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人均 GDP 与上海不相上下,为什么工资待遇远远不如上海?
知乎用户 钱军 发表 本来不想回答的,看到上面的很多回答太不靠谱了, 所以说一下。 中国的区域 GDP 的统计是采用生产法统计的。采用生产法统计 GDP 的特点是会放大生产基地的 GDP,而缩减消费中心的 GDP. 生产法: GDP=(第一 …
坊间存在着一个传说:北京穷了周边,上海富了周边。
这个传说有没有道理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们不妨先看看北京周边是不是穷、上海周边是不是富。
我们以 GDP 总量和人均 GDP 来衡量城市的贫富程度。为了较为公平地比较京沪对周边城市的影响,我们定义了 “环北京城市群”,将京津冀全境、山西全省、辽宁部分地区、内蒙古部分地区纳入其内,使得环北京城市群的规模与长三角城市群同为 41 个城市(含直辖市和地级市)。
这 82 个城市落在地图上是这样的:
下面回到正题。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两个城市群的 GDP 总量(由于部分城市 GDP 数据缺失,每个城市群各选取 33 个城市):
(说明:GDP 总量指数是每个城市的 GDP 总量与首位城市的比值 (2015 年)。例如苏州的 GDP 总量是上海的 56%。)
显然,从 GDP 总量来看,两大城市群都是 “1+1+39” 的模式,即 1 个首位城市、1 个第二首位城市、39 个非首位城市。在两个城市群中,第二首位城市(天津、苏州)的 GDP 总量均为首位城市(北京、上海)的 60%-70%;从第三位的城市往后,GDP 总量随排名迅速衰减,但显然,环北京城市群的 GDP 总量衰减更快。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人均 GDP:
(说明:人均 GDP 指数是每个城市的人均 GDP 与首位城市的比值 (2015 年)。例如天津的人均 GDP 是北京的 1.09 倍。)
从人均 GDP 的角度,两个城市群的差异更加明显。北京的人均 GDP 略低于天津,第三位城市的人均 GDP 不及北京的 70%。而上海的人均 GDP 则沦落到第七位(前六依次是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常州、镇江)。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均 GDP 并没有像环北京城市群那样的骤减,而是均匀减少。
综上所述,无论从 GDP 总量还是人均 GDP 的角度,环北京城市群中的城市都是远远落后于北京天津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程度则相对均衡,上海有着苏州、杭州、南京、宁波等多个与之经济实力相当的小伙伴。
“北京周边穷邻居,上海周边富亲戚” 基本是事实。
事实上,不仅环北京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差异极大,而且北京和上海在各自城市群中的扮演的角色也很不一样。
首先,北京与城市群的联系强度远高于上海。
我们基于 2017 年的人口流动数据(主要是商务人口流动和旅游探亲),计算了城市群中每个城市对首位城市(北京或上海)的联系度,并以排名的形式表示。结果如下图所示:
(说明:环北京城市群对北京联系程度第一位 13% 的含义为,40 个城市中,有 13% 也就是 5 个城市对外联系最多的城市是北京(全国范围内);同理,有 18% 也就是 7 个城市对外联系第二多的城市是北京。)
可以看到,对首位城市联系程度在第 1-3 位的城市,环北京城市群占 31%,长三角城市群则仅为 21%;联系程度在第 1-5 位的城市,环北京城市群占 64%,长三角城市群则仅为 36%。
各城市对首位城市的联系程度排名落在地图上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总体来说,与首位城市在地理位置上接近的城市、以及邻近省的省会城市,对首位城市的联系度更强。只不过在长三角,联系程度在空间上的衰减更快一些。
总体而言,北京与环北京城市群的联系度大大高于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联系度。
其次,环北京为单中心城市群,长三角为多中心城市群。
我们统计了每个城市在其所属城市群中的联系度排名进入 top5 的次数,以此作为其中心指数。该指数越高,表明该城市与城市群的联系越密切。结果请看下面两个图:
可以看到,北京的中心指数一骑绝尘,高达 25;排第二的沈阳的中心指数约为北京的一半;天津仅排到第 7 位,中心指数只有北京的五分之一。
再来看看长三角的情况。我们发现上海并没有表现出统治性的中心地位:合肥在前、苏杭南京在后,差距均在毫厘之间。
综上所述,环北京城市群只有唯一的绝对中心,长三角则呈现为多中心的特征;与之对应的,环北京城市群与北京的联系程度也远高于长三角城市群与上海的联系程度。
那么,是不同的城市群形态造成 “北京穷了周边,上海富了周边” 吗?
一般认为,地区间差异受到劳动力转移和资本流动的影响。许召元、李善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通过数学模拟进一步提出,地区差距受到拥挤成本、资本的外部性及居民技能差异的影响。当资本的外部性较大或者拥挤成本较小时,劳动力转移可能促使地区差距不断扩展;当拥挤成本较大或者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时,劳动力流动会促进地区经济逐渐收敛。
上面这段话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城市群与首位城市的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取决于:
1, 钱是否继续向首位城市流动?
2, 人是否继续向首位城市流动?
3, 流向首位城市的都是什么人?
如果钱继续向首位城市流动、高技能劳动力继续向首位城市流动,则区域间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反之,如果钱开始流入到较小的城市、或大量低技能劳动力流向首位城市,则区域间差距会缩小。
延续这种思路,要回答北京上海对周边的影响为何不同,我们需要知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人和钱会继续流向北京上海吗?
简单地,我们以 “城市间收入差” 作为城市吸引人才和资本的综合衡量。如果劳动力或者资本在 A 城市比 B 城市有更高的收益,会吸引劳动力和资金向 A 城市流动,使得两者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
我们综合考虑了不同城市间的平均工资水平、生活成本 (包括房价) 等多种因素,分别计算了北京和上海与其所在城市群的收入差指标,结果请看下图:
可以看到,从 2010 到 2015 年,北京相比环北京城市群的收入差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劳动力和资本的角度来说,北京这座城市仍有大量的进入空间。
再来看上海。上海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的收入差一度降到了水面以下,落后于江苏、浙江,直到 2015 年才略有回升,在区域内有了相对竞争优势。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北京仍是环北京地区就业和投资的首选;而在长三角,许多其他城市已经具有可以与上海竞争的人才和资本吸引力。
那么,流向北京上海的都是什么人?
我们以学历来近似表征居民的技能水平。由于低学历人群难以准确识别(例如,我们无法判断一个初中学历的人是在校学生、还是具有初中学历的从业人员),本文只探讨高学历人群的流动情况。
由于无法获得外来人口的学历结构,我们只好使用替代性指标:高等人才吸引力指数。该指标的含义是城市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常住人口数量,与高等院校在校生的数量之比。某城市的该指标越高,说明该城市不仅能留住本市毕业的高等人才,还可以争夺到毕业于其他城市的高等人才;该指标越低,则说明该城市的高等人才流失越严重。结果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尽管北京上海都是所属城市群中高等人才吸引力最强的,但北京对高等人才吸引力远远高于天津、沈阳、保定等其他城市,而上海与苏州、宁波等城市的差距则相对较小。换句话说,北京对城市群高等人才的 “抽血” 能力比上海更强!
至此,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以下判断:
1,高等人才和资本在过去、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都由环北京城市群乃至全国向北京流动,北京与环北京城市群的差距很可能进一步扩大;
2,长三角已显现出 “多核” 特征,上海与苏州、杭州等城市将展开对人才和资本的激烈竞争。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我们对于 “千年大计” 的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呢?
注释:
1. 本文的主要数据来源包括中国统计年鉴、各城市统计年鉴、滴滴城际交通数据、腾讯位置大数据、百度地图数据等。
2. 本文主要的参考文献为 许召元, 李善同. 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地区差距的影响 [J]. 经济学 (季刊), 2008(8)1:53-76.
城市数据团文章结集出版啦!
经典收录、全彩印刷,附录更有数据团成长经历和工作方法简介,已在当当、京东、天猫等多平台上架。时值当当图书折扣季,现在加入购物车,618 给你大惊喜哦~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戳这里预定 / 购买 《数据不说谎:大数据之下的世界》(城市数据团)【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
保罗 · 克鲁格曼因其对贸易和经济地理学的贡献获得了 200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克鲁格曼之前,传统经济地理学们在解释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增长时缺少一套自洽的理论工具。但在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中,一个简单的模型便可解释城市的增长和企业生产时的集聚行为。
假设一个厂商面临两个不同地点的市场,在甲地,他可以卖出
单位的产品;在乙地,他可以卖出
单位的产品,且由于
,该厂商选择甲地作为主要生产基地。
此时,该厂商有两种选择,他可以选择在甲地生产,将一部分产品卖到乙市场中,并支付一定的单位运费
。他也可以选择在两个地点都生产,不支付运费,但支付在乙地新建工厂的固定成本
。假设在本地扩大生产的固定成本标准化为 1,那么如果规模经济很大,在本地扩大生产比在外地建厂更为合算,
就会相对扩大。
此时,如果运费
降低、达到了
,且可贸易品的比例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在外地建厂就不如在本地生产然后向外地运输合算,该企业就会选择在甲地扩大生产规模,放弃在乙地建厂。
这就是克鲁格曼的「中心 - 外围」模型的简化版本。这个基本的模型有三个关键:
1,规模报酬递增,即在同一个地点增大规模时单位成本下降。
2,运费降低,运输变得便宜。
3,可贸易品比例提高,即大量的标准化产品可以在各地使用,促使贸易有利可图。
当某个地点这三个条件都成立时,他就会出现企业集聚和生产扩张。这个模型对于美国 19 世纪中叶的大规模城市集聚和工业集聚有着非常好的解释力。由于在该时期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铁路运输也逐渐普及,工业化则使得可贸易品的比例增加,企业就没有必要各处建厂,只要在某个到其他地区运费较低的城市,不断地扩大生产,获得规模经济,便可以获得利润。此时,美国的城市便出现了集聚。
在这个模型基础上,根据不同城市的地理位置,可以计算每个城市的内部人口购买力、周边人口购买力以及海外市场购买力,再根据不同距离的运费折算后,可以计算每个城市的**「真实市场潜能****」。这个真实市场潜能,可以理解为在劳动力可流动、企业可流动的情况下,每一个地点的企业能够面临多大的潜在市场。根据 Head 和 Mayer(2004),真实市场潜能也能理解为一个地点的企业的平均增加值**。许多文献正在进行这样的工作,比如范剑勇(2010),根据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地理位置以及沿海与否等哑变量,构造了中国不同城市的**「真实市场潜能****」**。在这里我们就引用范剑勇(2010)的计算。
上图是上海、苏州、无锡和杭州四个长三角城市的市场潜能之比与 GDP 比例之比。可以看到,上海的真实市场潜能在四个城市中是最高的,占四个城市的 35%;其 GDP 也是四个城市中最高的,占四个城市的 42%。对于上海相对其他三个城市的真实市场潜能来说,上海获得了超出比例的 GDP,但总体来说,GDP 的情况和市场潜能是相称的。
上图是京津冀的情况。在石家庄、北京、天津、唐山和秦皇岛这五个城市,他们的真实市场潜能其实是差不多的,其中石家庄的真实市场潜能其实在五个城市中排名第一。但很明显,河北的几个城市并没有获得与其真实市场潜能成比例的 GDP。北京、天津两市,虽然真实市场潜能仅占五个城市的 35%,GDP 却占五个城市的 70%。其中北京尤为夸张,以并不有利的地理位置,并不是特别好的市场条件,以五个城市 17% 的市场潜能,获得了 42% 的 GDP。
上图是北京、天津和上海的比较。可以看到,上海的真实市场潜能,在三个城市中是最高的,比北京和天津的市场潜能加起来还要更高。但 GDP 的比例,反而差不多了。由于各种原因,北京和天津事实上已经获得了远超其市场潜能地位的 GDP。
为什么相比上海来说,北京显得「坑了」周围?结论已经很明显了。市场潜能其实会反映企业和劳动力的选择。在上海周边,市场和 GDP 的比例基本一致。
而北京呢?其实之前有的答案其实说得没错,如果只看地理位置,只看周边潜在市场,北京充其量就是一个二线城市。他的真实市场潜能反映了这点——还不如石家庄。但一些企业可能又因为首都和直辖市的各种利益和资源流入京津,让两地获得了远超其市场潜能的 GDP,由一个二线城市变成了特大城市,本属周边其他地点的市场就被京津吸走了。
市场就那么大,就是一个固定和游戏,你多拿了,别的地区自然就没有了。
这个问题下面的诸多洗白答案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不少人的思维几乎完全停滞在 “江南自古富庶,河北自古贫穷” 的苍白理论下面,不知道说这句话的人,知不知道民国时期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是天津?或者知不知道在解放前后,张家口的经济体量几乎能够与广州旗鼓相当?某些人又知不知道,海河平原上河网密集,千里沃地,是中华大地上一个成片连接的平原地带?如此 “不发达,自然资源有限” 的地方,能不能再给中国来一打?
直接给结论**富北京则穷天下,事实即是如此!**这种说法不仅有道理,而且在现实中已经一次次地得到了证明,至于富上海是不是富天下,我觉得的确是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答主写这个答案的日期是 2018 年 7 月 31 日,最近 2018 年上半年的经济报表已经逐渐出炉了,不妨来看看长三角地区,以及京津冀地区上半年的经济表现对比
长三角地区
可以看到,长三角城市群绝大部分城市的名义增长率都在 10% 以上,滁州,宣城这样的新军甚至有 20% 以上
京津冀地区(河北)
河北各地级市上半年的经济报表,除了秦皇岛之外其他城市最高名义增长都不到 3%,经济最强市唐山出现超过 4% 的负增长,石家庄也就 2.54% 的增长率,四个字:触目惊心!
而天津在上半年的名义增速也仅仅是 5.76%(总量 9927.6 亿),然而就这个数字,都已经可以在京津冀地区排到增速第三位,仅次于秦皇岛和北京。而与北京存在一定安全距离的城市,比如沈阳,济南,太原,在上半年经济增长率都超过 10%(济南 14.61%,沈阳 12.14%,太原 14.10%),更远的郑州则亦达到了 14.13% 的名义增速
我们来看看 2018 上半年,河北邻居山东以及河南的表现
山东省,绝大部分城市的名义增长都是两位数
再看看河南
河南各地级市 2018 上半年报表,10% 以上的名义增速也是绝大部分
至于知乎 er 轮了一遍又一遍的辽宁,2018 年上半年也出现强劲的复苏势头,沈阳,辽阳,盘锦,营口,抚顺,本溪这些辽河平原上的城市,上半年增速全都在 10% 以上(知乎整天讨论东北有没有救,殊不知东北尤其是辽河平原的情况,比之河北凄惨的景象实在要好上太多了,你们体会一下一个 7500 万人口的省份,看不到发展前景的绝望。。。你们为什么不好好讨论一下河北)
河北自古就不富裕,嗯。。。且不说战国时期的赵国燕国,大汉光武皇帝刘秀以河北之地起家,袁绍以河北之地曾经雄霸一方,曹魏时期河北作为与中原,关中一道的基本盘,十六国时期后赵石氏,前燕慕容氏的基本盘也在河北,北齐高氏以晋阳为军事中心而以河北为经济生产中心,甚至大唐帝国由盛而衰,亦是安禄山据河北之地叛乱。。。请继续说河北自古就不富裕。到了建国初期,围绕在北平周围的,是民国第二大经济中心天津,北方的贸易中心兼察哈尔省会张家口,热河省会承德,以及保定府——嗯,一个自古就不富裕的地方,有天津,张家口,包括秦皇岛这样的地方。而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之后,河北几乎也是全国发展最缓慢的地区之一
要知道,河北的人口是 7500 万,在人口体量上是跟江苏一个级别的大省,我想不出一个自然禀赋糟糕的省份,是如何承载得起如此庞大人口数量的。湖北有九省通衢的武汉,有荆襄千里沃土,总人口也就 6000 万,如果包括京津,这里有多少人口自己算算。。。
到现在为止,我在知乎上见过的绝大部分(包括本题下的)北京答主,基本都是在高谈阔论北京如何高大上,却从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人,对河北建国以来不断失血,不断单方面对北京的供给表现出一丝的感恩心
水灾来了,河北不少地区为了保卫北京而遭到洪水肆虐,很多人家只能住到屋顶上去,别人的家园为了你们而被淹没
各种电力,暖气,能源,在华北地区首先供给北京,然后才是天津,然后才是河北,甚至在去年冬天出现了河北地区供暖严重不足的情形
为了保护北京的水源,河北很多地区不能进行理想的农业发展
北京不要的高污染产业,大量地扔给河北,像首钢这样的企业把自己迁到河北之后,GDP 算北京的,交税交给北京,污染留给河北
你们有过哪怕一丝的感恩之情,以及对自己同胞的愧疚之心?!
今年河北大量地区的 0 增长和负增长,是因为政府方面为了保证北京的环境质量,强行关停整治大量河北地区的第二产业,某些 “上等人” 为了自己活得更加舒服一点,二话不说就砸了邻居家吃饭的家伙,请问各位洋洋洒洒的北京答主,你们对河北同胞有没有一点点歉意?(嗯,即便是这样,北京上半年仍旧是全国空气质量最糟糕的城市之一。。。)
无论是水,空气,资源,还是青壮年劳动力,河北为北京奉献出了可以奉献的一切,结果在失血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得到的不过是某些人对河北人的指手划脚,还给河北无法发展起来找了诸多乱七八糟的藉口,没有河北的无条件牺牲,某座三产率 80% 的城市,很多基本的生活秩序恐怕都会崩溃,现在反过头来嫌弃河北自古不富裕,猪队友带不动?敢泽某慈!
这关乎生而为人的基本良心
==============================================
关于北京本身的先天问题,以及对于周边的负面影响,在之前的不止一个回答里我都已经有所提及
[假设北京不是首都,北方是否会没有一个 “一线城市”?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081760/answer/267474542)[京津冀为什么没有成为像长三角、珠三角那样的发达城市群?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168682/answer/308486181)
我这里还是继续给结论,北京所在的位置,根本就不具备超级城市立足的条件,因为多山而少水,靠近蒙古高原因而自然条件本身就干燥,且位于大平原的尾端并且河海两不靠,因此无论水运还是陆运都极其不便,在古代这个问题更是尤为严重,在这个位置上投入经营建设首都,基本就是无底洞。而最唾手可得的资源,自然是从河北拿。。。
一言以蔽之,对于中国来说北京是一个极其不理想的首都立足点,但却成为了首都,因此要进行一系列严重违背经济规律的操作,才能维系起这座城市。so,北京之于河北的积极意义何在?言尽于此
微信公众号:追忆的撒马尔罕城(zhuiyi_samarqand)
http://weixin.qq.com/r/CjhXTxLEi0-0rVYs920Y (二维码自动识别)
作为一名紧挨北京某坊的河北人,小的时候还有条河可以去玩,大概初中的时候被北京从上游截断改道了,比较明显的就是地下水位连年下降,有河的时候靠人力就可以压出水来,我老家有,小时候还玩过
图片来源网络
河水断流后,人力的就压不上来,得打深井下电泵,电泵下潜的深度也逐年下降。
现在泵抽上来的水里都混有泥沙,好在村里也开始推广自来水了。现在县城的自来水取水只能是地下水,水质硬,热水壶结了好多水垢,壶底也会沉好多,…
哦呵呵呵呵 ·····
刚建国不久,北京还没缺水呢
就开始修十三陵水库了
后来北京人口增加,单是十三陵水库还顶得住
但是这时候就开始计划修密云水库了
后来按督工的话说,就是把发展的资源都花在了现在的享受和收买人心上
战略上就差了
等到了九十年代,没水,怎么办?
只能坑河北咯,当时河北旱的路上的浮土能把自行车的轮胎没一半进去
就这,还要河北供水呢
这就是北京之殇
战略的缺失,现在都还没追回来
水只是一个方面
上海比较简单,解放前是一个长江流域和沿海是一把弓和箭的话,上海就是箭尖
解放后有一段时间上海几乎能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我记得我那个十八线小县城都有当时上海帮忙修的厂子,当时上海是支援全国的。
但是上海毕竟是对外的,而那时候台湾海军号称东亚第一,尽管在南海失岛无数,但是仍然全部力量都在堵截大陆的港口,大陆方面南北海运第一次是 68 年还是从菲律宾那里饶了一个大圈绕过去的
换句话说,那时候中国的海岸线是分裂的,对外贸易只能走香港
香港就开始替代了上海的作用,也逐渐带出了珠三角经济区,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弓箭,香港是箭尖。
等到重启科研重启军工,海军压制住了湾湾之后,南北通透,上海自然要回到原来的位置
当时的香港特首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于是提出数码港中药港等转型,结果被地产商带着一群傻货哄下了台
深圳等地发现卧槽我们必要搞这个啊,特首先生你好厉害 ···
综上,上海是一个弓箭的箭尖
北京战略上的失误,但是也在逐渐往回赶,坑周围是以前的事儿
作为一个张家口人,心里有着一大团的郁闷。听我细细道来。
张家口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北方小城,人们对他的了解真的不多,摊开祖国的地图,放眼望去一颗红色的大五角星落在北京,北京西北角的那个小黑点,人们大多不会留意到。就是这紧挨北京的位置,成就了张家口的宿命。
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可能对张家口还不会太陌生:它曾是晋商辉煌的东口,它曾是张(张家口)库(库伦,即乌兰巴托)大道的起点,它曾是全国皮货的权威定价市场,它曾是晚清重要的命脉口岸,它曾是中国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另一个终点,它曾是那个消失了的察哈尔省的省会。
现在,它是河北省倒数前三的穷城市,下属 13 县有 10 个国家级贫困县,这样的贫困比例,就出现在首都北京的边上,不要吃惊。就在 60、70 年代,它还是河北省前三的发达城市,就在解放的初期,这里的 GDP 还跟广州相当,没错,是广州,不要吃惊。
你要知道,一个城市,在全国奔跑发展的时候,却如此大踏步的后退,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一个城市的落后,其原因可以分析出很多,但对于张家口,紧挨北京成了制约张家口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的,你一定知道香港辐射广东,上海辐射江浙,可在政策经济下,北京几十年生生抽干了它的邻居张家口的每一滴血。
解放初期察哈尔省还存在,后来撤销塞北四省组建内蒙古,头几年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在张家口,中央大概不愿看到一个蒙古人的中心城市离首都北京不足 200 公里,可能更不愿意一个曾经伪蒙疆政权的首府唤起一些不恰当的联想,于是迁到了呼和浩特。其实察哈尔部可以说是蒙古共主,张家口的蒙古名 kalgan 现在还在国际航空以及俄罗斯及东欧地区使用,而绥远地区(呼和浩特在地)反而汉人更多,土默特也比察哈尔要汉化的深。
被拆分了的察哈尔分属内蒙和河北,后又将延庆从张家口划给北京。在河北省,张家口就像后娘的孩子:文化上格格不入,张家口是河北省唯一的纯晋语地区,和内蒙山西是一个文化圈;地理上没有联系,从张家口去河北省任何一个城市的铁路要先到北京,就近几年才修通了张石(石家庄)高速公路,张承(承德)高速公路和张唐(唐山)铁路现在还在修。可这样一个河北省的异类,一个穷城市,却一直是河北省财政税收占 GDP 比重最高的城市。北京在 50 年代抢走了张家口经济稍好的延庆之后,近些年又觊觎经济不错的怀来,而河北省也不愿放手,怀来得以留在张家口,其实,张家口虽是河北省的异类,但多少还是能得到省里的一些关心。
在军事上北京的西北部一直到蒙古边境,基本上只有张家口这一座有规模的城市,张家口以北是一马平川的内蒙古高原,无险可守,所以张家口又自然的承担起了拱卫首都的重任。其驻军之规模,可能是中国地级市中最大的。尤其是在中苏交恶之后,这里成了军事上最禁锢的地区。不管是作为曾经繁荣的商埠,还是蒙疆的首府,不管是作为察哈尔的省会,还是作为中共的第一座城池而得到扶持,这里在解放前和解放初形成了相当有基础的工、商业规模,而在中苏交恶之后这些都被迫大批撤离。釜底抽薪不算,还有闭关锁城,1978 年之后全国都轰轰烈烈搞改革开放的时候,这里由于高度的军事敏感性,一直到 1995 年才有限地对外开放,17 年春风不度居庸关,外面早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家口则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改革开放以来,本应该有属于自己机会的张家口,却又被迫承担起日益庞大的北京沉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作为北京的上风口和水源地,这座昔日的军事重镇又开始奉旨打造 “首都绿色生态屏障”。为保证北京用水量和水源地清洁,张家口关停大量企业,并严格限制新企业上马,坝上地区退耕还林 25 万人口返贫,云州水库为向北京供水赤城县的水田改旱田,而官厅水库张家口人早就无权染指,可是北京的供电大本营沙岭子电厂(火电)却在张家口,而张家口自己却经常拉闸限电供给北京用电。“把风沙挡在河北,把清风送给首都,把清水送给首都,把污染留在河北”,这就是张家口的真实写照。
今天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恶化,应该承认首因是宏观气候的变迁,这可能早在大炼钢铁的年代疯狂砍树破坏植被的时候就已经埋下祸根,但近年北京城市规模的急剧膨大以及小华北地区本就脆弱的生态基础愈发无力支撑的现状,无疑对环境恶化雪上加霜。不管是北京还是张家口,我都赞成放弃掉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但是要知道,张家口每年支持北京的水量,如果用来发展本地经济,是绰绰有余的,张家口本不该这么穷。北京关停企业对其经济规模而言不损毫发,而大规模限制企业数量(不仅是污染企业)对张家口而言则是伤筋动骨,张家口为了支持北京不得不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中苦苦博弈,而今天谁又能否认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发展不是在牺牲环境和资源?!可以说,贫穷的张家口被迫走上了高端洋气的环保之路。我们的水,我们的耕地,我们关掉的企业,这些都是无偿支持首都北京的,说好的市场经济呢?好在环保还是有点成效,近一年来,张家口终于因为穷的只剩下好山好水好空气而在华北地区乃至整个长江以北的空气排名中名列前茅,可外地人还是会说整个京津冀都重污染,或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张家口尤其是坝上地区优良的空气质量。我只能苦笑,张家口从来只有背锅加受穷的份,好事从来沾不到北京的光。
纵观近几十年历史现实,张家口的每一步霉运里都能看到北京锲而不舍的身影。
好了,今天北京张家口申冬奥,很多人说,张家口终于能沾上北京的光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呸!对不起,嘴里飞进只苍蝇。是这样的,北京依其一贯的作风,有好事会带上张家口吗?会吗?会吗?会吗?做梦的和看热闹的,都醒醒吧。别说有好事了,就是这么多年来张家口付出巨大的牺牲支持北京的发展,何时见北京上至政府下到平民对张家口说过一声感谢?我有一个 “天真” 的北京朋友,跑到石家庄给我打电话,说到了河北了,问离张家口还有多远,我说你先回去会更近一点。1998 年张北、尚义地震,午间新闻第一时间播报北京安全,张家口人是死是活一个字没提;那次地震发生在 1 月,当地夜间温度零下 30 度以下,死亡 49 人,几十万人无家可归。这些都是北京和北京人对张家口的认识,他们没有恶意,但是放心,他们的概念里也没有张家口,他们不知道有一个为北京默默付出了几十年的邻居叫张家口,他们也不知道那里的人站在河边撒个尿,他们也得喝下去。
一座城的命运啊,不仅要靠个人奋斗,也要考虑历史进程。
历史上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业,随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本的帝王基业关中渐渐衰落,都江堰助力四川、衣冠南渡后江南发展。
**时代在发展,如果我们独立发展工业,那么以前的大城市依然会是核心,**伴随有矿产城市异军突起,然而并不是,上海在近代一跃成为金融中心超越苏杭宁,仅仅因为殖民者海运方便;石家庄等城市的兴起逆袭证明了近代中国是多么积贫积弱,洋大人抢资源修铁路都是直来直去,根本不考虑国民生活需要。
**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出口,从全球化吸取建设资本。**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地方官员能把外商当亲爹,越容易承接欧美日韩台产能的地区发展就越快,历史的功劳簿再厚也没用。所以沿海的粤鲁江浙闽蒸蒸日上,曾因地形崎岖不适农业相对落后的福建,现在人均 GDP 稳压其他内陆省,天府之国、九省通衢等昔日响当当的名号都相形见绌——现在武汉又成为交通枢纽,这是国力增强内需扩大的结果。计划经济时代矿产丰富工业发达威风八面的共和国长子,出海口匮乏外贸物流成本过高就此一蹶不振。为什么东北会衰退?还可能复兴吗? - 知乎 现在国家有实力搞铁公鸡,二十年前聊天室的人们把 “不沿海,纯靠陆运发展不起来” 视为金科玉律。
如果没有上海,东南沿海的苏浙闽依然会飞速发展,但魔都毕竟是 “经济、交通、金融、工业、贸易” 等中心,承接下来的产能向身后扩散,成就了苏锡常——如果魔都是连云港,就该苏北耀武扬威了。这里民营经济发达本质还是物流成本低,私营经济辅佐外企或者外贸方便,有了广阔的市场,您要说这是 “本地人思想先进”,岂不是变着法夸台湾骂自己~
但是必须反对
等人 “江南以前就很先进” 的说法,扬一益二,扬州和益州现在是什么水平?知乎 er 最熟悉的城市扬州在漕运衰落后一蹶不振,要不是因为他,连 13 岁的铁路都不会有。
而以帝都的地理位置,在外贸型经济下就应该和东三省一样慢慢衰败,民国时期都被天津超了。她强行发展成为我国的 “政治、文化、科技、国际交往” 中心,靠的是政治力量损人利己。和上海不同,帝都四大功能没有一个能提携周边城市,相反,在沙漠里种树,必然要从四周吸取营养。水电等资源舍己为京暂且不提,被坑出一脸血的张家口外省不熟,知乎盛行学历崇拜,北京 8 所 985 河北 0、北京 26 所 211 河北半个,这拿头发展? 讲道理没有北京放任河北自生自灭,高等教育也不至于赶不上武汉长沙的零头。有人说没北京河北只会更落后,没了北京,唐山就能有好学校,就能产业升级不至于无脑堆钢铁产能了。张家口能发展工业,能给河北提 1/10 的 GDP 呐。
然而以我国的政治体制,河北省市领导还巴不得让北京多抽点简在帝心呢。河北人民的血泪史。。算了不抱怨了,像祥林嫂。
我爱我家,但我回不去了。
以上。
看了
陈老师的回答有所感想,于是凑热闹写一个回答,谈谈自己对这个回答的理解。
克鲁格曼的 “中心 - 外围” 模型可以得出到一个普通(外围)城市中心城市的距离会影响其经济发展水平的结论。距离和发展水平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符合翻转钟形曲线,三次函数曲线(图片欠供)。距离中心城市太近的时候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和向心力,出现所谓的 agglomeration shadow,在阴影中的临近外围城市会被中心城市坑了。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后面用市场潜能 market potential 数据也说明了中心城市利用集聚效应抑制了临近外围城市的发展。
但是,按照中心外围模型,随着距离的疏远,中心城市的集聚会减弱,这样可以出现一个 “次中心城市”,这也是为什么前面说两者可以符合三次函数曲线。同样是中心城市的外部,围绕上海的确有一些发展得不错的次中心城市,可北京天津周围还真没有什么大家认可的(数据欠供)。所以,还是没法解释,同样是中心城市,为什么北京比上海的集聚能力更强、北京比上海更坑。
中心外围模型要求要素和产品可以跨区域自由流动,否则集聚效应会被削弱。在产品方面,中国跨地区的产品市场分割也蛮显著的,好像有学者做过这方面经验研究发在很好的期刊上。也许京津周围体系的市场分割弱一点,上海体系的市场分割强一些,削弱了上海的集聚能力?在要素方面,也许京津体系的劳动力流动要相对上海更容易一些、制度障碍更小一些?这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
知乎首答。
作为一个生在江浙,先在北京读书的学生,我用简单直观一点的语言告诉大家我自己的感受吧。
北京作为首都,政治文化中心,一直都给我一种严肃的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如 “严师” 的感觉,但这种严厉的感觉却对周边城市这些 “学生” 们没有什么太过深远的帮助。在这种压迫感下,周边城市的发展,最突出的工业,那是为了给首都提供资源、材料,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发展而生成的。而当工业比重现今变得越来越轻的时候,自然就有了种被北京坑的感觉。
相比与北京的 “严师” 感,上海于我的故乡,更有一种 “良友” 的感觉,内心会感觉没有那么大的距离。家乡的人在没事的时候乐于去上海玩儿,即是对上海经济的带动,也是对周边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北京恰相反的,江浙成为鱼米之乡并不是在上海发展起来之后,而是江浙自古的富庶造就了现在的上海。江浙固然也像北京周边一样给上海提供粮食还有其他东西,但种供应,却并不会给江浙带来束缚。甚至江浙的一些文化、风俗能借上海走向更大的世界。
说白了,上海是利用江浙有什么,而北京的周边,是北京需要什么,北京周边就有什么。
北京是一个碗儿,把京津冀扣在里面。上海是一张网,江浙都在网上,能充分与世界相接触。
从未在知乎上回答过问题。只是对这个问题有想回答的冲动。谢谢每一个看完的人。
大部分的观点都是认为北京是权力中心,以权压人的结果。不可否认有这个因素存在,但我认为,不仅仅如此。
事实上,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上海同样是一个权力中心,只要看看历届九袋长老中有多少是从上海坐直升飞机上来的就知道了。所以说,如果仅仅看权力,不仅北京坑了周围,上海同样如此。
中国是一个权力等级森严的社会,1980 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尤其如此。彼时的经济体系里,不仅北京周围的河北很穷,上海周围的浙江也不见得好多少,广州周围的珠三角更是穷的裤裆透风。或者可以说,在经济发展依赖于国企投资,依赖于行政权力的分配体系里,富的只有首都、省会和资源型城市。
这是传统中,那个我们熟悉的社会。
但是,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的逻辑改变了。
这个逻辑就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从国企变成了外资。
外资首先从香港这个门户流入广东,带动了珠三角的发展,然后从上海这个物流贸易中心进入,带动了长三角的发展。
问题来了,为什么外资的流入,能够带动一大片地区的发展,而国企的投资,只能带动一个点的发展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产业结构。
国资青睐的主要方向,是资本投入大,进入壁垒高的重工业。比如汽车、钢铁、石化、航天军工什么的,一个项目动不动就是几十亿的,民营资本难以参与,甚至在某些领域,政策上根本不允许民营资本的进入。
更严重的是,相当多的国企,本身是一个封闭的产业生态,讲究垂直一体化的生产链条。在过去,别说生产,连教育、医院、食堂都全给你承包了,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王国。
也就是说,作为非权力阶层的你,除非是当工人,拿一份工资,否则是很难享受到其中的蛋糕分配的。
外资则不同了。
外资可以在全世界流动,为什么要来中国呢?
答案是:因为这里的劳动力全世界最丰富又便宜,可以大规模生产低成本的廉价商品。
于是大量的服装、五金、家电项目,通过香港、上海进入到两个三角洲。这些商品的生产进入门槛很低,即使是一个刚刚洗脚上田的农民也能够参与进来。并且,外资所经营的项目是不设限的,民营资金很容易就能够获得外包机会,获得发展的空间。
也就是说,作为非权力阶层的你,只要你勤奋,质量有保证,价格有竞争力,蛋糕就会越来越多。
这就是为什么东南沿海周边的民营企业能够星火燎原的原因。
与上海相比,北京最大的劣势就是缺乏便利的港口物流条件,使得廉价制造业难以大规模的落户,失去了带动周边的影响力。
当然,外资并不排斥北京。
也有相当一部分外资将北京作为总部,只不过,此外资非彼外资。会看中北京的,主要是看中这里的政治资源和教育资源,比如 IT 行业和各种高端服务业。
这块蛋糕同样很美味,只可惜,河北老乡就没有什么机会分享了。
或许,受益的只有京郊的房地产行业了吧。
解释两点。
1,为什么天津没有成为一个重要的外资门户?
因为中国的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日本,欧洲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从海路距离来说,面向美国日本的最近门户是上海,面向欧洲和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最近门户是香港。与之相比,北方的港口是没有什么成本优势的,天津更比青岛大连深入内海,自然得不到外资的眷顾。
2,到底是上海富了江浙,还是江浙养了上海?
我的回答是,在农业时代,苏湖粮食养帝都,还没上海什么事。上海兴起于租界时代吧,那自然是得益于外资的流入。
2015 年中国大陆总共有 80 多家公司进入《财富》世界 500 强,这其中一半以上总部设在北京,而且大部分都是央企。(——而且,最大的 “国企” 国资委也设在北京啊!)
来看一下前 31 名的名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北京
国家电网公司 北京
中国工商银行 北京
中国建设银行 北京
中国农业银行 北京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中国银行 北京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北京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北京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北京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北京
国家开发银行 北京
中国人寿保险 北京
中国平安保险 北京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北京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长春
东风汽车集团 武汉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广州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北京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北京
天津物产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太平洋建设集团 北京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北京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北京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交通银行 北京
神华集团 北京
排 31 位的神华集团。在两个产煤大省山西和陕西,神华集团的触角伸到了各个角落。伴随着年产数亿吨煤的滚滚利润都哪里去了?焦化企业除了给当地留下了癌症村和残破的生态环境之外还有什么?北京以及它代表的那个集团在全国聚拢财富,最终只富了少部分人。
中国目前市场经济仍然没有占主导作用。在众多央企的决策机制里资源的配置不是以效率和利润为导向,而是以权力为导向。权力的集中导致了资源的集中,这是北京及周边省份畸形发展的重要原因。
这个问题哪里有这么复杂,你不应该问为什么北京周边那么贫困,而应该问为什么周边那么贫困北京还能成为一线城市。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北京之所以是一线城市,纯粹因为它是首都,周边的贫困影响不了它的繁荣(如果北京不是首都的话,河北只会更穷,比如说谁来买香河的家具和肉饼)。而上海之所以是一线城市,则是因为周边的发达,如果江浙两省的经济状况和河北差不多,那么上海根本成不了什么大都市,充其量只是大连、青岛这个档次的比较发达的港口城市。
上海有港口有长江有铁路公路,这交通优势这资源优势,是北京没法比的。而北京最大的优势就是政治。这个差别带来的结果就是北京要用政治力量弥补自身区位不足:水不够,从边上的水库里引,现在已经变成从南方调了。北京边上河北的水库都是要以北京用水优先,所以北京周边农业用水甚至生活用水都很缺的。所以上海的发展是自身优势结合政治的结果,北京的发展则完全是政治中心的政策效应。
前阵子好多地方吹京津冀经济圈的风,说是北京的污染企业要拆迁到河北 balabala,结果沧州就没签。为什么不签呢,因为北京的要求是企业搬迁过去,但是上税要交到北京,污染你吃钱我收,这种霸王行为也就北京干的出来。只能说北京政府压根就没有带活周边的想法,或者根本就没有发展产业集群之类的经济见识。
要分情况看
北京对廊坊、唐山、秦皇岛这三座城市还是有正面作用,分别在房地产、工业、旅游业反哺。
北京坑的主要是天津、张家口、承德、保定。
北京的四种可能
总而言之,北京就是一座行政力量调配全国资源在本来就不太发达的华北平原建设起来的城市。今天北京能达到的成就,完全是因为他是首都。北京的好大学、一流国企、一流医院等等,如果北京不是首都,这些资源也不会流到河北,而是流向另一座成为中国首都的城市。我觉得河北需要看清这一点。河北人不要觉得如果北京不是首都,今天北京有的东西就会去河北。我说完了。
另外,我只说北京不是首都的话不会更好,完全没说北京不是首都的话河北会不会更好,来评论里说北京不是首都的话河北怎么样怎么样的,麻烦你自己开回答。理解别人说的话再来回复很难吗?
1. 河北省北京市,北京是河北的省会。这种情况的话,全省的水电资源会继续流向省会,河北其他的城市也会像今天一样。不过一个不同的是,作为河北省一部分的省会北京创造的财富是可以留在河北供全省享用的,但是作为省会的北京能不能创造今天这样的财富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参考华北平原其他两座省会,济南与郑州,省会北京不会超过这两座城市。
2. 河北省北京市,北京只是一座普通的地级市。这种情况可以参考今日河南。河北省会可能是天津,也可能是另一座城市。如果省会是天津的话,天津会成为 1 所述的那样,吸取全省的资源。北京沦落为一座平庸的城市,就像今日洛阳和开封,然而河北好像并没有因此富起来。如果省会不是天津,天津是直辖市的话,河北的资源会继续被吸,反而因为整个华北平原缺少了一座平台型的城市,相对来说,华北平原的财富减少了。
3. 直辖市北京,不是首都。理论上应该和今日北京没有大的差距,但是失去首都地位的北京能不能干得过天津是大问号。河北的资源,包括北京的资源都会被天津吸走。另外,这也意味着中国还有一个城市当起了首都,所以现今北京所拥有的大部分资源都不存在,北京应该只是一个普通的直辖市,一个文化上的古都。
4. 首都北京。那就是今日景象了,因为首都的缘故,活生生在华北平原上生产了一座超级大都市。而且这座大都市因为是帝国首都,现在吸全国,将来可能吸遍全世界。这对整个华北平原来说,是一件好事。至少河北人打工不用去太远的地方了。
话说知乎还挺政治正确啊,在数据帝得票远低于这个答案时候推了他的上日报。佩服~ 数据帝在不讨论逻辑是否严谨的情况下,也只是论证出北京的 GDP 应该低,但实际却高,完全没有回答为什么,为什么不是一句固定和游戏就能说明白的。请注意本问题前三个字。
原答案:
不太同意大家的看法,知乎碰到社会问题就见光死,其它答案太脱离实际了,书生气十足。作为一个当地人,从亲身经历来看,只局限于北京近周,我觉得根本不用从历史地理政治等大方面分析,这些都是表象,本质原因就一句话,北京是首都。详细讲,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周边的河北官员更愿意选择亲近北京,以通过北京官员结交中央,这些地方的政府一定程度上会牺牲当地利益以换取政治前途。而政治前途,才是对官员最重要的,哪里有各位分析的种种对于周边发展的规划,对于北京的退让。给你们个忠告,看问题要注意角度,不要图森破,你们都学会了成年人只看利弊,但却分不清哪些是真的利。你要知道,这些地方官员都是异地任职,干两年就走,地方又小,谁会真关心本地利益,长期规划?一切都是为了政治前途,而结交北京,对于提升政治资本来说,性价比太高了,所以你会发现北京周边官员的政治前途,更多时候由北京决定,或者说官员会更喜欢选择让自己由北京决定,而不是遥远的省会。简单点说,就是你觉得地方吃了亏,实际上人家巴不得吃这个亏,懂了吗?这才是一切现象的本质原因。君不见河北有些地方,“北京有人” 已经成为了御赐金牌。理解这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周边城市会主动牺牲自身利益保证北京发展,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北京总能一再的成功抢夺周边资源。这些问题河北省政府是无能为力的。
评论里说一个河北的小官关中央什么事的,我只能说你真的社会经验太少了 想象力也有点差 最起码你读读史书 也应该知道这两方面能为对方提供什么,悟不出来的就算了。
PS: 说我说教的知友,咱得成熟点,回答问题有什么利益? 就图个痛快和分享,形式重要吗?说教抖机灵编故事,本质都一样。你不让人爽,人大不了不再回答了,损失的是你自己。
还有,不是所有观点都可以论证的,有种东西叫经历。你我若是在闹市相遇,共坐一桌,我会跟你娓娓道来。在这里,我又不傻。
简单的来讲,北京的一枝独大是权力干预的必然结果,而上海及沪宁杭经济带的发展更多是市场自组织作用的结果。上海的市场区位优势远超过北京。
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区位特点,如果未定都于北京,北京的发展能不能排进一线城市都很难说。北京作为首都的天然属性决定了他必须从周边地区吸取资源。建国以来北京的行政区划不断扩大,吞并了河北很多地方,但加入北京的区划却能带动这些地区的 GDP。相反,即使在北京周边但未能进入到北京的区划,不仅不能共享区位上的红利,还要为了首都而拉闸限电,关阀限水,甚至关停污染大的工业。一句话,在首都附近,一切都要向政治看齐。市场并不能充分发挥区位对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行政权力的马太效应锁定了资本流动的方向。
上海则不然,长三角经济圈是政策放开、区位占优、市场发挥作用的结果。在自由市场的作用下,资本自会去寻找可以增值的地方。由比较优势理论,上海的资源成本提高后,产业向周边转移,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自然会跟上,再加上优质人力资本的外溢,形成拱卫中心的协同发展。所以,没有行政权力的直接干预,经济发展由区域的中心城市惠及周边,这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
建国之初保定 11 所高等学府迁至北京,河北唯一一所 211 还不在河北,在天津。就教育资源而言,北京绝对吸干了河北。
北京坑的不是河北,而是整个三北地区。。
为什么江浙沪包邮?
就问你们这个问题!
京津冀目前支持包邮不?
其实这个回答可以延伸的,本身上海富裕,而且契约意识浓郁,电商发展迅速,那些差评师,无礼捣乱分子相对较少,江浙一带的小企业,小商户较多,有上海这个大市场的带动,能形成正循环,最后能做到江浙沪包邮。如果缺少其中一环,或者其中一环出问题了,就不会有这个结果。
消费能力强,契约意识浓厚,并且能辐射到周边,是上海富了周围的原因。
河北在沙漠里渴了三天,突然发现了一瓶水,正要喝北京看到了,北京说:“把水给我喝吧” 河北咽了口唾沫把水递给了北京,正要离开,北京疑惑的问:“难道不需要给钱吗?” 然后河北苦着脸掏出了兜里仅有的两块钱。
伪命题。上海周围历史上就是天下最富庶之地,上海只能说是与苏锡常杭甬相得益彰。而北京周边,除了天津以外,历史上就是贫困之地,什么固安三河大厂涞水怀来何曾繁华过?不是四战之地,就是出流民的地方。北京有史以来的财富积累在于利用其权利中心优势搜刮全国财富实现的。如果说是吸血也主要吸了苏浙湖广富庶之地的血,而不是环北京贫困带的血。只能说是北京对他们的辐射不够,因为北京作为金融政治文化中心,没必要和这些穷乡僻壤发生关系,而上海就不一样了,作为制造业航运中心,必须和周边互动。
我觉得是这样,上海周围经济基础一直很好,从地理位置到农业基础,都是如此,开埠几十年谈不上有什么政策支持就远东第一大城市了,可见一斑。
但北京是什么地方呢。。。除了交通要道之外,剩下的就是山上石头特多。。。。
换句话说北京发达就是政策因素,是不正常的,周边河北省就是没有首都光环的北京应有的样子。。。
墨西哥有一句谚语,“墨西哥的不幸,在于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 或许,河北就是如此于北京
因为上海和周边省市是平级兄弟关系 而北京(实质是中央)和周边省市是上下级奴仆关系
平级关系中,为了自己能赚钱,需要互惠互利,采取共赢策略,
上下级关系,呵呵,老子要赚钱你个死奴才敢阻拦?
作为在上海的浙江人,只能说说上海这边的情况。
第一,地理位置太好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目前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六大中中国只有这么一个。 上海背靠整个长江流域,腹地极深,长江三角洲,长江经济带,作为长江入海口,是我国海岸线的中点,港口海运优势明显,目前的上海洋山港是世界第一大港(也可能是宁波 - 舟山港)。 尤其未来是海洋经济,世界上多数大都市多为港口城市。
地理位置如此优越,只要时机成熟,上海快速发展,早晚的事。
第二,历史 江南自古富裕,扬州、苏州、杭州、徽州、湖州都属富庶之地,那会上海可能也还不错,但是肯定不及如今之地位。
最近看蒋廷黻 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文字简洁,观点犀利,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于 2017 年 7 月 21 日补充以下这段内容:
-——————– 新补充内容 ———————
鸦片战争前两三百年,清朝对外贸易只有广州,确切说是广州十三行,上海当时应该说名不见经传。鸦片战争后,改为五口通商包括上海,之前不被重视的上海开始发力,之前江浙一带的茶叶丝绸都要翻山越岭去往广州出口,有了上海这个通商口岸,可以就近出口,贸易起来了,西方人又申请成立了自己的聚居区 – 租界。
广州的发迹源于它是当时唯一的对外口岸,后来上海也对外开口岸,上海就上来了。
解放后上海关了对外的口岸,当时唯一的口岸是香港,香港就开始发迹,改革开放后,上海又起来了。
这两次经历,都好相似。
当然,把一个城市的兴起会有各种因素,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对外开放这一个因素,我只是想说一个城市和一个人一样,当然要靠自身的努力,但是周遭的大环境恐怕是最最要紧的。
-——————- 以下为之前的内容 ————–
近代以来,上海成为近代第一批对外开埠的港口城市。 古时江南经济重心是苏杭,太平天国运动使重心转移至上海。太平天国将江苏、浙江、安徽等周边都被打烂了,富人多逃向上海,因为上海有租界。
太平天国远没有历史教科书写得那么正义,它所造成的伤亡人数估计比二战都还要多。 太平军与清朝官军一样,对百姓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这段历史,请移步 太平天国――江浙之殇 民族之殇__私募资讯 想深入了解,请看《天国之秋》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938605/
而民国发展的黄金十年吸引了很多犹太人到上海。 犹太大亨和江浙财阀来了,上海作为冒险家的乐园,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是远东第一都市,东方巴黎名副其实。 有钱人带来了资金,自然能够吸引人才,又有这么好的地理位置,腾飞水到渠成。
建国后长期封锁,错失了很多良机,这个时候香港迎头赶上。幸亏改革开放后,上海奋起直追。
第三,政治。 其实我不太愿意谈这块,可以稍稍聊一下。相比北方,南方天高皇帝远,有一定的自主性,尤其目前市场经济,政府只要管的松一点,多一点服务意识,大伙是有头脑有能力把经济搞起来的。上海市政府在服务意识这点上就做得很好。
重点是下面:
上海的发展,是自然生长,和周边一起万物生长。不够了解北京,就不妄作评价 了。
我更愿意相信一开始是周边地区成就了上海,而现在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很好的辐射了周边地区。 上海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周边也很好的支持了上海。 本就是个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过程。
说句良心话,
富不富和北京上海没什么关系。
说的好像没了上海,江浙沪就不富一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听过吗?
说的好像没有北京,河北就能很富一样,当然了,政策优势比现在好一点那是没有疑问的
北京更多的是政策边的马太效应
上海更多的是经济边的马太效应
都是会把周边资源吸走的
区别是啥呢?
区别是,经济边的马太效应吸完以后,因为资本的投机性,当周边的机会成本相对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会吐出来相当大一部分资金的,所以经济圈一般会有更大的辐射圈。
政策边的呵呵哈哈…… 自古权力难分享啊…… 河北啥样你们也都看到了……
江浙自古富饶~燕赵自古苦寒之地
“当然了。帝都最关键的是要完成人才的核心调配功能,保证全国最优秀的人都在天子脚下。”
“你看现在的帝都就在逐渐失去这个功能,不是说全国最优秀的人才不在这里,而是说他们感觉不到天子脚下的荣誉和恐惧。这座浩大的沸城已经完全没有同化能力。。。”
“你看上海,成都,西安,武汉,广州这些地方,他们都有相对稳固的有生命力的方言,饮食文化,生活节奏,历史和经济作用,唯有帝都没有。帝都的服务业是东北人垄断的,IT 民工来自五湖四海的死宅,金融圈都是裙带。。。这些人是不可能相互融合的,因为缺乏主体。一个街区和另一个街区之间仿佛是两个省份和世界。”
“最重要的是,有归属感的城市会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而帝都这种政治城市只会把周围吸干。。。拿出笔,把帝都划分成五六个城市比较合适。在哀家的范式中,。。。。。(此处省略若干字)”
“最简单的是用地铁线来划分。四号线和八号线之间是学城。八号线和五号线之间是会议别墅区。五号线和十号线之间是东市。二号线以内是旧城。十号线以西是军事区。帝都基本没有工业也没有农业,消耗资源,生产政策,杀戮和快乐,不把周围吸干才怪。。”
以上,来自一位祭司与喵神通灵后的呓语~
我在高中刚毕业的时候也和题主有着一样的想法,觉得上海带富了周围,北京坑了周围。尤其是当我看到很多环北京贫困带的报导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强烈。比如因为要优先给北京供水供电,导致北京周围的很多城市发展不起来。
在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我才明白自己的想法原来是错的。
站在国家的角度上来看,超级大城市的出现其实并不利于国家的整体发展。人口在一个地方的过度集中一定会导致另外的地方出现空心化。城市间的差距过大非常不利于国家的整体发展。细究起来一个超级大城市的出现是由很多因素组成的。历史,地理,文化,政策等等。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超级大城市承担了过多的功能。
北京和上海也是一样。他们都承担了过多的功能。
北京和上海都是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文化集散的中心;有着很多的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中心。资源高度集中,同时还有着相当数量的工业,环境问题也有严重。尤其是北京,更是承担着政治中心的任务,大量的政府部门集中在北京,行政权力高度集中。
这些承载着过多功能的超级城市导致了中国很严重的地域贫富差距。但是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绝大多数的大国都有着类似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尤其严重。比如俄罗斯的莫斯科,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发达国家也有着类似的问题,日本的东京,美国的纽约洛杉矶。
怎样为超级大城市减负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涉及到的方面非常之多,规划难度很大。比如巴西就曾经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中西部的巴西利亚,当初设计规划 50 万人左右的城市到现在已经有超过 250 万人居住。北京和上海的类似问题尤其严重。常住人口都超过了 2000 万,再算上流动的打工者,大大超出了城市的承载极限,在当地和周边造成了很多的社会问题。
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德国,发展相对均衡。比如经济中心法兰克福,并不是所在黑森州的省会,并没有承担相应的政治功能。这样的情形在德国比较普遍。同时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政府对中小城市基础建设的大力投入。德国很多知名企业都在人口不到 20 万人的小城上。比如欧洲最大的软件企业 SAP 总部就在人口不到两万人的沃尔多夫。大众的总部沃尔夫斯堡也只有 12 万居民。但是这样的规划背后是巨额的投入,比如东西德合并后德国政府就投入了 2 万亿欧元来弥合两地的差距。
回到北京和上海的话题上,这两个高人口密度超级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功能。怎样给北京上海减负,减少这两个超级城市的功能,才是我们现在政府的课题。本质上来说这样的超级城市存在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
北京上海郊区卫星图对比:
北京:
上海: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迂腐的官僚风气毁了全国。
只有外资冲击的地区才安全一些。
其它都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北京比起其它地区更开化而已
上海是妓院的头牌一起争奇斗艳,大家都赚钱。北京和河北是皇后与使唤丫头。。。不扒你们河北小贱人的皮就不错了
题主在无声无息间修改了题目并督促大家认真审题。好吧,那我只能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上海的周围不用他带动,北京的周围不坑也就那样。
江浙的富有是因为上海么?隋炀帝下扬州时上海什么光景?曹雪芹在江宁织造府里纸醉金迷的时候上海又什么光景?蒋介石依赖的可不是上海财团,而是江浙财团,OK?就说改革开放以后,江浙一带的制造业崛起你觉的是上海出政策出技术带起来的?
京津冀地区,幽燕之地,自古就是边疆 + 前线。北京崛起一大半靠草原民族入侵中原。没有女真的金朝,蒙古的元朝,明朝的 “天子守边”,满族的清朝,华北到现在估计一座像样的城市都没有。民国以后,河北地方除了几位直系将领,还出了什么?37 年以后富贾二字和华北再无关联。答案里说北京把重工业迁到河北。请问,没有北京这些重工业,河北可还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
打个比方,长三角是一家人,京津冀是一家人
长三角这家,江、浙二位哥哥早年间就发达了。洋人入侵后上海这小兄弟慢慢发家。仨人一合计,不如几位一起搭伙做买卖,于是有了长三角经济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是法人代表,对外代表长三角发言。但真要讲起公司里的实力,恐怕江、浙二位哥哥才是大股东。
京津冀这家,祖上就没钱。北京点正被几朝天子选入尚书房,天津洋人入侵后开埠也算有点积蓄。现在北京还是朝廷御前行走,天津继续捣鼓港口。就这样先天不足还是比不上江浙富有。
河北这大哥,不干了,你们怎么不带我玩啊?是不是兄弟了?北京一想毕竟一家人,抠出来一部分资产给了河北。就是北京不要的东西,到了河北大哥的家里也是从没见过的稀罕物件。没想到,河北更不高兴了,你和上海是一辈的,我和江浙是一辈的,你怎么能把你不要的东西施舍给我啊?你对我可比上海对江浙差远了!你这一当上公务员忘了穷亲戚了啊!
京津冀的不明真相的吃瓜邻居们也发话了。哎呀要我说养孩子还得养上海这样的,自己赚了钱不忘给家里。你看江浙沪现在都挺好。要是养了北京这白眼狼可就完蛋了。自己发达了就忘了穷亲戚,河北有这么个兄弟真是上辈子造孽啊!
你说还让北京说啥呢?
-———————————————– 污染分割线 ——————————————————————–
话就不多说了,直接上图吧
唐山最新关停的四家企业分别是:唐山钢联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唐山市征楠焦化有限公司、唐山新兴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国丰钢铁公司北厂区。
请问在评论里大呼北京外迁企业造成河北污染严重的各位。这四家企业哪家是北京迁出去的?哪家是北京指示河北开的?貌似都不是吧?
河北要做重工业区,这是河北自己的决定,本没什么可说。但是既然要做重工业区,路无非两条:一、做好环境保护治理;二、承受污染带来的损失。
某些人,不正视河北历史遗留下来的污染问题。张嘴就喷,说首钢外迁把污染留给河北。不知道你们有什么证据证明首钢要为华北的污染买单?反正我知道这么件事:
123 家,数字挺顺,不过貌似没有首钢什么事。
既说到此,不如一次说个痛快。
请问娃哈哈的崛起上海方面给了何种支持?苏宁电器的崛起上海给了何种支持?淘宝的崛起上海又给了何种支持?都没有。等到长三角经济圈开始形成的时候,江浙对于长三角是这么说的:第一,不需要你扶持我;第二,不需要讨论你用了我多少资源。所以,你不用的东西自己处理掉,给我们提供金融服务和港口,给我们提供市场就可以。
上海说:善!
反观京津冀呢?企业没做起来就算了。某些人居然大言不惭地说,因为北京用了河北的水和电,所以北京得把最好的企业给河北。按你的说法长江沿线的城市都得把企业搬到西藏去呗?用了三峡大坝发的电的企业都得跑大坝上支摊呗?
至于为什么企业没做起来,别的不说,三聚氰胺那破事儿也是北京教给河北的?
最后,上一张关于电力的图
数据是 2014 年的。然后 2014 年,河北省常住人口 7383.75 万人,2014 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 2151.6 万人。河北人口是北京的 3.4317 倍,用电量是北京的 3.5367 倍。GDP 总数是北京的 1.37 倍。也就是说,消耗同样的电,北京产生的 GDP 是河北的 3 倍左右。还请某些人问问自己地区那些落后产能,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电才带来这么点 GDP。
以及,某些在评论里说北京用电好多啊我们都要限电了的人请注意。北京人均用电并不比你们多。说到底的原因就是。某些地区不顾电网压力狂上重工业,电解这电解那,工业炼铁炼钢把电网撑爆了。然后自己的居民用不了电赖北京咯。
碰到类似 “北京靠政策才富有” 的论调一律不回了。北京有政策支持碍你河北什么事了?仿佛北京没政策支持河北就会多富有一样。
-——————————————————— 分割线 —————————————————————–
评论里反驳的同学注意一下组织纪律,不要打了其他反驳同学的脸
“北京为了空气质量限制河北重工业发展啦!!!!!”
“北京把重污染都丢给河北啦!!!!”
且不说查出来被关停的工业企业有没有北京外迁的。
如果北京不提要求,河北就可以肆无忌惮发展重工业咯?原来是,重工业玩不转了赖北京限制,空气污染了赖北京外迁咯?
关于人才流向,真是强盗逻辑了。因为这些人才是河北的,所以虽然河北条件差,没机会,人才也不能流到北京去,必须在河北?另外
这张图怎么解释?是因为河北人才都跑北京去了,所以连个像样的施工队都没有么?建筑材料放在那了,把他们组合起来造个建筑,搞成这样。到底是人才原因还是态度原因?某位曾说北京泄洪淹河北。这北京没泄洪的时候河北火车站自己漏水怎么算?
还有
这场我看的电视直播。甲 A + 中超这么多年,没听说哪家主场出国这种事。而且,这可不是北京要拉河北的电闸。是河北自己的场地跳闸了。这就说到我之前所说的事情,在建任何工程前是否应该将电网负荷等问题考虑周全?
说北京限电影响河北,真假就不说了。那么请问这不限电的部分你们做好了么?卷子满分 100 分,你说这上限太低限制你发挥了。结果你考了 80,还说什么呢?
再加上之前提到过的三聚氰胺,以及略敏感的打老虎问题(貌似某个管楼房供水的官员家里快赶上银行大库了)。这些事情请问和北京发展有什么关联?然而这些事情却是全国闻名,像球场跳闸这种事可是央视 5 套直播的哦。
人才看到这些,会去河北?
http://news.21cn.com/webfocus/zhnb/2014/0831/12/28134486.shtml
关于石家庄火车站到底关没关顶棚的链接。第三页,石家庄火车站工作人员表示下雨前顶棚已经关闭。
另外再多句嘴,水顺着顶灯往下流,电灯还开着。幸好电路没出问题,要不火车站都成电鱼现场了。
-——————————————— 北京蓝分割线 ——————————————————————–
在正式开始前,拜托觉得我是开地图炮的抽根烟冷静冷静。说 “北京就是在坑河北” 不算地图炮,说 “河北本身有问题” 就是开地图炮。玩双标有个底线 OK?至于为什么要说河北,那你去问题主为什么非说北京坑“周围”。讨论北京和周围地区的关系,我说北京没有坑布宜诺斯艾利斯,你家周边挺宽泛啊?总之,既然有人非把讨论范围定义成北京周边,那就算是地图炮,到底谁开的第一炮大家也别装糊涂。
既然这么多人说北京蓝,好啊,那就来好好说说咯。
张家口,华北平原的西北角,滦河源头。这地方建一堆烟囱往天上冒烟,再来几家造纸厂往河里倒污水,你觉着怎么样?貌似某些人觉得没问题,因为水引导天津去了(引滦入津工程_360 百科),风往北京刮,污染也污染不到我,赚钱嘛,不丢人。
到现在为止一堆人说北京不让河北发展重工业,北京让河北停工。请问谁敢拍着胸脯说,河北所有工厂排放达标?有些事自己做的不到位,影响了别人,能不能有个正确的态度?明明河北人民自己都熏的够呛,别人提议整改,别人要求停工,张嘴说是别人限制自己?
对对对,都是北京不好。要是不为了北京的蓝天,河北早就一片工厂林立的繁华景象了。
雾霾是华北地区乃至全中国的难题,蓝天没有哪个中国人不喜欢。治理雾霾,华北地区没有哪个省市可以置之度外的。北京实施最严尾气排放标准,同时工作日机动车限号出行,机动车摇号,另外大力推动清洁能源汽车。
然后轮到河北出牌的时候,某些人说:“凭什么为了北京的蓝天不让我们建工厂,凭什么为了北京的蓝天让我们停工。”
对对对,你们停工了之后华北雾霾能在北京上空散开一个洞,你们的空气质量一点都不改善,全是北京占便宜。
再结合之前某些评论的逻辑:我们是重工业省,我们就得多用电!我们是重工业省,我们就得重污染。
那我们不是重工业地区,你们用电超了我们活该点蜡烛呗?我们不是重工业区,活该跟着你们吃灰呗?
再说用水,其实一直懒得说这个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水量分配图。
应该就不用我多说了。水是中央调的,不是北京给的。但北京如果不是首都,会不会有南水北调这个项目,大家自己心里清楚。
顺便说一下,某些人说北京截了滦河的水。我查的资料好像不是这么回事。
最后说一下某些人的奇葩观点
很久以前,密云是河北的,海淀也是河北的,通州还是河北的……
不想提这个问题
毕竟河北的前身是直隶
而直隶完全是应为北京才出现的
因为这个问题持续有人回答,所以再次游览了
的答案。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逻辑错误,并导致整个答案是错误的。在这边指出。
chenqin 在开始的时候,指出了一个模型,并且用这个模型来计算各个城市的市场潜质。
在这个模型基础上,根据不同城市的地理位置,可以计算每个城市的内部人口购买力、周边人口购买力以及海外市场购买力,再根据不同距离的运费折算后,可以计算每个城市的**「真实市场潜能****」**。但 chenqin 也说
这个模型对于美国 19 世纪中叶的大规模城市集聚和工业集聚有着非常好的解释力。
但这个模型是否对于 21 世纪北京、上海等城市具有相同的解释力量呢。
我们来看,这个模型的三个重要要素
1,规模报酬递增,即在同一个地点增大规模时单位成本下降。
2,运费降低,运输变得便宜。
3,可贸易品比例提高,即大量的标准化产品可以在各地使用,促使贸易有利可图。
显然,这三个要素适合于
1、卖方市场。
2、工业型城市。
3、纯市场行为。
显然,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中:
一、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其他城市,已经不是卖方市场。其中,一款产品所遇到的问题,需要考虑的消费者因素被扩大。
二、北京、上海等相关城市、其中的服务、金融、互联网的相关行业欣欣向荣,并非是一个纯粹的工业城市。
三、这个问题中政府的干预力量无法被忽略。
所以,chenqin 在这个基础模型上所做的潜力分析是错误的。
最后关于 chenqing 的结论:
市场就那么大,就是一个固定和游戏,你多拿了,别的地区自然就没有了。
这个结论也是犯了非常低级的经济学错误。市场绝对不是固定和游戏,绝非零和博弈的游戏。
这个问题,斯密说过:在富裕地区的周边也往往会变得富裕。
他所做的例子我忘记了,这边我自己做一个印象复述:
(吃饭先。)
有人说,《国富论》已经过时,但是关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我觉得还远未被社会所理解。
原回:
-———————–
会出现这种生经济现象的,唯一的解释就是行政力量。
主要还是地理环境的原因,长三角比起北京一带更能在全球贸易中赚到钱
北京的富裕主要是政治原因,如果首都远离北京的话,河北一带也不会比现在富多少
北京的这种现象不是独有的,其他国家亦有。
北京周边县市不仅与北京差距甚远,而且还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如果观察日本、韩国、俄罗斯,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以人均 GDP 来看,东京、首尔、莫斯科的人均 GDP 都非常高,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它们周边的县、道、州却非常低,甚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以下数据 GDP 单位为百万美元,人均 GDP 为美元,估算的数值:
**
俄罗斯:**
日本:
韩国:
这三个国家都存在着类似于北京的情况。北京的现象并不是所谓的中国特色,这和城市经济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 “马太效应” 有关。
作为首都和区域的中心(北京是绝对的北方经济中心),这些城市会通过行政和市场的力量将周边的资源吸收到自己这边。典型的比如水资源、电力资源等,然后就是人才、资金(比如投资、证券交易所、买房、买车等)。这些要素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因子,却被首都吸收过去,因此这使得首都周边的地方发展缓慢。
而城市发展起来后,马太效应使得大城市拥有发展经济的先发优势,更进一步地吸收资源的涌入,直到集聚从优势变为劣势,便开始扩散。这之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北京则依然处于集聚大于扩散的阶段。
上海有没有类似北京的情况?当然有,比如与河北境况类似的安徽。
本文主要内容,引用自
.
照这么说我的到来还拉高了深圳房价呢……
那天着急上课,随手一答,又思考了一下。来补充。
河北的落后历史原因很多。以石家庄为例,石家庄的兴起是靠京广铁路,从庄子发展成省会。可是现在的石家庄铁路的优势在哪里。大型的企业除了不甚知名的以岭药业,格力空调等靠人力的产业。唐山,秦皇岛靠煤靠港口富了一把,但是注定这些靠资源发家不长久。
帝都对于河北的排挤甚至压榨是事实。前不久一直在讲京津冀协同发展,实际上怎么协同呢,北京把污染企业迁进东南部,看下 pm2.5 前十名河北占了七个。然后用河北北部的水和风电,驻军在北部,度假也来北部。
有人问,哎,不是协同发展么,北京对河北什么样儿的,答案是,对于我们来说,帝都真远,不仅仅是距离。我家离北京要两个小时,绿皮火车。我去无锡,从南京到无锡 1 个小时,我感觉刚坐下就到了,高铁。
环京津一小时经济圈,北京愿意么,不愿意。他们要保住老北京人的利益。
再说教育和人才,大名鼎鼎的衡水中学出现在河北不是偶然。北京天津为了控制生源数量对于河北考生真是严苛,分数线泪崩。有人说不对,河南也一样。可是河南有郑州大学。河北呢,一所 211,还坐落在天津。国家鼓励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河北呢,最穷的东部地区。
留不住人,也是重要原因,因为机会和环境不一样,河北人想跳出来,做事情,就到北京去,到外地去。而浙江人想做生意,又何必去上海呢。
——————————————补充的分割线——
首先两个城市的定位不一样。
北京是政治中心。身为河北人,能深刻感受到帝都的魔力。家里到帝都开车两小时,老爹因为没办进京证被扣 3 分,泪崩。
缺水时收到短信,要河北地区保证北京用水,天气状况也一样,比如 APEC BLUE。事事都要讲政治和大局观。
北京是老大,是国家的脸。这是个看脸的时代。至于脖子和脸接近,但是真不重要。
另外这地方古时候就是军事重镇,是皇城根下屯兵的地方。所以。。。先天不足。
上海是经济中心,契约在社会里的作用巨大。买卖买卖有卖方才有买方。所以上海的市场也辐射到江浙,秒懂江浙沪包邮有木有。
区位上说,东南沿海也非常重要。自古就是产粮大省,苏湖熟天下足。水路也发达,港口多。都是河北没法比的,河北大部分还是内陆地区,我们那儿疙瘩过去是做皮毛生意的。
评论里有人提了反对意见,我是支持的。po 主可以看看昆山和嘉定的人均 GDP,两地相邻。历史上嘉定更发达,解放后才划归上海,按道理人文和区位不该有天壤之别。但是现在发展差距多大?如果说昆山是个案,隔壁的太仓、张家港、江阴,哪个不比嘉定富?上海不是没坑周围,是坑不到,它不是首都。
上海周围比北京周围富。这么讲没问题。
但把这事说成因果关系,缺乏足够证据。
上海周围本来就比北京周围富。苏州杭州扬州,自古都是富庶之地。南京还是六朝古都,也是富得流油
腰缠十万贯, 骑鹤下扬州。
松江府(上海)根本排不上号。
不如说上海能发展起来,沾了周围城市的光。
北京周围 唐山、保定、承德、石家庄、廊坊这些…… 有多少发达过?
不算太远的,就开封,洛阳算历史悠久,毕竟中原嘛。但拼起多金,都排不上号。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我看大致三点:
第一,从历史上看不具有参考性。中国历史是一部农业文明史,江南水乡更适合于农作物种植,而北方不具备这个条件。从工业文明开始,大家都是从零开始,上海靠海有码头,天津秦皇岛也有,不具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第二,政治和经济的相对性。上海广州都是纯粹的经济中心,贸易需要制造业作为支撑,当上海容纳不了这么多制造支撑时,必然向周边转移,带动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往苏锡常扩散,现在甚至扩散到了南通;而北京是政治中心,政治是不需要配套的,而只需要党派和军事力量支撑。而因为北京包容了太多的政治资源,它本身的城市资源有限,所以需要周边城市养着它。
第三,地理位置的绝对性。上海是整个长江的入海口,它的影响力可以扩散到整个长江沿岸,列强将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划租界是有考虑的;北京往北是燕山山脉,东南西三个方向均只能靠陆路运输,地理上不具有优势,你很难说北京本身对周年有多大的地理依存度和辐射范围,且运输成本较高。所以北京周边多是国企制造业,对成本的概念相对模糊;上海周边多是私企和外企,对运输成本更为敏感。经济活力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这又回到第二个问题,如何经济无力带动周边,而政治资源又不愿意分散共享,如何跳得出这个圈子呢?
这个问题的题目就有问题啊,一看就是连一知半解的水平都不到。江苏和浙江需要上海拉吗?从历史道路看,松江从江苏独立自立门户,后与江苏、浙江相互补给,无论是经济,文化,人才各方面看江浙和河北都不是一个层面的,不说现在,曾经的辉煌也是有目共睹,就算吃老本也不会穷。而河北…… 一个大写的尴尬。
我补充一点很多人忽略的细节吧,上海是物流集散地,未来有可能取代新加坡称为远东第一大港;北京是信息集散地,国务院政策、央行调息、发改委拨款等重要信息全部从北京发出。所以两个城市注定了一个吐金一个吸金。
拿两个稍微有点类似的城市做对比,北京和上海相当于伦敦和纽约的差别。伦敦,欧元唯一离岸港,金丝雀码头的日交易量是华尔街两倍,伦敦的繁荣和英国其他地区是背道而驰的,当整个英国都希望离欧盟越来越远以振兴制造业的时候,伦敦的地位却必须建立在欧洲市场的优势上;而纽约除了华尔街以外,纽约还是全球物流的中心,所以纽约的繁荣带来的是整个美国的繁荣。
先手机占个坑吧,回头补充数据
@chenqin 长于数据分析,做了很好的解答,但并不完善。从一般均衡角度分析,市场潜能是结果而非原因。
这里希望略做补充。
回答问题前先做个知识铺垫。首先,什么是城市。城市在克鲁格慢藤田昌久等人的新经济地理理论中实际被理解为生产要素在某个区域的集聚。
那么题主的问题在新经济地理中即可翻译为,在上海附近 n 公里距离可以形成苏锡常杭甬的次级城市,而北京不行。或者说,用更简单的说法,为何京津冀地区的城市结构更倾向于集中,而沪宁杭地区则更倾向于均衡。
看下面两个图,我们就会发现,法国的城市集中度会比德国的城市集中度要高得多。下面两图是陆铭老师制作的展示一国经济活动聚集的图示。显然,法国集中于巴黎,英国集中于伦敦,而德国更为分散。(隆起且深红处为集聚区域)
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历史很重要,因为地理生产要素的集聚规模报酬递增,因此一个点位上形成的要素集聚将会导致未来要素的继续集聚。这就是新经济地理中的路径依赖。
这种路径依赖就导致了不同区域和不同国家的城市结构不同。例如曾经邦国林立的德国,就没有规模碾压的大都市,而长期统一的法国就有巨型的巴黎。
德国前 5 大城市的人口分布:
柏林(Berlin)(340 万);汉堡(Hamburg)(180 万);慕尼黑(München)(135 万);科隆(Köln)(102 万);美因河畔法兰克福(Frankfurt am Main)(67 万)
德国城市列表 (按人口排列) 资料来源
法国前 5 大城市的人口分布:
法国前五大城市(不统计郊区)
巴黎 2,181,371**;马赛** 839,043;里昂 472,305;图卢兹 377,150;尼斯 347,060
法国 资料来源
那么落脚到本答案。上海开埠以前,苏杭已是经济中心,而北京则从元明以来处于碾压的优势中。路径依赖提供了一种解释。而所谓市场潜力差异则很可能是历史上要素集聚从而导致的要素报酬集聚。所以市场潜能是果非因。
很多回答上海没有富了周边的答主一定不是长三角任何一个城市的居民,而那些占了北京政策红利的北京土著才如此机智的强行回答说北京富了周边。
如果有往上三代居住在长三角的家庭,都会听说去上海做生意。是的,在爷爷辈的时候,宁波那带很穷,穷到全家集资买一张去上海的船票,坐上一整天的船,指望着那座东方魔都能带来一些奇迹,可以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
这样的故事在长三角司空见惯,无数声名显赫的家族就是这样的一个开场。这便是上海富了周围最直接的证明。
宁波的故事是解放前的也许很多人会觉得那是历史的故事不值一提。但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同样的故事在温州上演。那些背负着整个家族的命运和希望的年轻人他们走出平板船踏上离开家乡的第一寸土地是上海。
不同意排名第一的答案。区域的经济潜力虽与地理位置有关,但更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有关。
我提供一个角度
一个城市的经济是否能带动周围的城市发展,要看这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否满足一些条件。条件是:
只要产业能够带动周围城市大批大批的人就业,就能够带动周围大批城市的发展。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城市的利益能够通过产业的途径转移给周边城市,才会形成城市群的效应。
而这种产业在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前,往往只有制造业能够胜任。
上海早期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制造业,现在上海制造业也依然是支柱,上海有很多大型制造业公司,有中船,上汽,商发,商飞,这些制造业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及原材料生产商,从而带动了周边城市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城市群的效应。珠三角其实也类似,也是因为广东,深圳的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城市群。同理还有渐渐死去的东北城市群,也是因为制造业的兴盛形成了城市群。
而北京的产业结构里,制造业根本没有位置。甚至北京的首都地位使得它一开始就排斥低端的制造业。所以北京的利益难以通过产业的方式转移给周边。因此,北京是有钱,但它的钱与周围城市的普通人没有关系,普通人无法从北京的经济繁荣当中分得好处,从而无法带动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最终北京形成一城独大的局面。哪天北京制造业成为支柱,河北那些城市会立马发展起来,可是,有生之年北京绝对不可能会让制造业成为北京的支柱。
我预测,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该只是北京的空想而己,即使北京把部分产业转移出北京,那也仅限于带动转移地的经济,依然无法形成城市群的概念
除非某天会出现新的产业,使得大部分民众能够从产业当中获利。
讲道理,苏杭还是全国(天下)经贸中心的时候,上海连受精卵都不是呢。你确定不是周围富了上海么(滑稽)?
如果魔都人民嫌这个历史太久远,那咱们要不要聊聊建国初全国物资支援贵市打经济战那点事儿(滑稽)?
至于帝都周围嘛,要不是当年朱老四迁都要搞配套产业,大河北的城市数量保守估计得少一半,天津就更没影了。
当然了,我也不敢在大河北人民面前秀什么优越感,不过能不能麻烦贵省在减排的同时顺便对运菜车少收点过路费(滑稽)?
这话是瞎说。
自汉以后,北京周边就没富过。
自宋以后,江浙那边就没穷过。
小地方赶上机遇就富了。
大地方还是要看其本身的天赋。
北京是富了周围,坑了周围省
上海是富了自己,但其实周边富关系可能不大。
我是南京人,我们南京也在上海周围
然而我们从来没感觉到上海富了我们
作为江苏省的省会,我们省里的不少地方(苏州、无锡、南通等等)反倒不停地被上海拉走了,不服我们管了。。。。。。
这个问题显然从城市职能的发展来看更加合理。
我们回顾一下北京发展的历史。从西周到宋代,北京始终是作为一个北方边塞军事重镇出现的,而真正登上历史舞台是在元朝,成为元大都。而明代的都城一开始也不是在北京,可以看出,出于全国战略性防御的考虑才迁都北京当时国情确实达到了不迁都北京就难以守住蒙古骑兵的紧急程度,。我们看到,北京城的发展从来不是一个依靠自然的经济集聚起来的城市。也就是说,北京自古以来就缺乏经济中心的传统。
而从地形条件来看,北京依附的是山前平原,虽说城市处于平原地区利于发展,但是作为一个非港口城市,北京经济区位确实算不上好。
那么水运呢?北京历史上存在京杭大运河,且不说今天京杭大运河在世界集装箱浪潮的冲击下几乎废弃,就是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也基本废弃。为什么?当时京杭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漕运,可以直接通到北京城内的积水潭、什刹海一带,但后来由于皇城的修建,直接将积水潭一片水域作为皇家园林,漕运功能自然就废弃了。因为明清时期通州是一个重要的粮食中转地。
那么上海呢?先天港口优势,晚清就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经济传统深厚。
在这里,需要提到两个概念,**中心区位与门户区位。**为什么改革开放首先开放沿海?要知道中国计划经济时代选取经济发展的地方都是中心区位——如济南、西安这样的城市。因为门户区位具有先天的优势,所以我们也看到今天青岛的经济水平已经远远超过济南。
最近国家确立了北京的城市职能:**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总之就是没有经济中心。也就是说北京在行使这些功能的时候,是需要其他地区进行经济、资源支撑的。
研究地理问题的结果,取决于研究的尺度。
如果从河北省角度来看,北京市显然是坑。从上海县区、小型城市来看,上海显然是一个肯施舍的高富帅。这是由于上海市本身的溢出效应决定的。一个人到上海,八成是经济因素,开企业、找工作,而一个人到北京,经济可能性就很小。
但是上海,如果从江苏省角度来看,不见得是一个完全有利的因素。而北京,从华北平原、全国尺度来看,显然是极其重要、做出了极大贡献的。
而且,**任何问题的探究都不能脱离时代因素。**最近国家推行京津冀一体化,重点就是扶持河北,通过北京进行科技、技术支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而且,北京相对于上海,真正的优势是首都,在未来知识经济大行其道的大背景下,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区经济带动作用显然会大大增强。
我觉得是长三角成就了上海,然后上海利用了长三角,北京坑了全国。(当然坑最近的天津河北会多一点。)
这个问题可以这么想嘛。现在城市发展无外乎那么几个因素,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交通,政策因素等等。
把北京首都直辖市天津上海直辖市等政策因素都撤掉,然后再来看这些地方。
上海,江南富庶之地,在内陆水运运力最大的长江入海口,地处中部腹地广,直面多个国家,贸易依然频繁。即使没有现在这样的成就,起码也是和苏杭相提并论的准一线城市。
天津,靠海,但不如上海出海条件便利,腹地不如上海广泛,应为北方的大城市之一,但肯定比不过上海。
北京,不靠海,且资源不丰富,但军事地理位置重要,应该会成为军事重镇。最后发展为二线城市,肯定比不过天津。想不出什么好的比喻,大概跟现在的保定差不多吧。
而河北省呢,也很有可能变成这样:东部沿海靠航运贸易发达,包括天津,内陆有资源的地方发展工业稍好,没资源的地方发展农业,应该相对于东部经济不会太发达,包括北京。整个省发展不平衡,但由于其体量和东部华北平原的地理位置气候原因也应为北方数一数二的大省。
然后在对比一下现如今真实场景,就能看出来北京上海分别如何吸血了。
当然是错的。
北京是一大片华北并不算富裕的地方强行搞出来的一个首都,它的繁荣首要的来源是政治权力。所有周围比较贫穷是正常的,毕竟你不能一下在华北画出 10 个首都出来。
而江浙则是整个教育程度较高比较精明会算计会挣钱的吴语系人群,更以商业见长。 上海开着警备牌子的奥迪呼啸而过的情况少无数倍。
颠倒了次序,完全是巧合和偏见。
在中国人口素质差不多情况下,地理位置是决定因素,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是忽悠人的, 比如世界上最大 2 个经济体,美国,中国,无论地理纬度,面积都几乎差不多。
上海周边地区的江浙地区富有是一贯的,历史悠久超过上海,从清朝开始就是经济大省,而那时候上海的影响力并不大,也是最近百年崛起的。我可以反问,为什么随便一个靠近江浙地区的一个市,就能不依赖于政治资源成为特大城市。
北京如果去掉保送生这个光环,也不见得有多么强。河北在既无政治资源也是地理资源前提下,发展一般,邻居当官不是又自己亲爹妈,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讲个身边的小故事:有头有脸人士老张在自己家办了小饭桌,老张为了办好小饭桌,通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权势摆平了菜商等人要他们把更好的原料供给自己且一定要价格 “合适”,并且最好送菜时也不要吵到自己家所以运菜的车要从隔壁老李家院子里通过,还得停在老王家(尤其是如果是驴车马车时),当然了,虽然要求挺多但是毕竟老张有头有脸还算有钱又“上头有人” 所以菜商们也都乐于给他面子。于是,过了没多久,老张家的小饭桌开始办得有了不少起色,由于用料好又是 “有头有脸上头有人” 的老张开的,而且据说还是 “祖传老店”,所以冲着吃他家好食材、冲着和老张拉关系、冲着“祖传老店” 名声去(或是被送去)他家小饭桌吃饭的孩子们越来越多。相比之下,前面提到的老李老王家其实也要开小饭桌的,但是附近的菜商们的好菜都卖给了老张,即使有剩下的好菜也都加价才肯卖给老李老王,于是老李老王家做菜似乎总差点味。更糟糕的是,给老李老王家打下手的小伙子和阿姨越来越少了,但凡有点志向的伙夫和家政阿姨都觉得去给老张家小饭桌干活更有面子,而且不只是有面子啊,能用上好菜刀去切品相那么完美的绿色有机精选食材,也是作为一名伙夫的梦想啊!就连现在还在老王家做洗菜工的二嘎都会时不时的羡慕在老张家洗菜的狗蛋可以用上最新出的高档洗洁精、老张的部下送的电热水器和不那么难洗的无土栽培蔬菜呢。最让老王老李家灰心丧气的是,近两年连自己家的孩子都不愿意在自己家的小饭桌打下手了,甚至不愿意在自己家的小饭桌吃饭了,都跑去帮老张家的小饭桌打下手来在老张家的小饭桌吃饭。当然了,老王老李家的孩子也真是够熊的,你说说你在老张家打下手吃饭就算了,何苦还要嚷嚷着说自己家买不到便宜的好菜呢,何苦还要嚷嚷着说狗蛋叔叔去老张家细菜而不在自己家洗菜呢。老张家的孩子自然也挺气不过,对这些老王老李家的熊孩子说:“我爸也没逼你们来啊,你看你们来让我们家不大的地方这么挤,弄得我们现在都要添第七张桌子了!你们要不来吃我们也不用买那么多菜嘛,虽然为了迎接你们来我爸是更早的配上了新饭桌新碗筷为了让你们吃完饭玩游戏还升级了网络,但是以前没新饭桌新碗筷我们也用旧饭桌碗筷吃得挺好啊,你们不来就算网络晚点升级也总会升级的啊。要不是你们来的太多人我爸能提网价?你们干啥嫌网费贵?你在你自己家上网也不比这便宜啊。你嫌贵你自己用 3G 啊。总之你们不该来就是了,没你们来我们自己家吃饭好好的。”
唉,熊孩子之间的吵架就不说什么了,毕竟还是熊孩子,就算老张生的熊孩子比老王家带的基因强点也还是熊孩子。这个故事里最可笑的是,其实老王虽然在办着小饭桌也希望能办好,但是他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要和老张处理好关系,所以对于原本就自己搞到了好菜好料的老张,老王甚至有时还会送他点自己家种的土产,虽然也不是什么值钱玩意,也算点心意不是。说不定那天也能和老张一起喝点小酒呢,跟大哥喝酒可不是谁都有机会的,恩,这么看,给大哥送土产也不是谁都有机会的。
我会删除所有没有提出 “有效意见” 的评论。而且,我不会回复任何评论。你有不同意见可以写下来给大家看,文科么,本来就没有统一答案。
-—————————————
从历史上来说,这句话是错的!从地理上来说,首都的选择对周围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北京不是唯一没有辐射周围的首都,其他还有巴西首都,哈萨克斯坦首都,等等。
**
-—————————————-
『北京坑了周围,上海富了周围』这句话才网上传了很久,成为很多喜欢黑我大帝都的人必备段子。如果从经济数据来看,确实是长三角比环渤海要富裕,但是这是不是构成『北京坑了周围,上海富了周围』这样一个因果关系呢?不一定。(随便相信网上的某个结论,是智商税的一种,“智商税” 是什么东西?常见的智商税有哪些?)但是网上的分析基本都是从经济学来说,反正很多模型啊,不懂经济学的人很难看懂。所以,我感觉有必要用简单的方法,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这是春秋时期的地图,那时的北京属于燕国,上海属于吴越交界地区。春秋时期,实力最强的国家是晋国和楚国。晋国占据黄河流域和华北平原这块地方,是中国传统的农耕区,人口非常多。楚国面积很大,但是正如我上一篇文章地理学 er 如何优雅地看待水灾?所介绍的,古代中国南方比现在要热和潮湿,所以并不是非常适宜人居住和农耕。虽然楚国的人口密度不大,但是始终 “地大物博”,守着长江的河流湖泊,靠打鱼和莲藕就可以过活。剩下的国家,除了齐国沿海比较富裕以外,基本都是发展水平很低的。如果你读过孔子的《春秋》,孔子是观点是,南方楚国吴国等等,那基本上 “蛮夷之地”,没有教化的地方。
后来秦国屌丝崛起统一六国后,经济中心从晋国转移到了秦国。之后好多年,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就在 “西安 – 洛阳” 一片。比如三国时期,魏国主要在河南,蜀国在成都平原,吴国在南京 – 武汉一片。
北京首次作为重要的 “首都”,大概要算十六国时期的“前燕”。但是既然是“十六国” 之一的首都,必然这个位置不重要 。再下一次北京当首都,就到了南宋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金” 朝(这时南宋的首都是杭州)。然后,元朝才正式在北京修建大规模的都城。然而元朝非常短,之后的明朝本来定都南京,后来朱棣篡位后才搬到北京。
所以我们的线条就明显了,中国北方的中心一直在河南、山西、陕西这几个省,而南方的中心一直就是南京、杭州、苏州这个三角地带(文学作品描写江南富裕的太多,我就不列举了)。所以,根本不是『上海富了周围』,而是『南京杭州苏州富了上海』。(上海的历史我之后会讲) 而北京呢?在明朝之前,根本不能算中心,现在的故宫就是明朝的时候开始修建的。
你以为朱棣把皇宫搬到北京去,全国的经济中心就到北京啦?当然不是!
郑和下西洋是从哪里出发的?南京和江苏太仓,期间又在泉州停留。又不是从天津出发的。
《红楼梦》写的地方是在北京么?写的还是江南一带啊!
鸦片战争,英国人打的是长江地区,签订的是《南京条约》。英国人除了要了香港外,要求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上海的名字终于出现了)。可见,连英国人都觉得中国北方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经济潜力。
综上所述,大家发现,中国南宋后的经济中心就在长三角一代,外加福建沿海。北京从来就是皇帝和当官的那一帮人生活的地方,没有什么经济潜力。所以北京那一带,从来就是 “穷乡僻壤”,不能说皇帝带了一帮文人官员过去住着,有点内需就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了。再说修京杭大运河就是为了方便把南方生产的物资运到北方,可见北方从来不是主要生产基地。那又何来**『北京坑了周围』**呢?
-————————–
回到英国人为什么在《南京条约》里写上海呢?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死活不给南京杭州苏州,清政府觉得这三个地方太重要了。也就是说,当时的清政府觉得,**南京杭州苏州才是 “一线城市”,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最多算个 “二线”。**但是人家英国人 “列强” 就是不一样,慧眼识珠,发现上海是有成为贸易港口的巨大潜力。
清末的上海属于江苏省松江府,比起旁边富裕的苏州府,黄浦江入海那个地方一点都不高大上,而且海边那一块人烟稀少。所以 “鬼佬” 法国人和英国人,为了发展贸易,同时也不想和中国人的居住在一起,就在靠海地区以极低的价格买了地搞租界(当然这些地后来都很值钱)。租界其实就是现在陆家嘴对面的那一块,所谓外滩。
所以说,上海的发展过程,其实就和香港一样,靠的是 “列强” 带来的制度,资本,人才,技术等等。当然,随后长三角其他城市也逐渐受帝国主义势力的影响,慢慢的发展起来(包括南京)。如果你要说**『上海富了周围』**,只是因为外国人最先霸占了上海而已。如果当时清政府割让了厦门而不是上海,那汇丰银行就不是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而是 Hongkong and Xiamen Bank 了。
-—————————–
回头来说说北方的经济发展,清朝并不重视商业发展,所以北京在清朝也不算繁华的商业城市。清政府一直不打算在发展北方,因此洋务运动大部分的项目都在南方,只有天津机器制造局和西安机器局等几个项目在北方。北方真正的现代化,估计得归功我们北方的列强,而且因为资源优势,一直是重工业。这个不得不承认,台湾和朝鲜半岛最早的现代化,都是日本人搞的,虽然他是侵略者。
但是,日本人在东北 “根植” 多年,后来又在华北搞了一阵,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中心在南方这个现实。江南还是那么富裕,而珠三角又随着广州和香港的开放而发展起来了。至于新中国为什么没有定都南京?网上盛传的原因有:江南是资本家地盘,靠海容易被英美攻打,北京离苏联老大哥近,古代定都南京的王朝运气都不好。并没有一条是说“北京附近经济发展潜力好”。
可以说**,定都北京对周围地区最大的好处,是很多新中国的重工业项目和苏联援助的项目都放在了东北和华北**(当然,选北京就有考虑苏联援助和东北工业基础的因素)。但是首都搬到北京后,长三角地区从南宋以来几百年的经济基础就完全消失了么?不,可,能!轻工业和一些非 “国字头” 的经济还是在南方啊。所以改革开放以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潜力马上释放出来,民营经济满地开花,很快形成了两个经济发达的城市群。我个人猜测,邓小平作为法国海归,可能一直就觉得中国经济的潜力在南方,当他觉得苏联那一套不行了的时候,马上想到的是靠 “老外” 恢复当年上海广州 “远东大城市” 的荣光。
所以,江南的发达不是靠上海带起来的,江南一直都很发达,只是外资给上海带来一些高大上的光环而已;北京也只是在新中国的那三十年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如果说改革开放后,东北和华北有 “衰落” 的话,那不过是调整之前由 “政策” 导致的 “不正常的崛起” 而已。现在中国的经济格局,和明朝清朝时候的一样。北京作为首都,是一帮文人和官员聚集的地方,以第三产业为主。北京周边的城市,除了天津曾经是租界以外,唐山、石家庄等等,历史上从来和 “产业” 没有关系啊!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传统的制造业中心,有完整的产业链(比如纺织业),以城市群的方式发展。
-————————-
我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反驳其他答主经济学的分析,我也不知道那些分析有多少道理。只是我觉得,很多现象,从经济学来看不过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加加减减,好像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数字来决定的。但是,当你打开地图,或者了解一些过去的故事的时候,你会以更温情的一面来了解世界。
-——————————————————————————
另一角度看新闻,欢迎关注本号
http://weixin.qq.com/r/70iJkVnEHgRhrR3y9x39 (二维码自动识别)
恰恰相反,事实是 “北京富了周围,上海坑了周围。”
上海崛起之前,苏州是全国第一大工商业城市,乾隆以 “苏州街” 命名自己在西郊仿制的商业街。
上海崛起之前,杭州是原南宋帝国的首都,马可波罗笔下最繁华的城市,士大夫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的向往。
上海崛起之前,南京是南直隶朝廷和两江总督的驻所,依靠行政优势聚集了大批匠户。
上海崛起之后呢?集体跌落二线城市,这几年才恢复点元气。
没有北京崛起,天津只是一个驻防卫所。海河下游泥沙淤积,不经专项整治根本没有通行建港价值。
没有北京崛起,张家口只是一个普通长城隘口。中蒙、中俄贸易明明是晋商在把持,为啥不走大同?
没有北京崛起,承德是什么?如果不是清朝皇帝和他的蒙古朋友们要聚会,荒郊野岭的怎么可能蹦出一座城市?
没有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只会发展的更好;而没有北京,天津、张家口、承德根本不会成为城市。
————7 月 24 日分割线————
评论区有观点是上海必然会崛起超越苏宁杭,上海地理环境优越我不反对,但单凭这点表示上海崛起是必然未免有些草率。
泰晤士河入海口是哪?反正大家只知道伦敦,谁在意那个小港口?台伯河入海口是哪?反正大家只知道罗马,谁在意那个小港口?
别管看得惯看不惯官老爷,可官老爷说话就是有分量。苏州和南京是有布政使坐镇的大城市,而且长江又不是不能通航,上海单凭一个地理优势就能超越有行政光环加持的南京和苏州?
上海的崛起是洋大人来中国后撇开官老爷新下了盘棋。没有洋大人护航,上海只能是给南京和苏州服务的小港口。松江市上海港,这大概就是上海在另一个平行时空的命运
这次更新上一张图,清代的长江入海口地图。上海位置是不差,但我怎么看交通位置最优越的都是那个从苏州府分设出来的太仓直隶州好不好啊。太仓州的治所自己的明目张胆地管自己叫 “镇洋县”,这才是真正的交通咽喉好不好啊
上海没坑过周围,但是坑过广深是真的,之前据说为了让上交所业务做大,国企上市必须去上海,深交所为此暂停 IPO 长达四年。担心威胁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现在国务院都没有批准广州期货交易所的恢复。
没有北京,我大保定早就是国际一线城市了。
纽约,伦敦,东京,保定,不是白喊出来的。
知乎用户 钱军 发表 本来不想回答的,看到上面的很多回答太不靠谱了, 所以说一下。 中国的区域 GDP 的统计是采用生产法统计的。采用生产法统计 GDP 的特点是会放大生产基地的 GDP,而缩减消费中心的 GDP. 生产法: GDP=(第一 …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一,PISA 在中国 先花点功夫看看 PISA 项目在中国的具体情况。 中国在 2006 年就已经开始了 PISA 试测,在 2009 年时正式加入,共有 12 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参加了 PISA 测试, …
知乎用户 周看看 发表 会继续向大城市集中,因为城市间的分工将进一步分化 大城市将会享有更多发展机会,不过相对的,中小城市也会变得更宜居,各取所需 这涉及到 “地方政府竞争” 模型的崩解,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再兴 _“两会”结束,“十三五”出 …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2013/2/17 今天发现上海市所有方志皆可上网查询,关于上海的道路命名,想要知道更多,请参考这个网页。翔实,有趣。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通网站 上海市地情资料库 上海市的百科全书:::: …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2011 年的收入情况可以从 CHFS 数据中看到。CHFS 是一项全国性的家庭微观金融调查,覆盖全国 25 个省市,8400 多个家庭,近 30000 被调查者。 先确定一个概念,在我们讨论 “月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