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北大教授姚洋表示「未来 30 年内中国世界工厂地位都不可能被印度越南取代」?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说 10 年我觉得比较保险。

30 年?大凡看看人口出生数据都不会说这种梦话。2030 年出生人口可能只有 600 万,而代际下跌是 30%(每年均育龄人口下降是 3%)。2050 年?

我能想象 30 年以后中国还是世界工厂的唯一场景是在那个之前经济崩盘,导致那点劳动力被锁死在工厂。

就这种人还当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如果他说这个不是为了溜须的话,我对 10 年都有点担心。

知乎用户 猫哥的视界​ 发表

今年一季度越南的出口额超越深圳,成了国内经济界的热门话题。

可是越南出口超深圳是 2022 年才发生的吗?**人家在 2019 年第一季度,还没有疫情的时候已经超过了啊!**这不是拿前朝的剑来斩本朝的官么?

1、越南出口增长的真正原因

我们比较一下深圳和越南的出口结构

越南第一季度出口增长最快的是纺织品,实现了 127 亿美元左右的出口额,占到了越南整个出口额的三分之一,其次才是计算机零部件、工具及机械备件等等。

而深圳主要出口计算机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家用电器等消费类电子电器产品等,今年的 1 月到 2 月,深圳出口机电产品 2266.8 亿元,增长 2%。

这说明什么?

说明越南的对外贸易仍以劳动密集型商品和外商代工产品为主;而在经过十几年的 “腾笼换鸟” 之后,已经不断完善了出口产品结构优势的深圳则从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转变为机电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出口。

而且,很多文章拿越南一个国家,和深圳一个市比也很让人迷惑。越南毕竟是一个国家,一个人口近亿的国家啊,深圳呢?也只是一个只有 1700 万人口的副省级城市罢了。

拿越南和深圳比,总有一种为比而比的感觉,况且,还专门挑了深圳最虚弱的时候来比。

今年一季度,香港疫情、俄乌战争、全球产业链混乱、订单锐减等问题,给深圳港口贸易、粤港之间的跨境物流带来了巨大打击,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线负增长,出口减少了 14%。

虽然深圳行动迅速,很快遏制住了疫情,但来自香港巨大的防疫压力也无疑影响了深圳的正常贸易往来和商品生产,出现负增长并不意外。

而今年春节后,越南开始加速复工复产,部分之前回流到中国的订单,由于担心疫情引起中国工厂停工,很多外国进口商选择直接毁单把订单转移到越南。

毕竟为了规避风险,很多进口商都是一单多下,支付 5% 的定金,谁先交货就先给谁结算尾款,这样一来,越南靠人命堆出来的复工率就占了巨大优势。

所以拿这个时候的深圳和越南比,然后得出来一个 “越南躺平后经济复苏” 的结论,简直是莫名其妙。就算非要拿这两个地方比,也不是不行,为啥不比 GDP 呢?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越南 2021 年的 GDP 为 2782 亿美元,而深圳 2021 年的 GDP 为人民币 3.07 万亿,如果按 2021 年 12 月 31 日的汇率计算,2021 年深圳市的 GDP 则为 4810 亿美元,接近越南的 2 倍。

看明白没?

越吹再吹越南的经济腾飞,其 1 亿人口的 GDP 也仅为 1700 万人口的深圳 GDP 的一半罢了。

其次,越南人自己也不认为出口增长的原因是因为 “躺平”。越南工贸部进出口局副局长陈清海在介绍完今年亮眼的进出口数据后,总结了取得成绩的原因:各项自由贸易协定给越南出口带来巨大机遇。

要知道,越南为了发展对外贸易,这些年一直没闲着,四处加群,从 2007 年加入世贸组织 WTO 以来,又和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自贸协议。

比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越南与英国自由贸易协定》(UKVFTA)以及最近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等。

WTO 咱就不说了,面向世界 162 个国家。

CPTPP:覆盖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墨西哥和秘鲁,虽然越南 2019 年就加入了,但 CPTPP 在各个国家的批准时间却不同,一直到去年下半年才陆续生效。
RCEP:覆盖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今年 1 月 1 日生效。
EVFTA:覆盖欧盟 27 个国家,2021 年才刚刚生效。
就连脱欧的英国,越南也不放过,专门签了 UKVFTA(越南与英国自由贸易协定),也是 2021 年刚刚生效。

这相当于越南不管是覆盖全球的,还是各个区域的,不管是和自己有关系还是没关系的,统统签了自贸协议,也让越南成为签订自贸协定最多的国家之一。

得益于这些陆续生效的自贸协定,越南纺织业靠着无敌的人力成本优势,开始在各个国家大杀四方,根本没人能抵抗得了,本来还有一道关税墙,结果自贸协定一签,越南纺织品可以低关税甚至零关税进入,谁能扛得住?

现在知道印度为啥死活不签 RCEP 了吧?签了就是印度国内数千万纺织行业工人的失业和造反。

所以,越南出口暴增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自贸协定的生效,带来的出口优势和大批订单。

2 越南政府刺激政策

今年 1 月,越南第十五届国会召开了第一次特别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提交的总额为 350 万亿越盾(约合 152.1 亿美元)的促进经济复苏发展一揽子扶持政策,这是越南史上最大的经济刺激政策。

在上述 350 万亿越盾的资金总盘中,103.164 万亿用于基础设施投资;14 万亿用于疫情防控和医疗投资;8.15 万亿用于社会民生和就业;64 万亿用于削减税费;5.686 万亿用于扶持旅游业发展和投资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5 万亿用于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适应气候变化。

而余下的 51 万亿越盾中,6 万亿用于延缓税款和地租缴纳期限,减少企业支出;6.6 万亿用于贴补务工人员房租;38.4 万亿用于发行债券并提供贷款优惠,保障社会民生。

看到没?350 万亿中,有将近三分之一是基建投资,emmm 怎么有一股抄中国 “4 万亿” 作业的感觉?

显然,越南想走的是靠基建拉动城市化,刺激经济发展的道路。

我们都知道,城市化和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息息相关,中国这 20 年的城市化从 30% 猛增到 57.96%,靠的就是制造业腾飞所带动。但越南如今的城市化仅有 38%。

要知道,越南国土狭长,几乎一半的省都有海岸线,本来可以大力发展外贸行业,但受限于城市化水平提高不了,大批劳动力被限制在农村出不来,所以越南的城市化面临一个巨大的蓝海,是一块潜藏着无法估量潜力的富矿。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然带火房地产,然后这个商机就被李嘉诚嗅到了。

从去年到今年 3 月,李嘉诚在英国搞了一套 “世纪大撤退”,套现 1155 亿,英国虽然在努力阻挠,但李嘉诚看了俄乌战争中被西方国家收割的俄罗斯富豪,哪怕亏一点也要跑路了,然后李嘉诚就像 20 年前登陆大陆一样,把海量资金砸向了越南。

4 月初,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在越南万盛发集团的引荐下,拜见了胡志明市市长潘文迈,洽谈投资事宜。

越南万盛发董事长张美兰是华裔,在胡志明市囤了大量的地,人称 “黄金地段的地产女皇”,但资金链十分紧张。

而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受限于《外国投资法》无法在越南拿地。于是,二者一拍即合,决定在胡志明市投入海量资金,引进高端房地产项目,涵盖住宅、办公室、商业中心、娱乐等业务。

受这个消息刺激,越南房价已达到越南近 10 年来的历史高点,达到 3300 美元 / 平方米,按季度比增长 8%,按年比增长 27%。上个月刚成交的胡志明市首添新区 4 块黄金地块,拍卖成交价更是达到了 10 万美元 / 平方米。

这个价格把原越南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邓雄武都吓坏了:“首添新区的土地到达这个价格,要经营什么业务才能实现盈利呢?”

但是中国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在风口上,房价这个东西涨起来是没道理可讲的,无数越南人害怕房价暴涨,开始排队抢房子。不得不说,这和当年中国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

房地产业火爆,也带动了经济和外贸的活跃,甚至连股市都迎来了十年难遇的大牛市,比 A 股和港股不知道好哪里去了。

这种情形不是没有国家出现过,马来西亚就出现过,结果当初日资突然逃离马来西亚,后果就是留下了一地鸡毛。

只是,越南不琢磨着搞制造业升级,反而玩起了房地产金融,带来的泡沫谁来买单?

3 中国进口暴增

越南 3 月的数据很好看,出口增长 14.4%,但这个增长,是建立在一季度越南自中国进口商品同比增长 12.6%,达到 274.3 亿美元的基础上的。整个一季度,中越贸易逆差 14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1%。

这些数据代表什么呢?

代表着越南一季度出口额 340.6 亿美元,但进口中国原材料就用了 274.3 亿美元,虽然这两个数据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但从宏观上看,基本的比例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说,越南的代工业,极度依赖中国的原材料进口。

以越南的支柱纺织业为例。

越南每年要从中国进口大量成品染料布匹以及服装的附属品,包括纽扣、拉链、各种挂件等等。不要小看这些小玩意,越南人要么是搞不出来,要么是搞出来成本高,还不如从中国进口划算。

而越南做的,仅仅是找一拨女工,把从中国进口的布匹裁剪、缝合、安上各种附件而已,也就是所谓 “成品加工”,甚至连裁剪都不裁剪,直接把从中国进口来的半成品服装,缝上“made in vietnam” 的标签,就直接交给海关报关出口了(为啥这么干,大家都懂)。

你看,中国向越南出口服装原材料 274.3 亿美元,利润起码有 10% 甚至 30%,而越南出口 340.6 亿美元,刨掉原料成本只剩不到 70 亿美元,还要扣除人工、厂房、水电、物流、税收以及环境污染的代价,利润能有 5% 就谢天谢地了

这样的产业,能有什么技术含量?能有多大利润?有什么前途?这种经济模式的风险承受能力如何?可替代性如何?

本质上来说,这和公知 20 年前批判的 “几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 有什么区别?

怎么现在中国搞产业升级不搞血汗工厂了,越南人搞 “几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 了,反而又开始有人吹捧越南这种模式了?还单纯拿着出口数字来批判中国?

4 中国没必要忧心忡忡

其实所谓的 “3 月越南出口数据超深圳,或超深圳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论调了。

近些年,每隔一段时间,网上就会出现 “越南将要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越南赶超中国”“越南将要成为高收入发达国家” 之类的舆论。这些论调举的例子翻来覆去也就是那几个。

比如什么中国的产业升级和人力成本上升,耐克、NB、李维斯、NF 等服装鞋类企业已经全部搬到越南,什么三星关停了在惠州的手机生产线前往越南等等,无不暗示中国制造要被越南制造取代。

可是真实情况是啥样子的呢?

前面讲了,越南纺织业依赖中国原材料,其实在电子产业也一样。

三星的确关掉了惠州的手机加工厂,但马上就在天津投建了全球领先的 MLCC 工厂,满足了手机、电脑、汽车电子等必备的基础电子元器件的需求,更带动一批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天津。

西安的情况也很类似,三星在西安建设了半导体 12 英寸闪存芯片项目,半导体闪存芯片产能占全世界芯片产能的比重超过 10%。而芯片的封装和测试,三星则放在了苏州。

而这些产品,都是越南进行电子产品组装的上游产品。

看到三星的思路没?三星在中国的产业投资已经从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产业,向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多层陶瓷电容等高端制造装备产业的转型升级。

既然中国能够搞高端制造,为什么还非要 “衬衫换飞机” 呢?这种吃力还不讨好的活,完全可以扔给越南嘛!反正越南最大的优势就是劳动力优势嘛,已经进入老龄化的中国再竞争也竞争不过的。

越南现今有近 1 亿人口,其中 0—14 岁人口占比 23.21%,15—64 岁人口占比 69.23%,年龄中位数是 30.5 岁,35 岁以下的年轻人口占比高达 56%。

看到没?越南的人口结构十分年轻化,适龄劳动人口占比非常高,所以人力成本非常低廉。

**

**

在越南,工资体系分为四级:第一级是 442 万越盾(1326 元),第二级是 392 万越盾(1176 元),第三级是 343 万越盾(1029 元),第四级是 307 万越盾(921 元)。虽然在外企工作工资会更高一些,但也远远低于中国水平。

不要小看这千把块钱的工资,如果乘以数以千万计的劳动人口,那就是天文数字,资本来中国是来赚钱的,不是来扶贫的,既然中国的人力成本上升,那资本自然要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

再加上越南也的确争气,无论是文化还是血缘乃至政治制度都和中国非常相似,而且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有和中国一样的强烈发展欲望,资本一看,这不就是个小号中国么?有中国的成功先例,还怕越南投资失败么?

于是越南就近水楼台先得月地得到了来自中国的产业转移,本来中国是希望把这些产业都转移到中西部去的,但越南的条件实在太好了,人家遍地是海港,输运的物流成本极其低,不是内地省份能比的,所以珠三角、长三角的企业纷纷开始把产业向越南转移。

比如中国申洲国际,素有全球服装代工龙头之称,这家企业有多牛呢?耐克三分之二使用 flyknit 面料的鞋子、彪马三分之一的衣服,都是申洲国际代工的。

申洲国际很早就看上了东南亚低廉的劳动成本,开始在东南亚布局,2014 年到 2020 年,申洲国际在柬埔寨和越南福东工业区建设了一整套从面料到成衣的纵向一体化生产工厂,如今能够提供申洲 50% 的面料产能和 40% 的成衣产能。

也就是说,申洲国际用 6 年的时间在海外再造了一个申洲国际,越南的纺织品出口额,相当部分都是申洲国际贡献的,越南人也就得到了一些税收和工资,大头其实还是被中国赚走了。

所以越南的出口数字再高,也只是中国制造业的下游产业由于人力成本等原因,“外溢” 到越南的所造成的,对中国产业升级反而是好事。

另外,中美贸易战也大大加快了越南代工产业发展。

特朗普上台后,开始对中国的很多产业进行制裁,增收关税。关税之下,无论是中国本土资本,还是外国资本,都在四处寻找规避制裁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越南就是最好的目标,背靠珠三角的完整产业链,又有廉价的航运优势,中国的半成品在越南过一道,就变成了 “made in Vietnam”,简直完美!

比如 2021 年,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下属机构国土安全调查局(HSI)的特工截获了近 60 吨的越南走私蜂蜜,美国人很奇怪,好好的蜂蜜你走私干嘛?结果一化验,发现这是中国蜂蜜!就是中国蜂蜜在越南装了个越南包装盒而已。

说白了,哪里能多赚钱、哪里成本低,资本就会去哪里,这是资本逐利的天性决定的。

所以,越南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是因为越南本身有多厉害、多努力,而是越南恰好赶上了国际形势这个风口,而又恰恰具备成本低这个条件而已,这才吸引了国际资金前去投资赚钱。

但是,越南代工就是再发达,也不会成为另一个中国,原因就是越南不像中国那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首先,越南没有承接苏联的全体系工业转移,又经过数十年战乱,一直到革新开放之前都还是一穷二白,基本没有什么重工业基础

重工业这玩意就跟武侠小说中的内功似的,练起来很难,也很费时间,而且短时间内看不出啥效果来,但有了内功基础,以后练啥功夫都事半功倍。

就像疫情之初缺口罩机,但也就几天的功夫,口罩机纷纷就生产出来了,就连五菱这个造车的都能迅速转行造口罩机,这就是内功的优势。而没有内功根基的话,不仅练不了上乘武功, 练了也容易走火入魔。

没有重工业的越南,不仅仅原材料需要进口,就连各种机械设备都需要进口,所以越南承接的都是纺织业和电子组装业(拧螺丝)这种低端产业,基本没有承接到什么重工业转移。

其次,越南的劳动力素质很有问题

越南人平均学历只有小学六年级,就算你上了初中,也有一半无法升入高中,只能去职业学校或者进入工厂成为廉价劳动力的主力军,这些劳动力你让他进纺织厂或者拧螺丝,他们经过培训是可以胜任的,但你让他管管自动化机器人试试?

第三,越南的科研投入少得可怜。

因为越南外贸当前还处于组装出口的模式,附加值很低,利润大头依然掌握在外国厂商手中,自然也就无法把大量资金投入到科研领域,比如 2019 年越南的国家科研投入仅有 GDP 的 0.44%,而中国是 2.44%。

一个国家对科研的投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前景,如果只盯着眼前的出口额,不去做产业升级的话,今天资本兴冲冲而来,那么明天有别人成本更低了,资本就会毫不留情离开,留下一地鸡毛。

现代工业,已经不是靠着代工厂的人力血汗来作为支撑,要想在工业上取得优势地位,便要着重地发展高端产业,依赖科学技术为支撑,迈向 “创造、创新、开创” 的全新局面。

第四,就是前面几个因素导致的短板——产业链断点。

因为没有重工业,又没有科研投入,导致越南的产业链非常不完整,需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越南无法生产,不但赚不到利润大头,别人还说卡你脖子就卡你脖子。

比如中国八九十年代,出口创汇全靠纺织业,但染料却被卡了脖子,别看染料不起眼,但却是化工行业的高端产品,一吨普通染料 10 万元起,一吨高端染料 50 万元起,中国人辛辛苦苦把缝纫机都踩冒烟了,结果都是为国外染料公司挣钱。

后来逼得中国自己搞研发,掌握了染料技术,一下子将染料价格干到了 1 万元以下,现在中国基本垄断了全球 70% 以上的染料产能,一些关键中间体原料甚至垄断了 90% 以上。

垄断了染料产能,我们就垄断了染色布匹的市场,全球所有搞纺织业的国家都得向我们进口染色布匹,越南、印度更是进口大头。

越南的产业链断点,在平时还没太大问题,但遇上全球产业链危机,某一项产品断货,越南在国内又找不到替代品,那就只能干瞪眼了,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失。

以上这些因素导致越南代工业出口数字看似漂亮,但产业升级能力不行,工业化存在天花板。

所以你看目前越南代工也不短时间了,但是几乎没有诞生什么知名的越南本土制造品牌,也许越南国内也有人想搞产业升级,但眼前利益和反对声音,让越南根本无法像中国那样狠下决心,未雨绸缪地搞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

所以,目前以越南的制造业能力,能承接的产业只能是不需要太多技术积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对中国相同产业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更多的是互补互促。

我们可以看到,代工产业向越南迁移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了,影响到中国的就业没有?影响到中国出口外贸没有?相反,产业链重构大大促进了中国和越南之间的贸易关系发展。

翻翻越南从中国进口产品目录就会发现,越南进口中国最多的是机电产品,占到了进口总额的 22.68%,其次是各类机械,占 10.36%,第三是塑料,占 4.83%,第四是钢铁,占 4.36%(越南一半钢铁来自中国),第五是矿物燃料和油。

有意思的是越南作为石油出口国,还向需要进口油料和化工产品塑料,这其实也是因为越南自己缺乏足够炼化能力。

其他的进口商品比如计算机电子零件、纺织、皮鞋原料、手机和消费类零件,以及运输车等就不用说了,非常符合越南 “出口导向型” 经济发展模式定位。

从这些进口项目中可以看出,在中国制造业 “外溢” 的大背景下,越南和中国在产业上的关系,准确地说应该是合作远远大于竞争。

这是新时代的产业链重构决定的,也是现代工业的细化分工决定的,更加科学和高效。

所以对中国来说,越南出口额暴增,反而是好事啊!

而我们也完全不必因为越南出口增加而担心越南未来会取代中国的制造业中心位置。

中国毕竟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有遍布学研产、从后端到前端完全贯通的产业格局,在一些领域拥有技术优势,而且因为长期投资原因,拥有深深的产业护城河。

这种地位不是哪个国家吸收一点外资、搞几个代工厂、有几个漂亮数字,就能轻易问鼎的。

中国毕竟是中国,不是美国,不像特朗普那样,你的制造业超过我了,我就要焦虑、制裁、打压。

中国讲究的是合作共赢,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不香么?

干嘛搞得你死我活?

这里是 @猫哥的视界,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转载联系):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哔哩哔哩:花猫哥哥 713

知乎用户 张艾菲​ 发表

这不是姚洋姚教授吗?上次说拿鹤岗户口月收 3000 美滋滋的不也是他?

主持人问城里的年轻人都送快递送外卖,那落后地区年轻人怎么增收。

姚教授说地区差距不重要。恩?

说普通老百姓最后会自己选择 “幸福生活”,然后就举了一个栗子。

鹤岗!他眉飞色舞的说,台湾人都去鹤岗买房子。

说有个人买房花 3 万,律师费花一万五,说道这里乐的直抽抽。

他反驳女主持人说,地区差距不是大问题,大家自己会平衡的。

说一些人移民到鹤岗。

拿到了鹤岗的户口。

很满意,这样多好啊。

至于干点什么维生?姚教授给了建议,可以网上卖卖货。

有些人一个月收入 3000,也很满足。

“我安逸,也挺好”。

从专家的椒图,姚教授他建议主持人,不要把地区差距当成大问题去看。

这都不是问题。

未来 30 年内中国世界工厂地位都不可能被印度越南取代? 年轻人都幸福的去鹤岗搞网店去了,谁去工厂?姚教授自己吗?


[

非线性成长——不确定时代下的职业发展和商业通关策略(

京东

¥87.80

去购买​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22256027403157504-0-1&p=JF8BARkJK1olXwcEU1xfC0kWCl8IGF0XWQQBVG4ZVxNJXF9RXh5UHw0cSgYYXBcIWDoXSQVJQwYBUlxZCkgXHDZNRwYlAwRgUCcFYDF3ejcKfilVL15iBjwgXkcbM28BG1kdXAcCU11tCEoWA2sNGFgTXDYyVFttWiXPtdnQvuoJiayNgdbKOEonA2gMH10VWAYCXF5dDHsXC2s4zfWBiI69je743uG51uK4ztK-ibiEZG5tC3tMVjtBXkcVWQUBV1paCUgRBm4KG18TWQcHSF9BCHsXAm4KH1oWXAMGOltdCUoWB2wKHlt7XwcDV1ZUDE0eBF8IK1glA2gDB1daXEwQUAFVHgdMCkZdFjBeCEkfAGkIG18lXwcDVlxtOA)

[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影响宫崎骏一生的小说,动画大师

¥35.64 起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22256034928631809-0-1&p=JF8BARkJK1olXwcEU1xfC0kWCl8IGFwTXAADXW4ZVxNJXF9RXh5UHw0cSgYYXBcIWDoXSQVJQwYBU1hcDkoeHDZNRwYlLX5UED0lfwp1fSsWbA5-FnFdAVkBeEcbM28BG1kdXAcCU11tCEoWA2sNGFgTXDYyVFttWiXPtdnQvuoJiayNgdbKOEonA2gMH10VWAYBVVdVAHsXC2s4zfWBiI69je743uG51uK4ztK-ibiEZG5tC3tMVjtBXkcVWQUBV1paCUkSC2wBHFkVVAcKSF9BCHsXAm4KH1oWXAMGOltdCUoWB2wKHlt7XwcDV1ZUDE0eBF8IK1glA2gDB1hfCRhABgFVHgdMCkQCDjBeCE4XBmYOGV0lXwcDVlxtOA)

[

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3 大阶段

¥49.30 起

](https://union-click.jd.com/jdc?e=jdext-1522256038404972545-0-1&p=JF8BARkJK1olXwcEU1xfC0kWCl8IGFgcWw8AU24ZVxNJXF9RXh5UHw0cSgYYXBcIWDoXSQVJQwYBV1dbAUkQHDZNRwYlFhx7JCgcTTN1dQkJSS5oXFphJDchXkcbM28BG1kdXAcCU11tCEoWA2sNGFgTXDYyVFttWiXPtdnQvuoJiayNgdbKOEonA2gMH10VWAYBVFheAXsXC2s4zfWBiI69je743uG51uK4ztK-ibiEZG5tC3tMVjtBXkcVWQUBV1paCUkeBm4NE10WWQMGSF9BCHsXAm4KH1oWXAMGOltdCUoWB2wKHlt7XwcDV1ZUDE0eBF8IK1glA2gDB1hfCRhDUAFVHgdMCkRcDjBeCE4XA2YBGlklXwcDVlxtOA)

知乎用户 路人 7949 发表

如果我扮演蓝军,倒没这么乐观。

我扮演中国的蓝军,替白宫建言,只会建议一件事:

“立刻发动工会战争。”

“全力宣传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

“要求中国执行发达国家的劳务法。”

“如果中国拒绝,则告诉所有欧美工会——廉价的中国工人在夺走你们的权力。”

“中国,在不公平竞争。”

“中国通过其特殊的意识形态,控制了中国的工人。”

“欧美只有两个选择:干掉中国,以及,被中国干掉。”

“除非中国遵循发达国家的工会标准,否则,所有发达国家对中国联合贸易制裁,来确保全球公平。”

——不要误解蓝军。

——中西方博弈,还处于 “幼儿园的烈度”。早着呢。

工会战争,才是足以倒逼世界大战的战争。如果我扮演蓝军,只会猛攻一点:

“中国压迫工人以及工程师。中国必须按发达国家的标准办。否则,只有所有发达国家对中国征收某种税,才叫公平。”

「未来 30 年内中国世界工厂地位都不可能被印度越南取代」?

那将很可悲。

那意味着我国高端崛起失败了。

中国不可能一辈子给世界打工。

知乎用户 司马懿​​ 发表

既然都说了是大胆的预测,那就说明这个观点是有争议的。三十年毕竟太长了,能发生太多事情了,正面负面都有可能。举个例子,从现在倒退三十年到 1992 年,拿出现在的照片展示现在的北京上海,说现在中国的 GDP 都已经超过了日本很久了,当时的人也会有很多不相信。

印度估计

@天涯明月刀

会想说,这里就说说越南。

越南改革开放这三十年,经济增长速度也一直平均在 7% 左右。在 2015 年之前,越南似乎根本都不是中国国内论坛讨论的焦点,因为彼时中国的发展速度也很快,越南当时看起来并不构成『竞争对手』这个概念。也就是在 2015 年后,越南的增长速度开始有了超过中国的趋势,从而引起了关注。

到现在,也是在经济整体增长变缓,加上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才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越南问题。

短期

从短期来看,越南,包括东盟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替代主要集中在中国 20 世纪初的强势领域:

塑料及其制品(HS39)、皮革及其制品(HS42)、针织服装及配件(HS61)、鞋靴及其制品(HS64)、家具及其制品(HS94)、玩具及其制品(HS95)

都是劳动密集型,不需要太高的教育程度的非熟练工人就能做的事情。

这一部分对中国的相关产业构成了替代,不过这个替代不完全是坏事,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本身就是中资在越南投入的,这也反映了中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和越南形成了产业链的互补,在充分利用越南劳动力密集的优势。

中国以前曾经计划把低端制造业从沿海渐渐往中西部转移,这样形成一个制造业的梯队。现在看来在外界的压力下,这个基本很难。一方面劳动力优势在下降,另一方面内陆运输还是不方便,和越南的地理环境很难竞争。

产业链是存在惯性的,中国过去几十年在沿海一带积累的制造业集群底蕴,丰富的工人储备,和配套的产业服务,都是越南需要时间去积累的,我不敢说十年之后的事情,但是就将来这五六年,说越南更多的还是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延伸而非对手,这一点还是有把握的。这有一点薪火相传的感觉:就像当年亚洲四小龙对大陆的投资一样,大陆在承接这些先发达地区的低端产能;现在越南也在承接中国的一部分低端产能。

长期

长期来看,越南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都面临着『沿着产业链向上爬』的挑战,这里面的关键就是教育:

根据越南统计局发布的《劳动力调查报告》,截至 2021 年一季度,全部劳动人口中拥有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合计仅为 15.5%,无培训经历的占比则高达 74.02%;与之相对应,中高级技术和专业岗位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仅为 10.9%,制造业就业仍以低技术水平的初级工作为主。

这其实是越南是否能完成『关键一跃』的重点。因为现在的制造业越来越智能化,对经商环境和劳动者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这方面越南政府应该说还是看重的,拿教育占 GDP 的比重来说:

越南政府还是对教育很重视的,无论是公共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例,还是占 GDP 的比例,都高于中国。投入是投入进去了,效果怎么样,现在很难说,还是需要等 10 年左右,看培养的新的受教育的劳动力是否能够顺利接班,帮助越南进行产业升级。

就目前而言,尽管越南在教育上投入的百分比大于中国,但是在研发上远小于中国,现在大约才是中国在 95-96 年的水平,可以说这个差距还是显然的。

当然,因为人口体量的关系,越南不指望也没必要全方位的中国或者印度进行产业竞争,只要能够在几个自己强势的领域能够逆流而上,慢慢的吃掉中端、中高端的产业链部分,就够越南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了。

优势和劣势

对越南来说,优势和劣势都是显然的。

劣势就是上面说的,研发投入少,劳动力素质低,缺少产业工人积累,还有就是越南的基础建设,也有待于加强。

优势首先就是劳动力,越南的人口增长率也是中国 2000 年的水平,也就是说越南今后还有大约持续 20 年的人口增长,这个确实是得天独厚的『红利』。

其次就是欧美现在对国家安全和大国博弈的考虑,有意识的引导产业链的分散和转移。产业链的转移是非常缓慢的,应该以五年到十年的尺度来看,现在这一两个季度谁多了一些,谁少了一些是无法反映这个趋势的。就像上面所说的,产业链有惯性,不是说今天要引导转移,外资就齐刷刷的撤离了,订单大幅度回落——不是这样的,如果美国真的通过行政的手段来强行扭转订单的走向,那反而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正常的做法是通过投资、合资、技术转让来培训越南的企业和劳动力,通过政策和外交合约来减少国际贸易的摩擦和交易费用,充分利用越南的劳动力红利,让资本从市场的角度来考虑,也是越南的产业链——至少在某几个领域,能够真正的能够替代来自中国的产能。这个过程是缓慢、反复,可能有倒退,也可能最终失败的。这个效果在五六年的时间内还不会太显著,但是如果成功的蚕食了一部分中国的中高端产能,最终还是会体现出来的。


整体来说,没有必要过于夸大越南对中国的威胁,确实不是一个量级的,中国的产能,越南也吃不来,更不可能全部转移走。尤其是在短期内,双方还是合作大于竞争;但是长期来看,在一些领域,越南还是对一部分中高端的产业链构成替代威胁。

知乎用户 齐天大圣 发表

当放批好了,取代了你又能怎么样呢,专家们就是一说,又不用负责任,这种话和出租车司机侃大山没啥区别,实际上大多数专家不如出租车司机,不是因为专家的水平不行,而是专家是利益相关人员,所以经常会说一些自己都不信的胡话。最重要的是看他们会不会承担责任,有没有真的按照自己说的去做,计生专家们还说取消计划生育新生儿突破 5000 万,你信么?他们是不懂吗?这些教授说的话,尤其是长期的预测,看都不看,纯当放批就行了。

知乎用户 永乐大帝明成祖​ 发表

越南经济不发达,请越南妹子吃海鲜更容易碰到质素奇佳的逸品。

知乎用户 朱定好律师​ 发表

中国有没有可能永远保存全产业链?

按照目前的国策方向(莱茵模式),永远保存全产业链是有可能的,但前提是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发生根本性的重塑。

先说为什么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发生根本性逆转的情况下,中国永远保存全产业链是可能的。

这要从美国(盎格鲁 - 萨克森模式)这面历史的镜子中去找答案,美国当初为什么主导了好几轮产业转移,在国内实行去工业化?

1)美国有美元金融霸权,可以利用美元周期满世界割韭菜,美国的三大市(证券、商品期货、外汇)就是印钞神器,既然躺着就能轻松赚钱,为什么要苦哈哈去搞利润薄的制造业呢?这是美国去工业化的内因之一。

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初衷是为了打破美元霸权,避免被割韭菜,维持国家财政金融独立性,而不是为了取代美元霸权继续割韭菜。管理者既深知金融霸权是一把双刃剑,也知道中国不具备取代美元霸权确立新货币霸权的现实可能,美元霸权是二战唯一未被战火波及的全产业链美国在取得所有其他就大陆国家抵押品的基础上实现的。而且按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管理者是要带着地球村居民征服星辰大海的,而不是在地球上争夺存量资源割韭菜。

2)七八十年代中国普遍的识字率和低文盲率使得中国高素质人口成为大量产业工人的可能,而且广阔统一的中国市场叠加廉价劳动力,一个有要实现全面工业化决心的高效中央政府,这些都使得制造业转移到中国是综合各方面因素后的最优配置。

印度空有人口规模,但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高效的中央集权,文盲率高、种姓制度羁绊,这些都使得印度永远只是一种潜力的代名词,而永远也无法转化为现实的实力。

越南国情和民情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都有某种相似性,但越南人口规模和国家体量、市场规模和中国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虽然越南也曾被寄予厚望,被西方国家普遍看成下一个中国。

总之,放眼全球,再也无法找到一群 10 级人口规模的踏实肯干、崇尚勤劳奋斗且拥有理想和抱负的高素质人群。

3)守成大国对后发国家的压制和其构筑的护城河、壁垒。

上个世纪 80 年代日本的经济崛起大有取代美国之势头,可惜日本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没有独立自主的内政政策,一纸广场协议让日本经济趴窝了 30 年。

中国这些年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中美全面贸易战之前,就有西方国家隔三差五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诉讼,以环保、人权、中国威胁论等种种借口压制中国发展势头,中国能发展到今天和美国扳手腕纯粹是中国本身系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地位,加上利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纵横捭阖,博弈而来。今天又有几个国家能复刻中国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独立自主发展精神呢?

4)最糟糕的是,现在发达国家搞的新能源战略和碳中和战略,已经彻底锁死了非洲、印度等国家地区全面工业化之路。

按照碳中和理念,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工业只能向发达国家购买碳排放交易权,这对于既无资金,也无技术的落后后发国家,兼职就像三体人向地球发射质子,锁死了地球科技进步的路径一样。

老实说这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是极不公平的,发达国家当年也是经过高污染高能耗的粗狂发展阶段,才在今天积累起资本和技术优势,碳中和就是隐形的剥夺后发国家工业化的权利,不过还好中国已经在碳中和最终落地前积累起全产业链的优势。

5)中国之所以坚持发展制造业和工业的莱茵模式,是因为包含高端制造业的现代制造业可以容纳的就业人口之多,能够解决中国十几亿人口有序生产生存,而且不会产生较大的社会贫富差距。

美国总人口只有 3 亿,国内只需要保留少数航天、军工、生物医药这样的高精尖科技,辅之以割全世界韭菜的金融业(这些行业特点均是门槛高,容纳就业人口少),就能保证美国国家整体富庶,并对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碾压性姿态,哪怕国家内部有大量铁锈地带的产业工人(这些人作为劳动力,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具有竞争优势),需要以整个社会供养懒汉的形式去供养他们。

但是中国不行,中国人口规模超过十亿,仅仅靠少数尖端制造业和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不足以解决养活全部中国人乃至提供相对富庶的高品质生活,这就是中国与美国国情最根本的不同之处。

知乎用户 臧大为​ 发表

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如果没有大偏差,在 2040 年前后可实现。但是如果出现大的偏差,那就不一定了。未来充满变数。毕竟谁都没想到大上海在 21 世纪还能吃不饱饭。

但是,由于人口的衰退,在超过美国之后的短暂几年,会再次被美国超越。这个很多研究报告写的也有。

印度人口结构比中国好的多。大多数的预测认为印度超越中国的时间在 2050 年前后。

今天的成绩,80 后婴儿潮人口撑着,他们能再干 20 年最多了。30 年支持不了那么久。

在未来 30 年之内,印度逐渐接近并赶超中国。在之后,印度将继续发展。

在 2060~2070 年,印度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 GDP 第一。中国届时的位置将是 3、4、5 名左右。

知乎用户 道小忘​ 发表

越南肯定取代不了中国,毕竟体量太小,而且中国资本肯定早就已经长驱直入。

至于印度,在彻底改革以前,跟中国没有可比性。

印度在现有体制下,不可能进行彻底改革。

知乎用户 夏非冬 发表

中国。。。也别说学者了。。。。上过学的人(对,就是包含知乎用户)。。。普遍一个毛病就是:好大言。

好大言就是:往大了说,往夸张了说。不管支持反对,不管理性感性,不管遣词造句,不管开头结尾,都是往大了说。我也有这个毛病。

所以,这位先生说这话就不难理解。

这里’‘三十年’‘和’‘不可能’‘我都不太苟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时间跨度说不准有什么事。不可能这种绝对用语要是说三年内还算可以谅解,三十年不恰当。

虽然我与此学者想法基本一致,但我只能说未来三十年,印度越南取代我们世界工厂的地位可能性不大。

如果以后大家发言前都学习一下《广告法》,想必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论,以及这些争论浪费的青春。

知乎用户 竹取缘 发表

对于这种看法,我大胆预测,未来 30 年都不会发生,事实上,印度不仅没有追上来,相对大大的落后于中国。

本来就是个大胆的猜测。

有人说他的鹤岗论其实也是大胆的。

大胆在哪里呢?

大胆在估计国民的智慧程度较高,能非常理性地自发调整形成健康的市场机制……

众所周知,经济学家对社科了解程度不高是很正常的,毕竟社科专家自己对社科了解也不能说多准确。

所以人家乐观猜测得出这个结果并不奇怪。

知乎用户 没吃夜宵呀​ 发表

“为保存一个僧侣或一头母牛而无代价地牺牲生命…… 可以保证这些出身卑贱的种族得救。”

在文明社会,我们会觉得 “人不如牛” 不可思议,但同时又会觉得很多机器比人贵理所当然!

很浅显的道理,没有足够能力储备,人的价值低于机器。

越南印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廉价的人吗?

石油被开发后,煤的价值降低了,如果再发展几十年新能源呢?

人口素质若不能得到发展,那么所谓人口红利就是不断贬值的。

新基建、新能源……

大胆的想象一下,未来的中国是否会能实现无人化生产。

看看麦田里驶过的农机吧,看看美国的大农场吧,那才是制造业的未来。

越南印度,真正的价值是什么?是市场啊,朋友。

  • 腾讯各股东的持股比例

1.MIH(南非):持股 31.37%

2. 马化腾(中国):持股 8.63%

3. 摩根大通(美国):持股 4.78%

4. 领航(美国):2.44%

5. 贝莱德(美国):持股 1.97%

没有坚船利炮,发展起来了又怎样,再富裕又怎样,别人的一块肉罢了。

为什么怕越南印度发展,我们到底再紧张什么?

欧洲、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哪个都看着有威胁。

怎么满哪都是敌人啊。

其实还是不够自信,我们多数人还是停留在,中国足够富强了,不会像是晚清时割地赔款,思维层面上仍然把自己当做棋子。

大国是棋手啊,不下棋怎么行。

做领头羊,而不是离群鹤。

知乎用户 璠璠 发表

看了一遍,很多人都说,不会做厂工。

难道 30 年后,世界工厂依然需要劳动密集产业,才能满足? 我觉得这不可能。

随着技术的提升,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发达,过去 30 年中国可以通过劳动密集产业,获得世界工厂地位,是因为世界需要的产品,依靠中国接近 4 亿产业工人,就能满足。

而 30 年以后,世界人口进一步翻倍,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时候劳动密集产业劳动产出必然不能满足当时人类需要

那么依靠印度与越南的人口,他们就能替代中国吗?不会的,因为中国从去年就开始产业升级。

中国的产业升级,不仅仅只是,将密集产业甩出去,而是有步骤的扩大上游配件的生产规模。提高配件生产能力。以及初级工业产品的产量。牢牢控制工业品初加工核心地位。

然后按照周边各国实际情况,逐步扩充转移次级工业品加工产业。实现以中国为初级加工,东南亚次大陆实现次级加工业的国际大工厂形式。以接近三十亿人口绝对优势,牢牢占据世界制造工厂地位

知乎用户 听风君​ 发表

就越南印度这动不动就因为提高工资和加班时长太高就或罢工或砸厂或躺平的地方还想成为世界工厂,做梦去吧,资本家吃够了武德充沛的印度人越南人的铁拳,才会知道世界工厂重要的不是用工成本,而是老老实实的工人!

知乎用户 特洛诺米 发表

从 2000 年到 2020 年,这 20 年时间里中国培养了 6000 万名工程师。[1]
工程与技术是第四大专业,学生人数为 372.7 万。该专业有 17 个子专业,包含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具体来看,排名前 5 的子专业是计算机工程有 93 万学生,机械工程有 68 万学生,电子工程有 61 万学生,土木工程有 48 万学生和电气工程专业 37 万学生。[2]

且不说基础设施这些需要使劲砸钱的玩意,单单这个工程师数量这一个条件,人口不到 1 亿的越南能拿出几个工程师?

每年培养不到 100 万工程技术毕业生的印度凭什么跟平均每年 300 万,每年毕业生还在逐年增加的中国工程师队伍相比较?

工作归根结底是要由人来做的,没足够基数的人,有些事就是办不成。

参考

  1. ^ 中国工程师人数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2-03-05/doc-imcwipih6826410.shtml
  2. ^ 印度数据 https://www.sohu.com/a/556489191_119666

知乎用户 恒路敬不二 发表

2021 年中国 GDP17.73 万亿美元,印度 3.08 万亿美元,中国是印度的五倍以上,要想维持中印 GDP 存量差距,印度的 GDP 增速要在中国五倍以上。2019 年中国研发经费占 GDP 比例为 2.18%,印度为 0.63%,中国的研发投入是印度的十七倍,单凭这两个差距,印度人就是开了挂,三十年内也搞不定。

知乎用户 纽太普​ 发表

对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未来 30 年谁也看不准,但至少未来十年里,越南、印度无法撼动中国在制造业的地位。而这其中,印度的威胁又远超于越南。

最近越南看上去是挺猛的,单看大数,越南一季度出口额超过了深圳;同时,也有消息说 Iphone 后续也可能在越南生产,越南目前已经拥有 31 家苹果的原始设备制造合作伙伴工厂

但是,大数是会唬人的。我之前写过一个回答,引用了

@宁南山

的抖音视频,在这里再放一次,大家可以看看这期 “越南的发展上限是多高” (https://v.douyin.com/FqosfPs/)。

在视频里,宁南山列出了一个很棒的数据:在苹果的前 200 大供应商里,中国占了 98 家,而越南是 0 家——这意味着越南数得上号的科技企业几乎都是外资。而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整个厂,乃至整条产业链都是为了外资的订单而设。越南的工人们持续为外资打工,却未必能对本土的高端制造业带来沉淀。

想想看,一个中国的科技创业者如果想要搞点小玩意儿出来,他能很快地找到生产一切、组装一切的厂家。当年山寨机蓬勃发展的时候,你在华强北看到的一切东西都可能是手机——可以说是人类想象力大赏了。而这是建立在大量小工厂构筑的生产网络基础上。它们为本土创业者的低成本创新提供了土壤。

而完全由外资主导下的生产线,更多时候就是根据订单加工,整条生产线甚至可能都不具备调整产能、扩大 SKU 的能力。而这就使得越南至今没有办法诞生任何一家全球二流以上的科技企业,更不用说是国际级的巨头企业了。

而没有强大的本土企业,末端的生产企业就没有议价权:你们没有自己的手机品牌,那 Iphone 组装,5 块一台接不接?不接我们去找缅甸好了。

而印度则是另一个维度的问题。和越南相比,印度无论是幅员面积还是人口都不是一个量级的,这两个国家本来就不该放到一起去讨论。

印度的经济总量目前已经是稳定的亚洲第三,几乎是韩国的两倍,而前面的日本则增长缓慢,目前看来有可能会在今后两年内被印度反超。而印度目前也在实施以本土制造业为关键的发展战略,莫迪的 “made in India“战略看上去正在起作用。

还是拿 Iphone 做例子。目前,全球除了中国以外,几乎所有的 Iphone 都在印度生产,大约占了 5% 左右。别小看这个数字,从零到一不容易,从一到二则只需要简单复制成功经验,这个数字很可能会在之后一段时间快速增长。

而且,印度在高等教育、医疗、劳动人口等方面也有着相当强的储备。印度 15~29 岁的青年人口占了三分之一,最近 20 年大学数量翻了两番,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增长了 5 倍。这当然导致印度的大学毕业生素质良莠不齐,但不管怎么说,印度目前每年有 700 万大学生毕业,中国也不过 1000 万出头。

但印度要想在短期内赶上中国,在我看来仍然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制造业的发展不是一枝独秀就能包打天下的,Iphone 也许是量产商品里技术含量最高的东西,但能生产 Iphone 不代表能生产一切。

制造业的基底,是足够大的国内市场、良好的法制带来的营商环境、相对完善的基建设施,而印度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在这几方面都有着显著的短板——由于高度的土地私有化,印度的贫民窟问题一直难以得到解决,大批低收入的赤贫阶层并不能成为良好的市场;另一方面,大一统式的大基建也无从谈起。

记得几年前去贵州采访,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地方只要能通路,就穷不到哪里去。有了交通,就有了通有无的可能性,无论是务农还是做工,都会有足够的机会。

而道路、电力、网络,这些中国花了大力气铺遍全国的资源,在印度并不那么容易铺开。当一个国家还有大量的人群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下,你很难想象他们可以成为有组织、有纪律的劳动力,也很难想象他们能成为高端制造业的享受者。

很多人都在担心,因为这次疫情的影响,一些原本在中国的制造业机会会外流到越南、印度。事实上,这是无可避免的。一方面动态清零的策略就注定了短期内制造业的接单、生产、物流都会出问题,而越南印度这会儿却可以基本全功率开动生产机器;另一方面,狡兔尚且三窟,更何况是资本。在中国之外选择其他的生产渠道,本就是一件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只是疫情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加速了这种变化。

但关键问题是,能流出去、越南印度又能接得住的制造业机会,是不是那么关键?世界这么大,钱是赚不完的,想要贪心地把一切攥在手里,既无必要,也无可能。人家国家也得发展,一看到别的国家有起来的迹象就担心 “它们是不是要把我们掀翻”,我觉得大可不必。

知乎用户 从不毒舌可达鸭​ 发表

人口体量和工程师数量摆在这里

虽然我也没事喜欢诟病两句产业政策,但研发投入还是全球前列的,大水漫灌也能出点成果不是?

我不觉得我们会经历日本那样的大滑坡,毕竟 10 亿人和 1 亿人的体量还是有差距

况且即使是日本也保有了汽车、半导体设备等一些高端产业链,撑起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工业盘子

考虑到人口趋势,我们或许不太容易保持现在这种包办各种产能的状态,很多中低端产能的出清和外流是必然事件

问题是低端产业外流的同时,我们是接着炒地皮赶人进厂,还是想办法往中高端产业链和自动化上爬

这两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但还是需要看到明确的产业倾向性才行

知乎用户 沉钧 发表

看来未来 30 年内都别想涨工资了。

用自己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给欧美人打工,本来是一件耻辱,但有些人却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

牺牲了三四代人,还不够吗?

知乎用户 Asbeer Bedivere 发表

越南就 1 亿人,拿什么去建工厂?

印度先解决种姓和社会革命,之后才有资格谈工业化。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是中国三大智库之首(另外两个是清华和人大 / 金灿荣)

它们说的话(姚洋 / 金灿荣 / 张维为 / 陈平),都是让它们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知乎用户 潇湘夜雨 发表

2022 年了,越南印度都还是贸易逆差,这怎么取代?拿什么取代?

顺带一提,越南的贸易逆差是指对中国逆差,对美国顺差,中间的门道不用我多说了吧。

知乎用户 无名​ 发表

一派胡言!越南 30 年后凭什么超越我们!人才资源治理能力,管理水平。拿着脸比得了我们。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会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不会改变,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中国具有迎难而上、爬坡过坎的能力,没有什么能阻挡中国前进的坚定任何势力都没有资格否定其他国家选择的道路,任何国家也不会按照别人的好恶来改造自己的制度。最近有种论调,将中美之争渲染为 “民主和威权” 之争,以意识形态划线,将世界各国标签化。但民主不是可口可乐,美国生产原浆,全世界一个味道。仅仅因为实行民主的形式跟美方不一样,就给中国扣上 “威权”、“专制” 的帽子,这本身就是不民主的表现。今天的中国金融界也需要解放思想,立足中国国情,立足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去思考中国的问题。我们必须来一场思想解放,破除金融发展路径上的“洋迷信”“洋八股”。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步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来,未来 30 年工厂工人还是牛马,还是耗材,还是红利本身。996 等无视劳动法的行为还会是常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3534995

知乎用户 Weryiqi 发表

中国的目标不应该只是世界工厂。

1,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自动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很有可能全面使用机器人替换人,只保留少部分的研发,设计,维护人员就可以了。如果这些智能制造技术不断进步,美国日本欧洲这些国家很可能会实现工业制造回流。这个是新技术的挑战。中国必须抓紧研发智能制造。

2,世界工厂赚的都是血汗钱,应该有更多的中国世界品牌,掌握上游,掌握头部收益。

3,不要小瞧其他发展中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产业链市场也会不断发展,这样必然会不断的和中低端制造业卷。

所以关键还是要实现产业升级,智能制造,还有中国品牌走出和欧美品牌竞争全球市场。不进则退,我们现在在制造业只是出于中间位置,面临上下两头的竞争。

知乎用户 真二世明王​ 发表

资本是逐利的,

随着中国人力成本升高,

一些低端产业转向周边国家也是必然,

比如印度,越南,印尼,孟加拉国等等,

虽然中国拥有完整的供应链,

但是一些低端产业技术门槛并不高,

是很容易被复制的,

美国也试图转移供应链依赖中国的现状,

搞了个印太框架,

试图把中国排除在外,

所以中国要做的是取代美国,

构建属于自己的区域经济框架,

团结周边国家,

抱着开放的态度,

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其他国家崛起,

继续高举全球化大旗,

周边国家的崛起对于中国来说,

即是挑战也是机遇,

制造业向中国周边国家转移,

总比向美国周边转移好,

其实不管供应链向哪转移,

绝大部分利润都是属于高端,

所以中国应该创建自己的品牌,

发展高端技术产品,

这些新兴国家都是中国企业的战场,

中国作为亚洲经济的领头羊,

崛起的亚洲将助力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

重铸世界秩序!

知乎用户 黑芒 发表

前两天看了《李光耀观天下》,虽然李老对中国的偏见让我有些不爽,不过里面对印度的描述让我印象比较深。

“在德里,你无法同时向超过 40% 的人发表讲话” 各位,你能想象你在北京,无法同时向超过 40% 的人发表讲话么?

你能想象一个这样的国家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么?

至于越南,李老说 “和中国不同的是,越南没有像邓小平那样既在干部中享有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又坚信改革是唯一出路的领导人物。” 以及,越南的体量太小了。

知乎用户 话不投机半句多 发表

10 后 20 后 30 后还有多人进厂?

知乎用户 江口洋介教授​ 发表

到 30 年后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估计跟巴西世界林厂、沙特世界油厂、肯尼亚世界茶园的地位一样,也就是一笑而过。

事实上中国世界工厂之所以不但在维持,还在以较高速度增长的本质并不是在于制造业能够创造高利润高即资本逐利性。而是在于中国政府坚持由实业救国发展的实业立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制造业很多已经是靠吃政府政策红利甚至是出口退税存活的。换句话说就是中国政府一旦不给予制造业支持,那么制造业不说雪崩起码寒冬。即便是这样,中国还是会有一些制造业跨国迁往其他欠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河北(唐山-邯郸)、宝武两大钢铁集团每年都是隐瞒巨大产钢量,但是丝毫没有看到钢铁钢工人待遇有多大的提升。事实上世界工厂即然来中国,那么中国就努力保障其不能随意丢弃。但是保产能不不是因为赚钱而是与 18 亿亩耕地红线一样是国家发展基础,工业利润性较以前大幅下降是不言而喻。到 30 年后估计真的是政府高额补贴保产能,但是作用是防止制裁和保障就业。

中国农业发展到现在,如果没有那么多人口估计也是 “世界粮仓”,如果南海真的按照惯例解决,又应该加上 “世界渔厂”。但是并不是什么好炫耀。中国真的是太难了!世界工厂、世界粮仓、世界渔厂等等只够中国在世界上不受控制和淩辱而已。中国是现存世界上唯一的共产主义大国,凡事都不可能绝对信任他国,随时做好被全世界制裁封锁的准备。

中国

知乎用户 岁月无限 发表

超大规模工业制造

需要良好的供电环境,也需要良好的高等级公路网。

这二者的建设规模太大,都需要国家出手,以十年为周期,不断砸真金白银进去才能形成。

2020 年中国大陆地区发电量 7.7791 万亿度

越南缺电,也缺路。2020 年发电量 0.2345 万亿度。比台湾地区略高。

印度缺电,也缺路。2020 年发电量 1.5609 万亿度。

知乎用户 王大飞 发表

以往的经验是,

所有经济学家说的话都不靠谱。无论东方西方。

有些对的,之所以对。

是因为,几百个经济学家做预测,总有一个对的。

过去对,不代表以后也对。

经济是跟政治挂钩的。

过去之所以有些预测对了,是因为国家政治经商环境稳定。

现在格局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 除了大智慧的人知道(但是人家不说),几乎所有的预测都不靠谱。

大家看看就行。

知乎用户 少先队员何西阿 发表

他是说的事实,搞外贸的人都知道,只不过这话唱衰的人不喜欢听罢了。除了少数劳动密集型产业,五年以内国内大部分制造业都不可能被越南印度取代。

知乎用户 蓝拓 发表

太乐观,估计那种两头在外的制造业 10 后再中国很难找。

这不是因为中国制造业衰退,反而是因为制造业升级,制造业人工成本很高,已经没有了盈利空间,只能向外转移。

到时中国依然是而且是中高端制造业的领袖者,但什么苹果代工,耐克等你在中国是找不到了!

知乎用户 梓非鱼 发表

经济学家和教授的话你可以当成是放屁,

但你不能完全不信,

或者不作为参考。

不过我还想说:31 年后呢?

知乎用户 苏筱 发表

因为不会立刻打脸,于是就可以随便放炮。

主要还是成本低,

比如如果今天不戒烟,明天上午就会立刻病死,那么所有人都会立刻戒烟成功。

因为结果不会马上到,一件吹牛的事情,不但没有坏处,还能带来好处。争议也是好处之一。

假设北大教授说 “未来 6 个月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不可能被替代” 效果就不够强烈,不会引起共识,甚至觉得不痛不痒。

假设换句话说:“印度在未来 30 年内 GDP 会成为世界第一” 也是一样的,反正无法被立刻揭穿,反而话题多多。争议多多。

总之 30 年后,如果你还活着,你完全不会记住 “「未来 30 年内中国世界工厂地位都不可能被印度越南取代」” 这句话。

甚至,你连北大教授姚洋都不记得是个什么人。

因为都不重要,嘴炮无法立刻被揭穿,就会很多人为了流量去吹泡泡。

历史意义毫无价值。当代个人热度却蹭蹭蹭~~

知乎用户 顽皮的虎鲸 发表

越南 2021 年对华贸易逆差 500 亿美元,22 年前 5 个月对华贸易逆差 271 亿美元,越南 5 月贸易逆差 17.3 亿美元。

越南,两头在外三来一补型国家,脆弱得很。因为中美贸易战,我国产品跑过去贴个牌出口美国,赚了笔中介费,就被公知们吹上了。先撑过接下来这轮全球大危机再说吧。

越吹本质是反华,不用怀疑。要么就是人云亦云不会思考的肉喇叭。

印度 5 月单月贸易逆差 242 亿美元,历史新高。印度一季度 GDP 同比 4.1%,还不如中国呢。

至于一些答案说的未来没人进厂的问题:

那个第一位的,超过了第 2 到第 15 的总和。

第二日本第三美国第四韩国第五德国。

第一那个是叫瓷器国吧?

其实因为贸易战去越南开厂的人真的很多,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你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辗转接触到,去问一下。

如果有兴趣有时间的,可以看看这篇,写得很长,都是对在越南开厂的中国人的采访:

越南永远不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知乎用户 风之号角​ 发表

砖家说的没错。

2012 年,如果某位俄罗斯砖家预测未来十年内,俄罗斯的欧洲能源地位都不可能被谁谁谁取代。他说错了吗?当然没错,哪怕俄乌战争开打,俄罗斯至今仍然在对欧供应天然气。

但俄罗斯的 GDP,从 2012 年的超过 2 万亿美元下滑至 1.77 万亿美元 (2021 年),至于以后,过于残酷就不说了。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产业链外移多少就会让中国的 GDP 增速降到 0”。

今年中国 GDP 的增速目标是 5.5,请问要打掉这 5.5 需要 “世界工厂地位被印度越南取代” 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一旦中国的 GDP 增长完全停止,就算世界工厂的帽子还戴在头上,各位朋友心里又会有何感觉?

津巴布韦的老百姓问,“砖家、砖家,我每个月的工资都吃不起饭了,未来咋办呀?”

砖家说:“大家放心,未来三十年内你们的月工资都会超过十万。

砖家错了吗?砖家不会错!

知乎用户 大欢 发表

西方鼓吹出来自欺欺人的把戏,别当真。

西方一帮大老爷,一门心思要对付中国,却有着一个极大的隐忧:没东西用怎么办?

这不是笑话,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全球占比提升至近 30%,持续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综观我国制造业,有两大特点:

大。从 2012 年到 2021 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从 20.9 万亿元增长到 37.3 万亿元,年均增长 6.3%;制造业增加值从 16.98 万亿元增加到 31.4 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 20% 左右提高到近 30%。500 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全。产业体系完整优势进一步巩固,拥有 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工业中类、666 个工业小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虽然还有些领域的核心技术没赶超西方,但"中国制造"的名声早已响彻世界。与中国脱钩,意味着与中国的工业制成品脱钩,意味着这也缺,哪也缺,什么都缺。中国制造可是他们能轻易绕过去?他们能不用中国制造?

2013 年 3 月 29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迈阿密港口发表演说,鼓励更广泛地使用美国制造。结果大风在演讲前吹歪一面美国国旗,露出了起重机上的商标 ZPMC,这正是上海振华重工的标志。鼓吹 “美国制造” 的演讲以 “中国制造” 作背景,还故意用国旗“遮羞”,因此全场哗然。

痴人说梦!

可遏制中国在西方是"政治正确",不讲不行。

然而西方民众就会问:没有了"中国制造,我们用什么?

为了忽悠民众,把民众拉上"遏制中国"的战车,西方媒体编出了这一套鬼话。至于民众以后发现无物可用,会怎么办?能怎么办?已经上了战车,哪能轻易跳下来?

说这些话的人自己都不相信,我们就相信了?

再说,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工业中类、666 个工业小类,怎么替代?

70 年的义务教育,70 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70 年不变的方向和坚强领导,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替代?

毫不客气地说,我们就是唯一,无法替代的唯一!

知乎用户 三水合番 发表

如果 30 年前的日本有知乎,会不会也有一个问题,叫 “如何看待东大教授 xxxx 表示「未来 30 年内日本世界工厂地位都不可能被中国韩国取代」?”

30 年的时间跨度是巨大的。30 年前苏联刚刚解体,美国刚打完海湾战争,英国在香港还有主权,日本还在黄金时代的末尾刚刚开始失去的 10/ 20/ 30 年,国内大下岗还没全面爆发,军队还能经商。

在 30 年的尺度下,很多回答提到的东西都过于细枝末节,根本起不到决定性的影响。比如说现在的进出口情况,现在的产业结构,现在的人口素质,现在的军力对比。哪怕是相对稳定的指标,比如现在的人口结构和(整个人类的)现在的科技水平,用来讨论 30 年后的事情,都不是能 “明确的决定什么” 的东西。毕竟你跟 30 年前的人说,未来很多人会拿着一个巴掌大的玻璃片讨论人口增长率过低的危害,他一定会觉得你疯了。

回到这个问题,姚教授在演讲中提到 “我大胆预测,未来 30 年都不会发生”,这个预测准不准我也不知道,但我能确定的是,它确实挺大胆的

知乎用户 吴博士看未来​ 发表

单纯地赞同**「未来 30 年内中国世界工厂地位都不可能被印度越南取代」**这句话,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事物的发展往往没有那么绝对,或者说,通常是相对的。

即使中国依然还是世界工厂,也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不会外流,以及印度和越南不会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分成几个部分来说吧。

首先,中国的制造业免不了会部分外流。

尽管有些人希望中国能通吃全占产业链,然而遗憾的是,这是不可能的。在我们向高端产业进军的同时,低端产业就会同步自然地流失。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当然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中国的人均 GDP,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几百美元上升到一万美元。与之相对应的,除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工资的上涨。目前很多国内工厂已经遭遇用工荒,甚至已经转移到了东南亚。

试想,等到中国的人均 GDP 上升到两万美元的时候,工厂要开出多高的工资,才能吸引未来的年轻人进厂呢?

更何况,老龄化与少子化的影响很快就会显现出来。随着年轻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的价格必将大幅上涨。

尽管中国具有产业链齐全、基础设施良好等其他优势,但在劳动力成本这个对低端产业来说至关重要的方面,却是无能为力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所追求的共同富裕,本质上就是要提高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收入,这与维持低端产业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换句话说,即使低端产业不流失,早晚也要被我们主动抛弃掉。

总之,我们掌握越多的高端产业,国家与人民就会越富裕,劳动者的收入就会越高,但是与此同时,劳动力的成本就会越高,低端产业的竞争力就会越差。最后,除了某些需要复杂供应链紧密配合的产业依然会留在国内,那些简单初级的加工组装类产业则会不可避免地外流。

尽管低端产业会部分外流,但中国依然可以保持世界工厂的地位。我们可能不再生产袜子玩具了,但是可以生产汽车飞机啊!

其次,印度和越南吃不下中国的制造业。

如果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外流,那么总要有其他国家来承接。印度和越南是最被世人看好的两个国家。

印度和越南的优势,主要是相对廉价的低端劳动力成本。但除此之外,却乏善可陈。

一个国家迈向工业化,在人口红利之外,还需要相对完善的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相对廉洁高效的政府。当然,这倒不是说印度和越南在未来就不能发展进步。但这不仅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也很难达到中国这样的高度。

即使单看人力资源方面,印度和越南也是有缺陷的。首先,并不是年轻人口多了就叫做人口红利。这些年轻人口还必须受过初级教育,并且具有较强的纪律性和能动性。

就凭印度人那懒洋洋、无所谓的性格,能指望他们在工厂里认真负责、自愿加班?更别提再过一百年都改变不了的奇葩种姓文化。

至于越南,则是由于人口总量较少,实际上并不能承接太多由中国转移出去的产业。

另外,要想成为工业化国家,光有大量的低端劳动力也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对充足的高学历劳动者。好像印度和越南都还没开始玩高校扩招吧?如果没有多到要导致内卷的大学毕业生,那靠谁搞工业化呢?

所以说,即使印度和越南有可能承接一部分由中国转移出去的低端制造业,但也难以撼动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三,外流方向在某种程度上是可控的。

能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的国家,当然不止印度和越南。这两个国家之所以备受西方国家以及日韩的青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与中国存在领土或领海争议,政治上加分。

于是问题就来了:即使中国或主动、或被动地放弃某些低端产业,难道就只能任其流向印度或者越南?

不能是老挝、缅甸、柬埔寨?

不能是非洲各国、巴基斯坦

甚至是——改革开放的朝鲜?

值得注意的是,由中国转移出去的低端产业之中,有一部分是受外资控制,但也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其实原本就是国内企业。那么我们能否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成体系地主动引导国内企业向某些对华友好国家转移低端产业?

既然迟早都要转移出去,那为何不主动引导这个趋势,使其朝着对于中国利益最大化、或者说损失最小化的方向发展?

考虑到中国在未来有可能实施的主动引导产业外流策略,以及土耳其、墨西哥等其他有可能分流产业转移的国家,实际上流向印度和越南的产业规模会被限制在某种规模,不足以撼动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四,人工智能将帮助中国夺回制造业。

当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丧失殆尽之后,就将进入大规模、高水平的自动化生产阶段,以降低本土制造业的成本。由于全世界生产成本的整体提升,各个发达国家也都会积极发展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发展到极致,就是人工智能。

这里所说的人工智能,不是指当前的弱人工智能,而是具备了思维能力的强人工智能。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却天差地别。弱人工智能只能算是某种自动化工具,但强人工智能则是一个虚拟化的智慧物种,能够代替人类完成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

强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使中国获得数量近乎无限且极其廉价的 AI 劳动力,一举夺回之前流失的低端制造业份额。从此以后,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劳动密集型产业,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人密集型产业。

当然,能够掌握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家可能不止中国。如果那时美国还没有分崩离析的话,应该也算美国一个。

至于印度和越南呢?

很遗憾,到那时,印度的十几亿人口将会成为十几亿人口负担。不仅毫无用处,还得张嘴吃饭……


大家好,我是吴博士。

看未来,我是认真的!

如果你对未来感兴趣,

请跟我一起预览未来!

知乎用户 泥煤的​ 发表

我信你个鬼… 越南 20 内早就超中国了~不信你看看知乎热搜

知乎用户 苏州律师杜哥​​ 发表

太乐观,也会害死自己!

我们必须有点危机感,

现在的年轻人,

很多选择了当快递小哥、外卖小哥,

愿意进工厂的还有多少?

知乎用户 塔斯马尼亚雨林​​ 发表

很尊敬姚教授,

with due respect,

谁稀罕你世界工厂啊?

谁不是借着工业化往下一个世代进发?

敝帚自珍也不能如此滥用啊。

知乎用户 星辰大海 发表

世界工厂又不单单是十几亿人口,还要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两个必要条件。轻重工业需要矿产,而且必然带来破坏,没有这么大面积的土地,还真不足够折腾。

所以,一个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其实可以出现,只要把十几亿印度人 + 越南人全部搬迁到美利坚的土地上,这两个必须条件就都满足了。

至于为什么是美利坚这块土地,因为确实没有比这一块更合适的地方了。而现在的美国人搬到加拿大就可以了,微不足道的代价而已。

MAGA,太值得了。

知乎用户 超级 vip​ 发表

他又不是工厂里的,搁这里纸上谈兵?

知乎用户 卡卡不放电​ 发表

温教授在讲工业化过程的时候经常在提其规律是:

资本持续增密和技术增密的过程,期间伴随着排斥劳动现象,也就是工作岗位变少了,但产出效率提升了。

既然是规律,那就是被论证和现实检验过的。

所以啊,三十年后,还需要密集劳动力产业作为主业,才能做全球工厂?

知乎用户 新的开始 发表

如果,世界工厂是真的想转移就转移,那墨西哥和南美那一票国家早就成美国的钦定工厂了。

全世界,真的靠制造业起来的,只有日耳曼人、昂撒人、东亚中华文明圈。

其他人种没有希望。

另外说到越南,越南好像也算中华文明圈,但越南体量不够大,南部像南亚人,而且军队经商这个大雷迟早要爆。

知乎用户 an181920 发表

有些教授说是教授,但是对实际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进步一无所知。说到底还是按照普通人的角度做判断,没有任何意义。

很多评论第一点就说越南体量不够。不能承接中国的全部制造业。首先,很多国内的企业由于长期的恶性竞争,根本没有多余的资源进行产业升级。自动化程度不高。而越南一切从头开始反倒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我有一个供应商受自动化设备厂商的邀请去越南参观了该厂商刚刚在越南装机的一套大型自动化设备。取消了 80% 的人力。只有最后装箱的时候才需要一点人。如果发达国家有意愿贯彻执行产业转移。那一个小小的越南抢走中国一半的制造业也是很有可能的。顺便说一下,这个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都是由中国工程师现场负责的。毕竟我们还是最有性价比的工程师。越南在工程师和供应链方面还是非常薄弱。但是越南对于产业转移,分中国一杯羹这件事态度极其积极。给出了很多有吸引力的政策。

最后我的供应商由于对未来前景担忧,不敢加大投入更新设备。现在还是用的二十年前的设备勉强工作。人工成本和自动化设备价格相比短期看还是最优解。

所以说,产业转移,按天算可能比较长,如果看年看,这是非常快的。一二十年后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而且会随着越南基础设施,供应链,相关技术人员的不断优化而加速。中国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越南分走一半我们还能发展吗?估计连现在的生活水平都很难维持下去。如果印度再分走 30% 的制造业。中国就剩下 20%,变成世界的 6%。那时候怎么养活十四亿人?与此同时,体量是中国十分之一的越南会迅速在人均 GDP 上面超过中国。

很多国家和企业折戟沉沙在时代的浪潮中就是因为眼光不够长远,决策失误。他们就是被曾经认为不可能的原因打败的。

知乎用户 萝卜丝一丝 发表

当然,30 年后厂里面还是有大把七八十岁的老龄青年在为二十几三十万一平米的房子努力打工还贷的呢!

知乎用户 aquila​ 发表

这下完了,北大教授开始预测了

知乎用户 九戈 发表

中美贸易战,越南吃掉一部分中国的份额很开心,继续增长下去越南很可能发展到与泰国马来西亚一个水准。

知乎用户 今日盘 发表

今年一季度越南的出口额超越深圳,成了国内经济界的热门话题。
可是越南出口超深圳是 2022 年才发生的吗?人家在 2019 年第一季度,还没有疫情的时候已经超过了啊!这不是拿前朝的剑来斩本朝的官么?
1、越南出口增长的真正原因
我们比较一下
深圳和越南的出口结构

越南第一季度出口增长最快的是纺织品,实现了 127 亿美元左右的出口额,占到了越南整个出口额的三分之一,其次才是计算机零部件、工具及机械备件等等。
而深圳主要出口计算机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家用电器等消费类电子电器产品等,今年的 1 月到 2 月,深圳出口机电产品 2266.8 亿元,增长 2%。
这说明什么?
说明越南的对外贸易仍以劳动密集型商品和外商代工产品为主;而在经过十几年的 “腾笼换鸟” 之后,已经不断完善了出口产品结构优势的深圳则从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转变为机电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出口。
而且,很多文章拿越南一个国家,和深圳一个市比也很让人迷惑。越南毕竟是一个国家,一个人口近亿的国家啊,深圳呢?也只是一个只有 1700 万人口的副省级城市罢了。
拿越南和深圳比,总有一种为比而比的感觉,况且,还专门挑了深圳最虚弱的时候来比。
今年一季度,香港疫情、俄乌战争、全球产业链混乱、订单锐减等问题,给深圳港口贸易、粤港之间的跨境物流带来了巨大打击,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线负增长,出口减少了 14%。
虽然深圳行动迅速,很快遏制住了疫情,但来自香港巨大的防疫压力也无疑影响了深圳的正常贸易往来和商品生产,出现负增长并不意外。
而今年春节后,越南开始加速复工复产,部分之前回流到中国的订单,由于担心疫情引起中国工厂停工,很多外国进口商选择直接毁单把订单转移到越南。
毕竟为了规避风险,很多进口商都是一单多下,支付 5% 的定金,谁先交货就先给谁结算尾款,这样一来,越南靠人命堆出来的复工率就占了巨大优势。

所以拿这个时候的深圳和越南比,然后得出来一个 “越南躺平后经济复苏” 的结论,简直是莫名其妙。就算非要拿这两个地方比,也不是不行,为啥不比 GDP 呢?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越南 2021 年的 GDP 为 2782 亿美元,而深圳 2021 年的 GDP 为人民币 3.07 万亿,如果按 2021 年 12 月 31 日的汇率计算,2021 年深圳市的 GDP 则为 4810 亿美元,接近越南的 2 倍。
看明白没?
越吹再吹越南的经济腾飞,其 1 亿人口的 GDP 也仅为 1700 万人口的深圳 GDP 的一半罢了。
其次,越南人自己也不认为出口增长的原因是因为 “躺平”。越南工贸部进出口局副局长陈清海在介绍完今年亮眼的进出口数据后,总结了取得成绩的原因:各项自由贸易协定给越南出口带来巨大机遇。
要知道,越南为了发展对外贸易,这些年一直没闲着,四处加群,从 2007 年加入世贸组织 WTO 以来,又和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自贸协议。
比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越南与英国自由贸易协定》(UKVFTA)以及最近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等。
WTO 咱就不说了,面向世界 162 个国家。
CPTPP:覆盖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墨西哥和秘鲁,虽然越南 2019 年就加入了,但 CPTPP 在各个国家的批准时间却不同,一直到去年下半年才陆续生效。 RCEP:覆盖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今年 1 月 1 日生效。 EVFTA:覆盖欧盟 27 个国家,2021 年才刚刚生效。 就连脱欧的英国,越南也不放过,专门签了 UKVFTA(越南与英国自由贸易协定),也是 2021 年刚刚生效。
这相当于越南不管是覆盖全球的,还是各个区域的,不管是和自己有关系还是没关系的,统统签了自贸协议,也让越南成为签订自贸协定最多的国家之一。
得益于这些陆续生效的自贸协定,越南纺织业靠着无敌的人力成本优势,开始在各个国家大杀四方,根本没人能抵抗得了,本来还有一道关税墙,结果自贸协定一签,越南纺织品可以低关税甚至零关税进入,谁能扛得住?
现在知道印度为啥死活不签 RCEP 了吧?签了就是印度国内数千万纺织行业工人的失业和造反。
所以,越南出口暴增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自贸协定的生效,带来的出口优势和大批订单。
2 越南政府刺激政策
今年 1 月,越南第十五届国会召开了第一次特别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提交的总额为 350 万亿越盾(约合 152.1 亿美元)的促进经济复苏发展一揽子扶持政策,这是越南史上最大的经济刺激政策。
在上述 350 万亿越盾的资金总盘中,103.164 万亿用于基础设施投资;14 万亿用于疫情防控和医疗投资;8.15 万亿用于社会民生和就业;64 万亿用于削减税费;5.686 万亿用于扶持旅游业发展和投资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5 万亿用于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适应气候变化。
而余下的 51 万亿越盾中,6 万亿用于延缓税款和地租缴纳期限,减少企业支出;6.6 万亿用于贴补务工人员房租;38.4 万亿用于发行债券并提供贷款优惠,保障社会民生。
看到没?350 万亿中,有将近三分之一是基建投资,emmm 怎么有一股抄中国 “4 万亿” 作业的感觉?
显然,越南想走的是靠基建拉动城市化,刺激经济发展的道路。
我们都知道,城市化和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息息相关,中国这 20 年的城市化从 30% 猛增到 57.96%,靠的就是制造业腾飞所带动。但越南如今的城市化仅有 38%。
要知道,越南国土狭长,几乎一半的省都有海岸线,本来可以大力发展外贸行业,但受限于城市化水平提高不了,大批劳动力被限制在农村出不来,所以越南的城市化面临一个巨大的蓝海,是一块潜藏着无法估量潜力的富矿。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然带火房地产,然后这个商机就被李嘉诚嗅到了。
从去年到今年 3 月,李嘉诚在英国搞了一套 “世纪大撤退”,套现 1155 亿,英国虽然在努力阻挠,但李嘉诚看了俄乌战争中被西方国家收割的俄罗斯富豪,哪怕亏一点也要跑路了,然后李嘉诚就像 20 年前登陆大陆一样,把海量资金砸向了越南。
4 月初,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在越南万盛发集团的引荐下,拜见了胡志明市市长潘文迈,洽谈投资事宜。
越南万盛发董事长张美兰是华裔,在胡志明市囤了大量的地,人称 “黄金地段的地产女皇”,但资金链十分紧张。
而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受限于《外国投资法》无法在越南拿地。于是,二者一拍即合,决定在胡志明市投入海量资金,引进高端房地产项目,涵盖住宅、办公室、商业中心、娱乐等业务。

受这个消息刺激,越南房价已达到越南近 10 年来的历史高点,达到 3300 美元 / 平方米,按季度比增长 8%,按年比增长 27%。上个月刚成交的胡志明市首添新区 4 块黄金地块,拍卖成交价更是达到了 10 万美元 / 平方米。
这个价格把原越南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邓雄武都吓坏了:“首添新区的土地到达这个价格,要经营什么业务才能实现盈利呢?”
但是中国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在风口上,房价这个东西涨起来是没道理可讲的,无数越南人害怕房价暴涨,开始排队抢房子。不得不说,这和当年中国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
房地产业火爆,也带动了经济和外贸的活跃,甚至连股市都迎来了十年难遇的大牛市,比 A 股和港股不知道好哪里去了。
这种情形不是没有国家出现过,马来西亚就出现过,结果当初日资突然逃离马来西亚,后果就是留下了一地鸡毛。
只是,越南不琢磨着搞制造业升级,反而玩起了房地产金融,带来的泡沫谁来买单?
3 中国进口暴增
越南 3 月的数据很好看,出口增长 14.4%,但这个增长,是建立在一季度越南自中国进口商品同比增长 12.6%,达到 274.3 亿美元的基础上的。整个一季度,中越贸易逆差 14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1%。
这些数据代表什么呢?
代表着越南一季度出口额 340.6 亿美元,但进口中国原材料就用了 274.3 亿美元,虽然这两个数据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但从宏观上看,基本的比例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说,越南的代工业,极度依赖中国的原材料进口。
以越南的支柱纺织业为例。
越南每年要从中国进口大量成品染料布匹以及服装的附属品,包括纽扣、拉链、各种挂件等等。不要小看这些小玩意,越南人要么是搞不出来,要么是搞出来成本高,还不如从中国进口划算。
而越南做的,仅仅是找一拨女工,把从中国进口的布匹裁剪、缝合、安上各种附件而已,也就是所谓 “成品加工”,甚至连裁剪都不裁剪,直接把从中国进口来的半成品服装,缝上“made in vietnam” 的标签,就直接交给海关报关出口了(为啥这么干,大家都懂)。

你看,中国向越南出口服装原材料 274.3 亿美元,利润起码有 10% 甚至 30%,而越南出口 340.6 亿美元,刨掉原料成本只剩不到 70 亿美元,还要扣除人工、厂房、水电、物流、税收以及环境污染的代价,利润能有 5% 就谢天谢地了
这样的产业,能有什么技术含量?能有多大利润?有什么前途?这种经济模式的风险承受能力如何?可替代性如何?
本质上来说,这和公知 20 年前批判的 “几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 有什么区别?
怎么现在中国搞产业升级不搞血汗工厂了,越南人搞 “几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 了,反而又开始有人吹捧越南这种模式了?还单纯拿着出口数字来批判中国?
4 中国没必要忧心忡忡
其实所谓的 “3 月越南出口数据超深圳,或超深圳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论调了。
近些年,每隔一段时间,网上就会出现 “越南将要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越南赶超中国”“越南将要成为高收入发达国家” 之类的舆论。这些论调举的例子翻来覆去也就是那几个。
比如什么中国的产业升级和人力成本上升,耐克、NB、李维斯、NF 等服装鞋类企业已经全部搬到越南,什么三星关停了在惠州的手机生产线前往越南等等,无不暗示中国制造要被越南制造取代。
可是真实情况是啥样子的呢?
前面讲了,越南纺织业依赖中国原材料,其实在电子产业也一样。
三星的确关掉了惠州的手机加工厂,但马上就在天津投建了全球领先的 MLCC 工厂,满足了手机、电脑、汽车电子等必备的基础电子元器件的需求,更带动一批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天津。
西安的情况也很类似,三星在西安建设了半导体 12 英寸闪存芯片项目,半导体闪存芯片产能占全世界芯片产能的比重超过 10%。而芯片的封装和测试,三星则放在了苏州。
而这些产品,都是越南进行电子产品组装的上游产品。
看到三星的思路没?三星在中国的产业投资已经从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产业,向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多层陶瓷电容等高端制造装备产业的转型升级。
既然中国能够搞高端制造,为什么还非要 “衬衫换飞机” 呢?这种吃力还不讨好的活,完全可以扔给越南嘛!反正越南最大的优势就是劳动力优势嘛,已经进入老龄化的中国再竞争也竞争不过的。
越南现今有近 1 亿人口,其中 0—14 岁人口占比 23.21%,15—64 岁人口占比 69.23%,年龄中位数是 30.5 岁,35 岁以下的年轻人口占比高达 56%。
看到没?越南的人口结构十分年轻化,适龄劳动人口占比非常高,所以人力成本非常低廉。

在越南,工资体系分为四级:第一级是 442 万越盾(1326 元),第二级是 392 万越盾(1176 元),第三级是 343 万越盾(1029 元),第四级是 307 万越盾(921 元)。虽然在外企工作工资会更高一些,但也远远低于中国水平。
不要小看这千把块钱的工资,如果乘以数以千万计的劳动人口,那就是天文数字,资本来中国是来赚钱的,不是来扶贫的,既然中国的人力成本上升,那资本自然要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
再加上越南也的确争气,无论是文化还是血缘乃至政治制度都和中国非常相似,而且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有和中国一样的强烈发展欲望,资本一看,这不就是个小号中国么?有中国的成功先例,还怕越南投资失败么?
于是越南就近水楼台先得月地得到了来自中国的产业转移,本来中国是希望把这些产业都转移到中西部去的,但越南的条件实在太好了,人家遍地是海港,输运的物流成本极其低,不是内地省份能比的,所以珠三角、长三角的企业纷纷开始把产业向越南转移。
比如中国申洲国际,素有全球服装代工龙头之称,这家企业有多牛呢?耐克三分之二使用 flyknit 面料的鞋子、彪马三分之一的衣服,都是申洲国际代工的。

申洲国际很早就看上了东南亚低廉的劳动成本,开始在东南亚布局,2014 年到 2020 年,申洲国际在柬埔寨和越南福东工业区建设了一整套从面料到成衣的纵向一体化生产工厂,如今能够提供申洲 50% 的面料产能和 40% 的成衣产能。
也就是说,申洲国际用 6 年的时间在海外再造了一个申洲国际,越南的纺织品出口额,相当部分都是申洲国际贡献的,越南人也就得到了一些税收和工资,大头其实还是被中国赚走了。
所以越南的出口数字再高,也只是中国制造业的下游产业由于人力成本等原因,“外溢” 到越南的所造成的,对中国产业升级反而是好事。
另外,中美贸易战也大大加快了越南代工产业发展。
特朗普上台后,开始对中国的很多产业进行制裁,增收关税。关税之下,无论是中国本土资本,还是外国资本,都在四处寻找规避制裁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越南就是最好的目标,背靠珠三角的完整产业链,又有廉价的航运优势,中国的半成品在越南过一道,就变成了 “made in Vietnam”,简直完美!
比如 2021 年,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下属机构国土安全调查局(HSI)的特工截获了近 60 吨的越南走私蜂蜜,美国人很奇怪,好好的蜂蜜你走私干嘛?结果一化验,发现这是中国蜂蜜!就是中国蜂蜜在越南装了个越南包装盒而已。
说白了,哪里能多赚钱、哪里成本低,资本就会去哪里,这是资本逐利的天性决定的。
所以,越南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是因为越南本身有多厉害、多努力,而是越南恰好赶上了国际形势这个风口,而又恰恰具备成本低这个条件而已,这才吸引了国际资金前去投资赚钱。
但是,越南代工就是再发达,也不会成为另一个中国,原因就是越南不像中国那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首先,越南没有承接苏联的全体系工业转移,又经过数十年战乱,一直到革新开放之前都还是一穷二白,基本没有什么重工业基础
重工业这玩意就跟武侠小说中的内功似的,练起来很难,也很费时间,而且短时间内看不出啥效果来,但有了内功基础,以后练啥功夫都事半功倍。
就像疫情之初缺口罩机,但也就几天的功夫,口罩机纷纷就生产出来了,就连五菱这个造车的都能迅速转行造口罩机,这就是内功的优势。而没有内功根基的话,不仅练不了上乘武功, 练了也容易走火入魔。

没有重工业的越南,不仅仅原材料需要进口,就连各种机械设备都需要进口,所以越南承接的都是纺织业和电子组装业(拧螺丝)这种低端产业,基本没有承接到什么重工业转移。
其次,越南的劳动力素质很有问题
越南人平均学历只有小学六年级,就算你上了初中,也有一半无法升入高中,只能去职业学校或者进入工厂成为廉价劳动力的主力军,这些劳动力你让他进纺织厂或者拧螺丝,他们经过培训是可以胜任的,但你让他管管自动化机器人试试?
第三,越南的科研投入少得可怜。
因为越南外贸当前还处于组装出口的模式,附加值很低,利润大头依然掌握在外国厂商手中,自然也就无法把大量资金投入到科研领域,比如 2019 年越南的国家科研投入仅有 GDP 的 0.44%,而中国是 2.44%。
一个国家对科研的投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前景,如果只盯着眼前的出口额,不去做产业升级的话,今天资本兴冲冲而来,那么明天有别人成本更低了,资本就会毫不留情离开,留下一地鸡毛。
现代工业,已经不是靠着代工厂的人力血汗来作为支撑,要想在工业上取得优势地位,便要着重地发展高端产业,依赖科学技术为支撑,迈向 “创造、创新、开创” 的全新局面。
第四,就是前面几个因素导致的短板——产业链断点。
因为没有重工业,又没有科研投入,导致越南的产业链非常不完整,需要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越南无法生产,不但赚不到利润大头,别人还说卡你脖子就卡你脖子。
比如中国八九十年代,出口创汇全靠纺织业,但染料却被卡了脖子,别看染料不起眼,但却是化工行业的高端产品,一吨普通染料 10 万元起,一吨高端染料 50 万元起,中国人辛辛苦苦把缝纫机都踩冒烟了,结果都是为国外染料公司挣钱。
后来逼得中国自己搞研发,掌握了染料技术,一下子将染料价格干到了 1 万元以下,现在中国基本垄断了全球 70% 以上的染料产能,一些关键中间体原料甚至垄断了 90% 以上。
垄断了染料产能,我们就垄断了染色布匹的市场,全球所有搞纺织业的国家都得向我们进口染色布匹,越南、印度更是进口大头。
越南的产业链断点,在平时还没太大问题,但遇上全球产业链危机,某一项产品断货,越南在国内又找不到替代品,那就只能干瞪眼了,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失。
以上这些因素导致越南代工业出口数字看似漂亮,但产业升级能力不行,工业化存在天花板。
所以你看目前越南代工也不短时间了,但是几乎没有诞生什么知名的越南本土制造品牌,也许越南国内也有人想搞产业升级,但眼前利益和反对声音,让越南根本无法像中国那样狠下决心,未雨绸缪地搞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
所以,目前以越南的制造业能力,能承接的产业只能是不需要太多技术积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对中国相同产业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更多的是互补互促。
我们可以看到,代工产业向越南迁移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了,影响到中国的就业没有?影响到中国出口外贸没有?相反,产业链重构大大促进了中国和越南之间的贸易关系发展。
翻翻越南从中国进口产品目录就会发现,越南进口中国最多的是机电产品,占到了进口总额的 22.68%,其次是各类机械,占 10.36%,第三是塑料,占 4.83%,第四是钢铁,占 4.36%(越南一半钢铁来自中国),第五是矿物燃料和油。
有意思的是越南作为石油出口国,还向需要进口油料和化工产品塑料,这其实也是因为越南自己缺乏足够炼化能力。
其他的进口商品比如计算机电子零件、纺织、皮鞋原料、手机和消费类零件,以及运输车等就不用说了,非常符合越南 “出口导向型” 经济发展模式定位。
从这些进口项目中可以看出,在中国制造业 “外溢” 的大背景下,越南和中国在产业上的关系,准确地说应该是合作远远大于竞争。
这是新时代的产业链重构决定的,也是现代工业的细化分工决定的,更加科学和高效。
所以对中国来说,越南出口额暴增,反而是好事啊!
而我们也完全不必因为越南出口增加而担心越南未来会取代中国的制造业中心位置。
中国毕竟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有遍布学研产、从后端到前端完全贯通的产业格局,在一些领域拥有技术优势,而且因为长期投资原因,拥有深深的产业护城河。
这种地位不是哪个国家吸收一点外资、搞几个代工厂、有几个漂亮数字,就能轻易问鼎的。
中国毕竟是中国,不是美国,不像特朗普那样,你的制造业超过我了,我就要焦虑、制裁、打压。
中国讲究的是合作共赢,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不香么?
干嘛搞得你死我活?

知乎用户 IonThruster​ 发表

自己取代自己(bushi)

知乎用户 holy dawn 发表

说明中国人比印度人越南人更能吃苦!

知乎用户 小飞侠 发表

三十年以后他都死了,说什么都无所谓

知乎用户 清风 发表

加个前提,看起来就明了。

只要中国军力保持目前对越对印的碾压地位,那么中国未来 30 年内不可能被取代。

陆军开的到的地方,就是我们能承诺的地方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来自地球 发表

如果中国制造业全面进入智能制造,这是可以的

知乎用户 wim​ 发表

30 年沧海桑田,预测五年的事情就够冒险的了。

我们的假想竞争者从来就不是越南印度,而是全自动工厂。

知乎用户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发表

要看科技发展的够不够快,如果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够快,机器能取代人工,那么不仅仅是 30 年,继续 300 年都可以。

如果产业更新不够快,那么如果机器生产的不如国外人工生产便宜,那么可能真就只有 30 年了。

所以现在国家主推产业升级。信息化,物联网。拉动内需等等。

商业的本质就是赚钱,哪里成本低,哪里就能赚钱,能赚钱就能发展。

社会稳定,教育发达,原料供应相对便宜充足,交通发达,军事保护。

全部集齐就能成为世界的中心。

知乎用户 布鲁斯公爵​ 发表

私以为维持世界工厂地位主要需要以下条件:

1)低成本。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应该跟印度越南差不多;

2)开放的政策环境。鉴于中国仍然在与病毒作斗争,这一点不容乐观;

3)不那么严格的环保法规。近些年来中国很重视环保,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取得显著进步。但这对维持世界工厂地位来说会增加阻力;

4)较低的政治风险。不便分析。

综上所述,能不能保住世界工厂的地位还真不好说。

知乎用户 汤姆船长 发表

得,能润就润吧,毕竟还得再苦三十年!

知乎用户 救了一个大凤梨 发表

阿三玩人口红利的同时自己有很多高精尖专利,这不是苦力可以替代的

知乎用户 打击越 发表

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

这一点你就输了

知乎用户 月上西楼​ 发表

他早就忘了实事求是四个字怎么写的了。

但凡真正在 &_世界_工厂 & 干过 5 年的就知道姚教授有多不要脸。你以为世界工厂可以有空让你写三体刷手机?

毛那一代的教授还在枪林弹雨里和文盲一起战斗过,建国后出生的这批文科教授已经不属于人民了。建议轮岗到世界工厂干 5 年再写文章。世界工厂等于殖民地奴隶团。

还是那句老话毛已经把文科打到 10 级了,学理科课余时间读毛选。自己的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什么教授都没用,除非他签合同。

最后我也大胆预测一下,30 年后北大 / 世界论文工厂 / 的地位不会被印度或越南某某大学的论文工厂所替代。

知乎用户 不再迷失​ 发表

就印度政府的维稳能力,还是洗洗睡吧。

知乎用户 萧鱼 发表

越南体量太小,印度要解决全民教育水平,中国要解决人口问题

知乎用户 Kawuwa 发表

差不多得了 -_-||

知乎用户 大明白 发表

92 年之前,亚洲四小龙也是这样想的……

知乎用户 林 a 发表

中国教授的话可以不听,低端产业代替性太强。而且这加工厂身份早晚要换

知乎用户 平行地面站立​ 发表

换个角度,产业升级再等 30 年

知乎用户 火火先生 发表

这话还真没啥问题。只要中国自己不生内乱,还真没人能取代我们。

大家可能有个思维误区,总觉得世界工厂就是指生产衣服帽子鞋,手机电脑电器等这些玩意。世界工厂指的是你要啥我都有!

衣服鞋子我们能造,手机电脑电器我们能造,汽车轮船飞机我们还能造,卫星火箭大蘑菇我们照样能造。

印度可能未来有这个潜力,但是短期的 10-20 年内是不可能的。

越南就完全没可能了,上限摆在那里,最多到电器这一级都顶天了,就这说不定到时候还得是中国的产业资本集团自己主动转移的结果。

另外说一句,周边准备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的国家最好祈祷我们产业升级能顺利压过欧美。至少我们成了,做大蛋糕实行王道,大家还吃肉的吃肉,喝汤的喝汤。

要是我们产业升级失败,陷入所谓拉美化。最好的结局是国内产业也不转移了,拉着东南亚一起卷。最坏的结局很有可能是国内民族主义迅速抬头,CPC 转中修或纳粹化,开始对外释放压力。到时候东南亚还想产业转移?想屁吃呢,你们猜疯了的兔子先撕谁的肉?

知乎用户 小学生 发表

印度?认真的吗?一个连国家都算不上的筛子,各种出卖利益被全世界轮流玩弄的一块土地。再是越南,你们知道广东有多少国家级贫困县吗?再是地缘政治,美国现在求着中国帮他,我字面意思,真的是求。美国亚洲的政治影响力这轮肉眼可见的大败退,可以说日韩都还没反映过来,美国就要完蛋了。美国经济没救了已经,这是一个无法逆天改命的事实。有些人他就是真的不相信美国会完蛋的,他总是会感觉美国有什么妙手回春之术,能挽大厦之将顷。美国自己都承认自己失败了,他还觉得美国是在努力挣扎。美国早挣扎过了,现在的事实就是失败了。没救了已经。越南包括整个亚洲,能靠谁解决什么问题,来跟谁对抗?越南这么靠近中国,还特喵的超越中国。这都哪些臭鱼烂虾想出来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这种反智的弱智言论,也会有人信,也正常。毕竟到今天,还有人不相信美国经济玩完了。这个世界未必是中国的,但是亚洲,中国说了算。因为美国完蛋了。你懂吗?你能理解吗?要是美国还国力强盛,十艘航母往东海一停。那我还真的可能会相信你放的 P。现在是什么年月了?可能吗?还觉得全世界按照西方的路子走,然后中国来应对吗?现在这年头,中国就是主角,很快的世界第一。中国的方案就是世界的方案。那种中国再不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话术可以停一停了,很快跟着美国完蛋以后,就会跟笑话一样了。我再次强调一遍,美国这回真的真的真的没人救的了了。醒醒醒醒啊

知乎用户 突变体 发表

这是国家导向的问题,中国世界工厂的目的是什么,还是在于快速的增强国家的实力和国家竞争力,让国民经济快速改善

如果未来,中国的目标是以家庭为主导,服务于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那么走向服务业也不是不可能,毕竟服务业要比进工厂当牛马要滋润得多

当然,中国是不可能自断臂膀放弃制造业的,毕竟美国的例子摆在哪儿,产业空心化,对于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伤害十分严重,至于市场的问题,我觉得西方国家并不一定代表着的市场,这取决于你的眼光往什么地方看

但是我要说,中国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短暂痛苦,毕竟培养一个市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国产品未来的倾销市场一定是亚非拉,而且这些地方也会是中西方竞争的主要战场,现在做一带一路项目的公司整体是不错的

我走过的地方来看,中国产品在亚非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先决优势,现在印度越南的主要市场是美国和欧洲,但是当这些地方已经变成竞争者和自身增长乏力的情况以后,那么相应的需求必然会减少,所以现在谁能够和第三世界国家搞好关系,就一定拥有未来

我的建议是企业不要总是盯着欧美那些肉,而是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放在第三世界,就拿我们的公司来说,贸易战以后外贸订单急剧减少,所以经历过一年多的痛苦期,但是开始把主要目光放在经营拉美东南亚以后,订单回来了,和最近那些主营欧美市场的企业相比,要么是在卷,要么是订单减少,已经形成对比,我们现在正在拓展俄罗斯,中东市场,这方面未来我觉得前景还是不错的

至于美欧提出的中国替代方案我觉得根本就是画饼,这不等于变相的承认中国是主要方案吗?而且拜登提出的方案落实下来了吗?拜登最近说 G7 还要提出全球基建计划呢?你觉得能力有多大,给东南亚一亿多美元,给拉美三亿美元,这是在打发乞丐吗?他自己印的钱都不止这个数了,中国和东南亚每年的贸易额是多少,中国已经是拉美大多数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了

知乎用户 小楼卧听雨 发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任何事情,都别自视太高,否则,打脸很快。

8、9 十年代,日本转移产业时,雄心勃勃的要打造亚洲雁阵产业矩阵,日本为领雁,负责高端产业,其他国家负责给日本打工。结果 30 年过去,日本老龄化严重、各产业正受到中韩越来越多的冲击。眼看着连汽车产业的江山也不保。

2015 年放开二胎,砖家说将多出生 5 千万人口,结果 17 年就被狠狠打脸,2022 年很可能开始人口负增长。

单看人口结构,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了,未来 30 年,我们将亲历世界历史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老龄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每年上千万规模的人口减少。

这必然造成消费市场的萎缩,以及一系列连锁反应。

如果 不尽快控制人口下跌的速度,30 年之后,年轻人面对这么严重的养老压力,工作的大部分都必须拿来填补养老缺口,还谈个屁的发展。

知乎用户 勃勃生机​ 发表

笑晕,反正到时候真超过了也不会找你来赔钱。

啊,当然了,除非你确实承认产业升级彻底失败,永远只能待在中低端口的抢位置..

但这人口的问题摆在这儿呢,30 年后中国也就 11 亿人不到了。印度还是如日中天的 15 亿人呢。也不要太看扁人家印度了哈。实际上人均 GDP 发展到 1.5 万美元是不需要什么智商的,起码以印度那个同样得了十几个诺奖的民族智商水平,以及在他们硅谷的表现程度来看的话,是完全够得到的。

某国 30 年后 60 岁以上老年人超 30%,日本今天面对的问题,某国一样要面对的,而且严重得多,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2070 年左右,某国人口对比今天会腰斩哦,到 7 亿。啧啧啧。开大心。别以为这 7 亿是啥精华,到时候里面 1/3 都会是 65 岁以上老人。

————————————————————————

更新一下,有人质疑我 30 年后某国人口不足 11 亿的结论。

其实可以参考下图: 建国后历年出生人口表

梁建章认为第 2 行数据较第 1 行更准确。按第 2 行计算,1949 年至 1972 年,一共出生 5.58 亿人口。

另外 1942-1948 年均出生 1150 万人口,一共 0.81 亿人。

故 1942-1972 年 30 年内出生 5.58+0.81=6.39 亿人口。

按照人均寿命 80 岁计算。2052-80=1972

也就是到 30 年后的 2052 年的时候,1972 年前面的都走到平均寿命尽头,大致全部去世(未来 30 年总死亡人口大致为 6.39 亿)。

假设未来每年出生 800 万人,30 年就是 2.4 亿(未来 30 年总出生人口大致为 2.4 亿)。

那 2052 年总人口就是 14.13 亿 - 6.39 亿(总死亡人口)+2.4 亿(总出生人口)=10.14 亿。

所以,我说 30 年后不到 11 亿有什么问题吗?

上面这张图我想也应该很明确。看到 1963 年这个巨大的人口出生浪潮了吧。一年出生近 3,000 万人口什么概念?曾经一年生多少万,未来一年就得死多少万。按平均寿命 80 岁计算 2043 年这年可能得自然死亡 3,000 万人。那 2043 年的出生人口会有多少呢?说实话 600 万还有吗?所以搞不好那一年人口净减少就有 3000-600=2,400 万。这数量很恐怖的,半个韩国。

未来 30 年要消化的是建国以来第 1 代婴儿潮去世时产生的死亡潮。有些人太乐观了,明眼的数据不想算。速度之快会令人炸舌,到时候一年减少 2,000 万,5 年就是 1 个亿。快的很,比日本凶的多。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现在国内顶级大学的教授瞎扯淡满嘴放炮的功夫越来越厉害了啊!

现在的趋势是欧美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想把产业链多元化来降低系统性风险,尤其是乌克兰战争之后导致他们清醒的认识到东亚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非常需要被对冲掉。另外国内的成本越来越高,在疫情前已经有开始转移的苗头。而在今年很多境外投资者明确表示不会在国内追加投资,扩建工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跨国公司 / 企业想要扩张的首选变成了越南印度已经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最重要的阶段是加入 WTO 之后的 20 年时间。而未来 30 年印度越南以及其他国家能否把这些低端产业链吃掉一大部分是有可能的,而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会有巨大的负面影响。目前看来,比较可能出现的情形是(在最近几年)印度越南会吸收掉跨国公司 / 企业新的产业链扩张。这样导致近几年内中国可能会因此流失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个工作岗位(当然我们数据给出精确的估计),而这些损失会是永久性的。

所以很遗憾,产业链的转移会让很多中国人丢了饭碗,生活变的很艰难。一个成功的国家需要随时注意哪个国家会抢自己的蛋糕,然后想办法去制约这样的国家出现。但是现在印度越南开始抢中国的蛋糕,不知道国内政策上是否会做出调整来提高竞争力。

产业链升级?30 年内是不可能的。

知乎用户 超投必投 发表

北大教授姚洋的话,对了一半,错了一半,

因为全球化已经成为以中美为首的二个半球化,所以 30 年内,已经不存在世界工厂;

因为全球已经开始产业链脱钩,为世界提供产品的工厂,几乎不存在。

全球产业链重组与脱钩的趋势是明显的,以中美贸易战过程中跨国集团从中国转移生产基地开始,到欧洲与俄罗斯的能源脱钩为标志。

去年以来,全球产业链出现 “近岸外包”(Nearshore outsourcing)取代 “离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趋势,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已渐显现;近期美国及盟友更鼓吹 “友岸(friend-shoring)外包”,以降低对中、俄等国的产业链依赖。拜登近日访问日韩,宣布排除中国的 “印太经济框架”(IPEF)启动。

30 年后,二个半球如果能够重新全球化,或许存在世界工厂,中国、印度双城记。

后世描述 2022,可能会以俄乌战争、印太经济框架等视为标志性事件,描述曾经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又被美国主导回了楚河汉界鸿沟般的二个半球化的全球化,即俄乌战争是全球形成 “一球两制” 的标志性事件。

未来全球化及其中美关系,是太极图一样的全球化体制:一套全球化市场经济制度,是中国及其合作伙伴零有模式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另外一套全球化制度,是美国及其盟友承载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的市场经济体制;二者将在全球范围内长期竞争、斗争、合作、共存,故称之为中美一球两制。

**从中美贸易战开始,全球化演化成一球两制需要 5-10 年的时间,**以中美为基础构成的一球两制,可能如同香港一国两制一样,50 年不变。

面对中国 GDP 即将全面超越美国,一球两制的美国与中国脱钩,是美国以退为进、准备如同耗死俄罗斯一样耗死中国的后手,同时也是美国缩头乌龟行为的表现, 因为美国既然当不成全球老大,也决不允许中国当全球老大;而脱钩战略,就是准备在形成西方半球集团,与中国为基础的东方集体对抗、竞争, 重走赢得冷战胜利的模式。

虽然美国自己当不成全球老大, 也让中国当不成, 这种不敢直面竞争的骆驼埋头心理,看起来在与中国竞争中自己也没有输, 这样在一众小弟面前很有面子,同时也避免了修昔底德陷阱,就如同外交部指出那样,孤立了自己

二、全球以不同文明、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等为基础形成的一球两制对立、竞争、低劣度抗争(省略)

三、全球科技脱钩

科技脱钩的趋势是明显的。针对中国的科研能力,近日兰德智库写了一份近 200 页的报告《中国在 21 世纪的创新趋势》,该报告的结论很清楚:不应高估中国的科研能力,中国科研的有固有的弊端,短期内不太可能解决。美国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强化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

兰德智库指出,美国的科研战略,包括促进和遏制两方面。而遏制战略应从四个方面入手,遏制中国科技的发展。

同时兰德智库指出,中国科研存在两大弊病,难以克服:一方面中国的科研发展充满了国家计划的痕迹,与美国相比,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比较突出,学术研究的自由程度远远不能与美国相比,而这并不总是能用钱去解决。另一方面中国还没有真正打通资本市场与学术圈,产业的互动通道。中国的资本市场并没有美国成熟,也并不总是能很好的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

兰德智库坦言,美国不应该丧失信心,尽管中国发展很快,但美国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1. 美国可以吸纳欧洲,日本,韩国,中东等各地最顶级的人才,美国依旧是全球的人才中心,而中国事实上并不是移民国家。

2. 美国的资本市场是全球性的资本市场,美国市场的资金仍旧是全球最为雄厚的,这给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提供了最强大的后盾。

3. 美国的朋友圈远超过中国,而中国的影响力事实上仅仅在东亚,东南亚,非洲等地,全球对美国产品友好程度是超越中国的。

4. 美国的学术自由度依旧是全球的典范,这是美国最宝贵的财富,这可以帮助美国催生出新科技。

5. 美国基础科研能力仍旧超过中国,中国仍没有做出有影响力的基础科研成果,并且美国对基础科研保持着一贯的重视。

从兰德智库的科研战略来说,美国正在动用一切手段保持美国的科技霸权。中美科技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美国越来越重视中国,把中国当成一个强大的对手。

四、全球产业链脱钩

全球产业链重组与脱钩的趋势也是明显的,以中美贸易战过程中跨国集团从中国转移生产基地开始,到欧洲与俄罗斯的能源脱钩为标志。

去年以来,全球产业链出现 “近岸外包”(Nearshore outsourcing)取代 “离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趋势,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已渐显现;近期美国及盟友更鼓吹 “友岸(friend-shoring)外包”,以降低对中、俄等国的产业链依赖。拜登近日访问日韩,据报就将宣布排除中国的 “印太经济框架”(IPEF)启动。

五、全球贫富差距的解决方案

一球两制的全球化的对抗竞争之下,公平平等与共同富裕的价值观将胜过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因为前者能够解决全球的贫富差距问题。

更多消费立市、超投必投构想,

详情请参阅张弓智库专栏文章:

超投必投:消费分税机制是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动力超投必投:经济发展倍增机制,负反馈超投必投!超投必投:零和博弈、零有共赢与中美一球两制(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知天高地厚,避重就轻。

不知天高地厚,未来三十年哪个人看的清楚?姚教授你是什么级别?掌握了多少信息?能让你做出 30 年的预测!!!

避重就轻,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哪怕转移一部分,我们也是非常难受的,特别是高技术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大背景之下。

当然,能到北大这个级别,绝不是傻子狂徒,至于他为什么这样说,我想肯定是有原因的。

知乎用户 罔冥 发表

还有这么多人以建立在对同胞疯狂压榨为代价而取得的世界工厂地位沾沾自喜乃至自豪,我无言以对。

对外国人友好,对自己人残忍,还真是从上至下的共识啊。

世界工厂几度易主,那些国家的公民生活变差了吗,该产业升级就抓紧升级,是世界工厂你就活得好了?现在可是房子买不起婚也结不起了,各位!再吃人口红利,压榨底层可真 TM 要亡国灭种了!

在这儿的有几位下过工厂进过车间?慷他人之慨是真容易,世界工厂有什么好值得留恋的?

知乎用户 maxyin22 发表

30 年后谁还记得他说的话?所以当他乱喷

知乎用户 黄泉月​ 发表

越南劳动力按 14 岁到 65 岁算大概是 6 千万人,体量在那里,这小身板,供应链再完善都不好使。

还得看印度,要说今天的印度社会结构能发展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我是不信的。搞革命的话,印共毛又没有群众基础,目前不具备天降伟人的条件。

虽然但是,30 年前也没人想到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工厂。

知乎用户 额不洗滴 发表

是没人懂历史吗?

印度不懂,但吹越南的难道不知道泰国过去的辉煌吗?当年泰国 gdp 年增最高达 13.3%, 鼎盛到甚至买了艘航母,成为目前全世界拥有航母的 10 个国家的其中一个。当年这么 nb,今天应该早超越中国,进入发达国家了吧,结果呢。。。不用说了吧,没去过泰国,也看过泰囧吧

知乎用户 苏黎士多店 发表

这口吻听着就像,未来 30 年里一直被冠上 “世界工厂” 的称号是件很骄傲的事情一样。

知乎用户 jack 发表

这些所谓的教兽就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都已经臭大街了呢

知乎用户 禁乎达人 3 发表

好消息还有 30 年,坏消息还有 30 年!

知乎用户 安心 发表

简直悲哀,这说明中国底层人 30 年还是一群牛马。你看西方会以自己是世界工厂骄傲吗?特么 30 年还要这么多人进厂,还没实现自动化?这根本是垃圾好吧。

知乎用户 瑞克 Sanchez 发表

此时此刻看这种说法,颇有种走夜路吹口哨的意思

知乎用户 再睡一夏 发表

这就是我们改革方向呀,制造业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但升级后剩下啥就不好说了

知乎用户 换一个时空 发表

我觉的什么人口红利、教育水平、基础建设,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变量。

未来 30 年最大的不确定是:AI 是否会取代绝大部分繁复人力劳动。

我觉的十分有可能。

届时,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将不再有机会完成工业化。

这是 2019 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一个论坛上,非洲的一位官员的忧虑,他担心,等轮到非洲接盘人力密集劳动的时候,人力密集劳动的需求已经被自动化取代了。非洲的人口规模和人均 GDP 都和印度异常接近,非洲担心的,印度也必然会面对。

其实这个变化趋势在过去也有发生,农业时代,有 70% 人在种地,而农业自动化后,仅需 1% 的农民即可养活其余 99% 的人。

人类的未来,必定是相互服务和娱乐。

知乎用户 沫沫沫沫沫 发表

我来翻译翻译

= 未来 30 年中国工厂仍具有优势

= 未来 30 年工人工资仍为每月 2000 保底起步

知乎用户 奥术大师大所多 发表

美国学者表示,未来三十年内美国的… 都不可能被中国或其他国家所超越 / 取代。

知乎用户 Eason 发表

说的没错。很多人一说制造业转移就觉得末日来了。其实制造业是可以转移,但是要钱啊!谁出这笔钱?

近二十年来,世界财富增长,包括生产资料财富,主要是中美两国,中国的社会总财富现在超一百万亿美元,所以现在才能产生每年接近二十万亿的 gdp。外交部不久前宣布,外商在中国投资总额超过万亿美元,这是包含了所有国家,也就是说即便美国可以撤走所有外商在中国投资,打死也就一万亿美元。这想想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你要把中国一部分 GDP 转走,那就得在其他国家转移相应的社会生产资料财富。举个例子,假设转移五万亿 GDP 需要对应 25 万亿生产资料财富。美国社会总财富我记得是一百七十万亿美元。美国愿意出这笔钱嘛?打死任何一个美国总统都拿不出来啊!

对中美这种体量的国家而言,几十亿上百亿美金的产业转移,甚至上千亿美金的贸易战 ,都不能伤筋动骨。你要动中国的经济 ,让中国经济崩溃 ,没有上万亿美元规模的损失根本不能动摇根本。

知乎用户 郝说郝道 发表

30 年前,也就是 1992 年

当时中国啥情况

有几个人敢说中国在三十年内会成为世界工厂呢?

所以这种预测没有什么意义

知乎用户 拉布拉多 发表

求求你们这些专家,别一天天出来瞎逼逼了,没取代都被你们这些乌鸦嘴说取代了。

知乎用户 微甜卷心菜 发表

给姚教授提个建议,

如果自信心太多以至于影响生活,

就把目光投向国内,

研究一下在未来三十年内,

中国自己把自己作死的可能性。

知乎用户 天天想跑路 发表

30 年低端产业,完了

知乎用户 不霁何虹 发表

在?看看你每年有多少新生儿,我感觉都用不了 30 年

知乎用户 大风扇​ 发表

越南的人口太少,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替代中国,印度人口素质太低,也不可能成为世界工厂。

知乎用户 哎想申述大号回来 发表

我说姚教授高见,世界工厂你们都觉得是荣耀,巴不得一百年都不变,只有世界工厂的工人,不这样觉得。

知乎用户 alph 发表

我想从几个别的角度来说说这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国外跑到国内建厂或下放生产环节?

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劳动力便宜,是因为市场规模大。现在虽然越南劳动力更便宜了,但是越南三十年也不可能有中国的市场规模。

企业不仅仅攫取生产成本下降带来的收益,还要攫取销售成本下降带来的利润。市场规模大决定了企业不会轻易抛弃中国市场,至于转到东南亚或者印度,很多国内厂商在干这种事,但目的不仅仅在于生产成本,也是在进军当地市场。

第二,产业转移不代表生产地位转移。

美国,日本,韩国西欧,它们的产业早就转移到附近地租成本和劳工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去了。美国现在的制造业吸纳的劳动力不及服务业的十分之一。那又怎么样呢,这些国家仍然处于微笑曲线的两侧,大部分的剩余价值都流入了这些国家。这种经验规律同样适用于中国,中国世界工厂的帽子戴了有段时间了,重要的不是帽子或者头衔,重要的是生产能力的滞留和升级。世界工厂意味着大部分制造环节的疏通,有了这些环节,才能进一步考虑优化改善,没有这些环节,你的技术也没地方实践。

所以说当下重要的是把握制造业环节滞留期,尽可能多的研发实验新技术,升级工艺,提高标准,这样才能一步步向微笑曲线两侧挪位。产业转移了,生产地位也没有改变,制造标准仍然在自己手里,保留必要的生产环节,为后续的技术升级和标准提升提供必要的养分,环境和土壤。

第三,劳动力流失不代表生产能力不足。

虽然现在厂商招工难,熟练工和高技能工供应缺口大,但是我国大部分的制造业仍然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这是结构性矛盾,而不是供需矛盾。相比于劳动力成本的问题,产能过剩带来的影响更严重。这也是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印度等在竞争产业转移区位时存在劣势的主要矛盾。

第四,价值链和区域贸易协定时代,世界工厂是谁不重要,制造大脑和核心环节在哪才重要。

理由同二和三,大背景变了,加工装配等低端生产环节逐渐发生多次的跨国界流动。不太可能出现一整个产品的制作都留在某一个国家内。世界工厂更多的意义不再是就业和低价格。

从这个角度,越南和印度承接更多的代工其实不重要,何况他们的产值也远远更不上市场需求。我相信姚洋老师的重点也不在这里。

知乎用户 学习加看热闹 发表

拿什么钱说什么话

知乎用户 托洛茨基吃炸鸡 发表

挺好的,至少承认了我们是世界工厂。

知乎用户 慎乃俭德 发表

任何事情,取代不取代,不是什么教授不教授北大不北大表示还是不表示能够左右的。

如果不会被取代,你就是一天 86 小时大喇叭说要被取代,也是枉然。

反过来也是一样。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当这些大学教授说话放屁就好了。就一句话,你吃公家饭,你敢唱衰经济吗?不敢,就连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也不敢。既然都知道不可能说真话,那全当说话放屁就好了。更何况这是一群一辈子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除了教书、研究学问和研究 “升评称加薪水论文揽研究基金” 的学问,你不能指望他们还能干其它的,比如当什么国家智库。要是智库里都是这些人,那么我们都全都完了。

说回正题,我也只敢猜测一点点。要我说,预测 30 年后的事纯粹是胡扯。低端制造业的门槛本身就很低,加上有欧美国家早就想找其他国家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如果只是说取代低端制造业的一部分,那我感觉 30 年太富裕了。国内要是少了这些产业,而且产业升级上不去,那社会问题会挺大的。但谁又说得准呢?不要盲目乐观,另外内宣也不要把人当傻子。每次看到这种内宣我感觉智商受到严重侮辱……

知乎用户 妮可 发表

它们脱离群众太久了,哪怕去一个厂,一个工地里走走,都知道一个厂里是没有年龄少于 35 岁的人的,就算有也就仅限于办公室,一线是很难看见年轻人的

知乎用户 牛哇 发表

就因为他是北大教授。

知乎用户 春清夏浅看夕阳 发表

抓紧存钱!!!

知乎用户 ygzyy1995​ 发表

哗众取宠

会被取代,而且不需要 30 年

知乎用户 南池之西 发表

翻译:未来 30 年,在为世界人民生产袜子裤头运动鞋、组装手机方面,我们仍然是老大。八小时工作制、提高劳工权益等增加用工成本的事就别想了。

知乎用户 mauskopf 发表

北大有姚洋

清华胡鞍钢

人亦可貌相

口水亦可斗量

钢哥有言 “休坡儿怕我拆哪”——引自 KBS 纪录片《超级中国》

知乎用户 红色传说​ 发表

指我们还能当全世界资产阶级的打工人 30 年,

很好,

那么我们时候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或者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大幅享受享受别的国家的人口红利,而不是给全世界做低廉好用的血汗工厂呢?

知乎用户 waterboy 发表

30 年之后呢?

知乎用户 都护铁衣 发表

这是经验之谈,你要看未来生产技术的发展,一体成型技术的发展,会让工业不需要你说的什么产业链,你觉得你有马奇诺,绕开就行了。

知乎用户 Nameless one 发表

把姚洋抓起来吧,产业升级大失败主义者

知乎用户 叮包 发表

越南体量不行,印度就未必了

知乎用户 我秃了却没有变强 发表

做世界工厂很值得骄傲吗?

知乎用户 海蛎 发表

凡事无绝对,不知道为什么当教授了还不懂

知乎用户 Davis dynasty 发表

大家还是低估了时间的威力,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51 年就已经跨过鸭绿江了。

知乎用户 Jojo​ 发表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

40 年前欧美等发达国家产业升级,制造业外移,最终的结果是 10 亿以上人口拥有全产业链的中国接过了世界工厂的任务。

已知发达国家人口约 10 亿,那么如果中国也产业升级制造业外移,需要多大体量的经济体能接住这些制造业呢?

知乎用户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发表

取代不取代并不重要。

希望越南政府,在承接欧美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后,未来能不出现贫富差距,房价惊人,生育率低等社会问题。

否则,在我看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知乎用户 不散和弦 发表

劳动法

知乎用户 月光少年与猹 发表

还是得苦苦百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毕竟全世界没有像中国人一样这么温顺的牛马,不会动不动就罢工

知乎用户 DieDie 大师兄 发表

知乎用户 波洛 发表

所以未来 30 年血汗工厂都会一直存在喽?!

知乎用户 知乎完蛋​ 发表

专家可别说了,你越说我越怕

知乎用户 Marstars 发表

我想,弱小和无知并不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傲慢才是

知乎用户 乱马​ 发表

这个问题在几年前算是逗个乐,现在已经需要认真讨论了。

知乎用户 豪斯先生 发表

凡是超过 5 年期这种看不见未来的判断统统是表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懂了,未来 30 年不涨工资。

知乎用户 旅行的音符 发表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知乎用户 miss 发表

本来是要学习 美国的 后来是要学习德国的,最后又怕自己被超越了…

知乎用户 叶秋实 发表

这种不用负责任的言论我也可以说一大堆,除了没有北大的名字骗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姚洋懂个 P。

知乎用户 斑斓 发表

意思就是低端产业人口红利还要吃上三十年呗

想起了之前看到的新闻,地球物理博士,依据自身情况考虑,发现在国内对自己而言最好的工作是街道办

这盛世,如您所愿

知乎用户 睡醒了 发表

是的,只要每年都能隔离出 2、3 亿只能进厂的小青年,那么,可以 100 年不被超越,人口红利嘛。

知乎用户 下雨天 发表

说明我们至少还要 996 三十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越南?

越南这么小的体量,有资格吗?

知乎用户 三无小号的小号 发表

听话听音

我听出来的音,教授的意思就是不要慌,封上海 2 个多月造成的经济问题不大,持续看好中国经济,推荐持有或者买入评级

知乎用户 三月 发表

翻译一下: 未来 30 年内劳动法是不会落实的

知乎用户 朱一旦的酒肉朋友 发表

无利不起早。那些媒体镜头前活跃的,都是来搞钱的。

只有非洲的事业,是踏踏实实的

知乎用户 曾有山河问故人 发表

他们太乐观了,乐观到看不见任何问题,乐观到觉得所有的问题都是小问题,正如那艘大船上的船长和水手

知乎用户 hczhang 发表

还在想争着当世界工厂呢。。。

说句不好听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该补充营养努力长个的时候,还去抢屎吃。。。

知乎用户 yong 发表

今年 618 买的 cpu 和主板都是越南制造。你说内存或者硬盘是越南制造也就算了,关键这是 i7-12700 的最新 12 代 10nm 级别的 CPU,越南当真就那么拉?

知乎用户 萨芭雍 发表

扫了一圈回答,肯定了心中的一个想法。

很多人对工业化和作为其基础的重工业,没有哪怕一丁点认知。

知乎用户 墙外行人 发表

我今天买了一双鞋,made in Vietnam。

知乎用户 屑老板 发表

能不能别整天想着吃底层人口红利搞你那逼劳动密集型产业了?

知乎用户 松烟入墨 发表

厉害 i 啊哈

知乎用户 张涛 发表

我倒觉得护城河没这么牢固。

就怕没等拿下美国的高地。

我们的锅底下的柴火就被其它发展中国家抽走了。

知乎用户 平凡之路 发表

又赢了,耶!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他们没有供应链

真以为生产产品,一家公司全包

普通打火机,上下游配套企业 5,6 家

企业不会放弃中国庞大市场,在中国建厂尝到甜头,没有关税

转移到印度,越南,转销国内,加上关税,试试那边便宜?


转移到印度和越南的企业

中国资本接手,又不是难事

有现成的工厂,工人,生产材料,换个品牌,继续生产

参考沿海地区

知乎用户 DustFull 发表

我就纳了闷了,即使最顶级的一线经济学家也就敢预测个三五年,顶天十年都还是瞎几把猜的,还 30 年。往前推 30 年谁能预测到现在的中国,1990 年那会中国啥鸟样不会不知道吧,还挨家挨户收农业税呢,还有地方武装呢,西藏还打着呢。而且,收起那种傲慢的心态,可以自信但不要傲慢,不要瞧不起别人,总会吃亏的。别的不说,印度的 IT 业不是吊打我们? 越南现在不是已经在慢慢接收世界订单。而且,世界工厂也不是个好名声啊,那是血汗工厂,受苦受难从来都不值得炫耀。

知乎用户 白梓​ 发表

你真以为我们想当世界工厂啊……?

取代就取代呗,我们想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翻译一下,就是我们想成为世界灯塔。

还在那为世界工厂沾沾自喜呢,你去当工厂吧,我们想成灯塔。

知乎用户 蛍之光 发表

不同意北大教授姚洋的观点,我认为未来 100 年内中国世界工厂地位都不可能被印度越南取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姚某某是陈国师的得意大弟子,所以这些话听听就好,之前在 B 站听过他的讲演,话说这样的水平是怎么混上所谓的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的?

知乎用户 无限远点的弧光灯 发表

意味着牛马们还得奋斗 30 年

知乎用户 光浪​ 发表

工厂是工厂,产品变了。

知乎用户 雨纷纷飞 发表

未来 3 年的事我都不敢预测,教授能预测到未来 30 年的事,真厉害,

知乎用户 之乎者也 发表

竟然与各种朋友圈微信群唱衰流观点相左,我们该信谁呢?陷入沉思中…………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都是血汗工厂,这样工厂苦了百姓,富了高官

知乎用户 乖乖隆地洞 发表

国内教授嘛,屁股决定脑袋

知乎用户 夏巽 发表

我们是啥时候成世界工厂的?今年是哪一年来着?

知乎用户 猫 pia 唧 发表

开口闭口就是几十年……

三十年前也没有专家敢说中国会成为世界工厂啊…… 预测这玩意听听就好。

知乎用户 刘洪利 发表

赞同教授的看法,但是不赞同教授的说法。主要是这话说的太满了。谁都知道现在中美或者说东西方之间是在互相捅刀子,你捅我一刀我再捅你一刀,就看俩人谁血厚。中国的产业链和美国的货币地位总得死一个,其他国家就在等着这个鲸落万物生的时候。

东南亚南亚取代中国产业链确实路很长,我在别的问题里也管中窥豹的简单回答了自己看法。

如何看待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越南,东南亚是否会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我国庞大的就业人口将来何去何从?

不过很难不代表不行,上世纪唱衰中国的也很多,但是改开的成绩都看在眼里。紧接着高唱改开功绩,然后从 16 年开始结构性问题就在一步步爆发。所以话真的不能说太满,黑天鹅和灰犀牛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就能碰上。墨菲定律之所以是墨菲定律是因为墨菲定律真的很墨菲定律(简直就是废话,不过意思是这么个意思)。

美国铁了心打算按照扶持日本的思路扶持一个日本第二来跟中国分庭抗礼也不是不可能,只不过美国也投鼠忌器,担心日本第二没扶持出来,扶持出来个中国第二就麻烦了……

行至半山路更险,船到中流水更急。行百里者半九十,毕竟美国不是还没死呢么。

知乎用户 白龙江下游​ 发表

呵呵

同 “中国 10% 以上的增长速度可以再保持 30 年”

知乎用户 三连决胜 发表

可以看一下世界 30 年前是啥样子的.

一战二战 总共才多少年.

几十年后的事情真不好说.

不过 10 年前肯定没有人拿越南和中国比

20 年前没有人拿中国和日本比.

几十年后的事情真不好说

知乎用户 查尔姆斯如是说 发表

潜台词意思不就是会在第三十一年被取代吗

知乎用户 知白守黑 发表

高情商: 世界工厂无可取代

低情商: 未来三十年中国产业升级困难

知乎用户 mmmm 发表

如果这个法案通过的话,3 天世界工厂地位就没了

知乎用户 阳光彩虹小白马 发表

呵呵

知乎用户 涅瓦河畔的看客​ 发表

从产业结构看,个人认为中国对抗产业转移的最大防线是化工产业,其具有产业链长,技术密集,质量控制与生产安全要求高特性。而且对其他轻重工业生产都有巨大影响。

知乎用户 吴为 发表

悲报!未来 30 年内我们都是人口红利

知乎用户 隔壁小王​ 发表

中国还要不可取代的当 30 年世界工厂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坐等越吹印吹开始全方面论证中国即将崩溃

知乎用户 顺风 发表

非常同意。看看现在每年毕业的千万大学生就知道了,人口红利再坚持三十年没问题

知乎用户 将灰将 发表

工人爷爷拧螺丝的地位还能冠绝全球 30 年。

知乎用户 河边钓鲨鱼 发表

还要当 30 年的牛马

知乎用户 葱岭守捉 发表

姚教授太不知趣了,看看同样是国发院教授发言,人家为什么能被称为北大良心,还是要说些群众喜欢听的话,现在知乎群众喜欢听要完,就别提这些扫人兴致的大实话

如何看待北大国发院教授卢锋称「4 月青年失业率中国已远超美欧」?

知乎用户 子休 发表

意思是劳动法只看不用的花瓶角色至少还将持续个几十年不动摇

知乎用户 thelastgen 发表

说明什么?

  1. 大部分产业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低端制造行业范围。

  2. 农民工红利、工程师红利、大学生红利… 在未来 30 年内仍然有可挖掘空间。

  3. 劳动法在 30 年内没有严格执行的可能。

知乎用户 四喜丸子 发表

欧美的目标不是取代中国,只要越南,东南亚,印度能参与价格竞争就行了。

这已经够狠了,完全取代中国不是要逼中国决一死战吗。

知乎用户 港盛国际​ 发表

内容来源: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作者:凤凰网财经 张沃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nOau8tq3XlZ4le1wezF2Q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的潮头上,只有中国吗?

十年之前,国人总以为亦步亦趋的越南不过萧规曹随;疫情之下,他们生蛮劲猛的增长数据又重新改造了国人的心态——肉眼可见的产业转移下的焦虑。

越南贸易总额超深圳、李超人”布局胡志明、越南 “许家印” 入局新能源汽车,投资、消费、出口的三驾马车,越南已经有两架跑在了全球的前列。

根据越南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越南货物进出口总额为 1763.5 亿美元,同比增长为 14.4%。其中,出口额为 89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4%——这个增速在全球范围内可谓一骑绝尘。

同时,越南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达到 51.7%,生产经营状况已经连续七个月得到改善,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持续处于 9% 以上区间。

南季风卷着数据的喧嚣吹来,国人的从容缓慢改变——“世界工厂” 的名号,我们还能保得住吗?

中国人如何注册越南公司?附越南公司注册流程资料清单

“越南取代中国,未来 30 年都不会发生”

在本次以 “明日的世界” 为主题的 2022 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断言,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将要被取代这件事,未来 30 年都不会发生。

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工业基础,是姚洋断言的底气。

“每一个国家里的每一个企业,只能承担生产链条上的一部分,这是最有效的方式”。

姚洋认为,世界格局能形成今天这样的产业分工,背后有深刻的经济学道理。

以越南近年最抢眼的纺织工业为例。

越南目前仍然主要停留在 “来料加工” 阶段,甚至生产机械大部分也进口于中国,仅靠人力成本优势恐怕在未来的竞争中难以为继。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数据,越南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的主要附加值来源为中国,占比超过 40%。

在庞大的体量优势面前,越南的增长显得有些无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拥有丰富、系统、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原料供给,如石化、农业,中游的加工及制造环节,下游的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贯穿于整个产业链。

而越南有 33% 的进口总额来自中国大陆,主要从中国、韩国等国家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和生产设备,完成组装加工后,再把产品出口到美国、欧盟等地,仍然处于产业链最下游。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张宇燕对此解释:

第一,虽然越南制造发展迅速,但它的规模仅是中国的 1/8,从份额来讲,还是相对较少;

第二,从制造业技术含量角度讲,中国的制造业出口质量较高。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增长实验室的一项新研究,以 2019 年出口的复杂度来衡量,中国在全球排名第 16 位,自 2018 年以来排名上升了 3 位。美国排名第 11 位,中美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差距在过去 10 年里缩小了一半以上。

不过虽然对于越南的体量来说,实现 “弯道超车” 或许是妄言,但贸易与投资上的强势,也确实让全球的资本把目光投向了这片土地。

在疫情反复、中美贸易摩擦的叠加下,近期中越贸易数据上有了明显的分化。出口规模连续第 29 年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一向被用来与越南做对比的深圳,却在出口总额上败于越南。

2022 年一季度,深圳全市进出口总额 7404.8 亿元,同比下降 2.8%。

4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2.9%,环比下降 7.08%。

同时,2022 年 1~4 月,越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资金超过 108 亿美元,同比增长 88.3%,吸引了 72 个国家和地区对越南进行投资。

张宇燕对此表示,作为大国,我们应该持大国心态和欢迎态度。反过来讲,这些竞争压力也会推动我们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进步。

实际上,我们眼中的 “挑战” 确实不太严格。

如果对越南增长迅猛的几大主要产业追根溯源,背后几乎全是中资的影子。

越南不是对手,而是 “队友”

其实综合越南的各项贸易数据来看,中越两国在贸易上并非强竞争关系。

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统计总局 5 月 29 日公布的数据,越南 2022 年前 5 月累计货物进出口总额达 3051 亿美元,其中,美国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预计出口额达 467 亿美元。最大的进口市场则是中国,预计进口额约为 496 亿美元。

在对美出口份额大幅提升的背后,越南正在成为中国工业产品的重要 “买家”。

根据中国海关公布数据统计,2021 年中越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 2000 亿美元,达到 230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7%,其中自中国进口总额为 1379.3 亿美元,较 2020 年增长 21.2%,中国作为越南最大的中间产品供应国,占越南进口总额的 41.5%。

同时,越南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严重依赖中国的原材料和设备,2021 年中国对越顺差在 450 亿美元左右。

找到一条自我发展良好、又能带动越南和东南亚良好发展的路径,并不是要抑制越南或东南亚的发展,而是通过我们的发展,让东南亚、特别是东盟国家搭上顺风车,这样美国对中国的一些围堵就会失效——这是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的观点。

实际上,自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我国就已经开始持续向越南进行产业转移,越南本土所承接的订单中,并不乏中资企业。

2019 年中国(含中国香港)对越投资总量超过日韩,成为越南第一大投资来源地。

据越南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底,中国对越南投资项目约 3,000 个,注册资本总额约 210 亿美元,主要投资领域集中在加工制造业、房地产、基建行业和通信设备行业。

根据 CEIC 给出的数据,中资企业投资越南以 1 亿美元以下的民营投资为主,大多来自于中小企业众多的服装纺织行业。

中国最大的棉纺织品制造商之一天虹纺织,以及纺纱巨头百隆东方,均在越南有十数年的布局,也是目前承担国内纺织订单最多的在越企业。

此外,家具、木材、消费电子企业的低端组装环节,均在大量向越南转移。如吸尘器代工龙头企业的富佳股份、半导体显示产品巨头京东方,均有在越南投建产线。

而加入了 CPTPP,并与欧盟签署了欧越自贸协定的越南,成了中国商品低成本出海的绝佳路径。承接了大量来自中国的投资与产业转移的越南,与中国的关系更像是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产业转移确实在发生,但受益的并非单个国家,而是一个利益高度相关的 “共同体”。

产业转移是正常经济现象,对 “越南出口超越深圳” 也需要警惕和观察

产业转移下值得我们焦虑吗?

在经济学的概念里,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发生产业转移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经济现象。

对于 “越南出口超越深圳” 的现象,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在 2022 凤凰网财经(夏季)云峰会上表示,当一个产业进入成熟期后,它将不会产生创新的收益,这时企业会做降低成本,选择土地、劳动力便宜的地方。“越南人均收入大概是我们人均收入的十分之一,所以有了大量的产业就会挪到越南去,我觉得这是不可阻挡的。”

他说,当我们与周边地区和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拉开巨大差距时,一定会看到若干中低端产业会外移。

“这种外移就和当年这些产业移进珠江三角洲一样。” 而大量的产业向越南向东南亚移动也表明了广东经济发展水平的成就,“因为你有成就,所以中低端产业才要离你而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转移本身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区域间经济关系的优化就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2021 年数据显示,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为全球第二,汽车、手机、电脑、洗衣机、空调、彩电、冰箱、钢铁等多项产品的产量都稳居全球第一,行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经验丰富。

越南主要承接的产业,以皮革品类、纺织品类、鞋帽品类以及家具品类等商品为主,在这些领域对我国出口的替代效应较为明显,但自 2014 年起,我国纺织服装品出口总量就已经达到阶段性顶点,之后纺织服装出口总量开始回落,纺织服装品在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比例较低。

同时,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沿微笑曲线上移,向原材料生产及品牌销售两个方面延伸,而越南纺织服装业原材料进口对我国依赖依然较高。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数据,越南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的主要附加值来源为中国,占比超过 40%。

不过,产业转移也并非一个可以静态应对的过程。

唐杰指出,越南出口超越深圳也需要警惕和观察。“中低端企业是一定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向低收入水平地区流动的,我们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制造业一定要向高端攀升。这就是中国人经常说的一句话,自古华山一条路,只要你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你就要不断地向上攀登,你就要知道,只要你的收入变高了,收入低的地区就会把一些配套的产业吸引走,(逼着你)你只能不断地向上爬。”

我们总说要把产业留在中西部,可中西部并没有港口,交通不便,如果营商环境没有改变,如果企业税费、生产要素成本始终无法降低,那我们无疑是在把就业机会拱手让给东南亚。

正如唐杰所言,“这是我们需要看到的,不是简单(对企业)说‘你不要走’,而是我要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帮助你)走向更高端。”

对此,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中国制造产业链的总体特征是 “大而不强”,可以描述为 “已经形成了大路货的主要产能”。

全球唯一一个 41 个工业大类齐全的经济体值得我们骄傲,但并不是我们的终点。

贾康把现在中国制造形容为 “上有打压,下有追兵”。所谓 “上面打压”,就是美国要拉着它所有可能的盟友,全面遏制中国;而所谓的 “下有追兵”,就是中国某些产业的相对优势已经有重大改变了,一些大路货产能由于有要素流动的机制,必须要转到越南、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印尼等地去了。

为此,中国制造需要将自己在全球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位置从低收益的中间位置向左右两个高收益的位置转移。而他认为,留给中国制造的窗口期并不长,只有五年到八年。

对于 “假如中国不能在五年到八年的时间窗口期完成升级,中国制造是否有一天就会被东南亚或者印度取代” 的问题,贾康回答称,逻辑上确实是这样。

“大家不能回避这个挑战性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经过努力,生产出更多升级产品,更多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就可以完成产业链的升级。中国应该越来越多地依靠产业升级去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也是中国制造在微笑曲线上由中间位置向左右两端推升的内在含义。”

毕竟这条两端朝上、呈微笑嘴形的一条曲线中,价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价值链两端的研发和市场,而制造不过是曲线中间价值最低廉的区域。

中国真正的对手在哪里?

如果越南还不足以成为挑战中国,那中国真正的对手在哪里?

“古德哈特定律”提出者、《人口大逆转》作者查尔斯 · 古德哈特,就对 “越南是否会取代中国” 的问题表示了惊讶,他认为,越南绝不会成为中国的威胁,印度和非洲反而更值得关注:

“我认为越南的体量不足以和中国相较,也不认为它与中国的人口差异会有那么大。我知道越南和中国之间一直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但我不认为越南对中国有任何威胁。我认为它的出生率会像东南亚其他国家一样下降”。

唐杰也同时提到,今后不仅仅是越南,还会有印尼,因为印尼的收入更低;还会有印度。“因为印度不仅收入低,人口还多,印度已经超过了 14 亿人口了,所以他们吸附中低端产业的能力是很强的。”

清华大学教授文一在《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一书中曾言:市场是个昂贵的公共品。

对于印度与印尼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凭借一个巨大的本土市场支撑起自己显然不难,难的是如何依靠自身技术突破,完成产业升级。

与越南相比,他们也更值得被我们当作对手。

2020 年 3 月,莫迪政府开始推行 “中国产业替代政策”:第一阶段以“印度制造” 取代 “中国制造”,第二阶段以“印度资本” 取代 “中国资本”,第三阶段以“美国 + 印度” 产业合作模式取代 “美国 + 中国” 的产业合作模式。

雄心勃勃的计划背后,是印度庞大人才库的支撑。

目前在世界 500 强企业中,为印度人所领导的企业占比超过 30%。如果经济上的考量有利于印度,在恒河畔建立起一个全层次的产业链体系,对于拥有跨国资本 “亲戚” 的印度来说显然不难。

而已跻身全球第四人口大国、全球第 16 大经济体的印尼也同样如此。

印尼工业部长阿古斯 2021 年 12 月 29 日表示,制造业已成为印尼从经济衰退中复苏的主要驱动。2021 年 1 至 9 月,制造业实现投资 236.79 万亿盾(约合 166.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3%。同时出口创下历史新高,最终推高印尼 4 季度 GDP。

2021 年,印尼 GDP 总量 7.5 万亿元人民币,放在国内来看,排名第 4,已经超过了经济强省浙江。

他们的官员也同样理性。

前日,印尼最大英文报纸《雅加达邮报》发表题为《拜登的新贸易协议几乎沦为笑柄》的评论员文章,认为美国推出的 “印太经济框架”(IPEF)旨在对抗中国,不符合本地区国家的真正需求,地区国家不会轻信。

印尼从一开始就清楚意识到 “框架” 并非自由贸易协定,看上去只是一个松散的贸易框架,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印尼外交部长蕾特诺参加东盟 - 印度特别外长会和第十二届德里对话之后,几个强势的新兴经济体发表了要更好地互联互通,以共同应对全球化等挑战的宣言,而这是一个总人口近 30 亿的巨大市场。

能否与这个经济体更好地协同,对我们十分重要。

当下,凭借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庞大的经济体量和复杂的产业结构,中国仍然是全球产业链中最不可或缺的 “世界工厂”,拥有最被看好的技术和未来。

但我们的对手也在成长。

2022 年 5 月,《经济学人》以印度为封面,称在过去的十年里,印度经济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其他大多数经济体,将为全球创造一个巨大的新市场和制造基地。

2022 年 6 月 16 日,印度央行公布的月度经济报告,印度央行对印度宏观经济的最新研判是 “复苏仍然强劲”。世界银行则给出了 2022 年上涨 7.5% 的预计,称其将成为 “全球增长最快大型经济体”。

大河滂滂,大潮泱泱,这场变局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机会,在跃跃欲试的不止我们自己。

微笑曲线之上,无数经济体正在向着两端攀缘;

蓄力长久的潮头之前,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中国人在越南注册公司流程如何?越南公司注册难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知乎用户 五反田自动车社长 发表

这边建议打击快递业,保安室实行无人化。绝对不会被取代!

知乎用户 墨相迹部 发表

听懂了吧,专家表示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再吃三十年!

也就一群屁民每天忧国忧民担心生育率,害怕老龄化了。

我们的专家智库们可从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知乎用户 想开大 g 发表

所以意思是说未来三十年也不可能产业升级害得 996 是吧?

知乎用户 春天的小熊 发表

超过 10 年的预测等同于瞎猜。这么肯定说 30 年后的事情,是不客观的。

知乎用户 兔兔的 50w 发表

预言 10 年还勉强可信,预言三十年?也不看看自己是个东西。

知乎用户 韬南​ 发表

懒得看了,如果是为了内宣这么说也没啥问题。

日本不是因为被越南取代而不再是世界工厂,但越南确实是在日本的尸体上成为了世界工厂

知乎用户 大阴阳师鲍勃​ 发表

中国未来三十年都会是 “世界工厂”

中国制造还变不成中国创造

知乎用户 姜丝的馄饨 发表

确实,印度和越南都有被西方自由主义渗透和毒害的危险,指不定又要闹罢工,咱们那可就不用担心了,都是上好的牛马啊

知乎用户 亚索寓言​ 发表

那就要看谁的劳动力更廉价了。

再说了什么教授. 专家之类的经常瞎几把说。

知乎用户 如水 发表

别太乐观。

老龄化的加剧,和用工成本的上升。

部分产业转移走是必然的。

但也别太悲观。

十年之内,我们还是有优势的,如果接下来十年产业升级成功。

那低端制造业走也就走了。

但我不太看好印度取代我们,我觉得越南加印尼可能性更大。

知乎用户 鼠鼠乾坤 发表

年轻人,你完了,30 年够你退休的了,还想过懒人和高福利生活,死了这条心吧

知乎用户 铳剑 x 发表

部分取代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知乎用户 马蹄达达 发表

那就是很可能了

知乎用户 财务自由的旁观者 发表

然后呢?对你有什么帮助。我看到的信息是说明国家觉得会以举国之力保障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不允许由于生产资料的成本上涨让企业出逃。

知乎用户 XS Lee 发表

那未来 30 年能取代美国的地位吗

知乎用户 倾奇者 2020 发表

南越现在的发展势头确实不错,但北越踩过的坑,他也都要踩一遍,看能不能爬出来吧。

知乎用户 郭昊 发表

网络舆情专家 告诉我们, 最近很火的越南热, 主要是在 抖音,朋友圈等群体传播推广的公关。

前几天我爸都一脸认真的和我说,要不要去越南投资置业。 我说,你晚了,胡志明房价都吵到 5 万一平了。

知乎用户 朴德猛老元帅 发表

再过三十年,00 后,10 后牛马都老了,20 后没人了,哪来的打灰人进厂给老板当牛做马?

知乎用户 大可 Duck 发表

曾经有个伟人说五十年不变,结果不到 25 年就变了。

那些凡人就不要动则预测 5 年以上的未来了,你没那个本事,也没那个公信力。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外企大量撤资去印度越南,会不会造成国人大量失业?

知乎用户 Gyl 发表 德资制造业员工过来聊聊,原内容已经在其他答主回答下进行了回复。我们公司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技术保密要求,很多核心零件都是德国进口。今年疫情德国全线停工,而中国是已经开工了的。有一个很重要的总成已经库存报警,我们公司高层 …

外企大量撤资去印度越南,会不会造成国人大量失业?

知乎用户 Gyl 发表 德资制造业员工过来聊聊,原内容已经在其他答主回答下进行了回复。我们公司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技术保密要求,很多核心零件都是德国进口。今年疫情德国全线停工,而中国是已经开工了的。有一个很重要的总成已经库存报警,我们公司高层 …

“世界工厂”,越南印度谁更能挑战中国?

越南更多是合作关系,印度更多是竞争关系,短期内中国制造的优势不可动摇,但亟须应对之道 2022年4月7日,越南海防港的一处电动汽车组装车间。图/法新 文 | 柳书琪 陈伊凡 顾翎羽 编辑 | 谢丽容 过去20年是中国科技制造产业波澜壮阔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