政策宽松到位,预计 2022 年 GDP 增长 5.4%,进一步接近于潜在增速的 5.5%

- 工业增加值增长 5.2%-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 6.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5%- 货物出口增长 13.0%- 在中、微观层面,与疫情相关度高的部分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将继续面临经营困难。

**

**

4、什么在支撑中国经济稳健发展

  • “双创新” 在我国方兴未艾,今后蓬勃展开,形成中高速增长的 4 大引擎

- 科技创新方面将出现:科技跃进(引擎 1)
- 组织创新方面将出现:城市群崛起(引擎 2)、经济结构升级(引擎 3)、进一步改革开放(引擎 4)

  • 中国正靠着 4 大增长引擎迈出 “中等收入陷阱”。

**

**

5、中国所面临的核心外部挑战

  • 中美经贸脱钩是最大挑战

- 特朗普政府力推中美经贸脱钩
- 拜登政府还欲带领盟国与我国经贸脱钩

**

**

  • 产业外迁加速也是严峻挑战

- 2008 年后我国纺织 / 服装、食品、电子产品组装等产业逐步向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迁移。
- 2018 年后部分电子零部件制造业业转移至东南亚国家。
- 中美经贸脱钩的一个后果将是美国及其一些盟国的企业加快将制造业从我国迁回本国或迁出至成本更低或政治敏感性较低的国家。
6、今后 20 年中高速增长格局及其成果

  • 4 大引擎决定中高速格局;外部挑战加大波动但不改中高速前景

- 4 引擎将驱动我国内需升级从而中高速增长。
- 我国经济以内需为主导,将在内需带动下中高速增长。
- 外部挑战加大外需进而经济波动,但不改中高速前景。
- 中美经贸脱钩和产业外迁加速加剧外需与经济的波动。
- 但挑战并非不可克服,不会改变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前景。
- 我国经济增长持续大幅抛离大多数经济和全球经济平均,从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体,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

**

**

  •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后放缓但企稳于中高速

- 由 4 大引擎所保证的增长潜力决定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后逐步放缓,今后 20 年企稳于 4-6% 的中高速区间,年均 5% 左右。
- 前高后低,前 10 年 5-6%,年均 5.6%,后 10 年 4-5%,年均 4.5%。
- 从 5 年期来看,第 1 个 5 年分别增长 8.1%、5.4%、5.6%、5.7% 和 5.5%,第 2 个 5 年年均增长 5.2%,第 3 个 5 年年均增长 4.7%,第 4 个 5 年年均增长 4.2%。

**

**

结语: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依赖的 4 大发展引擎,蕴藏着未来的投资机会,在引擎上发挥作用,将在经济效率上得到巨大改善,直接影响民众的社会生活。
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挑战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我们一定要相信 “相信的力量”。
主要参考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 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前景》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经济韧性增强》
新华社:中国经济形势开年如何看》
感谢各位读者,如果想及时得到最新文章的推送,也可以关注公众微信号 “经管番茄”
http://weixin.qq.com/r/gB3G3jDEJG1brXS990iS (二维码自动识别)

知乎用户 bear 左右 发表

一定会!这次疫情已跨三个年头了,从最初的慌乱,到现在的坦然应对,已发生了极大变化,特别是疫苗的出现,极大降低了重症和死亡率,人的心里上不在恐惧,随着病毒的变异,气温升高,危害性也会逐渐减弱,经济到了底谷,该回暖复苏了!

知乎用户 Lzz 发表

先讲结论,疫情大概率不会彻底消失,而是和人类长期共存,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会在 2023 年彻底结束。

下面讲根据:

主要是两点,一个是疫苗,一个是药物。

疫苗方面:

想要实现理论上的群体免疫,需要将疫苗接种率提高至 83%。

从全球看,新冠疫苗从 2020 年 3 月刚起步时的 “开发要 10 年” 到 2020 年 12 月特批上市只花了 9 个月。从上市后的 “3 年也打不完” 发展到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多数国家从去年 2 月开始起步接种,1 年时间,全世界约有 60% 的人接种了第一针疫苗,40% 的人完全接种了疫苗。

从我国看,目前已完成疫苗接种高达 12.13 亿人,已完成疫苗接种率达 86%,加强针接种率高达 23.5%。

按照这个速度,再一年左右的时间,全世界形成群体免疫,问题不大。

药物方面:

已上市的一些新冠特效药:

1. 抗病毒药

美国辉瑞的 Paxlovid,2021 年 12 月 22 日批准上市,适用于患新冠轻度至中度的十二岁及以上人群,以及具有较高重症风险的人群。

美国默沙东的 Molnupiravir(莫纳皮拉韦),2021 年 12 月 23 日批准上市, 用于新冠轻度至中度或有重症高风险的成人患者。

2. 免疫抑制剂

美国再生元(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新冠病毒鸡尾酒中和抗体 REGN-COV2,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2020 年 11 月 21 日上市,适用于未住院的 12 岁以上轻中度或高风险新冠患者。

美国礼来(Lilly)/ 中国君实中和抗体,2021 年 2 月 10 日上市,由 LY-CoV555 和 LY-CoV016(JS016)两款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组成,其中 LY-CoV016(JS016)是礼来(Lilly)与中国君实生物、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发生产。

以上药物尚未获得中国药监部门许可进入中国市场。

2021 年 12 月 8 日,中国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注册申请。该联合抗体注射剂输入后立刻起效,适用于轻型和普通型、有重型高风险因素的,12 岁以上青少年和成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能够降低高风险新冠门诊患者 80% 住院率和死亡率,抗体在人体内可存留 9 至 12 个月,有预防感染作用。

新冠将在今年逐渐消退影响,而在 2023 年对实体经济的重大影响将会彻底结束。

知乎用户 披荆斩棘古中医 发表

小满之前基本就没事了。无症状的太多,说明大气也不配合这个病了。大气中燥结力已经很弱了,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少阴君火之气,君火上升,大气中金气的燥结力逐渐减弱。到了小满少阳相火,更加猛烈的火气就会冲散这个金气病。

燥结病而已,肺金病。属于一种大气的病气。燥结病使人体气机停止,运行很慢,气是火,被肺金收敛住,就会生热,燥结病最伤阴血形质,这个病好了以后记忆力下降,怕风怕冷,反应慢,,耳鸣,,,很多本身形质被伤的病症。

这个病最怕大气中的火气,火有宣通的力量,正克金气燥结,所以在中国本地的肺炎到了小满就没了。小满是一年的少阳相火。

在温差小的地方利于这个病传播,现在属于厥阴风木,突然升温也会抑制这个病的传播,风是疏泄,克肺金收敛属于偏克。但是如果在这个大节气突然降温,就会增加肺金收敛的力量,会加重这个病的传播。

中国西藏大气封藏极深,金气收敛下降,不会燥结于中,所以西藏不会有这个病。

大气中氮气是金气,是五行中气最多的力量,大节气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属于阳明燥金。这个节气大气中金气突然增加,收敛下降为顺,如果这个时候升温,肺金不能下降,就病燥结病。科学家从海水提炼黄金,秋分那天大海水中黄金含量增加,就是大气中的金气。

金气以收敛下降为顺,能下降入水,是水气充足,有下降的力量。人过四十,本身金气水气不足,收敛不能下降,就病湿热,经热,右肋堵疼涨,打呼噜加重,鬼压床,都是气机不降的反应。

能够及时调理问题不大。后期以滋补阴血为主,来养起身体形质。

知乎用户 老周 发表

按照这个防疫防控的做法,你觉得能好转吗?

昨天发布会竟然还号召大家清明在省内出去踏青。出门踏青回来隔离两周吗?真不知道这些专家脑子是不是有问题。

别整天高高在上,下来看看各地的隔离防控政策,看看能出门省内踏青吗?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从国际角度看中国防疫?

知乎用户 一言难尽​​ 发表 我现在在韩国回不来,所以认识了不少韩国人,自己也得了新冠,一天半好的。过去读书也认识不少日本的教授,他们对于中国的防疫总体上是客观的,比如防疫力度,防疫效果,都认为是非常好的。 这两个国家在疫情初期很长一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