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人们为什么不搬出来?政府有没有义务帮助他们搬出来?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发表

“大山里”似乎已经成了偏远、贫困的代名词。有些人去大山里支教,有些人去大山里秀慈善。支援山区不仅路途遥远,效率也很低,支援工作似乎永远没有尽头。为何不能将人烟稀少的山区变成自然保护区,并为山区人民在更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创建新的家园?要实现这个“不现实”的想法又有哪些困难需要克服?你觉得是继续目前的支援方式好,还是帮助他们搬出来更好?

知乎用户 Justin Lee 发表

未来 30 年,中国绝大部分远离城市无法借力发展、也没有人文资源可供挖掘、还没有自然风光可供深度旅游开发的农村都会自然消亡。

很多人不明就里地质疑,既然如此,为什么国家还要搞村村通,把路、水、电都搞得好好的?这不是浪费资源吗?直接搬迁合并不就好了?特别那些什么悬崖村之类的。

你这么想,只能说站着说话不腰疼,给你钱,让你去搬两个贫困村,你就知道问题在哪儿了。

你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村子总有人不愿意搬,你觉得人家穷,可还真有人就喜欢那里的生活,特别是安土重迁想要叶落归根的老人,你能把人家祖坟一起搬走吗?如果你不能,他知道搬走就葬不回来了。**你总不能为了政绩,把不愿意被你搬迁扶贫的人强行拆迁搬走吧?你到底是社会主义公仆,还是绑匪?**说服所有人搬迁的成本,说服不成还得利诱,最麻烦的是还有人啥都不图就是不肯走,搞定这些都是不小的成本。

第二个问题,你搬出去了,原先种地的人,现在没地可种了,工作怎么解决,你给安置?安置后再失业了你管吗?管多久,一辈子,还是父子两代、子孙三代?即使还可以种地,人家就觉得地没有原先好种了,天天找你闹你怎么解决?或者新地方人家遭水灾了就来找你,说他们老家从来没这等破事,你负责吗?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原先在贫困山里住得好好的良民,现在变成了无业流民,你说你到底是在扶贫呢,还是在制造社会隐患?

第三个问题是,你把他们搬到哪儿?既然想要人家过得更好,肯定要搬到更好的地方去,你去哪儿给他找?你一旦搬到已经有人住的地方,就必然涉及到动当地原住民蛋糕的问题,即使土地、住房你给解决了,原住民还是会觉得外地搬迁来的居民抢了他们的工作、上学、医疗资源,很容易就发生冲突,甚至上升为群体性事件。**这个问题基本是无解的,只有等利益相关的这代人都老死了,到了下一代、甚至隔一代,搬迁户和原住民的差别抹平了,问题才能解决——这可不是二三十年,而是五六七八十年的问题,这期间政府的直接成本、间接社会成本大到你想象不到。**上世纪 90 年代的大坝移民滋生的后续问题,现在过去 30 年了,都还没彻底解决,可想难度之大。

也许你说可以找个没人住的、条件好的地方给他们啊!问题是这种地方有那么容易找吗?而且你这么搞,还是制造了一个隔离区,它的问题肯定比这些百姓留在原来的村子要多。

所以啊,并不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人比你蠢,想不到搬迁扶贫,而是看起来容易的搬迁扶贫,后续需要支付的成本,大到超乎你想象。

所以国家提就地扶贫,提乡村振兴,并非不知道大部分乡村终将衰落,而是明知如此,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在农村修桥铺路的意义,相当于打通毛细血管,把这一个个村的自然人,连接到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中来,让农民去城里变成农民工以更高的效率赚钱,尽快改善家庭贫困的状态。说得悲哀些,为城市建设提供了 “燃料”。

80、90 还有不少农村人孩子赚了钱回农村盖房,但 00 后即使不能留在大城市,也会考虑在县城、乡镇定居,而不是回农村盖房,这样 30 年后,无甚资源的那些农村会自然消失,没有人口,何来贫困。

算来算去,搬迁扶贫只是实在没办法的办法,就地扶贫还是首选,虽然通路、通水、通电需要花钱,而且这个村子可能 30 年后就自然消亡了,但比起异地搬迁还是划算,这是一笔综合账。

还有人心里想,成本那么大,管他们做甚,让他们自生自灭算了——对不起,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全民共同富裕是 100 年前建党、70 年前建国的初心。

知乎用户 周晓农​​ 发表

谢邀。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不少答题了。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全世界都有这个问题。

在我国,移民搬迁扶贫,是若干扶贫方式中的一种。从迁出地来说,意味着对原有资源的抛弃和对祖坟的远离,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从迁往地来说,涉及到一系列土地、房屋资源的重新调整安排,以及对新迁入人口的接纳。

这种事,没有政府的介入,几乎不可能办到。

搬出的村民重返原居住地的也不在少数。居住在云南哀牢山的苦聪人,以芭蕉叶为衣,以高树筑巢为居,解放后被动员走出了密林,此事曾被报道,轰动一时。苦聪人后被并入拉祜族。前些年,有资料说,其中一部分,又重返原始森林了。

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人文习惯,以及对旧山水的依恋,并不会轻易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而消失。

同时,从政府方面来说,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是责无旁贷的责任,但同样有个代价大小的问题。假定每搬迁一户要10万元,100户就是1000万,而后期还必须有一系列扶助措施。而搬出的村民还未必满意。

此种搬迁不同于房地产开发拆迁,前者是巨量净投入,后者则是巨量收入。

我想说的是:能不搬迁就尽量不要搬迁,如属自然保护区或确实不具备生存条件,或创造生存条件,代价太大,则应搬迁。

例如,神农架的老阴峪河村,位于核心保护区,由于人群的居住,不利于金丝猴在这一带活动,也不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村民们进出虽然有几十公里艰险山路,但经过艰苦的动员,200多户居民,才依依不舍地整体搬迁了。

在所有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原因中,最严重的是缺水,按我国划定的标准,居住点距取水点垂直高度在100米以上,单程距离在1至2公里以上的,即为缺水村寨,这样的村寨,在我国西北、西南地区是大量的。

现以贵州为例。山地占87%,丘陵占10%,平地只有3%。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出城10多公里,处处都可算深山区,而且大部分为喀斯特地貌,土层瘠薄。农村人口达数千万之众。如何搬?搬到哪里去?

这里我有几点基本看法:

一、如果实行大规模移民搬迁,中国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多,安置是大难题。山区新开田,代价高昂,地力的培育也需时日。平原地区更难有地调整。所以,在中国,真属扶贫移民搬迁的,至今也只占一小部分。

二、最重要的是改善山区基础设施条件。许多深山区,在公路修通后,凭借山区的物产和资源条件,迅速变富的例子有的是。这些年,西南地区几次大旱,靠新建的公路和乡村公路和便道,我将其称为 “毛细血管”,山里的农民用打工挣钱买的成千上万辆摩托,一边挂一只塑料桶,在运水上起了关键性的大作用。

三、绝大多数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并不是不可以创造生存条件。靠建小水塘、小水窖,在几乎完全裸露的石山上,一个村造出上千亩、几百亩良田,大大改变了生存条件的例子,也多的是。贵州苗岭主峰雷公山海拔1700多米高处的脚尧村,几乎没什么水田,是苗岭海拔最高的村,这个村靠种茶叶等由穷变富,每到采茶忙时,山下的人还到山上去打工。

四、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村取水点太远,为一个村通路通电成本太高,即创造生存条件不如搬迁为好,才适宜考虑搬迁。准确地说,搬迁是不得已才为之的方案。

在这里,我还想说,不能用城里人的思维去演绎农村的事,也不能只用行政性的思维去想农民的移动。自以为是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农民,往往不切实际,十之八九会失败,还糟蹋了钱财。这是过去有过的重要教训之一。

现在一些村里,大批的人员尤其是年青人外出打工,客观上已经减轻了山区的扶贫压力。最新人口的普查结果是,贵州十年间,本省户籍的常住人口减少了700万,加上新出生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常住人口也净减少了50万,这是市场经济的伟大功劳。

关于山区农民脱贫的问题,涉及众多问题。再说一句,移民扶贫只是方式之一,在整个扶贫中,远非主体。应当综合思考,因地制宜,适宜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至于扶贫资金中的贪腐问题,资金使用的效益问题,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和首创精神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许多村民住在深山区的成因等,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知乎用户 真实职业故事​ 发表

从大山里走出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是一名支教老师,我见证了大山深处一些孩子们的苦难命运,心痛却爱莫能助。

贫穷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能放大人们对金钱的渴望,而越是贫穷的地方,金钱对于感官上的刺激越是明显。

时令小暑,高温酷暑似火烧,只有藏在大凉山的层层林子里,才得片刻清凉。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到刚来越西的时候:

丘陵后的山棱,延绵起伏的天地。我们走的那条路,盘山而建,崎岖不平,车轱辘擦着崖口而过,每一次颠簸,心脏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行车过程中,阿友一直握着我的手。陡坡上不停地落下碎粒的小石子,有的砸在车顶上,发出的声音让人头皮发麻。

难以想象,如果一块落石砸中汽车,后果会是怎样。

半路上,三两个彝族小孩趴在土坡上,埋头写作业,他们的背后,有一条大黑狗、一个棚子、一缸浑浊的水,还有,背后用木桩抵着的灰褐色的墙,墙皮黏在墙上,在微风中吹得摇摆。

一路上,我看见很多个类似的场景。

回程的那天早上,我们异常的早醒。楼道末尾,秀秀蹲在拐角,不时朝楼道张望,见我朝她走过去,她递过来一封信纸。趁我不注意,她抱住了我。

「老师,你以后还会回来看我吗?」

慌乱间,我随声附和道:「可能会吧。」

「那好,别忘了我,我会等你回来的。」

秀秀的眼睛黑亮,仿佛黎明前的最后一片黑。她走了,我攥着那封信。我从门缝里悄悄地看她,她时不时回头张望,最后在桥东头,消失不见。

其实我想跟她说,「你也可以来看我,我也会等你。」

我们支教的地点在凉山州北部的越西县,位于大凉山海拔将近 1300 米的地方,学校坐落在半山腰,木土砖瓦结构单层教学楼,侧拐角还有一间老旧的教室,没有任何基础设施,唯一娱乐的项目是储藏室里的几颗瘪气的皮球。由于近处只有这一个学校,很多学生每天都要跨半个小山头上学。

按照原先布置的计划课程,我们把学生分为三个班,一班是年级稍大点的孩子们,大家根据个人喜好,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二班是低年级的孩子,主要进行课程辅导,三班是一些没有念过书的孩子,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从来没有进过学堂,早早的就承担起家庭的重负。

后来因为临时需求,又开了一个大班,所有孩子们都在一起。

秀丽的树林在风中微摆,太阳光撒在孩子们身上,孩子们烫着嘴,冒出丝丝密汗。回忆起来,最揪心的场景,可能就是每天大家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

孩子们从衣服里掏出遗留着体温的芋头,拌在饭里面,相默间无言,大家背靠着坐在一起,拌着芋头的米饭风卷残云般进了孩子们的肚子,没浪费一粒米。

支教的第二天,我开始注意到一位小女孩,她是兔唇,身材矮小,经常拖着一双土灰的布鞋前前后后。她穿的衣服不是彝族传统服饰,夹杂着一些东南亚的元素,在众多以素色为主流的学生套服里,她身上的异域风情显得格格不入,以至于她总是独来独往。

我从学籍单上查到,她叫秀秀,15 岁,一班。

傍晚,微风肆起,山上的晚霞透出深色的光晕,晃得人眼花,落在裸露的皮肤上热乎乎的。山坡后面浅树林里,孩子们拿着笔和纸,望望天,又低下头,纸笔摩挲。孩子们写完,阿友开口:「大凉山远离城市喧嚣,是艺术的天堂,也是创作者的圣地。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首诗。」

阿友是杭州市某民间诗会副会长,他想带孩子们寻找「另一种超自然」创作。

秀秀趴在一块大石头上面,两只腿蜷在一起,露出来有些脏兮兮的脚踝。我坐在远处,阿友拿着一本顾城的精选诗集,嘴巴一张一合,流水声湮盖一切,「哗啦啦啦」,孩子们的嬉闹声音也听不见。

阿友让每一位孩子站在最高的大石块上,大声朗读自己写的诗,轮到秀秀,我走到阿友旁边,迫切地想听得更清楚一些。

「我从来没有抱怨过,

哪怕我生来孤独,夜夜彷徨——

我从来没有心疼过,

哪怕我生而不同,死无居所——

我也从来没有痛哭过,

哪怕我颠沛流离,支离破碎——

……」

站在一旁的我,被震惊得不敢眨眼,读完,我把她抱下石头,她很轻很轻,她跟我对视了一眼,我很明显感受到一股萧杀的气息,我不知道秀秀经历过什么,更不知道像秀秀一样的孩子还有多少。现在依稀记得那种触动,那是一份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

凉山地处横山脉区域,当地人说是老天安排了这样一个清心寡欲的地方,供僧道、佛家修行,没成想却成了毒品与犯罪的汇集地。

据统计,凉山现有 16.5 万吸毒者,而其中 18—35 岁的中青年占近七成,17 岁以下在册吸毒人员有 2105 人,学生群体 812 人,最小吸毒者有 12 岁。(2017 年统计数据)

贫穷由此而生。

根据秀秀的诗,我擅自揣测过她的家庭,甚至她的童年,但一直不得解。

一天下午,暴雨将至,大片的积雨云在山顶上积聚,像一只重重压下来的大手,穹顶之下,一片灰暗。村民们把在外晾晒的衣服抱回家,还有在阳光底下炙烤的农作物,然后关上门躲在家里,孩子们两只手堵住耳朵,静静地等待雷雨后。

操场上厚厚的尘土在暴风雨中,泛起一阵阵灰色的涟漪,雾蒙蒙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教室里,孩子们躲在一块教室里的大蓝布下面,偶尔探出头来张望。清点学生人数的时候,少了一个人,我又重新数了一遍——少的是秀秀。

所有人找遍了,也没找到秀秀的踪影,大家把范围扩大到整个村子,甚至矮坡、山沟…… 依然无果。

在学校东边,有一间偏小的教室,门被锈锁牢牢拷上,门口杂草长到了一人高,我找到那里的时候,已将近五点钟。

「秀秀?秀秀?你在哪?」我蹑手蹑脚的喊着她,生怕惊扰了什么。

透过窗玻璃,能看到里面堆放着很多旧损的桌子,没走两步,就沾了一头的蜘蛛网。

我继续向前走,在杂草最深处,看到秀秀。她穿着泥布鞋,笼着肩,额头的几缕细发自然落下来,她蹲在地上,不知道在干什么。

在雨水的冲刷下,屋檐正下方冲出了一个个小坑洼,里面蓄满了水。她的旁边有一个暗绿色的小瓶子,还有个矿泉水大瓶子,大瓶子里密密麻麻,好像是蝼蚁,她不时用滴管吸一些液体滴进小水洼里,然后拧开大瓶子,倾倒一些蝼蚁,反反复复。

「你在干什么?」

匆忙间,秀秀把瓶子扔向杂草中央,另一只手把滴管和小瓶子往怀里收。我掰开她的手,发现那是一瓶百草枯农药,虽然外面撕了包装,但是从颜色和瓶子本身就可以确定**——那就是百草枯。**

知乎用户 不想上吊王承恩 发表

这个问题下的评论区,让我再次明白了小学语文的重要性,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上过小学。包括但不限于一万块钱是给你的还是贫困户的(一万块就想收买贫困户,以为人家跟你一样廉价?),国家不会给农民盖房子(仅针对贫困户,全国十亿农民党国扶不过来),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国家和各地现在的扶贫政策都上网包括危房改造和异地搬迁爱信不信),贫困户从山区搬到县城就要饿死了(低保继续给保险接着上各种培训都有,老人熬着日子也就算了,年轻人要是嫌进工厂累嫌当服务员贱,那您还是回荒山上继续种花椒地去吧),山里风景优美换了我也不愿意搬出来(西北光秃秃的荒山你连吃水都得自己下山抬,看过驴得水吗),数量太多恕不一一回复了。

———下面是原回答———

我可求求他们搬出来吧,真是跪求,你要能说服他们全村子搬出来,咱们数人头,出来一个给你一万。

就说我们对口的西北某贫困县,一个村子分布在十几座小山上,几乎都是每家守着个山顶,门口种几分地的花椒,村里开大会光凑齐人就得半天才能跑过来。

扶贫是政治任务,修路,通自来水都是常规操作吧?怎么说呢,当地县城房价最好的还不到五千,就这两项的成本,注意是光算成本,勘探设计都不算,就算柏油石子管道啥的,加起来足够他们村所有人在县城都住上两百平的商品房还有剩余,注意是每人,不是每户。

最后除了修路通水,还给村小学翻新了一遍,从那以后我就深刻的领会到经济学里面距离是如何影响价格的,只要足够远,砖头也能卖出黄金价。

谁要是能把贫困山区的住户劝出来,扶贫办得给他发个一吨重的大奖章。

知乎用户 龙牙 发表

怎么,你想让《桃花源记》里面那些人搬出来?

没有接触过扶贫工作的人总是会对扶贫存在一些臆想,觉得贫困地区都是一些非常不好的地方,那里的人都希望能搬出来,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工业化社会之前,许许多多 “贫困地区” 其实都是物华天宝的富裕地区,是住在外面的人巴不得能搬过去的好地方。

而工业化社会在中国仅仅才几十年时间而已。

事实上现在很多 “贫困地区” 在历史上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很多当地人是躲避战火饥荒迁徙进去的,是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世外桃源。历史上的战火饥荒都很难波及到这些地方,这些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生活水平其实相当不错,以古代农业社会的标准的话。

进入工业社会,原有的生活方式相对就落后了,因为过于偏远往往很难很难接入现代各种网络,导致生活水平一直没法提高。现代扶贫工作的重心在于将这些实际上很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想办法接入到现代网络中来,而不是让他们放弃这些好地方。特别是考虑到个人意愿的问题,本地人很不愿意迁出来,客观上也是没办法广泛使用扶贫搬迁的方式脱贫的原因。

我个人参与过西藏那曲市索县若达、热瓦两个乡的扶贫工作,对此深有体会。这两个乡位于怒江源头索曲河谷内,自然环境非常好,低海拔地区全是原始森林和大片大片的优质草场。问题主要在于位置过于偏远,在古代主要依靠步行、骡马的年代并不存在交通问题,也没什么通信、物资交换需求,所以实际上这地方在古代是西藏著名的富庶地区,是你想去都去不了的世外桃源。只不过到了现在,确实修路、通电、通信都是大问题。本来也有过移民搬迁的想法,但是本地条件相当不错,没人会舍得这么好的地方。

这是一次在索曲开辟航道的尝试,理论上如果开辟成功的话就不用翻山越岭修公路了,可以通江达海,有一定可能性直接到达缅甸进入印度洋。

实际上嘛……

最终以船毁人未亡告终。

坐在那艘破船上的时候,就在江里都能看见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在两边山上蹦跶,雪鸡、松鸡、傻狍子(实际上是麝鹿)十分常见,偶尔还能看到熊瞎子在咆哮,它看我们的船不爽。树林里还有各种各样的蘑菇,多到让你怀疑是不是闯入了蘑菇王国,一不小心就会被蘑菇国国王抓起来打屁股。如果树林里一阵骚动你又找不到原因,多半是野猪群。

我十分后悔坐在船里,不然能撸到好多野生动物。

更让人后悔的事情还在后头,索曲的水流很急,把河床上的石头卷起来打在螺旋桨上,仨桨叶剩了一个,眼看着船就要失去动力打转,撞在某个悬崖或者礁石上撞成渣渣。这大概是我离死亡最近的一次了,上天保佑,前面出现一个浅滩,船靠着最后的动力冲到浅滩上搁浅才保住一条小命。

开辟航道失败以后还是回头老老实实修公路,去年实现了通车。而通电的工程预计明年夏天就能竣工,通信早就没有问题,毕竟可以用太阳能发电的基站,牧民家里也大多数都有小型家用太阳能电站。水电开发不现实,地质条件不允许,强行修水电站的话会导致大量塌方。

总之,最后还是投入多年积累的扶贫资金,采取传统方法扶贫。除了一些极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当地人口容量确实到了极限,否则一般不会采取移民搬迁的办法。经常采用移民搬迁的地方一般在特别高海拔地区,交通十分困难,又已经失去了开发价值,才会考虑移民搬迁。比如在喜马拉雅山高海拔位置的零散居民点,修公路投资过于巨大又没几个人。

就我个人在西藏以民营企业的身份参与扶贫工作以来的经历,我国的精准扶贫,一般是考虑通过开发当地产业的形式来推进扶贫工作,主要套路其实也很简单:

1、通路、通电、通手机信号;

首先要保证最基本的开发条件,保证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存在。同时本来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一种投资,外来施工队与工程企业可以赚到一笔钱。也为当地带来了新的观念、思想。

2、吸引民间投资;

具备基础开发条件以后,这些本来就具有条件的地方自然会吸引到各种行业的投资。

3、留住产业;

产业是扶贫的基础,产业留在本地才能解决本地人的就业问题,使大量人口退出农牧业进入别的产业。

4、改变观念。

这一切的前提是本地人要看到自己的贫穷。他们往往过惯了自己的日子,没有对比、没有开阔眼界,其实脱贫的意愿并不强烈。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固有的生活方式不去改变,政府的义务主要在于改变观念,让他们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意愿。这就是教育与宣传的工作了,这方面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新中国持续进行了几十年的工作。

在西藏这种人口特别稀少的地区,至少在 60 年前就已经普及了乡一级小学、镇一级初中、县一级高中,现在早已实现了 9 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同时还大力选拔优秀的青少年到祖国内地接受更好的教育,见识更大的世界。

持续至今,最终的精准脱贫实际上只是 “查漏补缺”,针对最后的贫穷堡垒进行攻坚战。全体国民都普遍接受了工业化思维,希望可以获得更好的医疗、教育、交通与生活条件,就算有些人还有“田园牧歌” 的想法,你要是让他放弃公路和手机信号,他也打死不干的。即使是最偏远的农村也坚定的希望有更好的生活,如果给他们最基本的条件,他们会想方设法的过得更好。

所以,政府、企业作为一种公共机构,基本的义务有所不同,但是都不会包括 “搬出来” 这样一种选择。强迫迁徙是一种反人类行为,是犯罪,跟扶贫这事儿根本扯不上关系。即使是扶贫搬迁也不是强迫性的,是在附近适合居住的地方建好基本的生活设施,再采取规劝、吸引的方式鼓励搬迁,从来没听说过哪里是强迫搬迁的。

[《神话亚拉》​v.youku.com/v_show/id_XMTU0MDYxMzcxNg==.html?refer=pc-sns-1&x=&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U0MDYxMzcxNg==.html?refer=pc-sns-1&x=&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这是一部关于索县的宣传纪录片,你自己看看,这么好的地方你强迫别人搬出来,人家能愿意么。

我个人采取的扶贫办法是网络营销土特产。

不用怀疑,我就是在割韭菜,这就是一篇营销文,这不是什么慈善工程,而是要赚钱的。不赚钱的慈善性质事业是没办法形成产业的,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必须要让参与各方都能赚钱,才有一直持续下去的可能性。

我个人认为,广泛搜集西藏贫困地区具有特色的廉价日常消费品,做日常消费品开发,才能为这些地区提供稳定持续的产业扶持。

打着扶贫的名义割韭菜实际上是不可行的,没有人会因为 “扶贫献爱心” 而长期购买你的产品。你的产品必须要有真实的替代性,能够替代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某些东西,这个产业才是可持续的。我并不指望着任何人因为 “扶贫”、“爱心” 来购买我的产品,我更不会以 “扶贫” 的名义去赚本地人的剪刀差。而是必须要真正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在西藏特产中寻找确实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替代作用的产品,经过改良以后进入全国人民的生活。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扶贫工作中还存在大量 “捞一把就走” 的想法,指望快钱。西藏的企业也特别喜欢“老三样”:虫草、青稞酒、工艺品。问题是这些东西真的能够大批量的进入百姓生活吗?我认为是不可能的,没几个人能把虫草当饭吃,买唐卡糊墙,这些都不可持续。

只有西藏特色的日常用品才是可持续的。

我在索县找到的主打产品就是蘑菇干和其它蘑菇制品,蘑菇酱什么的。做到与一般产品价格差不多,你炖汤可以选择本地菜市场的产品,也可以选择我的野生蘑菇干,这就叫 “替代性”,甚至我的性价比更高一些。你要吃馒头,老干妈当然不错,但是我的蘑菇酱也挺香的,这样就行了。

进入电商时代,还指望着 “噱头” 来割韭菜,已经是不现实的事情,要做扶贫开发,必须要把这个观念转变过来。

欢迎关注我的 “藏狐先生” 品牌西藏小零食、小商品,网店将于不久后上线。

知乎用户 三曹世纪​ 发表

移民搬迁扶贫就是支援的方式之一。

就我的观察,不愿意搬的理由大体包括:

第一,移民搬迁往往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城镇化,但就像城里人去农村要重学生活技能一样,其实生活方式城镇化也是需要技能的。移民搬迁的最大问题并不是居住地的改变,而是搬迁后的生存技能问题。

极端地区居民主要依靠农业生存。在我国现在地少人多和土地所有制度的现实情况下,全部做到 “补给同样面积且质量不低于原来水平的土地” 是不太现实的,因为真有这么多空闲的好土地的话,这些人当年也没必要居住到那么极端的地方去了。

所以,城镇就成了安排迁移人口的首选,政府在帮助他们适应新生活这件事情上也算是尽心尽力。

比如我知道的一个案例,政府打算发展旅游业,直接建了一个大型 “少数民族仿古建筑群景区”,你可以想想千户苗寨这种。只要是愿意从上山搬下来的人,直接发景区商业街里的房子,二楼住宿一楼商铺,想自干还是出租随意。

讲真那一瞬我都眼红了,想象一下你本住在深山老林的破土房里,这时有人来拍拍你的肩跟你说,凤凰古城临河小二楼要吗,送你了,你啥都不用干搬过来收租就行。

可是他们大量居民不愿意。

他们的顾虑是这样的:虽然我现在生活艰苦,但一定是活得下去的,土地是铁饭碗。你说跟你走可以收租,可是我从来都没有收过租,完全不会搞,而且要是租不出去呢,要是你旅游景区黄了呢,我怎么办?而且我也没在镇上生活过,我身边全是熟人,到镇上买东西都不太有勇气和卖货的人说话,我真能适应景区生活吗?我不适应怎么办,搬出去我就没退路了!我还不如守着我的祖屋守着我的地,平时务农,闲时出门打工不是更稳妥,赚钱还有退路。

你看,这想法也很有道理吧。

于是当地政府就很头疼,现在他们搞新对策,叫做 “分期分批迁移”,其实就是抄“饥饿营销” 那一套。求着你们出来不出来是吧,好,改成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先交申请再抽签”。把“让第一批出来的人富起来” 当成一个政治任务来完成,然后再少少放第二批,第三批…… 直到大家全搬出来为止。我觉得政府也是蛮拼的。

可我的心里还是有些碎碎念,比如,一时可以政治任务,能一世政治任务吗,虽然概率很小,但万一景区真的黄了呢?他们会自己去学技能吗,有一天政府发的饭碗碎了,他们能自己在新环境下生存下来吗?

第二,歧视问题。

但凡是需要移民搬迁扶贫的,极大概率同时有以下三个特征:1. 赤贫,2. 缺乏技能,3. 少数民族。

歧视是真实存在的。因为虽然说平时看新闻大家都热血沸腾的,人生而平等的口号喊的震天响,但真说就生活在一起了,各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就藏也藏不住了。

更复杂的是,汉族不仅是我国的人口强势民族,还是经济强势民族。在那些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居的城镇,汉族人总是更有钱。

本地户对那些 “优越感” 的解释往往是“因为他们穷,没文化,没素质”。但是迁入户的解释却往往是“因为我们是新来的,因为我们是少数民族”。然后就是一大波被误认为成民族矛盾的阶级矛盾。

这样一来,有些人无法融入新环境选择回去,也就不是那么难理解了。并没有富起来,还受着罗圈气。

第三,还有很多多样而确实存在的理由。

比如,家有上年纪的老人。人家都八十多了,就想死在祖屋,埋在祖坟,这很容易理解吧。但是,他不走全家就都不会动,你总不能把老太太老爷子一个人搁山里吧。一起出来,人家都那么大岁数了,和你一起适应新环境从头再来?

再比如,迷信。我见过一户,房子的承重墙都裂了大缝子了,随时会倒那种。可是人家死活不搬,而且不止是不搬出山,连给他换房子都不行。因为人家家里住着不知道什么大仙,房梁上全是符,搬家对大仙不敬,会降下灾难…… 虽然我们觉得过两天房塌了才真是大灾难,但是你也不能武力给人家抓出来吧……

上面那些就是不愿意搬的大概理由。

如果说帮他们搬出来是不是政府的义务,那我觉得不是。但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也不是义务啊,在国际上扩大文化影响力也不是啊。这么大国家的政府,总得有点儿追求吧。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再贫穷,这种追求也不是不可达到,而且,不是后面还要全民奔小康呢么。

在现在的科技水平下,搬出来还是一定要搬出来的。搬出来以后如何生活,就考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和迁入地居民的善良了。

但愿每一个国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大家共同努力吧。

知乎用户 猫大叔​​ 发表

2005 年,我受托去广西某边境地区审计国家空管局一个雷达建设项目。

那一个当时保密的国防项目,雷达不算贵,但建雷达的地方非常偏僻(在深山里,先是飞机,再坐了一天的汽车才到),为了这个雷达专门修了一条不错的公路,花费远超设备本身。

一路上我听当地官员介绍,因为修路和建雷达站要用地,给了很多土地补偿金,当地村长还要求再修一条路到他们家门口(不记得答应了没有)。

其实当地政府一直想把山里面的人搬出来,私下的口号是 “把猴子们从山里赶出来”!把房子都建好了,但山里人就不出来,他们习惯了这种被救济的生活——有救济金按时发放,还有实物,米、油、衣服什么的,夏天没钱了就拿厚衣服换酒喝,反正冬天政府看没衣服了还得再发。发下的玉米粮种,大部分都吃了或者换酒了,剩下的往山里一撒,能不能有收获看老天爷的,收不到也没关系,政府总不能看他们饿死。

他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不同的是旧社会饿死了也没人管,死了就死了,他们也不怎么在乎。现在新社会了,凡事有政府兜底,更不愿意出来了。

要我看,大山里的人不搬出来是因为他们习惯了这种寄生式的生活(你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传统)。

知乎用户 晚霞中的灿烂少年​ 发表

这题我会,大山,脱贫户,不请自来。

我本人在广西某边境地区,地处偏远,其实我能理解那些不愿搬出去的村民,在大山里起码还能种地为生,饿不死自己,但是搬到城镇,不知道能否生存得下去,就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什么技能,在城市里就只有一个房子,他们如何活得下去。

我们这边的扶贫政策也有搬迁的,搬到镇上后,前半年每个人给几百块,然后安排进入口岸拉货,许多人抢着要搬迁名额,但是也有不愿意搬的人,一位经常来我家闲聊的阿婶就不愿意搬,她上了年纪,她儿子身体不好,一家人到镇上也做不了什么,守着村里的两片土地,种上经济林,自己种菜,领着政府给的边境居民 0.3 公里补贴,其实生活也还过得去。

若是当初让我家搬去镇上,我们家肯定是愿意的,但是名额有限,只有极少数贫困户能得到搬出给房的福利。

我们也是山区,但也许是沾了边境的光,交通还算通畅,电网也给力,毕竟村里还驻扎着部队,生活不便也不太合适。

但我们的生活用水还是一个大问题,许多村民一直喝不上自来水,使用的是井水,从前村民要到山底挑水喝,有了水泵后就好了许多,不用再人力运水了。

让大山中的农民搬出来,想法也是好的,但是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如何在城市中生存,他们孩子要接受教育,村里教育水平低,但是城里教育支出大啊,许多人其实也只能做一点街边小生意,就是街头搬摊卖卖小吃还都会被城管赶,你们就让他们怎么办嘛? 让他们开饭馆开服装店吗? 说实话,太难了。

目前那种因地制宜的扶贫方式是比较好的,种树给补贴,养鸡养猪给补贴,建鱼塘给补贴,都能较好的改善山里人民的生活,再帮助他们修路,拉电网,就足够了。

真没有必要让每一个山里的人们都搬不出来,离开了那片赖以生存的土地,有时候不是帮助,反而是要他们的命,本来还能靠山吃山,自给自足,到了城镇后吃穿用度却成了大问题。

如果真的能解决他们搬迁后的收入问题,那么帮助他们搬出大山真是好事,怎么解决呢,给他们一些就业岗位吧,就是扫大街也行啊,只要让他们能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那么还会有多少人愿意待在深山里呢。

若不能保证他们在迁入地的生活保障,那么就不必帮助他们搬出来,他们其实也不会愿意搬出来。

但是,就不管他们了吗,这当然不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有理由要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可以帮助他们建设美丽新农村,帮助他们如何勤劳务农致富,征地发展大规模农业种植,签约给他们分红,并且雇用他们干活,这样就能让他们的山里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知乎用户 乐舟川​​ 发表

先上知乎名言:先问是不是,再问为啥子。

我爷爷出生于江西吉安的一个山村,山村位于群山环绕的一块盆地,盆地形似牛头,故名为牛头村。

这牛头村可不是个小山村,这里有良田百亩,我爷爷小时候,村里有上百户人家。

2008 年,我高考后随父亲去牛头村祭拜我的曾祖母,到了之后,我父亲都感慨了起来:“一年没来,村里竟然只剩下这么几户人家了。”

曾经有上百户人家的 “大山村” 牛头村,就这么自然消亡了。

2000 年时,我国拥有约 360 万个自然村,到了 2010 年,这一数字变成了约 270 万。也就是说,10 年间,有约 90 万个自然村消失了。

如上图所示,近年来,我国乡村人口数量在不断下降。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趋势下,除一些特殊情况(如水库周边搬迁)外,无需政府帮助,大山里的人们一直都在往外搬。

从古至今,在任何国度,大部分农民都渴望着进城,渴望着城里人的生活。

与其思考怎么让大山里的人们搬出来,不如多想想怎么让从大山里搬出来的人们在城镇里安居乐业。

好物推荐:

本人的其他几个知乎回答:

知乎用户 pansz​​ 发表

其实他们不搬出来的原因,跟 “海上钢琴师 1900” 的原因一样: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以及对现有生活的满足。能理解海上钢琴师为什么不踏上陆地,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山里人不愿意搬出来。

事实上是:

1。有很多人确实搬出来了,剩下的都是不愿意搬,或者不敢搬的。

2。山里能住的人非常有限,这些非常有限的人口数量迁徙事实上不会给周边城市人口带来明显压力。——这跟中国人不移民美国完全是两回事,中国的人口数量,全进入美国的后果不堪设想。

知乎用户 宋燕 发表

别的地区我不知道,说说北京的情况。北京 2004 年起启动泥石流易发区和生存条件恶劣区农民的搬迁,涉及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平谷、门头沟、房山 7 个山区县。几年来平均每年迁出六七千人左右,如果你去门头沟、密云等山区徒步的话,能看到很多被废弃的村庄,这些村庄现在都成了北京特殊一景。
在 GE 上可以看看这几个地方,都在门头沟:黄岗村 39°55′38.87 北 115°59′33.63 东 海拔 692
赵家台村 39°55′08.59 北 115°59′14.70 东 海拔 579
抢风坡村 39°56′02.37 北 115°59′11.66 东 海拔 700
密云更多,不过我还没找到。

知乎用户 科兄 发表

感谢勺子的邀请,说说我自己肤浅的认识,目前的情况来看,一般落后的山区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儿童,为什么不搬出去呢?是不想吗?一般情况下当然不是,那么老人和孩子搬出去能去哪里,自然是投奔子女(父母),现有的各项制度却有力的束缚了这部分人的意愿,把这些人死死的钉在那里。或许有人说我想的太绝对了,可以想的乐观点,那么好,他们自由的投奔了子女,可按中国的现状是至少 90% 的山区外出打工者是租房或者是工厂提供宿舍,因为收入低,他们尽可能的把自己的日常开销压缩到最低,这样可以把剩余的收入带回家乡,用以提高家人的生活水平。可是父母和孩子去了之后,这些人却发现,入不敷出了,孩子上学要交借读费,老人看病简直是天文数字,如果碰到不讲究的老板…… 最后发现在城里辛辛苦苦工作结果却拉了一屁股饥荒。
所以政府最需要做的不是把他们搬出来,搬出来青壮年依旧对大城市充满了向往,依然会撇下土地去城里闯荡,政府要做到是提供保障,让这些人可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平等的就业法律以及社会保险等等的权力,说白了,城里人有啥他们也有啥,让这些人可以自由的在这个国家内迁徙,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按我国国情,简简单单的把他们搬出来然后置之不理的后果很可能就是他们自生自灭。

知乎用户 流浪的蛤蟆​​ 发表

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有个理由,山里人不愿意搬,并不是有个理由才不愿意搬,而是笃定的不搬,然后才会找一堆理由。

所以…… 并没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很多答主说的祖坟,笑话,河南平坟搞那么厉害,山里就不能平坟了?全国山里人的坟头,加起来都不会有河南一半多。

有人不识数,说十亿农民怎么搬?你们家十亿农民在山区?几千万都没有…… 大多数农民都是住平原。你们还能分得清农民和山里的山民的区别啊?可特么有点常识吧!绝大多数农民不住山里!

什么种地?山区有个屁地可种?

就是单纯的——愚昧!

政府有没有义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政府根本做不到,不是做不到搬迁,是做不到扫荡愚昧。

知乎用户 dongzide 发表

不用搬,
搬得话成本过高,
比较稳妥的办法是鼓励山村的年亲人出去打工,孩子们出去上学,并给与照顾。这样他们打工上学后肯定都扎根外地了。留在山里的都是老人了。

再过几年,老人都没了,村子也就没了。

知乎用户 陈子杨 Dr.outside​​ 发表

你想让他们搬出来做什么?

是增加能与你匹配的婚育人口?

还是增加底层劳动力?

还是增加一些在街上无所事事游荡的人口?

还是跟你挤地铁,挤公交?


知乎用户 过期文青 发表

@龙牙

的回答里我提了一句话,这里再补半句,就是:扶贫先扶志,想富先修路,救急不救穷。

个人自内蒙长大,后从军于凉山,算是见过一些贫困户的,也做过一些扶贫工作。这些人里面,最难的不是扶贫,而是扶志。实话实说,有些人你根本就不能指望他脱贫,只能指望他或者说他们的下一代(如果有的话)。

并不是你把他搬出来,问题就解决了,而是需要解决他的思路问题,关键在哪?

懒,或者说 “知足”?

郭老板相声里说过些,要饭的是不要早饭的,但凡他能有毅力起那个早,就不会混到要饭的地步。

见过几个贫困户,不说哪个民族了,以免说我歧视,以下为对话。

问:你现在过得好不好?答:好

(实际上天天就只有土豆吃)

问:扶贫政策好不好?答:好

问:哪好呢?答:政府发东西、给酒喝

(扶贫良种直接就卖了换酒了,牲畜直接杀了吃肉了…)

问:你还有啥需求没?答:下次能不能别发东西,直接发钱多好,还得去卖。

对这种人,还能咋办呢?你把他搬出来就好了么?他的习惯就那样儿啊?反正有饭吃有酒喝,为啥要去干活呢那么累,他认为现在吃洋芋喝酒晒太阳的日子就很好了啊?

知乎用户 吴师傅​ 发表

先说 “大山里的人们为什么不搬出来?”

对于未知的恐惧,对舒适区的依赖——这是人的天性。

而且受教育程度越低的人,对这两点的依赖就越加的严重。

固然有穷则思变的情形,但更多的穷是穷则苟且。

我搬出去能做什么?我没有文化,也没有技术,我只有一身的力气,甚至我都懒得用一生的力气,我搬出去只有饿死。我害怕那个人潮汹涌的地方,随时可能将我吞噬。

很多农民的眼里,大城市里什么都要钱买,我在农村自己种地、种菜,养猪,填饱肚子基本没问题,生活可以自给自足,为什么要搬迁或者进城?但他们却忽略了在城市里干一天,他能比在村里干一天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

再有就是 “故土难离” 这种思想的顽疾。

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往往也是人口流动最为停滞的地区,里面的人不肯出去才是很多地方贫穷的根本。

浙江人、福建人、四川人只要听说哪里有钱赚,都会趋之如骛,拉家带口,成群结队而去。我生活的地方,浙江人做电器、服装,福建人做建材,开超市,四川人搞建筑,做房地产,只有我们本地人,好像对赚钱的事情都没有兴趣,对如何消费却颇有心得。

所以别说大山里的人,山外面的人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再说 “政府有没有义务帮助他们搬出来?”

肯定有,不仅有,而且也在做。

让这些人搬出来,肯定比让他们留在原来的居住地要好。

但一则是如何妥善解决搬迁移民的生活和生存问题,解决移民就业确实是经济落后地区的难题。

二则解决思想问题远远难过解决生活问题。扶贫对象将用来养殖的鸡、羊、猪吃掉的新闻,不要太多!

许多事花了 100 分的努力,也许只有 50 分甚至更少的成绩。但如果你一点都不做,收获只能是零。

以长期来看,就地扶贫和易地扶贫都将是长期存在的工作路线,只要中国还在发展,贫穷人口就只会减少,不会增多!

知乎用户 nesmto​ 发表

部分地区不能搬。如隆子县、察隅县、墨脱县、札达县等中印边境地区,由于双方对边界的认识不同存在大量争议区域。如果这些区域有我国居民居住,就能实际控制,如果居民搬走必然丢失领土。

隆子县玉麦乡是最近几年成立的,人口还在增长。

知乎用户 扶春 发表

我来回答一个吧,我家是贵州的,正在响应国家的异地搬迁政策。

国家给的搬迁政策是真好啊,在这里我要感谢国家感谢党,谢谢所有的帮扶人员!安置房小区里连幼儿园小初中学校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老房子拆掉,新房子就免费入住,只要你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家具就成了,我家已经响应搬迁了,真是灰常开森了。

但有的人可以搬迁却不愿搬过来,或者搬过来又重新回老家了,无非是不喜欢,不适应,不值得。

在农村有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晚上爱串门聊天,这是老年人消磨时间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城里或者镇里,串门就非常不方便,因为你周围住的不再是以前的兄弟姐妹了,而是五湖四海的人,于他们而言,不能串门聊天就比较寂寞了,别说手机,上一辈人很少人喜欢玩手机。我姐之前在城里生了孩子,想让婆婆过来带几天,婆婆来了三天,第三天当晚连夜哭诉受不了,要回家,四十几岁的人了,坐沙发上哭,好说歹说才劝住了等天亮再走……,这事想起来我就想笑……

城里吃喝拉撒全都要钱,生活方式不一样,在农村只要电费钱,什么菜啊米啊都是自己种的,更别提水了,引流山里的泉水,随便浪费,所以他们在城里生活就会害怕有了上顿没下顿,处处开销都要钱,让他们压力很大,虽然说政府包就业,但新的生活方式让人没有把握,人又没有远见,于是就不去响应搬迁,而且对个别人而言,他们觉得国家的政策就是骗人的,在那里生活这个要钱那个要钱,就是想挣老百姓的钱,而且还散布这些谣言,导致扶贫攻坚之路困难重重。

最后一点就是,他们熬过了饥荒,现在的农村虽然对我们而言生活很落后,但对他们来说生活已经很好了,搬去新的地方居住,开始新的生活习惯,不方便,不值得,而自己又是在农村长大的,自己所有的记忆都在这个大山里,让他们舍弃这个地方融入新的环境,确实很难办,我自己搬迁也挺不舍的,人这一辈子虽然向前看,但是是记忆组成了你,而且自家祖坟也在大山里,拆了老家搬到城里,连祭祀都不能。

反正我也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我们家附近有的人不愿意搬就是大致这样

知乎用户 苏流澈柔 发表

让一下,我要答这个题。

皖南山区医疗扶贫中

已经在山里待了半年,来之前在省级三甲医院工作,目前身份是村医。

来之前也是很想知道为啥有些人会贫困,为什么不搬出去?好奇心驱使我经常在村头蹭别人家火盆取暖,诱导式唠嗑。

贫困户 A:七八十年代,主角大爷二十三岁。做苦力两年,工作是担山货走四十多公里送货,每次赚运费人民币五元。存了两年钱,小有薄产。朋友撺掇去温州买手表倒卖(走私货),为了方便交易,人民币换成了大洋(这是什么操作)。出了火车站,拥挤中遇一人,非要看一眼大洋。给他看一眼,抢了就跑(估计在火车上露富了,但是你为啥要给陌生人看呢)。朋友让他带大洋来火车站,但是又没有告知地址 [捂脸],在火车站附近讨饭两天没有等到人(没有手机的年代)。身上没钱,只能一路讨饭回家(此处虽一笔带过,细想之下,何等艰辛)。

三十几岁为了盖房子,上山砍毛竹。不小心纵火烧山,额…。砍毛竹就砍毛竹,放火干嘛?虽然没有坐牢,但是要赔偿其他村民损失,共几千元(搁在当年是巨款)。

四五十岁查出大病,做过两次手术。此后自觉身体状况极差,现年六十六岁。

老太太自从老爷子从温州回来就再也不愿意出山,到现在出山次数屈指可数。从老爷子纵火之后就患上了心悸,别人家放鞭炮她都会心慌很久。一子一女,女儿外嫁,儿子打工。因为算是大病,评为贫困户。

这两位你让他们出山,你觉得他们会答应吗?他们内心对山外的世界有恐惧心理。但是他们的儿子女儿已经出去了,户口也已经迁出。其实他们生活好转也就最近五六年,有政府兜底,至少大病可以报销。每月给些补助,除去长期口服药花费,还能结余一些。五年前政府重新修路,山路焕然一新,大货车也能进出。但是只是山货能方便流通,还没有形成产业,想要致富还早。

待在山里,吃穿住医不愁。吃自己的,穿简朴些,住老房子,破旧了政府出钱危房改造。医,现在是政府要求各家医院出人,初期到村里当村医,同时定向培养全科医生,毕业了送到村医处接受培训,合格了我们走他们留下。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让我们留意发现问题,写出整改建议。

我们的工作大概就是铺路的,以后留在山里的还是越来越少。有些村只有十几人,政府就会把几个组合并迁到一起。那些深山的人会越来越少,慢慢的还是迁出来了。

但是至少还得要一代人的时间吧。

上美图

山洪,塌方,泥石流,干旱都见识过了。

也有绿水青山,云山雾海,竹林松涛,小桥流水… 有天险,也有归隐深山的静谧。

救过人,抓过蛇,吃过他们的杀猪饭,当过他们的采购员,看过村头婆娘吵架,教过村里的娃…

都是蛮珍贵的人生记忆。

不好意思,罗小黑乱入一下。

知乎用户 搜粟都尉赵过 发表

异地搬迁一直都是扶贫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说 “大山里人们不搬出来” 是不对的,现实是确实一直陆续在搬。而且这个搬确实是政府的扶贫义务之一。

之所以给人大山里的人们不搬出来的感觉,是因为搬迁太慢了。尤其相对于贫困人口来说,这个数量进度相当不够。

搬迁进展缓慢,搬迁人口少的原因:搬迁的后续工作很难处理。把人搬出来只是第一步,之后怎么办才是关键。这些人住哪里?怎么生活?遇到问题怎么解决?是无法绕开的三个难题

这些人原来在山里是穷,但有房子住,有够种出自己口粮的土地,依托原本的村落也能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搬出来后,如果去城市,城市怎么解决整村人的住房和就业问题?如果去平原地区农村,给他们挤出宅基地和耕地,必然影响原有村落人的利益,怎么解决带来的矛盾?搬迁后如果整村搬迁,会不会因为不适应新地方而过分抱团造成社会不好影响?如果打散后化整为零并入平原地区村落,会不会又成为孤单外来户,成为被欺负的弱势群体?

以上说的问题,解决起来每一个都非常非常困难。现实中调动人,不是游戏里调动角色,你让怎样就怎样。现实中每个人都是有自己思维、有自己利弊分析的活生生的人。诚然,通过政府组织,可以一定程度引导大家选择,可以尽量做到共赢结局。但如果有一点做不好,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也是分分钟的事。

而且,现实中的移民,并不是仅仅贫困山区移民。比如水利枢纽建设移民,都是比扶贫移民更迫切、单个规模更大的移民。你必须优先解决这些移民。

所以,事实上,在中国移民工作几十年来一直都有进行,异地搬迁扶贫工作也做了很久了,但是除了个别大型水利枢纽外,其余移民都是相对逐步缓慢进行。都是在做好搬迁后房屋、耕地等配套工作后才能逐步进行。所以相对于异地搬迁,实际上许多时候在山区建设配套工程,反倒实际花销和后续问题少很多了。因此,对于解决很多山区贫困人口来说,最直接快速的方式反倒是增加对山区的建设和支援。当然,从扶贫角度说,对山区建设和异地搬迁并不矛盾,都是根据现有资源进行的扶贫选择。

知乎用户 东林侍读​​ 发表

这是广西马山县东部大石山区。山路崎岖、交通不便都是 “小问题”,真正严重桎梏当地发展的是——缺水。14 个深度贫困村没有一条地表河,没有一分水田。当地人生活用水要么步行数小时山路去挑水,要么就靠天下雨时积攒下来的地头水柜,水质和生存状态可想而知。

这些地方应该就属于题主所认为的 “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了,毕竟联合国人居署的官员来这考察之后就是这样说的。

那么当地人是不是愿意搬出来呢?

很抱歉,不愿意。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题主想得一样,认为他们都应该搬出来;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为,他们不搬出来主要是因为思想意识(安土重迁)、对未知的恐惧以及纯粹的懒。

但经过长期、多次采访,我逐渐认识到一个重要问题——移民搬迁是一种突然性的、彻底改变一家人生产生活状态的做法。

关键就在 “突然” 和“彻底”——比方说我,小时候生活在山区,现在生活在城市,换过工作也换过住处,极少出现不适应;但这是因为我的变化是一步一步的,生活和教育给了我适应的时间和能力。

如果瞬间让我突变——比如,假设我很想出国,此刻在德国某个小镇上给我一套大房子,承诺哪怕我不工作也连续十年养活我(前提是我现在的房子拆了工作没了),我想我还是要犹豫很久的。

因为这意味着在极短的时间里,我之前所有的职业技能全部作废,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全部清零,所有的生活习惯都要改变。

好吧毕竟我还年轻能够学习,或许一定的时间后我会慢慢适应;

但我的父母已经 60 多岁,他们本来可以吃着粗茶淡饭做点家务种点菜到邻居家串串门拉拉家常安享晚年,现在却只能闷在家里看电视(大概率连电视都看不懂);

我的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必须立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适应完全陌生的老师和同学。

你能毫无顾忌地坦然接受吗?


所以,动辄就让山区的人 “搬出来”,这是典型的 “拍脑袋决策”——好在我们的党政领导没有这么做。

近年来,马山县请来专业地质人员,在缺水的大石山区打出了 30 多口井,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虽然地下水资源有限,但好在当地居民需求量也不算高;现在,多个村屯已经告别了地头水柜,喝上了干净健康的自来水。

——不强迫当地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而是尽可能为他们解决困难,这是对人权的尊重

生在、身在偏远山区并没有错,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为了自己 “看上去舒服” 或者“工作起来方便”,就无视他们的选择权。

知乎用户 Xiuquan Yu 发表

最近没看新闻联播吗

精准扶贫干部就是干这个的

主要是动员一些过于偏远

住的离山村都很远很偏僻的贫困户

搬到村里

住有水有电的现代化居民区

你可能瞧不上农村的环境

但新闻里放的他们原来那个生活环境

能进村里住 就已经是跑步实现社会主义了

扶贫干部一趟一趟往深山里跑

做思想工作

但有些老人

过的日子和几千年前没什么区别

根本没见过任何现代化的东西

不知道有水有电有路有网络的生活

是什么样子 没见过

对于这些人

国家是有义务请他们出山的。

因为现在是 2020 年,

不是 1010 年,

连电都没见过的赤贫户 毕竟少

但是 如果把整个的整个的山村的人

迁到平原 乃至迁到大城市

不可行

为啥

因为中国的贫困人口之多

超乎想象

知乎用户 林安安​ 发表

我七岁前,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农村老家,木制的祖屋,一大家族三代同堂,记得门前有竹林有小溪,房子背后有水渠有稻田,小学是在山顶上,全村两三百户,七零八落地散落在两公里的范围内。

虽然不住在大山里,但是距离县城也有两个小时的脚程(因为那时候大部分人赶集还是走路),父辈们除了种地就没有其他工作机会,母亲一般既要忙农活又要忙家务,连带养猪养鸡养孩子,辛苦一整年,收割的粮食交完皇粮只够糊口。养的猪年底宰杀后,换取的钱也是家庭年收入的一大块,用于日常买盐买日用品。食用油也是自家种的茶籽压榨的茶籽油。

后来有一天,突然传来消息,我们村要整体搬迁到县城去了!原来,我们县城要修建一个水电站,蓄水成湖后我们整个村子都会被淹没(后来也证明了只有位于山顶的小学幸存),我们就这样成了库区移民,政府在县城半山腰平整了一大块地,提供给我们村作为宅基地,我们于是就在县城安家落户。

记忆中以及父母的描述,绝大部分村民都都非常开心,不舍得故土的只有一部分老人。

那时候的拆迁补偿非常低,但是几乎没有人去计较,因为马上要成为 “城里人” 的各种福利,能够建造一栋属于自己的洋房的兴奋,抵消年轻人对故土的那一点留恋。

我妈说,当时大家族住在一起,年轻的媳妇活的真的非常辛苦,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监督,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偶尔煎一个给孩子吃,明天就被嚼舌根,说是这个媳妇不会过日子,鸡蛋就该留着卖钱。所以我妈是最开心的,抽签选宅基地的时候,我妈妈手气好,还抽到了沿街的。建造房子大概历时了一年多,大部分人都先起了一层,有钱的起了二层。来不及认真装修,就先住了进去,房子在日后一点点的完善起来。

说说搬迁出来的直接好处吧!上完了村小学后上了初中,因为学校距离家很近我们当走读生,每天步行上下学,而大我十多岁的表姐表哥当年只能寄宿。我们初中班级 52 个人,其中一半是寄宿生,都是距离比较远的学生,寄宿条件又不好,所以我们成了他们眼里羡慕的对象。而且也节约了寄宿费和伙食费。

因为住在县城,打零工也方便非常多,县城里的罐头厂、饭店、酒家都成了农村妇女们的就业选择。妈妈们能够工作和家庭两不误,如果留在老家势必没法兼顾。

这十来年,随着高速公路、高铁等的通车,县城的发展越来越好,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各种新楼盘拔地而起,建筑工人、泥水工、装修工都很稀缺,带动了非常多的就业,很多下属乡镇的人也都县城打工,夫妻俩一年也能赚个十几万,努力个几年就给儿子们在县城买房置业。

我们村的房子越建越高,现在普遍都是三四层甚至有人修到五层,就是为了拿来出租给外乡打工的人,我们村的村民二十年前应该没有想到有这么一天自己也能当上房东吧?

总而言之,真的感谢那次搬迁,感谢政府的扶持。

知乎用户 AB 面 发表

不是政府不想把他们搬出来,而是有些人压根就不想搬。

家里亲戚去年挂职到某个少数民族县当副手,主抓扶贫。

他在这边单位也有工作,反正就是两头跑。一天上山下乡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山沟沟里的人给搬迁出来。

政府出钱给平川地区盖了砖瓦房的院子,然而人是半游牧的,根本就不来住,房子里边连家具都没有。

过年验收走访的时候,你还得满山的把人请过来,请到四壁空无一物的房子里供上级验收。房间里连个火炉都没有,一群大小领导一起筒袖筒搓手手面面相觑说这房子盖的不错啊哈哈。

想想也是,人生产资料压根就不在修的房屋那片区域,从小到大都是那么闲散的生活惯了,不爱搬也是可能的。

建个房子容易,改变生活方式提供可持续的工作机会哪有那么容易。

知乎用户 卧牛 发表

中国以农耕社会直接进入工业社会,传统农村以小农经济为主,他们可能几十上百成千年在那儿生活。他们本来就是如此,因为贫穷就改造他们是傲慢,破坏生态文明的整体性。

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文化重资源重集体重乡土情节,主张天人合一,大山里的人与自然生态属于同一体。他们的思维就是农业思维,最重守土安家。因为贫富要素和工业需求就强制把他们迁出来,无非是对一个拾荒者扔一千块钱,告诉他们这是对他们好。


以上是认真的玩笑,也不是玩笑,文化本来就是植根于生产方式的。

说到底一切就是成本收益问题,大山里的农民穷归穷,但也不是活不下去。对他们来说仍然以传统小农经济为主,土地作为最核心生产资料是绝不可能放弃的。

他们对自身定位就是农民,生产方式和乡土观念是不可能放弃这份资产,换城市人口让你把房子卖了去闯荡北上广你自己都要掂量掂量。

对于他们来说抛弃熟悉的生产方式去陌生的环境去打拼,这里面的机会成本太高,根本不现实。而且别以为大山深处就没网,外部信息他们都清楚。可以类同体制内拿着微薄工资的人,难道他们不知道辞职去其他地方收益高?

而且这里还有个恶性循环,现在已经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完全不同了。上个年代是新农村建设,本年代是乡村振兴。国家往农村大规模投入基建提升了农村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对于农业生产还有补贴,对农民有社保保障,随着互联网还帮助这些农村有了新的收益方式。

可以说国家越是投资农村,农民就越不愿意离开农村


解决办法也是有的,核心就是摆脱农村必须搞第一产业的固定思维,农村的村民不一定是农民。那么只要让村民脱产,摆脱千年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自然就能离开土地。

第一个就是类似退耕还林,征地拆迁,扶贫搬迁等方法,说到底就是国家强制搬迁。但后续处理也很麻烦,有答案也说了,毕竟不是英国圈地运动时期。

第二个就是加强青少年职业教育,用前三十年的教育方式,对当地小孩从小教育。让他们从小从农业脱产,拥有工业化思维,这样长大了就绝对不会愿意在农村了。这也有弊端,光一个耗时问题就让很多地方干部望而却步了。

第三个就是用明确加倍的收益鼓动农民离开农村,说白了就是农村集体化。改革后长期是农村自治,今年出现加强党对农村领导,让村主任兼任村支书。

以半自愿形式恢复初级社加高级社体制,以队为。。。哦不,以村为基础,以按劳分配和按权分配相结合。让村集体变为土地经营权主体,让村民与村集体形成契约关系比与政府更容易接受。

然后只要村集体承诺收益,或者说以国家担保承诺基本福利。如果村集体能够寻找到合适产业吸纳村民就业最好,如果不能也要把部分村民脱产,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只给予基本保障和福利。

只要是正常的年轻人,没有后顾之忧不出去赚点零花钱那就是真懒。

但第三个也有问题,比较麻烦。


义务的话肯定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前提是工业化,工业化必然要最大规模提取农村剩余,提取农村劳动力,所以制度的内在机制要求强制改造农村。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也就是工人阶级社会,消灭农民阶级也是其制度的内在需求。

最后就是我国传统与现代共同的精神需求,全面小康,国家大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这种我国内在价值取向与资本主义自由的根本差别在于集体主义,必须强制让所有人都走向共同富裕,而不是剥夺了土地一了百了。

知乎用户 郝连春水​ 发表

每个地方的土地都是有主的,他们搬出来,就要占用别的地方的土地,谁愿意让别人来分自己的地呢,什么地方愿意接受他们呢?

知乎用户 爱民 发表

其实农民工就是在往外头搬的大山里人。
老一辈可能留恋家园,但年轻人总是向往更繁华更自由的生活——只要有机会。

知乎用户 余和平​ 发表

实际上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搬出来的。我不知道他们搬到哪里去了。但是我知道本地山里面(距最近的城镇五十华里以外,距乡政府二十华里以外)有些村子只剩下断垣残壁和地图上的名字。另外一些村子也大多只剩下些老年人,估计人口流失至少在三分之二以上。我去过人口最少的村子就是两户人家,各有一对儿老两口。显然等他们自然消亡后,年轻人是肯定不会再回来了。

我喜欢爬山所以知道这些情况。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搬 nm 搬

在老家大山里盖了一栋房子,三层楼,精装修,未来养老想着过田园生活。

结果前几天我妈说政府派人来劝说,村迁到城市里,分一套 80 平米的商品房,说非常便宜的价格,注意不是白送哦!意为扶贫政策!

我们老家那个村,家家户户三层楼,靠山吃山,你让全迁城市去买你的商品房,三层楼换一套小破房还要花钱,离开了大山的村民何以为计?扶贫?有毒吧!

知乎用户 麻剑波 发表

现在已经很不错了,中青年外出打工,见识了花花世界之后搬迁的动力很强。主要是老年人阻力很大。

我 15 年左右跟着打过一个秦巴山区生态移民项目的下手,移民当中青年人还是很积极的,毕竟对山区的经济依赖低,搬迁之后条件改善明显,过年回家坐公交车就行。老年人就不怎么支持,还有破家难舍偷偷跑回去住的,一到下雨乡镇干部就得挨个打电话确认,就怕地质灾害出人命。为数不多的支持搬迁的老年人,基本都是因为住进楼房之后儿子找到了媳妇,但是他们仍然理解不了移民小区里面物业费是干什么的,以为是变相的房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黑暗中的韭菜 发表

朝鲜的社会生态是完整的,市场是独立的,所以幸福指数高。

而中国山区的居民,他们的社会生态破碎了,很多人被迫融入了外面的世界,但实际上相比于发达地区的人们,他们更难融入,很多人没有一技之长,进了城又能怎样?还不是底层,只能出卖廉价劳动力,买不起房,没尊严,没地位。

所以,躺着也是一种选择。至少没有那么多的债务,降低欲望,自给自足。

知乎用户 体制老司机​ 发表

这是典型的何不食肉糜思维。

搬迁扶贫是很多西部交通不便地区大力推行的一个扶贫政策,但效果并不好,很多老百姓并不愿意。

我老家的乡亲们搞易地扶贫搬迁,上级领导下了死命令,地方基层政府直接将老百姓的破房子强行拆掉,让他们搬到县城或者中心乡镇附近的安居房内居住。

但这些乡亲说,等政府不管了,他们还要回去住。

我问他们,房子都被拆掉了,你住哪里?

他们说,自己搭个窝棚,只要能挡雨就行。

很多人很不理解这种想法,安居房条件多好,窗明几亮,又宽,在城市或者中心乡镇附近,做什么都方便。山沟沟里交通不便,吃水很困难,做什么都不方便,生活这么艰苦,为什么还要回去呢?

人们就是这样,特别擅长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别人的行为,甚至是强迫别人。

我们先探讨一下,这些山沟沟里的老百姓,为什么要跑到山沟沟里去?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没有化肥、没有种子工业、没有各种机械化生产,土地生产力非常低。在平原地区,在土地比较多的地区,自然就聚集了一大批人。

但人越来越多,土地肯定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所以,没有土地的人,或者是活不下去的人,被逼迫搬到了深山老林里,开荒种地。

所以我老家那边的深山老林里,还有三家村这样的村子,当年就是两三个兄弟搬到那里聚居开荒种地,逐渐演化成一个小村子。

那么,生存其实是他们当年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山沟沟里生活的根本原因。

我们的土地资源太少,但人太多了,所以很多在很多人看来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也有很多人在努力生存。

那么,这些老百姓搬出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他们的生存问题。

现在还在深山老林村子里居住的人,大多都是一些四十多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主要的生产活动,就是种地。

种地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他们的事业。

那么,他们搬到了城里,从哪里找来地种呢?靠什么养活自己呢?

现在确实很多县城、乡镇中心周边的土地,已经无人耕种,这些搬迁到城里和乡镇中心的老百姓,可以种这些地。

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租别人的地来种,和种自己的地,完全是不一样的。

更何况,现在经济形势尚可,大家还可以在城里务工获得收入,如果有一天,经济不好了,这些人都要会乡下种地了,这些搬迁来的老百姓,又哪里来地种呢?

对于这些搬到城郊和乡镇中心的老百姓来说,城郊和乡镇中心都不是他们的家,在这里,他们没有任何的依托,简单来说,喝口水都要花钱,养个鸡都没地方,种点菜都没地。

他们在生存上,很难找到依托和根本。

更主要的问题是,老百姓心理的感情,更是无处安放。

相对于新一代年轻人来说,现在还住在深山老林里的这些中老年人,他们对于物质的需求是很低的,而在精神上的需求,实际上是更旺盛的。

而他们精神上的需求,就是中国人最传统的安土重迁的思想。他们希望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能给他们的精神上带来巨大的安慰感。他们希望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生活,种种地,养养鸡,和邻里一起办点红白喜事,一起在院子里晒太阳。

但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这熟悉的一切都将消失,整个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或许不是什么挑战,甚至是一种新鲜感,但对于这些中老年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折磨。

对家乡这种深切的依恋,是传统中国人最深刻的价值观。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幸福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那么,扶贫这件事情,是物质上的小康重要,还是老百姓的幸福重要?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但是,易地扶贫搬迁是一种大趋势。

第一是要让优质的公共服务覆盖这些深山老林,成本极其高昂,效率极其低下。这些地方群众所能享受到的水电、网络、医疗、教育等服务,是很糟糕的。

比较理想的方式,是聚集在县城城郊和乡镇中心,集中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

第二是时间总是向前流淌,这些还深刻依恋自己贫穷落后家乡,依恋那种传统生活方式的中年老人们,必将成为历史。而现在的青年人,他们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再也回不到祖辈们恋恋不忘的大山里去了。

因此,即便不搞易地扶贫搬迁,几十年后,那些贫穷落户的小山村,也必然萧条破败,完全成为历史遗迹。

异地扶贫搬迁,只不过是通过国家的力量,把这种历史的趋势,提前推进了。

未来几十年里,这些小山村里的人,会不断地往外流动。条件好一点的,往县城里流动,促进县城规模不断加大。

条件不是很好的,往乡镇中心地带流动,让一些乡镇成为小区域的发展中心。

一些乡镇现在的住房价格,已经逼近县城了。

这个潮流,已经到来。

考公务员,了解体制,关注老司机公众号:公务员说公考

体制老司机微信:xinhuolsj

知乎用户 凌楚眠​​ 发表

看到这个问题有一种莫名的感慨。

咱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确实代代相传。或者说,咱这代人的社会责任感还是挺强的。

这个问题,我觉得在印度、非洲、南美洲是问不出来的。或者说,问题下面反驳的话一定有:

山里的人过的怎么样,关你啥事儿?

穷人的死活,关我啥事儿?

别说山里了,孟买的贫民窟与高档社区就隔几百米,您看看富人关不关心穷鬼的死活。

世界早已折叠,社会 jie ji 间的那条线,早就深深印在了世界绝大部分人心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知乎用户 奕铭​ 发表

当你之后再有这些类似疑惑的时候,就想以下几个问题:

你亲自去过那些地方没有?你有没有接触、劝说过目标群体?

假定那些人搬出来之后搬到你家隔壁,不认识手机的小孩和你家孩子成了同桌,你能不能接受?

假如搬迁缺钱,你愿不愿意出钱,哪怕是 1 块钱的象征性捐助?

如果这三个问题你的答案都是否,就说明你也不愿意让他们搬出来,你只是在借此问题暗示你比政府和基层聪明。

知乎用户 黄药师 发表

他们不出来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搬,我们这的扶贫异地搬迁待遇很好。一个房价 7000 的城市,2000 的成本价给贫困户提供房子,2000 的房价只有三分之一需要他们自己承担,其他的由政府补贴。自己只需要出 3 万左右就有一套 80~120 平方的房子了。这三万还是有许多人拿不出怎么办?允许你打欠条,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给。就这样还是有许多不愿意搬迁。你说房子差吗?其实房子不差,都是政府要求正规开发商承担社会责任建造的就在对外销售的小区里面,共用的绿化共用的设施,一样的物业服务。就是户型差点,一梯六户,免物业费免电梯费。直接落户、孩子读书不成问题,直接安置到附近企业工作。

一堆人不愿意搬,搬出来的还有打官司告政府要把户口迁回去的,说是村里的土地以后要值钱了、搬出来亏了。TM 坡岭上的地连三轮车都开不上去,种个 7、8 年都赚不到一万块钱。而且这地国家也不收回,收到村集体的。

说说小区,因为我要到贫困户家做扶贫工作,进过这些家庭。小区外面光鲜亮丽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进到异地安置这几栋真是让我感受到大开眼界,各种杂物在一楼的摩托车停车场任意堆放,消防设施被偷被盗、电梯乱写乱画、步梯和楼道口到处都是随地大小便的痕迹。垃圾也是乱丢乱放。房开说因为这几栋安置房的存在,他们这小区的房子一直不好卖,几年没卖完。

那些搬迁户也有好的,门口贴个永感党恩什么的对联。家里虽然不装修,水泥地、水泥墙也是拾掇得整齐干净。不好的家里丢得乱七八糟,连桌子都不搽,找个地方填资料都没有。有许多安置户要了安置房的又不搬迁,考核又变态,拿板凳查电表看有没有用电,有用电就有人住,没人用电就没人住就要处理干部。大家都是求他们搬。

知乎用户 钢盅郭子 发表

搬迁可比支援的成本高多了。你要为迁出的人解决住房、工作,除非有巨大的投入——比如三峡移民工程——否则不太可能实现。
而支援,基本上都是用现成的交通设施运输极少量人员和物资,边远地区的生活水平又低,并不需要很大的投入,对政府而言,几乎可算是无本生意。虽说这样的「兴师动众」似乎没有尽头,却都是实实在在的「业绩」啊。「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问题,你让政府吃什么?
跟我们的政府谈效率,是在说笑吧。

知乎用户 陆阳 new 发表

现代小孩的错觉,真以为人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生存的了

实际情况是,在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促使现代基于产业和消费集群的现代城市诞生,且可以吸纳失地无业缺乏熟人关系的农民转变为无产者,并以个体受雇于现代产业的方式在现代城市生活之前,人是很难脱离具体的地域存在的。

虽说数千年的人类史,总有走南闯北的流浪传奇,也有辗转千里的迁徙壮举,更有中国的科举士子徒步数千百以求里出人头地的传统,但是就整体而言,工业革命和现代城市出现之前,这个世界上没有为普通人的独立存在做好准备,人都是依赖地域、土地、家族等等特定的群居关系而存在的。

也因此,大山里的人搬不出来

当然,今天是可以搬出来的,只要进城打工就可以

知乎用户 不是猪八戒​ 发表

我的老家,甘肃,一个无名的小县城加加一个无名的小镇,在我从小到大的记忆中,国家一直在改造我们的街道,直到如今,国家一直还在改造,从 96 年那时算到现在,国家对我们镇子的投入真的很多很多,直到 2014 年我们那边依旧采用两人加两毛驴的种植方法,这几年才全面发展到了小型机械华的种植方法。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撤乡建镇,我们通电是我们县城最早的,96 年全面开通农网工程,这一切得感谢老一辈的革命英雄毛爷爷他们,因为毛爷爷在红军长征路过我们镇子,所以我们县政府对我们镇子一直很重视,所以通电最早,而且在我们镇的花费也不少,但是一直就是发展不起来,而且整体人员素质太差,所以政府一直在投入,村民们一直不爱惜,然后政府继续投入。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我舅舅家,直到 2005 年才通上电,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去舅舅家是一种灵魂与肉体的折磨,因为舅舅家没有电,没有电视,没有动画版的西游记,没有录音机等等……

直到 2019 年,脱贫依旧是我们镇子的一大难题,感谢政府对这个地方的不离不弃,村村通工程,户户通工程,母亲水窖工程,但是由于地域条件限制,我个人感觉真的扶不起来。

眼看脱贫攻坚战马上接近尾声,我们这地方山大沟深,那么高的黄土高坡,那么深的沟,移山填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咱们就移民,移民去新疆,那边政府已经为我们建好了房,购置了家电锅碗瓢盆等等生活用品。而且还有地,等于是拎包入住了,但是老家的一大部分人就是不去,总归一句话就是懒,这事不能抱怨到国家的头上。

我个人观点,我们老家的人们已经穷出了安逸,我们这边的土地一年只种一茬农作物,一年忙也就忙那么两三个月,剩下的时间要么出去打工,等到冬季三个月,大家坐到一起喝酒聊天吹牛逼打麻将闹事情,我们老家人很多人说的一句话就是:还是老家舒服,谁愿意跑到新疆风沙那么大的地方去种地去,既然都是种地,在老家种地多好,一年也不怎么辛苦,够吃够喝就行,新疆太累了,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内心当中十万个草泥马在脑海中奔腾而过,活该一辈一辈都过得这么穷!

所以总结一句话,大山里的人们有一部分是出于故土难离的老旧思想他不想搬,还有一部分是已经习惯了贫穷的安逸不想搬,还有一部分人家在大山里日子过的好的人家肯定在也不想折腾了,人家更不想搬了!

知乎用户 迟飞 发表

没有义务,人类的生态是多样性的。人家没钱也能过得好。如何?他们是自然状态下的人类。

我认为这种多样性很重要,如果现代文明真的被人工智能一波全灭。那么叫人家搬出来岂不是自寻死路。

大山里的人们的存在,至少能保证,人类剿不干净。这不如说是人类的某种避难所。人类主体毁灭的话,文明的黑启动就靠他们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就人类生存的长远利益考虑,一部分不受控于主流文明的边缘集团,本身就是一种 “备份”。现在你系统要死机,还把备份给删了。那你死定了。

知乎用户 阿杰 发表

有人没有出来过,就像井底之蛙一样,为什么要出去?我现在挺好为什么要出去?外

高中以前都没有怎么去过镇上(30 分钟公交车)

在高三才去过宾馆知道宾馆是查卡有电(外出参观学习)

大学才做火车和出租车(正规的)

见到之后才是深深的震撼有那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目前肯德基麦当劳吃过一家的一次(感觉肉好,多价格不评价)

出来之后一些常识都不懂,(公交车投币,只能前门上后门下,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车太多不知道怎么过,)

知乎用户 马明 发表

他们不认为他们真的搬出来后能否生存下去。好比在三线城市的很多人一直生活在三线城市,为什么他们不来一线城市闯荡一下?一种原因是他们活的很安逸。第二种原因是他们觉得出来没准还不如在家那

知乎用户 科学与劳动 发表

中国有将近 3 亿农民工,其中超过半数是在城市打工。这些人已经城市民营工厂、工地等各部门企业的主体劳动者。他们哪个不想在城市安家落户?他们哪个不想享受现代文明?明明是资本家和中产白领子霸占了农民工建设的城市,把农民工排挤出城市,让农民工的子女生活在贫穷、愚昧的穷乡僻壤。他们却污蔑农民工不肯住城市。晋惠帝对饥民说:你们真是愚昧,我们对你们这么好,你们何不食肉糜?原来饥民饿肚子完全是他们自己的错?他们为什么不食肉糜呢。原来社会让每个人都可以肉食者,而大部分人愚昧,不想成为肉食者。这地洗得好,果然是肉食者的忠实走狗!

知乎用户 子在川上曰 发表

去过中西部山区或者偏远地带的人应该都有这个印象,车在崇山峻岭中蜿蜒而行,看着远处山顶电线杆一个个山头绵延而过,有时开好几个小时,发现一个小村庄,大概也就那么几十户人家……

因此从实际来说,多数偏远地区村庄的搬迁成本,远远小于这些荒僻山村基础设施配套的巨大成本,比如自来水、电视、通信、电力、公路村村通,等等等等。一般国家做不来,中国也是央企责任外加地方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才能做到。

所以就得明白,山区人口外迁不是个经济学问题,而是个社会学问题。目前来看,年轻人没问题,大部分自由流动出去了,留居的多是眷恋乡土的中老年人,强制搬迁有两个棘手问题:一是本人意愿抵触,二是移民到异地后的社会融入问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最根本的问题有两点

第一搬出来住在哪里?我们那里政府给的安置金非常少,我不知道是上面拨款就少还是被无良黑心贪官贪污了,总之完全不够买县城最最便宜的房,甚至还要自己贷款再花十几万。

第二就是就业问题,农民到了城里真的是打工都没有人要了,我们那里搬迁到城里的家庭,男人只能去北上广内蒙之类离家几千里的地方当农民工,女人的话完全找不到事情做,甚至连去大街上当清洁工的工作都需要托关系来找,更难受的是就算找到了当清洁工这份工作,到了最后工资拖一年都发不下来,一个月一千五的工资发不下来,可笑的县政府。前些年有人因为上告(不是这个拆迁的事,是其他的事)全家人被抓进了监狱,这些年还算好些了,但是已经无人敢说真话了。

知乎用户 夏末遇见伱 发表

我对易地这种做法持保留态度,赤条条搬迁进城,就是制造为了眼前指标强行作弊,长远看就是制造城市贫民窟。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这就像你把全家从城市移民到国外。

现在移民很普遍吧,

年轻人出国几年也会适应,

可是父母那辈人呢,虽然也受过教育,但他们的接受能力还是不太一样,

语言不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国外的物价按她们本地的生活水平来说不是太高,但用人民币算还是很高的,

其实住在大山里也不一定特别差

我从出生一直都住在宁南,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西海固苦甲天下。

我家附近从来不缺水,日常都是地下水,除了水质硬也没别的不好,运气好的人家家门口就有甘甜的泉水。

在居住这这里的人眼里,这片土地除了地势高,山多也没有别的缺点。在二十多年前,可能很多人会嫌弃这里土地薄,温度低,种的庄稼靠天吃饭,收成不好,可现在种地的人愈发少,也没人在意了。

数十年前,在外界人看来依山居住的人家都算富裕,牲畜放养在山上,种些薄田,春秋季节上山挖草药,每年都有大量的药贩子,牛贩子等着收购这里的优质草药和黄牛。山上的毛竹,野菜,森林里落枝都是很好的变现资源和生活能源。靠山居住的人往往院子修的比外面的人豪华。十几年前,封山禁牧,年轻人外出打工做生意,一些靠近深山的村落被强制搬到银川周边,有人进厂打工,有人务农过得也算富足 。

近几年,县里通了高速公路,自己种的树苗也销售到全国各地,各处搞旅游开发,红色旅游,避暑圣地等等,农家乐等很热闹,外地来这边旅游避暑的人越发多了,本地的黄牛肉也有了自己的固定销路。很多在外地买房安家的同乡,又在县里买房或者回村子建了院子。也有很多老人在外地去世,又搬回来安眠于故土。

听不腻的乡音,离不开乡故土。

我喜欢外面灯红酒绿快节奏的生活,但我更喜欢这里全年平均气温 6.9℃的气候,没有蚊子,再也不会触及焦虑抑郁,以及湛蓝的天空,过习惯了这种祥和安宁的日子后再也不想回到城市。

知乎用户 墨尘 发表

城市贫民还不如农村人有尊严。农村大家都一样,不饿肚子没有心里落差,活得舒坦。一旦进城了,种地老手艺没有了,靠什么生活?但凡老农民进城生活的,一般都是儿女出息了进城带带孩子。几时见过老农民自己为主心骨拖家带口进城的。吃什么,孩子上什么学校,两眼一抹黑。

中国的政策,本质上是不鼓励农民举家进城的。没有细化的引导,都是一些大条文,没有具体的措施。最终只能手脚灵便的年轻人中年人进城务工,把老人孩子放在农村。

还有别看着城里有多少空房,那都是有主的,该怎么分配不是政府说了算,就算政府修点房子,真正有价值的能落到谁手里,县城里面的廉租房都是给了哪些人,自己要去实地看看就知道了。最终是个分配问题。

有时候真不是人闭塞,笨这些问题,而是缺乏开智的土壤和环境。

农民在农村叫贫有立地,进城了叫贫无立锥之地。城市里面的娱乐活动是花钱的,农村人进城了没有邻居走动,没有亲戚往来,各种消费又花钱,住不惯的多了去。死了都没地放埋。你们把问题想太简单了。哪怕是现在刚出的政策,落户到小城市放开,有什么意思呢,工作机会都在大城市,就是个集中化安置而已。

知乎是个好平台,但是很多人本来也是好心,但是提问和回答,有时候充满了何不食肉糜的滋味在里面。这不是你们的问题,大家不了解农村,是因为其实主流世界根本就没有深入了解过他们,报道都是业绩,新闻都是成绩,哪怕是城市里面农民工,谁知道他们吃什么住什么。这不是大多数人的错。感谢你们的热心。

未来,农村的年轻人都进城差不多了,农村老年人逐渐去世,城市化进程会很快。有些政策其实出不出一个样,都是刷政绩的。

还有现在干的很多惠农政策,其实是在培养农村权贵阶层。旧房改装我说说,建筑材料价格明显高于当地行情,施工质量明显低于当地水平,因为不需要农户花钱,所以也就将就了。一个乡镇就那么点固定施工队。垄断性质,你说这个事情能成什么样子。还有改用自来水,原来有自来水的也改,就近取水本来就有水源,偏偏整个行政村跑去山顶集中取水统一供水,我就想笑。把水搬成牛奶价。还有把整个乡镇最好的田地征为建筑用地,关键是平整为黄土放了五六年了。政策执行之僵化,叹为观止。培养农村权贵阶层,不遗余力。

不是说这些没有成效,而是效费比实在太低,基层腐败常态化倒是真的。旧房改造属于效费极低,供水改造对于有些地方属于多此一举。

与其说这些政策说惠农,不如说是为工业消化产能,拉动经济。

一切遵循自愿,别搞原来江西为了推行新葬,把别人老年人的棺材硬生生从家里拖出来集中焚毁这类事情就好了。当时烧棺材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因为自己是林则徐在搞禁烟运动。

很多农村政策,打着为农民好的民义,赚自己的腰包,花国家的钱,刷单位的政绩。真心想为农民好,那就取消进城的障碍,提高城市吸引力就行了。

现在的农村政策,属于只挑水送水给人喝,不修管道水渠。来一波人撒撒恩惠,下一波又来。还逼得老师医生去定点扶贫,体制内的人只不过敢怒不敢言罢了。什么是好政策,各司其职。什么是坏政策,让人 “自愿奉献”。

知乎用户 老友 e 面​ 发表

2019 年 6 月份的时候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危房鉴定,我去的是罗成县,去的都是山区里面的村屯

我们的工作是协助当地村干部鉴定村民的房屋是否是危房

当地的村屯都三通了,不通的基本上都是整体搬迁

村子里绝大部分都是新房,少部分是泥房

那些泥土房全部列入了危房的行列,政府出钱给村民起新房

当时和几位村里的工作人员聊了村屯搬迁的问题,那些条件实在是困难的村子都整体搬,但有少部分老人安土重迁,不愿出来

工作人员只能不停的做工作,实在是太固执的也没办法了,只好平时往那边多跑点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题主估计年纪不大,又多半是看过一些视频主播们带着一点日常衣食用品到偏远地区慰问一些失独老人或者留守孤儿的视频,因此提出这样的问题。

但是我是在农村生活过的,在农村长大,我见过那些失独老人和留守孤儿。

作为他们的邻居和老乡,我并没有看出来他们比在外打拼的人更难过。

所有人都一样,有自己的烦恼,但是也有自己的快乐,自己的生活习惯。

那些视频里的被视频主播们救济的人,在镜头前表现出来的,大多是一种自卑和羞涩,那样的状态和表现,在自己老乡们面前一般是没有得。

回到问题,政府有没有帮助义务。

我说,有,而且政府也在做,比如城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但是杯水车薪。想要帮助他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发展经济,这也是政府正在努力的,而且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方式。

先不说那些失独老人和留守孤儿们是否愿意搬出大山,即使政府强行把他们迁移出来,分配给他们房子和食物,也没法保证他们能在大山外自立。他们能找到工作么?能凭自己收入养活自己么?这才是主要问题。

迁移出来的人,没有收入,迟早还是无法立足,如果把他们迁移出来,就是好心办坏事了。

只有多发展经济,多提供就业岗位,才能帮助他们自己走出大山了,而那些无法走出大山的人,有低保等扶持政策,保证他们的生存。

我觉得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知乎用户 筱雅迪 发表

我还真跟某家贫困户聊过这个事。他们不是大山里的,是老城区平房的。政府也给过他们很优惠的条件,让他们搬到楼房里。他们拒绝的理由是楼房生存成本太高。比如水费,物业费等等。这些在平房是一毛钱都不用的。

这就是他家的想法,这个想法对不对我没兴趣,我只是阐述一个现象。

知乎用户 周哥​ 发表

日出而作,日落而作,

也挺好的。

不愁吃穿,地大人稀,几千年没饿死,

现在有粮油扶助,更是安逸。

如果能再选择一次,

呃,

呃,

我还是愿意出来的,

但是不妨碍别人不愿意啊。

知乎用户 小敏儿 发表

其实现在政府的搬迁安置项目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大部分住在大山里或者山上的人都已经搬迁到附近的镇上或县城,由政府出钱统一修建搬迁安置小区,每家再补上一点钱,就可以住进去,或者自己在镇上买了地,自己修房子也是可以领补助的,就我自己看到的,真的政府已经做了很多,只是对于当地的人来说,住在山上,可以自己种点东西,到季节可以采摘点东西,怎么也可以获得一点收入,搬迁到镇上,也没有自己的地,种菜之类的不方便,大部分老人没有办法获得收入,年轻人大多都是出门打工,平常寄钱回家维持生活,整体来说,搬迁工程是正确的,提高了大家的生活质量,交通,医疗,教育更加方便,便捷,政府也通过给予编制,较高的工资加大招聘教师,只是留守儿童的问题比较突出,乡村生源不佳,但这些也是慢慢在改变。

知乎用户 菠萝树 发表

别傻了,城里人拼死拼活一年到头能来我们乡下玩几天就笑得合不拢嘴,我们搬走了,谁给你们准备农家乐。

☞来自海拔一千多米云南大山中的菠萝树。

知乎用户 荡秋千 发表

我有个思路,老人肯定是故土难离,而且没有谋生技能,但是老人有一个软肋,那就是希望孩子能走出去、过得好,所以我们从年轻人和孩子入手。

1、每户分房子,按年满 20 岁的孩子一个人一套房,不要求房子多大多好,哪怕一室一厅都可以,但是这个房子一定要在乡镇上,就是要达到 “走出来、下山” 的目的,但又不能离 “老家” 太远,最好半天内能往返的那种距离。

2、这个房子不能卖,发现卖钱不但要没收,还要罚款 50 万。

3、这个房子不能是高楼,不能在中心,必须在郊区,最高 5 层楼,周围一大片荒地可以种菜养鸡,没有条条框框的管理约束。

4、孩子可以就近入学。不搬出来的孩子不得入学。

5、山区不再进行修路等扶持,只保障基本的供电。

现在有个扶贫漏洞,就是政策太严格,只要求全面脱贫、数着人头脱贫,那么底下的工作人员就必须 “哄着、求着” 一些人脱贫,那么需要脱贫的人反而就傲娇矜持起来了。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去乡镇上有房子住,不如你们给人给钱在我老家上给我修好房子、水电、马路!这但凡是个正常人都知道这么干,反正政策压的是你们,而不是我,我就悠哉地拖着,越拖越有利益可图。

如果政策是比较灵活的,扶贫是要扶的,但是我把补贴放在乡镇上,你不去就拿不到,不但你老两口拿不到,还耽误孩子!那么越自私的人越会下山!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见不得有些人睁眼编瞎话:

农村耕地征地费非常低!偏远地区一亩地补偿甚至没有普通程序员一个月的工资高,而一亩地可以建 2.5 个农村院子那么大!修路征地,总体可能征地费用不低,但摊到失地农民身上,少的可怜!记住了,农村土地所有权不是国家的!不是国家的!不是国家的!

还有:啥叫下发的玉米粮种被农民吃了?一般情况下,玉米种子是带包衣的,不能吃,这在农村是常识!所以,要吃种子你们吃,别把脏水泼到农民身上!

还有,养鸡,规模化养殖可能会赚钱,但五七只,二三十只的养,那就是赔钱的活儿!但规模化养殖要求高,尤其是动物防疫方面,一不小心,鸡可能就全死了!曾经单位发过一次从扶贫村买来的鸡,两斤多,我带回家养到春节,结果反而瘦了,可见鸡有多不好养 (我们家常年养鸡,不过都是自己吃,因为自己养的最放心)

换酒?可能我孤陋寡闻了,没见过倾家荡产换酒的;当然,肯定有,但比例应该低于城市人卖 YIN 的比例!

某网友的评论很到位:把扶贫当做居高临下的施舍要求别人感恩这种心态是要不得的!

知乎用户 安几零 发表

那人那山那狗里里,刘烨演的乡邮员,在爹爹老一代乡邮员的陪同下,第一次走路进山送信。
挑着自己的半导体收音机,八十年代的流行乐在山间回荡。

遇见侗族妹纸~~一见倾心。

但是他告诉爸爸,他不想娶她,因为他怕妹纸像他麻麻一样,离开了大山,老想回家。山里的人住在山里就像脚放在鞋里,舒服。

这里面一方面是孩子对爸爸长期在外不太估计家庭,致使麻麻孤独半生的抱怨。

另外就是对大山的好感了。
山、狗、人,一方水土,一方人。

知乎用户 固体胶 发表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知乎用户 xiaomm8341 发表

你想骗他们出来当房奴吗?

他们才不傻呢!

知乎用户 伊蒙学士 发表

还是有高人啊。
刘克波**,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专注于网络传输 / 交换…**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上面一句话说明了一切。政府为什么要去帮助搬出来?还不是各种利益,政府行为的都是功利行为,自发行为才是正常的,我们为啥用世俗的眼光看这个问题?有知识就是好的?没知识就是不好的?我也是贵州大山里出来的,我一直没有觉得大山里很不好,虽然缺乏很多物质,虽然我到了首都拼搏,我们觉得不公平不善良,让淳朴的人民变成尔虞我诈的惯犯就是好的?越是让山里的人出来,不能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支柱就是犯罪。看看美国社会的少数裔,失落过大必然带来不稳定,破坏了稳定的结构必然要寻找新的平衡,新平衡到来前,一定是更加混乱。

这个其实在大城市也一样,我亲哥在福建福州上初中(80 年代),他每周从家里带大米去学校(闽侯一中)最多带几个鸡蛋,一般是没有的,每天早上在学校里他们一帮同学在铝饭盒里放好米倒好水,放入学校统一的蒸锅里蒸,中午和晚饭都是这样,菜有的时候学校会卖,有的时候不会卖,这难道就说明那时候是苦的,也需要救助么?我认为生活的清苦不代表需要救助,典型的案例,中国的贫困县每年都是要去争抢的,得到了这个 “荣誉” 国家的钱就哗哗的来了,底下的人就开始哗哗的化了。贵州我的同学太多了,他们三天两头下乡,每每看见贫困,他们不是麻木而是气愤,为啥气愤因为钱发下来当地人就喝酒吃肉一下子糟蹋完了,要么是贪污掉了,发下来的衣服棉被,当即被年纪大的拿到市场上卖掉换成钱再次糟蹋掉,那些儿童就这样没衣服穿,没被子盖,还鼓励小孩到处偷。扶持需要正常的观念,要更绝原因,这样才能让这些大山里的人得到真正的帮助。

不要怀疑我同学的良心,他半年献血 400 毫升,坚持了 15 年,现在是全国的献血模范标兵,他都看不下去的事,只能说我们方法不得当,措施无效。

知乎用户 彩虹小马分你一半​ 发表

我大概知道题主是什么意思了,这种形而上学的地理思想怎么来的? 我们先看看题主是怎么认为的,地图上,有一座山,那里交通不便,比较穷。山不远处有平原,那里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比较繁华,只要山里往平原一挪,“铛铛铛”,就摆脱贫穷了是不是。

我想邀请题主到浙江来玩一玩,我在这边做水利水电工作,这几年来就是一个山洞一个山洞的钻,为什么了?浙江山地丘陵实在是太多了,除了嘉兴那一块比较平之外,其余的地方几乎都是山,一旦是引水,五水共治工程,多半是要穿山而过的。导致我这个在洞庭湖平原长大的人,现在看到都有点膈应。

**在山的那边,还是山啊!**人教版语文我记得有篇课文叫《在山的那边》。从实际上来讲在山里的人民搬出去太难了,跋山涉水千万里,没几个人能坚持下来,除非是逃荒那种性质,人们从一个省迁移到另一个省,其余情况真的很难。

知乎用户 jack lee 发表

先把电视通了,然后再把网连上,我就不信他们不出来!

知乎用户 背背小手 发表

我认为政府没有义务。

政府应该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国民也有选择做乞丐流浪汉山野人的权利。愿意挨穷受苦,你能有啥招。强行喂山珍海味?

知乎用户 Gold RIch Money​​ 发表

我们国家的性质就决定了肯定有啊,全面小康

当然有搬出来的啊,这个叫 “易地扶贫”

知乎用户 E 27 发表

很多答案都说政府花多少钱,给多少条件让山里的人出来,但是究竟给多少钱合适呢?

政府有钱也不敢给的高了,因为城市的人会不愿意:我辛辛苦苦赚钱养家,比上不足也就罢了,甚至一个山村里的农民都可以白得我一辈子都赚不到的财富?

给的少了也不合适,因为给的少了他们不过从不过从农民变成城市贫民,而城市贫民才是真正的赤贫,如果这些农民真的了解城市贫民的生活,大概率也不愿意搬出来,起码在山里还有自由。

真正出来的是那些不得不出来,在山里也是底层的人。他们在山里一无所有,也就无所谓在城里一无所有了。按村子自然资源丰富情况,这种人总会有,或多或少而已。其实如果这些人能够生活的更好,他们自然就会呼朋引伴,吸引家乡的人到城市里。早年的农民工很多都是同乡介绍,其实就是这个情况。

而实际上呢,这些人到城市里究竟是能够在工地搬砖还是能送快递送外卖?说句不客气的话,能留在山里的人看的上这些搬砖送快递的活么?

什么时候农民工能没有压力的在城市里安家,什么时候这些 “山里人” 才会绝迹吧

知乎用户 逝影绝忧 发表

昨天我在劝一个创业的朋友和父母多请教,但是她刚刚离家就遇到困境,回头求救感觉很尴尬,我也能够理解吧

大山里里人搬出来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一些习以为常的知识与技能对另一些人仿佛天书。我劝朋友请教她父母的原因也在于此,也许一句提点想破了头也想不到。

而实际上这个情况不仅仅在商业运作这些高端的地方,而是无处不在。大城市里的人们为什么不会杀鸡呢?为什么不分五谷呢?大多数人接触的技能与工作没什么天赋的问题,只有是否一步步尝试习惯的问题。

大山里的人出来,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环境。我们去山沟里多痛苦,他们来城市不一定多幸福。

电梯怎么使用?交通规则该怎么遵守?付款怎么付款?也许即便国家按月发钱,人家在城市也是寸步难行,这地儿看上去人声鼎沸,但是谁与谁都没有关系。

生存需求。 去个菜市场坐公交车,不谈手机支付,坐车的地图要认。所有的技能能够吃苦耐劳做的事情都毫无价值,换不来嚼口。山里再穷,其实是有产者,城市人看起来光鲜,全是别人的施舍,一旦赐予的收回就是等死。

安全需求。 人来人往,车来车往,你确定能够快速使用交通规则?学会用电安全?煤气瓦斯,电缆路怒,城市的安全风险不比野外低,只不过树上的猴子适应了树上的生活。

情感需求。 对门几年不知死活,一个小区只是陌路,中国的陌生人社交虽然不是很成功,但是离过去时代的熟人社会已经大不相同了

尊重需求。你觉得一群没有实用技能,没有大量财产,不懂得习惯规矩的山里人能够获得什么尊重呢?也许扔一次垃圾,晒一次臭鞋子就一片厌恶了

自我实现 ???

得论,出来之后生活不一定会变得更好

不出来也不会对统治有什么负面影响

有没有义务帮助,有,但是有限

比起这个倒是反思一下城市

太多的技术发展只是让便捷者更加便捷,而不是帮助弱者

手机支付,刷脸支付让支付过程减少几秒,人行道每每被堵,盲道突遇障碍,交通解决方案不是努力规划合理而是各自复杂规定。。。

城市生活并不是那么容易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看了下很多都是扶贫干部的回答,差不多都说的比较实际。

事实上那些村民自己也知道当地落后,但就是不肯搬,你能耐他何?

至于经济就更不用指望了,没耕地、没产业、没路,啥都没有,拿命去扶贫吗?

还有 70% 以上的贫困户穷是有原因的,就是吃拿卡要,比当官的都狠,我是贫困户我牛逼,我骄傲,坚决不脱贫,就问你怕不怕!

扶贫的政策是好的,让那些勤劳的人看到了希望,国家的政策一到位,加上扶贫干部的帮助,基本上 2 年之内就达到脱贫标准了,剩下的都是活该穷的。

其实现在年轻人基本都走出来了,剩下的基本都是 1970 年以前的,再过 50 年自然就没有了,当然,这肯定是政治不正确的观点。

知乎用户 天空之城 发表

我觉得问这个问题的人都是脑子有问题

为什么要搬出来?

很多居住在大山里的人除了种地别无所长

搬出来难道饿死?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慢慢进行的

绝不是搬家就能解决的

如果搬家能解决问题

那么国家将所有人集中在一起不就好了吗?

不就提前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了吗?

感觉现在问这种问题的人脑子都坏掉了

满脑子地域黑和等级歧视

想彰显一下自己城里人的优越感

知乎用户 Gregory 发表

内蒙之前搞牧民安置,政府出钱给建小区,让牧民搬来住。

牧民来了住一段时间就纷纷搬走了。

为什么。

因为水电,物业,燃气,取暖之类的固定费用一个月要千把块。

牧民一年才挣两三万,三分之一一半都要拿出去交进城费了。

城不是那么好进的。

知乎用户 Artemis 发表

我认识一个四川山区的女孩子 现在初二

她可能连高中都上不了 因为家里穷

我知道她的时候 大概 14 15 年左右吧 她家里九口人 一年的收入是 4000 元

其实他们可以富吗?完全可以

当时她爸爸上山 给我们捡了满满一罐【还是两罐我忘了】冬虫夏草 说这种草特别好 在他们那很多

我记得我当时问我爸爸 他们为什么不买虫草赚钱呢

我爸说 他们不知道这东西在外面值多少 只知道是好东西

这就是山区 我了解到的只是沧海一粟 那里的村民不只是穷 他们善良且心怀希望 但穷 山区和外界基本可以说是隔离的 我家在天津 我妈说我要是去他们家的话得下了飞机还要坐五六个小时的车上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太太太太太难了!!!

他们真的不愿意搬出来!

这里说的是四川稻城亚丁旁边的一个村落,风景也十分秀丽,但没有稻城漂亮是真的,所以,即使规划成旅游景点,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在去稻城的路上拐个弯进去

花了挺多钱规划,当地村民不愿意接受,这个村人数也不多,就是不愿出来

当然也理解,搬迁就是完完全全抛弃原有环境了……

现在只有提供一些牲畜啊之类的

知乎用户 鱼翔浅底 发表

同样都是一样的工作,为啥有的人不去上海这样高工资的大城市呢?

什么,朋友都在小县城?说服他们一起去啊!
什么,家里父母亲戚咋办?搬家一起过去找工作啊!

知乎用户 RNAVision 发表

没什么不现实的,至少云南地区实行好多年了。山上的人是真的不愿意搬下来。把政府分的新房的窗户拆下来卖废铁,喝顿酒,继续回山上住泥房的事情见得多了,你就会理解为啥云南那些八零后基层干部头发都白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只想提一下挪威的做法,觉得很有趣。在挪威一夜暴富(发现石油)之后,政府非但没有把人口集中到城市,反倒做了很多反 GDP 增长的事,把大量的钱投到山区,凡是能留住的都有丰厚奖励,每片山区只有几个小孩也要建学校,还投了很多低产能的家庭作业,比如你家原来打渔,就给你点钱升级下船,你家原来养牛,给你点钱升级一下挤奶之类,总之就是想方设法把你留在当地,那时候的日子还是相当苦的,但现在看住在村里的才是人生赢家,风景好到看一眼无欲无求,小孩就近上个学就有各国名校养老大牛 1v1 因材施教,当然现在孩子们长大了也会离开村里见见世面,有些会回到村里从事教育医疗或旅游行业。

知乎用户 金刚葫芦娃 发表

搬到哪里去?

一、搬到城里去?那需要多少套房子,谁来出钱买这个房子?即使有了房子,上学,医疗,就业问题谁给解决?

二、搬到条件好的农村?按中国人口密度哪个地区的农村能找到缝隙整村的往里安插?即使找到了地方,房子谁盖?从其他周边村民土地里划拨一些给新村?这个土地多少钱一亩谁来承担。

知乎用户 ray 发表

有志气不懒惰的人,不需要政府帮助就自己努力从大山里出来。至于垃圾,它们将扶贫政策视为寄生方式,一辈子当个造粪机器。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翻了翻回答,说到国家的扶贫政策的回答也就寥寥几个,知乎大佬果然真的人在美国啊。

国家扶贫政策里有一项重要的政策——易地扶贫搬迁

“十三五” 期间,青海省在 8 个市 (州)、38 个县 (市、区)、266 个乡(镇)、1249 个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迁安置农牧民群众 5.2 万户、20 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3.3 万户、11.89 万人。

青海 “十三五” 期间易地扶贫搬迁 20 万人_中国扶贫在线_国家扶贫门户​f.china.com.cn/2019-09/16/content_75209395.htm

昭通市精准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 36.24 万人、占全市贫困口的 32%,其中新增搬迁人口 21.41 万人,占全省的 54.5%。

让 36 万群众 “直过越式” 奔小康 – 云南省昭通市 “守初心、担使命” 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综述​f.china.com.cn/2019-11/21/content_75430715.htm

国家扶贫办的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总之,很多。

至于搬出来后怎么办呢?

“十三五” 期间,我省因地制宜,以产业带动就业,让搬迁户稳步走上脱贫致富路——
对有意愿和能力的搬迁户,采取直接帮扶,鼓励经营主体提供种子种苗、农资、生产技术、订单收购等服务,确保搬迁户的农产品卖得出、有收益;
对有意愿但能力不足的搬迁户,采取委托帮扶或股份合作模式,选择抗风险能力强、预期收益高的新型经营主体,在股份分红、土地集中流转等方面保证搬迁户收益
在贫困程度最深、搬迁任务最重的湘西地区,我省连续 3 年开展后续扶持试点示范,对 811 个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项目和 132 个吸纳搬迁贫困群众就业的企业进行奖补,带动湘西地区近 10 万名搬迁贫困群众增收,在全省形成了极强的示范效应。
楼上生活、楼下生产。这是记者在麻阳苗族自治县兰里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见到的场景。
该安置区对小区内的 66 间商铺进行招商引资,以整体出租方式盘活产业用房资源,先后引进了湖南政鑫农业有限公司、麻阳茜果农业有限公司这两家电商企业,主要经营冰糖橙等特色水果。在 5 个月的水果购销周期内,实现家门口就业 160 余人,每人日均收入 120 元左右。
就业稳,搬迁群众则稳得住。
“十三五” 期间,全省累计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安排公益岗位 8922 个,实现转移就业 23.8 万人,稳定就业率达 96.9%。

69.4 万贫困群众 “挪穷窝” 湖南易地扶贫搬迁户基本完成搬迁入住​fgw.hunan.gov.cn/fgw/ztzl/ydfp/201912/t20191225_11005549.html

当然,现实生活并没有新闻联播讲的那么好,但是哪怕只有 10% 的人真的脱贫了,那至少也是一百多万人脱贫了,那这个政策就是值得的

知乎用户 老王老王几点钟 发表

搬出来补助就少了,就要去干活了。

去问问看那些扶贫干部就知道了。

脱贫之路任重道远,没见过有那个扶贫口的干部说起扶贫对象不是唉声叹气就是咬牙切齿。有的时候真不是扶贫干部不想帮扶,是实在扶不起来怎么办?!

听过下乡的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教育全免费,盖房子给补贴,种地给化肥,养猪给猪仔,做生意给免税,看病给报销,要学技术给免费请专家,根本没用!

都是无底洞,一群白眼狼,只会吃拿卡要,拿到钱就去喝酒,赌博,没钱了就去政府闹,不给就去 X 访。一边说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一边不让孩子读书,一边又拿着孩子的教育补助继续喝酒赌博。

知乎用户 小鸡炖蘑菇 ak47 发表

搬出来?动迁费要到政府破产

知乎用户 lwangls 老王老师 发表

举个极端的例子,李子柒肯定不愿意搬出来

知乎用户 饱吹饿唱​ 发表

不想搬出来,主要是:

一,从熟悉的家突然前往陌生地方的恐惧

二,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的重新解构

三,土地的丧失 (这个很关键,想想中国改朝换代这么多次,血流成河为了什么,越是边远的地方这种土地观念越传统)

老一辈老了,部分村子自然就会消亡,但是,能够发展出新的竞争力的部分农村可能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所以精准扶贫推出这么多政策,最重要的还是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即使土地抛荒了,渠道没用了,通村公路长草了,电线杆子倒塌了,牛羊病死了…… 但是,受到了教育并有一个好身体,孩子们不管去哪里都能终生受益。这就等于给公民的自由迁徙的权力提供了保障。

知乎用户 呵呵哒 发表

主要是土地问题,要他们搬出来,就要给他们修房子,还要分他们土地。很多山里人就是赖此为生,你让他搬出去又不给地,在他眼里就是要断他生路,他哪里肯搬?

但是大家都知道,宜居的地方早就有人居住,而且被开辟成田地了,搬出来几十户、上百户人家,就要划一块土地给他们建房,而且伴随着的,肯定是对土地的要求。那怎么办?你让原来的居民腾地?两边都能打起来。让山里人买地?他们有那个钱,大家都住山里去了。

可要是不给地,那就要给钱,征地建房的费用就不说了,你每户不得给点补贴?给个几千、一万的,人家不满意,给个十万,一百户就是一千万,同时没地种了,还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一个村子安置一个清洁工、2-3 个联防就差不多了,后面搞不好又不讨好。

以上要是满足不了,你跪着求他们出来他们都不出来,反而他们还认为你们是图山里的宝贝,还要断他们的生路。

知乎用户 zhang 某人 发表

唱个反调。

搬出来不搬出来,不单单是经济问题、工作问题,搬出来后能否在镇上有收入不说,他们搬出来后腾出来的地皮谁去管理?你想想大家都搬出来了,那块地,通路、有水,就这么放任不管了吗?私人开矿、伐木、盗猎、抛弃有害物质怎么办?原来有村民在那里,对那块地面也是一种管理,也是国家对一块地皮的控制权的体现,如果真的大家都搬下来了,千里山川万里无人,就要出新的问题了。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不要举那些反例的小例子■

【真要想让人家搬出来,先把人家的孩子都接出去读书吧,至少先救一个年轻人】

【政府我觉得有义务帮助搬出来,但不能搬出全部,也至少应该让年轻人都搬出去,不要再在山里建学校了】【就像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都是应该政府组织交通把人送过去】

知乎用户 渊虹 发表

这个问题问的本来就有问题,支持山区人民搬到一线城市去,每家每户包分配,山区人民保证去,至少年轻一代的山区老百姓就去了,放牛放羊是为了生存,想生存必须拿出东西和外界社会进行交换,交换的成本过高,人家就不出来了,山里交换成本低,但并不代表人家不去城里打工。固有的山林土地不能够支付外界成本,但是对最低水平的生存还是有保障的,食物的来源自土地的馈赠,到城里就要花钱买,作为依靠农畜畜牧业为生的人,本身交换价值比较低。也没有城里人工作所需的技能。首先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要么坏,要么蠢,不知道什么叫做价值交换。举个栗子,一山区农民有地 4 亩,每亩种稻谷亩产 1000 斤,两季,稻谷 1 块 \ 斤 4X1000X2X1=8000 块,去除 20% 的劳动生产材料成本 (化肥,农药,灌溉 ···) 他一年从土地中获取 6400 块钱,能到城里干什么,只能打工。

知乎用户 阿尔托利亚 发表

一个村都非常抵制政府人员和扶贫人员

给他们改良的水稻种子,拿去喂鸡了

给他们改良的玉米,拿去酿酒了

那个地方热带水果,甘蔗特别容易成活,于是扶贫人员提议种这些东西卖钱,不需要

自己种旱米,自己养鸡养猪,一年全村收入只有万吧块不到,电费都是国家从来没收过,他们也给不了,水旁边有河有井,万吧块基本就是谁家去山上采点菌或者野菜,拿去卖卖,但是那个地方菌也不多,然后买点肥皂,买点他们造不出来的东西,

都 9102 年了一个村子里还有打铁的你敢信,还有木匠,但是都没什么水平,只会造凳子,修修锅什么的。看的我都觉得太 TM 原始了

没有村长,也没有什么支部书记,你敢给人家玩空降?喊选个村长出来,人家不选,说大家过得好好的,选什么选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村子,对待客人是真的好,一家就有三只鸡,去了人家杀支鸡给你炖汤喝,然后离的近的每家人都会送你些东西,他们也不是不讲理的人

他们不种水稻,是因为旱米更好吃,而虽然水稻产量大,但是他们饿着点也可以勉强够吃,实在不行吃洋芋,一年里面有一个月基本天天吃洋芋

不种高产玉米,也是同理

水果,他们有古树几百年的板栗和梨树,还有核桃

鸡虽然没养几只,猪也没多少,但是客人来了就杀,每家轮着,过年杀几头猪,够全村人吃

没肉了就下河摸鱼,上山抓鸟

小孩子也不上学,偶尔有年轻人出去打工,但是大部分都会回来,回不来的也会买东西托人带回来,一来不识字,二来被骗的也挺多

强制拆迁?你以为云南打猎是怎么打的

别问我为什么种子能吃,我是听长辈说的这个村子

知乎用户 进击的绿豆 发表

怎么没有,叫什么生态移民,迁了不少,分摊到周围各个市,盖了不少专门为移民而建的住宅楼,时不时的发米发面发油,这中间具体有些什么恶心的人和事我就不说了,反正就是各种不满意,骂政府给的不够多等等,那米面能想出各种办法占便宜,没多拿就是吃亏。真就应了那句话

总之从山里搬出来的不少,但暂时从根本上还是不能解决这些人的问题,对他们的下一代有着良好的教育才是最重要

知乎用户 没用的阿吉 发表

我有一个亲戚,早年父母双亡,妹妹远嫁,剩下他一个人住在山沟里。

开始,亲戚们看他这样,一个人很是可怜,时常资助他些柴米油盐,逢年过节送些鱼肉过去,顺便也会给一些钱。

再说这人,是 90 年代的大学生(当时的岳阳大学),成绩优异。

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父母在世时,含辛茹苦送他上了学,他也争气,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上的大学。

父母的喜悦一直维持到他大二那年。

他五十多岁的父亲,卖光了家里的粮食和两头大肥猪,又找六个弟弟借钱凑够了他上学的学费。

开学一个星期后,他走一百多公里回到了家。

他到了学校报道,没有及时去缴费,被同学拉着去打了一通宵牌,输光了所有学费。

他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当场吐了血(身体有病一直没有去治疗)。

他也一下子从全村人的骄傲,成为了所有人的笑柄。

而且性情大变,整天什么事都不肯干,好高骛远,变成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对父母动则打骂。

不到三年,父母相继去世。

有点偏题了,再从开头说起,他一个人住在山沟里的一栋泥巴房里,每逢下雨天,锅碗瓢盆都得派上用场。

而他正值壮年,竟落得连饭都吃不上。不愿种田,也不出门打工,每天东蹭一顿西混一餐,靠着亲戚村邻这样过日子。

曾经有人看他懒惰,和他打赌,把一根近两百斤的木头扛到家里(中途不能休息),给他 50 块钱。他把上衣一脱搭在肩上,露出满身横肉,双手一扶便将木头扛了起来,到了目的地,面不红耳不赤,连大喘气都没有。

平时,他的唯一爱好是打牌

知乎用户 闻逗比 发表

大山里的人们,要分批慢慢地把他们搬出来。

首先,集体都愿意出来的,直接搬迁,这样的村落不在少数,只要做好工作,搬迁不是难事。

其次,对于一些不愿意搬迁出来的,不能强制,要慢慢引导,第一件事当然是让他们接触外面的世界,这就需要通路通电通网,同时还要认真教育下一代,让他们走出来,他们走出来了,将来想回去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这样两步走,基本上未来大山里的人就会越来越少,那你可能要问了,现在修的路怎么办?简单啊,开发旅游产业不就好了?这种山清水秀的地方,住个几天还是有很多人乐意去的。

知乎用户 人生无处不青山 发表

农民阶级不是无产阶级,他们有产,他们有地,他们凭什么放弃自己的土地?现在这个社会谁会管他们的死活?政府安排就业?连退伍老兵都安排不好能安排他们?迁出来他们就会彻底丧失他们的生产资料,要你你会迁?

知乎用户 大漠孤烟弯 发表

没有,这是个经济学问题。

让那双看不见的手来,政府可以引导,但是不要做冤大头

现在已经在搬了,山里还有年轻人

慢慢的山里没人了

这时候政府要做的就少多了,强制搬迁的人就少了

知乎用户 Bad 羽然 发表

作为驻村扶贫两年的人,可以近距离观察村民生活

那还是一条国道旁,靠近石油化工基地,年轻人已经留不住了,留下的都是学习不好,甚至身体有残疾的。人口会逐渐减少,征地及草原补贴一发到人们手中,就会去县城甚至省会买房,人民用脚投票

真正的世外桃源,你搬不动,离经济发达地区近的,用不着你搬

何必增加管理成本,人口会自然减少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知乎用户 Stormsong 发表

我们县里有两处移民安居点,修建的很好感觉和一些小区有一拼了,但居住的人并不是很多;我爸爸是搞扶贫的,之前跟他去贫困地区看过,到那里的第一感觉就是太偏僻,交通很落后,然后才是人们的衣食住方面的问题;当时脑海里就在想,国家辛辛苦苦搞移民搬迁,让这深山里的人们搬到交通更便利的地方,享受更好的生活与资源,但人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积极响应呢?

后来又一次放假回家,听到父亲说有个老头跳河自尽了,至于原因便是和搬迁有关:老头本来一直居住在山里,虽然说家里贫穷,但好歹有块地,可以种植一些东西勉强养活自己,但因为一些原因被迫移民搬迁后,一个人没有儿女没有妻子,搬到靠近县城的地方生活,周围没有认识的人,除了绿化用地便是水泥地面没有地方种东西,一生都是烧柴做饭,现在面对煤气灶台不知如何下手;老头得到了一间好点的住所,但失去的那些田地、鸡鸭早已被熏黑的灶台才是他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所以老人最后选择了自杀,因为他已经被抛弃;

这只是一种情况,还有很多老人家里有儿女,但之前在农村里房子大一点,也可以帮着儿女种地,养鸡;之后随着儿女搬到城里后,他们便成了负担,甚至被赶出家门(这也是真事)。

所以为什么那些人不离开原来偏远的山区,这里面不仅仅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知乎用户 依然​​ 发表

他们搬出来就需要找地方上班挣钱了,没地方挣钱就得饿死。

而在大山里,有吃有喝有水有电有信号,而且这大多数都是政府免费给。。。。

最主要的是,在大山里,政府不光说话不好使,而且还得捧着,

君不见,有几个众所周知的拐卖妇女儿童的山区,有几个警察敢明目张胆的进去救人的?

知乎用户 抵制腾讯 发表

出来,你说的轻巧。能问这个问题说明你没接触山村农民的生活

本人来自北京北部山里农村,距北京市辖区仅十多公里

我们村子三面环山,村民的基本小学初中学历,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种地,其次是养牲口和外出务工。

村子以前是这样的

没有富贵人家,要说经济实力,就是够日常开销了,基本也没啥开销,不外乎买点米面油量,有孩子上学的掏个学费,红白喜事随个礼啥的。

没钱,真穷。

近年来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扶贫,大力补贴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我们村子修了水泥路,安了路灯,各家各户的房子翻修了一遍,这些对于城里的孩子平平常常,但相对以前我们的土石路,村民真心的高兴,以前雨季出门真的鞋底粘二斤泥

这是现在的照片

政府的扶贫力度很大,但搬出来一两年内是不可能的。

我们这曾经传言过要搬到县城里,你知道当时本地百姓怎么想的吗?

坚决不去

您可能听着感觉荒唐,肯定在想有这好事不去脑瓜子是不是有病?

其实不然,我们村平均年龄 40 岁 +,都是祖辈的农村人,只会种地,去县城住楼房意味立马从农民阶层进入市民阶层,肯定是没地可种了,也就等于失去主要甚至唯一的经济来源,去城里吃什么?买。喝什么?买。干什么?不知道。

有个事您可能觉得新鲜,我们村有一半人甚至不会座电梯。您会说看一眼就会,但冷不丁跨入市民阶层要看的可不知一点半点儿

进城里想要挣钱,要么看大门,要么刷碗扫大街。你让他干别的,真不行。如果选择了看大门扫大街,这些工作基本管吃管住的,那我不搬进城里不是一样能干吗!何苦搬进城里徒增各种花销

政府部门的扶贫很到位,我们对现状很满足。

现在,您知道农民不想搬进城里的原因了吧!

当然了,以上说的都是农民内心的想法,估计人家 zf 部门就没想过让你搬

我是 90 后,我们村子的 80、90 后都在城里生活,也就是说,我父母这一代必将是村子里最后的一代居住者,数十年后,村子剩下的只有残垣断壁。

一天晚上饿了,出去吃点东西,遇到个公交司机聊了一会儿,他问我干什么工作,我说 xxx,接着他说听着不错,其实你就是讨饭的,我想了想,确实如此

若不是生活所迫、、、我真心喜欢农村的生活

知乎用户 护城河海盗​ 发表

上海作家王安忆有一篇纪念陕北作家路遥的文章,忘不了其中的一个细节:当我们闻说陕北的贫困闭塞之时,就对路遥提出这样一个科学大胆的建议——为什么不把人们从黄土高坡上迁徙出去?

路遥先是短暂的一愣,然后宽和的微笑道:“这怎么可以?我们对这土地也是有感情的啊!初春的时候,走在山里,满目的黄土,突然峰回路转,崖上立了一枝粉红色的桃花,这时候,眼泪就流了下来。”

————————————————

所以啊~文明的魅力在于多样性,并不在于一味的城市化。

乡村也好,大山也好,城市也好,无论贫穷与富贵,都是很多人心中的一枝桃花。

知乎用户 皇上哭了 发表

巧了,我参与编剧的一个关于下山脱贫的电影刚拍完。

电影是以浙江省武义县下山脱贫工程为背影改编的,为写剧本走访了不少搬迁下山的村庄,说下我的见解吧。

要说政府有没有义务,那每个县市,包括省,乃至国家,都有扶贫的部门。政府在引导大山里的人们搬下山这方面的工作,其实是很努力的,问题是,大山里的人愿不愿意搬下来。

其他地方我不清楚,说下电影讲的这个地方。

要说山里的条件苦么,那肯定是苦的,交通、水电、上学、医疗各方面都不方便。有些人因为在大山里待了一辈子,不愿意搬。有的人对山下的世界不熟悉,因而产生恐惧乃至偏见,也不愿意搬。有的老人甚至因为知道山下死了要火化,宁愿死后埋在山里,也不愿意搬。

就算有人愿意搬下来,那能筹措到建造新居的钱吗?接受移民的村庄愿意别人搬到他们的地吗?愿意以最优惠的价格,提供下山农民宅基地、口粮田、菜地和建公墓的地吗?搬下山了,他们吃什么、做什么?

所以不是这么简单的。

那武义县这个地方呢,九十年代初浙江省将武义县南部山区 13 个乡镇定为贫困地区,面积占全县一半,人口占三分之一。有 8 万人居住在高山、深山和石山区,其中有 4 万人生存、发展环境特别恶劣。这里的人世世代代面临行路、上学、就医、婚姻、用水、用电、邮电通讯和发展经济 “七大难”。具体条件有多艰苦就不说了。

那时县扶贫办的主任(电影中也有以其为原型的角色),就一个村一个村地跑,一家一户地去做工作,去宣传下山脱贫的种种好处。具体细节也不说了,截止 2019 年,联合国 55 次到访取经,武义县共 423 个自然村,56 个行政村,16902 户,51102 人成功下山脱贫(武义县扶贫办的数据)。

总的来说,下山脱贫,要解决大山里的人是否愿意搬下来的问题,还要解决搬下山后的生存问题,这里面有山民的因素,也有政府作为的因素。

希望能解答你的提问。

最后安利一下电影吧,电影叫《山外》,放一个刚出来的预告片吧。

[电影《山外》预告片_腾讯视频​v.qq.com/x/page/q301200vy67.html

](https://v.qq.com/x/page/q301200vy67.html)

知乎用户 杨格 发表

鲁豫?是你吗?

为什么不搬出来?是山下不好吗?

知乎用户 敬简​ 发表

政府好难啊,前一阵看到问题,说政府为什么能强制边远地区人员搬出来。众口难调

知乎用户 名字不知道叫啥 发表

出来干嘛。

知道的越多越难过,不知者无畏无惧无忧。这是我前几天去扶贫项目最大的感触。那里的人真的好容易满足,而且不失眠。

政府想帮他们搬出来。给他们扶贫项目的钱比帮他们搬出来花的钱还多,但是他们不愿意搬。

还有给钱,扶贫不是拆迁,为什么要给钱。本来村里都没什么人了,一给钱就都回来了。

知乎用户 Bella 发表

真发生什么大灾难,比如超级细菌什么的,说不定那些深山里的人才是能活下来的人。另外他们搬出来干嘛呢?当民工?租底下室,农民房,几个人合租一间房,在工厂 996,拿 3,4,5k 的工资?愿意的人早就出来打工了,不愿意的,非得逼着出来干嘛?

知乎用户 lk xx 发表

国家有异地扶贫搬迁工作,就是给你建好房子,免费让你住,但是水电煤气这种基本的你得自己交。

大山深处的老百姓们,首先是过惯了自己的生活,在那里他们有自己的破房子,虽然破但水是天然山上流下的水,电只用几个灯泡,同时他们还有一块田可以自己种粮食。

我也曾经问过他们,但有几点确实是问题: 1 下山就没有地,没有文化又找不到工作就得饿死。2 房子是有了,但是周边没有基建,有的连硬化路都没有,更何况人都念旧 不想离开老窝 3 房子要不要装修?搬家怎么搬?屋子有损坏要不要花钱修,自己也不会。家具买不起,水电煤用不起,除非家里有稳定劳动力,但更多的是孤寡老人。

从农耕时代直接到社会主义,就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人的扶贫只是书面上的,上升到实际操作就行不通了。

知乎用户 余逸遥 发表

我真的想搬出来,有没有人愿意给我腾块地方?

没有。

我们县自己就在大山里,还打算把谁挪出大山呢?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唉!

知乎用户 Mr.C 发表

搬? 搬哪里去? 现在城市都爆满,土地都缺乏,再说老一辈讲究落叶归根,到时搬出何处,土地如何分配? 房子如何建设? 人费用由谁承担? 国家? 想整体搬迁是不行的,所以现在只能由国家进行支教还有募捐等方式进行支柱。希望他们年轻一代靠自己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吧。____纯属个人意见。

知乎用户 背离​ 发表

有几种情况,分开说吧。

1. 故土难离。有一部分人确实是不想离开自己的家乡,他们生于大山长于大山,最后也想死在大山,他们习惯了这片土地上的点点滴滴,他们热爱顶峰的树,山腰的花还有山脚下的小草,他们热爱从山间蜿蜒而出的小溪和清晨的露水和鸟鸣。他们热爱这里,他们从未想过离开。

2. 扶贫养家。这部分可能就比较可恨了,他们不出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在山里有国家扶贫,他们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活的舒舒服服,通水通电有吃有喝,所有的一切都由国家买单。出去干什么?出去还得自己挣钱养活自己,才不要出去。

3. 山里有资源或者有秘密。他们其实不是山民,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甚至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会,他们坚守在山里唯一的原因就是国家需要他们在这里。

至于说政府有没有义务帮他们搬出来,政府很想第二类人全都滚出大山,因为第一类人不用养,人家可以自给自足,第三类人愿意养,因为他们是默默付出的英雄。只有第二类人,政府恨不得弄死他们。

知乎用户 rennan jiang 发表

看来这么多答案,想起以前欧洲人强迫墨西哥和美洲原住民新上帝的感觉,否则就是异教徒。

知乎用户 「已注销」 发表

有义务,而且很多人已经出来了。只怪你没见识,扶贫是长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

知乎用户 我也爱你 发表

曾在贵州待过 (不黑,喜欢贵州风土人情,但是贵州有些地方是真的贫困)

首先搬出来去哪?是不是得有个地方住,买房子钱谁来出??

相当大一部分贫困地区文化程度又偏低,我男朋友高中文化,他姐姐小学,他妈不识字,工作问题如何解决?

我在平坝那里待过,感觉消费出奇的高,一碗粉要十块钱,也就是说我在那里仅仅维持不饿,一个月最少一千块钱,而房价也是出奇的贵,我老家辽宁,市周边普通小区房价五千,配套完善,交通也便利。他们那里村里楼盘五千离最近的镇开车半个小时,到市里得一个小时…

能走出去谁都想出去,出去了怎么活着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知乎用户 陈源 发表

不愿意搬必然是因为几点:

一、不搬可以继续薅羊毛。

二、搬出去钱 / 房 / 工作没给合适,别人怕没了生计。

三、政府短时间内出现过改变政策导致搬的人血亏。

四、山里有独特的资源。

除此之外搬的还是占大多数。

图为贵州三县两市交界处一深山村寨,有一条小街不到一百户人,大多数已经安置到附近乡镇,但街上仍然有两三户选择留下。

我沿着这条小路一直走到另一个市,一路走下来零星还剩几户人。

这个村寨是由三线建设时期一处小型军工厂而聚集,90 年代军工厂并入贵州钢绳厂,工人们撤离,但村民们留下来了。

知乎用户 没见过的科技 发表

搬出来怎么活啊,怎么吃低保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非洲人为什么不搬到欧美?联合国有没有义务帮他们搬出来?

“非洲人” 似乎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有些人去非洲援助,有些人去平叛战乱,无穷无尽。非洲人口密度低,不如都搬到欧美……

山区自然资源少,人口相对太多,交通不便

山区主要靠农业,和少量自然资源(矿藏、土特产等),相对贫穷落后。而越贫穷越低学历的人群,生育率越高。导致山区人口相对太多,人均土地、农业收成,远远低于平原。工商业更是无从谈起。

出路:迁移城市、提升产业

山区难以产生高 GDP 产业,未来 99% 以上的人群必须迁移到城市。保留少量农业人口,以及发展旅游、采矿、养殖等。

事实上,自然迁移已经开始了,农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已经去城里打工了。户籍改革也在放松,山里到山外,农村到县城、县城到大城市是个普遍的趋势。

知乎用户 刘君 发表

前几天看了 99 年金鸡最佳影片 / 影帝的《那山那人那狗》,片子里这个问题总共出现了 3 次…

我忘记后两次是怎么说的了…

不得不说,20 年前文艺工作者就考虑到这个问题,而且还在电影里表达出了思考,难怪这部当年在中国据说只卖出一个拷贝的电影能拿到奖。

知乎用户 jaclk jaclk 发表

全部搬出来成本太高,动员老人搬迁太难了,扶持孩子就好了,让大山里的孩子免费住学校,父母出来打工,等家里老人一死,父母孩子是不会回去的,不需要动员

知乎用户 飘洋过海来看你 发表

一个国家一种制度,中国人多,只能是政府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国家高速发展,一步一步的改变少数贫困地区的条件,国家做的只能是引导,给一个方向,国家是引路人,美好的生活需要通过自己去创造

知乎用户 人海右二十五步 发表

窝在山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好歹也算得上小资产阶级;搬出来就成无产阶级了,况且……

时代变了,大人

知乎用户 阿好​​ 发表

大佬们说得都好,我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下。

老少边穷,第三个字儿叫 “边”——有些地方搬出来啊,非常不利于 “自古以来”……

土地这个东西,有时候你打到那里未必是你的,你住在那里才是你的。

知乎用户 蚊子 发表

不知道,我家住在杭州郊县的山沟沟里头,大概十年前,我们村里只要把老房子拆了,就当你是拆迁户,给你补偿去县城里买房子住(类似于回迁房的房子)。但是没几户人家搬,后来也没什么响动了。

这些年,我有个亲戚住在山沟沟的村里还要再步行爬山一个小时才能到的山里头的地方,就他一户。然后,通电,通手机 4G,给安装卫星电视,通有线电话,通泥巴路(可以骑摩托车),据说马上要给这条路硬化了,就问你溜不溜?

再说说我们村,这几年收拾荒地种经济作物,整修景观带,修灯光塑胶球场,修河道(类似日本农村那种),全路段太阳能路灯,给泥巴房拆迁造新农村的洋房,有钱自己造的给你地基打好自己弄,反正我觉得村里人过的挺好的,应该不太想出去

居有其所,安居乐业,家乡弄好了,又何必去别人家的地盘讨口饭吃呢?

知乎用户 Aline Huang 发表

即使世界只剩两个人你也没有权利决定别人的人生!

知乎用户 杨路尘 发表

我是大山里的孩子,参与过扶贫,了解一些扶贫政策,一些亲戚同学现在也在做扶贫工作,看到这个问题,我就能想到高赞的会是一些什么言论,我只能说要么是虚伪,要么是无知。

有些扶贫力度特别大的地方,比如凉山,确实某些人是不愿意搬出来的,但是大多数山村里的贫困户,他们并没有能力搬出来,有的家里有老人瘫痪,有的孩子是弱智,一个女人带着四五个孩子种地为生,一个男人在外打工家里扔下三四个孩子没人管,这种情况在山村里的贫困户里非常多。

他们是没有能力搬出山村的,首先是自身的能力不足,其次,在扶贫力度如此大的年代,出动大学生来检查扶贫工作的年代,你以为几袋大米几桶油就能几箱牛奶就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国家当然有责任管这些人,给老百姓工作岗位,合理的安置,合理的教育资源,都是国家的责任。

不过人,都是不靠谱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住在大山里面的都是娶不起媳妇的穷、残疾人 躲在山里面才方便偷偷拐卖买媳妇藏起来传宗接代

搬出来有公安局还怎么拐卖媳妇

就算没有公安局 身边都是比自己优秀的男人,媳妇会跟别人跑掉的。

深山里面才能拐卖 因为基本不可能难跑出来 跑十几个小时都跑不出来 地形复杂 荒无人烟 随便把被拐卖妇女藏在某个山洞里 连武警开着坦克装甲车进来 用无人机搜寻都找不到人 这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最理想了

就像猿猴里面 又老又丑又病弱又残疾又畸形不可能受到母猴子青睐的 在猿猴大队伍里只能被强壮的种马猿猴欺负压榨并且绝后

但是猿猴远离种群独居在山洞里就不一样了

总有那么多不小心与大队伍走失掉队迷路了的幼小的母猴子 挑几个长得美的 捉来捶断胳膊腿脚 拖到山洞里藏起来 既不会被其他猿猴发现抢走 不用与其他异性竞争随心所欲地交配 不用像在社会里面交个配还要煞费苦心讨好对方送香蕉送食物,在山洞里硬上弓就行了 又可以凭心意想繁殖多少就繁殖多少
三妻四妾 生一大窝后代 母猴子还很漂亮 甚至比那帮人模狗样群居强壮种马猿猴的后代还要多 质量还要好 岂不快哉

这是一种繁殖策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句 zz 不正确的话,因为祖辈缺乏竞争力,所以被迫进山讨生活了。

祖宗们也不是傻子,谁都知道江南水草肥美,为啥还去钻穷山沟?

因为竞争失败了啊,争不过别人,所以只能是去人少竞争压力小的地方了呗。

而什么地方没有人?就是穷乡僻壤有竞争力的人看不上的地方呗。

知乎用户 独守黄庭 发表

算是圈地运动吧,对国家来说便于管理,也减少基建成本,但是对于山民来说并不一定好。俗话说人离乡贱,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先不说物资上的东西了,就是心理上的落差也很难接受。谁要是让我离开自己家搬到城里去,我马上锅碗瓢盆扔过去。不是天灾人祸搬什么搬?我好好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像梭罗那样在瓦尔登湖思考人生不好吗?扶贫办或拆迁办领导自己的命运都掌握不了还想掌握别人?兑现得了吗?所有的许诺和苦难还不是老百姓自己默默忍受的嘛。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才是最好的归宿。

知乎用户 最右 发表

被搬迁的出来说一下,家是浙江山区的,早十几年就通路通电了,前年政府强制你搬出来,旧房子 350 一平,安宅基地面积算,然后让你去城里买优惠到 3000 一平的房子,关键房子还没造呢,然后每人头上 200 块每月的租房子钱,自己找地方租去,至于就业,自己找,你找政府?对不起人太多了安排不过来,一个小镇哪有那么多就业机会,就看门的活还得抢着来呢,为什么不出去打工,一个连普通话都说不来,字都不一定认识的人,其实已经被这个社会淘汰了,怪他们自己吗?年纪都已经不小了,又没啥劳动力,有多少人睡不着觉觉得自己一生劳碌就几万块钱的东西,还不算老祖宗传给自己得,这里面的人生感慨,对价值观的冲击,是他们不配拥有精神感受吗,这种心理上的落差,又有谁关心呢,在山上至少也是大家有个照应,还可以种种菜,别说买菜花不了几个钱,你愿意走两三公里去买菜啊,又不是谁都可以租到镇中心的房子,再说搬下来以后大家分散开后,又人生地不熟,老人也只能一天到晚在房子里,又有几个儿女能经常回家照料的?至于说不搬的现在法制社会怎么样的,你生斗屁民,面对国家机器真的很无力,上访越级不接待,县里人家自己就是想做这个会为你做主?你不搬,你家里人在本地做生意就查工商消防卫生,你要是哭闹或者聚人讨说法,治安管理了解一下,要是家里人或者亲戚在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那他基本上就是来劝你的主力了,政策可能是好的,但对于我家来说,搬迁可能不是脱贫而是反贫。

知乎用户 泡面 发表

谢邀,利益相关。本人广西一个山区,16 年有幸成为贫困户,17 年脱贫。但是有易地搬迁指标,最后放弃了,已经拿了钥匙,又还回去了。1,搬迁的房子比较小,简单的刮白(国家补贴的,可以理解)2. 要房子前需要签一份合同,如果需要,农村的宅基地,还有土地自动放弃(这是主要因素) 。因为我们处于 18 线开外的小县城,房价不高,当时我已经毕业,我父母也都是在外面务工,我们努力一两年,就可以首付县城的房子了(17 年已买),如果要那个房子我可以先买车,就算有车有房,但是没必要(上个月也刚买了)。主要担心是,要了这个,如果需要放弃老家的房子和地,那我们的根相当于没有了,我们中国人总有落叶归根的思想,我们家也有。如果回老家,房子没有了,地也没有了,那还能回去干嘛呢?家里老人去世也不能葬回去了(我们还是土葬)。房子车子我们可以努力,都可以有,但是老家的东西不只是这一点地能说清饿,亲戚,还有这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我想守护着。

知乎用户 kun yu 发表

  1. 很多的确搬出来了。
  2. 也不是随便啥地方搬出来成本都是比送进去便宜的。
  3. 为啥这么多人爱看李子柒但理解不了就有人习惯住山里呢 XD

知乎用户 greatmatch​ 发表

大山深处的人才是人类社会的财富。

现代社会过于依赖工业,而现代工业一定会崩溃的。一定会回归传统生活。那时,习惯于工业社会下的人会很难接受。

而大山里的人,保持着传统生活方式和经验,是人类的财富。

知乎用户 芝麻开门 发表

知乎用户 光与影的平衡 发表

你以为政府没有帮他们搬吗?但事实上搬出来的很少,主要原因是两个,第一个是故土难离,这部分人主要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村民,搬出去以后人生地不熟,加上没有适应的生存技能,不愿意搬;另外一部分就是好吃懒做的,搬出去以后就没有扶贫了,国家就不发低保了,要自己去干活赚钱养家了。

知乎用户 泥鳅 发表

为什么不把他们赶到城市里面买房。可以强拆他们的大山里的房子,没收土地判定为非法啊

知乎用户 寒冬盼暖春 发表

中国有个词叫落叶归根。中国不同与西方,家的概念很重要,中国人不信仰上帝,信仰祖先。

知乎用户 人类实验室 发表

他们为什么不吃肉?他们为什么不穿潮牌?他们为什么不用护肤品?

所以还可以问,他们为什么不从山里搬出来?

搬家不是旅游,对于乡土社会里的人们,家是根,也是慰藉,即使比不上金窝银窝,依然是最初和最后的天堂。

没有一片土地是开始就有了现在的模样。它是我们的先辈凭借着双手、智慧和团结,一点一点被改造。离开一片土地当然比改造一片土地容易,可是我们对土地的感情包含着对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眷恋,陌生的地方可以带来丰饶,但难以慰藉心灵。

这个问题在《愚公》里用另一种方式回答出来。

刘嘉坤被村民质问,我们又没钱,干嘛不等政府评估排到咱们村再修路再架电?

我很喜欢他的回答,一百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只会埋怨我们,为什么不从我们这一代开始?

我们相信国家,相信政府,这些都没有错,但我们同时也该相信自己,相信主观能动,而不是等待着遥远的救世主,然后躺在废墟里,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幻想烛光里的美好生活。

只有我们自己开始爱自己的家乡和村民,让政府看到家乡发展的潜力和未来,才有机会乘着国家改革发展的东风,一步一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知乎用户 沃特麦冷 发表

先从政府方面说吧,有义务的是因为带领人民奔向小康,有义务是人民面对公平公正的待遇。

没有义务是因为要扶贫先扶志,有人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可是政府又有任务,所以事情就会变得矛盾,工作就会变得没有意义。

从人民层面讲,有人喜欢闹有人喜欢静,搬出来的多数为年轻人,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愿搬的基本都为老人,一是因为这是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二是搬出去无收入来源,没有收入来源往往也伴随着一点一点的丢掉尊严,三是落叶归根的观念。

在搬与不搬上政府并没有强迫,早起我们那里相关工作人员会去山里一家一户统计,集中安置小区,根据家庭相关条件适当收费。相比较其他地方的人没有太大意见。

村村通工程是真的好,基本修到山里的家家户户,有路灯。前段晚上去了山里村庄一趟,是真的安静,也会觉得害怕。原来一百多户的村庄,现在不超过十户,基本都为老人,白天地里干干活,晒晒太阳,下午四五点之后外面基本都没有人。

最后我觉得基层工作人员有个艰巨任务要做,因为基本都为留守老人,请做好相关联系工作,万一有个急病也好有人联系医院和家人。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知乎用户 发表 我身边的年轻人都喜欢说自己「丧」,是真的丧吗? 知乎用户 心擒园丁 发表 片名:Let them have cheese 原视频的内容部分就只有这些,且节奏太慢,这个视频做了倍速播放。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世界跟我 …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讨论躺平?

知乎用户 发表 如何看待社会普遍热议的躺平现象? 知乎用户 人心宽看啥都可笑 发表 知乎用户 红瑛 发表 悯 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蚕 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 …

如何看待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去奋斗?

知乎用户 发表 是社会低欲化还是其他原因? 知乎用户 破楼兰士​ 发表 没有奋斗土壤了,起码在浙江县城已经没有了。 我出身在一个浙江宁波下属的一个小县城,在 00 年度刚刚加入 WTO 到 08 年金融危机中间这段时期,可以说是这个县城的黄 …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奋斗了,生存真的这么难吗?

知乎用户 庄子 发表 前段时间看完《骆驼祥子》,感觉特别沉重。 现在的社会和 100 多年前的社会到底有什么区别? 没什么区别,依旧是个人吃人的社会, 只是没有之前的那么赤裸裸了, 只是慢慢的让你觉察不到而已,科技的发展已经让温饱不再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