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这么敢拍揭露各种黑暗事实的电影,这对韩国本身社会是否有改善?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托卡马克之冠​ 发表

《首尔之春》在韩国的观影人次为 1100 万人,韩国总人口为 5171 万人,这意味着几乎每五个韩国人就有一个人看过《首尔之春》。

这还只计算了进电影院买票看片的人,如果把下载盗版电影,在线观看,购买影碟或者对剧情道听途说的人也算进去,这部电影可以说已经成为全韩国社会意识的一部分。

尹卡卡发起特别虫豸行动当晚,封锁国会的韩国 707 特种部队士兵和市民发生拉扯,当时就有市民在现场高呼 “你们难道要让张将军(张泰玩)和郑将军(郑炳宙)孤身作战吗?” 士兵队伍出现了明显的动摇。

如果说这种影响还只是间接的,那么再举几个直接生效的例子。

1996 年电影《哦!梦之国》,该片在当年受到检审,制片方不服,提起诉讼,当年 10 月,韩国宪法法院裁定对该电影的检审违宪,从此终结了韩国电影的审查制度,韩国影视行业就此开始腾飞。

2012 年电影《26 年》,因矛头直指全斗焕本人导致题材极其敏感,无人敢于投资,后来歌手李承焕以个人身份出资投拍该电影,引发韩国社会群起效仿,最终投资人数多达数万人,成为韩国历史上首部众筹电影。该片真实的描绘了全斗焕下野之后的奢侈生活,该片上映后在韩国社会引发轰动,随后国会因此推动出台《全斗焕追征法》,追缴其未缴纳的罚款 1672 亿韩元。

2013 年电影《素媛》,该片取材自赵斗淳事件,该片引发的广泛关注对韩国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使韩国政府承诺加重对赵斗淳本人的判罚,韩国的有期徒刑上限自此从 15 年延长至 30 年,并废除了性犯罪的公诉时效,将佩戴电子脚镣的时间也延长至 30 年,同时韩国还出台了《特定暴力犯罪处罚特例法》,允许公开严重性犯罪重犯的照片,出台了《性犯罪者性冲动药物治疗法》,使韩国成为亚洲首个对严重强奸犯实行化学阉割的国家。

2013 年电影《辩护人》,该片取材于釜林事件,主人公以卢武铉为原型,讲述了卢武铉从一个帮大企业避税的财务律师,一步步成长为民权斗士的过程,该片直接引发了对釜林事件中屈打成招的受害者的重审和平反,电影中的主人公最初是为了钱才帮受害人辩护,真实历史中的卢武铉是看到了受害者受到的拷打伤痕,义愤填膺之下主动免费提供的辩护。

2014 年电影《国际市场》,该片讲述了朝鲜战争期间,韩国一家人在战争中颠沛流离,战后艰难求生的故事,该片引起韩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协助下发起大规模的 “寻找战争期间离散家属” 运动,该运动旨在从全世界寻回在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战事中离散到全世界的朝鲜人和韩国人,在 2019 年,该运动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

2015 年电影《暗杀》,该片在史学界较有地位,因为该片深入探究了日据时期流亡上海的韩国临时政府,特别是深入探究了当时流亡中国的朝鲜抗日独立武装力量 “义烈团”,掀起了中韩两国相关史学界对当时朝鲜各路民间武装力量和抗日团体的研究热潮。

义烈团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感到陌生,所以补充一下,义烈团中的部分成员是后来朝鲜义勇军的前身,朝鲜义勇军就是后来的延安派

说拍电影对现实没有用的人,本质上是信息储备不足,认知水平低下,且身处茧房而不自知,实际上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对社会意识的塑造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从戈培尔、里芬斯塔尔,到邦达尔丘克、理奥兹诺娃,从黑泽明、今井正、宫崎骏,到卓别林、哈罗德 · 巴奎特,从戈达尔、斯特劳布、于耶,到安东尼奥尼。这些人都对电影的现实作用具有极其深刻的理解,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证明,拍电影不仅有用,而且极其有用。

顺便一提,二代光明星上位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他会拍电影,他拍了一大堆电影拍一代恒星和他那些的老兄弟的马屁,这才斗倒了一代恒星的第二任老婆金圣爱成功上位。

说拍电影没用的人,你先问问光明星同意不同意。

知乎用户 张三瞎了 发表

还是有改变的。

光州事件时,学生脑浆子都被打出来了,周围店铺老板还在抱怨学生影响他们做生意,现在尹统领玩政变,六小时就被全方位按死。

韩国电影天天骂权贵,虽然骂是骂不死,但那种反权贵的意识,已然通过一代又一代潜移默化的方式,植入整个国家的国民性中。

很多人意识不到,以前的韩国人跟现在的韩国人到底有多大的不同。

以前的韩国警察当街给人两巴掌,被打的人屁都不敢放一个,1977 年无等山强拆,韩国政府放火烧屋,房子被点燃了,那些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奋起反抗,而是跪下磕头,一群人携老扶幼,一遍又一遍的给人磕头。

这就是五十年前的韩国人,官大于天,遇到压迫,首先想到的就是磕头,说不定老爷们一时心软,把我当个屁放了呢?

而现在的韩国人,你说他们自大也好,说他们虚伪也好,但至少他们不会再像自己的父辈一样,遇到压迫只会跪下来请求政府或企业的怜悯。

知乎用户 你说的对你赢了 发表

《熔炉》推动《性侵害防止修正案》

《杀人回忆》推动延长杀人罪追诉期

《正义辩护人》推动平反 “釜林事件” 屈打成招的受害人

《首尔之春》让全斗焕第二只撑了三个小时

这叫毫无改善吗?

知乎用户 一大包羊毛 发表

要是真没用的话,为什么东大只能拍低智力偶像剧,古偶剧?为什么现在的古装剧全是让人重新跪下去,反人人平等?

不要低估现代文化产品的宣传能力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知乎用户 青瑾 发表

民主化没有这么深入人心

老尹就政变成功了

而且戒严用的是很多老中觉得抽象小丑的国会议会解除戒严

甚至最开始封锁国会也是因为,国会会议能解除戒严

你觉得人家抽象小丑

正说明了,宪法和民主的深入人心

没有出现一言堂没有出现违宪也能强制执行

这还没用

非得符合你们想的,政变就成功,跟袁世凯复辟一样那种强权至上

那才说明民主化真正的失败了

大魏忠臣舞阳侯一句军队不该有任何思想,不该怀疑或者拒绝任何命令

这种纯纯封建言论给评论区都干禁了

我一评论显示禁止新增评论,这还是我第一次见

知乎用户 薄凉的小猪 发表

论政治,韩国从军头独裁政治的威权政府,逐步变到了有部分民主的票选体制。

论经济,一路从贫困的战后废墟发展到了拥有大量优势产业的发达国家。

论文化,工业化的韩国娱乐圈输出全世界,大大改变了东亚黄种人性吸引力低下的刻板印象。

不知道为什么,在国内的舆论总有一种韩国是水深火热地狱的感觉,多少有点幽默了。

知乎用户 Raketenfaust 发表

总有人说 “韩国拍了那么多揭露性质的电影有什么用”,那么这次的 2h58m 首尔最速传说就能告诉你:真的有用。

对于好面子的韩国人来说,“千夫所指” 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如果不是光州三部曲、首尔之春、五共、南山这些影视作品(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长年累月反复渲染,让军事苦跌他的不义性成为社会共识,707 的士兵在国会门外很可能不会如此露骨地划水摆烂,那 190 个议员以及民众也不见得个个都能拿出和大头兵对着干的勇气。但凡 707 以机械执行的态度抓了李在明或者那些议员自己怂了,这件事的结局就可能会变得不一样。

知乎用户 明天不来 发表

全斗焕成功了

尹锡悦失败了

这就是一种进步

评论区有人把这次失败归咎于尹锡悦个人能力不足。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韩国社会进步了,宪法的力量限制了野心家的发挥,导致他们束手束脚。要知道当年全小将把最前线的军队调汉城,现在就能动用那几个三瓜俩枣,啥也干不了。

下一步韩国应该会对总统的权力进一步限制。

就第一步而言,有些人可能还需要再走几十年才有看到的希望,就这不知道中间还要怎么折腾。

知乎用户 烈月​​​ 发表

会问出这种问题,这个思路,就很中国。

就是说在中国人看来,你要拍一个揭露现实黑暗的电影,那下一步肯定应该是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你拍它干什么?都拍出来了,怎么还能让它持续下去?

这也是中国经常在问题解决以后再拍电影的原因,就因为如果你解决不了,却已经先把问题拍出来了,那大家就会觉得非常难以接受,百爪挠心的过不去,接下来就开始赛博亡国,哪怕到后面问题解决,也会有一群人冲上来嫌你速度慢,效率低,解决的不彻底不解气。

所以有时候真也不能怪广电限制这类题材的作品,其中固然有维稳的因素,但因为一部电影就导致民心不稳,这种事也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你换了其他任何国家,无论他们的影视作品怎么展现社会黑暗,老百姓内心都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笑——和谁不知道似的!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黑暗的存在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碰上就算倒霉,碰不上看个热闹,就算反抗又怎样,还不是什么都没法改变?

人家早就习惯了。

之所以会习惯这种事,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奉行所谓的民主体制,而所谓民主,就是一切都是人民做主决定的,所以所有责任也得全体人民承担,既然是人民的责任,那出了问题,就是你自己的错,你又有什么好抱怨的?

你看比方说现在有人写首歌嘲讽尹锡悦是狗崽子,但尹锡悦当年能当选总统,那也是民众一票一票选上去的,你现在骂他不好,岂不就是打自己的脸?就算你拼着打自己的脸去抱怨了一通,那结果也解决不了问题,大不了你下次再把他选下去嘛,再换个人,你又不是没有这权利,对吧?

然而,老百姓早就看明白了,这看起来好像是我有这些权利,我可以改变这一切,但实际上,那根本都只是假象,不管我怎么思考,不管我怎么努力,不管我选择谁,最后事情总是神奇的不会发生任何改善,甚至会越变越差——《熔炉法》都出台了,素媛案的罪犯还是被释放了出来,老百姓都上街那么请愿,警察却在保护罪犯。

那还折腾啥呀,别折腾了,顾好自己就得了。

说到底,权贵禁止你拍反映现实的作品,是因为害怕作品影响力增加,会动摇他们的统治,但倘若作品影响力无论怎么增加,自己的统治都固若金汤,那么他干嘛还要拦着你拍?你就去拍呗,拍的越多越好,越拍越能让老百姓意识到自己的强大和他们的软弱,让他们放弃挣扎,自己下回还能省点功夫呢!

而对于创作者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拍摄揭露现实黑暗的电影,就不是为了什么呼吁改变,而只是为了靠这种耸人听闻的题材来吸引更多猎奇的观众,让自己的电影能卖个好票房,多赚点钱,要是顺便还能获个奖,那就更好了,毕竟欧美那边的权威奖项最喜欢这种亚洲悲惨故事,拍这个一石二鸟,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于是结果就是一群人扎堆拍黑暗现实,拍的要多黑暗有多黑暗,老百姓看着非常过瘾,过完瘾回家就洗洗睡了。如此创作者很满意,观众很满意,电影评委很满意,韩国权贵也很满意,整个皆大欢喜,戏里的悲剧照到戏外,倒更像是个喜剧结局了呢。

知乎用户 青山布衣​​ 发表

这次尹锡悦发动戒严政变,

几个小时就被摁死,

固然是韩国的制衡机制起了作用,

国会和司法刹了车,

军队也没有越线,

但这背后是韩国滔天的民意,

哪怕尹锡悦自己的党派,也没有哪怕一个人敢站出来支持尹锡悦,

而平时,韩国的各种各样的文化、节目、电影的点点滴滴,

都对民意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袁世凯,当年如果再往前推 50 年,哪怕是 20 年,可能他都可以成功,

然而在 1915 年,中国人已经被一系列文化冲击洗礼过了,

袁世凯想要在共和国里做皇帝,

迅速就面对汹涌的民意、各地的起义、北洋军将领的背叛,迅速成为孤家寡人。

不要小看文化思潮潜移默化的影响。


知乎用户 金陵小老头 发表

公开是解决阴暗的前提条件

公开了未必能解决,但是不公开的时候你就不要妄想什么公平公正

举个例子

红十字会的账目公开了,未必能马上解决它的问题

可是为什么他们还要拒绝公开呢?

因为害怕

和吸血鬼害怕阳光,蛆虫害怕干燥都类似

光和风是所有阴暗生物害怕的东西

电影没有能力消灭蛆虫,它只有能力打开盖子

你可能会觉得看到了很恶心,但是不打开盖子,任由它们肆意生长的世界更恶心

再强大的蛆虫也没办法在通风和采光好的地方长期存活

电影只是给它加点风和光

风就是舆论,光就是公开

你自己想想都是什么东西害怕光和风吧

知乎用户 大熊喵​​ 发表

有啊,尹锡悦自己就是《第五共和国》的忠实观众,之前还经常到处给人安利这部剧

很显然他似乎从这部剧里学习了一些东西…… 但不多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天 发表

看看别人的国会议员和市民,都敢跟军队对峙。

知乎用户 颓废小海豹 发表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正确。

A 国的敏感点不等于 B 国的敏感点。

你以为韩国拍各种黑暗事实电影,其实碰不到上层的逆鳞,慢慢的形成路径依赖,不停的复制这一类电影。

让韩国拍个邪教,拍个美军试试。

知乎用户 斯嘉丽聊电影​​​ 发表

有没有改善不是你说了算,还得韩国现实说了算,我给你举例说明你就懂。

1

首先,你不能要求韩国影视剧帮助韩国人实现共同富裕,消灭阶级差距。

这一点,哪个国家的电影都做不到,提出这个要求, 属于高中政治 0 分学生的言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艺术根本就参与不了权力斗争,怎么改变社会?

你改变不了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就不要谈改变社会。

这不是电影的作用,电影自己听到你这个要求,半夜都要吓醒。

2

但是,如果你的要求不那么离谱,问一句,韩国影视剧对韩国产生过一点点现实的作用了吗?

那是绝对有的。

至少韩国有两部电影让罪案继续调查,最终让罪犯伏法,正义得到伸张。

第一个:《熔炉》

既然评论区还有很多不知道《熔炉》法的,我有必要给大家再说一次这件事。

对韩国电影稍微有点了解的都知道,2011 年《熔炉》上映,电影改编自小说,而小说又取材光州仁和聋哑学校的性侵犯及暴力事件。

《熔炉》又成功唤醒外界关注光州仁和聋哑学校的性侵犯及暴力对待一案,舆论压力促使警方成立专责小组,重新调查案件。

如果没有这部电影,这些弱势群体谁来关注?那些提出韩国电影不能改变现实的知乎网友吗?

涉案的其中一名 63 岁金姓教职员曾在 2006 年二审中被判缓刑获释,但于 2012 年 7 月 5 日被改判入狱 12 年。同时还判处金某戴电子追踪仪 10 年,身份信息公开 10 年。罪犯伏法,正义得以伸张,

电子追踪仪这个东西可能你在现实生活中没见过,但是韩剧里比比皆是。

也就是每天要充电,韩国政府每天 24 小说两个监督官轮流就盯着你的定位,看看你去了哪里,时不时给你打个电话,过来看看你,以预防你再次危害社会。

这是电影对事件原型人物带来的正面影响,对法律和弱势群体带来的影响就更大了。

不久,韩国就通过了著名了《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提高了对残障人及不满 13 岁的儿童的性暴力犯罪的量刑刑期,在性犯罪类型中新设 “对残障人实施性暴力犯罪”,与对非残障人实施性犯罪相比,量刑标准由三年提高至五年。新的量刑标准于 2012 年 3 月 16 日正式实施。

推动立法来保护社会弱势群体,这算不算一种对社会的正面改善呢?

第二个: 《杀人回忆》

2003 年上映的《杀人回忆》,故事原型是韩国最著名的连环杀人案—华城连环杀人案。

通常我们看的电影,都会给我们一个结果。

但是,《杀人回忆》的结尾,警察是没有抓住罪犯的。

所以,这部电影的结尾,就是以两个警察盯着大荧幕,看着荧幕外的观众而结束。

寓意就是,这不是警察的回忆录,而是罪犯你的故事,你是不是也在某个角落看着自己当年干的事?你到底在哪里?我们一直在找你。

案件原型华城连环杀人案从 1989 年开始的,一直到 2001 年,这个连环案件的最后一案子的民事追诉期结束,都没有找到罪犯,所以,警察放弃了调查。

但是《杀人回忆》的热播,引起全球关注,华城连环杀人案也再次回到韩国民众视野。

舆论压力之下,警方再次启动调查。

你看,韩国电影虽然不能带来海晏河清,至少在推动民意关注上,给了维护社会治安的人压力。

假如没有《杀人回忆》这个犯下 15 起杀人罪,强 J 罪 30 多起的罪犯,可能就无忧无虑地过了自己下半辈子了。

最终,警察在 2019 年破获此案,将罪犯找到,至少给受害人和家属一个交代了。

其实,我猜测有些认为韩国电影敢拍,但是对现实毫无改变的想法,其实是有着某种嫉妒心理的,因为韩国能拍的,你在内娱看不到,于是就酸,他们拍了也没用。

电影又不是法律,能跨越荧幕,给故事原型的受害人公道,已经吊打你看的短剧和小视频了!醒醒吧!

知乎用户 海行 发表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相信政府,不批评任何政府行为,从不给政府添麻烦,却对中国社会毫无改善?

知乎用户 segelas​​​ 发表

很多人称赞韩国电影 “敢拍”,事实上对它所谓“批判” 和“暴力情色”的尺度来说,“敢与不敢”可能并不算一个问题。电影能够得到官方的许可,其中很多更是获得财阀支撑的娱乐集团的投资,本身便意味着这种尺度的被允许。

对于官方来说,以 “越来越敢拍” 的尺度去博得以此为标准的评判优待,获得国际上的声望甚至奖项,这与 kpop 一样,都是韩国 “文化立国” 的重点内容输出。对于财阀来说,这种非现实的 “批判” 是普通民众和文艺工作者的一种发泄出口,因其“艺术创作“的形式而相对远离客观现实,甚至是尺度越大越暴力就越扭曲越极端越脱离现实,属于可被允许的矛盾缓解方式。他们对作品可能引起的现实作用并不担心,因为所有人 – 包括创作者和民众 — 都明白财阀作为经济支柱的不可替代性,甚至或多或少地接受现状,大部分人也只会停留在文艺的虚拟层面进行情绪宣泄。

因此,财阀 / 官方与民众 / 创作者实际上达成了一种默契,我允许你适度发泄,你也不要付诸实践,一切停留在文艺层面。

具体到作品之中,很多韩国的 “揭露现实” 电影,固然指出了现象,却往往归于了一种 “无奈接受现状” 的落点之中。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是一种批判,但反过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劝说”,让观众意识到冷酷现实的不可扭转:再次激活自己在生活中对财阀与美国的绝对性力量的感受,并在愤懑中别无选择地接受它,能做的只是用骂声与影视作品来获得一些情绪上的宣泄而已。

比如,韩国的创作者们最常表现的主题之一:所有国民对 “政治” 的无可脱离。韩国电影经常展现国民之于西方的被动依附,民族内部的南北对立,彼此之间互相推动、纠缠不清,又共同作用、影响了南韩的社会局势,让它在政治、经济、民生、文化的层面上,很大程度地进入了被 “政治” 广泛波及、引导、决定的范围之中。

《南山的部长们》《首尔之春》等作品,更多地聚焦在政治中心的社会上层,对民众的关注较少。相比之下,2022 年郑雨盛导演的《狩猎》,看上去瞄准的是朝韩对立,而非南韩内部社会,却将落点放在了后者之上,从南北双方的特工出发,最终转到了南韩普通人的小女孩身上,借由她对 “特工” 身份的归依,强调了 “特工” 与其背后 “政治” 之于每个普通国民的无可脱离。

该片串联了大量的真实事件,特别是暗杀全斗焕的仰光事件,更是全片的关键部分,且是更加直接的政治事件,从朝鲜卧底到韩国特工部门的男主角,同时执行、参与着双方的政治军事行动,并随之逐渐感受到了双方别无差别的 “黑暗”,一切都无关主义、只是撕咬。作品用朝韩双方的激烈战斗来“外化” 主义的冲突,并在每场战斗中逐步加深敌我对立的混乱性,逐渐让对打的人物在远景中 “融为一体、不分彼此”,更是让同时代表双方的男主角在其中被炸、倒地、晕眩,处在更宏观维度的“双方对抗” 之环境中、退回到更纯粹的 “被害者”,没有真的攻击哪一方,只是在受到“战斗” 本身的冲击,找不到自己的所在。

因此,他想要让自己救下来的同事女儿不要再参与民众游行示威,离开这种 “政治活动”,去到更单纯的世界,离开无法摆脱“主义之名与政治之实” 的韩国,与女孩的父女之情是他对朝韩分属的挣脱,建立了个人层面的亲情关系。女孩从事的民间政治活动也出自普通民众,看上去与政治家的活动不同,出于更朴素的爱国情感,因此尚且可以 “脱离”,唯一需要的只是对“主义政治并非出于爱国” 的现实情况有所了解。男主角反复提醒女孩这一点,似乎也得到了对方的配合与离开,而他自己似乎也摆脱了公职身份 “特工” 的束缚,通过背叛的方式抽身而出,成为了简单的“个人”。

然而,在最后一个镜头中,女孩实际上却早已效力于特工组织,对他进行了清洗,他看上去摆脱了 “朝鲜特工” 的身份,成为了 “普通人”,实际上却只是成为了朝韩双方共同的“主义叛徒”,并接受了双方给予的“背叛惩罚”,反而被彻底确定在了“政治阵营” 的层面之中,以死亡强化了脱离失败的悲剧命运,且无法再获得 — 个人与其象征的“民族”— 任何转机的可能性。并且,女孩本身也代表了民众之于主义政治的不可脱离,身处两国的所有人都已经无法置身事外。

最后一个镜头中,男主角的尸体朝向了车窗外的荒野,荒野似乎是绝对的 " 自然世界”,但于他而言却依然是 “主义政治” 的世界,作为朝韩之人的他只能拥有如此的世界而已,无论走到哪里、进入多么 “非政治之自然” 的环境,事实上都未曾脱离。

影片真正的落点其实是小女孩。郑雨盛将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放在了南北韩特工的身上,他们无法摆脱各自的阵营立场,只能在上级的任务命令中互相厮杀,想要从 “政治特工” 的身份变成普通的 “朝鲜族人” 而不得。作为朝鲜特工,郑雨盛最大的努力便是对小女孩的拯救,她的父亲也是特工,死于南北对立的特工战斗,他救下女孩,即完成了对 “特工” 情境的脱离,让自己获得了 “父亲” 的身份,也由此与死亡的同事达成了更确凿的“真挚友情”,不再是政治上的敌人或同事。而作为女孩自身,她的父亲是“特工”,让她拥有了政治化的人生,必须承担其黑暗,接受父亲的死亡,而郑雨盛带给她的正是对这种身份与生活的脱离,去到了南韩学生的日常生活。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生活,她依然愈发积极地参与到民间的政治活动之中,郑雨盛百般劝阻而未果,已然说明了其对女孩 “摆脱政治人生” 努力的失败,也形成了影片落点的前导:即使是最日常的普通南韩生活,依然会导致最普通国人对政治的涉足,因为整个韩国社会就是高度政治化的环境,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不受引导。

在影片的结尾,女孩杀死了郑雨盛,以此才能开启所谓的 “新生活”,无疑形成了升级与讽刺:她完全回到了父亲的“特工” 生活之中,自己也成为了特工,之于父亲的 “继承” 象征着一种血脉引导之下的必然命运,其结果就是她与郑雨盛的关系质变,作为普通人理应拥有的、长期共处培养出的亲情不复存在,只归于了政治对立的 “特工” 而已。这也彻底打破了郑雨盛在其父女身上投注的 “去特工化” 希冀。他试图让自己与死去的特工成为“伙伴”,与女孩成为“父女”,在结尾处却以自己的被杀印证了这一切努力的失败。

所有的韩国人都无法摆脱 “特工”,哪怕是成为“普通人” 也会逐渐变回到 “特工” 的命运轨迹之上。这让女孩所谓的 “开启新生活” 成为了巨大的讽刺。她需要杀死所有的叛徒特工才能让自己被释放,成为 “普通人”,但这其实只是最表面的身份而已,对应着郑雨盛对表面特工身份的背叛之脱出,但她杀死自己“父亲” 等人的行为已经抹除了其存在的普通人情,让她永远地成为了政治阵营的杀戮武器“特工”,这种本质上的身份是永远不可改变的,意味着其心灵的定性。

因此,“开启新生活”不过是政治阵营给予她的幻梦,也是本片对现实中两韩政治的指射:打着 “为了更美好生活” 的名义,让所有普通国民为了自己而效劳,与另一边的阵营保持对立与敌意,自愿消化、承受着这种对立给普通人带来的社会与生活的巨大影响,实际上却只是服务于自己 “政治对立” 的被动工具而已。

这也让人想到了《铁雨》。借用核弹,电影传达了朝韩之间永不停息的战争阴云,而它对人民的伤害将是无差别的,开发区的小型导弹轰炸即是对核战的微缩表现,本属于朝鲜人的叛军为了所谓的大义而杀死无数同胞,同胞对领袖的崇敬才是真正纯粹的信仰,而他们的大义不过是政治斗争,就像叛军在这里会放行中国外交官而灭口所有同胞平民。电影为两个主角赋予了相同的属性,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家庭,而共性也建立在了对各自信仰丧失后的渴望回归家庭之上。他们看到了领导人在各国势力间的政治游戏,对内也进行政治斗争。韩国是总统换届时前任抓紧时间留下两韩统一的巨大政治遗产,朝鲜则是叛军希望解放半岛而叛乱金氏,对立的双方都在内部进行内乱,而目的又都是核武器下无视平民的暴力统一,是殊途同归的政治动物,朝鲜核爆的目标甚至都不优先韩国而是日本。电影强调了主义的不重要,上层是因政治目的而不重视,平民则是因 “不值得为之奉献而成为政治工具” 而无需重视。

在一个出色的镜头中,朝鲜主角向韩国主角发怒,随后他向对方进入的房间看去,看到的却是自己的镜中影子,段落先用单向玻璃展示了对侧出发的 “对立”(韩国人与朝鲜人分处两室),最后落到朝鲜人与自己的对视,对立消失。主角建立了友谊,朝鲜女工也从敌视韩国女医生到一起吃饭享受韩国美食,彼此之间并没什么不同。吃饭是一个要素,形成了对平民共性的表现,朝鲜主角从不吃汉堡到一起吃拌面,中美大使和韩国主角也各自共“吃” 中美美食(中华料理中邀请去北大的私交体现,美国餐车上交换情报后一起抽烟聊天,谈论私人化的感想),每个非顶层人物都有着人之暖意的共性。然而,这一切都会被整体环境的政治化消除,两国大使各自向本国提供情报,帮助中国对韩朝双方发消息,美国对韩国也并非真心保护而强调 “考虑同盟利益” 优先日本。两个主角最终建立了作为父亲的共感,这也是最出彩的一幕,二人在车的封闭空间中隔绝了外界,双方女儿喜欢的 gd 的音乐响起,二人都听不懂,感受了共同的父女代沟。

相比《特工》等作品,本片中 “作为人” 的个体共性与情感交流比较省略,没有更多、更温情、更持大时间跨度下积淀的体量,gd 音乐带来的高潮却效果不俗。但他们的友谊只能停留在一方死后友人寻找对方妻女的些许补偿,韩国主角最后必须为了国家而牺牲朝鲜主角,将代表 “核弹” 的导弹炸向自愿牺牲以解决叛军的对方,二人的关系被定格在了“核弹攻击”的对立形式上。这也延伸到了那个欲抑先扬的结尾,更强调和平统一的新总统上台,似乎带来了积极的曙光,而双方会谈时韩国主角也强调了 “持续和平”。但镜头一转之下,其本质却是用金氏交换朝鲜一半核武器的政治交易,其实现的不过是战争对立之下以威胁而达成的“开战就一起灭亡之和平”。韩国主角一开始强调拥有核武器的威慑重要性,最后也必须执行取回核武器的“威慑确立” 任务。在最后一个镜头中,双方分道扬镳,而国境线依然横亘。战争对立的阴云始终笼罩在朝鲜两国的上空,而人们已经习惯而浑然不觉,在戒严令下依然喝着咖啡,不知道何时就会沦为政治化战争的牺牲品。

《狩猎》《铁雨》与知名度很高的《特工》存在着深度的互文关系。《特工》立足于南北双方的特工,展现了其个体在黑暗笼罩(如同全片美术风格)的对立大环境之下的友情微光,在互相的明争暗斗中逐渐积累出普通人的情感共鸣,试着以此共鸣支撑起个体层面的互信,一起扭转南北双方的高度紧张局势,至少缓解到和平对峙的程度。

在结尾处的多年后重逢中,导演给黑暗的场景投下了一线明亮的打光,带来了一个极其微妙的落点。二人看到了彼此,用他们曾经交换的礼物作为重逢的暗号,这是他们作为公开的非特工身份所交换的东西,最初是彼此试探阶段、以表面社会身份进行的 “掩护”,随着双方的友情积累,礼物逐渐具备了真情实意,非特工身份也从“打掩护的公开社会身份” 变成了更本质的“普通人”。而在结尾,他们各自拥有了新的公开社会身份,继续在南北共聚的会场中以此为掩护,执行着特工的任务,而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共鸣、连接其关系的礼物却依然有效,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这样的礼物与 “普通人关系”,足以在南北对峙、明面和谐实则暗斗的黑暗环境之中闪亮,投下一丝希望之光,但也注定是很微弱的局部,只作用在两个人物的个体身上,至少在可见的时代中无法改变全局。两个主角有着普通人的友情关系,却依然要身处于黑暗的场景之中,以最隐秘的方式完成心灵的连接,无法摆脱在自身阵营他人眼中的“特工” 身份,而这种隐秘的方式实际上也是非常 “特工” 化的存在,在更深的层次上说明了二人之于政治阵营身份的无法脱离,如同片名的《特工》一样被确凿无疑地定死于此。

由此一来,《特工》的结尾也就成为了希望与消极的交织。它承认了个体内心中更普适性、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存在,不会被政治化的环境所磨灭,但也认为其存在不足以扭转局面,终究只能是在不断磨灭中 “努力维系” 的一点火苗而已。这也是它对整体局势的看法,通过个体激发普通人之火苗的努力,可以让局面不陷入彻底崩塌的热战,去到明面上毁灭一切平和的极端程度,但也仅此而已,无法终止内里暗流涌动的间谍冷战,彻底在本质上消除南北双方的对立关系。个体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也就带来了《特工》最重要的隐喻:所有的普通人都无法真的成为脱离政治的“普通人”,每个人都可能是拥有明面“非特工身份”、只为了执行政治任务的特工。

上述的这些作品提出了韩国国民与国家本身的被动受制,受制于政治局势,想要脱离而出,却终不可得。但在结尾的部分,它们又在不同程度上传递着一种无奈的情绪,即使是些许的积极也显得非常局限,只不过是对于本质不可扭转的中和而已。

这样的结局调性,其对民众的作用,看上去可能是 “批判性引导的煽动”,实际上却未尝不是上层人喜闻乐见的消极化影响,让民众对一切都产生着不满,却只是做情绪上的巨人、行为上的矮子。这就如同我国的很多摇滚青年一样,只是在音乐节 / 电影院上高喊口号,摇滚不死、打倒一切,一旦走了出去,就会马上变回到低眉顺眼的良民。

知乎用户 勃鲁托斯 发表

没有改善吗?尹锡悦企图复制首尔之春的行动不是失败了吗。

你可能会说尹锡悦手腕太烂,但议会、工会、民众乃至空输都不吃他这一套,这就是一种进步

知乎用户 凯文凯利 发表

某些人的逻辑真是奇怪,既然文娱啥也不能改变,那为什么不让拍呢?拍出来你少块肉?承认吧,别欺骗自己

尹老爷 2h36min 政变被按,韩国文化作品多少是起了些作用的。

熔炉法

光州事件

韩国无等山强拆

韩国电影天天骂权贵,虽然骂是骂不死,但那种反权贵的意识,已然通过一代又一代潜移默化的方式,植入整个国家的国民性中。

而现在的韩国人,你说他们自大也好,说他们虚伪也好,但至少他们不会再像自己的父辈一样,遇到压迫只会跪下来请求政府或企业的怜悯。

知乎用户 gkn cnyz 发表

高赞答案们真是让我笑掉大牙

不错,得益于《第五共和国》《首尔之春》等影片的耳濡目染,尹卡卡的戒严没有成功
然后呢?
虽然戒严失败了,但是尹卡卡仍然继续当他的大总统,看样子还要继续当三年
虽然尹卡卡继续当他的大总统,但是他的总统权力已被剥夺给了执政党党首韩东勋
虽然韩东勋取得了总统权力,但是韩东勋本来是检察官,靠舔尹卡卡上位,从来没参加过选举,直到现在连个国会议员都不是
也就是说,绕了一圈韩国的行政权力从民选的总统手上落到了非民选的检察官手上,这还不如朴卡卡的闺蜜干政呢,至少名义上闺蜜从来没有被名正言顺的授权过

知乎用户 谷爱凌今天吃什么 发表

1980 年,光州事件,全小将一秒六棍,打的韩国老百姓直叫唤

1996 年,韩国法院裁定,当时的审核标准违宪,结束了韩国审查制度

1996 年年末,一名普通公交司机朴琦绪在下班休息时间看了韩国建国的相关作品,义愤填膺不能自己

直接开了当初刺杀金九案的凶手,同时是韩国军官、驻韩美军军官,韩国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朴正熙全斗焕卢泰愚等人的老学长——安斗熙的盒

找了根棍子,刻上 “正义” 俩个大字,一秒三棍就轰在安斗熙脑门上

安斗熙也不愧是大韩民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军人,挨了三棍一声都没吭

只不过没了呼吸,漏了脑浆

1997 年,韩国法院判朴琦绪以故意杀人罪,有期徒刑三年

1998 年,朴琦绪出狱

2018 年,朴琦绪将 “正义注入棒” 捐赠给了韩国历史博物馆

知乎用户 纯爱大祭司 K 发表

五共加一分

知乎用户 Say nothing 发表

我现在相信韩国拍电影真的管用,只能说韩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

一空输旅长李相贤准将(韩国陆军士官学校 50 级)回忆 3 号晚戒严情况:

我接到命令,抓走国会议员,阻止国会解除戒严。但是我看过《首尔之春》,一空输历史上背负了巨大的骂名,所以我不能让一空输名声再臭了,这不利于政治中立,所以我告诉对峙中(国民议会)的营长后退,其余进入国民议会的部队回到车上,等到进一步的指示。国会通过决议后,凌晨 1 时 10 分左右,我们接到指挥部的指示,要求部队从国会撤出,并在远离平民的地方等待,所以我们撤退了。我要求一空输部队把枪背在背后,不要带实弹,不要用枪指着平民、不要发生肢体冲突、不要伤害平民。

知乎用户 杨子骁 发表

有的时候我就想,韩国财阀那么嚣张那么权利盖天,为啥别人拍电影黑他,他却不封杀,是这个群体格局大还是权利没那么大!

知乎用户 久病成医 发表

电影《熔炉》促进了熔炉法案,这就是改善。

另外,谁要说 “社会问题需要靠一群拍电影的人去改变”,那我觉得很搞笑。有些人对韩国电影要求非常高,高到要求这帮导演 / 编剧 / 演员去缩小国家的贫富差距,提升社会福利待遇,既要治理贪污腐败,还得打倒财阀罪犯……

反问一句:

美国电影改变美国了吗?改变美国种族歧视,毒品泛滥,枪支犯罪了吗?

印度电影改变印度了吗?改变印度卫生环境,女性歧视,种姓差距了吗?

日本电影改变日本了吗?改变日本老龄化,丧文化,自杀率居高不下了吗?

……

哦,原来,没有任何国家可以靠 “电影” 解决社会问题,那你问这个问题意义是什么呢?

现实题材本来就是电影的一大主要类型,各个国家都有,韩国这种题材拍的好反而在某些人眼里成为 “罪过” 了,这是精神胜利法吗?

中国的《我不是药神》也促进了低价药推进,这也是意义。但更多的,落叶归根,亲爱的,盲井,可可西里…… 等电影并没有彻底改变贫富差距,拐卖,偷猎等社会种种问题。

知乎用户 去什么好呢​ 发表

谁说没有改善,卡卡的首尔之春是革命。尹锡悦的首尔之冬不就成叛乱了。

知乎用户 RainBow 丶雷电 发表

以前都在嘲讽韩国只敢拍不敢真的变

尹大统领估计是前两年冲浪了我们的互联网,同时他还是四共和五共的超级粉丝。心一横,决心成为全小将第二。

然后就在全世界面前当了小丑,民众直接阻拦一空输进入国会(乐)

全小将:这些人连一空输都不怕,已经不是普通的平民了!

民众:我们是觉醒了的国民!

知乎用户 KK 小小 发表

其实这个问题更像是宣传机构的性质问题,而非 “敢不敢” 的问题。和国家无关,和机构性质有关。

大体上,各国的娱乐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官方鼓励的,起到整治宣传作用的作品;还有一类是产业者自己拍的,符合市场卖点的作品。

我举几个例子——《人民的名义》2017 年拍的,牵头的是最高检,内容大家也都知道,本身是为了配合 2013 年开始的反腐运动;再比如法国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你说它不好看那确实,但是人家本身也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配合宣传 LGBTQ 大和谐运动——宣传效果你先别管,但是人家目的确实是这样,就是为了这包醋才包的饺子。

现代政治机器开始运作时,往往是舆论、司法、军事、经济等一系列机关的集体性运转,其中的舆论就靠的是各种官方支持的娱乐创作或者是媒体社论。

而具体表现就是,它真的能说到做到——电视剧拍了,我也真反腐了,抓了一大批人;各种 LGBTQ 电影游戏出了,我也真落实了针对 LGBTQ 的政策补贴或者是司法偏向或者是法律倾斜。

这类官方影视作品,本身是政治行动的一个小方面,老百姓的观察结果是 “啊,政府能说到做到”,所以产生了 “这种影视作品出现,说明有改良社会的苗头或者是作用”。


但是另外一类影视作品,即民众自己拍的,纯粹为了卖钱的,就不一定 “说到做到了”。

创作者有创作自由,政府也有自由是否对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响应。

在韩国的案例中,影视行业者观察到了普通民众对于贫富差距的抱怨,对财阀的憎恨,这部分情绪会推动他们去看电影电视剧——我印象特别深的,今年韩国医疗改革时有一部韩剧刚好是讲的医生之间的爱情故事,韩国网民就在网上讽刺 “怎么,为啥不说说男主(医生)是怎么敲诈普通病人的?”——而这部分情绪,就成为了影视行业的一个卖点。

就像《我不是药神》中展现的民众对看病贵和原研药高价售卖的抱怨。

这类影视作品本身不是铁拳行动的一部分,所以铁拳就毫无响应——你骂呗,反正现在是国民力量党执政,韩国财阀照样铲除不了——自然就看上去 “只敢说没啥用了”。


所以这个题目下,其实很多答主在鸡同鸭讲。

配合政治改革拍宣传类的电影电视剧,这不是中国独有,是个国家都有,美国 NASA 还拍《土星五号》给自己打广告拉经费呢;这类电影电视剧本身就是政治的一部分,自然会说到做到。社会有改变。

但纯粹为了输出情绪卖的热点电影,这也不是韩国独有,也是各国都有,但是这类电影电视剧如果不是政治宣传的一部分或者跟着政治宣传走,那就是题目中说的 “敢拍,但除了敢拍没屁用。”

知乎用户 啊对对对 发表

将问题暴露出来才有机会改善,如果连提出问题都不允许那这个社会完蛋了

知乎用户 梦泽君 发表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我最喜欢的美剧《火线》,一连五季,对巴尔的摩存在的问题反映不可为不深刻,制作人兼编剧大卫 · 西蒙,曾是《巴尔的摩太阳报》的资深记者,他对巴尔的摩存在问题的表现即使到了今天的美国甚至更具参照意义。

奥巴马也是《火线》的资深粉丝,他甚至在当选总统后专门约大卫 · 西蒙前往白宫聊了半个多小时,据大卫 · 西蒙自己回忆,总统对当地存在问题认识之深,超出了他的预期。

然而有用吗?巴尔的摩因此变好了吗?奥巴马作为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有把巴尔的摩变得更好了一点了吗?

巴尔的摩变得更烂了。

知乎用户 八百八十八​ 发表

高赞答案让我嗅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那就是——赢!

知乎用户 后语 发表

怎么会没改善呢,拍了四共五共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你再看尹锡悦这种搞政变想做独夫民贼的小丑还有机会吗?

知乎用户 子木年华​​ 发表

因为改变社会的本质在于行动,而不是宣传。

你不能说宣传对改变社会没有帮助,但只靠电影去推动社会进步,注定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

比如反腐问题。

韩国的腐败已经到了连军队的伙食费都被严重克扣的程度了,可是你们在韩国的电影里看到什么反腐的成就了吗?

而在中国这边,你知道中国 2024 年反腐成绩单吗?

根据中纪委的通报,2024 年,中国处置了 53 名中管干部——包括 8 名正部级官员,35 名副部级官员,10 名中管厅级干部。

中国不会把这个反腐成绩单拍成电影到处宣传,但反腐这件事,我们从未停过,并且一年比一年的力度大。

还有隔壁美国。

一袋衬套(跟螺丝差不多档次的东西)就能卖到几万美金了,结果官方通报里竟然不存在腐败现象。

为啥呢?

因为去调查军队腐败的审计组都坠机了——查不出来,不就不存在腐败啦。

所以你就会发现,腐败是不可能杜绝的,只有通过持续的监督和自我监督才能持续净化自己。

问题是,你要是看美国的电影,你就会觉得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才是人民监督的好制度啊。

可是不看广告看疗效。

事实就是,美国无论是政府还是军队,腐败问题都已经到了彻底糜烂的程度,而人民监督压根就不存在——连审计组都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坠机,你还人民监督个屁啊?

而中国这边,虽然美国各种抹黑,但事实就是中国以全世界最强势的反腐手段,不断的进行自我革命。

而从实际成果上来看,那就是中国政府的执政效率,清廉程度,服务意识越来越高。

这一点,稍微年长的人都能感受得出来。

比如说酒文化。

以前那叫一个喝不死人不罢休啊。

可现在政府也好,军队也好,很少能看到喝酒的情况了。

再比如以前找政府办事,可麻烦了。

可如今全国都在推动一件事一次办,营商环境和政府办事效率已经大幅度提高了。

请问,中国政府办这些事的时候,拍电影了吗?

没有。

可是,没有拍电影,影响我们推动这些事情的进步了吗?

很明显,我们做到了。

这就是干实事。

当一个国家只能靠电影推动社会变革的时候,这不是一个国家的光荣,而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这说明这个国家已经无法通过制度性的程序和广泛的群众监督来推动社会进步了。

你看人家韩国,电影业那么发达,骂国家那么狠,可另一方面却是无数被财阀虐待致死的明星。

可见韩国电影多么令人讽刺。

最后再强调一下。

韩国的统治者是美军。

揭露韩国社会的腐败黑暗算个屁啊?

有种的去揭露驻韩美军的腐败,那才叫真实。

知乎用户 半山庐到四方楼 发表

别说黑暗电影了

教卡卡们怎么西比西比苦迭塔的都拍了三四部了

尹卡卡照着抄能抄负分。。

知乎用户 萧承天 发表

有。看过首尔之春的官兵不愿意自己变成电影中的屠杀者。在首尔之春这种片的一再教育下,这回六小时就绞杀独菜者,迅速恢复社会秩序,各方人士都很坚决的抗争不要变成朝鲜,反应非常快,换成完全没斗争经验的地方不会这么快结束。

用封建时代的思维看待现代社会是非常可笑的,光州不是没屠杀过,常凯申不是没屠杀过,人们因此害怕退缩了吗?近代革命教育都白接受了?

——

这是一空输自己的说法,受现代教育长大的士兵不是旧时代的无脑战争机器。韩国防部表示再有戒严命令,不会执行。

知乎用户 申权认真生活 发表

电影是一种商品。

韩国电影热销全球,为韩国赚来了大量外汇,带动了整个韩国的电影工业发展,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

韩国一个弹丸之地,今天却能凭着韩娱、韩剧、韩影在世界文化版图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才是韩国电影对韩国社会的本职贡献,也是最大贡献。

这已经足够了,已经非常优秀了。

至于说推动《熔炉法案》,促成冤案重审,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副作用而已。

有则锦上添花,没有也无伤大雅。


其实很多人都被别有用心的人欺骗,变成了糊涂蛋。

电影就是电影,你要跟全世界的电影商品去竞争的。

非要给电影这个商品加上各种枷锁——

他还要起宣传作用,他还要解决社会问题。

如果社会问题要靠电影去解决,还要政府干什么?

电影公司治理国家不就可以了?

大街小巷全部拉上电影屏幕,24 小时循环播放正能量电影,国家不就大治了?


如果你真的认为电影可以影响一个国家,黑暗电影放多了国家就会黑暗,正能量电影放多了国家就会正能量。好。

正能量电影你没本事拍不好,黑暗电影不是会吗?

可以拍一些黑暗的电影去敌国播放嘛。

成立一个 “电影杀敌部队”,每天拍电影往敌国投放。

播放不了几年,敌国大乱,我们就趁机渔利,爽不爽?

那为什么不搞呢?

因为很荒谬嘛。


我们总说要放松对文艺作品的管制,那是在商言商。

明明说的是电影本身的竞争力,出海能力,赚钱能力,世界影响力。

他非要不提这些,非要往政治上扯,往社会问题上扯。

因为电影解决不了社会问题,所以管制是对的。

这是什么逻辑?你告诉我这是什么逻辑?

只能称之为领导的逻辑。

知乎用户 雪魂犹恋樱花月​ 发表

因为韩国的导演都是韩奸卖国贼,一直在给境外势力递刀子,亡大高丽之心不死。

知乎用户 忙碌生活 发表

总比不能拍强

知乎用户 太浪​​ 发表

我们国家搞的是精英教育平民化,已经把真理通过高中课本的辩证法告诉大家了,大家却不愿意去思考。

韩国的事情其实可以高度概括为部队锅政治。

部队锅源于朝鲜战争时期。由于物资短缺,在京畿道议政府美军基地附近的居民,他们的食材来源多是驻韩美军废弃的食材,如火腿、午餐肉罐头等。当地居民用辛辣的苦椒酱(现在的韩式甜辣酱)作为汤底,而制作火锅,以解长期无肉之苦。

吃别人的泔水有损尊严,但真的有肉,比啃饭团好的多。

韩国经济非常发达,在半导体,汽车,造船,电子产品非常有竞争力,但是这些大企业大部分股权在欧美手里,他们的获利大部分也被这些人拿走了。导致韩国空有发达国家之名,却没有发达国家之实。

韩国人讨厌西方拿走了利润大头,可是如果去掉这些西方的股权,韩国的汽车手机将无法销售到欧美市场,他们的电子半导体高科技也会缺乏相应的供应链支持崩溃。韩国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人口有限,没有美国的订单和科技支持,韩国立马崩溃,根本没有谈判的资本。

韩国人讨厌财阀大公司,可是如果不集中资源撑起这些大公司就没有国际竞争力,无法满足美国资本对韩国生产力的需求。美国资本也会弃韩国而去。

这些经济的现实导致作为西方代理人的财阀可以为所为欲,大企业经济导致韩国阶级壁垒分明,民众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完成阶级跃迁根本不可能。政治人物迫于美国压力对日本丧失民族尊严。

为了尊严而诞生的进步派可以拍很多电影推动社会发展,可是并不能为韩国人带来部队锅,那些电影里的恶势力保守派才能给韩国人带来有肉的部队锅。这就是现实。

殖民地国家地位最高的是买办阶级,殖民地政府不具备动摇买办阶级的实力。拍电影只会动摇殖民地政府政客的声誉,选票政治下最不缺的就是政客,消耗品多的是,干嘛要改变。进步派随便拍,有多大尺度就拍,带来的收益还能丰富买办阶级的荷包。何乐而不为?

在泔水和尊严之间,大部分韩国人选择了有肉的泔水。仅此而已。

知乎用户 九制乌梅​​ 发表

在这次政变中,韩国军队就是因为看了《首尔之春》觉醒了。士兵也是人,也会去看电影。

知乎用户 枝江行台 发表

全斗焕,卢泰愚,一帮大财阀,全给你抓进监狱里,怎么能说没有改善。现在简中互联网上各种黑韩国的,除了韩国确实是美国的狗腿子没错之外,其它的内容大都有夸大或妖魔化的成分,压根就不可信。

知乎用户 兔子爆了 发表

大统领都没从首尔之春里学习怎么戒严如何政变的经验,你指望老百姓看看韩国电影,就能对韩国社会进行改变?

知乎用户 PuddingPudding​ 发表

毫无改善?居民没有沉默、政客没有退缩、军队没有镇压,这才让尹大总统看起来像个小丑一样。你就算把当年的全小将找回来,他也搞不出那种政变了。

知乎用户 ducling​ 发表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韩国民众抵制军事政变的标志性场面:

这个在国会大厦门前抢夺士兵步枪的女人是共同民主党发言人安贵玲。

这名前 YTN 电视台新闻主播平时是这样的:

为什么她敢在军事政变里抢夺士兵的步枪?那时候在场的民众可不知道这些士兵并没有被允许携带实弹

或者我们换个问法:为什么看过许多韩国影视剧之人,对她的这种近乎歇斯底里的行为并不陌生?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早就在韩国影视剧中看过太多的这种情绪爆发?安贵玲在国会大厦门前的行为,是不是受到了韩国影视剧的潜移默化?

现在再说说看,韩国影视剧对韩国社会有没有正面影响?

知乎用户 烟之骑士蕾姆 发表

热知识:尹卡卡的政变被按死主要原因是他砍了部队的伙食费。

知乎用户 柠檬鸽​ 发表

懦夫会欺骗自己,所有的壮举都是徒劳无功,所有的勇者都是死路一条,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奴性与怯懦显得不那么刺眼。

知乎用户 大豆香​ 发表

有没有改善,要由韩国人民说了算。

尹锡悦参考电影《首尔之春》,想学全斗焕搞事,而现实中的韩国人就喝止了他。

这总算改善社会吧。

知乎用户 Marvelous sky 发表

当驴子被鞭子驯服后,只要听到鞭子抽在空中的声音后,便知道该往前走了。

而一些揭露黑暗实事的电影,就是提醒 “驴子” 们,鞭子本来是不应该存在的。

知乎用户 Kayle 发表

韩国有没有改善?我只知道韩国五六十年前比中国还穷 人家现在是联合国官方认证的发达国家 这不算改善吗?

知乎用户 司马晋​ 发表

只要他们不拍《熔炉》、不拍《素媛》,不拍《辩护人》

《那天,大海》、

《出租车司机》、《杀人回忆》、《金福南杀人事件》、

《南山的部长们》、

实尾岛》、

《军舰岛》、

《假日》、

《华丽的假期》

《特工》,

不拍《第五共和国》,以及最近的《首尔之春》

感觉 99% 的国人都不会知道这些电影背后反映的历史事件。

当然了,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

建议他们多看看中国的电视剧,一部《底线》就是他们无法逾越的高峰。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收藏!三十部被豆瓣下架的电影

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禁片,但大部分禁片在豆瓣电影里还是有条目的,且都能与其他电影条目一样,有简介有相册,能评分,也能发表短评、影评及正常讨论。 可以说大多数禁片在豆瓣上都有条目,但资深的影迷或者细心的网友就能发现,其实有一部分电影和纪录片是被删 …

如何评价电影《杀人优越权》?

知乎用户 迷影映画​ 发表 提到韩国电影。 大家或许首先会恋想到近些年韩国电影工业的崛起。 抛开政治层面来说,不可否认的是韩国电影在类型片领域近些年确实佳作频出。 其中,更有很多被称之为改变国家的电影。 的确,韩国电影人敢于自黑,也善于自 …

刘瑜:韩国有今天,源于那一代勇敢的年青人!

刘瑜 知本论 知本论 微信号 cutalk 功能介绍 文化,读书,创见 刘瑜 编者按: 本文选自刘瑜所著的《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转自凹凸铿锵微信公众号。 刘瑜,女,学者,作家,1975年12月 …

首尔的春天和曾经东亚的底线|八部半

文|费里尼 春节期间看了五部电影,三部国产(热辣、红毯、20条),两部日韩(怪物、首尔之春)。纯东亚style。‍ 但今天不打算写影评。只想借韩国的那部说说普通人如何通过喜闻乐见的影视方式汲取历史养分。的确,绝大多数历史史实(未必是信史,仅 …

电影中的韩国转型:所有人都在保护勇敢的学生

△电影《1987》剧照(图/视频截图) ▼ 文丨刘瑜 韩国人的民主真的是他们用几代人的血与泪争取来的。正因为韩国的民主运动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渗透和扩散的过程,从转型的人心基础来说,韩国的转型是特别“扎实”的,因为几乎家家、人人都有所参与,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