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围与挡
天空总是很晴朗,上海最宜人的时节已经到来。照片中蓝色的部分格外突出,蓝色似乎不再是令人平静、心情舒畅的颜色,它让人直接联想到的是防护服、口罩和塑料。而如今出现在上海的蓝色更多的是路标、指示牌、禁止机动车通过的告示牌与遮阳棚,以及那些将街道包 …
一米六的题主看着姚明,狠狠的说:
姚明要不是国家全力培养他,资源向他倾斜,根本不可能有现在的地位。培养他的资源完全可以给我用,我一样能进国家队。
看了几个回答,都在骂上海,大多内容都在指责上海吸血之类,我想说点题外话。
先说本人家乡,辽宁鞍山,这是一座因鞍钢兴起的城市,直到今日也是如此,大多数鞍山人都供职于这座大型央企,很多鞍山人或多或少都有几个亲戚在鞍钢工作。
再说说鞍山,或者鞍钢跟上海的渊源,由于本人年龄较小,没有经历过上世纪五十年代,基本从家中长辈亲属听说,可能不准确,各位见谅。
很多人都知道辽宁的重工业在那个年代很强,辽宁也被誉为共和国长子,鞍钢的崛起离不开众多鞍山人以及周边地区大石桥,盖州,海城的移民的奋斗,但是同时期的上海以及周边地区也支援了不少人才,我爷爷的领导是上海嘉定人,他的同事有江苏昆山人,上海松江人,他们当中不乏优秀的工程师以及先进管理观念,据我爷爷讲述,这些上海高级工程师工作认真仔细,一丝不苟,手把手带出来了很多工程师,其中就包括我的爷爷。同时也有整个企业搬到鞍山,比如鞍山人都耳熟能详的上海信利熏腊店。这些上海地区及周边的移民数量多到以至于当时在鞍山的青年商店附近开了一家南味饭馆,专门符合这些人的口味。
说这些并没有给如今上海的行为去洗地的意思,只是那个年代的上海也同样给全国各地的人民伸了一把援手,现在的很多人也遗忘了这些历史事实,只记得上海的吸血,这是不对的,我们也得认识到长三角地区可不是像北京都市圈那样的环京贫困带,功是功,过是过,赏罚要分明。
真是吓死我了、、、、
题主多大了?学什么的?是初高中生吗?是无聊的华南学校开发素质课程时布置的题目,学生来钓答案的吗?
你的前提就是错的,前提错的情况下,后面的推导没啥意义。
如果真的想了解这些内容,建议你去多看看书,而不是来知乎钓答案。知乎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用户的增长导致了平均水平的下降,你在知乎问和你去问你家邻居没啥太大区别了现在,大部分满嘴跑火车的水平。
基于以上,我给你推荐三本书:
2.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
3. Shanghai Master Plan 2017~2035
第一本,主要说的是耗散结构,需要你强大的物理化学和数学基础,在倒数第几章来着(我忘了)的实例应用中告诉你一个坚实的道理:自然条件下中心城市一旦确立下来,后面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壮大,这是不可逆的,也是增长极核理论的呼应。崩盘那是系统性崩盘,不会是单点崩盘。上海是自然条件下确立的中心城市,上海崩就是国家系统性要崩。
第二本,告诉你当年国家的发展战略是什么,是如何科学建立城市发展网络和步骤的,国家定性上海的时候不是两眼一望天就说那就给上海拨政策吧,是有科学理论和事实依据的。多看看下篇的专题讨论,今天的你不代表思想上就比当年的领导班子要先进哪怕是揪着现况追历史,事实上就是现代的傻子回到过去,还是一个傻子,不会变成能人的。
第三本,别看它是英文,其实是获得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的,明确了上海至 2035 年并远景展望至 2050 年的总体目标、发展模式、空间格局、发展任务和主要举措。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将坚决按照努力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总要求,主动服务 “一带一路” 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彰显功能优势,增创先发优势,打造品牌优势,厚植人才优势,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以上推荐的目标只是想告诉你:
首先,上海成为中心城市,基本条件是由大自然赋予的,是由群落自己形成的,不是政策推动的。所以为什么许多企业忽略功能性也要在上海设公司(尤其是经贸金融文创科研),而不是像你想的那样把点搬出上海去哪儿都行。
其次,上海目前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国家不会因为你在知乎上的一句笑话输出就断掉自己的一条大腿和一只胳膊,各大企业也是一样。
再次,上海政策的辐射面不是上海本市,是长三角城市群,你单拉上海出来说本身就意味着你没明白上海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同样的,你在清点经济科技文化等等元素的时候,你不算上江苏浙江光在那捯饬深圳互联网新电子的账是完全没意义的,你得穿衣吃饭,实体经济来说苏杭确实没的说,国家的收税大头也是在这里,有些地方你看着热闹,其实一定程度上当年都是拿着长三角的税发展起来的(虽然上海当年也是受了全国的齐心协力帮助才干懵买办),没错我说的包含了华南的一些城市。
希望题主多读书深度思考,毕竟都会用电脑打字上知乎提问了,已经过了那个奶声奶气说两句异想天开的话就会得到大人摸摸头赞美的年纪了。
这个,说反了。
请读一下以下纪录片中的文字。
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上海提供了总投资额的 36%。她 90% 以上的财政收入上缴中央。
而一五国家重大项目,没有一个落户上海。上海只管出钱出人。
与其说上海是一座被政策堆起来的城市,倒不如说是被肢解了的城市。1949 年之前,上海是国内除了政治中心以外的其他所有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等等。今天,上海勉强守住经济中心一个名头。
1949 年前,上海已经是中国最大经济中心,这大家都认吧?你不信我的话,但你总相信毛主席的话吧?
毛主席在 1949 年 5 月亲自修改审定了新华社社论,社论指出,“上海是中国的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国人民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已经打倒了自己的敌人国民党反动派。”
1949 年后的所有年份,上海是唯一一个向国家净上缴财政收入且最高能够达到占国家财政收入 17% 的城市。什么意思呢?就是上海是钱袋子,某些年份,国家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等的每六块钱中,有一块钱来自上海。
想想上海人口比例,国土比例,财政上缴比例,就不会提出这种无脑问题。
但说上海没有政策,人家也不相信。那么对上海影响最大的政策是什么呢?是上面说,唉,上海人太辛苦了,好吧,你们也自己留一点吧。1994 年实行分税制,上海和其他地区一样,给自己留一口。上海财政收入多,基数大,所以上海留下来的钱就多了。地区总财政收入,上海市从 1993 年的 242 亿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13617 亿元,25 年间增长 56 倍。有钱了,城市就漂亮了。后来上海学香港批租土地,钱更多了。
有没有其他特殊的政策?比如,世博会为啥放在上海不放在其他地方?毕竟上海因为世博会得了一个倒金字塔。为啥自由贸易区要在上海先行先试?其他地区就不行吗?我猜想,有上海是直辖市的原因,上海执行力强,各种配套设施和人才储备本来就比较充足,凡牵涉到脸面的事情,北京之后,首先考虑上海。这本来就是当初设立直辖市的初衷之一,用起来顺手。
但是,上海目前仍旧是人均向中央财政净上缴最高税收的城市,人均超 22000 元,是当前 GDP 第一省的约 4 倍。注意,是净上缴,因为不少地区是靠转移支付的。
上海当前的宏观税负约为 45%,仍旧大大高于南方某新晋经济中心 20 个点。上海与该地区宏观税负的差异,从积极角度看是上海 GDP 创造财政收入能力强,从消极角度看是上海企业承担的税负更高,发展环境劣于该市。。(http://www.ceweekly.cn/2019/0415/254830.shtml)
我引用一下新华社客户端 2021 年 7 月 9 日的文章:“1956 年以前,中央鉴于比较紧张的国际形势,认为地处国防前线的上海不宜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地区,确定上海经济发展方针是 “维持、利用,积极改造”,强调恢复与维持。所以,一个五年计划的前三年(1953-1955 年),国家实施的 156 个重点项目,没有安排在上海。
1956 年是个转折年份。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央调整了沿海地区的发展战略,强调要 “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
在此背景下,上海提出了 “充分利用,合理发展” 的方针,有计划地对原有工业进行调整和经济改组,有重点地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改建、扩建和新建一批企业。1956 年上海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34.3%,高于全国增长 28.2% 的幅度。
同一时期,本着 “全国一盘棋” 的原则,上海从设备、人才、技术等多方面对各地建设做出了重要的支持。
上海对内地建设的支持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上海以高效生产率、优质产品、高额财政收入服务全国;二是上海对内地建设的具体支持,包括支持设备、人才以及工厂内迁直接支援内地建设。
比如,“一五” 期间,长春汽车制造厂等 8 家单位需要的 3000 多种设备、14 万多公里电线、4 万平方米钢窗,都是由上海制造与提供。
根据熊月之所著《上海城市品格读本》记载,上海工人响应中央号召,踊跃奔赴内地,参加重大项目建设。据统计,上海动员支援内地的劳动者有 150 多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 4 万多人,技术工人 13.7 万人,为各地培养艺徒 13 万人。
1964 年,根据中央做出在全国建设大小三线的决定,上海承担了大三线建设的 304 个搬迁项目,涉及 411 个工厂、9.2 万职工、2.6 万台机器设备,搬迁到四川、贵州、江西等 13 个省、自治区;还承担了小三线建设的 55 个项目,涉及 64 个工厂、2.7 万职工、1300 多台机器设备,搬迁到安徽、浙江、江西三省。
“大小三线建设支援了当地的建设,也使上海和全国的工业布局更趋合理。” 熊月之说。
到 1962 年,作为中国最大工业中心,上海共有 220 个生产门类,占全国 256 个的 86%,除了采矿工业之外,上海各产业门类基本齐备。1965 年,上海已成为国内先进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
上海一直是全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据统计,从 1953 年到 1988 年,上海累计向国家上缴财政收入 4725 亿元,为国家出口创汇 658 亿美元,上海商业部门调往全国各地的工业品达到 2881 亿元。”
一个普遍的说法是:彼时的上海,以全国 1/1500 的土地,1/100 的人口,提供了 1/10 的工业产值、1/6 的财政收入。
————————————引用结束————————————
有兴趣的话,请移步我几年前写的下面两篇文章。
上海的发展,当然得靠政策
首先依靠的,是大清王朝 1842 年,与英签订《南京条约》,将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弃如弊履,扔给殖民者的政策!史称五口通商!
其次依靠的,是大清王朝 1845 年,中英会订《上海土地章程》。成立租界的政策。让小渔村的村民失去了安宁生活!殖民统治者心怀叵测,从全国各地逼着贩卖,弄出了许许多多人来!
在殖民的岁月里,租界里的上海民不聊生:
租界外的上海盼望解放租界中百姓的腐化生活:
1936 年,根据《上海县志》的记载 “工业产值约占全国 50%”
需要提醒的是,当时的 1 元可不是用今天一块钱衡量的!
即便是经过战争年代,1949 年时上海 GDP20.28 亿元人民币,而北京当时只有 2.77 亿元人民币,也就是上海当时的 GDP 是北京的 7.32 倍。
不过究竟依靠的是怎样的好政策,思想,指示,关怀,答题人没有查到,希望文字资料方面颇有见地的 “大家” 告知一下。
1950 年,上海的财政发展,多亏了上海的税收总额占全国税收的 22%,上缴中央财政占全市财政收入比例达 85% 的好政策!给了上海参与建设祖国的机会,否则上海这个无底黑洞不知道要堕落到什么程度!
2021 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共计 22.25 万亿元,其中 85% 来自于税收收入,而上海如今的发展,多亏了上缴国税收入超过 1 万亿元,上海税务部门每收到 10 元钱,其中有 6.5 元上缴中央,只有 3.5 元留给地方使用的好政策!
解放之初,许多地方技术人员缺乏,基础教育没有那么普及,而同时上海人都要没饭吃没工作了,所以依靠的是三线建设,上山下乡的好政策:
从 5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末,前后经历 25 年,知青总数达 2000 万人左右。
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 1968 年到 1969 年,主要是将大部分 “老三届” 毕业生分配到农村、边疆。
2、第二阶段从 1970 年到 1973 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数锐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又一次发生经济 “过热”,出现了所谓 “三突破”,职工队伍的迅速膨胀,使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大部分留城,一部分在乡知识青年也通过招工回城。
3、第三阶段从 1974 年到 1976 年,1973 年 1 月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提出采取经济 “紧缩” 政策,其中一条措施就是严格控制职工总数的增长。城市中学毕业生的出路,又开始以上山下乡为主。我国从 1966 年开始有了知青,1977 年是最后一批下放知青。
新疆兵团地方志中关于1963—1966年兵团安置各省市知育情况统计(单位万人)
1953 年,上海输送技术工人,支援全国重点建设工程
1954,第一台国产七轮发电机组再上海试制成功
1956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再复旦大学研制成功
1958 年,中国依靠自己力量生产出 “上海牌”A581 型手表
1958 年,世界第一台双水冷发电机组在上海制成
1960 年,万吨货轮东风号在上海下水
能在上海下水,根基在于上海江南造船厂的技术,不是开到上海后再下水的
1961 年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出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1963 年,国内首例断手再造手术在上海成功
1965 年,诺贝尔奖胜选项目,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上海成功
···········
评论区有个朋友,让我看看《三毛流浪记》,确实,《三毛流浪记》反映了旧上海最底层人民的生活!就张乐平老人的其他作品而言,也在无时无刻地揭露上海获得好政策的本质:
,揭露了万恶的旧社会
漫画家开心的作品《可厌的印象》,出现了手袋、高跟鞋和马甲混搭的女性。
![](data:image/svg+xml;utf8,)
另外,他还创作了中性的上衫下裤的女性装束。
![](data:image/svg+xml;utf8,)
万籁鸣的漫画《秋季新装》,展示了这一时期流行的连衣裙。
![](data:image/svg+xml;utf8,)
叶浅予的《实用的装束美》《冬季妇女新装图》《冬季装束美》等漫画,出现帽子、大衣等服饰,呈现出这一时期着装风格的整体西化。
上海妇女衣不蔽体的形象上海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发源地,丰子恺、张乐平、贺友直、戴敦邦、丁聪等几代漫画家,这都得益于国民党时期 “集中全国力量发展上海,搞好上海的文化工程,蒋经国在上海文艺工作茶话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的好政策!比上海更惨的是香港,像老夫子这样的文艺作品,揭露了英国通知下人民生活的黑暗:
![](data:image/svg+xml;utf8,)
解放后,上海的纸质漫画事业,在得到政策的关怀下,有了更长足的发展,纸质漫画大有赶超日本的势头,就是找不到什么作品!实在是我太才疏学浅了!不过据说,在一次苏联举办的漫画展上,苏联专家把中国漫画列为第一名,把巴基斯坦漫画列为第二名,把日本漫画列为最后一名,中国漫画又赢了,给中国漫画点赞吧!
另外,1957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上海成立,承载了许许多多人的童年:
过去上海还算是个文化中心,如果文化真的繁荣昌盛,可以有多个文化中心,如果再强大一点,可以只有一个文化中心,但答题人觉得,今日的上海,早已不是文化中心了!至于说经济中心,答题人觉得不准确,准确的说法应该叫韭菜收割中心,缫丝养蚕中心!
集市摆摊,让气质高贵的都市丽人用 200-300 的价钱,去买淘宝几十元粗制滥造的珍珠胸针
35 元一杯的啤酒,25 元的烤肠,45 元的披萨
塔罗算命
1 块钱一克一百多块钱一小包的养生茶
精致的摆盘粗糙的饮食,越吃越没有味道
同时,上海的实体店经营存在大量的乱象,因此上海开出的店都是成功的商业模式,不赚钱的好吃店铺,在上海就开不下去!街道上让我们能看到鼓舞人心的进步标语,在被互联网大数据杀熟,买到供应链造就的粗制滥造质感和高智商税文化故事的同时,大白兔越来越硬,红宝石奶油越来越稀,不允许在街边摆摊,只能排好久的对,蜷缩在角落吃一碗面,这些都是政策给到我们的美好生活。说实话,在上海沿街逛着,没有几家店能让我有食欲!想吃什么,不能直接点,你要走进店里看看他卖的是啥!不然红烧牛肉面来一份,给你上的是 “红烧肉沫面!” 这真的是资本的乱象吗?这是资本被整顿后的乱像!
这样的好政策,让家家户户沿街店铺都关门可以不做生意了,让不少上海人民享受到了低幸福感的高昂成本:
你以为这是这轮疫情的上海?其实我到现在还没解封,都是去年(2021)拍的。
云南路的美食没了,金陵路的小吃拆了,东台路的古董逛不到了!开不完的是全家、罗森这样的成功的商业模式!是房地产中介,是药店!我们建设不完的伟大时代,一造就是数十年的梦,数百年,数千年的梦!梦不美么,你一生的时时刻刻有了梦,就有了光,就有了希望!享受这样的政策,能不感激吗?
你们到现在都不明白没政策比有政策强吗……
真心告诉你,靠政策是堆不出城市的。如果能堆出城市,同理当初大跃进,国家动员给政策,炼钢就不会炼出来的都是废钢了。大家都知道的俄罗斯圣彼得堡,原来也不是俄罗斯的,是人家瑞典的,在瑞典的时候就是大城市,被沙俄占下来了到现在他还是个大城市,不会改变的,古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市,从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时就是大城市,古希腊都毁灭了几千年了,这个城市被马其顿,罗马,拜占庭,奥斯曼都占领过,一直到现在的希腊,这个城市也没消亡,到现在依然是欧洲前十的港口城市,欧洲海岸线这么长,几千年下来沿海城市也一直就那些个,我们国家讲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讲的是客观条件决定主观意志,能有上海这个城市除了有它的偶然性,肯定也有他的必然性。这是历史及地理环境等因素,还有特别重要的世界贸易规则所决定的。除非你有能统一亚欧大陆,要么有能力把美国打回英国殖民地,改变整个世界的贸易规则,否则这些城市是替代不了的。还有资源其实是有限的,我们一直在讲市场经济优化合理配置,市场自由的情况下,资源肯定自己会流向产出效率最高的地方,当然你硬是不信邪,要和天斗,把资源集中到那些不是最优的地方,以前也不是没干过大跃进这种事,土法炼废钢,粮食亩产千斤万斤历历在目。
上海发展这么好,靠的是陈良宇!自从陈良宇问罪后,上海发展和以前相比直接摆烂了属于是
——————分割线——————
更新一波,我发现最近突然多了巨多被系统删除的评论,是怎么回事呀
楼主是不是搞错了?完全搞错了啊!
某京才是靠政策堆起来的城市,要不是首都。能不能排进前十都够呛。(参考六朝古都南京)
上海是长江的入海口,长江是中国的命脉一点不夸张吧。这是地理环境决定的,长江沿岸有多少大城市?能有其他地方可比?
要是上海都没落了,要么是长江改道了,要么就是中国彻底那个了。。。。。我看是不可能的。
深圳才是靠政策堆起来的城市。没有政策深圳确实什么都不是。而且只要改革开放了,就算没有深圳特区,以香港为主的投资去广州、东莞、佛山、惠州哪个都行。
上海有深圳这个级别的政策吗?除非你把《南京条约》当政策。就算连《南京条约》都没有。你可以看看今天上海区域内的各县在 1800 左右的人口和农业水平(今天上海大部分在 1800 年时属于松江府,嘉定、宝山属于太仓州,崇明属于通州),对比一下广州府下辖的各县。
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在这里啰嗦几句。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大气谦和,开明睿智。
上海的城市格言,你觉得这座城市不行很垃圾比不上你口中的那些城市,那么请你努力的建设那座城市,别在这里口出狂言说了那么多废话不怕闪了舌头。
作为一个世界第一流的城市总会有些吃不到葡萄的酸言酸语,十五年上海落寞 ?上海落寞的可能只有世界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蜉蝣的眼界哟,真是可笑
所谓各类政策,无非是猎人给猎犬中某只更多的机会出场把猎物带回来,而且也确实能一直完成任务罢了,于是有了滚雪球效应。而你和下面某群人却认为,这个政策是猎人把猎物都给那只猎犬吃独食,于是饿死其他猎犬。说一道万,就是上海建国后在顶层设计下忠实完成好任务,对得起国家与人民,我们从不亏欠你们半个子,你实在觉得自己生得吃亏,可以先挑战地头蛇嘛。
阿拉上海人嘛,被人强行带着几十年高帽子,睁只眼闭只眼,有些话确实也不想多说,讲点 ZZ 正确和稀泥算了,大家和气和气。但是你们有些人倒好,连这个平衡都要破坏,上来直接倒打一耙。跟这些人还讲什么客气包容啊,我看一家门都是脑力衰 + 十三点。
上海人才是真的巴不得这个地方早点没落呢,可能比你还积极;更乐得见你多吹捧其他城市,我从精神上是最支持你的。
如果太平洋加长江这个区位要素不重要
如果政策堆哪里都一样
那我们就应该有几百个上海
上海如果没落了,说明长三角不行了,说明。。。
如果上海如果没有政策,会成为中国唯一一个超一线城市,吸走全国的年轻血液和资本。
还好有政策限制着,分散给北京和深圳。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一线北上,准一线广深。
北京不用说了,纯政策城市;深圳纯靠改开,没改开不抱香港大腿就没这城市。上海广州反而没那么靠政策
上海自 1900 年来就是大陆第一大城市,1920 年代整个远东第一大城市,东方巴黎;那年共产党甚至刚在上海成立,你告诉我上海靠政策?
白友善度痴问题
山东人,在上海待过,比较熟悉。
唯经济论的话,上海就是中国最伟大的城市,理由是每年往中央财政上交资金最多,换言之,上海建设了我国很多欠发达地区,这也是上海人有优越性的底气。
(经济发达地区说说也就算了,欠发达地区,还是嘴下留情吧)
最初上海没封城,原因很简单,这头奶牛不能断奶,而且这事儿,最终拍板的也不是当地,毁就毁在吴凡说法实在太傻逼太傲慢,解释的太垃圾,对比济南,管控升级后领导第一时间对外表示是对广大市民造成不便深感歉意,希望大家能理解支持,同样的事儿不同说法效果完全不一样。
疫情之后,上海很多事儿确实很痛心,但我相信一定都会变好的,只是时间问题。
同时,网络上出现很多故意挑拨离间的文章抹黑上海,一方面,确实暴露出很多问题,另一方面,很多人都是为了流量和其他目的,比如最近的 “撤侨” 这个词用的就很傻逼,上海是尼玛分裂出去了嘛,还有些官媒带节奏,总编辑想死吗。
上海出了很多问题,但,负责任的说,把其他城市放到这种放大镜下,都是一样的,也别争。
总之,困难时期,齐心协力最重要,问题一件件解决最重要,这种抹黑的文章别再传播了。
说回上海是否政策堆积起来的城市,不是。
上海是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长江的出海口,金融、贸易、汽车等行业的中心,中国最开放最发达的城市,天生的经济中心。
所谓政策扶持,通俗说就是给钱让他们先富起来,正好反了,上海不光没要钱,还总往上交钱。
——————
劝你们好好说话,皈依者狂热都你妈的出来了,懒得跟你们打嘴仗,胡说八道我不管,跟我玩人身攻击的话,那就来吧。
——————————
评论区里,果然炸了锅。
按照喷子们的逻辑,上海必须完蛋。
假设,这次上海完了,那上海从每年向上交钱变成输血 100 亿,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不是一大好事,其他省人民是不是就能因此发财了?得庆祝庆祝?
别说自己是哪人,你们这种思想,很洋气,在欧美日韩等西方发达国家很有市场,西方国家也都是这么想的,可能你们本来就不是中国人吧,但外国也不要。
——————————
你说你,骂我就骂我吧,骂完接着拉黑,别认怂啊
会的,希望广大同胞早日看清上海暗淡无光的未来,提前布局回老家建设家乡捏。
靠政策堆起来的????
题主你倒是列列有啥政策。
最简单的,翻开地图,看看各省省会的位置,再看看新加坡、香港、东京、上海的位置。
然后你是不是有所发现,各省省会,差不多都是些交通要道,链接四方的铁路和公路枢纽。
新加坡、香港、东京,是不是都是或者一国,或者国际航运的咽喉位置。
然后你再看看上海,面朝太平洋,内接长江,这是啥位置,这是只要国际贸易还是以航运为主,只要中国还以国际贸易为重,就能起飞的位置。
要知道金融和贸易最喜欢自由市场,上海为啥这么散漫,这么买办。就是国内做生意搞金融,要有这么个口子,但又不能放太松,因为它只是直辖市,不是特别行政区。哪怕特别行政区,也不能违逆中央。
所以并不是政策堆起来,而是政策控制住。如果给上海整个啥自由港的政策,直接放飞了,那飞过新加坡也不是没可能。
啥时候会没落?
当国际贸易不航海了。以太空港中转为主,互相发火箭运货,到地面后,通过航运或者马斯克打算搞的那个真空隧道进行区域转接。那样的话,上海就只能降为一个区域城市,长三角重镇而已。
到那时,谁最屌?
文昌
你以为的政策是给钱给粮给特权
实际的给政策是 “我不管你了,你自己搞自己吧”。
最早经济特区是什么?一句话,管得没那么严。
改革开放是什么?就是允许一部分行业老百姓自己干。
理论上深化改革是什么?逐步放开更多行业给老百姓自己干(虽然已成水中花)。
香港为什么发达?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就是因为没人管。
你说的这个上海,是不是有个故宫,旁边还有个直辖市的那个上海?
没政策之前是亚洲第一。
有政策之后的 40 年里人均棚户区。
90 年代老朱拿着可怜巴巴的十几亿的财政资金结余,感叹上海终于可以好好建设一下了。
呵呵,真是个好政策。
上海靠政策?excuse me???
一线北上深,北京不说了,没政策这地方就一大号省会,地位约等于西安。深圳发展全靠改开,扒着香港爬上来,香港就是它的上限,结果香港前两年整个被打的粉碎,说起来再这么下去真要在未来 15 年衰退了。
相比之下,上海是最不靠政策的一个,甚至是 debuff。上海没私企,恰恰是因为政策,这地方对全国经济太重要了,放权随时玩脱。
更新
有些话不能多说,各位要是真想看看政策堆起来的城市建议等等,林俊杰那首歌怎么唱来着,撑到 xx 年以后。。。
再更
评论区真的离谱,造个机场开个自贸区就叫政策了是吧?要这点条件就能 “堆” 个一线城市那一年财政收入能 “堆” 几十个,几年就能干翻美利坚制霸世界了是吧?建议以后选领导从评论区选嗷~
评论区奇怪的东西有点多,设置个 3 天筛选一下有毅力的观众。
作为上海人,我只想说一句:如果上海没落了,对上海人来说未必是坏事,但对全国来说,绝对不是好事
虽然咱是中国特色,但好歹是市场经济,上海政策确实可以,那是因为上海值得帮,你把上海的政策给其他地方,收益没有给上海高,明白不
ps:RNG 打比赛天天上路二人路三人路,那是因为小虎帮了能 C,懂不
如果没有政策 不用转移支付给西部北部河南安徽这么多税收 那我想上海绝对有实力超越伦敦和纽约,企业税 30 个点对吧?所得税多少 ,印花稅多少,这个体量就是远超降息带来的经济拉动能力,纽约和伦敦人家税收也没有纳税人同意分给穷人吧?
至于说广东,说个事吧 有一年 pisa 本来一直第一的中国 在江苏上海北京之外加了个广东 结果呢 退到全球第 10,后来把广东换成了浙江 又变成了第一,啧啧,你要说你广东不靠政策,靠这个拖后腿的智性表现还是什么?还有什么?靠粤菜好吃?经济增长三要素 资本存量变化 劳动力效率 科技创新,后面两者看智力表现就好,单纯的正常的逻辑分析也得不出广东有潜力啊?广东吃资本存量时代早过去了,广东衰弱才对吧?八大国企加南大门加一个为了香港设的深 zhen 加一个交易所 这个似乎很容易理解广东过去经济增长的原因,这些因素在未来会获得长足进步吧?
来说说北京 最大的问题就是北方不行,基本上没什么短板 另外就是去政策之后北平一直不是什么经济很好的地方,整体的文化环境不如上海
上海是江浙精华,江浙什么地方,你就把中国人科学最高荣誉两院院士籍贯打开 前十全是江浙的,熊皮特说,科技创新是经济进步的唯一要素,就这科研能力你说凭你嘴没落?而且吧,江浙最富一千年了,我不知道题主是觉得广东怎么比过上海,从最早的广陵到苏州都是第一,太平天国之后江浙经济中心由苏州到了上海。然后上海变成了第一,这个历史来了解下?
补充下 有人说上海虹吸 我想上海虹吸最多的是江浙沪吧?那结果呢?苏锡常人均 gdp 超上海(质疑水分的可以查这三市上市公司数量,私营企业数量) 这算虹吸???? 希望上海虹吸来的更猛烈些 ,“落后就是被吸的” “上海发达就是吸其他地区的” 诸如此类的言论可以收收了 没有论据 没有数据 就靠自己主观臆想 ,这是 21 世纪人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吗?
是啊,政策来到亿万年前的地球,拉开大陆板块,开河平地形成了长江三角洲;
政策来到百年前的中国,逼着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然后拉着洋人的手在上海瓜分租界;
然后政策终于回到时间线上,抽着上海的营收补贴全国,让上海的技术人员五湖四海去支援国家建设。
政策一刚。。。
题主已经被反作弊限制了
请注意,意图制造内部矛盾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包括地域矛盾、性别矛盾、职业矛盾,当然也包括城市矛盾,我们国家的政策是有大局观和统一性的。
2017 年数据:2017 年上海的财力贡献为 6390 亿元,上海 25 年财政贡献率为 40%~50%,不受分税制改革影响,一个城市一半的财政上交国家。在 25 年之前的那些年代里,这个比例最高到过 85%。
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行二十年以来,上海的人力财力贡献是全国所有省市中最高的。
政策对于上海,拖累更大过帮扶。
我觉得不可能。
是因为上海的地理位置好,才会有政策。
而不是有政策,上海才好。
政策可以改变。
地理位置的绝对优势,没有任何人可以改变。
上海,是长江入海口,又是世界第一大港口。
长江 + 太平洋,直接连通中国内外。
你别说上海是靠政策堆起来的。
让你想一个政策想让上海没落都不可能。
你能否想一个政策,让外国货轮进出中国不通过长江?飞机?集装箱你空运?火车?你火车能开到美国去嘛?只能靠水运,这无法改变。
你能想一个政策,让外国的货轮不停在中国最适合作港口的地方?南方也有港口,但是,没有长江,而且上海是中国地理条件最好的深水港。
地理条件,万年不变。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如果上海在改开之初有深圳的政策,现在会如何?
如果上海在世纪交替能有重庆这样的扶持,现在又当如何?
如果现在转移支付稍微少一点点,上海又会有怎样的发展?
上海的发展史地缘,历史和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政策因素少之又少。
除非海平面上升把上海淹没,否则就别提什么上海没落的问题。
不吹不黑理性分析:上海为什么会成为 “上海”…….
首先,根据近代以来的 “国际惯例”,国际大都市必定会“选址” 于港口城市
然后中国自明代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告诉我们,天朝的这个国际大都市必定应该是处在长三角地区(当然,近代还没有这个概念)或者说江浙一带
以上两点相结合,就注定了基本上江浙地区必定会被造就一个国际大都会
那么问题来了:近代历史(更 “直白” 的说是近代以来的白毛子列强侵略者们)为什么会选择上海成为“上海”,而不是宁波?而不是连云港?甚至是南通?
这里简单分析下: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清政府被迫实行门户开放,沿海许多城市被迫建立了外国租界,上海也是其中之一。
那么我国沿海有那么多的城市,洋人何以独独看中上海这块地方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海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以当时的科技、军事等发展水平来看):
1、上海处于我国漫长海岸线的中部,向南向北的海运都十分方便。特别由于英法等列强都是从海上来的,这一点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2、而且相比周边港口城市,上海还有一个优势:正好处于长江出海口,内陆航运是当时我国最便捷的地方。海运、河运可以连成一体。(那时的货船、军舰都比较小,可以直接从上海抵达武汉)能便捷地深入我国内地,这些都是入侵者梦寐以求的。
3、上海还有一个地理优势通常大家想不到,就是上海有一条黄浦江。黄浦江虽不长,却比较宽、比较深。(对于当时的海船及军舰来说。而至今黄浦江还能通航万吨级的大轮船)而且黄浦江汇入长江的吴淞口就离海边不远。这就使黄浦江成了一个十分方便的优良的不冻海港和一个难觅的紧急避风港。这一点对于从海上来的洋人尤为重要。
正是这三大地理条件,以当时的 “侵略需求” 来看,在我国找不出第二个地方。这真就叫老天爷赏饭吃~
因此,很自然的,上海就被选择成为了 “上海”
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
1. 相对于当时的科技、军事等的发展水平
2. 主要是天时地利造就了当时的上海,而不是当时的上海人造就了上海
然后,之后的国民政府、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政府,肯定是会选择延续租界时期上海打下的良好的工商、金融等基础,继续大力建设上海,给与各方面的支持
这是任何一个管理团队都会做出的必然的正确的选择
因为当时上海的上述优势相对于其他地方,还是太明显,所以没有一个政府会选择另辟蹊径重新选址建设国际大都市吧?
………..
于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上海就成为了今天的上海……..(当然,其实东方巴黎时期的上海在全世界城市中的地位比现在要要高很多,至少比现在的东京排名要高。。。。这是另外的话题,此处不展开,呵呵)
讲完了历史,下面来聊现在 —–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尤其进入 21 世纪以后,人类社会、科技、军事、物流等发展日新月异
1. 上文第 2 点中提到的 “内陆航运” 的作用和优势似乎已经不是很重要或者说老早被淡化了
2. 而另一方面,随着海运的发展,上海港并不是最最优良的深水港口这点应该也是业内老早的共识了吧??
也就是说,纯粹从港口建设的角度来看,不得不承认如果抛开省市之间的 “恶性竞争” 的话,隔壁的宁波港确实比上海港优良很多,也更适合建设成超级大港
当然,最终国家和上海选择了洋山港来抗衡宁波港,但洋山港实在离上海本土太远,性价比并不高,
从全国的全局战略高度来看,这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当然这不是本文重点,此处不多展开了……..)
当然,即使是这样,由于一百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目前的上海在各方面的综合优势根本不是宁波可比的,
因为国际大都市不仅仅是国际大港口,还有其他太多的要素!!!
所以存在即是合理,上海依旧是上海。。。。。
最后,如果,我仅仅是说如果,白手起家从头再来的话,以当今人类的社会、科技、军事、物流等发展水平来看
让白人或者说国家重新选择的话,是不是还是会选择现在这个位置的上海成为 “上海”?还是会选择宁波或者其他地方成为 “上海”?
因为,长三角地区本身都是 “好地方”,
但从内部来看,其实上海的地理位置在长三角内部反倒是最尴尬的” 死角 “、断头路,
纯粹从地理位置来看,杭州、或者苏州反倒是最好的,(比如因为上海是 “上海”,所以各大铁路干线都要特意绕进上海,这是一种“浪费” 和“折腾”,如果放在或者或者苏州,会显得更四通八达、更便利)
但这仅仅是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仅此而已
我觉得可能最终权衡利弊综合考量,还是会选择在现在的地方作为 “上海”,因为虽然港口和内陆航运的优势不再明显或者淡化了,但目前的上海这个地方最大的优势(其实一直也是一个优势)就是:
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且体量相当的江、浙两大经济体之间,
这是一种角力后的平衡点,而如果国家把 “上海” 建设在目前江、浙版图内的任何一方,都会打破这种地理、经济、和人员上的平衡?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江浙两省的存在造就了国际大都市会被放在现在的上海?)
当然如果不考虑南北平衡, 短期内硬要取代的话, 那珠三角 (广深) 绝对是不遑多让的 ——- 只需通过优质资源(政策、人才、科教文卫等)的逐步转移南迁, 假以时日不消二十年超级国际大都会即可养成~
今天先点到为止吧……
题主搞错了一件事:
港口城市就是不会产生步步高 oppovivo 华为腾讯等企业啊!
题主的疑问在于为什么广州深圳有那么多高科技企业,为什么上海的企业看着都是国企,搬到哪都可以,为什么上海不能诞生华为腾讯等等高科技民营企业?
很简单,港口港口,就是低买高卖,玩的就是转运,玩的就是物流,玩的就是金融啊!
这种基因决定了,港口城市不会出华为啊!
别说上海了,就是香港纽约伦敦,也不会出这种企业啊!
美国的高科技企业也在硅谷,也不在纽约啊!
纽约就是低买高卖,各种转运,然后由此诞生的金融业法律业极其发达!
华为这种高科技企业利润率太低了,港口城市的基因天然排斥这种东西。
当然也有人会说深圳广州不是也有港口吗,可问题是香港把最赚钱的部分拿去了,广深只好苦哈哈了啊。
这是基本经济规律,有来钱快的办法自然就没人愿意干来钱慢的了。
政策?笑死。
当年上海成东方小巴黎的时候,你嘴里的政策还在乌篷船里东躲西藏呢。那会发展起来也是因为政策?
上海地理条件很好
上海上方是长江出海口,下方是钱塘江出海口
吴淞江流入黄浦江,黄浦江流入长江
吴淞江是通苏州的,钱塘江是通杭州的,长江能通的地方更是不用我来列举。
以这样发达内河水运,加上现代社会的海运重要性。
除非是长江、钱塘江改道,出海口不在上海边,或者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把上海淹没了。
否则上海怎么可能没落?
上海倒也不是靠政策堆起来的城市。
上海的发展始于中英南京条约。在近两百年的发展中,是做为中国对外的门户与窗口存在的。各路资本都在上海这个地方砸下重金,使得在中国普遍落后的清末和民国时代,上海却是远东一个重要的现代化城市。有基本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各项服务,还有大量现代工商业,比如今天人民广场的一百,当年的永安公司;百年老厂,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制造局等等,也有中国最早的技术工人。但凡在六七十年代的国营单位待过的,都应该知道上海师傅,一般而言,他们的技术水平的确一流。自然,也有很多的上海同事。
当然上海很早也有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典型城市病—城市中的贫民窟,旧上海闸北以北的棚户区就是典型的贫民窟。
对于旧中国少得可怜的机遇而言,闯荡上海滩算一个出路,哪怕进的是闸北的棚户区。
即使到改开之后九十年代的长三角地区,去大上海逛商场依然是很多人的梦想。
一切的变化应该是这四十多年才有的,大基建彻底改变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地理格局。现在上海曾经的优势在消散中,而其高成本的城市运作导致各方面的工商业成本都太高。除了自然商业惯性和相对完善的服务,这个城市的工商业都在经历缓慢的产业流失。你比如港口而言,洋山港不远处就是宁波的北仑港,北仑港的各项设施一样完善,船期航线选择也一样多,选择出口走上海洋山港更多的是商业惯性。疫情之下,上海出不去,改成宁波北仑港,走顺了,未必会再移回上海洋山港。国际空运也一样。
长期来看,当年楚国春申君的这块封地会不会泯然众人真不好说。
谈到上海的未来,的确很难预测,这也是前半部分的回答不太敢下判断的地方。
不过近期上海疫情爆出辽宁驰援蔬菜被扔垃圾桶一事,当事社区出来辟谣,说是蔬菜物流不当,蔬菜在运输过程中腐烂,社区志愿者扔掉部分腐烂的蔬菜。假如这是事实,倒也无话可说。
但是辽宁方面做出了澄清,蔬菜物流全程冷链,到上海时,是完全新鲜状态交接的,并有相关视频和照片为证。
就上海这个阶段爆出的种种不耻的行为,辽宁的澄清更可采信,而上海社区的辟谣则是掩耳盗铃,只能充分说明上海方面的腐败和无耻。
一个中国的城市,怎么会演化到如此鲜廉寡耻的程度,这不得不从这个城市的经济运转中去分析。
魔都所有魔幻的核心就是高耸入云的生活成本,让人在生活重压之下无所不用其极,道德最后是可以称斤论两卖的。这也让人们之间的关系归于淡漠,只剩下冷冰冰的金钱和利益。
只是,在全球可比的高房价下,上海的产业除了极少量不稳定的高利润的高科技产业外,主力必然是自古的行业选择传统—末业,金融和商贸。也只有这种行业的低成本,高利润能支付这么高的生活成本。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上海是买办们的大本营。
现实也是如此。
但是,上海在全中国的产业地图中,高科技行业有,但绝对不是唯一的。目前珠三角的高科技产业也非常强势,而且各地也在涌现出多个高科技产业中心。从后劲来看,上海的高生活成本不利于其高科技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其半导体设备制造业和大飞机项目面临的困境很能说明问题。
所以从产业发展来看,上海的产业总体有萎缩趋势。从经济层面看,这是无力支撑上海这样大的人口规模的。
因此,这个城市总体走向萎缩和没落也就是必然的。
你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吗?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确实改革开放后发展的更快了,国家也确实是有政策扶持,试问哪一个大城市起来的时候没有政策扶持?上海是遵循着改革开发的政策,靠着自己拼出来的,上海和江浙一带没有伸手管国家要钱,而是自己想办法赚钱,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探索出来的。上海是我目前见到过城市建设和民生福祉最好的一座城市,而它还在不断地学习完善。说上海未来没落,百余年都没没落难道未来十五年就没落了?上海的经济价值巨大,任何决策者都不会放弃上海。
上海不是靠政策堆起来的,反而是被政策砸垮的。
有本事放开资本主义经济,开放金融啊,开个人口,开放自由主义思想。
分分钟秒杀纽约,真的,对应没落的是全中国。
出现一个东方最耀眼的城市闪亮有什么用吗,我们要的是共同富裕,人民幸福,解放全人类
你应该说北京啊,北京才是看政策堆起来的城市啊,然而北京都不会没落,何况上海!
如果我是执政者,我非常不愿意一个沿海城市担当了大部分职能中心的角色。所以建国后上海的各种 “中心” 职能都在逐渐被剥离。从开始的金属重工业到近年的轻工业都在不断被剥离分散到全国各地。上海石化座落在金山,自本世纪初开始寿命到期的装置就不再翻新;宝钢的同学自己来补充哈;电气集团下的各大机床厂也早早于十几年前就清卖了个干净。上世纪末或许你还能听到上海各种招商引资的政策,这十来年你可有再听说过?
上海现在就是个比较纯粹的金融中心,说实话也就是个泡沫中心,以资本赚资本的地方。其余的产业要么支援要么变卖都去中心化了。这是战略上喜闻乐见的结果。
为了这样的结果,上世纪的上海工人在辛勤工作了半辈子后不仅所得甚少又被无情抛弃。我们的父辈承受着变革的剧痛,战战兢兢地维持着自己的家庭,才熬过了这一轮的变革。
上海的现在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上海人民隐忍和勤劳奉献的结果。你个毛球连政策是啥都没弄明白就来这里一顿胡喷,我真是很喜欢某人的话来形容你这举动,又酸又 low!
上海不是靠政策堆起来的城市,反而是被政策拖累的城市。
大家熟知的什么港口、国家级开发区、企业总部和证券交易所之所以要设在上海,是因为设在这里有最大的投入产出,所以上海的税收才一枝独秀高得惊人,大量上缴国库、支持中西部的开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我说的被政策拖累,是指上海无法进行有效的新陈代谢,以致被历史形成的低端产业人口拖累,无法最大限度的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有限的高价值土地,大量资源被消耗在和其它普通城市没有区别的功能上。
其逻辑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上海是个好地方,都只想进不想出。由于没有房产税,房产持有成本基本没有。加上社会主义制度不允许抛弃底层的理念,底层原住民的生活成本可以很低。日积月累沉淀下来的底层并不能创造多少价值,却挤占了许多本可创造更多效益的城市资源,甚至一边拿补贴一边坐食红利。导致上海日益臃肿的同时,城市运行成本越来越大。
如果有房产税或其它刚性税赋,城市就既能增加财税收入,也能进行人口调节,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能创造足够效益、交得起税的人进来,不行的出去,把房子卖了去生活成本低的城市。如此一波又一波,上海的人均 GDP 会远比现在牛逼,人口也会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规模。
亚洲运输能力最强的河流长江入海口,东亚最好的深水港条件,北纬 30 度附近四季分明冬季平均 0 度以上,降雨充分无旱灾,泥沙沉积区无大水灾,不在地震带基本没有地震和海啸风险,东海海面平静,东南方舟山群岛缓解了台风。
这样一个地方,发展什么都没问题,根本不需要政策,政策都是为了调解不平衡,是为了帮助条件不好的地方的。
你自己都有答案了,你来问什么呢
恐怕正相反,如果把中央加诸于上海的各项政策都去掉,包括积极侧和负面侧的所有政策,那么上海立刻就会回到东亚第一中心的地位。
做为祖上洪武年间就在上海南汇地区惠南所四方城抗击倭寇 至今传宗接代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吧
一代一代的外地人从明清民国新中国来到了上海 从成为新上海人到老上海人
而这些比我们南汇人还晚来到上海这片土地的所谓上海人 都是全国各省人民的后代
都同样的调侃着我们南汇这些最早抗日的后代乡下人 反客为主
土著们至今没有因为自己生活在这片土地而傲慢排外
傲慢排外只有那些从外地人变新上海人再成为老上海人的全国各地外地人
现如今你们都地域攻击的所谓上海人 或许是你们老家来的祖宗
爱上海就守卫它 融入它 成为它
想成为上海人就正视它 了解它 保护它
人人都可以成为上海人
人人都可以生活在上海
但是哪一代的新上海人不是为上海付出了很多后成为了老上海人
上海是一个地名 是一个优秀卓越的平台
不管你们怎么恨它 辱它
它依然海纳百川 大气谦和
像那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条翻腾巨龙的龙头 在这个世界上吞云吐雾
讲个故事: 临港新城(南汇新城)得滴水湖是人工挖的 特别圆 你们可以打开高德地图 上海像龙头 本来没有眼睛 画龙点睛 龙视倭寇这条虫!
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建国前北京的经济地位没有现在的高,深圳则原本就是小渔村,靠改革开放之后的政策堆出来的城市。
上海、广州,本来就处于中国最富庶的两个地方,尤其上海,古代农业时代就巨富,这也能叫政策堆起来的城市?
另外上海不可能没落,经济掉下来可以在补上去,人类发展指数按照 2010 年后联合国公布的新算法:
经济总量只占一小部分,根本不能太多影响整个城市的人类发展指数,而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实际上很大程度看人类发展指数。只要其他没有掉下来,以上海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经济的基数:
![](data:image/svg+xml;utf8,)
上海即使今年负增长,也不会比其他地方差多少。
当然北京有可能是比不上了,但是广州深圳,还是算了吧。
前提是,上海今年是负增长,而且一直是负增长或者经济增速很低。更何况,上海的服务业和金融业,根本毫无可能搬出去,上海的地位完全是人类自然发展所赋予的地位,任何企业想搬出去,也是要做选择的,不是像题主这样敲敲键盘就搬出去的。
是其他城市的政策,都靠上海来支援。
当时深圳开发的钱。就是来自上海
当时深圳开发的业务,也来自上海支持。
当年海南开发,给出的优惠政策比上海要多的多
但是海南付不起,于是邓小平考察上海后,提出要搞浦东大开发。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对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说的好,其实逻辑没问题,但这个逻辑可不光能套上海。(而且前提不成立)
上海两个字开头的国企的确可以搬走,更别说私企了,从来就没多少企业是只能在一个地方才能存在的,但广东那些也完全可以搬走,他们也不是只能在广东才存在的,但发展和能搬走是两回事,就像我辛辛苦苦赚了一个月工资制版了自家家当,然后你跑过来说,你这些家当完全能搬走到别的房子里去,而且用上去和看起来不会太差,理是这个理,但是中间压根没关联。
所以题主酱,懂了吗?
至于问题描述里,出错的还有一个地方。
那就是上海不是从民国起就没大私企。
是一部分大私企在解放后被收归国有(自己翻相关资料)、一部分被迁到北京(例如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等)、一部分迁出了大陆(例如香港的东方海外等等),看看邵逸夫、荣毅仁、董浩云等等人的介绍,基本就清楚问题描述是多荒谬了。
所以上海在解放前的私企到了解放后是基本变得所剩无几而不是一直没企业。
至于为什么所剩无几?这个道理就和题主说的完全可以迁走是一样的。
收归国有了、外迁到北京、香港了,当然就没私企了,这不是屁话吗?
现在的国企和私企是重新在上海成长起来的,题主倒是又动心思了,又打算迁了?
还把这些重新在上海长大的企业们说的像这些是因为政策才送给上海的企业一样,
迁走后又该说了,上海没了这些 “政策” 企业后什么都没,果然很弱。
等上海又长出来企业后,又该说企业在哪里都一样,这些是政策照顾,然后继续迁走了。
至于你说广东企业多?
不是没迁吗,试试看迁光了,还多不多不就好了吗 w
至于是不是企业迁走就活不下去了,还是不迁也活不下去,是迁走活更好了,还是因为迁走过更差了,这种事情就只有石头门和张嘴就来底气十足的题主知道了。
巧了,在两千多年前,秦末农民起义时,天下的人也有同样的疑问:咸阳一个靠政策堆出来的城市,未来会没落吗?
秦都咸阳——当时天下最大最宏伟的都城。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之后,经过数年楚汉战争,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于定都之事踌躇不决,谋臣张良用这番言辞说明了定都长安的利害关系:
关中左函谷,右陇蜀,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刘邦觉得张良说的很有道理,他的老对手项羽正是因为定都彭城导致战略上的失败,思虑再三决定定都关中,但由于咸阳破败不堪,只能在咸阳的东南边建了个城市,这个城市的名字是 “长安”。长安自然是吸纳了原咸阳的人口、产业资源、城市格局,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富盛名的都城。
到了汉末魏晋时期,由于北方的长期的战乱,群雄割据,此时的长安城早已没有了当初汉长安城的规模,关中地区土地荒废,民生凋敝,和当初汉长安城歌舞升平的景象简直大相径庭。东都洛阳被董卓一把火烧了,状况更为惨烈。
汉朝灭亡了百多年,长安土著打算搬离长安到其它地方生活,他们觉得长安不过是政策加持下的城市。大汉都灭亡了,长安也就没落了吧。
过了几十年,隋统一天下,在原长安城的范围,扩建了大兴城,定都于此,并且营建东都洛阳。到后来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即位,又经过高宗一朝的营建,长安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是都城的杰出代表,就连日本的平安京也是按照这样的格局建成的。来长安留学、置业的外国人不计其数。当时的长安、洛阳,一东一西,是世界级的两大都会。
我们总结一下,得出一个结论:在封建前 1000 年,位于崤函之地的长安和洛阳,是大一统政权建都的最佳选择。
长安有着 3000 + 年建城史,1000 + 年建都史,期间长安被战乱不知道焚毁了多少次又重建。经济上,在陆权时代,长安、洛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政治上,长安洛阳符合当时的战略地位。时至今日,在海权、海洋贸易时代,长安依然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然后接着说北京。
以北京为核心的燕云十六州,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被石敬瑭拱手送给了契丹(也就是后来的辽国),从此,这片地方成为了终宋一朝的痛。失去了北方屏障的大宋在对抗游民政权时屡屡失利。
在大辽和北宋对峙的时期,当时的北京,是为 “辽南京”。是仅次于辽首都的城市,当然也是因为辽是游牧民族政权。
大辽被后崛起的同为游牧民族—金灭亡后,金国改 “南京” 为“金中都”,金的汉化程度稍高一些,所以中都的地位也很高。
蒙古灭金后,改 “中都” 为“元大都”。成为元朝的首都。
元末天下大乱,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于江淮,定都 “应天(今南京)”。直到后来派徐达攻下 “元大都”,改名为 “北平府”。此时的“北平府” 的地位差不多和省会相当,准确来说是强省会、直辖市这种级别的。
当时的人们可能和题主的疑问一样,“元大都” 一个靠政策堆起来的城市,未来会没落吗?
实际上 “元大都” 不仅没有没落,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后,长期驻守边疆对抗蒙元势力的朱棣深知燕云十六州对于边防的重要性,决定迁都 “北平”,改名“北京” 之后,还一路相继成为清、以及当代首都。
我们不可否认,北京成为首都后确有政策的加持,但北京成为首都也有历史的必然性。就即使北京不是首都,在现代的版图下,从北京的区位来看,北京至少也是北方的老大或者老二。
“幽州之地, 北枕居庸, 左环沧海, 西拥太行, 南襟河济, 诚天府之国。”
这是古人对北京地理形胜的评价。
长安和北京之所以会相继成为前 1000 年与后 1000 年中华文明的首都,哪怕是战乱之后破败不堪,统治者们也会不惜一切物力重建。就是因为在那个时代的地理形势上,他们就是最好的选择,帝王和大臣们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我举这两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其实 95% 的城市所处的地位,靠的都不是政策。一个城市是因为其本身就很优秀,所以国家才会投资。
而什么决定城市优秀与否呢?就是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
在上海以前,有一座城市,叫做 “扬州”,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被称为 “扬一益二”。当时的海岸线、长江入海口离扬州很近,扬州也算沿海。
到了近代海洋时代,虽然由于运河的作用变小,海岸线东移、扬州不再繁华。但是就在扬州的不远处,更靠近密集产业链、位于长江入海口——上海的迅速崛起,替代了扬州的地位和功能。
我们仔细对比 “扬州” 和“上海”崛起的共同点。会发现,这两座城市,他们崛起的关键因素,都出奇的一致。
地利:位置上处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坐拥当下最为繁忙的水运枢纽——京杭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 / 长江的入海口。
人和:紧邻人口密集、产业链完善、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的江南地区。
天时:大一统时代,全球海洋贸易需求的扩张。
扬州之后还有苏州、上海,他们的形成都是因为江南经济繁荣、产业密集,在全球贸易扩展的背景下,需要这样的一个大都会。历史有必然性,上海是当下市场经济的选择。
对于咸阳、元大都、扬州,他们的地位与繁华,不过是在同样的地理位置下改了个名,却依然存在。
所以,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在历史的变迁中,找到类似的答案。至少在当下这个海洋贸易主导的时代,上海的地位是名副其实的,不存在没落一说。
我觉得看得懂上海并愿意和上海共同发展的人,无论是本地人,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都懒得回答题主,你开心就好。也不影响我们继续前进
会的,上海很快会没落,鹤岗才是中国未来的超一线中心,你们赶紧去拉鹤岗投资呀。
把上海的资源正好分给浙江江苏,改改上海人无能傲慢的态度。长江口难道给上海读霸占了?宁波舟山几千个天然的岛屿不比你人工堆出来的好很多? 舟山瞿山岛 嵊泗岛不比洋山岛条件好很多?
南通不靠长江? 苏锡常不靠长江?
本来就是政策和地理优势相互作用下的,合着成了上海人自己努力完成了。
吸血周边江浙一带的人才精英,不是靠着政策高地带来的结果吗?
既然是城市群就应该资源分一分,不要放一个篮子里。
上海摆烂无能还说不得,暴露了大问题。
就上海人这个样子,禾美国正面刚正面竞争想都不要想!
=
有几位上海朋友不同意,我觉得是立场问题,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
云贵川那么差的地理条件,现在高铁也四通八达,何况条件优越的江浙地区。 供应链短则两三年长则五年就可以替代,这是我的观点也不重复了。
哎呦喂,终于又有一个看到问题本质的了,赶紧的,请这些政策离开上海吧,让上海好好没落没落吧,请大家都去广东好好 996,好好建设广东啊,求求了
说这话是小看了长江和太平洋。长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牛的河流。水大,还稳,还超长,还不结冰。它的很多支流也厉害。而太平洋是最大的洋。
中国内陆牛逼的省份,大部分指望长江,珠江不够长,黄河不够深还结冰,它们覆盖力不够。长江可是直通四川,支流多是南北的,牢牢把控旁边所有省,包括四川、陕西、两湖、贵州这样的内地深处省。长江一连,汉文化的风一下子就吹到了青藏高原,资源贸易全打通,不是京杭运河那种小通,是尽情的通。
长江不仅担当万里船运主角,还有无数支流汇入,还有大量沿岸利用地形绕过大山的路。从长江的东端出去是太平洋,连接日本美国韩国东盟欧盟,还有一切地方,海运比陆运单价便宜太多,是大宗货运首选。
广东也发达,可是珠江辐射不了太远,帮不了太多省份。
从上海出发就可以海路直通太平洋沿岸,把长江从中国腹地深的带来的东西卖出去。上海不是特权地带,是个传统的窗口,它的命运反应了后面江边所有城市的实力。
沿着长江当个局部老大,支流的汇总地,也是很牛的,也不是靠政策,靠贸易地位。
珠三角的开放程度其实一直高于长三角,政策面更松,这是各方面都深深体现出来的,看政策,靠国企比例,看地方政策变化频率,都能看出来。且珠三角离东盟、南亚和欧洲更近,中美关系背景下,对美加日韩的贸易会越发受限制,尤其特朗普重来之后。他会放松俄罗斯,专心对付我们。
我认为珠三角将来会更富庶,达到中国顶端。而上海和长江一条线上的所有牛城,都会稍差。不是因为政策,是因为主要贸易对象都关系不好。
可能长江入海口也是政策让他改道到上海的吧。
毕竟人定胜天啊。
啊,大家似乎也是这么说天津的。
从很多方面来说,上海和天津真的非常像,都是口岸城市,都曾经被外国势力入侵过,都能(曾经能)江海联运,都是直辖市,都很洋气,都觉得周围是土鳖……
有很多旧时代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似乎不是很青睐他们,大家一起辉煌过,现在也要一起被唱衰了吗?
那,哪个城市发展不靠政策呢?
不会,上海能起来,是因为全球化贸易的关系,背靠长三角,拥有发达的海运和河运。
除非要搞内循环,或者有更加高科技的运输体系,否则上海很难倒下。
其他各种吹高科技的,你把上海掰开来看看,有几家企业的科技含量排名前列的?有几家企业能舍得投资搞研发,通过海外营收回补国内?
时代选择了上海。
就如同昔日,时代选择东北。
相反的,从城市产业体系,深圳比上海还不堪,第三产业占比过重,遇到金融危机,容易遭受重创。
在中国,没有政策是发展不起来的,这是常识。
上海也是一样。
建国工业的两大支柱,上海,东北
新中国工业就是靠这两个区域的人才建设才打下的基础。
为什么东北没落了,人不行。这点大家已经说了很多年了。
那么上海会不会没落,我要说如果现代上海人丢掉改革开放之前的上海人大无畏的无产阶级属性。他也会和东北一样没落。
这是人的问题。
有人说,现在上海是个笑话,未来如果上海不清零就是中国笑话。
我是不以为然的。人不行那就是你自己笑话,变不成中国笑话。
————
我们可以预见到嘛!
上海不清零,他的健康码全国其他地方不认。
不要说一年,就是半年时间,上海 1000 万外地人,也会跑个精光。
现在山东,安徽,等等省不是在组织接本地人回家嘛!你们觉得这是作秀? 当然不是,这是在抢人才,抢工厂熟练工,抢工厂基层班组长。这些基础管理者都回家了,只要当地拿出政策招商,在上海不能生产急得上火的工厂,当然是乐的去当地开工。
如果没有私有工业支持,上海就不会有那么多工作岗位,没有工作岗位,就不会有几百万工人。
没有这些工人存在,就不会给与配套的商业从业者,没有这些人,上海又会少几百万。
没有这两个几百万人口支撑,上海很多街道,小区就没啥人了,大白天没有人,就是鬼城。
房价必然下跌,哪些在高价入手的人,资金链也断了,弃供就成为必然。
上海近郊很多地区就会和北京京郊一样,房价腰斩,而且还没有人接盘,大片厂房空置。
————
当然金融与港口物流不会,毕竟上海港在那里。
金融港口存在大宗贸易与期货贸易,继续繁荣。
只是这些从业者有限,支持不了上海目前的城市规模。
所以上海未来一半天堂,一半地狱。
如果妄图以一城之力抗拒中国,而不受惩罚,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开端。至少上海的工业发展会大打折扣,这是上海最先拿出来说事的行业。说什么一个配件会瘫痪整个汽车制造行业。
不要搞对立,有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你要搞对立,必然自食其果。
第一句就错了,党给过啥政策能说下吗?还有是哪个党给的政策?
1949 年前是远东第一大都市,“东方巴黎”,哪怕在抗日战争之前,东京都比不上。那段时间是谁给上海的政策? 井冈山时期的,延安时期的,还是西柏坡时期的?
1949 年之后经过北京时期的大量 “政策扶持” 之后。。。。已经从解放前的 “远东第一大都市” 堕落成为解放后中国国内第三的大城市,还可能堕落到第四,第五,相比下日本的东京和英国的香港 49 年之后的成长历史,可见所谓国家对上海的 “政策扶持” 都是骗骗人的,当不得真的,因为事实在那里摆着
啥政策开的长江?
搞不明白,为什么每个上海的问下面都是对上海人满满的恨意?改革开放前没那么外地人上海照样是全国财政第一,没你们上海人活不下去了?
来上海就融入这个城市,别当自己脸那么大
整天长江出海口,不知道上海最大的港口是浙江舟山的吗?没有政策的话,那个港口能归上海管?中国真正繁华富庶千年的地方是苏杭和广州,近六百年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北京,有上海什么事?没有上海,宁波泉州就取而代之,没什么不可替代的
对上海来说,政策越少越好,最好什么政策都没有,变成一个特别行政区,绝对和东京纽约平起平坐。
上海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不是光看地图就能看出来的
仔细了解你就知道虽然地图上看起来好像南通也是入海口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长江的淤沙都堆积到南通侧了,甚至可能以后南通和崇明之间的河道会完全封闭,那样南通只能成为港口而不是江海联运的枢纽
另外长江传统富裕地带是在南岸,
苏州杭州南京都是长江以南,
长江不仅是河运要道还是天堑,北岸劣势太大,导致位于长江南岸的上海就是最佳的口岸,而除了长江主河道外苏州河和黄浦江都额外连结苏州太湖方向,这种地理位置叠加苏杭的富庶才慢慢发展出了今天的地位,要没落的话原因应该不在政策面
你就想下,去掉所谓的政策,年轻的大学生愿意去哪?
核心问题两个
1. 上海有哪些政策?
2. 没有政策上海为什么那么吸引人
典型的等靠要思想,某些地区就是当年计划经济时期过大太舒服了,只需要等国家投资规划,市场经济以来就抓瞎了。
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某些地区依靠政策发展是建立在很大的低效浪费之上的,放着长江这种高效低成本的黄金水道不用,硬是要依靠陆地铁路运输,光物流成本就要占很大一部分。
国家的政策是顺应客观现实的,上海是全中国的物流中心,长江的出海口,天然就有巨大的优势,这不是靠政策或者本地的人才能把上海建设成这样的。
靠政策没落倒是蛮有可能
只能说太无知。民国时期大一点的私企,几乎全部在上海。当年什么政策也没有。
比如说政策让长江取道上海入海,之后上海没落了必定会让长江改走别处入海嘛对吧。
说句题外话,真别觉得东海上漂满货轮是一句玩笑话,可以去看看是不是现在东海上全是货轮卡在那。
能笑死,原来问者眼中 49 年以前没政策这些城市都狗屁不是。
建议好好学学历史,不然提问者仿佛九漏鱼。
1,就上海这个南北中线和长江入海口的地理位置,只要中国还做国际贸易,上海就不可能没落。
2,现在的上海和建国初期比,确实没落了,那时候上海经济能打第二到第九的总和,现在勉强能总量压北京。
在中国,政策是很迷的。
好多政策给了你,但是你不中用啊。
其实政策就是白条,注意还得你想不是。
例如深圳。政策重要嘛?太重要了。没有政策,深圳这个城市也不会存在。但是政策是绝对吗?恐怕还是位置和时事更重要。毕竟当时的香港、当时急需开放的中国、当时的发展需要。深圳不会是今天的深圳,但必然不会是小渔村。
上海解放前就是亚洲第一,这也不是政策造出来的。反而是因为上海是亚洲第一,不发展上海,不给上海政策不是自己跟自己不痛快嘛。
说白了,也正是因为解放后上海丢掉了资本亚洲第一,才有了香港和新加坡。
政策有时候力度不可不谓之大,但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也振兴不出第二个上海。
能够骂问这种问题的人吗?上海还政策?除了源源不断被抽血,还不断被人骂。我老爸就是当年支援内地建设一员,上海中专毕业,硬是被分配去了贵州,直到退休仍然没有回到上海,当年上海多少这种人,说是支援全国建设,实际上就是充军,到老了啥也不是,就算再回到上海,也早已一无所有了。
这种没脑子的问题,实在让人非常无语
居然还有这种问题 我都惊呆了 你怕不是说的是首都吧……
长三角至少从南宋开始到近代,已经富裕八百多年了,一直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就是说各朝各代都给长三角政策呗……
那些皇帝得都是南方系的,所以一直黑北方?
都特么炎黄子孙,繁衍几千年了,现在整天搞这事,闲的慌么?
黄河流域开发的早,环境破坏严重,人口外迁不是好事么?
整天喷南大人的,南大人倒是大部分千年以前北方南迁过来的,也不怕骂了祖宗?
我突然之间恍惚了,想不起来北京是一个靠什么堆起来的城市了
上海没有政策只会比现在发展的更好!倒是有些地方没有上海交的税,早就啃树皮吃观音土了,那些货的祖辈基本上早就饿死了,更不会有这些货活到今天来网上问上海没有政策会没落吗?
每年转移支付 7000 亿的政策确实可以收回去,这个上海人都支持
第一条 051 是上海造的
第一条 052 是上海造的
第一条 053054 是上海造的
第一条 055 是上海造的
第一条 071075 是上海造的
第一条 003 也是上海造的
搞不懂什么叫上海未来会没落
题目有不妥的地方,但以下言论全部打回小学回炉重造: 上海单干会发展得更好,上海不需要内陆,上海不需要政策,没政策比有政策好,上海没有吸资源,反而有恩于内陆。
上海地理位置优越甚至独一无二,这个没问题,不过有些人别硬吹上天呀
你地理位置再重要有马六甲海峡重要?
还有人说要是不用转移支付,上海早就超过伦敦纽约了
没大陆,49 年上海就出去单干,上海最多就是个金融中心,制造业一点都发展不起来,上限能超过新加坡吗?
还有一件事叫行政区划调整
上海在长三角,但具体哪一块儿地方算上海真的动不得吗?
某港口不还是从浙江舟山拿过来的吗?
仿造香港和深圳的关系,划出一片地方只把金融职能留在上海
再设一个叫申城或华亭的城市,地位类似深圳,或者直接分给接壤的其他市,不是做不得,只是看成本收益合不合适
你上海目前暴露的各种问题就包含在这成本收益的权衡之中
这次上海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目共睹,现在需要的是改进,结果一堆人跳出来说大上海独一无二,意思是挟 x 自重,一点碰不得?
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中国造就了上海,各种意义上都是,包括经济。
牛 x 哄哄给谁看呢?边疆站岗的士兵没保卫你是吧?没腹地连原子弹都没地方试验去。
————————————————————————————————————
很多天了,气消了,再来加几句
如果有人站在美国、印度、越南角度说上海,我还是会维护上海
就算再拉胯,也比它们强,也轮不到它们说
对外豪横,对内谦逊团结,才是应有之义,我们整体才会越来越好
可惜,某些堡人是反过来的
上海和政策的关系,不是说单方面促进的,是双向促进的。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地理位置好,然后加上政策,才有了现在的上海。
没有政策,最起码也是全国排名靠前的城市;
有了政策,才成了世界排名靠前的城市。
上海能达到现在的地步,是雪球越滚越大造成的,不断的堆叠加码才有了现在的上海。
至于说上海是不是政策更多?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好吧,上海已经把政策当成日常了。
上海人自己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外地人才知道上海有多特殊,外地来上海打工几年就更清楚了。
来上海呆几年,谁不想要留下来?回老家的人,不都是被逼回去的吗?一个户口就能卡死多少人,没几个人是心甘情愿回去的。
至于说上海未来会不会没落?北京没落了上海都不会没落。
不完全是。上海的地理位置是不错的,所以就算没有政策,发展也不会差。但是为什么近代上海崛起?是因为作为通商五口之一,作为租界,如果认为这也是政策利好的话(不能把政策仅仅理解为解放后的政策吧),那确实是。
另外,上海绝不是完全不依靠政策,只不过不是只依靠政策,上海能有的很多权限,其它省市不会有的。
上海不会没落,至少不会完全没落,一是已经发展起来了,二是吸引了很多优秀人才,而且确实在如今的全球化形势下地理位置优越。
即使是靠政策堆起来的,也要堆得上去呀!刘阿斗堆得上去吗?堆不上去。
给政策的人也会考虑:给谁政策对他最有利。
要注意一点,上海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地方,这些来自全国各地和全世界各地的人才,是上海的活力的根源。上海本地土生土长的人,绝大多数并不出类拔萃。
我党诞生地,你让它没落,你什么居心?
话说的难听点,首都都能搬,党的诞生地能搬吗
上海成为世界第三,远东第一大都市的时候,中国共产党还没诞生。
要了解一个事实,中国共产党也是在上海诞生的。
莫非中共穿越了?给了上海巨量优惠政策,才使得上海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的?
深圳才是靠政策堆起来的,上海不是,上海在解放前已经很牛了。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上海并不是一个靠政策堆起来的地方。
有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叫经济特区。
中国共有 7 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喀什,霍尔果斯。
以其中发展最好的深圳为例,先是地图上有了个圈,然后才有深圳。这叫政策堆起来的。
在有政策之前,上海就已经很好了。
有些人天天喊着和俄罗斯唇亡齿寒
但事实上真正对其利益攸关的是上海,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看看各地每年要吃进去多少转移支付
上海再穷,保自己肯定没问题,但是那些欠发达省份怎么办?
再者,让资本人力等要素实现市场化配置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基本是经济学共识,行政手段强行干预只会南辕北辙,大跃进就是前车之鉴。
如果靠政策就能堆出一个上海,那最高兴的不是我们国家吗?
堆他百八个上海不在话下
靠政策的不是深圳?上海发达是因为江浙的精华,人才最多的地方,如果发展没有断层,亚洲中心就是它
来让我们来看看政策之前,是哪些城市比较厉害?
长江入海口的位置不给政策难道要给长江源头吗?只要有一天远洋航运比其它运输方式成本低,这个位置就不会完全没落。
但随着全球化周期的结束,远洋航运的重要性也会下降,而且单纯的进出口贸易也撑不起上海现在的地位,像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的定位有可能花落别家也说不定。
毕竟未来的事谁也无法准确预测。
这东西怎么说呢?
说多了容易进局子,说少了你们会听不懂。
上海发展起来的最主要原因和现在拉胯的主要原因都是人心向背,想自己吃自己的饭
有些人从根上面就坏了,他们觉得自己烂他们没办法改变也不想改变,然后他们生怕别人施舍给他们的东西会断掉,那他们能干嘛他们就使劲的编排你,造你的摇,给你戴高帽子给你泼脏水,让你付出的道义上的东西都看成是你在赎罪,这就是现在有些地方人的想法,我们的城市精神教育我们做好自己不去干预别人,可有的地方他们的人他们就没有城市哪里来的精神,他们只会慕强,他们只会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再低调下去了因为环境不允许了,如果再这样低调下去那么那些人就会把我们引以为傲的美德从我们的下一辈身上抹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才是该给那些人的回敬
谁靠政策,不用我说了吧?
上海未来不会没落。
沿海且守着长江口,正是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才造就了上海。
除非其他运输方式的成本比水运更低,否则上海是不会没落的。
楼主是不是傻了,上海从来没有拿过大清国民党和新中国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新中国。新中国一直都是在吸上海的营养补充自己的身体。上海的地位在解放前后,那是天差地别。
看到这个问题后,我被部分人的狭隘所震惊
千方百计的来论证目前中国第一大城市未来不行
我很好奇那些言之凿凿的人知道这代表什么吗?一个国家的经济中心、科创中心没有未来,那么请问这个国家还有未来吗?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还有未来吗?
为了无趣又狭隘的地域攻击来回争执真是 LOW 穿地心
如果你真的真情实感的觉得没有未来,那么我建议你早点润,因为他所在的国家也不会有未来
上海未来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城市没落离不开 3 点核心因素。1、施政者不思进取;2、城市居民对政府不信任;3、城市工作人员对城市未来丧失信心。不过上海经过这次疫情,实体产业外迁还是有可能的。
说上海不靠政策显然是不对的。否则取消直辖回江苏省做一个地级市发展和现在肯定要有所不同。
但是说上海只是靠政策堆也是不对的。因为同样的政策给别的地方就一定能堆出来?也不存在。上海本身的特质让它成为一个值得拥有一定特殊地位值得政策投资并能把政策优势发挥出来的地方。
直辖市不止上海一个。就好像经济特区不止深圳。区域中心不止北上广。
把对上海的政策全盘复制到别的地方,有几个地方能拍胸口保证能发展的和上海一样的?和深圳前后脚成经济特区的有几个发展能和深圳比的?你和自己省高考状元读同样的课本你就能成高考状元了?
真要这样就简单了。再搞 30 个直辖市套用上海政策,30 个经济特区套用深圳政策。各省省会套一下广州政策。全国一线城市直追 100 大关。赶英超美跟玩似的。
给别的城市同样的政策,确定都接得住么?
政策,地方领导,历史积累,地理条件,各种资源等等都是影响一个城市发展的要素。要是单纯政策就能影响一切,那发展真是太容易了。
真要是这样就简单了。每个省找个城市直辖
上海是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城市之一,另一个深圳。
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江浙自古富庶,长三角的经济联动体是中国体量最大的,良性循环。
当然上海的发展有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
但是真正极端政策的不是吸空了周边的北京和从天而降的千年雄安吗……
互相依赖吧,上海支援全国,全国给上海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比如现在上海 80% 以上的地盘是原来的江苏拔给的,洋山港是浙江给的。仅仅靠老上海那几个老市区,上海连大一点的机场和大一点的港口都没有,又如何谈发展。
问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可能,一种是喷子,另一种是文盲,相比上海,北京和深圳才真的是靠政策
郭德纲说,我和火箭专家聊天,聊火箭怎么上天的,我说要用火柴点,还得用水洗煤,那个专家但凡用正眼看我一眼,就是他输了。
这个问题特别像保送上清北,未来工作是否会和二本一样?
人家为何会报送,你心里没点 13 数吗?还幻想着政策堆砌的城市开始没落。
现在的上海没有政策就是最好的政策,我想去上海生活。
呵呵呵……
聪明的提问者,请问有哪一些政策?具体点,一条条例出来。
如果有,那么我们都建议您所在的省市也享有该政策。
我先说一条,向中央财政提供的资金。你跟不跟?
先说结论,上海完全不是靠政策堆起来的城市!
上海的地理位置无与伦比,整个中国版图位置最好的就是它了。处于沿江沿海的交汇点,处于中国地理上南北的近乎中间位置。
地处江浙一带,人文上政府治理上都是国内最高水准。
老天赏饭吃,没办法。
不会,参见我的文章:
搞经济能把上海搞没落也是一种本事…
上海靠的政策是地球给的,有本事你去动动地球
把长江改道,出海口搬了,上海就没落了。
或者研究出来机器猫里面的任意门技术,彻底干掉航运也可以。
上海在偿试,在积累经验。现在不只是经济的问题,还有居民对长期封控心理承受度的问题。上海还是那个上海,国内文明程度、文化素养、社会治理水平最高的城市。这波疫情中出现的问题,只能说明上海还有很多有待改进、有待进步的方面。仍然相信上海,支持上海,上海的明天会更好!
北京不是靠政策?不是首都,会有那么多大学,央企总部搬到北京?
深圳不是靠政策??不是国内最先给它开放的政策,一个渔村能发达?还是说深圳人都是天龙人,一个顶 1 万个外地人?
你说的对,赶紧给中央写信,雨露均沾
首先,一个后发国家,如果不靠政府强力支持,很多东西是做不起来的。李斯特提出的保护幼稚工业论,本身就是这种指导思想下的结果。
另外,历史上,上海这个城市并不是靠着政策起来的,上海崛起靠的是国际化。虽然说,我一贯喜欢嘲讽知乎上的沪吹,但公道的讲,上海真不是靠所谓政策崛起的。
所以,历史上,上海靠的是外贸和外资力量强大起来的。并不是政策,只要国内还有外贸,还有与国际交流的必要,那么上海即使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不过这个回答下,怎么这么多沪吹呢?京沪京沪,问题说的是广东,跟北京有一毛钱关系么?
至于有些人说的,民国时期怎么样?民国的环境和今天不一样,民国时期,经济主要是外资力量绝对主导的时代。军阀和一个合格的现代政府,最大区别是,内部对经济掌控,建设能力的差异。军阀治理能力,只能呵呵来形容。
另外,有人说到计划经济下,铁路和长江水道的问题。首先,这个问题,可能有人根本不知道,铁路对全世界发展的贡献有多大。就是美国,现如今铁路货运对他们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事实上,中国矿产并不集中在沿海城市。不可能完全依赖长江黄金水道,大宗工业物资,必然要依赖铁路。
这也是为什么铁路这么重要的原因。
仇富呗!你在羡慕吧!说上海没落?笑话
搞得你家不发达就是没政策堆似的。你是对国家有意见吧。
让我们没落吧 过的太辛苦了
就很离谱,讲到美国割中国羊毛的时候,就说美利坚金融有多厉害,躺着制定规则就能从全球收割钱。轮到这个问题讨论上海会不会没落的时候,就大谈特谈上海没有一家大的私企,全都是银行证券,没落大概率发生在未来 15 年。
所以金融产业发达到底会导致一个城市 / 国家没落还是发展地更好呢?
还有,提问者这么厉害,咋不劝劝华尔街那帮银行、证券大佬把总部搬到中国呢,也不一定上海,你这么喜欢,搬到广东也行啊,反正你说的,这些产业搬到其他区域发展也不会太差。
建议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去学习一点经济地理学的知识(入门级的就行),再去学习一下新中国的发展史,然后你就会知道为什么上海能发展起来,以及上海是不是靠政策堆起来的
你这个政策是继承了民国吗?
现在 2022.4.24。上海疫情还在高峰期运行。
不知道嘲讽题主的各位答主。还觉得题主是讽刺上海,故意搞上海名声吗?
哈哈哈
说个笑话,我现在在上海张江,封了一个多月了
没落也不会到你这来投资啊,人家去越南和印度了…
上海最近新搞的一个个什么 xx 科技园区,都是当初搞平衡战略扔出来的做死掉又放回上海的
某些人嘴里永远就是一切发展问题用政策解释,毫无一丁点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审视,依然跟计划经济时代一样的思维认识。
上海当初搞浦东新区还是自己去搞的钱,中央自己都穷的叮当响,这叫政策的话,现在狂吃转移支付的地方算什么?
嫉妒就是嫉妒
有啥不能承认的呢
承认一下很丢人吗
不承认才叫丢人好吧
请问题主,上海哪里来的政策?上海靠的是这及其优秀的地理位置,只要港口还在,东海还在,长江还在,那么上海就不可能没落
上海靠位置不靠政策啦。
哪怕退回二线都能养的起 310。
按照目前的经济和科学发展状况,上海目前,至少是 50 年内是不会没落的。
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科学技术发展到宇航时代,那么上海必定会被更加有利于航天的城市取代,比如海南文昌。海运,空运和航天都是一个好地方啊!
只讨论这个问题的话,没必要把香港牵扯进来,香港跟上海不一样。
全球性贸易的时代,香港拥有上海不可能有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去香港注册公司的原因,因为方便。这里就已经是政策上的限制了。
其次是你说的为什么上海本土没有巨无霸,因为上海压根也就没有上海人,就这么简单。
不是祖籍浙江,祖籍宁波的。就是祖籍江苏、安徽的。
往前面数一个时代,那个时候在这块地上混的风生水起的,有几个上海土著?不都是苏浙徽商吗?只不过徽商现在没落了而已。
李老板他们是台州人,他们也就是把总部搞到了杭州,而不是上海。马老板也是土生土长的浙江人,在自己家乡搞企业,不犯法啊。就一定得背井离乡?没这道理吧?
浙江江苏也都是沿海城市,自己也有港口。杭州离上海也就两步半路,为什么要跑上海?
租界那个年头,为什么他们要选择上海?是因为环境好吗?那可以选择太湖啊,西湖啊。
因为漕运。
这特么的在当年才是搞钱的利器啊,直到今天其他地方漕运也是不可忽视的。
你一定要说他吃了多少政策福利
那简单一点,我们拿宁波举例,宁波也拥有着能够匹敌洋山港的港口
你知道宁波是直接归最上头管的吗?财政方面。
他要是让宁波自己玩自己的,或者让浙江自己管,北仑港区不比现在更厉害?
你以为搞个自贸区就好用了?国家给海南多少福利,有用伐?没用的啊。上海自贸区是因为上海他可以,才设立一个自由贸易区的。跟海南自贸港相比,海南是国家想让他可以,才让他这样的。一个是你自己本身就牛逼,一个是我要你必须变得牛逼,两回事。
你以为是吃了政策的福利?发展受到了多大的限制,这是代价。好比你去按摩店,你享受到了 90 分钟的理疗,你赚了?拜托,你手牌拿到前台你还得交钱的吧?
上海拿了洋山港,锁定了他们在国际贸易上的优势。但洋山港赚的钱跟上海有个屁的关系?
就像我们三门的核电站,跟我们台州人有屁个关系?我们家乡下边上有自来水厂我们都可以几十年不用交水费,这个核电站我们有一点好处?又不是专门给我们用的。
洋山港在浙江,被上海控制。上海答应分钱,但企业全部注册在上海,浙江一分钱也捞不到。
同样的,这些企业在上海注册公司,发展。咋的,上海就能捞得到好处了?
这是吃了福利?还是吃了瘪?
要没人管,上海那帮人早一个个流油了。
地理优势在这里了,怎么比?
有些地方发展不起来那是政策没扶持吗?
那是他们在地理位置上压根就不存在任何优势好吧。这怪谁?
你做生意你不去有优势的区域你去喜马拉雅山脚下?
光是运输成本就能让你赔个底朝天吧?
就拿甘肃举例,甘肃境内好像是有渭河泾河,但那玩意儿能开船吗?
不能走水路,运输成本得要多高。
我一车货走陆运从北仑运到湖南湖北都要一两万了,那还是人多的地方。人还能不空车回。
你去甘肃都没啥人去吧?
没有针对甘肃的意思。
那你当地人在当地发展,真的好吗?不见得吧,除非你能在当地自我循环,自给自足。你要涉及到跟发达地区交易,你就得算成本。那么你就要考虑你要入住在哪的问题。
这是其他地区没法发展起来的原因,不是国家说,哎,你们必须要去北上广深。国家是希望你们都能在自己家乡帮助自己家乡发展起来的。只是你们一看,哪怕家乡给你拿点补贴,都还不如远走他乡赚的多。怪谁?怪上海?!不能吧。
虽然这轮疫情我也是对上海阴阳怪气的,但人压根没做啥啊。
吃福利?人还不想要这个所谓的 “福利”,别搞什么所谓的 “优待”,你让他自己玩自己的,香港算什么?
香港无非是交易上面少了几个流程,速度更快让资本喜欢而已。没人管上海也能做到啊。
到那个时候,香港算啥?上海是能够辐射到内地很多地方的一个区域啊,相当于是国家东边的大门。
是怎么想的才会觉得这地方占便宜了。
如果真的要说福利,刺激国内资本,吸引外资。那么上海应该是税收洼地。可他不是啊。
就物价啥的那么高,税收一分钱不少,人都是挤破头到这个地方来,四大金刚都是如此。你不想想这是为啥?反而觉得,他肯定优待了。
你念书的时候,老师也是对待成绩好的学生好一点的,不是因为老师对这个人好,他成绩才好。而是因为他本身就成绩好,老师看他顺眼。
只有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还对他很好的,才算是他被优待了,你才能说,人家家庭背景如何,老师势利眼之类的。
人现在是相当于班里面数学考第一的,人只是体育成绩不行(防疫),你就说老师偏心,可你怎么忘了人不靠其他乱七八糟的都能自己考清北?
这特么才是核心吧?
中国的海岸线在北纬 21 度到北纬 40 度之间,中间点在哪儿?北纬 30 度,北纬 30 度是什么城市,上海
中国的大部分人口在哪儿,华北平原,江南平原,东南丘陵,岭南山区,中心点在哪儿?武汉,上海
江浙沪的中点在哪儿,上海
长江的出海口在哪儿 上海
做外贸,把总部设在上海是最省运输费的,想一下,把总部放在辽宁或者海南,相互运输得多远?上海在中间,去哪儿都近,加上长江内连十几个省,联通大半个中国
搞活动,把活动地点设置在武汉,上海,一样是最经济方便的,北和南都照顾到了
搞陆地运输,上海是包邮区地理中心,把仓库建在这儿,散货快,所以青浦是三通一达的总公司所在地,再加上,上海这个中国人口中心的位置,搞陆地运输把总部放在这儿,也是最精明的
搞海运,洋山港,宁波舟山港,世界第一第二,紧贴世界主要航运线,长江和中国南北各地的货物汇聚到此,通过洋山港组装到远洋巨轮上,想象一下,偏居一隅的出海口组装一个欧洲国家的集装箱需要多久?
以上,上海 天选之地,不可替代,不承认地理优势否认客观现实讲主观政策。又要来人定胜天那一套 [大笑]
现在已经能靠杜撰提问了吗……
上交所还在,陆家嘴就能抵挡半个省。怎么可能没落,要是明天国家下令上交所签到重庆去,5 年后重庆超过上海妥妥的
美国的崛起、日本的战后复苏、韩国的汉江奇迹…… 靠的都是中央的政策支持,宇宙的膨胀与萎缩也靠的是中央的决策与政策支持,你只琢磨上海,格局还是太小!
好活,题主眼光牛逼。
现在上海显露出爱丁堡租界本质了。
很大比例的上海人歧视外地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家里有皇位个个都是阿哥格格。
建国后苏联援助的重工业才是新中国起飞的一个原因,后来给上海这么多的政策我是不太了解的。
还是大湾区比较合理一些前途光亮。
会不会没落不知道 但是说到上海科技 吹子们总拿什么大飞机 芯片 大轮船 美名其曰上海的科技都是常人接触不到的 殊不知提到这些所谓的高端产业国家失望透顶 这才是真正的特权抢来的 上海吃了巨额的补贴 但是发展出来所谓高端科技都成了笑话 大飞机呢 吹了那么多年交付了吗 有核心部件技术吗 能出口吗?芯片更别说了 直接把核心人物都气走了 轮船也只能打低端市场 高端油气船订单居然都被韩国打的溃不成军 这就是所谓的上海大国重器高端科技,可惜是上了国际市场就见光死的科技。只能说明这个地方确实没有产学研的获利吧。要是当初这些项目给了别的地方也不至于现在这样的光景了
无脑吹最爱的大国重器代表
在长三角经济对称模型中浦东相当于合肥,浦西相当于南京。
根据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逻辑,未来我国经济将以内循环为主驱动器,外循环为辅驱动器。在内、外循环共存的情况下,长三角区域经济呈现出对称模型。上海浦东从区位上连接海外,安徽合肥连接中西部。南京和上海浦西均有着旧中心的基因,镇江加常州和散装苏州异曲同工,苏北和浙江遥相呼应,整个长三角构建出以无锡为原点的对称模型。
按照以上模型,如果内需充分发展,体现出明显重于出口,那么浦东将被合肥取代,南京也将取代老上海。
上海是中国地理条件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
从内河货运来说,上海占住了长江出海口。 长江 6487 公里的流程中,具有基本航运能力的大约有 2800 多公里,这一段西起云南水富港,东至上海的长江口的航程,沿途分别经过了云南、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 9 省 2 市。长江航线代表的是中国一大半经济强省。
海运的港口排名就不说了,世界前两大港口就是上海港和舟山港。这海运河运两项加起来,上海控制了 11 个省市的货运命脉,世界和长江流域做生意就是来上海。
从人来说,我从上海出发 2 个小时的飞行距离基本可以到达中国所有重要的经济重镇,西安,成都重庆,北京,深圳广州香港。到东京和首尔这个距离也是刚刚好。
所以你说,上海不是我们地理上最优越的城市吗?
相比较而言,中国南方的湾区,在珠江河运上基本只能覆盖到广东 + 广西一小部分。2 个小时的航线圈大致是覆盖一小部分东南亚,和中国南方城市,这个地理环境比上海还是要差一截。
谁给你的自信用肯定句说出前半句的?
古今中外,哪个港口城市是用政策堆起来的?
长江,沿海,洋山港,平原,腹地,人口,人才
你和我说靠政策?
堆政策可以微调位置,比如也许当年换个政策可以把上海的新区搬到松江甚至昆山啥的,也可以改名字,比如把上海名字或行政区划给改了,但不可能彻底改变上海及周边这一整块地方的定位,把上海的产业搬到高黎贡山里面。
长江入海口 + 近良港 + 靠近国际主航道 + 丰富的可通航内河 + 所属文化区丰厚商业传统 + 发达公铁路,这种地方无论干工业干商业干金融都一大堆优势的地方 (其实就算农业这里的条件也非常优越)。哪怕东亚大区乱成中东、黑非洲那样,这地方也至少得是个贝鲁特、拉各斯啥的,做买办做转口贸易也能保持相对的繁荣,你说这种地方怎么彻底衰落?
政策都给丰县你觉得如何呢?黄泛区光棍们就不需要坑蒙拐骗了?
那个地方的发展中央没给过政策?上海最牛逼的是只要了政策,作为国家现金奶牛的特性没有变过。不服的话,可以查看自建国以来上交中央财政的钱。
此次疫情上海表现不好,是和政府应急预案没有做到位直接关联。经济发展不是长官意志,只要你想就能跑过去。虽然苏浙沪是三个省管理,但环太湖经济圈都是主动接驳上海的,这个和日本京都圈是一样的。
上一次巨大疫情是非典吧,北京和广州并不能表现的比此次上海好多少。
提出这种问题的,就是很低级的问题。
东北产业振兴,给政策了。开发大西部给政策了,结果呢??
不要以为政策万能,沿海城市就是比内陆富,这是绝佳地理位置决定的。
所以,上海也不是政策堆出来的,那些动不动说上海吸血的,都是一群跟风,文化水平低,或者纯粹羡慕嫉妒恨带节奏的。沿海城市就是条件好,容易富裕
浦东新区是新区不是特区。
窃以为只有北京才是靠政策堆起来的城市。
重庆好歹战略位置重要,是战时大后方,两江交汇处,地理位置险要。
上海是长江入海口,近代以来的国际贸易港口城市,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还有西方人的租界历史,所以更国际化。
香港就更不用说了,租界历史,对外开放的特殊口岸,它如今的优待完全得益于英国殖民地的历史。(所以它靠的是地理位置和外交政策)
你北京有什么?满清故宫?靠近长城?靠近苏联?这些 “优点” 现如今都说不过去了吧。
所谓 “文化中心”,汉唐文化集中在西安河南,宋文化集中在江浙,你燕京只是北方古都而已,论底子跟南京、洛阳、西安、开封没法比。(甚至都比不上神秘的巴蜀文化)
所谓 “政治中心”,那可不就是“靠政策堆起来” 嘛!
参考天津……
当你想搞死一座城市的时候,你需要判断你想搞死的是汉堡,还是诺夫哥罗德。
莫斯科可以搞死诺夫哥罗德,是因为诺夫哥罗德并没有任何地缘上的特殊之处,它的崛起是因为历史上的一个偶然——作为瓦良格人入主罗斯时的第一个落脚点而成为罗斯诸城之母,而不是因为其地缘逻辑上的必然。
反过来,柏林搞不死汉堡,也无意于搞死汉堡。虽然汉萨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同勃兰登堡离心离德,但易北河的北海河口的位置是一个事实。
更何况,莫斯科始皇帝用特辖制搞死诺夫哥罗德还有两个前提——内部前提:征服喀山和阿斯特拉罕,开拓了鞑靼边疆,从而控制了伏尔加河一河一路经济带,拥有了下诺夫哥罗德(瞧这名字起的)、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三个新的贸易中心;外部前提:罗斯和神圣罗马帝国及英格兰交好,同玻璃联盟及瑞典处于正式的战争状态,诺夫哥罗德作为贸易节点已完全无利可图且在未来会被更好的芬兰湾取代。
如果既没有开辟新的伏尔加腹地,又没有内政外交上的合理安排,莫斯科恐怕还得继续容忍诺夫哥罗德的桀骜不驯。
至于汉堡,就更不用提了。柏林可以接受内战和再征服,但不会选择毁灭汉堡,毕竟这种明清迁界禁海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自残行为,意味着保守退让。你连自己地盘上的门户都看不住,于是就想把自家门封起来吗?门可以拆了重建,甚至房子都可以,但一间房子不可能没有门。如果你觉得你家门的钥匙实际上是被隔壁老王通过暗中勾结你家管家控制着,那你就干掉隔壁老王和自家管家,拿回钥匙。用水泥砖头封自己家门是几个意思。
除非易北河水倒流。
上海的支持性政策密集程度怎么可能和中西部城市比?要不是八十年代城市工作会议确定了限制大城市发展的主基调至今,不会真有人以为西安、郑州、武汉、成都这些城市还能自然发展成今天这样吧?上海是因为是上海才发展到今天的,本质上是历史地理优势。这事情很好理解啊,和当年特区一样啊… 如果《南京条约》这种东西算政策的话,当年开埠的特区里面为什么上海跳出来了呢?类似的,当年画圈的又不是深圳一个,为什么就深圳高歌猛进发展到现在呢?城市发展的地理、历史、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都决定了其在时代的发展轨迹。
城市发展又不是核酸产业这种没根基的东西,没政策马上见光死。
真的靠政策堆积起来城市,一个是深圳,一个是北京。
上海不是靠政策堆起来的,上海的位置很好。
海的位置好,长江口的位置也好。
据说民国的时候,北平的有钱人周末去天津享受,那时北京的发达程度不如天津。
上海再怎么没落 也不会轮到你们村崛起的 好好做牛马
成都、西安也可以学学上海过去一百年上缴这么多财政收入份额,然后说是依靠政策堆出来发展的!
1、城市规划是一门复杂的学科
2、郭德纲说过,比如我和火箭专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烧煤,煤还得精选煤,水洗煤不行。如果那科学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正在国庆期间,你看人们旅游哪儿人最多?
北京,上海。。。。。网上找的两张上海照片
买股票,上证指数,大家都看吧,一个股票交易所的股票,足以成为中国经济的指标
照这样,上海老本且吃呢。。
(21 年的回答)
以前资源都沿长江向上海聚集,但疫情来了,大家看出上海裸泳了。他们聚集效应差多了,以后衰落也说不定。
曾经的特区之首汕头被拆分之后一落千丈,上海被拆成几个市是可以预见的
其他的都不说,就事论事。光靠政策堆得起上海这样一座城市吗?
你知不知道有个地方叫雄安!
这题高中地理就应该讲过吧,上海发达是因为他是长江出海口,整个长江沿岸都是他的腹地。本身又有一条黄浦江。更加方便了航运,而上海出海口本身就是一座天然良港,这样的地理位置想不发达也难啊。哪里是靠政策堆起来的?而且上海北临日韩又靠着国际航道,这份优势普通的港口都难以相比。只有靠着香港的深圳和守着国际航道的广州可与之一比。
中国真靠政策起来的城市是深圳,但那也是特殊时期特殊产物。没有政策全面改革开放以后深圳照样能起来不过是晚十年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没有一座城市发展能靠政策发展起来。一座城市的发展要么是因为战争,要么是因为地理位置。要么是资源。所谓靠政策只有一种情况,原先的政策阻碍了这个城市的发展这条政策被撤掉了。不是说随便找块地国家砸钱移民就能成一线城市
当然是政策堆的,要是闭关锁国,静止南北通商,长江静止通航。上海人个人所得税率改到 90%,静止商品自由流通,每天只能买高价团购,叫救护车等 400 个号,生孩子没救护车,心脏病要做核算才能入院。上海能有现在的成就吗?
总部经济了解一下?
用一贯维稳思维逻辑的话,疫情后 sh 会得到更多更大的优惠政策(收买人心啊 ),
参考 tw,xg,aom 各种优惠政策,惠死 sh 地区的人
到时 sh 地区的人会感谢现在 sh 领导的
知乎现在怎么这么多弱智问题
现在一群非上海人在图谋怎么编排上海,想着鸠占鹊巢!
上海不会没落,这是他的地理优势所决定的,上海的发展,大部分靠的是自己,而不是其他的。明白这点,就懂得上海为什么不会没落了。
是的,预计未来几年内肯定会没落,所以离开上海去深圳发展才是明智的选择。
笑死了 逼乎现在钓鱼贴越来越没水准了
把同样的资源和政策给你和钱学森,你们都能造出两弹一星吗?
优越的地理条件导致政策必然会向上海倾斜,上海如果有一天没落了,要么是所有国家封闭国门,闭关锁国,不对外贸易往来。要么是光速航行和空间传送技术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上海 4 个中心不是白叫的,打铁还得自身硬,没落? 周边一堆城市还等着上海一起发展呢
广东? 你用一个沿海大省和上海比? 广深加起来如果没有上海厉害那就太有意思了。你下次干脆直接问江浙沪什么时候没落好不好?
请说说上海靠什么政策才堆起来?
要是上海都没落了,那诸位就自求多福吧。
与其说是政策堆积起来的城市不如说是被选择的城市,都有一定的巧合在其中吧,大起大落波涛汹涌
印度说,中国发展较快全靠西方投资。。。
快点没落 等不急了
上海能起来,很大程度是因为万吨轮没法进长江水道
按理说,三峡以后万吨轮能直达重庆 但还是进不去
所以你猜猜是谁拦了路?
十里洋场
十里之外才是本质
不是因为给了政策才成了城市,而是因为先成了城市才开始有政策
题主是不是故意这么问的啊。。。查查历史呗
上海那地理位置好啊,除非真关起门来自己搞,不然上海还是上海
为啥国家不用政策堆其它地方?贫困县很多人还吃不上饭呢,共同富裕不好吗?
现在抹黑、造谣、生事上海的群体,全都是弱势基因的群体。
这群人只投降于眼前的小利益,首先证明他们能力弱,自己立不起来;再一个没有心胸,容不下好的。有劲去抹黑、去投降,但是没劲让自己立起来。
一个人不让自己光明起来,真理化起来,这个永远立不起来。
只会投降于眼前利益,投降于自己所得的那一点点东西,我们有什么可怕的?
上海还是那个上海,做好我们上海人就好。
不会
上海大概相当于一个 ssr,养起来以后威力很大,不管怎么乱来,对于玩家都比普通卡重要的多,ssr 的下限,就是很多普通卡的上限。
国家不给资源,1 级的也没用,到现在是已经养起来了,哪怕将来不养,都很发达
地理位置决定了政策给到这里能发挥最大功率。
政策你给其他地方也替代不了这个城市。
(⊙o⊙) 哇,原来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只要靠政策就行啊
看来 49 年我党上层制定解放上海的方针在题主眼里是大错特错的,建议向 zy 反应,批判其方针导致众多子弟兵倒在黎明前夜
短期不会,长期难说。
上海是一个典型的地缘政治的产物,天然的两港和华东一带丰富的人口红利使得上海赶上了工业革命后期的红利。
随着中美矛盾的加剧,以及欧美去中国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上海很可能会失去它现在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未来中、俄、印、中东很可能走向联合,共同对抗欧美。
上海唯一享受到的最直接,力度最大的政策,就是《南京条约》
靠政策堆起来的城市还死活发展不起来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西安
不会,因为这个国家,政策就是一切。
东北的没落就是例子
能发展起来肯定有天时地利人和,不过要没落也不难
退一万步讲,靠政策丢人吗?团宠怎么了嘛,搞不懂在吵吵啥。
不要问会不会没落,不要质疑国家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全中国共同发展。
北京是靠什么堆起来的?
上海就算退回小渔村,也轮不到你老家,洗洗睡吧
把长江搬走,再把东海填成陆地,自然就能让这个区域的城市不强势,否则还是那样
珠三角同理,地理条件决定的,不是政策决定
已经在没落,但还不至于掉出一线,没落并不是说上海人不行,上海本地刘洋之风盛行,不管学霸还是学渣,有条件一定会出去看看,真是个人才很可能都润了。
挖一条运河,让长江从宁波入海。上海就立刻衰落了。
而且理论上,挖这条运河的成本并不是很高。
一搓坏人在一群蠢人中带节奏,煽动群众斗群众。
上海是至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也是最完善完备的工业城市。在中国能称的上工业城市的事实没几个。
至于政策,这边大城市都是靠政策占优势的。重点要看到,政策一直东北振兴,发展西部,为啥人家没起来?
不会没落, 上海的地理优势保持时间明显超过了人类周期率长度
城市取决于人的意识和基因,长三角做事情的风格就是高效,守规矩,讲诚信,执行力很好。
上海的很多政策并不是只给上海,也给了其他地方,但是为啥就上海做起来,同样科创的概念全国都在搞,为啥也就深圳杭州等几个地方做起来,因为每个地方人骨子里的意识,尤其是从上到下的意识形态不一样,不是给点政策就能改变的,可能几十年会逐步接近,但是短时间内要靠一点政策超过很难。
总有些人以为上海没有中国,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
总有些人中国没有上海,无足轻重……
二极管的知乎,毁灭吧。
上海的繁荣是过去一百多年里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选择。只要市场经济还在,对外开放还在,上海就不会衰落
其实上海,与其说是靠政策扶植,还不如说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上海的政策: 东西向的长江,东边是太平洋,向西到重庆,南北大运河(在大运河断航和京浦铁路开通前,我国重要的南北运输大动脉,不了解的可以查查运河漕运)没了
不会。
相反,上海将来会成为全球第一大都市。
只要中国经济还能增长,上海超过伦敦东京纽约是必然的。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 头不是靠政策,是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优势的独特性。
不要低估地理优势的重要性。
应该说上海跟香港比较像, 港口城市嘛.
看国家愿意在哪搞运送枢纽而已.
真服了,我只是说上海享受政策红利,有些答主评论区争论不过就禁止我发言,然后疯狂输出,搞得别人哑口无言一样,这样也算赢的话,你心里舒服就好
把掩耳盗铃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巴不得没落。生活安逸自由。不用吸血精英来沪。
江南地狭人贫。
南宋史,千村万落生理萧然,饿死者众。
江南不举子,
不举子,就是生了孩子没饭吃,只能弄死。
60 年代上海孤儿,
长三角没饭吃,小孩都送北方。
这种穷地方,
为什么忽然暴富,
靠的是什么。
南人解释说,因为南人素质高,
人杰地灵。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上海的崛起有政策因素;按现在的情况来看,未来大概率在国内相对地衰落!
1. 国内区域发展趋于平衡
改革开放、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改变了国内区域工业化发展不均衡的局面。
2. 长三角主要贸易美日韩经济发展停缓
这条看新闻都知道
3. 一路一带对上海经济发展的促进比西部和华南少
西部底子差,加上国家大力帮扶还是国内一路的承载主体,促进自然比上海大;华南非大湾区地区同理。
4.RCEP 的签定
该协议中东盟及澳新都是重要的原材料产地,制造业有东盟、西南地区和新迁重工业国企的华南,研发有成渝、珠三角、新加坡,基本形成闭环。上海相对被边缘化。
———————————————————————————
点名第二高赞的 “上海大叔”,对国家的贡献只看财政,而且在特殊时期上海能占六分一是因为国力不振,是国哀!
除了北京没有哪个城市是靠给政策堆起来的。北京因为是首都,这就是最大的政策。倒是有个靠没有政策堆起来的城市—深圳
看了这么多答案,原来好多人认为是 tg 制约了上海发展,怪不得防疫没有贯彻中央精神。
键盘政治家最底端的那一批都有这么个特点:认为国家政策是地区经济发展最最重要的推动力,一个地区的发展可以不看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与国际政治等因素,只需要一个红头文件就能解决
这些人估计没看过这本书
上海大量得公司离开上海就活不了。上海得发展靠的不是政策,是金融。其他地方没有上海的金融环境。不只是上海,北上广, 京津翼,沪宁杭地区都是这样,可以说中国最发达的地方,乃至全球最发达的地方都是靠金融。
金融不是一个实体,金融就像光,光本身什么都做不了,但是有光则万物生。所以说金融和实体是共生共荣关系。一个地方发展不好金融就不可能有好的实体发展。
现在很多人强调实体多么重要,然而却忽视了金融对实体的重要作用。现有金融,再有实体,有了实体的实质性改变,才有了经济发展,有了经济发展才有了上层建筑的改变。一切的起点都是从光开始的。
谢邀。
没什么好说的,你都先入为主觉得私企才是王道了,上海可不是会越来越成个烂摊子嘛。
可能国家高层和老外瞎了吧,才把那么多的国企,大学,研究所,港口,金融市场,涉军涉密的高科技,外企亚太总部或者中国总部放在上海。
私企最牛,私企最棒,上海啥也不是。
哦对了,你举的例子中格力,康佳是国企,天马也是国企,更确切地说是央企。
要我说上海就应该没落。凭什么嘛…… 从朱元璋开始长三角地区的税收就比别人高。过了 1840 年以后上海开埠后更加是全国人民的摇钱树了。无论是奉化的蒋某人还里 49 年后的新政府。别看上海最后一直是吃香的喝辣的。怎么比喻呢?就像青楼的头牌小姐,收入虽然高。人前虽然风光,但是说到底就是一只破鞋。我们不要做破鞋。做个小家碧玉不好吗?深圳要资源给他们吧,还是庄子看得明白,李子酸了才能保存,柳树长歪了才能够长寿。说句凡尔赛的话,实在是因为上海的地理位置太优越。这就是所谓的红颜薄命吧。让上海丑一点吧…… 我们宁愿做一个小家碧玉…… 这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相反是一个吃了 100 年葡萄的上海人的心里话。
作为一个球迷,用足球篮球打个比方,某个球星得分多是因为他的开火权多吗?当然有关系了,那问题是球队为什么让他多开火呢?
上海发展起来主要原因是:上海是长江的出海口。
只要综合运费海运 < 陆运,那么长江流域的货物就要通过长江出海口经过海运运出去。为了节省费用,制造业必然是首选上海,从上海发展壮大起来。随着上海的费用增长,这些制造业会顺着长江和其他的水网逐步向上游搬迁,也就是现在的苏锡常。
想要未来上海没落,除非一带一路真的起来了,并且综合计算陆运能够下来。主要的消费市场变成国内和亚欧大陆,这样全国才能从现在的港口型经济回到过去的省会经济。
看不懂嫉妒上海的小睿智们… 上海有钱的是上海本地人吗?上海衰落了 还能让你口袋多两百?
希望各位同胞早日离开上海这个即将没落的城市 谢谢 别脚底和沾了胶水一样嘴上一套背后一套捏
上海是政策堆起来的?
题主多大了
会不会自己动动脑子?
看看地理学学历史了解了解金融
另外
百京:好你说得对。
上海就像一个地区的重点学校,吸引了绝大部分优秀生源,只要有生源,上海就不愁没有未来。
上海的未来必然会逐步向外转移自身的制造业产业链。实际上上海一直在向外转移工厂,例如上汽的大众和荣威在江苏(南京和仪征)都有组装厂。
上海这种高度依赖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业 + 商贸发展的城市,最终会遵循金融和经济发展规律剥离自己的高成本制造业去长三角其他地区和城市。就像香港一样。虽然这必然导致脱实向虚。但上海没有必要聚集这么多全国最优资源。
像航空工业,商飞的前身上海飞机制造厂的诞生就是一个完全人为政策的决定,不是一个符合实际的决定 。之后继续发展商飞也是政策决策层的一厢情愿而已。因为商飞的飞机测试在上海本土就没有足够的空域给其测试,当年首飞 C919 的时候,都是需要民航空管延误一些民航客机班次来实现短时间空域的畅通。所以上海的航空工业最终必然会将研发测试生产全部转移到 2 线城市去。
实际上上海商飞在江西南昌已经建立了中国商飞的试飞中心和中国商飞第 2 制造中心,地面试验平台落户长沙 。
可喜可贺!中国商飞的试飞中心和第二总组装工厂都落户南昌!_客机_航空_国产南昌航空产业起飞!中国商飞第二制造中心落地航空城!_手机网易网
那里有低廉的土地(房价低),相对空旷的空域提供试飞条件。而且员工收入的购买力不会因为像上海这样的高房价高物价而被稀释。上海的商飞最终会变成一个只有头没有身子的光杆司令,就像历史上发展运 10 的上飞一样。商飞安置在上海的合理岗位应该是销售营销端而不是研发和生产端。
实际上,看看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的公司总部,特别是波音走下坡路前,其公司所在地都不是美国或者欧洲国家的金融中心。
波音的公司总部在 2000 年之前是在西雅图而不是美国金融中心纽约,2001 年 9 月迁至波音总部迁移到芝加哥,这倒是美国金融中心之一,但波音自从金融投机思维主导公司发展代替过去的工程师思维,波音也就开始了走下坡路。而欧洲空客的总部是在法国图卢兹而不是法国金融中心巴黎。
同理,未来芯片研发,船舶制造,也肯定会进一步向周边转移。
像上海的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就在浙江,北京,广东深圳,江苏无锡设置有分厂。这样就能充分缓解上海资源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同时,国内的光刻机集成主机厂也不应该只依靠上海微电子,在南方深圳也应该设置最少一个分厂或者让广东地区的也成立一个光刻机主机厂。这样也能防止上海微电子单一垄断导致的风险。
像船舶制造方面,除了大连和上海能造航母外,国家应该让广东的广州(广船国际)也具备建造航母的能力。这样全国三个造船点就能分散风险。上海本土的船舶制造业应该向浙江沿海地区转移。本来上海的老龄化和少子化严重,迟早也得向外转移自身的船舶制造业,最多保留船舶设计所。
国家主导的很多关键高技术制造业早一点从上海转移出去(至少在全国其他地区留有备份竞争单位),只有这样,上海未来受到国际地缘政治冲突进而产生对国内产业链的影响就越小。当然,在经历了俄乌冲突导致的西方对俄大规模制裁的先例以及上海疫情产生的政府治理能力的水平展现。相信国家层面会在未来做产业布局上的进一步部署调整。
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发展,上海的制造业优势必然会出现衰退(举例来说,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度依赖美国产业资本特斯拉,上海自身没有发展出 福建宁德时代和广东深圳比亚迪这种拥有商业优势的地位的国产自主企业),上海的未来只会参考香港这种以金融和商贸 第三产业为主要驱动的城市。制造业的没落是其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拥抱金融资本也就必然会和产业资本挥手告别。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参考温铁军老师分析 “现代性” 的讲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3411s756?
没落啊,我双手双脚赞成,我不想再体验挤地铁干嘛都排队了,而我全家都在上海,我无处可去啊!赶紧没落吧,所有人都回自己老家建设自己家乡吧。
政策这个东西,相当于国家层面的一个投资。
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拿的
首先有工业基础
其次有劳动力
再然后有出海口
然后是教育
请问往前翻三十年,哪里可以?
不给上海难道给新疆么?
虽然我很反感上海某些人某些事。
但是评价这个东西,不是靠主观感受的。
换而言之,能给政策的地方都给了。
没有政策的地方,没办法风口不在这。
是人是狗不重要,风口不只靠选择,也看运气。
阿拉上海没有政策屁都不是,请全国人民擦亮眼睛,去深圳,去北京,去广州,去国家需要你们的地方吧!谢谢
未来不会没落,因为政策不会走
前半句很多上海人居然否认?我就想知道如果把上海证券交易所改成苏州证券交易所,上海还会有那么多金融机构在陆家嘴吗?
这问题挺好,下面一票回答也说的挺好,一定要好好留着明年挨个打脸。
要不是陈时代拿到的洋山港,上海的港口优势就让位给宁波了,所以感谢陈吧,从某种意义上拯救了上海
某些北方人当奶牛还当成自豪感出了,你们愿意当赶快去当吧
新中国成立后,本身上海和广东的产业构成就不一样。上海过去实打实的支柱产业是机器工业,化工业,造船业这几块了,这些早年都不是民营资本能够玩的转的。
哪怕现在,上海的机器工业、化工业、钢铁产业、汽车业还是占了上海第二产业组成的相当比重。可以说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了,也是全国最重要的工业重镇,没有之一。
过去国家可以放任广东、福建等搞创新、先行先试,因为哪怕试验失败了对大局影响不大。但上海不行,必须稳定,绝不能出乱子。基于这个定位,上海先天就不太适合民营经济发展了。
上海不是靠政策堆起来的,是靠地理位置。会没落,但是也跟政策没关系,是被时代抛下了。
早年的上海是最大的商业交流和商品集散地以及大洋港口,这是其地理位置决定的。在 20 世纪,中国大半的文明围绕在长江身边,一如更早时代围在黄河身边。而长江出海口的上海,必然有巨大商业价值。
但是当环境改变。互联网时代,信息集散中心变为线上,上海的意义就必然大打折扣了。
靠政策堆起来的城市是北京。北京如果没有政策,位置概念大约等于兰州。
花无百日红,没有不落的城市。上海历史很短,上海史就是中国国难史,上海开埠是洋人逼的,从而京杭运河被废,沿岸城市死去了,海运发展,上海做为中国海岸中端和长江口,而发展起来,这个发展是洋人发展的,而华人无关,到东洋人打跑西洋人成了主人,后来解放了,但被美西封锁,上海也不行了,到 8o,90 年代一地鸡毛,好在中抠用东北人血汗支持上海,上海又行了,但只是表面,和我们要求的太远,科技中心,经济中心都没有,成了政策市,成了自己的王国,但发展不足,后劲没有!
上海不是纯靠政策堆起来的城市,上海在发展经济上是有地理优势的,但也确实是数一数二的政策高地。
(上海地理优势也只是发展经济,政治军事上就算了,意识上媚外,军事上秒平推 ··· 吐槽支付转移的,没有其他省份上海现在是不是黄种人都不好说,同时没有广袤的统一市场上海绝对收不到现在这么多钱)。
当然你可以吐槽一下上海人享受了不少政策优惠,这个是实打实的。。。
提问可以改成上海对得起国家政策支持么,对比一下政策投入产出,相比之下更有意义。
例如大飞机、芯片等等,很多产业攻坚突破放在了长三,可以讨论是否有很好的完成国家任务。
上海疫情拉跨也证明了行政效率的糟糕,算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反驳部分人无脑吹捧 “人” 的因素。
歪个楼。看这么多人说上海人被抹黑,上海人委屈
究竟是东北人河南人更受排挤,还是上海人更受排挤,就这么说吧。上海人永远都不会羞于说自己是上海人,而前者可就不一定喽。
是的,上海那么多辖区说的像江苏主动划出去似的,一个省没有铁道规划还要看上海,,,,上海确实没靠政策,都是周边主动让出去的。
要不上海市单独发行货币吧,就叫 SB
上海确实不行了,赶紧让你的捞乡回去吧,别老往上海钻了,为他们好,多劝劝他们。
大上海怎么会靠政策呢,靠的是买办,靠的是小政府,靠的是甩锅。
一大会址会没落?你脑袋不想要了吧
过来目一下几多是喷广东的
在某高贵的城市人眼中我们可能只配耕田和当菜篮子吧
不可否认,上海的确有很多政策加持,但是你从历史沿革一直看到现在,上海一直内核都很强,独特地理位置就是最大的优势,国家的经济中心。未来会不会没落不好说,但是本质上,国家角度肯定会百分百去扶持的。
最后一句,如果上海没落了,全国经济也会下滑,那时候全国经济就肯定出现问题了。全中国也没有第二个城市可以替代上海的位置和作用。
中国城市的发展就跟中国股市一样,是个政策市,国情使然。当然,发展除了政策以外一定还有其他变量。有政策不一定发展得好,如汕头;发展得好的一定有政策加持,深圳、上海都是;没政策的一定没戏,因为这是中国。什么是政策?两种,1 给钱,包括国家投资、减税等等;2 松绑,别人不让干的你可以干,各种先行、试点。
除非长江断流,海平面上升 20 米,地球进入大冰期。
这么特殊优越的地理条件,东亚能找到第二个吗?
2017 年 2 月武汉打响人才大战第一枪,到现在全国稍微大一些 1 2 3 4 线都开始抢人才了。
在 1990-2017 年全国人才都往一线城市跑,特别是上海,上海得瑟,这段时间上海经济发展迅猛。
在百年之大变局,上海也开始出台一些人才政策,中国各大城市竞争激烈,看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的变法,各国实力处于动态当中,刚开始魏国很强,…… 最后秦国商鞅变法,……
有竞争才能发展,比如鲶鱼效应。但愿上海不是魏国吧。
既然是靠政策堆起来的,那么说明任何一个城市有政策支持也能发展的那么好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央不把每个城市都堆点政策打造成上海呢?
是怕中国经济太发达气的美国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应该不是,但上海的疫情是。没落不没落,一个政策就行,比如当下
上海处于长江入海口,大平原,天然地理优势。和深圳比,相当于没有政策。深圳完全是靠政策发展的,上海只有政策限制发展。
上海在汉代还是大泽,长江口位置是很好,自然灾害也是要考虑的(例如无锡泄洪保上海)
如果国家收复台湾,那也就是打破第一二岛链清除没在东亚方面的势力影响,青岛,大连,会以极快的速度,联合日韩,沟通台湾,形成经济贸易区,同时随着大毛的不良表现,吉林开辟港区也是极具可能的了,进而达成东亚共荣区,上海的地位就很是尴尬了
如果是中美全面开战,那上海肯定是最先可能被和平的
同时考虑到本次疫情的影响,上海的没落就是肉眼可见的了,疫情持续的越久,带来的影响越深
不知道大家玩没玩过这几个游戏,城市天际线,文明,欧陆风云 4
天际线解释了上海的起源,文明解释了上海发展路线的选择,欧陆 4 解释了上海发展的过程和未来。
依靠长江入海口,自身还存在海运港口,加上世界贸易从局限变成全球,从陆路变成海运,自然决定了同时发展的话上海注定会快一些(天际线~ 城市发展),然而上海是属于中国的,这就注定了他的发展要和国家紧密相连,对于我国这种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城市发展问题简化到底就是多城爆铺与重点城市精心打造问题,结合近代历史,我国并没有同时建设全国的能力,重点城市精心打造无疑是效率最高见效最快的,在加上上海的区位优势及历史遗留问题(同样还有东北),更加强化了上海的作用与地位(文明~ 城市发展路线选择),随着国家国力不断的发展,其他区域也开始奋起直追,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发展了,必定要拉高短板,并且投资其他地区效益提升更快,必然会从全力打造世界渴望之城向打造世界渴望之国改变(欧陆 4 种田,后期同样的点数在高发展度城市可能连一点发展度都无法提升,在低发展度区域可连续种出 N 点发展度)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我国走到哪一步了呢?
有哪个大城市不是呢?
除非北京铁了心要上海死,上海的经济支柱产业是几个国企,只要把那几个国企全迁到外省。但是北京为什么一定要让上海死呢?
欧洲人喜欢在海外建立贸易据点,这样不仅能打探当地文化政治地理等各方面的信息,还能渗透当地的势力,为帝国 为公司 提供丰富的情报,不仅为公司提供最赚钱的贸易建议,更为帝国提供最准确的殖民切割方式,比如下一个想让大清割让哪里比较好,。
而上海和臭港,就是西方的据点,类似殖民地时期的贸易据点,打探大清的文化军事消息,渗透当地各界,开银行借钱给大清,甚至贩卖鸦片。
我们中国人,应该走出去,学习欧美人,在海外建立据点,收买当地喉舌,收集市场信息,这样我们才能占据贸易的主动权,甚至政治上的主动权。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里所谓的 “政策” 指的是 1842 年签订的《南京条约》。
上海如果是靠政策堆起来的
那北京就是政策生出来的
不会没落,这是上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的!而上海的问题在于定位模糊,什么都要当,什么都不肯放手!上海地理位置决定了应该是个天然的窗口城市,是中国天然的门户!而上海除了要当窗口,还要作物流中心,交通枢纽,科教中心,制造中心,制定各种损人利己的政策,堆砌各种资源,却不能作到物尽其用,长江入海口的位置既是天赋是窗口也是限制决定了这里不适合作为一个全国性的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制造中心,科教中心来建设!
就像一个家,上海就像这个家里的门窗,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从外面看,这家的大门很气派,窗台很漂亮,但在家里生活的人活动的最枢纽场所是客厅!一个家,如果用大门,窗台承担起客厅,书房的功能!到厨房去要经过大门,到卧室去也要经过大门,看书学习也在大门进行!哪会造成大量的浪费与不便,生活效率低下!
所以,不顾自然条件的什么都要当,什么都不放手,势必造成大量的浪费与低效还压抑了周边的发展,这就不是外溢而是外抑了!
首先,搞懂一件事,地理优势、政策加持、给政策和贡献大,是一个有机整体。
首先,上海是不是由政策堆起来的?答案是:是的。假如我把给上海的政策,给杭州、苏州,不给上海,现在的上海也不可能到现在的程度。哪为什么把政策给了上海呢,因为他基础好,并且有地理优势。所以给上海政策是理所当然的。
然后,哪是不是代表如果单干能干的更好?答案是,不是。城市发展无非几个原因,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国家重视上海,所以很多人才往上海引,上海的发展是由全国的人才造就的。同样的,劳动力,投资等等都是国家往上海引的,上海的发展靠的是国家,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目前几乎没有城市的发展壮大是脱离国家的。
最后,讲讲你们所谓的输血和吸血。这是我见过最荒诞的说法,和最反智的言论。打个比方吧,农业、工业、商业其中农业经济效益最低,国家现在经常要补贴农业,哪是不是农业在吸国家的血?同样,上海如果失去了全国的支持,那你地要自己种、制造业自己搞等等,绝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事实是,全国喂给上海的饭量大,但他的产生的价值也很大,上海吸了血,也输了血。
最后简单说一句,正因为上海是中国的上海,她才有今天的成就。
。。。。上海,武汉,重庆,这种天然就是近代城市。连南京苏州都比不了的,南京苏州牛逼还是因为整个太湖平原牛逼,不说上海,武汉和重庆,一个是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背靠整个四川盆地,一个是汉江与长江交汇处,航运条件得天独厚,更不要提,上海这种长江入海口了。
今天的新消息,上海 28 日确诊 5487 例,目前还未得到上海有高风险地区的信息。这里有请
出来走两步,普及下上海是怎么界定高风险的
对上海这样的城市来说,最好的政策就是不需要政策可以自己干。还靠政策?你是给人、给钱,还是让长江拐弯。别干扰少吸血就是上上大吉了
出口 消费 投资,三驾马车 。出口当然是长江口岸最屌啊。只要出口这架马车不没落,那上海就是一直会牛逼下去。现在搞中欧班列,重庆、成都、郑州、西安都是重点城市。他们地位也会起来。
不是说政策导致了上海,是出口成就了上海。在以前明清时期,没有海上贸易的时候,江南最富就是苏州。权利机关也在苏州府。我们国家会不出口吗?不可能吧。那上海也不可能没落。
可是如果它不是刚好处在那个位置,谁会去给它堆政策呢?
请参考 1950~1980 中苏交恶时期,沈阳支援全国三线建设!
但凡你关心下国家实时,看看国家规划就说不出来这种话。
虽说上海防疫这一波负分,但是你这个黑的也太离谱了。上海就是因为地理位置,属于富庶的江南又在长江入海口迎接世界。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国有、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所以你只盯着私有企业是完全不对的。
为啥 90 年代要财税改革,很多地方财政不上缴是一个大原因,当时上海上缴可能占全国的 4 成。应该说上海为中国的发展还是出了大力气的。
上海的发展主要来源于其地理位置,从清朝就是如此。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也很重视上海的地位,上海也没辜负中央。
这次疫情上海被骂正常,的确不少地方做的不行。但是什么脏水都往上泼就显得有些可笑。
靠政策堆起来的城市?学点地理历史看点书读点报吧。
谁来讲讲上海靠的是哪些政策?
没落是必然的!
上海现在暴露了各种问题,
可是,
上海始终是上海。
上海如果没落,那全中国都会没落。
没必要酸,上海防疫的缺点,恰恰是之前发展的优点。
总之,上海疫情之后,只能是更好的上海。
上海靠政策堆起来?
这个不是问上海未来怎么样,而是直接传输上海靠政策这个概念来了
只要上海还是长江出海口,上海就不可能没落。
贵乎下沉的不错嘛,什么牛鬼蛇神都有了
其实吧,这个事情的顺序是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优势产生利益→政策扶植利益最大化→获取利益巩固内政外交→政策进一步扶持。所以说到底,那是地理优势造成的。
至于没落,那肯定会没落。要看你所说的未来是多久,也要看人类的科技水平发展多快。长安能没落,洛阳能没落,开封能没落,那上海当然也能没落。
就以现在人类的科技水平来说,综合成本,效率等因素的考虑,航运或许依然会是人类最主要的货物运输方式,那么中国哪些城市会发展起来就很明白了。沿海肯定优先于内陆,而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优先于黄河流域。而上海正在长江入海口的那个尖儿上。所以上海的没落目前来说还没到时候。
当然,部分的城市功能一定会向外转移,但是这个就不止是上海的事了,全国各省市都一样。
上海是长江入海口,凭这一点差不了,地理上巨大优势。
就你怎么喷,当今科技条件下,上海就是全中国地理位置最好的城市。
我不是上海的,我北方人,没有吹捧。有可通航的长江入海口,有着江南腹地,气候也还可以 (至少不减分),大家政策都一样你觉得上海会差?
有 P 的政策
只要地球一天长这样…… 上海就一天不会下一线。别问,要怪就怪为什么地球 online 制作组画地图的时候这么画的。
任何城市不可能只靠政策堆起来,上海的现状,是靠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双重建构的,先有优越的地理条件,然后吸引到扶持政策,意思是自然与社会的双重选择,题目问法就出错了。
然后,这个问题到底什么心态?隐隐约约有种希望上海没落的感觉?希望心胸放宽一些,一个经济对外窗口还是重要的,对我们的经济意义还是挺大的。
上海是靠政策?
北京、天津、深圳又靠什么?
题主说的政策是清朝的还是民国的?
你们说话安生一点吧,在沪华人已经过得非常艰难了,你们再这样讨论下去,我不知道是不是需要采购安眠药才能扛过这次疫情了。
这个提问什么意思?想彻底市场化私有化?然后想要港澳台一样?一国两制?绝对自治?
《南京条约》中的重要条款之一,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该五个口岸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八月二十九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被辟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史称五口通商。实际作用是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并逐渐改变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五口通商开创了帝国主义强迫中国开港的先例。
我不认为现在的网友比当年列强聪明
北上广深 4 个地方,其中上广深都是政策导向,是大方针 “对外开放” 的产物,倘若有一天国内想不开再仿清末闭关锁国的举动,那这三处城市没落确实只是时间问题。
但那可能么?
我爱死长江了,感谢长江,真的。
高情商:大家都是靠政策堆起来发展的。
低情商:XX 是靠政策堆起来发展的。
没情商:什么政策?
浦东开发开放要到 91 年了吧,经济特区都搞了几年了。苏联 156 个项目一个都没在上海吧,但是前 20 还是 30 年上海被抽血最多。科技文化金融都去北京了。熟练工人、工程师都支援内地。要达成以上所有必须是靠政策。
地理位置才是最重要的,政策都是其次,所以可能会没落但是仍是全国前几位
上海不是靠政策堆起来的,而是靠的地理位置。乾隆年间就有英国人来考察过中国,选中了上海这块宝地,当然真正开放还花了一点时间。
一个全是国企,其他都是私企。全是国企的地方是买办,是被资本控制…
合肥也不靠政策,它自己吸
看看对周边的辐射影响,真靠政策吸周边血的,是谁?
这世界上所有城市发展策略,唯一实质效果都是一样的:打钱。各种规划设计引进外资加强教育引进人才等等,着落到操作层就是:先给我打钱。那么作为建国以来没有一年停止过财政正向贡献的上海来说,你觉得中央打了多少钱过来?
那么为什么你会觉得上海是政策堆起来的呢?因为上海似乎能做很多别地不允许做的事。比如浦东新区(结果各地开发区如雨后春笋)?比如养老金入市投资(结果某任被摁死后没几年全国各省市都开始搞社保资金入市)?按这个逻辑想想,这个责任到底在于为什么上海被允许,还是在于为什么别处不被允许?上海不允许的吗?上海有权力吗?
上海不是靠政策,上海靠的是海洋贸易时代的来临。海洋贸易的发展,导致海运便利的地区都会大发展,大连青岛香港都是如此。
而上海尤甚,不仅因为上海处于南北海岸线中间,西可以直达重庆,而且上海都是平地,对比连云港,港口后面就是大山,货物来了都没地方卸货。
所以上海未来不会没落,但上海的发达跟上海人其实没有多大关系,这个地方是海洋时代赋予的机会,就像深圳是香港因素赋予的机会,不是当时的深圳人多有能力。
至于浦东开发,开发是要讲回报的,把浦东的政策给西藏也没用,所以是上海得到了政策,而不是政策给到了浦东。
不过话说回来,江苏也挺惨的,最好的地方丢了,而深圳还是在广东。
你们高中地理课都在睡觉吗?区位优势没学过吗?
中央给了上海什么政策,你倒是说说看?好像只有垃圾分类了。上海倒是每年给中央上交数千亿,上海老百姓住着全国最小最破最贵的房子,买着全国最贵的车牌,上海人根本就是倒霉蛋
不是上海是靠政策堆起来的城市,是地理优势成就了上海,曾经的苏州杭州养活了大半个中国,1810 年苏州府统计的人口是 600 万人,200 多年前 600 万是什么概念?后面太平天国等事,苏州杭州没落了,人死的太多了,当时上海还小,面积很小一块,都跑到上海避难去了,杭州苏州转移到上海,还有其他附近的城市的人,是长三角这块地好,恰好长江口那个城市叫做上海罢了,假如换个名字也一样能崛起,哪怕什么政策不给,上海也能考外贸崛起,而且 1949 年到现在,全国依旧在吸上海的血,地理优势太明显了。如果我来规划全国,交通重心肯定放上海到南京到杭州之间,大致一个上弦的弓,上海就是那个箭头,但是一旦战争也是首当其冲,玩文明 6 离海近老被船只骚扰
上海再没落也没落不到哪里去的,中国能占据通江达海这个条件的典型就是上海广州
快点吧!!!!!!求求了,房子买不起我要负二代了(拜托了,房价快跌啊!!!!!!)
是的,上海作为一个政治上的超强实体,获得一切想要的政策和几乎一切想要的项目,看看上海的大企业,不是行政力量建立的国企就是靠政策优惠建立的外企,几乎没有什么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大企业。说上海的定位,理论上来说应该和纽约一样,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实际呢,特大的汽车企业,钢厂,甚至大飞机都落户在上海 ,还有大力扶持的上海的高校,现在上海已经成为尾大不掉之势了。
上海的房价就是各地老板抢购上海房产导致虚高的。
最好这些和老板都把房子卖了回家乡。
上海人民也喘口气。
不是靠政策,是因为地理位置
上海是靠地理优势起来的,建国后是靠中国广大的市场和国家宏观战略支持起来的。真以为是靠资本起来的?看看 08 年前后北京的发展就明白了。
啥叫政策堆出来的城市?上海难道不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才发展起来的吗?
不可能!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优势是无可替代的!上海没落,那咱们所有城市都会没落,那怎么完成伟大的复兴
怎么可能,上海不会没落,相反未来会更加繁荣。但前提是它必须把挟持整个上海妄图独走的利益集团铲除干净。上海应该是中国的上海,上海人民的上海和党领导下的上海。还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承担着特殊的使命,那就是为中特道路的发展趟出一条光明的未来,为它身后的 30 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弟兄先行一步。这次疫情上海暴露出很多问题,把这些问题解决后上海依旧是中国的经济重镇。
不会。就像某个网友说的: 洗澡蟹的地方,能不用政策堆繁华吗?
上海靠的是地理位置,长江出海口,不然 30 年代上海怎么发展起来的,那时候有什么政策
说白了 先富的人现在不愿意带后来者玩了 各种歧视 各种什么白完 外地人 次老 吃刚建国那几个五年计划的老本 没啥可优越的 香蕉人
虽然上海有直辖市得的好处,但是也也有自己的优势,虽然上海杨浦区许昌路 632 号赵富强那个案子影响很大,但是城市总有不完美的地方是吧。
上海最好马上没落。
上海的发展并没有对本地人多少有利。
只要不闭关锁国,任何一个上海这样的港口城市都能发展得很好
一个真二八经的国际经济城市
你跟我说未来没落?
上海没落的话 绝大多数城市都没落
解放前还没政策的时候,上海的相对优势比现在还更大
你分析得很对,上海也就 15 年了,为了不耽误你的宏图伟业,千万别来上海。
地理位置决定一切。
硬要说的话,哪天人类步入宇宙世代,航空运输成本和运力超过海运,上海可能就没落了吧。
北上广有点历史底蕴,深圳才是靠政策堆起来的城市。
如果说上海是一个靠政策堆起来的城市,那我大 pk 怎么算?
想多了,你说的是外星人入侵,是先毁了上海的政策? 还是直接毁了上海?那就看外星人的口味
政策?你是来逗我们的,北京不是首都的话是什么样?
这是低级黑吗?上海难道不是靠历史积淀和绝佳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不考虑这些随便找块空地确定能靠政策堆起来?
除非长江像黄河一样改航道了,否则上海会一直繁荣下去……
上海不是已经没落了吗?马路上都没人了~
因为没有开放金融。。。。。。更何况上海是公有制经济中心,本来就不可能有大的私企。未来十年经济形势以宏观调控为主,珠三角衰落才是必然。
长江口,海岸线南北的中间。你说他是政策堆起来的?就解放前留下的大学配置,工业基础。如果他的财政都是自己留着,你觉得会比香港新加坡差?
上海是海洋文明的产物,也就纽约可以与之一战。
上海不是靠政策堆砌的,如果政策更宽松上海绝对发展的更好。
上海这样一个开埠以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远东第一大城市,最与国际接轨接轨的城市,拥有最多高端人才的城市,根本不用国家特殊政策,她自身的活力足以使她魅力四射。
会的。希望快点落寞,来沪大学生毕业赶紧去别的城市。
上海是长江出海口,这位置真天选之子
正是上海地理位置太好,所以才有这么多好政策
北京才是政策堆出来的城市,要不然它可能就三线城市
确实民企永远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提供者。但是中国还没从房地产的泡沫走出来呢
靠政策堆起来的城市,终归会没落。可惜,上海并不靠政策!
上海靠政策堆起来的论点就不对 没有政策的时候上海是远东第一大城市
上海靠的是地理位置而非政策
北京 深圳才是靠政策,上海靠政策?你在逗我吗,解放前上海可是远东第一城市,比当年的东京还强吧。
上海靠政策?上海是长江的出海口,把长江流域的资源吸收过来为已所用,所以上海是远东的巴黎。
上海是靠上证的金融,外贸,以及房地产堆起来的城市。
这是上海的根基,骨架和血肉。
剩下的都是装饰。
你说工业,虽然上海有工业,有重工业轻工业,但都是零头。
你说高新科技,技术人才很多,但只是耗材。
没落只会是工业没落,人才流失,但这不影响上海继续捞钱。上证还在,股票涨跌都意味着交易,都可以赚钱,外贸在这,不管是进口出口,经过我手,留下买路财,上海的定位是个有着全国大市场的大号中介,只要国内外还有钱流动,就能从中获利。
抢钱永远比挣钱块,割韭菜远比种韭菜爽。性质决定了位置。上海的性质在这里。
中间商赚差价,再烂的公司销售岗普通销售也比同样效益好的公司生产工人有钱。
除非战争,否则搞金融永远比搞工业服务业要来钱快的多。
上海不是一个靠政策堆起来的城市,只要这个国家或者地区想发展,上海都会繁荣。
只要有脑子,就会给他更多的自由和扶持。
当然如果你想要公平的话,把一些资源,教育,医疗,国有的科研院所啥的都拆下来,拿走,然后扶持长三角其他城市,这对于更广阔的中国,更广泛的人民也许会更有利。
上海化作灰,你分不到一块瓦,上海登上天,你也捞不到一点腥。过你的小日子去吧。
会不会没落?没落这里指的是什么?我暂且将它定为变为二线城市。
50 年内不会。
因为上海有一个它的定心柱:外资
可以看到上海占全国外资 14%,而上海人口仅占中国的 1.76%
这几年上海的危机意识很高,于是选择了放弃部分国有企业,拼命引入外资。
上海为什么能吸引到外资?
上海独特的地理位置无可替代
上海已经成为了外国眼里将外资产品引进中国的绝佳港口
以及设立分公司的绝佳地位
上海的企业列出税收,广东的企业讲营收?平安、广汽、广东移动、广东电信纳税多少?能搬走不?南方电网总部搬到贵州行不?华侨城总部搬到长沙可以不?
是的,上海的企业都可以搬走,广东的不行,离开了广东的空气那些企业会缺氧而死,不穿着拖鞋喝早茶,那些员工都没法开工的。
根据近期我乎宏观规划,疫情后上海将被拆分,港口搬到宁波,航空分流到长三角各市,制造业分流到西部,上海将成为 2500w 人的大县城,一半人卖早餐,一半人卖晚餐。卖早餐的早上挣钱,晚上花钱;卖晚餐的早上花钱晚上挣钱,实现内循环。宁波 / 南通将取代上海位置,但是实力大大削弱。
未来全球发展靠珠三角,毕竟广州务实低调,人均拖鞋短裤五栋楼收租,深圳现代高效,人均创业创新。
为什么呢?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这个奇妙的问题不是在黑上海,是在黑广东。真心建议我乎出个 pro 版本,验证下学历和智商门槛。
首先搞明白,上海从清末开始就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了,优势不是政策也不是人,而是优越的地理位置。要想其没落,除非长江经济带先没落才行。
个人认为上海的发达最主要最根源的因素是地理位置优势,和人、政策的相关性要小一些
有没有可能,元明松江府时候,松江府的经济在全国数一数二了呢
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就算堆政策,郭嘉不堆上海堆哪里?堆曹县吗?
长江每年三十亿吨的航运量,相当于三十条京广铁路,同时还是长期位列全球港口吞吐量前三的港口。
联通一条交通要道就能兴起一座城镇,如果是两条或以上交通要道交汇,多半能发展成重镇。上海在交通上的先天优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 T0 级别的,发展起来是大概率事件,即使衰落,也只是暂时的。
靠政策堆起来?
上海和北京深圳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是先有的经济基础,进而吸引了大量政策。而后两者则是靠政策带动才平地起高楼的。
作为直辖市,怎么可能没有大量政策,但不要把主次颠倒。
现在的深圳北京也转变成了强大经济基础,从而能吸引政策。
据我了解,深圳才是靠政策堆起来的城市。
北方人黑南方人黑魔怔了吗,上海都富了百千年了
直接谈结论了,说上海是靠政策堆砌出来是不准确的,严格来讲,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政策试验田,尤其是经济方面的政策,在全国推广前必定要在上海尝试一下。
而上海会不会没落要看欧美国家,毕竟上海是外循环的节点,如果世界贸易遇冷,上海必然会有动荡。 以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上海应当抓住机会,好好发展文化和科技,力求将自己打造成双中心城市。
有句话叫 “花无常开,月无长圆”,如果中国就只有一个外循环,建不起内循环的话,上海确实能一直长久下去,但这也意味着中国崛起是一句空话。 中日韩俄自贸区是必须要建的,如果不能在亚洲构建属于自己的经济体,建成以陆权国家为主的贸易网络,那就意味着中国永远都无法抓住世界经济的主导权。
上海有自己的历史责任,但无论是新责任还是旧责任,排外对上海只有害处。
上海主要靠自己,次要靠政策
赶紧带着你们村的狗蛋,二妞,大柱上广东去啊
上海会衰败的唯一可能就是海平面上升把城市淹了
哟,老广好,虽然你们已经没落了,但是未来十五年内还是能排进前三十的,就别操上海的心了,加油吧少年!
广东才是靠政策堆起来的好吗?
上海开埠十年就超过了广州
香港也是靠上海人发展起来的,张爱玲都说香港的繁华是向上海借来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上海的发展不是靠财政转移支付起来的,这点很重要
假如变故发生了,上海还是上海,有些城市就会打回原形
不是因为上海拿到政策才变得有实力 而是上海有实力所以才能拿到政策支持。因果关系搞搞清楚。
就上海那地理位置,还用得着政策扶持?
上海的发展实在对不起它的天赋。
上海通江达海,北靠长江,是全世界最好的区位。
解放前上海是全国的买办,建国后转变为工业城市,成为全国的奶牛。
后来,上海利用地利,成为金融中心。以上海的位置,它要什么政策都得给。
可惜,人总是懒惰的,有容易的钱谁想赚难的?买办抬头,变成了爱丁堡。
未来上海也会像香港一样没落的。八九十年代香港的 GDP 是上海的十几倍。现在上海的 GDP 已经远远超过香港了。香港的优势越来越小,以后上海的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的优势也会越来越小。上海现在靠政策维持第一大城市的称号(其实,如果没有抢浙江的洋山港,上海的经济会差不少)。反正,目前上海是一个有特权,有无数政策的城市。以后国家开放力度再加大,政策依赖度降低,上海就会开始没落了。
天空总是很晴朗,上海最宜人的时节已经到来。照片中蓝色的部分格外突出,蓝色似乎不再是令人平静、心情舒畅的颜色,它让人直接联想到的是防护服、口罩和塑料。而如今出现在上海的蓝色更多的是路标、指示牌、禁止机动车通过的告示牌与遮阳棚,以及那些将街道包 …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住房用地增加明显是利空房价的,这也能解读为” 房价要涨 “,我看有的人是真魔怔了。 会这么做我个人觉得有几个可能的原因 1、全国人口可能 2022 出现负增长,也就是从今以后城市争的人口不是增量而是存量。那么 …
知乎用户 Sky Chen 发表 这个不是离沪潮,但接下来会有离沪潮的出现 疫情期间以及之后会有一批企业倒闭,因为上海大量的制造业企业在疫情期间订单转移,也不是说转移到了国外,很多都转移到其它省份了,这样就会有一批工人没有工作; 小企业在 …
知乎用户 西斯特尔 发表 我个人猜测,上海的拉胯的原因是,平时堪堪能用的基层体系,在疫情时期垮掉了 很多个方面的原因 一来,上海行政权力相当集中,很多有效权力最低也是到区级,街道办和乡镇别看级别较高(县级),但是实际能管到的,也就是辖区内小 …
知乎用户 慕容鹉 发表 不是我批评题主,不过题主真的一点逆向思考的能力都没有。 你应该这么想,上海这次疫情表明上海政府就是一个累赘,一个 debuff,一个负能量。 然而上海地区的人民顶着这个累赘,debuff,负能量把上海建设成超一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