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一部宏大精致的种族主义南方秽史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反过来,“南方淑女”又成了为奴隶制度进行道德辩护的武器:据说正是因为蓄奴,才让妇女有可能脱离低下的生产劳动,一心一意去做“淑女”。同时,作为庄园女主人的淑女,能仁慈地对待黑奴,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带领他们脱离野蛮状态,甚至认识上帝和耶稣基督云云。【1】

邦联灭亡之后,“南方淑女”又成了一套文化狗哨。奴隶制度和种族隔离的辩护士们大言不惭的宣称,他们怀念和想要保存的,只是一种南方“文化”罢了。在2015年,佐治亚大学系统和学校各“兄弟会”学生组织达成一致,禁止在各种体育和其他社团活动中展示“南方淑女”的Hoop Skirt“传统服装”,引起了一场争议。【2,3】美国右翼组织Federalist Society发表文章曰:Hoop Skirt的含义是自由而非压迫。让人瞠目结舌。【4】

7、“淑女”镇压下的“叛逆”

再回到梅兰妮和斯佳丽/雷特的关系。斯佳丽因母亲艾伦自幼教导,非常熟悉“南方淑女”一套规则(其实艾伦和梅兰妮实为同一人物的分拆),只不过她内心毫不在乎自己是否淑女,只是出于精明表面服从避免受到指摘,并在规则间游走最大化自己利益。

但梅兰妮则是不折不扣的“南方淑女”的化身。最终,“南方淑女”梅兰妮镇压了“叛逆者”斯佳丽/雷特:斯佳丽/雷特所知道的她都知道,她头脑聪慧、开放和见识程度不在斯佳丽/雷特之下。但同时,她又能做一个真正的淑女,为南方社会奉为道德楷模。全仗她的袒护,斯佳丽/雷特才没有被南方社会驱逐。而梅兰妮做到这一切又貌似十分轻松,总能四两拨千斤的化解矛盾,为斯佳丽/雷特辟出生存空间。

在梅兰妮的羽翼下,斯佳丽/雷特得意地放飞自我,南方社会则敢怒不敢言。

书中多次描写斯佳丽和雷特对梅兰妮的看法。斯佳丽心中对作为情敌的梅兰妮十分不忿,但总是不得不为梅兰妮的勇气所折服,捶胸顿足地后悔为何在回怼执行南方礼法的三姑六姨方面,居然一次次被弱不禁风的小姑子抢了先。至于雷特,平时对其他南方贵族挖空心思讽刺挖苦,但对梅兰妮永远毕恭毕敬。

显然,作者一方面想要描写个性的斯佳丽/雷特,但又不容许他们反叛过度以至于真的否定了南方礼法,所以梅兰妮就恰到好处的出现了。

梅兰妮非但是斯佳丽/雷特的保护伞,她干脆成了整个南方邦联的主心骨,内战后亚特兰大上层社会全靠她一人维持才免于分崩离析。只要淑女梅兰妮还在,南方精神就不灭——南方邦联男性从趾高气昂到一败涂地,再把女性推到前面,自己伪装成被压迫者和受害者。

8、杰拉尔德(Gerald):塔拉的土地神,奴隶制的伪证者。

斯佳丽的父亲杰拉尔德在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

首先,斯佳丽的爱尔兰血性和土性均遗传自父亲。更重要的是,杰拉尔德继承了爱尔兰先辈的土地精神和反抗传统:其家族在爱尔兰代代反抗英国,他本人就是因为要逃脱英国当局的抓捕才独自来到佐治亚开拓,并最终获得塔拉庄园成为大奴隶主。经过这种描写,大奴隶主从压迫者猛然变成了反抗者。而且,他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所有的爱尔兰先祖的血泪史都成了塔拉庄园的道义砝码。

这种情感还不断被有意无意地从塔拉庄园推广到整个美国南方——尽管爱尔兰人在南方奴隶主阶层中十分罕见。连书中都描述,杰拉尔德的爱尔兰土性是周围庄园主的笑料,只是因为妻子艾伦是个模范淑女他才获得接纳。

在书中,爱尔兰与英国之间的关系被非常露骨的用来比拟南方邦联与美国联邦的关系。17世纪英国对爱尔兰的一系列实力对比众寡悬殊的战争被不断嫁接到南北战争。

例如1690年的博因河之战【5】——杰拉尔德的先祖多人在这场战役中丧生。而杰拉尔德之所以逃到美国,就是因为他在家乡与属于亲英奥兰治会的收租人发生争吵引起。杰拉尔德骂收租人为“奥兰治杂种”后,对方立即哼起赞颂英国胜利的“博因河之歌”反击。这种往家族和民族伤口撒盐的做法突破了杰拉尔德的忍耐极限,他动手打死收租人,被英国当局以100英镑悬赏人头。可以说,这一描写集中了杰拉尔德、其家族、爱尔兰民族、天主教会同英国几百年的国恨家仇。作者让浓缩了宗教、土地、种族多种因素的杰拉尔德来到佐治亚,并几次通过他和斯佳丽的口提到“博因河”,就是为了在情感上把爱尔兰的反压迫史连接到美国南北关系问题。

另外,在亚特兰大陷入谢尔曼部队包围圈之际,作者又借斯佳丽说出了1649年卓盖达之围的历史【6】。当年在卓盖达镇陷入包围的爱尔兰天主教邦联军民(对,也叫邦联“Confederation”)面对五倍兵力的克伦威尔部队,弹尽粮绝却宁死不降,战斗到最后一滴血,共有2800人战死,仅200人被俘。

这种煽情终于在亚特兰大陷落后斯佳丽带着梅兰妮九死一生逃回塔拉时达到了高点。此时整个佐治亚一片狼藉,斯佳丽母亲病死,杰拉尔德精神失常,塔拉的奴隶几乎跑光。但奇迹般的,塔拉庄园幸免于难未被焚毁。半疯的杰拉尔德告诉女儿,当联军要放火烧园时,他站在门前拒绝离开,也拒绝搬走因传染病卧床不起的妻女,发誓全家要和塔拉同归于尽。联军被这种爱尔兰式的气魄震慑,终于悻悻离开。

此情此景,书中描写,斯佳丽看着半疯的父亲,似乎看到了神奇的意象:

“杰拉尔德说话声音越来越小,涣散的目光洒向塔拉的院墙。斯佳丽仿佛看到,无数爱尔兰先祖的鬼魂挤在杰拉尔德肩头嘶吼,他们为守卫几亩贫瘠的土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他们绝不离开!绝不放弃他们曾生活过、耕种过、爱过、繁衍过的家园。”

一寸山河一寸血。读者不哭不是人——然后只好五体投地的承认斯佳丽一家对塔拉的产权合法性,以及南方生活方式的正义性。只是,如果读者把被精神原子弹打得粉碎的理智捡回来拼一拼,就会明白爱尔兰的抗英斗争和南方为奴役黑人而发动的叛乱风马牛不相及。在道义层面上岂止不可比,干脆刚好相反。

这实质是在盗用爱尔兰人的苦难为南方奴隶制作伪证,是拿杰拉尔德家族在用爱尔兰被剥夺和压迫的历史为他们在美国奴役他人并参与叛乱最终被镇压的事实增添悲情,是明确无误的历史碰瓷。

更何况,作者之前不久刚让雷特嘲笑过这类观点:您被火车撞死,就能让铁路公司变得高贵?

9、南奸(Scallawag)与白皮垃圾(White Trash)

书中塑造的白人群体中的反面人物,除了来自北方的联军将士与执行接管的工作人员(Carpetbagger)外,在南方本土有两种人,一是在重建时期积极和联邦合作的南奸;二是南方没有奴隶需自己耕种的白人贫民,即所谓白皮垃圾。

二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斯佳丽家被开除的监工威尔克森(Jonas Wilkerson)和塔拉的穷人邻居斯莱特瑞(Slattery)一家。书中为丑化他们做了很长的情节铺垫。

书中描述,斯莱特瑞家没有奴隶,要自己耕种,人丁众多却只有三亩薄田。因为棉花收成很差,要靠塔拉和十二橡树两大庄园的施舍方能勉强度日。斯佳丽母亲艾伦对斯莱特瑞一家非常仁慈,帮他们治病接生,照顾无微不至。战时斯雷特瑞家人感染痢疾,艾伦为救助他们自己也染病并传染给了斯佳丽留在塔拉的几位妹妹。最终艾伦不幸病死。

而威尔克森为北方出身,战前为塔拉庄园监工,工作本身还算尽职尽责,但因只是监工并未蓄奴没法进入南方上流社会娶到贵族小姐,于是和斯雷特瑞家女儿艾米私通,造成艾米怀孕难产婴儿夭折,艾米因艾伦尽力救治才保住一命。因为这种伤风败俗的行为,艾伦要求杰拉尔德解雇了威尔克森。

威尔克森由此对斯佳丽一家怀恨在心。南方战败后,他和艾米结婚,并加入来接管的联邦政权,担任“自由黑人事务局”(Freedmen’s Bureau)官员。之后公报私仇,对塔拉庄园课以重税,指望借此没收塔拉并廉价卖给斯雷特瑞家。斯佳丽被迫到亚特兰大寻求帮助,嫁给了靠倒卖战争剩余物资发了小财的弗兰克•肯尼迪才拿到三百美元保住塔拉。

这种描述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斯雷特瑞是一户忘恩负义的贱民。但如果仔细想想,这户贱民岂不就是斯佳丽那些爱尔兰蓝血先祖的现实版?他们字面意义上践行着作者对战斗的爱尔兰祖先的描述——“为守卫几亩贫瘠的土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绝不放弃生活过、耕种过、爱过、繁衍过的家园”。

斯雷特瑞一家的三亩薄田地夹在塔拉和十二橡树两大种植园之间,但他们坚决不接受杰拉尔德开出的高价,穷兮兮地在那里硬挺。这时就不叫“守卫贫瘠土地绝不离开”了,这是白垃圾脏了贵族们的眼。

守着三亩田的斯雷特瑞一家一堆孩子,女儿艾米和塔拉监工有私情。这也不叫“爱过、繁衍过的家园”,这是乱搞破鞋伤风败俗。塔拉监工因此还要被开除。

同样的事情,既可以描写成英雄先祖为整个南方作证,又可以描述得十足下贱供读者轻蔑。到底如何,全看作者选择。

而个人奋斗,显然斯雷特瑞一家才叫真正的个人奋斗——一无所有、百折不挠、屡败屡战。

但是,这样的贱民讨生活,也配叫“个人奋斗”?

10、让一切人贫穷的奴隶制度

更深层次的,是南方地权和经济结构问题。作为情节重要部分的塔拉庄园争夺战,影射了内战后重建时期的土地改革。联军统帅谢尔曼将军一度许诺,会没收奴隶主土地分给解放的黑奴,实现耕者有其田。每家能够分到四十英亩,再由国家配给一头骡子。这就是所谓“四十亩地一头骡”政策。可惜在林肯遇刺之后,这些经济平等政策完全被搁置。不难理解,这一政策在《飘》中被拎出来反复诅咒,塔拉之争正是要控诉联邦政府(根本未能实施)的土地政策。

在情节进行到斯佳丽面临塔拉被没收风险时,作者写到:斯佳丽还没有意识到,游戏规则已经完全变了。人们不再能够通过诚实劳动获得应得的报偿。

用这样一句话去描写一出生就在奴隶血汗上养尊处优的大庄园小姐,而针对的则是“白垃圾”自耕农和解放黑奴,是字面意义上的颠倒黑白。

而实际上,尽管作者大书特书塔拉庄园对斯雷特瑞一家的大恩大德,斯雷特瑞的贫穷和塔拉却有直接联系。除了土地的过度占有,奴隶制使得除奴隶主之外的一切人贫穷——不仅是黑奴,还包括不蓄奴的自耕农。没有人能和奴隶的无偿劳动竞争。其实,美国内战的最大原因,恐怕还不是北方的废奴理念本身,而是美国在西进过程中前线州是否可以蓄奴的问题。南方奴隶主坚持将奴隶制向西推进,这会导致前去开垦的北方贫民像斯雷特瑞家一般陷入赤贫,这才是北方所真正不可接受的。如果南方愿意妥协将奴隶制控制在已有范围,北方恐怕会睁一眼闭一眼。

而南奸威尔克森,最后也落得了他的“应有下场”。在夺取塔拉庄园失败后,他又进一步作出更多大逆不道的行径:竟敢用种族平等理念煽动黑人!他竟然告诉解放黑奴,他们有权和白人通婚!这导致了斯佳丽朋友托尼(Tony)家的前黑奴劳工对托尼姐姐,庄园主小姐萨莉(Sally)说出了大不敬的言论。最终,已经加入了3K党的托尼和阿什利合作私刑杀死了那名黑人以及挑唆他的威尔克森,并在斯佳丽和弗兰克的帮助下逃往得克萨斯。

11、斯佳丽随身小女奴普莉西(Prissy)

再说《飘》中的黑人群体。这方面着墨最多的就是斯佳丽的贴身小女奴普莉西。书中对普莉西描写非常恶意,甚至专门拿出最高潮的情节对之加以丑化。

亚特兰大城陷之日,偏偏赶上梅兰妮难产。此时普莉西各种搞砸,先声称自己一切都会(其母迪尔西是十二橡树和塔拉的接生婆),在梅兰妮奄奄一息医生又无法到来时终于承认自己撒谎,让斯佳丽和读者都大吃一惊,被斯佳丽一把捉住大扇耳光。这一出其不意的描写完全控制了读者,让读者先咬牙切齿的感到这小女奴真是下贱奸滑,接着又大叫斯佳丽的耳光真是解气,这些黑奴不打行吗?!

斯佳丽好不容易为梅兰妮接生后,险些闯下大祸的普莉西又自吹自擂起来。斯佳丽开始了咏叹:扬基佬居然想解放黑人!就让他们尝尝对付这帮人的滋味吧!

显然是担心对这一经典场面表现不足,对普莉西黑得不够到位,电影编剧还要格外加料。电影中描述普莉西挨打之后,被斯佳丽打发去找雷特帮忙,一见到雷特就摇头晃脑地声称接生是自己的功劳,斯佳丽只是打打下手——这样的段子在书中并不存在。

还有一点,普莉西被表现得毫无勇气,只要听说联军要来就吓得又哭又闹,大叫“扬基佬要来抓我们啦”——这又是段被发明的历史。实际上南方黑奴在听说联军即将到来时非常兴奋,都在暗地偷偷商量憧憬自由之后的时光,有不少人直接逃走主动加入联军。哪怕《飘》中也明白地写道,塔拉被解放后,奴隶全部跑光,仅剩下3人。作者似乎没有意识到,这和她要表现普莉西胆小如鼠时描写黑奴一听见联军就立马吓瘫之间本身就构成矛盾。

12、妈咪(Mammy)/“扑克”(Poke)/ 迪尔西(Dilcey)

三人均为斯佳丽家忠仆。总体描写相对正面。在书中,黑奴为人好坏完全可以通过对奴隶主的忠诚程度判定。比如,《飘》中不存在这样的黑奴:对主人并不忠诚,但同时勤劳善良。但反过来,就算对主人忠诚的黑奴,作者也照样要进行矮化。

比如妈咪和“扑克”,对主人忠则忠矣,却仍然鼠目寸光。哪怕庄园里已经食不果腹,他们仍不愿意自贬"house nigger"身价,下地干活变成“field hands”。反倒是大小姐斯佳丽身先士卒像“白垃圾”一样摘棉花。所以对这些忠仆,斯佳丽仍然咏叹:黑人真蠢呐!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你没告诉他们,他们就想不到!扬基佬竟然想解放这帮人!

迪尔西是“扑克”的妻子,普莉西母亲,原为12橡树庄园女奴头人和接生婆。被斯佳丽父亲杰拉尔德买到塔拉庄园,家庭团聚,因此对斯佳丽一家感恩戴德。

在妈咪/“扑克”/迪尔西三人中,迪尔西地位不如另外两人,但书中对她评价最高。首先她知恩图报,在塔拉被解放后拒绝离开;然后她不像其他黑奴一般溜奸耍滑,而是任劳任怨,摘棉花也不在乎;甚至她还有自己的头脑——她一来塔拉就把女儿普莉西推荐为斯佳丽的贴身女奴来排挤妈咪提高自己地位。在书中,根本没有第二个黑奴能够聪明到主动设法掌控和改进自己社会地位的。

为何作者允许迪尔西如此“出类拔萃”,原因也非常简单——她是黑人和印第安人混血。作者认为,印第安人可以不像黑人那样天性下贱。然后,通过将迪尔西和其他黑人进行血统对比,作者又把黑人作践一遍——书中写道:因为迪尔西有印第安血统,所以她天生具有某种自尊。言下之意,黑人奴隶天生毫无尊严。作者还专门点出,连妈咪这种形同斯佳丽母亲的高层女奴,她的自尊都不过是长期教化的结果罢了。

13、迪尔西与“扑克”的夫妻团聚

《飘》中,迪尔西,“扑克”,普莉西在杰拉尔德帮助下家庭团聚的故事,微妙地反映了更多南方“田园牧歌”的真相。

奴隶制度下,黑奴的家庭和婚姻不受任何法律保护,奴隶主可随意将家庭拆分卖给不同下家。而像老杰拉尔德一样能够仅仅为了让奴隶家庭团聚就去购买其家人,则闻所未闻。实际上,哪怕是这么一个虚构的案例,书中也描写,这是因为杰拉尔德实在抵挡不住自己随身侍从奴隶“扑克”的纠缠才做的。“扑克”是塔拉庄园地位最高的奴隶,多年跟随照顾杰拉尔德并出谋划策,为他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按照《飘》的观点,他简直可以被视作杰拉尔德的家人。更何况,十二橡树庄园的阿什利一家和塔拉的斯佳丽一家是莫逆之交,完全愿意将迪尔西和普莉西白送。但杰拉尔德在商言商,花了3000美元巨款买下了这对母女,能买下普莉西是迪尔西反复恳求的结果。

杰拉尔德在做了这样一件好事之后,居然感觉非常害羞——多花一笔把小普莉西专门买下,纯属亏本买卖,简直难以对包括妻子艾伦在内的家人启齿。很显然,他并不觉得他的善心会让身为南方淑女模范代表、据说对庄园黑奴无限体贴照顾的艾伦所理解和乐意,以致于不得不对女儿表态,再也不能允许本庄园黑奴与外庄园黑奴结婚,省得麻烦——奴隶制度下,奴隶要结婚也得奴隶主批准。

无论《飘》把南方奴隶制写得如何温情脉脉,把庄园主对奴隶的照顾写得如何无微不至,仍然没能成功掩盖这个不是秘密的秘密:要是奴隶主不考虑“经济规律”仅仅出于善心就帮助哪怕地位最高的黑奴家庭团聚,则尽管不是违法,也至少有违社会规范。

那么社会规范能够接受的奖励忠诚奴隶的最高标准是什么?在缺衣少食的最困难时期,“扑克”四处为塔拉觅食,连买带偷,差点被别人开枪打死。带伤逃回塔拉之后,斯佳丽感激于他的忠诚,许诺将在杰拉尔德百年之后,把他的怀表奖给“扑克”。仅此而已。

14、大山姆(Big Sam)

大山姆是书中另一个被正面描写的黑奴。他在塔拉是统领下地劳动黑奴的头人。被解放后,他一度在联军忽悠下前往北方。因个性忠厚老实,最终识破北方扬基佬的虚伪,回到亚特兰大。之后杀死了意图对斯佳丽不轨的解放黑奴,在斯佳丽一家帮助下前往塔拉庄园躲藏。

书中描写的大山姆反映了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的种族主义化的对黑人的刻板印象:四肢发达、大脑简单。现在仍有人相信,黑人十几岁时,身体和肌肉就像二三十岁的“正常人”一样发达,但他们哪怕到了二三十岁,大脑发育程度仍然只相当于“正常人”十几岁时水平。在这种偏见下,美国警察时常打死未成年黑人,因为据说他们的进攻性和危险程度不亚于成年人。很多普通白人也因这种偏见对被无辜杀死的非裔未成年人没有同情(但同时,他们当然不会因为据说“二三十岁黑人头脑发育相当于未成年正常人”就哪怕一星半点地考虑过黑人成年人犯罪是否该按未成年人处理)。

《飘》有一个显著特点:喜欢通过被解放黑奴之口,为南方的“田园牧歌,主慈奴孝”辩护,反驳北方的废奴观点。这种“反驳”的中心思想是:南方奴隶主真正爱护黑人。北方扬基佬才歧视黑人。

比如,在斯佳丽询问大山姆北方之旅时,大山姆控诉了扬基佬几大罪过,包括:

i) 否定南方庄园的田园牧歌,主慈奴孝。竟敢把《汤姆叔叔的小屋》当真,信谣传谣。

ii) 对黑人表面上平等相待——但是不理解黑人就是要被管起来。不告诉黑人日常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结果黑人无所适从,日子过不下去。

iii) 只会给黑人发工资,但不照顾他们。黑人没白人奴隶主照顾就不行,得了病都不知道怎么办——大山姆深情回忆在塔拉得肺炎后被女主人艾伦照顾的往事,说自己很恐惧如果滞留北方得了肺炎又没人照顾该如何是好,因此迅速返回南方试图重回塔拉。

15、汤姆叔叔的小屋与寻血猎犬

《飘》非常纠结于反驳对废奴运动起到很大作用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于1852年)一书。非常有趣的一个细节是,《飘》中两次讲述,每个见到斯佳丽的北方妇女,因为《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影响,都要询问塔拉庄园有几只追击逃奴专用的寻血大猎犬——即善于嗅出人类气味的bloodhound。而斯佳丽其实一辈子只见过一次该种猎犬,此狗不但不大且性格温和等等。

问题在于,《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根本没有提到过寻血大猎犬——书里提到的狗是美国常见的斗牛犬。所谓寻血大猎犬追击逃奴的场面,来自于剧场为吸引观众对该书进行的改编【7】。没有历史证据表明,在《飘》描写的美国内战时期这种改编已经出现。而《飘》中当然也没有对这一点的任何提示。这说明很可能作者本人没有真正看过《汤姆叔叔的小屋》,她对此书的了解恐怕来自于20世纪10-20年代对该书的若干次电影改编而已。

图:《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剧海报里的寻血大猎犬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黑人的支票和奖状

黑人的支票和奖状 作者:蓝天 1963年马丁 路德 金在首都华盛顿对集会的民众做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他用比喻的口吻指出民众聚会的目的是要兑现一张长期不能兑现的支票,也就是要求兑现建国者在独立宣言和宪法关于自由和平等的承诺。 今天, …

黑人的支票和奖状:议员回复

黑人的支票和奖状:议员回复 作者:蓝天 在2020. 1. 20日的帖子中,本人指出,黑人在得到平等和自由之后依然生活艰辛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得到自己创造的财富和属于自己的荣誉, 呼吁国会立法归还黑奴的工资,并为每个黑人颁发一份国家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