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暗黑版•向世界分享你刚溅的血
为顺应广大网民的心理需求,拓展网友夜间生活,知乎总部经研究决定,特此开设“知乎•暗黑版”。这是不同于知乎明面上的伟光正形象的全新版块,专门用来分享网友们不为人知的隐秘知识和暗黑秘密,帮助传播负能量,增长人生经验完善社会价值观。是国内首家以促 …
参照系不同:
让 ta 掏出一万块钱,参照系是 ta 现有的存款,相比起来,一万块挺多的;
谈论一百万的多少,参照系是目前的房价(以及相关的别的花费),相比起来一百万确实能解决的问题有限。
换句话说,一万块钱是低头拉车,车上的负担重、脚步沉;一百万是抬头看路,前路漫漫又有迷雾重重。
谢谢各位,没想到收获了不少赞同。
补充一下,
其实好多人嘴上说 “觉得一百万少”,还有个原因是一百万离自己太远,既然一百万是个远处的东西,那么自然要跟“远处的风景” 去比较。
就好比一头大象,你站在它旁边自然觉得是个庞然大物;但是大象在草原上你远远的看,好像也就那样;如果是看电视上的航拍画面,那大象就更小了。
所以 “一百万” 作为概念还是作为真实存在的钱,人们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我记得几年前刚工作的时候,有一次跟朋友聊起来(做白日梦),讨论 “如果有三十万,会怎么用”,说来说去,我们都觉得 “才三十万,够干什么呀”(一副看不起三十万这个数的样子)。
若干年之后,我要买房子了,数了数手里的钱,真的有三十来万,那种惊喜、激动之情,没法描述。事实上,后来这三十万也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就完全没有之前那种 “轻视” 感了。
另外,同样的一笔钱——无论是三十万还是一百万——你尚未得到的时候、你实际得到了的时候,以及你要去偿还这些钱的时候,在这几种不同的情况下,这笔钱对你的分量是不同的,你对这笔钱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异乡城市漂泊,想在城市扎根,生活的成本一百万也解决不了,也正因为生活成本高,才造成了兜里一万块都拿不出。
所以,年轻人并不是看不上一百万,而是一百万也撑不起他的生活。但如果真的能有还是能解决一些眼前困境的。
说句带点车速的话,常看岛国片的人会觉得 D 罩杯很小,但你让他掏…… 他也是掏不出来的。
前阵子回家住了一阵,天天陪我妈看国产电视剧,这些破剧让我误以为中国已经没有穷人了。要么是打着行业剧的旗号给你拍各行顶级精英们谈恋爱,要么是偶像剧给你演富二代们的 “艰苦奋斗” 和“青春迷茫”。豪车豪宅是基本标配、衣着必须光鲜亮丽,谈个生意张口上千万上亿,仿佛只有这样才够跌宕够气派。
看惯了这些,今年我安利我妈看《隐秘的角落》时我们反而有点不习惯,为什么电视机里会出现斑驳的墙壁、自行车和普通民宅?虽然我们都明白这里描写的各阶层的生活状况才是当下的常态。
网络舆论上,99% 的话语权被 1% 的明星和头部网红们掌握着,这其中一部分原本就是人生赢家,还有一部分走红后一夜暴富,他们所展示的生活也与平凡相隔甚远。小红书人均凡尔赛名媛,知乎人均 985、211,豆瓣人均诗和远方。我们沉浸其中,看多了就会像是看多了岛国片一样,逐渐忘记了世界上还有从 A 到 C 的存在。
不过,还是有点不一样的。看片,精神春药、泄欲而已,很少有人会看完之后低头看看自己的然后嫌小。可是这种关于生活的舆论氛围对年轻人的思想和选择来说,却是真实的危险。
经济学有个概念叫做 “贫困陷阱”,原本是指极其贫困的地方,比如孟加拉国的农村,因为村民们自知永远也买不起生产工具(比如牛),所以把每天的收入都花在了烟酒这些消遣上面,因而也就永远无法摆脱贫穷了。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房价、网红、明星和电视剧们给大家画的那头 “牛”,飘在高高的云端,太遥不可及了,真 · 一百万都嫌少,所以年轻人自知无望,干脆沉沦于消费主义,把工资花到一万块也攒不起来。
可事实上,一步一步去拥有一头 “小牛”,慢慢地为自己积累一点资本,并不是一开始就一定需要一百万的。我们可能够不到云端,但云端之下有真实的阶梯,只是这些阶梯不够哗众取宠、吸引眼球,所以在当下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就很难被年轻人看见、渴望和争取了。
这应该叫 “凡尔赛舆论幻境下的假性贫困陷阱”。
这很害人。
孟加拉国的农民是真的别无他法,而我们…… 像是被幻境所迷惑而白白消遣了时光和机会。
我希望看到更多影视、文学作品,或者现象级明星和网红,去描画点更真实的年轻人的奋斗,多聊点年轻人真正可实现的小目标而不是撕葱爸比那种 “小目标”,官媒多推些靠努力获得进步和幸福的典型而不是靠颜值一朝翻身的锦鲤们,给年轻人来点不那么遥不可及的盼头。
有一次团队聚餐(基本都是 90、95 后),大家聊起来说有多少钱才能在北京这座城市有安全感。
一个非常质朴的女生自信满满地说道:60 万。
旁边的一群同事瞬间炸锅,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盯着她:什么?60 万?!
她一头雾水。农村出身又刚刚毕业的她,60 万这个数字已经是卯足了劲儿说出来的了。
周边的人继续评论:至少 500 万吧,估计都不够,怎么也得上千万。
甚至有个已经成家男生说:没有 1 个亿哪儿来的安全感。房、车、教育、医疗,说多了都是泪呀。
更多的人开始附和。
一瞬间有点恍惚。
在喧哗中讨论着 1 个亿时,我们正坐在西二旗的烧烤摊上吃着塞牙的金针菇。
荒芜的四周映衬着一群人内心的惶恐与啤酒味的疯狂。
没有什么豪迈的一掷千金,AA 的时候都要算得仔仔细细。
但就是在这片鸟不生蛋的土地上,一群工作还不到 5 年的人已经需要 1 个亿来买断安全感了。
那个说 60 万的女生低下了头。
她大概率觉得自己犯了个低级错误,怎么量级相差那么多。
其实她没有错,是这个欲望都市太过疯狂。
大家以为追求的是梦想,但到最后稀里马虎讨论的就只剩钱了。
在这里呆过几年之后就发现,即便 100 万可以买很多金针菇,却买不了一隅的安全感。
花呗借呗,是谁说年轻人容易来着?
记者:大爷,如果你有十亩地,愿意把一半的收成献出来吗?
大爷:我愿意!
记者:那如果是两栋别墅,你愿意献出其中一栋吗?
大爷:愿意!
记者:如果有两部车呢?
大爷:愿意!
记者:那中一百万元大奖呢?
大爷:愿意!
记者:有两头牛呢?
大爷:不愿意!!!
记者:为啥田、别墅、车和奖金都愿意,牛倒不愿意呢?
大爷:我真的有两头牛!
(源自作者 Rachel,出处豆瓣)
链接如下: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578264739/
(侵删)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而我真的只有两头牛。
一百万是真的不够,但一万也是真的拿不出来。
这不是同一件事。
一百万是需要的,是目标。
一万是能力,是可以拿出来的资本。
说到底,还是一句话。
我真的只有两头牛。
(狗头)
后面有些话,可能会得罪人。
“精致穷” 这个词,大家听说过没?
一方面是消费主义的洗脑,另一方面呢,是受大环境的影响。
主要是受身边人的影响。
举个例子:
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面
女主角之一王漫妮,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女孩,到高级销售,工资达到了 15,000~17,000 之间。
这种收入,可以说是非常顶尖的。
要知道,我国 5.6 亿人的收入,还处于 1000 块钱一个月。
可是她是怎么花钱的呢?
租房子 7000;
给父母 2000 块;
生活费 2000 块;
勤费 300 块;
……
房租简直大头中的大头,她本可以找更便宜的房子。
后来为了自己所谓的邮轮之旅,留下人生的美好回忆,买衣服,买鞋子,坐飞机非得升头等舱。
到最后呢?大家都是知道的。
这个王漫妮之所以会如此,主要原因她接触的客户都是一些有钱人,时间久了,她也把自己当成有钱人了,将自己归类为与他们是一类人。
造成了认知上的偏差。
这是非常可怕的。
这就造成了,部分年轻人觉得 100 万很少,其实自己拿出 1 万块钱就很吃力的现状。
其实还有一种现象:
就是大学生群体以及在写字楼上班的人,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开阔的眼界。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划归为小资产阶级。
至少在认知、品位上是如此。
认知、品味如此,那么消费方面,也积极往小资阶层靠拢。
各种大手大脚,再加上消费主义的洗脑,根本就攒不下钱。到了 35 岁…… 哎,不提也罢。
为什么打工人这个梗那么火呢?因为好在某些大学生和在写字楼里面上班的人,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情:
你的公司或者是单位交五险一金,你的收入会很高,你的办公环境舒适且优雅,除此之外呢?
你跟工地上的打工人,跟电子厂那些所谓的 “厂弟”、“厂妹”。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认清自己的定位,不要为周围环境所同化,捂紧自己的钱袋子,才是最重要的。
Richard Thaler 拿诺奖这才几年,大家这么快就把风靡一时的 “心理账户” 概念给忘了?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 mental accounting 的一个关键部分,即人们会根据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对心理账户进行分类,根据不同分类所贴下的标签,人们对账户中资金多少的主观感受是会有巨大差异的。
两个简单的例子:
收入上,通过合法劳动每个月固定赚到一万块钱,和某天意外彩票中奖发了十万块钱的横财,就可能因为存入的心理账户不同而导致完全不同的消费后果:前者即便每个月只有一万块钱,也可能会在一年间留存下很小部分作为将来生活的储蓄,后者则很可能短短一个月内便挥霍一空——Thaler 自己接受采访时就开玩笑地说,自己很可能会把诺奖奖金非理性地挥霍掉。
支出上,日常消费的预算和涉及人生重大决策的消费预算完全不是一回事。如果你听闻某个年轻人某天在酒店花掉了一万块钱,第一反应可能是这年轻人生活真奢靡;但如果知道这年轻人是结婚摆喜宴在酒店花了一万块钱,你还觉得这一万块钱多吗?
如今很多年轻人一万块钱都掏不出来,所以他们其实也几乎不去考虑结婚生育这些长远规划的事情;但如果你跟他聊他一百万,你觉得他是会按自己平时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去考虑这一百万怎么花,还是往着结婚生育甚至养老这些终生决策的尺度去考虑怎么花呢?对于后面这些人生大事,一百万真的很多吗?
特别的,对于如今的中国人而言,“房子” 几乎有了一个独立于其他所有消费的心理账户:谈日常消费,一万块钱已经很多了;谈买房,一百万在大点的城市够干啥的?
小时候。
有一次,我手里捏着一块钱,看着玻璃橱里两块钱的零食,我可怜巴巴地跟阿姨说:
“太 贵 了,能不能便宜点。”
拿到零食以后,我跑去跟好盆友们分享,我的发小阿辰一边分着我的零食一边说着大话:
“我要是有钱了,就买 一 百 块 钱 的零食分给大家。”
大家都目瞪口呆地看着阿辰:
“一 百 块 钱 ,大土豪啊!”
我笑了笑,举起我手中空空的零食包装袋:
“一百块钱,洒洒水啦。我要买就买 一 万 块 钱 的。”
大家目瞪口呆:
“一 万 块 钱 !”
阿辰似乎不太满意了:
“那有什么?我买 一 百 万 的零食!”
我小脸通红:
“我,我买 一 个 亿 !”
他双目圆睁:
“一!亿!亿!”
我:
“你,你欺负人!”
然后我俩转头一看:大家都走了。
于是我俩成了最好的朋友。
而且大家都忘了:
那包零食是我花了一块钱加一个小孩子的薄脸面买下来的。
人太飘,成天大鹏展翅千里,看不到微不足道的东西。你就是一个回村娶翠花的本事,成天对标建国门精英,觉得一百万够干啥啊,还不够燕郊首付的,虽然真的拿不出一万块钱。我上初中的时候还觉得贺仙老师的偶像没我智慧呢,结果现在别说没带过团队,管自己都管不好,还没编。
我能掏出一万块钱
不算信用卡
虽然我很穷,但是我也觉得一百万很少
本篇是自黑。
不但觉得一百万很少,还觉得县长太小了,总兵太菜了,卡宴 macan 比较 low,国家部委公务员比较辣鸡,华为是用来保底的,四大根本不是人待的地方,银行不如农民工,这叫 “少年病”,习惯上帝视角看问题。
主要是不经世事,没找过工作,没经历过职场,没操持过家,不知道疫情期间有个稳定工作多么不易,不知道儿女要学费时的为难,不知道交住院费时的痛苦,不知道买房后的捉襟见肘,连买个洗衣粉都要货比三家。
如果一辈子遇不上这种事,说明你太幸运了 ,但大部分人不会这么幸运。
很多事情,越努力越胆小,越拼搏越知道敬畏,知道越多才觉得自己越无知。越是一无所知两手空空才越狂妄。
最近读书对自我认知方面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引用一句话:
“我以前总不愿意承认自己庸俗又正常,为了显得自己比较奇特,甚至经常在想,宁愿做一个神经病也不愿意做一个普通人”。
而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一个普通人,可能从自己的角度感觉自己都了不起,做出一些成绩的都以为自己是个人才,没有做出成绩的都觉得是领导不能慧眼识珠、用人单位不重视人才,恰恰是很少有人能够客观的认识自己,能够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没有什么超人的天赋、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对自己认识偏差会导致什么情况呢?
1、眼高手低,就像题主说的一万块钱掏不出来,还嫌一百万少。
2、对自己的期望太高,失望越大,不断在生活中受挫,挫伤积极性,最终导致一事无成。自己本来就是地上跑的鸡,非要学天上飞的鹰。
3、都想学名人一夜暴富,功成名就,对一般人、一般事都提不起兴趣。
正确认知有什么好处?
a:知道自己的斤两,做事的时候就会更努力,同样一件事,别人花五分力气,我就花八分。别人在天上飞,我就安心在地上跑,别人有别人的伟大事业,我也有我的人生小目标。
b:明白大部分事情都是量变引起的质变,只要功夫下到位,总会有收获。
c:懂得大部分事情只要做好 80% 的最基本的工作,你就是那 20% 的优秀人才,要做到优秀,靠努力就可以,这些事跟天赋没有半毛钱关系。
d:作为一个普通人,有方向、有目标,认认真真做一件事,比起那些空想一辈子却什么都没有做过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2020.12.8
没想到这篇回答这么受关注,受宠若惊,哈哈~~
解释几个问题:
1、我在回答中提到的书叫《向上生长》,是自媒体大 V 九边的书,其中对自我认知方面的阐述让我耳目一新,读完后给我的感受就是作者也是一个积极的阅读者,并且经过个人思想的凝练,读起来很顺畅又不乏醍醐灌顶之感,是真干货。
2、我个人感受,现在信息高度发达,尤其是自媒体横行,很多内容都是撩拨你的情绪、贩卖焦虑,普通人看过以后的结果就是被消费,在你看短视频、看直播时没有消费、没有打赏而自得时,殊不知你投入时间和注意力的时候已经被消费了,你几乎一无所获,这是没人告诉你的隐形规则。而有些东西在你被收割时,确实能促进自己的成长,那就是一种对自己的投资,读书就是这样的。
3、为什么强调自己是普通人?这不是给自己设限或者说是放弃崇高追求,而是最朴实的人生方法论,他让你明白努力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是做事的根本。最近网络上 “丁真” 走红,很多人觉得他仅凭颜值火了,普通人努力没有意义,其实丁真的走红就是因为千千万万的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那里,而网络传播本身就具备这种属性,丁真只有一个,是个例,如果全中国有 100 个丁真,后面的 99 个我估计你连名字都记不住。
4、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比如我自己,以前体检都没什么太大问题,很少生病,也觉得身体很耐糙,到了 30 后我相继遭遇前列腺结石,颈椎问题,以前从来没戴过眼镜,今年几个月时间,散光加近视。人过了 30 岁,感觉健康不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连感冒都要拖十几天才好,偶尔有一种深深的焦虑,迫使我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下面是我关于精力管理的一篇回答,分享给大家。
如何拥有旺盛精力?- 好色仙人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671881/answer/1623997382
孙俪拍【芈月传】片酬 7000 万,我惊呆了,说给我们同事听,他们说也不多呀,马云身价 4000 亿呢,说这句话的同事月薪 3000,每个月花呗都分期还。
我说,你知道 7000 万什么概念吗?咱们院长每年分红 70 万左右,相当于咱们院长 100 年的年薪。这么一说,他说,那确实不少。
很多年轻人觉得 100 万不多,因为他们听惯了马云马化腾那些大佬们动不动上千亿的身价,100 万对于千亿来说确实是小数字,再一个就是他们没有切切实实地看到 100 万的现金放到自己面前,没有那种很多钱放在面前的震撼感。
再一个就是好多年轻人觉得虽然我现在月薪 3000,但是以后我肯定是要挣大钱的,100 万只是小钱,每个人觉得自己配得上一亿的身价,这种情况下,就觉得 100 万不多了。
坦白来说 100 万确实不多,现在像邯郸这种四线城市,一套 100 平米的房子总价都 100 万以上了。
毕竟王健林说过,先定个小目标,比如先挣他一个亿。
看到别人买车,遇到人聊天你会说,他的车买的时候也才 20W 左右。
看到别人买房,遇到人聊天你会说,他买的时候房价也才两万出头。
到别人问你:“啥时间买房呀?”
“房价这么贵,先把肚子填饱再说吧”
当别人问你:“你咋不先买个车呀,出行也方便?”
“买车不如打车方便呀,专车,还有司机接送”
还不用掏停车费,还不用买停车位
[
为什么一万块都没有的人可以觉得一百万都太少了?
弗兰克扬的视频
· 1.4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20107658150240256)
为什么自己明明一万块都拿不出来,却觉得一百万很少?
这事儿其实和一个大专学历都没有的人觉得现在 985 学历都太低,不够用了是一个道理。
大部分人,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有些院校,自己是个二本地方院校,在招聘的时候却要求应聘者的第一学历必须是 211。
原因也很简单呀!因为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呀!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是用人方,开得起这个条件,在大学生红利,研究生红利的大背景下,他们也招的来人。
婚恋市场也有这样的现象,一方月薪只有五千块的情况下,丝毫不影响 TA 提出对方必须月薪两万的要求。一方只有大专学历的情况下,也丝毫不影响 TA 要求对方必须是名校毕业。一方长得很丑的情况下,丝毫不影响 TA 要求对方必须颜值超高。
背后的原因有的是一些人有着看不清自己的迷之自信,还有一些人还是因为他开得起这个条件,最后也总能找得到。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可能之外,还有很多情况是,我评价别人,不一定我自己也要能做得到。“你行你上” 的杀手锏没办法扣在我头上。
我写书评,我自己不一定要会写书。我写影评,我也不一定要会拍电影。
我评论亿万富翁,我可以一万块都没有。
我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喷所有人,不影响我是一个很烂的人。
以前单位有个妹子 S,95 年的,卫校毕业就出来工作,长得瘦瘦小小,大眼睛很好看,住宿舍,吃单位食堂,很少点外卖,甚至零食也买的很少,与同龄人相比生活节俭,从不出去泡吧喝酒,每天就追韩剧,看看综艺,会给弟弟买衣服手机之类。
几年下来也存了十几万,25 岁已经比大多数同龄人有钱。1 万块钱对她来说绝对是拿的出来的。可是依旧有好事之徒,会有如此点评: 一个 90 后为什么活的像 70 后,伏地魔之类。可在我看来,她很精明,平时既不八卦嘴碎,也没有恶毒揣测别人的心思。这样的女孩子,运气总不会太差。
现在全网目之所及的,都在抨击奋斗 X、阶级固化不如躺平的思想也已经深入人心,可作为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出众才华的普罗大众,想要过上殷实的生活,除了努力工作不行炫耀性消费,还有别的捷径可走吗?
看到题目的我想起了上海名媛群。
为了拍照片,一人花 120 多块钱,40 个人团了一间宝格丽外滩海景房,浴袍不能弄湿,要大家共用轮流穿。
为了拍照片,一人花 85 块钱,6 个人团一份丽思卡尔顿双人下午茶,甜点不能动,上一组人拍完照,下一组人要继续拍。
为了拍照片,一人花 100 块钱,60 个人拼一辆法拉利,车主把车开到空地,60 人轮流上位扮演老司机。
这些我其实还都能接受,直到我看到了十几个人拼一条丝袜,这着实让我惊了一下,打开百度,点开 Gucci 的官网,寻找他们与达克宁合作的线索…
吃一碗麻辣烫都要 “闺蜜吃面我喝汤” 的选手了,不也丝毫不耽误她们看不起白领社畜,甚至把看画展开奔驰宝马的人称作“臭屌丝”
看来我们大多数人还真是给屌丝拖后腿了呢
讨论的时候 100 万很少。
掏钱的时候一万块都很多。
别人给他钱的时候,100 块钱也能乐一天。
议论的环境不一样,参照的标准不同,人的看法自然也就不相同。
一个是匹配制,一个是畅想制。
一个是现在时,一个是未来式。
在酒桌上大谈理想的时候,别说一百万,1000 万也不够用啊,但这也就是图一乐,就像我现在也没等来那只 “能给我十亿美元,但是会一直追杀我的蜗牛”。。。
但是让我掏出来一万块,问题可是实打实的摆在面前,不是上嘴唇下嘴唇一动那么简单。
不过不能因为我掏不出来一万块,就不能讨论 100 万了,对吧?
我讨论把大象放在冰箱里,需要几步?还需要专精大型家用电器的维修吗?
不过有很多年轻人看不起 100 万也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扯皮,而是真实存在这样的心理认知,这跟人们的 “理想化” 人格有关。
而且不得不说,在理想化人群中,女生的数量一定会大于男生的数量,曾经在 B 站看过一些街头采访:
未来的男朋友应该有多少存款才能养的起自己?
平均月薪不到 3000 的女生,
也会提出 100 万吧,200 万吧之类的要求,
说明很多 “女孩” 对于积累意义和经济价值,还没有一个明显的概念,而且可能依旧有一部分女生不明确经济独立的重要性,觉得男人就应该承担较多的经济负担,在一起对方就应该改善自己的生活。
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
未来渴望的生活,
超大平米的 house,
还算不错的车子,
以及比较上流的日常消费水准,
跟这些比起来,一百万,二百万确实不算多,甚至在很多二线城市都是不够用的,更别提一线,超一线了。
年轻女性更容易产生理想化人格,当然也有些女生很踏实,愿意跟未来的男朋友一起努力积累财富,所以不能以点盖面,传统功夫讲究点到为止(狗头保命。。。)
会让大部分人产生理想化人格的原因,跟抖音,快手,这些全民普及的现象级 APP 所展示出来的内容有直接关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距离变远了,但人与人层次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曾经那些你想都不敢想的有钱人的生活暴露在你的眼前,各种土豪神豪们的滋润生活,明星们的日常写照,这些都是年轻人最向往的内容。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去感受最高层人的生活质量。
曾经的人们对于生活是尽力而为,而现在这些 APP 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足够美好的生活标杆,人们心中 “好日子” 的标准被拔高了,与这些高层次生活更近的距离,让人们觉着有一天自己也会过上类似这样的日子。
网络信息飞速发展,一夜成名和一夜暴富一样司空见惯,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像骑在马背上的丁真,洗把脸随便一拍就直接红到国外,轰动全国,霸占各大平台热搜,但寻常百姓还不能有点白日梦了?
正所谓,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抱着这样的心理,又身处这个价值观和消费观同样浮躁的时代背景下,很难让年轻人相信自己注定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
我虽然拿不出一万块,但一百万根本无法满足我的雄心壮志~
醒醒吧,孩子们
你跟那些真正不把一百万放在眼里的人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他们请朋友去酒吧,酒水钱都够你一年的年薪了,他们都拥有强大的人脉和足够的家底,他们的起跑线可能是你努力一辈子都达不到的标准。
还有一些人给你展现出来的内容,压根就是假的,前阵子特别火的那个上海名媛群事件,就已经告诉你,这个社会上真的有很多人给自己虚假的高端人设,为了融入更高端的圈子,这些精致生活的内容背后,都是被虚荣心所彻底腐化的空壳。
闲下来的时间看看没什么不可以,因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些内容确实值得人渴望,但你别把这些内容标杆化,理想化,这你要是真的信了,那脑子就真的该治一治了。
当下社会,娱乐至死啊!
不过会觉得 100 万很少的人也并不全是那些好高骛远,不喜欢低头看路,只乐于抬头看天的年轻人,还有一些人反而是因为足够务实。
现在的钱很毛,纵观整个社会的发展路径,可以说是把价值歧视运用到了极致,大多年轻人的生活还是可以比较滋润的,但如果你让他掏出来一万块钱,真的很难。
因为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消费欲望,导致年轻人真的攒不下钱,每个月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省下来两三百块钱,一年也就攒个几千块钱,真的没什么动力,所以很多人努力几年了,也没什么积蓄,更别说掏出来什么钱了。
什么地方都花钱,什么东西都不便宜?房价在涨,工资也在涨,但比例完全不协调,很多人按部就班的打工,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攒到 100 万,这就是事实。
但其实你有了 100 万,去了房子,去了生活开销,你又没钱了,以前百万叫富翁,现在百万叫贫民。
听说过几年马上就要出 500 元面值的人民币了,曾经去银行取 100 万现金是一箱钱,也许再过一阵子再去取 100 万现金,一个手提包就够了。
所以总结来讲,100 万
对于攒钱来说很多,
对于赚钱来说很难,
对于花钱来说很少!
会让年轻人有这种观点的,无非就两个原因:
心里没 B 数
和
心里太有数了
对于人们的议论,我就是一分钱没有,也不耽误觉得 100 万少。
对理想化人格,哪怕我一个月勉强 3000 块钱,也不耽误向往 100 多万的房子,20 多万的车。
而对于足够现实的人来说,就是因为我没有钱,我才知道 100 万真的不够干什么。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一定要清楚,真正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只有踏踏实实。
不要总是眼高手低,那些曾经大学时光里,不停做着白日梦的远大理想的男男女女,如今活的好像也没想象中那么滋润。
毕竟
理想与现实隔着星辰,隔着大海,隔着一个醒不来的梦…
真正务实的人,即使时局动荡,照样有掏出钱包证明自己的资本。
现阶段拿不出一万没关系,培养自己拥有赚一百万的能力才重要!
因为你是让他 “掏” 一万,跟他 “谈” 一百万,那头牛是真有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而且,“掏” 一万出来,不算小钱,2019 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三万一。
一万,是三分之一的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
而什么时候会谈到 100 万这个数呢,自然都是谈人生最大宗支出,或者买房,或者养娃,或者是所谓的财富自由(尤其是谈到最后一个话题,那 100 万听起来可就太少了)。
觉得 100 万少,是因为房价的锚定效应太强大了,有了房价的标的,自然觉得 100 万的购买力还是不够的。
(沉锚效应(Anchoring effect):
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所以,比较两个数字,如果不是在同一个前提下,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你要是说现在有两个工作,内容和强度完全一样,一个岗位是一万一年,一个岗位是 100 万一年,如果有人选第一个,那就神奇了。
之前觉得买一套小产权多简单,等全款买下来还钱后才发现。
我他妈一年半前欠 38 万,现在还是欠 38 万,今年工资差不多赚了十多万左右,快跑不过利息。
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不说别的,银行卡十万以下都是余额,十万以上才是存款。
看到那些鸡汤文就不说了,还有一个大神说一个月六千工作到退休能有 273 万,所以一百万只是小问题,这多学生或者不食人间烟火才说得出的话,我特么不吃不住不玩差不多 14 年才有 100 万,14 年是什么概念,茂盛的头发都能变地中海了。
现在的人也是真的可爱,经常问一些不当钱是钱的问题。
钱难挣,屎难吃。老八已经赚完了吃屎的钱,我现在都赶不上热乎的。能赶上我立刻买个粮油店的米桶!
我再给你们讲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我妈在东莞手上住一套自建房,小产权准备弄好一套,还有一块七八十平方的地皮,以后村里面还有农民公寓三五千一平方,算下来也是两三百万的资产,唯一的儿子我还要出来广州打工还钱,一个月都回不了家一次。
上次包租婆半年没见我跑来广州看我,去了我一次宿舍,我和她说:快回酒店,我明天早上还要上班,等中午再去接你,别看我宿舍了,看多我怕你会哭,儿子住这样条件的地方。
我这么和她说原本是开玩笑,然而我妈认真的和我说熬完这几年回家上班,一个月赚两三千也好,真的不忍心儿子住在外面。
等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后,你才会发现钱赚的多,用得也多。
能全全款买十二万的卡罗拉和全款三十六万的雷克萨斯,家里资产的不会只差二十四万,可能是三倍。
那些想着买桶的小可爱别想了,市场认证行不通
因为他真的没有一百万,
对于纸面的东西,一个亿他也不嫌多,
因为不是他的,他没有,
这就和做梦一样。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是用来形容这种情况的么?
(手工狗头保命!别喷我!)
人的价值不是来自于有多大的梦想!
而是看有多大能力来实现梦想!
做梦谁不会?
一百万?太小了吧!
每天一百万!这梦还值得一做!
因为两者的参考标准不一样。
年轻人一万块都掏不出来是绝对的穷,就是没钱。
而认为一百万很少是相对于他们的目标来说的——要在大城市扎根,有尊严地生存下去,区区一百万够干啥的?
原来一万都掏不出来,显然买不起房,现在给你一百万,买的起了么?
还是买不起,那不结了么 = =|||
所以说拿不出一万块钱的年轻人觉得一百万少是因为他们觉得得到一百万也不能让他们的生活得到质的改变。
但你要是让他欠债一百万,emmm…… 基本上就可以跳楼了……
因为我这一百万是整票儿,你让我拿出一万的不好找零。
为什么高中辍学参加不了高考一分都考不出来的人,会觉得高考 100 分很少?
因为高考满分 750,上清华需要 700,上 985 211 要 600,上本科要 400,上大专要 300,0 分和 100 一样,都是什么学校也去不了。
人都是这样,当你资源不同时,你想要的生活也会不一样。
高中辍学的人只会考虑去哪个城市打工,有 100 分的人就开始考虑去哪个学校上学了。
一万都拿不出来的年轻人只会考虑去哪个郊区租 1500 块的房子。
有一百万的年轻人,就开始考虑在哪里买房子了。
而这一考虑,就会发现自己这 100 万,在北上广什么都不是的情况了。
一个人没钱不代表他遇到的问题不需要钱,他是没有一万块,可是他也想买北京的房,那一百万确实很少。
年轻的时候不想钱难道老了再想?没一万块钱没事,就怕指望用一万块过一辈子。
能想一百万是个好事,说明他有了一百万的眼界,有了一百万的目标,有了挣一百万的动力,总比什么都不想好,我支持有梦想的人。
因为一百万真的很少啊,不过就是二三线城市一套房子的首付而已。
也因为一万块真的很多啊,是大多数年轻人不吃不喝不花呗不借呗不还呗不淘宝不京东不美团不饿不拼多多两个月也不一定能攒到的一大笔巨款。
为什么会这样呐?
不知道~
不知道!
不知道?
我也很好奇,为啥很多人兜里比脸都干净,买手机却要分期 10K 一台的
嗷嗷叫年轻人第一辆车要 BBA;嗷嗷叫什么道奇地狱猫野马都不算豪车
其实这种情况很多人都有,
比如吃千把块钱的东西可以,2 块钱的纸巾不行
买几千块钱的东西可以,10 块钱的快递费不行
我导师要项目尾款的时候,
9000 块钱零钱不要了可以,学生劳务多给 30 不行
解析这些问题就比较复杂了,涉及到几个概念。
回到问题:为什么年轻人 1W 都拿不出来,却觉得 100W 都很少?
这是由于 1W 都拿不出来的人,他们认知范围内和自己相关的金额就是 9999 以内
同样功能的一个产品,如果说这个东西 8000、9000,他会觉得,哦,好贵
如果说这个东西 80、90,他会觉得,哦,好便宜。
这是因为你说的东西都在 TA 理解范围之内
如果你说一个 LV 的包 2 万多,这个时候,你给的数据超出了 TA 的 “认知范围”
他会立马启用对奢侈品的理解与评价,说你这包太便宜,Coach 的包都 12 万
你跟他说十几万的车,他立马启用抖音上学到的知识,25 岁买不起劳斯莱斯的都是垃圾
如果你说我的房子 100 多万买的,他立马想起来头条对房产的全市,说你这房不行,人家别墅都一个亿
简单地说,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 “认知失调”
因为你给出的数字超出了对方的理解范围,
所以对方采用不同的参照系来和你沟通了。
怎么样避免这种情况呢?
尽量在对方的理解范围内说话:
比如如果对方专科在读,你跟他说 xxx 插本上岸了,
他可能觉得 “啊,xxx 挺厉害的”。
原因是他也有可能插本,他能理解这件事情,也大概知道其中要面临的困难
但是如果你跟他说 xxxTop2 博士后出站了
你说的东西超出了他理解的范围
他没办法回答你这句话,在短期内也几乎不可能达到这个目标,
所以他可以用其他渠道的信息来回答你:博士后算个屁,有本事当烈士啊
或者更激进一点:我朋友 XX 初中毕业一年几千万,你博士后挣几个钱?
现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个人接受的信息是多层次、多渠道的
经典的案例就是 “皇帝的金锄头”
当你接触的东西完全 Beyond Understanding 的话
你就会用非常奇怪的方式去建构它
简而言之
还是穷造成的
罗永浩透露,自己公司有个设计部门的小伙子,一个月好几万的工资,每个月都花的一分钱都不剩,而且经常花钱买一些没有什么必要的的东西,经常到月底前一周就没钱了,然后还要跟比自己收入低的同时借钱。
罗永浩问他为什么,这位小伙子说,他就觉得自己一定是要赚大钱的。如果你坚信这个,你生活里就一定不会理财,不但不理财,如果有机会贷款,你还敢使劲贷款,使劲花。
罗永浩听完表示自己特别高兴,并称自己也是这么想的。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这样想,15 年前在新东方的时候,差不多年薪 60 万,对于一个 15 年前、20 多岁的人来说,是非常高的。但他每个月也是月光族。
罗永浩强调,不要存钱,每一分钱都花干净,你将来一定能赚大钱。
此外,罗永浩还在访谈中透露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他自己认为,自己肯定是天才型的人。
一万块钱都拿不出来,却觉得一百万很少的人,大概都是觉得自己有一个美好未来的人。
这些人大都没结婚,不知道材米油盐贵,都觉得自己能飞黄腾达。
然而结婚后就老老实实的搬砖了,熬个几年能攒到 100 万就不错了!
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虽然有一些朋友收入还可以,然后一年换一部手机、隔三差五吃顿大餐、情人节、圣诞节来个上万元的包,其实一般剩不下什么钱。
但是,细思极恐的是,这一生还有三个花钱比较多的地方,一旦沾上,基数都是十万、百万级别:
1、买房子,以青岛这个三线城市而言,基本是 2.5 万 / 平方米,如果 100 平方米就是 250 万;
2、养孩子,以青岛这个升学率一般的城市而言,如果孩子要上好点的学校并业余时间补课,一个孩子养到大学基本需要 100 万以上。
3、生病,谁也不愿意生病,但是现在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小的手术就是几千元,如果略大的病,没有商业保险,还忽悠不到轻松筹啥的,花出去几十万上百万也都是正常。
所以,在你没有结婚养孩子,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其实是 “节约” 了几百万的。结婚彩礼那些,在人生中,都是毛毛雨啦。
如果要打算结婚养孩子,医疗保险或者是生病,这些时候,一百万只是个太小的起步。
但是反过来说,手机用千元机、天天自己腌泡菜做米饭、穿工作服,很多人也省不出一百万来。
如果贷款了,就要加班一辈子,这就是现实。
参考系不一样。
年轻人的一万,撑死就买个手机,再不济买个奶茶。这当然不少。
动用一百万,基本都是买房子的,看起来确实不多,尤其是大城市。少数有钱人会用这笔钱买个好车,看起来仍然不多。
如果谁拿一百万当零花钱,用来买手机,喝奶茶,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有这么一个群体就是这样的,就是外汇交易员,5000 块 rmb,放大 1000 倍杠杆,就是 500 万。
虽然经常亏损和爆仓,但是觉得自己动辄就很有钱的样子,毕竟是 500 万的交易额,一天来那么几个来回,爽的很。
做杠杆交易做久了,确实对金钱就无感了,对美女也变得无感,对其它如旅游、读书、甚至电影都无感了。
巨大杠杆交易,比起去澳门和拉斯维加斯还要爽许多倍。
其实 100 万真的很多了,虽然卖不到上海 10 个平方的房子。
但是在东南亚可以买两套独栋别墅了。
四季如春(夏),稻田滚滚,到处是绿色植被和树林。
没有 996,妹子脾气都超好。
还有肥美的海鲜。
在东南亚呆久了,我觉得一百万真的很多了。
这个问题葛大爷回答过
当记者问:如果您有一百万,您愿意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吗?
葛优:愿意
记者:您有一千万呢?
葛优:愿意
记者:您有一个亿呢?
葛优:十个亿都行!
记者:那如果您有一辆汽车,您愿意捐给别人吗?
葛优:别的都行,就是汽车不行。
记者:您有十个亿都愿意捐,为什么车就不行了?
葛优:因为我真有一辆汽车……
——摘自电影《私人订制》
所以,100 万多吗?10 个亿都不多……
这跟很多人打游戏连钻石都没上过,却依旧觉得某些职业选手的操作很菜一个道理。
但这不是膨胀,这只是因为用来参考的坐标系不一样。
一万块钱参考非一线城市互联网企业的年轻人工资来说,可能是好几个月工资。
况且很多人每个月挣得钱才刚刚覆盖自己的生活支出,一万块钱可以买好多新衣服,吃好多好吃的了。
所以说这时候看一万块钱当然不算是小钱。
但是如果拿着 1 万块钱参考别的东西,比如说房价?
一万块钱能买一线城市不算核心区域的 1/10 平米的房子,一百万也就能买 10 平米,还不包括公摊面积和装修。
一万块钱能买二线城市的 1/3 平米的房子,一百万也就只能买 30 多平。
哪怕是很多三四线往下的城市,都有不少房价到了一万多,两万多一平米。
这时候你再看一百万多吗?
其实并不多,因为都还不够你给自己的家人安置一个住的舒心的小窝呢。
不过这也说明现在的高房价把年轻人关于金钱的认知给割裂了呀。
我们不觉得自己的游戏水平是可以拿来跟职业比赛水平进行比较的东西。
我们也不觉得自己的挣钱水平是可以拿来跟病态房价进行比较的东西。
这事仔细想想,还挺悲哀的。
这应该是非常典型的焦虑表现。也就是很看重结果,而不注重 “过程”。
比如在没有获得达成 “结果” 的能力的时候,过分看重“结果”。
打个比方,你给自己定了目标是月薪 5 万,于是你整天焦虑自己何时能达到这个数字,却没有体验实现这个目的的整个过程,以及掌握需要实现这个目的的能力。这就是典型的焦虑。
生活中可以遇到很多这样的人。
他不仅自己焦虑,还能 “影响” 到你。
比如过分关注你的收入和计划,而他自己也似乎一团糟。
比如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相亲条件,要求对方如何如何。而自己还不具备获得目标伴侣青睐的能力。
很多这样焦虑的人,一个本质问题在于,没有意识到,做成任何事情,“过程” 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掌握和熟悉这个 “过程”,才能形成你的能力,最后的结果才可能会带来财富。
这个 “过程”,包含了获得知识、经验和智慧。
最理想的状态是享受 “过程”,因兴趣出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非因“收入” 而出发。
我刚刚从事家具制造这一行的时候是在一家很大的公司,
在 07 年前后,我们公司生产的沙发的给经销商的价格是布艺的 4 千 - 1 万多,真皮的 7 千 - 3 万多。因为工作原因,我参观过很多大老板的私宅和会所,几百平的房间家具花费都是上百万甚至千万,巡店的时候看商城其他品牌的开单量,单单都是大几万,甚至几十万,觉得我们公司的产品真是物美价廉的低端货。
后来过了 2 年,自己装修,到了买家具的时候却没有买自己工厂生产的沙发,因为超过了预算,去别的工厂找了一套清理库存的样品,总共三室两厅的活动家具,花费了 16000 元。这是我第一次自己买家具自己用。也开始对家具的花费有了概念,和我同期装房子的一个朋友托我帮他买家具,同样三室两厅,用出厂价拿到我们公司的产品以后花费了大约 6 万块。我消费不起,觉得他特别有钱。他的其他朋友们都说他买的很超值,那个时候觉得我们公司生产的家具应该算是中档产品。
到我第二次装修房子的时候,已经换了公司,新公司生产的家具更贵了,出厂价是布艺 2 万 - 7 万,真皮 3-12 万。虽然我的收入增长了很多,但是还是消费不起,最后找了某合作工厂拿了一套促销套餐,三室两厅的活动家具花费是 3 万元左右,因为装修的早,同小区的邻居知道我在家具公司上班,很多人来问我家具的价格,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过了一两年后大家成为了朋友在一起吃饭,才说起我的家具好贵。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前东家生产的家具应该算是中高档。
到第三次,我又要采购家具自用。我还在家具制造行业,最后四室两厅的花费预计在 7 万元左右。相比我第一次帮朋友买家具的时间过了 10 年,算上这么多年通货膨胀,我还没有达到 10 年前他的消费水平。而我最初所在的家具公司产品升级,当年的产品更新换代以后,现在一套下来的价格要在 10 万左右。这个时候的我早已经很清楚的明白,我的第一任东家是妥妥的高档家具生产商。
十年前找我帮忙买家具的朋友在 2019 年的时候又找过我一次,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买成,只是帮他参考了一下大概的合理价格,最后他活动家具的花费到了 30 万。他的邻居们基本上花费也都是 30-200 左右。我去他新家吃饭的时候特意看了一下车库,Urus,添越,库里南,G63,488,720 等应有尽有,奔驰 S 和卡宴停在里面一点也不起眼。仿佛底配。
在我还是 1 万块钱都掏不出来的年轻人的时候,我也觉得 1 百万很少。
……………
虽然没有一万的存款,但是马云愿意借我十几万呀!在加上刘强东,周鸿祎,雷军等等诸多大佬都愿意借钱给我,瞬间感觉一百万不是梦有没有。而且只要人能够都像某些老赖那样不要脸,一百万不就相当是自己的了么?
SO,我们年轻人觉得一百万很少有什么问题,那些负债十多个亿的老赖,不是也成天歌照唱舞照跳,还花费巨资把自己儿子培养成明星了不是?
他们虽然表面上拿不出一分钱去帮助业主解决住房、装修和房产证的问题,他们也没觉得十几个亿的负债很多呀。所以,干嘛某些人老盯着我们年轻人不放呢。
多去关注下需要帮助的贫苦大众不好吗?多去曝光下有钱不还,还吃香喝辣的老赖不好吗?这不是媒体监督的应有之意吗?
不要让年轻人奋斗一生,最后发现其实学老赖才是人生赢家吧?
另外,各大富豪们,确实也该管管自己旗下的互联网金融贷款了,别以为你们的大数据真的有那么牢不可破,当山雨欲来之时,可能就不是愿不愿意还贷,而是能不能还贷的问题了。毕竟蛋壳的悲剧才没过去几天。
来咱们回到中学课堂,学习一个表达: That’s/It’seasier said than done
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难哇!
其实说一说,又不要交税,再加上,一百万,在大城市,说句难听的,够干啥的。
其实更讽刺的却是,虽然一百万不够干啥,但是一万块挣起来却很不容易。
所以,咱们才想躺平呀。
這句慣用語套用在台灣俚語上就是” 出一張嘴” 的意思! 往往用嘴巴說很簡單,實際行動卻很難,我們就可以使用這句慣用語 Easier said than done. 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它的例句與對話吧! [1]
慣用語 Easier said than done 說比做容易
例句: Cindy thinks everything is so easy. She doesn’t realize it’s easier said than done.
Cindy 認為每件事都很簡單。她無法理解說比做容易。
對話:
Woman: Why don’t you looking for a job? 你為什麼不找工作呢?
Man: That’s easier said than done. 說起來容易找起來難啊!
记者采访彩票头奖得主:“中了五百万你打算怎么花?”
“在北京买了套房”
“剩下的呢?”
“剩下慢慢还贷款啊”
因为年轻人一万块掏不出跟一百万没多少,同样是现实。
对应前者的就是六亿人月收入千元,全国最发达的城市工资中位数五千多。
对应后者的就是老破小在一线城市近千万,新一线城市三五百万,省会城市百来万,还只有 “产权”,并且买不对可能花了钱还无家可归。当然,对于有钱人来说,几套房根本都不算什么,大家也是非常清楚的。
而且,现代资讯很容易拉高人们的认知水平,普通人很容易看到真实的社会收入以及真实的资产价格。哪怕藏着掖着不敢公布基尼系数,正常人对于贫富差距当然也是有点逼数的。
所以,年轻人拿不出一万,却觉得一百万不算什么大钱,非但不矛盾,而且准确的反应了社会现实。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宗教的苦难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 说这个话的外国人叫马克思。
—————————
补充一下:2019 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课题组分层线性随机抽取了 7 万个代表性样本所作调查显示,中国有 39.1% 的人口月收入低于 1000 元,换算成人口数为 5.47 亿人,而月收入在 1000-1090 元的人口为 5250 万人,月收入 1090 元以下的总人口为 6 亿人,占全国人口比重为 42.85%。这与所说月收入约 1000 元(准确地说是 1090 元)以下的人口规模达到 6 亿人是吻合的。文章说,在这 6 亿人中,有 546 万人收入为零,有 2.2 亿人月收入在 500 元以下,有 4.2 亿人月收入低于 800 元,有 5.5 亿人月收入低于 1000 元,有 6 亿人月收入低于 1090 元。若以 1090-2000 元作为中低收入者的标准,则该群体人口达到 3.64 亿。也就是说,中国月收入低于 2000 元的人数达到 9.64 亿。
我在知乎上写了多个描述天津生活情况的答案,其中在提到房子、车之外都会提到表、奢侈品、旅游开支等。答案里往往有大量评论,无论是支持的网友还是反对的网友,其中基本都是集中于房子、车,只有零星的网友会说说旅游开支(五星酒店价格、旅游花费),基本没有网友说表、奢侈品。
我写这类答案,除了描述天津生活,更是为了观察网友反应。从网友的评论里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网友只是能对数百万的房子、数十万的车有概念,只能聊房子车。而对于几千块的酒店、几万的奢侈品、十万的表都没有概念,所以没法聊这些。
当我的答案里说到几百万的房子时,无论是支持的网友还是反对的网友,人数是最多的,反对的网友会说天津几百万的房子很便宜,一线城市房子都上千万、几千万(这些房子跟这些网友有啥子关系,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自己在老家的亲戚朋友同学二大爷三姨夫都有上千万的房产商铺(言外之意天津几百万的房子不算啥),云云。
这些反对我答案的网友以一线城市房子价格、自己老家亲戚朋友同学二大爷三姨夫都的房产商铺价格作为参照系,不仅会觉得一百万很少,更会觉得数百万是很便宜。
当我的答案里说到几十万的车时,网友人数就少了很多,反对我的网友基本会说四五十万的车很便宜,7 系以下无宝马、s 以下无奔驰之类,浙江遍地保时捷、在浙江有点钱的家庭都是揽胜、库里南,广东富二代都是穿几十块的背心短裤拖鞋,云云。以显示自己故乡富裕,其他地区穷。
这些反对我的网友以自己奇特的观察形成了奇特的价值判断,以百万和数百万的车为参照系,会觉得四五十万车都是穷困家庭。
当我的答案里还有十万的表、几万的奢侈品、旅途中几千一晚的酒店时,反对的网友中几乎没人提及这些,因为这些网友的参照系不存在了。即使是提及,也基本都是瞎扯,比如有的网友会说国外买表比国内贵之类。
这些网友现实里能够看到几百、几千万房子的信息,上百、数百万车的信息,网友们会觉得通过自己努力有朝一日这些房子、车是属于自己的(很可能房子还有大量贷款,但是这些网友会自动忽略贷款,只说房子总价),脑补出自己已经拥有了这些,然后来开怼,但是没办法脑补出表、奢侈品、旅游、酒店等等这些细节,没有经历过的生活,越是细节越编不出来,所以就自动忽略了。
每每看到这些网友的评论,我都是越看越乐,这些网友用千万的房子、百万的车做参照系,肯定会觉得一百万很少,但这些房子车是真实拥有的吗?还是脑补自己有朝一日能拥有的?让这些网友掏一万块买俩手机、买个折扣的包、去短途游几天、节假日夜店开个卡座,恐怕这些网友马上就转进到其他话题了。
[
为什么现在好多年轻人一万块都掏不出来,却觉得一百万很少?
大头妹的视频
· 284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20305329595772928)
这个问题,依我看来并不是因为钱,而是反映了一种逃避和无奈。
先不说赚钱的难易,其实,据我观察年轻人月入过万只是时间的问题,早晚的事儿,不难实现。平时,手里有个一万来块零花也够了。
然而赚一百万确确实实不太容易,即便赚到也实现不了财务自由,且在大城市也买不起房子,日子过得也并不开心。赚到一百万之后,还要继续想怎样赚更多,不会因为区区一百万就嘚瑟个没完。
假如让他们花精力去拼命赚钱、攒钱、吃苦的话,他们不愿意。让他们去挣个一万,既轻松也不累,而且也不用有那么强的韧力。
后来一想啊,这个问题背后还跟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价值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有关。
家里有矿的孩子,人家从来不觉得一百万少,要么人家把一百万投资 “变” 成一千万,要么人家就把一万元花在让自己变的更好的路上。你觉得呢?
我周末 / 节假日在长沙出诊有 2 年余,每年看过的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 / 足踝运动损伤” 的病人没有 1000 也有 800 。
L 姐在湘雅国际医疗部做了 “髋关节 MRI”,湘雅教授给出的诊断是 “ 大转子滑囊炎 ”,建议她多休息。
L 姐是 “ 高尔夫 ” 资深爱好者,她出双倍诊费请我带上治疗设备去她家出诊。
我看病单次收费并不便宜,双倍诊费则是 6000 元 / 次。
10 年进入医学院校学医至今,L 姐这般出手阔绰的患者是第一个也可能是最后一个。我前后给她看了 10 次,顺带解决了她 “腰肌劳损”、“ 游泳肩 ”、“ 蛙泳膝 ” 的问题。我不仅收到了诊费,还得到 一 个大红包。
L 叔在湘雅医院做了 “ 肩关节 MRI ”,无甚问题。
L 叔喜欢健身。上肢训练,卧推、划船、飞鸟等动作,他觉得右侧 “胸大肌” 感觉不到发力感、右侧 “ 肩关节 ” 稳不住。“ 谁能给我解决这个问题,我花 10 万都行 。”L 叔激动的说。
L 叔 “右肩胛骨” 抵抗外力会离开胸廓,这个是 症结。我教他一些 “ 激活肌肉 ”、“ 本体感觉训练 ”、“ 开链 - 闭链 ” 进阶式训练、“ 动态稳定 ” 控制训练,L 叔的肩胛胸壁关节稳定能力得到加强。他健身训练过程中表现的问题改善比较明显。
我没有收到 L 叔的诊费,他给了我 2 条 “和天下” 抵账。此后,他身体有些什么不适喜欢找我讲好话、打感情牌、许空头支票 “ 白嫖 ”。
L 叔 并非没钱。他忽悠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出手就是 2-3 万 / 个的包包或者手表。
小学,《猛兽侠》、《铁甲小宝》、《四驱兄弟》、《超能勇士》等动画片一火,校门口诸多小卖部就会摆上琳琅满目的玩具。
我一天只有 2 元钱,1 元钱坐公交(来回),5 毛买早餐。一个星期可以攒 2.5 元,买一个 10 元玩具至少 1 个月。
实际上,10 元并不多。如果让我一下掏出 10 元买玩具,就只有偷父母藏在床底下的钱。偷钱也不是什么难事儿,玩具买回去解释来路正当(路上捡到的、买东西中奖)明显忽悠不了父母。
我辛辛苦苦攒了 2 个月钱,18 元。面对心仪的玩具,我犹豫了半个月决定忽悠爸妈买。
几百、几千、几万取于个人能力,自己放血会比较痛苦。十几万、几十万、上百万取于撬动资源,别人输血会比较舒服,那自然是多多益善。
你以为只是年轻人吗?
你去苍蝇馆子转一圈。
38 的酱牛肉。
28 的过油肉土豆片。
一盘 8 块钱的油炸花生米。
一瓶 16 块钱的二锅头。
再听听聊的天。
大爷的游艇。
二姨的法拉利。
三叔的大别野。
项目都是五百万起步。
生意没有大几百万看都看不上。
再看看帝都爷们儿们?谁家拐几个弯儿还没个权力中心大领导了?用不上攀不起我饭后当谈资总行吧?
人嘛,生活不容易,总要有点聊以自慰的东西,哪怕是假的,不是吗?
虽然我 996,但我老板收入高呀。
虽然我被压榨,但我打工人打工魂呀。
虽然我前途并不开阔,但我知道马云有钱呀。
虽然我掏不出一万,但我觉得一百万少呀。
这样想想又不犯法还挺爽,对社会没危害,今天 bb 赖赖完明天该加班还是加班,该钱少还是不多。
不然,生活嘛,那怎么办呢?
因为一万块真的难存,一百万也真的实现不了安稳。
没有人想颠沛流离,也不奢侈天上掉一百万,仅仅只是想活得没有压力。
可惜远远存不到一百万,可惜一百万解决不了这个时代的烦恼。
简单说就是眼高手低,或者图个嘴上痛快。但这心态和现象也未必是负面的,或者说很多负面的东西是可以向正面转化的。推荐你读一本书《红头发的 N》,多少会明白现在年轻人的心态。主人公 “红头发的 N”,简直就是当代年轻人的缩影。
她是长着一头红发,脸上还有雀斑,
扔到人群里,马上就找不到了的那种普通女孩;
她是生活苦逼,但仍然充满希望、努力奋斗的打工人;
她是喋喋不休的抱怨,但抱怨完了又满血复活的资深社畜;
她是有意愿、有要求,但没时间好好谈一场恋爱的大龄剩女;
她是被父母捧在手掌心,时不时却又遭 “偏心” 对待的“千年老二”;
她是……
她就是 “红头发的 N”,韩国同名漫画里的主人公,一个外表普通,内心纯真且 os 丰富的逗逼青年。
这样一个可爱而真实的人物,她一边吐槽、一边疯狂热爱生活的样子,像极了我们。
而塑造出 “红头发的 N” 的作者崔贤廷,也是一个 30 多岁的大龄女青年。
她做了 10 多年的广告文案,混得不好也不赖。白天写稿,晚上画漫画。每天上班下班、熬夜、点外卖。
红头发的 N 的性格和状态,是作者自身的投射。她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恋爱观、道德观 ,她的消极与积极,她的工作与生活态度,都通过 “红头发的 N” 表述出来。
对于这个只有《红头发的 N》系列两部曲代表作的韩国作者,资料很少,但我们却不难了解这个人。
透过红头发的 N,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内心柔软、满脑袋奇思妙想的崔贤廷。
透过那些金句和段子,看到一个充满幽默感、敢自嘲、敢讽刺,时而颓废,时而愤愤不平,时而又乐观积极的女孩。
据崔贤廷自己介绍,红头发的 N 人物的灵感,来源于加拿大成长小说《绿山墙的安妮》。
N 与安妮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有个性、爱幻想和独立自强等等,而最大的不同则是 N 更加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
崔贤廷和她的 “N” 仿佛生活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在阅读《红头发的 N》的时候,可能会像照镜子一样,时而会心一笑,时而心酸难过。然后,生活中的很多压力和不开心的情绪,也随之一扫而空。
N 的心声,是作者自己想说的话,也是我们广大社畜的内心独白。
《红头发的 N》采用漫画 + 文字的形式,搞怪、有趣、创意十足。
下面选取书中比较有意思、有共鸣的几个点,看一看 “红头发的 N” 丰富多彩的生活。
开篇就甩出一篇 “红头发的 N” 自我介绍。
我一直觉得自我介绍是一件无比尴尬的事情。但从小到大,总是要被逼着在各种场合进行自我介绍。于是,按照模板和格式,硬着头皮的说出姓名年龄学校家乡爱好……
然后听的人听着千篇一律的自我介绍,装作不犯困的样子,其实谁也记不住谁。
“红头发的 N”自我介绍也是一篇 “套模板” 的自我介绍,但内容却一点都不枯燥。
谜一般的年龄和体重,充满个性的性格介绍和座右铭,以及令人忍俊不禁的酒品和恋爱次数。
幽默中带点认真,严肃中掺杂着沙雕气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如果所有自我介绍都这样有趣,我就再也不用担心尴尬癌发作了。
红头发的 N 眼中的世界,残酷但有温度。
所以,她从不盲目乐观,而是在现实的泥泞中用力挣扎。她抱怨不公、抱怨加班、抱怨一切,但从未丧失信心和信念。
很喜欢 N 与朋友的一段对话。
N 先是向朋友抱怨工作的不顺,但朋友劝她辞职的时候,她却坚决地说 “不”。甚至开始维护起了自己的工作。因为,即便 “工作中的痛苦占了 9 成,但剩下的那一成太让人快乐了”
这种一边抱怨一边喜欢的样子,太过真实。人心充满着矛盾与挣扎,我们也许都曾对自己的工作有诸多不满,被折腾的满地鸡毛、头痛欲裂,但最终也离不开、舍不得。
是因为我们要赚钱、要生活,更因为我们可能连自己都未必清楚的…… 热爱。
有时候,承认自己的卑怯,比勇敢更难。直面自己身上的阴影,比盲目乐观更可贵。
幸福是什么?幸福对每个人的含义都不同,对有些人来说,幸福是孜孜不倦,而对有些人来说,幸福是安稳的生活。
而对于红头发的 N 来说,她的幸福是知足常乐、永葆纯真。
前途是未知的,当下的生活是充满竞争和压力的,做一个孩子也许是最快乐的吧。
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纯粹和天真,是经历复杂的世界后的成年人,最想保留的一片净土。
“幸福不是人生的目的地,而是沿途的景致。”——佚名
《红头发的 N》里有一章叫做 “不要刻意追求幸福”,因为那样只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反而会令自己不幸福。n 经过多年思想斗争后,发现辛苦工作后,吃一块炸鸡奖励自己,已经是生活最大的幸福了。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人生总有高低起伏,顺其自然,珍惜拥有的一点一滴,做好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幸福其实并不遥远。
而《红头发的 N》本身是很有童真的一本书,是 “献给生活在甜蜜 and 无情世界的大小孩儿们” 的专属空间。
如果一个成年人的心里,永远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彼得潘,或是一个天真的 “红头发的 N”,也是一种幸福吧。
对于红头发的 N 来说,潇洒的恋爱,不存在的。
对待男女关系一向很酷?别搞笑了,人家只是对你不感兴趣而已。——《红头发的 N》
但想要认真谈一场恋爱,却找不到对象,更没有时间。
于是, 只有不断的拖延再拖延,直到变成一名大龄剩女。
年龄从 19 岁延续到 30 岁,生活中所有事情都在拖延,爱情也拖延到永远的 “明天”。
但从她的叙述中,从那些搞怪的漫画里,我们看不到危机感,有的只是达观的自嘲。
攒钱的秘诀是没时间花钱
美食和减肥永远是鱼与熊掌的关系,但是女孩子哪一个也舍不得放弃。
不要有一天成为你讨厌的那种人。
**最后说回一万块和一百万的问题。**表面上看,是眼高手低,实际上,可能很多年轻人是拼命努力,却还是触不到自己想到达的顶点。于是,用抱怨和吐槽,取代了以往的盲目乐观。抱怨完,再重新出发。然后,自得其乐的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一万块不多,但它是实实在在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百万少不少我不知道,但它对我这样的人来说,太远了。所以,过过嘴瘾就好。
而《红头发的 N》这本畅销超 10 万的韩国治愈系插画书,就是将这样的 “小确丧” 进行到底。
在压力山大的工作与生活中,N 这样一个小人儿,替我们说说心里话,多好。
在我们被 “现实” 按在地上反复摩擦,又拿 “现实” 毫无办法的时候,《红头发的 N》这样一本书,直面消极和负能量,用打趣的口吻嘲讽一切。其实是给我们一个整理思维的机会,也是让人重拾力量的加油站。
现在《红头发的 N》京东有折扣,喜欢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一万是自己的实际能力,一百万不多是外界灌输的见识。。。
这就是为啥现在年轻人那么痛苦,见识疯狂增长,一百万一千万都不算啥,自己实际能力一万都费劲,这个严重的差距就会造成巨大的挫败感
上小学的时候,听着各式各样的成功人士的励志演讲,于是你幻想着自己将来能成为像乔布斯或者爱迪生那样伟大的企业家或者发明家,改变世界,千古留名。
上初中的时候,你阅读各式各样的网络小说,于是你希望自己能像网络小说的主角那样,自己一出手就能克服世间的一切困难,然后轻而易举的就能步步高升。
上高中的时候,你发现高考都能轻而易举的把你打败,于是你只能羡慕那些考上好大学的同学了。
进入社会之后,你会发现你连找个稳定收入高的工作都做不到,于是你开始被羡慕进体质的人了。
你的梦想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的被现实磨灭的,一个中二少年看各式各样的网络小说,什么玄幻文,商战文,自己早就体验到了手握亿万金银的生活了,可是回到现实中他们面对这个世界茫然无措,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个世界。
在网络小说中,你都已经修炼成天尊了,只需要各式各样的灵石,还需要人间的这点金银珠宝?所以,你连 1 万都拿不出来,但是你觉得 100 万是个小钱。
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越是在现实中混的什么都不是的人,越喜欢沉浸在宏大叙事之中。比如说,最爱在网络上成天和特朗普斗智斗勇的人,现实中往往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
所以说,一个人的想象世界,往往和他的现实世界是呈反比的。现实中越是悲惨,就越需要更加强烈的想象世界,在想象世界中取得更高的成就。
所以,一个普通人,你与其去关注什么特朗普,不如你想想怎么提起勇气,把现实中欺负你的那些朋友,老板,或者成天挑剔,讽刺,打压你的女朋友去怼一通,或许你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以前经常沉迷于网络小说,他为此困惑不已。直到有一天,他终于走出了网络的世界,那就是他再也不胆小了,他把那些曾经欺负过他,或者他处于面子不敢得罪的人都给骂了一通,那一刻他整个人爽的不得了,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他了。
而且他还有一个附带的改变,那就是再也看不进去网络小说了,因为他在现实中已经没有让他活的十分压抑的事情了,或者他不需要到网络爽文中爽了,在现实中爽就行了。
过度沉浸在宏大叙事中,对一个人真的很有害,往往在宏大叙事中玩的越嗨的人,往往越不知到如何去应对现实世界。一个奇怪的事情就是,那些关注点越幼稚的人,越是十分土的人,在现实中取得的成就往往是越高的。
公众号:无名的思想空间
这是一个现金流和资产的问题。
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现金流的收入来自于工资,斜杠青年还有一些外快,除此之外,还有租金收入、理财收入等等日常收入,共同构成了现金流收入。
同理,日常的吃饭、交通、医疗、房租、房贷、车贷等等构成了现金流支出。
就现金流流入的主要来源——工资来说。众所周知,知乎人均 985,年薪百万,真的有那么多年轻人,连一万块都掏不出来吗?
这是智联招聘发布的 2019 年冬季求职平均薪酬报告
从报告上来看,大家的薪酬水平都不低嘛,前十名的城市,感觉就是人均万把块了,咋可能一万块都掏不出来?这届年轻人也太不会攒钱了。
其实,工资水平的计算方式上,存在一个 “猫腻”:相比平均薪酬,薪酬中位数才能更加真实反映我们打工人普遍的工资水平。因为,平均工资,被极少数的“大户” 给拉高了。
看看上图,如果取这些小动物体重的平均数,能够代表大部分动物的体重水平吗?两个大家伙严重拉高了” 人均 “体重。
如果取中位数呢?
相比平均数,是不是中位数更加能够代表大部分群众的情况?
那么,薪资水平的中位数是什么情况呢?
以平均薪资水平最高的北京、上海、深圳为例(下图中的 “平均工资” 表示的就是中位数):
虽然上表中的样本数量并没有涵盖所有的打工人,但也足以说明情况。
可以看到,北京的薪资中位数不到 7000 元,大部分人的薪资水平是 4500-8000;
上海的薪资中位数是 6378,接近 80% 的人薪资水平在一万元以下;
深圳接近 90% 的人薪资是不超过一万元的,薪资中位数只有五千多。
连薪资水平全国前三的城市的真实情况都是这样,所以,1 万元的现金流收入,对于绝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还是有距离的。不要被 “平均薪资” 数据骗了,收入超过六千,你已经可以秒杀一大片了。
我们的房子、车子、股票、债券,是可以写到家庭资产负债表里面的。不过有的算是资产,有的其实属于负债。这个暂且不提。我们说说一百万的事儿。
一百万,当然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是如果把它跟资产负债表里面的资产比较,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年轻人 “瞧不上” 它了。
保险君采访了身边的几位小伙伴:
保险君:如果给你一百万,拿它干嘛?
A:还房贷。
保险君:还完呢?
A: 还完还剩三百来万慢慢还。
保险君:如果给你一百万,拿它干嘛?
B:再攒两百万付首付。
保险君:如果给你一百万,拿它干嘛?
C:买保险。(对不起我编的)
通过以上我们能悟到什么道理?
对于在北上广深苦苦卖肾的打工人,如果本身没有资产,或者有的是负资产,一百万,不会给生活带来本质改变。
建议这些年轻人,把这钱放到更有用处的地方,能够带来正向现金流的地方——比如说,给我。我帮你们买保险。
最后的最后,插入一条恰饭通告,给大家带来正向现金流的不二方法:好好打工
<如上分享 望有助>
更多 ღ有趣好玩、颜值爆胎ღ 的保险科普内容
来这里一键取走 ⭐⭐⭐
✅ 知乎机构号:复衡保险经纪
✅ 知乎专栏:我的保险我做主
❤ 感谢知友你的「赞」与「分享」帮助到更多盆友,笔芯 (´・ᴗ・`)
一百万很少,是因为他可能拼拼凑凑有一万元,但是他拼尽全力也没有一百万。所以一百万对他来说,不过只是一个数字。但是一万元,却是生活中真真实实可以衡量到的。这关系到吃饭,打车,坐地铁。但一百万生活中衡量不到。
其实人们有时候会对一些没能感受到的事情,而进行臆想,而臆想有的时候会让他觉得,这都不过如此。一百万可能也如此。
“不过话说回来,一百万的确很少,我臆想一般都是一千万。所以你问我一百万多不多?我觉得不多,满足不了我的臆想 ······ 但是你要借我一万块钱,不好意思,我真的连一千块钱都拿不出来 ······”
记者:“如果你有一百万,你可以捐出来做慈善吗?”
葛优回答:“可以!”
记者又问:“如果你有一千万,你愿意捐吗?”
葛优回答:“我愿意。”
记者问:“如果你有 1 亿呢,你愿意捐吗?”
葛优回答:“别说一个亿,十个亿我都愿意捐。”
记者问:“如果你有一辆车,你愿意捐吗?”
葛优回答:“我不愿意。”
记者疑惑道:“十亿你都捐了,为什么不舍得捐一部车?”
葛优答道:“因为我真的有一辆车”
——《私人制定》
一万是努努力还能触及的现实,一百万是梦想。
奢侈咱没资格,装个 13 还不能惊天动地?
生活真的太难了!
像我,连个十块钱都掏不出来……(毕竟都在支付宝、微信里)
难道做个梦还不能挺直腰杆,做他个一百亿的梦又何妨?
如果我有一百亿,我要挑战一百天用毛爷爷擦屁屁……
为了支持我的梦想,请众筹各位~
提这个问题的,还真别跟这带 “论当代年轻人眼高手低之怪现状” 的节奏。
因为你也这样。
这种说辞是正常人都有的一个评论辞令,甚至都不算缺点,你有我有大家有。
咱日常在发表言论的时候,有两个视角,分别是观察者视角和参与者视角。不过咱们说话的习惯,可不会在这俩视角切换的时候提前说一句,或者是跟游戏里切换职业时候有个 5 毛钱的发光特效,所以一旦视角切换,尤其是经常以观察者视角评论世界的人,就容易被周围人群翻白眼,说这孙子太狂了。
比方说我总说一龙格斗技术垃圾,我心里的对标对象是泰森。要是跟我比,我打一龙还真费劲。
或者是说 BAT 里度娘现在拉胯了泼水宏太水了要完蛋,咱对比的对象默认为是比他更大的腕儿。跟咱比,泼水宏身上一滴水仍然比我一泡尿量还大。
楼下广场舞修罗场旁边,轮椅上的李大娘和拄着拐的刘大爷,嫌弃二百多斤翩翩起舞的张大妈不够性感,他们下一句接的是比杨丽萍跳的差远了!但他们对比的仍然不是自己。
这就是观察者视角和参与者视角的差别。
一万块一百万块的例子也是一样。
内些个月薪三千的厂弟,动辄开口就几百万算个吊毛的钱!旁听者当时都是一激灵,心说坏了,这批孩子穷疯了吧,赶紧送医院他都没医保。
其实这不是他大言不惭,而是他对比的对象根本不是自己,而是日常在视频平台上,在营销号上,在社会上听说过的内些个有钱人的传说故事。退一步,故事他不信,房价他总是信的,对标一下房价,百万确实不算大钱喽!
这种视角切换,也正是世界上种种双标产生的若干个原因里头的一个。
你身边有一社畜同事,日常说百万存款不算钱,千万资产只等闲,牛逼盖世;等到发年终奖的时候,他比隔壁座位同事少 200,他气的满地打滚逢人便说。
遇上给嘴上不饶人的,当时就问,哟,这还是我平时认识的内个视钱财如粪土的精神胡雪岩么?
保证一句话问傻了他,他停住了打滚表演,眼睛眨巴眨巴,似乎也觉得自己有点精神分裂,但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其实他自己都意识不到,视角再无形中的切换速度,比老板走过来时候他把 B 站页面切成工作页面的速度还快呐!
故
这个倾向既然人人多多少少会有,就不用拿年轻人说事,也不用拿一百万说事。
不信你去做街头采访,问路人这社会儿一百万算多么?有人一撇嘴说算个几把!
你当时掏出来一百万现金,然后指着路边流浪旺财刚制作的奥里给,告诉他吃一口这钱就是他的,现场做公证!说话算数!
不能说每个人吧,但肯定有人吃……
所以说,总是以观察者视角看待世界的人,言论就容易被人觉得狂,做出来的事和言论不符,也容易被人呛。这类性格的人说话必须得严谨。
你存款一万,说一百万不算钱,听众反手一顿暴捶。
那就改成说:
在现行市场经济结构下,在先富后富同时存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物质极大丰富但价格差也日趋明显的工业马太效应影响下,尽管我家底微薄,但我仍斗胆说一句,从社会视角看,一百万块钱并不算一笔巨额财富!共同富裕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包括俺自己。
这样就没人呛你了,搞不好还给你一顶小镇社会学带师的大帽子戴戴。贼体面的。
理想与现实不能和谐统一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叫初生牛犊不怕虎。
就是说年轻人很难分辨自己和虎的差距!
说个例子《棋魂》
时光不会下围棋的时候,他并不觉得小亮很厉害。
当他开始下围棋的时候,他才发现周围的人比他都厉害。
当他艰难的超越一个有一个对手的时候,他才知道小亮是真厉害。
当他跟褚赢下棋的时候,他被吓住了,认为所有人都能看穿他
他谨慎的不敢坚定自己的棋路,本该放手一搏,却变成缩手缩脚
当他意识到自己真的变强了,他就想去挑战小亮
当他的能力越强,他就发现褚赢越强大
所以褚赢消失的时候,他会特别难过,他觉得他阻碍了褚赢
这个世界上褚赢才是天才,而他是个平庸的蠢材。
而这个时候的时光,已经是佼佼者了。
再说一个例子
新员工看自己的方案和总监的方案,他是看不出差别的。甚至对总监提出的修改意见嗤之以鼻,认为对方没事儿找事儿,故意让他加班。
但是他越进步,就会越发现总监级方案的过人之处。
开始进行模仿和思考。
熟练之后,拥有了自己的逻辑能力,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技能的飞跃。
一万块拿不出来,说到底她没赚一万块。
因为不知道赚一万块是什么感觉,所以她就会觉得一万块和一百万一千万差别都一样。都是她赚不到的钱!那肯定一百万不多嘛!人家还有一千万,两个亿的小目标呢,是吧?
当一个女孩觉得一百万很少的时候,就说明她的没赚钱。
一个真正靠自己赚钱的女孩,不会这么说话的。
掏不出 1 万存款的年轻人的月现金流可能是 3 万 - 5 万的黑字。
100 万对他们来说也就是洒洒水。
2020 年了,还有人觉得 “能立马掏出来 1 万元” 是值得表扬的正价值……
因为参照系不同。
觉得 1 万块多,是因为以自己的能力,这 1 万挣得并不轻松,参照系是赚钱。
觉得 100 万少,是因为参照系是花钱。100 万花起来也办不了什么大事,尤其相比年轻人的痛点需求 “买房搞定丈母娘”,简直是杯水车薪。
世界变得太快,100 万都成了杯水车薪;自己却跑得太慢,1 万都掏不出来。
这并不矛盾,却令人唏嘘。
当然,我知道,大家真正关心的并不是这个问题,而是:
怎么把手里的 1 万,变成 100 万呢?
老祖宗早已写好了说明书: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但是,命运天注定,风水轮流转,阴德要看上辈子,名相是爹妈给的,贵人我愿意交他、他不一定愿意交我。
仔细看下来,普通人能自己把握的,也只有读书和养生了。
这就是我今天要给正在划水的你准备的,读书 + 养生套餐:
这是一本披着漫画外衣的量子硬核科普,不用一个公式零基础入门,还有 105 张全彩漫画图解实验。书的内容经过精心设计,就像游戏关卡一样,逐级深入,够硬核,也不会过度烧脑。较真的还可以去查脚注里的论文出处:
在如今的 “大变局” 时代,目前还让人 “看不懂” 的量子科技,只要加以学习,它将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先手棋”。
这些年轻人都有一个通病
那就是眼高手低,自以为是
只要手握键盘
就仿佛握着掌管千军万马的虎符
看轻天下须眉
唯有自己说的想的才是真理
自己兜里都没一万呢
就觉得一百万很少
这不跟郭敬明说尔冬升拍电影拍得不好一样扯淡么?
我就很烦跟这样的年轻人聊天
一年只看一本书,就说自己平时的爱好是看书
开口闭口就要跟你讨论写作,探讨文学
假如这本书是《三体》
那就更加完蛋
他们百分百会把自己标榜成科幻爱好者
到处跟人讨论黑暗森林法则
实则压根不喜欢科幻
就只是因为《三体》名气太大
必须要去看来装逼而已
打个 LOL 自己段位还没上黄金呢
就站在上帝视角说职业选手哪儿哪儿打得不好
还不如自己上云云
所以你看
一百万很多嘛?
不多啊
在他们看来
只要他们愿意
随便就能挣到
现在没有
只是因为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
身为无产阶级天之骄子
又怎么能摧眉折腰侍权贵?
前者是现实,后者是理想。
之前有段时间挺火的某个采访中,就提到过这个问题:“30 岁的人应该能有多少存款?”
回答最多的都是:至少得有 100 万吧!
30 岁的打工人们不禁内心 OS:这届年轻人可真是没有心了!
这回答是把花呗的额度上限也一起算进去了吗?!
不得不说这届年轻人不仅喜欢提前消费,还热衷做白日梦。
典型的做着 “暴发户” 的梦,干着 “暴花户” 的事。
最近我们办公室的话题人物:同事家的 95 后 “魔都白领” 表妹,
就是这类年轻人的典型代表了:
01 / 负债累累的生活
毕业三年,坐标上海,负债近百万。
表妹不是上海本地人,来上海三年了。
初期工作时工资不高,差不多五六千,后期稳定后税后到手能有 1w 左右。
重点来了,下面请欣赏表妹精彩绝伦的消费单:
吃
早餐标配:星巴克 + 肯德基 / 麦当劳 / 汉堡王,平均不低于 35;
午餐精致:轻则 50 起步的中高档外卖,重则公司楼下 68 起步的日料定食;
晚餐奢侈:网红店打卡,三天两头出入高级酒吧,基本过百。
穿
表妹每天穿的衣服几乎不带重样,配着大牌包包。
任谁看了都要说一句:真都市丽人!
住
自如公寓,一个单间,月租 3000 出头。
行
滴滴打车或者出租车,偶尔坐个地铁。
其中还不包括表妹的旅游经费、兴趣班费……,以及只有上帝知道的隐形消费。
阿琳目测表妹每月至少负债 2w。
当初表妹还曾谎称要学驾照向同事借过 5k,时隔三月,又以买房凑首付为由,问同事借了 1w。
等第三次借钱的时候,同事意识到事情不对劲了,或许也是表妹承受不住了。
在同事的逼问下,表妹坦白说自己外债欠了近百万。
除了花呗、京东白条、信用卡常见的信贷产品,还有其他小贷,利滚利,钱越欠越多。
被逼无奈下,甚至借了裸贷!!!
目前,表妹已经被家人接回家,家里人四处借钱准备偿还百万的债务。
至于以后表妹还会不会重蹈覆辙,就不得而知了……
02 / 畸形的消费观
在这个时代,及时行乐似乎成为常态。
脚上踩着 aj,身上背着 Burberry,包里装着 MacBook、手里拿着 iPhone。
这些钱从哪里来,花呗、信用卡啊,24 期免息多香啊。
层出不穷的金融产品俨然成为年轻人生存的 “铁饭碗”。
试问,提前消费后你得到了什么?
像表妹一样身欠百万的巨额债务吗?
自以为是地认为在享受生活,却不知实质是被生活提前消费了。
毕竟往后的你,要为现在的选择 “负重前行”。
这个时候,或许会有年轻人跳脚,说 “我们也是有继承老一辈精打细算的传统的”。
所谓的 “精打细算”:
衣服一千可以花,但要付邮费绝不会买;
30 一杯的奶茶说买就买,15 一本的书却深思熟虑,想来想去:还是先在网上找找资源吧;
出国旅游时,经费倍儿足,轮到报班学习,口袋空空……
就离谱,这显然是深陷消费主义而不自知。
03/ 击退消费心魔
既然是提前消费,必然意味着当前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当前的消费。
典型的例子就是年轻人购买奢侈品或限量版商品。
然而在这些高昂价格的背后,到底是谁操控了年轻人下血本也坚持要买的心?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 “凡勃伦效应”。
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 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 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具有一定的炫耀性。
简单来说,他们追求 “表面风光” 的体面生活。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阿琳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十年退休计划』的文章,讲的是 FIRE 一族。
他们希望在 35 岁前攒够一辈子需要的钱,实现财务自由,提前退休,通过存款理财和有计划的开支度过余生。
举这个例子是想要说明:
每个人都拥有自由支配自己生活的权利,但我们可以选择不被消费主义裹挟和异化。
事实上,生活中确实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反对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
他们从独立的思考出发,按需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而不是盲目追赶潮流,或者被广告裹挟。
其实,消费的本质就是考量成本与收益。
是为了使用价值而不是社会赋予它的符号价值去消费,而不是仅仅满足自己的欲望。
当你完全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在消费前学会考量你付出的成本能否和收益持平(甚至高于)时。
你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享受物质,而不是物质消费你。
可控范围内的提前消费无可厚非。
就像虽然提前消费使用信贷产品,但会凭借聪明的经济头脑来利用还贷的时间差理财的那小部分人。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我是 @人间富贵阿琳琳,一个学心理、懂金融的小博主。
我喜欢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和【钱】有关的实事热点,如果你也对钱感兴趣,请关注我。
如何看待上交所决定暂缓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小贷新规将如何影响蚂蚁估值?
一万块掏不出来是现状
可是一百万对于他们在面临购房、购车、成家立业、出国旅行已经各种想实现的经济自由后的娱乐活动,真实面对的开销面前。
也显得杯水车薪。
大家可以看下这几年应届生平均薪酬的一个情况:
最好的大学,月均薪资也就在一万多。而这还是一个平均值,有很多低薪酬被高薪酬给平均上来了。
我们按最好的假设,税后人均月薪就是 1w,而这个数字在三四线城市对于年轻人来说还尚算可观,可对于北上广,这收入可以说是杯水车薪——3000 起步的房租,吃穿住行保守估计 2k+,一个月可以存 5k,存 100w,要 200 个月,差不多 16 年。
我们不算房价上涨,不算通货膨胀,100w 在上海做首付,也才能买一个总价 300w 的房子,现在有学区、交通、基本上场、地段还 ok 的房价 5w 不过分吧,也就 60 平米。
而 16 年后,他 40 岁,一个应该有妻有子的年纪。
这时候你还觉得他们连 1w 都拿不出,是我们思考 100w 问题时需要考虑的角度吗?
我是觉得,这样的年轻人是有梦的,他们对未来的期许高于某个数字,可现在人才的饱和又让他得到的酬劳局限于某一小数字。
即使脚踩在阴沟中,却还是望着天上皎洁的月亮。
因为阴沟是事实,月亮也是事实,无论其他人怎么想,我只想着去到我想去的地方。
现实糟糕,并不影响欲望
一万块钱掏不出来,这是个人能力问题;觉得一百万很少,这是个人需求问题——两者并不矛盾。
如果觉得自己有什么能力,就只配有什么样的需求,这种思维方式…… 还真的挺老旧的,不像是年轻人的想法,年轻人一般都血气方刚,没觉得自己的能力和自己需求有什么直接关系,尤其是自己当前的能力和自己对未来的需求必须一样。
当然,这种想法也是双刃剑。
一方面,这可刺激年轻人不满足现状,现在拿不出一百万,不代表将来拿不出一百万,只要努力进取,总是有机会的。
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年轻人误入歧途,过度信用卡消费、好高骛远、不踏踏实实工作,也都是这种思维的后果。
我个人的建议是,觉得一百万很少这种想法可以有,但是千万不要自己理所当然就要能拿得出一百万或者多少钱,最后你还是要回到现实,你能拿得出多少钱,还是你的个人能力,不是个人需求。
题目去掉 “现在”,去掉 “年轻人”,一万和一百万比率大约不变,按年代改成其他数字比如一块钱和一万,仍然成立。
我的意思是,喷子这种为无聊人喜闻乐见的业余活动,是自古以来。
我又要得罪一下北京出租司机——真的不是,是觉得特别逗特别可爱,而且首都肯定不屑于我小地方人崇拜性举例。
几乎每次北京出租,都觉得值回票价,一路上那个过瘾啊?我觉得郭德纲那个 “超等总理” 段子肯定是这偷的。总之一句话,别看我这会开车,其实我身份约等于联合国秘书长和美国总统中间某一个区间——这么说因为我谦虚。
当然,题目还有一个原因,钱不是自己挣得,心态不一样。
我举个例子。
网图侵删。
假如我注册个小号,说这是我或者我女朋友照片,大家觉得我(女友)漂亮吗?
你看吧,估计一半都是,“丑死了,忸怩作态,美图水准太差,白给我都不要……”这就是题目里的,觉得 “一百万” 少。
现实呢?
开了一点滤镜,都说我有一点像范冰冰……
(话说其实这张照片挺可爱的倒是不假)
总之,双标滤镜。
最后,我都说过了,身边朋友里面金领打工人,每月到手去税 10w+,包括夫妻俩都这水平的,也就是大众车➕优衣库➕卡西欧……
当然,人家家狗过的比我两个花销大也是实情。
我是说,吹牛和实力没有关系。
在经济概念估算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名词 “标的物” 概念。
这个词在经济学里的概念是指买卖过程中双方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也就是一般概念的商品。
当我们在谈论 “一万元” 的时候,话题围绕的标的物往往是 “买手机”“攥电脑”“笔记本”“换镜头”“付房租” 等等低消费场景。
对比这些物品的均价,一万元往往已经是比较宽裕的预算,能选择不错品质的中高端产品了。
而人们对这些标的物的对比,往往是生活中的其他更低消费场景。
比如:一个月吃饭花两千元,但买了个一万元的手机。
而在讨论 “一百万” 的时候,话题围绕的标的物往往是 “买房子”“企业家捐款”“创业”“奢侈品” 等等高消费(投资)场景。
这些高投资高消费场景下,物品的价值往往和使用价值关系不大,所以溢价会非常高。同时伴随着更高的波动和风险。其中高价格的顶级产品,很可能比普通产品差别百倍以上。
比如:凑一百万也就够个房子首付,想买的房子全款要三百多万。
这块名表价格一百万,而历史上拍卖最高的一块表曾经达到两千万美金。
当价格达到 “一百万” 这个数字的时候,往往人们比较的不是使用价值了,而是投资价值、收藏价值等等,而且大部分时间只是作为谈资,而非要自己购买。
当作为谈资时候,只要你 “听说过” 更贵的、更好的,就可以达到吸引话题的目的。
简单说:
当人们一万元的时候,一般在围绕生活需求,而一万元对普通消费是一笔比较宽裕的购物预算了。
在谈论一百万的时候,一般在讲故事或投资,一百万对投资和讲故事来说往往只是不多的一笔钱。
1 万块少吗?6 亿人月收入不足 1000 元。
给三和大神 1 万块,他能躺到 2022 年去。
100 万多吗?唱 K 一晚就能消费几百万。不信可以去搜搜校长的新闻。
我那段时间见一个大户,他带的手表是 rm,大概是这个价位。
你可能会说,这些都是大富豪。但就算是普通人,100 万多吗?够首付吗?现在一个男人说有 100 万,姑娘会心动吗?
互联网神奇的把所有人、所有的理念,用奇怪的方式杂糅在了一起。
当有一天你开始觉得一万块不多,但是却真切感受到一百万原来是这么这么多的时候。
那说明你已经不是年轻人了。那个时候你在考虑攒首付的问题。
那一天你不会嘲笑那些看不上一百万的年轻人,你只会觉得:
年轻真好。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些媒体号的愚弄。
说愚弄一点不过分。
看看抖音上一些街访视频,拿人当傻帽。
“你赚 100 万需要多久?”
“我是个 dj,大概半年吧。”
“你赚 100 万需要多久?”
“嗯你等一下………… 好了,赚到了。”
这不是拿人当傻子玩。
结果就这样的视频还能有几十万点赞,几千万播放。人傻掉了。
受众其实是非常容易受到舆论干扰的,尽管自己没有,但看得多了,听的多了,就感觉自己眼界宽了,口气也跟着大了。
以前我们谈论人,只能说,哪个邻居贼有钱,有好几百万,那也只是口口相传,传播有限。
现在网络发达了,就好像所有百万富翁千万富翁都是你的街边邻居。
左手百万 dj 小姐姐,右手天价彩礼小姐姐,耳边还是王健林的谆谆教诲。“先赚他一个亿。”
你要是信了,你就被愚弄了,以前看豪车恨不得上去拍照,现在看到宝马奔驰奥迪,都能跟一句。“这也算豪车?”
结果存款连个二手五菱宏光都买不起。
年轻人还是得按任老所说。
脚踏实地,好好奋斗。
少说多做,这才是正道。
这种属于 “精神有钱人” 现象。或者属于心理账户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学上的问题。也是博弈论中常常讨论的一个问题。
数钱数到手抽筋——会很爽
“面币思过” 是爆款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衍生出来的一个新词语。当侯亮平在赵德汉(侯勇饰)的别墅里查出一亿多的赃款,百元的人民币钞票堆满了整面墙,铺满了整张床,塞满了整个冰箱,看的大家大跌眼镜,大开眼界,唏嘘不已!
接着就是找了专业数钱人士来清点这些钞票。
专业数钱人士,在清点之前又是一阵面币思过。然后开始了数钱数到手抽筋的过程。看到专业数钱人士的花式数钱,并且数钱数到手抽筋。有不少人就开起玩笑来了,如: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见钱真的会眼开;最典型的是,隔着屏幕喊,你们别数钱了,赶紧用钱砸死我吧。这种玩笑话也延伸到了现实生活中。网上就有人经常对王思聪的老爸说,你用 “一个小目标的钱” 砸死我吧……
大毒枭很有钱,中外媒体喜欢用如下的图来形容某某人很有钱。
上面这两张图,西方的媒体用到过萨达姆及其家人身上,有用到卡扎菲的家人身上,也有用到普京的身上。也被很多媒体与自媒体用到了很多大毒枭身上,如巴勃罗、古兹曼等等,等等。
这些记者或者自媒体用错误的图是否是川建国同志口中的假新闻先放一边。仅仅就上面两张图使用频率最高来讲,因为它还有如下几个潜在的因素:
1、钱是真实的,不是来自影视作品。
2、它码得整整齐齐,不用嘀咕在下面的是真钱还是白纸,同时它能直观的估算 2 亿美金有多重,体积有多大(其中美金的面额是 100)。
3、有足够的的空间去想象数钱数到手抽筋的过程,同时也会有各种对比。比如张子强绑票案,绑匪拿了 10 亿多点的现金港币,而其中港币的面额是 500 以上的,总之这个情景会让人情不自禁的有导向的浮想联翩。
这些钱是从叶真理的一个房间里搜出来的,但是直到今天绝大部分国人对叶真理知之甚少。墨西哥的很多媒体也认为,这些钱虽然是叶真理的房间搜出来,但它不属于叶真理,而是属于矮子古兹曼那类毒枭的,或者是贪腐的墨西哥高官把钱暂时放在那里,也有人认为这些钱就是当时墨西哥总统的竞选的黑金。而叶真理的那个房间只是特务组织或者贩毒卡特尔的一个 “安全房”。
上面的内容可以去看上面的书。
我们来分析一下墨西哥数钱的警察,或者说赵德汉的心理,以及对应的数钱人的心理。
1、数钱的人。
他们可能很穷,的确拿 1 万块钱可能有点困难。因为这个拿出的钱是他自己的。这 1 万块的分量,跟那满屋子的钱感觉是明显的不同。当你数过那满屋子的钱,再给 100 万让你去数,会什么感觉?会觉得很多吗?
有空去面币思过一次就知道了。
2、赵德汉的心理。
他虽然有钱,但是舍不得花,就是看看钱就饱了的。赵汉德这种类似于家里有矿。但是手上真没有钱的那种。100 万对他真的是看不起的,真的没有啥。
3、此外还有一种叫做士
就是道德高尚的人,或者叫有身份的人。比如某些 “院士”,100 万他会看得上?尽管当时他可能没有啥钱,但是人家不稀罕。
4、阿 Q 方式的人
比如我,你说破天那 100 万又不是我的,数都不让我数,你要让我觉得你的 100 万很多?
我还不如去数那一堆钱有几沓,一沓大概有多少张,总共有多重。然后想象是我的,也很爽的。又不会犯法,只是 yy 一下。你有 100 万了不起呀,等我有那么钱的时候我用钱砸死那个小目标的人。
一万是从自身的角度,一百万是从社会的角度。
从社会的角度,一百万真的很少啊,比如说,中国的各个省会、首府,不计远郊区、下辖县,不考虑房龄大的二手房和各类保障性住房,一百万元只能在银川买的起一套房,你觉得很偏远的兰州,乌市,呼和浩特,拉萨,西宁,一百万都是买不起一套房的。
随手截的 20 年 4 月全国房价排行,其中的保定西宁房价其实早就超过一万了。大家可以看看,平米单价一万以下的城市其实都是些小城市。
所以,一边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疯狂积聚,一边是普遍的平庸薪酬,这就叫魔幻现实主义。
回想改开初期,当年的万元户都是很风光的,领导会敲锣打鼓的来戴红花。当年我父亲一个月工资 36 元,算是社会主流薪酬水平了,当时社会,普通人的身家大概在 500~1000 元,取 800 元为平均值。万元户的身家取为 2 万元,则一个万元户(家庭)相当于 25 个普通人(家庭)。
我曾经见过当年报纸公布过有统计全国有多少万元户,不过这个数字我现在实在找不到了。不过可以估计一下,假设 1978 年全国有 20 万万元户,而现在中国前 20 万户大概拥有 5 千万以上的资产,中位数按 8 千万计算。现在中国家庭平均资产,大概是 30 多万不到 40 万,按 35 万计算。则一个富豪家庭等于 229 户普通家庭。
所以,是社会的变迁,使大多数人,变得相对贫穷罢了。试想,在一百万都算不上富裕的社会里,你一年挣五、六万怎么能不叫贫穷呢?
因为大部分人摸不到赚钱的路子,但到了 “怎么花钱” 的领域,一个个都是门儿清。
你让他 “掏出一万块” 来,不仅是要先赚到一万块,还要能留住这一万块,这可太难了。
但他跟你说 “一百万” 的时候,其实是在想怎么花这一百万,北上广还不够付个首付的,他当然觉得 “一百万很少” 了。
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圈看到某基金经理发了一套扎心文案,“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
每天都在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着两位数的存款。
在家心疼电费,在公司心疼房租。
小时候总骗爸妈自己没钱了,现在总骗爸妈 “没事~ 我还有钱”。
许多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远达不到 “经济独立” 的年轻人,疯狂点赞,表示句句戳心、共鸣满满。
关于 “月光没存款”,罗永浩讲过这么一句狂话:
年轻人不理财,是因为自信自己将来能挣大钱。
**罗永浩:**你看我们这有一个设计部门的小伙子,我就发现他一个月好几万的工资花的一分钱都不剩,而且他经常花钱买一些没有什么必要性的东西,经常是到月底前一周就没钱了,还要跟比自己收入低的同事借钱,但是他们是哥们儿,无所谓,借完钱等发了工资再还回去。
其实我年轻的时候也这样,所以我就去问他,我说你为什么,他就说他从小就有一个很重的幻觉,他觉得自己一定是要赚大钱的,如果你坚信这个,你生活里就一定不会理财,不但不理财,如果有机会贷款,你还敢使劲贷款,使劲花。
罗永浩听完了以后特别高兴,我说我也是这样想的,我 20 多岁时候就是这样想:
所以我在 15 年前,能在新东方赚年薪差不多 60 万,15 年前在中国,一个 20 多岁的人能赚 60 万年薪是非常高的。但是我每个月也是月光族。
我老婆刚认识我的时候非常吃惊,他说以你的收入完全没有积蓄怎么可能呢,她怀疑我是骗子。后来我就说真的每个月都会花光,经常要跟自己的朋友借钱扛那么三五天,发工资赶紧给人还回去。(罗永浩)
对,所以说那个话的时候,我就特别高兴,我就觉得他跟我以前一模一样。
而且我(罗永浩)就夸他,我说你这样想是对的,不要存钱,我说每一分钱都花完,你将来一定能赚大钱。
听了他这个分享,我看网上的网友们反应不一
有的点赞:“我和你的想法高度一致。”
有的自嘲:“我也月光,但是是因为穷。”
有的不屑:“靠自信就能挣钱了?这个逻辑太鸡汤了,我还幻想自己是首富呢!”
光靠幻觉肯定是不行的,这些不差钱的 “月光族”,凭什么有底气不理财?
先看看他们都把钱都花哪儿了。
那个月入几万的小伙儿,喜欢花钱买一些 “没有什么必要性的东西”。
什么是 “没必要的东西”?
罗永浩说他那随挣随花的 60 万,花在了三个部分上:
“三分之一花在买书、买碟,三分之一请朋友吃饭,三分之一孝敬父母以及自己的生活开支……”
很明显,孝敬父母和生活开支是必要的部分;
而没必要却很重要的部分,就落在了 “请朋友吃饭” 和“买书买碟”上。
一个是维系和扩展人脉、一个是自我修养和熏陶。
记得每年支付宝出年终总结的时候,公司里个个都在晒自己的年收支,不少人都通过余额宝收益暴露了自己的存款。
工资最高的 L 小姐反而不一样,她没存下什么钱,每个月都是上万上万地花。
当别人都把日子过得紧巴巴攒钱的时候,她潇洒地刷着卡,买来体面的衣服、抹上精致的护肤品,去参加各种讲座、看各种展会,去买书看电影、和朋友聚会旅行,实打实的内外兼修。
没错,当我们看到 “女白领不吃肉不购物,为买房日均消费仅 5 元” 之类的新闻,也会佩服这种毅力,但 L 小姐这样不差钱的 “月光族” 才真的让人称羡。
他们既有能力赚来投资自己的钱,又有魄力花出投资自己的钱,相信自己总能把这些投资连本带利地给挣回来。
怎么样让自己的消费产生价值?
同样是花了钱,生活开支是消耗性消费,动作完成后,不会带来任何增益效果。
而投资性消费,花在经验、人脉、精神积累上,支出之后,还会有收入。
我们通常说,一个人想在资本社会立足,必须具备一定的心智、能力和资源,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有自信挣大钱的年轻人,敢于把赚来的每一分钱花在这三样上,并形成投资——产出的良性循环。
这种 “月光族” 从不瞎忙,虽然没有存款,却并不是穷人。
当一个有一定能力的人,还在想方设法地拓宽和加深自己的认知水平、挖掘和发展自己的现有资源,在前面等着他的怎么会是一穷二白呢?
就像 “石油大王” 洛克菲勒说的:就算把他所有的财产拿走,让他变得一文不名,他照样能赚得盆体钵满。
比存款更重要的,是你的赚钱能力。对未来越有信心,对当下越爱花现金!
他们有这个见地,所以也有这个底气。
很简单。
随便举个例子。
我在深圳工作。我兜里有一万块和我兜里有一百万,生活品质是没有本质区别的。
因为,
所以,对我来说,一万块少吗?不少,下馆子可以吃好多顿了。一百万多吗?不多,离首付都差十万八千里。
一万块和一百万有区别吗?肯定有啊,差了两个数量级。但是对我生活的影响,可能 20% 的差别都没有。
有一个更简洁的说法,叫做「眼高手低」。看着别人做能赚一百万的活,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但自己干的或连一万都存不下来。
看到大家都在嘲讽年轻人,我挺奇怪的;
一万块固然很少,一百万也确实不多啊。看着像个天文数字,但对于月入过万的人来说,就是几年的工资。
一个月 1 万,100 万是 100 个月的工资,8.34 年,不超过 10 年;
一个月 2 万,100 万是 50 个月的工资,4.17 年,不到 5 年;
一个月 3 万,100 万是 33.34 个月的工资,不到 3 年时间;
一个月 5 万……
这还不算年终奖和一些额外收入,看看某些互联网大厂动辄几十个月、上百个月工资的年终奖……
虽然大家都嘲讽知乎上很多人吹逼年薪百万,但真年入百万的人也是不少的,月入过万在一线城市也就是个很普通的温饱水平。
比起县城里几千收入的父母辈,来到大城市里的年轻人能挣到 100 万的速度已经快多了。
但问题是,就算你是一个名牌大学毕业、来到大城市工作、不到十年就能挣到 100 万,又有什么意义呢?
100 万好像是不多,但你攒的出、留得住吗?
很多年轻人刚一毕业,还不都是挤着合租房、每个月大半的工资交给房东……
每天一睁眼都是花钱的地方,吃饭、出行、聚会、交际……
OK,就算你不出门,就不花钱了吗?游戏充值、视频网站会员、5G、快递、外卖、双 11、双 12……
物质的诱惑还那么多,点个外卖几十上百块、出门吃个饭几百上千块、买个衣服几千块、买个手机上万块、一趟旅行也得几千上万块…… 各种直播、营销号、带货达人还告诉你女孩得有几个好包、男人得有几块好表……
现代社会的舒适、便捷的生活,是要以几乎每一次呼吸都要掏钱的代价来买的。
在这样的消费和生活下,就算不到 10 年就能攒到一百万,各位年轻人又能剩下几个钱呢?
而这 10 年时间里,房价涨了多少、物价涨了多少?
钱哗哗地来,也哗哗地去,到头来忙活了几年,每年的支付宝账单都能达到 6 位数,但是各位的账户上最终还能剩下几个钱呢?
更别说这个社会给年轻人的压力和焦虑又这么多,择偶的标准动辄都是有车有房,100 万买个车倒是够,在很多城市买房首付的标准都达不到,买不了房、甚至交不起房租的年轻人,又有几个人有能力、有心情买车呢。
我在医院这些年,别的不说,看病住院一两万块钱押金拿不出的年轻人比比皆是。
一个蛋壳能坑掉这么多年轻人,还终结了一个年轻的生命,还不是因为太多的人连押一付三的房租都拿不出来吗?
但这些都是年轻人的错吗?
他们就是稍微尝试了一下下每天在互联网上被人宣传、灌输的生活方式,结果一低头就发现自己的兜里已经空空如也了。
这还是自己生活的状态,你再结个婚、生个娃试试看?
很多老一辈人都喜欢教育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平平淡淡过日子才是真。
但这 “平平淡淡” 的日子,怎么就这么贵呢?
为什么每个月都要把辛苦所得挣工资的大半上交给中老年人房东后,还要被各位中老年房东和房东们家中的 “后浪” 嘲笑一万块钱都拿不出呢?
我每天都看 “大 logo 吃垮北京”,我吃着 20 块钱的外卖,评价着他 2000 的午餐,偶他去吃了个 200 块的平价餐,我还说这顿真便宜。
你问我 200/2000 一顿饭贵吗,我说不贵。因为对我虽然贵,但对他真的不贵,而我大多数时候都站在他的视角回答你的问题。
同理,你问我 100w 多不多,我说不多,因为虽然我 1w 都拿不出,但对于知乎上年入百万的精英和王校长来说,真的不多,而我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回答你的问题。
细想下,1w 我可能有,但是 100w 我大概率没有,不但现在没有,未来也可能没有。所以实际上我根本不知道 100w 是多是少。理论上,对于我,100w 和 1000w 都一样,反正我都得不到,花不了,无非是多了一个 0。
在这种情况下,我对 100w 多少的判断,全靠想象,而如何想象则是基于我接触到的可能有 100w 的那些人,他们对于 100w 的感觉。
从花钱角度,抖音快手王思聪,各种富二代低调炫富,一辆车,一块表,一顿饭,100w 就没了,所以 100w 不禁花。
从赚钱角度,大厂应届程序员年薪 30w 起,华为天才少年计划,上来就是 200w。所以从网上我看到,100w 也就是 2-3 年的工资,100w 很好赚。
所以 100 万很好赚也不禁花,不就是很少吗。
最后,100w 真的不多,毕竟我活在梦里。
之前在知乎上写了一个答案,因为实在蛮短,就直接截图贴在这里吧。
和这个题背后,倒是真的隐隐有些联系的。
答主坐标北京。今年一个所在的一个咸鱼舞蹈健身群,平时都属于买个牛奶都精打细算地研究猫超和天猫会员代购的群,群友们 2020 年精打细算地——花了五千万。
哈哈哈哈哈,怎么花的不言自明,有十几个群友买房(一共六七十人的群,还是算上平时不冒泡的选手们)
你问这些人有没有人觉得一百万很少?本着知乎精神我还特地去问了一下。
还真基本没有。
觉得一百万很少和拿不出来一万这件事其实是隐隐有联系的。
因为对一百万没有概念,所以觉得房子等固定资产都离自己很遥远,挣多少花多少,今朝有酒今朝醉。
有个认识的姑娘,我劝她存钱,她跟我说挣这点钱维持生活都困难,谈不上存钱。
可是她觉得和任何室友都相处不来,所以 “不得不” 自己整租了一套一居室;她觉得上下班挤地铁太痛苦了,所以这套一居室还是租在她公司楼下的;就像三十而已的王曼妮,觉得“不能委屈自己”,所以每个月收入先有一半贡献房东。每天离不开咖啡奶茶,下午一杯,下班一杯…
结果闹到工资一发就还花呗,何苦来哉。
她就是那种觉得一百万很少的人。
有一次一起逛街我买了张彩票,她就来了句就算中了五百万够干啥的?我:……
生活品质应当如何如何,自己挣的钱花起来自己高兴天经地义……
_
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_
诚然未必每天少喝奶茶租便宜的房子几年后就能有一百万,但是每天少花一点存一笔相对于自己收入来说可观的钱,这其实对于很多知友来说并不难。
这笔钱,可能可以替你扛过一次失业;可能可以让你完成一段学业;可能是独自在他乡奋斗之后的一点倚仗;可能是恋爱婚姻中的部分底气。
而如果单纯是觉得 “一百万也干不了啥” 然后连一万块也攒不下来的话,
可能一百万和你的缘分也慢慢就会浅了。
当然,不推荐买彩票;)
因为我们知道花掉一百万的无数种方法。
但却很难知道存出一万块的一种办法。
因为多和少、贵和便宜,既取决于该商品价格和类似商品价格的比较,也取决于该商品对于你而言的必要性。
涉及一万的钱,通常可以用 “不买立减 100%” 来解决。而涉及一百万的钱,通常是不得不付的钱。
不得不付的钱,如果意外的比通常情况下更便宜,自然就可以觉得 “真少”。
而可以不花的钱,再少也是贵。
我完全可以觉得一套一线市区房卖 4 万一平(如果真有的话)便宜,同时觉得 1 杯 50 元的网红奶茶很贵。
花钱的时候别说一万块,一块钱都嫌多
但是要买的商品的价格从来不拿一百万当回事。
中二病患者看现充:
不就只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n 个备胎吗?
弱爆了,我可是有一整个后宫的,
在我的世界里。
当然,这群年轻人的梦已经小很多了,
后宫是不敢想了,
但是在他们的世界里,十年二十年后的他们,
豪宅游艇几个小目标还是要有的,
至于一百万这种不上不下的数字,
太少了。
开篇引自《寒窑赋》 宋 . 吕蒙正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昔居洛阳,日乞僧食,夜宿寒窑。思衣则不能遮其体,思食则不能饱其饥。夏日求瓜,失足矮墙之下;冬日取暖,废襟炉火之中。上人憎,下人厌,人道吾贱也。非吾贱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今在朝堂,官至极品,位居三公。鞠躬一人之下,列职万人之上。拥挞百僚之杖,握斩鄙吝之剑。思衣则有绫罗绸缎,思食则有山珍海味。出则有虎将相随,入则有佳人临侧。上人趋,下人羡,人道吾贵也。非吾贵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首先,我们一定不要以这样的问题,让这些年轻人感觉到蔑视或者敌意,其实,这个世界终究是年轻人的。
年轻人也可以发问,做为一个 40-50-60-70 岁的人,连 10w 块钱都拿不出来,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年轻人也可以当孙子的爷爷,迟早的事儿,爷爷都是从孙子走过来的。
从古话儿来说,时,运,命。
时下说,努力 + 机缘巧合。
现在 100w 很多吗?并不多。这是去年 12 月份北京的房屋均价,乘以个 100 平米算算,随便一套三四五百万。
上千万的也是稀松平常。
随随便便一台车,50-100w。
也不仅仅是对年轻人,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100w 的购买力,可能仅仅是一个房子的一个客厅,抑或一个厕所阳台。或者仅仅是一台车而已。
[
家里的房子
叶洛曦的视频
· 141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19972640216780800)
之前给家里做的一套房子,啥都没干,光一个主体还没算装修,50w 扔进去了,150 平 X2 层,一层 4 米,二层 3.6 米,院子 300 平。啥也不是。
因为通货膨胀,现在已经不是那个万元户可以在村里当大哥横着走的年代。
当下的年轻人生存压力也很大,很多还在上大学,或者刚出学校,待业,或者刚找到工作,不会有太多的收入,也不能怪他们。你的第一份工作能有多少收入呢?很少对吧?他们也要吃饭,也要应酬,租房,刨来刨去,剩下的净利润能有多少,存款能剩几个瓜子?
人家有三五七八十来万万的存款,让年轻人一笔花个万八千的,你这不是坑人过度消费么?
金融从业这么多年,之前在银行,见过世间百态,众生相,然后正反馈到自己身上。
莫欺少年穷 ,谁都有时来运转。
几年之后,你们之中会出好多身家千万上亿资产的大哥。
众生皆苦,很多人都是从弟弟走过来的。
早起的时候和 近百万粉的
聊天,摄影技术非常不错,而且很专业的一个人,拍了很多漂亮的风景,包括珠穆朗玛峰。
我问他,冷不冷啊!有多少人会在乎别人风光前的艰辛。
**前些天和朋友鹤松打球,**一个年轻的帅小伙,精力旺盛。他 iPhone 正面朝上放看台上了,我给他收起来放到篮筐架后边,以免篮球出场地砸到了,我说 “这容易被砸到屏幕,修换的太麻烦”。小伙说,“没事儿,这些对打篮球来说,都是身外之物”。
哈哈哈,敞亮人也见过很多。
前几天 x 璞给我打电话,说失恋了,想了半天,没有说话的人,给我这个十四哥大忙人打个电话;聊了半天,我说了一句话:“璞啊,对象啊,都是身外之物。”
有什么大不了的。X 璞非要明年买大 G,当渣男,哈哈哈哈 。我说,行,买呗。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看法,做法,并没有太多必要去看待别人是怎样,做好自己就 OK 了。
我未必对,你未必错。
别忘点赞关注。
宋 . 吕蒙正
盖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如蛇;雄鸡两翼,飞不如鸦。
马有千里之能,非人力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时运不能自通。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菜;武略超群,姜公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原非凶恶之徒;盗跖延年,岂是善良之辈?
尧舜圣明,却生不肖之子;瞽鲧愚顽,反有大孝之男。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
晏子无五尺之躯,封为齐国宰相;孔明无缚鸡之力,拜作蜀汉军师。
霸王英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柔弱,竟有江山万里。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安邦之志,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乞食瓢母,受辱跨下,及至运通,腰系三齐之印;白起受命,统兵百万,坑灭赵卒,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是故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满腹经纶,皓首仍居深山。
青楼女子,时来配作夫人;深闺娇娥,运退反为娼妓。
窈窕淑女,却招愚莽之夫;俊秀才郎,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无雨,潜身鱼鳖之中;君子失时,拱手小人之下。
衣敝缊袍,常存礼仪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初贫君子,已成天然骨格;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昔居洛阳,日乞僧食,夜宿寒窑。思衣则不能遮其体,思食则不能饱其饥。夏日求瓜,失足矮墙之下;冬日取暖,废襟炉火之中。上人憎,下人厌,人道吾贱也。非吾贱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今在朝堂,官至极品,位居三公。鞠躬一人之下,列职万人之上。拥挞百僚之杖,握斩鄙吝之剑。思衣则有绫罗绸缎,思食则有山珍海味。出则有虎将相随,入则有佳人临侧。上人趋,下人羡,人道吾贵也。非吾贵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恃,贫贱不可尽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穷是真的穷,一万块都掏不出来。
一百万是真的很少,不够我解决问题。
一万块掏不出来,这是我的现实境遇。现实境遇很惨真的。
一百万对于我的需求来说真的很少也是真的。
所以我的人生真的很苦逼,一辈子不一定能赚足我想要的。
一万块我能掏的出来。
但不会觉得一百万很少。
一百万我要努力工作挣的话,起码得十年!
优秀的后浪们也许几年,甚至一年就够了!
你说的是什么样的年轻人?
是 “卧槽,这年轻人!” 这样的吗?
还是 “不讲武德” 的年轻人?
还是我这样的不算年轻人?
不知道这些问题是从那个角度问的。
防折叠答案:
因为那些年轻人啊,未来可期哦!
抖音,知乎刷多了
一个在读小学生,连大学都没上过,他却觉得 211 不行。
你觉得这个小学生有毛病?
你觉得这个小学生好高骛远?
这个小学生,将来考不上 985?
你凭什么嘲笑他?
年轻人普遍很穷,
之前一直在念书,刚参加工作,刚踏上社会,
他(她)掏不出一万块,再正常不过。
看看今天的富豪榜,
哪个富豪当初能掏出一万块?
一百万就是不多,
年轻人凭什么要觉得它是天?
如果年轻人觉得一百万就是天,
他(她)怎么在一线买房子?这些房子一百万能买多少平方?
如果年轻人觉得一百万就是天,
他(她)还有什么动力去追求?
俗话说: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今天的位置,而在于他(她)所朝的方向。”
“今天掏不出一万块却瞧不起一百万” 的年轻人,有两种:
一种人是:有见识能找到通往 100 万的路,每天踏踏实实走在这条路上。
另一种人则是犬儒主义者,虚荣自负,我行我素,嘲笑着 100 万,自己却一辈子掏不出 1 万块。
年轻人掏不出 1 万块,只是起点低,不丢人;
没有见识选对路,不踏踏实实走路,这才是最让人瞧不起的。
现在掏不出 1 万块,但可以可靠通往 100 万的路,
我之前回答过一个问题,可以参看:
[25 岁做什么,可在 5 年后受益匪浅?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178718/answer/1358525407)
这条路,是历史岁月检验过的,
它的特点是——“可靠”,
它能把那些现在掏不出 1 万块的年轻人,可靠地带到 100 万 +。
经典老笑话来了。
如果你有一百万,你愿意捐出去么?
答:我愿意。
如果你一百块,你愿意捐出去么?
答:不愿意。
哎,你这个一百万都愿意,一百块为啥不愿意呢?
答:我~~~ 真有一百块。
一百万,就是那个多,一百块,就是那个少。
一百万不是自己的,随便吹牛,一百块,不能吹,因为涉及到了柴米油盐酱醋茶。
因为收入和花销的严重失调。
一个漂泊在外的年轻人,没什么特长的话,一个月可能就三四千块。
而这笔钱,可能需要负担他一个月的房租、吃喝、水电气,等等等等。
运气好,或许能存点钱。出去散散心生个病出点意外,可能就是入不敷出。
存钱?能不给爸妈添麻烦你简直就是三好青年。
可说起花销,就一定逃不过人生的刚需——买房。
想要在你打拼的城市买套房,一百万砸下去,也就溅起点水花。
曾经看到一则笑话,说是一对北京的夫妇中了五百万,记者采访他们准备怎么花。
丈夫思考了一下说:先把房贷还了吧。
记者问:“那剩下的呢?”
丈夫愣了一下,说:“剩下的慢慢再还吧。”
想起了我的一个发小,算不上普通意义的优秀,没有特别好的成绩没上过特别好的大学。
读完高中就去学编程,在我读大二的时候他就去上海上班了,一个月一万多的样子,现在转战广州,年薪三十万。
去年在我们省会城市买了套房,三百多万,首付借遍了周围人,贷款三十年,每个月还 7、8 千的样子。
你让他拿一万块出来?他确实拿不出来。可你给他一百万,确实能让他轻松一点,能帮他减十几年的房贷呢。
可最近的十几年,他依旧要扣扣索索,改变不了太多。前行的路上,没有太多光
和我觉得一克拉的钻石很小,但是连稍微大点的钻石都买不起,一个道理。
为顺应广大网民的心理需求,拓展网友夜间生活,知乎总部经研究决定,特此开设“知乎•暗黑版”。这是不同于知乎明面上的伟光正形象的全新版块,专门用来分享网友们不为人知的隐秘知识和暗黑秘密,帮助传播负能量,增长人生经验完善社会价值观。是国内首家以促 …
知乎用户 Valter 发表 有失公允,难以服众。比方说我,一颗普通的螺丝钉,有这么几个存疑的诳语: 一、通篇提到 “毛洪涛同志说”“毛洪涛同志介绍到”“毛洪涛同志提到” 作为「缺乏事实依据」的佐证。这些非正式场合下的言谈说辞的出处,无非是 …
知乎用户 SmartCountryLee 发表 2016 年 1 月 25 日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院研究生蒋华文因导师张代远压迫跳楼身亡。 2017 年 12 月 29 日,西安交大药理学博士杨宝德因博导周筠压迫自杀身亡。 2018 年 1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就想知道是谁在造谣我们工厂工人不反对 996 的?我是工厂工人,我反对 996。并且我周围越来越多的年轻工人反对 996。 首先说明一下,我这种低收入的群体面对遍地 985,年薪百万的知乎人,不太喜欢随意在知乎上 …
知乎用户 Xin Sui 发表 目录 一句话总结:美国的基建本来并不差,但是老了。虽然一直想更新,甚至创新,但包袱太沉重了。 1。美国曾经是基建狂魔,美国的基建甚至塑造了美国文化 2。年久失修是个大问题,效率也是个大问题 3。贫富差距,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