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西安国际医学中心郭树忠教授发文,称 117 位小耳畸形患者手术或因医院停业整顿无法按期进行?
知乎用户 郭树忠教授 发表 接到通知,上级同意我可以给这些孩子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做手术了。据悉,昨天西安市卫健委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领导就此事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同意我为这些患儿手术。作为这些患儿的主治医生,我由衷 …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在自己身边慢慢死亡。
还是因为气管中大量异物,很可能是窒息死的。
还是已经进入医院二十分钟,见过大夫、再三央求治疗的情况下。
作为母亲,该是有多大的胸襟才能和解?
百度百科都能查到 “小儿急性喉炎有其特殊性,严重影响呼吸,病情较严重和病情变化较快”,儿科大夫能不知道可能出现危险?
在这么紧迫的情况下,还这么处理。到底是专业水平低,还是太不作为了?
如果她真的得了新冠。哪怕只有个红码。
也不会是这个样子。
有的时候,我都觉得医院修的真的太大了,规则太繁琐了,大到我一个医学背景的人有时候去看病,都觉得糊涂。更不用说很多病人、老人和低文化程度的人,有的时候真的是缺乏温度。
讲道理了吗?讲了,从一楼跑四楼又一楼,最后自己孩子慢慢死在自己怀里,这啥感受?
最终,真的可能只有大哭大闹才能解决问题。一进门就成为刺头,大哭大闹说不定就引起重视了。哎
这个是真的要反思
疯狂的点赞让我很惶恐…⊙﹏⊙
我真诚支持国家防疫政策(没有反讽),以下只是一些很浅薄的一家之言…
很多地方现在都存在这种态度,那就是因为什么死都行,就不能死于新冠…
看看新闻,疫情到现在全国各地被撸了多少大大小小的官员,这背后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
国家的初衷肯定是好的,只是执行到现在,很多东西无疑是被扭曲了。
对于医院来说,不能发生院内感染是底线,发生了院内感染就是大问题,院领导肯定就被撸了。
医疗纠纷反而只是小问题,每家医院每年多多少少都会有,除非被舆论发酵了,不然不会有哪个领导因为这被撤职的。
抛开疫情来说,这是一起很明显的医疗事故。
那么这个医院的医务人员违反了哪个制度呢?
首诊负责制。
简单的说,病人到了医院,就必须有人接诊,整个诊疗过程必须是无缝衔接的,在不能确定由谁接手的情况下,第一个接诊的医生和科室必须负责到底,就算让你去其他科室,也要他们负责联系好确定相应事宜。
所以该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整个事件中的过失是毫无疑问的,目前来看事实很清楚,医院也并没有推卸责任的意思。
女童的逝去让人心痛,事已至此,不管再怎么处理对女童的家庭也是不可挽回了。
不过建议还是走司法途径,通过医调会这样的组织调解,赔偿金额不会太大,去法院起诉能得到更大的补偿。
至于医务人员得到的处罚,通报批评,罚钱,取消评先评优,延后评职称,最严重就是暂停执业。
这种事情很难避免
我在体制内,去年我所在的县城也被新冠光顾过,我清楚的明白这类事情的前因后果。
女童就医时未开绿色通道死亡,这种事情的出现完全是概率问题,以后还会再发生。
在女童要求就医时,制定防控政策的人是不会在现场的,而且现场的医生护士也不可能联系到他,所以医护人员只能按流程走,如果不按流程走,在吉林当前的疫情形势下,饭碗可能就被砸了。
别说什么生命至上,吉林的市长已经免了,你可以想象吉林参与防控的人员压力有多大,现在只有一个指标,就是清零,没有其他。
家属回应已和解,无非就是工作力度到了,钱给够了。家属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啊,你说该怪谁?医生护士都是按流程走的,能做主开绿色通道的人并不在现场,而且文件上也说了,抗疫也要保民生。但是,在一线的这些医护做不到,这个小生命也等不起了。
最后,一线的医护和院长背个处分,这个事件就完全结束了。
希望能引起重视,动态清零,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经济,这些话都是对的。
但是,至少在北方,我们大部分城市是做不到的。尤其是吉林动辄每天涨几百个确诊,根本做不到,免了市长也做不到。
所有人都在遵照流程,所以按道理说都没有责任,而小女孩却因为遵照流程而死。问题来了,究竟是谁有责任?
快看哭了。孩子当时得多难受多绝望啊,就这么离开了。。本来可以完全避免的!!!气得要命!!说下自己的经历给大家参考一下。
我的娃易得喉炎。2.5 岁到 5.5 岁之间,一共犯过 5 次喉炎。喉炎发烧其实并不是关键,看体温在这个时候意义不大,关键是严重时会产生喉梗阻,患儿无法呼吸。
幸运的是,头两次发作并不严重,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这个病的名称,从而搜索了大量的科普,以至于在第三次严重喉炎的时候,我半夜自己和娃两人在家没有亲属帮忙的情况下,从容地以最快速度打了滴滴,15 分钟就赶到了医院急诊(本区三甲医院)。
头天晚上娃非常正常,也没有感冒,但是 21 点左右发现有一点发烧,不高,就睡下了。
凌晨 2:00 发现犯病,呼吸急促,犬吠样咳嗽,鸣音,太熟悉了,喉炎!只是这次明显比之前严重,娃有喘不上气的感觉,吞吞吐吐用自己最大的力气说了非常轻的几个沙哑的字:我要去医院…… 难受…… 在她说的时候我已经在拿就诊卡了,随后娃没有再讲话。
2:15 到达医院,到急诊以最快的速度挂号,挂号处显然也不懂,就是看娃好难受,有点疑惑地问了句咋了,我说喉炎犯了,挂好后迅速跑到儿科急诊找大夫。
大夫一开始很淡定地让我们坐下,问诊,还没等我说话,娃深呼吸了一下,呼吸带着深深的鸣音,有经验的一听就知道是喉炎,大夫瞬间跳起来了,简单检查了一下娃的状态,紧张地说你怎么不早点送来,快去缴费,我先给她打针做雾化,这边你别管了……
我一听就放心了,大夫明白人,她越骂我不早点送来我越高兴,说明她重视啊,我也没必要解释其实一发病立刻就送来了。缴费完之后,大夫已经喊护士一起打上了肌肉针 + 雾化。随后两人也不干别的了,围着我们俩一直观察着,寸步不离。
雾化做完,娃状态明显好了很多,能说几个字。但是大夫依然很谨慎,让我不要回家,现在打车去北京儿童医院,万一严重了是要切气管的,你送来时候已经很严重了,现在是好点了,但不确定之后如何。**你们就在儿童医院,哪怕在大厅坐着,千万不要走,等彻底稳定了再回家。**我也没废话,打车就走了。
凌晨 3:50 左右,到达儿童医院急诊。急诊说了下刚才的事情,展示了病历,急诊给我分了个优先级别的号(儿童医院急诊有分级,给我们分到了仅次于立刻需要外科手术的级别),没多久就看上大夫了,又一次陈述刚才的事件。大夫同样非常重视,给开了静脉注射 + 雾化,并且叮嘱做完后也不要轻视,天亮后去主楼挂白天耳鼻喉的号和呼吸科的号,都要看。期间还做了胸片、测了血氧、抽了血。
随后就一直做着雾化同时静脉注射,娃的状态越来越好,注射室是有动画片的,这时候娃的状态已经可以看动画片了,能轻声说整句话。
5:30 左右,做完了雾化,神奇的是,娃已经可以下地走了,小声说话也没问题了。后续还有一系列白天的就诊和后续的康复,就不详说了。真的很幸运。
**喉炎就是这样,来得快,病程紧急,严重时候非常凶险,但是如果得到有效治疗,去的也很快。**我没敢完全去认真看这个事件的一手资料,因为太感同身受了,实在是疼。从现有信息来看,至少医生不是那么的重视!!!家长显然也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实在是非常的可惜。。。。实话实说如果没有新冠,这家医院的这个情况、这些医生这些护士,也不一定能以该有的治疗对待这个可怜的小朋友。
建议易得喉炎的小朋友家长:
1. 家中常备雾化机,喉炎的雾化药。还有随时可以喷的喷雾剂,紧急时刻可以一边喷一边跑医院。具体的药请询医生,人命关天我怕搞错了;
2. 提前盘算好家附近能看儿童喉炎的靠谱医院和路线及交通工具;
3. 在这次事件后,娃的社保卡医疗本还有一些现金长期放在门口的一个书包里,拎包就能走;
4. 得过喉炎的小朋友可能下次还会得,每次轻重不一,差距蛮大的,轻的时候和普通咳嗽感冒差不多,重的时候相当可怕,一定要重视,不要因为得过一次轻度的喉炎觉得没什么;
5. 家长要从正规渠道去了解下喉炎、喉梗阻这个病情,了解足够的信息。
再后来的几次喉炎,都没有那么严重了,但每次我也要去医院看下,每次医生都比我紧张。今年年初因为我健康宝弹窗了,娃的姥姥带去看病一次,据说医生没完没了的叮嘱她喉炎的凶险性,非常非常重视。靠谱的医生还是很多的。
这件事真的非常心痛,愿小朋友在另外的世界安好,愿医生们家长们都能了解喉炎病情,对患儿做出妥善的处理。
不出意外的,又在这个问题的下面看到了有关 “知乎好医生” 的讽刺。
是的,知乎的医生绝对不会这么做,也包括我自己。
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医生在知乎(或者其他的网络社区中)都只代表了他自己。
一个知乎上的医生声称自己会怎么怎么做,说得是他 / 她自己会怎么做。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 / 她以为自己会怎么做。
而基于我对自己和身边同行的认知情况来说,我个人是相信很当一个医生在知乎(或者其他的网络社区中)声称自己会倾尽全力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的时候,他 / 她说的一般都是真心的话。
背后的理由一部分是由于日积月累的医德医风教育(次要原因),一部分是因为不想遇上医疗纠纷给自己惹麻烦(主要原因)。
任何人到了医院,不一定所有的人都希望你能活下来,但你的主管医生们一定希望你活下来(确信)。因为人死了家属找麻烦,第一责任人永远是他的主管医生。
但是……
现实中的医院不止有医生,还有护士、护工、医技科室人员、第三方医辅人员、行政科室人员…… 也包括门卫、保安、保洁。
而这各个岗位上的各色人等里,对病人的生死负 “结果责任” 的,只有主管医生——(本不应该死的)病人死了,不管医生如何解释自己把该做到的事情都做到,病人家属不会理解、社会舆论不会理解、甚至医院和科室的领导也不一定会为你说话。
因为 “治好了医生说什么都对,没治好医生就是原罪”,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里,一部分人就是这样的认识,根深蒂固。
而医院里其他的人,顶多只负 “程序责任”——只要把自己这个环节的事按规定执行,病人死不死、病有没有治好…… 不会有人把责任归咎于行政管理部门、护士、医技科室人员、保安、收费处、核酸检测人员……anyone else 的身上。
但医院的运作不可能只靠医生,尤其在现代医学领域,不管内科外科,赤手空拳的医生几乎没有什么能做的,毕竟医生不可能用空气开刀手术,也不可能凭空变出来药物来。Anyone else 也是医疗链条里必不可少的环节。
同样的,有关于疫情期间的各种防控措施和规定…… 也不只落在医生头上,anyone else 也要一同负责、一起背锅。
比如医院规定,疫情期间需要入院治疗的患者,必须完善若干小时内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否则不能入院。
若干个小时是多少个小时因医院而异,有些医院除了核酸还要查胸部 X 光片或胸部 CT,有些医院还要求连续几次间隔若干小时的核酸全都阴性才能入院。
当然了,病人不能是来自于封控 / 隔离区域、健康码或健康宝不能有非绿码或弹窗更是最起码的规定。
这些其实都没错,毕竟医院这样的人员密集地且很多治疗无法在隔离下进行的,一旦出现聚集性疫情结果难以承受。
但问题是,疾病到来的时候是不分时间地点的,病魔和死神也不需要核酸检测结果、健康码或健康宝。
当一个危重症病人被送来的时候,你作为接诊医生怎么办?
当然是救死扶伤啊。
如果这个病人有核酸结果、不来自于封控区域、健康码为绿色,当然皆大欢喜。
但如果这个病人以上这三个前提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有问题,作为主管医生的你将会感到什么叫满世界的恶意:
你给危重病人开了住院单,住院处告诉你,“不行,这个病人没有核酸结果 / 来自封控区域 / 健康码状态异常,不能住院”——住院处是按规定办事,他没有错;
你把病人带到病房门口,封闭式管理的门卫告诉你,“不行,这个病人没有核酸结果 / 来自封控区域 / 健康码状态异常,不能进去”——门卫是按规定办事,他没有错;
你把病人带进了病房,病房的护士告诉你,“不行,这个病人没有核酸结果 / 来自封控区域 / 健康码状态异常,赶紧出去”——护士是按规定办事,她没有错;
你给病人联系去做超声 / CT / 核磁… 各种检查,检查科室的同事告诉你,“不行,这个病人没有核酸结果 / 来自封控区域 / 健康码状态异常,我不能给他做检查”——同事是按规定办事,他没有错;
你联系手术室说要个台子一会要急诊手术,手术室的护士告诉你,“不行,这个病人没有核酸结果 / 来自封控区域 / 健康码状态异常,我们不会接病人进来”——手术室是按规定办事,她没有错;
你打电话给医务处说这里有个病人快死了,得赶紧入院治疗。医务处反问你 “防控文件怎么学习的,按规定执行!”——接下来、不管你说什么问什么,你能得到的答案永远是 “按规定执行”——什么规定、怎么执行,自己悟去,反正医务处说的永远是对的。
你请示医院领导,医院领导说:“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防疫规定、但也必须履行救死扶伤的使命……”,你说现在这两个必须的矛盾了怎么办?领导会把前面这句话再复读一遍,毕竟,领导是必要的时候负责找你麻烦的,不是负责让你来找他们麻烦的。
这时候反过头看着奄奄一息的病人、看着焦急万分甚至马上都要变得不理智的家属——请问作为主管医生的你,是何心情?
这时候有家属问你:“医生、我们家病人是小孩 / 老人 / 孕妇 / 残疾 / 危重病人…… 怎么不给我们走绿色通道啊?”
你心说,“对,绿色通道”——遇上有担当的、有预案的、有充足资源的医院,恭喜身为主管医生的你逃过一劫……
但在更多、更普遍的情况下,你会在以上各个环节挨个再次体会一遍 “什么是绿色通道 / 没听说过 / 没有床位 / 没有机器 / 没有防护物资 / 得再请示一遍领导吧 / 我可不敢 / 负不起责任……”
你再去请示一下医院领导,医院领导说:
“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防疫规定、但也必须履行救死扶伤的使命……”
行吧……
毕竟医院也是一个部门、一个体系、一个金字塔…… 任何官僚作风机构的问题,这里也都会出现。
一个医院里或许会有很多医生,但也会有更多的 “只管自己眼前这一颗螺丝钉” 的普通工作人员,他们恪守的原则是各人各扫门前雪、无错便是功…… 他们或许普通,但构成了医疗流程链条上的一个个环节…… 或者说是关卡。
所以很多时候,遇到紧急突发情况的时候,有些医生都得自己带着病人去挨个 “闯关”,费口水、搭人情、冒风险甚至需要吼叫、打架…… 才能在关键的时候,不让病人死掉、不出事。
这或许是出于责任心或者医德医风,于是有人会说这是一个好大夫;
更多的时候这位医生只是出于对出事 / 背锅的恐惧,所以更多的时候大家会说 “这不是你医生应该做的吗?”
一次两次突发的情况、意料之外的问题,或许可以靠着医生的责任感或对出事 / 背锅的恐惧…… 但要是天天如此、每个夜班如此、每次急诊都如此呢……
毕竟,你身为医生,你要做到的是 “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防疫规定、但也必须履行救死扶伤的使命……”
但对这个医院的 anyone else 来说,他们只需要做到的是 ““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防疫规定” 就行,病人死没死,不是他们的事情,是医生的问题。病人家属告也告不到他们头上,顶多就是医疗事故、处理医生、赔钱和解…… 医院领导可能真的不在乎。
但如果疫情防控上出了问题,从医院领导到门口保安,这个链条上的每个人都跑不掉。
所以……
这时候一个来自封控区域的没有核酸检测结果的危重病人来了:
你要是医生,你应该怎么做?
但你要是 anyone else 呢?
新冠不过是个遮羞布罢了….
每年急性喉炎死的人可不是少数。
急诊医生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基本的处理都不会。
尤其是儿科急救这块,简直一言难尽。
儿童喉炎,出现气道梗阻的,需要等住院吗?
急诊室里早点地米 + 雾化。地米需要挂瓶吗?
不行就要考虑开放气道了。
收进病房,不过是换个地方按压罢了。
医学生和医生们也不要跳。
简单问一个问题,
儿童急性喉炎的情况下,雾化用啥?剂量多少?
哪天轮急诊的时候撞上喉炎病人,
不会判断和处理,就要结结实实的背锅了。
安徽一大学生突发疾病医生未问诊建议转院,转诊途中死亡,医生或将承担哪些责任?
医学问题就是医学问题,不要扩大化。
现在临床很多日常工作都是流水线作业,
大多数医生就是个流水线工人,
简单重复劳动而已。
当这些人单兵作战的时候,
基本功到底有几斤几两,就能体现出来了。
稍有不慎就会葬送职业生涯。
所以,少去批判什么体制,
多学点本事,才是正路。
我上新冠发热门诊第一天,
就碰到 1 型糖尿病伴发热的一个年轻人,
我看了一下病人就知道情况不秒,
精神状态明显不好,肝区有压痛,
我只能把所有能找到的抢救措施全部备好,
然后以最快速度联系了总值班和相关科室的主任。
最后证明这个人是肝脓肿,酮症酸中毒,败血症,后面没多久就感染性休克了。
按程序走的话,这个人就死在我手上了。
我相信类似的事情全国都不少。
毕竟我们国家临床基本功扎实的医生很多。
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症都有清晰的处理思路。
但总架不住有业务不行的人。
一个医生,连几个小时内就会死的病都识别不了,不会处理。这还能怪到体制?
抢救车里就有的药,加起来十块钱不到,就能救一条命。不知道用,还大言不惭的说防疫过度?
ps: 光指责什么用。一个建设性的建议:
去上急诊的医生,没事就把两本书多看看。
我又把这一节翻出来复习了一遍。
我当年上培训课的时候,印象很深。
课程里面一直念叨 “全为生命”,“你能拯救生命”。当时我还觉得他们很矫情。
医生不就干这个吗?需要这样一遍遍念叨吗?
后来我才发现,
有的时候我们走了太远的路,
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
希望大家共勉。
唉,某地孕妇时候我写过改进意见,现在粘过来。
现在每个新冠感染都会全国通传,疫情死亡更是格外的轰动,所以很多地方 gov 会倾向于破坏现有秩序来维持疫情清零。
换句话说,从吃不上蔬菜、馒头,到孕妇、急症无法入院,都是这一统计方式的结果。
为了减小 “新冠数据” 的增加,他们宁肯苦一苦其他的方向。
那么,如果新冠死亡统计,能够扩大到波及的人群——也就是间接因为新冠而死亡,因为新冠破坏秩序而死亡——也都算在新冠死亡里。
这种统计方式,是不是就合理多了呢?
一个人因为新冠无法出门看病,死于心梗。
一个人因封城破产心情抑郁,跳楼。
这难道不是死于新冠?
这种统计方式并非我的独创,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事实上每次自然灾害,都是如此统计的。
比如地震之后,统计的死亡人数,自然要把压死的、淹死的、饿死的、病死的都算在内,甚至于当时受伤了没有好好医治,导致之后合并症死亡的,也都算在地震死亡之中。
怎么能因为没有被当场震死,就不算了呢?
新冠同理。
这个孩子也许本来可以活下来的,却因为核酸等待而去世了,那么难道不应该算在新冠死亡之中?
就算无防控要求,按这家医院的收治路径表现,十有八九患儿还是会出意外。
医院在这次接诊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是整体的管理流程混乱,医务人员间无首诊负责意识、无交接和无安全风险评估意识。这种流程的混乱和技术能力的不足,才是事事件的原因。
说几个细节,一是病人入院不是急诊,挂的是急诊号,但症状外在症状应该不是特别急重。所以入院时不用绿色通道。
依据是病人是 3 月 8 日发病,在诊所治了两天。是因为疫情管控,所以建议去大医院就诊。说明初始发病时外在症状不是急重表现。
而 3 月 11 日,病人虽然挂的是儿科急诊,但是儿科医生让去找五官科医生,五官科医生仅让观察,而未给诊疗措施,说明两个科室的医生认为这是普诊病人,病情不重。这有两种可能,当时患儿症状确实不重,或是症状重医生技术能力不足未能认识到潜在风险。就算没有疫情,这两个人 tm 的还是会一个说找五官医生,一个说观察。
二是收治住院时,是先开核酸检测单,让病人去检测点采集。再回门诊开住院单。而不是一次性将住院单和核酸检测单都开具。
三是医生指点缓冲病房地点时指错了。一名医院在门诊坐诊的医生,居然不记得自家的缓冲病区楼层。
接下来,在缓冲病区内患儿出现明显不适时,护士没有初步问诊和预评估病情,或是呼叫医生过来处置。而是让患儿自己去四楼?四楼医生表示打针,但是护士却不知道打什么针。医护间毫无交接和沟通。
就算无疫情收入病房,估计也是患儿开始不适,病房护士呼叫医生,医生看了两眼说开了医嘱,护士说未收到医嘱。最后还是进抢救流程。
这家医院每一个收治步骤都有或多或少问题。医护固然问题满满,质量管理科室十有八九是一塌糊涂。部分区县级医院的能力建设真是任重道远。
优等生平日总是 100 分,这次家里装修晚上没睡好考了 80 分可以赖装修的原因。差生平日里成绩就 59 分,考试不及格和装修有什么关系。
这纯粹就是系统的问题。有这么个要求让发热病人必须先进行新冠检测,不测不能看病,医生也没有办法。而且我本人遇到过这种情况
记得大一时我胃疼,去校医院看病,当时校医一量体温发现我发烧之后如临大敌,把我用救护车扔去了附医的发热门诊,那里的医生和蔼可亲的问我是否有肺部的不适,然后给我验了核酸之后把我扔进了隔离病房——自费,一天花里胡哨检查加住院费一起五百多。当我问能不能先给我开点药的时候他让我先验完核酸再说。于是我在医院一个没有网的角落里的隔离病房病房住了一晚,当晚捂着肚子头晕难忍。而验完核酸又是第二天,当我拿到结果之后才知道胃疼不归发热门诊管…… 我找了一圈,最后还是一个热心的学姐看我倒霉给我开了点药,出门左转药房,十多块一盒,一天乃愈。
亏得我不是什么大病,否则非交代在那个晚上不可。而有了此经历,我有那么一点能感觉到这个母亲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了——我能理解我不是重症,可以拖一会。但是为什么要因为可能的新冠风险让一个重症患儿得不到应有的救治呢?我是真的不能理解……
真的就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
在前边回答吉林的问题的时候,就提出过这种担忧,一定不要被新冠冲击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大家都是人命。
但我说了不算,我只是个嘴炮。
更让人难过的是,所有人都要去遵守规则,好像谁都找不出什么错误,那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没了呢?
目连救母在《盂兰盆经》里只有几百字,到了敦煌变文里,就有九千字,到了宋以后,能连唱七天。
如果说,原文只是用这个故事告诉世人佛祖的威德和劝人子应尽孝道,
那后世的敷衍就完全不是这么纯粹的感恩戴德了。
从几百字到上万字再到七天七夜,
增加了什么内容呢?
就是目连的怒。
目连神通第一,堪称座下首席双花大红棍,为了佛祖弘法呕心沥血,然而自己的母亲还在地狱里受苦。
从匍匐在地恳请佛祖赦免母亲的罪孽,
到敦煌变文里快一万个字了,中间多了这几千字就是目连的狂怒。
“目连念佛如恒沙,地狱无来是我家,拭泪空中遥锡杖,鬼神当即倒如麻……”
目连救母的故事经历各个朝代一而再再而三地敷衍,最后竟拉长到一百出,连演三天三夜,演到激烈时万人一起山呼海啸,地方官以为倭寇进犯了呢。
老百姓为啥热衷于给目连加戏呢?
很简单,几百字的版本,目连对母亲的孝道是佛祖赏给他的,
而三天三夜的版本,是目连有了神力,法力已成的时候,一个人杀向地狱杀成尸山血海拼出来的,
最后看到他妈受苦呢,
“掷钵腾空问师尊,目连对佛称怨苦,具说刀山及钢树,蒙佛神力借余威,得向阿鼻见慈母。”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
大目连在地狱里到底怎么见到母亲的,鬼差说不行,亿万鬼差灰飞烟灭,牛头马面打哈哈,牛头马面打成齑粉,到最后目连已经杀红眼了,阎王爷来了也不好使只能跪下说人死不能复生,你老大也知道这个规矩不能破,只要你去找佛祖问问怎么办,佛祖说啥我们就听啥,
目连单刷了整个地狱后,
再把钵盂一丢,腾空见到佛祖,说你看着办吧。
这才是老百姓眼中的目连救母,
一句话,我给佛祖拼了刀山火海,现在这事佛祖要是不管,佛祖就别干了。
她再不好,她是我目连的亲妈。
没有人子能忍自己亲妈在六道里天天遭罪,自己亲妈都度不了,这佛还念个屁啊!
古有目连救母,今有妈妈救女,
今之视昔,犹如后之视今。
我们体制的问责机制,对人的要求太高了,喜欢说:“原则上 xxx,但是,可以 xxx。” 规则是不会错的,只要出了事,要么是人没有遵守规则,要么是人死板遵守规则。
这样下面的人就无所适从。既然人家在基层做执行,就说明这人可能不太聪明,不太灵活,主观能动性不强。因此,应当要有非常详细的细则,具体在什么情况下例外? 这些,领导往往是不会想的,只会说你看着办。下面的人哪有领导的眼界和能力,办砸了才是必然的。
而且医院里除了医生护士,那还有保安,护工,还有行政,医务科,甚至还可能有完全不懂医,空降过来的领导。这些人对规则的理解,对疾病是否危重的判断,未必正确,而超越防疫规则收治病人这个决策链条上,只要有一个人拒绝,就一定会形成推诿,迟早要造成严重的后果。
具体到这个病,儿科很常见的,喉炎,喉头水肿,突然加重,窒息死亡。
这事最让我生气的是,减轻水肿的地塞米松,开药开好了,倒在用药上了,就是一直推诿,不用药。
儿科的喉炎跟成人的风险不一样,当班的护士有没有这个意识? 下医嘱的医生有没有说清楚需要马上输液? 有没有汇报领导? 领导制定规则的时候,有没有把特殊情况,急诊,立即威胁生命的疾病,该怎么做,讲清楚没有?
这些都没有调查清楚,就说已和解,这事就过去了?
我觉得这样不妥,但,这事恐怕真就这样过去了。
最后,我把这个标题给我老婆念的时候,她说了一句:“艹,这怎么可能和解,只能说给钱,答应不再闹了。”
我嗯了一下,该干嘛干嘛去了。
就这样吧。
很简单,新冠在上级考察指标里,其它的不在,那么就会这样。
很少有人看下第二张图片,题头是农安县人民医院。这是一个吉林省的县医院,充其量二甲,甚至是二乙。真实水平,对不起,怕是比不上江浙二乙水平。
按孩子当时情况,即使用药治疗,突发喉头水肿窒息的可能性依然非常大。
看下当时医生的处置,心肺复苏,会诊插管?
如果不是第一时间气管插管,所谓心肺复苏是没用的。
这是技术水平不足。这不是绿色通道的问题。如果是市级儿童医院,这孩子也许还能救得回来。即使没有疫情,这样的悲剧也很难避免。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孩子在过渡病房,说明当时孩子双码绿,无发热,待核酸结果。病房护士在患者家属反馈病情时做的不是联系收治科室医生来,而是让家属去找医生。(这就只能呵呵了)。过渡病房医生在发现孩子发热时没有及时查看患者病历原发病,也没有联系之前处理的医生就草率终止治疗。(这是把锅往自己头上硬扣)
当然,还是那个问题,医院里有的人太关心自己乌纱帽了,对下层层加码,才会导致一级级反复执行重复无效 / 低效程序。
北上广深是大城市,还是有道理的,有时候真的是现实唉…
看到标题非常恼火,内心的怒火几乎瞬间被点燃了。
看了新闻稿,我沉默了。
因为人家已经和解了,并且赔偿挺合理的,再多怒火和不满都要憋着了。
都 TM 说自己没错,可惜,小婉君不在了。
你猜猜医院会因为这个事儿启动整改,再次梳理抢救流程吗?
…… 怎么急性喉炎都能管不好?
护士大夫都没注意喉头水肿或者呼吸道堵塞吗?
死因写着「呼吸、心脏骤停」那就是窒息了啊。
治个 “发热” 把基本功丢光了?看到发热症状一股脑往新冠上靠。
我突然觉得争论清零还是共存毫无意义。
因为,以某些贵物的脑容量和心眼,不论是清零还是共存,他们都搞不定,哪条路都走不了。
你跟他说清零,他就给你层层加码,按户口拉人隔离,哪怕人家明明离开老家十几年都没回去过。
你拎着他的耳朵说,要给孕妇开通绿色通道,可别让等待流产的悲剧再发生了!他说,懂了。然后,等小孩来了,他说不准从这走,因为没说要给小孩开通绿色通道。
真就这么呆!戳一下动一下,不戳就不动。
你以为共存就好了?这帮人就不作妖了?
共存一样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麻烦和矛盾,他们哪有那个统筹管理能力?事情稍微复杂一点,大脑就宕机,然后就装聋作哑,手足无措,无法响应。到头来还不是被拖死,坑死。搞不好到时候人一多,他一慌,索性关门跑路。
我真是十分搞不懂这帮人的脑回路。
你要是说当地本来是清零状态,为了防止输入病例,硬核防疫(比如挖断公路,关刀守卡)倒也说得过去。哪怕手段有些出格(挖路,关刀),看在你守土有功(保持零状态)的份上,一笑置之也就过关了。
可是现在的吉林什么状况?一天阳性(含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几千个,你卡死人家一个小姑娘有什么用?你横竖一天新增几千,卡死她一个就瞬间清零了?放她一条绿色通道就崩盘了?就多她一个?再说了,以当地现在的局势,反正是已经暴增失守丢脸了,你猜上面最需要的什么?是赶紧发掘甚至制造一些正面事例将功补过鼓舞士气(哪怕有些瑕疵有些小错有些失误也可以担待)还是在本来就已经捂不住的事情上继续捂到死捂到爆捂出严重舆情?你 TM 到底懂不懂 “上意”?反正是有错在先了,还能再错到哪去?你都已经这样了,为什么不搏一把?兴许搏一把就搏出个正面典型,最美逆行,脱颖而出呢?
你要他搞清零,他没那个判断力和担当。
你跟他说共存,他又缺那股混不吝和洒脱。
这就不是方向问题,这就是能力问题。
任你什么方向,没能力,哪个方向都走不了。
前几天的回答里面提到过,在现在的奥密克戎新变种的的状况下,不考虑病毒的传播力和隐藏性,一旦发生疫情,就处理一批官员,那就是告诉他们,什么都可以放松,疫情防控不能放松,那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层层加码,加到让你难受的地步,其他后果不知道,但新冠大概率能防住,从而避免自己的政治责任。
拿这个医院来说,在疫情已经发生的背景下,没有核酸检测就收人,那么就意味着你承担了发生院感的风险,在现在病毒症状如此轻微的情况下,风险是有的,院方根本不可能为你承担风险,也不是只有一个地方的事,深圳上海不都有类似的事情么?别说没有同理心,这本质上,和你城市有人因为车祸死,你不会难过一个道理。如果没有被爆出来,也就是协商赔款,哪怕现在爆出来了,下场也不会比院感要惨,所以选择什么显而易见。
同样的道理,各地防疫政策层层加码,显而易见的事情了。比如四川,最近也就宜宾还是泸州有两例无症状,但是各地早就加码到了外地回来三天两测,有疫情的地区哪怕县都不一样,也是大概率七天隔离了。学生也是,出校门,想都别想了,我宁愿把老师叫来陪你封校,也不可能放你出去的,今天不是刚出的么,大学师生非必要不出校,中小学生不能离开居住地。也别怪人家教育部门,只要他们还要为你感染新冠负责,这样的措施,只会越来越多。
所以,如果我们不改变现在的防疫模式和追责办法,这样的事情很难避免。以前,我认为上海模式挺不错,最大程度减少了对社会正常运转的影响,但现在,这种模式显然不适应新的奥密克戎变种,所以真的需要国家层面出台新的办法,告诉下面应该怎么做。当然,我不赞成全面封控,因为我觉得,我大概率是在医院外苦苦等待核酸结果的那类人。
因为儿童喉部的解剖特点,一旦喉部发炎,很快就会出现喉梗阻,引起呼吸困难。必须尽快使用药物缓解喉头水肿,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选择气管切开术。
这些医疗知识医院方应该不会不知道,医院方也承认了 “接诊时间过长”,女童的逝去让人心痛,事已至此,不管再怎么处理也无法挽回消逝的生命。
这题很简单。
医护人员救人,就会违反防疫规定,是错。
医护人员不救人,就会看着病人病情加重,是错。
当然,大家也都有侥幸心理。
有时候违反一下防疫规定也没什么的,也不可能每次稍有差池就被领导发现吧?也没那么巧这人就正好阳性吧?大概率是没事。
有时候拖几分钟也没什么的,不可能每次都那么点背这几分钟就出事吧?大概率是没事。
两种都是错误选择,本次医护人员做了其中的一种错误选择,仅此而已。
怪谁?
还不是怪疫情。
我早就说过,疫情真正可怕的不是医生和患者应对疫情这件事,而是疫情期间本来和疫情无关的医生和患者因为疫情的原因出事。
眼睁睁看着死,很残忍吗?
两年前北京各大医院停止了大部分择期手术,很多肿瘤患者本来切一刀就万事大吉的,拖了半年,错过手术机会,今天,这部分很多患者已经没了,很多患者在做最后的抵抗。
这就是疫情,救人,不救人,都残忍,你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残忍方法。
那可不是键盘侠骂一句「知乎好医生」就能解决问题的。
三月初的时候我也亲身经历了一次
那时候时候因为三亚出现了阳性病例,因为机场离岛 48 小时两次核酸政策,导致几家医院核酸检测量剧增,采样点缺人手就让我们这些行政的年轻人下去帮忙疏导人群,这是背景。
那天中午我值班,两位老人抱着小孩就往核酸采样点冲,孩子精神有些萎靡,一问才知道平常老人鼻子过敏就会往鼻子里塞个蒜粒,小孩觉得好玩乘着爷爷奶奶不注意也拿蒜往鼻孔里放,等老人发现异常后已经深入鼻腔了,就赶紧带孩子来医院。
因为按照防疫规定,口腔科、耳鼻喉等进行有创检查和操作的门诊患者是需要核酸结果的,大中午门诊也没人,老人只能先来核酸采样点,又听说核酸结果要 4-6 小时才出,手足无措的老人急的是团团转。
了解到事情经过后,看了下孩子暂时没有明显异常,跟老人解释医院是有二十分钟快速核酸检测(结果不上国家系统的)就在急诊科,这种儿童异物侵入气道的应该直接去急诊而非门诊。解释的同时联系了总值班,总值班立刻联系了耳鼻喉的医生回科室,在跟家属确认了孩子没有中高风险行程史后,把患儿领带到耳鼻喉科并吩咐老人让孩子静坐不要剧烈活动等医生来,十分钟后耳鼻喉老主任连跑带喘的跑到诊室先给孩子取异物,后再让老人带孩子去做了核酸。
回过头来想这个事
如果孩子气道异物并不深,没有那么危险
如果患儿和家属有高风险行程史、或者是密接亦或者就是无症状感染者
我们这样的行为明确就是违规的,但是如果因为机械的执行规定导致那个孩子出了问题,我想我会自责一辈子,脱了工作服我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
吉林女童的悲剧有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的因素在里面,但是仔细想想
当我们都没错时或许我们都错了
最后给一点不算建议的建议
当你或家人遇到类似此类情况的时候,不要难为一线的医护人员,你可以
1、好好沟通找医护人员要医院总值班的电话,总值班相当是当天值班院长,让总值班给您协调
2、试着拨打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电话,那里有比院长还大的官
3、市长热线(政务服务 / 投诉电话)
这些途径多少可以让你沟通到医疗资源的管理层或决策层
以上
这个世界上会死人的事情多不胜数,而新冠远不是其中最危险的一个。
我们为防疫做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夺回正常的生活,如果把目的和手段搞混了,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当你把人放到流程里且能一票否定的时候,就难免出现这种情况。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做流程内最合规的事,自己没有犯错,最后自己不该有责任。
那责任是谁的呢?
R.I.P.
按照丁香医生做的科普,小儿急性喉炎一般由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等常见病毒引起,也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病情通常比成人重,应及早就医,在一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消炎,保持气道通畅。如诊治不及时,可能会出现窒息、喉梗阻、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按照新闻报道的细节来看,化名为小婉君的患儿极有可能死于喉梗阻。
裤子还没脱完,小婉君便突发呼吸不顺,脸色惨白。
按照小婉君母亲的回忆,在小婉君突发呼吸不顺前 70 分钟左右,小婉君「已表现出明显不舒服的迹象。」如果单纯地只是喉咙红肿疼痛,除非患儿哭闹、表达,否则家长是不能准确观察到「明显」患儿「不舒服迹象」,因此,我猜测,在小婉君母亲观察到小婉君明显不舒服时,小婉君可能已经出现呼吸不畅症状。
但在小婉君「已表现出明显不舒服迹象」时,过渡病房的护士以「过渡病房是给大人打针为由」拒绝了小婉君家属要求给小婉君用药缓解症状的要求;
在被过渡病房护士支到四楼五官科门诊后,五官科大夫又以「核酸报告未出需到过渡病房打针」为由,将患儿和家属支回过渡病房;
过渡病房护士又以「过渡病房是给大人打针的、不知儿童用什么药」为由将患儿和家属再次支回五官科门诊,五官科门诊大夫终于给小婉君开了属于糖皮质激素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同时找来一名女性大夫对接;
在准备给小婉君输液时,过渡病房大夫发现小婉君发热,在给小婉君量体温后,对接大夫以「发热不能打针需上发热门诊」为由,强制中断小婉君的输液;
在小婉君明确表达「不舒服、不想走」的需求、家属请求先在过渡病房给小婉君输液、家属移步发热门诊的情况下,过渡病房的医生仍以「按照规定,孩子不能留」为由赶患儿和家属去发热门诊;
不知过渡病房的医生执行的到底是哪里的规定,按照吉林省的防疫规定,小婉君这样情况,应该直接走绿色通道,先诊治,再补核酸。也就是说,小婉君无需走发热门诊。按照丁香医生上的科普,对小儿急性喉炎诊治过程中,应「使患儿保持安静、避免哭闹,减少体力消耗,减轻呼吸困难」,过渡病房的大夫竟然连这点医学常识都没有,置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不顾,僵硬、片面地执行新冠防疫政策。
患儿家属只要带着小婉君去发热门诊,去发热门诊的路上,小婉君一直哭喊「难受、难受」时,到达发热门诊前,需通过核酸采样点,在患儿家属已表达孩子难受且已在过渡病房量过体温之后,核酸采样点的护士仍旧粗暴地以「听你的还是听我的」为由要求小婉君走所谓的流程。走过流程之,小婉君的体温仍是在过渡病房量的 37.8℃;
到达发热门诊之后,经过与发热门诊大夫一番沟通,发热门诊大夫签章同意患儿和家属回过渡病房。
一番折腾,小婉君终于回到过渡病房,针还是没打上,小婉君就想喝水,小婉君母亲想着小婉君还没打针,便安慰女儿说,「咱不喝水」,小婉君又想上厕所,小婉君母亲便带小婉君去厕所,到厕所,裤子还没拖,就出现了我前文提到的「小婉君突发呼吸不顺、脸色惨白」。
小婉君奶奶在厕所外听到厕所里情况不对,便冲进厕所,抱起小婉君,冲到大厅,呼叫医生抢救,十分钟后,经过 8 名医护抢救,小婉君被宣告死亡。
据急诊科急危重病人抢救登记表显示,由过渡病房送入急诊科时,小婉君已无意识,无自主呼吸,双侧瞳孔放大,颜面口唇紫绀,颈动脉无搏动,脉搏测不到。(医生)考虑患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急检心电图,呈等电位线,建立静脉通路,请儿科医生、五官科医生、手术室医生进行插管。
新闻中说,小婉君原本在龙王乡某诊所打消炎针和雾化治疗,后因疫情封控关系,诊所停诊,诊所大夫告诫小婉君父母「(小婉君所患的小儿急性喉炎)不严重,但是得赶快去(大医院),如果耽误了,是很危险的。」
对照丁香医生上的科普资料,诊所大夫给出的治疗方案和就医建议都是专业的,但农安县医院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大医院,医院大夫也没什么医德,并没把治病救人当成第一要务,没把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首诊的儿科大夫直接把患儿推到五官科,五官科大夫或许不知小儿急性喉炎的严重性,没让患儿走绿色通道,而是片面地执行针对一般患者的先核酸再诊治的防疫规定,过渡病房医护毫无专业素养,完全没表现出知晓小儿急性喉炎诊治的医学常识,生硬、片面地执行所谓的防疫规定,不顾患儿的危急情况。
整个就诊过程,可以说是一团糟,每个人都只盯着自己负责的一亩三分地,怕担责,怕负责,态度不友善,不断推诿、踢皮球,眼里、心里根本就没有患者。这样的医护,跟草菅人命有何分别?跟菜市口的刽子手有啥区别?这样的医院,还有谁敢去看病?
我们防疫是为了啥?防疫的根本目的不也是治病救人吗?早在疫情开始时,我们就反复强调,我国是把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防疫和就医,其实是同一个目的,都是为了我们能活得更好,但农安县医院的这些医护,竟然连这一层都理解不上去。
最后说一句,在吉林省生活的话,有病还是多去吉大一、二、三院等真正的大医院,吉大一院是全东北最好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在黑龙江省生活的话,有病还是多去哈医大附属一、二、四、肿瘤、儿童等大医院,哈医大一、二是全东北排名第二、第三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农安县医院这样的县里医院,治个成人感冒啥的,应该手恰把拿,毕竟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基础病,不治疗也大多能好。
妥妥的医疗事故。而且这特么地塞米松都已经拿到手里了,楞是不给人挂!这跟杀人有什么区别?下面的护士没轻重,开药的五官科大夫不知道轻重吗?
前年六月的时候,我老丈人急性盲肠炎,进了病房等核酸,半夜十二点,医生扯着嗓门跟总调喊开手术间,不开出人命总调你胆着!开出来盲肠都肿的不成样了。那会儿真是人命第一位。现在快两年过去了,疫情指标比人命都重要了,真是无语!
亏的事孩子才四岁,家长年级轻。要是年龄大点的,看自己孩子在自己面前拿着药被活活憋死,家长报复社会都有可能。
不能原谅,谢谢。
这…… 简直是开玩笑……
这不是什么 “没有办法” 的事情……
就是规则制定者,根本就没有做事情。
发热门诊的根本要素,
是让发热病人在进入医院前可以归并到一起去,
和其他病人分开。
你都诊断、开药了……
然后让人跑来跑去的换地方打针???????
如果是确诊或者其他传染病病人
不是造成了更多的传染可能性?????
这 TM 和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有个 P 的关系……
如果情况属实,都是按流程办的,那么,就是这个流程有问题,反映了管理水平的低下。
一大帮无能无才无德的人通过钻营挤进了教科文卫这些行业,这就是管理水平低下的源头。
我一直认为教科文卫应该取消编制,没有编制,这帮蠢才就跑掉了,省得在里面捣乱。
类似的事情不断在上演。
去世的患者,还有可能讨个说法。
那些被耽误的,小病拖成大病的,本来能痊愈却留下后遗症的,只能自己忍。
很多人说新冠流行会医疗挤兑。但现在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关闭医院,抽调大量医护防控。加上各种核酸之类的要求。这种人为制造的医疗医院紧缺,恐怕也不比日增几十万的地方差了。
防控是为了让大众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医疗娱乐。
如果做不到,等于失败。
医院流程有问题消耗了过多时间,根据新闻内容这个小女孩一家经历了以下流程
挂儿科(14:21)——转五官科(14:27)——住院要求做核酸(14:57)——回五官科开住院单——被五官科医生告知去三楼过渡病房等待——三楼说过渡病房在一楼——回五官科问医生,医生说刚才说错了,过渡病房在一楼——来到过渡病房(15:28)——过渡病房说打针要去四楼,一楼只给大人打针——回到四楼五官科,医生说核酸没出来只能去一楼打——回到一楼护士说不知道给小孩打什么针,因为他们平时只给大人打针——回到四楼大夫同意没核酸报告也给打针, 并且说和一楼打好招呼,回一楼打针——回到一楼,打针前量体温发现小孩发烧,说要去发热门诊——去发热门诊量好体温拿到签字盖章说明回到过渡病房(16:38)——小女孩说要上厕所,在上厕所途中呼吸困难抢救 10 分钟无生命体征。
上面流程是不是看晕了,我们作为看客都晕了可想当事人当时上上下下跑多么折腾,这里看出三个问题
1. 医院门口 “预检分诊” 时应该给小女孩测体温了,让她进去意思是当时体温正常?然后一个半小时后突然发烧了?还是门口没测体温?如果门口就测出发烧直接去发热门诊能省下很多流程。
2. 医生和过渡病房之间没沟通好。五官科医生第一次没告诉一楼医生小孩要打什么针,让家长上上下下跑很多趟。
3. 医生指错路。五官科医生一开始说过渡病房在三楼(实际在一楼),很难想象这是本院医生说出的错误,这让家长浪费了很多时间。
这个小女孩病情的耽误和这个医院过于繁杂的流程有关,并且事后看来很多流程是可以避免的。
每当我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就会真真正正地感到极度不适。
这起事件如果发生在非疫情时期,大概率孩子还是要没的… 这本质上是分诊、处理、抢救能力太差的问题。
儿科不愿意收急性喉炎是因为,这种病有小概率突然出现喉梗阻,有时候插管都不一定能插进去,必须紧急气切才能挽救生命。小朋友到门诊的时候症状还不是很严重,走流程在过渡病房等结果可以接受。问题在于,病情变化的时候没有后手了。
地米都没怎么滴进去,孩子就被喉头水肿(或许还有痉挛,因为后面心跳停了以后插管成功了)堵住了呼吸。这种情况下唯一可能有效的抢救方案是开通气道,不说紧急气切,至少要尝试插管。可惜按照记录,管是后面五官科才插的,在那之前急诊已经认定孩子不行了。就不说拿根大针穿环甲膜(现今这种执业环境下不愿意这么干可以理解),你急诊的兄弟们才抢救了 10 分钟就想宣布死亡停手?死亡证明上直接写发病到死亡 5 分钟… 虽说指南上没有明确写抢救时间应该有多长,你这 5 分钟就宣布死亡不太交代得过去吧。
如果就诊过程能更流畅,效率更高,没有推来推去,估计到院半小时左右能到过渡病房了。假设他们医院急诊有儿科医生,开药在过渡病房用上,孩子有没有救?个人认为大概率还是会出现喉梗阻,也许程度轻一点,但气切或者插管逃不掉的。看他们医院这种水平,够呛。
唉。
突然理解有些人为什么会医闹了。
如果家长当时敢闹的话,也许就是另一种美好的结局了。
看到吉林女童小婉君的遭遇,只有一个请求,是的 ,不是希望,而是请求,尽快铺开和认可快速抗原检测的结果吧,抗原检测一般 15 分钟内就可以得到结果,不能再因未及时获得核酸检测结果,而导致患者贻误治疗,甚至失去生命了!
抗原检测近几年的技术进步飞快,很多质控好的试剂,敏感度和特异性都在 90% 以上,用抗原检测来做初筛,完全是可行的。
正如在临床上,一般来说,我们会用彩色 B 超做乳腺癌普筛,再通过病理切片确诊,若反过来,用病理切片去做普筛,就很容易出问题,贻误患者病情。
下图是目前抗原试剂的敏感度排名,第一名和第二名都是中国产的。
分子检测(如 PCR 核酸检测):目的是检测病毒基因(RNA),通常采集鼻咽拭子或鼻拭子。诊断新冠感染的准确度高,可检测到低病毒载量,检测下限为每毫升 102-103 基因组拷贝;但耗时长、成本相对高,容易贻误患者病情,且需要专业人员和工具。
抗原检测:目的是检测病毒蛋白(如核衣壳或刺突蛋白),通常采集鼻咽拭子或鼻拭子。可快速检测,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准确度不如分子检测,病毒载量低或是无症状的情况下难以检测。尽管检测下限仅为每毫升 105-106 基因组拷贝,但病毒载量低于每毫升 106 基因组拷贝的个体不太可能传播病毒,因此可快速识别最有可能传播病毒的感染者。
真正的灵魂拷问是,**既然我们看各地的流调,经常有患者做了第二次,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四次才检测出阳性,为什么,我们认可核酸检测的结果 ,不认可抗原检测的结果?**要知道,抗原检测全世界多数地区都认可为就医通行证。
四岁、和解。
信息量太大了,一时无法消化。
看不得这种……
难受……
防疫次生伤害导致死亡 + 1
疫情死亡 + 0
我不相信是个医生能不知道急性喉炎的危险。
这不是绿色通道的问题,是在新冠背景下不敢担责的问题。
还有之前的孕妇死亡事件。
建议启用首问责任制,别到处推了。
小孩子无辜,总不能要求每个人在新冠时候啥病没有吧,总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自学成医吧?
已经不是 2020 年的武汉了,不要搞过了,每个人的生命都很重要,不要再因为新冠去漠视推诿急救的需求了!
我也是一个当爹的人。看了题主的描述,简直心如刀绞。后半段都没有勇气看完。
不少人在说什么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之类的话,我很不同意。我认为,制度该遵守的必须遵守,守住最起码的程序正义,这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制度本身。我刚才在看问题描述的时候,心里就满怀激愤地想,这个医院,谁特么制定的狗 P 制度!我查遍了网络,并没有找到任何法律法规规定急诊病人可以因为疫情而拖延的。
相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 31 条说:
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不管什么危重病人都要一刀切等狗 P 的核酸检测,这个规定明目张胆地违法了,制定它的姥爷们知道不?
把这种违法的土规定赤果果地摆在台面上,无所不在的有关部门这回怎么不见了?是不是要站出来追责啊?
一般门诊要筛查,我理解,我也支持。可是™的谁给你们权力以核酸检测为理由拖延抢救危重病人的?心梗、脑溢血、大出血、重伤、休克、孕妇、急性过敏、哮喘、溺水、烧伤、… 这些病人,就是几分钟的抢救窗口,你们特么的觉得人命重要,还是等几个小时的指标重要?
吉林市的疫情数据是这样写的
累计死亡 1 人!
累计死亡 1 人!
你算上这个可怜的孩子了吗?
我们所谓的 “一票否决” 的疫情管理,是不是要把那些因疫情而死、而不是疫情直接致死的人也要算进考核指标里去?
最后,我实在无法理解这件事怎么会和解了。
这种事情怎么能那么快和解
下次遇到这事,先及时报告疾控中心,打电话说清楚来龙去脉,再去医院
“大夫,我最近这体温也不高,就是咳嗽的厉害,他这一咳嗽弄得我们全家人都跟着咳嗽,嗓子还干痒,孩子小拉裤裆里我都没闻到味,这味觉也不如原来了。还胸闷憋气,光憋气倒也能忍受,关键还四肢无力,走路都走不稳当。还跑肚拉稀,肝脏还有点不舒服,血压也有点高,颈椎不舒服,头还疼。小便也有泡沫,脖子那里还有点不舒服,甲状腺是不是也有问题了呀?另外感觉血脂还比以前粘稠,血液循环不上去,心跳也变慢了,看东西还模糊。这以前没有关节炎,这几天关节反倒有点疼痛。这几天这一咳嗽,害得我拉屎都出血,我以前都不知道啥叫痔疮,这几天每天百度才知道这叫痔疮。大夫您给好好看看,不会是我们倒霉,成了无症状吧?不会是病毒在我们身上又变异了吧?”
经过各大专家的一系列检查
肯定都给你治好
住院期间没事多发几个抖音
从抖 + 多买点流量
最好联系当地新闻媒体的官方抖音适当的曝光一下自己,尽量合作一下,如果能来采访一下哪怕隔空喊话都是最好,这是大新闻
每天多拍段子,标题必须要博人眼球
《一名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日常》
一定要带上感谢 ZF,GJ 之类的话
一定要说自己在大夫的积极治疗下恢复的越来越好了
没事拍几个做有氧运动的视频传上去
个人卫生要收拾利索,你是要出镜的,个人形象一定要到位
用不了几天,大概率会上电视
出院时候记得多买几个水果篮
多买几箱牛奶水果罐头啥的
花个千八百的,别心疼这点钱
还有最重要的是锦旗,锦旗一定要大,越大越好。字必须用金字,才能凸显这个锦旗的份量
锦旗要多做几个,各家是各家的
这玩意儿绝对不能偷懒省钱
可怜的宝宝
天堂没有病痛
好好享乐吧
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注意不要恶意关注。
如何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最具有可行性的,当然是避免此类事件形成舆论压力了。
这方面,还是 2020 年初的武汉做得好。
我不是一个典型的知乎医生。我在公立医院做到了主治,血债累累,不知耽误过多少 “原本有希望” 的患者的性命。
偶尔去治病,经常在装傻,总是在创收。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医院也。
在公立医院一线工作,就一个突出感受:盛世行医如赌博,而我却无权弃牌。
请问庄家是谁?
不许恶意提问。
辞掉事业单位编制,三十高龄入江湖,就一个感觉:
以前我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个好人。
她只是失去了一条命;打过疫苗,有专业设备,有专业技能的医生可是要面对死亡率 0.013% 的新冠病毒啊。
============
实在想说点什么。又不知道说啥。这就是 P 民的宿命吧。鼓起勇气不过在网上叫嚣,以掩盖现实生活中的孱弱。
我们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看了这个消息,仔细阅读了问题的明细。字里行间只看到两个字 “冷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 “冷血”。
是,所有人都没错。只有那个小朋友错了。
她在错误的时间,得了错误的病,所以她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我们在叫嚣着 “建设”“增长”“清零” 的时候,我们这一切到底是为了谁?昨天在医院门口大出血的孕妇,今天死在妈妈怀里的小女孩?明天呢?
南京的彭宇涉及只是道德。
现在的种种在挑战我的良知。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宁可饿死也不能给防疫添麻烦
规则的打破不是一朝一夕的
直到有某个愿意主动或被动牺牲自己打破规则的人出现之前,直到某些因为规则和打破规则的人之间冲突枉死的人出现之前。
要么钻规则的漏洞 (人情社会),要么祈祷自己别是倒霉蛋。
现实就是这么扯淡,不合理的规则人人都知道,制定的人自己也知道。赌的就是你没胆子掀桌子,你掀了桌子送了命我无非改改规则就是了。自古维权,不过如此。
在现在这个形势下,保持健康太重要了
绝不能让自己和家人得任何新冠以外的病
感染新冠大概率无症状不会发病,即使发病也肯定得到妥善救治
得别的病那就不一定了
这种事情不要去怪医生,医生能怎么样呢?
甚至都不能怪医院,毕竟医院要为所有的患者负责。
而最让人难过的是,大家都按照程序做事,孩子却死了。
一个生命的消逝固然让人难过,但说的残酷一些,这是疫情所必然会带来的直接或者间接损失。
大家不会指望在美国因疫情死亡几百万人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国人死于疫情吧。
在疫情面前,每个人都可能会死,包括我。
死者已矣,但我们要为还未死去的人多做准备。
当初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需要呼吸机,需要 ICU。而经过了这么两年,在看到除中国之外的全世界,因为疫情不断死人的情况下,我们国内的呼吸机,ICU 准备了多少呢,我们的分级医疗流程改进了多少?
我对此不抱乐观的态度。西安爆发疫情,西安出了问题;现在吉林爆发疫情,也出了问题。
我这么说并不是要黑当地政府或者医院,没有意义。而且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说不定在其它地方爆发,谁敢保证这种附加伤害就一定不会出现?
如今第九版诊疗建议出来了,其中就重点提到了分级诊疗的事情。如果实行的顺利,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爆发疫情的考验,能将人员和物资损失降到最低,而且没有更强力的病毒变种出现的话,也许明年会开始小幅度的打开国门。
真正的考验在那个时候才开始,希望大家做好准备。
事后医院坦言有推诿现象,这其实就是坦承 “我们宁愿发生医疗事故赔钱,也不能发生疫情”,反正每个人都按照规定办事,所以没有人为这件事负责,医院也不是赔不起,上级部门也知道你医院为啥这样做,最后妥善解决家长就行了,整件事包括孩子没有一个人做错了事,却除了孩子没有一个人需要付出代价。
“当他们怀疑你有新冠时,你最好真的有。”
因为为了降低 “新冠病毒患者死亡率”,患者必然会被投入更多的医疗资源。
你认为我是在开玩笑,那么是谁把玩笑变成现实?
你的主管医生包括一线人员没有权力,他的上头有一百个有权力的人限制他。大家都活在规章制度的牢笼里,即便他是错的,有时也很难挣脱出来。
遇到情况怎么办?
白天上班时间打院办室电话(打医院主机要求转院办室)
下班时间打总值班电话(打医院主机要求转总值班)
这两处一般都能解决问题。
这个和西安孕妇的事情不完全是一回事;
这个事件中,女孩已经到了医院里,是医院医生他们互相的推卸责任,主要负责对接的医生对病情的不重视,最终导致了不幸;
西安孕妇是工作人员因没有核酸拒诊,完全就是医院的草菅人命。
这个事件中各个医生称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他们只顾着自保,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忘记了自己 “救死扶伤” 的使命。
吉林疫情最近确实很严重,可能医疗资源也有限但这绝对不是医生互相推诿的理由。
很多医患纠纷的矛盾,都是因为医务人员对工作的懈怠,对人命的过于冷漠造成的。
说难听点得了新冠疫情还有很大概率能治好,但是急病必定不能拖延,我们防控疫情就是为了更多的人不感染疫情,更多的人健康。
我没有说医院没有责任,是指可以把责任在缩小一点,不是医院很多人的不作为,就是接诊医生的不称职。
希望能够精准问责,并且针对疫情进行精准防控,现在的吉林疫情肯定也缺少人手,不要出现整顿医院的这种行为。
也向那些防疫前线的医疗人员说声辛苦。
之前我在回答类似问题的时候就说过,但凡给自己 p 个红码,就算事后进监狱,但起码有人给治病了
而且以后也不用 p 了,自己说抗原检测自测阳性就可以了,医院接走核酸复核,哦,是假阳性,没事,有了核酸检测报告,接着治病,连监狱都不用进了
明显就是防疫机械化,孩子生病第一件事去开发烧证明,可是他真的发烧了又需要留下来观察做核酸,而这是急性病需要及时救治。这就是两头堵。我当然能理解医院为何这样做,毕竟防疫是关键,而且这种急性病出现可能性不大,大家都不愿意担责。不过,凡事得有备案,比如可以设立临时隔离区,让小孩先去那里然后医生及时抢救 。否则只要发烧就这里开条那里备案,如果真是新冠,岂不是到处传染?那这些防疫有啥用?这些方法真的很难吗?可惜上面从来不管不愿意多去花些精力,一到关键时刻就只会一刀切层层加码,这种做法和最开始的武汉有啥区别?
重蹈覆辙,怕不是一些官员的座右铭
“我难受”。
这也是我想说的。
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好说了。
要避免此类事情,首先要做的是在疫情前就应该有备案,什么的病人做什么处置,而不是疫情来临时临时抱佛脚。如果没有备案,手忙脚乱都是轻的,极端情况就是出人命了。
像吉林这次日增上千,医院怎么安排才能既不发生院感,又不至于耽误其他病人的治疗,民政部分如何保障封城期间居民的各种需求,对整个吉林省都是一大考验。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不吸入就是防疫的终极措施,基本就不会染病。
如何保证不吸入?当然是不集聚。医院拒绝病人,停诊是另类的不合理的不集聚。
集聚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场所,保持相互之间的距离 6 米以上,就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哪怕对方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也不会吸入对方呼出的新冠病毒。因为飞沫传播不了 6 米,而对方每次呼出的 0.5 升气体中有病毒气溶胶,也会在广巨大的室外空间瞬间被扩散没有了。
要生活集聚是在所难免的,有时还是要选在室内进行,这时就应该尽量开窗通风,在非采暖区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就打开所有的窗户进行开窗通风,创造一个类似于室外空气流通环境的室内外通风的聚集环境,尽量减少病毒气溶胶的积累。开窗通风是用室外空气及时更换室内空气,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扩散。当然选在室内集聚时,应该尽量缩短集聚时间,必须戴口罩,最好戴 N95 口罩。因为在室内环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能保证 6 米以上,而且病毒气溶胶一定会有一定程度的积累。
有时在室内集聚口罩也没法戴,如就餐、喝茶、喝咖啡等等,这时应该选择室内外通风条件好,并且座位有保证吸入的空气没有可传染新冠病毒的室内场所进行。尽量缩短集聚时间。
以下内容多数为熟悉空气流通的我们,从空气流通、消毒的角度看如何做好新冠肺炎这个呼吸道传染病的医院防疫,即用主动杀死空气中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的方法,尽力打造不发生医院积聚感染事件的回答。为了让更多地人看到,曾在有关新冠疫情的回答时多次采用,已经见过的知友请忽略。
新冠病毒无论如何变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不吸入就是防疫的终极措施,基本就不会染病。
如何保证不吸入?当然是不集聚,医院拒绝病人是另类的不合理的不集聚。
防疫是为了拯救很多人的生命,但是也不应该由于防疫使任何人丧失了救治的机会,乃至丢失了生命。
毋庸置疑,医院以现有的防疫设施,如果防疫期间像没有疫情期间那样开放,极大的可能会造成集聚性感染。医院承受不起,整个社会也承受不起这样的事,肯定会上热搜!
现在的防疫多数都是被动防御,就是保证如何不吸入病毒,或者吸入病毒了不发展成重症。
为什么不能主动进攻,把新冠病毒在人们吸入前杀死呢?即便空气中有新冠病毒,在人们吸入前已经被灭活了,就没有了传染性,吸入了也不会被传染。
改变医院的防疫策略,提升医院的防疫水平,减低空气中病毒气溶胶的浓度;把空气中的新冠病毒尽量杀死,让医护人员吸入的空气中没有可传染的新冠病毒,让医护人员安全、安心工作,杜绝医院集聚性感染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活动在疫情期间如常开展。在疫情期间医院的医疗活动如常开展比疫情期间拒绝病人,医院的美誉度更好,医护人员更安全,医院没有疫情期间的停业损失,更不会有拒绝病人的处罚停业损失。
由于新冠病毒是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不吸入就基本不会感染。在室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超过 6 米就不会感染。医院不是一个室外场所,应该打开所有公共区域窗户进行开窗通风,尽力创造一个与室外空气流通相当的室内外通风的院内候诊环境。在疫情期间医院的医生、工作人员和就诊的病人、陪同人员都应该戴防护能力更强的 N95 口罩。
诊室和检查室应该创造一个下送风,上排风的独立空气流通环境,减少新冠病毒气溶胶的积累。
**医生、护士的座位有主动杀死空气中的可能的新冠病毒和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的定向送风设备,保证医生、护士、患者吸入的空气都是没有可传染的新冠病毒和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的空气,**所有的医生、护士、患者都不吸入新冠病毒,就不会感染新冠,那么医院集聚性传染事件就不可能发生了。
如果用合理的加强通风手段减少公共区域传染病毒气溶胶的积累,主动杀死吸入空气中的可能的新冠病毒和呼吸道传染病病毒,这样的医院就是一个安全的医院,不会造成集聚性感染事件。
疫情期间,在这样的医院可以一边进行核酸采样,一边像没有疫情时一样进行医疗诊治。
当然医院在疫情期间应该采用预约就诊方式,减少院内流动人员;但是绝对不应该采用拒绝病人就诊的方式,减少院内流动人员。
只有打造不会爆发院内集聚感染事件的医院,医护人员才能安心工作,病人才会得到及时救治。
防疫爱好者说,万一她是新冠,不按规定接诊,感染了全院医护病人怎么办?
现在的防控标准就是,只要不死于新冠,死于什么,都无所谓,不会有事掉乌纱帽。
喉炎为什么会造成死亡呢?是不是窒息死亡?如果及时上呼吸机的话基本上没有生命危险呀。
这不是天灾,是人祸。
我看了新闻,家人带着女儿上上下下来来回回跟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小儿急性喉炎的危害作为医生护士总该有点敏感度吧。从出现症状到死亡,这中间只要及时介入,就有极大可能挽救小女孩的生命,只可惜,冷漠与对病人的不负责造成了这种结果。
这个年纪的小女孩得了新冠几乎不可能死亡,全球的数据都表明小孩子感染新冠的死亡率极低极低。但是她却死于了新冠的次生灾害,这难道还不够讽刺吗?
至于说如何避免,我只能说,权力只对上负责的机制下无法避免。
最可怕的不是女童死亡,而是家属已和解。
只要摆平了家属,就不再有问责。
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带不来根本的改变。
昨天有西安孕妇,今天有吉林女童,明天又有什么?次生灾害又会落在谁的头上?
医院的赔偿,是在为谁背锅?医院是否也和某级机关达成了和解?
避免发生类似的事件,必须要从问责开始,而不是随便拎出一头替罪羊,和一纸和解的密约。
和解对当事人固然是最优的选择,也无可指摘。但不问责的输家,是我们所有人。
得新冠能活下来,不得新冠有可能会死,什么地狱笑话。归根结底绿色通道哪有官老爷的帽子重要,避免是不可能避免的。装死应付热搜的胆子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人民网长春 3 月 15 日电 (李洋) 今日,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第 36 场新闻发布会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举行。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副厅长赵光辉表示,目前,吉林省市场上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相关物资供应充足,货品齐全、市场价格秩序总体平稳,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吉林省工信厅副厅长宋晓辉说,省内新一轮疫情发生以后,吉林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加大省内企业生产组织、扩大省外采购等方式,千方百计筹集防疫医疗物资,全力保障防疫医疗物资供应。为保障疫情期间百姓就医需求,长春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姜洪波表示,疫情期间,该市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确保急诊救治及时有效。
——以上资料来源:人民网与澎湃新闻
只有医院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的死于新冠,而也只有银行了解到底有多少企业是真的死于新冠。
可是他们捂着耳朵,假装什么都不听,然后告诉你:作为人,你可以死于任何疾病,除了新冠。作为企业,作为宏观数据,你的萧条只是因为萧条。
Heavy Sigh 摊手
想起了很多年前读大学的时候,老师讲过一个号称很经典的管理学案例。
说是麦当劳还是肯德基,有一批汉堡过了售卖期,就由一个货车司机开车去销毁。
行驶路上遇到了一批难民,饿得不行,把车拦下来要吃车上的汉堡。
需要说明的是,这批汉堡虽然过了售卖期,实际上并没有变质,还是能吃的。
这时候司机该怎么办?
让难民吃,就违反了公司的规定,虽然不是售卖,但也很可能因为违反规定被公司开除,而且公司也很可能因此上热搜:XX 公司将过期食品给难民吃!
不让难民吃,这些人就可能会被饿死,而且这些汉堡也是完全可以吃的。
难吗,似乎很难!制度有错吗?好像也没错!
那就很简单,不能让难民吃啊,制度这样规定肯定是有道理的啊,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健康啊。
这样做行吗?只要稍微摸摸自己的良心,就会告诉我们不行,得让他们吃啊。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果生命权是人最高、最根本的权利,那就是最高原则。如果机械地执行制度违反了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准则,那制度就没有价值了啊!
新冠已经两年多了,这样的事情却始终还在发生。
医院的制度和流程也许多没有错,因为那样做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感染。可那时常规时候的常规逻辑,预防新冠是为了保护生命,给孩子急救也是保护生命啊!
为什么目标一致的事情,却非要弄出人命来?制度是死的,但人不能死啊!
时常想,到底什么才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尺?
可能不是新冠的感染人数、也不是死亡率。朝鲜号称没有一个人感染,更无人因新冠病死,可那并不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但对待一个身处危机的弱小生命的细节,让每一个人都得到重视,活出尊严,却才可能真正彰显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
这方面,我们还任重道远!
一个人一生最好不要去两个地方:看守所和医院
这两个地方,你的生命最有可能不受自己的掌控
这和故意杀人有什么区别?
如何避免?故意杀人罪怎么定罪就怎么判,就可以避免。
什么?都是按规定执行的?天大地大,法最大,什么规定违反了法律,就该改。
和解?那么下一次,大概率还会这样,因为这些主要领导没有受到足够的处罚,那么大概率规定也就不会改,规定不会改,那么这些高学历高智商的精英医生当然还要按照规定执行,
只是,不知下一个亡魂的家里人还能不能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
只是不知常驻知乎的好医生们谁能来分析分析这些杀人医生的心理是怎么想的,是怎么能够忍住这样罔顾生命的,让我们这样的升斗小民也接受接受教育。
没有办法避免的,已经两年多了,能避免的话,就不会到现在还在发生这样的事了。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抗击新冠疫情伟大斗争,有斗争就要有牺牲。伟大斗争的胜利从来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靠无数血汗乃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在目前疫情下的幸福生活,都是因为无数人的无声奉献和牺牲,他们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虽然很同情,但是这文章通篇某某某女士回忆,实在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三方原则,请至少采访了三方再发新闻,这和新京报有区别?
这不是和西安时一样
等过一个月,看看国外新冠死这么多人,又说封的好。
那你们到底是要清零还是共存呢?
有人说,我要清零,也要各方面都做的好。
对不起,这个星球上没有政府对大量人口的地区封锁时有这个能力做到完美。
发达如上海这样,现在也是乱七八糟。
我在上海。
对目前的防疫相关,以及医疗资源的分配,我有些想法,但我不敢说。
在一个医生看病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的国家,类似的事情不过是最后一起。
病死事小,感染事大
《铁血防疫》
请继续加强!
已和解,
就硬和解呗。
家属都有工作的嘛,有老人的嘛。来日方长嘛。理解就得了嘛。
是不是突然想起了西安孕妇难产的新闻?
西安去年可没少挨骂。
针对绿色通道这件事,可以说是有前车之鉴。
之所以还会发生这种情况,还会出现这种现象。
只能说,每个部门都是照章办事,按照规矩来,都只会认死理,走流程。
不会特事特办。
甚至可以说,这个社会,依然是一个人情社会。
因为有些地方,人情关系,就是可以走特殊通道,通过人脉关系来解决自身遇到的一些问题。
这一位女童的遭遇,是悲惨的,也是可遇见的遭遇。
为什么吉林没有出现孕妇拒诊呢?
恰巧说明,去年西安,给全国敲响了警钟。
于是乎,大家都会对孕妇,对一些重症病人开绿灯,确保不会出现类似因为无法救治,拒诊,所造成的非新冠死亡案例。
巧了,吉林就出现了这种突发案例,可以说和西安孕妇案例如出一辙,只不过是把孕妇换成了儿童罢了。
各个部门有问题吗?
没问题,他们都是照章办事,过渡病房是给打人打针的,不能给小孩打针,护士没这个权力。
四楼说你核酸没出来,得去一楼,四楼医生也这个权力。
一楼和四楼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都有自己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都不敢所以违背。
权力下放,特事特办,在疫情期间,应当给予值班医生应有的权力。
首先我们要理解一点,这世界上没有既要又要的好事,o 不 ok?
其次呢,共存需要代价,清零也需要代价,有的人觉得自己是是共存的代价,他就喊着要清零,说共存的是 50w,有的人觉得自己是清零的代价,他就叫着共存,说清零的是 1450。
但是世界就精妙在这里了,两个代价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最嘴硬的共存党插着呼吸机的时候就会念清零的好,再坚定的清零党在自家店铺倒闭的时候也会痛骂清零的严苛。你现在骂着清零让慢性病看不了病,下次你又会骂共存医院人太多也看不了病。
大家都是代价就相当于都不是代价,别把你那条破命看得那么重,除了你自己没人在乎。
我现在还在后怕,怕什么呢?就是怕发生这种情况。
昨天下午孩子在学校突然肚子疼,老师来电话让接回。等接回后,孩子先是呕吐,然后开始发烧。家里的电子体温计测量了下,第一次 38+,看孩子很不舒服,我就抱着孩子等孩子爸回来送医院(孩子爸已经在回来路上)。过了几分钟测第二次,发现已经 39 + 了。我担心温度计是不是坏了,给自己测了下,发现体温正常的。然后再给孩子测,发现 40 + 了。
孩子发烧起来温度上升真的好快,一刻钟不到的功夫就 40 + 了。我赶紧给孩子吃了点美林,然后孩子爸爸回来了,赶紧送去医院。
由于住的离医院较远,路程半个多小时,到了后去发热门诊挂急诊,发现人山人海,我都要哭了。做预检登记的护士不会管你家娃严重不严重,因为在这里的晚上都是挂急诊的,看起来情况都不是很好。于是先是登记,然后测体温,还好这时温度下来了些,38+。然后就是等叫号(是等医生叫号,而不是直接做核酸)。
我们是晚上六点半到的医院,等到八点才见到医生,医生看了不到两分钟,开了验血和核酸还有 b 超的单子。然后我们先去做核酸,再去抽血。然后就是等核酸。因为只有拿到了核酸报告才能去做 b 超。拿到报告已经十点半了。然后跑另外的楼做 b 超。做好十一点,再去找前面的医生看这些报告,又是重新挂号,重新排队。等到医生看完报告,说孩子是吃坏了东西,导致有点急性发炎,问题不大。给开了清热解毒的药就让回去了。回到家后半夜了!
回来后一直觉得庆幸,幸好孩子不是什么紧急或者严重情况,不然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太可怕了!
我其实现在很想问一下,当初西安医院死人说是因为私立医院唯利是图的人:现在还骂私立医院吗?还和资本有关系吗?这种事儿 TM 压根就和是私立医院还是公立医院没有一毛钱关系!你们这帮人就只会转移矛盾,乱扣帽子!不敢质疑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据宫女士回忆,家属问病房护士说,因为孩子难受,能不能先开点药、打针缓解一下症状?
护士说,这是过渡病房,是给大人打针的,孩子打针得去 4 楼。
一家人只好再去 4 楼,找到之前看诊的五官科大夫,要求给孩子打针。
据宫女士回忆,医生说:你核酸报告没出来,你得上 1 楼过渡病房打针。
回到 1 楼过渡病房,据宫女士回忆,护士表示不知道该给小婉君用什么药,因为这边是给大人打针的。
又发生这种低级错误,和西安市当时管控区绿码人员无法就医如出一辙。
所有疫情防控方案都应有第三方评审后再实施。
同类问题在上次西安的案例中已经回答过了。
老实说,在社区存在大范围(数千例)感染的情况下,为急症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同时避免院内感染,难度急剧上升。因为社区中散在的患者太多了,去急诊的可能性极大。医院的空间又非常有限,很难兼顾多方面需求。
这轮新冠疫情极其容易发生社区大规模传播,现在有可能发生类似问题的城市,并不只是一两个。
只能建议各个流行程度低的地方也多测核酸,早防控,早隔离了。
昨天,市里,晚上带孩子看病,碰到
三个月的孩子家长来看病,
县医院来说说没床位不能住院看病,
来市人民医院说没床位不能住院,
吊水说不能吊水,三个月太小。
就这还要二胎,祈祷 别生病
这句话我说过很多次,每次都不能存留。
删除这就话的人,你是杀人凶手之一:
只要吃人的制度在,吃人的事就会不断发生。
因防疫死亡的病例应作为防疫副成果专项报告,上媒体的是冰山一角了!
一个家属容易和解,其他呢?
很多人认为喉炎是小病,但是不管是成人,儿童都是要命得病,急性喉炎一定要做好气管切开的心理准备,且不可关键时刻犹犹豫豫。。。
https://m.sohu.com/a/441007692_538762
看到这样的事情真的好难受好难受啊!
她还只是个孩子啊,有着婉君这样美好的名字!
唉,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
我也不知道是谁的责任,也不知道谁应该为这么美好生命的逝去负责!
这就是命!这就是生活!
这该死的沉重的生活啊!
我一直没有搞懂一件事,防疫有没有抽调医护人员,如果有,我只能说没办法,因为国内医疗资源本身就很紧张,即使没有新冠,各地方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是缺额巨大,如果有抽调医护人员,那医疗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到底孰轻孰重,我已经搞不清楚了。
新冠传染性严重,如果出现院感,那就是灾难性的,绿色通道是建立在医疗资源相对富裕的情况下,急诊又是医疗资源最紧缺的科室,再加上县医院,除了无奈,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现场发生了什么,我只看到了通报,而儿童疾病又属于确诊重于治疗,一旦耽误,基本无法挽回,把所有希望压在一个县医院的医疗水平上,相当于把希望交给了死神的仁慈。
中国人实在太多了,而当医生的又实在太少了,看到有人说这种事本来可以避免,真是太想当然了,这是县医院,就算是北上广的三甲医院,对于这种突发性疾病,还是儿童疾病,误诊的情况都不少见。
生命真的太脆弱了,而现代医学又太依赖仪器,问诊往往又是西医的弱势,一旦误诊,或者不能及时确诊,后续治疗就成了催命符。
都在吹捧西医,迷信现代医学的先进,可现代医学却总是误诊,到底是学艺不精,还是现代医学从未重视过问诊?
悲剧已经发生,我也无法接受到底是体制有问题,还是现代医学走错了方向。
要避免类似痛心的事故有两条思路:
1 亡羊补牢,惩罚警示,总结经验,不断改良封城就医流程,最好能有一套成体系流程让全国各地学习,减少下次封城出类似事故的概率。不过各地干部水平方差太大,猪头太多,也要完全杜绝估计很难。简单来说该方案思路是:对着一堆 bug 打补丁。
2 某些人很喜欢的,想借几例案例就大吹的方案:共存。这确实能解决问题,只要一天类似的死一万例,就没人能把煽情小作文跟上去,于是就会变成统计数据,于是大家便不会再感动悲痛了。简单来说该方案思路是:眼不见心不烦 + 见多了就平常了。
自由派之言论自由
如果不防疫,这种事故只会重复成千上万次
如果防疫,这种事故出现的次数是零星的
别怪我冷血,事实就是如此
其实属于误诊,急性喉炎打吊瓶也是没什么用的,打上吊瓶也应该死了。
恶意死亡
善意和解
看来懒政官员在教育、医疗这方面是重灾区啊。
首先,吉林市的市委有没有下令开启专门的绿色通道?对发热病人的是否有专门的政策,至少应该点明,先救人再说别的。没有,市委的过失。
其次,区政府有没有对本区的民生救治问题有所作为?比如说保障民生,最起码一出一入一保暖应该做好吧。
最后,那就是各个基层员工最基本的人文关怀是不是能做到?从本文的情况来看,根本没做到,一个孩子高烧就不是给治病。非新冠死人就不是死人是吧?可能吉林市是这种情况,这家长也是好说话的。
可是别忘了,真要是换成一个混蛋,来把刀…… 唉,只愿这些所谓的大夫,会治病的机器人还能维修吧。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科幻电影,两辆车因为自动驾驶失误相撞,沉入水中,冬天。因为男主的生存几率是 17.5%,高于对方小女孩 0.5 个百分点。机器人先救了男主,可是男主是类似于警察的身份,他一直让机器人先去救女孩儿,机器人就没听,甚至是阻拦了安全之后打算返回救人的男主。
最后男主就恨上机器人,全部。
我只是希望在面对吉林医院这些只会没核算放屁股底下,有核酸放鼻子底下的机器人,千万别遇上这些暴脾气的 “男主”,否则电影里的机器人什么下场呢?一枪爆头。
现实中的办公室 “机器人” 什么下场呢?乱刀砍死吧。
祝他们好运了,次次都能遇上可以和解的,好脾气的。
不结婚,不生育,学英语,多挣钱,早日润。
看完本篇文章,我想到了 1 月份的西安疫情事件从男子怀疑自己感染要求隔离被拒导致一家 6 口确诊,到孕妇流产事件,再到心梗父亲延误救治去世……
说实话很心塞,特别是看到家属回应已经和解,更加心塞
难道一切都可以归咎于 “这是抗击疫情的必要牺牲吗”
我不理解,救死扶伤才是医院存在的意义,而不是只有抗击新冠
几十年前这样的事多了去了,典型的信阳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官僚主义真是最大的障碍
有太多这样的事了,西安封城的时候,我们就遇到了就医难的问题,普通人真的好难。。。
整个过程,看得心被揪起来,又扯碎了。
孩子的命,柳絮般得被这个吹那个扇,最后愣是沉入水中,这种事情发生在 2022 年疫情肆虐了两年多后的今天。
整个就医过程,都是围绕是否符合规定和流程,无医生护士关心病患者,造成医院这种过度流程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吉林换了市长吓怕了诸多院长还有各级领导。
医院毕竟不是军队,上情下达时,病人病情发展往往都是瞬息万变。
家长和患儿被遛狗似的在医院里上上下下,真的感同身受,愤怒,心痛。
这种悲剧不该只是这个医院复盘,找出原因,杜绝此类情况发生。
现在全国多个城市疫情都爆发,各地医院都该重视此类情况,不要再让这种悲剧发生。
目前吉林省唯一与新冠有关的死亡病历
自己的奶奶快九十了,家里就一个人,也有一些基础疾病,疫情前几个儿女基本上每天去看,现在一旦有疫情,会好几天没办法去看,有时候的确挺担心的。实话实说,一旦一个城市有比较严重的疫情,对他们这些人来说是极其不方便的。
想象一下,因为新冠管控措施:
- 心脏病之类没办法第一时间送医或手术死去的人
- 没办法做透析之类的导致疾病恶化缩短预期寿命的
- 生育小孩没办法正常产检或者分娩导致流产的
- 没有正常一年一体检导致类似癌症这种没有及时发现的
- 长期封闭导致的精神类疾病对国人心理健康影响导致预期寿命减短的
等等等等,欢迎大家来补充
是否也能做个统计,这些人不该成为疫情的牺牲者,死于新冠是死,难道其他的就不是死了吗,你真能把这些人算进 “因新冠间接影响而死”,那还死得其所,有个名分,不是吗
2021 年全国因为新换死亡人数只有两人,希望在座的各位不要不识好歹。
好啊,这里防疫爱好者就不蹦哒了,在他们看来这是不是防疫必要的牺牲啊
小地方县医院,估计本科毕业生都不愿意去。
水平可能确实不够。。
第一个五官科大夫水平还是不太行。
急性喉炎这么要命的病,没有发现。
我上大学,对急性喉炎这个病记忆非常深刻,
当时耳鼻喉老师说,他碰到一个病人,一看脸色不对,本来是要这个病人出去干什么来着,一想还是当做急性喉炎处理。
要是把这个病人放出去缴费啥的,这个病人可能出门不久就会 gg。
真正明事理的人,越为非新冠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义愤填膺,骨子里越应该恨现有的清零政策不够严苛、不够雷霆。
你以为彻底开放共存以后,就可以像 2020 年以前一样没有任何障碍地进入医院及时抢救了么?
别跟我提奥密克戎重症率低、死亡率低。吉林省现有轻型以上确诊病例近八千人,普通型以上病例约 5%,那也有四五百人。按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突然放开,突然给吉林全省两千多万人来个群体免疫,那么就算轻症不去住院治疗,普通型以上病例数量一定是现有的普通型以上病例后面加四个零不止,你看看医疗到底崩不崩。更不要提老年人得新冠的高死亡率,以及不分年龄段的 long covid。
事实上这就是欧美世界很多地方的日常。我认识一位在美国定居的朋友,因为无法入院,生孩子是在家生的,幸亏顺产过程完全顺利,但一旦有意外,没有任何手段可以抢救。她所在的地方,一年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时间,不管是不是新毒株传播高峰期,当地医院的住院床位都被新冠患者挤个满。很多人预约手术及住院,一到 appointment,就赶上医院床位被新冠患者挤满,不得不一推再推。
国内一座城市,每年因疫情完全封闭一两个月,你只有可能在这一两个月内遇到突发情况得不到抢救。你在海外完全放开的地方,每年光是新毒株传播高峰期,都不是短短一两个月吧?
鄙人脸皮厚,评论区完全敞开,敬告各位 long covid 体验爱好者,想骂你就骂,我不会主动删一条评论。你要是言辞过激被瓦力折叠我也帮你打开。
看完这新闻,心里堵的厉害。
这纯粹是医院不作为,而这个和解看着更心寒。
该杀的杀。该撤的撤。
真 TMD 丧心病狂的医院。
如果是我,我就算是给这个垃圾医院拼了,我也不和他们和解。一群垃圾玩意儿。推诿的个个有责任,医院的制度制订者也有责任。
和解你 M 个锤子。
如何避免,已经有过相应规定了,就诊时候老人,小孩,孕妇以及其它急诊病人走绿色通道,快速接诊。
什么好东西被执行成一刀切都混蛋无比。尤其是现在。
1 这种悲剧的根源不是清零而是一刀切笨作为。有现成的作业抄都懒得抄。
郑州定点收治医院共接诊封控区人员 592 人 有力保障封控群众就医需求
笨作为本身就是一种罪。
2 放开躺平完全不能解决问题,希望躺平人士不要再吃人血馒头了!
放开躺平会导致医疗资源挤兑,届时这种死于无法就医的事件会更多。
更详细的在这里
吉林一女童就医时未开绿色通道死亡,家属回应已和解,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疫情期间如何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共存躺平的人脸疼不疼?
上头:反正不是新冠死的。
喉炎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这个女孩因为喉炎送去急救,假如我理解不错的话,应该是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实际上即使没有疫情,这个孩子可能也未必保得住。但因为疫情,就把一切都和抗疫扯上了关系。
我很想知道,如果没有抗疫,是不是就没有需要急救的孩子因为医院的推诿拖延而送命?这个女孩的去世和抗疫真的有因果关系吗?生拉硬扯强行因果,是否为了抹黑诽谤中国的抗疫政策?
香港现在每天因新冠病毒死亡人数超过 200 人。美国因新冠疫情死亡人数已经接近百万。中国大陆人口是美国好几倍,人均医疗资源却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如果新冠病毒疫情失控,我们的死亡人数很可能会超过几百万。
医院管理水平应该提升,但中国的坚决抗议不容诋毁!
不是只有新冠才会死人的。
虽然跟这个小孩不认识,但如果可能的话,我愿意以我(再)得一次新冠的代价换这个小孩的命。
光看孩子父母被医院规则耍的团团转,我就知道他们是这个社会上典型的守规矩的好人,也许他们一辈子都没想过对抗权威,稍微有点权力的人要求他们怎么做,他们就会怎么做。
不要喷他们了,本质上还是可怜人。
有几个人知道香港上个月刚有个 11 个月大的女婴因新冠去世的吗?
同样都是逝去的孩子,同样都是可以被避免的死亡,我们的媒体为何不能分一点目光给香港可怜的孩子们呢?
我刚刚去搜索了一下,到上个月 25 号为止,香港已经至少有五个三岁以下儿童在这波疫情中去世。然而在那之后,再没有任何相关媒体报道,香港因防疫失败而造成的所有死亡都从媒体上消失了。相反的,本次吉林疫情却受到了极大关注,我国某些媒体似乎特别热衷于报道防疫的代价,而对躺平的代价只字不提,这是为什么呢?
看看这问题下,又开始车轱辘了,是真的被媒体操纵了思想,还是在打配合呢?
事实上,要不是我有个前同事(香港人,已退休)前几天发了讣告给我们,说她的父亲刚因新冠去世,享年 82 岁。我也差点忘了香港还在不断死人呢。当时还有个不长眼的同事试图安慰她,说 82 也算喜丧了,她当场就翻脸了——“我爸爸本可以活到 92,102 的啊”。
这问题还问有哪些细节需要关注呢,请问香港最近的那些死者,可有任何细节透露给我们了?据说这几天刚死了个 19 岁大学生呢,媒体咋不报报细节让知乎上的大学生们也感同身受一下,省得他们又开始嚎什么疫情啊青春之类的啊。
真就宁愿躺平死一万,不能防疫死一个呗。
那我倒要说了,就不提香港了,假设我们全国都能防疫成新加坡那样,每天全国也至少得死三百个,既然防疫代价特别大,就请媒体每天公布三百个防疫致死人员的名单吧。
少这么一个个的蹦了,想干嘛谁还看不出来吗?
——
这答案被踩这么低,看来确实是很不合某些人心意了哇……
优质医生资源极度向大城市三甲医院倾斜。一方面是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还有为人处世的底气。后者的不足,常被众人简单归类为 “道德水平”、“良心” 之类的问题。实际上,为人处世的底气包括但远不仅限于专业素质。在医院里处置病人需要 both。儿科尤其缺人。儿科劝退比生化环材早得多,而且真实得多,我记忆中快实力劝退十年了。另外,女童死了能和解,疫情爆了断前程。谁往天平放砝码的就该责问谁。一切都应该定体问,否则就是底层互掐了。
就应该把那些支持坚决清零派的人都邀请进来,然后引用他们的话术:“你没有父母吗?家里没有老人吗?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家里面,你怎么受得了?”
防疫爱好者:只要不是因为新冠死的,就不算死人。
防疫爱好者:不得新冠的病人不是病人。
防疫爱好者早就把不是新冠的病人开除人籍了。
从防疫以来,有多少非新冠病人因为防疫封城而死的病人,根本就没有人敢去统计数字!
没有任何人敢去统计这个数字!
非新冠病的病人到底是不是人?
根据媒体报道,自 2021 年 1 月 25 号之后,中国没有出现新的新冠死亡病例。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直接死于新冠的人我们看得见,所以它可能关系到一批官员的乌纱帽;而间接死于新冠的人我们看不到,因为他们无关紧要,或者他们的生命用钱就可以解决。
钱多钱少的问题。
假如我们一直沉浸在我们过去的伟大成就中不能自拔,假如为了保持这份优越感,我们不惜一直看不到那些间接因为其他病死亡的人,那些间接因为经济损失衣食无着的人,那些受到影响痛苦不堪的人,我们就不能进步、不能前行。
今天别人被看不到,明天也许就是你我不能被看到。因为我们都一样的普通。
有些人看不到是失去了理性,而更多人看不到是因为利益。
但相信多数人还是能看清应对新冠的路究竟应该怎么走。
我们过去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未来依然有能力选择正确的路。
所以更不能放开啊
我不能理解,我女儿急性喉炎的时候医生半夜 11 点给我打电话叫我马上去住院,我现在特别感谢那个医生。。。
如果她得了新冠,这孩子大概率不会死的,这就是魔幻的现实。
这题让防疫爱好者们回答一下??他们只会喊喊痛心 骂官员骂医院骂防疫制度 但他们明知道制度和人都没有办法做到灵活变通适应各种情况 但就是死咬着要严格防疫不能放开不能共存。
美国虽说死了 100 万 但只有 30 多万是死于奥密克容流行期间。香港医疗都被击穿了 感染了 80 万人 死亡率也就在千分之四 要知道香港老龄化程度超高 而且老人几乎不打疫苗 成年人接种率也只有六成 人口密度也比大陆恐怖很多。
那些说什么香港人均医疗资源比大陆充足的人根本没在香港呆过 我在香港生活过六年 香港人看病主要是去私人诊所和私家医院 但这些私有的医疗资源根本就不接收新冠病人 所以在抗击新冠方面 大陆的人均资源绝对是胜于香港人均的。
在其他地方 比如韩国 奥密克绒的死亡率千分之二来算 我国全部感染了也就死 280 万人 要不要查查每年死于车祸 癌症的有多少人 注意是每年!!
今天深圳龙岗下午还有一个防疫人员累死的,可能上不了热搜吧。好像是志愿者而且没拿钱还是什么的。就因为几个重症,一大堆无症状的,忙上忙下,大惊小怪,辛亏昨天发布新的防疫手册降温了,以后谁在妖魔化病毒,谁就是 50 万!大炮打蚊子
只要不是直接因为 “xx” 死的,其他怎么死,死多少,都不影响各级 “ oo ” 的 KPI。
千万不要小看 “oo” 的决心、意志和执行力。
hk 目前的数据:
2021 年,hk 预期寿命 85.29 岁,全球排名第一。第二是日本,85.03 岁。
2021 年,大陆地区预期寿命是 77 岁。
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15 日,hk 本轮疫情已死亡 4355 例,死亡率 0.54%。95% 以上的死者是 60 岁以上,中位数年龄 85 岁,其中 90% 以上未完成疫苗接种。
hk 新冠死亡年龄中位数跟预期寿命持平。
吉林目前的数据:
截至 3 月 15 日上午,吉林省在院病例 8201 例,其中吉林市危重 2 例、重型 2 例,长春市重型 2 例,普通型占比 4% 左右,也就是说,95% 以上的患者是无症状和轻型患者。
客观规律就是,任何事都是有成本的。就看这个成本能不能接受?
破防了,看见事件描述中孩子说的那几句话,心都被揪住了,因为我真有孩子!
是,都说每家都有老人防疫是为了老人,可得其他病的老人和孩子呢?!
我害怕新冠,但我也害怕家里那个经常咳嗽的孩子哪天发烧了却不能看病!
————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如果让我在老人和孩子之间选择,我选孩子,我家老人也会选孩子
鼓吹” 躺平 “的人,一个死亡都接受不了,但却可以接受死人多到火葬场爆满,也是一大奇景了。
果然” 死一个人是人,死一百万是统计数字 “咯。
现在吉林阳性将近 1 万,还在光速上升中。吉林无论医疗资源还是火葬资源,都显然远不如香港充沛。
做事要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目前的首要矛盾是” 疫情极其严重 “。首先要避免的,是成为像香港一样,超额死亡 250%,火葬场爆满这种结局。
香港火葬资源丰富,但也走到了” 火葬排队 “的结局,吉林来个 250% 超额死亡,后果如何?
先全力抗疫,待疫情清零之后,再优化就诊流程,防止下一次这种事情的发生。先救一万,再救一人。
疫情不死人,防疫却能死人。这些人并不统计在疫情的死亡人数里,所以清零政策是对的
很遗憾,在当前防疫措施和高压管理下,无法避免发生此类事件。
要想避免,首先要改政策导向,改政策导向的前提是发现现有政策弊大于利。
所以想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应该先要求更加严厉的防疫措施,要求对相关人员施加更大的责任压力。这样一来可以加速天平两端利弊重量的转变,以求早日达到更改政策导向的目的。
真就随你怎么死,就是不能新冠死?
真防疫防到没人性了!
37.8℃,真就让小孩在那扛着…
到哪都核酸,看病要核酸,火葬场也要核酸,这就是我们的制度自信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是典型的一种封建余孽思想。
把搞行政上去的院领导全撸了就没这种事了
搞行政上去的眼里只有指标 人命哪有它们的帽子重要
疫情来的太突然太凶猛,压根不给人类准备的机会。
怎么避免?没法完全避免!还记得深圳那个求核酸结果的孕妇么,那会深圳才几个病例,深圳什么财力,吉林什么财力?
怪谁?怪人类相比病毒太弱吧。
首先医疗资源就这么多,如果在新冠上投入过多的医疗资源和医生精力,自然而然就会耽误其他疾病救治。我们防疫是为了少死人而不是为了少死新冠病人,很多时候都本末倒置了。
当某项指标不再损失函数里面 那么优化过程就不会去关注起这个指标
相反如果某个指标在损失函数中占比很大 那么优化器会全力寻找使得该指标小的参数。
一个儿童和一个新冠患者 死哪个卫健委从上到下要追责呢?
意味着,你的城市要是不行封了,你最好得新冠。
想起了西安疫情期间发生的同类悲剧。悲剧一遍一遍地重演,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唯一会做的就是遗忘。我们就像是活在一部循环播放的悲剧电影里。
一个健忘的、自我催眠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首先对其家属表示哀悼。
但也要认识到,这是无解的问题。系统总会有 bug,系统的 bug 无论如何做都不可能让它永远不发生,只要系统在运行。
其实这种事就是概率问题,张三来看病,他可能会因为这个病死亡,也可能不会。他也可能是新冠患者,也可能不是。
正常来说,需要等核酸出来先排除后者。所以可能会有一批人来不及等结果而死亡。但还有一种可能是等了也没有致命影响。
如果不做核酸,也可能不是新冠患者没啥影响。也可能是新冠患者造成传染。
关键是,这些都没办法先验,只能事后反推。
有办法吗,有。就假设他是新冠,带好护具这些治疗。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呢,不行。因为没这么多资源。
我就是觉得这种事是避免不了打,无论如何做斗避免不了。
防疫政策保护了很多人,但也实实在在牺牲了另一部分人。没有谁的生命比别人的便宜,但现实是只能二选一,怎么选都有代价,只是这种代价没人愿意承担。
说个离题的,这种事真不是个例,坐标哈尔滨,我本人患有重型精神疾病,前天过量服药,得洗胃,问了好几家医院都因为新冠不收,差点小命都无了,不敢对政策提什么意见,只是说能不能反思一下基层人员对于疫情防控的执行方式和力度。。。
某些领导们松了口气,还好不是死于新冠的
反正不是因为新冠死的,已经赢了!
很喜欢防疫爱好者们的一句话:“难道你家里没有小孩吗?”
我更关心的是这种问题会不会在以后成为常态?毕竟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可不可能以后只要是会引起发热的病都有可能成为阻碍及时就医的致命病。
我就想知道和解条件是什么?这事儿你就是赔给我一千万,我这钱也花不出去。
买房?住进去心里能安玛?
买车?开着能踏实吗?
我不太明白,新冠又不是昨天才出现的,西安已经死了一个,流产一个,让官老爷长脑子做一个危重症的应急预案这么难么?
问题在于新冠会免职,其他原因死了道歉就行。考核标准不变,这样的事情还会很多很多。
从科学防疫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这样严格的防疫策略死亡人数是以百万计的,而这种严格的策略导致的死亡概率远小于疫情顶多十几万人。
其他的主要付出的代价有三个,普通人生活的各种管制,小微企业小商贩的困难,疫区群众的困难。前者大多数人愿意服从,后两者不占多数人,少数服从多数。因为大多数人接受了这个代价并压倒少数人,因此这也是合理的。
我难受。
我就想问如果是男孩这么容易和解不?
唉,时代的一片尘埃落在个人身上都是难以承受的重啊。。。
知乎的医生绝对不会这么做
作为家长,我觉得当过渡病房第二次拒绝打针时,应该闹起来,这才是最好保证孩子健康的办法。
宁可闹起来后,被网暴,被治安管理处罚。
又看到这种缺乏人性的制度导致生命的逝去,我真是出离愤怒了!
我永远无法理解家属眼睁睁看着这么鲜活的生命从身边消失是怎样的心情,我也永远无法理解怎么就能和解?!
西安那件事才过去多久,教训还不够深刻吗?还要多少条生命逝去,才能换回一点儿人味?好像这种事情永远都无法避免,只有靠当事人自己拼命争取了。真是太令人失望了!!!
如何避免呢?按照知乎很多答主的意见,那就是要放开防疫,只要不把疫情当回事,那就不是疫情。只要不防疫,经济就能蓬勃增长。至于按照欧美的医疗条件,这里要死几百上千万人,那都没关系,因为这些都不是因为防疫带来的死亡。
非常令人痛惜。
本来写了五百字,但自己删了,不用小关家出面了。
按照一种流行的说法是:
患新冠会有记忆力减退、性欲消失、丁丁变小等重大后遗症,死了,就不会有后遗症了,应该庆幸啊!
很想知道,家属是怎么和解的?钱吗?家属情绪稳定了,这事儿就过去了?一个孩子因为常见病接诊时间过长去世,类似的事例,在防疫期间不是第一个了,还会有几个?怪谁呢?谁都没错。历史会回答的。今天那些只为了数字清零数据好看的,会心里后悔的。
我想请防疫爱好者出来说两句。
1. 为这名女童以及疫情下死去的同胞表示哀悼,这是不幸,也希望这样的不幸能尽最大努力避免再次发生。疫情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安康。
2. 在防疫工作上,国家宏观层面和具体执行层面,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协调处理好新冠病毒防控、治疗和其他疾病治疗的医疗资源分配,救治通道。不能因为新冠病毒防控治理耽误其他疾病的救治,其他疾病的救治也要配合好新冠病毒的救治流程防控。希望尽快有一套完善的平衡方案。
3. 这也再次说明一个事实,面对新冠病毒疫情,随着病毒的边缘和不可预测性,我们国家的人口、医疗资源都不允许我们放开疫情防控,更不允许我们学其他国家直接躺平,一旦放开,这样的不幸只会更多。
4. 疫情之下,我们个人家庭之间,团队之间,个体户之间,企业之间,各行各业应该团结在一起互相支援支持,抱团取暖,共同面对这个疫情之下的艰难时期。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没有过不去的艰难困苦,生活民生、工作学习上,我们个人家庭之间,个人集体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一定要互相团结互相支持,在这个基础上找到一条疫情下的生存方法。
5.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有定力,不要被公知、境外用心恶毒的敌对势力煽动情绪带节奏,时刻警惕要有辨识力。知乎这样的公知平台就在通过算法把这些煽动性的被人推送给用户,遇到这些居心叵测的东西,直接向国家网信办举报 http://12377.com 或电话 12377 或微信公众号 12377
我们个人、家庭和国家历来面对各种艰难都能团结在一起挺下来,这次疫情我们也会一如既往战胜。我们只需要学我们的父辈、爷爷辈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尊重科学事实,我们各自都能挺过疫情,有一个很好的现在和明天。
很多人问,为啥不能全面放开,这就是原因。
吉林现在事实上就算是半放开状态,之前的西安也是。
大夫不够,护士不够,病房不够,流程也不够完善,医疗资源全部倾斜到新冠上,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医疗挤兑。
前有西安,后有吉林,以后还会有别的城市。
小朋友一路走好,要赖就赖那些为了乌纱帽瞒报的人吧。
有几个点必须考虑,
1. 农安县是长春下属的农业县,虽然产粮靠前,但是经济最多算一般,医疗水平和经验肯定不如大城市。
2. 从入院到死亡 2 个多小时不到 3 个小时,这个时间肯定长,但也没那么过分。
3. 目前来看一开始就是门诊,后来转住院要求做核酸等一系列事故,程序机械。但感觉大家都没那么着急。
目前来看是事故,好像家属和医院也达成和解了。但应该没有到渎职的水平。这事和西安安全不同,很大程度上是意外。
不请自来。我看完新闻,媒体似乎把原因归在疫情防控上。对此,我有一些个人观点。
如果没有疫情,如果没有复杂的防疫措施,或者说马上开绿色通道输液、住院,女童还会死亡吗?我觉得还是会死亡。女童患病 2 天,治疗未见好转,急性喉炎加重,发生了气道梗阻(痰堵?),出现心跳骤停,最后抢救失败死亡。
急性喉炎大多数自愈,只有少数重症,而重症发生率低(是不是跟奥密克戎很像?)。突发气道梗阻、心跳骤停的概率就更低,一个耳鼻喉科医生或者儿科医生可能很多年才会遇到 1 例吧(现场气管插管 + 气管切开的那种情况)。按照新闻的描述,气道梗阻、心跳骤停的抢救过程中,来了手术室医生(麻醉医生)插管,本人估计现场抢救的医生没能成功插管,也没敢气管切开,手术室医生来了也过了最佳时间,最后插管成功了没也不知道。问题是成功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才是救命的关键。哪怕没有疫情防控,哪怕已经住院了,没有及时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打通气道,患者还是会死亡。
发病现场已经有足够的医护资源,依然没及时打通气道。不是耽误不耽误救治的问题,是做不到。一个可怕的现实是,面对这种情况,做到的概率不高(换种说法气道梗阻窒息的死亡率很高),做到了就是起死回生,也就不会有这新闻,做不到才有了这新闻。
急诊科从业 10 年,我最有成就感的一次抢救与此病例类似。
小男孩吃葡萄卡喉了,爷爷抱着来急诊,护士接诊就大喊抢救,我刚好在走廊,看到护士把小孩抱进抢救室,完了,全身惨白,肢体没有张力的瘫着,肯定是没了。于是我叫上急诊科同事跟着值班的儿科医生过去求救,儿科医生立即心肺复苏,他说从业 30 + 年还没遇到过,不敢插管,只能等病房通知病房医生下来用纤支镜插管。当时我看着在场的 2 位同事,想着病房下来再插管怎么都得超过 10 分钟,死定了。我看了看在场的同事,想了想,年资最高的是我,急救技能比赛也拿过名次,但是我真没试过也没练习过儿童气管插管… 不试,他就死定了,要不试试,不行还有儿科医生带着高级货来插管。于是,我试了,插进去了,把葡萄戳了个缺口,然后成功打通气道,捏了几下气囊面罩后,小孩心跳有了,血氧饱和度也 99% 了。全场欢呼!我知道我救回了一个家庭!(虽然没有新闻,没有锦旗,甚至抢救记录也没写我名字,但这就无法比拟的成就感,可以吹一辈子的事迹)
至于气管切开,我是做好心理准备的,插管失败的话就准备切开(虽然我也没有实践过)(另外的问题是医患关系… 万不得已吧… 先征得家属同意吧…)
繁琐的防疫措施肯定加重医院、患者的负担,但相对来说不增加就诊量,不增加重病患者(大家都知道老弱病残新冠患者死亡率最高,而全世界老弱病残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医院),对于急诊科一线来说,是一种保护。
如果不管控,海量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热患者必然会涌入急诊科、发热门诊、普通门诊,真正的重病人得到的医疗资源只会更少不会更多!到时候因为没有防疫而导致门急诊、发热门诊瘫痪,增加的隐形死亡只会更多。曾经的流感季节性流行、某一年的登革热小爆发都一度瘫痪急诊科(比如说急诊要候诊 4 小时以上,病人要自带沙滩床留院观察,交叉感染…),本来流感不死人,但确确实实增加了更多隐形死亡。何况,现在的奥密克戎比流感的传染性更强,如果躺平,只会历史重现!
除非,除非,奥密克戎患者不来医院看病!可能吗?嗯,真的可能!奥密克戎不是传染性很强吗,现在还出了家里自测的抗原试剂盒吗,如果哪一天全放开了,自己发烧或者感冒了,多半是奥密克戎,自己测一下,真的阳性,没有呼吸困难,自我感觉良好,买药就行了,不用去医院,医院只接重症病例,加上特效药得到临床验证,用药后需要 ICU 支持的也少,家属也愿意接受顺其自然(不免费治疗),去 ICU 的病人更少了,那就真的可以新冠流感化了。
我估计在验证特效药的实际效果后(香港病例管够),在适当时候修改指引,自测新冠阳性轻症不建议就医,居家隔离,平稳运行一段时间后,将会正式宣布常态化管理(简化为戴口罩和居家隔离)。现在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坚持就是胜利。
问题里的病历资料,我来说句得罪人的话。说这个孩子是喉炎,16 点 40 开始抢救,没有气切也没有插管,等耳鼻喉科医生到了再插管发现里面有异物。。。。。如果急诊的医生果断气切可能结局不一样。
有大问题的规定就不应该是规定,最少要迅速改进的规定。
西安前车之鉴,还有后车之覆不绝。
这么长时间了,不应该对现有的防疫制度有所改进吗?
想起之前郑州大水时候一群屁精的言论,灾害面前大肆丧事喜办。夸耀我们的制度好而不是重点去反思完善,这样的环境下后面怎么能不断改进,前面的人命白白的死去了。
幸亏中央随后的问责,不然这样的环境下捧杀,政府会变得草菅人命,国家就会失去希望。
为人父母的真看不了这种新闻,真的心痛!
会联想到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办?
不知道别人会怎样,如果这事发生在我身上,肯定疯掉了!(以下省略不能写的内容)
这件事一定要严查,医院一定要给一个说法,不要拿疫情做挡箭牌。
如果说所有人都遵照流程,都没有责任,那么制定流程的人就要负全责。
如何判定患者是否是急危重,这个确实也是个难题。
如果我判定的成功率是 99.9%,那么 1000 个患者就会有一个我判定错误,从而引起严重的后果。
但是 1000 个患者很难吗?我在的医院 10 来天就到了。
在疫情防控中,我一直感觉类似问题很难解决,因为很可能你看的时候还不是危重,去做核酸的过程就变成危重了。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救了一个新冠患者,医院被污染,直接封院了,咱这边 6 线小城市直接很多老百姓没地方看病了,更多的人病情加重危及生命,甚至死亡,又该怎么看?(人口接近百万,市区一个中心医院,一个中医院,一个私立骨科医院算不错的)
用咱护士长的说法:该救就得救,不行救完就就地封科,就是看谁倒霉了。
这样的缺乏人性化的管制措施只会让老百姓对清零政策越来越反感。你让老百姓配合政府工作,可是却没人管老百姓的死活,本末倒置了属于是。
做核酸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就算是阳性又能怎样? 你不还得治吗?
家长得多绝望呀,一个又一个诊室换来换去就是不给治,眼看着自己宝贝孩子的生命逝去。但凡吸取一点西安的经验,但凡医院有一点对生命的敬畏,都不会将患者晾在一边,死于死亡率那么低的疾病,一个小生命就这么没了。
还是那句话,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不曝光根本没人反省,政策之下,保住乌纱帽要紧。
谁是杀人凶手
如果我是家长的情况下,我一定会找个机会把医院炸了。
农安县人民医院的医护都是木头了。
「在我近 20 年的儿科从医经历中,只遇到过 1 起因喉炎导致的死亡病例。」李红日透露,喉炎的致死率很低,只要治疗及时,患儿预后都很良好。
我感觉挺黑色幽默的:如果该女童感染的是新冠,是不是反而不会死?
抱怨的人建议去美国,看个病先排队一个月,让你再嫌速度慢?
如果是我闺女,估计现在我已经被派出所控制了
一片一片又一片,飞入泥潭皆不见…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个孩子的事,每个人都难逃一份罪责。
如果,我们不为此愤怒,不为此做点什么,不把微薄的力量往一个方向凝聚,相似事情还会发生,绝不意外。
希望渺茫,很多人不但不愤怒,还要为这种罪责之源去粉饰去鼓噪。
这些人不配为人,他们的愚昧和麻木,会吞噬更多生命包括他们自己、他们的孩子。
我早就说了,当初看西安笑话都感觉 “我可以”,等轮到自己身上才发现谁又不是西安。
这都能和解,我大东北的官员确实牛逼,人命都能压下来。
已有之事,后必再有。
已行之事,后必再行!
只要疫情不结束,这样的事情便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发生。
是武力和解还是金钱和解?
已和解。。。。
因无核酸报告遭遇推诿就医,吉林女童等待住院时死亡!
在这里,不可因新冠而亡。
都 2022 年了,新冠病毒全世界也刷一遍了,还有人乐此不疲的吃李医生的人血馒头,那我就说两句:
你去地震吧看下,每天都有人根据异常现象预测明天有地震,说的有模有样。如果没按他说的疏散所有人,停工。哪天赶上了一次地震,是不是这些地震预测者也是先知了?英雄了?
如果是这样的,我可以天天根据异常时间发朋友圈说明天地震,然后鼓动所有人晚上不要回家,不要上班上学。——同时由于我是涉及地震研究专业的,这个时候想必会有很多人相信我。
事实,当时的情况,李医生,一个眼科医生,他和根据异常现象就断言地震的人没什么区别。他掌握的信息不全,另外他发布的渠道也不对。
比如我看到有蚂蚁过道,我就在家庭群,朋友群里面说明天地震,这难道不是传谣吗?我直接向地震局汇报,地震局如果不受理,那是他们的问题,受理的话也不会给我扣造谣的帽子。
当然,这其中的逻辑能看明白的没多少人。李医生是好人,运气不好,感染新冠死了;运气也好,赶上他说,确实是新冠。
但是你知道吗?每天都有人发表这样的言论: 明天要发生地震!明天世界末日!明天有超级牛逼的新的病毒!如果让每一个人都大肆传播不去管制,你觉得合理?
退一万步说。20 年年初,中国都感染了几万人了,事态都那么明确了,美国不一样失控?(武汉初期中国面对的是完全未知的。美国面对的那么清晰的事态)
就在前几天,我大儿子发烧,家里量了口腔温度 39.7 度。马上带医院去看了。
医生当时也是要求填各种资料,量体温。我说我量了 39.7 度,口腔温度。她还是坚持要量,而且要量十分钟。
因为我孩子还只有两岁,喉咙明显嘶哑了,说不出话,他特别抗拒量体温,我很怕他哭伤害喉咙。而且我从家里到镇上医院也就两到三分钟,觉得我在家量的结果应该是可以的,所以不想再量了。不过既然她要求量,我也还是量了,期间我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满头大汗。我把体温计拿出来时,一看 39.7 度。当我把结果告诉她时,她说我量的时间没到,要重新量。
我就特别生气了,当时心情有点崩溃,我就说,我量过 3 分钟,5 分钟的。从来没人要求我量 10 分钟的!她说温度结果不准,医生不能给你看病的,也不会给你开药的。
我理解不了~也许是我无知吧。但是我量了两次都是 39.7,已经是高烧了,再量一次,假设是 40 度,这有区别吗?还会影响医生给我开啥药?
我就情绪比较急的吵起来了,当时那个医生就认了,放行让我进去给孩子看病。诊断结果是急性咽炎,还做了病毒检测,是流感。
这当然只是一个插曲,重点在后面。当我进去找医生看检测结果时。发热门诊负责接待的医生又接待了一对母子,她照旧拿出体温计给他们说,量体温,五分钟。
我当时心里千万个念头飘过,这大概是看人下菜碟?
…………
还是这个医院,一周后我小崽也得了流感,咳嗽一直没好。然后医生一顿操作猛如虎,检查咽喉,开药。流程马上结束~我弱弱的提醒一句,医生麻烦给听一下肺部吧,有没有湿罗音?医生听了,马上又是一顿操作,拍片,验血。拍片出来说有支气管炎。
我郁闷的是,对于发烧的小孩,咳嗽的小孩。首先听小孩肺部不是常规操作吗?还要患者自己提醒?
对镇上,以及小诊所真的没好感。我这个小崽都被误诊三次了,最后去三甲医院才解决。难怪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都没啥人。要不是住在这个镇上,没别的选择。打死我也不会来这看吧。
太沉重了,我居然无话可说。
学我西安?
就是这样一刀切的措施还掐不死奥密克戎呢,你说如何避免?自求多福吧。
医疗挤兑在开放共存,开放自测以后只会更多。这个孩子的生命在社会的大浪淘沙里面微不足道。医院选择息事宁人和家属选择息事宁人都是最优解。
可怜的是孩子,可恨的是掌握着社会话语权的群体,以及他们制造的舆论趋势,和那些盲从的愚者。
愿天堂没有共存论。
唉。。。
有孩子的人看不了这个。
我若是孩子家长,一定会先沟通救救孩子。
如果被告知不行,那我就先记下这几位。
孩子如果没了,我也不想活了,谁动我孩子,我拉他们一起陪葬就完了。
原谅我说出这么过激的话来,实在是有些事人命关天,命比天大,命都没了,还要这个世界有什么用?我不会在自己剩下的余生里忏悔的,我会让你们都付出命的代价。
担当作为担当作为担当作为,这些材料从上发倒下,从早写到晚,从大会讲到小会……
这个事情上我还真的不好判断,因为我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所以我想请教一下知乎上的儿科医生们:
身为孩子父母,看到这样的事情我也很痛心,但还是想弄清是非曲直,因为在我观察看来,除了救护车直接送到急诊的,其他自行去急诊的情况下,排队十几分钟再做个十几分钟的检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有一种病症可以在 20 分钟之内毫无预兆地置孩子于死地,那真的需要仔细了解一下了,了解了相关的情况之后才敢说医院到底有什么样的责任。
值得关注的细节就是丧女之痛如何做到 “已和解,家属情绪稳定,生命体征平稳” 的。
避免方式:没有。
当一条生命与流程发生不可调和冲突时,到底应该谁为谁让行;
直说吧,当下社会的人们各扫门前雪已经到了冷血的程度了。孩子没了,大家可以眼一睁一闭堂而皇之的说,我只是按照流程做事,与我无关。院领导可以和监管部门无辜的解释:我们也是为防疫着想,一旦发生院感后果不堪设想。
请问,做为医院,绿色通道呢?应急预案呢?
疫情至今三年有余,已经出现多起病人为重与防疫工作起冲突导致病人不治的前车之鉴。然而人类能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这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建议提前咨询当地医院是否开通无核酸绿色抢救通道以备不时之需,为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负责。
新冠好久没死人了,但是隔一段时间就有因新冠而死的。
得总结点教训吧?
马前卒一直说社会治理应该推进量化,这一点我始终是赞同的。
别说什么生命无价,事实上在社会治理角度上生命就是有价的。
举个栗子,全国每年生产香烟两万亿支,上交税利一万亿元,平均每支 0.5 元。换句话说,每支香烟削减的寿命低于 0.5 元。根据非官方统计,平均每支香烟减寿 5 分钟,可得 1 分钟生命值 0.1 元,一年生命约为 5 万元,一条生命约为 400 万元。
现在已经到了综合衡量疫情防控价值正负值的时刻了。
如果这种举措社会总收益为正,那么财政赔付女孩家庭为代表的不能接诊家庭,如果收益为负,那么赔付确诊病例家庭
新冠的后果是这样的话,大家当然会要求清零了啦。
我中午做梦的时候梦到了印度发生这种事情应该怎么做,
简单推导一下,
不严格查核酸 -> 致使病人面临感染风险 -> 被上级单位追究责任 -> 免除院长职务。
严格追查核酸 -> 因为查核酸等待而产生其他事故 -> 被民事追究责任 -> 医院赔偿受害者 -> 院长职位财产正常
所以,即使西安出过事情,在这边还是会出一遍。
啊不多,再次声明,我这个梦梦到的是印度,大家不要当真。
现在的医生只是一份工作,没有其他属性了
我来个洗地啊,围英救中那种的,躺平的大英帝国,2021 年 12 月,等待住院治疗期限超过 1 年的,从 2019 年的 1500 人上升到 31 万人,超过两百倍,2022 年 1 月,急诊病床等待时间超过 12 小时的 1.6 万人,比 2021 年 12 月上升了 28%,2021 年 12 月,三分之一得到紧急转诊通知的癌症患者,等待之间超过两个月……
西安孕妇流产到现在多长时间了 还是这个样子 人家家属回应已和解 懂得都懂吧
稳中向好,he~tui!
你们还敢说新冠肺炎致死率不高吗(广义
社会上还是要多一些江歌式的妈妈。
和解?凭什么和解?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这辈子都不可能跟害死自己孩子的医院或人和解
这报导,素材是有了,逻辑和时间顺序咋这么混乱呢?
这是怎么和解的!看过程都揪心的不行。
别说是县医院了,我上次救护车急诊去的省立医院,也是一样的混乱不堪。
楼上楼下的跑,急诊门诊互相推。查血掉到了 40,还是一样要先走手续,交押金,陪护人员核酸证明,才能住院。
我活着是纯粹是因为命大。
不能说多,说多一点儿就被和谐。
一个跟医院打交道 30 年的人,真的无力吐槽。
受害者家属情绪稳定
知乎用户 郭树忠教授 发表 接到通知,上级同意我可以给这些孩子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做手术了。据悉,昨天西安市卫健委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领导就此事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同意我为这些患儿手术。作为这些患儿的主治医生,我由衷 …
知乎用户 陈子杨 Dr.outside 发表 多的我也不说了,跟大家分享河南禹州一个孕妇生产的过程,大家对比一下吧! 原作者:禹州关注 链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防疫不是漠视生命的借口,防疫不是掩灭人性光辉的理由。相反防疫是为了以生命为重,是为了让人性的光辉更亮。 对于每一个生命而言,都是防疫拯救的对象,如果只谈抽象的集体生命的价值,而忽略个体的生命价值,那么这个集体就是 …
收录于话题 #回不去的家乡,团圆不了的年 3个 孙女来自北京,下车即遭劝返,流落南方发布于1月26日的这篇文章被刷爆网络,过年、回家,触碰到了大家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让我们觉得欣慰的是,黑龙江省在1月27日及时对返乡防控政策做出调整:省外低 …
记者 |陈媛媛 实习生 李坤一 刘更 编辑|彭玮 父亲抢救失败了。王欣(化名)决定带着他回家,两个人在救护车上,她掀开了父亲头顶的布,摸了摸手臂,“还是热的”。汽车偶尔晃动一下,父亲的神情像是在皱眉头,那么一瞬,她错觉父亲还活着。 近日,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