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知道与不知道的
科学与新冠病毒的竞赛 A medical worker shows a test tube after taking samples at a quarantine zone in Wuhan on Feb. 4. Photo: …
人类和病毒最新一次战役中有关科研的关键几束
不知道是在哪一个瞬间,一个其貌不扬的微小病毒,从寄居的动物身上进入人类体内,惊人的一跃之后,整个世界为之颤动。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样的跳跃发生过很多次。但改变这条长河流向的不只是这些微生物,还有人类试图战胜它的艰苦努力。科研是其中熠熠发光的那枚石子,而随着时光推移,它的力量日益增长。在许多次诸如此类的交锋中,科研的作用对于人类命运的改善,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在本期的封面报道中,我们为读者采撷了人类和病毒最新一次战役中有关科研的关键几束,形成上、中、下三篇报道。
了解敌人是制胜保障。上篇《为病毒画像》介绍了基础研究的进展,科研人员运用冷冻电镜技术追踪病毒演化路径,他们看清了敌人的样子,了解病毒进入人体的机制,发现不能利用 SARS 病毒抗体来对抗新冠病毒,其毒性是否随传播逐渐下降不明。新型冠状病毒会不会像 17 年前出现的 SARS 病毒那样突然间消失?研究者仍在追寻答案。
中篇《阻断传播》则分析了在这次抗疫战中最惊心动魄的正面战役。只有阻断传播,方有机会将病毒在人类社会中消除,而诊断和治疗是关键手段。但因为缺乏特效药作为必杀器,新冠病毒又出奇难缠,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精准的诊断方法、敏锐的临床治疗都在不断发展,但新冠病毒与众不同的特点,是在人群中造就许多无症状感染者。在新冠病毒已经一再给我们带来意外之后,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和传染性不容忽视。
短期内普及精准快检方法、中期寻找特效药物 (包括潜伏感染的干预药物)、长期则要加速疫苗的研发为健康人群提供免疫屏障,这是科研能为防疫战提供的最好机会。下篇《寻找解药》为读者展示的是特效药筛选和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和困难,最终胜利将不仅仅来自科学精神,还来自对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视。在 17 年前那场 SARS 危机后,随着 SARS 消失无踪,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并没有继续。这一次我们将如何选择?
病毒的降临不仅仅意味着磨难,也孕育着机会。为了控制细菌感染,英国科学家弗莱明 (A.Fleming) 为人类发明了青霉素;在前人早期免疫尝试的基础上,法国人巴斯德 (Louis Pasteur) 开启了以现代方式制备疫苗之路。当我们谈论病毒和微生物,也难免会想到恰好在 100 年前结束的那场「西班牙流感」。回看当年席卷全球、引发数千万人失去生命的瘟疫,虽然疫苗和抗病毒药已经诞生,但肇事者 H1N1 病毒到今天还在和人类共存。
面对包罗万象的自然界,除了要和微生物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永恒较量,科学还告诉我们要有敬畏之心。
Related
科学与新冠病毒的竞赛 A medical worker shows a test tube after taking samples at a quarantine zone in Wuhan on Feb. 4. Photo: …
在 SARS 危机的 17 年后,武汉病毒造成远超过 SARS 时期的巨大社会心理动荡和政治冲击 亨利·米勒在 1939 年写到,「中国是人类菜园子里的野草……野草是人类所有努力的天敌……的确,野草长不出百合花,造不出战舰,讲不出西奈山上的 …
由于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超过了实施筛查措施的速度,因此感染病例正从裂缝中掉出来 新型冠状病毒已经从中国的一个海鲜和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扩散到全球,意大利北部几个小镇和伊朗一个重要的朝圣地均未能幸免。这种病毒还通过韩国的一个大型教会传播,并 …
科学家和公共卫生官员一直在试图了解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情况 中国和另外 29 个国家出现了危险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发全球高度关注。中国疫情中心湖北省每天的新增确诊病例数在下降,但仍然有很多。国际卫生部门官员日益担心其他地区不断爆发的新冠疫 …
世界对于大流行病的准备程度,不在于哪个国家或机构做得最好,而在于那些最脆弱的环节 人类将会面临更多流行或大流行传染病的威胁,这不是什么新闻。 科学家们早有警告,新病原体的出现速度正在增加,但当他们开始分析驱动病原体出现的原因的时候,譬如「荒 …