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科研力量为什么一直没能碾压美国科研?

by , at 21 September 2022, tags : 苏联 科研 美国 碾压 科技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李大鹏 发表

科罗廖夫,苏联火箭之父,其个人能力不弱于德国的冯布劳恩。前者因政治成分问题,长期被囚禁于古拉格劳改营,他申请希望在坐牢时也能为国效力,于是苏联给这些劳改科学家们在监狱里开了一个实验室,让他们继续搞科研,一直到二战爆发后才被释放允许参加工作,到死都隐名埋姓(把加加林送上宇宙的火箭是科罗廖夫主持设计的)。同一时期,希特勒给冯布劳恩成千的犹太死囚供他指挥使用,冯布劳恩在德国战败后主动向美军投降,美军如获至宝直接免查冯的战争罪行,然后接到美国,后来冯造出了登月用的土星五号。

图波列夫,苏联飞机设计大师。大清洗时期被关进古拉格劳改营,也是在劳改营的实验室里继续为国家工作。一直到 1941 年德国入侵苏联才被释放,然后用了 18 个月的时间设计出 “图 - 4” 轰炸机。解放军一直用到现在的 “轰 6” 系列轰炸机是 “图 - 16” 的演变型号,这是图波列夫在 1950 年代的设计。

萨哈罗夫,苏联氢弹之父。1980 年因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发表反对意见被免职,然后被流放到高尔基市,并被软禁六年不允许参加工作,其软禁期间的公寓经常被搜查和洗劫,直到 1986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才被允许恢复人身自由回到莫斯科。

类似的故事应该能出一本书。

补记:我承认 tu-4 是 B-29 的逆向仿制,你们由这一点来论证图波列夫的水平垃圾我无话说了。这是战争年代,苏联需要快速投产具有实战能力的飞机,其次,那个时代没有任何设计软件,放和平年代 18 个月能手搓出一个飞机外壳?评论区居然还有质疑这几个人的生平事迹的,这都什么年代了这些信息早就公开了,自己不会上网查?

知乎用户 夜神月二世 发表

你不想想为什么苏联科研界有一个叫李森科的贵物?

朗道被多次审查

萨哈罗夫还差点被关进监狱

还有慈父时期,一堆苏联科学家都因为种种原因被迫去西伯利亚种土豆,在古拉格蹲着。

为什么十月革命之后,很多俄国的精英选择离开吗?

为什么谢尔盖布林他爸爸当年为什么要选择去美国?

为什么西科斯基要去美国开办西科斯基公司?

知乎用户 大鹏人文​ 发表

在冷战之前,二者差别其实不大甚至苏联有所领先。

不过,在里根玩了一手「脏活」之后,差距就渐渐拉开了。

70 年代:全面劣势的美国

美国在冷战中的失势,源自 70 年代初的石油危机。

二战结束后,在中东地区,美国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以色列,对抗阿拉伯国家联盟。先后爆发的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均取得了胜利。1973 年 10 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这次,阿拉伯国家采取了军事、经济双管齐下的策略。

战争开始后,阿拉伯联盟中的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宣布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包括美国)进行石油禁运,暂停出口。这一措施使得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供应严重不足,油价从 1973 年 10 月的 3.01 美元 / 桶,上涨为 1973 年底的 11.65 美元 / 桶,涨了三倍有余。

在那会儿,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当时的工业生产仍然集中在欧美和苏联。

苏联的石油资源丰富,足以自给,并大量出口,石油价格的上涨让它赚得盆满钵满。

欧美就不同了,它们大都是石油进口国。石油价格的上涨增加了相关工业领域的生产成本,对当时欧美各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1973 至 1975 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 8.1%,钢和汽车的产量分别减少了 14.5% 和 18.6%。

石油危机使得西方国家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很窘迫,丝毫不亚于今天俄乌战争的影响。

在当时,英国、挪威、意大利等国,被迫通过政府法令的形式禁止民众在周日开车出行,以节省能源;之前一直偏好大排量汽车的美国人,也开始转向日系的节能、小排量汽车。

1973 年至 1974 年,美国股市下跌了 42%,英国股市下跌了 69%,德国和日本股市跌幅也超过 25%。与之相对的,是通货膨胀率的一路飙升,到 1979 年,美国通胀率为 11.22%,第二年又创下了 13.58% 的新高。

雪上加霜的是,危机爆发时,美国人正身陷越战泥沼。

自 1965 年美军直接参与越南战争以来,十年之间,先后有 250 万名美国军人到越南参战,5 万余人战死,30 多万人负伤,投入的军费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石油危机、经济危机和越战这三重创伤,使得美国民众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对抗政府的理由,彻底释放了民主的恶魔——「极端个人主义」。

美国普通民众将对现状的不满转换为「对自我满足的要求」,反战人士、黑人族裔、战争中产生的残障人士、同性恋者、双性人、吸毒人群、环保主义者纷纷成立各自的组织,举着「民主、人权」的旗号诉求自己的利益。美国政府只能不断地提高各个团体的福利补贴,像是在喂养一群嗷嗷待哺的婴儿。

而对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这些人只字不提,拒绝工作成了当时普遍的风气。他们在拿到政府的补贴后,迅速将其换成了冰毒和大麻,将人生挥霍在各种夜场之中。电影《阿甘正传》中对此有着详细的描述,吸毒的女主角,形形色色的集会,穷游美国的团体,都是当时美国社会的写照。

甚至于在 1975 年,美国《时代》周刊在封面上写出了:「资本主义结束了吗?」

以上危机还产生了一个最严峻的后果——美国人没钱买武器,最终演变为了军事上的绝对劣势。

二战后美国人研发的武器,都要求「高科技、多功能、重型、远程化」,这些要求就使得武器的价格昂贵。60 年代那会儿,美国人财大气粗,价钱自然不是问题。但是到了 70 年代,美国人实在是买不起了。

海军的重型舰载战斗机 F-14A(绰号「雄猫」),在 1973 年就因价格上涨而差点下马。还好,当时美国在中东的铁杆盟友伊朗,在本国战斗机选型中选中了 F-14A,计划购买 80 架,并提供资金给生产公司用于周转,这才让这型战斗机得以批量装备。

但是,由于经费紧张,F-14A 一直用着落后的 TF30-P-412 发动机。这相当于给一辆雪佛兰大黄蜂装上了小排量汽车的发动机,无法全部发挥其设计时应有的性能。

水面舰艇方面,美国人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

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美国人造了两艘……

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美国人造了四艘……

这些军舰的主要任务是为航母提供防空保护,各项性能指标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但是,它们的数量竟然还没有航母多,这怎么保护得过来呢?

空军方面。

重型制空战斗机 F-15 的装备也不顺利。其配备的 F-100-PW-100 发动机性能确实不错,但是初期可靠性极差,早期批次的飞机经常性趴窝半年。就这样,国会老爷们也不拨款改进,能凑合就凑合。

更有甚者,超级大杀器战略轰炸机 B-1A(高空突袭,发射带有核弹头的远程巡航导弹),研发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原型机都造出了四架,发动机也就位了,却在 70 年代末被当时的卡特政府以「突防战术过时」、「经费紧张」为由给砍掉了。

陆军方面,那就更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了。

70 年代末,苏联的战后第三代坦克 T-64、T-72 已经服役了接近二万辆,同时苏联还库存 T-62、T-55 等前两代坦克超过三万辆。而此时西方国家的主战坦克仍是薄皮大馅的「M60A1」和皮更薄、馅更小的「豹 I 型」坦克,装备总数不过一万多辆。

毫不客气的说,在 70 年代,这两型坦克与 T-72 一对一,能被对方打得叫爸爸。

与美国军备的窘境不同,同期苏联的军事实力在快速增长。

60 年代初,苏联的核武器数量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到了 70 年代末,苏联已经是美国的两倍了。

为了应对美国十几艘航母的威胁,苏联海军的现代级、无畏级驱逐舰、光荣级巡洋舰和基洛夫级核动力战列巡洋舰在 80 年代初陆续入役,这些军舰无一不扛着又粗又大的远程反潜、反舰导弹。为了弥补精度不足,部分导弹还装备了核弹头。

在水下,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维克多 III 型、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也开始入役。它们的噪音水平第一次降到了与美国核潜艇相仿的程度,但其所携带的鱼雷和巡航导弹的威力却要胜于对手。

这些大舰巨弹入役后,苏联人还为其制定了一套恐怖的打航母战法,即「饱和攻击」。

这种战术在空间上分为三层。

首先,通过卫星和预警机,大致判断美国航母战斗群的方位;接着,图 - 22M3(绰号「逆火」)轰炸机、扛着大蛋的水面战舰、腹藏大蛋的潜艇同时向目标前进,即为空中、水面、水下三层。

距目标 330 公里时,空中的逆火轰炸机齐射超音速反舰导弹;距目标 270 公里时,光荣级、基洛夫级和水下的奥斯卡级齐射远程反舰导弹;距目标 17-50 公里时,攻击核潜艇齐射核鱼雷。

你想想,这么多巨弹从空中、水面、水下来袭,是上文那几艘防空巡洋舰能应付的吗?美国的航母还有活路吗?

陆军就更不用说了,苏联一直保持着绝对优势。如果量化一下,在 1980 年,苏联一国的陆军战力就约等于美国 + 西欧陆军战力的二至三倍,更遑论苏联在东欧还有一圈小弟。

甚至于,在军费投入方面,一向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也被比了下去。1980 年,美国军费支出为 1440 亿美元,而苏联为 2800 亿美元(非苏联公布数字,而是根据解密文件估算的实际数字)。

军事上的劣势,很快转换为实际控制区域的缩小。

1978 年,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盟友之二(另一个是以色列)——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推翻了亲美政府,美国人只能眼睁睁看着,不敢打也打不了。

1979 年,苏联与刚刚撵走美国人的越南签订了军事政治同盟条约。

1980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推翻了亲西方的阿明政府。

此时,亚欧大陆的局势为:

东侧,苏联 + 蒙古国 + 阿富汗 + 印度 + 越南,对中国形成了战略半包围态势;

西侧,苏联 + 东欧盟国 + 叙利亚 + 利比亚 + 阿尔及利亚,对西欧形成了战略半包围态势。

1981 年,苏联还应景地举行了一场大规模军事演习,名为「西方 81」,论证了其有能力在八天之内推平西欧。所有美国的盟友、准盟友,都在苏联人的钢铁洪流面前瑟瑟发抖。

就是在这种局势下,1981 年,里根成为了美国第 40 任总统。

80 年代:全面复兴的美国

里根上台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推行「经济复兴计划」。

知乎用户 我不是杜杜​ 发表

本笑话仅仅是字面意思,请勿过度解读。同时本人不控评不删评,请大家理性文明交流,不要出现人身攻击。


一次苏联人到美国一家科学研究所进行访问,苏联人问美国人:“这个实验室是属于谁的?” 美国人回答:“是属于贝尔先生的。” 苏联人又问:“那实验室的成果都是谁的?” 美国人回答:“那些成果属于研究员,工程师和访问人员的。”

后来美国又有一个团体到了苏联的科学研究所进行访问,美国人问苏联人:“这个实验室是谁的?” 苏联人回答:“是全体苏联人民的。” 美国人又问:“那实验室的产出都是谁的?” 苏联人回答:“那些成果属于党支部书记,院士和所长的。”

知乎用户 蓝色起源 发表

西科斯基为什么移民美国,并在美国创立了西科斯基飞机公司?

图波列夫为什么坐牢六年,还差点被枪毙?

科罗廖夫为什么坐牢七年,落下残疾?

朗道为什么一度被审查?

李森科这样的骗子,为什么当选苏联科学院院士?

…… 回答了这些问题,你自然能知道苏联科研为什么无法超越美国?

连超越都谈不上,还扯什么碾压?

一个正常的国家应该把自己的天才视若珍宝,可苏联却是反着来,投入大狱,甚至枪决

俄罗斯民族不缺天才,却的是对待天才的正确态度。

知乎用户 贺一默 发表

李光耀这个奉行精英主义的统治者说的大实话:他如果不给新加坡央行行长有竞争力的薪资,那么这位央行行长可能出于感情因素和个人抱负会选择为新加坡服务两年,但最终大概率会选择去境内外优秀的金融机构拿高薪。同样的,如果新加坡不能给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新加坡本就不多的人才也会不断流失,最终整个国家沦为一个普通国家……

从春秋时期的楚材晋用这个典故开始,类似的事情就已经在古今中外重演无数次了。

不能给人才足够的尊重和待遇,不给他们发挥发展的空间,这些人早晚会流失。

知乎用户 持续低熵 发表

在比较苏联科研水平与美国科研水平之前,我们需要罗列一些事实。

一 冷战期间,苏联人口与美国差别不大。

二 在一战之前,俄国的总体科研水平不及美国。

三 在一战之前俄国的经济与美国有很大差距。

四 一战时候俄国受到重创,美国损失相比之下很小。

十月革命之后俄国爆发内战,损失极为惨重。

六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损失远远超出美国。

七 三四十年代,当时的科学中心欧洲有大量的人才避战移民美国。

八 在冷战阶段,美国阵营里除了美国之外的国家(西欧 + 日本)经济科技实力远超苏联阵营里除了苏联之外的国家(即东欧)。当然一开始中国是在苏联阵营里的,但那时候中国也很弱,然后很快离开了苏联阵营。

综合以上事实,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苏美科技竞争中,苏联比不上美国是正常的,苏联如果追上了美国那反倒是个奇迹。你可以讲苏联的体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美国的体制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但上面那些事实才是最硬的大道理。 在实际竞争中我认为苏联虽然没追上美国但它与美国的差距明显小于上述事实所提示的应有差距。可以说苏联其实已经超常发挥。

顺便说一句,在比较中国和美国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水平的时候,大家也要着眼于大道理。放眼中长期(本世纪中后期),**我认为中国科技超过美国是正常的,超不过才是反常的;长期超过是正常的,短期超过是反常的。**因此,短期内中国科研和美国有差距不必灰心,未来超过了美国我们也不要觉得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另一方面,美国现在在科研方面应有强烈危机感,而未来被中国赶上后也不要一味气馁过度反思。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听说过袁隆平是黑五类,白左,差点扔去挖矿的故事嘛?

没错,袁隆平就是死活不信苏联的社会主义生物学,非一门心思的去搞资本主义生物学

要是在苏联,袁隆平就不是在去劳动改造了,直接拉去枪毙了都

知乎用户 守夜人​ 发表

苏联科研投入还是不少的,例如 1980 年代科研人员有 140 万,是美国常年人数的两倍。十年投资达到 2637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高于英国和日本的总和。(当然这部分也可以分析苏联投资里面研发部分的比例,老员工福利待遇的比例)

现有研究倾向认为是整个苏联经济体制排斥市场竞争机制进而抑制了创新造成的。苏联科研院所的模式在早期一清二白的情况下是有好处的,这样效率快,产业成型快。一般研发过程中也有几方的竞标环节。但受行政指令影响较大,容易形成垄断,后期会抑制产品迭代和效率提升。另外苏联是不承认专利的,冷战的时候也向东欧国家或其它第三世界国家大量低价转让技术。专利这个东西现在中国国内评价不一,但是苏联这样做至少侧面印证了苏联研发人员不容易得到直接的资金收益刺激。

在冷战前,斯大林计划经济模式适应了当时的环境。当时西方大萧条,大量科技引进,内部竞争激烈,成功的领导人亲切接见,失败的劳改枪决。但是战后经互会模式下研发机构不能发挥创新比较优势,科研队伍收益不足,难以优胜劣汰,市场整合也不好。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少部分竞争力强的团队得不到和社会效益相符的资金收益,大部分竞争力弱的团队有尸位素餐倾向。

结果是西方实现新技术革命的时候,东方整体跟不上。整个苏东的经济模式问题是很复杂的,相关研究也有很多。

知乎用户 回答问题 发表

1、美国是开放移民国家

这个开放不是简单的开放,而是对白人世界具有非常强烈吸引力的开放。

美国是移民国家,

美国吸取的人才是世界性的。

在地球上的人类都愿意移民到美国,

而苏联仅仅只能从本国来吸收人才。

例如,

1939 年 9 月 14 日世界上第一架实用型直升机诞生,

它是美国工程师西科斯基研制成功的 VS-300 直升机,

西科斯基原籍俄国, 1930 年移居美国。

2、美国社会的本质是商业社会

美国立国二百多年,

商业化社会是其本质,

高度发达的商业化社会,

让很多发明创造很快的进入商业领域,

而在商业领域获得的成功,

获得丰厚的利润,

之后很快会反哺进一步的发明创造,

这种自主主观动力是极其巨大的。

而苏联的科研成果是属于国家的,

科研人员研发成功后,

苏联发给奖状,奖章及一定的奖金,

一切就结束了。

调度科研人员积极性的能力很差。

3、在苏联解体前,苏联和美国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苏联在自己的集团内部有一套完整闭合的经济系统,

欧洲经济互助委员会。

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的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

这个经济体系不仅仅包括了美国的盟国,

也包括很多发展中国家。

而苏联建立的欧洲经济互助委员会的经济活力远远不如西方的市场经济体系

计划经济与市场需求完全脱节,

计划部分无视市场的需求,

生产部门无视市场的评价,

市场则对生产的产品嗤之以鼻的拒绝。

这就是造成了苏联的很多科研成果无法有效转为商品,

很多科研成果无法不断改进,

进而得到市场的认可。

随着时间发展,

苏联及东欧集团在民用科技领域上越来越落后与西方国家。

总之,苏联僵化的经济模式严重削弱了苏联的科研力量的发展。

所以,

直到今天,美国无论怎么打压中国,

无论遭到多猛烈的封锁,

中国一直坚定的开放市场不动摇。

知乎用户 月塔​ 发表

1984 年,杨振宁探望病中的邓稼先,期间谈起了原子弹和氢弹的奖金,邓稼先笑着说:“原子弹 10 元,氢弹 10 元…”。因为国家经济困难,奖金确实不多,但是国家一直在尽最大努力,保障两弹一星工程的科学家享受最好的待遇。

知道苏联的两弹元勋萨哈罗夫这时候享受什么待遇吗?

卢比扬卡包吃包住

1980 年 1 月,萨哈罗夫因为反对苏联解放阿富汗人民的正义行动而被克格勃绑架,扣押在了高尔基市的一个保密行政区里,一直到 1986 年才放出来。在更早的 1968 年,萨哈罗夫因此持反对反弹道导弹研究和要求核裁军的立场,被苏联当局禁止从事原子物理研究,不得不转而学习理论物理。

苏联的科学水平还没有超过美国,功勋科学家就受到了这等待遇,我实在不敢想象,一但苏联的科学水平碾压了美国,失去利用价值的科学家们会被当局怎么对待。

知乎用户 大冷先锋米如松 发表

都说了那么多浮皮潦草的,就没人说一下根本原因么?

——我们是俗人,只有稣哥他爹才是全知全能晓得未来的,就算你是百度开飞机的冷兵器吧鬼主席也不行。计划经济计划本质上是睡在故纸堆上数据里的,把一套老玩意永远在那转来转去的机制,永远是老玩意,是过去的数据,你永远没法从故纸堆里计划出新的东西。乔布斯难道是从研究摩托罗拉诺基亚的数据里面计划出苹果的么?拉瓦锡难道是从研究燃素说的旧数据里面研究出氧化理论的么?

呐,曹丰泽当初怎么说的来着?“计划经济的巧克力再多能计划出脏脏包么?” 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还没人弄懂

知乎用户 太空僧​ 发表

让我一个学俄语的吐个槽吧。

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么?小学课本上是这样写的。事实上,最早成功商业化的弧光灯是俄国人亚布洛奇科夫 (Паве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Яблочков) 发明的,比爱迪生的电灯早了 3 年,当年照亮了巴黎和伦敦的大街的就是这种被称为 “电烛” 的弧光灯。

苏联在成立之前就不是一个科研落后的国家(感谢彼得一世)。事实上,苏联科学家对 20 世纪一些最重要的科学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00 多年来,战斗民族有很多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但他们几乎没有从中获得任何经济利益。换句话说,他们无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

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早已实现科技创新转发和产业的多样化升级,将大量的科研技术通过制造加工业转换成了财富。想想市面上的高科技产品,中国产的无人机、泰国产的硬盘,韩国产的汽车,印度产的外包小哥,但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并没有什么知名的科技消费品。俄罗斯笔记本?或者俄罗斯手机?好像平行世界里的剧情。除了无可比拟的航天领域和军事力量,苏联好像没留下什么高科技的东西。他们好像无法将科技进步转化为商业模式。

普京大帝现在说,他领导的国家必须打破 “对外国技术的严重依赖”。在我们看来。这都不像是一个大国说出来的话,但与此同时,也说出了前苏联的窘境。

苏联从始至终,都是战争的产物和斗争的牺牲品。大部分时间里,点的科技树都是在备战那一枝。航天科技也是为了备战,军工也是为了备战,在此基础上开出的花朵,就是一个奇葩。所以他们固执的认为,现代化的秘密在于技术的比拼。苏联不存在科研成果商业化所必需的社会特征。苏联人们认为商业是肮脏的,在知识分子心中,放着科研不做去下海从商,是和腐败、堕落、肮脏、没有先进思想的表现。

举个例子。1964 年,苏联人普罗霍罗夫、巴索夫和一个美国人汤斯因量子电子学和激光的研究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梅曼表示不服)。这是苏美两方独立从事的激光研究,可以说在激光这一领域是齐头并进的。但汤斯那边马上就有很多投资人找上门来,甚至有公司为了专利的归属而大打官司,后期又催化出了若干个诺贝尔奖得主和一大批专利,激光最终成为了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科技之一,相机 CD 打印机、光纤扫码祛斑仪,都离不开激光。反观苏联这边,普罗霍罗夫后来接受采访时说,他从没想过要创办一家公司,由于是国家研究所,所以也没有想过自己申请专利,也没有什么投资者,更不可能 IPO 上市。将科研技术转化为商机的所有因素都缺失了。对了,上面说到的那个亚布洛奇科夫,在法国发财后回归故土,在俄国开了一家公司,结果因为找不到投资者而破产了。他甚至无法在他住的旅馆里安装电灯,因为他们觉得煤气灯就挺好了,干嘛要改变呢?(这个思路也体现在联盟号飞船的研发上,以后有空单独写吧)

BTW,美国哈佛教授年薪 150 万 RMB,常春藤也有 120 万,莫斯科的教授一个月只有五六万卢布,也就差不多是 6000 块 RMB 一个月,怎么比?

美国有乔布斯、爱迪生、比尔盖茨这样的商业巨头,这在苏联是不可想象的。缺少商业转化就缺少像美国那样的巨额经费支持,没有资本的驱动,这在现代科研界几乎是无法生存的。那为什么军用领域的科研成果还是很强?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这方面的技术是被美国封锁的,只能靠国家财政大量输血搞研究,来维护国家安全。

300 年来一直说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但到今天还是靠石油和天然气赚钱花。俄罗斯人有个笑话,说俄罗斯就是一个有核武器的沙特阿拉伯啊。

知乎用户 上校狙击手​ 发表

这种问题举个例毫无意义。

吹苏联科研好的,专利数量几乎只有北约各国相加才能比得上苏联。吹苏联科研差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些专利申请是为了什么,在中国学术界混过的比我清楚,成果转化率如何,这个自然不用问。

说苏联科研差的,80 年代后苏联科研人员老龄化是个客观事实,这代表教育体系和生源出了很大的问题。

如果有点教育学知识的还会知道,美国在 80 年代进行了相当成功的教育改革,整个科研体系也就随之良性传代发展了。

就,挺简单的,436 亿卢布和 2000 亿美元比,砸钱没砸过。人家 R&D 占 GDP 比例是不如你,但人家比你富得多。

高等教育 80 年代开始老龄化的同时美国人进行了极其成功的教育改革,科研队伍老龄化而且科研投入不如美国,就这样。

不懂你们扯那么多干啥。

知乎用户 李大哥​ 发表

因为他们都太讲究大是大非了

不讲大是大非的人都被打倒了

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走,自然一直追不上

李森科坚持他的获得性遗传,否定孟德尔的遗传学,并先后获得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支持,通过政治手段迫害反对者。

李森科呼风唤雨的三十年,让苏联在生物、农业等领域远远落后于美国,直到苏联解体都再没能追得上

李森科是其中最出名的,但是在苏联,这种现象不是孤例,用政治去指导科学,那被甩开是理所应当的

知乎用户 事不期未可知 发表

苏联的科研力量一直都有天花板!

在列宁时代,苏联科研力量的天花板就是列宁的智商。如果有哪个科学家说他自己的智商比列宁高,那估计没有好果子吃。

在斯大林时代,苏联科研力量的天花板就是斯大林的智商。如果有哪个科学家说他自己的智商比斯大林高,那估计得锒铛入狱。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大抵都如此!

到了俄罗斯,继成了苏联的衣钵。

如果哪个科学家说他自己的智商比普京高,那必然有好果子吃。

不仅科研,其它任何行业,都必须在普京的指导下,否则行业领导必须得换人!

知乎用户 罗汉果 发表

老实地说,我对苏联的科研了解不多,但是对我们自己却有一些了解,尝试着对比聊聊,为大家提供一些素材。

我出生在大学大院里,住在苏式宿舍楼里,整个大学都是用莫斯科某大学的图纸盖的。

1952 年院系调整,在北京城外成立了八大学院,北航、北医、地质、钢院、矿院、石油、林院、农机,一看名字就知道,专业性很强。再看系的设置,(我按受重视的程度排序,一所大学里,我知道的),理化系、材料系、冶金系、机械系、采矿系、基础部等,大学最初的教师主要来自清华、东北大学、唐山某大学,教授主要来自于美国的归国学者。

从院系设置看,理工科院系非常强,文科几乎没有,仅有的文科是政治,基础部里包括了: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电工、外语、政治等,级别是教研组。我母亲在政治教研组,教政治,虽然她学的是经济。

教材几乎都是苏联的,我家里有大量的数学、物理、力学教材,当然还有很多政治书,我后来一直想不明白,怎么会有这么多数学力学书,我父亲 52 年已经毕业了,他是学无线电的,后来的后来我才知道,这些教材是我一个舅舅的,他 50 年代在北航上学,这些苏联教材是他留下的。等到我上大学时,我曾经把这些教材拿出来当辅导教材,可是,看不懂,文字很别扭,仿佛在看古文,习题很难,大部分都不会做,内容很深,都是专业级的教材,我拿出这些教材时,我的同学们一开始都很羡慕,但是看一眼之后就不羡慕了,对我们如同隔世,不是说它不好,而是太深了,我们消化不了。

我对文革前的大学的了解只能停留在这些表面现象上,我那时还太小,很多东西理解不了。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大学生的课程设置太窄,太专一了,他们是纯专业的尖子,但是其他方面受到的教育似乎少了一些。

一个小故事,我的舅舅,1957 年 “引蛇出洞” 的时候,也参加了辩论,他把他的同学们辩得很惨,引经据典,论据充足,你能想到的他都准备了,因为,我家不缺马列经典著作,而且他有一个正统马列的姐姐,和一个帮腔的姐夫,他在家里先用姐姐姐夫预演了以后才上阵的,那些工科男如何是他的对手?当然,结局是大家都能想到的,按现在的话,他打的是马列牌,还有一个因素,他入学前做过两年中学的政治辅导员,有社会经验。过去的事了,只是想说,当时的教育太偏科了。

再说另一个苏联模式,研究院所。

一直到 90 年代,大学毕业以后进研究院所都是首选的目标,科学院很多西方国家也有,但是研究院所似乎是苏联体系特有的,而且规模庞大,是依靠国家财政供养的,按现在的话就是事业单位。

到我 1982 年大学毕业时,我们报志愿时选择的次序:留校任教,研究院,机关单位,最不济的是去工厂。我也曾问过我母亲,她们那时追崇什么?她说那时留校任教的最多,然后是部委机关,那时还没有很多的研究院,我父亲一开始是去的广播局,相当于准政府单位,后来去了分离出来的科研所。我母亲说那时也有鄙视链的,去机关的并不是首选,去工厂的很少很少。但是几十年下来,去政府机关的现在都最光彩,留大学的命运各异,去研究院的一般都长寿哦!(玩笑话),不过去研究院的真的很清闲舒适。

我曾经在三个研究院工作过,了解还是很多的,但我又属于 90 年代 “下海” 的,有下远海的,也有下近海的,我就是属于下近海的,在研究院下面的三产公司,后来停薪留职了,大部分时间游离于体制内外的结合地带,里外都了解。

90 年代以前,国家的科研任务绝大部分都是交给科研院所去完成的,研究院里也划分了很多专业科室,科室里面再分成很多专业组,彼此之间联系并不多,一个研究院有的几千人,快赶上一所大学了,研究院还会分系统,分级别,国家级的应该是科学院系统,这是国家顶级的机构。然后是部委级的,然后是省级的,最后是市级的,这是一套大于大学体系的科研体系,在研究院体系里也可以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的,但是在大家的鄙视链里,大学的博士硕士似乎比研究院的要价值高一些,这个肯定是有道理的。

也就是说,在 90 年代以前,我们的科技精英主要存在于大学和研究院所体系里面,大学不分析了,研究院所一般是不负责生产商品的,但是有些非商品类的产品是要负责生产改进的,比如军工,航天,航空,核能等,按现在的话说是,产学研是分离的,即使在一个系统中,彼此之间的配合也是由行政部门组织协调的,叫做科研处,各个组之间的协作也是很松散的,甚至经济利益之间也是独立的,科技成果、责任也是分离的,即责权利并不是一体的,扯皮就在所难免了。

也许在一个重大项目上有利于集中优势力量,采用军事化管理,以牺牲奉献精神去从事工作,可以创造奇迹,但是持之以恒地去做效果就不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好了,而且科研成果的继承与再发展,由于攻关时属于集体所有,当攻关结束时往往又属于各个子部门,子部门在有经济利益时是不会全部交给科研处去共享的,即科技产权的问题,看似一个整体,实际上是各自为政的,这样很多成果都停留在初级的,重复的状态中。

以我自己参加的一些项目中,我们组写的源程序是不会公开的,组长甚至不会给我们这些组员看,更不会给其他组或者部门了,是相当封闭的,也举个例子。

我的另一个舅舅他在美国留学期间,导师把全部源程序都交给他继续改进,他也完成得很不错,他回国时带回来全部源程序,他给了我一个子模块的源程序,我的程序就一下子上了一个大台阶,其实这些子模块在美国是可以花钱买到的,你不需要自己从头写起,卖家实现了成果的商品化,也获得了收益,买家节省投资与研发的时间,你也不必再招收一个数学专业的程序员,是一个良性循环,但是前提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过程,你用可以,但是在我们约定的范围之内,否则告你个倾家荡产。

我在 90 年代为部委机关写过一个管理程序系统,当我与部委的某个工作人员发生争执以后,我们出局了,人家是甲方当然有这个权力,但是他们的管理程序的 2.0 版交给了部信息中心,他们没有我们的源程序继承,只能从头写起,几个核心功能他们写不出来,又找到我,…。我是 1998 年离开的,他们到 2001 年才找我,两年多时间 2.0 版都没出来,一直在使用我的 1.0 版,这是不是很悲哀呢?如果我拒绝帮助他们呢?不是说离开谁地球就不转了,但是从发展看,这种体制是不是很低效呢?

理论上讲我是不拥有程序的版权的,我没有权力提供职务创作的内容,我的前老板是有权力告我的,但是如果有一个可以良性循环的产权体系,我们出局以后把 1.0 版卖掉,我们赚了,信息中心也省钱了,还有时间。

在后来我自己拥有版权的程序,在遭受盗版冲击以后,把它卖掉了,浙江的老板在一系列操作中,获得了他们的利益,买软件版权的钱只是一点小钱,各取所需,市场经济就这点好,合同约定,5 年内我不能把程序再卖给别人,也不能再做同类软件,大家遵守就是了。其实我以前的合作伙伴找过我好几次,打算再起炉灶,我没同意,守信比钱重要。而我的另一个合作伙伴则看中这个,让我为他的软件服务,一直到今天。

我就是一个程序员,大道理咱说不出来,可是现实中的道理可以说给大家分享,好与不好大家自己去体味。

知乎用户 红色苏维埃 发表

答案很简单,因为苏联的整个工业体系就是资本主义世界倾情赞助的。每当苏联自己工业技术需要突破的时候,就有资本主义世界倾情赞助,根本没有动力去提升科技水平。

1929 年世界资本主义大危机的时候,正是苏联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两个五年计划之后,苏联工业产值直接跃升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全苏联搞起来了几千个大工厂。实现爆发式整张的原因就是苏联直接从美国和欧洲打包引进重点企业和工业,而且往往起手就是世界规模最大(反正苏联资源充足地大物博)。比如苏联的马格尼托戈尔斯克冶金联合体,直接就是美国印第安纳冶金厂的扩展版。在整个资本主义危机期间,甚至出现了技术工人从美国润到苏联的场景。为了不饿死,资本家真的敢出售路灯挂件。

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奉行对苏缓和战略,希望两分天下。但是苏联却趁着七十年代能源危机赚的盆满钵满,通过卖石油的钱再向西欧和美国引进一大批关键技术。外交环境良好,资金充足,能买到的技术都统统笑纳。跟中国人筚路蓝缕的工业化相比,苏联真的是开足了 buff。既然能买得到,为什么要自己研发?典型就是苏联的乘用车领域,几十年如一日的拉跨。只注重生产数量,根本不重视产业升级。反正有资本主义国家倾情赞助,技术不行直接购买就好。相比较中国,每一次西方对中国的封锁,中国就打破某一个行业的垄断。西方封锁的越多,中国国产化越强。

相比较中国这种人多地少,人均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苏联真的是地大物博,物力丰厚,这就可以让苏联非常任性,即便是卖石油卖天然气都可以有钱赚,为什么要废那个劳什子劲儿去搞产业升级?去推动民用市场的技术进步?爷有钱,没必要!

知乎用户 未闻花名​ 发表

你不要觉得最近网上掀起一股风批判美国,批判西方,就觉得西方一无是处,这么人才润美国,润西方,这才是真相。

这个里面回答很在理。

自由,开放的环境。

公有制,一般会导向官僚管理。

计划经济,一般导向政治为主,领导决定制。

这类制度的优势在于,在追赶阶段,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或者在危机阶段,最大限度调动组织力量。

真正的周期律是人的私心。

只要人们想要把自己奋斗的东西传给后代,无论是权力还是财富,那么一定就会挤压普通人的空间。

都一样,不论哪种体制,人的私心都一样。

美国也没有表面上那么开放,包容。

苏联在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领域能最大限度和美国抗衡,已经很厉害了。

毕竟美国是集中了全球的人才。

实际上美国的衰落,在于它不在开放,包容了。

中国一直都没有开放,包容过。

知乎用户 幻想乡的洛克马戏​ 发表

我看诸位的回答,觉得特别好玩:

一个听从领导命令的搞科研的国家,一个迫害科学家的国家,一个政治挂帅科研的国家,搞出来的技术让美国这么一个科研自由的国家,夜不能寐,食不知味,在 70 年代末差点就对苏联跪了。

甚至于,单纯一个 T-72 的出现,都让整个欧美,遭遇了 T-72 危机。

所以说,你们说的那些理由,似乎在历史中,根本不可能成为苏联没能碾压美国的理由,倒不如说,你们嘴里的美国既然没有苏联这些毛病,为什么整个冷战,都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时时刻刻盯着苏联的技术进步呢?

————————————

还是那句话,你乎田目人的水平越来越次,越来越只会闭着眼睛胡扯,别看一个个的博士硕士毕业,对于历史事实半毛钱尊重,骂别人政治挂帅,自己政治挂帅比谁都严重,对于现实历史的忽视基本上达到了可以为了屁股扭曲现实的地步。

说句不好听的,就对科学家迫害,和科研政治挂帅这块,你美屁股最最脏的之一,远的就不提了,近的,NASA 的中国禁令,对美国科研机构的中国雇员的无故调查,逮捕,起诉,闹出了多少冤案?

范围再扩大点,扩张到欧洲,来,告诉我,图灵怎么死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毛病妨碍你美科技进步了么?妨碍你欧技术积累了么?

事实上,现如今的技术进步,早就摆脱了牛顿,乃至于爱因斯坦时代的单打独斗,个人的天赋固然重要,但是背后财富的消耗,才是关键。

说句不好听的——

都 21 世纪了,还试图依靠个人的才华来进步科技的国家,那真是没救了,脑子清楚的都知道,现代的技术研究都是依靠高资金投入,高密度实验,以及更多人才参与来做到的。

而且,我再给你们说个悖论:

政治正确挂帅阻碍技术进步,和美国科技进步依旧是世界上最快的国家。

所以,你们到底承认,政治挂帅不会从宏观上影响技术进步呢?还是说是美国会因为政治正确挂帅而不再领导科技进步呢?

我很期待你们那双标的答案。

知乎用户 Dexter 发表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吧。

加加林怎么说也是全人类的英雄。加加林访问欧美的时候,也是全民偶像级别的待遇。加加林去大气层转了一圈回来,美国是真的慌了。使出吃奶得劲儿,把人送上月亮才算是扳回一城,完成翻盘。

第一个载人火箭,第一个人造卫星,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个空间站,第一个月球探测器,都是苏联的。第一个女航天员也是苏联的。如果这不叫碾压,那这个该叫什么呢?

论综合能力,也许苏联确实逊美国一筹。苏联 1919 年,识字率只有不到 25%,1939 年识字率就提升到了近 90%。而到了 70 年代,苏联有 856 所具备科研能力的综合型大学,120 万科学工作者,占世界总数的四分之一。苏联开国之前号称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一个烂摊子最终却通过快速的工业化,惨烈的战争完成了蜕变,成为世界一极,并且和另一极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苏联不是神,背后也没有站着神。

其他人攻击苏联说的 “政治优先”,恰恰是苏联集中力量办大事,取得如此成就的保证。

尊重一下历史吧。苏联在最后几年确实很拉胯,但是他曾经真的碾压过全世界。

至于那些借古讽今,阴阳怪气,胡编乱造的小二黑,不知道暗地里还有什么阴暗勾当。

向美国投降了,我们也变不成美国。我们只能变成印度。

苏联的弊端,比如:很多科研成果都是为了军工服务无法有效的应用于民生,因为政治原因导致一些高端人才被迫害,以及腐败等等,和本问题关系不大,我就不聊了。

问题问的是苏联科研力量为什么没有碾压美国。我回答了。我为啥要再去聊苏联和美国的优劣区别?阅读理解什么水平的渣渣都敢出来冒泡,越来越觉得小二黑们的脑容量堪忧。

-————————

再加一段,有人给我抠字眼,说这不叫 “碾压”。还要让我查字典。

如果不是无脑黑,我觉得他们应该是有一个问题没想通——分段越高,加分越难。

在那个时代美苏的高度,要花去无数的人力物力,无数人殚精竭虑,甚至要牺牲生命,才只能加上一分。你们觉得苏联只是领先了一点点,你们却不知道那一点点的含金量,完全超乎你的想象。如果还不明白就再想我国的航天发展史。

知乎用户 洛催更 发表

如果你的孩子长得像父母,那他就是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出生的,是反动的

如果你的孩子长得像隔壁老王,那他就是遵循李森科获得性遗传定律出生的

知乎用户 SnowyLake​ 发表

李森科之流大行其道,还天天想着赶超美国呢,不开人类文明的倒车就谢天谢地了。

知乎用户 迷失在一六二九 发表

因为孟德尔的基因遗传学是资本主义的腐朽科学,我们社会主义应当学习先进的进步的李森科获得性遗传。

对了,相对论也是资本主义的腐朽科学,要大力批判。

知乎用户 贾明子​​ 发表

对科研而言,重要的是开放的思想环境。

不是自上而下的 “正确思想”,这只能催生李科森之流而鱼肉学者。

知乎用户 汉咖 发表

其他回答都是胡扯。

根据统计,美国的军工,大约要三千万种零件,军民用大约在一亿种零件。

美国由于人口比苏联多,控制的土地中,教育人口也比苏联更多,当时美,英,法,日,西德的工业人口是苏联华约的是几倍。所以能支持一亿三千万种。

苏联当时虽然举全国之力,当由于人口总数限制,苏联只能维持生产三千万种军用零件的工业人口。根本没有能力投入民用。没有民用产业的支撑,科研当然不行。

现在美国也是一样。

美国现在连维持三千万种军工业零件的工业人口都不一定有,飞机动不动就停飞。国内基建一塌糊涂。虽然还能用投资,用挖人的方式支持科研的发展,同时美国和其盟友的工业人口也有一些,才能维持科研进步,但速度明显不如中国,中国科研明显是飞速追赶美国,而且明显离超越美国不远。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的工业人口大大超过美国和其盟友。

举一个例子,美国宣件苏联选择了真空管,没有用半导体导致没有苏联没追上信息化时代,说苏联㓡度僵化,不听专家的,等等,说明苏联落后,美国高明。但是当时真空管是军用的,而半导体是民用,苏联根本就没有余力投资民用项目,

再举一个例子,在新能源汽车上,当时有两条路,全电动力,氢动力,(混合动力是过渡的)。有人说中国选择了全电动力,日本选择了混合动力和氢动力,现在看来日本失败了。但是,真实的情况是,中国两个都选择投入科研,如果是氢动力流行了,中国一样是世界前列。而日本由于没有足够的科研人员,只能选择其一,考虑到当时选择电动一定比不过中国,日本就只能选择氢动力了赌国运。这不是日本没有眼光,而是工业人口多的碾压。

再具体说一下吧

在中国电池世界第一的前提下。中国电动车比较容易领先。

同时中国是现在世界最大制氢国,而且制氢技术世界第一。

所以只要中国控制能源,也就是氢气价格,就可以稳胜。如果中国氢车强,就降价,让中国氢车进军世界。如果日本氢车强,就涨价,让电动车打死氢车。

就不算不这样做,只要氢能车发展了,制氢赚的也一定比卖车少。

所以日本想完胜,就得同时制氢和氢动力车上打败中国,但日本的工业能力又不允许两线投资。

简单讲就是,工业人口、生产零件种类数、科研发展速度,这三个数值为正比。

苏联工业人口、生产零件种类数不如美国,自然会输。

这是国力决定的,和政治制度无关。

苏联的确迫害了一些科学家。但是美国也有迫害的科学家。因为美国赢了冷战,宣传上自然就是因为苏联迫害了科学家,从而输掉了冷战。从而证明美国制度优越。

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德国在二战前迫害了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爱因斯坦。那么德国因此科技落后了吗?

而美国在战前,并不迫害科学家。但在军事科技上,明显的落后德国。不过当战争打响后,美国的工业重心从民用转移到武器后,美国的军事科技就马上超过了德国,并搞出了四大黑科技,原子弹、VT 信管、雷达、计算机。就是说明,国力决定科技。

当然在美国的宣传中,喜欢把德国造不出原子弹的原因,归纠于德国迫害爱因斯坦,但是德国真有可能造出原子弹吗?没钱,没矿,没电,没人。怎么造?

其实吧,科学界有一个残酷的真相,超过三十五岁就很难有重大发现了(准确来说是物理学)。比如霍金年青时,有黑洞辐射、黑洞熵,黑洞面积等理论。超过三十五岁就没有可以与相提并论的理论了。

所以就算苏联迫害科学家,就我所知也是占据高位的老头子,我不认为影响了苏联的科技。

如果脑子还转不过弯来,我再举一例子。

现在中国疫情面临清零和共存两个选择。

而我认为,当前病毒已经变异得传染力更强,而毒性更弱。应该放弃清零政策。

但是一些高位的科学家,大部分主张清零。至少我没有看到他们反转支持共存的。

那么现在,如果有人反对他们,导致他们从高位下来。那么算不算迫害科学家呢?

我敢肯定,这事要是传到了美国的媒体,保证会说中国开始迫害科学家了。哈哈。

如果未来,中国把美国打下王座。那么历史教科书会怎么写呢?

一定会把美国迫害华人,认为是美国最大的罪恶和失败根源。
从迫害钱学森开始,到最近的仇华行为。

不过话得说回来,美国排华也许真是致命败笔,要知道,现在美国大学中,最优秀的,大多数是华人啊。

知乎用户 Null 发表

苏联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与自然地理环境都缺乏宜居性。

知乎用户 明知山不辞山 发表

俄罗斯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就是它的成就。堪称当时世界最杰出的生理学家。德高望重。

早在 1904 年,巴甫洛夫就因他对条件反射的研究而一举摘得诺贝尔生理学 / 医学奖,而他的国际声望也使列宁政府拒绝了他移民海外的请求。

列宁政府视巴甫洛夫为心理学界的马克思。以当时主导苏联全国的马克思 - 列宁理论的角度来看,西方主导的心理学中的传统理论可谓问题百出。像弗洛伊德一流的精神分析流派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看不见摸不着的 “潜意识”“自我 - 本我 - 超我” 自然不能被辩证唯物主义所容忍。而在美国逐渐兴起的行为主义又涉嫌庸俗唯物主义,完全忽视心理活动。这样的观点,又与马克思 - 列宁主义传统中对于人类心理活动的探讨相悖(Mintz, 1958)。

相比之下,巴甫洛夫的学说既深深扎根于物质世界,拥有较为严谨的生理学根基;又不完全排斥心理活动的存在:巴甫洛夫理论中的 “高等神经活动”(higher nervous activity) 一词,就是为了强调心理活动的神经学基础而提出的(Gantt, 1968)。

1923 年,他声明他不会牺牲哪怕是一只青蛙的后腿,去做那个政权在俄罗斯进行的那种社会实验。四年后,他写信给斯大林,抗议对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并说他为身为俄罗斯人感到羞耻。[17]1934 年谢尔盖 · 基洛夫被谋杀后,巴甫洛夫给莫洛托夫写了几封信,谴责随后发生的大规模迫害,并要求重新审理几个与他认识的人相关的案件。

如何不是国际影响太大,巴普洛夫早就去古拉格了。

苏联解体那年,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重心早已转移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在 1889 年举行的第一次心理学国际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上,有 19 位心理学家来自革命爆发前的俄国,而来自美国的只有区区 3 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集中力量不一定总能办大事,更多的时候是花钱打水漂,当前面没有路可走没东西可以抄的时候,能引领人类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只能是人类自己,民众的本身,而不是一个光荣伟大的英雄或是组织。

苏联一直的大规模投资科研经济,基础教育做的比美国更好,同样的人口为什么美国能带领世界走向第三次工业革命,苏联就死了呢?是美国人比苏联更加聪明吗? 苏联被美国在科技上碾压的如此巨大,有很多很多理由。比如不注重民生,轻视民生。这那那这的,总得而言就是一句话,政治大于一切。因为长久集权制度对现代化国家都是不可取的,集权对于所有想要更进一步发展的国家都是枷锁,现代国家由于政府职能更为高效,掌控信息更为全面,管理模式更为多样化,或许可以把本就该消亡的政权强行续命了,但也终究是死的,或长或短但只知道不断集权的国家是一定会死的。

知乎用户 精中之弩 发表

凡是 “先军政治” 的国家,科研没一个能打的,苏联已经是天花板了

先军国家的通病是:僵化、封闭、停滞

科研方向则无一不是重军轻民,脱离生产,脱离市场应用,轻视民生

苏联养了 50 万科学博士和副博士,但如此庞大的队伍,在战后四十几年里(截止 89 年),只为苏联拿到了 6 次诺贝尔奖,只有美国的 10 分之 1。而且即使这 6 次获奖,有 5 次是成果已经在战前就完成了,发布和领奖是在战后,剩下的那一次诺奖,也是 50 年代初就完成了。也就是说,后面四十来年,包括苏联在冷战时期最强盛、最值得自豪的黄金年代,都再没拿过一次诺奖!

可以说,苏联的科研队伍,不过是一支超级军事帝国御用的形象工程装饰队。他们眼里,只有空间技术、激光、核技术、威慑性武器的研发才是重要的,干好这些撑脸面的东西,向全球炫耀武力,撑起苏联世界帝国的人设,就是他们的全部使命。

75% 的科研经费拿去搞军事。

巨额的财富长年累月填进去,根本不在意什么经济回报不回报的,这就很有问题了,先军国家的科研没一个是面向经济,面向市场的,也就没有可持续的社会效益。卖军火赚的那点钱,比起科技推动生产力,比起科技革命的良性效益来,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苏联的生产部门,与科研部门几乎互不相关,各玩各的,搞科研的飘在天上,下不着地。搞生产的,眼睛只盯着数量,至于质量、工艺都不重要,只要完成生产计划就万事大吉。庙堂垄断一切的体制,下边的人只需循规蹈矩完成生产任务就行了,坐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企业干好干孬都一样,大锅饭照吃,下了班电影照样看,公园照样逛,伏特加照样喝。

还有几人会硬出风头搞技术革新,给企业引进新的科研成果? 据说一套家用电冰箱的定型结构成果,就得面对 50 道审批手续,150 个官僚签字---唐僧师徒去西天取个经也才九九八十一难啊!!!

就算你革命信仰爆棚,过五十关,斩 150 将,全熬过来了,企业开始实践科研成果了,一旦有任何闪失,锅就得你背。哪怕没啥闪失,上面领导也都会聚焦你,花了这么大阵仗,就得搞出名堂,就会给你加任务,加压力,这样整下来,嘿嘿…… 后果你懂的。

所以苏联徒有强大的数学、力学、量子学和科技人才基础,却无法带动经济进步

据说苏联每年产生 500 万项科学发明创造成果,却没有一个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具体应用的体制,即使有的科研成果终于得到应用了,也得花 10-12 年之久,而苏联战后总共才 46 年的国祚啊!

所以,苏联称得上科技大国

但苏联的彩电却时不时把老百姓炸飞。

做为粗钢产量世界第一的大国,却生产不了高质量的冷轧钢板和燃气管道用的钢管,只能依赖从对手的阵营购买。

一年出口 800 万吨的粗钢,没赚几个子儿,却得进口 530 万吨轧材和 470 万吨钢管。

在传统的重工、化工、机械设备、汽车制造方面,苏联样样不如美欧

代表新技术浪潮的自动化、机器人、电子、半导体、计算机、合成材料、生物工程更是没一个能打

一个科技引领人类进步的国家,必定是个社会多元、开放、自由、竞争,充满活力,科研与民生联系紧密的国家。只有这种国家,才有最利于探索未知科学的环境,才能最大、最快的将成果转化为经济利益和需求。

苏联只能靠引进西方的技术,冲一波,起初冲劲是很大,但越往后,后劲越拉侉。僵化的模式,封闭的体系,又极度扼杀活自发动力,能跟得上人家的步子不被甩太远都不错了,还碾压?

知乎用户 二刺螈冻鳗不能手 发表

其实拿中国的典型科研成果看看就很清楚了。

你读历史教科书都可以学到的成果,一个是两弹一星,一个是人工合成胰岛素。这些成果其实说明了中国和苏联这种国家并不是搞不好科研的,但是为什么美帝就是可以走在最前面呢?

在说美帝之前我想问问你们,你们觉得两弹一星和人工合成胰岛素这些项目的共同点在哪?

在我看来,这些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这些项目在设立初始,就是领导想要达到的目标。因为领导想达到这些目标,所以你们全都给我做。

当然你也可以不做,只不过你就别想拿到多少科研经费了。想要科研经费,老老实实做领导想要的东西吧。如果你肯低头,那么科研经费大大的有。

很遗憾的是在现在这个年代,这一套仍然大行其道。比如说做生物的基本上都在做癌症,因为干这个才有钱拿。

至于做你想做的事情?如果领导不想,那你就想都别想。

所以说在我看来拥有苏联这一套陈旧的官僚主义的思考方式的国家是搞不好科研的。因为它一开始就不支持你基于兴趣思考,也不关心你的工作有什么原创性,更不关心你的工作有什么用。它只想让你帮领导解决难处。

这种根子一开始就歪了的思考方式,落后是活该,也不值得怜悯或者惋惜。我认为人生而平等,不分高低贵贱,领导这种东西再也不见。

知乎用户 月迷 huny​ 发表

官本位是最大的祸害。

一切生活、生产都得让位于权力。

慈禧能说出 “量华喜洋”,其他官僚就能把“人民之生命、国家之未来、立法之权威、司法之公正、党派之主张、革命之果实、民族之兴旺、文艺之观点、学术之自由” 全部牺牲来换取权力。

有了权力,他还要有享受权力的温床,所以当然对所寄生之社会的稳定有一个要求。他的这份要求,就是赏给我们的甜糖。

我们心心念念,至少稳定。

知乎用户 夜凉秋如水​ 发表

一个因为思想认识不同而枪毙及流放科学家的国家,一个用政治理由打压量子力学、相对论、孟德尔遗传学的国家,怎么可能在科技上赶上美国?且不说美国还是个移民国家,不断吸纳各国精英。

科技之花开在自由的土壤上。苏联是那种国家吗?秘密警察搞得人人自危,言论思想都被严格控制,只有塔斯社、真理报可以按领导的意思 blabla,别的舆论渠道只能附和它们,舆论监督完全被堵死,就这,还想科技碾压美国?做什么清秋大梦呢。

知乎用户 周围 发表

我们一般认为的基础科研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计算机这几个方面。

苏联 / 美国,同时期的科学家主要有:

1 数学

苏联数学: Luzin,Kolmogorov,Shafarevich,Gelfand,Arnold,Sinai,Arnold,Manin。。。

美国同时期数学家群体:

·Tate,Milnor,smale,Thompson,Mumford,Thurston,陈省身。。。

综合来看苏联胜同时期美帝一筹。

2 物理

苏联物理学: Landau,Zeldovich,Polyakov,Bogolyubov,Abrikosov,Linde,Kapitza。。。

美国物理学: Feynman,Weinberg,Philip Anderson,Murray Gell-Mann,Edward Witten,Kilby,Badin,Edwin Hubble,杨振宁。。。

相比较美国人物理学研究分布更广,更胜一筹。

3 化学

苏联化学家:

谢苗诺夫(苏联唯一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Frumkin(苏联电化学奠基人),

Frumkin 我一般认为是苏联化学领域最伟大化学家,他领导的莫大电化学学派,当时正值前苏联电化学学派的鼎盛时期,学术思想活跃,与国际上各主要电化学学派交流频繁。

美国化学家:

卡尔 - 鲍林(20 世纪最伟大化学家),艾伦 - 巴德(现代电化学之父),夏普莱斯(点击化学之父),· 伍德沃德(现代有机化学合成之父),Peter J. Stang(超分子化学奠基人),马库斯(化学体系中电子转移反应的 Marcus 理论),艾林(现代化学动力学奠基人之一)。。。。。

美国 20 世纪化学大佬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而且许多都是属于开创化学新领域性质的科学家,含金量非常高。

苏联在化学科研和美帝差距较大。

4 生物学 / 医学

苏联:

生物学主要有米丘林,瓦维洛夫(植物育种大师),赫塔,奥巴林,李森科(作为反面教材上榜)

医学包括费奥德罗夫(飞秒激光矫正手术创始人)

美国:

沃森(DNA 之父),尼伦伯格(遗传密码之父),刘易斯(发育生物学奠基人),哈里森(实验胚胎学先驱),艾弗里(现代分子生物学奠基人之一),缪勒(遗传学家。基因理论、经典遗传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辐射遗传学的创建者),科恩(转基因学奠基人)等等。

美国生物医学领域对世界贡献巨大,在中国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中,美国 20 世纪生物学家进入教材的就有(威尔逊,文特尔,桑格,尼克森,阿格雷,麦金农,切赫,恩格尔曼,鲁宾,卡尔文,萨顿,查哥夫,布里吉斯,吉尔伯特,林德曼,博耶,克劳德等等总计共有 43 位,上榜科学家数量位居各国首位)

苏联上榜 0 位,沙俄时期上榜 3 位(巴甫洛夫,梅契尼科夫,伊万诺夫斯基),从这点看苏联生物学成就还不如沙俄。

苏联在生物学科研和美国差距较大,相当于小学生和大学生区别。

5 发明

苏联发明主要有: 托卡马克装置,AK47 步枪,载人宇宙飞船,空间站。。。

美国发明主要有:

互联网、电脑、手机、电灯、电话、电报机、留声机、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发电机、飞机、洗衣机、空调、汽车、剃须刀、电影、蒸汽机、雷达、电唱机、彩色胶片、可的松、尼龙、牙刷、凝固汽油、微波炉、隐形眼镜、信用卡、抗麻疹疫苗、口服避孕药、脊髓灰质炎疫苗、彩色录像带、盒式录象带、抗肝炎苗、三角形滑翔翼、彩色复印机、创立基因工程学、防滑轮胎、首例输血、建成第一座摩天大楼、家用电冰箱、第一个交通红绿灯、彩色电影、首次成功地进行玉米杂交、立体声技术、橡皮膏、推土机、收音机调频、电唱机、烤面包器、彩色胶片、袖珍书、原子弹、发现钚、大型计算机、同步加速器、电子、全景电影、宽银幕影片、发明环境学、超导现象、首例基因手术、哈勃太空望远镜、真空电子管、收音机、心脏起博器、激光、工业机器人、夸克模型、板块构造学说、智能机器人、通用微处理器……

美国发明比苏联多,主要还是美国有一批创新企业非常强的公司如通用电气,微软,谷歌,杜邦,3M,霍尼韦尔,IBM,惠普等等,这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是没有的。

知乎用户 文若巡 发表

苏东几个人,几个钱,几个矿口,几个学院?这些东西怎么来的,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要守住这些又要付出什么?

美国几个人,几个钱,几个矿口,几个学院?这些东西怎么来的,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要守住这些又要付出什么?

该数数字的时候不敢数数字,该谈历史的时候不敢谈历史

想知道怕是先从数据堆里自己理线去比较好。

知乎用户 呼呼呼知 发表

苏联的体制限制了智慧的爆发,就不提多少科学家被清洗和斗争了,苏联从二战后的科技都是政府主导的项目,所以他的重点都是集中在与军事相关的领域,在核武器 航空航天上的科技成就明显,但是其他关系民生和社会进步的领域,苏联几乎是没有贡献的,苏联确实从未在科研力量上碾压。

我看有的回答说第一个卫星和载人航天之类,说明苏联是碾压的,其实苏联和美国在这方面就前后差了几个月时间,这叫什么碾压,你能做的我也能做,这不叫碾压,而在 60 年代美国发力之后,航空航天领域苏联已经被远远的甩在后面,这才叫碾压。

知乎用户 奥卡姆剃刀 发表

经济不行 就没办法把科技树全部都点一下试试看 除非每一步都点对了 才能碾压美国 可惜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美国有足够的资本可以试错 也有很多错误 但是容错率高 自然就赢了

知乎用户 三言两语 发表

一般公认,美国是 18 世纪初就开始工业化了。一般也公认,斯大林的功绩,是把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变成一个工业国。苏联从变成工业国到解体不过 50 来年,美国当了快 200 年的工业国,苏联比不过不是很正常吗?没有工业国的应用环境,个别的聪明人发明了什么有应用空间吗?有整个科研环境和体系吗?美国碾压苏联不是很正常吗?

也许有人要问,中国为什么这么快?因为冷战,苏联和美国是各自在各自的世界里发展。中国和美国则是在同一个世界里发展,有一种东西叫技术扩散,有一个名词叫后发优势。要不你以为为什么美国想和中国重回冷战呢?日韩欧洲的发展是因为当了美国小弟才有的技术扩散,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当小弟却获得了技术扩散和后发优势的国家。要不美国怎么天天在捶胸顿足后悔当初呢?

这些不都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吗?

知乎用户 宛陵公子​ 发表

最本质的创新一定是发根于自由的土壤的,李森科的例子就非常典型

具体的介绍可以看这篇文章,历史上的民科们 2:民科巅峰李森科 - 知乎 (zhihu.com)

1948 年 8 月,苏联召开了千余人参加的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会议 (又称 “八月会议”)。这次会议对苏联遗传学领域堪称毁灭性打击
会上李森科把他的理论称为 “新理论”、“新见解” 是“社会主义的”、“进步的”、“唯物主义的”、“无产阶级的”。而而孟德尔 - 摩尔根遗传学则是“反动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资产阶级的”。
最为关键的是,经斯大林批准,苏联正统的遗传学被取缔了
之后,在苏联高等学校禁止讲授摩尔根遗传学;在科研机构中也停止了一切非李森科主义方向的研究计划;一大批研究机构、实验室被关闭、撤销或改组;有资料说:
全苏联有 3000 多名遗传学家失去了在大学、科研机构中的本职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

把科学问题政治化,借政治权力打压持不同意见的科学界 “异端”

这种情况下,若能产生自由辩论发声的科研风气,也是奇了怪了。

另外美国在二战后收纳了全球的大量精英,集全球的人才,最强大脑于一身。但有个问题必须指出来,为啥是美国能吸纳,那也得是人家的确搞的好,金凤凰才愿意去。这些对中国都是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的。

知乎用户 Sarah 发表

什么叫一直没能碾压?

苏联的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你说,这算碾压美国吗?

“1961 年 4 月 12 日莫斯科时间上午 9 时零 7 分,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起飞,在远地点为 301 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 1 小时 48 分钟,于上午 10 时 55 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他驾驶的东方一号飞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进入外层空间的航天器,就在他的 108 分钟的飞行过程中,加加林由上尉荣升为少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苏联从出生到解体,都在对人民进行大屠杀,搞科研的,往往情商不高,不知道逢场作戏、搞表面文章,很容易被统治者时判定为不忠,下场往往就是死。

而前朝沙俄时期,和西方科技实力相差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该有的都有,只能说,苏联的残暴统治,毁了这个民族

知乎用户 唐小兵 发表

第一是钱,第二是苏联对于学者的限制比美国多,第三是西方世界长期对苏联封锁,美国集中了西方世界最好的人才,印度,东亚最优秀的人都乐意去美国,而苏联的人才来源呢,顶多加几个东盟,基数都比美国差的远更别提质量了。

知乎用户 饼当 发表

加加林是高压锅送上天的伐?

知乎用户 IAAST 发表

经济实力不够,人才基础和数量都少于美国

知乎用户 1P 和 1N 发表

因为科研,特别是技术开发。有个前提,就是市场。

没有市场的技术开发,就是糟蹋钱。

新技术换不回钱,就没钱进行技术迭代。

最后当然就死掉了。

知乎用户 AntonioYu1990​ 发表

我读了所有回答以后,大概只能感慨一下苏联这个曾经的大佬在垮了以后真是四处给西方抹黑。其次,现在国内的人(尤其是程序员)真的是自由派公知洗脑洗得都不知道成啥样了。科研无外乎两点,稳定的资金和资源供给,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这两样东西,一方面可以吸引足够多的人去参与科研活动,另一方面是可以打造出优质的人才培养环境。这样一来,出现人才以及好的成果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其次,我在一些以前的回答里面也写过,现代科研活动是一个系统化、有明确方法论的群体活动,需要训练有素并且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专业人士,而个人天赋对整个科研活动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所以,稳定的资金、资源投入,人员培训的系统性,参与人数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对科研活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题主提出苏联科技不如美国这个结论本身就是有问题的。综合来讲,整个 20 世纪后半叶,苏联和美国的科技实力是旗鼓相当的,只不过彼此的路径有所不同。苏联的科研体制体制具备集中性的特点,在推进大型科研项目和工程计划上往往更有效率。这在研制原子弹和航天领域上是比较有体现的。而美国的优势是利用市场和资本对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譬如在阿波罗计划以后,大量探月中用到的技术,如微波炉,纸尿裤,派克笔,陆续走进的民用领域。这一点上苏联确实做得不行。大家对于美国科技成果的认识程度很高,很大程度因为美国的科研成果比较接地气。但是这不是否认苏联科技水平的依据。

进一步分析,相比于美国而言,苏联起步的时间比较晚(在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苏联一直处于稳定国内局势、恢复生产的阶段,此后才正式进入发展阶段),加之二战期间本土核心城市直面德军的冲击,苏联真正可以稳定发展的时间也就四五十年而已。而美国本土孤悬海外,在 18-19 世纪总体处于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在整个 20 世纪本土没有直接面临战火洗礼,所以有比较稳定的发展环境。但是,苏联在解体之前,在科技发展上几乎逼近已经稳定发展许久的美国,这足以说明苏联自身还是有很多独特的优势。

这里同样也有人说沙俄时期的科学技术并不弱,那就更是小资逻辑了。沙俄偶尔几个人在理论研究上的闪光,并不能掩盖沙俄在科学技术方面全面落后的窘境。举个简单例子:在 1914 年一战爆发后不久,因为很多沙俄的工厂和企业都在争抢外国商品和替代零件,沙俄帝国大多数工业部门出现了混乱。到 1915 年初,炮弹,步枪,发动机,机床,化学品和许多其他必需物品的短缺,已经威胁到战争的持续性。光是这一点,再比较一下后来苏联二战逆推德国时的钢铁洪流,二战后研究原子弹氢弹,像放烟花一样地发射火箭,就知道当时沙俄的科技水平是啥样了。

至于自由的环境,在下并不认为是决定性的因素。在 20 世纪中叶甚至更早,欧美的不少大学在思想、行为、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上的管控程度是及其苛刻的,但也培育出了非常杰出的一批人才。我觉得培养科技人才的关键在于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不是所谓的自由。

这里还有人说美国科技的成功是因为推行了自由市场,这个判断基本是毫无历史常识。美国在科技上的成功恰恰是因为举国体制,而举国体制这东西就是美国自己首创的,并且在历史上一直是美国经济、工业和科技政策中很重要的方面。而相对的自由市场则是英国人搞起来的。以国家为主导进行经济发展、工业化和科技发展的政策的始祖是亚历山大 · 汉密尔顿(参考 1791 年汉密尔顿向美国国会提交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他还有两篇比较重要的论述《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都是非常经典的论述),并且这套思想主导了美国在 18-19 世纪的经济、工业和科技政策。而 18-19 世纪正是美国的举国体制和英国的自由市场竞争的时代。最后结局是,美国在 20 世纪初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并且在电气化革命后成为世界第一科技国,彻底碾压英国。其次,举国体制 + 国家主导的科技战略在后来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化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的经验表明,举国体制绝对是快速提升科技和工业实力的作弊器,而不会抑制科技的增长。而相应的反例就是拉美国家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推行的进口替代战略,因为国家在贯彻举国体制方面不够坚决,最后搞得不了了之。

在二战及二战后,曼哈顿计划、晶体管计算机、阿波罗计划,基本是美国版举国体制的杰作。到今天,拜登政府开始力推 2.9 亿美元的大基建计划,其实也是因为意识到现在美国的颓势,从而重拾举国体制的举措罢了。

而美国吹自由市场大致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那时,美国开始流行 “新自由主义”,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 “白左” 思潮的鼻祖,其核心就是鼓吹自由市场原则以保护个人自由,不能因为集体目标压制个人意愿,同时以高社会福利消除资本扩张带来的贫富差距。自此以后美国才开始逐步放弃了举国体制。但事实上,美国科技水平的衰退,也正是从 20 世纪 80-90 年代开始的。以航天领域为例,在 20 世纪 70 年代还在如火如荼进行的阿波罗计划到 1976 年就戛然而止,原因就是 nasa 获得的政府资助不足,转而只能去进行成本更低的近地探测任务。在 1980 年以后,美国再没有进行高频率、大规模的深空探测任务。在 1991 年以后美国没有再生产用于近地载人航天的飞行器。从 21 世纪初开始,其在航天领域的优势逐渐被后起的中国、日本等国追上。加上后来 2000-2010 年期间美国进行反恐战争,导致美国用于科研的预算大幅减少;到奥黑执政期间,美国政府进一步削减科研投入去提高社会福利。这一系列的操作致使美国科研投入在 gdp 占比的比例大幅下滑,竞争力减弱。当然,也正是因为国家的科研投入不足,所以才导致近些年科技资本的研发投入更加显眼,但这恰恰说明了近 20 年来美国政府在资助科研活动方面的不作为。

另外那些吹美国是依靠移民取得成就的就拜托别瞎说了。美国开放大规模移民的一个根本原因还是因为 20 世纪 80 年代的经济政策。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美国科技资本在全球扩张,导致美国需要从全球吸纳人才来填补本国高素质劳动力不足导致的缺口。说到底,不是因为大量的移民导致了科技繁荣,而是科技繁荣使得高科技产业需要大量移民作为支撑,这个因果关系不要搞错了。

之所以还有人会对美国的认识有偏颇,一定程度上还是国内高校的教育问题。目前国内很多当年曾经有美国留学经历的教授,绝大部分是 80-90 年代出国留学的,恰好在出国前碰上了国内批判计划经济搞市场经济,出国以后又碰上了新自由主义的流行。正如我上面提到的,他们恰好处于那个美国科技水平开始江河日下,然后还有大把老本可吃的时代。然后他们靠着当年文革后还没补全的知识功底,错误得认为美国科技的强盛归因到所谓的市场竞争,吸纳全球人才等等因素上。然后这些人在 90 年代后回国,就把这些错误的观念传授给了国内的学生。

知乎用户 掰谎者 发表

从科研角度看,计划经济的短期突击能力较强,长久的耐力韧性以及容错纠偏能力远远不如市场经济

前苏联在各行业都是政治挂帅,科研工作的领导者首选是又红又专的,但是精通西方科技的人才擅长质疑,不懂得服从大局,这就造成选出的领导都是真红假专,结果就是我们常说的 “外行领导内行”。

计划经济下,科研项目依赖国家拨款,无法自己造血。这在我国也很明显,我们半导体研究曾经走在世界前列,可是无法市场化形成产品,抢占先机赚取利润,再进一步促进科研,往往发个新闻鼓舞下民心就停了,坐看人家从分立到集成,再一步步小中大规模的发展。

目前我国科研有重走老路的趋势,各路骗子主打民族主义,鼓吹 “不惜一切代价”“集中一切力量”,实际上都在惦着国家拨款。希望管理层能借鉴前苏联的教训,不要为了“沸腾” 而牺牲掉我们改开 40 年积累的财富,那是几代农民工兄弟的血汗。

知乎用户 dihao1983 发表

简而言之,

大象虽然可以轻易踩死每只蚂蚁,

但是蚁多咬死象。

真正的强大,必然是藏富于民,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譬如,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与西方的航海大发现。

一个对应集总系统,一个核心,计划经济;一个对应分布系统,多个核心,市场经济;

前者组织管理更容易,但容易走向专制,僵化和官僚主义,进一步陷入内耗,缺乏创造性,其创造性和目的性只取决于老大的脑壳。

后者组织管理难度更高,要求更高,但富有创造性和容错性,对资源充分利用,更容易演化出新路,因其创造性取决于普通大众。

一头狮子率领一群羊,

其实不如人人如龙,也就是所谓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知乎用户 还是不注名好 发表

1:二战美国本土几乎没有战火,而苏联全境都被犁了一遍,美国经济远好于苏联。

2:美国吸收了比苏联多的纳粹科学家。如日本 731 研究者等,苏联出于某种原因(道德底线?)即使可以优先吸收,但并没有选择吸收,相反美国来者不拒,获得了很多日本的 731 研究者和他们的人体实验资料,为德里克利特堡等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二战战后美国势力都是战前的丰腴之地,而苏联则是不毛之地,美国势力受教育人口的基数大,因此天才就多,科技发展自然快于苏联。

知乎用户 夏风​ 发表

拿什么碾压美国?

苏联的前身沙俄是什么鬼,是帝国主义中最薄弱的一环,造战列舰的水平连后起之秀的日本都不如!

即使到了二战,苏联的科学技术也是被英德碾压的份。

美国在二战时收割了整个西方世界的顶级人才,苏联怎么比?

即使是冷战时期,仍然有大量的技术人才移民美国,美国还可以跟其他发达国家联合研发。

等于是苏联一家对抗大半个世界的科研人才,胜利都没瞎扯了,还想碾压…

知乎用户 陈必红​ 发表

我的一个回答:

大家对斯大林这个人有什么评价?

知乎用户 土大哲​ 发表

因为苏联太冷,邻国太强。地理决定论来了。

就沙俄那块烂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冷战时期都是二三流列强。这就注定了:从几百年的尺度来看,那块烂地上的人民的生活条件和水平绝对比不上西欧,北美,东亚。

那么你作为一个农民,在哪种出的粮食种类多产量高?你作为一个工人,愿意在哪个气候宜人的地方拧螺丝?你作为一个商人,愿意在冰天雪地航运不良的地带运货?

同样你作为一个科研人员,愿意在哪个风景如画四季如春的地方搞科研呢?

知乎用户 Pescado 发表

Pescado:有哪些关于俄罗斯(苏联)历史的冷知识?

知乎用户 长风​ 发表

归根揭底就是经济实力不足,研发投入差远了。

科研,需要的首要条件就是资源投入,任何一个科研院所,要搞项目,要的第一要素永远是钱,人都得排在后面。

所以,“西方”整天拿着 “科技成就” 来说事,要不要脸?全人类的资源都被你 “西方” 劫掠自奉,你不搞科研谁搞科研?你搞了科研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你对全人类资源、财富的垄断,那让别人怎么“科研”?

西方科技~

你西方的科技也都是 NASA、以及其它吃了大笔研发投入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搞出来的,你费城街头的流浪汉们怎么没有科研成就啊?

知乎用户 聚宝盆 发表

这个国家成烂摊子,接盘都没人要

知乎用户 蛾子 发表

这个国家根子上就有问题。就是反对资本主义,并把金融制度当资本主义的核心机制来否定。

没有金融的科技发展,不可想象。

你有科研的欲望,想为人民服务。但你找谁要资源呢?你总得创业吧?

但苏联准你创业吗?你创业了就个资本家。

再者,你找谁要钱?苏联官僚?人家凭什么信你画的大饼?你失败了咋整?可不就是拉着苏联官僚一起陪葬?而且还是挪用公款!

所以官僚管钱,就好个稳定。但稳定还搞个屁科技?官僚冒险是拍脑袋决策,事实他没那个冒险能力。它并不是市场里摸爬滚打的老板,水平不行的都挂了。

所以,苏联缺的是套风险投资的金融制度,缺的是那些风投资本家。

再多的想法,落实下来都需要钱。落实下来后还得考虑得能赚钱。

这些风投资本家,就是伯乐。但这还是资本家啊!苏联不允许有资本家。这就把科研成果落实的路给掘了。

知乎用户 铁板油鱼​​ 发表

因为技能树点歪了

方向错了,一切都是空谈。

忽视轻工,后院起火

外行指导内行,制肘颇多

知乎用户 伟小宝 发表

就整体科研实力而言,苏联从来都没有与美国持平过,怎么碾压?

知乎用户 罗斯库什中尉​ 发表

主要是苏联用在科研上的资源有偏斜性,这就容易导致长短板之间差距相对大一些,可能后面的研发就更容易缺乏一个或者几个关键点导致进度放缓

当然宏观上苏联用在科研上的资源总量也没有美国多,所以美国更快也是客观上必然的,如果以苏联的投资方式加上美国的投资总量,那结果应该是有某几个项目进步到匪夷所思的水平,但是应用范围相对狭窄,不过我觉着如果苏联有美国那个资源量他们也不会以这种指导思想去做科研投资

知乎用户 gmachine1729​ 发表

难道跟美国的科研能力差不多还不够厉害么?

知乎用户 阿斯兰 发表

苏联从始至终就没有在科技水平上达到甚至是超过美国。

记住,在单一的成就上领先几个月的事情根本不算超越。

如同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名宇航员一样。

这种冒险赌博性质的短暂超越并不能带来整体科学工业水平的提升。

我不否认苏联设计师们的理念很先进甚至超越美国,但记住这仅仅是设计理念而已。

在基础工业和科研的领域,苏联都与美国有着不低于十年的差距,而且看不到有任何缩小的可能性。

为此,苏联为了取得冷战均衡就只能拼命的生产武器装备和保持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然后被活活耗死。

知乎用户 多联时空 发表

简单来说,除了之前的科研基础就有些偏科之外,主要因为四个问题,其中前三个是过去的倾向所造成的,最后一个是个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

1、科研政治化。

已经有很多答主提供了各种事例,在苏联方面我就不展开说了。

说几句对中国的影响吧,实际上可能大家没注意,前苏联的各种影响仍然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设计类的专业划分,在前苏联的体制中,由于垂直划分过于条块化,反映在设计类专业中,就是采用了 “垂直” 的划分办法。也就是目前 “民用设计” 中的 “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 以及 “电气” 等的划分。

由于过于 “垂直” 条块化,如此划分专业,在实际工作中很可能会影响到设计成果的出图质量。

如建筑专业,实际上应该是对所有的专业都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才能胜任的一个专业,但是,前苏联的影响一直到现在还在。(近些年,很多高校都有调整,我们这里说的是影响)

具体情况不细说了,因为可能篇幅太长了!

2、科研军事化。

这个也不用多说。

举个例子:问你一下,前苏联崩溃之后,给大家留下较深印象并会回忆、关注的东西是啥?我的回答是:联盟空间站、图 - 160、T-72 等。

注意,不管你的答案是啥,这里面都没有 “消费品” 类的一点关系。

想起来,也是最近,有人说前苏联非常腐败等等,我对此倒是没啥意见,因为不管是不是真腐败,消费的产品,几乎没有前苏联自己生产的。(除了 “鱼子酱”,呵呵)

3、科研重工业化

如上两个问题所述,整个前苏联的科研的基本特征就是:

在政治化的前提下,军事优先,重工业优先。

所以,前苏联崩溃前后,我们的布鞋、肥皂、毛巾、高度酒等,成了前苏联 / 俄罗斯的 “硬通货”,因为他们根本没有。

4、目前科研的最大短板就是电子类,特别是 “消费品” 类。

这个也就是目前俄罗斯在科研和产业方面的最大问题。

大家不要因为是 “消费品” 类就小看这件事,实际上,所谓的 “XNM” 制程,其实它能够出现的主要驱动就是 “电子消费品” 之王 —- 手机。

这里说句题外话

俄罗斯,不缺 “黑客”,但是“黑客” 所用的设备,基本都不是俄罗斯生产的;

俄罗斯,也不缺 “战争机器”,但是在卫星、遥感、雷达、武器的火控、“链” 等等方面,都有欠缺。

总之,前苏联在科研方面的问题很多,政治化严重,重工业特别是军事方面的偏科过于严重,就算是不崩溃,它也不可能 “碾压” 美国的科研。

知乎用户 Peter Tam​ 发表

我感觉苏联最大的弱势就是没有来自全球的专业人才,而美国正好有来自全世界的人才,这一点是苏联解决不了的。虽然华约集团也有很多国家,人才辈出,但是大多数人才不会移民到苏联(我没听说),所以大多是国家之间的合作,而不是人才的流动。

知乎用户 葉河華 发表

工业革命诞生在英国,美国是英国移民建立的国家。

诞生了农业革命的地方领先优势保持了数千年,宗教影响至今,犹太教 - 基督教的起源是古埃及法老阿肯那顿一神教改革。

工业革命远比农业革命复杂。

一个比农业革命远为复杂的社会,领先优势能保持多久,需要后世来总结了。

知乎用户 为谁零落为谁开 发表

当今世界,科研能力强是英美,法德日这三国差很多。

英美体系与欧陆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英美奉行自由主义,金融业发达,对于科技创新有很大的助推力,因为新科技很有可能会带来一夜暴富,美国富豪排行榜,多少人是富一代。什么叫资本主义,这就是资本主义。

法国介于英美与德日之间,不说。

德日两国是专攻制造业的国家,也是发起二战的国家,秉承实业兴国的精神,而不是玩金融业,德国曾经一度很讨厌犹太人。德国搞科研,最多只是基于兴趣而已,而非资本的刺激,日本也差不多。

互联网行业需要的是大量资本的支持,美国实属起源地,德日基本上没怎么入局互联网。像中国这样,大量资金没地方可去,就会快速挤压新行业,比如互联网也有 dy,我们还布局了新能源车和光伏行业,这些方面虽然不一定比得上美国,但是比德日这种搞制造业的强许多。

大量资金投入,用资本主义的方式运行科研,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体制问题,一切掌握在官僚手中,这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官僚是门外汉,哪怕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说不定人家骗经费呢?

现代科技的难度比古代的火绳枪、燧发枪复杂太多了,古代还可以 cosplay,现代只要有一步没跟上,下一步就走不下去了,科技水平的积累实在太重要了。

苏联的官僚体制虽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是一切都是作为门外汉的官僚说了算,就很难不断的突破现代科技中的各种关键技术。

知乎用户 明通端悫 发表

随便说几个

人工智能最重要的理论基石是

柯尔莫哥洛夫的函数逼近定理

概率论公理化的是柯尔莫哥洛夫

控制论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李雅普诺夫定理是基石

马尔科夫链描述随机过程系统是基石

我查了下

地球上的柯尔莫哥洛夫李雅普诺夫马尔科夫不是美国人

知乎用户 皇帝的财宝 发表

科研靠什么?

free will

研究方向哪里来?上面说句话,下面找方向,这种科研能有多少成功?

上头说深耕能丰收,下面就得去找证据,有多少此类研究?

哪怕下面有了些自主的发现,能不能用上又是另外回事,能不能对伟大的联共布有好处?没有的话干嘛要用?

知乎用户 不入流的摄影师 发表

大约在 1887 年的时候,有一支德国探险队来到了中国,该探险队由当时德国首富克辱伯家族赞助。在中国的西北地区,该探险队发现了一部机械装置的遗骸,此装置所用的技术远超当时的科技,被认为是外星技术或者史前文明的遗留物。探险队将该装置秘密运回德国,安放在亚琛大学的一间地下室,由克辱伯公司的人员进行研究。之后探险队又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发现了几处小的类似的遗憾,也都被运回了德国。

一战后纳粹上台,希特勒得知克辱伯有一套这样的装置,当即命令收归国有。之后希特勒下令将这些设备一分为三,第一次发现的遗骸留在亚琛,被命名为古斯塔夫设备,由亚琛大学主持研究,之后发现的那些小设备被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运到柏林,被命名为卡尔设备,由冯 布劳恩主持研究。最后一部分则运到东德佩内明德,被命名为多拉设备,成立一个研究中心用于测试。

之后德国在二战中的各项技术几乎都是在这些设备上研究获得,包括飞弹,喷气战斗机,超级巨炮,夜视作战设备,航空发动机,等等。

1945 年巴顿的第三军跨过莱茵河占领了亚琛,德军在匆忙撤离时没有来得及转移古斯塔夫设备极其研究资料,巴顿在审讯相关人员后找了古斯塔夫设备和完整的研究资料,美国政府立刻跑派特工将其打包运回了美国。柏林的冯布劳恩在苏军来到前携带了大料研究资料逃到了美占区向美军投降。战后在美国冯布劳恩正是靠着这些研究资料完成了土星火箭的设计。

苏联同样也获得了柏林的卡尔设备和佩内明德的多拉设备,但之前已被德军深度破坏,研究资料也大部分被毁。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都是靠着研究这些设备获得各项新技术。因为美国获得的古斯塔夫设备极其研究资料比苏联获得都要完整,因此美国的科技总是可以领先苏联。

知乎用户 higgaraa 发表

其他不谈,苏联的数学很强,比你想的强得多。苏联在数学上绝对是可以和美国掰手腕的。你以为苏联只有吉米多维奇,苏联还有多了去了的东西。比如李雅普诺夫过程,任何一个学习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的人都会对这个名字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还有之前的佩雷尔曼,这也是苏联时代教学出来的。从沙俄时代,俄罗斯的数学就一直是非常强悍的存在,出过无数著名的数学家。苏联的基础科学的底子可是不弱于美国的。说到底,要不是苏联有这么强的基础科学实力,哪有资格和美国在原子弹,卫星,等等上打的有来有回?

知乎用户 吉拉斯 发表

因为苏联的科技本来就是美国给的。但苏联没有学习美国的思想。

科技不是土鳖心中的金条一样,偷回来放到保险柜就行了。

苏联的科技等于一直在吃美国之前帮助苏联的老本。

没有美国帮助,两个苏联估计也要被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吊起来轮着抽。

知乎用户 天魁星杳马​ 发表

科罗廖夫同志来自古拉格的问候

知乎用户 钢铁面具 发表

经济就不行,投入多也就那样,而且国防也要钱,不过利用率高,美国属于一半钱(夸张)不知道哪去了那种。


还有碾压的,就新材料很好,还是剑走偏锋的,当然这种创新我很喜欢。航天谁上的月球没数吗?

超级计算机:

截取一小段时间说,就像拿着过去的信息,仍然在今天夸夸其谈说:米格 25 跑的过导弹。

还有拿看不懂俄文糊弄的,科学家感兴趣是因为苏联科研相较于主流剑走偏锋,有许多现在主流不知道的观点、认识、方向,不是整体上真的强,所以挖。

知乎用户 朵朵他爸 发表

因为缺乏利益驱动。。。

科学是一回事,科研实际上是另一回事。。。

先谈科研再谈科学,科研大部分情况下是在做技术应用方面的工作,也就是原理啥的都知道了,想办法要做出产品或形成方法出来。

而要做出产品,持续地做出更好的产品。以人类至今为止的经验,需要的是市场经济的刺激。

因为只有市场经济,能够给予新产品以丰厚的利润以回报,然后以未来的更丰厚的利润,能够刺激一个组织去深入开发产品的未来。

要知道一个产品从最初开发到最终寿终正寝,是需要不断投入资金人力物力进行开发的,而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投入,是远远大于一个产品最初期开发的。不管产品在最初期是灵机一动的产物,还是花了大价钱的。

以人类历史上初期开发投入最多的两个产品举例:原子弹和盘尼西林,前者的曼哈顿工程固然投资巨大,但和二战后美国的继续投入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后者虽然也在前期用了二十多亿美元才做出 7 克的青霉素(只用在一个人身上。。。所以那种在唐朝就搞出青霉素救人就洗洗睡吧。。。真不知道百度是脑袋进水了还是怎么回事。。。居然把这种烂穿越顶到穿越榜第一好几个礼拜),但后期的投入何止几千亿美元。

所以,在一项产品的科研初期阶段,苏联有可能昙花一现凭借某些天才科学家的智慧取得先机,但缺乏市场经济的刺激,最终连肉带汤还是要被美国资本家吃掉。。。

再谈科学。

现代公认的是,苏联的理论科学,尤其是在数学方面,是不比西方差的。但是,我又要说但是了。

科学是需要交流的学问,尤其是在理论科学领域,由于与市场离得太远了,理论科学家更乐意也更愿意交流。

然后问题来了,交流也是有圈子的,不能说苏联科学家完全没有和西方交流的管道。但是,交流总是不自由的,总是有限制的。苏联科学家更多的,还是缩在苏联国内。

外面的小朋友们玩得兴高采烈,自己一个人玩的小朋友,自然没人家玩得好。

所以,能赶上,能不被甩得老远,就已经算是 KGB 同志努力工作的结果了。。。想碾压对方,还是洗洗睡吧!

知乎用户 刘易安​ 发表

很多人提到李森科事件,但我对此不认同。虽然本质上科学无关政治,但是科研活动的进行,科研的组织和建构都需要政治,科学家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不是说凡是提到政治就对科学有反作用,这是不对的。好的政治能够极大促进科学的进展。并且一国的政治会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走向,而经济基础又是做一切社会的活动的基础,包括科研,所以苏联取得的科学成就在某些特定时期与美国相比不逊色,那一定是做对了很多事情包括政治经济的影响。

回到问题本身,我认为主要是苏联的建国时间太短了,只有 1991-1917=70 多年,而稳定的时期更短只有三十年,1980-1950=30 年。

起步阶段,1910 年代~ 1920 年代,几乎没有比较稳固的社会环境。1930 年后有一定起色但是马上遇到二战,并且苏联处于二战的欧洲主战场,被破坏的非常严重。二战后苏联才开始在科研上飙升,并有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的爆发。

其实苏联相对比较稳定的时期也就是 1950~1980 年之间 30 年的时间里。这 30 年里苏联的科学成就可以说是把人类文明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如苏联在航天技术上的领先,基础学科诸如力学,天文,物理,数学等等都不逊于美国。

后期,1980 年代一直到解体,受制于经济社会的止步不前,并且伴随着中东欧局势变化,阿富汗战争等等。

所以苏联的问题而是经济社会发展之上,可以说苏联的科研是短暂的辉煌。

至于美国那边,原因可太多了,可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远离欧亚大陆一战二战这样的是非之地,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也较为发达,吸引了一大波人才直到今天还是如此。

但如果提到什么美国自由民主有利于科研,听听就好,连爱因斯坦都遭到了麦卡锡主义的迫害,

1948 年 7 月 1 日爱因斯坦对某大使说:

“我想你现在应该意识到,美国再也不是一个自由国家了。我们这段谈话一定有人正在录音。这个大厅装了窃听器,我的住所也受到严密监视。”

很多人都提到苏联的政治迫害,但美国在冷战期间政治正确不比苏联低,麦卡锡主义对很多知识分子的迫害,并严密监控着本国的科学家们。

知乎用户 独立头脑 发表

那一期《新民晚报》的电子版在其官网中的具体地址则是:http://xmwb.xinmin.cn/history/xmwb/html/2009-07/27/content_387868.htm

知乎用户 大石斑亲鳕鱼 发表

美国知道反省啊。

麦卡锡在 1951 年挑起反共浪潮,1953 年艾森豪威尔通过讲话方式重挫了麦卡锡,1954 年大肆削弱麦卡锡的力量。

要是麦卡锡多折腾几年,难说冷战就变成两个苏联的对抗了。

知乎用户 恪守 发表

苏联的科研成果真不见得比西方世界差多少,苏联在冷战之中获得的成就仅次于日本

关键,是,没错,我就要说关键苏联的所有成就都基本上用不到民用上面苏联是一个典型的反美魔怔人国家状态,苏联 70% 的经济用于军事建设,根本用不了多少到科研上面,苏联为了军备竞赛已经耗尽了几乎全部的心血,苏联在当时已经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国家的,只能称得上是一个军火生产中心,为了生产军火,无所不用其极,一个营能配四万把枪,因为飞机性能不够,就装两个发动机,因为民用经济的不足,被迫用军用装备给老百姓建设施,就比如说用核弹去建造水库

可关键的就是苏联的科研经费太少了,它的 70% 经费都直接用到了军事上面,留给科研经费的只有那么一点,就算研究出来了,也无法深入研究,就算深入研究了,也无法用于民用,以苏联人的生活水平,几十年间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军事水平却翻天覆地,从略有盈余到了和绅家产,苏联的坦克以万为单位,核弹以千为单位,飞机火炮更是数不胜数,枪支更是泛滥

知乎用户 杨飞凡 发表

最本质的原因是

分配制度有问题

资本主义理论上是按贡献分配:谁贡献多,谁赚钱多

而社会主义是按劳 + 按需综合分配:谁干活时间长,谁分的相对多,但是干活时间和你的所得又不完全成正比,因为还要照顾那些不干活但却一样有需求的人。

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大家都努力想着赚钱,其中不属于于资本增值的那部分,就是实打实的为社会做贡献。

而社会主义社会大家都努力想着偷懒,因为偷懒的单位时间劳动回报率是最高的。

这就是差异以及社会主义经济路线走不通的根本原因了。

知乎用户 梦幻泡影 发表

因为美国本土没有被打成稀巴烂,而且美国人没有死掉一代人。

知乎用户 Tsuna 缶 发表

苏联的核物理和数学一直不差啊,为什么会给你们造成一种 “苏联科研被美国碾压” 的错觉,要不是苏联科研厉害能有美国的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吗?

知乎用户 Gavin​ 发表

我不太清楚大家是怎么看科研的。科研其实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而且很多都研究都需要国际交流。严格按照国家来区分的科研基本不存在,或者只有极少数的领域是保密的。国家之间去对比这个问题我觉得挺困难。只要科技水平,军事政治水平没有形成类似大刘说的那种降维打击就行。

而且国力还需要工业化支持。也不能仅看科技一项。

知乎用户 猪德纲 发表

可能是因为科研工作者待遇导致人才吸引力差异。

2015 年,俄罗斯的教授来我们学校交流,老师说他们的科研待遇大约为 4000 人民币。现在待遇我不太清楚。

现在去漂亮国做博后的待遇平均 4 万美金一年,再加上学校的科研平台更好,虽说待遇比不上欧洲,瑞士等国家,吸引了大量博后。

个人拙见~给个赞呗~

知乎用户 身有泥土方可同道 发表

美国科研是开放式的,通过大量国际间的合作,科研人员的交流推动美国国内的科技项目或科技公司的发展,从这个层面上讲,美国科学研究事业也可以说是世界性的。美国科研事业的主力并不是美国本土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有一个统计数据,为美国服务的科学技术人员中,美国本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不到 30%,追溯历史,美国建国以后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是来自海外,尤其是二战前期和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云集美国。这和美国实行的科技政策有关,二战以后美国通过政府资金补贴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科研设施和通过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对特定行业也区别性的制定了科学技术人员的引进政策,吸引了大量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美国的科学技术人员是多国军团。

苏联以前主要依靠本国科研院所培养人才,人才来源单一,但是也取得了巨大成绩,航天,航空科技曾经也和美国不相上下,但是苏联科技事业缺少应用市场的支撑,可持续性不足。美国依靠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苏联则靠政府支持,时间一长,这两个科技体制就出现了差距,苏联科技体制僵化,资源调度效率低,不能迅速扑捉到需求,重复建设多。美国则靠政府和市场,投资和建设能够反映需求的真实情况,科技和市场的结合使科技投入的资金源源不断。

美国里根总统搞星球大战计划导致苏联科技方向发生偏移,大量资金投入与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对抗的科技发展计划中,浪费了大量资源和时间。星球大战计划是美国发起的一个战略欺骗,苏联毫不犹豫地上了一个大当。此外,苏联当时不断扩张,陷入阿富汗战争泥潭,最终苏联财政入不敷出,苏联解体。

知乎用户 aaeeqi​ 发表

两个最多算同级别的大国,人家比你经济好的多,基础好的多,凭啥你去碾压对面捏,我就看不懂这个逻辑,某些领域有优势这合理,凭啥碾压啊,换句话说这个星球上还有哪个国家有把握说碾压美帝的科研,能综合能力超过美帝的目前来说都不敢说有

知乎用户 量体裁衣 发表

其实在科研这一块儿,苏联还是很偷懒的,我们拆开同等类型的美国装备和苏联装备,你就会发现,美国装备很喜欢定标准,很喜欢规划,归类,很小的一个东西,他都能做到更加精细,然后细分,其实为啥要这么干,我的理解是为了长期性,可维护,可保养,可替换,可升级,其实这就是专家水平,其实每个细小的分支都意味着你如何把问题简单化,更加直观,更加明了,而不是开始就把搞成蜘蛛网的方向发展,难道你是为了防止别人盗学你的技术,就可以胡搞瞎搞。搞得谁都头大,进而放弃,那你以后怎么升级,迭代呢,难道升级迭代就要从新搞一个新项目么,从写,从做,扯淡呢吧,苏联是自己把自己玩死,很多东西做的皮实,耐用,这没错,关键是需求需要这样做么,有没有细分,专门的人去研究,这种问题如果是装备比较简单,内部原理相对比较简单,问题还不是那么突出,但是一旦复杂了,后面的升级工作很让人飙血压。我们再学他,是在比惨,看谁更惨,我们是任务型研发工作,所有的东西都有周期,完成任务,性能达标就可以退出这个行当了。

知乎用户 公孙炽 发表

更新

有句话说的很好,现在中国的网络是反美不彻底就是彻底不反美,亲美不彻底就是彻底不亲美。承认美国在当年的正面历史意义,然后指出他现在的退化以及局限性,承认中国实质上的对世界有更好可能性,我觉得不矛盾。

原答案

首先你是说反了,你应该问为什么美国的科研碾压了苏联?

当年苏联的前身俄罗斯帝国就非常的强大,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科学家,虽然当时世界科技中心是英法德,但是沙俄帝国同样也有很多优秀的科学家。至于美国,虽然从 1894 年开始,美国的 GDP 就超越了英国本土达到了世界第一同时垄断了地球上一半的原油出口额。但是他这是正八经的资本主义边缘地带。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紧贴着列强们,但是美国的建国十三州可隔了一整个大西洋。同时美国在当年并没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海军。就等于在世界岛外面玩泥巴,然后出口原油和工业品的小朋友。同时美国要领土这件事情也是很早很早之前的事情啊,自从吞并了墨西哥附近的领土。从英国,法国,西班牙手里合法的购买的领土加起来变成了美国本土之外,从沙俄买了阿拉斯加,然后就没有别的东西了。在美国的当时是资本主义里面的小弟,跟西班牙可以相提并论的那种。

这种情况下二战把整个欧陆给打烂了,英法德元气大伤。最优秀的科学家们开始逃走,这种情况下有一部分到了美国,一部分到了苏联。苏联在没有变修的时候,那真的是天下一半的老大。并非是新的红色俄罗斯帝国,而是世界无产阶级的聚合体。无论是中国无论是西亚甚至是南美,半个地球都染红了。这种时候,大家心里都知道苏联代表着一种变好的可能性,吊死资本家终结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跟着苏联老大哥走,会让生活变好。大地长出来洋房道路变出来汽车,而核弹保护着这片土地。这种情况下跟随他的国家都认为,跟着苏联会让他变好,苏联也并非是沙俄,而是长在沙俄身上,新生的伟大集合体是各个民族共同团结在一起,形成的伟大联盟。

而美国当时确实也是接收了一批科学家。但是美国带领的是另一种形态的秩序跟随,美国的人也相信跟着美国会变好,美国也当时有财力去惠,去让其他国家也变好。用地球上一半的工业产能和大量的种植石油出口,用世界第一的海军撑起海洋撑起他的小弟们。这种时候两边的竞争里面,苏联其实并没有占据什么劣势。

而这种情况下。问题持续到了苏联变修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大家明白了,他只不过是一个红色的沙俄。在美国的麦卡锡主义只猝死了,三个人其中有两个是把核弹技术泄露给俄罗斯的间谍,麦卡锡只存在 4 年就被下台的时候。苏联科学界政治挂帅。李森科迫害其他的科学家。大量科学家古拉格度假。对小弟道行逆施。现在原苏联领土和苏联边上的国家,几乎没有一个不被苏联揍过。美国建立了北约来保护欧洲西欧的国家。苏联建立了华约来保护东欧的国家,但是东欧的国家没有被北约给冲垮,反而被自己的老大哥给揍了。这种情况下他既没有能力去会去帮助去出钱出力去帮助自己的小弟,然后还要从自己的小弟身上抽血,对内是大搞政治正确,让别人看不到科研人员在这个国家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那他自然就会解体。要不然小弟跟着你干什么?有才能的人跟着你干什么?没有了这些那怎么会竞争得过当年有充足的财力是帮助自己的小弟有充足的财力去会去资助出钱出力的美国呢?

别忘了当年美国打越南战争打,朝鲜这个时候都是还算仗义的,虽然自己碰了一头,但是成功的从朝鲜底下保住了自己的韩国小弟,南越虽然没有赢,但是。美国没帮他打赢,带着其中的一部分人跑路了。对小国来说,帮你打帮你争取权益。如果实在打不赢会带着你一起走,你还想要什么样的大哥?而且当年也不是现在的吸血鬼美国,当年那是正儿八经的去援助。那如果你是个小国,如果你是第三世界国家有个国家,他不占用你的一丝土地,在你同意的时候才会去建造军事基地,平常经常给东西跟你贸易。在你受到危机的时候,有正确的手续召唤神龙,他会动用他自己的军队帮你打架,打不赢也可以带着你跑路,另外一边就喜欢揍自己的小弟,就喜欢从小弟身上吸血。那这样小国跟随谁人才跟随谁就一定了,那这样的话,美国肯定是竞争的过苏联的,因为苏联他自己就失去了,让别人觉得跟着他比跟着美国更好,跟着他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的可能性。

现在的美国也是如此从盟友身上吸血,政治挂帅,迫害华人科学家。谋杀率和安全指数跟俄罗斯一样,甚至低于印度仅仅高于哈萨克斯坦,远低于阿尔及利亚。美国现在成了跟别的国家掠夺资本,摧毁别的国家的经济吸血,然后让别的国家买他自己的军火,只有这些事情了。怎么能让别人相信跟着美国权限正义的事情,而不是跟着美国是往自己往绝路上推呢?

是谁对自己的盟友有事情,一定帮给巴基斯坦最新款的武器,是谁哪怕盟友有一点困难都会尽心尽力,是谁不意识形态挂帅,努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坚信大家就是来赚钱的,大家就是共同富裕的,修工厂,卖东西,造基建,谈教育,一点一滴带领全世界共同富裕。是谁坚信和平与发展被美国欺负脸上仍然保持着一丝最基本的克制。谁代表了和平谁代表了发展,谁是世界上的工业强国也是和平之国。是谁在立国之初就没有进行过一次侵略战争?那他就是未来的天下共主。我们跟印度长是因为印度主动进攻,而我们主动放弃了一半争议领土,印度目前来挑衅,是因为他想要更多,想把另外的一半再割去一半。我们惩戒完印度之后,主动给他的那一半争议领土。我们打越南打完之后没有要越南的一点土地,我们在法律规定全世界人民都同意的领海面前,我们严格遵守规定,没有要越南的一点东西。我们遵循着最基本的克制,我们不称霸,我们永远不搞扩张。明明拿下哈萨克斯坦和蒙古才能顶住俄罗斯的咽喉,明明拿下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和缅甸就能够守住整条暖水航线。而我们保持和平发展,我们共同富裕。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的是更美好的未来是全世界都看到的,中国代表的是世界上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是各国更光明的前途。

知乎用户 喵星扫地生 发表

经济基础。

二战苏联是战场,几千万青年死在卫国战争中,美国是战外之地,开动机器卖装备,同时收敛人才。

知乎用户 江胡悠​ 发表

恰恰相反的是,苏联科技是以无情碾压西方而存在的。

沙皇时代伊始,受过良好教育的俄罗斯精英,便有疯狂的发明冲动。不说卫星、飞船了,俄罗斯人举世瞩目的发明比比皆是:像元素周期表、履带式推进器、无线电接收机、变压器、汽油裂解、橡胶合成、谷物收割机、酸奶等等,每一项都依然深刻地在改变我们的社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与中国人竭斯底里当官发财的思维不同,毛子们这种疯狂创造欲,往往不是急功近利为了发财,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而是一种在中国人看来近乎不和情理的爱好。

苏联时代,斯大林进一步扩张了全民教育,显示了苏联科技强大的基础性与继承性。要知道,斯大林有气象学的从业背景,有类似背景的苏联领导人只有勃列日涅夫。勃氏受过工程师职业教育,但勃氏缺乏斯大林的战略眼光与战略定位,导致苏联虽然经济科技继续迅速扩张,却始终无法突破战略格局,最终陷入中美苏 “大三角” 的困局,成为被包围的一级。

西方有统计说,整个 20 世纪,苏联人的发明占世界的 1/3,还有统计说占 3/4。如苏联 1963 年试验成功的 “里海怪物”,美国到现在也搞不明白相关原理。

苏联从 1923 年初步开始研究地效飞行器,到 1963 年 “里海怪物” 的出笼,苏联花了约 40 余年的时间。这不是孤立的个案,1940 年苏联科学家亚科夫 · 泽利多维奇首次提出可以使用爆震燃烧能量的可能性理论,2016 年 8 月,俄罗斯率先完成新一代采用生态环保液体燃料的脉冲爆震航天发动机测试。

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苏联人那样如此认真,坚持不懈的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并取得举世公认的广泛成果。

这当然也得益于苏联当时强大的国家力量。

欢迎一切质疑。质疑人员最好做出苏美二十世纪发明创新对照表,以正视听。

喜欢讨论诺奖的

请进

同样苏联名著,为什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而《静静的顿河》却可以?

江胡悠

13710 次赞同

去咨询

知乎用户 温行江 发表

第一,创新需要钱,苏联经济不行。

第二,苏联科研不求回报,违反经济规律。

第三,苏联教育太死,内卷严重。

第四,苏式反专利经济压制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五,抄袭经济有路径依赖。

第六,苏联研究偏重军事技术,研究门类不全。

第七,整天在讨论政治和福利,没有集中力量。

第八,不搞改革开放,没有动力和紧迫感。

知乎用户 化学僧​ 发表

首先,苏联的科研力量很强。强到让西方也不得不承认。举例:在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由苏联科学家发现的新元素几乎与西方国家的综合相提并论。数学和物理的造诣几乎无人出其右。

其次,什么叫碾压?科研不是打架,更像是寻宝,谁先找到算谁的。

最后,苏联只是解体了而已。如果历史的轴线稍微偏一下,苏联撑到美国解体,吃到美国解体的红利。恐怕这个问题就要反过来问了。

知乎用户 刘镇锐 发表

1 政治介入问题,大批量的科研人员因为政治污点被打压,同时政治控制下的科研导致一旦后台失势,整个科研方向都会因此失去研究资金

2 成果转化问题,过于统一的计划经济制度迫使没有人愿意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转化需要冒风险,然而在苏联,这个风险是政治风险),失去了成果转化的反哺,没有人愿意花大力气搞科研(这里有极少数行业是例外的,因此苏联气动很强,因为可以直接获得军工部门的成果转化反哺)

知乎用户 烟斗老夏 发表

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实施市场化。

举一个例子。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美苏两国的计算机水平差不多。

美实施了市场化,投入,研发,产品,挣钱;再投入,再研发,……。通过市场,进入了良性循环。
而苏呢?
苏没有实施市场化,投入,研发,应用(军工);再投入,再研发,再应用。没有市场,没有循环,最后也就撑不住了。

几十年后,崩了。

知乎用户 石头 发表

如果不理解, 举个国内的例子就好懂了. 美国就是世界的北上广, 苏联充其量是个二三线城市罢了

没有什么美国人, 只有全世界的精英汇集到那个地方罢了

不是美国人比其他种族民族国家的人更聪明勤劳勇敢, 而是精英一致认为那个社会对自己更有利, 他们只是在为自己牟利, 恰好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罢了

能搞这些的谁也不蠢, 靠忽悠或者行政命令是没用的, 否则那些忽悠超级大国, 口号超级大国应该也是世界科研中心, 新技术新产业的源泉

很遗憾并没有

知乎用户 黄幺妹 发表

科研激励机构设置不合理,没有明显的奖罚制度,像中国以前一样,尸位素餐的人多,苟且度日的人相当好过,谁还为科技拚搏。

知乎用户 人造人 98 发表

苏联就是靠抄袭资本主义走过的路才发展起来的,他本身就是集中力量搞抄袭,看了人家的答案才搞出来的发展,怎么可能碾压美国,美国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创新,苏联最厉害的地方是山寨。

知乎用户 老中酱 发表

穷啊,盟友也穷啊。

知乎用户 哈哈哈 发表

为啥会有碾压的感觉?

美苏争霸美苏地位是一样的。

苏联国力没有碾压美国,为啥科研能碾压啊。

很多回答已经充分的探讨了苏联科学家存在的问题。

那我就来说说苏联的优势与美国劣势。

首先苏联的核心优势就是他的思想。

在美苏争霸与冷战的大部分时间里,苏联都是比美国更牛逼的灯塔。

整个资本主义阵营为苏联提供资料与信息的科学家数不胜数。

苏联科研存在的问题是应用,有很多东西是苏联科学家率先研究出成果,然后美国应用苏联最后从美国进口……

美国劣势在苏联解体后,这几十年也很明显,那就是美国也变成了苏联。

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 NASA 是世界上最不希望苏联解体的组织。

美国在苏联解体后以一个很离谱的速度堕落了。

NASA 无法登月都是小事,最骚的是 b2 轰炸机美国得自己逆向工程……

知乎用户 无所知小号 发表

上次听一位半导体大佬的话,讲的很透彻

科技树点歪了

苏联痴迷于搞自己的电子管,而美帝选择了电子管以及集成电路

知乎用户 充满智慧的阿拉伯诗人 发表

苏联找人才找科技,只能去东欧找,去自己家找。

日本出了个技术,韩国出了个技术,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任何一个地方出了任何一种技术。谁敢封锁一下美国?

瑞士的圆珠笔头哪怕世界第一,也不代表你可以拿这个当个宝来要挟封锁美国市场,哦不。

“自由市场”

知乎用户 liutom9258 发表

苏联为毛完蛋了,因为苏共这个破 B 政党就没干过几件对的事。苏联人口少,就应该多联合盟友,结果这个破 B 觉得自己挺行,和中国把关系搞砸了。

中国至少能提供 400 万步兵,大量的人口能生产巨量的农产品和轻工业品,本来这是苏联体系下最重要最基础的一环,结果活活逼到美国阵营去了。

没了中国,苏联的苦活累活就没人干了,有限的人口不能都投入科研和工业,自然就被拖垮了。

但是苏联再废,也不是中国有资格嘲讽的。

知乎用户 老虎太贵 发表

苏联的国家体制与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本质上是矛盾的。

只有当符合苏联国家利益的时候,科学研究才是被允许的。

或者说,只要符合苏联国家利益,是否科学不科学的不重要。

当然,美国也不是净土一块;但是这个问题上,美国要比苏联做的好得多。

知乎用户 远离一切的理想乡 发表

是没有碾压美国,但是碾压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aime5q 发表

不能说一直,至少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时候美帝是真的吓尿了,是刻入 dna 的对技术落后的恐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财力不足加体制问题,注定了苏联只有被美国碾压的份

财力问题不过多赘述,单说体制问题。

苏联采用的是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是政府决定一切,发展什么都由苏联的官僚决定,而美国是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由市场决定,所以大家会发现苏联会在一些特殊的项目上科技水平很高,如地效飞行器或者超大运输机,这就是苏联官僚力量的结果,但是基础项目上还是与欧美差距在五到十年以上,70 年代微电子起步时期欧美大规模发展微电子技术,而苏联官僚没有反应,注定了苏联电子技术与欧美的差距。微电子只是一个方面,其他方面上都存在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大家对冷战有一种误解,认为美苏对立,所以美国不会与苏联进行交易,向苏联输入科技,这是一种错误认知,苏联 70 年代靠着石油外汇从美国购买了大量新技术,80 年代苏联的科技成果很大程度来源于 70 年代从欧美的技术引进。但是引进技术后,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去吃透技术,同时欧美已经推出新技术,导致苏联注定在技术上与欧美有五到十年的差距。这种引进技术的办法是省钱,毕竟开发新技术需要大规模试错,引进技术的花费可能只是开发新技术的十分之一,代价就是永远落后于人。

这些最终导致了苏联与美国的科技差距是制度性的。

知乎用户 你们是谁 发表

谁碾压谁,有没有搞错?不说别的,就核武器、航天飞机、超级计算机,哪个不甩几条街?诺贝尔科学奖有多少人?领先世界的科研领域,有吗?再看看民用领域,汽车、造船、能源、生物、基因… 哪个领域不能碾压?

知乎用户 Shadowherobrine 发表

苏联的国力本来就不如美国,又加上各种官僚主义、政治为先的 debuff,能搞出这种成绩其实已经很 ok 了。。。

知乎用户 孙卫 发表

错。苏联,现在的俄罗斯在高科技上和美国旗鼓相当。只是大家不懂俄文,和很多科技没有用于民用,才会造成很多误区。

知乎用户 拿走属于我的 发表

谢邀。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苏联的学者和工程师一旦移民欧洲和美国,就发挥出了非常巨大的潜力。

苏联曾经辉煌过,只是他的制度无法释放人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

人民公社大锅饭和联产承包就是例子。大锅饭和按劳分配就是例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

知乎用户 一只小苯环 w 发表

以航天技术为例:

第一颗人造卫星:苏联

第一个送动物上太空:苏联

第一个送哺乳动物上太空:苏联

第一个送人上太空:苏联

第一个太空行走:苏联

第一个空间站:苏联(苏联在美国之前还造了 7 个空间站)

第一个宇宙探测器:苏联(月球一号)

第一个撞击月球:苏联(月球 2 号)

第一次登陆月球:苏联(月球 9 号)

第一个探测金星:苏联

第一个登陆金星:苏联

。。。

第一次载人登月:美国

美国赢了太空竞赛。

知乎用户 油爆枇杷拌着面 发表

二者都在以当时人类最快的速度进行科技突破,米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中心,其教育,科研相对苏联不仅没有劣势,甚至还略有优势。

苏联在鼎盛时期,工业产出仅仅是略超米国,在世界范围内能动用的资源更是不及米国。这个角度来说,苏联能追上米帝的脚步已经不错了。因为科研背后是庞大的物质投入,而经济基础决定了可投入的资源。

苏联除在个别领域领先米国,更多的还是处于追赶者的地位。这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沙皇俄国的科技可远排不进世界前五。毕竟沙俄是排在英米法德奥之后的欧洲工业国,在内燃机时代被称为 “蒸汽压路机”,(一战时期大量的木柴燃料蒸汽机车跑在铁路上,导致铁路运输混乱,大量列车抛锚)

举个苏联科技例子,军用级别的钛,至今也只有俄罗斯能冶炼,冷战时期米国曾注册上百个皮包公司从苏联进口高品质钛。

知乎用户 真知棒 发表

苏联太穷。

没那么多什么体制问题政治问题,就是一个字,穷。

政治挂帅,外行领导内行,研究成果归领导,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钱砸够,一切好说。

知乎用户 二道河灰楚子 发表

底子上就差很多,这一点不容忽视!

就拿最基础的工业水平来说,二战前夕苏联连汽油都不能很好的提炼。反而是在美国科研圈混不下去的资本家科赫家族偶然之下来到了苏联,苏联有着良好的 “科研” 土壤,不承认西方的一切专利,一切壁垒。科赫家族帮助苏联形成了基础的炼油工业,让后来的钢铁洪流有了动力。

二战的本质上就是美国赚钱,世界打烂的一次战争。双方都在购买美国的科技产品,工业产品,美国佬一个人在后面数钱都数麻了。美国的全新的政治体制,高度发达的资源,很早就吸引了无数优秀人才聚集。这个强大的国家,本质上就是一群优秀到极致上的人去抢占的一块落后文明的土地,开展出的一个移民国家。

至于到了二战后的格局,美国是吃饱了闲着蛋疼去发明创造,苏联是勒紧裤腰带拼命去军备竞争。苏联只是在大炮,飞机上有了接近美国的实力,在吃喝拉撒上还远远不如。

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运动,大跃进

列宁构思斯大林开创毛主席学习并发扬的原教旨社会主义。这个主义是反对唯生产力说,坚信斗争。特别是第一代人,他们通过把握主要次要矛盾,把握阶级斗争方向,都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胜利。这样的胜利为第一代人带来了无上的权威(这种权威不是任何一个皇帝或者总统能拥有的),斯大林,毛泽东,金日成是属于神一样的人物。

在发展中他们也保持了斗争的惯性,我个人认为有一点唯心主义。就像我国以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抗日,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从上到下坚信的是努力奋斗,是相信自己,是靠毅力,靠坚持去夺取胜利。这和美国的利益至上是根本性的区别。

斗争不光是和自己斗,克服自己的小毛病,全身心的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内部也有斗争,而且格外激烈。先杀反革命,再杀资本家,杀完群众就都是好人了?革命到了成功的大一统阶段是要统一思想的,是要对曾经战略合作的党外人士下手的。人民群众里永远有坏分子,要不断运动,要揪出坏分子,掀起大生产。你的亲朋好友是反革命,是资本家,不杀你以儆效尤杀谁?你的基础阶段教育是受到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教育,你的三观是资本主义的,你就像孙猴子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一样打入我们人民群众内部,你该不该杀?

你说发展科研重要还是保持思想一致性重要?

周恩来在知识分子改造运动中讲过,你们要不断改造,只要活着就要改造。不是说你会背点马克思主义,学了两本毛泽东语录就成为了无产阶级群众。一辈子改造,彻底磨灭资本主义的三观!

苏联要比我国恶劣的多,我国顶多上午科研下午批斗。大不了关几年十几年群众监狱(非专政机关监狱)。苏联斯大林可是直接枪毙,所有不是长在红旗下,生在新社会的知识分子,一半枪毙一半去西伯利亚种土豆。共青城就是这样来的。

第三点是错乱的科学发展理念

斯大林掀起一场反世界主义运动,世界主义运动又称没良心的卖国主义。重新构建了一套科学史诗,所有的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伟大发现几乎全部变成了俄罗斯人,还有一小部分乌克兰人。苏联是专科教育,不是综合教育。那么这些老教授老学者,上课的时候给学生讲一个内燃机知识,讲什么卡诺循环,奥托循环。完蛋了,因为他是亲美反革命。学生会举报老师没有讲斯基定律,讲的是资本主义反动知识。

这样的情况,就算给苏联十个爱因斯坦都得枪毙八个,剩下两个在西伯利亚挖土豆酗酒。

科研不是靠一个两个天才突发奇想开辟出一座大厦,是靠无数的科学家一块砖一块砖的搭建。无数伟大的发现,伟大的突破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前人累积了,后人才有机会突破。

知乎用户 哪吒 5566​ 发表

说科研力量,苏联能碾压美国的。美国是什么呢?实际就是肉联的附产品:下水 。何况美国的科研人员除了中英,就是苏联人。

现在你能看到的听到的军事术语基本上都是苏联人发明的,而且理论的提出时间非常早,要不是苏联共产党把科学家不当人看,直升机的发明人西科斯基也不会为了逃避打击跑到美国开工厂为美国研发先进直升机来侵略全世界。

我们每天早上醒来开始到晚上睡觉闭眼睡着,接触到的物件除了英国人就是苏联人或之前的俄罗斯人发明的。只不过之前的俄罗斯人没有西方人在自我领域中那么聪明,不知道还有自己的发明叫知识产权,而后来的苏联个人的发明创造被强加到了是苏联共产党领导的结果,一切荣誉都归党所有,以至于后来的徒弟更加发扬光大。

如果苏联没有什么科研力量,各帝国主义份子也不会削尖了脑袋时刻窃取苏联的各项技术机密,美国有多少技术不是偷来的?

只不过苏联人行为粗犷,虽有科研的脑袋且没有和西方勾心斗角的脑筋,处处处于下风。虽雄壮,只是肉多,虽威武,只是张牙舞爪。

知乎用户 驽马十驾 发表

因为苏联体制就是垃圾。

道理很简单,苏联教育水平,尤其是理工科教育水平是公认的强大,而苏联科研经费也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巨大。这么一个国家,居然没有一个改变世界经济的重大民用品发明,居然没有一个改变战争形态的军事武器,

这不是体制垃圾,又是什么?

知乎用户 墙头杨柳 发表

很多人都忘记了,其实是常凯申同志在军事上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艰辛的在国际上辗转腾挪。

最终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并且为中国赢得了联合国五常的席位。

因为失败者是没资格被人记住的。

1991 年 12 月 25 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

冷战战败。

知乎用户 7N39 发表

苏联经济实力远弱于美国,市场远小于美国,俄语人口(算上外语)远少于英语人口(算上外语),凭什么科研实力能碾压美国?科研不过就是经济生产的剩余部分,就算施行相同的经济政治制度,苏联也不可能比美国强。苏联有正经的科研产业,有正常质量的论文(美国人有把俄语期刊翻译成英语出版的,中国人只能自己学英语写英文文章,哪还轮到美国人主动来翻译),并有一些顶级学者,表现至少不能算差。

俄国冰天雪地的,就算不看历史看未来,进入下个世纪太阳能时代光照都比美国少得多(光照 -> 能源 -> 工农业产出),还是要被美国吊打的。

知乎用户 聪明的蚂蚁 发表

这个问题就很奇怪

知乎用户 川建国同志 发表

先天不足,后天又走歪了路

知乎用户 手机永远一屏​ 发表

美国的科研也从来没碾压过苏联。

两者科研上面的差距跟国力差距也差不多。

为什么国力有差距,因为本身底子就不一样啊。

搞笑的是,这问题一堆人在讨论制度。好像就只有欧美发达国家在走资本主义制度一样。

请问,资本主义制度怎么没让印度碾压中国?

知乎用户 似大金刚​ 发表

是因为苏联太冷了,大家很害怕 。

知乎用户 来来往往 414​ 发表

苏联是在俄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科技文化的底子不差。毕竟出过普希金,托尔斯泰这样文豪的国家说明文化底蕴不错。

但是苏联保留了前俄罗斯浓厚的封建主义思潮和宗教文化,鼓吹领袖的作用,强调封建式官僚管理,直接体现到科技的管理层面。大学校长和科研机构管理者都是官僚,直接限制了科研人员的发展空间。

美国尽管是欧洲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但是大部分移民者更多是清教徒,并没有太多官僚主义的习惯,所以民主和自由一直是美国文化鼓吹的要点,尽管也有很多官僚主义的作风但是较之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是最早取消国王和实施选举制的国家。在教育和科研领域,尽管也有种族歧视等方面的影响,但是科学家和大学校长的自由发展空间远比其他国家更大,自由也是美国吸引全世界人才的主要卖点。

所以,对人的尊重和给科学家自由的程度才是影响苏联超越美国的重要因素。一个不自由的科学家,还能怎么创新?

知乎用户 ColdsTrim​ 发表

#苏联笑话#

“我们有核弹之父!”

“你们的核弹之父是反动分子”

知乎用户 互联之物即世界 发表

科研力量不等于技术程度,技术程度由历史积累决定,科研力量基于历史积累 与技术贸易共同决定未来技术程度。

决定科研力量的是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利用效率。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技术贸易形成技术共同体。

苏联的劣势是历史与管理制度的问题,与主义和计划经济直接关系,只能说明苏联统治者的无能或统治者们没有动力改变现状。

知乎用户 勃学家​ 发表

因为本来就是两个阵营,你看以美国为首的阵营不仅是美国强,其他也强,而苏联除了俄罗斯那块其他都是什么?完全起不到规模效应。

知乎用户 圣灵剑舞 发表

美国二战后聚拢的是除苏中外的全球科研精英。一直到现在,全球精英向美国流动的大趋势都没有多大变化。

苏联和中国只能使用本土的一些精英。

这两个国家能在某些方面和美国竞争,但不可能全面和美国竞争。

现当代科研越来越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需要多环节多节点协调。某一方面的科研人员是其中的一环,或者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你脱离了这个科研体,就不太可能成功了。

所以,就长远来看,我也不看好什么自力更生、什么玩意都要自己搞的科研思路。

全球就七八百万人有原创科研能力,其中将近一半在美国,就这样美国还需要欧洲和日本协助。

其他等国家,你觉得凭一个国家的几十万人才能干过这三四十亿人口里的几百万精英?

被制裁了,就好好谈判,沟通双方的条件,再度进行合作,而不是离开这个科工研究体系。

知乎用户 Mr zhou 发表

苏联那种体制,完蛋更好无论是对于苏联人民还是对于世界。像美国一样,苏粉说是 “修” 可别了斯大林杀的人好坏不好说,但是扶持李森科这件事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有人和我说一开始确实有很大功劳斯大林也不懂生物学但是第一问题很快出现了,粮食产量确实减少了,第二既然说不懂,干嘛还要用武力支持?还跟我说有一个斯大林的朋友的儿子也被李森科整死了。难道不应该觉得没有人性?反而觉得斯大林无辜,未免太莫名其妙了。曾有人和我说共产主义不是大家一起穷,是各取所需我对共产主义有误。但是我问一下请问能干出这种事情的国家,能发展生产力吗?苏联虽然会有优秀的坦克,大炮,飞机。但是绝对培养不出任何一个优秀的农学家、遗传学家

知乎用户 梦松 发表

苏联的科研还是很强的,但是太讲政治了,没有人尽其才,全天下的人才为我所用,反而迫害了不少科学家。

知乎用户 匡奕光 发表

丛林里长不出科学家。

知乎用户 总有刁民要害朕​ 发表

政治挂帅,再加领导人无能,搞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知乎用户 叶落知秋 发表

因为当年的美国是真的有着自由的土壤,这对于科研人员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我们今天说美国衰落了是指美国已经远远不能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给科研人员提供自由的土壤了,也开始搞这种政治挂帅的事情了,现在科研人员都愿意去美国也不过是因为美国国力强所以给的钱多罢了,而苏联就从来没有这种土壤,苏联时期的数学物理以及计算机能拥有世界顶级科学家基本上都是因为沙俄以及苏联的数学教育体系的高强度而延续下来的罢了

知乎用户 可恶 and 可恨 发表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 1928 年至 1932 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人类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苏联初步建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5 年,到 1932 年,才开启了基础工业化的道路。到冷战也不过几十年,中途还直接参与战争,打的国家不说破破烂烂,也是百废待兴。人口也就那么多,都干成这样了,你还要怎样?

知乎用户 Thanos 发表

美国投入经费更多,苏联为什么碾压?

知乎用户 Fritz Jung 发表

从苏联成立的那一天起,

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芬兰挪威瑞典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奥地利日本韩国印度捷克波兰丹麦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亚梵蒂冈巴西阿根廷尼日利亚希腊保加利亚匈牙利印尼泰国朝鲜马耳他厄瓜多尔新西兰苏联的科研力量为什么一直没能碾压美国科研?

一定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制度全部都不行吧?

知乎用户 意在云驰 发表

科学政策存在问题,李森科伪科学啊,排犹啊啥的,不过最主要的不是这个

主要是

钱少,小喽啰更是穷逼不给力

较少的投入只能用在一些针锋相对的应手项目上

这就好比下棋,除了少数情况下需要转换走子权,一般后手只有被动应对的

如果美苏交换一下资源和财富和马仔,我不知道米国能不能取得苏联一半的成就。

知乎用户 无影佛剑 发表

由一个极端到另一极端…… 一个良好的体 Z 才能!

知乎用户 红隼​ 发表

在解决基本生存问题之后 未基于利益释放个体活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显然未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的民众无法贯彻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行为方式 最后就是倒退回到封建特权 本质是变换形式的私有

知乎用户 smart 团长​ 发表

一帮苏二代天天骗经费,科研个锤子。

知乎用户 penguin 发表

尊重个人、尊重私产。这两点是科技的必要条件。

可惜这与苏联八字相冲。

知乎用户 Go Gopher 发表

因为黄俄数量远少于美分

知乎用户 沐猴而冠 发表

我看苏联的笑话能

知乎用户 马略的百夫长 发表

要让科研人员发财

知乎用户 huang12345 发表

问这个问题,简直在问,苏联为何会和美国打冷战一样

知乎用户 花露水 发表

科研是烧钱的!

美国的经济碾压苏联,这就是原因。

知乎用户 麦思加冰 发表

说得好像美国能碾压苏联吗?

知乎用户 梅凤 发表

本身苏联的教育是比美国好的,苏联的那些科学家水平绝大部分也是首屈一指世界顶级压过美国,但是他们润得多,某种意义上算是在做嫁衣

知乎用户 戈洛文​ 发表

就单纯的科研技术上苏联确实能碾压美国,但是苏联的体制有问题,他们无法将除了军用以外的技术转化为实际的成果,以至于美国有各种发明,而苏联的只存在于理论上

知乎用户 zado1991 发表

一个是市场做决策

一个是领导做决策

其实许多市场导向的东西都走歪了,奇葩研究特别多,也引发许多事故,奈何市场导向的盘口大。

知乎用户 山贼王 发表

但凡做过科研就不会问这样的问题。

所以不要问

做做科研就明白了

知乎用户 骑蚩尤的熊猫 发表

三元一把,

十元三把,

它配么?

知乎用户 大猫 发表

在解体前,苏联和美国科研相差不大,苏联是举国科研,美国是自己高端科研,剩下基础给盟友。前面几个回答,都一直说苏联科研不好,一个科研不行的国家怎么会成为美国的对手,苏联科研不强的话,那除美国外,其他国家只能说没有科研。

知乎用户 asfd asf 发表

苏联的科研效率其实要高于美国,但是基数远差美国。

知乎用户 sinchaos lee 发表

苏联的科学家,基本都是苏联人。

美国的科学家,绝大部分都是其他国家润过去的。知道为何美国喜欢搞乱其他国家了吧?因为这样可以吸收其他国家的精英。

知乎用户 残破容器 发表

李森科这种人在苏联能造成那么大破坏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美国就不可能出现李森科这样一个人?

知乎用户 法蓝瓷尔 发表

二战都快变成伟大的美国,带领盟军打败邪恶的苏联,还有和苏联纠缠不清的被裹挟的轴心国了。

知乎用户 刀弓如满月 发表

苏联所有科技都是购买剽窃于美国,怎么可能超越?跟得上就不错了!

知乎用户 米亥洢耳 发表

苏联宛如现代蜀汉。。偏安一隅罢了

知乎用户 你看我怎么样 发表

都不是一个段位的怎么比~~

知乎用户 老鱼头​ 发表

一个动不动就把人关起来的鬼地方,能有科技都是一种奇迹

知乎用户 郭珂珂 发表

后续的发展不一样。

如果苏联解体前打一次核战。这个问题就会反过来问。

知乎用户 再见剑客​ 发表

表面上是美国

背后是包含美欧日三大经济中心的世界市场

知乎用户 太阳王路易十四 发表

冈比亚的科研力量为什么一直没能碾压美国科研?

知乎用户 空山新雨后 发表

你应该反问,苏联的科研力量凭什么碾压美国?

先不说制度的问题,就说综合国力,美国就是领先苏联一个身位的。

而且,苏联也基本不是和美国比,是和北约比!华约除了苏联还有几个大国?

苏联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就堪堪跟上美国科研的脚步,最后不堪重负还被拖垮了!(就这还是摸着美国的石头过河才堪堪跟上的,美国当初租借法案援助的装备可基本没啥藏私,苏联的第一批技术积累大多还是从拆解美国装备仿造升级出来的,这也是为啥都说苏联装备比较糙,不够精细。很正常,你跳过了一些基础研究,直接应用,比较糙不奇怪。有些精细零件就是需要成熟基础的工业体系。)

所以,苏联科研实力凭啥碾压美国?凭领导拍脑门就能做到的吗?

知乎用户 谁封谁 die 发表

无氧运动的最大特征是: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由于速度过快及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而不得不依靠 “无氧供能”。这种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其实是酵解时产生大量丙酮酸、乳酸等中间代谢产物,不能通过呼吸排除。这些酸性产物堆积在细胞和血液中,就成了 “疲劳毒素”,会让人感到疲乏无力、肌肉酸痛,还会出现呼吸、心跳加快和心律失常,严重时会出现酸中毒和增加肝肾负担。所以无氧运动后,人总会疲惫不堪,肌肉疼痛要持续几天才能消失。

知乎用户 帝国主义偷地瓜 发表

因为人太少了

美国在二战后,其实是整合了前世界强国的资源,日本西欧加北美的人口是整个俄国人口的数倍。而且多样性要远远大于俄罗斯。当时东方阵营几乎没有前强国的人口(除了东德外)。而俄国自己在二战前也不是超级工业强国。所以,工业化人口的数量对比是接近 10:1.

在 10 倍资源前提下,任何技巧都是白费。其实俄国是有出天才数学家和工程师的传统,要没有这个传统,估计也挺不了几十年。苏 / 米格战斗机的设计经常让西方工程师目瞪口呆,但是没有用,西方用足够强大的资源,尝试了几乎所有技术路线。

知乎用户 湖海散人​ 发表

简单一个字,因为穷。科研最主要的资源就是钱。凡是扯别的犊子的都是撒比。讲的叭叭的,把我笑死。而且会有马太效应,越富的越容易聚集更多的钱。做出更多的成果。跟别的没什么关系。

苏联建国时候美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强国了。1945 年战争结束的时候,苏联的 GDP 已经是美国的十分之一了,其实我估计实际数据还要低。国土也被战争打烂了。

美国本土没有遭到二战的破坏,又因为没有打仗,吸引到了欧洲的大批科学家。即便在这么差的形势下,苏联利用了自己的体制优势,奋起直追,在科技上一度逼近了美国。其实苏联这已经是奇迹了。这么少的投入有这么大的效果,恰恰说明了苏联科技人员走的路大方向上没有问题。苏联后面没有坚持住自己的道路,崩溃了的俄罗斯采取了西方和美国的科技体系和方法,现在的俄罗斯科技届彻底沦为了渣渣。

苏联科技没有美国强属于正常现象,就像你泡妞泡不过王思聪一个道理,无他,因为你没有个好运气。如果美国和苏联换位置,让他被希特勒艹成那个样子,美国的科技肯定没有苏联搞得好,

知乎这些大儒们只怕又要叭叭叭的写一堆东西证明苏联这好那好,文化适合创新了什么的。其实都是胡扯蛋。就是一个字。钱。

知乎用户 武怀月 发表

唯物主义时间从来都不惯着任何的政治正确,任何违逆它的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知乎用户 Baron Lee 发表

苏联的制度决定了苏联不可能超越美国科技力量,
因为独裁专制制度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只想听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不愿意承认自己弱的

民主自由制度的纠错能力很强,还有民间力量很重要,举国体制虽然体量大,但抗打击能力也不长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能光考虑科研成果,

要算政治账。

知乎用户 Kashiwara1​ 发表

这个就涉及到对科研本质的理解了

科研是什么? 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很多随机的因素影响着科研活动。在科研活动中强求确定性的结果,不但违背了科研活动的规律,而且容易引发各种问题,充其量只有在赶超特定技术路线的时候才有效,因为前人已经确定了这种技术,节约了你大量的摸索时间和成本,无形中为你的科研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现在回过头来看苏联科研体系,其实是有很大问题,症结就在于过于追求确定性的结果。苏联高度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让苏联科技管理部门醉心于追求按进度完成课题,却忽略了科学研究活动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出现突破性技术成果是很困难的。即使出现这种成果,也不一定能为管理部门所接纳

其他答主对苏联教材有一种迷信,在此概述一下。苏联的教材固然很难,有的习题更是变态难,但这有意义吗?科学的价值并不在于有多难,而是降低了难度和学习壁垒,从而把知识在更多的受众中突破。一味强调难度甚至于醉心于这种难度,实际上是一种固步自封,让自己躺在舒适区中不肯外出。事实上,这种情况会让人逐步失去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从而削弱人的创造能力。苏联科技的停滞,与这个不无关系

知乎用户 西风急雨​ 发表

因为基础啊

体制是口锅,啥都能往里面装

利比里亚人称小美国

科研力量如何?

体制问题更多体现在社会发展的 “发展” 二字上

别啥都往里面装

比不过美国,全世界谁能比过美国?

为什么?

这你得问爱因斯坦他们为什么往美国跑,明明是老欧洲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生最大成就基本都不是在美国科研出来的

跟美国压根没半毛钱的关系

可最后全被算在了美国头上,都是拿着科研成果再跑去美国

然后 “啪”,这是美国科研出来的成果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老欧洲一战二战打烂了啊朋友

待在原地等死,往东边跑也是支离破碎

那不都往大洋对岸跑咯,没有战火啊

美国战争财赚的飞起,老欧洲眼都打红了,除了军事谁管你,美国随便砸钱啊

与美国相比,苏联先天不足

就这

最后还能与美国分庭抗争

虽然我也不喜欢苏联体制,可你要谈这点

那苏联体制的优越性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哪怕问题再多

可恰恰是因为苏联体制存在的这点优越性

才能让你问出 “为何苏联科研没超美国”

而不是问 “为何英法德意西科研没超过苏联”

别被洗了

不要满脑子除了体制对立就是意识形态对立

现实世界中,基础真的很重要

人家比你早几十上百年的基础

比不过真不是体制的问题

就是人家比你底子厚

仅此而已

体制上的问题应该反过来问

为什么底子那么厚,历史上一段时间内各项都是第一

吸了全世界的资源,号称日不落

结果现在这么拉了呢?

有人问 “为啥带嘤科研不如美国,不如苏联吗”?

哦,是的

这是理所当然的

知乎用户 硕鼠 发表

比如有两个苏联科教授,研究同一个生物学课题,但是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其中一个教授搞定了上面。于是,另一种假说就被打成了资产阶级生物学、唯心主义生物学。不仅一分钱科研经费也拿不到,还天天被 shen cha,天天写检讨。

知乎用户 纯白色大熊猫 发表

因为 zz 大于科学

凡事不以 zz 为第一要务的东西,都会受到打压、批斗、破坏以及物理灭亡

从苏联到曹县

从过去到现在

都一步步地印证了这一点

知乎用户 离别 发表

苏联靠吃人血馒头起家,首先战争靠人命堆,战争期间其他国家持续输血吃了一波世界红利。

赢得了战争底层人以为得到了喘息,然而事实是在宣传上都是国家多么伟大,人民平均多么富足,事实上顶层争权夺利,底层人与之前朝不保夕的日子相比更安于现状。

最后吃过苦的一代不愿意牺牲的时候,外部又不输血,再怎么宣传平均值都是可笑

知乎用户 我先让你五十米 发表

因为苏联计划经济的合法性并不是发展科技 or 发展生产力,

跟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一定程度上也是无奈之举,

苏联立国的合法性是力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危机,

解决市场经济存在的分配问题,

所以苏联在冷战竞争中一定不要去跟美国拼发展的先进程度,

而是要去比谁的分配体制更公平、更能照顾弱者。

至于苏联分配问题解决的怎么样,那就见仁见智了

知乎用户 搬砖 发表

李森科这个贵物制霸苏联科研圈

和南面亩产三万六千斤

堪称二十世纪生物界两大壮举

知乎用户 白木 发表

许多人提到苏联总是有粉丝滤镜,所以才会有关于苏联的种种奇妙幻想。实际上前苏联就是一窝牛鬼蛇神,你可以参考苏联解体以后那些人做了什么。就比如说他们吹的纳扎尔巴耶夫,你看看他在哈萨克斯坦的所作所为吧,诚然他确实是有手段的,但是他这品行属实拉,而在苏联这种体系下,光有手段没有品行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灾难。而前苏联就是充斥着这样的人物,李森科之类无一不是手段高超,而他们恶劣的品行让他们把这种手段用来带来灾难。有这样的一群牛鬼蛇神负责,再谈科研力量已经没有意义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苏联高速发展开始是正值外界经济危机,美国大萧条引入大量美国科技,但黄金时期不久,就爆发了苏德战争,本土被打烂,辛苦培养出的科学家又回流到了美国,美国作为军火商,本土毫无战火又大大补了口血。

然后苏联从废墟中辛苦重建,等好不容易爬起来又开始冷战,但科技其实在宇航与军事上部分超过了美国,让他的后续者俄罗斯在美国前能直起腰来,但后期又被拖入了阿富汗等战争…

所以说美国为什么喜欢四处挑火?这是有原因的。

知乎用户 紫茉莉 发表

伟大的园丁,各族人民的父亲搞的大清洗太厉害了太彻底了,杀了太多的人,整个苏联各民族的精英血脉都被杀干净了,残留的不是跑了就是闭嘴了,没剩下什么。所以经过几天短暂的辉煌后就后继无人了。

知乎用户 三弎叁 发表

对于苏联来说,政治正确上其实是只是一个原因之一,僵化的经济体制才是最致命的,计划经济完全是把科研压制得死死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人口、市场、资源、工业。

这四者一直是现代强国发展的和强大根源。

人口,美国 + 欧盟 + 日韩等远多于苏联,且相对来说整体都比苏联阵营的国家先进,且国家纬度相对更加宜居。

市场,美国相比苏联要开放得多,市场互通欧盟,也就是以今天眼光来看,市场中美欧三分天下,且都没有完全脱沟。而苏联相比来说完全可以用闭关锁国来类比,并没比闭关锁国好太多,如果不是东欧地区 + 东德等,苏联会更加无能。加上美国自工业化以来的商品全球大倾销,开放需求和思维远(或是全球化思维)大于苏联。

资源,前苏联看似面积不小,资源不少,但比起美国 + 欧盟及相关控制和影响的区域,实际配置能力和优化远强于苏联及其阵营。就是说苏联获取资源的成本和便利性不够。

工业,这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不管是重工还是商业化的工业品,都是吊打,加上更开放的市场和人口及区域,市场带来的不断更新迭代,远远把苏联甩在后面。

这四个方面不断影响,让优势无限放大,而苏联的核心层开始腐烂,变成沙俄的工具,那苏联解体是必然的,前期工人阶级及共产党的积累转眼被败光。

而科研哪怕到了今天,都需要在良好的土壤中才好成长,市场 + 工业化等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正反馈链条,加上美国相对开放的学术环境,大量引进世界高端人才等加强了这个优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国经济一直领先是支撑科技土壤的基础条件。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美国私人公司老板:只要我那些团队让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多少,或者拿下国防部大单,按照契约,我就要分给他们多少期权,也许是一百万,也许是一个亿,这取决于他们的选择,谁知道呢?比如有几个家伙每天 12 点穿着拖鞋带狗上班,不过他们做事真不赖。

苏联国有制官员:钱多活少离家近,勾心斗角拍马屁,横批,这事不归我管。

知乎用户 账号被挂起 发表

美国为啥不美,艺术力量一直没能碾压苏联

知乎用户 肖忆寒​ 发表

很简单

科研不是要求做什么,而是要问为什么

苏联和某东方大国的举国体制在一些目标十分明确的科研项目上可谓是所向披靡,但在一些目标不太明确甚至不明确的项目上却往往是举步维艰

因为这种体制下的科研很难构想出一种原本不存在的事物,它们往往只能按照预定轨道运行,必须精确得像行星公转一样

而美国就不一样,你要说它自由过了度也好,体制散漫也好,美国终究是提供了一个天马行空的科研环境,能够给科学家们更多想象的余地,就像冥古宙时代互相碰撞兼并的行星一样,可能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但也有一些成果能够成为突破界限的巨行星

知乎用户 东南西北 发表

假设韩国和朝鲜都有一千万个家庭。

现在有 1 千辆劳斯来斯,20 万辆宝马,500 万辆丰田,应该如何分配呢?

韩国很容易分配,

富翁以 100 万美元买劳斯来斯,中产以 10 万美元买宝马,普通人以 3 万美元买丰田。

到了朝鲜,那可难了。

这劳斯来斯应该给谁用呢?

有两种选择,一是给地位高的人,二是随机分配。

但这两种分配都有问题,

第一种,韩国富翁以高价买车可以给国家创造税收,给供应商和生产商提供就业机会,朝鲜有权力的人能带来什么呢?只能带来腐败。

第二种,问题就更大了, 因为无论怎么分配,都会产生父子骑驴的问题。

当然还有第三种办法,那就是把劳斯来斯剔除出分配环节,大家都不要享受。

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容易理解三只鸭子社会主义四只鸭子资本主义的那个故事了。

科技换成军用,还好解决。

科技换成民用,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新产品推出必然售价高昂,随着普及逐渐大众化。

汽车,空调,彩电,电脑 ,手机,无不如此。但是计划经济国家必须会碰到上面那种问题,结果就是有了创新反而会加剧社会矛盾。

知乎用户 浊酒 发表

刚好看到这个问题,都已经很久的内容了,回答也看了一些,很多列举苏联科学家之类的,就不一一重复,不过想明确几个思考

1,评价苏联科研不能碾压美国科研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我从问题里看,是诺贝尔奖获奖次数,从其他人的答案里看,是科研人数留名数量,但其实这都不能作为科研碾压的标准。诺贝尔奖的合理公正已经多次遭到质疑,而个人科研成果扬名这件事情上,由于体制问题,老美比慈父搞的要好一些,但不至于碾压

2,那到底应该从什么地方判断科研碾压?我觉得人才储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数字,当然,我更认为科研碾压是显性结果,而非隐性基因。所以个人觉得有几个点值得关注,用现在的数据来看,比如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其在机械制造,自动化等等专业,属于王牌,也是欧洲比较领先的大学,另外还有彼得大帝理工学院,在物理化学方面实力也比较强劲,一定程度上侧面说明当年瘦死的骆驼,曾经也强大过

3,文化引导,老美这些年,没少标榜自己的正面形象,举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从全人类共识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到 诺曼底登陆” 更是因为慈父那边“分家产”,从此再无国家形象代言人,每个 5-10 年,在认知上就会更差一个级别,导致现在我们其实不太能正确评价那个时代的争霸格局,当然,成王败寇的历史书写确实足以让人建立自信

4,体制吧,确实一定程度上因为个人崇拜或者等等原因(不多赘述)失去了一些彻底碾压的机会

总体上来看,历史虽然没有如果,但是那个年代,碾压可能就是某件微不足道的小发现,就足以带来毁灭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朝鲜为什么科技一直没能碾压韩国?

吃了一波东德

图纸与科学家红利

后面跑的跑,凌晨排队领面包的排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起点不一样。

一个后发的工业国,一个和当时世界主流发达国家全敌对的国家,一个人口并不占优势的国家,能追成世界二极之一,我觉得没有什么可吐槽的。

任何事情都得看合订本

我举个例子。

你不能说新中国怎么建立了 30 年,还一穷二白,就说毛主席不行,对不对?

为什么不看看新中国的底子是啥,工业基础到底有多少,再了解一下要玩工业化前,是不是得培养足够的产业工人,还得保证自己产出的初级工业品有市场能回血继续升级工业规模和等级,而培养工人的师资力量又是哪来的。

一堆堆的,得看合订本。

从 0 到 1,永远比 1 到 10 难。

你白手起家,不得先打工赚本钱,才能做生意啊?

这本钱,往往就是普通人的一生。

如果你出生都已经实现小目标 1 个亿了,信不信你就算放银行,银行负责人都要给你直接提供个岗位来稳住你?

注意,有编制的那种,谢谢。

苏联可不就是这么个情况吗?

它对比新中国,那是强得很,人家 18xx 年就有各种顶级这个家那个家。

可他对比西方发达国家,不够看啊…..

他底子可比西方国家弱多了。

他凭什么就碾压美国科研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只有赢或者大赢两个选项,这事绝无回旋余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知乎用户 Y. 发表

我觉得科学是在一次次质疑中成长的,但是某些环境很显然不允许质疑

知乎用户 失败学大师 发表

你愿意生活在美国还是苏联?

知乎用户 徐生 发表

欧洲(除苏联等等之外)为什么一直没能碾压美国?

英法德意日的科研力量为什么一直没能碾压美国呢?

从 1900 年开始,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北欧和苏联加起来,为什么没有碾压美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科研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吧?

苏联只有数学基础科学一段时间领先过美国,其他科学领域一直落后美国。

其中苏联在生物学研究和美国差距最大。

科技领域,苏联在航天领域一段时间也领先美国,在登月后,苏联在航天领域才慢慢落后美国。

除了这些,很难在其他科技领域,苏联能领先美国了。

在汽车,航空,造船,机械,钢铁,冶金,电子,半导体,计算机,化工,生物制药,高科技农业等许多领域,苏联科技水平都落后于美国。

苏联三个五年计划,最大技术来源国就是来自于美帝的资本输出,比如苏联第一个汽车工厂,嘎斯汽车就在福特汽车的支持下才建立起来的。

知乎用户 原味麻酱 发表

连产权都不承认的地方,还想着科研碾压美国,做梦呢。

知乎用户 悠闲时光 发表

苏联和美国除了军事没一样能比的

知乎用户 杨超神 发表

首先你得搞清楚苏联的科技是哪来的,是美国援助的,二战时期美国援助了苏联,苏联要是像法国一样倒下,整个欧洲就是德国的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独裁专制的国家科技怎么能发达

知乎用户 你好 发表

杨振宁讲话全文

  谢谢各位。

  有人提醒我今晚会有很多听众。但我还是料不到这么挤迫。几分钟前,我提议应付挤迫的最好办法就是宣布把我的演讲改为物理学演讲。(笑声)好了,笑话说完了。让我说一句。这次美国人民方面,对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所表示的强烈兴趣,正显示出了两国人民之间有一种真诚的希望和需要彼此互相了解。

  在我开始谈到中国的现况之前,我首先要报道一下我这次旅行的目的和程序。在四月中,我知道父亲因病重入院留医的消息,(其实他在三月时已曾一度失去了知觉,现在仍在上海医院里,)同时间,美国国务院又宣布解除那二十年来对中美来往的封锁,于是我就想:为什么我不借此机会回去探亲呢?而且还可以了解我曾在那里度过了二十三年的、久别了的中国的今天的真实状况。

  旅行中国的四个星期中,我在上海与北京分别逗留了约两个星期。有一天,我还到过离上海三至四百哩的合肥,我在那里诞生并且曾经度过六年的童年时光。此外有一天我还到过一个叫 “大寨” 的著名模范人民公社,我很想了解今日中国如何解决农业问题。在北京和上海,我分别参观了三间大学,就是上海复旦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我还有机会参观了中国科学院的三间研究机构,那是生物化学研究所、生理学研究所及核物理研究院,前两者在上海,后者则在北京。有一天我问及我在北京的接待人,我在三十年代就读的母校,崇德中学是否仍在。他们回去查问了一下,第二天便告诉我:这学校仍然存在,不过现在改称北京第三十一中学,于是安排了给我去参观一天。

  我发觉今天的中国是完全地改变了,和二十六年前我所认识的中国已完全不同。而这也就是我今天晚上想报道的事。在我还没有分别指出这些大变动之前,我想归纳一下我所见到的变化,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值得中国人自豪的一点,就是:“精神”。

  用四个星期的时间来访问阔别了二十六年的中国,经验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希望尽量报道在中国各方面的体验,好让你们也分享我经历过和看到过的每一件事物。但是在这样的一个 “线性的” 演讲中,是很难办到的。

  对于在座的大学生来说,先从教育和研究方面谈起似乎是最适合的。我在前面谈到的第三十一中学,位于北京市中心,以前是一所男生寄宿学校,现在学生增加到一千六百人,等于原来数目的四倍了。我最感兴趣的,并且也是跟这里的大学有戏剧性的不同的,就是文化大革命后的教育观念。文化大革命是在六六年中期开始的,到一九七〇年已大致上成功结束。一种新的革命观念正在和教育制度结合起来。文化大革命不但改变了政治,甚至改变了国家其他各方面的行政。

  我从第三十一中学及几间大学的学校当局和教育革命小组成员的口中知悉;在影响教育制度方面,文化大革命的三大原则是:一,教育群众为全中国人民服务,而不是训练特权阶级为他们自私的目的而工作。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番四次申明哲学的新方法是废除旧传统的刻板的教育方式。三,学生决不能用蛀书虫方法学习,而提倡用一种有创造性的与最实际的方法来学习。要对学习内容产生热情,要落实这点。例如,许多小学与中学都同一些小工厂挂钩。而学生们就在工厂里实习。我曾看见有许多八年级的学生在替一间汽车厂整顿数以哩计的电线,那车厂提出了规格要求。那些孩子已在这里工作了三天,他们对工作很热情,而且还发明了很多扎线的新方法。以增加工作效率。在另一间工厂,一些学生用最原始的方法制造照相机,他们用实验室里的镜头及一些木板制造,又利用这架照相机摄制了一个印刷电路团,而按此制成了线路板。显然地,他们大都表现出热烈而兴奋的学习工作精神。我曾经问过他们的课程制度,知道有八个月在学校上课,一个月在工厂里,另一个月在北京附近的农场里,还有两个月便是假期。

  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在中学和大学里一起实行着。例如清华大学,重访这间大学对我特别有意义,因为我父亲是那里的教授,而我也在这大学里长大,所以我对校园中的一切,甚至是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现在校园扩大得多了、而且建筑物也增加了很多,这些新增的建筑物全部都是在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初期建成的,在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八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这所大学曾经历过一个大动乱。

  文革期间的混乱

  我感到惊奇的是我看见人们谈到文化大革命时都似乎毫不紧张,而且表现得很轻松。事实上,他们还乐意以此为话题。因此,我也觉得文革已成过去了。文革对于清华大学本身也有很大影响,事实上,大家熟悉的红卫兵就是在这所大学里诞生的。在一九六六年五月二十九日,一群清华大学附中的学生在会议后决定自称为红卫兵。他们那时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要消除没有依照毛主席路线办事的高层政治官僚。这种思想和行动很快传遍了整个中国。在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到处都出现了红卫兵。在清华大学,红卫兵占据了学校的行政部门,跟着其中产生两个派系,引起了很多混乱,彼此发生争执。而且一些青年继续地占据校中楼宇,甚至产生械斗,因此学校里的物件曾遭毁坏。他们指给我看一处屋顶,在红卫兵用自制武器互相打架时遭捣毁,至今仍未重建。在一九六八年初,他们都感到有些混乱,有些学生离开学校,剩下数百名最热心的学生还逗留在占据的校舍中,他们每天都打架。(笑声)在一九六七年七月,当外边已解决于党领导问题后,三万个工人开始开进清华园,他们不携带武器,只带来两句口号,用中国话来说,就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译注:杨氏讲时先用中文,后用英文译意。)这庞大的人群包围了校舍。学生开火,有五个工人牺牲,七百人受伤。但工人还是不采用武力还击。结果这些学生见到工人的人数实在太多,在第二天就投降了。这两派的学生领导人现在仍在校内,其中两个微笑的小伙子,我还给他们拍了照,只可惜照片给这里附近的一间照相店丢失了。我很生气,不过我还没有要求他们赔偿。(笑声)

  我要举一个在大学里关于理论联系实践的例子,就是我在四十年代初期的一位同学。黄昆教授,他在理论固体物理学方面有专门的研究,在英国曾与密士邦(Max Born)在一起,他现在是北京大学的一位物理学教授。他告诉我,他大部分的时间在离校园不远的半导体工厂里工作,他说在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因为在以前,对他来说,一件半导体元件只是纸上作业,现在能观察这些东西的制造过程,这对于指导工厂里的学生和工余的工人们认识这些元件的原理,都是很有用处的。

  教育上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的招生制度。要是认为这里的美国学校的招生制度,算是革命性的话,那么他们就更应去中国学习。中国的教育制度是十年制的,前五年是小学,后五年是中学,孩子们在七岁左右入学,比美国的孩子迟了一年,在十七岁左右中学毕业,毕业后就被分派到各个工厂或农村工作。他们也可以自愿参加解放军。使我起先感到奇怪的是,这也是极大部分人的第一选择。但解放军只能容纳很少人,而且服役只有三年,三年后就要让位给新人,因此很少人能参加解放军。那些不能投入解放军的青年,便会在农村或工厂中工作,经过两、三年工作后,若被认为适合,就会被同一公社的社员和行政人员选派到大学去读书。这样的竞争也很激烈,因为中国现在有七万个公社,假如每个派出一个学生,那么,大学里就会有七万个学生。我问大学里的教授,关于这方面的实行情况,他告诉我现在其中还有很大的困难,因为过去他们从未处理过这一类的学生。

  经过讨论后,我深切地感觉到用这种形式选择出来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具有非常良好的求学动机,而我也相信他们一般智力程度和以前任何旧制度下的学生一样的好。由于这些学生的学识背景很不同,因此带来许多教学上的困难。教授们要不断地重新编写课本和学习新方法来适应学生的需要,并绝常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紧密配合。

  科研工作曾停顿两年

  正如我前时提过,我访问了三间研究机构,在核物理研究所里,他们给我看过一些朴实的仪器,有一座范德格拉夫静电加速器(Van de Graaff generator),一座回旋加速器,和一座核子反应堆。这些都是五十年代时在苏联帮助下建造的,显然这些仪器都并不怎么先进。他们告诉我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时,科学研究工作曾停顿了至少两年,近来才重新开始。在好几次同他们的谈话中,我得到两项结论。一、中国科学家一直都很有信心地工作,无论他们决定造些什么加速器,他们都有能力制造?二、中国科学家正热烈地讨论着应该造些什么加速器。从他们问及我关于制造一座重离子加速器的事情看来,我猜他们正在建造这一种。

  有人问我想不想看看用针刺麻醉来动手术的情形,我说好的。于是有一天早上我就被带到北京北部的第三医学院去参观了四个手术。最复杂的是替一个年约二十五至三十岁的年青妇人从腹部除去肿瘤。手术长达九十分钟。针灸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种医学,但在十五年前才有医生发现用针灸来麻醉可产生最大的效果。起先一些医生认为:针灸可以镇痛,为什么不能用来作手术麻醉呢?他们开始尝试将针灸用于简单的手术上,例如扁桃腺的割除等,结果非常成功。此后他们就以针灸来代替以往的麻醉方法。现在针刺麻醉正普遍地施行在一切手术上,甚至长达六至八个小时的脑手术,也可用针麻而顺利成功。所谓 “针刺麻醉”,是这样的:

先让病人躺在手术床上,用针刺在身体的特别位置,针头深入约为两公分,针尾与一电极相接,另一电极则放在病人背部,然后接上一副用电池发动的电力脉冲波产生器。这副机器产生锯齿形脉冲电流,电力在十二至十五伏特间,频率约为每分钟一百至一百五十周波。我同时又见到病人的脚趾也正以同样的频率颤动。(笑声)通电后大约二十分钟,假如顺利的话,手术可以开始进行了。我曾问他们,针刺位置要求的准确性如何,他们的答复是大约在几个毫米左右。当时,我看见针插在那妇人的小腿上,医生问她:有没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她说有。有没有从小腿蔓延到脚趾?她说有。有没有向上蔓延到大腿去?她说有。我问医生:一旦她说没有,你们怎办?(笑声)他们的答复是:在传统针灸学上,这样便是 “得不到气”(Connected),为了要达到得气,我们会将电力的频率改变一下,或在更多的情形下转移针灸的位置约数毫米。二十分钟后,医生们认为病人已准备好了,我问他们怎么知道二十分钟就已经足够,他们说:“因为我们已替四十万个病人施过手术了。”(掌声及笑声)在割开她的肚皮时,我正在跟病人谈话,病人的脸上连一点异样的神色也没有,所以我知道她是没有感到痛苦的。我问她有些什么感觉,她说她只觉得有些东西似乎在触动她的胃部,但并不觉得痛。后来我在上海生理研究院问好几位医生有关针刺麻醉的理论如何,他们告诉我,痛苦是由于神经细胞上传进电波的结果,因此想到了两种电波互相干扰的理论,一种是来自电极,另一种是来自割切的伤口。在猫的身上试验的结果,说明这理论可能是正确的。但他们仍未有打算公开这理论。四十万病人是一个庞大数目,因此医生们很有信心和容易知道针刺麻醉对哪些手术最成功,对哪些手术没有那么成功。他告诉我,一般来说,施头部的手术效率最高,而对胃部手术效率最低,总的效率大概是百分之九十。假如遇到针刺麻醉无效时,他们当然会替病人注射麻醉针。关于中国采用针刺麻醉的方法。在医学上有三大原因:

(一)对医生或护士们而言,针灸比平常的麻醉方法易学,因为一旦学懂了几种针灸的施用位置后,其余的就很简单了。

(二)病人在手术后,把针拔去,对病人方面没有任何不良的反应。

(三)因此据统计,病人能迅速复原。

堕胎方法比外国进步

  有人告诉我,卫生部认为针刺麻醉的理论研究将是明年的一个大课题。除了针灸外,第二个大课题便是节育问题。由于中国人口多,节育的研究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节育用品广泛地为中国人民采用着。中国的医生教导人民采用药丸,除了二十二天生效的一种外,还有一种是每月只服一次的。当生物化学研究所的人问我,国外是否有更新的避孕方法时。很可惜,我未能提供更好的方法。(笑声)在医学的某些领域上,今天的中国明显地是比其他国家更进步的,其中之一便是堕胎的方法。例如外国所普遍使用的真空吮吸法,原是首先在上海使用的。我在上海的一间妇科医院里问一位女护士,他们有些什么困难。她告诉我,他们所处理的大多数是堕胎手术。不过,他们还在继续研究新方法,在这方面他们都充满信心。在必要时。怀了六个月身孕的妇女也可以安全堕胎。当我问及成功率时,她想了一会儿,然后说,直到现在,还未有一个母亲在施手术时遇到严重困难的。

  此外,值得中国医生骄傲的是他们能够用新的植皮方法把严重烧伤的人救活过来。以往的观念,若一个人有三分一的皮肤被烧伤,他就会由于细菌感染而必然死亡。但今日中国已有了精巧的解救方法。有一个实际例子是医生救活了一个有百分之九十皮肤被烧去的人。他们向我讲述了那种植皮方法。因时间关系,我们不打算在这里详细讨论。还有,中国亦发展了断肢接驳方法,这些病例数年前也曾在报上提过。但现在这方法已发展到:若有人断了一只手,那么只要把断手藏在冰箱里,二十四小时内替这个人动手术,只要位置妥当,正确地接上动脉,那个人的手就会回复原状。

  我到过大寨,你们大概都知道,那是山西省的一个典型农村。也访问过五七干校,一个位在北京北面二十哩较小的农场。那里的人主要是种植农产品,并在冬季农闲时盖搭房屋。一句最流行的口号是:“自力更生”。例如那里所有的房屋都是该校的成员建的。在那里的学生有银行职员、教师、北京卫生部的职员等。他们轮流在那里住上一月、两月或半年不等。他们告诉我,自从来这里工作后,才发觉农务是一连串的斗争。当那些庄稼生长时,便会遇上昆虫及天然灾害的危险。所以,在收获时,他们就感到份外愉快。他们还很熟练地向我背诵了一连串数字,如他们本社的、郊社的、全国的以及全世界近数年来的亩产量,就像在这里的人谈论股票行清一样。

  大寨的故事是家传户晓的。它位于山西最干旱的地方。由古代直至近代都屡受水灾、旱灾等损害,人们经常过着艰苦的生活。我还记得在二十年代,当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听到过山西的一场大旱灾,据估计,当时死了五百万人。现在的中国是不会再有河流泛滥出现,在这村里,人们不住窑洞而改住石屋和砖屋。他们很骄傲地告诉我怎样用原始的但很有效的电动吊车搬运石块上山。使人叹服的是在这四百二十人的村子里,他们的田在亩产方面竟比以前附近的村落多两倍。当我问他们成功的妙方时,他们说这全靠有毛主席思想的正确领导,因此他们才能做正确的事。

  今天中国普遍的生活条件依然很低,但最低限度不会感到粮食缺乏。农村和城市都是这样。不仅是米及面粉不缺乏,蔬菜及水菓也是极多的。当我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地的街上行走时,我看到这现象。价钱方面也很便宜。我还留意学生们、工人们及农民们吃些什么。我曾经同大学生们一起吃饭。在上海,我还在一间柴油机厂与工人们吃饭,我觉得那里的伙食比我们这里学生食堂的伙食还好一些。(笑声和掌声)

  后来我知道那些食物好吃的一些原因。其实在中国很多方面都朝这重要的一点走去,就是现在全国的每一个人做事都以 “为人民服务” 为基本原则。如果厨师们煮的食物不好吃,就不是“为人民服务”,就会受到大众的批评。(笑声)因此他们必须为人民尽力服务。

  上海约有三成妇女穿裙子

  在中国,棉布供应仍然是不甚充足的,但人造纤维则不会缺少。因此棉布是定量供应的。短缺的情形不严重,但总之也得要布证才可购买。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在七八月间我看见男子们穿白衬衫和深色裤,许多妇女穿白色衬衫和长裤或裙子。在上海大约百分之三十妇女穿裙子,穿裙子的妇女中,大约百分之三十是有图案和颜色的。西方人经常说中国人 “单调”,因为他们穿得 “单调”。我想夏天不会那么显著,冬天可能是颜色深一点。他们会穿蓝色或灰色的厚棉衣。

  至于住屋问题,比较起欧美和日本,这是中国最大的问题,普通房子就没有那么多的地方,在大寨我参观了一些房屋,它们大都有两个大房间,一间用来烧饭和进食,另一间作为厅和卧室,都是很整洁适当的,而且都很朴素。他们说房屋方面的供应还未足够。但我有一个印象,中国政府和极大部分的中国人民决定,这些困难应等到中国工业发展较为优良时,才会解决。

  另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就是中国在农产品方面现在已能做到前所未有的自给自足了。事实上中国也输出粮食。中国向澳洲及加拿大购买小麦,这是事实,但这只因为中国也输出大量稻米来换取外汇。中国政府和农民很有信心地认为粮食的增产在短期内会很迅速。当我接触到许多农民和谈起耕种的时候,他们向我指点着各种不同的上地上的农作物,都被小心地插上分类标签,以此来试验哪一种植物最能适应哪一种土壤。这使我很感动。我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同二十六年前的农民相比较。以前的农民承受了数千年的传统,他们往往认为他们的祖先是贫穷、挨饿的,但他们却仍然会因循着祖先的旧路走去。相比之下,我们可以见现在的中国农民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转变是何等的巨大。

  今天中国的工业生产比美国要低。在同周恩来总理的谈话中,我知道中国工业在一九七〇年的生产总值大约是九百亿美元,而中国的人口则是美国的三倍半。他们向我指出,在过去的十二年内 ——即整个六十年代——中国的工业进步并不十分突出。但值得自豪的,就是从前很多靠外国进口的工业制品,自六十年代起中国却能够迅速地做到完全自给自足。他们说还这可要感谢赫鲁晓夫呢,(笑声)在六十年代,中国工业的成就是能够出产各种不同种类和精细的制成品。由于这一点,我深信他们能制造任何类型的加速器。

  也许我应该谈一谈那本小红书。(笑声)首先,很明显地,这本小红书已不再被人展示,作为形式上的强调表现。事实上,我唯一见到人们公开拿着小红书的场合,就是在每次演完剧,当全部演员从幕后出来接受观众的鼓掌和说 “再会” 的时候,这时候演员的手里都拿着这本小红书。我在去中国之前曾读过这本书,我相信你们如果读过,也会和我的感觉一样,觉得它里面只是些简单的和很普通的话罢了。然而在中国生活了四个星期后,我才发觉自己先前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在这本书里面所写的语句虽然普通,它的实际意义对中国人来说却是非常深远的。在今日的中国,从国家政策,到学校制度,以至个人的行为表现,都从这本书里面得到指导。难怪中国人民都说毛泽东主席是大海航行上的舵手。

  举一个例子,我有好几次提到 “为人民服务” 已成为全中国人民生活的主调。这句话不但出现在小红书中,在中国许多地方也都可以看到。比如在北京长安街有个叫中南海的地方,据报导毛主席是住在那一区的一所有围墙的房子里。在中南海入口处有一幅大墙,相当于一幅门帘,这是北京建筑的特色,就在这幅全红色的大墙上面也可以看到由毛主席亲笔题的“为人民服务” 这几个大字。到中国几天后,我就体会到这句话的巨大意义。因为这句话不但是同事们每天谈论的主题,而且也是他们每个人每天不论在公共场所或私下里用来批评自己以及批评别人的生活和工作的标准。

  中国传统仍然存在

  有一种流行想法,以为生活在强调 “为人民服务” 的气氛下,一定使人成为奴隶,不能笑,心情一定不会是轻松愉快的。我自己也是存着这种想法进入中国的。后来,我发觉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有一次我去参观我故乡合肥的一间纺纱厂,厂内有一万二千工人,当时引导我参观的是厂的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他应当算是全厂最高第一负责人了。但当我提出问题时,十多个围着我们的工人都一齐争着开口回答,这时候,一种既轻松又愉快的心情使我感到奇怪。后来在晚上我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会感到奇怪?我发觉自己以前的想法是:中国的制度强调人民的工作和自我牺牲,这样生活会很紧张。现在我了解到这种想法是不真实的。我又问自己:为什么不真实?我不是一个研究社会学相历史学的人,又不是研究政治的,所以得不到正确的答案。但

知乎用户 SCP2000​ 发表

科研力量难以在经济上应用,科研政治化

知乎用户 林志英和江鑫 发表

本身经济就低,军费后期支持占财政收入的 50%,哪来的钱搞科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某些人非要玩定体问的话,怎么不说说苏联解体之后毛子的科研是个啥水平呢?

知乎用户 三土酱 发表

迂腐 官僚主义严重 贪污横行的苏联要比得上那时候的美国那可真的是天理难容了

知乎用户 左一 发表

不要把这一切归咎于道德问题。

苏联的科研没能碾压美国,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苏联的科研是服务于国民需求的,而不是自成体系的产业。

服务于国民需求的科研,必然是畸形的科研。短期来看没啥问题,甚至于可以对美国弯道超车。但是长期来看,是有问题的。

事务的发展,既受到内因作用,也受到外力影响。国民需求,是外因。可以催肥苏联的科研,缺乏内因的作用,但是他会导致科研丧失自我发展的生长力。

苏联,乃至中国的科研,很明显都基本上在模仿美国。并不是单个技术上模仿,而是科研的大方向上模仿。好像美国是博导,苏联,中国是工程师的关系。

苏联的科技力量一度超过美国。但是苏联仍旧解体了,而美国依然存在。根源就在于,苏联的发展,缺乏内因来支撑。科研也是同理。

最近看了秦国的变法的电视剧。其中有一个桥段,是赢虔给赢驷展示自己领悟的树枝戏法。一堆树枝中,必然会有一个处于中心骨干的地位。但是一旦结构形成,骨干可有可无。赢虔暗示赢驷,商鞅可以杀。

这个桥段很有意思。完美的解释了,内因和外力的关系。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990 苏联人口 3 亿,美国 2.4 亿。

知乎用户 静心无尘 发表

还记得科罗廖夫怎么病死的吗?

知乎用户 薛定谔的猫 发表

1. 美国是一个白纸上建立的国家。他可以没有任何历史负担的,吸收别人的经验来建立自己的制度。当然这些制度只是当时非常合适,日积月累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不合适。照搬美国制度的国家很多,大多数玩砸了。尤其美国在非洲按照美国的制度建立了一个利比里亚,现在非常烂。

2. 美国安逸舒适的环境很很吸引各种的人才,尤其当年欧洲的普遍反犹,美国成了犹太高科技人才的避难圣地。一二战前,犹太人在科学届的地位无可比拟。

3. 英国当年一二战卖了很多的高科技的东西给了美国,尤其一些高科技的技术以及企业。尤其二战,基本上在卖家底。

4. 苏联在近代一直是动乱不断的,这一点远远比不上美国。二战尤其受损严重。美国良好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以及当年门罗主义下,对于南美的绝对掌控,这些种种使得美国是世界上地缘优势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这样良好的条件他可以随便的玩。

5. 二战前世界的科研中心是德国乃至欧洲。二战后这里的科学家纷纷被美国抢走。同理还有日本的一些科学技术,也被美国得到,包括日本用中国人做实验的那些科学家以及技术。

6. 苏联的科学没有碾压美国,美国也没有碾压苏联。很多科学苏联一直领先的,比如航天技术。有些可以苏联领先了一段时间,比如数字集成电路还是啥来着是在苏联出现的,只是苏联选择了电子管。

苏联最大的问题在于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这一点中国也有点问题。对于资本的运用,美国确实领先。

但是还是那句话,美国可以随便的玩,谁学美国谁死。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别觉得美国强就天天喊着全学人家。现在不是美国崛起的年代了,各国都不会把那些看家的技术随随便便就让别人拿走。而但凡现在可以称为高科技的东西,你没有个几十年的烧钱投入,根本不可能有一个结果。任何的民营资本都不可能去无条件的投资这些行业。除了有雄心的民族跟国家,没人会把海量的钱财,投入到一个看不见光明的无底洞里。说到这,知乎上那些无脑吹马斯克的人,别在搞笑了,你们简直让人怀疑你们的智商。什么跨界的大拿,但凡有点经验都知道真正的这样大佬们,忙的脑不着地几十年才能在这个行业里有点成就。

知乎用户 杠仙 发表

二战之后,最顶级的人才基本都到美国了。

可以说苏联能在冷战跟美国做到四六开,已经算是凭借社会主义制度超常发挥了。

知乎用户 冲锋号 发表

人口!人口!苏联没有足够的人口!没有人口就意味着不可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冷战实质上是苏联两亿人口在单挑整个西方体系!整个西方阵营有多少人口?苏联这种老子做派,把中国逼走,又限制东欧各国工业,这种二极管思维真令人佩服!二战之后工业体系更加细分,需要的人口也是巨大的。你可以看到在一战前很多通才精通众多领域,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情况在现在几乎不可能了!没一个领域的研究的成果都是天文数字,这就要求众多技术人才的通力合作,人口就是这些人才的基础,人口也是这些技术的终端消费市场。苏联甚至出现了克格勃在大街上抓不想工作的人去工作,出现工厂里机器比人多。一直都说苏联重视重工业,那是因为它的人口只能支持重工业,重工业体系的人口需求量远比轻工业少!如果有中国一半人口,它不发展轻工业,光失业人口就要暴动了!

知乎用户 拭目以待 发表

苏联其实就是一个奴隶制国家。

知乎用户 勃列日涅夫 发表

因为在苏联,大是大非比科学素养重要

知乎用户 蛋蛋疼 发表

三国志 11 教给我们的一百个道理之三十七:

袁绍历史上只是打不过曹操,结果在游戏中连公孙瓒都打不过了。

知乎用户 look 哦学习 发表

真就不拿先发优势当优势呗,应该问的是美国早发展了那么多年为啥没有全面碾压苏联?

知乎用户 冰火 发表

苏联的那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集权体制,必然会被欧美等相对更加分权的分权体制碾压,因为他们那种体制,最大的弱点,就是耦合度高,并行性低。

冰火:集权与分权谁更强?

知乎用户 超光速二狗子 发表

创新的唯一土壤是自由

知乎用户 蒋兆恒 发表

科拉超深井在 1970 年 5 月 24 日的时候,一个活动开始了,这个活动最开始的时候吸引的人可能不多,但是直到它打破世界纪录,甚至在 1994 年才正式终止该项目的时候,自然而然地震撼到了全世界,那就是科拉超深钻孔。

知乎用户 笨笨有点笨 发表

苏联的科技是有一部分碾压了美国的

在核力量方面,苏联的底子是非常雄厚的,而核方面的较量,也一直是苏联和美国之间的重要部分,双方不仅在数量上你追我赶,在质量、爆炸当量上也是如此。而为了追赶以及超越美国,苏联制造了史上爆炸当量最大的 “沙皇炸弹”,这是一种超大号的核弹,苏联在 1961 年于北冰洋附近的新地岛引爆了这颗威力巨大的核弹。

据记载,“沙皇炸弹”的爆炸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 3864 倍,其爆炸产生的火球就足足有 4.6 公里之大,蘑菇云的宽度达 40 公里,高度 64 公里,远在 1000 公里之外都能看得到!另外 “沙皇炸弹” 所产生的热风,能把 170 公里外的人烧灼成 3 级烧伤,爆炸的闪光能让 220 公里外人的眼睛感到剧痛和灼伤,甚至能造成白内障以及失明,这就是 “沙皇炸弹” 的巨大威力。在核武器领域,苏联和美国不相上下,在核武器的投掷工具上,也是如此,苏联不仅研制了图 95、图 22,更是研制出了体积巨大、飞行速度最快、航程最远、外形最为优美的战略轰炸机图 160。

图 160 战略轰炸机和图 95、图 22 一样,至今仍旧是俄罗斯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机于 1981 年首飞,1987 年服役,但因为过于昂贵,最后苏联总共也就生产了 35 架,后来苏联解体了之后,俄罗斯分到了 16 架,但此时俄罗斯已无能力建造这种级别的战略轰炸机。

还有就是安 225 可是迄今为止美国也没超越的存在(遗憾的是在俄乌冲突中被毁)

知乎用户 什么情况这是 发表

法国的科研力量为什么一直没能碾压美国科研?

英国的科研力量为什么一直没能碾压美国科研?

意大利的科研力量为什么一直没能碾压美国科研?

好像把哪个国家填进去都可以勒?

知乎用户 回不来 发表

苏联本质上和现在的俄罗斯没有区别,都是靠出卖资源换取其他物质。成套从西方购买高精设备,一旦停供马上拉跨

知乎用户 topwhy 发表

科学的本质是求真

知乎用户 勃兰立陶宛联邦 发表

美国存量大

知乎用户 天人 发表

“以我薄弱的认知水彩笔涂抹时代画卷”—致敬这条评论前的 246 条评论的作者

知乎用户 red2 发表

情 情况类似。操作系统是比较先进的。只是硬件基础差,升级时间短,后期因为官僚特权的影响最终嗝屁。

知乎用户 米歇尔胃特曼 发表

冷战时期意识形态高于一切

双方都把对面的一切打都为反动学术

本来有好的结论因意识形态而打成坏的

知乎用户 无名之辈 发表

没有那么多钱 (GDP,科研经费)

没有那么多人 (人口基数,二战还干掉了整个一个时代的青壮年)

更低的起点 (这个不解释)

就这样你还问为什么没有碾压美国,你这是在吹嘘社会主义举国体制的优越性吗?

知乎用户 东方 发表

苏联的科研能力很强,但是通过科技获利的本事很弱,就没办法持续

知乎用户 川洗沙​ 发表

这个老贴突然浮上来,里面的回答真是恶臭啊。

知乎用户 先輩 sukissu 发表

为啥不反过来问

知乎用户 二十四画生 发表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知乎用户 平淡无奇 发表

凭脸?

知乎用户 拓跋凯 发表

有一个历史状况,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大部分都是沙俄到列宁时期出生和上学的。

知乎用户 达文西 发表

国家竞争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 生产要素导向阶段(依靠资源或廉价劳力);2. 投资导向阶段(大规模产能扩张,政府起主导作用);3. 创新导向阶段(政府应无为而治);4. 财富导向阶段(社会已富足,强调公平而非效率,社会价值挂帅,实用主义减弱)。

科技发展就是第三个阶段。

苏联体制下具体什么状况,咱们不清楚?

知乎用户 蟾蜍先生 发表

人力财力比不过,制度也没啥优势,你凭啥碾压?结果是被碾压。

知乎用户 夜无寐 发表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苏联和美国互有超越

知乎用户 梅露露露露 发表

他们不会告诉你美国的科技大爆炸是在二战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违背人性

知乎用户 sorry 发表

写点别的来讽刺一下,大刘的三体很出名吧,一开始出名是以为第一部,第一部写的啥知道的都知道——这是讽刺诺贝尔奖的

说实在的人家在某些领域研究了一百多二百年,你想要三十年五十年就想超过别人,对你公平对别人公平吗?同时期研究的二极管要是继续研究下去不比芯片差吧。

有的人喜欢舔而已

知乎用户 素子 发表

起步差

路还走歪了

知乎用户 阿部茶茶​ 发表

有钱就能有科研,沙特阿联酋可能是世界最强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sovietskayagvardia 发表

我一直认为会提出这种问题的都是营销号。

你们西方一直标榜自己公平,那么,冷战是公平的吗?冷战中北约阵营都是什么国家?美英法德意日,近代以来除了俄国,八国联军,帝国主义列强都齐活了,华约呢?苏波罗匈捷保再加上一个民主德国。

世界第一强国带着一群富国的阵营跟一个勉强不算穷国带着一群穷国的阵营冷战,比拼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这公平吗?事实是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社会主义阵营坚持了四十年,并且在军事上碾压北约(西方—81)。

美国在二战中本土没有受到攻击,死亡一百万人,苏维埃联盟死亡三千万人。不要再问这种问题了。

知乎用户 大狗子 发表

因为苏联冷战输了,人死了你怎么说都行

知乎用户 永远忠于党 发表

一部分原因在于康米政权必须强行推行巨大的社会改革,而这种改革必然会被知识分子质疑,为了防止他们扰乱人心,那就只好把知识分子送到古拉格或者间接图图了,除非遇到有关乎到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就不启用他们。(比如有不少武器设计师和军官都是卫国战争开始后才从监狱放出来启用的。)

知乎用户 瑞瑞晓 发表

文化魅力呗,选择了秩序体制对科学家的吸引就下降了。

知乎用户 小行 发表

难道美国的科研碾压苏联的科研吗?

难道有其他国家碾压美国的科研吗?

知乎用户 我一直在酒桶野区 发表

第一个原因:两国对待人才方式的不同,苏联 “圈养”,美国 “散养”

不管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培养人才都是各国的核心,美国与苏联更是把人才当作国宝一般。

在苏联,这些人有免费的别墅可住,有免费的专车可坐,有专门的仆人伺候他们,可以说是要啥有啥,唯一没有的就算自由。

虽然苏联给了这些科研人才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也限制了他们的自由,除了不敢让外人知道他们的身份之外,还让他们整日呆在研究所内搞研究。

这么做除了保护他们之外,更是为了防止被美国给挖墙脚了。

知乎用户 尼罗河钓鱼人 发表

不是你这更短的发展时间,科技还碾压了,美国不要面子的?

知乎用户 雷诺的游骑兵 发表

除非马上要打仗了,不然我在钢铁雄心 4 里向来先种民工再建军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苏联的体制把那片土地带到了他不应有的高度

这么多人一本正经的在分析,但拥有几乎整个工业革命中心,本土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及自然灾害,人口、资源等占据压倒性优势美国科研远强于苏联不应该才是正常态吗?

知乎用户 张维新 发表

官僚体制严重压制了 “自由主义” 和“人本主义” 这一体两面的社会思潮,导致全体科研人员的能动性丧失。

翻译出来简单的讲简单的讲:苏联的科研本身背离了追求创造与超越这一根本目的,变成了学阀和技术官员完成指标实现升迁和特权的手段。

知乎用户 KIRIN 发表

苏联没有美国钱多、人 (才) 多、朋友(发达国家) 多。

一、科研需要大量资金

二、国家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三、苏联的朋友都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无法給苏联提供助力,反而需要苏联输血,例如:古巴、朝鲜等。

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知乎用户 杨岳桦 发表

因为他们吸引人才的能力相差太远了。

不光是钱,待遇,这些。

同样还有政治环境,意识形态的区别。

当然还有 “自由”

知乎用户 努力努力再努力​ 发表

你应该在知乎上搜一搜谢尔盖布林的事,他老爹在苏联是个大数学家,每天的工作就是计算苏联的经济水平比美国高多少,苏联有多发达,后来他参加德国的什么数学会议发现大家研究的东西都是有实际作用和现实意义的,他本身犹太人的身份在苏联也被歧视,然后他就移民美国了,后来他儿子读了斯坦福,和拉里佩奇创造了 Google

——————————

本故事道听途说,如有不实,勿喷

知乎用户 pyp 发表

苏联就是大号的蒙古。基本靠天吃饭。铁陨石,蒙古马,牛肉干。本来就是资源禀赋。和科技没有关系。

知乎用户 某柴郡 发表

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挨个分析,主要原因只有两个,政治原因和思维原因。

政治方面,单看生物学界,李森科这一科研败类,拖累了苏联生物学界几十年的时间,迫害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你就大概能知道为什么了。

思维方面,自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以来,苏联科学界的普遍思维即是决定论和机械论(“努力就会有成果”)在这种缺少创新思维的情况下,再加上政治迫害,科研孱弱是必然的。

知乎用户 白发渔樵 发表

卡拉什尼科夫发明了 ak47 被软禁了半个世纪!尤金斯通纳发明 m16 赚了几十亿美元坐拥游艇私人飞机大别墅嫩模!

知乎用户 维斯帕 发表

为什么会有这个为什么

知乎用户 FELIX - 许 发表

请了解一下李森科事件,就大概明了了。

知乎用户 知识小知​ 发表

看下发明俄罗方块的程序员的人生历程很有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觉得世界上最典型的举国体制,是三星共和国。

知乎用户 许邈腾 发表

计划经济为什么一直没有压制住市场经济

知乎用户 wj3315 发表

因为科研偏阴,苏联阳气太盛,科研干不过美国也很正常

知乎用户 强制改名有意思 发表

你要是拉整个欧美比,俄罗斯可能比不过,但是你要是单拉出来欧洲任何一个国家,论科学成就、文化成就,都是被俄罗斯吊打!

知乎用户 张雨辰 发表

二战期间以及德国战败时,那些伟大的或者不伟大的德国科学家们为什么都往美国跑,有几个到了苏联?

科学 / 技术和创新都需要自由土壤,自由的思想、自由的市场、自由的生活环境等等才能促进科技的发展。

zhuanzhi 和计划体系能够短时间内促进某一个或者几个技术领域的发展,长时间看注定会落后于最先进的水平,更别说科学这种更加玄乎的事情。

当然,这一切需要大量资源的持续性投入作为基础层面的支撑。

知乎用户 高山流水 发表

不负责的说,苏联的科研一直在碾压美国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l28mHI 发表

有些理解美帝国主义对罗刹穷追不舍、而一些美国知识精英认为 “缅甸崛起” 是个笑话了。

知乎用户 胖头鱼​ 发表

什么叫没能碾压,苏联在人口、经济实力、教育普及程度和创新环境哪方面占绝对优势了?恐怕连差不多都做不到吧?这种情况下你奢谈碾压,只能依靠 XXXX 优越性吧

知乎用户 九筒​ 发表

短期军事安全所需投入的人力和财力与长期的经济发展需要达成某种平衡。

苏联后期的发展速度受斯夫人生育率大幅下降所苦,早期的高速发展有相当一部分是人力的叠加并不是生产力的大幅提高 (至少与北约比是这种情况)。

知乎用户 军旗战刀可还行 发表

我认为可能是这个原因,市场主导和政府投资的区别,政府投资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生产资料的产出上,普通群众难以接触。市场主导消费品多一些,普通群众可以看得见

知乎用户 吴子青 发表

人们往往觉得举国体制和战争压力可以促进科技发展,但事实却是,这两者只能促进 “工程” 的进步,对 “科学” 却是抑制作用。

科学是人类的边界与上限,工程则是把天马行空的东西落到地面上来。

说得难听一点,把已有的科学理论嚯嚯转为工程技术,确实可以依靠 “众志成城” 和“大力出奇迹”,但突破科学的边界,引领想象力之外的进步,却是依赖那极少数天才在自由的环境中肆意发挥,哪怕这群 “天才” 里,100 个估计 99 个都是神棍。

知乎用户 好的嗯呐 发表

知乎用户 吐泡泡的鱼 发表

因为苏联没有美国富裕,科研积累没有美国多

完。

知乎用户 leopard 发表

据我所知,苏联的科研水平一度是全世界最高的。

但是苏联比美国穷。

知乎用户 ok123456 发表

这维性能,胜利份子!

就是用历史现实替代无所谓

苏联学术丑闻多,这还不是正常现象!这学术语言化都极其困难,况于其他!极其容易颠倒名誉!

这美国科研可谓加成了苏联倒台,日本,欧洲,中华等!子集碾压总集!异想天开小发明!这哄骗可能的犯罪份子市井之徒的道理和真实世界两码事!真实就性命相争,分秒死死生生!这学术这玩意,搞一百年换个署名的事!

欺师灭祖是绝对拦不住的!这就跟家暴差不多!不晓得,不知道,说不清!这就是切实的公共资讯不对称!目前已经是常态!老乡见老乡背后插一刀!

俩人不观井,仨人不抬杠!你俩去看井,掉下去个,谁晓得,谁知道?俩仙人跳搞得一个累的出血!一团体就这么着啦!死了都是意外,没法追究!细节,经验,慢慢积累,集众终究完蛋!而且这种发生在管理层面是减熵!有利!

所以这个儒学从根本上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实验下有没有下一站!小朋友都跟最壮的!遗传下去才是关键!累死多少人你会不知道!你不喊他抬轿子就不错啦!这有无人机啦,你没事人迹罕至地方转一转,搞不好白骨如山的发现不少的!崇祯皇帝都躲不过!这事好人经不起三试!是群体轮替打散机制!要么怎么保持生物多样性扩张性!

不让蠢驴住上高层这世界是不会安宁的!

其实是众所周知的,但教化量下降!古人也晓得不靠谱,强调五伦管理!其实背叛才是符合人类学自然扩张繁殖因素的!这个失管下只会农奴制!最后全是农奴主子女,产生很多现象!

知乎用户 枪骑兵 发表

这是大是大非和科学与事实之间的区别。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冷战前中期苏联在科技方面是强于美国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帝俄时代,俄国的科研水平绝对是一流的,化学,物理,航天,流体等等,而问题里的苏联科研力量一直没有碾压美国,其实从某种程度说,苏联建立后是在吃帝俄时代老本,能原地踏步就烧高香了。

知乎用户 北冥有鱼 发表

先说观点: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科研也不例外!

1,科研本质就是砸钱试错,只要有足够的钱、人和资源,科学方法是摆在明面的东西,科研成果搞出来是迟早的事情。

2,为什么苏联越搞越穷,美国越搞越富?苏联的经济体制导致体制内的盟国都在吸血苏联,美国体系下的盟国,发展起来都被美国吸血!所以苏联越来越穷!

3,还有就是美国一直掌握着国际金融霸权,苏联至始至终在金融方面毫无建树!金融是可以快速掠夺别人财富的工具,苏联只能靠武力和权利去镇压掠夺盟国财富!

4,人口规模,美国(欧美日韩沙特等)体系下人口规模在 8 亿左右,苏联体系下人口规模在 3 亿人左右,人多人少创造的财富肯定不可能同日而语,同样培养的科学家多少也不可能同日而语!

本质上就是苏联体系下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没办法去太多次的试错,也没有太多的科学家去试错,所以无法超越美国科研的本质!就像我国经济起来以后,什么教育方法和教育体制问题,只要有利益驱动,就是那样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照样可以搞出来牛逼的科研成果,只要假以时日,以我国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条件,超越美国是迟早的事情!

知乎用户 變節者 发表

因为美帝跟外星人合作了,可恶

知乎用户 假装很聪明 发表

只说在文革之后,打越南那会儿,用的是啥准备?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搞了十年,科技事业那个惨!

知乎用户 山猪​ 发表

不太清楚。

我学的数据科学。老师有的时候会聊聊计算机历史。

提到过苏联,我不确定这两件事是不是真的啊。也有可能是污名化社会主义国家。

最早做出互联网雏形的国家是苏联。当时一个地位不高的研究员做了一个系统,各地区的大型计算机,可以共享一些资料。主要是管理人口流动和登记本地居民资料。

但苏联好像也有类似于户口的制度(就是各地区人员流动是需要官员审核的)负责管理的官员觉得用计算机管理,相当于自己的权力被剥夺了。所以干涉了这项研究,这个互联网雏形项目就被砍掉了。

还有就是一个故事是,苏联一开始独立开发的大型计算机不是二进制的,是三进制的(-1.0.1)后面因为同性能的计算机,三进制比二进制便宜好几倍,导致官员没油水捞了。就找了个 “不符合计划经济” 的理由砍掉了。

苏联科技上不去 可能和这些有点关系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俄罗斯为什么是西方的头号敌人?

知乎用户 意大利卢卡 发表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以 1991 年苏联解体这个时间点为分界线。 这篇文章会涉及到一座城市,一个德国女人,一个俄罗斯男人。 我将要提到的这座城市,是今天的瑞士楚格。 这座只有两万人的小城有着典型的瑞士绝美风景,小城环 …

中国人为什么会对俄罗斯有种特殊的好感?

知乎用户 王剑剑 发表 只要中俄还是互相接壤的大国,那么关系就不会太好,只要美国还是超级大国,中俄关系就不会太坏 知乎用户 花村妇联主席​ 发表 想离间中俄关系最简单的办法是这样的:美国撤出东亚的所有驻军,关岛只留防御型武器,进攻型武器收缩 …

如何看待俄外长称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知乎用户 smog 发表 希望中俄关系不要以亚历山大 · 杜金在 1997 年出版的书籍中,描绘的蓝图作为准绳 21 世纪版田中奏折,《地缘政治的基础: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未来》观点摘抄 中国应 “必须尽最大可能被拆除”,将西藏 - 新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