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GDP 被高估还是低估了?

by , at 04 August 2020, tags : 低估 统计局 高估 增长率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谢谢

@南区熊猫

等各位的邀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且非常复杂。俗话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但就这题来说,三、五千字的篇幅,也就只能窥上一斑了。

中国在 80 年代前的 GDP 增长率被低估,而在 80 年代后一些时期的 GDP 增长率有所高估

这算是对中国真实的经济规模真的如伍晓鹰所说被夸大了吗?问题的一个回答。正如伍晓鹰所说,中国 GDP 增长率曾经一度高估了不少。这是由于间隔很长的不变价计算产出的算法导致的。所谓不变价算法是这样的:在 1980 年,中国共消费了 10 只苹果和 10 只橙子,其中苹果和橙子都是 5 元 1 只,那么中国在 1980 年的 GDP 就是 100 元。在 1990 年,中国消费了 20 只苹果和 50 只橙子,为了去除苹果和橙子在这十年内的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直接使用 1980 年价格当作不变价(都是 5 元),算出 1990 年的不变价 GDP(已经去除通货膨胀影响)为 350 元。

但这种算法是有问题的。假如价格仍然相同,苹果的消费为何会比橙子少那么多呢?在很多情况下,这是因为前者的价格上升快于后者导致的——由于橙子相对苹果变便宜了,因此人们选择购买了更多的橙子。尤其是 80 年到 90 年相差十年,这样的替代效应可能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而不变价计算 GDP 的方法,实际上忽视了这种人们为了避免购买高价商品而使用低价商品替代的行为。也就是说,去除通货膨胀后,中国在 1990 年的 GDP 并没有真正达到 1980 年的 3.5 倍,人们之所以能购买十年前 3.5 倍多的商品,有一部分原因是人们自动用便宜的橙子替换了昂贵的苹果。

不变价算法对未来来说是高估,对过去来说,则是低估。伍晓鹰的研究发现,中国的不变价算法与两次不变价之间的较长间隔(十年换一次不变价的情况下,由于商品的替代效应更大,估计偏差更大),加剧了这种 GDP 增长率的估计错误。如下表最后三列:

可以发现,按照伍的计算,中国在 80 年代之前的增长率被低估了,而在 80 年代后的 GDP 增长率被高估了。这种高估在本世纪头 8 年中,由于价格指数计算方式的调整趋于合理而减少,但在四万亿之后的五年内,由于大量投资价格指数的估计错误,又有所高估。

伍晓鹰的这个发现,学界还是比较认可的,许多研究也引用他的文章来调整中国的增长率。直观表示如下:

GDP 增长率体现的是一个相对水平。上图中 1990 年被设为 100,红线是统计局的数字,蓝线是根据这些价格指数重新调整的数字。可以看到由于 GDP 增长率被高估了,因此相对来说 1952 年的产出水平相对 1990 年没有那么低,2003 年的产出相对 1990 年也没有那么高。

中国曾经大幅度低估 GDP

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人民币汇率悄悄地进行了大幅度贬值。这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对外出口,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增加外汇储备。90 年代起,贬值加速了。1994 年,在前朱总理的推动下,中国的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实行并轨,并且一次性将人民币官方汇率贬值至 8.7 比 1。从下图可以看到,从 1978 年到 1994 年,人民币贬值超过了 72%,其中 90 年代初贬值的幅度超过 40%。

汇率贬值,带来了出口的价格优势,拉开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序幕。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好处:美元计价的 GDP 更低了。

追求更低的 GDP,就像是争取评上国家级贫困县,面子上过不去,却能在各种国际协定中取得更优惠的条款,比如世界银行的贷款。按照世界银行的规定,以 1994 年为例,人均 GDP 少于 725 美元的,被划分为低收入国家;726 到 2895 美元之间,是中低收入国家;2896 到 8955 美元,就成了中高收入国家。其中,只有低收入国家才能获得利率更低、条件更宽松、还款时间更长的「软贷款」。当收入提高,达到中低收入国家时,就只能使用附加条件较为苛刻,利率更高的「硬贷款」了。

1993 年时,中国的人均 GDP 为 365 美元,妥妥的低收入国家,心安理得地享用了世界银行超过 30 亿美元的「软贷款」。可别小看这 30 亿美元,要知道当年中国的所有财政收入加起来也只不过 540 亿美元而已,这些低利率无条件的贷款,几乎相当于当年的财政收入平白增加了 6%。

但世界银行觉出不对来了,他仔细一瞅中国的美元计价人均 GDP,问题来了——(1990-1)年,中国的人均 GDP 就已经达到了 306 美元,之后过了整整四年的增长,1993 年才到 365 美元,平均每年增速 4.5%——这当然是因为快速贬值导致的。最过分的是 1992 年到 1993 年,人均 GDP 从 359 美元增加到 365 美元,了不起地增加了 6 美元。

世界银行只感到心塞,塞极了。说好的快速增长呢?每年增加 6 美元,是不是要再吃 50 年低息贷款?明明是一个天天鼓吹自己增长快的国家,到了借钱时就装穷到这个地步。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他们来了。他们来到中国,参观统计局,了解各种统计手段,了解各种物价指数,在 1994 年出炉了一份报告《中国的人均 GNP》

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农民吃掉自己种的粮食,是一个生产消费的过程,需要计算 GDP,但是中国在估计这部分粮食的产值时用了非常低的粮食统一收购价格,要按照市场价重估,上调 20%。

2,企业向自己的职工提供了幼儿园、住房、医疗等服务,这些服务价格极低甚至是免费的,但是按照 SNA1993 规则,这些福利不能计为成本,需要按照市场价格计算 GDP。

3,根据卫星观测,中国的耕地被低估了,因此粮食产值和蔬菜产值分别需要上调 10% 和 30%。

4,乡镇企业统计覆盖不全,且偷税漏税很严重,产值被低估了,上调 10% 到 15%

5,农村服务统计基本上没有包括临时进城人员从事的服务活动,例如大量的个体维修店的修理人员、小贩、餐馆老板、理发师和家庭佣人等等。农村服务产出调高 50%-60%。

6,自己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实际上付出了一部分机会成本,这个机会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给别人能获得的租金,这个租金需要计算 GDP。中国没有租金数据来源,只能用住房原值折旧来代替自有住房服务。但问题是,住房原值和折旧率都很低,而且中国对住房的调查覆盖不全,漏掉了大量农村住房。这么鼓捣一下,住房服务产值上调 40%。

7,对所有工业部门使用了新的价格计算,上调上调统统上调。

零零总总加起来,1992 年的中国 GDP 需要上调 34.3% 才能达到世行的标准。之后的年份,也要往上调整,幅度看当年统计情况。不仅如此,世行还请了一群学者来计算中国的购买力平价美元 GDP,换句话说,管你人民币贬值多少,我们完全不 care,直接用货币的购买力来度量 GDP。

购买力平价的测算把中国的人均 GDP 瞬间上调 5 倍以上。客气点的,说中国 90 年的购买力平价美元 GDP 是 1000 到 1200 美元;夸张点的,说有 2700 美元,已经超过了当年中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世界银行此举似乎是在显示,以为只有你能装穷?我可以帮你装富!标准一变,就让你从低收入国家跃入中高收入国家,想要软贷款?硬贷款都不给!中国只能接受了上调 GDP 的决定。

于是,**1992 年的 359 美元的人均 GDP,到了世界银行那里就变成了 470 美元。中国一下子就在统计上向中低收入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到了 1996 年时,中国国家统计局报告的人均 GDP 是 660 美元,但世界银行这儿已经用 750 美元来计算了。而当年低收入国家分类的上限,是 785 美元。

1998 年初,中国刚刚算出自己在 1997 年的人均 GDP,是 717 美元,这仍然属于低收入国家区间。中国把这个数字颤颤巍巍地交给世界银行。可世界银行一点面子也没给,他面无表情地将 717 美元修改成 860 美元——中国在一个莫名其妙的调整下,就这么升级成了中低收入国家。低息贷款,眼看着就要说拜拜了。一系列针对低收入国家的国际援助,随着世界银行的分类升级,也行将停止;同时,各种国际组织的会费也随之水涨船高。而这一年,又是让整个亚洲受伤深重的亚洲金融危机。

虽说 20% 到 30% 左右的上调对中国来说也只不过是提前两三年的升级而已,但接下来还有中低收入国家相对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各种优惠呢?就是中高收入国家,在变成高收入国家之前也有点优惠呢!每次都提前两三年,实在太憋屈了。中国必须做出反应,他要向世界证明:我们不富,我们很穷,低息贷款要,会费不要!

于是,1998 年 1 月下旬,由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世界银行,向世行正式提出了取消对中国官方 GDP 数据进行调整的要求,并阐明了相应的理由。包括以下内容:

1,国家的粮食收购价格已经高于而不是低于市场价格,因此,世行关于中国统计体系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估价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的判断,已经不符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再将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价值调高 20%,势必导致 GDP 数据的高估。

2,中国进行的一系列企业制度改革,正在推动企业的福利性服务逐步走向市场化,企业从事福利性服务人员的比例正在逐步下降。因此,至少对于中国目前的企业情况来说,世行假定企业有 10% 的劳动力从事福利性服务的比例太高了,相应地对 GDP 的调整比例也就不合适了。

3,虽然中国耕地数据低于卫星数据,但卫星测量出的耕地包括许多不能被正常耕种的坡地、轮休地、河滩地、沟渠等。并且农村住户调查还编制农村住户农业生产情况表和农村住户粮食收支平衡表,能够对粮食产量统计起到校对作用。因此,中国的粮食产出数据与实际情况应当是比较吻合的,世行将其调高 10%,必将导致 GDP 数据的高估。

4,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结果表明:1995 年农村工业总产值数据高估了 18000 亿元,占全部农村工业总产值的 40%。这与世界银行的判断恰好相反,农村工业产出应当向下调整,而不应当向上调整,世行的调整进一步加大了这部分工业产出的水分,从而导致 GDP 数据的高估。

5,第三产业普查对包括农村服务业在内的全部服务行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同时,根据普查资料对 GDP 历史数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将 1992 年 GDP 上调了 9.3%,高于世界银行的上调幅度(8%)。 因此世行对中国农村服务业统计的判断和数据调整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6,市场机制在中国价格形成中已经起了主导作用。即使那些偏离市场价格的服务业也正在迅速向市场价格过渡。例如,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服务将市场化,福利性住房服务不久将不复存在。在中国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规模和价格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世行仍然依据 1987 年投入产出表对各行业进行价格方面的调整,也势必导致对我国 GDP 数据的高估。

世行一听,哟,有道理呀。1999 年 3 月,世行专家再次组团来到中国,全面考察了中国的 GDP 核算和相关的统计工作以及价格体制等方面的情况,就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取消对中国官方 GDP 数据进行调整的理由进行核实。考察结束后,世行代表团接受了中方的建议。
代表团认为,中国具有高标准统计体系,世行对中国官方 GDP 数据进行调整的基础已不复存在。代表团表示,世行将根据正常做法,在其出版物上公布中国人均 GNP 时直接利用中国官方数据进行计算,不再进行调整;同时,利用中国官方数据修订世行以前年度的中国人均 GNP 数据; 世行今后每年在公布中国人均 GNP 之前,均将与中国政府进行充分磋商。双方就此签署了备忘录。

事情的结果还算完美,虽然中国在 1998 年就已被划出低收入国家类别,但软贷款并没有直接停止,而是又延续了一年。随着世行不再上调中国 GDP,中国在 1999 年又被划回了低收入国家,贷款也顺理成章地再延续了一年。当然,1 年之后也就是 2000 年,中国也在没有上调的情况下,堂堂正正迈入了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软贷款也完全结束了。

按照 SNA 定义,中国当前的 GDP 仍有低估,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 GDP 数字相对准确

经此一役,中国的 GDP 核算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至少在发展中国中属于领先的了。因此,现在如果说我们的 GDP 有大幅度的低估或者高估,已经不太现实了。当然,问题仍然存在,但不会太大。例如:

1,非正规部门和未观察部门的产出。这两者包括许多内容,路边摆摊的小贩、学校老师违反规定的私下补课、黑车司机、偷税漏税的小企业…… 这些没有被统计到的经济活动,会造成 GDP 被低估。但非正规部门经济造成的 GDP 低估在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大问题。发达一点的国家比如美国,非正规部门和未观察的经济大概占总产出的 5% 到 10%;德国英国有 10% 到 18% 属于未观测到的经济活动;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等有 20% 到 30%;印度大概有 46%;到了非洲,就有 50% 到 60% 了。因此,即使大家都把这部分经济加回来,也很难说中国 GDP 的相对排序会怎样,可能其他国家需要上调得更多呢。

2,由于缺少租金数据,自有住房服务(自己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仍然是按照原值折旧法计入住房服务。这会有低估,但把这部分加回来,对总 GDP 的影响也不会很大。根据 CFPS 的一个估计,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将自有住房的租金计入,2012 年 GDP 会上调 9618 亿元,不到当年 GDP 的 2%。

3,消费被低估。第一种情况是消费被计入成本。例如一个人买了东西,去公司报账后,假如公司将这笔钱计为长期投资(假如买了一辆车),那么对 GDP 不会有影响;但如果计为成本,那么这个消费就成了中间投入品,此时 GDP 就会被低估。第二种情况是入户调查数据低估收入和消费。入户调查时,填表人由于记忆等原因,几乎肯定会漏填一部分自己的消费;当消费特别高时,一些人可能会有意识地少填写一些。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 GDP 被低估。

这里,需要再次明确 GDP 比较的基准:判断一个国家的 GDP 是低估还是高估,不是跟 SNA2008 标准相比,而是与其他发达或者发展中国家相比。如果按照 SNA2008 标准,所有国家的 GDP 都被低估了 10%,那么一个被低估 5% 的国家其实反而算是被高估的。

不管是漏报非观察部门,还是低估消费的两种情形,这些问题在其他国家一样存在,在搞清楚平均的统计质量时,我们不能据此轻易地说中国被低估了,因为其他国家可能统计质量更差,低估得更多。用实物指标来反推 GDP,则更加不能当作判断 GDP 是否低估的标准。假如你使用一个实物指标来说明 GDP 被低估了,其他人很有可能可以拿出十个实物指标来说明 GDP 被高估了,没意义。因此,我不同意这个答案用 SNA 标准来下低估与否的判断,以及使用实物指标来反推 GDP 高低的许多说法。

综上,我的判断是,当前的 GDP 应该是大致准确的,即使在消费、自有住房、服务业等方面有所低估,但相比其他国家来说,也不会显得严重太多。退一万步,如果中国真的像 90 年代初那样比起其他国家来更显著地低估了 GDP,那么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等可能会先跳出来,其他国际组织,比如联合国啊 FIFA 什么的说不定也会来放冷枪,起哄什么的。

为了少给一点优惠,多收几块钱会费,这些组织要把中国生拉硬拽进发达国家的行列,可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

* 本文对世界银行报告的解读参考了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的论文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 GDP 数据的调整和重新认可、以及其他论文 erj.cn 的页面erj.cn 的页面erj.cn 的页面ilo.org 的页面conference-board.org 的页面urban.org 的页面

知乎用户 MUMA 发表

题主的问题其实可以细分成 4 个小问题:1、统计局是如何产生 GDP 之类的经济数据的?2、在产生经济数据的过程中,是否有让数据产生失真的系统性漏洞?3、如果有漏洞,统计局得出的经济数据还准不准?4、如果不准,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

大部分答案只聚焦于问题 4,而对于前三个问题关注不多。答主我作为地方基层工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自认为和地方统计部门有相当的撕 X 经验——工信、商务、住建、农业等地方经济部门和统计局在经济统计数据工作上相互配合与相互撕 X 都是常态——就从政府内部经济部门实务操作的角度,回答一下前三个问题。

回答的内容很长,大致分为五个部分:1、地方的经济统计数据是如何产生的;2、在产生数据的过程中会让数据失真的几个主要的漏洞;3、在产生数据的过程中,各方(包括政府与企业、国家和地方、各地区之间、同一地区的经济部门与统计部门之间)相互的立场和态度;4、各部门为了按照本部门的意愿来修正数据,会如何撕 X;5、怎样理解经济数据的准与不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回答中的所有内容,包括引用的非公开事例、工作中采用的方法、流程等,答主仅保证其符合逻辑,并不代表着其是真实存在的事实。实际上,由于各方通常对统计出来的经济数据都不满意,在日常撕 X 的过程中,每方都必须找出符合逻辑的解释来说明本方主张的数据更真实,同时,因为暴露本方数据采集方式的细节,会让对方在下次撕逼时,通过分析本方的数据采集过程做出针对性的反制部署,故各方在解释本方主张时,不免对实际的过程采取虚虚实实的隐瞒、误导甚至欺诈。因此答主在本文中回答的内容,有些是事实;有些是答主认为是事实但其实只是别人告诉答主的符合逻辑的解释;有些是答主知道不是事实但告诉别人的合理的解释;有一些是答主为了说明某些可能存在的做数据的思路而捏造的故事;还有一些是答主不知道是否是事实,也不认可别人的看似合理的解释的答主自己的猜测。

——正文部分——

一、地方的经济统计数据如何产生

关于这个问题,答主接触到的绝大部分民众以及不少地方统计局的同事都认为是统计出来的,但答主在和地方统计局深入接触的过程中,更倾向于这些数据是用精确计算和粗略估算两部分数据合成的。支持这个判断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在地方,除了有归属于地方政府的统计局之外(属于地方政府的组成部门),还有国家统计局驻地方的调查队(属于国家统计局的垂直管理部门)。相关介绍见

不同于 XX 巡视组这类的临时抽调到地方的队伍,国统局地方调查总队是一个常设机构。而海关等在地方的国家垂直管理机构,其履行的往往是当地政府不具有的职能。那么,调查总队作为一个国家垂直管理机构,为什么还要在地方政府有统计局的情况下存在呢?据答主观察,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地方政府的统计局侧重于收集统计数据、调查总队的工作侧重于建立数学模型、设计、确定统计参数用于测算统计数据。最终得出的地区经济数据,应是调查总队将地方统计局的收集到的数据代入其建立的数学模型当中,计算出一部分相对准确的数字,同时再根据可信数据来源,对没有被地方统计局统计到的那部分经济活动进行估算,得出一个相对不准确的数字,两者相加后得出对应的经济数字。

怎么理解这一点呢?首先我们知道,一个百万级人口的城市,其县市级统计人员合计通常就一百多号人,而同等规模的税务部门,包括县市设立的税务局、税务代征中心等,通常会有上千人。在人员数量差一个数量级的前提下,我国的税务征收仍然有很大区域不能覆盖,地方统计局负责如此多方面的数据,也就不可能做到各方面完全纳入统计了。实际上,地方统计局采用的方式是抓大放小,只要求各行业上规模的企业报送企业自身的经济数据。

以工业企业为例,年产值 2000 万以上的,被称为上规模企业,根据某些联动协议,税务部门根据企业的税务申报中监测到企业年产值首次达到 2000 万标准之后,会将企业的名单给地方统计局。地方统计局会请求地方工信部门找对应的企业对接,告知其有依法配合国家经济数据统计的义务,要求其向地方统计局申报成为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并每月按时向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库填报本企业的营业数据(内容大致和企业填报的纳税报表相同),这个过程,被称之为 “上规入统”。

看到这里,可能有知友会问了,既然企业上报的数据和上报给税务的差不多,为什么还要走这么麻烦的程序而不是直接用税务的数据呢?首先,税务报表是三个月报一次,时效性很差。其次,税务局在对企业的税务数据有保密义务,在法律上并不能直接将企业的税务报表提供给统计局。最重要的是,统计局往往不太认可税务报表的准确性,对于规模比较大的企业,统计局往往会比对数据库中其他来源的佐证数据,但总的来说,地方统计局获得的数据,只有一部分可以称之为统计数据,另外相当的一部分数据,得依靠估算。

原来,答主也认为部分经济数据是依靠统计出来的,但后来某次和统计部门撕 X,发现经济数据完全不依靠统计,以下例子知友当个故事看就好,答主只是接受了统计部门的解释,并不能印证解释是否是事实。

前几年本地工信系统开经济分析会,统计通报了一个数据,本地机械加工行业的工业增加值持续负增长,进而拖累了本地工业部门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工信部门对此表示很疑惑,因为统计数据显示本地机械加工行业的产值比去年有较大增长,理论上产值增长了,增加值不应该反而出现负增长(增加值 = 产值 X 增加值率)。

[工业增加值_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aike.baidu.com/item/%25E5%25B7%25A5%25E4%25B8%259A%25E5%25A2%259E%25E5%258A%25A0%25E5%2580%25BC/115776%3Ffr%3Daladdin)

于是两部门对此数据开撕,最后统计部门给出的解释是,去年国统调查队对答主本地区机械加工行业做的抽样调查,得出的机械加工行业的增加值率为负值,所以今年使用该数值来计算本地的工业增加值时,一律会显示增加值为负,并且产值越大增加值负增长越多。那么调查队为什么会得出负数这个不合理的数值呢——传统的机械加工行业又不是互联网圈钱的企业,将产品销售价定得低于成本不是傻了么?统计给出的进一步解释是,被本地抽样调查的机械加工企业和本地的主机厂在去年初签订了明确产品定价的供货合同——这是本地机械加工企业的普遍做法,依据提前明确的订单安排全年的人员和生产进度——但悲剧的是,由于前年国家大力推行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打击 “地条钢”,使得全国范围内钢铁价格大幅上涨,最后造成本地加工企业将钢铁加工好之后供应给主机厂的协议供货价反而没有买入的钢铁价格高。企业在被抽样调查期间,实际上是赔钱来完成订单。调查队忠实的记录了这个过程,然后将负增长率定为了来年的计算参数。而来年企业和主机厂重新签订供货合同时提高了产品的供货价格,反映在统计数据上,就变成了机械加工业的产值有了明显提高(因为单价提高了),但对应的工业增加值却随着产值的提高而持续负增长。

这事后来据说撕到调查总队,但总队对此并不接招。因为当初反馈要采用这个负数,本地的统计局是无异议的(估计数据太多直接负责人没有细看到这一部分)。如果要按今年的情况重新调整机械加工的增加值率为正数,则本地主机厂的增加值率也要对应的向下调整——因为主机厂今年因零部件成本大幅上涨而主机提价不多,造成利润(可近似看成增加值)大幅下降。改了之后,机械加工行业的数字会好看,但主机厂的数字就比较难看了。最终本地政府选择了将统计局相关直接责任人以工作不力为由调整了岗位,然后灰头土脸的请求将机械行业的增加值率改成正数(经测算增加的数字小幅超过主机厂增加值率下调带来的数字损失)。

据此,答主推断,以往规上工业企业上报的企业经营数据,在国统那里并不会根据每个企业的财务报表得出的增加值来进行实时累加——每个企业因为原料进价、设备折旧等成本不尽相同,同样产值的同类企业实际上的增加值会有不小差异——而是用一个国统调查队认可的抽样调查数据来简化计算相同地区一段时间内的所有同类企业的增加值,这种简化的计算消除了相当部分企业数据作假的因素,大大减少了数据统计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消耗,但却并不能准确的反映出行业波动产生的产销倒挂, 尤其是某些条件下,所有人从直觉上都能看出其计算出来的结果并不符合当下的实际。

除了相对精确的计算部分外,大部分小微经济体的经济活动,是不直接纳入统计局的统计的,只能依靠某些基础的数据变化来进行估算。

通常的做法是统计局每隔几年在全国范围内搞一次经济大普查,由当地统计局临时聘用人力对辖区内的经济单位做一个全面登记。记录企业的数量、主要从事的业务(而不是工商执照上那十几行登记从事的行业)、从业人数等,将其作为参数输入对应的数据模型。而数据模型,大体上依据国家统计局在全国抽出的 70 个更精细调查的城市数据(如经常被引用的国统局 70 城房价数据)来建立。也就是说,除 70 城以外的城市,其不直接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下经济体的经济数据,可以认为是参照 70 城当中对应类型的城市数据模型估算出来的。其主要的参考参数有三个:人口、税收和用电量。

人口在三个主要参数中权重中最低。从逻辑上看,同样类型的城市同一个行业的 A、B 两市,行业就业人口较多的城市 A,其工业增加值要比就业人数较少的城市 B 高,这体现了劳动力数量优势的效果。

税收在三个主要参数中权重理论上应该是最高的,但在实际统计中,只能做个参考。从逻辑上看,税收高说明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生产形势更好,工业增加值更高,缴的税才更多。但由于国内在税务征收上,各地税收征管能力及征管政策差异较大,造成税收其实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用来做为判断各地经济发展高低的标准,更多时候只用来作为历史数据辅助判断。即 A 市如果税收增长了,那么可以用来说明本市的经济数据有了增长,但不能用 A 市税收比 B 市高,就做出 A 市经济比 B 市高的判断。

用电量是目前最主要的估算经济活动的参数。因为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可以不缴税,不雇人(即不给员工上社保),却无法不用电。最重要的是,我国的电力供应几乎都要通过国家的大电网调度,统计部门可以从电网那里拿到近乎实时的准确用电量,因此从逻辑上说,只要做好了每类行业用电量与产值的抽样调查模型,其他未直接纳入统计的企业的产值,完全可以通过其耗电量的高低,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估计值。

综上,基层地方的经济数据,大体上可以看成是将统计到的规模以上企业自行申报的财务数据做一个相对精确的计算后,再加上使用以耗电量为主要指标的数据模型估算的中小微企业的数据相结合得出的一个计算出来的数值。

二、在产生数据的过程中会让数据失真的几个主要的漏洞

1、对于直接申报的规模以上企业来说,如果知友相信这些企业存在偷税漏税或者合理避税行为,又或者在现实生活中帮过周边的朋友私人吃饭时拿过以企业名头开的发票,那么这些企业在统计数据库里填报的数据必然会比真实的经济数据低。这方面的例子,可以参见某著名女影星 X 爷天价逃税数亿的新闻。

2、对于财税制度比较完善,能够做到完税的大型企业来说,其申报的数据也很有可能低于真实数据。这种看似扯淡的现象,往往发生在大型企业因为业务拓展而在外地开子公司期间。这些子公司落地时,通常和当地招商部门签署了一系列财税协议。比如说有一段时间,答主本地工信部门重点监控的一家工业集团的产值和税收出现了明显下降,但当时该行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工信部门检查了该企业这一段时间的用电量、社保用工人数,发现都处于小幅上涨状态,于是去企业调研。开始企业扯了几个理由,但基础数据解释不过去,只能承认其在外地工业园区里开设了一个新的分厂,在落地的时候,为了拿到当地更好的优惠政策,和当地的招商部门商定了新厂开工后将要达到的产值和纳税额度都比较高,新厂投入生产后并不能在短期达到这一指标,于是集团将一部分老厂的合同交由新厂所在的公司签订,但产品仍由老厂供货。由于买家只在乎产品本身,并不在乎发票由新厂开还是老厂开,所以老厂相当一部分的产值和税收就转移到了新厂所在的地区。对于这种企业想尽法子占各流入地招商政策便宜情况,以及各流入地政府在招商工作中不想着如何解决就业,一心变着法子抢税收的行为,流出地所在政府也非常郁闷,甚至一度喊出了 “但求所在(在本地用工解决就业问题),不求所有(不指望拿到全部的税款)” 的口号

可能对此有知友会问,虽然流出地在统计时损失了产值,但在流入地的产值又多报了回来,总体来看统计数据不是没失真么?然而实际情况是,像这种明显下降让当地工信部门发现的事例相当少,其中窍门被企业发现后,大部分企业做这种事时都会有所控制,让数据缓慢转移,所以流出地的数据损失大多并不会被发现。但流出的这部分数据,并不必然会被流入地认可。例如流出地本身经济体量很大,流出一个亿可能并不显眼,但流入地通常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本身经济的盘子很小,突然多出一个亿,虽然有税收佐证,但相关的用电量并没有对应的提升,当地社保用工人数也没有增加,上级统计部门通常会以数据异常将这部分数据砍掉。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前几年的 “避税天堂” 霍尔果斯。由于拥有免税政策,前几年很多影视机构都在霍尔果斯注册了公司,但人员和生产链条仍保留在东部,结果东部损失了大量的税收和产值,而霍尔果斯因为当地人口、用电并没有实际增加,其当地取得的经济统计数据在上级层面并没有获得更多的认可。

3、某些有地方政府背景的规上企业,出于绩效考核的压力,将经济数据尽可能高的进行填报。但这样做并不是无代价的,因为要想让统计局认可这些数字,还得需要税收来证明。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分税制度,地方政府背景的企业多交的税,并不能完全再转回地方政府的口袋中,相当一部分要被分给国家和上级政府。这种 “吹牛皮要上税” 的整数字的方法,虽然也有部分地方在用,但绝大部分地方都觉得这样做很傻。真有这笔钱,与其用来上税拿一个虚的数字,不如用来作为发地方债的杠杆,撬动地方基础建设投资来得实在。

4、利用耗电量统计中的漏洞提升经济数据的常规方式。之前我们知道,对于大量未纳入统计的小微经济体的活动,国统局大致是利用从国家电网获得的耗电量数据代入相关模型进行计算的。在这个计算模型中,不同的行业在相同耗电量时的产值并不相同,比如说电解铝这些高耗电行业,电能消耗很大但产值却比较低。相反,精密设备加工行业不怎么耗电,产值却很高。正反利用这个规则,就能获得更好看的经济数据。例如尽量引进使用大量电解、空调、电动汽车等高耗电的的企业,增大城市耗电量,同时将更多的经济体在经济普查中划归到低耗电高产出的行业当中去。

这方面可能的例子之一,就是中国各地方政府大多对夜间照明有这超乎寻常的热情。道路两边的路灯安装得又密又亮,不但如此,热衷于搞大量的城市景观灯,城市大小地标都喜欢上个夜间灯光效果,近年来更是大力推进小街小巷亮化工程,感觉各地一到夜晚就比着法子想把电用出去。

对比某美剧街道的实景,男主在美国首都的家门口有人行道也有车道,在国内妥妥属于城市二级道路范畴,路上却只有很稀疏的低杆路灯,后来男主家门口被人丢砖,保镖竟然因为环境太暗没有看清凶手。反观国内此等级的城市道路,几乎可以做到树下无阴影, 我们当然不能说推高耗电量是安装这么多的灯唯一原因,但在计算当地产值时,更多的耗电量确实能争取到更高的经济统计数据。

5、利用耗电量统计中的漏洞提升经济数据的非常规方式。某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水电丰富,且山洞众多,天生适合建设数据运行机房。西部招商部门去东部对大互联网企业说,你把你的业务拆成两个子公司,研发、市场运营等消耗大量人力的业务放在东部的开发公司,负责线上服务器维护的公司设在西部。公司的收入计入西部几个人的机房维护公司,然后维护公司按照开发公司的基本运行费用与开发公司签订合同,即维护公司获得大量运营收入和利润,将其中开发的人力成本等费用以服务费的形式向开发公司购买其开发的内容。在账务上看,开发公司数百甚至几千人的团队开发的很火的应用,只能从机房维护公司收到刚够支付自身运营的收入。该应用获得的全部收入和大部分利润,全部划入在西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一个人员规模很小的机房运营公司。西部的经济部门据此向国统申报高额的经济增长数据,调查总队下来核查,发现除了机房维护公司除了雇佣的人数很少之外,其它银行流水收入、纳税、用电量都是真实的,于是认可这个数据。

以此抽样调查为基础,当地经济部门还可以依据用电量将理论上毫无经济意义的比特币矿场纳入当地经济增长的数据中(虽然比特币在国内毫无价值,但机房和用电量是确实存在且经得起核查的)。

三、在产生数据的过程中,各方相互的立场和态度

大部分知友,对于经济统计数据生产链条上各参与方的角色、作用和相互关系关注得较少,看这个问题时大多容易只从一方或少数几方的角度出发,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免偏颇。答主在此简单掰扯一下经济数据出台之前的各方博弈。

1、企业。

虽然部分政府背景的企业有可能多报,但大部分企业直接向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直接报送统计数据的民营企业,无疑是有很大的少报的倾向。少部分有严格完税制度的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采取一些诸如多地缴税的合理避税策略,而这样的申报,通常也会造成统计数据被低估。

2、地方政府的经济主管部门。

理论上地方政府的经济主管部门只需关注行业审核及制定行业发展政策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然而在实操过程中,地方经济部门有很大一部分精力得放在监控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营状况上。地方大型的企业如果出现负增长或者增速过缓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地方经济主管部门通常就得到企业调研,找出企业数据回落的真正原因。有些时候企业数据不好,是因为发展真的出现了问题,需要地方经济主管部门出面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但有些时候企业数据不好,则是企业私下里有小心思,这个时候就需要地方经济主管部门从细节方面识破企业的借口,让企业如实申报经济数据。

3、地方政府的统计部门。

理论上,地方政府的统计部门只是个数据统计机构,但现实是,地方政府的统计部门更像是一个统计技巧的研究机构。答主个人感觉大部分地方政府统计局的核心部门,如果不是忙着研究国统局调查总队的数学模型中有什么地方可以利用来合理的提升地方经济数据,就是忙着如何设计合理的说辞,让下级各地区接受自己对下级各地区经济数据的(砍)调(水)整(分)。

4、国统局及其调查队

主要业务就是设计计算统计数据的数学模型,并依靠抽样调查为数学模型确定参数。但各地方直属的调查队还得担负相当多的数据核查工作,需要不断钻研从各种细节发现失真数据的本领,以此说服地方统计局接受自己对各地数据做的调整。

四、各部门为了按照本部门的意愿来修正数据,会如何撕 X

1、地方政府会想尽办法 “鞭策” 企业在申报经济数据时不要少报漏报,尽量做到“应统尽统”。

2、由于基层统计核查力量严重不足,使得一线数据的收集过程中,除了少数被重点关注的企业之外,大部分企业多报或者少报都很少被核查出来。

3、上级地方政府的统计部门通常不直接否掉下级某个具体企业申报的数字,而是告诉下级地方经济部门,它们估算的总数据就是这么多,你可以对算法进行申诉,指出其某些参数并不能反应实际,但不能用具体数据累加的方式来反驳。举个例子来理解,就好像下级部门申报了本地 100 万人的身份证号,统计出其中 40 万是男性,60 万是女性,上级并不会质疑其中具体某个身份证号不真实,但会根据性别数据抽样,认定当地 100 万人中男性人数在 50-52 万之间。

4、由于上级划定的总盘子有限,因此下级各地区的地方政府之间,实际上大部分都是相互竞争关系。一个地区将数据蛋糕划多了,另一个的蛋糕就小了。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经济部门有相当一部分精力是在研究周边地区的经济部门是如何拿到漂亮的经济数据的,本地有没有可能复制其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

5、由于上一条的存在,某些经济数据较好的地区,则需要研究如何阻止周边地区复制本地区的成功经验,以保证本地的经济数据可以长久的快速增长。这其中有时会有很尔虞我诈的隐藏和误导,但由于同行业对周边地区都有各自的信息渠道,所以某些技术性的增长手段,通常用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逐渐被周边地区复制过去。而最后才发现这些成功经验的地区,由于无法已经无法据此分到蛋糕,通常会将这些经验分享给国统调查队。

6、不久之后,各地统计局召集各经济主管部门开业务培训,介绍新的数据稽核办法,提醒各行业主管部门注意企业在去年申报过程中导致数据失真的小花招。

五、怎样理解经济数据的准与不准

由于答主所在层级较低,并不能在国家高度上判断经济数据是否准确,只能从个人的理解上谈谈对经济数据准备准的看法。

1、在国家层面上,数据可能不准,但国家并没有数据作假的动力。

有些知友认为好的经济数据会带来政权合法性,但答主个人觉得这种说法过于牵强。如果某些经济数据不好,不公布就行了,如中国在十几年间停止公布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从大方向上,国外如果对中国的经济数据关心,可以使用自己渠道得出的调查数据,国统的数据再会吹牛,也很难把国外的人忽悠到;从小的方向看,国内民众的经济信心,更多依赖于所在城市所在行业的经济表现,谁也不会傻到看国家的数据很好就跑到某老少边穷的欠发达地区去投资,因此国家没有必要公布假数据来损害公信力。

2、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没有给数据注水的动力。

大多数老少边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不用说了,其主要的政府工作目标都不是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经济数据难看一点,贫困地区反而能拿到上级的政策和财政转移补贴。

经济最发达地区呢?按照中国的官员升迁制度,获得主政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官员,往往 “钦定” 了下一届的更高级职务,因此对他们来说,依靠 GDP 出政绩的压力会小很多。而在发达地区主政的官员,由于地位比较强势,会从高层得到更多的政策与项目支持——答主在此并不是在暗示奥运会、世博会、港珠澳大桥等是大项目——再加上发达地区自身资源聚集带来的马太效应,经济数据不比其他地区更强反而会奇怪。故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其立场很有可能反而转向要求国统局对全国各地的经济数据严格核查——俺们发达地区辛辛苦苦向高层要来政策和项目才拿到的经济增长数据,岂能让其他地区靠做数字注水就超过了。

3、对于中间那部分处于追赶地位的地区,努力提高真实经济数据才是出头的王道。

由于有发达地区比较真实的数据封顶,各中间追赶地区的经济数据实际上是有天花板的,再怎么注水,在参数上也不可能比发达地区还高。而中间的地区如果大家都拿一个封顶的 10% 增长率,彼此能分出胜负么?如果分不出胜负,各地的主官又从何而来政绩呢?故某些人将数字出政绩来代替 GDP 出政绩,严格意义上是一种误解。因为这种各地的竞争,到最后还得从谁造数字更出色比拼到谁砍竞争对手的数字更出色。由于你并不能保证自己注水的技巧可以长久的躲开对手的砍刀,故把对手的数字砍下去的游戏玩到最后,还是会变成比拼真实的 GDP。

关于政府部门之间其他相互撕 X 的拓展阅读:

[为什么制造业向外国搬迁,而不向中西部搬迁?​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381199/answer/498132377)[如何看待常住人口 300 万到 500 万的大城市全面放宽落户条件?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9232394/answer/659696373)

知乎用户 [已重置] 发表

跟美国日本不好比较,毕竟产业结构差很多,人工费也是远出中国之上。
倒不如拿一些人均 gdp 与中国相当或略高的国家来说事。
拉美大多数人口生活的国家人均 gdp 都在中国之上,不过从一些其他数据来看,中国似乎没那么烂。 中国 gdp 是高估还是低估,通过一些数据旁敲侧击就能看出来。

中国人口是拉美二倍,但是智能手机消费量是拉美四倍。换言之,也就是人均智能手机消费量达到拉美 2 倍。
三星全球营业额中国市场贡献了 16%,苹果全球营业额中国市场贡献了 20%左右。
还有小米这种绝大多数销量依靠中国本土市场的企业,也能轻松跻身世界前十大手机厂商。
中国以全世界百分之 20 不到的人口,12%的 gdp 消费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智能手机。
汽车消费量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虽然这个受存量影响有点大。
巴西,墨西哥,土耳其人均 gdp 均在 1 万美元以上。但是人均汽车消费量巴西略低于中国,中国是墨西哥 1.4 倍,土耳其两倍。 再看看和中国人均 gdp 差不多也就是人均 gdp 在七八千美元的国家,伊朗,泰国人均汽车消费量均在中国之下,而罗马尼亚只有中国四分之一。
总得来说,相对于 gdp 的值来讲,高估低估不好说,我个人认为高估的可能性更大,但相比人均 gdp 与中国大致相当的国家横向比较来讲,中国的人均 gdp 被相对低估了。

知乎用户 LLL HHH 发表

做个简单的量级估算,其实就能知道。

2015 年中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 19281 元,同比增长 9.7%。

我们按月平均支配 1600 元算,然后 2016 年按 1700 元算,按美元计算中国的月均可支配收入约 250 美元

这符合我们的日常观察。

Household income is measured in various ways. One key measure is the real median level, meaning half of households have income above that level and half below, adjusted for inf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ederal Reserve, this measure was $56,516 in 2015, up $2,798 or 5.2% from the 2014 level of $53,718.

这个美国的数据,家庭年均收入中位数 5.3 万刀,合每个月 4500 刀。网上查到美国 3.2 人,有 1.2 亿家庭,也就是每个家庭 2.5 人,美国的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为 1800 刀。

这个实际上也符合平常的观察,因为美国的税后平均月薪为 3 千刀,平均到不工作人口这是正常的。

也就是美国和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概比值为 7,美元的人均 gdp 57765 美元,中国的人均 gdp 8865 美元,这个比值 6.5。也就是两个数量相差很小。

再查一下数据美国的基尼系数是 45,中国的基尼系数是 42,基本相当。

再看一下消费占 gdp 比例中国是 37%,美国是 68%,但是中国和美国的消费存储比例的是相反的,中国大约 50% 收入用于消费,美国是 80%,修正以后可以得出结论人均收入,与作用于消费的 gdp,两个国家基本上是 1:1,也就是人均收入正比于人均 gdp。这与上面的结论也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如果美国的数据是准确的话,中国的数据估值也是基本准的,因为这些数据都是独立抽样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没有量级上的高估和低估。

知乎用户 杨散逸​ 发表

谢谢

@Cath W

指出的错误,学艺不精,万分惭愧。

钱是最好的凭证。

我从税收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统计局的数字大家都觉得不是太靠谱,我们通过真金白银的税收来看看我国的 GDP 水平。

按照 GDP = 消费 + 投资 + 政府支出 + 出口 - 进口的公式来分解一下

一、消费 + 出口 - 进口

如果完全实行增值税,基本上不减去出口退税的增值税就可以解决消费 + 出口 - 进口的公式。但是投资和政府支出由于增值税的连环抵扣可能是无法体现的,而且政府支持和投资由于可能也涉及最终消费品,所以和流转税倒推出的值有一些重合。而且营业税由于不能抵扣会出现一些重复计税的现象。这些都会导致计算的数量偏高。

同时,由于 1. 由于对农产品的免税,所以这里面不包含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占我国 GDP 的比例是 10% 左右。2. 低税率没有考虑,增值税有 6%,11%,13% 等低税率,营业税有相当部分是 3% 的税率,分母小了数值就会变大。3. 各种少缴和漏缴税款。少缴的很多是由于征收成本对 于一些小的纳税人采取核定征收的办法,比如一个餐馆按房租和服务员工资为利润,处于 50% 的利润率计算营业额然后征营业税,这个营业税基本上是这个地段的商铺维持下去的最低收入额了,卖不上这么多钱就肯定要关门了,但是如果生意好买的更多却是不用再多缴税的。所以月末去饭馆吃完饭一般都没有发票了,因为连续多月发票超定额将提高核定销售额了。偷漏税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例如某宝每年过万亿的销售估计绝大多数都没有缴税。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流转税推导的 GDP 数量偏低。

由于上述两种情况的同时存在,个人认为通过流转税推导的 GDP 总体而言还是比实际消费偏低的,在计算中暂且认为等同实际情况。

二、政府支出

基本上就等于政府收入,每年的政府收入基本上是 GDP 的 10%,就假设府支出 = GDP 的 10%

三、投资

私人投资数量很难统计,我们在这里也先放下不提。

那么我们先计算由流转税反推出的:消费 + 出口 - 进口。流转税推导的 GDP,这个数字是用增值税除以 17% 和营业税除以 5% 合计得来的,也就是要收这么多流转税必须要有多少的 GDP 才可能收到。

下面这个表是过去十年我国 GDP 和主要流转税即增值税和营业税关系的图表。

可以看出十年平均数是 84%,上线的波动不超过 5%。如果再加上政府支出的 10%,

也就是说现行的 GDP - 投资 = GDP94%,私人投资只占 GDP 的 6%,这个数字明显是偏小的,就算是我国政府投资占主导地位,私人投资也不可能低于政府的总支出。所以基本上可以肯定我国的 GDP 是低估的,具体数额可能就是私人投资的数额 - 公布 GDP 的 6%。我国的 GDP 统计认为我国的投资占 50%,即使减去政府支出的 10% 还有 40%,也就是说 gdp 可能被低估了三分之一。

此外再多说两点。

1. @肥肥猫老师在另一个答案里所说的我国税收增长远远高于 GDP 的增长,2003-2014 由 2.6 万亿增长到 14 万亿,10 年翻 5.4 倍。即增长了 4.4 倍而 GDP 只增长了 2.42 倍。就整体税负来说这个看法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我们细化分析的话就可以看出,这十年增值税只增长了 1.86 倍(主要原因应该是税务局没有将网购纳入征管体系),营业税增长了 3.2 倍,两税合计增长了 2.24 倍,低于同期 GDP 的增长率。也就是说就虽然税收增长幅度很大但是更多的增长来源于比如消费税税率和对批发价及零售价的比例限制提高导致奢侈品的价格上升(除了成品油外别的的社会经济影响不大)。还有垄断国有企业的利润增长已经税务局加大对企业所得税的监管力度之类。这些间接税的提高对经济的影响是远远小于直接税的。

此外应该特别注意的是我国 GDP 并不准确,而税收收入是真金白银的数字,作假的比例极小。拿一个被低估的数字和一个实际的数字比较,其实意义不大。

2. 如果我国的 GDP 被大幅度低估的情况下,我国现在的人均收入占 GDP 的比例将大幅下降,因为绝大多数的工薪族和农民的收入通过大样本的比较应该是相对准确的。所以相当于经济下滑,社会财产分配严重不公才是我国最严峻的问题。

知乎用户 Orz 辉​ 发表

这个问题我给朋友讲过很多次了,可惜估计他们听不懂。。。

首先 GDP 增长率肯定是高估了,原因是官员有撒谎的激励,但 GDP 肯定也被低估了,因为有偷税瞒报等现象,因此存在 GDP 结构性低估问题。GDP 增长率高估和 GDP 高估是两个问题,GDP 结构性的低估可能造成即便 GDP 增长率高估,但中国整体 GDP 并没有被高估

首先讲中国 GDP 增长率的高估是肯定的,一线的统计人员也会承认这点,这是由于官员竞争激励的关系。但是 GDP 增长率的高估,或者说官员长时间的撒谎是有基准的。类似于孩子不可能每次成绩明明都不及格,却说自己是全班第一,而家长却看不出来,孩子就成绩的撒谎会有一个底线,或者说波动空间。同样,官员就 GDP 增长率撒谎也不是凭空撒谎,一下年增长 30%。因为一方面 GDP 的增长和税收、电力、运输等相关,中国是分税制,上级问你税去哪了,你怎么办;另一方面,官员的接任者面临同样的晋升压力,对继任者来说肯定是将所在地区的 GDP 压的越低越好,因为这样更可以显示自己的功绩:所以官员撒谎面临上级和接任者双重监督,不可能信口开河。

那么中国的 GDP 增长高估的区间大概是多少呢?我们知道李克强用铁路运输、电力等数据度量地方 GDP 增长。同样根据徐康宁在《经济研究》最新的论文,依据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来测算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发现中国 1993-2012 年增长大概平均高估了 1.02%。

在中国 GDP 增长率高估的同时,中国 GDP 存在结构性低估。由于避税和腐败的原因,中国以零售、餐饮业为代表的服务业(低收入阶层),以及房租为代表的各种财产性收入(高收入阶层)都存在瞒报收入的问题。造成的结果就是,与印度同属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的服务业占 GDP 比重却非常低,即便中国消费比较低可能造成零售业规模比重低,但是如果强大的制造业依靠规模非常小的物流业是不可能的。我们观察生活,会发现交警对黑车、长途运输的包庇,这些物流运输行业就存在巨大灰色收入。因此可以说,中国的 GDP 存在结构性的低估。

那么中国 GDP 结构性的低估规模大概是多少呢?白重恩用印度做对比,并利用 2004 年中国经济普查,发现历年统计低估了 2 万亿的 GDP,其中 93% 是以餐饮业、物流业为主的服务业,占 GDP 总体规模的 10%。要知道印度肯定也存在服务业低估问题,因此中国 GDP10% 的结构性低估是下值。同样白重恩在《经济研究》的最新论文,依据人们食物支出与收入的稳定关系,测算出中国 GDP 最高有 25% 的结构性低估。因此我们估计中国的 GDP 结构性低估在 10%-25% 之间。

好了,道理很简单,上面的数据也给出了。我们进行一个简单的测算。假设中国官员从 1994 年分税制改革开始有激励撒谎高估 GDP 增长率,高估值是 1%,同时 94 中国 GDP 存在 20% 的结构性低估,这十年统计局给的平均增长率在 9.5% 左右,我们取 10% 的值吧,这样好计算。现在测算一下 2013 年两种结果:

采用真实增长率,结构性低估:1.2*1.09^20=6.7252929213————————– 值 1
采用统计局增长率,忽略结构性低估:1*1.1^20=6.7274999493——————— 值 2

现在我们考虑截止 2013 年中国 GDP 大概高估多少,也就是:

(值 2 - 值 1)/ 值 1=0.0003281683

看到数据我不想说啥了。。。你觉得中国 GDP 被高估多少。。。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如果考虑到未统计的经济活动,GDP 水平可能被低估。如果考虑到政府对数据的操纵,某些年份某些地区的 GDP 可能被高估。一负一正,总体效应不好说。
贴一篇刚写的文章,应该能启发大家思考。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专栏 “文献自助餐 - 知乎专栏”,或者扫描文章末尾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 “文献自助餐” 微信公众号。
-———————————————————–
GDP 数据 “注水” 的政治周期
王振宇
导言

经济统计数据是国家进行政策分析和调整、学者们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依据,其真实可靠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数据不能反映真实情况,那么基于数据做出来的政策分析和研究结果就像建立在沙滩上的高塔般摇摇欲坠。

但是经济统计数据 “注水” 在中国真实地发生着。中国的 GDP 统计数据近年来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质疑。不仅因为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GDP 数据仍保持令人咋舌的增幅,而且全国性数据与省级数据存在较大差距,有时差距甚至达到 10%,更有意思的是,有时各省公布的 GDP 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增长率。李克强总理 2007 年曾表示中国的 GDP 数字是“人造的”。曾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时候,他用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评估辽宁省经济状况,并认为这几个指标(后来被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发展为“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比 GDP 统计数据更能反映真实经济活动。

那么人们不禁会问:政府为什么要对经济数据作假?什么情况下,什么数据被 “注水” 可能性更大?Jeremy Wallace 于 2015 年发表在《英国政治科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的文章,分析了政府进行数据操纵的制度背景、动因、对象和时机。

理论分析与假说

作者提出了 “虚假统计数据假说”(Juking the Stats Hypothesis),认为,数据操纵更有可能发生在非民主体制,具体而言,政治敏感时期的政治敏感数据最可能被操纵。

首先,威权体制下的政府更倾向于也更容易操纵数据。

尽管无论民主体制还是威权体制下,在位者都有动机向公众传递治理绩效良好的信号以保证权力在握。在民主体制下,当出现经济衰退时,无论衰退是由于外部冲击还是治理不善,民众都会降低对在位者的支持度,使得在位者可能在谋求连任的选举中败北。在威权体制下,出现经济衰退时,糟糕的统计数据会向公众释放集体行动更可能成功的信号,因为普遍的受损(以及对其他人也受损的信念,这个很关键!)使得大众更容易联合起来挑战政府,甚至发动革命使得威权政府倒台。(可查看我们之前推送过的唐敏等人《有条件的民主化:经济危机什么时候重要?》的文章)

但是操纵数据是否可行,取决于这么做的 “收益 - 成本” 分析。操纵数据的收益是使得在位者掩盖经济出现的问题,以保证继续当政。而成本在民主体制和威权体制下则大不相同。民主制度下大多有对在位者的制衡以及言论和媒体自由,这使得在位者操作数据的难度和被曝光的概率很大,一旦会曝光会导致直接葬送其政治生涯。而在威权体制下,对在位者的制衡以及言论和媒体自由都相对缺乏。缺乏制衡使得在位者操纵数据相对容易,对信息的控制使得在位者对数据做的手脚可能不会被公众意识到。所以,威权体制下政府操纵数据的成本和被曝光的概率都要小得多。所以作者得出结论,威权体制下的政府更倾向于也更容易操纵数据。

其次,政治敏感的数据被操纵的可能性更大。

相比 “克强指数” 中的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等指标,公众对 GDP 数据、失业率数据、通货膨胀数据、基尼系数(注:2000 年到 2013 年之间,中国官方停止发布基尼系数)等更关心也更敏感(现在似乎可以加一个空气污染指数)。对于中央政府在位者来说,这些数据意味着政治稳定和保持权力;对于地方官员来说,这些指标可能是决定是评估其治理绩效、决定其晋升的依据。(参见周黎安关于 “晋升锦标赛” 的论文,在中国的官员晋升中,GDP 增长率曾经是最重要的依据。之所以说“曾经”,是因为现在的晋升评价指标更加复杂化。)通过操纵政治敏感数据的发布,中央政府和地方官方能实现自己的意图。

最后,政治敏感时期,数据被操纵的可能性更大。

对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治敏感时期” 一词有不同的含义。对于中央政府,经济衰退时期是敏感时期,因为经济低迷可能会导致集体行动的增加和政权不稳定;对于地方政府官员,除了经济衰退时期,政府换届的年份也是政治敏感时期。越靠近换届年份,好看的数据对于晋升就变得越重要。

这里有一点很有趣的讨论,既然中央政府意识到地方官员可能对地方的 GDP 数据作假,那为什么还默许该行为,并继续采用以此作为官员评价指标呢?这其实涉及到一个权衡。用审计的办法获得可靠的数据可能成本巨大。经济衰退时期,发布真实的数据可能对中央政府也不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最近已经调整了对官员的评价体系,降低了对 GDP 指标的依赖度。

实证检验

接下来,作者为验证以上假说,实证分析了中国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 GDP 数据 “注水” 行为。

首先,统计分析表明,中国发布的 GDP 增长率指标和用电量增长率指标是高度相关的。就统计特征而言,GDP 增长率的均值低于用电量增长率的均值,GDP 增长率的方差(用来衡量波动)高于用电量增长率的方差。对于 2000 年到 2008 年的全国季度数据,以上结论都是成立的。因此,用电量指标提供了衡量经济的规模和运行的一个替代方案。

2008 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后,中国也受到波及,并且因国外需求不振导致出口受阻。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提振经济,并且宣布 2008 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为 6.8%,较美国金融危机前只是稍微降低。但是根据官方发布的用电量的统计,2008 年夏季开始,用电量大跳水,跌入到负增长的部分。因此在 2008 年,中国的 GDP 数据和用电量数据出现了大的背离。(下图中,深色虚线表示 GDP 增长率数据,浅色实线表示用电量增长率数据)

作者对铁路货运量、出口总量也进行了检验,发生了同样的背离现象。除非经济产业结构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当然,这不太可能发生),否则这种背离从统计上是说不通的。因此作者断定,中国 2008 年的 GDP 数据是人为操纵过的。

不仅中国全国层面的 GDP 数据被认为是操纵的,省级的 GDP 数据也显示了被 “注水” 的证据:全国性数据与省级数据的加总存在较大差距,有时差距甚至达到 10%,这些差距不能简单地被统计误差所解释;有时各省公布的 GDP 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增长率。上面理论假说部分提到,对地方官员而言,政府换届是一个政治敏感时期,而 GDP 数据是对官员晋升很重要的政治敏感数据。尽管夸大经济增长的动机对官员来说在任何年份都存在,但是政府换届年份时,夸大经济增长的动机会尤其强烈。因此作者想到,既然省级政府换届是有公开纪录可查的。那是否可以检验下省级政府 GDP 数据 “注水” 程度和政治周期的关系?

接下来,作者以中国省级 GDP 数据做了实证检验。数据涵盖了除港澳台、西藏(用电量数据缺失)的 30 个省份在 2000~2009 的年度数据和 2001-2008 年季度数据。因变量是该省 GDP 数据被 “注水” 的程度,以发布的 GDP 增长率和用电量增长率的差值来衡量。自变量是该年份 / 季度是否发生政府换届,只要有省长或者省委书记发生更换,则将 Turnover 标记为 1,否则标记为 0。

表 1 的回归显示,在控制了工业增长率(工业是耗电大行业)、该省人均 GDP、服务行业比重等变量之后之后,政府换届显著增大 GDP 被 “注水” 的程度。结果显示,政府换届年份,平均 GDP 增长率和用电量增长率之间的背离会增大 1%。

接下来,作者使用季度数据,并调整了自变量和因变量,考察了另外两件事情。一是新官上任后的第一年的 GDP 数据情况如何变动;二是考察下不同省份之间的电力贸易。作者将因变量调整为季度 GDP 增长率和发电量增长率之间的差值。(注意,表 1 中的的因变量是年度 GDP 增长率和用电量的差值,所以表 1 无需考察电力贸易问题。)还引入了ΔTurnover 变量,该变量可同时涵盖政府换届(Turnover 由 0 变动到 1,此时ΔTurnover=1)和新官上任第一年(Turnover 由 1 变动到 0,此时ΔTurnover=-1)的两种情况。并增加了电量出口的控制变量。表 2 第 1 列到第 3 列表明,当考察跨省电力贸易时,和预期结论相符,电量出口显著负相关。而控制其他变量后,政治换届仍显著拉高 GDP 增长率和发变量增长率之间的差值。表 2 第 4 列第 5 列表明,政治换届年份 GDP“注水”显著提高,而新官上任第一年的 GDP 数据 “注水” 显著低于其他年份。

还有更多细致的检验,限于文章篇幅,作者放在了附录中。

结论

通过对中国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实证研究,作者验证了自己的假说。GDP 指标等政治敏感数据在经济衰退和政府换届等政治敏感时期更可能被操纵。省级 GDP 数据的 “注水” 呈现出明显的政治周期特征。

作者在结论部分,也提到了本文对其他研究的启示。以往有跨国比较文献研究经济衰退对政治民主转型的影响。作者提出,由于衡量经济衰退的数据有被操纵的可能性,因为经济衰退对政治转型的影响可能被低估了。此外,当学者使用 GDP 等政治敏感数据进行研究时,如果可能,最好找一些不那么政治敏感的数据作为稳健性检验,以确认自己的发现是真实的,而非被虚假的数据所误导。

文献来源:Wallace, Jeremy L. “Juking the Stats? Authoritarian Information Problems in China.”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014): 1-19.

-———————– 无耻广告的分割线 ——————————

**欢迎大家通过扫描以下二维码或搜索 “文献自助餐” 关注我们公众号!**我们定期推送顶级期刊发表的前沿文献(经济学为主,政治学为辅)。宗旨是:追踪政经前沿文献,促进学术共同进步。

http://weixin.qq.com/r/t0S2ruzESrE1rajN9xGl (二维码自动识别)

知乎用户 萧子毅 发表

排名第一的答案只给出了结论,低估,贴了很多图,不过论证还是稍感缺失。

@比的原理

的答案被人转帖到天涯了,有评论回答的很好。我再贴过来吧。结论一样,被低估了
(把天涯的答案贴到知乎,是不是侧面说明了知乎答案质量下降 TUT 我就跟风嘲讽一下而已)
原帖地址转贴一个觉得很可怕的贴子:【低估 or 高估】数字解读 GDP(转载)_国际观察
======================================================================
1、中国统计第三产业在核算方法上是能不算就不算(如黄赌毒不算),能少算就少算,如自住房租金、政府服务等,美国自住房租金占 GDP 的 10% 左右(其实 整个西方包括印度的GDP核算方法都一样,自住房租金一般都占GDP的10% 左右,比如日本 2011 年自住房租金 6221.25 亿美元,占比 10.6%),中国约 2% 左右,美国政府服务占 GDP 的 13% 左右,中国约 3% 左右,尽管中国政府对经济的介入程度更深。仅此两项按相同口径中国就比美国 少算了近 20% 的 GDP。

  2、因中国人使用现金结算量大,统计难度大,三产统计遗漏的多,比如家政服务,现在从农村出来从事保姆、月 嫂等职业的人越来越多,工资越来越高,这部分人的收入在国外也是计入 GDP 的,而中国是不计算的;餐饮业现金结算量大且很多私人消费不开发票,很多排档还 是通宵营业;中国父母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是很大的一块,比如我在孩子身上从小到大花在各类培优上的钱就至少有十万以上,都是现金支付且没有正规税务发票;由 于税制的原因,中国大量个体工商户瞒报营业收入,每年的实际营业额远大于统计数据。

以上因素使中国第三产业被严重低估,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明显是 “畸形” 的。
   根据《国际统计年鉴 2012》2011 年中国第三产业只占GDP的 43.3%,与中国同组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 56.7%,如果中等偏 上收入国家不含中国(中国占了权重的50%),第三产业将占GDP的 64%。就连重债穷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有 47.8%,比中国高出 4.5 个百 分点,可见中国第三产业被严重低估,中国目前合理的第三产业比重至少应为GDP的55% 以上。

  3、中国建筑业也存在严重低估,众所周 知中国消耗了世界 50% 以上的钢材,60% 以上的水泥和平板玻璃,世界一半以上的建筑施工机械在中国施工,中国每年新建的厂房、铁路、桥梁、港口、公路、 住宅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是美国的10倍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再造一个法国,但中国建筑业GDP却仅仅于美国基本上差不多,因此,中国建筑业GDP应该存在严 重的低估。
  我们可以比较中日两国房屋建筑情况,来看看中国建筑业 GDP 被低估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建筑业季度数据库显示,2012 年中国房屋竣工面积 34.58 亿平米,竣工房屋价值 4.67 万亿,单价 1355 元 / 平米。
  日本总务省统计局 2014 年统计年鉴显示,2011 年日本房屋竣工面积 12650.9 万平方米,价值 213030 亿日元,折合 17228 亿元,单价 13618 元 / 平方米。
   2012 年中国建筑业增加值 5617 亿美元,2011 年日本建筑业增加值 3316 亿美元,2012 年中国房屋竣工面积是日本的 27 倍,但建筑业增加值却 只有日本 1.69 倍。就算日本房屋建筑比中国质量和档次高一些,按中国 3 平米折算日本 1 平米,中国建筑业增加值也应该近 10 倍于日本。

  4、中国农村建房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在发达国家,农民建房是计入 GDP 的,而中国从来没有计入。近些年来农村自建房每年都有 10 亿平米左右,按每平米 1000 元计也有 1 万亿。还有农村通过互助、义务劳动建设的桥梁、道路等也都没有计入 GDP。

   5、联合国颁布了国民经济核算新的国际标准,即《国民账户体系,2008》(简称 2008 年 SNA),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 GDP 统计已采用这一新 核算标准。很多国家的 GDP 上修幅度很大,如尼日利亚将 GDP 上修了 80%,阿根廷上修了 27%,韩国上修了 9%,美国上修 3.6% 等等。中国也将按新标 准对 GDP 作出修订,将将研究与开发支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雇员股票期权等计入 GDP。

  中国 GDP 被严重低估还能从消费与生产两方面的数据来印证。
**
  消费方面**
   我前面说了很多 GDP 被低估的情况,大部分涉及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如果被低估那么消费也必然被低估。以中美两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例,2012 年美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4.86 万亿美元,中国为 3.29 万亿美元,中国占美国的 67.7%。2012 年中国 GDP 是美国的 50.66%,美国居民消费占 GDP 的 70%,中国只占 35%。按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应该只有美国的 1/4,结果却占了美国的 2/3,这还是按汇率反映的两国消费水平。实际上中 国实物产品的消费总量是远高于美国的,如中国的水果、蔬菜、肉类、鱼类和鸡蛋的总消费量分别是美国的 9 倍、20 倍、2 倍、10 倍和 5 倍,汽车、智能手机、 空调和服装的总销量分别是美国的 1.4 倍、3.4 倍、8.2 倍和 2.2 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原因是美国消费支出中只有 30% 的是实物消费,70% 是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服务等消费(比如美国医疗消费支出占 GDP 的 18%,人均近 9000 千美元)。而中国消费支出中 80% 的实物消费,只有 20% 是服务消费,事实上按我前面所列被低估的 GDP 项目,中国的服务消费水平被严重低估。另一个原因是汇率被严重低估,按世行 2011 年 ICP 国际比较项目,中国购买力平价汇率是 3.51,被低估了 44%。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 19%,GDP 只占世界的 12%, 但中国却消费了世界 30% 的农产品,26% 的汽车,30% 的家用电器,人均住房面积远超日韩台,甚至远超地广人稀的俄罗斯,境外旅游消费支出也高居世界第 一。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即使与人均 GDP 一万美元左右的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如果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只占 GDP 的 35%,这可能吗?

  可见中国的统计方法让消费被严重低估了,如果按照美国的统计方法,中国真实的消费率至少应该比官方公布的数据高 10 到 15 个百分点,达到 GDP 的 60-65%,居民消费率为 45-50%。
生产方面
生产方面
  2013 年,中国以占全球 19% 的人口,生产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和近一半的工业品。

主要农产量产量(2012 年数据)在世界总产量的份额分别是:谷物产量 5.4 亿吨(21%)、水果 2.4 亿吨(32%)、蔬菜 7.1 亿吨(58%)、肉类 8387 万吨(28%)、鸡蛋 0.29 亿吨(41%)、鱼类 5729 万吨(36%)。
   主要工业品产量及其在世界总产量中的份额分别是:发电量 5.4 万亿度(23%)、原煤 36.8 亿吨(47%)、粗钢 7.9 亿吨(49%)、电解铝 2206 万吨(46%)、精炼铜 649 万吨(29%)、黄金 428.1 吨(14%),水泥 24.2 亿吨(59%)、平板玻璃 77898 万重量箱 (60%)、硫酸 8123 万吨(32%)、烧碱 2859 万吨(40%)、纯碱 2435 万吨(42%)、化肥 7037 万标准吨(35%)、化学纤维 3922 万吨(68%)、塑料 7415 万吨(24.8%)、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约 27GW(60%)、发电机组 1.26 亿千瓦(60%),彩电 1.28 亿台 (49%)、冰箱 9340 万台(50%)、空调 14333 万台(88%)、洗衣机 7202 万台(51%)、微型计算机 3.4 亿台(91%)、手机 14.6 亿部(81%),汽车 2211.7 万辆(26%)、民用船舶 4534 万载重吨(43%)、机床 95.9 万台(38%)。
  在基础建设方面,2013 年里中国新增的公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铁路里程、高速铁路里程、港口吞吐容量、发电装机容量等等,也都位居世界首位并占增量的一半以上。
   在军工生产方面,2013 年中国海军共服役导弹驱逐舰 2 艘,导弹护卫舰 3 艘,轻型导弹护卫舰 9 艘,大型补给舰 2 艘,常规潜艇 4 艘,潜艇支援舰 2 艘,核潜 艇 1 艘、双体测量船 2 艘、水声装备试验船 1 艘和扫猎雷舰 2 艘,总数量排世界第一。由于众多的服役和下水数量而被网友戏称为下饺子,海军现在是 “一年装备一 个舰队,下水一个舰队,开工一个舰队”。
  2013 年服役新战机世界第一,俄罗斯《军工信使》报称中国一年战机产量已超北约 28 国总 和,同时在生产歼 - 11B、歼 - 15、歼 - 16、歼 - 10、JF-17、歼轰 - 7、轰 - 6M/K、K-8 和 L-15,年产量足以保障装备两个航空兵师。此 外,还生产不计其数的多种型号无人机,以及直 8、直 9、武直 10、直 11、直 15、武直 19 直升机。

不论是生产还是消费,中国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国,但中国名义 GDP 总量却只有美国 54.6%,这明显与事实不符,所以世行预测今年中国购买力平价 GDP 将超过美国是有充分的事实依据的。

知乎用户 妄明 发表

其实 gdp 就是一个不完备的指标。

比如智商测试,情商测试,gdp 数据。

gdp 就像智商测试数据一样,并不能完全的表达一个国家的当前状况,发展潜力,社会治理。

当然,gdp 高和智商高肯定是好事。

gdp 的高估与低估,其实就是 gdp 无法体现,无法测算的那一部分。

泡沫在没有破灭前,对 gdp 有极大的帮助和高估,泡沫一旦破灭,又会造成 gdp 的大幅低估。

汇率两三年时间,可以升值一倍,可以贬值一半,但实际对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可能没有发生多大变化。

具体到某一国,可以参考股票,封闭的市场,缺少外来资金,外国投资,这样的国家,gdp 数据,容易低估。

外来投资多,被热钱炒作,经历过热钱冲刷的国家,gdp 容易高估。热钱要跑的国家,普遍高估严重。

知乎用户 拨云刀 发表

中国 GDP 一直有水分,各地官员按 GDP 进行考核,自然存在猫腻。为了防止猫腻,地方统计局与国家统计局并存,后者在各省都有驻扎的调查队,而二者的结果会进行对比来侦测猫腻。必须提到的是,统计本身是一种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再加上实践中调查的种种难点,导致结果本身就存在不小的系统误差,不可吹毛求疵。全国 GDP 的核算由国家统计局负责汇总、上报与发布,会通过工业用电量、房价指数、主要食品均价等进行核查,并做一定的 “去水” 处理。

中美 GDP 计算的方式不同,中国 GDP 是被低估的,举两例简述。其一,美国将房产定位为投资品,不包含消费品属性,而房主被视为购房后把房子租给自己住计算 GDP,房租参照附近的房价水平。且不论 “租给自己” 这种 2B 设定,住房本来有很强的刚需性,却用类似于 10% 流通市值定义 100% 总市值的方法计算价值,误差大了去了。其二,美国有很多家庭主妇,而家庭主妇尽管不外出工作,但是作为家庭分工的一部分,也是会核算 GDP 的,部分参照当地保姆市场的价格。
以上是两个接地气的例子,更加专业性的差异处多了去了。据统计口的权威人士透露,中美年度核算的商品购买力基本已经持平,今后中国的购买力会超过美国。当然,这种购买力可不是什么都能买的到的,常规商品而已,总量而已,但依旧意义非凡。

20150124 补充:
说个有趣的事实:前些年由于技术与监管的不完善,更可能存在 GDP 的高估,近几年 GDP 增速下滑,也与笑话之前的 GDP 虚高有关(非系统性虚高)。此外,由于很多小微企业无法全面调查覆盖到,导致 GDP 可能因此还有所低估(系统性低估)。
各国 GDP 的测算方法并不相同,不能简单地横向比较,更适合纵向比较。对日常商品而言,目前中国的购买力应该已经超过美国。

知乎用户 cir 发表

用火柴盒子大小的一张纸,就能算出中国的 GDP 被 “有意” 低估了 30-50%(换算成美元,2016 年应该在 14-16 万亿之间)。为什么这样?不想做经济上的老大,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更不想被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围攻。不然,为什么不按照 SNA2008 口径估算 GDP?印度尚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做?简单举例:上海的自用住房,市场租金 12000 元 / 月,凭什么照 158 元 / 月计?

知乎用户 是狸桑啊 发表

看到楼上有人讨论中国 80 年代的 GDP 核算问题,非常尴尬。

SNA 核算体系建立的基础假设是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可由市场价格反映。

但 92 年以前的中国因为自身客观条件并不适用这套核算体系。

其一,由于计划经济配给制的存在,我国物质产品价值长期和市场价格相背离。布票肉票还记得吧!因此,GDP 计价基础不存在。

其二,中国长期采用 MPS 核算体系。资本论读过吧!所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对象仅包括物质产品、不包括服务。因此,GDP 核算范围严重失真。

综上,1992 年以前的中国 GDP 核算问题,无解。

虽然,国统局自己也对 92 年以前的国民经济产出按 GDP 做过测算,但是请大家基于以上两点原因自行评估其准确性。

至于独立估算数据,由于我自己从来不用任何第三方估算数据,尤其是和中国相关的,所以不聊了。

顺便安利一句,财大的同学们请认真学习《国民经济核算》这门课,你在这门课上学到的远比你当时认为的重要。

知乎用户 李最美 发表

真是无力吐槽

@比的原理

的答案啊。一般行家都不敢用你这种口气来写评论啊。你是新闻系的吧。真是无知者无畏啊。请懂经济学的赶紧把这个答案折叠吧,太误导人了。一堆只要 google 都不会犯的的定义错误随处可见,我边吐槽边表达自己的观点:
* PPI 是 producer price index。我想你说的是购买力平价,那是 PPP。
* 跨国比较名义 GDP 毫无意义。比较实物 GDP 才有意义(一定要 PPP)。这个 PPP 是用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产出和价格算出来的,不是简单换个汇率就可以的。中国的外汇汇率不是市场化的。
* 讨论名义 GDP 增速毫无意义。国家公布的都是实际值(消除了价格变化影响)。调整 GDP 所用的指数是 GDP deflator,和物价指数不是一回事。因为消费,投资,外贸的价格变化都是不一样的。
* GDP 核算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调整 GDP 是再正常不过的。有很多产出或投资在当年没办法正确的衡量其价值,一般只有过若干年才能稳定下来,这时候 GDP 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刚公布的上一年的值,统计局都会特别注明 “初步核算”。每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是有一部分估算在里面的(全面核查成本太高),所以每隔 10 年都会根据当年的全国经济普查和 10 年前经济普查的数据进行插值调整。90 年代以前由于很多数值缺失(之前用的是前苏联的核算体系,后来换到联合国推荐的核算体系)没有一个合理的方法调整,所以就搁置在那里了。你以为统计局的数字都是编出来的么,请不要妄加揣测。
* 地方统计局可能会瞎搞,但国家统计局在国民产值的核算上是非常严谨的(按照联合国推荐的方法操作),得到过 IMF 和世界银行的考察认可的。你以为他们不知道偷税漏税么,你以为他们不知道 informal sector 的存在么?这些都要用统计模型抽样估计并最后加总到总 GDP 里去的。所以大家就不要瞎感觉了。
* 第三产业一点也不虚。发达国家主营第三产业诸如 R&D,marketing,finance 等,都是高附加值产业,直接主导低附加值的制造业。我们只是捡他们玩剩下的而已。他们在制造业的积累仍然领先我们数十年,如果没有比较优势这东西我们连捡剩的机会都没有。
* 中国的第三产业是真虚(诸如个人服务业等劳动力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相对于庞大的 GDP 数字而言其数值非常小。在 2002 年以前低估可能稍微严重一点,但 2002 年以后统计局加强了对第三产业的核算,可能有低估但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很多都是主动忽略的用抽查的估计值代替的,因为数值实在太小,有可能还会高估)。所以文献中的个位数低估勉强在合理范围内。你随口一个 30% 说起来真轻松啊。
* 中国的 GDP 总量增长基本是靠人力驱动的(就业人数,妇女劳动比例,每周工作时间全世界数一数二)。因为有这么多的人干活,所以就需要高投资(中国的投资比例是适应发展的,相对而言并不高)。中国人很穷(人均产出很低),横向跨国比较目前的消费是合理的,产出的东西大部分都要卖出去(出口),继续发展暂时仍需投资驱动(人均资本存量相当低,而资本收益是指数级的,能带来远高于劳动收入的价值)。
* 生产率的增长(可以用人均 GDP 近似)决定了未来的增长,而不是 GDP 总量(人力驱动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的生产率很低,而美国在世界最前沿。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生产率达到美国的 80% 左右的时候一般都会大幅度减速(落后国家只模仿而忘了创新,美国一直在创新,从未被超越)。中国生产率现在在高速增长,但不能保证将来也会持续增长。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不改革和创新,一个国家停止增长是分分钟的事情。目前中国过去积累的优势已经用得差不多了,暂时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所以现在的改革就是为了找新的增长点。充分利用廉价的技术人才是一个突破口,但产业转型和升级是非常痛苦的,不是动动嘴皮子那么容易的。少数国家转型成功了,大部分都把自己玩死了。所以说增长,全世界都在看着中国。如果转型成功,又会有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如果失败,就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几十年出不来。
* 如果考虑环境污染的代价和各种能源资源的低效率使用,未来的 GDP 增速堪忧。这些虽然不直接计入 GDP 核算,但一定会反映在未来 GDP 核算中(环境污染致病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导致未来生产成本上升等)。
* 其他的诸如 GDP 核算公式已经被吐槽烂了我就不重复了。经济学是严谨的,不是什么人随便说说就可以的。说低估或者高估的,请拿出干货来(我只认靠谱的文献引用)。

知乎用户 NImoy Ren 发表

反对

@比的原理

的论据,

原文的回答中 “GDP = 投资 + 外贸 + 消费” 是错误的 , 计算 GDP 有三种方法,其中用支出****法来
计算 GDP, 应当是 GDP = 最终消费支出 + 资本形成总额 + 出口额 - 进口额。
为了方便记忆一般写成 GDP = 投资 + 消费 + 净出口

但是 原文引用的 数据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 (资本形成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消费 (终消费支出)**
**“进出口总额”

净出口 (出口额 - 进口额)**
**
所以,**得出的各项目占 GDP 比的结论就不正确了 (若是对上面 6 个概念不理解,请百度)。
正确的在这儿:

原文开篇先提到的 GDP 数据是用生产法得出的:
增加值 = 总产出 - 中间消耗
GDP = 各行业增加值总和

两种 GDP 计算方法因为统计口径不同,人为因素等原因会造成误差……. 所以赞同

@王不忧

,文章的逻辑并不完善,甚至我认为作者在故意混淆某些概念。

最后,关于 GDP,我个人认为没有高估 GDP,也没有低估 GDP。
问题中所描述的 “水分” 如果指的是人为有意的篡改,那是很没必要的。造假很容易,造假不被发现却很难,还有造假成本的问题。造假有什么用处?国力不会因几个虚构的数字得到提升,他国也不会因 GDP 改几个数字而改变对我国的态度。

若是 “水分” 指的是 GDP 不能反映出我国的真实经济实力,这就是你理解的问题了,GDP 只是算出来的一个数字,代表国家每年新增的产值,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标准之一,仅仅是之一,**即使超过美国也用处不大,顶多增加点儿民族自尊心。

渣排版,见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

@dou dang

单独的 GDP 绝对值 确实用处有限(我不说 “不大”)。

举例子,假设一个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叫 小萨 (为啥是原始社会?因为原始社会经济活动简单,方便想象)。小萨会种地,还会自己造石犁,造石刀。

他今年总共有获得 1000 斤粮食(自产自销全被小萨自己吃了);10 把石犁(都用来开垦耕地了,用坏一把换一把);1 把弓箭(跟隔壁古大爷用 5 个石刀换的) 这么多财富。
小萨算算这些东西可以跟部落酋长 老格 换来 100 斤铜,小萨为了方便计算就记下了他今年获得了 100 斤铜。

将 小萨 看作是国家 ,被小萨吃的 1000 斤粮食 就是 消费;10 把石犁就是投资;1 把弓箭是进口,5 个石刀是出口,(用铜来表示出口 - 进口,就是净出口,这里净出口是 0 铜)。用国家的概念讲,小萨今年得到财富换算成铜就是今年的 GDP,铜是实物货币
但是,小萨今年累死累活干一年,能换到 100 斤铜,他这些年的家产才 60 斤铜(粮食都被吃了,就剩下地和犁了,地和犁能换 60 斤铜),可是部落首领老格天天坐那儿晒太阳(饿了,拿 90 斤铜找古大爷换 1000 斤粮食吃,今年 GDP 也就是创造的财富为 - 90 铜),家产却有 1000 斤铜(以前抢别的部落的,可以败家 11 年)……

小萨(曾经的我国) 今年 GDP=100 铜 家产 = 50 铜,
老格(曾经的俄罗斯) 今年 GDP=-90 铜 家产 = 1000 铜

以上是用实物货币来表示 GDP,真实情况中各个国家用的是信用货币,有汇率问题,通货膨胀问题,等等。极端的例子,苏联解体前,最好时美元兑换卢布 2:1,解体时最低为 1:1400(数据来源于维基,一时找不到原始数据),要是用这个汇率算出的 GDP 来代表国力,妈呀,国力(家产)减少了上千倍,不可能吧,所以 GDP 只是某一单位时间俄罗斯赚取财富的能力。俄罗斯 20 多年前 GDP 低,但家底还是很丰厚的(经常恐吓周边国家),家底现在可能还有 500 铜(吐槽一下,别当真)。

GDP 确实有用,但用处有限,我国 GDP 世界第二确实很能增强民族自尊心。

个人认为更有用的是 GDP 增长率,既然 GDP 总会有系统性误差,那就比一比呗,这样一来,汇率影响少了,通货膨胀也消掉了,误差因为同样的统计方法又减少一部分。
GDP 增长率 = 后一年 GDP / 前一年 GDP

我国的 GDP 增长率

图表说明,GDP 增长率在 07 年逐年降低,说明我国每年创造财富的能力在降低,不是我国每年创造的财富在减少。
这种情况值得警惕,这预示我国的 GDP 可能在十几年后达到顶峰(顶峰可不是好事),接着不可避免的衰落,如果通胀很高的话实际 GDP 还可能负增长(自己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每月挣的钱越来越少)。舆论宣传也可以看到,每年提到 GDP 增长率国家都是力争保八,保七,保…….

待续 ing……

知乎用户 Stephen Paulson 发表

工作关系,认识国家统计局的几个处级干部,和他们聊过类似的课题,回忆起来大致是这样:

一、中国很多基层统计很难搞清楚,这其中有统计理论和方法的问题,但更多是管理体制上的问题以及人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只是副部级单位,地方上各级统计局和统计调查大队一般在地方各部门中也是级别不高的;中央垂直管理的部门也是类似的情况,同级各部门中,负责统计的部门级别不高,工作也不太受重视。中国现行的管理体制很多就是看级别,级别高就相对容易开展工作,级别低就难。因此统计部门的很多工作都浪费在来回催要数据上了。由于工作不太受重视,相当多的部门往往在最后几天才把数据报上来,甚至还经常延误,而上级统计部门要数据要得急,因此经常是拿到数据后几乎没什么时间仔细核查,差不多就赶紧往上报了。 各级情况都类似,最后汇总到上面的数据质量也就马马虎虎了。 人的问题主要是统计部门一般是清水衙门,不像工商、税务、财政等管理部门由于和很多单位的利益直接相关,因此学历、水平比较高的人很少有愿意去统计局的,许多地方的统计调查大队就是由农民工或者跳广场舞的大妈们组成的,他们搞最简单的统计工作还行,稍微复杂些的就是凑合事。

二、尽管统计部门存在如一所述的问题,但其它部门不可能得出比统计局更靠谱的结果 因为统计毕竟是门科学,有一套专业的方法。如果靠这个吃饭的队伍都搞不清楚,其它人就更像是盲人摸象了,摸到什么就觉得像什么。

三、至于中国 GDP 是低估还是高估,我问过的统计局的人基本都摇头,不知道。

$$$$$$$$$$$$$$$$$$$$$$$$$$$$$$ My opinion $$$$$$$$$$$$$$$$$$$$$$$$$$$$$

具体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

中国 GDP 高估还是低估是个相对概念,也就是相对谁高估、相对谁低估?

一般而言,贫穷国家的 GDP 是被低估的,发达国家是被高估的。 发达国家一般有较完整的统计体系和税务制度,社会管理的死角也比较少,漏报、错报的情况肯定比贫穷国家要少得多。即使在一个国家的内部,发达地区和贫穷地区的统计水平也有差异。以我国为例,大城市的统计比大部分中、小城市的要完备,中、小城市有比大部分农村地区完备。 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大量劳务都没有社会化,黑车、无照经营等情况比中国还要普遍得多,如果我们和这些贫穷国家相比,GDP 肯定是高估了。 反之,和很多发达国家比,我们的 GDP 应该是低估了,但具体程度不好说。

按照 IMF、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每年公布的各国人均 GDP 数据,如果按汇率法,最高的达 10 万美元以上,最低的才 200 多美元,相差四、五百倍!即使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最高的仍在 10 万美元以上,最低的仍然在 1000 美元以下,仍然相差 100 多倍。凭常识就能判断出来,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差距。

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国际汇率):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4%E5%9B%BD%E4%BA%BA%E5%9D%87%E5%9B%BD%E5%86%85%E7%94%9F%E4%BA%A7%E6%80%BB%E5%80%BC%E5%88%97%E8%A1%A8_(%E5%9B%BD%E9%99%85%E6%B1%87%E7%8E%87)

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4%E5%9B%BD%E4%BA%BA%E5%9D%87%E5%9B%BD%E5%86%85%E7%94%9F%E4%BA%A7%E6%80%BB%E5%80%BC%E5%88%97%E8%A1%A8_(%E8%B4%AD%E4%B9%B0%E5%8A%9B%E5%B9%B3%E4%BB%B7)

知乎用户 徐凯 发表

2018 年,中国也公布了 2017 年的经济增长率,增长率超过预期 6.9 %。外界普遍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并打破了所谓的 “经济崩溃论”。

然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也成为国际热点。这不,国外网友问:中国为什么要隐藏自己的实力?经济增长率为 6.9 %。为什么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高于官方数据?让我们看看外国网民的答案!

Godfree Roberts

一些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高于官方数据有几个原因: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Federal Reserve) 的报告《中国产出数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国内外替代数据无法证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低于官方数据。

中国有一个明确的政策,那就是隐藏自己的力量,多年来毫不犹豫,直到不再被国际社会欺负,降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经济学家约瑟夫 • 斯蒂格利茨报道称,中国代表团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会议上威胁称,该组织公布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国产总值) 不应高于中国官方数据,否则中国代表团将退出会议。

中国从 GDP 中排除了五千万,包括保姆、清洁工、厨师和家庭教师,以及在北京道路上卖小吃的妇女,每天清理 600 美元。它不包括影子银行、拥有数百万美元的滴滴汽车司机、淘宝上的数亿卖家,或者 6000 亿美元的电子市场。在北京和上海以外的所有交易中,包括汽车和房地产交易,人们习惯于用现金购买,从而避免纳税,这一习惯已经持续了 2000 多年。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用一个破算盘计算出,中国经济比官方数据大 15 %。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更加大胆。根据他们的分析,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比美国高 27 %,达到 29 万亿美元,比美国高 50 %。

经济中有多少直接惠及普通中国人?2006 年,平均年薪为 5,000 美元。2016 年,平均工资为 18,000 美元。自 1980 年以来,中国的实际工资每十年翻一番。到 2020 年,贫困、营养不良和无家可归的人比美国少,而中产阶级和富人是美国的三倍。

Tony Tan

大多数中国人的非正式工作不算在内,我认识一个人,他的正式工作是保险代理,但她也支付两倍于正式工资的学费。然后,她的收入的 67 % 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中,许多小企业没有向权威机构报告它们的会计情况,而这些数字确实是 GDP 中缺少的。

最后,中国农村地区仍然从事易货贸易,这意味着收入不会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要知道,中国农村的人口非常多。

它正试图在国际交易所保持低汇率。越高,中国就越需要采取干预措施来维持它。如果达到实际水平,中国的出口价格将上升,外国公司将停止在中国生产产品,中国将变得非常没有竞争力。

Robin Daverman

由于历史、文化和哲学的原因,中国有一种相当 “独特” 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

1、服务

这些人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中并不存在,他们是疗养院护士、保姆、家庭清洁工和厨师,以及中学生的私人导师。其中,私人教师的收入是普通教师的四倍。这些没有被计算、征税或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在 1990 年代,没有人真正提供家政服务。但是你现在去中国,就像每个人都需要他们一样。考虑到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导致年轻人有四个祖父母,两个父母,一个孩子和四个祖父母变老,两个父母还在工作,一个孩子还在上学,为什么白天没有人和老人的祖父母住在一起?

2、房屋

如下图所示,当中国农民拆除旧房子并建造新房子时,这些房子不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这是旧的。

这是新的。

每年,在农村建造 10 亿平方米的新住房,这些住房不征税,也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3、小企业的单一所有者

以下大多数人不征税,或者他们征税很少。一些在北京市场生意火爆的人每天可以赚 600 美元,每年还要缴纳 10 美元的税款。

在中国做生意非常自由,不用担心法律和税收,直到达到一定的规模。

自 2014 年以来,中国已正式停止使用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为什么?例如,美国 30 % 的商品是实物消费,70 % 的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和法律服务。中国个人消费占实际商品和服务的 80 %,仅占 20 %。

因此,你应该听取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意见,因为这些人正在积极监督中国的国民会计审计。这些都是他们与中国打交道的经历。他们对农业进行卫星监测,对企业进行统计抽样。他们确切知道中国在数什么。

简而言之,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北京和世界银行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谈判的结果,发布的数据比实际数据低得多!

知乎用户 华丽的转身 发表

今年人均 GDP 大概 9600 美元,正好一个月 800 美元

一般收入占人均 GDP4 成左右,也就是平均一个月收入 320 美元,折算成人民币 2240 元

按三口之家计算,平均家庭收入 6600 元,五口之家月收入能达到 1.1 万人民币

从统计学上讲,一般也就是 30% 左右的人能达到平均数,剩下的 70% 一般是被平均了。

中国是否可以实现每三个家庭就有一个家庭收入达到 6600 元?


2019.1.9

GDP 按生产法计算:

GDP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按支出法计算:

GDP= 居民消费 + 企业投资 + 政府购买 + 净出口

所以,劳动者报酬只是 GDP 构成一项,通常认为只占 4 成左右

不同国家可能占比会不太一样,但是不管怎么样,不会相差特别大

如果按 6.2 的汇率计算,折算成人民币就是 1984,对应三口之家的收入就是 5952 元左右

另外一个衡量指标是汽车人均销量和保有量

中国 2018 年私家车保有量约 1.8 亿,我们可以认为有私家车的家庭月收入应当在 6600 块以上

还有一个标准就是对比中国与世界人均汽车销量

中国人均汽车销量排名全球 34 位,对应人均 GDP 排名约 70 多位

知乎用户 闪楚人 发表

知乎号称国内高水准的知识交流平台,能不能把姿势放高点? 类似 GDP 之类的话题,下面的众多回答怎么就一点也不着调呢?

连 GDP 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为了一张屁股,就敢胡说八道一通,点赞的家伙还一大堆,这也算是知乎的一大奇观了。

下面俺就正本清源,从 GDP 的一些基本常识谈起,说说这下面有些回答的严重不靠谱。

讫今为止,国际公认的 GDP 统计方法有三种: 产出 (生产) 法,支出法,收入法。

这三种方法实际统计出来的结果,由于操作细节的原因等,可能有一定差异,但理论上是等价的,它们间可以互相提供验证。

(点歪了,本想放进草稿,结果发了出来,等下再写)

按产出法计算的 GDP,即各产出 (生产) 部门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增加值 (终值) 之和。请注意是增加值之和,而不是各部门产出价值之和,因为计算 GDP,中间转移的价值必须排除,否则就会重复统计。

假设某经济体制糖业的最初部门是甘庶农场,沒有上游供端,年产值 100 亿,甘庶全部卖给砂糖企业,砂糖厂的物料消耗只考虑甘庶,年产砂糖 200 亿,产品则全部卖给糖果生产部门。糖果厂也一样,只考虑砂糖物料的消耗,年产糖果 300 亿,请问该经济体制糖业一年的 GDP 是多少?

如果把同行业三个部门的年值加起来,等于 600 亿。但这是按照苏联,前东欧和我国改开前的 “社会生产总值” 的方法统计出来的结果,包含了大量中间部门转移值的重复统计。按照 GDP 的统计原理和方法,该经济体制糖业的 GDP 只有 300 亿。

这 300 亿的数据,又可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获得。一种是分别计算各部门的增加值,然后加总。在上例中,则等于甘庶农场的 100 亿,加上砂糖厂的 100 亿 (200 一 100),再加上糖果厂的 100 亿 (300 一 200)。

另一途径是只统计最终部门的产值,在上例中,即只统计糖果厂的 300 亿。

据我所知,我朝 GDP 的计算,就是主要按产出法统计的,且根据各行业的不同情况和特点,交叉釆用了分别统计,然后加总,或只统计最终部门值这两种不同的具体方法。

经常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拿苏联的 " 社会生产总值″与美国的 GDP 对比,然后妄下判断,美苏谁的经济实力更强,真是让人跌破了眼镜。

按支出法统计出来的 GDP,即一个经济体内全部机构,家庭或个人购买支出额的总和,最终可归纳为投资,消费,净出口,政府净支出 (扣除转移支付) 四类,即 GDP = 投资支出 + 消费支出 + 净出口 + 政府 (净) 支出。

净出口 = 出口一进口,即在支出法中,进口是 GDP 的减项。

净出口也是个特除的支出项目,它的净购买支出方实际上是外国机构和个人,但根据 GDP 的属地 (而不是权属) 原则,这些出口产品和服务的产地在国内,所以应统计在 GDP 之内。净出口作为一种支出项,可理解为与净出口值等价的货物与服务的对外支出(暂停)。

至于商品和服务进口作为 GDP 的减项,对冲掉的只是净出口项下的 GDP,并不意味着它一定会导致 GDP 总值的降低。原因在于,进口贸易经海关记录进入国内后,就成了国内市场上的投资品或消费品,它们被投资商,政府和消费者购买后,又会相应增加投资,政府支出和消费支出项下的 GDP。

这一点也表明,在支出法中,如果不减掉进口值,就会造成重复统计,即同一笔价值,既在进口项下被加成,又在投资,消费或政府支出中加了成。

本题目下,有个回答写出的用支出法计算 GD 卩 P 的公式,竟写成了投资 + 外贸 + 消费,真是让人脑洞大开。且不说外贸包括了出口与进口两个方面,即便这里指的就是出口,这个出口也不是贸易余额,没减去进口值啊。搞笑的是,这种回答竟然得到了高赞。

用收入法计算的 GDP,即一个经济体内全部要素收入的总和。在实际统计中,要素的细分非常复杂,统计这些要素收入的工作量也非常之大。但理论上,要素收入也可以归为四大类,即土地要素的收入地租,资本要素的收入利润 (息),劳动力要素的收入薪资,公共股务要素的收入税金。

在宏观经济中,当我们说用支出法计算的 GDP 与用收入法计算的结果是等价的,意味着在任一经济体内,总收入必定等入总支出。在简化的支出模型中,这一等价关系通常可写为: 收入 = 消费 + 投资,即 y=c+Ⅰ。

当然,高于消费支出的那部分收入,即消费之外的收入余额,首先是以储蓄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从收入端看,一个经济体内的总收入結构,又可写成收入 = 消费 + 储蓄。投资与储蓄,不过是同一笔收入余额在支出与存储两端的不同形式,同一硬币的两面而已。至于为何储蓄会等于投资,因超出了本题的范围,不再赘述,我们只须知道,宏观经济中的储蓄,跟微观经济中的银行储蓄存款不是一回事就行。

作了上面的陈述后,下面对本题目提出的问题,以及评论中提到几种观点,简单谈谈俺的看法一一

Ⅰ,中国的 GDP 高估了吗?

说实话,这个问题本人真不知道。我能说的只是,如果中国的 GDP 真被高估了,除了与基层政府可能的虚报数据有关外外,很大程度上也许应归罪于重复统计。

作出这种判断,与我的两点考虑有关。

一是我们有长期统计苏东式 “社会生产总值” 的历史,这种统计理念和方法,不可能不对统计部门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知乎的许多小青年,,也对 GDP 是一种增加值,是总产出中的终值部分没多少概念。

二是从资料上看,重复计量是一些地方政府虚增 GDP 的重要原因。比如天津那个案件中,重复计量造成的 GDP 虚高程度,远超其他原因。

2,农村的自建房,农村集市摆摊交易等经济活动,会排除在 GDP 统计调查之外吗?

基本不会,或者说绝大部分农村经济活动创造的 GDP,都会被记录下来。

且不说农村建房如今也要报建了,房屋建成后也得办理产杈证,农村乡镇基层政府,对辖下的集市交易,也有全职或兼职人员进行经常性调查,记录或数据估算,就算没有这些管理措施,你要建房,总得去市场购买建筑装修材料和给工人们发薪水吧,这些工友拿到薪水,总得消费或储存吧。所有这些,都会被当地的投资,消费交易市场,金融机构记录下来,并间接地反应在当地的 GDP 计量中。

不否认在农村经济中,总有些游走于正常市场体系之外的灰色经济,自足经济活动的存在,并被统计计量漏掉。问题只在于,相对于整个国家的巨大经济体量,我国农村经济对 GDP 的贡献比,己经非常之低了,并且还会继续降低。如此之小的 GDP 贡献率,这块经济活动中零星产生了一些边缘经济行为,它们即使被国家统计漏掉,对整个国家 GDP 计算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3,单纯的交 (贸) 易活动能产生 GDP 吗?

大部分情况下能。但要不要直接记录,记录多少,从什么角度进行,则要取决于统计方法,以及这类交易活动的性质。

一个水果批发商,将 100 万买入的水果以 120 卖给零售商,以产出法计量,产生的 GDP 不是 120 万,而是 20 万。一个建材商将 1000 万的镙纹钢卖给某公司,用以建设新厂房,从支出法的角度看,这 1000 万就是投资支出。

知乎用户 Sven 发表

谢邀。

我很认真的回答。

不知道。大家说的高估或者是低估都是猜的。

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数据。

统计 GDP 一定要建立在大量的数据之上,可是除去我国政府,没有一个人或者团体能够掌握足够数据来计算出比更加权威可靠的 GDP 数值。

但是这个问题依然是有意义的。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 GDP 的影响有更深的了解。

大方向来说,GDP 有三种统计方法。但是不同统计口径下算出的 GDP 值差距是很大的。

举一个极端点的例子。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2 年南非和尼日利亚的 GDP 分别为 3843 亿美元和 2626 亿美元。

但是今年尼日利亚改换了统计的方法。理论上尼日利亚经济在 2013 年增长了 3/4,约为 4880 亿美元。直接跃升到了非洲第一。从今年 4 月份公报的数据上来看,尼日利亚的 GDP 值是 5099 亿美元。换了个统计方法,GDP 增加了一倍。

但是看事实增长率呢?

2102 年 6.6%,2013 年改换统计口径之后的增长率只有 5.5%。反过来还低了。

所以不同的算法对 GDP 总值的影响非常之大

中国的情况则是更加的扑朔迷离。主流的猜测是中国的 GDP 总值是被低估的。因为中国 GDP 统计的项目要比美国的少得多。

但是中国的 GDP 真实增长率却被认为是高估的。理由是 GDP 的总值单纯看并没有包含很重要的一项,物价变动。中国统计的通货膨胀数值也是一直被认为是低估的。

一般来讲,GDP 的总值对普通人来说并没有太大意义。但是 GDP 的真实增长率(刨除物价影响)却是我们切身能感受到的。一般的来说,GDP 的真实增长率越高,我们的生活水准提高就越快。
-————————————————————————————————————————–
收到的私信和回复当中有很多问题是相同的,我一起在这里更新一下。

我们在计算 GDP 真实增长率时需要刨除物价的影响。GDP 的平均减数法也需要相应的物价数据。但是中国的物价增长算法时常被人诟病,其中有两个很大的原因。

第一是用来算物价的商品时常变动。并且关键的数据不公开。

第二是多种算法并行,统计口径相对混乱。比如在房价上。中国就是租金平价法,购买法等等多种算法并行。

所以从主流猜测的意见上看,中国的物价增长率是被低估的。

还有一点,GDP 总量被低估和 GDP 的真实增长率被高估是并不矛盾的。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变化,中国公布的 GDP 总值会越来越接近真实值。
-————————————————————————————————————————
最后再更新一下,补充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萧子毅和 @比的原理 的答案是缺乏逻辑的,这完全就是路边社财经新闻的写法啊。所以实在不想浪费时间去吐槽那些不负责任的瞎猜。

我接着用最简单的举例法来解释主流猜测的逻辑。难度简化到最低的列数字法。

假设中国的真实 GDP 是 100,真实的 GDP 增长率是稳定的 7.5%。

但是官方公布的 GDP 却是 90,真实 GDP 增长率是 10%。

在开始的时候,真实的和官方的差距是 10。但是 5 年之后呢?

真实的 GDP=100*1.075^5=143.56

官方公布的数值则是 90*1.1^5=144.946

真实 GDP 和官方公布的 GDP 差距变成了 1.4。

所以很多人的 “猜测” 是:GDP 总量被低估和 GDP 的真实增长率被高估。随着时间的变化,中国公布的 GDP 总值会越来越接近真实值。

讲到这个程度还看不懂我就真的没一点办法了。

知乎用户 新禧 发表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中国普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你要去问的话可能 80% 以上会说中国的 GDP 是高估的、水分很大的。

但是世界银行一直说中国的 GDP 是低估的,从 90 年代中期以来几乎每年都要上调中国自己核算的 GDP,这变成了中国同世行之间每年一次的博弈,你可以搜一下二十多年来的新闻报道资料。

国际政客是双重标准。打嘴仗的时候可能会说中国的实力被高估,比如澳大利亚政客最近就说中国的实力被夸大了,他拿出的数据却是把中国 2014 年的 GDP 当成了是 2016 年的。而涉及国际义务的时候,这些政客会说中国 GDP 是低估的,比如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西方国家众口一词指责中国隐瞒了经济增长实际情况。

国际评估机构和经济学家、研究机构大都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超过中国公布的数据。去年美联储所属评估机构甚至依据卫星图像写出报告,认为中国的实际增长可能远远超出中国公布的 GDP 增速。

中国老百姓认为 GDP 水分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到了身边的地方 “注水”。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怪现象是,多少年来,县市拿出来的 GDP(现在统一改称地区生产总值)加起来远大于省里公布的,全国各省市拿出的 GDP 加起来远大于国家公布的。大家并不了解国家分级核算制度,但是对发生在身边的弄虚作假是很反感的。这种为政绩弄虚作假严重影响政府声誉。

还有,很多人并不了解公布的 GDP 绝对数是现价,而公布的增速是按可比价格计算,也就是扣除了物价因素的。这也是一个原因。

我之所以突出个 “中老年”,还因为他们这一代,对 50 年代的中国作为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大跃进、浮夸风、“亩产万斤” 印象太深刻了,至今觉得数字是是可以随心所欲编造的。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透明的、核算标准是公开统一、受监督的。

据本人对国家统计工作的了解,中国的核算制度总体上是严谨的,但是由于税收征管方面的问题,以及改革调整中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有可能有漏统计的情况。也就是说,有所低估。

在反复强调新常态、“L” 型,主动放缓经济增速的大背景下,中国 GDP 有必要人为高估吗?十九大都没有提及 GDP 目标!再看看最近开始的地方 “脱水”,干部问题上 “数据造假一票否决”,反对弄虚作假这次是 动真格的了!

知乎用户 季林 发表

转厉以宁的一段话:中国的 GDP 增速实际上比公布的数字要高。

第一,中国农村建房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在发达国家,农民建房是计入 GDP 的,而中国从来没有计入;

第二,农村和城市从事保姆、月嫂等职业的人越来越多,这部分人的收入在国外也是计入 GDP 的,而中国是不计算的;

第三,由于税制的原因,中国大量个体工商户每年的实际营业额大于统计数据;

第四,农村通过互助、义务劳动建设的桥梁、道路等也都没有计入 GDP。

中国 GDP 肯定有水分,但相比美国就差的太远了。

比如说美国自住房租金占 GDP 的 10% 以上,所谓自住房租金就是对每一套住房不论你是否出租,都按市场价虚拟计算房屋租金并计入 GDP,比如美国约有 1.3 亿套住房,如果每套住房月租金按市场价是 1000 美元就能增加 1.56 万亿美元的 GDP,这些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不统计到 GDP 的。

再比如说去年,美国商务部下属统计机构美国经济分析局 (BEA) 宣布了每五年一次的统计修订。通过重新定义和计算文娱、研发以及养老金等项目,美国去年的 GDP 总量一夜增加了 3.6%,相当于比利时一国的 GDP。

变更 GDP 统计方法,或者用 GNP 取代 GDP,就跟美国奥运金牌比不过苏联就改统计奖牌榜一样,理由看起来都不错,但其中的真正原因大家都知道。

知乎用户 leon 发表

王小鲁教授很早就做过相关研究,估算 2011 年灰色收入造成中国 GDP 被低估 8%。

知乎用户 江越伟 发表

我朝统计局比较土鳖。

既不像美帝一样,把研发支出当投资,养老金当工资,自住房当自己租给自己算,使 GDP 一夜增加 5000 多亿美元。

也不像意大利一样,1987 年把地下经济纳入统计范围,GDP 一夜暴涨 13%,超越英国成为西方国家中第四大经济体;前段时间又把把非法贩毒卖淫走私纳入统计,GDP 再次。。额,差不多抵消了衰退。。。

我朝统计局对于 8600 多万个体户的统计数据基本是扯淡,为了少缴税他们啥事都能干出来。年收入实际上有十几万的门面,每月报税就 TM60 块钱,年收入报告三千块,能信?

另外,增长率什么的略微修改肯定有,但大体数据是改不了的。国家统计局不是傻逼,底下报啥他就信啥,他有自己的统计口径而不是仅仅根据各省数据,去税务局和海关一查分分钟显形。

所以我认为,如果像欧美一样无节操的话,再算上个体经济严重低估因素,真实 GDP 应该多 20% 左右。

知乎用户 钱江摸鱼 发表

被低估了。
相比于大多数人的纸上谈兵,我觉得以下这个链接:重新核算中国的 GDP 中的结果更为可信。作者包蓓蓓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专门在算这个东西,重新核算的是 2008 年中国的 GDP,结论是官方数据低估了 13.1% 到 16.3%。差别是各方面的,其中房地产的低估占了很大比例。
当然,谦虚如我,是不会强调说我转这个是因为我编译了这篇报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写一个,简单明了的

那会在祖国西部的某一个县,做志愿者,分到机关上班了
那个县有一个工业园区,做些食品加工、建材加工的多
一批的志愿者,有一个分到了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每个月上报一次园区企业的产值什么的,具体什么数据我就没看了
问他今年企业运营情况咋样,他说,不大好,上半年不少企业都没咋开工
我问那咋上报数据呢
他说,是这样的,每个月比上个月的要有所增长,但是不能增长的太离谱,要保持在合理的范围
等他们把数据定下来之后,发个各个企业,让企业报上来留底,然后,他们汇总就是了

还有一种算法,更加高端些
现在所在的这个县,整体经济水平算是一般般的
之前有一个厂子在这儿,这个厂子一年的生产总值占全县的相当一部分
后来搬迁了,它的各项数据就算不到县里头了
经济总量一下就降了好多,GDP 增长率直接跌了不少
然后要报季度的 GDP 数据了
最后大领导不同意报实际的数据,把增长率调了调,好看了些,再往市里面报
有些数据就是这么来的

前几天发布国家二季度 GDP 增长率,7%,果然是不出所料
简单来说,想要怎么样的增长率,一般还是会有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关经济学的知识就不探讨了,很多人的回答非常详细。我来讲一点在乡镇基层经济统计工作中发生的事情。

我以前曾经在某二线城市底下的一个还不错的县里面的一个很一般的乡里当过大学生村官。工作两年期间正好遇到了 2013 年底到 2014 年初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这种事是统计站负责的,但是很多乡镇的统计站常年只有两三个人,因为平时没什么相关的工作,这两三个人平时还都在别的部门有兼职工作(比如我那的统计站长还是办公室副主任),所以人手严重不足。普查临时征用了我们这几个大学生村官和新来的年轻公务员,因为数据需要用平板来统计和上传,这种事情在乡镇就算是 “技术活” 了。

普查分成两个部分,企业工厂和个体户。

企业和工厂工作流程大概是这样的:首先去工厂那里采集数据,包括填纸质表和把企业的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拍照。然后统计站站长把统计数据看一遍,需要修改的改一下,再输入平板上传。这个上传是到县里。
需要修改的是大多数,通常都要往大写个几倍,比如 200w 可能会写到 500w 诸如此类的。有个别企业工厂的数据特别精确,那种是不会修改的。这样数据会好看,显得经济发展了。数据到了县里以后他们会不会改,怎么改我就不知道了。

个体户部分的工作相对比较简单。就是去个体户那里采集数据,主要就是经营者姓名,人数,电话等。很多个体户没有执照,需要我们把经营地点拍照。
个体户的数据水分也相当大。站长给我们的要求是个体户数量不得低于上次的统计数据。同样是显得数据比较好看,凸显出来经济发展了。拿到数据后我们都傻眼了:哪 TM 有这么多个体户!三四百户的村子个体户能有 100 个,千户的村子能有约 300 个个体户。整个乡有多少我记不清了,但是大体是 30% 的比例。但是真实的数据是全乡个体户只占 5% 左右,如果把摊煎饼,在几天才有一次的集市摆个摊的也算上,也就是 10% 吧。
具体的实施起来我们是这么做的:首先把真实存在的个体户找到,该统计的统计,该拍照的拍照。
剩下的不足的是大头,只能靠编了。站长给我们说的办法是去找个离家近的农贸市场拍照,回来当做自己负责的村的个体户。然后名字电话什么的可以找户部…… 不对,民政所。所有村民的姓名和电话还有身份证号什么的民政所都是有数据的,照着上面抄就好了。

所有这些数据不太可能有瞒报的部分,即使有违规的产业,也会给它洗白了报上去的。

这还是乡镇一级别的统计数据,县、市、省,一级一级的不知道能再掺多少假。这件事之后我是真的体会到了 “村骗乡, 乡骗县, 一直骗到国务院”。

知乎用户 晚舟 发表

GDP 数字没有被高估,也没有被低估。但是大家高估了 GDP 所代表的意义,认为 GDP 大就是好,增速快就是好,这个意义被高估了。

知乎用户 克勤多纳 发表

应该这么说,按中国的标准,欧美的 GDP 是虚高的。因为占其 GDP 大头的服务业 GDP 是靠各种昂贵的人工费用吹起来的大泡沫。

按欧美的标准,中国的 GDP 是被严重低估的。由于人口规模带来的市场规模,大多数服务业基本上走的都是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打个比方,一个美国城市的理发店,平均一天只有 30 个人来理发,因此我价格必须定在 20 美元,才能保证我能够经营下去。一个中国城市的理发店,可能平均每天都有 100 个人来理发,每次服务的价格定在 30 元人民币就能维持下去。那么,美国理发店一天剪了 30 个头,产生了 600 美元的 GDP,中国理发店一天剪了 100 个头,产生了 3000 人民币的 GDP,折算下来还不到 500 美元。从纯物质价值的角度来看,中国理发店的实际产出价值应该是美国理发店的 3 倍多,但考虑到双方的货币汇率,中国理发店贡献的 GDP 按美元计价是低于美国理发店的。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大多数服务业都必须采取薄利多销战略的现实,也使得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从业者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都远远大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同行业从业者,身心俱疲,生无可恋。但也并不全是坏处,尽管你累死累活也并不能带来高收入,可你也能以较低的支出享受到各个方面更好的人工服务。

知乎用户 花花 发表

统计局工作过的飘过。
目前统计调查系统存在统计局和调查队并行制度。
统计局隶属各层政府,例如中央层面是国家统计局,地方层面是省统计局,市统计局和县统计局,各层统计局无论人员编制还是办公经费均归地方政府管理,这就造成了所谓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的现象,具体案例是 2000 年左右湖北随州(记不大清楚了,好像是某个县级市,统计数据严重造假,直到该市市委书记因为贪腐问题被拿下为止),统计局数据水分大,这是全国都知道的,要不然李博士也不至于搞了个克强指数嘛。
调查队是隶属于国家统计局的外出办事机构,人员编制和办公经费均由国家统计局统一管理,不过嘛,国家局日子尚且过的寒酸,调查队的日子可想而知,调查队接私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11 年左右还发生了调查队接了国企委托的调查被通报的事情。不过,由于调查队无权发布数据,所收集的数据直接上报国家局,调查队的统计数据反而更加真实,数据严重偏低,低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同样一户 10 人的小企业,统计局统计出来的产值可能会是 1000 万,调查队调查出来的可能只有 10 万外加停产 3 个月。
说了那么多,我们再回到统计本身上,统计无非是通过一些科学的办法譬如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用总体中很少的部分的量,推断总体的发展情况,也就是说,统计允许存在误差(轻拍,统计学课本第一页一般都会有这句话,至少我用过的书有)。全面统计例如全国人口普查之类,耗资巨大,调动人员庞大尚且有很多遗漏,何况平时应付工作的一般调查呢。统计数据有水分,也要理解。
最后,我说说怎么去看统计数据。相信很多人对着统计年鉴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下手,我简单举例说明:
1. 国家战略意图。大家从新闻上能发现我国粮食产量是在不断递增的,同时耕地在不断减少,这里面水稻增产微乎其微,小麦在减产,增加的是玉米,土豆之类的,国家一纸下文,土豆华丽的从蔬菜变成粮食,个中滋味大家可想而知,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其他产业的基础,农业不稳,问题很严重。在发展和稳定的博弈中,这似乎是政府无奈之举,背后反应出的问题大家自由发挥
2. 猪肉: 10 年到 12 年猪肉行情较好,12 年底统计出的猪肉养殖户那是翻了好几番的,很多地方政府豪言壮语要打造 xx 养殖中心,于是猪肉价格开始严重波动,发展到现在被猪肉加工企业吃的死死的,正常人稍微能懂点统计学的,应该明白这是咋回事的,地方经济自主权的问题嘛。
说了那么多,回归正题,统计有水分,从古至今,从内到外,均有,大家需要抱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心态去看待,千万不要带着情绪,方可做好学问。
地铁上机打,不匿了

知乎用户 李林 发表

首先说中央复核 GDP 的人,居一位曾经在发改委任职的前辈说,中央会把一些在重要省份做统计的官员调到北京,(如:广东、浙江、辽宁、山东)担任高官,复核统计中国的 GDP, 所以中国的各个重要省份的 GDP 的真实情况这些调到北京的老油条是知道的,因为各省的 GDP 虚报 GDP 的手法就是这些人发明创造的。

虚报有两种,一种是往高报,一种是低报。居这位前辈所说,广东,浙江,江苏是低报 GDP,美其名曰:“藏富于民”,就是不想多给国家收税。广东少报的部分大约等于辽宁多报的部分,而且这些经济强省长期低报 GDP。

而且我们必须知道,在中国私人企业都有内账与外账,偷税漏税极其严重。

另外,闫学通在一次演讲中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研究,中国的真实 GDP 比公布的要多 10%!CIA 利用各种方法,长期研究统计全世界各国 GDP, 为美国政府做决策提供依据。

综合以上两种说法,应该是低估。

知乎用户 笨虎 发表

统计局是如何操纵 GDP 的呢?今天, 统计局宣布修正 2014 年的 GDP 增长率,由 7.4% 调低到 7.3%。

多么机智呀!都 2015 年 9 月了,说去年增长率低了 0.1% 也无伤大雅。但是关键在于,这样去年的统计基数就低了。

这样,今年中国的 GDP 增长率就会相应提高,统计局为了今年保证 7% 的增长率可谓用心良苦。

知乎用户 Fatfish 发表

去年我发改委工作的堂姐修年假,期间丢了我一份写了一半的工作报告让我完成,由此见到过一份老家(四线小城市)的统计局报告,其中有近 5 年的 GDP 数据。手贱,输入到了 excel, 做了个散点图,并进行了线性拟合(职业病,得改!)结果记不太清了,只记得 R∧2=1。

看到结果我吓尿了,马上打电话给我姐确认,我姐不耐烦的打电话问了统计局同事,回复我数据没错,但是我做的图需要去掉或者换为柱状图。
~~~
如果可以还能找到那份数据,但是会不会被被查水表,先观察一下,没事的话,就放上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财务人员都知道统计局是中国最大的笑话。
按我们市统计局的要求(其他地区不清楚)。我们公司营业额跟盈利数据只能每年按指定比例(或超比例)上涨,不允许:涨幅低于指定比例、不涨、下跌、亏损。否则在网页上提交时不允许提交数据。WTF

知乎用户 王祉华 发表

作为统计狗来回答一下,不用数据,只说结论:
1.GDP 总量是被低估的,增速是被高估的;
2. 统计方法与口径不一样,数据之间的差异相当大;
3. 科学的统计数据要让位于政治,政治高于一切;
4. 任何脱离货币、价格和购买力等相关因素来讨论都会过于狭窄;
5. 补充下收入的意见,现在统计的收入数据(平均数)是低估的,实际数还比公布的大,但核心问题是:
贫富差距加大贫富差距加大贫富差距加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以上

知乎用户 find goo 发表

如果在农村呆过的都知道。

在农村,农民的房子是固定死的,不给卖,自住,算不到 gdp 里去,土地也是固定死的,也不给卖,也算不到 gdp 里去,农产品自产自吃也是不算到 gdp 中去。

在农村,很多农民自种自销,有大米,茶叶,木材,加工,养殖,这部分根本没有算到 gdp 中去。

在中国农村生活费真的很低,有的人一年可能只要几千元,就可以生活一年,这在美国城市是不敢想象的。

相反美国,已经实现农业工业化,土地是私有的,不是像中国一样是一家一块小土地,是工业种田,种田是老板出田出装备,工人来种田,产量都是很容易算到 gdp 中去,美国的 gdp 相对于中国是高估的,这一点看 gdp 购买力就很容易看出来。

越是小的工业品,全世界的价格都差不多,比如同型号手机,但大的工业品,比如汽车,价格就不一样了,因为物流成本和税收,人员工资等各种不同。gdp 高的国家购买这种工业品时,是有 gdp 价格优势的。如美国人工资购买苹果手机,汽车等工业品,相对价格便宜。

美国 gdp 非常高,但美国修不起高铁,因为国内的成本太高了,修起来也不会盈利。

gdp 高和人均 gdp 高的大国家,在对外购买力上有优势,但对内购买力上是负的。

俄国在 gdp 上相当于中国广东一个省,但在俄国国内 gdp 的购买力是很强,每年国防投入产出比非常高,这也是光靠 gdp 不准的表现。

购买力 gdp 高的国家,在对内购买力上有优势,但对外购买力上是负的。

[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 GDP:美国第 2、印度超日本升到第 3,俄罗斯第 6​baijiahao.baidu.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aijiahao.baidu.com/s%3Fid%3D1605862266347518851%26wfr%3Dspider%26for%3Dpc)

所以无论怎么计算 gdp,会造成挣美元花美元,挣人民币花人民币的不准确性,因为各国的生活成本是不同的,对于工业品可能差价小,gdp 高的国家可能有工业品购买力优势,但同时会造成有人力成本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劣势,这样造成很多不准确性。一个人在某国按正常生活水平,可能是富人,但按另外一国标准成了穷人。这样需要考虑一个综合价格。

我觉得目前比较科学的 gdp 计算方法是:

(正常 gdp + 购买力 gdp) / 2 = 科学 gdp

2017 年世界 gdp 排名 (美元)

美国 19.39 万亿 1

中国 12.24 万亿 2

日本 4.87 万亿 3

德国 3.68 万亿 4

英国 2.62 万亿 5

印度 2.6 万亿 6

法国 2.58 万亿 7

巴西 2.06 万亿 8

意大利 1.93 万亿 9

加拿大 1.65 万亿 10

俄罗斯 1.58 万亿 11

2017 年世界购买力 gdp 排名 (国际元)

中国 23.3 万亿 1

美国 19.39 万亿 2

印度 9.45 万亿 3

日本 5.49 万亿 4

德国 4.19 万亿 5

俄罗斯 3.82 万亿 6

印尼 3.24 万亿 7

巴西 3.24 万亿 8

法国 2.88 万亿 9

英国 2.86 万亿 10

意大利 2.39 万亿 11

墨西哥 2.36 万亿 12

土耳其 2.14 万亿 13

韩国 1.97 万亿 14

沙特阿拉伯 1.77 万亿 15

西班牙 1.77 万亿 16

加拿大 1.71 万亿 17

用 gdp 排名前 11 的粗算一下,2017 年世界科学 gdp 排名 (国际元)

1 美国 19.39 万亿 + 19.39 万亿 = 38.78/2 = 19.39

2 中国 12.24 万亿 + 23.3 万亿 = 35.54 /2 = 17.77

3 印度 2.6 万亿 + 9.45 万亿 = 12.04 /2 = 6.02

4 日本 4.87 万亿 + 5.49 万亿 = 10.33 /2 = 5.16

5 德国 3.68 万亿 + 4.19 万亿 = 7.87 /2 = 3.93

6 英国 2.62 万亿 + 2.86 万亿 = 5.48 /2 = 2.74

7 法国 2.58 万亿 + 2.88 万亿 = 5.46/2 = 2.73

8 俄罗斯 1.58 万亿 + 3.82 万亿 = 5.4 /2 = 2.7

9 巴西 2.06 万亿 +3.24 万亿 = 5.3/2 = 2.65

10 意大利 1.93 万亿 + 2.39 万亿 = 4.32/2 = 2.16

11 加拿大 1.65 万亿 + 1.71 万亿 = 3.36 /2 = 1.68

这样用 2017 年数据折合成科学 gdp 一算,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高估了,中国、印度,俄罗斯低估了。

中国科学 gdp 相当于美国科学 gdp 的 91%,美国科学 gdp 是中国的 1.09 倍。

再发展 2 年科学 gdp 赶上美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房东租房不交税,自住房也没算作自己租给自己,算算被低估多少吧

知乎用户 唐谷 发表

也来凑个热闹,要说我国 gdp 怎么样,首先得看 gdp 是怎么算出来的。很多人都有个误解:认为 gdp 是统计局算出来的,其实不全是,就像做菜一样,需要很多原料,这些原料并不是统计局都有的,必须用到电力部门的数据、央行的数据,还有交通、邮政、铁路等部门数据。可以说 gdp 是政府算出来的,统计局只是牵头和技术部门。在这里提一点需要说明的我国政治体制的问题,我们是党领导下的,政府受党的领导。政府下设很多部门,部门跟部门也有区别的,分为政府组成部门、国资委、直属部门和其他某些事业单位,而国家统计局只是国务院的直属部门,还是副部级,省级统计局基本都是政府直属部门,但是却都是正厅级,到了市县级政府,统计局的地位差距比较大,有的是组成部门,有的是直属部门,比较惨的是有的竟然是事业单位。所以在我国 gdp 不仅仅是个技术概念,还是一个政治概念,但由于需要与国家交流,我们国家也很重视与联合国的统计标准保持一致,比如现在正在朝 sna2008 体系过渡、明年基本就要接轨。所以虽然受到一些干扰,但他的技术性也很强。
再说说统计体系,国家一级只有一个国家统计局,到了省一级就分为 2 家(北京除外),一个是省级局,是政府直属部门,另一个是省级调查队,是国家局的直属单位,到了市级,也基本上也是两个单位,但也有是两家合并了的;到了县级,很多地方就没有调查队了,没办法,国家局也没那么大财力。
我们国家 GDP 是下算一级,就是说国家统计局算全国和各省的数据,省局算市级的数据,市局算区县的数据,当然某些县局竟然算乡镇的数据。
现在算 GDP 有 3 种算法,统计局 3 三种算法都要算,而且还要比较分析,数据经领导同意后才能对外发布。
以前,Gdp 是对一把手的考核指标,各地党政领导比较重视, 但他们主要重视的是增速,对总量的重视程度要低一些,你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列举了 gdp 要增长多少,但不列举总量,所以前面有人回答 gdp 总量低谷、增速高估是很有道理的。
举例说生产法吧,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的数据统计局是有的,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现在分为规上和规下(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对于工业企业来说规上就是年产值 2000 万以上),对于规上是企业联网直报, 企业通过网上报数据,然后各级统计局利用数据算产值和增加值,统计局还要根据工信、住建等相关部门来核实一些数据, 对于规下由调查队抽样调查,第三产业(俗称服务业)包括了很多,住宿餐饮、交通运输、软件开发等等大约涉及几十个政府部门,同样也分为规上和规下,规上以前也称为重点服务业,规上的企业联网直报、规下的主要依靠其他政府部门数据。
三个产业数据根据他们统计局的一套算法,算出 GDP,算出了后还要跟税收、用电、运输等进行核实,依此,国家局会对各省数据进行调减。这其中就有一个问题:就是广大的规下企业数据靠推算会失真,所以每 5 年(逢 3、8)会进行经济普查,普查 2、3 产业的实际情况、根据普查数据会调整前 5 年的数据,有人对此有误解,认为统计局是在改数据,其实不是的。
目前企业报给统计部门的数据跟税务不联网, 不存在少报数逃税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小个体户会有顾虑,但 GDP 数据主要还是靠规上企业。其实有的人想问题简单化了, 统计与税务挨个企业去比对数据是不可能的。
那么政府会不会对统计数据想歪注意呢?毕竟 gdp 是考核指标,直接涉及官帽的,GDP 增速快不一定就能升,但 GDP 增速慢,排名靠后的结果恐怕没一个一把手愿意. 但现在都是联网直报,怎么办呢,会不会给企业打招呼施压力、会不会把规下的打扮成规上的呢?有没有?呵呵。喂喂,你呵呵是几个意思!
另外, 说个题外话,政府工作报告年初都会定个 GDP 增长指标,年底基本就是那个数,很多人对此很不满,认为政府在造假,其实你想想,你年初预估一下你今年的收入,其实也能估的很准确的,这不代表政府在造假,最起码不能依此为依据来证明政府数据造假。
最后,结论:不建议大家讨论 GDP 数字到底是真还是假,搞明白 GDP 是什么,怎么来的,有什么用更重要一些。另外统计不是会计,统计数据本来就不存在一个绝对准确数字,那也不是统计学的内容。另外统计局也不仅仅算 GDP,他们公布很多数据,人口、物价、收入等等很多,只是大家对 GDP 最关注,当然统计局更多的工作是为党委和政府服务的,毕竟他一般只是个直属部门而已,说到国家统计局,叹息一声,他只是个副部级的直属部门而已。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服务过两家上市酒企,由于提供的营销咨询,对他们的销售数据和真实的市场情况,都非常了解。服务以前的不知道,但最近两三年财报披露的销售额,比真实的销售额至少低了 10% 以上,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自己算错了,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但是从来不讨论事。

竞争对手数据我们也搜集,其中几个上市公司也都是这个情况。私底下也问过其他项目的同事,发现至少在这个行业里,这是个普遍现象,只不过有的多有的少而已。

其他行业不知道。

知乎用户 翀宇 发表

这个答案大家已经说得很详细了,我就只来介绍一个其他的方法,比较耳目一新。

这个方法是来自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2017 年 4 月份的一篇工作论文_“China’s GDP Growth May Be Understated”_, 作者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 Hunter Clark, Maxim Pinkovskiy 和哥伦比亚大学的 Xavier Sala-i-Martin. 三位作者的思路非常新颖:在众多监测经济运行情况的指标中,他们另辟蹊径,采用卫星遥感记录的夜间灯光数据作为一个与已公开的众多经济指标独立的监测指标。

论文首先回顾了学术界一直以来对中国经济增速的争议性讨论,又话锋一转地提到,根据维基解密,“当时仍是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在与一位美国外交官的会面中向其透露,他会用一个特殊的指标监测全省经济运行,而不是‘人为的’、‘仅供参考的’官方统计数据”。今天,我们都知道,李克强总理所提到的特殊指标,就是他自创的 “克强指数”。

然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指标,测量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在本篇论文中,三位作者的中心思想是,如果存在一个与真实经济增长相关的变量,而这个变量的测量误差恰恰与其他经济运行指标的测量误差无关的话,这个变量就可以作为一个 “independent benchmark”——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参照,用来判断现存的其他指标的优劣,并辅助构建衡量和预测真实经济增长的最优无偏线性指标。这个观点已经被本篇论文作者中的 Pinkovskiy 和 Sala-i-Martin 在 2016 年证明。

论文指出,夜间灯光数据有如下几点较好的性质:1)夜间灯光与真实的经济活动紧密相连,具有很好的关联性; 2)夜间灯光数据的测量误差与多数宏观经济指标的测量误差无关。灯光数据的测量误差主要来自天气状况、地形差异等,而宏观经济指标的测量误差来自个体、公司、其他机构的误报及不同统计方法的选择,所以,没有理由认为这两者间的误差是相关的。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本篇论文所建构的数学框架。

建构如下模型

其中

分别代表地点 i 的夜间灯光数据、未被观测到的真实收入水平,

为其他待评估的宏观经济衡量指标,

为误差项 (error term)。

模型的三个假设为

注意对函数

的唯一限制就是其符合假设

接下来考虑用

两个其他宏观经济监测指标对未被观测到的地点 i 的真实收入进行预测:

为这个估计量的 MMSE-minimizing(最小均方误差估计量) 权重,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得

从而得到

,推广到超过两个变量的情况后即变量的回归系数占全体系数之和的比例等于该变量在最优指标中的相对权重。证明详见 Pinkovskiy et al.(2016a).

论文中的夜间灯光数据来源为由美国国家海洋与太空管理局(NOAA)所负责的 DMSP-OLS(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 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 卫星计划。空间分辨率为 1 像素对应 1 平方公里,灯光数据消除了云层覆盖、降雨降雪与偶然影响(如森林火灾)所带来的偏差,灯光灰度值取值范围为 0-63 内的整数。论文通过卫星影像的空间匹配获得了省级的夜间灯光加总数据:

为 省份 j 在 时间 t 时 灯光灰度值为 i 的像素点个数。

其他宏观经济监测指标数据来自 CEIC 数据库,包含了 2004-2013 年的省级数据与 2004-2015 的全国数据,本文将两份数据整合之后得到了省级面板数据。

论文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克强指数能否比较好地反映真实的经济增长,以及如何利用克强指数构建上述的最优指标,因此基础回归方程是夜间灯光数据对克强指数的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

结果显示:1)夜间灯光对 log GDP 和 log 克强指数单独回归都是 1% 显著,对 GDP 和克强指数进行二元回归时,log GDP 为 5% 显著,log 克强指数仍为 1% 显著;总的来看,克强指数能够很好的反映经济的变动 2)克强指数中的三个变量的偏效应不同,因此在构建最优指标的时候应该给其赋予不同的权重。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中国经济总产出的几个衡量指标当中,克强指数的增长率与 GDP 的增长率变化应是比较趋同。而克强指数与它的几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属工业用电量和克强指数最为接近。赋予工业用电量更高的权重后,调权克强指数对 2015 年第 4 季度的 GDP 增长率预测值为 8.2%,显著高于官方的 6.6%。此外,论文对 2005-2015 中国 GDP 增长路径的预测也显示中国 GDP 增长率很大程度上不低于官方数据,而且很可能要高于官方数据。

虽然 Clark, Pinkovskiy 和 Sala-i-martin 的研究结果很让我们振奋,但是我们对用夜晚灯光数据预测经济增速的方法,有什么反思与启示呢?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做了类似的灯光研究,但结论却有不同。同是利用 DMSP-OLS 卫星夜间灯光数据,为何却得出了关于中国 GDP 真实增长率的不同结论呢?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1)新旧卫星交接时,不同卫星由于传感器设定的不同,对同一个区域拍摄出的亮度有差异,导致同一年份不同卫星之间数据不可比,并且由于传感器的老化,即使同一卫星在不同年份间的数据也可能是不可比的。因此,在使用卫星夜间灯光数据时,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校准、合成与修复;2)另一方面,论文中灰度值的设定范围为 0-63,因此可能存在着灯光亮度 “饱和” 的情况。实际上对一国 GDP 增长率和经济景气状况的准确估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并不是依靠一两个简单的指标就能解决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的国家,试图利用各地区夜间卫星灯光亮度数据汇总,以核算全国 GDP 的增速,尤其需要更加科学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文献来源:

  1. Pinkovskiy, M., Sala-i-Martin, X. (2016). “Lights, Camera. . . Income! Illuminating
    the National Accounts-Household Surveys Debat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31, no. 2: 579-631.
  2. Clark, H., Pinkovskiy, M., Sala-i-Martin, X. (2017). “China’s GDP Growth May Be Understated.”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o. 23323.

知乎用户 安静的人 发表

绝对低估。

说高估的无非就是喷喷 数据造假,虚高 吹政绩。这样的人,怎么说呢,太幼稚了。

比如:学生 补课,色情行业。还有低收入人群,农村人口的 gdp 很难统计。

多少特殊行业无法统计? 是整个行业啊,不是虚报几个公司估值就能平衡回来的。

还有农村人口 是国家的大多数。小企业,私企的偷税漏税,额度很大。

-————————————————————————————————————–

多少人 找 小姐 啪啪。价格不便宜吧。13 亿人,成年男人 就算 2 亿,有人算过吗??

赌博 产业看看 澳门人均 gdp。国内怎么统计???

还有租房子,北上广,房租有人统计 gdp 吗??

补课,高中,初中,小学 ,大学,算起来 1 千万,有统计 gpd 吗??

农村人口 占中国一半 就算 5 亿。偏远的算 2 亿,gdp 统计过吗?整整两亿人口啊?

北京上班 工资 4 千,奖金 1 万,发现金,拿奖金避税, 你见过吗??偷税漏税,比你想象的严重的多。??

上面几个产业少说 15%

这种方面多的事,是你统计局高估能高估多少??

还有人答高估 呵呵

知乎用户 蓝天骑士 发表

看了大部分答案,感觉都是学校里面学生或是没真正接触过统计口的人答的吧,都是理论派。就像几个医生在拿着拍的 ct 讨论一个病人的病情,有的人说从这方面看这个人病情很重,一个医生说不一定,从另一个角度看还行。然并卵。为啥呢?因为他们看的那个片子是假的…… 作为自有企业参与了好几次这种经济统计和普查的情况来看,整个统计过程简直就是 wtf!强迫你造假。 我以前以为是地区性的,上次看了焦点访谈的一期,做了一个调查,发现随便抽的一个区域的企业,都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虚报…… 才知道尼玛原来是普遍现象。

后来认识了统计口的一些朋友,尼玛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统计局的数字,我能说什么呢?本来统计就是类似病情诊断的工具,根据结果来下药的,你统计为了政治服务都大规模造假,后面诊断岂不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你们拿着这些调整优化过的数据来讨论,有个卵用。

你们讨论的那些方法,只是公布的方法,实际上统计数据一直是个黑箱,并没有明细账,大多数时候你甚至连真实怎么统计的都不知道。而中国地方官员因为是上级指定非下级选举,所以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手段的 gdp 就是通行证。这就不可避免的为了政绩而夸大业绩造假。在行政权力的干涉下,你们讨论的那些统计方法带来的差别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

知乎用户 谢丹​ 发表

一直被低估。

数据的有效性在于相互间的验证。国内各种数据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外相同 GDP / 增速的增长速度。

一种解释,是 GDP 被低估。

一种解释,是国外金融融资容易导致的。

知乎用户 skyyrie 发表

GDP 被严重低估

因为人民币实际上被严重低估
这个我做的一个 2015 年表格,总结了每个国家使用的单位能量和创造的生产总值也就是钱的对比
可以看出我国每创造出一分钱,花费的能量是巨大的。这个实际上不太合理,可以看出我国长期低价出卖能源劳动力资源,换取非常少的一些钱 (这里指的是外汇)。
我没法说这种政策是否正确,但是实际上现在中国的外贸企业应该绑架了中国的经济政策。个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劳动和能源贱卖。如果只是为了表示出融入国际市场,这个代价也太大了。

可以看出单位能源生产总值是 3.78,如果 3.78 升高一倍才到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觉得中国 GDP 至少低估了一倍

其中单位人口使用能源和生活水准正相关

知乎用户 Boris 发表

中国的 GDP 应该是被严重低估了的,这里面有统计渠道的限制,造成统计不完整;还有政府刻意压低 GDP 数据的考虑。这里注意,GDP 是要统计所有生产和服务的产值的,但是在中国,一般只统计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值,也就是年主营收入超过 2000 万元的企业,很多行业,由于市场还远没有实现产业集中,规模企业产值可能都不到总产值的三分之一,所以这块漏算的比例相当大。此外海量的中小企业,还有那个奇葩的个体户,都在 GDP 的统计之外。但是一个个体户一年赚个二三十万,其实并不难,这里面漏算的产值,逃的税款是惊人的。小企业的主营业务在五十万以下是没法损益平衡的,所以这里面漏算的产值也很惊人。

就根据人民银行提供的 M2 的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估计真实 GDP 在目前统计值的 2 倍以上并不夸张,想想一年贷款总额 120 多万亿,这么巨量的贷款额度不会产生至少等值的 GDP? 有点不可想象,也没看到国内企业大幅关门歇业,不说经济多好,至少维持是应该做得到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今年部门要求完成产值八千万 ,
可是我们只有三千多万的工程怎么办呢?
把施工的一部分分高价包出去给兄弟单位啊!
他们也完成不了今年的指标啊!
互利互惠产值就算我们两方的了!
他们再名义上把他们的勘察分包给我们!
产值不就凑足了吗!

知乎用户 陈查理 发表

我有个同学在华东某地做公务员,上面要他们报地方的经济增长数字,不能低于 8%,他们领导一拍大腿 10%,我同学觉得 10% 这个数字有点假,要不做成九点几,哪儿那么巧正好 10%,领导一拍桌子,你懂什么,就百分之十。

于是那年他们哪儿的 GDP 就增长了 10% 。

我大学有一位教授也提到过,其实市里每年的 GDP 也是可以根据需要来定的,只要不是太离谱,需要多少都可以,总是有办法做出来的,因为他本人就参与过还几次那样的工作。

所以穷的地方要问上面要钱就有可能尽量把数据往低了做,条件好一点的地区要政绩,那就夸大一点数据,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你说是高估还是低估,鬼知道呢!

知乎用户 焦冰川 发表

首先申明,我没有错片场。

GDP 是个伪命题,这个数据是给投资客看的。

GDP 的增长速度可能被低估了,但是中国的 GDP 值,绝对,一定被低估了。

说个现象

互联网,分为暗网和公网

公网就是你能通过搜索引擎搜到的,你搜不到的就是暗网。

阿里巴巴属于公网,但是内容大部分属于暗网,也就是商品,阿里巴巴的商品每年都在递增,但是百度,搜狗,360 就是不能提取。

黄色网站每年都在增加新内容,你用搜索引擎也是不好找。

你在空间论坛里发了无数照片,鸡汤。但是搜索引擎无法索引。

回归正题,首先,统计方法,每个地区的统计方法都不太一样,目的你我都懂,所以数据不一定真实。但是,就算照搬别国的统计方法,就能说明数据是真实的吗?国内三大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我名下一间工厂去年生产三无产品产值 1300 多万,你统计不了。收入法,我的出货每次都是现结,你没有流水。支出。我的下游和上游基本也都是三无,什么事都是现金,哪来的流水可以查?

其次,数据来源,根据国情的不一样,即使方法一样,数据也未必可靠。假如,米国通过税收可以统计出,有多少流通商品,价值几何,得出总数,因为人家税法完善啊,这就是 GDP。可我们呢?税法就是个蜂窝煤,到处都是洞。你照用税收计算,你看一下你手中的手机缴税了没有啊。

所以,GDP 就是个伪命题,就是为了吸引那些相信这种数据的投资客。

而较高的增长速度就是告诉国际友人,快来我这投资,还有很多机会的。

知乎用户 老吴爱说话 发表

中国的 GDP 大体上应该是被平估的。

GDP 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意思,它说的是一个关于生产能力的概念,但实际上 GDP 是一半是由生产能力决定的,另一半则由消费力决定。

当生产出来的东西,不被消费所认可时,实质上它是不能形成 GDP 的。

沙漠里盖出个房子,十八层的,有人住吗?没人住,也不会有人去买,它能创造的 GDP 是 0。如果说它确实创造出了 GDP,那这些 GDP 则会等效地转化为社会的债务。

先来说说工厂:

A 工厂生产的是最新款的 IphoneX,B 工厂生产的是 BP 机。显然,IphoneX 是目前最火热的机型之一,而 BP 机则用都没法用,白送人都嫌占地方。那么问你一个问题,A 工厂一个月只能生产一百台 IphoneX,而 B 工厂一个月能生产一千万台 BP 机,哪个工厂的生产力更高?哪个工厂更能创造 GDP?

显然,A 工厂能够显著地创造 GDP,带动就业,而 B 工厂只能制造一堆出厂就是垃圾的古董,然后浪费大量资源。A 工厂制造的 IphoneX 越多,它能创造的 GDP 就越多,而 B 工厂制造的 BP 机越多,它就越可怕,如果任由它制造下去,在债务崩盘时,能把至少一个县的经济规模给炸飞了。

再来说说国际贸易:

A 国家是发达国家,人手一台智能手机,数量不算多。在 A 国家,现行的网络制式都是 4G 的,BP 机的基础支持设施早被淘汰干净了,没人会用 BP 机。

B 国是一个体量还比较大的落后国家,人手三台 BP 机,总的来算,数量产量比发达国家还多,除此之外,还有大概一千万人的有钱人群在用智能手机。

发现什么问题了没有?尽管 BP 机在 B 国还有价值,但是在国际贸易中,A 国是根本不会选择 BP 机的,而智能手机在两国都能使用,也都有人愿意买。

那你说什么后果?

知乎用户 三十开始 发表

作为一名统计人员,我认为 GDP 被高估还是低估是很难判断的。匆匆读完前面的答案,收益匪浅,深深觉得自己不够专业,但可惜,还是没有找到非常满意的答案。根据自己的经历,不从国内外学者,不从宏观统计数据分析,从所谓 “微观” 方面做点说明,期待高手指点。
一、GDP 是否得到全面统计?
答案是否定的,现实统计中,存在大量漏统和少统的现象。如一些不规范的市场,离我所住不远的地方有这么一个市场,里面有上万商户,但因历史原因,绝大多数商户属于个体户,实行定税制度,部分商户年营业额过亿,税收几千;政府部门在这个市场很难进行日常统计,经济普查也存在很大的少统现象,因为绝大多数经营户是不会配合的,如实上报营业额的;还有各行各业因为税收问题少报数据的,无所不在。未被统计的部分,如非法营运的车辆,大多数是没有统计到 GDP 范围内的,如摩的、黑的等;但绝大多数服务业还是在经济普查中统计上来了,比如小餐馆、理发店等等,这部分不应算是漏统。
而问题是:类似这种漏统和少统的 GDP 总量到底有多大?
二、GDP 是否有水分?
答案我想和大多数人想的一样,有。比如一产业的统计,一个乡镇街道可能就 1-2 个统计员,大多数统计员的统计能力我想不可高估,他们的工作热情我想在低工资的情况下也很难高涨,这些工作人员能对他们辖区农林牧渔业实行严格统计吗?我想是很难的,如果不能实现严格统计,而上级又需要按期上报怎么办?其他二三产业的的细节就不一样展开了,总之,水分无处不在。
而问题是:水分到底有多大?

“漏统”-“水分” 到底为正还是为负,本人迷糊,期待高手指点。

知乎用户 默宁 发表

数字造假在基层挺普遍的,报到中央一般都会重新核算,这就造成了各省之和大于中央的结果。而且各地都有中央派驻的统计调查队,他们统计的数据水分不会像地方上报那么大。

知乎用户 小边观点 发表

首先,我们先用统计到的数据说话。

以下是分别用不变价、现价、收入法、支出法统计的年度 GDP 总值(2018 年度数据未更新完全)。

通常我们所说的 GDP 是运用不变价来统计的。

对 GDP 的统计之所以使用不变价,是在统计的同时还要和以往的 GDP 进行比较,看实际 GDP 是增长还是减少,变化的幅度是多少。因此需要选定一个参考系并且使用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参考系的实际价格来计算国内生产的总价值。若使用现价,则由于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或经济衰退) 所统计出的 GDP 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的结果要偏离一些。

通过观察历次不变价 GDP 数据(蓝色柱子),我们会发现,几乎在所有 GDP 统计方法当中,依托于不变价统计出来的数值是最低的。

站在这个层面来考虑,中国 GDP 是被低估的!

然后,我们用一些拿不到数据的思路来说说。

在目前的 GDP 季度核算数据中,第三产业除总量增长数据外,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等分行业增长数据。从中可以发现,服务业六大门类行业中,除 “其他服务业” 以外的五个实际上都是传统行业。 能够代表未来转型方向的诸如教育、文化、医疗、体育、信息服务等,并没有能够单独核算,而是全部被包含在了 “其他服务业” 之中。

对比目前中国和美国季度 GDP 统计核算的行业分类,也可以发现,目前我国 GDP 统计中的行业分类太粗,以至于很多比较重要的行业都没有被单独核算。

举一个最贴切的例子。

就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当中的租赁业来说,中国的房东将房租收入纳入计税考量的不到 1%!所以,元旦节之后,个税抵扣新规当中,如果你要降房租支出进行抵扣,必须要输入房东的身份证号,这就是一个细节。
在中国,你可以说只要没有进行纳税的环节,基本都没有带入到统计局的数据库中,因为他们也无法有效计量。

(在这里多提一句关税税率的问题,个人观点:减税的前提是税基扩大,这样一来纳税范围扩大,但税率降低,这样既保证财政收入不降低,也可以保证社会税负下降。当然,也要看如何说服基层民众放弃那几百块的权益,毕竟就现在的社会生活成本而言,不算小数目。)

所以,大量漏算的数据,也成为中国 GDP 数据被低估的重要原因。

这一情况,预计在 2019 年之后可能有所改变。以前经济核算是由地方核算好交给中央进行统计,2019 年之后,经济普查、统计直接由中央进行,所以数据的权威性预计会有所提高,但是预计短期内由于统计漏洞造成的 GDP 低估问题不会解决。

此外,还有一些不可描述的政策性目的。

地方政府为了明年 “业绩” 冲刺,将今年新增数值 “瞒报” 或者“谎报”;

前几年经济过热,这几年可以压低经济发展预期,减少地方政治业绩压力;

降低国际关注度,中国已经世界第二了,修昔底德陷阱在中美之间已经很明显了,所以把 GDP 数据压低一些,也降低被针对的压力。

更多财经热点文章分析详情可查看我的个人专栏:[小边观点​zhuanlan.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c_181870083)

知乎用户 不会起名 发表

大学上第一节统计课,老师正式讲教科书之前说 “统计具有阶级性”。高估还是低估,得看形势,需要低估的时候,决不可能高估,需要高估的时候,绝对不会往少了记。统计是要揣摩上意,和真实情况只要差不太多就好。

知乎用户 陈泓瑾 发表

中国第一、二产业全球最高,而第三产业服务业占的比重在增长,但比发达国家占的比例 70%~80% 低很多。第二产业外资企业很多,他们在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赚的利润和产值都是要纳税和计入我国的 GDP 的。但外资企业有的也是会做假账偷漏税的。民企就更有可能这样了。中国的小作坊肯定是全球最多的,他们根本就不交税。

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中国肯定是严重低估了,个体户没有营业执照的还是很多,摆地摊的和流动摊点都是不交税的。个体工商户有完全不交的,也有少报的,所以结果可想而知。

还有很多黑色产业,黄赌毒还有做假冒伪劣产品的。

但是中国的官员为了升业绩,也有可能虚报调高 GDP,大量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我觉得要扣。

中国 GDP 有水分,总值是低估了,但增长率虚高,30 年高速发展过后不会还有这么高的增长率。

知乎用户 飒流星 发表

村瞒乡,乡瞒县,一直瞒到国务院

知乎用户 子夜 - 星痕 发表

明显高估了,我们之前做了一份辅助性研究,发现国家的统计局和地方政府统计局完全不是一个体系,不信你将全国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年鉴加总试试,数据对不上的,有趣的是越往底层走数据越浮夸,但是就全国本身而言 gdp 还是相对可靠的(虽然存在 12%~21% 的可能虚报成分),全国 gdp 增长总体看上去没啥问题(虽然有部分地区还是有 - 0.8%~1.4% 的浮动,但是这是可以接受的,有可能是数据的计算误差也有可能显示负数可能显示当地的未统计数据例如黑市等市场繁荣,正数可能显示存在部分虚报)这些大概就是我们的分析结论,因为数据方面可能出现的误差,我们将范围尽可能的拉大了,总体来说中国 gdp 统计还行

有人问通篇看下来没有明显一说,其实是观念问题,在我们看来,12-20% 的可能虚报(另一个可能是统计方法有所出入),已经算明显高估了,但是高估水平没某些人想得那么大,地方上弄虚作假可能比较多,但是和中央不是一个统计口径,做不得数,例如某地统计的农作物亩产 4 万元,可不就是放卫星么?他怎么算的给大家演示遍:柑橘亩产 6000 公斤,一公斤市价 7 块钱,所以亩产 4 万元,这,这,,,唉!

知乎用户 江童颜郭 发表

以公布的数据来看,明显是低估了,上次有人不小心讲出了中国真实的人均 GDP,吓坏了很多国家。

知乎用户 胖胖安 发表

低估!

各位需要了解這是「戰略需求」。

「韜光養晦」需要低估的 GDP ,確保中國在美國的視線之外。

至於視線內會怎樣?就是貿易戰啊!

遺憾的是這招沒用了。

一是大數據。大數據的分析方法讓很多隱藏數據方法沒用。

二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數據被「好好分析」了。

知乎用户 天注定 发表

中国统计第三产业在核算方法上是能不算就不算(如黄赌毒不算),能少算就少算,如自住房租金、政府服务等,美国自住房租金占 GDP 的 10% 左右(其实 整个西方包括印度的GDP核算方法都一样,自住房租金一般都占GDP的10% 左右,比如日本 2011 年自住房租金 6221.25 亿美元,占比 10.6%),中国约 2% 左右,美国政府服务占 GDP 的 13% 左右,中国约 3% 左右,尽管中国政府对经济的介入程度更深。仅此两项按相同口径中国就比美国 少算了近 20% 的 GDP。

中国建筑业也存在严重低估,众所周 知中国消耗了世界 50% 以上的钢材,60% 以上的水泥和平板玻璃,世界一半以上的建筑施工机械在中国施工,中国每年新建的厂房、铁路、桥梁、港口、公路、 住宅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是美国的10倍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再造一个法国,但中国建筑业GDP却仅仅于美国基本上差不多,因此,中国建筑业GDP应该存在严 重的低估。

中国农村建房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在发达国家,农民建房是计入 GDP 的,而中国从来没有计入。近些年来农村自建房每年都有 10 亿平米左右,按每平米 1000 元计也有 1 万亿。还有农村通过互助、义务劳动建设的桥梁、道路等也都没有计入 GDP。

美国消费支出中只有 30% 的是实物消费,70% 是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服务等消费(比如美国医疗消费支出占 GDP 的 18%,人均近 9000 千美元)。而中国消费支出中 80% 的实物消费,只有 20% 是服务消费,事实上按我前面所列被低估的 GDP 项目,中国的服务消费水平被严重低估。另一个原因是汇率被严重低估,按世行 2011 年 ICP 国际比较项目,中国购买力平价汇率是 3.51,被低估了 44%。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 17%,GDP 只占世界的 14%, 但中国却消费了世界 30% 的农产品,26% 的汽车,30% 的家用电器,人均住房面积远超日韩台,甚至远超地广人稀的俄罗斯,境外旅游消费支出也高居世界第 一。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即使与人均 GDP 一万美元左右的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如果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只占 GDP 的 35%,这可能吗?

其实中国人均 GDP 早就超过 1w 刀了

知乎用户 李水木 发表

双十一的时候就突然都有钱买买买了

统计的时候都装孙子

知乎用户 爆头满天星 发表

很难说总体是被高估还是低估,因为既有高估的可能,也有低估的部分。

个别地区高报 GDP 已经有实锤,整个国家而言,是否可能高报也不乏有国际空间的需要,这部分难以有实际数据。

而国内的大量经济活动,实际上是没有计入 GDP 的,这一部分是被严重低估。

比如,大量存在的私人兼职;

未备案的租房;

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灰色交易;

知乎用户 无尾熊抱抱 发表

低估吧,我爸开的汽修店每月只开最多三万发票,因为低于三万可以免税。多的要去别的单位借,但其实营业额大概 30 万,这二十几万应该没统计吧。

知乎用户 消逝的背影 发表

严重被低估。

我只讲一个方面,偷税漏税。

我所在的浙江地区以民营经济为主,私企偷税漏税非常严重,**所以按明面上的数据统计肯定非常少。**以前我在的一个公司十几个人一年营业额几千万,到头来纳税 2 万块。有些公司就更丧心病狂了,一年下来老板赚的盆满钵满最后年度税务报告里公司亏损的,压根不交企业所得税,只交一点点营业税。所以统计下来 GDP 明显低估。

在中国,一提到浙江人,给人感觉就是有钱。奇怪,为什么体现到 GDP 就看不出来了呢?

你走在浙江城市 (甚至像慈溪余姚东阳这样的县级市,你看看大街上跑的什么车,人们什么生活状态) 和农村看看(浙江农村基本都是别墅区洋楼),再去山东城市(大街上跑的什么车)和农村看看。哪里有有钱 GDP 高一目了然,但是体现在 GDP 上山东比浙江高太多了。

再看看 GDP 和浙江差不多的河南。那差距简直 2 个世界。

也许这也是国家当时韬光养晦战略的一部分吧。不然全算上了早被美国盯上了。

知乎用户 在下宋凡 发表

一万如果均富,那很舒服了,台湾 90 年代也就一万多,爸妈每年带全家旅游五六次以上。现在台湾两万多,但财富分配不均,可能到三万还不如当年一万好,很多人买不起房和车。

中国自耕农太多,自给自足,根本不算进 GDP,而且法律不强迫人民消费,不可能太高。像国外住 Condo,集中管理,必须买各种保险,保险规定各种房屋维护标准。车险、人寿险、医药险、各种险,强迫你买,法律规定,消费如何不高?所以六万其实也没啥,都税和保险吃光了,不是个人自己花的。当然也没全部法律规定,但出事你就完了!

大部分台湾人拿了国籍就回台湾,虽然买不起房,但日常消费很舒服,花样也多,国外不能比。国外最大好处是房子太便宜,住市中心,一百六平米,走路上下班五分钟,不必塞车或挤地铁公交。

均富很重要,钱必须在你手上才有意义。


简单计算一下,美国人均 6 万,假设家里两个孩子,那正常应该 6 X 4 = 24 万,是否匪夷所思?大部分家庭赚税前 8 万就笑了,5 万很正常,钱都哪里去了?中国人均 1 万,假设家里两个孩子,那 1 X 4 = 4 万,人民币 20 万,很多人超这个数呗?中国是否藏富于民?很舒服呗?现在大部分家庭独生子,1 X 3 = 3 万,人民币 15 万,咋回事?自耕农太多,没算进 GDP!

台湾人均一直是美国 1/3 左右,不断拉近,现在向 1/2 靠拢,但不均富了,这才是问题。台湾一万多时,是全世界最均富的地区之一,今天贫富差距很大了,很多人连车房都买不起了。你可以问主流白人,老一辈的,是觉得自己幸福,还是孩子幸福,然后就会发现历史开倒车。

国民党自夸仁政绩效,向来指台湾均富状态,小学不知背了多少遍。自夸人均?呵呵呵,别笑死人了!

知乎用户 上善若酒 发表

偶尔浏览到这个话题,对于这种类似的说法太多了,忍不住辩论一下。

对于上面有位答友回答的国外自建房计入 GDP 但是我们国家不计入,不知道是哪位大咖提出的观点。

GDP 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GDP 统计是统计最终消费品数量之和和基准定价相乘的结果

无法统计的最终消费品数量就通过取样分析然后估算出总额。

这么说吧,农村自建房不属于最终消费品,砖头、水泥、钢材等建材属于最终消费品,是计入 GDP 的。你家楼下有个做煎饼的小推车,五块钱一个,这种属于最终消费品,但是没有经过工商部门审计和税务局纳税。但是这种产品是有抽样统计,并且会产生一个估算数计入 GDP 的,GDP 统计是有经济普查作为抽样数据基础的,这也是为什么定期都会做经济普查的原因。

GDP 可能会偏离实际值,但是不会太大,正负在 1% 之间,长期未做普查可能会误差扩大但是最终会修正。

知乎用户 喝下墨水变腹黑 发表

感觉应该是被低估的。我现在做的公司,到年底开各种发票来冲帐,比如租车费劳务费什么 就是为了不交税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中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根据官方发布基尼系数的《中国住户调查年鉴》,从 2003 年到 2018 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走势是这样的: 在 2008 年前上升,从 2009 到 2015 年下降,随后再次上升。 …

再次敦促潘建伟公布重要实验数据

再次敦促潘建伟公布重要实验数据 作者:王寿江 方先生: 您好! 2014年9月29日,在新语丝上《敦促潘建伟公布重要实验数据》,已经过了1年多了,未见其公布重要实验数据,因此再次敦促潘建伟公布重要实验数据。并在此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公布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