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越看《铁齿铜牙纪晓岚》,越觉得纪晓岚无耻,越让人讨厌,而和珅越让人舒服?
知乎用户 黑白琴键上的探戈 发表 因为很多人就是和珅嘴里的刁民,屁股却坐到了和大人的狗身上,能不歪吗?和大人把赈灾的 100 块贪了 80,剩下 20 不够用换成了麸皮,刁民还要摇旗呐喊和大人干得漂亮,为国为民,麸皮真香,纪晓岚书呆子滚粗 …
评论区里许多人根本就没读过《贰臣传》、《逆臣传》,就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
谢邀。
许多时候,一个朝代越要灭亡的时候,大臣们争权夺利,争夺财富越激烈。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他们不知道大厦将倾吗?
原因很简单,迅速完成资本(也包括其他社会权力)原始积累的人,才有资格在未来的动乱中获得优势地位。
官僚、富豪最有资格完成原始积累。他们在旧体制将倾未倾的时候,趁乱浑水摸鱼,尽量多地利用自己在旧体制中的优势地位,攫取私人利益,野蛮生长,完成积累。
一方面,新政权,不完全是凭空建立的,许多时候,与旧政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旧政权的精英,往往摇身一变,成为新政权的精英。
看看看看叶利钦时代,大多数前红色经理人变身成大资本家,清军和满清政权之中,有多少前明的汉族将领和汉族官僚,就不会怀疑这一点。
另一方面,私有制的时代,财富越多,权势越大,选择越多。
天下的大乱的时候,谁手里的财富越多,谁在旧体制中的权势大,谁的处境就越好。
如果你家贫如洗,没权没势,如果对方不招降纳叛,那你只能战斗到底。或者,如同挈妇将雏鬓有丝,丧家犬一样四处流浪,躲避战乱。
如果你家产殷富,有一定的权势,那你就多了一个选择。可以逃避战乱,去当寓公。比如《绣春刀》之中的沈炼。如果不是精锐部队的成员,能够避难到重庆,后来能去香港、台湾的,大都是家产殷富,有权有势之人。
如果你的家产和权势更大,你可以聚集军队,占山为王,或者,投奔某股力量。将来,在适当的时候投靠未来的政权或者自己做大,成为未来的统治者。比如刘縯、刘秀兄弟。
如果你富可敌国、权倾天下或者独霸一方,那么只要你愿意,你就是逐鹿中原者之一。可以在天下大乱的过程中,分一杯羹。
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是岁中平六年也。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於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馀头以赠卓。吴书曰:郡召卓为吏,使监领盗贼。胡尝出钞,多虏民人,凉州刺史成就辟卓为从事,使领兵骑讨捕,大破之,斩获千计。并州刺史段颎荐卓公府,司徒袁隗辟为掾。汉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军司马,从中郎将张奂征并州有功,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悉以分与吏士。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乱世也是一样。如果韩信有项羽那样的家产,作为启动资金,他完全有可能与项、刘三分天下。
同理,刘关张三兄弟的启动资金只有富商的少量捐赠,估计天使投资的数量远远少于曹操,如果刘备有曹操那样的家产或者天使投资,那么天下很可能就是他的。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相比之下,那些一文不名的平民,大都做了 “弱者填沟壑、强者为盗贼” 的乱世人了。中国历史上,完全从草根爬出来的开国皇帝,可能只有刘邦、朱元璋。其他人,大多在前朝非富即贵。石勒、刘裕这样的人,虽然出生贫苦,但是利用战乱的机会,成为前朝的高级军官,混入了统治阶级。
私有财富多到一定程度,就会心生异志,因为他们的选择,比绝大多数人多得多。大厦倾覆,他们的处境也许比现在更好。他们的利益,已经和这个社会多数人的利益不一致了。
你觉得王朝崩溃是悲剧,是皇帝的悲剧。但是,未必是大臣的。
对大臣来说,大厦将倾,与其一木独撑,不如聚敛权力和财富,为远走他乡、自立门户或者投靠新政权做准备。
城里的雕花阁楼,万贯家财是自己的,江山社稷是狗皇帝的,和士绅官员有什么关系?
朝庭要加三厘的辽饷,他们到底下层层加码之后就敢加九厘!
朝庭要丈量土地,清廉官府,他们就敢烧了帐簿,死无对证!
朝庭要军阀部队向建奴前线推进,他们就要钱要粮龟缩城中!
天灾肆虐,流寇并起的中原,多的是杀良冒功的明军军阀,割大明顺民的头向朝庭要钱粮。
你狗皇帝减赋是你的事,地主老爷的钱一样要收这么多,凭什么地主老爷的钱要分给贱民泥腿子?
换个狗皇帝和地主士绅有什么关系?
你把王朝看成公司就明白了,皇帝就是董事长,官员就是中高层,百姓就是基层员工。
当公司处于成长期的时候,公司的高管会很珍惜这份职务,因为这是长期的收益,犯不着为了眼前利益丢了工作。当公司要不行了,高管会为了公司效命到最后一刻?不会,早就自谋出路了。公司情况越糟糕,越没有人为公司着想,都想着落袋为安。
明朝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很明显,明朝就是一家独资公司,股份都是朱家的,不管你功劳有多大,比如张居正,你也得不到分红。而朱家子孙,凭出生就可以封王,不劳而获,说明只有朱家有股份。
因为是独家公司,所以收益都是朱家的,因为是独家公司,所以没有人为你陪葬。如果一家公司快不行了,要求高管员工,少拿薪水甚至不拿薪水,度过难关,他们肯干么?公司发财的时候没自己的份,公司亏损的时候要自己扛,这可能么?
地主作为一个阶层,其利益并不是一致的。明朝要灭亡了,地主阶层整体利益会受损,所以要联合起来,捐钱捐物保卫明朝。这可能么?历朝历代都没有实现过。对于四川的地主来说,你辽东地主的土地被满清抢了,关我什么事,我会同情你?我只关心四川的事。
中国的封建王朝一直存在这样的通病,就是责权不对应。王朝兴盛时你得不到好处,王朝灭亡时你却要跟着倒霉。所以叫: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你这个逻辑搞反了。是因为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放弃手中的利益,才是王朝末年崩溃的根源而不是相反;而不是王朝崩溃,大臣继续贪腐 “压上最后一根稻草”。
300 年的王朝更替,其实说白了逻辑非常简单:
这就是 300 年王朝更迭真正原因。
因为不公平。
比如你在一个公司,每况愈下。同事们开始消极怠工,之后就是占公司便宜,之后就是党同伐异互相指责…………
你觉得这是不对的。你不想像他们那样沉沦。你对公司还有感情。于是你努力工作,为大局着想。可所有人都在给你拖后腿,他们不配合你,指责你的一切努力,毁掉你辛辛苦苦才获得的一点成果。就算很少的几个朋友,也不肯站在你的一边,而是拉着你去跟其他团体 PK。
最终呢,如果你没办法离开这个公司,那么这些不公平就会把你打垮。你最终会觉得公司没救了,与其便宜了那帮王八蛋,还不如自己来占这个便宜!
每个集体走到末路,这个景象都会重演。一个集体的消亡可能有一百种理由,但最重要的那个一定是无法维护内部的不公平!
史书上,经常会说 “天命” 两个字。这个天命,其实就是公平。人人都会说公平很重要,但面对现实的时候,他们却会不断地妥协,以公平为代价,维护各种目标:维稳、战争、人情、脸面…………
公平的消失,一开始往往是感受不到的。好像付出一点公平也没什么,甚至都没人能够察觉。但最终,当人们已经不再信任集体的时候,再想挽救就很难了。这就是失去了天命。
晚明就是这样,挣扎了很多次,每次都是内部互相拆台。人人都觉得不公平,都觉得自己委屈。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贪呢?
谢邀。
人都有求生欲。
无论在乱世还是治世,权力与财富都是硬通货。
治世,权力保证享有特权。
乱世,权力保证购买力,保证雇佣兵。
所以没有一定制度保证下,拥有权力者扩大攫取财富——体现为揽权、搞派系、土地兼并、权力寻租——乃是本能。
朝代末年,肉食者都明白:
一朝若要倒,要么是藩镇割据碎裂山河,参考东汉与唐末;再便是面对内外势力武装抗争,参考明末。
厉害一点的肉食者,懂得放慢脚步,调和矛盾:但这属于宏观调控,从中枢到地方,如臂使指,才能调和。
而大多数朝代末期,若非藩镇割据派系杂乱,便是僵硬颟顸各怀鬼胎,中枢控制力与执行力都已下降;这时还想宏观调控,没啥鸟用。
肉食者们这时也就顾不得天下大势,更多是忙着藏过冬干粮了。
赤壁之战前,鲁肃劝孙权别降时有过段妙语,说吴国其他人降了,不失封侯郡守之位;孙权你自己呢?
所以多有天子倔强不肯服输,群臣却各谋出路的情况——也不奇怪嘛。
老企业要倒了,难道燕雀处堂一起烧了?
肯定是:
——换个新单位,比如明末,范文程们降了,犹不失封侯之位。
——或者自己出去创业,比如东汉末的诸侯,唐末的节度使,揽权揽财,可以在乱世大展拳脚。
不受制约的权力下,任何改朝换代,苦的都是百姓;肉食者只要保持权力 + 财富,就能在朝代交替间从容跳反,或者在乱世里割据一方。
换了你是肉食者,看到朝代末期来了,你是愿意洁身自好,独自承担改朝换代的苦难,还是用权力换点财富,准备过冬?
应该不难选择吧。
所以这实在再正常不过,是人类的求生本能。
只要权力还可以如中世纪般为所欲为不受制约,那么肉食者们攫取权力、兑换财富以求自保的贪婪就不会停止。
最后,虽然大家都爱说两宋晚明文官集团很烦人,但他们的存在,最多只让国家散与弱。
若武人集团当家,是什么结果呢?参考东汉末年、十六国、北魏到北周那段、晚唐和五代十国。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未尝不知道会有后来的问题,他对五代十国经常跳反的读书人德行也明白得很。
但他自己更知道五代十国的武人集团是啥德行——他自己怎么得的天下,自己知道。
文官有权散与弱,武人有权真乱世。
罪过不在文人或武人,在于不受制约的权力啊。
01
首先我不太认同王朝末世要来了,大小官员想通过贪腐捞取资本,为将来跳槽或者割据地方做准备此类的观点 (当然这类观点也都有其合理性或事实依据)。
三国、隋唐与明灭亡后,是有很多的官员与豪强在新王朝继续打工,然而别忘了,历史上不但有同阶级内部的新旧政权交接(包含异族的同阶级),还有农民起义!
张角、黄巢和李自成们可不会给这些权贵跳槽的机会,于是有黄巢入长安后的 “天街踏尽公卿骨”,李自成烹杀福王朱常洵,然后入北京考掠明朝的大小官员。就连已经转变阶级立场的朱温(先是黄巢小弟,后投靠朝廷),也制造了惊人的 “白马驿之祸”,唐帝国的关键朝臣被扫荡一空。
农民起义之外,统治阶级内部的交接呢?且看三国时期,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门生遍天下,袁隗袁术袁绍一大家命赴黄泉;马腾、公孙瓒、刘虞、刘宠或为强势军阀或为汉室宗亲,最终一个个死于非命。这种代价,和贪污的快感比起来,很爽吗?
如果不幸碰到北魏时尔朱荣这样的极品,搞一个 “河阴之变”,作为旧朝的臣子几乎是死定了。史载尔朱荣掌权后将北魏皇室、鲜卑贵族和汉族朝臣召集在一起,一声令下之后,如狼似虎的军人砍下了一千多个权贵的脑袋,史书称之为 “衣冠涂地”。跳槽?割据?呵呵,乱世中老天得给你给你这样的机会啊!
总之,作为统治阶级,王朝崩溃永远是他们最大的风险,他们的财富、权力、地位,十有八九会在乱世中一风吹,覆巢之下,能够成为完卵的永远是少数幸运儿。说官员们不在乎王朝灭亡,有能力给自己找后路的理论,根本站不住脚。
02
历史的有趣在于,一个王朝的最终结局,都是会灭亡,然而抛开事后诸葛亮,灭亡的时间永远无人能预料。
汉武帝晚年,因为国家长期对外征战,外加朝政积弊,天下流民四起,饥荒遍地,人口竟然减少了一半。即便这样,汉武还大搞巫蛊之祸,让长安城血流成河。时人称之为 “亡秦之迹”,这是像秦朝一样要灭亡的节奏啊!
然而西汉不仅撑过来了,还延续了近一百年。
再看隋炀帝杨广,老爹给他留下一个开皇盛世,政治稳定,吏治清明,经济富足,军事上先破突厥,后灭吐谷混、林邑,这个摊子够好了吧,大唐盛世不过如此。
然而杨广即位十四年后,隋朝亡!
是的,都知道贪污腐败、鱼肉百姓,这样胡搞下去王朝会完蛋,秩序一旦崩溃大家都会死翘翘。可是王朝到哪种地步会灭亡呢?天知道,皇帝不知道,大臣们更不知道。
再说了,偌大一个帝国,必然是非常皮实,经得起折腾的,事实也一再证明如此。所以用 “末世崩溃” 的说法来吓唬官员们不贪污,往往是没效果的。很多王朝灭亡的前夜,统治阶级依然在纸醉金迷,混不知大祸将至。侥幸心理也罢,麻木不仁也罢,雪崩没有到来时,大家都会沉浸在集体狂欢之中,无人担忧害怕。
何况,我不贪,大家都贪,国家自然会走向深渊,那么我不贪的意义何在呢?你看我,我看你,最终还是一盘死棋。
03
如果说贪污会导致亡国,统治集团出于自身利益也不该贪污,那么土地兼并更该是让人摒弃的作死行为。
纵观二百年以上大王朝的覆灭,一大半都与土地兼并有关。一到灾荒年,地主、贵族就抓住各种机会贱买农民的土地。农民为了活命,不得不出卖土地换取救命粮,灾年过去后,土地没了,只能做佃农或流民。一代代积累下来,富者阡陌连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看历史记载,一个大王朝到了晚期,必然是灾荒遍地,流民四起。而流民,就是农民起义和地方叛乱的肥沃土壤。李自成当年被官军打得只剩十几骑,一年后变魔术一样又有了几十万大军,就是因为有无数的流民做他的兵源。
可既然知道土地兼并的恶果这么大,地主权贵们会敬而远之吗?不会的,恰恰相反,一到灾荒年,大大小小的地主们都会一拥而上,拼命吸取农民的膏血。什么,你说这样会亡国?管他呢,亡不亡将来再说呗,哪那么容易亡的,再说不是还有朝廷嘛。
捞钱是个人的事,阻止国家倾覆是朝廷的责任。而朝廷是一个集体抽象的概念,大家都要负责任,往往成了所有人都不会负责任。
再加利益有长期短期之分。保持政权稳定是长期利益,损公肥私大肆捞钱是短期利益。你选哪个?大部分人都会选后者,尤其长期利益比较遥远——虚无的情况下。
好比现在全民炒房,大家都知道长此以往下去楼市可能会崩溃,说不定会吃当年日本人吃过的苦头。可一个普通人手里有了几十万闲钱,往往还会义无反顾地投资房产。总之,先顾眼下;总之,上面还有国家。(陈述事实,非批判)
04
最后延伸一下,对政权造成最大伤害的并不是贪污本身,而是衍生出来的腐败。
明朝末年,陕西遭灾,崇祯皇帝东拼西凑,弄了二十万两银子去救灾。结果银子一出京城,就被贪掉了好几万。路上经过层层盘剥,地方官员的层层揩油,最终用到灾民身上的剩了多少?几千两……
贪污到这种地步,已经够可怕了吧。然而最可怕的在后面。崇祯大怒:知道你们不是好东西,可 TM 的做人得有点底线吧,这事办的也太混蛋了。于是下令严查。结果呢,查来查去,官官相护,大家平时搞搞党争没问题,这种关键时刻一定要团结起来,一致忽悠皇帝!最终的结果,抓了几个小鱼小虾做替罪羊,主要负责人全部逍遥法外。
这就是腐败的恶劣后果。贪污几十万、几百万的银子,这个大坑帝国还填的起;然而失去了监察、惩处官员的能力,没有了基本的行政控制力,朝廷就像奔跑在山路的脱缰马车,坠崖只是个时间问题!
就像当年的武昌起义,看似大清动用全国力量,没能镇压住武昌一隅之地。实际是深入骨髓的腐败,让清廷失去了对地方的行政、人事与军事的控制力,政令不出紫禁城的情况下,自然是黄龙旗落地。
腐败到极致,还会产生更加戏剧的后果
大明灭亡前,崇祯皇帝几乎用哀求的语气让百官捐款,总之,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大家有点大局观,结果人人哭穷,没有一个官员愿意主动捐。
李自成进京后,手下大将刘宗敏用酷刑拷打逼迫高官勋贵,一下抄出了七千万两银子……
无独有偶,大清药丸时,隆裕太后哭着让百官亲贵捐钱筹军饷,总之,大清要是亡了,你们的财去哪发啊。满朝的百官亲贵依然鸦雀无声,一毛不拔。
官员不出血,皇帝就没办法了吗?为什么不让锦衣卫、禁军去抄家?很简单,王朝末期的皇帝已经没有这种能力了。
崇祯募捐失败后,把眼光瞄向了自家亲戚,武清候李国瑞。因为李家之前内斗,外界都知道李家有钱,崇祯便逼着李国瑞款二十万两银子。
结果李侯爷开始了顶级表演:将自家的古玩字画、桌椅家仕都拉到集市上去卖,甚至拆了自己的房子,表示我家为了朝廷已经家破人亡,实在没钱可捐了。当然,在这之前,李国瑞将财富都藏了起来。
崇祯被恶心坏了,一怒之下六亲不认,取消了李的爵位。结果皇亲外戚人人自危:皇帝太缺德了,这是人干的事吗?
于是没过多久,崇祯的皇五子,一个小孩,在夜里做了个噩梦,几天后死了。死前嘴里喊着崇祯爷爷万历皇帝母亲的尊号,说崇祯对亲戚太苛刻。
崇祯被吓坏了,因为据推测,皇五子极有可能是被外戚们买通宫女太监给吓死的。然而再追查下去,恐怕自己的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证,于是不了了之。
这就是腐败到极致的后果,皇帝不但没能力逼着下面的既得利益集团为国家出血,甚至动用一点强硬手段,马上招来他们的凶狠报复。而皇帝本人呢?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总之,管不住勋贵,管不住百官,管不住自家亲戚。甚至被当作奴仆的宫女太监,被称作走狗的锦衣卫,都没信心去管。因为他们也随时有可能倒向另一边。到了这种地步,皇帝也只能悲哀绝望地看着大厦将倾,偌大的江山一步步走向毁灭,最终彻底完蛋……
关注我的公众号:汴梁乐少(公众号 ID:BLleshao),回复 “文学” 两个字,有 1000 部以上的文学名著及其他书籍高价值大礼包相送。
江左三大家之一、东林党领袖,钱谦益,降清之后任礼部侍郎,享年 82 岁。老婆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
江左三大家之一、明朝进士龚鼎孳,降清后官至礼部尚书,享年 57 岁,老婆秦淮八艳之一的顾横波。
江左三大家之一、明朝进士吴梅村降清后官至国子监祭酒,享年 62 岁,跟秦淮八艳之一的卞玉京有往来,但是没娶。
明户部尚书之子、复社领袖侯方域,明亡之时没太高地位所以没有被招降。入清之后参加科举,可惜没考上。死的早,37 岁,老婆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相比前几位污点少,所以还能去桃花扇当男主。
最后,重磅级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降清之后,最终封平西王,60 岁了自己造反,最后称帝,享年 66 岁。老婆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
明朝亡不亡,人家都是人上人:清廷里面照样当大官,写文章当大文豪,娶名妓,最不济也有田产维持生活,水平烂考不上科举的官二代还被传为才子佳人的佳话。
所以,多捞点钱,卖国才有资本。
那么卖力帮明朝续命干嘛?你看看史可法李定国的结局?
如果不考虑 “侥幸心理” 这种因素,这就是一个很经典的博弈论问题。用大白话来说,一个王朝如果**已经到了内忧外患的程度,**那往往它的官场风气已经很糟糕了,贪腐横行。如果你是个官员,你身边的人都贪(这点其实不是很重要),并且你们互相认为对方也都贪,那么你的最佳策略是什么?**肯定是贪啊!**如果你不贪,但你认为其它人都贪,那么对于你而言,你少贪的那一份,能扶起将倾之大厦么?肯定不能吧。但同时你自己的贪污,却能给你家族带来很大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至少能大幅度提高短期生活水平吧!)。因此,选择清廉,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注意,符合上面论述的官员并不需要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只要不是诸葛亮、岳飞、海瑞那种人即可。
当然这个答案是把现实简化了。实际上每个朝代和每个朝代也不一样,而且也不是每个朝代的 “末年” 都是贪腐横行:北周、后周独以强亡~ 另外,地方官僚和中央官僚动机也不太一样。本地地方官僚和异地地方官僚动机也不太一样。其实还有一个变量是**资产流动性。资产流动性高的时段 / 地区,有可能会出现越快完蛋贪污便越严重的情况,因为要带更多的家当跑嘛。**当然,中国古代史上的这些朝代资产流动性都不是很高。常凯申的朝代的部分官僚倒是占了这个便宜!
我看过张岱的《陶庵梦忆》,很难想象他生活在天启崇祯年间的人。作为一个世家贵公子,从少年到中年,他享尽了繁华,他有很多高雅的情趣,他和很多名妓有故事。但是他更像一个鸵鸟,只知道埋头在自己的世界,不管外面天翻地覆。崇祯年间北方旱灾,蝗灾,瘟疫接连不断发生,几百万的人因为饥饿而死,当时还是少年的蒲松龄在他后来的《聊斋志异》中,就记载了他家长崇祯年间人相食的事。而张岱居然对着悲惨的国家现状没有感知。
张岱他不是一般人,他拥有很多的土地,他的土地是在大明优待士绅的政策下,赋税是豁免的。可他既不关心黎明疾苦,也不关心大明朝廷是否大厦将倾。满清入关后,打击江南豪绅。奏销案搞得几万江南士绅破产。满清不是明朝,不会对士绅无限包容,就连崇祯年间的进士少交一文钱的赋税都要抓你去坐牢。所以顺治年间才有探花不值一文钱。
类似张岱的明朝文人不少,他们不关心国家命运,只知道享受生活。等到一切都失去,就成了所谓的故国遗老,写文章发牢骚,诉说自己后半辈子的苦难生活,发亡国之思。
我就想说你们这群不要脸的混蛋,早干嘛了?你们不关心老百姓就算了,连保护自己富贵和权势,给自己特权的大明王朝也不关心。真以为满清啥垃圾都要,新主子来了就能坐享富贵。满清要的是能干事的铁杆汉奸,你们这些废物,干啥事都不成,还想不交赋税供养满清老爷,真是该死。
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个人利益、阶级利益与国家利益不一致的结果。王朝末代的官僚的个人利益必然是捞取好处;阶级利益当然是兼并田产。“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不是说权贵傻,而是权贵认为给自己捞好处第一位,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个国祸害完了,人家城头变幻大王旗,换个牌子再上市。纯粹农民出身的皇帝只有朱元璋,刘邦都算是乡级事业单位编制。很多改朝换代都有前朝官僚换阵营的事情。
当然,个人短期利益如果盖过了长期利益就会有达官显贵身死国灭的翻车事件。
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明末,这展开说一下明末。
庶族地主阶级发展到明末已经高度职业化;同时皇权高度集中下 “物极必反”,当所有权力集中于皇帝时,反而让执行部门扭曲了皇权的执行力,毕竟皇帝不可能凡事亲力亲为。
皇权和以相权为代表的官僚博弈中,看似通过废除丞相达成了彻底胜利。但大臣虽然不威风了,却发现高度权力集中,反而桎梏了皇帝。
1、责任担当过分集中。因为 “定于一尊” 了,皇帝就成了一切决策的责任人。毕竟谁有看法谁是“妄议”,心里反对都算“腹诽”。那大臣干脆打死不表态,完全当像机器人一样的执行者得了。由于皇帝不可能真正处罚自己,他的决策只有酿成大祸才能纠正。
2、执行者 “去中心化”。明代从制度上消灭了丞相,首辅权力再大也没有过去丞相那种政治上和道德上的地位,再也不是 “百官之首”,也就是官僚集团用去中心化的办法让皇帝找不到负责人。出事相互踢皮球,反正决策是你皇帝老儿一个人决定,整个朝廷都参与执行,你有本事把朝廷解散了!
3、权力来源 “去神秘化”。改朝换代这么多次,只要是认字的就知道皇权没什么神秘感可言了,没有神圣性可言了,有本事就行。而官僚都是科举出身,只要皇帝承认科举,皇帝姓谁无所谓。
4、第一条在全国权力结构方面的反应就是,当地方势力(贵族、诸侯)被彻底干死。高度集权且高度僵化的朝廷就与数万乃至数十万地主组成了二元结构。地主对下有土皇帝的特权,对上卑躬屈膝。整个国家犹如一个暴力机器统治几十万地主构成的联邦。对于地主来说,给朱家交税还是给李家交税有什么区别?
东亚的特色封建主义发展到末期患上了两大癌症。
一个叫 “皇帝姓谁管我屁事”,另一个叫 “谁统治中国管我屁事”。这癌症从精英传染到全社会,以至于列强入侵时有大批的国人跑出来看热闹,甚至主动帮助外国军队。
这是一个大问题,“宋朝” 也没有完全解决。
“为什么每朝末年明明已经内忧外患,大臣还是各贪各的”?
你以为每朝的初年,大臣们就不贪了吗?怎么可能。其实皇帝还是皇帝,士绅还是士绅,他们的行为规律并没有太大变化,他们只是按照规律把一个王朝弄垮而已。
在一种制度下,各个阶层的行为模式和逻辑是基本确定的,并不是因为初年或者末年而有所改变。如同高山滚石,在开始滚动的时候没有发出巨响,并不是因为石头变轻了,只不过是还没有走完那个过程而已。
只有朝代灭亡了,他的最后时期才是末年。而未灭亡之前,你不会知道这是朝代末期的。
房价要崩喊了多久了,谁能预测房价什么时候崩呢。若是房价未崩,你现在投资房市就是盈利的,若房价崩了,你就是接盘侠。
股市同理。
你不会为了若干年后某支股票上涨而现在就去买这支股票,你也不会为了若干年后房价崩了而现在就卖掉房子。
你不可能既是上帝又是凡人。
明朝末年,贪污腐败
但是最后,真正倒霉的只有姓朱的一家
崇祯上吊,藩王落在李自成张献忠或者满清手上都是死路一条
但是明朝的大臣呢?
吴三桂成了平西王
东林党,如钱谦益,投靠满清,依然得到富贵
甚至农民起义军当中,不少立场不坚定的投靠满清都得到了赦免。
比如说牛金星还有白文选
相对的宋朝官员贪污
但是姓赵的宋帝投河自尽了
可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贪官
只要是一开始就好好的投降蒙古,都可以保住富贵
相对的,抗日战争时期,皇军一来,贪官只要投降,和皇军亲善,一般都能够得到赦免
人家还会给你一个官位
所以为什么不贪污呢?
反正江山没了,倒霉的是皇族
比如宋朝倒霉的是姓赵的
明朝倒霉的是姓朱的
但是秦桧,吴三桂这些人,就算是真的是贪污犯,大贪污犯,只要及时投降倒戈,就能够保富贵
所以为什么不贪?
同时,贪污如果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那么就不是你一个人可以阻止的了
打个比方,你是一个朝廷官员
如果这个国家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贪腐地步
那么你在做小官的时候,如果不贪污,你就变不了大官
就像明朝末年,人人都在贪污
那么这个时候你考科举考中了
如果你不贪污不行贿
人家可以让你的成绩作废
神探狄仁杰看过吗
里面的曾泰就是状元
可是朝中无人,一直得不到升迁
朝中无人,如何做官?
但如果人人都是贪官
那么清官就上不去了
只有贪官能够当官,能够当大官。
那怎么能不贪呢?
我记得洛阳当初被包围,城中无钱无人,官员请求福王拿钱出来雇佣壮丁。
福王有钱,乃是天下第一富豪,但是不肯给钱,后来福王终于给了二十万两,
那些官员在雇佣之前,先层层瓜分,将一半银子揣进自己兜里……
最后福王的钱,官员的钱,全都归了大顺。
这个问题很简单,谁也不肯吃亏,最后大家都玩完。
他们想的是,别人牺牲,我得利,自然最后全都完蛋。
因为个别大臣的清廉并不能拯救整个乱局,反而可能因为不合群而被排挤下去
而且上次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大意是 “为什么亡国了就成了亡国奴?亡国了,我成了其他国家的公民,不是挺好么” 的问题,如果秉承这总思想,当然也不会有危机感,反正来的无论是农民军还是清军,自己都可以和平改换门庭,岂不美哉?
很简单的类比一下,你所住的小区物业,告诉你,今晚 19:00 会停水,你会怎么办?会不会首先想到的是用所有能储水的盆、桶接满水?
制度经济学里,有一个概念叫 “搭便车” 效应,而越是这辆车可能要坏了,“搭便车”就越来越严重。是啊?为什么不这样呢?我去修车,费力不讨好,我傻呀?
除了搭便车,就是从众心理。这就要说到中国式过马路了。为什么一群人敢 “中国式过马路” 闯红灯?因为觉得人多,反正不见得撞得死我。同理,王朝末年,官员也是这样。
一个组织,组织制度与组织文化是决定生死的东西。这两项东西构建得好,比末年更严重的内忧外患,比如连土地全部丢失,组织人员只减不增的长征,都能挺过去。否则,这个组织必然是无头之蛇。
至于什么亡于贪污,亡于残暴,亡于 “宠信奸邪”,甚至亡于“红颜祸水”,全是儒家“以德配天”,“天人感应”,“五德终始” 的史现下,用有色眼镜去看兴亡成败的必然结论。
真感觉中学历史教科书 “生产力万能论” 把很多人思路锁住了。“生产力万能论”,相当于什么呢?所有因病而死的病例,其实都可以变成一个病因:没钱。是啊,有钱的话,管你什么病,先送去梅奥医学中心,再请约翰一霍普金斯大学成立个课题组来诊疗,大部分病例都可以不死了。
有个词叫破窗效应,如果公交车上本来就很脏,你多丢一点垃圾也不会有丝毫的愧疚感,况且越是朝代末期,也不是谁都能做裱糊匠的,大多数人还是平庸之辈,随大流也就成为了主流。
王朝末期的显著特征就是统治者已经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但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因为整个制度已经在自发吃人了,连伸出去的手都已经身不由己了。你不伸手,自己就要被吃掉。
当时不知是否有人会对关西农民讲,朝堂上的都是进士阁老,哪一个不比你目不识丁的匹夫对国家的了解程度深,哪一个不比你聪明,尔等不用杞人忧天。
他们或许更聪明,但是他们已经控制不住记几个的手了。
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无论在什么时候,题主说的 “大臣还是各贪各的,压榨百姓,争来争去” 这并不每朝末年才发生的,而是每朝初年就开始了,只是末年显得更加猖獗而已。
鲁迅曾说过:“中国只有两个时代. 一个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朝代, 一个是求做奴隶而不得的朝代.”
古代百姓没什么发言权,通常一直被压榨,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只有做狗都求不得的时候才发出一声怒吼,拉开改朝换代的序幕。每朝初年,权贵和百姓经历战乱,权贵暂时收敛,不敢太过放肆,然而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多久,马太效应可能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百姓作为一个国家的基本盘,同时也是被权贵剥削的对象,否则哪有权贵纸醉金迷的生活。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权贵的生活越来越奢侈,子孙越来越多,对底层的剥削只会越来越严重,就说明朝吧,开始老朱家才几个人?到明朝末年已近百万,人口堪比当时的满清!国家怎么养得起这么多人,但你不能让他们自杀吧,这时候挖国家墙角是必然的事,而且作为皇亲国戚挖的理直气壮,这江山都是老朱家的,剥削一下大明的老百姓怎么了!但是一座大厦根基被挖多了是会垮的,一个国家的民众被逼的没有活路是会造反的。
一个朝代存在的时间太久,人会有一种错觉,以为改朝换代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头上。
鲁迅在论雷峰塔是怎么倒掉的时候说过:
“岂但乡下人之于雷峰塔,日日偷挖中华民国的柱石的奴才们,现在正不知有多少!”
第一,不是只有王朝末年才这样;
第二,你怎么知道那时候是王朝末年,你穿越回去的吗?
政权是皇帝家的,关我屁事。
谁坐台上都需要一帮子老手帮他维护统治,
钱到自己口袋才是真的。
在大臣眼中,改朝换代是非常正常事情。
重要的是自己怎么活下来,于是嘛当然也就历史哪一出了。
也就现在年轻重视自己利益,谁管他人死活一样。
半径八两而已
而换了其他人认为改朝换代是非常不正确的。
应该一种朝代,延迟千年万年。
当一种朝代旧了,就新旧矛盾。
新的认为旧的不好,旧的认为新的不好。
兴也好,亡也好,反正底层都是惨。
得到利益也是少部分,其他最多给予一个稳定社会环境,构建一个合理社会,好好生活做个普通人。
但是嘛,年轻人心比天高,命比纸博啊。
谢邀!
每个朝代末年都有自己的困难,但不外乎经济衰落,内部利益集团(皇权、外戚、宦官、权臣、藩镇)长期的权力之争,**导致国力的衰竭,最终弊病横生,农民四起,外患入侵,**庞大的帝国轰然倒地。
贪腐,不仅仅是官员,皇帝也在干。
在皇帝为代表的利益集团之前,百姓没有任何权利,生存权都谈不上,何况财产权。因此以皇帝为首的利益集团肆无忌惮地滥发虚价货币,无限制地掠夺和侵占广大人民的财富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1】
常凯申和四大家族大搞恶性通货膨胀,四大家族掠夺巨额财富,不正是由于 ** 不受限制。【1】
各方势力失去理性,竭泽而渔,以保证自己短期收益的最大化
在这些没落的王朝中,权力斗争尖锐的,各方势力抢夺兵权和财权,而兵权也需要经济的支持,所以你就能看到每方势力都在鱼肉百姓,竭泽而渔,以保证自己收益的最大化。最终导致统治秩序的混乱和权威的丧失,长期以往,国内衰弱。【2】
1. 汪冰聪 封建王朝衰落的前奏曲——试论中国历史上铜铸币通货膨胀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戴显群 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因为,治世需要文人……. 雍正曾说:这天下,到底是文人的天下。
有恃无恐而已。
明朝的降臣到了清朝过得都不错,只不过后来削藩的削藩,进贰臣传的进贰臣传。
清朝的巡抚到了民国,马上就变省长,只不过后来都被兵油子干掉了。
至于民国之后的官员,差不多大同小异,只不过文革狠了点,整死了不少。
所以理论上,内忧外患之后并不影响官员们的生存,前朝的高官到了新朝,还是高官,只不过后期挨整,那也是后面的事,大家如果能看明白后面的事,也就不会在前面这么胡搞了。
再说了,革命往往出现的都很偶然,也许明天就革命了,换了朝代,你从明天往今天看,这帮官员不还是在贪污受贿,胡作非为吗?那么你们就会问,为什么 XXXXX……
为什么大龄剩女难以妥协、不肯将就,难道那么多相亲对象当中,真的没有一个配得上她?
参考剩女为什么不降低标准找个普通老公,反而加大相亲标准。
谁都觉得没有事儿。谁都觉的有个高的顶着。都怕自己抢的少了让别人霸占去了。总以为会有第二个于谦搞定一切
因为大臣们,其实主要是他们背后的利益阶层,根本不怕也不在乎改朝换代,有些贪腐严重的甚至还期盼改朝换代呢,这样的话贪腐就成了糊涂账,正好一笔勾销。
财帛落袋为安才是头等大事,至于国家倒了有什么要紧,新朝一样必须用这些人做官阿啊。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极为讽刺的事实,所谓的皇帝和士大夫共天下,结果很可能导致官僚士大夫阶层把皇帝给卖了(崇祯、常校长点赞)。
中国朝代中历朝历代灭亡都因为这两个原因:
1、军队。
2、法律。
所以朱元璋上台后,啥事没干就先干了两个事情就是重视军队建设和法制建设,并且嘱咐子孙后代要抓好这两件事。这让明朝超越前朝,延续了两百多年。
最后明朝还是灭在大明律形同虚设,但是强大的军队即便在明朝被灭之后,依然坚持了很多年。想要反清复明。
清朝更是在明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法制和军队建设。最后清朝灭亡也是输在了军队和法制上。
至于贪官什么,法制如果管用,贪官根本就没有空间可以发挥。法制的重点在于立法、司法、执法三个过程缺一不可,立法要与时俱进,司法要公证严明,执法要依法而行。当然,只有法制没有强大的军队还是会被灭。而且法制的第一步立法就是需要有军事力量来推动的。有了法制,再加上强大的军队力量,无论什么内忧外患,都不怕。说的白话点,就是打你打不过我,说你也说不赢我,所以我会永远赢。
所以你的问题也就很简单明了,结合你说的那个朝代,从法制和军队上找原因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
有人指出经济重要性,确实经济也是原因之一。但是不是最终原因,因为经济是一个相对坐标,经济从一定程度上上反映了军事和法制的程度。经济强大,才有能力发展军事。法制做的好,经济才有可能强大。这三者是有关系的,但是不是因果关系。历朝历代中也有经济强大,但是法制混乱的王朝,最终也是走向灭亡。也有经济比较落后,但是法制严明,军事强大,最终逆袭的。国家作为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工具,而维持这个工具存在的工具之上的工具,就是法制和军事。
因为乱世来临,越是有钱有势,越是地方豪强,越容易避过去,越是草根平民,越是炮灰。眼看大厦将倾,加紧搜刮过冬,没什么不对。
看起来反常识才是常识。
毕竟一般的朝代更迭,被满门干掉的就是皇族罢了,新起来的大王,还是要借助各个地方豪族支持自己的政权啊,你在前朝贪污的钱都是一笔带过,既往不咎的,也没人管你。
个体的理性不等于集体的理性
太平时期,
大伙讲究个细水长流,长享富贵!
王朝末世,大厦将倾,人人自危,个人为了储粮过冬,能活下去,斗争必然更加激烈,更加贪婪和疯狂!这是所有末世的共同特征。
什么齐心协力,共度时艰?不存在地,或者需要高级能量!破鞋玩人踩(破窗效应),相互践踏出逃,才是世间常态(低成本,故具有普遍性)。
当是时,
礼义廉耻四维不存,
国家制度名存实亡,
人心离散,各怀鬼胎,唯权唯钱!
所谓,
君臣本是同林鸟,
大难来临各自飞!
今秦失其鹿,恰当其时,天下共逐之!
优所谓,
大丈夫不拘小节,
乱世当用重典!
沙沙沙!
沙的大地白茫茫一片好干净!
也正好,白纸一篇好作画!
爱江山,更爱美人,
但从来没听说爱百姓的!
要爱,也应该是,
百姓爱我!
嘴上喝着要减肥的人有几个能成功的?
嘴上喝着要戒烟的人有几个能成功的?
吃惯了牛排的你让他喝稀饭?
开惯了宝马的你让他骑电动车?
坐惯了抽水马桶你让他去用旱厕?
中国古代王朝大概有三种灭亡方法:被贵族 / 权臣 / 割据藩镇灭亡、被外族 / 敌国灭亡以及被农民起义灭亡,当然还有几种情况并发导致灭亡的。
其中第一种占大部分,代表朝代有东西汉、东西晋、南北朝大部分朝代、隋的部分原因、唐的大部分原因、清的大部分原因;
第二种占相当一部分,代表朝代有战国大部分国家,南北朝小部分国家和五代大部分国家,辽金西夏两宋,明朝的部分原因和清的小部分原因。
第三种占相当次要的一部分,历朝历代农民都有相当数量的农民起义,但直接造成国家灭亡的也就秦、新朝、隋唐的小部分原因、明的一半原因、清的小部分原因而已。
而对于一个不上不下的中低级官员(省级以下)来说:
第一种朝代更迭对于自己是绝对安全的,因为权臣 / 割据势力并没有可以取代原政权的全部班底,特别是基层班底,想要完全掌控国家还是得靠原来的这批官员们;
第二种更迭方式也是大部分安全的,因为敌国同样没有足以掌控原政权的全部班底,但两个朝廷合二为一肯定有一部分人要遭灾的,但主要是高级官员;
只有第三种方式会对官员权贵造成毁灭性打击,因为农民起义改朝换代本身就是要打破原阶级分配重新建立新的农民和地主阶级,新政权的上下级官员都是在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不会用你前朝的人。当然这也不是无解,只要你在起义时主动倒戈站向农民一边做个原始股东就行了,但是这要看你对时局的把控,毕竟农民起义成功的就那么几次,一不小心混成个反贼就不好了。
所以对于官员阶层,尤其是中低级官员来说,朝代更迭大部分情况是无关他们性命的,农民起义导致政权更迭又不经常发生,发生了也不一定威胁到自己,那当然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多捞点儿也许还为自己上升积累资本
听说过 “公地悲剧” 吗?
1968 年英国加勒特 · 哈丁教授 (Garrett Hardin) 在《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文中首先提出 “公地悲剧” 理论模型。
他说,作为理性人,每个牧羊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在公共草地上,每增加一只羊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获得增加一只羊的收入;二是加重草地的负担,并有可能使草地过度放牧。经过思考,牧羊者决定不顾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数量。于是他便会因羊只的增加而收益增多。看到有利可图。许多牧羊者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由于羊群的进入不受限制,所以牧场被过度使用,草地状况迅速恶化,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 “公地悲剧” 的典型例子。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而且都抱着 “及时捞一把” 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 (界定产权的交易成本太高) 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
皇权时代,百姓就是任人收割的 “公地”。
面对这些韭菜,知府不割知县割,知县不割豪强地主割;豪强不割骗子也还虎视眈眈呢。
你圣母,你不骗人进币圈玩传销,你以为你就能救得了那些韭菜们吗?
错了。你 “圣母”,只会连累你一家人被白白饿死。
你大声疾呼,别再这样割下去了,割秃噜了!长不出来了!
但别人又不傻。就好像草场一样,你风格高,你不过度放牧,守着你的两匹瘦马饿死;别人养两百只羊,趁早把草根都拔了,将来饥荒来临时,岂不比你多块肉吃?
因此,别说那些骗子豪强长官了,韭菜们都会出来骂你——你出来装圣母,你咋不先把自家那两匹瘦马杀了?
这个社会,难道不就是你割我的韭菜我割你的韭菜这唯一一种玩法吗?你装出一副圣母的样子骗谁呢。
你被骂的不敢吱声了,韭菜们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把自己的穷亲戚骗来发展成下线……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当然了,你可能会说:不对啊,起码皇帝得管管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不是无主地啊,这是皇帝的产业啊,你怎么能拿它当公地分析呢?
这话一点没错。
因此,皇帝不得不努力,不得不制定法律去 “保护子民”。不然这个皇朝就活不长啊。
从这个意义上说,皇帝还真是咱平民的代言人呢。
但是,皇帝是凭什么把天下所有土地、土地上所有子民,都霸占起来、划为自己的私产的呢?
对了。他靠的是官员和军队。
官员和军队是不求回报的雷锋吗?
显然不是。皇帝是通过把自己名下土地 / 子民的部分收割权直接 / 间接让渡给他们,才换来他们效忠的。
所以?
所以皇权就是公地本身!
因此,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皇帝不得不拿出权与利来收买臣子(此时皇帝又和臣子一气了,别把他想的太甜);而臣子们则通过 “争权夺利”“欺上瞒下” 等种种手段,以便从皇帝这块公地手里获得更多利益——什么?你说这样慢慢就把皇权蛀空了?多事!皇帝自己都清清楚楚,用得着你来提醒?就你丫这种圣母最特么讨厌!
自以为自己 “集” 了权,实质上却埋下了权力旁落毁家灭族的祸根——这皇帝,可是 “聪明” 得紧呢。
公地悲剧是可以破解的。
要形成公地悲剧,必须两个条件。一是人们的自私,二是产权缺失导致的任意使用。
人的自私无法改变;但产权却是可以确立和保护的。
一旦产权明确——哪怕只是明确为全民公有——就可以通过严格的规则来确保有限制的合理利用。
注意,这里的关键是有效的管理。
皇帝那种是假公有同时假私有——为了他这个独夫民贼一家一姓的利益,他只能靠无限制的出卖一切利益以换取臣子支持;而对臣子来说,皇帝给的 “收割权” 是临时的,过期不候:这就使得 “三年清知府” 必须“十万雪花银”,不然过后你一丝一毫都带不走。
换句话说,他天然会纵容甚至加剧 “公地悲剧” 的严重程度。
与之相反,几个人合伙开公司时,他们才是真正 “公有” 了这家公司——虽然每个人都恨不得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漏洞为自己牟利;但这几个人组成的“董事会”,却一定会想尽办法杜绝一切漏洞:不然只能白白便宜其中一两个人。
换句话说,为了几人私利而成立的 “董事会”,如果能保证脱出他们中每个人的掌控,反而变成他们整体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
当然,一旦哪里搞不定了、仍然让人可以借滥用 “公地” 而发财、且董事会拿不出对策,那么这家公司也就离倒闭不远了。
因此,归根结底,针对皇权社会,“公地悲剧” 说的是:你不保障别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力,通过纵容官员对平民私产的无限侵犯这种方式来稳固统治,你自己的权力就必然会丧失殆尽。
反之,允许每个人依法保护自己名下的东西,打击那些巧取豪夺不劳而获的家伙,这看似让平民 “摊薄” 了你的权力,实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长治久安。
这是客观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皇帝也是渣渣。
嗯?每朝是什么意思?先讨论一下是不是:
秦朝,死于急功近利的改革和旧贵族反扑,外患早就被打飞了,处理内忧的时候也没见到贪污和懒政。
汉朝,中央统治力下降,地方豪族土地兼并难以抑制,地方分权大于中央导致分裂,外忧随便打打就打飞了,曹操都快统一了,才有人感觉大汉药丸。
晋,没把外患放眼里,沉迷内斗,打着打着引狼入室,被车到南方去可能大伙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
隋,三征高丽失败,国家统治力耗尽,借农民起义之机,地方军阀掌控军权崛起,最后地方势力反噬中央。
唐,地方节度使分权,藩镇割据制造了事实上的分裂,大起义导致军阀遍地中央失权,可以,这很大汉。
宋,花式作死,尝试玩弄小聪明,拉一个打一个,两次玩脱。最关键的是拥有同期最弱鸡的军队,谁见都踩。
元,穷死的
明,呵呵
清,和汉、隋一样,中央统治力耗尽,只能依靠地方势力,地方势力获得军权后迅速脱离控制,倒逼中央。
针对明朝就针对,何必暗搓搓的问。
自古以来王朝兴亡虽多,像明朝一样完全是穷死的也是凤毛麟角,能够因为朝堂党政而严重影响国家进程的也就是宋、明、清三朝。古代王朝最大的敌人就俩:地方分权、外患。
对地方分权来说,抢一口是一口,谁管你中央政府怎么样了?
朝堂之争,大臣贪污,不存在的!
其实今天再研究改朝换代的历史是一个方面,更重要是研究苏联解体的历史。
苏联解体是符合很多高官的利益的,他们摇身一变,侵吞国有资产,成为大财阀大富豪。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在上等人看来百姓是人?
你一定要把这理解为一个动态过程,开国元老建了一座大厦,总有坏人想着偷一块砖,确实,一座大厦少几块砖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还有好人修修补补。
前面的人: 反正这么多砖,偷一块就偷一块呗,无伤大雅。
中间的人: 反正有人修,我接着偷,富贵险中求。
后面的人: 大家都偷,我不偷岂不是吃亏了,楼塌了也怪不到我一个人头上。
接盘侠们: 大厦快塌了,赶紧多捞一笔,来年还能卖给新的承包商。
如果你看到了一个蟑螂,那就意味着有一千只蟑螂。
你看到朝代末期的那些坏蛋,其实坏蛋已经根深蒂固,早都挖空国家了。
最后一片羽毛压倒了骆驼,难道所有罪都要算到最后一片羽毛身上吗?
每个人都已经做好了打算,殉国的殉国,叛国的叛国,谁也撑不起来这座即将倒塌的大楼。
你看到朝代末期那些祸乱国家的坏分子,那是因为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朝代末期,而不是因为有了坏分子才出现的朝代末期。原因还得根上找。
看到的答案都是一些读过几段中国历史的瓜众,不懂思考是广大中国人的特性。
政权更替两个状况 (不谈禅让),外敌入侵,内部革命。条件一个,权势弱。
权势弱是政治治理能力缺失的表现,反映在军事、科技、经济等等社会表面。这不只是中国的现象,这个是可套用全球,去看世界各国的时势,知天下之势方可动之以时。
身在一个时代里,是有钝感的。
东汉十常侍之乱前,无非都是些前朝上演过的旧桥段,梁冀、何进几乎是模仿秀,整个汉代都是外戚和内宦搞来搞去,兼之有一些农民战争,这种事情每个汉代皇帝都遇上过,所以他们怎么能从这些旧事中发现会让王朝灭亡的种子呢?武帝末年,流民与强盗遍地,几与秦末时相同,结果也没有把大汉朝怎么样啊?黄巾军也灭了呀,北方异族的侵略也打嬴了呀,外戚还是那些外戚,内侍还是这些内侍,怎么就亡国了呢?
当代研究唐诗的学者们发现,晚唐的应制诗里都是一派祥和。尤其是经过对日期的比对时发现,朱温的刀明天就要砍下来,但今天宴会依然中正平和,宫廷仍然是安宁的。
曾国藩扫平太平军之后与赵烈文的对话想必都看过。一个时代中最有作为的重臣尚且看不到即将到来的末日,怎么能说所有人都对这个时代有所共识呢?赵烈文这种预见性在当时才会被当作妖言才对。
个体并不能对整体拥有全面把握的能力,皇帝也不行。一个靠奏章来了解国家的人,能获得多少真实的感觉呢?
我们能确定的是王朝会灭亡,不能确定的是他什么时候灭亡。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其实也是囚徒困境了,你不贪也被别人贪了,还能靠贪污笼络人心把你干下去,你怎么办?
地主也是,你不压榨最后你的积累速度慢,最后你就被最狠的地主兼并了,你怎么办?
所以大家都在这个制度里面挣扎,看到问题的人反而更加痛苦。更多的人心存侥幸,大不了皇帝去死好了,了不起新朝里不当官做个富家翁也好。
不过李自成拷饷和满洲人剃头是他们没想到的,
不过洋人不和你谈四书五经是他们没想到的。
当局者迷,当时大明各级 3000 万漕工官员也没想到一个坐拥 137 个行省的庞大帝国竟然已经腐烂到了只需要一个满打满算提老携幼也仅有二十万人口的满清就能干烂的地步。
就是因为这种现象约束不住才会亡国的,如果约束住了就中兴了…… 这属于一个倒果为因的问题
船沉了,即使再来一艘船救援落水者,也是先救钱多的。
大厦将倾还能捞上最后一把,真倾了你就什么也捞不着了
底线的沦丧
回到问题设定,政权末年的贪腐,这不是一个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活动。你想救国,不贪腐,有人贪。你不压上王朝的最后一块棺材板,有人压。当朝局如此,大家对贪腐就都没有底线。为了维护下级的忠诚,上级容忍贪腐。大家都不干净,同级也不举报。下级举报无门,也懒得举报。上下齐心,也就无药可救了。
想想北平无战事里的徐铁英
大厦将倾,有打老虎的蒋经国,但是更多的是打不动的扬子公司,办事的是口中为国,手中为家的徐铁英,是上面拿大头下面拿小头的马汉三。
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是绑在 “党国” 这条船上的人吗?知道,但是贪欲是无畏的。“乱世”的不安全感和执行力度的软弱,让他们 “有动力也有能力” 去“最后的疯狂”。捞完再说,管他后世洪水滔天。
引入价格竞争模式,哪个政府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多利益的话,老百姓就支持谁。
还剥削,还真龙天子,祖坟都扒了你的。
一个学渣,还剩一个月就要高考了,他也不会洗心革面去好好读书的。
涉及自己未来前途命运,都有人不在乎,你又凭什么要求那些只爱自己的利益的贪官污吏们能去思考他们寄生的王朝的生死存亡?蛔虫会怕寄主死掉而少吸一点血么?不会的,它很自信以它的能力,完全可以换个寄主接着吸。
不要用覆巢之下来形容帝国与臣子的关系,那只是帝国与皇家之间的关系。
作为臣子,你贪也好,不贪也好,毁的是朱家的产业,跟你没关系,你的薪水是历史最低,可朱家的宗室皇亲,却是富得流油,以天下之力养一家之人。
看看那些流民百姓吧,苦啊,苦的根源是穷,而穷则在土地兼并和科举制度下变得更穷和毫无晋升机会,你想变成这样吗?不想吧,那就捞钱买地啊,在土地兼并里成为大地主啊,就和其他官员商人勾结啊,后代进可读书科举,退可捐官买官。
就算是明朝亡了又怎样,他高迎祥,李自成当皇帝也罢,其他人当皇帝也罢,天下总归还是要人去治理的,认字的就这么多,不还得用我们士绅地主吗?
可以用资本家类比,为什么资本家会不管工人死活?为什么会利润至上?当然有同情工人的资本家,但是最终都被资本淘汰了。
大明当然不缺忠贞的官,但是他们最后都被大明的官僚机制淘汰了。最后官都看清了,就都等着大明垮台等新主人来了。
灭亡是这种政权的必然下场,官都是聪敏的,看穿了这船要沉,赶紧多捞准备投奔新主。
不捞?要么当不成官,要么穷困潦倒穷途末路,自个儿先去体会崇祯在煤山的感觉去了。
朝廷是谁的?
如果他们不这么干怎么会进入王朝末年?
我觉得时移事异,现如今可能会加速这一过程吧,双国籍的那么多,你说它是亡国奴都都可能不对。
为什么人都要被弄死了, 癌细胞还是不断的吃吃吃长长长.
个体只能接触个体的信息, 根据自身的力量. 做个体的决策. 在国家层面上, 个人和细胞没什么两样.
组织中的个体只能顺应环境, 而不是环境顺应个体. 违背环境的个体唯一后果就是被消灭 / 挤出.
是整个生态环境的体系衰老死亡了. 无关个体的决定.
社会人只能根据社会性做决定, 而社会性是外部性的.
大白话就是, 不相互倾轧的人都被淘汰出体系了, 硬赖着硬干的都被消灭了.
东汉末年,袁家和杨家两家都是四世三公。
眼看着黄巾军都要起来了,杨家还在给老刘家卖命。
可袁家却在拼命地捞钱,拼命地培养自己的势力。
杨彪很不理解袁家,为什么他们还要在给大汉朝这个 送上最后一根草。
后来,黄巾军来了,董卓也来了。
袁家凭借原先的积累成了东汉末年最强的势力,而杨彪则跟着汉献帝流浪,最后儿子还让曹操宰了。
过把瘾再死。
朝代末年,人口减员大半(清末唯一的例外),贪与不贪,都是大概率将死。既然将死,还不如:过把瘾再死。
大臣各贪各的,压榨百姓,争来争去是内忧外患的直接原因。内忧外患只是结果。
王朝末年的问题,往往是系统性,体制性的问题,这种根本性的问题,即使在王朝初期、朝气蓬勃的时候都很难解决,到了王朝末期,就更是没有办法了。
就比如明朝末年,崇祯没有钱,但是明朝的王爷们却富甲天下,这是体制问题!朝廷没有钱,但是大臣、皇亲国戚手里都是钱,这是体制和系统性问题。
你是崇祯你能怎么办?你自己坐在皇宫之中,表面上你是九五之尊,但是实际上你要靠大臣干活,要靠勋贵管理军队,要靠王爷来监视文臣武将,派系相互牵制,你才能坐稳你的位置!你要打击自己家的王爷,那谁来牵制文臣武将?到时候军阀割据怎么办?你打击大臣、勋贵,大臣勋贵都不干活了,你让自己家王爷顶上去,王爷篡位怎么办?你要是全面打击,那不是找死呀!体制性的问题,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皇帝都搞不定,谁能搞定呀!谁都搞不定, 那就只能随波逐流了,大家贪我也贪,大家斗我也斗,最后大不了大家一起完蛋!
所有人不过是历史潮流里的一粒棋子,身不由己!
只要皇上准许挖土卖钱,各位老铁们就能把朝廷挖穿。朝廷没了还有王爷,王爷没了还有大臣,再不行还能给下一个朝廷当买办,只要自己不死,死的就是道友。何必担心朝廷的安稳。给人当奴才不就是为了钱,难不成是为了信仰!
调换顺序,大臣们各种压榨百姓,徇私舞弊,贪污枉法,才导致了 “每朝末年”
如果不考虑某些特别的个体,
那么骆驼倒下之前,很少有人会思考自己放下的是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雪崩进行的时候,大多数雪花都会自称是无辜的。
积累实力,迎接新的政权。
所谓: 流水的县长,铁打的老爷。
大不了换个主子, 积累好资本,抬高自己身价,新主子面前才有议价能力, 胆子大点的,自己也许还能当上主子。
封建王朝的百姓?牛马而已。
官僚说到底是代理人。代理人只行使有限的责任。帝国制度和官僚制度本身就决定了官僚不会对王朝死忠。可是官僚是儒家思想的信徒,会为一个执政家族尽忠。尽忠或不尽忠的天平上又加入了皇族对官僚态度的砝码。而为朱明这一轮中老朱家不信任官僚。喜欢用宦官制衡官僚。官僚对朱家自然没有好感。因此,官僚们不会选择对自己吝惜权利和地位的执政家族而尽忠的。
谢邀…… 朱老大当年规定的俸禄不够…… 不贪活不下去…… 有明一代打读书人屁股…… 打了之后是光荣…… 病态的思想…… 打断了读书人的理想…… 真有理想爬不到能做决定的位子上…… 再说王朝生生灭灭本是常态…… 硬要求个答案你应该顺便问问每一个亡国的朝代的贪污大臣……
当系统不再可靠的时候,人们会第一时间相信靠自己是更加的靠谱的选择。而处在系统内的人员会最先的关注这个系统的稳定性。
问这个问题的人们,通常还有一个潜意识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人不做正确的,有助于回归到好现状的事情。
正如很多回答的内容所呈现的,正确和好的定义不一样啊。
大臣都是给皇帝打工的,公司黄了换个老板就是了。公司黄了跟我有毛关系?压榨百姓?皇帝才是最大的地主,压榨者。皇帝过着奢华的生活,却让当官的清廉。朝廷的钱多了,皇帝就开始挥霍,生一堆儿子,儿子又生一堆,各个都是荣华富贵,钱哪来的?。。没钱了就加税。。当官的是拿小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看看红楼梦你就知道了,家大业大,蒸蒸日上的时候还能维持开销。衰退的时候人人都想着损别人的利益节省,想损我的,门都没有。这就是群体责任分散,最后就是谁都不负责。但其实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因为他们可以变节可以投降,不就是换个皇帝吗,国家亡不亡与他们何干?
天下是皇上的,银子才是自己的
变局将至,保住自己的利益要紧,皇上您就自求多福吧
反正新的朝廷治理国家,多半还是要靠前朝旧臣,不如多捞点为新时代攒点资本。
忠君爱国?不存在的。
船要沉了,作为理性人,你第一个想法是什么?
是抢救生衣,抢救生船,抢淡水和食物对不对?
不是跑去修理发动机,不是跑去救助受伤者对不对?
狮子要吃人,你手无寸铁,作为理性人,你第一个想法是什么?
是获取武器,是到有利于自己发挥的狭小地形,是跑得比周围人快对不对?
不是用一双肉拳给狮子送菜,替他人争取时间对不对?
大楼着火了,作为理性人,你第一个想法是什么?
是找水,是找棉被,是找紧急出口对不对?
不是去救隔壁孤寡老头,不是抢救楼上幼童对不对?
公司要倒闭了,作为理性人,你第一个想法是什么?
是找下家,是敷衍工作,是搜集证据准备劳动仲裁对不对?
不是不要工资和公司共渡难关对不对?
船沉了,想要救回来概率极低,救回来的船还不是属于乘客们的,是属于以船长为首的权贵集团的。
相反,如果抢救失败了,抢救者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权贵们大部分能上救生船。
如此血亏,甚至要赔命的买卖,但凡是个理性人都不会做。
知乎用户 黑白琴键上的探戈 发表 因为很多人就是和珅嘴里的刁民,屁股却坐到了和大人的狗身上,能不歪吗?和大人把赈灾的 100 块贪了 80,剩下 20 不够用换成了麸皮,刁民还要摇旗呐喊和大人干得漂亮,为国为民,麸皮真香,纪晓岚书呆子滚粗 …
上海的事情到现在已经有一个月了。我不是上海人,但我是人,我能以人类的情感感受到上海人此刻的遭遇,我和此刻的上海人没有区别。 这一个月里,有几个问题让我越来越困惑,我想把它们问出来,如果有人知道答案,请告诉我。 我最困惑的一个问题是,封城期 …
上海官方新冠死亡人数引发质疑 记者:王月眉, JOY DONG, AMY CHANG CHIEN 2022年4月20日纽约时报 单从数字上看,上海是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如何拯救生命的典范。据官员通报的数字,虽然在本轮疫情中已累计发现了40多万 …
知乎用户 俗不可耐 发表 因为没有 “失控感” 不说国家大事了,每年高考都有人忘记带准考证,有人拉肚子,有人遇到堵车堵在半路…… 而且你具体案例去看,这些人还真的不是不重视,但是意外就这么发生了。千遍百遍都没错的事情,偏偏到你这里就出了问 …
收录于合集 #虱想热点 31个 大家尽管批评我铁石心肠,骂我不是人! 实话告诉大家,这几天,我听说上海几所著名大学的教授也发出了悲鸣,哭诉自己快没有食物了…… 我听闻消息,心里几乎没有半点同情。 我心里想,上海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