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中国今年的人均 GDP 已经比 2005 年翻了两番,为什么有部分人没什么感觉?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captain 龙 发表

农村

05 年:家里没摩托,没冰箱,空调,洗衣机,电饭煲,没手机电话,半个月到一个月吃一次肉,喝不起牛奶,一两个月家里买一次零食水果,用过写作业的本子纸和劣质卫生纸刮屁股,出门一条不到半米宽的池塘边上的路,下雨天全身烂泥,还要过一座木板子做的桥,因为穷涉及一些小利益邻里邻居经常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吵架,还听过有咒人的。

22 年:到现在我们村每家每户有车,上述电器全有,每天吃得起肉蛋奶,每天家里都有零食水果,家前面几家邻居花钱修了一条跑小车的水泥路,前几年还装上了路灯,每家菜地里面都用水泥砖头砌上一圈,去菜地摘菜都不会沾到泥,每家每户都有个小花坛,小果园,种上一些花草树木。村里每天晚上有广场舞,相对富裕了一点,基本素质和邻里关系好了不少。

变化很小的应该是家里本身就很不错的,身在福中,我们农村还是变化很大的。

知乎用户 冻尼大木老师 发表

我说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助听器。

我本身是听力残疾,两岁起双耳佩戴助听器,那时配助听器得上北京,我们这东北小城市别说找地方买了,压根没几个人知道世界上还有助听器这玩意儿。

那时候我爸妈带我去北京,坐的是绿皮火车,头天晚上走,第二天到北京。配完助听器之后,如果助听器有毛病了,也只能回北京去修,甚至连电池都只有北京有卖,所以每次去北京,我们都得顺便买一大堆电池,起码得足够用上大半年。

我清楚记得小时候坐过好几次通宵的绿皮火车,我有记忆应该是 98-99 年左右,这么推算下来,零几年那会儿,我要换或修助听器仍然只有北京这一个去处。

后来有了高铁,再后来高铁通到了我们这里,到北京的时间缩短到几个小时,上午上车,睡一觉下午就到了。

再再后来,我们家这小城市也出现了验配助听器的店铺。第一次在街上看到助听器仨字的时候我是万分惊喜的,我一直以为以后的人生都得去北京才能配上助听器。

再再再后来,验配助听器的店铺开始遍地开花,我没查过地图,但就我平时生活期间至少见过五六家开在不同小区门口的助听器店铺了。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步”。

而且是惠及最无力的那部分人民的。

我说句实话,在残疾人群体中,我是个幸运儿,父母都有文化、有稳定工作,九十年代就能意识到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惜折腾带我去北京,家里在和助听器有关的事情上从来不吝惜钱。

然而广大残疾人群体中很多人没这么幸运。

有些父母意识不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于是残疾的孩子就只能沉沦一生。

有些父母有心救孩子,但不知道该去哪里。

有些父母有心救孩子,也知道该去大城市,但物理上的距离和金钱的花费使他们不得不放弃。

助听器这玩意,一分价钱一分货,确实没什么商量。

我小时候戴的助听器五千多一副,而且是技术比较粗糙的模拟信号助听器。那时候我不知道这是多大一笔钱,长大之后才意识到家里是多么不惜血本。

我高中时戴的助听器已经换成了更先进的数字信号助听器,一万二一个,一副两万四。那时家里经济条件这笔钱虽然肉疼,不过要出也不算困难。

大概这就是人均 GDP 上涨的体现吧,什么工资和通胀赛跑的经济学深奥道理我不太懂,但我知道助听器价格翻番儿往上涨,我家买助听器的负担反而没以前那么沉重,当然这不是因为我家发财或中了彩票,我爸妈都是专心主业的老实人没有副业,不经商,也不碰股票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二老一致认为投资那玩意咱脑子笨研究不懂,只要不碰就不会赔钱。

另外再说几句,近年来国产助听器发展势头不错,高中低各种价位都有,连带着瑞声达等老牌进口助听器的价格也有了下降。

不有那么句话吗,一个国家和文明是否强大,看它怎样对待弱势人群。

残疾人肯定属于最弱势的那一批。二十年过去,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助听器电池,我真心实意认为国家发展了,变好了。

不过再多扯两句,我认为我们国内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怀照顾还太弱太弱,远远不够。

网上很多人喊着润北欧,我上大学的时候真有幸去过一次北欧,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在那儿最震惊我的事情是:大街上怎么这么多残疾人啊?

赫尔辛基大街上轮椅出现的频率远远超过国内,基本上你随便找个地方举起相机,镜头里一定能拍到残疾人。

而且不是那种手推轮椅,清一色电动轮椅,带方向控制杆那种。

我在赫尔辛基待了一个礼拜,大概琢磨明白了,人家的城市规划,确实做到了方便残疾人出行。

所有的公交站台都有长长的斜坡。

站台高度和车门完全平齐。

公路交通和轨道交通无缝衔接,火车站门直通大马路,一卡一票通乘。

火车的车门高度也跟站台完全平齐。

现在国内高铁也能做到车门高度平齐站台,让轮椅直接驶入,这很好。

但车门太窄了。一个轮椅进去,不小心就会卡住。

芬兰的火车,车门基本是国内地铁车门的宽度,轮椅进去完全不需要小心翼翼。

而且芬兰火车有专门的无座椅车厢,整个车厢里面空空荡荡,除了几根供你抓握的棍子以外别无他物,这种车厢里不是轮椅就是骑自行车的人。

是的,老外很多人骑自行车上火车,这也是我出了国之后才见到的。

我在脑子里规划了一下,如果我坐电动轮椅,确实可以在赫尔辛基市区内任何一点乘任何公共交通工具抵达另一点,非常顺畅。

我们国内离这一步还太远太远。所以在国内大街上几乎见不到残疾人。

这些人是 “隐形的人民”。稍微想想就知道,以我国的人口基数,乘以残疾比例,那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我很幸运,听力残疾相对来说算是对正常生活影响较小的一种残疾,所以我学习工作没有受到太大阻碍。

但那些不像我这么幸运的人呢?

什么时候我们有足够的财政资源补贴所有残疾人买电动轮椅?什么时候我们有足够基建资源把所有公交站台都修上斜坡?把所有列车车厢车门加宽一倍?开辟出专门给轮椅用的车厢?而且还不影响正常人使用的城市交通运力?

一辆公交车上百万,一台高铁上亿,我家这边最近有个公交线路整体修葺项目在公示,就贴在站台广告牌上,前些天等车无聊看了一眼,我记得是五十多公里长双向车道,包括修站台、绿化、增购公交车增加发车频次啥的杂七杂八具体咱也不懂,但最后总价那个数是三个亿。

这都要钱,钱,还是钱。

我们还是不够富,富得不够久。

但国家的确在做很多事情。

我大学时野外地质考察实习,老师给团队包了几辆越野吉普,从云南到四川跑了一千多公里,走的基本全是荒无人烟的山沟沟。

就在这些山沟沟里面,有许多平坦的大路。

很多时候,一整个小时我们前后都见不到几辆车,只有我们孤零零地在高原山区的阳光下飞驰。

我还不止一次看到,大路会突然莫名其妙地分出一个岔往下一头扎进另一个山沟沟里,再走一段儿才发现对面远远的谷底有一个村庄,几户人家。

我不懂工程造价,但我直觉也能感觉出在这种地方给这种穷村子修这种路,指望这些穷老百姓种庄稼产出的经济效益,一百年也回不了本。

后来我知道了 “村村通” 工程。

如果人类文明重新评选七大奇迹,村村通必须占一个。

这种工程属于那种会在新闻联播里播出,但所有人都不会去看,都理所当然地把它当成 “形象宣传” 的工程。

村村通开山铺路修桥干得再多,也比不上北上广深夜晚的霓虹抓人眼球。

毕竟人人知道那些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但没人知道大山里的冕宁县、木里县、盐源县。

平坦的大路当然没有拔地而起的中国尊、上海中心和广州塔好看。

但这个国家的基础就在这些默默无闻的道路上运行。

这些道路连接起了中国的每一个行政村。

行政村有多少?我之前因为一些个人兴趣查过,居然得不到一个准确官方数字,原因是村一级行政单位设置变动太过频繁,但综合我找到的各种资料来看,数量级在一百万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百来万村落,村村通路。

学过高中数学排列组合的人都能猜出这些路径的总数必然是天文数字。

但在新闻联播里播完,大多数人根本不会对此感兴趣,就算偶然瞥见,也只是哦一声,觉得又有几个村子通了路。

这个国家经济前进的另一面,在这里。

有张图,是个农村老太太兴高采烈地说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这图现在在很多人那儿已经成了一种讽刺笑料。

但见过了云南四川大山里那些坐在村口晒太阳看着门前大马路的老人们之后,我愿意相信他们对未来变好的愿望和期待。

这些村子里有多少人是老人、儿童?

这些村子里有多少人会上网发帖?

这些村子里有多少人会参与网上现在这些内卷、分配、防疫、共存、996、躺平、留中国、润北欧的争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的总结很有道理,二者缺一不可。纸上得来终觉浅,网上得来也一样。

哦对了,我奶奶家也是个大山之间的小村子,以前根本没有路灯,一到晚上就走黑路开夜车,也就这几年,那一片的村子全都装上了太阳能路灯。

知乎用户 Zpuzzle​​ 发表

只能证明你当年的生活太好了。或者你曾经就是在大城市生活的吧。

就拿买车这事来说吧。2005 年的时候,普通的国产车——比如奇瑞、长安、长城这些,价格差不多也要 10 万左右一辆,而当时在某个工厂打工的我的一位表哥,月工资是 1000 多块钱。按他当年的收入,要存 10 年钱才能买得起一辆国产车

如今他换了一家工厂打工,工作内容没变,还是力气活,但月工资已经涨到了五六千,赶上好时候发个八九千也正常。而很多性能和乘坐体验远比当年好得多的国产车,价格却降到了六七万。对于他来说,现在想买车的话,攒一年钱就可以了。

类似的情况是,我当年上大学的时候买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配置并不高,但也花掉了我爸三个多月的工资。而如今同样定位的入门级笔记本电脑,我爸半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了。

当然,过去这十几年,房价的涨幅较快,也给了很多人压力。但要说绝对的生活水平,哪怕是把房价考虑进来,绝大多数中下层劳动者的生活,也比之前好了很多。

我也可以给我们家在农村的亲戚们一个大致的画像。

2005 年时,衣:较少买新衣服,部分人自己做棉衣棉袄,逢年过节会买新衣服;食,馒头米饭等主食和青菜为主,冬天主要靠土豆、白菜、红薯等解决菜的问题,偶尔会买新鲜蔬菜,吃肉较少,逢年过节招待客人、婚丧嫁娶时吃肉较多,孩子不喝牛奶,基本没零食吃;住,50% 左右的人住土坯房,40% 左右的人住旧砖房,仅有 10% 左右刚结婚的新人会住新砖房,且住土坯房、旧砖房的人中,一半人家中仅有一两盏灯泡;行,大约有 70% 以上家中没有任何机动车辆,剩下的 30% 中有的也是拖拉机、农用三轮,没有家用汽车。此外,在文化娱乐方面,绝大多数家庭中都只有 20 寸以下的彩色电视或黑白电视,部分老年人主要靠收音机娱乐。

2021 年时,衣:大多数人已经可以负担每月买新衣服(在农村集市上),基本没有人再穿棉衣棉袄,过年时也没有人再对新衣服有什么期待;食,条件好的家庭可以做到顿顿有肉,稍差一些的家庭一两天吃一次也毫无问题,冬天大多数人也会选择去集市或超市买菜,另外绝大多数有孩子的家庭,已经可以做到孩子天天喝牛奶,各种小零食不断;住,除少数老人不想再花钱折腾外,中年人和年轻人或进城买房,或在村里盖小别墅,最差的也是把原来的房子推倒重新盖砖房,且家里各种家用电器均有;行,年轻人几乎全部有车,中老年人觉得学驾照麻烦且不怎么出门,大多数选择不买。

而如果要用一个最直观的指标来对比,我觉得肉是很合适的——因为一个人能不能吃得起肉,能吃多少肉,可以说是生活变化最直观的体现。2005 年的时候,农业部公布的猪肉市场价大约是 6 块钱 / 斤,当时农民的人均收入是 3000 多元,也就是一个农民一年下来只能挣到 500 斤猪肉的钱。而现在,猪肉价格普遍在 10~15 元左右一斤,现在农民人均收入是 19000 元,可以买到 1300~1500 斤左右的猪肉。所以,即便是在农村,如今想要天天吃肉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

另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绝对增长来看,2021 年时我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是 2005 年时的 6 倍,这个增速远高于 GDP 增速——当然,反过来说就是,以前农村发展太慢了。也正是因为如此,相比于农村,城镇居民可能对经济增长的正面评价相对低一些,而农村居民则对社会发展的变化感受更深些。

所以,我之前说我逢年过节回老家,跟农村亲戚们聊天的时候,大家说的最多的话其实就是 “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好”、“这日子还挺有奔头” 之类时,很多人嘲笑我说我这是“赢麻了”。但这就是很多农村人对社会变化最直观的感受。这十五六年的时间说短不短,但说长也不长。如果他们的孩子是在 2005 年上小学的话,那么到今年刚好是大学毕业。孩子小学时候过的是什么生活,现在过得又是什么生活,他们的感知是最明显的。

但是——如果你生活在城市里,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比如说,如果我们拿《家有儿女》这部 2005 年的电视剧来看的话,就会发现,今天大城市人的生活跟电视剧里相比,除了可能多点智能家用电器之外,其实似乎没太大变化。尽管很多人会觉得当年的人只要能多买几套房,日子过的肯定都挺不错,但很可惜,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也就是正常上班拿工资,养家糊口而已。这些人的生活提升肯定是有的,但变化却不会有农村那么大。

但这不是说城市没有发展,而是城市的发展更早。一二线城市的很多人,感受到的时代变化更多的可能来自于 90 年代和 2000 年初,而 2005 年之后,农村的变化、基层劳动者收入的变化,则比之前要大。(我印象中,2005 年的农村,跟我上小学时候的农村,并没有多大变化)

另外,至于说收入是不是翻了两番,那就得看你是处在什么样的行业里了。整体上看,普通的体力劳动者、体制内从业者以及各行业的基础劳动者,收入肯定都是翻了两番以上的,这一点从我们自己家以及我们亲戚家的收入变化上都可以得到印证。但是,如果你进入的是某些周期性行业或处于衰退期的行业,那还真可能没多大变化——比如说,传统媒体行业,如今的收入的确比十几年前差多了,再比如土木、铁路、石油等行业,收入增长幅度也都很低。但整体上看,这样的行业毕竟是少数。

所以,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与 2005 年相比没太大变化的话,只能说明当年你就过上了今天这样的生活,甚至可能有比今天还高的收入。对于昔日的土豪,我也还是表达一下我的尊敬吧。

PS:

多说一句,如果要观察中国农村从 2005 年到如今的变化,我觉得其实有个非常好的标本,就是《乡村爱情》。尽管如今《乡村爱情》的剧情的确很水,但不得不说,在对农村风貌和变化的展现上,倒还真比现在的很多悬浮剧好很多。

《乡村爱情》第一部于 2006 年播出,拍摄则是在 2005 年。而如今《乡村爱情》已经拍到了 2021 年。在《乡村爱情》第一步里,象牙山的环境是这样的:

可以看出来,这时候的象牙山村村里没有硬化路面,门外还有大量柴草,说明当时的村民大都还是做大锅饭。村子里的民居,也大都以简单的红砖房为主。

在基本生活条件上,村里仅有开养殖场的刘一水等少数人有汽车,其他人出门多以骑自行车、搭车等为主。大脚食杂店也就是个很普通的民房。

在政治生活上,王谢两家基本上就 “垄断” 了村里的各种资源。

在教育方面,大学生谢永强回来受到了全村人的重视。(按照谢永强 2005 年毕业算,其入学是 2001 年,那时候大学才刚刚扩招)

而在最新一部的《乡村爱情》中,象牙山变成了这样:

对比一下,首先是村里的路面基本上全部硬化,建设了村民活动中心等场所,也没有了露天堆柴的情况。大脚食杂店也改成了大脚超市。

基本生活条件上,基本上主要人物家里全部有车,房子也比第一部好了很多。

政治生活上,大学生村官进村,基层治理规范化水平在提升。

教育方面,象牙山村有了农村淘宝站,有大学生到这里来工作,全村人也没人再把大学生当个稀罕物。

必须要说明的是,《乡村爱情》就是个电视剧,把它里面的内容全部当成现实肯定不合适,而且拍摄地点也有所变化。但是,至少今天我们在看《乡村爱情》时,也不会觉得人物的生活是突兀的——或者说,你不会像吐槽某些都市剧主人公月工资 5000 住市中心 180 平米大平层一样,来吐槽象牙山人的生活 “假”。而且,大学生村官、土地流转、农村淘宝驿站、大学生回村…… 这些也的的确确是过去十几年中国社会渐渐发生的变化。

所以,你把《乡村爱情》第一部和最新的一部拿出来对比看一下,中国 GDP 的变化到底对普通人生活有什么影响,答案就很明显了。如果今天有人再按照《乡村爱情》第一部的场景去拍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剧,我想很多人肯定会觉得有点抹黑农村了。

知乎用户 工地保安灰小机​ 发表

2004 年我在厦门钟宅的服装厂打工,亲戚的厂里帮闲打杂,一个月 500 块,那时候一瓶可乐是 2 块?我一个月做下来除了吃喝剩下一百来块。厂里的熟练工一个月从 2 号上班到月底,一个月工资一千多块两千不到。那时候买个 mp4 就几百块。买条杰克琼斯的牛仔裤也得四五百。

2005 年我入伍,一个月津贴 90 块,2007 年转一期,一个月 1200 块。

现在的年轻人进厂一个月也得五千多了吧?更别说有点技术的都得八千起步了,大学生差异太大就不谈了。

现在我们喝到吐的可乐吃到怕胖的零食,在二十来年前只有过生日和过年的时候家里才能吃上一点,而零食只有去城里的亲戚家做客的时候才能吃到。

03 年我在北京的时候我姑父开了一辆中华轿车来接我,那时候的我想一个月 1000 块什么时候才买的起一台自己的轿车?

现在普通人享受的物质生活的丰富程度比起十六七年前已经强了十倍不止,现在都是怕吃胖,即使工厂上班的人攒一攒两年买台代步车一点问题都没有。

为什么现在过年没年味,我们每天都可以喝酒吃肉每天都可以买新衣服,以前要攒一年才能有的物质现在我们每天可以使用拥有。

如果对这十五六年的发展没感觉,请问是哪里人?

知乎用户 张一片​​ 发表

1999 年,十八线小县城。

我爸告诉我:中国加入世贸后,汽车会变得很便宜,将来家家户户都有车!

他用手指着县城最宽的马路说:到时候,县城天天堵车!

不抓紧多修停车场,将来车多的,马路边上都停不下!

我当时在全县最好的学校上学,班里同学算是全县条件排前列的,就两个同学家里有车。

望着宽敞的大马路,零星驶过的小汽车,我心想,“呵呵,我爸真爱开玩笑”。

二十年后,现在……

………………………………………………………………………………

………………………………………………………………………………

………………………………………………………………………………

县城堵的厉害啊!

想去繁华地段办个事,根本没地方停车。

开车不如开雅迪


SO:

加入世贸后,汽车变得超便宜,家家户户都买得起!

这种愿望,

一旦实现了,

就跟共产主义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一样,

瞬间就没人在意了……

没感觉!

ps:

春节不堵车的县城,在我国都很少了……


重要补充:

好多评论问我家现在如何,除了 06 年砸锅卖铁在北京购置一套 80 平房产外,其他一切如常。

问题出在哪里?

第一,欠缺第一桶金。

公务员收入不高,看到机会了,砸锅卖铁加借钱,也就凑到 20 万,06 年也只够在北京通州购买一套公寓楼,板楼都买不起。

第二,欠缺魄力。

看到机会了,砸锅卖铁是不够的,要有孤注一掷倾尽所有的魄力。

第三,没有迫切性。

体制内还是很舒服的,没有改变现状的迫切性。成功了固然好,失败了欠一屁股债怎么办?

所以,如今比县城里普通公务员家庭好不少,但还是普普通通的小康家庭。

包括现在,大家觉得疫情和战争阴影笼罩着人类。

但这同时也是一个全面变革的前奏,物理科技的上限,突破星辰大海难度太高。

未来二十年,虚拟化(元宇宙)是绝对的主流方向,市场上也涌现了无数的机会。

你们如果看到机会,会不会有魄力,倾尽所有,孤注一掷?

知乎用户 章小瑜​ 发表

因为人都健忘,忘记了曾经真心不咋地的生活。

我则恰恰相反,我 15 岁去了美国,27 岁回国,期间中国经济腾飞我都没赶上,我对中国的记忆还是一年吃不了几次肉的那个时期,等我回来之后,吓了一跳,中国的三线城市的便利程度远超美国前 5 以外的所有城市。

曾经 5 层以上的楼都没几座,现在 50 米以上的楼都很普遍了;

曾经都是苍蝇馆,现在美食餐厅遍地走;

曾经夏天室内都没风扇吹,现在中央空调冷风很足;

曾经车喇叭响一条街,现在不仅安静了还知道让人了;

曾经到处抽烟、吐痰,现在真的很少见到了;

曾经马车驴车到处乱跑,路全是坑,现在小轿车随地可见,红绿灯井然有序,路也很平;

曾经还是井水吃喝,现在自来水都有热水了;

曾经大彩电很稀罕,现在都不看彩电全部玩手机了;

曾经餐厅没有菜单,要去后厨看菜点,现在都扫码点菜了;

曾经全靠模仿别人,现在创新产品很多了;

曾经扒手很多,现在丢个东西都没人拿;

曾经凶杀案都破不了,现在分分钟抓住凶犯;

曾经路上胡乱丢垃圾,现在都尼玛干湿分离了;

曾经国足这么烂,现在更烂了,这或许是记忆的延续吧。

易建联还在打球,丁俊辉还没有退役,春晚压轴的还是难忘今宵。过去有改变,有延续,祝福祖国越来越好。

知乎用户 伏罗希洛夫射手​​ 发表

说明题主的家境比较好。

我以前说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是呈波次向下的。第一个十年的获益者主要是胆大的商人,现在都是有产者了;第二个十年是第一批知识分子,现在是上层中产阶级;第三个十年是蓬勃发展期,获益的人越来越广,这些人现在是中下层中产阶级。第四个十年的获益者则更多的是所谓 “底层”,是原来劳动强度极高、收入极低并且毫无保障的底层体力劳动者,他们的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尊严。在后一个波次发展时,前一个波次的人一方面收入提高不大,另一方面由于后一个波次的人的逐渐追及,前一波次的人不仅在物质上感受到了他享受的服务价格上涨,而且在心理层面逐渐丧失了优越感,这样就会感觉生活水平没有上升,甚至下降了。

从 2005 年到现在,东南沿海的中小资本家们经历了一次财富增加停滞到减少的过程,你说生活质量翻两翻,他们肯定觉得瞎扯,甚至觉得经济变差了。但是你找个建筑工地的工人、山区农民问问?那生活质量翻了何止两翻。那是一种从赤贫到小康的跨越。十年前你问问,忙了一年一分钱都拿不到然后喝药的,有多少?现在你再问问,钢筋工收入比不比你高。

别拿共同富裕不当回事,共同富裕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人家共你笑嘻嘻,你共别人 mmp。那真是让人看不起。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中国人是非常喜欢基建的。

有钱了第一个想到的是买房,装修,家电,汽车等基础设施。

但我国人非常不喜欢第三产业。

所以 gdp 翻倍在我国的体现是高楼大厦,小汽车,大电视,红木家具……

这些东西有个特点,不是消费品,也不是必需品,一锤子买卖,买好结束。

所以,在欧美国家发一块钱可以流通三四块钱的效果出来,在我国,能流通出一块五的效果就蛮好了。

这就导致了,2005 年的时候如果你身边已经是大电视,大家电,小汽车,高楼大厦的话,你会觉得生活没有什么变化。第三产业是不存在的。笑。

就好比你去爬山,路上看到一个闷头狂爬的猛男,猛男一边爬一边骂,为什么我爬了那么久还是和刚爬山的时候一样无聊?

你不肯停下来看看,又一心想要去不知道在哪里的山顶,那怎么可能不无聊……

知乎用户 太阳最红​ 发表

我是 99 年生的,我弟 16 年生的。我俩的童年差距你猜猜能有多大????小时候我吃零食最多的就是五毛钱一包的辣条,然后当时还有一毛钱的辣条,当时五毛钱的叫雪糕,还有两毛钱的冰棍。我家有个小卖铺,所以相对零食这些东西吃的还算挺多的。那时看电视上广告的奥利奥呀波力海苔呀冰激淋呀等等好多,我每次看到都馋的不行。但我吃不到,哪些东西五六块压根不是每天零花钱五毛钱的我可以考虑的。然后我弟弟奥利奥之类的已经吃到自己已经不爱吃了,吃雪糕就买冰激淋。

玩具方面,我妈前两天还在感叹,我小时候可怜的呀!一个断了腿的奥特曼玩了好久好久。然后我弟弟,出门就要玩具,不能说一天一个,但两天一个还是稳稳妥妥的,同类型甚至一模一样的玩具他都有好几款,他的玩具箱已经换了好几遭了。就这我爸还得时不时把他玩坏的不玩的清理下。

出行方面,还在幼儿园的我弟弟前两天对我爸提出了 “你能不能开奥迪来接我?不要再开这个车了。” 我爸的车是十几万的大众。我记得我那会因为幼儿园不在村里,在镇上,我妈每天得骑着自行车接送我。我那会的一个愿望是能不能买个后座上坐小孩的道路,把我固定住,我能不那么害怕。

让我列举我还能举好多,这问题仿佛在开玩笑。

知乎用户 番薯片呵呵哦​ 发表

虽然不知道那部分人是怎么做到收入没有提高的,但是再不济。。。。软硬件大幅度提高他们都没感受到吗?监狱的硬件伙食都提高不少了,连劳改犯都能感觉到吧。。。。或者他们跑山里彻底隐居了,那也不应该啊,因为生态环境比过去好太多了。

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你说的那部分人。。。。压根不是中国人?

知乎用户 介之丶 发表

算了一下,2005 年我应该刚上初中吧。

那一年,我为了买个 180 块还是 190 块的单车,跟我爸妈闹腾了很久;2022 年我买车已经好几年了,虽然相对于知乎的人均,我那应该算是四个轮子的拖拉机,但对我来说最起码可以遮风挡雨了;

那一年,我家盖房没多久,真正的家徒四壁,家里地面是泥土,墙上除了砖块水泥好像啥也没有了;2022 年虽然背着贷款,但好歹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村里的老房子也算是精装修了,厨房也不是需要我一直守着的大锅灶了;

那一年,每到夏天,我总在纠结晚上去哪个池塘洗澡,今晚要在哪家的楼房顶上乘凉睡觉、数星星;2022 年家里需要空调的房间都装了空调了,家里淋浴设备也换了不止一次了,我爸也会跟我分析太阳能热水器相比电热水器也没啥绝对的优势了;

那一年,村里的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就变成泥浆路,我爸要帮我把自行车扛到一公里外的石子路上我才能骑着去上学,每到冬天骑车到学校后,头上都有一层冰;2022 年村委会恨不得把我家厕所后面的小路都修成水泥的,一到冬天每家娃娃上学基本上都是专车接送;

那一年,mp3 还是 mp4 开始流行,没钱买,同桌的女同学看我可怜借给我一晚上,我高兴的恨不得玩一晚上;2022 年我都有胆子考虑给我媳妇换水果还是华为的手机,还能偷偷背着媳妇盯着 30 系列显卡是否降价,准备瞅准时机偷买一个;

那一年,最期待我爸带我上街,因为我能求我爸给我买两个烧饼(5 毛钱一个);2022 年我带我媳妇去吃烤肉,媳妇说要减肥,未来一个月尽量吃素的;

那一年,每到过年村里的老板们回来,一个个都在比拼谁的肚子大、油水多、混的好,又是谁掏出的华子惊艳了四座;2022 年的春节,跟老板们聊天,满口都是不抽烟、不喝酒、要减肥、降血压之类的话。

.

.

.

我也不止一次抱怨社会的不公,什么一冰、一爽、一薇娅之类的,随便分我一点我就能一辈子衣食无忧,但我也不止一次的反思,我成为不了这些人,根本原因是自己没有太大的本事,是我自己无能。社会的不公确实存在,但总体变好也确实存在,用我妈的话说:相比于二十年前,我已经很知足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行了。

我知道知乎很多的人的想法,像极了我们村里的五保户,村里给他修房,他觉得应该给他盖个三层洋楼,每年给他补助,他觉得一年万八千的太少,恨不得国家给他把屁股都擦了,他还会嫌弃你擦屁股的纸太硬。

经常看到知乎仇恨公务员、老师或者什么国企、银行之类的,说实话我都很惊讶。抛开个别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的都是读了好多年的书,然后好不容易研究生博士毕业,考了很久的国考,准备了很久的面试,然后才有了今天。而有些人小学就开始混,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晃荡,然后到头来说别人现在过得舒服,进而觉得社会不公,朋友,天底下凭什么便宜都是你占呢?

国家没有任何法律条款不允许你考清华北大、考公务员、国企,也没人拦着你在大公司年薪百万千万,开豪车、住豪宅。只要你不违法,你挣多少钱都没人不允许,所以不能因为别人挣到钱了,你没挣到,你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社会的不公,这个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生活在同样不公的社会里,所以社会的不公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最起码对大多数都是公平的。

等到自己成为资本的宠儿,我相信那些喊的最响的,吵的最欢的,应该没有几个人还能记得自己当初的憧憬吧。

这两天看着大家的点赞,我脑子里其实也一直回想着自己十几二十年前的生活,把电脑打开,翻来翻去,想找几张以前的照片跟大家分享,却发现一张照片也没有了。不过想来也是,05 年左右时候我家连座机好像都没有,又哪来手机拍照呢?加上自己长的又不忍直视,一贯也没有拍照的习惯,只找到了几张 10 年以后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我家门前的水泥路上拍的,照片上的耍宝小能手就是我口中的那些老板之一,过年回来的时候拍的。后面的的那块空地现在已经没有了,村里建了一个小广场,放了一些健身器材在上面,我妈也经常带着村里的姐姐阿姨在上面跳广场舞。上面的垃圾也早就没有了,村里五六年前就有专门清理垃圾的人了,在我另外一个回答里提到了这个清垃圾的人的。

这张图就是我说的我家厕所后面的那条小路,现在已经都是水泥的了。

自己翻电脑上的那些照片,才过了几年,却感觉过了一个世纪,时间过得真的真的好快。

不管你惊世骇俗的过完一生也好,平平淡淡的也罢,你都该有自己的快乐,怨天尤人改变不了什么,你把希望寄托在国家和别人,那还不如做个美梦。

祝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你,都幸福快乐。

谢谢。

知乎用户 萧若水 发表

这个问题怎么又火了?

我 00 后,随便说几条。04 年以前住村里,没水没电,要点现在已经买不到的煤油灯。那种不方便已经有很多人忘掉了。以前晚上摔进过水缸,幸好里面没什么水,不然当时可没司马光来救我。

04 年后在县城住,05 到 07 大概三天停一次电,每次停电都得 2 小时甚至半天。家中照样常备煤油灯和蜡烛。07 年很少吃肉,得节日才能吃上几次。

08 年以后父母工资开始涨,县城开了第一家麦当劳,当时社会上还有洋餐厅用老鼠肉的传说,但麦当劳还是人满为患。就这,我 10 年才吃上人生第一次麦当劳,那时巨无霸卖 27,现在卖 22。

全家两部黑白屏诺基亚从 08 年用到 13 年,13 年我才第一次看到智能手机,现在才几年啊,智能手机都烂大街了,你要是掏出部诺基亚出来绝对惊艳。

更别说买车买房了,10 年以前小轿车是奢侈品,那时家里为了出行不被飞车党抢掏空六个钱包买了辆车。然后小轿车迅速走进千家万户,社会治安上黑社会 15 年一阵严打后再也没有出现。

从整个社会层级来看 10 年以前穷的惊心动魄的人比例还是比较大,就是那种全部身家就几百块钱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而且那种穷是根本看不到希望,找不到任何机会的穷。今年 22 年,以前遇到的穷亲戚现在基本上都有了立身之本,存了点钱。流浪汉的现象不能说是断绝了,但至少出路变多了。这是社会保底的改善,你不能因为自己用不到这个保底就说他不存在。

你说 GDP 翻两番有人没感觉这不废话,一是人生无常有的人生活就是变差了(十八大以后一大批贪官。。。剩下的也不敢。。。)包括一些老板经营不善也有破产的(老家村里有个人 06 年做股市倒卖之类的赚了一个亿,08 年破产,现在还在村里成天 bb)。但你要说中国这十年就是世风日下水深火热,你问广大人民群众同不同意?

手机打字,有点混乱,凑合着看。

统一回复一下,没水没电是不通水不通电,以前先是用桶在井里打水,后来是拿个杆子压着打水的水井,后一种水井现在还有见到。不通电那倒是真没办法,0809 年以前村里要用电都得找柴油发电机。现在柴油发电机也很少见到了。

稍微数一下以前常见现在却基本看不到的东西基本就能了解中国的发展。柴油发电机算一个,还有煤油灯,家里要准备煤油,得换红白色的灯芯。磁带和录音机也算一个,煤气罐也很少见了。以前辣条极其便宜,到处有一毛一袋没有任何标识的糖卖,产地都是广东潮州,我还记得小学三毛钱能买两个星球杯和一大袋糖请八个人吃一下午。现在三无产品早就被严打没了。前几天又在一个学校门口的小卖部看到有 “冰西瓜” 糖卖,价格贵了不少,产地认证什么的也有标识。总而言之想吃坏肚子已经不容易了。

统一回复 2: 停水停电一直到 10 年后才彻底消失的。在这之前电力不稳定,停电的理由千奇百怪。太冷冻坏了电线停电,太热热坏了电线停电,大风大雨停电,还有鸟撞了变电箱停电的。以前电线断了还会垂到地面,有走过路过踩到高压线的当场去世。

再说巨无霸问题,27 应该是套餐吧记不太清楚,不过 10 块的巨无霸我是真没吃过。以前送报纸会夹有麦当劳优惠券,撕成一节一节的用。我记得优惠券里 15 块的双层吉士就是性价比最高的了,哪来的 10 块的巨无霸,怕是吃的麦肯基吧。

再次更新,前几天回村拜年,补几张图

标准款煤油灯

这种陶瓷水缸以前是农村的奢侈品

知乎用户 两岸蛙声啼不住 发表

这话怕是连京圈大院子弟都不敢说,连高晓松都不敢这么说。

绝大部分经历过那个时间段的人都能感受到肉眼可见的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你没感觉?要么你坐骨神经痛导致股骨头坏死,转移到脖子高位截瘫,2005 年之后俩脚就没下过地,要么你从小到大都是海里的超级大佬或者子嗣,可是我不觉得海里的超级大佬有这闲工夫上知乎。

人民普遍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伙儿说了不少,那我说个 GDP 另外的去处。

2005 年左右那几年,正是我经历的北方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最严重的几年,或许在我之前还有更严重的,我小学时期我们学校东墙根底下是我们的娱乐摔跤场,因为那里全是沙子。

那时候是初中,我们那地方是北方著名风口,沙尘暴年年肆虐,即使没风,漫天也飘着沙子。见过泛黄的老照片吗?看你这样你这岁数也没见过。

这种天气见过没?2005 年左右那时候,张家口冬春这种天气非常常见,人类就像失去了分辨颜色的能力,放眼望去什么都是黄色的,这就是扬沙浮尘天气。

忘了哪年,出了一次多长时间一遇的扬沙浮尘天气来着,当年的新闻是,在北京的人,有一个算一个,一夜之间每个人能分到两斤土。

沙尘暴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有,打元朝那时候就很严重了,明清时期更是愈演愈烈,这怕是北方祖传毛病了。

那时候三北防护林之类的环境治理宣传我还当 GCD 放 P,其实经历过那时候的都知道,那时候人民对 D 的信任感是很低的,一说起 GCD 就是,唉,官嘛。这跟那时候严重的社会矛盾有关,比如农民工问题、黑社会问题、黑煤窑人口贩卖治安差等等,还有腐败渎职之类的,当时人确实对上面充满了不信任。

直到我上大学有一年放假回家,骑着我的小电动满街跑,感受着那时候张家口的特产大风,突然觉得少了点啥,沙尘暴好像已经很多年没见到了,再想想,好像从高中开始沙尘暴天气就越来越少。

那时候我还是个铁废物,很反 D,但是经过那件事我觉得,GCD 其实还是干了很多实事的。后来回头去了解已经多少年没听过内宣的三北防护林,那些环境治理项目其实一直都在稳步推进并且卓有成效。从那时候起我才慢慢转红。

去年还是前年,北方遭遇了多年不见的沙尘暴天气袭击我还很诧异,后来一看是外蒙古的沙源,再一瞅外蒙那帮人是怎么糟践自己的生存环境的,真的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GCD 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努力还真是没得挑。

现在看到很多人说哪里哪里绿化靠铺假植物,靠刷绿漆,我都觉得这帮人是不是 4v 来的傻批?这种事情可能存在,但是这些东西可不能阻止沙尘暴,如今沙尘暴天气越来越罕见,这说明真正的绿化工程可比这点糟烂事多多了。

后面沙尘暴没了,雾霾来了,那时候还对柴静的《穹顶之下》深以为然,当然那时候虽然觉得她说的内容有点不对劲,但是也没深想,当时更讨厌雾霾。那时候我在北京工作,就是你知道人一个月看不见太阳是什么感觉吗?就是明明公司正常上下班不会让你加班,你也一丁点都高兴不起来,在那种灰蒙蒙的环境下心情非常差,而且易怒。终于有一天雾霾没了,出太阳了,能看见瓦蓝的天了,那天上班我都是蹦着去的,心情极好,朋友圈里也一帮晒蓝天的。那时候 ZF 出台很多治理雾霾的办法,那时候就不觉得是放 P 了,虽然觉得治理难度高,时间可能会很长,但是对于处理这种事情还是对 ZF 有信心的。后来雾霾治理的虽然不完美,但是也不至于让人一个月看不见太阳了,对于一个两千多万人的超级城市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后来了解的南水北调中间的水质治理,长江黄河治理,西北治沙,再到今天看到这个问题,其实就有了一部分答案,我国的 GDP 增长,有一部分是去打造宜居环境了。

现在我家乡,没有沙尘暴,没有雾霾,新建了一个公园,旧公园也不收费了,绿化不错,马路也宽敞了,下大雪也有人及时清理,不再像初中下了场大雪骑个自行车满地打滚了。什么是宜居?这才叫宜居。

GDP 的去处可不只是吃穿住行,还有外部生存环境的改善,我们在这方面做的真的相当漂亮。


看到一种很诡异的论调,就是有人提到我们生活中电子产品、科技产品、汽车等等工业品越来越平民化,他们就说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不应该用工业品去衡量生活品质。

那我就要问了,GDP 不包括第二产业发展吗?我们生活里到处都是工业化的痕迹,哪怕农村盖砖瓦房,那砖都是现代工业化带来的产量和质量提升才普及,电灯那也是工业化产品,电本身那也是工业品,哪怕种地,那些从种子站买来的种子都是生物工程的产物,工业化对 GDP 增长,对人民的获得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算功绩,不仅算,还当首功。

知乎用户 十月辉​ 发表

05 年,东莞某玩具厂一天上班十来个小时,你猜猜工资多少?不到一千!当时一部诺基亚按键手机最低都得一千多!就这大部分人还没有手机!给家里打电话得去小卖部电话亭打,现在哪还有公用电话?

现在农村没有手机的应该非常少了吧?

本世纪初那几年,家里甚至没有实现吃肉的自由,一年到头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买两斤猪肉吃,一点都不夸张!

现在?农村吃不起肉的应该没有几个吧?至少我村我没听说有哪家吃不起的!

实际上农村变化最大的是 08 年启动大基建之后。因为以前农民大多数是在血汗工厂打工,哪怕到了 10 年,工资也不过两千多!但是那个时候在工地干活的就能拿到六七千,乃至七八千的工资!13 年之后更是很多一个月有过万的!而同时期的工厂也不过才三千多!

做人得讲点良心!虽然我也经常骂现在的各种不平事,骂贪腐的,骂三座大山!但是睁着眼说这十几年毫无变化?我办不到!

知乎用户 天行两端​ 发表

想到哪说到哪

2005 年别说农村地区,2005 年大部分城市家庭是不敢想买车的,现在买车并不是什么大事,听说过 QQ 和奔奔吗?那个时代也算是车的。

2005 年一辆老捷达还要 10 万,当时一辆马六是 20 万 +,对比当时的收入,这都是很大的开销,

2005 年别说出国旅游,当时国内旅游市场都非常小,自驾游更是凤毛菱角。

2005 年北京只有 4 条地铁,当时除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有地铁,一般省会城市都没地铁

2005 年别说高铁,动车也不存在,当时出行坐卧铺是家常便饭

2005 年我们公司只有去长江以南出差才可以申请坐飞机,我第一次坐飞机是 2006 年去珠海出差。

2005 年大部分城市人口的确吃穿没什么大问题了,但当时农村依然不是

2005 年农业税还在,农业补贴约等于没有

2005 年城市居民的医疗体系还算可以吧,当然也有很多药是不能报销的,当时农村……..

2005 年大部分中国家庭没有网络和电脑,那个时代家庭最大件电器是电视机,且等离子 / 液晶电视刚刚兴起不久,价格昂贵,当时年轻人上网基本以网吧为主,2005 年的入户 ADSL 很贵,我记得是 200 元左右一个月,且网速远远无法和现在比。

2005 年城市里的天桥啊什么地方随处可见卖盗版光盘游戏的,3~6 元,好盘 15~20 元

2005 年但由于当时国内冷链的不发达,物流的落后,很多内陆地区海鲜依然是非常昂贵的,并也不是什么都能买得到的,当时鲍鱼是奢侈品,现在几块钱一个。

2005 年牛奶都不普及,城市也不普及,当时我很少喝牛奶,因为从小就没有喝牛奶的概念,也不容易买到好牛奶,一般家庭并不把牛奶当做每日食品里的必需品,现在每天喝奶至少让孩子喝牛奶已经算是比较普及的。

2005 年中国手机并不普及,初中高中生基本没有,大学可能普及 1/3?我 04 年大学毕业,当时我们班的 33 个人,不到 10 个人有手机,我那部诺基亚白屏手机一直从大学用到 2006 年,唯一手机游戏是**贪食蛇**,手机摔一地还能组装起来继续用,2006 年才换上一部翻盖的彩屏手机。

2005 年工作的时候,传真机是必须品,一般大一点的公司都有专门从事电脑维修的部门,当时公司不能上网。大量公司都不能做到人手一台电脑,当年中关村非常壮观,每个楼那个时代组织一台台式机是很要技术含量的,且价格昂贵,一般怎么也要 5000 元左右能组织一台还能用的,不懂的人去中关村会被砸死。

2005 年,我们公司有专门的司机部门,养 20 多个人,非常吃香,是好工作,他们有新人小伙子都是当时我们公司中老年妇女抢手的女婿人选,当时有驾照的人不多,出去谈项目什么的,专职司机都是大爷,地位很高。

2005 年,我买过年回东北的火车票基本买不到,年年要从黄牛那里加价买没有实名制的车票。

2005 年,肯德基和麦当劳在我们当时人眼里是属于比较昂贵的,毕竟当时套餐也是 20 元左右,每次去肯德基还要特意弄一点肯德基的打折票,像拼图板一样的东西,现在年轻人肯定都没见过了,当时北京一盘肥肠盖饭是 15 元我记得,还能让我当时一个 20 多岁的年轻人吃饱。那个时候根本就不敢去什么必胜客之类的饭店,觉得自己消费不起。那个时代可乐和现在价格差距不大,零售大概 2.5~3 元,可你想想当时人一个月一千多两千多的的收入,是不能实现可乐自由的。现在都嫌弃可乐不健康了。

2005 年,我一个月收入不到 2000 元,晚上经常买楼下面包房 8 点之后的打折面包,一般也就是 2~3 元就可以了,对了,当时一套煎饼加个鸡蛋是 2 元。当时年薪十万凤毛麟角,我们这些刚毕业的更是想都不敢想。

2005 年,保健品的概念很弱,而且回头想想那个时代的保健品基本都是骗人的。肠清茶听过吗?张六本听过吗?绿豆治百病听过吗?地瓜治百病听过吗?酸碱性食品听过吗?哎……..

2005 年当时全国都是大工地,污染非常严重,不仅仅是什么空气污染,多的不说了

2005 年当时的年轻人是爱国说不出口的,是会被群嘲的,那个时候会被冠以 “爱国贼”的,对了 “爱国贼” 是一个当时还有点名气的在中国留学的叫加藤的日本人发明的。那时候 “崇洋媚外” 都快成主流了。当时认为 2020 年总 GDP 超过日本都会被骂。

2005 年对美元汇率是 8~8.5

2005 年满大街都听周杰伦,三十晚上都看赵本山,说一句 “要啥自行车” 大家都能听得懂,现在各听各的,一看热搜一半的小鲜肉都没听过,2005 年芒果台还有超女呢!哎,当时还喜欢过张靓颖的海豚音呢,叫春哥大家都明白的。那是个大众娱乐时代,现在都是小众化。

2005 年还是杀马特的时代

你之所以感觉不大,你也不能代表大多数人。

一是你其实不是和 05 年比,3~5 年以内的确很难看出差距,感觉不出来。

二是平台越来越高,经济增速也没有以前高了,当然增量的变化没那么大。

三是因为房产占据普通家庭的开支越来越高,负债还贷款的条件下你的感觉是不同的。

四是贫富差距的拉大

评论区里来了好多殖人和宦人,大开眼界,估计没看完我写的东西,无所谓了,这么不爽还不润?润不去美国润印度啊!干净又卫生!

1450 的评论更没法看,05 年这帮莱岛网军估计还在幼稚园接受菜菜子们的绿色污秽物洗脑呢,说着一堆露馅的话,05 年对这些人来说确实没概念,呵呵。

知乎用户 锦江风铄 发表

这就是个拱火的问题

大家认真什么

知乎用户 萧虫子爱吐槽​ 发表

题主你是认真的?

你真的在 2005 年生活过吗?

2005 年,我在青岛某正厅级 985、211 非热门专业读(xia)书(hun),大一升大二,生活费已经从高中时的 60-150 / 月涨到了 300-400,周围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在 800 左右。

如今可能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都得 1500 了吧,我不清楚,身边没有大学生。

袋装的方便面刚从 1 块、1 块 2 涨到 1 块 5,宿舍楼下有个漂亮小姐姐开了个小亭子卖零食,煮方便面,2 包方便面 + 一个鸡蛋 + 人工费水电费,之前卖 3 块 5,方便面涨价后卖 4 块。有些同学为了省钱,买了方便面在宿舍自己偷偷煮,舍管大爷隔三差五查,所以都不舍得买锅碗瓢盆,就用 1 块钱的热得快,在搪瓷缸里煮面,用不了多久热得快就得烧坏。

现在一般方便面都得 2 块多了,超市里五连包也得至少 12 块。小饭馆里煮方便面一碗 8 块至少。

那年暑假,有个外地的同学来找我玩,我带他去台东步行街,我买了件衬衫 25 块,他给女朋友买了条裙子,好像是 90 多。

下半年,我在超市买了辆自行车,150,按我当时的计算,平时坐公交 1 块,每天骑车出门相当于省 2 块。

在青岛骑了半个月,发现全青岛好像就我一个傻子骑自行车。

半个月后,自行车在超市停车场被偷了。我很伤心,也很纳闷,青岛第二个骑自行车的傻子是谁呢?

为了弥补损失,我经过校内兼职群介绍,去香格里拉酒店做小时工。酒店给小时工的预算是 8 块 / 小时,但经手的外包中介层层盘剥,我们学生拿到手的只有 3 块 5。

就这工作,我还得给介绍人 35 的中介费

干了两个月,第二个月工资没拿到,“领导不在没签字”,“这个月财务出差了”,“出纳不在你改天再来”,就这样连续三个月去取工资都没拿到,就放弃了。

那时候特别羡慕女生。漂亮身材好的做礼仪,只要站几个小时,就能挣 50;不太漂亮的女生,同样是去酒店做工,也不用像我们男生似的得端盘子传菜,只要在桌边递一下菜、倒倒酒,不太累,还一小时 4 块。

回家没有高铁,那时候一般是做绿皮普快、红皮快速,T 字头的特快就已经感觉很快了。曾经潍坊到青岛 188 公里火车要停 17 站,我上大学时已经提速不少,普快也不过挺三四站,特快就潍坊 - 高密 - 青岛,中间只停一站,三个小时。感觉真快。

那时候我在大学里关系最好的哥们儿是老朱,日照岚山的村里人,家里穷的跟我家有一拼,他们宿舍住在平房区,舍管大爷查得松一些,这家伙就喜欢去菜市场花 5 块钱买一大摞煎饼,然后去海边捡紫菜、虾什么的,煮熟了加上老干妈,卷饼里吃。

一晃眼 14 年过去了。

我刚刚跟老朱通完电话。他这老光棍现在一个月也不过四五千,没结婚,花 1000 在青岛租了个一居室。秋天了,梭子蟹特别肥,二三十一斤,当天刚死的螃蟹 5-8 块一斤,老朱下午下了班,就去买两三只,回屋蒸熟,拌上蒜泥,卷饼吃。

我结了婚,有个 2 岁多的女儿,明年老二就要出生了。但我从 2018 年离开北京到石家庄后,工作一直不顺,找了两份工作也都做的不久,精神状态很不好,几乎天天失眠,去年查出了重度抑郁,暂时基本上是靠媳妇吃白饭的闲人。非常着急,盼着想找个压力不大、不太费脑子的来钱门路。

GDP 去哪里了,我不关心。

我只知道,2005 年过去了很久很久了,我一点都不想它。

我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结了婚,买了房,开着我十几万的小卡罗拉出去兜风,在家还有小姑娘逗我开心。

我一点也不想回到 2005 年,去做 3 块 5 一小时的苦工,端盘子端的胳膊充血发紫,还拿不到工钱。

没什么逻辑,想到啥说啥,就这样吧。

知乎用户 南下北上 发表

2005 年我家房子是这样的:

室外:

室内:

2021 年我家房子是这样的:

室外:

室内:

提问者是不是 2005 年就住下图的房子所以没感觉?

补充说明:2005 年我在周口的饭店端盘子一个月 280 元工资,2022 年我在天津上班一个月两万左右的工资。和题主觉得收入没有翻番的情况严重不符合。

我身边的人没有比 2005 年过的还差的,有个远房亲戚倒是有阶层滑落的风险。他爷爷是过去周口地区的一个老领导,他父亲读夜大混了个文凭。靠他爷爷一步一步安排弄到周口市城管局正科级干部,去年退休了。他自己没好好读书瞎混大学文凭也没弄到,安排了一个市级单位上班一个月 2000 的工资。想再像过去那种走他爸的路安排到公务员,以现在这个社会环境基本不可能了。不过他家的生活条件还是比 2005 年要好的。这种家庭不知道会不会和题主有一样的感觉。

知乎用户 280285​ 发表

05 年我上高三,身为土豪的我请妹子吃必胜客,吃得妹子两眼冒星星。对我各种崇拜。

21 年我当上三级高级警长,身为社畜的我带着女儿去必胜客凑合一顿,被孩她妈劈头盖脸一顿骂,“又出去吃垃圾食品!”

知乎用户 maXRomanus 发表

2005 年,我们深圳,开着标志 307,自驾游远到云南,车很少,高速上的【私家车】,除了是粤 B 外就是粤 A 了。我大学其他省份同学说,你们广东人顿顿吃肉,太奢侈了。今天全国哪里不是想吃肉就吃?随便买。农村当时连自来水、抽水马桶都没有。

现在不说家家户户,绝大多数都自建小别墅,条件好点的开丰田甚至宝马 3 系。再不济也是凌派,飞度。再差也有摩托车,大鲨鱼啊,日本产的。吃喝不是问题了。买衣服买肉菜都没问题啊。我小时候有多穷?买不起猪肉,只能买点比打火机大不了多少的杂鱼,奶奶带着老花镜挑鱼刺。

现在想喝喝,想吃就吃,怎么没变化了?

05 年一对阿迪达斯猎鹰足球鞋,有一双就是身份的象征,印尼产的,袋鼠皮,有一对就牛逼了,800 块呢。

现在阿迪达斯在我看来就是垃圾,我不再用穿着去衡量了,我买国产货了,希望中国越来越好,怎么就没感觉了呢?

以前家家户户都有电视套的,电视矜贵极了。现在你们用电视套吗?

以前一口肥肉扒几口饭,现在不是想吃肉吃到饱大陆可以吗?

怎么就没感觉了?

呆湾的小蛙蛙,核食好吃吗?莱猪好吃吗?

知乎用户 忠厚老实方云华 发表

你小名叫大部分?

知乎用户 随便逛逛 发表

说明你家以前生活水平够高。

我是农村人,2003 年海南刚取消农业税,那会儿大家吃肉还不多。小学初中还要交学费,一个学期学费五百块,一头近一年的小牛也就卖 1000 块,一头两百多斤的猪是五六百块,稻谷 5 毛钱一斤,村里镇上干建筑的工人一天 15 到 20 块。两个人上学,要卖一头牛,或者两头猪,或者一吨稻谷,或者当连续当建筑工两个月。

村里都是瓦房,电视机拥有率不到一半,电话拥有率不到一半。路都是土路,下雨天,全是烂泥土,骑自行车经常摔。

知乎用户 WildBone​ 发表

估计题主在 05 年的时候家境就很殷实,生活水平已经处在了一个相当高的位置,所以才不会有特别大的感觉。但对我来说,现在是 2022 年,这 17 年的变化属于天翻地覆,我给你讲讲。

我是 90 后,家是在山东的一个小县城,属于知乎上非常典型的 “小镇做题家”,那种考不上大学就真的只能去种地或者进厂打螺丝的那种,没有其他出路。

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爸妈在镇上工作,属于临时工,工资不高,为了多挣点钱,爹妈还在村里承包了两亩地,一亩地种麦子,一亩地种苹果。

所以我是干过农活的。

那时候小,帮不上太多忙。四月份苹果树授粉的时候,爹妈踩着梯子给苹果花骨朵授粉,我在下面递东西。平时偶尔也帮着干一些给苹果树浇大粪的小事。大粪是很好的农家肥,还免费,比出去买化肥便宜。为了省钱,那时候农村都会定期把茅坑里的大粪掏出来当肥料用。那时候都是爹妈把盛满的大粪桶用扁担挑到苹果园里,我就帮忙用粪勺给每棵苹果树浇大粪。开始时候很臭,闻久了也就没感觉了,浇得很起劲。(那时候苹果是真好吃,脆甜还香,现在都是用化肥,苹果就没那么好吃了)。

六月份的时候,学校会放一个假,名字叫做 “麦假”。这个假期估计只有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那边的农村学校曾经有。顾名思义,就是麦子熟了,给学生们放假,回家帮着家里收麦子。

这要说一下当时的特殊现象。那时候国家穷,没钱建太多的学校,但又不能耽误了教育,于是出了政策鼓励各个农村自己建小学,也叫村办小学。教室通常是大队的土瓦房,村里人每家每户凑点钱请老师。老师也都是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大多数都是本村上过高中的人自己来当。(不要笑,那时候高中毕业生属于高学历,中专毕业可以直接进政府当公务员,不需要考试。)

这些老师大都是本村人,家里也种地。到了收麦子的时候,干脆全部放假,老师回家收麦子,学生回家帮忙收麦子。所以每年麦收和秋收的时候,我们便会放假,供老师和学生回家帮忙干农活。印象里,麦假是放在 “芒种” 左右,小麦成熟的时候,一般是六月初,大约放两周。收麦打麦是个非常赶时间的活儿,割晚了,麦穗爆开,小麦全洒地里,一年收成白费。收割早了,小麦没熟,没法磨面粉。当年,联合收割机还是一种存在于电视里的东西,大家割麦子基本是人工用镰刀一刀一刀地割。割好的麦子被一捆捆地扎起来,再用拖拉机把一捆捆的麦拉到打麦场里,整个流程可以看一下《白鹿原》电影里的场景,一模一样。

我年龄小,没法割麦子,都是爹妈在前面割麦子捆麦子,我在后面把捆好的麦子从地里抱到地头集中起来,方便晚上搬回村。山东六月份就很热了,割麦子那段时间一定是晴空万里,大太阳特别毒。麦穗有很多小刺,在抱麦穗的时候那些小刺会扎到肉里,虽然扎不疼,但会奇痒无比。太阳当头,又晒的汗流浃背,汗水浸到被麦穗扎过的肉上,那真是疼中带痒,痒中带疼,酸爽一批。

到了晚上,被曝晒的皮肤开始大片脱皮,洗澡的时候,手一搓就是一巴掌大的皮被搓掉,整个后背都是红彤彤火辣辣,整晚睡觉只能侧着睡。

那时候我记得家里分了两亩地,一亩小麦一亩苹果。一亩地小麦收成不到 1000 斤,一亩地收成 20% 都要交给国家,这个叫做农业税,这是一个古老的税种,也是中国这几千年的历史脉络的核心之一,这个税收了 2600 年,直到 2006 年才被正式取消。农业税在农村一般被叫做 “交公粮”,剩下的小麦不能自由买卖,都只能卖给粮站,也就是国家统一收购,一斤小麦平均也就六毛钱,辛苦种地一年,收入也就是 500 块钱左右。

为了再多挣点钱,爹妈除了种小麦之外,还承包了一亩地种苹果树。买了小树苗种好,精心伺候三年后长成后才会结苹果,但这时候结果子规模不大,得五年后才能到丰产期。到了丰产期之后,苹果就能带来比较丰厚的收入,我记得每年卖苹果差不多能挣三四千。

所以,那时候爹妈的生活就是平时去单位上班,下班后去苹果园伺候果树和去麦地里看看小麦,周六周末除了干活之外,就是看看我最近的学习情况。

那时候穷,没有电视看,没有游戏机玩,所有的娱乐便就地取材。农村的孩子都是放在村子里散养,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洗澡,到山上摘果子,抓蛇,抓黄鼠狼,抓兔子,抓蝎子,抓田鼠,没事去追别人家的鸡鸭,跟大鹅打仗,还会拉着一群小伙伴去旁边一个高中的垃圾堆里捡垃圾(我也不知道当初怎么喜欢捡垃圾),到别人家的地里薅花生偷西瓜,别人家找上门后被揍一顿,到桑树林里摘桑葚,把衣服染成紫色后再被揍一顿,胳膊摔断一次,腿骨折一次,眼睛受过一次皮外伤差点瞎掉一个眼球,眉心受过一次重伤导致现在还有一个疤痕,特别像包青天的那个。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堆书看,这是老爹工作的便利之处。这导致我小学时候的阅读量远超同龄人,甚至获得一个 “博士” 称号。

也没啥零食,最好吃的就是 5 毛钱一包的华丰方便面,对我来说属于大餐。搞到一包方便面后都会招呼一堆小伙伴一起吃,一包方便面分两轮吃,第一轮是把面饼捏碎了大家分一下,第二轮是把调料包撕开,每个人手心里倒一点,大家舔着吃。

一包方便面可以让一群小屁孩开心一整个下午。

我从小很喜欢吃鸡肉,但鸡腿太贵了买不起,老爹就会买点鸡爪子做一下给我解馋。这导致我对鸡爪的爱好一直到现在,卤鸡爪,烤鸡爪,柠檬鸡爪,虎皮鸡爪等等。

最开心的时候是镇上赶集的时候,爹妈要干农活,就是爷爷领着我步行 10 里地去镇上赶集,每次赶集都会给我买一碗新鲜的豆腐脑和一根刚炸锅的油条。豆腐脑卤水很鲜,倒几滴芝麻香油,加一小勺白糖,撒上一点香菜丁,特别的鲜美。油条刚炸出锅时候,外皮酥脆,里面面筋非常劲道,那时候油条都加明矾,新鲜出锅时候会有一种碱面的香味,香的很。

2005 年时候,我还在读初中,家里距离学校有点距离,走路太远,家里就给买了台自行车。当时特别想要一台捷安特的山地车,但太贵了,当时要接近 1000 块钱一辆,最后软磨硬泡下,给买了一台美利达的山地车。每天放学后都要跟同学一路飙车回家,蹬得飞快,也因此又受过两次比较严重的伤。

山东的春天和秋天是最适合骑自行车的,天气晴朗,微风不燥。夏天虽然热,不过也还好,骑起来风吹一下,也挺凉爽。最难受的是冬天,下雪天时候路面各种结冰打滑,温度降到零下,冷风吹到耳朵上,耳朵冻得受不了,就像一把锋利的小刀在来回不停地割肉。手套也不顶事,手一会就冻麻了,就只能一只手扶车把,一只手缩到衣服口袋里暖和一下,等扶车把的手冻得受不了时候,再换另一只手扶车把。

这样的路,每天来回要骑一个小时,一直骑到高考。

高中三年的苦不太想回忆了,总之那三年直接把我这辈子学习的热情都消耗完了,作为一个山东人,大四时候我一点考研的念头都没有,我这辈子都不想再考试了。跟那三年的备考生涯相比,现在的互联网公司那点 996 简直不值一提。

更令人悲哀的是,考上大学后才意识到,山东的学生那么努力的学习,并不会让整个山东的高考录取率更高,每年录取多少人早就定好了,努力读书只是为了挤掉别人,把读大学的机会抢到自己手里。

山东的考生们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大型社会内卷试验,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2006 年的时候,经济慢慢好起来,老爹为了方便下雨天时候接送我上学,买了单位淘汰下来的吉利豪情。那是我第一次跟私家车打交道。下雨天漏雨,老爹不知道从哪里搞了些密封条给重新装了一下解决了,后来大灯的开关不知道咋坏了,老爹舍不得花钱送汽修厂,就自己突发奇想搞了一个以前农村常用的拉线开关代替了原来的开关,居然能用!就是每次开大灯的时候,得手动拉一下开关,要关闭的话,再拉一下开关,非常的朋克!最夸张的一次是过年拜完年后回家,在路上抛锚了,于是寒冬腊月,我跟我妈硬是推了 3 公里的车给推回家了。

所以我后面买蔚来时候毫无心理压力,冬季续航短有什么可怕的,不就是冬天推车走吗,我十几年前就干过了,还一次性推了 3 公里,经验丰富(手动狗头)。

当时看到大众帕萨特都是一种仰望的心态,奔驰宝马在我心里是不可触碰的白月光。

2009 年县城里开了第一家肯德基,店址在县城的核心商业步行街的核心位置,一个汉堡套餐接近 30 块钱,顶我爸一个月工资的 10%,但依旧让县城的年轻人为止疯狂。彷佛是县城的人们一夜之间跟传说中的美国建立了某种精神联系。那干净整洁的房间,充满了现代感的桌椅,专业的服务,肯德基变成了当时年轻人的网红打卡点。每到周末和放假时候,县城年轻人不是在肯德基就是在去肯德基的路上。当时有个说法,” 你如果想遇到你的同学,只需要在肯德基门口等半小时 “,约朋友见面的地点 99% 都是在肯德基。

在那里做兼职成为了大家羡慕的对象,能请朋友吃一顿全家桶那绝对是富二代的标志之一。

大学时候,只有在过生日时候,爹妈给一笔生日经费,然后可以奢侈的请舍友晚上 10 点之后去肯德基吃一顿全家桶。(那家肯德基 10 点后半价)

现在是 2022 年,作为一个小镇做题家,从小县城跑出,一路跑去广州,长沙,上海,杭州,武汉,基本上具有了在城市里立足的能力和条件。

3 年多没吃全家桶了,主要是一个人吃不完,请别人吃饭又没法吃全家桶。

曾经让我仰望的大众已经随地可见,心中不可触碰不可亵玩的 BBA 也已经变得经济平民化。

每个月的收入比父母多很多。

但是,以上这些,是因为我比爹妈更努力更勤奋吗?显然不是,我的努力程度甚至不及他们的 1/3。

我挣更多的钱,是这个时代所赋予的红利,我更幸运,而不是更努力。

这也就是中国今年人均 GDP 比 2005 年翻了两番背后的意义,让劳动的价值变得更高,而我幸运的赶上了这个时代。

知乎用户 促织​ 发表

这问题就是纯属胡车儿了…..

寻秦记是 2001 年的电视剧. 那会我坐在网吧通宵把它刷完了 (家里没装宽带. 宽带费 1 小时 8 元)

我就记得里边有一个情节, 就是香港人一个月工资, 可以买一台电脑用. 我家里电脑 1.5W 买的. 我爸工资当时 800 还是 1200 还是 1500. 反正就是 800-1500 这个区间.(好像是 95-98 年区间买的电脑, 因为装的是 WIN95. 当时电脑门槛是 5,6000 元. 就是说最低这个价左右. 这事不重要… 因为这个电视的这段剧情印象比较深刻, 就提了一嘴. 这不是重点不要跑偏)

我当时就在想, 香港人得多富裕啊. 一个月就能买台电脑. 用坏都不用修, 直接就换新了.

现在 2022 年了. 谁一个月工资还买不起个电脑了? 向前一步走…?

没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全球范围内, 有几个比中国提升的还快的?

90 年代你家顿顿能吃肉? 80 年代还在饿肚子呢, 90 年代的中国刚刚摆脱吃不饱的窘境. 现在但凡出来打工赚钱的, 生酮饮食都是小意思, 一斤鸡胸肉, 一斤琵琶腿不贵也贵不到 15. 一斤牛上脑, 牛里脊贵也贵不到 50. 你一天能吃几斤肉? 一辈子只摄入肉制品都没问题. 你告诉我说没感觉?

补充一下, 因为评论说有的发达国家人也没有感觉, 为什么中国人非要有感受? 这我得说明白

美国打完南北战争后, 老百姓的生活就已经比中国刚解放的时候日子过的好了… 他们没感觉真的不奇怪的. 他们翻 3 倍也不奇怪.

但是如果你经历过 " 冻耳朵, 冻手烂, 吃不饱,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是比正常一顿饭要高级的存在, 今天能吃肉了真屌, 过年了能穿新衣服了太棒了, 今天是夫妻纪念日, 咱去下个馆子吧, 粮票还有富裕, 咱给孩子换点鸡蛋吃吧, 长身体呢. 油不够了, 面粉不够了, 蜂窝煤不够了, 借点吧. 下个月再还, 铅笔太短了, 劈开铅笔芯还能用, 油笔芯舔一舔, 吹一下还能写呢, 裤子有洞, 补一下吧, 孩子他妈, 还有同色系的线了吗?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费鞋, 大博文, 回力的底都给你磨穿了 "

等等我甚至都说不完的情景. 只要你经历过这些, 再回看现在, 你要说老百姓没觉得生活变的更幸福了, 那你不光是 X, 还是 XXXXXXX 和 XXXXXX

最后一次回应。包括电脑,香港,和摩尔定律的提问一并回答了,

1 电脑,现在电脑的门槛我算 2500 吧,正常有工资的人月薪买得起,6 亿 1000 是平均了所有没有工作的老人,小孩,失业人口,不是月薪不是月薪不是月薪。原文也说了主要是买电脑的门槛。以前是半年收入,现在是月薪能入。

2,那年月香港一个卡车司机就能让大陆女大学生们趋之若鹜,一个香港人月薪能养活 10 个大陆在厂职工。现在呢?是差距更大还是更小?

3,摩尔定律为啥只在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应验了?70 亿人里亚非拉剩下那 50 亿人不是人?你有了你觉得正常,尼泊尔人真想一口浓 x 吐你脸上。

剩下的懒得扯了自己看图吧。

最后一次的回应。当然你们可以再提一千万了疑惑,但哪怕百度一下就有的结论你们就是不愿思考。你们可真对得起你们 60 后,70 后那些给你们提供了完整健康基因的父辈。

刚想起来,有本 “昨日的中国”

挑点富裕地区的 90 年代末照片找回点记忆

我选的都是目前中国最富裕的几个地区。北上广江浙郑州武汉这种

顺便推荐搜索一下包括自然指数,用电,肉类消耗量等指标的可视化数据。其实说到这对错已经不重要了。只是有趣的是引起激烈反对的几个账号,都不约而同的表示,已经润了或者即将润了。。这就有点值得玩味了。你们属于能走的少部分人,且已经走了,却还在指责着中国这些年的成就。你们是国际主义战士吧???心系地球真是辛苦了诸桑

知乎用户 左右乎 发表

2005 年,我村没有几辆小汽车,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车,有的还是两辆车。

2005 年,深圳还没有地铁,现在深圳地铁里程 300 多公里。

2005 年,深圳到长沙的铁路需要 10 小时,现在只用 3 小时,比飞机还快,坐飞机去机场要提前 2 小时出发 + 飞行时间 + 机场到市区时间。2005 年买火车票只能到代售票点买,现在手机敲两下就行了。东北地区大部分城市都开通了高铁。

2005 年,还没有一部手机可以上网流浪网页,手机不能用 QQ,发一条短信一毛钱。今天你的手机可以为你干任何事情,几乎。

西安这样的内地城市,几乎每个角落都翻新了一遍。

这些改变都反映到 GDP 上。

知乎用户 风雨 发表

2005 年,我刚好小学 3 年纪。家住小县城,当时家里只有两个自行车,每天上学需要走 1.5 公里,一家 6 口人住在爷爷单位分的 56 平的房子里。我每晚睡在客厅,零花钱一周都没有 2 元。汽车,电动车都是遥不可及的东西。肉基本一周吃不到多少,那时候洋快餐只是和爸爸去武汉看望病人的时候吃过一次,10 元 4 个炸鸡翅,当时我爸一个月工资 800 元。

第二年在县城买了套 100 多平的房子,借钱全款一共 9 万,家里负债 5 万,家里都挺担心还不上钱的。奶奶会每天 4 点多去大街上卖自做的咸菜。

至于现在嘛,肯德基基本是出差不知道吃啥的时候的选择。牛肉 鸡肉可以随便吃,限制我吃肉的反而是体重。自己也有了自己的自驾车,放假的时候可以带上老婆自驾游,也成功到武汉安家。

不止是 05 到 22 年变化大,我 17 年刚毕业,一个月收入 3000 多,到现在一个月到手上万。我感觉我的生活每年都有提高。我其实挺好奇知乎这么多不满的人从哪里来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sKctG2 发表

说个最简单的,恩格尔系数 + 人均肉类消费量。

2005 年恩格尔系数是城市 36.7%,农村 45.4%,人均肉类消费量 23kg

2018 年恩格尔系数是 28.4%(不分城乡了,合并一起),人均肉类消费量是 58kg

简单来说,这 14 年里,中国人的食物开销占据收入降低了很多,肉类食物消耗上涨了很多,简单的结论是,花的钱相对总收入变少了,但是吃肉变多了很多,gdp 上涨效果是很明显的。

题主说收入,实际上收入是否有上涨两倍呢,实际上,是有的,2005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10493 元,2018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28228 元,虽然不到完整的三倍,但是也相差不远。

题主觉得生活水平没有上升是很正常的,因为生活水平的上升一般人确实难以察觉,而且很容易习惯,但是国际资本不是傻子,如果中国还是一直贫穷的话,一些国际品牌是不会入驻国内的。

最后给个很适合作为生活水平进步的数据,旅游业的

旅游业规模 14 年上涨了快十倍………………..

知乎用户 老颜 发表

恰恰相反,大部分人对生活的巨大变化感受极其深刻。

正如

@曹丰泽

曹县所说,90 年代尤其是 00 年以来,变化改最为剧烈的就是广大农村地区和五六七八线城镇。

这个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进城,融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洪流之中,广大农村地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只要是生活其中经历其中的人,仔细回想不可能感受不深。

回归到医衣食住行来看:

医——新农合医保体系全面铺开,农村死亡率、妇女自杀率大幅下降;

**衣——**90 年代过年没有新衣服咋办捏,就把稍微不那么旧的衣服洗干净,过年时候穿。兄弟姐妹的衣服也都是换着穿。现在是衣服太多,很多都穿不了几次太浪费;

**食——**前几天知乎有个问题,说建国前三天一顿肉,真的是瞎扯淡。也就最近十来年中国人才不用愁吃肉;以前冬天 (北方)哪家不腌几缸大白菜?现在冬天反季蔬菜水果五花八门,想吃就买。

**行——**就说一个,农村基本实现村村 “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气通网),烂泥巴路现在几乎都看不见。

**住——**以亲身经历举个例子吧

1995 年前,我住的是这种房子

1995-2005 年,我是住这种房子

2005-2010 年,我是住这种房子

2010-2019,我住的房子变成了类似这样

还在县城买了房……

这是大部分当地农村居民在医衣食住行基本生活维度发生的变化……

还没说免农业税、免费提供化肥种子农药、提供种地补贴,义务教育全免费等等其他变化

生活幸福感提升何止两番,而应该是 “地覆天翻”!

知乎用户 我变成了一条狗​ 发表

我是有感觉的,而且感觉非常强烈,强烈到不可思议。

我以前是一个农村留守儿童,这么说吧

其实我的童年虽然穷,但真的非常快乐

上山下水,掏鸟窝,炸牛粪,随便招呼一声,一群娃娃就集合了

那会儿去上学都是成群结队的,大家都穷

喝着 5 毛钱两袋的糖水,吃着锁喉桃,大刀肉

一包辣条还能分着吃

如果没有赶集,就几乎没有肉吃,去学校上课还得自己带菜

基本上也都是腌菜,杂菜,这里解释一下什么叫杂菜

杂菜就是乱七八糟的蔬菜,豆荚,甚至西瓜皮晒干以后,随便一炒就出锅。

这种菜有一个特点,很能放,相对于夏天的新鲜菜可能中午吃就带臭味儿了

我们那会儿带菜也是统一用八宝粥壶子

这里说个后遗症,因为小时候的经历,每次吃完装罐头的玻璃瓶总是舍不得丢。

在这种背景下,我长大了,到现在为止吃肉自由,吃喝拉撒啥都不错

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怡然自得

突然想起小时候,村里有个人家有台彩电,那会儿那哥们儿属实是人中老龙凤,成熟又稳重。

提到我小时候农村的生活,再来看看现在那些留守儿童,可谓是不可不惨滴

依稀记得,前些年回去一趟,一个班才十几号人,孩子们回家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没有我们当年那份欢乐。

隔壁的二愣子也开上了 x6,当年我那掏粪的堂哥也开上了 Q5,就连那个大我三岁,被我按在地上爆锤的高矮子,都开上了 E300。(他叫 x 高,结果不长个儿,人送外号,高矮子)

谁又能想到,那时候我们曾经站在天台上一边尿尿,一边幻想能够开上摩托车威风一下

现在大家伙也算是活的略微体面。

生活水平提高归提高,但是非说社会地位的话,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当年我家没融资,没破产之前,不说大富大贵吧,知乎平均水平还是有的,我爸一发财,就把我接城里去享福去了。

那时候我家里的员工工资差不多有个 2k 来块。

但是这么些年过去了,无非就是给到两千多三千的样子。

这时候有人要说了,狗哥,你们家真尼玛抠门

可问题就在于,两三千她就有人来干活儿了啊,这真的也不能怪我父母吧???

小城市基本上都是这个水平

早些年,2k 来块工资的时候,一碗米粉大概是 3 块钱。不加肉的话,2 块钱

一般我是吃 8 块的,我是双份肉加鸡蛋,一个卤鸡蛋,一个煎鸡蛋

凡尔赛一下,不然你们不知道狗哥我小时候家里阔绰过。

现在的话,一碗米粉素的也到 6 块了吧,加肉的话,应该 8 块,双份肉加双份蛋的话,是 18。

我现在也是这么吃的

刚需消费翻了几翻,你个收入翻个倍,没啥意思。

而且最惨的还得是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

我们村当年有个大学生,10 几年前,一个月就能干 5.6k,现在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多大学生还拿不到 5.6k,这才是最骚的。

该说不说,我们的生活水平确实变好了,这个毋庸置疑。

硬件设施也大幅度提高了,但是刚需物价飞涨,属实也是事实。

感受不到的话,大概率可能以前没吃过苦啊。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知乎用户 卫凌贞 发表

从统计数据来看,2005-2017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不比人均 GDP 落后太多。


2017 年,中国人均 GDP59660 元,2005 年则是 14368 元,增长了 3.15 倍。

中国统计年鉴―2018

2017 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 25973.8 元。2005 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10493 元,农村人均纯收入 3255 元,而当年城市化率为 42.99%,可计算出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6366.6 元。增长了 3.08 倍。稍微慢一点,但也差不多。

知乎用户 阅思​ 发表

天天怀念过去的基本没超过四十岁的,还都是大城市里的。

近几年我爹特别喜欢找老同学老朋友聚会,老同学老朋友聚会当然就是讲老故事,我跟着参加了几场,耳朵灌了不少故事。

譬如大学开品酒课,男生们蜂拥报名。

小口细品?没听说过,喝饱过瘾是真的。

为啥现在老一辈 “酒文化” 盛行,或者说服从测试为什么选酒,一部分原因就是她他们当年真的没啥享受,喝两口酒就是人间值得了。

至于治安更别提了,强奸妇女,出差到外地被敲竹杠,运货被抢劫杀人啥的遍地都是。

我喜欢一个 B 站 UP 主叫田野上的繁荣,昵称小刚,大车司机,一般发些日常。有几期弹幕吵着闹着要小刚讲大车被偷油的事儿。

也好理解,B 站一般都是些小朋友,听说有人还会偷汽油,简直新奇玩意儿。

放到当年?路上直接设路障,“讲究” 的问你要钱要命,“不讲究” 的上来几棍子,尸体抛了整车开走。

不说别的,就说最近几日人人心惊的拐卖妇女事件,放到当年还算个新闻吗?

给各位不太熟悉社会政治,但又热衷于谈论社会政治话题的可爱朋友们一个建议,谈论中国社会话题的时候轻易别讲 “想当年多么好”,大概率要翻了大车。

中国社会现阶段的核心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要对准不平衡和不充分(甚至不可持续)火力全开,别跟发展二字过不去。

知乎用户 圆胖肿 发表

05 年时候,家里就一台破 dell 台式电脑,装着盗版的 windows

22 年时候,家里两台苹果笔记本,准备再买一台 m2 pro,把家里还在吃灰的 dell 笔记本 inspiration 放到闲鱼回收,卖了 700 块钱,还有一台树莓派 400

05 年时候,家里用的手机是厦新翻盖,诺基亚砖头,再早几年,学生有台手机都很高级

22 年时候,光老妈就两台手机,轮换着用,还有一台用坏了的平板,准备继续闲鱼回收了,就这样,老娘还准备再买一台手机,因为觉得那两台手机有些慢

05 年时候,暑假去广州玩,第一次去广州,从福州到厦门再到广州,坐的是那种卧铺的大巴,上车一股臭味,是厕所和脚丫子的混合型,一路颠簸,十三个小时才到广州天河客运站,下车后一整天都缓不过来,因为旅途劳顿,太辛苦,一年坐不了两次,后面情愿买昂贵的机票,坐飞机也不愿意坐大巴,后来看新闻才知道,这种大巴非常危险,一旦出车祸,生还率很低的,然后从福州到广州的大巴价格,我记得很清楚,¥600 多一张,但是到厦门中转一下,可以坐那种闽南人经营的私人大巴,偷税漏税,所以价格会低一点,因为票是我老爸给我买的,在福州汽车南站买的,因为这个价格很高,所以我记得很清楚

22 年时候,虽然时速 300km 的高铁线路还未建成,但是我坐动车,提速后只需要 4 个半到 5 个小时,即可从福州抵达深圳,进而坐到广州,旅行体验特别良好,一年坐五六趟往返是常态,价格我刚查了一下,从福州南站出发,¥393 就可以到广州,这么多年过去了,旅途更加舒适了,价格怎么还更低了???!!!这林北不符合经济学啊

我大概是十年前出国的,我经常想,如果当年有现在这种交通通信条件,我恐怕就留在广州那家国企,不出国了,甚至我毕业的时候,都不一定会想去广州,如果福州能找到类似的工作机会的话

这十多年来,福建省偷渡的人数都大幅下降了,福州旁边长乐,福清,都是当年偷渡的大户,现在你再过去看看,尤其是福清,莆田,泉州那边的乡下,到处盖着城堡,拜占庭式,哥特式的都有,你让成长在这种家庭的孩子去冒着生命危险去偷渡?你觉得可能吗?但是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那一辈,就有大量的偷渡的,现在当地人的态度就是,能合法出境,比如亲友担保移民,那就出,出不去就不去了,去了干什么?打黑工?现在打黑工又赚不到几个钱,还违法,还有生命危险,何必呢?只有一无所有的人才会愿意亡命一搏,你看大逃杀类型电影电视剧,比如鱿鱼游戏里面,都是选谁去参与游戏啊?嗯,就是那种欠了一屁股债,又还不起钱的失败者

现在是严防逆向偷渡,在海外福建人,回来要记得报备,做好安全防疫和隔离,最怕不声不响就杀回来,因为海外疫情严重,所以每天我看新闻联播上,福建省境外输入病例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所以如果偷渡回来,对福建省的防疫压力将会造成巨大影响,现在基本上都给放到厦门那边集中隔离

再比如

05 年时候,厦大学生吃的饭,上厕所用的纸,都要自己掏钱买,然后学费是几千块钱,然后厦大一些学生打饭都打出经验来了,要去石井餐厅打菜,因为女生食堂,菜给得多,然后去东苑餐厅打饭,因为男生餐厅,饭给得多,然后喝的水要自己烧,很多人喜欢跑图书馆,为什么呢?因为图书馆的水不用钱,随便喝,你看,学生们为了省那么点钱,到处跑

22 年时候,厦大学生吃的米饭,喝的水,上厕所用的纸,都不需要自己掏钱买,校友之类的包了,所以能干饭的同学,就不需要特意跑远一点的餐厅去打饭了,随便吃,学费还是几千块钱,20 多年,高校学费没涨

有几个东西是 20 多年没涨价的,还逆向降价的,比如火车票,电费水费,高校的学费

你知道国外大学,这 20 年来,高校的学费涨了多少吗?


再补充一个 05 年的事,鉴于评论区有人说到最近的热点新闻

05 年时候,我不是说了嘛,我第一次去广州

那时候广州有一种动物,叫做飞车党

就是骑着摩托车抢劫,光天化日之下,抢劫

而且就在天河北抢,全广州最繁荣的市中心,就中信大厦那附近,体育东体育西那边,现在是不是最繁荣的不清楚,不确定猪肝新城有没有抢其风头,但依旧是很繁华的市中心之一

就那时候广州飞车党已经进化到,提着刀,因为飞车党抢包的话,有些女孩子会抓牢不放嘛,要跟他抢回来,所以后面坐的人呢,一只手里提着刀

你敢抓着不放是吧?刀劈下去,手都给你剁掉

所以一度被抢的人都不敢抵抗太激烈

甚至那个时候,网络上流传一个视频,就是广州火车站晚上抢劫,就是看女打工的下了大巴,骑着摩托就过去抢,明抢,连摩托都是慢悠悠滴开过去

后来看到有几个女的反抗,不让他抢,可能惹火了飞车党,飞车党把摩托放旁边一靠,直接下车,按着女打工的一顿揍,然后把包抢走,那时候这种视频都在网络上流传

广州那时候,有很多站街的保安,手里提着根长棍,干什么用的呢?就是遇到这种飞车党,给他捅下来,所以飞车党白天会收敛一点

那时候广州火车站号称亚洲的罪恶之都,东方芝加哥底特律,出国之后听人家讲笑话,说,在广州火车站能生存下来的人,到底特律等城市,毫无生存压力,就敢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

当时有种说法说,在广州,每个人,都要丢一台手机,这是一个 quota,后来果然在我身上也应验了,我在天河北体育东路那个地方,丢了台手机,被人摸走了,上车时候,有人故意堵在上车的门口,然后我就去挤,一挤,放口袋的手机就被人摸走了,上车之后,一摸口袋,完了,然后找电话亭,那种收费的固定电话亭,给家里打电话,因为扒手还会发短信给家里人,借钱,给家里打电话,让他们不要相信短信

后来怎么治理的呢?

就禁摩,广州全城禁摩,不让摩托车上街,你现在还可以搜索一下当时的新闻,一直到前几年广州才放开摩托车管制,这个是 07 年时候的新闻:

“飞车党”:广州治安之痛 禁摩为防飞车抢夺

你今天看互联网新闻,可能觉得某些城市怎么滴怎么滴不安全,但是在当时,广州,这是我国的超级大城市,都如此不安全,更何况是其他乱七八糟的中小城市了,那时候厦门也有类似的治安问题,就比如以前有种说法说,海沧大桥那边,每天晚上都有命案,当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了,但是治安问题可见一斑,当时各个城市都有这种社会治安问题,后来因为监控的推广和普及,慢慢就消失了

知乎用户 FanFanFan​​ 发表

通常来说,那些对 “GDP 已经翻了两番”,表示没什么感觉的人,往往也是那些会对今日 GDP 增速下降了半个点一个点,就表示有强烈感觉,就给你分析一大堆,以证明经济崩塌,国将不国的人。

而他们在其他一些完全不相干的话题上,观点立场基本上也是成套出现的,且经常表现为,对这些观点立场的态度所内含的意识形态,自相矛盾和不自洽。

这听起来貌似很奇怪,但其实一点儿都不奇怪。中国民间网络的泛键政领域,看着纷乱魔幻,但其实脉络一直都是非常简明清晰的。

知乎用户 踏歌​ 发表

05 年,初二,我一个星期才舍得喝一次可乐。为了省五毛钱,还会买非常可乐。

19 年,我一天一瓶可乐,有时候两瓶。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长期穿布鞋的你终于穿上了回力,高兴,穿了几年你觉得的回力也就那样了,然后又穿上李宁了,爽,穿了几年你觉得李宁也就那样了,老穿耐克阿迪也没感觉了。

长期吃野菜和杂粮面的你终于吃上了白面馒头,高兴,吃了几年你觉得白面馒头也就那样了,然后又吃上肉了,爽,吃了几年你觉得肉也就那样了,还怕三高呢。

长期住平房的你终于住上了筒子楼,高兴,住了几年你觉得筒子楼也就那样了,然后又住单元房了,爽,住了几年你觉得单元房也就那样了,住几年电梯房也没什么感觉了。

长期蹬自行车的你终于开上了摩托车,高兴,开了几年你觉得摩托车也就那样了,然后又开上车了,爽,开了几年你觉得开车也就那样了,哪怕是 BBA。

人呢,总是慢慢习惯当初仰望的东西,然后再贱贱的怀缅下最初的粗陋。

所以,中国今年的人均 GDP 已经比 2005 年翻了两番,大部分人没什么感觉不是很正常嘛,很多人不看数据变化的,看了也用处不大,数字是冷冰冰的,没有情感和知觉的。

怎么才会有感觉?穿布鞋、吃杂粮面和野菜、蹬自行车、住平房…… 不出一个礼拜,立马就有感觉了。

知乎用户 相关规定 发表

证明你不打网游,你在 2005 年能想象到屏幕对面坑你的是个留守儿童吗?

知乎用户 崔磊​ 发表

题主大概是台湾同胞吧?

台湾大学毕业生起薪 16 年后重返 “28K” 青年表示 “无感”

最近 20 年,台湾经济确实不咋地,除了台积电借着半导体的东风日子过得还不错,诈骗犯靠诈骗大陆民众闻名全球、绿党靠贪污腐败赚得盆满钵满外,大部分人的日子没什么进步。

这不,多少年了,台湾大学毕业生起薪没什么变化。

28k 当然比大陆平均水平高啦,但是吧,6 千块的人民币的水平比起大陆一二线城市大学生起薪其实没啥优势。

关键是,大陆大学生起薪是不断上涨的。

台湾如此不思进取,生活和薪水想翻两番,可不就挺困难么。

支持统一才是美好生活唯一的指望。

知乎用户 来自废墟 发表

我倒是很好奇,究竟是哪些人对 05 年到现在的变化没什么感觉?

我经过苦思冥想,终于知道了!确实有那么一部分~那就是,贪官污吏们!!!

05 年这帮蛀虫吃的是满汉全席,吃一小半扔一大半,吃完大笔一挥,很多时候连大笔一挥都省了~因为有人提前把账就结了!

05 年这帮蛀虫就坐上了豪车,公车私用不亦乐乎?

05 年这帮蛀虫就住上了洋房,园林式的别墅~

2022 年的今天,经济发展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提高了,吃得起席,开得起车,住得起大房子(别拿一线城市中心地段的房子跟我杠,05 那些蛀虫住的房子,你现在也未必买得起)

而那些蛀虫们呢?毙的毙,关的关,剩下的也提心吊胆,如履薄冰~对于经济发展,不仅没获啥利,反而感觉一落千丈!

知乎用户 Alfred Cheng​​ 发表

作为汽车话题答主,阿福想从汽车市场和行业发展角度,来探索这十余年间经济增长带来的变化。

一、总销量

下图是 2001-2020 年间汽车年销量统计。

2005 年,我国汽车销量为 592 万辆,其中 576 万辆为国内制造(含合资),16 万辆为进口

2017 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近几年的巅峰,含进口车合计销量超过 3000 万,相比 2005 年翻了 5 倍

2021 年,汽车销量为 2627.5 万辆,仍然是 2005 年的 4 倍有余

二、千人保有量

千人保有量是衡量人均拥车数据的一项关键指标。

只找到 2009 到 2018 年的统计数据,这十年间,千人汽车保有量由 47.3 辆提高到 169.1 辆,翻了 3.6 倍。

2021 年千人汽车保有量数据大约是 210 辆,相比 2009 年翻了 4.4 倍。

当然,比起发达国家,我们的汽车千人保有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制约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提升的不仅仅是人均 GDP,还有人均国土面积,人均道路里程等因素。

三、主销车型及价格

衡量经济水平提升的,除了销量指标外, 价格因素也很重要。

2005 年,中国市场最畅销车型如下。表中可见:

  • 夏利、QQ、美日等是微型、小型车,售价仅仅 3-5 万元;
  • 伊兰特、桑塔纳、凯越、捷达、花冠等属于经济紧凑型车,售价 10 万上下;
  • 仅有雅阁、帕萨特属于比较高档的中级轿车,售价达到 20 万左右。

也就是说 2005 年中国市场以 10 万及以下的廉价、经济型车为主,高档车销量占比很低。

2021 年,中国市场最畅销车型如下。

轿车

  • 仅有五菱宏光 MINI EV 一款特殊的纯电代步车价格低至 3 万
  • 畅销车型以轩逸、朗逸、卡罗拉等紧凑级轿车为主,价格均超过 10 万元
  • 凯美瑞、雅阁等中高级轿车已达到 20 万辆的年销量
  • 宝马 5 系、3 系等售价高达 30-40 万元的豪华品牌轿车年销量都能达到接近 20 万辆

SUV

2005 年时 SUV 市场基本不存在,是 2010 年之后出现的新产品。目前,SUV 已经成长为体量接近轿车的第二大细分市场,与轿车市场平分天下。

  • 占比最高的是售价 10-15 万元国产品牌 SUV,以**哈弗 H6、长安 CS75、比亚迪宋**为代表
  • 其次是售价 18-22 万元的合资品牌 SUV,以**本田 CR-V丰田 RAV4大众途观**为代表

根据统计,2021 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平均销售价格为 16.57 万元,相比 2005 年以 5 万元级别夏利、QQ 为主的市场,价格翻了 3 倍。

四、新能源市场的弯道超车

如果说传统燃油汽车销量、保有量、价格等多方面增长是经济增长顺势而为,那么新能源汽车市场则是国家通过顶层规划、政策引导、最终成功实施落地的长期战略,并且已经收获了丰厚的果实。

销量方面,从 2011 年的几乎不存在,到 2021 年高达 352 万辆,十年时间从无到有打造了一个新赛道。

企业和技术方面,中国汽车行业抓住了新能源时代风口,不仅没有掉队,反而逐步实现了弯道超车,成为了行业新潮流的引领者。

在这次变革中,中国汽车在整车、供应链两个维度实现了突围和领先。

整车维度又可以分为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势力。

经过几年的混战,从数百家造车新势力当中涌现出了蔚来、理想、小鹏三家本土造车新星,它们先后实现了在美股上市,并且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紧随其后,还有极氪、岚图、智己、高合、威马、哪吒、零跑等一大批逐步走向壮大一些新势力。

接下来,还有小米、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宣布下场造车,未来的造车新势力竞争还将十分精彩。

供应链层面,涌现出了一批在**三电技术、智能驾驶、车载互联软硬件**方面具备领先技术的零部件和软件企业。这些企业的出现,为中国汽车全面迈向智能化、电动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电方面,出现了**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动力电池巨头,在世界动力电池领域掌握了话语权。

智能驾驶、车载互联方面,涌现出了**百度 Apollo、小马智行、momenta、地平线、轻舟智航**等一批智能软硬件方案供应商,各大厂商纷纷将目标定在远期实现 L4-L5 级别全自动驾驶,开展一轮一轮的军备竞赛。

五、我与车的故事

最后一部分,我想写写自己这些年与车相关的经历、见闻。

从 2005 年算起到今天,时间过去了 17 年。这 17 年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个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也越过越好。

2005 年时,我还在读书。那时候家里很穷,我的父亲是一个车迷,但他的年轻时代只开过单位的车,从来也没奢望过拥有自己的汽车。

每当看到邻居们买了新车,父亲都会站在旁边一边看,一边跟邻居聊车,羡慕的神情溢于言表。

直到我工作后,家里条件才慢慢好转。

2012 年父亲买了一辆二手捷达,终于成了有车一族。2013 年,我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

你人生中第一辆汽车是什么?

2016 年,父亲将老捷达换成了名爵锐腾,终于开上了新车。

2022 年,我购入了家中第二辆车,福特锐际

全家一起去提车时,父亲感叹道,他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车,但那时候汽车相对于他的收入是天价,根本不敢想。没想到有一天,我们家里居然能拥有这么多辆车。

家里同时有两台车是什么体验?

身边同事们的经历也很有代表性,十多年前刚工作时,同事大部分没车。少数有车的是众人羡慕的对象,直到 2010-2015 年这段时间,越来越多人买车,大部分都是十几万价位的。

如今的同事们,80-90 后基本都有车了,只有刚参加工作的 00 后们没车,而且他们买车的目标大都是 30 万价位的 BBA 或者特斯拉,很少有人会考虑买十几万的车。

我出身于一个经济条件非常普通的家庭,事业也不算成功,至今仍然只是汽车行业一名普通员工。我清晰的认识到,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既是源于自己的努力,更要感谢经济持续增长、和平稳定的大环境。

最后阿福想对那些质疑经济发展的人们说,**幸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全体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靠双手奋斗出来的。**单纯的抱怨、质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与其抱着鸡蛋里挑骨头的心态指责社会,不如从思考和行动开始改变自己。

祝愿每一个认真而努力生活的人,都幸福。


我是阿福 @Alfred Cheng,车企产品经理,经常分享实用的汽车选购知识。如果你对一切汽车相关的东西感兴趣,请关注我。

Alfred Cheng

35 次咨询

5.0

汽车行业、汽车、汽车选购、新能源汽车优秀回答者

汽车盐究员

去咨询

知乎用户 奉义天涯​​ 发表

可能是这部分人的欲望也跟着翻了两番吧

知乎用户 阿好​ 发表

“有部分人”?

那这部分人当年的生活得多好啊……

我妈,普通退休妇女,前国企下岗职工,月退休工资从几百开始,现在终于涨到三千多,定居山东十八线小县城。

她这些年每次来美国,都是大失所望:传说中的美帝国主义就这样啊?还不如咱山东老家呢!咱回国吧咱回国吧咱回国吧,中国多好啊,吃得好玩得好生活好。啊呀真不明白为啥那么多人非想来美国……

我表示呵呵:你再想想,要是 20 年前,让你来美国,现在这条件,你舍得回国?

我妈讪讪的。

她现在有底气嫌弃美国,是因为她如今在国内,冬有暖气夏有空调、肉蛋禽奶餐餐不断、出有汽车入有车库、上午恒温游泳池下午小区乒乓球晚上广场太极拳、楼下一公里范围内配有菜市场卫生所运动场…… 她过得滋润,当然可以鄙视昂撒蛮夷。

但是二十年前,有这些?

没有!

没暖气没空调没汽车没游泳池没乒乓球没广场舞…… 只有我读大学欠的一屁股债!

“有部分人”没感觉就没感觉吧,反正我们有!——感觉大到,可以从 “仰望美帝” 升级为“鄙视美帝”。

【请勿人身攻击我家老太太,就初中毕业没啥文化不懂啥 996 内卷 GDP 美元霸权芯片光刻机之类的,就普通退休老太,只能看到自己身边的日子,不敢对美帝有不敬之意。你美第一,你杠就是你对。

知乎用户 FFF 团长​ 发表

2005 年,我五姨比较穷,用的小灵通,我爸妈比她有钱一些,用的波导手机。现在他们都喜欢在微信上放些抖音的精神污染。

2005 年,我家的电视是 25 英寸的华强彩电,之前还有个很小的黑白电视,被我拿来打小霸王打报废了。现在我们三家(他们都各自再婚了)的电视一共是六个,其中三个是 40 寸以上的 4k 电视,我每天下班都要拿来玩 PS4。

2005 年,我家没有电脑,我每周会去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玩三国群英传 3 和梦幻西游,我以为我家永远买不起电脑。现在我已经两个月没在家开电脑了,感觉没啥好玩的。

2005 年,我看动画片基本靠租碟和看点播台,网吧里流行追火影。现在掏出手机,一个星期就是二十来部动画要去追。

2005 年,坐客车去一趟成都 35 块,要一个半小时。现在坐客车去一趟成都还是 35 块,要一个半小时,但大家基本都坐高铁,40 块 25 分钟。

2005 年,我希望自己这辈子能去一次北京。上个月我刚办好护照,打算明年去东京看奥运会。

知乎用户 黑旋风李白​ 发表

05 年的照片没有,95 年(那左右)的有一些。

你没感觉是因为你没记忆。

知乎用户 欲说还休​ 发表

2005 的北京,遍地是垃圾到处臭水沟,三环外就有庄稼地了。我还记得很清楚,每天拉着媳妇手从灯市口走回潘家园,一路上要躲多少脏水坑,护城河的水整顿了一次还是泛着臭味。

2005 年的北京,有钱人家都是开白牌车的,随便违反交通规则,出入酒吧夜店。我爸开车跟白牌车发生剐蹭,小兵下来就要打人我第一次见我爸忍气吞声。

2005 年的北京,流行的是 10 几块钱的小耳钉,海盗船是高端饰品。

2005 年的北京,满大街的自行车,一双一千多的耐克是多数家庭负担不起的,假鞋店三四百一双就挺不错。

2005 年的北京,必胜客是体面餐厅,天天下馆子的是败家子。

2005 年的北京,政府窗口办公人员态度都很差,公检法交警消被百姓戏称土匪。

我觉得今天生活水平比十几年前有了很大提升,不只是经济,更是民主和平等。

知乎用户 非正常人类研究者​ 发表

说没有感觉的,可能这些人在 80 年代就已是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有车,上桌有肉,国内飞机随便跑,国外销拼买到手软了吧。

我 87 年生于皖南山区农村。家里有爷爷奶奶,叔叔,小姑 + 我爸妈和我。爷爷在县里的船队工作,爸爸是做木工的,妈妈是乡里的妇女主任(后来发不出工资不干了),外公是开了木材加工厂的。

这些条件在当时农村里,可以算的上是相当不错了吧?然而。。。

先说一说穿衣方面

90 年初,当时条件还是很差,因为我妈妈,小姑都是裁缝,所以衣服基本上都是扯布回来做。

冬天就做棉袄,夏天就做裤头。我记得有一年过年,我叔叔给我买了一件绿色的棉袄,我们那边叫化雪衫,那可让其他小伙伴都羡慕了好久。

小时候鞋都是自己家做的,冬天做的棉鞋,春秋做的单布鞋,下雨出去就不穿。再后来大点,下雨就有胶鞋穿了。

夏天要有一双漂亮的塑料凉鞋,能自豪一个夏天。

我记得 94 年,我们那边流行雪地鞋,质量特差,鞋底没穿多久就会拐到一边,就这鞋子,当时我外婆给我买了一双,我穿拐了不舍得扔,左脚换右脚,接着穿。

小学时候穿的最多的,还是老式的改放还,哈哈,就是解放鞋。穿到鞋底都要磨没了,才扔。鞋梆子坏了底子好的,还要拿到修鞋的那去修。

衣服鞋袜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到现在,我还是一双鞋能穿四五年,一件衣服能穿好多年。小时候的习惯改不了了。

再说吃的方面

我能记起的最早的时候大概在 90 年的时候,爸妈爷爷叔叔小姑都在外面打工,奶奶一个人在家带我,吃饭没钱买米,东家借西家借。实再没有米的时候,就把存的锅巴放水里煮,加点菜叶啥的,跟猪食差不多。菜就是万年的豆腐,青菜,咸菜。肉什么的,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的到一点,平时根本看不到油星。

或者叔叔在家的时候,就会跟村里其他人一起,夜里去偷隔壁村的什么玉米,红薯,或者到放鸭滩上去下套,套到鸭子鹅拿回来吃,这些小偷小摸的,在当年真是太多了,为了能吃饱,真的啥都干过。

爸妈叔叔小姑他们打工都是半年一回,当时最期待的就是爷爷从船队回来,都会背着一个网袋装了好多水果,当时是最幸福的了。到了冬天下雪,家里没东西吃,就饿着。零食方面,基本上没有。除了家里来过年过年,或者家里来亲戚,亲戚带来的点心,平常基本上就没啥吃的。记得当时最开心的就是能找奶奶要 2 分钱,到小卖店个桔子水喝。

再后来大一点 5 岁左右,因为我妈,小姑,叔叔都在外打工,所以每次回来都回带一些农村看不到的食品,比如方便面,当时村里小卖店都没的卖,我那时就能吃到一包,感觉比肉都好吃。

95 前年,过年过节肉,鸡什么的,也少的可怜,家里养猪养鸡了,到过年能多吃几口,没养的年份,就不能放开了吃了。

95 年后,我爸开始做啤酒生意,家里条件开始好起来了,吃肉什么的都不是稀罕的了。尤其到了 98 年,当时家里生意好,又赶上家里造房子,伙食巨好,家里帮工的大人们又心疼我,鸡呀肉呀什么的,都让我吃,给我一个暑假喂成了个胖子,本来我瘦的排骨一根根的。

再后来 05 年上高中时,家里基本上想吃点什么就能吃点什么了,不用担心吃不饱吃不好。

这还只是从 90 年到 05 年。已经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了。

再说住的方面

刚出生时,家里是草屋三间,90 年发洪水,草屋被洪水冲掉了,再盖了前后两间的水泥砖瓦房,面积大概最多能有 50 平。

前面一间是厨房和堂屋,后面一间左右各两张床。就两张床,要睡我爸妈,小姑,奶奶,我。爸妈带我睡一张床,奶和小姑睡一张床。爷爷和叔叔是船队工作,所以不怎么在家住。要是回来的话,那就只能再到亲戚家挤一挤。这间房子,95 年还是 96 年发洪水把这间房子又冲倒了。

90 年我爸妈借了两千多块钱,在这个水泥砖房边上建了三间正屋,这是我家真正意义上的房子。

98 年叔叔结婚,在倒掉的水泥砖房子地基上盖了两大间的砖房,是水泥平顶房。一间大房间给叔叔结婚用的,另一间小房隔成前后,前面是堂屋,吃饭啥的,后面一个小里间,给小姑睡。盖这间房的时候当时还出事了,大房间的平顶在浇水泥顶的时候预制板没有弄好,塌了,好在没有人受伤,塌下来的水泥石子就弄了大房间的地平,所以大房间的地平就小间的要高三寸。叔叔结婚后,就到县城住到婶子的厂里,当时婶子在县里的缫丝厂工作,厂里分了房子。再后来叔叔家也在县城买了房。

02 年小姑嫁人,当时嫁过去,姑爷家里也是三间土房,姑爷的父亲还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姑爷家里兄弟姐妹四个,姑爷自己在另一镇上做废品回收,手里还存了不少钱,后来在县城买了一房商品房。

13 年,我爸妈在村头买了一块地皮,盖了我们家真正意义上的第二套房,楼上楼下三层,面积大概有 800 多平,带前后院一起的话,有 1000 多平的地方。从我有最早的记忆开始到现在,我们家在住的方面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以前家里是没法洗澡的,要弄个大澡盆,烧一大锅水,洗澡就在盆里洗,不冷的时候还好,太冷了,要挂个澡帐(不上岁数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是什么),要不没法洗。去澡堂那是件大事,不是想去就能去的,澡票我记得大人是 5 毛,小孩子 2 毛,不便宜。所以不能经常去澡堂。

其实我爸做生意后,家里条件就慢慢好起来了,但是因为原来的房子硬件不好弄太阳能马桶啥的,所以就一直没装。直到 13 年建好房子,家里才安上了热水器,马桶,空调。正式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再说一说出行方面

90 年初,出行就是自行车,那可真是伤痕满满,我爸骑车带我,我的脚卡后轮里了,脚后根被刮掉一大块皮。我妈骑车带我,下坡的时候刹车,我手指卡到龙头刹车控制的那个半月牙铁片里(见过老式自行车的应该知道),给我手指夹暴开了。

我有记忆的关于自行车的最早的场景是,我爸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和我妈到隔壁县去买蒸笼,去的时候还可以,我坐前面大杠上,我妈坐后座。回来时,带着蒸笼,我爸就先让我妈在原来看着我,然后骑车把蒸笼往前带一截放下,再回来带我妈和我,就这样累了几十公里。我爸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当时是怎么做到的,都觉得不可思异。

再后来 95 年我爸做生意,买了啤酒厂给配了一辆三轮车送货,那时就神气了,天天有车三轮坐。

再后来 05 年三轮换了五菱宏光。这个五菱我爸开了十来年,直到 17 年才换了一台荣威。

再说教育方面

我 6 岁,93 年到了可以上学的年龄,村里老师弄了一个学前班,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我妈在地里干活,我坐在地边跟她吵着想去上,可是没钱上。我后来就一直在老师家的门外看着村里的其他小伙伴在里面上课,还不敢靠的太近了看,就远远的看,怕被人笑话。

上小学时,每到开学都要带着锄头,扫把簸箕到学校,把操场上的草啊啥的都弄干净,然后第二天再报名。

我记得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报名费才 30 块钱,就这还有不少同学家里不能及时交上来。

当年用铅笔都是削到短的手握不住,还要弄个竹技套上接着写。橡皮啥的都用到变成小鼻屎一样了,还不舍得扔。

偶尔有同学买一支自动铅笔和转笔刀,能被全班羡慕好久。

我记得上二年级,有个同学拿了一个特高级的铅笔盒上学,结果全班都轰动了,甚至有些高年级的学生都跑到我们班来看。这种情况,现在说都没人信。

再说娱的方面

能记起的上小学前,叔叔给我买了一套积木玩具,就最古老的那种木头块,不能拼接的,只能一块一块往上堆,或者在地上排出房子啥的图形的那种,我玩了好长时间,就这样的玩具,村里好多其他孩子都没有。

小学三年级前,玩的最多的就是画片纸,要么就是偷别人家粪桶的铁丝圈来滚铁环,或者到哪掏个鸟,捡个墨水瓶到土墙洞里掏蜜蜂。最好玩的就是到乡里医院的垃圾堆里捡注射器,可以打水玩。

记忆最深的就是 90 出来的那种塑料的面具,里面味巨大的,还塑料的剑啥的。当时有个邻居给他儿子买了一套,也不给我们玩,给我们馋了好久。

春天就到处掏鸟,抓蜻蜓,放风筝,风筝还是自己用捡来的报纸自己做的。

夏天就是钓鱼,到河里洗澡。要么就是下下象棋,或者做个弹弓,捡一包小石子到处去打鸟。当年人人都是神射手,弹弓个个都打的巨准。电视也不是天天能看,每天下午必停电。中午放学能看一集七彩红,晚上回家能收到动画城就感觉到了天堂,明天上学可以吹一整天了。

下雨的时候就到处去小沟里摸鱼,手都不知道被割伤了多少次。也亏是命大,没有死于什么破伤风

到了冬天,快过年了,玩的最多的就是炮,各种擦炮,摔炮,炸鸡炸水炸牛屎,什么能炸不能炸的都玩过。

过年的时候,有个邻居的太公,会扎灯笼给我们小孩子,我记得给我扎过兔子,有轮子可以在地上拖着滚,过年我们大伙就人手一个拖着兔子灯笼黑灯瞎火的到处跑。

98 年我家里生意好,我们家在村里买了第一台彩电,当时黑白电视也不是家家都有的,我们家还算不错了。

到 98 年当时流行小霸王学习机,我们全村就几个孩子家里有,当时空了就全围到他们转,想蹭着玩。再后来 03 年我自己也买了一台。

00 年时,当时还时兴听磁带,几个同学合伙买个随身听,买磁带轮流传着听。当时我记得特好玩的一件事是和一个小伙伴,放暑假从村里骑自己车去县城买磁带,老板要 5 块钱一盘,那个小伙伴还价 3 块,磨了老板一个多小时买到了,回家我们还在路上偷了几个西红柿回家吃。哈哈。

再然后 05 年,就有了 DVD 了,周杰伦,东京冷啥的,一发不可收拾。

09 年大学毕业,买了第一台电脑,当时加显示器一起一共 4890,我一直玩到 17 年,还可以玩帝国时代。前两年这台老机子拆一拆,又淘了点配件啥的自己攒台电脑放老家,还在继续发光发热。

娱乐方面也有惊人的变化,从撒尿和泥,到一些电子电影视听方面的变化,这是相当大的。

以上我的衣食住行、娱乐、教育方面的感受,可以说,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家在我们最初 80 年代未条件算差的很了,到我爸 90 年代做生意开始,慢慢条件好起来,后来 10 年亏掉不少生意,要不然现在更好。

这种变化不是我们一家的变化,是我们整个村,我们邻居家,朋友家,亲戚家,都从一穷二白,土墙房换小楼房,家家有车。这些变化都是肉眼可见的。

-————————– 分割线 ————————–

就是近 10 年,我的感觉也差距也很大,我 10 年到上海工资 800 块,租的农村自建房 350 一个月。

现在工资翻了几十倍,住的也是小区电梯房,一次房租都要赶上我 10 年整年的工资了。我能知道感觉到的在我身上一年一年的变化。我老婆比我小 7 岁,她的童年生活,虽然也没有好到哪去,但是比我小时候真是好太多了。

所以我老婆搞不懂,为什么我一个大男人针线活那么好,为什么我一双鞋、一件衣服可以穿四五年,为什么我那么爱吃红薯煮饭汤。也搞不懂为什么我不爱吃海鲜,爱吃白菜豆腐豆干。一代人和一代人的差距是很大的。这就是时代的变化。如果说感觉不到,要么你出生就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要么就是没良心。

知乎用户 路人甲​ 发表

你说的这部分人是高华和公知

2005 年高华和公知领 50 美分可是 3.5 元人民币,发 1000 篇反华造谣贴就是 3500 元,远超那时的人均工资。

现在美国的经费没变,任然领 3500 元,还达不到人均工资。

所以更加恨这个时代了

知乎用户 麻油 发表

你说 2015 年和现在比没感觉也就算了,2005 年是什么鬼?

上海 2005 年,一般人,大量行业新员工入职月薪 800-1000 元,没有社保,没有加班费,做六休一。大量小微企业,老板出门是助动车,更别提员工了。出租车起步费 11 元还是 12 元记不清了,公交车 2 元,地铁 3 元起步。吃的倒是比较便宜,5 块钱一份猪排饭,量很大,放现在估计 25-35 元左右。衣服一般三五十块,好一点的上百,住房石库门筒子楼和六七十年代造的五六层的公房占绝大多数。偷自行车的大有人在,基本没人去报警,反正肯定是找不回来的。小市民,偷水偷电的人不少。

但是现在工资也涨了啊,2021 年,上海大多数行业新员工入职,到手起码 3000-5000 吧,社保是强制交的,做五休二或者每周 40 小时。小微企业老板出门开私家车,普通打工族也能开车,出租车起步费 16 元,公交还是 2 元,地铁还是 3 元起步。吃饭是贵了点,点个外卖 20-30。衣服一百到两百,石库门房子基本全拆完了,六七十年代的公房还有,入住新高楼小区的人越来越多。街上一堆共享单车,没人去偷了。偷水偷电的也基本绝迹。

疫情后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大量快递放小区门口,没有监控,纯凭个人自觉,几乎没有乱拿别人快递事情,这跟我印象里的上海人素质,不可同日而语。可见人民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知乎用户 流浪的蛤蟆​​ 发表

07 年出的 iPhone 一代。

那一年,我去北京参加个会议,举办方是方正公司,参会者都很有点影响力,……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吃饭的时候,某位大老板拿出个 iPhone 一代,全桌人传了一圈,啧啧称奇,我虽然不好奇,也被传到手里,摸了一圈……

今年 2022,还会有人这么土包子,把一台苹果手机当成什么新奇玩意儿,在饭桌上传一圈吗?

看这个帖子的人,十个人里头得有五六个曾经或正在使用苹果手机。

一台苹果手机,会被一群还算有点身家的人,当个稀罕物传看的年代,也不过才过去十五六年……

知乎用户 Mazi Chang​ 发表

中国社会对于经济发展的感受出现明显的碎片化应该是从 16 年涨价去库存开始的。

也就是说,从八十年代开始到 16 年,这几十年几乎所有人的这一个五年都比上一个五年过得好。

16 年涨价去库存毁掉了一批大学生的奋斗梦,但是收到钱的政府把钱投进了真正的底层,也就是扶贫工作的受益者们。

而经济环境最好的时候截至目前应该是 18.19 年。

换言之,如果你说你 2022 年的生活没有 2019 年的生活好,那么可能有很多人跟你一样。

如果你说 2022 年的生活不如 2016 年,那么你可能是在阶级跃升档口碰见房价暴涨的那批人。

但是如果你说你 2022 年的生活甚至跟 2005 年比都差不多。

那我只能同情你了,如果你惨成这样,那上网来找认同感做一些自我安慰还是挺合理的。

知乎用户 zhangliang3127 发表

虽然生活压力大。可要说生活质量没提升你有点儿胡说八道了。没提升你现在拿锤子上知乎呢

知乎用户 湘西老土匪一名 发表

可能题主是 95 后,你压根就没有在当时经历社会的毒打,你说你能有什么感受?05 年咱们去各地做项目,是包一个双排座,连货带师父一起,坐不下的人就坐货厢里。如果项目时间长,就买被子、吃食堂,住单位的活动中心或者租民房。工人的日工资是 80-100,时间足够长,可以讲价到 60.

现在的师父,你说在那个县,要几个人,项目清单发给他。要么分包,要么点人头算钱。别人自已开车去,一车坐不下,再来一辆。人工 260-350 之间,带车到处跑加油补和车租。

如果这还是人的生活,我还可以给你比宠物的生活,05 年前后,咱家的猫咪,是我和父亲到农贸市场买的小鱼干,最便宜那种。捏碎了拌在饭里,这就当猫粮了。我家现在的大白兔,现在光兔粮就有三种口味,还有两种干草。

当年上个淘宝,那些大姐都找我老婆代买,现在,你就看设了多少个取货点。每天单位各个垃圾分类箱,包装盒得拉几车出去。以前还一家人逛街,按季买衣服,鞋。现在只看折,只要有折就有买的,永远有折,那就采购不止。05 年上班都没几个吃外卖的,现在到家里了,还有点外卖的。把厨子点到家里,整一套席面都行啊。

05 年和现在不能比,但 85 年和 05 年也不能比。两勺素食,吃一斤白米饭,中午吃完,顶不到下午开饭,你试过没?冬天你勾搭的小姑娘,给你织个围巾,得省一个月钱买毛线,低年级的小朋友提着火笼上学,还得提一小口袋碳。到 95 年代上了大学,抽个烟嘛,还得按根买。99 年大学毕业正式工资 326 块,算了,果断南下。第一天到财务那里办卡,直接往上打了 4000 多,我还没上班呢,这财务大姐乍长的这么貌美如花呢?她说,暑假有两个月,给你算上了,我对广东是有感情的。

人就是这样的,长期泡蜜罐子,是想尝下其它滋味,咱们什么味都尝过的,能一直吃甜。

知乎用户 伏罗希洛夫剑士 发表

摆脱温饱线以后的进步,都是不如吃上第一口饱饭,第一次不用为体面衣服发愁,开上第一辆小轿车时,所产生的那种因生活质变带来的幸福感那么震撼且直接的。

知乎用户 七海千秋 发表

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不同群体的获益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群体对于经济增长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刨除权贵不算,单论普通人,有两类人在近十几年的经济增长中获益最大:一类是出身于农村、小镇,成年后进入城市,或者自己的故乡被城市化了的人;另一类是大城市里有不止一处房产的原住民。

小城市中产阶级是对这轮经济增长感受最弱的群体之一。这个群体有这样几个特点:

1、在十几年前的生活条件不算太差,比小镇、农村的人好得多,比大城市的人也没差太远,因此也不太觉得近十几年的变化有多么翻天覆地。

2、几乎没能直接享受到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发展带来的高收入,因为小城市确少这类产业。

3、极少能享受到房价暴涨的红利。小城市的房价在 2016 年棚改货币化之前涨幅不大;在 2016-2018 的棚改货币化中确实大涨了,但是小城市购房者倾向于买新房,二手房容易陷入有价无市的状态。出租的话,小城市的外来人口少,所以也租不出太高的价格。

4、如果离开故乡,进入大城市发展,也要受到大城市房价暴涨的收割。每月交完月供以后,剩下的钱往往并不多,实际生活质量和自己十几年前在故乡时差不多,甚至可能还会有下降。

如果是这样的群体的话,确实有可能对 2005 年以来的经济增长没有什么感觉。

知乎用户 秦一鸣​ 发表

温水煮青蛙,渐进式改变会麻痹人的感知,每年改进一点所以没感觉

要是你从 2005 年直接穿越到今天,才会有那种天翻地覆的震撼,最能感受这点都莫过于十年前出国的华人,这几年回国都感觉大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知乎用户 问天买卦 发表

96 年生人路过,

03 年我爸爸的两个朋友送了我一桶肯德基全家桶,那一桶就值那两个阿姨八分之一的月工资,直到今天我都不敢忘,这是什么样的交情 [捂脸] 小时候我真的不懂事,看别的小孩玩遥控车,我也想要,那一辆就是我爸爸一个月四分之一工资。

记得我爸爸给我买货一串臭豆腐,当时 3 块钱一份,我有点害羞,装作不想吃,一回头被我爸一口吃完了。

还有一次我爸买了一斤烤鸭,8 元,相当于我爸五十分之一的月工资,实在是太好吃了,走在路上我偷偷吃完了,我爸装作很开心地又买了一份,今天想起来心里都有点难受。

今年 22 年,离我第一次和爸爸分开只过去了十九年,但是我们家的生活环境变化真的很大,家里买了两套房,基本上每天都可以吃肉,逢年过节可以买些牛羊,但是依然不如 03 年时富有的那些人日子过得好。

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很多,不过也是每况愈下,15 年时大家都意气风发,这几年越来越觉得意兴阑珊。

评论区一群小宝贝看的洒家生气气,03 年左右制造业工资 400 元很稀奇?

知乎用户 云卷云舒 发表

小时候去麦当劳肯德基过生日,现在跟朋友出去恰饭嫌下馆子贵去狂吃疯狂星期四和 m 记 1+1

知乎用户 轻工制造兔 发表

2005 年。

我在家乡河南的一座小城市里,当时上高中。住的是一套楼梯房,五楼,90 年代的家属院,面积还可以但是户型相当奇葩,是个两室一厅客厅还没窗户。

班级里基本都是农村和县城来的,而我是城中心的,家里又多是公职单位,因为父亲去了沿海做生意有点小钱,所以属于绝对的上流阶层。我爹给我买了一部 NEC 的彩屏手机,当时班上只有一两个人有手机而我这个又是高端货,一时间成为了最靓的仔。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也没钱买车,哪敢想啊,如果有一天能买辆汽车简直就是太牛逼了。而三年后跟初恋分手,当时年少的愤恨就是以后我要买辆宝马让你后悔。当时的 qq 心情上写着,十年后再见,还记得坐在火车去广东上大学,在车窗边想着,要记住这一刻,因为这将是人生之路走向变幻的路口。

2022 年。

人到中年,十年之期早已过去。qq 心情在某一年改成了,走过生如夏花,踏上平凡之路。在长三角珠三角两套房子一辆车,贷款不低但是还能接受。有了两个娃,一个人挣钱养一家,工作朝八晚五不加班,和媳妇是大学时代走过来的感情稳定,家里略有结余。有时候躺在沙发上看着一百寸大投影,或者掏出手柄来一把 PS4,就会有所感慨,终于也算是过了一把资本主义的瘾。回想起童年少年也是恍若隔世,感觉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

1990 年。

我刚出生,一家人住在一个单间里,厕所和厨房在一起。羊肉串一块钱 7 根,我一个人能吃两块钱的,大人舍不得吃都给我。这种机会当然也不常有,总是要有些节日做理由。父母喜欢旅游,带着三四岁的我走过了大江南北,坐绿皮火车,人睡在车座下面,椅子靠背上,行李架上。90 年代的中国充满魔幻感,现在的年轻人在国内是看不到了,去印度孟加拉的话倒是可以体验到。

1927 年。

我爷爷出生了。经历过抗日战争,少年时期颠沛流离,数十年后我去湖南凤凰玩,爷爷让我去拍多点照片,因为他当时逃难到凤凰在一个教养院生活过一段时间。至于后来的饥荒,兵难,花园口决堤,水灾,旱灾,人在动荡中死去,无论你出身多么高贵,理想多么远大,都死在路上荒野上,和一条狗没有分别。到后来十年动荡,右派 20 年,奶奶卖血养家,经历了很多磨难。即使这样,年少轻狂时曾问过他对教员的看法,回答是,教员心是好的,方法错了,但是瑕不掩瑜,再怎样比着解放前,那也是好太多了。

生活水平有没有翻倍,这个没法量化,我不知道,但是在我个人身上,用翻天覆地也不为过。更别说我当时略显穷困的高中同学们,现在大多有房有车,有的在上海北京也安了家。而我的爷爷,从人不如狗的出生,到盖着党旗体面的离去,我的奶奶晚年沉迷在电脑上斗地主,过年过节儿孙满堂各种食物塞满冰箱挂满阳台,这是他们年轻时,无论如何都不敢想象的晚年。相比父母作为公职人员的社会地位,我现在的阶层无疑是下滑了,但是生活的确比以前好太多太多了,在时代的浪潮中,个人的努力不值一提,越到中年越认识到稳定的环境,食有鱼居有屋的可贵。

知乎用户 者也​ 发表

我想起了我第一次去高档超市

那是快 20 年前吧,我家当年也步入中产往上了,就去了一个当初超高级的进口大超市。

进去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些玩意儿也有人买?

矿泉水 17 元,而当时很多矿泉水才五毛钱。巴黎水和依云什么味我不知道,但主要成分肯定是水。

冷鲜肉区更是吓人,猪肉比牛肉贵,牛肉比海鲜贵。这么说吧那会儿火锅店打价格战,羊肉一块钱一盘,这里买二斤肉的钱我能实现半年羊肉自由。

然后水果区是最让我震撼的,当时菠萝是五块钱两个,算是高价水果了,这里一个菠萝收了我 61,比较震撼的是他切开一个后发现里面并不完美,直接扔,切第二个,而且一多半都切了,只留一点精华。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老佛爷也不过如此吧。

转眼间,20 多年过去了。

我推着小车在麦德龙超市里,巴黎水和依云都是论件的大路货。m5 澳洲牛后精品美国冷鲜牛肉那 875 一公斤的价格依旧让我咬手。临近门口看了看 300 一盒的车厘子和 99 一个的西瓜表示离水果自由还很远啊。不过这种超市现在到处都是,而且装修很平民化。而这种 “平民级” 的消费却已经物似人非。

这十几年不是固定的刻舟求剑,而是一个阶级的提升。而伴随着这个阶级的提升,同步的消费圈子填补了你的方方面面。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前,日本可能收入是你一百倍人住的没有供暖发木板房子,肉和水果的自由度可能还不如你。只是因为配合他的圈子不一样。

当然了,一分钱一分货,随着你的发展食品安全,服装舒适度等等问题肯定是越来越少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部分人是年龄太小,没经历过 05 年的生活,还是何不食肉糜,没经历过生活?

人均 GDP,归根结底也就是谈到钱嘛,钱用来干嘛?很大一部分用处就是改善衣食住行嘛。

那咱就回忆回忆,05 年的衣食住行和现在的区别?

衣:05 年我妈一年买 2 件新衣服,现在一年大概是 5 件左右。

食:05 年我家吃不起芒果、榴莲(那时热带水果真的好贵),水果基本就是西瓜、苹果、梨,一个季度吃一次火锅(是真吃不起);现在各种水果变着花样吃,一周吃一次火锅,甚至经常买点活海鲜吃换口味(坐标四川)

住:05 年我们刚搬新家,房价大概 1500 吧,现在同地段的房子大概 3500。住这一块,确实是涨了不少。

行:05 年出门我们一般坐公交,嫌打车费钱,现在都是自己开车;05 年去省城坐大巴车费 57 元,耗时 2.5 小时,现在高铁 79 元,耗时 40 分钟;05 年坐飞机想都不敢想,现在坐飞机是常事。

就这还是一个三线城市普通收入家庭感到的最基本变化。还有其他的呢?

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网购、旅游、健身,这些 05 年在我家是不敢想的;

基础设施的改变:比如 05 年回老家农村的路程要 1.5 小时,现在只要 30 分钟;

生态环境的改变:比如当年闻都不敢闻的河水现在一大堆人下河游泳;

治安的改变:这点想重点说一下,当年我们当地的黑恶势力有多猖獗,恶霸承包拆迁安置房,当时有个质检人员说用的钢筋数不合格,那个恶霸直接找人把他毒打一顿,活生生 “打” 成了合格。现在你去动他一下试试?

当然,你可能会说这些东西都不算人均 GDP 上升后带给 “个人” 的改变,但这些东西的改变都是需要钱的,而改变后的直接体验者又是我们个人。

我家尚且如此,农村呢?我老家,川南的地级市,在四川算是中等发展水平了,05 年的农村怎么样?

那时候的农村就是噩梦。自来水没通,生活用水需要去井边压起来,挑回来倒在水缸里;燃料用的是干柴;经常停电;不敢生病,对你没听错,是不敢生病,一生病就意味着家里经济大出血,因为那时很多农村没有农村医保。那时候甚至有患肺结核,因为医不起病活活咳死的老人,现在这种情况你敢想吗?家电买不起,好多家庭还看的是黑白电视,装的天线那种;没有座机,没有手机(没信号),打个电话找乡下的亲戚需要打到村上小卖部,然后老板走到亲戚家对面,大声喊他回电话;村与村(镇)之间是泥路,一下雨就哦豁,镇上到市区是石子路,烂到你生无可恋。从村里去趟城区里需要多久?我家老屋到镇上 4 公里泥路,要先走半小时,然后坐中巴车颠 1 个小时的石子路到达 30 公里外的城区。对就 35 公里的路程,去趟城区要花一个半小时,就这还是不下雨的正常情况。穷一点的家庭,孩子们一个月吃的了一次肉,吃的水果基本上就是野樱桃野枇杷野桑椹野地瓜这些,甚至还有孩子鞋子都穿不起。“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生病基本靠捱,治安基本靠狗” 你以为是段子?那时真的是这样的。

可是现在呢?村村通工程修好后,进趟城区只需要半小时,农村通水、电、气,城里人怎么过,农村人也怎么过,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好吗?

真不是吹,真是我亲眼所见和亲眼感受的,这 17 年来,大家的生活水平真的是质的飞跃,就算有些人再怎么抵触,再怎么恨这个国家,这也是事实,不是靠想象和质疑就能磨灭的事实。

有些人拿某张新闻联播的截图当表情包来嘲讽,来攻击,我倒是觉得那位大婶也许说的是真心话,因为她经历过十几二十年前农村生活,经历过这些年农村的变化,难道她认为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这一点,很虚伪吗?

知乎用户 JUNE​ 发表

西南某山区出来的小孩表示,你知道 2005 年的时候我们那什么生活水平吗?

前两年还只能坐船进市里。老爸去市里出差总要他给我带回来一盒麦当劳炸鸡。晚自习回家路上一群小混混提着刀在街上溜。动不动停水,要下山接泉水,再提回家,也不高,大概 200 级台阶。下暴雨必定停电。

有部分发达地区的人,还是多去国家贫困地区看看,等等你的同胞吧。

知乎用户 M3 小蘑菇 发表

05 年那时候我用的电脑还带着笨重的显示器,迅雷小水管下载速度不会达到 30KB,玩的最高端的游戏还是《大航海时代 4PK》

知乎用户 厨艺无双啦大大 发表

2004 年我考进了全县前三十名,被县里最好的两所中学同时录取。

老爹带着妈妈和我去了一个小锅贴铺子吃锅贴来庆祝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可是下馆子!

在当时的我看来,能在外面下馆子吃顿饭简直是非常大的事 。尽管这顿饭只是在一个小小的天津锅贴铺里吃,连小菜都没点。

我就记得那天我吃了好多好多的锅贴,但老爹和妈妈就吃了几个尝了尝味儿。


2019 年的国庆假期,我差点跪在地上求着我老爹让他去和亲戚朋友们说:“别再请我吃饭啦,我从上海跑了千百公里回家,就想吃口老家的稀粥配咸菜。医生说我最好吃斋啊,我转氨酶已经爆炸了,我不想肝硬化啊。你们的大侄子已经两百几十斤了再吃就真买不着衣服了啊。求求叔叔阿姨放过我吧,我真的不想出门吃饭了。”

知乎用户 失智​ 发表

我确实没什么感觉,那是因为那时我家已经很富裕,资产过五百万,吃喝不愁,在广州有车有房。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十五年翻天覆地,生活水平提高许多。所以我觉得那些阴阳怪气的人估计只会比我家更有钱。

知乎用户 积分积不准 发表

能提出这个问题,要么题主你家当年至少是《家有儿女》那个水平的,要么就是太贪或者装瞎对已经获得的东西假装看不见。

衣食住行,先说住

2005 年我家刚从单身楼搬出来,搬进新的楼房。在单身楼里是什么日子呢?两间房子,一间是客厅加小床,另一件是大床加储物间。厕所?不存在的。厨房?支个电饭炉走廊里做吧。

哪怕是新楼房,在那个小城市,当年那个 6 层高的新楼房也是最高的居民建筑了。

现在呢?新建的小区,6 层以下建筑绝对是大面积的平层,大多数楼房 17 层以上。独厨独卫是标配吧?独卫都少了,大多数起码配 2-3 个厕所吧。你现在觉得这很一般,可搁到 2005 年,小地方只有新建最好的楼房才能享受到这些

也别说小城市是这样,2007 年去青岛和北京玩。那会青岛四方站还在用,北京鸟巢还没封顶,也一个样子,大多数地方浓浓的城乡结合部即视感。现在你再去看,还是城乡结合部?

小时候,不管男孩女孩,掌握补袜子、补衣服的手段很正常。雷锋的故事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虽然没那么夸张,但一双袜子不穿个两三年,直接扔了实属浪费。

棉袄大衣,就是新年那一件,穿一年,第 2 年再买个新的。

穿的鞋,一双双星的橡胶钉鞋,那是值得跟小伙伴炫耀吹嘘的(也不知道双星这个牌子现在还在不在)。

而现在呢?我弟现在,袜子穿破了?直接扔了再买。T 恤衫从来不过一年,每年买新的,白色的稍微泛黄都不要了。棉袄大衣,入秋一件,入冬一件,过年再一件。

至于鞋?我不多说了,这东西你看看知乎上讨论鞋子你就知道花在鞋上的消费有多离谱。

这方面从成人角度看,个人感觉差距不大。可能是从小在国企的缘故,吃上面的保障还是做得很好的。肉蛋奶这些都还是比较充足,从小到大感觉差距不是很大。

如果非要说有差距的话,只能说现在在老家内陆,也能吃个海虾、梭子蟹、大闸蟹、扇贝这些了,小时候印象里海货好像只有冻带鱼。但个人感觉这玩意儿影响真不大,只是口感问题,但营养上没问题。

但以上是从成人角度说的。如果聚焦到婴幼儿食品,那差距确实很明显。我小时候每个月家里将近一半收入都给我买好奶粉,像三鹿、雀巢、万达山这一类(别看到三鹿就激动,听父母说我小时候三聚氰胺还没爆出来之前,三鹿也是 T1 级别的奶粉)。

但当时周围单身楼其他的部分小孩还有回老家看到的老家的小孩不一样,基本就是一两块钱一大包的那种,那种卖的其实更好。但你现在在城市里,你还能见到几个给小孩喂劣质奶粉的?且不说城市,有了网购加上脱贫扶持、政府补助,老家农村的小孩一样能喝上品牌的奶粉。哪怕是好奶粉,我也没听几个有说给小孩买好的奶粉需要家里一个月将近一半收入的。

这个也不用多说了吧?这 10 年基建狂暴宣传的应该很到位了。

小的时候最早去省会比赛,我印象里坐火车要坐 10 个小时。后来慢慢一步步到 7 个小时、5 个小时,到现在直达车最快 3 小时 40 分钟到。过两年高铁一通,基本就在一个多小时了。

另一个就是私人交通。小时候看到一个宝马、凯迪拉克,那可不得了,要靠近围观看两眼,小城里头整个城也没几辆这种车。

现在呢?宝马遍地跑,看到马路上的宝马,心态跟以前看到夏利奥拓差不多。一个五线小城市,城市主干道扩了两次,双向 6 车道,上下班高峰时段堵车依然也能堵个二十来分钟。

所以,这么多变化,怎么就当看不见呢?


杠精可千万别说,这只是城市,你又看不到农村,哇哇哇哇之类的。

**事实上,过去 20 年,越穷的地方变化越大。生活越差的地方,生活水平提高的越高。**当然,真要装瞎,那我真没办法。

知乎用户 史狗子 发表

如果你觉得 05 年和 21 年没什么区别,那你非富即贵,属于 80-90 年代赶上版本红利,后来又原地踏步的那批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2000 年代到 2019 年代才是属于大多数人的版本红利期。

05 的时候有哪个小孩有个 Gameboy 游戏机,那他绝对是班上同学争相讨好的对象,学校食堂放 NBA 比赛绝对是一群人围着电视看,22 年的小孩打篮球没个 AJ 都不好意思出门,05 年你还想跟你爹妈要 AJ?能给你买个球就不错了

但是对于先富们来说就不一样了,比如撸老师号称 98 年是他的黄金时代,因为可以自由的畅玩互联网和各种游戏机。那他家肯定很有钱月收入保守估计 10w,一年工资能买北京一套房那种。对他来说 00 年代几千块一套的游戏机随便买,几万块一台电脑随便配,一个月几百上千是宽带费用忽略不计随便下蓝光电影,大几千块的空调冰箱彩电随便买。那对他来说现在除了几个网站 404 了之外,确实没有区别。

05 年城乡治安是个什么情况还有印象吗?走马路上要提防飞车党,坐公交车要小心扒手,骑自行车怕被偷车,去景区还要小心人贩子,父母几次三番向我们提醒这些事,并且告诉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那你要是从小到大都是车接车送,自然也是感受不到区别的。

知乎用户 chivliu 发表

高赞回答里以 “必备口粮的价格” 来质疑 GDP 翻两番的真实性。其实我想说:

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随货币增发而上涨,这是” 生产力的生产成本 “表现,跟 GDP 没有决定性关系——我们社会养活一个劳动力的基础物料总量是基本一致的。20 年前,你一顿 2 个馒头就行;20 年后,你一顿也只要 2 个馒头就行。尽管这 20 年里,2 个馒头的总价格从 0.4 元涨到了 4 元。

每个劳动力维持自身劳动能力所需的物料总量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都比较恒定。全社会的劳动力所需物料的总价格,将随社会流通总货币的量而变化。

我们看 GDP 总量变化,不能光看”劳动力自己吃多少饭 “来判断,而应该从” 劳动力生产了多少产品来判断“。因为 GDP 是国民生产总值,不是国民吃饭总值。

20 年前,一个劳动力每天吃 6 个馒头,只能生产 200 双袜子。20 年后,一个劳动力每天能生产 2000 双袜子。单他还是只吃 6 个馒头就饱了,不需要 60 个。

这就是 GDP 的进步。

GDP 的增加是社会总生产产品总量、社会可消费商品总量的增加,不是单指一个人食量的增加。GDP 翻了 10 倍,我们每天吃的米饭并不能翻 10 倍。

知乎用户 数据狗 发表

谢邀,对于一部分家庭条件好的人来说,确实改变不大。

但是对于农村地区的人来说,那就变化巨大了。

就算是公知恨国党也好,台湾媒体也罢,也不得不承认,这几年中国的经济水平确实是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确实比以前活得更像一个人了。

不说 2005 年那么远了,我 10 年出头的时候跑去西部支教过一段时间,距离现在也不过是 10 年时间,他们的教学楼还是那种快被风干的土楼,吃的还是渣子饼,我也忘记那叫啥,反正吃了会口渴的要命。水没有通自来水,不过村民们合伙弄了一条水管可以弄点水过来喝。那些远离村子的家庭还是得自己挑水。积攒的水洗澡都不太舍得。而且洗澡洗头洗菜都是一个桶,大风吹得人头疼,黄沙很大,黄高原土地干裂得仿佛种不出任何东西。土里干燥的可以冒出热烟。

当时真的有一大批孩子一天只吃一顿。

![](data:image/svg+xml;utf8,)

惨吗,我觉得还不够惨,起码他们还有书读,还有人跟他们讲解知识。即使是知识对于他们大概率没有用,反正他们连中职都读不上。

![](data:image/svg+xml;utf8,)

当时的西北贫困地区是什么情况?17 岁的小伙子,平均身高只有 162,营养不良的人普遍存在。一家人舍不得开灯,一年支出只需要花 50 块。

当时村里人结婚摆酒请了我,是用面粉做的鸡肉,结婚那么大的喜事,甚至连一桌一只鸡都弄不出来。

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当年支教完没多久,我回上海的时候去了一个朋友家玩,一个普通的上海家庭,他们的孩子用的是 iPhone,房间里面一台台式电脑 +ps4,当晚我们就去了一家餐厅吃饭,吃了 875 元,这个对比让我恍若隔世。仿佛之前去的是另外一个国家。

875 一顿饭贵不贵?我觉得还行,我还吃过更贵的, 当年我在静安香格里拉一顿饭就几千块,当时的 875 只能算 “还凑合”,但是对于西北贫困农民,一个结婚都不敢上鸡肉的贫困家庭来说,875 或许是他 17 年的家庭支出了。

所以为啥我说这 10 年的社会变迁对于他们来说是巨大的。这 10 年来,他们可能已经通上了水电。可能可以有余钱将自己的孩子送上高中,可以买一个手机,像在座的各位一样乐呵呵的刷着抖音。甚至可以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摩托车,带着一家子去那集市,给他那小女儿买上一个 8 块钱的盗版芭比娃娃,这 10 年对于他们来说是翻天覆地的,他们完全有道理感谢自己的国家,他们是完全能感觉到幸福的。

但对于一个上海的普通家庭来说这 10 差别真的不大,最大的区别不过是 ps4 换成 ps5,普通的台式电脑换成了安装 3090 的超强性能电脑,旧跑鞋换成新跑鞋罢了。这些东西换与不换都不影响他们之前的生活。10 年变换风云对于他们来讲有区别吗?没有任何区别。

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连西方媒体都承认。中国不仅仅是陆家嘴,还有更多的小县城和庞大的农村地区。我们得看到他们那日益变好的生活。他们也值得过上更好的生活。

知乎用户 Enzo Jiang​ 发表

题主应该是来自来自一二线城市的小康家庭

知乎用户 乖巧最可爱 发表

05 年的时候,买一包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煮着吃,对我来说,是要用考第一来换的。

昨天晚上我失眠,大半夜出门撸串,因为猪肉涨价,花了 100 块。

鉴于我三天两头失眠,平均每三天就要花这么 100 块。

知乎用户 John.L 发表

知乎的主要用户太年轻,不知道 05 年过的是什么日子。

05 年我家没有电脑,没有汽车,没有手机只有座机,一家三口住在四十平的房子里,楼房没有电梯。

小学放学要去公共电话亭打电话到父母单位,等着爸妈骑着自行车过来。

那时候小卖部的盗版的 EVA 要 10 块钱一个,求了父母好久都不给我买。而且那时候叫天鹰战士,还不知道叫 EVA。

那时候电视的模拟信号,我记得当时看哪吒传奇,信号变差,屏幕变成黑白雪花点。现在的孩子们怕是没看过模拟信号电视的。

题主能问出这个问题,要么家里富到一定境界,要么实在太年轻。

知乎用户 三家姓奴 发表

我家感觉挺强烈的,父母一辈子都在一个地方开小餐馆,从 80 年代末到现在,一直是几十平方夫妻店。

80 末我爹买个可变速的自行车,就觉得满足了,当时他的终极梦想就是买一台正儿八经的 70 摩托车。

然后这个 “终极梦想” 在 96 年实现了。

2000 年,我爸打算老了就买台三轮摩托车带着老妈到处玩儿,他觉得这样就已经很棒了。然后 2010 年他买了一台马自达 6 轿车,生活越来越好了。

10 年的时候整个社区土著买车的不超过 5 家(三线城市非中心城区),我爸非常满足,觉得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我工作了过后就把这个车给我开,还是计划买一台三轮摩托车。

然后 2018 年,他买了人生第二台轿车,一台雷克萨斯。2020 年又买了一台双缸铃木摩托车骑游玩儿。

他这一辈子没有投过机、没有拓展过店面,就一个夫妻店八张桌子开到老,老实人中的老实人。

我觉得中国 GDP 增长,至少我家是完全能充分感知到的。

知乎用户 笛叶 发表

这就是典型的幸福者偏差了。

当大家总体生活质量,都在上升的时候,你当然感觉不到自己的提升。

我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魔兽世界的点卡价格。

这是正好能代表 2005 年的东西。

魔兽世界最早的点卡,是 30 块 4000 分钟。折合成 30 天,是你每天平均可以玩 133 分钟。

现在的价格是 75 块。你可以自由畅玩玩一整月。

那么按照翻两番计算。你包月的实际花费,折算成 2005 年的价格,是 75/4,约等于 19 块。

19 块包月,你赔了吗?

但是,当初包月出来,大家骂声一片。当然,我理解,有的人说自己碎片时间少,觉得 75 块不值。但是,实际上,你只花了 19 块而已。

这里的问题,是你没时间玩,不是 75 很贵。

另外,还要结合国外来看。

日本之所以被称为失去的 30 年。是因为,它的账面 GDP,这三十年变化不大。

当然,这只是账面上,日本这些年在海外的投资,多而强。而这部分是不计入国内 GDP 的。

但是,GDP 增速的放缓,会让人产生一种停滞感。加上低生育率和老龄化,公司内森严的等级制度,社畜文化,加班文化,以及婚后女性基本不出门工作,导致的生活闭塞,最终引发的日本女性出轨率世界第一等问题。让日本越来越死气沉沉。

另外就是欧洲。发达国家的整体 GDP 增幅,也是放缓的。加上金融资本的渗透,虽然他们短期内还不会到英美那么过度依赖金融资本的程度,但是整个欧洲,都在弥漫着极端右翼。

这就是经济放缓,甚至停滞的种种恶果。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暂缓一切社会矛盾最有利的武器。

金灿荣教授也说了,中国这 70 年,最追赶西方工业化的 250 年。很多的弯道超车,确实造成了非常多的问题。但是,只要经济还在以较快速度增长,这一切,就还不会大爆发。

而且,我们的制度,是能够贯彻政策的长期规划和执行的,纠错能力非常好。

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通过和世界其他国家对比,来看。

知乎用户 吴名士 发表

不稀奇。前几天还有不少人看到伊拉克公务员收入和开销觉得比国内强呢。因为总有人骨干现实跟不上丰满理想,忍不住要发发牢骚。

知乎用户 AceSix 发表

证明你们是真有钱。


我家三线城市,05 年的时候出门是全是坑的土路,走出土路是当时建设比较好的街道,但一条街上想找个五层以上的高楼都难。

到今年,土路被修成了马路,外面大街上建了好几栋十几层的商务中心,连医院都从小破楼翻修成大厦,高架桥和地铁都有了。


小时候肯德基很贵很稀罕,下馆子最多去路边小摊,三个人 50 不到就饱得很。平时吃的最多的是粥、馒头、腐乳,学校伙食里有道肉菜都开心的不得了。

现在觉得肯德基真便宜,吃个 70 块自助都嫌档次低,肉不好,下馆子人均一百差不多。自家做菜,不说多好,每顿有点鱼肉是没问题的。


小时候出门都是电动自行车、小摩托小三轮,买不起车,出门只能坐公交车。

现在马路上那点空间车都不够用,家里有车嫌开出去停车麻烦,还是坐公交车,但这公交车基本都有空调了。

再加一个,以前坐的公交车,窗户做工都不怎样,具体是玻璃和槽没那么严丝合缝,导致车子走起来当当当当地响。现在时有怀念,但是听不到了。


再一个灰色点的:

小时候不上课的时间只能到处乱跑,玩树枝石头,零花钱只有几块,买按毛算的小零食吃。

听说现在的孩子上课外班一月几千几万,小学生就有手机电脑…


感觉没变化,证明你在 05 年的太富裕了,比别人先富 15 年那种。

知乎用户 九斗 发表

《121 枪杀大案》1999 年拍的,纯街头实景。

你看看二十年前的西安市区是啥样子。

知乎用户 梅长林 发表

我在山东某三线城市。

2005 年,我出去买馒头,一元钱买五个。

2021 年,我出去买馒头,一元钱买一个。

————————————————————————

十年前,我出去买路边摊卖的肉夹馍,2.5 元一个。

前两天,我出去买路边摊卖的肉夹馍,6 元一个。

————————————————————————

五年前,我去吃黄焖鸡米饭,13 元一份。

三年前,我去吃黄焖鸡米饭,15 元一份。

昨天,我去吃黄焖鸡米饭,18 元一份。

————————————————————————

十年前,我们这边路边炒鸡,18 元炒一只鸡。

三年前,我们这边路边炒鸡,28 元炒一只鸡。

今年,没有路边炒鸡了,饭店里的炒鸡 58 元一只。(这是最便宜的)

————————————————————————

2005 年,我记得我们家过冬,2 元钱买了一麻袋白菜,真真的麻袋。

昨天,我去超市,一棵白菜上面的标签是 2 元,是一颗。

————————————————————————

我们这边某片区域,五年前的房价是 4000+

今年还是那片区域,现在的房价是平均 8500+

————————————————————————

我小时候出去上网吧,1.5 元一个小时。

现在去网吧上网,5 元一个小时。

————————————————————————

我小时候出去打台球,10 块钱让打 7 盘,不限时间。

现在出去打台球,一个小时 30 块钱。

————————————————————————

我小时候,过年 10 块钱的压岁钱能花一个星期

现在,10 块钱的压岁钱买把呲水枪都不够……

————————————————————————

过了年回来发现点赞和评论都过千了,略惊讶。针对评论区的一些质疑和争议做个简单的回复:

最开始只是想表达一下通货膨胀和购买力降低的问题,没想那么多。很多人质疑为什么不说汽车、手机、电脑这些科技类产品,这些产品明明降价了啊?之前一部手机一万多,现在几百块就能买到。

我的答复是:科技产品因为具备技术迭代、技术垄断及其产生的时间较短,最初定价本来就虚高等等因素,不具备参考性。例如光刻机,现在荷兰一个光刻机卖几个亿,我们都知道,单纯设备和制作工艺,肯定不值这个价格,卖的就是技术垄断和专利。90 年代兴起的电脑、手机、汽车,都是同理,最初价格之所以贵,是因为技术垄断、新兴产品等诸多因素组合而成的价格,随着技术垄断被打破,产品属性逐渐透明,价格自然会回到相对合理的价格。

喜欢研究古代的人都知道,我们定义某个朝代货币价值的时候,往往都是以粮食的价格来作为参考,及现在几块钱一斤大米 = 古代一斤大米几个铜板。

民以食为天,以进入嘴里的粮食为媒介作为购买力和通货膨胀的例子,要比科技类产品更具有代表性。

知乎用户 FlumenStellarum 发表

我家的收入翻了不止两番.

知乎用户 妄明 发表

因为恩格尔系数过高,房价过高,贫富差距过高,

2003 年,中国恩格尔系数平均值为 40%(农村 46%,城镇 37%)

2020 年,中国恩格尔系数平均值 30%,(农村为 32.7%,城镇为 29.2%)

2003 年到 2020 年,中国农村恩格尔系数下降 13.3%,与城镇相差无几。

这也是不少回答提到的,如果 2003 年之前你生活在农村,家境贫困,

到 2020 年,你会感受到农村消费水平追上城镇,生活水平的巨大提升。

与农村形成鲜明对比的,20 年间中国城镇恩格尔系数下降仅 7.8%,

这意味着 2003 年到 2020 年的近 20 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相对食物开支增长极小。

恩格尔系数是食物消费占总开支的比重,这是绝对的刚性支出,生存消费。

不管 GDP,平均收入如何搞鬼,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都能够将虚假泡沫戳穿。

在 20 年间,中国城镇恩格尔系数降幅极小,

食物开支没有减少,同时遇上城镇房价和房租飞速增长。

中国 2005 年后的 GDP 增长,是农村底层的脱贫,

与富人群体的资产暴涨,以及城镇小市民的变穷。

从 2003 年到 2020 年的 20 年间,按照食物和住房的硬性开支,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 70% 以上是无法压缩的刚性支出,30% 的食物,40% 以上的住房。

食物消费和住房开支占用了城镇居民绝大部分收入,收入除去刚性开支,所剩无几。

而房价的飙升更是让大多数城镇生活的平民,距离买房安家越来越远。

近 20 年,中国城镇居民生存压力有增无减,

如果综合考虑,大多数平民的社会地位和相对生活水平是下降的。

2000 年城市化率 36.22%,2020 年 63.89%,接近翻倍,这 100% 的进城人口都要买房。

中国的婚恋市场,婚房彩礼成为刚需,80% 以上的本地和新增城市人口都要买房。

20 年的房价暴涨,制造了平民生活水平和地位连续下降,

正是集体变穷的 20 年,让婚房彩礼成为刚需,结婚买房成为全民共识。

近 20 年,实际收入和存款如果考虑买房安家成本,中国普通人一直在集体 “变穷”。当然知乎很多幸运的中产看不懂。

20 年前,农村城镇青年外出打工,个人收入可以无太大压力的承担结婚和买房的开销。

20 年后的现在,农村和城镇青年外出打工,个人收入普遍无法承担结婚和买房的压力。

GDP 可以骗人,可以 90% 分配给上层,但吃饭每个人都要吃,结婚住房是大多数普通人的刚需。

吃饭开支没减少,结婚住房比 20 年前更难,空说经济增长,都是忽悠傻子的。

知乎用户 刘姨​ 发表

2005 年我小升初。

我家在五线城市,父母是医生,2005 年我爸妈在一年前刚刚结束了打两份工才能维持家庭的日子。他们白天在医院工作,晚上下班回家里小诊所工作,一开始雇不起护士,我爸妈练的打点滴比他们医院护士水平还好,后期雇了一个护士。我放学后也去帮忙,我记得当时大家来买药,很少有现在这样一盒一盒买的,都是按颗买。我也帮着数好颗数,放进小纸包,叠好,写上药名和用法用量,然后在记账本上记一笔五毛钱进账。

2005 年距离我家买第一辆 1.5 排量的代步车还有两年,我印象中当时十分羡慕我家小诊所那条街上有一家店的老板的桑塔纳,此时我家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

2005 年我家住在 60 平米的两居室里,窗台等很多地方还因为买房后没钱装修而裸露着木板。

2005 年我有两百块私房钱,是我在上交压岁钱的时候偷偷扣下的,我把钱放在一个垫上棉花的盒子里,藏在窗帘后面,这两百块我一年都没花,直到被喜欢的男同学 “借” 走。

我实在记不太清楚了,2005 年时我家应该还没有空调,洗衣机可能已经从双缸换成滚筒了,电视好像还是带着大屁股的,我记得中午放学后回家看《闲人马大姐》。

2005 年之前,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三个好朋友,我记得她们过生日,我送的礼物都是 5 块钱的小摆件,我过生日她们给我送的也是。

2005 年之后那几年我读初中的时候,班里还基本上没有穿真阿迪达斯和耐克的,只有几个小混混穿假的,穿美特斯邦威的闺蜜在当年还属于潮人。

现在我留学归国硕士毕业已经工作几年了,家里那个 60 平的老房子已经卖掉了,父母住上了 150 平的高层,开的倒还是辆 10 年以上的凯美瑞。我现在名下有一处天津房产,自己在北京落了户,由于北京摇号政策,还没有买车。手里也有几个奢侈品包包了,这完全是出乎我以前意料的事情。

2005 年的我家生活还行,现在的我家也还可以,总的来说一直不算特别穷的。我也明显体会到生活在越来越好。

我男朋友可能体会不出来 2005-2022 生活有明显改善。他是北京土著,从上小学就交上万块择校费了,他小学就跟着妈妈去德国找当时在德国做工程师的爸爸探亲了。2005 年他还有个住家保姆,而现在是雇不起了。2005 年他妈妈月入上万,而现在他也不过刚超 2 万。他确实没有感受到生活改善,可能还下降了。

知乎用户 宇宙不是童话 发表

没感觉,05 年跟现在一个生活水平?这特么十几年发展还真是弭平了贫富差距啊….

05 年,我差不多小学三年级… 我每天的零花钱是 0.5-1 元,每天家里吃了白粥配榨菜上学,我记得每天想的事情就是什么时候狠把心吃 1.5 元的大饼油条,或者 3.5 元的小笼包。我舅舅那时候开面馆,他家肉丝炒面 5 块钱一份,我经常去蹭吃,导致我学会的第一个菜不是番茄炒蛋,是肉丝炒面….

我家门口的路经历过几次变化,我有记忆开始就是黄泥路,那种晴天扬尘雨天烂泥的路,05 年就这种状态。那时候我还是自己骑自行车上下学,记忆很清晰,最怕雨天,一个不注意进坑里了的话鞋整个人就算是湿透了。后来差不多小学毕业前路上铺了一层碎石子,变成了石子路,至少不会存水了,现在已经是水泥路了…

可能不是 05 年,但是我小学头几年的时候我父母经常会因为我的学费发愁。我算是运气好的,大概一年级读完就遇到了义务教育,学费骤降,但就是那几百块的学杂费,我家都没法一口气拿出来….

我家稍微过的正常点可能真的要等到 08 年以后,家里有电脑了,过三四年 12 年的时候都能买车了,真的是翻天覆地… 活得像个人了

——————————————

很多人喜欢那 996 和房价作为退步的标准?

我记得我读幼儿园(00 年前后吧)的时候还是实行的大小周?学校都是大小周的!我爸妈那会已经不务农了,在车间工作,一年就过年期间能歇,歇一个月差不多。

那时候的房价我就不清楚了,买房?开玩笑,以后家里老房子翻新一下让你结婚!

知乎用户 李小可 发表

因为你重新定义了大部分人。

知乎用户 小杨 发表

有这种感觉的人应该在 2005 年就很有钱,在 2005 年的时候就住大别墅,开豪车,这种人 2005 年跟现在相比,吃喝玩乐这些项目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变化最大的我估计是智能手机吧。

但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中国人来说,从 2005 年到现在的变化太大了,我 2004 年在成都上大学,家里每个月给 500 块生活费,吃饭差不多花一半就够了,这种水平在我家班上也算中等水平了,现在的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两三千很普遍吧?

我父亲是乡村教师,那时候的工资才一千多块钱一个月,今年父亲退休了,退休工资一个月有八千左右,这种变化应该算很大了。

现在来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155 公里,开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而那时候去学校要早上六点就要起来去坐直达成都五块石车站的大巴,错过了的话坐节节车差不多要下午两三点才能到,就算坐直达大巴父家到成都五块石也要差不多三个小时,那时候坐车大家都抢着坐前面,因为公路特别差,从家出发到上高速有 50 多公里,这段距离大巴就要跑一个多小时,然后坐公交车去郫县学校也要一个多小时,那时候好像没有坐地铁的概念吧。

然后是吃,05 的肉好像几块钱一斤吧,我从小到不缺肉蛋这些吃,跟现在相比可能就是现在鸡鸭鱼这些平时是想吃就吃,然后是平时出去吃火锅的时间多不少,其他的变化倒不大。

然后是住,05 年的时候住学校宿舍,一间教室隔开两家人住,两室一厅,一家大概二三个平方吧,我的房间就能放一张小床,家里最贵的的电器就是 21 尺的松下电视,2000 块,当年花了我父亲三个月工资,空调是没有的,有几把电扇,另外就是洗衣机和冰箱,电饭煲,除此之外基本没有别的电器了,现在我住的是在老家县城买的房子,虽然也没多贵,但该有的都有,光客厅就比那时候整个家都大。

所以就我个人以及我周围的人来看,过去十多年虽然说不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觉得变化还是足够大了,可能是我认识的人以前都比较穷吧。

知乎用户 董李琦 发表

建议重温一遍马大帅

知乎用户 Dieci Anni 发表

题主没有感觉到生活水平翻番了,这个定义比较有意思。

举个例子吧,我在百度上搜到了一个 2011 年的问题。

这是我今天搜到的 Iphone11 价格,可以作为参考

2 个月,不吃不喝如果买 Iphone 11 的话,月薪 2900 就可以做到。如果是放到 4 个月,每个月只需要存 1500 块钱左右,对于贵网站的网友来说。。应该小菜一碟吧?

继续说手机市场,我记得我第一台手机就是在 2005 年拿到手的, 是诺基亚的彩屏手机,当时市价 2000 多块钱,在当时算是中端手机,不高不低。按当时的物价,应该是绝大多数白领半个月左右的工资。

而现在,中端国产手机依旧是 2000 块钱。还能买到一个不错品牌的伪全面屏手机呢。

现在 2000 应该是一个体面工作的一周的工资吧?


说完了手机,说点别的。我不知道楼主多大,在我上中学的时候,还经常有新闻说,农村娃交不起学费,全村凑钱送走大学生的例子。我现在是一个都看不到了。相比于进城的生活费,学费简直是不值一提了。

汽车也是一样,05 年之后什么限号,限行,限购都一概没有的。现在呢?上个月从我家到公司十多公里的路堵了我一个小时。

另外,还有很多指标可以说明生活水平的提高:

健身房的数量

现在健身房越来越多了,这说明希望健身的群体越来越多,刺激了这部分需求。放在 14 年之前,健身还是一个很新鲜的概念,很多人觉得去操场跑跑步,夏天去游几次泳,就算是健身了。现在呢,有大把大把的人花上千甚至上万去健身馆办了会员(然后就去两次),这难道不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吗?

养宠物的人数

引用来源:2010-2020 中国宠物行业研究及市场分析 - 百度文库

为什么 05 年没有这么多偷狗的新闻?因为养狗的人少。

现在的宠物商店越来越多,宠物也有医院,还有医保呢。养宠物和健身一样,是需要花钱和精力的东西,如果你自己都没温饱,哪有心思养宠物。

出境旅游人数

(在这里我并不是说出境游比较好,但是出境游的确比较贵。)

这只是 10-14 年的数量,18 年的数量是 1.5 亿人次,几乎是 10 年的 3 倍, 就更不要说 05 年了。

文化娱乐消费

先拿大众都喜闻乐见的电影来说

2007 年,票房冠军也只有 2.82 亿元而已。2005 年的是 1.81 亿

1.81 亿什么概念,我给你举个今年的例子你就知道了。

当然,05 年平均票价也比较低,但是不会相差 2-3 倍这么多。

除了电影之外,歌剧,音乐剧,话剧,演唱会也是越来越丰富的。


综上所述,我简单举了几个例子,说了一下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但是这只具有统计学意义,不代表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好了。如果你认真考虑了一下,发现你的生活水平真的没有变化。。那我建议你好好反思一下这到底是为什么。

引用 2010-2020 中国宠物行业研究及市场分析 - 百度文库

2010-2014 年中国国内居民出境人数数据统计 2014 年为 11659 万人次

从近 10 年 100 部高票房电影看中国电影的变化趋势

知乎用户 正南方 发表

这个问题已经有一千六百多个回答了,我并不指望我的回答得到多少关注,我只想说出我的感受。

05 年以前,每逢过年的时候都让我感到很烦恼,因为我年初二都得到离我 50 公里的邻县去拜年。出租车是指望不到的,不但价格翻一两倍,关键是根本就叫不到。班车到是有,但你都不一定挤得上。那时候沿途到处都能看到提着大包小包、带着妻儿在路边等车的人们。

到现在,车站连客都不愿揽了,因为他们知道揽不到,大部分人都已经有了小汽车,在我身边,家庭拥有两辆车的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而对于我来说,身处邻县的兄弟可以在上午 10 点钟约一声 “等下中午过来吃个饭”,我就可以随时过去。全程高速,半个小时。

05 年之前,我与长沙的表哥要碰个面的话,我们得提前几天约,再提前几天买好火车票。我从县城坐班车到市里火车站,坐五六个小时的绿皮车,到达长沙表哥再到火车站来接,再打个的士才能到他家。

前年舅舅去世,我接到表哥电话后,立刻在手机上订了高铁票,75 分钟之后到长沙,在火车上就已经用 APP 订好了出租,直接到他家。

我是 00 年开始用手机的,从 00 年到一 0 年我一共换了两部手机,实在是因为坏了用不了。但从 10 年到现在我大约换了 4 部,不是因为坏了用不了,而是纯粹想换个新的。相对于妻子而言,我算是相当省的了,她有点小孩气,喜欢赶新鲜。

05 年的时候很多人还没用上手机。比如说卖菜的大妈,而现在你卖菜也得手机支付了。

为什么会有人感觉不到变化,我想,大约是我们已经习惯了拥有的日常生活吧。

如果你要问涨的 GDP 去了哪里?那我想告诉你:在高铁上,在高速公路上,在超市里,在我们的家里,在我们的汽车里和手机里。

知乎用户 流云飞袖 发表

第一,中国的 GDP 主要依赖投资不是消费。同时,中国 GDP 的消费里,还有政府消费,剔除政府消费后的居民消费才对应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里又有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等。对于普通人来说,主要是工资性收入;而富豪主要是经营财产收入,比如刘强东一年工资只有一块钱,他却是顶级富豪。

目前,中国投资和政府消费占 GDP 比越来越大,老百姓的收入自然被压缩。

第二,在国民财富分配中,偏向于资本持有者,并非劳动者,比如,税收大头是流转税而不是财产税。加之二次三次分配的缺失,造成中国的贫富悬殊差距越来越大。

如果你不是资本持有者,只靠劳动赚工资,你的收入一定没有 GDP 增长快。

所以,虽然中国人均 GDP 翻两倍,但是还有一些人没有感受到增长的红利。

2021 年中国 114 万亿 GDP 的主要构成:46 万亿是投资,20 多万亿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不足 40 万亿,净出口 4 万亿。居民消费对应的居民收入占 GDP 的比例只有 35%(政府消费有公务员的收入,没有计算在内),这个比例,对照 2005 年代,是下降的。可以看这个回答: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内心都越来越悲观?

用投资和政府消费来拉动 GDP 增长,数据会很好看,但是,效率极差。

按照现行投资管理体制及有规定:凡属于大修理、养护、维护性质的工程(如设备大修、建筑物的翻修和加固、农田水利工程和堤防、水库、铁路大修等)都不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也不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比如,你家门口的道路每年的拆挖修计入的是消费,而不是投资。所以,2021 年我们看到了最终消费比居民实际消费高出近 50%。2021 年中国 GDP 有望达 110 万亿,人均约 1.2 万美元,接近高收入标准,将有什么意义?

海通宏观最近出了一篇关于中国是否遵守黄金法则的研究报告,实际上,从侧面说明了中国 GDP 因为投资占比过高,导致效率不高的问题。

下面是原文:

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表现来看,利率水平往往和经济增速水平相当,但我国过去经济增速高的时候,利率其实也不高,似乎出现了高增长、低利率的情况。我国利率是否存在低估?什么决定了利率水平?未来利率的趋势是什么?

1. 我国利率明显低于经济增速

根据 “利率黄金法则”,在最大化消费的条件下,理论上经通胀调整后的真实利率 R 应该与实际经济增长率 G 相等,换言之,**一国的长期名义利率与名义 GDP 增速水平应大致相当。**实证检验显示,这个理论对于海外发达经济体通常都是成立的。

比如,美国的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在 1980-1985 年左右抬升到 10%以上水平,同期美国的经济增速也长时间处于 10%以上;此后在 90 年代,美国经济增速换挡,平均增速在 5.5%左右,10 年期美债利率也降至 6.7%的平均水平;2008 年以来的十年间,名义 GDP 增速和美债利率均值进一步分别降至 3.0%和 2.6%。总体上,各阶段美国名义利率和名义经济增速中枢都在很接近的水平。

东亚经济体中的日本和韩国,拉长时间来看,两地的长债利率水平也基本接近当地的名义经济增速,尤其是在几轮经济增速换挡期间,当地的利率都出现同步的下移。

如果再扩大范围,发达经济体在中长期视角的确普遍适用 “利率黄金法则”,也即当地的长债利率水平长期围绕在经济增速附近。

而发展中国家多数的利率水平与当地经济增速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比如南非和巴西的利率水平长期高于经济增速,俄罗斯在 2014 年以来也呈现出利率偏高的情形,这主要与这些国家长期的通胀压力、汇率波动、资本管制等带来的高溢价有关。而我国和印度则与他们相反,利率水平是较经济增速明显偏低的,而且在我国两者的差距更大。

拉长历史来看,除了 2020 年疫情导致名义 GDP 增速短期转负外,我国的经济增速始终明显高于 10 年期国债利率。2012 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速中枢出现回落,到 2019 年期间名义经济增速均值接近 9.2%,而同期 10 年期国债利率平均只有 3.5%左右,差距约为 5.7 个百分点。而此前的 10 年间(2002-2011 年),我国的名义经济增速与利率水平的差距甚至平均在 12 个百分点以上。

所以从利率与经济增速的相关性角度看,似乎我国的利率水平是明显偏低的?

2. 我们利率是否偏低?

为什么我国的利率水平会明显低于经济增长水平?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利率被长期低估?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来回答,是什么决定了长期的利率水平。

表面上看,是各国央行决定了政策利率的走势,但央行在决定利率的时候其实是被动的,最终是根据实体经济的变化被动调整政策利率,尤其是受到资本回报率的影响。简单的理解,在借贷市场上人们借入一单位资本能够获得的收益,至少应该覆盖借入该单位资本所支付的利息。所以本质上决定一个国家利率水平高低的并不是央行,而是当地的资本回报水平高低,资本回报率越高,越能够支撑利率的走高。

资本回报率等于资本收入份额除以资本产出比,加上资本价格上涨扣除通胀后的资本溢价,再减去资本折旧。其测算方法可以分为微观企业法和宏观测算法。我们主要采用宏观层面的指标进行测算,实际结果显示,相比名义经济增速,我国的资本回报率水平是偏低的,对利率水平形成了抑制,所以我国的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速差距较大。

2002-2008 年我国资本回报率平均在 10.6%水平,远低于当期 16.4%的经济增速。2012 年以后,我国资本回报率大幅下滑到 4.8%的平均水平,与名义经济增速均值依然有 4.5 个百分点左右的差距。而相比之下,同期的国债利率水平约为 3.5%,与资本回报率更为接近。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测算得到的是整体资本回报率,而对于利率来说,决定利率水平的主要是当期边际资本回报率。随着资本的大量积累,边际资本回报率是会递减的。因此从理论上说,利率水平也应该低于整体的资本回报率。

回顾历史来看,我国基准贷款利率的走势的确与资本回报率变化呈现较强的相关性。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和 2008 年后,我国资本回报率均出现过明显回落,同期政策利率也随之下调,使得经济中的资金成本能够与基本面决定的资本回报率相适应。

对比其他国家,在 2008 年中枢整体下移后,我国的税后资本回报率就与美国和日本处在相对接近的水平,而经济增速却明显高于美日水平。2010-2019 年的十年间,我国平均税后资本回报率为 5.0%,美国和日本分别在 5.5%和 5.2%;而我国的名义经济增速平均在 11%,远远高出美国和日本(分别为 4.0%和 1.2%)。

所以尽管长期明显低于经济增速,但我国的利率实际并没有明显低估,主要是资本回报率偏低,压低了利率水平。

对于为什么我国的资本回报率相比经济增速明显偏低,我们认为,这主要和投资效率有关系,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投资回报率偏低,但投资率仍处在高位。

投资回报率偏低通常意味着投资需求面临收缩。但与发达经济体不同,目前我国的企业结构中,国企和城投类的公司占了不小的比重。而很多时候这些企业需要承担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带动大量资金投向基础设施等回报率偏低的项目。具体来看,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的资产报酬率(ROA)长期低于非国有企业,但国企总资产和利润占比依然在 60%以上。截至 2020 年,我国城投企业的平均 ROA 甚至已经下滑到不足 2%,不仅低于其他产业主体,甚至不及融资平台公司发债成本。

而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地产投资等,只要资金大量投入,都能够在短期拉动经济增速。这也就是我国资本回报率与名义经济增速分化的主因,也即尽管投资回报率不高,但依然有大量资金用于投资,带动我国投资率长期处在高位,支撑我国经济高增长。2009 年以后我国投资率进一步上行至 45%,而同期美日韩的投资率都在 30%左右甚至更低。

而且我国的高投资率还有高储蓄水平的支撑。投资来源于社会中的储蓄。由于人口结构、储蓄倾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储蓄率持续上升,当前在全世界都处于偏高的水平,能够支撑资本形成的迅速增加。而随着投资率的走高,资本的边际产出递减,进而压低了整体资本回报率。

其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国当前并不适用利率黄金法则。法则的重要前提是 “最大化消费”,大部分发达经济体可以接近充分消费水平,但我国过高的储蓄率明显会对消费形成挤压,使得均衡利率远低于经济增长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本回报率偏低,也与我国税负水平有关。决定资金利率水平的主要是税后资本回报率,我国的税收水平在全球主要国家中处于偏高水平,压低了资本收入份额。2019 年,我国总税率在利润中的占比达到 59%,如果不剔除税收,我国的资本回报率要比税后回报率高出至少 5 个百分点。

3. 利率如何走向 “黄金法则”?

往前看,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转型,我们也将逐步向 “消费最大化” 的前提靠拢,利率水平或更贴近“黄金法则”。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是会出现高位的经济增速往低位的利率靠拢,还是利率往经济增速水平回升?

我们前面讲到过,驱动我国经济高增长的主要是较高的投资率。而往前看,我国的投资率可能难以长期处在高位。

一个国家在快速工业化阶段,通常能够保持较高的投资率水平,比如日本和韩国的投资率在 1990 年左右都曾处在 35%以上。而随着高速增长阶段的终结,日本和韩国都经历了产业结构的变化,投资率水平也随之回落。我国在开始经济转型以后,投资率也不再上升,并出现缓慢下降。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继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投资率在中长期维度上仍将继续回落。具体来看,不论是抑制房地产泡沫,还是严控地方政府隐性负债,均意味着投资需求将出现明显回落。

同时,作为投资的来源,我国储蓄率的下滑或也难以避免。理论上,一个国家的储蓄率就决定了其投资率的合意水平。如果要维系储蓄率下降但高投资的状态,就会导致外债规模迅速上升从而增加系统风险。而储蓄率的变化本质上是人口结构的变化,比如随着 15-64 岁人口占比在 1991 年前后达到高点并持续回落,日本的国民储蓄率和居民储蓄率也都自 1991 年开始持续下滑。

而我国储蓄率的变化也与人口结构密切相关。2010 年以前,我国 15-64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保持稳步上升趋势,同期我国的国民储蓄率也从 1980 年的 32.6%攀升到 2010 年的 50.9%。而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的缓步下滑,直接导致了我国储蓄率的回落。往前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或将继续带动储蓄率下行,无法支撑投资增速再像以前一样维持在较高水平。

也因此,未来随着投资率的回落,我国的经济增速面临向利率水平回落的压力。

不过,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利率也存在一定的向经济增速收敛的动力。我国利率仍未完全市场化,会对利率水平形成一定压制,包括抑制利率随着经济而波动。因而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利率与名义 GDP 增速之间的差距或也将缩小。参考英国的经验,在 1981 年英国利率实现完全自由化以前,利率水平长期贴近经济增速的下限,而此后,英债利率更多时候围绕经济增速波动,甚至连续高于名义经济增速。美国的情况也很类似。

从以上两个角度看,我国的利率水平和经济增速的差距或将继续缩小,对我国利率的描述也会更适用 “利率黄金法则”。

总结来说,**我国过去经济增速高增长,但由于投资效率和税收的影响,资本回报率其实并不是特别高。而资本回报率是决定利率的重要因素,所以会出现我国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利率水平的情况,和资本回报相比,我国利率并不低。但随着过去地产和基建推动经济模式的转弱,经济增速和利率水平的收敛已经在发生。**往前看,我国利率水平虽然有下行趋势,但考虑到我国货币是新兴货币,中长期的汇率和利率的权衡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知乎用户 争渡争渡 发表

家住江西某农村,05 年,13 岁,刚上初中,住学校,宿舍免费,为了环境好点租了一个退休老师的宿舍,50 块半年,你没看错就是这样。那时候家里住的房子还是爷爷辈的,爸妈一个房间,我和我哥一个房间,老房子带天井的那种(懂得自然懂),出太阳偶尔能照进来一点光线,阴雨天必开灯,不然啥也看不清。

家里赶集,我妈偶尔买点瓜子,看季节买橘子西瓜之类的(都是本地能产的),红薯干花生那是每家每户自己必备的,对了偶尔偶尔偶尔的时候会买包辣条或者辣片(小卖铺大份装,懂得都懂),一毛两根的那种,一次只能吃两根,吃多了会被说,零花钱其实没啥概念,每天回家吃饭,除了买文具和求之类的,没啥印象。

那时候爸妈除了农忙的时候家里种地,还会是个谷贩,就是把每家剩粮收集到一起卖给粮食加工厂,一车五六千斤能挣个一百多,都是辛苦钱,以前人扛的那秤秤完,然后上到车上,也是人扛,我妈那些年把腰累坏了,我和我哥的力气在同龄人里算是很大的了,我哥比我大两岁老说个子没长高被压的。我爸 168,我妈 158,我哥 165,我 168,按理来说我们兄弟不应该这个身高的

看现在呢,08 年自己建了新房子,三层半,陆陆续续建的,所有的搞完了估计到了 15 年左右吧,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我哥可能是就属于这里面觉得没变化这类人了吧,游戏了最重要的青春,人生也给他上课重要一课,18 岁出来打工,到现在依旧两手空空。三十多岁孑然一身,现在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却发现没有这个物质基础,现在努力搬砖中(不是干工地的意思)。我觉得我是比较幸运的,15 年学校毕业混了几年,目前在一家不错的公司做业务,18 年买了车,20 年结了婚,生了娃,21 年买了房换了车。房子在 20 层,举目望去心旷神怡,不用忍受 05 年之前的那种阴暗潮湿了。四季水果基本上轮流在桌子上,不过还是会偶尔怀念那是用手指捏着的辣条。

凭心而论,我们应该感谢这个能奋斗的国家和时代,尽管这个适合卷王的时代。

知乎用户 在职神经病 发表

我 2018 年時要離開大陸,跟朋友吃飯。

她問:為什麼台灣人(她指我們以前同公司裡認識的那些台灣人)總是看起來比較保守看待未來,危機意識強?她當時準備買第二套房,在深圳。

我說:台灣人普遍體驗過經濟危機,台灣常年薪資提不上去,怕失業,危機意識很強。大陸近幾十年發展太好了,人民常覺得明天會更好,因此對未來一向樂觀。但是未來可能會要面對苦日子了,會跟台灣一樣,經濟成長放緩。

我朋友:我覺得大陸的經濟未來還是會繼續好的。我笑了笑,沒有繼續答腔。其實我離開大陸回台灣,就是看到了徵兆了。

事實上經濟分兩種,國家 GDP 跟個人感受,經常有差別,但有弱連結關係。

那時候的我已經開始研究總體經濟,知道一個地區的高速發展後放緩是必然,不至於衰退,但增速緩步下降。之後會因為增量放緩,低階生產外移,競爭加劇,產生 M 型化,大陸這邊叫法是「內卷化」。

GDP 還是增加的,只是慢了下來,人民感受就會很深刻。因為 GDP 成長的果實並不是平均分配的,因為 M 型化過程,整體資本階級會越拿越多,整體勞工階級就會越拿越少,勞工階級的競爭還加劇,因此就會發生勞工感受明明 GDP 成長,生活質量卻原地踏步。

事實上生活並不是真的原地踏步,而是(1)生活改善速度放緩、競爭卻更劇烈,你卻已經習慣了過去的改善速度(2)身邊的人生活改善速度比你快。

這一切在表示:你在競爭中落後了。

這些都是台灣以前經歷過的,台灣作為一個較大陸早發的經濟體,其經驗還是很值得大陸借鑒。台灣以前號稱經濟奇蹟,現在日子沒以前好過,但也不差到哪去。大陸這邊是因為晚發,走以前台灣走過的路,因此在高速發展中看速度放緩的台灣,自然產生了優越感。事實上以國際上來說,台灣經濟並不差,大陸則是很好。

如果了解經濟規律,就會知道盛極必衰的天理,嘲笑台灣建築老舊,經濟落後,是因為大陸是晚發,台灣早發,而且大陸用大基建拉動經濟,所以各種新建築多,這個叫「投資驅動型」,將來的發展軌跡,國際上有先例,不妨參考看看,看會不會嚇出一身冷汗。台灣大基建則在 1974-79 年的十大建設,後來則是外銷拉動。如果認真研究過總體經濟,不是惡意的話,就不會通過「台灣建築老舊、大陸建築新穎,台灣經濟不好,大陸經濟好」這種態度來找優越感了。

—————
6/29 更新

看來很多人很不爽這個回答。評論短短時間就過千了,懶得再看了,正事要緊,謝謝各位噴糞及愛護。友善的朋友我銘記於心,謾罵的也無礙於我,祝各位發大財。

知乎用户 小镇做题家 发表

这种问题是知乎特色,抛出一个莫名其妙的论据,然后引起一些喷子和公知的狂欢。

05 年到现在,已经 17 年过去了,身边人收入似乎还没有翻两番?你生活在非洲?

这个时候肯定又有人站出来说,对啊,我 05 年收入多少多少,17 年过去了,我的收入才涨了一点,巴拉巴拉说一堆,搞得自己多有存在感似的。拜托,没本事就是没本事,你可别这么大张旗鼓啊。

05 年是个什么概念?我还在上初中,当时可没人谈论油价涨价,因为当时街上的车寥寥无几。一辆桑塔纳 20 万,谁能开上谁就是最靓的仔。05 年的夏天,我家连空调都没有,一台电风扇就是我的救星。再说电脑?那个时候和同学去网吧开台机,简直比做个大宝剑还要爽一百倍的事情。再有我印象很深,05 年从苏州去一趟南京,坐大客车去,早上到车站排队等车,傍晚才能到,期间那辆车还走走停停,到处带人,还有那个气味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臭袜子味,汽油味,中年男子身上的老油味,饭菜的咸味混搭在一起,让我现在再坐一趟,我肯定得吐出来。

你跟我说现在人生活水平没翻番,我倒不是不信,生活中肯定有这样的人,十几年生活水平一直不变,甚至出现下降,但是对不起,请容许我嘲笑你一下下,因为你真的啥也不是啊~

知乎用户 法棍 168 发表

2005 年,我连着 640*320 还经常帽雪花的电视,玩着二十几块钱的小霸王游戏机,一群连手柄都没摸过的小伙伴只能在周围看着,想上手摸一摸只能拼命和我套近乎。

2005 年,我拿一块钱买两包不知什么牌子的辣条,馋得周围的小伙伴只能流口水,要点头哈腰地说我好话才能吃上一根,就这还得看我当时的心情。

2022 年,我啃着炸鸡喝着可乐,看着二次元充着 648,然而周围的人却根本不会看我一眼,更别提抛来羡慕的目光了。

我就奇了怪了,明明这些年来 GDP 翻了这么多,怎么我的生活质量还不如以前了呢?哦我明白了,原来是以前只有我吃得起玩得起的东西大家都有了!没人会因为一包辣条就和我套近乎了!我的 oga(悲)!

知乎用户 tuzizytb 发表

农村人有发言权?农民工有发言权?几亿贫困人口有发言权?05 年能在网上冲浪的家庭是什么水平?他们能代表中国广大的劳苦大众吗?别说 05 年了,十年前周克华到处枪杀路人的时候我相信即使是 00 后也应该映像深刻吧,14 年昆明火车站忘了?发发牢骚就得了,怎么还有人当真了。扫黑除恶没出来之前中国治安是什么样的?夫妻回家被几个十几岁恶魔折磨一晚奸杀的治安(消失的夫妻),打报警电话不出警的治安,马路上走随时被酒驾司机创死的治安。没搞雪亮工程之前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05 年的中国环境是什么水平?大街上满地垃圾,黝黑河水中飘满动物浮尸和塑料垃圾(大部分河流比印度好不到哪儿去),数百万儿童严重营养不良,青少年平均身高被日韩吊打,大气严重污染(穹顶之下),沙尘隐天蔽日。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安全(三鹿奶粉、苏丹红鸡蛋),动物保护工作几乎为零,乱砍滥伐、渔业资源枯竭,沙霸、矿霸横行,毒品泛滥(刘招华)。05 年中国人生活什么水平?农村人一个月可能才能吃上一次肉,无数青年因交不起学费被迫打工,几十万农民工死于工作事故。不会吧?不会真有人怀念十几年前的中国吧?

知乎用户 一言难尽​​ 发表

没有感觉,开什么国际玩笑?显然进步是巨大的。

2005 年,中国人均生产总值是 0.22 万美元,北京地区人均 4.5 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 1.6 万元。

2021 年,中国人均生产总值 1.2 万美金,北京地区人均 18.6 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 7.5 万元。

(以上均是国家统计局数据)

2005 年,北京住房均价 5776 元,(新华网数据。)

2021 年,北京住房均价 61322 元,(安居客数据。)

你说没有感觉?假设 2001 年从外地来北京读二本随便读个什么专业毕业,入个京户,虽然收入低,咬咬牙奋斗四年,家里帮点忙,2005 准备迎接走上人生巅峰了。因为在 2005 年及之前,买房送北京户口。没错,就是没户口可以买房,买房松户口。

2021 年,在北京大学读个天坑转业毕业。。。算了,想留北京还是读北大计算机和金融吧。

至于二本想拿北京户口?那就太难了,是不是对于身份这个事情有什么误解?这房子压根就不是给你买的。想啥呢?

都要付出代价,但越到后面,代价越难越复杂。

所以我经常说,2005 年的北漂才是真北漂,2021 年了,绝大多数都是假北漂,你看贺岁档还有什么北漂电影么?不拍了,为什么不拍呢?因为 2005 年那是真漂,剧情很波折,但飘着飘着就有了希望,而 2021 年受众就太小了,像房价,反正都买不起,努力跟不努力都那样,拍成电影,没有跌宕起伏,就很奇怪,没有艺术感只有现实意义,这种剧,就算过得了审核也没有票房。

之所以没有感觉,来源于想象力的匮乏,一个人有想象力充满希望时,对于外界的一切感受都是积极且新鲜的,虽然比较迷茫,但有意思。但一个人趋于平淡,就会无趣,无趣就会沉默,沉默就会死亡。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不管数字如何增长,你渴望的那种变化都很难实现,为什么?因为你的社会地位没有真正的改变,物质条件增加了,你并不满足。为什么不满足呢?因为那不是偷来的,抢来的,更不是别人施舍的,是你劳动所获。所以你没什么感觉,觉得理所应当,但你会失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劳动,没有传说的质变,只有量变。

这就不符合你的人生观,因为告诉你一定要玩命劳作的人,他画的饼可能是有一天你能拥有不重复劳作的机会,即获得生产资料。但这样的机会,大部分人是抓不住的,绝大部分人只能随波逐流,把命运交给时代,说不定哪天还被时代一闷棍敲下去了,小学五年级就学过,他娘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觉得房价涨了,拼命的劳作,但是给你画饼的人是感觉不到房价增长的,为什么?因为你在努力帮他买房。到房价不涨了,也会有其他东西来代替房价,来平衡掉画饼者收入的落差。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别再企图通过集体成就去平衡你的个人理想,因为平均数或者中位数以下,你就不太可能有好日子过,以上的人,总是渴望你付出点什么,加油。

知乎用户 水陌轻寒​ 发表

题主你以为幸福感随着财富的增长应该是这样的

其实它是这样的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前面四种非常依赖财富(自我实现绝大数人根本无法达到,暂且不提),在财富增长的早期,幸福感和财富相关性非常强,几乎成正比关系,所以在财富的增长中,自己的需求是不断满足的,譬如一个月薪三千的人,突然涨到一万,幸福感绝对爆棚,但一个月薪 100 万的人幸福感并不一定比月薪 10 万的人好多少,到了马云马化腾王健林这个级别,每天资产几个亿的变化,只是变了个数字,他们可能都不一定有所察觉,更别说有什么波动了。

题主应该是过惯好日子的中产阶级,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感觉不深,可能只是宝马换成保时捷,财富带来的刺激感不强。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譬如,我们村的很多人实现了自行车到四轮车的飞跃,虽然也许只是五菱宏光,但那是自行车无法比拟的。

知乎用户 落地平底锅 发表

揣着明白装糊涂呢吧?

2005 年我妈的工资不过两三千块,而且这还是在上海。现在 2022 年了,工资一万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2005 年买辆最普通的普桑车要 15 万,现在普通日产轿车也不过 10 万。

2005 年家用电器,比如冰箱、空调、电视机等那可都是大开销,动辄五六千一台。这个我印象十分深刻,我家有一台 2000 年的立式空调,质量很好,现在还在用,当初花了 6000 块。还有电视机,前段时间我家电视坏了,又买了一台才 2000 多,55 寸液晶,还记得小时候这样一台电视机要 5000 块。

手机也是,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 iPhone4 刚出来,5000 块一台,比绝大多数人一个月的工资还要高。

所以这十几年的发展成果就是,工业品的价格大幅度降低,生活确实好起来了。

唯一的缺点就是房价了,毁所有。

知乎用户 雨树之国 发表

因为部分人在 2005 年就已经活的非常好了。说点我生活的事实。

我在广东韶关南雄偏远地区某个村落出生,一家十几人堆在一栋陈旧古老的不规则红砖房。整个房子中间是一口大池子,一家人的日常洗漱都是在这个池子,没有热水,饮水需要担着桶走一段距离去村里的井里打水回来。在冬天,甚至到了秋天,洗澡是不可能洗澡的,一大家子人想要洗澡必须分开时间段,否则水不够,煮沸水的时间也不够。家里因为利益关系矛盾不断,包括田地由谁耕种,收入谁拿等等等等,日常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引发火药桶,我妈和几个舅妈,我父亲和几个叔叔,基本上就是断了关系就是陌生人,只是因为经济问题只好挤在一起。

直到 1999 年,因为珠三角地区大批工厂建立,我父亲和几个叔叔依次出去务工,各行各业都做了一遍,总算在 05 年左右攒借 20w 在破房子的不远处建立一栋三层自建房。06 年,政府在村里办了第一间小学修了路。07 年,我家里各户依次建房,家里矛盾减缓。08 年,我爸和一个舅舅关系破裂,理由是在东莞办的五金小店利益分配不均,09 年,爷爷过世,来悼念的只有我爸和另外两个叔叔。也是在 09 年,我爸分家只拿走 20w 自立门户,办工厂。苦熬 6 年,工厂最终幸运地存活下来,走上正轨,我家走向富裕。在 15 年,我家里关系矛盾大部分缓和。

很多人似乎在十几年前就从来没有过过苦日子,也不明白中国这十几年二十几年对于普通人的影响有多么得大,更不明白有多少人在十几年前是吃不起饭的。我家的矛盾恰好说明变化有多大。矛盾由经济问题而生,也因经济问题而衰。当一点点蛋糕要十几个人分的时候,矛盾自然大。但是当蛋糕慢慢做大,每个人都有的分的时候,矛盾自然就没了,所以当务之急是将蛋糕再做大一些,而不是现在就分配。你把资本家,现代奴隶主抄家,把钱全分给 14 亿人,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呢?你们总说既得利益者才维护现有体制,问题在于,既得利益者怎么定义?我的家乡苦干一年才几千块钱的农民,因为政策原因摇身一变成为每月 2000-3000 的工人,他算不算既得利益者?老人因为儿子到大城市打工然后建房住的更好,算不算既得利益者?包括农村,哥哥因为弟弟,父亲因为儿子,甚至孙子而过得比十几年前好算不算既得利益者?这样的话既得利益者有多少?我的家乡,几乎每个老人,中年人,甚至年轻人都拥护体制,那他们就是愚蠢吗?我父亲办工厂,从阶级划分来看是资本家,压迫者,但是我父亲的员工,大部分是家乡无所事事,没有学历,甚至残疾的年轻人,他们一生要么在真正的血汗工厂,拿着微薄的工资,甚至现在的工厂都不需要他们,因为他们普通话都说不利索。要么就在家乡务农。我父亲因为老乡的原因,给他们能力范围内能拿的工资高一些,这算剥削他们,还是对他们好呢?

现在比起十年前,二十年前越来越多人拥护体制,有人认为是洗脑,他真的把人民群众当傻子。生活的好不好大家都用眼睛看的,不是你念经的就能决定的。十几年前生活的好的那帮人到现在还没有质的变化他当然没有感觉,我们这种十几年前穷得没裤子穿的自然感触颇深。

知乎用户 河南永恒 发表

小明有两个朋友,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其中一个朋友搬走了,就这样,小明只剩下了一个好朋友,他们一起长大一起上学,一起玩耍。

就这样过了十几年时间,小明也从原来的一米三四长到了一米七八,也渐渐的变换了发型,声音也慢慢的改变了,也慢慢的有了喉结。十几年的成长也使得小明从小男孩成长为了大男人。

一次机缘巧合,分开十几年的朋友与小明相遇,但是曾经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仿佛变成了陌生人,十几年的变化之大我想我们很多人都感受过,但是陪在小明身边的朋友却感觉小明依然是那个小明,因为他每天都在感受着小明微小的变化。

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2005 年的中国是什么样,内外交困,我们很多人没法想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我们还有几亿的贫困人口,而现在呢,每天微小的变化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只不过是当局者迷罢了。

知乎用户 麦田里走一夜 发表

啥叫没感觉,没感觉的生活在哪个维度的世界

家在农村

2005 年,我家年收入顶天 10000 块,农村种地,家里只有 202 小拖拉机,种几十亩,亩收入 200 块

去年,家里还是在种地,家里有播种机,覆膜机,旋耕机,双华犁,1204 拖拉机,收割机(在想什么时候用用无人机)种了 300 亩,亩收入还是 200 块,年收入 60000。

特喵的,收入全给这些农机厂赚了,新收割机出来了,家里收割机太小了,要淘汰了。

家在城市

2005 年,月收入 1500,租农民房 500,早餐 1.5 元,肠粉加蛋。午餐 11 块,城市快餐最便宜那种。晚餐兰州拉面 7 块。一年存个一万来块钱。

去年,月收入 15000,月房供 5000,早餐 6 块,肠粉加蛋。午餐 25 块,城市套餐不贵也不便宜的那种。晚餐兰州拉面 20 块。车费用 500 块(新能源,每天 10 块钱的电费,月 200 停车费)

多出来养孩子。

没啥特别感觉,总体向好,庸庸碌碌,普普通通,平头百姓

知乎用户 菜头超人​ 发表

因为现在的上限太高,而且通过抖音快手 CCTV,绝大多数人都看得到。

所以虽然人在穷乡僻壤,边缘小城,但心和灵魂都已经属于大城市的灯红酒绿,美人香车

女拳的名言: 被雄狮守护过的女人,怎么还会看得上野狗?对广大群众而言也是一样: 见识过大城市的繁华,怎么还会看得上乡镇小城?

而人生最悲哀的事莫过于繁华似乎触手可及,睁眼可见,但却不属于我。

放到改革开放初年,甚至就 20 年前,哪怕是最乐观,最疯狂的幻想家,都不敢想象今天这样的场景: 绝大多数最基层的乡村,每家每户都有自来水,基本不断电,冰箱彩电移动电话成为必须品,大米白面等精粮吃到腻,油水充足炒菜有油餐餐有肉,添置新衣成为生活日常,九年义务教育无忧,得到一台自行车甚至是电动摩托出行轻而易举。

如果让那时的人看到这一切,他们只会认为 GC 主义已经实现,因为他们幻想中的 GC 主义恐怕都没有这个程度。

但这样的生活,在今天被视为理所当然,是被嫌弃的。

知乎用户 欲三更​​ 发表

2005 年,我还在读大学,如果你问我那个时候的社会和今天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个时候我身边有很多穷人。

是那种 “真正” 的穷人。

比如说我大学舍友吧,七个人里面至少有三到四个,是交不起学费的,他们有的靠贷款 + 助学金,有的直接成了国防生,总之都顺利的读完了,但是据我了解,他们家长大概率是真的交不起学费,我们那时候一年学费 + 生活费,六到七千。

那个时候,我们班里很多人的家长都是农民工,今天你可能觉得农民工是个苦活,但是当年的农民工和今天比,可苦太多了,住的都是极其潮湿闷热的帆布棚子,吃的那个大锅饭,我在工地见过一次,说心里话我看着都觉得恶心别说吃了。

这么苦的工作,工资如何呢?现在一个农民工,尽管没保障,但是算日薪,绝对吊打大部分白领。当年的农民工可没这么好的待遇,我记得我爸爸作为一个基层公务员挣 1000 块钱的时候,我老家的农民工亲戚,也就挣 400 多,这还是在一个月干满的情况下,况且还经常遇到包工头赖账。

最近几年,老家的亲戚经济状况明显变好了,不管是在城市里打零工的,还是在家做点小生意的,只要不是单纯务农也不承包地的,基本家里都有车,儿女结婚都在县城买房。现在也能看到很多农村来城市的年轻人,看他们的状态,尽管还是跟城市的孩子有区别,但是跟我当年那些同学的状态可差别太大了,当年我有些同学假期都直接背着被褥去工地的。

我要说我现在已经见不到 “真正” 的穷人了,估计会招骂,但事实就是如此,毕竟我也不是统计局的,我只能看到我身边的状况——我们家大部分农村的亲戚,现在物质生活都和我们家没本质区别了(关于物质生活,我就说个很简单的例子——到 2000 年左右,方便面在农村还是十足的好东西);我那些农村同学毕业找到体面的工作之后,也都把爸妈照顾的不错,至少物质上都有保障;现在我看到的农村孩子,跟我 05 年那会儿看到的,也完全不一样了。

这种变化是不是 gdp 翻两番导致的,我也不知道,但它总归是经济增长带来的结果,如果中国的整体国力还跟 05 年差不多,那政府再怎么折腾,也做不到这一步,毕竟你的物质基础就有限,光靠分是没用的。

知乎用户 呃 是这样 发表

衣:我记得我有一条短裤穿了三年,衣服有几件还是我妈剩下的,还有那种手织的毛衣毛裤,新衣服按年买,鞋子那种解放鞋都知道吧?

现在,衣服鞋子虽然买不到什么名牌,但是基本够穿,按季买衣服裤子鞋子。

食:我记得以前有一次坐长途去省会,路上我妈连炒饭都没设定给我买,最后买了粉,到亲戚家炒了一碗回家路上吃,过年过节才杀鸡杀鸭。以前喜欢吃煎蛋青菜白菜番薯藤的,其实也是因为没什么吃的。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我的身高很让人悲伤。

现在家里没什么菜的时候就我妈就问我要不要蒸只鸡吃?卤菜鸡腿子什么,我妈都说吃了不健康。现在有好吃的,也补不会失去的身高了。

住:农村家庭什么热水器,洗衣机之类的都齐全,可惜因为房子构造的问题搞不了空调。但至少不用想以前一样,弄个大盆烧热水洗,冬天真挺冷的,洗衣服更那啥。

行:以前买了辆自行车,也不管是男士用还是女士用,反正在村里挺招人羡慕的。我爸以前用自行车接我上下学,一下雨在泥路上怎么说呢?

反正现在路硬化了,还装了路灯,小电驴至少是每户一辆吧。

说点更早之前的,我爸和两个叔叔在我上高中的年纪里已经出去给人砍甘蔗赚钱了,以前他们读书的时候还要自己带米去学校。现在吧,就我爸留着农村里没什么发展,两个叔叔都在县城买了房子,经营点小生意。比我们家可好太多了。说起来以前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还住在小出租屋。现在都有自己的房子了。

对了,以前冰箱里有放臭了的肉,你猜怎么处理?煮一下,炸一下,就完事了。

现在真不吃。

生活是真的比之前好过太多了。

有部分人为什么没什么感觉?

他们出身就好嘛,那次去省会是到亲戚家里的,当时他们就已经有宽敞明亮的房子,有洗衣机热水器,小孩子有一个玩具角,放了好多玩具,我当时真的连买个玩具都要偷摸的,有个注射器,一个镊子,都能把我乐的。我真羡慕他们的孩子啊。当天还请我们吃鲜虾,鲜虾诶,那种大个的,此前我只吃过那种小虾米。还有牛奶,他们家还备着牛奶!

真的,我真是羡慕死了,我也好希望我父母是有钱人。他们那种生活,我们家现在都赶不上!

我很好奇一点,包括题主在内的那部分人,是怎么看待像我家这样的小老百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虽然明知题主是以 * 钓鱼的惯犯,但我还是上钩了。

2005 年,我 9 岁,贵州号称 “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我住在贵州的一座小城市,比当地农村家庭条件已经好很多了。(以下均为记忆,可能有少许误差)

家里房子狭小,水磨石地板。家中有座机,我没有手机,跟表哥共享小霸王游戏机

每周零用钱 2 元。

1 元 1 瓶的矿泉水是奢侈品。长身体饿得快,中午 / 下午放学很想马上买一个 0.5 元的烧饼吃,但大多数时候不舍得,只好上着走走停停颠簸拥挤的中巴车,饿一路,半小时以后到家吃饭。嘴馋就买 0.1 元的星球杯或者小辣狗。过生日去吃一次德克士,为什么不去肯德基?又不是省会城市哪来的肯德基?

那时校门口最酷炫的商品是电子宠物机,大概像这样,20 元。

因为数码宝贝热播,所以我对它念念不忘,不过最终也没有买。

小学电脑课,为了接触那些珍贵的灰白色的大脑袋微机,每个人都必须穿鞋套,以免玷污圣地。

从小身体差,常住医院,输液用的是木头支架

社会新闻触目惊心,当时的(请小管家把我的答案放出来)我相信如果换成西方人来治理,会好得多。

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个个经典。

中学时(差不多是 2005 至今的平均时间),房子变大了,地板是瓷砖 + 少量木地板,彩电变成液晶的。

我有了诺基亚。家境富裕的同学有了苹果机,我天天借来玩,对其细腻的显示屏暗自惊叹。

第一次在亲戚家见到 16:9 的高分辨率电脑,暗自惊叹。

1 元的矿泉水或者烤肠不再是奢侈品,3 元的瓶装饮料才会让我有点心疼。打出租车还是舍不得。

那时最想拥有的是掌机,因为看过别人玩牧场物语和火焰纹章,看起来很有趣。不过我既不知道这两个游戏的名字,也不知道拿在手上的游戏机叫 “掌机”,只知道一定很贵。

身体好了,不怎么生病了。

国际新闻触目惊心,我相信人类都一样烂。

春晚的水平明显降低了,我想可能是阶段性波动。

现在,家里房子更大了,木地板。电视机大得简直没边,电脑也是 16:9 高清,但它们都不如大屏智能手机受宠。

我在外求学,每月生活费 1500 元起。瓶装饮料稀松平常,奶茶 10 元以下就不算贵。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所有群都在玩梗。小朋友们玩手游动不动就 648。

因为懒,打出租车和点外卖也是常事。尽管外卖永远不会回到补贴抢市场时的低价了,它已经进入垄断抬价期

我买了 switch 和好几张游戏卡带,都是二手的,共计三千多元。进大学时买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电脑城买的,那时没怎么上网,还不知道电脑最好网购这个常识)出了些毛病,性能也吃紧,两年前退役了,买了第二台。

贵州的代名词不再是落后,而是旅游、天眼望远镜、大数据

每次回家,都是坐高铁,宏伟的大桥与隧道,在崎岖的山间长驱直入,唯一遗憾是隧道里没信号。家乡高楼拔地而起,老房子拆的拆刷的刷,越来越不认识。

偶尔去一趟老家医院,哪哪都整洁,哪哪都先进。小学和中学的母校,也修 / 扩 / 搬了数次。

美中此消彼长,抗疫高下立见,我相信人类的未来在中国。

春晚已经糟得没法再糟。B 站上戏仿春晚的各路视频百花齐放,水平直追当年的春晚。

当我的生活水平提高时,我分外庆幸;

当我的生活水平不再有明显提高,但我知道全面脱贫→乡村振兴正大力推进时,我更加欣慰。

知乎用户 螺旋真理​​ 发表

取之于乎,用之于乎。

假定数据为真,那就是因为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趋势有所加剧。

此外,此题是个分配问题而不是发展问题,回答发展内容的,多少有点答不切题。

此外感慨一下,漂亮国不愧是资本主义的灯塔,财富基尼系数 “吊打” 咱们这个发展中国家。

知乎用户 落幕笑红尘​ 发表

2005 年。初中。那时候一个叔叔大学毕业,一个月赚 2000,觉得大学真牛逼。。我一定考大学。

2010 年大一。一个学长毕业,工作去了步步高工资 5000。。我向往着毕业也去步步高拿 5000。

2014 年大四毕业,手握雀巢和恒大 offer,月薪 8000。我却觉得少去读研。

2017 年研究生毕业,月薪 12000 进了旭辉

2021 年,目前月薪 23000 在天津。

2005 年,父母工资加一起 1600。冬天就是萝卜白菜。

2011 年大学寒假回家,突然问我爸,今年为啥没买白菜和土豆。还有大葱。我爸说市场上都有啊。随吃随买吧。

2017 年我和我爸说咱们屯点葱吧。听说葱要涨价了。我爸说,涨能涨多少?吃能花几个钱?

2021 年,疫情在家,天南海北的奇奇怪怪的好吃的不断的邮来。

说句实话。90% 的中国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其中的 90% 的人好的原因是祖国的发展。而 10% 是自己的努力。。我们把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分为 10 等。2005 年中国大多数人位于 7-9 等。而现在。大多数人位于 5-7 等。。如果你能向上跳 2 等以上,是你自己的努力,如果你只跳 2 等,那是祖国的发展。

人,生而平等。是我永远誓死捍卫的东西

但根据生活奢侈程度我认为人是分十个阶层的

一等。正常人根本想象不到这些人奢华到什么程度,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些人跟我们的科技水平生活喜好完全不一样。

二等。正常人听说过他们,也知道他们特别有钱或者有实力,他们不是国家元首就是商业巨贾,或者是王子公主,钱已经就是数字,这些人一个国家已经基本没办法收拾掉了。。可能要动用世界的力量才能干掉。例如: 英国女王,比尔盖茨,沙特王子,迪拜酋长。中国除了一些人以外,商业来说也就二马勉强算

三等。一些知名的人,钱也达到了只是数字的地步,但是能享受的资源普通人还是可以理解,但是还是没办法和政治抗争,这些人虽然富可敌国,但是常任理事国一国或者几个普通国家可以轻松捏死。小目标就是这等人,一些绝对顶流的文体明星也能达到。以及一些绝对的位高权重的资深政客,法律军事人。特点,买东西不用考虑有没有钱

四等,除了大型不动产外,买东西可以不用考虑有没有钱

五等,购买 10 万以下东西,不会降低生活水平。可以购买频次半年一次。

六等,小康阶层,有抵御风险能力

七等,家庭收入 5 万元。存款 10 万。有房。有代步车(不重要)。可以下馆子,活下去很轻松,但是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康。

八等,温饱线刚刚过

九等,工作不定,没有存款,需要考虑会不会饿死

十等,饿死之外还需要考虑会不会被别的以外弄死。

知乎用户 红烧腊肉 发表

这东西得对比着看,这样才能看明白。

我记得 05 年刚实习,那时候实习工资那叫一个低,各种乱七八糟的扣完,拿到手是 755 块钱。我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这个实习工资我拿了半年。这几百块钱放现在还,活一个星期都困难,那时候一个月还是可以的,何况当时还有抽烟开销,竟然勉强够用。

差不多 08 年,那时候已经是正式员工了,工资扣后大概在 2800 左右。那时候有一个坐台小姐叫 “雅阁女”,有一句轰动网络的话就是,“月入 3000 以下的都是下等人”。这特么叫一个扎心,十几年寒窗苦读,被一个坐台的嘲讽。那时候,这工资其实挺紧张的,管住不管吃,一年到头基本上不剩什么。能不能回家过年,全看年底的年终奖。

现在五险一金之后,想清闲一点,一个月在 6500 到 8000 之间,三线开外的小城市,逍遥自在。想攀比一下,就去利用业余时间干点私活,也能上万,就是累点。在物质上,基本上已经不缺什么了,只要自己不作死,等到退休了,公积金能一次性取出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数字。

但是,这工资如果在一二线城市,我估计活得还不如我 05 年底的标准,基本上算是苟且。

所以,很多觉得生活没什么感觉的,大概率是本身能力一般,依然在一个自己勉强能生存的高消费城市苟且。所以,工资熟悉涨了,你的生活质量基本上没变化,甚至更糟。

我之前也想过,如果当年一直在魔都没走,收入也许早就上万的,但是我的生活质量绝对没有现在这么清闲。人嘛,最难的就是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承认自己的平庸。

知乎用户 饿了吗预备云骑手 发表

除非你是中国最顶尖的人。

不然我觉得大部分人还是有感觉的。

05 年我家装了第一台空调。

19 年我家是三台,也不心疼电费。

05 年我家只有一台上古时代学校淘汰的电脑,没有互联网。能运行的最高端游戏是抢滩登陆战 2005

19 年我爸一台很久前的台式机,我手上一台 surfacepro4 一台神舟 G7

05 年的电话

19 年的手机就不用说了。

05 年的显像管电视和现在的电视也不用说了

半自动双缸洗衣机到全自动洗衣机。

以前是什么便宜吃什么,现在是菜市场什么好吃吃什么。

知乎用户 猴头 发表

我回忆了一下那个 2005 年

那一年我 18 岁,生日那天想请同学们吃个饭唱个歌,饭后跟着号称去过 ktv 的班长俩人畏畏缩缩的走进加州红的大堂。 比前台漂亮姐姐的嗨丝更震惊我的是一打啤酒 420 的价格。 裤兜里捏了捏父亲含泪给我的 500 块私房钱,扭头带着好兄弟们去了 711 买了两只洋酒路边分着喝,边喝边骂加州红,越唱越穷。

那一年我父亲母亲加起来工工资不到 6000 块,还要还 2000 的房贷,吃完饭一家人在楼下遛弯儿的时候最大的话题是什么时候咱家也能买一台车。我说老爹,咱家能买个凯越你得借我开去学校,我驾照也快拿到了。我爹说看你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男人有钱了就要开君威。

那一年母亲花了省吃俭用的 7 万块给家乡的外公外婆买了一套小区房,家属院的人传的比香港记者还快,看看人老陈家的女儿,7 万啊,啧啧,咱啥时候也能住上商品房。

2022 年了,加州红还在,可是人均 3000 + 的商务 ktv 才是战场。凯越还在卖,可是凯迪拉克老爹都看不上了。7 万块买的房子也还在,外公外婆已经离开了我们,中介挂了 120 万一个星期就卖出去了。

现在你告诉我,生活真的没有变化嘛?

知乎用户 赵飞龙 发表

房子、车子、票子。如果这三样啥都没有,或者没改变,那么可以说没什么改变。

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人从 2005 至 2022 以来至少有一套新房子或换了房子,哪怕说房价高企的人,也至少能考虑自己未来要怎么买房了。并且还有很多人从农村出来到城镇或城市,出不来的也会改建农村住房。城市中就是老旧小区改造不停。围绕房子,带来的是水电气网的改善与通畅。至于更宏观层面的环境污染治理,尤其是大气、水体的治理则是悄然发生。甚至南方供暖问题会每年成为话题。十几年的时间,房价的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 落……,背后是数量极其庞大的新建住房被摆到了市场上,又有数量极其庞大的住房被成交。商品房,商品房,房子变成商品,并被消费(或被投资),就是多么恐怖的生活质量改变。

车子方面,汽车保有量极大提高、二手车交易开始红火,交通建设每年都是加速度…… 从 2005 至 2022,汽车拥有者变得非常普通,新能源车车主也源源不断增加。而之前中国人的交通工具真是自行车为主的感觉,上下班骑自行车很正常,不过如今骑自行车绝对是有相当大的原因是为了顺便锻炼一下身体。就算刚刚脱贫地区的人们生活还有点困难,在出行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也是可以获取的选择。

最后的一个票子,可能数据上是货币贬值的比较厉害,而如果只维持温饱、脱离贫困线,还是相对容易的。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一个人不是挣扎在温饱线上,各种消费品是极为便宜的,中国举世第一的工业制造能以较低的成本制造数目庞大的各种消费品,人们所能获得的消费品数量绝对充裕的。当然如果有人认为消费主义还不好,愿意存款,也是可以接受的,至少社会氛围上不会嘲笑存款人是傻子——这一点一直是超越大多数国家的。

至于为什么有种不幸福的感觉,大概率是整体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和身边人比,自己是 “平庸的”,但是整体上贫富差距是在拉大,媒体也能把更多的“富豪” 的生活八卦给“韭菜群众”,塑造消费主义氛围,会显得特别不幸福,特别的“不成功”,特别的没有获得感。

知乎用户 brbrm​ 发表

确实有一批人生活感受变差了,哪些人呢?

第一是城市国企普通工人,这个群体以前是让人艳羡的工人贵族,现在除了少数胆子大敢及时投资的以外,已经成了蜗居老破小的可怜人。

第二血汗工厂的企业主。以前是有的是人力优势,血汗钱赚的开心,现在是维持经营越来越难了。

第三是大学生群体。以前真的是天之娇子,只要能考上,收入就是普通打工者的十倍,基本改善人生,城里买房买车不成问题。现在除非是风口行业,否则就算名校毕业,收入恐怕也就普通打工人三倍左右,没有家底的基本不能大城市买房定居。

那么哪些人感受提升了呢?其实就是最广大的普通人感受提升了,现在只要有手有脚出来打工,过上顿顿有肉吃的日子总没啥问题。而 25 年前的 1997 年,在上海打工每月也就 400,肉价得 5 块一斤,顿顿有肉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在县城房价大部分在四五千左右,意味着出来打工,至少敢畅想一下县城买房了。在 20 多年前?打工回去造个砖屋,就已经是最美的想法了。

所以你为啥会感受到日子没提升?因为知乎的定位还是比较高级的,愿意来知乎发表意见的,恰恰是三个日子更难过的群体。你要是去抖音这种普通打工人展现自己的平台去看,你就会发现生活有声有色了。

知乎用户 林浩轩 发表

15 年可以说是城市居民生活最幸福的一年,房价还没暴涨,而城建与生活方式已经与七年后的今天几乎没区别。当时已经有了第一代大屏幕 iPhone6p,网购与移动支付也开始真正普及,各行各业都非常兴旺,只要努力每个人都似乎都可以成为成功人士。各类纸醉金迷的相亲综艺正在热播,知乎最热门的话题是互联网公司的期权而不是 996 与资本。那一年男明星的背头与飞机头已经彻底取代了几年前的厚刘海非主流发型,女网红与医美的概念也开始大量兴起。汽车的造型与配置也已经与现在差别不大,电子手刹与涡轮发动机已经不是新鲜的配置。

知乎用户 追逐那一年 发表

2005 年,泡面是奢侈品,改善生活才能吃一顿;

2019 年,泡面是垃圾食品,放在家里到过期。

2005 年,我一年才能一两盒牛奶,还是三鹿的;

2019 年,我一天三顿牛奶,都是特仑苏的。

2005 年,我上学骑自行车,手上都是冻疮

2019 年,我弟弟上学坐校车,冬暖夏凉。

2005 年,夏天经常停电,降温主要冷水澡;

2019 年,哎~上次停电啥时候来着?

2005 年,家里的照明设备是 50w 的白炽灯,黄光;

2019 年,家里的照明设备一个灯好几种颜色。

2005 年,我厕纸是用报纸揉碎的,有种非常粗糙的爽快感;

2019 年,我经常用面巾纸,有种非常滑腻的不可靠感。

2005 年,过年还是很有盼头的,最大的原因是过年能天天吃肉;

2019 年,过年早已没有吸引力了,还有点烦,因为那几天天天都吃肉。

2005 年,我们家电视里经常出现雪花,但是这一点也影响不了她的魅力,对我来说她比班花更可爱;

2019,拜托都 9102 年了,谁还看电视啊。

2005 年,我家没有电话,电话都是打到村里某个富户家里,然后叫我们过去接;

2019 年,我家还是没有电话,大家经常视频通话。

2005 年,最讨厌的是上学时下雨,因为泥泞路特别难走;

2019 年,我真喜欢下雨啊,撑着伞在沥青路上,听着雨打伞面的声音,我真是个文艺青年

2005 年,我家做饭用的秸秆、玉米棒子、花生杆、地瓜秧子

2019 年,我老家用沼气、煤气、电做饭,挺遗憾的,再也看不到炊烟袅袅了。

2005 年,入秋后,我是不怎么洗澡的,不是不爱干净,主要怕被冻死;

2019 年,我一天不洗澡两次,我是浑身难受的。

2005 年,那一年我 13 岁,初一,我到了镇上住宿,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楼房,第一次亲眼见到轿车,第一次进入饭店,第一次喝牛奶……

2019 年,我今年 27 岁,我有一台 ps4,一台 ns,两个 ipad,两部手机,一辆代步车,只要我想,我可以去大部分饭店吃到饱,我最喜欢的牛奶更是一天三顿。

生活真是美好啊!

那么,题主,你知道我想表达的是什么了吗?

知乎用户 子木年华​ 发表

我小时候跟我弟弟玩泥巴的时候,两兄弟商量未来的生活,如果月薪能有一千五,那日子可舒服啦!

那还是零几年的时候,街边新疆羊肉串还是 5 毛钱一根。

我还记得那时候我哥接我放假,买十块钱羊肉串,都够我和弟弟几个人饱餐一顿了。

所以那时候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哪天自己一个人吃二十块钱的羊肉串。

现在呢,湖南的新疆羊肉串都是 5 块钱一串了。

还有,我记得小时候但凡说人发大财,那就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都有点超出人的想象力了。

那时候夸人有大运,都是说中五百万彩票。

再看现在,五百万算什么啊?杀猪盘动不动就是骗了几百万的。

现在看春晚,大厂赞助,没个百亿补贴,百亿红包的,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所以说,咱们的 GDP 在翻倍,我们的物价,我们的通货膨胀更猛呢。

但是,我们的社会也是在高速发展的。

我初中时,班上还有同学家穷得装不起电话——那可是在长沙啊,好歹也是个省会呢。

当然,现在基本上大家家里都没电话了,但那是因为人人都有手机了。

我记得零几年,我妈带我去广东玩,还专门买了个韩国的 LG 手机送给我爸。

现在手机却已经是消耗品了,谁也没必要专门跑另一座城市买一部手机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家还偶尔能看到一些红色的电话本,上面能看到省长,市长的电话呢!

那时候有电话还是很洋气的事,大领导也不觉得把电话号码公布出来多麻烦。

现在不一样了,人人都有手机了,最开始是黄页上渐渐没有大人物的电话人,最后是连电话簿也没有了。

再早一点,我还在读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妈带我出去逛街,说好给我买身新衣服,结果后来没买成。

为啥呢?她把几百块钱藏在自己袜子的脚踝上,结果被人偷了。

那时候出门,不仅要防小偷,还要防飞车党,还要防人贩子。

我家每一个亲戚都被当街偷过东西。

我小姨,就在深圳植物园,洗个手的功夫,手机不见了。

我外婆,在花都大街上被人问了个路,就说人迷迷糊糊了,最后钱包被偷了。

哪怕是 11 年,我有次在家里守一个门店,还有人组队,用整钞换零钞的把戏,骗了我十块钱呢。

还有小时候过年,那真是年关,一到过年的时候,新闻上就是讨薪的各种新闻。

过完年了,家家户户又得为了孩子的学费头疼,电视上又变成了劝家长们让孩子回去读书的新闻。

我初中的时候,一到家长会,同学们守在校园等爸妈的时候,就喜欢对来的车辆品头论足。

那时候,在一个小县城有辆二三十万的车,那待遇跟现在的超跑一样。

我小学的时候,家里买了辆面包车,就经常被银行的,政府的借去开。倒不是面包车多好,而是当时汽车就很少,很多单位没得车。

可如今,虽然没到每个人都能有车的程度,但普通人买车,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就像小时候家里有台电脑都是土豪,现在但凡是个大学生,都有电脑一样。

知乎用户 奥蒂恩亚 发表

05 年是我上初二。我还记得几件事情:

第一: 我妈妈带我吃人生第一次肯德基的时候跟我约定 “每年带我吃一次”。

第二: 早上吃拉面素面一块钱一碗,牛肉面两块五。而我一年也不敢吃几次加牛肉的。

第三: 但是为了上学要买自行车,捷安特的 310,喜德盛的 260。我喜欢捷安特的,因为更帅。但是我妈咬咬牙后来买了喜德盛的那款。

第四: 上初中的我对自己生活城市的认知只局限于从家里到学校 (一公里),两公里半的文化宫印象不深,四公里的市中心完全是模糊的。当时的士车去市里五块钱在我眼里纯粹属于有钱人才敢做的事情。

还有很多,不需要一一赘述。。

现在,炸鸡快餐我也喜欢吃,但基于健康考虑只敢适当的吃。我饭量大,早上吃两碗牛肉拉面,但如果担心消化问题就回选择素面。家里有几辆代步车,还有一时冲动买的机车,已经尘封一年 (因为我怕死,基本不敢时速超过 60,动不动因为这个被嘲讽)。但我更喜欢骑电动,因为不喜欢拥堵以及找停车位。出差我偏向滴滴而不是出租,因为我去的常是偏远地区,怕的士师傅坑我,哈哈。出差范围比较大的话我就会选择租车。

所以我觉得我们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很多,算不上绝对幸福但也很知足。如果我沉迷于某些软件,先见到了大量不同的 “生活方式” 再产生了诸多不平衡,那我肯定意识不到自己的幸福。庆幸我还不至于此。

仅代表我的个人看法。

知乎用户 浪花一朵朵 发表

92 年生人,我小时候吃个方便面就跟过年一样,我儿子三岁半人家现在讲究健康饮食,方便面是垃圾食品

我小时候有一个二爷爷买回来的能保持平衡的鹰(塑料玩具)都高兴的不得了,人家的玩具都能堆一屋子,一个玩具绝对不会超过三天,还不如我家的拖把招他喜欢

我小时候听说过肯德基,做梦都不敢想能去尝一下,现在,我要是买点这种垃圾食品给我儿子吃,我妈估计会打断我的腿

05 年我上初一,一天的生活费只有一块钱,我还拿两块钱去赶过大集,现在一块钱就能买个棒棒糖了

你跟我说你感觉不到变化?你是生在什么家庭?

知乎用户 酱面桑​​ 发表

2005 年我读村小,上学连鞋都没得穿。

2022 年我们家不说过得多富,我舅舅还住乡下,他已经开上小轿车好多年了。

2005 年村里有人开来一台桑塔纳,全村人都出来看新奇。

2022 年村里哪家人院子里不停个小轿车那都会被人瞧不起。

2005 年村里就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2022 年想在村里找一条土路都得跑老远到山沟子里才能找见。

这是村里。城里呢?

我刚到哈尔滨上学那是 14 年,第一年坐公交去江北,一条大马路两边啥也没有,公交车开得跟你妈坐飞机一样,轮子都不沾柏油路。

18 年毕业坐公交去江北,次次去次次你妈堵车。大路两边的建筑也跟变戏法似的一幢幢成了规模。

这还是你们说的不发达的哈尔滨,在仅仅四年发生的变化。

你告诉告诉我,什么叫没有感觉啊?

知乎用户 胖哒二世 发表

吃的没啥变化,而且今年的肉价比 05 年时还贵不少;收入没多少变化,真在四五线城市呆过就清楚了;买车的虽多了,但是平时没地方可去,公交即可,特别是今年这边公交公司还欠薪,班次少了许多;至于旅行… 没有事谁瞎出去,那点钱还留着买房

知乎用户 澈丹 发表

可能是因为记忆力不行了吧。。毕竟阿尔茨海默病不太好治。

知乎用户 Terminus​ 发表

因为税收增长了 5 倍,房价翻了 20 倍

知乎用户 宫乘风​ 发表

你一直在国外,当然没感觉。回来看看,和你 20 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知乎用户 浩然 发表

岂止是没感觉,是感觉相当大了。

2005 年的时候,资产是正的,贫富差距有,但是没那么大。

2022 年的时候,资产是负的,每天睁眼就是房贷(别觉得有套房是多占便宜的事,能卖出去吗?),贫富差距(呵呵,根据西南财经大学…)

0.1% 的人掌握 99% 财富的时候,这个国家该如何在 996 还大力保护资本家的同时保持人口正增长呢?

知乎用户 宫泽栩​ 发表

可能题主的生活环境很好,所以生活水平提高你自己看不太出来。

不应该是生活水平太差到时没发展吧?´•ᴥ•`

05 年为界的话,我擦点边。

2005-07 年吧?我自己都有点记不清了,作为一个没啥技能的人(包括学历)的人,我在天津天天背着大包钻大学生宿舍卖方便面火腿肠之类,和宿管大爷斗智斗勇,大年初一吃馒头就涪陵榨菜过一天。

后来感觉人生就要毁了,有个机会,别人问我当船员去不去,当然去啦,于是开始常年的跑船生涯,一直跑到 15 年,有了些收入,话说常年跑船不嫖不赌不吸粉不泡吧不瞎胡乱造,真的是钱基本纯落袋花不出去,最主要的是买房子,然后开始想安顿下来,这段时期频繁换工作,最终抱上中海油甲方爸爸吃饭。

现在,我在天津开发区买了新房,手里攒了一笔钱,额外买了一些商业保险一辆车,现在马上过年了,你让我回顾十几年前大年初一我在铁架子床上流着眼泪啃凉馒头榨菜的时候,我都不会想到我还能有躺在沙发上烤着暖气刷着知乎等过年的一天。

知乎用户 帝钧 发表

感觉不出来的人大概是天龙人

05 年 市区工厂工人工资 800 一月

兰州牛肉拉面 3 块钱小碗

22 年 市区工人工资 4000 起步 连传菜员都 3000 了

兰州牛肉拉面小碗 9 块钱

05 年猪肉 6 块钱 22 年猪肉 9 块钱

05 年一天三顿肉我家供应不上

22 年还用说吗?

05 年 吃顿肯德基都是去高级餐厅了一样

22 年肯德基算好一点的品牌快餐

05 年市区坑蒙拐骗多了去了

22 年真没了

2000 年的时候我的梦想就是 吃不完的蛋炒饭 水饺

至于鸡翅和烤肉想都不敢想

22 年肯德基疯狂星期四 29.9 4 块原味鸡

7.5 一块 挺大的

着实把我吃吐了!

10 年前星巴克入驻郑州 我清楚记得 当回事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宣称 星巴克入驻城市 是一个城市品位的象征

这才 10 年 变了变了!

10 年前我觉得沙县小吃有点小贵啊!

妈的 10 年后发现这是最屌丝的饭

找不到更便宜的了!

知乎用户 头号云玩家 发表

说说我老家的情况。

2005 年,我在隔壁村上小学,下雨天穿胶鞋,不到 1km 的泥巴路走了 20 多分钟,到学校从屋檐下的水沟里舀水刷鞋,中午走回家吃饭。

2022 年,修了水泥路,小学合并,学校有食堂,虽然没有校车,但上学放学都有家长接送。

2005 年,农村人在家务农,家庭年收入 1~2 万。

2022 年,大多数人搬去城里,剩下的人继续务农,因为承包了其他人的田地,家庭年收入 3~10 万,

2005 年,几户人共用一口井,房间阴暗潮湿,没有地板砖,经常漏水,没有空调,除拖拉机外没有交通工具。

2022 年,通了自来水,拆迁补偿的新房(依然在村里)铺了地板砖,装了空调、马桶、热水器,有的家庭买了小汽车,没条件的买了电动车。

2005 年,去城里打工,一年能带 1 万 5 回来。

2022 年,在城里买了房,因为买的早,房贷 1000 左右,年收入 4 万。

……

题主要是 2005 年就过上了大多数人在 2022 年都过不上的生活,那当我没说。

知乎用户 才没有 发表

先上结论:越是小,偏,穷,农村,这十几年变化越大。可能上海,北京,深圳,变化没那么大吧。

其实变化很大,缺乏的是观察和细心。当然也有些人年纪太小,不知道 2005 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一。2003 年,我们是现在全国房价第四的城市,郊区商店招店员,每月 300-400 元,包中午饭,自己煮。

市中心网吧网管每月 800 元,一天 12 小时,一个月休 1 天。网吧收银员,每月 600 元, 每天 8 小时 3 班倒。包 1-2 餐。

当时洗头可以 20 元健康按摩头部一小时。正规的那种。市中心洗头的一个月 600.

现在洗头洗碗,收银员,店员,2000 多,都很难招不到人。还要包吃住。

最低工资从市区 600,郊区 300,到现在都是 2000 多。

二。随着高铁兴起,去外地快多了,以前去南京 32 小时,现在只要 7 个多小时。去外地旅游,出差,亲戚朋友串门,活动,比赛,都方便多了。

有些人不习惯,或者不敢坐飞机。而且机场普遍在郊区非常远,有些不是太著名的城市没有机场。或者离机场比较远。很多时候,很多地方,机票比高铁贵。

三。自从手机支付兴起以后,就不怕被偷钱了。小偷变少了。市区摄像头变多,小偷变少了。治安也更好了。

四。地铁 BRT 之后,去市内很多地方快多了。也方便多了。

五。出国旅游的人变多了,现在发现东南亚收入已经不如中国了。

六。培训业兴起,现在市区的小孩没学过兴趣班,毕竟稀罕。

七。电视不稀罕了,电脑也变少了,大家出门都带着手机,看手机。

八。偏远的地区和大城市的差距拉近了。很多小地方,农村,都变化特别大。郊区和市区的差距越来越小了。

九。开放 2 胎,3 胎,可是生的人少,大家结婚越来越晚了。离婚的越来越多。

十。05 年之前,广东珠三角发展的毕竟好,现在 2022 年,长江三角:上海,江苏,浙江发展的更快一些。

知乎用户 腾天​​ 发表

既然提到工资变化,我认为应该比较同岗位毕业生起薪在这十多年的变化。我喜欢用计算机岗位,因为这样的岗位这十几年一直挺火,行业影响较小。

04 年底我有师兄回国工作,我记得有两个技术岗位及其工资,可以供参考:

一是杭州阿里巴巴的搜索相关技术岗,月工资五千

二是上海科乐美的人工智能工程师,月工资六千

不知道现在类似的毕业生岗位起薪多少?

如果毕业生起薪涨了很多而你的工资没有涨,那只能说明这二十年里,你的社会价值一直在退步。。。。

知乎用户 聚宝盆 发表

我家是央企的,我身边都说生活都不如过去。

90,00 年代,父母 855,各种福利都好,天天四菜一汤,周末随便下馆子,房子有分配,子女可以安排,马路上车少人少,小日子过得还可以。

现在呢?父母退休了,子女找工作一堆破公司 996,天天加班,钱也没见多多少,福利也差,房子贵的要死,马路堵死,人多了,也没见消费高多少,下个馆子几天缓不过来。

评论里都说我家衰落啥的。收入肯定涨了很多(除开当年出国公派),我只是羡慕疗养,不加班,各种假,各种社保(不过现在大部分都有了)福利罢了。还有就是我父母都是干部身份,也不是啥领导。最后就是不要带入你们的思维定势去看别人,不在一个世界很多东西是没法沟通的。

我想了下为啥评论一群喷我的,突然明白了。我从开始就是想怎么好好生活,比如爱好收集点珠宝瓷器,去各地现场看球赛,做点公益,比如支教农村,社会调查啥的。你们在那不管是说啥,都在那房车收入,说白了大部分人还在生存阶段罢了。

那 gdp 涨哪里了?

小学我们经常去手拉手,那些农村的孩子是真的可怜,吃个肉都难。小时候我们以为他们是少数,现在看他们才是多数吧。

大学毕业时候当年手拉手一个孩子和我在一个城市。他中专毕业在城里和一堆人合租,赚不到钱。去年好像在珠海做外贸还可以,看他租了一个二室一厅,说想结婚了。

对我来说,那个农村的孩子过的日子好可怜。对他来说,那简直就是地狱到天堂的变化。gdp 就是涨到这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6f7LdD 发表

感觉和没感觉其实是结构性的区别

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现在比起零五年进步是非常多的,05 年你要到外地上学,要在火车上晃悠一天,现在有动车,坐几个小时就到了

商业铺展更为多样,现在哪个县城中心商业区没有个蜜雪冰城啥的。

但是对于城乡普通收入水平的居民来说,实际上能够体验到的变化,更多的还是由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便利,而这些也是很多回答所集中体现的一点,但实际上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基础设施便利与选择的多样化带来的体验那么明显

一个简单的例子,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在粮食补贴平抑粮价的背景下,就本地盐丰的价格,从 05 年的 1.3 涨到了 2.6,正好涨了一倍左右,注意这还是在平抑粮价的背景下

而一般的基层饭馆消费价格,则更直接地体现了消费水平的变化

我 05 年高中毕业,当时学区附近的面馆是三块一碗,五块有肉,现在则正好涨到了八九块钱一碗,十五有肉,即使是东北这样的地方,也是十五有肉。当然你要说兰州拉面 10 快就有 “肉” 了我也不抬杠

也就是说,大致基础消费价格水平涨了三倍

那么,2005 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正好是刚刚过万的一年,2020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万三

这个增长与普通老百姓最主要的消费品价格水平增长基本上是对等的偏高一些,而基础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增速要慢一些,高技术领域的轻工业消费品,比如手机,甚至越来越便宜。

所以,实际上来说,对于大部分城乡普通生活水平居民的 “增长性的物质需求”,也就是包括“大件儿” 和与基础设施相关的服务,比如买个手机,换个电视,出趟远门而言,这些年的东西 “越来越好买” 是真的,但是对于底层老百姓的最主要的消费品类而言,整体的绝对消费水平,是有上升的,但是也被价格抹平了不少。

而这些年房价的上涨导致的 GDP 增速,对中国的基层扶贫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房价让中央和地方土地财政集中,有了足够的资金储备去做扶贫工作和扩大较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的落后地区的劳动力能够充分解放出来,这无论如何都是好事情

但这种财政、产业上的转移支付和基础建设福利的好处,其成本实际上是被新城市族群这部分的利益出让承担了,知乎上以前有个流行的,贵州小妹儿买房的故事,贵州小妹儿奋斗买房没那么难,实际上是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的小哥儿们买房难的奋斗贡献的。对于后者来说,小哥儿们能从城市底层甚至农村经过一系列独木桥争夺爬升成为城市蓝领,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甚至于说他们的成本要比城市中产土著高很多,但地产经济让他们得到的收益却比城市中产土著少很多

其实我的一向观点是,没有什么所谓的中产阶级,这些刚刚步入城市 996 的小青年,还要背着农村父母一同前行,而我们看下面一段话

年满 60 岁以后的保险金额又是如何计算的呢?具体是每人每月由国家保底补助 55 元,若是对于一次保险金都未缴纳的老人,只要其有家庭成员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缴纳,都可以领取每月 55 元的基础养老金。而对于按不同档次参保缴纳的老人,60 岁之后的每人每月养老金 = 农民养老金的缴款账户总额 / 139+55 元基础养老金

所以会有这样一个问题——

农村的 8090 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保的缴纳主力军,而他们的父母在领取 100 元 / 月的养老金。请大家评议?

那么我们就看到问题的本质了,上个世纪这群人的父辈,实际上并未享受到城镇居民的待遇,06 年才免除农业税,而进入新世纪以后,这群人自己成为了城市新产业工人,同时其父辈仍然没有享受到城镇居民的待遇,这其中的剪刀差要靠这一辈人去为父辈填补,而同时,这一辈人自己又要收到房地产 GDP 的盘剥

所以即使对于这代人来说,他们的经济能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小哥们能去 996 的怎么也得五位数或者至少接近五位数)但是却被剪刀差抹平了

而那些依然处于社会低位的小哥们,比如快递员,其实已经算是有钱赚的行业了

但马云是这么说的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央视节目中表示,自己特别欣赏年轻人放下架子,敢去做快递小哥,这个话有什么问题吗?

而这里面有个其实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就是 “低成本优势”,也就是陈教授说的要防止 “马恩牌”

我们现在能够享受的,较为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服务,当然首先来自我最开始说的,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商业丰富程度的提高,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人力低成本优势,也就是说,基层老百姓,一边可以以较为低廉的价格享受到相对多的便利服务,另一边,其实自己也是这种低廉价格的人力服务者

这种 “丰富的拮据”,相较于 05 年的 “匮乏的拮据”,肯定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了。

但如果说这个总水平依然限定在 “丰富的温饱” 好一点儿的水平线上的话,那么应对一些结构性的经济变化,老百姓的抗压能力是很脆弱的,比如 18 年的猪肉和 20 年的疫情。

所以曹大佐的回答,有道理,但是你真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你就会知道这里面有什么东西是不对味儿的,毕竟曹大佐自己是高高高才生,家里又不是农业户,和姆们这群农村普通大学生的境遇还是不一样的

知乎用户 一条大河 发表

05 年的时候我刚好步入社会。年轻人很想有辆车,或者说对车很有兴趣。那时候 polo 卖 10 万,qq 卖 5 万。除了原来干部家庭有车,工薪阶层买得最多的就这俩。但是工资多少呢?3000 就算是高薪。我头一年都在 1500 左右挣扎,一年存了 6000 块,不知道能干嘛。买房子能买一个厕所。农村的亲戚们还在插秧,搞双抢。

到现在,2022 年了。3000 是服务员的底薪。汽车还是那个价钱,polo 基本被淘汰,qq 更是一个月见不着一辆。国产几万十几万的 suv 成为我厂工人标配。农村的亲戚们种田的方式完全不同了,变成了撒种子,撒药,撒化肥。稻子收回来只要晒。按照我表兄的说法,天气好种完田皮鞋都不用擦。

没感觉的是谁?是原来的干部家庭。甚至会觉得生活质量有所下降。因为油更贵,车更堵了。你从没有车到有车的提升,比从开国产到开 BBA 的提升要明显实际的多。

知乎用户 改之理 zcw​​ 发表

财富的边际效用本来就是递减的啊。等到下一次翻番,你感受到的变化更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回想了一下

2005 年家里几天吃一次肉,现在天天有肉吃(虽然现在猪肉涨价,但吃肉频率比以前还是高了好多。)

2005 年买一件十多块钱的衣服还要犹豫一下,现在一两百的衣服买起来还是挺随意的。

2005 年家里买一次水果能高兴好久,现在这个每天都有。

2005 年家里只有两辆年龄比我还大的自行车,现在家里电动三轮车一辆,两轮的一辆。

2005 年家里还没有电话(貌似在那年末的时候,谁给了我家一台诺基亚手机,后来一直放家里当座机用),现在家里人手至少一台手机。

2005 年家里用了十多年的黑白电视坏了,换了一个彩色电视,但那时家里只能收到一个电视台的信号。现在家里有了有线电视,也通了网络,买了一个小米盒子电视随便看。

2005 年,电冰箱、空调、电磁炉、洗衣机等电器都没有,现在这些早就齐全了。

2005 年拍照是一张很有仪式感的事,毕竟平时都接触不到能拍照的设备,现在手里的手就是一台性能不错的相机。

2005 年到了秋季,家里的水井就会干涸,只能提着水桶去村里少数几家井打的深的地方去提水,洗衣服都只能去河里,现在家里都打了机井,安装了水塔,也过上了有自来水的日子。

2005 年,村里基本都是一层的小平楼,现在基本都是两三层的小楼了(虽然我家还是那个一层的小平楼……)。

2005 年,去上学都是走的土路,遇上连续的晴天会漫天灰尘,到了雨天满地泥泞。现在各村都通了水泥路,甚至都还有了电动公交车(以前想坐车只能坐拖拉机,或者三轮摩托,我们称为慢慢摇)。

2005 年在初中住校,学校澡堂都没有热水,要么洗冷水,要么等周末放假了回家洗;食堂都没有座位,只有一块空地给我们分饭,分完饭后要么蹲墙角,要么去宿舍,对了宿舍是 30-40 人的大通铺,瓦房,下雨天还会漏雨的那种,现在这样的学校比较少见了吧。

变化大不大,真的是非常大了。吃穿住行改变都是非常大的。

——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的感受。

知乎用户 特兰克斯的剑 发表

正常的

我一个同学的家境 98 年就能很随意买元年 air max 97 来穿。

98 年我脚上最奢侈的是 all star 白高

时光荏苒 9102 年老同学相见他还是 air max 97 银子弹,而我还是 all star 白高。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贫穷有两种,绝对贫穷与相对贫穷。

绝对贫穷是传统农业国模式,代表是战争饥荒瘟疫流民组成马尔萨斯诅咒。吃不饱饿肚子,缺乏饮食住房教育医疗等基础生活保障,缺乏人身安全面对战争屠杀恐袭犯罪等等。脱贫攻坚是针对这一种贫困,吃饱穿暖。

相对贫穷是现代化工业国模式,代表是欧美中日韩等穷人生活。一方面生产力发展,国家福利保障,让大部分穷人百姓没有生存困难。另一方面,虽然收入不低,但是房价房租,物价,银行按揭贷款,教育医疗,支付宝花呗等各种成本也不低。很多人收入再高,还完房租贷款除去日常消费,手里剩不下多少甚至欠钱。甚至那些月薪过万体面中产阶级,也有很多是这种相对贫穷。没有自己房子,没有存款,没有保障,失业生病后可能就一无所有。有些人没有收入保障结不起婚或者不敢结婚生娃。

你有没有自己房子?住房能不能不需要付房租不需要还贷款?你手头有没有超过五万十万存款可以随时拿出来用?很多老百姓尤其是进城打工年轻人做不到。

知乎用户 树色随山迥​ 发表

因为没有睁开眼睛看。

不说 05 年,就说 16 年,我到农村中学去上班,有晚自习,凑车回县城,一路黑乎乎的!晚上的镇上也是黑乎乎的。

19 年我不再凑车,我家买了一辆新车,我开旧车上下班。从乡镇到县城的夜晚开始亮起来——刚开始是镇上亮了,路灯照亮了小镇;后来是回城路上途径的村庄亮了,很多小村庄的主要道路和广场都有路灯,有人在路灯下聊天、跳舞;今年开始,有一些村庄与村庄之间的路上,也有路灯亮起来。

现在,我晚自习回家,路灯点亮了一大半的路程。

我所在的乡镇,是一个极小的乡镇,镇上只有交错的三条街道,不是特别繁华。我回城的路只是一条乡级公路,水泥修筑,双向两车道,窄得连非机动车道都画不出来。可是它现在在慢慢的变亮。

以前,我家没有主动买过牛奶,家里大多都是春节得到的,娃娃不喜欢喝,飞飞偶尔喝,我也就随缘。从去年开始,我启动了 “家庭牛奶计划”——我从网上买了十几种牛奶品牌,让最不喜欢的姑娘试喝,费劲心思的找出她愿意接受的纯奶。找到之后,就一直回购一直回购,让我家两个孩子基本上保证天天一瓶奶。

如果是以前,这是不可能的,网购牛奶比超市买要贵,我也没有很多钱保证天天喝的牛奶、酸奶。但是现在我能。

知乎用户 某省体彩培训师​ 发表

05 年老家到省会坐大巴 39 块,现在开车 1 小时,不开车共享的线车 45 送到目的地。

05 年吃的都是常规水果蔬菜,现在哪个国家的什么稀罕吃的手机下单基本隔日收到。

05 年住老旧小区,楼道灯老坏,夏天垃圾水横流,臭的要死,现在垃圾分类,电梯基本全年无故障,小区环境像个小公园。

05 年手机费 1 月 100 不够,现在弄个 49 的套餐主选流量足够。

05 年手机看个小说觉得很好,现在各类学习、游戏、购物、直播、短视频、影视随便看。

05 年旅游各种高物价和宰客引起不愉快,现在大多景区服务水平都很高。

05 年去单位办事要没熟人一趟一趟跑,现在最多第二次。而且 80% 的事手机上就解决了。

05 年心脏搭桥经常上 10 万,现在 1、2 万。

05 年 27 周早产儿不少花 5、6 十万,现在 10 万还能报销 6 万。

05 年山里、村里的孤寡老人哪怕 70 多也得自己劳动,现在国家发点,县里给点,村里给点,邻居种的玉米、小米、蔬菜等给点,至少饿不着了。

17 年下来,三座大山中医疗问题基本解决,很少有看不起病的了。补课、择校问题也逐步解决。房价半死不活,也涨不动了。

现在的生活,在 05 年是不敢想的。

知乎用户 栗子 发表

很多人说房子,房贷压力比 05 年大云云。05 年你一个农民还想城里买房?找遍亲戚朋友把自建房建好就不错了,农民进城是以前可以想的事?有的人说现在生活水平的改善是科技发展的原因,问题是没有发达的经济,你怎么吃上科技的红利?苹果手机出现了,非洲黑叔叔摘香蕉有什么关系?产业越发达才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生活改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德美,比其他国家人民更能感受到生活的变化

知乎用户 王旭东​ 发表

指实际还是名义?而且 GDP 不代表可支配收入!

知乎用户 孤山远影 发表

我要说大城市、县城、农村,农村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广州,我打工的城市,上班地点天河体育西路财富广场,我的办公位挨着窗户,头一歪就能看到天河体育中心谁在玩耍。说实话,刚开始很激动,但是久了真没感觉,无论薪水怎么变化,都赶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几十年如一日,两点一线,社畜一般,确实没感觉什么变化,如果我还继续呆在广州,可能会在某个偏僻的角落买个老破小,继续两点一线。

田东,我出生并长大的十八线小县城,我父母都在国企里面,我从小到大都在国企里面呆着,极少去县城,我经历了国企从辉煌到衰败的全过程。八几年的时候单位还能组织去北海旅游,九几年却面临下岗潮。无序的市场竞争与高层领导贪腐让国企遍体鳞伤,一个有几十年雄厚技术积累,一万多丰富经验工人的大企业,干不过小煤窑与小厂,小煤窑和各种小厂要技术没技术要安全没安全,硬是打垮了航空母舰般的大国企,现在想起来真是笑死人。

德保,国家级贫困县,祖先埋葬之地,逢年过节都会回去祭拜的故乡。那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5 年的时候,祖宅还是木楼,漏雨漏风,没水没电没路,照明是手电筒和煤油灯,每天还要去水塘挑水,从国道到家门口,要走一个多小时,半小时的泥巴路到山脚下,再爬一个小时的山路到家门口,主食是玉米糊,副食是面条,上面飘着零星的两三片猪油渣

05 年的时候,水电已通。祖宅已经换成了两层半的砖楼,手机信号极差,交通没变,网络更没有。

18 年通路通网,手机信号正常。

22 年,亲戚基本买车和考驾照的路上。

谁能想到?三十多年前连肉都吃不上的贫困山区,现在春节聚餐席上大家谈论的是买什么车好。

变化是有的,关键是看什么地方!

知乎用户 Uaua 发表

我说说我见到的吧,因为我在香港长大,每年过年时回乡下一次,所以这个变化还是看到的。

在很小的时候(九几年那时)乡下的亲戚都很穷,回乡时会带很多旧衣、旧玩具送他们,虽然温饱应该有的,但物质水平还是很落后。不过有摩托车。每年回去都感觉富了一些。

直到某年(零几年),亲戚们搬到城市居住,买了套不错的房,还买了车。此时他们的生活水平已挺不错,应该比我们好。不过也喜欢托我们买些香港的日用品、药品、港行手机之类。

到近年,因乡下拆迁发展,分了很多套房,个个都富到漏油,一人一辆车是标配。生活水平完爆我们香港的穷亲戚。

以前香港人的生活水平远比内地高,现在内地人的生活水平普遍比香港高。以前内地人会羡慕香港人,内地女生会想嫁给香港男人,现在没人稀罕的。

知乎用户 天下 发表

说明他们当初生活太好了呗。

我就不一样。

北方农村人,05 年我在上小学,那时候还在老家村里住,家庭年收入不到两万(包括父母种地和打零工的全部收入)。

不算春节期间,平时一个月都不见得吃一次肉,过年也就买十几斤肉一只鸡几条鱼。年夜饭就是饺子。

家里电视只有 20 寸,洗衣服用手,没有手机,电话刚装上。

当时我从没坐过电梯,没睡过空调房,最远只到过县城。说起来这事也心酸,我上了高中才体会到空调这么爽,上了大学才知道的怎么按电梯。

方便面和淀粉肠对我来说就是美食了,记得有次生病输液很多天,我妈问我想吃什么,我说吃方便面。还有一次过生日,爸妈给了我三块五,让我去小卖部买了一桶我们村里刚出现不久的桶装方便面,我都高兴疯了。

冬天只能吃白菜萝卜,为了省钱,蔬菜都是只吃自己种的,我们家种的菜里边,能冬天保存的就只有这两样。那时候吃次土豆我都觉得特别美味。

北方冬天冷的不行,只有一个小火炉取暖,还容易中煤气。不是很多南方人都说羡慕北方人有暖气吗,其实这是压根没把北方农村人当人。

北方农村没有暖气的大有人在,想要暖气只能自己装,但是就算装了,也根本不舍得像城市里边那样烧,就是做饭时候烧一会。大部分时间暖气炉都是封着。

现在,我可以顿顿吃肉了,方便面自由也早就实现了,不仅能吃两三块钱一包的,还能吃八块钱一包的高档方便面。火腿肠也不用吃淀粉了,能吃那种带大肉块的火腿肠。

我从来不响应城里人提倡的低碳生活健康饮食。吃饭就喜欢吃肉,猪牛羊鸡鸭鱼来者不拒,什么蔬菜水果粗粮我一点都不想吃。

知乎用户 森欧​ 发表

我是深二代,在深圳比较富裕的一个区。据我爸妈说深圳九十年代还有很多那种飞车贼,就是路上抢劫的,你好端端的走着,一阵风过去你项链,手机就没了那种。我 02 年出生的,这种事从来没见到过。以及我小学的时候(大概一零年)小区地下停车位都是空的,但现在停都停不下。以及小学时只有去香港才有能种超大的购物广场,在我初高中的时候深圳突然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超级多,也不用特地跑香港了。以及我小学的时候去很多远一点的地方可能还没有地铁和公交只能打车,现在基本地铁哪里都可以到,而且贼快。现在我在广州读大学,假期回来到市中心逛街,那个装修简直翻了一番,虽然以前也很好很现代的高楼大厦,现在简直是未来世界一样的。。地上斑马线会亮,公交站台是触屏的,整一个风格就完全不一样了。在我看来,这样的速度简直是奇迹了,钱都用在哪里了,都用在这了呀

知乎用户 ttss 发表

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其实大家应该还是很幸福的。

但是移动互联网真的是很操蛋。

每天制造焦虑,比如说挣它一个亿。

其实大部分人根本不需要多少钱,能吃饱穿好就 ok 了。

就是移动互联网把这种阶级的不平等,不平衡,赤裸裸的摆在大家面前。

我记得 08 年那时候是很幸福的。拿个功能机,看看电子书,聊下 qq,是很单纯的人生。

自从出现了移动互联网,自从出现了网购,好像一伙人,想把所有力气都花在网上似的。

人一天只有 24 小时时间,在手机上花的时间越多,其实提升自己的时间就越小。

别说打工人不能提升自己。

如果没有手机,下班了还可以出去有点娱乐。

现在就 tmd 抱着个破手机。

堪比奶头乐。

我觉得手机是资本家最伟大的奶头乐产品了。

有了它,让打工人彻底没了动力。

反正一打开手机就是谁又挣了一个亿。

久而久之不如当三和老哥。

知乎用户 言不可弥 发表

怎么没感觉,02 年我家刚买了电脑,六七千块钱,是一家人一年多的积蓄,但父母亲眼光长远,知道这是未来趋势,一个笨重的大背头电脑需要找一辆车才能拉回家。十多年过去了,不说一个月买一台电脑吧,那样太狂了,两三个月买一台,应该没什么压力。这算不算生活水平翻了两番?

知乎用户 晨水 发表

为什么有部分人没什么感觉?

要么就是这些人当年就很富裕,要么就是这些人现在落魄了

知乎用户 明月双清​​ 发表

没感受到吗?

2005 年,我在北方某省会城市,那年中考时,学校门口都是骑着自行车来送孩子考试的家长,汽车还是比较稀罕的。

2021 年,还是我家乡的城市,中考前各个考点都堵车,自行车反倒不常见了,甚至某考点前豪车云集还上了新闻。

2005 年,我们初中有手机的小朋友应该只占 50%。

2021 年,我问初中的小朋友,几乎没有人没手机。

你可能说,哦,这是因为汽车便宜了,这是因为手机便宜了。

2005 年,我有一个亲戚在日本工作,我跟他家小孩聊天,那个小孩告诉我,他们每家都有电脑的,而我记得当时我们班上,至少不是每家都有电脑,大概也是 60% 左右的家庭有电脑的

2021 年,我问我上初中的小侄子,他惊讶的问,家里没电脑怎么上网课?

2005 年,我们有一个初中同学出国旅游过,当时同学们都很羡慕,出国旅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太贵了。

2021 年,我上课的时候问我的学生,有多少人初高中的时候去国外旅游过?这一比例至少有 20% 以上。

这些变化不是肉眼可见的吗?

诚然我们的经济发展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的,在分配、普惠、均衡和某些行业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诚然我们的经济水平和老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无视我们的进步和发展,

无视我们取得的成就,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另外,还要说,这一伟大的成就跟伟大的中国人民是分不开的

是我们的祖辈们省吃俭用贡献了剪刀差,实现了中国工业的原始积累

是我们的父辈们勤劳勇敢实现了融入国际市场后的飞跃

知乎用户 放开我的茉莉 发表

因为我们从 2005 年到现在,每年都在变化,每年都有提升,无形之中的提升,但是你没感觉。就像孩子,3 年没回老家,突然回去亲戚不认识了,但是你自己却觉得孩子没啥改变

知乎用户 壹大师​​ 发表

那个年代,全画幅相机对我来说就是梦中的东西

知乎用户 ourenhyou 发表

欲望难平,你拿现实讲话,他拿电影电视剧当现实。。。

知乎用户 陈居文​ 发表

主要是人们适应力强,几倍收入花着也成日常支出了。

还有人们记忆力差,十几年前到底过着怎么样的生活,不翻开记录,只依靠回忆,大多也准确。

最后地区,人群发展是有很大差异的,其实人均提高并不是所有人一致提高,本着共同富裕的原则,这些富起来的人群很多是先前贫困的人群,这也意味着一部分人其实在原地踏步了。

知乎用户 阿三哥 发表

没有感觉或感觉不大的 “部分人” 我觉得主要是两个群体,

一个是国企人员,以及相关公共企事业单位人员

另一个是小城市的工业资产阶层,以及相关从业者

前者手捧 “铁饭碗” 是人人羡慕的对象,属于典型的中产阶层,一直就过的很滋润,如今基本可以享受的物质生活在 2005 年基本上也能 get。

而后者则吃到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波红利,敢打敢拼,在还野蛮生长的环境获得超额收益,也就是当时的大款、土豪。

而感觉最大的也应该有两个群体

一个是互联网行业等新兴行业的新贵

一个是新城市人群、也就是农村子弟通过上学获得大学毕业的机会。当然两者有重合

前者毫无疑问,是这 10 年或者 15 年最大的造富行业,不仅是马云、马化腾等一大批的首富们,其从业者大多数也分享了这一波红利,成为了城市中产群体,不少人甚至获得真正的财富自由,这在共和国历史上真的是前所未有的。

后者呢,则基于农村子弟原来的起点过低,通过大学获得上升通道后,往往能大幅度改善曾经的生活。在农村生活过的都知道,曾经农村的生活多么苦。

知乎用户 辰枫 masaya 发表

说句简单的,如果不是题主不食烟火曾经的家境不错,就是自己眼睛不太好使。

大约在 05 年左右,家父彼时还在军队工作,军衔应该还只是普通少校。作为在当时全中国来讲待遇都较高的一份工作,整个部队家属院一千多号人,不超过二十辆车,其中还有很多都是公车,只有在闲下来的时候才能偷着帮自家人拉货。家父有一爱好便是钓鱼,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年家父带着我们全家和几个战友去钓鱼,而家里当时只有一辆电动摩托,还是借了司令家的皮卡车去钓的鱼,整个车都挤得水泄不通。路上一路颠簸,砂土路和扬起的烟尘让我整个旅途都充满着一种怀旧的老照片一样的黄色。

而仅仅过了短短十年,整个中国大部分的城市都面临着没地方停车,上班下班高峰堵车的问题。人们甚至在抱怨停车场太少,吃饭没地方停车,小区停车位不够,如果这个问题你在十年前问你的家人,八成他们会笑掉大牙。

大约也是在 04 年,我当时是整个小区孩子的孩子王,原因就是我家竟然有两台电脑,(其中一台是部队报废下来,被我爸动手又修好和上面请示过最后的留在自己家的)。在当时,全小区只有我家一家可以用局域网联机玩红警和魔兽 3,无数小朋友给我买糖买雪糕只为能来我家打一盘游戏。

如今呢,人们都在开玩笑配电脑的时候连 x050 的显卡都是智商检测卡,水平不够,要上就上好的,动不动就是 7080 的卡,配一台电脑可以轻松掏出几千块。家家户户,还有几个没电脑的?

尽管我们一直在吐槽我们的收入和付出不对等,还有让人望而兴叹的房价,但客观上你不能否认,这些年我们的发展真的非常迅速。还有一点,很多人没意识到,中国发展这么迅速,和 996 和加班苦干根本没有绝对关系,却总想从人民百姓的生活上去挑理,这就是纯纯的尬黑等于洗白了。

新增的财富都给穷人和某些权贵了,而 05 年以前就属于中高产的小布尔乔亚这么多年当然没没感觉。

全面脱贫只是第一步,我们处理掉的只是绝对贫困,但我们国家也大方地承认了,中国还有近六亿人口月收入不足一千元,而减小贫富分化才是下一步,也是中国如今最大的挑战。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不用着急否认,也不用全盘赞同,是非功过自有历史评说。

尽管 GDP 翻了两番本身不能说明什么,也不能证明生活水平就一定翻番了,但对于广大最底层人民,他们的日子一定是比起以前要好的太多。尽管我们总诟病 GDP 的数据并不完全科学,他在实体上的表现率并不如实体经济来的更直观,但你没法否认 GDP 的增长率从客观角度讲是可以排除掉通货膨胀导致的影响的。而对生活水平上升感受最小的,多半是 05 年以前就步入了所谓中产阶层和富豪吧,毕竟他们的购买力相比于老百姓从来就没低过。甚至因为近些年的发展,南方的的中小资们经历了一次财富停滞甚至减少的过程,你说生活质量翻两翻,他们肯定觉得不对,自己的购买力低了怎么还能成了生活质量上升了呢?

这就是经典犯了 “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以下阶级分明” 的错误了。

我们骂张维为,是因为他无视客观事实,只讲好听的不说真的,我们骂陈平,是因为他说一套做一套,不是因为中国发展的不好。

所谓的 “大是大非” 面前,要拿着填满事实的 LMG 一通突突,而不是无脑刷各种没有营养的东西。既然要讲辩证,那就要两个基本点要辩证地统一起来,在批判的角度要客观,在赞扬的角度也要客观。而不是学你眼中的敌人一样搞双标,那你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知乎用户 赵问祯 发表

2005 年,

我在村上小学上五年级,早餐没喝过纯牛奶,基本只有过年过节才吃到牛肉,去过最远的地方是省城,去城里最开心的是买个炸鸡腿就当吃了肯德基,2002 父亲在省城打工期间曾带我去过动物园,这段经历够我在村里吹了一年牛逼。

2022 年,

我正在省城读研,这十七年,父母买了县城的房子,装修了农村的房子,买了一辆小汽车,我目前已婚已育,饮食方面,肉蛋奶充足供应无压力,现在需要减肥多吃蔬菜,读研期间,一个月各种补贴有四千多。

这个差别,还需要多说吗?

知乎用户 马泽依 发表

主要是房价翻的比例有点大。。

知乎用户 二零四五 发表

比特币还涨了上万倍呢,很多人照样毫无知觉。 天上时刻都像瓢泼大雨一样往下掉钱,人们偏要撑起雨伞。

知乎用户 懵懵懂懂 发表

这个问题我太能回答了,2005 年是我参加工作的那一年。我是 80 后,出生在一个十八线城市,小时候的梦想也就是等我爹退休了,我接他的班,然后住在家里按照他的步伐,等我退休了,儿子接班。我小时候亲戚朋友们最富有的人就是我一个叔叔,骑着摩托车上班,我幻想着将来我也能骑摩托车就好了!

然而故事的发展并不是这样的,我读了大学,毕业留在读书的大城市,然后买了我一辈子也想象不到的房,摩托车换了两辆了,第一辆汽车是雪佛兰科帕奇,油老虎 ,现在准备换比亚迪海豹,但是等不到车,反正我是支持国产新能源车的,啥时候能订到,啥时候换。

问我有没有感觉,我能说跟我小时候的梦想大相径庭吗! 现在也就过年回我的十八线的老家,还必须依靠导航,变化太大了,我都不知道怎么走了。

知乎用户 紫云天 发表

中国,有一部分人最反动的一批人其实是早年间的既得利益者而现在没有上升反而落魄的,他们看着别人越来越好自己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心里自然不如意,有的人还对国家产生了怨怼

比如,我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幼年的时候穿着不知道几手改小的到处打着补丁的衣服,只能趴在地里和别人面有菜色地一起玩泥巴;他们早就穿着整洁的白校服在公园荡起双桨,在少年宫尽情游玩。

我童年时代赤着脚走十几公里上学,他们是来去扁三轮接送,比现在的汽车还威风。

我少年时代的夏天只能摇着蒲扇看星星,村里接的电只能点二十支的昏黄电灯,还隔三差五的停电,烧饭还得去拉木制风箱。他们那边吹着电扇看电视,可能已经装了空调,柴火早就不用,最次都用上了蜂窝煤,部分人早用上了瓶装煤气。

我青年时代求学只能靠着书信和家里人联络,他们家里已经装了十几年几十年的电话,现在开始玩 bb 机,每天撩着衣服露出黑匣子。

成年了,家里终于买了自己的电视,装了电话,我第一次考了摩托驾照,骑着小绵羊六十码速度感觉自己快要飞起来,他们已经玩腻了普桑,看上了 bba 和四个圆圈。

结婚的时候,我家里第一次购置了空调,冰箱洗衣机,这些基本的电器在他们家里已经存在了几十年。

09 年,买了第一部小车,为了晚上孩子发烧的时候可以方便带他去医院,因为上一次我晚上叫不到车,只能半夜打扰同村的朋友,大半夜把人叫醒,挺不好意思的。

六年后,换了一辆大车,因为儿子长大了,后座太小不好坐。

不久换了新房进了城。

有些人,社会的进步不怎么体现在他身上,他甚至会感觉自己的生活水平在倒退∶为什么我要和这个乡欧柠组块做生活?

知乎用户 我植物鄙视僵尸​ 发表

我二十年前住的房子没空调,出门要么 11 路要么自行车,电脑连宽带都没有当打字机用,冬天就算买的着菜也得放上几十颗大白菜屯着。

我这还是在直辖市生活,也都不敢说这二十年没变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我家楼下再也不可能随便放自行车。顺带一提二十六七年前我家房子还烧蜂窝煤,上厕所还是家门口的大公厕。

至于农村,我就说一句话。

从十几年前开始,我回老家时再也不用带旧衣服过去了——你细品。

知乎用户 无然 发表

05 年的时候我刚上小学,农村人,那时候农村到处是农田,种田为生的人很多。那时候能住上自建房就算挺不错的,有不少家庭条件差的,还住在土胚房里,雨下大点会漏水,甚至还有倒塌的风险。

那时候的农村只有黄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而且还有旱厕,一到夏天,那味道,路过的苍蝇都要跑路 (开个玩笑,是真的臭)

现在我这里农村已经修了路,农田也少了很多,进城的人多了。现在村里以自建房为主,还有一部分已经拆迁,住进了商品住宅楼,土胚房几乎没有,旱厕更是早已成为历史。

路好走了,生活更便捷了,收入也逐渐提高。以前基本上到夜晚农村就没啥娱乐活动,现在村里新建了篮球场、广场,打球跳舞的人多了,从物质需求逐渐转向精神文化需求。

这个社会现在确实还存在一些不公,比如某爽,某冰等等。但是你不能因此否认近一二十年来祖国的发展,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我切身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

路是一步步走出来,这一二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高,相信祖国也会发展得更好!

知乎用户 立党 发表

2022 年苹果股价比 2002 年涨了 300 倍,为什么部分人没有感觉?因为你一分钱股票都没买,别人赚了 300 倍,你当然没感觉。

跟 2005 年相比,我朋友家的房子涨到了四倍,每平米房价更是涨了五倍多——面对中国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人都说赢麻了,为什么只有你自己没感觉?

这只能证明是你自己的问题。

知乎用户 山楂饼 发表

2005 年成都到福州,K390,44 个小时,硬卧票价四百多。

现在成都到福州,G1755,12 个小时出头,这个贵了点,票价九百多;换 D2244,票价六百多。

我现在都跟新同事说你们赶上好时候了,你们是不知道当年去趟广东福建是什么体验,还得亏我们学校买票方便,要不然硬座两天两夜过去你能疯了。

知乎用户 沙漠里的骆驼刺​ 发表

93 年生人,老家苏北农村。

05 年那时候我家还是三间瓦房砖头地,老妈在镇上玩具厂上班,一个月大概 500 块钱,老爸苏州打工一个月 1000 出点头。
那时我在老家上学,家里平均 10 天半个月能吃上一两次肉(猪肉和鸡肉,牛羊肉不敢想买不起),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猪肉价格 6 块 / 斤,鸡肉 5 块 / 斤,牛肉 11-12 / 斤。做饭用的烧草锅,一口大锅 + 一口小锅,家里唯一的家电是爸妈结婚时候的熊猫电视机,如果电风扇不算家电的话。下雨下雪天都是泥泞的小路,要穿雨靴。

08 年老家瓦房重新装修,吊了顶、铺了地板砖,拉了墙头院子,院子里铺了水泥地,用上了煤气罐,买了 29 寸彩电电视。

大概 10 年买了冰箱,装上了空调。

18 年我们家小镇买了套 120 平的楼房,已经装修好住进去了,爸妈再也不想住阴冷的老瓦房了。

现在老家的玩具厂随便都是 3000 起的待遇,踩缝纫机勤快的一个月四五千不在话下,水泥路一直修到家门口。
12 年上大学时候梦想毕业能有一份四五千收入的工作,结果赶上了互联网发展期。
“人的一生,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知乎用户 Peter Tam​ 发表

咖啡师的工资从那时候的 800 元还不容易找到工作,到现在 3500 元还很难找到人。这就差了三倍多。

人们的记忆总是记得过去的好,忘记过去的不好。然后用过去的好来比较现在的不好。

知乎用户 eric 发表

我老爹 2001 买车,一直开的很爽,因为到处停车方便,路上车少。现在直接放弃开车坐公交车了,因为堵车堵得心累。感觉不要太明显了

知乎用户 三石法子 发表

怎么可能没感觉,你知道 2005 年大家挣多少钱么? 北京上海 2000 3000 都是常态,现在别的不说你送快递一个月多少钱。我们 GDP 增长应该更多的增加国民收入,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胡说。

知乎用户 李福睿 发表

2005 年的时候,农村老家至少 80% 的人家都还住在旧房子里面,现在差不多 80% 是新房。也就是说,这 14 年里面,差不多一半的家庭,重新翻建了房屋,原来大多是泥土房,现在基本上都是水泥瓷砖房。不仅如此,村上还铺了水泥路,主干道上也安上了路灯。

2005 年的时候,我还是一名穷学生,每个月生活费捉襟见肘,不太舍得也没有能力高消费。现在,同样的学生,补助比我们那时候高了好几倍,日子过得没有那么窘迫。

2005 年的时候,北京还不怎么堵车,很多河流都是臭臭的。现在,到处停满了汽车,黑臭水体也基本上都得到了治理。

2005 年的时候,还没有高铁,回家要做 7 个小时的火车。现在,通了高铁,2 个多小时就到了。

………………..

太多太多了,我感觉日子舒服了不止两番。

知乎用户 双笑生 发表

不如问问谁愿意回归到 2005 年的生活水准。

知乎用户 清五郎 发表

房价不翻啊

楼下牛肉面 2005 几块钱啊,现在多少钱啊

知乎用户 kong king 发表

在 2005 年的时候就比不上别人,在 2022 年的时候还是比不上别人。你从自行车换成了捷达,别人从摩托车换成了大奔,所以你感觉比以前更差了。这种人就是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是应该的,但就怕别人比自己还好,心里就不舒服了。

知乎用户 Young 斯基 发表

财富分配不公平,少数人摘了太多的果实!

为什么最近几年经济总量不断创新高,但是有些人的幸福感并没有提升呢?总的来说,两点:

  1. 三座大山太过沉重,其中以房地产最甚;
  2. 财富分配严重失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15 年就是个转折点,人们的幸福感陡降,贫富差距迅速扩大!本文转载自

@pure 日月

2021 年 8 月发表在公众号【悟空新之助】的文章!

1、房地产就是黑洞

抛开房地产泡沫这座沉重的大山,我国就是全球前列的幸福国度!

仅拿 M2 和 GDP 比值的回答是无法解释为什么我国普通居然幸福度下降的,因为 2010-2019 中国 M2/GDP 比值由 1.81 升到 2.0(2020 年特殊),幅度并不大,但是为什么人们的幸福感下降很大!?(旧文《戒掉通货膨胀恐慌,以及远离暴富言论》)

以下这些数据才能从根本上解释背后的原因,中国居民幸福感下降最快的时间段就是 15 年开始的全国房价二次翻倍。

你们可以看看,15 年之后中国的房地产发生了什么事儿?

证据 1:住户部门贷款与可支配收入、存款以及 GDP 的比值在 15 年之后暴力拉升!

众所周知,房贷是住户部门债务的主要构成部分,截至 2020 年末,我国的按揭贷款公积金贷款合计的住户部门房贷余额已达 40.72 万亿,占住户部门债务总规模的 55.3%。

目前,我国住户部门房贷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升至 66.8%,若再考虑其他进入楼市的信贷资金(经营贷、消费贷等),住户部门房产债务占可支配收入的实际比重会更高。

证据 2:15 年之后,银行系统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也是跳跃性上涨!

银行完全沉迷于房地产赚容易钱就是从 15 年开始不可自拔的!(旧文《【身临寒冬】二手房贷收紧甚至停贷和存款利率下调意味着什么?》)

一个社会,资源的有限的,你如果这里资源倾斜多了,那边势必营养不足。这就是为什么说房地产阻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因。

证据 3:15 年之后,房地产企业境内债券融资规模同样大幅提升!

以上数据表明,15 年之后,中国普通家庭财富就被房地产短时间内给吸干了,我国之所以可以取得房地产市值 400-500 万亿的成就,那是由千千万万的中国普通家庭扛起来了。

2、贫富差距拉大

如下图所示,过去十几年,中国富人的财富年复合增速则远大于中国经济增速和 M2 增速,充分说明,中国的财富被快速聚集到一小撮人口袋里!

2003-2020 年间,中国最富有的 500 位上榜人,总财富从 5002 亿元上升至 17.67 万亿元,涨幅高达 34 倍,17 年间的年化复合增速为 23%。

同时期,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8472 元涨到了 43834 元,涨幅 4.2 倍,年化复合增速仅为 10.1%。

中国 GDP 从 11.67 万亿元到突破百万亿元,涨幅 7.7 倍,年化增长 13.6%。

被无数人认为是推高了房价的货币供应量 M2,2003 年末余额为 22.12 万亿元,到了 2020 年末为 218.68 万亿元,其增长基本同步于 GDP,17 年间涨幅 8.9 倍,年化增长 14%。

上榜人财富值的年化增速,甚至能长时间地跑赢 M2 高达 9 个点。学过复利的人都知道,这是极其可怕的事情。

不仅如此,从 TOP20 富人所占富人财富比重的迅速提升可知(2020 年占比高达约 60%),财富越来越向顶级富人聚集。

3、马拉松效应

其实我们国家可以理解为 A 和 B 两个社群。

A 社群过的是发达国家的生活,资产(包括房产)超过千万,主要集中在沿海以及中西部省会等大城市。

B 社群就是剩下的人,过着名副其实发展中国家的生活。而且由于经济活动由 A 主导,导致消费水平和 B 越来越背离。社会总体消费的价格增速大于 B 社群的财富增速,以至于虽然看似 B 比几十年前富裕了,但是幸福指数却降低了。

我把上述现象称为 “马拉松效应”(原创名字,不喜勿喷),何为马拉松效应呢?

马拉松比赛开始的时候,所有参赛人员都在同一起点出发,电视机直播画面会尽可能覆盖最大范围的参赛运动员。

随着比赛的进行,参赛队伍会出现分化,直播画面会更多的关注领头的队伍,留给中间队伍的镜头会少很多,留给末尾队伍基本上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里面,领头队伍可以理解为 A,剩下的运动员可以理解为 B,直播画面可以理解为消费。

领头队伍是马拉松的最大看点,A 社群的人则是最具消费价值的人群(比如号称农村包围城市的拼多多,主要用户也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运动员为了增加自己的曝光率就需要让自己跑得更快些,然而,加速很可能会超出自己的体能极限,让自己很痛苦;B 社群为了体验更优质的消费服务,就需要花费更多的钱(因为优质服务的目标客户是 A,所以从定价就没有考虑过 B),这样就会超出自己的经济极限。

我们本来生产了很大的蛋糕,只不过有些人分得多,进了 A 社群,而有的人分得少,进了 B 社群!

4、可喜的是:改变进行中

最近两年内,国家重点强调分配制度改革,还提出了三次分配房地产税是第二个分配的核心。

第一次分配主要是薪资,可以想象,未来我国会通过提高居民薪资收入来提升第一次分配效率。比如提升最低薪资标准,严格保护工薪阶级的利益等。

像对薇娅、郑爽等人的追缴税款也是重塑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未来几年将是深刻变化的几年,值得期待好事情发生!

备注:更多深度思考文章,详见公众号【悟空新之助】(五个字,谨防假冒),欢迎移步关注。

知乎用户 小隐 发表

用我昨天下午没事干瞎写的一个东西给个参考思路

猪肉价格涨了多少?

朋友发了张照片 (且认定为真),其中 68 年 5 月 28 日某地猪肉价格为 0.52 元 / 斤。

1968 年某地 (云南寻甸) 某单位工资条内中位月收入为 38.5 元 / 月,设某 家双职工五口人,人均可支配收入 15.4 元 / 月。

猪肉价格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3.38%

-—- 油腻腻的分割线 —-

2019 年 10 月 19 日北京批发市场猪肉价格为 47.3 元 / 公斤,假设批零差价 50%,零售价格为 35.48 元 / 斤。

2019 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 8493 元,平均 707.75 元 / 月。 猪肉价格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5.01%

考虑到 68 年没有泔水 (人都没得吃)、没有金坷垃饲料,属于绝对的有机土

猪肉,现在起价为 128 元 / 斤,故: 土猪肉价格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18.09%

-—- 油腻腻的分割线 —-

因此,按 (不正规的) 实际购买力计算,2019 年比 1968 年猪肉价格上涨, 以猪肉计为 1.48 倍,以土猪肉计为 5.35 倍。

知乎用户 宝贝请转身 发表

如果你不知道去体会,还真不一定感受得出来。

做几个调查吧:

1、十年前你最好的朋友内裤平均使用多长时间?

2、十年前你最好的朋友的椅子是什么材质使用多长时间?

3、十年前一周吃几斤肉。

就这几样吧,估计调查的普及性和有效性还是蛮高的。

大多数人没比必要拿着社会中最顶端的人去比较,何况镜头里的生活也不尽是全部。

最客观的指标是 恩格尔系数,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指标,算你自己家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高中以前一直交不起 100 块左右的学费,每次都要拖很久,家里出去借,然而大多数人家也不宽裕,很难。

那时候水果很少买,零食几乎没吃过,方便面是亲戚卧床的时候去探病的礼品,火腿肠是可以凉拌待客的菜。衣服是矿工亲戚送的旧衣服,破了缝缝继续穿,在学校也不觉得丢人,因为大家都好不到哪去,当时我们那个镇子大概就是这样。

高中慢慢的不再为学费发愁,人生第一次买了辅导书。

读大学的时候终于可以不经常担心饭卡够不够用了,体重快速上升。第一次有了手机,和女朋友。

其实期间家里一直就是种地,务工,没有其他变化。但受益于农民工待遇提升,和农村政策改革,慢慢有了余钱。

如今毕业十年,用钱的时候再也不会感到心酸。终于能带家人去很多地方玩。

我的家乡也很少看到生计艰难的人了。

知乎用户 资本市场极左 发表

因为他们 20 年前就坐桑塔纳了啊

知乎用户 王非红 发表

没感觉!这是植物人吧!小时候看境外电视剧,美国的,英国的,新加坡的,看到那里的白领上班都是开车上班,下班开车接女朋友下班觉得生活质量好高啊!都是人均富豪!至于经常出国度假海边晒太阳什么的都不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开车上下班啊?

现在呢?你让我上下班开车我都不乐意,上海的地铁不香么?坐地铁我一个小时内准到,路上刷个手机打个盹,安逸!开车。。。上帝才知道我几点到。我就想问问全中国有几个一二线城市不堵的?有几个家庭没车的!

17 年和朋友去台湾让司机师傅带我们去当地好吃的餐厅,师傅犹豫了一下说带你去个地方,东西好吃就是有点贵,我们豪气的表示带我们去吧,今天我们就是豁出去了,谁都别拦着。心满意足吃完之后一结账,四个人花了五百多人民币,上海普通馆子都比他家贵好不好!顿时对台湾物价没有了丝毫防备。和师傅汇合之后我们只能配合师傅说东西真好吃就是太贵了,心疼!

中国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请问你还要有什么感觉?出门停机坪,家家大别野,漂亮国也没能达到啊!

知乎用户 我是老中医 发表

2005 年我大二,那个时候一个月的生活费不过 300 元。 那时候还没有通村公路,回家坐客车还都是土路,每当有车过的时候,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后来 08 年毕业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开了 1500 元。

而今天 2022 年,我老家的通村公路早就修好了,崭新的水泥路,两边还有花草,有养路工人定期打理。我父亲一个 70 年的老兵,因为国家政策也领上了退休工资,还记得我爸领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我还打趣他,小老头种一辈子地,到老了还开工资了。在我面前严厉了一辈子的小老头,脸都笑成花了,一个劲儿的说,国家没忘记我们这群老兵。我妈从前生病都不吃药的人,也过上了有医保报销的日子。她们每年只需要交很少的一点钱就可以享受农村的医保,看病开药可以直接报销 90%。

18 年我媳妇生娃,顺产总费用不到 5000 元,医保报销后自费部分 1200 元。然后生育险给的生育补贴小 30000 元。补贴的这些钱足够把孩子养到一周岁以后了。而我,一个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第一个月的工资 1500 元,后来一点点的在城里安家落户,买房结婚生子创业,都是在 05 年 - 22 年之间完成的。如果这期间国家 GDP 增长像日本那样几十年不变的话,那么我大概率是完成不了这些事情的。

至于题主你说,这些年你没看见改变,抛开你眼瞎这件事不谈,你大概率是在睁眼睛说胡话,或者你选择看不见。

知乎用户 陈必红​ 发表

高速公路翻了两番,高铁翻了两番,私人汽车翻了两番,不得新冠翻了两番,军舰翻了两番,公费医疗翻了襾番,天宫一号翻了两番,卫星定位翻了两番,核酸检测翻了两番,等等。

知乎用户 孤影照惊鸿 发表

可能那些人本来就很有钱,他们的生活水平一直都很高,所以才会无感。

我是 98 年生的,从有记忆起我们村就是个比较穷的地方,每一块农田都有人耕种,村里是泥路,虽然有楼房但很多人还住着泥砖房。我们家更是穷困,听我爸说他到集市上买东西和人交谈,问他是谁,他报出大伯的名字(当时还没分家)别人就是是某某村最穷的那两兄弟吗?我妈说她嫁过来的时候我家和大伯家住一块,连吃饭的碗筷都凑不齐。我有记忆的时候还是和大伯一家住在泥砖房里,过了没多久就搬到火砖房了。

我记得我们家第一台手机上一个九手的诺基亚,我妈花五十块钱买的,后面用一块胶布沾着电池,不然会掉,大家都不怎么会玩手机。以前的物价都很便宜,记得发小捡到了十块钱和我平分,我吃到饱还剩三块多,但就是这么便宜的物价,想要两毛钱去买零食也是很难的。于是就和发小几个去村里捡瓶子纸板工地上的水泥袋或者回家清理垃圾把能卖钱的挑出来,等收破烂的来了就卖了换钱。游戏机什么的是奢望,一半都攒点钱去集市上买光碟和游戏手柄,插到碟机里面玩中文游戏四百种。当时村里有小轿车的人家算是很有钱了,基本一个手就能数过来,能住楼房就是很不错的了。

从零五年一路行来,我见证了周围事物的飞速发展,现在村里面进行了三清三拆,把泥砖房全部拆掉了,水泥路也早在十几年前就铺设完成。村里面的楼房多了很多,小轿车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年例回家想找个停车的地方都难,村里还规划说要建停车场。前两年村里面重建祠堂,轻松就凑了两三百万,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村里面很多人都在外面买了楼房,在村里住的反倒是少数了,很多田地都荒芜掉了,因为种地收益不高还特别累。我们家也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生活真的是翻天覆地。看到网上很多阴阳怪气的言论抨击国家抨击党,但我对我们的国家还是有着无比的信心。回过头去看,我们国家的领导班子在每一个历史重大转折时刻都能做出无比正确的判断。我们的国家很大,人口很多,我们的国家也有着大大小小的问题,我也会跟着一起骂,但我骂是希望她能变得更好,而不是希望她完蛋。

知乎用户 无边落木 发表

因为是人均翻两番,不是 每人 翻两番。

下面是更新

仔细看了才知道原来这是 2019 的问题,2019 中国实际人均 GDP 是 2005 年的 3.00 倍,并没有翻两番,翻两番是 4 倍,实际上 2021 也没有达到翻两番。

知乎用户 令狐瞎冲 发表

这里的人,恐怕很多已不记得 2005 年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知乎用户 司承帅 发表

那什么,建议找下 05 年左右播放的国产现代剧,感受一下剧里的人物土搓穷到什么熊样。

知乎用户 杳辰公 发表

2007 年我第一辆车的时候,村子里大多数人交通工具是摩托车。2022 年村里人主要交通工具是汽车,曾经以为没用的大马路经常塞车。

2005 年什么农村医保社保听都没听过,一户得大病,全家举债赤贫。2022 年基本没有因病致贫。

2005 年村子里那河水都是黑色的,2022 年钓鱼的人络绎不绝。

2005 年市区繁华区域只有 1 平方公里,如今 20 平方公里。

2005 年周边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去省城要颠簸两三小时,2022 年周边已经初步形成环城高速公路网,还有高铁,去省城只需要 1 小时。

2000 年之后是中国变化最大的时期,大多数人都能明显感受到!

知乎用户 鑫声​ 发表

不扯别人,只说自己的变化和感触!

2005 年,家住 5 线小城市,父亲自由职业,偶尔和朋友一起干点小杂活,一月收入不到 600,母亲事业单位上班,一月工资 1800,姐姐刚工作,我上大学。

家住 90 平的小房子,每月房贷 700。父母省吃俭用,就是为了还房贷,给我攒学费,还有日常家庭开销。

那几年,父母一年最多买一件新衣服、新鞋,回乡下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做 3 块钱的城乡公交,一路颠簸,吭哧吭哧 1 个多小时才能到家。

那时候,小区里道路空旷的能赛车,每次看到有一辆车过,父亲都会羡慕的说:什么时候我们能有一辆车?母亲总嘲讽他:做梦去吧,你这一辈子都没有这个命!
平时吃饭,最多两个菜,有时候中午买 1 块钱生面条回家下碗青菜面,偶尔做一个肉丝面,家里如果来客人,剩菜剩饭俩人恨不能热了凉凉了热反反复复吃一个星期,家里根本就不会有过期食品,一是没有,二是这个家境根本不可能让食品过期。

再说如今,父母和我们住一起,父亲自由职业至今。但是因为当过兵、七八十年代在农村放过电影,再加上一些其他补助,每个月也能领 1000。母亲已退休,每月工资 4000+。

如今老两口和我们住一起,一个二线城市,在这里接送孙子孙女,有时也会把农村老家的爷爷奶奶接过来住上一段时间。现在父母衣服到是不买了,我和姐姐每年都会给父母买几次,再加上父母学会上手机购物,什么淘宝、抖音玩的比我都溜,隔三差五的在网上买东西,母亲都开始嫌父亲败家了。。。说尽买些不中用的东西!

至于曾经让父母奢望的车,如今也有了,虽然很便宜,几万块钱的国产车,但是父亲开的乐在其中,接送小孩,周末出游可带劲了。至于吃饭,日常四菜一汤,隔三差五的下馆子,吃剩饭剩菜的习惯虽然依旧存在,但再也没有一盘菜吃一个星期的情况出现。过去食品,这么说吧,一个月几乎要整理一次冰箱和储藏间。。。

你告诉我,今年的人均 GDP 已经比 2005 年翻了两番,我该不该有感觉?

知乎用户 lu luce 发表

我 2005 年的时候,月薪五千。2022 年的时候,月薪两万。的确的收入翻了两番。

但是我们小区的房价从六千涨到六万。涨了十倍。

知乎用户 Leo Wu 发表

我家不属于上面没感觉的群体。

02 年大学毕业,non 985/211,大学里的学渣,工资一个月 1k,04 年涨到 1.2k

05 年脱产考研究生,06 年考上普招研究生,09 年研究生毕业,上海工作,工资 5.5k,工作 3 个月,水土不服,返回西安工资一样 5.5k。

22 年工资 25k+,翻了 5 倍多点。

老婆 08 年毕业,工资好像 3k,现在 20K+,翻了 7 倍左右。

05 年时候租房住,12 平方,单间,月租 180 吧。

22 年和老婆住 130 的小四室,另有父母住一套两室,出租一套两室。

代步电动车一辆,车位一个。

股票若干,贷款若干,存款若干。

有时候方向可能比努力更重要。

如果你没有原始的资本积累,那么不努力只能靠运气,只要你有。

问消失的 GDP 去哪里了?平均的数字除了让你看到差距,没有什么大的意义,问涨的 GDP 去了那里之前,觉得你应该问问这些年他们都怎么过的。

知乎用户 鹌鹑 发表

1. 假如全社会的收入平均翻两番,那么考虑到不同行业的工资涨幅不同,就会有某些朝阳行业翻得超过两番,另一些夕阳行业就翻不了两番。可能题主就属于入错行的那一类。

2. 即使收入 ×4,也不代表你能感觉到生活水平 ×4。四倍的金钱本就买不来四倍的快乐,更何况你还得承受升高的物价。

知乎用户 辰哥儿 发表

安徽非合肥人,简单说下吧,

05 年 我妈开出租,很辛苦,一天工作 10-12 小时,午饭常常都没着落,大约 800 一个月,

我爸是退伍军人转小学老师,到手约千元一月,这样一家三口人均收入也就在 7000-8000 一年,

清晰记得五年级时家里买的小镇上教师新村,500 元一平方,

我妈用的是 900 元买的诺基亚板砖,黝黑黝黑的好像只有贪食蛇能玩,我爸用的翻盖手机,也就约千元,一周只能吃一次烤鸭,早上街上有老爷爷卖蒸饭,2 块钱的量能让我和我爸两人吃饱;

17 年过去了,

22 年,我妈开校车去了,3000 一月还有保险而且和学生一起放假(一天也就工作 3 小时吧),天天在家里看剧,直接给她买了优酷 / 腾讯年会员慢慢看,

我爸到手已经超过 6k 一月,而且每年还发绩效,年终,一年到手 12w+(不包括公积金),明显看到国家对教师行业的待遇逐年升高;二老年年出去玩,去年去了北戴河,要不是疫情准备去四川九寨沟还是什么;

我 15 年本科毕业,目前在南京通讯行业工作,一年接近 40w,到手也在 30w+(不包括公积金,5k + 一月),女票做法务,一年到手也在 10w+(公积金约 1k 一月),人均收入 15-20w 一年,

虽然不打算要孩子(不敢和爸妈以及女票爸妈说,小两口达成的默契,很烦恼怎么办),感觉除了房价,其余都不是什么问题,当然指的南京房价。老家房价还是洒洒水啦(大约 3000 一平,这算比 05 年涨 6 倍吗?)

9700 的 13promax 去年说买就买了(回去虽然过年在家里亲戚面前小摆弄一下,大家也没很惊讶,就很平常),今年 9 月准备给女票把华为 MATE30 换了也买 14promax,淘汰的手机直接给我妈和丈母娘(小米 9 和 Reno,也用了好几年了),17 年买的游戏本办公很难受,就换了 1.3w 的 Mechrev,为了忽悠女票一起玩 wow 怀旧服,给她 1.2w 买了 3080 的台式,买完 1 个月显卡就翻番了(开心),感觉物价比 11 年上大学翻了 2.5 倍把(就拿冰淇淋做例子,11 年 1.5 元巧乐兹,现在一般 3.5-4 元)

知乎用户 雪人 发表

来自农村的我还是有感觉的。

05 年我家 3 间瓦房 1 间厨房,厕所是四周围墙露天,屋里面夏天闷热潮湿,下雨还漏雨,由于不怎么卫生,我与我妹还得过肺炎。有一次睡觉被蝎子蛰了,疼得哭了一晚上。后来 09 年的时候,父母贷了款盖了新房,又买了车,经过大约 3 年把亲戚朋友的贷款还完了,生活才算步入正轨。

那时候我家也没车,村里也没有柏油路,下雨天满路泥泞,有时候路面还有一洼水,骑自行车都没办法过去,走路要穿上沉甸甸的橡胶鞋。现在村里早已铺上了水泥路,安上了路灯,也有搞卫生的天天收拾垃圾。05 年的时候,我家还是黑白电视机,也没有冰箱与空调,洗澡也只能去澡堂。现在村里面基本上都盖起来楼房,家电也都装的很齐全。

上学要结伴而行,尤其是在秋季,玉米地里藏着偷小孩的人贩子,我记得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放学的时候,有人在追偷小孩的人贩子。也大约从 05 年左右,是个转折点,村里的孩子慢慢都转学去了县城上学,我也与我的六七个同学转去县城,凡是那个时候转学的,最终都读到了大学或大专,那些转的晚的,高中都考不上。现在几乎没有人在村里读书了,很多孩子 7-8 岁就去了县城。

生活上,05 年的时候打电话还不怎么方便,我们学校只有小卖部能打电话,学生很少人有手机,不像现在这样。那时候我们县城还没有大型超市,可买的东西也不是非常多。那时候家里非常穷,我基本也没有去过小型的超市。

那时候就是物价便宜,一块钱可以买一个一斤的苹果,烧饼 5 毛钱两个,馒头 5 毛钱两个。其实那时候物价就有些上涨了,早几年更便宜。现在烧饼个头小的一块钱一个,个头大的 2-3 块一个,馒头好像现在是一块钱一个了。以前给压岁钱都是给 10 块钱,现在都是给 100 块钱。我刚上初中的时候,刀削面 5 块钱一碗,现在刀削面 12 块钱了。

现在相比以前,生活的确方便了很多,也可以说是有了质的改善。说到这里,我并不想赞美什么,因为同时期相比,城里早就达到了,我们农村也就是外溢而已。无论怎么改善,我们底层的命运还是难以改善,我父母勤勤恳恳半辈子,也就为自己建了个房子,年过 50,仍在外面打工,除了有所谓的新农合,年过 60 才有 100 块钱补助。据我爸讲,工地上很多 60 多岁的老头仍在勤勤恳恳的搬砖,对比城市公园每天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真是鲜明对比。

对比 05 年已有很大变化,希望再过几年,农村人活的更有尊严,能享受社会发展的红利。

知乎用户 孤星泪 发表

因为 GDP 增长的效果被房价给吃掉了

先普及一个概念

地价房价这东西不影响 GDP,一亩地拍卖从 10 万涨到 1 亿,对于 GDP 毫无影响。

中国 GDP 的统计是高度依赖于生产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

GDP 的增长,意味着生产力的增长,尤其是工业品的增长。

表现出来的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几乎能接触的工业品都更容易买到了

汽车、手机、电脑这些在当年是大件的东西,现在普通人买起来也不难。

飞机也可以坐了,高品质酒店也越来越多

打电话也不用顾忌长途电话费

这些变化都是生产力发展导致的。

但是

问题在于 GDP 统计之外,还有个房价。

2005 年,北京上海深圳房价不过几千块,大量普通城市甚至还没有每平方米多少钱这个概念,房子按套卖。

城市职工,还有大量的福利性住宅。

如果你在 2005 年那个时代关注过房地产市场,你会发现市场极其混乱,什么样的房子都有。商品房其实反而不多。

在 2005 年,买一辆奔驰 E 的难度,远远高于买一套房子。

那么现在呢?

一辆 E260 能换北京一个厨房吗?

我们生产力发展的果实被房价给吃掉了

本来你应该拿你的收入去买车、买手机、买电脑、买衣服、买牛肉海鲜、买各种你喜欢的工业品。

但现在,你只能拿着你的收入去买房换房贷

买房这个行为,除了建筑材料作为中间商品和农民工的劳动以外,没有任何实际生产的行为。

为什么部分人没什么感觉?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对他来说没太大的意义,他本来是可以买奔驰的,结果 100 万房贷砸下去,连奇瑞都不舍得买。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 2005 年就解决了房产问题,不仅解决了自己生活的房产,还给自己孩子预备好了房产。那么这种 GDP 的增长对他来说就是完美的。

我们以房价不算高的长沙为例,2020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5.8 万元。夫妻二人一年就是 11.6 万元。

情况 A(房产解决):11.6 万元全部可消费,扣掉每月 3000 元的必要生活费,还剩 8 万。可以买 8 部 iPhone13pro max(256G),可以满足 2 人多次东南亚旅游,5 年时间可以买一辆奔驰 E260

情况 B(房产未解决):以购买一套 90 平的房子为例,按照 1 万元每平,首付 30% 计算。需要支付房贷 3.9 万,再扣除每月必要花费 3.6 万(3000*12),还剩 4.1 万。消费能力瞬间减半。

现在就是年底,如果你今年交的房贷能以年终奖的形式发给你,你绝对会认为现在就是最美好的时代。

对于农村也一样,如果不进城,就是在农村自己来家宅子待着,生活水平绝对比 05 年高的多。但如果你要进城,之前又没买房。说实话,现在比 05 年更难。

~~~~~~~~~~~~~~~~~~~~~~~~~~~~~~~~~~~~~~~~~~~~~~~~

说 2005 年北京均价就破万的同学,我建议你去跟北京统计局杠一下。你看到的房子价格 1 万,所以北京房子都 1 万。

知乎用户 真理与面包​ 发表

我从小就是在一个 4 线地级市长大的

2005 年,我上高二,家里住的是父母当年来到矿务局,自己盖得平房

70 来平,冷、脏,总是灰突突的,这是我对当时家里的印象。

因为需要自己推媒烧火取暖,定期倒炉灰

这是我儿时最讨厌的家务,干完了,一身灰,注意不是一身土,灰粘在衣服上和身上是拍不掉的

那个时候,因为高考临近,父亲是医生,母亲是工人,我的家庭已经算得上优质了

父亲有一辆摩托车,母亲每天坐通勤车。

我每天可以喝一袋牛奶,班里面一半以上的同学达不到这标准。

2022 年,我已经结婚,我和弟弟相继在一线、三线城市成家,买了房,首付 + 装修,一共 140W

父母在老家自己住着一套 100 平的楼房,今年趁着房子下行,为了以后打算,我又买了 1 套 130 的房子,后续可能要把二老接过来。

从 2005 年到 2022 年,我们这个小家庭就是知识改变的最好写照,我们这个小家庭生活水平几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远不止 2 番

知乎用户 Surfer 发表

因为你是台湾人!2005 年中国汽车销量才五百多万辆,保有量四千万辆,2021 年就已经两千五百多万辆,保有量 3.95 亿辆!汽车增加了快十倍,两三亿人买了车。台湾确实没啥变化。。。

知乎用户 杨飞凡 发表

因为但凡脑子正常的人衡量自己过的究竟幸福不幸福的时候都不会仅仅考虑收入水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们家早早就在城市发展了,05 年就住在电梯房里,但即便是这样,我都很有感觉。

很多人拿房价说事儿,拿服务业的产品,比如面来说事儿。说什么虽然工资涨了,但是购买力没有涨,但其实购买力的增强也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05 年,我们家有一部手机 (不是小灵通,就是手机),我不记得多少钱了,但是应该挺贵的,千元肯定拿不下,家里也只有一部。你看现在,人手有几个手机,工资涨了,手机反而变便宜了,千元机性价比超高。

05 年,我们家买个液晶电视,可是大件,买个 43 寸的是大彩电。现在几百块就能买个 43 寸的,43 寸都属于低端机。

05 年,我记得我妈用的护肤品,倩碧一瓶小黄油四百多,现在,两百多的倩碧小黄油到处都是,还有一堆赠品。

05 年,一瓶可乐 3 块,现在还是 3 块。

05 年,我花 1-2 块买一支中性笔,现在,我花几毛钱就可以买一支。

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工业化生产的东西很多都是微涨甚至降价的。人工类的倒是涨价明显,毕竟大家收入都要上涨。

如果你只盯着房价,盯着饭店,那估计是没有获得感的,但是只要你睁开眼看看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变化还是很明显的。

知乎用户 MGKB 发表

2005 年,我在县城上高中;

在老家镇上上高中的大小来城里找我玩,他爸在城里开出租,比较懂车。

他指着黄土纷飞的马路,说,咱们如皋现在就 2 辆宝马。

我也不懂,光觉得他懂的好多,真厉害;

县城里开宝马的真厉害。

2014 年的时候,因为生了儿子,不想带着他天天坐大巴和公交,买了辆车,不是啥好车,落地 23.7 万,开了 7 年了。

不想换车,觉得够了,不需要用 BBA 来充门面,下次如果换车,一定买比亚迪,支持国产。

而我发小,他先后买了奔驰,捷豹,霸道,卡迪拉克。

两个站在马路边上吃土的少年,虽然天各一方,但日子都还差不多。

2006-2010,北京念大学的时候,和女朋友一起逛超市,每次想买啥,都快速计算,这个多少钱,兜里钱够不够。当时对女友说,我以后好好赚钱,让你逛超市不用看价格。

现在,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孩子妈,偶尔感慨当年的小目标已经实现了。

知乎用户 祭祀无痕​ 发表

2005 年,我想想啊

2005 年,

我家房子只是平房,我还在上初中

现在房子推倒重新盖了三层,我已经 30

那个时候一个月生活费是 450 块

一天五块钱,早上一块,中午两块,晚上一块五,还有五毛打水

甚至到了 2010 年我上了大学生活费是一个月 800

现在一个月 3000?4000?

2005 年我家生病是农村小诊

现在虽然有,但是医生已经变成了县医院调派的人

2005 年我最不想的假期是春收,秋收,因为我要骑着三轮车在田间地头穿梭

甚至要一口袋一口袋往房上抗

现在机械化联合收割,甚至田地出租出去

2005 年我家在当地是富户,有了彩电冰箱洗衣机,但到了冬天依旧没有肉的自由

现在,我只想要瘦的自由

2005 年,我家还在争买什么自行车,多跑跑就行,老车还能继续骑

现在我依然买自行车,只不过现在买公路自行车是为了减肥

2005 年,我父母没有手机,没有电脑

现在我给我父母买了好几代手机,电脑都成了摆设家里不能用的电脑就有俩

2005 年,我再也不想回去的年份

知乎用户 一只大橘 发表

你得看房价物价生活成本翻了几番。

知乎用户 罗晨 发表

普通人说是来无非也就衣食住行。

衣:05 年能买得起阿迪达斯,耐克的孩子,一个班也就个位数。现在呢?

食:05 年吃趟肯德基都能当成满分奖励。现在呢?

住:05 年装修,纯木地板房间要被羡慕死,房间不带空调也是常事。现在呢?

行:05 年,反正我家那时候没私家车。现在爸妈一辆自己还能配一辆。

其他电子产品什么的我都懒得说。

说没感觉的要么就是一直锦衣玉食的家伙,要么就是感觉迟钝。

知乎用户 一江春水 发表

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只是一双慧眼。十年一瞬,我们就拿沧海桑田般变化的国内交通来说吧。

十年前你从贵阳去重庆,只能坐 k 字头的快速列车,而且要花上十多个小时,

十年后你从重庆回贵阳,可以坐 G 字头的高速列车,仅仅只花两个半小时;

十年前你开车到隔壁县城找朋友,走在坑洼窄逼的省道上,100 公里的路程大概要花 3 个小时,

十年后你朋友从隔壁县开车来看你,走在双向四车道的高速泊油路上,1 个小时就来到你眼前;

十年前你想去伟大的首都北京旅游,看着昂贵的飞机票,我这干扁的钱包,全身瑟瑟发抖,

十年后去想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只需要通过支付宝提前上飞猪订一张廉价机票。

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国家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共交通的巨变只是一面影子,用心去感受,去感受这个国家在基础设施、军事科技、工业实力等方方面面的变化。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05 年,我 11 岁,因为好久没吃肉,为了吃到肉,威胁我父母要跳河,气的我爸要把我塞河里,我妈抱着我哭。

那个时候,肯德基对我来说是顶尖的美食,做梦都能梦到的那种。

当然,我也很能理解为什么有人没感觉。

比如小时候看家有儿女,那个时候刘星他们一家的日子简直神仙一样,该有的都有了,吃穿用度很多东西现在也不过如此,所以北京这类大城市的市民,如同剧里刘星这样的孩子,不会有太大的感觉。

再比如,上个世纪 1965 年的猫和老鼠,里面的家庭条件放到现在依然看着还不错。如果有人 1965 年就能过上这样的生活,那他也可以说这近 60 年社会没什么变化,没有什么感觉。当然,同时期我爷爷正在吃野菜树皮。


所以 GDP 的增长,首先哺育底层,让底层的下线提高,至于高层的质变,会非常难。当然底层是没啥话语权的。比如我现在要是搞个投票,国家每年一千多亿的扶贫专项基金是用来给老少边穷地区扶贫还是解决一二线城市年轻人住房问题,我敢说如果投票有用,结果必然一边倒。

知乎用户 Michael Li 发表

在国家层面,这叫收入分配问题。

第一方面,国家要把积累下的家底拿去做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再生产以及进行科研投入,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手段。

好不容易攒了点儿家底不能都拿去消费了。

518907 亿元!2020 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9%

你看,2020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就是 51 万亿元,与 GDP 的比值以为 50%。当然,固定资产投资也不全是 GDP 盈余,还有银行贷款、社会集资等来源。

2020 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再创新高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第二,我国目前因为行业垄断、时代特征等原因存在大量的分配不公问题。比如:国有企业职工收入普遍高于私营企业职工收入。存在着行业间收入不平衡问题。

非私营单位是私营单位员工平均工资 1.62 倍是一种经济病

我国金融、互联网、能源电力等行业的职工收入就是普遍比别的行业高。这就是大家都愿意学计算机学金融,期望毕业后能进入互联网和投行工作的根本原因。

百万年薪不是梦,金融、互联网、房地产收入谁更高?

第三,我国在收入分配规则上需要持续进行改革。比如,通过税收调节,通过政策调节,利用经济手段调节等等。我国持续对收入分配进行改革,最近也是写在历届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中。

【“十四五” 规划《纲要》解读文章之 32 |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所以,如果一个劳动者在多年来在传统行业的私营企业工作,且学历能力没有显著提高,那么与整体社会经济增长比较收入增长不明显是很有可能的。

什么叫走运?赶对了大趋势就是走运。你要是房子便宜的时候买了股票,大家都进入国家鼓励的的产业时自己选择了没前途的行业。那这辈子和财富大概率就渐行渐远了。

知乎用户 易凡 发表

因为…… 他们不生活在中国吧?或者至少没生活在 2005 年的中国

2005 年,那时候喝一杯奶茶是什么概念?奶精兑水加点儿水果香精,没了。我反正不知道他们的茶在哪儿。而 2012 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有奶茶店为了证明自己的茶不是香精勾兑的在你面前现烧了。用全脂奶粉泡的奶。而今年…… 你最多能想象奶茶店为了省成本给你用烂茶叶,而无法想象奶茶店给你拿香精兑茶水。

从香精加奶精进化到用真茶真奶。有的还用的是进口奶。这就是老百姓日常生活。如果这都感受不到……emmm……

知乎用户 凉粉要趁热吃 发表

我也老了 15 岁,面临的也不是 15 年前的问题。

知乎用户 风开始吹 发表

可能家里人是电网职工。

知乎用户 炒面面包子​ 发表

GDP 是干的活而不是挣的钱。

没啥感觉那可能是因为工作时间没有延长吧

知乎用户 稀奇 发表

05 年啊,那时在 2、3 线城市,停车非常容易,因为车少,甚至找免费的停车场也很容易;20 年,在一个 4 线小城市停车也要花时间找停车场,免费停车场就算了,看运气的。

05 年坐飞机的人不多,空姐都是年轻漂亮;20 年,除了干线,基本都是空少空嫂。

05 年在内陆吃海鲜很难,很贵,都是些冻得像石头的东西,一看就没胃口;现在,都是拿网兜在池子里捞,而且便宜了。

05 年花几千去旅游,要思考很长时间,20 年去旅游,不在考虑多少钱,考虑的是万一遇到疫情怎么办。

05 年,酒店主要是商务性质的或者大排档,20 年,主要是适合家庭聚餐的酒店,一个小区旁都有几家。

知乎用户 取次花丛懒回顾 发表

1995 年我家乡的小学操场还是土路。

2005 年县城重点高中刚刚建了三座新楼而已。

18 年时候那个小县城比我读的那个省重点校舍好的学校不少于三所,橡胶跑道足球场,教室环境和我们读大学时候看的美剧的高中初中已经不遑多让。

那还是我老家刚刚脱离贫困县称号的小县城,我现在在的地级市,这几年建设的小学初中高中幼儿园一个比一个豪华,老师大多都是名牌大学研究生。这些东西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好了说我自己,夫妻俩江西破本科,13 年毕业时候觉得拿三四千块钱都算不错工资了,而事实上我夫妻俩毕业以后工资从一年四五万到现在的我二十万上下她二十多万也就是这经济发展的十年所带来的。

前段时间和室友聊天,谈到如果我们不是都是那种多买房置业的,现在早就大奔开起来了,当然现在我们车也都不差,而且人人都有,十几万或者二三十万的。

这样的生活在 10 年那个七十年代破旧的宿舍里的我们是想都不敢想的,感谢祖国。

知乎用户 kudo tsung 发表

更新一下,我只列出我记得的物价,和现在的物价,很多人自我代入,说自己 05 年工资是多少,现在工资是多少。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我 07 年第一份工作的收入到现在翻了差不多 20 倍不到,然而这是我职场十几年工作和专业能力增值造成的,应该比较的是 05 年应届生进入社会的收入和现在应届生进入社会的薪资做比较。05 年退休工人的薪资和现在退休工人的薪资,这才是真实物价比较。

有人也质疑我 10 块钱烧烤 2 人吃的很舒服的真实性,这个我一直记得很清楚,05 年的时候学校门口的烧烤店肉筋肉串,一块五串,我们俩人 7 块肉筋加一份一块钱的豆干,两人一人一瓶玻璃瓶的可乐,正好 10 块,作为学生党来说确实已经很舒服了。07 年大四要毕业前是涨到了 1 块钱 3 串了。

也有人说我立靶子在写回答的,我不装了,摊牌了。房地产占我国的 dgp 比重一直挺高的,因房价上涨的带来的物力人力成本上升其实稀释了人均 dgp 翻倍的幸福感,我在评论中也说我是一代圣母,我的日子应该比相当一部分人好过,我也算是吃到了这波上涨的红利。但是这个社会依然有很多人并没有吃到这波红利,否则也不会有 6 亿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 1100 元了,可能我们的物价翻了 5、6,收入翻了十倍,那我们幸福翻了一番,但也有人可能收入也只翻了 5、6 倍刚好扯平。

05 年在武汉读大学,蔡林记热干面 1.5 一碗,学校对面湖南米粉,素粉 1.5 还是 1.2。牛肉粉 3 块,5 块钱能在牛肉粉基础上再加虎皮蛋一个干子 3-4 块和腊肠一根,绝对豪华套餐。加餐的炸手枪腿是 6 块还是 7 块一个忘记了。学校食堂,大多数学生的开销在 3-5 块一顿的区间。学校门口的餐馆 4 块钱的回锅肉盖饭,饭随便加,有困难的同学 4 块钱买一碗回锅肉盖浇饭,途中加一次饭,然后加二次后打包回去当晚饭,菜量还是相当可以的。点菜的话,对面小饭馆的水煮肉片,碗比盆大,12 一份。农夫山泉 1.5 一瓶是 1.5 或 2 升的大瓶装。

网吧 2 块一小时,6 块包夜,好点的 10 块到顶了,公交车 1.2,出租车起步费 3 块,起步一公里。房价和汽油当时作为学生不太了解。当时比较贵的是手机,普通小灵通大概 700-800,nokia 一般大众型号基本在 1000-1500 区间,摩托罗拉基本持平,索爱略贵一些。后来 nokia n95 啥的直接 5000 + 也是魔幻,当时武汉工资多少不是很清楚,但魔都工薪阶层平均工资大概在 2000 左右。

现在武汉啥物价,也请武汉的朋友来讨论一下。

上海的物价同期大概是葱油拌面 3.5-4 块,牛肉面 6-7 块,盖浇饭常规的也基本 5-8 元的区间,公交车 2 元,出租车 14 块钱起步费,途观 16 块,起步三公里。房价当时五角场附近的房子 60 平左右大概租金 1000 左右,售价大概在 8000-9000,08 年新江湾新开盘的房价基本在 1.2 万 - 1.3 万左右

现在五角场附近的老房子,60-70 平的估计一个月租金抵当年一平米的售价了,新江湾 1.2 万的房子,现在也小 10 万了,牛肉面 15-18 元了,肉也明显少了。盖浇饭基本都是 15-20 的区间了,好久没有叫出租车了,起步费也不太了解了。

人均 gdp 是翻了一倍,但房价物价甚至人均负债翻了不止一倍,08 年有朋友毕业进了华为,每周上班 6 天几乎没什么休息,虽然工资确实比当初其他企业高出一截,但没想到现在这种卷法已经成了常态。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1gmEIs 发表

可能是记忆力不好吧

知乎用户 dizzarz 发表

你看看 05 年到现在的不同年龄段小朋友的身高就知道了。

知乎用户 张川​ 发表

2005 年时我在上高中,学校一年学费 800。开学的时候,我去银行取钱交学费。银行给我的现金全是 50 元的。于是我怀揣一沓厚厚现金,回学校,心里各种惶恐…. 心里想这可是我这辈子摸过最厚的一沓钱。

到现在想起这个片段,我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把学费记错了,是不是少了一个零。

知乎用户 人造海 发表

05 年我大二。

一年回家一次,所以反而感觉变化很大。

首先是交通,我们那没铁路,去省城要卧铺大巴两三百一张票,二十多小时到,我晕车很厉害,每次都觉得遭罪。

中间几年因为修路反而路况更差,后来就越来越快。路况越来越好,速度越来越快。舒适性提升倍数。

08 年我开始读研,高中同学,大学同学开始工作。

寒假回家,每年都有变化,看着同学们买了电毛驴,摩托车。当时已经觉得不错。

10 年左右地方机场开通,坐飞机回到市里成为可能。

再往后,11 年前后是智能手机普及,还有买房。农村自建小楼也开始加速。13 年左右买车的越来越多,再往后是普及了。

17、18 年左右开始进入二娃二房时代。

这两年,看着他们又开始纷纷换别墅了。

倒是我们这些在一线城市的,生活水平比他们差了两三档。

21 年,铁路也开通了。

怎么说呢,我觉得何止是有变化,简直是太快了,对于一代人而言。

但是也能理解觉得没变化的人,工业化、城市化生活到了一个水准之后,确实会觉得不过如此,没啥变化的感觉。

就像那些在高尔夫球场周末家庭聚会的人家一样,别人这么过已经二十年啦。

知乎用户 刚好知道 发表

先说很多人是不是忘了 05 年什么样了,16 年了,好遥远啊,那时候手机用的还是黑屏的手机吧,5000 一个,大部分人还做不到拥有一个,那会开着车哪都不堵车,停车还挺方便吧,当然走着走着就会碰上一个收费站。从北京到武汉坐火车还要整整一天的时间。地铁在全国大多数城市还是奢饰品,这一年南京地铁一号线开通试运营。马英九上台,李宇春夺冠,第五套人民币红票票刚刚开始流通。

如果题主说没有什么感觉,那么是什么人呢?你看电话不受影响,05 年应该就已经手机自由了,出行不受影响,在 05 年以前就普及了私家车,长途旅行不受火车的颠簸,也就是到哪去都可以坐飞机,公共交通不受影响,打车自由。

05 年年味还是很浓的,为什么,因为两点。

第一回家不方便,那时候的春运还能让人脚不沾地回家呢,很多打工人都是一年回一次家。

05 年春运。在行李架上回家绝不是幻想。

21 年春运,有些列车依旧爆满,但是已经没有那么惨烈了。回家比曾经的曾经容易了很多。

第二平时吃不到好的,过年吃点好的。05 年还叫下馆子呢,现在谁又把出去吃饭当一个稀奇事呢。

如果你让蒋介石到今天他也感觉生活没什么变化的感觉,因为他那会就是信息交流不受影响,吃饭不受影响,出行不受影响。

社会的发展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当年听收音机的歌音质很差,但是经济条件好的人不在乎啊,因为他们可以现场去听音乐会。

知乎用户 光明序曲 发表

不可能会没感觉的。

首先要知道,中国这么多年的经济增长,靠的是什么?

是因为中国成了世界工厂。

因为中国的努力,让工业品的价格断崖式暴跌。

很多人列举吃的东西涨价倍数比收入增长倍数要多。但是吃喝在居民支出中本就占比很少,而且吃的东西本来就便宜,即使涨的倍数多了也影响不大。

相反,因为工业品的价格暴跌或者没有增长,让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90 年代,我小时候家里装了一部电话 2000 多,一台冰箱 3000 多,一台电视机 2000 多,一台洗衣机 1000 多。更别说一台大哥大一万多,一辆车起码十几万。。。当时的工资不过四五百,每一个家电都要攒大半年或者一年多。

小时候的烤肉串 1 毛钱一串,但是凭良心说,吃得起几次?现在烤肉串两三块钱了,有的都十块八块一串了,但现在不是想吃就吃?

知乎用户 坚持乐观吧​ 发表

05 年的时候,我所有衣服都在本地商场买。

这两年的衣服,基本天猫一半,拼多多一半(也有减肥中体型变化太快,一堆堆的扔衣服,不想买贵的衣服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因为生了个孩子。

涨的那部分,都让她帮我花了。

知乎用户 BOBO​ 发表

2005 年,你 20 岁出头,大学毕业,刚找到一份工作。月工资两三千,一顿饭不敢超过五块。

借着单位的电脑上网刷论坛,发现有人在喊 “大家为什么不躺平,奋斗能有什么结果?”

你嗤笑一声:躺平?有个班上,能不饿死就不错了。

2005 年,你 20 岁出头,高中毕业就开始工作已经有了几年工作经验,但是工作环境很苦,风餐露宿。好在工地上管饭

好不容易休息一天进城,碰到一群人在街头发传单,号召大家不要奋斗,不要结婚,省的孩子将来内卷

你摸了摸脑袋:不要奋斗?我回家蹲着?我家里哪养的起我,爸妈收入也才几千块。不结婚?以后谁养我?

2022 年,网上有人喊着躺平,有人喊着内卷,有人喊着不想结婚,有人喊着不想生孩子,这个时候有人问了一句,我怎么感觉跟十多年前没什么变化。

能选择不奋斗,能躺平拿死工资混一辈子,能不为自己的养老问题发愁,能选择不结婚,不生孩子,这就是 GDP 增长给普通个体带来的最显著但又最不被人重视的效果。

知乎用户 zhangwei 发表

吹水

整点最直观的,经历过 00-10 年的应该有印象

大多数家庭的餐桌基本上从 “每周有肉” 进步到“每日有肉”

沥青马路以前多是混凝土的,而且多少带点裂缝。

红绿灯和分割道路的路障,那个以前都没有,只有个双黄线,双黄线也很模糊。

高铁站,县城的高铁站以前基本没有,坐火车多是长途车去附近的省会。

汽车增长速度极为惊人,相比之下小拖拉机和牛基本上绝迹了,一起绝迹的还有人力三轮车

其他的想到再补。

其实 “刘庸干净又卫生” 里面拍的印度和 00-10 年的中国有很多类似之处,尤其是混乱的交通、使用水泥的带着裂缝和泥水的马路、四处鸣笛的三蹦子和与卫生相去甚远的食品。

知乎用户 路德维希圣 发表

别提了,想起来就气。

2005 年我的年收入大概是现在的一半,但那时候啥物价?猪肉也就五块钱,烧饼一块钱两个,茶叶蛋一块钱三个,我们一家三口吃顿火锅不到一百,大白菜一块钱八斤,酱牛肉也就 25 一斤,羊肉片不是 15 就是 18 一斤,记不太清了。

重点是房子,市中心有不到 2000 一平的,和平的学区房也就 3000 多,老城里的别墅 5000 是天津房价天花板。

怎么比?

知乎用户 mensl 发表

那是因为你没有记忆。

普通大众从 05 年到 20 年这 15 年经济生活水平何止翻了两翻。

我所在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我接近 2000 年时正式工资是 186 块,+60 块下乡补助。外面干普通活儿的工人一般大约 200-600 左右。社会干零活的人几十到上千都有。后来我去广东打工,运气好,找了个文员工作,约 800 块,但公司包食(大众)宿。一般每月会有点工资外的收入,比如加班,比如因为时差物流等原因额外给公司干的活,实际每月 110-1300 不等。

公司里文员以外的薪酬,比较确定的是,比如车间工人,600-1200 不等,看工作量,不少程序是按量计的。仓库工人 300-600 不等。车间各道工序的管理人员,800-1500 不等,看重要性。比如质检的管理人员一般比其它工序的管理人员高,因为产品是出口的,质检很重要。

文员以上的工资,比如各部经理,比较确定的是一般性质经理,比如人事,2800。但会有额外收入(老板特许),比较高的不确定的是,生产经理,据说月近 2W,并年终有奖励分红。生产经理手下的各室工作人员,类似技术员,工资比一般文员偏高。相对特殊的也不确定的是,特殊技术人员。只有一名,负责日常设备检修的,据说月工资高达 8W,并且年终有分红。最悲催的是,电脑信息室经理,经理工仔一肩挑,负责电脑网络、工作软件等日常维护检修,兼水电工,拉线换灯改水管等,电脑相关设备维修员,打印复印不行全找他。工资约 2500。一般比人事经理低,且没其它额外收入。

本人,刚进去负责全面工作,数千人的工厂离不开我~~~~ 主要工作是把几个零乱仓库整理一下。日常工作就是坐在电脑 面前整理历年积压下来的数据,时不时下仓库去查验物资,使唤仓库人员整理物资。平时人事经理可使唤我,生产经理可使唤我,外务经理可以使唤我,财务经理可使唤我,电脑信息室经理可以使唤我,质检经理可以使唤我,厂长可以使唤我,~~~~ 反正只要工资超过 2000,挂个经理或主任名头的全都可以使唤我~~~~~ 只有那个特殊的技术人员,从来没有使唤我,当然也从来不使唤别人。我跟那个悲催的电脑 信息室经理一样,负责的工作全员从上到下就自己一人,而且是万能的,哪里需要哪里叫~~~~~。就这样,一直到 911 嘎然而止。

以上,就是 911 那几年的事。因为 911 后不太久,我因家里的原因就回家了。

现在是 2022 年,请问,2020 年时我上述各类从普通到有一点职位到特殊位置的工作岗位工资如何?

知乎用户 想喝很多水的坏蛋 发表

我 96 年生人,小时候记得最清楚的一件物品是画着林心如写真的 2001 年年历,姑且认为记忆是从那时开始的吧:

那个时候,过年才能吃顿饺子,过年时新奇地看着父亲使两把菜刀,一刀刀把猪肉剁成肉馅,加入十三香,把剁好的菜馅用纱布挤干水分,但最终做出来的饺子我却不想吃太多

因为人太长时间没有吃肉,再吃肉时就会有明显的恶心感。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肉不好吃

那个时候,家里种的蔬菜多是豆角、西红柿、倭瓜、如果红薯也算的话那还有红薯、啊对了,还有不知道什么菜做的酸菜。豆角会晒成豆角干,西红柿会蒸熟剥皮做成西红柿酱,倭瓜红薯可以一直放着不容易坏。为什么都是这些蔬菜呢?因为春天真的会 “青黄不接” 就只能靠这些东西来维生……

小时候不喜欢吃爹妈做的饭,喜欢吃我大爷家的,因为他家有黄豆酱、麻酱,那时觉得用这些酱简单拌拌面就很好吃,吃过之后,再吃我妈做的饭我就摆脸或者哭闹。我妈现在还时常因为这个说我

那会儿坐公交去市里,每次都要坐在老妈腿上,我老不开心了,但这样能省一个人的票钱,到现在我都因为这个,特别讨厌坐别人腿上或别人坐我腿上。

08 年奥运会时我记得很清楚,奶奶在西屋窑洞里,和面做馒头,面粉散在阳光中,画出了光线的轨迹,电视里的举重比赛,中国女选手拿了金牌,刚讨来的小猫咪卧在阳光下咪咪地叫着,而直到她太过衰老无法生产之后,家里都没有投喂过成顿的肉食,谁家有老鼠就赶紧把她抱去,红白喜事了也能拿些鸡架鱼架回来,冬天大家都没吃的,那就吃红薯。

对,猫吃红薯,还有面条。

如果你问我有没有变化,那我的态度先不说,我想就连小猫咪都不同意吧。

知乎用户 安慕潇湘 发表

零几年那会儿看过一篇文章,说到美国汉堡一美元一个,羡慕的要死,爸妈带我去市里的时候在唯一一家肯德基,犹豫好久,买了一个汉堡,十二块钱(记得很清楚,因为我爸说 “知道吧,这就是一个馍,卖十二块钱”)而那会儿县城一个小公务员,月薪八百,还是教体局这种还算不错的单位。

现在呢,中国的汉堡基本也就一美元的价格了,小县城公务员的工资翻了一番,至少不用吃个汉堡犹豫好久。疫情前去美国,找了好久才找到一美元的汉堡,没像国内那么普遍了,而且真真不好吃。最扯淡是英国,一个芝士汉堡就要一磅,丫真敢开口。

另外一个,小时候香蕉绝对是高档水果,一般来客人还必须是经济条件很好的客人来家里手里拎一点,一根我就能吃得耀武扬威的。后来去广东上学,看到市郊一两块钱一斤的香蕉都疯了,直接吃到腻。现在老家的香蕉也跟广东价格看齐了,放坏都没人吃。反而苹果贵了好多

知乎用户 王悠 发表

因为我们的国家性质,就不是为 “部分人” 服务的。我相信大多数人是有感觉的,少部分人没有感觉那也正常,毕竟国家不能围着你们转。

此外,幸福感这个东西也比较玄学。

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有相当部分是社会化的感知,或者说,是比较出来的。

我,八零后,我小时候家庭投资在我身上的教育费用不高,但那时候大家都不补课,都不学什么才艺。

我儿子一零后,我投资在他身上的教育费用比当年我受到的不知道高了多少倍。但是身边的家长都在鸡娃,相比之下,我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反而低于我身边人群的平均水平。

仅就这个问题来说,我不会跟过去自己的家庭比,我只能横向跟别人的家庭比,我的幸福感在这件事情上,不仅没有上升可能还会下降。

除此外资讯发达,发达出来的,又是消费主义的商业资讯偏多。知乎上年均百万,小红书上人人都有宝马,抖音上每个人都有大金链子小金表 … 天天看着这样的媒体,月收入不到 2 万的你怎么开心的起来?

┐(´-`)┌

知乎用户 特例的猫​ 发表

大跃进时期,《光明日报》发布了一篇 “什么是共产主义” 的社论,对共产主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光明、最美满、最幸福的社会。
到了那个时候,人们真正进了天堂。
每天吃的不像现在这样,只是粮食管饱,而是有许许多多的花样,适合每个人的口味。
天天有肉,顿顿是荤,不光吃猪肉、牛肉、羊肉,而且鸡、鸭、鱼、虾也不在话下,海参鱿鱼也不会多么稀罕。
牛奶、羊奶成为人所共有的饮料,老弱、残疾和小孩,还有更好的饮食和营养。
苹果、橘子和香蕉,则更成为饭后调剂生活的普遍果品。
穿衣应有尽有,十分华丽,决不像现在这样,“一片黑”、“一片蓝”。

在大跃进那个最狂热的年代,大家对共产主义的最高幻想,也不过是能天天吃上肉,喝上牛奶,饭后有水果,能穿其他颜色的衣服。

按当时的标准,我们早就实现共产主义了,为什么大家还是这么不满足呢?

所以,题主你明白了吗?改变永远是润物细无声的,生活就是问题叠着问题,需求压着需求。

05 年的目标实现后,大家早就把当初的目标抛到一边,寻找新的目标,新目标实现之前,又会抱怨 “什么都没改变!”


公众号:特例的猫

号内文章推荐阅读:

上海妓女解放:令人泪下的理想主义者光芒粟裕平反难在何处:没被教员批,没被林总整明知 “闷声发财” 最好,为何马云偏要高调?

知乎用户 李口嗨 发表

05 年我家这边好地段的房价 3-4k 一平

现在我家这边学区房 3-4w 一平,,,

gdp 翻倍了不假,房价已经翻了十倍

gdp 增长速度这是远远跟不上房价涨幅啊。。。

15 年前我家买不起房,现在还买不起。

所以很多像我这种人没啥感觉。。。

知乎用户 东栏株雪 发表

当今,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贫富悬殊的极端程度已是百年罕见。

当前占世界人口 1% 的超级富豪们
所累积的财富超过其余 99% 人口的财富总和。…… 过去 5 年内,占全球人口
50% 的贫困群体拥有的财富反而减少了 1 万亿美元。

据最新数据估算(2016),高达 7.6 万亿美元的私人财富被转移至海外,
超过了英德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

我们创造出的这个经济体系,既不服务于全体民众的共同繁荣,也不惠及后世子孙和星球大地,而是服务于仅占人口 1% 的顶级富豪们。

经济体系服务于权贵

回到问题,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国家先富带动后富,怎么可能有没什么感觉的人呢?

没什么感觉的可能是外国人,比如美帝苏修统治下的那些。

知乎用户 苑宇楷 发表

我小时候据我妈说家里一个月吃一次肉。每次出去吃饭都很开心。

现在我顿顿吃肉。。。。。不知道你感觉到没有,我反正是感觉到了。

坐标三线小城市市民。

知乎用户 李大哥​ 发表

你不消费就知道到储蓄买房

当然是没有什么感觉啊。。。

知乎用户 casey 发表

晚清落后成那样了,在鸦片战争之前大多数人都没什么感觉,还以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呢。

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但绝大多数人做判断的依据不是冷冰冰的数据,也不是生活中点滴的细微变化,而是一个标志性的有仪式感的历史事件。

“我们都同居五年了,一年前都领证了,为什么还要搞个婚礼呢?”

知乎用户 Victor 发表

我就提醒一下人均 GDP 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继续。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dLr0ka 发表

建议题主看一看西南财大的文章:

《以公开科学的抽样调查揭示真实的中国》

你就知道到哪里去了

知乎用户 德川家康薛定谔​ 发表

这么说吧,我今年回老家,拍了两张图。

这是我老家的房子。(现在除了老人不愿意拆了重建,已经没人愿意住了)

知乎用户 我跟你说​ 发表

如果人人都有相同感觉,那才是真出大问题了!

中国经济发展本身就有很强的地域不均衡性,这实际上会带来很多隐性的社会问题。从国家经济运行的角度来说,保持龙头区域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快落后地区追赶步伐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你要看的并不是是否 “人人翻两番”,而是需要更多的去看低收入部分、低收入区域的发展情况——而这部分发展,很多时候很难通过人均 GDP 来体现。

比如:

再比如,很少有人关注的一条:2015 年 12 月,中国全国所有乡村全部通电,实现十二五规划中的 14 亿人口全民通电目标。

如果你对经济有一些了解,就应该听过一个词叫 “九通一平”。

所谓 “九通一平”,是指土地自然地貌平整,通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热力及有线电视管线。这现在已经是经济发达区域招商引资的基本要求。

其中的通路、通电、通水,土地平整,称为 “三通一平”,再加上通排水和通讯,就是 “五通一平”。这是一个地区能够发展现代经济的最最基础的要求。然而在 2015 年之前,我们甚至都无法做到三通一平的全面覆盖——而这也就意味着地域经济剪刀差从根子上就难以消除:如果你一个区域连发展现代经济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又怎么可能指望经济上快速发展?经济不能快速发展,收入存在剪刀差,当然会引起人口的潮汐式流动;而地方政府收入的差距,又必然导致基础设施以及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差距,进而进一步拉大经济差距。

而中国的地形特征,同时又决定了想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三通一平,代价极其巨大,别的不说,就看看照片里那座桥以及输变电工程,这种体量的投资以及技术投入,只能依靠国家级力量的投入——而其中有很多投入,比如为只有几千人的山区小镇甚至几十人的山村通路通电,那种基础设施投入本身是永远不可能平衡损益的——但是那却能让当地人有机会融入到全国整体的经济体系中,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提升收入。

村村通工程实现的所有村庄通电通路通讯,本身投资巨大,除了依靠基建本身投入拉拉短期 GDP 外,表面上看没有任何直接产出甚至是会长期亏损(而这恰恰是被很多自私自利型经济砖家诟病的地方),但是,这些被很多砖家反复攻击的 “面子工程” 恰恰是改变数量巨大底层民众生活的基础:很多以前运不出来、不为人知的产品,现在可以通过电商(基于通电通讯)+ 物流(基于通路)转化为当地山民村民的收入;很多原本不适合企业投资落户的地方,现在至少有了承接某些发达地区淘汰产能的能力。

有些原本年收入可能只有一两千元的山民村民,可能因此就能让年收入一举提升到大几千甚至上万。对于你我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两周两三周的收入,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对他们来说,这是几倍的收入提升,对他们生活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而当地地方财政以及公共投入的受益也是显而易见的——而这,却不是生活在一二三线城市的你所能感受到的,你能感受到的,最多只是微信小程序里多了个助农果园,可以买到一些水果(有时候质量甚至还不是太好),以及身边一些产能被淘汰(甚至可能导致一些认识的人失业)。

李克强总理强调中国有 “6 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 1000 元左右” 时,你们有多少人想过,让他们的收入提升哪怕仅仅只是 50%,需要付出多大努力、投入多少资源呢?不,你们没想过。你们多数人想的,只是什么时候再去买台 PS5 或者一套维密或者一台手机或者一个实体娃娃……

当然,我也是 “多数” 之一,我能做的,最多也就是买些助农产品、买东西优先买国货(联想之类除外,另外从来不买实体娃娃)。

知乎用户 街影无声 发表

睁眼说瞎话?

05 年跟现在比?

05 年北京市普通员工工资也就是 1500-2000 元这个范围。

我老家的厂子里职工也就是 600-800 这个收入水平。

知乎用户 紫夜 发表

05 年,那一年我还在读小学,爸妈买了房子,但因为无力偿还房贷,所以房子只住了一年半,就放租了,又过上了租房子的生活,租那种一个月几百块的城中村,没什么采光,房屋甚是潮湿,也没有钱买空调(在广州没有空调是什么滋味可以自己体会),自己的那套新房一个月可以收租 2600(后面房价暴涨,收租涨到 4000),我那些年的学费、房子自己的贷款,基本都靠房子收租的钱去维持。爸妈不是不赚钱,但能力有限,赚不到什么大钱,只能够一家人温饱而已。

22 年,我已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六年,今年结了婚,用了 20 多万装修 05 年这套老房子搬了进去,又付了一笔首付钱给爸妈在隔壁市中心买了一套房,开上了比亚迪汉 EV。不管别人怎么觉得,我觉得至少我的生活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面有党和国家的英明领导,也有自己努力的结果。涨的 GDP 真真切切就在我的银行卡里,别管物价怎么样,数字是真的变多了。物价升高是国家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物品本来就是人创造的,你的生活水平高了,你认为卖早餐的 / 卖工艺品的人配不配赚更多钱?国家认为他们配,所以物价就上涨了。

可能比不上知乎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但贵在知足,也感恩。

知乎用户 陈查理 发表

大概是因为全国大多数地区房价都涨了 5 到 10 倍吧……

知乎用户 西风鸟 发表

就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你的生活质量,和你在这个经济体的地位,也就是阶级,是密切挂钩的,之所以 GDP 翻几倍,你收入也翻了几倍,但生活质量没有太大的提高,就是因为本质上你的经济地位没有太大变化。

各位不妨扪心自问一下,对比你的父母,你的社会地位有提高吗?即便你的收入是你父母的好几倍。幸福感是来自于对比的,如果你的地位没有跃升,那对比周围相同的人,你的幸福感是不会提高的。

平心而论,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物质水平是肯定提高了的,只是地位没变,阶级没变,幸福感也就不会有提升。也就是所谓的没有感觉。

知乎用户 Way Tony 发表

可能是感觉比较迟钝… 或者是之前就挺有钱的,在 05 年以后的几波创富潮中没有赶上?

05 年这个节点还是挺熟的,当时我家买了第一台车,斯柯达明锐,这车当年还挺好的,也不便宜,落地 15W 左右吧,没记错的话。我们西北小县城嘛,当时的家用汽车市场还是很畸形的,要么就是有钱人买豪华品牌或者至少也是大众本田丰田别克的 B 级轿车,要么就是国产的廉价车像 QQ 之类的,当时奥拓羚羊什么的也挺多的。像我家这种买个正儿八经的家用紧凑级轿车的反而少,虽然还是个合资二线品牌。一开始感觉是很好的,因为周围有车的家庭不太多,我爸不会开车,都是我弟当司机,他还挺神气。但是印象里到了 07、08 年以后,周围邻居亲戚之类的基本上都陆续开始买车了。拥有一辆车已经不是什么可以炫耀的事情了,豪华品牌除外。

当时我们小县城买车也都还是国产车是主力,合资车卖的少,而且 A 级以下的小车挺多。从车就能看出来购买力并不强。但最近这两年回去就又不一样了,合资的贵价的车多了,国产品牌的精品大车也多了,BBA 满大街都有了,连特斯拉都不少(冬天最冷的时候都能到零下 20 度,不知道买这车干嘛…)。光从汽车这个侧面就能看出来 05 年到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的变化,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消费节奏变的非常快,前些年喊的消费升级真不是瞎吹,是真的在升级。

另外,再说一个有意思的事儿。08 年那会儿我爸从老家给我寄一些特产,那时候我们小县城里除了邮政以外没别的快递了。当时他买了东西以后自己提到邮局网点寄,邮政包裹路上走了一个星期,等到了以后还是通知我自己去邮局领(不是 EMS,是邮政包裹),我记得特产上边被不知道谁打翻的蜂蜜糊了,完全不能要了…. 在邮局吵了半天还是领走了,没人管你也没人赔…. 而现在,我想吃老妈做的羊肉,她头天做好速冻了,第二天早晨交给顺丰生鲜,中午上飞机,下午就到我这里,第二天上午之前我就能收到,运费是贵了点,但体验还是非常棒的。要是中间包裹丢了或者因为没有及时投递收到东西坏了变质了还能申请赔偿,不用扯皮。我们也经常来回的寄各地的特产和吃的,这些年给家里买过泰国的山竹,广西的脆蜜金柑,湖南的白菜苔等等乱七八糟的,都是我妈爱吃的但是老家那边要么超市卖的贵要么品质不咋好的东西。

另外说说珠三角的事儿,09 年那会儿广州才几条地铁线,珠江新城也没修好房价是 3W 多,往东过了珠江新城以后到处乱糟糟的。当时的工作机会还偏传统行业,在戴尔惠普网易联想什么的工作就觉得是高科技公司挺不错了,当时宝洁还在神坛上。后来就不一样了,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传统的那些企业的工作已经是昨日黄花。广州这种在互联网大潮里稍显落后的大城市都有大量的高薪程序员岗位,游戏行业更是热的发烫,很多刚毕业一两年的美术生,在游戏企业里起薪都是 15W 左右,如果进到爆款组,奖金一年能给几十个月的工资。宝洁这种外资的管培生依然是很好的工作,但跟国内新兴的企业比已经不能看了。当然,伴随这十来年的发展大潮,广州的房价也是翻了好几番,对普通人已经不算太友好了。

甭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这十几年来的进度都是有目共睹的。连广州这种一线城市这十多年的发展都肉眼可见,更别提其他城市了,别的不说,多少城市都在修地铁?十几年前国内城市几个有地铁的。而我老家的小县城,这些年发展尤其迅速,高速公路从 05 年那会儿一条都没有,到现在三四条,去年还通了高铁,并且到明年还能再通一条高铁。原来的老城经过好几轮的拉大城市框架,变大变漂亮了,人口居然也多了不少(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明显能感觉到)。

2010 年前后我们那边让农村 45-60 这个区间的人补交养老保险,一人 3W 多,夫妻俩一共 6W 多。退休后一个人每月可以领 1000 出头的养老金,每年跟国家的政策还能涨一些。当时我二叔家里没钱交,跟我爸借的,差不多 15 年的时候开始领养老金,当时每个月能领 1000 的样子,这些年每年都涨一点,目前一个人能每月能领 1600 左右。同时也有医保,他们有高血压,长期吃的降压药医保报完基本等于不要钱。冬季的取暖费一个人 1500,夏季还有肉食补贴一个人 600。所以你要问生活有没有变化?我觉得得去问这些人,不光是他们本人,连他们的子女都不可能说没变化。这些群体日常聊天的时候,哪个不说 GCD 好的?什么叫执政基础,这就是执政基础。

知乎用户 RainWind 发表

公务员工资普遍翻了 2~3 倍

知乎用户 工贼小克星 发表

有部分人没什么感觉再正常不过了,毕竟个体差异始终存在且不可克服,但影响不了总体走势。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不知妻美刘强东,一无所有王健林, 普通家庭马化腾,悔创阿里是马云, 名下无房潘石屹,家里最丑刘亦菲, 会打一点张继科,普通粉丝陈奕迅, 电竞玩家周杰伦,一般帅气吴彦祖, 随便锻炼彭于晏,不当行长小雀斑, 死不吸毒周立波,普通话赞古天乐, 冰清玉洁苍井空,一点小帅金城武, 才貌双全高晓松,铁骨铮铮郭沫若, 呼风唤雨萧敬腾,演技精湛吴亦凡, 百花影帝李易峰,铁血硬汉黄子韬, 小鸟依人姚明哥,坐怀不乱陈冠希, 一米八零黄晓明,从未整容是杨颖, 阖家欢乐王宝强,爱国艺人杜海涛, 德艺双馨赵忠祥,民族英雄张学良。 男儿本色看鹿晗, 不用替身是杨洋,坚持原创郭小四, 从不吸毒柯震东,冰清玉洁钟欣桐, 教子有方李双江,摇滚教父是汪峰, 用情专一章子怡,不近女色曾志伟, 从一而终郭富城,不靠老子王思聪, 相夫教子白百合,从不假唱萨顶顶,贤妻良母有马蓉 ,高大威猛郭敬明,最好经纪是宋哲。

这部分人要么是当年收入不低,要么是现在收入很低。

在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社会,不同的行业风口不断变化,抓住了一飞冲天,错过了很可能一蹶不振。每个人赚钱能力最强的也就那十来年,抓住一个风口上车概率就低,接连抓住几个就是难于登天。非垄断高收入行业竞争对手加速内卷是常态,很难长期保持高收入。即使是垄断行业,也要面临政策调整的风险。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何体制内的人越来越不怕领导了?

知乎用户 时空量子化​ 发表 我发现现在 90 后、00 后这批年轻人不简单啊! 我朋友在一体制内单位上班。 他们那代 80 后刚入职的时候,单位有这样一个规定:新员工第一年工资绩效等,全部收入只能拿一半(就连过年发的油都减半,老员工发两 …

那些逃离北上广的人后悔吗,有过遗憾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后悔自己没有走的更早吧。 本人 985 理工硕,入学时本着一颗实业强国的爱国心信心百倍入学,就业时发现本专业作为传统理工科真的 emmmm 一言难尽,然后听闻网上都在说四大牛逼,四大高富帅,四大妹子多,(没错,听的 …

31 岁在上海继续待着还是回老家?

知乎用户 怪味萌小豆​ 发表 ——原回答 编辑于 9.15—— 94 年单身女生,2018 年九月来的上海,2021 年一月回的老家。回老家不是纯粹回了,是在家远程办公,所以在家和在上海的区别我摸得透透了。哦,根据格式,我要回答一下我的月收 …

在电子厂上班的人和冷冰冰的机器人有什么区别?

知乎用户 飞鸟 发表 有些人刷信用卡也要吃喝嫖赌。 有些人找个 18 岁 19 岁女朋友,租个小单间,过二人世界,年底带回家结婚生娃。 有些人天天啃馒头,五千工资,四千寄回家。 有些人大鱼大肉,每个月的工资只够还信用卡的利息啊。 有些人干半 …

为什么中国人的生活成本这么高?

知乎用户 脊梁 发表 不要再造谣中国成本高了,都 2021 年了麻烦你们出门走走看看 话不多说,我这就发图打你们这些恶意抹黑中国的脸 坐标:三线城市事业单位食堂 早餐 2 块钱,自助餐 随便盛 午餐 3 块钱 除此之外 还有每年两次的免费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