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出口第一大国,您对此有何看法?

by , at 05 October 2022, tags : 汽车 出口 中国 品牌 车企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FanFanFan​ 发表

照这么个趋势发展下去,过程大概率会是,对面势力直接在市场层面进行封闭切割(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主要是进行技术封锁),等于是直接撕破脸了。

再然后呢,你跟不跟?如果继续苟,那么大概率,我国也会对等反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直接让苹果从中国市场消失。而如此一来,双方基本上就是敞开了搞了,撕裂的全球市场是必然趋势,就看谁划的圈子更大了。

如果不苟了,那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挖帝国的墙角,让愿意或不得不配合帝国进行市场禁入的国家,能停止这种配合,甚至是脱离帝国体系。显然,或者是巨大的利益,或者是可观的安全威胁,更可能是两者皆有。

而这本就和 “苟” 的情况下,不断扩大圈子的逻辑是一样的。

总之,不要去想当然,认为在 “汽车” 的全产业链上,我国不但不会被技术卡脖子,而且已经占据了优势地位,全球扩张就高枕无忧了。产业链确实没啥限制了,但最后总会落实到 “市场” 上。帝国就算在技术上失去了控制,对全球市场的控制,依然是现实和现时的。你不去踹一脚,这种控制是不会自动消失的,而是一定会被使用出来,直到你真的证明你有能力,可以站在利益和力量的立场上,彻底瘫痪这种控制为止。

我国和帝国,在过去能合作,在今天和未来,也只能是竞争,背后的根本逻辑,其实就是在 “微笑曲线” 上的左中右三段(技术和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和品牌营销)上的争夺。中间段的生产制造,能撑起一个人均一万多的经济体,基本上就是上限了。若想继续提升,一定需要往微笑曲线的两端扩张。但这两端,确实就是帝国的核心领域,几乎不存在共赢的空间。

这类话题下,你们有任何观点,有任何在方法论或政策节奏上的建议或坚持,我都无所谓。只要大家都明白这一点就好:

今日的帝国,是绝不会在未经过激烈斗争并被证明得不偿失的情况下,就能理性现实而审慎和平地让出既得利益和全球控制的。即,今日的中国,每进一步,都是斗争。

知乎用户 卧船听雨 发表

这表明汽车产业已成为低技术含量、低利润的夕阳产业

知乎用户 黄医湿​ 发表

首先要明确一下,标题说的我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出口第一大国是指 8 月份。是拿 8 月份的出口数据作为参照物的。也许在以后,人们回忆中国汽车发展历程的时候,2022 年 8 月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时间点,是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拐点。这个状态一旦稳定下来,那么日本德国和中国汽车产业的此消彼长就会开始。

欧洲那边,德国由于能源危机已经开始有大型制造业搬迁来华了(感谢泽圣),大众都在顶着德国政府压力坚持让新疆工厂正常运行,我只能说欧洲现在的这群政客,在这个时间点对于我国制造业就是神助攻,汽车制造业同样也不例外,提升了我国产业升级的速度。

而日本则是由共存造成的,说实话得感谢海外的共存派(国内的共存派就算了),因为有海外的共存派,才可以将日本的产业链给慢慢地转变为效率低下 plus 的状态。欧洲的企业我不知道什么情况,日企我呆过好几家,也有认识在日本工作的人,日企是出了名的效率低下,领导爱新鲜,开会大过天,什么事儿都是做个表做个资料,本来就很拧巴了,再遇到疫情,效率更低下了,这种低效率只会是把讲究效率的制造业往死里坑。

日本得益于发展多年的成熟的汽车产业链,即使出口增长减速,也不至于完蛋的这么快,富二代就是吃喝玩乐变成穷光蛋也比普通人要慢对吧?但日本的确已经开始进入困境了。现在日吹是仗着日本家底厚没有马上变成屌丝而沾沾自喜,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需要时间。昨天我看到一个帖子说日本经济进入衰退期的,底下还有个日吹评论说至少不用做核酸,我是真的一下子想不到怎么去回应,因为这就好像是你发现别人家里着火了,你说:你家着火了啊。对方跟你说,总比你在家要天天洗菜做饭好!

你都不知道是要怼他,还是要带他去看精神科医生。

我看到有个说法,说现在其实就是三战,只不过是人类 VS 病毒,而不是人类 VS 人类。加上俄乌战争这么一搞,更多高端制造业跑来国内了,国外的企业投资扩张如果放到国内,就意味着新的就业岗位会减少,润出去的人找工作和以前相比会变得没那么容易,所以共存派也会拼了命地鼓吹共存,天天核酸挂嘴边,最近不是贵州有个车祸嘛,如获至宝,看得我以为明天就要共存了。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真是有一种发战争财的味道,而且又我们没有任何侵略行为,就是老老实实干活,馅饼就来了,当然馅饼来之前,锅已经从天上掉了很多。我想说,这是八国联军在还当年的债吧……

8 月的出口数据,以及今年的数据,总体来说,是我国开始吃日本德国汽车产业蛋糕的一个具象化表现,让我们期待接下来日本人均 GDP 和我国人均 GDP 的双向奔赴。

知乎用户 空一格 发表

值得高兴的是:

新能源车的出口比例其实只占 18%,马一龙的贡献只有 6%。所以,可以说这个出口业绩主要是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但是也不宜太早乐观!

1,欧美日的贸易打压恐怕很快就要到来。

2,当初摩托车我国走出去形势大好,后来又被日本摩托车给夺回去了。但愿汽车别走老路。尤其别自己人搞价格战。

3,国内收入越高的城市,国产车买的比例越低,如北上江浙。深圳好点。

4,新能源里的电池这一块,我们的出货占比不到 60%,后面日韩紧紧保持,也没出现颓势,一直活着。日韩电池不彻底翘板,仍不让放心。

不过相信最终胜利属于我方。我这么说是因为最近看到一个新能源车成功创业故事。

这哥们硕士毕业,原本在 BOSCH 工作,部门是为一套用于电动车车轮校准的设备提供售后的。每条新能源车产线上都要两台,单台 BOSCH 的价格是 300-400 万,而且基本主导市场。

前年哥仨辞职,自己干,今年开发出替代产品,技术方案完全不一样,软件自己开发,硬件全国内板子,效率更高,已经开始试用。售价约 50 万。目前订单满满。国内车企替换设备的热情很高。

可见,很多技术其实原本并不是高深不测,只是因为日德他们玩得早。一旦我们自己玩起来,国内工程师红利还在,没有什么搞不定的。经过几代更新,性能甚至更好。而且带动成本下降。

这是活生生的例子。新能源车现在确实是风头上的猪,只要肯下一小块肉,一辈子的饭碗就有了。

看着别人赚钱光着急!

知乎用户 咕噜噜 发表

**渠道,渠道!**任何一个做过外贸的人都应该知道,最最难的是打通渠道啊!尤其汽车这种充满本土保护的产业!

也许是因为合资车一直以 “技术先进,质量可靠” 给予人们的先入为主的概念,对于国内车企出口规模不断增大,大家最多的看法是基于技术上的进步——技术毫无疑问是基础,但至少技术竞争还是想对明亮的,但渠道竞争就充满内内外外的明争暗斗。(以下引用内容均附出处)

希望大家在看到华系在外 “全面挺进” 的今天,不要忘记曾经 “开疆拓土” 打通渠道的艰辛。

时间回到 12 年前(不要慌,图多字少)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11 年 1 月发布的《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提供的数据,2010 年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累计出口整车 544874 辆,同比增长 63.94%。相比 2009 年出口 332371 辆的水平,自 2008 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中国汽车出口下降的局面在 2010 年得到根本扭转。
出口排名前十家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是:奇瑞、长安、华晨、东风、吉利、长城、力帆、吉利、上汽、广汽,分别出口 8810 辆、6887 辆、6648 辆、5092 辆、4520 辆、4472 辆、4361 辆、3391 辆、3235 辆和 2261 辆。原文链接

这是 2010 年,中国车企出口排行,其中我所熟知的上汽的出口销量只有惊人的 3235 辆,为什么说是 “惊人的”,因为,2003 年南汽(后被上汽收购)在收购英国罗浮时候对此的预期是差异极大的——看下图

原文过长,点赞后再去阅读,我怕你们回不来…

上汽当年被我们这些内部工程师吐槽最多的就是:

“英国那些 “落后的” 平台(想对后来引进的北美通用一代 epsilon 平台,当年的老君越和荣威 950),落后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上汽和南汽为什么连家底都不要了拼个你死我活要拿下罗孚 Rover 汽车??”

现在看起来,也许那 “遍布全球的 1022 家经销商” 才是国内车企当年争相看中的,更何况如果你真正了解 Rover 集团的 “身世” 你会被震惊到的。

说个题外话:你知道路虎为什么叫 Land Rover 吗?

1994 年 ,LAND ROVER 随 Rover 品牌(咕噜噜注:当时路虎,Rover 和 MG 都属于利兰集团)所在集团一起出售给了 BMW,后于 2000 被 BMW 作为优质资产出售给了福特…

后面塔塔和瑞瑞的故事就不扩展了,反正就当时罗孚集团在全球的规模而言,确实经济价值要高于技术价值——于是我们的车企为了 “开疆拓土” 尤其是打开欧美澳的市场(当时国内出口几乎全部都在第三世界国家),更准确地说是建立在欧澳的直营渠道,南汽不惜掏空家底也要买下英国罗孚,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历史。

—————你们以为这样就完了?—————

你们以为内斗完我们就拿到 1022 家经销商渠道了?

如果是的话那还叫什么 “内内外外,明争暗斗”?

——世界百年汽车列强在临死之前也会让你知道,谁才是玩资本的爸爸,想在我们的土地上开疆拓土,哪有这么容易!

2005 年,MG-Rover 汽车公司破产,罗孚品牌被转手给福特;生产线和 MG 品牌被南京汽车买下,成为国内汽车品牌收购国外汽车品牌的首例。
上汽买下了罗孚汽车生产线和和设备以及全部知识产权,但遗憾的是没能拿下品牌所有权,因为品牌所有权在宝马手中,更早之前,福特从宝马 Land Rover(路虎)时,未能如愿购买到 Rover 商标,因此在 2000 年福特与宝马签署了一份‘商标共存协议’,协议规定,福特汽车拥有对 Rover 商标的优先购买权。

原文链接

不出意外的

**“**2006 年福特宣布,依照协议使用优先购买权,收购 Rover 商标。”

——这不是趁火打劫,这是在你买了一堆爱马仕周边获得买包资格后,告诉你 “你要的包包,先给我们的 VIP 内部客户了”。

话说上汽和福特的梁子是不是这个时候结下的,emmm…

这就是为什么上汽直到 2010 年,都还没有办法使用罗孚的销售渠道在欧洲正常买车,以至于还要去找当时的通用汽车(通用也不是善人,毕竟上汽在国内拿捏着通用在中国的发展和渠道——没有平白无故的支持,只有互相的利益交换),通用当时可以利用收购的 OPEL 欧宝汽车的销售渠道来为其卖车,当然还是代销。

(话说,老美在欧洲也是一样得借 OPEL 才能卖车,欧洲坑子们也不是只坑中国人)。

来自盖世汽车的早期文章

**好一个 “上汽对 MG 品牌的全球化战略一直未见实施”,**1022 家罗孚集团的销售渠道,到底有多少个??MG 的已经如今剩下多少?我这边已经无法查到当年的一个准确的数字,但发生在 10 年前南汽上汽集团 “闯关东” 的艰辛史上,可以看到走出国门,需要车企多大的战略定力和布局,需要面对多少海外集团的围剿和陷阱。

——那么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这些图你们都看厌了吧,但这里面还不包含零部件的出口,你们猜猜零部件出口老大是谁?

不卖关子,华域集团了解一下:

该公司是一家深耕汽车零部件业务 30 余年、覆盖 40 余项业务领域的综合性汽车零部件龙 头。在 Autonews 发布的 2022 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中,公司下属子公司延锋饰件以 137.57 亿美元营收位列全球第 16 位、中国第 1 位。

PS:华域只是上汽零部件产业的一部分… 联合电子这样的企业都还不在华域集团… 说真的,国内某新能源车企在到处宣传自己车上所有零部件全产业链都能自制从而可以对抗美国制裁的时候,我… 总是欲言又止…

如果说 10 年前的上汽大佬们是背负着国内我们这帮工程师的 “骂声” 在海外打下了销售渠道的重要基础,那十年后的今天 MG 的这些销售渠道如何了呢?

(我知道你们看不了),我帮你们去看了一眼

Welcome to MG

我们放大一个区域看看

这还是只是 MG 在英国的销售网络(有自己的 4S 店真好),当然价格并不便宜,但销量依旧很好,不是那种高价低消回到国内拿价格做做广告的车企(我求你做做广告吧,你倒是学学南边的领居嘛… 你不会是怕产能不足吧…)。

好像有点变成广告了,不好意思,虽然是凯迪拉克粉,但也是上汽工程师,在分享中国车企在海外出口的核心要素的同时,偶尔自豪一下…

从 2016 年开始,MG 就从整车大部分组装完成发运英国完成剩余装配(零部件出口和整车出口关税不同),变成全部在华(南京工厂、上海临港等全国)完成整车再发运英国销售,随着欧洲人工成本,以及节省每年长桥(英国 Longbridge 工厂)的地皮租金,完全可以抵消英国 10% 的进口关税,加之碳中和对 EV 车型的政策优惠。

(相信碳综合对华系车出口的帮助在其他文章中已有介绍,我这边就不累诉了)

上汽这 15 年的布局,只是在包括奇瑞、吉利这些国产车企这十几年海外布局的一个典型,篇幅有限我只能以我了解的上汽为例,说说走出国门建立渠道的艰辛,但如今看来一切都值得,作为工程师我表示这个脸被打的很爽,这样的布局是 10 年前阅历的我所看不到的。

同样,我们看到像比亚迪,红旗,也在今天抓住碳中和的机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虽然一开始只能通过第三方的海外销售渠道(比亚迪和 Hedin Mobility Group 合作、同时 HEDIN 也是红旗的海外经销商),代价就是中间商加价抽成(30-50%),因此会有国内 30 万车国外卖 70 万的事儿,但如果 10 几年前没有布局,那就必须从今天开始立即抓紧机会不惜代价迎头赶上,后面路还长,危险和坑还多,希望互相扶持(话说… 从上汽挖人算不算?),没事只要有利于华系出口的都是好事儿。

这图里的红旗有库里南的腔调了……

能看到这里的、也不需要我总结了,国内车企 15 年前的布局和投入,和国际资本腥风血雨的斗争,还有国家日益强大对海外利益的帮助,都是为了获得渠道(卖车权),才有今天华系车的 “全面挺进”,希望趋势和势头不要变,摆脱内燃机专利制约的中国车企,会抱着尊重世界汽车文化的态度,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中坚力量。

知乎用户 大熊喵​ 发表

这才哪到哪

用不了多久欧洲各国就得为了保民生把工业企业的燃气和电力全给停了,那时候才叫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不过我知道有些人是绝对不会认输的,到时候他们会宣布汽车产业是全靠人口红利支撑的低端产业

知乎用户 Mazi Chang​ 发表

我是汽车专业的逃兵

17 年分流学汽车,也是当年国家出了 2040 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的规划。

我当时信了知乎上的连篇鬼话,觉得中国汽车怎么也超不过外国了,感觉没啥意思,最后毕业读研就没再搞汽车。

现在我继续坚持学汽车的同学们,很多都不再接受上汽 18w 的打包价,即使在今年就业环境如此差的情况下,当年大学同学也基本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全班 25 个人,去蔚小理的有 6 个,高的能有 28w 一年(广州)。

比亚迪的有三个,待遇比不上蔚小理,但是税前每月 1.5w 据说是有的。

吉利去了一个,长安去了一个。吉利的是去的一个高端子品牌(不是领克也不是极氪),税后 1.4w 一个月。长安那个不知道。

其他的基本是本科毕业就工作的。也有读了研的同学去互联网公司的。

如果你问我汽车行业发展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处。

那我的回答是。

首先,他让我用 15w 的钱买到了比合资 20w 还好的配置。(开的领克,轻喷)

第二,他让我的大学同学们不用一窝蜂的去卷计算机,不用去卷考公。

我做了逃兵,但是我真诚的希望我们的汽车行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最好某天我回去大学同学聚会,周围都是富翁大佬,大家一起嘲笑当年读研换了专业的我。

如果能实现,我不介意被嘲笑。

知乎用户 Luxenius​​ 发表

U 形锁警告。

奉劝理性爱国。

![](data:image/svg+xml;utf8,)

另外比亚迪高管境外出差转机需谨防绑架。

知乎用户 民宿运营师小寒​ 发表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未来中国将长期霸占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大国的地位。

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德国,日本,韩国,美国可能会对中国汽车关闭市场,维持他们自己的汽车产业链。

部分豪华品牌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如劳斯劳斯,宾利,林肯,保时捷等,这些是奢侈品品牌,其他的将会急剧萎缩。因为成本太高必须有高利润的不具备规模效应的品牌才有生存空间。

他们之外的市场将长期被中国霸占。

欧洲的工业将会因为高昂的能源价格破产,日本亦然。积极拥抱中国供应链才能让他们保持竞争力,那等于扩大了中国的出口份额。

拥有全球第一出口规模的汽车产业将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的关键。

有此带来的千万级的高收入就业人群将支撑服务业的转型,财富向平民阶层进行传导。

汽车规模化使用的海量芯片将支撑中国半导体产业向前迈进。

量变引起质变,中国工业化 70 年,将迎来重要的历史节点。

知乎用户 不要钱的鱼丸 发表

德日韩法系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销量基本都是脚踝斩(-70%~-90%),卖完库存车之后,就要告别俄罗斯市场了。

================

俄罗斯汽车市场分析机构 Autostat 发布消息表示,2022 年 8 月中国品牌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的份额达 25.9%。 2022 年 8 月,俄罗斯人共购买了 11037 台中国品牌的新轿车。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自 4 月以来持续增加。1-3 月期间,其份额达 9.5%,那么 4 月就提高到 12.6%,5 月达到 17%,6 月升值 21%,7 月24.3%

哈弗是 8 月俄罗斯市场上销量最佳的中国品牌,达 3040 台。随后是奇瑞和吉利,销量分别是 2983 台和 2935 台。星途品牌销量为 1282 台。上述四个品牌占中国汽车 8 月在俄罗斯销售总量的 93%。

最畅销的车型是哈弗初恋,售出 2055 台。随后是吉利缤越,销量 1599 台。奇瑞瑞虎 7 PRO 销量为 1595 台汽车。

日前,俄罗斯欧洲企业协会 (AEB)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 8 月俄罗斯汽车销量为 41698 辆,同比下滑 62.4%,环比 7 月的 74.9% 跌幅有所缓解。

知乎用户 21 号键盘车手 发表

问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出口 NO.1,很多人都会答错。竟然不是印象中的吉利、长城、长安。

奇瑞。

这个沦为二线车企,曾经的自主品牌领头羊,怎么硬生生在海外闯出了一片天?

实际上,不为人知的是奇瑞的出口成绩非常硬,连续 19 年位列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连续 5 年入选 “最佳海外形象 20 强企业”。2021 年更是创下中国品牌“扬帆出海” 新纪录,出口了近 27 万辆车。

在刚刚过去的 8 月,乘联会数据显示奇瑞跻身国内车企月度销量榜前三。在自主品牌中,奇瑞销量反超了吉利、长城和长安,仅次于比亚迪。

在汽车进出口行业,很多国家都设置了严苛的技术壁垒,这也是困扰中国品牌出海的最大障碍,奇瑞汽车深知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手里的重要性,于是奇瑞汽车选择通过核心技术来破局,而非价格上的投机取巧。

奇瑞虽然在国内销量一般,但有着自己的三大件核心技术,专利数在国产车企中稳居第一。通过技术上的突破,奇瑞在海外市场的表现风生水起,“技术奇瑞” 的标签也深深印在消费者认知里。

譬如打造中国自主品牌最强大的 2.0T 和 1.6T 涡轮增压发动机,并且在湿式双离合变速箱+CVT 无极变速箱领域,奇瑞都选择自研。

奇瑞生产的 2.0T GTI 涡轮增压发动机和万里扬 CVT 无极变速箱出货量极大,奇瑞的 2.0T 发动机拥有 261 马力、400 牛米峰值扭矩,堪比宝马 B48 2.0T 高功率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并且不烧机油,第二代智效燃烧系统、350bar 直喷系统、双平衡轴等先进技术,在燃油经济性、排放环保程度、NVH 性能上远远超过耗资百亿打造的奇骏 1.5T 三缸机,甚至超越大众第三代 EA888。有人调侃称汽车界的华为。

奇瑞 CVT 卖给吉利、长安、上汽等众多品牌,并且出口变速箱到了美国欧洲市场非常成功,奇瑞在三大件自主研发技术领域,堪称一流。

现旗下产品中除了瑞虎系列艾瑞泽车型在海内外都成为畅销的 “全球车” 之外,星途品牌也开始在海外发力,如星途揽月星途凌云已成功进入俄罗斯高端市场。

自从中国 2001 加入 WTO 后,凭借制造业规模和成本优势,中国汽车产业开始蓬勃发展。从某种层面来讲,奇瑞汽车出海所取得的成功,也是中国入世后民族企业拥抱全球化的缩影。

20 年前,一扇门打开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开启了奇瑞汽车海外征程的无限可能。技术奇瑞是品牌的底色,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从模仿走向超越,我们应当为这样自主创新、自强不息的企业加油与助威!

知乎用户 采臣老书生​ 发表

因为能源供应问题,几乎所有欧洲制造业企业都在疯狂投资中国,在破产和出走之间,选择了活着。

中国现在是全球唯一拥有下列因素的地区,廉价稳定的能源,全门类的产业集群供应链,世界第一的物流速度,稳定的社会,稳定的货币。

未来三年,世界格局将发生巨变。

现在只是序幕。

知乎用户 路人甲​ 发表

黄撒人会告诉你

1. 特斯拉占大头

2. 合资品牌占了第二头

3. 其它国产品牌都是低端车

4. 日本海外本身就有很多生产厂

5. 汽车行业已经是夕阳产业,低端产业

你们还不赶紧反思,晚上敢吃烧烤么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1. 跟德国比人均。

2. 跟日本比工资。

3. 国外技术升级淘汰的行业。

4. 人口红利,996。

5. 假的,统计口径不符合外国标准。

魔怔人培训课几大经典话术。

知乎用户 一片云​​ 发表

这个标题不严谨,其实统计汽车出口量的口径一般有两种:

  1. 整车出口;
  2. KD(knock down) 出口;

一,什么是 KD 以及 KD 的目的?

如果算上 KD 出口量,中国的成绩不会是第一名,但应该也能进前五。

KD 又分为两种 (ckd) 和(skd),分别是 completely 和 semi 的首字母。

KD 意味着是将整车打散为零部件出口到目标市场地,然后再在当地完成整车组装和销售。这么做的目的是可以节省大笔关税。

1,全球大部分国家对于高价产品都是重税政策。

奢侈品最终售价很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关税所致,免税店可以帮你省一大笔。

汽车从某种程度上讲也算奢侈品,单台价格十几万甚至几十上百万,对于中等发达国家民众而言,也算是消费的大件了。

所以,全球各国对汽车整车都是重税,翻一倍都算轻的。但是拆散成零部件,税收就会少一大笔,很多零部件甚至可以免税。

2,地方产业保护。

汽车工业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的影响都极大。

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导了当前世界经济游戏规则和格局。这套体系有两个版本:

  • 1.0 版本使得美元取代英镑与黄金挂钩。
  • 2.0 版本使得美元与石油挂钩。

全球军事基地保障了美元的挂钩关系,从而决定了世界经济游戏的操盘手只能是美国。欧元成长很强势,但注定要承受美元的火力。

百年燃油车时代,使得汽车工业与世界经济游戏强挂钩。

我不喜欢 “弯道超车” 这个词,因为很多人将其狭隘的理解为 “汽车技术” 的超越,其实是打破能源挂钩,挑战经济格局的手段,站高一点看,也是国家地位的弯道超车。

即使刨除 “能源” 因素的影响,汽车工业关联着就业,关联着经济贡献,对于一个国家工业体系至关重要。

现代全球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国,维持工业国地位需要工业体系支撑,需要 4000 万劳动人口,一个汽车厂至少带动 10 万就业人口,我国汽车主机厂近百,意味着汽车产业链上有上千万劳动力。

汽车工业是国家工业体系举足轻重的一环。

所以每个国家都会针对本国汽车工业进行 “护犊子保护”,往小了说,每个省每个城市为什么要抢车企入驻?原因也正在此。

保时捷当年发起对大众收购,最大的阻力就是德国州政府的地方保护,虽然保时捷上诉欧盟打破了大众的这一保护,最终却败给了 08 年的全球经济危机

韩国、日本、美国对于本土车企的保护都是 “一山更比一山高”。70 年代丰田反攻欧洲,进军北美时,美国的地方保护手段真是用到了极致。韩国煽动民族情绪,只买自主品牌,又何尝不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变种。

二,我国汽车 KD 发展现状

我在 2013 年到 2017 年这段时间在上汽通用从事 CKD 出口相关工作。

2013 年是 CKD 出口的一个小高峰。

当时国内经济形势一片欣欣向荣,国际贸易全球化在 “08 经济危机” 后也得到重启。当时上汽通用每年的 “散件”+“台套” 出口有五六万台。当时做 KD 比较出名的除了上汽通用外,还有母公司 SAIC(上汽)、长安、长城等。

这里我解释下 “散件” 和“台套”。

  • 散件就是客户每次下单可以订任意整数数量。不可以订 0.5 辆车,不可以只订一辆车部分零件。单订零件走 PRD 方式。
  • 台套就是客户每次下单必须以固定数量或者这个数量的整数倍下单。比如 24 台套就是客户每次下单至少订 24 辆车的零部件,也可以 48 或者 96。但不可以是 30 或者 50 这样的数。

前者的优势是便于客户根据当地市场的形势灵活调整订单。

后者的优势是可以针对性的设计最优包装和集装箱,节省翻包装成本。

当时上汽通用的客户主要是印度、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2015 年前后计划推展俄罗斯、埃及等国家,但后来形势急转直下,连原有客户都无法维持了。

长安长城等已经打入俄罗斯和伊朗等国家。上汽打入东南亚市场,但在 2017 年前后无一例外都发展遇阻。

其实国内的合资车企在国外看来也属于 CKD,只不过由于国产化率较高,原品牌不把这部分算作出口销量。

三,汽车出口的未来

现在全球局势发展越来越不利于全球化贸易,贸易保护主义会越来越严重。

整车出口受到的冲击会更大,KD 出口未来预期会取代整车出口部分市场份额。

KD 出口需要汽车品牌有足够的国际影响力才行,而且最好是与当地企业进行合资办厂。过去几十年国内的这种合资模式未来可能会在全球蔓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世界经济格局在震荡,经济局势很不明朗,所以短期内出口业务不会是一个很好的板块。未来注定要继续飘摇。

知乎用户 艾里博帝 发表

中国的重工业还有汽车工业的好日子才开刚开始,本来中国这两年就在开始技术升级这些升级,慢慢的这两年应该看到结果,再加上欧洲的能源危机地缘危机,那本来在欧洲投资的资本能去哪里呢?能去美国吗?那不可能美国的成本高到天际,那剩下的风险不高的还能够用的地方就是中国了。

看看什么巴斯夫啊,还有韩国的日本的资本,看到最近都是百分之二三十的,在中国的投资的增长,然后这些资本投资大概会在 2~3 年之后结出果子来,中国这两年的外交也是努力出击,什么跟俄罗斯签协议跟伊朗签协议签了非常多的协议,还有东盟的自贸易协议。

这些协议和投资都会陆续的开始结,出果子其实从特斯拉在中国的生产效率成本还要出口来看,中国的汽车产业本身就已经非常无敌了。

艾里博帝

2 次咨询

5.0

29287 次赞同

去咨询

知乎用户 薛定谔的靴子 发表

在网上,中国就没赢过。

反正一片看衰。

汽车出口第一大户,也是卖给非洲黑叔叔。

我不知道那些住泥巴房子的黑哥拿什么买车,反正就是卖给黑叔叔了。

我的看法可能比较激进。二十年之内,欧美国家如果不搞贸易壁垒阻止中国车销售的话,他们的路上都得跑中国车。

就算他们搞贸易保护,也没有什么用。西方发达国家一起打包,也没有中国市场大。何况,他们本来就不是统一市场。

最终,留给发达国家汽车品牌只有两条路。

要么被中国汽车彻底打败。要么就搬到中国来,依靠中国发达汽车的产业链,和相对于欧美日丰富廉价的人力资源求生存,做伪外资车,靠着欧美情怀继续收割。

有人又要问了,那你牛逼个什么劲儿呀!打工人不还是那个廉价劳动力吗?我们又得不到实惠。

你要这样子问,这我就要给你提升一下格局了。

你的工资是没涨,但他们的工资跌了呀!

再加上工业的本质就是降低商品交易成本。

我们的工资可以享受到的物质只会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当然房子除外,这个就不是工业的事了)。

具体参考一下曾经同为发达国家的阿根廷。

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工业实体,都被搬空了。

就只剩下不断贬值的本币了。

2008 年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是一比十几吧,我记得。

这才几年呀!

现在一比七。

再过几年呢!

会不会跌到一比三,一比二呢?

相信我,不管怎样欧洲大陆正在逐渐的 “阿根廷化”。

知乎用户 Ezreal 发表

1987 年,中国开始打开国门,国外汽车品牌开始迅速进入,让原本闭塞的汽车市场开始走向多元化。1984 年第一家合资车企 - 北京吉普成立,同一年中国汽车史上最重要的另一家合资车企上海大众成立了。广州标志,一汽大众,神龙汽车,长安铃木等也紧随其后。

这时的汽车产品从微型车奥拓到豪华大型车奥迪 100 多种多样,当然最知名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是绝对的市场主流,基本都来自德,日,法,意等世界汽车工业大国,很遗憾自主品牌还没有独立研发和生产汽车能力。

进入 21 世纪的第一个 10 年,国外汽车品牌嗅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油水,都想来抢蛋糕,更多的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通用,丰田,本田,日产,现代起亚,宝马等都来了。

当时市场的畅销车无非就是凯越,朗逸,科鲁兹,捷达,宝来,赛欧,伊兰特……,似乎找不到一款自主品牌的车型,因为当时自主品牌和合资几乎 0 交集,根本没有竞争关系。因为比较贵的自主车型奇瑞 A5,比亚迪 F3 都只卖不到 7 万的价格,而上述合资品牌基本都是 12 万以上的价格,如何突破 10 万售价的天花板成了当时自主汽车人每天思考的问题。

更别提技术研发实力了,基本都是靠着 “山寨风,模仿风,抄袭风” 在吹着自主品牌前行。似乎每一个汽车后进国都逃脱不了这个命运。

自主品牌售价基本 8 万元以下的微小型车,没有技术实力基本靠逆向研发,工艺品质差,汽车行业的三座大山,导致自主品牌的认可度几乎为 0,只能作合资品牌之下的廉价产品。

2018 年,汽车行业开始迈入智能电动化时代,在燃油车时代有一定建树的自主汽车品牌希望牢牢把握住这次机会,实现一次真正的 “超车”。

自主新能源在三电技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抢到的了先发优势,开始布局高端新能源市场,瞄准海外品牌的软肋,打的他们措手不及。比如直接切入 30 万区间的 “蔚小理”,21 年销量接近 10 万,为高端化提供了优质的范本。乘着新能源的东风,产业链、纯电基建、新能源技术飞速发展。

从产品角度,蔚小理、比亚迪、哪吒、零跑这些产品越来越卷。自主品牌都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壁垒,天花板。价格向上突破的机会还是有的。我身边好几个 BBA 用户转了新势力、比亚迪,这在以前是难以置信的。

从供应链角度看,以长三角为例:乘用车近年差不多 2000 多万 + 销量,4-5 万亿的经济体量,这里覆盖了全国 70% 以上供应链体系。无论是便利性、成本、管理、产业链都有优势。放眼全球依然其体系化依然具备优势。

所以你说自主品牌纷纷走出国门,远销国外,一点也不奇怪。

知乎用户 奋斗的大雄 发表

泻药

来聊聊目前中国市场的胜利,或者说暂时性的胜利,我想我们还是来聊聊未来的胜利更有意义。

就目前来说,德国依然是竞争对手,日本可能很难腾出手再来打一场了。

德国的实力有目共睹,连续多年的霸主地位,并且在高端豪华车型上目前还很难有与 BBA、保时捷去做正面抗争的品牌,但是日本就难了,如果说丰田和本田的实力是经济性,那么混动和纯电将日本打得体无完肤,并且日本最近国内的经济情势并不乐观,对于日系车的出口那是雪上加霜。

在 1968 年至 2009 年的 42 年间,日本一直在世界各国 GDP 排名中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2010 年,中国 GDP 总量超越日本,日本在此后的 12 年间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三的位置。现在第三的位置也极有可能保不住了!原因很简单,在 97 年香港上演的做空 “香港” 计划,如今在日本正式上演,这一次对手戏的双方分别是国际资本和资本央行。

那肯定有人问了,做空日本和日本汽车出口有什么必然联系吗?有,而且关系很大。因为日本制造汽车的原材料会大幅上涨,那么你买车的成本就会大幅上涨,当然日本也可以选择壁虎断尾,放弃本土的汽车制造,但是本土就业怎么办?要知道丰田帝国可是日本的帝国太阳,丰田如果不行了,日本的经济基本也就没了。

要知道,丰田除了汽车还有丰田纺织、丰田工业、电装、爱信精装、丰田通商、爱知制钢等多个产业,而所以当日本的经济萎靡不振之时,丰田的经济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做空日本和日本经济的关联度相当高,而且日本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拒绝和抵抗,就像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日本国内的经济都是以日元计价的,中国国内的经济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韩国的国内的经济是以韩元计价的…… 想要比较经济,就需要把日元、人民币、韩元等转化为一个可对比的货币——美元。比如,日本 GDP 是 100 万亿日元,100 日元可以兑换 1 美元,那么日本的 GDP 就是 1 万亿美元;中国的 GDP 是 100 万亿人民币,10 人民币可以兑换 1 美元,那么中国的 GDP 就是 10 万亿美元……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出中国的经济是日本的 10 倍。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汇率是变动的!

假设现在日元由以前的 100 日元换 1 美元变成 200 日元换 1 美元,那么日本的 GDP 立刻就少了一半!

我们来看看日元兑美元的变化:从 2021 年到 2022 年,仅仅一年时间,日元汇率由 100 日元兑 1 美元变成 145 日元兑 1 美元,日元在 1 年时间内贬值了近 50%。

光看这个曲线图就能明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非常激烈,并且目前依然在做推手,打太极嘛,相信很快日本就会外出求援,大概率还是找自己的金主爸爸——美国,但是这一次美国救不了日本,因为资本家有国籍,但资本没有国籍,对于资本家来说,随便是哪国的羊毛,只要不涉及到自己的利益都是可以的。

美元兑换日元的曲线不断升高,也就意味着日元在不断的贬值,如此下来,如果日元贬值一半,那么就算今年日本的 GDP 有 60 万亿日元,也要缩水一半,因为目前全球的流通货币依然还是美元。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非常匮乏,需要大量的进口,而日元贬值是非常不利于进口的。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假设日本从中国进口一双鞋子需要 1 美元,在 100 日元能换 1 美元的时候,日本商家只要拿 100 日元就可以到日本央行换 1 美元,然后购买一双中国鞋子。但是,现在由于汇率变化,200 日元才能换 1 美元,那么日本商家想要购买同样的一双鞋子就需要拿出 200 日元。所以,日元大幅度贬值将非常不利于进口,会导致日本进口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大幅度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那么汽车的生产价格必将上涨,那么不好意思,出口的价格必须上涨,如果日系车价格涨了,那么原本的优势就不明显了。当然日本在各地还有工厂,极大的缓解了这种情况,但是如果日本本土经济出现了大的波动,很难不涉及到驻外工厂。

那肯定有人想说,难道这一次的资本洗劫日本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嗯,真没办法。这一次有点儿搞笑,薅不到中国羊毛,薅日本的羊毛。

下面涉及到做空的专业理论,我找一个比较好理解的文字。

我借来大量日本国债,原本一张 100 日元的国债,我以 99 日元卖出去,而且我在不停的卖,慢慢的以 98 日元、97 日元…… 不断的低价出售……

你说其它持有日本国债的人会怎么做?他们肯定会跟着卖啊,如果不卖,后面可能会亏很多。比如,今天我把 100 日元的国债以 99 日元的价格卖出去,明天又以 98 日元的价格卖出去…… 由于我手中持有的国债数量特别庞大,所以别人看到我在不断低价抛售,他们必然也要跟着抛售了,否则明天可能就跌到 100 日元的国债只能换 97、96,甚至 95 日元……

一旦形成恐慌以后,持有日本国债的人不计代价的低价出售日本国债,假设现在一张 100 日元的国债只能换 90 日元了,这时我再以 90 日元的价格大量购买国债,然后还给证券机构。

当初我用 10 日元借来了 100 日元的国债,以 98 日元的价格卖出去了,现在我又以 90 日元的价格购买了 1 张 100 日元的国债还给了证券机构,转手赚了 8 日元。大家看看,我只有 10 日元,但是我通过做空日本国债,转手就赚了 8 日元,这是 80% 的利润啊。日本人也不傻,知道国际资本在恶意做空日本国债,所以为了防止日本国债崩盘,日本央行短短 5 天接盘 10.9 万亿日元,并放话道:空头抛多少,日本央行就接多少。

日本央行有印钞的权利,无论你抛多少,日本央行都能接下来,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不让日本国债下跌。日本国债价格不下跌,国际资本不就无法做空日债了,也就无法通过做空日债获利了,这不是空折腾吗?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国际资本还有另外的手段,做空日债只是第一步,能获利最好,不能获利的话,还有后续手段——由于日本央行拥有印钞权,大量做空日债可能会导致日本央行印钞接盘,这个早就在国际资本的预料之中。

国际资本以极低的本金借来大量日本国债,然后不断的抛售日债,日本央行为了不让日债价格下跌,只能不断的接盘,这样国际资本手中就有了大量的日元……

国际资本手中拥有了大量的日元,然后他们就拿着大量日元去日本央行里面兑换美元…… 这个时候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国际资本拿着大量日元兑换日本央行里的美元,那么日元兑美元就会大幅度贬值,这个时候其他投资者害怕自己手中的日元被贬值了,也会跟着抛售日元……

这样,日元就会出现大幅度得贬值。

当日元出现大幅度贬值的时候,国际资本再拿着美元兑换日元,然后购买日本国债还给证券公司,从而获利。我们来总结下:我以 10 日元借来 100 日元的日债,然后以 100 日元卖给了日本央行;我又用 100 日元换成 1 美元,通过不断的抛售日元,成功引起了恐慌,让一些投资者也跟着挤兑美元,导致日元大幅度贬值,变成了 150 日元才能兑换 1 美元,这时我再拿着 1 美元换成 150 日元;再然后,我又以 100 日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张国债还给了证券公司,我依然赚钱。

这就是资本的逐利性,当然日本也有选择去化解,那就是加息

这位大佬在面对 97 做空香港的时候,就是加息、加息、加息,加息就是指提高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只要日本加息了,存款利息增加了,那么大家就不会拿着日元去挤兑美元了,国际资本就无法引起恐慌,白忙一场——如果日本央行大幅度加息,导致日元升值,那么国际资本甚至可能被日本央行搞的血本无归。

但是日本不能加息,这个时候,如果日本开启加息模式,那么日本经济就可能进一步恶化:存款利息增加了,日本人就更加不会去消费了;贷款利息增加,日本企业就更不会增加投资了,甚至可能导致大量企业倒闭!

而且日本政府的债务太高了,日本是资本主义社会,这里面种种太多啦,如果加息我怕日本政府连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来。

就目前两三年来说,日本根本只能是一只待宰的羔羊,根本一点儿反抗都没有,所以这一次日本的汽车产业也会受到非常大的波及。

一句话,未来中美联合薅羊毛的机会还很多,因为中美都是新能源产业大国,而德国借助这其燃油车的优势很有可能继续维持几年,但时间不会长久了。

未来出口的排名应该是要变一变了,德国和日本在第一、第二的位置上坐太久了,屁股应该坐麻了。

知乎用户 天星舰水手 发表

算一个小成绩。

今年 1 至 8 月,汽车企业出口 181.7 万辆,同比增长 52.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 34 万辆,同比增长 97.4%,新能源占比 18.7%,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很猛。

从出口前十的国家看,能够出口比利时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说明中国汽车生产是具有实力的。

前 7 个月,我国汽车对外出口的销售排行榜之中,

第 1 是上汽集团,479,000 辆。

第 2 是奇瑞集团,198,000 辆。

第 3 是长安汽车,122,000 辆。

第 4 是特斯拉汽车,116,000 辆(有疫情影响)。

第 5 是吉利汽车,10 万辆。

第 6 是长城汽车,7.7 万辆。

在取得小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日本德国等汽车产业强国的汽车出口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汽车在当地市场本土生产销售,这些汽车是不算在出口上的。比如 2022 年 8 月,日系车在国内生产销售就达到了 38 万多辆,市场份额占比 20%。

国产汽车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要挤压吃掉国内日系德系等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要抢占国外市场份额。

国产汽车要真正崛起,国内市场份额需要从现在的不到 50% 上升到 70% 以上才行。

这个不知道再用十年时间能否实现。

2021 年全球汽车市场大概有 8000 万辆,国内市场是 2600 万辆,大约占全球的 30%。未来,随着经济复苏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全球汽车市场超 1 亿辆是没有问题的。

当全球汽车市场超 1 亿辆时,国产车如果真崛起,那需要拿下至少 40% 的市场份额,也就是 4000 万辆。国内如果是 2000 万辆,那么国外市场还需要抢占 2000 万辆。

当然了,到那时候,国外也不傻,也会要求汽车在当地本土化生产的,就跟现在的日系德系车一样。

最后,贴一个 5 年前的问题,可以看看当年人们的观点。

中国有可能像逆袭手机和家电行业那样逆袭汽车行业吗?

如果国内汽车行业能够崛起,那是超越手机和家电的成就。

因为汽车不仅是一个远超手机和家电的大产业,而且不会像手机一样芯片受制于人。

知乎用户 林夕邦邦​ 发表

我认为中国在汽车行业的产业上级要比手机轻松。

因为在手机领域,终端产品的玩家只有中美两家,零配件厂商也只是加了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所以,中美之间再存量市场是零和博弈的。美国对于华为自然是欲除之而后快。

但是在汽车领域,由于日本,韩国和德国的三次冲塔,美国的汽车工业早就没有了统治力。反而国际市场出口大国是日本和德国。高端豪华车市场欧洲则牢牢占据支配地位。这种情况下,中美其实是在共同分日欧的市场。加上特斯拉的产品价位其实和中国企业是有错位的。现在中美的合作空间远远大于利益冲突。

而且就目前 BBA 的新能源车表现看,我们实在没有发现在新的赛道上德国车企有什么技术优势。更像是吃品牌价值的老本。而新能源汽车代表性的智能驾驶,物联网,车载娱乐系统,这些背后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欧洲基本都在产业竞争中失败了。

所以随着市场的发展,客户培养的成熟,日本和欧洲的汽车品牌价值会大幅流失,产品力会迅速下降。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单品价格都会陷入萎缩和下降。

所以中国的外部环境会越来越微妙和复杂,不能在天真的幻想什么拉欧制美。也不要在以国家为唯独搞一刀切的敌我划分。甚至有刻意拆分资本与国家的概念。

最后,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有没有能力保护我们的利益。我们能不能遏制有人借台湾问题限制中国发展。

知乎用户 lynxliu 发表

我看到有些人有点过于开心了哈,其实这只是八月份的数据啦。其实没啥可高兴的,这就是新常态的一部分。从数据看,除了特斯拉,别的基本都是二三线品牌在出口,主力,比亚迪,埃安,电动三傻都还没动呢。现在出口的基本都是激烈竞争中被挤出去的,在新能源车大潮里面拓展市场困难的。比如奇瑞,长城或者上汽。

中国市场是世界最大,竞争最激烈,生态最丰富,需求最复杂的市场。从世界最顶级到世界最低级的产品都在这里激烈厮杀,每个消费层次都是充满竞争者,老头乐都一堆厂家激烈竞争。那些在这个市场发展不顺的企业,把出口看做是获利和消化产能的好方法。

所以各位不要高兴的太早,世界汽车产销市场形成已久,真正的新能源车革命发生在中国,还没有达到波及全球的程度,目前技术迭代之快,赶上 ict 行业了。等国内这一波成熟的一二线新能源车企业,比如电动三傻,五菱宏光或者哪怕零跑,问界开始大规模出口,建设标准和海外产能的时候,那时才真值得高兴,也是赶上德日这种国家的时候

知乎用户 荻 生​ 发表

马上有人要说汽车是夕阳产业了,一点也不高科技,都是人力密集的….

其实现在这点算啥呢,再过 5 年,等中国各家新能源车厂的产能扩好,有足够的子弹打出去的时候,那就等着大众两田们挠头吧!卷国卷出来的幸存者,到哪里都能打死一大片,你看在国内卷败了的 MG 在国外卖得多爽!

哦对,感谢俄罗斯,感谢美国,欧洲的低价能源肯定是没了,欧洲的汽车产业链崩溃只是时间问题,要么把产能转出去,转哪里呢?还是中国比较靠谱…..

知乎用户 波尔德 发表

秋风萧瑟今又是,换了人间。

距离万钢在科技部提出 “弯道超车”,已经快二十年了。

我本科是同济汽车的。熟悉的朋友可能知道,万钢从德国归国之后,当过同济汽车学院院长。后来一路升校长,最后成为科技部部长。当年带我的老师们,在课堂上 “时常回忆起和万部长一起奋斗的日子”(原话)。

万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带头人(或者之一?)。在同济时期,搞出了国内最早的氢燃料电池轿车。执掌科技部后,提出了 “弯道超车” 的说法。

大意是说:内燃机、变速箱等燃油车的关键技术,已经被德日美等国家把持,形成了很高的壁垒。中国汽车产业要追赶是很难的。索性就直接跳过内燃机,直接押宝未来,押宝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变革升级的 “弯道” 中实现超越。

弯道超车的说法从被提出就一直受到嘲讽。你现在去搜这四个字,以往每年都有 “弯道超车已经破产” 的新闻报道。很多质疑其实是有道理的。例如,“弯道超车”是好高骛远,原本就根基不牢,还追高新技术,最终可能变成“弯道翻车”。同济汽院的老师们作为万钢的“门人”,自然也受到了不少火力。出去开会经常被同行揶揄:“弯道超车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没超过去?”

对于质疑,有一位教授回应的很好:“万钢部长的弯道超车其实是回答两个问题。第一,要超车吗?要的,不超车就只能吃日美德等汽车强国剩下的饭渣子。第二,怎么超车?那只能在弯道。至于你们,你们连超车二字都不敢提,怎么好意思质疑弯道超车呢?”

到今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有自己的产业链了。出口量上去,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你问我 “弯道超车” 这个说法好在哪里?好就好在,当汽车行业要么给外资当二鬼子(挣钱,跪着),要么造点五菱神车利润微薄(挣不着钱,回山里)的时候,有人大声喊了一句,“都他妈听我的,迟早有一天,你们可以站着把钱挣了”。

诚然,出口量上去了,并不能说明弯道超车的目标就实现了。但是至少说明了,弯道超车是对的。

毕竟,弯道快,才是快。对吧?

知乎用户 花雪又名雪花花 发表

那我又得辱俄了。

虽然我一向吐槽国产车中高端轿车欠缺,小毛病多,越野车做的没小日子国好,电动车不靠谱,排放标准不合理等等等等。但是国产车能有这个成就,我还是非常开心的。

另外需要说的是,汽车出口除了轿车还有商用车,特种车。商用车一般就是货车比较多。

轿车我经常黑,但是货车我从来不黑。咱们的货车,在上世纪 80 年代被引进欧洲的技术盘活后,经历 90 年代到十年前的货运大发展,已经完全做到了从整车设计组装,车桥,发动机,变速箱,轮胎的全产业链自主化。而且由于常年超载的需求,这些玩意的质量很好,还发展出了各种奇葩产品。

相比之下,俄罗斯现在为了打仗,把仓库里 60 年代的 kraz255 卡车都翻了出来(借个图)

然后还有这样的,这还用的是欧洲的民用卡车

俄罗斯卡车的画风更多是这样的

现在俄罗斯比较大和现代化的卡车厂家就剩卡玛兹和乌拉尔了。卡玛兹虽然性能很强,但是需要潍柴的发动机。现在俄军用的很多车依然技术陈旧,方向盘连助力都没有,我曾尝试开过一辆老解放消防车,那个方向盘没有助力,打方向盘巨费劲,一圈下来满头大汗,一般人真开不了。

现在我国的卡车企业著名的就有一汽,陕汽,重汽,红岩,东风,北奔,福田。名气小一点的更多。豪沃,陕汽德龙这种国三大泵车在俄罗斯很受欢迎。甚至俄罗斯远东地区都更倾向于从日韩进口二手卡车来充数。

除了货车外,俄罗斯的轿车也是一地鸡毛。俄军的勤务车选用了国产的哈弗 H9。俄罗斯街上国产的吉利,长城,奇瑞占据了很多市场份额,甚至在俄罗斯开了工厂……

然而俄罗斯的汽车在干什么,拉达至今没有停产 niva 这个烂车,uaz 造的爱国者越野车被俄军将军在普京和格拉西莫夫面前一把拉掉门把手。

曾经俄罗斯的汽车工业也很辉煌,咱们的解放 ca10 就是来自苏联的技术。

现在呢?你听说过国产车日本车德国车韩国车美国车法国车,意大利车也偶尔能见到,那咱们现在能见到几辆俄罗斯车?

六十多年后,风水终究轮流转到俄友了。

知乎用户 蓝拓 发表

制裁马上来。

未来的汽车业基本就是新能源汽车,其中的电动汽车是重点。而电动汽车业以中国和美国为主,竞争将在这两国之间进行。

美国没有掌握产业链,但为了美国利益,制裁这样的额外手段会帮助美国获得竞争的优势。

美国在芯片上,在西方市场上,会而且一定会送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制裁大棒。

知乎用户 七夜 发表

说明汽车产业首次成为超低端产业,随着中国出口量的增大越来越低端,最后成为发达国家不屑干的垃圾产业。

知乎用户 Alex Cui​​ 发表

2022 年 8 月我国汽车出口超过日本,登顶全球第一!

知乎用户 木鹃 发表

没什么好评价的,这是应该的

飞机出口的一大国 高端半导体出口第一大国 也要不了多少年

知乎用户 游玩一天 发表

我们还用出口吗,把国内的合资,进口车干倒,我们就是最靓的仔

知乎用户 笑看美畜 发表

我们不急,但是有的人会和他们的主子一起急

知乎用户 孤独时代的森林 发表

我们终于不是只会造衬衫鞋子纽扣的国家了

知乎用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发表

这位知友你好,感谢你的关注。

2020 年以来,尽管受到疫情冲击,我国出口总体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21 年,中国汽车出口 201.5 万辆,同比翻了一番,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 1-8 月,汽车企业出口 181.7 万辆,同比增长 52.8%。其中新能源汽车共出口 34 万辆,同比增长 97.4%,对汽车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了 26.7%。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出口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出口国家越发全面,过去以中国友好国家和发展中市场为主,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积极布局欧洲等主流市场,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最为出色;二是出口车型更先进,过去多是低端车型,现在不少企业开始以高端车切入市场;三是出口战略从过去的被动式,到现在的主动出击,除了当地建厂、跨境品牌合作,还采取自建销售渠道、通过共用技术定制化开发新车型等多种方式。

新能源汽车出口成为汽车工业外贸新亮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高增长是产业多年积累的厚积薄发。近 10 年来,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不断加强。中国车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无论是产品外观、质量还是研发、生产能力,都能满足全球多样化市场需求。特别是在芯片供应短缺令全球车企承压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好成绩,彰显了中国完备的产业链优势。

不仅如此,中国汽车品牌还精准地把握住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的机遇,通过与智能网联加速融合抢占先机。此外,时刻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产品设计、基于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构建,也是中国汽车开拓海外市场的另一把利器。这也是海外用户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持续升温的一大原因。

知乎用户 汽车 EE 发表

可喜可贺。

这其实也是我们产业升级的一个佐证。

“进舒城,抢钱,抢粮”

目前北美跟欧洲市场,由于本土汽车产业发达并且各种法规 / 认证繁琐,所以除了新能源外,普通的燃油车目前比较难进入。

但是东南亚,俄罗斯,东欧,非洲这些市场,自主品牌进入后可谓是如鱼得水。

不过随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后期海外市场很有可能会出于 就业等方面考虑,用关税等手段保护他们本土的制造业,那么我们自主品牌会有可能加快海外基地的建设,同样个人认为这也是从业者的一个机会。

知乎用户 星河极光 发表

不要犯幼稚病,连军事霸权对工业的重要性都看不到。明明东亚国家的人民受教育程度,努力勤奋程度都比欧美国家高,但收入却更低,过的更加辛苦… 北溪 2 号管道都炸了,一切,将变得可能;一个过去的神圣,都已动摇;没有什么古老的事物理所当然地要被尊重;没有什么新的事物不可尝试。

在秩序崩溃的赛博朋克世界里横行的大公司一定是掌握了农业的公司,而掌握了农业的公司也一定掌握了如何生产暴力。金融必须只是服务于资本的一个分支而已,重点还是在科技板块与武装部门。这才是最牛逼的,武装到牙齿,才能保住旗下的财产不被吞噬。简而言之,金融行业最需要信用,而信用需要一个稳定的秩序。赛博朋克世界恰恰缺少的就是秩序。枪杆子为王的世界金融行业很难存在。

过去汽车生产能力意味着世界大战中生产坦克战斗机的能力,单纯汽车出口量大这个东西还有什么值得庆祝的?没有刺刀,就没有商业霸权,纵然物美价廉,没有霸权,一样没有市场。历史上英国搞出个针对亚洲棉布的棉布禁止令,亚洲当年能如何? 工业升级需要廉价的能源,大量廉价的能源 +,没有这些,你根本竞争不过和你不存在代差的对手。

改开 40 年的现实已经再一次证明 “我的东西好,物美价廉,那么别人一定会主动来买我的东西吧?” 是个绝顶错误的想法;我们已经看见,无论商品价格有多么低廉,只要不动用炮舰,野蛮人就不会被征服,人家会自己设置限制、关税、补贴、立法、行政干涉等从根本上限制贸易量。他们可以拿出环保的名义,拿出他们民族传统的名义,拿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名义来抵抗商品低廉的价格,我国商品足够低廉,然而我们却没有成为世界的主人。

![](data:image/svg+xml;utf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一半的篇幅,讲 “资本主义是怎么来的”。讲国家强力、讲商业霸权、讲海军战争、讲关税保护、讲重税政策、讲手工业时代必须要拿到军事霸权然后才能拿到商业霸权然后才能拿到工业发展的机会、讲技术无代差下军事霸权的重要性,讲技术无代差下没有军事霸权就没有商业霸权也就没有工业起步的机会,

资产阶级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世界市场,马克思说过:“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 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 而是商品的所有者。” 只有在卖方市场中不断提高效率才是有意义的,在买方市场中卖方无论如何去提高效率,只要商品卖不出去最终都会摔碎商品的所有者。廉价工业品,是击破古老的传统社会的必要条件。没有廉价的商品,肯定是无法击破传统社会的。 但是,是不是有廉价的工业品,一定就会击破传统社会呢?

只靠贸易繁荣,在这个时代是混不下去的。枪炮不仅仅强迫他人顺从,它也在进行说服。字词和形象不仅仅是说服,它们也是某种强制。帝国主义从来都不仅仅是枪炮和商品,它还是一个文化过程,是一个对于力图在某个地理空间实现霸权控制的力量或实体进行反抗并且与之适应的过程。

资本主义国家是纸老虎,即便可以说,历史的滚滚车轮终将碾碎它们,但,这些人,并不会按照你的意愿,坐在那干等着,被历史的车轮碾碎。所以真正问题是,你这车轮是啥材质的?你怎么确定,是被历史的车轮碾碎,而不是这些人钢筋铁骨把车轮给硌碎了?人类历史无数次验证,资产阶级政府就是最大的黑社会,如果不依靠主动的军事进攻实施进攻;以武力逼迫,主动的引爆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将不愿意,不主动革命的,优先作为消灭的对象;就会重蹈当年抗联的覆辙。啥主义都需要安全和食物。不是土改和常打胜仗,平头百姓鬼支持你,靠口嗨吗?

要小弟听话,首先是要罩着他,其次是吃肉。吃个一顿就被打死了,谁跟你玩苏联也有好多红小弟傀儡,肉没吃到,还挨揍,一样造反;因为威信的丧失,比失血更加让人虚弱。赫鲁晓夫之所以是最大的修正主义者,就是因为他 “在战略上不敢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又轻率、鲁莽,那就既会在战略上犯投降主义的错误,又会在战术上犯冒险主义的错误”,不过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赵构罢了。

一个有组织犯罪组织之所以能够存在,不是因为他们人够多,够狂,够嚣张,够威风。而是因为他们的犯罪手段够严谨,够巧妙;贿赂谁,消灭谁,都是有严肃说法的,搞不清真正敌友的有组织犯罪集团都被消灭了。由此可见,非国家行为体扩张行动呈现为局部性、有限性、可控性的一般性要求。绝大部分的杀人都是精心策划的,谁能杀,谁不能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谁动手,什么方式,如何跑路,需不需要找人顶罪,如何贿赂法官陪审团,进去的人在监狱里找谁关照。商贸利益在美国的大部分历史中对外交政策起着核心作用。而历史也留下了无数例证, 外交政策在那一刻似乎是由私人公司制定或执行的;在这个方面,美国最大的创造就是香蕉共和国。这中间的过程也能给予我们极为深刻的启示。

在我们生活的时代,一个民族是否伟大在于它遵循怎样的发展路径,世界目前之所以不敢公然怠慢我国,决不是因为我国的自由主义,而是因为我国的实力,我国不可能靠自由主义赢得未来,而是靠强权赢得。如果只是满足于似是而非地向外传播文化,却没有实际行动,不参与世界事务,永远站在亚洲,而将对非洲和东南亚的扩张视作陷阱和危险的举动,如果我们还试图建立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保证这样的态度会使我们的国家很快走向终结。因为我们不再是一个一流的强国,而会沦为三流甚至四流国家,因为中国不可能仅仅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她必须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方能独立自主。

胜利不仅仅表现在消灭敌有生力量,占领敌国领土,有时则更注重于对资本、资源、市场的控制和对价值观的影响,更注重于获得一种有利的战略态势,实现战略主动。马汉在《海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中指出:“国家与人一样,无论怎样强大,在与世隔绝时,并且断绝可立即得到能够支援其内在力量的资源时,就会衰退。” 我国的人口规模来说,我们需要大量的资源进口才能达到全球人均资源的平均水准;而这些人口所代表的大量劳动力富余需要工业去吸收他们。

在读本文的诸位可能并没感觉到,今天的汉人是依靠本身的军事实力为自己捞得好处的时候了。汉人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已被错过好几次。当前中国的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这正是 1949 年至今所犯的错误——“扫帚不到灰尘是不会自己跑掉的”。

知乎用户 多云 Mr 发表

中国将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世界工厂,之前虽然很多人也这么称呼,但是汽车才是工业的龙头,非之一。而今,中国才算名副其实。

另外,自从进入工业时代以来,所有走出经济困境的国家,都是依靠汽车工业崛起,无一例外,曾经的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都是因此。

当中国成为汽车第一出口大国,才真的能让无力者有力,悲观者前行。

知乎用户 透视镜儿 发表

不光是汽车,中国进入任何一个领域,都会劝退一批发达国家资本家。中国生产了超过 90% 的笔记本电脑、小家电、按摩椅……. 生产了超过 88% 的手机、86% 的微波炉、78% 的空调…….71% 的彩电、62% 的冰箱……. 中国所生产的消费品中,家电、塑料、五金、食品、陶瓷、棉纺、服装等 100 多个产业已经完全击败了外国。

光伏、盾构机、手机、鱼子酱,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到家电、手机,到工程设备、机械制造….. 中国,有千百个逆袭的故事,几乎所有的产业,都是如此,从全球技术封锁到励精图治到引领全球市场。

为什么说几乎?因为还有除半导体、航空发动机等 29 个还没有最后掌握的技术堡垒。

中国制造让全球人民享受了更多质高价优的产品和服务,让全球人民体验科技的乐趣。中国,无数发达国家资本家暴利的终结者,技术垄断的粉粹机。

知乎用户 Boris​ 发表

产业转型是成功的,因为出口的大头是国产品牌的燃油车。

在通过资本技术门槛形成垄断的市场,如何破局上位,中国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

知乎用户 wanllow 发表

本人比较懒,不加证明地放几个结论吧:

1:内卷必然导致外卷;中国汽车外扩是常年国内市场内卷的结果

2:全球化必然造成技术外溢;先发国家不可能只享受经济外移红利,而把技术永远封锁住

3:深度全球化会进一步惠及全球更多人口;中国崛起创造的消费市场可以供养数倍于中国体量的新兴经济体

4:以上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西方政客阻挡不了,强行阻挡的结果是要么本国产业在温室保护下逐渐衰落,要么本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下降产生政治动荡

5:中国要想常盛不衰只有长期保持艰苦奋斗,走西方的老路迟早也会输给更后发的国家。

知乎用户 Eidosper 发表

这本来也就是中国的常态,宋代的时候陶瓷相当于今天的 iPhone14promax,正常情况下中国就是这样的位置。

是因为一百年来的殖民掠夺,才让我们穷成了那个样子,不然真不至于这样。

知乎用户 朱定好律师​ 发表

1. 出口汽车增量主要依靠传统燃油车。

中国出口的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并不高,主要是传统燃油车,因为海外市场需求还是以传统燃油车为主,不说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了,就连德日这样的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也不高。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还是中美两国在大力推动。

很多人质疑国家统计局关于 GDP 的统计数据,也有人质疑海关总署的进出口统计数据,但是企业的经营数据却很难做到全行业造假。

以我了解到的奇瑞汽车出口数据,疫情以前,奇瑞汽车虽然国内市场占有率不高,但是它一直是国产品牌汽车出口扛把子,尤其是疫情导致海外供应链中断,这两年奇瑞汽车出口量节节攀升,导致入股投资奇瑞汽车的青岛即墨区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在出售奇瑞股权后,赚得盆满钵满。

2. 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出口第一大国主要是得益于填补德日市场份额。

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以及持续高昂的油价,让过去几个月日本、德国这种外贸大国首次出现持续半年以上的贸易逆差,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德日去工业化,而以前被诟病的中国廉价汽车,也因新冠带来的全球供应链阻塞,成为亚非拉海外市场的香饽饽,性价比高的中国小汽车很好地满足了低端市场的需求,成为日本德国车低端市场的搅局者。

3. 中国汽车出口海外还没有摆脱廉价低端的标签印象,高端化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知乎用户 装不下去 发表

我的看法是:

我在汽车第一出口大国,满眼看到的是合资车。我认为只是统计口径不同,毕竟你要是统计进口车辆,中国同时还是汽车进口的第一大国,既是出口第一也是进口第一,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知乎用户 IT 网站设计 发表

90 年代美国日本贸易战时期,一个美国八九十岁老太太在法庭上声泪俱下的述说日本汽车因为刹车问题导致自己的老伴车祸去世!这条新闻上了十几天头条,导致日本汽车大量召回!

知乎用户 Acme 极致 发表

告诉你外资品牌汽车如何赚中国人钱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豪华车市场出现惊人的发展速度,各豪华车品牌更是蜂拥而至,凯迪拉克来了,雷克萨斯来了,讴歌来了,英菲尼迪也来了……

  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克 • 埃普(FredrikArp)在 2006 年接受记者专访时更是大胆地预测,5 年后的中国市场,豪华车销量将以 60% 的速度递增。显然,这块巨大的 “蛋糕” 足以让那些豪华车商赚得盆满钵溢。

  在经济学里,我们把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对不同顾客、不同市场采取不同的价格,称之为 “价格歧视”,或者“差别定价”。资料显示,最为“暴利” 的车型是在 30 万元以上的高档车市场上。让我们看看众人心目中的 “豪华车” 是如何实施 “价格歧视” 的……

  中国豪华车市场崛起的动力来自于连续10多年保持10%以上增长速度的中国经济和不断提高的国民人均收入。豪华车的客户都是三四十岁、年轻上进的私营企业家,他们事业有成,赚了钱考虑的就是怎么享受生活。就中国人口的力量、城市发展的规模和奢侈品市场增长的势头来判断,中国最终必定成为最大的豪华车市场。面对如此美味的大餐,豪华车厂商怎会不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就像马可 • 波罗当年传扬的,东方遍地都是黄金。暴利带来疯狂,暴利带来掠夺。雷克萨斯将 “价格歧视” 发挥到极致,宝马把中国人当水鱼,而奔驰则是忽悠你一把,奥迪却是宰你没商量……

雷克萨斯:

把 “价格歧视” 发挥到极致

  最暴利的车,舍雷克萨斯其谁?雷克萨斯在国内外近100万元的差价不能不让人吃惊!如此暴利,难怪雷克萨斯急不可待地冲了进来。因为雷克萨斯是铁了心 “卖10辆车赚100万,也不肯卖100辆赚200万”。

雷克萨斯LS国内外差价近100万元

  雷克萨斯LS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成功的日系豪华车,全新一代的LS已经具备了同德系三驾马车抗衡的实力。尤其是前段时间在国内上市的LS600hL,是世界首款混合动力顶级豪华车,在环保方面迈出了一大步。雷克萨斯在中国、德国、美国、日本四国市场销售的车型均配备了相同的发动机和变速箱,LS460系列配备4.6L V8发动机和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后轮驱动;LS600h系列配备5.0L V8+电动机的混合动力系统和8速ECVT无级变速箱,四轮驱动。但价格却相差甚远。

  中国市场:共 4 款车型,售价 104.8-159.8 万元。

  美国市场:售价 61000-104000 美元(折合人民币 46.2-78.8 万元)。

  德国市场:售价 82000-10735 欧元(折合人民币 84.6-110.8 万元)。

  日本市场:售价 770-1510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 49.5-97.1 万元)。

  对比结论:作为一款日系豪华车,雷克萨斯 LS 在日本市场的售价同美国市场一样的低廉,都只有中国售价的一半左右,相比国内要便宜的德国市场却比美国和日本贵了很多。LS 国内与国外最大差价为 97.4 万元,考虑到其整体售价较德系品牌便宜,因此差价近 100 万也算很大了。

雷克萨斯GS国内外差价超30万元

  雷克萨斯GS在中国仅有两款后驱车型,而在美国和日本市场还有四驱车型可选。另外,混合动力版的GS450h也没在中国销售。

  中国市场:有 GS300 和 GS430 两款车型,售价 61.8-80.8 万元。

  美国市场:有 GS350、GS430 和混合动力的 GS450h 三款动力车型,加上还有四驱版本的 GS350。售价区间 44150-549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33.5-41.7 万元。

  德国市场:有 GS300、GS430 和混合动力的 GS450h 三款车型。售价 43291-59090 欧元,约合人民币 44.0-60.2 万元。

  日本市场:有 GS350、GS430 和 GS450h 三种动力,另外 GS350 还有四驱版本。售价 522.0-772.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34.9-51.7 万元。

  对比结论:国内 GS300 61.8-67 万的售价跟德国市场约合人民币 44 万的价格比起来高了 20 余万元。GS300 的售价更是比美国高出一倍的价钱。雷克萨斯 GS430,在美国市场的售价为 51500 美元,在欧洲市场售价为 54200 欧元,折合人民币均只有 40 万元左右。而同一款汽车,在国内的售价却超过 70 万元。

雷克萨斯ES=50万元的凯美瑞

  雷克萨斯ES仅装备了一款发动机,因此只有E350一个型号。另外在德国和日本市场没有ES出售。

  中国市场:仅有一款 ES350,但分标准版和豪华版,售价分别为 46.9 和 54.9 万元。

  美国市场:也是 ES350,售价 33170 美元,约合人民币 25.2 万元。

  对比结论:一模一样的车型,中国市场售价高出美国 21.7 和 19.7 万元。更具深意的是,ES350 可谓是 50 万元的凯美瑞,雷克萨斯 ES350 太不厚道了。

  丰田的鬼把戏

  同平台产品甚至同规格产品价格差出一倍的现象很少出现,雷克萨斯的 ES350 与丰田的凯美瑞就是极少数的特例。凯美瑞 240V 至尊导航版售价 26.98 万,雷克萨斯 ES350 豪华版售价 54.9 万。雷克萨斯 ES350 和丰田凯美瑞虽然是两个不同品牌车型,但是同属丰田集团下的同一平台。仔细看看 ES 的底盘数据,就会发现无论轴距、前轮距及车身宽度,都与凯美瑞完全一样。汽车最重要的三大部件为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发动机和变速器可以根据需求随意搭配,而底盘则不可以。

  雷克萨斯 ES350 虽然发动机采用了 3.5 升 V6 发动机及六速手自一体变速箱,但是其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悬挂双连杆支柱式独立悬挂,也就是最重要的底盘结构却和丰田凯美瑞一模一样。事实上双连杆支柱独立悬挂是一种非常平庸的悬挂,远不及多连杆式后悬挂性能。而用这样的相对落后悬挂结构布局充当高档车绝对是丰田控制成本的手段,这也是丰田最精明的地方,因为悬挂的种类很少有消费者能够弄得清楚。

  雷克萨斯 ES350 在国内共有两款车型,其中标准版售价 46.9 万元,豪华版售价 54.9 万元。较丰田凯美瑞 240V 至尊导航版 26.98 万的售价贵出近 28 万元。雷克萨斯作为新兴的豪华品牌,存在即有其道理。作为雷克萨斯最成功的美国市场,除了其优良的品质做保证外,低廉的价格是其在美国畅销的主要原因,因为丰田知道,雷克萨斯的品牌知名度还远不及奔驰和宝马。但是到了中国,雷克萨斯凭什么卖的和奔驰宝马一样贵?雷克萨斯的品牌到了和奔驰宝马同级别的地步吗?相信大部分人是持否定观点的。

  作为新兴的豪华品牌,低价优质肯定是最好的营销手段,其在美国的成功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到了中国,丰田却反其道而行之。可以说,这与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了解程度不高有关系。相信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的了解不断增加,丰田的这点小把戏会被更多消费者看穿。

  另外,丰田为中国用户量身打造简配版 LS460 居然卖到 104.8 万(北美才卖 45 万人民币),丰田曰:特殊的车造给特殊的人?真够用心良苦的!

宝马:

把中国人当水鱼

  雷克萨斯把 “价格歧视” 发挥到极致(雷克萨斯LS600hL国内外差价近100万)。而实行 “价格歧视” 的还不仅仅是雷克萨斯。宝马,则是把中国人当水鱼……

  宝马7系售价差异最大达到159.86万元

  自上一代起,宝马7系就凭借其个性独特的设计风格被人们所关注。近几年,宝马在国内卖得火热,很大程度上归功于7系的成功。除国内市场外,在其他三个市场均有销售。

  中国市场:有 3.0L、4.0L、4.8L 和 6.0L 四款发动机,共 5 中款式,全部为加长车型,配备 6 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其中 760Li Individual 为个性化版本。售价 98.86-249.96 万元。

  美国市场:仅 4.8L 和 6.0L 两款发动机,分为普通型和加长型,配备 6 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售价 71800-118900 美元(折合人民币 54.4-90.1 万元)。

  德国市场:有 3.0L、4.0L、4.8L 和 6.0L 四款汽油发动机,另外还有 3.0L 和 4.5L 两款柴油发动机。可分为普通型和加长型,配备 6 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售价 63600-120900 欧元(折合人民币 65.6-124.8 万元)。

  日本市场:有 4.0L、4.8L 和 6.0L 三款发动机,分为普通型和加长型,配备 6 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售价 895-1690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 57.5-108.7 万元)。

  对比结论:因为 760Li Individual 个性化版本的存在,导致国内与美国市场售价差异最大达到 159.86 万元,仅次于奔驰的 160.4 万元。德国市场的售价仍然比较贵,不过与日本市场差异并不大。

  全新宝马X5 有着最高60余万元的差价

  全新宝马X5已正式上市,价格区间为89.5—133.6万元。

  进口的全新宝马X5有3.0L以及4.8L两种排量车型,与美国本土销售的车型在排量上相同。但美国销售的两款车型均是配置较高的 “Sports运动版”,新X5 3.0si Sports在美国的最低售价仅为4.5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4.9万),而全新X5 4.8i Sports的售价也仅为5.4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1.4万)。而全新宝马X5进口到中国,其到岸价加上25%的关税,根据排气量缴纳的相应消费税,以及运费、仓储费等中间成本后价格仍比国外高出一倍之多。

  以新X5 3.0si Sports为例,“Sports运动版” 的配置要比进口的新X5 3.0si非运动版高,假如按在美国的零售价加上相关费用进口到国内的到岸价,加上25%的关税,3.0L级别的消费税为12%,这两项进口车的主要税费最多也就需交纳13万元,与其它的相关费用相加,进口的新X5 3.0si价格也就在50余万元。那么,与其在国内的89.5万元的售价相比,有近40万的差价。而按照这种算法,全新X5 4.8i的差价更高!加上税费以及其它相关费用,进口的全新X5 4.8i价格大概也就在70万元左右,与其在国内高达133.6万元的价格相比,有着60余万的差价!这么大的差价当然就是丰厚的利润了。

宝马5系列 差价可以再购一辆相同的车

  宝马在去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专门为中国市场推出了加长版的5系列轿车,轴距比原先加长了140毫米。因此,加长版宝马5系也是中国市场所独有的。而在美国和德国市场,5系列提供4驱版本。另外,在其他三个市场同时还有旅行版的5系出售。

  中国市场:有三款国产长轴距版本,分别是 523Li、525Li 和 530Li。另外还有两款进口车型,550i 和高性能的 M5。售价区间在从 523Li 的 47.76 万元到 M5 的 146.8 万元。

  美国市场:有 525i、530i、550i 和 M5,另外还有两款 4 驱版本。售价区间在 42500-825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32.3-62.7 万元。

  德国市场:有 523i、525i、530i、550i 和 M5,加上 525xi 和 530xi 两款四驱车型。售价区间 37854-90891 欧元,约合人民币 39.6 到 92.7 万元。

  日本市场:共四款车型,分别是 525i、530i、550i 和高性能的 M5。售价区间 628-136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42.0-91.1 万元。

  对比结论:与美、德、日三个市场比起来,中国市场上 5 系列售价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美国市场上最便宜的 525i 约合人民币仅为 32.3 万元,而中国市场最便宜的 523Li 也要 47.76 万元,虽然两车的发动机功率仅相差 30 千瓦。再看看高性能的 M5 到了中国售价跟美国相比翻了一番都不止。而美国和德国市场上的四驱版本在中国市场也是不提供的。

  宝马3系 贵出美国近20万元币 55.7-111.2 万元)。

  对比结论:通过对比发现,奥迪 A8 的售价在便宜的美国市场价格还不到国内的一半,顶级车型的价格都比国内最低级的还要便宜。德国与日本的售价相当,也都比国内便宜很多,国内与国外市场的差价最大 103 万元。

  奥迪A6售价比美国高,配置比德国低

  奥迪A6是中国中大型车市场上的领军车型,其官车形象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这让后来者宝马5系和奔驰E级感受到了市场的竞争压力。A6在中国全部为加长版本,轴距比其他三个市场上的A6要长10厘米。

  中国市场:有 2.0T、2.4、3.2FSI 和 4.2FSI 四个型号。其中 2.0T 和 2.4 因为其适当的售价和排量成为主力车型。售价在 34.72-85.63 万元。

  美国市场:有 3.2FSI 和 4.2FSI 两个型号。售价区间 41950-553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31.8-42 万元。

  德国市场:型号最丰富,除了汽油发动机,还有多款柴油车型。汽油发动机方面有 2.0T FSI、2.4、2.8FSI、3.2FSI 和 4.2FSI 五款。售价区间 33100-61700 欧元,约合人民币 33.7-62.9 万元。

  日本市场:有 2.4、3.2FSI 和 4.2FSI 三个车型。售价区间人民币 38.2-62.8 万元。

  对比结论:中国市场上的 2.0T 车型虽然和德国 2.0TFSI 售价相差不多,但德国的 2.0T 发动机采用了更加先进的燃油直喷技术。国内市场 3.2FSI 车型 57.39 到 70.13 万元的售价跟美国 31.8-34.2 万元比起来高了许多。另外,同型号的车型,日本和德国市场的售价比较接近。

  奥迪Q7中、美规版差30万元

  奥迪 Q7 SUV 车型在市场上,不仅有中规版车型而且还有美规版车型在售。相同排量配置的奥迪 Q7 SUV 车型,中规版比美规版的价格竟然相差数十万元。其中美规版奥迪 Q7 4.2 豪华型,比中规版车型相差近 30 万元。

  奥迪 Q7 SUV 中规版与美规版的本质区别,只是没有两年不限里程的保修。由于奥迪 Q7 美规版没有保修,所以比中规版有较大的优惠。但是在动力与配置方面美规版与中规版没有太大区别,甚至奥迪 Q7 美规版有些配置比中规版还要高些。

  30 万!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是充满诱惑的,如果销售员不说我们怎么能分清中规还是美规呢?同时,美规车流入国内,厂商是不是也有销售渠道管理不力的原因。选择将近 30 万元的优惠还是售后保障,消费者是非常需要抉择的。只能说,做汽车消费者真累!

  编后:为什么那么多跨国公司争先恐后到中国来,看中的就是这个日新月异的市场和不可限量的消费需求。说到底,中国人懂不懂车不重要,重要的是厂商懂不懂中国人。对咱老百姓来说,其实什么车都可以开,对汽车品牌的忠诚度并不强。许多人买了第一辆车后,往往是对某个品牌的考察过程,不满意就换。什么车好?什么车不好?谁暴利?民间自有公论,后人自有选择。

知乎用户 生如夏花 发表

某持续崩溃大国又在逆行了!

你们不应该好好反思嘛?

知乎用户 Hans Menge 发表

国内乘用车 “卷” 到了国外。

出口的主要分成三类:

首先是 “国际品牌”,比如在中国独资建厂的特斯拉,以及上汽通用、东风标致雪铁龙等合资品牌。这些车型利用的主要是中国工厂的产能和可靠的供应链,销售依仗的还是在国际市场上故有的品牌知名度和渠道。

第二类是 “收购品牌”,主要就是上汽乘用车旗下的 MG 品牌。MG,全称 Morris Garages(国内也称名爵), 于 1924 年成立于英国牛津,2007 年起收归上汽集团。虽然在国内销售并不算特别突出,但在出口市场还是有着相当强的品牌积淀,1~8 月各车型累计出口超过 22 万,排名第一。

第三类,最为纯正的 “国货”,包括奇瑞、吉利等民企品牌,一汽奔腾、东风风神等央企、国企品牌,当然也有宝骏这种自主合资品牌。奇瑞的瑞虎 7、吉利缤越、宝骏 530 今年都已经出口了 4、5 万,可以说是“真 · 国货之光” 了。

最后在国内风头正盛的 “新势力品牌”,在海外市场只能算是蓄势待发。大家熟悉的“蔚小理” 虽然有一些出口、海外开店的新闻,但截至目前出口数量寥寥无几。小鹏的海外业务部门今年经历了裁撤,理想也是谋划冲击欧美市场未果。倒是名气相对不那么响的爱驰汽车和哪吒汽车,1~8 月出口了将近 2000 辆到海外市场。

目前出口的主要还是溢价较低的性价比油车,而国内实际已经进入新能源内卷时代。相信这场内卷在国内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到海外将会带来品牌提升、以及更进一步的碾压。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这是中国工业制造业发展一个体现。

要注意的是,除了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中国汽车等中国制造还广泛出口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东盟东南亚已经取代美国,欧盟等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商品出口东南亚,中东,非洲,印度,拉美等各地。像中国长城等皮卡车在非洲现在很流行,和日本丰田皮卡等各有市场份额。

对于美国西方来说,这意味着它们想支撑中国企业就很困难。因为哪怕没有北美和欧盟市场,依靠中国本土和一带一路亚非拉第三世界市场,中国企业商品也能活。甚至形成农村包围城市局面。不像 20 世纪日韩海外市场主要在美国欧洲,美国西方利用市场制裁很容易逼迫日韩让步投降。

现在俄罗斯企业就这问题。哪怕欧美西方对俄罗斯经济制裁封锁,且不说俄国本土 1 亿人口市场,海外市场还有中国印度加起来近三十亿人口市场和俄罗斯正常贸易。俄罗斯企业日子难过但也能活不至于过不下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在毛主席访苏期间,他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制造厂。

在汽车制造厂里,毛主席看着一辆接一辆的汽车从装配线上驶下,内心感慨万千,这种壮观的工业景象是他不曾见过的。

他的手指朝地上指了指,然后对随行的工作人员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也要有中国的汽车大工厂。”

知乎用户 盼盼 (Patrick)​​ 发表

这是国产发力 + 大环境的双重结果。

国产产业链修炼内功多年,造车品质已经很好了,不输外资。而且部分车企在出口方向上也做了功课。

大环境就是全球产业链供给侧出了大问题,比如半导体等等,原材料、能源涨价导致通胀,削弱了国外产业竞争力,而我国不然。

将来我国汽车出口还将加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这个还特别配套光伏发电出口。

知乎用户 仓鼠队长提莫 发表

感慨一下,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凑一块了。

谁都知道汽车这个领域蛋糕很大,也都知道现在这块吃的最多的是德国和日本,更清楚这是冷战时期的种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更清楚油车的壁垒有多高。

所以国家政策是引导往新能源的新赛道上跑,确实国内也卷出了比亚迪这种成果。

但更没想到的是日本靠着躺平政策,汽车行业愣是让新冠病毒反复抽耳光;德国靠着猪肝肠跟俄罗斯撕破脸,汽车行业愣是没了生产电能。

怎么说呢,机会来了,国内也接住了,现在要做的是继续做好自己,等对手自己死就行了。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个过程可能有点长,但这是一条下坡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现在回头再看当初引进特斯拉那步棋不像是单纯是激活了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好像还在西方世界培养出了一个坚定反对氢能源的同行。

所以我经常跟朋友们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再穷也要做棋手,千万不要委身做一个衣着光鲜的棋子,牌烂也没事,烂牌小牌捡多了,它能当顺子同花打,这叫啥?你了不起就十三张,我有一副牌,全产业链,摊牌了。

知乎用户 笑傲江湖 发表

同時擁有兩個巨型市場,一個國內市場,一個全球市場,讓某些人心裏不是滋味。

知乎用户 雨听箫荷​ 发表

更新啦更新啦,9 月 29 日,今天吃了一个大瓜,北溪天然气管道炸了,中国汽车出口的红利期将会延长,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汽车工业的寒冬将会继续,没有能源供生产使用,人民将会在冬天的寒风里瑟瑟发抖,这将会降低人的免疫力,让欧洲人进一步暴露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之下。这对欧洲人民和俄罗斯人民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就世界工业格局的变化而言,欧洲工业将会不可避免的进一步被融入亚洲,融入中国,要么把厂子开过来,要么关门大吉。中国的中高端制造业能否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这样的机会可一不可二。

-—– 原答案 ———

这应该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变化。

欧洲近期由于俄罗斯停止供应能源,大量工厂息工,无法维持正常的汽车产量,出口减少。

俄罗斯由于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制裁,只能从中国和本土购买汽车;而由于跟乌克兰还在打仗,其本土的产能要供应军备,因而进口中国的汽车增加。

日本由于疫情加剧了经济低迷和劳动力短缺,汽车产量下降;这一现象在全球都有所显现,但是日本由于其本身就存在老龄化问题,因而尤其明显。

所以,在全世界产能都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中国汽车产能稳中有增,快速抢占全球市场,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这个红利期估计不会太长,希望国内车企能借此机会,站稳脚跟。欧洲嘴上虽然嚷嚷的很凶,但身体已经很诚实地开始寻求渠道向俄罗斯继续购买天然气了,并且愿意接受用卢布购买这一条件——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要把产品出售给俄罗斯来换取卢布,同时也意味着对俄经济封锁的解绑。而疫情的影响也终究会过去,总体而言的趋势肯定是毒性越来越弱、传染性越来越强、疫苗和口服药越来越完备,除非又养出更猛的强致死的蛊(要不是美国跟印度的全面崩盘养出来的这几个变种,疫情的情况会好的多)。

知乎用户 倔强的老韭菜​ 发表

这个问题一定要古德里安回答。

中国已经在自己场上召唤出了 Link6 火灵天星并且俄罗斯在对方场上放了一张坏兽和凤凰蛋。

轮到德国和日本出牌了。

知乎用户 步无邪 发表

希望奇瑞能在传统燃油车上能干死小日本跟三德子,比亚迪在新能源车上干死漂亮国。

这样中国才有一点可能达到半步发达国家的可能。

知乎用户 杨飞凡 发表

整车市场是全球默契且公认的封闭市场

零配件和技术出口价值远大于整车出口

整车出口面临的政策阻力极大且风险高

没必要半场开香槟

全球销量前列的车企大部分都是采取就地生产组装就地销售的策略,纵横国内市场 20 余年的合资车就是这个范畴

单独把出口拎出来纯粹是欺负大部分人都不懂行

知乎用户 李健波 发表

表面看,汽车出口倍增,中国车企密集进入欧洲,德国车企开始慌了。

实际上,与日、德、美、韩等汽车强国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它们早已将生产基地布局在全球各地,因地制宜更适应当地市场。

以丰田汽车集团为例,丰田品牌 2021 年全球销量 764.6 万辆,其中,海外销量高达 552.1 万辆,占比 69.4%;也就是说,丰田在日本本土的销量不到总销量的 1/3。

等什么时候,中国车企在欧、美建厂卖车,且销量名列前茅,那是时候才是真正的牛!

知乎用户 BO CHEN 发表

前几年说过,国产汽车会走国产手机的升级路径,占领全球市场!这才是开始!以前国内都是国外有新的模式新的软件,复制黏贴搞个国内版的生态!现在是国内款的出来,马上卷到国外,直接乱杀!

知乎用户 写 bug 的程序员​ 发表

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该换了

知乎用户 alexren​ 发表

单纯从数字上来看,这是好事儿,意味着我们从落后到了不是太落后的状态,从侧面也印证了我们完整产业链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但是,对待这些数字我们得拆开来看。

一、出口的都是什么车型,都去到了哪些国家

二、抛开特斯拉上海工厂,其他主机厂到底出口了多少车呢?

展开来说,先看第一个问题

一、我们出口的绝大多数为 A 级和紧凑型 SUV,这类车出口的利润情况到底如何呢?扣除国家出口退税,这些车真的能盈利么?对比从前,确实进步很大,但是这个进步,可能还距离我们想要的目标很有些差距。出口一台宝马 X7 和出口一台瑞虎艾瑞泽 7 之间的利润差还是很有点大。

二、特斯拉 1-8 月共计出口 16 万台,新能源一共出口 34 万台,换句话说,一个特斯拉就顶了新能源的半壁江山。如果说中国市场有扶持、有保护、有民族情节,那么我们天天喊着脚踩 model 3,拳打 model y 的新势力们为什么在出口这件事儿上面如此不给力,打群架也就将将和特斯拉打了个平手呢?

阶段性小目标完成了,可喜可贺。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知乎用户 崔磊​ 发表

你去 B 站上搜搜

世界 排行

或者

各国 排行

然后点开各种视频看看内容看看

即便说的具体事项不同

比如粮食、发电量、钢产量、XX 产量等等

但是内容都大同小异

那就是一开始的时候中国不知道在哪

然后突然某个时间点上

中国一跃而上,成为全球第一

为此

哪怕是 youtube 上这类视频之下

外国网友都已经总结出经验了

而就拿汽车来说

中国成为汽车第一产销大国都多少年了

现在变成了出口第一大国

也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儿

讲真

刚开始看上面提到的视频的时候

内心还有点激动

现在再看汽车出口第一的事儿

内心已经毫无波澜了

中国终究会变成世界第一

方方面面的世界第一

现在就大惊小怪

以后可咋办呀

知乎用户 彼岸双生 发表

这才刚刚开始啊,

当比亚迪把国内 70 万订单收拾完毕, 成为中国汽车卷王后,

再去海外卷……., 那画面可太刺激了

知乎用户 超爱吃米粉 发表

中国人除了吃苦还有另一项技能

就是把很多垄断品和高价品搞成白菜价

知乎用户 motton 发表

没啥看法。。。

现在中国从科技界到工业界,所有领域进行全方位的追赶。

不知道大家以前玩过这个游戏没,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拉横线让上面的小猴子跳的很高,让下面的大猩猩抓不到。挺有趣的,问题是这游戏是没有通关机制的,也就是说小猴子要无限的跳下去。哪怕不给小猴子设天花板,地雷之类的限制,只要持续的时间足够长,小猴子早晚要被抓住。

欧美现在所有领先于中国的领域现在都面临类似的情况。全方位,无休止的追赶。一旦追上,就会彻底出局。

汽车行业不过是很多个行业之一,如果说有什么特殊,那就是中国在汽车行业的追赶脚步更急更紧吧。

知乎用户 孙可林​ 发表

欧美已经是别想了。韩日也很难了。唯一的就是向非洲,拉丁美洲等倾斜。

整体质量不算高。但至少让中国制走出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希望祖国好!发展壮大!

知乎用户 gaohua 发表

这只是个开始。

我前不久做节目曾经算过,10 年后,中国车企在海外的工厂和出口加在一起,应该会超过每年 1100 万辆;20 年后,会超过 2700 万辆。

加上中国国内销量,假设全球年产量不变,20 年后,中国将生产全球一半以上的汽车。

主要是承接 VW 和几个日本、美国车企的海外销量。

现在看:德国的生产成本因为俄乌局势而高涨,日本政坛开始花样作死。所以我的预测可能保守了。

知乎用户 郑庄公​ 发表

中国将来有可能成为汽车出口第一大国,但是一定不会是今年。

知道什么叫出口吗?

凡是从中国境内卖出去的产品都叫中国出口产品。

这样就有意思了。

假如日本有一家汽车公司,汽车卖到中国,这要记为日本出口汽车的数量。

如果日本这家汽车公司嫌这样麻烦,就在中国建厂,那么这个厂卖给中国人的汽车就不算日本出口,而且也不算日本制造,而叫中国制造。假如这个厂的汽车卖到了印度,就算中国出口给印度的了。

那么这种情况目前在中国有多少?

知乎用户 嗯嗯你说得对 发表

20 年前,中国整车出口才 2 万辆,现在已突破 200 万辆,中国汽车出口逼近世界第一。中国能否像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那样,完成从产品出口到产业出口的蜕变,值得关注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1-5 月中国出口汽车 107.5 万辆,同比增长 42.80%。

这说明今年前 5 个月中国汽车的出口量,暴涨之势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发生改变。2021 年,中国的整车出口首次突破 200 万辆,达到 201.5 万辆,同比增长一倍,一举跃入了全球第三,仅次于日本的 382 万辆和德国的 230 万辆,并大幅超过韩国的 152 万辆。其中,新能源出口量达到 31 万辆,同比增长 304.6%。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整车出口 67.6 万辆,同比增长 57.8%;整车出口金额为 117.5 亿美元,同比增长 87.9%,也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有观察人士预测,如果下半年出口增速能够保持 50% 以上,今年中国完全有可能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另外,在疫情的客观环境下,中国车企能够及时迅速抓住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硬实力,勇于出击,也是功不可没。其中最关键的表现,就是自主品牌整车厂对海外工厂的大胆扩张,中国车企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和奇瑞汽车成了向海外扩张的急先锋。

第一,中国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增强。在国内市场,自主乘用车品牌的市场份额一直在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 42%,同比上升 5.7 个百分点,将美系(9.1%)、韩系(2.7%)、法系(0.4%)远远甩在后面。过去有一段时间,自主乘用车品牌也曾有过较高的市场份额,但主要是靠企业多、品牌多,而如今许多企业、品牌都已经被淘汰,剩下的企业、品牌还能获得这样高的市场份额,说明自主品牌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可以预言,将来法系、韩系、包括美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不少份额,都将会逐步落入到中国自主品牌手中。

第二,中国汽车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在增强。疫情过后,中国汽车产业链恢复得最快。在别人不能生产的时候,中国汽车产业呈现出了产业链完整的独特优势,率先恢复开工。后来又借着国内市场快速恢复增长的势头,使这一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

第三,自主品牌长期的海外布局终见成效。长城、奇瑞、吉利、上汽等自主品牌,在海外长期耕耘,建立了不少生产基地与销售、售后服务网络,长期的厚积终于迎来了薄发的时刻。

第四,一些跨国汽车公司将中国逐步定位成汽车出口基地。今年 6 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到总出口量的 11.1%,估计这主要是特斯拉的 “功劳”。此外,沃尔沃、通用也将不少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出口到海外市场,由于中国市场优势与产业链优势,未来跨国汽车公司有一些车型只安排在中国生产,这些都将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乎用户 秦声 发表

坚持住

知乎用户 绝不凝结的水 发表

只是一时的特殊事件驱有能动而己,能否持续不可知

知乎用户 平淡无奇​ 发表

没啥看法,应该多反思

知乎用户 小武哥 发表

如果包括特斯拉,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高兴的。

德国、日本的品牌,美国的品牌在国内都有合资公司,这些都是国外品牌。

知乎用户 罗氏春秋 发表

当然是拍手称快啦,去年中国汽车一共向日本出口了——15 辆,真是比限量版布加迪还抢手啊 d(^_^o)

(图文并无联系,请勿对号入座)

知乎用户 我去给你买个橘子 发表

人均汽车出口还是太低。

知乎用户 yangyangxy9 发表

意料之中的事!只是比预期稍早两年左右,我一直认为 2025 是个重要转折点!

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大量的工业品做到世界第一都是早晚的事!

知乎用户 上古战神​ 发表

我毫不怀疑在市场稳定的情况下我国的整车品牌将来能在世界范围内打出一片天地获取可观的市场份额,但自从管道被炸后我发现自己还是高估了国际体系的主导者的下限,我国汽车产业将来很可能要面临的是和华为、中兴、大疆、海康威视相似的技术封锁贸易壁垒甚至是更加恶性险恶的手段。

放弃幻想,早做准备,有好处。

知乎用户 为谁零落为谁开 发表

这要感谢在汽车产业链上的超过 10 小时工作的中国工人,而不是李建秋粉丝。

建秋粉唱着最美的赞歌,但是努力都要中国底层劳工用血泪付出,你也千万不要想着建秋粉会亲自下场建设中国。

传统造车大户德日也不太可能会让劳工拼命加班来增加产量减少成本,因此我国的造车业可以说相当稳固,没有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挑战。

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关税壁垒,限制你出口到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也可以大量进口汽车,从而使产业开始升级,推动服务业发展。

发达国家不太可能会因此而制裁你的造车科技、卡你脖子,除非台海争端、出口武器给俄罗斯、出口美国技术给伊朗等。

总之发达国家其实有各种手段来应对,手上牌多的很。

到时候也许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的工人彻底贯彻实行四天工作制,毕竟可以进口大量中国产出的高端制造业产品,说不定就连黑叔叔都会为了享受廉价产品而欢欣鼓舞。

垄断并不意味着定价权,因为国内两亿灵活就业 + 千万大学生毕业 + 房地产不景气,意味着大量中国人有强烈的就业需求,必然通过主动接受超时加班来找工作,能够极大的促进产能。

源源不断的创造产能,意味着定价权的丧失,不得不廉价出口给世界 甚至还要出口退税才能维持出口贸易带动 GDP。倘若 GDP 增速下掉,这是多少的就业压力,所以生产是绝对无法停止的。

顺差赚外汇必须制造国内通胀,但是如果出口不赚钱更是噩梦,倘若出口退税依然无法维持生产,那就是大麻烦。

来自于印度、孟加拉、越南的挑战,也会存在,这是他们手上的一张牌,也是西方手上一张可打的牌。

不论如何,建秋粉丝是不会亲自下场生产的,但是赞歌依旧唱,他们要的是别人去比亚迪吃着全是素菜的餐、拼命加班终猝死,把所有中国劳工的贡献都拿来当做自己的唱资。

知乎用户 绚烂星空下 发表

三年翻三倍。。。。2019 年最乐观的人也想不到啊

不知道该感谢国外的新冠共存派,还是该感谢俄乌战争,或者感谢美联储加息那么狠多一点

知乎用户 鲁钝 发表

“易” 发动机 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

知乎用户 榴莲流星锤 发表

中国汽车主要出口市场是南美,中东,非洲和俄罗斯伊朗。

日系德系美系车在南美中东非洲很多地区用很落后的车型卖高价,比如国内 3~4w 人民币的五菱宏光在国外挂雪佛兰牌子标价快 2 万美元。在这些市场华系车型技术新配置高,尤其是我们看着恶俗的大屏幕和全景天窗在南美可是十几二十万刀豪华车才能有的。

俄罗斯和伊朗因为制裁原因想买进口车只有华系车可选。

农村包围城市屡试不爽

知乎用户 山河一统 发表

据说

外国人

都不爱买

新车和好车

他们就是代步

不在乎这种面子

你把车卖这么便宜

饿死二手车贩子

带坏人家美德

搞垮雪佛兰

收购宝马

的节奏

啊呀

知乎用户 honghongxuxu 发表

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知乎用户 buxia 发表

首先不能单纯看数量,要看分布的比例及销售的车型喝价格等多重因素;

当然数量可以反映一部分情况,就是中国的汽车已经在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市场,比如南美、东南亚、欧洲等,但是从出口的车型和价格来说还是以中低端车型为主,要想在中高端市场占据一定的比例还要努力,看看日本在全球的销量,不论是车型分布还是价格分布都非常全面,我们和日本还有差距,但是我们努力在将差距一点一点缩小。

最好我想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我们已经布局20多年,无论从发电、储能、用电还是供应链方面我们已经独霸全球,只要我们不冒进,一步一个脚印,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必将有中国的一席之地。

知乎用户 财经可乐 发表

问你个问题,2022 年国产新能源汽车王者是谁?

比亚迪?

hbNkDMx"> 做你的梦吧,巴菲特爷爷都已经将他的比亚迪股票清空了。

是 “500 万内最好的 SUV” 理想 L9?

这。。。刚刚买完理想 One 就停产的车主可不答应。

今年最强国产新能源品牌,还得要看名爵 MG。

英伦血统,畅销全球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源自星云纯电专属平台。

不服?咱们跑个分!

2022 年 5 月,排除掉过水蟹特斯拉,中国乘用车出口排行榜,234 位由名爵包揽,一共卖了 30853 辆。

你服是不服?

老大哥上汽集团,左手五菱国民神车,右手名爵号令天下。

最强国产新能源,可不能是自封的,全世界说强才是真的强。

看看欧美的 Youtube 用户怎么说?

这一次,中国国产新能源可谓是真的杀出了亚非拉,打入英美法。

2022 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 120 万台,正全速跑步超越德国,仅次于小日本。丰田 CEO 丰田_蟑男更是大骂新能源汽车。_

“我的利润暴跌 42%,都是新能源(中国车)的错!”

敌人越是反对,我们越是做得对!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像一把利剑,撕开西方的产业封锁。

这不是偶然,而是布局三十年的必然,是几代人接力,撕开西方产业封锁的新长征。

1992 年,钱学森先生写信给副总理邹家华,提议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

2000 年,在奥迪工作多年的万钢,回国担任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

2009 年,财政部明确提出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国产新能源汽车开始展翅。

2015 年,李想、李斌为代表的新一代企业家开始创业,这一次国产新能源有理想、有未来。

2018 年,特斯拉工厂落地上海,引狼计划实施,复制苹果产业链本土化模式。

2022 年,中国汽车上半年出口量超 120 万台!其中新能源增速最快!

欧美有特斯拉,我们有 863 计划。

在国际形势波谲云诡的今天,秉承长期主义,坚定布局产业链升级。必将在欧美的封锁线中撕开血口。

这就是新时代的 “举国体制”。

新能源汽车已经来了,芯片还会远吗?

知乎用户 人生苦长 发表

大胆预估一下,三年内会迎来西方各国的制裁与限制。

知乎用户 几个计划 发表

反思必须反思,为什么?为什么?

知乎用户 Wang Godfrey​ 发表

激发市场活力,水到渠成

知乎用户 多啦 AV 梦 发表

技术制裁 x

封锁锂矿 ✅

知乎用户 周汉明 发表

我不信,今年上海封城这么久,不重创就不错了。

知乎用户 Dai 月人 发表

反思一下吧,都是低端没利润的

知乎用户 味道 发表

总价值排第几呢?

知乎用户 许松山 发表

追加:

很多人都不明白,车企这种资本密集型企业一般只会对非主要市场采取出口策略,因为这样才方便排产降低资金压力。

如:10 万台车本地产,甚至可以先付款后提车,若出口到付就要垫 100 多亿了。

(光一个月利息就差不多 3000 万,分给一万个工人,每人都有 3000)

所以,出口向来都不是车企的重心。

(看看我国的中外合资车厂也该明白)

而我国一向都是第三世界的主要车辆出口国,因此,你说我们 “首次成为世界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我反而更加出奇。

现在才是吗?

可能,说的是金额吧。

毕竟跑车和顶级改装车因为产量的问题,一直也是靠出口来销售的。

~~~~

海运真厉害,把汽车制造从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

什么 (๑•̌.•̑๑)ˀ̣ˀ̣只是因为欧洲能源危机所以停产了… 哦,那没事啦。

事实上,我们一直都为第三世界国家出口大量汽车吧(十几年了呢)。

当然,其他国家出口的是零部件 (¯• ㉨ •¯)

嗯,总的来说,虽然现在大家说共同富裕不代表同等富裕,但真的、有些人也太过富裕啦~(都不要求你们做点什么啦,可总不能你们忽悠完我们支持你们的国货、转过头来你们又把钱拿去支持外国货吧!!)

知乎用户 对世界很失望 发表

汽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因为种种原因,它最终的导向是本地生产。所以汽车出口第一,其实不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名头。

拿日本来讲吧,长年的出口第一,其实产量不过 800 万辆,出口是 400 万辆。

而中国产量 2600 万辆,销量也是这么多。

前面说了汽车的导向是本地生产,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出口占产量的一半呢?

答案在美国,美国一年销量 1500 万辆,产量不过 1000 万辆。

所以,日本可谓是美国一手养大的啊。

知乎用户 吃不到苹果的山羊 发表

逆全球化只会越来越流行,市场越来越割裂。照这么个趋势发展下去,过程大概率会是,美欧势力直接在市场层面进行封闭切割,而不是像现在主要是进行技术封锁。撕裂的全球市场是必然趋势,就看谁划的圈子更大了。

总之,不要去想当然,认为在 “汽车” 的全产业链上,我国不但不会被技术卡脖子,而且已经占据了优势地位,全球扩张就高枕无忧了。

产业链确实没啥限制了,但最后总会落实到 “市场” 上。帝国就算在技术上失去了控制,对全球市场的控制,依然是现实和现时的。你不去踹一脚,这种控制是不会自动消失的,而是一定会被使用出来,直到你真的证明你有能力,可以站在利益和力量的立场上,彻底瘫痪这种控制为止。

我国和欧美,在过去能合作,在今天和未来,也只能是竞争,背后的根本逻辑,其实就是在 “微笑曲线” 上的左中右三段(技术和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和品牌营销)上的争夺。中间段的生产制造,能撑起一个人均一万多的经济体,基本上就是上限了。若想继续提升,一定需要往微笑曲线的两端扩张。但这两端,确实就是帝国的核心领域,几乎不存在共赢的空间。

这类话题下,你们有任何观点,有任何在方法论或政策节奏上的建议或坚持,我都无所谓。只要大家都明白这一点就好:

今日的欧美,是绝不会在未经过激烈斗争并被证明得不偿失的情况下,就能理性现实而审慎和平地让出既得利益和全球控制的。即,今日的中国,每进一步,都是斗争

知乎用户 来来往往 414​ 发表

合资多少,特斯拉多少,利润多少?

知乎用户 斯文土匪 发表

亚洲第三个成为出口第一大国的水平而已

甚至还不是

日本和韩国已经先后在燃油车时代取得了这样成绩

甚至日本车做的更好

印度因为捷豹和路虎,

实际上出口业绩也可以

所以中国这个亚洲第三个出口汽车的成绩

并不那么令人意外和振奋

啥时候红旗一类的高档车出口

和奔驰、宝马、奥迪掰掰手腕,那才是令人期待的

高附加值奢侈品市场

中国需要文化渗透加上品牌营造了

从现在开始还不算晚

知乎用户 lingofstyle 发表

因为有特斯拉加持,所以中国汽车出口猛增。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准备战斗

海军还要更多下饺子

空军还要更多造飞机

核武库要扩充至上万枚

不是危言耸听

汽车工业已经是德日等几个西方列强国家最后的支柱产业了

家用电器,电子通信,数字产业这些欧洲基本全军覆没

昨天我们的 c919 也拿到了国内的适航证,前几天还把波音几百架飞机订单给废了

各行各业中国都在齐头并进,也就美国依仗霸权耍无赖能抵抗一下

他们不会甘心中国崛起的,这方面美国和他的狗腿子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加上欧洲日本一直被美国牢牢控制,我们也是他们指名道姓的目标

未来十年开战的可能性几乎就是必然的

知乎用户 倬彼昊天 发表

我家所在的一座四线城市,在我看来第三出乎我意料的产业就是这几年出现的汽车产业园。

之前在飞机上遇到过一个在家那边汽车零件加工厂工作的外地人,从珠三角调到我家那边一个四线小城市工作。看他的年龄和他的收入,已经很可以了。

还有坐出租车的时候,司机师傅也是讲他之前给汽车零件加工厂的老板当专职司机。听他说的收入,我觉得还凑合,他觉得有点太低了。说是日本汽车厂在国内投产的重点项目,各国的派系都在提前争权夺利。

之前相亲遇到的一位女士,也是讲在汽车产业园那里国资话语权比较大的合资企业财会部门工作。在我看来,她的收入比在民企工作高不少,看起来也比较轻松。

然后我家附近的村里,也冒出来一些数控机床加工汽车零件的工厂。一个月也有四五千的收入,这种骑一辆电动自行车十分钟路程的工作,也是能找到人的。

而且这些人的说法,那些汽车行业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俩班倒。


第二出乎我意料的是房地产行业,一个四线城市噌噌噌房价一万二起步,划个片区说是学区房就要两万。

第一出乎我意料的是和平民百姓因为阶级隔离产生生殖隔离的那些人,他们日子过得真滋润啊。这座城市有港口,突然就被汽车产业给看上了,给这座小城市续上命了,不至于变成下一个鹤岗。汽车产业看上这座小城市,和那些人没什么关系,但是好处的最大头是他们的。

知乎用户 朋友一生一起走 发表

均价都是 1 万美元左右,就是靠卖老头乐刷销量而已,利润肯定非常低。均价高的国家应该都是靠特斯拉抬上去的,把特斯拉的出口也算进来,统计局可以说很聪明了。不过连中国人自己都不买中国车,还想忽悠外国人买确实有难度,

另外中国的汽车也做不了高端,如果高端的中国车在国外也卖很好了,那美国的制裁肯定就来了,然后全都在用英伟达芯片的一水国产公司到时候肯定集体傻眼,华为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到时候国产车马上产业降级。

知乎用户 佩升前研 发表

小编认为,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内大部分的车企供应链受到冲击,生产被迫中止,因此会对部分供应链商品的需求激增。

而我国疫情防控措施较好,物流及供应链得到了较好保障,同时动态复工复产也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国内车企在重压下,依然不断成长,出口量激增,一跃成为世界汽车出口第一大国,可以说,一方面是疫情的客观背景带来的新机遇,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内车企自身硬实力的不断提升带来的机会。

而且近年来,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中国车企在这一领域不断突破,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不断加强。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将让世界刮目相看。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大举出海抢夺国际市场指日可待。

此外,国内车企的发展,并不能从单面的数据去下定义,还是需要依靠长期稳定的数据作为支撑,更让人信服!

同时,在因素多变的当下,不管任何行业,都需要利用数据工具去做好应对不同环境的准备,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方为长久之计。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对,中国少进一点雷克萨斯,日本就少出口一点,中国就超过日本成出口第一了。■

目前出口的在【品牌】方面是薄弱的。也主要是往发展中国家出口旧能源车。并不是以为的往发达国家新能源车大量增加导致的增加。

不过这就说明中国汽车的出口还有更大的潜力。

但是出口只是一部分。而汽车市场的版图是这一的:

连中国自己斗依旧在被别人占据,海外也并没有一块中国车的领地,而欧日有很多。任重道远吧。

至少大众不要再是中国第一吧。然后丰田本田日产不要再是前三前五吧。

出口并不是汽车主要指标啊。

销量才是。品牌力才是。车海战术不会久的。

知乎用户 猋猋​ 发表

关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能否取代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看法

如同俺在这篇文章里说的,汽车的大量出口,意味着中国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

这个过程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就像韩国当年现代汽车出口一样,也会经历一个从中低端汽车到中端甚至高端的过程。

最需要注意的,不是扩张有多快,而是不要重蹈中国摩托车出口,因为质量差最后没有完成产业升级,一直在低端打转的覆辙。

知乎用户 莫一林​ 发表

感觉这个图可以可以给欧洲和日本整上了。

知乎用户 莫合 - muhammat 发表

成为第一出口大国说明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进入了新的一个阶段。

中国汽车行业从引进来转变走出去,过程中世界汽车强国也从中获益,中国自主品牌逐渐强大了起来。中国从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在加上新能源,智能化大趋势下,中国汽车抓住了弯道超车,有机会引进全世界汽车产业。

汽车出口量大增也受益于新能源,智能化给与中国汽车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在全世界汽车产业中建立差异化优势。

新能源,智能化趋势已定,中国汽车已具有先发优势,有机会在全球范围扩大市场,与传统汽车集团抗衡。预计出口量会进一步增加,同时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从单纯出口模式转变多种模式并存,海外本地化发展会是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化层次更上一层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期待有一天能成为飞机出口第一大国,芯片出口第一大国。

知乎用户 开心的蜗牛 发表

衣食住行都是大产业,以前最弱的 “行” 这一块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追上来了

知乎用户 panpa chen 发表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jpg

知乎用户 再来壹瓶 发表

讲个笑话:如果法国关停世界各国的雪铁龙和标致工厂,那么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将会是法国。

知乎用户 数想记​ 发表

这是对人类犯涛天大罪,理应诛灭。汽车奢侈品占 9 层。也就是说,如果生产,生存必需,那么中国打工仔只要劳动 1 天足矣。全国的平民只要劳动 1 个月就能解决一切。然而万恶的资本家,走狗,打手,汉奸他们只有国家输了,人民穷了才是曰标,这样利于管理……

知乎用户 大陆北方网友 发表

我记得美国人当年也砸过日本车来着?反正在美华人注意着点儿

知乎用户 阿龙 发表

据说国外疫情没啥影响,经济反而发展的特别好

你国的数据一定是假的,啥?跟外国数据一致?那可能是信息茧房全是假的

知乎用户 马拉宁宁​ 发表

9 月 9 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最新的产销数据,中国汽车八月出口首破 30 万大关,达到了 30.8 万辆,同比增长 65%。今年一到八月累计出口量达到了 181.7 万辆,同比增长 52.8%,已经是我国 2021 年全年出口量 201.5 万辆的九成。

按此计算,全国出口量将在 300 万辆左右,超过德国的 230 万辆,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有望挑战第一名日本去年 380 度。万辆的出口量,在 2009 年,中国汽车全年产销量首次超越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世界将汽车卖到中国,到 2021 年已经连续 13 年位居全球第一了。2022 年中国要将汽车卖到世界去,成为世界汽车出口冠军。电动化和智能化是中国汽车出线的时代红利,超过十年时间以及超过两万亿的投入,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七年全球销量第一。

全国销售的新能源汽车有一半是在中国,由此孵化的是两家。市值超万亿的新能源企业,雄霸动力电池供应市场的宁德时代新能源整车领域霸主比亚迪,前者把电池工厂开到了欧洲,后者已经让电动大巴遍布了欧美日韩,市场标杆作用是明显的,新能源车企出海脚步从未停下。

2022 年 9 月,未来首款电动轿车 ET7 计划将在德国发售,哪吒把目光瞄准了东南亚市场,首家海外直营店在泰国开业,并交付右舵版的哪吒 V 车型。新能源出口的最大贡献来自于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上半年出口 9.7 万辆,占到出口新能源车的近四成。

今年一到六月份,出口最多的三家车企则分别是上汽、奇瑞和长安,出口量分别达到了 38.1 万辆、14.8 万辆和 10.17 万辆。中国造这个时代终于要开始了,不仅靠新能源车,传统燃油车型也是不遑多让。

但是成绩之下要清醒,我们要看到汽车出口业务还有着不可忽视的短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分别是智利,墨西哥和沙特阿拉伯,排在后面的虽然也有比利时,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但是在德国,美国和日本这些主战场,我们还有着极大的空间需要进行拓展。而且在已有市场的车均单价并不高,品牌溢价能力不足。

另外,要理性区分产品力和时代红利,全球供应链停摆带给了中国车企们难得的发展机会,在一些关键技术,关键部件领域,中国汽车还需要不断的突破,形成更加坚实的配套闭环和技术壁垒。

20 年前,中国汽车全年的出口量还只有 2 万辆,2021 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了 201.5 万辆的新高,2022 年,中国汽车上半年即完成了上亿年的九成出口量。坐二望一,挑战全球的出口冠军。新时代已经开始,历史开始重写。

知乎用户 进口 dog 发表

厉害

知乎用户 研究投资的丁克族 发表

好事儿啊,汽车产业链的崛起,能够带起一大波人。助力祖国繁荣昌盛。

现在的国家真是越来越厉害了,手机,家电,汽车这些大牌慢慢也起来了…

知乎用户 Tony 发表

只要中美联手,就能把其他国家的饭全部吃完,电动车就是例子,在这个顺势推一波的过程中,中国产能巨大,更具备优势

知乎用户 勤俭智仁勇 发表

成绩值得肯定,但不要高兴太早,我们仍然任重道远。另外,只是一个月超过日本,不是全年,不是一直,这问题没水平。

知乎用户 东东的冬​ 发表

1998 年国产品牌的汽车还是 “四个轮子加沙发” 的概念

24 年过去了,中国汽车出口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真是弹指一挥间,谈笑凯歌还。

知乎用户 000000 发表

不出意外的话,是把国外在中国建厂的品牌都算进来了吧?

不然的话,全球最大最知名的汽车厂怎么地也得有吉利一个啊?

ƪ(˘⌣˘)ʃ优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要炒作,猥琐发育

知乎用户 欧阳 发表

这是个好现象。

虽然出口里很大一部分是特斯拉和一些合资品牌,但整个产业链的转移一旦完成,数以万计的供应商完成替代,无论是大众还是特斯拉就都没有选择了。

产业链完成转移后,就能培养出更多的国产优质品牌,从而为我国分得更多市场份额和利润。

智能设备和手机的产业链就是这样被我们吃掉的。

不过就算是汽车,对中国产业升级的体量而言,也只是一块肥肉,没法让我们吃饱。

下一个是芯片?还是医药?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中国在发达国家里朋友这么少了吧?

ps:中国的工业人口没有恐怕多余的了,所以一些工资低,利润少的产业会招不到足够的工人从而向东南亚转移,可以想象有些人又要高潮了。麻烦的是怎么让美国也相信,让美国人资助中国资本在东南亚投资,岂不美哉?

知乎用户 面朝大海 发表

说明我国的经济稳步增长,是站得住脚的,其次就是传统的汽车工业现在发展到现在其实已经到头了。现在各大车企都在想别的出路,比如新能源等等

知乎用户 绚辻词 发表

因为人口还 TM 世界第一呢!

知乎用户 独立思考​ 发表

面包车嗯造,实际利润有德日十分之一吗

知乎用户 小老佘 发表

有吗?数据拿出来

知乎用户 从未成材 发表

在混淆视听吧。都叫 “汽车”,卡车和家用车一样么?道路用车和农用车一样么?公路用车与矿场用车一样么?简陋的代步车与标准规范车一样么?公交乘用车与私家车一样么?

没有品牌区隔且营销,卖出的就很难称作 “汽车”,真情点儿用词,也不过是粗阔的机械集成。中国的机械制造早就是出口第一大国,汽车是拖后腿儿的懒驴,以一汽为典范。

再多的看法嘛,终于又可以编造个新口实了,骗投资、骗补贴、骗感情、骗情怀的了。

知乎用户 肖风 发表

合资+特斯拉占大头吧,中国车企拿些微薄利润罢了

中国有那么多手机品牌,出口也很多,但国产品牌的利润才占 12%,苹果一个就独占 75%

世界年利润前十汽车企业,有来自德国,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哪一家上榜了

知乎用户 鲁迅本迅 发表

我们普通人是看不到的

知乎用户 随便看看 发表

等着被制裁呗。

知乎用户 拭目以待 发表

咱们又赢了?

知乎用户 思农 发表

这是值得称赞的一件事情。

知乎用户 张维卿 发表

迟早的事。

国内车企都卷成啥了,不去卷一下外国友商可惜了。

中国走的还是日企韩企出海的老路,性价比当先。

现在经济下行,油价高涨,这国外友商哪里挡得住啊。

中国车除了牌子陌生一点,别的没啥不一样。价格便宜配置高,样子漂亮质量好,想卖不好都难。

这年头在国内买合资车是需要一点勇气的,配置要啥没有,质量不咋地还疯狂简配,召回也区别对待,各种霸王条款坑人。真的是光知道挣钱了,把人都得罪光了。

现在也要让国外老百姓尝尝甜头,原来汽车还可以这么玩的。

知乎用户 复合装甲​ 发表

这意味着汽车产业成为了低科技低技术低门槛的产业。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中国很强大,为什么造不出超级跑车?

知乎用户 李梦晨​​ 发表 一个编辑朋友遇到过这么一则留言: “请找李书福吹吹风,让他们考虑在领克旗下搞个敞篷小跑,比如叫领克 001,国内绝对是蓝海,别老是光想造走量车,更何况这种车在国内未必不能走点小量。造车还是要有点情怀,走量车只能引 …

特斯拉把技术带到中国了吗?

知乎用户 陌上秋 发表 不知道。 但网上天天营销号发的什么 6000 底薪,全年发十三个月,包吃住什么全是假的。 那段时间很多人特别亢奋,大夸特斯拉人类之光。 评论区一波接一波的吼着别让拜登打工资牌 我也不知道这和拜登又有什么关系。 …

2022 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 120 万辆,究竟意味着什么?

知乎用户 大熊喵​ 发表 虚假的抗日:击沉海自,消灭空自,打垮陆自,登陆东京,把日本军队全部干死,把日本本土打成渣 真正的抗日:击沉松下,消灭索尼,打垮两田,产业升级,把日本产业全部卷死,把日元汇率打成渣 知乎用户 阿福说车​ 发表 利益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