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本急速上升,中国新的竞争力在哪里?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江东 发表

我所在的外企公司,有一次从另一家外企定了一台非标设备,一台集装箱大小,就是些压力壳和控制泵的组合,成本最多一百万,结果对方公司要了好几百万,花了 4 个月才供货,我们都以为对方公司这次估计是狠狠赚了一笔,谁知跟对方的工程师聊天,发现他们真没赚多少,也没刻意拖工期。

他们的核心部件是国内产的,然后发到意大利,装压力壳,然后发到波兰,装外部框架,然后发回意大利,装各种阀和仪表,然后运回中国检测,时间和成本都花在这些运来运去上了。

那家公司正在努力进行国产化,据他们说,国产化以后,这一堆流程在张家港一个地方就搞定,那几百万就都是利润了。

瞧,这就是工业体系的力量,跟人力成本没多大关系。

知乎用户 快乐一剑飘 发表

你问的这个问题正是讨论刘易斯拐点的初衷嘛。

如果真的有这方面的问题急需得到解答,建议看一下发展经济学,然后去找一些关于刘易斯呀,拉尼斯、费景汉、托达罗、蔡昉、姚洋等人的著作和文章看一看,你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其实早被讨论的差不多了。

这里我也就简单讲一下刘易斯拐点到底什么吧。

这幅图是比较重要的。

刘易斯拐点来源于刘易斯二元模型,只不过是把 AD2 和 P 的交点称为了刘易斯拐点而已。

简单来讲,刘易斯认为这个世界上除了工业就是农业,除了城市就是农村,城市就业无限大,农村人必须往城市跑,这个时候呢,就算什么技术产品市场生态都没任何变化,只是因为劳动力的供需发生了变化,自然而然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就上去了,也就是所谓的劳动力成本上升。

那么为什么供需发生了变化呢?因为农村人是有限的呀,往城市跑也不能没完没了呀。

所以才到了刘易斯拐点。

那么刘易斯拐点怎么度过呢?

首先,所谓的 “人口红利” 也好,“后发优势”也好,基本上都是针对低端产业,俗话讲打粗工。

也就是你干的这个活没什么门槛,不需要培训,所以人多力量大,你发现这样就能赚钱,所以就形成了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

所以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讲,只不过是因为剥削农民工的蓄水池足够大,所以农民工的成本低嘛,蓄水池没那么满了,人力成本就没那么低了,结果你还是搞这一套劳动密集模式,那必然是发展不了。

中国未来必然是要朝技术密集发展的,这样就是新玩法了。

知乎用户 佛系咸鱼 发表

看起来知乎上的人对工厂和制造业了解的已经少得可怜了.

2012 年到现在几年时间, 工厂里的工人的薪资水平增长非常有限, 2012 年左右, 在东南沿海很多工厂工人通过加班, 一个月就可以拿到三四千的工资, 而到了现在的 2018 年, 大部分工厂工人按差不多的强度加班, 依然只能拿到三四千的工资.

制造业进入寒冬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 基本上都没有好过, 现在很多人也有更多选择, 可以在城市送快递, 可以在城市很多服务业岗位工作, 薪资不比工厂低, 很多时候也很自由, 沿海工厂现在很多订单减少, 招人很难, 许多中低端制造业都在慢慢向东南亚迁移.

涨工资? 涨工资什么的不存在的, 工厂下个月还能不能继续活着都还不知道, 大家都是绞尽脑汁度日, 订单又不是多到做不完, 涨工资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这些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部分, 很多都是对劳动力并不那么敏感的行业.

中国制造业早都已经步入深渊了, 但并不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 对于深渊中的制造业企业, 劳动力成本根本都涨不动, 新的竞争力来自哪? 政府的智囊团, 真正的专家, 经济学家探讨了很多年了, 可能互联网新经济, 产业升级吧.

区块链, 网络安全都被国家作为未来发展重要方向了, 其实作为 IT 人, 个人觉得区块链和网络安全需求和人力缺口真的没那么大, 撑不起中国未来, 哎, 没办法, 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选择了.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这几年的效果我是很悲观的, 悲观的认为房地产和地主这几年在吸创业者的血, 广大的怀着梦想的创业者, 真的是无靠青年哎, 孤独的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用自己的血肉和父母的积蓄支持中国经济, 可惜大多数人的钱和时间都是投进水里, 被食人鱼分食了, 成功的罕有.

产业升级效果如何? 有效果, 有些领域发展很喜人, 但是也有很多行业没有那么好的效果, 死去的企业连渣渣都不剩, 只留下数不清的烂账, 活下来的, 都有成为行业的寡头的趋势, 能不能撑起中国未来经济发展, 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好是坏, 不知道.

中国经济这几年的道路是让我感到痛心的, 对未来的走向也比较迷茫, 希望我的悲观只是因为我视野狭隘, 只看到了不乐观的片面的结果吧.

最后针对其他知友提到的消费, 我想问一句, 一个年轻人, 中年人, 老年人大都怀着严重的不安全感和阶层下坠焦虑的社会, 人们真的敢安心去消费?

要如何实现消费升级?

附一个我觉得挺有趣的东西, 可能没有代表性:

东莞市 201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中国统计信息网

2012 年东莞数据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2944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4944 元,分别增长 8.7% 和 9.2%。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31369 元,增长 14.1%,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58.44 平方米。全年农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 16103 元,增长 14.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50.33 平方米。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187.02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2.47 万人,出生率为 13.3‰;死亡人口 9684 人,死亡率为 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8.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829.23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735.28 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 88.67%。

东莞市 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中国统计信息网

2016 年东莞数据

2016 年东莞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1902 元,同比增长 8.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3096 元,增长 8.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526 元,增长 9.5%,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从收入构成上看,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31466 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75.1%,是居民收入的首要来源;其次是人均财产净收入,达 7053 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16.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200.94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2.76 万人,出生率为 13.92‰;死亡人口 1.05 万人,死亡率为 5.2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8.6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826.14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736.42 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 89.14%。

神他妈的稳步增长, 从 2012 年到 2016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这么多, 统计局的统计方式真的是高.

知乎用户 chenqin​ 发表

谢谢邀请。要找到中国未来的竞争优势,我们不妨回头看看过去 30 多年,是什么东西引发了这样的高速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教育普及、政府间的竞争…… 这些因素都能带来经济增长,但我认为在过去 30 年,中国增长的最大源泉在于以下三点。
**1,释放了劳动力的生产潜力。**从 80 年代中期,劳动力开始可以自由流动为起点,中国高速增长的首要要素——城市化便开始加速。一个从事第一产业的 农村劳动力,一旦流动到城市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他的产出立刻成倍增长,一般认为这个增长的比例在 300% 以上。想象一下改革开放之初占总人口 80% 以上的农村人口,转移了近一半到城市来,即使其他什么都不做,增长就已相当可观。
**2,释放了民营企业的生产潜力。**从完全国企到放开乡镇企业到民营企业的松动,效率更高的企业形式让资本的回报率始终保持高位。相当多的研究表明,同样的资本和劳动分别投入到国企和民企中,后者的产出要比前者高出 40%。这样的资本流动也促进了中国的增长。
**3,进入国际贸易体系,参与产业分工。**高投资比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促进了产业集聚和专业化,这大大提高了产出效率,使中国能够以相当强的竞争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这在加入 WTO 之后尤为明显。
不难看出,这三大源泉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素市场改革和资源的再配置。当管制放松,原本被束缚的资源会立刻找到回报率最高的地方,于是农民工自发流向城市,资本从国企流向民企,流向出口行业。如果说 30 年前的中国,是 1 个老弱病残在耕地,5 个壮年汉子却被关起来绣花,那现在的情况就是那 5 个汉子已经出来了二个半。
那么,如果要在未来 30 年进一步释放生产力,我们必须把剩下的二个半壮年大汉也放出来。他们是:
**1,金融体系。**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对低效,利率市场化也才刚刚起步,资本仍然不能有效地流向边际产出最高的部门,比如民营企业的贷款难度远远高于国有企业,这种现象会导致国有企业规模高于其最优规模,成为各种垄断企业,而民营企业的成长反而被限制。一些研究表明,中国的资本价格存在相当大的扭曲,如果中国的资本价格扭曲下降到美国的程度,那么中国的工业生产率将上升 30% 到 50%。
**2,进一步的劳动力流动。**这就是所谓的半个大汉,一半已经出来,可另一半被卡在了户籍制度上。户籍制度阻碍了劳动力的进一步流动,这样后果是在农业的边际产出仍然远小于工业的时候,中国的城镇劳动力流入却已经提早枯竭,造成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的假象。放开户籍制度,是解决劳动力半流动的最佳方案。
**3,土地市场。**土地市场其实是最为壮健的一名大汉,但是这 60 年来他始终被牢牢关着。土地市场的资源放开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农业土地变为非农土地,其二是非农土地配额向东部聚集。一亩农业土地变为非农,其效率提高 150 倍;而一亩分配到中西部的非农土地配额转移到东部港口城市,其产出弹性立刻从接近 0 上升至 1,这种庞大的生产力释放,也成为了当前征地冲突的根源,所以这名壮健的大汉,谁也不敢把他轻易放出来。
中国过去的 30 年增长,靠的是要素市场改革释放的生产力,而如果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想要继续保持竞争力,要素市场仍然要进一步改革,以上三点则是改革的核心内容。虽然这些改革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对于中国来说,唯一的出路还是继续改革。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民科马克思的普遍观点就是眼里只有生产,没有消费。
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就算上去了,这 14 亿规模的市场,一样是绝对竞争力。

知乎用户 米果 发表

这个无需太担心。中国以前有人口红利,而现在人才红利正在慢慢形成。

80 后这一代是中国普及大学的开始,是中国中端人才输出的源泉。以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他们的下一代 00 后 10 后必将涌现出无数的高端人才,是中国未来 20 年后继续繁荣昌盛的保证。他们将会强夺更多现在属于发达国家的高端职位,获得更高的薪水,同时消费更多,而更多的中低端职位转向中西部。在政治稳定的前途下,中国的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强。

知乎用户 yangke 发表

特朗普已经明确告诉中国了:贸易战指定的产业就是中国的希望……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时,不防看看对手在担心什么………………

知乎用户 Marriott 发表

中国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力价格。

知乎用户 圣范锦意 发表

有日本的公司,在中国购买工业产品,愿意支付高于市场价 15%-20% 的价格,但是必须按照日本标准生产,不允许带有任何中国制造的标记和生产商 logo,全部使用无字包装,然后生产的过程中,必须由日方代表全程看做,然后一条龙的用热处理木架送到港口然后运去日本。

我们来猜一下,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这种现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是常态了。

我知道的几个纯日资公司,一个月的采购量,比过去一年的采购量还要大。

结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日本工业品爆出的各种丑闻。

猜猜看,这种新闻还会不会再次出现。

老百姓总是觉得,我国的制造业,也走的薄利多销的路线,完全是躺在人口红利上也蛮生长出来的。

也许一开始是这样的吧。

但是,现在是 2018 年了。

用工成本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在成本中的占比,已经很低了。

我见过大手笔几千万几千万买加工设备的。

全世界最先进的民用设备,每年中国都是消费的大户。

瑞典,意大利,法国,德国的加工设备制造商,常年派着技术人员,几乎就的住在中国的各个工厂中。

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和中国一样,会消化这些天价设备而且还一年需求比一年大的市场了。

没有哪个市场是冤大头,不要以为每年丢进入的钱会打水漂。

只是这种优势,现在还没有完全的展示出威力来。

美国早就超越了英国的经济地位,但是取代英国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一,还要等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大陆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打成稀巴烂以后,才能上位。

老百姓是很迟钝的,以老百姓的眼光和见识,会想当然的以为什么东西崛起了,什么东西衰败了。

我们对日本产品的印象,有多少人还停留在二三十年以前呢?

中国的制造业,08 年金融危机以后,确实收到了很大的打击。

但是,离击垮,那是十万八千里。

能承受全球范围的打击,还能顶住,以国内巨大的市场休养生息逐步恢复。

这才是中国制造业最大的优势。

以为中国制造业只有成本优势,甚至只有用工成本优势的。就是我之前写的,迟钝的老百姓,思维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老百姓。

无奈的是,这种老百姓,才是最普遍的老百姓。

所以,有人说,

中国最大的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世界影响力和老百姓来不及增长的眼界与滞后的思想之间的矛盾。

我是很认同的。

总以为只有打一仗,把谁打趴下才叫真的站起来了。

有多少人,对世界的理解就是要么你跪着,要么我跪着。

你跪着就是我进步,我跪着就是我退步。

说他们一句民粹,他们还骂你是汉奸。

不过好在,这帮人也就网上嘴炮一下,关键时刻一个个都是鳖孙,倒也是中华之幸事。

知乎用户 sheelry 发表

记得大约 15 年左右看过一篇文章,正是分析关于题主所担忧情形。对其中一个数据印象深刻:经统计,中国当年出口美国商品在人工成本上升 20% 情况下,平均售价反倒降低 9%。

文中分析中国工厂在多方夹击下还能保持盈利,是依靠技术提升、高度集中产业链、便捷廉价物流和庞大国内市场等等多方面达成的。

生产技术我们处于国际先进线上,内需迟早全球最大,产业链和物流更是独步全球。这些优势才是核心竞争力,未来只会加强不会减弱,所以暂时看不到谁能抢走。

虽然中国人工成本上升不可避免,但是这些优势能相当大程度抵消人工成本上升。比方很多回答提到的越南,他人工成本低,可是综合成本也很低吗?

知乎用户 夜明 发表

劳动力成本极速上升是不是就说明中国劳动人民的收入在极速增加?如果是就有利于提升劳动人民的购买力。长远来看这有助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活力,符合共同富裕的目标,如果成本继续极速上升,人均收入能够和发达国家持平就更好了,以我们伟大国人的乐天精神在富足的经济基础上生育率也会增长,这更符合我们国家劳动人口的可持续。

说句难听点的话,中国改革开放三四十年了,劳动力成本再不上升,老百姓都穷成什么逼样了?资本家剥削的够多了,差不多就行了。

国家最应该做的就是调控工薪阶层薪水和农民阶层的保障。

知乎用户 黑色光驱 发表

贵乎普遍的错觉就是生产重于消费。

这种观点发展到极端,就是工业党,最大化生产,最大化积累,最好不消费。

甚至有小将把大规模生产能力当成中国的独门绝技来夸耀。

但现实是,自从二战以后,大规模生产一直在不断的转移,从日本到东南亚和四小龙再到中国,主要的消费国却几乎没有产生过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在中美贸易争端中,中国作为生产的一方,却一直处于被动。

所以我们可以换个问法,

生产和市场,谁更重要?

对于一个企业的来说,当然成本是其产品竞争力重要的方面。

但对于国家来说,市场才是它话语权中最重要的一环。

所以你要真的喜欢宏大叙事,那么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这样回答,

劳动力成本的急速上升,应该,却没有,转变成消费能力的攀升。

在劳动成本增加的同时,各种税负的攀升速率远大于收入的增长率。

更何况我朝的官员,向来将自己视为老板,将治下的政府视为自己的企业,当外部环境不好时,他要想办法招商,引资,当外部环境向好时,他想的是如果提高自己这个部门的收入,因此要去寻租,要去卖地。

这种体系有积极的一面,因此造成了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但也有弊端的一面,政府一直做的思路是把老百姓的钱拿过来,替老百姓花钱。所以可以修路可以造桥,但这种办法没办法让老百姓买更好的冰箱,买更大的电视。没办法培育出持续性的消费能力。

所以竞争力在哪? 我们期望藏富于民,期望改变路径依赖,经济改革已经走到了头,我们希望能 “深化体制改革”,

可惜这些前些年已经达成了共识的话题,都被各种梦代替了。

知乎用户 天天语 发表

我觉得的,说实话中国劳动力价格真的不高,而且还不会罢工,任劳任怨的加班,劳动力素质其实不低,(相比于法国,德国,美国的发达国家真的不错了,动不动的罢工)
东南亚国家天气较热,有时候不能开工,比如越南最低工资每年都提升,现在差不多一千块左右,而我国东莞现在最低才 1510 的,价格真的不算高,要不然哪有这么多的外资投资我国,还不是成本低。
而且工资高真的那么大的坏处吗,发展自己的内需,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而且是同一语言的,印度就是语言太多了,市场不连接),发展自己的品牌真的很简单,日本就是因为自己的市场太过于狭小(过于依赖外贸),商品无法卖出去才变成这样。
劳动力便宜真的不是什么好事,等什么时候中国劳动力价格超过了韩国,日本,中国才是真的强大了,说明有人愿意支付这么多钱,而不是现在嫌劳动力价格高了,其实也不高工厂工人底薪才 2000 块,其他全部靠加班,勉强拿 3 千到 4 千,这还是订单多的时候,淡季订单少了只能拿底薪,可以说去除生活能剩多少?
每天 12 个小时的无脑干,这样真的好吗。
不要享受了廉价劳动力的商品,又说工人工资高了不好。

知乎用户 蒋立立 发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知乎用户 SkodaAuto 发表

所有国际竞争力,优势都应该建立在劳动力上。一个国家的进步,无非是用广大的低端劳动力去跟人拼,还是有本事用少量高端劳动力去拼别人。

在所有生产要素里面,劳动力是最有可塑性的资源。即便依赖天然资源出口,积累的财富如若没能有效投入教育与科技,去提高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那么资源耗尽或国际格局突变后,还会掉落回发展的原点,伊朗就是一例。

大多数国家,无论高端对高端,还是低端对低端,都毫无竞争优势,譬如孟加拉国 vs 美国,或者孟加拉国 vs 印度,还有孟加拉国 vs 柬埔寨,最终孟加拉国只能依靠本国高端 vs 别国低端赚一点点钱,甚至高端劳动力干脆移民了,所以孟加拉国永无出头之日了。

中国近 30 年发展起来的秘密,无非就是释放了低端劳动力的竞争优势,一靠冷战结束后及时加入 WTO 为标志的世界体系,这是宏观释放;二靠劳动力流动限制放开,这是微观释放。劳动力,尤其低端劳动力的自由化,使得中国迅速占领了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强国。

现在中国是世界老二,是老大规模的 70%,处于从大国向强国的发展陡坡阶段。由大变强,不可能再依靠低端劳动力,一味刻意地保持劳动力低成本,保持低端劳动力长期的国际竞争优势既不人道,也无意义。

当高端劳动力比拼的时刻到来的时候,我们准备好了吗?心里没底,实话说。

教育制度,还有那么多逼研究生认干爹的导师充斥占据着我们的大专院校;

科技制度,我们还有那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数据作弊科研造假;

融资,富余流动性一而再、再而三地演变成金融妖怪、野蛮人;

产业化,不断地鼓励造就昙花一现又一哄而散的 “众筹”、“共享” 一类的笑柄;双创呢?一开始大概就没人当真,而 xx、xx 版本,真的一面儿没来,假的一面儿倒故意被人捏了把柄。

…. …..

还拿什么拼?

知乎用户 冯晗​ 发表

我觉得没有必要太过担心这个问题。
劳动力和资源成本上升,于是过去由廉价劳动和资源价格带来的世界工厂地位将无法延续。但这难道不是我们本来就希望的吗?一边谈经济转型一边抱怨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个什么意思?

并且即使劳动力不再廉价,中国的制造业依然会很有竞争力,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成熟完整的产业链、较好的基础设施水平、庞大的本地市场,这些都不会消失。

真正需要担心的是某个拼命拖后腿的组织,一脚刹车一脚油门地 “宏观调控”、各种脑残准入标准限制竞争限制产业自由发展、将资源不成比例地投入到低效国有部门……

知乎用户 朱大星 发表

我来说个事,说道劳动力,我今天到这个村上的一个民房改装的工厂里去看,那个老板是我厂里一个员工的妹夫,我真的是涨见识了,我让我感到非常的震惊。

我先给大家看一把我们厂里做的椅子,我们是专门给客户做定制家具的,基本上都做中高端的直销,做工非常精细,价格相对于商场来说要便宜一截,但是也不秀气。

我也不避讳发一把椅子给大家看看,这把椅子黑胡桃的,我们卖价是 1700,是一个经典款。

再先给大家看一把椅子,我把成品发给大家看。

像这种椅子在批发市场上 200 左右能买到,做工不是很好,材料也比较差。但是能用,一般工装都用这种家具。

这个老板的厂就是做这个椅子的白胚的,然后他发货到成都去的。我给大家看一下白胚

在我看来虽然做工很粗糙,但是该有的榫头和接口都做了,椅子非常结实,使用不是问题。

我看他们的量很大,我问他们多少钱一把。你猜多少

真的让我见识到了,32 块钱!32 块钱啊

我开始想,再怎么低也得要七八十吧。但是他们是 32 还是包运费!包运费!长沙到成都!

老板说他没把只赚 3 块钱,以前我觉得那些厂家说没把只赚 2 块钱靠走量来维持的我觉得他们是夸张,现在我真信了。

我还有一个疑问,我问老板,我说我租你哥的厂房一年 15 万租金,你这一把椅子赚 3 块你一年能赚回租金?他说这是他自己的房子,不用租金,边上的人也都是村里的朋友,工资不高,他一把椅子赚 3 块一年能赚好几万,在当地算收入高的!

给大家看这个厂里的工人,老板跟我说大部分都是 50 岁以上,在厂里做了好多年,我仔细看了这里的工人做事非常熟练,那些机器的操作简直人机合一,难以想象。

我开家具厂,我跟 2 个木工兄弟一起办起来。

其实最开始就我们工厂的几个人只要有事做,我们每个人还是都能赚到一份不错的工资,不过随着开厂时间的增长,慢慢的靠客户口碑推荐我们的业务越来越多,就我们几个人开始做不完了,所以开始请木工师傅帮忙。

招人的时候发现很难招到好的合适的人,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太贵了,就在我们长沙,一个熟练的木工师傅,最低最低是 8000 一个月,向我们这种比较务实的工厂其实利润非常有限,要养一个木工师傅一个月要多接 10 万的业务才行。

我工厂里有两个 50 多岁的师傅,他们一个以前是木工一个以前是油漆工,到了这个岁数,他们自己说已经不能再做木工和油漆了,因为他们眼睛没有以前好使了,脑子也没以前反应快了,不过两个老师傅人非常好,再工厂里帮我拼板打杂搞卫生,一个月 4000 工资,在我看来他们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早已超过了这个工资,而且他们到了这个岁数也没有对钱有特别多的欲望,他们想的都是打发一下日常的时间,因为以前是做工厂的,现在也想在工厂里,我作为老板,对于这样的员工,真的是最好管理的,我只要多说说认可他的话就行了。做事也卖力,虽然已经做不了技术活,但是也不挑挑拣拣,脏活累活也没什么怨言,在厂里真的是帮了我大忙。

最后我也是招了一个 48 岁的师傅,8000 一个月基本工资,人很踏实,然后做事效率高,又负责,还是 60、70 年代的人最靠谱,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们不会因为老板从他身上赚钱而感到不公平,愿意做好自己的事,只要钱给的合理,平等相处,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没有赚到大钱就怎么样。但是在往以后,等着一批 70、80 的劳动力也下降的时候,我觉得厂家要招到踏实的年轻人肯定是越来越难。

但是现在 30-40 岁的师傅,甚至 40-50 岁的师傅非常难找到,为什么呢?第一是因为工资要的太高,但是在我看来,我觉得真的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我举个例子我家里吊顶,4500 块钱请木工打,材料 1500 块,剩下的 3000 就归那 2 个木工,当然他们要安装锯台,搬材料,2 个木工加一下班 2 天可以做完,我算 1000 的其他成本,还有 2000 一人分 1000,500 的日工资。市场上就是这个价格,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找家装公司,或者是自己弄,都绝对不止这个钱,因为你买工具只能用一次,你不知道锯台怎么装,你不像常年做事的人能够轻松的搬材料,如果你找家装公司,那准备花一倍的钱吧。其实像这样手艺好的师傅他们事情都做不完,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不愿意做体力活,就像现在 90 后关注火热的区块链,还有现在烂大街的网贷,我每天都会接到推销贷款的电话,大家都不想做事,这样反而手艺好能干活的人事情做不完。

既然自己在外面能赚到 500 的日工资,又可以不受老板约束,只要自己手艺好,客人还得好声好气的请你做,又买水又递烟,我干嘛还要去打工啊,这也是现状,所以我也觉得在往以后都是手艺人都是各自为自己做事,现在的信息也发达,年轻人什么都知道,也不存在像我开头所说的这个情况,我想,等这一批工厂里的工人都到了做不了事的年纪了,那么低廉劳动力的时代就彻底结束了,以后的家具市场将会由大批量的机器生产线生产的同质化非常明显的优价低的产品和高额人工服务费的个性化定制产品所取代。

像我的朋友圈里经常有发那种老款式低价兜售的同行消息,原因就是像以前这样的工厂做了太多的存货,老实说浪费资源也浪费人力,再以后这类厂家都会越来越难招到员工。所以在我看来,以后的手艺人只要坚持自己的追求,把手艺做到卓越,绝对是不愁吃穿出人头地。

知乎用户 赛博铁犁​ 发表

随着生产能力和国民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中国可以越来越多的 “生产” 并输出高附加值 “产品”。
从而保持整体的社会生产率继续发展。
这些产品除了更加高精尖的工业品,如高铁,飞机,手机,龙门吊,轮船等传统产品外。
也可以是技术服务类产品,比如建筑,工业,服装,软件,交通,广告等各种设计。以及企业,政府等咨询服务。
也可以是文化艺术产品,小说,电影,绘画,等等。
当中国的这些产品服务逐渐发展起来以后,拼人力,又回污染环境的一些工业自然可以释放出去。同时由于生产力上升,劳动力的价值必然随之上升。但社会并不会下滑,反而会发展的更好。

至于有的答主所说的中国也是市场的说法。
这就比较偏颇了,市场的存在,首先是中国可以生产出价值,然后才能作为市场来进行消费。不然我们又不能印美元,拿什么消费!

知乎用户 墨浅 发表

1. 第一大消费市场
2. 顶级生产能力
3. 中等福利
4. 高级科研能力和高级普通教育普及程度
竞争力还是很好的。
低端劳动力才缺乏竞争力!

知乎用户 鹏鹏 发表

首先,全球经济没有衰退,2017-2018 年已经逐渐从 2008 金融海啸中复苏。美国,中国都保持经济增长,其中美国股市甚至超过 2007 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到了需要美联储加息降温的程度。现在只能说发展速度不会很快,但不会像大萧条那样一直衰退。

其次,现在中国人均收入八千多刀,比大部分发达国家低,高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很多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如轻工业要向如非洲,印度,东南亚国家转移。

但这不会威胁中国的工业体系,搞工业化除了人工成本外,还需要稳定的政局,健全的基础设施,较高的劳动力素质等,这些是其他大多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的。在短期内,没有其他国家能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像印度,人工再便宜,路差,缺水断电,地征不下来,工人都是文盲,这再便宜也搞不了工业。

中国是工业化,高素质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现在 13 亿多人,比整个西方阵营(北美 + 欧盟 + 澳新 + 日韩等)人口都多,居民收入增长,意味着中国有着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完全可以做到内需替代出口。

由于教育与投入,中国的人才数量多,虽然我们人才素质比不过西方第一流人才,但架不住中国一年毕业几百万理工科大学生,比很多小国人口都多。其他像印度,非洲,伊斯兰世界,人口多,但素质不高,人才不多。

中国的科研水平逐年提升,与西方的差距虽大,却在逐年减小,个别领域还是全球领先。在科技竞争中,中国紧跟美国步伐,创新水平不低,综合来看可以和美国,欧盟,日本竞争。现在中国搞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 2025,就是要逐步淘汰那些高污染,高耗能,低价值的产业,发展高科技与服务业。

中国有健全的工业体系,可以和西方的工业体系博弈,这是我们屹立全球的资本。

国家搞亚投行与一带一路,就是要开发亚非拉新市场,整合亚欧市场,建立中国主导的亚洲新秩序。

知乎用户 麻花鱼 发表

劳动力成本这一波极速上升,应该说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

你如果从老板的角度来看,

首先看到的,是劳动法的五险一金

其次看到的,是不在那么 “吃苦耐劳” 的工人

最后看到的,是炒房子来钱快

也就是说,一是五险一金这种明面上的成本,二是员工流动性带来的隐性成本,三是资金流向的机会成本,全部都在上升。

要么你不干了,收摊炒房子;

要么你继续干,上机器人。

其实这两种选择,都是市场环境下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正常反应。如果没有其他问题出现,都会减少劳动力需求,从而降低其他不这么干的老板的用人成本。

但是,城镇化来了,第三产业的占比大幅度提高,“优化结构” 嘛。你这里不再需要带工人,不再需要继续进工厂,而是去送外卖、送快递了。

这样,其他坚持的老板在劳动力成本是没有降低,撑不下去的也只能走你的路子。然后他们的员工也只好去送外卖、送快递,当然也造房子卖房子。

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城镇化结束。

但是城镇化的比例到底到多少才合适呢?搞成台北那样?甚至东京那样?

随着垃圾处理技术的提高,清洁能源的应用,很可能城镇化的比例,在未来能够高出现在所有人的想象。

未来会怎样?高铁串起城市群,城市之外全是鸟语花香,所有人都 “幸福” 地居住在城市里。

机器人干掉所有流水线员工,人工智能干掉重复性技术工种,以前的农民工、小白领和低端的公务员、律师、医生、会计们一起愉快地争抢为数不多的高端家政、个护工作。无数的底层小孩子只能寄希望被哪个运动教练慧眼识珠。

就算是这样看起来对你未必有利的局面,还要看到时候是否广大中东、非洲人民能消费的起这些机器工厂的产品………

什么?你说内需?

我倒是想问问大家,没有外需送来的票子,你拿什么搞内需?

知乎用户 寰宇视野 发表

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劳动力成本不是全部成本,例如苹果手机涉及三十多个国家,一辆汽车两万零件,这这需要背后数百万产业工人,因此未来的经济必然是全球化。不用质疑,中国有最完善的产业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有人说中国运输成本超过 18%,美国才不到 10%,但是,即便如此,美国生产成本依然很高。
中国的低低成本反应在全社会基本成本上,这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大一统的架构。美国各州财税都不一样,更更别提欧洲小国林立了。大一统的优势才是中国最根本的竞争力

知乎用户 燚龘 发表

在” 华尔街见闻 “看到篇文章,感觉是对本问题较好的回答,并且与排名第一的答案相呼应,贴出来给大家瞅瞅。中国经济未来的转型从阿迪达斯生产部门撤离,到摩托罗拉的在华大裁员,中国依赖投资基础设施,仰仗出口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正面临巨大挑战。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肖耿和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认为,过去 30 年推动中国增长的传统模式已经不可靠,现在必须重新设计支撑经济增长的四根支柱。
From
Project Syndicate
在过去三十年有利的国际经济条件下,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全球生产体系。但是现在中国决策者必须应对三重挑战:欧债危机的恶化,美国复苏疲软,以及中国本身经济的放缓。这三个挑战是相互联系,对任何一个挑战应对不当都可能让全球经济陷入另一场衰退。
要评估中国和世界面临的风险和能做出的应对,你必须理解中国 “为世界制造” 这个生产体系,这个体系依赖四个独特但又相互依赖的支柱。
第一根支柱即中国的 “世界工厂” 地位,它主要是由跨国公司和其相关的供应商分包商,整合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加工组装,通过一个复杂的网络进入全球市场。这个模式起步于沿海和经济特区,现在整个供应链已经遍布全中国,“世界工厂” 为全世界生产的产品从动物标本一直到 iPad。
没有第二根支柱 “基础设施网络”,就不会有 “世界工厂” 这第一根支柱,国有企业通过垂直整合控制了物流、能源、道路、电讯、航运和码头。这根支柱高度依赖计划,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控制,它的质量、规模和相对的有效率对于中国的竞争力和产出起到战略支撑作用。
第三根支柱是 “中国的金融供应链条”,它为建设和维持基础设施提供了所需的资金。这个供应链的特点是,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居民高储蓄率,金融市场的相对低发展,以及一个封闭的资本账户。
最后一根支柱是 **“政府服务供应链”,**中央和地方官员通过监管、税收、批准,几乎影响生产、物流以及金融系统的每一个方面。很多海外观察家忽视了中国政府干预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中的创新。中国通过整合 “政府服务供应链”,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物权、降低了交易成本,最小化风险。比如中国地方政府在提供有吸引力的基础设施,以及扩大全球供应链的配套服务吸引 FDI 方面已经非常纯熟。
而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以及中国国内社会媒体、人口、城市化以及资源约束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上述四根支柱都在承受压力。生产供应链面临劳动力短缺,工资增长,和外资向成本更低的外国搬迁的压力。同时全球投资者都在质疑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
中国的专家正在辩论一个关键的治理问题:怎样的顶层设计才能让中国在国际和国内压力下进行改革?投资者担心中国股市不振、监管风险,和政策上的不确定,以及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包括房地产价格,利率和汇率。
导致中国经济更加难以被读懂的,是其四根支柱之间以及他们各自对全球其他更为复杂的互动。
首先有利 “世界工厂” 的条件已经开始消失。生产成本——劳动力、资源、监管和基础设施投资——均在一直上升,而西方的消费泡沫已经破裂。
第二,早期成功的 “中国基建” 是建立在廉价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上的。但是尽管中国有了更先进的基础设施,中国的物流成本占到生产成本的 18%,而美国的这个比率为 10%,各种内部低效率状况造成了这个成本差异。
第三,中国金融体系的成功建立在国有银行对基础建设的大规模融资,以及 FDI 和出口带来的大量外部资金。金融体系还没有充分解决金融包容性造成的挑战,特别是向中小企业和农村提供资金,以及对产能过剩企业过大的风险敞口。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没有第四根支柱的稳固支撑,前三根支柱无法站立。直到目前,中国的成功建立在地方政府和各部委之间积极的竞争之上,各地方政绩依据 GDP 和财政收入表现评定。不幸的是,这导致了社会公平和环境问题,这需要官僚体制内部复杂的协作,来克服利益群体造成的阻力。
进一步的改革需要对支撑目前经济的四根支柱进行深刻的重新设计已经成为共识。第一,生产链必须从依赖出口转向国内消费。重整基础设施,意味着强调质量高于质量,要削弱政府对价格的管制,促进市场的力量。政府应该更多的关注对抗腐败,减少交易成本,促进竞争,降低进入壁垒,和移除过剩的产能。
对于金融供应链,关键要解决系统风险,重组激励机制,让投资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制造资产泡沫。
中国奇迹是由政府服务供应链的所有部门的创新推动的,中国要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的政府体制改革。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三个金融试验区的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中国的新经济极度依赖治理的质量。中国官员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有序的进行体制创新,并确保了所有四个经济支柱的完整。链接地址是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7216

知乎用户 mobius 发表

每次看见一个问题,挂着 “经济学” 三个字,我就一点想看的欲望都没有。

都被打脸几十年了,我竟然还会点进来看?

知乎用户 黑衣大葛戈 发表

醒醒,中国不是只有四大城市和省会

知乎用户 臧大为 发表

经济不是天然要增长的。

经济增长的本质是生产力的提升。

生产力 = 劳动力数量 * 劳动生产率。

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劳动力数量从 2012 年开始连年下滑,每年减少 500 万以上,这个速度还在提升。

在此种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生产率呢?

如何在劳动力数量快速下降的情况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呢?

比说现在的外贸工厂,劳动力招不满,缺工,工资上升,导致成本大幅提升,订单减少。老板辛苦一年,没见挣多少钱。这种情况下,老板能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来提升劳动生产率?基本是很困难的。

所以,在劳动力生产率一般是在发展中提升,而不是在衰退中提升。

当然,我国总体人均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可以通过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理念,来提升劳动生产率。

但是,这得要钱,给钱还不一定好使。比如美国最近两年对中国越来越苛刻的技术转让限制。

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取得了一定成过,基本是靠庞大的劳动力数量辛苦劳动堆积出来的。

所以不要自满,不要以为增长是理所当然的。

不要挥霍这么些年来用血汗积攒下来的财富。

在我看来,在我国面前面临严峻的劳动力数量减少的挑战下,实现劳动生产力增长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根据预测,到 2030 年,我国每年劳动力减少将超过 1000 万人。这对生产力的打击有多大?

或许我们根本无法实现这样的目标。

那么应该怎办?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生活水平会停止提高,甚至倒退,都有可能。

知乎用户 thinkind 发表

归根到底还是人。
思想智慧,人力资源,内需市场……

知乎用户 徐照阳 发表

认爸爸,叫爸爸,以后的竞争力在武理工!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市场♦

中国市场现在在国际上是跟美国、欧洲一个级别的。美国欧洲现在主要就是在靠市场,他们的出口其实并不多。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就可以维持一个庞大的经济。中国未来也是这样

知乎用户 张仲醒 发表

竞争力在于

过日子是刚需

鼓励去库存是命令

全民贷款买房是现实

国家银行集中资金是必然结果

房地产作为这一过去的人口红利主要注入端

仍有相当庞大的一部分未被基层财富买账

这些部分的所有者即包括了向地区银行贷款起楼的开发商、贷款握有大量房源投机炒房客,以及边远地区被政府收购的回迁房于烂尾鬼城

说白了这部分房产持有者用的是谁的钱?

国家银行的钱!

也就是说产品没变现!

说着解决人口结构畸形带来的劳动力不足

确实是将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但同时也是个声东击西的引子

(中国老一辈勤劳的工农阶级们的劳动产出竟然不够自己养老?必须下一代尽心竭力加税支持?这种国家级抱怨真的没问题?)

生产价值去哪了?

基建,军事,对外的他国国债 (长线大钩)

所以鼓励生孩子是接下来的后手连招

有了孩子就必须要多买房了吧?

如今的商品房可是当年两三千块一个月的劳动力搭上几分钱一斤的煤炭钢铁水泥建材一砖一瓦拔地而起的…

比起如今某些城市: 成本低了四五倍,价格反倒涨了两三倍

真的是坐着赚钱呢

所谓人口红利

美国第一次肌肉蓬发靠的就是奴隶黑皮

中国建国工人玩命搞生产的那几代,国家也就赐他勉强温饱,跟奴隶大差不差

美国第二次肌肉膨大靠的是战后婴儿潮以及 “正义掠夺”,全球化新型对外方式 (不对等殖民掠夺)

中国的下一次机遇目前勉强敲定了全球化对外攻略 (一带一路),人口本来不是问题,但要把国民的国际购买力水平提高是万万不可能的… 因为基数大,养不起。

不过本 2050 人口最少会减少二十分之一

2035 社会精英比率大大提高

人均产出 / 消费水平上赶新 [加坡] 超日[本]

有望

所以特朗普同志的贸易战正好中了圈套…… 高端产业和低端轻工业两极产品出口变内销,国货当自强。刚好能让国际购买力低下的国人保证生活水准 [蒙混过关]

新的石油结算方案与贸易链港口链的延伸,足够双向控制通缩通胀。去美国核心化势在必得!最后一招就是亮出差不多十万亿的国债欠条奥义——要么还!要么死!!!

川普是个好同志!

至于答主说的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

如今在中国当管道修理工,同样的工作量下平均收入不到欧美国家的五分之一!月入三四千刀~两万软妹币有没有?

就连垃圾工都比中国的两三千薪资至少高出两倍好吧?

中国本硕博平均工资的国际购买力不如人家的二分之一啊!!

中国的劳动者孩子们很听话很好养了好吧!?

真是资本家们赚得少一分都气的颤抖呢…

知乎用户 袁 eion 发表

说得粗糙点,其实是要优化 GDPg,话说 GDP 有三大组成来源:投资、外贸、消费。其中投资包括政府印钱搞基建,以及外商投资生产赚差价。前者势必导致通胀(不在 CPI 里显示出来只是统计方式的不同,看看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钱多了多少?)。后者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先进制造业国家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而势必减少。外贸虽说一直顺差但关键要看出口利润率与进口时对方利润率的差额。毕竟顺差再多企业利润低也就意味着帮着国家把本国货币换取他国货币而已。至于消费也就只不过提升货币的流动速率而已。因此关键是提升企业利润率,只有这样才能在高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使企业有资金进行研发。通过研发提升机械化生产率与生产效率及提升产品质量赚取超额利润。从而在单位劳动成本提高的前提下降低劳动力总成本。那也就意味着过剩产业需要去产能以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以避免价格战导致企业研发投入降低进而导致社会总生产效率降低。
此外对于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劳动人口的下降而导致的潜在实业人口,可以通过企业研发人员缺口以及由于企业利润率提升导致的员工收入增加进而提升的潜在消费需求所创造的第三产业就业缺口弥补。
不过那些过剩产业的企业主管有哪些不为自己的前途而扩大生产?此外有了房地产及金融这些高产出行业,有多少企业主不会心动而矢志不渝的致力于自身原有制造业的研发以及产业升级?
现在也就指望我国强大的政府了,毕竟也只有强大的政府才能改变市场规律……

知乎用户 寻道 发表

两条路

1. 制造业迁移海外低劳动力成本区,比如非洲。

2. 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很显然,我们的政策是两条路一起走,但个人感觉,第二条路的艰辛和困难程度很显然是高层之前误判了,很可能走不通。

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虽然纸面上可能还是 6% 以上,实际真实增速很可能放慢到 4%-5%。

我们之前走的太快,以至于让高层产生了误判,太过依赖货币政策,太过喜欢快,是时候调整一下步伐了。

知乎用户 最爱饼干 发表

没什么拿的出手的竞争力了。

其他答案都说的很好,但我以为即便做到了,无非是把经济的衰退或崩盘变成放缓或者停滞罢了。如果这个过程中没有大的社会动荡就算幸运。

其实能做到这样,对我国而言很好了,高速冲刺冲刺 40 年,方方面面积累的问题太多了,从正常规律上也应该回力和再蓄势了。

国际政治地位到还好保持,经济地位稳中有降不可避免。

知乎用户 刘一鸣 发表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g5OTU2MA==&mid=2649204978&idx=1&sn=b933704c8dd44c373b763ce31a220a18&chksm=be93bbf589e432e3f6c4d0189210ef1e19a47d5560b4af7ae8a16801155d60cd177e3fce4e41&scene=21

根据专家的中美对比,中国各方面增长很快,但是与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我个人注意到三个数据,一个是劳动力人口比例,另一个是全要素生产率,再有一个是贫富差距。图没找到,但是可以自己查数据。

劳动人口比例的曲线有两个拐点,第一个拐点在 2012 年,劳动力人口比例由升转降,标志着人口红利开始结束。第二个拐点在 2017 年,劳动力人口比例由缓降变成陡降,标志着人口红利开始转向人口负债。

实际上从 2012 年到 2017 年,中国的增长依然强劲,并没有人口红利结束的感觉,许多学者也都感觉良好。

然而其实还有一个隐藏因素,就是劳动时间。我们可以注意到 2012 年至 2017 年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加班的时间越来越多了,陪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原来大家觉得华为 996 很奋斗,现在也不觉得奇怪了。这不仅限于科技企业,我认识的一个老警官快退休了也一直在连续加班。

所以虽然劳动力人口比例在下降,但是劳动时间在增长,抵消了劳动力人口比例带来的影响。不过代价就是年轻人透支了很多,开放二胎也没有太多生育意愿,有时间生也没时间养。

但是即便这样,2017 年的第二个拐点后也是抵消不了的,毕竟人不能无限加班。所以今年人口红利算是正式转向人口负债,人力成本将开始飙升。

是否能应对这一个陡降,就要看全要素生产率的情况。就像很多答案所说的,营商环境、基础设施等等,但最重要的是效率,靠增加人力的死干活是行不通了,真的会干死人。所以未来的主题是提高效率,办公自动化、管理重构等等。总之还有很多提高的空间,但是能否快速挖掘出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但是这里面最关键的是贫富差距,对经济的影响上,社会问题倒是次要的,毕竟大家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是主要的挑战却是在消费上,有效需求不足。

在过去,经济主要依赖出口,国外的强劲需求带动了国内的经济,这时候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都没关系,你生产出来的商品总是能卖的出去的。因此中国经济增长很快,贫富差距也在拉开。

但是商品经济的弊端就在于,如果生产出来的商品没人买,那么生产就会萎缩,带动整个工业链条萎缩。美国在中国这个时点上发动贸易战,可以说打的十分精准。中国经济很可能面临外部需求不足,内部需求又没发展起来的青黄不接的问题。

所以就需要快速培养国内的有效需求,来购买国内生产的商品。然而问题在于什么呢,需求人人都有,钱却不是人人都有。消费主义和消费金融可以缓解一部分问题,但是代价就是大家都在负债透支未来,可是即便这样,透支也是有尽头的,年轻人已经很难攒下钱了,所以最终还是要回到贫富差距这个分配问题上。

说回贫富差距,老实说不论企业还是政府,决策中国经济的人多属于富的那一端,贫富差距拉开的时候还算容易,但是缩小起来就会很痛苦,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大概这就是中国的挑战,未来将会动很多人的利益,免不了出现巨头对抗政府,资本与政府的蜜月期算是结束了。

当然另一方面也不是没有机会,一带一路,东亚一体化,从规划上看或许能弥补中国的短板,形势也很好。就是现在从比例上看,还是远远地弱小,拉不动中国这个大车。

总之,回到题主的问题,劳动力成本极速上升带来的挑战很大,我并不持乐观态度。

知乎用户 取次花丛懒回顾 发表

你要明白,全球经济越来越不行是谁说的。是谁导致的?

就中国这样跑,人家能不萧条么?

你以为十几亿人插队是没有动静的么?

劳动力和劳动力是有区别的,你得会操作复杂的生产机器,接受的了晚班加班,美帝劳动力素质堪忧,中国劳动的尊严任重道远。

知乎用户 郎金焕 发表

确实没必要担心。中国地区发展差距大,原本沿海地区有劳动成本优势的产业可以往内地转,形成国内发展的梯度结构。问题在于在一个财政分权,地区之间相互竞争的国度,这是很难实现的

知乎用户 王尧 发表

先说结论,并不需要担心什么劳动成本上升,没有竞争力的问题,因为我们综合配套成本最低。

虽然我不是学工业的,但制造业看多了还是董一点,现代工业不是一个个企业单打独斗,而是非常复杂的复合体
举一个栗子……
一瓶矿泉水,够简单了吧
让我们来看看生产矿泉水都需要什么
首先你要有抽水机,这涉及到抽水机厂(背后还有一大堆配套,太复杂在这就不提了)
水抽上来,你得净化一下吧,配套设备若干
有水了,你得灌装吧,配套设备若干
有了以上大件,一个矿泉水场大体就起来了,但只有这些东西你的矿泉水场还是无法生产,因为………………… 你没瓶子。

…………………… 关于瓶子的分割线……………………

我们再来谈谈瓶子的问题
瓶子是什么?塑料对吧,你得有石油化工
有塑料之后,你得把塑料做成瓶子,需要注塑设备(不太懂,做瓶子应该是这个工艺吧),模具,添加剂若干……
有瓶就得有盖,以上设备 X2
再让我们在瓶子上贴个标…… 塑料场,薄膜场,印刷场,胶水场…………
这样一来,一瓶矿泉水就齐活了。
这就想销售了,骚年,你的包装箱呢?涉及伐木场,造纸场,纸箱场,捆扎带场,就是捆扎带上的铁箍你都得给我来个场……
以上这些和原料你还要通过交通运输系统(重点符号)把他们运到一起,在组装起来。
好了现在一瓶矿泉水生产出来,可以销售了。

如果你把厂子设在中国,以上东西只要钱够,一天之内你就可以电话搞定,一个星期设备原来到位,一个月工厂建好开始生产,一年后开始盈利…… 因为我们有完善的原材料工业,完善的配套设施,完善的交通网络,完善的人才储备,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如果建在外国…… 发达国家还好,只是以上东西的成本 X5(我胡猜的),如果你要设在其他落后国家……sorry,请从建公路和电厂开始

看到这我想很多人都明白了,工业生产中人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只是人力成本上升,完全构不成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的必要条件。

重点:在比较中国制造业与国外制造业成本的时候请考虑配套成本

如果你没想明白,觉得落后国家靠进口完全可以搞定,那么请把水的瓶数乘以 60 亿,再重复思考以上条件(地球人每人每年平均一瓶矿泉水,不算过分吧)

当然造衣服的除外,这玩意设备、原料拉过去,找一帮人就能干,人员成本就是最大成本,所以造衣服的跑越南去了。
至于为什么是越南,而不是非洲?那的人力资源不是更便宜么?

因为离中国进啊,你以为设备,原料是哪来的……

知乎用户 亲亲抱抱举高高 发表

公司做汽车配件 德资

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 人力成本不能不考虑 确实 目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仅在亚洲没有优势 甚至已经碾压东欧 (公司有报告的有乌克兰 俄罗斯 保加利亚 塞尔维亚 罗马尼亚 斯洛伐克)

并且直逼南欧比如希腊

但是 欧洲资本还是扔不下这块大饼的原因是我们的产业链 基础设施建设 和最重要的 : 政府干涉能力

另外不得不说一句 我们的工人确实心灵手巧 学习能力强 与教育程度无关 这个很神奇的.

比如越南 用人成本低的很 但生产效率实在是……

知乎用户 刘司机 发表

已知出口,消费,投资,
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
求剩几辆还在加速跑。

知乎用户 叫我金木 发表

世界不是竞争的,是合作的。都可以活的好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梁建章:李铁的 “中国人口过剩论” 错在哪里?

作者 | 梁建章(携程创始人、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黄文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网易研究局专栏作家) 前不久,经济学家李铁在《北京日报》上发表文章认为:“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将面临的是长期过剩,而不是供给不足。人口过多,导致发展面临 …

2018 年中国出生人口有多少?

知乎用户 王伟麟 发表 其他类似问题下有些答主说国家对于生育完全没有奖励。这完全是胡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 国家说了,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每个孩子可以为父母中的一方扣除 1000 元计税额度,或为双方各扣除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