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生育政策那么好,为何当地人却不想生小孩?
知乎用户 饕餮 发表 是因为不想生小孩所以政策才这么好。 而不是因为政策这么好才不想生小孩。 知乎用户 yt477 发表 2000 年的李光耀信心满满四处传播人口增长经验《李光耀回忆录——经济腾飞路(1965-2000)》 我决定给新加坡 …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杨利伟的《太空一日》,在这篇文章中杨利伟用很大篇幅描述了他在飞船上对长城的寻找,明确表示没有找到长城,并且提到后来的中国航天员们也都没有找到长城。从而论证长城不是从太空中可以看到 的人类建筑物。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我觉得杨利伟以及语文课本编撰者大概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中国的学生们,不要盲从,要实事求是,秉持科学精神探索发现。
这么说吧,马列主义都是中国官方钦定的意识形态了,我也没见过几个党员家里摆马恩列斯选集的,《毛泽东选集》可能多些,但这个只是中国的特殊情况。
另外,你问这些人马列说过什么,几乎也很少有人能说出初高中教材以及大学公共课之外的内容。
我这倒没别的意思——在一个马列主义为主导意识形态的国家,马列主义政党的党员对马列原著的了解尚且如此,你跟我讲《道德经》能在德国普及,这是可能么?
其他不知道,读过海德格尔传,其中有一个小故事,当时海德格尔参加朋友圈的一个聚会,海德格尔为了说明自己的意思,要向东道主借一本庄子,在座的能够与海德格尔谈哲学的都非泛泛之辈,但当时大家都很紧张,等到东道主到自己的书房终于拿来了一本庄子,大家都鼓起了掌——因为海德格尔的这个要求很 “无礼”,如果东道主的书房里面没有庄子,对东道主来说,具有极强的侮辱性(读书真少啊),但东道主拿出庄子之后,大家都鼓掌,这说明在座的各位其实都在为东道主担扰,而之所以担忧,是因为庄子并不是一本大家都收藏的书。如果海德格尔的朋友从书房里拿出一本庄子都值得鼓掌,哪里来的普及呢?虽然时间过去了很多年,我就不信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另外,不要说庄子,即便是康德的三大批判,德国人自己读起来都觉得费劲,也不是人手一本,更何况外来的庄子跟道德经,而至于黑格尔的《小逻辑》之类,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最好的催眠药,如果列宁都如此,一般人恐怕都会如此感概。但我知道,《我的奋斗》在一段时间在德国真算得上是人手一本的。
至于说看懂了,我就不深究了。翻译首先是个问题,海德格尔曾经想翻译道德经,经历三年,以失败告终,而且还落下一段公案,此后也没有谁说要超越海德格尔去尝试翻译下道德经。如果翻译都没有翻译清楚,哪里谈得上看懂呢?难不成德国人的母语都是中文?
至于余秋雨,不需要德国人来打脸吧。我印象中易中天就就捐钱的事打过他的脸,德国人的战斗机还是呆着吧。
别说在德国了,在中国也没见人手一本…
这傻逼问题都能撕吧起来?
无非就是问题的人在那儿玩儿关公战秦琼呢呗
先看余秋雨它那个视频说的是啥
他说中国研究老子的历史沉淀太多,结果后人要研究,就只能针对前人那些很艰深晦涩的研究去接着研究,结果导致这个东西脱离大众,老百姓反而对道家的东西不熟
然后他所说的西方人看懂了,那是说西方汉学家翻译这些东西的时候,是按照科普的方向去翻译的,所以老百姓容易明白
他说的是文化普及
不是说西方人哲学素养高,所以才在学术上研究得更懂
而他说这些,是为了卖他那本儿《老子通释》
他那本儿书的卖点是科普,而非学术研究
再看那个 “打脸” 余秋雨的 up 主
那个节目是个问答节目
一问一答,前后的问题都不挨着,也没有任何语境
有一题是问:在德国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道德经吗?
废话,当然不是了
但是她并没有要去打脸谁
反而是她接下来说了一句
这句在问题的截图里就没有
因为如果加上这句话,恰恰就显示了这东西在德国还挺有知名度的。。。。。。
这种关公战秦琼的问题,是怎么招出那么多回答来的呢?
实在被车轱辘话整得有点头大了。加点东西。
对于判断一些资料的可信程度而言,我觉得因为利益相关,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会更倾向于做出正面的评价。正如题主所说的余秋雨对于道德经的判断一样。
那么同样,如果我们要更加客观的认识王阳明或者说阳明心学在历史中的作用,更应该从历史类书籍而不是从王阳明个人传记类的书籍或者是研究阳明心学的书籍中去寻找答案。
比如说在认识阳明心学对日本的影响,岩波日本史这样的著作显然比王阳明大传这样的著作更可靠
以下为原回答
这类谣言有很多。
比如说诺贝尔奖得主说的什么想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就要汲取孔子的智慧。这个现在没多少人吹了。
再比如说道德经在西方的销量超过圣经巴拉巴拉的。
再比如说明治维新时候的 xxx 都是王阳明的粉丝。还是把这句话改成阳明心学是推动明治维新的主要动力之类的谣言比较好。
基本上这已经是一种炒作的套路,能够找到的信息基本都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有些产业比较发达,比如说王阳明得相关产业,王阳明的 “研究者” 们已经出了不少这类书。让事情看的更像真的一样。其他家的还需要再努力啊
在书店里翻过一次余秋雨的《老子通释》
看到他把 “天地不仁” 翻译成 “天地并不仁慈” 就把书扔回书架了
不懂训诂考据就算了,哪怕找几本研老著作看看也不至于犯这种低级错误吧?
当你是个穷鬼的时候,你巴不得别人说你家什么东西好,比如有个有钱人跑到你家来指着你家喂狗的盆子说,你这个狗盆子真不错!你就能乐呵半天,于是展开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甚至于有把狗盆子洗干净擦亮了供起来的,有想把狗盆子 “贡献” 给有钱人的,有觉得这有钱人是不是懂了心思要抢我狗盆子的。
当你是个富人的时候,别人说你家什么东西好,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余秋雨就是中国还很穷的时候,国内文化人窘境的写照,他这个话,对于《道德经》在德国境况的无端臆测,属于穷人家某个东西被富人家夸了以后,复杂而不着边际的心理活动而已。
中国文化一直处于某种弱势地位,在这种地位下很难有真正的 “自信”,没办法做到不卑不亢,要么自卑要么亢进,概莫能外。余秋雨这算是好的,有更惨的,噗通跪下磕头如捣蒜的多了去了,指摘余秋雨没什么意思,毕竟人家没跪。跪了磕头如捣蒜的更是丑态百出,余秋雨好歹在恒河里还知道这个河水脏得要命,从丹田里开始想吐。有些磕头磕上瘾的,见人就跪,全世界长得不像中国人的都要跪下磕三个响头,这种人大有人在。
余秋雨好歹是 “亢”,他不是 “卑”。
他内心里还是盼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强势起来的,虽然路子不大对,属于是传统的 “我祖上阔过”,但心没歪,指望着 “失礼求诸野”,走的是文化输出的野路子。这种心理完全可以理解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还是那个狗盆子,家里实在是没什么有钱的东西,就那个狗盆子,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而祖上确实阔气过,那么很容易联想到那个狗盆子是什么好东西。
这个思维,过去一百年有的是人信,逻辑链条非常简单:这东西是祖上传下来的——祖上阔气过——这东西是好东西。于是就臆测,别人一定看得上这东西,甚至于卖命的推销,甚至于主动的臆想。
问题在于别人真不一定给你当一回事。
还有个问题,狗子会没有狗食盆子用。
老余风骨还是在的,不过毕竟是个文绉绉的文人;我是个武夫,我懒得跟任何人扯什么狗食盆子的事情。《道德经》本身是好是坏是不是狗食盆子这个有待商榷,我不是商榷这玩意儿的人,我只管输出。
《道德经》在中国都不普及呢,怎么可能在德国 “普及”?中国本身民间信仰都跟什么《道德经》相去甚远,希望各位在象牙塔里的还是要看到这一点。前几天我去了个民间小庙,乐山西部的大山里,管啥没有,就放了几个泥塑的像,也看不出来是哪一路神仙,谁家头痛脑热了就跑去烧点香拜一拜。你要说这个跟道德经有关系,我看不至于。
看小庙的名字,这很显然是个四川地区流行的 “川主信仰”,有时候有些地方又写作 “川祖”,这个其实反映了中国传统信仰、本土信仰的一个大问题:不统一。各说各的,并不是集中而统一的,当然各种派系之间却也没什么争斗,至于为什么不争斗,咱们一会儿再说。
中国本土信仰之间大家都是其乐融融的,没有你要搞死我我要搞死你这么一回事,其实战斗力真的不强。就不要说一个宗教的不同派系了,不同宗教之间都没什么争斗,比如说我就见过 “汉族群众在佛教寺院里向回族群众传福音”,这个典型的 “基督教驻五台山玄天观清真大寺神父王喇嘛”。
为啥这种现象,在别的国家就打个你死我活,在中国就正常得不行呢?
别说不同宗教了,伊斯兰教内部什叶派和逊尼派、基督教内部天主教和东正教,都可以斗个你死我活,所谓的 “比异教徒更可怕的是异端”。在中国这一套是不好使的,那么一定是有某种碾压性的、高维度的、超越一切的力量在压制,所有这些争斗顶天了只能在地下暗涌,不可能让你浮上水面来。
这种碾压性的、高维度的、超越一切的力量,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才是中国对外文化输出的主力,而不是什么狗食盆子。
我们穷的时候,这股力量没有人重视,甚至自己人都看不到,余秋雨就看不到,指望《道德经》去输出,你这不舍本逐末吗?这不是缘木求鱼么?
我们富了,这股力量终究会迸发,摧枯拉朽席卷世界,用不着什么狗食盆子,祖上阔过是因为这股力量,现在我们还阔,还是这股力量,你要不要学习一下啊?
这股力量是什么呢?
很巧合,从小庙下来就找到了这股力量所在。
与小庙的破败荒芜明显不同,十几米以外的村卫生室很明显人气要旺盛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求神不好使,不如去村卫生室拿药。
这就是中国最核心的力量,平平无奇,普普通通,却具有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这就是实用主义,唯物主义世界观。
我要过得好,我要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大山挡住我我就移开它,大水淹没我我就治理它,神仙无道我就推翻它,太阳太多我就射掉它,天都漏了我就补上它,我不等、不靠、不要,我自己来。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
什么东西在中国具有最高的神性?如果一定要做出选择的话,你的家里最终会保留哪一个 “神”?如果只能供奉一个的话,你会留下来谁?
祖先。
中国人的祖先具有最高的神性,别的什么神都是居于次要的,我可以不要佛祖不要三清不要基督不要真主不要玉帝,但是我不能不要我的祖坟。我死后我也可以成为我的后辈们最高的神,享受他们供奉得最多的香火,“保佑” 他们。
村子不远处还有个清代的古墓,现在只剩下一个牌坊了,牌坊的石雕工艺巧夺天工,精美到了极致,各种浮雕、镂空,那可是石头啊,敲坏了一下就毁了,居然能搞得如此繁复美观。中国人讲究一个 “侍死如生”,牌坊上的形象都是些祥瑞,仔细观看有关云长的故事、西王母的故事等等民间故事,可谓栩栩如生。
无一例外,这些形象都是中国人的共同祖先。
这就是植根于中国文化中最根深蒂固而且具有碾压性、高维度的、超越一切的力量:人即是神。
我相信我们的祖先在世的时候跟我们别无二致,都是大活人,都要吃饭睡觉,也都要生气喜悦悲哀欢乐,都是一手一脚种地的种地,打仗的打仗,繁衍生息、开疆拓土。同时他们也具有最高的神性,这种神性甚至会由我们来传承,只要我也繁衍生息、开疆拓土,我也能成为神。
至于《道德经》,家里的某种器物而已。
所以孔子讲,君子不器。
你老琢磨一个狗食盆子干嘛?不能拘泥于手段,而必须要掌握住精魂,寄希望于某个祖上传下来的狗食盆子而不秉承祖先传下来的精神,究竟还是自卑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稀罕你这一本《道德经》吗?
当然了大家不要以为我龙牙一天到晚鼓捣这些话题我就是什么素雅的人,实际上我是个 LSP,我更没有什么 “神性”,或许以后有吧,现在是没有的。
比如说我跑去西安,古城墙上面逛荡的时候,观察敌楼、箭垛、马道、瓮城,各种军事布局,思考古代战争思想;一边还能看到西安城老城的布局,思考古人城市建筑精髓、古代长安城的繁华,追思盛唐风物,搞得自己很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
像个文化人。
这时候突然冒出来个身材火辣衣着暴露的大姐姐。
呵呵呵狗屁盛唐什么军事什么乱七八糟的……
文化输出就是这么回事而已,老余这方面终究没赶上好时代啊,穷了一辈子,富起来的时候已经老了,鼓捣不动大姐姐了。
我还年轻,我有的是力气鼓捣大姐姐,我就比老余运气好。
我们有漂亮健康自信阳光的大姐姐小哥哥,有威武雄壮现代强大的军队,有富足安宁进步向上的生活,有繁荣的经济,有活跃的文化,有发达的科技,这些才是文化输出的矛头,而不是什么狗食盆子,祖上传下来的狗食盆子也不行。
这些东西,任何人都无法无视,他们一样会立刻被吸引眼球,沉迷其中。
最后,他们也想拥有,怎么办到呢?
来仰慕吧,来了解我们是怎么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传承数千年不断绝,如何从无数次的沉沦里爬起来,如何秉承一个精神内核那么久,偶尔蒙尘、必将辉煌。
忘了狗食盆子吧。
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道德经在天朝都没有人手一本,在德国怎么可能人手一本?
这话说出来真的有人信吗?
德国哲学界(包括专业学者和业余爱好者)在某一个很长的时期确实很看重道德经。
但仅限于某一个时期,和现在普通人恐怕没什么关系,余秋雨贩卖二手信息满嘴开火车不对,但是用一种逆向民族主义的古怪反思去冲向余秋雨们的另一个极端,也颇为可笑。
季羡林,长期留德,学贯中西,而且从哪个角度季羡林都可以说在余秋雨对面。跟余秋雨这种假自信相比,让你们看看什么是一个学者的真自信。
引季羡林全集第十七卷第二篇:《老子在欧洲》,全文如下:
老子在欧洲,自来就走红运,…… 在这方面德国人恐怕比别的国家更厉害。倘若你对他们赞美一件东西,他们先问是哪里来的,回答说是德国本国的,他们必摇头。说是法国来的,他们面部微有喜意。说是土耳其,他们眼睛里发了光。倘若说是从中国来的,他们就惊呼要抢着看了。…… 举世闻名的**《道德经》五千言**,…… 欧洲人也喜欢来这面镜子里照。照过之后,每个人都觉得他真正了解了老子,于是就设法译成自己国的文字。在德国平均每隔几个月总有一个新译本出现。译者有的是汉学家,有的是在大学里念汉学的青年学生,有的是根本不懂汉文的诗人、哲学家、退职的老牧师、老公务员,有的是自命博雅的大半多少都有点神经病的老处女,真是洋洋乎大观,我们一时数也数不清。“道可道非常道”这个 “道” 字的翻译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有的人在这里面发现了上帝,有的人把它同柏拉图的理念来比,有的人又把它同康德的自存物、叔本华的意志拉在一起。……
**这种风气不限于一国,也不限于一时。但在上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特别厉害。**原因也很自然,一想就会明白的。德国人平常就有点夸大狂,在哲学音乐科学艺术方面又真的有惊人的造就,所以总觉得德国人高于一切,想征服世界。然而结果却被打倒在地上,他们先是觉得有点不了解,颇为愤愤然。后来又想到,难道自己的文明真的有什么缺陷吗? 为了借助于他起见,他们就各处搜寻。我上面已经说过,对德国人,远的就是好的,于是他们找到中国。又因为平常人,总喜欢神秘的东西,而德国人的天性就倾向神秘主义,他们终于找到老子。元怪老子的译本像雨后的春笋般地出现了。
…… 同时,在德国以外的欧洲国家里,以前对老子虽也喜欢,但没有像德国那样发狂。现在仍然冷静地爱着老子,不时出一个新的译本。最近的一个译本就是成自英国有名的汉学家 A. Waley 之手。他也像别人一样,写了一篇很长的序,解释怎样才是 “道”。他愈说人愈不明白,终于还是一团大糊涂。
…… **很多人,尤其是大学教授同学生开始动摇悲观起来。结果是东方的哲学又为一般人所注意了。老子又走起红运来。**我去年秋天从德国到瑞士去以前,有一天忽然有一个衣帽整齐的中年人去找我,说他把老子译成德文了,请我给他写一个序出版。我听了当然很高兴,问他学过中文没有,他说没有学过。他自己是牙科医生,三年来只要有一点余闲,他就利用来研究老子。他曾经把中文本的老子借出来自己抄了一遍,每天晚上坐对着那部几十斤重的中法字典把每一个中国字都查了出来,然后自己再从这些字里硬寻出意义来,结果就成了这部译著。
无论谁都知道,这是两件非凡艰苦的工作,我对这中年绅士无端肃然起敬起来。但一看他的译文却真使我失望,到处是错误,令人看了简直要生气。我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告诉他这书最好不要出版,出来对他也没有好处。他没说别的话,收起稿本来就向我告辞了。
…… 德国人这是好是坏我不敢说。而且这现象也不只限于德国,欧洲别的国家也有,不过没有像德国那样厉害而已。无论怎样,对老子恐怕只有好没有坏,他的红运恐怕还要继续下去,谁也不敢说到什么时候。
1946 年 7 月 28 日南京
《道德经》不是仅次于圣经的印刷品。
《孙子兵法》也不是西点军校必修课。
外国医学院也不讲《黄帝内经》。
这个问题我专门问过在德国十年的同学,答案是德国人知道《道德经》的很少,最起码他周围的德国人都不知道。
其实推理一下就知道了。作为道德经的发源地,道教盛行的中国,又有多少人知道《道德经》呢,更何况还购买过书?之前在镇上邮局邮寄《道德经》相关书籍,还被怀疑是非法迷信读物不给寄。
而很多德国人对中国都知之甚少,又凭什么觉得他们会对连众多中国人都不知道、搞不懂的一本古书,产生谜之兴趣呢?还人手一本的普及率,难道真是只有德国人读懂了《道德经》?
在余那个时代,在某个特定的圈子里,人手一本道德经是可能的,因为学术圈也有赶时髦一说,某些学术圈子在某些特定时期追捧某个符号很正常。余秋雨还讲过他在德国某个大学问里面的学生,你们现在还有 XXX 学派的老师吗?学生说早就没有了。余在书里旁白说 XXX 学派在当年可是显学。
我记得上个世纪海德格尔的学说一度比较流行,那老庄在德国流行一阵子也是有可能的。
在我小时候看的读者意林这些杂志里,捏造《道德经》西方人人手一本,《孙子兵法》西方人人手一本,然后得出老祖宗牛逼的文章,我看过不知道多少回。其实稍微用脑子想想都知道,这些书连在中国十个人一本都做不到,居然西方人手一本了,可能吗?
我甚至还听过西方某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是不是觉得祖宗实在是太厉害了?反正我震惊的无以复加,不知道什么样的智商会相信西方人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会说出这样的话。
我在德国生活快八年,平时喜欢逛书店,以前经常坐火车出差,火车站书店也是我经常晃悠的地方,对于书店里的中国典籍,会特别留心。
但是道德经真的不是频繁出现的书目。
你们可能万万想不到,在德国有一个人的书甚至以他为主题明信片却很常见。
某某喇嘛。
德国人的政治立场很迷很迷,不能因为德吹很多你们就以为德国人很好很喜欢中国很喜欢中国文化。
藏毒大会的总部在慕尼黑。
我刷德国媒体,特别是德国之声之类的,他们对中国的立场你们真的不知道最好,免得添堵。
疫情期间更是双标之王。
有的学者宁愿相信德国群众热爱老子,也对书店里各种某某喇嘛的书、明信片视而不见。
德国某记录片甚至在扒超市里哪些食物罐头上来自中国的,呵呵不管是纪录片里还是油管评论里的德国人都表示很不开心:为啥连吃的都是来自中国?
这些嘴上嫌弃身体诚实的老外,一方面看不起来自中国便宜大碗的产品,一方面无法拒绝价格优势。
但这不影响他们心理上隐约排斥来自中国的产品。
所以不要幻想我们的文化古籍在德国会有多大的受众。
连日常用品层面这些德国人都嫌弃的要死,(德国人以吃本地有机食品为荣,环保健康呵呵),书籍属于软实力的输出,你们真的想太多。
书店里确实见过大刘的三体,也见过一些孔子之类的经典书籍。
人手一本,想多了。
不知道为啥著名学者会说出这么不负责任的话。上网之后消弭了一部分信息差真心是好事。
这个余秋雨呀!说别的还可以信点。说到道德经这个可是余秋雨一生的黑点呀!
![](data:image/svg+xml;utf8,)
2016 年 9 月 1 日,余秋雨称他年届七十,这次在甘肃兰州做他最后一次演讲,题目叫《中国文脉与丝绸之路》。
余秋雨是个会吹牛之人,在那次演讲里
余老师说:“我说中国文化的祖师爷叫老子,老子这辈子写过五千字,四个字四个字的句式。”
余秋雨这么一说,不但得罪了墨客骚人,而且还得罪了高段位学识的道士,算命的神棍,理工生,甚至遭到了喜欢看玄幻小说,玩游戏的以及喜欢在网易顶贴的人一顿 “口诛贴伐”。体育老师教余秋雨学这段也不会这么教!很有可能是八卦的小女生教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想象一下,传说中老子变成了太上老君,他知道这件事后,很生气,把余秋雨丢进八卦炉,教余秋雨如何念道德经。
太上老君按照下面这样念还更通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之所以提及余秋雨,是因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是太极八卦的另外一种描述,而这句话正是出自于《道德经》。
所以,最后要说,你这个标题的逻辑, 就是在笑余秋雨喜欢胡说八道一样!!!
余秋雨类似的说法说过几次。这个说法太低级了。
[
知乎盐选会员
畅享盐选专栏、Live、电子书等海量会员内容
新用户仅 9 元 ¥19.00
去购买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8b9c78c9de987ab46c8b9cd189a7aba8)
[
电子书
道德经说什么
作者 罗大伦
会员专享 ¥23.99
去查看
](https://api.zhihu.com/poisson-marketing/recommendation/url/811eed8408c8a1ff58c03d9de86de846)
余秋雨比起上面的罗大伦来差了真的很远。
总是有人说,互联网造谣容易。容易吗?中国十几亿网民,受过高等教育的就有三四亿。想要骗这么多人,容易吗?相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造谣才容易。哪怕是当事人,知道自己被利用被欺骗,又能怎么反驳呢?像吴拯修,还要专门写本书出来辟谣。哪像现在,你们一有疑问,不就能立即提出来?你提出来,我不就立即回应了?
1、首先,我先道歉,,我所说的有一些谬误——张可(王元化夫人)不是余秋雨的英语老师。是余秋雨自己说张可是他老师,其实不是。我记错了。我不应该说张可是他老师。
下文中的引用的王博士,是指王元化的儿子王承义。
王博士告诉我们:“我母亲根本没有教过余秋雨。文革前, 她一直在导演系教课, 怎么可能教戏文系的余秋雨? 更不可能教他英语。他来我们家大概在我父亲平反前后, 我父亲卸任后, 就来往很少了。”
2、抄家一说同样来自于王承义(引用中的王先生也是指王承义):
王先生说,“大约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上海搞 “一打三反” 的时候, 我母亲 (即余秋雨说的张可老师) 被上海戏剧学院打成反革命小集团, 同案还有青年教师董友道, 谢志和。案由是因为我母亲说过“江青在三十年代是个演员”。
某一天, 有戏剧学院造反派 29 人来抄我们的家, 其中有孙大刀、杨文武、曹树钧等人, 余秋雨也来的。他们拿着皮带, 高喊着要我母亲交出江青的 “大雷雨” 剧照, 把我家的玻璃柜也都砸坏了。我母亲当时重病(高血压症昏厥) 在身, 只好由我把他们要的材料寻找出来交给这些人。同案的青年教师董友道承受不了造反派的逼迫, 曾经三次自杀被救, 最后还是跳楼自杀了。”
3、王元化先生对余秋雨究竟如何评价
王元化先生对余秋雨究竟如何评价呢?2008 年 1 月 18-19 日他和林毓生、许纪霖有过一次重要对话,地点在上海瑞金医院病房。在谈论墨子时,王元化忽然提到了余秋雨:
王元化:那个余秋雨啊,在凤凰台作学术演讲。讲墨子的 “兼爱” 和孔子的 “等差之爱” 的差别。我觉得他简直胡说八道。他连基本常识,都不知道。
4、余秋雨撒的部分谎:
有些时候学术圈赶时髦,人手一个。
然后又没见过学术圈以外的人。就这样了。
以偏概全,不接地气。
小学我们年级三百个妹子,二百多学过芭蕾(真事)。这普及率比俄罗斯都高啊
那是因为学校跟中央芭蕾舞团有合作啊来人演出宣讲啥的。
于是就成了,中国三分之二的女孩学过芭蕾?
我跟我 QQ 群里人人家里有手办。所以二次元在中国很大众化?那是因为我们就是个二次元手办交流制作群。可以私人订制或者修复损坏的官方手办,没买过手办的在群里干啥?
海淀鸡娃人均三四个十级证。
然而实际上中国大部分孩子从没学过任何特长。
我们小学有自己的艺术体操队,我还是队长。
然而这个冷门项目很多二线城市全城一个学过的都没有。
知乎体说事,经常使用:我身边,我认识,我知道。这个最起码证明存在性,拿来证明很多都缺乏说服力。
学术圈直接见到自己认识的人里啥流行就人人都有?
无怪能说出没工作了当房东这种屁话
西方人手一本道德经……
日本人把黄帝内经研究得很深,把成果都拿去了,而黄帝内经不被国人重视……
韩国人研究易经,已经到了很深入的地步……
美国人研究经络,哈佛大学证实了经络的存在,然后申请专利……
氨基 xxx 照相技术,发现了经络,某些人却说经络不存在……
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数,是受到五行八卦的启发发明的……
未来人类要从孔子的学说里寻找智慧……
都是一样的套路……
其实就是国产伏拉夫罢了。
以前公知的财富密码是骂中国烂,从制度骂到文化,开国领袖骂到路边乞丐,只要骂中国烂就有无穷无尽的流量。
我一直都怀疑那时候宣传口里到底混进了多少敌方特务才能搞成那副德行。
现在似乎是拨乱反正,风口变了,但又没看到大范围清理 “问题人员” 的消息,所以公知突然变得很诡异。
这种诡异的感觉就像敌人突然从左冷禅变成了岳不群,从毫不伪装的反派变成了假装正派的岳公公。
他们开始在细枝末节的地方造谣式的夸中国,又在大是大非面前明目张胆的搞反动。
余秋雨这个属于前者,即 “造谣式夸中国”。
这当中又分两类,一类人是迫切寻找流量的自媒体,一类人是受身份、体制限制不得不夸的媒体人。
他们找不到或者根本不想找中华文化、制度之中真正值得总结和传播的闪光点,而是以造谣来牟取一时半会儿的流量。
然而谣言式夸中国,看起来是夸了,也有流量了。但事实上呢?
如果你用造谣作为武器,当谣言被戳破时,你将束手就擒。
为什么爱个国还得造谣?还不是文化不自信呗。
那么多事实和经验不去总结,偏偏要吹一个虚无缥缈的、一触就破的谎言,那又能怪谁呢?
新公知和旧公知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他们都是特定利益集团的代表人,会因为某些利益需求发出诡异的叫声,而有些人偏偏还喜欢把这种叫声奉为天籁。
野菠萝这样的人太少了,
应该打肿。
中国都做不到人手一本,我估计千人一本也做不到,何况德国………
我不知道是不是余秋雨先生说的这些话,但是不管是谁说的吧,既然流传这么广,是不是说明有些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还没有建立起来?这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很多人嘴上虽然喊着 “中国了不起”,但你往下看,他们不还是跪着喊的?
当然了,往好处想,可能是咱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没准人家真的只是想表达 “《道德经》在西方很普及” 这个论点,而已,并没有拿 “洋大人” 来给《道德经》背书的意思。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这么匪夷所思的论点,难道你就不想着拿出点等量齐观的论据来支持吗?
这种低级漏洞只能表明缺乏科学训练,可能还不止,甚至是缺乏逻辑训练,如果一个公众人物连基本的逻辑能力、科学素养都没有,这也是一件挺可悲的事,不是吗?
科学没训练也就罢了,咱们中国人自己的传统美德哪去了?老子说 “行不言之教”,孔子说 “巧言令色鲜矣仁”,《周易》说 “敬慎不败”,《诗经》说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咱们的敬畏之心呢?不确定的事可以不说,管住嘴别乱说,这很难吗?
说了这么多,想想也难怪,很多人只不过是打着 “国学” 的旗号招摇撞骗,他们要是真的受过良好的科学训练,想必也不至于恰这碗烂饭。倘若他们真的受了中华文化熏陶,就算是饿死,也绝对没脸恰这碗烂饭。
所以呀,“国学”已经被这帮臭鱼烂虾搞腥搞臭,臭不可闻了,看到他们我甚至有点理解当年 “破四旧” 的必要性了。
中国文化必然是要兴起的,但一定是在 “破四旧” 的基础上的重建,一定是扫清一切 “牛鬼蛇神” 后万丈高楼平地起,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的扬弃,是与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唯物主义相兼容的一次全面升级,是与我国生产力、生产关系相匹配的量身定制。
《道德经》、《论语》是地面之下的根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基石,在这之上才是当今中国的价值观。
正常
如今中国最大的的文化输出还停留在李小龙,成龙,港片的年代。而随着李小龙死了,成龙越来越老,打不动了,港片衰落到大陆都不愿意看,要谈文化输出,就只能去从 “祖宗之法” 里头找。
要么是 xx 国家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啊,要么是 xx 国家自以为匈奴后裔,而匈奴正统在汉族啊,要么是牛顿晚年沉迷中国炼丹术啊,还有什么国外有中国热,认为老庄哲学远胜希腊罗马…… 然后顺脚在踩人家祖宗一脚,离我们近的就是从我们这偷的,离我们远的就是假的,事伪史。搞出 1919 甚至 810 种说法,弄出一堆似是而非,但又大大 “鼓舞民族自信” 的玩意。
但是这些玩意动动你的脑袋瓜子都知道不可能。先不说那帮子血统问题,炼金术玩意在国外有无市场,难道有人认为在国内都一直不温不火的老庄哲学,在国外会大火到人手一本《道德经》?拜托,就连《圣经》都没有人手一本那么离谱,《道德经》……
不会真的有人以为我们的 “祖宗之法” 会如此吸引人吧?不会有人觉得 “孔子学院” 那些几个星期速成班出来人就会中文,是中国文化爱好者了吧?不会吧,不会吧?就像之前所谓的冥币在美国大火一样,人家就是猎奇,凑个热闹。回头你编一个什么毛利人靠水烟筒子吸水烟纪念祖宗,也会有一帮子憨憨买来啪塔啪塔抽。说不定还会有往里头加了大麻的聪明币真看到自己祖宗,并认为这还挺灵验。
要搞文化输出,重点还是要有趣。例如美国大片,日本动漫,而非那些规矩,枯燥的哲学啥的。如果你要整几个伏拉夫来说 “国产片,行,美国大片,不行!我爱冲郭!” 那是睁眼说瞎话。
这事多半应该是炒作。
余秋雨这演讲有上过热搜吗???并没有吧,我估计绝大多数国人都没听说过。为啥一个过气文人做过的并不是热搜的事情,一个德国人就听说了?? 德国那女的是网红不??如果不是网红,一个素人发个视频,跟石沉大海差不多,没人会看到的。怎么凑巧 “过气” 余秋雨和 “不知名” 德国女的视频都被题主看到截取下来??
好吧,我不太清楚,也许那德国女是网红,那就当我没说。
但是这整件事看着太假了,余秋雨不是傻子,怎么会说出德国人家里人手一本道德经这种话??? 他好歹是个作家,可不是那些成功学大师讲话越雷人越好。。名声很重要,这么有违常识的假话是很容易被戳穿的。 别说德国人,去过德国的留学生啥的多的是,拆穿他是分分钟的事,他为啥要找这种不痛快呢??
当然是炒作啊,好名声很重要,问题是过气了连名都没有了,何谈好坏呢??所以就找人策划了这么个事引引流嘛,什么比较容易引流??近几年中国不是有民族主义和崇尚传统文化的风气吗??那就说说四书五经嘛,咬牙切齿的批评国人不尊重传统文化容易引流。就好像演员咬牙切齿痛批年轻演员不守时,不背台词这种事,也容易引流,没发现自从一些资深演员揭露过这些事之后,越来越多年轻演员也模仿这种口吻痛批,我上次看到甚至有个台湾演员用那口娘娘腔国语也跟风说这种话拍个视频。。为了什么???引流嘛。
余秋雨估计也差不多,但是光凭批批国人不读道德经啥的陈词滥调是达不到好的炒作效果的。还有什么比较火???外国人啊。国人舔老外的多如牛毛,只要找个外国人来说些劲爆的话,必然引得一群一群的舔狗围观。。。所以它们就策划了这么剧情,余秋雨先是说这么段话,把德国牵扯进来。。然后再雇德国人发个打脸视频。。在找雇一堆营销号推几天。这玩意就能占几天热搜。。余秋雨这名字自然又再度被人们想起来。
然后过几天再发布个新书啥的。。估计就这么个流程。
声明:我不了解情况,就蒙头说。
中国,基本上普及初等教育了吧?
那么 18 岁以上的人群,还有多少人会主动购买书籍的?
(当然,除了小说、学生用书、必要的谋生技能相关书籍之外。)
我们现在看到网上哪些畅销书,又是什么类别的?年销售量多少?
知识是好东西,但是学知识的过程并不好玩。
包括知乎上的众人,有多少人了解社会科学的知识是通过书籍而不是朋友圈、微博、甚至段子这些途径呢?(是的,我还没说贴吧、知乎)
推己及人吧。
所以,没什么可看待的。
问题中,截图里面余秋雨的话,解读一下。
请注意:截图里至少是两次视频的截图,有断章取义之嫌。
“结果反而是西方人把《老子》看懂了”,难道东方人没人看懂?在我的认知范围内,研究《道德经》比较多的,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应该都算是东方人…… 吧?
“而且看得很普及”,前面已经分析了,这种说法很不靠谱。更何况余秋雨从什么地方获知这种数据的呢?包括过去的《毛选》《语录》发行是够普及了,有多少人看呢?所以余秋雨的第二句话,很不负责。
“德国人都很喜欢《道德经》” 我不了解情况,本来是不应该解读的。但是想来这话依然不靠谱。东方人、西方人,最大差别就是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如果某一个西方国家(特指西方文化)的人 “都(算 50% 吧)很喜欢”,那么他们的脑回路应该和我们差不多才对,他们也就不会是西方人了。更不可能是德国。
最后,题外话。
余秋雨为什么不说《道德经》在法国、英国、美国、俄罗斯很普及?
因为大概近现代的哲学家,德国出得最多,影响也最广吧。
剩下的自己去想。
如果一个东西,在其发源地都不能做到人手一本 / 件 / 套 / 张
你却指望它在另一个文化环境下得到普及,这是对逻辑的挑战还是对九年义务教育的亵渎?
余秋雨自己就写了一本 “说道德经” 的小书,其中三分之一就是她自己的书法抄了一遍道德经,可见其书内容的空洞。
[学了道家哲学,读了《老子》之后变得与世无争了,没有奋斗的动力了,严重影响到了我的学习,怎么办?3212 播放 · 2 赞同视频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00956292462284800)
道德经一书,不过是一本简单的,过时的,朴素的哲学书。
[老子为什么比庄子出名 921 播放 · 1 赞同视频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78318084034400256)
小人得志
昨天写的这四个字,有一千多人看,真是 “小人得志”。
我用心写的内容,结果内容看。
真是 “小人得志”。
我想就算是《圣经》在德国也不可能人手一本吧!
《道德经》在中国有几个人读过?几个人能读通?几个人能读懂?统计过吗?何况是文化迥异的国外?怎么可能还人手一本?
余秋雨先生是精致的魔都人!魔都人都迷之自信!但自信过了头,就有点韩大棒 的味道了!用马保国先生的话说 “这好吗?这不好”!
也可能余先生出发点是好的,毕竟早些年国人缺乏自信,只要外国人说好的东西,在国内一定热!所以还有许多商品,本地制造卖 300 块钱没无人问津。装船运到日本,贴完标签再运回中国卖 10000 多块,也有人通宵排队买。余先生可能是借 “《道德经》在德国很受欢迎,几乎人手一本这样的 “谎言”,来鼓励国人重视《道德经》,重读《道德经》,重拾文化自信吧!
自信总比自卑好!总比那些一提到文化文艺哲学张口闭口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阿基米德,米开朗基罗、还有什么特,什么勒,什么斯基,什么洛夫的家伙要强的多!
余秋雨说《道德经》在德国很普及!也可能是指在德国汉学家的圈子里很普及!
虽然我不是余秋雨等学者的粉丝,但真心觉得他们说这话没什么可挑剔的!
毕竟他们在鼓励和弘扬我们的文化!毕竟他们喜欢《道德经》欣赏老子!
毕竟《道德经》还是海外翻译版本最多,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中国典籍!据百度文库资料显示,《道德经》译本在德国就高达 102 种版本,其发行量和印刷量可想而知!余秋雨等人说西方人读懂了《道德经》,说《道德经》在德国很普及也没什么毛病!
还有一个事实是国外的确比国内重视《道德经》!抛开宗教指南《圣经》,《道德经》的确是西方最火的古典文献!
再说这个德国女生,她的一句话又如何代表德国和西方社会?她怎么就能打脸余秋雨等中国的一众学者的脸呢?
这个问题只能说明一点,网络流言有多不靠谱。
“德国人喜欢《老子》” 竟然能够传成 “德国人每家都有一本道德经”,这种传法也真是无语。
最后以一个 papi 酱的视频做结尾,我觉得这个视频用在这个题目上真的很生动:
金老《石破天惊逗秋雨》值得一读。我非常佩服他,这么大年纪的老学者很少有这么大锐气和勇气向业内有头面的人开炮的。
一般人都是习惯吹捧,把作协主席女儿的歪诗捧上天那种。就连我个二本毕业的学渣,有回跟教授出去吃饭,有位年届八十仍仪表堂堂的退休老教授坐我隔壁。我敬个酒,他都想着法子给我一顿吹捧。
还望国内的文坛中能多些坦率、少点吹捧。这自然是天大的奢望了。
大家别着急把高度上那么高
你们就没考虑一下这类造谣的,很可能是为了卖书吗?
然后我们的文化大师也被忽悠了。
最后,文化自信无需外国人看不看,儒释道三家经典在那里,你自己去看,你觉得好就是好,你觉得有糟粕你就舍弃。
我们历来讲究和包容并蓄,不用自卑,更不要自大。
多了解,你会喜欢自己的文化。
1,德国人都知道中国很大。中国人说中国很大的时候,德国人不会惊讶。
2,非常多的德国人不喜欢中餐。
3,德国人不知道并且不喜欢京剧、昆曲之类的,这些对他们来说基本上是噪音。
默大妈说德语讲不清楚的可怕……
尼纳? 还道德经,中德能不能互译都成问题。
早先说《道德经》《论语》印刷量大,我到是信,中国人多嘛。
不想评价
1900 年的时候青年们怎么编排恶心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翻起来的淤泥就在 2000 年怎么恶心新一代的青年们
这就是为什么矫枉必须过正。都过正了一群乡贤士绅一个个踱着四方步装的和灵长类一样一个个从泥底下钻出来了,真要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呵呵。
说难听点,2000 多年前的东西放博物馆里看看得了,还非觉得 2000 年前的玩意 “有大用”,全世界都喜欢,自己信么?还不是“祖上”“研究” 过,方便继续忽悠人么。
差不多得了,**你这两千年啥进步没有?连两千年前的古人的玩意都不敢改不敢动?**都用不着孔夫子动手,韩愈就拿鞋底子抽死你。
这 tmd 不是余秋雨吹牛是啥,我们国家做到人手一本《道德经》了么?
哲学这类东西,本来就不能要求人手一册,何况是外国哲学。
余秋雨大师彷佛在说,美国加州到处都是李先生牛肉面一样
中国人能读明白道德经的估计百分之五都不到,我指的白话版本。我和一个土耳其穆斯林讨论古兰经,他说聊足球吧(想留在中国考个教练证教球),古兰经他没看两页。
有没有日本人站出来说:“我们不喝马桶里的水,刷的再干净也不喝。” 当有一个德国人站出来专门辟谣:《道德经》在德国并不普及,还是说明了余秋雨这个讲话有些影响的,最起码有人真的问了一个德国人。
至于余秋雨的行为其实和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白酒茅台,老白干”,是一个性质,所谓出口转内销,中国人在心里依旧没有完全纠正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印象,什么东西只要发达国家人一用一认可仿佛就身价倍增。
在这里我想唱一点反调,所谓矫枉必过正,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可是源远流长的文化同样是你的负担,时至今日我们依旧愿意去寻找蛛丝马迹来证明自己祖上的辉煌,国学是伟大的,中医是先进的,你看看社会上多少国学馆,多少中医诊所,当真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还是教员说的好啊:“俱往矣,看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哪怕《道德经》在西方世界人手一本,那也是属于老子的辉煌,我们的明天还是要自己去拼搏。
男于丹的话,谁信?也就于丹本尊信
同样的话如果换了我说,就是五十万
就跟老外在国内的操作一样,我爱中国是财富密码。现在网上,很多海外博主给老外七大姑八大姨,隔壁邻居做中国饭,征服老外的味蕾,老外直呼牛逼。一个南方人去北方吃几天北方饭都能跳起来,老外是怎么习惯吃中餐的?不外乎这些视频都是给国内用户看的,有流量啊!有人愿意看啊!
但凡是个智商正常的人都能知道,中国人自己家都不普及的东西外国人家里怎么可能有……
公知之所以被叫公知,不是因为那个知,而是因为那个公
掌握话语权,发出的声量打,其他人有没有渠道去进行验证而已。
一旦信息流通起来,这种话连废话都算不上
余老师的逻辑就是:“西方人喜欢的东西,就是好东西,我们也得喜欢。”
西方人喜欢《老子》,我们也得喜欢《老子》。
殊不知这样的逻辑越来越没有市场了。
当然个别部门倒是非常笃信这个真理:西方人不吃狗肉,我们也不吃。
可见不是余老师个人有这种想法,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势力还非常大,退出历史还要很久。
交给时间吧。
《道德经》在中国都不可能人手一本
你们呐!
too young 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我们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早已脱离纸质时代进入电子信息时代了,余大学者讲的人手一本肯定是与时俱进呀。
我问问你,德国人是不是都有电脑,没电脑是不是有手机?
电脑、手机能不能联网?
网上查不查得到道德经?
即便不是人人都有,人手一本是个虚指嘛,大多数人有手机就可以啦~
这就是道不远人嘛。
懂了么?不要总想搞个大新闻,这种事情还需要我掰开揉碎了跟你们解释么?稍微开动下脑子,多想两步,不要听风就是雨,要挺直腰杆,树立文化信心嘛。
有人说我瞎掰,我就不乐意了,你们都能信余秋雨,我说的话不比他可信?
还德国?你在中国路上随机采访看有几个人家里有《道德经》的。但是,注意这个但是。《道德经》在高级知识分子哪里尤其是研究内容和中国文化沾边的高级知识分子人群中绝对是普及的,甚至大部分人都会通篇背诵。因为这本书影响广泛,研究中国文化是避不开这个著作的。同样余秋雨这些学者接触、熟识的外国学者都是什么人呢?会是研究化学、物理方面的学者教授吗?肯定不会。他们接触的人也必然是研究中国文化方面的学者占大多数。这些人家里有《道德经》并不奇怪。但是这种小范围的普及率推广到普通人身上就不合适了。
余秋雨?
正经人谁看余秋雨啊?
(只有戏剧研究部分可以作为入门读读看)
这人的散文基本上就是油腻本油,媚俗本俗。余秋雨这人谈不上有多坏,他最大的问题是把学术和学识当工具,而不是一种志业。
漫卷红旗他造反,河殇来了他反思。这就叫精致利己。财富密码数他最懂,因为他的读者群根本没有去辨别和查证的意愿和能力。
最可悲的是这种人被无数语文老师推崇,搞得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普遍文风浮夸!狗屁不通!堆砌词句!空泛地谈大道理!
可以说,中国的人文学科想站起来,必须打倒所有余秋雨们。
德国作家我看的不多,除了《铁皮鼓》,就是雷马克的全集了。
雷马克的小说里不止一次提到老子。在《凯旋门》里,男主逃离盖世太保的追捕的时候随身只带了两本书,一本就是《道德经》。
当然德国不是每个人都知道道德经不假,可是德国同样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文化。
当年类似的谣言还有西点军校学雷锋,必修孙子兵法,太空上能看到唯一的人类建筑是长城等等。
其实这种寻求 “自信” 的做法,不就和现在的中国 2000 元收入强过美国 3000 美元、中国民工吃得比美国中产还好如出一辙么。
就一个问题,道德经翻译成英文,德文,如何保证其含义不变?
随便网上找来的。
1. The Tao that can be trodden is not the enduring and unchanging Tao. The name that can be named is not the enduring and unchanging name.
2. (Conceived of as) having no name, it is the Originator of heaven and earth; (conceived of as) having a name, it is the Mother of all things.
3. Always without desire we must be found,
If its deep mystery we would sound;
But if desire always within us be,
Its outer fringe is all that we shall see.
列位,这还是道德经么?
道德经,只有在中文语境下,才会显得高深莫测,博大精深。
换成其他语境,那就是一个笑话。
这可能是个取样偏差的问题。sampling bias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余秋雨先生只是那么一说,或者也是在哪里看来的道听途说。
也就是说甚至没有自己取样。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这也是为什么某些人说外国如何如何,我基本是不怎么信的。
中国人
吹的牛逼
就会有中国人跑出来辟谣。
但老外的牛逼辟得还不够吧!? 我是讨厌
余秋雨
但这件事上他吹个牛逼怎么了?
汉人洋人吹的各种牛逼少么?德妹打脸你们才重视老余的这个逼? 我管德国鬼子怎么想呢,把下水道晒出来看看呗~
看了前面的讨论我针对性的说几句:
1. 道德经就是个盆子,后人拿它装翔它就是个翔盆子,拿它装饭那它对你来说就是个饭盒,当然,肉和水果都很好嘞~
2. 中国人大多听说过道德经,买的人是少部分,但它的销量早就不重要了,差不多人人都有意无意会念几句,而且道家的思维在咱们这个民族内核里甩也甩不掉喽
1、哲学虽然是形而上学,但也不能没有形而下的内容,中西方哲学不同之处:
2、中国哲学历来不清楚 OntolOgy 结构,把 “本体” 神圣化因此很讲“道德”:其实,即使真正的哲学家也并不是很知“道”,而多数人压根儿就不知“道”,只是很讲“德”;
3、西方哲学清楚 OntolOgy 结构,哲学的象形字 OntolOgy 清楚表明了这一点,但从种种现象来看,这种清晰仅仅限于哲学家之间的 “心领神会”,多数人并不清楚,因此反而很相信宗教【请参阅我的个人资料】;
4、题主的问题,来自于中国那些不知 “道” 的人,知 “道” 则不会那样说话:西方多数人并不懂自己的本土哲学,怎能看得懂外来的《道德经》呢?向学者们提点儿建议,藏拙,不要轻易说哲学!免得被另外一些不知 “道” 的人打脸!
德国还能谈东方文化啦?
19 世纪才统一的后起国家,得很有点自信才能谈古书的普及吧? 道德经成书于哪一年? 算不算古书?
德国连圣经都不普及,在西方社会的文化地位可想而知。神圣罗马帝国时代,海因里希四世和教皇龃龉斗争的传统都忘啦? 卡诺莎之行啥背景,德国人还记得不?
路德教派的《九十五条论纲》都到了 15 世纪了吧?
你指望它普及道德经?
省省吧。
你去文学专业,问老师。
老师老师,你说这个《文心雕龙》牛吗?
有多牛?
什么?外国人都要写文心雕龙的论文?在国外非常流行?圈子里的人都知道?
废话,文理圈子的人不知道文心雕龙还混个毛。
余秋雨:道德经在德国非常普及,(我认识的人)几乎人手一本。
你以为余秋雨会去搞个统计表?
他是文科生朋友。
文科生擅长的就是吹牛逼。
不过这个牛逼确实得吹。
文化圈子的事儿,不就靠吹么。
先不说真假问题,为什么要在德国人看不看中国书?
那种 “因为外国人推崇所以就是好的” 的评价标准该改改了
一
学者是人,是人都会犯错误,学者也会犯错误。
二
中国人说,爱屋及乌。因为爱屋,连乌鸦这种象征晦气、或可带来丧气的东西都喜欢得紧。由此可知,人的认知是有偏见的。既然学者是人,那么,学者的认知也是有偏见的。
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坚持自己的偏见,人往往会把道听途说、未经辩证、自觉有利的东西信手拿来、信口说去,以 “证实” 自己的“正确”。
说《道德经》普及于德国,说西方人把《道德经》看懂了、比中国人看得还懂,稍微有点常识、稍微用下大脑,就会对此打一个深深的问号。
但是,当错执观点、痴迷偏见的时候,理智是会丧失的、思考是会停止的……
三
学术是不断发展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基于此,学术、知识上出现的错误,是正常的。
按照传统的观点,一位学者、一位知识分子是否值得尊敬,首先在他 / 她的人品,其次在他 / 她的学品。人品可尊,学品可敬,其学术错失、其理论缺陷都是可以理解、可以原谅的。
俗人最可笑的地方,就是用百分之一的缺陷攻击百分之九十九的圆满,还自以为了不起,还洋洋自得。
四
质疑、怀疑是可贵的,但是,在面对事物时,只剩下质疑、怀疑,就会趋于荒谬。
面对人、事、物,要先见其好,再查其缺。
五
企图用低层次孤立事证全面打败名人的想法是幼稚的;
企图用低层次手段打败名人以抬高身价的想法是可耻的。
六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名人,谨言慎行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为证实自己的观点而夸大其词、混淆视听的人,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者。
为赚人眼球、谋取不正当利益而口出秽论、散布邪说的人,是否可以被称之为 “人”,是需要认真讨论的。
七
谨言慎行,
时以为警!
很简单,以前出国人很少,人家说个理论,事实,没法说对没法说错,无从考证,崇洋媚外心理加持下,就选择相信了
现在全世界信息互联互通,妄想随意利用信息差收割智商税的时代结束了
这些大部分是抖音里或其他自媒体为了带货卖书,写的营销话术而已!
不过不得不说反应出的社会大众心态还是 “以洋为尊”,凡事广告带点洋人的好评都会卖的好些。
民族自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这个德国女孩采访了全德国所有人了吗?
余秋雨说这个话肯定有依据,也许他的依据站不住脚,但是你想反驳就必须拿出足够大的样本来证明。因为他说的是德国,那么我认为以镇为单位每个镇抽总人口 50% 做样本才能足矣否定这个结论。
余秋雨私德一贯不好,他说谎,我一点不奇怪。
余秋雨抄过老师 “张可”(王元化夫人)的家 张可余秋雨:文学才子,感情伪君子,弃 13 年糟糠妻,娶小 16 岁新欢
丫丫 :用 “图解” 为“理解”赋能
五千年的文明史,似乎就是如此。
小时候,我那现在 100 多岁生活在阴间的奶奶就告诉我:为什么我们叫中国,因为我们在世界中间。其他地方的人都生活在边缘地带!而且,其他地方的人都是矮古子,摘辣椒、茄子都要用梯子!
上学了,教导我们: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敌人一天天烂下去!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现在呢?
我们可以不让美国用 5g,可以什么什么之类的。
总之,一切尽在我们中。
只是,我常常低头抬头都是四大发明:计算机源于算盘!火箭源于爆竹!电灯源于萤火虫!手机源于我们小时候用的带线传筒。
至于什么相对论,至于什么芯片,不也是源于老子孟子墨子和砂石吗?
离开我们,高山在痛苦,大海在流泪!
离开我们,地球停止转!
就我们这文明史,我们当然得自信!
就我们这文明史,我们当然得文化输出!
就我们这文明史,我们当然认为德国人手一册!
我擦,道德经在中国都没人手一本,在德国还能人手一本了?也没见中国人手一本《理想国》啊
德国女生也是闲得慌,这本来就不关德国的事情。
很多人把《道德经》《弟子规》《论语》拿出来干什么?
这叫做今不如昔,酒是陈的香,100 年的普洱茶喝了身轻体健,百毒不侵。
有些人对现实不满,话语权旁落。想拿拿不回来。
《百家讲坛》也没有几个人听了。
喜欢八卦的去新浪,喜欢抬杠的来知乎。
余老先生也可以在知乎开一个账号,大家一起讨论《道德经》
但是他不愿意来。
这个破地方,好人不多,破落户多。
文人说话要绕弯子,不能直抒胸臆,这是莽夫所为。
余老先生是聪明人,公开唱反调,这是有教训的。
要找到答案,就要从故纸堆里去翻。
当然,这里面的材料多得很。
每一本拿出来,都是经典,本本有学问,对比当今,无不振聋发聩。
他们这样认为是一回事,现在的年轻人认不认又是另一回事。
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说人话”
掉书袋的东西,不行。
古人的东西,现代人不认,那么话语权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这个时候,近代中国有个现成的办法,听洋人的。
你看:科学、民主、自由、共产主义、洋火洋面。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洋人的就是好的。
洋人大拇指一比,这就歪味骨德。
凡事只要经过的洋人的认证,再返销回来,如同中国生产的马桶盖坐上洋船到了东洋岛,一时就马桶盖金贵。因为这玩意粘了洋屎,有了洋骚味。这就好使了。
这种事情几乎是百试百灵,《道德经》德国人看没看过,这不重要,重要的这是从德国返销回来的经典,尔等还不焚香沐浴拜迎?
他们大半辈子都在 20 世纪度过,虽然装了一肚子国学经典,但是西装衬衣领子都是喷的德国香水,里面是旧的,外面是散发出好似洋人的味道。
你看这是不是很迷人?
当年砸孔家庙,你以为这事过去了?
并不,孔圣人手底下是千年的势力。
一旦时机成熟,就要翻过天来。
说《道德经》漂洋过海,实在是无奈之举。
这个德国妹子又忒不懂事,你有何面目对得起洋人的列祖列宗?
德国人看《道德经》这事还不够光宗耀祖吗?
然而德国妹子就是不懂事了,今胜往昔,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连洋人都知道了。
余老先生,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余秋雨挺好的
比那些直接跪下的要好很多
无伤大雅
因为中国人自己大多都没看懂道德经,反正都是人云亦云,最可怕的是中国人的注解,一本书能反反复复按着自己的各种揣测衍生意思,所以最后谁也看不懂的易经,成了万经之首。
最可怕的是最后这些东西都变成忽悠人的玄学,什么说得清楚的就不是道、道法自然,众生是佛、看见一个人觉得是佛,你就悟了,都是玄学,用来忽悠人的。
证明余秋雨这种神棍在二十年前还是有市场的,现在民智开了 。
别说道德经,别说圣经。
中国家庭现在连厕所纸都未必人手一卷。
中国在海外销量和普及度最高的应该是《毛泽东语录》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只有晚近德国顶级的思想家,如海德格尔、雅思贝尔斯等,才对《道德经》和中国古典哲学具有些许粗浅的知识。
建议我国加大国际文化扶贫力度,向更多文化后发国家的人民普及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P.S. 大家认真答题前,都不看下提问者的时间线嘛?哈哈哈哈哈
题主你好歹截个学者说 “人手一本” 的图呀?
只要是吹捧国学、我国古代的消息,我都会多三分警惕。
像德国人很多人买道德经这种消息,起码在我的认知里是天方夜谭——哪个国家会有那么多人,会主动去买一本没有色情、凶杀、迷案甚至冲突,还跨文化、文字、时间的课外读物?
所以说啊,吹牛逼千万要吹那种不具备可证伪性的才行啊!
这是要向韩国思米达靠拢的意思
当年还有人说七八十年代人手一本海德格尔 海子 顾城呢
现在我身边五零 六零 七零 八零后长辈没有一个人知道海德格尔,也没有一个人听过海子 顾城等诗人,当然,也没有人关心他们是谁
这群老文青逼王 “学者” 的话,听听就得了
关尹喜是怎么处理那五千个中国字的,我们不清楚,只知道它们是留下来了。二千五百多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上几千年来被翻译成外文而广泛传播的著作,第一是《圣经》,第二是《老子》。《纽约时报》公布,人类古往今来最有影响的十大写作者,老子排名第一。全世界哲学素养最高的德国,据调查,《老子》几乎每家一册。
——《古道西风》(余秋雨,2008)
余秋雨老师前一阵子可以经常在电视里看见,他总是在考察模特的修养,问模特一些比如 “1 和 2 有什么区别” 之类的问题。但是奇怪的是,无论什么场合,余秋雨老师给人的感觉是,他洗脸从来不用毛巾,而是用油条。
——《三个中年男人》(韩寒,2006)
该相信谁?默默地看看全球清廉指数。
这个问题我有一点点发言权。
《道德经》在中国 / 德国都不可能人手一本,但是西方学者,尤其是对神秘主义感兴趣的学者,必然是对《道德经》有所研究甚至有所推崇的。
说到底其实《道德经》在众多反映中国思想的典籍里是非常对西方人的胃口的,这点真不至于妄自菲薄。
德国人喜欢道德经不是个段子吗?
老子出关,到哪里去了?
到德国去了
有什么根据吗?
因为他写了一本《到德经》
余秋雨还有人读
余秋雨的话还有人当真
最后那个好像是清华美术学院的一个什么人吧
中国知识阶层的原罪就是把民众当 XX。把自己当成高人一等的存在。本质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授予。
今天说你们丑陋,明天知道你们爱听什么就编两个瞎话,让你们自己戳破。之后呢,结果就是 “不用我们知识阶层发话,你也知道中国文化在西方没什么影响力了。”
你别觉得这些人该死。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更该死。经过 CR 就像是阉割了一般,现在也就玩点这类勾当了。
解放前这群人更猖獗,学阀横行,看上女学生,要搞对象,不同意就逼死,然后还能侃侃而谈。
所以这些人最害怕的就是 CR,有点风吹草动,就喊 CR 来了。殊不知,您都被阉了,留着现眼比直接打死有用多了。
有趣,余秋雨老师的文么,不看完全不可惜,看了倒是白费精神,而且本不是异文化下长大的人与中国交流迫切需了解的元素。
德国妹现在讨流量也需要蹭二三十年前的古董流行话题吗?性别对调反向蹭热度,跟余秋雨中外古今文化苦旅思路差不多。
这件事情是真是假我不清楚,只是引申说一下这类事情的看法。
第一,论证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
第二,公众人物应该考虑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不应该传谣造谣。
第三,每个人都要清楚一件事情,他人所言未必是真,只代表他此刻的假说。自己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人云亦云。
-————————
为什么要实事求是?
因为这是符合义的(尊重他人,信息对等);
同时这也是有利的,是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不失真,信息再加工效率高,出现偏差易修复,防止因为本谎言导致整个人的人设失败被人怀疑人格……)。
既符合义,也符合利,这就是大善,是正义。
-——–
延伸 — 关于造假
经常看到这样的谣传,比如德国油纸包的下水道零件,月亮上看到长城的美国宇航员……
为了某个目的,不惜造假。
在我看来无论 那目的多么崇高,也不要去造假来论证。
看待事情,实事求是。
尤其是公众人物,不要欺骗别人,也不要欺骗自己。不管是以什么理由。
哪怕是为了所谓的爱国,民族自豪感,或者这样可以随波逐流掐烂钱,写的小文发的视频讲的讲座没有别屏蔽的风险,哪怕为了这些利益。
当论据是一种欺骗的时候,无论论点多么正义或者真实,他都是可疑的,发出这个论证的人也同样可疑,这个人的其他言论也同样可疑。
数十年的人设,社会正面效应因为谎言毁于一旦,这值得吗?无论利益上,还是道义上?
-————
关于明辨:
一定要清楚的一件事,任何人的说法,仅仅是一种【假说】,而非【真实】。
每个人应该自己明辨,并为自己的判断而负责。
-———–
最后,关于这个问题:
第一,这个视频的 UP 主是 B 站的 [保护野菠萝]
第二,余秋雨原话,我没有找到【德国没人家里人手一本】这样地话,如果有,麻烦贴出来,没有请不要臆测和篡改。造谣公众人物来赚取流量,是很下作的。
第三,题目所言。给人的意思就是余秋雨说了德国人手一本,这个 up 住反驳了这一观点。但是既然余秋雨并没说过这句话,也没有表达这样的意思,何来打脸一说呢?
余秋雨说道德经在德国很普及,以及被打脸。两件事都充满了时代的印记。
类似的事情太多。余秋雨也不是纯坏人。他的那一套在二十多年前还是很有受众的。说不好听一点的,是观众喜欢他,他才红了。
应当注意的是,我们现在热捧的人,会不会在二十年后又被’‘打脸’‘呢。
辜鸿铭的辫子,余秋雨的老子
好歹胜过直不起来的公知腰杆子,倒也不似公知们恶毒的嘴皮子。
ps:不代表我认同余秋雨,我更是没有辫子,有形无形都没有。
经常有人把老百姓当成傻子。
事实上老百姓基本上就是傻子。
没有获取正确信息的渠道。
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没有发布真相的自由。
只有填鸭子一样的灌输。
只有先入为主的潜移默化。
只有权威喉舌的甚嚣尘上。
为什么中国的传销和诈骗多?
不是中国人富。
是中国人好骗。
是中国人从小到大就没有学过怎么分辨是非。
你聪明,不代表所有人都聪明。
愚民政策,是温水煮青蛙。
然后,用考试把精英都集中到系统里。
再用精英去维温。
公知因为造谣中日夏令营被德国下水道被打倒了,现在呢,展示你们公正的时候到了
当然了,下一步肯定是和我讨论此谣非彼谣
余秋雨是道门什么大佬吗?不认识啊
后来想起来,它连印度阿三什么样都搞不清楚,然后还去印度本土呕吐。
这就种水平,还吹道德经德国人均。
中国道德经人均都低得吐血,还德国。
我妈总是喜欢把我丢的东西拿回她那去。每次来我这都问我,你有啥不要的别扔,我拿回去用。
最后她那好几百平的城中村房子塞满了,后院也塞满了,还不停的捡我不要的东西。
我其实挺能理解,老一辈的人都是苦日子过来的,惯性思维使得他们看不得一点浪费,就跟我现在看不得我媳妇和娃剩饭,最后捡剩饭把自己越吃越油腻一样。
他们年轻的时候有什么?三年自然灾害,文革,上山下乡 ,分配工作,然后下岗下海。
他们年轻的时候中国确实没有那么牛。那时候的外国人都觉得中国人还扎着辫子穿着长袍,估计就和现在外国人看朝鲜一样,也有可能还不如朝鲜,毕竟那是没有互联网。
好容易不知道从哪个渠道听外国,吹捧了一下老子,道德经,这些他们奉为神作的东西,要知道那时候能知道道德经,知道老子的,可都是文化人,那可不得吹一辈子。
这也都是惯性思维,中国文化需要外国人的认同。因为那时候中国自己人都不认同自己的文化,文革烧了多少禁书,砸了多少古董。
现在中国真的牛了,他们的惯性思维还没有停下来罢了。
但是我们也没必要抓着别人的一句话不放,别人在那讲老子,讲道德经,你一句没听进去,光抓着别人无伤大雅的错误在那批判。
那我只能说,其实你更适合生活在文革那个年代。
众所周知,无非是学者夹带私货,谎话连篇倒未必,断章取义是肯定有的。毕竟,大师们跑去欧洲,正好遇见几个汉学专家或对中国有兴趣的人,那也是 “我遇到的欧洲人人人都看过道德经……”
至于私货是啥,就真不好说了。
这种言论听着就很不靠谱吧?
别说德国了,就说中国,一般人谁家有道德经啊????
这个东西但凡有点 XX(因为用了会被定为友善度不够)都不会信这些学者。
中国都不能做到人手一本,指望国外人手一本,简直友善度。
而且德国的国民性,不大可能会那么喜欢中国哲学这种模糊性非常强的东西。
余秋雨这个不学无术的学术小偷,一整天沽名钓誉的,肚子里没点真才实学。我现在想到以前初中高中的时候特喜欢引用他的文字,就感到羞耻!
余秋雨和这个女生都是正常在说话,但提这个问题的人。。。。。来啊,一丈红,哈哈哈哈。
吹毛求疵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德国人喜欢道德经所以叫德国
美国人心地很美所以叫美国
法国人很讲法制所以叫法国
英国人很喜欢英雄所以叫英国
日本人很喜欢日……
这是个新陈代谢的问题,
旧一代公知他们的话术已经落后了。
新一代的公知开始发展出他们特有的新一代的话术。
但是归根到底还是非理性。
我们曾经以为公知就代表着理性与科学。
但我们错了。后来,
我们以为理性科学就可以打败公知的谎言。
现在我们又错了。
打败公知的非理性言论是
另一种非理性言论。
由盲目崇外到盲目崇内
归根到底什么变化都没有。
又来了。
对余秋雨和这个德国学生没一点兴趣,也不想回答这种问题,但看了一圈答案发觉不太对,黑孔子的不在少数,这一波开始黑老子了。老公知被扒得差不多了,新公知又在路上,也没点进步,有说中国文化影响力都是造谣的,有说古典文化都是忽悠人的,还有说中国文化是低位的,原来把矮大紧踹倒了只是觊觎他那个位置。
像高赞的
上来就列出来一堆 “谣言”,我想你咋都求证过了?否则你不就是在造谣吗。
有纠结 “人手一本” 这种暴论的,这不用纠结,新生儿手里就不一定有,听话听音就完了。
有说老子书是玄学的,你把学外语那功夫分点出来学学古文就不至于有这种想法。我还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德国古典哲学更难懂,又长又难懂。
说文化低位那个,我推荐你去了解一下徐光启。传进来的学问不一定都是精华,利玛窦的确告诉了徐光启欧几里得几何,我们今天所知道锐角、钝角等等词汇都是徐光启翻译的,但是前提条件是徐光启入教。
差不多行了,不懂的学学就懂了,都黑没了还能剩下点啥。
古希腊有那么牛吗?泰勒斯听说他说过一句话:水是万物的本源。所以,他是哲学之父。赫拉克利特,也没留下几句话。巴门尼德,残篇,还是诗歌体。苏格拉底,什么都没留下,会写字吗?芝诺,什么赛跑、飞矢,去读读《庄子》,也可以了解一下名家。柏拉图,理想国真的理想吗?欧几里得,这个厉害,不黑了。
哪怕古希腊真的那么牛,称霸世界的是五眼联盟,他们的世界观和古希腊、德国哲学也都没什么关系,他们信奉的是英国经验主义,人与人是斗争关系。
别说德国道德经普及。
中国有几个人看过道德经?
总不能都有个德字就开始碰瓷吧。
黑格尔手里有一本
海德格尔手里有一本
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的德国人,他们已经被余秋雨们开除德国国籍了。
至今为止,万万千千的解老者,没有几个能说得出本义,普及些什么东西?有头面的文人,大多是在利益圈上蛙叫而已,不值评议。
至今,快餐文化的一些东西,可能有些作用,但误导是在所难免的,因为它服务的是少数人利益的东西,不可能有普世价值。
而作为普世价值的真义,往往被沉埋篡改。
——《道德经》在德国
作者:唐玉婷 陈骏飞
来源:《商周刊》2014 年第 05 期
只要认为家里没有道德经的德国人是不存在的,那么德国人手一本道德经的说法就没有错。人之力有不逮,我所见皆正义。
不同的是,外国的公众人物大多贬低中国,中国的公众人物大多跪舔外国。
德国人整体的素质明显不可能有那么高。
的确,文科类人士,大部分不识数,没有数量级、概率、百分比的概念。
说什么都是定性,所有,全部,人人都,一定,都是这种词。
本来就是两个极端。
这边有德国下水道里油布包,那边就有德国家里的道德经。
说白了就是文化不自信的两种表现形式。
这事儿
有点智商的都不会信
还用专门去澄清?
就这样我都觉得小题大做了
但凡信的人基本都是被洗脑了的
我觉得这个女生可能是理科生吧?她完全不懂什么是文艺。余秋雨老师写的书包括讲座,都不是基于科学客观的社会调查而得出的结论的。他的话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根据我接触到的人,在我接触到的人的范围中,《道德经》在德国我所能接触到的人家里,十分普及。想想就知道这都是废话,和余秋雨教授接触的人,可能是贩夫走卒么?这个德国女生肯定是普通人家的,不可能了解到文科大学的教授就家里都有什么书吧?这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而已,有什么好讨论的。把别人的闲言碎语当成学术问题去讨论,这是知乎这种平台该干的事吗?这里不就是吹牛打屁,胡说八道的地方吗?我写论文发这里,也没用啊。
中国人总是在幻想让外国人喜欢他们自己都不怎么看东西,又在别人真得看了之后谴责对方窃取自己的文化。
道德经不知道,有一本是真的,《太乙金华宗旨》,流传到欧洲后影响强烈,后来欧洲人翻译成了《金花的秘密》,这本翻译过后的书又就回到中国了,中国有太多学术不精的学者了,太多胡说八道的所谓教授学者,认识俩字就开始解读儒释道经典,都是靠自己臆想的,很多都是瞎猜的,不学无术也就罢了,还好为人师祸害子孙。
中华文化从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就断层了,真正懂得人是越来越少了,然后开始大肆毁谤经典的言论,到处风行,我不晓得这是那批人在暗中运作但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肯定有人背地里做了什么的。
并且他俩都不对,他们所谓的德国人连中国字都不认识怎么可能懂中华文化,德国是有一批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只德国有,全世界都有,一般都是至少文化水平挺高的才会,那种不晓得,从哪里找来的路人,他德国的文章未必看得懂更何况中国的传统文化了。
说德国人喜欢《道德经》的,大概是在说退任弗赖堡大学校长时期的海德格尔,曾经精读过《道德经》·····
海德格尔是西方学术正统中的大神啊,他都出来精读了,肯定在学术圈跟风的会有一大堆呀,所以《道德经》在德国学术圈的接受度自然就比较高。
当然,注意限定词哈,哲学,学术圈,说是人手一本是不可能的。
别说德国了,在中国一百个人都不见得有一本
中国的一本古书,在外国,有可能普及吗?
最多是在东亚范围有一些影响。在欧美就不大可能。
不是书不好,而是曲高和寡。
。。。人手一本这要求也太高了吧,在国内一百人里面也不可能有一个人拿上一本!
等一个 “德国人打脸公知:德国下水道没有油纸包。” 等等,好像不需要德国人辟谣,这几天德国大洪水已经把公知的脸打烂了
我就不明白了,中国文化为什么非要外国人的认可?
就凭他们的老祖宗混出来的东西有什么资格评价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好不好?
什么叫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我知道自己的文化好,不需要一群老外来认可,不需要要老外来满足自己那贫瘠脆弱的自尊心。
余秋雨算学者?喝了几瓶啊这是?
我是一个道德经爱好者,当初看到这个论调的时候我都觉得太扯了!
那是因为德国人是乡下土包子,连道德经这么有智慧的书都没读过。
德国人也没想象的那么有智慧吧。说到底,还是德国没落了,没有了当年积极向上吸收各国经验的精神了。
就像我们国家的知识分子,很多熟读德国,欧洲名家之作。这才是一个蒸蒸日上大国的作风……
德国佬坐井观天,狂妄自大,说到底,还是国家没落了,国民没有了奋发向上的精神……
好家伙,不会真的有人信了德国人手一本道德经这样的鬼话吧…
真有趣,
华夏发明了火药,然后西方学了来打中国人。
华夏研发指南针,然后西方学了来打中国人。
华夏创造了中医,然后西方学了来打中国人。
华夏创作孙子兵法,又西方学了来打中国人。
华夏诞生道德经,还是西方学了来打中国人。
我在想,
中国又不姓沙,名包,写作沙包。这些东西却老是喜好来揍人是怎么回事?
温言在口,大棒在手,
它大概是霸道惯了,认为可以想揍谁就揍谁吧。
一个人若不能抑制好恶之心,打脸亦是常态!
不过后来我想明白了,就比如这个道德经,其实是讲德国的书嘛,所以德国人肯定懂,真是太科学了!
难道没人发现这个跟中医是类似的套路吗——
外国人比中国人还重视中医,偷偷拿走我们的秘方来挣中国人的钱!
外国政府非常重视中医发展,都给中医办学校、发执照了~ 以后你们想看中医就要出国了。
余秋雨打脸还少么。
高中以后基本上不看余秋雨和周国平了。
余大师现在不必理睬,十年后完全可以说,德国人家里都清真了,《道德经》没了。
这个问题,就像有德国人二十多年前来中国,看到几乎人人都在看文化苦旅,回国后告诉大家文化苦旅在中国特别火,几乎人人都有。然后现在的德国人来了中国以后到处都不知道这本书。这是谁的错?看了几个靠谱答案,只能说是一段时间内,道德经在德国流行过,至少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季羡林先生说过当时老子在德国是很有市场的。
什么???
大是大非面前居然要盲目追求事实?
文人的嘴,信了才有鬼。写散文,兴到之处,张口即来。哪管它是真是假,夸张,比喻,借代。。。种种修辞手法信手拈来。
读着美就好了,较真就办法读了。
李白喝完酒,都顺口说道: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还能真信谁的头发有三千丈?
道德经毕竟是本集哲学,修身,治国等为一体的哲学书籍,哪能普及到大众。但是喜欢研究哲学的,不论中外,总还是绕不过这本经典。
通过打名人脸的方式蹭流量,真不错。
但是名人这说话也太随意了。
菠萝还是太实在了,她很懂生活,很有文化,但由于生活环境比较现代化,对封建糟粕有多黑还是缺乏认知。但也正因为如此,她有揭露谎言的勇气。
如果你说德国宗教学学术圈里面《道德经》人手一本,那还有那么一点可信度,毕竟道教也是宗教学里重要的一环,人手一本道德经是可以理解的
但你说 “德国人人手一本《道德经》”,那不可能
知道《道德经》这本经典的人可能都没有多少
所以我认为这些学者所说的 “德国人” 是指“德国宗教学学术圈中的学者”……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以老子智慧都没料到还漏了一种 “2B 闻道,造谣以自黑”,什么样的脑回路,才能想出这么高级黑的谣言,用老子在德国遇到满大街知音来夸他?
神话《道德经》的要么是些没看过的,或者看过没看懂的,要么就是有些看不得人目的的
这就好比大米到了五常,螃蟹到了阳澄湖,道德经到了德国。前者是品牌的不自信。后者是民族的不自信。文化认同需要别人的 “承认” 来认同。这就是某一代人,方方之流被渗透的悲哀。
这有什么打脸的,是个人就不信好吧,能每个图书馆一本就不错了。余写文章抒情呢,又不是拿来和你 win-win 的。
余秋雨是喜欢说着说着就感动自己的人。。。。而有一批读书不是太多的半桶水就跟着他跑了。。。。结果是余秋雨反正是衣食无忧,这帮人命运多舛。。。。。
我才不信呢,像我这样家里有 12 个书柜的人,都没把《道德经》正儿八经看一遍,你说整天拍重口味 AV 的德国人能做到每个人家里都有《道德经》,骗鬼呢。
这个德国人发这些是什么目的,早该管管了
康德认识吧?
在德国的认知度还没默克尔高…
余秋雨在我们上高中的那个年代,都是人人喊打型选手
这事还要等德国人来打脸?我一个中国人都不信。谁信谁傻逼。
中国文科人士的常规套路:
挟洋自重,
种族自恨。
想起杨利伟打脸太空能看到长城。。。。
那些公知啊,欺负我们没人上过太空。。
请问
德国人人手一本《道德经》
的说法出自于哪?余秋雨真的说过这句话吗?
为什么问题描述中没有体现出来?
道德经是什么?
网络没有普及之前知识汲取的渠道少,随便什么人读过几本书就可以把老百姓忽悠的一愣一愣的,诞生了一大批矮大紧之流所谓才华横溢的 “知识分子”。
你以为以为这些大师什么都懂,直到他讲到你的专业。
上个时代的人总体还是蛮荒的,气功大师这种人都能混的风生水起,更何况那些肚子里真有两笔墨水的人呢。
等这一代年轻人掌握了话语权,“大师” 就没地方混吃混喝了。
未来的大师如果没有系统性地磨练过专业知识,在哪个领域都不好装逼,因为互联网时代,人都不好骗了,你的错误立刻会被一大票硬核专业人员打脸,社死就在一瞬间,就这几年,看看那些所谓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塌方了多少。
德国人手中的《道德经》,西点军校的《雷锋日记》,青岛下水道的油布纸,老婆饼中的老婆。
这话当时真有人信吗?
好家伙,人手一本中午还是德文版?
就很神奇,道德经在中国都做不到人手一本,凭啥在德国能做到?余秋雨和他的拥趸能相信这个言论也是神奇?难道就因为人家德国的国家名字里有个德字?那是不是韩国人手一本韩非子?英国人手一本英雄志?说实话我真不明白这种让中国人和德国人都尴尬的谣言存在的动机是什么.
那我就放心了。
倒不是我小气,怕道家思想被学走(肯定不是)
我是觉得原文这么玄,我们自己的学者都有好多种不同的解释。翻译过去后,谁知道会不会把读者带偏到哪里去。
要是戕害了国际友人那可就不好了(手动滑稽)
都不用人家打脸就知道是习惯性吹牛逼。你学马克思的都没有人手一本资本论呢!笑。
余秋雨没说过这话吗?
只有 xx 才会全部肯定一个人或者全部否定一个人吧。余秋雨有许多错误,谁不知道啊。假如余秋雨真说过外国人手一本道德经,我绝对会否定他这句话,像否定他的其他错误一样。
余秋雨在书上写了这句话,真是太拉了。不过谁主张谁举证,题主应该提早摆出证据,而不是不放证据等别人问你要求证据的时候先嘲讽一波才拿出来,真是可笑。生活不太顺利吧。
赶个热度呗,关键是蹭余秋雨的热度,丢不丢人啊。
余秋雨语境下的普及,稍微带点脑子,就不会理解为每家一本。别说德国了,中国能有十分之一家庭有道德经?我家有一本,我爸妈就没有,我岳父岳母也没有,亲戚同事什么的多半也没有。
我不太熟悉德国人,不过美国人现在提到中国文化的频率显然是比二十年前高多了。你跟随便一个城市白领说个 qi, Laotzu, Suntzu 什么的,十有八九对方能接话,就算接不上老子,你跟他说个 yin and yang 那肯定没理解障碍。道德经虽然我没见人提过,Iching 已经不是装神弄鬼的 hipster 的专利了,余秋雨的夸张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定的现实,那就是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在美国)的增加,中国文化(在美国)的渗透也在增加,虽然比起日本文化和 kpop 还差了十八条长安街吧。
当然喜欢党同伐异打嘴炮的小屁孩儿们并不 care 实质内容,再加上余秋雨自己没啥自尊心活生生把自己搞成了个万人槌的破鼓,所以被人反复拿来当笑料也是情理之中的。
这个人是余秋雨吗?
疑似余秋雨讲历史
这还用打脸么,我家西安的,我父母家和我家都没这书,谁看呢
余本人看懂《道德经》了吗?这位在什么意义上判断德国人也看懂了。又怎么发现德国人家里都存《道德经》呢?话说现在有手机的人,都能非常方便的找到电子版吧!
这种自夸套路其实就是从文化自卑到文化斯德哥尔摩的种种症候之一。能出口的东西,被洋大人看中看重看好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而这个东西若是被严谨的傲慢的庄严的德国人看重,那就是金口玉牙,金口玉言,金字招牌一样的加持……
真正读懂《道德经》的人是不会用这么 low 这么腻歪人的栗子来恶心人的。
德国人也并不是人人都是哲学家。德国人是西方人中种族意识最强烈的之一。我知道有一个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混饭吃的德国汉学家,对于他的研究对象评价极低,……
余秋雨近年出了一本 “研究”《道德经》的书,书名忘记了,我曾搜来看了几页。公平的说,实在太差劲了,这种水平的东西也能出版,还被一些人追捧,实在是文化和学术的悲哀。话说余先生想赚钱的话做点什么不好,为什么要选《道德经》来祸害呢?
因为《道德经》是得到德国人看好的?
那个时代的悲哀。
我都不看的书,还想着外国人人手一本?
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意淫!字数不够会被折叠,大家见谅!
那个著名诗人顾城,就是在新西兰跳海自杀的那位。他最先去了欧洲的德国吧,受到了当时德国汉学界比较好的接待,他以为德国对中国人,对中国文学都这样。最后失望而归。 余大作家大概也是这样的问题。在德国受到了某个小圈子礼遇,以为全德国都这样
事物的发展是动态的,人类却总是流连于安乐。
几十年前,当我们对其他地方无关轻重的时候,他人看我们的目光是友善的,客观的,甚至是赞同的。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世界已经产生了太多的变化,我们的进步让别人不愿意用客观眼神去看待,他们怕我们像他们一样对待弱者。
余老师几十年前在那边的时候,接触的人现在也都年近古稀,现在他们的后辈又有几人具有那种胸怀天下的志向。
我们很多人没有经历过,却总是刻舟求剑,以当世而论古今
无伤大雅,只是这种程度的言论算是时代印记了,不值得因言废人
作为世界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发行量第二大的书籍,道德经(仅次于圣经)在德国人手一本不可能,但是在德国是畅销书板上钉钉,前德国总理施罗德在电视里推荐过,他建议人手一本,这个典故是从这里来的,道德经的思想对一根筋的德国人能互补,也是西方影响力最大的中国书,德国汉学家顾彬也说过,道德经是人类共同的遗产。
现在知道民国大师都什么货色了吧。把这些人换个时代就是。
余秋雨啊。那没事了。
选择偏差,目标群体不具有普遍性,但是身处其中的人却不觉得!
我身边所有人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这句话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不能说中国人人都本科,因为我在大学!博士觉得自己周围都是博士,硕士觉得自己周围都是硕士,大学生觉得遍地都是大学生
这些人都是实际感受,也不是凡尔赛什么的,但是和社会整体感觉的是不一致的!
这还用德国女生打脸?
说实话我之前没怎么关注过这个问题,不知道余秋雨是不是真的说过 “道德经在德国人手一本” 这种话,所以也不能判断是不是有人自己立个靶子打——但如果真的有这句话的话,我用那个患了甲沟炎的大脚趾头想都知道是扯淡的。
中国自有至清朝,为求统治阶级根基的稳定,历朝历代的各项改革最终把中国推向了费孝通先生所描述之《乡土中国》。道德经虽说我也没读过,但其中人与自然之和谐共处对于稳定的乡土社会而言必定尤其重要。所以说虽然大部分老百姓是没有读过道德经的,但是不妨碍道德经的重要思想其实已经深入中国人的内心。
再说余秋雨先生,我在高中时候就读过他的每一本书,可以说这些书构成了我的精神内核,对我的影响尤其深远。他从未在任何一本书里表露过对蒙古人、羌族人的民族心里认同感,更遑论验证什么黄金家族血脉了,我不知道那些黑料都是从哪里编出来的,漏洞真的不堪一击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自以为很懂的样子。他醉心的只有 “文化”,蒙古人、羌族人可以说是文化洼地,有什么值得他去推崇的?
至于说他文章中一些对欧洲制度的向往也好,也不过是从一个文化人的角度,经历了那十年,文化可以说是戛然而止甚至倒退,令人痛心,有这样的表述也实属正常。自西汉桑弘羊与当时的儒生就国家的制度政策的讨论(《盐铁论》)就可以看出,儒生(或者说文化人)治国总是带有一种理想主义,缺乏时局的认识,所以大可不必对余秋雨过分指摘。
看到真相后长出了一口气,太好了。当时听了余秋雨说的,真吓了一跳,西方人要是如此了解老子的智慧,那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岂不是永远无法实现了?你这边刚出一个政策,人家就看懂了。还好是谣言,毕竟从 911 开始,中国一直在用老子的智慧对付美国,目前看来效果良好。
这算是打脸吗?
不算吧。。。
纯粹就是一些学者口嗨而已。
康德和黑格尔都没在德国完全普及,道德经算哪根葱?(对德国人而言)
中国人敢说自己人手一本道德经吗?
没有吧,这不就行了。
口嗨而已,较真你就输了。
稍想下也知道道德经不可能是普及读物
《道德经》中国文化的经典。
《道德经》作为中国文化的产物,是中国文化的理论部分,总结了中国上古 2500 年,指导了中国随后的 2500 年,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框架。
但是《道德经》和西方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耶和华创造天地,信奉耶和华,宣言耶稣的福音,宣扬世界末日的消息,西方人就可以征服世界。
当然,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人来到东方,被东方的泱泱大国震撼。明朝的面积、人口、军队、税收,文人治国、中央集权、郡县制都是西方没有的。
现代中国崇拜西方,近代欧洲比中国崇拜西方还有过之而不及。
明朝,才是西方人眼中的 “世界灯塔”,人类文明的榜样。
16-17 世纪,西方就是在学习东方的基础上进步的,世俗思想、人本文化、“哲学家治国”、中央集权、科举制,等等,在西方得到了普遍的接受和模仿,现代西方不是 “古希腊罗马文明” 的复兴,而是中国制度、思想的全面接受。
包括《道德经》在内的经典,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宗教文化,神创造天地。
神如何创造天地,耶稣是不是耶和华,是不是会再次降临,圣母玛利亚是不是神,耶稣和耶和华是如何的父子关系,又如何的一个人,世界会不会 “末日审判”,虽然荒谬。但是,的确使得西方人“严肃” 地思考了一些问题,为了证明神的存在,或者否定神的创造,西方人搞出来很多“哲学”、“逻辑”。
当《道德经》传到西方,的确引起了西方 “哲学家” 的兴趣。从黑格尔的理论来看,黑格尔应该是读过道德经的。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理论部分,比较难懂。中国人,已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都不知道《道德经》的意义了。黑格尔大概也糊涂。
从辩证法来看,西方人认识到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立统一”,“事物向否定自己的方向发展”。但是,黑格尔认识到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没有认识到 “存在也是不合理的”。也没有认识到 “黑格尔哲学也是需要否定自己的”。
黑格尔要从 “辩证法” 得出“绝对精神”,直接违背辩证法。因为他不能接受神的灭亡,也就是西方文化的灭亡。
而《道德经》是否定神的,否定绝对的,也否定自己。老子骑牛西去,不言之教,无为而治。而德国人依然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世界,导致两次世界大战。
德国人现在理解 “物壮则老,兵强则灭” 了吗?理解 “谦虚” 了吗?
德国人放弃基督教,承认自己不一定高贵、不一定正确、不一定优秀了吗?认识到美丑、贵贱、强弱是变化的,是 “辩证统一” 了吗?
可能《道德经》的某些词语隐藏了智慧,得到了一些赞同,有些深奥,得到了一些思考。
在一个宗教文化的国度,不可能得到普遍的认同。
中国人尚且没有多少人理解《道德经》,跟何况他人。
中国《道德经》的白话本,惨不忍睹。德语版的《道德经》,估计更是《面目全非》。
好在《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是中国文化的体现,是中国文化产生了《道德经》。中国社会按照《道德经》体现的精神在运转。不言之教深入人心,中国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接受道德经所体现的中国文化。
现代中国对《道德经》的理解非常低劣,但是不妨碍中国文化将世俗、民本、文明、辩证、中庸、发扬广大。
咱们可以为自己的文化底蕴深厚而自豪,但能不能别学韩国的习惯呢?
汉学在国外是小类,人家的学术是集中在古亚述、古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美洲的。人家知道你的道德经是毛线。
连道德也不讲了?以为只是不讲武德呢!
稍有常识都知道不可能。
世界第一畅销书知道吧?
中国别说家家一本了,就圣经故事比如说出埃及啥的也做不到人人都听说过吧?
建议九漏鱼们主动回去补习去
这不是正常情况吗?
道德经在中国都不可能人手一本,就像圣经在国外也不可能人手一本一样
国内都不可能人手一本的东西,凭什么你会认为在国外会人手一本呢
搜索 余秋雨 梁效
这个人,怎么说呢,祝他晚年幸福
我第一次见道德经这本书是我自己买的,之前在书店和别人手里从来没见过
圣经都做不到人手一本
我还真不希望中国文化在国外普及,因为他们不配拥有。
余秋雨的书你读过没?
但凡你读过一本,你就知道什么叫做作,哪里还需要外国人帮我们评价。
文化苦旅那种夸张的滥情的假文青笔调我就不说了,你要没看过山居笔记,你就不知道什么叫屁股歪。
要说人手一本圣经还可能,人手一本道德经?
那怕不是,德皇复辟,嘉庆附身,立道国教?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国人都认为,外国人喜欢与否是判断国内东西好坏的唯一标准,,,
吹捧其他国家的传统跟开野生动物园的心理是完全一致的,,,
能让你过得舒服就保留,不舒服去他娘的
现在回看以前余秋雨老师给我们编的很多神话,我就想抽自己,我脑残了当年居然会信他。
用脑子想想也知道不可能人手一本,在中国人手一本怕只有中华字典。
这是用脚都能想出来事,根本不用谁来 “打脸”。大部分人其实是不看书的,在哪个国家都一样。
余秋雨我看过他写的字句。不想再提。
他年龄也够大了,也见识过不少。题主贴的余秋雨的图我从感受上还是支持的。
这方面不管他说的对不对,我起码支持他的方向。
道德经在德国普及不普及呢?。。。
但是 就算是篡改过的,翻译过的道德经,都足以引起全世界共鸣的一本书。
虽然他之前华丽的词藻我一时接受不了。他活到这个岁数,还是有最起码的认知的。
不可能,反正我是第一个不信。
道德经这东西,虽然大家都听的很多,但也只知道个名字,里面的内容吧,中国人都不一定看得懂,更何况外国人?
别说人手一本,普及率再少一半都不可能。
哈哈我想起那个德国工程师的梗
青岛市市政部门工程人员在维修下水道的时候,发现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修建的下水道有零件损坏,到处找不到适配的材料,结果向德国方面求助。最终德国方面很快回应,称在损坏的部位周围三米内试着挖一挖,肯定也有某个地方藏着 “解决方案”。最终工程人员经过细心挖掘,真的在附近的地下找到了一个油纸包,里面包着用于替换的零件,零件甚至还崭新如初。
我第一次听真的震惊于德国工程师严谨,然而现在这个已经沦为一个笑话,就和当时敬佩与日本的躬匠精神一样,一样让人笑话 ==
其实说到底都是自信心的问题,人家一说外国怎么样怎么好大家就一脸羡慕。而现在呢,国家强大了基建能力全世界第一,高铁里程全世界第一,天宫上天航母下海,大家也看热闹似的讨论着国外疫情死多少人外国怎么不争气光连累咱们。国家强大了,视野开阔了也不会人云亦云大家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再说这种话会被大家笑话的。
或许余秋雨老师只是想借这个例子来说明国学在国外是很有生命力的,来唤起大家对国学的关注,但方法有点老套了放在 大家深信青岛地下还有油纸包着的新鲜德国工程师的时候也许还有人信吧
严禁国学研究者打洋牌。。。
这套说辞就是出口转内销。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凹人设。
推荐一本书叫 《石破天惊逗秋雨》
论语都在中国的传统家庭都不是每户都有,何况德国每家有老子。
老先生吹牛逼,不小心吹破了而已。
道德经晦涩艰深,中国人自己也不是都能看得懂的。
老外哪能看懂?
就靠二道翻译?
无非是大家给老先生面子,不忍揭破罢了。
现如今,只好叫余秋雨等老先生也不要和外国一女子见识,免得显得气量不够。
余秋雨对德国的认知在哪个年代?
对这个德国女生的采访又是在哪一年?
更何况,文学这个东西是完全可以有点夸张在里面的,只要你要达的这个意是无误的即可。
当年的读者体就流行这套
法国是讲究法律的国家,人手一部宪法
德国是讲道德哲学的国家,人手一部道德经
英国是讲英雄的国家,人手一本哈姆雷特
荷兰是讲究花的国家,人手一个荷花塘郁金香
老实说,因为中华文化的厚重和复杂性,很多古典小说在国外也读者寥寥。
看过一个记录片,荷兰几个翻译家花了近二十年才翻译完《红楼梦》,光是对人物名称、成语、隐喻、宗教习俗和各种物件的注释,就是高达几十页,阅读门槛一下子就被拉到无限高,加上中文简约性,一个词语哪怕是文都是串单词,一本《红楼梦》翻译下来,估计就是超级大部头。
除了汉学家和重度汉学爱好者,以及日韩等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估计欧美真的没有几个人,会愿意去读这样的超级大部头。
我都忘了余秋雨是在哪本书里说过,不过确实有点印象。
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想真是,离谱。
道德经这种大智慧书要普及是很困难的。不普及只能说明没智慧而已。德国哲学大佬海德格尔是非常推崇道德经的。
道德经起首就说无欲,这不是普通人能理解能做到的?现在网络上的解读客们解读的大多还是错误的,断句成无,这要把道德经拉低多少档次?
充分说明在道德经的祖国中国都不能普及,同样智慧的佛法在印度也不能普及。真正的大智慧是被普遍拒绝的。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成为上士,这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德国能例外吗?难道德国是世外桃源?
在中国,普及度最高《新华字典》。也做不到人手一本。
德国人是不是都看书都难说
还普及道德经。。。
这是余秋雨个人问题
和中国无关
余秋雨,写的东西除了堆砌词汇,有什么价值吗?
这经在中国正儿八经全文阅读的都少
骨子里的崇洋媚外,什么东西只有洋大人说好才是好
道德经没普及到人手一本的程度,影响力是有的。我就看过德国人写的关于道德经的解读的书的中文版。
不喜欢这个男人,居然让我的童年女神马兰做了小三…………
想到这个就伤心…………
我们要分清楚,什么是考证,什么是吹牛。
戳穿一个牛 B 泡泡叫打脸,这™也太纯真了。
不是,咱都有脑子的,这事还有啥可说的,现在中国人,人手一本道德经,不带翻译的,你看看能有几个人乐意去读的?然后你跟我说西方学者学吃透了?汉字都不一定认的全,说把道德经吃透了???这话别说放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了,就是以前信息不对等的岁月里稍微琢磨琢磨也不可能嘛!只能说还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多思考,别人家说啥都相信!与其说是打余秋雨等人的脸,不如说是扇了自己的耳光
德国人的哲学素养那么高的吗,道德经都能人手一本,别说道德经了,都说德国人喜欢希腊哲学,我就不信德国人能每家都有柏拉图全集。哲学又不是流行文化,怎么可能那么普及。
拿 PG 想知道这不是真的呀。
因为在中国,1/10000 人家里有没有我都很怀疑。
甚至,我怀疑余秋雨是不是说过这样的话,因为这么说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能在全世界做到人手一本的书,只有《毛主席语录》。
这个打脸的好啊。
国人不要再自以为是了。清醒点吧、、、、、
这问题的意思是你相信他说的道德经在德国普及了?我觉得是个中国人都觉得他是在扯淡吧…
不关心德国人怎么说
正视我们还不够强大
加油,中国人
《道德经》别说德国,就说中国,不要说人手一本,一家一本能不能做到。
这些 “学者” 呀,说着说着就撇上了,撇一个没边的话。这类货色,实话说很恶心。
当然,我是有该书的。
这个不知道背景资料,但是道德经在咱中国也没有多普及啊,也不可能人手一册
这个视频我在 B 站碰巧看过,类似于回答观众提问的一集视频。也就有问有答,打脸这个词过了。
这就是老一辈 “公知” 利用信息差,和见的世面广,来忽悠老百姓。现在,谁没有谁没见过呀。
别说德国了,中国十个人中能有一个人有道德经的么。。。
我再说个互联网比较特色的谣言, 太君非常崇拜中国文化 实际你真去油管搜下中国历史相关 看的人有 20 万播放量顶天了。 而且主要走的猎奇路线,什么西太后的残暴 吕雉做人彘之类的
道德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吗?别尬吹了
国内都没有人手一本,你期待遥远的德国人手一本??
不过是揭穿了有些人假高大真自卑的炫耀而已,有什么好说的,还是说我们又发展起 “他信力” 了?没有外国人的夸赞吹捧就活不下去了?就像伏拉夫的财富密码?这要是自信的表现,那真是贻笑大方。
这种沙币科普不会真有人信吧?这种玩意连脸都没有何来打脸之说?
很多这种段子,比如华盛顿砍了樱桃树,后来证明华盛顿只是在樱桃树下拉了一泡翔
自己都没有看懂,拿它当做奇门遁甲。如果对德国哲学和道德经都了解,就根本用不着谁来打脸,就知道要脸。
精神自嗨是人类的本质,而我们只不过自嗨级别顶级而已!
在德国我不知道,但道德经在国内是真的不普及
在中国都没普及,怎么可能在德国普及
这不很正常么,就在我国大多数人也没读过道德经,何况德国呢。再加上什么书能人手一本,太假了,就是春晚也不是人人看啊。这种强化自信心的谣言假到不能再假,我倒很奇怪为什么有人会信
还用德国人证明?中国人都不信
我们当然知道《道德经》在德国不普及,看过的也没几个人。在中国看过的人也不多。
哪个傻缺会相信这种话?还每家一本,德国人均哲学家?还尼玛是研究国外哲学的哲学家?这是把中国人当傻子耍
有亚马逊网站啊,上面有些什么书销量怎么样,基本一目了然。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我大学上一个选修课,老师说外国人对《易经》很重视,不过都是精英,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也许本质上是一回事。
余秋雨写了本书叫《老子通释》,你说他为啥这么说,为了卖书呗,百度一下,自己多动动小脑瓜想想嘛
一分钟前看到的:
“如何评价日本女人古代渡种的一些报道?”——知乎
别的不说,普及率最高的圣经,他们都做不到人手一本,每家一本还有可能。
这个是好事,什么时候用的到道德经? 大概是人生不如意,过的不开心,毕竟正常人活的好好的干嘛去看道德经?
这种话想也不可能是真的啊…… 在中国道德经都没说人手一本呢,在德国? 怎么可能?
本质上而言,不承认中国文化相比于西方文化而言,是低位文化。
低位高位没有任何恶意,就是指文化像水一样,从高往低流。
西方文化大量的流向中国,但是中国文化是流不出去的。
老子这种东西算不算哲学都存疑,按照邓晓芒教授的说法,这种东西都叫不上 “爱智慧”。西方古代有古希腊哲学,非常高明。一般认为,希腊哲学比中国哲学要深刻多了,所以对《道德经》这种东西没那么大需求。
反之,中国对于西哲的需求式非常强烈,中国人对于西哲也是很追捧的。
恨国公知吃饭的套路而已,这德国女生分明 “不懂事”,应该多发几个平台嘛,你只发一个别人看不到怎么办?
卡夫卡,就是那个写《变形计》的卡夫卡。熟读道德经,甚至根据道德经去联想中国真实的样子,写出很多联想的有关中国的短篇,就比如《万里长城建造时》。
卡夫卡本质上不算德国人,但是跟德语写作环境分不开。
这事就能说明德语系作家圈子里有道德经。
在者,一百年前中国还流行日本的很多小说,但是时代一改变,文化也随之改变,特别是外国作品舶来物,对这个是很敏感的。这个德国女孩可以说现在德国知道道德经的很少,但是她可能自己都不知道道德经有可能在德语世界流行过。
但是不代表他们的祖宗没读过,没体会过。
PS,余秋雨借外国人踩国人行为太低下。
大多数德国民众信奉的是基督教,而不是我国的道教;要谈到 “人手一本”,那么德国人也应该是“人手一本《圣经》”,而不可能“人手一本《道德经》”。相信“德国人人手一本《道德经》” 这种低级谣言的人也太 LOW,太无知了吧?
摆脱,中国有几个看过这本书的?
你指望外国人看?
开玩笑吧……
永远不要相信文人,他们为了押韵,什么都能写,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什么都敢编
这话说出来我都想笑 身为中国人我都没看过 何况德国人 反正我们从小的推荐书单都是西方名著 比四大名著推的都多
什么叫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别人渗透到你的文化中,你觉得理所当然,你的文化想渗透别人,竟然你还觉得理所当然,你以为谁都像你这么看问题吗?
不会真有神经病以为德国人会看《道德经》吧,德国人不是神经病好吧
別說德國。。。
在當下的國內究竟認為 “天之道, 損有餘而補不足…” 是九陰真經的多還是是**道德經**的多?
通行本,郭店楚簡、北大漢簡、馬王堆帛書有幾個分得清?
河上公、王弼的註解區別呢?
就連在中國東部較發達地區而言,人均認知率都低的可憐,還談在德國普及。。。動動腦子也知道可不可能啊。。。於是這玩意還用評價?
更不用提連繁體都認不乾淨的普通人去看比較經典的新編諸子集成系列的樓宇烈版老子道德經校釋了。
外国人认同的就是好,本质就是自卑崇洋媚外
这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你说西方国家,信基督教的家家有本圣经我信;信伊斯兰教的,家家有本古兰经我信。
你说他们都看道德经,你想想可能吗?中国人家,有几家有道德经?哪怕不说道德经,有几家有毛选?刨去一亿党员,能有 20% 的人家有毛选都难。
余秋雨就是说着图一乐的。作家余华都说:作家嘴里说的,只有 20% 能信。作家,那都是信口胡说惯了的
这个女生说的是错的,上次我在德国修下水管道,结果翻出来一本被油纸包着的道德经,上面写的是 80 年前,这足以证明德国人喜欢道德经
我都没有道德经
我笑着看
也是过于自卑了,好东西得挂个鬼佬的名头才敢承认是好的
要是鬼佬不看重,是不是都不好意思说好了
该啊
(我还是一个看法:要实现各种自信,你 ZF 先 TM 把优待鬼佬的各种明里暗里行为政策停止取消先。再谈自信)
大家好,我是 up 主保护野菠萝。
我这个节目只是回答网友的一些提问,有好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就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回答一下。我并不清楚这句话是谁说的,没有要怼谁或者打脸谁的想法。
文 化 自 信
极度吻合 fh 喜好,恰这碗饭而已。
你自己都不看的东西指望别人看?
有没有一种可能,余秋雨压根没说过。。。。。。
道德经在中国普及吗?你看到是那个版本的?
李隆基批注还是宋徽宗批注版本?想想就知道不可能, 你可以弘扬民族主义但是我觉得要尊重历史, 尊重事实,不可胡编。
西点军校,雷锋,管理员,一个路数
如果有人通过道德经修炼出了什么超自然的东西,不用你说,都会在全球大规模普及,不然老子的思想和白人主流思想背道而驰,现在连中国都没有普及,何况外国人!
为什么德国人会看这个
我到听过另一个故事:在上海的一次扫黄行动中,警方从某妓女的手袋里查出了三件物品——口红、安全套和《文化苦旅》。
说实话还会被骂?
我看李泽厚的人物传记的时候,还说人手一本美的历程,这本书深远的影响了大学生。我怕是时代问题,还专门问了爸妈,结果美的历程他们听都没听过。
不怎么评价。。。因为在中国也没人手一本,而且很多人买了也就放在那里摆样子,根本不会去看。。。。
《道德经》谬论给人一种虽然很荒谬,但是想到是从这个人嘴里传出来的,又让人觉得并不意外的感觉。
——————————————
我读余秋雨读得很晚,如果我在小学的时候读他的作品,我可能会能够从中获益
但是我上了初中才第一次看他的作品,这导致我已经无法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养分。
并且由于他在序章中絮絮叨叨地花了大量篇幅讲他是如何如何被黑被误解被诽谤,以至于多年后我对他正文所写作的内容早已印象朦胧,但却对他愤慨激昂为自己申辩的语气记忆深刻。
任何读过余秋雨作品的人应当都会对题目的描述并不意外。
余秋雨的作品其实并不高明,
1. 他的作品简单易读,这一点其实是好的,有益于降低阅读门槛。但他的作品内容并不深刻,只是趣味性和故事性强,偏偏又打着追逐文化情怀的名头。在那个网络并不发达的年代,余秋雨一度在中小学生中流行。无外乎是因为书本内容娱乐性强,作者的立意又显得正能量和高深(对学龄儿童而言),因此孩子和老师家长都喜闻乐见。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些作品或许还能起到些通识教育的作用,但对于高年级有了一定知识储备的学生来说就只剩娱乐性了。
但所谓的通识教育作用也不一定是正面的。这就要提到第二点。
2. 余秋雨的书中大量地使用 “听说”,“当地人说”“我曾听闻”,等方式进行举例。这导致书中所涵盖的内容几乎全来自作者的主观认知,并且作者为证明他主观认知正确性所举的例子也无从考究。身边即世界,用极端事例上升群体层出不穷。文化苦旅的观感就像是百家号文章精选集。多年后,我回忆起当时看余秋雨老师作品的感受,仍然能记起那种长途火车上的中年男人对着一位阅历不如自己的小朋友自信满满指点江山大侃特侃的即视感。
综上,《道德经》谬论给人一种虽然很荒谬,但是想到是从这个人嘴里传出来的,又让人觉得并不意外的感觉。
在事实面前,所谓大拿就是个寄吧。
同比余落泪写的文章,我更喜欢余落泪他老婆唱的越剧。
大众会对自己愿意相信的言论印象深刻,类似于道德经在德国流传很广的说法就易于传播。站在写作的角度,贡献一篇好文章,给大众以精神粮食就达到目地了,至于一些流传很广的说法是不是真的,不是余秋雨的工作,而且人家什么时候说过道德经在德国流传很广,你要提供证据,还有你说的 “余秋雨等学者” 具体是那些人,点名道姓不要模棱两可,还有你为什么要用打脸这个词,这不是挑事吗,德国女生发现道德经在德国流传不广的证据说法出处在哪里,还有就算这个女生找到了充分的证据,也不是打脸余秋雨等学者,人家只是辟了一个谣,证实流传在国内的一种说法有误,你为什么要说成是“打脸余秋雨等学者”,为什么要把二者对立起来,你还是在挑事[生气]
道德经都出来了,我说德国人手一本《我的奋斗》你信不信?
这个余秋雨你老老实实写你的散文不行吗。非出来逼逼这逼逼那的,被骂了吧,开心了吧。
应该封杀道德经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文化苦旅确实是在班里达到人手一本了,除我以外。
我觉得余秋雨之所以成为文化名人是因为我国改开到 2000 年左右文化太匮乏了。
不过我更惊讶的是于丹的走红。
道德经在中国都不普及;道德经在学哲学的人群中都不普及;道德经在德国普及?李耳原来是小汉斯……
这不是很正常吗,会中文的德国人都没几个,还会道德经的德国人。别说道德经,95% 的德国人都不知道春节,也不知道中国首都是哪个,真以为别人天天关注你啊
这还要等德国人来打脸? 这难道不是有脑子的人 x 想想都知道是在胡说八道?….
这些所谓的文人说的话一点都不可信
之前一个谁,不记得了,说出了 “香港是个文化沙漠” 的名言。然后一群不知道有没有读过大学的人瞎跟风起哄,好像抓到了什么不得了的把柄
完全无视香港一个仅仅 700 万人口的小地方却有 5 所大学排名世界前 100 的事实
别说《道德经》在德国人手一本了。
像字典实用性这么强的,在中国能做到人手一本吗?
德国人曾经一家一本的东西是《四年来同谎言、愚蠢和胆怯的斗争》
请问黑格尔,康德的书在德国普及没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另外一个特别出名的谣言,甚至被出成历史选择题。大致就是 19xx 年,100 多名诺贝尔学者开会,一致认为人类的未来要靠中国的儒家思想。
这有什么好奇怪,朝鲜人相信金日成是天下第一号伟人,二战能打败日本多亏了金日成,相信金家神奇非凡,金正恩 3 岁打枪 7 岁骑马,但我国人民只当笑话看,如果有一天朝鲜人到中国了解到金家的真实情况可能直接会崩溃。
印象中普及度最高的地方 应该是城隍庙出口免费领取书架附近的游客吧。
我是真的好奇中国那一群 “知识分子” 是怎么同时做到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逆向民族主义的。
中国人都未必人手一本道德经,更何况德国。接收资信前要思考一下,是否合符常理。
余秋雨说德国人手一本的截图呢?截了这么多为什么关键的不放?
道德经里说的一部分东西虽在国内流传度很广,但是不能说道德经在国内很普及。
此外,除非是专门研究相关内容的学者,像论语、道德经这样的书本身也没有普及的必要。人类是不断发展的,虽说温故而知新。但如果这个故真的很故,那么知道的新也新不到哪去。
就比如你要学科学史,你可能需要看一遍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但是如果你只是学习科学,那么肯定是没必要的。
反正都是好事。
普及是国家的光荣。
不普及的话,《道德经》这种宝贝还是少点人知道比较妙。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书籍本就没法在普罗大众间普及。
这不挺正常吗,德国连圣经都不可能人手一本
不过用无知打败无知,也是相当有趣的。就像当年的乾隆爷一样,我不知道你大英帝国有多强,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有大英帝国存在
以我个人的经历:
1. 德国人无疑对老子很感兴趣,证据之一,我在柏林学习期间,当地电视台大约每小时都会跳出个白胡子老头,他就是老子。没有去深究,也许是广告吧
2、德国足球皇帝贝肯鲍尔的私人飞机叫 “道德” 号
3、我的房东的儿子 50 多岁了,经常赤足在上楼下楼甚至到花园里散步。他虽然并不懂中文,但能大段大段背诵道德经,发音基本准确,我能听懂
当然是有夸大的成分,但是海德格尔后期的思想确实与道德经联系紧密。
首先他的话确实不对,但我读过很多遍文化苦旅,如果 “文章能代表个人” 这个论点成立的话,我觉得余秋雨没有任何恶意。
什么时候能改掉拿洋人当评价标准的坏毛病,就算是真的站起来了。
没德国女生,你信吗?
其实 那篇 著名的 最后一课 也是臆想出来的。那边传统上就是德语区。
余秋雨就是个文盲装叉犯。写写鸡汤文就算了,不想多理他,居然写了本鸡汤易经,装叉也装得太大了,被打脸是应该的。
还有那个范曾,写个字画个画就得了,居然开始讲起国学来了。
只有地摊文学和畅销文学才会人手一本
道德经等东方哲学对德国浪漫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有一定影响。那个时期正值法国大革命前后,面对强大的邻国和国内衰颓的现状,新一代德国青年中正发生阅读热。与此同时东方思想(中国、印度等)的名著流入欧洲引发研究东方思想的潮流。余秋雨等人说的是这个时期的事情,拿现在普遍读不了什么书(尽管还是相对其他地区多)的现代欧洲人和当时的欧洲人比,说明不了余秋雨的说法有什么问题。
另外余秋雨等人说这话的真正意图大概是说明 “德国人对道德经的理解是否普遍超过中国人”,而很不幸地结果是肯定的,德国古典哲学已经相当严格地讲道德经讨论的东西以自己的方式纳入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内,中国大学对中国哲学的真正复兴,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这些西方理论的力量。
题主你既然对中国文化如此自豪,不如真正进入中国哲学研究的语境里去,而不是外在地在一边盲人摸象、指指点点。
最后声明一点,我不看余秋雨的书,但是我被你的提问傻到了。
然而这是龙大妈给他儿子的回信中提的
有一说一,督工的这句话说得不错。
这件事算是个 “阴谋论”,实际上是针对心医霖霖这些新出现的 up 主,内中的联系需要大家自己理清思路,题主把这种小事放上来,不知道是不是新的手段,呵呵
《道德经》普及了又怎么样?老文男拿经典充逼格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比如大家经常看见的就是《周易》和《老子》。传得玄之又玄。
但后来《老子》是有出土文献了,郭店本和马王堆本。出土这么多年了也没有让这些个学者,半个自封思想家改一下认识。这些人还是可以抱着这些书,给大家讲,看吧,我领悟了道德经,成大学教授、作家、企业家、富翁了。然后又荼毒一批对传统思想感兴趣的人。他们是领悟了吗?那是他们因其地位占有解释权。他说德国人人均人手一本道德经那就是。
不是说这些人没有学问,而是他们的学问多数用于自我陶醉了。当然,这种学问很多情况下是让人自我陶醉的。
这样看来扬雄的《太玄》有没有可能是为了出一本嘲笑世人的书呢?让这帮国学大师琢磨去吧。
坐等在德国人之后靠大师传授《道德经》飞升。tmd。
羊头和狗肉都是吃食,觉得因为某些操作其中一样不能吃才有问题。人要吃喝拉撒,和尚道士普通人共通的点多,差异性的点相比极少。
在中国道德经一百家里也没一本呀 一堆文言文有多少人有耐心看完 道德经要是在德国一家一本 那圣经在中国就得一家两本了
似乎很符合知乎的应有逻辑:先说是不是,在说为什么……
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很重要
那可能她们根本就不是德国女性(手动狗头)
西点军校人手一本孙子兵法,是不是真的?
德国良心下水道的时候怎么不见你来提问呢?德国良心下水道的时候怎么不见她来辟谣呢?
提问题能不能认真点
这是那个德国人的视频:
【快问快答】德国人最爱的中国产品是什么?德国高考也考中文?_哔哩哔哩_bilibili
这是余的《中国文脉》大约是 2012 年左右的书
人家 up 主只是回答网友问题,压根没提余。题主倒是抓住机会强行蹭了一波热度。
这还需要打脸吗?人手一本道德经真有人信吗?
怎么看,比国人被普及过德国下水道好的假消息好。
我们村里就有一大叔,自称庄子后人,还整了一族谱,喜欢整天把庄子老子挂在嘴上,还从《道德经》里悟出了大道,会看相、能算命、懂风水、通民俗。教我妈了解各种电器的属性,通过改变冰箱位置转运,改变我姐房间陈设帮助相亲之类的。总之就有点世外高人的味道,可我妈就还挺信他。
前几年在朋友圈卖酵素,还非得拉我参观他的酵素生产,就比福岛还恒河。最后还非得送了我妈一瓶精品酵素。放了几年了我一直没敢动,我妈几次想试试都被我拦下。那功效已经不局限于人内服外用,不仅可以护理皮革制品,还是优秀的肥料,反正功能基本能满足你的所以需求,已经不是世俗世界该存在的科学了。现在酵素不卖了,又整了个国学班,专门给乡镇企业家讲国学,从朋友圈里来看反响还不错。
我看完王弼注的《老子》硬是一点财富密码都没看出来。
看到这个问题我又想问一下。。。。是不是西点军校学孙子兵法也是假的???
他,早就有人说过,文化痞子,而已。
啊这。。。。这还用打脸嘛,我直接就没信。
当然年轻的时候还是信过的。
其实好多寓言吧
小时候觉得特别有道理
大了反而觉得太假了,那么明显的道理正常人怎么会犯
等再大点,豁然发现,这些寓言真太深刻了
比如
盲人摸象
自省吧
也许几乎所有人都会犯这个错,用自己片面的经验妄推出一个结论
无关地位、水平
他们说的具体事我无法评价谁对谁错
因为我不知道
很多 “砖家”“学贼” 利用信息差忽悠人们,
这是大逆不道的
“外国人说好,才是真的好”,不就是这种意识在作怪吗?
道德经不知道,古兰经确实有可能
如果某天道德经一类的书籍在欧美爆火
那除非这里是小说世界
灵气复苏读道德经能升级还是只有道德经能升级
要么是某条历史平行世界
中国天下无敌横扫世界各方面全面碾压欧美
把他们达成二等国家二等人甚至三等
然后进行文化侵略的结果
不然一本异国文化的哲学类书籍
想啥呢
这还用得着一个真正的德国人来打脸?
开下脑洞,会不会是德国人用油纸包仔细包好,然后让日本人埋在了东京湾?
唔,我记得在 绿山墙的安妮 这本书里,提到了道德经,是每天早上安妮需要读背的。时间有点久远,有没有人可以查一下?大概在她刚到夫人家的几章里。
道者,说也。说德国的经书,肯定在德国很普及啊(狗头保命)
从前某官媒还发文称《共产党宣言》在美利坚合众国是畅销书榜一呢
说明现在广开民智,群众的信息来源渠道广泛的拓展开了。这类传统文人士大夫的观点和思维方式,终究是被时代抛在了后面。
《道德经》?《老子》?
这部作品,讲真,和道德没有什么关系,是春秋时代的某位或某几位学者对世界运行原理的思考。他们的结论大致可以概括成:一切按自然规律运行,人类不要瞎搞,要有自己也是自然规律之一部分的认知(最好自然到连这个认知也不用认知),于是便与天地同寿(不一定是指活得长,而是指死了也仍然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不用难过,没差别的)。
既中二又理智。笑死。
你以为他们是在捧德国人吗?非也,无非是借着洋人捧高自己。
套路无非是:你看那些(比我们发达的)西方人都知道我说的这些解读,中国人却不认同 blahblahblah 之类的。
归根结底还是不自信。。。。
不想纠结道不道德经的,只想吐槽余秋雨一下。
余秋雨一个能把娥皇女英写成舜帝女儿的人说的话能信吗…… 互联网记性那么差,已经不记得余秋雨事件了吗……
谨记: 不是每一个外国人都是伏拉夫
这跟道德经没啥关系,这跟余秋雨那厮有关系,以后大家注意,去书店买书,只要看到沾了余秋雨三个字,就可以放下了,放的时候要有风度,轻飘飘一甩,以扔到地上为佳,嘴里还要念念有词:还好扔得快,差点污了我的眼。
如何评价盎废,死了的印第安人才是好印第安人?
道德经就开头第一句话,连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国人都看不懂,你还指望老外看懂???
纯属搞笑。
估计只统计了上国学课的德国人
这种言论的真假还用德国女生说么?鬼才会信。
这里面都偏了,一个德国人敢在中文的舆论前沿视频网站上驳斥涉华信息,你一个中国人敢在德国对应网站驳斥类似的信息吗?与此相关,中国的网站网友纷纷赞同反思,你想想如果你在德国网站上获得的是反思还是攻击?不要再唯唯诺诺了,不要被洗脑而不自知了,呵,都是地球人了,鼻尖碰鼻尖了,资源就这么多,不要再自我阉割了
连老子都不能人手一个,别说《道德经》了。
我和一个荷兰年轻人聊过。
他亲口给我讲自己在研究老子,比如上善若水。
然后他说自己更喜欢德国文化,而不是法国文化。
所以我感觉道德经在德国受欢迎也许是有一定道理的。
直接结论:文人说的东西,能信吗?自古以来,文人没一个正经的。不吹牛的文人吸引不了眼球,吹牛的文人真还不如一坨斯特。
这还需要德国女生近期打脸吗?
![](data:image/svg+xml;utf8,)
《石破天惊逗秋雨: 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错百例考辨》的主要内容包括:唐代的吕洞宾,成了道家的始祖;明初的沈万三,住进了后人筑造的沈厅;未曾结婚的林和靖,有了妻子和孩子;感佩清帝的金圣叹,成了大明的忠臣…… 上述文史知识差错均出自著名散文大家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中。类似这样的文史差错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中竟有一百多处。《咬文嚼字》资深编委金文明先生,深感 “石破天惊”,于是就有了这部书。
出版时间:2003 年 07 月
借用 “国民老公” 的话:
悲哀。
在时间线上给我推余秋雨相关的这种问题。
不知道是知乎的悲哀还是我的悲哀。
吹牛赚钱嘛,不寒碜,说《道德经》在德国普及,就马上会有德国女生出来打脸,那前些年说了那么久的德国下水道怎么没有德国工程师出来打脸?难道德国工程师都埋在下水道旁了?
所以说大家都是在吹牛,唯一不同的也就是有些人背后有某些舆论支持,是支持你相信吹的牛,而不是支持你明白真相。
沾点新型公知财富密码了
我关注了他抖音,看他说这话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在扯淡。
哈哈哈哈哈 习惯就好。骗子们天天吹,什么中医 道德经在外国多受欢迎,实际上人家根本不鸟这垃圾玩意。。。
余秋雨还好意思出来吹牛?
知乎用户 饕餮 发表 是因为不想生小孩所以政策才这么好。 而不是因为政策这么好才不想生小孩。 知乎用户 yt477 发表 2000 年的李光耀信心满满四处传播人口增长经验《李光耀回忆录——经济腾飞路(1965-2000)》 我决定给新加坡 …
知乎用户 千叶 发表 有反抗的,但是没有成功。纳粹德国是一个极权主义社会,汉娜 · 阿仑特曾经概括了 3 个统治的要素:利用暴力和恐惧、使民众互相隔绝无法彼此支援、充分利用宣传。 说到那段历史,“平庸之恶” 是许多人第一联想的概念。执行大 …
文章总汇:上海疫情 4月19日,微博热传一段上海疫情期间的通话录音,其内容是居住在上海的德国人罗斯(据字幕)接到居委会(徐汇东塘居委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要求前往方舱医院接受隔离,然而罗斯对于政府混乱的疫情管理与协调措施表示愤怒,在不参杂对 …
©️Martin Parr 文|徐贲 最初发表于《经济观察报》 米尔顿·迈耶的《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是一本写作于1950年代,于1966年再版的老书,作者在书里记录了他于二战后与10位新结识的德国纳粹“小人物”的交谈和交往。今天读这本书的 …
知乎用户 Ustinian 发表 总结一下爽哥后半部分要点 1. 安理会这块儿,我反正是一直坐在这,你马上就要滚了。我以前对你滚不滚没啥想法,但是现在我想要你快点滚。铁打的五常,流水的你们 2. 你是个什么东西,替别人说话,你我都不看在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