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4 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 261 例、无症状 4390 例、死亡 13 例,目前疫情情况如何?
知乎用户 啾啾啾 发表 最新更新,今天又收货很不顺利,派出所给我们热心居民打电话了,承诺说会协调保供平台物资收货问题,希望可以早点解决哦。表扬一下今天打电话的警官,思路清楚态度好,感觉看到一些希望。 …
大致上有三个好消息。
一,南京超过七天没有上海的外溢。
这一点说明上海出行的人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了。如果能做到全国无外溢超过 10 天,解封后对上海的各种政策应该可以慢慢变轻了。
二,各地援沪队伍在离开上海。
援沪接近 40 天,走的时候基本上悄无声息。我不是上海人,只能代表我自己说声谢谢。
三,浦东新区今天发布的地址数进一步收窄到 236 处。
浦东新区上报的病例数虽然一直居高不下,但地址数已经从 360 左右下降到 236,疫情逐步圈定在比较小的范围。
只要能做到守住不扩散,浦东后面的表现应该不会让大家失望。
坏消息也很多。
现在又搞新的静默,说是攻坚。问题是浦东封控基本上都超过 50 天,不戴口罩,出门锻炼,聚集抽烟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问题,现在去管会出乱子,不管随时可能被突破,然后整个小区陷入危险。
刚还看到一个视频,说 8-21 号会发放三次大礼包,价值 200 元。
这个价值令人发笑,这点钱在现在的物价下能买到保质产品?上次发的米 3 号生产 4 号就送到我们小区手中了。某地有这么高的效率,我们还会这么愤怒吗?
再有一个坏消息是,12345 已经开始筛选了,先给你打一电话,告诉你要转问题,然后暗戳戳的告诉你没啥用让你放弃,已经两次了。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愿有些人一路走好!
1、虽迟但至!新增感染者 2858 例(不含转归),前值 3717 例,回落幅度 23.11%。
但这并不是历史上回落幅度最大的一次:4 月 27 日从 12309 例降至 9764 例,回落幅度 23.13%。
这个预期管理能力啊。
闭环隔离管控之外发现 5 例。
2、指标上新——密接系数。
昨天的回答因讨论 “密接判断” 的问题 404 了,今天我们换一种打开方式。
密接系数 = 期间密接人数 / 期间感染人数
i.e. 每个感染者平均几个密切接触者,被判定或者被集中隔离。
大家不妨一起回顾一下疫情的发展历程。
在大规模确诊之前,密接系数比较高。
2.28-3.05 当周系数为 3.08,感染人数 121 人,密接人数 373 人。
3.06-3.13 当周系数直接拉满,达到了 18.78,也就是说每个人平均要判定了 19 个密接:存在一人确诊,全楼拉走的情况。
3.14-3.20 期间达到了 5.49,当然感染人数 2393 人,密接人数 13141 人。当时浦东开始搞地毯式排查,逐个小区摸排情况。(最近这个图片又开始流出来了,很多人还当新鲜的在看)
截至这个时间点,隔离酒店还是比较充足的,人力、运力也够。
3.21-3.27 明显开始力不从心了,每个感染者平均只有 0.76 个密接,从这个时候开始密接的判断变松了,不是阳性基本就居家隔离了。
3.28-4.03 当周系数出现了小幅的回升,应该是 vice premier 来督导之后,工作强度又加码了,联防联控机制也贡献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4.04 之后的三周,疫情开始进入最吃紧的阶段,平均每天新增感染者大于 2 万人,感染者都拉不完,更别提密接了。值得注意的是,4 月 17 日之后的发布会就暂停公布【密接的密接】的情况了。
4.25 之后情况开始明显好转,密接系数回到 3 附近。降低 Rt 的方式无外乎: 1、静态管理,足不出户;2、全员核酸,早发现早转移;3、给感染概率最高的密接接触者一个独立的环境
5.01 之后攻坚再次升级,以至于闹出了些许不愉快。不过这回上海发布反应的很快,说明 zf 也缓过劲儿来了。
流调能力的恢复是疫情走向尾声的重要信号。
现在最头疼的场景:本来一周没阳的小区,突然阳了!
一栋楼大家都屏的好好地,突然有邻居抗原两条杠了!
别问,问就是外卖团购快递。(学过 Solow 模型的可以把它称之为 “Delivery-Rider Residual”)
流调溯源是下一步要尽快恢复的机能:我要知道我是怎么阳的。
3、解封顺序预测保持不变。
第一梯队:
奉贤、金山、松江、崇明、普陀、青浦等六区已在 501 发布会宣布社会面基本清零。
嘉定在 506 发布会宣布社会面基本清零。
第二梯队:闵行、长宁
第三梯队:杨浦、徐汇、虹口、浦东(不同街道解封时间不同)、宝山
第四梯队:静安、黄浦
4、昨天预测是 3352 例,太悲观,误差 17.3%。
预测 5 月 11 日公布的数据为 2386 例。
5、新增死亡人数 6 例,累计死亡 553 例。
重复 426 和 427 版预测:预计累计死亡人数 600 例。
6、累计感染超过 61 万人,黄浦超过 8.5%,静安超过 3%。
闵行出现了小幅反弹。
7、五座大山(浦东、杨浦、黄浦、静安、宝山)都出现了显著的回落。
宝山表现优异,在浦西三杰中已明显跑赢。
浦东新增 582 例,前值 677 例,任重道远。明天如果回到 260,给领导安排上墙。
8、今天出院出舱人数合计 8519 例,前值 8714 例,仍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9、在舱人数 72672 人,保持稳定的回落态势。
重复昨天的判断:另外一种观测疫情接近尾声的指标的方式就是在舱人数——降至 5000~10000 的时候,地铁应该开始消杀了。
10、三区数量持续下降。
现在三区统计对于居民生活的作用还体现不出来,因为咱们几乎全是被 lock 住的。
每天更新的意义:
对外,宣示我们防范区很多,我们可没封城哈。
对内,为之后的放开做准备工作:
1、要能够确认新增病例到底出在封控去、管控区、还是防范区,要能够统计到社会面新增和隔离管控以外的新增,未来还要进一步恢复流调能力。
2、根据防范区的分布,确定首批放开的公共交通(比如先通哪些地铁,哪些地铁站要甩站通过)、商场和学校。
上海市卫健委今早(10 日)通报: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34 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2780 例,其中 156 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78 例确诊病例和 2775 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3 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数据趋势
社会面病例降低到 5 例,说明清零取得了积极进展。
2022 年 2 月 26 日 0 时至 2022 年 5 月 9 日 24 时,累计本土确诊 56155 例,治愈出院 49590 例,在院治疗 6012 例(其中重型 401 例,危重型 77 例),死亡 553 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 0 例。
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新增本土死亡病例 6 例。平均年龄 79.5 岁,最小年龄 65 岁,最大年龄 90 岁。6 位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基础疾病及晚期肿瘤,包括肺癌晚期、冠心病、高血压 3 级(极高危)、脑梗死及后遗症、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入院后,原发疾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或恶性肿瘤。
作图
数据趋势
在全国重症专家的支援下,死亡人数被控制住了。
Omicron as severe as other COVID variants -large U.S. study | Reuters
May 5 (Reuters) - The Omicron variant of the SARS-CoV2 virus is intrinsically as severe as previous variants, according to a preprint version of a large U.S. study that counters assumptions in other studies that it was more transmissible but less severe.
5 月 5 日(路透社) - 根据美国一项大型研究的预印本版本,SARS-CoV2 病毒的 Omicron 变体本质上与以前的变体危害一样严重,该研究反驳了其他研究中的假设,即它更容易传播但不太严重。
The findings, which estimated Omicron’s severity after accounting for the impact of vaccines, should reinforce the importance of inoculations and booster shots, experts said. Vaccines helped keep hospitalizations and deaths relatively low during the Omicron surge compared with previous variants.
专家说,这些发现在考虑了疫苗的影响后估计了 Omicron 的严重程度,说明了接种和加强针的重要性。与以前的变体相比,疫苗有助于在 Omicron 激增期间保持相对较低的住院率和死亡人数。
The study, which is undergoing peer review at Nature Portfolio, was posted on Research Square on May 2. The authors, from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Minerva University and Harvard Medical School, declined to comment until peer review is completed.
该研究正在 Nature Portfolio 进行同行评审,于 5 月 2 日发布在 Research Square 上。来自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密涅瓦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作者拒绝在同行评审完成之前发表评论。
“We found that the risk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mortality were nearly identical” between the Omicron era and times in the past two years when different variants were dominant, the researchers said in their report.
研究人员在他们的报告中说,“我们发现,Omicron 时代和过去两年中不同变体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之间的住院和死亡风险几乎相同”。
The new study, based on records of 130,000 COVID patients in Massachusetts, is unique and “pretty strong,” said Dr. Arjun Venkatesh of Yale School of Medicine and the Yale Center for Outcomes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who was not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这项新研究基于马萨诸塞州 130,000 名 COVID 患者的记录,是独特且 “相当强大的”,耶鲁大学医学院和耶鲁大学结果研究与评估中心的 Arjun Venkatesh 博士说,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Rather than just looking at numbers of deaths and hospitalizations, as earlier studies have done, it accounted for patients’ vaccination status and medical risk factors and compared similar groups of people, Venkatesh said.
Venkatesh 说,它不像早期的研究那样只看死亡和住院人数,而是考虑了患者的疫苗接种状况和医疗风险因素,并比较了类似的人群。
The authors cited potential limitations in their report, includ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analysis underestimated the number of vaccinated patients in more recent COVID waves,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infections, because it excluded patients who performed at-home rapid tests.
作者在他们的报告中引用了潜在的局限性,包括分析可能低估了最近 COVID 浪潮中接种疫苗的患者数量以及感染总数,因为它排除了在家中进行快速检测的患者。
The study did not account for treatments patients may have received, such as monoclonal antibodies or antiviral drugs “that are known to reduce hospitalizations,” Venkatesh noted. “It’s possible that if we didn’t have these treatments available today, Omicron would be even worse.”
Venkatesh 指出,该研究没有考虑患者可能接受的治疗,例如 “已知可以减少住院治疗” 的单克隆抗体或抗病毒药物。“如果我们今天没有这些治疗方法,Omicron 可能会更糟。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found that a significant percentage of their citizens were unwilling to get a COVID vaccine, even during surges of apparently deadlier variants.
世界各国发现,其公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愿意接种 COVID 疫苗,即使在明显更致命的变体激增期间也是如此。
When the Omicron variant was first identified late in 2021, public health officials said it caused much milder symptoms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infected people. That may have encouraged the vaccine hesitant that they were less in need of a shot.
当 Omicron 变体在 2021 年底首次被发现时,公共卫生官员表示,它在绝大多数感染者中引起更轻微的症状。这样的言论可让很多人觉得他们不太需要接种。
But Venkatesh said the new preprint adds to evidence that vaccines helped spare people from the worst impacts of Omicron.
但 Venkatesh 表示,新的预印本增加了疫苗帮助人们免受 Omicron 最严重影响的证据。
“Don’t make the mistake” of thinking vaccines and boosters are not important, he said.
他说,“不要犯错误”,认为疫苗和加强剂并不重要。
感染数据
马萨诸塞州死亡人数和住院人数
本段来源: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is as Deadly as Previous Waves After Adjusting for Vaccinations, Demographics, and Comorbidities
《爱丁堡新生:租界复兴》
大家好,今天是 5 月的第十天,等待开封的又一天。
上海疫情今日播报如下,社会面新增 5 例,下图未剔除无症状转归确诊的状态:
浦东昨天单日 586。那啥,有点尴尬啊,5.10,要粉身碎骨 260 哒,咋整?
啊对,社会面 0 了啊!这个数字好
现存阳性 & 当日阳性,剔除 “无症状转归确诊”。每天的日增长,终于降到 3000 以下了,依然降得很艰难。
注:
“每日现存阳性” 是体现当天实际有多少阳性病例在医院、方舱甚至居家的。计算方法是:
上一日现存阳性 + 当日新增阳性和确诊(已扣除无症状转归确诊)- 当日治愈 - 当日无症状解除医学观察 - 当日死亡。
“当日现存增加” 是当天实际增加的阳性病例,扣除 无症状转为确诊的数字。
原先的浦东 VS 浦西双龙对决图,今天起,下线了。浦东目前已经无法撑起半个上海,再见吧。
封控,管控,防范三兄弟的势力范围如下。
现存确诊和无症状
社会面新增,以及无症状转归的情况如下。
上海各区疫情如下:
各区浓度如下:
重症 + 危重 + 死亡的对比图如下。
“社会面 - 基本 - 清零” 的情况如下,标绿色的区是满足基本清零要求的,全绿!!!
前天是一人阳一楼隔,昨天是强行入室野蛮消杀,还看到了不为人知的浦东机场生存 “游戏”。
数字一天天向好,政策一天天加严,购物渠道关闭,发放物资迟迟不来,物资清单参差不齐 。。。
真的有点倦了,希望这种种负能量满满的故事,不会让我们成为悲剧的主角。
祝大家好运!!!
1、小区封控已久,为什么还不断出现阳性感染者?
答:市疾控、公卫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强调,当前,部分居民小区封控已有一段时间,之所以还不断冒 “阳”,主要与管理不到位、个别人不自觉(存在侥幸心态)、逃避筛查、环境消杀不够等原因有关。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也从专家角度做出细致解释,认为还和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
一、**筛查数据有一定的延时。**核酸筛查工作量很大,对检出的阳性人员,要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准确的相关医学信息、个人信息,同时还要完成上报审核等工作。
二、造成本轮疫情的毒株是奥密克戎 BA.2 变异株,具有隐匿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我们观察到的潜伏期大多为 3-5 天。一般来说,家庭内发现 1 名感染者时,往往其他家庭成员可能已被感染,但尚处在潜伏期内,会在后续的筛查中被陆续检出。
三、**仍有很多物资在流通。**如果存在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不排除接触后造成感染。
2、市民做好个人防护,有什么重点要强调?
**答:**市健康促进中心专家再度提醒市民,防疫容不得一丝侥幸、麻痹,现在绝不是 “放飞” 的时候。
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临时管控区等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防控措施;
集中隔离、居家隔离人员,要严格做到足不出户,正确佩戴 N95 或 KN95 口罩;
必要外出人员,请务必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测温、验码、扫码等防疫要求。
3、可否结合 “三区” 居民的生活场景,做出具体提示?
**答:**对处于非封控楼栋的居民来说,在小区收取快递、丢垃圾时,应注意错峰,小区居委、物业需引导不同楼栋分时段下楼,做更细致的时段划分。
已有研究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塑料制品、不锈钢等材质表面存活时间较长,这更提示要抓住重点环节,做好科学消毒,严防 “物传人”。
当前,快递逐步恢复、“团购” 也在继续。对普通家庭而言,务必要坚持做好外来物品消毒。市民朋友们收到外卖、快递电话后,别着急下楼取回,应给小区工作人员一定的消杀时间;或由志愿者分送上门,尽可能做到 “足不出户”。
收取物品时,尽可能做到与人 “无接触”,取物时要戴好口罩、手套,将外包装在户外拆卸,对内包装再进行消毒,擦拭、喷洒都可,保证每个面都无遗漏,能看见物表有明显的湿润、挂珠,之后再静置 10-30 分钟。对于不急用的物品,可继续放在阳台通风。
此外,社区继续进行筛查期间,鉴于奥密克戎的高传播能力,排队间隔距离务必保证 2 米以上,做完核酸马上戴好口罩,回家;到家后马上洗手,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坚决不要在外逗留,更不要在小区里聚集。
在科学、精准实现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的同时,为更好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高传播力等特点,市健康促进中心特别提示,大家更加要提高防控意识,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常态化防控措施。
4、如何确保 “应检尽检”,逃避筛查,什么后果?
**答:**上海将继续开展基于三区划分的 “抗原 + 核酸” 组合筛查,其中封控区每天进行一次核酸采样;管控区采取每周 “3 天核酸 + 4 天抗原” 组合筛查的方式;防范区采取每周 “1 次核酸 + 6 次抗原” 组合筛查的方式。对配送寄递、志愿者等流动中的城市服务保障人员,每天开展“1 次核酸 + 2 次抗原检测(2 次检测间隔 8 小时)”。
同时,为确保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将开展 “扫街、扫楼、敲门”,加强对企业、工地、沿街店铺、公寓楼、商务楼、旅店、社会流动人员的排查,并对应检未检人员的健康码赋黄码,所以请广大居民积极履行疫情防控义务,参加每一次的检测筛查。感谢广大市民朋友的支持和参与。
5、如何加强全市层面、全行业重点领域 “消杀” 到位?
**答:**上海本持续提升消杀专业化能力,按照 “一场所一方案” 要求汇编各类技术规范,并针对 “快递物品消杀不到位” 等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扎实推进住宅小区环境清洁消杀。**抓好阳性感染者家庭终末消毒、阳性楼栋消杀、小区环境预防性消杀等工作。针对 “快递物品消杀” 已开展专项行动,推动全市各小区设置快递物品集中消毒区域。
同时,对建筑工地、办公楼宇、商超、各类学校等十大重点场所全面进行预防性消杀;对于街面道路,在日常清洁的基础上,开展了两次 “大冲洗” 活动。
6、阳性感染者所在楼栋怎么消毒、所在小区公共区域怎么消毒?
**答:**根据国家和上海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有关要求,发现阳性感染者后,需要及时对其活动轨迹场所采取消毒措施。
对阳性感染者的楼栋进行消毒,重点是阳性感染者经过和接触过的地方,包括电梯按钮、扶手、门禁呼叫按钮等。
应重点聚焦阳性感染者曾经到访和经过的地方,采取针对性消毒措施。
上海将加快推进阳性感染者家庭终末消毒、阳性楼栋消杀全覆盖,加强对基层消杀工作的支持,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操作手势,并兼顾居民个性化需求,努力做到及时高效、全面彻底。
这个事情咱也只能稍微聊几句,为什么呢?
因为刚刚还排在网易热搜榜第一的位置,我撒了泡尿回来,视频就被删了。
于是我眼疾手快直接 F12+network+media 把缓存下载了下来。但同时也说明,这事儿只能稍微聊聊。
视频内容就是上海浦东一孕妇 30 元买了一板鸡蛋,然后分给了邻居,结果被人举报了,大半夜 “防疫办” 的两位工作人员上门,接着孕妇就爆发了,我买个鸡蛋招谁惹谁了?又没收钱,违法了吗?
下面是我保存下来的视频,建议声音开小点,该孕妇挺激动的。
![](data:image/svg+xml;utf8,)
【时长 05:00,视频传不上来】
然后我搜了一下,居然还找到了前半段视频录音……
【时长 01:20,传不上来】
我很好奇,视频里红衣服和带着工作牌的人都是小区里的志愿者,可志愿者有什么权力执法,有什么权力让老百姓写保证书?你们是把自己当民警了吗?
吊诡的是,他们不仅是志愿者,还自称是防控办的人,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身份?
防个疫,被这两人玩成了无间道。
如果真是防控办的人深更半夜上门,不应该有居委陪同吗,像这样只身前往,又没有相关部门授权 “收鸡蛋,写保证书” 的证明,明显缺乏执法权力啊…… 光这一点就要赶紧查实一样,若果真如此,冒充国家防疫人员,得坐牢啊。
视频里孕妇对那名吊儿郎当穿着红衣服的人尤其不待见,几次三番质问是不是动他蛋糕了,这是为什么?
有博主爆料,这货既是志愿者,还是卖鸡蛋的。卖 40 元一板,孕妇自己 30 元买了一版还匀给了邻居,给他惹急眼了,不仅举报,还三更半夜上门要求孕妇写保证书。
搞笑吗?一边当志愿者,一边卖物资,这是要发啊!
前两天也曝出过一个类似的事情,说志愿者把市民 “野团” 的食物全部没收并倒进垃圾桶。后来事情曝光,一调查发现那些食物都是由 “有供保资格的商家售卖”。商家能开店能售卖,不就说明食物没问题吗?怎么就是“野团” 了?天下生意天下人做得,怎么到上海一些小区里就还分家的野的了?
上海因为物资引发的问题已经曝出过太多次,我提几个小小的看法。
1,既然要团购,就官方统一安排团购,把价格罗列清楚,不要交给志愿者居委会来负责,否则不明摆着给人钻空子吗?
2,志愿者就是志愿者,把界限划分清楚,再这么下去很多人对志愿者的好感都要清零了。
3,不是紧急情况不要半夜行动,干什么?黑灯瞎火会晤鬼鬼祟祟之徒,几个鸡蛋的事,有什么见不得光的。
最后,这种事不能删个视频就了事,里面问题太多了。写什么保证书?要孕妇保证什么?又要让她检讨什么?志愿者说是上级命令,那么上级是谁?为何连自报家门都做不到?执法嘛,如果这些都不讲清楚上来就直接动手,那谁受得了?
希望上海辟谣处赶紧回应一下吧,最起码先告诉大家,那红衣男究竟是不是卖鸡蛋的,在线等,很急,因为我还没见过哪个卖鸡蛋的能卖出这么个狂拽炫酷吊炸天的境界……
我是竹不倒,目前在用公众号 “剑客写字的地方”,视频可以在公众号里 5 月 10 日发文中看。
4 月 2 日尽锐出战,以快制快,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
4 月 3 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周密组织,坚决打赢大仗硬仗!
4 月 4 日努力用最短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4 月 5 日有力推进 “四应四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4 月 6 日全力守护市民群众安康,确保城市核心功能正常运转!
4 月 7 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紧盯封控、流调、转运等重点环节!
4 月 8 日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4 月 9 日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千方百计抓好保运保供保链!
4 月 10 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咬紧牙关持续奋战!
4 月 11 日坚定信心连续奋战,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4 月 12 日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和保供稳链工作!
4 月 13 日以更坚决更果断的措施,在与病毒赛跑中赢得主动!
4 月 14 日坚持 “动态清零” 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
4 月 15 日动用一切力量和资源,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
4 月 16 日认识再提高,行动再坚决,措施再落实!
4 月 17 日勤力同心、以快制快、一气呵成,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4 月 18 日决战冲锋、攻坚克难!
4 月 19 日牢牢锁定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目标,下定更大决心把防控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4 月 20 日齐心协力打赢社会面清零攻坚战!
4 月 21 日集中力量,一鼓作气,对疫情重点街镇社区、重点场所拔点攻坚!
4 月 22 日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攻坚态势!
4 月 23 日加快拔点攻坚,有力阻断传播,“全力跑赢病毒!
4 月 24 日抱定必胜信心,加快工作进度,切实将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4 月 25 日切断疫情传播链条,守牢扩大清零攻坚的阵地!
4 月 26 日加快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4 月 27 日在行动快、管理严、措施实上再加力、下功夫!
4 月 28 日拔点攻坚,严防反弹,迅速有力推进社会面清零!
4 月 29 日以坚决果断行动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4 月 30 日攻坚克难、决战决胜,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5 月 1 日持续攻坚,扩大战果,一鼓作气实现社会面清零!
5 月 6 日振奋精气神、立下军令状,排除万难冲锋攻坚!
正经人谁看这个发布,抢菜吧……
小区进入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静默期,土豪邻居给小区居民搞来 2000 斤鱼,免费分给大家,奈何小区人口太多,所以,今天小区里的景象是这样的:
忙活了一上午终于分完了,很有鱼贩子的天赋。
也有居民憋疯了,不遵守小区公约,开始在池塘钓鱼了,小区里鱼多,据说有的钓了很多斤。
还有拿个小网兜在捕蝴蝶的,人类闲得蛋痛的时候,动物就跟着倒霉!
池塘里的鱼挺住呀!不要喂你点东西就轻易上钩,锦鲤快快保佑早日解封吧!
阿弥陀佛!
说在上海街头出现了一堆木板子搭的棚子,说是棚子都不对,就是个板子,底下居然有人。
这些是外地来沪打工的农民工,集中隔离解除后,工地不让他们回去,实在无处可去,只能流落街头。
近距离看,就只是几块板子靠在栏杆上,起不到任何作用。
有关人员发现之后,组织他们到统一的临时安置点。
临时安置点起码能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他们每个人都大包小包的,估计是全部的身家。
上海疫情下的外地打工人也挺不容易,也向更多人展示了,上海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
后疫情时代 大重构 后疫情时代世界何去何从 克劳斯 ·
京东
¥48.70
去购买
[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与世界秩序
京东
¥113.70
去购买
[
魔都镜像:近代日本人的上海书写:1862—1945
京东
¥31.40
去购买
上海市卫健委今早(10 日)通报: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34 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2780 例,其中 156 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78 例确诊病例和 2775 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3 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34 例,含 156 例由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 847 例。
病例 1—病例 14,居住于浦东新区,病例 15—病例 19,居住于黄浦区,病例 20—病例 31,居住于徐汇区,病例 32—病例 38,居住于静安区,病例 39—病例 44,居住于普陀区,病例 45—病例 56,居住于虹口区,病例 57—病例 65,居住于杨浦区,病例 66—病例 69,居住于闵行区,病例 70—病例 76,居住于宝山区,病例 77,居住于嘉定区,病例 78,居住于松江区,均为本市闭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 79—病例 84,居住于浦东新区,病例 85—病例 115,居住于黄浦区,病例 116—病例 124,居住于徐汇区,病例 125,居住于长宁区,病例 126—病例 140,居住于静安区,病例 141,居住于普陀区,病例 142—病例 160,居住于虹口区,病例 161—病例 179,居住于杨浦区,病例 180—病例 188,居住于闵行区,病例 189—病例 206,居住于宝山区,病例 207—病例 222,居住于嘉定区,病例 223—病例 228,居住于松江区,病例 229、病例 230,居住于青浦区,病例 231,居住于奉贤区,病例 232—病例 234,居住于崇明区,为此前报告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上海新增本土死亡病例 6 例。平均年龄 79.5 岁,最小年龄 65 岁,最大年龄 90 岁。6 位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基础疾病及晚期肿瘤,包括肺癌晚期、冠心病、高血压 3 级(极高危)、脑梗死及后遗症、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入院后,原发疾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或恶性肿瘤。
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上海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780 例。
无症状感染者 1—无症状感染者 567,居住于浦东新区,无症状感染者 568—无症状感染者 944,居住于黄浦区,无症状感染者 945—无症状感染者 1051,居住于徐汇区,无症状感染者 1052—无症状感染者 1103,居住于长宁区,无症状感染者 1104—无症状感染者 1473,居住于静安区,无症状感染者 1474—无症状感染者 1516,居住于普陀区,无症状感染者 1517—无症状感染者 1754,居住于虹口区,无症状感染者 1755—无症状感染者 2109,居住于杨浦区,无症状感染者 2110—无症状感染者 2424,居住于闵行区,无症状感染者 2425—无症状感染者 2561,居住于宝山区,无症状感染者 2562—无症状感染者 2691,居住于嘉定区,无症状感染者 2692,居住于金山区,无症状感染者 2693—无症状感染者 2711,居住于松江区,无症状感染者 2712—无症状感染者 2764,居住于青浦区,无症状感染者 2765—无症状感染者 2769,居住于奉贤区,无症状感染者 2770—无症状感染者 2775,居住于崇明区,均为本市闭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 2776,居住于浦东新区,无症状感染者 2777,居住于黄浦区,无症状感染者 2778,居住于静安区,无症状感染者 2779,居住于嘉定区,无症状感染者 2780,居住于青浦区,在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即被隔离管控。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上海无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上海新增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 3 例。
2022 年 2 月 26 日 0 时至 2022 年 5 月 9 日 24 时,上海累计本土确诊 56155 例,治愈出院 49590 例,在院治疗 6012 例(其中重型 401 例,危重型 77 例),死亡 553 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 0 例。
截至 2022 年 5 月 9 日 24 时,上海累计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4594 例,出院 4580 例,在院治疗 14 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 0 例。
来源:央视新闻
昨天数据没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只有第一次实现了重点人群清零是个不错的进展,但也不知道能不能维持住(9 日果然没维持住),所以昨天就没写。今天看数据有比较大的进展,所以写一写。
5 月 9 日新增确诊 234 例(含无症状转归 156 例),新增无症状 2780 例,合计 2858 例。和 8 日(3717)相比下降约 850 例。
9 日与 7 日相比只有闵行和嘉定有比较明显的反弹,各增加 98 例和 24 例。应该还是一些长期不测的防范区,发现了新增。这样的情况下,病例数应该是上去快,下来也快。
目前防范区破防的还是很多。有网友评论说,可能并不见得是在这两天破防,而是很多防范区连续十几天都没测过核酸。近期开始分期分批给防范区测核酸,就会发现一些前期破防了的防范区。
昨天大概有两个防范区破防,已经是近期的最低点了。这块可能很快会解决。新闻发布会说 “在本周内(5 月 8 日至 14 日),各区应至少对防范区内开展 2 次核酸检测。” 也是针对防范区再重新刷一下,巩固一下成果。
前面很长一段时间政府都把核酸检测资源集中用在重点人群和封控区,终于把这部分高危人群之中的疫情遏制住了。那么回过头来再刷一下防范区,看看哪些破防了。这是正常的策略。防范区破防概率很小,封控区疫情扩散的概率很大。肯定是优先投入资源去控制封控区的疫情。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防范区之前都是提级管理,亦即,即便是防范区,也不能出小区。毕竟重点人群(包括快递、物流、团购等)的疫情都没有完全清零,过去十几天几乎不可避免会有防范区破防。但如果不投入大量的核算资源,全面检测,又不可能知道到底哪些防范区破防了。所以只能等到封控区的疫情控制到一定界限以下,才会回过头来测一测防范区。
这也就是为什么前面几天每日新增下降很少:重新检测后找到了一些防范区,而由于疫情在这些防范区可能已经传播了几天,所以很容易一个区域就有十几例、几十例,几个破防区域加起来就很容易有一两百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几个反弹的区,阳性病例的地址集中度都很高。比如说浦东,7 日的时候新增 669 例,但地址只有 209 个,平均每个地址的阳性病例有 3.2 个。闵行 7.42,嘉定 4.89。阳性病例越集中,后续新增下降就可能越快。
9 日出现新增病例的地址数,是 1095 个。比前 8 日少了 339 个。
整体趋势还是很好的。
8 日风险人群中的阳性 0+9=9 例。比 7 日(11)减少 2 例。
9 日风险人群中的阳性 0+5=5 例,比 8 日(9)减少 4 例
8 日总计有 4 个区有风险人群新增病例,分别是浦东(2)、静安(1)、徐汇(1)、松江(5)。9 日有 5 个区,浦东、黄浦、静安、嘉定、青浦,各一例。
8 日解除集中隔离 8069 例,出院 645 例。9 日解除集中隔离 7672 例,出院 847 例。这块已经没什么需要关注的了。后续就不提了。
8 日重症 415 例,危重症 80 例,合计 495 例,比 7 日(496)下降 1 例。9 日重症 401 例,危重症 77 例,合计 478 例,比 8 日(495)下降 18 例。8 日新增死亡 11 例,比 7 日(8)增加 3 例。9 日新增死亡 6 例,又下降了 5 例。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高峰都已过去。
8 日有 9 例风险人群筛查阳性,细分下来是这样的
8 日重点人群首次实现清零。但是 9 日又出现了重点人群阳性。9 日的 5 例风险人群阳性中,2 例在防范区,3 例在重点人群
9 日重点人群 3 例,与 8 日相比略有反弹,但仍然低于 7 日。这属于清零前的正常情况。
距离风险人群疫情清零已经很近了,我估计本周内(5 月 15 日前)就会基本实现。
三区划分这块:
5 月 8 日全市共划分封控区 9829 个,涉及人口数 230 万;管控区 18281 个,涉及人口数 362 万;防范区 46464 个,涉及人口数 1737 万。
5 月 9 日全市共划分封控区 9191 个,涉及人口数 211 万;管控区 18925 个,涉及人口数 327 万;防范区 46156 个,涉及人口数 1792 万。
8 日三区总人数 230+362+1737=2329。9 日三区总人数 211+327+1792=2330。三区总人口与 7 日(2329 万)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封控区人口,9 日比 7 日(245)下降了 34 万。
封控区数量继续下降,和 7 日新闻发布会的数据(10094)相比,9 日又减少了九百多个封控区。
另外,随申码也和北京健康宝一样开始搞弹窗了。把各地的好的实践经验都用上,这肯定是正确的选择。
根据市有关部署,5 月 10 日我区筛查工作提示如下: 防范区全员进行抗原检测,请大家在 8 点前检测后拍照发楼组群,并将记录上传疫测达。
其次,就是上海虽已开始进入解封时代……
坐标上海嘉定,小区居委会已发放 “出入通行证”!
1、5 月 9 日 (今天) 开始出行时段调整为 6:00-18:00,实行 “一户一证、一次一卡一人” 管理,每天每户仅限两人次凭证出入,每次出门不得超过 4 小时,当日晚上 18:00 前必须返回小区,且只能在菊园新区辖区范围内通行,除有特别通行证的车辆外,其余车辆一律不能出行。
2、当日开展全员核酸筛查,暂停出入。3、出入证由各村据发放,进出小区、村组凭证登记,同时对外来人员严加管理,未经批准不准进入。
4、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人员集聚。防范区人员原则上不离开菊园新区辖区范围,不得流动到封控区、管控区。封控区维持 “足不出户”、管控区维持“人不出小区” 措施不变。5、严控车辆出入,除持有市、区通行证的车辆外,其余机动车不得进出小区、村组,村居民自有车辆设有通行证不得上路。
但此举并非一帆风顺,就拿嘉定区来说吧 “工业区又提级管理了,外面还是不安全。大家非必要就不要出去压马路了!”
5 月 8 日上海新增本土「322+3625」,新增死亡 11 例,目前疫情情况如何?
当然,好消息还是有的。上海快递打响重启!第一批复工复产邮政快递业 “白名单” 来了⬇⬇⬇
5 月 8 日,上海市邮政管理局发布了上海市邮政快递业第一批复工复产 “白名单 “。包括顺丰、EMS、京东、中通等 21 家邮政快递企业名列白名单。
上海市邮管局要求,希望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各相关部门、各属地街镇和园区对 “白名单” 企业及其下属分支机构、网点在复工复产期间遇到的复工申请、员工返岗、交通运输、核酸检测、集中住宿等各类诉求,予以统筹协调解决,助力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有序运营,为城市运行保障贡献行业力量。
另外,相关部门已经于近日启动外卖骑手和快递小哥的电子通行证,符合条件的外卖和快递从业人员均能申请办理。目前,上海街头的快递从业人员均是以电子通行证上岗从业。
上海市邮政快递业第一批复工复产 “白名单” 企业如下:
1.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邮政);
2.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EMS);
3. 顺丰速运集团(上海)速运有限公司(顺丰);
4. 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圆通);
5. 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中通);
6. 申通快递有限公司(申通);
7. 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韵达);
8. 极兔速递有限公司(极兔);
9. 优速物流有限公司(优速);
10. 上海苏宁物流有限公司(苏宁);
11. 上海驿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菜鸟);
12. 上海万象文化配送有限公司(万象);
13. 递易(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递易);
14.DHL 空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DHL);
15. 中外运 - 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DHL);
16. 联合包裹物流(上海)有限公司(UPS);
17. 优比速包裹运送(广东)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UPS);
18. 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FedEx);
19. 欧西爱司物流(上海)有限公司(OCS);
20. 欧西爱司物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OCS);
21. 上海迅赞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京东)。
不得不说 “此举为上海邮政快递业务正式重启迈出了实质一步”。
防范区居民。
这两天街道统一静默三天:足不出户、停快递、停团购、不配药、非危急不就医……
昨天朋友圈里和微信群里都在 “普及法律”,这肯定是有预谋,有组织的煽动。都“最后总攻” 了,还谈什么法律?居委跟你谈法律吗?街道给你谈法律吗?病毒跟你谈法律问题吗?
胡闹!
坐标上海浦东北蔡,也就是本次疫情的 “暴风眼”,分享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们是 3 月 18 日就开始封控的,到今天 5 月 10 日,已封控 52 天。小区累计确诊 30 例,邻居从放舱回来时大家都会集体欢迎与鼓励,整个小区居民互帮互助,和谐有序,这些离不开居委会驻小区干事及业委会的成员辛勤付出。
我们楼栋很早就实现了社会化 “亲邻”,低楼层邻居负责将物资消毒,中楼层负责搬运物资,高楼层负责分发抗疫药品试剂,整个楼栋邻居没有那么多戾气,有的只是相互鼓励。每天生活状态就是早上按时核酸,白天集中精力工作,晚上定点倒垃圾,整体生活有序。
目前,政府物资接近 1 周发放一次,我家人口少基本够吃。小区团购偶尔参加,价格也能接受。下楼核酸一次不超过 5 分钟,感谢志愿者调度有方。同时感谢每日做核酸的大白,有江南大学的医生,有东方医院的医生也有北蔡社区医院的医生,他们直面病毒,最危险也最辛苦,是最需要感谢的人。上海的疫情在逐渐好转,我作为普普通通的居民目前主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支撑政府的防疫政策。
本人之前知乎一直都是只看不答,但是最近感觉知乎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转发与揣测,所以决定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写的比较乱,想到什么就写了什么。中国有句古话 “不要人云亦云”,以上仅是我一个居住在上海浦东北蔡居民的亲身所见所闻,不代表其他人。
希望上海尽快战胜疫情,早日恢复到以往的生活,共克时艰。
我现在只想看官员粉身碎骨 赶紧的
解封后我自己会滚 这破地方配不上这么高的房价
子曰 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
邦有道 贫且贱焉 耻也 邦无道 富且贵焉 耻也
5 月内解封基本上是肯定的了,但是外省什么时候允许上海的去就是未知数了,
按照目前这种层层加码,宁错怪不放过的模式,大概率 6 月份上海都出不去,外省绝对不会轻易接受上海这边的入境的。
到时候,无非是从居家隔离,变成在上海市隔离,可能 7 月份才能自由出入上海。
——而到时候,你怎么知道没有别的疫情呢?
新华社 5 月 9 日发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9 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
发言里挑几个重点出来
这是这么多时间以来,第一次公开点题,也就是真的死命令了,所以之后上海的措施只会越来越强硬,入门消杀只是开始,大家还是注意,不出门,少团购。
这个是比较明确的防疫指令了,我个人比较支持,未来 48 小时核酸应该是常态了,总好过动不动就封城。
这个又是我之前反复提的,既然打了疫苗的都是轻症无症状,老人很多没打疫苗,解决问题路径就应该是让老人们打疫苗,而不是一刀切的就知道封封封。
电文最后一句,没提经济,这里的最大程度其实也是一句空话。
今天我又接触到一个新的词:同层密接
密接、次密接、一代密接、二代密接、同层密接
清零、动态清零、社会面清零、社会面基本清零、社会面动态清零、总体社会面清零
我们也就造词速度更上了病毒的变异速度。
上海虽然是在日渐好转,但我现在担心这场风暴带给人多少失望,这场城市还能留住多少人。
我有几个同学还在上海求学,这是以下他们的一些经历:
有人 60 多天封锁昨天第一次看到天日;
有人刚封控前二十几天,没有物资,连吃了 20 几天的泡面;
有人回不去校外住宿地,一直到现在都睡在 “行军床”
……
从他们口中听到太多辛酸小事了,但这也只是缩影。他们也都告诉我,毕业了就想回来了,不想再呆了。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到每个人的肩上,都是一座大山。
曾经就有专家表示,虽然大多数人都具有心理弹性。除了大家所看到的对身体健康和福祉产生长期而深刻的影响外,社会隔离和孤独可能是其中最严重的后果之一,也是与不良身心健康状况相关的主要风险因素,会引起抑郁、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可能会引发一场精神疾病 “海啸”。
尤其是脆弱的老年群体。从隔离开始,由于不擅长甚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可能面临基本生活物资短缺的问题。疫情期间,独居老年人就医也是一个大问题。这包括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就诊需求,其他急症,慢病复诊,如测量血压、血糖和透析等,以及慢病患者的开药。还有的老人因为家人被隔离而无人照料,生活、就医出现困难。再加上长时间的封闭,加上对疫情的恐惧,可能让老人产生心理上的问题,甚至可能引起意外事件的发生。原本的社会边缘和弱势群体,在疫情封控的极端环境中被进一步挤压,而且因为平日的救助方式突然空缺,使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
希望能把每个地区负责转移居民、分发物资、维持秩序、封锁消防通道、入户消杀等行为的辛苦的领导干部、居委会成员、公安干警、志愿者们都能向当地公示一下他们的具体身份、工作单位、职务以及具体负责了哪家的什么工作,以备疫情结束之后大家表示感谢。
抗原鼎
四羊方尊
上海疫情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至少打破了很多年轻人的幻想
如果能够让部分年轻人回到家乡建设自己的三四线小城,也算是上海做出的一点贡献
持续三年的疫情,让很多神话破产
而疫情本身,也客观上限制了人口的流动性
疫情下风口大厂的大规模裁员也撕下了华丽的温情伪装,把资本主义的残酷性直面很多中产,高收入高负债高消费的生活模式,也在疫情中浓重的焦虑下慢慢被质疑。
潜移默化地,中国的底层和中层可以拨开之前的一些海市蜃楼,放弃一些幻想,把生活过得更加务实一些。
这种高学历人才和底层服务业高度向几个超级城市集中的潮流在当今,改刹刹车了,更多人,应该扎根自己的家乡,踏踏实实去建设,那些急功近利,应该转化为细水长流。过去只看收入,现在收入上限被锁死,是该回过头看看成本了。
要拉动内循环,依靠几个超级城市是远远不够的,依靠那百分之几的有钱人也是不现实的,真正拉动内循环,靠的还得是劳动人民,还是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在广大乡,县,三四级城市遍地开花,要依靠水涨船高,而不是两极分化。
而这广袤国土的建设,需要的是人
主动也好,被动也罢,人流由集中慢慢分散,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现在物流和基础设施相比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是天壤之别,互联网和大数据也让偏远地区有了把特产特色展现出去的可能,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也提到了日程之上,机会,已经不是超级城市所特有的,只要严厉打击垄断,鸡窝也能飞出金凤凰。
这是一场变革的开端,这场变革,可能会默默持续一二十年,人们的观念,也在慢慢转变,健康而充满活力的经济模式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在未来,规模化将成为门槛而不是优势,真正决定胜负的,是与众不同的特色。
假冒伪劣,血汗工厂不再是财富密码,信息差也会被逐步缩小,中国想真正让十几亿人都过上好日子,脚踏实地的实业才是根本。
这场变革,由上海疫情拉开帷幕。
今日人数 3000 以内,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各地封控日趋严格,昨日我在酒店门口站了一会即被赶回去了。街上大部分店铺都用铁板围起来,杜绝偷偷营业可能。
看了一些通报,颇有矛盾之处,也没兴趣研究,爱咋咋吧。
吃的盒饭还是挺难吃,不但难吃而且少。
渣猫每天蹲在门口,我没吃的喂。
昨日后来看了一下俄罗斯阅兵回放。整体状态不佳,颇感压抑。只有毛妹一直保持高水准。
房间里喊一声乌拉,激励一下自己吧
为何坚决清零:奥密克戎近 10%的人会有长期后遗症。
什么是科学?
上海的网红医疗买办们,
做为天天讲科学的医生——
天天鼓吹是大号流感,但不告诉你奥密克戎后遗症多可怕。
给你推荐辉瑞疫苗,但不告诉你有 9 页纸长的副作用。
给你推荐辉瑞特效药,但不告诉你一停药就复阳。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data:image/svg+xml;utf8,)
A、数据打脸买办:奥密克戎后遗症英国数据报告。
数据说话,实事求是。
进入喜闻乐见的数据打脸环节——
英国统计局在 5 月 6 号发布了《Self-reported long COVID after infection with the Omicron
variant in the UK: 6 May 2022》「在英国感染奥密克戎变体后自我报告的长期后遗症」的报告。
而且对公众开放 Excel 的原始统计底表。
这篇报告说的就是奥密克戎病毒后遗症长期症状。
英国统计局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抽样了 30 多万人。这个数据是一个宝贵的参考指标。
英国统计局结论要点——
对于第一次感染新冠的成年患者(已打两针疫苗)来说,感染奥密克戎 BA.1 后出现长期后遗症症状
的概率 8.7%,相比德尔塔 15.9%,降低了 49.7%,等于打了对折。
而打了三针疫苗又感染 covid 的患者,Delta 和 Omicron BA.1 的长期后遗症症状概率都在 8% 左右,
属于同一量级。
英国已经有 180 万人「占总人口的 2.8%」自己报告了 Long Covid 长期症状,排除了其他疾病原因。
在自己报告的患者中,有 382000 人是在 12 周「3 个月」内首次感染的;130 万人是在 12 周之前感染
的,791,000 人在一年前感染, 235,000 人在两年前感染。
——奥密克戎时期,有 438000 人感染并出现了长期症状。
英国奥密克戎主要后遗症为:
疲劳(51%),呼吸急促(33%),嗅觉丧失(26%)和难以集中注意力(23%)。
这个难以集中注意力,就是脑雾,也可以理解为智力降低。
英国和新冠疫情共存短短两年出头:
就已经出现了 180 万名有长期后遗症症状的患者,占全国人口 2.8%。按照奥密克戎的刷新率,哪怕
按每季度新增 40 万估算,再过两年,会有 500 万人患有长期后遗症症状了。
大量人群出现长期后遗症会导致什么问题呢?
会导致——
家庭有效劳动力严重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严重下降。
换言之:家庭收入长期减少,社会创造动力长期匮乏。
B、网红医生推荐:辉瑞特效是解药还是毒药?
网红医生特别推荐:
去年是辉瑞疫苗,今年是辉瑞特效药。
与病毒共存,实现群体免疫,多好啊!
假如你们得病了,可以用辉瑞神药啊。
服药 5 天就转阴,一停药就复阳。然后再接着用药。
别怕花钱,已经纳入医保了。
虽然说美国的辉瑞神药根本没有权威的第三方临床数据,连 17 岁以下的安全性试验都没有做完。但
是为了支援中国人民,这一次美国居然破天荒让中国人优先了一次。
美国药厂愿意为中国人民终身服辉瑞药做出巨大的贡献!
网红医生愿意为中国人民终身服辉瑞药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你懂的哦。
号称抗新冠特效药的辉瑞 Paxlovid 最近深陷复阳危机。
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多国出现 30 多例服用辉瑞新冠口服药后复阳病例,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为何驳回辉瑞第二疗程申请?
4 月底以来,这款于去年 12 月批准紧急上市的第二款抗击新冠口服药,却接连传出新冠患者服用后
复阳的问题。
这些患者服用 5 天疗程后病情好转,并通过快速抗原检测阴性,然而几天后新冠症状复发,且又会检
测出阳性。这种复阳从四月初开始,至少已有将近三十多例服用该药后复发的病例研究与报告,被
公之于众。
FDA 似乎对这款药物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失去了耐心。
5 月 5 日,FDA 药品评估和研究主管 John Farley 就此回应称:目前没有数据支持、也不能证明两个五
天疗程就能解决复阳问题。
这款药物上市至今只有短短四个多月,目前在全球的使用量也仅在数百万剂左右。
但从今年四月份开始,就陆续有外媒报道称,一些患者服用 Paxlovid5 天疗程后病情好转,抗原检测
后也是阴性。
然而几天后,新冠症状复发,抗原检测再度阳性。
开发药物的最高境界就是终身服药,难道这新冠疫情也在美国辉瑞的治疗之下,要终身服药了吗?
辉瑞新冠口服药的坏消息并不止于此。
4 月 29 日,辉瑞公司官网公布了一项新的试验结果:PAXLOVID 不能作为新冠预防用药。国内的治
疗实践中,卫健委在 3 月 15 日的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明确规定,不再允许给 12-17 岁的青少年服
用辉瑞口服药 Paxlovid。
辉瑞新冠疫苗——
美国数千名情报官员因为拒绝接种辉瑞疫苗可能被解雇。
是什么原因他们选择宁愿丢掉饭碗也不接种辉瑞疫苗呢?
英国著名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发表报告称:Ventavia 临床研究
公司临床研究科研区域主管杰克逊,指控辉瑞公司因急于让疫苗上市,故意遮盖辉瑞疫苗在三期临
床研发过程中存在伪造实验数据、实验人员操作不规范等严重问题。
据爆料从 2020 年 8 月辉瑞新冠疫苗试验开始不久,就有实验人员篡改数据。
换句话,按照严格流程,辉瑞疫苗是达不到世卫组织疫苗上市关键指标 50% 有效率,辉瑞为了加速
疫苗的上市,伪造数据。
临床研究中违规,乃至关键数据造假,这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种行为了。
3 月初的时候,辉瑞被迫公布了真实疫苗数据,其中关于辉瑞疫苗的副作用足足有 9 页。3 月 1 日,美
国 FDA 在官司中败诉,法院要求 FDA 今年夏天之前要完成辉瑞新冠疫苗 32.9 万页完整审评文件的公
开。于是在 3 月 5 日,FDA 公布了首批文件,有 5.5 万页,可以随意下载。
辉瑞 Y 苗自面市以来,还被曝出过不少副作用:心肌炎、心包炎、面瘫和神经系统症状等。
辉瑞 Y 苗副作用严重,日本超过一千人接种后死亡!
德国最新临床研究:
辉瑞疫苗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炎。
![](data:image/svg+xml;utf8,)
这个辉瑞疫苗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炎最新研究来自德国,4 月 21 日刊发于肝病领域国际权威期刊
《肝病学杂志》上,作者单位包括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医学院病理研究
所、德国癌症协会等。《肝病学杂志》,是胃肠肝病领域排名第一的学术期刊。
注意:
德国人辉瑞疫苗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临床研究哦。
网红张文宏张口就来:指出不明的儿童肝炎是隔离导致?!
网红张文宏莫不是大师王林附身?
——真是不忘初心,牢记辉瑞使命!
网红张文宏医生和吴凡医生推荐的美国神药,希望他们能够站出来说清楚这种美国神药的优劣尤其
是副作用。
这是他们做为医生的责任和良知——
如果他们有的话。
C、共存利益链条:共存躺平后谁的利益能最大化?
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任何时候坑你最狠的都是自己人!
当初桑塔纳引入国内——
德国大众提议卖 8 万,为什么最终售价 18 万?
当初桑塔纳第一次引进中国的时候,大众给出的建议零售价其实是 8 万元,
最后这款车的价格到了 18 万,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买办的习惯手法和套路。
当桑塔纳受到前所未有的热捧后,又开始动起了脑筋。
买办们采取饥饿营销策略,让桑塔纳在中国市场一直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个差价谁赚谁知道,其实任何外企的定价都不高,不过是有些人手太黑。
外国人定价,是根据当时国民收入和物价,跟土匪是两码事。
良心很重要,买办们没有。
你说:上海为什么富裕?
你说:普通民众生活质量升级的主要障碍在哪?
什么是合法抢劫?
这是抢习惯了。
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国外辉瑞药 200 元一盒,国内辉瑞药 2300 元一盒。
国内比国外一盒药贵 2100 元。
就这吃相?敲骨吸髄!
辉瑞药!
大跌眼镜的是国内国外 10 倍价格差:
国内国外这么大的差价,网红医生为什么不质疑?
中间的利差谁拿了?全国医保的钱够花吗?
![](data:image/svg+xml;utf8,)
什么是买办们的特事特办?
辉瑞这个刚刚被紧急批准、还没有经过实践验证的新药,就像当初的瑞德西韦一样,再次被鼓吹为
“新冠特效药”,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一路绿灯进入中国:
2021 年 12 月 22 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紧急批准了 Paxlovid;
2022 年 2 月 11 日,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
2022 年 3 月 9 日,在大陆的商业协议签订:
2022 年 3 月 15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把它加入了第九版诊疗方案。
2022 年 3 月 16 日深夜,首批两万盒运抵浦东机场;
2022 年 3 月 18 日,两小时完成清关;
2022 年 3 月 22 日,国家医保局将辉瑞新冠口服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一个中国人用一个疗程,十亿人就是十亿个疗程。
乘以 2300 就是两万三千亿。
很多人可能会说了,中国哪有那么多病人。
这难不倒专家们,共存躺平了不就有了吗?
中间的利差就是 2 万亿,把全国各省市医保的钱,一个动作掏空医保到上海药厂。
2 万亿的利差——
除了上缴上海市财政的,就是营销各个利益方大家上下左右分赃的钱。
而且这才一个疗程就 2 万亿。要是多几个疗程?多少钱?
想一想,睡觉都要笑醒啊!
什么清零?清什么零!?
一个疗程上缴财政 1 万个亿。
上海的领导们能不支持?
上海的领导们怎么能不支持!?怎么好意思不支持!?
其它省有意见?好说,拿一部分出来转移支付。
看你们有什么话说。
我们就喜欢你们吃了巨亏,然后有苦说不出来的样子!
哎,创造财富就是爽呀。
年轻人,要努力。外乡人,努力吧!
D、为何坚决清零:10%的人会有长期后遗症。
共存的人如是说:
我不怕共存。我家人都打了疫苗,身强体健,即使放开后感染了,也完全可以自愈。就算真的遭遇
不幸,我家人都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态度,没有点基础病想致死也不容易。
至于其他陌生人,死 100 万或者 1000 万和我有什么关系?
中国古人不讲知识,讲学问。
所以我们就问:
共存之后:医疗体系被击穿,医保被迅速清空。
你确定医保清空后你和你家里人有钱自费看病?
你确定你不在乎家里老人和孩子死不死无所谓?
你确定你和家里人得了新冠自生自灭谁都不管谁?
你确定大量的人得了新冠社会秩序能回到 3 年前?
你确定你反复得新冠有长期后遗症不能工作然后无所谓?
**
**
按照统计数据:近 10%的人会有长期后遗症。
而且这个数据只进不出,是长期沉淀累积的。
为什么要全心全意坚决拥护国家动态清零战略?
因为我国 14 亿人里——
如果出现 10% 的人口因为长期后遗症失去工作能力,还想有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帮你跑腿?
如果 20% 的人口失去工作能力,那时候还想有稳定的运输物流?
如果有 30% 的人口失去工作能力,那时候还想有良好的治安和消防能力?
如果 40% 的人口失去劳动能力,那时候还想保家卫国?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其它行业的买办只要钱。
而医疗买办:既要你的钱,还要你的命。所谋甚大。
如果你吃不到医疗买办的共存红利,你还鼓吹共存,那就是单纯的蠢。
动态清零的确造成居民生活不便,可如果放开管控与新冠共存,情况只会更糟。
坚持动态清零政策,核心原因在于:有一大部分新冠后遗症是长期只进不出的。这个数字随着新冠
一次次变异,一次次全球感染,只会不断积累长期后遗症的病例数量。
这个叫做影响国力!
——
疫情三年检验了国家的底色。
疫情三年检验了城市的底色。
检测了疫情下每个人的智商。
我在回答《马某某涉煽动分裂国家案详情公布》一篇文章中劈面提出一个问题 ——
我且问你:反贼和买办谁更反动?
反贼们在暗处,买办们在明处。
反贼非法盗窃,买办合法抢劫。
反贼打着颠覆和反动的旗号,买办高举科学和爱国的旗帜。
本质上他们可能干着一样的事。
反贼和权贵是敌人,反贼和百姓是敌人,买办又看不上他们。你觉得他们能成事?
买办经常和权贵是朋友,又有共同利益;
买办经常披着为民请命的皮,舆论造势粉丝跟风追随。
一手钱袋子,一手笔杆子。势力浩大。
左手使钱,右手勾权。谁更难防?
你说:谁更可怕?谁更反动?
总体是向好的
但是这波疫情贯穿始终的是谜一样的社会面定义
人在杭州,明显感觉上海疫情情况好转了。
我前天在京东买了个包,昨天从上海仓出仓了。问了问客服,已经可以从上海出仓运到杭州了。目前京东给我的预计收到时间是 5 月 13 日。
就是估计得用对待境外海淘包裹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包裹了…… 虽然京东肯定也是层层消毒,自己还是也酒精喷一下。
上海发布:
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新增本土死亡病例 6 例。平均年龄 79.5 岁,最小年龄 65 岁,最大年龄 90 岁。
新增阳性减少至 3000 出头,新增死亡病例显著减少,疫情防控的成效肉眼可见,再接再厉!
争取在儿童节之前大面积解封,6 月中旬之前全面解封,可不敢再整什么花活儿搞得前功尽弃了啊,要老老实实听中央的话。
会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今年 3 月以来,经过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并肩作战,我们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控考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实践证明,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我们打赢了武汉保卫战,也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会议强调,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
我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放松防控势必造成大规模人群感染、出现大量重症和病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
要深刻、完整、全面认识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 “动态清零” 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上海地铁终于放下了最后的矜持。
上海地铁的维保老兄是该笑死呢,
还是要哭死呢?
昨天因为工作的事情极度郁闷,已经想过了裸辞这种最坏的打算。疫情在家学会了各种技能,全职一阵也不是不可能。不过人到中年再想就业估计会很难,而且刚封的时候说工作闹心,被人嘲笑有工作就不错了,还有很多人没有工作。想想也是,就。。。只好忍着吧。
上海地铁刚刚全部停了,羞羞答答的两条浦东线路也被关了,那些早上地铁出门的人要怎么回去呢?
又被迫重新用起很魔幻这个词。一边是账面上的数据越来越好看,一边是越来越收紧的各种措施,还就不告诉你目标时间。你让普遍封了四五十天的上海人民怎么冷静下来配合你。。。
非常不乐观,论持久战的核心是消耗敌人,壮大自己。但是现在被消耗的是我们。
接下来看非上海方式的防疫能不能和病毒达到平衡,代价多大。
上海几周后放开后会不会反弹。
但对于这两方面我都处于悲观。
早上一直在开会,刚刚看到了今早上海发布会的新闻,很受鼓舞,因为它回答了两个我目前最关注,也是一直蒙在鼓里的问题,一个是消杀规则,一个是密接判定原则。
在消杀规则中明确说明了,入户消毒针对的是阳性感染者家庭,除非有合用厨卫的老小区,否则阴性不可以主张入户消杀。我相信这就是大家一直想要的,明确的政策规范,阴性的市民没有任何理由被要求交出钥匙消杀,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那个勇敢坚持,相信科学的阿姨打了那通电话,没有微博网友的接力,这个事情能不能得到这快的明确,是否还是被街道社区把握着胡闹荒唐的最终解释权。
关于密接的判定,发布会上也有了明确的标准。
明确的规章制度的出现,可以让市民理解政策,减少阴谋论的出现,不让市民如履薄冰,人人自危,也可以让执法者有法可依,不再面对市民的质问,不顾法律只会大喊你可能违反《治安管理条例》,也可以让更多有能力的志愿者、市民和街道、居委一起,协助治理好小区的疫情管控。
我只能说,一个明确的,有细节的,有要求的,公开的规章制度,对于现在的上海来说,简直太重要了,有了这些制度,如果疫情以后再蔓延,也能给其他地区作为经验。希望这样的细则越多越好,比如针对转运的,针对核酸的,针对转阴回小区的,针对居家隔离的等等,减少那些人心惶惶的猜测,咱们有事情讲科学,讲道理,放到太阳光下面,大家好好讨论。
最后,还是很想感谢微博上那个打电话的阿姨,以及那个拍大白上门靠在鞋盒上通知视频的市民,感谢他们能在面对疑惑和反科学的事件的时候,即便自己无力阻止,也能勇敢发声,让更多人了解事情的原委,推动了防疫的科学化,也推动了政策的改善和公布。
相信科学,逻辑严谨,勇敢质疑,我们需要这样的市民,也正是这样的市民,能够偶尔推动这个城市再往前多走一步,成为喜迎更多人来创造价值的理由。普通人也有高光的时刻,维持上海进步和优化的,往往只是一个不知名字的上海市民而已。有些事情不是 “从来如此,便对的”,这都 2022 年了,有些部门有些人,也不该只是作为城市治理的“刀子” 而已。
最后我想说,一个普通人,想站着过普通的好日子,没那么难,我国一直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不是我多高尚,但是睁开眼睛看看周围,现在不是没处说理的旧社会了,有些早就不正确的事情,要去努力改变,而不是劝别人都顺从。
快了快了,再坚持一会
那么,下一个头条城市是哪个呢
上海一共三千多阳性感染者,大家就说曙光乍现了。
某些地方,一天有二三十个,就果断封城了,甚至有的城市只有几例,就封控了。
反正,现在的一切,都让人看不明白,越来越看不明白。
5 月 9 日上海新增感染较前一日下降 23%,剔除无症状感染者转归后,新增感染 2858 例,为 3 月 26 日以来新低;当日有 5 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非隔离管控中发现。当日新增死亡 6 例,已连续 23 天出现死亡病例,23 天合计死亡 553 例;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 17 例,为 478 例。
据上海市卫健委 5 月 10 日晨通报,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34 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2780 例,其中 156 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78 例确诊病例和 2775 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
截至 5 月 9 日 24 时,尚在院治疗的本土确诊病例 6012 例,较前一日减少 619 例,在院治疗病例中重症、危重 478 例,其中重症 401 例,危重 77 例。
也要关注下死亡病例情况。
5 月 9 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 6 例,平均年龄 79.5 岁,最小年龄 65 岁,最大年龄 90 岁,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基础疾病及晚期肿瘤,包括肺癌晚期、冠心病、高血压 3 级(极高危)、脑梗死及后遗症、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入院后,原发疾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或恶性肿瘤。
4 月 17 日至 5 月 9 日,上海连续出现本土死亡病例,23 天合计死亡 553 例,病死率 0.0904%(543 例死亡病例 / 611894 例总感染人数),共同点是大多数人年龄均较高,合并多种严重基础疾病或肿瘤,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所致。
财新记者通过计算上海市卫建委通报数据发现,自 3 月 1 日至 5 月 9 日,剔除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后,上海本轮疫情实际阳性感染者总数已超 61 万,累计 611894 例,其中确诊病例为 56155 例,约占阳性病例总数的 9.18%,无症状感染者 555739 例,约占 90.82%。
从整体上看,无症状转归比例较低,截至 5 月 9 日,无症状转确诊的感染者合计 21250 例,占无症状总人数的 3.68%。
严格防控之下,疫情扩散被控制,分析通报数据发现,3 月 27 至 4 月 9 日之间,上海新增确诊病例主要在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日均占比近 80%。从 4 月 10 日开始,上海日增确诊病例主要在隔离管控人群中发现,日均占 65%,在风险人群检测中确诊的病例占比降至 15%。至 5 月 9 日该占比已到 96% 以上,其余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
上海本轮疫情以来,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约 90% 在隔离管控人群中发现,4 月 1 日之后,每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已有约 99% 在管控人群中发现;4 月 29 日和 30 日两天,100% 在管控人群中发现;而 5 月 1 日至 9 日,社会面连续发现感染者。
剔除无症状感染者转归后,5 月 9 日在隔离管控区之外发现感染者占比为 0.17%。
相关报道:
5 月 9 日上海新增降两成至 2858 例 新增死亡 6 例
我现在实名质疑我乎小编的基本科学和道德素养!
之前话太多被打标我认了,现在我用的数据是柳叶刀论文里引用的,而且经上海市政府公布确认的数据,打标的小编能不能站出来解释下凭什么说无可靠信息来源???
zzzq 第一,别的都可以不管对吧???
上海有世界最大规模隔离人群,现在已经隔离了超过 60 万患者,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观察病毒真实危害的最佳样本(别拿不隔离导致大量患者漏检的烂数据来比),以后应该也不会有这么可靠的样本了。正好张网红柳叶刀发文了,50 万打过疫苗的患者截止 5 月 4 日死亡 25 人,现在每天死亡已降到个位数,这个比例到疫情结束也不可能有大的变化了,所以应该可以下结论:
对于接种过疫苗的人来说,新冠 O 变种的死亡率已经连流感都算不上,就是普通伤风感冒级别,和未感染者相比已经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没打疫苗的抓紧打!!!
由此可见,至少从接种疫苗后的死亡率这个最重要的指标来看,骂张网红的人都冤枉他了。
新冠已经肆虐了两年多,但是就算在人均 985 的我乎,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是存在很大误区,写了篇短文指出几个最常见的误区:
由于在流调中发现,有一些阳性感染者是来自防范区的流动人员。为了尽快消除隐患,将增加防范区的核酸筛查频次,在本周内(5 月 8 日至 14 日)
虽说是防范区,但眼下基数那么大情况下,我不知道魔都为什么在核酸检测方面那么吝啬,就是以后清零了,也应该每周两次核酸,保持人人始终有 72 小时记录吧?
至今延续着本次疫情最大教训,措施力度总是差一点,给病毒始终留着点逃逸空间,典型的 “添油战术”
WC
从某个时间点开始不能评论了
我不知道该说啥
只能说
NB
-——————
麻烦先来回答一下
中科润达
啥情况?
自媒体大肆吹捧 “良心” 的做过牢的自媒体**汪诘,上海疾控主任朱谓萍**:
上海这一波疫情,几乎百分之一百的感染者,不打针不吃药,会在十天左右,顶多半个月内自己痊愈,核酸转阴。(得病没事儿)
如果被通知新冠阳性,目前最佳的应对措施,就是居家隔离。(社区传播)
上海自 3 月 1 日到 4 月 1 日,没有发生一例重症,更不要说死亡病例,上海卫健委没有丝毫隐瞒。(以后重症死亡医疗挤兑不关我的事儿,我只是疾控专家)
上海疾控没整顿之前,上海疫情不可能好转,所有的政策都会被搞烂。
上海封到现在死亡的都是基础疾病,新冠死亡率、病亡率都是 0。说明动态清零派和应死尽死派,在上海疾控和卫健系统还在斗争。
北京这轮疫情应该可以先于上海解决。
虚假的上海防疫:全员核酸、抗原自检,分级收治。
真实的上海防疫:病毒全靠闷死。
香港新增本土确诊 200 例,新增死亡 1 例。
动态清零我支持,但是不支持封控清零。
堵不如疏。
五千年前鲧和禹早就证明这一点。
静默什么啊静默,快递外卖不是照样拿?只是不让放在门口架子上而已。而团长直接说搞得定,依旧能成团送货。最令人费解并且愤怒的是,你静默为什么不提前通知,就提前了一晚上,好歹让我有准备再买点东西啊,毕竟静默一周呢。而且万一中间又出了情况,那就不止一周了。
小明是个学生,学校按每天 20% 的比例做核酸。小明的爸爸在餐饮企业上班,每 5 天做一次核酸。小明的妈妈在事业单位上班,每 5 天做一次核酸,但她周未宅家休息,相当于每 7 天做一次核酸。小明的奶奶退休在家,每两周做一次核酸。5 月 10 日,小明全家一起做了核酸。问:小明全家下一次一起做核酸是在几月几日?
我说为什么近期上海公布的确证病例数量降那么快,原来是研发出预防药了,赢麻了
可能,真的对上海没有惩罚机制吧。
难怪了,难怪了,两个多月了。
谢邀,3 月 13 日开始居家隔离,今天是居家办公的第 59 天;核酸 23 次、抗原 38 次、全阴。
5 月 5 日小区解封;
5 月 6 日上午 12 点之前可出去,限时 4 小时;
5 月 7 日可上下午各出去 4 小时;
5 月 8 日做核酸,上午不能出去,下午可以出去;
5 月 9 日可外出 4 小时,可团购;
5 月 10 日可外出 4 小时,可团购。
到 4 月 11 日结束第一次 11 天的足不出户;
4 月 12 日公众号显示为防范区、后提及为管控区,可在小区活动,不可出小区。
4 月 13 号小区有确诊转为封控区;
到 4 月 22 日结束第二次 9 天的足不出户;
4 月 23 日小区除有阳的那栋楼为封控区、其他楼为管控区、可下楼。
我相信疫情总会结束。代价落在谁身上,只有代价自己知道。
这次疫情后,在上海经历这一切的所有人,上海人,外来人员,港澳台侨,外籍人士,到底是怒火对着病毒,还是怒火对着什么?
失望的是防疫,还是失望的是什么?
造成这一切的是病毒,还是其他?
对这个城市这个地方的信心还有多少?
2022 年,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如此的经历,是要上历史书的。
倒退多少年?你猜
封控在家情绪波动?600 号专家的 6 点建议:放下手机,多娱乐,多锻炼,多交流!| 疫情防控发布会
2000 例和 2 例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
不都说静默吗,还评论什么啊?
发现评论发不出来了吧,哈哈哈哈。
封条贴在门窗上,胶带粘在我们嘴上。
今天不是发文了吗,末尾点题 twenty。
Funny,勿谈国事,乖乖交出手里钥匙等着被消杀就完了,多大点事啊,矫情什么啊都?饿死你了吗,没有吧,要感恩!
别看说解封说胜利没法按时按点说到做到,但是静默这一条…….so easy
啥也说不了就来点赞,最近迷上涨赞了,另外看看多少人评论不了的像我一样破罐子破摔了,呵。
新增死亡病例降至新低,新增感染者也有下降。
身处长春,复工第二天,车流依然没多大,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复产。
我们单位也没有太多工作需要完成,只是老板希望我们能尽早找回工作状态,为以后得工作做好铺垫!
在这个疫情肆虐的年代,小传媒公司,生存下去很难!
三年前的疫情身边就有很多小公司解散,这一次,长春情况更加复杂,倒下的公司肯定不计其数!
庆幸能够加入一个有人情味的公司即使停工两个月,依然能拿到薪水!
现在的街头
(原文就是这群不是人的家伙霸占了上海? (qq.com) 首发于我的公众号【嗜球如命】)
没错,就是这群家伙。相信那么聪明的你在点进来之前就猜到了。
听,在就此时此刻,在我被封闭的整整第 40 天的半夜,它们竟然还敢在公寓楼下嚎叫示威。厚颜无耻地霸占了我们的城市,还要剥夺人类最基本的睡觉权利,这种行为最终激起了我用网络维权的意识和决心——我 TM 不忍了,我要控诉。
我所住的公寓隶属于一个数千人的小区,公寓周边有无数野猫,其中有两只势力比较大,一只是橘猫,另一只是黑白相间的花猫,暂且称他们为 “阿橘” 和 “阿花” 吧。阿橘算是本地猫,因为它的母亲是被公寓养大的,后来这只母猫某天产下了几只幼崽,存活下来的其中一只就是今天的阿橘。而阿花则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出现在公寓附近的 “外来户”。
**阿橘和阿花性格迥异。**阿橘从小被公寓的住户们娇生惯养,每天都有人主动喂食,火腿肠、五花肉、牛肉、鸡腿肉…… 应有尽有。喂到后来,我发现扔火腿肠在地上,它竟然只闻了闻就转身走了。成年后的阿橘不仅养成了挑食的毛病,而且还异常贪婪自私——即便是自己根本就不感兴趣的食物,它也不允许其他猫沾染,有时甚至会动用武力,包括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和老母亲。
阿花则好相处得多。它不仅喂什么吃什么,几乎不和别猫抢食,而且大部分时间靠自己抓老鼠充饥,捕食技巧一等一。另外,阿花从来不会像阿橘那样频繁往公寓里乱跑乱窜,即便是雨天时有人主动给它开门,它依然会选择独自蹲坐在屋檐下睡一整晚——它似乎知道自己只是个外来户,容易不受待见,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更懂事些。
虽然互相看不上眼,但好歹两边一直还算相安无事。然而,自从上海开始封闭之后,你猜怎么着?
**它俩打起来了!**打了好几架,打得超凶!
虽然没有亲眼看到打斗过程,但我完全可以想象出这几架的惨烈程度。印象最深刻的那场架,发生的时间是我最后一次在某东下单的那天半夜。不知什么神秘原因,当时某东上未派送的订单竟突然全部显示延误。为了保证基本温饱,我上床之前只好又调了早上 5 点 55 分抢菜的闹铃,结果一整晚都没睡踏实。
谁知从凌晨一点过开始,阿橘和阿花还来了个 “锦上添花”,开始在公寓楼下嗷嗷对骂,骂得是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由于此时已夜深人静,它俩的二人转破坏力丝毫不亚于傍晚的广场舞。这个过程整整持续了两个小时(不夸张),我也是在半梦半醒间听了两个小时。
说时迟那时快,两猫的叫骂声突然变成了歇斯底里的撕咬声,伴随着鼻腔喉腔的那种空气摩擦声和零星的撞击声,最后以一声 “哐当” 金属巨响作为结束。这下直接把我给干清醒了,睁眼一看,几乎四点。封闭这阵子,猫打架并不算稀奇,但似乎从来没整出过这么大阵仗。
第二天,公寓组织统一测核酸。我在排队时经过阿橘和阿花昨夜战斗的 “遗址”,发现平时本该是靠墙摆放的一扇大铁门,竟然被 “人” 推倒在了水泥地上,如果砸到它俩,肯定非死即伤。
我不知道封闭还要持续多久,我也不知道阿橘和阿花的战斗还要持续多久。我只希望,他们能尽快把上海还给我们。
喵喵~ 喵喵~(猫语翻译:真的,累了)
(海报素材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如有雷同,纯属对号入座)
为说明问题,在解释之前先做一些粗略设定:
**假设一:**假设社会基础生命值为 1000,流感给社会制造的伤害为 10。
**假设二:**假设疫情初期新冠毒株传染性不强且没有疫苗保护的情况下,完全放开新冠给社会的伤害为 100;
**假设三:**由于疫情初期传染性相对较弱,假设那时动态清零需要付出的代价为 10。
**基于假设推论——过去:**疫情初期由于病毒传染性不强,动态清零付出的代价远低于放开将会付出的代价,因此动态清零在初期是明智的选择,包括德尔塔毒株都在这个范围内。
**基于假设推论——现在:**奥密克戎时代虽然有疫苗保护,但病毒传染性也增长了很多倍,开放共存后病毒伤害可能在 50~150 之间浮动,仍比流感伤害要大;而由于传染性激增,动态清零难度提升,代价可能由原来的 10 变为 30~50 左右浮动,一些个别地区或许会更高,不过从中国整体角度看,动态清零仍不算过时。
**基于假设推论——未来:**疫苗及特效药研发肯定会有一定进展,但病毒传染性肯定也会有进一步增强,完全开放新冠伤害存在多种可能,比如 5~50,50~100,100~200 都有可能,而那时防疫措施及付出代价也有多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病毒威胁已经足够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动态清零自动解除;还有一种可能是由于病毒传染性过强,继续动态清零会导致 “封城停摆” 全国化与常态化,这将导致经济崩溃,此时大多数民众失业下岗失去生活来源,这种代价就不是 50、100、200,而是 800、1000,那种恶劣形势一定会迫使我们放弃动态清零,因为那时避免病毒给老弱群体带来的伤害已经是次要问题,如何保证大多数人吃饱饭不会被饿死将会成为主要矛盾。
从上述推论我们会发现,基于病毒传染性不断变强的现实,未来共存是不可避免的,病毒不会因为我们 “愿不愿意共存” 或找出多少 “不适合共存的理由” 而放我们一马,即使我们不主动寻求共存,病毒不断提升的传染性也会逼我们被动接受共存,因此提前做好共存 “心理准备” 非常重要!
参考**越南开放之初**的经验教训,越南开放之初就曾因为社会恐慌出现过严重的逃工潮,逃工潮之下同样造成大量工厂倒闭、大量外资出逃、大量人员失业,经济民生虽然没有全残,但 “半残” 总是有的。
因此,如果我们把一个国家的生命力定义为 1000,病毒带来的伤害可能是 10,也可能是 50、100、200,然而 “社会恐慌” 则是一个 “隐藏杀手”,这个杀手的杀伤力取决于一个社会的“新冠恐惧” 程度。
如果社会新冠恐惧程度较低,开放后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我们仅需评估病毒对 “老弱群体” 的伤害对社会整体的影响有多大即可;然而一旦社会新冠恐惧程度过重会怎样?“社会恐慌” 就会化身为一个实实在在的 “大杀器”,越南在开放之初被轻易折腾掉 “半条命” 的惨痛经历,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越南现在看起来有缓过劲的意思,生命值可能已经由 “半条命” 恢复到 800 以上,但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越南之所以能“缓过劲”,其主要原因在于越南引导民众逐渐摆脱了新冠恐惧,大家不妨试想一下,如果越南民众长时间无法摆脱新冠恐惧的 “心理泥潭” 甚至越陷越深会怎样?越南经济民生会不会 “持续失血” 甚至 “万劫不复”?
因此,如果仅从杀伤角度看,新冠的确对高龄、体弱且缺乏疫苗保护的人群具有一定威胁,但这种威胁对于社会整体发展而言更多属于 “干扰性”;然而当我们的社会陷入过度恐惧无法自拔会怎样?一旦开放,社会恐慌制造的破坏将具有“毁灭性”,更可怕的是这种毁灭是持续性的,这是因为只要我们的社会一日无法摆脱新冠恐惧,社会恐慌就会持续摧残我们的经济民生,这就是我为何如此看重“新冠恐惧” 这个因素的原因。
可能的不利之处:
**1、**由于新冠最先被我国发现,且 “武汉惨剧” 对中国人的心灵冲击太过巨大,“新冠犹如死神、绝症一样可怕”在很多人内心恍如一道难以抹除的“执念”,这使得我国要克服新冠恐惧,本身就比国外更艰难。
**2、**由于越南并非西方反华势力的关注焦点,因此它的开放过程很少受到 “信息战” 影响,而我国网络早已经被各种反华势力渗透到千疮百孔,可以想象,这些势力的幕后黑手肯定更希望中国因恐惧陷入动荡与自闭的时间,越久越好。
可能的有利之处:
上海疫情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大量感染只产生了少量死亡,且大多数死因都与 “高龄化”“严重基础病”“没打疫苗” 有关。上海逐渐增加的感染数字及死亡,或许给国人提供了一个逐渐适应过程,或许已经有很多国人不知不觉从严重的新冠恐惧中摆脱出来了,至少至今我还没发现太多因上海死亡数据而歇斯底里的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但我们还应该想到,眼下人们的冷静或许和死亡数字不高有关,而现在上海每天 1~3 万的感染数字是努力防控的结果,一旦真放开会怎样?
对于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来说,完全放开后每日新增 10~20 万感染甚至更高也是很轻松的。现在上海每日 2 万左右的感染量已经导致近期 50 人的日死亡人数,这还是在全国医疗资源强力支援的情况下,那未来一些城市在无人支援的情况下出现每日 20 万甚至更高的感染数量会怎样?日死亡会不会高达 500+?如果再考虑医疗挤兑等因素,这个数字会不会更高?
想想香港曾经的经历,以香港 750 万人口,高峰期单日死亡接近 300 来看,转换到近 2500 万人口的上海会怎样?日增死亡过千也不奇怪吧?真出现那种情况还有多少人能保持理性思考?
至此我们不妨试想一下,以我们大陆民众目前的心理状态,一旦真出现 “一个城市单日死亡几百甚至上千” 的情况,这个城市还有多少人能够冷静理性看待这些死亡数字,意识到新冠只是极少数老弱群体的威胁?那时会有多少人会有身处世界末日的幻觉、还有多少人有心思认真工作?因此我们需要认真评估一个问题,我们大陆民众是否真的已经做好共存心理准备?我们是否能保证出现上述情况后,社会不会因 “非理性恐慌” 陷入严重混乱、停滞甚至倒退?
一方面,对于尚未发生的事如果预估过于乐观,未来一旦出现更严重后果就可能会因心理准备不足造成更大慌乱;相反,如果提前做较坏心理准备,事到临头反而会更冷静镇定一些,这就是所谓的 “有备无患”。
另一方面,我之所以举香港的例子,是想说即使在我们眼中疫情严重的香港,民众心态也是可以保持冷静理性的,比如我特意收集了一些近期体现香港疫情心态的回答,发现持积极、理性、乐观心态看待疫情的观点越来越多,比如 1、2、3、4、5、6、7、8、9、10。
因此,从 “越来越多香港民众都能做到冷静理性看待疫情与死亡” 这点来看,说明新冠即使对于社会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只要心理扛得住,它充其量就是对极少数老弱人群具有一些威胁,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安全低害的,实在算不得 “灭顶之灾”,但怕就怕出现大范围“非理性恐慌”,那就可能导致“病毒还没把社会打垮,恐慌就已经先把社会打垮” 的严重后果。
所以再次重申,如果仅从致死角度看,新冠的确对高龄、体弱且缺乏疫苗保护的人群具有一定威胁,但这种伤害对于社会整体发展而言,更多属于一种 “干扰性”;然而一旦我们的社会因这些死亡数字陷入过度恐惧无法自拔会怎样?那种情况下一旦主动或被动开放,社会恐慌造成的破坏将是“毁灭性” 的,更可怕的是这种毁灭是持续性的,或者说,只要我们的社会一日不能摆脱新冠恐惧、理性看待这些死亡,社会恐慌就会持续不断的摧残我们的经济与民生,这就是我为何如此看重 “新冠恐惧” 这个因素的原因!
**第一、**我们要明白 “毒性弱、传染性强” 的病毒环境下社会稳定发展的根基,就在于民众的冷静、理性、勇气与心理适应力,因此我们的媒体应尽全力帮助民众保持冷静、引导民众理性看待疫情、鼓舞民众在疫情中正常生活的勇气、提升民众的心理适应能力;
**第二、**我们要提醒民众,只要是有助于缓解社会新冠恐惧情绪的言行,哪怕其有些偏离事实甚至具有一定 “欺骗性”,也是“善意” 与“大智慧”的体现,大家应该对之充分理解与鼓励;
**第三、**我们还要提醒民众,有些言论无论它的表述多么巧舌如簧、妙语如珠、头头是道、字字珠玑,只要其实际作用是渲染恐惧、贩卖忧虑,我们就应对之不屑一顾、弃如敝履;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鼓励民众对这类 “渲染恐惧” 的言行保持一定谅解,因为它们大多并非出自恶意,大家只是视角不同,大可不必上升到敌我矛盾制造分裂;
**第四、**香港与上海疫情都在向我们强烈提示为老弱群体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升疫苗接种率,依靠疫苗有效减少重症及死亡,从根本上阻断人们对新冠的恐惧来源;
**第五、**我们不妨做一些民意调查来实时掌握我国民众对新冠恐惧的程度,这总比毫无根据的瞎猜要好。另外,由于调查需要涉及未来疫情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因此感觉其本身就可以起到 “思想预防针” 及“有备无患”的效果,如果设计的好,甚至可以通过巧妙的心理暗示帮助人们克服新冠恐惧。想想看,区区一张纸就相当于一针免疫新冠恐惧的“心理疫苗”,如果借助网宣甚至可能连纸都能省了,如此低廉且高效的心理防护何乐不为?比如下面几个提问:
提问 1:你认为新冠对哪些人具有严重威胁?
**A、**所有人;
**B、**所有老年人;
**C、**所有老年且基础病严重的人;
**D、**少数年老且基础病严重且没有接种疫苗的人;
**E、**所有对新冠恐惧过度,被疫情吓得精神崩溃、面如死灰、食欲全无、夜不能寐的人
提问 2:当开放共存后你所在的城市出现单日死亡几百甚至上千时,你会如何看待疫情?
**A、**吓死人了,都这么厉害了还能叫病吗?死神也不过如此而已,世界末日也不过如此而已!
**B、**特别害怕,会向以前不敢表白的对象勇敢告白,在去另一个世界之前,不想给今生留下任何遗憾,并愿在此郑重承诺:以上感言只因真爱,无关发情,自己绝非那种只会用下半身思考的人;
**C、**非常害怕,会把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塞满肚子再说。显然吃饱了不饿才是世界终极真理,特别是被美食填满肠胃所能获得的愉悦感更是无与伦比,所以楼上那种只会用下半身思考、满脑子荷尔蒙的人是可悲的,有那功夫吃点啥不好?
**D、**死亡数字虽多,但仍然明白新冠只对年老体弱且不打疫苗的群体具有一定威胁,因此自己会从珍爱生命、关爱家人的角度鼓励自己与家人,特别是老人更积极的接种疫苗;
**E、**疫情?哪里来的疫情?对于全家已经接种三针以上疫苗的我来说,疫情早已结束!
提问 3:如果有一天开放共存,你认为你可能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A、**极度害怕,感觉自己的身体会被病毒打垮,意志会被对疫情的恐惧打垮;
**B、**非常害怕,即使身体没被病痛打垮,意志也会被对疫情的恐惧打垮;
**C、**比较勇敢,相信自己无论身体还是意志都不会被打垮;
**D、**非常勇敢,即使身体经受病痛,意志上也永不言败,更没有什么能剥夺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所谓病痛,无非只能证明自己内心强大!
**E、**因为打过三针以上疫苗,所以实在找不出对新冠恐惧的理由。不过由于打过疫苗之后仍可能感染并传播病毒,且老弱群体疫苗接种率还不够高,因此会选择尽量在公众场合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离,以此延缓疫情传播速度。
疫情为什么可怕?
其实是疫情防控太可怕。
所以,你怕的到底是疫情,还是疫情防控?
上海地铁今天开始全停,不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上海疫情市区内进一步隔离措施毫无意义。
今天是上海疫情被感染高峰 4 月 10 日的一个月的日子,因为高峰过一个月,新增被感染、新增确诊、新增无症状、新增死亡逐渐下降很正常,今天下降幅度大是因为昨天发生严重的干扰事件发生。甚至新增重症新增危重症逐渐下降也是很正常的。这不是控制的成果,而是疫情进入衰歇期的客观规律。
上海疫情 4 月 10 日新增确诊和新增无症状之和是 26087,而另外的 2512 万全民核酸检测数据 2152 万出结果 25996 阳性,剩余 360 万没有出结果,所以全民核酸检测结果大致应该是 30000+,也就是这一天核酸检测阳性 56000+。
考虑到被感染 2 天以后才可以咽拭子检测出,大城市 omicron 新冠变异传播速度是不到 2 天翻一番,所以此时的被感染应该是 112000 左右,也就是大城市 omicron 新冠变异疫情的高峰千分之四相当。或者说,根据新加坡和香港的 omicron 新冠变异疫情,可以断定上海疫情被感染高峰是 4 月 10 日。
然后,我们分析这一个月以来上海疫情的逐渐消退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上海疫情新增被感染数据整体变化情况和香港惊人的相似,说明 4 月 10 日是上海疫情的高峰的判断正确,被感染逐渐消退是疫情过高峰期按照自然衰退的结论正确。
香港和上海都是大城市不带远郊区农村地区,也都没有经历过完整的新冠病毒群体免疫。如果上海和香港的被感染百分比出现严重的差距是不可能发生这种现象的。
香港第五波疫情核酸检测阳性被感染到目前为止是 76 万,也符合一次新冠病毒群体免疫大致被感染总人群 10% 也就是一成左右的规律。
香港过被感染高峰一个月的数据是,核酸检测阳性 732 286。据此可以研判,上海实际上的被感染不是现在公布的 61 万,那是因为没有统计全民核酸检测数据等的原因。
或者说,上海疫情的逐渐消退是客观规律使然,而不是严控的成果,上海市区内是不需要进一步的隔离措施的。如果需要可以考虑对上海市以外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防止疫情外溢。因为香港后期并没有像上海这般隔离控制。
上海疫情的死亡数据、新增确诊、新增重症、新增危重症等数据严重失实,所以没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但是,核心数据新增被感染是很难造假的,只会有某种程度的扭曲,所以要着重关注。
下表是香港第五波疫情数据,不相信的知友们可以自己验证。其中没有采纳重复计算的待定和抗原测试结果。其中非公立医院死亡是以外轻症占床位不能得到住院治疗的死亡。
懦弱的人
10 次咨询
5.0
17482 次赞同
去咨询
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34 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2780 例。
新增本土死亡病例 6 例。
非管控人数:
确诊病例:234-156-78=0
无症状感染者:2780-2775=5
看看最近都发生什么了呢?
富达价值干将大举抄底阿里巴巴。
新冠病毒空气传播率或是接触面的千倍。
祝贺!天舟四号发射圆满成功。
居家办公员工每五分钟抓拍一次人脸,不够 89 次算旷工?尚德机构回应。
5 月 9 日马克龙提议为非欧盟国家建立新的政治联盟。
四川自贡荣县一地发生垮塌,航拍事故现场:救援人员正展开搜救。
王毅:中国将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全球发展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今天召开,强调做好财政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基本民生及复工复产需要。
三只松鼠:公司已全面暂停门店扩张,大力度关停不符合长期定位、业绩不佳门店。
事业单位招考限 30 岁以下?宁夏人社厅:报考人数少,已调整。
北京个别核酸检测机构送检不及时报告不准确。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
不抓几个人责任人,抗疫形同虚设。
今天 10 号了,浦东 580,这可比军令状上写的数字整整高了一倍啊。
怎么说,有人能表演一下粉身碎骨吗?
最近时不时地关注对于上海疫情的国内舆论,感觉这波疫情直接把积存已久的、本土派和亲西方派之间的矛盾激发出来了。确实有很多 1450 在疫情或乌克兰话题下阴阳怪气,但共存派难道全是 1450 吗?希望乌克兰胜利的都是台湾人吗?并不见得。国内亲西方派的势力是很强大的。按年龄段,大概在六十年代以前的老人们大多是比较红的本土派,60 后到 80 后尤其是上海和其他沿海地区,亲西方派的人口占比特别高(大概是刚改革开放那会儿被巨大差距吓坏了)。再年轻一代则趋向于均衡,政治观点更多样化了,比起年龄段,可能和生长环境与个人经历关系更大。
而且不得不说,大多数人的政治观点都是捆绑打包的。假如一个人支持清零,那他大概也希望俄罗斯胜利、认同武统台湾、反对 mRNA 疫苗、支持莲花清瘟(甚至再延展开去,他可能反感资本、欣赏政府的反垄断举措、不喜欢同性恋等等)。另一个人支持共存,那他很可能认为乌克兰在打反侵略战争、觉得灭活疫苗是安慰剂、支持 LGBTQ 运动、与被微博封杀的王公子共情、认为中国政府和人民(至少在疫情处理上)利益对立……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在一个方面倾向性很强的话,很可能会带动其他方面认知的变化,朝着这个预设的大礼包一点点靠近。例如性少数群体大多是铁杆亲西方派,然后这又带动了他们支持乌克兰、反对清零等等。又比如一个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人,多半宁可和小胡子共情,也不会和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者共情,因为他的观点同样被大礼包影响了。
至于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同样地,为什么美国的政治会极化),因为从智能互联网时代以来,宣传机器喂给你的都是套餐,把你大概会认同的观点一股脑儿都推送给你。维持独立思考越来越难,可能这是一个相对动荡年代的开始。
上海疫情第 70 日,除既往转归病例外,新增本土病例「78+2780」例。
全市整体新增环比连续 11 日下降。
根据已披露信息,全市社会面清零行政区域上升为 11 个,几乎覆盖全市一半人口。各区社会面均不超过 1 例。
全市累计病例超过 61 万例。
**全市平均感染率累计已经达到 2.46%。**根据已披露信息,更新重症率为 0.170%,危重症率 0.0126%,死亡新增 6 例更新死亡率为 0.090%。
上海全市单日新增环比下降 - 23%,两日新增环比下降 - 17%,连续 11 日下降。而全市 3/5/7 日新增均值线皆保持下降轨道。单日新增下降速度有所加快,但近期仍有数据反弹可能。
全市单日新增环比 16 个区有 5 个区上升,奉贤、闵行和嘉定涨幅分列前三位。
全市单日新增低于 100 例区域为 7 个。
全市两日新增环比 16 个区有 2 个区上升,依次是闵行和浦东。
浦东单日新增和两日新增环比分别为 - 14% 和 + 2%。闵行区环比则分别为 45% 和 - 5%。
两区之外整体新增环比大幅下降 - 31% 和 - 22%。
上海全市感染率的数据,根据 2500 万常驻人口分布计算,实际感染率肯定要低于计算值。
人口占比较小的**黄浦区,感染率突破 8.57%。**高出第二名浦东新区近一倍,更是全市平均值的三倍以上。感染率上升速度依然可观。
而黄浦、浦东新区、徐汇、虹口和静安五个区,感染率依次均超过全市平均值 2.46%。
杨浦区为 2.47%,首次超过全市平均值。
闵行区、长宁区和奉贤区三四区接近全市平均值。
5/9 日的筛查病例人数 9→5 环比下降,浦东新区为 1 例,闵行区继续保持清零。两区以外数字 7→4。
5/9 日,全市社会面清零区从 12 个降至 11 个。但全市各区社会面均不超过 1 例,整体清零趋势向好。
在两日实现社会面清零后,黄浦区又发现 1 例筛查。
上海全市累计病例超过 61 万例。其中浦东新区累计超过 22 万例,闵行区超过 6 万例。黄浦区超过 5 万例,徐汇区超过 4 万例,嘉定区继松江之后第八个突破 2 万例。青浦区也超过一万例,这样以来全市仅剩金山、奉贤和崇明四区在一万例以下。
全市在院病例数 6012,已降到一个月前的水平。
仍在医学观察中无症状病例下降到 6 万 7 千例,占方舱床位总数 27 万的 24%。
三月以来,累计治愈及解除观察病例已经超过 54 万例。
四月以来,全市治愈和解除观察人数,平均每日 13941 例。其中 5 月 9 日共计 8519 例,连续三日低于平均值。
将死亡病例计入危重症汇总病例,危重症计入累计重症。5 月 9 日重症率更新为 0.170%,危重症率为 0.0126%。
**死亡病例更 6 例,累计 553 例。死亡率更新为 0.090%。**更新的 6 例平均年龄 79.5,最小年龄 65 岁,最大年龄 90 岁,均合并有严重的基础疾病。
风车还要拆几天才能铲平……
铲平后,要是在拔地而起……
战,战就是有一次胜利!
一直赢下去就好了。
1. 日前,美国国际开发署在社交媒体上对外界宣称,已向叙利亚东北部的哈塞克省卡米什利部分地区的农民,发放约 3000 吨小麦种子,以确保当地有足够的食物来源。
开发署称,本次开发署发放了 “优质” 小麦种子,这些种子种下后,叙利亚明年将会有约 3.2 万吨小麦的收成,可以确保“人人有面粉、面包和其他小麦产品。”
事实上,美国国际开发署发布该消息近 4 天后,叙利亚相关部门就出来 “打脸” 了。
这次美国倒不是和新冠疫苗捐赠一样只说不做,没有给叙利亚捐赠小麦种子,而是给叙利亚捐赠了 1200 多吨的 “毒小麦”!
叙利亚农业部门在对该批次小麦进行了相关的抽样检验后,公布证明称,这些美国捐赠的小麦种子中,将近 40% 都含有 “线粒虫病”,不仅不适合种植,还会给叙利亚带来农业虫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打击。人食用也会有健康风险。
对此,相关人士分析称,美国此举意味着,如果叙利亚农民使用了这些有线粒虫病的小麦种子,不仅当地粮食不会因此增产,很可能产量会直接减半,甚至严重的话还会对当地土壤造成严重破坏,而这对于叙利亚农民来说无疑就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有关专家指出,美国国际开发署表现得如此 “慷慨”,其“善举” 背后包藏着“祸心”,就是为了破坏叙利亚的粮食安全。
2. 据报道,美国在乌克兰建有 30 座生物实验室。有不少实验室,还设立在人流密集的区域。
其中,一处位于哈尔科夫的实验室做过一项代号为 “UP-8” 的项目。
该项目针对的是汉坦病毒和出血热病毒实验。
当然,重点不在这,而是该实验是直接拿乌克兰人当小白鼠。
4400 名乌克兰军人参与到该项目当中,最后导致约 20 名乌克兰士兵死亡,200 多名住院。
乌克兰反对党,对此曾公开发表声明:
乌克兰人以及欧洲国家的居民可能成为生物实验的人质,其中包括人体实验。
近日,还曝出,美军曾用乌克兰精神病患者进行生物实验。
3. 本土细菌感染试验。美国曾在短短 20 年的时间里,以平均 3 天一次的频率,悄悄的进行了 293 次细菌实验,无数的人因为感染细菌而患病,
这却成了美国军方专家们梦寐以求的实验结果,不少医生开始寻找病毒的根源,但却毫无线索,
1950 年 9 月 20 日,一艘载有不明细菌液体的美国军方轮船,悄无声息的停靠在了旧金山西海岸边,在之后的 8 天时间里,6 次向陆地喷洒这些细菌液体,
据后续的报道资料称,当时这些细菌液体被喷到天上后,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云团,随后又迅速的飘散充满了整个旧金山市,
当时市内 80 余万居民,每人每分钟都能吸入 5000 个细菌,一天下来数量累计超过数百万个,这样的结果令轮船上的美国军方专家颇为满意,
因为他们在旧金山市不同的地区,都回收到了有用的信息,可这对于旧金山市的普通市民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实验结束后的第三天,旧金山医院就接收了一位 75 岁的老人,老人名叫爱德华,一个月前刚刚做完一个小手术,本来恢复的效果不错,但不知为何病情却突然恶化了,
他不得不继续接受治疗,医生在他的身上检测出了一种叫做粘质沙雷式菌的细菌,这也让医生感到十分震惊,因为在旧金山市,从来没有过类似的情况,
粘质沙雷式菌本身并不具备致病性,为何却让感染上的爱德华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在短短几天内就撒手人寰,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不断的有人因感染这种细菌而死亡,但是美国军方专家却并未因此放弃实验计划,依旧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用粘质沙雷式菌做实验,
于是从 1950 年到 1969 年,20 年的时间里,美国就秘密的进行了 293 次细菌试验,除了喷洒细菌液体以外,
他们还投放过大量带有细菌的埃及伊蚊,以及多次在地铁、街道等人口密集区模拟真实的生化袭击,无数的居民因此患病,甚至死亡,
但是美国军方专家对此却丝毫不在乎,他们只在乎实验的数据,如此惨无人道的实验,
直到 1969 年尼克松总统上任后将其禁止才得以结束
4. 美国人很多反对疫苗,而在美国的黑人社区,新冠疫苗的反对比例更加严重,一些极端社区甚至可以达到 70% 以上的比例,甚至不惜持枪暴力示威也要反对政府的免费疫苗计划。是因为反智吗?
老年人是这波反抗疫苗活动的主力,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不惜冒着感染风险也要反对疫苗呢?
假疫苗、真病毒的活体实验
在美国二战前的 30 年代,美国有不少针对黑人社区的 “免费公益团体”,这些人打着政府的旗号公开为贫穷的黑人朋友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和“身体检查”。这其中就包括美国阿拉巴马州梅肯县的 399 名黑人。
每天都有专人给这些人 “注射药物并提供身体检查”
只要这些人愿意报名参加,那么不但每天会有人给你检查身体,还能针对你的身体状况免费提供药物治疗,还时不时会派发一些食物。神奇的是这些黑人通过检查都不约而同的发现身体有这样或那样的病症,并且一段时间以后症状果然像体检医生描述的那样。此时政府的免费治疗计划简直是这群穷人的唯一希望,每个人都发自内心的对美国政府千恩万谢。
病毒实验幸存者
而这个所谓公益活动一直持续到二战时期,期间有不少人已经因为 “疾病” 去世了,这 399 人中的 250 人都报名参军去,但却在部队体检环节中被检测出人人都患有梅毒!
要知道这可是性病的一种,一群大老爷们全有梅毒是怎么个意思?这群 “病友” 赶紧去问帮助自己的白衣天使们到底怎么回事,但依然被轻描淡写的搪塞过去了,只是说会继续帮他们免费 “治疗”。
他们从来没想过病毒是这样被注射进身体的
谎言一直持续到 1972 年,《纽约时报》头版头条报道出了这一长达 40 年的骗局,原来所有的治疗都是假的,病毒是实验团队自己给这群黑人注射的,提供的药物只是安慰剂,大多是淀粉片或者是阿司匹林,根本没有治疗作用,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要看看以黑人的体格在梅毒影响下不经治疗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哪怕针对梅毒的特效药在 1947 年就已经出现,但依然没有被这群 “白衣天使” 提供给这些可怜的“小白鼠”。
直到这个丧心病狂的实验被彻底曝光,参与实验的 399 名黑人中已经有 28 人直接死于梅毒,剩下 100 多人死于梅毒的并发症,还有 59 个妻子、儿女被附带感染,终生饱受病痛折磨,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美国政府的一项实验而已,代号 “塔斯基吉梅毒实验”。
1997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才向这群生于 30 年代的黑人试验品道歉。
今天社会层面已经降到 5 个,现在的流调大军,如此的上海封控环境,5 个的密接次密接,应该很快一网打尽。上海形势不错,其他没什么要补充,就是希望最后阶段上海坚持核酸频率和监管力度,争取中旬社会层面清零,最近几天社会层面都在 20 个以下,那再经过 1-2 周,这最后一批的社会层面潜在阳性接触者应该也差不多曝光扫光了,月底可能看到数值大幅下降,胜利曙光!苏州昨天恢复了堂吃,今天开始中小学开学准备事宜(今年除了初三高三,其他年级还没有开过学),如果上海继续稳定保持这种防疫管控效果,疫情外溢也相应会大幅减少,相信苏州下周就可能开学了,上海挺住,上海加油!
日新增感染、日新增死亡、重症危重症人数都在下降。按照此下降速度,六月初有望解封清零。
累计感染 61.1w 人,感染率 2.46% 累计死亡 553 例,死亡率正式步入 0.09%(万九)水平。
现在上海已经是恢复阶段,北京的传播反倒是出现了聚集和社区传播或者是这种无法控制的多区域的传播,正在蔓延。
河南这边好像也有一些问题,或者是也有一些大城市的社区传播的可能性。
所以,这就相当于有一个城市现了病例就整体的进行封闭或者是管理。没有了就可以解。现在上海这边应该就是在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我觉得慢慢的当线下的办公和线下的学习都正常后就基本转移视线了。
新冠三年,又一款 “神药” 问世,那就是辉瑞的 Paxlovid。
“神药” 的鼓吹者,当然少不了自新. 冠元年以来屡被打脸却愈发爆红的 “不规范写作”Z 医生,也少不了大名鼎鼎的中医黑 “D 香谣”。
“神药” 一路匆匆、大举进入。
3 月 17 日,第一批 2 万多盒 Paxlovid 就已经从上海入关,并很快投入至少 8 省救治临床一线使用。4 月 16 日,上药集团引进 2 万盒 Paxlovid 保证本市供应。
可惜,“神药” 不神。
这脸被打得啪啪的。
有意思的是,这 “弹药”,部分还是“神药” 生产商辉瑞自己提供的。
当地时间 4 月 29 日,辉瑞偷偷在网站上挂出了新闻稿,时间正好是周五下午的四点半,显然,为的正是尽量减少对股价的影响。
简单来讲,Paxlovid 的 2/3 期 EPIC-PEP(新冠病毒暴露后预防研究)试验结果显示,相比安慰剂组,服用五天或十天都不能降低暴露者感染的风险。
(其实降低暴露者感染风险这个活,只有高明的中医能做,具体可参考《从瑞德西韦到辉瑞的 “神药” 之路,套路还是那个套路》)
该实验被公布后,辉瑞美股盘后一度下跌超 3.7%。
当然了,此前 Paxlovid 并没有授权用于 “预防”。
美 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年 12 月 22 日的紧急授权中是这么写的:Paxlovid is not authorized for the pre-exposure or post-exposure prevention of COVID-19,即 Paxlovid 没有被授权用于暴露前或后的预防。这一原则,它们今年 4 月 12 日又重申了一次。
与之相伴的是另一个关键细节,Paxlovid 在美国并未完全被批准,只是获得了 “紧急使用权”。
既然,此前药品的研发、生产和批准地都没允许用于 “预防”,国内引进的时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其批准的条文也没提到 “预防”。
只是,某些相关专业人员,完全不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来,媒体和某些专业机构也或明或暗地鼓吹这一款药的 “预防” 作用。
典型的比如 “不规范写作”Z 医生的前主任跑去当院长的南方某地三院。
该院就把这药当做预防用药,给 “8 名疑似意外暴露” 的医护人员吃了,然后 8 人都没被感染。
然后,结论为:“该药物还可以为高风险岗位的医护人员提供预防保护。”
只是,“8 名”、“疑似” 真的具有统计学意义吗?或许什么也不做也是这个结果?
希望 Paxlovid 有预防效果,以打开市场、大卖特卖的辉瑞也不得不承认,这药对预防并没有什么卵用。
不知道 “拐点”Z 医生的前主任看到这一信息,会作何感想?
相比不能预防,更为麻烦的是 “复发”。
毕竟,如果说 “预防” 事关市场大小的话,疗效,那可就是事关 “生死存亡” 的大事了。
本来嘛,这药的使用,就有诸多限制。
如,一种降胆固醇的药物,如果与它同服,可能会引致肌肉痛甚至横纹肌溶解,后者是可能会危及生命的一种不良反应。它和抗血栓药物合用也会产生不良副作用,有可能会致人快速死亡。还有,该药有肾毒性,严重肝或肾功能不全者都不建议服用。
在当今,没有基础病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恐怕已经是少之又少了。
那么这药还能怎么用?
然后,Paxlovid 的说明书是这么写的:“发病 5 天以内的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 12 岁以上人士。” 即,发病五天内,12 岁以上,有重症高风险的轻型和普通型。
该说明书同样没提到预防作用。
当然,只要能治,在严苛条件下,精准面向部分人群,多少还有儿点作用。
可是,就连治疗都恐怕要成为问题了。
简单来说,就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病例称自己吃了 Paxlovid 转阴或退烧后,药停就复发,且持续阳性很久。
耐人寻味的是,这不是二次感染,也没有证据表明产生了耐药性。
![](data:image/svg+xml;utf8,)
这就尴尬了,简直是治了个寂寞。
其实道理很简单。
从机理上看,Paxlovid 作为 nsp5 蛋白酶抑制剂,可以压制病毒复制,减缓症状,然而最终的病毒清除还是要靠自身的免疫系统。意即,当停药,或因产生耐药性导致该药失效(目前还无证据表明产生耐药性),那么病毒自然该怎么复制就怎么复制,体现在人身上,就是出现相应的病症。
更何况,这药仅仅是压制病毒复制,并不能彻底阻断。也就是说,在用药期间,如果起作用,是因为 Paxlovid 将病毒的复制压制到了人体免疫机能能够起作用的地步。
那,如果压制效果不佳,或者人体机能本就比较差呢?
自然就是没啥用了。
然后辉瑞 CEO 给出的解决方案很直白——如果复阳了,那就继续吃呗。
这一方案 “惨遭” 美 FDA 的否决。
从原理上,其实也能看出对病人作用有限,停药后复发可能性较大。
难怪,早在 4 月 19 日前后就有报道,该药因使用资格要求复杂、新冠检测减少以及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在全球市场 “非预期性” 地遇冷了。
如果算上最近爆出的不能预防且屡见复阳,那简直是雪上加霜了。
既不能用做预防,使用条件有诸多限制,治疗效果还相当有限——这就是某些人起劲地鼓吹的二代 “神药” 的真正面目。
相比之下,从原理上讲,中医针对病机和人体自身正气,早干预、早调节、早治疗,不知道甩它们多少条大街。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不扶正养正,何谈预防?
武汉以来诸多城市的实践都雄辩地证明,中医的有效参与,能降低转阳率(即起到预防作用)、大幅降低转重率、使得核酸转阴时间缩短、显著减少后遗症且有助于愈后康复。
至于中医的战绩,具体可参考文章《尽锐出战,中医组队,整建制接管魔都方舱医院》。
反正,所谓 “神药”,继“人民的希望” 瑞德西韦后,又一次不 “神” 了,还要继续吗?
相信,第三代 “神药” 已经在路上,对中医的诋毁依然会继续。
但,中医一直护佑着中华民族,过去、现在、将来都如此。
【文 / 重楼,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向死者致哀!
上海的疫情最终会扑灭。
保持疫情不爆发状态是美好的,大家都喜欢。
中国如果想避开新冠的劫难,就必须做好外防输入。必须在新冠病毒入境的第一地点加入杀死新冠病毒技术措施。
如果把新冠病毒比作入侵的敌人,现在的防疫措施就像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日战争,在新冠病毒入境的第一地点加入杀死新冠病毒技术措施就像伟大的抗美援朝。
每次动态清零以后,外防输入都是不可回避的话题。现在是靠防,有一个词叫百密一疏,就是说人认真去做好任何一件事,重复 100 次,就可能有一次疏漏。对于新冠病毒来说,不要说百密一疏了,就是千密一疏、万密一疏,也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单纯靠人防守去进行防新冠病毒的外防输入是防不住的,必须在新冠病毒入境的第一地点加入杀死新冠病毒的技术才能保障外防输入有长时间的不破口。
一年来,南京疫情,西安疫情,深圳疫情,上海疫情,那一次不是外防输入破口?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不吸入就是防疫的终极措施,基本就不会染病。
如何保证不吸入?当然是不集聚。
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就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哪怕对方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也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因为飞沫传播不了 6 米,而对方每次呼出的 0.5 升气体中有病毒气溶胶,也会在广巨大的室外空间瞬间被扩散没有了。
我国虽然有着漫长的边境线,但是,哪一寸边界距离国外疫区的距离不在 6 米以上呢?所以,从新冠病毒从空气中飘过来引发疫情的事儿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做好外防输入,把外来新冠病毒杀死在入境第一地点,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新冠疫情都会很少发生,社会生活也会趋于正常。
每次动态清零以后,防疫的重点控制疫情不发生、少发生,即便发生了规模尽量缩小。可是全世界和中国都会有很多无症状感染者,单靠传统的防疫措施扫码、测温,有了症状及时就诊,也不能完全杜绝病毒的流传。
显然最有效、最省事儿,不用花钱的方法就是打开所有能打开的窗户进行室内外通风,持续快速的用没有新冠病毒气溶胶的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降低室内空气中新冠病毒气溶胶的浓度,防止传染疫情快速扩散。
当然,做好外防输入仍是重中之重。外防输入要改变现在单纯防守的防疫策略,主动杀死新冠病毒在入境的第一地点。
**现在和将来,新冠病毒在社区,在城市爆发,溯源的结果最终还是境外输入。**即便甲城市的疫情与乙城市有关联,但是乙城市的疫情是与境外关联的。
因此,**把新冠病毒消灭到进入中国的第一地点,新冠病毒就不可能在社区扩散,更不可能在城市扩散,也不会在城市之间扩散。**这样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
放眼世界,现在的防疫政策都是纯粹防御性的。就是不吸入,或者少吸入新冠病毒,或者吸入了新冠病毒不发展成重症。
显然,在新冠病毒被吸入前杀死新冠病毒,使被杀死的新冠病毒不可致病也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外防输入环节、没法戴口罩的公共场所、人员较长时间密集集聚的公共场所,在现有的防疫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杀死空气中的新冠病毒,即使人们百密一疏吸入了被杀死的新冠病毒也不会感染,更不会发病,对防疫更为有利。
以下内容多数为熟悉空气流通的我们,从空气流通、消毒的角度看如何做好新冠肺炎这个呼吸道传染病的外防输入的回答。为了让更多地人看到,曾在有关新冠疫情的回答时多次采用,已经见过的知友请忽略。
在世界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屡创新高的局面下,外防输入就变得越来越繁重。
外防输入当然包括进口物品消毒和入境人员的隔离防疫管理。其中入境人员的隔离防疫管理参与人员众多,难度也大一些。
**外防输入隔离场所的新冠病毒来自哪里?**大部分来自被隔离人员呼出的气体,少部分来自被隔离人员使用过的生活废物。
防止被隔离人员呼出的气体外溢到走廊等公共区域,或者不经消杀直接排入到大气,就杜绝了通过呼吸道传染的途径;对被隔离人员的生活垃圾在移出房间时就进行严格消杀,就阻断了新冠病毒通过垃圾流入社会的途径,让外来的新冠病毒不出外防输入隔离场所。
外防输入隔离场所也要符合:
室内外通风流畅,房间之间没有空气流交叉,防止被隔离人员之间交叉感染;走廊的气压高于房间内的气压,杜绝房间内的空气流动到走廊,
防止新冠病毒外溢之走廊等公共区域,进而造成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被传染。
**被隔离人员呼出的空气经过严格消毒,完全杀死新冠病毒后在排到室外。**毋庸置疑,被隔离人员是入境病毒的携带者,呼出的空气是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载体,被隔离人员呼出的空气经过严格消杀,让入境携带的新冠病毒不出被隔离者的房间。
**保障被隔离人员吸入的空气都是经过严格消毒后的空气,即吸入的空气没有新冠病毒。**保证被隔离人员吸入的空气都没有可传染的新冠病毒。
保障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吸入的空气都是经过严格消毒后的空气,即吸入的空气没有新冠病毒。
所有垃圾、更换下来的用品移出房间时即刻进行严格臭氧熏蒸消杀,防止新冠病毒附着垃圾等生活废物,或更换下来的用品流出隔离场所。
上述措施足够到位就不会造成被隔离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在隔离场所被感染。而且被隔离人员生活轻松,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工作较现行方式轻松。
如果用技术手段把境外输入的新冠病毒阻断在隔离场所,不会造成被隔离人员交叉传染,不会传染给工作人员,那新冠病毒就不会流向社会。
外防输入当然包括进口物品消毒应当在海关落地时第一地点第一时间进行,最好用整库臭氧 1、2 天熏蒸的方法进行。
减少机场保洁人员中招的方式,应该是在清运机场垃圾时离开飞机就放入消毒设施中运输。在离开机场时已经全部杀死了垃圾中的新冠病毒。
对待新冠病毒应采用主动进攻和被动防御相结合的措施。主动进攻就是找到杀死新冠病毒;被动防御就是避免感染新冠病毒,或感染了不发展为重症。
对于进口货物和部件更应该如此,因为这是性价比较高的方式。
公司建立消毒库,用臭氧熏蒸的方式对进口部件,产成品进行长时间(大于理论时间几倍)消毒。
对于进口货物包装、部件表面的新冠病毒采用强辐照消杀的措施,杀死携带的新冠病毒。
在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大时,持续开窗通风,快速的用室外空气更换室内空气,降低室内空气新冠病毒气溶胶的浓度;
将从业人员纳入重点监管;
工作人员接种新冠疫苗,戴 KN95 口罩、勤洗手。
如何在全世界新冠疫情泛滥下开放边境?
就是做好外防输入,把病毒杀死在入境的第一地点。叠加准确的检测措施,利用一种检测技术或一套检测技术的组合来分别出哪些人绝对不携带新冠病毒,让绝对不携带新冠病毒的人不必接受隔离,相信这样的人是大多数,边境也就打开了。·
对照组每日试验记录,台湾因为周六周日,疫情报告数量降低
管控区外清零在即,5 人了
上海有用不掉的快筛,建议卖给台湾,妈呀好神!
我就知道我的钱包和银行卡已经清零了,冰箱也快清零了,不知道是不是也属于动态清零,
坚决支持动态清零!!!!!
总感觉战线对共存派越来越不利了耶。
不知啥时候收拾内鬼捏。
真心希望各地清零政策能成功。
特别是在已经付出了这么多成本之后。
这样至少证明病毒是可以打败的。
从人类角度看,意义重大。
跟奥运精神类似。
去超市需要 24 小时核酸。
各位上海的朋友,凡是买了高价团的供给蔬菜,被社区及志愿者扔掉自购食物的,保留好证据,等疫情结束,直接反映给纪委。
自 3 月 4 日起,截至 2022 年 5 月 9 日,考虑到无症状转确诊的情况(无境外输入无症状转确诊)
上海目前本地阳性感染者 新冠肺炎确诊率为 9.1836%
上海境外输入阳性感染者 新冠肺炎确诊率为 73.5043%
两个月了,谁来保障基本的生活物资
随便拉一个纸上谈兵的来隔离,你猜他是先饿死还是穷死
文革时期的一坨屎终究是随着历史的车轮转了一圈压在了我们自己的脸上
两年准时交租没晚过一天,是怕我跑路了吗?
整个城市层层剥削杀鸡取卵,我也是房东,武汉疫情主动给租客免了一个月,上海房东是真不怕房子租不出去哇,意思意思都没有就算了,侮辱性催租可还行?
疫情后上海房价跌不跌我不知道,房租必跌。
不信谣,不传谣,希望数字好好算一算
18915 吨
11.4 万吨
也许穿越去了未来
各省份驰援情况
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34 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2780 例,其中 156 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
上海这个所谓的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是不是开玩笑,我看全国其他地方是看阳性阴性,这无症状也是阳性,阳性就能传染,不要说全国其他地方就是世界上也全是把无症状感染者也作为新冠确诊病例呀。
我同事小区全楼被拉去隔离第一批送到 5km 外的隔离点,把人放下车走了,隔离点说没接到名单不收,一帮大爷大妈一边拖着行李箱走回来一边在微信群里狂骂居委会街道,第 2 批送到崇明结果隔离点没收到名单,一票人苦逼在大巴待了一晚上然后又送回来…… 隔壁小区本来全阴被拉去安徽结果到了隔离点一测一车 51 人测出来 30 个阳…… 不知道这 30 人算安徽阳还是上海阳
被封印在公司的上海打工人第 41 天,昨天有发物资,都是小零食,这是要让大家放松心情,吃吃零食等疫情结束么?
今日状态如图
新增两个信息,看完自己分析疫情情况如何?
一、网传的情况是:昨天核酸,今天显示阳,晚上拉走,之后核酸报告显示阳变成了阴。反正有人打 12345 了。只是麻木的民众心里咯噔了下,今天做志愿者,居民都是担心防得了新管,防不了检测部门啊。。。。反复问我们了解情况。。。。
二、第二个信息,听了是哭笑不的。防范区作为 3 大区风险最低的区域,竟然。。。。。所以很多居民对于静默的做法是理解且非排斥的,但是你要让民众相信小区外面都是安全的呀。
哎。原以为封闭时间不会太长,没想到一个多月了。估计端午也会就这么过去了吧。
普天同庆 但还是得泼点冷水
这数字 放在其他任何省都还是燃眉之急
新变异病毒 发现无症状时 往往已隐匿传播一周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毕竟有些无脊椎动物说 底部也可以磨很久
数据缓慢下行到 250 左右 + 3000 左右,看这数据趋势和清零目标,封控有点直奔 5 月底而去的架势,,,无论如何,逝者安息,生者安康!上海,加油!
更多内容,请看
中国石锁老李:2022 年 5 月 10 日,上海封控的第四十四天
刚刚收到出门证,仅限街道内活动,虽然可以选择的出行目的地不多,但还是准备出门走走。暂时没有去大超市排队购物的计划,因为现在蔬菜、肉类、水果等刚需生活品的价格及渠道还算稳定,不想增加聚众排队感染的风险,但是有计划路过便利店买一些精酿啤酒 。
按照当前的防疫进度来看,个人预测上半年是没可能恢复到过往的生活状态了。5 月重点企业复工、社区居民在有限区域内活动;6 月扩大活动范围,可能还是以浦东 / 浦西为界限吧,线下餐饮仅限外卖;7 月逐步恢复,商场开始营业,但聚众的影院、健身房可能还要等。
现在的状态相比 4 月已经好不少了。
最近关于集中隔离的标准,刚刚上海发布在官方层面给了一个解释,但具体执行还是要看线下执行部门,但至少对于老百姓来说,有了一个自我判断和争辩的依据。
在物资采购层面,除了常规的线上电商渠道之外,团购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了。今天我所在的小区光一个团长就要到货:奶茶类饮品、馄饨蒸饺、鸡排鸡米花小酥肉、乳鸽。在保证生存需求的基础上,现在民众和小区团长们正向着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更高级迈进。照这个势头,对于解封的期待想必都要减弱,毕竟解封之后买东西要自己找、自己拿,现在多轻松,有人帮忙挑,帮忙送,自己只管付钱和享用。
最后,还是期待早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吧。
不错,不错,最大的一个好消息,是前一段时间使用特效药,导致不可逆的情况,即将弄死的人,该死的基本都死光了,死亡人数开始急剧下降,恢复了 2 年来中医进行新冠治疗,基本不死人的状态。
没有产生大规模感染后,病毒毒性上升,是个很大的好事。一直担心这么巨大的感染量,导致病毒恶性变异。
现在的问题是,以后再有特效药,该怎么骗老百姓用的问题,老百姓还敢不敢用的问题。再想办法吧,估计年轻的蠢猪一骗就上当,还能作为特效药的受众。需要在青年学生中,进一步进行科学教育,以达到甘心情愿吃大力丸的效果。
最麻烦的是,西医医生队伍经此重创,可能已经群体性的产生自卑自闭心理,以后还敢不敢带头开大力丸。问题多多。
总之,经此一事,稳定西医队伍,已经刻不容缓,让西医抬起头来,任重道远!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不强调社会面清零这个概念了。惯例,每日一诗:
昨夜闻鸟鸣,但愿海波平。阴霾终退散,国泰人民安。
“某月某日上海新增本土「 确诊病例若干 + 无症状感染者若干」,新增死亡 若干例,目前疫情情况如何?” 大概已经是知乎史上最长的每日连续问题系列之一。随着上海封城时间的不断延长,这个问题的热度其实也在不断降低了。
2022 年 5 月 10 日 (壬寅年四月初十),我们普通居民所在的上海依旧处于“静态管理” 中,上千万居民被困在家中,大家购物困难,就医难,有些人已经被封了超过两个月了。
随着被关时间的不断延长,很多人已经逐渐麻木,不太关心买菜等事情,对何时解封也不像之前那样关注了。
很多人已经面临解封时就将失业的窘境,很多企业也面临解封时即将破产的窘境。解封之日早三天到,或者晚两天到,对很多企业和个人而言,其实意义已经不大了。
看各个级别的通知 / 会议,最让人苦恼,不解,难过,无助的是既不承认静默管理 / 封城给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对此报以歉意,表示会对此做出努力,又没有确切的后续计划,似乎后面会做什么不需要无知群众了解,等通知就行,还要坚定 / 有决心 / 不动摇。
哲人有云:损着你的牙眼,还要你感恩的,万勿与他亲近。
从三月到现在,60 岁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提高到了多少,是否有根据接种率提高而放宽物流人流限制的方案?各种码都有,疫苗码有没有?基础病人群重点保护,减少出行,健康人群正常工作生活,是否可行?
短时间静默封城不是不可以,但要让人有盼头,有希望,而不是两眼一抹黑,天天等通知。
坐标浦西贫民窟,时间 5 月 10 日
我从来没坚持写过这么久的日记。
说是今天静默,饿了么还能买,盒饭也没发,APP 不能买菜,团购群还正常。这是什么薛定谔静默?
随着最后一位居家隔离的阳性邻居被转移,我们正式进入 14 天无阳就能解封阶段。
至少还有两周啊遥遥无期。
厨房苦手把包子搞成了圆柱体,能吃,忍忍吧。
阴了 14 天后,前天隔壁一栋楼一戸出了三个阳。现在的生活就是天天抗原加核酸,然后抢菜、团购,接着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第二天重复前一天的生活轨迹。人,己成了囚笼里的行尸走肉又或是疯人院里的目光呆滞喃喃自语者!
被封第 58 天
1、数据经过 5 天的拉锯,在各区下战书之后,怒降 1000
人数降低方舱空余,转运加快,原地扩散被遏制了
只是经过了 10 天的平静日子后,我的小区又抓了一只羊,又回到了 14 天的第一天
2、官方数据说全国援助了上海 18915 吨的物资
看着好多,按人按户该多少,懒得算了
既然很多人觉得有盗卖
那么不要再争清零还是共存了,人民内部斗什么呀,赶紧清算吧
3、昨天发了粽子,端午肯定是出不去的,各群讨论是不是之后还要发月饼
然后我就心血来潮的做了
4、这个话题其实很早就开始降热度了,手动搜都是很难搜到的
所以今天写的有点晚,也没多少内容,毕竟都快 10 点了,老夫要开始干活了
以上,明见。
统计一下感染与治愈的此消彼长:
新增阳性感染者逐渐减少,终于不在 4000 + 上下波动,到了 3000 + 的水平了。
新增出舱出院的人数逐渐减少,今天只有 8000+,可能是基数变少了,就担心后面越来越少。
目前新增出舱出院和新增感染的差是 5000 + 的样子,后面应该会越来越少。
可以明显看出,累计感染,和累计出舱出院的增加速度都在放缓,
此外,今天的三区划分是:
封控区 9191 个,涉及人口数 211 万;
管控区 18925 个,涉及人口数 327 万;
防范区 46156 个,涉及人口数 1792 万;
昨天是这样子:
封控区 9829 个,涉及人口数 230 万;
管控区 18281 个,涉及人口数 362 万;
防范区 46464 个,涉及人口数 1737 万。
只能说逐步改善 ing。
最后,看下今天的疫情表现:新增病例如下图,金山又清零了。
崇明,普陀,长宁,青浦,松江和奉贤都是个位数。
无症状感染者如下:
新增阳性感染者如下:
这么多阳性感染者,发布会解释如下:
从地区分布上来看,这些阳性感染者中的 90% 以上都来自于中心城区和近郊区,这些地区往往是老旧小区、旧式里弄和城乡结合部,包括城中村比较集中的区域。这些老旧小区、旧式里弄和城中村人口密度高、居住条件和卫生环境相对较差,厨卫共用或使用公共厕所等现象较为普遍,存在较多容易导致病毒传播的风险环节。
此外,今后随申码赋码转码规则进行了调整:
转赋红码人员包括初筛阳性、混管阳性人员,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国内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等;
转赋黄码人员包括解除集中隔离观察后处于居家隔离观察期间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即次密接),国内中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 7 天内的人员,核酸筛查 “应检未检” 人员等;
昨天小区开始通知,要开启静默模式,直至 15 号。附近的路好像又被封了一圈。很多团购都要取消了,进不来了。昨天晚上连夜抢了一点菜。本来通知今天防范区核酸的,不知道为啥又改成了抗原。可能不测就是没有吧。毕竟我已经八九天天没有核酸过了。
好的,静默
本来想来吐槽一下 “吉林都清零了连个热搜都没有”,结果在知乎搜吉林,直接给我整蒙了。。。
难怪共存爱好者那么喜欢乌克兰呢,安吉丽娜诚不欺我啊。
许久没答了,我们村依然天天上榜,即便徐汇只有一百多例。
当然,到现在也不知道确诊了多少例。
7 号开始的静默,浪费我 PDD 的四张十块钱百亿补贴红包。今天开始让团购菜肉蛋奶了,其他还是不行。
在我又一次下单之际,又不让 PDD 团购了。
反复就是这样反反复复的。
原因么,小区太老了,还大,到现在都还没一个完善的通知机制,知道小区的安排只能靠运气。各种乱七八糟的群里有没有知道的人转发。
所以,做不到步调一致,想放开团购但不想人自取,做不到只能停掉团购。
看着封闭以来最空的冰箱,欲哭无泪。
等下波 zf 的大礼包吧,能活!
把所有共存派都拉去台湾这个注意怎么样,台湾不愿意共存的可以到内地来,互换一下,一能共存,二能统一。
三年疫情。
只有东方小孟买这地方物价翻倍得涨,厉害的你的魔。
东方小孟买的国难财赚得爽不爽?!
小区昨天申报无疫小区 今天出个羊 真要谢谢一嘎门了
坚决反对过度抗疫
我要出去 我要钱
前 2 天小区就发通知说 5 月 8 号 - 10 号为静默期,期间不许团购,不许出户等等,不知道啥意思
今天又强调了静默期间大家不要出户!统一听指挥,也没有说具体的日期
看了这数据,估计至少还要一段时间
还有一个问题是,现在设置了很多固定核酸检测点,是不是核酸检测常态化,然后病毒共存了呢?!
有发现一个就隔离,其他人正常生活工作
那么我们被隔离的这两个月呢,是不是冤大头了呢?!
焦躁的我啊?????!!!!!
现在不是万众瞩目明天的数据吗?
前几天都在传的浦东新区军令状,
写得明明白白,
5 月 10 号数据必须少于多少,
每个街镇都给你分配好。
翘首以待了。
当然昨天的数据(就是今天刚刚发布的)已经开始发力了,
我猜测并不是出于让数据的下降趋势看起来更合理。
而是因为:从各区立军令状开始,
区与区数据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许多原来沉在面下的事情都必须立刻摆上台面落实。
这可不是说落实就落实的,要有过程。
就比如前天数据是刚开始推进还没能落地,
昨天数据是初步按照新要求领会和执行,
那么今天,也就是明天发布的数据,就会展现出成效。
今天数据分析的那些人一定要给出非常乐观的明日预测了,
这是大势,
不是数据自身能决定的。
到底真实情况如何呢?
我之前说发布数据受制于发布者意图和真实数据两者。
如果意图与真实数据的矛盾中,意图过于强势。
那么我们可能很难从这几日的趋势来观察(因为社会面清零也定了时间:比如浦东新区 15 日清零)。
社会面清零的结果到底能不能经受考验?
我不知道,迷茫,忧虑。
希望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好。
不太懂为啥时至今日,大部分人还不明白现在这情况最可能的本质是啥。
那么说个题外话吧。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无论你怎么想,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概率已经大于成功了。
就算你不同意这一点,那我也敢基本肯定,现在这个状态绝对不在普京一开始的预料之内。
那么俄罗斯现在最好的选择是啥?
承认失败,撤军,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但对普京本人来说。
这个选择,100%,绝对,一定是最下策。
![](data:image/svg+xml;utf8,)
证明所谓的连花清瘟在上海疫情中一点用都没有,也证明张医师的中医达不到治疗瘟疫的效果。
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34 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2780 例,其中 156 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78 例确诊病例和 2775 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3 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本土病例情况
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34 例,含 156 例由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 847 例。
病例 1—病例 14,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 15—病例 19,居住于黄浦区,
病例 20—病例 31,居住于徐汇区,
病例 32—病例 38,居住于静安区,
病例 39—病例 44,居住于普陀区,
病例 45—病例 56,居住于虹口区,
病例 57—病例 65,居住于杨浦区,
病例 66—病例 69,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 70—病例 76,居住于宝山区,
病例 77,居住于嘉定区,
病例 78,居住于松江区,
均为本市闭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 79—病例 84,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 85—病例 115,居住于黄浦区,
病例 116—病例 124,居住于徐汇区,
病例 125,居住于长宁区,
病例 126—病例 140,居住于静安区,
病例 141,居住于普陀区,
病例 142—病例 160,居住于虹口区,
病例 161—病例 179,居住于杨浦区,
病例 180—病例 188,居住于闵行区,
病例 189—病例 206,居住于宝山区,
病例 207—病例 222,居住于嘉定区,
病例 223—病例 228,居住于松江区,
病例 229、病例 230,居住于青浦区,
病例 231,居住于奉贤区,
病例 232—病例 234,居住于崇明区,
为此前报告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新增本土死亡病例 6 例。平均年龄 79.5 岁,最小年龄 65 岁,最大年龄 90 岁。**6 位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基础疾病及晚期肿瘤,包括肺癌晚期、冠心病、高血压 3 级(极高危)、脑梗死及后遗症、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入院后,原发疾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或恶性肿瘤。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780 例。
无症状感染者 1—无症状感染者 567,居住于浦东新区,
无症状感染者 568—无症状感染者 944,居住于黄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 945—无症状感染者 1051,居住于徐汇区,
无症状感染者 1052—无症状感染者 1103,居住于长宁区,
无症状感染者 1104—无症状感染者 1473,居住于静安区,
无症状感染者 1474—无症状感染者 1516,居住于普陀区,
无症状感染者 1517—无症状感染者 1754,居住于虹口区,
无症状感染者 1755—无症状感染者 2109,居住于杨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 2110—无症状感染者 2424,居住于闵行区,
无症状感染者 2425—无症状感染者 2561,居住于宝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 2562—无症状感染者 2691,居住于嘉定区,
无症状感染者 2692,居住于金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 2693—无症状感染者 2711,居住于松江区,
无症状感染者 2712—无症状感染者 2764,居住于青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 2765—无症状感染者 2769,居住于奉贤区,
无症状感染者 2770—无症状感染者 2775,居住于崇明区,
均为本市闭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 2776,居住于浦东新区,
无症状感染者 2777,居住于黄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 2778,居住于静安区,
无症状感染者 2779,居住于嘉定区,
无症状感染者 2780,居住于青浦区,
在风险人群筛查中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即被隔离管控。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境外输入病例情况
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无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新增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 3 例。
无症状感染者 1 为中国籍,在喀麦隆工作,自喀麦隆出发,经法国转机,于 2022 年 4 月 22 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 2 为中国籍,在加拿大留学,自加拿大出发,于 2022 年 5 月 2 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 3 为中国籍,在美国留学,自美国出发,于 2022 年 5 月 7 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3 例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医学观察,已追踪同航班密切接触者 14 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通过数据来看,说明疫情是可控的。
随便吧,麻了累了。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 234 例无症状 2780 例
最近越发体会到中文的博大精深了…
“网格化,切块式,压茬推进,阶梯式,场所码,核酸码,差异化,三区划分,阻击战,攻坚战,大决战,保卫战,总攻,军令状 静默期 静态管理”。
接下来是不是要到满门抄斩了
方法没几个,新词倒不少。
超过十天没有安排做核酸了,小区居民已被赋黄码,提示 “应检未检”。
已提至 12345,还是不安排,每晚说有可能明天做,但明日复明日。
封校俩月,被封寝室楼一月有余
从前段时间每天全楼核酸,到 10 几天前开始分成 AB 组两天一滚动,每天一半人核酸,昨天直接变成了 ABCD 组四天一滚动,每天只有四分之一做核酸 (^○^)
动态清零,灵活防疫
最近我听说在上海建方舱医院的人员,在酒店隔离 7-14 天之后,开了证明,居委会不让进小区。难道这些为上海做贡献的人,连个居住地都这样?冒着生命危险给有需要帮助的人安家隔离,最后自己租的房子的不接受?这是为何?政府不能让这些人寒心?要用实际行动而不是玩文字游戏解决问题,在外面如何让这些怎么想?上海给他们关怀,他们也会回报。上海加油!一个温暖的大城市!
我发现有些上海人有一个很有趣的习惯:在疫情下他们喜欢讲法律。
我这个政法系毕业的人在我们这里有疫情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赶紧回家躲起来,根本不用政府号召。而这些上海人却在 “要自由”,跟政府抬杠。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人只讲法律不讲道德,那这个人很可能是个人渣。”
第二次淞沪会战,可惜了,遭遇战最终还是打成了添油战!
上海全民封控已经一个多月了,至今每天还要几千几千的感染。
比如今天感染的几千人不会是在一个多月前感染的吧?那就是四五天内感染的。
再根据通报,绝大多数是 “管控人群” 中发现的。
那问题来了,上海市疾控中心是怎么 “管控” 的?
我们能理解的是封闭小区里的零星病例根本没有引起大规模传播。大规模传播都在集中管控中发生的!
那现在被认定密接的人群,不愿意去方舱集中隔离的诉求就是正确的!
免责声明:
1. 本人是文盲,以上内容文字均不认识,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包括但不限于对以上之内容的阅读、理解、分析、引申等)。
2. 本人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不认识楼主及楼主所述当事人,且自古以来与该相对人无利益关系。
3. 本人昨天、今天以及明天都没有或者不准备去主贴所述地点。楼主表述之事与本人无关。本着 “看贴(虽然看不懂)回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的原则敲击键盘,从而为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民生” 作出贡献,进而使社会 more and more 和谐,甚至促进世界 much and much 大同,做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4. 本人在此留言(包括但不限于汉字、拼音、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日语假名,阿拉伯字母,单词、句子、图片、影像、录音,以及前述之各种任意组合等等)均为随意敲击键盘所出,用于检验本人电脑键盘录入、屏幕显示的机械、光电性能,并不代表本人局部或全部同意、支持或者反对楼主观点。如需要详查请直接与键盘发明者及生产厂商法人代表联系。
5. 人生有风险,上网需谨慎。本回贴不暗示、鼓励、支持或映射读者作出生活方式、工作态度、婚姻交友、股票债券买卖、子女教育的积极或消极判断。未成年人请在监护人陪同下阅读本贴。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请立即关闭网页,并用 20%高锰酸钾+75%乙醇对键盘、硬盘、电压插座、显示器、鼠标、cpu 进行灌溉消毒。
6. 如本人留言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请网络管理员及时删除本人跟贴。
7. 因删贴不及时所产生的任何法律(包括宪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剑法、拳法、脚法、指法、民法,刑法,书法,公检法,基本法,劳动法,婚姻法,输入法,没办法,国际法,今日说法,吸星大法,与台湾关系法及文中涉及或可能涉及以及未涉及之法,各地治安管理条例)纠纷或责任本人概不负责。
8. 本人谢绝任何跨省追捕行为。确因不抓不足以平民愤,或不抓就领不到薪水养家户口的公职人员,建议携带工作证、身份证、结婚证 / 离婚证、独生子女证、健康证、暂住证、毕业证、边防证、县以上政府机关出具的介绍信温情操作。抓捕按照以下排序倒序:楼主、原作者以及网络管理员以及网络运行商、电信运营商、电力供应商、电脑生产销售商。
9、本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
不好意思,我在没事偷着乐。
前几天还以为一人变阳全楼拉走是谣言,毕竟太魔幻了,根本不相信上海会这么搞,甚至觉得这种谣言太低能了,结果昨晚同事真被同楼连坐拉走了,真是魔幻妈妈给魔幻开门魔幻到家了。
没能力管好封控楼就出这种粗暴懒招,上面说的再天花乱坠,落到实处结果还是一地鸡毛。
感觉好起来了。
五月底应该能恢复正常了。
现在开始重拳出击了,早干嘛去了
我提议加上实测多少管的数据作为分母,不然没法判断
想问问政府,静默区有公告吗?浦东哪些街道和镇要静默,有提前公示吗? 早上起来抢菜,中午被通知取消。然后傻子一样的的呆家里饿了两天… 居委也没有发菜
都 2022 年了,小区被关两个多月了,上海 “静态管理” 一个多月。做个基本信息互通,网上公示有那么难么
青浦防范区,1 号开始可以按分配好的时间出小区,每户一人指定时间最多 3 小时,每户一人每 3 天指定日期可以去超市购物一次。
7 号晚上 9 点突然发通知说 8 号 9 号静默,群里说超市明后天不能开了有要买的可以趁现在去买不需要 7 号的购物证也可以,当时想着就 2 天菜还够就没去。
结果今天 9 号晚上 9 点接着发通知继续静默。
熟悉的 2+2+2+2+2+2 又来了。
这 dog chicken eight plus minus 的话,真的就一个字都不能信啊!
7 号晚上犹犹豫豫信了的我,简直就不是个大傻 AC 啊!!
最后转载个合订本。。。
坐标杨浦,小区近十天内上海发布每天都有新增。5 月以来,只做过两轮核酸。到目前也没用宣布静默。
就很好奇,只做了两轮核酸为啥每天都上榜。
今日上海新冠确诊第三次跌至 250 人以下;无症状跌到 3000 以下,但仍处于高位;住院人数和出院出舱持续快速走低,关舱速度加快。线性清零点预计在 5 月 13 日左右,但在 5 月 15 日(中旬)无症状清零面临阻力;按目前无症状下降趋势(按指数衰减)要降到 250 人(十万分之一)下预计要到 5 月下旬和月底了。
iMakingIT:上海新冠 [COVID-19: 奥密克戎] 肺炎疫情简报:研判和上海疫情预测(2022/3/1 至 2022/5/9)
现在上海进入静默抗疫阶段,简单的说就是除了下楼做核酸,其他事情都不要做,不要跨出家门。
小区快递不收,也不送上门,团购停止,除了关乎生命的事情,其他事情都停下来,升级版的封控,现在路上连送菜的电瓶车,美团饿了么都停下来了。
原因,是在近期的复工中发现新冠阳性还在传染,有小区突发没有传染来源的阳性患者。
可能感染的渠道,一个是出门做核酸,一个是团购物品带有病毒,一个是带有病毒的空气,一个是卫生间厨房间的下水道会传染病毒。
现在只留下一个出门做核酸,其他都停掉,一个是可以把阳性感染者绝对数量降下来,这样封控也有的放矢,不然封控小区还是太多,第二个是确认病毒的传播途径,现在为止,病毒传播强度大,我们的日常防护作用有限。
现在所有的做法都是为了尽快的全面解封,如果不能把病毒关在封控的区域内,只要有人员流动就会有传染风险,那么解封就是爆掉,劳动节之后的解封已经碰到这样的问题,有企业复工感染阳性的,有小区解封超市购物感染阳性的,反正就是放开人,病毒传播也放开了。
上海的防疫已经是疲惫之师,但是不能丝毫松懈,新病毒需要新办法,希望尽早能看到上海系统的病毒防治方法,阻力企业复工复产。
就说一件事,我们小区(坐标普陀)从 4 月 16 日至今 5 月 10 日只做了三次核酸,不做核酸就没有阳性。
不敢点评论,恐惊天上人
各级政府都立了军令状,所以主要数据肯定会朝着目标走的,除非有什么意外导致大的反弹。
看好这次大上海保卫战,必定取得胜利。
知乎不建议挂人,也不会截图。。不过还是忍不住挂一个
这等逻辑能力,被知乎网友折腾了这快一个月了,还在拿全国各路专家齐聚上海才得到的死亡数字,拿几乎不计成本严控下的环境的感染状况为张网红的开放当证据。。。这是傻还是坏???
挂这位的原因是他的评论需要作者选择才发出来。。。。也好,不去就是了。
本回答被建议修改。。。现在改了。。改你奶奶个攥
别的不多说了,都用现已披露的数据说话,省得被小编打标。
上海有世界最大规模隔离人群,现在已经隔离了超过 60 万患者,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观察病毒真实危害的最佳样本(别拿不隔离导致大量患者漏检的烂数据来比),以后应该也不会有这么可靠的样本了。正好张网红柳叶刀发文了,50 万打过疫苗的患者截止 5 月 4 日死亡 25 人,现在每天死亡已降到个位数,这个比例到疫情结束也不可能有大的变化了,所以应该可以下结论:
对于接种过疫苗的人来说,新冠 O 变种的死亡率已经连流感都算不上,就是普通伤风感冒级别,和未感染者相比已经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没打疫苗的抓紧打!!!
由此可见,至少从接种疫苗后的死亡率这个最重要的指标来看,骂张网红的人都冤枉他了。
新冠已经肆虐了两年多,但是就算在人均 985 的我乎,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是存在很大误区,写了篇短文指出几个最常见的误区:
no problem:新冠常见的认识误区
发布于 2022-05-10 10:18
不愧是大上海
除非不做,一旦认真做起来就肯定就是最好
加油,上海!
我好想知道为什么上海一共四万个小区,
我们小区里还是每天在阳,前天居委阳了 1 个团灭拉走隔离,昨天直接阳了 3 栋居民,不是一个楼里三家哦,是三个楼里都出现了阳。
但疫情还是天天向好,今天只剩 3000 人了,
我们居然能占到整个上海的千分之一,
今天开始必须带着抗原小队长下去做核酸了,核酸时回收小队长,我们也不知道这种东西不是算重点垃圾吗?可以拿在手里排队做核酸吗?
所以可能整个上海真的向好了吧,
按这个趋势,至少 90% 小区都已经没有阳了,
那是不是可以直接考虑陆续解封了
时间持续到 5.9,距离开始封控的 3.11 已经快两个月了,如果时光倒流,我应该会买一张盲盒机票逃离。。。
看了下数据,能支撑一个月运营现金流的小微企业大约有 70%+,三个月以上的仅有 20% 不到。。。等到解封后考研考博和考公又会大热,创业情绪回落,后疫情时代叠加未知病毒的持续进攻,人类好难。。。
。。。
奥密克戎比你们想象的难防,有潜伏期时长不定,潜伏期能传染,而且排毒的情况,会时阴时阳难检出,还有几率复阳。
上海封了两个月,每日新增还几千,至少还需要一个月到三位数,清零就别想了。
病毒由不得你选择,不是不想动态清零,是长期来看做不到。 不赶紧在有限的时间内想想共存路线,减少共存的代价。难道非要等到被一波一波的疫情冲击直到破防,被动共存吗(想反驳的不用了,你们说的都对),赶紧早点想共存路线吧。
因为这该死的疫情,我的小猫猫因为无法去医院而病死,而且,密接已经进防范区居民楼来隔离了,人都要抑郁了,去你妈的上海!
目前怎么样?宣传口应该挺精神的,就昨天来说:
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守护人民安康和城市安全!
附之前的:
-4 月 2 日:尽锐出战,以快制快,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
-4 月 3 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周密组织,坚决打赢大仗硬仗!
-4 月 4 日:努力用最短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4 月 5 日:有力推进 “四应四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4 月 6 日:全力守护市民群众安康,确保城市核心功能正常运转!
-4 月 7 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紧盯封控、流调、转运等重点环节!
-4 月 8 日: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4 月 9 日: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千方百计抓好保运保供保链!
-4 月 10 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晈紧牙关持续奋战!
-4 月 11 日:坚定信心连续奋战,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4 月 12 日: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和保供稳链工作!
-4 月 13 日:以更坚决更果断的措施,在与病毒赛跑中赢得主动!
-4 月 14 日:坚持 “动态清零” 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
-4 月 15 日:动用一切力量和资源,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
-4 月 16 日:认识再提高,行动再坚决,措施再落实!
-4 月 17 日:勠力同心、以快制快、一气呵成,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4 月 18 日:决战冲锋、攻坚克难!
-4 月 19 日:牢牢锁定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目标,下定更大决心把防控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4 月 20 日:齐心协力打赢社会面清零攻坚战!
-4 月 21 日:集中力量,一鼓作气,对疫情重点街镇社区、重点场所拔点攻坚!
-4 月 22 日: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攻坚态势!
-4 月 23 日:加快拔点攻坚,有力阻断传播,全力跑赢病毒!
-4 月 24 日:抱定必胜信心,加快工作进度,切实将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4 月 25 日:切断疫情传播链条,守牢扩大清零攻坚的阵地!
-4 月 26 日:加快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4 月 27 日:在行动快、管理严、措施实上再加力、下功夫!
-4 月 28 日:拔点攻坚,严防反弹,迅速有力推进社会面清零!
-4 月 29 日:以坚决果断行动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4 月 30 日:攻坚克难、决战决胜,尽快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5 月 1 日:持续攻坚,扩大战果,一鼓作气实现社会面清零!
-5 月 6 日:振奋精气神、立下军令状,排除万难冲锋攻坚!
-5 月 7 日:狠抓工作落实,抢出时间进度,集中优势兵力,全力加快清零攻坚!
-5 月 8 日:以从严从紧的防控举措防反弹,不断巩固扩大社会面基本清零成果!
-5 月 9 日: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守护人民安康和城市安全!
内容出自 “上海发布”,转发请注明出处!
几十年后 看看那会的历史书 是怎么写上海疫情的
赶快下决心吧我建议要不开始共存要不干脆闭关锁国彻底清零病毒
嗯,香港今天新增 233 例。
我们只是数据的搬运工。
明天会更少,稳定下降。原来病毒也要服从指挥
一切继续向好,防范区内继续施行提级管控,天天抗原,不定期临时通知做核酸。
先说几个本次事件非常大的疑点吧。
为什么封控那么久,还是能够频繁查出新增病例。明明已经控制住行动,控制住疫情的流通。
那么,这些新增病例是哪里来的?
为什么会突然增多那么多确诊病例。如果说是几个甚至几百个,都能理解。但是这下子这么大规模。以城市为坐标的那种,明显不太对劲。
是否是什么传染渠道被打通了,是否应该对这一条线路严查呢。
为什么时至今日,还会有死亡病例出现。我觉得这对于我们每个国人而言,不是某条新闻上冰冷的数字。
每一条播报,都是我们一位同胞的离去。是我们社会的悲哀。
不是在这里妖言惑众,而是真心着急。这毕竟是事关我们全社会的事。这种时刻,什么追责,什么谴责。
在疫情面前,人命当头,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像这辆自行车一样
清 O 得还不够彻底
部分上海人的认知能力连很多台湾人都不如,这个部分的比例决定了上海多久能走出困境。学会承认错误,改变偏执,多做正确的实际行动,而不是嘴上争输赢。
上海市卫健委今早(5 月 10 日)通报:
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34 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2780 例,其中 156 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78 例确诊病例和 2775 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3 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2022 年 5 月 9 日 0—24 时,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 7673 例,其中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7672 例,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 1 例。
2022 年 2 月 26 日 0 时至 2022 年 5 月 9 日 24 时,累计本土确诊 56155 例,治愈出院 49590 例,在院治疗 6012 例(其中重型 401 例,危重型 77 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 0 例。
2022 年 2 月 26 日 0 时至 2022 年 5 月 9 日 24 时,累计死亡 553 例。
截至 2022 年 5 月 9 日 24 时,累计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 4594 例,出院 4580 例,在院治疗 14 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 0 例。
请问有人步行走到浦东机场的吗?路上会被人堵住不让通行吗?
三月份提出辞职的时候没想到会被一直关这里没有期限,外地打工人五月底打算回老家去,没有私家车也叫不到车,想着能不能步行去浦东机场。
军令状一出,病毒都快吓没了
厉害呀
等这轮疫情结束回顾一下。
有人认为奥密克戎的感染症状很轻,基本等同于大号的流感,现有的防疫措施过度严格,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奥密克戎的严重程度从传播速度和病死率两个维度来看都远高于流感,一旦防控放松,将造成大量的重症和死亡。
奥密克戎的传播力远大于流感和此前的新冠其他变异株。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一个人平均可以传播 9.5 个人,从病死率来看,全球的流感平均病死率为 0.1%,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平均病死率是 0.75% 左右,约为流感的 7 到 8 倍,老年人群特别是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病死率超过 10%,是普通流感的近百倍。
昨天抗原 + 单人单管 今天继续
意义是啥俺也不知道 配合就完事儿了
宅家第不知道多少天_(:з」∠)_
小区进入防范区队伍以来,反正一直不让出小区,但小区里跑来跑去的人明显多了。
中午睡个觉都有一堆小屁孩在楼下吵吵闹闹。
果然昨天被联防巡逻的人警告了,说团购一大堆人聚集在小区门口。
怎么说呢。。。现在真是最难熬的日子。情况有稍微变好,又封了那么长时间,免不了心痒痒的想出去放个风。但乱转乱买的话,谁知道会不会又一个不小心中了招从头来过呢。也是无解了。。。
浦东整体不清零,多半小区也不会解封,也无法安心出门。赶紧清零吧!!
最近共存派少了很多,估计忙着做实验了
5 月 10 日台湾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 50780 例,死亡 12 例,目前当地疫情防控如何?
5 月 9 日 0 到 24 时,31 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357 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 8 例,本土病例 349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3118 例,其中境外输入 41 例,本土 3077 例。
上海新增本土病例 234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2780 例,新增本土死亡病例 6 例。各项数据均较昨日下降。
截至 5 月 9 日 24 时,据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 8068 例(其中重症病例 511 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 207138 例,累计死亡病例 5191 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220397 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 3730326 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 394649 人。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 728892 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 331306 例(出院 60636 例,死亡 9347 例),澳门特别行政区 82 例(出院 82 例),台湾地区 397504 例(出院 13742 例,死亡 931 例)。
但是敌人的封锁还是越来越紧了 同志们坚持住!
老有人说 Omicron 这一波的死亡人数和前面一样多,大家都不看全球死亡数据么?
不测核酸也就算了,特意通知 10 号停止测抗原,明明每家每户都还有很多抗原试剂
上海这波疫情有几十万病例一直都没有高风险对吧?
前一阵子的新闻是超市逐渐恢复供应,一片大好形式,
现在却搞提级管理,防范区也不能出小区。
超市我只在之前去过一次。
又恢复团购了。
问就是上级通知,攻坚克难。
说领导领了军令状。
搞笑了,这批领导那么差,换下来才好呢。层层加码,影响普通居民生活是为了保他们的帽子。
又要帽子又要团购高价赚钱,脸都不要了。
。。。
还有个风向,就是之前骂逐步开放派不顾民生肯定是另有所图,是为了卖国外两三千的药。。但是大家在上海团购多付的钱早就超过两三千了。。
现在中药的存在感终于降低了感恩
[
核酸检测排队小技巧,经验分享,生活小妙招,时间管理,排队买票
技术空空空念苍声的视频
· 17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506597643631005696)
上海加油!
越来越少,越做越好
新增三百多感染,情况已明显改善;
疫情或随时反弹,需时刻做好防范;
多通风和勤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
防止输入是关键,有确诊及时阻断;
谢谢您的关注
以为是个王者。。。
今天早晨,继续抗原,附近小区仍然有喇叭声,据说我们小区连续一月没阳性了,但是周围一直有,还是出不了小区。
楼组长,发了张图片,上面写下次将要发的物资的清单的照片,
照片上图表有 2 张,第 2 张的一个物资只看到一个箱子类的照片没写说明,不知道是不是失误,第一张标注的很详细。
有品种,品牌,规格,这点总算体现出上海政务的基本水平 了,
清楚的写明,给居民大伙知道,杜绝了以次充好,以及克扣的弊端,下面写了联系人的电话,便于监督,也写了因为物资分配需要时间,可能错峰发放的说明,这样公开政府发放信息,标注明监督电话才是真正值得赞赏的。
关于物资,考虑的比较周到,沐浴液,洗发水,洗洁精,草纸,牙膏,2 斤猪肉,的确是需要的。
不过猪肉似乎还是与蔬菜一起发比较好,其他都是日常化工生活用品。
如果出现沐浴露泄漏,清洗猪肉的情况,那就反而不美了。
希望下次注意都这点小细节。
不过,我有建议,比如沐浴液和洗发水,完全可以合并成多发几块上海药皂之类的平价肥皂,即节省了物资的花费,也可以多出更多空间。
至于有人挑肥皂洗头的毛病,可以不用理会,几十年前都是洗衣肥皂洗头也没见矫情,
现在的时刻,只要保障物质安全,实用才是第一要义。
另外,其实可以增加酒精喷雾剂,或者浓缩的消毒药片,不过这就需要社区提前做好必要的宣传,以防出现意外,某些文化低的人可能不会正确使用,比如酒精多喷会导致起火,消毒药片没加大量的水稀释造成腐蚀,这确实需要人员一家家对不能够正确使用的人进行教导。
也许这也是没发的原因吧,不过从消毒防疫的方面来看,人人能够会正确使用,将大大提高消毒范围和保障安全。
社区的 50 元保障蔬菜昨天到了,
一把韭菜,半个生姜,一个半白萝卜,一个洋葱,一把葱,一把空心菜,一些青菜,青菜品相不佳,一个还比较生的大番茄,一根莴笋,总体大约可以单人吃 4 天左右,又可以支持几天了。
社区也登记了需要送饭的独居老人的要求,每天中午送一次盒饭,现在是小区物业中清洁工在送,有下楼做核酸的日子因为繁忙导致漏送的,致电居委会书记,也及时补送到了,这点的保障做的不错,越是困难的时刻,就越是要优先想到这类弱势群体。
说句题外话,楼组新搬来一户居民是回族,发的物资有猪肉罐头,要求与邻居们交换面粉的,这次的调配范围比较大,不能够再过多的要求国家做多余的事情,大局为重。
如果有下次,范围较小可以调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给他们配些非猪肉的食品。
从热榜上居然没找到这消息,下午一看,地铁全停了,估计马上就要结束了,
我特别想知道一个没有基础疾病的人得了新冠之后有哪些症状?是如何治疗的?以及愈后有哪些后遗症?
这次上海疫情死了几百人,都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直接死亡原因都不是新冠病毒。那可不可以理解为新冠病毒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和新冠病毒无关?这个我也很想知道。
感觉黎明快来了
你要永远相信光~
你猜人数为何逐日下降? 小区六千多号人已经一周没核酸检测了……
不明白有些人是怎么想的
数据上升:管理有问题
数据下降缓慢:管理有问题
数据大幅下降:数据造假
真绝了
昨天我们小区某楼栋一楼复阳一例,然后整一楼所有住户全都拉走,既然复阳的没有传染性,为何要连坐处理? 拉走以后第一次看见有专人进入这栋楼环境采样检测,还有生活用水采样检测,并全楼栋进行彻底消杀。 今天,还是这栋楼,二楼出现新阳… 我不知道明天我们小区是否会上榜(大概率不会,毕竟戎戎签了军令状),毕竟石泉路某小区出现新阳也没有上榜,毕竟某阿姨带回方舱被子导致 200 人阳也被 “辟谣”。 只要不上榜,解封指日可待!
Ps 前天晚上 8 点多通知静默两天(也许真的两天,反正我是被 “骗” 怕了),然后京东,淘宝,盒马,叮咚等平台对应站点全都关闭,我们静默小区不能下单购买,也不能配送,次日小区孕妇联系居委说因为临时通知静默,很多购买物资还在路上,到时候能不能接收物资,居委回复静默期间,所有团购,私人购买等一切物资不接收,孕妇说那家里物资不够吃没有营养怎么办,居委说酱油拌饭也能吃饱…
坐标浦东,3 月 18 号开始封控到现在,没有出过小区,感觉一天天时间过得太快了,一眨眼已经五月份了。做设计的很内卷的行业,之前是经常 996,一般晚上下班到家都已经 10 点了,没有什么自己的娱乐时间。
这次好不容易按下了暂停键,终于可以给自己好好放个假了。把以前想看但是没时间看的电视剧、电影都翻出来看一遍。这段时间电视剧看了人世间、沉默的真相、谁是凶手、风起陇西、开端等等,电影看了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刺杀小说家、无人区、疯狂的赛车、长津湖 1/2、阿甘正传、漫威系列(之前没看的补齐)等等,看的太多了,晚上反而睡得比之前上班的时候还要晚了,看来自律能力还是差点。
虽然睡得晚,但是早上一般八九点就会被大喇叭吵醒,让出门去做核酸,所以不能睡懒觉,然而如果当天不做核酸的话就会睡到十点自然醒。然后打开电脑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因为所有人都居家了嘛,自然效率会低很多,工作节奏就都慢下来了。各种甲方爸爸也不来催东西了,毕竟他们也居家了,没必要这种特殊时刻还保持精力旺盛。
吃饭的话,平常都是公司食堂解决,没怎么做过饭,现在没办法了只能自己随便弄点,面条啊水饺啊等等,或者自嗨锅应付,物资大部分是参与小区团购来的,然后小部分是政府发的大礼包。也可以饿了么点外卖,只不过很少有店开张,而且很多都是幽灵店,就是那种开一两分钟就关门的,我也不懂为啥,后来打电话问过一个商家,说只开一两分钟,就已经一百多单直接爆单了,忙不过来只能关了,等一个小时候后处理完之前的单再上线开一两分钟。骑手那边还是有人接单的,只不过时间会非常慢,从下单到送达一般都要等两个多小时,毕竟特殊时刻,骑手少了很多,要送的单子反而多了很多,因为上海也有很多像我这种租房子的平常也不做饭的人存在,这个时候外卖能救命的。特别说一句,这个时候外卖价格和配送费会比平常高 20% 左右,虽然不爽但是也只能理解了。
最后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这次疫情,跟同类型城市相比,上海处理的确实拉胯,如果从华亭宾馆泄露时间节点开始,就采取雷霆之势进行处置,相信上海早就解封了。但是由于之前的两年,上海采用精准防控,确实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所以肯定会沿用之前的经验,但是没有想到奥密克戎的 R0 是之前德尔塔的好几倍,所以就破防了。怎么说呢,就是所谓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经验主义害死人。
虽然,这次疫情,上海确实出现了很多魔幻的事情,对得起魔都的称号,但是,也没有必要过分被网上的负面信息影响自己的情绪,所有的事情都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其实作为个体要碰到这些极端的事情,也是小概率事件。
所以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少看网络上极端负面的评价。平常大家都在喊内卷啊,压力大啊,假期少啊,过个五一还要调休啊,那么这次好了,一次性就放了两个月的带薪年假,还不开心吗?
最后,一句话总结:不要迷恋大城市,甚至,不要迷恋城市。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城市生病也是一样。
人在上海,已经居家隔离快 2 个月了。
从事职业培训,自疫情以来各种培训考试要不延期、要不取消,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可以说日子从来没有如此艰难过。但我坚决支持政府的决议,并对我们打赢这场疫情战争充满了信心。
与病毒的斗争已经进入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疫情数据在肉眼可见的变好,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注意,千万别忘我们之前的坚持和牺牲成为不可追溯的沉没成本。
在此呼吁每一位在上海的人,抗击病毒人人有责,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无论是身处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还是奔走的志愿者、还是居家隔离的普通人,等等等等,你们每一个人都是战士,没有向着病毒屈服。
能咬牙撑过去的,就咬咬牙;实在是有困难的,向外求救也非懦弱。一切都是为了对抗病魔。
凡是对项目管理知识有所了解的同学都知道,凡是任何选择都有机会成本一说,也就是说,你选择了一种方式来抗疫,那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成本。
欧美国家实际上已经用实际行动给我们演示了躺平之后的机会成本,以为能靠着牺牲部分人的健康乃至生命换取经济上的复苏,可是到头来反而两者皆失。正应了伟人的那句老话 “存地失人, 人地皆失; 存人失地, 人地皆存 ”
现在为什么欧美国家鼓吹躺平,鼓吹中国向他们学习。其实我觉得用白痴定律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白痴定律: 永远不要和白痴争辩, 因为_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同一水平_, 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加油,每一位在上海与病毒做最后斗争的人们,这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战争,这也是一场人人参与的伟大战争,我相信我们肯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最后,请容许我给自己打个小广告。居家隔离期间,大家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点提升自己职场能力的知识,欢迎您关注我的账号,我将给大家带来更多有关项目管理的思维和知识。
添加 VX 号:XINXUANHLS。免费获取 PMP、软考备考资料,以及更多职场提升技巧。
上海的疫情终于快要结束了,
等解封之后,我一定疯狂消费,
把之前损失的 GDP 给补回来!!!
直说了,
军令状已签数据立马下降
给大家看看为什么说对方舱很失望。一图胜千言吧!
唯二管的一个是测核酸,一个是负责发饭。(噢,还可以自己去扫码领中药。)
公民权利在这里是可以被随便践踏的,说进你家门就进你家门;说往你家里面喷腐蚀性高的液体就直接给喷上了;你的楼如果出阳性,说把你拉去方舱就去方舱。我怎么说呢,只能内心只有感恩呗。为了这么一个致死率只有百分之 0.05 的病毒大家饭不吃有病不去看因噎废食有意思吗。饿死事小防疫事大喽。
上海目前的疫情实际情况到底如何,说句实在的只有防疫的实际人员才知道,每天报上来的的数据只是一个数据而已,这么几个月的时间了,疫情还没有控制下来,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如果上海的反应速度如同当时武汉的反应速度一般,想必上海的疫情也不会严重到如此的地步,也许现在是管控严格了不少情况也有所好转,但总体而言效果确实有点不近人意,受苦的永远都是平民百姓,只希望上海早日将疫情控制稳定,加油吧!
……
哥们,数字是 2780,不是 2760
看来军令状还是有用的
讲述/董宇红(欧洲病毒学专家、生物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 朱厚伊、李行整理
英国政府疫苗特别工作组织发起一项 “新冠病毒人体挑战试验”,他们招募了 36 名年轻人参与,并向他们的鼻子注入新冠病毒,观察他们是否会感染。
试验结果公布之后,有将近一半的人并没有感染新冠病毒,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而不感染的原因,成为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重点。针对这个试验,欧洲病毒学专家、生物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董宇红博士分析结果,并提出心理、精神等层面的原因,或许才是提高身体抗病毒能力的关键。以下是董宇红采访的精华整理:
新冠病毒挑战试验在伦敦皇家自由医院(Royal Free Hospital)进行,为确保受试者的安全,挑选的对象是一群健康且免疫力较好的年轻人,年龄为 18 至 29 岁。而试验的流程设计也很严谨:每一名受试者有 2 到 3 个月的筛选期,这样可以确保这些年轻人处于健康状况而没有基础疾病。此外,这些参与试验的人都没有打过新冠疫苗。
在注入病毒以后,研究人员每天在受试者的咽喉和鼻部取样,检测病毒的浓度,并且透过抽血化验血清里的抗体。
结果公布之后,36 名同样吸入新冠病毒的健康年轻人中只有 18 个人感染,而另外 18 个人却没有感染。感染的模式总共分为三类:
● 第一类:完全没有感染的,17 名
这些人的咽喉部没有检测到病毒,血清中也没有出现抗体,如同《孙子兵法》所说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类人的免疫力为上上等,身体就像一片荷叶,把水撒上去也不会沾;病毒都送到鼻子里了,也无法感染他们。
● 第二类:无症状感染者,1 名
有一位受试者的咽喉部没有检测到病毒,但是血清中出现抗体,而他本身并没有出现相关症状。
这就像身体与病毒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而最终身体取得了胜利,反映出这类人的免疫力也很好。
● 第三类:被病毒感染,18 人
这类人有轻度或者中度的症状,血清中有抗体;炎症反应蛋白(CRP)升高,说明体内有炎症因子释放。
这种情况就像是身体与病毒打起了有硝烟的战斗,最后的结果虽然是病毒被清除了,身体的免疫系统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一些代价,比如炎症反应、免疫细胞死亡。这类人的免疫力尚可。
新冠病毒与免疫力的战斗 兵家必争之地在咽喉
注入病毒后的第 2 天,研究人员在被感染的 18 名年轻人的咽喉部位首次检测到了病毒,而病毒量在第 5 天的时候达到高峰;鼻子部位检测到病毒的时间则大约在第 3 天,5~6 天后才达到峰值。
有趣的是,病毒虽然是从鼻子里打进去的,却在咽喉先达到高峰,而鼻子检测到高峰的时程反而比咽喉晚一天。其实,这跟病毒的特性有关系,它们会寻找适合生存且容易繁殖的环境。而我们咽喉的血液系统相当丰富,新陈代谢也比较好,可能是病毒最容易生存的部位。
然而,人体也相对地在咽喉部位配备了更强的防御系统。
咽喉在鼻腔的后方,是进入气管、肺部的一个要道,这里有很强大的卫兵在站岗,也就是位于咽喉入口两侧的两个扁桃体,里面有很多能够阻挡外来病菌入侵的淋巴细胞。
此外,咽喉部黏膜上的免疫系统也比较强大,比如覆盖在上咽喉表面的绒毛上皮细胞之间,有数量众多的淋巴细胞密布其中。所以,人们也常将上咽喉视作一个免疫器官。
即使是很健康的人,咽喉部位的淋巴细胞也会一直保持备战状态,所以感冒初期症状如喉咙痛、痰多等等,正是咽喉部位的免疫力在正常发挥功能的表现。如果这里的免疫力足够强大的话,很快就能将上呼吸道的病毒、细菌摆平。
因此,不容易感冒、即使感冒也是 1、2 天内就痊愈的人,说明他的免疫力处在一个非常好的状态;有些人一旦感冒就是一、两个星期,而且整年经常感冒,这就是身体给人们的一个信号——要多加留意自身的免疫力了。
那麽为什么同样健康的 36 名年轻人中,另外的 17 人始终没有被病毒感染呢?这就要从免疫系统如何运作说起了。
其实,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像一支精良、分工齐全的军队,各司其职地配合作战,大致分为天然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特异免疫)系统。(推荐阅读:一篇看懂免疫系统!你的身体怎样抗菌、抗病毒?)
1. 天然免疫系统:包括黏膜上皮细胞、天然免疫细胞。
黏膜上皮细胞是防御的第一关。如果把人体看作是一座城池,那么黏膜上皮细胞就如同 “城墙” 一般,当病毒入侵时,它会启动重要的抗病毒机制——分泌干扰素。
干扰素就如同城墙上的 “驻扎兵”,一面可以打击敌人——阻止病毒复制,另一方面它会发出警告,使没被感染的细胞进入备战状态。
在众多天然免疫细胞中,自然杀伤细胞能够快速地把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破坏掉,相当于 “特种兵” 部队。抗原呈递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它们能释放出穿孔素攻击病毒,同时也扮演着天然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系统的 “沟通桥梁”——它们能吞掉病毒并进行分析,将情报交给后天免疫系统。
2. 后天免疫系统:包含 T 细胞、B 细胞,它们是训练精良,能够针对特定病原体进行歼灭的 “特种部队”。
T 细胞能够接收到天然免疫细胞递送的 “情报”。有的 T 细胞能杀死感染的细胞,阻止病毒在体内蔓延;有的能分泌干扰素,弥补先天免疫的不足;有的能帮助 B 细胞。B 细胞则产生抗体,把病毒颗粒包围住,使它们更容易被吞噬细胞清除掉。
在疫情中,人们大部分人的视线重心都放在了后天免疫系统,比如研究疫苗、单克隆抗体等等。然而,英国试验中的 17 个未感染新冠的年轻人并没有打疫苗,这带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干扰素一启动,并且大量的分泌、复制,就能把人体调整到一个不易被病毒感染的状态。
做好 3 个层面因素 加强身体抗病毒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天然免疫力,加强身体不感染病毒的能力呢?这可以分为身体、心理还有精神等 3 个层面来说。
1. 身体层面:从身体的层面上来看,首先饮食上要注意健康,并补充维生素 C、D,以及锌、铁、硒等各种微量元素。另外也要注意少饮酒、少吸烟,保持良好的睡眠,多晒太阳、多接触大自然,或者适当的运动健身、打坐。如果有慢性病的人,应该注意控制以及改善。
2. 心理层面: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工作家庭各方面都有压力。压力积累多了,人体就会释放压力激素,直接导致人的免疫细胞处于被抑制的状态。这会使我们人体的免疫细胞不容易正常运作,难以抗击病毒。
因此,我们需要为自己减压,比如多接触一些正面的事物,无论是书籍、影片或是艺术表演都能尝试。
另外,抑郁、负面、焦虑的情绪对我们身体是有害的,长期积累之下容易抑制我们的免疫系统,所以发现自己有这些情绪要主动的去排除。
3. 精神层面:精神神经免疫学科学家做过很多的研究表明,重视人生意义的人,体内自然杀手细胞抗病毒的能力就比较强。
此外,拥有不同幸福观的人,比如拥有自我实现型价值观,或是更加利他的人,身体会自然处于一种抗病毒的状态——干扰素分泌很高,炎症因子的分泌量很低。
另外还有善良、诚实、宽容、宽恕等性格,也能够综合的影响我们人体抗病毒的能力。
因此,那些人为什么不容易感染病毒呢?这些人一般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 3 个层面的因素,做得比较到位。
精神能在更微观的物质层面影响免疫力
关于提升免疫力,当我们讲到身体层面,比如补充维生素、营养等等,大家都很容易理解。维生素能够被仪器侦测、观察到,这些分子的存在是实实在在的。而说到情绪、压力等等,人们或许感觉距离遥远一些,因为情绪无法使用仪器侦测,也无法在显微镜下被观察到。更进一步来说,谈到人的意识、精神这种概念,以及人的不同观念时,大家就觉得更加遥远,似乎非常抽象。
然而,人的不同精神观念的确能够影响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状态。
精神虽然无法被科学仪器检查到,但它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而且对我们的物质身体有影响,比如拥有不同的幸福观——享乐型与利他型的人,他们免疫细胞的基因表达就是不一样。因此,精神可能在更微观的物质层面下影响着人。
其实,检测仪器只是人的一种工具,现在我们用显微镜只能看到分子、原子。说不定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更好的显微镜,能看到电子、中微子或者是更微观的东西,那时我们或许就能知道精神是如何影响人体。
真正的研究生命、健康、人体科学,可能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分子细胞的物质层面,还要继续向微观层面去拓展,包括精神的物质特性。因此,在人体挑战试验之中,人们不感染新冠的更深层原因,或许就是跟这些更微观层面的物质有关系。
董宇红博士还有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个很好的,经过很多人实践验证的神奇方法,大家可以自己去搜,用 “董宇红医学博士” 这几个字就可以找到,但是百度之类是搜不到的,不会搜的:
这 2 个孩子爬的是什么?就用这一个字就可以找到很多优秀工具。手机要先点右上角的 “三” 展开菜单
这是日韩两国 GDP 走势对比,也就是真正迈入发达国家的是日本,不是韩国,而在 1990 年,日本的 gdp 是 3.1w 亿美元,韩国的 gdp 才 2800 美元,不及日本的十分之一。好比一个考 90 分的学生和考 10 分的学生的差距,因此 1990 年并没有剿灭韩国的意义,国际游资并无兴趣对韩国动手。
1998 年韩国 GDP 已经增长为 3800 亿美元,但是着实体量比较小,刚刚是 1990 年日本的十分之一多一点,因此韩国只是国际游资收割的一个小部分。2020 年韩国的 GDP 是 1.6w 亿美元,日本的 GDP 是 5w 亿美元,也就是二十年来韩国的发展还是迅速的,但是仍旧不及日本的三分之一(韩国人口是日本人口的一半)。
2020 年韩国的 GDP 恰好是 1990 年日本的一半(人均 GDP 大体相同),难不成这次要灭韩国了?而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为什么韩国没有发生失去的二十年,而日本发生了失去的二十年呢?第一个原因是体量原因,日本体量当时是韩国的十倍,因此日本经济一旦转势很难掉头,从高速增长到低速增长这是个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今天要谈到的居民杠杆率。1990 年的时候日本人的居民杠杆率达到了所谓的 69.5% 左右,当年居民负债率达到了 114.69%。
而 1990 年韩国的居民杠杆率只有 40% 左右,2000 年左右居民杠杆率只有不到 50%,换算后的当年居民负债率大概分别为 66%、83%,不足以导致全民居民杠杆率崩盘。也就是 1990、1998 居民杠杆率较低保护了韩国人的经济。(藏富于民)
那么 2020 年底呢?
韩国全国的居民杠杆率达到了 103.8%,当年居民负债率达到了 192%,远超 1990 年的日本。1990 年日本全体国民杠杆崩盘以后,一片哀鸿,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下一代的培育。而或许 2022 年底就是韩国经济的元年,类似于 1990 的日本,内卷的经济学现象就是当年居民负债率极端的飙升。
**1990 年时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大概是 1.8,1998 年前后大概是 1.5,并没有触碰到警戒线 1.3,**也就是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在上个世纪一直比日本高,而韩国真正出现生育率问题是 2000 年以后。众所周知 2001 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美联储开始低利率政策,全球各国央行也开始了货币刺激。
因此韩国的居民杠杆率在 2002 年就达到了 60%,和 1990 年日本一样,开始对居民生育率产生了抑制的作用,反映在生育率走势曲线上。
此时韩国也无能为力,刚经历了 1998,正是加杠杆复苏经济的好时机,怎么能够去杠杆呢?因此在美元超长贬值周期和低利率周期下,韩国人的杠杆率一直涨到超越 100%。
很不巧,我们的很多城市比韩国还要高,韩国首尔和日本东京数据肯定还要高很多, 说不定已经可以和我国的头部城市媲美了。
由于日韩城镇化已经达到了 80% 以上,因此郊区房产郊区人口对整体居民杠杆率的平均摊薄降低效应已经很低了。而我国城镇化只有 60%,大量的农村人口对居民杠杆率有摊薄降低效应,因此实际的城市居民杠杆率要更高。
按照新生儿的增速,大概率我们的生育曲线也会出现回落。
外债一直大于外储,好在短期债占比只有三分之一,要不然又要来一次亚洲金融危机了。
美国目前租房的家庭也占到了 34%,韩国目前是 42%,美国韩国的住房拥有率分别为 67% 和 58%,家庭住房拥有率国际标准就是 60%,显然家庭住房拥有率在美国、韩国都符合正常的发达国家标准。在住房拥有率既定的情况下,收入既定,房价上涨其实就是富人间杠杆游戏的玩法,最后击鼓传花,泡沫破裂,消灭中产财富。
我国的住房拥有率是多少呢?
我们目前预估的是 2 亿人在租房,7 亿人有房,那么住房拥有率就是 71%,这个主要是城镇数据,不包含农村。
[1] 住房拥有率过高,对二手房出租、出售都增加了不好的因素,而泡沫崩盘以后,我们的住房拥有率也会回到世界水平附近。
坐标嘉定
记得非常清楚,3 月 12 日那天是周六,小区已经开始出现大白做核酸了,那时候还叫 2+2 什么的,有点恐慌,我就在 13 号早上封控之前出来了,当天就回到了单位,正常是第二天 14 号也就是周一早上才出门上班的,现在想想还是幸运的,因为有个同事跟我一个小区,他那天没有出来,就一直被隔离在小区,到今天,已经过了 59 天了。这 59 天里,在单位共计做了 28 次核酸,33 次抗原,全部阴性。
我爱人也在她的单位,我们已经两个月没见面了,她在 3 月 12 日周六早上去上班,因为周六下午小区就开始做核酸了,我就没让她回来,现在想来也是明智的,我们春节的时候刚结婚,大概有 100 天了,却有五分之三的时间没有在一起了,并且还在继续。
但比起新闻里的好多上海居民的情况,我又觉得我们是幸运的,至少现在还能工作,我爱人在医院工作,我在某国企单位上班,各自住在宿舍,吃在单位食堂,除了不能出单位大门,其它都还好。至少比起其他人来说是幸运的。
希望上海疫情早日过去吧。数据越来越好,陆陆续续也能收到快递了,加油吧,上海。
家畜の安宁,虚伪の繁栄
紅蓮の弓矢(红莲之弓矢) - Linked Horizon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
事实证明,1450 不止在台湾
现在突然把我们周边都用模板定起来!太吓人了!让人更加恐惧和恐慌!
统计了一下香港和上海这一波的发展趋势,走向,上海是接盘了香港的毒株,这里面看比较具有参考性和可比性。
人数上升很迅猛,从上升拐点到回复到一个比较平稳的低位,需要一个半月到二个月左右的周期。从低位到人数趋于最小值,还要至少一个月。香港 2 月初明显上升趋势,至今 3 个月,每天人数下降到 300 人左右。
上海的上升拐点,最早如果可以从 3 月 12 日开始算的话,目前就是两个月了,后面会是一个很平稳的逐渐降低,稍微会有些许反弹的趋势。一个月以后看看,每天新增人数是多少,后面会逐步根据形势,一点一点试点新的防控策略的,逐步会尝试解封。
这一切对比全球其他主要地区,基本也是符合的,Omicro 潜伏期长,隐匿,大量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力强。
大家好好科普,多看官方报道。真的不要老是有猎奇心态,老喜欢去点击一些标题不可思议,语出惊人的报道,勿信谣,勿传谣。
重症率和死亡率,目前来看,好像已经过了巅峰,往下降了,这些对比新增人数,是有一个滞后期的。看一些报道,查一些资料,可以知道,现在和武汉不一样,不是新冠病毒直接引起的病变,症状,导致了大部分的重症和死亡。主要是有基础疾病,特别是中老年人,有可能是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导致原来的基础疾病,身体出现负荷,或者无法自我修复等等状况。统计是按要求来的,这些人,有可能是就算没有感染病毒,到这个时候了,也有可能走上一样的的道路,同时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搬动移动,换环境,还要心理害怕,都有可能导致这些症状和死亡,按要求要统计进去。打个比方,平时每天平均要重症一些人,要死亡一些人,现在并不能证明,一定是感染了新冠,导致了这个人数的明显增加。
从香港数据来看,以前的疫苗虽然不是针对 Omicron 的,但接种者,特别是针数越多的,确实更有效的降低了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后面会有 Omicron 专属疫苗,还会有 mRNA 疫苗,身体状况允许的,到时候适时接种吧。
关于疫情长期封控期间心理异动,应该说和疫情一样,心理变化都有一个阶段性周期,就和爬山下山一样,波浪形的,一般也就是在第二周到第三周最容易出现心理波动,一开始是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打乱了,然后长期宅在家和小区里,起初是休息,居家工作,可以做很多平时没时间做的事。然后是会厌倦。平时忙于奔波劳碌,不会有闲情逸致。这个阶段过去,会开始焦虑,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人生,去思考平时懒得去思考,不愿意去面对的一些深度思考。这个时候最容易出心理问题。再过一到二周,基本也就自愈了,当然要看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两个月了,估计人数控制住就试点逐步放开了,要人数到低位,每天加起来总的 100 人以下,可能还要一个月左右。
封城,瘫痪了很多人和很多行业,和政府,和国家比,小老百姓和小企业的损失,属于小巫见大巫。国家不惜损失,对比香港韩国等地,是为了防止,一旦病毒传播,感染率更好,人数更多,会导致医疗资源的不够用,会导致更高的死亡率和更多死亡人数。香港的死亡率,是逐步增长的,目前应该是 0.745% 还是 0.735%。香港统计是 700 多万常住人口,上海接近于香港的 4 倍。
回过头去看,可以发现,随着疫情的发展,政府很多措施还是比较及时的,都有相关的应对。我们看问题,不能事后诸葛亮这么去看,已经知道结果了,再去倒推复盘以前犯的错误,要想站在以前,能做出哪些决策,少犯严重的错误。
病毒的发展趋势,应对方法,现在全世界人口流动频繁,各国医疗系统,防疫组织,互通信息互通有无也是很方便的。后面会逐步恢复的话会好起来的,当然,需要时间,需要一个可能很快也可能很慢的周期,也可能还会有反弹,还会有下一个波浪。香港很快就发现 Omicro BA2.12 和 BA2.12.1 了,国内有 BA5 了,单链 RNA 的不稳定性,导致复制过程中变异可能性增多。
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多一点养精蓄锐,韬光养晦,解封以后,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同时想想,什么事是对自己最重要的,时不我待,加油!
乐观不起来
问题出在有问题的人
有问题的人没解决
问题还交给有问题的人
那问题能解决吗
无解。
小区通告 14-15,19-20 日禁止团购。
说明月底都不可能解封哈哈哈哈
其实,全市封闭 7 天,停掉所有的外卖,快递,封掉所有的高速和入境,外面只能医护人员通行
我撒个慌,我有很长时间,没看到上海做核酸检测的消息了。所以,数据在变得好看,我不怀疑大家的努力,只是不知道为啥回复这问题,感觉有点虚,有点底气不足。
下面是正经回复:干得漂亮。
看到一堆数据分析的,你们还真天真
好与坏无从结论了,本人居住在上海浦东,在家隔离 50 几天了。
不知道现在上海的新闻是否可信了,本人所在小区已经 10 天没有阳了,周边小区还偶现阳,近日小区外部的主干道已经封路了。
表示近日是没有看到那天会解封的,也没有预期,因为太失望了,失望到头了。
本人 25 岁,毕业 3 年,表示在上海生活的很困难,4 月公司开始半薪,半薪后 6000 左右,房租每月 3000 多,房贷每月 3000 多,上海物价也上涨不知道多少倍了,不知道这样下去的意义在哪里。
让我好奇的是我们一个互联网行业的公司,收入全是靠线上,突然来了句收入不达到目标就全员半薪,之前一直有收入目标,但是达到的次数不超过 3 次,现在有疫情了就直接说不达到直接半薪,这背后领导层是怎么想的。
发生之后,在上海打了投诉电话,调节电话,一个也没有打通,无人接听,这样持续下去,老本早晚的用光。
![](data:image/svg+xml;utf8,)
很魔幻
看知乎,好多上海人什么都买不到,要不就是天价菜,我一个大学同学,女,毕业去了上海(没买房的外地人),现在在做了团长,我看她买的什么都有,冰淇淋,海鲜,饮料,更不用说必备食品,甚至东西太多买了一个小冰柜。
不知道上海怎么管理的,有的人什么都买得到,有的地方又不行……
坚持清零,最好封个几年,你们克服一下
怎么又上热点了?诸位还有什么可说的?真是服帖。
我的感受就是赢麻了 彻底麻了
太可怕了,又死了 6 人,希望能坚持清零,多忍耐一下辣。
家住浦东的何先生没想到,一次平常的出差让他在外地待了快两个月。
两个月间,他时常想找机会回上海,但不断攀升的感染数据不允许,甚至直到如今,其所在小区仍处于封控状态。“但想家了,总得回来吧。” 几番努力抢到了票,何先生高兴极了,这次也做好了居家隔离的打算,相对于自由,他现在更想安安心心地陪伴家人。
民警和特保人员等待旅客的到来。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巩汉语 邹佳雯 拍摄
特保人员检查相关手续后放乘客通行。
5 月 8 日下午四时许,澎湃新闻记者在上海虹桥火车站看到,站内仅有身着大白服装的工作人员,一应店铺全数关闭,铁路到达层没有滞留人员。
下午四点半,广播声响起:“工作人员请注意,江山方向开来的 G7376 次列车现在到达上海虹桥站,列车停靠 21 站台……”四位身着 “闵行特保” 的“大白” 闻声而动,分列出口位,准备对出站人员进行 48 小时内核酸报告等地查验。另有工作人员举着 “串联巴士”“出租车” 等字样的指引牌,向出站口东西方向走出去一点,“导游”似地准备接人带队,按需引导疏散旅客。
民警为乘客做指引。
四点半一过,人们从虹桥火车站北 3 出站口鱼贯而出,眼神中难掩兴奋,他们中,有孩子离家数月因思念而归,有奶奶喜得孙辈远行千里来照看,有外卖员辞了工作想在上海闯一闯…… 记者查询发现,该班列车途经金华、杭州东、海宁西等城市。
虹桥火车站防疫及转运专班负责人杨伟荣告诉记者,近期虹桥站每日抵沪客流约 1100 人次,他们从天南海北出发,来沪原因各有不同,就医、奔丧、应聘、支援、中转坐飞机等等,“可能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得不来上海的理由。”
乘客询问民警相关情况
回家、支援、寻求工作……
华老伯是挑着 “扁担” 坐上高铁的。
一根竹竿两头挂上绳子,底部散开打几个结,两个大泡沫箱往上一套,一个扁担便做成了。箱子里装的全是自家产的东西,鸡、鸭、蔬菜等。前几天,女儿让华老伯和老伴来上海帮忙照看孩子,两个外孙今年 6 岁,双胞胎,老两口很是疼爱,一听就欣然答应,把家养的鸡鸭全部宰了,再带上其他吃的、用的,“举家” 搬了过来。
华老伯的 “扁担”
挑着扁担的华老伯
朱先生是上海人,四月以前在全国出差,此后一直关注上海疫情状况,伺机返沪。“最近看到感染人数有下降的趋势,我就立马开始动手抢票。实话说,票不大好买。” 朱先生介绍,自己是从成都回来的,直达车票买不到,就从杭州中转了一下。他在回家前已询问了小区居委会,对方表示,他只要有 48 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在小区门口完成抗原检测,就能进入小区,不过回家仍须配合居家隔离的相关措施。
朱先生身后不远处,方女士身穿蓝色防护衣,戴着面罩,挎着一包一箱跟在 “出租车” 的指示牌队伍中。方女士说,此前因为母亲生病,自己回江西南昌待了 2 个月,但 2 岁的孩子还在上海,心里不放心,一直在争取回来。”不能直达,只能中转。心里还是觉得小心为好,就把防护服什么的都穿好了。”“出租车”的队伍开始向前挪动,方女士也开始拎着行李箱,加快步伐跟上。
澎湃记者询问发现,与华老伯、朱先生、方女士一样,与家庭的羁绊是大多数人逆行上海的主要因素,而对于其他一部分人来说,上海仍是一个蕴藏着机遇的城市。
来自杭州的李天琦(化名)大包大包的行李超过了头顶,里面装着被子、衣物,甚至还有睡袋。此前他在杭州饿了么做骑手,如今辞职来到上海打算跑美团,“哪里好干去哪里”。
李天琦带着大包行李来到上海。
“公司帮我联系得差不多了”,预想中,他会在未来三天内拿到电子通行证,之后便可以入职美团八佰伴站点。只是这三天,他需要 “熬一下”,如果找不到隔离酒店,他准备在街头凑合几晚。
“支援上海嘛!” 出站广场上,6 位身着京东外衣的旅客吸引了记者的注意。6 人中的于大姐告诉记者,自己从京东南京的某个仓位过来,将要去往上海金山分拣中心,目前大家正等公司的车来接。于大姐说,自己一直在关注上海,为了上海,自己所在的仓这段日子也在一拨拨地来人。“这是我第一次来上海,没有预期待多久,上海疫情不结束,我们就不走。” 她笑着说。
6 人的领队韩先生介绍,他们一行人过来须先隔离 7 天,因此,每个人的行李箱都鼓鼓囊囊地塞着被子、粮食。“在哪儿都是干活,上海现在需要人,那我们就来。”
身着京东外衣的旅客来上海支援
3 条出站线路囊括浦东、浦西、机场
闵行公安分局虹桥火车站防疫及转运专班民警张捷介绍,近日,虹桥火车站每天到达车次约为 5 班,到达旅客约为 1100 人次,天南海北来的都有。
对于近日到达班次的旅客,须核查随申码,并出示 48 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其后采取相对闭环的管理。“有一部分旅客到站后,发现核酸检测采样时间超过了 48 小时,我们就在地下一层安排了核酸采样点,引导他们过去当场做采样,方便旅客们后续工作的开展。” 张捷说。
张捷表示,目前火车站内虽然客流量大幅度下降,但是工作要求却更高了,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进退维谷,旅客是好不容易来上海的,我们就想尽力帮他们去到想去的地方。因此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条线路指引乘客去往不同区域
记者在现场看到,旅客到达后,由转运专班民警负责引导到不同条线。根据旅客的需求,虹桥站归纳出 3 条线路:到浦西地区的,安排坐出租车;到浦东机场坐飞机的,安排坐机场一线;到浦东地区的,涉及跨江问题,安排到西广场坐串联巴士到浦东潍坊街道,再行换乘出租车。
串联巴士将乘客转送到浦东潍坊。
张捷介绍,在出租车的需求方面,虹桥管委会应急联动中心有一个工作专班,会根据每天到达的大概人数,提前做好一部分的出租车安排工作,方便旅客回家。
在站口等待搭乘出租车的乘客
“火车站从原先客流量一天三四十万,到现在的一千多人,我们都经历了。” 杨伟荣感慨,不同时期不同要求,现在防疫的要求更加严格、更加细化,民警们尽可能地帮旅客想在前面,减少他们费的周章,帮他们尽快到达目的地。
你问情况怎么样了,我想说,这就是情况。
最真实的,而不是关注那个什么病毒,以人为本,可不是以毒为本
我是做采购的,这里有一份采购专业能力测评
你可以测一下你是几级采购
这个是采购人的学习秘籍,没有采购经验也可以学习
采购考证?这里
该减下来了
自 5 月 1 日 7000 到当下, 再次大幅度降低, 令人振奋, 是几天来封控区隔离和消杀工作的结果, 清零不仅仅再是希望, 而是看到了曙光
彻查中科润达!!!
可怕如斯,防疫经验也是在酿酿跄跄中摸索爬行的吧
加油,台湾 5 万了反而没有热度。
大概就是这样吧,感谢居委
反弹是必然的,要不病毒反弹,要不老百姓反弹,总有一个要反弹!
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结果往往都是更糟糕!
马上取得抗疫的伟大胜利✌️✌️✌️✌️✌️,我们
有一个问题一直搞不明白,上海的无症状比例怎么那么高?北京这几天一直都是确诊人数多余无症状人数,难道咖啡真的能增强免疫力吗?
问责!问责!问责啊!!!
上海真的拉,执政能力与国际大都市定位严重不符
什么?上海这是朝着清零走的节奏?有些人恐怕要赚不到钱了啊
江苏省内发个快递,现在都要一礼拜,什么时候是个头。
原作者姓名:丁祖昱评楼市
原出处:微信公众号 / 丁祖昱评楼市 / ID:dzypls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1VpydwZnc9tDw4TssYgDA
本文已获得其授权,转载请联系
疫情居家隔离情况下,小户型正在经历一次大的考验。
“疫情结束后,一定要换一个双开门大冰箱,但放哪里却是一个大问题。” 家住上海的倪女士正面临小户型带来的困扰,团购的物资无处安放、厨房面积小、功能性缺失等问题让她经常手忙脚乱。
倪女士的问题想必大多数人都会遇到,这不仅仅是个例。
由于长时间与家人在封闭空间内共处,原本房子一些不被注意到的功能都有可能成为居家的痛点,或是玄关,或是阳台,亦或是公共空间,等等。
所有痛点指向一个问题:小户型由于空间不足,很难兼具功能性和舒适性,家庭居家体验普遍不好。
那么,怎么样才算小户型?
实际上,小户型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泛指平面紧凑、居住空间较少的户型。但由于一居室、二居室甚至更多居室住宅面积标准不同,因此,考虑到各功能区的基本面积,我们将 110 平方米以下的三房户型称为 “小三居”。
在与新冠肺炎疫情长期共存的情况下,居家隔离期间暴露出的硬伤,都有可能成为后疫情时代小户型升级的关键点。
本 文 约 2534 字 阅 读 需 要 5 min
01
原本没必要的玄关
却成消杀必备功能区
作为入户的第一区域,玄关有着衔接室内与室外的过渡作用。疫情以前,大部分小户型由于格局限制会取消独立玄关的设计,入户即餐厅、客厅的情况普遍存在。
但疫情之后,玄关过渡、缓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隔离在上海公寓的刘女士深有体会,刘女士居住在上海一座公寓内,进门便是客餐厅,“疫情以后,外套和包不再像以前那样仍在沙发或挂在椅背上,只能新买一个落地衣架在门口,消毒之后才放心,但还是担心病毒会附着在衣物上而飘进客餐厅。”
现在居民出入家门要处理的繁琐事项增多,不仅要摘口罩弃置,还要及时完成消杀,即便疫情过去,玄关区域也将在隔离室外灰尘、细菌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其需求也不会消失。
疫情这两年,房企已开始在更多小面积产品中加入玄关功能区。CRIC 统计数据显示,70-90 平方米的产品中,设置独立玄关的产品占比由 2020 年的 47% 大幅上升 16 个百分点至 64%。
比如中海在北京今年新推出的 99 平方米的三房户型中,入门左手边是玄关柜,右手边则是次卫方便消杀。
图:北京中海汇德里 99㎡三房户型图
同样,昆明中海汇德里最小的 89 平方米三房户型也专门在住宅西北角设置玄关区域,方便设置消毒空间及储物家具,而且与室内活动空间隔开。
图:昆明中海汇德里 89㎡3 房户型
02
同等面积下,多一间房
会带来更多惊喜
小三居和大两居怎么选?疫情之下,有了答案。
无论如何,“刚刚够住” 的居住环境一定会缺少私密性。
居家办公的周先生夫妇最大的烦恼是 “家里少一间房”,由于一家三口,周先生买了一套大两房,孩子在自己房间学习,妻子在卧室梳妆台办公,但两周下来颈椎出了问题,两个人只能共用一个餐桌办公,如果遇到同时开会,自己只能去厕所马桶上坐着。
现在,居家办公近两个月的周先生最大的诉求就是想拥有一个舒适的书房。
长期看,同等面积下,多一间房代表更多的可改造性,可以满足业主更多的功能需求。
以小三居为例,过去,小三居是预算紧张的三代同堂家庭的首选,可以满足父母帮带孩子的基础居住需求,而基础刚需客户对三卧功能完备的优先度远高于对舒适性的要求。但如果是三口之家,就可以多出一间多功能房。
比如河源天才兴业城在一款 103 平方米的三房产品中,通过配置 + 1 空间,在不改变住宅建筑结构的情况下,满足家庭不同阶段的各种需求,也能降低疫情等意外情况对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
图:河源天才兴业城 103㎡“+1 房” 户型图
目前,小三居已经在一线城市被更多购房者接受,尤其随着未来家庭人口增加、居家办公的情况下,灵活 + 1 空间会给生活带来更多惊喜,小四居或将有更好的市场前景。
03
厨房面积小、功能性缺失等
问题集中爆发
紧凑型三房为了在有限的面积内创造更多起居及生活空间,在住宅产品设计中往往会牺牲一部分的厨房面积。
居家隔离期间,频繁使用厨房过程中,痛点集中被激化。
前述居住在上海的倪女士由于厨房放不下双开门大冰箱,现有小冰箱储存物资困难,此外,三餐下厨的情况下,她逐渐意识到厨房操作动线的问题,做饭时经常手忙脚乱,而且同时两人使用厨房根本转不开身。
和倪女士一样,受访者普遍认为厨房功能空间有待提升,矛盾主要聚焦在四个方面:
1. 面积小,放不下大冰箱;
2. 空间利用率不高,收纳空间不足;
3. 功能性有所缺失,没有配备中西厨房;
4. 空间相对封闭,与其他空间互动性欠佳。
也就是说,在小户型有限的厨房空间内,厨房布局更合理、更高效、互动性更强成为主要诉求。
目前在厨房的空间设计中,U 型 / L 型厨房仍是主流,也有房企在此基础上创新打造可开可合的半开放式厨房。甚至已有一些标杆企业开始将厨房部分功能外置,以扩大厨房的空间感。
比如深圳万科都会四季花园 94 平三房户型,冰箱被放置到厨房外过道,为厨房释放了更多操作台面和收纳空间,而且厨房设计可开可合,引入岛台设计,和餐客厅均能互动,摆脱常规厨房 “相对封闭、与客餐厅分隔、功能相对单一” 的不足,更加强厨房社交属性。
图:深圳万科都会四季花园 94㎡3 房 2 卫户型图
小户型还有哪些痛点?
除玄关、“+1” 空间和厨房以外,阳台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比如面积小,单个阳台、非封闭阳台在疫情下带来诸多不便。
卫生间不够用,如遇居家隔离,单卫多有不便,独立套间才能实现有效隔离,小三居配 1.5 卫将成为房企在面积取舍时平衡居住舒适度与实用性的重要体现。
公共空间在疫情期间承担了多元化的功能,比如,客厅需要有能做运动的地方,孩子跟着空中课堂上体育课能活动开,家长也能在家做瑜伽、骑动感单车等,但长期居家采光不足、动区不够影响明显。
疫情暴露出来的居家痛点也许还会更多,这些都将给房企的户型升级带来更多思考与指引。人们的置业理念和户型需求在疫情影响下将发生很大变化,过去部分紧凑型户型对功能区面积的分配或将面临重新调整。
疫来如山倒,疫去如抽丝。
有什么想法?看最新回答
一直不是本土新增吗?今天新增本土搜不到了
不想每天做仰卧起做,还是每天起来就看,真的有点太折磨人了,不过似乎有那么一点希望
静默延迟两天…..
终于如期到两千了。虽然政府没说 10 号两千,但坊间传闻一直有。我最近偏乐观了。
本轮疫情,长春也是重灾区。然而无一死亡。上海呢?感染的基数的确大了一倍,但是长春死亡人数为啥不是你的一半呢?是因为上海的病毒更强吗?
央视报道,在 5 月 8 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针对网传上海出现新冠变异毒株,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做了说明:上海市持续开展新冠病毒样本基因测序,测序结果显示近期上海市本土疫情报告的感染者的病毒基因分型,主要为奥密克戎 BA.2 和 BA.2.2 变异株,目前未发现传播力更强的新变异株。
——那你抗疫怎么这么差?
真正的核心区别?
吉林日报记者张添怡的报道《长春中医药大学独立接管的中医方舱医院休舱》:5 月 5 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患者的离开,运行了 46 天的长春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正式休舱。这是一家由长春中医药大学独立接管的中医方舱医院,157 名中医人闻令而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实际行动跑出了中医抗疫的加速度,累计收治患者 1602 人,累计转院 122 人,治愈出院患者 1480 人,中医药使用率达 100%。实现了患者无一例从轻症转为重症、医护人员 “零感染” 的目标。
而早在 3 月 26 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本轮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第 15 场新闻发布会,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疗管理部主任郭家娟表示,截至目前,此轮疫情无症状感染者及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 100%,诊疗效果显著。
有中医中药,和没有中医中药,总是能成为对照组。
有中医中药,重视中医中药的长春,早期就让中医中药介入,和不重视中医中药,天天幻想 “共存” 的上海,又构建成了一对对照组。这是西医最不想看到的双盲实验。
从武汉伊始,我们就证明了中医药早介入,能最大程度降低转重率,能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率。然而,上海在三年后,还是崇洋媚外,自食其果。
中医中药可以让中国减少人口的损伤。这是基本的事实。
防治的结果。比如重症数,死亡数。国外看起来莺歌燕舞,其实是因为广泛存在的青年人新冠后的咳嗽,与其同时,美国 100 万人死亡,相对于其几亿人口而言,事实上并不是什么 “大事”。
就好比,当不良反应没落在具体一个人头上的时候,其实每个人都会感觉良好:您不是上海死去亲人的家属,所以您无法感同身受;更何况失去家属的人,也只能选择遗忘伤痛,继续走人生之路。
总而言之,所谓感同身受,我认为基本是不可能的。哪怕就在此刻,有多少人奔走医院和家庭之间?让不该发生的不幸事件不发生,本身是慈悲。
然而,如果说政治正确,我们牺牲部分经济增长,让部分人生活不便,但是却最大程度挽救了生命,难道不是政治正确?
更重要的是,要追究的是上海的张文宏,在疫情爆发之初,时时处处呼唤 “共存”,跟全国的“清零政策” 相违背,导致城门失火,殃及鱼池。现在也证明了,当时所谓的“精准防疫”,根本就是养虎为患。——这就完完全全是技术问题了。
专家学者,甚至影响上海的政策制定,继而造成人员的死亡,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损失,然而时至今日,仍然在台上聒噪。
哪怕是不隔离的香港,最近也已经走出了疫情的阴霾。什么是推动力?还是中医中药。
从中医中药介入新冠三年来看,不管病毒如何变异,中医中药始终有效。
总得来说,上海的疫情在一点点变好。
只是,相对同是一线城市的深圳来说,上海的抗疫动作,真的希望加强一下。
经常跟在上海的亲戚朋友同事聊天,从静默 7 天到、到 10 天、到 15 天、到 30 天、到 50 天,到现在,日子在一天天期待中过去,他们依然还在家中,言语中透露着无耐。担心没菜吃,担心没工作,担心房贷带不上,担心孩子不能上学,担心着老家的父母没人看护。。。。。。他们担心很多,同时我们也担心着他们,大家无数次在祈祷着疫情快快过去。
然而,到 5 月份了,马上就年中了,还被控在家中,大好的春暖花开错过了,初夏盛景也无心欣赏了。也许,有很多人在反省,曾经,自己怎么能那么潇洒的走遍大江南北;曾经,不来点小喝小资总感觉不是生活,曾经,超前的消费观念也玩得游刃有余;曾经,看领导不爽可 以拍桌子走人,反正东家不亮西家亮;曾经。。。。。。太多的曾经了。
现在,面对每日一签的必备功课,也许大家想,一开始不要提那么多要求,不要搞那么多小动作,大家都配合好直接控制住就好了,就不会有现在的源源不断,世上没有后悔药的,上海的朋友们,你们再坚持,最后的胜利一定会到来的。
每天必看上海疫情,那么多医护工作者支援你们,希望你们积极配合,早上获得胜利,大家一起为你们祈祷加油!只有你们胜利了,才是大家胜利了!
上海每日新增病例数,从最高峰的 3 万多人下降到 3 千多人,降低了 1 个数量级,看起来成效显著。
但再想想,即便再下降两个数量级,每天新增病例数下降到 30 多人,远远超过全市基本清零的标准(新增病例数占总人口数比例小于十万分之一),那又如何呢?不过是回到了和近期的北京相仿的状态,而北京正在进行越来越多的封控,上海那个时候就能放开吗?一旦放开,会不会在半个月后又每天新增病例成千上万呢?
希望月底可以解封,货物运费很好,办理通行证很麻烦。
今日死一万,明日死十万,然后得几夕安寝。起视四境,而新变种又至矣。
坚持 “动态清零” 不犹豫不动摇,确保疫情防得住控得准!
其实我更担忧的是新闻报道 SH 已经启动复工复产了
加油!!!!!
疫情期间上海人小伙伴组群聊天摸鱼互助吐槽了喂
v:dorawongloveGod
注明加群 (。・ω・。).
每天被人说要独立思考,所以我想问问如果今天上海新增本土 100 万,死亡一万会怎么样?
每天被人说要独立思考,所以我想问问如果今天上海新增本土 100 万,死亡一万会怎么样?
你们这些蠢东西。
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让你们过了几天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你们就连姓甚名谁都忘了。
念了几天书,就动不动又是 “法律” 又是 “自由” 又是“权利”,
你以为这是在演电影吗?
也不照照镜子,
法律是你们能玩得起的吗?
自由是你们配追求的吗?
权利?
哈哈哈,快别逗了。你一 NPC 你要那玩意干嘛?
哦不对,
你连 NPC 都算不上。
充其量也就是个 BACKGROUND SETTING。
现在,
给老子有多远滚多远。
知乎用户 啾啾啾 发表 最新更新,今天又收货很不顺利,派出所给我们热心居民打电话了,承诺说会协调保供平台物资收货问题,希望可以早点解决哦。表扬一下今天打电话的警官,思路清楚态度好,感觉看到一些希望。 …
知乎用户 不可乘风 发表 求救。 我身上的真人真事,发生在上海高行绿洲六期小区。可能和别的小区比起来还不算最惨,但也足够可怕。 自从 3/16 封闭至今,居委一直垄断蔬菜等生活物资的购买渠道,期间有政府资助但是远远不够生存。 尤其居委存在 …
知乎用户 张抗抗 发表 管中窥豹吧,列几个昨日疫情的关键点: 数据下降,希望能够一直保持。但不知道为什么,通报中特地强调了「实际新增」不到 2 万。这是一个通知格式的例行更新呢,还是说 2 万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数据? **2. 肉品质量 …
知乎用户 木瑾 i 发表 感谢对宝山月浦人民的捐赠。 有菜吃了。。。。 知乎用户 石再春 发表 这轮疫情,上海、长春和吉林市都是从 3 月初启动。对比这几个城市的疫情发展,我们可以大概感觉一下上海的发展趋势。 昨天(4 月 8 日)吉林市 …
知乎用户 冰淇淋没加糖 发表 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 饿死人指日可待。 知乎用户 甄贾世清 发表 疫情基本结束了,但是抗疫斗争不会结束。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资本主义和个体经济虽然结束了,但是无产阶级还是继续与资产阶级进行了二十多年的顽强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