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加坡将与新冠病毒共存?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烟雾头 发表

编辑:cna 的两幅图都找不到来源,是社交媒体上的。我觉得还是删掉比较好,以新加坡卫生部的信息为准。评论中有朋友找出了来源,来自 CNA 的视频截图。

====================

原文:

新加坡要与病毒共存,又不是要躺平。口罩依然是必备的,不戴口罩的人已经判了好几个坐牢了。进出公共场所依然需要扫码记录行程,政府也依然在追踪病例,且依然在根据疫情情况调整政策,比如最近就要求小孩要在家上课了不可以去学校,所有人依然是如非必需默认在家工作。我自己一个月也就去个一次。

新加坡上礼拜刚刚发布了 5 月以来的所有重症 / 死亡数据:

(图片删除)

看着数据,你很难让本地政府继续坚持清零。新加坡的低死亡率和重病率,意味着即使全体国民都得了新冠,对医疗体系的冲击也是有限的,本地有医疗资源可以应付冲击。实在不行了,再来次断路器,关回去即可。这就叫船小好掉头。新加坡前一阵甚至一个礼拜内改了两次防疫要求。

修改:具体死亡率以下文 moh 数据为准。

但新加坡 0.09% 的重病率是基于坚持基础防疫 + 人口少 + 医疗资源充沛的前提。对于中国,0.09% 就是几十万人重病,整个社会医疗体系会被压得彻底崩溃的。中国防疫政策也不是像新加坡这样随便可以调整的,下面执行的人会彻底乱掉。所以继续坚持清零才是正确的做法,一定不能随便妄求与病毒共存。

中国清零是基于自己国情作出的正确决定。新加坡有条件的开放与病毒共存也是基于自己国情作出的正确决定。

更新:

随手一答感觉不是很严谨。更新一些数据吧。所有数据来源都是新加坡卫生部发布的官方数据。www.mph.gov.sg。图也都是 moh 做的。

截至昨天,现存的重症患者数量如下图所示,118 人需氧气,21 人在 ICU。重症数明显增加。因此坡县已经开始调整防疫模式,依然是与病毒共存,但已在呼吁民众尽量减少非必要社交,且已强制小孩子在家上课。

过去的 28 天,新加坡所有病例严重程度的分布:98% 轻症 / 无症状,1.7% 需氧气,0.2% 进 ICU,4 人死亡。这个数据相对我之前贴的数据更实时,也更有说服力一些。可以说近一个月以来重症率已经迅速上升到了 2%。防疫压力还是很大的。

每日病例具体的按年龄分析,如下图:

第一项是住院数,第二项是需要氧气的人数,第三项是 ICU 数,第四项是死亡数。

由于坡县疫苗接种率和年龄相关性很大,可以看得出数据显示 60 岁以上的老人和 12 岁以下的小孩占了总数的大部分。另外由于坡县优先给老人打疫苗,导致他们身上疫苗的保护力也首先衰退。因此坡县已经在给 60 岁以上的老人打加强针了。

总之我的观点就是防疫一定还是要防的,直接躺平绝不可取。共存这事儿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数据摆在那,坡县政府权衡之下妥协于经济发展这也情有可原。说到底,老百姓染病的话有极低的可能会重症住院,但失业的话是 100% 要完蛋的。房贷可不会随便停了。坡县的航空枢纽和旅游业占 gdp 不小,这俩行业已经小两年没开张了,全靠政府撑着。

我个人还是谨慎支持坡县开放的。别的不提,坡县和隔壁马来西亚新山的联系极其紧密。这俩的联系就类似于上海和苏州,每天都有大量人口往返。疫情彻底隔断了这个联系。新加坡日常就有近百万马来西亚人常住

我个人从情感上是比较同情他们的。我有很多大马朋友这两年都过的很艰难,一方面要赚钱养家,另一方面就不得不与家人长期分离。我个人支持对在坡县久居并在坡县打了两针疫苗的人有条件的放宽出入境。

另一点就是私心。新加坡的本地大量工作都是面向外国人的,本国人并不能很好的补充。有些是薪酬很低本地人不愿做,有些是要求很高本地人无法胜任。比如我司在招的 FPGA 工程师和和机械系统工程师,职位空了很久也招不到,来面试的人并不多。我面试了几个也都不合意。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国门关闭,人才流动性严重下降,结果就是大量外国人进不来或者不愿进来,同时本地又有很多职位空缺。一边是需求猛涨,一边却没有足够的人手去满足工作需求。这就很难办。坡县不比中国,有 14 亿人可以选,坡县就只能靠国外的人帮忙。坡县本来最有优势的一点也就是这个位置太适合国际交流,才吸引到了那么多跨国公司在坡发展。疫情再来两年还不开放的话,有些公司一定会考虑迁移到开放的地方去的,那才真的是要命了。

知乎用户 尹小美 发表

新加坡的共存和欧美还是不太一样。

首先新加坡达到了 84% 的疫苗接种率,而且已经开始打第三针强化针。明年三月要开放给 3 岁以上孩子接种疫苗。钟南山院士原来也说过接种率到 80% 基本能形成群体免疫。新加坡虽然是自愿接种,但是不打疫苗的人受到很多行动限制,比如不能在公共场合用餐,回公司上班必须先接受 ART 快速抗原检测等。

第二是新加坡有 90% 以上的智能手机普及率,80% 以上的人要么装了追踪密接的手机 APP,要么随身携带了蓝牙的追踪器。这个系统可以快速定位密接人群。

第三是新加坡已经准备了很多社区隔离设施,类似于方舱医院,轻症和无症状可以不占用医院资源。

第四是新加坡已经准备了备用方案,如果出现医疗挤兑,可以快速调整为程度不同的封城状态。因为之前已经有过几次经历,大家适应起来也不会引起太多混乱。

新加坡是典型的船小好掉头,国家有钱,政府效率高,百姓也听话。只要定好政策,很快就能调整好。新加坡部长发布会说过好几次,新加坡想清零是有能力的,只是为了经济和生活考虑,主动选择共存政策。当然清零和共存两边的意见都很激烈,只不过政府觉得再等下去也没有太多意义,因为新加坡的疫苗接种率几乎到了天花板,医疗资源看起来也充足,全球疫情也没有短期内缓解的可能,新加坡这个商贸立国的国家再等下去经济上太难受。

新加坡的经验对我们,对全世界来说都是宝贵经验。可以看看疫苗在实战中的效果到底如何。如果如此高的接种率还是会引发严重的医疗挤兑,如果渡过目前这波高峰后还会接连不断的出现疫情高峰,那么整个世界的运行模式可能真的不得不改变了。那么中国作为疫情净土将获得巨大的战略优势。

反之如果新加坡的经验表明谨慎的共存确实能做到近似流感的重症和死亡率,那么我们也要为最终的打开国门做好准备。拉高疫苗接种率,准备好隔离设施,储备足够的医疗资源。当然这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新加坡能成功,我觉得我们一年以后打开国内是有希望的。

现在争论其实没有意义,因为现在谈新加坡的成败为时太早。作为生活在新加坡的答主,我会在前线亲眼见证共存政策是否也能战胜疫情。

9 月 25 日更新

新加坡日新增病例达到 1600 例,虽然 ICU 使用率暂时还不高,但是医院的普通病房已经开始紧张了。新加坡政府进一步收紧防疫政策,堂食同桌降为两人,小学停课,所有可以居家办公单位转为居家办公。

医疗配套手段一是增强检测能力,建立更多快筛和核酸检测中心,另外就是执行居家养病政策。不过有日本的珠玉在前,这个居家养病肯定要出很多问题。

这么看来形势就比较严峻了,在 Delta 变种强大的传染性面前,84% 接种率也不能形成有效的社区防护。新加坡目前的策略其实是实现可控的群体感染,就是控制感染速度,让医院不崩溃的前提下所有人都感染一遍。报纸上说过不止一次我们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病毒。

对于中国来说,新加坡的例子更进一步证明了开放政策不可行。delta 变种的感染速度单靠追踪密接根本控制不了,目前看只有我们现在使用的区域封锁手段是有效的。我们有经济内循环作为保障,清零政策对全社会的经济和和非经济成本才是最低的。

至于以后的道路,这还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起码我国未来两年内还是会保留目前的清零为目的的防疫政策。长期来看,我还是对科学比较有信心,三叶草的疫苗已经表现出对 Delta 变种的高防护力。另外特效药研制也在不断推进。希望生活能早日恢复正常吧。

10 月 1 日更新

最近这一周新加坡日增病例突破 2000,客工宿舍疫情再起。另外一个危险的信号是出现了不小规模的医院内部感染,130 多医护和住院病人感染新冠。

新加坡现在的防控措施有一点升级,要求回公司上班的人每周至少一次快速抗原检测。但是现在收治新增病例政策比较混乱。比如你自己做快筛发现阳性,如果没症状,政府要求你不要去诊所做核酸,自己呆在家里隔离三天,之后如果快筛阴性,就可以出门了。如果三天后还是快筛阳性,再自己居家五天就可以恢复正常活动。如果你有症状,pcr 阳性,政府要求尽量居家康复。会给你一个 telegraph 账号,每天汇报一下你的情况。隔离个几天就算康复,可以出门了。只有年长的,没接种疫苗的这些才会进政府的方舱或者医院。日本的珠玉在前,这种政策对独居的人极端不友好。如果有新加坡的朋友自己住并且感染新冠的话,一定要跟朋友约好每日短信报几次平安,以防病情突然恶化没人发现。

现在新加坡的医疗资源已经开始紧张了,今天住院需要吸氧的重症病例超过 200 人,ICU 倒是暂时还算充足,现在有 30 多人在 ICU。但是疫情还在继续恶化,出现严重医疗挤兑的风险还是不低。根据欧美的例子,保持开放的话,大概要十月底日新增数才会达到顶峰。所以政府也在密切监测医疗容量,随时准备调整防疫政策。

目前新加坡的民意比较分裂,根据一个最新的民调,大约 20% 的人觉得目前防疫政策太宽松,但是也有差不多 20% 的人觉得目前防疫政策还是过于严格,还有 45% 的人觉得刚刚好,不宽也不严。不过大部分人的生活秩序倒是还算正常,这也是共存政策最大的优点了。

目前为止,新加坡的共存政策最大的问题是政府没有预计到新增病例增加速度如此之快,导致精准的密接追踪隔离的政策大大失效,这又让新增病例的增加速度进一步上升。所以政府又不得不恢复了部分相对严格的防疫措施。另外一个需要观察的点是高疫苗接种率下的重症率和重症的平均住院时间,这个对共存政策下医疗容量的预估非常关键。

其实我从始至终支持的都是清零政策,因为欧美国家的实例已经说明目前的疫苗没有办法让新冠变成 “流感”。全面开放的后果一定是感染率达到一定程度,形成事实上的群体免疫后,疫情才能缓解。如果没有强力变种出现,也许新冠的全球大流行会在明年年中结束。但是如果出现了新一代强力变种能逃逸目前的通过疫苗和感染获得的抗体的话,那么共存政策就还是会在开放和封城之间来回拉锯。

我国具有新冠净土这个非常强的优势,一定要继续保持。如果没有新变种出现,我们可以推进全民接种 delta 变种特效疫苗之后再开放,以我们的政策执行力度,跟上世界开放脚步的时间不会太慢。如果各种变种继续出现,保持国内的清零会给我们积累越来越强的战略优势,更是没有任何理由急于推进开放政策。

10 月 10 号更新

这周日新增病例突破 3000 例大关,总死亡率虽然还很低 (0.2%),但是最近每天都有死亡病例报告。

普通病房和 ICU 占用率都在稳步上升 (20%-25%),居家康复计划扩大到 1-50 岁所有人和 80 岁以下完成疫苗接种的人。

防疫政策下周继续收紧,没打过疫苗的人不能进入商场。另一方面,边境开放继续加强了,多个欧美国家接种过疫苗的人士只要核酸阴性,可以不隔离进入新加坡。新马口岸通关在即,因为马来西亚成年人的疫苗接种率也达到了 90% 的目标。

总理李显龙昨天电视讲话,主旨就是号召国民统一思想,坚持共存政策。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士要自己多注意,政府会开展加强针注射,并且动员志愿者为生活受影响的人提供服务。乐观的话 11 月,最迟明年初,大家的生活就会进入新常态。(其实就是一定基数的人感染之后,每日新增病例就降下来了)

共存政策底下,生活秩序是真的好,打过疫苗的人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商店的生意也是肉眼可见的好起来。代价就是会牺牲相当数量的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士。这些影响就是靠舆论控制来消除了。新加坡因为日新增数量太高,很多符合条件的人都不能及时住院。但是无论这些故事在 ins fb 上怎么传播,就是出现不了 20 年初微博上那种末日将至的感觉。我们打舆论战的水平和发达国家真的是有 30 年以上的差距。。。

知乎用户 易安竹 发表

谢老铁邀~

一、

首先咱再来复习一遍高中生物考点(这都复习第几轮了……):

——然后请品鉴瓶颈效应在新加坡的最新战绩:

上图是 Delta 印尼变异株 AY.23 的演化树。

每个小圆点代表一个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也就是一个确诊病例)。

其中绿色小圆点是原版 AY.23。

黄色小圆点则是新加坡独家限量特供版 AY.23。

什么叫独家限量特供版呢?

就是说,截止 9 月 28 日(新加坡最后一次上传测序记录的日子),上图的黄色小圆点总共有 3324 个,其中 3321 个在新加坡,四舍五入 100%

与此同时呢,黄色小圆点最早出现的日子是 2021 年 7 月 15 日,从那天开始起,截止 9 月 28 日,新加坡一共上传了 4065 个测序记录。

就是说,黄色小圆点占了同期新加坡测序记录总数的八成

新加坡成功打开了瓶颈效应赠送的惊吓盲盒。

恭喜新加坡,从此跻身于拥有独门 Delta 变异株的列强队伍!

二、

当然了,最开始打开惊吓盲盒的那一刻,新加坡手气还算不错,新变异株相对于 AY.23 只是多出两个同义突变而已,四舍五入约等于没变。

——请品鉴:

当时只要把传播链掐掉,这事儿基本就算过去了。

然而不行,要搞共存啊,只能放它一马。

一朝过瓶颈,刹那天地宽。

于是短短一个月之后,通过瓶颈的新变异株,开始出现带有刺突蛋白突变的徒子徒孙……

——请品鉴:

接下来的突变位点越来越阴间。

——比如说,请品鉴:

很好奇新加坡最终能给带来大家什么惊喜(惊吓)?

(小声盲猜:细胞融合)

拭目以待啦。


三、

咱换个话题,来看看曲线图呗~

——8 月 1 日以来的新增确诊曲线(log),请品鉴:

——8 月 1 日以来的新增 ICU 人数曲线,请品鉴:

——8 月 1 日以来的新增死亡人数曲线,请品鉴:

——8 月 1 日以来的有效再生数 Reff 曲线,请品鉴:

然后回忆并对比一下 7 月初开始的以色列(虽然当时以色列的 Reff 只有 1.3):

以色列病例暴增,且重症也在增长,以色列疫情为啥 1 周内极速恶化?

是不是一下子就有画面感了?

知乎用户 拍照稀烂帮帮主​ 发表

确诊数飙升,而且幅度非常大。

但死亡和重症相对稳定。

对于老年人的威胁仍然较大。


1. 开放后,感染数目激增,防控压力会陡增。

考虑到仍然较低的死亡率,这个问题倒不严重,主要是疏导民众情绪就行。

不过中国的情况比较复杂,如果是新加坡这个新增速度,再加上多点开花的话。医疗还是有崩溃可能性的。(实际上新加坡目前新增创新高,也导致了舆论上的焦虑)

2. 对于老年人的威胁仍然存在。

这个问题目前看无解。我看到新加坡的观点是疫苗覆盖 90% 以上可以让 r 值低于 1,真正掐断新冠。

对于国内来说,下一个小目标就是疫苗覆盖率达到 90%。这种情况下,才算是可以讨论 “共存问题”。

3. 未来的变异。

这就没话说了。我们不是神明,谁也不知道新冠这玩意儿最后会变异成什么样。

这次新冠疫情最让人吐槽的就是庞大的感染基数了。

疫苗和防控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铺相成的。只打疫苗不防疫的结果就是病毒被疫苗人群 “锻炼”。。。。。。然后越来越强大。

现在就看科学家的了。要是国外人类真能在这么混乱散漫的情况仍然能找到一种相对能接受的抗疫方式,对世界,对中国都是好事。

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说,目前并未看出新加坡模式的优势,它本身是有钱人的游戏,最后的执行结果也只能说是 “不差”。

知乎用户 早为 发表

从医护的角度来发表一下意见吧。这条回答会匿名回复,原因是医院政策不允许工作人员在网上发表太多意见,更重要的一点是,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需要赚钱过日子……

本人是在新加坡一家有名的公立医院做护士,工作经历有 3 年多了… 去年疫情爆发的时候,我被派去了 ARI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ward. 也就是有 Covid 症状表现的病人,风险程度高于普通病房小于 positive case. 在这里日子已经过了一年多。 其中的心酸苦楚,也只有同样经历的人才能理解。

最近因为新加坡疫情越来越严重,重症的病人越来越多,医院现在已经将我所属的病房变成了隔离病房…… 还要继续开多隔离病房。现实的情况是,从一个房间的 3 张病床增加到了 5 张,与之前同等的护理人员数量…… 可以说,医疗人员和资源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每天的病例增长中,有多少人是医护工作者,你们知道吗?每天看着数据暴增,身边的朋友都很胆战心惊。有多少人辞职,多少人拿 no pay leave, 多少人在压力下每天痛苦,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成为压死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不回国?身边的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是有签约合同的,违约金赔不起… 当然有条件的,或者已经合同到期的,大部分我知道的都已经不干了……

拿年假回国?少的可怜的假期,完全不够国内隔离期……

真的有幸历经千辛万苦回国,万一防护不当,还会遭受网暴,生理心理双重打击……

现在我们的境遇便是进退两难,加上本人觉得这边的防护措施真心不够严谨,被感染真的可能是早晚的事…… 现在就是每天祈祷…

感觉人生也就这样了。

当医护人员都放弃的时候,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坚持……

一个国家一个政策,可怜我们终究只是普通人,历史记不住我们,做出的些许贡献,也没什么用。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祝愿大家平安健康。

不知道是不是压力太大了,真的要 emo 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9 月 16 日,美国商业新闻网站石英财经网发表题为 “越南新冠疫情暴发正推动制造业回流中国” 的文章,称越南新冠疫情失控让许多美国企业高管担心自己的公司可能丧失生产能力,部分企业已开始推动产能回迁到中国。想想每个人都花了多少精力才迁出中国?而现在中国成了为数不多能获得商品的地方。每个人都好像在坐一趟过山车。”

文章指出,这几年里许多外企出于劳动力成本和躲避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考虑,把他们的生产从中国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但如今,“德尔塔” 毒株的肆虐正让新冠疫苗接种率仅有 4% 的越南不堪重负。自 5 月下旬起,越南全国的新冠病例就居高不下,越南政府不得不关闭各地的工厂。

这使得越南的制造业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产能骤降,从而对一些全球品牌的销售产生影响。例如德国运动用品制造商阿迪达斯就宣称,越南工厂的生产延迟将让该公司今年销售额下降 6 亿美元。

在这样的局面下,一些美国企业已经开始 “逆转” 迁往越南的进程。报道举例称,美国的防护服装制造商雷克兰工业公司 CEO 查尔斯 · 罗伯森(Charles Roberson)在 9 月 9 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说,该公司已经聘请新的高管帮助企业“在几周时间内将产能从越南转移到中国”。

在过去几年里,许多外国企业逐步将制造业务从中国向周边的东南亚国家迁移,越南则是其中最为热门的目的地之一。但如今,在严峻的新冠疫情打击下,越南各地的工厂被迫关门歇业,这使得许多企业的制造业务又开始向中国回流。 美国鞋业品牌 Designer Brands 的 CEO 罗杰 · 罗林斯(Roger Rawlins)则评价称:“一位 CEO 告诉我,他花了 6 年(在越南)打造的供应链,6 天内就被放弃了…… 想想每个人都花了多少精力才迁出中国,而现在中国成了为数不多能获得商品的地方。每个人都好像在坐一趟过山车。”

对此石英财经网分析称,从许多外国企业的角度来看,把生产迁回到中国无疑是 “最不差” 的选项,因为圣诞节等外国节假日购物季即将到来,这些企业不得不设法提高产量。而中国在疫情期间已经凭实际行动,建立起以稳定著称的声誉。

文章援引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的话指出,一些企业其实早在去年就开始将生产迁回中国,“这种情况早已出现。关键在于,如果你想要可靠的制造业,那么中国通常就是最佳选择。

(美国媒体的这篇报道把那些睁着眼睛说瞎话,声称清零政策给中国带来损害,叫嚣着要开放与病毒共存的美分党的脸都打肿了)

知乎用户 恨你 发表

我在 2020 年 1 月 6 号回到武汉,技术支持这边的客户,原计划过了年 2 月 4 号返程新加坡…. 后来事情的发展也不用赘述了,反正是直到今天,我依然还在武汉,一直没能回新加坡。

今年年初本想回新加坡处理一些个人事宜:Singtel 的签线手机早就合同到期了,UOB 和 OCBC 的 OTP token 都失效了,还有一直空着的租房…. 当时武汉去新加坡免隔离,新加坡回武汉要隔离 14 天。不想花这 14 天的代价,盼着有朝一日能双边免隔离…. 那就等吧,就等出新加坡日增 1400 + 病例。这个数字,不出意外的还会上升,而从新加坡入境湖北,隔离期也延长到 42 天。

托公司的福,工作无忧。家又在武汉,所以在这边待着还是挺安心的。只是我在新加坡生活了十年有余,work base 也还在新加坡,自然也无比关注疫情的发展状况。

新加坡政府的抗疫策略,从坚壁清野,到与病毒共存,可以说是个 180 度的大转弯。这固然有 80% 人口疫苗接种给的信心加持,更重要也更根本的原因是:新加坡太小了,经济无法内循环。

什么叫经济内循环?举个很简单的例子:A 公司的产品,是 B 公司的原材料,B 公司生产出产品,又供应给 C 厂,C 厂再次加工,推给市场,作为老百姓日常生活所需。如果这条产业链能打通,ABC 三个公司以及所雇佣的员工,都有饭吃,百姓对 C 厂产品的需求,也能得到满足。但这个产业链打通的前提,是 ABC 要在一个国家,比方中国。如果有一方在另一个国家,不进行进出口,这个经济循环就断开了。

新加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不及武昌区的面积,580 万人口,经济对他国的极度依赖。如果执行严格的隔离政策,国家财政必定先与疫情终结而崩溃。

新加坡政府的精英不是傻子,这是最没有办法的办法:内部传染源清零,执行严格的隔离政策,新加坡会安全,但也要像中国这样打持久战抓突破性传染,还要承受隔离政策带来的经济衰退;放开边境,与病毒共存,每天新增从二位数到三位数再到四位数,还没看到这个增长曲线何时能够平缓下来,经济活动的交流是保住了,但是感染人数太多,必定会有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重症和死亡人数上涨。疫苗现在也只是证明能够防重症,对 Delta 病毒感染的抵抗能力,从数据看,确实不够好。

如果照抄中国的抗疫政策能行得通,谁会不愿意?一国有一国的国情,还是希望新加坡这个疫情快速增长能稳定下来,蹚出一条路,也给别的国家做个示范。

知乎用户 多克特梨​ 发表

去年从新加坡回国后,一直还在关注新加坡疫情的动态,对于新加坡政府对疫情的态度和做法,我能理解,但依然无语。给我的感觉是,去年辛辛苦苦取得的抗疫成绩,一夜之间归零。

去年年底,我申请回国内远程工作,于是从新加坡回到国内,开始居家办公生活。那时候老板还说,等明年疫情稳定了,你一定要回来哦。于是我每天看着疫情数据,看看新加坡啥时候清零,结果反而眼睁睁看着新加坡的疫情逐渐失控,我老板重启新加坡办公室的想法又继续搁置了,当然我也能继续在家办公了(如果公司不被疫情打垮的话)。

数据分析

从去年开始,新加坡的疫情起起伏伏,经过一段时间稳定后,最终失去控制,新加坡政府开始考虑和病毒共存。为了让读者了解到这个新增数的体量,我这里给大家一个信息:新加坡人口大约 560 万。目前新加坡总感染 77804 例。

其实新加坡去年抗疫总体算成功的(不过比起我国来说,用的时间太长了),这是疫情爆发到去年年底新加坡的每日新增图。

去年单日新增最高去到 1000,虽然看起来很夸张,但很快压制下来了,因为主要是在外劳宿舍,很容易隔离,导致很多天,新加坡就分成了两个部分:「客工宿舍」和「市里」。全新加坡经历了八周的锁城,以及分批隔离与解封劳工宿舍,去年的疫情花了几个月总算控制住了,每日新增控制在个位数了。

今年四五月份,新加坡迎来了一波爆发,没错,是 delta 病毒。

于是新加坡采取了 4 周的行动管制,每日新增病例稍微有下降趋势。

然后新加坡看到效果显著,于是解除了行动管制。于是最近大半个月,我看着新加坡的疫情几乎每五天翻倍的速度发展。

让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对比下

又是一波直线上升,已经到达去年的巅峰,而且挑战比去年要大。

  1. 这是 delta 毒株。
  2. 这些病例基本都是在社区里,而且很多根本没法找到关联病例,流调非常难做。

然而新加坡已经不打算封城了。部长王乙康还预计,10 月份新加坡的日增可能达到 3000。

当然,病例增长这么快,另一个原因是,政府最近发放了发快速检测器,居民可以自测,因此很多病例也揪出来了,但医疗资源也经受不住新增病例的冲击啊。(因此新加坡实行了居家康复计划)

目前情况

其实新加坡从来都不打算清零,其实能理解,新加坡的经济命脉是金融 + 港口 + 旅游,每一样都是取决于外部环境,封城清零的做法对新加坡的经济打击太大,无法实行。由于无法清零,无法完全封锁,所以全民检测也变得意义不大,即使短暂清零了,很快疫情又重来。

当新加坡说「与病毒」共存,并不是像西方那种撒手不管大家爱干嘛干嘛的态度,新加坡政府决定「共存」,是建立让在死亡率不到 0.1% 的医疗资源基础上的。其实新加坡绝不是西方那种民众不配合的国家,新加坡人比起西方人,算是很配合政府各项防疫举措了,但依然抵不住德尔塔毒株的感染力。

现在新加坡的目标,不是控制爆发,而是控制死亡人数。新加坡的抗疫方向很明显了,就是让大家赶紧接种疫苗,因为接种了疫苗可以减少重症和死亡。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死亡率降低,甚至比普通流感还低,那么这种情况下,新加坡才能有底气的与病毒「共存」。

不过,目前新加坡的压力不少,因为最近的爆发使得医疗资源变得紧张。今天(9 月 20 日)是新加坡居家康复计划实行的第六天。什么是居家康复计划?通俗点讲,就是如果你轻症,就在家里康复,别去医院了。为啥要居家康复计划,因为新增太多,医疗资源开始紧张了。目前,98% 确诊病患从感染到康复,一直为轻症或无症状。随着新增确诊认输增加,当局鼓励年龄不大的病患居家康复。轻症病患不必住院,应该进社区护理设施进行康复。

当然,新加坡所说的「与新冠病毒共存」也不是说取消防疫措施,也不是「群体免疫」,防疫措施依然是要的(虽然会有松动),口罩依然不能摘,只是通过接种疫苗,把重症率死亡率等降得足够低,从而让经济运行得以更大限度的恢复。

总结

其实能理解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岛的无奈选择,手停口停嘛,再封锁下去经济都完蛋了。但新加坡某些地方,本来能做得比现在更好的,这里就马后炮了,哎。

最后放个视频。这是 2019 年 12 月 31 日我在滨海湾参加新年倒数的视频。我当时没想到的是,这次倒数完后后,新加坡就再也没有这种狂欢机会了。

[

新加坡滨海湾 2019-2020 倒数

桔了个仔的视频

 · 978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195520929986465792)

知乎用户 桔了个仔​​ 发表

1 赶尽杀绝,彻底清零

众所周知,我国对新冠病毒的防疫政策与国外有本质区别,国外因为无法清零新冠患者,所以先是搞出 “群体免疫理论”,然后再搞出 “与新冠病毒共存理论”。

在中国这没有这么多花花肠子,我们对新冠病毒从头到尾就是一个策略——**赶尽杀绝,彻底清零。**然而,本次这个 “与新冠病毒共存理论” 在中国舆论场掀起很大的风潮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是啥原因我们放到后面来说,现在我先谈谈对 “与新冠病毒共存理论” 的认识。

我坚决反对 “与新冠病毒共存理论”,坚决支持对新冠病毒赶尽杀绝,彻底清零的基本策略。

为什么?

因为 “与新冠病毒共存理论” 在目前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伪科学!

**

**

所谓的 “与新冠病毒共存理论” 就是希望通过接种疫苗形成免疫屏障,从而将新冠肺炎的感染率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

提出这个理论的人认为在大规模接种疫苗的情况下,**新冠肺炎发病率与死亡率可以降低到流感水平。**既然人类可以与流感病毒长期共存,为什么不可以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毕竟,采用对新冠病毒赶尽杀绝、彻底清零的策略付出的经济代价过于昂贵。

但是上述 “美好” 的设想却被现实残酷的数据击得粉碎!

我们以目前疫苗接种率最高的英美以色列为例。

以色列疫苗接种率最高,达到 90%,但是最近新冠患者确诊数据却一下子飚到每日 5000—6000 人,这个数据已经达到去年第一波疫情时的峰值。对于一个只有 900 万人口的小国而言,每天大几千的新增患者确实是一个很高的数据——想象一下,人口差不多的武汉如果每天新增 5000—6000 是个概念?

英国疫苗接种率超过 70%,目前每日新增新冠患者 5 万左右,一个 6000 万人口的国家,大致相当于我们一个中型省份,每日几万的新增新冠患者,确实很恐怖;

美国疫苗接种率大致是 60%,目前每日新增新冠患者十几万,高峰值超过 20 万,美国不过 3.3 亿人口,这个数据让美国部分地区医疗系统已经接近崩溃。

**事实证明,新冠病毒与感冒病毒完全没有可比性。**感冒病毒能与人类长期共存,因为感冒病毒传染性不高、病毒变异能力差、而且死亡率极低,最为关键的是,感冒病毒人类已经有各种特效药进行治疗。

而新冠病毒传染性、致死率、变异能力都远远超过感冒病毒,而且,人类至今没有找到可以克制新冠病毒的特效药。

新冠病毒的防疫策略,是对一个国家组织能力与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防疫一旦失败,会让成千上万人失去生命,会导致整个社会出现巨大的震荡,付出惨重的经济代价。

防疫不是普通的经济改革,能允许不停的试错,因为试错的代价过于昂贵。

我甚至认为,西方媒体鼓吹的 “与新冠病毒共存论” 搞不好是专为中国设置的一个险恶的陷阱。

(来源:观察者网)

现在西方媒体也加入鼓吹让中国实施 “与新冠病毒共存策略” 的大合唱,其居心是十分险恶的。中国是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优等生,为了保护我们的防疫成果,采取严格清零的防疫措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西方媒体偏偏认为,如果中国坚持清零策略,未来会被国际社会孤立。

这种对中国防疫策略威胁恫吓的声音带着不可告人的险恶用心。

为什么?

现在我们来推演一下,假如中国也实施 “与新冠病毒共存策略” 会出现什么情况。

2 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一旦中国要实施 “与新冠病毒共存策略”,那就要放松对疫情的管控,打开国门,实现与全球各国的正常交流。

然后我们将迎来德尔塔变异病毒的强烈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即使我们疫苗接种率达到 70% 以上,我们新增新冠患者也有可能达到英美以色列水平。

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我们的医疗体系能否承受这样的冲击?

去年武汉高峰时期每日新增患者大概就是 3000 人左右,然后医疗系统就被击穿崩溃,最后还是全国支援武汉,才算是稳定了武汉的疫情。

德尔塔变异病毒传染性是去年新冠病毒的 9 倍,即使接种疫苗也可能会感染,中国一旦放弃对病毒赶尽杀绝、彻底清零的策略,中国就有可能出现无数个武汉 2.0 版的严重疫情,届时恐慌将扩散到全国,后果不堪设想。

好吧,我们假设中国实施 “与新冠病毒共存策略”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能将发病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然后就万事大吉吗?

不!还有更可怕的后果!

当下西方国家无法清零病毒是因为它们组织能力、动员能力以及执行能力都达不到中国政府的水平,但是一旦中国接受 “与新冠病毒共存策略” 导致我们也无法清零病毒的时候——万一西方国家突然具备对病毒的清零能力怎么办?

这个前景简直让人毛骨悚然!

为啥在未来某个时候西方国家可能就会具备对病毒的清零效果?

原因很简单,靠新药研发实现突破!

(来源:环球网)

8 月 10 日,据外媒报道以色列医疗团队研发的抗新冠肺炎新药 EXO—CD24 二期临床实验取得积极效果,超过 90% 的重症患者在 5 天内治愈出院。

在新药研发方面,西方国家相对中国是具有较大的领先优势的。所以,一旦西方国家率先研发出可以治愈新冠肺炎的新药,西方国家就能具备对病毒的清零能力!

届时,如果中国希望获得这款新药搞不好就要面对西方国家的要挟——**逼迫中国必须在主权利益上作出重大让步,**一旦中国拒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会以中国新冠病毒没有清零的理由,彻底孤立中国!

按:自疫苗面世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大量囤积疫苗,其中,仅有 3.3 亿人口的美国购买的最多,多达 26 亿支。疫苗不是茅台酒——囤积越久越值钱,相反疫苗是有保质期的,过了保质期就一钱不值。

那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啥要花费重金也要囤积远超过自身需求的疫苗?

阿根廷算是美国在美洲的小兄弟,但是阿根廷向辉瑞公司提出购买疫苗时,辉瑞公司却提出让阿方 “完全不可接受的条件”(阿根廷卫生部长原话)。

这个不可接受的条件包括,辉瑞公司要求阿根廷单独制定一项法律,给辉瑞公司提供完全的豁免权(包括不能按时提供疫苗的免责、对疫苗效用与负作用免责等等)。

这还没完,辉瑞公司还要求阿根廷拿出主权资产作为购买疫苗的担保!

辉瑞提出的主权资产包括阿根廷联邦银行储备金、使馆建筑、军事基地作为担保,以涵盖未来因 “不太可能的不利影响” 而产生的法律案件的费用。

我们用脚指头想一想,辉瑞公司作为一个医药公司为啥会对阿根廷主权资产感兴趣?提出这个条件背后是谁不是昭然若揭吗?

在疫苗问题上,美国对于美洲的小兄弟阿根廷都要趁火打劫,未来一旦让西方国家掌握抗击新冠病毒的新药,而中国又迫切需要它时,西方国家绝对会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

所以,在制定应对新冠疫情的策略的时候,一定坚持赶尽杀绝,彻底清零的策略,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具备这个策略的执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绝不给西方国家任何趁火打劫的机会!

3 舆论风潮

下面我们来探讨另一个严肃的问题——为什么 “与新冠病毒共存论” 突然在中国舆论场掀起一股风潮?

仅仅是因为外媒鼓吹,国内有公知以及少数网红医生呼应吗?

我不认为外媒、国内公知以及少数舆论场意见领袖有这么大的能量。

请记住一个朴素的真理,一切社会问题本质都是经济问题。

“与新冠病毒共存论” 能在国内舆论场掀起风潮某种意义反映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国内经济遇到了严重的困难,有些领域的中小企业可能撑不住了。

给大家一组数据。

1—7 月 CPI 同比上涨 1%(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

1—7 月 PPI 同比上涨 9%(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

1—7 月 PPI 一直保持向上强劲增长,这代表着我们下游消费企业的成本一直在增长。

与此同时,CPI 指数却萎靡不振,一直在 1% 左右徘徊,5 月份最高也就达到 1.3%,6、7 两个月连连下跌,7 月差不多已经跌到 1%。

下游消费企业成本一直在上涨,终端消费品价格却萎靡不振,这不但代表着消费能力异常低迷,而且也代表着下游消费企业面临极大的压力。

1—7 月采购经理人(PMI)指数(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

采购经理人指数代表着制造业景气指数,在高成本、低售价的双重压力下,我们制造业景气指数一直在下滑,7 月差不多达到今年的最低点 50.4。

以上就是当前的经济状况,需要强调的是,下游消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我国承载就业的主力军,下游中小企业日子艰难对于老百姓收入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如果下游中小企业艰难的局面得不到改善,我们经济将陷入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消费越低迷,中小企业日子越艰难,老百姓收入降低,消费更加低迷……

偏偏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承受输入性疫情的冲击,一个南京机场管理不善,就让德尔塔病毒迅速扩散到 9 个省,虽然每个省份目前确诊病例并不多,但是对老百姓心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前几天我乘坐滴滴网约车,听网约车司机讲,在南京爆发疫情之前,他们每天能有 500—600 元收入,但是重庆也出现几例患者之后,搭载网约车(出租车)人流明显下滑,目前每日收入只有过去的一半,大概 300 多元!

偌大一个重庆,区区几个患者吓得老百姓都不敢出门了!

出租车是一个城市经济的晴雨表,出租车司机收入急剧下滑,大家可以想象城市服务业消费是个什么状况。

所以,“与新冠病毒共存论” 能在国内舆论场掀起风潮某种意义代表了目前服务业、终端中小企业的一种呼声——不但希望国家降低对病毒的防控措施,而且更希望消费者不要对新冠病毒那么恐惧。

这种呼声当然是错误的,对于正在迅速变异的新冠病毒危害性我们不能有任何幻想!

但是,对于 “与新冠病毒共存论” 我们不能简单在媒体上驳斥一番就了事,而是要考虑中小企业特别是终端服务产业的实际困难,积极想办法为它们解忧纾困。

当然,国家也在积极想办法提振萎靡不振的消费,包括出台一系列重磅措施打击校外培训,加码楼市调控,包括下半年回避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包括打击资本的无序扩张等等,在过去的文章我有详细的描述,这里就不重复了。

当前经济主要症结在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国家能否出台有利措施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呢?

比如,停了一段时间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贴息政策,目前也陆续恢复了,但是感觉力度与面还不够,能否迅速铺开成为对中小企业的普惠政策?

比如,在疫情中低风险地区能否通过政府发消费券的模式提振一下终端消费?

比如,对于上游原材料企业(大多数是国企)能够通过国家层面进行约谈,适当降低一下原材料出厂价格——

总体感觉,美联储最快在四季度可能就会削减 QE,所以目前国际大宗产品价格是很难持续的。在目前这个阶段,需要我们上游的国企拿出国企担当,让下游企业喘口气,大家一起共克时艰。

另外,对于抗击新冠肺炎的新药研发,中国也要抓紧,虽然在西药研发我们与欧美制药巨头有较大的技术差距,但是能否在中药研发上实现突破呢?

在去年抗疫新冠疫情中,我们各地中医院推出很多版本的配方,很多配方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些配方能不能通过改良优化实现工业化生产。

不要小看这些廉价的中药,未来与西方国家博弈中,如果手里掌握一些能大规模生产并且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制品,可能是继中国疫苗之后成为我们争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又一项强大的武器。

(来源:红网)

本次新冠疫情可能延续几年的时间,对于未来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手里掌握的筹码越多,就能更为从容应对美国的挑战。

这里是 @花猫哥哥,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哔哩哔哩**:花猫哥哥 713**

相关阅读(点击下方标题可直接阅读):

《从小 S 事件看台湾回归祖国的时间》

知乎用户 花猫哥哥​ 发表

平民百姓一枚。

之前其实蛮钦佩新加坡政府的,在许多国家沦陷后,觉得新加坡政府的精英治国很靠谱。

后来政府在 80% 的人都打了疫苗后,提倡与冠病共存,我也是积极响应的,虽然怀孕,但出外工作,做好日常防护。

原本 9 月初期的病重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在低点,月中时突然开始飙高。我 9 月中工作时收到客户通知她感染了,我就停止工作等待政府发出隔离通知。

结果如我预料般,政府开始因为疫情飙升(接近 1000 例左右),相关部门似乎大乱,我自我放假在家几天,没有收到任何通知要求隔离(按以前标准是需要隔离的),那时也无法及时做 ART 检测(门市暂时都卖断货了),没办法只好网购,不过要等几天。

几天后自我检测了两次后都没事,回复了一部分工作,不过工作已经被耽误影响。9 月开始病例狂飙,工作条件一再受到限制,就停止工作了。

在 9 月 20 多号时发现连在网上购买检测棒也有难度了,不少断货了。

目前每日两千多例,先生是个谨慎小心的人,一向来安全至上,不鼓励我工作,我就乖乖的听他的话。不过老是在家无所事事觉得不是滋味(两年疫情,一半时间没工作龟缩在家,因为那时新加坡的情况也时好时坏)。作为自雇人士,怀孕了,应该也找不到其他可以 WFH 的工作。其实先生的收入也开始受到疫情影响,他也是自雇人士。

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两三个月时关键时期,我就乖乖呆在家好了(我也多两三个月要生了),可是看到部长说,其实将来大部分都会感染,不会 lock down 封城,我就不禁思考我这样龟缩有意义吗?

毕竟我打了两只疫苗,而 98% 的人都是轻症 / 无症状的。

日前读到的一篇报道,重症孕妇,85% 是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我就惊讶了,原来重症的还有 15% 是已完成疫苗的,看来孕妇打完疫苗了还是会重症啊!(新加坡孕妇 7 月才开始允许打疫苗,所以最快的孕妇完成接种应该不超过 3 个月,照理还没过 5-6 个月的瑞辉疫苗有效期)。

面子书上每日报道,下方的几百条言论,许多都是攻击埋怨政府的。可是外出去大型购物中心,还是挺人山人海的。我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如部长一样(部长说一部分人要求封城,一部分人要求开放)。

看小红书上大家的确诊分享,虽然感染时,担忧害怕感染家人,在家隔离防护有些手足无措,但其实十几天后总能好的,小红书上目前也没听到死亡病例(除了政府的日常报道)。

不过政府在近期病例暴涨的时,准备功夫确实显得一团糟,我觉得他们应该可以做的更好,明显这方面失策了,另民众失望,失掉了民众一部分对其能力的信心,包括我。

其实新加坡再不开放,其在世界的竞争能力只会每况愈下。只要不要再变种出更强的新病毒,几乎所有国家(印度、日本、印尼、马来西亚、甚至是不久后的美国),在高峰过后都会急速下降的。

研究也显示,打了疫苗再加感染,抗体无敌高。

如果新加坡抗过这一波后,没新病毒,就能真正开放了,也能显示其政治正确。就连钟南山也说,80% 的中国人完成疫苗接种后,中国就可以开放了。

如果新病毒到来,所有努力可能就要白费,游戏重新再来,我就穷死啦!

知乎用户 薇薇 发表

问题的背景介绍虽然不长,不过感觉有点乱,先划划重点——

新加坡将制定全面的疫苗接种计划,为每个人提供疫苗追加剂,确保所有人接种率持续在高水平。
新加坡以后的做法将不再是查出每一个受感染的病例。就算接种了疫苗,也很有可能受感染,但这种突破性感染只会导致轻微症状,甚至没有症状。处理这种病例,需要不同的程序。
新加坡正在思考如何与这个病毒长久共存,包括不再找出每一个受感染的人,而是专注于治疗重症患者。
新加坡传染病学专家表示,未来冠病因严重程度低,因此无需特地追踪,如果大家都普遍接种疫苗后,新加坡就可以逐步放宽本地与边境的防疫措施。新加坡有能力在新常态下让冠病不再主宰人们的生活。

那么,新加坡后续的计划基本就是放弃常规防控措施,推疫苗加强针 + 专注重症治疗。

这个计划能不能成功,主要看这几个方面:

①放弃防控措施后,重症及危重患者的数量会不会击垮其医疗体系;

②疫苗加强针接种后的高抗体水平能持续多久;

③此后如果需要不断接种疫苗加强针,会不会带来相关副作用;

④新冠病毒还在持续变异,而且目前来说并没变弱的迹象,如果未来新冠免疫逃逸能力变得更强(致病性更强),该如何面对;

⑤新冠肺炎的相关后遗症,会不会影响更多人;

⑥人道主义危机等。

单就这个计划来说,不知道新加坡是太小看新冠病毒了,还是已经看清楚新冠疫情是没完没了的,想放弃抵抗了……

知乎用户 郑哲琼​ 发表

九月二十四日更新

喜闻乐见,新加坡表示躺不平,又封回去了。

九月二十一日更新

新加坡并不算是完全躺平。餐饮行业原本两周做一次 swap test,现在要求一周一次。并且,昨天收到单位通知,基于政府要求,工作在一线的员工需要每周要做新冠自测(之前政府每家都发了两袋六份的自测工具),并且要求企业制定程序,保证自测的可信度,同时需要上报政府。

政府也出具了需要强制接种疫苗或者定期检测的行业列表。

至于疫苗接种,国内明令禁止不允许为未接种者设置出行限制。看看新加坡,不打疫苗(包含打完两针疫苗但是没到十四天疫苗生效的人)各种受限,最明显的就是除了露天的巴刹(类似国内大排档)之外,不允许堂吃,就算是露天的餐厅也不许。由于是在餐饮行业打工,每天都能遇到几桌来求,只要一个没打疫苗能不能两个人坐在外面吃的,或者打完了时间没到能不能通融一下的。这种的当然是一律不可以。

顺便吐个槽,很多时候不是政府不给力而是民众不给力。按照政策要求,只有吃饭时才能摘下口罩,吃完就得戴回去。但不少人刚坐下就摘了口罩,吃完了也不戴上。虽说作为服务员多少会提醒一下,但也只能提醒。比如最近比较大的牛车水感染群,就是好多老人家点杯咖啡,聊一天不戴口罩。

——————————————————————————

虽然理解新加坡不得不开放的无可奈何,但只能无奈的自己小心了。

白天坐班晚上在餐饮行业打工,发现不一样的行业对是否解封的意愿其实并不太。

白天坐班,大家电脑带回家居家办公,虽然效率会差一点,但同时无形之中拖长了每天的办公时间(疫情之前六点下班,基本老大不会找你,除非十万火急。疫情开始后,六点以后被找了不知多少次。)。总体来说只要任务能完成,就不是问题。是否解封其实也不怎么在意。

但餐饮则完全不同。新加坡之前的几次封禁,主要都是针对堂食。不可堂食、仅限二人堂食、仅限五人堂食、仅限疫苗生效者五人,各种措施对餐饮都是限制。大的品牌连锁店也就罢了,小店面是真的苦 好不容易看到生意有些苗头了,啪又关回去。虽然还有外卖撑着,但外卖能撑多久始终是个问题。比如小姑娘去逛街,走累了找一家甜品店坐坐,多少点点什么。不给堂吃自然也不会有路人生意。但餐饮同样又很担心完全开放,一旦有病例就是两周完全不能营业。如果有偷奸耍滑或者没注意差疫苗接种的被抓到还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开了店就要招人做,招了人没客人是亏本,招人不够客人太多没法正常营业也是亏本。员工也要担心自己是否会被感染。于是变成了,非常希望解封,又有各种各样的担忧。

知乎用户 池磬雾 发表

感觉理智的人在这边啊,我另一个回答就被骂,还是这边人清醒一些。

说一些我对于新加坡政策的看法

1,我在新加坡 12 年了,新加坡政府啥样我是知道的,我的大学同学也已经进入政党,我虽然不是同一个区但是看到同班同学是活跃的政治人物还是挺高兴的。他在大学里就很正义感十足,对于我们这些刚来新加坡的中国人很友好,英文不好帮我们,没朋友带我们去认识新朋友。加上那些政府人员的履历还有经历,所以我对新加坡政府的能力不怀疑,都是精英,考虑肯定比键盘侠或者我们强多了。

2,我在政党做义工(都知道为啥要做义工),职责主要是在 meet the people session 做速记员,那些说中文的人来找社区帮忙,不会英文的就直接找我了。我听到了疫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大的问题,总结下来就是:工作没有了;客人没有了;租客没有了;没钱吃饭了…… 疫情真的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人需要开放,需要跟别人去打交道才能挣到钱的人,断路器让他们不得不把积蓄拿出来。他们的生活真的很苦。所以新加坡开放是必要的。喷子会说,没有断路器也有一些苦的人,我的答案是,对!你们说啥都对!想想那些巴刹开店的,那些商场推销员,各种销售(保险,房屋除外),开店营业的,他们本来挣钱好好的招谁惹谁了。

3,数据说话,新加坡所谓的开放又不是欧美那种开放,新加坡疫苗已经 80% 了,而且现在正在打第三针,而且人民对于口罩的接受率很高。所以政府敢这样。对于小孩子不受保护这一点我还是觉得有点欠妥,孩子的疫苗最快也是明年 Q1 出,如果孩子都打完了再这样我觉得反对之声也不会这么多。但是现在很多数据表明小孩子的重症率还有死亡率要低好多(喷子们查了再喷)去年断路器让国家经济下滑 13% 已经很严重了。政府做这种决定应该也是建立在强大的数据之上的。那些在家可以办公,或者有积蓄,或者靠父母养的人在那边乱喷的真的格局太小了。

4,个人觉得啊,清零真的不可能,其实钟南山说过一个例子,当年 SARS 虽然说控制住了,但是 10 多年之后,很多人都检测出来感染过 SARS,说明也是躺平了的例子,只不过不报道罢了。如果世界都不管了,就中国封堵,到时候中国难道一直不开放吗。所以去中国的人都要 14+7?那还有谁来中国呢。(喷子会说,我们不稀罕你们来。呵呵,那就没办法了)有人说国家是在等冬奥会结束然后也会躺平,谁知道呢。

个人觉得,既然政府这么做了,个人对抗政府肯定不行,你不可能一直不出门,如果够狠可以啊。好好保护自己还有孩子,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要摸鼻子眼睛就行了。我今天也是跟一起接孩子的家长说,不要焦虑了,我们给孩子戴好口罩,教他别乱碰,勤洗手就行了。做家长的做好染病的心理准备就好了。整天焦虑孩子上学,家人上班,出个门吓个半死,图个啥啊。邻居每天送孩子去幼儿园都要做好久的心理准备,送 2 个小时立刻接回来,我感觉活得真累。

知乎用户 小熊 发表

知乎用户 hackernasdaq​ 发表

小船的好处是容易掉头,摸石头掉河里也方便爬起来。

如果新加坡摸石头摸索出第三条道路过河,等于我们可以站在肩膀上继续摸索,应该感恩。

如果新加坡不幸莱岛化了,连自由港重要产业都被影响,那无非继续证明新冠闯王不讲武德,试错成本是他们承受的。一个发达华人国家主动试错,医疗资源也没那么容易击穿,容易调整回来继续清零,咱还应该感恩。

总之感恩就对了。

知乎用户 赤羽白鸦​ 发表

10 月 19 日更新:

美爹亲自打脸:

所以这个共存开放到底图个啥?告诉世界:我共存了,我开放了,大家快来吧?

新加坡开放共存两个月后,反而被新冠感染和死亡数最多的美国亲自打脸:你自己跟新冠共存吧,我不来了。

10 月 16 日更新:

没想到引起了很大争议。那我来进一步说明下我的观点。

1 按照灯塔国罗斯福对自由的定义,其中一条是人们应该享有:“免于恐惧的自由“_。_那么在国内的各位,你们是否每天感受到新冠就在身边呢?是否每天恐惧于被感染和感染后的各种后果呢?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各位已经得到了免于恐惧新冠的自由。而新加坡的民众是否有这种自由呢?

2 我国的国门是半封闭的,相对的,国内生活已经是完全开放状态了。新加坡开放了国门,但代价是什么呢?反而是更加封闭的生活状态。我当地的一个朋友昨天出去吃饭,就因为他没有打疫苗,结果饭馆外面的露天桌子都不让他坐了。更别提各种居家办公和线上授课现在在新加坡非常普遍。所以,都是开放了但没完全开放的状态,对于普通人来说,你觉得开放国门重要还是开放生活重要?

3 有同样在新人士搞不懂我在恐惧什么,大概这些人认同李显龙说的:这就是个大号流感。那我来说下我恐惧这个大号流感什么:

新加坡 2 针疫苗接种率 83%,日常戴口罩人数 100% 的情况下,国民防疫意识极高的情况下(很多女生的包上都是挂着消毒液上街的),近 7 日新加坡的每 10 万人感染数是美国的两倍。重症患者中,50% 的人接种了 2 针疫苗。另外,根据最近每日公布的死者来看,单针疫苗的病死率似乎远高于两针和不打疫苗的人。我甚至怀疑这还是不是原来的 delta 了,搞不好这已经是新品种了。既然不知道感染新冠后几年内得肺癌的概率有多大,那我还是小心为妙。各位在新人士不怕新冠的可以接着奏乐接着舞,我怂,我自己躲着。

4 对于国内的共存人,反正现在新加坡国门开放,机票也是来新的便宜回国的贵,我欢迎你来新加坡体验一下开放共存的快乐。


以下是原回答:

人在新加坡,正在体验共存。表面上看,新加坡的共存方案获得了自由,比国内的清零政策好。李显龙上周 6 也说了,以后新冠就是流感一样的。但我目前亲眼所见的现象有:

1 新加坡戴口罩的人数是 100%,即使步行上街,你也必须戴口罩。而国内其实你不想带口罩的话,只要不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你完全可以放飞自我。

2 新加坡下周起,不打疫苗的人不许进入商场。而国内的话,应该没这么严苛吧?大部分地方商场出示绿码就可以进入。

3 新加坡的饭馆禁止 2 人以上的堂食。国内现在随随便便搞个十几人的大聚餐,没问题吧?

4 新加坡日增死亡最近一周在 10 人,一半以上打了疫苗。最近还有 20 多岁打疫苗的人死了。我好像没见过个哪个流感死人这么多的。注意,新加坡人口 500 万左右。每天死亡 10 人,换算到中国,就是大约每天 2800 多人的病死。

所以到底谁的经济更受影响?难道说自由开放的 2 人堂食能比清零环境中的大聚餐创造更多的 GDP?

莫非所有人带着口罩,并且取消大部分聚集性活动,要比十一长假中人山人海的国内景点更加创造经济收益?

当你打算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先考虑下染病的风险和染病后带来的额外损失,那你生活的心情又如何呢,这算自由么?

更何况,这一切是发生在新加坡疫苗接种率 83% 的情况下。

所以到底谁才是真正自由的在疫情下生活呢?

@虚伪之地

如何看待新加坡将与新冠病毒共存? - 虚伪之地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4915502/answer/2166400100

知乎用户 铝合金蝴蝶 发表

在 30 来个发达国家及地区中,新加坡算是应对疫情措施很不错的,所以,它各项指标在发达国家及地区里,都是优异的!如病亡率只有 0.08%,每十万人口感染比 1329.90 人,每十万人口死亡比是 1.04 人。

同时,在赞美其他国家应对疫情工作有成效时,不能妄自菲薄,自己埋汰自己。对比一下数据,新加坡人口不足 600 万,其实它就是一座城市,它感染确诊人数是 77804 例,死亡人数 60 例。而我国人口与新加坡相似的城市如曲靖市、聊城市、茂名市、台州市、揭阳市、常德市、新乡市、合肥市、荆州市,它们的疫情情况如何呢?最接近新加坡的是湖北省的荆州市,死亡 52 例,确诊感染人数 1582 例,其他很多城市,死亡 0 例,感染确诊人数也不过十来例。

说新加坡放开,可是想一想你怎么才能去到新加坡呢?而我们想去国内这几座人口不足 600 万人的城市,是不是压根没有任何障碍?那又算不算放开了呢?

知乎用户 东方海 发表

我前几天看了过吹丹麦新冠病毒共存的文章。里面的核心数据支撑就是,日均感染 500 人,死亡 3 人。

然后一堆人,在下面吹这才是科学防疫。

我寻思着。丹麦才几个人,这相当于国内一天死 700 人吧。

武汉死了多少人?

中国要是搞这套还不炸锅。那像某某之流,不天天写日记。你什么时候听过哥本哈根日记?

只能说外国人,真爱国,还不怕死。

尤其是后者,国内现在已经陷入某种荒唐的程度。一个 14 亿人的国家,死个几个人的事故或者意外,都能登上热搜。你说要看基数,人家说一条人命就不是人命。确实无言以对。

至于爱国,你在知乎逛逛,涉政类问题里,那里看不到你爱国,国爱你吗这种言论。

互联网真的要严格实名制。

知乎用户 乘风破浪的爷爷​ 发表

还能咋办?坡村就是个贸易城邦,本身需要靠贸易存活,又没有缓冲空间,不共存等于闭着门等饿死。

别说坡村了,换到国内,一旦隔离的时候有条件简陋、缺吃少喝的现象出现,主管部门肯定得先领一顿骂,然后默默改善条件。2020 年初全国停摆一个月、武汉停摆近三个月那段时间,一旦封锁结束,国家第一时间布置的是复工复产、刺激消费,那得多少厂家、店家倒闭?饶是中国体量大、是生产国,这样的消耗也熬不起几次。所以现在每次局部疫情一搞全城核酸大家算算账还是划算的,就是生产、消费耗不起啊。

而且随着病毒的变异,原来的疫苗保护效力逐渐降低,对于国内来说,也不能一直这样被动防下去。下一步要推进的,是集中出入境机场与国内航班分离,并在出入境机场附近建立生活功能完备的隔离小镇,借助疫情推动经济。隔离小镇有完整的居住、办公、无接触会面环境,同时有服务人员、医护人员支持,跨国的商务旅行完全可以在隔离小镇解决办公问题。一趟旅行无需两边检疫,只需结束后在目的地的隔离小镇隔离观察即可,大大降低跨境传播的风险。

知乎用户 zlalien 发表

新加坡疫情爆表!德尔塔病毒威胁新加坡 “与新冠共存” 模式?

新加坡是在亚洲第一个宣布 “与新冠共存” 政策的国家,但新冠确诊人数持续飙升。**新加坡自 6 月份宣布与新冠病毒共存以来,新增病例就像脱缰的野马,翻番似的蹿升。**从 9 月 9 日首次累积突破 7 万病例,到 24 日首次过 8 万,只用了不到 13 天。过去一个月超 1.6 万人确诊,相比前一个月激增 15 倍!连续每天破千的病例让大家寝食难安。打了疫苗也陆续出现死亡病例,医疗挤兑,病床亮红灯,停车场都被改成筛查区……

终于!在收紧与放宽的挣扎中,当局重磅宣布不排除下周每日确诊病例将达到 3200 起或更多,而当局将开始为每天能应付 5000 起新病例做准备!现在收紧政策,限制堂食,一大波收紧政策重磅出台,第四次 “封城” 就此拉开帷幕。

可见,尽管新冠疫苗对预防新冠有用,但只靠新冠疫苗的话,疫情无法得到根本控制,还会大幅反弹。该佩戴口罩,还是需要戴口罩,该隔离,还是需要隔离。过早放宽防控政策,只会前功尽弃!


新加坡 “与病毒共存” 政策的失败也给中国提了个醒,现在中国接种疫苗已超过 21.7 亿剂次,接种总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 78%,接种总剂次和覆盖人数均居全球首位,但中国的疫情仍然存在,近段时间福建爆发疫情,累计阳性感染者高达 453 人,14 万人被隔离观察。黑龙江疫情再次升级,到目前为止累计确诊 26 例,中高风险地区高达 8 个。黑龙江疫情开始呈现多点散发态势?

要知道,中国的防疫表现已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称赞,美国《纽约时报》称中国疫苗接种数据是 “一项重大成就”、“实现全民免疫的里程碑”,《纽约时报》是反华的媒体,却不得不称赞中国,说明中国确实做得好。

但新加坡的教训表明,中国不能被捧杀,稍一懈怠,疫情很有可能会卷土重来。疫苗靠得住靠不住,需要时间检验,还是需要先保守一点,严格防疫比较妥当,因为群众的生命健康不容试验

知乎用户 涛涛​ 发表

看了很多回答,都是从 “要钱不要命” 啊,“欧美跟屁虫”啊这些玄幻的角度回答。

当然无脑喷总是有市场,也不代表就不能说实话,是不。

疫情刚开始,美国还在游行并拒绝戴口罩,甚至很多国家还处在一脸懵的状态的时候,新加坡已经在 2020 年一月份限制武汉的航班和游客入境了。

随着疫情发展,新加坡也封闭了国境,并且连转机都不允许了。

后来新加坡在全球还在恐慌的时候,预付 10 亿美元给辉瑞制药,预订了足够全国使用的疫苗。后来把辉瑞疫苗制造厂也拉来新加坡投资。

再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知道,分阶段解封,随着疫情反复又封锁,再解封。

新加坡的专家和医生也有不同意见,甚至有医生联名信反对某些政策。但是最后都是商量并取得共识。

共识就是,

1,病毒不停变异,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都跟不上。

2,该病毒感染者死亡率 0.04%,比 H1N1 流感死亡率还低。

3,80% 以上民众打了两针疫苗。

这个时候,政府官员经过分析并不停的发布消息,告诉大家,政府扩建了临时隔离场所,半年时间增加了 50% 的 ICU 加护病房,以后不跟踪感染数字。感染了以后,如果是轻症,就跟感冒咳嗽一样,在家隔离。家里没有单独卫生间和房间,又或者家里有老人小孩,就去隔离中心免费隔离。

这里也顺便说一下,很多人误以为新加坡靠旅游业发财,其实旅游业只占 GDP 的 5%。

而且新加坡政府在疫情开始的时候就跟所有贸易国谈判,必须保证物流的正常进行,特别是生活和医疗物资。而且周边供应国家也都同意。

其中只有台湾不讲武德,新加坡设在台湾的口罩生产线,台湾居然不让新加坡把口罩运回去,新加坡果断决定,拆了在台湾的口罩生产线,把设备和人员全部带去新加坡继续生产。

那个时候正是全球抢医疗物资的恐慌时代,欧洲发生在港口直接扣留别国医疗物资的丑恶事件。

所以那些说新加坡为了开放贸易才解封的,也是不准确的。因为疫情期间,新加坡的贸易也没有停过。新加坡是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没有听说哪个国家不能从新加坡进口石油产品。

新加坡的与病毒共存,是根据各种情况综合得到的政策。新加坡是最有忧患意识的国家,也是聪明的制定政策的国家。

你可以看一看,全球目前有几个国家是以清零作为目标的,这个清零政策能持续多久?我觉得我没有新加坡政府聪明,也没有张文宏博士见多识广,所以我相信他们。

---

声明一下,我这里回答的是新加坡的政策。

没有说哪种政策就对,只是陈述事实。所以玻璃心的朋友,没有必要攻击意见不同的人。

评论区有问 0.04% 的消息来源,这个是来自新加坡卫生部网站,只是新加坡的数字,不代表未来数据,也不代表别的国家数据。

补充一下,那些喷新加坡或者发达国家躺平的,我就等着中国宣布与病毒共存的时候,看你们再怎么喷。。。

知乎用户 pzny01 发表

新加坡疫情证明:“与病毒共存” 是完全错误的!

新加坡疫情证明张文宏完全错误,与病毒共存每天会感染 74 万,死亡 2 千人

闻道即行 · 2021-10-21 · 来源: 大道宇宙

只有坚持 “隔离防疫” 加“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才是唯一正确的抗疫模式。

相当于 14 亿人每天感染超 74 万,每天死亡 2218 人。

  曾被誉为亚洲 “抗疫优等生” 的新加坡,接受了西方国家 “与病毒共存” 的洗脑,在两个月前高调宣布不再追求“清零模式”,要实现与病毒共存。

新加坡认为,依靠 “全民注射新冠疫苗”,完全可以放松管制措施,实行“与新冠病毒共存” 的抗疫模式。

  新加坡从 2021 年 8 月 10 日起,对完成接种疫苗的人,逐步开放了经济、社交和旅游活动,以迈向 “与新冠病毒共存” 的新常态。

  依靠高达 82%(现在已达 84%)的两针新冠疫苗注射率,新加坡本来预计日新增病例只会上升到几百例,实际却是两个月就突破了每天感染 3000 例,平均每天死亡 9 人。  

  当然了,一天平均死亡才 9 人,新加坡政府认为完全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死亡率还是很低的。新加坡最近三个月死亡率才 0.23%,傲视除中国大陆(0 死亡)以外的全球其他地区。

的确,“只要死亡率低,就可以放开”,这也是某些中国专家一直在宣传的观点:死亡率 0.5% 都可以接受,不要说 0.23% 了。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疯狂打疫苗,张文宏:先打完的国家才能先开放_腾讯视频

  每年每个城市都会有人死,但是这个病死率在 0.45%,所以人类有一个忍受的极限,这个忍受的极限就是 0.45% 点,是不是可以更高一点?**可以更高一点,可以到 0.5% 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到 1%,你就觉得很痛,如果到 2% 你就无法忍受。

  最近一个礼拜我们全球的一个病死的一个情况,英国是 2.59,2.59%,这一个礼拜。你说现在水平这么高了,医疗也没有以前的那个,那个拥挤啦?我们应该病死率率大幅度下降嘛?那个英国 2.59。美国 1.89%。全球 2%。2% 的一个病死率全世界是没法耐受的。

  所以我今天就给你讲这一点,为什么在全市界范围内,大家疯狂的打疫苗,其实就这么原因。

你如果不打疫苗,世界是不能开放。你说自己不开放就不开放,我们过得挺好的。世界不开放,经济速度现在高速发展,世界会进入一个经济危机的。经济危机要死很多人的,到时候死的都是穷人我就跟你讲。

所以今天谈到责任的问题,世界不开门是可以的,最终死的肯定是穷人先死,而不是富人先死,是要有经济危机的。

  所以为什么大家都要拼命的疫苗都要打完,谁先快谁就先获得自由。疫苗在没有充分接种之前,我们国家是不能开放的,如果国家万一疫苗接种充分了,世界之间哪些会先开放?很显然是先打疫苗的人先开放,这是必然的。

**到时候我们要开放,对方打过疫苗的人可以进来,这必定会有病例会漏进来的。**漏进来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全部接受过疫苗了,这个时候,这个病毒的引起的一个风险,它会降级到什么呢?就像我们现在讲的 H1N1 的流感,他的病死率不断会下降,特别是老年人充分接种过疫苗以后,他不断的下降,然后全民的免疫,群体免疫不断地展开,有打疫苗的,有自然感染的,然后这个病它的一个危险性一年比一年逐波的递减,这个时候世界会开放,但是必定是先接种过疫苗好的先开放。

这个时候开放的国家,都是强大的国家。

  专家的这种说法,是不是很有道理呢?

可惜,教条主义的专家忘记了,死亡率再低,如果感染率很高,仍然是大问题。

  新加坡 568 万人每天感染超 3000 人,死亡 9 人。多吗?不多。

那你同比例换算到 14 亿人呢?那将是每天感染超 74 万,每天死亡 2218 人啊!是每天啊!

  当专家在 “科普” 什么死亡率 0.5% 就能接受的时候,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当专家在 “客观冷静” 的教育大家,美国新冠死亡不影响整体寿命,是非常自然的疾病事件的时候,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张文宏称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口不影响整体寿命_腾讯视频

  “美国的医疗体制跟中国不一样,它是轻的病人让你就待在家里了,插管有些 85 岁的就不要插了。因为现在在所有美国人的新冠死亡的中位数值是多少呢?是 83 岁不到一点,但是美国整个国家的期望寿命也是 83 岁不到一点。所以新冠现在死掉的人,不影响这个国家的整体寿命,变成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一个 nature 的一个疾病的一个事件。”

  当专家在不断吹嘘美国的时候,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张文宏谈疫情合集_腾讯视频

难道媒体都看不到吗?

  老实人、时代良心的论文 “写作不规范” 是小事,论文 “误用图片” 被撤回也是小事,但是人命是大事啊。

新加坡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例。哪个中国人能够接受,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一样去搞 “与病毒共存”?

  中国战胜新冠疫情靠两条:一个是隔离防疫,依靠的是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一个是疾病治疗,依靠的是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依靠这两条,我们只用几个月就在大陆本土全歼了新冠病毒,根本没有用到什么疫苗。后来的疫情都是境外人流、物流输入的。

  疫情初期武汉新冠病人死亡率较高,但是随着中医药的全面参与,死亡率大幅下降。**从 2020 年 5 月 17 日至今,中国大陆新冠肺炎病人只死亡两例,死亡率仅 0.02%,甚至远低于普通流感 0.1% 的死亡率。**参考:南京扬州重症清零,只要治疗正确,新冠可以零死亡

对比一下,14 亿人一年多死亡 2 人,和每天死亡 2218 人的区别!

  事实已经证明,全民注射新冠疫苗、注射加强针都不能替代隔离防疫措施,西方已经进入 “开放 - 疫情复发 - 封城 - 再开放 - 疫情再爆发” 的怪圈。

一场疫情,就把西方制度的无能和西方医学的无能揭露得淋漓尽致。

只有坚持 “隔离防疫” 加“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才是唯一正确的抗疫模式。

  这就是为什么,老年旅行团全部完成了疫苗接种,还是全部被感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决不能迷信全民注射新冠疫苗、注射加强针而放松防控。

我们可以容忍论文 “写作不规范”,但我们不能允许抄袭西方失败的抗疫模式。

  中国的专家,需要建立四个自信。

请参考如下知乎视频:

[

抗击疫情,关乎国运

欢乐马的视频

 · 467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30250003532615680)

[

新冠 “特效西药” 又来了?

欢乐马的视频

 · 603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9536993965043712)

[

以色列疫苗接种后的惊人发现

欢乐马的视频

 · 8380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7279335078719488)

[

中国为何能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

欢乐马的视频

 · 292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6678530478870529)

[

清肺排毒汤是新冠肺炎的特效药

欢乐马的视频

 · 10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6091456566652928)

[

欧盟接种疫苗后的副作用统计数据

欢乐马的视频

 · 69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5860048186245120)

[

“清肺排毒汤”—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美国版神器

欢乐马的视频

 · 16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5125150157631488)

知乎用户 欢乐马 发表

刚解封时大部分人还是非常恐惧的,因为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新加坡一直是海外国家抗疫的典范,突然面临日增 3000 的情况,民众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调整心态的。

在李显龙发表全国演讲之后,整个国家的情绪开始恢复平稳,关于重症率以及后遗症等相关问题,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数据的完善而逐渐被民众所接受。

在这场疫情中,面对一条从未走过的路,新加坡政府还是比较讲究科学的:没有疫苗覆盖的时候坚定地清零,积极购买疫苗;在病毒减弱、疫苗普及的前提下逐步解封,防疫政策始终在动态调整,总理、部长三天两头出来跟大家汇报工作,为了让 senior 们打疫苗可谓是煞费苦心。总有人说新加坡政府有满分试卷却不会抄,但答主认为以这点国力能做到这种程度,值得所有国家学习。

最后奉劝在新的各位多些自己的判断,少看 xxx 眼、xxx 百事通等公众号。

煽动情绪赚取流量罢了。

知乎用户 Ryan 发表

“About 89 per cent of isolation beds and 67 per cent of intensive care beds in public hospitals have been filled, said the ministry. This is out of a total of 1,650 isolation beds and 200 ICU beds.”

拿新加坡来讽刺我国清零政策的不是傻,就是坏。这才多久新加坡的医疗系统就要挤兑了。

知乎用户 HtheW 发表

两周前日增 200,现在日死 2 人。

现在日增 1600,不知道两周后日死会是多少……

群免王大英的日死已经 200 + 了……

知乎用户 还是不注名好 发表

一水答案都是新加坡不打算封城。2021 年的打面是来得如此快啊。

不得不说,华人文化圈的人性还是有的,搞不定还是会认错。

嘴硬说没有封的,我不知道 9 月 27 日那个政策叫什么?

没有封为什么要解?窃书不算偷对吧。

知乎用户 跑跑鹦鹉 发表

欧美跟屁虫,亦步亦趋,紧随欧美脚步向病毒投降,无视极少数弱势群体的生命安全,无耻地与病毒共存共荣。我们要坚决反对这些投降派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为,誓死要与病毒作你死我活的伟大斗争。

知乎用户 甄贾世清 发表

新加坡是国际物流中心、国际金融中心。

它非常依赖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就伴随着物资与人员的流动。

人员流动就加大疫情大扩散的风险

新加坡这个物资的集散地也是各种变异病毒的集散地。

而新加坡作为一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国家,一丁点的内循环都是搞不了的。

为了经济,不得不开放。

从美国、英国、以色列的大反弹 (其中美国 9 月 16 单日死亡超过 3000) 来看,疫苗并没有之前预料的那样有效。

新加坡的决策也是在权衡利弊后所做出的,开放到何种程度后面也会不断试水、调整的。效果如何,我们很快就会看到,他们如何应对,我们拭目以待吧。

知乎用户 yang 元祐​ 发表

船小好掉头

知乎用户 Enzo Jiang​ 发表

听说:

两个月内确诊病例激增近 9 万例,连续 5 天单日新增突破 3000 例,10 月 19 日更是达到 3994 例,创下历史新高

这叫实验?挺好的。

知乎用户 王政 发表

我简直无语了,来了十几年,第一次对政府感到如此无力,很多学校已经出现病例,甚至幼童感染,八成国民已经接种疫苗不错,但 12 岁以下的孩子都没接种啊!搞病毒共存是在玩孩子们的命!

昨天新增破千,政府说千例也是意料之中,所以没失控啊,那你索性说意料有一万例算了,永远不失控。

虽说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能力抄中国的作业,但坡也躺得太平了吧!而且最让我愤怒的是这一波反扑疫情的起因是本地阿叔去嫖越南女引起!每次想起都必须口吐芬芳!

我真的有在认真考虑回国了。

知乎用户 是人是墙是寒冬 发表

东南亚的接种率,就两个地方能看,一是新加坡,85%,二是柬埔寨,76%。

也就这两个国家,已经逐步减轻抗疫压力了,比如柬埔寨拟定 7 天隔离政策

人家不傻,不是躺平,而是已经做好准备,准备和新冠闯王碰碰。并且岛国类型的国家,人口也不多,经济水平也是不错,试试其实是可行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支持在全球化的形式下,早日开放。

当然,疫苗接种率肯定要跟得上,并且医疗设备都要跟得上,别天天想着喝消毒水就行。

当然,接种率未达标的就算了,biss

知乎用户 登仙 发表

——9 月 23 日留念——

9 月 22 日新增病例 1457 例,创下自 2020 年疫情爆发以来的新高。虽然明天很有可能再破纪录,但是今天的心理冲击,是无法比拟的。同在新加坡的朋友们,照顾好自己吧。与君共勉。

———原回答———

就像家暴只有 0 次和无数次,疫情只有清零和失控。

国内咬死清零政策尚且会有零星爆发,你觉得那些说 “共存” 的,真的有能力管控吗?

人在新加坡十多年,也有在政府相关部门工作的经验,看到他们的一些操作,作为屁民,只能呵呵。

现在说清零,确实做不到。但回想去年断路器的时候,真的咬咬牙坚持到清零再开放,并不是做不到。而当时没能管控到底就急于解封,今天就是注定的结果。

疫情开始一年半了,新加坡至今没做过一次全民普筛。What you don’t measure,you cannot manage。讲真,我不理解为什么可以去年七月顶着疫情搞大选,但是不能组织全民普筛。事到如今,真的有人相信老王知道社区传播的情况吗?

领导班子来回轮换,疫情以来,老王已经坐过几个部长岗位了?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躺平?

  • 新加坡已经开放对德国和文莱的免隔离旅游通道了(要求有打疫苗证明和阴性证明),还在考虑向更多国家开放……
  • 现在每天公布的数据已经不再追踪多少人是有关联病例、多少人是无关联病例了。最后一次公布此类数据的时候,暂无关联病已经逼近总病例的 50%。
  • 在读硕士课程,我们教室一周内两次因为有病例踪迹而关闭,就问你怕不怕?上周我自己中了密接,收到卫生部短信说鼓励(敲黑板)在家自我隔离。紧接着学校发邮件说,密接人员可以来校上课。就问你怕不怕?

行吧,自有国情在,有些事情做不到。

但是请记住,“做不到”和 “不想做” 是有根本区别的!由 “不想做” 拖成的“做不到”,你真能摸着良心说出口?

槽点太多,匿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问题我在华新上和新移民争论过,我当时说了承认中国做的好,但是新加坡国情做不到,但是杠精总是说为什么不抄作业,为啥不做全民检测。

新加坡 560 万常驻居民,和国内相比扬州差不多人口,扬州可以封一个多月,但是前提条件是扬州有江苏全省组织的医护人员去支援,后来还有全国的专家去支援重症的治疗,加起来这都是受了很好训练的 4000 多医护,这四千多人算是只是针对扬州疫情期间新冠的,对新加坡来说,钱,疫苗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人; 然后又有杠精杠没人就请人啊,但是周边一圈马来西亚,印尼都比新加坡严重,请人人家也不会放,医护哪里去找? 国内很多地方现在很多新护照都不让办吧? 还有新加坡印度裔占比 7.4%, 基本疫情发生以来,新加坡从来没有为本地公民,永久居民和长期签证持有者设立任何回国的障碍,所以 delta 基本 5 月就占新加坡新增的 90% 以上了。

新加坡理论上从来没有真正的封城过,即使是去年 CB 阶段,工厂也从来没停过,只是尽量鼓励减少社交活动。新加坡疫苗接种率打上去后,过去 28 天新增 6 万多,需要吸氧的 700 多人,占比 1.1%, 这里面接种疫苗的 49.6%; 未接种的 50.4%,按现在 85% 接种率来算,未完成疫苗的 15% 人口贡献了一半以上的重症 (理论上贡献更多,新加坡 0-12 岁的没有接种,这些人里面目前确诊的都是轻症),所以说疫苗对拉平重症曲线很有用。如果查新加坡 2018 年流感和肺炎死亡人数大概 6000 多人,占比四分之一。

所以也不需要杯弓蛇影,疫苗打上去了后开放共存是基于新加坡国情自然而然的选择。

知乎用户 古堡吸血伯爵 发表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决策,不能说完全正确或是错误。

第一,没有德尔塔病毒,新加坡的做法是基本正确的。用普通新冠的疫苗抵御变异的新冠病毒,确定不是用前朝的免死金牌抵当朝的罪?当然了,在明朝历史上,前朝的免死金牌抵当朝的罪的个例。但是病毒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打了不对的疫苗就完全免疫。

第二,新加坡再严格执行抗疫政策,还怎么做东南亚的航运中心航空中心?心一横投了算了。反正死的都是劳动人民。

第三,新加坡疫苗注射率也很高,不是打疫苗没效果,而是病毒变异了。但是打了疫苗还是能部分抵御病毒的,建议还是打疫苗。

知乎用户 古德毛宁 发表

国家太小了,能做到现在这样就不错了,新加坡现在放飞自我都已经算晚了,想想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新加坡就想这么干但是被国民和国际舆论骂了个稀碎,现在一年多过去了疫苗打了、国民也皮了重操旧业吧,日子总要过吧,如果出了问题找个大点儿的国家奶他一口死不了就行了。(新加坡:一个起飞就是国际航班的国家)

知乎用户 neilwang 发表

人类和病毒共存,很有可能,病毒实际上也很难灭绝人类,我相信一开始得艾滋的那个人,那一群人那个国家也是这么想的,至于艾滋造成的痛苦嘛,在几十亿人的稀释下也只是少部分人痛苦,而花在艾滋上面的各种开销,本质上也是把大规模防疫经费变成贷款,分期付款而已,啥都有不想损失解决病毒?病毒会教你做人的道理。

现代的人类几十亿,交通也发达,把防疫的希望放在群体免疫身上,哪怕几十年的时间只蹦出来一个类似于艾滋一样的病毒,也够人们喝一壶。

等病毒能够让没有感染的人都感受到痛苦的时候,人类的科技和防疫政策多半也对它没啥大作用了。所以这是一个悖论,就比如现在的中国人不慌是因为控制住了,但没控制住藿香正气液都能卖断货,但问题又来了,在疫情被控制住的地方人们觉得病毒也就那样,然后就觉得防疫政策没用,但实际上是因为防疫政策控制住了病毒他们才不慌才觉得没用。所以对抗病毒等不是专家的人都意识到要积极防疫的时候 ,形势已经很难控制住了,因此人类对病毒的试错成本很高的。

另外各位可以查一下全球每年流行病的死亡人数,流行病可不是普通感冒,也是会要人命的,之所以叫他流行病单纯是当地的人已经无法解决了,就像新中国不能解决霍乱和疟疾的话,这也只能当个流行病,“无过”。但对后人和生活在那块区域的人来说,消灭霍乱和疟疾这些流行病对中国人的意义各位能体会吧?

最后说一下摆烂的政府,如果一个政府只打顺风局逆风局开局 15 投的话,一头猪都能管理,还需要政府干什么?要是遇见个困难就放弃还不如找头猪来当总统,反正都一样,民众过得顺心的时候也不需要政府,遇见了困难找政府和找一头猪区别不大。就像法国二战前的那个政府和一头猪区别不大,反正遇见了德国人就会跑。哪怕是郭杰瑞的比喻,美国的政府物管,那也是物管啊,谁会没事找物管?肯定是出事了才找物管,结果物管摆烂,所以哪怕是物管型的政府也不合格,因为真的到需要物管偶爱你 “管” 的时候物管直接叫你等一等, 看看死几个人能不能过去,这种物管负责么?

知乎用户 瑟瑟发抖 发表

今年中国中秋国庆已经不提倡呆在家里,还是希望大家出去消费。以中国的经济规模都有巨大压力,新加坡会选择放弃封锁也是无奈之举。

病毒可怕,贫穷更可怕。

知乎用户 杨晓天 发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首先,有 2 个词不能混淆:共存与开放。

人类几千年历史中,一直与病毒和细菌共存状态(共存在医学上分为多个等级),没有任何人为努力消灭了某种病毒或细菌(只有天花相对比较接近)。

共存是一种状态,是一个事实。新加坡认识这个事实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因此承认这个事实。

国内实际上也是承认这个事实,通过控制开放的措施避免疫情传播。

控制必然会影响经济,新加坡是外向形经济。和国内经济区别很大,不要套用中国情况讨论新加坡防疫措施。就如同皇后娘娘烙饼卷大葱一样。

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知乎用户 樵夫 发表

清零很简单,边境封锁禁止进出,1 年不行就 2 年,2 年不行就 3 年,只要外面还有新冠感染就不放开,直到有高效免疫的疫苗出现或者全球清零,把新冠如同小儿麻痹和天花一样清除出地球以后再放开,反正靠内循环就可以了。这样即使外国人都得 covid,中国也一样安全。

知乎用户 magicnight 发表

怎么?头铁还隔大洲传染么?

美国那边刚因为小学戴口罩家长大吵,

新加坡日新增上千还敢跟新冠共存上了。

病毒都变身那么多回,这么没排面的吗?


坡坡这个数据走势最近很不乐观,

而且最后 “蹭” 的一下上涨总觉得似曾相识…….

希望可不要布了本子的后尘,

现在它醒悟了,正在疯狂疫苗接种中。

新加坡↓

日本↓

根据日本新闻最新消息介绍,

新加坡的疫苗接种完成率是超过 80% 的,

但是,一天的新感染者连续两天达到 1000 人的记录。

20 号,新加坡最大的日报《The Strats Times》说,

新确诊人数达到 1012 人”。

这是自去年 4 月 23 日 1037 人记录以来最多的数字。

其中 60 岁以上的感染者达到 321 人,

2 处老人院相继出现集体感染情况,

另外,外国劳动者生活的宿舍也确认了 90 例感染者。

专家解释道,虽然在新加坡,全人口 570 万人中,

80% 左右的人已经完成了疫苗接种。

但从上月初开始防疫措施松懈,

又加上感染力强的 Delta 变异株扩散,

加速了新冠感染者急剧增加。

都这样了,还想着群体免疫?

说白了就是跟之前英国首相一样,

面上共存,其实打算放弃一部分人。

只不过,英国首相后来确诊新冠了,

连 ICU 都进了,呼吸机也上了,捡回一条命。

后来就不咋提 herd immunity 了……

知乎用户 张艾菲​​ 发表

既然题主问的是新加坡,那我们就先聊聊马来西亚。

从第一年数据来看,印度,印尼,菲律宾的病死比例相近,而马来比以上三国要低得多。

为什么第二年以来的数据,马来却让人大跌眼镜呢?

显而易见的一种可能是,前面三国,由于第一年防控失败,其感染已经扩大到了群体免疫的程度。他们人口损失都在百万分之 110 左右,对于该地理位置的国家,这个数字就是第一年群免的死亡上限。

而马来西亚,虽然地理位置与它们接近,但由于成功遏制大流行,第一年病死比例仅为百万分之 34。

而在第二年新毒株流行时,由于前三国已经完成过一轮群体免疫,对新毒株的效果虽有下降但并非失效。故遏制了第二年流行的烈度。

而对于马来而言,第一年未能普及抗体,第二年又防控失败进入大流行,这就使它的损害反而超过前三国许多了。

坡县,作为马来西亚一衣带水的邻邦,对马来的失败案例不可能不触目惊心。所以鉴于这一教训,它选择迅速打满疫苗,然后让剩下的人都感染一遍,也不失为一种求稳的办法。

不然要是像马来这个反面教材,攒一波大的可就不好了。

(虽然我觉得坡县更应该以港台,而不是东南亚国家作为参考。但它以马来为参考无疑是更求稳的。)

(完)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新加坡在读的 PhD,我这波来洗一下新加坡。我来谈谈新加坡和中国对抗新冠策略不同的根本原因。


以下谈的是中国》《

首先,我对中国疫情保持清零持双手双脚赞成态度,因为我的外公外婆年龄超过 70 了,爸妈也快 50 了,按照新加坡的数据,他们如果被传染都有超过百分之五的可能进入 ICU 留下后遗症(或者直接死亡)。大家都说历史的一粒尘埃落在自己身上就是一座大山,怕的就是这个。我希望我的家人健健康康的,所以新冠清零在中国是必须做到的。

第二,光嘴上说清零可不行,经济要跟得上,我常常跟我妈说,新冠死亡率小于百分之二,没饭吃死亡率百分之百。对于政府来说,经济萧条要比新冠可怕多了。清零的代价就是旅游业外贸大打折扣,中国肯定无所谓,地大人多,我们内循环个十年八年的也没问题,所以说从客观条件上中国是全世界为数不多可以有条件清零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之幸,国人之幸。

第三,不要用外国新冠的死亡率来套进中国。因为我猜测中国人口密度太大,疫情一旦爆发会引发医疗挤兑,那样死亡率会提高好几个档次,绝对不是大号流感这么简单了。

总而言之,中国的新冠清零政策不但是 zzzq,还是符合国情并很好地利用了祖国的客观优势的,我是非常赞同的。


然后来谈谈新加坡》《

新加坡现在躺平了,很多网友在骂,说什么资本主义的走狗,什么什么的。我想问问,如果你是李显龙,你能怎么办。

我认识的一个酷航的空姐,新冠之前一个月飞 10 到 15 个航班工资 4000 到 6000 刀,现在一个月就两三趟航班,工资是底薪 2000 刀不到,前几个月还被迫休了无薪假 6 个月。航空公司更不用说,飞机每天维护要多少钱,现在都停在机场烂了。

我来的时候带了几千美元过来,有时候缺钱了去附近的 money changer 换钱,请问各位,money changer 在东部你还找得到吗,没有旅游业了连换钱的地方都没有了。

我跟食堂买汤的老板很熟,因为疫情他现在每个月都在亏钱,最怕就是封锁,请问如果清零政策继续隔三差五的封锁谁又为他负责呢?

新加坡本身就是外向型经济,没有对外流动就没有收入,岛上 500 万人有一个算一个政府都要管着,这里法律苛刻气候炎热,有钱的时候大家能死心塌地地跟着政府干,现在没了经济来源,岛上的治安还能像以前一样稳定吗?

总而言之,新加坡政府的做法在新加坡是最优解了,没有办法的办法,清零也清零一年多了,疫苗也打了,疫情还不好,还能怎么办?等到大家都没饭吃吗?李显龙去年到今年已经三番几次暗示新加坡国库没钱了,一次疫情把新加坡三十年开放到家底掏空了(虽然我觉得有点夸大了),我们其实早就应该猜到躺平是迟早的事情。

很多人说新加坡是资本主义的走狗我觉得说的没错,他这边的空军基地和港口可以让美军任意使用,可是不然呢,靠着这几百万人保卫自己的国家吗?新加坡排外是排外,可是这边治安真的好,我作为留学生从来不担心安全问题也不用担心被打什么的。我经常跟着几个小伙伴半夜走在没有人的路上,一点也不担心。我租房的地方一年都没上锁的,一推门就可以进来也不担心。我自行车的锁也是坏的,只是在那里做个样子而已。新加坡比起那些嘴上说自由平等的某些国家要好一万倍不止。

请大家考虑问题的时候要以宏观的角度去看问题,不要逮着就骂,真的没意思。That is all


以下是针对评论区小伙伴的一些补充:

(1)有个小伙伴说请我别回来,隐性也别回来。首先我申请新加坡 phd 是疫情前申请的,当时谁知道会有疫情,现在已经快一年半没回国了。第二,我是中国国籍中国公民,我会尽量避免回国,肉眼可见我未来一年也不会回去。但是,但是,但是,我有 100% 的权利随时回国,只要我遵守防疫规定,我就是好公民。谁都没有资格让我不回国,因为我是中国人 !

(2)有个小伙伴说让新加坡国内循环,我只能说这位小伙伴对新加坡的经济结构还不了解。新加坡为什么不封闭,为什么总是要让外国人进来,难道进来会带来病毒政府会不知道吗?当然知道。可是新加坡政府算账比在座所有人都强,李显龙作为剑桥大学数学系的优秀毕业生(当时他导师写信给李光耀求他放过他儿子,因为会毁掉一个数学家),这种帐算的比我们都会清楚。新加坡没有资格内循环。如果闭关,受伤害的永远是普通百姓,因为资本家只是账面上损失一点,而老百姓是生活水平下降。至于闭关后新加坡的影响,相信在新加坡带待了很多年的人都有体会。(这点有点太主观了,请大家忽视,我是李家的粉丝,粉丝滤镜确实有)

(3)另外我想说一点,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最优解就是让大多数人满意,至于少数人的利益只能牺牲,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作为普通百姓,只能接受和理解这个事实。就好像计算机 NP-hard 的问题,永远找不到最优解,只能去尽量找离最优解最近的所谓的局部最优解。就好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就算有再多问题,我们也无法否认,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的最优解,因为目前没有更优的办法了。

(4)突然想起来还有小伙伴把 1984 跟新加坡联系上了,我的天,新加坡政府好难。从当年的几十户的小渔村变成如今亚洲金融中心只用了 50 年不到,这效率还有黑的吗?新加坡的制度当然有很多值得抨击的地方,但是无疑也是开创了一个时代,目前来看是最优解了不是?

(5)新加坡政府为什么表面上反华,原因很简单,因为他需要美国的支持来维持领土主权完整(不然靠着那些周五就下班跟我排队喝奶茶的兵哥哥吗),他旁边是马来西亚印尼哪个都不好惹。为什么说表面上?因为无论是李光耀还是李显龙都把中国当成一个很好的互相借鉴的榜样,李光耀跟邓爷爷也是惺惺相惜的,只不过为了国家利益,没有办法的事情。还有一点我觉得新加坡很聪明的地方,就是 80 年代去中文运动后,90 年代恢复中文教学,并大力投资中国企业,苏州工业园区就是最好的例子。你可以把新加坡当成一个聪明的投机商,表面上赢得了欧美国家的信任,实际上却对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本人是挺讨厌某些 local 的反华情绪的,但是新加坡政府这种行为我也认为是最优解了,没办法,国家小嘛,不找个爸爸怎么行呢是不是哈哈哈哈。

(6)一切的一切都是理解万岁。以上都是我个人看法,喷或赞同请各位随意。跟兵哥哥排队喝奶茶去咯》-《

(7)评论区有人说新加坡什么时候是渔村,还 50 年前,说我搞错了。我只能说这位小伙伴还不了解新加坡的历史。新加坡最著名的演讲当属新加坡独立的时候李光耀先生的国民演讲,当时被马来亚联邦提出来的新加坡被迫独立,李光耀声泪俱下地告诉新加坡居民,我们没有啥没有啥没有啥,从今往后我们只能靠我们自己。当时新加坡就是一条地地道道的小渔村。以上可参考《李光耀传》。(这点回答记错了,纯属扯淡大家嘴下留情,新加坡建国时人口就很多了,但是李先生哭了还是真的哭了)

(8)有个小伙伴说新加坡是表面反华那美国也是表面反华?我觉得这里面大不一样。美国的反华不但嘴上说说,而且实际上行动也很讨厌。新加坡就打打嘴炮呗,中国企业跟新加坡的来往,中国学生跟新加坡的来往,新加坡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卡过脖子。作为在新加坡的留学生,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政治政策改变而担心被驱逐取消签证什么的。新加坡每年真金白银的给中国学生奖学金让我们来这边读书(当然这也是为他们自己考虑),SM1 SM2 还有博士奖学金发的也是相当大方。做到这个程度,打打嘴炮让他迎合西方世界又如何呢?要记住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对美国说 no 的。

(9)太难了,下周一开始又要开始收紧堂食了。来新加坡越久越觉得小国不容易,毁灭吧,赶紧的。

知乎用户 LINSANITY 发表

2021 年 10 月 2 日 晴 新加坡裕廊坊

Life goes on

知乎用户 星辰 未然 发表

目前感染将近 10 万人,死亡人数没到 100 人,新加坡死亡率那么低,就让他试呗,万一结果是好的,也是给中国一个参考例子,失败了⋯⋯那就提供一个反面例子呗。

感觉身边的新加坡人都不在乎了,说是每年因为登革热(蚊子传染病)死的人都比这个多。

知乎用户 就不告诉你 发表

看医疗资源

新加坡的医疗资源足以应付打过疫苗后的重症率

中国如果只看一线城市也可以应付,但放到全国就不行了。

新加坡放开管控,医院忙一阵子就过去了,按当前打过疫苗后的重症率,估计死亡率和流感差不多。

但前提条件是所有的重症率都能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

中国就不一样了,不要只看一二线的医疗资源。管控放开后,农村的重症会送到县城、县城的到市里、最终全国拥向一二线城市……

最终的结果就是全国的医疗服务崩溃,死亡率比新加坡高出一两个数量级都不奇怪。

知乎用户 元芳来怼 发表

同为外向型经济,依赖大量的人员贸易来往,香港和新加坡已经走上了不同的抗疫道路

香港目前所坚持的仍然是一个缩水版的清零抗疫策略,即 “严格的入境隔离 + 流调 + 局域性核酸普筛 + 普打疫苗 + 严格的口罩佩戴措施”。在所有的环节里面,香港做的最差的是追踪。因为无法使用健康码像大陆一样精确地跟踪每个病例的轨迹,香港一旦爆发本地疫情只能依靠地区性强检和地区封锁令来扑灭疫情。

香港和新加坡最大的不同是新加坡已经对很多从外国入境旅客免除隔离了,而香港仍然执行严格的 14 天隔离。实际上很多外国商人已经对香港的入境隔离政策颇有微词,希望港府做调整。但是港府坚持不调整,因为香港是希望先和大陆通关,和外国通关已经被放在了次要位置。这不仅是政治正确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数以万计的跨境家庭,以及和内地通关带来的一些经济利益。

同样是外向型经济,为什么香港可以坚持清零政策,而新加坡却无法坚持了呢?因为香港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大陆的。整个香港的核心就是港交所,保证内地公司在香港顺利上市是非常重要的。香港疫情严重的话,谁愿意来香港路演和筹划上市呢。为此香港可以牺牲旅游业,航运业。

新加坡的这个共存政策是符合他们的现实情况的,新加坡没有广阔的腹地和人口,高度依赖贸易和航运和各国商人的贸易往来。只能祝他们好运了。新加坡在共存政策下控制疫情的情况对我国也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知乎用户 晨风​ 发表

要想低成本对抗新冠病毒,只有两个可行目标:清零或共存。

半拉子防疫成本更高付出代价更大,没意义。

要想完全战胜病毒,只有清零一条路。

不能清零的话,那只有共存了, 不然你能怎么办?

按理说,新加坡华人为主,管理机构也足够强势,是有清零的能力的。

不要说服务型国家没有清零条件,香港的国际化程度不比新加坡低,不照样能本土清零?

不过无所谓啦,咱们管好大陆,顺便控制好香港澳门,其它的国家和地区,随他们去吧。

知乎用户 仰望星空 发表

很多人的 “大国病” 又犯了

每次有小国躺平,你们就自动带入 “如果中国躺平”

似乎全世界的国家都是相同的

经典的冈比亚=美国,所以冈比亚可以吊打欧洲

森饿坡面积 724km²,人口 570 万

济南 10244km²,人口 681.4 万,历城区面积 1299km²

青岛 11293km²,人口 950 万

武汉 8569km²,人口一千二百万

森饿坡人口相当于国内一个二线城市,面积跟二线城市的一个区(县)差不多,人口密度大概是国内二线城市的五到十倍

所以森鹅坡封国不能类比中国,而是应该类比你们区

如果你们区(县)封锁,还能正常生活吗?

中国是一个大国,绝大多数工业品日用品都能自给自足,海南没有的东西山东有,湖北没有的东西可以来山东买

所以你们以为全世界都这样?

你看英国丹麦全国开放,以为他们是摆烂

换个说法——山东 / 河南全面开放

你会觉得奇怪吗?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 “国”,面积人口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

如果欧盟宣布欧盟对外封锁,但成员国之间自由流通,你肯定不会觉得不妥吧?

而中国的体量大于整个欧盟

当初湖北封城,全国支援才撑过去,然而现在是没人支援森饿坡的

森饿坡甚至连手纸都要进口,不然只能用水擦屁股

森饿坡现在的情况,相当于你们区县防护的很好,但你们省全境沦陷了

你们区县不躺平共存还能怎么办?

知乎用户 相关规定 发表

1,这是最适合新加坡当下的方案,主要是经济生活方面,不躺平恐怕会完蛋

2,这是个很糟糕的方案

3,他们并没有好方案可选

4,听天由命呗,反正大部分人是不会死的,至于后遗症,出现了再说,我又不是真心地关心新加坡咋样

知乎用户 Travis L 发表

他们没得选

长时间关闭国门禁止人员内外流动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经济停滞而是倒退了

因为内需市场支撑不起经济

韩国这两天不也一样宣布要和新冠共存了么

还有新西兰。。

如果不是经济形态决定,新冠在这三个国家完全可以做到清零

知乎用户 asskicker 发表

在思索之中、在有限的思索之中、在无限的思索之中,暂时处于莫言阶段。

知乎用户 最后审判 发表

更新:

我发现,最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支持新加坡共存的,都被莫名奇妙的扣上了要求中国也要共存的帽子。国情!国情!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多少是完全不了解新加坡国情和疫情状况上来就瞎喷的呢?

-————————————————————————

我就问一个问题,如果新加坡清零了,中国愿意跟新加坡一起循环么(互相开放边境,人员随意流通)?如果可以,我绝对支持新加坡清零,而且我也相信新加坡政府是有能力的,大不了再来一次 lock down,上一波也基本清零了。如果中国不愿意一起循环,那也请大家尊重各自的国情和社会环境,毕竟我小坡自有国情在,人是要恰饭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新加坡是一个很典型的教材,人口密度高但是基数不算大,高度城市化,同时经济对外联系紧密,疫苗覆盖率高,有相对领先的医疗体系。

目前全球面对的一致困境就是,新冠疫苗的预防感染及防止传播效力,不足以建立群体免疫屏障。所幸防重症效力还是有保障的,在面对经济发展困境时只能做出取舍。

新加坡目前对于新冠疫情也不是彻底躺平,而是依托一定的日常防控措施,在不过于影响经济发展及日常生活的前提下,依靠疫苗降低重症率,让轻症自愈避免击穿医疗体系。

一切只能让时间检验,现在冷嘲热讽实在没必要。一个新加坡入境人员就能搅动福建省不得安宁,4 个地市上千万人停工停产停学,我们有资格嘲笑别人?

知乎用户 夜半夜尿多 发表

我不介意中国以外的地区,肉身实践科学. 甚至是复刻黑死病.

人有选择死亡的权利,也有选择带着后遗症活下去的权利.

我凭什么去阻止呢?14 亿中国人都管不过来呢.

要尊重新加坡反科学的行为.

大是大非面前,讨论科学,不觉得可笑吗?

新加坡能无限封城,不跟高风险国家保持交流吗?

中国都做不到,新加坡更做不到.

所以在大是大非的经济崩溃面前,选择共存这种反科学的行为,属实正常.

只是请你们别把这种行为叫做科学.

英国已经以 60% 多的第二针接种率证明,长期共存只会突破疫苗防线,造成更新更强的病毒.

科学管这个叫病毒突破性感染.

中国老祖宗管这个叫养蛊.


曾经历史上有个地区用了死亡三分之一的人口来阻止病毒.

今天你有疫苗了,可以降低死亡了,所以你觉得死的人无所谓了?

我不相信新加坡人全都没有基础疾病.

那些带有基础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孕妇,儿童,他们是不是你的国民,是不是你应该保护的同胞?

资本主义统治下的多数人是麻木无情. 这话真的诚不欺我. 550 多万人,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人带有基础疾病,他们就极难从新冠病毒的伤害中活下来.

不是普世价值吗?不是不能为了保护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少数人的利益吗?

怎么?这时候少数人的性命不等于利益了是吗?我是不是可以这么解读?

算了,教了也是白教,自私自利的人渣总会有一百万个借口.

我能看到的是那些患有基础疾病的新加坡公民在瑟瑟发抖的看着他的政府.

真应了那句话了,在资本主义国家,钱才是大事,生死算不上. 电池而已.

各位既然来了知乎,只要你们不跟我们聊共存是科学,我就会觉得新加坡还是个友好国家.

但是如果你们胆敢在内网煽动共存是科学选项,不好意思,你们就是我们的公敌.


勿谓言之不预也.

知乎用户 施雨 发表

首先明确新加坡共存策略的目标: 以控制重症和死亡人数为主,确保足够的医疗能力。

如果这个目标可以达成,那是一件好事。

目前新加坡的策略是在有一定感染人数的情况下逐步放开封控措施,试探医疗能力是否可以覆盖需治疗的人数。

新加坡政府和民众被迫做出这样困难的决定,走上这样一条艰难的道路,只能说 “尽人事听天命”。

最终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根据我个人的估算模型,结果不容乐观。

10 月 27 日,在连续多天的 3000 多病例后,确诊人数暴增到 5000 余人。同期的丹麦也大增至 1800 余人。形势很严峻。目前新加坡和丹麦都已经启动第三针接种。

知乎用户 prink chen 发表

其实现在最让人不放心的是后遗症,如果后遗症严重,那么共存就失去了可行性。

现在报道的后遗症,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现象还是个例,是重症才有后遗症,还是轻重都有。有后遗症的,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配合着新冠才导致的?

如今看起来,这个病毒客观上恐怕就是会长期存在了,因为要清除这个病毒,恐怕整个世界都需要停摆近半年,这个恐怕会导致大量人口死亡,远超新冠能杀死的人口。即便人类愿意如此,也不可能清除了,因为新冠还能感染动物。

知乎用户 胖麦子 发表

人在新加坡,医生

10 月 28 日,请问评论区的诸多人才。为什么国内疫情不给老百姓发钱?

10 月 27 日。ART 是个好东西。自己在家检测,有症状去找医生做个 PCR。阳性回家休息。基本不占用医疗资源。为啥国内动不动就全员核酸还是十人混检?

10 月 26 日。还是老样子。新冠和人类共存是必然结果。区别无非是早共存和晚共存,医疗资源挺不挺得住。新加坡现在就是在…… 试探医疗资源的极限?

10 月 22 日。看了下总的病死率其实还是蛮低的,世界倒数第四。医疗资源紧张但也没到影响治疗的程度。好消息是医务人员可以出国旅游清年假了。

10 月 15 日,前几天打了第三针。依然该干嘛干嘛。就是打针两周不能运动比较不爽。明显感到想打疫苗的老人增加了

10 月 6 日,题外话,出国做医生就是因为国内没文化得要死还自以为高明的人太多了。这种舆论环境医患关系有救太阳得从西边出来。我感觉国内知识分子根本缺乏话语权,非常容易被乌合之众攻击。但乌合之众也确实容易统治,打一棍给个甜枣就行了。不像臭老九不好糊弄。

居然有人用 B 站做 reference,好像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很蠢的样子。。。omg 我把他拉黑了,有些我觉得实在太蠢没有讨论的意义的我直接拉黑

继续题外话,看到某些在新加坡的国人怨声载道都快心理畸形了。奉劝一句,新加坡这个国家,对客工是很一般,对一般工作者也是,因为它不想要廉价劳动力移民。我记得 WP 是不给绿卡的。你价值有限凭什么要求人家重视你?说得残酷点,客工基本是消耗品,用完一批下一批。而且你所处的层次差人家歧视欺负你很奇怪吗,这里不是乌托邦,你难道还指望底层都是圣人?而且是你自己要来的没人逼你来吧,你来这里大概率比国内挣得多吧?你不满意可以回去吧?

10 月 5 日,可以切身感受到数量增加。另一个个人感受是,赤贫的群体感染的比较多。想到某些永远不付账,在等候区躺地上睡觉的穷人,我觉得新 zf 够仁至义尽了。

10 月 4 日,还是感觉没有什么区别。看国内的消息,张文宏就不说了,连钟南山都开始改口风了。

10 月 2 日,休息在家。关于 MOH 工作不到位,确实。但我觉得这个只能一点点改善,没法避免。我猜很多工作人员应该是临时加雇的,没法指望这批培训一下就上岗的能有多机灵多专业。我的病人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对这种现状还比较理解。

外面逛吃的人依然很多。。。

新加坡有些人,尤其是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的老人,很作死的。得了 covid 到处走的不是没有。就算不得 covid,他们都能放飞自我把自己作死。这批人随意吧。

10 月 1 日,病例数确实高了,没感觉到医疗挤兑。不过我目前不在急诊干。确实有听说很多轻症确诊在家里等不到 MOH 的通知。居家康复这方面政府还在调整策略。毕竟刚开始没多久。

但从医疗的角度老实说,轻症自己在家待个十天没人管也没啥大不了的。MOH 要做的是解决这些人的担忧疑问,以及轻症转重能获得及时的治疗。不过再老实说,轻症转重不会打 995 啊。。。

至于老百姓,我感觉他们不怎么 care,该干嘛干嘛。

目前死亡病人集中在老年人。理性地看,老年人死于肺炎的多了去了。现在也不过是加了一个死因。这话是残酷,但人类作为一种生物不就是生老病死这回事吗。我们对待个人要有感情,但做决策还是做个冷酷的数据机器比较靠谱。医疗本身也是数据支撑起来的一个学科。临床上随便一个小决策背后都是数据,所谓 “循证医学”。

不说了,再看看吧

哦,还有,ART 挺准的,是个非常优秀的无症状筛查手段。我是不懂某些人非要去用 PCR 筛,捅鼻孔捅喉咙自虐吗。

私以为国内刚来的尤其是学生,看问题太感性了,不去感知外界不去分析问题,直接就感情用事。我接诊的新冠患者有年轻的年老的,人家确诊了都波澜不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明显,李家坡二代对媒体的操控能力不行啊,

我都会如何措辞,新加坡外交部要不要聘用我,我比公知们便宜啊。

嗯嗯,我们将与新冠病毒长期处于战略相持状态,

这样说,是不是逼格差不多了。

@新加坡

知乎用户 王诚 发表

新加坡就是瞎搞,一些专家也配合政府忽悠民众。这样的政府不值得信任。

比如近日杜克大学 - 国大医院有个黄英勇教授,就讲,对于已经完成接种的人来说,患上轻微冠病可能是一件好事。理由是接种疫苗和实际受感染所建立起来的防御能力,可以让身体建立起抵抗力,对付目前肆虐的冠状病毒,以及未来可能变异的病毒——言下之意,就是说打了疫苗再加得了轻症,可以建立起更强的身体免疫力,对抗今后再感染。

知乎用户 project1 发表

补充下背景:受疫情影响,人口减少 4.1% 主要是劳工和 PR, 目前 65 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已经从 10 年前的 10.4% 上升到今年的 17.6%,预计 2030 年将达到 23.8%。https://mp.weixin.qq.com/s/sJARkAFAD5WKXiwKHH_BBg

9 月 28 日更新几点:

最近疫情人数飙升,大家又不是不惜命的傻子,都减少出门,经济会变好么?还有客工宿舍大面积感染,劳工的感染,新加坡的基建,工厂,交通各行各业怎么可能不受到冲击。很多人低估了廉价的劳动力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很多人觉得死几个无所谓,其实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万一不幸去世的是你的父母,你的祖父母呢?还是说你觉得自己没事就行。并不是反对开放,但是不是这么开放法,要循序渐进,内部还是不该放松,同时要经济的话还要顺应局势,进行传统行业的升级和改革,比如大力发展互联网相关经济,大力提倡远程教学等等。

原回答:

关键问题是谁能保证经济不会受到疫情影响,开放就等于有经济了?会不会疫情太严重,别的国家例如中国对你关闭呢?会不会大面积多次感染导致劳工稀缺呢?据我所知新加坡外来劳工占比不算少数,无论是旅游业,交通,赌场,饮食,商场,超市,医疗,建筑,工厂都有着劳工的身影,劳工的减少对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影响着各行各业,衣食出行。再比如旅游业,如果疫情严重,还会有那么多人来旅游么?学生也是,人才也是。如果你不安全的话,谁来这个国家工作生活学习旅游?普通民众患病在家就不会影响 GDP,不影响经济了?从工厂的角度,疫情严重就有可能完不成产品,可能成本更高。从商业或者投资角度,为什么要去一个疫情严重,不安全的城市投资或者进行商业活动?普通人得过一次就不会再得么?再者会不会让新的毒株进来或者产生,加重疫情对经济影响?疫情继续扩大,会不会有更多老人或者体弱者死亡?谁又该负责?

以上是些不带偏见的探讨发问,个人偏见是觉得李光耀先生去世后的新加坡缺乏有远见的领导班子。和新加坡人也和政府官员打过交道,总体印象是有小聪明但无远见,很多人的眼光和观点深受西方影响。有些人也挺拘泥古板,不知变通。所以有那样的政策也不奇怪。明面上说是开放经济,私下里其实是对于老弱和孩子 (年幼者还没打疫苗) 的无情牺牲,拉上所有人冒风险去赌。更不用说在疫情下,在控制好疫情的情况下,顺应局势进行经济优化创新和改革 。

知乎用户 景烨 发表

我这一年多来几乎是天天在知乎上关注有关疫情的话题,所以,我在这个回答下面不仅仅是评价关于新加坡的最新的动态,也算是对整个一年多以来整个疫情的各个方面的总结,算是个人版的【新闻合订本】。

首先我把核心观点说在前面(这并不是标题),为反对派们节省点时间,基本上我的目的就是想告诉他们,幻想 “共存” 的人死了这份心吧。

  • 第一,我认为疫情的总体走向是向着各种预期当中相当不利的方向发展。疫情是个灾难,而且正在朝向着一个更大的灾难发展。。
  • 第二,目前的情况看来,疫苗的有效性正在走向滑坡。
  • 第三,我赞成中国目前的【清零】(封闭性)的政策,我是清零 / 封闭派
  • 第四,我认为疫情过去和当下,对中国是有利的。
  • 第五,我认为中国的清零 / 封闭性政策,是在将来还是利好。

第 1 个话题、我要说,病毒不讲政治。

病毒不讲政治讲什么?讲科学。而那些不讲科学的政治话术都会被证明是假的,甚至是可笑的。

这里面我要强调一点是,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因为这个话题的开头就是病毒是【可防可控】。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句话有多么的打脸。因为要是真的可防可控,就不会有后来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那么大的阵仗了,我就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来说,我在有一天早上打出租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他的家里面有一个年长的亲属在沈阳陆军总医院住院,但是因为陆军总院支援武汉,所以让这位住院的亲属直接回家了。这里我要插播一句,我想告诉读者不要觉得武汉那件事情过去,那么中国这个疫情就结束、就完了,假如再有一次武汉那么大的疫情,那么还是要全国之力才能解决。而假如下一次是全国到处开花的话,可能就没有办法举全国之力全部消灭了。所以这个事例我后面还会再讲的。

再后来我们知道英国强调要实行全体免疫,结果怎么样呢?他们的首相约翰逊就自己感染肺炎住院了。【按:第一稿写的是总理、杰克逊,两处错误(汗)。修改的时候又去查了一下资料,根据新华社的报道 [1],约翰逊打完两针疫苗之后 7 月 19 日又再次感染,只不过这次只报道了自我隔离。】

以及后来特朗普强调新冠病毒就是一个大号的流感。同样没有例外,没多久他也感染这个大号的流感住院了。

时间线走到现在,新加坡在政府层面公开的宣布将与病毒共存。我认为这同样可以认为是一种政治选择,或者是一种政治立场。

新加坡的疫情防控从由人类主导的控制和防护转为由病毒主导的变异和传播。疫情发展怎么样将不再由新加坡的人类说的算,而是接下来要看病毒脸色了。

我看了很多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其实大家说的好像都没有错,因为经济是一切问题的基础,所以那政治必须为经济让步,那么新加坡的共存政策是被逼无奈,的确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作为中国人,我们可以理解新加坡的无奈共存,而病毒会理解吗?

再说一遍,病毒不讲政治!

第 2 个话题、我要说,病毒,讲的是科学。

作为一个高中三年的文科生,加上一个大专三年的法律文科生。我本来是没有专业的医学背景或者传染病学的学科背景来讨论这个话题的。但是一年多的知乎让我学到了很多关键性的知识和技术。那么这里我就把我所学到的内容,简单的做一个报告。

在病毒刚出来的那个时候,做了很多的科普。而随着疫情的发展,那么这些科普的内容又有了下文。前后联系在一起看的话,就有一种 “理论联系实际” 的效果。这里就用一种 “初中生” 的视角,来看看新冠身上的“病毒科学”。

新冠病毒的情况主要有两个方面,第 1 个方面它本身是一个快速变异高传染性的病毒。也就是说这个病毒既然在人类社群当中大规模传染开来,那么它就无时不刻的在进行着飞速的变异,而且目前来看,它的主要变异方向是在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传染力。有必要强调的是,虽然说这个病毒的原始祖先可能是来自于少量的或者是单一的来源,但是在世界范围之内大流行的背景下,那么这个病毒的毒株在很多的人群地区人群当中,呈现了各自独自特点的变异,而进而就会形成相互之间的竞争,于是传染力越强的变异,那么它的竞争优势也就越强。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德尔塔这个变异会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大流行的结果。

第二就是新冠病毒是一种不仅高传染也是一种高危害的病毒。有一个在传染病学或者是医学生物学这个领域里面的经常会看见术语,那就是【变异的方向本身是无序的】。新冠病毒的危害性本身并不是为了提高对人体的伤害力,但是如同前面强调的,他的高传染力来自于它借助人体形成的调整繁殖能力。而病毒自身的高速繁殖能力不仅会在人体外部形成更高的传染价值,也会在人体内部产对人体的正常的生存系统、免疫系统产生强大的抑制力和攻击力;再加上病毒的寄生性质,也会对人体正常的细胞产生强大的竞争力,进而产生危害力。

所以到目前为止,病新冠病毒的存在和它的原始特征,再加上他逐渐变异出来的变异毒株的各种主要的表现特征,仍然主要集中体现在它的高传染力上面。进而可以说病毒的存在和发展,它的表现和变异方方面面综合加在一起,都是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的,也都是符合科学的。

第 3 个话题、我要讲:新冠病毒是个恶人。

这部分我想强调的意思是,新冠病毒一系列发展,它告诉我们结果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最开始武汉大面积传播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是很惊慌的,那个时候我们是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也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而且开始阶段武汉的官僚们的迟钝表现。进一步加重了普通大众的疑虑。

后来全世界范围的大流行当中,英国率先宣布将实行群体免疫的策略。但很快高涨的传染人数和死亡人数,狠狠的打了英国政客的脸,那么又开始实行了防控的策略。

我并不是想把英国的第一阶段的防控策略反复拿出来鞭尸,而是想强调,在那个时候我看到的数字是说群体免疫的数据基准是 60%。不管是因为自然感染形成的质体的抗体,还是因为打疫苗形成的抗体,当时强调只要人群当中有 60% 以上的人携带抗体,那么这个群体就能实现基本的免疫。

现在看来这个 60% 是一个 “过时” 的数字。为什么呢?因为这个 60% 完全是属于坐在办公室里面的科学家们单纯的计算出来的东西。说白了就有点书生误国的意思。

所以新冠病毒的第一突破就是,不管群体免疫的 60% 也好,还是 80% 也好,这样的数字对新冠是无效的。

另一方面我想给大家回顾的是,在 2020 年年底的时候,那么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专家们评估,那么大约在 2021 年年底,新冠疫情会基本结束。这个乐观的估计不用说现在,其实在三四月份的时候,就已经破产了,往后基本上已经没有人再提了,因为名为德尔塔的变异毒株专治各种不服。

另外,在这里我想帮大家再回顾一个让人不开心的预测:就是在一开始强调群体免疫或者是疫苗价值的时候,就有人说,必须有所心理准备,可能疫苗普及的速度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疫苗的保护力,在当下的评估是怎样的吧。综合各方面的转述,我现在得到的关于疫苗的保护力,基本上以钟南山院士的说法为主——疫苗对德尔塔病毒的传染性是有防护价值的,但是并不是绝对的;疫苗当下的绝对价值在于降低重症率。

好了,下面用我的语言来翻译一下这句话。新冠病毒的德尔塔变异毒株,它的超快的繁殖率和传超强的传染率,仍然会大面积的在人群中传播——哪怕这样的人群里面,也是大面积的接种了疫苗。具体的情况是这样,接种了新冠疫苗的人在接触到了德尔塔毒株之后,德尔塔毒株会在这样的人身上快速的繁殖。与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相比,区别在于接种过疫苗的人身上会更快的激活免疫系统,让人体的免疫系统尽早出动,杀灭德尔塔毒株。

这里面快就是价值。快就是保护生命的关键。根据武汉搞疫后期、先前知乎上的分析,新冠病毒致死的两个主要途径分别是病毒攻击肺部,让患者不能呼吸;或者,新冠病毒引发人体的免疫风暴,造成多个器官衰竭。这样的话接种了疫苗的人,那么它的免疫系统能更快的启动的话,就可以同时避免这两个致使的途径。

这么看起来的话,新冠的病毒和疫苗也是讲科学的,进而新加坡的共存政策也是似乎是有道理的。

但是问题来了,这个病毒是个恶人!

这个病毒是个恶人!

这个病毒是个恶人!

这个病毒的变异方向并不是向着和人类和平共处的方向发展。德尔塔毒株变异毒株的出现就证明了新冠病毒,它的变异方向是向着更高产量更快繁殖速度的方向发展。假如德尔塔毒株可以评价为和新冠疫苗旗斗得鼓相当的话,那么可以预见将来肯定会出现便繁殖速度、传播能力远远超过德尔塔毒株的情况。

回顾前面提到的病毒的危害性,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只要是接下来的变异毒株,只是哪怕只是单纯的在传染能力、繁殖能力方向的增强,我们就可以判定相应毒株的危害性,就是不会减少的。

在新冠流行的早期,有人曾经推断,假如病毒的传染能力变强,那么它的危害性就会降低。因为这个推断的理由是,假如危害性变强,杀死病毒的宿主,那么病毒就会失去它的传染和扩散能力。现在德尔塔毒株毒株出现了,我们知道它的危害性并没有下降。事实证明,这种推断,也是不起作用了。

为什么会失效呢?目前为止,我没看到有人对这个方向上的分析。那么我个人推断应该是因为很多传染病的旧有的理论或者知识体系,它是基于以前的社会关系或者社会形态提出来的。这里有必要提议一下西班牙大流感(我个人不赞同这种命名,但是不知道还有其他更合适的名命名方式只好这样。)。可能有的人在心里面拿新冠病毒和西班牙大流感来比较,所以得出一定的结论,以为新冠只要是流行和持续一段时间,死掉一部分人之后,自然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消亡了。但是不得不提,时代变了,当今的这个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城乡一体化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在印度那样的国家,那么城乡之间的人力流动也是非常频繁和密切的。

那么如果说新冠是一个恶人,应该就是因为新冠的传播能力传播交流能力,在这个人群交流非常密切的时代是被大大放大了,留给人类的只有恶化的结果。

基于现有的情况和新冠当前发展的趋势来判断,我认为新的变异毒株发展为繁殖速度大大超过人体免疫系统的杀灭速度的情况是一个大概率的现实。

相应的新冠病毒造成的人类死亡人数,将来一定会远远大过于当年西班牙大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数。

所以这部分的结论就是新冠病毒突破疫苗的免疫范围是个大概率的事情。传染性更强的毒株,变异存在一定会到来。那种能够完全突破自然投体 / 疫苗保护范围的变异一定会有。

不管是希望与自然传染形成的群体免疫,还是期望于打疫苗形成的群体免疫很大,结果可能都是会幻想破灭。

一句话概括就是,人类希望与新冠病毒共存,但新冠病毒可能并不同意。这个病毒是个恶人!

第 4 个话题、一个古老的故事『杀老令』。

这个故事我见过好几个版本,而且年代久远,很多细节也记不清楚了,下面大概描述一下我当年在《新少年》这本杂志上看过的图片记忆的内容。

古代有一个皇帝,有一天拍脑门突发奇想,发现一个 “惊人” 的现实:那就是人上了一定的年纪之后,就不能够再从事生产创造财富,相反只会吃饭消耗粮食, 变成了单纯的社会负担。于是他下令全国到了 60 岁以上的老人要统统埋葬。这就是所谓的“杀老令”。

这期间乡下有一个孝子,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但是他妈妈的年纪也够了被直接埋掉的岁数。他不忍心直接让母亲受死,所以偷偷的就挖了一个洞,把妈妈藏了起来。

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因为这个孝子没有什么经验或者是智慧,那么全靠妈妈的指点才度过了危机。其中有一件事是赶上大旱,地里颗粒无收,人们实在困难以至于把粮食的种子都给吃掉了。等到旱情过后。想要种地救灾的时候才发现没种子了。而孝子的妈妈就告诉他,我们家门前那条道以前经常会有粮车经过,而粮车会多多少少会漏下来一些粮食在那里,你只要把门前那条路多犁几遍,然后多浇水施肥就能长出来粮食。这个孝子照做之后果然长出来了粮食。后来这件事就传流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面,皇帝就把这个孝子找来问过,这个孝子是个老实人,只好一五一十的交代了,隐匿自己母亲这个事情。皇帝发现了老人即便不是从事生产也有相应的价值,所以就推翻了前面的杀老令。

所以我就想问一问那些叫嚷着敞开国门与病毒共存或者是躺平的人,你们有没有同理心?你们有没有想过将来假如医疗挤兑没有病床,在医院过道,在医院外面奄奄一息的那些得不到救治的人是你的亲属,是你的母亲,那个时候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在我看来,《杀老令》里面的那个古代皇帝,只是一时愚蠢,而且还能及时悔悟;而我们知乎上,有的现代人就是又蠢又坏,丧尽天良!

第 5 个话题、危机中的孤立主义。

危机,危机,就是危险中的机会。

从世界范围来看,自从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的基调就是丛林法则。所以你看中美关系的话,就并不是什么夫妻关系而是世界霸权的竞争关系。并且因为历史渊源,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中国的上升趋势事实上是对美国和所有的西方国家的统治地位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并且因为完整生态链的塑造、世界工厂的地位的确立,客观地放眼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市场份额,中国威胁论是不能够被彻底否认的。

站在国际关系的角度看,中国被全世界围堵,是你不能闭着眼睛就假装看不见的。反过来说,你即便是中国做任何谦虚和让步也换不来别人的同情的,因为你的威胁太大了。牌局上你让一局,可能我们在下一局里面可以好好打再翻盘。而在当今这种国际关系背景下,你中国只要稍微一疏忽,列强们就会像饿狼一样扑上来把你当做肥羊吞食掉。

所以我想提醒看到这个回答的读者们,中国现在输不起。中国在现在这场竞争当中一旦倒下了,那么中国可能连 5 流国家都不如,不仅会被帝国主义国家们把版图拆解得四分五裂,而且产业链、产业布局也要被打碎,文化要被消灭,汉民族要被解体、消灭,中国将不复存在,中国人将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卢旺达大屠杀知道吗?到时候搞一个 “满汉” 之争,或者 “蒙汉” 之争、“藏汉”之争,在各种现代化武器的加持下,中国人就能把自己杀得亡族灭种。

“洋人” 当中肯定有好人、善良的人,但是,作为整体来看,对中国人来说,“洋人” 肯定是阴险之辈。所以特朗普搞贸易战,制裁中国,洋人们就纷纷的搞起了产业转移,把产业链转移到东南亚。

唱衰中国的声音一直都没有缺位,同时产业链向外转移的事情,也不是三天两天之内的新形势。最早提到产业链转移的新闻,我印象当中大约是从两千零几年就有了。这些年断断续续的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在三星把国内的产业转移到越南苹果把代工产业转移到印度,在媒体报道方面形成了两个高潮。

所以产业转移到东南亚这件事,即便短期内不是危险,长此以往也确实可能有 “国将不国” 的风险,确切的来说就是外资的产业链转移,如果赶在中国的工业化 4.0 之前完成,那这就是个大麻烦。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新冠疫情给中国带来了一个天大的时机。

大概的顺序就是疫情,现实冲击了印度的生产,接下来又冲击了马来等地的生产再接下来就是最近的对越南的生产冲击。东南亚的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前景完全不明朗,但是消费者的需求并不会停止下来,等待东南亚的疫情明朗之后再进行消费,所以各地的供应商们必须要解决商品的问题,于是。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现在这种情景流出的产业链有一部分正在流回中国。

这个世界是一个混沌的系统,我们并不能简单的从 1 对 1 的因果关系当中,绝对的推断出每一件事情的将来。当初,疫情发展成为全球大流行的开端之际,我们也不能预测,对于整个中国或者是说对世界工厂的地位有什么样真正的影响。只是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形势才变得明朗。我们现在可以确定了,总体上来讲,新冠对中国是一个比较有利的因素。它对生产的破坏是非常大,它对于产业链的破坏也是非常大的。而中国同时具备了完整的产业链和清零的政策,所以中国仍然能够保持着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高水平的生产力。此长彼消,新冠破坏了我们在产业链这个方面的竞争对手的生产。从结果上看,新冠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利好,对中国的产业链完整度也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也就是说洋人们虽然想要把产业链转移出去,但是新冠疫情给中国送上了一记助攻。

这么说新冠疫情有点儿幸灾乐祸的味道,同时看起来不够善良。但是有一点必须要强调,不能用类似于人格的方式来看待国家。因为人依赖于社会关系的存在,才能够存生存,所以人类通常要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法律秩序。这存在着一个天然的要求在里面。而国家却未必,国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依赖于社会关系。比如说冷战时代的美苏争霸,那么他们的霸权主义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的惩处。比如说殖民时代的帝国主义,那么他们对殖民地的伤害也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的追究。所以用人格的方式对国家提出要求是根本不现实的。

假如中国用绝对的善意来对待国际社会上的其他的国家,想要在国际社会上获得的事实上的回报,几乎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这方面我今年提出来的看法就是中国当下只适合执行孤立主义。具体来讲就是在孤立主义的前提下,有限的互惠合作。闭关锁国要不得,我们打开国门欢迎四方的来客,但是也仅限于互惠合作。

为什么要孤立主义呢?因为主观上你中国当下并不具备在全世界 “输出革命” 条件。客观上前面所说的那些洋人们,不仅是想和你做生意,也随时打算瓦解和吞噬中国。而周边的国家像缅甸巴基斯坦这些属于烂泥扶不上墙。往东亚看,日韩两国属于蛇鼠两端——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没有分出胜负、在没有彻底的打败美国之前,他们是不会认真的过来和你投诚的。

我在网络上,在知乎上看到过好多次,就有人嘲冷嘲热讽说,你中国竟然在国际社会上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

听起来好像挺心酸,但是我想说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包括前面也提到了,你并不能用人格的方式来看待国家,再者从前两天发生的澳大利亚潜艇采购案当中美背刺是法国的事情,也能够看出,即便是洋人内部,即便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也没有绝对的铁关系。

所以国际关系就回到了一句老话,“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个话题本身我还是想说中国,但是说到这里我想顺便说一句和题目相关的,那就是新加坡的华人让我们感觉到亲切,也方便于说我们的往来,但是也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那毕竟是另外一个国家,不要感情上代入太深,没什么用。叫一万句坡县,最后人家和你大清也是人心隔肚皮。将来假如疫情极度的恶化,我们能够救助的也是华人华侨而不是新加坡这个国家。

这个话题我说的有点多,这里简单的总结一下,那就是新冠疫情的世界范围大流行是一个全球性的危机,但是我们中国执行的清零政策有效的保护了产业链,保护了生产力,这对我们中国和中国当下的防御政策是一种利好的状态,同时我们在当前形势不甚明朗的情况下,我建议是采取比较保守的态度,秉持孤立主义的方针。

(先发这些,还有最后一个话题《清零政策要不要继续执行下去》,感觉写不写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后面再说。)

PS:语音输入,手工校对了两遍,估计还有很多错漏之处,还请见谅。

2021 年 9 月 21 日 第一稿。

第 6 个话题、我要来说一说中国当下的清零政策要不要继续执行下去,以及能不能执行下去?

我认为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整个疫情控制的主动权,我们占据了优势,那就不如采取这 4 个字的原则——以静制动。

套用游戏里面的话来讲,就是我们已经成功的把家守住了,那么我们就不要随便出去浪,葬送优势。

这个话题要展开说,相关的内容可能就会非常多,而且我也观察了很多相关的论战,根据我的的思考和整理,涉及的子话题大概有这些:

  • 第 1 个问题,疫情会持续到什么时间?
  • 第 2 个问题,病毒会不会继续变异下去?
  • 第 3 个问题,我们怕不怕别的国家开放国门与病毒共存后,他们的经济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然后争夺我们的市场份额转移相关的产业链。
  • 第 4 个话题,我们的冬奥还能不能办下去?
  • 第 5 个问题继续执行清零政策我们的伤害有多大?我们的负担有多大?我们能不能坚持到底?
  • 第 6 个问题,我们怕不怕全世界都躺平了以后,大家携起手来孤立我们中国,不带我们中国一起玩儿。

其实这里面大部分的都在我前面的话题里面讲了不少关键或者是基本的内容,这也是我为什么前面的话题当中有的部分会说的很细碎、很啰嗦。比如说我前面反复强调,病毒它讲科学不讲政治等等。

那么在分析具体的问题之前,我先啰嗦几个前置的原则。

第一、选择:利弊和条件

首先,这个世界是个混沌的系统,并没有很多问题并没有简单的对或者错。只不过不管是个人也好还是上升到国家也好,很多的决策在做出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地位关系权衡利弊。同样的问题和挑战面前,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国家,他做出来的选择往往是不一样的,因为就是他们的本钱是不一样的,以及决策之后能够承受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当初武汉疫情进展到接近结尾的时候,知乎上就有很多人强调国外的哪哪哪个国家应该学习中国这个优等生,应该抄作业。但是后来我们看到全世界抄中国作业的只有极少数国家这里面,我们必须认识到,你要想抄中国的作业,你必须有某些和中国相接近的特点和属性,必须有像中国一样的国家本钱才行。

中国有多大的本钱,这个我有一个体会。从去年年底的时候,沈阳有一位尹老太太从韩国带病毒回来,那时候我参加了两次核酸检测,都在沈阳的居民中间的一所小学里面进行的,给我的感受就是中国能够执行这么严格的清零政策,本钱实在是太丰厚了,一方面它手里握着相当巨额的资金金融性的财产,他还掌握着很多地产或者是实体的资源;另一方面,再加上他还有 9,000 万共产党员和手里大量的公共卫生资源。在这样的前提下,可想而知其他国家想要抄中国的作业,起跑线就不一样。

所以我建议读者们在思考中国的清明政策要不要继续执行下去,首先有一点前提就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在这个地球上是一个绝对与众不同的国家,国外的经验可能会对我们有借鉴作用,但是可更多的时候国外的经验或者是条件都是不能够完全套用在中国身上的。中国也可以有选择,不借鉴国外的经验。

反过来说,在这个话题下面,新加坡的选择,就是有新加坡自己的条件和他们对将来结果的承受的准备。所以我认为对新加坡的人也好,政策也好,国家意志也好,其实是不应该有过多的苛责。跟 “船小好调头。” 挨着的一句谚语是“小船经不起大风浪。”

第二、不是先知、无法预测

我一直告诫自己你不是先知,你预测不了未来会怎样。

因此,对于这个话题,我并不会保证每一个推断都会是准确的。这个世界不可预测的因素太多了,根本猜不中将来会怎样,就像几乎没有人能够预测到新冠会大流行这样的黑天鹅事件。(比尔盖茨那个有点玄学。)

我只能尽量在所有的讨论当中,根据新冠这一年多以来的发展,去寻找最多的可能性,看不出来什么门道的地方,尽量别张口。这样的话,前面罗列出来的问题,在具体的讨论,就会有详有略有多有少了。

下面具体讨论。

第 1 个问题,疫情会持续到什么时间?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说,因为去年年底的时候,大家估计乐观的估计是 2021 年年底就能基本结束,然后悲观的估计基本上都是认为需要 3~5 年。

这样的话来讲对其他的几个问题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之前我在别的回答里面强调,通常来说都会比较容易推测接下来半年或者一年内的事情,要么就是预计接下来 3~5 年的事情。那么中间一年到两年之间的事就很难说了。

这里我只能强调一种情况,那就是假如新冠的疫情持续到 2013 年和 14 年的之间,而又突然疫情恶化的这种可能。再同时假如中国今年或者 2022 年终止了清零的政策,那么在 2023 年的 2024 年的时候赶上了疫情突然恶化,那么中国这么大的体量,在想掉头就会非常的困难。我前面也提到了沈阳陆军总院(沈阳人的旧称,现在改名为 “北方军区总医院” 了)的事情,那代表着 2020 年全国支援武汉的前提是很多重点医院,实际上是已经放弃了部分院内的住院患者。于是假如新冠疫情将来在中国境内多点开花而且都有武汉那么严重的话,我们的医疗资源实际上是不够的,不仅是呼吸机,人工肺(ECMO),这些医疗设备不够,就是医疗人员也不够。说难听的,过去我们嘲笑印度的那些,也不是不可能在中国身上重现——假如放弃清零政策的话。

第 2 个问题,病毒会不会继续变异下去?

首先一点就是新冠病毒一直在持续变异株。

可以看一下下面的这几张截图。

新闻发布的时间是 9 月 8 日 [2],而最后一个出现的变异是 2021 年 1 月。看起来是停止变异了么?并不是,主要原因是,这两个列表当中的病毒变异,都是已经在世界范围或者洲际范围内,大面积传播的选手。

那些还不甚出名的 “小弟” 们,要么是竞争力不强,要么还是在 “偷偷地发育(扩散)” 中。

光看命名,就可知变异毒株还有很大的 “成长空间”——

在中文互联网上,新一代的变异毒株,已经存在了,读者朋友您猜是在哪里出现的?

——没错,正是被称为人类病毒培养皿的印度,这种新的变异毒株被称为 “德尔塔 +”,大概是在 6 月份被国内关注的,印度政府已经将其标准为:“关注变种(VOC)”[3] 了。根据冷哲的说法,其实在 3 月份就被发现了 [4]

然后就是接下来的问题: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能不能实现 “免疫逃逸”?

澎湃新闻采访剑桥的教授 [5] 有这样一段话:

古普塔表示,免疫系统脆弱的人群可能会给新冠病毒累积变异的机会,“鉴于他们清除病毒的速度不如正常人快,所以通常会使得感染持续一周左右。假使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那一个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时间就会更长,体内的新冠病毒会产生更多的突变。” 古普塔指出,突变的病毒可继续对抗无法正常工作的免疫系统,故突变病毒会在这些人体内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在这段时间内再去感染其他人。这就是问题所在。

根据同样的原理,已经接种疫苗的人群当中有人感染了病毒,并且也是 “免疫系统脆弱的人群”,然后 “体内的新冠病毒会产生更多的突变。”,进而进化出完全绕过现有疫苗标识基因的突变,甚至更加严重的 ADE 反应,并非不可能。

只要是感染的人群数量足够大,只要是病毒变异的速度足够快(快过疫苗研制和更新的速度),那么变异毒株的 “免疫逃逸” 就可以成为现实。

而且我在前面的话题当中强调了,新冠病毒是一个【坏人】。一方面是前面提到过的,现今社会的人际交流频繁而密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就世界范围看,医疗资源分配得不均衡,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严重缺乏,而很多新冠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所以,新冠病毒的进化速度超出预期(或者说是达到了恶化的预期)。

所以,新冠的变异速度快,是我反对中国放弃清零(封锁)政策的一个主要的担忧。

第 3 个问题,我们怕不怕别的国家开放国门与病毒共存后,他们的经济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然后争夺我们的市场份额,资本家向外转移相关的产业链。

不怕。

大概率的情况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人类和新冠病毒的斗争,会持续一段时间。

在这个持续的时间内,国外会顶着疫情反复暴发的风险,让工厂开工(最新的消息是越南已经开始逐步开放工厂进入复产了)、让餐饮娱乐开业、让大型比赛开办(某些答主提到,英超现在已经是爆满了)

流回中国的订单,可能会重新流回印度、越南这些东南亚地区,转移回来的产业链,也可能会反复转移回去。

但是我认为,中国清零政策下,保持的稳定生产,仍然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而且也要看到中国是在没有进行货币大放水的前提下,仅仅依靠经济内循环保持的经济增长,这些都会国际资本形成非常大的吸引力。

而且,我们采取 “以静制动” 的原则,也可以看准时机,灵活处理,假如 “相持阶段” 的形势稳定下来,我们是有条件逐步放开的。

第 4 个问题,我们的冬奥还能不能办下去?

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就是在对运动员严格检查、严格控制的前提进行的。

相信大多数运动员都能够接受,北京冬奥的管控手段。

所以,我认为冬奥还是能办下去的。只不过,吸引游客的能力会下降,收回投资的话可能会比较困难。

第 5 个问题,继续清零政策执行下去,对我们的真正的伤害有多少?

我们我们的清零政策确实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餐饮,娱乐,旅旅游,这些行业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比如说我亲历的一件事,去年 11 月份我在上海回沈阳的时候,一天内就连续取消了 4、5 个航班。

而且零星的境内感染往往也会造成一个城市连续二十几天三十几天不等的封城和连续的核酸检测。

清零政策能算起来是影响到了我们每一个人。让几乎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像我的话就经历的行情不好,公司解散而失业,再加上重新找工作,工资也打折了 1/3 以上。

我们的清零政策让我们在国际社会上独树一帜,总体上是呈现利好,但其实并不能让中国人幸灾乐祸的开心起来。

而长时间又沉重的打击下某些行业的人,现在已经面临着严重的生存问题。所以在互联网上看到很多对清零政策抵触和反对的意见。发出这些意见的人并不完全都是因为立场站在国外的那种。

所以我在赞成中国的清零封锁政策的同时,我也赞成有的人提出来的那个办法和建议——就是对某些行业做一系统的扶持和救援。

国家对于下一步的政策方向,最近没有明确的表态,在我看来应该是因为疫情的发展不够明朗造成的。对于很多人的鼓噪,我认为是不应该不合适的,因为如同前面大段的论述,像新加坡这一类的共存的政策,它是基于政治性的原因作出的,而不是基于科学性的原因,所以我认为在疫情本身不是非常明朗的前提下,做出决策还是要慎重,我们要根据科学来做决策。

比如说下一代的新冠疫苗,如果能够对轻症、无症状感染的保护率达到 90% 以上的话(钟南山院士的观点为:目前是 60% 多,不到 70%;知乎上网友根据以色列的数据评估是 50%~60%),那么国家可能就会逐步地放开。

第 6 个问题,我们怕不怕全世界都躺平了以后,大家携起手来孤立我们中国,不带我们中国一起玩儿?

不怕。

前面我说了我的建议,那就是中国现在应该优先考虑奉行【有条件的孤立主义】这种政策。

国际关系围绕着利益展开,光有态度没有用,“舔狗不得 House”。

与其在意国际上对中国的看法,不如注重提升实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产业链的竞争,其实是价格的竞争;而价格的竞争,核心还是效率的竞争;至于效率的竞争,本质还是科技和生产力的竞争。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引发的产业链外移,目前看来,唯一有效的应对方式,就是大规模的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物联网、柔性生产线、按需生产…… 等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而且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已经额外地为中国争取了至少一年的时间。接下来鹿死谁手,就要各凭本事了。

至于外部的舆论环境和政治环境,核心还是综合国力的问题。前面我也强调过,这个蓝星,是丛林法则的国际社会,所以,国际关系还是靠国家实力作主导的。甚至于,冷战结束的以后,公平正义不能制衡的情况下,美国干脆凭借着霸权在世界上横行。

所以,只要中国顺利地发展下去,实现民族复兴(或者说民间的愿意:跟美国平分世界的霸权),就不用担心这些宵小。

题外

评论区有位朋友说我这个回答,不有什么图表引用,像是民科作品。民不民科我不计较,医学和传染学方面我都是门外汉,确实没有一丁点专业。

至于图表什么的,我要解释一句:本答开篇说过,这是一个 “合订本式” 的发言——里面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出自于知乎、互联网上的事实和网友们的总结,所以,我基本上都是拿结论性的内容出来说话。而且,我认为没有必要做过多的展开,写成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阅读体验并不一定就好。

如果读者实在不喜欢,我也没有办法。

但是,假如读者朋友对其中哪里有疑义,我愿意在评论区做进一步的分享或者找出原始的出处。

以上。

2021 年 9 月 23 日 二更

参考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5777380496736194&wfr=spider&for=pc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289515063931431&wfr=spider&for=pc
  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8117089/answer/1964416443
  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6349358/answer/1954635519
  5. ^ 新冠变异|剑桥微生物学教授:未来需更复杂、定期调整的疫苗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994727450100836&wfr=spider&for=pc

知乎用户 出云​ 发表

这个问题下有几位答主的角度非常学术,那么我从政府决策的方面分析一下新加坡 “共存” 策略背后的原因。

一、“清零” 策略对新加坡来说的弊端

“清零” 对于新加坡来说,不论是在民众配合、医疗资源还是政府行政力量上来说,都是完全能做到的。2020 年新加坡封城期间的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对于任何一项政策,政府不仅要考虑它是否有效,还要考虑其实施的可行性以及任何可能的代价。

**首当其冲的就是新加坡的经济。有人说 “啊这不就是和欧美一样为了保经济不顾人民死活吗”,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新加坡作为一个城邦国家,几乎没有国内市场的,几乎全部的经济活动都高度依存外部。旅游业占新加坡 GDP 的比重大概在 4%,而 2019 年新加坡出口量为 GDP 的 173.52%,同年的世界平均值仅为 43.43%,中国仅为 17% 多。净出口常年占新加坡 GDP 的 20% 左右。如果长期封锁,相当于四分之一的 GDP 被严重影响,**而国际金融服务、国际货运等方面的收入也势必会被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受阻,便相当于中国农业、制造业遭受危机,会动摇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贸易的受阻将直接传导至新加坡的民生,由于本国没有成规模的工业,大量的原料、工业品、生活用品甚至食品都需要高度依赖外部供给。新加坡食品对外的依存度高达 90%,在进出口受限的情况下,人民的生活资料将有可能出现短缺的危机。同时,新加坡的国土是没有纵深的。对于中美、甚至英法德等国来说,即便国家的某一地区因经济冲击造成了民生困难,调整的空间很大,可以通过对资源分配的倾斜来缓建局部地区的困难局势。在新加坡这是不可能的,而这一点对于 “共存” 政策来说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同时,由于新加坡处于**马六甲海峡的关键位置,**对于很多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长期封锁的新加坡对于其它国家的经济也势必会产生影响,因此,国际压力也需要纳入考虑范围。

二、“共存” 政策为啥可行

首先,截至 9 月 29 日,有 79.6% 的新加坡公民已经完成了两剂疫苗的接种,其中全体学生和老年人已经完成了两针接种,而目前新加坡政府已经开始推进第三针加强针的接种。高接种率为 “共存” 打下了基础(当然这个基础似乎日渐不靠谱了,后文会详细分析)。

其次,新加坡的医疗资源尚且充足,医疗水平高。根据新加坡政府的调查,各大医院的 ICU 尚有约 20% 的空闲。截至 2019 年,新加坡每千人医生数为 2.5;截至 2017 年,新加坡每千人病床数为 2.49。医疗资源还算相当充足。同时,相比于最初的疫情,目前医学界对 COVID-19 的认知已经更充分了,在治疗手段上也具备了更充足的经验,因此治疗的难度比起疫情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有所下降的。

另外,新加坡的行政效率极高,对于疫情的追踪工作和检测工作相对到位。目前新加坡政府所开发的 TraceTogether APP,与国内的健康码类似,进出公共场所需要出示,而外出就餐时需要出示疫苗接种证明。口罩是要戴的(然而有不少人已经开始松懈了)。通过高质量的医疗和高效的行政相结合,**把疫情的发展完全掌握是可行的。**只要不让疫情失控,那么风险就会显著地降低。

过去 28 天内,98.1% 的感染者为无症状或轻症,死亡人数为 0.1%,这波疫情至今的总体死亡率为 0.174%。这说明目前的状况仍然可控,并未出现医疗资源挤兑、重症和死亡率飙升的现象。因此至少就目前来看,“共存” 的政策仍然是低风险的。

三、“共存” 政策潜在的危险

**“共存” 最大的隐患在于疫苗保护效力的持久性。新加坡接种最多的应当是美国的辉瑞疫苗,而虽然辉瑞的实验室数据达到了 95% 的有效率,在新加坡的实际数据却要低于这个数值。尤其是对于 delta 变种来说,保护率骤降,根据《海峡日报》9 月 3 日的报道,辉瑞的有效率已经降到了约 40%,而这个数据甚至已经不能说明辉瑞仍然是一款有效的疫苗了。**在预防重症方面,过去的一个月中的所有重症患者里,**接种过疫苗的和尚未接种的人数几乎持平,不得不让人怀疑辉瑞在预防重症方面也已经失去了效用。(订正:这处数据实际上存在统计学上的谬误,考虑到已完成接种的人数是未接种的四倍,事实上在预防重症上辉瑞疫苗仍是有效的。具体的预防效率可以在下面那篇报道中找到。)**虽然很多人认为 mRNA 疫苗对变异病毒的适应性更强,但现实情况却让人不得不对其打个问号……

Covid-19 vaccines are 40% effective against infection in S’pore,‘very effective’ against severe illness, Singapore News & Top Stories - The Straits Times

另外,医疗系统的负荷也是一个潜在的问题。不管是 “封锁” 还是“共存”,新加坡永恒地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威胁。如果医疗系统崩溃,那么新加坡自救的空间会非常小。当初武汉医疗系统超负荷,可以全国支援,但是如果新加坡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就只能依靠国际支援。这其中的效率与规模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如果到了撑不住的地步又选择封锁,那么只会付出比一开始就封锁更加严重的经济代价。

而且,即便新加坡对于 delta 变种建立了成功的群体免疫,也不能保证对于其它变种具有同样的效果。delta 解决了还有 lambda,lambda 解决了还有 mu,如果各个变种车轮战,我严重怀疑这一政策的可持续性。但对于封锁政策而言,这也同样意味着对于每一波新的疫情都需要重新封锁,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长期的冲击。

**结论:**目前持谨慎乐观态度,对于长期发展保持观望。

知乎用户 费马的页边空白 发表

国家后面一定不能承受这种草木皆兵,新冠已经没有可能灭绝了,疫情常态化是必然,如何常态化?如果还是现在这种零星报到就要打动干戈,粉红毕竟不用为财政考虑,但国家却不一定受得了,耗得起。都是疫情是国运,但未必,福兮祸所依。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新加坡这个国家看来就是李光耀的个人 show,是个因人成事的国家,缺了李光耀的远见卓识,碰到些问题就开始漏底了。

与新冠共存怎么说呢,对于不搞医学专业的人一直有个最大的理解障碍是,医学是动态发展的科学,动态性比一般自然科学要动的多,是一种经验性科学,这种经验性不是指非理性,凭直觉,而是要循证,依据不断发生的情况随时调整的实践性科学。所以什么共存不是个静止的概念,是要不断动态调整和发展的概念,根据疫情严重程度,病毒变异情况,疫苗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的措施和方法。

看知乎简直能把人看得眼疼,都 2021 年了,还有人抱个 ADE 当做宝一样说个不停,德尔塔来了之后,还有人在说啥疫苗接种率达到多少能达到群体免疫……….. 医学作为实践性科学,知识更新的速度是根据现实来发展的,不是一个死板的,静止的信息,永恒不变的定律。

这些事情,和非医学专业的人很难说得清。

新加坡最近做出的与新冠病毒共存,我感觉有些早了点,领导人审时度势的能力欠缺了一些,如果是李光耀,可能他要参考的意见来源会丰富一些,他可能会咨询下中国的意见,了解下目前我们对于新冠病毒的现况判断和研究进展方向,但是现在新加坡对中国基本上是官方表面上还客气,实际从内里到民众完全是彻底无视了,民间仇中的情绪甚至更重。

当然,他们不作出这样的政策,我们中国也不好借鉴参考,所以战略主动权不要轻易丢失,中国并不是什么完全清零政策让中国这次疫情比较顺利,而是一直将战略主动权放在自己手上,从果断武汉封城,全国清零,疫苗研发,包括复星一开始就找 biontec 合作,多疫苗同时研发,虽然后来看未必用得上 mRNA 疫苗,但是步步都是为了争取战略主动,就是可以有选择的余地。我们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看完后再来做出自己的选择和改进。中国高层真的是有高人的,这个思路一直非常清晰。

为什么说新加坡早了点,就是因为加强针方面,在国内医学界近期有了较大的突破,我前两天看到知乎上有些人贴出了一些资料,觉得有些希望的火苗了,吸入式的疫苗,让我很感兴趣。可能会把因为德尔塔出现后,降低的疫苗防感染能力(一级预防)再重新提升上来。那么对于新冠病毒的控制可能会带来一个较大的里程碑事件,形势从此要开始发生变化了。

作为高人口密度的亚洲国家,西方世界参考性没那么强,比如北美真的是地大人稀。他们国家有几个地方能和福建的学校和工厂的人口密度和聚集程度去比?新加坡这样放开之后,我们正好可以参考一下他们的情况。研究下未来我们的对策,吸取经验教训。

知乎用户 王一桥 发表

新加坡可以做到极低的死亡率,这是科技高度发达的德国都做不到的。

新加坡可以作为未来流行病预防的参考,但对现下的世界防疫没有多少参考价值。

中国、英国、德国、美国的抗疫方式才值得研究。

中国是社会防控的极致,

德国显示了现代科技面对疫情的局限性,

英美揭示了政治的底线一直被突破——并不是物质发达政体就先进。

知乎用户 拉风小马 发表

客观陈述一下这个国家不能让我理解而感到失望的点:

1. 新加坡现在任何防疫措施都没有,注意是防疫措施,不是抗疫措施。当然抗疫措施也基本约等于没有。染病了不给医治,因为新加坡政府认为打疫苗了,所以都是轻症,不需要医治,只需要自己恢复。

2. 这种情况下,凭什么看别的国家就说 30-40 天后翻个 5 倍就觉得会下降?3200 例就是顶点?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竟然又开始最原始把性命当作草芥。既然破千,甚至几千都在卫生部长的预料之中,也就是计划多少人生病都是合理的。所以只要意料中,就不是失控,那德尔塔就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

3. 推迟其他病人的手术时间以为新冠患者腾出床位… 这是人应该说出来的话吗?新冠病毒比癌症来的更尊贵更优先是吗?所以癌症患者要让渡自己的生命发展权给别人?这就是资义国家的人人平等?

4. 我尊重新加坡确实需要一条 “属于自己的路”,但是绝不能因为其他因素而放任疫情肆行。我并不认为唯经济论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人民的健康和经济一样重要,不能厚此薄彼。

5. 东南亚清零无望,所以开放迎接游客。这都是一厢情愿的自作多情。数据显示,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病例增长率仅次于美国、英国、印度。我不认为有一个中国人,愿意来到这种环境旅行以增加自己被感染的概率。

知乎用户 白水煮一切 发表

新加坡就是公开接受群体免疫了,只不过是很高级的有计划得到公众支持的主动接受。

群体免疫是针对新冠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全世界人民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别无他法。并不是有人想看到更多的人死亡,而是不得已的。除非你能够帮助印度为首的东南亚、贫穷的非洲和南美洲控制疫情,不存在接不接受群体免疫的问题,而只有什么时候如何接受的问题。

就如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理论流行病学专家苏内特拉古普塔 (Sunetra Gupta) 所说,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公众安全的接触新冠病毒而不是躲避。其主要途径是拉长疫情的高峰让有限的医疗设施从容的应对重症危重症从而尽可能减少新冠死亡。

但是,群体免疫是群体行为,需要公众的参与和坚决支持。所以世界上只有瑞典一开始就执行了群体免疫,因为当时还没有疫苗实际上是自然免疫。可以这么说,瑞典人是世界上唯一勇气和智慧战胜新冠病毒的人。

后来通过疫苗的帮助,还有和新冠病毒斗争中人们渐渐了解深入新冠病毒,以英国 2021 年 7 月 19 开始公开执行群体免疫开始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公开接受群体免疫。区别在于欧美国家基本上是通过疫苗的安慰接受自然免疫,而印度、非洲和南美洲这种落后地区只能是被动接受群体免疫。

现在的国际趋势是不仅仅大力推广疫苗通行证,甚至大有取消疫苗通行证的趋势,因为疫苗不管是美国疫苗还是其它的实际上是安慰而已。

公开接受群体免疫有代表性的国家有英国和美国,还有丹麦和新加坡,其中新加坡属于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属于科学普及程度很高可以执行公民广泛参与和支持的群体免疫。所以新加坡政府早在一个多月前公布具体实施步骤和计划,让公众有心理准备,并且其之前做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为啥数据上看英国疫情这么严重,朋友圈的留学生吃喝旅游一个不落,连口罩都不戴?

如何看待丹麦宣布取消所有新冠防疫措施?是不是选择了以后与病毒共存的生活?

也就是说,新加坡不仅仅是公开接受群体免疫,而且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执行群体免疫,以期达到最好的结果,也就是降低新冠死亡到最低的情况下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这可不是拍脑袋做决定,而是科学的决定,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出什么大问题,因为新冠病毒死亡率也就是万分之几,就是美国 69 万死亡也是大多数死亡是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公共卫生事件统计的结果,实际上主要由于新冠病毒肺炎死亡就是万分之几。

在这方面新加坡是我们的榜样,因为随着全民疫苗接种进展我们也面临开放国门迎接群体免疫。按全球疫苗接种速度统计我国已经有 11 亿人接种疫苗,并且总剂次达到惊人的 21.8 亿剂次,早已经超过欧美国家群体免疫的 70% 接种率。为了安全起见国家很可能全民疫苗接种 80% 正式开放国门,也就是月低或者下个月初。

凤凰网 - 全球疫苗接种实时动态

现在中国的全民疫苗接种除新生儿和一些不适合疫苗接种者以外已经很少很少,这几天新增接种只有区区 400 多万剂,昨天只有 359 万剂,说明再拖延会永远就是这个水平没有太大的价值。

既然学术界和政府相信中国疫苗对重症有效率达到或接近惊人的 100%,那么死亡率是更低,没有死亡威胁继续严控的理由不成立。所以本人期待享受国家群体免疫的好处彻底开放享受来之不易的自由!希望尽快融入国际大家庭,也希望在海外的中国人随时能够回家!

知乎用户 实话实说 发表

看了不少评论,还是更新一下,希望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1. 通篇我都没有说我们国家应该立刻放弃现在的政策。而是在有相当高效疫苗的保护下,在将来,循序渐进的开放。
  2. 关于经济影响,是的,这两年,我国外贸一定会井喷。但是国外的疫情,无论是被动的群体免疫,还是主动的疫苗防护,总有熬过去的一天,随着那一天的到来,那些外贸订单现在是怎么回流的,到时候就会怎么外流出去。 甚至因为我国的防疫政策,还有加速流出的可能性。到时候,会有多少做外贸的老外会忍受 28 天的隔离?
  3. 每次有城市零星的新冠爆发,都是好几轮的全民检测,这些费用是以亿计的,再加上十几亿的疫苗,更是百亿级别的财政支出,这些都是靠着中央财政。
  4. 国外,特别是美丽国,在全面开放之后都有新的疫情高峰出现,这是事实,但是美丽国的反疫苗人士比例出奇的高,也是事实。
  5. 我用闭关锁国这个词有点过了,我把原帖里也改了。现实情况就是我们同国外的正常人员交流几乎已经不可能了。这里面不单单只有那些被骂‘ 千里投毒’ 的因私出国的留学生和公民,还有不少公派留学生和国家国企的外派员工,参加各个世界大赛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当然明年的北京冬奥会可能是政策松动的一个契机。
  6. 关于那些扬言向国安举报我的,假设,你脑壳里面不是空的,可以思考,在疫情过去的那天,美丽国和西方世界,看到我们还是这样 28 天的隔离政策,还是放弃 F1,放弃国家队的主场,放弃所有世界大赛的举办权,为世界各地来华人员设置重重障碍,你觉得他们是真的希望我们开放呢?还是希望我们继续这样,晚上睡觉笑醒呢?国安的人,好好看看到底是谁真收了美分了。

共存已经是世界主流,全世界目前还能坚持清 0 的就是我国,朝鲜和新西兰了。

新西兰奥克兰最近的一次封城到现在已经超过一个月了,政府也已经差不多准备正式放弃清 0,目前的政策对经济影响太大了。

我国的清 0 政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口基数过大,万一失控,击穿医疗机构防护的底线,后果不堪设想。

国外选择不清 0,也是基于清 0 政策经济代价过大,今年有了疫苗之后,死亡率已经显著下降等客观事实。

目前国内的舆论还没有能够选择共存这个选项的基础,大家基本都是闻新冠色变。很多小生意主以及个别行业的死活,在人民的生死面前也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

人的观点是会改变的,就像前几个回答里一样,可怜那些感染的儿童,但是实际上,儿童绝大多数都是轻症和无症状,自愈能力远超成年人。从武汉疫情大爆发之后,我国各地断断续续都有疫情小规模爆发,累积案例也早已过千,但是你是否还记得上一个国人因新冠而去世是什么时候?

当大家看到电视里,在高疫苗覆盖率的基础上,欧美联赛场场爆满的观众,已经不再那么可怕的死亡率,就会好好考虑清 0 政策所付出的经济代价。

最后,高压的抗疫政策,一定会导致人们对政策疲倦,比如,现在外面戴口罩的人数,肉眼可见的减少,以及一线抗疫人员不可避免的疏忽,而暴露疫情的突破点。

最后,当全世界都已经被迫或主动选择共存,海外回国 28 天的隔离政策,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是会继续,但是从长远来看,与病毒共存永远会是一个可能的选项。如果有高保护力的疫苗存在,你会怎么选择呢?

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知乎用户 孬王元 发表

9.24 新加坡认错了改政策了,有些回答可以修改一下了

知乎用户 Detective munch 发表

PS: 新加坡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以下是转载

10 月 10 号的新闻

新加坡单日确诊数屡创新高,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日前透过脸书同步直播发表接下来防疫计划,向国民喊话,目前新加坡接种率已超过 80%,该国的防疫策略将从清零转为与病毒共存,星国防疫政策也有所改变,其中包含与确诊者接触后免强制隔离、PCR 检测。
李显龙上周发表全国演说中表示,新加坡在疫情爆发初期的清零策略非常正确,但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传染力极高的 Delta 病毒出现,现在必须改变策略与病毒共存。他提到,疫情爆发初期体多数民众体内并无抗体,导致确诊人数爆增,而且当时病毒尚未变种,严格查清传播链的方式,能够有效阻断疫情。
李显龙强调,新加坡的策略奏效,并没有像许多国家一样,出现很多死亡病例,星国也是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目前疫苗接种率已达 85%,大幅降低了重症风险,据统计,该国高达 98%的本土病例皆是轻症或无症状,重症率仅 2%,其中只有 0.2% 的人病殁或需要住进加护病房接受治疗。
李显龙提到,随着疫苗接种率提高、传染力极高的 Delta 病毒出现,清零策略将改为和病毒共存,在接种疫苗之后,COVID-19 对大多数人来说,” 已不是个危险的疾病”。他也说.即使已接种疫苗,仍会有感染的风险,国民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会出现许多确诊病例。
李显龙在演说中表示,预期未来几周病例数将持续增加,达到高峰后,情况应该会好转。他预估,新加坡至少需要 3 个月或甚至长达 6 个月才会进入新常态,届时就可松绑措施、恢复以往的活动,确诊病例数维持稳定、每天可能新增数百起案例。
根据《新加坡亚洲新闻台》报导内容指出,将有 7 项防疫新政策本周上路,让民众了解新加坡在迈进与病毒共存的” 新常态” 后,政府的政策有何改变。
1. 未接种新冠疫苗人士被禁止在餐厅、咖啡厅用餐,也不可进入旅游景点、商场等地。
2. 曾与确诊者密切接触的人士不再需要被强制隔离,但相关人士需在接获当局发出的健康风险警告起,进行连续 7 天的快速抗原检测(ART)与自主隔离。
3. 出现明显新冠症状或感到身体不适者才需要接受 PCR 检测,无症状者如需筛检,以快筛检测为主。
4. 除了年长者与 4 岁以下儿童等高风险族群外,几乎所有确诊者都以居家疗养为主。
5. 新加坡政府目前正密切观察美国儿童接种新冠疫苗的状况,并计划于明年初让 12 岁以下儿童接种疫苗。
6. 扩大第三剂新冠疫苗加强剂的接种人群。
7. 政府预计新加坡至少需要 3 至 6 个月才会进入新常态,并预期未来几周病例数将持续增加,但情况会在达到高峰后好转。当单日确诊数持续稳定维持在每天数百例,且无明显增多时,民众就可回到疫情前的常态活动。

知乎用户 Qqq​ 发表

作为在新加坡生活的人, 对新加坡的共存政策很满意, 因为我觉得这是 “在病毒将长期存在” 的共识下唯一的出路。

要打分的话我可以给新加坡政府打 80 分. 主要问题是对民众的宣传不充分, 然后在应付大量病患的时候准备不足.

另外我这次是被发布会上的坦诚惊艳到了, 在日感染人数几十的时候, 政府官员公开表态: “我们决定调整政策, 预计日感染人数将上升到超过千人”.. 有没有很强?!

说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我发现知乎上多数朋友都是不认可新加坡的与病毒共存政策, 这跟我所知的新加坡本地人的观点截然相反. 记得在 Reddit 上看过本地人发起的讨论疫情的话题, 里面大多数人都是认可共存策略, 多数抱怨也只是集中于执行细节做的不够. 跟我的观点基本一致.

知乎用户 熊大 发表

新加坡怎么选是它的自由,我们懒得置评。但是最有意思的是在联合早报看到一些文章,新加坡的一些新闻评论人似乎对中国的清零政策各种冷嘲热讽,一会说不持久,一会说成本高,引经据典,言辞凿凿。这就有点其心可诛。总觉得这个国家的一些人,有种莫名的优越感。之前评论中国外交官对欧美的反击时,还说外国人可以无耻,中国人不能不逊,贼有意思。

知乎用户 王小石 发表

我估计 全世界 其他大部分国家 的主流抗疫 的 分针 未来 都将如同 新加坡这样 和 病毒共存。

实际 新冠说到底 就是一种 流感病毒。 而 流感病毒从以往的历史演变到现在,基本最后的归宿都是人体产生抗体 并 与人类共存。

(当前科学界还没有把新冠归类于一种流感,虽然有部分专家这样认为。我这里把它等同流感对待,在技术上是不正确的。但是表明我个人对其看待的态度,就是把他们归于同类。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其对抗方针,不重点讨论其科学性质。)

只是在古代和现代有些区别, 古代可能需要部分不能抗的住的人自然被淘汰,留下来的都是在对抗中存活下来的,当然,这种存活比根据病毒的危害程度比例也不同,但是就大部分病毒而言,死亡的是少数,其中以体质虚弱,或者老年人居多。

而现代社会,是讲究人权的社会,如果以牺牲少部分人的生命选择和病毒共存,这对于那少部分人是残忍的。所以部分国家(包括我们国家)会选择与病毒对抗 以及隔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病毒在全世界(不止是在中国)都长期存在 且不能根本去除。那么势必对人类的正常作息造成极大影响。 短时间,2, 3 年 可能还好。 但是如果是 10 年,20 年呢? 难道未来全人类 要靠 戴口罩 长期生存?

如果 在国外部分国家 选择 与病毒共存,也可以理解。 特别是部分医疗体系足够充沛的发达国家。感染了,没关系,先自己家里呆着,靠自己的免疫力抗过去。如果抗不过去再到医院里来。就这样达到全民免疫的效果。当然这势必造成少部分人,特别是老年人加速离世。 但是这种比例是极少的。就发达国家的病死率大概在 0.3% 其中又以老年人占绝大部分,中青年人的病死率 应该 <0.05% , 所以 为 维持社会的长期正常持续而言, 这种代价或许是值得的。又特别是现在很多人都打了疫苗,这势必更加会减少病死率的产生。

话题说到我们国家, 如我开始所说,国外大部分国家如果都选择与病毒共存,那么我们国家该如何? 难道成为世界的孤岛? 我想那个时候 我们 势必也会 选择和病毒共存,只是届时需要找好后续处理分针,比如研发病毒高危状况的对抗药物 以及 专门的 新冠重症门诊。

一切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虚伪之地 发表

双新并存

知乎用户 Burgundian 发表

样本 + 1,我只有感恩~

知乎用户 日月行 发表

面对传染病大规模流行,不得已放弃部分防控措施,这本身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传染病大规模流行就叫传染病大规模流行,不叫与病毒共存。不能用与病毒共存这种温情脉脉的描述方式,这是在蒙蔽大众。

牛痘出来之前,天花的状态就是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流行,以至于可以成为筛选帝位继承人的手段。拉马克的学说很温情,容易被人接受,但是达尔文的学说才是对的。

知乎用户 heuwolf 发表

如果人类不能彻底消灭新冠病毒,不管哪个国家最后都会采取这种做法。

现有数据证明新冠病毒完整地经历了几轮春夏秋冬,正常环境气温变化对新冠病毒影响不大。而且新冠病毒传播力极强,不仅仅人可以感染,其他动物也可以感染,怎么彻底清除?即使人类社会中感染者完全清零,但是病毒同样可以在动物中繁殖和存活,照样在中国大地上存在繁殖甚至于扩散,所以人类社会完全实现清零的情况很难实现,所以与病毒共存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最合理的做法就是研制和推广最有效的疫苗,提升人类的免疫力,这才是最有效的防治办法。

人类没有办法完全清除很多病毒,最后都不得不与之长期共存。流感就是与人类共存上百年的病毒,看样子新冠病毒同样如此。

知乎用户 来来往往 414 发表

我在美国,我觉得共不共存先看看再说,过了 2021 年再说。

知乎用户 CA 居民​ 发表

王毅: 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知乎用户 雷光 发表

我从未想过,第三次世界大战竟然以如此形式,在人类与病毒之间展开。人类已经死了二战阵亡总人口还多,就这样人类还认为自己赢麻了。这么多发达国家,因为一己私欲向敌人投降,拿着人类最优渥的资源,做着跪舔的事。真是难以想象他们的大片里面怎么好意思把自己描写成与外星人抗争并取得胜利的英雄。如果真有一天外星人入侵,跪得最早的估计就是这帮海洋文明的杂碎。毕竟他们基因里,写的都是人与天斗不服不行。

知乎用户 未时王者客时卿 发表

根本不用急,等着就是了,六个月后,看疗效。

病毒又多一个培养皿,开心的很。

新加坡底层那就自求多福吧。

任何疾病,击杀最严重的,永远是底层。

高层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其实死亡率很低,甚至新冠对高层的影响搞不好真不如流感死亡率高。

知乎用户 hyenaking 发表

1 新加坡的 “共存”,是承担了极高昂代价的。

2 作为以交通枢纽为基本价值的城市国家,共存是其目前不得不做的选择。

3 新加坡的国家规模和国情与本国不具有可比性。

4 目前在抗疫和经济发展两方面我国都优于新加坡。

知乎用户 haoranqikuaizaifeng 发表

不知道鼓吹共存的是些什么人,做不到清零付出大比例人口的感染和部分民众死亡的代价选择共存都能被鼓吹,真是离谱了。低人权优势是吧?

知乎用户 DIM 寒蝉鸣泣 发表

新加坡目前几乎是感染列岛,大型 731 人体试验场。

碰巧防控好了:我们是抗议模范生,全球第一。

为啥我说是碰巧呢,因为 4 个越南妹子就完全击穿新加坡疫情防控体系。

防控不了了:我们要成为与病毒共存的坚毅国家。

合着怎么都是新加坡政府牛逼。

没错,新加坡政府统计的无症状或轻微症状人数为 98%,所以就要与病毒共存。

还剩下 2% 的人,不管了呗?管你是重症还是死了,保住 98% 就行了。

我们生活在中国,当我们面对汶川地震、新冠疫情、非典这样的大灾害,你什么时候听到政府说放弃 2% 的人?

新加坡是发达国家,不过真不知道发达在哪儿,美国过来建厂,拉高了人均 GDP,就牛逼得忘了自己是谁,其他国家再稍微捧一捧,还真以为自己是个很牛逼的政府,放到中国来就一区政府。

知乎用户 暴晒 发表

太实在了,疫情相当于洪水,洪水涨上来了,看你堤坝修的咋样,低了就漏。
没修堤坝的最先被淹,然而水位继续提升,修了堤坝,但是修的不高的也被淹。
水位继续升高,比如达到超过堤坝高度一百米,怎么抗洪都防不住,还是得躺平,只有高山才能防住(比如西藏)
要是来一场全世界 9000 米 的海水,不用说,地球上哪里都防不住,真的成了蓝色星球。
新加坡和中国有不一样的地方,中国可以内循环,可以在封锁状态存活下来。新加坡完全不行,它就是一个港,旅游关闭,港务关闭,新加坡就完了,新加坡的实业,农业是养不活它的人口的。
但是新加坡和中国也有一样的地方,都是从近乎清零走过来的,关键一点就是初期的防控,发现苗头就要彻底遏制,尽力筛查,在问题扩大化之前,解决问题(直到政府没钱投入为止,这就是我说的防洪堤坝)。
这场洪水有点大,大部分的国家都淹没了。

知乎用户 补锅汝瓷二乙 发表

新加坡前几天已经一天上千人得病了,但新加坡宣布局势没有失控。新加坡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可能增加到一天 2 千人中招,但新加坡认为局势仍然不会失控。

也就是说,这个公式是这样的:

新加坡一天 1000 人患病,但局势没有失控

新加坡一天 2000 人患病,但局势没有失控

新加坡一天()患病,但局势没有失控

前面半句每天多少人得病,由病毒说了算,后面半句断定局势没有失控,由新加坡人说了算。病毒和新加坡人各完成半句话,形成完整一句话,这就是新加坡特色的人和病毒共存。

老铁,没毛病…

知乎用户 大道朝天 发表

相较其他国家,新加坡国情特殊,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效仿某些国家采用这样的策略这也是无奈之举。

然而,这么选择是存在一定侥幸心理的——这样的策略对上现在的病毒或许还可勉力维持,一旦未来更加猛烈的病毒袭来……

一人立山下,碎石落,抱首,侥得幸生。

少顷,巨石落,人复抱首。

岂有命耶?

知乎用户 某独立游戏作者 发表

“当你鄙夷他人的时候,早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如你那般的条件。”

——《了不起的盖茨比》

知乎用户 西门君​ 发表

看了好多人的回答 就和新加坡政府的宣传文稿似的

我只想问 生病了在家康复 一祸害就是一家人 真的是好的政策?

快筛无症状是阳性,不用做核酸,在家待着,一直做到快筛是阴性为止,怎么确保无症状不传染?

密接自己做快筛,筛了没事照样出门上班。心多大。

开始说打疫苗 80% 就能群体免疫,到后面逐渐变成,只有没有打疫苗的老人才会 go die,不到 60 岁的得了没事. 好吧,那就信了你的邪,在惶恐中过一天看一天吧.

没打疫苗的人不能进商场,不能在外面吃饭,说外面吃饭的人瞬间减少了 2-4 成,确定不是因为日益攀升的数据?大家不敢出么吃饭了?

数据到了 3000 多不升了,为什么?快筛不算了啊,于是曲线就平了。

共存个毛线,你和病毒共存,病毒同意了吗?那些每天 go die 的人同意了吗?昨天刚去天堂了一个 23,一个 34 的,说人家有基础病,打疫苗简单,扎个两针一个月搞定,说基础病?有几个人保证自己没有基础病,甚至有些你自己都不知道的基础病?换句话说,有基础病就不配活着?那为什么要给老弱病残让座?我就纳闷了,本地人真的不怕?还特地问了几个,人家回答我,你觉得我不是人吗?为什么不害怕?!

唯一一个理由我可以接受新加坡共存政策,就是除非哪个超级大国逼他的,不然我一点儿都想不出这个共存的合理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些 ID 又有得吹捧了

知乎用户 唯我不败 发表

真心看不下去因为人在新加坡就吹捧新加坡消极抗疫政策的人!

真. 皈依者狂热

别跟我说新冠大号流感,大号流感你出门必须戴口罩?

30 度气温你戴个几分钟鼻尖就出汗别告诉你不难受?

别跟我说不出门就行了。这话放美国住大豪斯的人我信,你坡寸土寸金你们不是住租屋就是公寓。就一百平米(可能还不到)的破屋子你坚持多久不出门?一个月?两个月?

家里有小孩更揪心,小孩去上学吧,担心被传染,不上学吧,居家办公的你不嫌吵?

都坦诚些吧,如果现在有机会让你回国在家远程工作,工资照发?你会不愿意回国?(就我在知乎就看到几个远程办公的都回国,笑看看坡上一团乱麻)

别自我安慰了,在坡知乎 er 都 NUS NTU 毕业,智商也高于平均了,怎么就不承认中国现在是最让人安心生活的地方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同国家,不同的国情肯定不能用同样的手法来处理疫情。

就像海边的人吃鱼,山里的人采蘑菇打猎,平原上的种地,不同生活环境自有一套在当地性价比高的生活方式。

像新加坡这样的港口城市,依赖的是对外的贸易和服务,一个海淀区那么大的国家,600 万人口,你让他们完全执行中国的防疫措施,到时候 600 万人饿死了,小店倒闭了,评价新加坡疫情不够严厉的人能给他们送一分钱,送一口吃的么?

新加坡太小了,他没有耕地面积,粮食衣食住行的原材料都依赖进口,他们不像中国,一旦关闭小区,封锁整个城市,自有其他城市省份的资源可以用来调动。

海淀区那么大,真封锁了,不工作不生产,新加坡政府也没有钱到天天养着 600 万国民,一个区那么大的财政,你指望人家能干啥?

研发疫苗还是发展重工?

人家把有限的海淀区级别的财政都用来搞港口建设,低价全民房子了,人家没那个财力像中国这么搞极端的防疫措施。

像这种资源有限,财政规模很小,办不了大事的国家,最好的防疫措施就是赶紧全民打疫苗,然后彻底经济开放,港口重新运作就完事了。

真死挺着,把经济放倒,把 600 万人的新加坡经济搞成前苏联解体那样,就是好事?

就想象一下,海淀区如果封城,经济活动完全停滞,没有国家支援,没有粮食,没有医生,没有水资源,旁边还有个虎视眈眈的朝阳区(马来西亚)动不动就欺负你一下。

你的区财政也就几百个亿,都是中关村那几家公司和卡车货运,以及食堂的小商贩贡献的,你真关停了一切,这些公司收入停滞,街边拉面馆全关了,中关村卖电脑的倒闭了,区政府没钱了,老百姓退休金发不出来,这样就不惨么?

这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小国还是要用小国的办法的,咱中国人不要老阴阳怪气人家国家的防疫政策,你不是那个国家的国民,不是那个国家的政府决策者,你不知道人家的难处。

知乎用户 blackwarrior​ 发表

如果一种病毒,无差别的 1% 死亡率。

对整体人类而言是没什么好担心的,社会也可以正常运转。

但是 1% 落到每个家庭头上,就是一座无法承受的大山。

但是大部分家庭为了生活无可奈何,只能接受这 1% 的死亡率。

虽然还是有人,有能力选择逃避这 1% 的死亡筛选。

但随着感染率越来越高,逃避死亡筛选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最后大部分人都被动接受这 1% 死亡率而感染。

最终会达到一个什么状态呢?

海贼王里面已经说了。

终产者,可以自己的空气都和普通人分开,彻底规避这 1% 的死亡筛选。

知乎用户 GOPE 发表

交换生的苦谁懂了谁懂了谁懂了…

本来就是看新加坡疫情比较稳定选择来 nus 交换一学期,八月份刚来的时候每天新增还不到一百,结果不出一个月新加坡就开始摆烂了,谁懂了

学生签年底就过期了,但是万一感染到新冠的话大使馆又不给发回国的健康码… 最近天天看着几千的新增提心吊胆,生怕哪天不小心被病毒找上门就回不了家了… 谁懂了…

知乎用户 Mr.Big 发表

好几个国家宣布要共存,可能就是像流感那样对待。我们这些打了疫苗的能坦然点,但是我们身后的老弱病残… 唉… 只希望医学继续加油

知乎用户 织成怎样一个奥秘​ 发表

个人比较建议与病毒共存的方式。因为这次病毒确实比较难控制,如果全球都已经开始走与病毒共存的策略,少数国家未来可能需要跟随绝大多数国家的脚步,不然可能会与大部分国家完全隔绝。

如果不隔绝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就是,国内刚清零,就会有海外回来的人带病回国,或者外国人入境国内,带病入境。这两种情况都是在测试核酸合格还有隔离后,但是还是过一段时间出现阳性反应。

知乎用户 马来西亚一分钟 发表

总的来说,新加坡政府在尽力给老年人打第三针疫苗,加强对他们的保护;希望青年、成年人能够履行社会责任,减少外出;让 12 岁以下的不能接种疫苗的孩子居家学习,降低被感染的概率。

新加坡应该自己也没想到,给别人加油加了整整一个赛道,竟然是自己最后进了决赛圈。

自从政府放松了社交活动限制的政策,新加坡疫情这几天急剧恶化,病例数一路陡增,每天新增 800 多起病例。德尔塔病毒传播速度很快,并且针对儿童这类没有打疫苗的群体。然而新加坡政府似乎仍然保持不放松也不收紧当前政策的态度,很多民众称政府已经 “躺平”。

其实道理很简单,新加坡是一个外向型国家,都是靠金融业、旅游业、外贸等产业来支撑国家的经济发展。尽管过去的几十年,新加坡已然成为人均 GDP5 万多美元的发达国家。但疫情袭来,新加坡国内无法形成内循环,政府补贴了一年多之后,财政还是扛不住了。

联合抗疫小组也说,新加坡经济的发展需要打开国门。 民众对政府的政策显然是褒贬不一的,前几天我们去做了一次街访,收集了一些民众的意见,看看民众如何看待新加坡将与病毒共存。

[

新加坡疫情恶化,新增病例直线上升,看看民众都怎么看到 “躺平”

亚太未来商学院的视频

 · 9387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1918494531710976)

根据随机采访到的民众回答,其实外来人口,尤其是中国同胞,更加担心本地的疫情状况。而新加坡人,尤其是新加坡的老人,大多数是对政府的政策持支持态度,他们反而喜欢开放,因为一切生活和经济活动都能正常进行,也不得不说,新加坡政府的洗脑洗的很到位。

我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的新加坡当地朋友的父母(50 多岁),在之前 7 月份那次封锁措施(一个月不准堂食)前的晚上,连夜外出吃饭,知道半夜 12 点才回家。我这位新加坡朋友(29 岁),他的态度是,现在年轻人确诊后,症状几乎和流感一样,就算没有疫情,人平常也有可能重感冒,所以他从年轻人重症率非常低、几乎都是无症状感染者这个角度出发,觉得政府的政策没有很大问题。

其实政府现在也做出了一些措施,从本周起,1-5 年级的小学生全部居家学习,这是政府有意在保护儿童群体,因为他们没有打疫苗;而且从本周起,政府奖陆续为 60 岁以上的老人接种第三针,总理李显龙在 9 月 17 日已经接种了第三针加强剂。

知乎用户 亚太未来商学院​ 发表

因为新冠病毒,新加坡封城一年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疫情一直稳定,本地社区病例长期个位数,堪称抗疫模范生,为什么 2021 年八月突然全面转向与病毒共存?不怕抗疫成果毁于一旦吗?这个城市国家做过哪些抗疫尝试?

[

新冠试验场:新加坡做过哪些抵抗疫情的尝试?

Dolphin 的视频

 · 3950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8759397220274176)

与日本对比看新加坡的医疗资源,看解封一个月后的缩紧

[

与日本对比看新加坡的医疗资源,看解封一个月后的缩紧

Dolphin 的视频

 · 835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8778017690288128)

[

视死如归的新加坡人 - 疫情实况速递(办公区和商场)

Dolphin 的视频

 · 600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30231084114608128)

[

新加坡疫情爆发中的,学校出现确诊,家长也只能掩耳盗铃

Dolphin 的视频

 · 1049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30537493036462080)

[

阳性轻症居家隔离?新加坡是认真的吗?疫情速递

Dolphin 的视频

 · 17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30560739093938176)

[

80 岁以上和 1 岁以下可以申请入院,新加坡新管检测,隔离,入院新规

Dolphin 的视频

 · 438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30585152011915264)

知乎用户 Dolphin 发表

简单比较一下香港和新加坡采取的措施。主要区别是,香港采取了一旦发现病例就主动封锁小区,或大楼。这点上也不全是照抄大陆,香港和大陆的不同点是封锁后加紧检测全部当地人员,然后在一天到两天里检测结束,然后发现到的病例就医,其他人放开不在封锁,把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目前香港的效果怎样也是可以看见的。香港没有使用健康码和跟踪程序,新加坡使用跟踪程序。香港有限度控制堂食,新加坡曾经禁止堂食。前期是比香港情况好,但是开放堂食后,情况严重起来了。

知乎用户 Alex 发表

不共存还能怎么办?

目前世界上哪个国家能彻底消灭新冠?

如果新加坡和新冠病毒只能活一个

你觉得这俩谁活下来的几率大?

知乎用户 何书尽 发表

在新冠病毒没有稳定下来之前,所有的共存思想可能都会被教做人,这东西指不定有演化成个什么玩意儿

话说,单螺旋病毒是不是永远无法稳定下来?

知乎用户 本语句为假 发表

这几天观察跟进的结论:李显龙成功败家,新加坡慢性死亡。

这是个无奈之举。新加坡之前选择的是英国的群体免疫路线,但原因和目的却全然不同。英国是一个富裕的 g7 工业大国,即使封城经济也不会受到大的影响,英国这么做的目的是民意要自由。新加坡是一个独裁的小国,当然不会在意什么自由。新加坡是一个以对外贸易为生的小国,如果长期进行封城封国,受影响不单单是外贸,就连新加坡本土的资本家也会纷纷带着钱逃离,到时候新加坡的人除了逃离,就只能等着饿死。

新加坡面临病死和饿死的选择,目前新加坡决策没有完全放开也没有封闭,继续这样下去既会病死又会饿死。我在昆士兰,我会以看戏的形式持续跟进。

知乎用户 江峰 发表

不看。精英政府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罢了。

没有什么做到做不到的,所有解释分析,都是在找借口。

无非就是看这届 zf 更看重什么。是想要经济数字好看一点,还是更关注在坡人民的健康数字。

知乎用户 一个正义的路人 X​ 发表

都要如此,早早晚晚而已,越晚的可能会越被动,还是先做好心理准备吧。人类迄今为止真正消灭的病毒只有天花一种而已,病毒一旦出现,大概率就会和人类共存,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我防护,在现代医学的保护下坦然的接受它的存在。病毒的产生是不幸的,好在这病毒各方面都类似于流感,致命性不强。当年欧洲人征服新大陆带去了天花,病毒杀死了百分之九十的原住民,而回到欧洲的殖民者也从美洲带回了梅毒,此后几百年梅毒传遍了欧亚大陆。非洲起源的艾滋至今没有能够治愈的方法,但人类已经能够把它控制在慢性病的范畴,带病长期生存。与这些病毒相比,你还会太担心新冠吗?人类到今天为止消灭的唯一病毒就是天花,其他的只是暂时蛰伏而已,感谢现代医学,我们基本都有办法对付,而以新冠的易传播性和低致死率,大概率会变成一种季节性疾病。相信我,要不了几年,你就会视新冠为流感一样的病毒,坦然面对。目前国内对这种病毒近乎谈虎色变的态度,不过是严格的管控带给你的心理影响,相对于这病毒对人的伤害,实在是太高规格了。

当然,希望每一个人都健康,也希望人们不再恐惧,能够杀人的不止病毒,还有极端的情绪

知乎用户 Richard Wong 发表

五个字 船小好掉头

知乎用户 定过番鸭 发表

病毒防不胜防,老是反复。

新也是无奈之举吧

知乎用户 青鸟 发表

城市国家,没有中国长期搞局部封锁的能力…… 用人命换经济是必然

知乎用户 极地探险家 发表

未来的我们与新冠病毒似乎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目前来看战胜新冠病毒难度非常大,再加上每个国家的国情都不一样,采用隔离的代价非常的大,毕竟民生社稷需要发展,从目前的全球经济就可以看出有多糟糕,既然无法有效控制,不如学会如何与新冠病毒共存,只能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单反有一种可以完全消灭的方法也不会这样,国内的防控措施已经算是比较严格了吧,但是一样不断复发,本视频会从多方面进行解释回答你的问题

[

战胜新冠病毒有多困难?德尔塔病毒会是全球抗疫的最后版本吗?

狂奔的一连的视频

 · 101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24122519226331136)

知乎用户 狂奔的一连​ 发表

新加坡才多大,讲个假笑话,在新加坡不听话瞎搞可是要挨鞭子的,因为新加坡是法治社会。

我看行,先试试。等河里石头多了,再我们涉水过河。

知乎用户 yw mei 发表

准备太阳能物理消毒吧

知乎用户 司书怒 发表

新加坡的共存策略,有两个很重要的指标,一个是疫苗普及率,另一个就是 ICU 饱和指数,这两个指标直接决定国家是否可以走共存策略。

欧洲国家 ICU 平均下来 是 11.5 张 / 10 万人,美国差不多是 30 多张每 10 万人,加拿大 13 张,北美平均下来差不多 20 张,新加坡是 11.4。

为什么这两点对是否共存策略很重要,因为新冠最要命的是重症,重症导致的死亡率,以及重症后遗症。疫苗普及可以减少重症率,这是每个国家的共识,也是控制源头重要方式。另外一个就是如果重症了,医疗系统是否可负担(没重症的在家待着别来医院)。换句话说,如果共存,一定比率的人重症,这些能否享有 ICU 治疗资源?享有不了,可以参考印度。新加坡每十万人有 11.4 张 icu 床位,换算新冠的重症率,是能够保证新冠重症病人享有充足的 ICU 医疗资源的,这个时候医疗系统崩盘的风险非常小。国内有数据统计,充分的医疗资源保证可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全国(除湖北)范围内累计确诊患者的人均 ICU 医疗资源比例为 3.9,累计治愈率为 95%,累计死亡率为 0.9%。湖北、武汉地区累计确诊患者的人均 ICU 医疗资源比例分别为为 0.2、0.2,累计治愈率分别为 72%、66%,累计死亡率分别为 4.5%、4.8%。所以反过来,医疗资源覆盖不够,疫苗覆盖不够的情况下,最直接就是整体死亡率上来,这个是接受不了的。

所以对于新加坡而言,在 80% 的疫苗覆盖下,ICU 资源充足,完全具备共存的条件,明显共存的优势大于封锁策略。

结论就是:共存不适合每个国家的情况,但共存一定是利益平衡后的结果,如果封锁制优势大于共存,那肯定是选封锁。

补充一点:还有一个人口比率问题,小国家 1000 人里死 3 个,放到 10 亿多人口大国,那就不是小数字了。

知乎用户 VEI RU 发表

每个国家具体的国情不一样,坡县巴掌大的地方。经济是外向型开放的,不可能关起来搞内循环。而且坡县的疫苗接种覆盖率很不错。走一步看一步,经济下行一样会失业会导致严重后果,具体国家具体分析。

知乎用户 肌肉松弛的梦 发表

主人的任务!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 上两个月来新加坡和越南 定下的基调。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哈里斯强调,与新加坡、东南亚和整个 “印太” 的伙伴关系对美国是 “重中之重”,该地区对美国的安全和繁荣至关重要。“美国会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站在一起。” 哈里斯说。

谈及美国在东南亚和 “印太” 的存在时,哈里斯称美国不针对任何国家、也不希望任何人在国家之间 “选边站”。然而哈里斯演讲中却又提到了“南海仲裁案” 等区域争议,并点名中国在对东南亚地区造成“威胁”。

美国将担任 APEC 东道主?

根据报道,哈里斯 24 日发表演说时首先夸耀了美国的经济成就。哈里斯称,美国的经济增速是 40 年来最快的,美国的工资水平和就业率都明显上升。哈里斯许诺,美国的经济增长会让其合作伙伴受益。

“从供应链到稳定的双边贸易,我们与东南亚在经济上已深度相连。” 哈里斯说。她还指出,东南亚地区是美国第四大出口市场,该地区的贸易为美国创造了超过 60 万个工作岗位。

知乎用户 因土而亡 发表

对疫苗比较自信。

知乎用户 兔神 发表

有完全治疗好的效果药了吗?

知乎用户 吴气 发表

过两年世界将只剩中国…… 到时候地球就是中国的了…… 整个美洲大陆就是安徽省…… 爽吗?

知乎用户 萌萌叔 发表

美大叔逼的

知乎用户 金凯​ 发表

坐等全球与新冠共存

我国一定要再封锁观查个三五年

十年,一百年也行

不是清零党来打我脸,就是我这样的共存党来打你脸

知乎用户 海辛​ 发表

如果不能根绝,每个国家都将走到这一步,这样看来,之前那个蹲派出所的老师实在是不值当。

知乎用户 比企谷 Yuki 发表

如何看待新加坡将与新冠病毒共存?

那里的印度系,相当多。

这下有热闹可以看了。

知乎用户 首付之外皆泡沫 发表

毕竟船小好调头,万一顶不住了再转向也不难的


9 月 23 日的新闻

知乎用户 破晓​ 发表

支持每个国家根据国情选择抗疫模式。

同时支持每个国家的国民自由发表对政府防疫的评价,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清零在全球看无法做到。那么。。。

知乎用户 其运也兴 发表

小国寡民,不值得关注,建议关闭问题~

知乎用户 zhangcg.good 发表

大白话就是 zf 躺平了,老百姓得了轻症就自己居家治疗,重症再去医院。现在有八成人打了疫苗,让子弹飞一会儿,看看趋势如何。

知乎用户 阿迦 发表

新加坡 570 万人,

只要我国能造成类似于印度疫情结果的抗议 zc,

我都不支持,

新加坡现在方式也是,

现在不支持我国照搬。

知乎用户 伪史 发表

符合新加坡国情

知乎用户 Hu Yajie 发表

又封城了!

共存失败!

Oh Yeah!

知乎用户 2234 发表

老乡们,黄军不抢粮食不杀人,多好啊!,要学会和黄军共存呐!

啥,你说要赶走黄军?

想啥呢,有俺们这些汉奸在,黄军能赶得走吗?

知乎用户 Adun 发表

新加坡宣布共存第三天,我这个隔离点,多了两个新加坡入境…… 合法入境人数最多的国家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新加坡第四次 “封城”(20210925)?

知乎用户 李哪托​ 发表 所以说,有些人只讲屁股不讲事实。 新加坡不止一次被某些人说成是抗疫模范了,前几天我记得还有话题说新加坡和病毒 “共存” 了?,这都是惯常操作了,之前他们吹的还有日本、越南,真是吹谁谁死。 不过即使这样,在他们眼里, …

如何看待原卫生部部长高强表示「与病毒共存」绝不可行?

知乎用户 生理盐水有点甜 发表 真以为网民的记忆只有七秒? 老调重弹的话题。 但是,当初武汉最早爆发疫情的时候,有些人可不是这么说的。 武汉感染几万人,死亡几千人,他们说是 “中国的切尔诺贝利”。 外国动辄感染百万,千万,死亡动辄十几万,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