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眼中的人民富豪马云
激流原号已阵亡,请关注新号 作者︱讥辨 编辑︱赫贫 “人民”二字,我们日日见,天天听。从我国的一系列国家机构的命名来看,总少不了“人民”二字。但是,这两个字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以至于观网的知名作者创造性地发明了“人民富豪”一 …
点击上方蓝字“北大飞”订阅本公号
_反忽悠熟能生巧,不练不行。和大家一起做题。
_
一、引
后真相时代,在网上随时能看到各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要能不被忽悠到,必须养成很强的逻辑习惯并形成直觉。读任何东西,只要有逻辑不顺的地方,不仅能感到不对劲,还能具体指出到底不对劲在何处。要达到这点并不容易,需要长期有意识的练习。
所以打算搞一个“逻辑反忽悠练习”系列。材料就取自笔者近期在网上看到的忽悠实例,这些材料有的出自名流,有的出自草根,问题都很明显,但又大行其道。因为往往是些小事,并不值得专门写文驳斥。但是拿出来作为逻辑练习题倒有意义。
设想的方式是,放一段含有忽悠内容的话。请读者朋友阅读并试着尽量多的指出,到底逻辑上有什么问题存在。最后下拉至文章底部会有笔者本人的参考答案。
当然笔者不保证自己的答案一定完整、正确。有可能逻辑有问题之处并未指全,也可能其实没问题但笔者误以为有问题。所以欢迎读者在留言中进行评论,笔者会尽量参与讨论。
这只是一个构想,希望能坚持下去。希望读者多多参与,几天一次逻辑练习,天长日久,会有成效。
练习材料
下面是微博上的一段政论。请尽可能多的指出其中具体逻辑漏洞。注意,此练习不暗示笔者本人的任何倾向。目的只是练习而已。
请先独立思考。然后下拉至底部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论述者提出“它需要具备一个特征就是【无差别的针对平民】”。然后往下论述为何这次事件属于该情况。但这只是必要条件,而并未说明是否是充分条件。
2. 对俄大使遇刺与【无差别的针对平民】是否符合的论证中,全部在讲“无差别”,但完全没提“平民”。
3. 在对俄大使符合“无差别”的论述中,又把无差别进一步弱化成了“没有不可替代性”。有可替代性不等于就无差别。论述者自己也承认“当然可能官职越高越好了”,自相矛盾。
4. 然后在论述“没有不可替代性”时,论述者又把论述的方向换成了“制定国家政策与他无关。” 不可替代和是否参与制定政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5. 大使难道不正是很重要的政策建议输入窗口和执行者?
6. 再后面批判“标准的【政治暗杀】”这一说法时,提出“政治暗杀的目的不是制造恐怖”。但同时又并未证明这一次事件的目的是制造恐怖。循环论证。
欢迎在留言中讨论
本文内容为原创,如有意转载,请在公众号留言
北大飞
微信号:flyingpku
后真相时代的思想游击队员
长按二维码关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激流原号已阵亡,请关注新号 作者︱讥辨 编辑︱赫贫 “人民”二字,我们日日见,天天听。从我国的一系列国家机构的命名来看,总少不了“人民”二字。但是,这两个字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以至于观网的知名作者创造性地发明了“人民富豪”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