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是如何改变印度的?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452-英国人改变印度 作者:斯文的樊学长 制图:孙绿 / 校稿:酸奶 / 编辑:养乐多 印度社会的世俗化与近代化开始于殖民时代。 那是一个一切都由不得印度人自己的时代。欧 …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450-世界末日倒计时
作者:酸奶没泡沫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2020年,世界距离末日到来还剩100秒。
今年1月,由于气候变化、核问题等威胁人类生存因素的加剧,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把“世界末日之钟”拨快了20秒,距离象征末日的午夜12点仅仅剩1分40秒(100秒),正如嘉宾致辞所说:“世界末日之钟是我们生存脆弱性的全球公认指标,世界必须对此警醒。”
今天站在浮冰上的北极熊
可能就是不久之后的人类
(图片来自 FloridaStock / shutterstock)▼
人类真的快完了吗?
冷战期间的末日钟
1942年6月,美国陆军部开始实施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该计划耗资20亿美元,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得以实现。1945年7月,美军在新墨西哥州引爆了第一枚核武器,又于一个月后在广岛长崎投掷了“小男孩”和“胖子”。
1945年7月16,美军进行了世界上首次的“三位一体”核试爆
(图片来自@Jack W. Aeby / wikipedia )▼
在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中,有个名为“芝加哥原子科学家(Chicago Atomic Scientists)”的国际研究小组。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之后,这个小组面对这种人间惨剧深感不安,便设立了《原子科学家公报》(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杂志,杂志从第一版起封面上便印有时钟图案,用来反映“全球问题的紧迫性”。
首刊封面就是世界时钟
而当时的时间设置是距离午夜7分钟
但留给人类的时间也不多
(图片来自@Wikipedia)▼
在设计上,时钟的午夜12点意味着世界末日,而初始时间设计在“距离午夜7分钟”的位置,此后组织学者每年一次进行评估,将对时钟进行“拨快”或“拨慢”的调整,意味着离“世界末日”更近或更远。调整依据可能与“政治、能源、武器、外交和气候科学”有关,潜在威胁则包括核威胁、气候变化、生物恐怖主义和人工智能。
1957年西德的末日时钟海报
(图片来自@Wikipedia)▼
当时,美国刚刚成功拥核,从局势来看,影响时钟变动的因素便是核威胁。据《公报》的创始人之一的说法,“《公报》上的时钟意不在评估国际各势力间的斗争,而是想反映生活在这个核时代中人们面临的危险程度的变化。”
而这种危险程度,随着苏联进行第一次核武器试验而加深了。
苏联第一颗原子弹
和扔到长崎的胖子相似
(图片来自@wikipedia)▼
在1946年1月于伦敦举行的联合国第一届大会期间,已经见证了核武器威力的各国打算坐下来好好聊聊核武器的未来,最好能消除所有核武器的使用。美国提出了一个称为“巴鲁克计划”的解决方案,建议建立一个国际机构来控制所有危险的原子活动。不过此时还不算拥核国家的苏联直接否决了建议,且提出了涉及核裁军的建议,剑指美国。
你们刚展示过核武器的威力就要禁止其他国家制造?
(左:丘吉尔 右:巴鲁克)
(图片来自@Wikipedia)▼
双方针锋相对,僵持不下,联合国只能拒绝了两国的提议。
此后美苏两巨头的核计划都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直到1949年8月29日,苏联引爆第一枚核炸弹,打破了美国认为“苏联要到50年代才能拥核”的猜想,核军备竞赛开启,世界震惊。
这一年的11月,世界末日钟也首次调整,时间向前推进了4分钟,意味着距离末日仅剩3分钟。
苏联实验的核武器让末日时钟直接向前拨动了4分钟▼
与此同时,美苏双方仍不甘示弱地发展核武,到1960年代时,已经形成了力量不相上下相互牵制的局面:双方都知道,即使自己对对方进行了全面攻击,对方的回击也能对自己形成毁灭性影响。这就是所谓的“互助保证破坏”,堪称地球文明史上玩得最大的博弈,把全人类都当成了僵持制衡的人质。
这种情况下,美苏反而进行了一些合作,还签署了《部分禁试条约》,限制了大气核试验。而在世界范围内,除印度,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外,世界上各国也于1969年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
1964年,苏联和美国签署了《部分限制核试验条约》
(图片来自@Robert L. Knudsen/ wikipedia)▼
这种暂时性的合作行为也让末日之钟在1960年、1963年、1969年分别拨慢了几次,世界似乎又安全了许多。
最远的时刻
然而冷战里的良辰美景总是稀缺品,对抗才是常态。等到了70年代美苏双双适应了对方的核存在,某些新的对抗形式就会被发明出来,那就是代理人战争。
全面战争虽然始终没有爆发,但以代理人为棋子的局部战争却从来没有停过,从越南,到中东,再到阿富汗,甚至非洲,美苏之间的冷战热斗大多以地区对抗的形式展开。有时候,幕后的两位棋手也会亲自下场试水,这每每让全世界都陪着他们提心吊胆、如履薄冰。末日时钟也在这种此起彼伏的较量中逐渐向零点靠近。
从1972年美苏签署SALT I及反弹道飞弹条约
到1983年雷根上台,军备竞赛再升级
时钟又调快了9分钟
(上:Tu-95轰炸机 下:美国F-14雄猫式战斗机)
(图片来自@U.S. Navy / Wikipedia)▼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也没有不结束的斗争,冷战也总有走向平息的那一天。东西德重归一统,就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1980年代末的东德,尽管财政已经处于崩溃边缘,民怨沸腾,但当局仍一意孤行,坚持同西方势不两立。可此时波兰和匈牙利这两个兄弟国家都已经脱离了苏联控制,这两国加上西德媒体不断向东德民众进行宣传,早就受不了严格管制的东德公民成群结伙地借口“去匈牙利度假”,奔向自由。
匈牙利的街头写着“俄国人滚蛋”的标语
1956年匈牙利事件爆发,虽然以镇压成功结束
但埋下了更多隐患
(图片来自@Wikipedia)▼
1989年5月2日,匈牙利拆除了与奥地利边界的铁丝网和边防设施,东德人伺机而动,前往匈牙利度假,之后又将帐篷汽车等物品留在匈牙利边境地区,轻装进入奥地利,又从那里逃入西德控制下的巴伐利亚州。到了7月底,已经有上千名东德人逃往西方国家。
这一年,匈牙利结束了共产主义
这也为不久之后的柏林墙倒塌埋下伏笔
(图片来自@http://news.bbc.co.uk/)▼
泛欧野餐是东德结束、两德统一过程中
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图片来自@Kaboldy / Wikipedia)▼
留在国内的群众示威也愈演愈烈,反对派愈加活跃,让东德政府陷入被动,最终不得不被迫承认反对派的合法性,并在11月9日决定开放东西德之间的边境,拆除柏林墙。
消息一公布,人民喜难自持,带上香槟就涌向边境,与墙对面的亲人整夜紧紧拥抱。
1989年11月,西德市民聚集在柏林围墙的新开口处
(图片:https://archive.defense.gov/)▼
联邦德国总理抓住机会,于11月底将两德统一大业提上日程。经过近一年的拉扯与商讨,两德终于完成合体:1990年10月3日零点,柏林帝国大厦前的广场上,一面六十平米的黑红黄德国国旗缓缓升至40米高的旗杆顶。广场上人山人海欢呼热烈,分裂了40多年的德国终于统一。
每年的10月3日被称为德国统一日
在1990年,德国人近30年的隔墙不相见终于结束了
(图片来自@Uhlemann, Thomas / wikipedia)▼
两德统一的意义不仅在于最大的德意志国家重回历史舞台,更是苏东集团全面退潮演变的最终结果,因为它的前置条件便是其他中东欧国家的改革。而这种变化使欧洲局势乃至国际局势的平衡迅速被打破,反而弱化了两大阵营的对抗。
德国人民忍不住感谢戈尔巴乔夫!
(图片来自@Wikipedia)▼
这也直接促成了末日之钟的“后退”。1990年1月,《公报》认为德国统一对世界和平发展意义重大,将钟点拨慢了4分钟。
钟点调整后不久,苏联面临解体,为避免世界局势动荡触发核战争,美苏开始重新思考友善合作的可能性。1991年7月31日,老布什和戈尔巴乔夫经过多次谈判,签订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 Ⅰ),条约要求美苏不得在共1600枚洲际弹道导弹和轰炸机上部署6000枚核弹头。该条约是史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军备控制条约,成果是最终消除了已存在战略核武器的80%。
这一条约是历史上最大和最复杂的武器限制条约
但签订五个月后,苏联就解体了
(图片来自@Susan Biddle / wikipedia)▼
在重视核问题的早期世界末日之钟评估者看来,美苏和谈大大提高了世界安全水平,所以他们于1991年将时钟拨慢了7分钟,让钟点出现了在与午夜12点最远的时刻。
近,前所未有
21世纪的到来,为末日时钟的拨动来到了全所未见的新变量:气候变化和信息安全。当然,核战争这个老朋友也仍然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只是看上去没有那么显眼了。
2010至2019年是人类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十年——2010年代全球平均气温为14.7摄氏度,较20世纪平均气温高0.8度,比上一个十年也高出0.2度,其中2016和2019年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和第二热的年份。
2010年至2019年的全球平均温度
与1951年至1978年的基线平均水平相比
绝大多数都要变暖,北极尤其严重
(图片来自@NASA)▼
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也很明确:人类工业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化石燃料会释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会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使大气温度上升,从而提高全球均温。
每千人拥有汽车数排名第二的美国
还退出了巴黎协定
(图片来自@barteverett / Shutterstock)▼
伴随着对太阳能的异常吸收和保存,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除了各国频繁记录的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现象,野火肆虐、暴雪寒潮等罕见灾难也常常出现,让人们常常担心世界末日是不是真的要来了。
有世界末日内味了…
(2019年澳大利亚大火期间的悉尼歌剧院)
(图片来自@M. W. Hunt / Shutterstock)▼
仅仅在2019年6月至7月上旬,哥白尼大气监测局(CAMS)就追踪到北极圈内发生100过多次大而烈的野火,一个月内野火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达到50兆吨,比2010年至2018年同月的排放量还要多,也相当于瑞典的年度总排放量。
还是那句话,人类面临气候危机尽管有了意识也做出了努力,但还远远不够。
人类大力发展新能源,减少碳排放
但造成气候危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是长期积累的
减缓气候变化任重道远
(图片来自@BTWImages / Shutterstock)▼
基于人类面临愈加严重气候危机的事实,以及朝鲜试射、伊朗拥核野心、美国退出核协议等违背国际安全原则的核动作,《公报》于2012年至2018年间7次将时钟拨后,2019年与2018年一样,此时距离世界末日还有2分钟的时间。
说退就退了
(图片来自@The White House / Wikipedia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几年《公报》发布的世界末日时钟声明中,还提到了“公共决策所依赖的信息生态圈的持续腐败加剧了核危机和气候威胁”。这是指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许多人在使用网络虚假宣传、控制舆论、散播国与国之间的不信任,以“信息战”的方式破坏了国际社会为持续发展复出的努力,案例有美国反俄宣传、马其顿假新闻工厂等等。
假新闻中称特朗普赢了2016普选
但实际却是普选中他的支持率比希拉里低了2.09%
国际斗争也转移到网络上,令人防不胜防
(图片来自@wikipedia)▼
总体来看,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年间,世界末日之钟仅在2010年被拨慢了1分钟——因为2009年国际社会为减少核武库、限制气候变化展开了广泛合作,如美俄都批准了“战略武器削减条约”的新阶段协议、以及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大家表示愿意共同承担碳排放责任,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美俄在2010年签订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控制双方拥有得核弹头及弹道导弹数量
(图片来自@Kremlin.ru / Wikipedia)▼
2020年年初,《公报》让末日之钟走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警醒世人的同时,《公报》也提供了一些让时钟“往回走”的方法:如更严格的核限制措施,降低军事警戒状态,各国重申会为控制全球变暖做出努力、开展多边会议、讨论惩罚滥用信息渠道的措施等等。
全世界的人都忙着抗疫呢
末日是在不确定的未来,但病毒就在眼前
不过人类被病毒束缚后,空气似乎都变好了一些
(图片来自@Igor Shurin / Shutterstock)▼
当时学者们还没有意识到今年将会是意料之外的多事之秋。新冠疫情在新末日时钟发布之后不久就爆发了,这对于国际社会来说是比前面提到的所有问题都更迫在眉睫,也更容易撕裂共识的大问题。
明年的末日时钟将会指向哪里呢?
参考文献:
https://thehill.com/opinion/energy-environment/497565-the-doomsday-clock-meets-the-coronavirus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doomsday-clock-moves-closer-to-midnight-than-ever-2020-1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14-billion-dollar-disasters-2019-second-hottest-year-ever-2020-1
https://atmosphere.copernicus.eu/cams-monitors-unprecedented-wildfires-arctic
https://www.history.com/news/the-end-of-civilization-7-moments-in-the-history-of-the-doomsday-clock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Brian Minkoff / Shutterstock
END
扩展阅读
[
[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452-英国人改变印度 作者:斯文的樊学长 制图:孙绿 / 校稿:酸奶 / 编辑:养乐多 印度社会的世俗化与近代化开始于殖民时代。 那是一个一切都由不得印度人自己的时代。欧 …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丨柚子 01 嫁入豪门的陈德容离婚了。 前不久,她在接受采访时说了这件事, 记者当场问了些问题,她的回答也很真诚。 采访过长,在这里大概总结了下: 离婚,主要是价值观不一样。 两人聚少离多,没有小孩,也是原因。 不涉及财 …
我认识不少做自媒体的朋友,也订阅了上千个公众号,长期观察下来,发现大家基本上都不花钱买图片授权。 有些朋友,尤其是刚开始写公众号的,根本不在意这些,网上搜张图就用,而有点版权风险意识的朋友,则可能用一些免费图库里搜到的图,或是使用一些公版的 …
作者 | 渣渣郡 题图来自B站 想必大家都知道,B站赶在520发布了个毕业歌《入海》,还挺受欢迎,在赛博领域收割了不少泪花。 图片来源:B站 一提起毕业,大家就会想起分别、想起成长,感到悲伤、感到焦虑;但我发现,并不是每个时代流行的毕业歌都 …
(截图自“相信未来”第二场片尾) 由高晓松策划、多个平台共同发起、集结了数百位演艺界、体育界大咖的“相信未来(义演)”近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虽说是场有些迟到的演出,但因为难得一见的义演形式和众多明星共同出场的阵容,还是获得了不少的好口碑。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