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东西:我家的猫死后,被人捡回去炖了……炖了!
疫情这事,原本都是在小说和电影故事里,直到15年前SARS的时候,全民切身体验了一趟。 形容起来,约莫是大规模看不见的乌云罩顶,人人有点自危又都存着点侥幸之心,这事因何而起,现状如何,能否善了。 那场日常之外再加一层云山雾罩的命运轮盘抽签, …
1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是武汉一家海鲜市场非法销售的野生动物。他还说,根据目前的流行病学认知,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儿童等年纪小的人不易感。
谁是易感人群,可能还不能最终定论。但经历过SARS、禽流感的中国人,对于“病毒来自野生动物”,大概没有几个会感到意外。
1月20日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指出,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源头主要在武汉当地的海鲜市场。实际上这个海鲜市场里相当多的不是海鲜,而是“野味”,就是野生动物。综合各方面信息,初步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一
巧得很,我最后一次吃野味,就是在武汉,2007年,虎泉夜市。
确切地说,那是我最后一次试图吃野味。煲里是一只身体被切割开的刺猬,不久之前,还在笼子里动来动去。我看着咕嘟嘟冒气的汤煲,忽然感到一阵恶心。
作为一位曾经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我吃过野味。当然,来源基本合法。我曾在《舌尖上的斯德哥尔摩——为什么人们爱吃野味》一文中,简单剖析了人们爱吃野味的一些心理动机,那篇文中的“野味”,包括了野生动物与野菜。
但在那次虎泉夜市遭遇了刺猬之后,我再没试图尝试食用野生动物。
在地摊上被售卖的刺猬。网络图片
我要表达的重点是:**人类食用野生动物,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不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是可以改变的行为习惯。**人类历史上,包括西方社会在内,有很多主要以食用为目的的猎取,导致一些曾经广泛分布的物种灭绝的案例,但在今天,大部分地方的观念都发生了改变。
无论就食用野味的普遍程度,食用习惯的深入,直至对相关野生动物物种的影响力来说,中国人对野味的食用偏好,在当今世界,是独一无二的,独一无二到令人侧目。
这是当下中国人对世界可见的影响之一,可惜,不是令人感到荣光的影响。
**中国人吃野生动物的普遍与深入到什么程度呢?**近日,网上流传出一张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里名为“大众畜牧野味”店的菜单,显示有活狗狸獾、活猪狸獾、活竹鼠、竹鼠肉、活果子狸、果子狸肉等野生动物。
一张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商铺的推销图片广为流传,其经营范围含竹鼠等42个种类。据《新京报》记者1月21日探访,该商铺位于市场东区北侧,受市场整体休业影响已闭店,电话也无人接听。
中国恐怕没有几个城市敢说没几家野味餐馆,武汉只是被大自然“精选”的“复仇之手”。我曾经在广东韶关市区菜市场见过一只笼子里装着豪猪,相信不是用来做宠物的。
上图:曾经有美食博主为“到武汉吃野味”发过广告
中国人吃野生动物的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呢?201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过一份《北京绿色指南》,这份指南披露,由于人类的滥捕滥食,**中华鲟、果子狸、穿山甲、苏眉鱼、高原鱼类、野生鲍鱼等野生动物在很多地区已经濒临灭绝;****大鲵(娃娃鱼)、野生海参、野生蛙类、野生鸟类、麂、麝、蛤蚧等物种种群数量急剧衰减。**中国有53种蛇被端上餐桌;由于人们无节制的食用,亚洲90种淡水龟中有3/4受到威胁……根据国际野生动物贸易研究组织的报告,2007~2016年,中国共查获209起穿山甲走私案件,其中活体2405只,死体11419只。
[
](/redirect/referral/id/59a669cb68b2925562b51168)
作者另一篇文章《不好吃的穿山甲,快被中国人吃光了》:
一个数量很可能曾达到千万级别的物种
竟在短短数十年间,即将毁灭于人类匪夷所思的妄念下
2006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30%(其实比例还要高)的中国人都吃过野生动物;中国人20%(其实比例还要高)**不知道食用野生动物是违法行为;**20%(其实比例还要高)**中国人不清楚所食用的野生动物是否安全。
今天,在全世界,大概都存在着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但同时,在全世界大部分地方,食用野生动物都不被视为一种有趣、有用、有品的行为。
中国许多地方的菜单上,野味都是特殊的存在
那么,在什么时候,中国人相对普遍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会发生改变?
这个问题可以转换为,那些导致中国人仍然继续食用野味的因素,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改变?
二
国人偏好食用野味,大概有三个主要源流。
首先是文化传统。人类发展300万年时间,其中299万年,都要靠野味为生。这当然没什么可谴责的。像世界其他地方在大部分时间里发生的一样,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都有过食用野生动物的记录,据《周礼·天官》记载,其时中国人的野味有“六畜”、“六兽”和“六禽”,包括麋、鹿、熊、野猪、兔、豺、雁、鹑、雉、鸠、鸽、天鹅、龟等。从这份名单也可以看出来,主要确实都是为了获取蛋白质与脂肪,没太多其他想法。后来也食用大象、犀牛、骆驼,但也主要以食肉为主要目的,并不见多少人夸赞其美味。
博物馆里的出土物品,展示着原始社会的中国人与动物的关系
从主流记录看,大部分情况下中国人对野味的态度都比较正常,较少刻意强调其野生来源的珍贵,或者夸大其美味及其他效用。说食用野生动物是中国社会多么深刻的文化传统,似乎谈不上。
硬说传统,到清代,才算有点意思。满清本身是游牧民族,喜欢狩猎,对野味自然偏爱。皇家钟爱的所谓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其中有熊掌、鹿尾、犴鼻、驼峰、豹胎……
这个风气一直延绵向后,直到1949年后,很多部队干部到地方,也有打猎的喜好,并且视为风尚。
不过,这两种传统,随着时事世风变化,在今天似乎已经逐步式微。野味原本并不比家禽家畜味道更美,这是常识,也是一种容易判断的个人体验,大部分人大概不会为了面子硬把自己觉得不过尔尔的食物,硬说成美味佳肴。作为美食的诱惑程度,自然也淡了。
**第二个源流,是食用需求。**中国社会长期遭遇程度不等的饥荒,野味对普通老百姓意味着优质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包括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这种基本的食物需求一度给中国野生动物资源造成了难以逆转的破坏。
当然,在今天,这种基本需求,只是作为一种逐渐淡漠的记忆遗存与习惯存在,是对“小时候味道”特别是“救命味道”的怀想存在。而中国有饥饿记忆的人,也越来越老,人数在逐渐减少。这种记忆,自然也随之湮灭。
第三个源流,是野味的药用需求。我曾经分析,美味与药用,很可能是人们为了美化基本生存需求为野味硬安上的功效,但如今,野味的药用价值却成为野味食用需求最大的目的。
食用野味的药用价值,理论根据,不消说,基本来自中医药,特别是所谓“以形补形”“吃啥补啥”,而且不像味道,是可以个人体验判断的。所以,中医药文化越发达、越有影响力的地区,特别是华南等地,食用野味就越普遍,反观中国东北、西北,食用野味很大程度是游牧民族传统的延续,在肉食需求消失的情况下,食用野味的现象反而少很多。
同样毫不奇怪,野味的药用价值,最终集中在“补”,而“补”,最多的需求,是“壮阳”。
[
](/redirect/referral/id/5e27f291e922af34cef6320d)
在穿山甲之后,又一种被传说有壮阳功效而被中国人吃到濒危的动物。详情:《又一起舌尖上的灭门惨案,中华美食比你想象的要野蛮得多》。
暂且不讨论这种理念的正确与否,但中国三十多岁以上的男性,大约普遍相信很多野味的这种功能。也就是说,无论是穿山甲,还是老虎、果子狸、禾花雀……被吃到快灭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人相信食用它们,可以壮阳。
吃下这些“壮阳”野味的食客,当然不会是20多岁的“90后”小哥,不会是16岁的小萝莉,不会是跳广场舞的阿姨。他们只可能主要是四十岁以上的中国男人。
游牧传统在式微,肉食需求在消失,饥饿记忆在淡化,惟有中年及以上男人的需求,随着经济能力增长而膨胀雄起,成为威胁野味的最大黑手。
2018年媒体报道,张家界多家餐馆因兜售包括麂子、五步蛇等野味被查,源头是一家海鲜批发市场
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放下吃野味的执念?答案不言自明:等到这些中老年男人老到没什么想法了。前提是,接下来步入中年的“90后”“00后”,身体思想都会清爽很多。
这个进程可能提前吗?
在《十三邀》节目里,许知远与蔡澜谈论美食时,两个就调侃了食补壮阳的传说。蔡澜说:哪里有壮阳的东西,壮阳这回事根本不是吃的嘛,是两个耳朵中间的事情,是你的脑子想出来的嘛。许知远总结说——食物背后都是社会心理。
三
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是武汉一家海鲜市场非法销售的野生动物,也就意味着,可能有野生动物被“合法销售”。
2014年10月,南方都市报记者走访宅梧野味市场时,发现偷猎者、野味商人和买家云集圩镇,在早上6点至9点公开买卖野生动物。集市上的动物就包括与果子狸极为相似的白鼻仔(鼬獾),“这个(白鼻仔)好吃,焖了吃,放干龙眼去腥,补肾。”记者注意到,市场上还有人卖猫。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的《食在廣州》中,对“全猴宴”有这样一段介绍。
热衷所谓野味的,并不仅仅是中国人。
网络常见游客在东南亚市场上的见闻实录
各种极其残酷的野味烹调方式,普通人想都不敢想
《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对于野生动物及产品的销售、食用或其他利用,是有明文规定的。比如:“第三十条:****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如果这些条文能极为精准严格地执行,那么,也许情况会好很多。但以我对相关领域的了解,由于各种原因,相关保护执法要落实,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举个例子,穿山甲,是被保护的。穿山甲鳞片,官方公布的数据,“2008年到2015年,年平均消耗总量达2.66万公斤”,相当于数万只穿山甲因此丧命。很多省都说,现在消费的是库存。但现实中,很多鳞片的来源,是野生捕猎,还是境外走私,根本无从查证。
我们很容易能查到各地警察调查盗猎或售卖野生动物人员的新闻,但是追查即使到位,追责也很难实现。在上图新闻里,警察对记者解释说,对涉案人员无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原因与野生动物数量无关,而是与其种类有关,即所查获的野生动物均为“三有”野生动物。
2003年的非典仅仅过去四年,广东省的果子狸食用风气又开始抬头,屡禁不止。能说什么?怎么评论?本来,果子狸在2003年给中国人已经上过刻骨铭心的一课。今年从武汉发出的讯息表明,那次还不够疼。只能说,天厌之,天厌之啊。
可以这样说,现有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在实际执行上的高难度,给包括食用野生动物在内的违法行为,留了“后门”,而且是不小的“后门”。
2003年后,中国对野生动物产品利用的管控有过一个跨越式发展。不过,从现实的角度,野生动物保护立法,可以更加适应国情,适应实际执法能力,对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利用、流通与销售,还应该更严格,开的口子更小,更便于执法部门落到实处。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在武汉“两会”前后开始迅速扩大的。2020年全国“两会”预计在3月召开,凶猛的疫情,倒是给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的提案建议,提供了很具体的抓手。
《DEEP中国科学探险》2012年第11期《揭开野味进补的荒谬面纱》中提到:青蛙肉含有裂头蚴寄生虫、棘腭口线虫、迟钝爱德华氏菌;蛇类含有裂头蚴寄生虫,还会导致流行性出血热;哺乳动物会将狂犬病传给人类;果子狸和菊头蝠则是SARS病毒的宿主。果蝠和猴子是埃博拉病毒宿主;甲鱼内可能含有水蛭寄生虫;鸟类会传播禽流感病毒;而由于环境污染,许多海洋动物如鲨鱼、海豹、鲸等身体里都含有大量的重金属。
大家一周阅读排行榜
[
](/redirect/referral/id/5e27f291e922af34cef6320e)
[
](/redirect/referral/id/5e27f291e922af34cef6320f)
[
](/redirect/referral/id/5e27f291e922af34cef63210)
点击文末在看,帮喜欢的文章冲榜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疫情这事,原本都是在小说和电影故事里,直到15年前SARS的时候,全民切身体验了一趟。 形容起来,约莫是大规模看不见的乌云罩顶,人人有点自危又都存着点侥幸之心,这事因何而起,现状如何,能否善了。 那场日常之外再加一层云山雾罩的命运轮盘抽签, …
野生动物是自然界病原体的储藏库,历史上众多重大疫病均来自于野生动物 Customers line up outside a store suspected by activists of selling trafficked …
中美之间基本的问题是双方缺乏战略互信,而这不利于双方作出任何让步或和解。如果让这种情形持续下去,对中美双方来说都是严重的错误。中美对峙未必一定发生。不过万一真的发生,后果将和冷战完全不同 本文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19年5月31日在第 18 …
三十年来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科研,又到了十字路口。 文|朱不换 5 月 29 日,知名生物学界打假人士 Bik 爆料,江苏、河南、福建、辽宁、山东多家知名医院医生的科研论文涉嫌学术不端、数据雷同。中国 SCI 论文组团涉假的问题,又一次浮出水 …
品葱用户 后入习明泽 提问于 6/6/2020 很多性侵、强奸、校园暴力的犯罪,就因为犯罪的人是未成年人,就饶恕他们了,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护这些人? 品葱用户 可乐肥宅 评论于 2020-06-07 在和基层执法部门有长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