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内卷化?

by , at 27 April 2021, tags : 内卷 社会 卷化 大家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我来组成头部 发表

知乎用户 简在我心 发表

一句话,大家越来越努力,越来越累,但是收获并没有增加,甚至实际上是下降了。

就像高考和高校绩效考核。

第一年,大家每年发一篇论文能得一万。

后来学校说多发多得。于是有人一年发了两篇,得了两万。

第二年,所有人发了两篇,结果大家还是只得了一万。因为学校的钱是个定数,没有增加。就像清北每年招生人数没有增加,增加的是所有人的努力。

第三年所有人发了三篇,所有人还是只得了一万……

n 年后,大家每年发 n 篇论文,年终分红还是 1 万。

高考也是如此。

第一年,大家学习八小时,有个别同学学了十小时,他考上了清北。

第二年大家都学十个小时,结果只有学了十二个小时的学生考上了清北。

几年后,所有人每天学二十四个小时,清北还是只招那么千把人,怎么办呢?看谁家钱多,请的家教更牛逼……

这让我想起一部小说,属于内卷的升级版本。

刘震云写过一部小说叫《故乡相处流传》,里面有个吃蛋糕的情节。

大版食堂,把村里所有粮食做成一个大蛋糕,一开始随便吃。

后来看到蛋糕小了,村民意识到以后要挨饿了,于是拼命抢。

可是越是拼命抢,蛋糕消失得越快,所有人饿死得更快。

可是不抢的话,你饿死得更早。

是不是有点眼熟?

你不努力,你坠落更快;可是大家努力,大家坠落得更快。

———

原来一群人过独木桥,大家都慢悠悠的,每天能过去一千个人。

后来大家都聪明了,纷纷抢着过,结果堵在桥上,速度反而慢了。

再挤下去,独木桥断了。

还记得以前挤火车吗?

你不挤,你就没有机会上车。

可是大家都挤的话,因为有人的包被卡在门口,谁也进不了,越挤越动不了。

于是火车就开不了。

内卷,给人一种恐慌的感觉,大家在恐惧的驱使下,竭尽所能争夺资源,可是资源有限,大家越是争夺,资源损坏越大,甚至无序的竞争会带来毁灭性结局。

可是你不争,就被别人得了便宜,被人骂沙币。

归根结底,这样的争抢式的努力,只是从别人身上挖肉,而不是创造出新的价值。

这样的努力,看着很感人,实质上是无奈的徒劳的。

————

补充一下

其实社会发展到今天,凭现在的生产力,足以让所有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是由于分配问题,由于资本的压榨本能,使得大部分人并没有因为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获得相应的幸福感。

内卷的结果,是资本可以获得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资本增值更快。

但是劳动力本身却更苦了。

这也是为什么机器会吃人的根本原因。

机器哪会吃人,是资本要吃人。

尤其是在这个科技和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内卷并不利于社会进步。

因为知识生产需要一个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

社会福利越好,知识生产反而会越佳。

那种残酷竞争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实际上是不利于科技进步的。

内卷状态下的知识生产者,是非常焦虑的。

相应的,知识学习者也是极度焦虑,这样的学习效果其实并不好。

这就是上面我专门举例高考和高校科研的原因所在。

更何况,这种过分的竞争极大的降低了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

我所想象的理想世界是,每个人可以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下,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焕发出最大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社会进步。

当然,这只是理想。

知乎用户 盐选成长计划​ 发表

简而言之就是:日复一日,越混越掉坑里。

所谓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文化模式)某一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之后,这种形式便停滞不前,难以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从而把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周而复始地循环。

「内卷」这个词语第一次出现,是在一篇分析清朝经济的文章中。学者们针对清朝没有发生革命的现象,提出了内卷化的概念。对想要规避内卷的人来说,引入外界资源助力自己、多试错提高「幸运值」是这个问题的两个最优解。

掉进坑里如何爬出来

有个词语,跟「熵增」一样值得我们好好吃透,叫内卷化。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是在一篇分析清朝经济的文章中,讨论清朝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学者们针对清朝没有发生革命的现象,提出了内卷化的概念。

清朝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以及内卷化到底是什么概念?——清朝人口太多,人力成本非常低,所以,不管人们做什么,都不需要改进技术,通过增加人力就可以解决。比如在清朝的时候,生产丝绸和瓷器有利可图,作坊的所有者如果需要扩大再生产,只要多招一些手工业者就行了。如果同样的事情在英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由于人力太贵,作坊主想扩大生产,增加一百个人的花费还不如搞一台机器来解决节省成本的问题。于是英国人开始研究改进机器。清朝的时候,因为作坊主不研究开发机器,就不会有工业来吸收多余的人口——工业化时代人口才是资源,在工业时代之前的农业社会,人口往往是累赘,因为农业社会对过剩人力的吸收能力极弱,过剩的人力进一步导致人力成本低,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清朝在这种恶性循环的逻辑之下进入了一个循环向下的通道。如果没有外界打破自身的循环,很难突破手工业和农业的「结界」,就像一面无形的玻璃似的,挡在清朝的前边。所谓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文化模式)某一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之后,这种形式便停滞不前,难以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从而把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周而复始地循环。

我认为内卷化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现象,一方面它有极高的价值,因为它能解释我们心中的很多困惑,而不是用一句简单的「中国人的思维有问题」去解释现象。

「思维有问题」是非常「万金油」的解释,这种解释方法能解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的国家穷?我们可以套用一句,说他们国家人的思维有问题。为什么中东总打仗?我们套用一句,也是他们的思维有问题。其实,喜欢用这个逻辑的人思维才有问题。另外,把内卷化的逻辑延伸下,就能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现象。比如,一个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很早就辍学,然后进入社会当小工,他只有体力可以出卖,闲暇时间也被游戏和抖音挤占了。他想学习点新东西,基本不大可能得到周围人的支持,而且他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这就是一种「低层次循环」,日复一日,人生越混越掉坑里了。再如,一个京沪的白领,天天早上出门,晚上很晚到家,天天都在忙,但是他过了一些年才发现,他以前所得到的升职加薪,本质都是教育和年龄的红利,等到黄金年龄一过,如果没有升到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上,绝大部分人迅速进入下行通道,似乎越努力掉得越深。

一旦进入真正的内卷化的陷阱,如何解决呢?

首先,解决内卷化陷阱的问题就是注入外界的资源。

我们复盘下,为什么后来我国从农业社会的内卷化逻辑中摆脱出来了呢?

我认为有下面几个核心因素,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初代领导人的带领下,我国被深层次改变了一遍,加快基础建设、推广平等意识、妇女解放、全民识字…… 在全民的努力下,社会的软、硬件方面都有了初步的奠基,这算作自身的努力。

其次是苏联的援助,在苏联的支持下,我们获得了很多技术。中国初步有了工业化的能力,不仅埋藏在我国地底的财富被开发了出来,而且各种各样的物质也被加工成了有价值的产品。

后来,我国加入 WTO 之后,出现了像大海一样的市场,前期的工业准备具备了更高的价值——我们的工厂和设备可以生产、升级、再生产,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型成为工人,越来越多的人收入多起来,慢慢地形成了巨大的内需,内需又可以拉动经济。

一开始我国的工厂生产一些低端的产品,慢慢地生产出越来越精细的东西,将来会像韩国、日本一样引领科技进步。当然了,生产的广度上也有了突破,黄桥镇农民们生产的小提琴干掉了日本同行,市场份额达到了世界的一半,而且生产的不是低端产品,很多是中高端的。桐庐被称作「中国民营快递之乡」,中国快递行业著名的「三通一达」全部发源于此。这一切简直恍若隔世。

一个人要解决内卷化的陷阱难题,是需要外力来帮助的,即需要外界拉一把,也就是我们民间说的贵人。所谓的贵人,其实是比你高出一个段位的人,你的问题在他那里不算什么问题,他可以把你从底层拉上去,当你有能力形成正反馈,你就能在高层次进行良性循环了。如果你能力差一些,也有可能是锁死在了一个稍微高一些的层次,但是一定会比之前强一些。

多年以前我从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那里学到了一句话:「小孩靠教育,年轻人靠勤奋,中年人靠运气。」是的,教育其实是很多人的「贵人」,知识本身就是上帝,可以帮助很多人提高很多层次。

从某种层面上看,如果一个人真的很勤奋,教育对他是非常平等的。

知乎用户 LePetitPrince 发表

说一个我以前思考过的现象:高考。

如果城市里(这里指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条件)每个家庭每个学生都不出去上课外补习班,不花每小时上百元的补课费请名师来辅导,所有人就只是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自己看书本钻研,高考仍然是选拔这么多人上 985 和 211,一本和专科。

但是一部分人不。因为有条件,所以要借助外力,使经济实力转化为实际分数,所以周末又是到处跑培优机构,又是请老师出来辅导,一段时间后,这部分学生的成绩确有提高了。当周围的同学认识到了这一点以后,即使家庭条件可能只是一般,但或许家长出于不甘落后和希望孩子能更好竞争以至于在高考这场跨越阶级的选拔中胜出的因素,他们也可能会咬咬牙掏钱出来给孩子 “加餐”。这也包括参加比赛、竞赛等等。

都这么想了,都这么干了。大部分学生的应试能力可能确实得到了提高,可是高考过后名校的名额所增无几,这导致 “费力不讨好”。只会使学生越来越累,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我们的每个家庭,却投入了大量成本在一件“几乎没有意义” 的事情上面,从幼儿园就要学会加减乘除,到高中把大学知识下放学习以实现 “降维打击”,本来是自愿的、凭借兴趣来做的事情,现在成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的常态化结果。而根本现状没有得到改变。

我觉得这应该也算是一种内卷化。

知乎用户 抱个喵喵蹭啊蹭 发表

所谓内卷,就是由于恶性竞争,为了并没有升值的目标而付出越来越高的代价,打个比方就是,像拍卖会上两个人较劲喊价,最后生生把一瓶风油精喊到了几十万。

就河南来说吧,中学越来越走极端,原先是不准谈恋爱,后来是不准男女共处,再后来是男女之间距离不得少于 44 厘米,到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些学校已经把教室一分为二,男女各坐一边。最近几年,食堂分男女之类的幺蛾子事儿都冒出来了。

作息时间,一开始的规定是每天六点钟起床,后来就变成了六点钟开始上早自习。再后来,到我上学时候,每天凌晨四点半起不来就迟到了。周一到周日上午上课,周日中午放学回家,洗个澡睡一觉,下午五点半又得回学校上课,每周在校时间超过六天半,月底额外休息一天。三年下来,没在学校外边见过几次太阳。

学习内容,据说最开始是高中三年按部就班教学,教完了复习备考。后来变成高三加班加点抢出大半个学期的时间用来全面复习。再后来变成高三下学期全部用来复习,到我上学的时候,高中变成了事实上的四年制,高一高二由放牛班的老师带着,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把三年的内容先熟悉一遍,具体操作叫 “卷子教学法”,用卷子代替课本、用做题代替教学,教学部分被缩减到极限。高三一开学,被看好的优等生会被直接编入复读班,放牛班剩下所有人的这一年完全用来进行无休止的模拟考试,月月考,周周考。每天的作业仍然是每门课两套模拟卷子,数量没有增加,因为已经没法增加了。然后彻底不再进行教学,第二天的全部课堂内容就是讲头一天的作业。学生写不完,老师也讲不完,只好每道题先问一句“这题会不会?” 底下如果没有太多人喊不会,就跳过去不讲了。就这么煮上三年夹生饭,六月份去高考当炮灰,全员陪跑,运气特别好的能走几个,我侥幸是其中之一。剩下所有人保持建制统一复读,然后这个时候真正的老师才登场,真正的学习这才开始。大一暑假,出于好奇回了高中一趟,看见一楼某个复习班教室里坐着一百来号人(按七十人设计的,超员一半),除了十一二个生面孔之外,根本就是去年的我们班。

校长和教导主任们越来越神经质,课程越来越繁重,学生越来越累,但是,学的内容有变化吗?没有。河南的考生暴增了吗?不仅没有,甚至一度大幅度减少过。那高校课程是不是新增了什么不得了的真理,让高中都玩命折腾学生在所不惜?根本没有。高校也并没有放出什么能让中学抢到打破头的好处。录取分数线提高了吗?提高了。为什么提高?水涨船高带起来的!水把船浮起来,船里却要严防死守不能进水,最多留点压舱水防止翻船,再弄点纯净水供他们吃喝。河南的考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高难度考试杂耍中越考越精,可他们根本不想要河南学生!

什么都没有变,只有我们自己像抽风一样折腾自己,把没疯的也逼疯


8 月 5 日,今年的河南高考,700 分进不了清北,600 分上不了 211。疯了,全都疯了

知乎用户 郑天玑 发表

大量人做着以为只有自己知道其实别人都知道的事情

甚至劝告者会被痛批

知乎用户 给力爱猫 发表

内卷这个词很多人都在用,而极少有人高清它的定义。现在的用法大概是 “靠极端剥削自己在社会获得少量的竞争优势”。如果用在国家之间,大概是说 “靠极端剥削本国人的劳动力(而不是改变生产方式或者提高技术含量)在国际市场获得一些优势”。

这个词是从 Involution 翻译过来的,而最早把这个词用来形容社会的应该是

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 (Clifford Geertz, 1963) (农业内卷: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学变化过程)

此书中 Involution 的意思是,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和殖民者对农作物的大量需求,大量的人力进入农业生产,但是并不改变生产方式。每亩平均劳动力增加,造成亩产增加但是人均产量没有增加。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有增长,无发展” 此六字概括之,足矣。

知乎用户 泰格​ 发表

上了车立马焊死门。

确定自己上不去车了,更要立马焊死门。

总之,我好了必须防止你有机会好,我不好了你更不能有机会好。

知乎用户 苦艾酒 发表

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其本质,怕被拉出去喝茶。

社会内卷化的发生,并非是在当今社会已经有了,而是古往今来就有了,只是很多人并不细究这种现象,或者是过去并不明显,没有被人注意到。

根据题主所问的是社会内卷化,实际上就是问的社会独裁或垄断是怎么进行,这就是社会内卷化的实质,而不是仅仅看到一个内卷化的基本概念,简简单单看到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越生产反而越倒退的这种现象,这就有必要探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情况,对于内卷化的具体影响。

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建立一个秩序的环境,结束混乱的状态,普遍是一个王朝或国家的诞生时间,而这个时间恰恰是整个社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不得不选择重新建设的过程,否则,整个民族就会灭亡。此时,秩序环境从零开始,一切社会环境上的资源都是无主状态,也就是说任何人就像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面对一块处女地,无穷无尽的资源等待你开发,只要你不是傻子,在整个中努力向上,完全可以突破阶层而获得公共权力。此时,正是知识分子最好的时代,整个国家需要这些人领导和管理,形成一个伟大的时代。例如,初唐就是这样的社会。

第一个阶段第二个发展的方向,即所有的公共资源在瓜分的过程,尤其是官僚系统的发展一般不会多好,主要是因为整个社会被破坏到资源消耗殆尽,也没有资源供给官员,普遍都是进行了公共建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个阶段是一个福利时间,尤其是大规模建设过程可以获得利益,若是没有获得利益,那么,下场一定是秦、隋、前苏联。

第三个方向,教育被圣神化和知识两级发展,此时的教育系统基本上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人民急迫需要知识的获得,不论是功利性还是娱乐性,普遍对于教育传授者都给予了极大的尊重,也为了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尤其是平民色彩的人才非常多多,做官的也非常多。

第四个方向,因为战争对于整个社会伦理上的摧毁,新的社会伦理普遍偏向于人人平等这种状态,尤其是在绝大多数强权代言人或者男性人员死亡之后,一个女性化平等社会貌似成立了,但是,时间并不会长,尤其是在社会生产的需要下,不断剩余劳动优势比较明显的男孩,直接撕碎了一个假象的平等社会,依旧变成了一个男性为主导的社会。

第五方向,暗流涌动的官民对抗,以民占据优势,也就是说,类似计划经济的社会非常普遍或人民公社化的现象非常多。这主要是战争破坏了整个官僚体系,直接导致官僚在民众面前的低头。

第二个阶段,社会走向固化,也就是整个社会走向成熟的结构化发展,每一个阶层被联系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但又彼此难以沟通,也就是说,整个社会的沟通方不再是以人为主,而是变成了资源或者货币,直接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异化和负面,而社会的内卷化也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

第二个阶段第一个方向,资源分配完毕,生产相对过剩,所有的高价值物品只能属于社会管理者享用,底层人民仅仅能维持温饱,甚至有点温饱难以维持,这主要是体现在经济上的表现。

第二个方向,官僚体系的形成,尤其是政治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一切,成为经济的主人,官商之间的对抗与合作变成了主流,变成了整个社会的主导者,绝大多数人都是为这些人打工和服务的对象,尤其是越底层的人被剥削的越严重。官商之间把持了社会的绝大多数资源,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医疗、土地…… 剩下不被把持的资源基本上属于低价值或者无价值资源。

第三个方向,出现了人格化代言人,这种代言主要是集体利益的代言人,也就是垄断者的出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人,主要是在于第一个阶段的社会发展过程,出现了大批利用国家公共资源或处女地资源获得利益巨大,对于其他竞争者进行了打击,变成了一家独大的垄断者。尤其是对于稀有资源的掌控更是垄断的基础,利用这些资源会使得代言人的利益进一步扩展,完成真正的行业垄断。此时,内卷化现象出现了,例如河北衡水中学就是河北教育高度内卷化出现的怪物。

第四个方向,文化方面出现了娱乐至死现象,尤其是奶头乐经济发展严重,麻木人的思想和反抗能力,潜在形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第五个方向,随着社会发展走向深水区,生活成本不断的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越发的集中,导致整个社会出现了大量的不婚不孕不育的年轻人,尤其是各种宅男宅女不断地诞生,导致整个老龄化越发的加中,并且老龄化的加速并不是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白发狂潮。

第六个方向,整个社会走向集结化与撕裂化,社会日益严重,并且出现了高度内卷化的现象之后,反抗的因素越来越多。

社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崩溃化阶段,也就是事物发展的过程走向粉末化的崩溃过程,尤其是对于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挑战的人越来越多,或者是越来越多的选择孤独一生的现象,例如韩国、日本、美国等等发达国家面临着,人口崩溃化的情况。之所以发达国家没有真正的崩溃,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资本剥削对象,也就是说,弱国变成了强国剥削本国对象的补充形式,缓解了发达国家内部的矛盾。

第三个阶段的第一个方向,资本的嗜血性使其进行了大量垄断资源,并将所有的资源吃掉以后,无法继续发展迫使对被剥削者进行生命的压榨,进步造成了社会对立,直接促使整个社会形成内部站在与革命,形成整个社会的洗牌。

第二个方向,整个社会对立到不得不解体,并且,开始发展军工业和法西斯式的思想,尤其是 20 世纪初的国际风云基本上都是帝国主义造成的,所以,把内部矛盾转嫁外部是这个社会普遍的情况,例如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就是如此。

第三个方向,整个国家生育率直接为零,死的比生的多,移民数量非常庞大……

综上所述,社会的内卷出现,并不是简单的某个领域,而是整个社会彻底走向一种资源过度的集中状态,并且,对于社会中下层的发展进行了阻碍,以此强化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处于这个阶段的社会第二阶段,从第一阶段的物质垄断进入精神控制方面,也是资本对人的进一步控制。

知乎用户 ERI KRN 发表

竞争最充分地反映了流行在现代市民社会中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这个战争,这个为了活命、为了生存、为了一切而进行的战争,因而必要时也是你死我活的战争,不仅在社会各个阶级之间进行,而且也在这些阶级的各个成员之间进行;一个人挡着另一个人的路,因而每一个人都力图挤掉其余的人并占有他们的位置。工人彼此竞争,资产者也彼此竞争。机器织工和手工织工竞争;失业的或工资低的手工织工和其他有工作的或工资高的织工竞争,并力图把他们挤掉。工人彼此间的这种竞争对于工人来说是现代各种关系中最坏的一面;这是资产阶级对付无产阶级的最有力的武器。因此,工人竭力利用○○来消灭这种竞争,而资产阶级则疯狂地向这些○○进攻,○○每受到一次打击他们都拍手称快。
像牲口一样挤在轮船甲板上迁移到英格兰来的爱尔兰工人,总是随遇而安的。最恶劣的住宅在他们看来也是很好的;他们不大讲究衣着,只要能勉勉强强地穿在身上就行;他们不知道什么叫鞋子;他们的食品是土豆,而且仅仅是土豆;他们赚的钱要是超过以上这些需要,就立刻都拿去喝了酒。在爱尔兰,他的土房子一共只有一间屋子,一切东西都摆在里面;来到了英格兰,一家人所需要的也不多于一间屋子。可见现在已成为普遍现象的这种许多人挤在一间屋子里面的办法,主要也是爱尔兰人带来的。
英格兰工人不得不和这样的竞争者斗争,这个竞争者是处于一个文明国家可能有的最低的发展阶段上的,因而他需要的工资比其他任何人都低。因此,如卡莱尔所说的,在英格兰工人不得不和爱尔兰工人竞争的一切劳动部门里,工资完全不可避免地会一天一天降低。而这样的劳动部门是很多的。所有那些不大需要或者完全不需要技能的部门都向爱尔兰人开着大门。当然,对于那些必须有多年的训练或者需要持久的、正规的活动的劳动部门,轻浮的、无耐心的、酗酒的爱尔兰人是不适合的。要当个机匠—— 在英国,凡是在机器制造部门工作的工人都叫做机匠),要当个工厂工人,他就必须先接受英格兰的文化和英格兰的习俗,即在本质上变成英格兰人。但是,凡工作比较简单、比较粗糙、需要体力甚于需要技能的地方,爱尔兰人就一点也不亚于英格兰人。因此,这些劳动部门都首先被爱尔兰人所包围。手工织工、泥瓦匠、搬运工人、小工等等中都有许多爱尔兰人,爱尔兰人的侵入****在这里大大地促进了工资的降低和工人阶级状况的恶化。
无产者是无助的。他们要是只靠自己,那连一天也不能生存下去。资产阶级垄断了一切生活资料(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无产者所需要的一切都只能从这个资产阶级(它的垄断是受到□□□□保护的)那里得到。所以,无产者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资产阶级的奴隶,资产阶级掌握着他们的生死大权。它给他们生活资料,但是取回 “等价物”,即他们的劳动。它甚至使他们产生一种错觉,似乎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似乎他们是作为一个自主的人自由地、不受任何强制地和资产阶级签订合同的。好一个自由!无产者除了接受资产阶级向他们提出的条件或者饿死、冻死、赤身露体地到森林中的野兽那里去找一个藏身之所,就再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了。好一个 “等价物”!它的大小是完全由资产阶级任意规定的。而如果有这么一个无产者,竟愚蠢得宁愿饿死,也不接受资产者—— 他的“天然的长上” —— 的“公道的” 条件,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很容易找到其他的人,因为世界上无产者有的是,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愚蠢得宁愿死而不愿活下去。
**无产者之间的竞争就是如此。要是所有的无产者都一致宣布,他们宁肯饿死也不给资产阶级工作,那末资产阶级就不得不放弃他们的垄断。但是并没有这样的事情,而且也未必能有这样的事情,这就是资产阶级的事业到底还进行得不坏的原因。工人之间的这种竞争只有一个限度:没有一个工人会为了少于自己生存所必需的工资而工作。如果他非饿死不可,那末他宁愿懒懒散散地死去,也不愿忙忙碌碌地死去。当然,这个限度是相对的,为了生存,有的人需要多一些,有的人需要少一些,有的人比别人更习惯于舒适的生活。在某些方面还算比较有点文化的英格兰人所需要的,就比穿破衣、吃土豆、住猪圈的爱尔兰人多一些。但是这并不妨碍爱尔兰人去和英格兰人竞争,也不妨碍把英格兰工人的工资及其文化程度逐渐降低到爱尔兰工人的水平。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因此,即使为了资产阶级本身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工资也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工人能保持这种水平。刚迁到英格兰来的爱尔兰人在随便哪一个猪圈里都可以住下来,他们每星期都会从稍稍像样一点的住宅里被赶出来,因为他们把什么东西都拿去喝了酒,付不起房租,像这样的人到工厂里做工一定是很蹩脚的。因此,给工厂工人的工钱应该够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使他们的子女习惯于正规的劳动;但是,为了使他们没有孩子的工资就不能过活,使他们只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普通的工人而不成为其他的人,工资也决不能太多。**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的最低限度也是相对的:如果家庭中的一切成员都在工作,那末每一个人就可以相应地少领一些工资,于是资产阶级就广泛地利用机器劳动所提供的有利条件(采用了机器劳动,雇用女工和童工进行生产就很合算)来降低工资。当然,有的家庭并不是每个成员都能工作;这样的家庭,如果工作的人只能挣到根据全家都能工作的情况而定出来的最低工资,那日子一定过得很苦。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知乎用户 覆杯 发表

因为社会总收入变少、贫富差距、人口增多、视野开阔等因素,中下层人民人均收入减少。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大家在费力争抢仅剩的一点收入。当然,不仅是收入,但主要是收入。

需要注意的事,中下层人均收入减少是因,争抢收入是果。

有人建议大家全都降低竞争的烈度、或者降低欲望,那样就可以轻松过上现在的日子。

但这玩意就像囚徒困境,你不竞争,别人会去,因此这种设想只能是设想,很难用于实践。

欲望这玩意就更不用说了,你降低但别人不降低,差距还是存在的。

有人建议大家开拓蓝海,前往有收入的地方。但现在这个世界,哪里还有长期存在的蓝海?

观点 1,只有缩短贫富差距,才可能真的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扩大中下层人均收入。

毕竟大多数的痛苦不是来源于处境艰难,而是来源于差距。

不过如何缩短是个大问题,方式错误,生产力甚至可能倒退。

观点 2,解放生产力,扩大社会总收入。

准确的说就是调整政策,去掉不合理的限制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制度。诞生出新的蓝海。或者说是把被封锁的海放出来。可以叫放海?

只不过,这个也有讲究。不能为了放海,把用于保证中下层利益的事物砍了一刀。讲究还有很多。

在时代浪潮前,个人的抉择,真的是很无力。

你纵使如何降低欲望、不参与竞争、前往蓝海,如何使出七十二般变化,终究还是要被总收入不足这座五指山压住的。

知乎用户 鼓猫 发表

不用说太多,一张图说明问题。

再上一张图:


看大家都比较丧,来点鸡汤。

面对世界的改变,唯有 “革命” 精神和 “长征” 精神是制胜法宝。“革命”精神即创新、寻找新方法、开辟新思路;“长征”精神即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

七律 ·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一个游戏,参与者每人手里面一个按钮。每次你按一下这个按钮,你就会 + 1s,其他人会累积失去 1.1s。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大家的生命总数会因为按这个按钮而减少,但从个体上来看,你的生命会增加。加藤鹰们越按越爽,然后手速慢的慢慢死去,然后加藤鹰们也开始不行了,内部又分化出加加藤鹰。。。就算大家都知道这么按下去大家都玩完,但你不按死的就是你。

知乎用户 纪卓阳 发表

看到一段有趣的文字,这也许是中国内卷的开始?

首先,我想说明一点:苏联三十年代的经验和中国文化革命前那一阶段的经验都表明;一旦竞赛不再出于真正的群众运动而成为上面组织的一种活动的时候,它就丝毫也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了,它变成了一种干部和技术人员为了加强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向工人施加压力的手段。这一运动在更大程度上剥夺了工人们对自己的劳动条件的控制权,从而更加变本加厉地剥夺和剥削他们。在文化革命期间,并没有发起这一类运动,但这并没有阻止在某些车间、工厂和矿山里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

显然是在 1977 年 3 月,中国开始了它的 “劳动竞赛运动”。这发生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之后,在那次会上曾提出:“铁路达到大治快上的经验对其它各部门也是行之有效的。”(新华社,1977 年 3 月 12 日讯)3 月 10 日的《人民日报》也发出了开展“劳动竞赛” 的号召。3 月 22 日,这家报纸解释说,劳动竞赛是为了实现“大治快上”,通过加强劳动纪律来尽快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量。

这些运动实际上是由上面集中组织的,这一性质在 1978 年 1 月 7 日的新华社电讯中已经表明得一清二楚。它宣称:为了 “迅速发展煤炭生产,煤炭工业部最近组织全国 125 个煤矿从 1 月 1 日起开展百日竞赛运动。” 这条电讯解释说,部里要求参加这一运动的煤矿“鼓足于劲,发动群众,建立强有力的生产指挥系统作为保证连续 100 天实现采煤数量、质量、消耗、生产成本和其它各项生产指标的措施”,并鼓励这些煤矿来突破同期的纪录。

这已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这个 “竞赛运动” 就是要使工人服从 “指挥系统”,强迫他们不仅要完成定额,而且还要去打破生产纪录。这样的运动和真正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毫无共同之处,倒是适应一整条恢复“经济至上,生产第一,利润挂帅” 的政治路线。对于文革时期的各项原则来说,这是一个 180 度的大转变。北京广播电台说道:“政治必须为经济服务。”(1977 年 11 月 27 日)。在说明这个转变方面,再也没有比这个提法表达得更确切的了。

摘自《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工业组织——管理以及劳动分工的变革》

知乎用户 沉得很 发表

_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_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of the early works of Clifford Geertz. It principal thesis is that many centuries of intensifying wet-rice cultivation in Indonesia had produced greater social complexity without significant technological or political change, a process Geertz terms “involution”.

内卷化的意思, 按照这个 wiki 来看, 就是指靠量的变化来提高产出, 但缺乏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这种靠量的提高带来产出提高的方式, 最终是不可持续的..


07/09/2020 更新

谢谢大家时不时地点个赞
写这篇的缘由是因为我也不懂内卷,于是知乎上搜了下, 结果看来看去更不明白了…
后来我上 wiki 查了查来源, 再一琢磨, 嗨, 就这么回事~
想想可能看不明白长篇大论的不止我一个, 于是便拿来分享了
Okay, 希望以后看到更多简洁的回答 : )

知乎用户 白茫茫 发表

优 (过) 秀 (度) 员 (竞) 工(争)。

社会,由无数的人和一个资本组成……

不卷何以出人头地,不卷何以养家糊口,不卷何以报效国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后以渔捕渔…

知乎用户 屎瓜先生 发表

知乎用户 麻布 D 价值 发表

讲个故事吧

作者: 孙建勇
最近,机关办公楼进行改造,我认识了民工老李。
老李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建筑用砖从地面挑到三层楼上的施工现场。
他每天 6 点起床,吃两个馒头,喝一碗粥,花掉 1 块 5 毛钱,然后就开始工作。
他每次能挑起 30 块砖,约合 120 斤,超出他体重 13 斤。他挑着砖块要走过 42 级台阶才能到达目的地。每天要完成规定的任务,他需要上楼 167 次,334 个来回,走过 14028 级台阶。
中午 12 点半到下午一点半,他休息一会儿,花掉 10 元 5 毛钱点一份家常豆腐和一碟青菜,再加一瓶啤酒,用 10 多分钟解决掉,然后花 40 分钟来打个盹儿。
下午,老李接着干。一般要熬到晚上 8 点,他才能放下扁担,到工地对面的公共澡堂洗澡,花费 1 元钱。不过老李也知道在晚餐时给自己加餐,沾一点荤腥,花费 13 元 5 毛钱。
晚上 10 点左右,在工地旁的地铺上,老李带着疲惫进入梦乡。
一天下来,老李共挑砖 5000 块,每块挣 3 分 5 厘,一共挣 175 块,扣掉伙食费 25 元 5 毛,实际进账 149 元 5 毛。
老李盘算过,一个月下来,可以赚到 4485 元。有了这些钱,老李就可以给瞎眼的老娘买一个能听戏的收音机,可以个患风湿的老婆买一床电热毯,可以给大儿子交上一部分学费。
可是,老李的算盘落空了。老板并没有让他挑满一个月,第 7 天就让他结账走人,因为别的民工愿意按 3 分钱一快砖的价钱掉完剩下的砖。
这就是老李的数字化生活。

知乎用户 勃列日涅夫 发表

我也是最近才搞清楚内卷的真实含义。其实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在很多书籍里也提到过,只是那些书籍里没有对这种现象命名。

以地主和农民为例,如果按正常模式,那么地主应该鼓励农民积极劳作,使蛋糕做大,然后大家都分到更多的蛋糕。

但是受限于生产力本身,蛋糕越来越难以做大。此时,所谓内卷就出现了。蛋糕无法继续做大,那么双方就都希望从对方那里多划到一点来保持增长。随着双方越来越专注于从对方那里抢夺份额,而不再专注于蛋糕本身的大小,于是蛋糕又变小了。然后就是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说人话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知乎用户 他塔喇安巴​ 发表

简单说,就是 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却不仅没增加收益甚至反而收益变低。

具体分析,建议阅读《文化、权力与国家》。

知乎用户 清悠 发表

趁着最近遇到的一件事说说我认为的内卷吧,先交代背景,有一个朋友是一县城公务员,而我是邻县的一名医生,在医院行政板块工作。

昨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跟他吐槽我工作上遇到的一点小状况,还没等我吐槽完,他就开始说你这才多大点事啊,巴拉巴拉觉得我矫情。然后他现在的情况是因为脱贫攻坚阶段,每天各种材料搞得 7 天时间有 5 天在加班,有时候甚至在办公室过夜都是常有的事。

了解到他的情况以后我就跟他说,那你们这样子不行的啊,工作量太大这样子压着你们,先不说效率如何,身体都吃不消的。他给我的答复是,但是选择了这条路,就只能忍受你所要面对的,有时候看看别人比我劳累比我惨都能笑得出来,那我心里自然就没有那么委屈和不忿了,所以你遇到的那点小状况根本不算什么,至少你们工资照常发,至少你们按时上下班,至少你们不需要加班不需要贴上健康,已经很幸福了不是吗。

我顿时语塞,但是我马上觉得他这样想是不对的,当他遇到的状况比我糟糕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如何解决他现在面对的困境,人力不够?资源倾斜?领导压的任务太重?抑或是其他的原因。所以我即刻反驳他说,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不同,当我看到比我惨的状况的时候,我想的是如何解决这个惨状,而他却在从这种比较中得到了自己内心的平衡与慰藉。这样做最终的结果就是,你解决了你自己的心态,最后却没能解决问题。

所以他那句所谓的**既然你什么都不能改变,那为什么不去学着适应它呢。**我觉得这才是最可怕的,我说那我觉得身处于你们队伍里的每个人就应该达成一种共识,就是解决现状的共识,去反映,去沟通,真实且正常的表达自己的诉求,而不是一味的委屈自己。

所以,我认为的内卷,就是大家都在比谁更能忍耐,谁更能吃苦,最后把忍耐和吃苦当成一种奉献和美德,却没注意自己已经被自己制造的漩涡搞得精疲力尽,做了太多的无用功,增加了太多的不必要内耗。

写到这里突然明白鲁迅为什么要如此辛辣的讽刺阿 Q,开始的时候我觉得他的精神胜利法也挺管用啊,但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因为精神胜利只会解决你自己内心的矛盾和困境,但是你遭受的威胁和矛盾一直存在,最后遭罪的还是你自己,不是吗。

————————分割线————————

有人看我就再多说两句,不管学术上对内卷的定义最初是什么样的,但是放在我们现在,内卷就是大量的投入却换来少量的产出,类似的解释还有剧场效应——在剧场里大家都坐着看剧,可能有人矮看不到,但是至少看得不累。这时候如果有人站起来可以看得到全部,就会有人模仿和跟进,接着全剧场的人都站了起来,有的甚至还要垫脚,结果就是该看不到的人还是看不到,但是全部人都看得很累,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大量存在着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样的思想,把吃苦当成一种美德和出路,却没想过换一种方法来让自己轻松些,没跳脱出来关注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来解决现状。不关注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也不关注身边人的体验和感受,不向外界寻找出路,却在自己的内心里找到了自洽。

除了提倡吃苦,还有攀比,什么都要排名,什么都要最好的,不是最好的就没有意义… 自身的要求和旁人的目光将自己裹挟向前,却没发现真的躺平是最优解。

知乎用户 云烟台纂 发表

农民为了几亩地可以拼命,学生为了高考可以拼命,年轻人为了买手机可以卖肾,为了结婚可以当舔狗,成人为了家庭可以忍受一切屈辱,苦楚……

知乎用户 陆土根 发表

中国明后期到清代,以及延伸到今天的华北社会(指华北平原板块),就是 “内卷社会” 的一个经典范例。

这一时期的华北平原社会是一个城乡严重二元对立的结构,县城城垣居住着官僚,作为帝国皇权体制的末端,统摄广袤的四乡乡村,而后者则居住着相对贫困的庶民,构成多头分裂的小亲族彼此合纵连横,争斗拉拢,无法统一。各亲族的头面人物则构成 “会首” 协商乡村事务,而很大一块内容也是为了应付国家征税。

显然,华北在国家与民间之间缺少缓冲,它不能像华南一样在乡村由庶民构成强大的宗族,并将自己的触角并往市镇,县城延伸,形成对国家力量的抵抗;也不能像江南一样形成强盛的士绅阶层居住在位于城垣,乡村之间的星罗棋布的市镇,拥有科举功名,构成城垣与乡村,官僚与庶民之间灵活转圜的中介。

华北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结构?

首先,华北的土地是已经开发成熟的旱田平原,便于耕种,因此很容易养活巨量人口。但生态环境单调,物产单一,主种的小麦单位产出也弱于江南,华南的水稻,更较少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再加工,乡村人口生活又由于干旱,内河水系也不发达,集市贸易也不容易。所以,华北无法像江南那样形成发达的商品经济,以及因此依托孕育的繁盛的市镇体系。

华北过于靠近京城的地理位置,以及旱地条件必须高度依赖少量水源取水生活以及牲畜协作耕作生产而形成的小聚居结构,也使得乡村本身内部力量较为分裂,只能形成多头式的小亲族,不能像华南那样在远离京城,较晚开发并丘陵密布的地形结构上,形成大聚居结构而孕育出极其强盛的宗族力量以对抗国家。

由此,传统华北社会就呈现了这样一副图景。少量的城垣与巨量的乡村,分别构成国家与民间力量的两极。居住在城垣内的,人数较少却能挟国家权力,肆意妄为的帝国官僚,统摄了人口极其稠密庞大但生活水平十分低迷,而又缺少凝聚力量的乡村。而在后者内部,因为生存资源的相对匮乏与生活水平的相对低迷,小亲族之间的争斗与倾轧,也是相当严酷与频繁。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相当富有内卷意味的结构,只有少部分乡村的精英子弟可以突破这个困境,通过科举进入位于城垣的官僚体制,吃上皇粮,改善自己的境遇。

在县城以上,这种内卷实际上仍然在继续。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其实从清代以来,都缺乏真正意义的省内核心。华北的实质中心是京城。而它不仅是华北的中心,也是整个王朝帝国的中心,充满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从乡村庶民挣扎奋斗到城垣官僚的精英子弟,想必早已经在乡村生活中,感受过权力妄为与等级压迫(包括城—乡,与乡村内部的亲族—亲族两种)的滋味,也因此将会对这个体制充满更深的迷恋,也就更加驱使其渴望往更上层,更中枢攀爬。于是在繁多的城垣之上,又出现了一个唯一的顶点,即是京城。

这种 “村—城—京” 的等级且各层人数体量自下而上呈现指数级下降,而生活境遇自下而上呈现指数级上升的残酷金字塔结构,就构成了华北更加完整的内卷结构。考学,做官,上京的热衷,就是从这个结构里开始的。如果可能,这个链条还要加上 “京—人上人” 结构,华北进京的精英士人子弟,还将和来自全国,尤其是东南的精英士人厮杀,跻身帝国的更上层。

这种格局,在今日的华北,也没有得到深层次的改变。

继续务农,生活勉强维持的广大乡村(也许已经逐渐走向凋敝,年轻人纷纷去往沿海或者附近城市务工),集聚着相对稳定体面,但收入水平依旧不高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工业等广义 “体制内” 单位的城市,以及依旧缺乏中心强势地位的省会(这几年的郑州好一些),还有高度发展,集聚全国资源,收入可以抵达华北城市编制职工数倍的超级大城北京,宛若华北平原上一颗孤独的耀眼明珠。

华北的子弟们依然在厮杀,乡村子弟渴望通过读书体面谋求一份编制工作,脱离贫乏单调毫无前途的乡村进入城市;能力更强的少部分乡村子弟,以及县城,地市的体制内出身的子弟,则渴望通过读书脱离一样单调和缺乏足够前途的华北,进入北京谋求扎根落户,成为首都的新中产。后者是应试教育下,城市 “小县城学霸” 与乡村 “寒门凤凰男” 的典型形象,共同构成 “华北做题家” 的生动画像。

这种内卷结构以及 “华北做题家” 的形象,又似乎在山东内陆,也就是所谓鲁地最为明显。考学,考研,考编,去北京。这可能是因为在明清帝国的 “京城—江南” 运河叙事里,国家对华北平原的控制是沿着运河线展开的,而鲁地的运河线穿越了更多府城且与省城济南构成了某个三角。

对于能力不那么强,教育资源也相对匮乏的鲁地乡村子弟来说,读一个县城重点中学,通过高考搏杀上一个省内地市的 “考研学校”,然后继续与全国考研者搏杀,奋战到北京的 985 名校,进而就业落户于京城,应该是很典型的路径了。当然,在落户京城以后,他们也将与全国,尤其是来自南方的名校学子继续厮杀,共同为北京这座内卷极限之城贡献血肉与精气的燃料。

附录:乾隆时期清朝分府人口密度,可见人口高度集聚在华北平原腹地和长江下游平原,但结合两地手工业,商业状况,不难得出华北人均资源更加匮乏的结论。(引用自车群曹树基论文)

知乎用户 陈风暴烈酒 发表

真正的内卷化:

在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需求且由于各种原因生产力难以对生产关系 “反作用” 时,整个社会陷入无质量的增长,不断堆叠资源去抹平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在这个过程中被消耗,而堆叠资源的动作又导致维持成本进一步上涨,必须堆叠更多资源来抹平成本。

知乎用户 洛克马戏初号机 发表

如何提升一亩地的产量?

A,提高技术,提升耕作方式。

B,加大人力,精耕细作。

其中 B 就是内卷,内卷的核心就是,总产量可能增加,但是人均产量必然下降。

放在社会上就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变得更加劳动密集的过程,就叫做内卷化。

也就是说,在内卷化的社会中,总产量(GDP,总消费额)可能在上升,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的消费力实际上是在下降。

所以,内卷化的社会中,人的生存环境,也会伴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最后达到一个极值。

另外:

内卷的最好解决方法是技术进步后解放生产力。

毕竟,地球就这么大,人只要繁育下去,那么只要生产力不增加,迟早都会内卷的。

就是这样。

知乎用户 海风 发表

分享小说一篇,或可说明。

兽国黄昏

作者:(美国)马尔兹

译者:荒芜

答主注:马尔兹是美国著名左翼作家,积极参与工会组织、工人运动和进步团体,“好莱坞十君子” 之一,曾在二战后被麦卡锡列为第一批清洗对象,1947 年受到传讯,1950 年被监禁一年,他的许多作品在五十年代的美国被查禁,只能将作品寄往中国翻译出版,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十三岁的查理 · 法仑掌心里掂着一枚手榴弹,等待交通灯改变颜色。八号路的公共汽车开动时,他躲在一个雪堆后面。等汽车离开他有二十码路,他就把那枚致命的飞弹高高地投到空中。飞弹正落在车顶上,爆炸开来。查福满意地笑了,又抓起雪去做第二枚手榴弹。

他向哈得逊街慢慢走去,消磨着时间。他是个瘦小、结实的孩子,面色苍白,嘴唇紧噘在一起。到了柏里街拐角上,他捡到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一百万零二百三十四块钱 (1)。于是他扔掉手榴弹,穿过马路,朝一家当铺走去。那天正是星期天,当铺门前上了一道铁栅门,可是查理许了一个心愿,走了进去。他拿了一支手电筒、一双冰鞋、一把童子军刀、一副望远镜、一幅“马槽中的圣母” 图,还有许多别的东西;留下一张十万元的支票付账。

(1)捡钱以及下文的吻女明星、吃糕饼都是他的幻想。

他到了十二号街,又穿过马路,信步走到格林威治村,在一家电影院的前厅里停了下来,看看电影照片。他认为安妮达 · 路易斯比那傲慢的瑙玛 · 希拉漂亮些。他吻了吻安妮达 · 路易斯。她们俩坐在她用一百万元修的游泳池边上,他又吻了她一下。安妮达 · 路易斯正要跟他说他是多么漂亮的时候,收票的走了过来对他说,“走吧,小家伙。” 他只好别别扭扭地溜走了。

到了十一号街和七号路的叉路口,他在一家面包房的橱窗前面站住了。他一口气吃了一块巧克力糕、一块法式奶油饼、一块俄式的水果奶油布丁、还有两块两角五分钱一块的奶油桃糕。他正要把整个面包房都买下时,一个女人走了出来,叫他别靠在玻璃窗上,赶快走开。

他觉得没趣,转入七号路,转回家去。到了商业街和莫尔顿街之间,他走进了他有时也光顾的一家糖果店。胖老板娘呼哧呼哧地走到柜台跟前。

查理问道:“牛奶糖怎么卖?”

“一分钱两块。”

“这种呢?”

“一分钱四块。”

“棒糖呢?”

“一分钱一根。你要哪一样?”

“我回家去拿点钱。八分钟以内就转来。”

他又穿过街,朝霍斯登街走去,一心盼望能买些糖吃。他有个法儿,能把一块奶糖吃上半个钟头。那就是把糖放在舌头上去舐。不把糖一下子嚼碎吃下去,是需要一点毅力的,可是这样甜味可以留得久一点。而且还可以避免牙痛。他脱下湿透了的无指手套,往手上呵了口热气。他心想要不是星期天就好了,因为星期天工厂都关了门,他家附近冷静得象一片墓地。

向南去的一辆公共汽车开了过来。跟查理住在一座房子里的许希老先生和他的太太跑过华利克街来搭这辆车子。汽车停住了。这对老夫妇赶上前去,当许希老先生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时,一枚五角钱的银币掉在人行道上。他拚命想去抓住它,可是它滚到盖地下车道通风孔的铁格子上,掉到沟底下去了。老头咕哝着,踏上了公共汽车。他一面用手带上车门,一面朝跑向铁格子的查理喊道:“查理,要是你把它捡起来,我给你一角钱!”

“好吧,” 查理说。

公共汽车开走了,查理也跑开了。他得弄一块橡皮糖和一根绳子才能把它粘上来。五角钱哩! 他过去从铁格子下面取出过小钱,有一次甚至取出过一个一角钱的硬币,但是捡这么多的钱,这是破天荒第一天。至于跟许希老先生说,钱捡不出来,那还不是世界上最好办的事。

他一口气跑到唐宁街他的家里。他太兴奋了,忘记了第二节楼梯上有一级是坏了的。他的右脚踩空了,跌了一跤,脚杆骨上重重地撞了一下。他眼里噙着眼泪,一跛一跛地走完了剩下的三节楼梯。

他的妈妈正坐在窗户前面补衣服。

“妈,请给我三分钱,行吗?” 他问道。虽然是一句问话,可是话里却含着命令的口气。长期的经验告诉他,一吓唬,他的妈妈就总会屈服的。

“天老爷,小声点!” 她说,“你爸爸睡着了。你穿着湿胶鞋跑进来,把地板都弄脏了,这是干什么呀?”

“我马上就出去。给我几分钱吧,妈。”

“不能再给你钱了。星期二你已经拿了一分钱去买糖了。”

“妈,我非要不可。听我说,有人掉了一毛钱在地下道的通风孔里。要是我有几块橡皮糖,我就能把它粘上来。”

“原来是这么回事? 你本来打算瞒着我的,是不是?” 她温和地笑了。“三分钱没有,我给你一分钱,而且你还得还我。”

“一分钱没有用。一定要三分钱才行。一分钱我办不了事。一分钱的橡皮糖橡胶不够大,你还不明白吗,妈?”

法仑太太走进厨房,把放零钱的钱袋拿了回来。“除了今晚上做礼拜要捐的一毛钱以外,我只有两分钱了,” 她说。

“好吧,就把那一毛钱给我。我去——” 他顿住,打了一个喷嚏。“我去换开。等会儿照数还你,你老实话。”

“不成,我才不冒那个险。” 她把那两分钱给了他。查理气咕咕地接下了钱。这样一来,他的事情更难办一些,但是他知道,他妈妈对捐给教会的钱比什么事都顶真。

“这两分钱你也得还我,” 她说。

“没错,” 他已经跑到厨房里忙着找绳子去了。

“唉,真是,” 他妈妈说,带着他听惯了的久经患难的哀叹声。“从前,如果你向你爸爸或我要一分钱,我们就会给你五分。如果你要五分钱,你就会得到一毛。”

查理找到了一捆粗线,剪下丈把长,赶快塞进了口袋。

“可是现在你爸爸残废了,可怜的人,” 他妈妈继续说下去。“别人走路,他却一跛一跛的,别人白天干活,他只好晚上干。赚钱虽少,他已经感谢不尽了。”

“得啦,妈,我走啦,” 查理说。他等不及回话,便砰地带上门走了出去。他心里说,天下的妈妈都叫人头痛,爸爸更糟。老头子少喝一杯啤酒替他孩子买一条巧克力糖,这样的事谁见过。

他跑完了那一段街,拐到卡尔明街的糖果店。他买了两盒齐客莱牌的橡皮糖,一股脑儿放进嘴里。一定要把橡胶嚼得又软又湿,不然的话就粘不住钱币。他跑过了华立克街,使劲嚼着橡皮糖,但是只用右边的牙嚼,免得牙痛。在公共汽车停车牌旁边,他伏在冰冷的铁格子上。水门汀的沟底下布满了垃圾、雪和一小滩一小滩的水。他开始按部就班地搜索那枚银币,把贴在铁格子上面的身子一寸一寸地挪动。他的心兴奋得乱跳,而面包房橱窗的影子也在他的头脑中闪动。

十分钟过去了,并无结果。他停下来,在手上呵了呵气。然后再去搜索。

他看到了那枚银币。一半在一滩水里,一半在水门汀的沟底上,——一个很难下手的目标。他的紧闭的嘴唇上带着微笑,他把绳头儿绕了好几道,打了个结,于是把橡胶缠在结上,又把底面弄得宽宽的、平平的。绳的另一端绕在手腕上,打了几个活结,免得脱落。然后就把橡胶放进嘴里,最后湿了一下,这才小心翼翼地放到沟底去。

他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竟没有注意到有人从他背后走过来。那人身材瘦小,衣服破烂,年约四十五岁。他的瘦脸给风吹得表面发红,但下面却是一层紫灰色。

查理还没有看见他就听到他的声音了;那人的呼吸很吃力,仿佛是在沉重的负担下挣扎似的。查理抬起头来匆匆望他一眼,就回去干他的活。他正集中力量去做最困难的一段工作。那块橡胶不够重,线垂不直,他得用点力气把它投在银币上,才能粘住。也许要试投百来次,才能命中。

那人默默地观望了一会儿,然后在查理身边跪了下去,用沙哑的声音说:“噫,五角钱哩?” 他低头望望那节摇摆在银币上面的绳子。“啊,那么搞太费劲了,是不是?” 他轻轻问道。

查理没有理他。

那人低下头看他又试投了一次。“天这么冷,橡胶当然马上就冻硬了,” 他说。“孩子,照我看,你粘不起来。天又渐渐黑了。干这件事,你得有顺手的工具。这样搞,你永远搞不到手。”

查理连头也不抬,大声说,“谁问你来呀?”

那人站了起来,他往四下迅速地扫了一眼。一个人都没有。他后退了几步,解开了他的大衣。他的上衣里面,有四根用皮带系牢的、削细了的竿子,各有三英尺长,每根的一端都配有一个橡皮套,可以和另一根连接起来。他熟练地把它们接上。最末一根的尖端有一个小小的橡皮吸盘。他走上前去,很利落地把竿子的末端插入铁格子,然后跪下去,把竿子伸到沟底去。“我让你看看,一个行家是怎样干的,” 他若无其事地说。他说话时把眼睛避开,不去看查理的脸。“这是一种办法。另一种办法是用一块胶油。用一块胶油连镯子都能粘得上来。不过如果你发现零钱时,用吸盘……”

“怎么回事?” 查理气得叫了起来。“你这是干什么呀?”

“我来让你看看,一个行家是怎样干的,孩子。”

“滚开!” 查理用左手猛拖那人的手臂。“滚开!”

那人把他挡开,一面哑声地笑着,笑得很无趣。“有什么关系呢? 反正你弄不上来,” 他说,“何必留给别人来捡呢?”

“我弄不上来才怪!” 查理喊道。“你别管。那钱是我的。请吧,老爷。”

“我给你五分钱,” 那人说。

查理下决心把绳子拉了上来,塞到口袋里。然后,站起来,走到那人背后,照他的后腰猛踢一脚。那人痛叫起来。查理立刻退了十来英尺路。

“真他妈的不像话,” 那人呻吟着,一面用手按着后腰。

“我要拧断你的脖子,你这个小坏蛋。你踢得我几乎丢掉了竿子。” 他们互相怒视了一会,站着不动,打不定主意。他们之间相差三十岁,但是在某一方面,看去又非常相象。两个人都瘦小,就孩子来说,那孩子是瘦小的孩子,就成年人来说,那人也是瘦小的成年人;两个都干巴而倔强。

那人又跪了下去,一面却留神注视着查理。他把竿子伸了下去,但他的头却是抬起来的。查理犹豫地站在那里,然后跑到街边的雪堆跟前。那人转过头去,面对着他。“你敢走近我,我就拧断你的脖子。” 他说。“我告诉你,你滚开点。我现在冒火了,连五分钱都不给你了。”

查理从雪堆上抓了一大块冰,用尽全身的力气投去。那冰块差了大约一英尺远没打中他。那人却吓得抽出竿子跳了起来。查理退到雪堆后面。他气得浑身发抖,眼睛盯着他的敌人,两手在冰壳下面抓着雪。

“你想找麻烦,是不是?” 那人发狠地说。他环顾一下那寂无行人的、逐渐黑暗下来的街道。“你以为我喜欢干这个么?” 他突然问。“你以为我乐意和你这样一个小娃娃争夺这五角钱吗?”

一个雪球打在他的膝头上,恰好是他的破烂的大衣遮盖不到的地方。他摇晃着他的拳头,声音里饱含愤怒。“你这个孩子,要是你想找麻烦,我就给你点苦头尝尝!” 他打住了话,喘着气。随后他抛下了竿子,冲上前去。查理赶快逃开了。可是一颗几乎结成了冰块的雪球正打在那人的额头上。他用一只手按住了头,又气又痛,快要哭了出来。

“你觉得够味吗? 你这个臭东西!” 查理叫道。

那人追他,可是查理比他灵活一倍,两人之间始终隔着一堆雪。一会儿那人就停下了,张着嘴,一只手按着发喘的胸口。他连一句话也没哼,回到铁格子跟前,蹲下,把竿子又放了下去。

查理快气疯了,他改变了攻击的方式。他拐了个弯儿,从后面跑了过来,扔出一把碎冰,打在那人的后脑勺上。那人的身体打了一个冷战,但没有转过头来。他正在提起竿子,要从另外一个格子眼里插进去。查理又一次冲过来,这次他决定用脚踢。那人一面骂着,一面跳起来迎上去,就在查理吓得要转身逃走的时候,抓住了他的胳膊,把他拖了过来。查理的两只胳膊都被那人捉住了。竿子横躺在他们中间的铁格子上。

“我真该拧断你的脖子!” 他喊道,一面摇晃着他。“我真想把你的小小的老鼠脖子拧断! 不过我不打算那么做,懂吗? 你不过是个娃娃。可是你听着……”

查理用力挣,挣脱了身,同时还在那人脚上踩了一下,才跑到雪堆背后那个安全地方。那人站在那里,呆望着他,脸上痛苦地抽搐着。“噢,老天爷,你真是个小混蛋! 我伤害你来着么? 我抓住了你的时候,也并没有对你怎样呀。我是打算向你提出一个条件。” 又一个雪球投了过来,打在他的胸上。“好吧,” 他说。“你不让我捡,我捡不到手。我不让你捡,你也捡不到手。我们两个都落了空。天快黑啦。我和你平分吧。我给你两角五。”

“不干!” 查理叫道。“那钱是我的!” 他气得浑身发抖。

“没有顺手的工具,你弄不到手,你还不明白吗?” 现在那人在哀求了。“天气这样冷,你的橡皮糖不中用。”

“那钱是我的。”

“老天爷,钱是你找着的,我承认,” 那人说,“不过我有吸盘。我能把钱弄上来,给咱们俩。”

“不干。”

“老天爷,我总得分一些啊!” 那人叫道,声音都给羞愧和痛苦弄涩了。“这就是我的职业,孩子,我干的就是这一行。你还不明白么? 我跑了一整天,什么都没有找到。你总得要分点给我,总得要分点嘛!”

“不分!”

那人摊开了两只手。“噢,你这孩子,你这孩子!” 他绝望地喊道。“如果你大十岁的话,你就会明白了。你以为我喜欢干这个吗? 要是你大十岁的话,我就能跟你谈谈。你就会明白了。”

查理的嘴唇闭得紧紧的。冻得发青斑的白脸上满是怒容。“要是我大十岁的话,我就会把你的脸打扁,” 他说。

那人痛苦地躬下腰去,捡起竿子。他手按着后腰,脚微跛着走了开去,不禁哭了起来。

查理站在那里高兴得发抖,但他的脸却像石头一样毫无表情。

天已经黑了。

知乎用户 吴轲 发表

我网上看了个比喻,真的很形象

比如我在家里开了个养殖场,雇人给我喂鸭子。
我只要初中毕业的就行,很多初中毕业的都来了。
过了几年我的鸭厂大了有名气了,我招人本质还是初中毕业的来养鸭子就行。
但是今年招聘,全市最顶尖的三所大学,都给我投简历,全是年纪优等生,一个喂鸭子的行内有几十个人竞争。
那就不由得我没有别的想法了,于是我请了个人事经理,优中选优,精挑细选,找最优秀的。
他们都是天之骄子,很骄傲。
可他们的工作本质,还是养鸭子,还是初中毕业就能做的好的,没啥区别。
这个,就叫做所谓的求职内卷化。

知乎用户 宋简单 发表

4 岁 幼儿园

你书桌上有 2 本识字书、3 本科普读物、4 本故事书、5 本练习册。

“就算生病,也要坚持到学校上课哦”

这是爸妈最常对你说的话。

坚持住,

教育赢在起跑线,

你肯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11 岁 小学

你过上了放学还要上兴趣班的日子,

六点画画、七点钢琴、八点回家写作业。

家长群里说,

词汇量 3000 在美国可能够,

在咱们市肯定不够。

于是爸妈一拍即合,

又给你加了英语班。

坚持住,

超前学习,

你肯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14 岁 初中

你进入青春期,开始怀疑学习的意义。

老师苦口婆心地对你说:

“我现在训你,都是为你好”

“如果哪天我不训你了,你才是真的没救了”

你不再上兴趣班,

但你开始上数语外补课班了,

清晨起床背课文时,你还是会怀疑,

“今天我更博学了吗?”

坚持住,

考上重点高中,一条腿就迈进了 985、211,

你肯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17 岁 高中

你吃透了三年课本里的知识,

你做完了一整套五三高考,

你感觉自己很努力了。

但看到同桌,

她熬夜刷题,昨晚只睡了 5 个小时,

你决定再做一套黄冈密卷。

毕竟通往清华北大的路是用卷子铺出来的,

多考一分,超过千人。

坚持住,

上大学就能放开玩了,

你肯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20 岁 大学

你刚上大二,已经开始规划三年后的求职要怎么办。

多选几门分高事少的水课,拿个好绩点。

多考几个证书,四六级没啥竞争力,托福、雅思含金量比较高。

多攒几个实习经验,把简历刷得更好看。

坚持住,

拿到大厂 offer 就衣食无忧了,

你肯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24 岁 工作 2 年

你 21 点从科技园下班,

通勤 1 小时回到 15 公里外的出租屋,

洗漱 10 分钟后,立刻打开电脑自学 Python。

看看你的同龄人吧,

“毕业 2 年,月薪 5 万”

“创业 3 年,套现 15 亿”

你心甘情愿为知识付费,多个技能多条路。

坚持住,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你肯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27 岁 工作 5 年

新来的实习生又熬到 12 点了,你怎么敢下班?

月入六位数的李佳琦都不休息,你怎么敢喘气?

职场社畜的生命周期和韩娱练习生一样短暂,你不知道吗?

你已经 27 岁,

再混不到管理层,

这辈子就没机会了,

坚持住,

迈过这道坎儿就好了,

你肯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32 岁 工作 10 年

你不想小孩只能接受普通的教育,

你说自己成功的速度一定要超过小孩长大的速度,

你不想父母晚年还继续辛苦

你说自己成功的速度一定要超过父母老去的速度。

坚持住,

干完这个项目,你就能送小孩去国外参加夏令营了,

他肯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37 岁 工作 15 年

你不记得这一生什么时候有过一周双休,

你想要一段长假,但你不敢停下来,

你给自己报了私教课,

不加班的时候就去健身房举铁,

你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

需要像年轻人一样熬得住 996,

坚持住,

你经验这么丰富,正值职场黄金期,

肯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45 岁 失业一年

别人都是 35 岁被公司扫地出门

你暗自庆幸自己晚了十年。

你开着滴滴,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

同年入职的小李,黄袍加身在送外卖,

你们不期而遇,相互对视,点头示意。

坚持住,

你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50 岁 失业五年

你在家看《乐队的夏天》,内心波涛汹涌,

你问到了这个年龄,是不是可以勇敢追梦了。

你的伴侣让你清醒一点,

“生活不允许咱摇滚,生活只允许咱滚”

坚持住,

等到拿退休金的年龄就能解放了,

你肯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60 岁 退休一年

你发现孩子的生活压力比过去更大,

飞涨的房价、贬值的文凭、日渐减少的工作机会,

分分钟压得他喘不过气。

你反观自己,

每一步都非常精确,没有半点差错,

但结果看来,依然是不及格的人生。

你如梦初醒,对孩子说,

管他什么光明的未来,

就过最开心的今天。

70 岁 退休十年

你看着孙子打游戏,闯关失败就放弃了

你对他说人生贵在坚持。

他问为什么一定要打怪升级?

游戏太难,可不可以选择不玩?

生活的乐趣不止眼前的苟且。

你微微一笑,

还是孙子比较通透,

他肯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知乎用户 黑是真谛 发表

内卷就是,大家越来越努力,越来越累,但是收获并没有增加,甚至还下降了。

举个例子:

电影院里,本来每一位观众都在安安静静坐在位子上看电影。

忽然,有一个身材矮小的观众站了起来,并抱怨说:“我看不清楚,我要站起来看!”

他这一站起来,他后面的观众被挡住了视线,也不得不站起来看。于是渐渐地,再后面的观众也都纷纷站了起来,甚至就连前排的观众也只好站起来看剧,因为有些后排观众直接站到了所有座位之前。

就这样,所有的观众都不得不站着看。相比于之前坐着看剧,没有一个观众的视野变得更好,但是从舒舒服服地坐着变成了站着,每个人都变得更加辛苦了。

在现实里,有着许多内卷化的场景:

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不断加大劳动投入。但土地带来的粮食产量增长,却远远小于劳动量的增加。
同一届的高三学生,每个人都拼命刷题,牺牲了素质教育和娱乐的时间。但名校只有那么几所,即使考生们再怎么刻苦,能考上名校的学生数量还是不变的。
在同一个行业里,所有员工都努力加班,但整个消费市场就那么大。尽管每个人都累到脱发,员工们也不会变得更加成功。

内卷化的竞争,对个人来讲会导致这么一个结果——越能吃苦,却越过越苦。因为个人的努力,放在时代大潮面前,真的是毫无抵抗力。

内卷是新一轮产业革命迟迟未来,导致的中国中下层人民痛苦的根本来源之一。除了那些家境好的、有资本的人之外,大部分中下层人民都过着焦虑、可怜的生活。

-————————————————————————————————

如何破除内卷化竞争?

既然内卷化现象这么糟糕,我们如何破除内卷化竞争呢?理论上来讲,就是努力把蛋糕越做越大,尽量避免陷入存量化的争抢中。

1、但是单靠系统内部的力量很难解决,往往需要一个外部的力量来介入。比如,在所有观众都不得不站着看剧的剧场里,我们就需要剧场管理员来维持秩序。

  • 具体落实到一些政策上,就是产业升级——中国制造 2025、一带一路等。
  • 在更深层的一步,就是破除美元的全球殖民体系,建立人民币的全球贸易结算体系,如果这些步骤能够完成,蛋糕的总量会增加不少,应该足够十几亿中国人分了。

2、此外,我们作为局内的一份子,虽然没有能力扭转内卷化的大趋势,但我们可以通过个人选择,使得自己的境遇不至于越来越糟糕。

  • 比如在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更加努力去完成工作,而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见识,从而摆脱低水平的竞争。
  • 再不济,我们也可以用脚投票,离开这个越陷越深的内卷化环境,换一个更合适的赛道。当然,这需要一定的魄力、眼光和切换成本。

PS:胡乱猜测一下最有可能打破内卷的人:某中层阶级的孩子(必须是中层及以上,不然各方面的资源都不够,扔一颗石子到水面,也不会有涟漪。),他从小深受从底层打拼上来的父亲的艰难经历感染,颇负正义感,觉得自己背负着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的使命。(接受义务教育的大部分人,学生时期看不到这个现象,入职了又不敢反抗,他们反抗的意志这些年一直在被渐渐消磨,所以打破内卷的天选之人少之又少)

知乎用户 任正扬 发表

内卷化的本质就是内部卷起来的意思(像窗帘一样从内部卷起来)是收缩化的意思,相反的意思是外部扩展外部开发展开。现在我国外部扩张部分受阻,国内发展只能往内部发展,这有收缩的现象,这就是部分内卷化。

内卷化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从内向外舒展开来的,如果外部环境受阻只能从内部发展就不符合自然规律了,就会慢慢的出现畸形 衰落 内讧 消失等现象。

植物的生展也是从内而外的,如果外部的发展空间 时间 所需的水源 阳光这些无法获取到,就会出现畸形的植物 不茂盛的植物甚至植物会慢慢凋零消失。

个人 家庭 村庄 城市 国家 组织 公司 本身的内部需求是根据外部环境而产生的,而满足自身的内部需求又必须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取。相当于所有事物(道 自然 世界 所有 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夹在了外部环境的中间,首先是外部环境有了空间 时间 阳光 水 土壤等 等,然后才会有了事物本身,最后事物本身又必须要从外部环境来获取自身的内部所需。如果外部环境不能满足自身的内部需求,内部需求想要得到发展只能从相对狭小的内部获取自身需求这就是倒行逆施了,短期内可能挺过去,长期下去内部的竞争关系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

个人出现内卷化就是自我封闭。自己修炼内功而不顾外部的发展,无论你内功修炼如何你是武艺超群也好,学富五车也好,只要你于外部环境脱节了,你就自然而然的会被外部环境所淘汰。根本原因还是你本身就是外部环境给予的,你只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你发展的一切必须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取。

家庭出现内卷化就会出现家庭内部竞争,以前几代人的大家庭如果家庭成员在外部受阻转而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不断从家庭中获取,就会出现兄弟内斗 婆媳内斗 父子内斗等现象,这跟人的品德无关这是根本的各取需问题。(以前农村外出打工受阻,从外面获取的很少并且外部的竞争很大的情况下,家庭内斗就很常见,有哥哥逼死兄弟的,有媳妇逼死婆婆的,有儿子逼死父母的。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外部发展受阻出现了内卷现象。近些年大家外出都能糊口了家庭内斗根本没必要了以上现象就非常少了。)

村庄出现内卷化就会出现村里家庭相互间家族相互间的各种内部竞争,村与村相互间争夺利益的竞争,家庭间为了分祖产 分责任会内斗,家族间 家庭间为了挣一小块地会内斗,挣出去的过路权会内斗,挣灌溉庄稼的水源(田水)也会内斗,村落间争夺山罩 地罩 水源 也会大打出手。(以前农村家庭 家族间相互间争抢宅基地 耕地 过路权 水源等打出命案的很多,村落间争夺利益相互间打出命案的也很多,本质上还是外部发展受阻。现在到外面能混好了为了这些东西根本就没必要了,解决不了的大不了就找法律。以前可就不一样了。)

城市内卷化就会出现国内间竞争更加激烈的现象。例如南北竞争 四大城市间的竞争 大城市与小城市间的竞争等等,而不是向外发展与外国的城市竞争,例如东边跟北欧 加拿大竞争,中原跟 德法日竞争,华东跟美国东部竞争,广东跟加州竞争,西南跟瑞士 意大利 西班牙这些竞争。城市间的内部竞争必然会造成不必要的内耗。这里省略一些字了……

国家内卷化会出现各种内部竞争甚至是内斗。这里参考我国 62 年到 80 年的国内情况,也可以参考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的国内情况。也可以参考前苏联外部受阻时的情况,也可以参考现在的朝鲜 古巴 委内瑞拉 伊朗等国家外部环境受阻时的情况。总之内部竞争就是内部各种内斗,有序竞争的时间相对很少,有序竞争的出现必定是外部环境出现拐点的时候,要是外部环境缓和了,又是各种无节操长时间的内斗。

公司 组织出现内卷化会出现各种打压内部员工的种种骚操作,本质上还是外部受阻从外面捞不到好处了,只能压榨内部。这根本就没有任何道德对错可分,这是本质上的生存需求问题。此处也省略…………

内部需求是根据外部环境形成而产生的,而满足自身的内部需求又必须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取。相当于所有事物(道 自然 世界 所有 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夹在了外部环境的中间,首先是外部环境有了空间 时间 阳光 水 土壤等 等,然后才会有了事物本身,最后事物本身又必须要从外部环境来获取自身的内部所需。如果外部环境不能满足自身的内部需求,内部需求想要得到发展只能从相对狭小的内部获取自身需求,这就是倒行逆施了,短期内可能挺过去,长期下去内部的竞争关系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有人看的话我再写仔细点。今天没时间了先随便谈谈。

有兴趣的话冒个泡。

我再写一篇如何避免内卷化的段子。

知乎用户 里姆​ 发表

坐标安曼,学校内还是学校附近都有茶水铺子,埃及那更多了。

基础操作:红茶包,炼乳,加老多的糖。

校内咖啡机接咖啡还是果汁店就算了昂,这没啥技术含量。

此外煮豆子 fuul,街头可丽饼不等。

当然,行行都有自己的难处,这点都一样。

基本过十年除非主动不干了,否则还挺稳当。

国内?

小学初中高中门口煎饼果子还是烤菜年糕,今天就你,先到先占地盘,不出俩月,同行又过来了好几个手推车。

你炸臭豆腐,他马上在此基础上开始烤冷面,另一个赶紧加了蛋堡,下一个赶紧提供奶茶…………

基础款奶茶就是个饮品,小吃的附属……

别说你们路边摊,附近有排面还是没排面的店铺一看你们如火如荼,给自己的文具店门口赶紧补上了:

咋,欺负我开文具店的不会搞小吃咋地?

知乎用户 坡君 发表

内卷的定义并不重要,它可能很难被理解,但是绝对很容易被感受。简而言之,没有增量,个人的增长多以别人的损失为基础,那必然是内卷无疑。

比如说,你只是想要在公司 965 当一条咸鱼,安分守己地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工作内容。但是你的同事们对于老板的消息都是秒回,一个个周末主动加班,各种漂亮话说得比谁都好听,动不动还无中生有搞些大项目。于是在年底绩效考评的时候,领导看看工时,看看你的产出,你背了一个 C,被优化了。这是你的错么?你当然没有错,只是由于绩效强排的存在,你就成为了内卷的牺牲品。

更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高考的录取,每个省份每年的清北录取人数是一定的,比如说全省前 100。极端情况下,即使大家都达到了 imo 金牌的智力,也还是不能大家都去清北。只要能够获得的资源是固定的,内卷必然产生。

破除内卷只有靠创造,可惜的是,做题家不会创造。

知乎用户 丁一牧 发表

我用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来说明这个问题。

由于家庭等各种复杂的原因,我高中阶段曾经有半年转学到了某华中省份(无意引战,防止地域黑)某非重点普通中学就读。该校学生近两千,唯一的食堂面积不超过三百平而且只有一层,总共只有两个售卖窗口。这是背景。

我发现每天中午吃饭都是一项挑战,因为大家都不排队,在两个窗口挤成一坨,手中高举着各自的饭盒奋力往前挪。挤到窗口附近的同学都大声朝食堂阿姨嚷着自己要点的菜,由于太嘈杂,阿姨只能大声地回应叫嚷声最响的那个人,确认他要的东西。等着幸运儿抢到饭之后,还要大声喊叫拼命驱散身边的人,才能勉强挤出队列。

结果你们也能想到,整体效率非常低,这种拥挤打饭的场景每天上演,**每次持续至少四五十分钟。**即使如此,总有一些 “弱者” 因为挤不过别人或者只是来晚了十分钟,排到最后只能吃白米饭,因为菜!卖!完!了!最后甚至可能连汤都不剩,总有人最终会饿肚子或者啃零食对付中午这顿饭。

然后,高潮来了。

有一天中午,校长破天荒地带队来食堂视察,所有人都老实排队,打饭效率非常高,差不多 20 分钟所有人都吃上饭了。

然而校长不会天天来,之后的日子和无数次之前的日子一样,大家继续疯狂抢饭。

那段时间,我无数次地怀念在另一个学校(省重点)食堂吃饭的日子,三层大食堂,窗口几十个,菜色丰富以至于很多人高中三年都没吃过来遍。最重要的是,几乎没有碰到过插队行为,偶有插队的也会被食堂大妈拒绝打饭。

如果把这座普通高中看作一个小社会,我想这无疑算是很内卷了。

为什么要抢饭而不是排队?

因为总量不够,出手慢了连饭都没得吃。

为什么食堂不多做一些饭菜?

因为食堂知道自己体验差、菜难吃、价格不实惠,并非所有学生都肯前来买饭,如果做多了就会造成物料浪费,吞噬本身就很薄的利润,因此宁可少做一些饭菜,有少部分人饿肚子不影响自己赚钱。更何况,一直稀缺的情势,才能顺理成章地维持较高价格。

为什么食堂利润这么薄以至于一点剩饭剩菜都不肯承担,不肯改善伙食改善服务体验?

因为学校领导太贪,利益输送成本太高。(注:家人与校领导都比较熟悉,实际情况如此,并非杜撰想象。我亲耳听过该校长私下聚会场合的话:咱只管捞钱到手就行,至于中国教育的未来可不是咱操心的事)

同样的物质总量,同样的待分配人数。

人挤人,叫破喉咙,挤得一身狼狈,四十分钟才能吃上饭。

好好排队,轻松安宁,二十分钟就能优雅地吃上饭。

内卷最可悲的地方是,大家明明经历过了排队带来的效率红利;明明所有人都明白,如果人人都遵守秩序,则人人受益。然而,大家还是不得不一边骂其他人素质低,一边不得不被裹挟着、甚至变本加厉地去挤去抢。

所谓的内卷,就是在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出于被分配的恐惧,每个人不得不层层加码竞争,最终造成大家都很累、而每人所得并未增加反而减少(过度竞争会导致空耗资源)的负和博弈局面。

所以为什么内卷?本质上仍是资源总量匮乏导致的过度竞争。这个匮乏,可能是真的匮乏,也可能只是每个人心里的匮乏感。

要问如何解决社会内卷?

我想,要能回答这个问题,大概给多少个诺贝尔奖都不为过。

知乎用户 描摹 发表

医疗,教育,工作机会等资源的集中→大家都想去大城市→户口对获得城市资源有利→人人都想买房→掏空六个钱包,投资下一代→房价上涨→买房做投资→人人都想买房,为了比别人挣更多,工作更长时间→老板觉得你更能带来收益率→为了不被裁员,大家都工作更长时间,甚至不要工资→市场默认 996.007

需要 zf 推动各城市的医疗、教育、就业等资源的保障和发展,实现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大体思路没有,还请大佬指路)

同时大家为了挣更多的钱,买房,投资,股票……→消费不足,内需低,产能过剩→老板为了更多利益减少工人工资→工资降低,不愿消费也没钱消费→产品卖不出去,各工厂为了卖出去,降低价格获得竞争力,要求工人无偿加班 or 被替代→死结(没有哪个地方忍痛割肉应该很难打开)(劳动法完善可能又会导致工厂工资降低至最低工资)

个人理解的内卷和背后原因以及影响,目光有限,劳驾指出不足和错误。

国家正在努力改变这些,我相信大家都会有光明的未来,只不过可能比较漫长。

知乎用户 Fairy 发表

宁愿累死自己,也要先饿死同行:医学检验内卷趋势真恐怖!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记得以前挤火车吗?你不挤,就没有机会上车。可是大家都挤的话,因为很多人被卡在门口,谁也进不了,越挤越动不了。于是火车就开不了。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内卷,给人一种恐慌的感觉,大家在恐惧的驱使下,竭尽所能争夺资源,可是资源有限,大家越是争夺,资源损坏越大,甚至无序的竞争会带来毁灭性结局。

归根结底,这样的争抢式的努力,只是从别人身上挖肉,而不是创造出新的价值。这样的努力,看着很感人,实质上是无效竞争,徒劳。

内卷化,又译为「过密化」,是一个社科概念。「一个社会或者模式达到了确定性形式,然后停滞不前,无法向更高级转化。」后来学者黄宗智扩展概念:「有限资源投入无限的人力,结果导致边际效应无限递减。」通俗来讲,就是系统无法向外扩展,转而向内扭曲,使劲内耗,人们依靠自我的压榨来追求竞争的优势。

这个社会,内卷化现象从来都是常态,教育、医疗、养老、房价、婚恋,仿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万物皆「内卷化」?学者们认为这是一种陷阱,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就是生活的无奈,就算知道是陷阱,但不得不往里跳,因为任何人都想活得更好。这样的情况在检验医学圈同样存在!

医学检验的「内卷化」

任何一项检验项目都离不开检验三要素:标本质量、检验设备和方法、检验医学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素养。要素中的核心是检验医学人才。

在读本科时,本科学历只能回家乡的县级医院工作,同校毕业的硕士学长可以进市级的三甲医院工作。所以选择继续读研,三年研究生毕业后才发现,那家三甲医院要求双一流硕士。

目前 221 本科已经不再具有什么优势,双一流大学的硕士、博士已经出现在地级市甚至县级医院。**近三十年来,检验科招聘的门槛越来越高。已经从大专 - 本科 - 硕士 - 名校硕士的要求层层递进。**你环顾四周发现,大你几届的学长现在已经聘任副高编制在手,在一线城市买了房,而你读完硕士仅仅能拿到一份三甲医院的合同制 offer。

即使找到工作,层层的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又你对前途感到茫然和悲观。拼不过学历,努力拼科研加分,就想尽办法做科研,今年晋升差一分,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完成一篇文章;到了第二年才发现自己与竞争者一比较差得更多了……

你拼了命的奔跑,可能也赶不上内卷的速度,学历、科研水平一点点压榨侵蚀着你。那些侥幸跑赢的人,只不过在合适的时间抢到了坑位。

内卷带来的恶性竞争

有人会觉得有更多的高学历检验医学人才进来,这不仅可以提高检验医学的准入门槛,也可以带动提高检验科的江湖地位。内卷带来了更多得竞争,竞争越激烈提高得越快,这不是好事吗?

当竞争者不那么多得时候,人们都靠个人努力进行公平得竞争;但是当竞争者过多,也就是检验医学内卷化得时候,恶性竞争就滋生了,甚至导致评价标准得扭曲。

就拿被大家诟病的求职、评职称的科研水平要求来说,「SCI 定天下」、「唯 SCI 论」。大家都知道个人医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与是否发表 SCI 论文没有直接联系,但是这样不合理得评定指标就实实在在的在我们身边。

为什么有的医院招聘或评职称就这样搞呢?因为好的医院不缺人才,但是坑位就那几个,任何不可理喻的理由都可以成为筛掉你的借口。

所以科研水平「差」的人,为了评职称论文不够就「买」来凑,为拼科研加分,大家争先恐后的买论文,滋生了论文买卖产业链,有些人甚至一步到位,先来个十篇八篇!恶性的竞争导致的买卖文章之风盛行,晋升不再是能力的体现。

大家在恐惧的驱使下,竭尽所能的争夺资源,可是资源有限,大家越是争夺,资源「破坏」越大,大家都疲于奔命,哪里还有检验医学水平的提升呢?

内卷趋势下,医学检验人如何破局?

在这样的内卷大趋势下,目前来看最先占据坑位的那部分人赚了。

如何破局?面对不断扩张的检验医学人才队伍,把蛋糕做大,提供更多的晋升岗位,每个人都有编制,每位医生纯靠「熬」,熬的越老越吃香,明显不太可能,所以既然无法增量,就只能盘活存量。

国家正在逐步取消编制,促进编制内外同工同酬。此外,**国家也在尝试修改评价体系打破这种内卷化格局。**例如今年疫情期间多地下发《关于保障和关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的若干措施》对一线抗疫人员给与职业发展激励,实施职称评审倾斜。

图片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检验医学圈的内卷趋势无法逆转。除了国家的政策引导之外,对于检验人自身而言只有共同打破圈层,才能在这样的内卷大浪潮下减少「内耗」。冲破检验与临床沟通及融合发展中的瓶颈是关键。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k1NjQwMg==&mid=2656046043&idx=1&sn=2a16aac651c43c3fcb24bf33c177e7ee&chksm=8b2d0ec6bc5a87d0f61ec9cac75652e42c67817fc0bec9086c13a624089f215935debb812d28&token=899093507&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执行机器人 发表

社会内卷化就是社会生产力停滞,社会财富总量长期不增加,所有人都在争夺现有的存量。少数人依靠某种不公平的优势争夺到多数资源,剩下的大多数人只维持基本生活保障。

社会内卷化有什么现象?

适龄男女开始出现不婚不恋不生的现象。组建家庭的成本极其高,单身活着的成本勉强可以维持。

不是他们没有婚恋的欲望,而是生活成本太高逼迫他们放弃了这个欲望诉求,进而转向低欲望社会,转向佛系人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一旦有婚恋的诉求,就会为实现这个愿望进入被社会压榨的行列。类似于不买房结不了婚,买了房就得扛三十房贷,就是这么个逻辑。

所以社会上就出现了一个群体,我宁可不结婚,也不愿意扛三十年房贷被压榨,被 996。

举个例子,一个村里有一百户人家,有一个地主和 99 个佃户,佃户把每年地里产出来的粮食拿出一部分来给这个地主。

提高生产力就是每年产的粮食都在增加,在这个时候叫做社会发展扩张。但土地的产粮是有一个极限的。

地主又娶了八个姨太太,生了二十个娃。这个时候 99 个佃户每年产的粮食就不够地主家吃的了。地主要求加租,这就是社会内卷化。地主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夺现有的存量,天天想着怎么去压榨佃户们剩余价值。99 个佃户就感到了生存压力。生活无望,不婚不恋不生就成了必然。

优势群体天天想着怎么去提高生产力,提高社会财富的增量,这个过程叫社会扩张化。这个过程大家都受益。

优势群体天天想着怎么去压榨现有的剩余价值,去争夺社会财富的增量,这个过程叫社会内卷化。少数人继续维持 “不劳而获” 的状态,多数人感到生存压力,开始出现不婚不恋不生。

婚恋生需要有多余的剩余价值才能维持,没有了多余的剩余价值,连自己一个人活着都费劲,自然也就不婚不恋不生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

扩张是增加存量,内卷是争夺存量。

知乎用户 梅花十三​ 发表

江湖中有一本葵花宝典,大家都想得到它。

因为得到之后,可以天下无敌,但如果有一天,葵花宝典被公开了,人人都有机会练。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这会成为一个灾难。

因为一个人拥有时,练不练是一个人的事。

大家都拥有,练不练就不由自己决定了。

比如你有一个仇人,如果你不练,你的仇家就会练成后来杀你,所以逼得你也得练。

最终,江湖上所有的人都会练葵花宝典。

练了宝典,可以天下无敌,但因为人人都练了,人人都天下无敌,所以就没有什么天下无敌了。

而且欲练神功,必先自宫。所以江湖人士都变成了太监。

这是一个全输的结局,没有任何人受益于自己的额外付出。

同样的,现在的培训机构就是公开的葵花宝典,你要不学,别的孩子学了成绩就会比你好。

你要学了,可能就要自宫掉自己的童年,如果所有人都学了,但上大学的名额没变。

所以没有人从中受益,只是所有参与的人都损失了自己童年。

这就是内卷。

知乎用户 熊起 发表

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1368—1988 年》

中文网络的内卷定义基本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具体表现为相比提高个体劳动生产率,更倾向于压缩个体劳动成本。

知乎用户 赤羽白鸦 发表

所谓学历不值钱、过度竞争、学历不好考、行业恶化,这些 “内卷化” 表现,虽然声音喊得响,但其实也就这样。整个系统收益还是为正的,只是被稀释了,虽然勉强能扣上“努力边际效用下降”,但这是门槛高而不是门槛低。

你喊人家夕阳产业一千年,骂人家调岗缩编,但这个系统收益还是为正的,而且调岗缩编明显还说明商业策略非但没用完,还有非常大的余地可做选择,能迅速调岗也说明有的是正收益的岗位做选择。

而无论内因外因如何,所谓符合教科版的原教旨 “内卷” 概念,明知是无效劳动、甚至负效应劳动(与环境处于负和竞争)却无法选择的“内卷”,甚至到无法树立门槛的“内卷” —— 知乎大多数人都可能都是想不到。

我并不比

@寒冰射手曹草草

懂非洲,所以用体面人举个例子。

大家都知道,法理掠夺权是掠夺的一部分,西朝的白左、动保、BLM 等等的初衷原本是好的,但发展到现在,已经错过了初衷,变成了合法掠夺的渠道。

而法理掠夺权和环境肯定是负和竞争的,花费 2 分资源从整个社群里挖走 5 分资源,然后 “自己人” 再分这块抢来的蛋糕,这就是典中典的负和竞争。

那么白左、动保、BLM 是从哪儿招来的那么多人摇旗呐喊呢?白左、动保、BLM 有什么很高的、需要层层考试淘汰,像美朝医疗律师行业一样的准入门槛吗?

没有。

“女权就是 ***” 这等知识水平的新蒙昧时代的文盲,只要是个女人,就能去打下手。

只要肤色合适,就能借茬零元团购,掠夺合法经营的超市和商店的财产。

逃课不学习,只要找准机会喊一声 “How dare you!” 就封了圣。

说难听点,嘲笑丁真学历的那点酸话,其实都是玩剩下的,丁真起码带动了故乡的 GDP。

而西朝这些人在减少所在地、社区的社会生产能力。

零元团购拿走了几箱桶装水,却把想好好做买卖的企业逼走,最后社区缺乏基础服务,乃至毒化矛盾,害到了本族群的 “老实人” 头上,连一个肤色的店主都不放过。

[美国黑人因店铺遭抢报警求助 却被警察打掉数颗牙​news.163.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news.163.com/20/0610/08/FEOEKK8T0001899O.html)

MeToo 偏到了指南针都转了向,整个中产行业的男性都在恐惧和女性独处,HR 们也在重新估量雇佣女员工带来的不可确定性。

而早在 Metoo 之前,西朝早已经发展到诬告强奸,逼死两条命的新闻,清华学姐最差结局,不过是 2015 年的故事。

‘I don’t think I’ve ever really seen a boy bellow and cry and just be as distraught as he was,’ his older sister Camellia says in I Am Not A Rapist, which is available on**iPlayer** and airs tonight at 10.45pm. ‘It was like he’d had his soul ripped away.’
Weeks after the accusations were withdrawn Jay took his own life. ‘He’d bought his favourite energy drink, his favourite bag of crisps, and a length of rope,‘Camellia recalls.‘He was found by a dog walker… It was a tree we used to play on when we were younger.’https://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8718345/Sister-boy-17-killed-falsely-accused-rape-shares-ordeal.html​www.dailymail.co.uk[Heartbroken mum found hanged after son killed himself following false rape claim​www.mirror.co.uk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mirror.co.uk/news/uk-news/heartbroken-mum-teen-who-killed-8518826)

前途无量的聪明学生被诬告自尽,母亲绝望自杀,发展到如今的男性如履薄冰,不知道多少社会效益被无形的 “零元团购” 活活毁掉了。

德国废除核电导致电价暴涨。

[德国关闭核电站 电价上涨 85%- 南通康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www.ntscjx.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ntscjx.com/scnews/2499_ntchjx.html)

法理掠夺者们赚的 “礼教” 钱,小到所在社区,大到整个社会为之买单。毫无疑问,和整个社会效益是负竞争关系的。

所以,说回来,白左、动保、BLM 人从哪儿来的呢?

能够让这些人老老实实的 “做题”,为家庭和周围环境带来正收益岗位,随着全球化,已经消失了。

而这些岗位消失了以后,没有条件(教育私有化),没有足够的天分去挤上高端技术工作的很大一部分人,被 “掠夺行业” 用钱买走做门客了。

没错,在内卷化的人生里,给掠夺群体擦刀子,做社会效应为负的事,吃点挖走的 “蛋糕” 的残渣,都比做题赚钱。

做题的门道都堵死了,没门槛的生意只剩下用拳头做题了。

也许没说的很明白……

当你在亚马逊流水线无水分 996 也不过 paycheck to paycheck,而且不是两个别墅两个孩子一条狗的 PTP 而是 downtown 晕倒不敢叫救护车的 PTP,但英雌公司们却能开得出 955,35 万月薪的工作,要求是只要你肯 “够脏”,放得下面子和良知,承担风险去 “害人”,去碰瓷,去诬告,为英雌公司和背后的讼棍、媒体团队们干脏活,承担可能的法律风险。

英雌公司们吃完的大头的残羹冷炙甩给你,都能让你当人上人。

“恶性竞争”的门槛不是高高在上的达标分数线,而是够脏、够没廉耻、够胆大妄为,“老实人”被同肤色抢,做题被诬告强奸,人生报废的环境,才是所谓 “恶性内卷” 的社会状况。

至于老实巴交的做题家?不是被吃干抹净,就是对身边的镰刀噤若寒蝉,投鼠忌器而不敢发挥专业特长。

知乎用户 findyi​ 发表

最近「内卷」这个词大火,朋友圈、知乎、腾讯新闻、B 站视频,铺天盖地。

大家的议论充满了愤懑、不安、失望和愤怒。

那么,什么是内卷?

内卷并不是一个新词,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人类科学家吉尔茨就提出了这个概念。

当时,吉尔茨在印度尼西亚研究农业。他发现印尼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还缺少资本和机械,再加上政府行政管理能力严重落后,使得劳动力只能不断投入到有限的水稻生产中。

很多时候,连耕田的牛都没有,只能拿人力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印尼的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然而,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劳动力消耗了,收成却没有变多。

于是吉尔茨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内卷化”。


1

社会内卷

内卷化原本只是应用在农业领域,后来又逐渐应用到了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一篇分析清朝经济的文章中,讨论清朝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

清朝人口太多,人力成本特别低,所以,不管人们做什么,都不需要改变技术,增加劳动力即可。

比如生产丝绸和瓷器,作坊的老板如果需要扩大再生产,只需要招更多人就可以了。

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英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由于人力太贵,英国的作坊老板们被迫去资助那些研究古怪机器的科学家,最终推动了工业革命。

而清朝受廉价劳动力的裹挟,并没有去进口英国人的机器。

反正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可用,谁愿意冒险去大洋彼岸引进新技术?

当然从内卷角度看清朝的落后,只是一个角度,事实上清政府的问题太多,简直是病入膏肓。

社会的内卷化是个体无法承受之重,个体没有力量改变。

比较典型的是近些年的日本,整个国家的年轻人陷入无欲望的状态。

年轻人很少创业、也失去了奋斗的精神。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日本在经济进入低增长甚至负增长之后,财富大部分集中在老年人手中。

同时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和良好的社会福利让奋斗的价值大打折扣。

年轻人付出的代价和收获的回报,越来越不成正比。

选择当咸鱼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2

教育内卷

最近高考成绩出来了,河北高考 700 分以上的就有 108 人。

而 600 分以上的,居然有 3 万人….

按高校招生的惯例,会根据比例确定某一个省份招生的投档线。

按投档线,河北 700 分以上也不一定能上清华北大。

而那 3 万多 600 分以上的考生?可能连 211 都上不了。

教育是一个有明显边界和范畴的领域,高中三年需要学习的知识就那么多。

高考作为考试,衡量的并不是知识的掌握度,而是答题技巧。

就比如我自己,高中三年基本没上过课,最后三个月依靠疯狂刷题也考上了重点大学。

有些高中学校通过填鸭式教育让考生牺牲休息时间,疯狂刷题,培养出高分机器。

一家崛起,其他家都跟上,最终可以让整个省的风气都一致。

这就是河北今天的困境。

考生更累了、分数更高了,却不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因为比例在那固定着呢。

甚至不一定能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

河北的考生是不是也像极了 60 年代印尼的农民?

再怎么辛勤奋斗,从群体上来看,处境并没有丝毫变化。

本质上,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这点不改变,教育内卷的趋势就不会改变。


3

行业 & 公司内卷

身边的朋友热议的内卷,更多是对行业 & 公司内卷的不满。

互联网行业的黄金增长时期早已过去,今天早已是存量搏杀阶段。

新的科技革命还没落地,在这种情况之下,行业内的公司自然也处在焦灼状态。

再加上一些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就更雪上加霜了。

今年的疫情就让很多中小互联网公司陷入险境,破产裁员的不是少数。

前文也说过,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互联网行业红利不再、新的科技革命还未落地,这三浪叠加之下,996 会逐步成为行业的标配。

这很无奈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除了从业者会更累,往年那种 48 个月、100 个月年终奖的传说也越来越少了。

作为惯例的年度调薪,今年很多公司也没了踪影。

在同一个竞争业态下,第一家公司率先实行 996,很快其他家蜂拥而上。

结局是,大家又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

从大趋势上看,没有一家公司会因为 996 而获得更多利润、更高的成长。

当然互联网行业的内卷才刚刚开始,远没到多严重的程度。

很多细分行业诸如在线教育、远程医疗、AI 等等,有着值得期待的前景。

同时,如果把视角拉到全球,增长空间就更大了。

过去这两年 tiktok 在美国势如破竹,头条的工程师的超负荷劳动自然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种情况之下,因为有竞争优势、有高速增长,其实就不算内卷了。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华为身上,这家令很多人自豪的民族企业,碾压欧美通讯公司的背后,是华为人远超 996 的付出。

这也是 2020 年,中国大点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启出海战略的根本原因。


4

个人内卷

内卷是个问题,但不是借口。

今天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已经走偏。

诸如:奋斗逼天天加班让资本家更好的剥削了大家。

再比如:高考一帮不要命的学霸,让录取分数更高。

俨然在指责奋斗逼和学霸就是资本家和残酷高考的帮凶狗腿子。

不少人喷奋斗逼:假装奋斗、打酱油 996、加班发朋友圈还提醒老板来看,最终导致打工环境快速恶化。

公司也因为产生不了实际生产力,要么嗝屁、要么效益不好。

看着很有道理对不对?

其实只是牵强附会,首先不可能在职场奋斗的都是「奋斗逼」对吧?

再说造成的结果,公司嗝屁,首先是老板的战略问题、其次是环境和竞争问题,跟几个「奋斗逼」还真扯不上关系。

就算真能扯上关系,那奋斗逼的领导们也是傻子吗?

职场不看工作结果只看加不加班、发不发朋友圈?

更可怕的是,不少人把激烈竞争统统归为「内卷」,予以严重鄙视并换来心安理得。

同时得出一个结论:现在的社会太内卷了,我们的奋斗毫无意义。

得出结论后,这些人就开始享受自己的堕落。

按这个逻辑,所有奥林匹克的比赛项目,每个项目背后都有成千上万的运动员,最终金牌得主就一个,是不是内卷到哭?

NBA 那些顶级球星,一个人薪资顶半支球队那种,他们要经过多少残酷竞争才能爬那个位置?每一个球星背后有多少竞争失败的人?是不是内卷到吐?

用内卷来否定竞争,否定那些付出卓越努力的人,其实是很多网民掩盖自己无能和懒惰的一种表达方式。

与其关注外部竞争的问题,不如关注自身的成长。

内卷不光能应用在社会、经济、政治、组织之上,同样,能延伸到个人。

很多人浑浑噩噩,每天就是重复相同的生活,上班、吃饭、下班、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几年过去,结局可想而知。

墒增到一定程度,这个人的知识体系、能力、斗志都会全面崩溃。

你说这算不算个人内卷?

其实,我个人就有一段非常内卷的时光。那是 4 年前,我加入了一家偏传统的企业。每天就是重复工作,知识、能力都没有成长。

工作一年后,我突然醒悟,再这样下去恐怕就没有前途了。于是出来创业,也因此进入了在线教育行业。

工作其实很容易陷入内卷状态,都是忙碌,有的人几个月、一年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就全面迭代了。有的人几年下来,还是老样子。

个人内卷才是我们尤其需要关注和警惕的事情。


5

破局个人内卷


桥水创始人雷 · 达里奥在《原则》这本书里有一句经典名言:

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听起来有点激烈,实际上很中肯。

达里奥强调的其实是不断突破舒适区取得个人成长。

要破局个人内卷,终身成长是最好的利器。

除了有终身成长心态,我们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极强的目标感

在职场发展,目标感算最重要的事情,很简单因为老板都是要结果的。如果你有很强的目标感,大概率可以满足老板的预期,进而升职加薪。

2. 明确的职业规划

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多大的事情。越早规划越好,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你才能对抗各种小情绪。

诸如老板剥削你、领导压迫你等等,因为你会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会明白每一天的努力不光是给公司交付结果,也是为了自己的未来。

3. 远离严重内卷的行业

举个例子,10 多年前的通讯行业,正在经历剧变和阵痛。从高速发展坠落到市场规模急剧萎缩,大量企业破产倒闭。

那个时期,很多通讯行业的从业人员都体验了行业内卷的滋味。被迫延长劳动时间、薪资减少、福利缩减、裁员优化等等。

有的人早早的跳了出来,不少进入了互联网行业,吃到了后面 10 年的红利。还有一部分苦苦坚持几年之后,无奈离开。

看清楚大趋势,其实是需要尽早抉择、尽快离开。

4. 远离内卷的公司

关于公司的内卷,前文写过一篇:那些 996 公司的员工,怎么样了?,这里面的第二类打酱油 996,就是典型的陷入内卷的公司。

这种公司,你呆久了,基本也就废了。

还有一些养老性质的企业,天天正事不干,全是撕 X 开会的事情。

甩锅推卸责任个个是小能手,要攻坚做事的时候,没一个上,一到下班点,公司一个人没了。

养老肯定是没法养的,真在这样的公司,建议你在还没成为一只纯粹的咸鱼之前,赶紧闪人。


最后的话

与其去思考社会内卷、教育内卷、行业内卷、公司内卷,不如把时间多放在防止个人内卷之上。

向内求,才有破局的出路、才有真正的答案。

当别人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当后浪工资已经超过你、甚至成为你的领导。

别酸、别失落,都是自己得来的。

哪怕你就真的处在一个严重内卷的环境,你也不能沉沦,要取得个人的突破。

新的科技革命大概率会在未来几年落地。

如果你在所谓的内卷环境就此沉沦,那增长时代到来之际,也跟你毫无关系。

毕竟,不下牌桌才有机会。

抓紧时间,一切都还来得及,共勉~

知乎用户 阅思 发表

内卷这个概念从第一次听到就觉得有点奇怪,之后几年一直无法完全认可任何定义或解释。最近大概想出了个轮廓。

社会的内卷化,或至少中国的内卷化,背后根源,在于全社会从最上到最下,没有任何一个群体有安全感。

只有当所有人,每一个阶层都认为,如果不拼命往上爬就会掉下去的时候,才会有全社会范围的把自己逼死也要继续竞争的现象。

换句话说,这也就注定了内卷不是个纯粹的经济发展问题:中国过去几十年贫富差距在拉大,但整体都是在增长的,连脱贫任务都已经官宣完成了,如果安全感来自于物质基础,那么按理说,社会的整体安全感应该起码也跟着稳步上升。

然而实质上来说,社会的安全感是在下降的,焦虑感是在上升的。

最简单的参考系就是养孩子的态度:一代比一代紧张。八零后长大时还有散养,九零后开始普遍学乐器奥数,到了零零后,那已经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了。

你问一个年轻人,为什么不能满足于父母辈的生活,保持原有生活状态就好呢?

换句话说,不卷,你又会失去什么呢?

还是举美国的例子,我在美国通过一些方式,接触过大量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从赤贫到富翁。

而这些阶级,刨除非白人因种族问题带来的压迫感,都是高度有… 莫名安全感的。

少有人想着自己必须要往上爬,更关键的,少有人会教育子女必须要往上爬。

喔当然,这些 “少有” 中,华人新移民就占了不小比重。

而从结果来看,这些人,林林总总的阶层,倒也真的安稳一生,至少不会比父母辈要差什么。

如果说是因为美国物质极大丰富导致了安全感,无法解释为什么穷人,为什么每一个阶层都可以有安全感。

再回到中国,为什么没有美国这种安全感。

个人层面来看,从小就被父母老师学校教育要争强好胜,“第一” 是最大的荣誉。而同辈之间的比较则会不断加强这个训练。

而从国家导向上讲,则是不停许诺 “日子越来越好”,提倡 “个人奋斗”,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力提倡 “消费”。

同时,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通过教育、房地产、医疗产业化等信号,表明国家无意为个人提供安全感,请自行奋斗。

结果就是,全社会都以一种破釜沉舟的状态向前冲锋,因为没有任何人给你或你的后代兜底:教育医疗住房全部产业化了,不奋斗来钱,不跑赢通胀和其它人的争抢 自己和后代全部玩儿完。

而当所有人都在冲刺,携带躺平的后果不是留在既有的社会阶层,而是很有可能会被后来的奋斗者抢走你原生家庭的生态位,而你只能不进则退。

本来,这种全民破釜沉舟式的冲锋,从执政角度看,没什么好干涉的:不仅政府收入增加,而且还能卸掉医疗教育等一定公共开支负担,正反都合适。

奈何,万万没想到,年轻人不生孩子了……

这样一个宏大的无人阻拦的恶性循环,最终折在了一次人口普查上,可真的是…… 世事难料。

知乎用户 明日香 发表

僧多粥少

知乎用户 布束 发表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内卷的产生原理是不一样的。

在农业社会,有限的耕地规模只能生产有限的粮食。进行农耕活动的人越多,生产的粮食越多,但每个人的效率都会下降。一亩地,一个人耕产 100 斤,俩人耕产 150 斤,三个人耕产 175 斤……

王朝初期时,人少地多,口粮充沛。到了王朝末期,人多地少,农民拼了命地耕作也只能勉强糊口。此时就发生了农业社会中的内卷,其原因是生产力受自然环境制约存在极限。

到了工业社会,则又有不同。工业和机器放大了人的生产力,极大增加了合作的效率。多个人合伙干的产量大于分开干的产量,生产力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被大大地削弱了,上限有飞跃式的提高。

那么此时内卷又是如何发生的呢?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价值的分配依据不是劳动而是资本。蛋糕越大,则大资本分得的份额就越多。往复循环,最后走向垄断。

当资本的垄断效应变得明显时,对于总体的劳动者群体而言,更多的劳动产出不再带来更多的蛋糕比例,无论这些多出来的产出是由于人口的增加而产生的,还是由于人们更努力或生产效率提高而产生的。

工业社会的内卷就在此处产生了。由于总体上人们无法通过努力来获得蛋糕中更多的比例,因此对每个人来说,其努力劳动的结果只不过是从越来越小的比例里,拿走原本属于其他劳动者的那部分。

虽然蛋糕中属于劳动者的比例总是变小的,但是在良性的社会中,其总额是变多的。此时对于每一个劳动者而言,其多付出的努力所获得的报酬,总量上少于从其他劳动者那里拿走的。这样的社会是可持续的。

而在恶性的社会中,每个劳动者多付出的努力所获得的报酬,总量上少于从其他劳动者那里拿走的。这样的社会是不可持续的。

知乎用户 Shahidi 閯赫迪 发表

人人都在努力工作,商场柜台却是空的;

柜台是空的,却没人挨饿;

没人挨饿,可所有人都不高兴;

所有人都不高兴,却没人抱怨;

知乎用户 明哥夜谈 发表

不得不佩服现在的「后浪」们。

现在年轻人,和我们当初那一批不一样。当时的我们只会创造网络上的简写和俚语,现在的「后浪」们,描述他们所处的外部社会状态、内部的身心状态,学术、严谨多了。

比如,最近几年,明哥一直在各种社交场合、网络平台上,听到一个词语:内卷

如果望文生义的话,大意可能是指:避世厌世、社交恐惧症、犬儒主义心态。

但实际上,「内卷化」并不是在描述个体的唯心主义心态,而是在精准概括客观社会陷入的系统性困境。

我们以当今时代,四类典型人群所面临的的大环境,来生动解释下什么是「内卷化」困境。

1

最近几年,河北省的衡水中学,以全省第一的高考录取率,声名鹊起。

在它崛起之前,河北省内的高中学校,虽然也存在着竞争,但是并没有呈现一家独大的垄断、横扫局面。

当衡水中学以打造超级工厂的模式,来推行一切瞄准高考的超级学校模式后,从青年教师,到每个高一学生,仿佛进入一种癫狂的状态。

于是,严格到近乎变态的纪律、精准到秒钟的作息安排、强化高考才能出人头地的洗脑宣传,将每个高中生,绑到了朝着高考进发的烈焰之车。

但是,名牌大学和其他高校,每年分配到河北全省的招生人数、比例都是固定的。一间学校崛起了,意味着其他学校的利益受损了。

当见到衡水中学揽下了河北省录取到名牌大学和普通本科最高的记录后,其他学校除了跟进,并且做得更狠,别无选择。于是,整个河北省的学生,都被迫向高分段涌进。

比如,老牌名校石家庄一中、二中,也在尽量模仿衡水中学,努力地往应试之路进军。

于是,后一年的高中生,经历了比以前历届高中生,更残酷的竞争,得到了更高的分数,最后却发现,只录取到了和往年持平,甚至比之更差的大学。

站在学生个体的角度看,其他所有人都在往前拼命,自己要维持原来的期望位置都很难,要保证不往下掉,就只能被裹挟进去,并且加大这股洪流的力量。

2

在学生们看来,已经在大学里当上青年教师的学者们,一定很幸福。

因为,象牙塔里的青年教师,留给社会大众的印象是:时间自由、授课少、工作弹性、思想活跃。

然而,最近 10 年来,大学里的青年教师,已经被「非升即走」的考核机制、闯关升级的帽子评审,推上了越来越难回头的学术之路。

「非升即走」的考核机制,是类似于美国大学体系里的 Tenure-Track 制度吗?

像,但又不完全像。

现在无论是从美国常春藤大学毕业的博士,还是国内院校出产的土博士,除非已经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可以独当一面了,否则的话,无论是和清华、北大、中科大这样的头部学校签约,还是和各省会城市的普通 211 大学签约,都没有终身有效的事业编制职位了。

说白了,青年教师只是和各大高校,签订了 3 年一期的工作合同,一般情况下是 2 个合同期,共 6 年。

如果在 6 年之内,没有按照合同要求,产出足够分量的论文成果、申请到基金委和其他科研部委的点上、面上、国家级项目,那就自动解约,到期走人。

通常情况下,一个博士毕业时最少 27 岁了,再做了几年博士后,然后进入高校签约 6 年,如果被迫走人,就至少 35 岁了。这已经是企业界嫌弃的年龄段了……

如果达到了高校考核要求的,那就升为副教授,进入下一阶段的残酷游戏。

对一个青年学者而言,男性的 35 周岁、女性的 40 周岁,是一道门槛,如果在之前没有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的话,基本宣告了国内学术生命的结束。

过了这关,男性的 38 周岁、女性的 40 周岁,又要去抢另一顶帽子:「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就如同打怪升级一样,再要在 45 岁之前,拿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只有到了这个位置,青年学者也已经成为了中年学者,才可以稍微歇口气,因为这就算是独当一面,可以负责实验室、接手国家级大项目。

抢帽子的过程中,有一次没有在年龄之前拿下来,那么一步慢、步步慢:没帽子就没钱,没钱就招不了好学生,没好学生就出不了成果,没成果就没项目,更加抢不到帽子。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根本原因在哪里?

别说国内名牌大学的博士了,哪怕是美国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的博士,在学术圈也已经是遍地走了,学历供给得洪泛;

国内大学的教职、国家科研的经费、好大学每年的招生人数,却几乎是固定不变的,远远跟不上对高校职位有强烈需求的年轻学者。

在 20 年前,只要在各自领域的前五杂志、期刊、学术会议上有一篇论文发表了,就算是有建树了;

如今,不在本领域最知名的期刊、学术会议上发表文章,都不好意思说是青年学者了,只有拿出 Nature、Science 上发表的论文,才能让评委们眼睛一亮。

所以,青年教师、学者们,陷入了比高三学生们更加残酷的**「内卷化」**竞争中。

因为这是一群高学历、高智商、不要命的群体之间的竞争。

一旦在这条路上败下阵来,年龄已大,和企业界又生疏、上有老下有小,从零开始,中年人的崩溃,也会降临到青年教师们的头上。

3

企业界的内部竞争,同样不轻松。

毕竟,「996」这样一个高度总结「内卷化」的词语,就是从京、沪、深、杭的互联网公司里,流传开来的。

明哥 2009 年,在一家虽然出名,但是当时的口碑却无法和现在相提并论的互联网公司当程序员。

虽然也经历过封闭开发、项目突击需求导致的连续加班,但是正常周末、国家法定节假日,还是基本能够保证的。

11 年时间过去了,当时的互联网公司都已经成长为了商业帝国,产品渗透到了每一个用户的手里。当年的小程序员,已经当了 Leader,如今的小程序员们,却时时刻刻要主动加班,向「996」靠拢。

为何?

因为哪怕是如同腾讯、阿里的帝国级别公司,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互联网产品市场的蛋糕盘子增长得越来越慢,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说是存量运营了。

没有增量产品、用户和市场,意味着什么?​

没有新的成长空间,来供养足够多高薪的程序员、产品经理,来为后来者提供新的领导岗位了。

说白了,越往后加入的年轻人,晋升的可能性、速度,和他们前辈比起来,越加龟速了。

已经老去的前辈们,知道外面的环境还不如里面,更加不会挪动,往年会有一定流动性的领导层级岗位,也几乎冻住了不动。

这会让年轻的程序员、产品经理们,更加觉得遗憾,甚至有点绝望。

所以,他们也不愿意「996」加班,做无谓的存量厮杀、零和博弈,但是自己不做,别人都在做,那么被淘汰的就会是自己。

最终,大多数人都加入了这套内卷化的洪流制度,视其为理所当然,自己成为了制度的一部分,并开始主动维护这套制度了:企业文化、团队向心力。

4

如果离开职场,避开所有的竞争,躲进资本市场里,期望用钱来生钱,是否可以避免内卷化竞争呢?

恰恰相反,这几年的 A 股市场的内卷化竞争,比职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对人心的冲撞,更加凶猛。

按理来说,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既有头部企业,又有大量有生命力的创业公司;股市中,既有钟情于科技巨头的成长股投资者,又有价值流派、资本运作的交易高手。

然而,从 2016 年开始,其他所有玩法,全都被消灭了,只剩下一种玩法:核心资产。

在经济下行、股市不断扩容、市场缺乏增量资金的大环境下,小市值公司被边缘化,成为了僵尸股;资本运作的套路,已经成为了过街老鼠;

所有的存量资金,蜂拥到了各个实体行业的龙头公司身上,抱团取暖,不断自我强化,将估值推到了天上去:

贵州茅台、爱尔眼科、海天味业、隆基股份、中国中免、恒瑞医药、长春高新、康泰生物、智飞生物、牧原股份、恒生电子……

哪怕所有人,都觉得估值已经很高了,泡沫化了。

对于投资者而言,没得选择,只能被迫站队,在估值不低的状态下,蜂拥而入,紧紧抱团,并且制造出更多的投资逻辑,来强化白马股的投资逻辑。

如果他们站在外围看,那么将无处可投,逐渐被市场边缘化。所以只能冒着晚上难以入眠的焦虑感,加入到泡沫大军中。

这不是「内卷化」,在 A 股市场的体现吗?

5

内卷化有哪些特征?

1、外部资源已经枯竭,陷入存量搏杀的局面;

2、极限竞争带来的边际效用,越来越弱;

3、强者的马太效应显著,弱者被抛弃而得不到同情。

虽然在每个短的时间切片来审视,内卷化洪流中,走在前面的人,可以得到短期的先机和利益;但是将视角拉长,宏观审视所有参与者,每个人都付出了比原来更多低效、重复、残酷的投入,得到的却比原来更要少。

陷入内卷,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无声无息不知不觉的虚度;对社会或机构而言,大量的人默默地做无用功,白白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整体效率,削弱了对外的竞争力。

内卷化洪流中的努力,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黑暗中无知的消耗,悲哀的精神寄托。

只有跳出系统性困境,站在更高层次上,不断向外突破、创新,为当前的局面注入新的资源、活水、空间,才能不让精致的、繁复的、敬业却残酷的内卷化竞争困扰我们。

如何才能走出「内卷化」困境?

越来越多的学生、中学名校,跳出高考体系,将视角投射到了海外名校的身上。既然国内高考的赛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何不另辟蹊径,直接申请海外的大学?

既然大学和科研院所,「非升即走」的考核制度如同高悬的利剑,学术道路,是否就应该成为有抱负的青年的华山一条道?虽然作为外面广袤天地的企业界、工业界也开始陷入内卷化的态势,但是江河湖海,再怎么蒸发,也依然比小溪流宽广。

既然我国的 A 股市场陷入如此单调、疯狂的内卷化状态,那何不将眼光,转向海外最成熟、健康的资本市场?

要么将资金转移出海直接投资,要么在国内寻找可以挂钩世界最强指数的投资品种。

和世界上最聪明的资金、最顶尖的科技公司为伍,一定可以打破局限于国内市场投资的内卷化困局。

(本人所有财经观点,都首发于微信上的公众号:明哥夜谈。该号只谈钱,不谈感情。如果你想第一时间收看到更多深度文章,请在微信上搜索后关注。)

知乎用户 曙光 发表

内卷就是揭露竞争等于内耗这一本质的词

所有的努力没有增加任何产出,而是专注于在有限的资源下争取占据有利位置占有更多资源相互倾轧,即为内卷。

学生考试从 300 分上大学到 600 分上大学,越来越累,越来越难,但是学校的录取名额一个都没增加。

另一个例子也是内卷,但通常不被称为内卷,那就是战争。因为战争是消耗资源的,利益总和一定减少,战争行为的目的是改变分配,多吃多占。

之所以之前竞争与内耗被割裂开作为两个词,不过是在美化竞争,把竞争带来的好处单独拿出来炫耀。而竞争带来的弊端,就让内耗来背。

通常对内卷的解释可能会是:“内卷化, 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 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为啥学生拼命学习反而一个名额都没多呢?因为努力全都用错了地方。即便水手如何竞争,如何拼命划船,船也上不了天。然而学校招生名额并没有无限增加,因为那样…… 所有人都能上学,卷的步骤就要集中发生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资本主义社会就这么设计的,以人们的聪明才智,改哪都没用。唯有内耗一途,然后资本获得了最优质肯卖命的打工仔。

知乎用户 甘牧 发表

为什么要逃避内卷,为什么不从中吸取经验利用它,感受它的美好?

我来告诉你什么是内卷赢家!

东亚内卷哲学——如何从从内卷制度中吸取经验并过好一生。

曾经在中等内卷模型里待过三年,给我带来了丰富的内卷社会结构体构架设计经验与灵感。在这风雨凄凄的夜里,我不禁在哭哭中思考怎样才能切身实际地完善利用我们从内卷体制从所学到的理论和经验使自己的人生走向成功与愉悦,最大限度的拥有美满人生。

1,设计内卷竞争机制对他人进行剥削,以尽快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中国的中等教育系统(初高中)是人类发展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最精密,复杂的单一内卷系统,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参与者会受到社会道德,家庭,系统内部(老师)来自多方的压力作为内卷运动的推动力。教育系统的内卷推动力是其它任何一个内卷系统都无法比拟的。这样的内卷系统对人的改造程度是如此的深,乃至于在脱离这个内卷系统许久后许多人依旧会由这种惯性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的应激反应,比如:方向感缺失,失去目标与动力,官僚主义狂热(学生会),共同体狂热等。如果我们能在此时去利用经验去筛选出这批迷失的人,快速,低成本的给这些人进行贴标签分类,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行为特征归纳,并建立一套内卷系统去接受吸纳这些迷失的羔羊,那么我们将收获取之不尽的羊毛。建立一个内卷系统并不难,只需要一定的淘汰机制让成员将精力陷入内耗竞争足以,学生会共青团等大多纯官僚团体便是这样的构架。而他们的问题是,成员在内耗的过程中并不产生实际收益,对于牧羊人而言并无羊毛可言。当看到了这个问题所在,便能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成员在内卷过程中创造收益(在收益过程中保持内卷)的系统。当我们有一个这样的内卷系统后,我们就可以用内卷经验来筛选优质羔羊并推动羔羊的内卷生产。例如,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许多 hr 都知道学生会干部未必比拉过经费的社团小喽啰能力强,却更看好学生会,更偏向于招聘学生会,共青团的人。他们的【欲】又主流又明显,老板一扬鞭就能跟着走,很容易就被一张大饼所激励,哪怕实际到手的很少也充满干劲,可谓优质的羔羊;而那些天生不追名逐利的学生,比如挂科一堆的火锅社团创始人,你就很难把握他们 “欲” 在何处,也就不能确定内卷系统这套对他管不管用。

善用这些经验,可以提高我们在事业上达成原始积累的可能性。这也是目前所被许多人有意无意普遍熟用的经验。

2

利用内卷机制赢得事业上的成就是非常普遍的,然而内卷机制也同样可以延伸到我们人生的其它地方。比如说,家庭,伴侣。

当利用建立内卷机制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便可以开启内卷成功人生的第二阶段——内卷伴侣机制。许多拥有财富的人在家庭或与伴侣的关系中郁郁寡欢,最后离婚时失去了一切。作为内卷赢家,我们必须要避免这种可能性的发生,可以的手段有不婚或是获得婚姻没有法律效应的医学证明,如重度精神分裂,二型躁郁症等。同时,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自己幸福感,提高伴侣们的数量,建立严谨,科学,高效的财富分配奖励机制与淘汰机制,以此来鞭策 ta 们在讨好自己的这个过程中形成内卷竞争也是很有必要的。

3 内卷的传承

当人步入晚年,后代将成为我们的寄托。而不争气的败家子,或是子女对于我们的漠视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扰,通过建立科学,严谨,高效的后代内卷竞争淘汰机制来主导教育资源,与遗产的分配将能够极大的鞭策他们上进奋斗,不仅要在教育系统中内卷,也要在兄弟姐妹中内卷,成为内卷王中王。同时,这也能极大程度的维系亲情,ta 们需要在讨好我们的过程中疯狂内卷,竞争(会影响遗产分配),使我们在离去的那一刻都感受亲情的温暖。

知乎用户 柳如是 发表

刚毕业的时候 ,一个江西的同学和我说她那边县城三甲医院放射科猝死了两名医师,有用人需求了 ,她可以去投简历了。

知乎用户 内卷之父 发表

“内卷化” 的本质是不提升劳动生产率,靠扩大投资、堆砌劳动力和劳动时间这种降低边际效益的手段扩张经济规模。“政权内卷化” 也差不多,指国家不提高行政效率,只依赖增加行政机构和税种税率来提升收入。

知乎用户 飞猫少侠 发表

内卷是一个美国象征人类学家克利福德 · 格尔茨在印尼调研时观察到的一种农业现象

当人口开始扩张和膨胀时,一个国家最开始的时候是人少地多。

每多一个人口,原先没有人耕作的土地就有人耕作了,这个地区的农业产出也随之上升。

直到有一天,这个地区的土地量和人口量差不多达到了一个平衡。

继续增加人口,土地的产出也会上升,但边际效益就开始下降。

到最后的阶段,人口继续增加,但是土地的产出不变。

劳动力增加,但是土地产出不变,这种状况叫内卷。

历史上每次朝代更迭,不管是唐朝安史之乱,明末清军入关,李自成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都有不同原因解读。

大众更容易接受的理解是王朝出了昏君,比如东汉末年出了很多昏君所以起义。

事实上另一种解读是:在王朝建立前战争持续时间长,人口减少了很多,新王朝建立后国家就出现了人口少土地多的状况。

因为人口少土地多,所以只要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经济就发展,人口就繁荣。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就越来越发展,等人口发展到土地支撑不了了,这个时候再出一点天灾的话这个国家就崩盘了。

明末就是典型,在现代历史上叫小冰河期,天气冷,农业减产,人口又非常多,大家没有粮食吃了,然后就有饥荒、流民并且造反。

所以事实上人口多到大家只能通过互相杀戮来减少人口,然后来重新循环。

嗯,在人口增长的基础上,土地兼并加速了内卷的进程。

当然这是古代的事情,是从农业这个产业的角度去解释内卷化。

把土地换成【生产要素】后,你再品

知乎用户 夏添 发表

我来说个我工作上的内卷。

我们单位有另七个平行竞争的部门,每年排名,前三奖后三罚。所以每年最紧张的时间就是年终的一次上级检查。为便于描述,我以 “对手” 来指代其它竞争部门。

实际上,前些年还没有这样的排名和检查,或者说排名检查大家走走过场没人会太在意。直到某一年,上级的上级对上级进行排名,上级急了,为了自身成绩就开始逼我们这一级。

自从上级对我们开始排名那年起,我们就遭了灾。第一年,我们花很多时间,把资料一一装册,交上级检查。大部分对手们都是这样做的,但有一个对手出了胶装书了!他们的资料说实话并不如我们,甚至不如大多数其它对手,但他们是胶装书,上级一看很满意,给他们的名次偏了高。

第二年可苦了我。因为部门领导喊我把资料做成胶装书。加了很多班终于做好了,然而我们并没有在此方面得到额外的分数,因为这一年对手们无一例外都开始 “出书”。

第三年,我们照常出书,领导动了个小心思,强行集结了很多资料出了四大本,想着从量上碾压对手,结果大家都出了很多本,甚至有一个对手出了一百多本!而他们的那一百多本实际上很多都是无用的资料,比如一个几万人的名单就印了十七册。

好在上级的上级慧眼如炬,看到了这种愈演愈烈的不良风气,及时发文,禁止在迎接检查时制做书籍画册。但实际执行的时候,我们潜规则是 “每次迎接检查只出一本胶装书”。

当然,想要年终排名更高不仅是资料,更重要的应该是实际工作好。为了让实际工作更好,自上级对我们这一级排名那一年始,我们部门对我们下级单位们也开始检查和排名,前几奖后几罚。(对手们也都是这样做的。)

从此,我们的下级们开始了内卷之路。第一年是大部分单位都是普通的档案盒装资料,有一个单位出现了整齐划一带标签的标准化档案盒,从而脱颖而出。第二年各下级大都开始学习这种,结果带封皮的几个单位胜出。第三年几乎全部都开始档案盒加封皮,从此资料上再也分不出高下了。其实内容并没有变更多,但大家全都累死累活。至于为什么我们的下级没有出书,因为我们这一级领导知道出书都是浪费钱,所以开会提前说清楚了,而且有从经费上限制他们。

我们的内卷是怎么解决的呢?其实是几年的竞争后,所有的对手与上级同时累了,就以回到了以前那种 “不必太当真” 的状态。当然,也有一些事情流传了下来,即“每年一本胶装的资料汇编”。好在几年下来我们水平也提升了,并未觉太难。

我们的下级实际上还有下级。在下级内卷的过程中,下级们不约而同的开始对下级的下级进行排名。好在下级的下级已是最基层,内卷的套娃终于在此走到尽头。

我个人认为,我们部门这些年之所以内卷有两个原因。一是上级的导向不够好,二是因为大家都在趋利避害。

知乎用户 我花开后百花杀 发表

内卷这个词被用在了各个行业与现象之中

总而言之

有人用恶心竞争来形容内卷

有人用增量市场转存量来描述内卷

我认为 对内卷最通俗易懂的解释 其实就是

当努力没了作用,我只能听天由命。

知乎用户 浪小白 发表

一部分人,正常 5.6 点下班的,能干到 8.9 点,不要钱的给老板干活,奋斗。老板一看,小伙子不错,有上进心(白嫖 3 小时劳动时间),加钱(1 个人干 3 个人的活,给 1.5 个人的钱,不亏)。那几个准时下班,没什么事干,不行,要整走。被整走的,成了无业游民。在媒体,家里的教育下 “社会就是这个样子的啦,要适应这个社会,要改变自己。”,无业游民反思了,指出我被炒,是我不够努力,我也可以 996。——工人阶级中就业部分的过度劳动,扩大了它的后备军的队伍。

可惜回不去了,人够了,即使最开始奋斗的那部分人累的跟条狗一样,想停,但停不下来了。因为老板获得了新手段:爱干不干,不干,滚,有滴是人愿意干。——而后者通过竞争加在就业工人身上的增大的压力,又反过来迫使就业工人不得不从事过度劳动和听从资本的摆布。

什么是内卷?——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人从事过度劳动迫使它的另一部分无事可做,反过来,它的一部分无事可做迫使它的另一部分从事过度劳动,这成了各个资本家致富的手段。996 是福报呀。

个人感觉内卷,最精髓的是在于 “卷” 字,没有人能跑,都卷进来。996 像是囚徒困境里的坦白,是非合作博弈下个人选择的最优解,大家都 996 达成纳什均衡。所以在没有天降猛男出来组织合作时,所有劝躺平, 别努力,别 996 的,不是傻就是坏。他轻松了,你 GG 了。

工人阶级中就业部分的过度劳动,扩大了它的后备军的队伍。而后者通过竞争加在就业工人身上的增大的压力,又反过来迫使就业工人不得不从事过度劳动和听从资本的摆布。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人从事过度劳动迫使它的另一部分无事可做,反过来,它的一部分无事可做迫使它的另一部分从事过度劳动,这成了各个资本家致富的手段。——出自《资本论》第一卷 · 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4 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

另外相对过剩人口概念挺有意思的。一边是国民不想生,一边是国家希望生。因为国民感受到了人口过剩,国家明白是相对过剩,不是过剩,没人还是不行。

知乎用户 子楠 发表

[【冻僵讲 8】内卷化?我们为何陷入内耗无法自拔……_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bilibili​www.bilibili.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bilibili.com/video/BV1b7411n7SW/)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那些本科率很高的国家,是怎么避免内卷化的?

品葱用户 巴比伦花园 提问于 4/24/2021 就像日本,加拿大,澳洲,韩国,澳洲,英国等等。 本科率普遍高达50%以上,按理说也是大学生遍地爬,硕士不如狗,博士满天飞。 这些国家是怎么打败内卷的?对中国有什么启示吗? 品葱用户 蕭國琦 …

什么是社会内卷化?

知乎用户 我来组成头部 发表 知乎用户 简在我心 发表 一句话,大家越来越努力,越来越累,但是收获并没有增加,甚至实际上是下降了。 就像高考和高校绩效考核。 第一年,大家每年发一篇论文能得一万。 后来学校说多发多得。于是有人一年发了两篇,得 …

卡车司机之死:系统是“死”的,他扭不过来

4月5日,清明节第二天,河北沧州泊头市货车司机金德强在途经超限检查站时,因北斗定位掉线,被处以扣车、罚款2000元。因无法接受这一处罚结果,金德强选择服下农药自尽。 他不是没有尝试过沟通,但能说的都已经说尽了,系统是“死”的,他扭不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