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中国是否有可能开放入境?
知乎用户 厉无咎 发表 我个人觉得,2022 年不可能开放。 看了一圈回答,没看到一个从广大乡镇农村的角度来考虑的。要么是国外,要么是大城市,看来咱农村人还真不算人啊。 我在乡镇卫生院工作 30 年了,对乡镇农村的医疗卫生资源太了解了,奥密 …
其实很有意思,钟老的这番话,持开放论的,和持清零论的,都觉得自己读到了政策方向。为什么如此?因为钟老其实并没有明确划出标准,开放的肯定要的,但要开放到什么程度?恰恰这本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过去的两年里,我国坚持清零的政策。但是完全封闭了吗?也并没有,大多地方也还是在开放,只是在出现疫情时,会注意扑灭。政策相对严格。对于某些地方,例如我的家乡小城攀枝花,自从 2020 年 2 月以来,一直没有新增,所以这两年来可以说几乎是没有封闭的,可能唯一的改变就是坐公交戴口罩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看了一阵子回答,我总觉得十分魔幻。好像有人觉得欧美国家现在生活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了,真的已经当新冠不存在了似地。又好像我国已经封闭很久,已经很久没人出门了?
先说说我的观点:
首先我不是认为,一定要绝对控制到新冠消失,这场疫情才算结束。事实上,早在去年八月我在知乎的一个回答就提到了:“很多专家都在阐述 “新冠流感化” 这样的一个情况,因为这极有可能就是未来的真实境况”详情可看我去年的一个答案。
至少 98 个国家发现 Delta 变种病毒,这会对全球疫情产生哪些影响?该如何防控?
所以,当我看见因为欧美等国家防疫的不力,过早的躺平,造成的疫情一发不可收拾时。我倒是相信,新冠疫情已经很难完全的消失,很可能会常伴人类社会存在,那么逐步的开放就是必然的。
但是,我不认为现在是恰当的时候,也不认为现在已经做好了开放的准备。我可以说的更明确一点,我不认为我国已经做好和国外那样躺平防疫的准备。
为什么?理由大概有几点:
首先,目前我并不赞同奥密克戎的毒性已经低到和流感一个程度。而且流感本身也并非一个可以随意忽略的小病。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普通感冒是很多人印象中最轻的疾病。西医上称之为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的病原是流感病毒,多数会引发较重症的上呼吸道感染,其感染范围主要局限在鼻、咽、喉、口腔等部位。其中的重症才会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严重的可能迁延不愈,或是诱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等。
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顾名思义,其感染的靶器官就主要是集中在 “肺” 这个器官上。他的轻症才是以上呼吸道感染为症状表征。这是一种在没有诱发并发症的情况下,就可以对多器官造成伤损的感染性疾病,根据病理学的研究来看,他的严重程度是明显高于流感的。
在不久前,2022 年 2 月 10 日的时候我看到了西安官方发布的一个数据:
这是基于德尔塔毒株的一个数据,未接种疫苗者,危重症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十一点二一。
按照指南的定义,危重症的定义如上图所示。(我不确定西安的危重症,是说危重症和重症,还是单指危重症,如果是后者,实际上这个数据高到可怕。因为按照这个危重症定义,在医疗紧缺的情况下,几乎就意味着死亡。)
诚然,你可以说这是德尔塔毒株造成的,并非是奥密克戎毒株。奥密克戎毒株的毒性相比德尔塔毒株的毒性,大大降低了。但是几乎不止一个地方的统计数据告诉你,虽然奥密克戎的毒性相比德尔塔降低了,但是因为其传播力大增,所以造成死亡人数不减反增的情况。
而且,新冠病毒的进化速率,也是超乎原来想象的。这和感染者数量是有相关性的。换句话说,感染者越多,新冠病毒出现新变种的概率会因此增大。
早在新冠出现初期,就有人科普过,RNA 病毒缺乏稳定性,变种速度很快。也有人预言过,根据经验,致死率高的病毒传染力往往较低。所以新冠的理想进化方向应该是逐渐倾向 “低毒性,高传染力”。
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是这是人类根据进化论总结出的理论,放在长期的进化历史来讲,是一种很合理的模型。但是,这种理论的基础在于高毒性的病毒容易在传播过程中因为太容易杀死宿主而被淘汰。并不是说在理论上,病毒的进化方向一定是 “低毒性,高传染性。”
而是 “低毒性,高传染性” 的病毒是病毒演化后的一个结果。这个结果不是金科玉律,不是病毒写在基因中必须的进化方向,事实上 RNA 病毒的突变方向,就是因为其缺乏稳定性,所以进化方向是随机的,正是在随机中自然选择出了一个 “高传染力,低毒性” 的结果。
现在的全世界,尤其是一直在统计观察新冠的欧美国家,他们的新冠感染数其实很早就上去了,很多人甚至已经是二次感染甚至三次感染,除此以外还有足够高的疫苗接种率。所以很多人的免疫水平已经达到一个程度,这种时候观察得到说奥密克戎的毒性降低,实际上我认为是缺乏更进一步证据的。
我的这个认知,在最近看到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一篇文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佐证,他们认为,奥密克戎毒株的毒性虽然低于德尔塔毒株,但是与初期新冠病毒的毒株比,是相仿的。
这只是一篇科普文章,并非严谨的论文。我也不知道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专家,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有时间我可能会发邮件给那边的专家问询探讨一下。假如,我是说假如,他们真的是通过对美国部分从未感染也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做了小规模观察的结论后,得出的结论,那么这就是一个很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那么相比于早期的状况,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我们有足够人数接种了疫苗。但是奥密克戎的传染力又远强于早期毒株,最后会是怎么样一个结果,没有人可以说。但是我很清楚,一旦放开,那就是一发不可收拾,这是一个未知的魔盒,是一场拿十四亿人生命安全为筹码的巨大赌局,没有绝对的把握,谁敢轻言下注?
其次,有人提到医疗挤兑的问题,好像现在那些无法及时就诊的患者都是因为 “防疫政策” 所以不得就诊,所以一旦放开,这些问题好像都迎刃而解了?
我无法理解这种逻辑,难道他们都不知道 “院感” 这种东西吗?别说新冠,就算是流感,甚至感冒,在症状发作期,有几个医院敢开刀手术的?
至于透析,放化疗。对于这些慢性病人群来说,就算是普通感冒都可能是致命的,你却让他们暴露在感染新冠的风险之下,就为了获得没有阻碍的透析和放化疗的机会?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一些慢性肾炎的患者在得了感冒以后,病程飞速进展的?
我国可是有约 1.5 亿慢性肾病患者,这些人如果感染一轮新冠后,病程会不会飞速进展?我不知道,你知道吗?
更何况,在新冠放开后,大量的重症出现,一定会在短时间内挤占医疗资源。欧美国家之前的惨况难道没有看见吗?欧美国家的人均医疗资源可是比我国丰富很多的。我不相信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慢性病人群会得到更好的医疗救治。
反倒是之前,迅速反应,快速清零的防疫政策下,才能让他们受到最短的影响,同时避免因为新冠感染,诱发更严重的并发症,乃至死亡。
说的再难听点,如果连坚守防疫政策的这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都出现大量的基层人手缺乏的状况下,我无法想象一旦开放后,医疗资源发生挤兑之后,能做成什么样子。
有些人拿最理想的医学模型来为自己佐证,包括 “轻症居家隔离,有转重症征兆打 120 去医院。” 认为这可以最大的降低新冠对社会的影响。
事实上,这一套防疫模型,自 2003 年非典时期美国就是这样干的。针对非典这种症状出现快,可以较快察觉的疾病来说还好,但是哪怕用来防流感,虽然理论上也可以,但真正实施起来,很快就会扩散开,根本无法有效的延缓病毒的传播速率。
也有人说,可以居家服药,自我监测的。像是目前,医学证据比较高的新药 Paxlovid,也就是辉瑞的那款所谓特效药。且不论价格高到难以接受和普及,而且这是一种要在发病五天内开始使用的药物,能够有足够的行政效率让足够多的人在适当的时间内用药吗?怎么快速统计剧增的发病人数?
基本上所谓开放,唯一的好处其实只是出国更加便利,部分外贸活动的促进。我不认为可以减轻医疗压力,更不认为装看不见就等于没有了。不要说重症率接近流感,就算是在流感流行季,对于很多地方的医院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如果再来一个大号流感,还是一个比流感传染力更强的疾病,还是一个普遍没有感染过,我国人群中可能普遍抵抗力还不足的大号流感,至少在一两年的时间内,我国会经历过去两年中,欧美等国经历过的那种惨况。
而且以上都还是在奥密克戎之后,新冠会继续倾向 “低毒性,高传染力” 的演化方向的前提之下。假如下一个毒株是 “高传染力,高毒性” 的怎么办?只要不是那种会快速杀死宿主的毒性,那么这种亚型同样有传播开的可能。
最后,还有人心的恐惧在。我国的医疗资源本身就分配不均,好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大城市。小地方的医疗水平也确实参差不齐。一旦真的开放,会不会有大量的患者因为恐惧,大量集中去三甲医院的?
人可不是机器,不是严格按照医学规划与行政要求执行的。人的行为是具有一定不可预测性的,而这本身也是一种难以预料的风险。
还是那句话,如果完全开放,那就是一场泼天大赌。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赌局。风险如上述,收益呢?有多少收益值得我们这么去赌?
有人可能举例印度,认为印度都躺平了。我国难道比印度还不如?说句实话,欧美躺平我是不满的,因为欧美是有能力却因为各种因素拒绝去做。印度和非洲这些地区,是真的没有足够的公共医疗力量和行政力量来完成防疫政策的。对于他们来说,严格的防疫政策是真的会饿死不少人的,所以他们只能用人类历史上最传统的防疫手段,就是直接躺平,任由病毒肆虐,直到最后人们撑下来。我非常理解他们,甚至你如果说有一天我国也因为严格的防疫,出现类似的情况时,我也支持和他们一样。可现实是,我国还没有走到这一步。
这两年的防疫政策,对我国经济确实有一定冲击。论冲击,我想应该没有比旅游业的冲击更大的,事实上我认识的一些导游朋友,旅行社高管都开始纷纷找兼职了。我本身也做过试睡员,认识一些旅行博主,没有不诉苦的,日子都非常不好过。
但是这不是开放后马上就能缓解的问题,至少在刚开放的一两年时间里,我敢肯定的说,对于各种产业的打击只会更严重。而对外贸易,病毒并不是阻碍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带来的,觉得我国选择了和欧美一样防疫道路就能解决我国外贸问题的,实在是有点怎么说呢,天真吧。
综上所述,我并不反对开放。甚至我认为这可能是未来一定会走的一条路。但不是现在。我国还没有做好准备。对于新冠的防疫,是人类建立现代医学体系后第一次面对的情况,其实所有人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么早就断定我国和欧美国家的防疫政策谁更高明,实在是言之过早了。
在真正适当的时机到来之前,不妨再等一等,再看一看。一定要记住,开放是 “开弓没有回头箭” 的事。眼下的风险与未知,依然是远大于收益的。
其中提到:
We found that participants who had received two or three vaccine doses had a lower risk of hospitalisation during omicron prevalence (omicron 94 [1·9%] of 4990 individuals, delta 130 [2·6%] of 4990; OR 0·75, 95% CI 0·57–0·98; p=0·03,figure 2B).
大致意思是说,统计接种了两针或三针人群,奥密克戎和德尔塔的住院率。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的住院率约为 1.9%,德尔塔毒株感染者的住院率约为 2.6%。
这个数据和吉林的数据是相似的。(约百分之 2.5 的普通型、重症和危重症)(有朋友认为我的表述不严谨,那我就进一步表述。根据我国新冠指南试行第九版,划分是否轻症在于有无影像学肺炎表征。这种进入肺炎阶段的呼吸道感染,即使是流感也会建议入院治疗。要不要算在重症里,会不会占床位,大家自己评估吧。)
这是新冠病毒感染已经普遍接种疫苗的人群数据。(国外的人大多还是二次感染)
那么流感是多少呢?根据我国的指南。
在流感疫苗接种率并不算高的情况下,老人的住院率是十万分之 89 到十万分之 141。年轻人是十万分之 4 到十万分之 10。
我完全看不出新冠已经是大号流感。
人民日报最新发布的宣传图,可以供参考。
我敢保证:
倘若将来国家选择放开,在评论区中发表:“这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这是目前最合理的方案了”,“国家已经为我们做了太多太多了”,“绝对支持国家政策,积极配合政府”,的人
和
现在在评论区发表:“清零是唯一的选择”,“说共存的都是 50 万”,“家里没有老人小孩吗”,“国外共存了变好了吗”,“来电了?”,的人
绝对绝对绝对是同一批人,他们思考的不是科学,着想的不是自己,他们只是单纯的崇拜强权,风往哪里吹,他们就往哪里吠,仅此而已。
大家说的都对,逐步放开,做好准备。
但我泼个冷水,打个预防针。
没有攻击谁的意思,只是单纯和大家讲讲我觉得会出现的预期。
疫苗打的再好,有些人也会有症状,特别是四五十岁,三高,吸烟喝酒的,也就是 8090 后的父母们。
各位都是知识分子,父母的养育之恩大于天,到时候知道是新冠,三针疫苗也都打了。但真到了高烧不退,茶饭不思下不了床的时候,谁能知道第二天是好转还是恶化?
这个时候你敢跟你爸妈说,忍一忍,忍几天就好了?
按大多数人设想的轻症,普通型居家,不占用医院。
这就是普通型啊,虽然不知道明天还是不是,后天会不会就重症了。都不知道。
但今天,肯定是普通型的。
那我们这帮人会让父母居家吗?
说会的我真的敬佩。我一个学医的碰到这种情况肯定送医院。
我就一个妈你让我赌明天不会恶化这个概率?
我跟你谈屁概率,我就要 100%,我要去医院图个安心。
别怀疑,到了那个时候,人性都是一样的。
肯定各种同学同事朋友问,能不能搞到三甲的床啊,最好还是某位呼吸科教授亲自查房。
OK
**假如医院都收,**那医疗资源肯定就倾斜给了这些有关系,有资源,有门路的人。不用怀疑,这是必然。
最后受苦的就会是没有资源的人,他们可能有些熬过去了,有些没熬过去。
**假如医院都不收,只收严重的,**那就是另一个情况了。
这人好了,那没事。
这人短时间恶化没来得及治(这么多人感染,医院肯定出岔子嘛),那按照大家现在互联网冲浪的综合素质,医院不得分分钟喜提热搜?
朋友圈微博知乎抖音,不得分分钟安排上小作文微电影?
“我能 xxx 但我救不了我的母亲” 这种事不得篇篇 100w+?
各位热衷于上网冲浪的人不得把卫生系统的个别人网暴到死?
魔幻吗?
不魔幻,全世界最好的防疫政策的国家,都有成千上万例的死亡。
这些死去的人,不值得热搜?不值得小作文?
也别说每天都在死人,凭什么新冠死亡就搞特殊化。
说白了,我们这代人就没经历过医疗挤兑。你觉得你开刀挂不到最好的专家号就算看病难,预约个磁共振到三个月以后你觉得离谱。
这都不算什么。
真正的医疗挤兑,远不止什么新冠病人太多,没有资源去应对其他疾病。
更多的是一些有孝心的儿女们,本着对父母的关心负责,一定要来医院图个安心。
新冠的无症状和重症,不是非此即彼的,中间地带的一些症状,是好转还是恶化,今天咳嗽明天会不会肺炎,今天胸闷气喘明天会不会呼吸窘迫。
别说有医学常识的人,就是我们医生也拿不准。
这种情况,人家来医院图个安心有错吗?
所以我一直说,我们医疗系统承载不了,至少现在的承载不了。
不仅仅因为重症率,死亡率,住院率。而是我知道,
在可以住院和可以不住院的 “中间地带”,中国孝顺的儿女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住院。
在本应该住院,但因为医疗系统承压而延迟收治的时候,中国孝顺的儿女们会马上歇斯底里。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分级诊疗,但推了快二十年的政策,现在大家到三甲看病反倒是越来越便捷了。
医疗系统真的进步了。
当然,因为封控等政策,也在导致看病没门。但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解决办法。可能因为管理不当,也可能因为这也是挤兑的一种。
哪条路都不好走,哪条路都有各自的代价。
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医疗体制,习惯了没有分级的诊疗,习惯了来医院就要把病看好。
这样的体制,抵抗挤兑的能力就更差。
所以,不是我对医疗系统没信心,是各位太高看这个脆弱的系统了。
我在英国交换的时候,寄住房子的房东有一个肺结节,预约的手术要等一年半。
这要在中国,告诉你肺上有个结节,还可能恶性的,手术我一年半以后给你做,患者会分分钟拿刀捅你。
我不知道 omicron 或者新的 XE 会怎样和人类社会共存,我们的医疗系统最后会是怎样的状况。
但我想摆数据讲道理都是简单的,于己无关的数字也不过是个数字。
孝字当先的中国人,在新时代中成长起来的 8090 一代,的确不会去超市抢免费的鸡蛋了。
但换成生病这种苦痛的事情,我相信我们不会比抢鸡蛋的大妈好看到哪去。
就像在手术室门口急躁焦虑,在 ICU 门口吵架骂人的人,他们也不是本来就这样的。
私以为,我们的 21 年被浪费掉了,21 年实际上是最好的窗口,21 年国内基本已经实现了正常化生活,口罩甚至都边缘化了。但是我们沉迷于正常化的生活,忽视了未来必须要共存这件事,没有做出足够的医疗、舆论准备。
奥密克戎只是用它变态的传播能力将我们加速推向了共存,就算没有奥密克戎,在国外集体摆烂的前提下病毒也不可能被清零。
首先,常见的现代药物从研发到通过临床实验时间跨度都是数十年,那么你还能指望这个一两年之内推出来的疫苗和特效药能彻底消灭病毒吗
其次,封控消耗的一个是金钱,一个是人心。疫情早期我们通过清零完成了经济上的胜利,但是再过一段时间当国外彻底完成共存之后经济势必会回暖,而时不时的封城核酸和旅游业交通业的阉割可能会影响国内下一步的发展。人心上,可以为了消灭病毒配合工作一次、两次或者更多次,但当你发现无论你封多少次都无法彻底消灭它时,还会这么尽力吗?20 年初,反对封控可不会在主流讨论中提起,是一定会被口诛笔伐的。
最后,现在主流的所谓动态清零实际上就是说,这玩意我清不了,只能来一次打一次。坚持清零,那要坚持多久呢?实打实的说,有多少人愿意一直生活在现在这种随时可能封城,各地政策加码的生活,十年?二十年?人类在天灾面前就是这么的无力,病毒没有党性也不讲政治。
所以 21 年是绝佳的窗口,利用这一年的时间完全可以完善医疗研究和医疗设施、统一政策避免加码、做出疫情应急预案、预见性地准备下一步的防疫方式。但是实际上呢?都™22 年了,全国连健康码都没法统一,健康码服务器都会崩,各地出行措施不一,面对爆发式疫情缺乏应急预案和居民生活保障。实际上就是懒政,抱着 “20 年初这种方式能清掉疫情所以我就一直这么用” 的心态摆烂,然后就被奥密克戎狠狠扇了一巴掌。
钟院士这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在铺台阶而已。
首先,现在这个状况,他的嘴已经不只是他的了,所以这实际上是国家的态度。
当前不具备共存条件,那么什么条件属于具备?欧美比起我们,怎么看都更适合共存。最好的医疗,更低的人口密度(独栋居住比一整栋商品房),以及他们的医疗习惯(医疗习惯是重点,后面会单独说)。但是如果现在欧美的疫情数据都无法被接受,那么请问上述条件我给你十年能达到吗?不能。
寄希望于疫苗和特效药?上文已经说了,平均几十年的研发周期,更何况现在辉瑞出个适用范围很小的特效药上海市都能被喷买办。
寄希望于病毒自己传播性和致死性变弱?不可能。稍微学过生物就知道,变异是随机的没错,但是自然选择不是,更弱的病毒不可能在传播中竞争得过强病毒,下一次流行的病毒传播性只会很高。
所以可以预见的,所谓还能改善的条件,只有民众舆论和开放政策,硬性条件几乎是无解的。
共存和清零就是个电车难题,只不过清零后面不知道要一直走多久,共存咬咬牙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只是因为在一开始,在舆论最统一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清零,所以清零的被害者,那些收入不稳定的人、那些不愿意被长时间限制自由的人、那些事业被疫情抹掉了的人、那些被封控导致死亡的人,他们的声音被淹没了。现在我们舆论不再那么坚实了,自然选择共存会被压死的人 — 老年人、体质弱的人,他们会发声;选择清零的会被压死的人,他们也会发声。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完美解,一定会有人因此丧生,就是这么残酷。
那么回到 “逐步开放”,这很明显是一个新闻式发言,因为香港已经证明了,没有逐步可言,开放就一定是全面开放。逐步这个词完全是考虑到现阶段舆论问题,委婉表达而已,最多也就完成舆论压制、开放政策制定这类必须事务。
我最担心的,其实不是病毒,别提什么美国一百万,用这个数据只能显示出逻辑的不缜密,麻烦去除掉疫情早期,现阶段各个地区的数据证明了在疫苗保护下这个病毒的伤害已经可以接受了。同时不要一把十四亿乘以一个比率得到一个大数字就开始宣传,这种比率的大数字多了去了,只是你只知道新冠而已,要看就看病毒致死率和人口额外死亡率。我真正担心的是上文提到的就医习惯。
中国人的就医习惯大家心知肚明,所谓分级诊疗执行起来相当扯淡,都是朝着能接触到的最好的医院最好的主任去的,这点在小孩和老人的就医上尤为明显,再结合这两个群体就医在国内的医闹概率。。。。。。
所以我很怀疑共存起来大家会不会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自我隔离等恢复,同时也担心会导致医院出现暴力事件,这才是实打实的医疗挤兑,这方面的解决方案还有待完善。
钟老是不是老糊涂了,还想要逐步放开?这个病这么危险,十几万人就有一个重症,那十几亿就有一万个重症,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数字!建议全国只要有一个地方有阳,马上封城一个月,经济不重要,社会主义人民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建议以后早核酸,晚抗原,一天两汇报,做到早晚都坚持,清零绝不动摇。这要写到宪法里,作为基本国策。任何有共存思想的就是走资派,买办,人人喊打。
其实很多人是二极管思维。
认为西方开放就是完全躺平。
中国清零就是全部清零。
这两种观点都是错的,就好像说一个人只有健康和死亡,没有感冒,肺炎,尿毒症,要么好人一个,要么死人一个。
我举一个防疫非常成功的国家。也是前些天总理宣布逐步开放的国家: 新加坡。
新加坡近期加大开放力度。(并不是很多人说的放开,是在原政策上逐步放开)
上图第一条,堂食人数改为不超过 10 人。
外来进入新加坡的人员,承认外来检查报告。
以上也是咱们说的开放,而且新加坡总理说了,对于疫情以后形式会密切关注,政策随时动态调整。
英国也是开放的国家,算开放的比较彻底,目前不强制检查,阳性可以不上报,不隔离,没有口罩禁令,开放旅游。总之,一切和疫情前一样。
明显看和新加坡不一样。
而我国是某些人嘴里的全部清零么?显然也不是。
我国防疫一直是两个分区,闭环管理区是允许接收阳性的,包括外来输入,还有本土病例。
非闭环区出现病例,大范围筛查核酸也是为了把社会上的阳性收进闭环区。
可以说,我国从武汉疫情以后,没有一天是清零的,只不过闭环里的阳性影响不到正常人生活。
举个例子,如果大妈带着音响到你家楼下广场跳广场舞,你肯定不干。但大妈带着耳机在你家楼下广场跳舞,你就不受影响。
其实年轻人不能容忍广场舞噪音,是因为噪音侵犯了年轻人的利益。
可是另一部分人觉得阳性满街跑,也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噪音污染是污染,病毒污染也是污染。
逐步放开是肯定的,我们到底要英国模式,还是新加坡模式,还是我们自己的模式,肯定会权衡利弊。
从九版官方资料来看,轻症可以不入院,可以自己抗原检测,特效药 PAXLOVID 纳入医保,都是在为开放准备。
但这个过程必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PAXLOVID 需要发病 5 天内用药,否则基本无效。
我们行政能力如何?已经进口多少药品?美国产能如何?有多少能给中国?如果药品耗尽有什么应急预案?
还有加强针和第二针需要间隔半年注射,现在有多少人接种了两针,有多少人可以接种加强针?有多少人还没打疫苗?怎么动员他们打针?
还有医疗挤兑问题。阳性病人怎么安抚情绪,让不需要住院的人不占用医疗资源?
院感怎么办?透析的,手术后的病人感染新冠怎么办?
需要几套医护进入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怎么安排人员?人员培训到什么程度?如果医护感染,减员,怎么调配人员?如果医院因为减员被迫关闭病房,怎么安排病人?
这一切都是问题,不接触是发现不了的。
无论开放还是封闭,肯定都有人不满意,我们历来不缺东林党,但在如此关乎国家命运的抉择上,我们需要专业的分析统计,还有甘于奉献的医护志愿者,积极配合的百姓。
还有最重要的,勇于担当的领导。
讨论死亡的,上海这波之前,一天上万台手术,考虑过这些人现在在干嘛么?还有各种透析化疗的都在哪里呢?
西边是热战,东边是生物战,舆论战,所以,往日不在了。
无论政策怎么搞,总有人受益,总有人损失,没有完美的方案,最重要的是发挥体制优势,全国一盘棋,跟着中央走,团结就是力量,不要东一斧子西一榔头。
给了 2 年多时间,还有很多人没接种疫苗,感觉就是莫名其妙,应当立法规定强制接种。
我算是标准的清零派
我现在所在的乡镇现在只有一家乡镇医院,外加两个私人诊所,
两个私人诊所都是建在居民楼里,而乡镇医院里面只有三栋楼,一栋化验楼,一栋门诊楼,一栋住院楼。
有次我开玩笑的问医院的医生:要是我们这边有出现感染怎么办?
医生:那我们只能把人控制住,之后通知市里面把人带走隔离治疗。
我:那为啥不直接在医院里治疗?
医生:我们这就这么几个医生,又没有传染病的隔离室,隔离室只有市里有。
是不是觉得我在的乡镇很落后,医院很差都没有隔离房,
我告诉你,我们乡镇在 18 个乡镇里经济排名第二,人口排名第一。
而且还有在我们乡镇下面还有 19 个村庄 2 个场,还有一大堆自然村。
他们连最基本的医院都没有,只有农村卫生院,平时有大的问题都要到我们镇上医院才能看,要动手术了才会到市医院。
而且乡镇常住人口九千人,里面几乎大部分都是务农的老人和小孩,最年轻的一波人就是乡镇和村里的政府人员,
大量的老人、小孩、较差的生活习惯、集中的居住环境和贫瘠的医疗能力,这大概就是共存派口中 “大号流感” 最喜欢的地方,
这些乡镇和农村才是真正的政府动态清零的受益者,
在两年内封城、口罩、核酸这些都没有,唯一一次封路还是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就算是现在上海疫情,除了在高速拦车登记,平时的生活几乎没有改变,
在没有提高乡镇农村医疗水平的前提下,全面放开就等于是放弃农村和乡镇,
更可怕的是他们可能连自己被放弃都不知道
我不管你什么终南山,峨眉山还是武当山,什么张文宏李文宏王文宏,通通给我饿一星期再说话,不用饿一星期也行,每天发一袋泡面,过一星期后再来说话
上海在封城以前,实际上已经有几万甚至十多万无症状感染者,大家活的好好的,医院也并没有发生医疗资源挤兑,封城以后反而各种惨事时有发生。所谓的外溢是因为外省市还在沿用旧的防疫政策,发现一例都如临大敌,最后大家一起抱团封城。
奥密克戎可能是一次开放的机会,失去这个机会,病毒变异后或许不仅仅高传染性还高致病性,总之科学的事情要科学看待科学解决。
不要搞运动,不要政治化!
钟老这个解答根本没有什么特殊性。就是说以后共存,但现在不共存。这是和张文宏等人传递的观点也一样。
但是两人受到的评价待遇不同。说明国人还是权威崇拜。又深刻的认为钟老代表官方。官方意见就应该无脑支持。
而且,代表地方官方,不如代表中央更有权威性。
不过共存派应该将该发言认为是官方原有策略的妥协,对民意的一种舒缓,远不到官方真正支持共存的层面。
当年计划生育政策转向时期,很多专家说,未来我们一定会放开计划生育的,但是不是现在,现在放开就会导致人口暴涨,会有 4995 万二胎。
结果呢,到现在计划生育政策还没有完全放开。还要控制生三胎。真是爱好权力者永远不肯放弃权力。
所以,广大共存派应该继续努力,让官方出具更可行的合理共存的路线图,共存时间表,以及共存方案。不能被这种含糊话术拖延下去。要呼吁全面放开,呼吁让病毒缓慢传播,不要让这种拖延战术耽误了共存时间。
他们总有借口,什么疫苗接种不够高,什么病毒不够弱,什么国民没做好准备。
你封城的时候,国民做好准备了吗?
相信共存派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只不过慢一点,对国家经济危害就更大一些。对普通人伤害就更大一些。
没有明确共存路线图的言论都不是真正共存言论 只是缓兵之计。没有真正主动共存方案,而导致被动共存将导致大量资源错配。
争取明确的共存诊疗方案,城市预防方案。
让城市不必严格清零,让人民不必为流感恐惧,让大多数感染者居家隔离,让奥密克戎缓慢传播是我作为共存派明确的建议。
不这样说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共存言论。
我本来觉得后面真共存了这帮清零的脸会被打得肿的没法说话。
看了这个问题下的回答,还是我天真了。他们到时候恐怕真的可以脸皮厚到在那里来一句——这不是共存,这是中国特色版的清零。
人不要脸真的可以天下无敌呀,哈哈哈哈哈哈哈。
新冠病毒不会消失,中国有逐步开放的需求,也是全球极少有能力控制住奥密克戎的国家。
一个全球防控最优秀的国家之一,却正在遭受最大的非议,非议的人包括她自己的公民。
很早之前,涉及新冠的回答,我就提到过,人类基本上无法消灭新冠病毒。
人类当前唯一在自然界消灭的病毒就 2 种:
天花病毒 + 牛瘟病毒
后者并不传染人,也就是说,真正与人体直接强相关的,也就只有天花了。
这是当前所有的一类疫苗名单:
甲肝疫苗、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三种细菌)联合疫苗、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A 群流脑多糖疫苗、A+C 群流脑多糖疫苗、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
这些疫苗几乎中国人从小到大人人都打,但依旧无法消灭,哪怕这些疫苗的保护率和保护时长,都经过了时间和无数次接种的考验,也只能通过疫苗在总人群中进行长期的控制。
除了天花病毒,你连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都无法消灭,何况是新冠病毒呢?
不说病毒,鼠疫、霍乱这类对人类具有强威胁的甲类传染病致病菌,同样没有被消灭。
不是人类不想,是真的做不到。
那为什么天花被消灭了。除了保护率高,保护时间长外,天花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它仅仅只传染人类。**虽然 “亲戚” 的牛痘、猴逗可感染人类,但比起天花威胁低多了。
天花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哪怕它的 R0(一个人能传染的人数)和德尔塔相当。
当人类大范围接种之后,它就会自然灭绝。
疫苗群体免疫公式为:
R0 越大的病毒,需要越高的疫苗注射率,才能达到群体疫苗免疫。
这个公式是这么来的:
R0 低于 1 后,病毒的新增就会逐渐降低,最终完全为零,从而自然阻断传播。
对于一个 R0 足够高的病毒来说,要让它的实际传播系数 R 低于 1,那么就要让可感染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1/R0。
需要被疫苗保护起来的比例,自然是(1-1/R0)x100%。
但我们知道,疫苗的保护率并非 100%。对于保护率低于 100% 的,门槛值还需要除以保护率。
门槛值公式就变成了这样:
门槛值 =(1-1/R0)×100%÷ 保护率
由于天花疫苗的保护率接近 100%,哪怕按照 7 的 R0 算,接种率达到 86% 就会自然阻断。
另外感染者也并非全部死亡,典型天花死亡率约 30%,重型 90%,痊愈者在后期也会成为阻断链中的一环。
虽然天花的高死亡率,在历史上曾造成莫大的灾难,但它至少是一个耿直的病毒,稳定、疫苗保护率高,时间长,而且认死理,只认准人类。
但自然界绝大多数的病毒,根本不可能是天花这样。
大多数变异快,疫苗保护不稳定,保护时间短,而且可以在多种动物中跨物种交叉感染。
很不幸的时,新冠病毒把这些属性全占了。
早先各国的新冠疫苗,对普通毒株大多达到了 90% 的保护率。
R0 为 2~5,那么它的疫苗群体免疫门槛最高是:56%~89**%**
R0 基本来源于防控的后续统计,它的统计大小和当地防控政策也有关系。对于采用一定防控措施的国家和地区,门槛值偏低,而躺平的,则需要足够高的门槛值。
也就是说,如果人类疫苗开发的速度足够快,人类也是可以像控制其它一类病毒一样,得到长期控制。
但遗憾的是,疫苗研发时间超过了 1 年,等到 1 年后,开始大范围注射,不仅全球已经有了庞大的感染基础,德尔塔也已经是主流病毒。
疫苗对德尔塔的保护率普遍低至 70% 以下,且它的 R0 高至 5~8。
那么,它的疫苗群体免疫门槛最高甚至达到了:125**%。**
但疫苗注射率根本不可能超过 100%,这意味着,哪怕注射了疫苗,德尔塔也会在人类中一直传播,必须同时增加管控措施才行。
如果在管控的过程中,让实际传播系数 R 低于 3,那么门槛值就可以降低到 95%,依旧有存在疫苗群体免疫的可能性。
当前,全球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首针注射率大多达到了 90%,加上社会上存在已经痊愈的患者,全球新冠病毒的新增的确有所缓和,但在全球拥有 500~700 万现存感染者的基础上,这个传播速度是很难在短时间降下去的(即便这样,欧美不顾高死亡基数,依旧躺平了)。
如果新冠一直是德尔塔,也并不是没有控制住的希望。
但奥密克戎又出现了。
根据不同的研究,奥密克戎的 R0 达到 10~30,甚至可能超过了麻疹。根据社会中的总阳性率来看,它的实际 R0 的确有可能达到了数十。
而新冠疫苗对奥密克戎的有效性降低至 20~30%,哪怕按照 R0 为 10 来算,保护率 30%,也会得到 300% 的门槛值,这意味着依靠疫苗达成群体免疫成为了不可能。
奥密克戎有着 15.8% 的复发率,即便在整个社会阳性率高达 50% 的基础上,门槛值同样会超过 100%。
所以现在基本不谈疫苗对奥密克戎阳性的保护率了,而是谈对重症的保护率。
综合全国来看,目前中国能勉强控制住奥密克戎。这说明中国的物理防控措施,足以让高达 10 以上 R0 的奥密克戎,实际 R 低至 1.5 以下。
但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中国这样(可笑的是,在某些极端的人眼里,做得最优秀的中国,反而是最大的错误)。
面对全世界躺平,不说消灭新冠了,哪怕做到一类病毒那样控制住都没有了可能。
流感的 R0 甚至只有 1~2,为什么控制不住了呢?
这就是因为流感变异快,这一季度的疫苗保护率可能还有 70%,下一季度可能就只有 50%,甚至可能低于 30%,而对于运气更差的季度,例如上个月(3 月)的美国,流感的疫苗保护率甚至低至无效。
哪怕只有 2 的 R0,保护率低到了 30%,进行全员疫苗注射,也不可能阻断传播。
奥密克戎不仅具有流感的某些特质,R0 还是它的 10 倍。
面对奥密克戎,其实西方不躺平也相当于躺平,还不如索性躺平了。西方是做不到严控,而不是就不应该做。
但中国是能够做到高效率控制实际传播系数 R 的,这还要让中国学国外躺平,简直就是让一个能考试得 90 分的优秀学生,在高考的时候提交白卷。
但中国要发展经济,逐步开放却又是刚需。
“逐步”,仅仅两个字,却暗含了庞大的信息量。
首先需要保证的就是,确诊、普通型、重症,不仅不会对中国医疗体系带来巨大压力,还要普通病人能够看病,且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按照目前上海的情况来看,步子跨得有点大了。
2021 年,中国经济很亮眼,表现出了动态清零的优越性。
面对奥密克戎,中国能勉强动态清零,但很明显各方面承受的压力都上升了。
不过,由于两针、三针接种对重症、死亡保护率的提高,却让动态清零基本方针不变的基础上,让开放力度的变化有了可能性。
我们以上海来举例。
上海拥有 2500 万人的总人口,完全躺平,至少会有半数人感染,医疗挤兑之后,死亡人数会有上万人。
但上海完全封闭的确又不可能。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未来建立一个阶梯式的防控体系。
就目前来看,整个上海在阳性人数超过 10 万之后,就存在了巨大医疗压力。哪怕我们预设再提高一点,整个城市在一波疫情中的新增阳性率低于 1%,高峰单日 0.1% 是我们最基本的底线。
按照中国疫苗对奥密克戎重症率保护率(高达 95%),以及死亡保护率(3 月这一波吉林 2 例,上海暂无),来看,1% 的阳性率,也是医疗体系和绝大多数公民所能接受的底线。
这个底线,可以成为我们严格封控的底线。建立阶梯式防控:
1、对于没有病例的地区,在盯住海外和高风险地区的基础上,完全开放。
2、对于零星病例的地区,延续 1 的政策外,在严格跟踪隔离的基础上,完全开放。
3、对于阶段性新增 0.001%(10 万人中有 1 例),延续 2 政策的基础上,形成社区级别的严控,其他部分完全开放。
4、对于阶段性新增 0.01%(10 万人中有 10 例),延续 3 政策的基础上,形成区县级的严控。严控集中爆发区域,对于零星区域,执行政策 2,其它地区能开放则尽量开放。重点行业重点岗位,需要有迅速替代的预案,尤其是衣食住行等物流方面。
5、对于阶段性新增 0.1%(10 万人中有 100 例),这个阶段,大城市已经有上万病例了。延续 4 政策的基础上,需要进行重点区域的绝对封控了。如果把新冠比喻成一场风暴,那么此时就已经是红色预警了。就上海疫情来看,封控区域的物流预案十分的重要。甚至可能需要有一批预备人员,能够迅速替阳性人员的重要岗位。
6、阶段性新增 1%,整个城市进行严格防控,以最快速度把病毒 R 降低到 1 以下。严格防控期间,各类物流同样的是保障的重中之重。
对于,医疗承压低且爆发风险低的地区,可尽量维持在 1~3 的状态。对于经济发展需求高,医疗承压高,可以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最高实行 6 政策。但就目前上海的防控表现来说,要在 6 的状态保证经济发展,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目前来说,真正影响经济的,其实是对大量无症状和密接的隔离。
例如上海,当前上 10 万的阳性,以及数十万上百万的密接隔离,才是最为影响经济的。
所以,如何优化无症状和密接隔离,并尽可能的让这部分人群发挥经济作用,中国接下来需要重点解决的事情。
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哪怕中国绝大部分城市维持 1% 的阶段性新增,也并不会有很大压力。
接下来进行一个大胆的设想:
我觉得,既然中国能短时间建设方舱,那么给予足够长的时间,同样可以建设临时社区。甚至可以把一些有着大量烂尾楼的区域,改造成临时社区。临时社区分成三个级别,阳性区、密接区、次密接区。
发现阳性病例后,阳性患者进入阳性区观察,后续确定无症状以及不用承担医疗的轻症在阳性区,普通型以上转移到方舱。密接则进入密接区,没转阳且行程无再次密接则回归,转阳进入阳性区。
次密接区具有较高的开放度,人们能够保证基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但也有一定的半隔离需求。如果次密接区的安全度较高,甚至国家可以置办一些临时产业。
每个人城市都具备这样的防控隔离体系:
次密接区→密接区→阳性区→方舱。
最高吞吐量占城市总人口的 1%,可以根据城市总人口,来建设这三个区域的规模。
有着这样的体系,比起原地封控隔离,对经济的影响应该会降到最低。
以上都是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国家能够给出一些更好的方案,能够做到在一定感染比率下,尽可能的降低对经济影响。
如果中国在未来单日新增率 0.1%(上面 6 个方案提到的是一波疫情的感染率和单日不同),却不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就有了逐步开放的可能了。
那样一年之后会有 36% 的阳性率,3 年后近乎 100%。奥密克戎复发率 18.5%,它在人群中的实际 R 值就会降低到普通新冠的级别了。这个时候的中国哪怕不开放,也可以轻松做到像 2021 年那样发展经经济。
如果那个时候,社会重症和死亡率的确和流感差不多了,且变异毒株不再有取代奥密克戎的可能性,或者后续变异都和流感类似,且民众没有了恐慌情绪,接受度提升,那么中国也的确有全面开放的可能性了。
总之,在我看来,新冠毒株、疫苗、药物等都没有出现巨大变化的前提下,中国要开放,至少需要再等 3 年的时间。不过,如果出现对中国很有利的变化,例如新毒株替代奥密克戎(要替代奥密克戎传播性可能更强),致病性不变,但它的二次感染率大大降低,同样会大大提升中国开放的积极性。如果未来疫苗的阳性保护率提升到 80% 以上的地步,中国的开放时间同样会缩短。
从长期来看,我对咱们国家的防控是极有信心的。
谁都不能否认,
开放与清零之争,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而是 zz 问题。
而 zz 之争,最关键的就是宣传之争。
清零派主要的意见中有一条就是:如果放开,哪怕只是适度放开,会导致大量人群恐慌,纷纷去医院,从而挤兑医疗资源。
可是我想说,疫情已经三年了,目前数据已经证实了,奥密克戎的无症状率高达 95% 以上(上海的话可能是 99% 以上)。
所以,绝大部份人根本不用去医院,就算有症状,大部分人也就是吃点药、发个烧(谁没有得过重感冒?)就好了。
**当然,我也不支持现在立即马上全面放开,因为大众的心理依旧对病毒非常恐慌。**大众心理还没有准备好,立马放开,那就一定会挤兑,一旦挤兑,重症和死亡一定会飙升。
但是!哪怕现在不能立马全面开放,也不能继续妖魔化病毒和继续层层加码,这样就会让大众越来越惧怕病毒,等到大众对病毒的恐惧刻骨铭心,可能就永远没法开放了。
我 dang 的宣传能力举世瞩目,如果能持续向大众宣传 “病毒没这么可怕、轻症不用去医院(居家隔离还是必须的)、加强打疫苗、重点照顾好老人” 等等,我绝对相信:几个月就能将公众对病毒的恐惧降到最低。
我们的宣传口绝对有这个能力,而降低大众恐惧则是进行逐步开放的最重要的准备。可惜,至今看到的主官方媒体声音依然是妖魔化病毒。
但是,虽然宣传口有能力这么做,但做不做,或者说是不是故意不做,那就不知道了。
“逐步开放”第一层意思是等全国疫情基本动态清零后各地不要再过度防疫,逐步恢复常态开放。第二层意思是未来根据病毒特性变化,如果毒性减弱就要改变防控力度逐步开放。只要 “逐步放开” 以科学为原则实施就没问题。
怎么解读?
我的解读就是
让我怎么解读?
我算个寄吧毛啊还让我解读。
这是官媒正文第一次出现逐步开放。钟老的报告是自洽而完备的,其中的逻辑其实简单又清楚:
央视的新闻比较简短,没有提及序贯接种异种疫苗的对照试验结果,从凤凰新闻引用一下:
通过对超 1436 万受试者观察发现,科兴疫苗接种两针后 14 到 30 天,预防感染有效率达 55%,180 天后为 34.7%;14-30 天后防止重症有效率达 82.1%,180 天后为 72.5%。
数据显示,接种第三针 (加强针) 可以有效提高保护效力,但接种同种疫苗第三针的有效率提高不明显,反而是第三针接种异种疫苗,预防感染率可以大幅提高。
具体来说,接种两针科兴疫苗,再用 mRNA 疫苗加强免疫,14-30 天后预防感染率可高达 92.7%,预防重症达 97.3%。
如果实验没有问题,这一套解决方案就是完备的,对各方来说都应该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台阶。
异种疫苗无论是使用国产蛋白重组疫苗(钟南山自己第三针就是智飞的重组蛋白疫苗)还是进口 mRNA 疫苗,只要能做到最后低重症低死亡率落地就应该被实施。抗疫本质上还是一个公共健康卫生问题,而不应该上升到成为政治问题。只要最终的公共健康安全,那大家就都赢了。
现在看来,部分政策可能被吴尊友捆绑了,严格封控 + 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其来源,并不是 2020 年武汉的抗疫经验,因为 2020 年武汉实际上是完全控制住疫情几个月后,才进行的全员核酸检测。
2020 的武汉的成功战胜疫情,依靠的其实是分级诊疗,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 ,轻症方舱,重症火神山,雷神山,分级诊疗是各种病毒的天然克星。
很多人认为,那时无症状感染者也被拉走隔离了,那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历史事实是,武汉第一次全员核酸是武汉疫情过去之后的事情了,2020 年 5 月,检测下来,结果非常干净 ,之前,并没有做过全员核酸,说明,之前隔离的其实只是有症状感染者。
一个证据是,2021 年 3 月 19 日清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了我国学者题为《新冠血清流行病学与体液免疫的持久性:基于武汉人群的随访研究》论文,提示,经校正后,人群抗体阳性率为 6.9%,说明即便经疫情暴发,仍仅有小比例人群受染,发现抗体阳性者中 82% 未曾出现任何新冠相关临床症状,属无症状感染者。
现在的一边严格封控,一边大规模核酸检测,从而导致大规模的交叉感染,并不是武汉经验。
而且一边严格封控,一边大规模核酸检测,会导致大量的类似于肾功能衰竭、脑溢血、支气管哮喘、心肌梗塞、喉头水肿的患者因为医疗资源高度紧张(医护人员都去采集核酸了),或者缺少核酸证明而不能及时入院 (核酸证明成了通行证),这是 2020 年武汉所不曾出现过的现象。
2020 年的武汉,核酸检测还不是通行证。
这一切,来源于吴尊友的理论:
什么!绝不能逐步放开!
你能保证放开之后不会变异出更致命性的病毒?
你能保证老人孩子绝不因为放开之后感染病毒而离开?是不是因为不是你家的人?
放开之后你就能保证经济变好,大家都有钱还房贷?而不是像现在,靠出租游艇宾利还贷款?
还是放开之后,你就能保证,你现在菜都抢不到,到时候就可以抢到呼吸机?
抗疫不绝对,就是绝对不抗疫。
哪怕新冠病毒重症率只有 0.01%,乘以 14 亿就是 14 万人!14 万人进 ICU,你很开心?
不行,绝对不行。必须坚持彻底清零,严防死守,封早封小,半天做一次核酸,写入基本国策,100 年不动摇!
其实钟老的话就是我们一直在使用的策略。
没有谁天然愿意每天穿着厚厚的铠甲躲在城墙后边生活,如果有谁这样做了,那肯定是因为他认为摘掉铠甲拆掉城墙的危险和代价会大于铠甲城墙本身。
利弊取舍问题。
总有人说,动态清零成本太大,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这我是承认的。
问题在于,谁说躺平的成本就小了?
你说动态清零影响自己的收入。
这我也是承认的。
问题在于,谁说躺平以后你收入就能高了?
你说被隔离的人痛苦不方便。
这我还是承认的。
问题在于,谁说躺平以后就不痛苦就方便了?
二极管思维,非对即错,非错即对,最不可取。
当然,清零有清零的好处,躺平有躺平的好处,但你要以为躺平的成本会小于清零,那你就太天真了。
你们以为的躺平是,自己注意防护,感染了自己在家歇着,自己买吃的买喝的,严重了去医院治病,可能会死一批老人,其他的一切照常运行。
实际上你会遇到的躺平是,各行各业大量减员,你干什么都不方便,社会效率大大减低,医疗行业严重挤兑,你需要择期手术,原本等一个月变成了等半年,你家人胃癌切一刀的事等半年变成了全身转移。你核酸阳性了,自己在家歇着,没人给你送吃的送喝的,你的单位因为大量减员人手不够,领导催着你上班。你的病好不了,咳嗽越来越严重,呼吸困难,觉着这样总归算重症了吧,到了医院,人家说,你这是轻症,往后边看插着管昏迷的那些人,你吓得赶紧回家,赌自己还能看到明天的太阳。
欧美能躺平,是因为人家人均医疗资源还可以。
印度能躺平,是因为人家挂点老百姓根本没人在乎。
我们不行,我们在乎人民的利益,而我们的人均医疗资源还很差,在同样的条件下,如果我们躺平了,那就是人间地狱。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什么是天然的错或者天然的对,一切都要看利弊取舍。
而本有利弊取舍能力,自行放弃的人,非坏即蠢。
学过语文的都知道, “但” 后面接的才是重点。钟南山院士的意思已经很明了了。
大家都知道不可能立即完全开放,因为我国和欧美国家的情况云泥之别,只能说逐步开放,并提高疫苗接种率,支持钟老的观点。
要实行这逐步开放首先要停止妖魔化新冠,逐步消除部分国民对新冠的恐惧,希望中国的某些媒体有自知之明。逐步开放势必导致更多的阳性病例出现,如果所有恐惧新冠的人都涌向医院将会造成严重的医疗资源挤兑,未来医院只允许收治重症,轻症居家隔离,才能减轻或避免这一情况发生。
最近透露的舆论风向越来越明显,希望中央能尽快制定出最适合中国国情的防疫方针,猜测上海将成为试行新政策的第一个战略地点。
人类和自然的这场战斗,终将会以人类失败而告终。
朋友圈里面有个红的发紫的哥们,山东人。
早年他在日本打工的时候,朋友圈里面到处洋溢着他对岛国人民的鄙视。
在崇洋媚外的大环境下,我倒是很欣赏他。
他这个人,就是逢洋必反。所以在朋友圈里面转发了很多的美国死了多少人的文章,而且都会说死得好。
所以他对共存派的态度可想而知,欲杀之而后快。
最近他被困在廊坊的高速路上面,已经三天了,没什么吃的,睡在车里,你懂吧。
而且还遥遥无期,他在朋友圈里面艾特了一圈投诉政府不作为,当然,没什么回应。
我非常想截图,但是我得匿名。
过度防疫,不砸到你身上,你都不知道疼。
这点儿破事已经在知乎讨论了很久了,每天都是这种话题,麻了真的!
总结下来躺平就三个字——赌国运。
开放共存是肯定的,有脑子的都能想明白国外躺平的情况下,除非你永远封闭,否则病毒不可能消失,咱们总不可能永远封控吧。钟老发声也就是告诉某些想着永久封闭的人,开放是肯定的,做好心理准备,政策肯定会倒向共存。
其实这套模式和当年改革开放类似,怎么开,怎么放,冲击如何,风险多大。稍微了解改革开放的都知道,当时何其惊险,过了多少难关,可以说做好了准备依然很多措手不及。
新冠也一样,甚至不可预见性更大,何时共存,不是拍脑袋,而是手里起码有四个 2,一对王,才有梭哈的底气。你手里才摸到一对 3 你就敢梭哈,心是不是有点儿大?赌注可是 14 亿,而不是 1 块五花肉。
我自己都为在这个问题下还在嘴硬的 “清零党” 感到羞耻。
因为暴露了这些人的本质:欺软怕硬,吃柿子找软的捏。
之前张文宏医生说要共存的时候骂的叫一个嚣张,恨不得把张文宏说成敌特分子。
上海购买辉瑞特效药的时候就差没说上海是买办政府了。
现在 “国士无双” 钟老发言了,说要逐步开放了,这些人真的知道这是国家下一步的计划了,全都像墙头草般的改口了。全都在舔 “阁老英明”
这个事情关键就在于从来就没人说中国要躺平,甚至所有的国家也没有说啥事都不做,所有国家的 “共存” 都是建立在疫苗 + 特效药的基础上,中国未来也不意外。国外也是经过了严格的防控,留足了时间打疫苗,做到一定程度的覆盖之后才有现阶段的政策,我这也不是信口雌黄,家里有网的可以去看看阿汤哥去年拍电影因为剧组有人得新冠被迫暂停多少次。
然后他们就胡诌出来一个 “共存派” 的帽子出来,下个定义说 “共存派” 就是要立马开放,啥都不做。我在知乎上看这么久,从来就没看到一个认真说要共存的人是这个意思。但是只要你说共存,那就帽子给你带。文 G 的红卫 bin 的老套路了,真不新鲜了,求求别玩了。
【阿汤哥《碟中谍 7》片场发飙 爆粗口怒斥未遵守社交距离规定员工 - 哔哩哔哩】 https://b23.tv/VMvqFoq
我再说一遍,从来没用人说 “彻底不管”,而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以及病毒毒性逐渐下降的情况下逐渐放宽防疫政策,兼顾经济发展,减少一有疫情就一刀切封城,全员核酸这种对经济有巨大冲击的政策。我之前的回答讲的很清楚。
而且病毒本来毒性就在下降,死亡率和重症率目前真的很低了,我们的疫苗接种率也在逐步提高并且现在已经不低了。再采取和 2020 年一样的防疫政策,这钱不是白花了?对于经济的影响又怎么算?
但是就是有那一帮 “防疫爱好者” 根本不管你说啥,你只要和他们想法不一样,就给你打成反派,给你扣上 “50 万”“卖国贼” 的帽子。动不动就是“你家里没老人?”,不好意思我家里有,不仅有老人,还有小孩,而且还需要我养,我不赚钱,你们帮我养?
钟老现在的话也就是这个意思,根本就没有花活,现在这帮人就 180 度态度大转变,给自己找台阶下,“哎呀我们反对的是那些说毫无准备就要学西方共存全面开放的人”。事实上根本就没有这种人,美国和欧洲的共存也是建立在无数科学家的背书之上,对于共存人家是有准备有基础的。
还是那句话,总有些人觉得除了中国,其他国家都是底狱,其他国家政府都草菅人命,除了中国的科学家其他国家的各种 “首席医学顾问”,那些顶着牛津,剑桥,哈佛宝马。 没把各个顶尖大学你,,,,士头衔的专家们都是傻子。
因为如果你们想要的清零是国内一直保持现有的高压政策,一直到国外这个新冠病毒彻底消失或者等着有什么 “神奇疫苗” 或者特效药把这个病毒完全产除,然后再恢复正常,那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不可能的。我不是医学家,但是我知道历史,从黑死病,到西班牙大流感,SARS,中东呼吸道综合征,所有细菌到病毒引起各种瘟疫,都不是这种结束法。他们会变异,毒性变强或变弱,突然的崛起或者慢慢的减少被人淡忘,哪天再卷土重来。如果说抗生素的发现让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抗细菌引起的疾病,这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我们就从来没用正面赢过,这是科学。(天花除外,一是天花不好变异,二是感谢天花的猪队友牛痘)所以这个病毒不会短期内消失的,想都不要想,它会伴随人类社会很久,可能会继续变弱,没准你可以测出有感染者,但是已经不再继续造成任何影响,然后慢慢的大家就不会再在意,定期就像打流感疫苗一样,注射新冠疫苗防止可能感染带来的风险,如果感染再辅之以专门的药物。
然后等待着几十年后也许会有其他致命病毒继续变异,那时我们再继续战斗,然后继续共存。谁说人类是地球之王?细菌,病毒,微生物才是世界之王,他们会定期来闹我们一下,然后蛰伏,等待着下一次出击的时刻,人类想消灭病毒?不可能的,这就是人与病毒的共存方式。严格意义上说这是病毒与我们的共存方式,它们的存在时间可比我们长多了。
愚蠢的人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把别人当 sha 子。从而过高的看重自己,轻视一切,夜郎自大。
有本事你们现在继续给钟南山扣啊,你们倒是扣啊,别怂啊,充分说明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立场,也不是所谓的爱国,就是在搅 S。
俺在 3 月的时候是这样说的,目前依然这样说,所有人都是 “开放派”,讨论的主体应该是开放的条件,而不是上来就扣帽子。
开放条件医疗口的网红也说过了。
一是要建立分级医疗体系,小病在基层诊所治疗,不要一窝蜂的涌入少数三甲。
二是要有对高危人群 (老年与一些慢性病患者) 的妥善保护,包括疫苗、定期检查、疑似病例就医的绿色通道等。
三是有普通症状在三甲外就能快速治疗的方法 (专项药品等)。
只有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才能开放。
在全国范围内满足这些条件显然是很难的事情,需要长期分步骤解决。
从钟老这段话看,这应该是医疗界的共识。
但条件是否满足,需要医疗口权威来检查和测试,不能是某个城市自己就认为达到条件独走了。
什么?逐步开放?
你知道一旦开放中国要死多少人吗?
哪怕只是 0.1% 的致死率也是很恐怖的!
你家没有老人吗?
你家没有小孩吗?
你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其心可诛啊!
拜登给了你多少钱?
警惕境外势力趁机打牌啊!
什么!是钟老说的啊?那没事了
(手动狗头)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是一开始就躺平的,全都经历过一番挣扎。
美国英国,你们嘲笑他们死人多也好,嘲笑他们躺平也好,至少在 2020 年上半年,依然是想严格防疫的。
隔壁日本,一直坚持到 2021 年底,到了 2022 年才算完全躺平放开了。
太平洋上小国汤加,遭受火山爆发,都不敢让海外援助队入国,深怕带病毒进来。因为这个国家 90% 的国民属于肥胖或超重人群,而超过 20% 的人患有跟肥胖相关的疾病。一旦新冠入境,引发并发症,可能死亡率无法估计。
而中国,目前至少还在承受范围内,如果真有一天,中国也承受不了了,也只能完全开放。现在只是改口把完全清零改为动态清零而已。
可能比中国还能承受的,只有朝鲜了吧。
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以动态清零为主。
长期来看,开放是要开的,但是要逐步的开放,有准备的开放,有计划的开放,而不是临时拍脑袋决定,上海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反面教材。
上海疫情没多久,医疗条件就开始出现挤兑,这样的表现何谈开放?
上海市民面对疫情也是非常惊慌,面对各种突发状况,非常混乱,这样何谈开放?
明明是阳性,健康码还是绿色,通过打电话通知谁是阳性,导致病例外溢到其他省市,引发当地疫情,信息不对称,地区间没有协作,这样何谈开放?
如何开放,何时开放,非一省一市之事,是关乎全国人民的健康安全,还需全国一盘棋,全局统筹规划。
开放之前要有总体的预案,要有对当前形势的研判,并且是全国协作,同进同退。
焚香抚琴:致职场人:除了 Excel,你还有这个项目管理软件可以用!
放开是可以的,甚至完全放开都是可以的。
但是有几个前提和硬杠杠。
首先是病毒的传播速率和致病重症率以及死亡率得低到一定程度。具体到什么程度,那就是单位时间内新增感染数量不再严重挤占治疗常见其它疾病所需的医疗资源的程度。不然的话,就如现在的上海,病毒是不直接死人了,可是一下突然多出来那么多的病人,它在短时间内突然挤占了治疗别的疾病所需的医疗资源,导致别的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死人,这就基本上等同于病毒致死的人。而死亡率对应的也应当接近流感死亡率的水平。
其次,是得做好病毒进一步变异和演化的准备。病毒是会时时刻刻变异的,谁也保不准它下一刻会变成什么样,是变的更加的无害还是突然变的更加的致命。而在开放的形势下,肯定会有病毒总量的突然大幅提升的情况出现。那么,此时如果在境内突然出现了更致命的毒株应该怎么办,对应的,如果是在境外突然出现了更致命的毒株又应该怎么办。没有做好应对这个可能性的准备,空谈放开就是把自己置于随时可能会爆发的火山口之上。
再一个,需要在开放之前做好医疗保障后盾。我们的人均医疗资源水平是远低于现在已经完全放开的发达国家的。如果没有扩大到足够应对的医疗资源的保障,那么放开以后,在前期,肯定会面临一个突然的医疗资源不足以应对突然暴涨的医疗需求的问题。所以,在放开之前,一定好最大化的做好扩大医疗资源总量和尽量的提升医疗资源水平。最起码,根据国内的这几波经验,最低标准就是要做到不会再出大乱子的水平。
还有,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放开与不放开对社会的整体影响需要综合考量。放开,更多的考量都说是为了经济。而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已经放开的经济也没见有什么好转,反而陷入了一个诡异的无效刺激螺旋。而如果是放开对经济也没有什么正面的提振作用的话,那为了经济而放开这个理由似乎就不那么能站得住脚。反过来,没放开的,我也没见经济发展差到哪里去。毕竟,动态的封,封的永远只可能是局部,而不是整体,封的也只是暂时,而不是长期。反过来整体开放后如果因为病毒大幅传播而导致社会自发性的封闭和延缓流动,那依然会给经济发展造成长期性的而不可控的损失。
最后,即便是完全的放开,也是要有常时的防疫措施。就如现在的西方已经放开的一样,虽然是放开,但他们还是有一定的日常防疫措施。这些措施大多是以预防性和预警性措施为主,比如社交距离保持和随机人员抽检等。这些措施同样是需要大量人员和资源予以支持的。我们现在的防疫人员大多都是以志愿者的角色参与的短期的非本职的工作,就是说我们并没有突然大幅度增加专职的防疫人员。这种做法,短期内可以,临时性可以,但长期恐怕是不行的。所以如果要实施全面放开,那么就要准备好对应的人员和资源来专职做放开后的预防性和预警性工作。
所以,放开不放开,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防疫问题,而是牵扯到了整体,成为了一个政治问题。
既然是政治问题,那么最好的办法还是眼下不要那么早的下结论。毕竟我们的现行措施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代价也没有很大,对经济的影响看上去还不足以大到不放开就会衰退的地步。
所以,暂时还是先看一看,等一等。现在有大量的例子可供我们参考和借鉴。我们先把这些例子的优劣弄明白了再说。
不然的话,他们的好与坏,优与劣,行与不行,我们都不太清楚的话,就贸贸然的上,那不是我们的风格。
而目前根据眼前的那么多例子来看,短期内放开弄不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更新
我不知道是谁给这些人灌输的思想,说轻症和无症状不会挤兑医疗资源。
来看看上海上午发布的昨天的情况吧。
中新网 4 月 10 日电 据 “上海发布” 微信公众号消息,上海市卫健委今早 (10 日) 通报:2022 年 4 月 9 日 0—24 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1006 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23937 例,其中 191 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228 例确诊病例和 23412 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9 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2 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看清楚了,看明白了,这可是一天。
不论放开不放开,那 1006 例都是必须进医院的。
无症状的上海压根现在就顾不上管他们了,只让他们居家隔离。
191 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的意思就是这些人是由无症状转为有症状的。
以上的可只还是一天,要是每天都是这样呢?
放开了会不会连续一两个月每天都是这样?
哪怕把数字改成十分之一,上海受得了吗?
要是再把这个比例扩展到全国呢?
全国有几个城市能有上海的医疗资源?
小地方怎么办?
这会不会造成医疗挤兑?
而且,现在公认的疫苗保护期可只有半年。
要是超过保护期还会是现在的数据吗?
就算是定期补针,万一病毒由变异了,疫苗对新毒株无效怎么办?
这些问题想过没有?
昨天还有一个人私信骂我,说怎么能那么想。
那我该怎么想?
病毒经常变异,现在欧洲又出现新的了,老疫苗对新毒株无防护作用很稀奇吗?
流感疫苗不就经常换毒株吗?
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就放开,那就是把脖子伸长了任由病毒来砍,砍多少全看病毒心情。
这像话吗?
就是现在已经放开的西方,看德国卫生部长怎么说的,前面说要不再隔离,然后马上就又反口说要强制隔离了。
这才是正常专家该发出的声音,也是普通正常人想听到的声音吧。封闭固然不可取,但在没有预案、各种准备、基础设施建设和评估,医疗方案的时候,天天嚎开放的人,就是非蠢即坏。
来了来了,试探底线,或者说,试探共存抵抗程度的操作开始了。
我个人 100% 支持共存模式,之前也说了很多次,世界可能不需要中国,但是中国需要世界。
未来会有很多专业大咖,媒体喉舌频繁向你轰炸 “病毒正在衰弱”、“找到共存途径”、“部分地区疫苗接种率高可以尝试开放与共存” 等等一系列让清零派听着闻风丧胆的新闻和标题出现。
看着上海疫情有时候真是拧巴,一边说没封城,可是买个菜都买不到,一边说疫情多严重多可怕,可是怎么这个病毒他就这么懂事,每天就 2W 多个无症状?要知道上海可是有 2500W 人口,核心城区没有 1500W 也得有 1000W 吧,敢情病毒也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的在上海试探性传播?
我说上海的目的,是想说,有些人,是选择 0 收入躲在出租房里,被活活饿死,还是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出去讨生活。要知道,现在是 22 年,不是 20 年,房东可不会再给你一次免房租的可能性。
是啊,你是办公室白领,企业领导,自由职业高收入者,你们躲在家里也能创造价值,收入不受影响,吃喝不受影响,可是有人会受,中国不是人均中产,有很多人一天不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意味着吃不上饭。
他们只是面临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要么饿死,要么病死。
有一些言论特有意思。
“病毒在美国已经毒死多少人了,你居然还觉得可以共存”
“美国政府刻意隐瞒了病毒的厉害程度,想成为新冠死亡病例条件苛刻,很多都是其他原因死掉不做统计”
啊,对,我也知道外国在玩弄文字游戏,可是,中国大部分人都不想被活活饿死。
如果中国选择与病毒共存,结果会怎样?
疫情两年后,当奥密克戎的高传播性叠加疫情影响的经济低迷,就给 “共存论” 持有者提供了充分的 “论据”:什么“全员核酸影响社会秩序”、什么“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不必恐慌”、什么“防疫措施影响经济发展” 等等。
听起来倒是 “蛮有道理”,也迷惑了很大一波人,让“共存论” 开始甚嚣尘上,好像西方的 “共存模式” 才是正确的道路。
1、“共存论” 的存在土壤
外国媒体推波助澜,国内公知以及个别医生的带节奏不可忽视**。**
我之前说过,一切社会问题本质都是经济问题,所以 “共存论” 的兴起,和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
仅仅在 2021 年,就发生了知名运动品牌德尔惠停业、无人货架 gogo 小超倒闭、中国 500 强盾安集团濒临破产等等一系列事件。
酒店业、旅游业、餐饮业、影视业等服务业都是依靠人流才能兴旺的产业,本来疫情之下人流就少,一旦有了新增病例,根据疫情政策又面临封禁,整个行业深受打击。
无论中小企业还是服务业,都是中国承载就业人口的主力军,他们的盈利减少和破产直接影响了很多老百姓收入。去年法拍房数量急剧增加,这背后都是受疫情影响下的无奈选择。
还有一些群体已经产生了 “防疫疲劳”,开始对防疫政策颇有微词,最近朋友圈很火的一句话就反映了这个群体的心声:“青春才几年,疫情就占三年!”。
这时候,“共存论” 的吹鼓手们就开始了表演:
“赶紧学西方 “与病毒共存” 吧!你看人家西方共存后,该旅游旅游该工作工作,演唱会、足球赛、夜店派对、沙滩海风,想怎么 high 就怎么 high,街上没人戴口罩,也没怎么样。”
虽然病亡数字不断增加,虽然还有无数患者待在家里,但在市面上,还是保持了 “基本繁荣”,总之一片岁月静好的样子。
“共存论”的吹鼓手们的理论依据,听起来也是 “很有道理” 的样子:
“奥密克戎不就是个大号流感了么?没必要这么紧张了”“奥密克戎致死率只有千分之一,比流感的千分之 0.5 高一些,绝大部分患者是轻症,居家吃药,两三天就可以自愈”
“辉瑞已经有了神药 PAXLOVID,能使病毒载量急剧下降,得了也不用怕,吃药就好了”
不得不说,这一套看起来很 “专业” 的说辞很有迷惑性,绝大部分非专业人士都没法辨别真假。
再加上又真的说到了这部分群体的心坎里,所以在 2021 年下半年到 2022 年年初引发了一大波舆论风潮,甚至一些媒体还出现了 “共存派” 与“清零派”的大论战,也成功让 “共存派” 影响到了更多的人。
这种 “共存派” 和《三体》中的 “降临派” 很像,反正也打不过三体人,不如假设三体人很仁慈,投降三体人,帮助三体人 “降临” 地球,让“地球属于三体”。
在 “降临派” 的想象中,三体人到来之后的社会是非常美好的,三体人帮助地球人解决问题,日子未必比以前过得差。
在共存派的想象中,共存之后的社会也是非常美好的:
年轻人可以随意不戴口罩出门 high,继续过不被限制的生活,毕竟对他们来说,电影、shopping、派对、夜店是不可或缺的生活,他们急切地想回到过去的 “正常” 的生活中。
一些中产可以满足满足 “想走就走” 的小布尔乔亚心理,欧洲、美国、东南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工薪阶层可以不用再居家隔离,该上班上班,不会因为疫情而失业,导致生活困难,断供断收入。
服务业会再次繁荣起来,商场、影院、饭店会再次回到人满为患的状态,从业者更容易找到工作,赚到更多的钱。
经济随之变得更加景气,消费增加,需求增长带动制造业反弹,金融市场也更加活跃,股市大涨。
和国外交通恢复如初,国外投资增加,商机增多,生意也更好做。
不得不说,以上这些幻想十分美好,美好得我都动心了。
只是,与其说 “共存派” 相信的是“共存”,不如说是他们在向往过去正常的生活。
可是这种好事国家看不到么?为什么中国还坚持动态清零政策?
因为这些幻想,永远只是幻想,绝对没有实现的可能!中国如果选择共存,不会是这种美好局面,反而会是灾难!
就像三体人真的降临地球之后那样,“毁灭你,与你何干!”
2 “共存” 后的结果
我们今天不武断地下结论说 “共存派” 到底对不对,而是换一个方法,向大家描述一下 “共存” 后,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看了我描述的景象后,相信有判断力的人,心中自然会有个答案。
要搞清楚假如中国选择 “共存” 会是什么结果,就必须搞清楚,奥密克戎的真实感染率和死亡率。
我们以香港为例:
根据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发布的数字,香港第五波疫情至今,已经有超百万人确诊,共 8049 名新冠病人离世,整体死亡率约为 0.69%。
死者年龄介乎 11 个月至 112 岁,死者年龄平均数为 86 岁,当中包括 8 名 18 岁或以下儿童。
而香港总人口,也不到 800 万人。
这就意味着,香港已经有八分之一的人感染,千分之一的人口没了,这非常符合奥密克戎 BA.2 传播率高,致死率低但致死总量高的特点。
奥密克戎 BA.2 的 R0 值是 9.5,一个人可以传 10 个人!与此同时,奥密克戎毒株代际之间潜伏期也在缩短,3 天可以传一代,如果不加管控,按照链式反应原理,10 天就可能传染 1000 人!而且还有重复感染风险!
而且根据香港的数字,未接种疫苗人士的病死率为 3.2%,接种一针疫苗人士的病死率为 0.96%,接种二针疫苗人士的病死率为 0.14%,接种三针疫苗人士的病死率为 0.03%。
如果说老年人则更加严重,病死率就会更高。染疫的 80 岁以上老人中,未接种疫苗的病死率为 16.4%,接种一针疫苗的病死率为 6.8%,接种二针疫苗的病死率为 3.3%,接种三针疫苗的病死率为 0.98%。
如果参照香港的数据,我们就可以大致描绘出大陆 “共存” 后会是什么样子:
首先,医疗方面,共存带来的是海量的新冠患者和医疗挤兑。
按照香港的八分之一感染比例和千分之一的死亡比例,如果放到大陆是多少?1.75 亿人感染,超过千万人死亡。
更何况,香港的感染比例和死亡数字,是建立在香港远超大陆大部分地区医疗资源的基础上的,尚且有如此惨烈的感染数字和死亡数字。
如果是在大陆,有大量的患者生活在县城与村庄之中,医疗条件差,多个危险因素叠加,死亡率将会更高。
站在国家角度去看,结果同样无法接受。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有规模效应,一万个人感染,和一亿个人感染,不是一个概念的事情。一个国家的医疗承载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超过,那就是系统性崩溃。
来自加拿大的网友 “宣厨” 描述了加拿大 “共存后” 的医疗体系的真实状态:
1、医护人员反复感染,医院严重缺少工作人员。最严重的时候连急诊都关了。癌症病人排不上手术。耽误四五个月的比比皆是,死掉的不少,还有受不了痛苦自杀的。
2、医院病床大量被新冠患者占据,ICU 病床 10 个月来满床率在 80%-100%。医院需要单独划分住院区给新冠患者,不得已把门诊手术区域房间分给非传染性重症病人。
而加拿大官方则坦承:由于新冠患者人数量持续攀升加上医疗人员因新冠病休,医院系统维持红色状态,非紧急情况不化验,不接诊,不安排手术。
你病得再着急、再痛苦,对不起,不接诊。
不得不说,这和日本的私立医院拒收新冠患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是加拿大、日本可以这么干,中国呢?中国是公立医院为主体,只要收不进去,就会面临各种的口诛笔伐。
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在了上海了,最近 “见死不救”、“冷血动物” 的言辞不断出现在网络上。
但就算网上再骂,医疗资源也不会因为骂声而增加,中国根本没有能力承受百万人级别进入 ICU,现实中仍然会有无数人居家隔离。
轻症拖成重症,重症走向死亡,就算奥密克戎 “承诺不变异”,维持千分之一死亡率不变,那么在总感染人数暴增的情况下,奥密克戎的 “低致死率”,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
所以,在奥密克戎高传染性的加持下,其可能带来的任何概率(不管大还是小)死亡,都会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下,带来重症和死亡人数绝对数量的增加,日增上万死者根本不是危言耸听。
其次,社会秩序也会因为海量的患者而趋于崩溃。
我们都知道,在注重孝道和亲情的中国,在看待死亡问题上是远远重于欧美国家的。
些重症和死亡的人,可能是你的亲朋、你的父母、你的孩子甚至你自己,你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或自己死去,那么你能否接受?
在美国,共存后的社会更加残酷,海量的死亡就不说了,单说因为家庭感染,失去一个或两个父母的儿童,已经超过了 19 万 3 千人。
如果说新冠患者失去的是现在,那么这些孩子失去的是未来。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中国,会是如何?
医疗资源一旦被挤兑,
你要去做透析?对不起,没人。
你胃不舒服想去做胃镜?对不起,没人。
你想去医院生孩子?对不起,没床位。
带来医患矛盾激化,一些难以忍受病痛的人选择自杀(加拿大已经发生类似事件)。
学校大面积感染,你不敢把孩子送学校,只能在家里上网课,长时间的家庭禁闭让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
更多的人无法参与工作,失去收入。
社交媒体上充满戾气和抱怨,一大波制造焦虑的自媒体马上迎合这种情绪,一篇篇 “小作文” 带来巨大社会影响。
当你每天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新闻,还能不能保持正常情绪?
第三,后遗症成为折磨上亿中国人的终身之痛。
现有 “得病不要紧” 的论调,是建立在国家为新冠患者全额支付医疗费用的基础上的,如果上亿人感染,都去挤兑医疗资源,那么国家医保资金还有没有这么多钱去支付?
唯一的结果就是医保资金耗尽、公费变部分自费、部分自费变完全自费。
姑且再假设国家再次动员了全国力量,把外贸收入、国企利润、各级财政全砸进去治疗,医护人员不眠不休一天 24 小时连轴转,以透支行政资源和基层医疗资源的代价让所有患者都得到了妥善治疗,这时候还有一个问题无法逃避:后遗症。
后遗症是被很多 “共存派” 无意或者有意回避的问题,但回避不代表没有。
2021 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医学院的 Ziyad Al-Aly 医生经过研究,已经发现新冠会影响身体里几乎每一个器官,包括且不限于:中风、头痛、记忆力下降、嗅觉失调、焦虑症、抑郁症、肺部血栓 / 肺栓塞、急性冠心病、心衰、慢性肾病、关节疼痛、肌肉无力、贫血等 37 种后遗症。
英国牛津大学 Gwenaëlle Douaud 教授团队曾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指出,感染新冠病毒者初级嗅觉皮层相关的区域组织损伤很大,并且整个大脑的体积萎缩。
而此前,已经证实新冠病毒会攻击男性的私密系统,造成生育能力下降等病症。
目前有关奥密克戎后遗症的研究还没有确切结果,是否也会导致同样的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我们敢赌么?
不敢,就像赌所谓 “病毒越进化越温和” 一样,没有人敢说新冠就一定会照这个路数来发展。
1 月 11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也指出,“奥密克戎” 有没有后遗症,现在还不清楚,不过根据国外的数据分析,新冠肺炎的后遗症还是比较多的,远远高于流感。
就算共存论者靠着自己的免疫力痊愈了,那能逃得过后遗症吗?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
学生和白领康复后,有可能造成大脑萎缩、记忆力降低。
体力劳动者康复后,有可能自己的身体机能会下降,走几步都喘,更不要说从事重体力劳动了。
厨师康复后,有可能失去味觉,不再具备做饭的能力。
作为生育主力的 20-40 岁男性大批感染后,有可能失去生育能力,造成更严重的人口下降问题。
而且这些后遗症,并不是说每人只会得一种,很可能轮流来、组合来,**你能承受一辈子都在后遗症的痛苦之中吗?**虽然这些后遗症是有几率的,但再小的几率,落到自己头上,就是 100%。
事实上,英国国家统计署(ONS)估算,英国 1.1% 小学学龄儿童的新冠病毒感染后遗症达到 “影响日常生活” 的严重程度。
更何况,得新冠是国家掏钱,但治疗后遗症,可是需要自己掏钱的,而且掏钱也未必治得好,所以共存派在支持共存之前,要先问问自己的钱包够不够给自己或者父母孩子看病。
第四,共存后,经济和产业不但不会变好,反而会变坏。
有人也许会说,共存后,社会会恢复正常,经济会变好,挣得钱多了,就有钱看病。
但这么说的前提是,共存后社会一定会恢复如常,经济一定会变好。
但一定会如此吗?
防疫政策放开了,人心能放开吗?经历了疫情的人们,有没有足够的信心进行正常生活?
毕竟别看奥密克戎致死率是低了,但变异性、后遗症谁都说不好,而且还会反复感染,没有个结束的时候。
比如美国与病毒共存后,陷入了一种失业率暴增和用工荒叠加的奇怪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劳动力参与率明显小于疫情之前,但雇主仍然很难填补空缺职位。
自 2021 年春天以来,大约有 3300 万美国人选择主动辞掉工作,**“大辞职” 时代(Great Resignation)**成了美国近期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热词。
为啥?因为会新冠会反复感染,所以很多人宁愿待在家里吃低保,也不愿意冒着感染的风险出去上班。
为了让上班的员工放心,一旦发现确诊病例,老板就只能给生病员工放假,劳动效率大大降低。
仅仅从 2021 年平安夜到 12 月 30 日这一周时间,美国就取消航班超 8000 次,因为 3000 多名航空公司员工得了新冠,只能在家休息。
同时,因为奥密克戎在美国各地感染了许多清洁工,全美多地的垃圾回收工作陷入停滞,大量垃圾、回收物堆积在街道上,无人清理,不少城市由此陷入 “垃圾危机”。
自美国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虽然执法人员是 2020 年底首批拥有资格接种疫苗的人群之一,但死于新冠肺炎的警察人数是死于枪击的五倍,还有大量警察在家休养,导致警力不足、出警缓慢。
美国 Brookings 研究所估算,因为新冠后遗症,美国 160 万劳动力无法从事工作或无法从事全职工作,占了全美劳动力缺口的一成多。
金融立国的美国尚且如此,以制造业立国、人力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国家受的影响将会更大。
人病了,你总不能不让人看病吧?一个员工得了新冠,其他员工害不害怕?还愿不愿意上班?工厂会一直处于不满员状态,如何保证生产效率?
你要是私营企业主,会怎么做?要么是眼睁睁看着隔三差五的员工请假,订单完不成;要么是干脆不做了,先止损,然后考虑换个赛道。
私营企业主可以这样干,谁也没法说什么,但失业的员工怎么办?
况且现在动态清零之下,国家明确规定对因防疫隔离而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视同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时间工资。
隔离期结束后,对仍需停止工作进行治疗的患者,企业按照职工患病的医疗期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
共存后,还有没有这个政策?如果说清零阶段,极个别员工不上班还拿工资,私营企业主咬咬牙认了,但如果共存之后,那就面临的是大批的员工被感染,不支付工资,员工就会陷入贫困,支付工资,自己就会陷入亏损。
私营企业主能怎么办?他们也很难啊!很多人也是小本经营,没多少利润的!
这种事情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已经发生的事实。
去年越南胡志明市因为怕影响外贸生产而解除出行和隔离限制后,确诊人数直线上升,单日新增 1.5 万,死亡逾百,感染者隔离在不具备隔离条件的工厂内,引发其他工人群体性恐慌,很多工厂都出现员工聚集推开隔离栅栏跑回家的情况。
结果就是仅仅 2021 年上半年,越南共有 70209 家企业倒闭,比 2020 年增加了 24.9%,相当于每天有 400 家企业倒闭。这也是为什么订单纷纷回流中国,无数为了躲避贸易战而把生产线搬到越南的国际品牌,又不得不搬回了中国。
2021 年越南的 GDP 增速下滑到了 2.58%,相较于 2019 年的 7.02%,已经是腰斩以下了。
这就是 “共存” 后的制造业为主体国家的经济状况,与之相比,中国这两年经济则是一枝独秀。
2020 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 年更是取得了 8.1% 的经济高增速,也因防疫成绩优秀得到全球资本的青睐,2021 年前三季度中国吸收外资增长 19.6%,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 37.9%。
要知道,西方资本家控制下的媒体会说谎,但资本家的钱是不会说谎的。
站在微观角度来看,“共存” 后,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显然也不那么乐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占中国服务业庞大基数的餐饮行业,从业者大多来自外地,年龄不小、身体不算太好,如果共存,这些依靠人流的行业从业者首当其冲,而考虑到其自身免疫力,显然会面临更大风险。
而现在的动态清零状态下,你外出吃饭、娱乐受感染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你还敢出去。但 “共存” 后,你无法知道为你服务的服务员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你身边就餐唱 K 的有没有新冠患者,出去一趟就像趟地雷阵一样,想想家里抵抗力弱的孩子和老人,你还会选择出去么?
这一点已经在日本得到了证实,2022 年 3 月,日本经济省数据显示,随着消费下滑,2 月日本零售销售环比下降 0.8%,这是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就连日本最大的餐饮连锁店 AndMowa 也撑不下去,于 3 月 31 日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多数分析师预计日本经济第一季度陷入停滞或萎缩。
这一点,从中美的电影票房市场也能看出来,2019 年,中国电影票房巅峰,达到了 637 亿元人民币,而美国是 789 亿元人民币。但到了 2021 年,中国仍有 472.58 亿元人民币,而美国却仅剩 286.9 亿元人民币。
喂,不是说好了美国共存后大家都会出来消费的吗?消费哪去了?
所以,共存带来的不是消费的繁荣,而是消费的彻底死寂。
第五,海量感染可能带来更厉害的毒株。
还有一个更可怕的现实就是,就像印度巨大的感染群体造就了德尔塔毒株,南非的艾滋病群体造就了奥密克戎一样,一旦中国 “共存”,上亿的感染者的温床会造出什么毒株?奥密克戎变异极快,如果未来它又变异出死亡率很高的毒株怎么办?
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知仅仅 3 年,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谁敢保证其一定那么 “讲武德”,按照我们认知中的“病毒变异传染性越高,致死率越低” 的理论来变异?
更不要忘了,国际上还有一个国家在死死盯着中国,别看其媒体一个劲地指责动态清零代价大,鼓吹中国共存,但一旦中国共存了,哪怕出现一个不怎么厉害的变异毒株,因为患者数量的激增,美国也一定会抓住机会大做文章,利用国际舆论霸权把中国指责为 “病毒国”,并出台一系列措施:
包括且不限于禁止中国人入境、退回甚至销毁中国货物、断绝与中国往来等等手段,借此来实现美国一直想干而没干成的 “脱钩”,彻底封死中国的发展。
3 认清现实
还好,以上这些残酷的可能性,还只是猜测和分析,并不是现实。
但我们不敢去赌,赌这些可能性不会发生,因为一旦赌输了,那就是万劫不复。
中国太大,中国人太多,中国的情况太复杂,这就决定了中国无论做什么决策,**都必须慎而又慎,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几个专家、教授、医生裹挟受疫情影响的民意喊几句共存,就匆忙地改变政策。
而对于大多数 “共存派”,其实大都是受疫情影响生活的人,一方面要考虑实际困难,出台政策解忧纾困,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宣传和政策解释,帮助大家认清几个现实:
第一,影响经济、影响生活甚至造成一些悲剧的,是疫情,而不是防疫。
疫情防控越及时、越严格,疫情发生率、规模和严重程度就越低,对经济和人们生活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深圳和上海,二者前期疫情规模非常像,深圳做了几轮全员核酸,迅速控制住了疫情。而上海则沉醉于 “精准防疫”,浪费了宝贵时间,如今需要全国去支援,无数小区封闭,很多社会活动停摆。
以上,到底是哪个模式对经济和生活影响小?
第二,西方并不是经过科学分析,选择了与病毒共存,而是其缺乏中国这样的动员能力和基层治理能力,不得已接受了与病毒共存。
为了给自己的无奈之举找借口,所以只能制造出 “共存” 的诸多好处,来给自己的民众洗脑,也对别人洗脑,想把别人也忽悠瘸了,让自己不那么尴尬。
这些 “共存” 的好处不能说全部都是谎言,恰恰相反,为了增加说服力,这些 “共存” 理论反而颇有 “科学性”,但就像舆论战的最高水平“告诉你真相,不告诉你全部真相” 那样,西方在用貌似科学的论据引导你认同“共存”。
如果再培植几个利益代言人,登高一呼,那么造成的影响就更加巨大了。
第三,封闭、隔离、大规模做核酸检测,仍是应对疫情的最有效手段,也是社会治理成本最低的手段,目前没有其他替代手段。
不论什么变种,总归是病毒,符合病毒的基本传播特征,只要用封闭和隔离打断传播链,然后用核酸把传染源找出来,就算病毒再怎么变异,也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
这一点,已经在中国无数城市得到了证明,短的几周,长的也不过两个月,就能把一个城市的疫情彻底扑灭,让城市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你是想要在共存状态下天天担惊受怕,还是长痛不如短痛地短暂隔离一下,然后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第四,说话是最容易的,干事是最难的。
疫情以来,一些专家说了很多共存派群体喜欢听的话,比如 “抗疫不是目的,老百姓的安定才是目的”“今后抗疫,维持生活正常化应该放到跟动态清零同样重要的位置” 等等。
这些话正确么?完全正确。
可是能否实现?怎么实现?实现需要多少基层力量、多少医疗资源、付出什么代价?没说。
说话是最容易的,干事是最难的,用几句漂亮话赢取人心最容易,实现这几句漂亮话最难,为了获取认同和流量而过于强调正常生活,就会淡化防疫的严肃性,结果就必然是防疫的失控,那么更大数量国民的生活就更加无法正常!
最后,想和大家说几句话。
疫情持续到今天,防疫走到今天,无论是医生、基层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都身心俱疲,但是越这样,越不能投降躺平。
因为一旦躺平,不但前期的所有付出都会付之东流,而且国家也会陷入万劫不复。
也许清零政策会造成种种不便,也许很多人受此影响了工作、耽误了爱情、割舍了亲情,甚至在基层防疫工作中,仍存在买菜难、看病难等等不完美。
这些,我们都知道。
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和世界的范围看,动态清零,仍然是尊重生命与科学的唯一选项。
这种选择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人文的角度,都远远高于那种为了幻想中的正常生活、出门旅游、娱乐消费等等一己之私,而把无数生命作为代价的 “与病毒共存”。
也许这就像《深圳特区报》社论中说的那样:
疫情当前,是动态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如何选择,表面上看是抗疫的理念之争、策略之争、方法之争,本质上则是制度之争、国力之争、治理能力之争,甚至是文明之争。
这里是 @花猫哥哥,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转载联系):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哔哩哔哩:花猫哥哥 713
相关阅读(点击下方标题可直接阅读):
这个就是我之前说的,短期追求动态清零可以,但是必须做好不能一直动态清零的准备。
2020 年初靠封城实现清零是因为当时我们认为我们的组织能力足够强,所以我们可以依靠组织能力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歼灭战,毕其功于一役
到了 2021 年,我们开始发现病毒开始和我们打游击战,那么我们自然也采取应对游击战的手段——动态清零,发现苗头就掐断
到了 2022 年,omicron 开始爆发,虽然大家一致在喷上海,确实上海绝对是管理混乱导致了现在的事态,但是这次是不是单独的管理问题呢?个人认为不是,去年我一直在跟海外疫情的变化,后来看到 omicron 的 R0 据说有 9.5 左右,就感觉今年可能会爆发,毕竟 9.5 和 2.5 是完全不同的 2 个概念,前者只要稍微一疏忽就可能大爆发。我不在深圳,我说不清为什么深圳可以一下子清零,上海肯定是管理有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已经好几个地方疫情持续了几个月了
这相当于之前敌人是散兵游勇和你打游击战,现在敌人后勤能力暴增,和你拼资源打消耗战打持久战了,这时候你还想着对付游击战,对付歼灭战,闪电战的手段去打,那肯定输啊
很多人说如果放开会死很多人,这其实不是最可怕的,毕竟现在 BA.2 的死亡率才 0.2%,最可怕的是如果之后发生更恶性的变异,比如 R0 从 9.5 变成 15,而死亡率从 0.2% 变成 0.4% 怎么办?病毒变异从来不是每次变异都是传染性越来越强,毒性越来越弱的,虽然最终结果可能是,但是过程中则未必。
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那么放开的结果会比现在预期的更惨,但是你能因为进攻你的敌人火力变得更猛了,就骗自己这不是消耗战,不是持久战,而是游击战,甚至我们可以集中所有兵力去打歼灭战?这样反而容易被敌人歼灭吧?
消耗战最关键的是什么?是后勤,是持续作战能力,也就是经济,我不止见过一个人说放开老人会死的,中国从来不是以经济为本,而是以人命为本的社会,不可能放开的,这就相当于只要我不承认这是持久战,我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这些人其实已经在逃避现实了,在喊口号的同时并没有去思考现实到底是否允许你这么做
然后看经济,去年我们因为出了太多收缩性政策,导致今年经济一塌糊涂,甚至说得不好听一点,现在经济已经在硬着陆的边缘了,所以我们现在针对上海这个战役,可以实行歼灭战,但是我们对整个战略的态度一定要转变,不然就可能被打一场 “歼灭战”
所以钟老的态度很客观,短期不适用完全放开,因为大家心理上还没能接受,同时我们很多地方还没准备好,所以我一直在呼吁现在应该放开疫苗引进,强制 3 针,同时全国建床位,你心理上可以抗拒共存,但是客观上你必须做好万一动态清零失败的准备,如果没有准备不叫有政策定力,叫孤注一掷
昨天我还在说呢,中国历史上就 2 个关键词,一个叫稳定,一个叫倒逼,历史上也并非没有出现过困境,而每次困境之前一般都有不实事求是的政策,然后刚发生危机的时候总是不肯认错,直到最后稳定开始倒逼政策,比如去年底房地产企业要连环倒闭造成系统性风险了,房地产政策才开始松动。但是那之前难道看不到政策有问题么?不知道哪个鬼才想出来的可以通过限制房地产商造房子来实现降房价的目标。
现在也是一样,纵使万般不愿意承认不能永远动态清零,但是形势比人强,逼得我们最后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一场消耗战,持久战,已经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从心态上调整过来,战略上重视敌人,调整战略才能打赢新冠这场战争
类似的话感觉是反复在说,又反复的自打嘴巴!ZF 并没有清楚的对民众展示一条走向开放的分段式路线。如满足条件 A 可以开放多少,满足了 B 又可以开放多少,这样循序渐进的最后慢慢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大众要的不过是一针安慰剂,强心针而已。这种绝望没有盼头的日子真的生不如死。
难道人活着就为了保住一条命?哪怕是郁郁寡欢,连基本的自由和生活保障都没有的状态?中国如果还想得到世界的尊重(我说的不只是西方),成为公认的强国,那么请各位高官政客先去尊重和关心自己国家的公民吧!对我而言一个国家要真正的做到强大光靠经济的发展是达不到的,有钱没有文化的那叫土豪。
退一万步讲,就算我们开放就是为了经济,就是为了赚钱。并且,开放后就是要直接和西方接轨。
那你也得保证赚的到这份开放的红利才行,对吧?
如果做出牺牲,是为了更大的牺牲,那你到底图啥?
所以首先,你要为了经济复苏,你得确信老百姓面对开放,是会进行符合预期的消费与生产活动的,对吧?说句白话,你宣布不再管控疫区,我就敢唰唰往里进去购物旅游干工作,对吧?
你敢开,我就敢进。
敢进到什么程度呢?
例如现在,一些地方宣布新增病例 “均系管控人员”,也就是说,在管控区域外是没病例的。这是动态清零的临界状态。全方位的彻底清零,那就不叫“动态” 了。如果从管控区溜出去到了社会上,那就不叫 “清零” 了。
如果你开放后,老百姓总得来说更敢出门了。那这开放就是对经济有益的,至少对于内循环是这样。经济活动增加的那部分,再加上省去的防疫成本,就是开放决策的收益了。
可实际上,病毒得弱到什么程度,老百姓才能接受呢?注意,这不是在老百姓和你抱怨,不是在和你打拳。我们谈论的是真金白银的消费决策,和包含时间精力血汗的劳动意愿。不接受,就会直接在经济活动上体现,不会给你打任何招呼。甚至说不定还会因为政治正确在口头上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也许那时开放就成了政治正确,但他就是辞了工作在家待着,舆论场上统计不到他。
所以开放的临界点,从舆论上很容易误判,但从经济上很好判断。啥时我们 GDP 是负的,他们都是正的,我们才可以考虑是不是我们太安逸了。不怕你唯利是图,但你做事好歹也得是为了钱,而不是心理上的什么大病吧。
你看美国通胀这个 B 样,最初拉胯的部分都是急需要人力的服务业。缺物流大家都知道。还记得最早一批美国断货新闻里有那么一个不起眼的事。肯德基最先没无骨鸡柳了。因为太缺剔骨工人。剔骨工是非常容易移民的职业,一般这样的职业,对缺乏人力很敏感。而冷冻环境恰恰也是新冠重灾区。这就很明白了,暴露在病毒高风险区域内的从业者,要么病死了,要么病伤了(身心),要么就干脆换工作。病毒就是以自己的传播,切切实实得打击了经济。
旅游业惨淡,餐饮业爆亏,航空业过苦日子,这些都不是中国特色,甚至中国有时候比他们还好很多。这总不是顾客都病死了吧。这就是怕了不乐意去。全世界的老百姓都在用经济表现告诉你,他们就是会怕,他们为这个世界做的经济贡献确实被病毒阻碍了。
而这一切,还在西方媒体病态得转移注意力加伪科学洗脑的情况下发生的。我们能让现在安逸了两年多的百姓突然接受不防疫的准备吗?哪怕只有五分之一不接受,他们在经济活动中选择不配合的话,你还能得到你想要的经济利益吗?
开放就能挣钱?那我问问,西方挣到了吗?不也没有么。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我写了 1000 多个字,都还没提到一句 “健康” 和“人权”。如果开放后连经济都不能更好。我都不知道还有什么讨论的必要。
顺便说哦,开放后我们的国际观瞻不会更好。
所有的报道都会是 “动态清零失败,中式防疫果然不可持续!” 不会有其他口风。
强烈建议:
1 停止强制性核酸检测和抗原筛查。鼓励自愿性检测。
2 强制性要求全民三针疫苗。允许自费打进口疫苗。
3 取消各种码,停止各类强制隔离和交通管制,禁止 “封城”,取消方舱。倡导阳性者自愿居家隔离。
4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非重症者不接收住院。扩建病房,增加呼吸科病人接收容量。
5 宣传正确认知病毒,防止夸大病毒毒性和所谓后遗症,消除恐慌情绪。鼓励自愿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人群聚集。
现有模式的代价大到无法承受。如果以清零为标准,那么封控力度必须更大且越来越大,经济社会的彻底崩溃是必然的,大规模的饥荒也会发生。后果无法想象。你以为你有选择,其实没有选择。
钟南山院士说模拟两可的话还是第一次。
非典之初和武汉封城他都是斩钉截铁。
还是看上海走势会怎么样吧。
我支持共存
只要我国三针疫苗接种率达到 80% 以上
只要美国每日新冠死亡数量降到 100 以下
只要全国各地给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县城,每一个乡镇和每一个村庄的医院 / 卫生所都配备足够的呼吸机,ICU,ECMO,传染病房和足够的医护人员,能保证收治所有新冠重症患者,并给予相应的妥善治疗
(评论区补充)出现了一种可以大量生产的便宜的特效药,能够有效治疗新冠
上述条件全部满足(或者仅仅满足最后一项条件),我立刻变成共存派,立刻马上一秒钟不多耽误,谁还要清零我先骂他祖宗八代。
我知道我们早晚要共存,但是早晚都要共存不等于现在立刻就共存
就像我知道我早晚要死不代表我现在就得扒窗户跳出去
—————更新—————
我反对的不是共存,我也不支持污名化共存派,我反对的是 “现在立刻马上强行共存派”。
说 “早晚都得共存”,我是不反对的,说 “必须现在就共存”,我坚决反对。
说 “不可能清零一辈子”,我是支持的,说 “现在必须立刻放弃清零”,我坚决反对。
不为别的,就因为我认为现在新冠的危害还没有降低到可以共存的地步。即使将来降低到了这个地步,我们也应该再观察一段时间,确保这个趋势没有反弹,然后再说逐步共存
不管说清零还是共存,都别忘了一件事:清零变成共存那就是一句话,不是说你今天不共存,明天想共存也来不及了。
现在是清零状态,你可以明天,后天,下周,下个月随时变成共存。但是你选了共存之后再后悔的话还有机会回来吗?
又不是过这村没这店了,着什么急非得在这个疫情依然严峻,病毒变异层出不穷,防疫形式极其不明朗的时候,非逼着立马放开共存呢?
关于奥密克戎到底杀伤力多大,是不是真的就是个感冒,推荐大家看这个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奥密克戎日均死亡人数已超过德尔塔日均死亡病例峰值?
这个观点我也是赞同的。
病毒的破坏力如果逐步减弱到和流感差不多的水平,是可以放开了。
这次上海爆发,也可以趁此机会记录奥密克戎等新变种的死亡率,后遗症等。
疫情也是有一个发展灭亡的过程,
等到了一定时候,就可以放开了,不必永远紧绷着弦。
而这次疫情也可以给大家留下一个经验教训,下次遇到类似的传染病,我们要怎么做。
上海疫情骤起之时,以张文宏为代表的的一众上海医生处在了舆论风暴中心,只因他们表达了社会运转和民众生活也应得到重视的观点,就被冠以 “洋药代”“西方流毒”,被指控忤逆国家防疫大政方针,被要求全网封杀,这类言论不绝于耳。更过分的是,彼时有人将张医生与钟老塑造成防疫策略的两极,现在看来甚是可笑。
说回钟老的观点,我看没有什么需要过分解读的,这难道不是一个正常理性人应有的观点吗?我们不要急停,不要突变,更不要躺平,因为中国的政策几乎都是循序渐进、边走边看的。我们常说 “两条腿”“三步走”,而不是“一步到位” 抑或是“完全开放”。
PS:有意思的是,钟老和张医生同一天都发表了观点,请读者自鉴
钟南山院士:建议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张文宏最新发文:与奥密克戎作战,一块拼图都不能少
就是再傻的傻逼,也不会觉得开放是一瞬间全开,逐步开放是个必然的做法,开放的目的只有一个,恢复经济民生,那么必然是从经济好的地方首先开。
同时还要保证一定的容错性,死人太多的话谁也不答应,比如这次上海,阳性无症状太多,接纳不过来,江浙两省联手硬保,基本算是保了下来,香港单飞,深圳在后面强势托底,广州还没怎么动就摁住了,现在也算是顺利过关。
以后这种局部开放,周边抱团硬保,估计会成为常态。
这种互助模式本来就是我们国家的强项,换美国,州与州之间互相帮忙?你想得美……
长三角和珠三角目前看是首先具备这个条件的:
珠三角方面比较清晰,香港已经成功开放,下一个开放的肯定是深圳,本来这轮疫情深圳就表现的非常优秀,也积累了精准防控的大量经验,深圳老年人口比例又低,实在是一块开放的好土壤,深圳开放的时候,广州与香港都将承受压力,帮深圳托底,提高深圳的容错率,广州可能还要兼顾整个广东省的大后方,防止深圳外溢出的病例把广东其他地方的防控搞崩。深圳过关以后,下一个才是广州,这两个城市开完以后,珠三角其他区域才会根据自身情况考虑逐步放开,总体来说,同样的经济条件,人口越少,聚集性越低的地方,越容易成功。
长三角方面,上海肯定首当其冲,没得说了,上海这轮其实还没算全部开放,应对的挑战还不够充分,但已经扛不住了,所以只开了一半就叫停了,后面在本轮清零以后条件允许可能还会二次探索,下次会有更为充沛的经验以及条件储备。上海之后,苏州、杭州跟上,南京托底,到苏杭开放的时候还会有一波挑战,毕竟苏杭与上海在硬件上还有差距,而由于自身经济比较强,被推上第二波开放的位子,免不了会有一番苦战,这轮结束轮到南京的时候会比较轻松,南京虽然经济弱鸡一些,但本身医疗资源还是很能打的,人口也不过千万,又有了上海苏州杭州三地的经验,应对起来会很顺利。
北京开放的时候,天津甚至整个河北都会承受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天津,可能到时候会是全国最苦逼的地方,因为以天津的经济水平和人口数量,开放的价值与难度比值很小,很可能北京开完了都不给天津开,让天津长期给北京托底,毕竟首都是不能出乱子的。
其他区域,川渝和华中比较像,都是集中整个区域的力量保成都、重庆、武汉三个城市,但由于这几个地方都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所以就算这么保,能不能保得住都不好说,因为这些区域除了这几个城市,其他城市自己能抗得住外溢都很不容易了,长沙、郑州这些地方因为人口都过千万,甚至到时候还反过来需要别人帮助,所以这两个区域的开放会比较靠后。
再靠后一点开放的是东三省与山东,山东也是人口大省,本身海运港口众多,有一定的防外输的压力,本身经济也平平,济南与青岛都没有多少余力可以互相托底,其他城市更是提不起来,东北同样如此。
全西北保西安没得说,能保住就烧高香,毕竟西北没有别的与西安等量的城市给西安托底,不过好在西安有一定面对疫情的经验,能不能做到比东北山东更早开放,还不好说。
至于海南,贵州,青海,新疆,内蒙、云南这些地方,开不开放,老实说,区别没多大,毕竟人口还是比较稀薄的。
福建位置比较特殊,本身身处长三角珠三角之间,左右都能学习经验,往海峡对岸看一眼还能学学台湾省,本身经济也不差,人口也不多,有潜力自己挖掘出开放的路线。
总的来说,一个区域里有至少双核,才能构成优先开放的条件,双核才能提供一定的容错率,比如广州和深圳,多核当然就更好,比如江浙沪,一旦开出问题,立马抱团互助,与此同时,区域内非核城市也要有自保的能力,因为无论哪里开放,必然造成疫情外溢,这以后会成为常态,如果你连外溢的都看不住,还需要核心城市来给你擦屁股,你就是这个区域的减分项。
逐步开放???
50 万,1450,来电了自己选一个吧。
清零派从中看到了医学顶级专家的肯定,共存派也看到了放开的希望,典型的外交车轱辘话,快刀切豆腐——两面光。任谁也挑不出任何问题,钟老此言或许实属无奈,但在争论过程中稳定民心作用不小。关于疫苗,他说了一个混合打加强针,既没有否定灭活,也没有继续肯定。
在这个关键时刻,钟南山应该是被请出来说话的,他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张文宏被口诛笔伐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少说和不说的明智。功成身退,在中国永远是明哲保身的最佳选择,这样不仅可以进退自如,更重要的是避免晚节不保。我们的文化传统从来不包容锋芒四射甚至功高盖主,只允许中庸和平庸,不管你是搞军事还是搞艺术或者医学。
新冠从一出现就不是一个单独的病毒问题,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被甩来甩去的没有出处的病毒,三年后它变弱了,但是问题的复杂性并没有减弱,如何抗防,超出了医学和科学的范围,病毒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众所周知,两会期间张文宏提出预警方案没有被重视,他所说的极有可能迎来 5 倍 10 倍的大爆发成为现实,并且要严重得多,他所预设的物资供应现在确实成为灾难,作为上海抗疫的权威,做出了巨大贡献,准确预言了疫情爆发,又被骂得狗血淋头,成为背锅侠,令人唏嘘感叹。钟老不是不知道这一切,他不想成为第二个张文宏。
疫情终会过去,但是这个过程中我们付出的代价将难以估量,也难以挽回,武汉、西安之后,似乎并没有吸取太多的教训,人定胜天,的确能鼓舞士气,我们或许终究要回归理性,让科学的归科学,制度的归制度。
三年了,政策比武汉刚刚开始的时候还夸张。武汉的时候没的说懂得都懂,现在呢?轻则无症状动不动就搞封城。核酸天天做为什么国家已经说了病毒的危害已经大大降低了可是我们却还是三年不变的老样子?甚至比两年前还要夸张!发自内心的说一句真的心累!
代价没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什么都可以牺牲。
听知乎的你铁定要完蛋!!!
在这次疫情中,我总算见识了什么是匹夫之勇、什么是妇人之仁。香港这么好的例子,一群人居然看不到,天天拿可笑的死亡人数说事。
网上那些自媒体,有一个算一个,天天鼓吹防疫大于一切,封城是应对疫情最好的方法,居然还有傻逼不相信专业的医学专家、专业的经济学家,相信网上这群写自媒体的傻逼。
我来给你解释解释这些成语是什么意思。
匹夫之勇就是不尊重客观规律,领导一切能无视自然规律无视社会规律。对,人定胜天,粮食亩产万斤,大炼钢铁锤爆美帝苏修的狗头。
妇人之仁就是不识大体,哪怕把产业前途、社会秩序、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毁于一旦,把人心毁于一旦,也要抢救那几个本来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的 “新冠患者”,还自我感动大爱无疆!一群不识大橘的人天天讲什么大橘为重。
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哪怕香港、新加坡、欧洲、美国等地区和国家有这么多生动的例子和经验,不虚心学习、不吸取别人的经验,天天自我感动,面子大于一切。
现在香港崩溃了吗?扪心自问,香港没奔溃,上海接近崩溃,啥原因?原因就是香港比上海又红又专呗。
对,国内政策是海量专家精确计算的结果,自媒体比我懂,海专精比我懂。
「中国当前不适用完全开放,动态清零是可取的,但要进行逐步开放的政策」
不得不说,这还真的提现出老一辈人的那种 “说话的艺术”
问题在于:光有说话的艺术可不行,打圆场的技能人人都会,如何实施……
期待真理报迅速给出版本答案
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国情,每个国家都会采取自己合适的方式
其实所谓合适的方式 ,就是成本效益最大化
外国躺平,对他们来讲就是成本效益最大化,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实行严格的封控,没有强大的基层动员能力,没有民众的配合,不是他们不想封控,不是他们不想动态清零,而是他们根本做不到。而且,人命,普通人的人命,在他们那里,就是一代价,就是成本。
所以他们选择了一条最容易的路,躺平
但最容易的路,也意味着他们要感染成千上万人,死亡成千上万人,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累计确诊 8000 多万人,100 多万人死于新冠
但即使付出这样惨重的代价,美国等国并没有达到群体免疫的目的,通过感染新冠,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免疫力,以后仍有反复得到新冠的可能,死亡率并不会因为你以前得到过新冠而降低多少
而且,新冠的后遗症也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包括脑损伤、生殖系统损伤、味觉嗅觉失灵等等
从数据看,美国经过这么大的感染,死亡 100 多万的代价,仍然没有达到起群体免疫的目的,每天死于新冠的人仍然成百上千,而且这些人是以前通过好几轮的新冠淘汰下来的,照说已经是身体较好的,身体不好的早在第一轮第二轮淘汰中出局了。
所以说,外国的所谓共存,并不是后果不严重,并不是死的人不够多,而是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共存
现在我们国家采取动态清零政策,也是最符合我们国情的政策。我们国家,最朴素的观念,就是人命大于天,不管老人小孩,我们的理念是一个都不能少。我们不能随便把人命当成代价,当成成本。而且我们有最优秀的基层队伍,最强大的动员能力,有高素质愿意配合的民众。所以我们现在可以采取动态清零的政策,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生命,保护国家的利益
那些认为清零政策防碍自己买菜的观点,我就问你一句,现在你连菜都抢不到,如果真的放开共存,你以为你能抢到呼吸机吗。
是的,新冠终究会过去,我们不会一直封闭,但那要等到条件合适时才会放开,如果现在贸然开放,那么,估计很多人不会等到新冠过去的那一天
那些鼓吹躺平共存的,不过是因为自己太烂,又不愿意承认,而往自己脸上贴金,往自己脸上贴金还不算,还利用自己的舆论霸权,对别人的清零政策说三道四
在外国舆论长期洗脑下,有些人早已经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
中国当前不适用完全开放,动态清零是可取的
希望我们都能早日等到开放的那一天,而不是成为共存下的那个代价
钟老一说话,防疫爱好者的嘴脸就变了。笑死我了
什么清零派,共存派,防疫爱好者,病毒爱好者,都是恶意标签,恶意炒作
那群玩弄舆论的垃圾,1450,反中,出卖国家利益的垃圾,最喜欢通过各种标签,把中国人群分化、对立,然后到处起哄,诱发激化矛盾。大家千万不要被它们套进去。要弄标签,也是我们把它们标签出来,批判之。
我们是实事求是派,政策都是与时俱进的。
现在西方等国家的实践证明,放开躺平,吃亏的永远只是广大的普通人,穷人。
有钱人根本不存在物资短缺,医疗短缺,还会因为疫情大赚特赚,尤其是医药公司。受罪的,不过是穷人罢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民主,不过是为为有钱人做主罢了。
中国的民主,不单单是人民当家作主,也是为人民负责做主。我们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防疫政策,也是符合的最广大老百姓的根本利益的。
如果现阶段放开了,失业、没有物资、无法看病都会大大加剧。最遭殃的也还是普通老百姓,穷人。
大家都希望疫情赶紧过去,回到以前的生活。
但是谁也不知道需要等到什么时候
总之不是现在。
钟老都说的这么直白了,还用问如何解读?
如何看待美国奥密克戎日均死亡人数已超过德尔塔日均死亡病例峰值? - 和光同尘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3946514/answer/2431018729
当前完全开放的结果,参见美国
人类最终会因为新冠肺炎灭绝吗? - BOBO 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7179352/answer/1436323331
未来必然会开放,这也不用怀疑
动态清零,是一种居中的政策。一边可以让我们保有政策选择的灵活性,观察病毒的影响,同步分析开放后可能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再选择如何进行逐步开放政策。
但是立马放开,绝对是二极管思维(或者说非蠢即坏)
因为放开就不可能再清零,这是不可逆的,失去政策灵活性的举动。
在能做选择的时候,不必着急先做选择。人生是如此,国家更该如此。常留有后路才是生存之道。
钟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着急现在就一步到位,而是按照现有经验逐步观察,选择合适的时机再做改变
某些国家和地区的 “全面放开” 政策其实只是因为他们完全没法选择 “动态清零” 罢了。就好像一个人陷入了泥潭,还要给自己粉饰一个 “行为艺术” 的名头一样。他要是之前有得选没陷进去,闲的没事才给自己糊一身泥。
什么?敢提开放?什么逐步开放,抗疫不完全就是完全不抗疫!
绝对不能当投降派,我们要和病毒决战到底!人定胜天!
开放以后老人孩子怎么办后遗症怎么办死几百万怎么办!
谁提开放谁是狗罕见!
没想到卖药的买办资本主义,境外势力,1450,共存派的能量这么大,能腐蚀我们的院士让他说出这种话!
他那么想得新冠请赶紧去香港去美国亲自得一个!
钟南山:逐步开放。网友:不愧是顶级专家。
张文宏:逐步开放。网友:买办阶级!
这个回答可能可以满足各位爱好者:
钟南山称「中国当前不适用完全开放,动态清零是可取的,但要进行逐步开放的政策」,如何解读这一观点?
4 月 11 日晚上更新:
我没有删除任何评论,如果你做了不当发言,系统自动处理。
评论区很高兴能见到现代红卫兵⬇️
国外大部分国家已经硬着头皮开放了,现在来看新冠疫情并没有消失的趋势,这场疫情到底要持续多长时间根本不清楚,可能明年就没了,可能得持续十年,持续二十年。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然是要开放的,否则与国际脱轨的后果不堪设想,相当于开放的大门重新关闭。
假定疫情不会凭空消失的情况下,开放是唯一的选择。
这一点在我之前的回答里已经说过了:
开放是唯一的选择,但何时开放、如何开放却是要我们主动把握,我们一定要掌握主动权,绝不能被动开放。
上海的例子已经很明显了,现在不是开放的好时机,国家也绝不会趁着上海这波顺势开放,因为开放的条件还没有达到,胡乱开放会出大事。
钟南山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态度,像他这种级别的人物是绝不会私自发声的,他并不是代表他自己,尤其是在开放或清零这么重大的问题上。
经济下行,普通人着急,国家也着急,但大家一定要有战略定力,打仗讲究的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不能做一个聋子瞎子,我们只有在对病毒有充分了解和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才能行动。
大家发现没有,钟南山最近几个月甚至一年来几乎没怎么发过声,西安疫情,吉林疫情,甚至上海疫情这么严重都没发声,但今天却突然发声了,这是为什么?
在新冠疫情上,我国民众很难相信政府人员,认为他们专业不对口;同时民众们也很难相信其他的一些所谓的 “专家”,认为他们别有用心。所以在新冠疫情上钟南山现在其实是整个中国最有权威的声音,既代表专业性,又代表国家的态度。
钟南山在此时发声,不是给上海开脱,更不是鼓吹开放,而是要给民众透个底,给民众一个思想准备,让民众慢慢把 “逐步开放” 作为共识,这也是统一思想的重要步骤。
他的发声,给了因疫情陷入经济困难的人一个定心丸,让这些人不至于绝望;同时也提醒有些地区不必防疫过度,不能因为所谓的 “防疫成绩” 丝毫不顾及民生。
总的来说,我们防疫不是为了防疫本身,而是要坚持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的立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任何一刀切的共存和清零都不可取。
当清零有助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发展的时候,我们就清零;
当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使得开放成为代价更小的选择时,我们就开放。
————————
**最新更新:**评论区有些不同的意见,有些人一听到 “开放” 就受不了,其实他们和 “无脑共存” 的人一样,都忽视了客观规律,并且是二极管思维,非黑即白,这是非常可怕的。
我本人坚决反对共存,关于共存我写了很多抨击的回答,并且举了很多例子,分析了如果共存我们要损失多少,要死亡多少:
多地选派援沪医疗队驰援上海,全国已有上万名医护人员驰援上海,对当地疫情防控有何帮助?
但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们不能以静态思维去思考问题,否则岂不是成刻舟求剑了?
现在我们绝对没有到共存的时机,一旦共存立马就是医疗资源挤兑,大量患者伤亡,经济直线下降,这在上海正在赤裸裸发生着,自不必多言。
但从长远来看,疫情已经发生了,我们没有完美的选择,事情就是这样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在糟糕和更糟糕之间选一个。
共存很惨,放开很惨,但我们总要选的,只有这两条路。
所以如何以最微小的代价熬过这次疫情,就很考验我们中国人民了。
如果全球疫情不会莫名其妙结束,那我们终究是要共存的,一百年也要共存,一千年也要共存,除非我们像朝鲜一样彻底闭关锁国。
但朝鲜是一个小国,即使闭关锁国也有我们中国提供大量物资。如果中国闭关锁国,满清的教训就在眼前。
所以看似是一个选择题,其实没得选。
那怎么共存就很重要了,如果上海这次我们顺势共存,全国的准备一定是不足的,敌我力量也没有发生变化,必然是病毒把我们打得丢盔弃甲,损失巨大。
因此在共存前,我们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这个准备时间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两年、三年,总之现在绝不可能共存。
大家不要二极管思维,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我建议大家多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还有毛选,这样我们才能透彻地分析问题,人生观世界观一下子就会变得很清晰,这是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
现代唯物主义导论: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研究
京东
¥81.00
去购买
[
毛选(套装全 4 册 普及本)
京东
¥56.70
去购买
运用毛泽东思想分析问题,一分析一个准。
难以理解
这些正确的废话
有什么值得关注和解读的?
越南专家历经两次重大疫情
在 19 年的风雨岁月里能够独善其身
靠的并非是说真心话、说正确的话
而是绝不说↑河内↑不爱听的话
现在这种表态
只能说明↑河内↑其实也很迷茫
姜还是老滴辣
相比之下,那个胡志明市的网红专家就显得稚嫩许多
现在回过头来看年初的↓这个话题,大家讨论得津津有味,有甚意义!
笑的不行,那些骂得赶紧。我得出个初步结论,知乎至少 30% 的人是反智的,无论你说什么,他一定要骂,不是基于科学,仅仅是立场。基本上以后关于疫情的,我都会关闭评论,见识到了。
我之前就说过,我支持清零,但是清零不是目的,是手段,是为了最小代价共存,清零能做的就是争取时间,准备共存。就算主观上你想一辈子清零,客观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清零会被击穿,香港是个反例,上海现在一天 2w,我不知道是不是叫清零了。我自己几个月前就列了三个指标,疫苗接种率,特别是第三针,口服特效药,医院分级接受新冠轻重症,避免其它病人不能得到医疗资源。从目前来看,根本没有准备好共存。国内准备共存的努力,必须要加快了,上海的情况已经很明显了。
结果呢,说打疫苗被喷,因为疫苗不能预防新冠,现在钟南山也说打异种疫苗请你们喷他。赞成引进特效口服药被喷,国家引进了回瑞口服药还纳入医保了,请你们喷国家。我希望分级对待新冠病人,国家出台了第九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轻症集中隔离不去医院,请你们喷政策。钟南山也说要准备好然后逐步开放,请你们骂他不顾老人生死,没有人性。
你们不骂,就是双标,就是不讲科学的反智,不接收反驳。你们不把钟南山打成 50w,1450,来电了,我是不接收的。不是只要出现共存两个字,就必须归到没有人性,买办,躺平么,带节奏,不安好心么?
非常悲观。
钟做为中国疫情方面最高级的专家,相信其可以接触到很多一般人接触不到的信息和情报。
其实他这段话的意思言外之意可能是。
疫情还会持续很长时间,或许永远不会消失。现有的一些药物或者在研发中的药物,短期看都不会有什么显著效果。
所以这也是他提出要逐步开放的理由。
只能说人类科技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落后。有无数关乎整个人类社会的问题都得不到解决。
或许人类应该把目光从广阔的宇宙和微小粒子中收回来,那些太遥远了。因为我们其实就是一群虫子,老老实实耕耘好这个破球,想着怎么活着才是更值得思考的。
如果不是新冠,而是如星际穿越里那种枯萎病,人类又该怎么办。
和张文宏说得没有区别啊
某些人给张文宏扣帽子的,敢不敢给钟南山扣帽子
小心 cosplay 红卫兵,最后自己真坐牢了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他说当前不适应,就代表以后可能会适用,动态清零是可取的,但没说就一定是绝对的选择,要进行逐步逐步开放的政策就是说,开发是迟早的事情,大概意思我想也无需多说了
其实跟我一个月以前的回答讲到的——
做好充分准备(包含最重要的心理准备)、逐步逐级开放是一致的:
张文宏称「这波疫情是一次倒春寒,目前处于指数级上升初期」,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本轮疫情预计何时会结束?
钟南山表示:“所以目前来看,在中国完全开放是不适用的,对中国来说,还是应该坚持动态清零,逐步开放”。
所以,我国有一大部分人,
即便是 “掩耳盗铃”“刻舟求剑”,
也不想对新冠有更进一步的认知,
更不想做任何心理预设的。
防疫本质是场生物战,
但现在更多成为了一场认知战,
甚至是政治战、商业战,
可悲吗?
不要再问新冠什么时候结束了,
一直以来我有一个疑问:
清零和动态清零的区别是什么?
我只想说凭啥我说类似的话就必须在知乎上挨骂,被各种扣帽子
我之前还在回答里说了,推广五六轮普及疫苗后,可能会共存。
我也承认我对宣扬共存的群体很有共鸣,但我共鸣能决定些什么?什么时候有些人认为我们在网络发发言就有决定国家方针的权力,有权力的话就不会有什么 “离婚冷静期” 出台了,实际上现在共存论调这么多,没有出现去年的那种 “关小黑屋” 的新闻,就是有一群决策者认为可以适当放开这方面的言论,开始向这个方案小心探索了,了解一下民意,我发现很多人不了解网络舆论和政治风气彼此交织的关系。
什么,逐步开放?
你知不知道就算 14 亿人都打了疫苗,保护率做到极致,新冠死亡率降低到 0.1%,但是这个 0.1% 乘以 14 亿都是那也是 140 万条活生生的人命啊。
你家没老人么?你家没小孩么?如果你家老人小孩不幸在这 140 万人中,你作何感想?
时代的一片灰,落在普通人的头上都是一座山,难道我们就为了一点点经济增长而弃 140 万老百姓的生命于不顾么?
我提议,必须清零,坚决清零,在党的带领下,没有什么是清零不了的,只有中国人,伟大勤奋的中国人,才能赢得和病毒抗争的最终胜利
再挺 5 年,只要再挺 5 年,西方世界就会因为新冠后遗症而直接陷入社会动荡,死亡不断,直到灭国,我们不废一兵一卒就能一统全球,这是一盘大棋啊,挺住!
这次封控控制住了,下次还可以选择是 “封控” 或是“共存”。
这次如果选择 “共存”,那下次就没得选,只能躺下去。
我们说,有的选的那才叫自由。
某人的女儿是我国第一个因为服用禁药被国际泳联终身禁赛的游泳运动员。
这件事有两种解释:
作为专业人士,他早就知道自己女儿服用禁药,但是为了女儿的成绩,他选择沉默,那么这说明某人的诚信有问题。
要么,他为了让女儿能为国争光,选择沉默,这同样说明某人会为了一个长远目标而牺牲自己女儿的健康。
不管哪种结果,都说明一个问题,这人说的话,可信度存疑。
诺亚方舟上,老鹰怒斥诺亚不人道,诺亚一言不发,袋鼠有样学样,随后诺亚把老鹰和袋鼠全都扔下了船。
老鹰看看袋鼠:
外国人抗,那是抗习惯了,“别叫救护车” 的梗我不信你没有听过。但是在国内呢?你感冒能忍住不去医院恐怕都难。
这一次申花疫情,一个月,十五万,就算不封城,好,截止 2019 年,上海有医院 374 家,按 400 家算的话,也就是每个月每家医院差不多要多收小 400 病人。
好,不多是吧?
但别忘了,这 400 人全都是挂呼吸科的。
听着是不是好像也不多?
但这 400 人去了医院,你觉得他们可能不传染给其他人吗?
到时候这些新传染的是不是还得挂呼吸科?
万一出几个重症,是不是还得医护人员密切接触?接触是不是就有感染风险?
然后呼吸科是不是人就不够了,就得借调其他科室?
然后其他疾病是不是也不能及时处理了?
医疗体系就是这么一步步被击穿的。
现在全国各地可以互相支援的前提是只有一处或部分被击穿。
全部击穿以后呢?谁支援谁?
有钱人敢喊开放,是因为他们随时拥有丰沛的医疗资源,你有吗?
初衷是好的,然而你怎么搞逐步开放?O 的情况就是你稍微给一点阳光,它就灿烂。所以逐步这个怎么操作?
我发现哪,有些共存派真是虚空打得一手好靶。
第一,人家明确说了 “当前不适用完全开放,动态清零是可取的”。可是,有些人对此无视,然后,再把“逐步” 两个字也省略掉,直接跳跃到“开放”,说清零派被打脸。清零派心说,这不是我们一直的观点和做法吗?不过是再强调一遍,哪就打脸了?
第二,压根就不知道动态清零是啥,就强行跟封城捆绑,攻击清零派。
1. 共存派一说起动态清零,就扯上 2020 年武汉封城。可实际上,动态清零这个提法是 2021 年 12 月 7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上面传达的,而武汉早在 2020 年 4 月 8 日就解封了。2020 年武汉封城的时候,还没动态清零这个概念,等到有动态清零这个概念了,武汉早都解封了,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的。
2. 在 2021 年 12 月 7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之前,武汉在 2021 年的 7 月到 8 月又遭遇了一波德尔塔疫情(南京禄口机场外溢的),这次武汉没封城(起码没封全城),只封了江夏和经开两个区,剩下来是靠全城核酸筛查解决的。你觉得动态清零这个概念所总结的经验是来自 2020 年的武汉还是 2021 年的武汉?
3. 钟老在说这番话之前,武汉在 2022 年 2 月底到 3 月初又遭遇了一波奥密克戎疫情。这一次武汉连区都没封,封闭精确到街道,小区,楼栋甚至楼层,剩下来还是靠全员核酸普筛兜底(但比 2021 年 7 月有改进,覆盖面更广,更快,更便捷)。你觉得钟老所说的 “动态清零可取” 是基于 2020 年的武汉经验,还是 2021 年和 2022 年的武汉?
4. 人家联防联控机制会议说得清清楚楚,并不追求零感染,而是力争以最小的代价快速扑灭,来一轮就扑灭一轮呗。怎么到你们嘴里就变成了 “有本事封一辈子”?歪嘴念经挺在行啊?
这些人一天到晚拿 2020 年的武汉做文章,打死不提 2021 年和 2022 年的武汉,是何居心?
现在,广州,深圳,武汉,南京,北京,长沙,天津…… 一大堆地方在尝试 “以快打快”(梁万年语),争取早期出手,早筛查,快筛查,勤筛查,短期之内密集筛查,早控制,早处理,早受益,将疫情扼杀在初始状态。共存派对此视而不见。
从西安封城一个月,到深圳封城一个星期,到武汉 2022 年 2、3 月份没封城,再到现在广州,武汉快速普筛争取还是不封城,明显是反应越来越迅速,应对越来越娴熟,越来越倾向于避免粗暴一刀切,共存派那是只字不提。
还有:
言必称新加坡,以色列,国外的经验是经验,国内的经验就不是经验?再说了,上图当中的店铺限流,达到要求的可以照常开放(而不是一关了之),中小学幼儿园核酸抽检(也不是一关了之),增设采样点…… 看着眼熟不?这套做法,国外是不是也采取过?我们清零派能做到拿来主义,你们共存派啥时候也夸夸我们(而不是阴阳怪气 “有本事你封一千年”),多团结一下我们呗。你真当我们傻?听口气,是在搞团结还是搞对立,你以为我们听不出来?
共存派嘴上喊着 “我们不是投降派,不要二极管扣帽子,共存也不是啥措施都不采取”,但你真要看看网上的言论,一大把的在那刷 “防不住的,迟早破防”。这还不像投降?这就是你们的诚意?我们清零派倒是有在清理门户,你看我们越来越多刷的都是“快点,早点做核酸,千万别拖到封城”。我们自己都不喜欢封城,哪个地方要是能不封城就清零,那真是要喜出望外,我们倒是在跟“封城爱好者” 做切割,你们啥时候跟 “躺平爱好者” 划清界限?
怪不得有人怀疑共存派里面混着 1450。有些话术,明显就像是娱记作风(压根不像大陆这边的键政风格)。典型的一看到两个明星在一起拍戏,连人家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再然后就是 “我不听,我不听”,不论别人怎么摆事实讲道理,通通不听。
而且,我还想起来一个有趣的点。
春节前后,就曾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写答案,神神秘秘,暗戳戳说有内部消息,冬奥之后全面放开。后来又跳票到两会之后,再跳票到 3 月底,现在已经 4 月中旬了……
我现在才回过味来,放这风声的人,该不会就是指望有人信了,然后押宝加杠杆投资某些 “红海” 产业(比如健身房,餐饮),接盘门面套牢吧?
这种套路,在股票,期货,非法集资,烂尾楼等等场合屡见不鲜,不就是忽悠别人接盘当替死鬼,自己解套跑路嘛。
上次是 “内部消息”,这次是不是又打算碰瓷钟南山?《钟南山认为可以开放》的标题是不是已经拟好了?接下来是不是又准备“鼓励” 别人拿门面,投资啊?
你跟他说西安,他跟你扯封城(这还算靠谱点,西安确实封城了)。
你跟他说深圳,他跟你扯封城(也还算沾边,确实也封了,虽然时间短)。
你跟他说广州,他跟你扯封城(这就别扭了啊)。
你跟他说武汉,他跟你扯封城(武汉说,那 TM 是以前!我们自从 2020 年以后,没封城!没封城!没封城)!
然后话题就转进到 “有本事你封一辈子,看你到时候爆个大烟花”。
如果我叫你学武汉封城,你骂我 “防疫爱好者”,那是我活该,毕竟,谁喜欢封城啊?
如果我叫你学西安封城,你还骂我,那我也认了,毕竟,封一个月也是封。就算没像武汉那样封两个多月,一个月也不好受。
如果我叫你学深圳短期封城,你还不满意,我也能理解。道理同上。一个星期也是时间。
现在,我喜滋滋告诉你,说精准防控配合核酸普筛兜底,争取不封城哦。你还骂我,开口闭口 “有本事封一辈子”,那我可就有想法了。
扯皮扯到这份上,就算脾气再好,反应再迟钝,也看出这拨人油盐不进,就是来找茬的了。
逐步开放是开放还是清零?
钟南山提到的逐渐放开是什么意思啊?能不能来个人给我解释一下,被骂 1450 太久了我看不懂中文了快。
张文宏被骂的够惨了,能不能不要骂钟南山?
怎么说呢?其实现在的主流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真正完全放开的,完全放开其实是伪命题。
即便庸子哥视频里的印度也是有人戴口罩的,即便是佩洛西感染了这不是还得隔离嘛?除了中国以外,大家所实施的都是逐步放开,都还保留了一定的防控政策。
吵累了,1450,湾湾,50w,来电了之类的帽子戴多了有点重。
某些人可谓是煞费苦心啊,一个 2 个小时的科学讲座,被人截取其中一句话还要做解构和扭曲解释。现在知道爱丁堡的专家们已经没有信用可言了,开始扯虎皮拉大旗了。
我专门去全程看了两个小时的讲座,钟的观点和国家政策是一致的,和吴尊友过去的发言是一致的。不仅观点一致,钟还特意说了爱丁堡的爆发就是因为前期防控不力。我把完整视频贴出来建议大家都去看一看,千万别被这些断章取义的人带节奏,而且这帮人连断章取义都不如,是断两个小时的科学讲座取其中一句话。
【科学指导抗疫,永攀医学高峰【主讲】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 哔哩哔哩】 https://b23.tv/PwIwimq
由于爱丁堡对评论区精准防控做的太到位了,为了避免被删帖禁言我就不多说话,就单纯的把公开的媒体采访放出来大家看一看。
钟为了说明新冠不是流感还特意把流感和新冠死亡率做对比,即使是英国数据任何远高于流感。因为这是那些鼓吹放开病毒共存的人最长说的数据,英国自己统计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世界其它国家,即时这样也仍然远高于流感。
钟还说了为什么要执行动态清零而不是压制策略,英国的拉平曲线政策为什么会失败,因为病毒传播效率太高,我们也有惨痛的历史教训。
我们再来看看新华社为了以正视听连夜发的三篇文章。这不就是钟强调的几点么。
让我们再来看看吴尊友的发言
这不是说的清清楚楚么,真当我们不会看全文?想断章取义扯虎皮拉大旗?
重点来了,下面是爱丁堡方面的专家在媒体上的公开发言
既然你们都这样了,那我不得不再次放出爱丁堡专家们在媒体上的公开言论做对比了。
有深圳做对比,某些人无论怎么狡辩也没用,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大于雄辩。
对于疫情而言,动态清零才是王道!
至少从近两个多月国内的疫情情况来看,逐步放开的政策是还不可能推行的。
中国本身国情跟其他国家就不一样,十几亿人口,960w 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那么多老人,不发达地区的医疗体系也不发达。现在情况下新冠治疗是国家全盘盘下,一旦放开,死亡病历就不是几个十几几百个了,就要按几十万百万算了。
而且,就目前对新冠的研究而言,感染它所带来的后遗症超乎想象,远不止大号感冒那么简单!
另外,国外的疫情数据都在向我们证明躺平这条路根本行不通!西方在这两年多的作死中,实际上或许早已全民感染了,该群体免疫了吧?然而,事实上,并没有,而且确诊各种创新高。
英国 2021 年 8-10 月,即德尔塔毒株流行为主,死亡率为每 10 万人口 16 人死于新冠,而在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 月,即奥密克戎毒株流行为主,死亡率为每 10 万人口 22 人死于新冠。
美国在 2021 年 8-10 月的死亡率是每 10 万人口 40 人死于新冠,在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 月死亡率是每 10 万人口 42 人死于新冠。
香港第五波疫情累计 8136 名死亡病例,病死率为 0.70%。由奥密克戎引发的香港第五波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其前 4 波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还高出很多。
国内目前对待疫情的政策也一直保持着:坚持 “动态清零” 不动摇。
吴凡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无论从病毒本身的特性,还是从人群免疫的背景,抑或从抗疫 “武器” 的技术储备,现阶段,必须坚持 “动态清零”不动摇。
第一点,病毒本身的特性。从长期来看,病毒朝着毒力更弱的方向变异是很可能的,只是,其中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第二点,关于人群免疫背景。在中国,新冠疫情没有大流行过,自然免疫加上接种疫苗,中国没有这样的免疫背景。此外,中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这些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情况往往更为复杂。
第三点,控制 “低水平流行” 行不通。这种想法有两个问题。第一,病毒进来后就清除不了了,长期存在,病毒变异的问题解决不了。第二是技术问题,当疫情快速进展以后,是否有足够的措施能保证不挤兑医疗资源,长期处在可控的水平?
第四点,抗疫 “武器” 不断丰富,未来值得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我们会获得更多的抗疫武器和技术,可以控制得更好。”
第五点,因时因势采取最适合当地的防控措施。
现实的情况摆在我们面前,那些整体鼓吹共存的不知道你们想过没有,按照目前病毒的感染速度,一天新增几十万甚至一百万都有可能,一旦基层和医护大面积感染了,医院负担过重导致停摆,床位是不是更加紧缺。
所以,我们现在依然还是要放弃幻想,重拾抵抗,只有坚决抗争,才能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
相信中国政府!我们更要相信我们自己!我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可以走出新冠的阴霾!
累了,毁灭吧
做好与病毒并存的准备
2003 年的非典,现在都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莫名其妙消失了。
这次的新冠病毒,会不会莫名其妙消失呢?
三年多了,要消失早就消失了,应该不会自动消失。
可能会像某些细菌一样,伴随人类十几年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永远。
新冠不走,怎么办?
赶不走,只好共存。
也许有一天,研究出一种特效药,一针下去,立马见效,一粒药下去,立即药到病除。
这一天有多久,不知道,因此,现在做好共存的准备。
所以,钟南山院士说目前要坚持动态清零,逐步开放,学会适应和病毒共存。
每当我国疫情严重时,就会有一波 “开放” 或“与病毒共存”的思潮。
但其实在学术界,开放和清零并不是选择题,未来有且仅有一个答案:开放。现在国内需要转过这个弯,急需进入下一个议题,如何共存。
全民参与讨论,做好心理预期,才能实现平滑过度。
嘿嘿嘿… 当初我说马上要逐步开放的时候,那些问我眼睛干不干的杂鱼都去哪儿了?现在轮到你们问钟南山眼睛干不干了,别闲着赶快上!
现在请知乎防疫爱好者开始表演。
美帝,耗材!!!!!
有几个的国家是完全开放的?
都是遵循普及疫苗,轻者在家,重症去医院,科学有效防疫,与躺平二回事。
不妖魔化病毒,逐步共存之路。
防疫不彻底就是彻底不防疫,上海的例子已经充分说明了防疫爱好者可不答应你逐步开放!钟南山?小心防疫爱好者把你打成下一个张文宏!
开放派与清零派之间并没有根本矛盾!
因为两派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相互嘲笑、攻击甚至相互谩骂、污蔑是毫无意义的,也是可耻的!
开放派的本质是反对过度防疫,反对把清零作为全社会的最高追求,反对为了清零而不顾一切。
清零派希望长痛不如短痛,毕其功于一役,但问题是奥密克戎传染性太强,且国外已开放,所以防疫一定是长期的,毕其功于一役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国家目前的方针是动态清零,而非绝对清零。
但很多地方却层层加码,处处封路封人,给群众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甚至发生了因为防疫措施耽误抢救而导致死亡的悲剧。这是清零派所希望的吗?
所以说,根本不存在清零派和开放派之分,而只存在防疫尺度之分。
另外,更不存在什么躺平派,
国外也没有躺平,而是一直在接种疫苗、鼓励戴口罩、抓紧研发特效药,
更遑论国内了!
现阶段完全放开的结果,承压最大的是中西部地区。因为它们医疗资源供应紧张,当地老年人又比较多,会搞出什么幺蛾子来谁也不敢想。所以必须先控制住,以时间换空间。
等到第三针疫苗普及了,国产特效药出来了,逐步放开才是可行的。否则按照奥密克戎 VA.2 到 XE 的变异,动态防疫前景堪忧;况且经济也支持不了多地停摆。
而在此过程中,人民群众需要配合动态清零,代价也非常大。至少上海防控已经是一项持久战了,人民群众对封城是支持的,但也需要解决长期封控下的吃饭问题——全域静态管理意味着市场化条件不再有效,这时候,公共管理者的担当就应该拿出来。
❶ 全域静态管理
2022 年 4 月 9 日,上海市的确诊病例增长到 24943 人(包括确诊病例 1006 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23937 例),说明本轮疫情仍然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防疫防控的拐点尚未到来。
钟南山院士对上海疫情点评为:
这一次上海确实出现了比较大面积的扩散情况… 防控的措施准备不够充分,对奥密克戎病毒的传播特征认识不够,一定要在疫情暴发初期就将其阻隔。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当前上海全市乃至全国上下都已经统一思想、坚持动态清零。因而从 3 月 30 日开始,上海逐渐进入全域静态管理模式:
全域静态管理就是指所有人员不能流动、不能外出, 全面进行严格管控。除了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类企业之外, 所有企业继续停业 (或者进行居家办公)。
由上述定义可见,这种社区组织模式由此前的封闭式管理、非接触式配送、非必要不外出… 升级而来,其坚持时间与执行效果离不开民众的理解与配合。
**从长期看,连续的封城直接影响经济与就业,对于 “兜兜里没钱” 的人们尤为敏感。**从《财新》的统计数据看, 2022 年 3 月的中国制造业 PMI 指数已经跌破枯荣线(48.1),创下 2020 年 1 月武汉封城以来的新低。而本轮上海疫情是在 3 月下旬才趋于严重、4 月初才进入封控的,因而后市严峻。
2500 万上海市民乃至全国人民盼望尽快遏制疫情,早日回归正常生产生活。
而在短期内,封控对人们的直接冲击在于保障民生,也就是物资供应与配送。什么是民生?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公共秩序的维护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现阶段上海人民的最大民生,则是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从目前情况看,国家与各省市均大力调拨物资支援上海这座特大城市,理论上是能够满足基础供应的。但上海市民还是普遍感到物资匮乏。显然:
物流配送的 “最后 100 米” 成为制约日常用品供给的关键。
众所周知,尽管有一些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但上海市绝大部分农产品都是从外地输入的;市场化体系的高效运转保证了上海市日常的 “菜篮子” 供应。
但以 “菜篮子” 为代表的生活必需品对价格非常敏感,其供应又接近于完全竞争,因此**降低成本就成为供应商的必备技能,这意味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精细化。**例如,由顾客需求拉动的准时化配送几乎成了平台标配,大家都在以需定量、竭力降低动态库存——这对于生鲜产品而言尤其重要。
但精密高效的供应链系统往往意味着更低的冗余度和容错率。全域静态管理很快就打破了原有供需平衡:
无论是实体门店还是网络配送都面临着 “最后一百米” 的供应链问题,也就是安排配送人员和工具为收货人送货的最后环节不再顺畅,使得原有供应链管理不再有效。
按照《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业生产操作规范建议(第七版)》、《上海市邮政快递业疫情防控规范(加强版)》等要求,对进入上海的快件需要实施全流程的消杀处理,对运输车辆、电动自行车、揽投服务工具和处理场所进行清洁消毒,人员以无接触方式投递,且设置投递前静置期… 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车辆管制、路口封控的要求,因而只要出现任一环节的意外,物资就进不来上海,或者进上海后到不了小区。
例如几天前,上海就出现过因分拣人员阳性而导致大批蔬菜腐烂的悲剧。
❷ 封控下的物资供给问题
市场化的供应链系统出现困顿,这就对非市场化的物资调拨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上海市的管理系统似乎并未做好充分准备。
事实上,自从 1988 年上海爆发甲肝疫情以来,上海市就没有面临过这样全城封控的状态。哪怕是 2003 年非典期间,上海市只有 8 人感染,当时媒体也仅仅 “呼吁减少出门”,社会运转并未受到重大影响。
而这一次,数十年未发生过的紧急状况(疫情情况已超出昔日的武汉)、不断膨胀的城市人口(由 1988 年的 1260 万上升到 2021 年的 2500 万)大大超过原有预案的应对,并暴露出 “政府病” 的沉疴。
封控管理中的物资供给其实有两个关键点。
(一)分配端的公正
在市场化条件下,价格反映了供需关系;但当市场失效时,再依赖价格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削足适履了,甚至导致两个后果:
**后果一:价格的非理性上涨。**经济学上有个观点,缺粮 10% 的结果不是粮食涨价 10%,而是一直涨价到饿死 10% 的人为止。因为当市场参与者仅知道发生供需失衡但不清楚严重程度时,购买者出于规避风险的需求会被迫抢购,而供应者也会逐渐惜售,从而共同把物价推高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3 月底上海市 “划江封控” 时就出现过类似的“天价白菜事件”。
**后果二:行为的道德绑架。**简而言之就是:“当你购买的不是商品 / 服务而是救命品时,它应该值多少钱”。例如 4 月 4 日,上海某女子找人为父送菜,但因封控而无人接单,所幸某快递员分文不取单程 27 公里送到。这个正能量事件却有一个负能量结局——该女子为快递员打赏 200 元却遭网暴(多人觉得 200 元太少世风日下…),冲动之下不幸坠楼身亡。
所以在市场化逻辑失效的时刻,“看不见的手” 就让位于 “看得见的手”——这并非什么中国特色,二战时美国的战时经济管制、欧洲普遍实施的配给制皆是如此。
相比于市场供给,配给制更考验管理者的水平。由于缺少价格的锚定,分配者在客观上难以精确地评估自身行为。例如,一袋面粉和一件衣服的价值相当吗?有限的医疗资源应该优先供应老人还是小孩?这都是管理者需要人为判断的难题,并没有一个现成的参照系。
**另外,分配过程的不透明又放大了分配者的权力,容易滋生个人偏好与寻租行为。**4 月 8 日,华东师范大学为留学生过生日而遭到全网批评。除了违反防疫期间不聚集的规定,以及 “内外有别” 的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是:
在特殊期间,广大市民都在为一日三餐操心。你们居然还有余力准备可乐、饼干、咖啡条、糖果等食品?
(二)配送端的公平与效率
分配端仅仅是解决 “分蛋糕” 的问题,要想彻底扭转供需失衡,关键还是要从配送端发力,增大运力。
4 月 9 日,交通部在物流保障协调工作机制会议中回应了部分地区对货车层层加码的问题,提出确保通行管控政策统一,确保公路交通网络不断、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断、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道不断(即 “三不断”)。
事情又回到了防控期间加快优化机制流程、打通 “最后 100 米” 的老问题。
交通部确保 “三不断”,其实前面还有一个“一断” 的大前提,即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而如何保证两者的协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难题。
物流配送 “层层加码” 的主要原因,还是原先形成的固有城市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防疫要求与配送迭代的需要。两者脱节导致了难以兼容的缝隙间不断摩擦、产生矛盾。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奥密克戎的潜伏期缩短到 3 天,迫使核酸检测报告的有效期最多只能持续 72 小时。而从物资调拨、仓储打包、长途运输到上门配送,全过程都涉及人工交接,且很可能超出超过 3 天。因此 “一码通行” 就存在中途失效的潜在危险。
更要命的是,种类、批次繁复的物资调拨很可能来自国内天南海北,各地所需的配送时间、防疫状况又存在差异。供应链的后端环节面临时间压力,难以 “逐一核实、按需验码”,就只能采取更保险的 “一刀切”。
另外,在巨大的外溢风险及聚集性疫情压力面前,各地防控政策也可能出现 “应激反应”,多做一道检疫手续,甚至层层加码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就对城市的管理精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天平两端协调,在安全与效率之间取得平衡,既需要公共政策制订者拿出 “绣花” 的功夫(例如加紧信息互联互通),也需要供应链各环节管理者的敢于担当。
4 月 8 日,京东新任 CEO 徐雷称,京东在防疫救助方面 “从来不惜力”,货物和运力都不是问题。但在运营配送方面存在库房解封、车辆车证、道路封控、配送人员与街道社区对接等现实困难,因而 “使不出劲”。
为此他列举了一个实例。
今年春节前后,河北地区的防控曾一度吃紧。京东有个食品配送的仓库位置特殊,它的正门位于河北固安,但有一段后墙位于天津境内。因河北的防疫政策,库房内的物资堵着大门出不去。为了保证京津地区的供应,经过周密论证与紧急协调,仓库员工把库房后墙砸开,连夜修了一条简易公路,绕道天津保证京津两个城市的供给。
严格说起来,这种行为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对于京东这样的上市公司而言,企业的运行必须符合各地政府的规定,尤其是合规性方面的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地库房 “一停了之” 也是符合商业伦理的。
但是,在严峻复杂的疫情面前,促进供应链稳定畅通、把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却往往不是喊喊口号、机械执行就能做到的:
它需要管理者的专业判断,以及主动承担风险的决断。
❸ 正能量的来源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各级政府和舆论宣传都报道了防疫过程中的各种英雄事迹,也披露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然而,什么才是真正凝聚人心的正能量?
它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 “端红酒、喝咖啡” 格调故事,也不应该是 “救丁丁、庆洋生” 的区别对待,更不应该是上海某电视台教你 “五日轻断食” 的何不食肉糜。
相反,为了让上海人民不再设置凌晨五点的抢菜闹铃、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的硬仗,孙副总理在上海调研时强调 “抓好保运保供保链,及时送抵生活必需品”。这种有温度的发言属于正能量。
京东新 CEO 徐雷说:
现在好了,我们终于可以使劲了。
**这种 “不算账、敢担当” 的豪情也是正能量。**就冲这句话,不少网友觉得被戏称为 “狗东” 的某平台:
能处,有事真上。
而更让我激荡的正能量,则是前同事与同行们纷纷驰援上海,保 “沪” 抗疫。
这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这个平凡工作的重要意义。因为在这场协同抗疫的硬仗中:
无数的普通人身上都闪耀着一样东西,哪怕那是他们身上仅有的东西。
愿他们一切安好,期待得胜归来后把酒言欢。
全文参见: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 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钟院士的这番话似乎说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说。动态清零或开放没有说清楚,更没有一个时间的计划。
说实话,疫情这 3 年,中国的个体经济真的几乎彻底地完了,看一看现在街面上空置的店铺,以及以前还算繁华的街道,现在都已经空荡荡的。
因为人们真的害怕,也没信心了,钱投进去了,店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纸封城令就封闭了,店开不下去,钱打了水漂。
如果动态清零继续的坚持下去,肯定会安全,可能对于中国大多数的小地方来说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个体经济,小微企业来说不开放就意味着随时都会封闭,那么大家都会放弃消费,加紧存钱,只是不知道这样的状况能持续多久,这个逐渐开放时间是多久,这才是让人最煎熬的事情。
说实话,这种动态清零,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只是维持最低的生活标准,的确不难,我一直关注上海的动态,按照这个价格,我喝粥可以活一年,但是吃惯了山珍海味,突然变成了稀粥馒头,多少人能接受呢?
先说结论
这是一个国家该领域权威代表的终结性总结
要终结什么?
一个是发国难财黑心买办
一个是拖人下水的敌对势力
这两种群体各怀鬼胎,都是抓住正常逻辑中对自己有利一面来制造舆论效应的。前段时间,官方为何不立刻下场定调?因为这件事只是同个问题的不同方向的观点,全民讨论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咱们一直主张的就是言论自由,群众路线,对有些问题的民意倾向还能辅助国家做决策。但是直到真正的割裂出现的时候,国家才觉得味不对不正了。
这就是这件事的恶心之处,需要用智者终结流言。
钟老的话翻译一下
1. 中国当前不适用于完全开放:
大家有点怨气可以理解,但是大家不要看国外,人家不拿人命当回事,更视我们的命如草芥,我们学不来。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假如病毒是自然界的天灾,如何解决是国际性难题,但是现在已经石锤人为,而且是个纯资本的邪恶集团作为,天天标榜要干死我们,你怎么就能判断这个病毒的走势会越来越弱?他们就是要破坏国际上对咱的评估环境,让资金回流,不信?咱结合看看美股近期的走势
再看看 A 股的走势
上一波咱 A 股刚回暖疫情就爆发了,再加上那几个阳性流窜的,有这么巧的事儿?
2. 动态清零是可取的
我们做这个决定是经过研究损伤最小的方式。
这个大家就可以翻看官方合订本了,官方的态度从严格清零到动态清零,证明这个决定的立场并不是政治也不是经济,而是民生。
不然不管民众死活,核酸和疫苗提价照样能带动经济,再整个医疗房,房地产也活了,还能买办们和地方都能笑开花。
就算为了面子死不认账,也有一万种办法你们也无话可说。但现在要求各部门对小微企业和部分行业放宽贷款和医保限制,而某国内部却靠着这个大肆收购民间优质资产。只要不傻,孰优孰劣不是一目了然了嘛?
而咱们的政府一直都在扛着一些非议实事求是的办事。
至于有些人会把上海的部分拉闸归到全员拉闸,我只能说你根本就不懂上海,或者说你是有意为之,为了防冲这个就不多说了。
3. 但要进行逐步开放的政策
某些地方不要矫枉过正,过度防控,某些买办不要不自量力,影响政府决策。
这个问题针对的就是某些靠核酸和口罩发家致富的买办了,当然还有哄抬菜价的二道贩子,比起当年武汉防疫,有些地儿动不动就是全员反复核酸,吃着补贴干着垃圾事,甚至今儿上海的菜价居然影响到了我们这一个四五线小城,你说神不神奇。
所以钟老的话连起来就是: 大家不要信国外那套,我们经过深思熟虑的,民生和经济都会给办妥,听党的就行了。
我不知道这钟老这句话投出来有些人会不会听得进,又能听得进多少。但是在我看来正民心而靖浮言的态度已经拿出来了,真的逼人抽你板子,其实很不体面。
国际通行的救灾原则:
救灾带来的次生伤害,不能超过灾难本身。
《全国房价十五年走势: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南京 - 合肥 - 重庆 - 成都 - 武汉 - 天津等 39 个城市最新数据》
参考上文
天津、太原、青岛二手房价量齐跌,包括哈尔滨、郑州走势都一样,房价和成交量均处于下行周期,距离房价最高点回调幅度在 20% 左右。
从全国楼市月度环比走势来看,我国房价连续下跌的时间周期一共是四个,第一个是 2008 年金融危机,第二个是 2011 年国十条及紧缩操作,第三个是 2015 年涨价去库存前夕,美联储加息初期,第四个是 2021 年 8 月份开始的新周期。
**前三个周期中,楼市持续下跌的时间不超过 6 个月,基本都有救市政策且反弹力度较大,而 2021 年 8 月份以后全国房价持续下跌,已经连续 8 个月负增长。**2022 年 1、2、3 月份房价月度环比下跌 - 0.26%、-0.34%、-0.5%,即便 4 月、7 月降准降息也难以反转目前的趋势。
3 月疫情爆发以后**,往常那种把苦难转化为买房动力的精神趋势正在弱化,现阶段都转化为了是否能够延期还贷款的舆论趋势**,这足以说明场外韭菜已经非常少了,都入场的情况下,疫情对于买房的作用是反向的。
-— 单纯的操纵某个片区的价格是可以实现的,甚至操纵某个城市的房价走势也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全国的数据骗不了人,更具有趋势性和指导性。
很多人喜欢盯紧某个片区去看房价,沉浸在自己的价格阴影下,一味地看多或者看空,这是不科学的,相比之下我们更加关心全国的舆论趋势,这次疫情恰好是一次大检验。
[1] 我们做了一个全国房价草图,横轴为成交量,纵轴为价格,这就是目前全国房价的走势图,绿色的箭头为成交量,正在萎缩,而红色的价格走势正在高位横盘阴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资本家,看到这幅图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讨论钟院士的观点时,要先明确一点,钟院士给出的只是【参考】,而非【政策】
钟院士是专家,可以从专业的角度给出建议,但最终做出决策的人不是他。
做决策的人要通盘考虑。
钟院士考虑到这一点,用了一种从专业角度兼顾全局的说法。
先说说为什么我们要坚持 “清零” 的政策?
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根源的问题:执政的合法性。
那些叫嚣放开的,真的非蠢既坏。蠢还可以原谅,但是这个关键问题又不是什么讳莫如深的东西,在疫情爆发的时候就已经宣贯过了。有些人还揣着明白装糊涂,其心可诛。
为什么共存也不可以?
这就要从新冠的特点说起了,它是 “下呼吸道感染”;我们熟知的流感,是 “上呼吸道感染”。新冠和流感有本质上的区别。
你得了流感,或许只是头疼脑热,正常人体免疫可以搞定。但你得了新冠,它会首先攻击你的呼吸系统,阻断人体的氧化还原反应。人类不吃不喝可以忍耐几天,但是你不呼吸,连几分钟都忍耐不了。免疫系统再怎么牛,也需要氧气供能,氧气都没了,免疫系统也就废了,人就跪了。
也就是说,得了新冠,要么没啥反应,要么就得去 ICU,没有中间态。
考虑到中国的医疗系统是普惠型的,ICU 本就不足,而且除了新冠之外,日常也会有不少需要 ICU 的患者。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新冠患者要救,其它患者就不救吗?
一旦共存,中国的重症医疗绝对会被分分钟击穿,为了兜重症,连带着普通医疗也会全盘崩溃。这种代价,有些人当然是接着奏乐接着舞,大不了润了。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生命的代价。我们月薪 3000 的人要摆正姿势,明白自身的站位,不能跟着瞎起哄。
所以当前的条件下,做到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才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也就是所谓的 “动态清零”
钟院士说的 “逐步开放”,可能会被某些人断章取义,拿来别有用心的炒作。
真正想做到逐步开放,根本没那么简单。
首先,要进行地理和行政区划的规划;
然后,对划定区域内的资源和条件做到统筹核算,比如加强针的接种率、人口组成、医疗条件、基层能力、信息化水平等等这些自身能力要做好摸底;
接着,还有外部的后勤统筹、物流链路、机动小组等一系列储备资源的筹集调度;
当然大家喜闻乐见的各种规则和资源的扯皮那就不多说了,不是重点。
想要 “开放”,那么必须先要做到“隔离”。要保证在该区域内,即便发生新冠,既无法通过“群体免疫” 的屏障,又无法对医疗系统造成影响。这种条件下才能“开放”。
香港证明未经统筹的开放是行不通的;魔都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实验场地,有机会给全国做一个 “开放” 的样板。但事实证明,这是大家一厢情愿的想法,我们现有的能力还无法支撑魔都这种规模的开放。那么只能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然后趟出来一条成功的路径。时不我与啊~
国内的所谓共存派所倡导的开放是即时开放,恨不得中国立马和欧美一样躺平,感染一大批然后实现所谓的群体免疫,这种开放居心叵测,居心不良。
显然钟南山所说的开放更加切实,不过共存派已经高潮了,你看,钟南山已经说开放了,我们就应该开放!
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的能力和上古公知一样,颇得真传。
实际上我们目前遵循的就是逐步开放的政策,第九版防疫指南就是在为逐步放开做准备,里面的内容分级诊治和药物辅助治疗,抗原自检都属于这个范畴,但目前仍旧在执行动态清零的政策,离共存派所说的开放早着呢!
我们取得了抗疫的先机,没必要和欧美的病毒酱缸混在一起,看他们养蛊和逐步弱化病毒毒性就好,看西洋景,等病毒的毒性再一步降低,传染性变强但自愈率高,特效药问世,就可以放开了,但目前这种情况显然还早着呢!
放开要确保医疗资源不能被挤兑,要确保毒性大幅度下降,最好和普通感冒一个档次,不能影响到正常的经济和生活,这样才可以放开,但对于一向谨慎的我国,研判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远远不能到放开的程度!
毕竟上海已经以身试法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上海疫情形势,防疫专家深度在线解读!Q5:怎么看外溢影响,其他地方好像没有上海这么严重?
**A5:**外溢分两方面看:第一,毕竟现在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绝大多数人毕竟还不是阳性。第二,周围城市比如江浙就对上海流入人口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只要从上海出来隔离 14 天起,后面 7 天居家健康观察。上海这么严重还是之前说的流动性问题,人员流动的太频繁,人口密度高。尤其上海这次爆发成这样,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防疫方法是最有效的,而我们本来可以探索一个比较好的路径,结果因为错误的判断了奥米克隆的传播能力,和带来的疫情风险,导致精准防控整个被否决。
结合这段话来理解,应该是说中国一直在研究逐步放开,精准防控 = 逐步放开,但是所谓逐步放开首先要保证的是可控,就是一旦发现事情不对马上还可以走回头路。而上海这次是发现传染性出乎预料的强,会导致一旦开了口子就没了回头路了,所以要立刻停止逐步放开。
1. 上海 2680 万人少的已封半个月多的一个月,一共一例重症已知现上海超 500 万名 60 岁及以上的老人,癌症需要化疗的、肾透析的有多少人、更不说不会上网买食物的老人?
2. 继续封:先不说食物够不够可能解封后很多人会惊喜的发现公司没了。
3. 不讲科学讲 x 治疫情封城后适合:不还贷款、没老人小孩要养、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足够存款、有躺平收入、家里有几个月食物、要不前几项只一个不达标就悲剧了……
4. 现封城大家只呆家里,然后唯一出去的机会就是聚众核酸,好奇大家怎么感染的?上海一天新增两万多例怎么来的?
作者:刘鹏程 Sai.L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4560747/answer/242158742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看这个话题下绝大多数答主的回答,
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答主都认为共存派只是因为几个具体的现实原因为反对 “动态清零”,
这些原因包含但不限于:
1、对长期保持 “动态清零” 的防疫措施影响经济而担忧;
2、对是否付出一定代价保持 “动态清零” 的成果能长期保持的怀疑;
3、没认清新冠不是 “大号流感” 的现实,忽视了共存会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4、单纯受境外放开之后好像会很正常,以及西方媒体的宣传引导而接受共存模式;
………….
所以大多数答主心目当中共存派只是拎不清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
对病毒的高度传播能力吓到,被病情症状不严重迷惑而腿一软就跪了的 “投降派” 而已,
大家都觉得只要苦口婆心和共存派的讲事实、摆道理,
只要鼓舞其共存派对防疫的信心(深圳案例);
让共存派认清共存对经济的危害大于 “动态清零”(我国过去两年经济数据与境外各国对比);
让共存派看清共存之后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境外疫情致死率换算到我国);
等等现实逻辑之后,共存派就会挺起脊梁,重新接受 “动态清零” 比共存更优的事实。
而我想说是,现实远非如此,
1、共存派内部不是铁板一块,真正的投降派只是共存派的外围;
2、共存派的核心是一群不讲任何前置条件的铁杆共存论调持有者。
铁杆共存论调持有者不惜代价抢占舆论有其明确目的,根本不是腿软要跪的那群人,
而是一群有明确利益诉求的群体,共存对这些铁杆核心有巨大的利益,
才会导致一些铁杆共存派的旗手 “脚下有舞台,手里有话筒”,早早就布局和推动共存的论调。
说到这大家会以为我要说 2300 元一盒的新冠口服药 Paxlovid ,
不是的,那点东西对铁杆共存派来说只是 “蝇头小利”,
他们所看重的是远比这个要宏大和深远的利益。
上面这段话,很多人都看到过,
一部分人会觉得这段话说的很有道理;
但是也会有一部分觉得有道理的同时,这段话的调子太高,有上纲上线之嫌,
觉得如何防疫是科学之争,和制度与文明联系不上,属于是拿大帽子压人了。
那我们回到现实当中一层一层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争,
2020 年初全世界面临疫情突袭,
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由央行放水来承担经济下滑的压力和防疫治理的开支,
但随着我国迅速完成 “动态清零” 常态化之后,第一时间就刹住了货币政策的投放,
而没能完成全面防疫,疫情遍地开花的欧美日韩都只能一直依赖货币政策(印钱)维系经济,
印钱救市的后果就是在 GDP 负增长的情况下,
韩国房价暴涨,美国加州房价暴涨,连一向号称房价稳定的德国房价也开始加速上涨,
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21 年第一季度的房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9.4%,达到十多年来的最大涨幅!
欧美股市在经历了 “巴菲特” 都见过的连续向下熔断之后扭头拉升,再次创出历史新高,
在欧美股市谷底割肉的投资者,成就了以华尔街为首疯狂抄底的金融机构的巨大利润。
(全文见链接)
翻译一下:
我们俩不适合,但是可以先从打炮开始,再逐步深入培养感情。
我觉得很好,建议可以先搞几个城市来做试点。经过试点后再根据经验推广全国。
鉴于一线城市拥有更充足的人力资源,更高效的行政体质,更具备众多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公务员,因此逐步开放这个政策应该由几个一线城市首先考虑实施。
中国的一线城市自然是北上广深了。
又考虑到上海已经在实行该政策了,深圳和广州又接连经住了疫情考验,那么我觉得这个试点任务应该由北京来和上海一起实施,经过试点对比,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再逐步向新一线,二线城市推广。
看到感知到太多的混乱,听到太多的噪音与杂音,是时候行动了各位!放下你的成见,疫苗(加强)接种必须提速,有多快都不为过。
面对 Omicron 连美国总统医疗顾问 Anthony S Fauci 福奇博士(往下具体阐述)都在呼吁要尽快让尽可能多的人接种,还犹豫不决吗?
疫苗接种延误都会产生致命的后果。总体而言,在疫苗接种率最低的国家和地区,因 COVID-19 导致的死亡人数上升最快(参见下图)。
当上海疫情一天天的确诊与感染病例还在处于高位拐点遥遥无期不见踪影;当网络话题讨论为动态(区域)清零还是居家躺平共存争吵无休;当上海因抗疫为一整天的基本生活操碎了心甚或网络求助…… 默默地看完钟老的建议,宛如一股清流袭来,还没有打疫苗加强针的我,该行动接种第三针了!还没有接种的、没有接种完的,听钟老的话,赶紧行动接种疫苗,构筑好第一道防线就像修筑你家院子的围墙一样靠谱,这是医学研究支持的科学抗疫第一步。
2022 年 3 月 22 日发表于科学杂志《Nature》的这篇文章另全世界大迭眼睛,放弃防疫即彻底躺平世界上幸福指数名列前茅的国家——瑞典,情况如何?令人叹为观止!
群体免疫 Herd Immunity:指一定比例的人口因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种而免疫后,病毒就不再视为主要的公共卫生威胁。被很多人解读为躺平共存,有人甚至解读为居家隔离。本质都是对传染病控制三原则及医疗救治无视或执行大打折扣。[传染病控制三原则及医疗救治:控制传染源(隔离),切断传播途径(戴口罩、禁社交聚会、减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消杀等),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接种);指定医院集中救治。]
文章很长,摘要如下:瑞典对新冠独一无二!
与我国甚至与美英澳等国形成鲜明对比的瑞典不用戴口罩,不停课,不封城,餐厅开放,不告知新冠危害以免传播恐惧,处世不惊。相互矛盾和误导性的信息被传播给公众。向公众提供透明和准确的信息并不是一个优先事项。导致瑞典民众从未有过强烈的团结感。而且瑞典及瑞典民众对当局高度信任。
瑞典为获得群体免疫,以受控方式传播实现自然群体免疫,甚至还曾经计划让孩子们感染(许多儿童患严重长期的新冠肺炎)以传播新冠病毒;让 ICU 重症监护病房不给老人(但给吗啡不给氧气结束生命,尤其是 80 岁以上老人、重度肥胖 BMI 大于 40 者,因为‘他们不太可能康复’);一些市政当局拒绝公布疗养院死亡人数,并试图在地区层面 “掩盖” 死亡率;而且更搞笑的是瑞典首相 2020.9.8 称“瑞典伤亡人员大多在疗养院和老年人(…)这与人们在城市中行走无关”;官员甚至说有症状的人可以上班并在学校接孩子。
瑞典的战略从一开始就与国际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 WHO、ECDC、CDC)背道而驰,没有遵循国际建议或科学证据,否认 COVID 无视科学。实际上就是没有公共卫生战略。
总之,瑞典从未以抑制感染传播为目标,以不压倒医疗保健、以不导致社会停摆为目标。
这个人口密度低且只有 1000 万人口的小国躺平的代价是:因大流行开始 1.5 年后预计的 “自然群体免疫” 水平仍遥遥无期导致死亡人数高达 18365 人,死亡率 1790 / 百万(美国 2939,加拿大 984)。2021 年,瑞典的病例开始井喷高达 17395 例 / 天,累计病例超过 50 万,一天有 116 人死亡。2022 年,瑞典的病例达到峰值,新增病例 11 万多 / 天(因不检测故数字不准)。假如我国躺平,数字有多恐怖不敢想象!
与瑞典有异曲同工之妙!
群体免疫曾经被作为结束新冠肺炎 COVID-19 的基准,2020 年有研究估计新冠群体免疫达到临界值 67%就会明确的标志着大流行结束(影响因子高达 31.745——学术圈懂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致力于免疫接种的 Gavi 全球卫生组织也曾将新冠群体免疫的基准定为 60%
2021 年新冠病毒 Delta 流行时有传染病专家将新冠肺炎群体免疫临界值调整为 80%以上。
高传染性 Omicron 奥密克戎流行后这个数字是多少?再没人敢去提这一茬,唯一的例外———
美国总统首席医疗顾问 Anthony S Fauci 福奇博士多次称:群体免疫 Herd Immunity 可能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数字;对于新冠病毒变体似乎是一个流动的概念;
接着,**更具讽刺的一幕来了!**2022 年 3 月 31 日传染病杂志发表了 **Anthony S Fauci 福奇博士(第一作者)**的新研究论文(PMID35356987)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jid/advance-article/doi/10.1093/infdis/jiac109/6561438
正式在学术届正如研究论文标题称:“经典的群体免疫概念可能并不适用于 COVID-19”(还没有结束,这只是作为铺垫)
2022 年 4 月 7 日,不知名网站阴悄悄勒、灰溜溜勒发布文章(见下截图)
大名鼎鼎的美国总统首席医疗顾问 Anthony S Fauci 福奇博士最终宣告:实现群体免疫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新冠太狡猾了……)最后更是宣称:尽快让尽可能多的人接种疫苗。
最后镜头切换到国内,回到话题与主题,不论你是支持动态(区域)清零还是居家躺平共存,先行动起来以家为单位打造医学研究数据支持的科学抗疫第一道防线为重中之重!尽管病毒有可能还会突变导致免疫逃逸与再感染。
为什么一再强调,再来 PUA 钟老分享的这篇医学研究论文。
发表于 2022 年 2 月 9 日《Nature Medicine》,影响因子高达 53.44,临床医疗圈学术圈懂的意味着什么?(上文我也提到)可以透露一点,这么高的影响因子医学研究,而且是大规模真实世界数据,和严格限制条件筛选入组对象的(临床)医学试验非真实世界研究有非常大的区别,这么比方你就明白:可能保守估计有 90%的医生一生也不见得能做得出来!如果本医学研究拿打分数来衡量为 90 分的话,90%的其他同类或类似医学研究只能 10 分以下。这就是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现代医学科学以严谨的循证医学证据而著称。
异种疫苗序贯接种,简单来说就是加强针接种的疫苗种类要与前面已接种完成的疫苗种类不同,才能产生最大的交叉中和抗体保护效应,如两针科兴疫苗+加强 mRNA 疫苗组合。
最后,科学抗疫的第二道防线就是药物,如近期临时批准可医保使用的辉瑞 Paxlovid(病毒蛋白酶抑制剂);还有美国 FDA 批准的抗病毒药物默克 molnupiravir,另外还有多种药物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期待我国药物研发有所突破。
——————————————————————
[一]动态区域清零还是群体躺平共存|从医学研究解析与视角寻求科学决策 ——认识新冠病毒 COVID-19
我是坚定的清零派
可是清零派为了什么?
为了战胜病毒
战胜病毒是让病毒消失吗?
这是战胜病毒的一种方式
但是我清楚在国外都躺平的情况下
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战胜病毒还有其他方式吗?
当然有,那就是特效药和疫苗取得突破
可以跑到病毒前面
让病毒不再对绝大多数的人的健康构成威胁
目前的清零是因为我们不具备这个条件
所以要坚持清零
换句话说,现在的清零是为特效药和疫苗争取时间
现在清零不等于永远清零
但是现在绝对不能放开
而钟老的态度
意味着特效药和疫苗的突破已经不远了
我很赞同之前某位朋友的回复
抗战一定会胜利,但是 39 年绝对不能投降
说明中国绝不会搞 “美式躺平”
而是会坚持 “积极防疫”
第一 在大方向上
中国将坚定执行积极严格的防疫政策
第二 技术细节上
中国将在积极抗疫的前提下
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
实事求是地根据病毒的变化调整管控方式
某些成天忽悠中国学美国躺平的人
痛心疾首说躺平经济才会好的人
不要碰瓷做梦了
如果对我国政治有基本的理解,应该知道一个词儿——转弯子。
年轻一代 (85 后) 应该是都不知道了。
根本就没有逐步开放的选项。
本次综合深圳、香港和上海疫情,会发现病毒传播有一个阈值,超过一定阈值,病毒传播就无法阻止,或者阻止也无意义。
病毒的 R0 极高,进入社区传播后就开始指数级别传播,以深圳、上海、香港为例,在深圳状态及时封城,还能比较快的清零,而达到上海状态再封城,代价就已经极大,清零需要时间也更长,到了香港状态,就是封城也没用了。
这个传播时间,恐怕是要以天来计算,如果给城市管理者的压力是,只要病毒开始社区传播了,传个几天没明显遏制,就要考虑全面封城,这样的决策压力是极其大的。在这样的压力下,城市管理者只会采用高压防疫措施,有任何苗头就会投入很大力量去灭火,但又怕奥米克戎到处起火。
这样的压力之下,怎么可能逐步放开?
什么叫逐步放开?
放开就是一条单行线,没有回头的选项,开始了就要放开到底。
为什么没人给 “开放” 一个明确的定义?
怎么算 “开放”?
如果说恢复疫情前的正常生活就是开放,那开放和清零非但不矛盾,反而清零是开放的必要条件
只要坚持清零没疫情自然就开放了
如果 “开放” 是指对洋人开放,让他们可以自由不受限制地来中国投毒
那这种开放除了满足殖人的孝心,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
异种疫苗是什么意思?
各门各派各自理解吧。
开放和动态清零是不矛盾的。
开放是一个规则导向的用语。而动态清零是一个目标导向的用语。
动态清零,显然不是一个死规则。字面意思就是:允许偶发少量阳性,允许社会面有一些防疫漏洞,但是要确保阳性数量不要太大,出现疫情后要及时限制疫情传播。
开放,则是规则上让大家生活更加松绑。甚至是容忍度更大一点,比如现在一线城市日增超五十就受不了要大面积封区。
以后通过探索出更好的办法,有更好的救治保障措施,更好的病人追踪机制,就可以放款到日增一百依然可以针对性封区,不至于全城封锁。
作为技术男,我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加强天网,在路口,车站加强人脸识别的 AI 能力。以在口罩前提下更有效的实现可靠流调。
另一方面还要配合核酸,既然奥密克戎 R0 大。可否考虑长期实施全民 72 小时制度?
制度确定后,没有 72 小时核酸的人员就会很少。结合天网,没有 72 小时结算的人群出行,就可以更好的得到监控。并及时在关键路口拦截下来。
上面两个制度结合,可以极大的压缩没有 72 小时核酸人员的活动范围,形成不做核酸心里压力会很大的氛围。
这样,就可以承受多得多的阳性病例了。因为这时候阳性大范围传播的概率大大压缩了。
而且,如果是强制 72 小时核, 那么深圳就是一年 1500 万人乘以 120 次 = 18 亿次检验一年。这种稳定可以形成稳定的商业预期和利润。再搞一个 “核酸检测员资格认证”。就可以极大的减少占用医务人员了。
这种 18 亿次的市场,必然可以由于竞争而快速降价。允许就能做到一次检测 20 元甚至 10 元。两三百亿的消耗,占深圳 GDP 不到 1%。能减少一次为期两天的封城就赚回来了。
最后,如果能发明出一种可靠的廉价的采样自助机。就能对市民影响更小了。
当然,各地经济情况不一样。一线新一线城市 72 小时。二线 108 小时。三四线一周。都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的。
有些东西实在困惑人:
要么清零,要么躺平,只有这两个极端?不存在其它的可能方式?
在谈躺平前,请先告诉我什么是躺平?我个人觉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躺平,为什么那么多人在说有些国家躺平了呢?老农愚钝,谢谢交流点拨。
累了… 看看叼盘的怎么表演吧。
在疫苗接种率还没有上来之前,开放的程度取决于防控的能力。在疫苗接种率、治疗药物和检测手段都上来的当下,开放的程度应该是取决于动态清零的能力。
上海和深圳是差不多同时期爆发本土疫情,原因都跟香 港疫情有一些关联。深圳采取过去两年传统的防控措施,长痛不如短痛,大概两周就恢复正常了。上海尝试比较开放的防控措施,最后是国家队下场,乐观预测四月底能结束这一波疫情。前天广州也破防了,虽然只有两例确诊,但因为其中一例是在学校定期检测中发现的,两个确认病例虽然一个在白云区,一个在天河区,但存在关联的共同区域,所以研判可能存在社区传播的风险。很快就划定了一些封控区域,并且启动了相关区域的全员检测。从今天一早发布的信息看,广州昨天发现了 10 例确诊,1 例无症状感染。如果后面几天发现感染者没有快速上升,就说明相关的措施还是比较多及时的。
上海、广州、深圳都是人口超过 1500 万多超级一线城市。从这三个城市经历的这一波奥密克戎冲击来看,如果太开放,都得国家队下场花两个月来清零的话,代价太大。如果能早发现,早处理,快速精准隔离,快速清零的话,开放的程度就可以大一些。
在三月份发布的最新防控指南要求所有的地级市都按照一天能完成全市全员检测建立核酸检测体系,同时也把抗原检测作为补充的检测手段列入检测体系。这些都是为了构筑更加强大的动态快速清零能力。
逐步开放是对的,肯定要开放的,否则中国又走回闭关锁国的老路子去了。但是这个开放的时机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要看病毒变异出来什么异种。如果变异出来比奥密克戎更轻,完全不需要住院,没后遗症,传播更快的病毒。和感冒差不多,那就可以开放了
终于有人站出来说句实话了。还是钟老能有这种担当。
关键词是疫苗、疫苗、疫苗!
谢邀,中国完全不应该开放,应该坚决清零,主要理由有三点:第一新冠死亡人数多,美国死一百万啦,第二,你家里没老人吗?第三,新冠后遗症严重,脑萎缩,鸡儿萎缩,中国必须严格清零,执行现有政策,必须狠狠的封
专家说话可信吗?一开始说疫苗接种 60% 群体免疫,然后说 80% 又说全体接种白免疫,结果接种完又鼓吹精准防控,精准到一个奶茶店,搞得好像很厉害一样。
然后就是封城,隔离,做核酸,哪里看得出是科学防疫了?这不就是 2000 年前对待瘟疫的方法吗?好吧,封就封吧,结果不给人饭吃,很多人饿肚子没钱断供断粮,如此听话的民族竟然很多人冒着被拘留风险也要出来谋生,死于医疗挤兑的比新冠得还多。这体现出科学防疫了吗?都是说一套做一套。
其实本质问题是没人敢承担开放后的后果,所以一切言论不过是安抚民众,不开放,不共存,不发钱,你能撑得过就撑,撑不了拉倒算你倒霉。
即使是知乎上最极端的共存派,也没说过要 “完全开放”。
哪怕是防疫爱好者们口中 “躺平” 的国家,英国也好,美国也好,法国德国也好,也都有适合各自国情的疫情防控措施。
病态清零是一个极端,完全开放是另一个极端。
前者请看曹县,后者请看那些人均寿命只有五十岁的非洲国家。
绝大多数比较正常的国家居于中间。政府做到自己权责范围内该做的,不去整天折腾老百姓,老百姓自己过自己的日子,感染了严重就去医院,不严重就在家休息,哪里有问题?你们说美国病死了一百万,但是这一百万死者的家属也没闹事吧?难道美国人都这么没人性,自己的亲人被政府害死了,一点意见都没有?事实就是生老病死是人间常态,死于新冠并不比死于其它疾病更值得悲伤。被你们防疫爱好者视为反面教材的香港,人均寿命比大陆高好几岁,你爸爸活到 77 岁得了恶性肿瘤做不起手术死了,到死都没感染新冠;别人活到 84 岁一直享受完善的医疗保障,结果感染新冠死了。怎么你还觉得你爸爸比别人幸福呢?这是你妹的什么逻辑?你哪来的优越感?
防疫爱好者还有拿农村老人来说事儿的,你们装什么大善人呢?农村老人有多少得了大病治不起只能等死的,有多少 70 多了没有养老金还要下地干活讨口饭吃的,这些问题想要改善的话一点都不复杂,比清零简单多了,只要肯花钱就行。你们这么关心农村老人,怎么也没见 “不惜一切代价” 解决这些问题?话说,“不惜一切代价 XXX”,这种话你们难道不觉得恐怖吗?万一你不是那个 XXX,而不幸成为代价呢?
防疫不是也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反对病态清零,不代表就要完全开放,只是希望你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能有个底线而已。
对,底线,就这么点儿要求。怎么就这么难呢?
什么是底线?底线不是保证你一辈子不得病甚至长生不老,那 TM 的不是底线,玉皇大帝也保证不了这样的底线,别做你娘的春秋大梦了。
底线是让你像一个人一样活着,不是像养鸡场的鸡,被饲养员喝来呼去,用鞭子赶着去吃食,关在笼子里消毒、杀菌。养鸡场的鸡确实是够健康,一般情况下感染不了什么病毒,不像野鸡,要自己觅食,还要担心各种天敌、各种威胁生存的风险。但是你们觉得那养鸡场的鸡比野鸡更幸福?
我倒想问问防疫爱好者们,你们有没有这样一个底线,就是政府做到什么程度的时候,你会觉得过分了,你会觉得害怕了?你们不会连底线都没有吧?
这个时候没医生说中国人亚健康?要共存了吗?
不能因为不舒服就反方向,疫情危害不明确,反方向也许更不舒服。
动态清零个人理解广域日常核酸不出大乱子,动态清零小单元(栋、小区)。
逐步放开得基于现有的医疗服务和病毒变化,不能看外国躺了就要跟着躺。
等外国平了、安逸了,到时再躺会躺不下去?
外国的疫情大概是一年三起落,所以三个月不够。
得半年后再看,是不是在神奇的非洲土地上又蕴育了什么奇葩的变种。
库存快用完了,吸血鬼们发现不能一直抓着疫情薅羊毛,都特么薅秃驴了
我这里想和大家讨论下逐步开放,我们先定义下逐步开放。
这个 “逐步开放”,目前是有两种解释。
一个是时间上的逐步,即争取时间打满疫苗,然后就可以开放了。这个论调就是去年魔都某专家主吹的观点,相比钟院士也不可能时隔一年之后去拾这位专家的牙慧。关于这个观点的几个问题,包括全民疫苗后能否控制传染,全民疫苗开放后医院会不会挤兑,全民疫苗开放后经济会不会好,在知乎上已经有大量的讨论,我这里也就不多说了。我觉得现在如果在讨论这个被过去一整年打脸的方案,这是在侮辱人民院士。
第二个是防疫措施上的逐步,即先放开一点点,然后效果不错就再放开一点点。
针对这个观点,我这里先抛结论:在当前病毒的传染力背景下,所有的中间线路的防疫措施都是实质上去和病毒共存。
我们当前的防疫措施,最核心的就两点:
1 入境隔离,这保证了大多数地区,大多数时间的人民不用和新冠病毒共存
2 对于部分地区的突发病毒,使用全区核酸、封城、应收尽收的一阵套防疫工具,比避免病毒的内部扩散和向外传播。
我们假设,把这两条大腿,砍掉其中一个,姑且认为国内面对新冠病毒不是零容忍,但有不允许病毒传染规模变大导致医疗崩溃,这个就是大多数人认为的中间路线。但是在传播系数在两位数的奥米克戎下,会怎么演变呢,这里给大家推演一下。
1 中间路线,代表相对清零路线对病毒存在的更大容忍,一旦一个城市出现病毒,很容易扩散到各个城市
2 由于对新冠病毒的一定容忍,每个城市在病毒很小规模的时候,不全区核酸,不应急处理,即使只是做一些戴口罩、阳性隔离这样的常规防控措施,但这不影响高传染性的病毒的指数增长。
3 当一个城市的病毒阳性数据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由于是中间路线不能容忍大规模病毒流行,这个城市还是会选择封城去控制病毒传播。但是这种封城有别于我们现在理解的封城,他不是以清零为目标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城市外部还在不断输入外界的阳性,没必要多花两周的停摆时间去清零,而是把病毒的每日阳性数量压倒较低水平,就能解除封城宣布胜利。
4 但是由于病毒的两位数传播系数,复出很大代价封城结束后,病毒又会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内达到高传播水平。市民们发现,辛苦一个月封城复出重大的代价,结果只能换回一个月的喘息,市民们绝对不会配合后续的封城。
5 这个过程也就三四个月,一旦信心满满地选择中间路线,整个社会会很快发现,中间路线是走不通的,而那个时候已经是回不到清零路线了,大家也累了乏了麻了,小步快跑走向共存。
所谓的中间路线,就是个海市蜃楼,在奥米克戎出现后,他就从来没能真实存在过。
就好像,有些人说,共存后我们要保护高危老人一样。真的共存了谁负责保护,怎样保护,保护的钱谁出,要出多少钱?难道我们还能让每个 70 + 老人都配个人去帮助买菜跑腿不成?
某些声音可以安静了,你开不开放和别人躺不躺平没什么关系,和接不接纳你更没关系。
这波叫啥?这波叫寇可往我亦可往,这两年你们女真人可以嘲笑我大明防疫不利,我大明怎么就不能从疫区强制撤离子民?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一条单向的不归路,从来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也没有后悔药可以吃。
抗疫也是一样,走上了一条路,就无法走另一条路。中间可以根据需要和情况变化进行纠错和调整,但不可能回到起点换条路重新走一遍。
与病毒共存路线和清零路线,是两条平行的轨道,出发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走那条路更好。当列车选择在其中一条轨道上行驶后,中间发现前路坎坷危险或者根本行不通,预见到继续走下去可能会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那就必须变轨,切换到另一条相对安全顺畅的轨道上去。
但变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在有接轨匝道的情况下逐渐切换过渡,实现平稳接轨。如果在不具备变轨条件的情况下,中间强行或突然切换轨道,就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坚持动态清零的考虑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一直没有放在台面上讲,那就是农村对待疫情能力的孱弱。
即使最乐观的放开派,都要遵循放开的三个最基本条件——病毒致死低、重症有效救治、治疗药物有效供给。
那么我们的农村是否符合这三个基本条件呢?以我们陕西为例:
目前陕西农村的人口绝大多数为老人妇女儿童,本身就属于易发危重病例的群体;
在乡村一级,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医疗资源,根本不具备救治重症的条件;
而陕西农村居民年均不足 15000 元可支配收入,即使有新农合保障,辉瑞 2300 元一盒的口服药物也是很多农民难以负担的。
对二线以上城市而言,三项基本条件里也许至少能满足的两项,讨论放开还多少有一些资本,但对农村而言,完全就是打无准备之仗了。届时给农民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摧残,更会引发精神上的大规模恐慌,极有可能直接影响农业的稳定生产。
不管城市的经济发展多么光鲜,农村才是执政的基本盘。
城里人居家办公有收入。
农村人居家种地有收成吗?
钟南山终于出来说这句话了,或者说终于能说这句话了。
拨乱反正,戳破泡沫,逐步下台阶,该归科学管的事得归科学吧。
推行疫苗第三针,辟谣后遗症,完善分级管理政策,对网络上无限夸大疫情严重性博人眼球的舆论进行治理,对在疫情期间发大财的核酸企业和借着疫情中饱私囊的蛀虫一定要出重拳。
吃了多少都吐出来,灵活就业两亿人没有一定的社会福利配套肯定会闹出大事。
限制基层权力,治理权回归中央,限制地方政府无休止的防疫加码行为。
虽然我是一个铁杆支持共存的人,但是我也明白中国是一艘很大的船,要掉头一定会很难。
慢慢来吧
一句话就解释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不允许某个地区搞 “独善其身”。全国一盘棋,任何地区的发展,都不仅仅是这个地区自己的功劳,而是享受了全国性的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那么有什么资格谈“独善其身” 呢?
魔都的高素质人口,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资源,高疫苗接种率,是天上掉下来的吗?当然不是!
既然如此,纵使魔都选择躺平,真的可以抗过疫情冲击,可以实现与病毒共存,但是,病毒通过魔都外溢到其它省份怎么办?外溢到那些贫困地区,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医疗资源匮乏,疫苗接种率低的地区怎么办?魔都会不会成为木马屠城的那个木马?
本质上,共存派的理念就是社达主义,他们眼里,穷人不是人,老人的命不是命。
但,不好意思,我们是社会主义。
对于这种公开讲话要善于把控方向。我认为重要的就是这句:逐步开放。
动态清零有五个要素:国家动员能力 + 基层政府执行力 + 国民纪律性 + 医疗能力 + 互联网水平。这五个要素,缺一不可。但同时也意味着,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会影响整体效果。
封控和共存,各有各的理论,但都需要在细节上,坚持以人为本。
上面是 4/8 的报道。到 4/11 为止,上海本轮确诊+无症状,已经超过 20 万人,重症也只有一例。
上海 18 岁以上,完整接种率超过 93%。下面是香港统计的数字。
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pdf/5th_wave_statistics.pdf
结论如下:
在抗战时期,有以空间换时间的说法。清零政策,我认为也是在换时间。因为清零只能针对本一轮清零,在下一轮时还需要重新清零。
清零政策已经给全体国民时间机会,等待疫苗研发成功,全面普及疫苗。之后如果逐步采取宽松及开放政策,那么就可以收获之前的清零红利。
如果允许进口疫苗,及特效药,那么针对重点人群的防护,效果应该会加强。
支撑整个社会运转的,是有工作能力的年轻人中年人。祖国的未来,是小朋友。照顾老年人,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所谓共存,绝不是躺平,而是在高质量疫苗的基础上 ,以科学来防控。
期待早日能看到逐渐开放的实施。
别一天天的总想去解读专家观点。
专家给你的是结论,结论就是结论,是明摆着的,没法解读,解读就是歪曲。
理解观点和结论背后的科学依据才是最重要的。
谁不想开放?谁都想。
问题是,无论一种疾病的个体危害有多小,当它能够造成全社会大规模感染的时候,都是一大堆人命。
所以,开放的前提,就是不会造成额外的死亡。
怎么才能不造成额外死亡?
还是只有一条路,获得免疫力。
怎么获得免疫力?
这回终于有两条路可以走了。
1、得病
2、通过医学手段获得免疫力,说白了就是打疫苗
得病获得免疫导致的结果,还是死人,我们接受不了。
那就只能打疫苗了。还是只剩下一条路。
而且,得病获得免疫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得病和打疫苗一样,免疫力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退。
你几个月前得过,那时间过得越久,再得病的概率就越高。
有人说特效药挺好。如果治疗新冠就像手指头破了贴创可贴一样,根本不考虑去医院,是不是也不错,没有死亡,也没有医疗挤兑。
这话是不错。但是特效药不会阻止患病,而我们只要小心点儿,就可以不用割破手指啊。如果割破手指这种事情没人每隔几个月就必然来一次,说实话的也是个重大社会问题。
目前而言,昂贵的特效药要么把大家的钱包掏空,要么把医保掏空。
我们现在的希望是新疫苗的研发。
疫苗的接种方式也会从肌肉注射改成喷剂,这样可以消除注射疫苗的阻力。
维持现状,局部封控,不封区,不封城。保持物流畅通,维持日常生活秩序。
他说的有道理,我给你们翻译翻译——
中国目前的医疗资源和疫苗接种率确实不足以支持完全开放,但是这不代表你就要一辈子封下去。目前而言,封锁已经防不下去了,是时候转变防疫政策,该增加医疗设施的增加,该普及疫苗接种的普及,当了三年鸵鸟了,也该是时候直面这个问题,正面思考解决方案了。
防疫爱好者也不用再多叨叨了,抗疫这场战争如果只守不攻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因为你的敌人很特别——They will never eat, they will never sleep, and they will never stop. 但是你会吃不起饭,大白们都会感到累,所有人都会感到绝望迷茫。
只要有了足够的医疗资源,我得病了我也不怕,光一味逃避是没有用的。
马后炮还是提前吹风?!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体内的细菌和病毒的数量级别均为 100 万亿。是地球上人类数量的几万倍。消灭病毒?——你死了绝大多数病毒还活着!“平衡” 是万事万物的第一法则。)
奥密克戎 21 年 11 月 24 南非首次报告,距今已接近半年。
有乐事抗三天的牛人,也有两小袋面包抗三天的…… 这魔幻的世界!——足量的食品储备对个人来说也是最大的战略问题。
饿死是最大的耻辱,不管对于个人还是……
这是什么观点啊?
这不就是对现在的防疫政策的客观描述吗?
中国现在本来就不是封闭的,是开放的,只是不完全开放而已。
动态清零也是我们一直都在做的,当然,有的地方做得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但是,毕竟也是在做的。你不能因为有些地方官员弱智就否定动态清零。不用点名了吧?
逐步开放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之所以进展缓慢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外面的情况实在是太惨不忍睹了。
所以,钟老不过就是在客观描述事实而已。
这不是什么观点,如果非要说是观点,那就是钟老认为我们应该相信国家,跟着国家政策走。
如果把新冠当成水,把 “与新冠共存” 比喻成学游泳,随着病毒变异传染性越来越强,未来世界的水位将越来越高,岸上观望的我们,未来较大概率会出现哪些情况?
1、主动下水学游泳。
岸上观望者看出了随着水位不断上升,自己完全被水淹没是迟早的事,因此迅速调整心态,积极主动下水学习游泳,提前进入与病毒共存的生活。这种积极主动的姿态虽然勇气可嘉,但冒险性也很大。
2、认为当前下水游泳有危险,所以没有立刻下水,但是会为未来不得不下水的情况做积极准备。
岸上观望者也看出随着水位不断上升,被淹没是迟早的事,但又认为当前准备不够充分,时机不够成熟,过早下水可能导致损失过大,因此虽然没有急于马上下水,却在为应对未来被水淹没的局面,做着各种积极准备。
比如,提前帮助民众克服 “恐水症”,比如大力宣传各种游泳技巧,又比如提前准备好各种救生设备,以求未来被水淹过来不得不被迫学习游泳时,付出的代价最小化。转换成新冠的情况,就是提前帮助民众克服 “新冠恐惧症”、全力提升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率、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备战等级、抗压能力。
3、认为游泳有危险,拒绝任何下水的可能。
在岸上观望者眼中只能看到当前基础准备有多少不足,以及一旦下水可能面临多少风险(比如医疗挤兑、超额死亡与后遗症),却不愿正视水面不断上涨,没顶风险越来越高的事实,并以 “拒绝冒险” 为由死不下水,抗拒任何学游泳的想法,理所当然的认为既然现在自己能站在岸上,水就永远不可能淹没自己,甚至可能还做着 “潮水自然退去” 的美梦。
这样的人可能只有等到未来完全被水没顶、开始垂死挣扎的时候,才会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克服恐惧、学习更多游泳技巧。
一、先说说物质条件准备不足
最首要的就是疫苗第三针接种率不足,特别是在那些相对脆弱的重点人群,提升第三针接种率的工作仍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另外地方医疗体系需要为迎接未来可能出现的巨量病人冲击,提前从人力、方案、床位、医药器械储备等方面,做出大量前期准备。
二、民众思想准备严重不足,这是我们不适合马上开放共存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社会仍存在非常严重的 “新冠恐惧症”,虽然现在新冠致死率已经极低,但在很多人眼中的地位却犹如死神、大魔王一般的存在,甚至听到都会怕的要死,比如**这种情况与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下贸然开放,可能会出现以下严重后果。
**1、**恐慌可能导致大量轻症冲击医疗资源,严重干扰破坏分级诊疗制度的正常运转导致医疗挤兑,医疗挤兑之下,很可能会出现不正常的超额死亡。
我个人比较担心的情况是由于社会恐慌氛围过重,未来开放初期可能会出现恐慌性就医导致的医疗挤兑,医疗挤兑下产生较多的额外死亡,而这些死亡数字又反过来催化社会恐慌情绪,恐慌情绪又引发更严重医疗挤兑,这样就可能产生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为了未来第一步走得更稳,我们当下一方面要尽力消除社会 “新冠恐惧症”,尽量减轻未来因恐慌性就医造成的医疗挤兑;二是花时间尽量全面提升三针疫苗接种率降低重症死亡率,这样只要开局稳住了,后续的连锁崩塌反应或许就没那么容易发生了。
2、随着感染数字飙升,社会上大多数人将陷入严重不安全感,恐惧会让不少人为了保命而逃离岗位。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一下,一方面是很多人对新冠畏之如虎、怕到要死;另一方面又是急速飙升、高到令人心颤的感染数据,双重心理压力下,还有多少人有心思努力工作、结婚生子、买车买房?那时大部分人优先考虑的将是躲在家保命吧?所以,如果不能缓解社会的新冠恐惧氛围,越南开放初期发生的严重逃工潮,不就是我们前车之鉴?
原因是病毒传染性的增长是没有上限的,现在能靠 “封城停摆” 防得住的病毒,未来未必防得住。大家可以想想,真到了病毒传染性强到封城停摆都压不住,“水” 都已经没过头顶的时候,我们再来强调 “准备不充分”、“游泳有风险” 又有什么意义?难道到了那个时候,病毒还会因为我们担心老年人、后遗症、重复感染、医疗挤兑等问题,发善心放我们一马?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被淹没” 其实有 “双重概念”:
一重是病毒传染性过强,即使封城停摆都防不住病毒,最终被病毒淹没;二是虽然封城停摆能基本控制住病毒不爆发,但只要松一口气感染数字就会疯涨,因此不得不进入 “封城停摆常态化” 模式,这种 “常态化” 之下大多数工厂倒闭,大多数公司破产,大多数人员失业,人民虽然暂时没有被病毒淹没,却被无尽贫困与饥荒淹没。
相对而言上述两重 “被淹没” 的结果中,个人认为被病毒淹没还不是最可怕的,毕竟现在选择共存的国家多得是,还没听说哪个国家真因病毒搞到崩溃。但如果被 “贫困”“饥荒” 淹没,那才是真正的死路,出现这种结果不但会经济崩溃,还会死更多人,且经济崩溃之下防疫也无法坚持太久,最终还是逃不过被病毒淹没的命运。
所以我认为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似乎很多朋友只把 “共存与否” 当成 “该不该” 的问题,似乎认为只要条件不成熟、共存风险过大,就不该选择共存。这种认识忽视了随着病毒传染性不断变强,我们未来很可能有被强拖下水的一天,要知道不断进化的病毒,才不会在乎我们能找出多少 “不该共存” 的理由。
一、对 “新冠恐惧症” 冷嘲热讽的态度,并不利于民众克服新冠恐惧。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冷嘲热讽通常不能开解忧虑,往往还容易引发情绪反弹。比如一些人可能在受到嘲讽之后,为了维护尊严拼命夸大共存的可怕后果,以证明自己恐惧才是天经地义的,这无疑会更坚定他们 “恐惧下去” 的信念。
事实上想要改变以往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本就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事,因此很多人无法很快克服新冠恐惧也只是人之常情,所以每个尚在恐惧中无法自拔的人,都应得到充分尊重与理解。
二、为了强调 “动态清零” 的正确性,一些朋友可能会使用类似 “渲染恐惧”“贩卖焦虑” 的方式,不断强化自己与他人 “共存会导致人间地狱” 的恐怖印象。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首先国内近期的死亡率远远低于万分之一,这说明新冠很可能确实没有一些人形容的那么可怕。最关键的是,既然我们未来大概率要与病毒共存,那现在对民众灌输过多 “人间地狱” 之类的观念,对未来不得不共存的我们又有什么好处?
这就好比绝大多数人都有变老的时候,相较于年轻态,衰老当然就会有很多不利之处。但它是否值得我们天天疯狂的向民众灌输诸如 “一旦人变老多可怕”、“各种老年病多防不胜防、多恐怖”、“每年多少多少老年人悲惨死亡”、“现在多少多少老人生不如死” 之类的观念?
虽然那些观念可能都是 “事实”,但过于强调这些事实,既不能阻止年轻人变老,又让年轻人生活在担心变老的忧惧中,说不定还能把心理素质不高的老年人吓出点毛病来?然而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做这些宣传,不让大家过度关注这些 “事实”,会不会更多老年人还能有个好心情跳跳广场舞,活得更滋润些?
其实很简单,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我们只需要把积极防疫的理由改变一下,由 “新冠是死神、会造成人间地狱” 变为 “新冠本身是弱鸡,但新冠恐惧症所引发的社会恐慌可以造成人间地狱” 即可。
我们可以强调一点,由于很多人还不能克服恐惧,甚至仍对新冠杀伤力存在严重扭曲的认识,这种社会心态下一但放开防控,很可能因恐慌引发医疗挤兑与逃工潮之类的灾难,因此我们当下必须积极防疫实施动态清零,直到绝大多数人能够克服新冠恐惧症之后才适合逐步开放,只有少数人克服恐慌对于全局来说缺乏实际意义。
事实上,积极防疫理由的变化本身就是一个帮助人们转移注意力的手段。这就好比当一个社会因以往的过度宣传陷入 “衰老恐惧症” 该怎么办?直接宣传 “衰老一点不可怕” 恐怕信的人不多,因此我们可以用 “衰老并不可怕,恐惧衰老要比衰老更可怕,事实上绝大多数放开胸怀的老年人都可以把日子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这个观点作为过渡,帮助人们减轻心理负担。
最近看到不少消极论调,比如有人担心未来随着病毒传染性不断增强,我国防疫局面会越来越艰难,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个人感觉只要对一些信息比较敏感,悲观情绪应该就不会这么强烈了,比如,**卫健委关于何时能够恢复疫情前生活的回复**中提到一个重要标准,“疫苗更加有效,不仅仅能预防重症和死亡,也可以预防感染”,那么,实现这个目标距离我们很遥远吗?
应该不会太远了,比如**钟南山院士最近谈 “序贯接种” 时,就提到了异种疫苗加强针在隔绝感染方面成果喜人;另外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国内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密集获批**;所以,我猜国家现在可能陷入一种情况,就是好的加强针备选方案实在太多,有点儿挑花眼;另外,由于序贯接种疫苗的实际效力仍需更多事实验证,所以国家仍在等待更深入的研究结果。
因此,个人认为新冠再能蹦跶,在科技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的现实之下,也只会是秋后的蚂蚱,所以我们当前防疫局势即使再紧迫,相信也只会是短期困难,只要我们再坚持坚持,彻底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不过我们应想能清楚一个道理,我国大多民众对于新冠的恐惧时日已久,很多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这种情况下想要扭转恐惧心态绝非短时间能完成,因此帮助民众克服新冠恐惧的工作越早越好,否则真到病毒传染性强到防无可防的时候再做这项工作,或许就有些来不及了。
另外还有一个帮助民众克服新冠恐惧的理想契机,就是未来疫苗研发实现某种突破之后,我们完成接种肯定也要花上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用来大力宣传帮助民众克服新冠恐惧也很好。希望出现那样的时机后我们的媒体不要再左右摇摆、互扯后腿,应积极把握。
那时我们既可以宣传 “病毒变异导致低害化”,也可以宣传“疫苗高效化导致病毒低害化”,还可以宣传“新冠已经不可怕,恐惧新冠比新冠本身更可怕”,总之就是要给社会吃各种“定心丸”,同时还要努力清扫网络那些“贩卖焦虑”、“渲染恐惧” 的声音。
更多具体分析详见:
密码无效:为什么当前我国既应帮助民众克服新冠恐惧,又要坚持动态清零?1 赞同 · 0 评论文章
希望对新冠的讨论,可以从疾控专家的角度,回到临床专家的角度。临床是生命科学,是复杂的,多变量,不可控的。不是单纯纸面意义的。同样是死亡的结果,但是过程不同,人的感知差异应该是极其巨大的。如果大多数新冠患者很轻,少数重症,结合基础情况,就让人觉得死亡不突然,那么,死亡率是没有讨论价值的。一个病,如果得了,本来看着好好的人,突然就毫无征兆的就死了,不管纸面的死亡率多低,哪怕万分之一,人感觉上都是极其恐怖的,你再怎么解释,死亡率低,都得管控,因为这是实打实的恐慌。反之,一个病,不管死亡率多高,死的都是长期卧床,人已经没有人样的病人,就是那种你看着就觉得风吹一下都会死的人。死了,不管这个死亡率多高,没人觉得不正常。这就行了。纸面死亡率讨论没意义。得是真实带死亡感受的死亡率,才有价值。不是放弃不放弃谁,人都得死,只要死的很正常,让人觉得寿终正寝,那么他是什么病,其实不是很重要。
另外,挤兑医疗的是恐慌,不是疾病。如果现在流行的不是新冠,是埃博拉,你不用谈传染性强,因为死的快,传不了多远这些的。你看看医疗挤兑不挤兑,但凡觉得有点像,有一个症状类似,马上,肯定死命往医院里挤,为啥,恐惧死亡。哪怕知道你治不了,也得死在医院里。这是人类社会。不是纸面问题。一个温和的病,大家不会动不动就往医院跑。哪怕一开始担忧,会去,看看周边人真的吃点感冒药好了,就慢慢也习惯了。
分割线
我相信知乎一定有大佬,特别懂。但是看了半天,没有个特别中意的回答,一时兴起,就废话几句,完全是抛砖引玉了。我这块茅坑里砖头,就献臭了。
第一,钟老的受众面特殊。老百姓不听张的,但是肯定听他的。
第二,钟老原文次序现在完全不重要。现在重要的是谁转述了,如何转述的。现在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第三,最有趣的事情,为啥中国内地的数据完全没人信,只要谈必须清零的人,数据引用绝不用大陆的数据。你说东方明珠是十三万分之一死零不可信,黑土地的数字也不可信?三万七死二,重症加危重症好像一共不到 130 个,我怎么看都不知道有些人说的有没有老人孩子这话是怎么得出来的。
说因为医疗介入所以重症率低的,自己看最新版诊疗方案,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轻型治不治疗,自己看看方案再说话。
还有说放开了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的。咱们按美国,全国一共 3.3 亿人,累计确诊八千万,用了两年半。咱们十四亿,全确诊一遍,差不多得十年。你这十年就干坐着等医疗挤兑?
补一句,抗疫得用钱抗,钱不是凭空产生的。国家只是人的集合,他本身不生产钱,只是分配钱。所以今天在抗疫里损失的每一分钱,明天都得从你身上找补回来。也不知道以后是涨房价还是延长劳动时间了。
恐怕留给中国的时间逐步放开的时间不多了,国外都在走群体免疫路线,韩国每天新增二十万,德国,法国新增十几万,按照这个速度还有七八个月就能感染超过总人口一半,有重复感染的存在,但是相关统计来看重复感染率还是比较低的,不到 10%,印度疫情也表明重复感染率不高,去年德尔塔的时候统计超过一半人口感染了病毒,今年奥密克戎印度每天新增才二三千人,说明就算有变异重复感染率也不高,这意味着如果病毒没有大的变异,七八个月以后国外大部分国家感染人数会大幅度下降,这时候欧美有可能要求世卫组织宣布新冠大流行结束,结束各种防疫措施,也不在有感染人数的统计和上报,如果中国还坚持现在的来中国的防疫措施,政治上会很被动,明年中国在疫情上会更加被动,不放开经济受不了,人民群众的心态也受不了,今年支持共存人数明显增多了很多,抖音上介绍国外生活的视频,评论里都是支持放开的,明年开放的话,肯定感染人数剧增,到时候到处都是中国的负面新闻,甚至有可能限制到中国人员,单纯从国际舆论角度看,今年放开比较好,现在欧美改还是出于高增长阶段,中国增长多一些不显眼,另外有俄乌冲突这个大热点,疫情关注度明显降低,如果明年放开,在其它国家新增很少的情况下,中国每天新增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受到的国际舆论压力可想而知。
上半年的封控将会是人民群众忍耐的极限了,下半年如果在来一次,经济数字会极为难看,到时候共存的声音会无比强大,所以中国也就有七八个月的准备时间,2023 年从经济政治方面不可能在采取今年这种措施了,所以家里有老人劲量打疫苗吧,明年必然要放开。
有人说中国承受不了老人死亡,说这话的是既不了解历史也不了解现实,历史上中国每个朝代死人多了去了,三年自然灾害死人少吗?我在农村长大,农村七八十的老人死亡孩子承受不了?反正我是不信的。上海的死亡患者家属的家属求助,从客观角度看应该值得同情,但是大部分我都很难共情,因为情况基本上是父母七八十了,要么长期透析,要么长期瘫痪,不能自理,这些情况在我们农村早死了,根本没有机会得新冠。
放开后会不会医疗挤兑?我估计大概率会,死亡人数肯定会比平时要高,但是多活几年真的就难么重要?不抽烟,不喝酒,每天运动能多活几年?有几个人能做到?我在北京,身边体制内朋友家在外地的,很多三年都没有回过老家见过父母了,甚至因为疫情的原因父母去世都没有回去,我因为工作原因需要出差,每次出差的时候都提心吊胆,希望出差城市千万别有疫情,否则就回不来了,感觉这三年在记忆中是一片恐怕,心里上真的很难在坚持了。
补充一下香港的数据
香港的新冠死亡判断标准比国内要宽泛的多,死者死亡之前 28 天内,只要感染过新冠就算新冠死亡,这个标准并不是很准确,但是这么宽泛的标准打了三针疫苗 70 岁以下的死亡率可以忽略不计,80 岁以上 1% 左右,所以中国要做的是打疫苗,特别是第三针,不能再耽搁了,动员能力一直是中国的优势,但是在打疫苗这件事情是比较失望
成语猜谜:
火中取栗 + 颠倒黑白 + 自视甚高 + 弄巧成拙 + 掩耳盗铃 + 欺世盗名 + 傲慢无礼 + 殃及池鱼 +…
打一城市,_______。
為誰開放?
漁村已經是所謂最親歐美,最視日韓為家的地方。
近日所見,由心底的拷問〈專家〉,我上有老下有幼,天大地大安全最大,開放就是用家人的命去賭,別提甚麼輕症溫和了,死了八千幾人,佔總人囗千分之一,感染者計百分之一,比例低只是數字上,誰也沒法保證你是安全的,命是自己的。
開放好處是甚麼?外出旅遊,移民探親,商務,留學,旅遊業,航空業,橫看直看都是佔小數,開放只是為他們提供便利,最終爆疫惡果全市承擔。
作為專家,不是考慮麻煩小數人,保護大多數人嗎?
提供一點例子,漁村疫情基本都是居家檢疫造成,第二和第四波來自留學生,第三波是海員,第五波是空乘。
請細品以下的話,國泰表示,因為 14 天隔離檢疫令機組成員無法很好休息,希望政府放鬆措施,減短日數。
居美移民陳先生指責港府限制航班,增加回港成本。
文華集團表示因為港府嚴厲的檢疫措施,計劃撤出香港。
大抵專家眼中,這些人的便利更重要吧~
共存派和抗疫派之争,有的人背后敛财,有的网红大放厥词,有的领导忙着辟谣,这些人大家谁都不信,谁知道你是人民派还是走资派,有些人越看越像走资派。
钟院士终于出来说话,大家愿意信,这个关口除了钟院士,任你什么主任,什么专家,什么网红,谁的话都不信。
无他,被骗的次数太多了
地方的公信力已经为零了,各路专家人模狗样背后敛财的太多,网红一个接一个的倒,成也网络败也网络,这都是些什么货色。
共存派和抗疫派之争,上海和北京之争,当初非典,后来武汉,有钟院士这样的人说话,就是资历和公义,国内抗疫的要取决于真有有公义和资历的人的表态,说话大家愿意信和服从。
难以想象这几位退休之后,后面出来的所谓权威人士,他们说的话恐怕没人信了。
钟南山院士所说的 “中国当前不适用完全开放,动态清零是可取的,但要进行逐步开放的政策” 是从中国的人口社会结构和公共卫生科学管控的角度进行拆解的。
是指国内的新冠疫情防控还不能完全松懈,对不同的区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管控政策。
防止传播链外溢,中风险区、高风险区的划分,依然是有效的物理隔离方式,高风险区采用完全封控,中风险地区采用全区普筛普查。
除此之外,还要严防境外输入,比如机场、码头、边境关口等境外输入窗口的防疫管控,会依然采取入关必检、隔离 14+7 天的动态措施。
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严格控制感染率和病死率?
我们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都是以人民为主体地位的,以人民生命健康为首要前提。
动态清零的目的就是防止疫情扩大化和全面化,那样的话整个社会的负担就会加重,对整个社会治理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也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特别是如果疫情全面爆发,将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发生,特别是医疗系统成承受力有限,突然暴增的病例会出现巨大的治疗拥堵,会导致病死率陡增。
2020 年年初的时候,为什么武汉要封城,举全国之力帮扶湖北,帮扶武汉?
流行病的爆发,甚至流行,都会给整个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特别是病患的暴增,得不到及时救治就会有大量的死亡病例,那样就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为人民服务)背道而驰。
坚持动态清零,不仅是对人民负责,也是一种科学的防疫态度。
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两年多了,对社会经济和国计民生的冲击同样很大。
特别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的禁锢,很多行业和产业大量倒闭或者歇业,企业负担加重,失业群体也在扩大,特别是旅游业、文化娱乐业以及大多数实业都遭遇了 “滑铁卢”,这些行业都是消费大头,也是 GDP 发展离不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一季度,很多公司都在裁员或者内部优化,特别是互联网公司和一些高成本运营公司,疫情的封控,会导致企业运转失灵,逐步开放是大趋势,这并不是向西方看齐,而是维系经济发展所必需。
在确保可控的前提下,要逐步开放各行各业,让经济发展得到实质的 “复苏空间”。
大家都知道要逐步开放,问题是怎么逐步开放?
就现在网上某些人这种扣帽子的劲头,他们根本不想跟你谈开放
然而问题是,你不让讨论怎么开放,从哪得到好的开放政策啊?
不会到时候开放也要一刀切吧
然后甩锅给共存派,丝毫不考虑自己从来没讨论过哪种开放政策更好
别呀。想当 50w 是吧,来电了是吧,想要台胞证是吧。
都给我封,狠狠地封,一例确诊封城半个月,一例密接全市 24 小时核酸出行。快递物流这种重灾区都给我停。
开放不可取中国开放分分钟死几百万以上,一秒钟全国就几亿人感染,个个都会重症,人人要住 icu,保底人均一台呼吸机。什么,这些你都没有你共存是不是脖子以上的器官缺失?你没父母?你先得一个探探路呗。
不能解封不能解封。现在动态清都那么拉跨,执行严格清零就对了。反正非必要不上班,非必要不出门,非必要不吃饭。人死不要紧,别让新冠死亡 + 1 就行了。
实在不理解为什么总有治疗组专家讲防控的事情。是因为防控组专家不敢讲了吗?
想起上海鸳鸯封前,张文宏等治疗组专家突然出来说防控的事情,比如说上海为什么不封城之类的。看起来有点像防控组专家不想出来讲点明显马上会被自我打脸甚至会被追责的事。
钟南山这次说的 “中国动态清零中逐步开放” 的逻辑我不太理解。未来流行的病毒虽然毒性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但传播能力一定是继续增加的,否则不会流行起来。同时,国外由于完全放开,感染率也会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品。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若要坚持动态清零的策略,必须进一步加大外放输入的力度才行,无法逐步开放。
现在不是讨论清零还是共存的问题,
是有些人根本不是自己人的问题,
当开放对于我国利大于弊时,会逐步开放,
但现在某些人,某群小号,
像闹了虫灾一样叫嚣要开放,
他们的出发点是考虑开放后对于中国的利弊么?
还经常搞出特定的问题,自问自答,
一个人提问,一群小号回答,
你们在干啥别人不知道么?
起着特别中国的名字,
讨要台胞证,一天天玩这些此地无银的事,
前天我在另一个回答的评论区,
发了句:统一是大势所趋,
炸出一堆小号,像踩了他尾巴一样,
这些不是自己人的小号非常容易辨认,
点开主页通常没几个回答,
回答的问题都集中在三方面,
俄乌冲突挺乌克兰,
国内防疫政策鼓吹共存论,
打着替弱者发声的旗号抨击国内民生政策,
我非常想知道如果显示 ip 归属地,
这些人能有几个在国内,
如果跟自己人讨论,
不管主张清零还是共存,
我都能理解,
毕竟我们都被疫情折腾的不轻,
但他是自己人这个大前提不能丢,
你人都不在大陆,都不在这条船上,
这条船上的政策制定,
跟你有什么关系?
现在又搬出钟南山,
似乎找到了钟老的话语中也是支持共存似的,
还专门贴出新闻的来源是央视,
国内网友讨论问题是不会那么刻意强调新闻来源是央视,
因为我们天天刷手机,
大部分信息渠道根本不是看央视,
别的不说,只强调一点,
讨论清零还是共存,
大前提是在座所有人都是自己人。
我自己的想法是
通过技术手段或者自然变异或者二合一
只要 R0 能跌到近似流感
维持大概半年没有新的大变异
这个疫情就算结束了
首先
以目前毒株的致死率 可以说只要三针打满 多数 80 往下的人是不用担心死亡的
80 往上的人 如果医疗资源足够 应治尽治 那么死亡的风险也是极低
新冠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传染力
1、因为其极强的传染力 短期内会有超大数量的病人 即使重症率已经偏低 绝对数量也会很大 难以得到及时救治
除此之外 有症状但非重症的大批患者也会导致缺勤率相当高
2、由于传染性太强 对防院感的要求很高。如果出现院感,影响的不仅是新冠病人,还有住院的其他病人(一是挤占医疗资源 包括病床和受院感请假的医护人员,二是本就免疫力低下的其他重症病人如果叠加新冠可说雪上加霜)。而如果降到流感的程度,防院感难度就下降很多了
3、传染力太强 突破太快 一次次感染导致变异速度快 但如果感染速度下降 则可能一点点阻断 退化成为季节性 区域性疾病
现在就看人类的本事和老天爷了。。。
老题新问了属于是
共存和共存是可以有天差地别的,什么时候共存,什么医疗条件共存,什么范围共存,什么群体共存,共存到什么程度……
我们都是屁民,面对疫情是泛滥还是防控,我们只能听之任之。不过,相信政府和领导,中国的防疫还是不错的。
中国人目前似乎不能取得某些领域的世界体育冠军,然而黑人却常常夺冠,你愿意中国未来的这些金牌都是靠引进的黑人运动员吗?
请投个票点链接吧:http://www.business-directory.cc/vote/show.php?itemid=22
根据网络上 3 月 12 日的数据:
香港第五波疫情有 3516 人死亡,死亡率为 0.53%
香港人口仅仅 700 万人左右,如果按照 0.53% 的死亡率计算,数据为 37100 人。
如果同样的比例,放在 14 亿人口的中国大陆,可能引发的死亡数据,可能是 742 万人!
就按这个数据而言,中国肯定是不适合全面放开的。
我们又不像外国,他们是完全无法控了,才全面开放躺平,这和我们国家的现状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那些宣传躺平的专家,估计都是带任务的,屁股早就坐歪了吧
对于讲科学的人来说,开放和清零从来就不是对立的。
放开我认为是肯定的,但是到底是多少年之后就不得而知了。
就目前来看放开是不可能的,新冠现在致死率确实很低,但是新冠导致的其他原因致死率不低。
最明显的就是医疗资源挤兑,新冠这种传染病消耗的医疗资源巨大,绝大多数医院都不具备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无交叉运作的条件,势必会造成大量问诊无门的情况发生。
即便是在国内医疗资源顶尖的上海这种事在疫情期间依旧时有发生,更不用提其他二三四五线及农村了。
但是放开是趋势,当前的管控手段两年就已时有怨言,坚持十几年恐怕很难,留学生、旅游业、跨境业务也不可能一刀断掉。
所以中国在尝试找到新欢共存和放开的新路,包括此次的上海,我认为并不是上海一意孤行,而是都想看看轻度传播的后果是否可以接受。
很明显,上海失败了,此路不通另寻他处,在找到可接受放开后果的新路之前是不会放开了。
跳出【通过人力封城来实现清零】的防疫思维舒适圈。
共存不等于躺平。动态清零也是一种共存方式。张口闭口【共存就是躺平】的,弄不好是 1450 反串的。
钟南山原本的计划是,2021 年底,中国通过 80% 的疫苗覆盖率,实现疫苗群体免疫。到时候动态清零压力将大大减小。但是奥米克戎把计划打破了。科兴疫苗对于防止感染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而中央【动态清零】方针的核心,是快速有效切断感染传播链。这方面目前的疫苗,没有帮助,甚至在起反作用,因为防重症的能力太好,无症状感染者太多了,防控困难。
当务之急,
1,找新的疫苗。
2,加码国际人流物流关口管理。
甚至可以考虑新造专门的隔离设施,这次上海疫情漏洞就是现有的宾馆存在防疫漏洞。
总之,要跳出【通过人力封城来实现清零】的防疫思维舒适圈。
“成吉思汗的骑兵,攻击速度与二十世纪的装甲部队相当;北宋的床弩,射程达一千五百米,与二十世纪的狙击步枪差不多;但这些仍不过是古代的骑兵与弓弩而已,不可能与现代力量抗衡。基础理论决定一切,未来史学派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而你们,却被回光返照的低级技术蒙住了眼睛。你们躺在现代文明的温床中安于享乐,对即将到来的决定人类命运的终极决战完全没有精神上的准备。”
————《三体:黑暗森林》
https://m.weibo.cn/7121642724/4757527483646598
那些口口声声放开不会医疗挤兑的人睁眼看看真相吧
支持动态清零的同时也要做好后勤保障。
京东提供超 1600 万件米面粮油,饿了么 2800 名骑手重返岗位,对于上海疫情防控有哪些积极意义?
那些天天鼓吹放开的人,你能想象你的家人被感染了,然后你去安慰他们这只是大号流感么?你确定不会着急带着家人去医院看病?要是每个人都能保证做到这一点,开放一点问题都没有。
还有说小城市人口密度低不怕医疗挤兑的情况,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河北省鸡泽县的情况,我的一个患者在这里,跟我说小县城已经沦陷了,传染源是一对从上海来的夫妻,没有居家隔离,7 天转了 32 个点,结果学生、民众都被感染。医护人员都感染了新冠,县里三家医院,县医院和中医院都已经关闭,只剩下妇幼可以看,全县只留下一个药房配送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根本就配送不过来。防疫物资远远不足,公职人员参加防疫值班,他们的防护服在 2 天前还是重复着穿,因为根本没办法保障一天一套。真实的数据比公布出来的要多很多,很多医护人员就是去核心区采核酸时被感染的。核心区村民原则上全部转移,但根本安置不过来,还有相当多的村民没有转移走。
最近有一些上海的患者朋友联系我购买精神科药物,因为隔离他们已经没办法到医院就诊买药了,比如像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患者是不能随意停药的,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因为疫情停药的患者,在疾病复发的阶段跳楼自尽。再有前段时间上海出现的 120 医生没有下车救助拦车者的家属,这都属于疫情后的医疗资源挤兑,完全放开后一定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更加紧张,从而引发次生 灾难,比如一些慢性病患者无法及时就诊导致后续的一系列问题。
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在面临疫情时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全国其他地方如果全部放开了会成为什么样子?尤其是县一级的资源,医生护士资源更加不足。可以说乡镇一级才是目前防疫政策的受益者。
我们对于疫情的态度与西方一些国家的有本质的不同,我们更加注意健康,或者说更害怕被感染,也更为注重防疫,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的人均医疗资源还是远远不足,跟西方一些国 家比起来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放开,这是结合国情下必须要做的选择。
那些宣扬 “躺平” 的人只是对现状不满,但如果完全放开造成医疗挤兑,不满意的肯定还是这帮人。他们既不想被封控,又不能接受医疗挤兑。他们只是认为可能存在着一个理想的、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的选择。
清零可以坚持 100 年,可能再坚持 1 个月。
逐步开放可能下个月开始,也可能 100 年以后还是没条件。
既然没有明确的路线图,普通人也没办法猜。
这种发言,也就毫无意义。
只要不魔怔的人,都会认同钟老这个 “目前不适用完全开放” 的观点,因为方方面面根本没有准备好啊。
不论是医疗资源准备,还是社会配套准备,还是人民心理准备,这都需要时间一点一点的完善。我们本就有能力一边清零,一边有条不紊的做好各种预案,演练,提高疫苗覆盖率,培训更多医护人员,提高开放后应对医疗冲击的能力。
偏偏有些人非要搞急转弯,跑来论证在手忙脚乱的时候应该选择开放,这除了非蠢既坏还能评价它们什么呢?
开放当然可以着手准备起来,等这一轮清零后,先把火葬场扩建一下吧。
推荐一篇回答,说明白了是谁想立刻共存
下面这篇推荐给带节奏的 1450
人不能吃的太饱,但也不能不吃,所以要逐步吃的适量。
听听就好,没必要太过于解读,无论你是共存派还是清零派。
因为抗击新冠不单纯是一个医学问题,还导致许多经济问题、民生问题,最终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
共存与清零,最终都会导向到我党的执政基础的问题。现在的奥密克戎症状确实轻了,但是仍然是有重症和死亡的概率,时代的一粒沙是家庭的一座山,10 万分之一的死亡概率对于 14 亿人口就是一个死亡 1.4 万人的事件,而且死亡的大都是有基础病的人和老年人,那么共存就相当于放弃这些人。
动态清零就是在保护这些人,你觉得网络上有许多共存派的声音,动态清零的声音大都来自官方,那是因为官方所保护的那些人并不擅长在网上发声,是政府在替他们发声。
题断章取义而已。看看别人的详细报道。明明钟南山通篇在讲怎么坚持动态清零,要发展那些技术来支持防疫进步。就只有四个字说道了逐步放开。
结果就被你们这么解读,玩对立,为了流量脸不要了?
“在人与病毒的斗争中,最高的人权就是人的生命,是健康的生命。” 谈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钟南山院士说:“新冠肺炎的关键问题就是要最大限度降低传播和病死率。”
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症状轻,病死率较此前流行的毒株相对较低,一些国家由此推行所谓的 “与病毒共存”。对此,钟南山结合当前疫情形势表示,奥密克戎虽然病死率低,但传播力强,如果大规模暴发,仍会夺去很多生命。“所以目前来看,在中国完全开放是不适用的。对中国来说,还是应该坚持动态清零,逐步开放。”
钟南山说这句话,明显是反驳目前其他国家的 “与病毒共存”。
然后钟南山是在 PROTECT 一体化策略能通过疫情预测模型指导防控,这些和放开有啥联系?
新形势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钟南山院士提出 “PROTECT” 一体化策略,也就是说,要依靠疫情预测模型,指导防控;加强疫苗接种及通用疫苗研发,提高预防率;贯彻 “抗原筛查,核酸确诊” 的政策;加速新冠药物及抗体的研发;多学科康复介入降低后遗症风险;实现医院、社区、基层一体化防控管理;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让我们一起摇摆~
有大佬解释一下这个 “动态清零” 的政治术语吗?
你这样纠缠有意思吗?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你们能够在抗击疫情期间生活在中国,你们就偷着乐吧。
这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最新防疫思路是同一个意思吗?
现在,敢说开放这两个字的都要做好挨骂的准备,小将们已经魔怔了,谁提骂谁。我估计,就是邓爷爷在这喊一句: 改革开放。也会有小将跳起来刷一句: 来电了
4 月 8 日下午,钟南山院士为南开大学进行主题为《科学指导抗疫,勇攀医学高峰》的远程授课,对目前疫情形势进行了最新研判,他认为,中国当前形势下,“完全开放是不适用的,动态清零是可取的,但要进行逐步开放的政策”,他还提出,根据我国 “动态清零” 的政策,建议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
加强免疫势在必行建议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
课程中,钟南山分享了在巴西开展的异源性疫苗(2 针灭活 + 1 针 mRNA 疫苗)接种的真实世界数据。该研究共观察 1436 万受试者,发现,接种两针灭活疫苗后,第三针改为接种 mRNA 疫苗的,对感染和重症的预防作用(相对接种灭活疫苗)都有明显的增加。▼
4 月 8 日,钟南山院士为南开大学进行《科学指导抗疫,勇攀医学高峰》远程授课,分享了巴西开展的异源性疫苗预防效果数据。
钟南山提出,加强免疫势在必行,在真实世界观察的结果,3 针灭活疫苗和 3 针 mRNA 疫苗对奥密克戎重症发生率有相同的效果,但前者对感染的预防率较低。
通过实验室对疫苗免疫原性的分析,两剂灭活疫苗接种后,使用一剂异种疫苗(mRNA 疫苗、腺病毒疫苗、亚单位蛋白疫苗),其血清中和抗体水平、特异性 CD4+(RBD 多肽库刺激)活性均较三剂灭活疫苗者高。
“根据这个情况,我自己打的第三针是智飞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钟南山提出,根据我国 “动态清零” 的政策,不仅要减少重症率和死亡率,还要减少感染率,建议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
4 月 8 日,钟南山院士为南开大学进行《科学指导抗疫,勇攀医学高峰》远程授课,建议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
中国当前不适用 “完全开放”
关于 “完全开放” 与“动态清零”之间的争议,钟南山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最早提出跟病毒共存、完全开放的是英国,有人提出,英国的新冠致死率已经低于流感了,所以可以放开了,钟南山列举英国的数据表示,从 2020 年开始,英国新冠的病死率从比流感高 20 倍到之后大规模注射疫苗后逐步下降,到 2021 年下半年打了加强针后,病死率降至 0.1 个百分点。
“但有一个前提,英国最初提出来的时候还没有疫苗,那时候已经有很多死亡,我们中国不是那么回事,我们是采用严格的管控隔离政策,把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都保护下来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情况”,钟南山说。
4 月 8 日,钟南山院士为南开大学进行《科学指导抗疫,勇攀医学高峰》远程授课,列举了各国的最新数据。
钟南山还列出了美国、南非、巴西等国的新冠相关数据,提出,“从全球的平均数据来看,新冠的病死率还是远远超过流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说‘奥密克戎造成的死亡率已经接近或者低于流感’不完全真实,在全球的角度还站不住脚”。
他提出,虽然奥密克戎病死率比较低,但大规模地发生后,死亡的绝对数是增加的,“这说明,不严格管控的话,我们会丢失很多生命”,所以,在中国当前情况下,“完全开放是不适用的,动态清零是可取的,但要进行逐步开放的政策”。
4 月 8 日,钟南山院士为南开大学进行《科学指导抗疫,勇攀医学高峰》远程授课,对目前新冠疫情进行最新研判。
“相信上海疫情不会太长时间”
提到上海疫情时,钟南山认为,上海最近出现了病毒的较大面积的扩散,毒株的传播力非常强,症状比较轻,无症状感染者比较多,有大量的隐匿性的传染。
目前上海的感染数量仍在高位,钟南山提出,上海现在已做到了全市动员、全国支持、全员筛查,同时尽力做到全力隔离,“我知道上海做了非常大的努力…… 现在已经全国都动员起来了,我相信上海(疫情)不会太长时间,能够做好疫情控制”,钟南山说。
不用过分解读,大方向肯定是这样。
怎么开放何时开放听国家指挥。
先看下深圳,广州,上海,香港,西安,吉林省的疫情数据。看下累计确诊感染人数、无症状人数。
再来思考钟南山和张宏文的讲话有什么不同。再思考下深圳,广州,西安,上海,还有武汉,各地政府是怎么处置疫情的。
上海这次的疫情,“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
再说回钟老的讲话,
难道防疫不是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吗?
绝对清零,持续管控,本来就不太可能,总会有零星病例。
完全躺平,什么也不做,更加是草菅人命。
每个人注意防护,重点人群加强监察,出现病例,就快速封控,快速筛查阻断,这不是已经被证明了是最好的方案了吗?
保持管控措施,等病毒毒性弱化,药物研发更成功后,再逐步开放,有什么问题?
有人故意搞二极管思维,挑起内斗罢了。
知乎上呼吁防控的人,大多数都是赞同适当的时候再开放的。
看看我贴的这些数据,这次上海疫情扩大,一片混乱,难道不正是因为,上海没有像上面黑体字写的这样做??
深圳面对香港持续输入的疫情扩散,果断封城一周(此时深圳只有日增几十个病例),个别地区封两周,更重要的地区封三周,全市疫情快速控制住了。
反观上海,面对日增上百病例,几千无症状,居然还不封城?搞到现在了,还在通报日增无症状几万人,无症状比例占 95%!
我只能说掌握标准定义权真好。
香港应该好好向上海学习。
PS: 昨天广州市又紧急通知全市核酸,同时封控了白云区的一个街区。
如果不是看到上海这个情况,这次广州市民屯菜的应该不会那么多。
我觉得重要的不是站在政策制定者角度,而是站在执行者角度。政策最后还是要靠他们去执行,所以要制定出更加完备的疫情考核体系,让执行者 “有所为,有所不为”。“为”,要“为” 到什么程度。
毕竟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太难找了……
这对地方官员是一个重大的考验,疫情防控不好要被问责,经济发展不好要挨批评,容易陷入两头堵的困境……
因此,下一步要制定较为明晰的标准,让地方官员把握好疫情防控的 “度”,既不要躺平不作为,又不要 “过度防疫”,让他们 “有所适从”!
支持清零,希望一直是防疫模范生的中国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改进防疫操作规程,照顾好民生需求,兼顾防疫成本和效益,最终战胜疫情。
希望宣传口改进工作思路,不要再一味宣传类似 “病毒猛如虎” 的论调。
“猛如虎” 的东西很多,远远不止病毒。
多正面鼓劲加油,多宣传科学防控经验!
各地的经验早已经表明,新冠病毒本来就是可防可控。
戴口罩,勤消毒,加强防护,从微观个人层面而言,大家都是可以有积极作为的。
不要一味指责有不同想法的人,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
不要想太多,钟院士说这个话不是传教的,是出来做和事佬的,包括今天也让张文宏出来讲话了。目的只有一个,团结所有人,统一思想,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克服困难,赶紧清零。将来共存是将来的事,这又不是辩经呢,说这个话就是让争论的双方缓和矛盾,尤其是给共存派一个台阶。网上激烈的争论已经超出现实意义,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上海这个现实问题。“长期必然是共存” 这属于正确的废话。况且也未必就是绝对正确,人类是如何战胜天花,黑死病等等恶性传染病的?都共存了吗?人带着戾气有时候就争的是个说法,钟院士就是出来尽可能消解这些戾气的。至于张文宏能处来意思也是一样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那么多躺平派把他当旗手,他肯出来说几句团结抗疫的话,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在加上上海这段时间的表现,我想,他自己既然是个医生,从专业讲也不好意思嘴硬了吧。上海有多少重症,多少死亡,挤占多少医疗资源,我们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吗?
很简单,逐步开放,周期是多久?
一年内?其实就是躺平党现在的追求的周期。
五年后?可能大部分清零党的心理预期也不会超过这个周期。
那么,有没有可能,因为病毒变异,严重后遗症被发现,重复感染逼停国外制造业,等等原因,我们要面对 10 年以上的动态清零周期呢?
为什么不能?
所以,没必要天天讨论这个开放的时间预期,一切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选择最有利策略。
比如,如果出现一个无法治疗的,感染一个月后必死的病毒。清零 20 年、一百年仍然是合算的。
(防杠:注意 “如果”,只是为了说明一切以现实社会实践为基础)
再防杠:omicron 的危害仍然非常大,远没有流感化。噢,这是白宫说的。
必须坚持清 0 为纲,宁要清0的草,不要苗。清0是检验科学的唯一标准
按照某些人的观点,钟神的这种观点属于 1450(鼓吹共存)。
但是我认为,神有神的想法,凡人不能理解所以反对。还是红头文件说要支持什么我再支持啥好了。
控制共存派喜添一员猛将!
很微妙,又是钟南山,而不是国家卫健委的领导,而且是在大学组织的远程授课,重点是那个「但」。
封城封路去清零肯定是行不通的,很多人会饿死,经济上也扛不住。现在是整体解释话术上要重新拟定,然后才能有新的动作,也就是处于「解释权——话术拟定——实际执行」的过程。
那些老生常谈的论调可以休止了,建议你们多看看政策合订本,不要只看日报和周报,哪天打脸打得就是你们。
钟老的意思,就是中国的开放,是渐进的,而不是一刀切的齐刷刷式的开放。一刀切的齐刷刷式的开放,会造成无数我们不可能挽回的严重后果。因为即便是我们这个对疫情集取了严防死守的国家,哪怕只是出现了挂万漏一的情况,都会出现大规模的人群感染的现象。像平息已久的杭州疫情,就因为一对从上海来的母女的瞒天过海,结果就导致了杭州前一段时间的辛苦努力,几乎是付之东流!不同于一些砖家叫兽的胡说八道,钟老向来是严谨的。他老人家关于中国要采取逐步的进行开放的建议,是完全的符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的。“敌军合围千万重,我自岿然不动。”国外的疫情形势,用 “已经是水深火热了” 这句话来叙述,也毫不过分。在这个战争和瘟疫互相交集的非常年代,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
开放确实是必然的
毕竟只有我们清零,别人都躺平
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
就像一堆人过水洼
就你小心翼翼,其他人蹦跶着过
你想不湿身,太难了
但是开放不是现在
说白了,所谓的 “有序开放”
就是在等病毒版本继续更新
现在的版本,已经是传播强,毒性弱了
如果下一个版本,传播性下降,毒性没有增强的话(减弱更好)
那么开放,也不是不可以的
个人估计。。。
再更新一到两个版本
疫情就差不多该结束了
到时候记得感谢其他国家的朋友
积极参与服务器公测
为程序优化提供的宝贵经验
以及服务器的稳定运行做出的巨大贡献
目前上海给出的数据是十几万感染,1 例重症**,无死亡病例。这是骗鬼呢?你上海想共存能不能实话实说?**
然后为上海开脱的专家们都拿上海的数据说情况要共存,他们大概率还都会提到的都是要居家隔离、要 Mrna 疫苗,但你用上海的数据对比下香港、新加坡和韩国的数据,你就会发现上海的数据太好看了,好看到你拿上海的数据去要求引进 Mrna 疫苗就会觉得很搞笑。
PS: 这些为上海开脱的专家都是在说今年各个国家怎么样,怎么样共存,就是不谈别人共存之前别人做了什么准备,就是不谈人家就算共存也迎接了一波死亡(参考香港),就是不谈上海无论是共存还是清零,它满嘴谎话。就是不谈上海给出的疫情数据为何如此漂亮?
我在微博和知乎上一直都是在发一直清零下去不是办法,但不能从一个极端马上跳到另一个极端,中间连个过渡都不给,连个准备都不给?新加坡也是用了半年分了四个阶段。
而上海就是给全国做了最坏的一个示范,前两个月还沾沾自喜精准防控到处吹牛,现在绷不住了就忙着辟谣、控评和甩锅了,还有各路专家和媒体为上海开脱为上海甩锅**。你上海 “科学防疫”、你想共存,你做好做提前的准备了吗?你儿童和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情况如何,加强针接种率情况如何,你能不能公布出来给大家看看?**
想共存可以但要先做到下面几点:
1、强制疫苗,不能打疫苗的请去开证明;坚决不打疫苗的,得新冠后自费治疗(千万不要用奖励制打疫苗)
2、轻症、无症状请居家不要外出,外出被查到就罚钱;如果这条难做就学台湾提高确诊标准,别搞什么无症状、轻症这个标准,你就直接按需要住院的标准来制定确诊标准,这样就不会挤爆医院。(已经阳性的人你还能放出上海,居家了吗?)
3、得病后不在网上抱怨,不在网上写小作文;不要随便拿一张图一个视频就在网上比比;这个也可以学台湾,疫情相关不得随意乱发到网上,发就罚钱。
4、网上那群喜欢带节奏的一律先封杀让它们闭嘴,你不弄 X 这些喜欢带节奏喜欢起哄的,它们会在网上搞事情;别看这群人现在鼓吹共存,但共存后它们会找各种事情再来搞事情
5、微博 / 知乎上赞同共存的,一律给它们标注一下,防止共存后它们又出来各种比比
1、虽钟南山院士影响力巨大,但是此时此刻,他能做的东西也不多。
2、他的发言可以说滴水不漏。日后也无可指摘。
3、无论未来病毒如何发展,在不远的未来,我们都将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这也是必然的。我们不可能因为惧怕病毒,都一直呆在家里。十几亿人,谁来养活?所有的防疫措施,都是暂时的。
4、所以钟院士提出的新观点,是有智慧的,是有前瞻性的。
不适用完全开放,重点,而且是钟不是张
侬咻得伐
阿拉嘿又活米国宁做新意的好伐
这是昨天对广州疫情的回答,对于这个问题同样适用。最后可定还得开放。
在中央动态清零的政策没有松动的情况下,早做决策是对的,要不然就是上海的局面。
内地防疫是一盘棋,不能跟香港比。其实上海的防疫准备比香港还要好一点,至少疫苗接种率比香港好,就算开放了我相信也不会像香港那么惨烈,可能更像新加坡。
但是上海不是香港,更不是新加坡,没有也不可能有防疫决策的自主性和彻底性,所以只能做个半半,开了一半,看控制不住了,最后得封。不封的话上海就成了一个孤立的城市,自绝于祖国,这样还是不行。
但客观地说,上海目前的一些乱象,一方面是上海防疫的组织性拉垮,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封城所导致的。有些人用上海目前的状况去论证开放防疫政策的错误和动态清零的正确,这实在是有点倒置因果了。真的开放后,无症状感染者就不再会是问题,但目前导致上海这么糟糕境况的,恰恰是因为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真的成了问题。
这里不是质疑中央,上面只是我觉得应该如何和逻辑的看待上海的疫情问题。无论怎样,既然中央已经划了一条线,我们只能走下去,统一思想,走到底,因为这是现实面。
同样说回到广州,看到广州的朋友的回答,对于广州的防疫很有信心,我觉得这很好。但我还是要提醒一下,大家还准备坚持多久?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广州去年底今年初,已经发生过因为疫情局部封锁的情况。大家现在应该开始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如果我们的整体防疫策略不发生改变,那么像现在这样的不确定性的封锁就会成为生活的常态。封城糟糕如上海,这样的生活状况固然骇人;但如果生活中常态性的经历封控,恐怕也不是任何人想要的生活。
简单统计了一下去年发生了几波局地散发聚集性疫情,有采取过局地封城措施的就包括:1 月河北,5 月辽宁、湖北,7-8 月江苏、9 月福建、黑龙江,10 月甘肃、内蒙古,12 月浙江、西安。今年以来已经经历了香港、深圳、广州到吉林、上海目前的疫情,但到目前为止今年也才过了 3 个多月而已。
如果以前面对个案确诊者,还可以通过快速流调,精准防控,那面对现在的奥密克戎毒株,防控的手段就需要升级,一旦有确诊者,需要封控的范围一开始就需要从宽,短期封城或街镇来控制病毒传播可能会成为动态清零政策下,应对的常态手段。而且今年受疫情影响的地区都是中国经济的重镇,经济有可能会先于我们自身的心态更先撑不下去。
说这么多,好像是在论证 “共存” 了。但我实在不是这个意思,我想强调的是,所有政策都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既然我们现在选择了动态清零的政策,但一旦到这样的政策难以维持下去的时候,大家也不要埋怨为什么不更早修改政策。就像上海目前所面临的的状况,很多人回过头来指责上海为什么一直坚持 “精准防疫” 而不早早封城一样。
我们要有为我们所坚持的负责的勇气。
最后还是要说一点,防疫不是除了 “动态清零” 其他的都是躺平。回头看看世界各国的防疫政策,还是有差异的,共存不意味着躺平,有些国家是真的无能为力,反正封不住,索性就任由疫情发展;但还有一些国家,是坚持充分准备意义上的共存政策,有充分的医疗准备、高的疫苗接种率,灵活的应对政策等等。而且实际上我们也只是以动态清零的方式在与病毒共存,无论怎样,病毒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持续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影响。
我觉得坚持要清零的人要么是自私的人,要么是不懂科学的人。
自私是因为放开会有更多人感染,可能包括他自己,这是必然的,但不放开会有更多人因为封控间接死亡,但他可能刚好影响不到,所以坚持清零。
不懂科学是因为,一个病毒可不可怕,有没有疫苗很重要,病毒本身往哪个方向进化也很重要,首先新冠不是非典,奥密克戎也不是 delta,之前封城正确不代表一直正确,之前成功的经验不代表一直成功,刻舟求剑,故步自封是错的,时势变化了应对措施也应该跟着变。
· “动态清零” 使中国获得诸多优势:
“· 工业制造优势
中国是全球的制造业中心,本来就有工业制造优势。【为了削弱中国的工业制造优势,美国一直在想尽一切办法破坏中国在全球的上下游供应链。】
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后,各国的生产能力都遭到了重大打击,只有中国控制了疫情,结果中国的工业制造优势充分得到了发展。【中国在 2020 年疫情爆发的那一年,外贸依然实现了 1.9% 的增长,而到了 2021 年增涨竟然达到了惊人的 21.4%】。
【由于中国控制疫情控制得好,中国 2021 年的 GDP 高达 17.7 万亿美元,占全球 GDP 的 18%,两年时间从占美国 GDP 的 65% 增长到了占美国 GDP 比例的 80%】。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中国有工业优势,都是【因为中国控制疫情后使得中国的工业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不知不觉,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中心的路上!】
为了阻止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美国正在想尽一切办法打乱中国的节奏,而破坏中国抗疫,促使中国躺平就是美国的策略之一。中国躺平了,中国优势会被大大削弱!
· 对资本的吸引力优势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抗疫成功对美国打击非常大。为什么对美国打击非常大?除了上述两个重要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要美国命的原因,那就是中国抗疫成功证明中国有能力应对疫情,经济发展预期明确,国际上大量资本开始因此流入中国市场】。
过去,美国是全球最核心的资本流入国,但【2020 年流入中国的资金规模超过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有足够大的规模、又足够安全的市场,能和美国媲美的市场出现了,那就是中国市场】。所以,美国对此非常恼火,这就是为什么他一直想尽一切办法,不惜针对中国搞促使中国 “躺平” 舆论战的原因。
。。。
【中国到底该不该放开?什么时候放开?一定要让美西方拿他们的肉体替我们测试彻底了】,如果事实上证明,新冠病毒真的不攻击肺部了,毒性的确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忽略不计了,那咱们再说。但是,现在看,距离还远得很!
【我们一定要坚持党中央决策的 “动态清零”,只要党中央不明确我们国家调整“动态清零” 政策,那么所有与这一论调相悖的论调,都是愚蠢的或者是包藏祸心的,我们都要喊打!】因为,对他们喊打就是对我们自己安全保障的提升!
想当初,西方为啥躺平了?难道是他们自己愿意躺平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也学习过中国的封城,但他们做不到中国所做到的,他们经济上撑不住了,最后是被迫向病毒投降了,被迫 “躺平” 了!
注意,【他们是被迫躺平了,是他们无法控制疫情】,他们不得不以所谓的 “与病毒共存” 论来忽悠自己的民众,当然也试图来影响我们!他们所谓的 “与病毒共存” 论,本质上是与疫情共存!【与疫情共存的结果是什么呢?美国死亡一百多万,全球死亡六百多万!】
西方躺平,纯属无能所致。有些人在那计算经济账,说不和西方一样躺平,经济损失多少云云。然而,问题在于,【中国坚决拒绝躺平,美欧早早躺平,结果是中国的 GDP 两年时间从占美国的 65% 追到了占美国 GDP 的 80%,请问是躺平好还是拒绝躺平好?至于欧洲,严重的经济负增长,根本无法与中美相提并论了!】
【西方躺平,不但死了很多人,经济也没搞好!中国,拒绝躺平,虽然 “动态清零” 一定程度上给经济上带来了损失,但中国 “动态清零” 给中国带来了更多的战略好处啊!】上述三点,只是众多好处的三个而已!更何况,【“动态清零”政策就是少死人,否则按照美国的死亡病例数,中国现在已经死亡四五百万以上了!这还不计算因为医疗挤兑导致其他疾病导致的死亡数字!】
所以,中国坚决不能躺平,坚决要把那些倡导躺平的人打成过街老鼠!而【只要我们坚持做到 “动态清零”,这些战略好处都将是长期的,会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时间内不断给我们带来长期好处!而美国想破坏的,正是中国这些长期战略性好处!】
【美国的坑,我们坚决不跳!只要我们不跳坑,美国就只能帮我们来测试新冠的结果】,等什么时候新冠病毒真的毒性大减了,我们再考虑调整政策不晚。当然,到那时美国可能已经死了两百万了!作为中国人,我们同情美国人民的遭遇,但我们更加欣慰我们生在能够实现 “动态清零” 的中国!”–《原创丨抗疫让中国获 3 大优势,美国正在搞破坏!》2022-04-04
· 【奥密克戎绝非大号流感】
新华社 2022 年 3 月 25 报道:“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25 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研究对有关国家在去年 8 月至 10 月与 11 月至今年 1 月两个时间段的病死率和死亡率作了比较分析,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的病死率确实下降了,但【同期因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等却高于德尔塔毒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数】。可以说,【奥密克戎毒株流行的危害依然是严重的,并不是人们想象的流感化。这也提示,新冠肺炎不是 “大号流感”】。(记者李恒、张泉)
-
·【日韩两国躺平共存死亡人数预示,中国人的新冠死亡率在 3 到 4.5% 之间】
“【无法掩盖的真实数据】
目前,美国新冠死亡人数,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接近 100 万,感染人数突破 8100 万,按照比例计算,美国新冠死亡率在 1.23%。
可否把美国新冠感染与死亡比例套用到中国人身上吗?答案是否定的!
【3 月 30 日美国医学协会期刊《JAMA Network Open》发表一篇重要文章,文章指出,美国印第安原住民新冠死亡率是美国白人的 2 到 3 倍。为什么呢?原因出在基因差异上。因为印第安人祖先是 20000 年前从古中国的北方出发穿越白令陆桥进入美洲大陆,他们的基因与中国人类似。】
支持这一结论的另一个数据,来自于之前血饮文章说到的【2020 年 11 月 23 号,美国耶鲁大学赞助的预印本论文网站 medRxiv 上发表了题为《种族细分研究揭示纽约公立医疗系统中亚裔 COVID-19 患者间不同》的文章。该文章的结论是当地华人的死亡率是白人的 1.4 倍,是黑人的 2 倍。】
两个研究表明基因差异上,中国人新冠死亡率远高于美国,如果考虑将美国国内很多死于新冠诱发的基础病患者计算在内。那么,中国人的新冠死亡率应该在 3 到 4.5% 之间。
支持这一结论的数据同样来自于日本。【日本 2020 年新冠死亡人数 3000 人,2021 年死亡 15000 人,2022 年前三个月日本死亡超过 10000 人,预计全年日本人死亡人数将超过 40000 人。日本前三个月正好是奥密克戎爆发的三个月,短短三个月就死亡 10000 人,直接戳破了奥密克戎致死低毒性减少的谎言】。【更再次印证了奥密克戎对中国人的杀伤力巨大的事实。因为,从基因上,日本人大部分与中国北方关中汉族基因相同。日本人又原封不动执行了美国防疫政策,从这个反面案例看,假如,中国跟日本一样躺平,死亡比例将远高于美国。】
证明奥密克戎对东亚人种杀伤力巨大的另一个例子,就是韩国。【从去年 11 月 24 号发现奥密克戎到现在,韩国死亡超过 14000 人,而 2021 年韩国死亡总数才 2300 人,也就是说奥密克戎爆发四个月,韩国死亡人数已经是 2021 年全年死亡人数的 6 倍】。假设,韩国继续跟随西方躺平,那么,韩国全年死亡人数将突破 48000 人,预计韩国 2022 年新冠死亡人数将是 2021 年的 20 倍。
【日韩两国数据说明,奥密克戎毒株无论对北方汉族还是东亚人种都具有极强的致死力。对中国来说,我们既以北方汉族基因为主,同时兼具东亚人种特征。如果选择跟随西方躺平,按照 3-4.5% 计算,中国的死亡人数大约在 4200 万到 6300 万之间】,这个数字大致与 1918 西班牙大流感致死人数一致。1918 大流感安徽、江苏等南方在内全国死亡人数超过 5000 万。
【俄罗斯已经揭露了美军在乌克兰生化武器实验室的秘密,这些证据已经确凿充分地证明,美国制造了针对中国人的基因武器新冠病毒】。现在,根据美国自己的研究,血饮大致推算出来的共存状态下的中国的死亡人数同样是 5000 万左右。这说明,【从 1990 年代美军从北极挖出并复活 1918 毒株,到 2003 年与 1918 毒株同属的非典攻击中国,再到 2019 年武汉爆发新冠,美国生化武器项目始终将目标对准中国,它们的目标就是在中国境内再次复制 1918 年的病毒致死惨案,这是标准的纳粹种族屠杀】。”–《全球疫情出现新四大变化!不得不防!》2022-04-08
“·【在三年的抗疫过程中,中国也积累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动态清零方式】。
第一:一旦在某个城市或区(通常以区县为单位)发现感染病例之后就立刻封控密接小区,并对全区标注 “中高风险区” 防止疫疾外泄。
第二:集中力量对封控密接小区进行轮番核检,同时对 “中高风险区” 外卖和快递人员提供每日核检,配送则采用 “无接触式” 定点取放,既能保证风控区生活物资以及外卖蔬菜配送不中断,又能最大限度利用社会成熟物流系统。
第三:对已感染人群进行流调,在第一时间就尽可能地把全部的行动轨迹以及密接、次密接人群全部集中找出并隔离观察。
通过这三种方式,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代价实现 “动态清零”,【比如深圳总共就只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就基本达到了“动态清零” 的目标。实际上,只要采用这套方式就一定可以行之有效地控制住疫疾,同时对老百姓工作生活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而如果不尽早发现、不执行这三条经验战术,最后越拖延代价就越大。
代价是什么?
【躺平的代价是什么?答案就是我们】。
躺平放弃防疫不会带来任何经济民生的恢复和振兴,只能导致更大的恐慌,更多的逃离,更多的崩溃,更多的死亡,更多的后遗症,除此之外什么也不会多。【以目前西方统计 1% 的重症死亡率来计算,你住的小区如果有 3000 人,那么时不时就要有 30 个人被抬走;你孩子的学校如果有 1000 人,那么时不时就有 10 个孩子倒下抬走;你的公司如果有 300 人,那么时不时就有 3 个人倒下被抬走。并且这并不是倒下一次就完事了,而是一批又一批,一次又一次地倒下抬走】。因为【RNA 病毒的变异特性导致其疫苗研发永远追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所有人都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不断感染,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就是下一批倒下的】。
【在那种情况下,电影院能恢复?餐厅能恢复?公司开得下去?物资不抢购?学校还敢开?旅游还会火?经济还能恢复?——古往今来,所有的疫疾重燃都只会使经济更糟糕,从不可能让经济更繁荣,绝无反例!!!】
现在西方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滥印钞票然后发放,不要羡慕发钱,政府经济好的时候靠税收发的福利还算过得去,如果是【印钱来发只会有一种结果,那就是超级通货膨胀。对穷人来说,通货膨胀是真正的灾难,政府印钱发钱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最后一袋钱还买不到一袋米】。【自古以来 “无止境地滥印发钱” 都是亡国之祸,从不是什么 “西方福利”。美国滥印发钱的后果,已经导致超市抢购和全国范围爆发“零元购” 团体抢劫活动了,再发下去谁都知道会面临什么结果】。
所以,美国迫切地需要一个有钱的 “接盘侠”。
【如果中国也被疫疾拖下水,中国也开始陷入无休止一次又一次的感染和死亡浪潮,中国社会因此陷入根本性衰退,那就不是隔离不隔离十四天,不是生活方便不方便,不是抱怨不抱怨的问题了,政府走投无路之下就只能选择 “量化宽松”,也就是跟随西方一道超额印钱】。【中国一印钱,美元就有机可乘,美国届时就可以降息放水,然后大肆廉价买入中国资产,将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成果席卷一空】。
【而要想抵住美联储的收割镰刀,中国就必须坚持自主货币政策,坚决不跟随美国的指挥棒。不管美国如何加息降息,不管美元滥发滥印多少,中国就是不跟风、不跟进、更不滥印人民币,只要中国稳住主粮底线和国内货币购买力,全国人民一条心就可以渡过一切难关】。
所以西方散播病毒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本质不仅仅是为了搞破坏而搞破坏,也不仅仅是为了趁机卖点试验药物发点财,而是【为了强拉中国躺平,让中国也陷入巨大的疫疾危机当中,从而被迫跟随西方通货膨胀周期,沦为不得不被美联储收割的羔羊。】
【因此,不管是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是为了我们每家每户的钱袋子安全,我们都必须坚持动态清零,必须支持中央决策,绝不沦为 “躺平论” 的应声虫和复读机】;西方 “躺平论” 的鼓吹者当然不在乎中国躺平的代价,因为我们就是 “躺平” 后的代价,你觉得西方那些财阀会在乎你我的生死和安危吗?”–《平局 | 西方这波强拉中国躺平的阴谋,彻底暴露出美国的真实战略目的!》2022-04-08
总结:
· 奥密克戎导致【全球死亡人数飙升】
· 新冠病毒在变异中【“毒性”和 “传播性” 不断交替进化,进一步变异已成事实】
· 新冠【后遗症高发,大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且需长期治疗】
· 新冠病毒是美国制造之生物武器 铁证如山,【与新冠病毒共存就是与美国针对中国制造的生物武器共存,将置民族于万劫不复】
· 【严格防疫保下了人民生命安全,使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引领提振全球经济】。【鼓吹向 “人命如草芥经济陷入泥潭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英美” 学习、放弃防疫措施,才能压制中国快速发展】
对上述事实选择性失明、颠倒黑白,行极力鼓吹中国放弃防疫、与病毒共存之人,其心可诛!
奥密克戎作为主流毒株,让全球疫情反弹,应对病毒传播的有效办法,除了严防死守,进行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物理防控之外,最有效的还是接种疫苗。钟南山院士近日发声,强调疫苗接种换一种方法,保护性可能会更好。
疫苗接种的程度严重影响疫情防控的效果。根据资料统计显示,本轮疫情吉林高龄患者和重症感染者中,疫苗的接种率只有 11%。未接种疫苗的患者出现重症和危重症的比例高达 15.3%,远高于普通人群。
因此,疫苗接种,虽然不能完全阻断疫情的传播,但在减少重症与死亡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目前有的国家在进行第四针疫苗的接种工作。我国的疫苗接种绝大多数都是同种疫苗接种,在此,钟南山院士给出了不同的结论。
钟南山院士指出,在巴西开展的异源性疫苗接种的真实实验数据,研究对超过 1436 万受试者进行接种观察发现,在接种 2 针科兴疫苗后满 30 天,预防新冠的有效率是 55%,180 天后有效率下降到 34.7%;防重症率分别由 82.1% 下降到 72.5%。
那么,接种第三针加强针后效果怎样呢?院士介绍,第三针接种科兴的同种疫苗的效果并不明显,但如果第三针加强针接种的是异种疫苗,预防感染率则大幅度提升。研究表明,在前两针科兴疫苗加第三针 mRNA 疫苗 30 天后,预防感染率达到 92.7%,预防重症率达到 97.3%。
以上数据的实验分析,在疫苗的抗体产生以及细胞免疫能力上,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目前使用的新冠疫苗主要有 5 大类,分别是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mRNA 疫苗和 DNA 新冠疫苗。其中北京生物、武汉生物、科兴中维的疫苗都是灭活疫苗;阿斯利康疫苗、康希诺疫苗属于腺病毒载体疫苗,智飞龙科马疫苗属于重组亚单位疫苗,辉瑞疫苗是 mRNA 疫苗。
根据钟南山院士的介绍,不同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比较高,并没有因为混打疫苗引起更加严重的安全问题,当然,还需要更大的临床研究样本来进一步验证。
钟南山院士在接种两针灭活疫苗后,第三针接种的就是混打的智飞重组蛋白新冠疫苗。
总之,在病毒不断变异、疫情大范围反弹的情况下,进行全程疫苗接种的同时,实现第三针加强针混打,序贯接种使用异种疫苗,能更好地预防被新冠感染的风险。
没什么意思。
即使清零派,基本上心理期限应该也就是 3-5 年,指望的是时间再长一些能变异出低毒性的病毒,以及高效的治疗药物。
但是要合理地逐步开放,别的不说,一个是数字化的社会全面防控系统,一个是分层级的充足医疗准备,有了这 2 个当然可以逐步开放,但这 2 个要逐步完善,可能都不止 10 年。
老实说我没懂什么意思,如何在动态清零的同时进行逐步开放呢?具体性的措施是什么呢?比如说今后政策具体会怎么改变呢?
其实我看下面回答很多也是答非所问,各说各话,这问题问的是如何解读,我想比起网友在这里分析,本人更能回答清楚吧。
听说是授课的时候说的,这么重要的问题就没有学生追问一下吗?如果授课时没把握机会问,能不能有记者当面问问钟南山本人呢?记者应该比较容易交流到吧。
这些专家下手出来说话,本质上都是在画靶子。
最后箭射到哪里,他们说了不算。
我提一个金标准吧:
观察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共存情况,尤其是台湾地区的共存情况。用台湾做一次共存实验田吧。如果台湾可以实现稳定共存 6 个月以上。我们的东南沿海也可以逐步开放。
不在现场的请不要随意为武汉总结经验,谢谢。
所谓的分级诊疗正常的做法是基层轻症、区县普通、省部属和金银潭重症。而不是基层全接不住,区县轻中重都收,省部属和金银潭收普通加重症,方舱医院、雷神山和火神山还是抽的三级医院骨干力量和用的援助医疗队。非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前移到一线代替基层拼刺刀。
二月初全面建方舱,二月中旬各市区医院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一万多张发热床位,这个才是拐点。那时候临床诊断病例是什么意思难道不清楚吗?就是不确定的也都收治了。你以为武汉那个时候提的应收尽收是说着好玩的,哪有什么主观意义上的无症状居家隔离。大家都在家里呆着,当初新冠病毒的症状比现在明显多了,呆了一个月没发热没咳嗽没肌痛没腹泻就不是呗。事后偶尔筛出个别无症状阳性的,也不是有意让他居家。是因为他一直无任何症状且未传染给别人。现在 sh 的无症状和那时候可不是一个概念。
以后的路怎么走,自有上面的专家去规划,当前动态清零就按动态清零去执行。俺们做好自己份内工作,去完善具体事务和细则就好。
深圳肯定不敢轻易开放的……… 医疗资源人均配比低到不行 全深圳三甲医院都没几家…… 大哥们谁行谁上吧
这种懂得都懂的话,
只能是懂得都懂了。
光标题就够做文章了。
呵呵。
我反对开放!
虽然我是年轻人,按理说应该是不怕的,但是我 TM 的还真有点基础疾病,之前高考前夕就得过严重的肺炎住过两次院,痛苦的时光,病痛加即将高考的双重折磨。。。那次得病之后肺活量都小了很多。
这下是真的我有一头牛啊。
我的诉求是,也至少变成大号感冒而不是大号流感的时候再开放。不想再躺这么久了,感觉我应该普通型起步。
知乎天天抨击宏大叙事。
但是为啥一到清零,就开始算概率,也搞起宏大叙事了呢?
除去各种居心叵测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死道友不死贫道。
要是知乎现在用户平均年龄七十岁,我相信谁敢说清零,会被骂的妈都不认识。
因为互联网平均用户年龄才几岁啊?一个个看着不怕死。要是新冠的主要致死人群从老人变成中年人青年人。知乎风向立马反转。
真正在互联网有话语权的,都是青年人。为数不多的老年人,也是钟南山这种。说句不好听的,他生病医院肯定是有床位的。
但农村的老年人呢?有吗?
天天喊着割农民韭菜。其实是为了替被割韭菜的人着想吗?
被割的最狠的,就是现在农村六七十八九十的老年人。
真为他们着想,是说不出放开的。因为放开,对他们来说,死亡率可是真不低。
前面不止一个答案分析过了,放开最倒霉的就是农村的老年人。
知乎天天口头为农民打抱不平,天天喊着当年剪刀差,但现在一遇到利益问题了,不照样想着把他们牺牲掉吗?有啥区别呢?
如果我们牺牲掉他们。也就是说,我们牺牲了一批人,这批人年轻时保家卫国。建设祖国。为祖国安全和工业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奉献了一辈子。老了,退休金没咋有也就算了。还被自己当年用鲜血和汗水保护的年轻一代给卖了?
没有良心啊。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么,我们老的时候,会怎样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我们不能以牺牲农村广大老人为代价,来达到所谓的经济利益。这是良心问题,原则问题。他们贡献了一辈子,没有得到回报也就算了。现在难道还要被靠着他们创立的基业活下来的年轻人把命给卖了?
现在总想着把他们卖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就是仗着自己年轻,觉得自己能抗。老人和我无关吗?可谁又没有老的时候呢?你能一辈子不老吗?
如果放开的话,把贡献一辈子的人牺牲掉。这不是社会主义。
赞同。我之前写得:
《假若新冠共存,如何有策略的实现共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三月已末,四月将近。最近社会上 “和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共存” 的声音愈发普遍,部分原因是:
1)时间太长了,个体户损失不起了。
2)病毒对个体的危害减弱了,尤其对非老年人来说。
3)国际上,已经放开。宣传口径也是,“新冠就是一个大号流感而已”。
4)上海作为超一线城市,经济地位高、舆论话语权重,现在感染规模大。多省市被病毒外溢,导致大家看不到清零希望。
我觉得,共存的声音是应该存在的。但如何有策略的实现共存,却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前两年,因为我们抗疫模式的巨大成功,导致我们对共存思考较少,医疗资源的准备没有那么足。现在共存声音泛起,反而能促进我们的准备工作。
那么,共存的难点在哪里呢?
1)奥密克戎病毒的死亡率,似乎并不低。
这篇文章(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4936921/answer/2414540905 )比较了最近三年世界各国的人口死亡数、2015 年等安全时期的死亡数据。得到结论是,奥密克戎阶段,人并没有少死。
我们是否要等待下一个更低死亡率的病毒变种?
2)什么时候会停止免费救治?
我们现在对于新冠属于免费救治,如果接下来感染人数上升,老年人重症人数增加的话,你还免费救治吗?免费救治到什么程度呢?
毕竟这个老年人是重症。你是只用莲花清瘟或者什么中成药,意思意思就得了呢?还是各种专业设备,比如体外人工肺都用上(成本,开机就 5 万,每天使用费用 2 万)。后者的话是要国家报销,国家财政受得了吗?
肯定受不了的,所以重症人数一多,一定会取消免费,但什么时候取消呢?取消的话,社会各界的反应如何呢?大家能接受吗?
每个地方的财政是不一样的,小县城的人,不用说体外人工肺了,可能连个呼吸机都不够用的。这时候小县城的人能自己开车到医疗资源好的地方去去治疗吗?
如果县城和省城或者是首都的对待方式非常不同,在这样一个明显的对比下,毕竟大家都是得的新冠重症,那是不是舆论会崩?
3)老年人注射新冠疫苗第三针的数据,不够。
老年人打新冠疫苗第 3 针的数据,去年 11 月末是还有 0.5 亿老年人没有接种,现在经过 4 个月的发展,不知道还剩多少。肯定还有许多。
但是越是偏远地区的人可能越容易推进强制就行了,那里不用那么人性化操作,但越是发达地区的、享受高额医保的人越是难以粗暴对待。
现在有些地区已经明确老年人注射第三针,奖励 500 元。这毕竟还是地方财政补贴,其他人虽心有不平,但也能接受。
4)我们的医疗资源究竟准备的如何了,还有多久准备完成。
三月初,相关部门说到:想要共存,医疗资源准备要充分,要超额,要有足够的冗余度。
但,我们究竟准备到什么程度了呢?没有数据可查。
一旦共存,必然需要彻底贯彻分级诊疗制度,小病小看,大病大医院看。但这和我们的传统习惯完全不同,是靠宣传改善,还是立法矫正?
试想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年轻人,一旦国家有共存政策的苗头,你会提前主动感染吗?
毕竟,提前主动感染、有意隔离,并不会伤害他人;而且,还有免费的医疗、隔离;而且一旦倒霉发展成重症患者,在前期还会免费、努力抢救你。
感染恢复后,过几个月你可能还会感染,但是,不能第一次感染是轻症,第二次反而重症了吧。所以危险不大。
所以,如果你是年轻人,一旦国家有共存政策的苗头,你会提前主动感染吗?
不要问我怎么主动感染,我也不知道,但韩国还有卖患者口罩的呢。
试想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老年人,一旦国家有共存政策的苗头,你会提前主动感染吗?
总之,我们可以讨论共存,发出声音。共存的声音是应该存在的。但如何有策略的实现共存,却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这个说法可以啊,也就是先稳住咯。
其实,清零 ok,逐步共存 ok,关键在于具体方案和执行能力有多好。
你要是跟我现在所在的救茎山一样这种执行力,我看什么都不成。
应该是真的,一玩得好的邻居是这次防疫指挥工作人员,他私底下透露了目前接种率 70% 左右,国家计划是 90% 就放开。
不存在什么清零派!啥时候风向一变,支持清零的必定毫不怀疑地支持共存;国家的态度就是我的态度呗,领导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钟院士说的「开放」和我的网红朋友张组长说的「开放」不是一码事。
钟院士说的「开放」,就是「开放」,是针对入境人员来讲的。张组长说的「开放」实际上应该是「放开」,是针对管控策略来讲的。
钟院士可从来没认同过西方国家的「共存路线」,所以钟院士说的「开放」绝不可能是「放开」。张组长对西方国家的「共存路线」很是心驰神往,所以张组长一次次借「开放」之名暗示中国应该「放开」管控。
因此,虽然钟院士也像张组长一样谈到了「开放」,但我们不能把钟院士口中的「开放」等同于张组长口中的「开放」,钟院士的讲的「开放」是指逐渐扩大入境人员数量,在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下,只要我们能够有足够的隔离房间、方舱床位、防疫人员、机组人员,我们还是能够应对更多人员入境的。
但在动态清零总方针下,像张组长期望的那样放开管控是不行的,放开管控就没法动态清零了。
相信很多海外留学生、海外华人对中国内地的熔断策略感到难受,中国执行熔断策略也是不得已为之,如果我们有足够的隔离房间、房舱床位、防疫人员、机组人员,我们就能够让更多的海外留学生、海外华人更顺利地回国,相信这两年,我国也正在这几方面积极筹备,未来,在不改变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情况下,还是有机会让更多人入境的。
我就奇怪,钟院士可以说这样的话,但是张文宏就要以死谢罪呢?
说明清零的手段要升级了。
何为开放?
开放不是为了你当溜达鸡。而是为了保经济,保民生。
举个例子,一个屠宰场,杀猪的,如果这个厂子工人得病了,就算有些人真不考虑工人死活,那政府也要考虑工厂会不会停工。停工了谁给你杀猪?不杀猪吃什么?人造肉?屠宰场上面的养殖户怎么办?下面的香肠厂怎么办?这些可能就是一个镇的经济命脉,如果一个镇的经济都受影响,你让镇长怎么办?你想共存?拿什么共存?你让杀猪的带病工作?吃猪肉的愿意吗?杀完卖不出去你负责?告诉你肉有新冠病毒你愿意要?
何为放开?就是想办法让这个屠宰场不受影响,对屠宰场应该外紧内松,估计有在监狱上班的,很理解这个事。
更直白的说,应该划区域管理,如果你乐意当洋奴,和白人共存,那你必须不影响其他人。自愿当婊子这种事,你让知乎好警察管,他们也没办法,女的自己租个房让洋人排队放松,能怎办,警察破门抓人了,最多就是抓起来拘留,不妨碍出来继续啊。不枪毙就能再创辉煌,这就是很多人渣的思维。所以半辈子都能在里面。
同样是共存,人类和艾滋病的共存手段虽然不理想,因为考虑隐私没做到透明化,但如果知道有病还去给人排队放松,是要判刑的。所以共存不等于无秩序的扩散。
简单地说,有病是你的事,死不死是你的事,这算自由,你要自由没错,但道德和人权,是社会的事,你不能破坏道德,也不能侵犯别人的人权。
同样是清零,现在更在乎社会面清零。
以后也应该这样,社会面没事,那就没事。屠宰场,香肠厂,养殖场没事,至于妓院?妓院几百年前就和梅毒共存了,那地方无所谓。
当然不能开放
再低的死亡率,乘以 13 亿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你家没有老人吗?你家没有小孩吗?
必须闭关锁国!
共存派的君子剑:
1. 说到新冠死亡,就说全都是因为有基础疾病,不能赖新冠;说到店铺关闭,就说全都是因为防疫政策导致,全都怪防疫;
2. 一批海外高华一边拍照片发着欧洲航班和景区空荡荡的照片,“幸亏中国清零游客少了良好的旅游体验”,却一边告诉你共存了躺平了经济就能腾飞;
大麻是一种毒品,西方国家管不住,开始以 “大麻的危害性低” 等理由开始躺平搞合法化;现在西方国家又开始告诉你新冠危害性不高,不如我们开始躺平共存,Emmmm
目前因为新毒株的杀伤力减弱、传染力增强,面对高传染力毒株,清零难度增大且成本上升的现状,导致现在存在 “清零收益减少而成本和代价逐渐接近共存环境下疫情伤害” 的趋势。
所以这种情况下出现清零派和共存派的争论也是正常的现象。
但是共存派可以主张逐步放开,可以拿出数据来支持你的观点,你可以证明都是轻症病人不需要额外的医疗护理自己呆那儿吃点药就行——但是不能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像昭和参谋一样为了推进你的想法而独走,放任疫情以及故意用乱作为的封控措施来制造对防疫的不满情绪破坏防疫。因为在防疫和共存之间摇摆导致防疫不到位不能及时清零才是对社会危害最大的,远大于坚决清零 / 共存。
很多共存派拿个例扯什么 “因为防疫死的人比新冠死人还多”“可以饿死、急病死就是不能新冠死” 来否定清零政策的贡献——我只想问为什么共存派只拿个例说事而不提超额死亡率?明摆着不防疫的国家出现了更多的死亡。
至于所谓上海这次是搞共存实验的言论…… 去你大爷的,岂有一上来就拿几千万人口的枢纽型大城市搞共存实验的道理?
总的来说:
一、从 2020 年疫情爆发以来,清零政策确实保护了大量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各国的超额死亡率可以作为证明。共存派用来污名化清零政策的所谓新冠只是流感不需要防控的观点是说不过去的。
二、在可以以较低成本实现清零的情况下,清零策略依然优于共存。
三、疫情防控的具体执行方略有待改进:
1. 在轻症甚至无症状感染为主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方舱隔离为主,不送医院,不需要占用大量医疗人员和医疗资源,只需要少量工作人员在方舱进行日常观察和发放药物,发现重症再转送医院进行专门治疗。把医院让给正常其他疾病的病人。
2. 现在很多地方进医院看口腔科等科室也要 48 小时核酸结果,而核酸检测太慢,基本上只能头天做核酸第二三天才能去就诊。甚至还不能排除 48 小时核酸报告的期限以内人被传染的可能性。而现在抗原检测只要十多二十分钟就能出结果。所以是否可以考虑在日常场景下以速度和效率更快而且时效性更好的抗原检测来替代核酸?
3. 防疫的关键还是要御疫情于国门之外。建议采取新的入境管理策略:
在远离枢纽型城市的偏僻地方建设专门用于隔离的方舱城镇。之前的大城市隔离入境人员的操作容错率太低了,因为这种情况下一旦有外溢立马感染周边的人口。
这一点上,我和这个作者的观点是差不多的。
即使这种方案未来被更高传染性的毒株击穿,至少也能帮助我们争取一两年时间等待更低毒的毒株产生。
最后,共存派可能需要以下的一些东西来支撑他们的主张:
1. 可以产生良好疗效的口服特效药,这让患者可以不需要去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只要自己服药就好,避免医疗挤兑。需要注射的药作用不大,因为注射必须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来执行,仍然会引起大批的患者去医疗机构。
2. 能够比较方便地检测出新冠病毒毒株种类的新检测技术,一旦产生危害大的新毒株,可以将它和低毒的毒株区分开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是时候要把 “共存” 和“开放”提上议程了,需要逐步消除群众对新冠的过度恐惧,不要让那些天天喊清零的自媒体拿着一两个数字断章取义,制造恐慌。还是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疫情。
恐慌一:新冠病毒死亡率高达 0.7%,如果是 14 亿人口的中国开放,就会有 1000 万人死亡。
2. 根据本轮国内疫情上海和吉林的数据,因新冠死亡人数是个位数,**如果照此计算奥密克戎致死率不足万分之一。**这个致死率估计放在 2020 年初的武汉,莫说不会封城,连新闻都未必会报出来。
恐慌二:奥密克戎病毒 r0,传染速度快,潜伏隐秘,无法控制,所以一旦放开会大量感染,医疗发生挤兑。
除了最后一句,其他我都是认可的。医疗资源会挤兑吗?至少现在躺平的香港没有,方舱都住不满。
还是用回香港的数据,现状 9285 个人住院,重症的 66 人,合计约不到 1 万人需要住院救治。用这个这个数据推算上海的情况,700 万人的香港 VS 3000 万人的上海,按所谓按 “躺平” 的防疫政策,上海更高的疫苗接种率、香港更高的人口密度都不考虑,上海需要 4.3 万个方舱医院床位,配套 300 个重症监护床位。一个 3000 万人口城市封城停顿 15 天损失的 GDP 外加各种清零政策的执行成本,够不够买回来上述这不到 50000 个专用医疗配套?
医疗资源的是否发生挤兑,这是组织的问题。难道有能力组织 3000 万人封城,然后每天核酸,送饭送菜,就没能力组织 500 万无症状的不进出公共场所,外加 4 万病人有序住院治疗?更何况,现状国内的统计数据重症率都远低于香港呀。
帽子三:死的都是老人,谁没有父母呀。支持共存的不孝不义。
是的,谁没有父母呀。所以能理解开不到慢性病药的忧虑,所以能理解对独居的老父母的担心,所以能理解老人突发疾病无法及时送医的痛苦。
所以,赶紧带着自己的父母去打疫苗。也希望钟南山所说的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能够落实,能够尽快普及国产 mrna 疫苗。也能够针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身体状况监测,老人院等重点区域严格清零,保证感染老人及时送医优先送医。这些做好了才真正体现出管治能力优势。
有很多孝顺的子女,希望能够在开放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经济情况,祖国更加繁荣,父母有更安乐舒适的晚年。
帽子四:说共存的都是 1450,50w。
要真是敌对势力,应该采取的最佳策略:呼吁严格清零,鼓励封城,然后定点投毒。貌似现状就是如此,先深圳,再上海吉林,现在广州,接着是否深圳可以再来一波?低成本,高效率,逗你玩。
已经说的很委婉了。
动态清零是德尔塔时期的制胜宝典,可时代变了,如果 19 年新冠出来的时候就是奥密克戎,也就当猪流感处理了。
现在中国防疫就是个有缝的鸡蛋。既得利益者和境外势力会不停派人传毒,在中国的防疫极限上复试探,同时站 zzzq 严禁放开。
毕竟只要几个流窜人员就能给中国经济带来数万亿打击,同时检测机构和防疫物资供应商能躺着捡钱,天底下掉馅饼的地儿仅此一家。
…… 疫苗的有效时间是多久来着?去年打的疫苗,今年开放前还有效吗?
清零,社会代价太大
开放,人命代价太大
咋办?有序动态清零
上海?崩了也就那样
检测核酸,是监测一个人当时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检测抗原,还是检测新冠病毒感染;检测抗体,是检测一个人在接种疫苗后、或感染后,体内存在的丙种球蛋白(IgG)量、或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量、甚至能够专门抑制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量。
检测核酸,全球很普遍。检测抗原,有多大意义,有争议。检测抗体,似乎没有很多讨论。其实,对于是否应该检测抗体,检测什么抗体,可能现在应该严肃讨论。
在新冠病毒流行的时候,及时收集抗体数据非常重要。而不流行的时期,检测抗体缺乏对比,难以建立抗体种类、抗体量与免疫有效率、病症降低率的关系。
也就是说,错过这种机遇以后,大家打疫苗,个人并不清楚究竟应该打几针疫苗才有效,因为每个人的反应可能不同,检测抗体,有可能是最接近检测免疫力和抵抗力的。当然,如果有抗体之外的免疫力产生,单纯看抗体并不全面反应,但其他免疫力不是很好检测,而抗体不仅可以检测,并有一定的可能性抗体与其他免疫力也有相关性,从而检测抗体也同时反应了非抗体依赖的免疫力。
现在,我国有能力比较大规模的检测抗体,特别是 IgG,而中和抗体也能够检测。检测不同抗体的能力、通量不同,但可以达到有意义的程度。
检测了抗体,可以统计抗体量与预防感染、抗体量与减轻症状的关系。多次检测抗体,可以掌握疫苗接种后,有效维持的时间,指导应该间隔多长时间接种一次。
以上数据,可以指导群体疫苗接种,更可以指导每一个人的疫苗接种。有这些数据在手,对国家防疫政策也有很大帮助。无论是坚持清零、还是放开,这些数据都帮助。
如果知道一个人的抗体情况,而且知道抗体在什么水平之上可以预防、或者可以减轻症状,那么抗体水平达到足够水平的人,就不一定需要居家、而可以考虑正常工作生活。
如果全民百分之多少达到足够抗体水平,就可以考虑全部放开。用核酸数据,能观察追踪病人;用抗体数据,如果有可靠的相关性结论,可以预计健康,预见轻症,从而有利于个人、有助于国家。
人和人的相遇,绝非偶然,都是命中注定!该你经历的劫,你躲不过。该你遇到的人,你挣不脱。世事洞察,恍然明白,茶有茶的宿命,壶有壶的因果。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信仰和使命。所有的相聚,都是因了昨日的分散,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寻找最后的归宿。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真情共白头!世事纷纭逐梦散,螺丝壳里度春秋。
沾点宗教的人大凡有些迷信,讲魔讲鬼,讲什么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说得像真的一样。实际上魔在哪里?魔都在人心里,是自己捣的鬼。所以说起心动念,就叫 “天魔”,如你硬压下念头,不起心动念就有了 “阴魔”。或起不起,时有时无,有时又好像无念,就是 “烦恼魔”。
什么是或起不起?就是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清代有个文人叫蒋坦,有天听见雨打芭蕉,心绪凄迷,就在花园的芭蕉叶上写了一句:“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他妻子见了,接着写道:“是君心绪太无聊,才种芭蕉,又怨芭蕉。” 其实,不管出家在家,人生境遇里免不了 “种了芭蕉,又怨芭蕉”,所以佛家有这样的说法,一切烦恼皆是自找。
《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头上被观世音菩萨束了个紧箍,最怕唐僧念紧箍咒,一念咒孙悟空就头痛,只好听话。最后到了西天,唐僧也取到了经,孙悟空一想,头上的金箍还没取下,就跑去找如来佛,请佛祖帮他取下来。佛祖就笑了,问他:“猴子,是谁给你戴上这个金箍的啊?” 孙悟空答:“是观世音菩萨啊!” 佛要他摸摸自己的头上是否还有紧箍,孙悟空一摸,真的,本来就没戴。这就是 “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孙悟空因此大悟,猴子就成佛了。
人生这些叫人头痛的圈圈或多或少都是自己给自己戴上的。有的人没事还要想个办法,找个圈圈戴到头上。戴上之后,头痛极了,好烦恼啊!然后想尽办法把这圈圈脱掉,还告诉别人自己本事多大,能脱掉这个圈那个圈。脱掉不到三天,头不痛了,人就不舒服了,又找来一个新的圈,套到自己头上。
讲回降魔。哪里有魔?你以为参禅悟道时看到的可怕的鬼就是魔吗?那些魔都不可怕,就算那个魔要吃你,你被它吃下肚,两手一抠,不就能抠个窟窿出来吗?孙悟空最惯用这个办法,被吃下去,一捅就出来了。被鬼弄死了也没什么嘛!死了變鬼还能找他打一架,都是鬼怕个毛线。这些都没什么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自己心中的魔——烦恼。唉!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这就很难办,所以维摩诘居士说 “人生道场不过心魔”。什么是真降魔?就是念随事远,来去初心,不倾动故,惟妙惟肖。你不去种芭蕉,当然就怨不到芭蕉了嘛!
上海、长春的抗疫打得如此艰苦,经济代价如此之大,我们一定要高度珍惜它们和全国连带付出争取来的宝贵时间,真正与时俱进地探索动态清零的新方法新工具。
大家的普遍担心是现实的:费这么大力气清零了,但奥密克戎的传播力这么强又这么隐蔽,再出现新的大面积感染怎么办?没完没了封城总不是办法吧?
所以,我们首先要总结上海和吉林形成大规模传播的教训,更新科学决策的依据,尽量避免再出现这种规模的遭遇战。但鉴于对抗奥密克戎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我们还必须做得更多。
上海和吉林形成大范围感染,但死亡和重症极少是个强烈信息,验证了中国疫苗防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加快疫苗接种,尽量形成疫苗加强针的全覆盖。必须说,这项工作迄今没完成是令人遗憾的。无医学上正当理由拒绝接种的应当受到更多、包括每个人都应配合防控道义上的规劝。
要紧急推进国产治疗新冠肺炎特效药的研制和审批上市,不能再拖了。中国人都吃辉瑞的,从长远看这不现实。另外,检测手段要更新、便捷化,使密集抽查和在家中自检成为可能。
还有,不能放弃阳性轻症、无症状以及密接居家隔离的尝试。把集中隔离和建方舱医院占用的大量资源进行转化,用来监督落实居家隔离,使每一例居家隔离都执行到位,应是经过努力完全做得到的。
还要加强社会基层动员应对紧急事态的能力,基层组织的带动作用和志愿者队伍的筹建上场在需要时能够爆发出来。
如果这些方向都能推进,防疫的面貌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的认识会跟着变化,对这种病的恐惧将减少,城市做封控决策的社会环境也会善变。数据将进一步积累,如果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个别化成为稳定趋势,国家调整防疫方式就将获得宽裕的空间。
西方社会不怕争议,而我们社会对争议的承受力则显得弱得多。然而这一次,我们不仅要战胜奥密克戎,而且必须要克服自我的不适感,建立起对争议更加强大的承受力。
为此,我们首先要不断确认这场超级战斗的基本逻辑,尤其要反复厘清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的抗疫路线必须是全国一体化的,而且它必须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符合大多数的意愿。而且不管出现了多少争议,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维持动态清零的基本格局,仍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愿望。
第二,吉林和上海两地的疫情冲击显示出奥密克戎与以往毒株的明显区别,中国内地出现无症状感染者远多于确诊、轻症占了绝大多数、死亡病例极少的情况,但是鉴于世界各地仍在出现大量死亡,迄今为止尚无奥密克戎的危害真 “比流感还轻” 的确凿证据。现在放开将使中国动态清零的优势毁于一旦,它是赌博,不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太冒险了。
第三,中国抗疫与时俱进必须是稳健的,过程可控的,这符合中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第四,抗疫带来的损失是不均匀的,国家有承受力,不代表具体的企业和一些受损严重的群众有承受力。国家和地方应当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帮扶,这是抗疫期间社会正义应有的实在内涵之一。
我们看到了一些路线性的其他主张,其中旗帜性的要求是学习西方的放开,它们也有依据,但那些依据不能不说是选择性引用的结果。故意或者下意识地选择、剪裁事实,或者突出一面,淡化其余,配上激烈而成功的修辞,那些主张和论辩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
应当承认,我们的确面临困境,而且一时没有完美的解决之道,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探索前行。而孰轻孰重,本来就存在见仁见智的空间,而且这与利益有关。
中国最能够在困难时刻真正从大多数人利益出发思考政策的,毫无疑问非党和政府莫属。这当中不仅需要意愿,还需要对全局情况的把握力。一些激进主张的倡导者可能愿望也是好的,但他们缺少对复杂局面的统筹力,而且很容易受限于某个或某几个群体的利益,他们对国情的认识也会受到价值观的干扰。
大量争议的存在是现实,但决不能让那些争议削弱我们社会统一行动的能力,越是情况复杂,互联网上众议纷纷,我们社会越要加强统一执行动态清零路线的实际能力。各地的探索也必须坚定围绕这一路线进行。我们在行动上做到了这一点,就是对争议的最好超越。不能让争议导致治理层面的各行其是,不能让它们成为对一些人不配合防控措施的鼓励。
虽然各地抗疫中会不时有官僚主义表现,暴露社会治理的短板,出现具体乱象,但这一切都不是质疑国家整体抗疫路线的理由。我们必须相信动态清零是治理善意和尊重科学的共同结果,相信国家会采取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大政方针,这是一种理性,也是信仰。
经济是另一个关键项,它需要受到与动态清零的同等关注,因为它是动态清零保持可持续性的根,也会被广泛看作动态清零综合效果的一个验算式。之前中国动态清零的的经济效果几乎全球最好,但现在,这个问题面临了空前挑战。我们必须正视并破解它。我们曾经是三好学生,今后也不能落伍。
抗疫已经两年多了,在生命至上的理念指导下,政府在疫情初期果断执行了武汉封城等政策,短时间把感染数和死亡数降到最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防疫成就。但是两年以后,病毒已经从 Alpha 演化到了 Omicron 版。和以前的毒株比较,一方面病毒毒性降低,死亡率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传播力却增强了很多,这使得我们的 “防感染策略” 的代价越来越大。本文通过不同防疫策略对于人均寿命的影响,分析如何平衡收益和代价,进而选择最小生命损失的策略。
两种防疫策略
**防感染策略:**以隔离政策为主,其中包括大量的核酸检测和流调,以及局部甚至全部城市的封控。目的是阻断感染链条,最大限度消灭感染。
**防死亡策略:**把医疗资源集中用于救治重病症者。对于高死亡率的人群如老年人加强疫苗接种,同时引入有效的特效药,最大限度降低死亡人数。
对于死亡率高,传播力弱的毒株,防感染的策略更优,因为防感染的代价低、收益高。反之,对于死亡率低、传播力强的毒株,防死亡的策略更优。最佳策略的选择关键是,量化分析比较 “防感染策略” 相对于 “防死亡策略” 所多付出的代价和寿命损失。
1)防感染策略的寿命损失 = 隔离封控的经济损失引起的人均寿命的损失。
这个损失随着病毒的传播力的上升而上升。
2)防死亡策略的寿命损失 = 因感染而死亡所带来的人均寿命的损失。
这个收益随着病毒的毒性降低而降低。
人均 GDP 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对于各国历史数据的研究,来分析平均预期寿命和人均 GDP 的关系。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均收入越高的国家,其人均寿命就会越长。因为富国更有能力和意愿在医疗、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投入,从而降低死亡率和提高人均寿命。
人均收入减半,人均寿命减少 1-3 年;中国 2010 年的人均 GDP 是 2020 年的 45% 左右, 预期寿命相比减少了 2.5 年。
越是富裕的省份,预期寿命越长。在现代的和平时期,的确也出现过人均收入大幅下降的阶段(即使不常发生),如苏联解体时,在 1991-1993 期间,人均收入下降了 20%,预期寿命下降了 4 年。所以面对收入减 50% 的变化,即使按照非常保守的估计,也会导致人均收入减少 1 年。换算一下,人均 GDP 每减少 1%,人均寿命就会减少 5 天左右。
统计生命价值
我们也可以通过经济学中 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统计生命价值” 的理论来验证这个假设。在经济学界,“统计生命价值” 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概念,指一个社会愿意花多少成本来降低死亡率。或许有人会对这个概念心存反感,认为没必要去计算生命的价值,因为生命理应是无价的。仅从伦理道德角度来说,上述观点当然没有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论工作生活、企业经营还是社会管理,都必须在减少死亡风险和投入成本之间追求一种平衡。至于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就需要看似有些无情但实则科学理性地去计算 “统计生命价值”。
举个例子,企业和政府在提供各种交通工具和交通基础设施时,也需要在风险与成本之间实现平衡。比如说政府在设计一条路时,如果造的车道更多一些,或者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又或者人行道更宽一些等等,都有可能降低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但是很明显,并非所有道路都有这样的设置。这说明设计者罔顾生命安全吗?并非如此。作为设计者,如果在设计时不顾成本,一条看似绝对安全的道路要花 100 亿来建造的话,很可能这条路根本就造不出来,让老百姓们无路可走。所以对于此类建设工程来说,究竟值得花多少代价来减少多少死亡率呢?这里面,同样存在隐性的平衡生命价值的计算。其实,经济学家们早就根据各国数据,从经济学意义上计算了生命的价值。中国的学者也对此做了一些研究【1 】【2】, 得出中国生命统计价值范围大体在 100 万到 720 万,我们就姑且取 500 万的数值。
防感染策略的代价
假设由于大面积隔离封控造成经济的损失 1%GDP,那么就是一万亿。按照 “统计生命价值”500 万的计算,可能会增加二十万(人)意外死亡的风险。如果按照每个意外死亡减少 20000 天的人均寿命的话,二十万人就是 40 亿天,总体来看就会造成中国人均寿命减少大约 3 天。这种人均寿命的损失的计算,还没有算上由于大量医疗资源被核酸检测等任务占用,导致其他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所造成的次生死亡对于减少寿命的影响。
所以综合前面两种计算生命代价的方法,1% 的 GDP 的损失会减少 3-5 天的人均寿命,这是防感染策略所需的隔离封控的代价。
接下来的问题是,Omicron 究竟会造成多少 GDP 的损失呢?这个当然很难计算,但是我们有一个初步的分析,就是传播力越强,封控措施必然会需要更加严格,造成的 GDP 的损失越大。传播力的强度可以用 R0(基本传染数)来表示,简单地理解 R0 的值就是 “一个人得病,他能传染给多少其他人”。初期的 Alpha 是 R0=2-4(流感的 R0 也在 2 左右),Delta 的 R0 大约是 4,Omicron 的传播力非常强,R0 大约是 10,比之前的任何毒株都要强很多, 所以对其采取防感染策略所需要付出的 GDP 代价也高很多。
过去两年我们采用防感染的政策,比较成功地阻断了 Alpha 和 Delta,并且仅仅付出比较少的 GDP 损失作为代价。但是 Omicron 的传播力要几倍于 Alpha 和 Delta,经常需要大范围的进行隔离,那么防控 Omicron 的经济损失可能就要远远大于 GDP 的 1%。比如不久以前,仅仅封控了深圳一周时间,就造成了 600-700 亿的损失。根据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宋铮等【3】研究估计,封控一个月像上海一样的一线城市,会使得整个中国的实际 GDP 减少 4%。实际上,随着病毒的传播性加强,精准防疫已经几乎不可能,封城的频率不得不大幅度增加了。据统计,仅仅是一季度,上海、长春、哈尔滨、西安、深圳等就进行过或者正在进行全城封控,还有十几个一二线城市有过大面积的局部封控。**仅仅是这些城市的封控,就会对一季度整个中国的 GDP 造成大于 4% 的损失。**而且现在整体经济本来就有很大的下行压力,如果长期大面积封控,会造成失业率上升、返贫人口增加等负面效应。更不用说医疗资源的占用所造成的次生生命损失。
算过了防感染策略的代价,我们再来计算防感染策略的相对收益,即由此避免了多少死亡和人均寿命的减少,那就要估计不同变种的病死率。根据英国学者在 2021 年下半年对不同变种的确诊病例做的一项研究,其中 Alpha 的病死率大约是 1.1%【4】; 根据加拿大安大略省对感染 Omicron 和 Delta 变体病毒的患者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的全人群匹配队列研究【5】,得到 Delta 的病死率是 0.3%;根据美国 CDC 公布的 2018 流感季的统计数据【6】,流感的病死率大约是 0.1%。主要初步的研究和数据表明,Omicron 和以前的毒株不同,一般并不会侵入肺部,所以 Omicron 的病死率远低于之前的毒株,甚至有可能低于流感,我们后面会详细分析 Omicron 的病死率。
流感的防疫策略
我们用这个模型来计算对付流感的防疫策略。由于流感的病死率大概是 0.1%,如果非常悲观地估计,有 50% 的人群会感染(实际的感染率会比 50% 低不少),就会造成万分之五的死亡率。假设病死的患者的平均寿命是 70 岁(假设患者正常的平均寿命是 80 岁),那么平均每个病死的患者会被缩短 10 年的寿命。那么以万分之五的死亡率来计算,人均寿命减少了差不多 1.8 天(10 年 x 万分之 5)。所以平均来说,一次大面积的流感爆发,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相当于人均寿命减少 1.8 天左右。对于防感染的策略来说,收益只是避免了 1.8 天的寿命损失。但是如我们前面计算的,如果采取大范围封控的防感染策略,仅仅是 GDP1% 的损失影响,就会减少 3-5 天人均寿命,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用防感染的大面积隔离封控的策略来防流感。
对付新冠初期毒株的最佳策略
我们可以对疫情初期最早的变异病毒 Alpha 进行计算。如果 Alpha 的病死率是 1% 的话,大约是流感的 20 多倍,那么人均寿命的损失不是 1.8 天而是 40 天。那么大范围隔离的防感染策略的相对收益就是 40 天。远大于 GDP1% 的 3-5 天的生命代价。所以对于 Alpha 病毒来说,防感染的策略是优于防死亡的策略,当初果断地对武汉进行封城是很正确的选择。
对付 Omicron 的最佳策略
下面来分析如何对付 Omicron。首先从逻辑上,如果 Omicron 的病死率高于 Alpha,而且传播力弱于 Alpha,那么肯定应该采取防感染策略;反之,如果 Omicron 的病死率低于流感,而且传播力强于流感,那么就应该采取防死亡策略。详细来算,如果大面积的隔离, 由此造成的人均寿命的损失是:GDP 的百分比损失 *(3-5)天(简单起见后面按照 4 天来计算);防感染能够避免死亡从而得到的人均寿命的收益是:(病死率)S*10 年 * 50%(假设全民最终有 50% 感染),即 S*3652*50% 天。
比较两种策略所带来的的寿命损失,即当 GDP 的百分比损失 * 4 天 < S*3652 天 * 50% 时,应该采取防感染策略,否则应该采取防死亡策略。
由此,可以计算出不同 GDP 损失的假设下,防死亡策略的病死率 S 的阈值:当 GDP 损失 0.5% 时,S 的阈值 = 0.12%,也即当病死率小于 0.12%,应该采取防死亡策略;当 GDP 损失 1% 时,S 的阈值 = 0.22%;当 GDP 损失 2% 时,S 的阈值 = 0.44%,当 GDP 损失 4% 时,S 的阈值 = 0.88%。按照现在对于 Omicron 所需要的封控力度,对于 GDP 的损失至少在 4%。可以看出,即使 Omicron 的病死率略高于流感,但是因为 Omicron 的传播力强,防感染代价有可能远大于流感,也应该采取防死亡策略。我们可以肯定 Omicron 的传播力远强于流感。那么 Omicron 的病死率究竟如何呢?
Omicron 的病死率
根据加拿大安大略省公布的研究数据, Omicron 的病死率约 0.03% 左右。不过欧美国家由于已经不再要求核酸测试,已经不再有精确统计感染人数,所以造成病死率的计算不太准确。但是亚洲国家还是在比较精确统计感染人数,所以可以来看和我们比较接近的一些亚洲国家的病死率统计。
据报道称,依照日本厚生省 2022 年 1 月到 2 月 21 日的累计死亡人数和阳性病例数计算,Omicron 的确诊病死率估计为 0.13%【7】。韩国疾病控制和预防机构 (KDCA) 统计去年 12 月以来,韩国 Omicron 变体的病死率大概是 0.18%【8】。而通过近两周的数据我们发现,近期的确诊病死率已经降低到 0.1%【9】。根据新加坡卫生部对过去 28 天病死率的统计数据,这一数值只有 0.05%【10】。而通过近两周的数据,我们发现,新加坡近两周的确诊病死率仅有 0.03%。同样,根据越南过去 28 天的确诊和死亡病例分析,病死率大约是 0.03%【11】。
再看看中国香港。若以香港政府公布的疫情数据【12】,第五波疫情的死亡病例 7732 例,累积确诊上报病例是 1,150,607,(2021.12.31-2022.4.1),计算出病死率是 0.67%。但是,由于香港始终没有一次完整的全民核酸,所以很可能有许多未纳入统计的确诊病例。香港大学医学院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认为,实际感染人数远超过官方报道或者统计的数字,这个估计已经达到了 4 百万【13】,按照这个估计实际病死率在 0.2% 以下,但仍然是比较高的。
亚洲部分国家病死率、高龄人群接种情况和死亡病例占比、80 岁以上人口比例
备注:接种率和高龄人群死亡占比分别来自各国 / 地区政府网站或公开资料、人口比例来自联合国数据库
确诊病死率说明:韩国:数据来源国家统计数据库,数据时间为 2022.3.17-3.31;新加坡:数据来源新加坡卫生部,数据计算时间为 2022.3.17-3.31;日本:数据来源日本每日新闻,计算时间 2022 年 1-2 月;中国香港:数据来源香港卫生署和香港大学,计算时间为 2021 年 12 月 - 2022 年 4 月 4 日;越南:数据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时间为 2022.3.8-4.6;中国大陆数据来自国家卫健委,计算时间为 2022 年 1-3 月。
由此可见, Omicron 的普遍死亡率已经接近甚至远低于流感,只有中国香港是个例外。
香港的病死率为什么偏高?
要解释香港的死亡率为什么偏高,就要看看死亡患者的年龄分布。按照上表第三列的数字不难看出,老年人是死亡的主要人群。而香港 80 岁以上老年人疫苗两针接种率只有 43%,而其他国家的高龄老人接种率都超过了 90%。根据数据表明,无论是国产疫苗和 MRNA 疫苗,对于防止重症和死亡都有很高的有效性。所以不难得出结论,**香港的老人接种率远远低于新加坡是香港的死亡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如果中国香港能够把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提高到其他国家的水平,就能把病死率也降到 0.1% 左右,也就是和流感差不多的水平。
中国整体的疫苗接种率是比较高的,60 岁以上的老人的全程接种率已经达到 80%。中国的整体 80 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只是香港的一半,但 80 岁以上老年人的接种率还比较低,没有达到新加坡和日本那么高的水平。我们最近观察的中国 Omicron 的病死率已经非常低,今年一季度,中国大陆的新冠病毒病死率仅有 0.004%,比新加坡还低了一个数量级,疫情较为严重的吉林的同期病死率为 0.007%,上海为 0【14】。**如果我们继续提高老人的接种率,就能够把 Omicron 的病死率维持在越南、新加坡的水平即万分之五,那么防死亡策略对于寿命代价的减少就会不到 1 天,而现在估计防感染策略造成的 GDP 的损失会超过 4%,对人均寿命的减少是 16 天,远远高于防死亡策略的影响的。**如果病死率维持在万分之五(感染率 50%),每年死亡人数为 30 多万。中国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超过 300 万,而中国的癌症的五年存活率比日本和韩国低 20%,如果我们把 GDP1% 用于提升整体医疗水平,那么光癌症一项可能就有多救 60 万人的提升空间。
我们再回顾一下防疫模型图:
结论
对当前传播率高但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的新冠病毒变异体来说,如果要采用防死亡策略,就要重点放在提升高死亡风险人群如 80 岁以上老人的接种率。而国产疫苗在防死亡方面也同样有效。**因此,我们要尽快提高老人的接种率,如果死亡率持续继续维持在很低水平,就应该主动切换到防死亡策略。**防死亡策略并非完全不管的 “躺平” 政策,而是要让有感冒症状的人自我隔离和测试,把宝贵的医疗资源省出来,用于重症和老年人的救助和观测,从而把死亡率降到最低。未来采取不同防疫策略,也并不意味着中国之前的防控是白费的,相反根据我们的模型,以前的防感染封控策略是非常正确的,并且赢得了两年多的宝贵时间,在疫苗接种率还比较低、病毒毒性比较高的阶段,用比较小的代价避免了大量的死亡。
参考文献
[1] 曾贤刚、蒋妍,2010:空气污染健康损失中统计生命价值评估研究,中国环境科学
[2] ZhaoYang,PanLiu,XinXu: Estimation of social 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 using willingness-to-pay method in Nanjing, China
[3] Jingjing Chen, Wei Chen, Ernest Liu, Jie Luo, and Zheng (Michael) Song:The Economic Cost of Lockdow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City-to-City Truck Flows.
https://www.econ.cuhk.edu.hk/econ/images/Documents/Truck_Flow_and_COVID19_220315.pdf
[4]medRxiv: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3.05.22271084v1.full#F1
[5]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89408#:~:text=There%20were%2053%20hospitalizations%20(0.6,%25)%20among%20matched%20Delta%20cases
[6]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flu/about/burden/2018-2019.html
[7] 日本厚生劳动省:https://covid19.mhlw.go.jp/en/
[9] 韩国统计厅:https://kosis.kr/covid_eng/covid_index.do
[10] 新加坡卫生部:https://www.moh.gov.sg/covid-19/statistics
[11]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 Hopkins CRC
[12]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和醫院管理局:
https://www.coronavirus.gov.hk/pdf/5th_wave_statistics/5th_wave_statistics_20220401.pdf
[13] 香港大学医学院孔繁毅等:
[1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http://www.nhc.gov.cn/
解读,就不可避免的拿来和张某比较,都是说同一个对象嘛,有人就用钟老去给张某洗地了。
专家和网红,有什么可比性嘛。
简单点讲。
人都要死的。
张某:死亡就像睡觉,还有七十二个处女。(像流感,躺后好 happy)
钟老:现在不是轻言死亡的时候,我们做好医疗服务,做好养老服务,才能接受慢慢老去,接受生老病死。
已经够明示了,共存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只不过是时间长短问题。
防御期——过渡期——共存期。
现在已然准备开始过渡阶段。
“坚持动态清零,逐步开放” 翻译翻译,意思就是动态清零还是要坚持的,这是我们对抗病毒的手段,也是我们以人民至上的态度,但病毒毕竟不是人,它不会停歇,不会商量,不需要吃饭睡觉,不会以人类的意志而转移,它就是瘟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如果你非把它当成什么敌人,天天喊着必胜必胜,病毒会知道吗?我们只能做我们所能做的。
一句话,“动态清零” 只是为了避免目前大规模感染,它的目的只是为了 “逐步”。
清零政策既不会减少由新冠带来的伤害,反而可能增加这种伤害。清零政策的本质是: 以命换命。
以下是原因:
**一、**几点事实:
1. 新冠这种 RNA 高变异,人畜共患的病毒,现在已经无法彻底消灭了。清零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2. 人类目前开发的所有疫苗,并不能阻止病毒的传播,国内根据原始病毒开发的灭活疫苗更是完全失效了。中国也拒绝外国疫苗。
3. 国外由于病毒的传播与新型疫苗的施打与更新换代,重症率维持在了可控的水平,同时群体免疫力水平中国与外国产生了断崖。
4. 各大药企研发治疗药物的尝试目前都失败了,特效药只是降低轻转重,实际上所有这种病毒引发的疾病自古至今主要是靠免疫力。自然的法则。
5. 中国不可能永远这个程度闭关锁国,产生中国与 “外国” 两个世界,经济会垮,去年各季 GDP 增速连降,四季度降到 4%,而美国升到 6.9%。
**二、**由上述 5 点事实,我们可以论证 –“清零政策既不会减少由新冠带来的伤害,反而可能增加这种伤害”:
由于 2 和 4 - 人类无法阻止病毒的 “传播” 与 “伤害”,以及 3 - 中外已由于清零政策产生免疫力断崖;
更基于 5 和 1 - 清零的主动或被动式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可以得到:
清零政策只是延缓了伤害的到来,而不是阻止了伤害的发生。相反,这种延缓是以巨大的经济,社会,人民为代价实现的,比如武汉西安的各种情况。
更甚的是,由于没有向国外那样经历各类变异,所有变异对于中国这一免疫力洼地都有攻击性,也不能推论未来的变异方向在中国一定是朝向毒性减弱而去。而当清零政策最终失败的那一天到来,基于 3, 本来应该在这两年内慢慢承受的伤害会一点不少的瞬间冲击这一低免疫力孤岛。
所以长远来看,清零并不会减少伤害,反而会增加伤害。且清零过程中有巨大的代价。
实际上,国外的防疫目标一直是防止重症过载,医院挤兑,以时间换空间,把抗疫的时间战役曲线拉长熨平。而中国一刀切的清零政策与这一理念背道而驰,等待它的只会是国外一直试图熨平的脉冲爆发式破防挤兑,将产生的损害将是国外不能比拟的。
**三、**又为什么说 “清零” 的本质是 “以命换命”:
因为前一个命是普通老百姓的命,后一个命是体制内人员和 QG 的命。
清零政策所产生的 “代价”,主要是普通老百姓承担的。经济下行,失业大增,受伤的永远是底层老百姓而不是有编制的群体及 QG。
人民过的越来越艰难了,许多本来不必失业、挨饿、过劳猝死的老百姓,就不得不因为 “清零” 的副作用返贫、猝死、饿死了。
许多本来可以及时得到救治的其他疾病患者,可以及时得到接生的孕妇,就不得不因为 “清零” 失去生命了。
许多本来可以在这两年诞生的孩童,就因为清零和抗疫的苛政而从一开始就失去生命的机会,出生率大降。
而体制内人员和 QG 几乎不会受到这些影响,通过以底层老百姓为代价,为他们尤其是年纪大的 QG 延寿 2 年至今。任何国家都有 QG,但如果没有 “清零” 政策,这些人本已像国外的一些 QG 政客名流那样在 20 年就承受新冠的代价而去了,而不是像现在,通过 “清零” 把这些代价转嫁给了底层人民、失业青年、孕妇、儿童。
“清零” 的本质,是拖延,是反科学,是对抗自然规律,是以运动式的感性对抗科学与理性,是 “人定胜天” 的思维模式。
“清零” 的真正目的,是为体制内延寿,是以命换命,是让低端人口替 QG 去成为代价。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是必然要失败的。
“清零” 每多实行一天,所造成的伤害就会再加一天,上海的各类悲剧就会不断地在中华大地各处重演。
字面意思
中国当前的医疗体系无法承受住完全开放后的冲击,现阶段是清零政策,现在肯定是要做未来逐步放开的准备和方案。
钟老的话已经说够明白了,但不极端。
个人理解
让新冠病毒在未来有秩序的让每个中国人战胜它。希望大家挺住!!!
在这个问题下已经唱起来了。
其实你看,他想让你们看第一句。总体来看这话是冲着上海说的。
“你们想搞这个,可以,但条件不成熟。另外把你们丫的狐狸尾巴收一收,别 tm 把人扫到了。”
大多数人看了第二句,觉得基本 ok。
一些人只看到第三句,一下子来电了,然后开始唱我的太阳。
我觉得挺好。终于有防疫专家在谈防疫而不是经济了。这年头是个人都能碰瓷经济,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连业务层都搞不清楚,却整天意淫战略层。
另外我认为有一个问题要理清楚,就是目前在封控区喊饿的群众。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是,让你们被锁在家里的是疫情,但让你们吃不上饭的不是,前两天的通行证,缴械居委会开仓才发现物资充足的那几个律师,还有今天爆出来的倒卖物资的事情,看问题要看本质,别被人忽悠了就跑去喊共存——你们要知道,目前最大的可能,让你们忍饥挨饿的那帮人恰恰就是忽悠你们喊共存的。
开放最终都要开放的,就如同敌人(美国新冠病毒)要侵略,你必须放弃幻想准备战斗。但准备完善了再战斗是一回事,不做任何准备,放下武器跪下投降是另一回事。我国现在的疫苗接种率,医疗资源分布都不及鼓吹共存的发达国家。而且做为我们免费的实验观察对象,欧美共存的时间尚短,其经济目前并没有显著起色,其劳动力因为普通民众反复感染,出现了短缺,这里还包括最近欧美医学界的新课题叫后新冠综合后遗症,英文是 LONG COVID。这个 LONG 是指在新冠后共存时代,海量新冠患者的后遗症对社会医疗保险,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和各种不明影响。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毕竟我们国家目前还等得起
可蹊跷的是偏偏这个时候,大把耗材鼓吹共存,鼓吹让我们在敌人来袭的时候,不做任何备战,没武器没战壕没堡垒,反而躺平赌命?
这让我想起来普京讲的一个笑话,一个耗材为了经济把家里的利剑拿去换了一块手表,结果第二天一伙强盗来他家里抢劫他的财务,强奸他的姐妹母亲,他带着表上去和强盗说:“你好,现在是莫斯科下午两点整”
这次疫情,上海,香港作为中国相对最发达,医疗资源最富足的地方,只是稍微试了一下(还不是共存),立刻就发生医疗资源挤兑,系统被击穿,物资紧张粮食菜价飞涨,哮喘病人得不到救治活活憋死,香港还出现了极高的死亡率和重症,前几个月还有大批的人从香港拼命坐皮划艇偷渡回大陆,要不是防的快,广东省也没了
那么如果共存和所谓的群体免疫发生在中国其他相对经济医疗欠发达地区呢?发生在山东菏泽曹县?发生在河南新乡?发生在甘肃武威?发生在乌鲁木齐?西宁?太原?南昌?武汉?珠海?阜阳?富平?普宁?贵阳呢??
这些地方的长者,儿童,物价,乃至于社会治安秩序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不敢想,但中国的二十四史早就记载了
“是年,大疫,十地九荒,饿殍遍地,人相食,烽烟起”——这就是皈依的耗材和其背后昂撒的真正目的。他们躺平是属于已经没得救了,所以要把我们拉到他们的水平
历史的巨轮碾过的时候,上面飘下来一颗灰尘,都会是普通百姓头上的一座泰山。下次再见到轻易鼓吹共存的人,要不就是 IP 地址不在国内,要不就是拿钱办事,要不就是自带干粮精神皈依。
不管是谁,我都祝他们身体健康
冬奥会的” 闭环 “模式,是维持社会面动态清零的情况下,逐步开放的一个好尝试。
” 开放 “完全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设置闭环,进入闭环免隔离,闭环内每天检测核酸,出闭环需要隔离即可。
逐步开放,应该是”冬奥会闭环模式 “的逐步推广(比如最近安徽的阿富汗会议之类应该也是类似的模式),而不是” 群体免疫 “、” 反复感染“的模式。
”群体免疫 “、” 反复感染 “的模式,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也无法达到” 完全开放”的目标。现在一个上海疫情,美国已经因为”中国新冠病例激增“发旅行警告了。
如果把”上海模式 “,“香港模式” 推广全国,显然,天文数字的确诊,会反过来成为欧美旅行警告、断航、禁运等方式封锁中国的一个借口。中国还是会被封锁,还带着一身的变异病毒,会成为真正的人间地狱。
两边不得罪。
以下是四组不容忽视的数字 ——
1、数据证明,普通人遭遇野生鲨鱼袭击,而重伤身故的几率大约是六十五万分之一。概率虽然不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在当前条件下,一旦放开全国人民都前往各沿海旅游胜地观光,那么,我国十四亿人中,将可能有 2153 人死于鲨鱼的袭击。这无疑会给无数家庭带来难以承受之痛、给社会带来医疗资源挤兑之患。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秉持人民至上理念的国家,作为在敬仰生命人文精神中延绵传承的东方古国,这样的国情文化,注定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走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所以,我在此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种类的鲨鱼实行无害化处理。毕竟,没有一个人值得被牺牲。
2、数据证明,普通人操作电器不当,导致触电身故的几率大约是三十五万分之一。概率虽然不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在当前条件下,一旦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应用电力设备,我国十四亿人中,将可能有 4000 人死于触电。这无疑会给无数家庭带来难以承受之痛、给社会带来医疗资源挤兑之患。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秉持人民至上理念的国家,作为在敬仰生命人文精神中延绵传承的东方古国,这样的国情文化,注定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走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所以,我在此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电力设备实行清零,并坚决禁止所有通商口岸进口电力设备。毕竟,没有一个人值得被牺牲。
3、数据证明,普通人正常进食过程中,被食物噎死几率大约是十六万分之一。概率虽然不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在当前条件下,一旦在全国人民都开始进食,我国十四亿人中,将可能有 8750 人被食物窒息而死。这无疑会给无数家庭带来难以承受之痛、给社会带来医疗资源挤兑之患。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秉持人民至上理念的国家,作为在敬仰生命人文精神中延绵传承的东方古国,这样的国情文化,注定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走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所以,我在此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食物及其加工制品实行坚决清零!毕竟,没有一个人值得被牺牲。
4、不用数据证明,想必每个人都知道,由于碳基生物的生理特征,普通人死于自然衰老的几率是百分之一百。这个概率不可忽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在当前条件下,一旦在全国人民都开始自然衰老,那么,在可以想见的未来,我国现存的十四亿人口,将全部死亡。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这无疑会给无数家庭带来难以承受之痛、给社会带来医疗资源挤兑之患。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秉持人民至上理念的国家,作为在敬仰生命人文精神中延绵传承的东方古国,这样的国情文化,注定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走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所以,我在此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人口实行坚决清零。
毕竟,没有一个人,值得被牺牲
【网评】这条微博真的绝了,评论区我看了一早上,堪称当代大型赛博沟通交互艺术,用荒诞对抗荒诞。怀疑博主是中公教育培训老师 / 有司的机要秘书 / 天猫精灵类似 AI。
【网评】数据证明,普通女性因生育死亡的几率大约是 X 万分之一。概率虽然不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在当前条件下,一旦放开全国女性生育,那么…… 所以,我在此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女性实行绝育。毕竟,没有一个人值得被牺牲。
典型的既要…… 又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根本不管两个指标是否有规则层面的对抗
动态清零派看数据,随时可以转向全面开放。
无脑西式共存派靠造谣,
我已经懒得列数据了。
如果需要我列数据,我可以拿出数据,
但病毒爱好者,能拿出数据支持西式共存么?
我理解:
1. 现在开放,想都不要想。
2. 你们问我 “总不能一直这样防下去吧?” 回答就是,迟早有一天条件成熟了,也许是病毒的伤害可控了,也许是疫苗真的给力了,也许是真的有廉价而有效的药物了,我们一定会放开的。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疾病的,实质是吸入致病量的新冠病毒就会被感染。有没有可能利用空气流通,做到不吸入病毒或少吸入病毒?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快速的用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使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含量大幅度降低,微量即使吸入了也不会感染。结合防疫措施戴口罩,即便在室内公共积聚场所停留,也不会被感染。
长期开窗通风就是防疫措施 “勤通风” 的防疫效益最大化。因此,如果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适合开窗通风时,最好选择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这一举手之劳的实惠、有效的防疫方式。
下列回答是有关不吸入新冠病毒,减少吸入新冠病毒的第 10 天采用,请见过的知友忽略;有相同看法的知友转发。
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强,特别是有很多具有传染性的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无症状。显然,靠自律、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测温、扫码已经不能杜绝新冠病毒携带者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
**靠自律,**无症状感染,自己不知道已经感染新冠病毒;
**靠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测温,**无症状感染,自然不会发烧;
**靠进入公共集聚室内场所时扫码,**无症状感染,在检测阳性前和被确认密接者钱,信息与无感染的人没区别。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不吸入就是防疫的终极措施,基本就不会染病。
一、如何保证不吸入?
当然是不集聚,而分区封控就是不集聚的行政措施。
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就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哪怕对方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也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因为飞沫传播不了 6 米,而对方每次呼出的 0.5 升气体中有病毒气溶胶,也会在广巨大的室外空间瞬间被扩散没有了。
日常生活,长期分区封控、不集聚,或者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并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这些保障不吸入的措施都难以长期执行。
分区封控、不集聚,或者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并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这些防疫措施实质就是保障吸入的空气中没有新冠病毒,这些防疫措施成立基础就是室外空气中没有新冠病毒。
二、如何做到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时少吸入?
要生活集聚是在所难免的,有时还是要选在室内进行。而且,日常生活多数场景是室内生活。
在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打开公共集聚室内场所的所有的窗户进行开窗通风,创造一个类似于室外空气流通环境的室内外通风的公共聚集环境,尽量减少病毒气溶胶的积累。开窗通风就是大风量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快速置换室内空气,有效地防止室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积累,降低室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浓度,进而防止新冠疫情的扩散、蔓延。当然选在室内积聚时,应该尽量缩短集聚时间,必须戴 KN95 口罩(我们不生产、经销,不买卖股票)。因为在室内环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能保证 6 米以上,而且病毒气溶胶一定会有一定程度的积累。
**在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打开公共交通工具的所有的窗户进行开窗通风,**创造一个类似于车外空气流通环境的车内外通风的公共交通环境,尽量减少病毒气溶胶的积累。开窗通风就是大风量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车外空气快速置换车内空气,有效地防止车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积累,降低车内空气病毒气溶胶的浓度,进而防止新冠疫情的扩散、蔓延。当然选在车内积聚时,必须戴 KN95 口罩(我们不生产、经销,不买卖股票)。
之所以推荐戴开 KN95 口罩,完全是因为传染病房的医护人员都戴 KN95 口罩,他们很少被感染。而传染病房病人呼出的空气肯定会有大量的新冠病毒气溶胶。推荐戴开 KN95 口罩完全没有否定医用口罩的意思。
三、如何做到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时,不戴口罩吸入了新冠病毒气溶胶不感染?
有时在室内集聚口罩也没法戴,如就餐、喝茶、喝咖啡等等,这时应该选择室内外通风条件好,并且座位有保证吸入的空气没有可传染新冠病毒的室内场所进行,也就是**吸入的空气是没有新冠病毒或者已经杀死新冠病毒的空气。**尽量缩短集聚时间。在落座前和离座时保障戴好 KN95 口罩。在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集聚就餐、喝茶、喝咖啡时,吸入的空气是没有新冠病毒或者已经杀死新冠病毒的空气,没有办法戴口罩也不会感染。
上述措施结合原有防疫措施的落实,期待可以达到在控制疫情扩散的目的。
在任何时候做好个人防疫措施都十分重要,无论你所在的地区有疫情,还是没疫情。个人防疫措施无非就是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不集聚、保持社交距离。
**接种疫苗:特别是及早进行加强针接种。**从韩国疫情,欧洲疫情在沉寂了几个月说明了疫苗的有效作用;韩国疫情,欧洲疫情再次爆发说明十分有必要接种加强针。专家介绍接种疫苗是为了保证吸入了不感染,或感染了不发病,乃至发病了不会发展成重症。
现在香港的疫情,重症和死亡病例绝大多数未接种过疫苗,死亡病例中高达 9 成未接种疫苗,也充分证明了专家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戴口罩:在室内,或者在室外与他人 6 米以内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必须戴口罩;
勤洗手:接触到公共物品时要洗手,外出归来时要洗;一定做到不用手揉眼睛,不用手挠皮肤,无论是否洗手。
勤通风:勤通风的目的就是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减少室内空气中病毒的浓度,因此官方的防疫指引是每天至少进行有效通风两次,每次不低于半小时。
长期开窗通风就是防疫措施 “勤通风” 的防疫效益最大化。因此,如果在室内外温差相差不大适合开窗通风时,最好选择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这一举手之劳的实惠、有效的防疫方式。
身体有了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眼睛刺痒等与新冠肺炎症状类似不适,及早就医,尤其是线出现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眼睛刺痒等与新冠肺炎症状,然后接着出现发热、干咳、乏力时应该立即就医。既便于感染了新冠病毒早发现、早治疗;也避免把新冠病毒传染给家人、同事;更有利于及早查清传染链,为防疫做贡献。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是官方防疫公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症状。
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实质就是利用室外空气的持续流通形成的分区封控,与现行的分区封控的防疫效果比较尚需证明。作者的意见是公共集聚室内场所长期开窗通风和公共交通工具长期开窗通风的防疫效果比分区封控不会差。
科学研究发现,在每天死亡的病人中,在南方部分地区的死者中发现脚气的可达 50%-60%,在一些特殊的职业 (如矿工等) 中,发病率可 80%-100%。
由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等皮肤癣菌
所引起的足部浅表皮肤真菌感染。
是一种传染病。
想想真是可怕。南方那么多人在死的时候都发现脚气。
国家一定要重视。
上海现在是动态清零?
上海现在是动态躺平!
既控制不住新冠,又不给治其它病
既不给我发钱,又不让我自己挣钱
既不给我送吃的,又不让我自己去买
既把基层干部累死,又把无症状的闲死
既坚持清零不动摇,又说可以逐步放开共存
反正无论怎样你们都是正确的,清零了是伟大,共存了是光荣!
先说结论:钟院士本次提出的观点丝毫**没有共存的意思,**某些群体别断章取义指鹿为马。
这个短讯太短了,而且重点不突出,容易引起歧义,看我的链接,关键字:动态清零。
总结:
钟院士此次表达了几个观点:
整个意见表达没有任何歧义,没有任何共存的意思,某些群体别断章取义指鹿为马。
4 月 8 日下午,钟南山院士为南开大学进行主题为《科学指导抗疫,勇攀医学高峰》的远程授课,对目前疫情形势进行了最新研判,他认为,中国当前形势下,“完全开放是不适用的,动态清零是可取的,但要进行逐步开放的政策”,他还提出,根据我国 “动态清零” 的政策,建议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
加强免疫势在必行 建议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
课程中,钟南山分享了在巴西开展的异源性疫苗(2 针灭活 + 1 针 mRNA 疫苗)接种的真实世界数据。该研究共观察 1436 万受试者,发现,接种两针灭活疫苗后,第三针改为接种 mRNA 疫苗的,对感染和重症的预防作用(相对接种灭活疫苗)都有明显的增加。▼
4 月 8 日,钟南山院士为南开大学进行《科学指导抗疫,勇攀医学高峰》远程授课,分享了巴西开展的异源性疫苗预防效果数据。
钟南山提出,加强免疫势在必行,在真实世界观察的结果,3 针灭活疫苗和 3 针 mRNA 疫苗对奥密克戎重症发生率有相同的效果,但前者对感染的预防率较低。
通过实验室对疫苗免疫原性的分析,两剂灭活疫苗接种后,使用一剂异种疫苗(mRNA 疫苗、腺病毒疫苗、亚单位蛋白疫苗),其血清中和抗体水平、特异性 CD4+(RBD 多肽库刺激)活性均较三剂灭活疫苗者高。
“根据这个情况,我自己打的第三针是智飞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 钟南山提出,根据我国 “动态清零” 的政策,不仅要减少重症率和死亡率,还要减少感染率,建议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
4 月 8 日,钟南山院士为南开大学进行《科学指导抗疫,勇攀医学高峰》远程授课,建议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
中国当前不适用 “完全开放”
关于 “完全开放” 与“动态清零”之间的争议,钟南山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最早提出跟病毒共存、完全开放的是英国,有人提出,英国的新冠致死率已经低于流感了,所以可以放开了,钟南山列举英国的数据表示,从 2020 年开始,英国新冠的病死率从比流感高 20 倍到之后大规模注射疫苗后逐步下降,到 2021 年下半年打了加强针后,病死率降至 0.1 个百分点。
“但有一个前提,英国最初提出来的时候还没有疫苗,那时候已经有很多死亡,我们中国不是那么回事,我们是采用严格的管控隔离政策,把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都保护下来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情况”,钟南山说。
4 月 8 日,钟南山院士为南开大学进行《科学指导抗疫,勇攀医学高峰》远程授课,列举了各国的最新数据。
钟南山还列出了美国、南非、巴西等国的新冠相关数据,提出,“从全球的平均数据来看,新冠的病死率还是远远超过流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说‘奥密克戎造成的死亡率已经接近或者低于流感’不完全真实,在全球的角度还站不住脚”。
他提出,虽然奥密克戎病死率比较低,但大规模地发生后,死亡的绝对数是增加的,“这说明,不严格管控的话,我们会丢失很多生命”,所以,在中国当前情况下,“完全开放是不适用的,动态清零是可取的,但要进行逐步开放的政策”。
4 月 8 日,钟南山院士为南开大学进行《科学指导抗疫,勇攀医学高峰》远程授课,对目前新冠疫情进行最新研判。
“相信上海疫情不会太长时间”
提到上海疫情时,钟南山认为,上海最近出现了病毒的较大面积的扩散,毒株的传播力非常强,症状比较轻,无症状感染者比较多,有大量的隐匿性的传染。
目前上海的感染数量仍在高位,钟南山提出,上海现在已做到了全市动员、全国支持、全员筛查,同时尽力做到全力隔离,“我知道上海做了非常大的努力…… 现在已经全国都动员起来了,我相信上海(疫情)不会太长时间,能够做好疫情控制”,钟南山说。
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共存派 “为什么会出现?即使考虑到第五纵队煽动,首先要有共存派存在的土壤,才能实行,否则 1450 们也是无源之水。
《三体》里假设生存是第一需求,但是实际上,人类比生存更基本的需求是 “安心”,为了安心死都可以接受。而共存派本质上就是为了寻求安心。因为“清零” 并不是一个最终方案。只要还在执行清零,他们就觉得情况还没是悬而未决,还没有 “落(lào) 停(tìng)”。
而共存是一种最终方案。虽然是一种坏的最终方案,但是对于已经疲塌的人来说,坏的结局至少是一个结局,你无法用 “没有结局” 来对抗坏的结局。
这就好比很多审讯心理战,嫌疑人明明知道交代了就是死,但是最后还是决定交代——因为 “死” 是个坏结局,但是至少是个结局,比无法预计的未来要更容易被感情上接受。
所以对于共存派,讲道理是没用的。他们并不是出于理性来支持共存,而是情绪化的——他们其实理性上也很清楚共存会导致什么结果,正好比嫌疑人很清楚交代之后自己是什么结果——但是他们为了追求安心,宁可对其视而不见,把希望寄托于机会主义。
对于共存派,解决的方法就是给他们一个最终方案。只要有了替代的最终方案,他们就没必要选择最环的那个。而钟南山的这个讲话,恰恰就是一个最终方案,因为他涉及了最后开放,并且还有带有可执行性的步骤。这个比第五纵队鼓吹的稀里糊涂放开要更能令人安心。所以在共存派眼中,这个是一个更有吸引力的主张,特别是从钟南山口中说出来,分量又加重了几分。
在人心浮动的当下,这个有计划的逐步开放,也是一剂定心丸,能帮助大家重新估计勇气继续撑下去。所以钟南山的讲话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
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是,
1,基层能力不足,又没有比较合适的共治机构。
2,中层指挥能力差,缺少现场经验。
3,高层只会看报告甚至报告都不会看,只会听从某数人意见。
4,整个机制好像有人负责,实则责任没有落实到人。
5,基层医疗机构分散,医疗资源稀缺,个人病历不上网,缺乏共管能力。
6,缺少自己的特效药,容易被卡脖子。
7,疫情管理办法跟不上时代,乱作为胡作为不作为,又缺乏指导意见。
鉴于以上问题,假如开放,沿海还则罢了,内陆穷地区必然崩溃。
坚决清零———动态清零———社会面清零———暂不适完全开放
我就笑笑不说话
当基数太大的时候
人命就是一个可以被交易的数字
我只关心什么时候上海以外地区能开放快递
综合目前医学界各位发言人的讲话来看,最终完全开放应该是医学界的共识。
现在就只是看逐渐开放具体会如何实施而已,毕竟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免除落地隔离政策,我们是不可能一直闭关锁国的。
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大家怕的并不是病毒,而是因病毒导致的过度管控,以及在这期间因停工停产导致的损失。
病毒死不死人不好说,没钱是肯定要死人的。
自疫情以来,法拍房数量上升百倍,这意味着可能上百万人出现了断供现象,而房子是很多人一辈子的努力。
病毒死不死人不好说,如果几个月不能工作,房屋是大概率会断供的。
这时候就会有人问了,怎么可能几个月不工作啊?哪有这么严格啊?
我只能说,你看不见,是因为有人不想让你看见,等到你能看见这些消息的时候,就是开放政策开始实行的时候。
我一东兴的朋友,从 2022 年以来,没被隔离的日子总共就只有十几天,而现在是几月份?
几个月的时间没有收入,幸好他身上没贷款,否则早都一跃而下了。
泡面吃了一箱又一箱,因为只有泡面可以吃,就算现在他看见泡面就反胃,他也只能吃泡面。
你觉得他是怕病毒本身还是怕隔离?
对,一切都是我编的,为此我还特地创了个小号每天发朋友圈,图和视频都是盗的,我国怎么可能存在封控几个月的情况呢。
东兴封城政策都推出两次了,不会有人连百度一下都舍不得就搁这说我造谣吧?
说的就是你,别装死。
快进到终南山来电了。。
但
翻来覆去,翻来覆去,翻来覆去…… 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 没错,我们一直是最大赢家,但有意思吗?
完全清零是不可能的,这是共识。中国的动态清零,也是一种有条件的开放。
但是不可能完全开放,像英国那样彻底放飞,连口罩都不带,那就是在养毒。
动态清零就是共存的一种方式,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做好这个才有开放的可能。
上海是一个极为失败的教训。应当好好总结。
钟南山哪个单位的?敢这样说话?是不是收了 50w?
不可以,一定要严防死守新冠病毒,如果开放了,14 亿人都感染了谁知道会不会点出致命性更高的病毒?最好见一个阳性封一座城(现在就是这样),全城居家隔离 7+14 天。
有反动派和内奸渗透进国家了,企图挑动广大人民和国家的矛盾,我建议以后说共存的叫他自己润去美国共存,我们清零派留在国内防疫!
个人这么理解讲话精神的,先完成当前使命,在特定地区实现动态清零之后,再根据国内外情况,探讨如何怎么做的问题。
比如,研究躺平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效提高了?
在躺平之后,科技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式的进步?
在躺平操作过程中,组织体系运作方面,有多少值得学习借鉴的环节?
钟老的这句话,是一个政治正确的话,也是客观事实。
前两天,有个在越南的同学说,越南已经放开了,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就是一个感冒症状,基本都没事。中国也应该放开了。
把新冠和流感做对比,忽视了一个简单的事实。
流感的传染性和新冠差远了。流感不会全国人都得,新冠试试,要是放开的话,每一个人都会不断的得病不断的治好,如此反复。
中国各地医疗资源差距巨大,上海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他很多地方就不要想了,根本治疗不过来。
最后,可能也会有部分老年人离开人世,全国可能会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离世。
没有看到预测数据,我们只是简单对比一下美国数据就知道了,我们差不多是美国人口的五倍,死亡人数差不多五百万人。可是中国的医疗资源,和美国是没法比的,也就是说会大大超过五百万。
看到这个数字,我想大家都会选择继续清零了吧。
“让中国逐步开放” 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极力争取的方向。难道钟南山是隐藏很深的美国间谍?可能性很小吧?
绝不开放,是对中国人民生命权负责的基本心态。当病毒变异得具有毁灭性的时候,欧美政府就会与中国联手对病毒严防死守的消杀。这样,病毒就会在三个月之内彻底消失。
病毒被消杀干净干净之日,就是放开之时。间谍不除,病毒难净,祸乱不止。兵马未动,锄奸先行。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不就是字面意思么?
等到击穿医疗系统的危机解除了不就是可以准备开放了么?但是现在医疗挤兑的危机一直存在,所以需要动态清零。什么时候解除什么时候可以就可以考虑逐步开放。事实上,过去两年里非疫区的城市生活恢复正常就是逐步开放的结果啊。
这到底是想怎么解读出别的意思啊?
完全不同意清零派的说法。得不偿失。
知乎用户 厉无咎 发表 我个人觉得,2022 年不可能开放。 看了一圈回答,没看到一个从广大乡镇农村的角度来考虑的。要么是国外,要么是大城市,看来咱农村人还真不算人啊。 我在乡镇卫生院工作 30 年了,对乡镇农村的医疗卫生资源太了解了,奥密 …
知乎用户 申一 发表 病毒在不断升级,何况这一波最主要的毒株还是最新的 Omicron 的最新子变种 BA.2 的最新香港孙变种….. 人类,无论哪个国家,旧的防疫手段和措施,都是两年没有升级了。哪怕是疫苗,到现在打的都还是针 …
知乎用户 nesmto 发表 很多地区流调能力追不上疫情发展速度 一,病毒传播快,防控难度大 奥密克戎的代际间隔已经到 40 小时左右了,而两年前的武汉疫情,病毒代际间隔还在 5.5 天左右。 另外,Omicron …
知乎用户 烟雾头 发表 编辑:cna 的两幅图都找不到来源,是社交媒体上的。我觉得还是删掉比较好,以新加坡卫生部的信息为准。评论中有朋友找出了来源,来自 CNA 的视频截图。 ==================== 原文: 新加坡要与病毒 …
知乎用户 MUMA 发表 这题答主知道怎么答。粗略的说,对于韩国这样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小国来说,长期保持封锁是无法承受的,在超越成本之后,只能在开放边境降低商业成本和管控边界以降低医疗成本之间找平衡。相对来说,只有建立了内循环的大国才能长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